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重生之明朝朱瞻基TXT下载重生之明朝朱瞻基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生之明朝朱瞻基全文阅读

作者:小一号     重生之明朝朱瞻基txt下载     重生之明朝朱瞻基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六十五章 设计

    自从朱瞻基当政以来,京城里就少不了各种谈资,生意最火爆的就是茶楼了,大前门现在人来车往,好不热闹,最火的还是哈密拉面馆了,除了二十二号一直空闲之外,门前也摆了几张圆桌,由于来吃面的人太多,不得不采取叫号。

    今年最火的要算辣椒了,甭管朝堂闹翻天,哈密拉面的价格就没有涨过,现在辣椒已经涨到一百多文一斤,还没得卖,在酒楼炒个青椒土豆丝都要一贯钱。

    辣椒子也卖到五百文一份,还不包活,目前也只有西山皇庄的庄户有一些流出来。到了第二年辣椒禾苗上市,同样不包活,卖五十文一颗。

    当然番茄酱也只有一些达官显贵才能够得到皇帝的赏赐,尽管代王这些年一直不受新皇帝待见,但是该有的待遇还是有的,这次皇帝专门送来了蕃茄酱、辣椒酱、御酒、种子等等。

    代王也只能耍一些无奈手段,没有别的办法,这不皇上又派人来训话,护卫也没有了,这么大的王宫,显得空荡荡的,要在以前他早就喊打喊杀了。

    “臣谢皇上隆恩。”唯一的好处就是,徐州马场的份子钱,皇帝帮他交了。

    朱瞻基所在办公的场所还是以前朱棣以前办公就寝的地方,桌子上还有一方朱棣经常使用的砚台,每日里打扫工作,都是长公主带着一帮子年经人在整理。

    桌子上已经摆上了几本皇帝的著作,有《读死书不如无书》、《君子之道》、《战论》、《法论》、《金融学》、《治国之道》共六本。

    早朝后,他就看到了,翻了翻,没有什么大的毛病。

    “皇上,我最近又看了几遍,不得不说,还是有一些道理的。”

    “那你看出了什么道理?”他有些好奇。

    “就是《论语》只可以治人,不能治国。”

    “不错啊,有点长进啊!”

    “什么叫有点长进,太看不起人了。”

    “这上面怎么没有标价?”

    “皇上不是打算大量刊印的吗?”

    “是哦,不过,不过现在我又改变想法了,法不轻授,送到图书馆三套,文渊阁、西山学院、应天学院、清华园、文教部、各省学政等各一套。

    其他的送到市面上发售吧,三百文一本。”

    “什么三百文,你不如去抢得了。”

    “说不定今后的殿试题目都在这上面出呢!贵点还不正常吗?”

    “奸商,奸商!”

    “把他们全部叫过来吧。”

    不一会儿,这些帮他整理修改书稿的人全部到了。

    “想当初,皇爷爷曾经要求背诵柳宗元的《捕蛇者说》,结果呢,二十八人没有一个人能完整地背出来,当时皇爷爷就很生气,将他们发配到边关历练,后来也都得到了重用。

    为官首要懂政,方可施政,朕将会在你们这些人当中调出十人,到地方上去任职,没有选上的也不要气馁,每个人的长处不一样,用人用长,即使是平壤之才,也有可用之处。”

    第一关是测试题目,主要是了解性格特征,抓取一些信息。

    第二关则是对这六本书的阐述和心得。

    第三关则是面试提问。

    “说说你们山东的情况吧,比如说人口、赋税、特产、地情、旱情虫灾这些。”他对二年的进士杨铭说道。

    “咱们山东地贫民疾,旱灾蝗灾频发,百姓缺衣少粮……”

    “行了,行了,山东人口有七百余万,赋税排名第二,居泰山之厚,得孔学之教化,土地肥沃,扼南北之要,在宋元朝时期,海运河运发达,朕命令海寿在烟台种苹果,你可以去尝尝。”

    他挑了以杨铭为首的十人,打算派往山东任职,杨铭这个人,每次都是第一个来上班,打扫卫生,整理书案,很麻利。同样是二年的进士侯琎,是个大才子,能言善辩,被他派到胡熒那里就职。

    胡荣回到济宁之后,刚变卖完店铺和田产,圣旨就到了,任命他为胶州知州,胶州下辖高密和即墨两县,由杨铭担任即墨知县,开设青岛、威海、烟台三港,设立海关。

    这一天,胡善祥到太后这里请安,正好若微也在。

    “听说皇后娘娘这近心情不好,可不要憋出病来哟。”

    “妹妹也要笑话我?”

    “你们都少说两句,这事情都怪皇上,连我这个当娘的话也不好使了。”

    “太后口里这么说,心里面还不是跟皇上一边。”若微不在意地说道。

    “瞧你这话说的,难道我们一家子还要分个边?”

    为了让胡善祥安心,太后将朱瞻基叫了过去,狠狠地批了一顿。

    晚上,他来到坤宁宫,虽然天气很热,但是两个孩子还是被抱去睡了。

    “善祥,我不是跟你说了吗,这都是朕亲自授意的。”

    “皇上,管理国家不应该堂堂正正吗,臣子行事端正,当为天下的表率,你这样做又有何益呢?”

    “是朕错了,不会让国丈白遭罪受的,你放心好了。好了,这事情就这样,任何人也不要说起。”

    “皇上,你都承认了,为什么还不让人说?”

    “其实,胶州那里也挺好的,我们不过是左手倒到右手,那个地方有一个很大的港湾,今后从海上运输就很方便,让别人去,我也不放心不是?”

    “哼,还不知道你说的是不是真的!”

    “行了,行了,朕还在想是不是闹个更大的动静来。”

    “皇上,你自己要想清楚哦,不要让亲近的人伤心呐!”

    “皇后娘娘说的在理,我一定牢牢记住的。”

    “噗嗤,你就作贱吧。”

    朱瞻基在这边闹了这么大的动静,由于交通阻隔,瓦剌那边还一点不知情呢,真是白费了他的心思。

    他也觉得差不多了,再搞也搞不出什么花样出来,高手寂寞啊,唯一的能够闹出点动静来的,怕是逼迫宁王造反,可是这个事情完全不行,会有很多变数,凭空生出很多事端出来。

    就在这时,于谦又上了一封密奏,说是请求没收寺庙、道观和尼姑庵的田产,他觉得这个事情正好合适,不仅要没收,还要严加管理,更不允许邪教组织的存在。

    他要求精简京城的寺庙、道观和尼姑庵,没收的田产得到的收益,一律存入太后的慈善基金,方士要考核,和尚、尼姑要控制数量,还有检查监督他们的日常。

    于谦的一系列操作,很快就传遍了全国,老百姓有的也不理解,为什么要撤除寺庙呢,为什么要没收寺庙的田产呢?有的说佛祖能保佑一方水土,做官的一路高升,这样做会不会得罪佛祖?

第六十六章 道教

    早在中兴元年的时候,正一嗣教掌门人张宇清找到了胡熒,请求给予龙虎山道士发放度碟,总共有八十一人,朱瞻基并没有同意,张宇清死后,张懋丞又屡次找到胡熒,请求觐见。

    张懋丞大约有四十余岁,穿一身蓝色道袍,两目有神,面长无肉,胡须飘逸,一番见礼之后,皇上对他说。

    “张天师,素闻你法力深厚,医术高明,诗词书画皆有所成,朕一向仰慕啊!”

    “陛下缪赞,贫道实不敢当。”

    “咱们也算是同道中人,你觉得朕画的《梅花图》如何?”

    “皇上勿怪,贫道一向不善于赏花。”

    “哦,这是为何?”

    “花乃女子也。”

    “重阳真人开全真教,得全真七子,以丘处机为最,他提倡的三教平等,比较合朕的心意。天师张道陵于青城山创建天一教,教化者众。

    《神农本草经》说:“昔神农氏之王天下也,画易卦以通鬼神之情;造耕种,以省煞害之弊;宣药疗疾,以拯夭伤之命。此三道者,历群圣而滋彰。”

    据说神农氏是太上老君的化身?”

    “是的陛下。”

    “儒释道各有所长,佛教讲究因果,一切皆有缘法,又有四大菩萨,四大天王。道家传易经,懂医理,善养生。三教共鼎天下,缺一不可。

    六祖曾经说过:“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世间本无菩萨,世间疾苦,人若草蚁,才有了菩萨普渡众生。

    朕三教皆不信,朕信的是天道,顺天则生,逆天则亡。”

    “陛下所说的天道与道教又有何区别呢?”

    “善哉,善哉。”

    “大国师你来了,快快请坐。”朱瞻基还亲自给他上了茶。

    “陛下,贫僧本来在一荒废道观静坐,也不知道过了多少时日,这不被人惊醒。刚刚贫僧到了门外,听了陛下的一番讲解。”

    “怪朕下了旨意,令清查天下庙宇道观,打断了国师的清修。”

    “一切皆是天意,一切皆是缘法。陛下一语道破道法根源,天生慧根,真是令人羡慕啊!”

    “国师你才是活佛转世,为了苍生,不辞辛劳,一片真心向佛,你才是百姓的活佛呀!”

    “陛下的心思,贫僧已经明了,陛下你我都是同一路人啊,佛曰:“应如是住”,执拗是大业障,望陛下谨记。”

    “朕受教了。”

    “陛下,此行受到陛下的厚待,贫僧感悟甚多,多谢陛下,贫僧就要辞别了。”

    “啊,国师何不长留?”

    “贫僧要将陛下的恩德传播开来,陛下乃天下圣主,百姓之幸也!”

    “高僧呐!”

    “贫道惭愧。”

    “朕命你掌管天下道教杂务,于白云观主持,希望不要让朕希望。”

    “贫道谢陛下隆恩。”

    长春宫虽毁,白云观可是全真教第六代掌教尹志平修建的。

    朱瞻基觉得道教也好,佛教也好,虽然好多人无事生产,但是对于抑制人口很有好处,高原地区,生态比较脆弱,还是少点人比较好。

    佛道都可以往外扩展,历史上倭国老是东渡,可是学习了不少先进的技术。

    他觉得将道教稍微改良一下,就非常好了,对于殖民海外很有帮助。

    民间的城隍庙还是很贴地气的,每逢庙会都是人山人海。

    道教也确实为富人和权贵优先服务的,人的物质满足了,当然就需要考虑精神需求了,他甚至考虑要将一些风水宝地都拿来卖掉。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道教确实太过低调了,导致好多假道士骗钱,还有很多装神弄鬼的。

    得益于造纸术的改进,新的纸币终于印制出来了,纸张很白,很有韧性,浸水不烂,另外还有水印,一贯钱的正面是朱棣的画像,背面是四爪金龙,中间是一颗夜明宝珠,用手摸有明显的凸起,还有复杂的几何花纹,非常完美,不过成本已经很贵了。

    “不错,不错,廷瑞这次又立了大功,可以用好多年了,朕重重有赏,吴地向来不缺能够巧匠,多多召来,待遇从优。”

    “谢陛下。”

    “如果天下大治,朕的工作重心会偏向你们了,这里面可是有大学问。”

    朱瞻基还是觉得有必要引进优质种牛,他觉得在虾夷岛养些牛也挺好的,上好的牛肉哇。榨豆油机终于生产出来了,豆饼可以养牛、养猪、作肥料,猪肉的价格现在可是比牛肉还贵,大大的赚钱。

    这些天他正忙着西山学院的事情呢,大报恩寺也快准备完工了,赵王来了。

    “三叔,事情都搞定了?”

    “回皇上,钱都准备好了,有的多,有的少,现在正在准备场地,听说西域那边又进了好多良马,能不能分给我们一些。”

    “这个自然,不过好马越来越少了,以后会越来越贵,你们也要照看好,生下来良马也是钱呐!”

    “嗯,谁会跟钱过不去。”

    “宁王有参加吗?”

    “诶,少了宁王可不行。”

    “朝廷会秘密派人监督的,你们不要把场子搞坏了。”

    “呵呵,不会,不会。”

    “三叔今天来有什么事吗?”

