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TXT下载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全文阅读

作者:社会和谐     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txt下载     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九十四章 迎仁主

    那区景带着众将与甲士在祭坛旁边等待。

    不知道为什么对面还是没有动静,喊了好一会儿投降,没有得到回应也有些累了。

    声音渐渐消失了。

    只留下一些伤兵痛苦的呻吟。

    而这时候甲士们不免有兔死狐悲之感。震卦里的士兵运气好还没有正式与甘宁李巨交战。

    如今也是茫然的看着山坡下围的惨状,呆呆的心有余悸。

    同时一停下了就开始思绪乱飞,知道张津把事情搞砸了。

    如今这般惨状都是陪着张津过家家导致的,是张津这个无能的骗子害了大家,遭到这样的残败。

    对于张津不免有些咬牙切齿。

    看见区景身边张津的人头,

    也是惊讶也是爽快。

    区景的目的成功达到了。

    而关羽这边迟迟不动,是在等太史慈的消息。

    过了一刻钟,太史慈才勒马过来。

    敌军的营寨已经占据下来,只有千把士兵,没有遭到什么抵抗,搜查了一遍,也没有伏兵之类。

    太史慈汇报后,又在高坡下列阵,与关羽所部中军一起,围出来一片空地。

    这时候关羽终于命令接受投降了。

    派去了传令兵报于黄忠与甘宁,李巨。

    不一会儿,传令兵到了正在焦急等待的黄忠等人跟前。

    “关将军怎么说?”

    甘宁最急切。

    渴望的眼神盯着传令兵。

    可惜令他失望的是注定得不到想要的消息。

    传令兵答道:“接受敌军投降,命其原地放下兵器,解开甲胄,走至坡下接受看管。”

    甘宁无可奈何。

    这大功劳变成了小功劳。

    黄忠则开始安排人喊话。

    一队人一起喊着:“放下兵器,解开甲胄,至坡下投降!”

    连喊三遍,就不再喊。

    区景当然听见了回应,但多少有些忐忑。

    解开甲胄,扔了兵器就真的是砧板上的肉了。

    虽然打定主意投降也是把命交到别人手里,但是手里有没有家伙还是两种感觉。

    几个其他的将领也围到区景身边,也有些担心的看着他。

    迟疑不定,“这……”

    区景看着他们的眼神,知道和自己想法一样。

    便道:“不必忧虑,我在交州常在威彦公府邸听候差遣,往来宾客皆言刘玄德乃仁义之主,关云长也是忠肝义胆,

    军纪严明。既然愿意接受我们投降,必不会再杀我们。放心吧!”

    言罢也定下心神,不再犹豫。

    说实话,犹豫又有什么用呢?本来也打不过,背后的大股东士燮又决定投降刘备,月前就和区景下了命令。

    这与张津的矛盾持续很久了,士燮也早想找个由头收拾了他。

    只不过士燮到底是读书的大学问家,近年来交州避难的文人也越来越大,士燮多与他们来往,因此要顾及名声,又当又立。

    不说欺骗别人也最好自欺欺人。

    而投降刘备是士燮看的通透。

    自己又不打算逐鹿天下,终究是要投奔一方诸侯的。

    现在江东人实力不够,就荆州刘表一直虎视眈眈。

    士燮虽然说在交州实力雄厚,说一不二。但是把交州兵马捆一起也打不过荆州。

    所以投降刘备是正常的选择。

    而士燮也明白枪打出头鸟,自己要是担任交州牧,那别的诸侯打的就是自己。

    要是有一个交州牧顶着,管那个诸侯打过来也伤害不了士家的分毫。

    区景被下来命令,担心和忐忑是人之常情,影响不了应该做的决定。

    他便主动在左右的帮助下解开甲胄,扔了长矛刀剑。

    众人也有样学样,

    互相给袍泽解开铠甲,准备投降。

    而那些没用甲的士兵刚才被杀的胆寒,虽然早扔了武器,但是不敢先下去。

    等区景他们领头他们才愿意跟着下去。

    区景捡起来张津的脑袋,刚才黄忠的一箭力道太大,头皮几乎给张津带下来。

    头发没留下多少,头皮血呼啦一片,怪恶心的。

    不过区景不在意这个,只是头发太少不好拿。总不能扣住张津的喉管子。

    有眼力的递给区景一块红布,这红布实在是多。

    让区景包着张津的脑袋。

    但是区景不耐烦的反手将红布打掉。

    区景看见这裹头的红头巾就烦。宁可脱了身边一个士兵的上衣把脑袋包起来。

    然后一群人浩浩荡荡的从山坡上面往下走。

    甘宁与黄忠李巨,早已经让开道路,兵马列阵两旁。

    这些士兵从凶神恶煞,宝剑犹腥的胜利者跟前走过,战战兢兢不敢抬头。

    区景走在最前面,甘宁看着他提着一个布包,心里其实是有所不快。但是大丈夫胸怀宽广,本来也没有把功劳拿到手,算不上别人抢自家的功劳。

    只能说是时运不济吧!也并不嫉恨区景,计划赶不上变化,只是暗暗告诫自己,下一次一定要再快一点。

    而甘宁自然也不会去与这些降卒交恶。

    毕竟这些人以后都是老大刘备的人。

    而黄忠则是很开心的,他喜欢征战但并不一定要争夺功勋。他希望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并不一定要主公的大赏特赏。

    当然,赏了他也很开心。

    所以这一次能接受敌人的投降就是在壮大主公的势力,减少己方士兵的损耗。

    主公势力越大,他做爪牙的自然也就越有地位。

    而与关羽的不甘心不同,他能看见这些战战兢兢的敌军,知道他们已经被吓破了胆,成不了多大的威胁。

    顶多将来狗仗人势,但是只要让参与此战的几个将军吓唬一下,保管他们屁滚尿流。

    区景终于走到了山下。

    大纛之下是马上威武的关羽还一旁英俊的太史慈。

    两人都是美髯公,个个英武,令区景等人也颇为心折。

    区景来到关羽马前下拜。

    双手捧出张津头颅以及调兵虎符。

    道:“张津不识时务,妄动刀兵,暴虐害民,触怒君候,帐下诸将皆是受其胁迫。绝无与刘使君,关君候作对的胆子。”

    “今日忍无可忍而杀之以献君候,请君候宽恕我等之罪,留待有用之身,鞍前马后,尽效犬马之劳!”

    说罢又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

    “交趾郡太守士燮愿代表交州各郡迎仁师入主,请君候明察!”

第一百九十五章 凭证

    一旁小兵接过书信递给关羽,关羽打开一看。

    前面是些客套话,又讲什么交州蛮荒之地,土人粗鄙,不识礼仪,渴望王师教化。愚昧之民被张津利用,冒犯虎威,

    请求恕罪云云。

    后面又讲久闻刘使君贤明,张津倒行逆施,残害贤良,与王师对抗,交州士民皆心怀惴惴,故冒生死之险,

    取张津之头颅以献阙下云云。

    最后又讲了正题,

    请刘备入主交州,军民翘首以待……

    关羽看完并无别的话说。

    虽然与一开始战略不符合,但是目的已经达到。

    看对方连州牧都给宰了,看起来不像是假的。

    但是关羽还是不能尽信。

    关羽合上书信,递给侍从,侍从妥善收起。

    看着恭敬跪倒在地的区景道:“虽有书信在此,我却不能尽信,可还有凭证?”

    区景恭敬的回答道:“交州牧官印尚在大帐,请君候自取。”

    关羽捋着胡子思考。

    这些东西说有用也有用,说没用其实也没有用。

    按下思绪。

    “既然如此,还需要报给我兄知道。我等本无意征讨,只是你们却图谋不轨,杀伤我军士卒才不得以讨之。”

    场面话,图个师出有名。

    虽然确实是张津先动的手,但是刘备其实也发兵了,只是在半路上遇见了而已。说张津的过错也说的过去,反正人已经死了。

    区景哪里敢说什么话,关羽说什么他就听什么。

    关羽又道:“此地连番征战,尸山血海,

    煞气冲天,

    一来不详,二来恐有猛兽袭扰。你们征战一场,精疲力尽,且来我军营帐处歇息。”

    “这里就交给子义把守,莫要让野兽坏了营帐,日后再物归原主。子义再将战死的弟兄入土为安。兴霸派弟兄将伤员抬回营地救治。”

    “喏!”

    几人接令,关羽将这些降卒带回自己的营地看管起来。

    又命太史慈驻守在这里,防止有敌军袭扰,再将营寨占去,造成麻烦。

    说到底还是不信任区景。

    于是几部人马夹着区景等降卒回转大营。

    入了营中,又快马叫来了做预备队的张飞。

    让张飞带着李巨与区景等几个降将一起饮酒。

    自己回到帐中,给大哥送信。

    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讲了一遍,又将战报损失之类的书写一番。

    再加上士燮的一封书信,一并交由侍从传到庐陵郡西昌县城。

    而这边入夜了,甘宁才带着伤兵姗姗来迟。

    毕竟关羽这边是有骑马的有小跑着回来的。

    但是甘宁要带着敌我双方的伤兵回来,有断胳膊断腿的,有躺在担架上动不了的。

    当然战后自家士兵已经就近被军医紧急救治了,伤亡不大。

    受伤的也都能控制下来慢慢疗养。有军医的帮助这些人也能恢复的快些,

    死亡的少一些。

    但是敌军就没有这样幸运了。

    他们受伤更重,且要从山坡上运回关羽的营地才能得到救治,这半天时间挺不住的早就见了阎王爷。

    但是人手不够,这也没有办法。

    其实这样半天之内去世,除了流血流死的除外,其他的应该也根本救不回来。

    这医术说神奇自然神奇但更多的在古代还是要碰运气。

    除了那种没受重伤,只是血管运气不好划破了,这样的止了血说不定能活。

    而其他的半天也没撑过去的是真的伤的重。关羽自己军中这样的人还救不完呢,甘宁当然要先让人救治自己的弟兄。

    而这样重伤的在现代社会都要几个钟头的手术时间,放到两千年前,太难了。

    有功夫救治这样的人,浪费时间,其实不如去救治那些还有机会活下来的人更划算。

    但是在刘备军队里,董良培养出的这一批军医,下的一个重大命令就是必须全力救治每一个人,不能随意放弃一个。

    这当然不是一个科学又聪明的选择,比之有挑选的救治其实更浪费生命。

    但是董良这个命令就是要告诉士兵们,你们没有一个人会被主动抛弃。

    救治身体其实是顺带的,主要的还是提高凝聚力。

    其实这些军医也是,除了预防水土不服的瘟疫疟疾之类的病影响战斗外。

    主要的还是象征意义更大。轻伤的自然能得到护理更快的痊愈。

    但是重伤的还是要靠命。但是有军医作为士兵的后盾,他们的士气会更加的高昂。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士气在冷兵器战场上几乎可以说是最重要的。