    “这不,我那个犬子不也大了吗,今年都十八了,想求皇上做主,配一门婚事。”

    “好说,好说,朕记得是瞻塙吧,三叔看上哪家的闺女,直接说,朕请太后安排。”

    “皇上做主就行了。”

    “行吧,我来办,到时候给你几个人选,保证让三叔你满意。”

    “那臣谢皇上。”

    “三叔,其实朕一点也不愿做这个皇帝,当初我就跟二叔说,让他来做,我也图个清净。根据那边传来的信息,二叔已经征服了当地的土人,到时候,朕将封国于他,封国内的事务一切都由他自己做主。

    三叔,你是朕最近亲的长辈了,这以后还要多多倚重于你啊。”

    “皇上仁厚,臣敢不尽力?”

第六十七章 杨士奇回京

    “老爷,到京城了。”

    “这就到了吗?”他打开车帘一看,是一条宽敞的黑色马路,中间都种上了槐树,这条路修得可不简单,用的是铁矿渣,石块和沥青修成的,路的下面还修了过水道。

    “让大家解散吧,各回各家,咱们也去吃个饭。”

    进了前门大街,各种店铺让人目不暇接。

    “就这儿吃吧,这里人多热闹。”

    主仆两人下了车,店里的伙计招呼着,自有人领着马夫进了后院。

    “大老爷,吃点什么?”

    “有什么拿手的好菜?”

    “客官你听好了,酱骨头、牛肉、土豆烧肉、香辣肘子,花蛤哩、油焖大虾、黄河鲤鱼、集宁鲫鱼汤、玉米排骨汤、南瓜汤,芹菜、韭黄、黄芽菜、豆芽菜,保准你吃了还想吃,吃了头一遭,还有第二回。”

    “那就来一份酱骨头,另外多做两份等会吃完饭带走,再来一份芹菜,南瓜汤,一份炒肉丸。”

    “好嘞,酱骨头三份,二份带走,芹菜炒鸡蛋一份,炒肉丸一份,南瓜汤一碗。”

    伙计送了一份白萝卜,就听到旁桌在高谈阔论。

    “你什么价买的?”

    “我是三文价买的,现在都涨到了五文了,估计再高也没有什么赚头了,你要的话,我卖给你。”

    “我可没有那么多钱,我是两文进的。”

    “当初那个中马的也是两文卖的,接着把银行的国债全部给包圆了。”

    “听说还在加印,三年就能得八文的利息。”

    “你做梦吧,听说现在朝廷在印新钱,哪有功夫印国债?”

    “我就搞不懂,朝廷现在缺钱用吗,还要卖国债,到时候还不来怎么办?”

    “你这是杞人忧天,银行里会没有钱?”

    “上次你买的多少号啊?”

    “三九。”

    “好可惜呀,只差一个号。”

    “谁说不是呢,现在买的人可多了,中奖的也只有几百贯。”

    “几百贯也不少了,听说,只要有钱,银行就给介绍门路,钱少有钱少的花法,钱多了那更好。你不知道,砖塔胡同就有一个人中了奖,开了一个榨油作坊。”

    “榨油作坊有什么好的?”

    “你这不懂了吧,这是工部搞出来的,叫什么榨油机,出油快,出油多,还省力。”

    “那真是走了狗屎运。”

    “你也不差呀,听说这近买牛肉的人很多,一天能杀几头?”

    “顶天也就五六头。”

    “你就偷着乐吧,搁在以前一个月能卖上几头?”

    “这不是托了皇上的福吗,让大家都赚了钱,生意自然就好了。”

    “这倒也是,以前卖鱼卖肉的,挑着担子满大街跑,现在都很少了。”

    “那是哈,幸幸苦苦卖上一天,能得几个钱?”

    “客官,你的菜好了。”

    “老爷,这个时候还有芹菜,真稀奇。”

    “不便宜。”

    “还是京城好。”

    吃完饭,结账,总共花了100文。

    “吃不起呀!太贵了。”

    “是啊,京城别的都好,就是东西太贵了。”

    “我们去买些烤鸭,再到哈家店买点饼。”

    “好嘞。”

    等他们到哈家店的时候,这里已经改头换面了,加入了哈密拉面,生意还挺好的。

    “老板,还有千层肉饼卖吗?”

    “有,有,你稍等一下啊。”

    第二天,杨士奇来汇报情况。

    “我昨天听说了一件事情,说是和尚被清退还俗回家,每个人发一百贯钱呢!”

    “一人为僧,全家幸福嘛。不说这个了,朕的事情多着呢,哪里还管得了这些。”

    “皇上日理万机,确实是管不了。”

    “行了,行了,下面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水旱灾害不少,有些官员怕影响政绩,隐瞒不报。虽然皇上取消了苛捐杂税,但是该收的还是照收不误,劳役也只能说是减轻了一些,加上百姓并没有什么其他的收益,所以比起京城来是大大不如。”

    “所以说要以点带面,找到关键点,就像京城一样,发展好了镇就变成县,府能变成省,除了这样,那还有什么办法呢?

    不能什么事情都揽着,再不行的话,就撤分,分给周边的县。

    易发洪涝的地区,要着重考察,能兴修水利的,就花钱去修,不行的话,全部迁移走,挖湖蓄水,或者不以种田为主。”

    “皇上又有什么新想法?”

    “朕听说在远古时期,发生大洪水,等水退过之后,先民们陆续地迁移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之地。慢慢地往东迁移,草地变荒漠,河流渐渐干枯。而边远蛮荒之地,又渐渐地变成了一片沃土。

    水才是生命之源,水多了就开挖河堤泄洪,水份少了,就要集水,总之,要保有余地,优先发展交通便利的地方,有条件的地方养牛,捕鱼,吃肉可能还要健壮些。

    草原上不也是吃肉为主的?

    贫穷边远地区,就消减赋税,增加兵役,南方地区,粮食偏多,谷贱伤农,怎样保持平衡,保证充足的粮食同时增加百姓的收入?

    我们必须要使用新的律法,新的手段,新的治政思想。”

    “皇上理财天下无出其右,以肉食、杂粮代替部分主粮,这个想法很好,以往以中原为心的局势,已经代替以东部为心,这种状况也有一定的隐患。”

    “说的在理,人多就为祸,倭国这么小的地方都有近两千万人口,如果不是隔海相望,我大明或许不一定是对手。

    山西、河南和陕西这些地方也是国家的重要区域,更是人才辈出的地方,当然要着重扶持。”

    “皇上,这个律法虽好,老百姓还是不理解。”

    “这个又是为何?”

    “一个是识字的人少,二个法律离他们太远,乡下地方,只懂族法、家法,只认拳头,谁的拳头硬就服谁,一般人都怕惹麻烦,更不要说惹上官司。”

    “嗯,慢慢来吧,这是你们的事情,朕想管也管不了。朕早就听说你们江西吏治败坏,情况又怎么样呢?”

    “这个,太平日久,地方关系错综复杂,陛下说的这种情况肯定是有的。”

    “如果不改变这种情况,那么以后大明皆如此景。”

第六十八章 新的学院制度

    “这个夏原吉,还给朕留个尾巴?”旁边侍候的太监陈诚抬头看向他。

    “命令:革除南昌府新建县知县,永不录用,其民邵和元撕毁皇榜以抗旨罪判处。”

    “你们都看着干嘛,赶紧写呀,民间故事征集得怎么样了?”

    “回皇上,已经在编撰当中。”“抓紧一点啊。”

    “你也叫陈诚,命令吉安陈诚陈子鲁一家迁到京城来,于西山学院著书讲学,敦促江西籍的官员要严治其家,不得胡作非为,作威作福。”“是。”

    “皇上,叫这个名字的实在是太多了。”

    “李贤这个名字也挺好的,可惜贤才太少啊。”

    “皇上,臣也可以为朝廷分担一二啊。”

    “你这个性子倒是比牛玉活泼一些,朕呐,更看重的是品性。你身在朕的身边,要多思勤做。”

    “臣遵旨,臣绝对忠于皇上您呐,可惜不能让皇上看看臣的心。”

    “你的嘴巴还挺溜的。”

    “陈师,我已经命令陈诚陈子鲁到到西山学院主持外事的教学,生员结业之后,于鸿胪寺任职。生员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入读,比如选律法的,要求能言善辩,口齿伶俐,考试通过之后,需要面试,适合的才可以进学,这些都要事先讲明白。

    为了避免营私舞弊,授课之师不可随意接触不相干人员,虽然是自主经营,自主招生,但是也要有章可循,监管到位,一经发现,要从严处理。科举也一样,明确补充到法律当中。

    所出之题由朕来亲自审核,每次录取完毕还要进行抽查。”

    “那生员也是按照科举的规定来?”

    “每年没届可以接受最多十个名额的捐监,需要缴纳十万贯的钱财。录取名额按省份进行分配,京城周边、山东、南京、凤阳要多给予一些名额,教化有功,于社稷有大功的省份也可以多一些名额。

    考试在各省同一时间举行,年龄要定在二十岁以下,让户部拨给奖学金,至少要达到一半以上的发放。

    鼓励私人兴办学院,当然也必须严格按照西山学院一样的办理,同样发放奖学金。”

    “皇上十万贯是不是有点多了?”陈恰心里想,皇上不会又来搞钱来的吧。

    “这是善款,当然越多越好,要想做官,不要用钱来买。既花了钱又不给你官做,那不是骗人吗?”

    “那授课之师如何安排?”他心里想着这不是你自己要出售名额的吗?

    “必须要通过文教部的考核,评定级别,清华园作为高一级的学院,可以直接任命或者兼任,合格完成学业的生员也可以补充。”

    “皇上,还有一个问题,像云贵、交趾、辽宁这些省份,也是一样吗?”

    “当然,不过也要达到基本要求,宁缺毋滥。”

    “那有人迁移此地怎么办呢?”

    “那就需要审查,任官职的、移民常住的、田产和物产达到一定标准的都可以,蓄意弄虚作假的要惩罚,明确写入法律当中。

    现在户部准备在各府兴建银行,可能需要大量的吏员,你们要广作宣传,错过了这次,下次就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另外采取积分制,除了主科是必须合格外,其他的累积达到总分标准,即可以结业,不限制时间,三年之内,没有达到要求的,必须在第四年完成,否则直接清退处理,特殊情况除外。”

    “遵旨。”

    “清华园有没有什么大才前来应征?”

    “有一位画师叫戴进的,对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很痴迷,现在又开始研究皇上的画了。”

    “哦?”

    他作此画的本意,是敞开怒放,不畏寒冬,争春之意。

    他打算将吏员也纳入官员体系,同时设立镇长。大明的官员使用制度太简洁了一些,只要能中进士,就飞黄腾达,日子实在是过得太好了,除非是自律自洁,不愿意占朝廷便宜的那种。

    官员升迁也不容易,经常这个部门任职了好多年,又转到另外一个部门,简直就是全能,再加上终身制,朝中高官好多都是六十岁以上,造成断层,不利于中高层官员的历练。

    天气逐渐转冷,往北转运的军用物质比往年要多很多,倒也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即使有什么想法,也不会说不来。

    以往打仗都要组织粮草军械等,现在不一样了,可是囤积了好几年的粮食。

    为了守住瓦剌这只大兔子,朝廷这边费劲了心思。

    商人们还是像往年一样,准备组织每年一度的大交易,瓦剌部落也开始每年的转场。

    “听说明朝的皇帝派他们的大将军征伐不听话的海西女真部落,又在我们的牧马地建城屯田,这样下去,到时候连我们过冬所需的牧草都需要跟别人交换。”

    “那该怎么办?”

    “现在我们最可靠的一个盟友就是吐蕃部落,只有他们强大了,才会分散明朝的精力,同时不能让明朝的阴谋得逞。”

    “那就打呗,只要打赢了,什么都好说,要让汉人知道,在草原上最不怕就是打仗,什么阴谋诡计都是没有用的,只有战斗,不停地战斗,不是敌人被砍下头颅,就是我!”

    十一月份,从南美洲返回了六只船,带回了朝廷所需的种子、橡胶,黄金只不过作为压船底之用。不过这一来一回就要花费两年的时间,实在是耗费太大了,占用了宝贵的船只。

    根据确切的情报,汉王已经征服了特斯科科部落和特拉科潘部落,占据了中西部,已经圆满完成了既定目标,下一步将要与最南面的阿兹特克部落作战。

    这时候的美洲真是地广人稀啊,大大小小的部落很多,而且武器太落后了,那怕远古时期使用石器的原始人也要比他们厉害吧,他们的战斗意识也很差,南美洲的玛雅部落可比他们强大多了。

    这时候玛雅部落还是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不过环境更复杂恶劣。

第六十九章 户部拨款

    六月份的时候,金忠和吴克忠带领着七千骑兵、三千牧民、两万马匹、三万头牛以及十万只绵羊,往北迁徙。牛马可以驮粮食,草原上黄羊特别多,它们都是草原狼的主要食物。

    他们的目的地是呼伦湖附近,哪里有大量的湖泊,大片的草甸,是理想的牧马地。它的北边就是大兴安岭了。他们将在这里割草,种玉米、土豆和大豆。

    陈懋则率领三千兵丁沿着驿道北上,粮草则由沈阳运往吉林船厂,再由水路运往阿勒楚喀河(哈尔滨)。这里除了设置卫所屯兵外,还有阿什河站,海胡站和鲁路吉站三站,这里也是金朝上京会宁府所在地。

    整个奴儿干都司女真部落大多心向朝廷,主要得益于镇守太监亦失哈,亦失哈本就是海西女真出身,加上松花江洪水经常泛滥成灾,各部落互不统属,处于半耕半牧的原始状态,需要朝廷的救济和调解。

    对于草原来说,除了冬季时常有大雪暴,人只要出了门就别想活命回来了,牲口会全部冻死,春季又要慢慢地等到返青,这既限制了敌人,也限制了自己。要养活这一万人,还要备出打仗的口粮,实在是不容易。

    “皇上,张尚书说这个军队的费用他批不了。”

    “朕已经同意了,怎么就批不了呢?”

    “他说这个武器太贵了,光武器这块就有二十万贯,刀却只有三万把,弓箭、火器等数量也比较少,花费太多了。”

    “武器也有好坏之分,钱就要花在刀刃上嘛,这个没有错啊,改花就要花。”

    “还有其他的运费、建关费、衣服鞋帽等等,嗯,还有大量的茶叶、药材、鱼罐头、和一些水果。他就说啊,既然开销那么大,为什么还要花钱在这上面呢?

    这还没有算大头呢,像官兵的俸禄、海船这些,加起来可能超过两千万贯了。”

    “当然需要,草原上粮草供应不易,只能吃肉食,肉食吃多了,就要用茶叶来涤理肠胃。草原上条件都这么艰苦了,总不能让他们长期吃腌豆这些。

    我们不能老是被动的防御,一些预备的开支还是要的,总不能等到别人打上门了,才准备粮草物质这些,机会稍纵即逝,唯有迅速果断才有可能取得胜利。

    只要我们把他们与女真部落切断开来,才是断了他们的根,光靠草原上的一些人马,他们能耐我何?

    不能只光看到花销,就不见到好处……”

    本来是要举例,他停下了,有些话他不能说得太明白,点一下就行。

    “那老臣没有意见。”

    目前朝廷粮食和税收都有盈余,当初朱棣最后一次出兵的时候,粮草也是有一些贮备的,结果他死活不同意,就是怕劳而无功,再加上朱棣当时病重,也不适合远征。在成本算计这一块,他还是信服朱瞻基的。

    “户部今年的税收情况是怎么样的?”

    “陛下,今年天下户数首次超过了一千万户,人口有近六千万,地五百余万倾,这些都远远超过了洪熙年间。田赋米麦有四千万石,玉米有三百万石,丝三十万斤,棉花三十万斤,绢二十八万匹,布二十七万匹。

    产盐十亿斤,得益三百万贯,铁一百二十万斤,得税两百四十万贯,普通茶叶五千万斤,税收两百五十万贯,中高档茶叶两千万斤,两千余万贯,酒税一千五百万贯,产铜一百万斤。

    京城的商业税收达到了八十万贯,加上海关,总的商业税收达到一千七百万贯,总计有六千余万贯。”夏原吉作为老户部,张嘴就来。

    “嗯,田地有大量的增加,棉丝布匹这些,以后就折银课税,河运关卡按料按河段来收,方便快捷过关,茶叶产量还需要要大大地提高,酒也是,成都府等地都是产粮区,应该大力发展酿酒。

    军费确实过多了,不过没有关系,商业税收一定会抵消的,再加上海外的收益,只有赚的,没有亏本的。

    所以说还要大力发行国债,现在你也看到了,每年的茶叶税收都那么多,这些都是平白多出来的,所以说钱币肯定是不够用的。虽然每年付出了利息钱,但是为我们争取了时间呐。像治河,早一点整治,就会少很多的损失。

    玉米和土豆怎么样?”

    “玉米耐操持,就是容易消耗地力。”

    “大豆、土豆和红薯这些不怎么消耗地力,还能增加一些地力,可以搭配着种植,种地还是要靠肥力。”他对于亩产量没有怎么提高,还是有些失望,产量提高,就相当于多种了一亩地呀。

    “这些都是臣的过失,没有督促好百官提高产量。”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很多农户出生的官员,做了官之后就忘记了出生。”

    户部尚书张本,今年六十四岁,东阿人,却生的细眼圆脸,一点也不像北方人的长相。

    “张老久历民事,前年的时候,还提议朕用丝绸等换取山西等地的粮草,这点连朕都没有想到,像你这样为朝廷办事的官员不多。”

    “臣既然坐了这个位置,就一定为百姓办事,臣只不过本份而已。”

    “要是朝廷官员都像你这样想就好了,不过也不能亏待了边关的将士,朕已经得到情报,瓦剌这近又不老实,朝廷不得不防范一二。御敌于千里之外,这个军需必须能够充足,预备一些也是应该的。”

    “皇上,朝廷现在兵强马壮,难道还害怕瓦剌犯边不成?再说就是打一仗,这个消耗也没有那么大,主要还是粮草能够供应充分就行了。”

    “这个边关也需要建设关卡,总之,不会有亏本的事情,我们在海西花了那么多心事,不能功亏一篑。西边将瓦剌与西域隔绝,使他得不到大量的铁器,东边与女真隔断,让他们的兵力得不到补充,再将防线一步一步往北推,这样使得敌人变弱,我们变强,最终像消灭阿鲁台一样,消灭瓦剌部落。”

    “臣还是觉得……”

    “行了,行了,照办就是,不然的话,也只好由朕来掏腰包了。”

    “皇上,可一不可二啊!”“知道了。”

    ---------------------------------------------------------------------------------------------------------------------------------

    ---------------------------------------------------------------------------------------------------------------------------------

    感谢李小龙李连杰、杨老好、dev1ceAA、Sophiabr等人的推荐票。

    推荐《我是区楚良》、《红星战机》,《我是区楚良》作者很给力,一天上万的更新,每章的留言评论都很有意思,写的很有感情,在足球最低谷的时候,还能有那么多读者追捧,真是了不起啊!这一点很受鼓舞,不管什么题材,只要写得好,照样有很多人催更。《红星战机》也是如此,专业的读者评论真是太多,看得我都汗颜。

第七十章 养鸡经

    “五弟,长公主,你们也理政了这么长的时间,对于朝政有什么看法呢?”又到了年底了,他又要来巡视北京城了,现在她们兄妹三人在马车上闲聊呢。

    “什么理政,我只不过是跟班而已!”她手上提溜着一个橡胶做的暖手宝。

    “臣弟没有什么看法,一切皆有皇上和内阁做主。”

    “这可不行,以后所有的内阁奏章你先过一遍,朕没有时间处理的,就以你的意见为准。”

    “皇上,这可不行,臣弟万死不敢从命。”

    “什么从不从的,朕更在意的是规矩,各人有个人的位置,各安其位,各安其所就行了。

    有一次秦昭王生病了,老百姓为他祈福,又是杀鸡又是宰牛的,还别说,过了几天病就好了,有大臣就邀功,说他的功德超过了尧舜。秦昭王得知原委后不但没有奖励,反而要罚他们每人捐一副铠甲。”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当时正处于春耕时节,按照法律是不能杀死耕牛的。”

    “秦法真有那么严厉吗?老百姓哪里有钱来置办一副铠甲啊!”

    “严厉有时候不一定是坏事,严师出高徒。公生明,廉生威,这些都是不容易办到的啊!”

    “你……哼!五哥你来评评理。”

    “这个,快到了吧,王府尹还等着呢!”

    时隔一年,再次来到了宣武门楼前,之前站在这里感觉很空旷,很渺小,护城河都没有水,显得很萧条。现在马上要开始铺设地砖了,跟大前门差不多,大街两边也都在动工了。

    “这里可以标出一些重要地段卖出去,让商家自己修建,结合拍卖来进行。酒楼还远远不够的,光靠户部拨款修建还远远不够的,照目前的进度,还不知道要修到什么时候去。

    专门修建房屋的公司牌照也可以拍卖,要规划好,注意防火。像花园、水池、茅厕、学校、菜市场等都要安排好。”

    “皇上,这个茅厕的地下暗道耗费太大了,耗时太长了,管道等都等不来。”

    “没事的,先把房子建起来,管道、路可以慢慢修。对了,尚德,这个酒楼的菜式怎么样,食材能不能供应得过来?”

    “这个臣不是很清楚,不过现在有个马大姐一家,现在专门养鸡,一年可以养上千只鸡,都还供不应求,像南炉鸭就是从她那里买的鸡。”

    “原来朕吃的鸡是她们养出来的啊,在哪里呢?”

    “就在法华寺不远。”

    “朕想去看看,现在就去。”

    朱瞻墡和王骥他们三个人一辆车,长公主被挤出去了。

    “朕给你们讲个鸡官的故事吧,话说唐玄宗李隆基特别喜欢斗鸡,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本来很便宜很普通的公鸡,却一下子身价百倍。

    穷人当然就玩不起,只能玩用木头做的假鸡。有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叫贾昌,也很喜欢斗鸡,就拿假鸡来玩,正好被唐玄宗看到了,就把他召到宫中做鸡官。

    这个贾昌也十分了得,把鸡训得比狗还听话,可把唐玄宗高兴坏了,命令他为五百训鸡少年的首领。后来还亲自做媒,娶能歌善舞的潘氏为妻,生了两个儿子。”

    “那后来如何呢?”