    即便是到了热武器的早期,也是士气更重要。

    因为差距是可以弥补的,还没有形成彻底的碾压。

    只要你愿意去抗争,有勇气去战斗,总是能找到机会,总是能靠智慧和勇气找到机会。

    比之正规军的丰升阿,叶志超,三元里的普通百姓也能借助天时打出比这两个人更大的战果。

    所以董良这军医的安排不能不说是一步妙策。

    既可以减少伤亡,加速士兵修养时间,防治瘟疫。

    也可以增强军队士气和战斗力。

    甘宁回营后,安排下了伤兵。

    军医烧了几大缸药汤,一边治伤,一边往伤兵肚子里灌药水。

    甘宁看了一会儿,就回到了大帐交令。

    一进大帐只有关羽一个,捋着胡子正襟危坐的看文书。

    见甘宁进来,放下手中的东西,笑道:“兴霸回来了。”

    甘宁交令罢。

    又取出交州牧的大印。

    “这是子义从敌军营中搜到的交州牧的印鉴。”

    区景让关羽自取,关羽也没理会,所以让太史慈搜了出来,让甘宁捎回来。

    关羽接过,在手里转了几下,随便看看。

    然后就丢到了一旁。

    这大印如今已经代表不了什么,要是太平盛世,这大印丢了自有朝廷问罪。

    可是现在这大印谁也管不着。

    能坐稳交州牧的位置,自然想怎么刻大印就怎么刻,坐不稳,玉玺给你也没有用。

    关羽道:“我已经让翼德他们去招待区景他们,眼下没有什么事,你要想饮酒,也可以去饮用几杯。只是不可多饮。”

    “翼德他们去灌醉区景免得生事,只等待西昌的消息。”

    甘宁就开心的下去了。

第一百九十六章 耕耘

    最近的刘备非常的开心。

    常常感觉踌躇满志,感觉两翼升风,一帆风顺。

    诸葛亮政务处理井井有条,解脱刘备案牍之劳累,凡事交给诸葛亮,就一定没有后顾之忧。

    徐庶军马之调度,恰到好处,从无破绽而能顾全大局进而稳重取胜,似绵里藏针。

    又有庞统常有奇谋,能识别诡计,与人对敌常感觉四面通透。

    又有关平赵统等渐渐成才,邓芝宗预等独当一面。

    还有董良,似乎能知大势,总是在合适的时候做出合适的选择,让刘备感觉瞌睡了就有人递枕头,要走路就有人先将路平整。

    两个月来,巴丘县缓解江东之兵马,海昏县杀死孙暠,不仅没有造成损失,反而被诸葛亮,董良,关平等一举夺下鄱阳和临川两郡。

    北面又取下了一开始没有打算要的彭泽县,意外之喜的柴桑县。

    交州战场上也是屡传捷报。

    不能不让中年的刘备意气风发,春风得意啊!

    今日的刘备刚签署完一些文书,是关平自临川郡送来的。

    自从关平在临川郡赶跑了韩当,就开始在刘备的帮助下掌控整个临川郡。

    这件事也是刘备几个月来唯一做的事了。

    四面都有属下效劳,本以为这一次三面受敌,压力巨大,随时有倾覆之危。

    没想到却稳如泰山,自己一身清闲。

    即便是坐镇西昌县,整个庐陵郡的政务送过来也没有多少需要自己处理的。

    庞统处理起来又快又好。

    一郡之事,他三下五除二就处理完毕,然后再草拟一份情况概要报给刘备。

    刘备一开始还不放心,可检查了几次果然毫无瑕疵。

    小事杂事庞统直接处理,大事则草拟建议,交给刘备批阅。

    但往往刘备也只是按照庞统的建议做事。

    区区一个郡又什么难事呢?

    刘备也常常感叹,当初董良说庞统不是百里之才果然是千真万确。

    感觉有了凤雏,自己真的像插上了小翅膀一样。

    庞统的才能虽然不如诸葛亮全面,不如诸葛亮周密,但也有自己的长处。

    总的来说,这些人都是应该能位列三公,出将入相的国家级栋梁,如今也是刘备的基层干部太少,才困据几郡之地。

    要不然随便挑出来一个管理这几个郡,其他人在家喝酒唱歌都没问题。

    又是一个轻松摸鱼的一天,刘备最近好说实话挺无聊的。

    将关平的请示回复下去,就又没事可以做了。

    就连这关平征战临川郡的事务,也是刘备特意让庞统给他留着的。

    要不然这点事也早就处理完了。

    而且巴丘县危机解除,临川郡把豫章庐陵两郡的葫芦腰堵上,巴丘就失去了联络豫章庐陵的战略要地的地位。

    徐庶也已经转向驻扎临川郡了。

    只是出于本分和恭敬,才把一些稍微有价值的事情,报到西昌县请示。

    刘备无聊的回了家,陪着两位夫人说说话。

    两位夫人本来在建昌城里居住。

    刘备临时来西昌县是为了应对交州的大战的。

    哪有功夫带什么家眷。

    不过是一个月前,有西昌县的公文送到董良那里。

    董良一问,说刘备小日子舒坦,天天轻松啊!

    这就让每天兢兢业业忙的晕头转向的董良很不爽。

    怎么能臣子天天辛苦,当老大的轻松呢?

    不行!要给刘备找点事做。

    于是就撺掇着甘夫人与糜夫人一起去西昌县找刘备。

    但是又没有合适的理由。

    董良就说,主公在西昌压力很大,吃不好睡不好的,身边没有一个知冷知热的,请两位夫人去照顾照顾吧。如今是紧要关头可不能让主公生病了啊!

    两位夫人责任重大啊!

    撺掇着两位夫人去了,还给带了医生。

    明面上是说怕刘备水土不服,马上有过完年就开春了,瘴气复生,比较危险。

    所以派个医生给刘备检查身体。

    这是明面上的忽悠刘备的,其实这医生也是董良派过去给刘备开壮阳药的。

    下属们都在辛苦的打仗,老大你快点整出来一个继承人吧!

    免得时间一长又想要个义子,日后反而麻烦。

    所以这刘备就天天忙一点点公文,吃着好酒好菜,陪老婆聊天。

    今天又是这样,不过刘备也很辛苦啊!

    这一天回到了家里,仆人们开始忙里忙外。给刘备沐浴更衣。

    两位夫人已经准备好了饭菜等刘备回来用餐。

    刘备换衣服的时候,摸了摸自己的肚皮,又抖了抖腿。

    叹了口气,却又有点想笑。

    到了里间,换上家居服的刘备坐下,对两位夫人哭笑不得的说:“我已经四旬有余,拼搏至今才略有起色。”

    “戎马倥偬,却始终一事无成,没想到遇到董良开始,才看见前路,本该是卧薪尝胆,没想到髀肉复生啊!”

    毕竟年纪大了,四十岁天天有好酒好菜,新陈代谢慢,发福的快。

    一个月前还好一些,虽然无所事事,但是天天也能骑马练武,锻炼锻炼。

    但自从二位夫人来了之后,刘备总想努力一番。

    所以刘备就没有再好好锻炼过,主要是每天晚上也很劳累啊!

    刘备知道医生天天给自己补身体的意思。他也不甘心,他也着急啊!四十岁了还没有个儿子。

    他不是不行,女儿都有俩长大成人了。

    就是缺个儿子,所以在医生的帮助下,刘备每天都在努力耕耘。

    听了刘备髀肉复生的话,两位夫人也不好意思的笑笑。

    最近的日子比之以前颠沛流离的生活不知道美到哪里去。

    两位夫人心里也明白,所以也很感激董良。

    不是董良的帮助和安排,哪有这样幸福一家人的时光。

    (两个女儿还在建昌,被抛到脑后了。)

    毕竟以前的刘备不是打仗就是陪兄弟。以前的刘备事业心重,在这一点上后世有一个叫宋公明的就向刘备看齐。

    身边睡着千娇百媚的大美人都不在乎,不好女色,好枪棒。

    刘备就用完了晚饭,和夫人说说笑笑一番。

    古代也没有什么娱乐,天黑了就开始就寝。

    又是辛苦耕耘的一夜,中年男人不容易啊……

    ------题外话------

    感谢清听风同志的打赏,谢谢。

    北极熊同志担心我太监啊!这个可以保证绝对不会太监的,对天发誓。虽然这本书成绩不太好,不过也怨不得别人,网文嘛,更新很重要,我自己正常只能两更,没有爆更的实力,刚上架还因为考研的事单更了一段时间。所以成绩一落千丈,只能怨自己。不过我实力确实有限,想写出好作品我觉得不是说把差的作品切掉再开能成的,本身不是天才,只能慢慢的增加经验,这一本都完结不了,怎么奢望以后会更好呢?所以这本成绩再不行,我也要坚持,增加经验。

第一百九十七章 关于入主交州的讨论

    辛苦了一夜的刘备扶着酸胀的腰起床了。

    今天照旧起的不够早。

    刘备看着外面天已经大亮,心里有些悔恨难当。

    拍了拍自己的肥肚皮,恨恨的说:“刘玄德啊刘玄德,可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明天开始,早起练武!”

    说罢感觉浑身都是劲,好像已经练过了一样。

    用罢饭散着步来到县衙,庞统已经带着文吏结束工作了。

    毕竟上午已经过去了一半了,

    这点小活用不了多少工夫。

    庞统一边指挥手下收拾东西,一边把准备好的今日公文汇总目录拿给刘备看。

    重要的已经标红了,刘备看心情随机抽查几样感兴趣的或者觉得重要的。

    刘备接过来翻一翻,抽了两个案子,要来了审理案件的文综,进行翻阅审查。

    随便看了看也没有什么问题,

    有问题的话庞统早就解决掉了。

    案卷一合,

    今天的工作就结束了,

    这样的日子让刘备无聊又快乐着。

    无聊自然是因为无所事事。

    快乐却不是因为以前颠沛流离,现在悠然自得。

    而是因为以前颠沛流离处处碰壁,而现在什么都不用干,自己的地盘越来越大。

    庞统近来一个月看着刘备一天比一天起的晚。

    换做以前早就开始直谏了。

    但是这一次他没有,因为不管古代哪一个文人都知道继承人的重要性啊!

    要是一个年富力强的皇帝,天天荒淫无度,不理朝政自然是要被骂死的。

    但是刘备步入中年还没有儿子,属下甚至比刘备还着急。

    闲着没事俩人就在县衙看看书,翻翻地图。

    本以为今天又是这样过去。

    没想到临近晌午,一封战报送到,附带的还有关羽的信。

    刘备赶忙打开,和庞统一人一件分着看,看完之后又换回来看。

    不一会儿,一目十行的看完。

    刘备和庞统都欣喜的看着对方。

    不过这里的欣喜还是有些复杂。

    刘备的想法是和关羽相似的,喜的是没想到交州就这样虎头蛇尾的拿下了,自己实实在在的获利。

    复杂的是自己这得到的地盘不是一块干净的地盘,打下来如此容易,那么就以为着接下来的治理要遇到困难。

    而庞统不是自己获利,

    所以没有那么多复杂的想法。

    单纯的替主公高兴,

    为团队的未来高兴。至于将来的治理的问题他则完全不担心。

    一来确实是压力直接压到刘备的头上,刘备才是责任的承担着,所以庞统自然和刘备的感受有区别。

    二来庞统多少有点傲气,并不将这些蛮荒之地称王称霸的家伙放在眼里。论及政治手段,交州人实在不值一哂。

    不是说交州蛮荒人就差,而是交州的环境相对比较原始,明争暗斗的手段不如中原复杂,还比较直接和简单。

    即便是有许多大学问家,有许多中原避难来的读书人,但是这些人在交州,毕竟政治环境不然如中原复杂。

    所以他们也许一开始书上的知识就得不到实践,或者原来的本领长时间不用就荒废了。

    而庞统更是天才中的天才,又怎么会放在心上呢!

    刘备和庞统虽然开心,但都不笨,所以还是心存犹疑。

    庞统道:“士燮此人在大江以南,声望不小,世居于南土,根深蒂固。此番主动提出投降,

    有八分可信。”

    “交州虽然是一州之地,

    但人丁不旺,

    兵甲不利,如今又遭大败,军事上已经元气大伤。”

    “再者士燮其人只念家族存续,无心天下大事。故此不愿与诸侯为敌,请主公入主交州也无非是要个顶头的而已。”

    “不过,虽有书信在此,却也不能轻信,不如修书一封,请士燮来边境一会,若其诚心归降,自然敢来,入我军中,自然翻不起风浪。”

    “若其心不诚,再命关将军领兵,长驱直入速战速决,正好把交州清理一遍,也好铸就基业。”

    庞统说的话在理。

    刘备点头称是。又取出战报道:“如今俘虏带甲二千五,步卒小万,这些人吃的是士家的米,放回去恐怕放虎归山。”

    “这士家在交州之根基依然难治,再得近万兵马却更是横生掣肘,令人不安啊……”

    庞统摸了摸自己的小胡须,想了一下,看着有些踌躇的刘备,自信一笑,道:“主公勿忧,区区万人,以豫章等四郡之地还容不下吗?”

    “自古应对一般人,要诱之以利。这赣水两岸,虽然丘陵沟壑遍布,但也有沃土,却少人耕种。正好将这万人迁入扬州四郡,分发土地农具,命其劳作,自然不会不从。”

    刘备觉得这个办法虽然不错但是还不太有吸引力。

    自己低头想了想,想出来一份计策,扭头询问庞统的意见。

    “这些人多是普通士卒,但也有长官,未必全愿意解甲归田。何况交州虽鄙,却颇有野性,恐其不愿日出而作。”

    “我在许昌时,曾见曹操命人屯田。我看不如不改变他们的身份,只是将他们像寻常士兵那样派遣到四郡屯田。如此一来,既减少他们背井离乡的抵触,又有长官压制管理,此计如何?”

    庞统也对刘备的想法感到赞叹。

    这实在是一步好棋。

    “主公妙计,统不及也。”

    “哎~”刘备笑着拍了拍庞统。

    “士元何必自谦,一人计短,我也是受士元之启发才略得一策,比之士元尚且差之远矣啊!”

    “既然你也觉得此计可行,就依此计行事。随后修书一封请士燮于边境相会,再命二弟派人将俘虏押解回来。这些士卒屯田的事就交给孔明。”

    庞统没有意见,因为如果要见士燮,或者入主交州,自己必然是要跟随在刘备身侧的。

    这边的事务都要交给孔明才能让人放心。

    果然刘备又笑着说道:“此次进入交州,依旧是士元陪我共赴龙潭虎穴,与这些地方豪强打交道,没有士元智慧为羽翼,备也感觉吃力啊!”

    庞统笑着,“陪主公,哪怕龙潭虎穴,何况依我看来,交州也不过是一区区小水沟而已。”

    “哈哈哈哈。”

第一百九十八章 关于入主交州的决议

    刘备突然想起来什么,问道:“这几日可见到刘琦大公子了吗?”

    庞统笑容敛去,他不喜欢这个刘琦,在刘备面前也不打算掩饰。

    道:“虽不曾见过,但也知道他的情况,前段时间屡屡请求医官开药,身体亏空仍然酒色不断,

    不知悔改。”

    “听侍从说,自从离了荆州以来,再也没有人管束,沉湎于酒色之中,日渐憔悴。”

    刘备叹了口气,这刘琦对刘备很是恭敬,

    礼数周全。又是一个孝顺有慈心的人,还是比较受到刘备的喜欢的。

    可就是贪花好酒。

    在荆州有刘表在,

    有那么多虎视眈眈,盯着他继承人位子的人在,尚且不敢如此放肆。

    自从董良出主意帮他离了荆州来到了刘备这里,真是鱼入大海,再也没有了拘束。

    这段时间刘备见他就忍不住说了他几次,他虽然心里明白刘备的好意,可是刘琦就是忍不住。

    一来二去,越来越感觉羞愧,可就是死不悔改,于是就躲着刘备走,不好意思撞见刘备。

    刘备也好几天没有见到刘琦了。

    “此番前往交州,刘琦是必须要去的,给他找点事做,也好过每日酒色为伴。士元,回头你去派人告知他一声。”

    “喏。”

    刘备一边和庞统在院子里漫步,一边闲聊。在这轻松的氛围中处理大事。

    “此番入交州,

    这江南四郡也不能不管,毕竟交州还有士家为掣肘,

    这江南四郡却是我们干干净净的根基。”

    “同时也要防备江东孙权的报复,曹操的诡计,士元要随我去交州,这四郡也只有交给孔明,我才能放心了。”

    庞统附和道:“主公所言甚是,昔日冯谖为孟尝君凿三窟而孟尝君高枕无忧。江南四郡由孔明镇守,是一窟也。”

    庞统又道:“此有一窟尚不可高枕无忧,交州仍需再造一窟。”

    “一者应当带大军南下,防范小人贼寇,二者震慑地方。主公此番南下,应当带几员大将,多带兵马,如此一来可防止交州图谋不轨。”

    “嗯。”

    刘备深以为然。

    “此番南下,除刘琦外,带云长,翼德,兴霸与李巨,着其领兵震慑交州。子义与汉升交于孔明使用,士元意下如何?”

    庞统点头又摇头,“子义虽然忠心跟随主公,

    可若令他留在四郡,

    免不得与江东交战。虽必然奋勇,但心中难免不自在。”

    “依我之见,不如调换兴霸与子义,才是两全。”

    “此外,主公,昔日蔺相如与秦王渑池之会,廉颇陈兵边境,方有其不辱使命。大军南下是二窟,不若再陈兵与庐陵边境,以为三窟为妙。”

    刘备步伐不停,慢慢踱步,“理当如此。就调遣元直来庐陵,兴霸之麾下兵马拨于元直,再令糜芳,孙贲孙辅二兄弟共同听从元直调遣。如此一来,万无一失矣。”

    庞统大笑:“如此之周密部署,无论士燮是真降还是假降,交州牧都必然是主公的了。”

    刘备虽然跟着笑,却摇了摇头:“我不打算坐上交州牧的位置。”

    庞统很是惊讶,“主公……,这……?”

    刘备道:“昔日在荆州时,存初就建议我与刘景升结好,借助荆州的力量发展自身。而又特意说服刘琦以为内应。”

    “这让刘表出兵攻打交州的计策是存初提出来的,存初又让刘琦去劝说刘表,许诺交州牧的位置给大公子刘琦,以利动刘景升之心,此番攻打交州,他才好这样的支持我们。”

    “何况荆州争斗不止,要废长立幼,刘景升虽然不愿意,却被蔡氏逼迫的焦头烂额。正是交州牧的位置才让刘景升看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所以无论是从刘表这里看,交州牧的位置我是不能坐的,否则与刘表交恶,反而是弊大于利。再者存初也说过,实力才是硬道理,虽然是不坐上州牧的宝座。但是依照大公子刘琦的性格,这交州还是交给我们来管理,并无妨碍。”

    这倒是庞统没想到的。

    庞统本来是想骗过刘表的物资,打完了交州,刘备做个交州牧,生米做成熟饭,刘表后悔也来不及了。

    不过董良的办法也在理,没有必要争夺一个交州牧的称号。

    而交州的士燮连交州牧张津都敢杀,手腕比交州牧硬多了。

    即便如此仍然不做这个第一把交椅,不就是想找个人顶在外面吗?

    这刘琦做了交州牧,刘表肯定要继续大力支持刘琦和刘备,能获得不少好处。

    而刘琦又不处理公务还每天好酒好色。交州的权利自然是落在刘备手里的。

    如果是刘备做了交州牧,那士燮就明面上是下属,可以欺上瞒下,与士燮正面打擂台的就是刘备的部下。

    而且交州的责任刘备还要承担起来,这势必就分散了刘备的实力,对付士燮就不好对付。

    如果是让刘琦顶上了这个责任,那刘备和士燮就是同等地位,互相顶牛。

    刘备得以全力对付士燮。

    士燮虽然在交州根深蒂固,但是刘备的人才储备实在是太欺负士燮了。

    还是那句话,对于曹操,或者后来的孙权来说,刘备比之是处于劣势的。

    但是无论是哪一个单独的州一级的小诸侯,刘备的谋士和名将都足以碾压他们。

    尤其是现在刘备得到了四个郡的土地,收伏了本地的蛮族首领李巨,还得到了刘表的支持,手里不缺少兵马。

    庞统越想越觉得董良的这个想法才是最实际的。

    董良的优点之一就显现出来了,相比于古代人,虽然董良实际操作水平不够。

    但是对于理论水平还是不虚的,多年的本国特殊的政治教育,让董良能够抓住主要矛盾,让董良能够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基础。

    务实的基因也是几千年老祖宗往DNA里刻的乱七八糟的东西之一。经过现代的理论升华总结,董良可以说是东汉翘楚。

    曹操有天子作为筏子,刘备也完全可以扯刘表的虎皮。

    得到实际的好处就够了,不用一定要现在就得到名头,名正言顺的名正,需要用的时候再拿出来也不迟。

第一百九十九章 炼丹

    刘备与庞统商量完这些问题,文书发往四方。

    关羽那里一处,传去交州,请士燮来会面。

    安排下了俘虏,让关羽派人把他们压到后方来,告知了关羽其他的人手安排计划。

    又晓谕各处交州战事之捷报,鼓舞军民之心。

    ……

    一封文书送到了南昌县。

    诸葛亮正在南昌,

    如今夺下鄱阳郡与临川郡,南昌已经不再是边境线,而成了中心位置。

    董良与马良自从消灭了凌操和蒋钦后,被诸葛亮调回后方,来到了南昌。

    彭泽县与柴桑县战事顺利,留宗预镇守于彭泽柴桑。这两地位于刘备势力最北,两县中间隔一个赣水入长江口,

    正好合适懂的水战的宗预镇守。

    赵子龙调去了鄱阳郡,镇守在乐安县,

    管理整个鄱阳郡,位于势力最东,防备江东兵马。

    徐庶则自己前往了临川郡,关平在他帐下效力。

    刘备的公文送到诸葛亮处时,大堂的众人都在各种忙碌着。

    诸葛亮每处理半个时辰的公文,董良就过去打断他,和他闲聊几句。

    如今诸葛亮负责的是两个郡的工作,但是工作时间何止是庞统的四五倍。

    诸葛亮就是这样亲力亲为,事事谨慎,这让董良很不能放心。

    董良学校里培养的第一批学生都基本上走上工作岗位了。

    除了一部分学医,学农等七七八八的,留在学校开始任教的。

    大部分的有天资的学生,都被诸葛亮带在了身边。

    诸葛亮想提点他们,董良把他们派过来的原因是想让诸葛亮缓缓脑子,休息休息。

    也是一个长时间的纠缠,

    在张仲景和华佗的帮助下,劝服了诸葛亮注意休息。

    虽然还是改不了亲力亲为的毛病,但是每隔半个时辰或一个时辰都会在董良的要求下休息。

    或者静坐,或者练练气功导引,五禽戏等等。

    更多的时候还是读书和教书,对于诸葛亮来说读书确实是最理想的休闲了。而教导身边的人知识对于他来说也不是难事,所以也算上休息吧。

    其乐融融的氛围被公文到来所打破。

    诸葛亮身边的董良,马良,丁奉,邓芝,赵统都围了上来。

    诸葛亮边看边露出笑容。

    看罢笑着对众人说道:“交州大事将定,交州牧张津被其部下所杀,土豪士燮率众请求归降。”

    好消息让众人都高兴起来。

    董良连忙问:“张津怎么被部下所杀?士燮是真心投降还是缓兵之计?”