    “后来呀,在宫里享受荣华富贵四十多年,安绿山打进京城,他和家人失散了,躲到寺庙里面。这么有名的人物,安绿山自然早就打个交道,就派人四处找他,吓得他躲到深山里,后来朝廷打败了安绿山,他才出来。这时候万念俱灰,就皈依了佛门。”

    “皇上,这个正是败国之举啊!唐太宗李世民就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想不到却应在他的后代身上。”

    “想不到唐玄宗是这样一个人。”

    “唐玄宗得到皇位太容易了,人心思定,又恰逢盛世,不懂节制,从而荒废了政务,导致奸臣当道,吏治腐败。”

    “尚德,你也来过这里?”他们来到了一个农家院落,随口问了一句。

    “臣也是好奇来看了一眼。”

    “民妇拜见府尹大人。”由于他们一行是便装,倒也没有生出其他的麻烦。

    “不必多礼,我们只是参观一二,你们该干嘛就干嘛,你家当家的又送鸡去了。”

    “是的,大老爷。”

    “养鸡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她打量着这位同样生的高高大大的皇帝,寻思着他是什么身份,口气倒挺大的。

    “鸡空有冲天之志,虽有五德,文、武、勇、仁、信,但是这一片小天地还是限制了它的心胸和眼光。

    鸡不宜养得过多,一群三五十只足够了,而且只能有一只威武漂亮的雄鸡,再搭几个无能的鸡小弟,作为手下,就差不多了。

    还要给它搭一个高台,供它起早打鸣,食物要精,饮水要清,到了夏天,鸡非常怕热,要设一避暑之处。

    你看,只要把他侍候好了,让他很有成就感,后宫妃子们让它眼花缭乱,全身光鲜无比,精神抖擞,它自己就能管理好这一大家子的。”

    “简直就是胡说八道。”长公主反驳道。

    “你懂什么?”大家忍不住偷乐。

    院子里到处都是鸡,到处都是鸡屎,他们来到了专门养小鸡的地方。

    “大家都不要进去,看看就好了,小鸡怕生人。”朱瞻基说道,他看见小鸡们都站在盘子里面吃小粒的大米和小米。

    “嫂子,最好把这个盘子掉起来,刚刚好它们能够吃得到的位置,不能让它们踩在上面,这样会容易生病,水也要煮开了放温给它们喝。我只是随口一说,听不听由你,毕竟你才是养鸡能手。”

    马大嫂也不知道怎么答话,看向王骥。

    “嫂子,我看他说的也有些道理,就像人吃饭一样,不能刚上完茅厕,就用手抓饭菜来吃。”长公主给了他一个白眼。

    “我们回去吧,到崇文门那边去看看。”

    在文思院靠近十王府那个十字路口,有他的泰安酒楼,文思院迁移到城外去了,他打算把它设为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以后这里一条街全部以金融为主。

    “崇文门这条大街可是长得很呢!”

    “这里也要修建商铺?”

    “当然要,不过不急,先把地留起来,将来再说,或者高价卖掉。这里以后就是最富的地方了,要修最好的房子,配套图书馆、学校、花园等等。”

    “暗道也要修吗?”

    “修,直接通到城外,到时候专门用来制作肥料。”

第七十一章 公主婚事

    “园儿啊,你现在也老大不小了,都二十一了,你不要跟老大学呀,整天疯疯癫癫的,你要什么样的,跟娘说啊,再不把婚事办了,都成了老姑娘了。”

    庆都公主也只比长公主小三个月,很得朱高炽生前宠爱,庆都原本是尧帝母亲的名字,后来作为地名,圆通这个名字也是很有禅意的,母妃姓赵,不过很早就死了。

    “娘,戏里面不是说有情人终成眷属吗?大姐都说她要自己找呢!”

    “你们都长大了,一个个地都不听为娘的话了。”

    “娘……”

    “许安现在在哪儿呢?”今年曾敏学也挺高兴的,悦儿又怀了,好几个月了。

    “在阿勒楚喀,王军在吉林船厂,孟杰负责修建四平。”

    “四平,四平可是个宝地呀,当初第一批到你们那的幼军亲卫都赚到钱了吗?”

    “当然,他们或多或少都入手了一些农场,加上他们自己干活的那一份,都很好,好多把家里人都接过来了。”

    “四平那么大的地方,人数估计不够,干脆养牛得了。把四平给分了,以山河为界,十万亩左右为一块,银行免息贷款五年,能得多少块牧场?”

    “最少也有一百多块。”

    “原有的山林不能砍树,非但不能砍伐,每年还要种五十棵,再给个优惠政策,养牛不收税。”

    “什么价位,多了可能负担不起。”

    “一亩一贯吧,算是给他们发些福利。”

    “这个土地价格可是变动非常大,能允许自由买卖吗?”

    “二十年以后才能卖,我估计十年之内就能赚回来吧。”

    “这是肯定的啊,稳赚不陪。”

    “如果有人打来了,到时候他们还能放手吗?”

    “皇上高明。”

    “榨豆油机用的怎么样?”

    “臣正要跟皇上禀告呢,这个榨油机非常好用,就是少了点,以往豆子都拿来喂牲口。现在眼红这个机子的人可不少啊,如果多来一点,可不比种粮食来钱少。”

    “这事你自己处理,朕不想管,这近又被太后她老人家搞得头痛,这不公主们都长大了,皇帝的女儿也愁嫁呀。”

    “哦,臣差点忘记了一件事,这是胖子张送给皇上的,听说都是他亲自动手做的。”

    “狼毫?他还有这手艺,这可是一门正经手艺。”

    “他自己说的,都是抓的肥大的黄鼠狼,总共抓了一百只黄鼠狼。”

    “造孽呀,也不怕惹来黄大仙,他为什么自己不来?”

    “他哪里敢来,真是懒蛤蟆想吃天鹅肉!”

    “他还没有结婚吗?”

    “没有,他还真敢想,就他那体型,还想娶公主?”

    “哦,这倒有些意思,让他明天一早进宫里来。”

    隔日,胖子张坤打扮得倒是人模狗样的,就是身上的肥肉见长,估摸着有两三百斤。

    “臣叩见皇上、长公主。”

    “胖子,多年不见,朕怎么就认不出来你了呢?”

    “皇上,士别三日当刮目想看,臣可是一心向着皇上的。”

    “世间的年轻男子那个能在长公主面前而不心动呢?不过不管成不成,总得给别人爱慕的权利。”他端起茶杯闲暇以待。

    “听说你要娶我?”长公主瞪大两只眼睛,恨不得捋起拳头揍他一顿。

    “臣不敢。”

    “你好大的狗胆,一会儿说要,一会儿又不敢,你竟敢戏耍皇上和长公主?”陈诚在一旁说道。

    “臣要娶的不是长公主,臣想娶庆都公主。”胖子趴在地上冷汗直冒。

    “什么,你还想娶庆都公主?”

    “什么嘛,人挺好的呀,长得也好,你看人家多有福气呀!”

    “滚,我再也不想看到你。”

    “哼,你说滚就滚呐,咱们还不得听太后的,好不容易来了一个,哪能说走就走呢?走吧,跟我来,我带你去见太后。”

    长公主把他拉到一边,就开始仔细审查起来。

    “你跟皇上很熟啊?”

    “回大姐,那可不,臣是跟顾驸马一起入选皇帝的幼军的。”

    “你现在当什么官?”

    “臣勉勉强强当了一省的学政。”

    “几品呀?”长公主瘪瘪嘴。

    “不高,从三品。”

    “你多大了?”

    “三十。”

    “实岁还是虚岁?”

    “虚的,呵呵。”

    “朝廷派了那么多官员到辽宁省任职,为什么就你,还能担任学政?你以前做了哪些职务,有哪些政绩?”

    “长公主,我跟你说呀,这金州地界从无到有,都是我们一手一脚干起来的,老辛苦了,连曾大人都下地建房。后来这地盘慢慢地变大了起来,一个个都分摊要职,就这个教谕没有人干,这不,皇上亲自命令由我来担任。

    你说,我也不能辜负皇上的信任不是,后来曾大人看我干得还不错,就向皇上举荐了我呗。”

    “恩,我已经知道了,我说,如果我帮你在太后面前说些好话,你打算怎么谢我呀?”

    “那就谢谢大姐你了,你就是我的亲姐,以后只要你吱一声,是我能够办到的,一定帮大姐你办好。”

    “嗯,你可要记得你说的话哟!”

    “臣发誓,说到做到!”

    这时候,宫里面都被惊动了,都扯好架势等着等着他们两个的到来。

    “臣张坤拜见太后、贵妃娘娘、各位公主姐姐。”

    “张啊,不必多礼,来吃点点心、水果。”

    “娘你也吃。”若微一听,顿时忍不住了,大家都笑得东倒西歪,圆通也在呢,虽然也见识过各种大场面,但是也忍不住吐槽,真不要脸。

    “你是安乡伯家的,排行老几呀?你娘我倒是见过,是个贤惠的人。”

    “回娘的话,排行老五呢。”

    “你这孩子不错,受了不少的苦吧,也挺不容易的。”

    “娘,张坤是个人才呢,深受皇上信任,能文能武,小小年纪就已经是三品大员了。”

    “跟圆通倒也般配,你看呐,这里这么多公主,为什么偏偏就要选圆通呢?”

    “哎呀,这个就说来话长了,得从小时候说起,有个得道高僧说我是弥勒佛转世,是上天派来辅佐皇上的,还说呀,三十岁之前不得成婚,而且必须要娶有一位有佛缘的公主为妻。”

    “你见都没有见过圆通,你怎么知道她就是有佛缘的呢?”

    “是啊,是啊,除非你能在这么多公主当中当场指认出来。”

    “这可难不倒我。”

    他径直走到圆通的面前,毕恭毕敬地跪下,从怀里淘出一个礼盒,双手呈到她的面前。

    “公主,这个我的见面礼,请你收下。”

    “圆圆,你觉得行不?”

    “一切由太后和皇上做主。”

    “那我就替你先收下吧。”

    胖子走后,皇帝来了。

    “就他那一副模样,简直就是懒蛤蟆想吃天鹅肉,痴心妄想!”

    “怎么说话的呢,我看呐,人家挺好的,胖是胖了点,有福气嘛,将来旺家,子孙兴旺。”

    “皇上是嫌弃人家长得胖,那如果人家能够把一身的肉给割掉了,你就不会反对了。”

    “我是这个意思吗?”

    “那你是什么意思吗?”

    “我,我……”

    “这事还要看圆通的意思。”

    “人你也看了,二妹呀,哥也是为你好,不行的话,回头,哥给你找个中意的。”

    “我没有意见。”听到她这么说,顿时气得不行,愤而离去。

第七十二章 战争前夕

    随着年关将近,宛平客栈这边准备科举考试的举人也越来越多,这边花销相对少一点,钱不够的话,那就只能住庙了。

    “贤弟,你说我们十年寒窗苦读是为了什么,难道还不如一个不学无术的胖子?”

    “自新兄,我觉得你错了。”

    “我怎么错了?”

    “皇上喜欢实干年轻的官员,这不正是我们的机遇吗?人呐,机遇来了也要好好把握,不然的话,后悔莫及啊!”

    “哎呀,你就别跟我打禅机了。”

    “我劝你还是好好读读《金融学》这本书。”

    “这跟书又有什么关系?”

    “你知道皇上最喜欢什么吗?”

    “应该是钱。”

    “那他都把钱花到哪里了?”

    “这个我哪里知道,银行借贷?”

    “是的,在《金融学》这本书上就说,银行借贷利息很低,是最不赚钱的一种手段,听说皇上借贷出了大量的新币。汉景帝七国战乱的时候,朝廷向无盐氏借贷,人家利息要收十倍。”

    “贤弟,皇上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先不说这个,一个人幸幸苦苦地干活,十年还攒不到多少钱,我听说,人家在银行里借贷,买了上千亩的地,几年就赚回本钱了,这个事情,好多地方都在流传呐。

    那是不是说,这个钱呐,是不是可以买时间呢?既然钱都可以买时间,那么仕途是不是也可以买呢?”

    “我说贤弟,你这是什么意思,钱买仕途,那不是买官卖官吗?”他怪异地瞧了刘实一眼,心想,他绝对不是这样的人。

    “你想到哪里去了,变通懂吗?”

    “怎么变通?”

    “连时间都可以买,还有什么做不到的?”

    “买时间?”

    说道赚钱,这些年要数山西会馆和湖广会馆了,山西商人把持大同那边牛马、皮毛、茶叶、粮食等等生意,可没少赚钱。湖广商人在京城随便买个店铺,就赚到了,还有人把辣椒仔带回南方去种苗,把苗卖了,那还不赚翻了。至于说徽商会馆,人家都是做大买卖的,肯定赚钱。

    老百姓多打了几斤酒,还买了《劝善书》和《内训》,《劝善书》这本书是整个明朝最畅销的一本书,虽然说什么四书也买得多,那是不得不买。《内训》这本书也卖得好,有人得了这本书,就供奉起来,教育后代。

    虽说朱棣爱杀人,但是他也放了很多人,有一回,有个小偷到别人家偷东西,结果没有找到什么值钱的,就把仅有的一本《劝善书》给顺走了,朱棣看到这个案子的时候,就说,你看人家识货呢,知道偷《劝善书》,就无罪释放了。

    说到用人朱棣还是很谨慎的,好人也用,坏人也用,反而不珍惜解晋这些大才子呢?

    正旦大朝完了之后,皇帝在南湖大酒楼亲自宴请,十分丰盛,完了之后,木盒里面还有一份辣椒粉,自从辣椒来到了京城,就成了奢侈品了。在这一点上,朱瞻基做得就比较好,只会有福利,不会用一些南洋之物来抵工资。

    完了之后,传统的节目,看戏。他觉得戏剧和小说也挺好的,在教化方面比诗词强,同时里面也有诗词这些,也挺好的。

    今年的新戏是《女驸马》和《邯郸记》,虽然他只是个伪戏迷,戏词记不住,只记得故事梗概,另外也没有时间,只能将就。《邯郸记》讲的是黄粱一梦的故事,吕洞宾渡卢生的故事,这个戏有点长。

    看完了戏,夏原吉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回到家中,他儿子便打开木盒,取了葵瓜子来吃,戏院里面的不多,都被他一个人吃光了,这哪里够哇,他也不管。

    “老爷,改睡了。”

    “我再想想,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我看是老爷你不对劲。”

    “照我看,皇上根本就不是宽厚之人,可是今天的饭菜可真丰盛啊!”

    “皇上怎么不好了,平时一有些稀奇的东西,还不是第一个发给咱们家?”

    “难道是我错了?”

    “老爷快睡吧。”

    河套之地,瓦剌部落还在那里放牧。

    “明朝皇帝在干什么呢?”

    “过年呗,汉人这近几年流行看大戏。听说明朝的庆都公主很美丽,太后想让她嫁给一个三百多斤的大胖子,皇帝却不同意。”

    “明朝没有人了吗,为什么要嫁给一个大胖子呢?”

    “人家有爵位。”

    “也先,你怎么看?”

    “阿拜,你是说让我求娶大明的公主?”

    “孬货!人家会看上你这个牧羊的?”

    “总有一天,我会为我的儿子讨要一个公主来。”

    “孬货,就凭你,我看呀,人家公主宁愿嫁给一个大胖子也不愿意嫁给一个野蛮人。我们准备出发,趁着他们过年。”

    朱瞻基尽可能地多接见一些人,陪吃、陪喝,军机处也忙碌了起来。

    “皇上,瓦剌大部队已经动了。”

    “好,来得好,不能让他们看出什么破绽出来。朕要一战定乾坤,就像当年将匈奴赶出草原一样!”

    “希望他们走得快一点。”

    “郑大人,你那边情况怎么样?”

    “皇上,洪保那边说让船队从西洋过,这样快一点,也可以多载一些货物回来。”

    “这个你们自己做主就好,船只修建的怎么样?”

    “皇上,这个龙骨所用的红杉木还好一些,就是铁力木和柚木比较缺乏,而且还需要三五年的时间风干。”

    “所以说,还是要牢固,要快,要规避大风大浪,不管是多牢固的船,也经不起几次大风浪的。这些你们都比我熟悉,木料只能说尽可能得用好料,实在没有办法,也要造,不能停。倭国那边怎么样?”

    “现在倭寇少了很多,之前已经向皇上写了奏章的,我们火烧了他们三个港口,所有的船只都没有幸免,现在他们提出要派使臣进贡。”

    “烧得好,进贡可以呀,让他们每年进贡三千美女,否则不让他们靠岸。”

    “皇上,你这是讹诈呢?”

    “海军现在满员了吗?注意监测这个飓风,研究这个飓风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怎么防范?”

    “满员了,都是很好的兵员。”

    “那就好,这次如果获胜,朕就准许你去朝拜麦加。”

    “谢皇上。”

第七十三章 鏖战

    天空中不时地飘下小雪,马匹偶尔停下来寻找一些可以吃的嫩草,经过十余天的艰难跋涉,脱歡带着大部队终于到打达了集宁。虽然集宁离大同更近,条件更好,但是这几年并没有什么发展,人们更乐意来兴和。

    集宁是通往北方草原的出口,另外兴和也可以走,自从朝廷打败阿鲁台之后,此路就不通了。朝廷大军想要从这里包抄是不可能的,现在天气比较寒冷,转运困难。

    现在薛禄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在兴和集中兵力,决一死战,大同和集宁的兵力只能作为封堵的作用。自从脱歡动身的那一刻起,薛禄就从宣府调兵三万到兴和,总兵力达到了近六万。要不是这几年囤积了大量的粮草,完全就不够用。

    脱歡完全没有意识到朝廷会向他动手,现在他们还是潜意识地认为,这里是他们的冬季牧场,来去自如。

    今天的天气很好,风和日丽,满地泥泞,脱歡骑着马在草地上奔驰起来,大家都跟着肆无忌惮,漫无目的的狂奔。

    他看到远处隐隐约约的边墙,心中不屑一顾,当年蒙古国攻打金国的时候,还是从宋人那里借的道。他心中始终搞不懂,这个明朝皇帝到底有什么依仗,每年还要他们进贡一千匹战马。

    回到帐篷,众人开始喝酒杀羊吃肉,好不痛快。

    “听说汉人那边新出了玉米和土豆,耐寒抗旱,随便怎么种都可以收,玉米杆子放到冬天牛都爱吃。”

    “那有人卖种子吗?”

    “卖,多得很,还不贵。”

    “你从哪里得到的消息?”

    “这里就有人卖,你们赶快去买吧,就这一次,听他们说,明年就不值钱了。”

    “明年为什么就不值钱?”

    “明年卖的是粮食不是种子,种子贵。”

    “原来是这样,我们去交易不一样吗?”

    “那边收了一道关税,肯定贵一些。”

    雪开始融化的时候,早就瞄好的商人们,开始行动起来。现在做生意方便多了,在兴和租个仓库,东西都是年前就准备好了的,白天交易,晚上回来。

    瓦剌部落,又呆了半个多月,这一片山脉以南就是山墙外最好的地,很多牧民开始赶着牛羊群准备前来交易,部落显得散落起来,不过现在还没有开放,暂时还不能出关卡。

    “不能再等下去了,否则会走漏消息,生死在此一举,我决定明日就出兵。”他的声音宏亮,中气十足,一点不像七十多岁的老人。

    第二天,关口一片漆黑,所有的将士们开始出关了。悄悄地走了一个多时辰,这时候天开始发亮了,好多蒙古的帐篷被甩在了后面。

    将士们开始检查装备,一个个既兴奋又紧张,这可是在敌人窝里啊。头盔当然也有,不过这个时候很少有人愿意戴,人手一把马刀,总共有三万余骑兵,一个神机营,其他都是步兵,放箭都不用了。

    这里离最中心的营地还有十余里,他们的后面有上千个帐篷,已经被步兵包围了,前方的帐篷更是多得数不过来。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首战用我,用我必胜!”

    “兄弟们,建功立业的机会到了,跟我冲!”

    大地开始振动起来,好多人还迷迷糊糊地出了帐篷,就挨了一刀,大军直奔最中心的帐篷而去。

    “明军杀来了。”到处都乱成一团,好多人都躲在帐篷里,听着奔马飞奔而过。

    “怎么回事,哪里来的敌人?”脱歡赤着脚吼到。

    “是明军杀过来了。”

    “我知道了,玉米,是玉米。”他大声得叫道,搞得仆人给他穿铠甲都不顺畅。

    “大王怎么了,什么玉米。”

    “这是明朝皇帝想要灭了我们,听这马蹄声,人数不少,也先,你带领你的人马在一边侯着,万一顶不住了,赶紧跑。”

    “阿拜!”

    脱歡不理他,骑上马,往前方眺望,大军所过之处,毫无抵抗之力,速度太快了。开始有人射箭,有人骑着马远离,马只有跑起来才有威力。

    “跑起来,宁死不活!”

    脱歡带着几千人马就开始反向冲锋,越来越多的马匹随后加入进来。

    神机营也从后面碾压过来,有反抗的就放枪击毙。

    两支人马就这么冲撞在一起,避无可避,撞飞的马匹撕开了帐篷,纷纷垮塌,路都堵塞了,马匹踩在帐篷上,尸体上面,不断有马匹倒下。

    一把刀尖正要插到脱歡的眼里,他眼睛眨也不眨,接着钢刀掉到地上。可是后面的马匹整个地撞了过来,顿时被压在了马下。

    薛禄肚皮上被划了一条长长的口子,鲜血染红了衣甲,他也顾不上。

    大明这边占了人数的优势,马刀更锋利,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

    “阿拜!”也先亲眼看见他的父亲倒下了。不得以,只得带领人马逃跑。

    整个帐篷区域好像被洪水冲刷了一次,被贯穿了,放眼望去,只有远处的一些散兵不知所措。马匹到处乱跑,除了躲在帐篷里面的人,再没有一个站起来的敌人。

    士兵们都虚脱了,连水都不想喝。

    “大帅,我们赢了!”

    “脱歡呢?”“不知道,大帅你受伤了。”

    “一点小伤,无碍,都打起精神来,喝点水,吃点东西。”

    “是,大帅。”

    集宁的五千骑兵也赶过来了,正好与也先的残兵擦肩而过。

    士兵们中午饭都没有吃呢,都在兴奋地围剿抓捕,归拢马匹。

    “大帅,找到了,这就是脱歡。”

    “脱歡,你的父亲被阿鲁台杀害,皇上亲自手刃此贼,帮你报了仇,你不仅不懂感恩,还要如此张狂跋扈,难道你不知道我们的刀不利吗?”

    “恭喜大帅,贺喜大帅。”

    “恭喜大帅,这次杀死脱歡,小侯爷们从此以后享尽天下荣华富贵!”

    “老夫征战一生,杀伐过多,只希望他们能够平平安安度过此生吧。将脱歡的头颅取下,向皇上报捷!”

    “是!”

    “我们死伤多少?”

    “一万多,重伤者也很多。”

    “老夫为大明朝打下这最后一战了,幸得全胜,以后就看你们的啦!”

    “大帅老当益壮,龙马精神,我等都不如。”

    朱瞻基第一时间就接到了信报,就高兴地跳了起来。

    “命令陈懋迅速出兵,占领其老巢,命令洪杰率五千骑兵支援,归其统属。”

    “皇上是要消灭元朝残余吗?”

    “当年元朝死了好几任皇帝,才逼得陆秀夫背着皇帝投海自杀,成吉思汗的后代如此之多,现在活着在世的又有几个呢?

    杀人不是目的,有效地占领才是目的,唐朝的疆域如此广阔,名将多不胜数,最后落得四分五裂,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第七十四章 夏原吉去世

    正旦大朝会之后,夏原吉就一病不起,太医用药之后没有什么效果,朱瞻基亲自上门慰问。

    “夏老,你要好好养病,朝堂上可离不开你呀!”

    “臣怕是不中用了,不能为皇上效力了。边关可还安宁否?”

    “将熊熊一个,兵熊熊一窝。只要有得力的将领把守,可保无虞。”

    “皇上,可还有什么难事未决的?”

    “朕知道自己才能不足以管理一个国家,所以才倚重你们这些国之重臣,可是如果朕之后,皇帝不贤该如何?”

    “当有太后、太皇太后、亲王规劝即可。”

    “世有奇才,如何才能够不遗漏呢?”