    诸葛亮煽动鹅毛扇,让董良打了个寒噤,大冬天的羽毛扇也不肯撒手。

    “稍安勿躁。”

    自己老神自在的坐会位置,示意众人坐下慢慢说。

    几个人除了邓芝老实,赵统听话外,其他人都干脆坐在了诸葛亮旁边的苇席上,等着诸葛亮解释。

    诸葛亮道:“这张津因迷恋道法邪说,屡出昏招,惹得部下不满因此被杀,呵呵……”

    诸葛亮一停顿,

    董良心里犯嘀咕,

    堂堂交州牧,不应该这样草率的就因为部下不满就被杀了吧?

    董良虽然知道有些大人物死的草率,但是往往真正是巧合的不多,都还是有更深处的原因的。

    董良狐疑的表情被诸葛亮看到,诸葛亮挥着扇子一笑:“虽然说是因部下不满而反噬其主,以我观之,恐怕此主非部下真正的主人啊,呵呵。”

    邓芝也听明白了,“交州的情况恐怕很复杂啊。”

    诸葛亮又道:“虽然其中的曲折必不为外人所知,不过士燮的投降应该是真投降。”

    诸葛亮做出了这样的判断,董良也没有再追根究底了,一来是对诸葛亮有信心。二来是确实自己对交州地方势力的情况不够了解。

    董良突然反应过来,“这张津是迷恋道法邪说是什么意思?”

    诸葛亮道:“他祈求于鬼神,自修为道士,命部下带红头巾以为能得天神相助,岂能不败。”

    董良关系的不是这个这个道法的问题,董良是个唯物的,但是毕竟穿越都穿了,自己也不明白到底什么情况。

    这玩意在汉朝正统的学术界,还是敬而远之,不知道有没有,那就不去沾染这方面的问题。

    董良是想到一个重要的事,连忙发问道,

    “那张津手下有没有炼丹服药的道士?”

    这求长生而炼丹的术士其实比道教出现的更早。

    道教非是道家,和老子其实没关系,真正的出现也是在东汉,所以现在的道教应该还处于一个比较原始的状态。

    后世人以为的道士炼丹,其实炼丹应该是道士学的先秦方士的。

    所以董良才有此一问,不知道张津手下的道士炼不炼丹。

    诸葛亮停下了摇扇子,有些严肃的对董良道:“道者皆求长生逍遥,吞食丹药其实有害。无论方士也好,道士也罢,常以矿物入腹,毒攻血脉,追求那精神之恍惚,以为是天人合一。其实这些人都是走了邪路。”

    “我曾于书中见方士之丹方,喂以牲畜,其比之寻常牲畜更多病患,由此知之,这丹药可万万吃不得。”

    “存初你又年富力强,正是建功立业之时,何必追求那虚无缥缈的长生!!”

    诸葛亮的眼神有些太严肃了让董良有些不适应。

    连忙解释:“不是我要服药,我当然知道这些丹药其实都是毒物。只不过这些道士,常与矿物打交道,自然练出来一身冶炼矿物的本事。”

    “我听说炼铁者可以木炭之多寡控制钢铁之软硬韧脆。由此知之,冶炼矿物也有配方。这豫章四郡各类矿物重多,要将这些道士要来,命他们冶炼不同成分的矿物,研究配方,岂不是害人之毒丹,成人世之大功劳,利在天下啊!”

    诸葛亮还是有些狐疑,就是怕董良经受不住诱惑。试想一下没有经过科学洗礼的人,尚且处于封建时期的社会,又多少人会不相信有神仙妖魔的存在呢?又有多少人能经受住长生成仙的诱惑呢?

    不过诸葛亮还是正面回复了,只是还多少带着些情绪。

    “那张津手下自然是有炼丹士的,若不是吃坏了脑子,怎么会愚蠢到以为随便带个头巾就能打胜仗!”

第两百章 都满意

    董良笑道:“既然如此,咱们就把这些道人要来,让他们研究冶炼之法,造福一方,留在眼皮子底下看管,免得在交州蛮荒之地坑蒙拐骗。”

    诸葛亮点头:“也好。”

    邓芝又问道:“主公既然要去交州,不知道除了战报之外可还有其他吩咐?”

    诸葛亮回答道:“主公入交州前路未知,

    所以让我等镇守豫章四郡,守好后路,防备孙权来袭,曹操诡计。”

    “不过虽只是说了这些,没用其他吩咐,但是伯苗你却要马上动身去临川郡。”

    邓芝疑惑:“这是为何?”

    诸葛亮羽扇又轻轻动了起来。

    “主公要入交州,不知情况如何,需以大军列于交州之外,一来威慑,二来接应。虽不知是否调遣元直前往庐陵郡,但无论调遣也好,未曾调遣也好,你都要去临川郡一趟,镇守在此,让元直可以抽身前往庐陵郡,陈兵以做威慑。”

    邓芝领命。

    “临行前,却有一事告知。还要请诸位照顾一二。”

    “哦?”

    “我本新野县人士,也算一大家,近来中原战乱,曹操雄起,将来必南下图谋荆州。新野县夹在荆州与汝南之间,乃是非之地。我以修书要他们迁移至豫章郡以避灾祸。此番我前往临川郡,家人来时,还请孔明先生与存初费心安置一二。”

    诸葛亮与董良自然一口答应。

    董良道:“此皆小事,

    伯苗先生举族搬迁,

    却不是小事,

    荆州那边可曾打点清楚?”

    邓芝点头:“存初放心,我已请荆州的朋友帮忙,并无问题。”

    董良道:“既然如此,来到豫章郡,有的是地方可以安居乐业,伯苗先生放心吧。”

    “有存初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哈哈。”

    邓芝说罢:“我即刻动身。”

    风风火火的起身就离开了,回去收拾东西准备前往临川郡。

    诸葛亮突然想起来什么,本想叫住邓芝,想了想又放弃了。

    转过头来又问董良。

    “主公此番前往交州,你想随着一起去吗?”

    董良想了想,又摇了摇头,“前往交州有士元先生就够了,并不用我去。眼下势力的扩充要暂时告一段落,正是潜心发展的时候。我留在豫章郡效果更大。”

    董良自然是有些想去交州的。

    因为交州靠海,可以到越南,可以到儋州岛上。

    这些地方都有丰富的资源,如果能开发利用起来,一定能获得很大的好处。

    但是董良又一想,现在并不是缺少一个自己这样去发现他们的人,

    而是缺少开发他们的环境,

    缺少开发他们的人群。

    所以相比之下,去探索这几个地方虽然对于后世的意义很大,关于我国的出海历史,以及再往东一些的自古以来的固有领土,对这些都很有意义。

    可能董良也会因为这些名垂青史,就像张骞,郑和一样。

    但是董良知道这些意义重大的事情,并不是当务之急。

    如今稳定豫章,发展四郡才是大事。

    ……

    刘备这里欢欣鼓舞的时候,交州似乎并没有因为张津的死而发生什么变化。

    士燮已经从广信县乘坐牛车慢慢的前往始兴郡。

    交州大致上类似于两广的结合。从东到西长条形。

    最东是南海郡,南海郡的北方就是扬州的建安,理论上属于孙权的地盘但是现在还没有彻底的掌控安定。

    倒数第二个郡就是始兴郡,位于庐陵郡的西南,两者接壤。

    此番大战就是发生在这里的。

    关羽驻扎在南野县,士燮的目的地是始兴县,两地隔边境相对。

    并非是士燮已经接到了前线的消息。知道张津已经死了,刘备还要求士燮亲自到边界来盟誓。

    而是士燮知道张津脑子有问题,已经不是自己的对手,他相信那些将军会做出正确的选择,他们会老老实实听话杀掉张津的。

    而自己前往边界就是为了主动与刘备会面,这是表现自己诚意的时候。

    虽然是士燮看不上许靖那种迫不及待翻墙投降的行为,但其实他自己也明白脸皮不重要,重要的是实际好处。

    世家里重视家族脸面,不是因为单纯的荣誉,而是这样的声望可以给他们带来好处。

    真的堂堂正正的坚持荣誉的可能只是家族里刚培养出来的年轻人,血气方刚。

    而成熟的人都知道,人啊是缺乏记忆力的,现在让他们骂几句,时间一长他们就忘了。

    何况这些普通百姓活不过几十年就死的七七八八了,谁还会记得那些丑事呢?可世家是实实在在得到了好处的。

    世家争的从来是源远流长,而不是一时之气,起起伏伏很正常,可总是很难灭绝。

    等这一波人死的干净了,再让家里的人写写笔记,出出书,流传推广一下,声望就又拿回来了。

    舆论战嘛其实早就渗透在他们的血液之中去了。

    而远在广信的舆论已经翻了天,人人都知道了有一个叫许靖的翻墙要投降刘备。

    许靖的脸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

    但偏偏这件事几个人都很满意。

    许靖就是怕别人抢了自己第一个投降的位置才冒着风险翻墙投降。

    而士燮又因为多少想给自己投降这件事扯一块遮羞布,就把许靖的事翻了出来,让大家去做谈资。

    这样一来反而两个人都很高兴。

    士燮毕竟是第一个真正来与刘备接洽,迎接刘备的人,刘备自然不能亏待他,要做给天下人看看。而在交州人的眼里有是许靖那样的人积极投降,士燮反而不是浪尖上。

    而许靖毕竟被抓了回来没有机会主动去见刘备给自己夸功。

    但是如今自己不怕死,不要脸都要主动翻城墙逃跑,去投靠刘备的事迹已经传开了。刘备来了交州一定知道这件事。

    许靖还会怕刘备不给自己好处吗?

    而这样的事情传开了,刘备听见了也一定会高兴啊!自己还没到交州,就有人翻墙都要跟随自己。

    自己确实是众望所归,是明主王师啊!