    “吏治清明,贤才自然辈出。”

    “朕没有什么问题了,夏瑄,朕会好好培养的。”

    “是臣亏欠了他们。”

    “你老就安心养病,别想太多。”

    正月二十七日,夏原吉去世,皇帝追赠为太师,谥号“忠靖”,亲自作碑文,于西山选取风水宝地安葬。任命杨士奇为内阁首辅,杨溥为次辅,负责户部,顾佐进内阁,负责刑部,胡概为刑部尚书,魏源为大理寺卿。

    二月初八,收到密报,薛禄全歼脱懽其部,朱瞻基才松了一口气。

    十日之后,脱懽的首级送到了京城,他亲自来到太庙献祭。

    文武百官以及各国使臣纷纷上奏折祝贺,天下欢庆,整个大明休假三天。

    次日,朱瞻基陪着太后及全家老小还有驸马等前往皇陵祭拜。

    孩子们带上了风筝,一路上叽叽喳喳,好不兴奋。中午的时候,就在路边生火做饭菜,他亲自动手,抄了宫保鸡丁、鱼香肉丝,辣椒用的是酸辣椒,端到太后的面前。

    朱祁镇和大丫争着要吃。

    “辣,辣!”朱祁镇叫喊着,大丫没有动那鱼香肉丝,只是挑着鸡丁和花生米在吃。

    “儿子,好好的驿站不去,偏要在这里,都没有个皇帝样。”

    “老妈,你尝尝,看看合不合你口味?”

    “嗯,好吃,鲜极了,很开胃。若微,你也来尝尝。”

    “好辣呀,干嘛弄那么辣嘛!”

    隔日到了昌平东郊,看见一个老农在地里忙活,把他请过来了解一下情况。

    “你们每天这样弯着腰劳作,连抬头的功夫都没有,为什么这么辛苦呀?”

    “我们就是这样的呀,一生下来就与泥巴打交道。”

    “有休息的时候吗?”

    “春天要耕田、播种,夏天要锄草、浇水,秋天要收割,没得空的时候啊,稍微想偷点懒,就要吃不饱,穿不暖了。冬天的时候,虽然有空闲,但是也要对付县衙的劳役,没有休息的时候。”

    “为什么不换一种路子呢,经商、务工或许可以轻松一些。”

    “我们家世世代代都是种田的,其他的我没有接触过,只知道经商的跟我们一样辛苦,背着货物走来走去,两三百里地,远的要一个月,近的也要十天才能返回来,获利只有两、三成,少的一成,甚至还有赔本的,全家失意,凄凄惨惨。

    我们家虽然务农,只要无灾无病的,辛勤劳作一年可得两年温饱,少的话也可以吃上一年,一家老小开开心心地过活,其他的就不奢望了。”

    “平时有什么见闻呢?”

    “我以前到县里服劳役的时候,见到过两位县官,一个人早出晚归,尽心尽力,兢兢业业,不敢懈怠,生怕老百姓逃荒,到现在,大家都还念着他呢。

    另一位白天在衙门里处理公务,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就去休息了,就再没有出来,从来不过问百姓的死活。没有过多久就被罢官了,后来经过我们县,大家见到他就像陌生人一样。”

    “你有什么想做的而又做不到的事情吗?”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呐。”

    “我这里倒是有一些不怕旱涝的外来的粮食种子,在荒地里种种不妨事。”

    他让人拿来了些玉米和花生种子,并告诉他注意事项,人家倒是千恩万谢。

    快到皇陵的时候,附近的男女老幼都过来跪拜。

    “百姓拥戴君主,是因为君主能使他们安居乐业,皇帝应当将此牢记在心。”

    “是,儿记住了。”

    同样将带来的种子等分给了下去。

    等到了长陵,检查了一番,倒没有什么异样。

    叫来指挥使,了解了一下情况。跟他想象中的差不多,这么大的陵区,还要巡逻,待遇跟普通卫所一样,没有什么奔头,估计也就是做做样子。

    回程的时候,太后召来农家老妇询问,赐给一些新币,有些农家献上蔬菜酒浆等。

    回到宫里,杨士奇说,今年的科举已经耽误了,建议改到三月十五日,他同意了。

    然后立即让兵部将陵卫拆除,换上正规部队,严禁百姓进入陵区。

    第二天,又摆了车架,前往薛禄府中。

    “听说你受伤了,父皇和朕皆受尔等之功,朝廷少了谁都行,唯独不能少了你。”

    “臣愧领,臣深受皇恩,这些都是臣应当做的。”

    “你就安心养伤吧,现在我大明外患皆除,唯独西南番部作乱,不成气候,以后有兴致就去管管,没有兴致就算了,朕将郑亨调回来顶替你的职务。

    薛诜也快成年了,武艺如何?”

    “这孩子从小就喜欢练武,帮皇上守个城门倒是没有什么问题。”

    “以后武将后代不得袭爵,国家大事,不可儿戏,既然他喜欢从军,朕就派人教导他。汉武帝派遣三路军队围剿匈奴,唯独十九岁的霍去病率领的五千骑兵打败了匈奴十数万的军队,将之赶出祁连山。

    兵贵精不在多,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当初要不是丘福一战损失十万精兵,朝廷也不会这么被动。”

    “陛下所说,臣极为赞同,虽然这次臣侥幸答应了脱懽,但是这近三万精兵不能再上战场了,这些瓦剌蛮人不比当初那些吃了败仗的人差。”

    “都是好样的,打赢一战可得精兵强将,打赢五战,可保一世。”

    “皇上励精图治,武功文治无人能敌啊!”

    “朕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不过是比一般人清醒一点而已。

    外敌尤可抵,内治才是根本。朕这些年来,心里始终绷着一根绳,就像此次打仗一样,生怕万一有个闪失。”

    皇帝加封薛禄为太保,鄞国公,赐新币十万贯。

第七十五章 殿试

    陈恰亲自送来了会试的试卷,这些都是过关的,有三百八十四份,因为他规定以后三十五岁之后不能进考,多取的都是三十三岁以上的。

    福建的最多,有五十六人,南直隶次之,然后就是浙江的,江西的只有三十多人,辽宁省反而有十八人之多。

    三月十五日,风和日丽,殿试就在奉天殿以及前面的空地上进行,考试的题目是《纪农》,也就是先前朱瞻基跟老农的对话,被他记录下来了,让考生们自由发挥。

    十七日,杨士奇抱了三十份答卷过来了,他拿起第一份观阅起来,初看起来,笔力很深厚,光这个字都要有二三十年的功力。

    “林震,福建长泰,你知道这个人吗?”

    “只知道此人有四十三岁。”

    “文章写的倒是滴水不漏。”

    “可有不妥?”

    “朕每次遇到高才,皆想起解晋。朕前些日子读了一个民间故事,说是一书生,才高八斗,东海龙王起龙宫,请他去上梁。

    他的上梁词威风八面,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让龙王很是满意。开宴席的时候,贵宾满座,龙王又让他作文,他开口就来,他们从来就没有听过如此神仙文章,都对他礼敬有加。

    最后东海东王携带重礼,亲自送他回家。”

    “这个故事有些意思。”

    “呐,就是这本。”

    “《民间故事传奇》?”

    “小孩子看的。”

    “那也无妨,臣先睹为快。”

    “其他人的卷子也要送过来,朕要好好看看。”

    朱瞻基按照排序,依次点了林震、龚锜、林文为头三名。

    十八日辰时,按照惯例在奉天殿召开传胪大典,文武百官全部在列,唱名之后,状元入殿跪拜。

    “爱卿平身。”

    “谢陛下。”

    “朕听闻爱卿善于作诗,何不赋诗一首?”

    “请陛下出题。”

    “就以‘月中丹桂第一枝’为题吧。”

    林震思考了片刻,说道:“陛下,臣想好了。”

    “请!”

    “骑鲸直上九天台,亲见嫦娥将桂栽。幸得广寒宫未闭,待臣连月抱归来。”

    “好,好,果然是神仙之作!”

    礼毕,公布皇榜,游街,三日后,于礼部举行谢恩宴,二十二日再次入宫谢恩,接受朝廷颁赐的朝服冠带等,隔日前往国子监,拜谒孔庙。

    二十五日,西山学院开学,朱瞻基出席并演讲。

    “生员们,天生我才必有用,朕只有一个要求: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朕自登基以来的这四五年,就经常告诫大臣们,要以国事为重,大明不是朕一个人的,武运昌盛,则保境安民,百姓有其耕,百业兴旺,吏治清明则江山永固。

    以前你们当中有一些人,终其一生都在国子监度过,到底于国于己有何益处?这也是朕将你们转到此就学的原因。

    早在唐朝的时候,官员们都是在木板上写字,写错了就刮掉重写,很多官员都主动前往边疆任职,闻鸡起舞,弃文从武就是从那个时候传下来的。

    我们很多官员就缺少这种进取和务实精神,往往是嘴上学一套,实际又是另外一套。

    如果是这样,朕只想问问,学习儒学到底何用?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要不得,不辨五谷,不懂农时,怎么搞好田地生产?不懂算术,怎么于户部理好财?

    大明朝多的是任职的地方,希望你们不要嫌弃这嫌弃那的,尽情地施展才华,只要兢兢业业,就一定能够作出一番功绩出来的。

    你们也知道,辽东之地,原本人烟稀少,朕还是太孙的时候,就将曾敏学推荐往金州任职,现在怎么样了?家家都有书可读,家家皆有余钱,朕派了这么多新科进士前往任职,就是希望他们能将这种开拓进取的精神拓展开来。”

    “皇上,这么多新科进士,该如何安排?”

    “将南京各部官员抽调一半到洪保或者虾夷岛那里,新科进士,有自愿前往的,给予补助,新设吉林、黑龙江、蒙古三省,也需要大量官员充任。

    有大才的调到清华园任职,年经有为的于内阁、兵部和朕身边历练。

    你看看朝廷的江西籍的官员有多少,再看看今年江西录取的进士又有多少?只比辽宁省好一点点,不称职的官员要坚决罢免,能者升,勤者留,怠者罢。

    士奇啊,太祖训示:浙江,江西,苏松三地出身之官员,不准户部为官,假如今后比如河南之地官员贪腐,朕是不是也要规定此地也不许户部为官呢?”

    “当然不妥,官员贪腐怎么能怪地方呢?人又不是果木,难道说,橘生淮北则为枳,橘生淮南则为橘?”

    “有道理。”

    长公主亲自给新科状元林震倒了茶,此等情景倒是很少见,他慌忙答谢。

    “此茶是岩茶,长公主,赐予一罐于状元公。”

    “臣于国无功,得遇陛下厚待,无以为报。”

    “福建向来学政不显,考取功名的比不上其他省份,为什么今次独揽三元,进士总人数排名第一呢?”

    “福建山多地少,而且朝廷一向于学子有优待,故而向学之心不减,唯有考取功名一出路尔。”

    “你家里情况如何?”

    “臣十岁丧母,下有四弟,弟林恺亡,永乐十四年丧父,臣尚有一子。”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也是难为你了,居京师可还习惯?”

    “回陛下,臣不习惯北方的气候,常感不适,流鼻血,臣希望能够回乡养病,伺候母亲,教育子女,还望陛下恩准。”

    “你的字是?”

    “敦声,“敦声色并厉,欲以威力使从己。””

    “敦声,朕明白你的心意,这样吧,你先于清华园教授,来一趟京师也不容易,可以四处走走看看,如果能做出十遍让朕满意的诗文,朕就任命你为福建学政如何?”

    “谢陛下成全,臣遵旨谢恩。”

第七十六章 认命了

    早朝,朱瞻基宣布了六个事情,第一,发行五亿贯国债,第二,施行十休一制度,第三,今年大考,特别是京官,包括吏员,考评不佳的一律革职,永不续用。第四,派遣官员到洪保国及虾夷岛任职,新建蒙古、黑龙江、吉林三省,补充官员。第五,由户部组织清理全国的田亩和人口,由都察院派遣官员监督赋税执行。第六,所有官员月俸加一倍。

    南美洲被他任命为洪保国,汉王打下的领地为汉国。

    中午来到军机处,张辅、杨荣、张信、孙时、祁三都在。

    “文弼,你对这一场战怎么看?”

    “皇上,这一仗无论如何都无法避免,再多的伤亡也是值得的。”

    “抚恤要优厚些,立功的一个也不能拉下,重伤的战士,按照功绩划分草地给他们,先统一管理,等将来伤好了,再分出去。

    陈懋那边,逐步给他补足三万人,瓦剌不是说他们有传国玉玺吗,找到没有?”

    “没有,说不定是他们在吹牛。”

    “罢了,罢了,还是那样,交税、征兵。

    卫所要全部废除,设广州、成都、西安、南京、徐州、北京六大军区,指挥使分别由山云、陈英、王通、滕定、李谦、柳升担任。边军总兵不变,由郑亨负责日常训练工作。”

    下午,他又去看望受伤的官兵,重伤的还没有办法转到京城来医治,又去了府军前卫的军营视察了还在那里训练学习的基层军官。

    晚上,他一个人坐在那里思考。

    以前有夏原吉在,很多事情办得很利索,他也没有怎么折腾,怕折了他的面子,现在杨士奇,他不满意,不够果断,不够强势。

    还有四年多的时间,到底能不能过了这个坎呢,也不知道到底是得了什么病,算了,算了,认命了,做到这样已经不容易了。

    “皇上。”

    “长公主,这么晚了,还不休息?”

    “皇上,听说你要把他们都派出去了,能不能留下一个人。”

    “哦,谁呀?”

    “井源。”

    “井源呐,行,明天我就跟太后说去。”

    “谁要你跟太后说。”

    “多大的事,真是的,明天就把井源赐给你,你们爱怎么玩就怎么玩。”

    “真是讨厌。”

    “唉,那个刘实,怎么样,我亲自挑选出来的,上点心啊!”

    “知道了。”

    第二日早朝,他就问周忱黄河新河道开挖进度。

    “回皇上,新河道,基本完工,目前正在修筑一些关键位置的堤坝,预计今年年底之前就可以完工。”

    “很好,京城建设速度要加快,发放建筑公司的牌照,分派工程出去,抓紧!

    从京城到承德德的道路也要开始修建了。

    今天来议一议这个驿站的事情,朕是打算这样的,前十年,朝廷可以给予一定的补助,等到收支平衡之后,需要自负盈亏。

    军情传达由兵部自己负责,住宿、饮食都要剥离出去,今后只负责运输、送信等业务。驿站改为邮政局。

    在各乡镇设立站点,设红绿两个邮箱,红色邮箱,信件直达都察院,绿色邮箱为民用邮箱。

    蔡信你来负责这个事情。”

    “遵旨。”蔡信心想,皇帝不是要议一议吗,怎么就直接框到我的头上了?

    下朝后,给太后请安。

    “老妈,我觉得有一个人与瑜瑶挺般配的。”

    “谁呀?”

    “井源,在战场上立过功,现在在幼军营里学习,表现得最好。”

    “多大了?”

    “比她大一点点。”

    “哪里人呐?”

    “这个不知道,要不我把他叫过来,你老当面问问?”

    “那好吧,只要人品好就行!”

    “老妈说的是。”

    “那个胖子叫张什么?”

    “张坤。”

    “对,听说他现在就在军营里减肥,你们没有碰上面?”

    “还有这种事情,我不知道。”

    “我看这个孩子不错,挺好的,又能吃苦,又会讨好人,你觉得呢?”

    “他,太胖了。”

    “人家现在可不胖,一个月都能减上个三五十斤。”

    “那你说行就行呗,我没有意见。”

    “那好,就这么定了。宁儿这丫头呢,这事也怨我,没想到一转眼的功夫,都长大了。”

    “那就在落选的举人或者国子监当中挑一名?”

    “也好,你看着办吧。”

    没有办法,进士捉不到就捉个举人呗,他让陈恰去安排这个事情。

    下午处理了一些政务,他想好了,尽力去做吧,做到怎么样就怎么样,不强求,按部就班就好,该休息的休息。

    晚上,又回到太后这里就餐。

    “你们就吃这个呀,现在。”

    “这个挺好的呀,一直吃都不腻。”完了,完了,现在都流行吃包子了。

    “香椿出来了吧,怎么不吃呀?”

    “我们明天就吃香椿,可想了。”

    “孩子们都吃了吗?”

    “都吃了,听说你要来,这不等你过来一起吃嘛。”

    “儿子呀,你只要说到吃的,就不忙了,是不是啊?”

    “哪有不忙的时候,这不是特意来陪你们的吗?”

    若微听着这话很高兴,好不容易逮着一次了。

    洗漱完毕后,他爬在床上,不想动弹。

    若微坐在他身上,帮他捏背。

    “哎呀,你的皮真厚,要不要叫个人来侍候你?”

    “有你就够了。”他翻过身来,一把抄住她。

    终于把她侍候好了。

    “我弟来信说,这个吴中挺能干的。”

    “哦,那就让他主持一下那边的工作吧,开荒也不容易。”

    “就是这个人很好色。”

    “哦。”

    “都那么一把年纪了,还想着娶小妾。”

    “那个地方,穷乡僻壤的,也很正常嘛。”

    “人家连着娶了三个呢。”

    “腰好。”

    “呵呵。”

    “镇儿这近学习情况怎么样呢?”

    “不好也不坏,就爱打闹疯癫。”

    “小孩子都这样,等长大一点就好了,还是黄采在教他吗?”

    “是的,像个女孩子。”

    “他父亲的病不知道好些了没有?”

    “得了什么病呀,严重吗?”

    “没什么,就是有点咳嗽,胸闷,不舒畅。”

第七十七章 国债问题

    朱亭凤今天来得很早,将文渊阁全部清理一遍,这里是朝政中枢,闲杂人等不得入内。她一直弄不明白,为什么皇帝将她安排在这里,而且手下之人还都是进士。

    不久后散朝了,杨士奇为首进来了,吃了一些早餐。原来这个时候,就可以回家吃饭的。

    “我想了两天两夜也没有想明白,这五亿贯,还不得十年的赋税吗?到底怎么用,到时该怎么还?”杨士奇素来有谋略,连他都犯迷糊。

    顾佐捻捻嘴没有吱声。

    过了一会儿,朱瞻基来了。

    “今天有香椿菜呀,错过了就可惜了。”

    “皇上今天心情不错?”

    “还行,士奇,今后咱们要一件事情一件事情落实,甭给朕整一些表面文章,糊弄糊弄就完事。”

    “皇上,大家对这个国债还不是很熟悉,所以不能给出一些意见,这每年的结余都不够拿来还债,到底什么个章程?”

    “朕以前跟你们讲过,这个钱呐,打个比方,像以前,老百姓种田,朝廷收取赋税,然后用这个赋税作为朝廷的花销,还不够。

    粮食吃了,就没有了,自然就没有存积,是不是这个道理?”

    “没错。”

    “那么即使你拥有金山银山,你也花不出去,所以大家都不富裕,地主豪绅有一些钱也只能买买地,养些牛羊。普通老百姓看个病,看个戏,读个书那都是奢望。

    怎么样才能改变这种情况?”

    “不知道。”

    “只能有一条路,尽可能少的劳役,老百姓有些闲功夫,打打零工,或者在家里养一些牲口,补贴些家用。

    没有田地的干脆到城市里找些活干,或者当兵,没有别的路可走。

    只有发展工商业才能让国家富裕,金银铜钱才会不够用,不得不发行纸币来替代。”

    大家都点点头,是这个理,什么都可以不服,唯独服皇帝赚钱的本领。

    “钱币的最大作用是在于交易流通,以前咱们用的钞钱,正是没有流通起来,加上只发不收,就像跟老百姓手中抢钱一般,所以才会贬值。

    国债不同,它是借未来的钱,提钱拿来用,到时候还是要还的,只要以后不发行国债,这个纸币是不会贬值的。

    相比于以前,朝廷每年的赋税增加了几千万贯,那么导致金银铜钱不够用,那么就会造成钱荒,初唐的时候就出现过钱荒,私钱横行,财主们都将金银储存起来。

    所以这点钱放入市场,一点也不用担心,至于担心还不起,那不是个笑话吗?

    缺什么就是不缺钱。”

    杨士奇眼冒金光,毕竟刚接手,很多事情还是不明白。

    “洪保都送回了上千万贯的黄金了吧,每年的海关收入现在也不少了,在加上南洋、西洋的收益,还没有算上商税。每年的收益至少有上亿,这还不够开支的吗?”

    “属实,户部账上还有几千万贯的结余。”杨溥说道。

    “既然有这么多钱,为什么还有借钱呢?”顾佐不解地问道。

    “你们呐,就是脑袋转不过弯来。发行国债有很多作用,好处多多,一方面是调节钱币的数量,便于流通,稳定物价。还有其他重大用处,国债是专用,这个专用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哪里不行,补哪里。

    国债是分期的,不会一下子放出那么多,钱放在银行里为什么能够有利息拿?只有投入才会有产出,所以户部的钱每年都要投入更多,才能有更快的发展。”

    “皇上,听你的意思,好像跟做生意一样。”

    “怎么能一样呢,我真的不知道怎么说你们。

    这又说到另外一个问题上了,自古以来,到底什么样才能达到像佛教所说的极乐世界?

    朕觉得是这样的,武功要第一,所有的国家都必须向朝廷称臣纳贡,教化苍生,共享安乐,对不对?

    再一个就是一切都要按照规矩来,这一点很重要。就像立长立嫡一样,这样的话才能够有序传承,不能够搞特权,特别是军权和皇权,皇帝要是破坏规矩怎么办,将领谋逆怎么办?

    另外就是要积极进取,为什么大国师就能够治好朕的病,其他的人都不行?不要跟我说什么神呀佛呀什么的,朕不信这个。

    最基本的老百姓要能够温饱,有余钱来治病、读书等等,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探索,追求真知。”

    “皇上,你一直不喜圣学,圣人或许有错,圣学也有错吗?”杨溥反问道。

    “当然,人无完人,学无完学,怎么会没有错呢,朕不是不喜欢儒学,只是不喜欢独尊儒学,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个小孩子都懂的道理,为什么就这么不谦虚呢?

    若是儒学也能治理好国家,朕巴不得用儒学。

    不拘一格降人才,古代贤者很多都是出身低微,管仲和鲍叔牙都合伙做过生意。

    大明的一半江山可以说是由太监撑起来的,他们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好了,你们不用多想,儒道释是国家的支柱,你们也跟其他人一样,就是喜欢钻牛角尖,那些都是虚的,治国来不得半点虚假呀!”

    “皇上,该进午膳了。”

    “那行吧,你让人把朕的饭食也端到这里来吧,大家一起来吃香椿。”

    大家闲聊几句,喝了几口茶水,饭菜都送来了。

    “难得这个时候还有这么一种好菜。”

    “说起菜,平常时候积极组织有效抗灾还是很有必要的,唐朝的时候,长安没有柴火烧,不得不在官道两边大量种植槐树。

    有树才有水,有水才有可能打出井来,水患多了,就要挖湖蓄水,设置泄洪区,山林不得肆意破坏,关键的时候,还能够挖些野草充饥。”

    “皇上通过一盘菜都能想出治国的道理,听说皇上要换掉陵卫?”

    “这是当然,有很多小人,以一己之私,偷盗皇陵之木,损害的却是皇家的颜面。根本原因还是卫所的兵丁没有得利,甚至受到欺压剥削。”

    “皇上慧眼如炬,明察秋毫。”

第七十八章 治政

    吃过午饭,大家接着上午的问题继续讨论。

    “皇上,国债具体怎么施行?”

    “军费十年期限一个亿,一期发个几百万,不够再加,由中央银行包圆,增设一个卫往哈密驻扎。

    修路、筑城、建关、治河这些起码也得一个亿,还有扩建造船厂,也要很多钱。

    蒯祥的那一块,还有本溪的铁矿厂。

    再一个就是学政这块。

    一开始可能会少一点,后面就要多一点,反正没有关系的,没有赔钱的买卖,知道吗?”

    “皇上有信心就好。”

    “每年的结余,官员的俸禄按月发放,看看怎么得到的利息最多。农场也要继续增加,每年都要组织移民,往辽宁、虾夷岛、小琉球这些地方,都可以的。茶场也要增加,高档茶叶总是不够的,云南那个地方建茶场最好。

    京师作为首善之地,一定要建设好,这样看起来根本不会有什么结余的。”

    “皇上,你这不是要了臣的老命嘛?”