    所以表面上只有许靖丢脸,但是事实上确实三方受益。

    只有吃瓜群众浪费了时间和感情。

第两百零一章 上船

    交州这边沼泽遍布,河流交错,林深树密,重峦叠嶂。

    处处起伏,处处崎岖,只有这么些年来,百越的本地土人走出来的小道,以及自赵佗以来,这么些年迁移过来的汉家百姓修的大道。

    说是大道,比之中原差的很多,不够宽不够平,不够多,不够长。

    实在是不适合坐车的地方。

    太崎岖难行,不如亲自骑乘牲畜来的方便。

    但是士燮身体比较胖,骑马也是受罪,骑牛太不体面。

    于是就跟着本地逃难过来的隐士袁徽学习,乘坐牛车。

    牛车稳当的多,也体面。

    汉初多少大臣公卿都乘坐牛车呢。但就是慢。

    因此虽然士燮早早的就出发,可还没到达始兴县的时候,就已经尘埃落定了。

    到了始兴县的时候,刘备那里基本上已经准备好了。

    士燮刚到始兴县,此地县令就出门迎接,在道旁侍立,等候士燮的牛车到来。

    士燮的牛车远远的晃晃悠悠过来了,在后方数百名骑士的护卫下,显得格外有气势。

    数百良马精骑,不敢超越一头笨牛,都老老实实的缀在牛车后面。

    也有亲近的尽量护卫在两侧。

    士燮并不十分倨傲,前面有人禀告县令相迎,他也是很开心很温和的在几个身穿锦袍的人的伺候下,下了牛车,与县令会面。

    寒暄了几句,共同回到县衙。

    士燮居于上座。

    县令在下首,命小厮取出公文一份。

    恭敬奉上:“前线战事已经平定半旬,刘玄德有文书送到,正待送到明公府上,不想明公降临僻壤,正是天意爱其臣。”

    士燮接过看了一看,笑的胖脸上挤出了褶子,“这是玄德公不信任我啊!哈哈哈哈!”

    一边笑一边将文书递给薛综。

    薛敬文接过展开看了一眼。

    也笑着回道:“请明公于山野中相会,不肯踏入交州一步,玄德公何其多疑也。”

    士燮摆摆胖手,“不怪刘玄德,是我也不肯只听信一面之词就身犯险境。”

    薛敬文又感叹一句:“自古以来,明白利益害人者数不胜数,但面对利益果然能慎之又慎者,屈指可数。即便是平原君食客塞栋,名满天下也不过利令智昏,使国家几乎沦丧。”

    “刘玄德能见州牧之高位在前而不肯轻信,由此可知当初陶谦让徐州固辞不受之事也应是千真万确了。果然是弘毅之主。”

    士燮不以为然的道:“管他什么世之明主,昏主,想要做主总是要我们这些泥腿子支持。”

    士燮的意思很明白,无论什么枭雄当老大,对于地方豪强是很少会伤筋动骨的。

    皇帝其实是和一些世家一伙的。

    皇族本身就是一个大世家,甚至是还不如一些普通世家源远流长。

    树大招风,倾覆的大潮下普通世家还有调头的机会,皇室只能一头撞在大漩涡中为时代陪葬。

    也许多年后新的皇族会把旧的皇族的子孙赏点钱照顾一下,但是几乎永远没有参与操弄时代风帆的机会了。

    所以士燮不愧是饱学之士,春秋研究的透彻。

    政治知识在史书里展示的是淋漓尽致,只是常人缺少智慧能抽丝剥茧,发现本质。

    太阳底下无新事,世界上又有多少尔虞我诈的手段是上千年用不完的呢?

    得益于我们的修史传统,无论碰到了什么事,总是能找到前例作为借鉴。

    但是历史总是在轮回,很少能有人从中吸取经验。

    春秋是孔子编的史,三传又是持有各自学问主张的人给史书加以注解,倾注以自己的思想。

    而又能给这些经典做注的士燮,自然是用尽半生的时间钻研透彻了道理。

    他深刻的明白,无论刘备是英雄,是枭雄,是和豪强同流合污,还是为民做主劫富济贫,都不可能做的过分。

    时代有时代的局限性,刘备有刘备的局限性,再富有草根色彩,从底层起来,也只是能做到对底层生活有所经历而知道分寸。

    但是永远摆脱不掉剥削者的身份。

    “敬文以为刘玄德邀我相见可是诚心?”

    薛敬文捋了把胡须,道:“我以为玄德公邀请明公相见是诚心。”

    “愿闻其详。”

    “玄德公虽然是困居沙滩之龙,却非寻常鳞甲可戏。如今又有刘表相助其兵马,关羽张飞又声威赫赫,不是寻常可比。如今又有明公愿意弃暗投明,玄德公乃仁善之主,自然不会再动刀兵,一来损伤以有之兵将,二来有害两地之百姓。”

    “交州与豫章庐陵郡都是地广人稀,山高谷深,兽多于人。要以此地为基业自然应该修养生息,海纳百川,而不是妄动干戈。”

    “凡有识之士,绝不会逆势而行,故此我认为玄德公应该是诚心诚意。”

    士燮其实也是这样想的,只是到底心里还是有些迟疑,借闲谈的工夫让薛综说出他的判断来稳定自己的心。

    士燮又叹气道,“虽然为了家乡着想不得不降,但是又怕刘玄德不是一般的诸侯,总是要掀起血雨腥风。到时候还是要害我家乡百姓的性命。”

    薛敬文哪里听不出来士燮的意思。又想得好处,但是要支持刘备必然要割肉,心疼。

    笑道:“有舍才能有得,非常之人成就非凡之事。这是一艘大船,早点上船,鱼获才能更多。”

    “如今资之以大网,配之以风帆,纵横于波涛之中,猎得海中之鲲鹏,只是分食之百之一二,足以享用百年,何必在意今日之小利。”

    “再者,若两船争夺鱼获,时机不妙,撤下风帆,让其动弹不得,收回渔网令其无从下手,只能引颈就戮,我等再持物资转投明主,又有什么妨碍呢?”

    士燮被薛敬文的乐观感染的直微笑。

    “也罢,且替我修书一封,约玄德公三日后相见。”

    薛敬文落座,县令才从一旁的呆立中赶过来,给薛综磨墨递纸。

    薛敬文文不加点,倚马千言。

    递给士燮观看。

    士燮看罢,文采质朴灿烈,不卑不亢又情真意切,虽然一件小事,还是表达了很多这边的诚心意思。

    士燮满意的让人送去了。

第两百零二章 南昌农业考察报告

    南昌县城中,

    董良正在和诸葛亮商议年后劝农的事情。

    糜竺等人也都在。

    董良取出来厚厚一叠情况报告。

    “这是针对南昌县周边的农耕情况调查,我带着人随机抽查了周围四十块土地,八十户农户,得到了基本情况都在这里了。”

    董良又命人从外面将一堆农具带过来。

    铧、犁、锄、锸、镘、铲等用于农业生产的铁制工具,都摆在了大堂中央。

    “目前看来,南昌县周边用的基本上是铁制农具。而且牛耕的技术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不过因为这边耕牛稀少,

    百姓承担不起,并不是非常普及。近年来,新开的土地也在日增,但是多是大户的土地增多,普通百姓的生活没有得到好转。”

    董良知道在座的许多人都是大户,他们和大户的利益是一致的,但是如今既然做了官,

    那就必须注意平衡,

    尤其是在刘备这里还是存在着大量的理想主义者,

    因此有想法改善普通人的生活。

    “另外,南昌县周边,乃至整个豫章郡,丘陵密布,虽然并不缺少河流,但并不利于灌溉。而乡间水利与地主庄园之水平差距甚大。”

    “地主庄园中的水利设施不比中原的差,但是要想长治久安,并繁荣一方,为大业提供足够的支持,必须物尽其用,现在的情况是远远不够的。”

    众吏员也都议论纷纷,简雍等人则仔细思索董良的意思。

    简雍孙乾和糜竺其实已经不能算是代表地主利益的人了。

    简雍等与刘备是患难之交,本就不富裕。而糜竺已经散尽家财,

    如今也是无根浮萍,并不在意如今的政策会不会让本地豪强伤筋动骨。

    但是糜竺毕竟当年是大户人家,知道大户人家的想法,自然也知道如今情况的弊端。

    因为要打仗必须要有足够的后勤支撑。那就势必要对自己地盘的百姓造成压力。

    地盘越小,

    压力越大。

    刘备的地盘就是比较小的,也就意味着对比其他诸侯要加倍被劳役。

    看起来刘备这里的人过的确实不容易。当然这是在没有苛捐杂税,没有恶霸压迫的理想状态。

    而后人评价诸葛亮治蜀就说诸葛亮对于当地百姓的劳役是比较大的,对于税收还是比较重的。

    但是却能做到国人悦服,就是诸葛亮能一视同仁,并且不徇私枉法,吏治相对清明,没有政府背锅的苛捐杂税不多。

    而有时候一些明面上税收很少的反而可能被当地土豪,官府盘剥。

    而目前董良遇到的问题就是,老百姓没有多少余力,土豪很有钱。但是土豪对于刘备的支持一定是有一个度的。

    这些本地地主不可能像糜竺这样散尽家财的支持刘备,顶多有十分财产能出个三四成。

    而想再让他们出钱是很难再做到了。

    老百姓倒是没有反抗之力,可以压榨到五六七成,能活下去就不会反抗。

    但是现在钱都是土豪手里,这个钱拿不到,老百姓手里的钱可以拿到,但是老百姓没有钱。

    所以要平衡一下,把钱分到老百姓手里,

    让本地乡民,

    土人富裕起来,

    这样才有税可以收,才能支撑刘备的后勤。

    董良道:“目前大多数百姓的耕作方式还比较粗放。多采用撒播的方式播种。采用撒播方式所种植的水稻生长较为杂乱,也浪费农田。”

    “但是百姓因为缺少畜力,缺少技术工具,没有余力去精工细作,只能粗放经营,好不违农时。”

    董良又抽出来一张图纸,递给诸葛亮。

    “所以目前的问题,一是要帮助百姓开垦土地,二是兴修水利,三是传播农耕技术。”

    “开垦土地一要好工具,二要有畜力相助。目前大块土地还有二牛抬杠耕种,但是小块地一牛挽犁的技术还没有普及。耕牛数量也不够。”

    “我观察现在的犁都是直辕犁,并不好用力。便改长辕于短辕,直辕为曲辕,更省力也利于深耕。只是有了大体框架,具体比例还需要工匠实验。”

    董良种过地,也见过曲辕犁,也上过九年义务教育,知道唐朝出现的曲辕犁是一大创举,虽然此后千年再也没有进步。

    董良知道曲辕犁好,所以就捣鼓了出来,但是董良知知道大致的样子,不知道具体的长短数据。

    所以拿出来说想让工匠去实验,其实是让诸葛亮看看。人人都知道诸葛亮是一个大发明家,大工程师。

    作为千古一相,会干木匠活也很合理吧!嗯~,做犁也需要铁匠参与,不过诸葛亮也会冶铁。

    诸葛亮作为大工程师,接过董良的草图当然看的出来其中奥妙。

    “此犁改直为曲,合力于地中,确实是好犁啊,存初果然奇思妙想。不过也不必工匠实验,我知道其中比例。”

    诸葛亮说罢,将图放在桌案,提笔思考墨算了一下,就三两下勾勒出具体流程图,并标上了尺寸。

    董良真是羡慕这种人的脑子是真的好用。

    “此犁命工匠多多制作,置于官府之中,命百姓来借,若开垦土地够多就将曲辕犁赠送给他,以做激励。”

    诸葛亮就将草图交给一小吏,送到工坊去。

    董良又道:“开垦土地还有第二个难题,就是畜力。耕牛不足,不是一两年可以改变的。但是却可以因地制宜。我看这边的蛮人擅长驾驭大象犀牛。”

    “而李巨带下山的数万蛮族百姓也需要安置,刚好可以命其与汉民杂居。蛮民驾驭牲畜,汉民教导耕作。两全其美,也可消弭华夷之隔阂,早成一家,不再生乱。”

    汉文化优秀的同化力,千百年来不停的发挥作用。

    所以大可不必在古代这时候太过分的抱有华夷之别,因为这个时候,大部分民族其实还没有成型。

    世界的大格局还没有定下来。

    就说后世势同水火的某韩和某日,如今那半岛上从箕子朝鲜到卫满朝鲜都咱们这边跑过去建立的,武帝还建立了汉四郡,占据了整个半岛三分之二的地盘。

    所以说不歧视,也许将来他们也有自称华夏的机会呢!