    “还有一件事情,工商银行准备得怎么样了?”

    “朕知道了,这是有枣没枣打三杆子,有些事情可以缓,有些事情不能缓,该办的没有妥协可言,粮食是根本,这是任务。完成得好的,优先升职,没有完成的府县主官都要降一级,拒不执行的按抗旨处理,涉及到官员私田私产,未按时缴纳的一律除爵革职。

    首先要从官员查起,先高后低一个一个清查,先从京师开始,所有官员都必须主动提供田产情况。内阁再次发文下去,今年必须实施到位,从夏粮开始,没有完成的由司法强制执行。”

    人家就说了,税收改革是最难办的,凭什么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说到这个就要看当位者的决心了,连方孝儒都能杀还有什么事是办不成的?再者他施行的这个赋税改革,跟普通老百姓关系不大。

    大家虽然没有说话,也没有什么异议。

    “现在米粮是什么价格?”

    “米价跟原来比翻了一倍,麦子、小米、杂粮这些还是原样。”

    “这就对了,大米从南方费时费力地运过来,还是跟小麦一个价,那怎么成呢?以前运送税粮都是陈瑄在负责,费时费力不说,还得不到什么好处,不能这么欺负人。

    现在朝廷统一运输,就像盐运一样,不受时间限制,老百姓也少了大量的劳役,这就是钱的作用,大家都不吃亏。

    皇爷爷杀了那么多名臣,朝廷还不是照样运作,没有谁欠谁的,不好好做就给朕滚蛋!

    吏治一刻不能放松,愿意往边远地方任职的,五年一期,回来后升一级,表现出色的升两级,越是艰苦的地方,俸禄就越多。”

    杨士奇苦着一个脸,这还没有开口呢,就被皇帝给堵住了。不过想一想,也释然了。为什么呢?因为皇上是一个控制欲望很强的人,如果有人作乱,恐怕是自寻死路。

    “好了,就这样吧,士奇,你过来,朕有话跟你说。”

    到了他办公的地方,还是先泡了茶。

    “士奇啊,你是怎么看待儒学的?”

    “圣学,皇上,这还用问吗?”

    “望梅止渴罢了,看起来好像很解渴,其实毛都没有一根。

    从政就是这样,围着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拼命狂奔,最后目的地到了,虽然没有收获,但是大家都皆大欢喜。”

    “皇上所说,每每都出乎人意。”

    “喝茶,凉了就不好了。

    你知道朕为什么放着这么多大才不用,反而撤销翰林院?”

    “就像皇上说的,儒学不足以治国?”

    “一个人,只要有心,哪怕能力不怎么突出,都没有什么关系,只要兢兢业业,总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

    大家说升官发财,只要做了官,什么都有了,大家一起乐呵乐呵,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本本分分,规规矩矩按照圣人之学来办事是不行的。得要有手腕,对自己比对别人更狠。”

    “皇上,能不能举例说说。”

    “就说武则天吧,为了除掉皇后娘娘,亲手掐死自己的亲生女儿。

    朝中有一位贤良之士经常反对她,她把他召进内宫,亲自收服在花裙之下。

    朕可是比不上她的万分之一啊!”

    杨士奇顿时心中明了,原来是这个原因,难怪皇上不喜欢儒学。一入官场,终生皆误。

    “皇上说的确实有几分道理,武媚娘确实手腕了得,让人不得不服。”

    “或许都是逼得,不管如何,人家样样做得漂亮,滴水不漏。

    很多高士,不能舒展抱负,就归隐南山。

    山中宰相陶弘景不就是这样吗?摘帽冠中,潜心研究医术,作《神农本草经》。

    人生不就是这样吗?你说朕说得对不对,这就是朕所说的‘探索’。”

    “听了皇上的几番话,真是朝闻道夕死可矣。”

    “朕觉得治政不是军队打仗,分出个你死我活,而是妥协,定个目标,完成了一半就算了不得,当然也要有底线,什么时候都不能动摇。”

    杨士奇走后,心中起了疑惑,素来以机智敏捷据称的他,难道还不如皇上懂的多吗?

    第二日,召来蔡信。

    一开始皇城是由他来修建的,朱棣并不满意,启用了年纪轻轻的蒯祥,不得不说天才的出现就是让人来信服的。

    “我们的海上通信,都是靠的信鸽,驿站耗费太大,速度不快,已经不适合传递军情了。不过鸽子经常会失联,不能保证万无一失,不管如何,都要计较成本,权衡得失。

    改撤除的还是要撤除,为了不造成浪费,以及驿官的安置,今后就统一改为送信和货运,信封好后,贴上邮票,在城里送到街坊,乡下设站,由里长自取。”

    详细跟他解释了一番,并给了他条文,蔡信完全明白了,领旨而去。

第七十九章 百万亩牧场计划

    朱瞻基小心翼翼地抱着三个多月的婴儿,男孩,睡得挺香的,抱在怀里能感觉到血脉的共振,朱祁钰在一旁偷吃炒花生米,他小心翼翼地把他放在床上躺好,洗了洗手,准备吃饭了。

    他拿起筷子,尝了一口鱼香肉丝,还是这个味,够辣。又夹起宫保鸡丁,很香,脆、嫩,他放下筷子,等着悦儿一起来吃。

    “皇上,你快吃呀,凉了就不好吃了。”

    “你也坐,咱们一起吃。”

    悦儿挨着旁边坐下,朱祁钰拿起筷子,去夹鸡肉丁,只见他站着,一只手正与鸡丁奋战。

    “我刚刚尝了一口,太辣了,以后不要那么辣。”

    “我再尝尝,辣着挺舒服的,皇上不是喜欢吗?”

    “是挺好吃的,可是朕这条命是大伙的,太辣的估计肠胃受不了,偶尔打打牙祭还行,还得按照御医的膳食来。”

    “皇上,这些年你辛苦了。”

    “说到辛苦,都比不上你,来,今天我特意带了酒,三十年的女儿红。”说着他打开泥封,一陈酒香扑鼻而来,上好的粮食酿造的呢。他给悦儿倒了一碗,然后也给自己倒了一碗。

    “皇上,你不是不能喝酒的吗?”

    “今天我高兴,这些年都是靠你,要不是你,朕估计什么事也办不成。来悦儿,为了你这些年辛苦的付出,干一杯。”

    “怎么不喝?”

    “悦儿只是一个乡下的野丫头,为了皇上,什么苦都不怕,悦儿只是心疼皇上你呀!”悦儿抹了抹眼泪道。朱祁钰好奇地看着他妈擦眼泪。

    “来,我们干一个,加油!”

    酒是温过的,有点甜,口感不错,还不错,比金州的酒醇厚些。

    “马上太后的千秋节就要到了,朕准备给太后庆贺一番,普天同庆。”

    “皇上今年的生日都没有过,能够出宫看一场戏,太后准能高兴。”

    “我想准备组织一场龙舟赛,就是时间有点仓促。”

    “皇上有话就直说嘛,你好假呀。”

    “你好假呀。”朱祁钰也跟着学一句。

    “我想每个公司都出资赞助一支队伍,划龙舟要配合,整齐划一,搞得不好很容易翻船的。”

    “知道,真是啰嗦,我办事你放心。”

    “喝酒,喝酒。”他喝下一大口。

    “慢点喝。”

    “最赚钱的还是建房子吧?”

    “南湖这一块都收下了,还有十王府那一块,皇上是不是有什么新想法。”

    “天下的钱是赚不完的,我们现在也不缺钱吧?”

    “嗯!”

    “调集一些钱出来,朕想在承德、张北等地开办大型的牧场,每个牧场有一百万亩,专门用来养牛羊,另外开办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将来出栏的牲口就往那里挂。

    户部占些股份,其他的像当初皇家银行那样,招股。”

    “这些要不了多少钱吧?”

    “哦,我们还要做更多,快乐水就很好,蕃茄酱也不错,专门销往西域。让我想想还有什么,咖啡、巧克力、方糖、青苹果、牛乳……”

    “什么是快乐水啊?”

    “快乐水就是一种很甜会上瘾会让人产生快乐的水,不过,经常喝容易长胖。”

    “还有这种水,哪里有?”

    “很远的地方。”

    “再远的地方,也难不道到皇上,好想尝一尝这么神奇的水。”

    第二日早朝。

    “这段时间可能大家都在热议这个国债,现在听说好多人都在买卖国债,有些人不理解,朕的《金融学》一书上面就有简单的介绍,很多都对朕的这些观点嗤嗤以鼻。

    现在朝廷每年的赋税都在增加,就连最为强大的瓦剌族都被朝廷的军队歼灭。但是呢,说道强国,我大明朝还排不上号,很多人就说,比起武力强盛,秦、汉、唐为最。

    《皇帝内经》有记载,‘上古之人皆度百岁’,而歧伯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朕觉得越往后,人们的身体越差,寿命越低。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就军队来说,将士皆吃肉,而且还特别能吃,到我大明朝呢,能吃上饱饭都不错了。再一个就是没有进取心,看到鞑靼人都躲得远远的,就像一个好人碰上流氓无赖一样。

    皇爷爷临终之前还跟朕说过,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这些对于朕来说,是最基本的,朕只靠了三战就彻底解决了边患,靠的是什么呢,靠的就是敢战,不怕死的精神。”

    “皇上文治武功,登峰造极,秦国虽强,秦始皇却比不上圣上的谋略和武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臣等必当辅佐皇帝建功立业,千秋万代!”

    大家见到杨士奇这么说,都一脸懵逼,有几个臣子还跟着附和,简直是太不要脸了。

    “现在制币厂一直制作铜币和银币,但是钱还是不够用,市面上的那些伪劣铜币都应声而跌,现在是六百文才能换一贯的纸币钱。

    足够的钱币能够保持物价稳定,每年发行的国债大概有几千万贯,我们只是借用一下未来的钱,来补贴军用,修路搭桥,老百姓都拿到了实惠,朝廷也争取了发展的时间,可以说是一举数得。

    总之投入是有回报的,朕希望大明人人都有钱治病、有钱读书、有钱看戏。

    ……

    ……

    皇爷爷连方孝儒都舍得杀,你们这些人还不是乖乖听他的话,朕只不过是发发牢骚就弄得满朝风雨。

    朕不会怎么样你们,只会照章办事,有谁觉得那个律法条文不当的可以提出来。当然时代不同了,情况也不同,总之跟着朕走是没有错的,想留名青史的,朕会给你们发挥的空间。”

    “皇上圣明。”

    “说了那么多,今天还有一个事情,既然草原无威胁了,那就得好好利用起来,朕决定先在承德和张北各建一个百万亩地的牧场,专门用来放牛养羊,户部占一成的股份,朕占四成,其他全部用来招股。

    再设一个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以后牛羊都可以在这里交易。”

    “皇上你为什么要独占四成股份呢?”

    “户部不用出钱,就可以得到一成的股份,另外朕也是想建一个标准的牧场出来,朕是出真金白银的,到底是赚钱还是亏本,还不一定呢。

    这个呢,是先试行,草原那么辽阔,还怕分不出草地来?”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9165/ 第一时间欣赏重生之明朝朱瞻基最新章节! 作者:小一号所写的《重生之明朝朱瞻基》为转载作品,重生之明朝朱瞻基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生之明朝朱瞻基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生之明朝朱瞻基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生之明朝朱瞻基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生之明朝朱瞻基介绍:
宅男穿越为皇太孙朱瞻基,春芳斗艳,不知道采撷哪一株,满座的御宴很平淡,治病靠喇嘛,太监满地走,宫女赖着不走,王爷满天下,公主命薄休,储君独又独,哪里有朋友?平凡的画图狗带你体验不一样的宫廷生活。重生之明朝朱瞻基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生之明朝朱瞻基,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生之明朝朱瞻基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