第两百零三章 劝农分工

    虽然目前首要的任务是先统一中原。

    但是董良难得来这里走一遭,不可能不对后世人耿耿于怀的海洋动手。

    即便是做不到大航海时代的来临,小航海还是可以试一试的。最起码现在的亚洲,应该没有哪个国度的航海技术是超过大汉的。

    董良以前也以为农耕文明不擅长航海,所以这里的人民逆来顺受,不似海的那边男儿心胸宽广又浪漫。

    狗屁!

    历来享有声誉的丝绸之路是在玉门关外的荒漠。

    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同样非常重要甚至更加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不受关注。

    其实论起来诸葛亮对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解甚至比董良更深刻,

    这是很不可思议的。

    因为海上丝绸之路在汉书里就被记载下了,诸葛亮等知识分子自然是对于史记与汉书的研究远深于董良的。

    汉书里记载了东南亚一带与大汉的海上贸易交往,甚至更西方的踪迹都能被发现。

    而董良也知道如果按照历史的进程,将会派遣航队航行到宝岛之上,将当地的土著带一些回到大陆。

    这个知识一般是比较生僻的,即便董良对于三国十分喜爱也是不知道。

    只是后来他在穿越之前,

    因为钓虾岛以及蔡英武这些纠纷不断,为了论证自古以来的领土问题,才把这些史料搬出来,

    让人知道。

    这样的领土纷争董良当然不会留给后人再去头疼。

    如今尚且处于弥生原始时代的四个岛当然不会留着长野狼。

    就让我们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纠纷吧。

    对于外围的土著是这样,对于百越和南蛮董良其实实在是没有什么歧视的意思的。

    希望他们可以尽快的融合到大家庭里。毕竟这里日后都是我们的南方人。

    将来大家要是不抱着传统不放,那大家都是汉,融合个几百年哪里还分的清楚呢。

    要是还抱有传统,那就成为石榴子的一员紧紧抱在一起。

    大汉和大唐这样的,应该不是简单的用血缘来界定的吧,重要的是文化。

    当然黑兄弟除外,这个太难同化了,大家还是做朋友吧,就不要做一家人了。

    董良又接着道:“即便是汉家百姓,对于耕种技术也十分原始,往往刀耕火种,再以撒播的手段,每亩收成不一,

    多着不过二三斗,少着甚至半斗。”

    “虽然能不误农时,但是实在太浪费耕地。起初曾在三辅推广牛耕与代田法,

    可收一斛。后来区田法能有百斛。故耕作之法不仅应该推广,还要因地制宜,再研究新的农耕技术,以尽地力。”

    诸葛亮自然不是抱残守缺的人。

    改变种田方法没有什么忌讳的,而且当初代田法、区田法主要是用于干旱的地区。来了南方自然要因地制宜。

    所谓代田法,就是在地里起垄开沟,农作物种在沟里,农作物长起来再除草,将垄上的土推倒在苗的根部。第二年再轮换,可以保苗保墒。

    区田法则是一亩地分为3840区,每区播种粟20颗,配一升粪,秋收一区能收三升,一亩约百斛,壮劳力一年能种十亩,约收千斛。

    而一斛约27斤,民间也用石作为口头用于,当石用于民间口头使用则作为容量单位,

    一石就等于一斛。

    所以正常的区田法一亩大概两三百斤,

    一个壮劳力,一年能生产两三千斤粟。

    这些都是旱作法,

    如今来了长江以南,自然要种植水稻。

    而董良要推广的就是水稻种植法。

    诸葛亮道:“此地水网密,多拉沟渠可以为稻,可以推广别稻法。”

    董良点头同意。

    董良虽然没种过水稻,但是经过这次在南昌县周边的农业调查,了解到中原区域的别稻法很先进。只不过现在这技术只存在一些大地主的庄园之中还没有推广开来。

    别稻法就是出现于东汉的育秧移植技术不但对稻株分蘖具有有效的促进作用,而且还可以节省农田,在相同水田中让种植数量得到增加,从而提高稻谷产量。

    董良道:“此地水网虽密,却仍然旱涝频发。丘陵沟壑布满全境,一要放灾而要利农,水利不得不修。”

    “另外山地多平地少,可开梯田于山间,绕丘陵而下,圈圈层层,可固水留淤,也增加耕地。”

    “不过梯田的开垦倒是不急于一时,只在山地太密的地方实施。寻常地方固然地面高低不平,但毕竟四郡人口有限,耕地尚且够用。”

    “分地开垦时也要注意不好大喜功,量力而行,能精心种植多少土地就开垦分划多少,二不盲目求多。”

    董良和诸葛亮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在场的人里就他们两个对农业技术最为擅长。

    虽然董良对于这个时代的农业知识有些匮乏,但是无论什么时代种植道理都是相近的。何况董良还特意去进行了调查。

    而马良则在一旁将二人的对话记录下来,形成正式的公文和方略,按照这个实施方案。

    董良道:“修水利为工,劝耕为农,还需分工治之。”

    诸葛亮下巴轻点,美须轻飘,道:“我看不如你一肩挑,如今并无他人能担此重任。”

    董良却摇头,“劝农我尚且能做,修水利却是一窍不通。还需另选贤能。”

    说罢环视一圈,简雍孙乾挠挠脸,他俩外交型人才,这也不会干啊。

    糜竺笑眯眯的不动弹,看他也没有用,他是搞金融的。

    董良看了一圈,居然还是回到了诸葛亮身上。

    木木的看着诸葛亮,很无奈。刘备的人才储备还是不够啊!修一修小沟渠还能让普通文人顶一顶,但是这次涉及数个郡的大工程,必须得找一个懂工程的人把关啊!

    诸葛亮也哭笑不得:“既然无人能做,就我来兼之,多年前曾经跟随叔父到了豫章,知道这里的地理,也看了些水利的典籍。”

    董良却不能完全答应。

    “孔明既然要修水利,四郡之寻常公务,一半还是分到简,孙二位手中,暂为处理,临川交给邓芝,庐陵归元直先生吧。”

    诸葛亮无奈的摇着扇子,董良总是想方设法的让自己休息,每天只允许自己工作四个时辰,还偏偏说服了身边人都一起监督他,他也很无奈。

第两百零五章 以后绝不反抗

    董良在南昌县的住处还没有睡醒,就被急匆匆的叫醒。

    “怎么回事?”

    董良睡眼惺忪,还有些不爽的问道。

    门外仆人恭敬的回话。

    “诸葛长史相请,有急事。”

    董良瞬间激灵了一下清醒了过来。

    赶紧洗了把脸,清醒一下,套着衣服就匆匆往外走。

    骑上马一阵小跑到县衙。

    刚天亮还有些昏暗的大门内,人员进进出出。

    几个小兵拿着文书往外跑,

    差点把董良撞到。

    董良急忙进去,发现大家都已经到齐了。

    “发生什么事了?”

    看着怒气冲冲的几人,董良心里也紧张,生怕有坏消息,急忙问道。

    诸葛亮俊朗的面庞也被怒气灌满。

    握着羽毛扇的手青筋暴起,将文书递给董良,“五日前,曹操大军肆虐南阳,

    劫掠百姓,

    火烧新野各县,这是从荆州刚传过来的消息。”

    诸葛亮是个实干家,但也绝对不缺少理想。他不缺少对于仁的渴望,但是他却从来不迂腐而能使用手段。

    但是曹操的手段实在太过分了。

    而且这种行为不是第一次了,当年在徐州的时候,也是一场屠杀。

    正是见识到这些惨案,见识到这世界的残酷,诸葛亮才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

    有的人见到了世界的残酷,就开始随波逐流,或者打着世界的真相就是这样的旗号去加害去随波逐流。

    有的人则是见识到了真相而不满意,抱有一腔热血去改变。

    说不上谁好谁坏,世界确实是残酷的,普通人确实是只能随波逐流。

    而那些理想者去偏偏要去碰个头破血流。

    而结局也往往并不理想。

    但是后世对他们的传颂却绝不是因为对悲剧的同情。

    最起码他们反抗的样子是好看的,哪怕是后来的屠龙者变成了恶龙,但也不的不承认,

    在反抗的过程中,他们是在熠熠生辉的。

    董良也明白诸葛亮与曹操的矛盾。

    据董良所知,

    他不清楚诸葛亮是否亲身经历过曹操在徐州的屠杀。

    但是他知道在曹操对徐州的报复行动中,诸葛亮肯定是有亲戚朋友受到伤害的。

    毕竟诸葛亮家也算是书香门第,也是琅琊的一个大户。

    曹操在徐州士族中掀起的血雨腥风不可能会在姓诸葛的身上避开刀锋。

    而如今南阳又被祸害,躬耕于南阳的诸葛亮又怎么会不痛心呢!

    或者说,即便是南阳不是诸葛亮的躬耕地,没有朋友在那里受到伤害,诸葛亮这样的人又怎么会看的惯对老百姓这样的迫害呢?

    董良也不仅叹气:“好讽刺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啊……”

    糜竺也怒气冲冲,拍桌而起。

    “曹孟德实在是奸雄!做出来这样的事也好意思感叹生灵涂炭吗?!”

    糜竺是徐州大户,自然也和曹操之间有血海深仇。

    诸葛亮短暂的叹口气,却又坚定的好似下了决心,挥舞着羽扇,衣带都荡了起来,“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迟早有一日要还于旧都,扫荡群凶!”

    但是诸葛亮现在心里还是有一件事不知道怎么开口。

    “这南阳巨变,我已经派加急,传于各处,

    唯有这……”

    诸葛亮指着董良手中的文书,

    “唯有这一份,

    我还没有送出去。”

    董良狐疑的看着手里的文书,又疑惑的看向诸葛亮。

    诸葛亮眼神有些波动,“这一份,这一份是送到临川郡的……”

    董良还是不明白。

    “临川又怎么样?有什么特殊吗?”

    诸葛亮长叹一声。

    “徐元直本是颍上之人,避难荆州,与我等往来。只因为元直孝顺,常常垂泪,说连累老母,我等才与他托关系将老夫人接到南阳以解元直之苦,可如今……如今……南阳大乱,我,我,愧对元直啊……”

    “因此才迟迟不敢将情报送到临川,不是怕我被元直责怪埋怨,我是怕元直承受不住,他为人至孝,若知母亲下落不明,必方寸大乱,要回南阳,可那里如今南已经烧成白地,北已经曹操布下罗网,这……,这可如何是好!”

    董良闻言,才放下心来,他本来以为有什么大麻烦才让诸葛亮方寸大乱,举止失措,原来是这些小事。

    董良不仅松了口气,松垮的坐在诸葛亮旁边,把文书递给他。

    拍拍诸葛亮的肩膀,有些自得的说:“放心吧,孔明先生。”

    “嘿嘿,我早有安排!”

    这时候还卖个关子,不是董良不懂事,但是这种拯救诸葛亮的感觉成就感太满了。

    诸葛亮也惊喜的扭过头来,“你早有安排?”

    诸葛亮了解董良,并不是一个开玩笑没有分寸的人。

    所以他既然这样说话必然是有把握的。

    董良嘿嘿一笑。

    “当初元直先生刚到主公这里,我就派人去请了老夫人一起到襄阳居住。”

    “但是老夫人顾念主公尚没有栖身之处,自己年老体弱,不肯麻烦我们,又说元直太孝顺,自己跟过去添个累赘,他必然天天放不下这个老娘,不能全心全意的为主公做事。”

    “所以一直不肯跟过来。后来因为要来豫章打仗,让她来也不愿意,怕添麻烦。所以我们刚一立下脚跟,我就频频与老人家通信,终于临近过年,劝服了老人家。”

    “前不久邓家自新野迁来,我特意请他们照顾,把老夫人一起带来。我看情报里曹操五日前大闹南阳,可半个月前,他们就已经离开南阳了。”

    “算算时间,因为拖家带口的,应该也已经过了襄阳了,要不了多少天,就要到咱们这了。”

    这太让人惊喜了。

    诸葛亮兴奋的侧身抓住董良的双肩使劲晃。

    到底诸葛亮还是年轻,热情奔放。

    欣喜的说不出话来。

    一肚子的感谢话,不知道怎么说,三寸不烂之舌在董良面前也笨拙了起来。

    “我,我!”

    董良笑眯眯的看着,这样的诸葛亮实在不多见。

    “快把情报送到临川郡去吧。”

    “对,对!”

    松开董良,发走了文书,又扭头过来看着董良笑眯眯的脸。

    “我,你,你以后让我休息多久就休息多久,我再不反抗了!”

    对于诸葛亮来说,不止是为了徐元直的友谊,生活在南阳的老人家,又何尝不是诸葛亮敬爱的长辈呢?

第两百零四章 火烧新野

    此时的荆州北边正发生着一场大动乱。

    数日前,许昌城的曹操和众幕僚做下了战略部署。

    袁绍虽然官渡大败元气大伤,本人吐血逃回北方。

    但是袁绍仍然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不说袁绍到底能不能重新振作,励精图治,即便是现在半死不活的仍然还是一方庞大的势力。

    接下来的曹操主要面对的就是北方的问题。

    未来仍然是一场场恶战才能稳定局面,曹操的地理位置实在并不优越,四面受敌。

    此次大败袁绍固然是曹操谋略高超,将士用命的结果。

    但是当时无论是孙策还是刘表袁术,但凡能发挥一些作用等待曹操的只有败亡。

    但凡出现压倒骆驼的最后一袋粮食,曹操都不可能赢。

    因此曹操和手下人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金角银边草包腹。

    现在要做的就是要有一个稳定的后方,必须先把北方平定。

    可是北方平定也需要时间。

    孙权刘表在南,曹操也不能十分放心。

    孙权还不足为虑,但刘表这边怎么样也要做些措施。

    月前虽然鼓动了张羡作乱,可根本不是全力以赴刘表的对手。

    不光张羡在长沙的叛乱失败了,就连长沙本地百姓对刘表的反抗也再次失败了。

    而且刘备在豫章郡还没有被扑灭,荆州传来消息居然刘备一切顺利。

    心向自己这边的官吏被刘表的侄子顺藤摸瓜杀了好几个。

    这都加大了曹操的忌惮。

    毕竟这刘表再瞧不起他,说他是守城之犬,但是他确实是实力不俗,正面来,曹操连袁绍都击败了何况一个队伍里充满自己人的荆州。

    但是要是自己和北方的袁绍残存势力打的难解难分的时候,这刘表突然咬自己一口那是真的受不了。

    而且还有刘备这个大敌,一直在南方悄悄的发育。曹操是真想弄死刘备,但是就是鞭长莫及。

    本来安排的三方合围刘备居然都不顺利。

    不过曹操自己也明白,自己都把刘备视为大敌。料一个还稚嫩没有稳定的孙权,一个普普通通的张津和张羡确实不可能是拥有刘表支持的刘备的对手。

    自己也是抱有幻想,万一成功了的想法才促成了这三方杀虎计。

    不成功就不成功吧!

    刘备从零开始发育,自己已经掌握了整个北方的主动权,难道我曹操会不如他吗!

    曹操还是有自信的!

    不过纵然刘表没有威胁自己的心思,但确实有威胁自己的能力,刘备说不定还会在中间撺掇,这让曹操不能放心的下。

    所以打算要先在荆州和豫州之间拉一道防线。

    而曹操刚好正在大肆屯田。

    这和袁绍一战,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军粮不足的痛苦。

    也是通过烧了袁绍的军粮取的了胜利的转机。

    所以现在曹操对于粮食有一种执念。

    所以曹操打算在南阳屯田。

    派去了曹洪与夏侯惇,带领大军,奇袭荆州北部,大闹数十天。

    在新野一线,将此地及其北的百姓一律北迁。

    又是一件惨事,就不必多提有多悲惨。总之是强迫北迁,多少家破人亡。

    然后火烧新野及周边各县。

    大火三日不停。

    因为刘表根本没有反应过来曹操的闪电战。

    似不设防一般,这北部被搅的乱成一团。

    南阳南部,以新野为代表的各县被烧成了一片白地。

    方圆几十里的人家全部被迁移到了北边。

    一路上尸横遍野自然是不必说。

    这是曹操施行的坚壁清野,然后在南阳大肆屯田。派遣多位屯田校尉。

    一边让百姓们在这里屯田。

    做一个缓冲,再在百姓的后面,又搞了许多军队,做军屯。

    平日里生产粮食供给许昌。

    一旦刘表大军打过来,先遇到这些民屯,自然不会秋毫无犯,这些民屯中也有管理者,可以阻碍刘表的前进。

    后方的军屯则可以得到消息,做好防备。

    有仗打仗,没仗种田。

    又将民屯里的壮劳力抽调参军,将剩下的男子,隔三差五的进行训练。

    在曹操专心对付北方的时候,一旦南边有问题,有这些老百姓作为肉盾,可以给曹操提供足够的缓冲时间。

    但是曹洪和夏侯惇虽然严格执行了曹操的命令,但是得到的战果还是没有想象中的理想。

    劫掠到的人口没有想象中的多。

    抓了几个百姓一审问才知道。

    从刘备南下,带着汝南的百姓投奔襄阳,就已经给本地的聪明人敲响了警钟。

    不断的开始有聪明人和有钱人开始往南转移家产。

    尤其是前段时间,本地的大户邓家,几乎走的干干净净了。

    都跑到了南边去投奔刘备以及自家的亲戚。

    那邓芝来信说,豫章郡有的是土地,到处是宝贝。而且刘备治理的也好,没有土匪动乱。

    我还当了大官,只要你们来,我好好照顾你们。你们那里离曹操太近了,快点跑吧。

    于是邓家就开始搬迁,虽然也有故土难离的,但是大多数还是跑了。

    这么一大家子走了,动静当然很大,这些田产也要变卖。

    于是本地几个县的财主都知道邓家要跑,心里也害怕,就跟着开始跑。

    这本地的普通老百姓一看,呦!有钱人都跑了,一定有内幕消息,结果都跟着一起跑。

    所以曹洪在这边劫掠百姓发现没有一开始计划的人多。

    出发前,曹操就让幕僚计算过大致能有多少人口,然后派多少人马。

    结果这抢到的人少了一半多。

    兵马剩下许多用不着的,就开始趁火打劫,或者横行霸道。

    曹洪治军也是严格的,曹操军队也是有严格的军纪的,但是那些军纪是打仗时候用的。打完了一般会纵然手下抢掠一番。

    如今打下这几个小县,没有用多少力气,轻松的士兵就欺负百姓。

    预算的几个县数十万人口结果跑了五六万,就抓到三四万,又一路上死了一半多,就剩下了一两万。

    不过还好,活下来的一两万都是有把子力气,身体健康的。

    这些都是有用的,让曹洪勉强能够交差。

第两百零六章 邓芝会徐庶

    邓芝风尘仆仆的赶路,终于在快到临川郡的时候遇到了来送情报的吏员。

    这人是在南昌县衙工作的,平日里邓芝与他见过很多次,也很熟悉。

    邓芝乘水路而来,看见岸边纵马的他赶忙喊住,随即命船只靠岸。

    “急匆匆的往哪里去?”

    邓芝高喊道。

    那小吏勒马回头,定睛一瞧,

    哎呀,是邓先生。

    赶紧回马靠近岸边。

    邓芝正下来,轻跳下船只,看着他大冬天跑的一头汗,马身上也被汗湿,冒着白腾腾的雾气。

    “这么急躁,是往哪里去?”

    小吏下马,到邓芝身边一见礼。

    道:“正是往临川郡去,送紧急军情。”

    “哦?”

    邓芝疑惑,

    “有何要紧事?我能看吗?”

    小吏答道:“先生当然能看,出来时长史交待过,徐军师与伯苗先生都在那就都看,若是先生未至就交给军师,军师已走就交给先生。”

    “军情是通报整个临川郡,没有什么可以隐瞒的。”

    说着他取出公文。

    邓芝接过一看,瞬间感觉眼前一黑,心悸,头晕。

    几乎要喘不过气来。

    虽然早有预料,老家新野是是非之地,没想到家乡就这样被烧为白地。

    邓芝只感觉有些踉跄被小吏赶紧扶住才没有摔倒。

    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感觉劫后余生。

    幸好!幸好!万幸!万幸!

    “先生,没事吧?”

    小吏的担忧让邓芝缓过神来。

    心有余悸的开口:“我无碍,只是没想到曹操如此丧心病狂。”

    “幸好我已经将家人迁来,躲过一劫,

    否则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只可怜新野还有那么多的无辜百姓……”

    邓芝说着就眼圈泛红,似要流泪。

    虽说自家人已经搬来,

    但是那么多无辜的乡亲就这样受到迫害也够邓芝难受的。

    这不是一堆简单的受害数字。这些可都是自己眼前熟悉的面孔啊。

    何况除了不相识的,谁又知道有多少是自己见过面的朋友,有多少沾点血缘关系的亲戚。

    唉……

    百姓苦啊!

    邓芝难过了一会,强打精神。

    平稳了语气说道,“接下来没多远了,你将这文书给我,我带到前面临川就是了,也不必再继续跑了回去复命吧。”

    小吏自然不会不从。

    告辞之后,就上马调头往回走了,不过回去就不用像来的时候这样紧张了。

    邓芝回到了船上,命水手继续前进。

    木船轻推波浪,继续前进。

    邓芝就想起来了徐庶母亲的事,又是一阵后怕。

    幸好早早的有存初的安排,跟着自己家的人一起离开了。

    要不然真不知道该怎么对徐庶开口。

    船行了半日,天色将晚。

    夕阳残照,大江瑟瑟。

    邓芝下船披着满身红霞往戒备森严的城池走去。

    经过士卒的重重查验,先是见到了关平。

    “伯苗先生!”

    关平和邓芝打招呼。

    还不待邓芝问,就回答道:“前几日军师传令让我撤回,

    回到县衙镇守,他不日要启程前往庐陵郡。”

    关平边说边引着邓芝往县衙走。

    晚霞映照,

    城里的道路,半边通红,半边黑暗,斜照的残阳把建筑的影子拉的老长。

    关平继续道:“本来我在东防备孙权,不过现在军师要走,我正感觉措手不及,才加强各处防备,因此才会盘查这么繁琐。”

    邓芝笑道:“谨慎是好事。”

    关平问:“伯苗先生怎么突然从豫章郡来了临川,可是建昌有什么吩咐?”

    建昌本来是诸葛亮镇守所在,这周边各郡都受诸葛亮辖制,政令由建昌而出,邓芝就一直诸葛亮帐下效力。

    邓芝笑道:“正是来辅佐你镇守临川郡的啊!哈哈。”

    关平老实一笑,“先生说笑了,该是我在帐下效力才对。不知可是军师请来的先生主持大局?”

    邓芝摇摇头,晚霞有些耀眼,“不是军师让我来的,是孔明见主公要进入交州与士燮相会,就派我来临川郡了,说是元直先生一定会被派去庐陵。”

    关平忍不住击掌称赞:“孔明先生真是神机妙算,高瞻远瞩,正是大伯父请军师去庐陵坐镇,没想到这边还没有动身,孔明先生就已经安排妥当了。”

    邓芝也是认可:“孔明向来滴水不漏。”

    说话间就来到了县衙,院子里摆了不少箱子。

    徐庶正在大堂里整理文书。

    一些有用的,和自己正在读的书都要带走。

    有帛书,纸的,竹简的杂乱在一起,堆在一个个箱子里。

    满满当当的放了好几个箱子。

    见有脚步声,一抬头,看见关平和邓芝进来。

    正疑惑的看着邓芝,怎么来了这里。又好似恍然大悟的自顾自的看着邓芝笑了起来。

    邓芝看着徐庶一笑,也明白他明白了,也感叹的笑着。

    关平看着两人莫名其妙的笑,一头雾水,莫非久别重逢高兴?

    其实是邓芝不该在这,而来了这,徐庶一开始疑惑可转眼想通了,所以感叹诸葛亮的安排紧密,才笑。

    而邓芝见徐庶神色变化,突然大笑,明白徐庶知道了自己来的原因,所以大笑,笑着感叹徐庶思维敏捷。

    两人笑着走进,也不像和关平一样谈什么你怎么来了。

    邓芝先止住笑意,安然的对徐庶说:“我要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哦?”

    “你母亲被我接来了,如今应该已经过了襄阳,不日到达豫章郡。”

    徐庶一脸欣喜:“哎呀,多谢伯苗啊,给我这不孝之人有相见老母的机会。”

    邓芝笑道:“莫要谢我,你要谢存初啊!你要谢的还在后头呢!”

    说着取出文书,递给徐庶。

    徐庶就打开了这封情报。

    没看几眼,脑门上蹭的一下就在寒风中出了一头冷汗。

    瞬间感觉举止失措,文书要被他握烂了。

    沉默了许久才长出一口气。

    有些激动的说道:“我,我,我可真不知如何谢你们才好啊!”

    曹操的行径给徐庶惊了一身冷汗。

    徐庶大礼给邓芝参拜,关平看着弯腰的徐庶,背部已经汗透了冬服。

    邓芝赶紧扶起手都在发抖的徐庶,拍拍他,“都是自家人不必如此客气,也并非是我的功劳是存初想的周到。”

    徐庶无言,默默坚定的点头。

第两百零七章 人世的悲欢并不相通

    淼淼太湖,万顷银波无边无际。

    烟雾弥漫,锁住凡人窥探的目光。天与水相连,渺渺似不分天与水,似水浮空,天在湖。

    与太湖的浩渺相比,再喧闹的吴郡也吵不破这片静寂。

    似乎是天下英雄豪杰汇聚的县城也显得如此渺小。

    当英雄们常以为建立不世之功业而雄霸天下的时候,

    也不能让太湖惊动半分毫。

    他们总是很渺小。

    渺小的吴郡近来有两桩大喜事,却又有两件坏事。

    喜的是周瑜得胜班师,凯旋归来,平定丹阳郡之叛乱,得蛮兵与汉兵四万余。

    这样英姿勃发的周郎回到了吴郡,怎么会不被爱戴呢,大街小巷都在张灯结彩,

    百姓也也再不怕冬日的阴冷。

    跑到大街上,欢庆胜利,

    也欢庆周瑜,也准备迎接春节。

    姑娘小姐都开始悄悄外出,或在路口,或楼台水榭,或小桥游船,轻抚琴弦,以期望与周郎不期而遇。

    纵然是抢不过小乔,但是即便能与周郎在转角一个对视,或随口一句交谈也是让人够开心的了。

    她们见到远远的有英姿的男子路过,便故意乱弹几下,显示自己糟糕的曲艺水平,以期望周郎的回头。

    明明是丢脸的错误却毫不矜持的希望别人能指出来来,可即便是一个个鲜衣怒马的公子哥,再少年英杰,她们也并不希望赞美自己的秀外慧中,

    而是指出来她们的错误,哪怕是取笑呢?

    可惜总是让她们无比失望。

    毕竟啊,

    周瑜这样大将军大豪杰,再擅长弹琴,又怎么会整日悠闲的在个个亭台水榭的美景处出没呢?

    他是那样的繁忙,即便是面对江东糜烂的局势,他依然能保持从容,但不代表他就可以靠心态好就能解决一桩桩问题。

    这些事情总是一件件的要去处理,这些叛乱总是要一个个的去平定。

    周瑜啊,并不比诸葛亮轻松。他也是那种极其自信,又富有热情的人。

    他不会把麻烦推脱给手下,他自信自己能处理掉这些麻烦。

    也许,周瑜与诸葛亮能成为知己也说不定。

    不过诸葛亮是出于负责和谨慎,周瑜是出于自信和责任。

    但都是喜欢亲力亲为的人。

    而这样的周瑜不仅被年轻女孩们喜欢,也靠着自己的感染力让部下们爱戴。

    而吴郡的百姓此时也是无论老少都为周瑜的胜利而开心。

    毕竟之前的吴郡风雨飘摇之中,周围几个郡全在叛乱。

    吴郡好似一孤岛位于战火的中间。

    如今平定了丹阳郡,解了燃眉之急,吴郡的百姓终于可以长出一口气了。

    但是热闹是他们的,孙权则什么也没有。

    即便是临近春节,孙权的府邸也没有丝毫的装饰。

    孙权也仍旧是麻绳缠在腰间,

    以表达对兄长和步骘的悼念哀思。

    可现在恐怕要多加两条了。

    韩当从吴郡南绕了一个大圈,

    终于回到了吴郡,

    孙权的老巢。

    此时的他回来后自然也是一身伤口。

    随自己一路从临川郡跑出来的的寥寥几个骑兵,也死在了路上。

    只因为看似出了临川郡,就回到了孙权的势力范围,可那时间,孙权的控制仅有吴郡一地。

    现在也不过多了一个丹阳和半个会稽。

    其他地方仍然是处于混乱之中。

    而韩当一路跑来,路上也遇到叛军和土匪,因此弟兄们一个也不剩全留在了路上。

    只留下韩当一孤家寡人,浑身是伤的回到了吴郡,一回来就倒在病床上修养,动弹不得。

    韩当若不是靠着天赋异禀的体力,哪里能支撑回到这里。

    这一走何止千里,处处烽烟,他在豫章郡临川郡就已经在战阵中出生入死,怎么会没有伤口,而后来又被追杀逃窜,自然也是添了刀口。

    千里混乱之地的赶路,身边弟兄死个干净,韩当自然也是遍体鳞伤。

    如今的韩当在出现后世的游戏故事里恐怕要把周泰的天赋夺下了。

    要是华佗还在野,刮骨疗毒的时候可能就不会谈起为周泰治伤而是为韩当续命了。

    而韩当的回来打破了孙权最后的倔强。

    一开始豫章郡与庐陵郡失陷的时候,董良预谋的久,战略安排得当,又劝降了两个太守,封锁了边境,孙权离的也远消息没有传出去。

    但是这一次是孙权主动出兵,时时刻刻注意着这里的局势,纵然是也因为孙权控制不了外面的地盘,但也不会什么消息都没有。

    临川郡与鄱阳郡又离孙权更近一些,消息更畅通。

    而这两个郡也是诸葛亮董良关平看到机会,临时起意打下来的。

    没有做好封锁,消息自然泄露了出去。

    孙权早就知道了大事不妙,但是蒋钦和凌操的具体消息始终没有传来,这就让孙权心存侥幸和幻想。

    总想着蒋钦和凌操是不是还在纠缠,是不是还能翻盘,就是不能翻盘,带着大军回来也是好的。

    毕竟他们带走的兵马不是少数,剩个几千也是块肉了。

    孙权现在刚有了丹阳郡四万兵马加上周瑜手里的和其他地方的有八万兵。

    但是这些兵有多少要留守地方的,有多少是调动不动的,有多少是需要去掉老弱残兵的。

    具体的兵力孙权这边并不容乐观。

    父兄留下的遗产,这些老将还好,但是驻守地方的兵马就很难听话了,除非这边再强大起来。

    更不用说那些叛乱的了。

    所以孙权现在一个兵都不想丢。

    但是要实在不行,蒋钦和凌操回来也行啊!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凌操和蒋钦这样的将军,放眼整个大汉也算得上是翘楚。

    可是当韩当风尘仆仆,遍体鳞伤的被吴郡的士兵抬进县城的时候,心里就咯噔一下。

    虽然还没有见到韩当,但他其实已经心里明白,没有机会了……

    连乐安县的韩当都落到了这部田地,只剩下孤家寡人一个,蒋钦和凌操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孙权再少年英雄,临危受命,可是这一下还是让他感到难以承受。

    兄长,步骘,凌操,蒋钦以及亲人的背叛……

    路过热闹的大街,他多少有些烦躁,人世间的悲欢并不相通,他只感觉吵闹……

第两百零八章 诸葛瑾很尴尬

    孙权到韩当的住处去看望韩当。

    刚到了大门口,这里的一条街道上没有什么人。

    已经被站在路口等待孙权到来的各文臣武将遣散了。

    除了迫不及待知道情况的各将领幕僚们,门外的街上还站着两堆人。

    妇孺都有。

    都满脸泪痕,又似乎不敢高声的,在等待孙权去韩当哪里。

    那穿着朴素的,妇孺都是布衣,首饰并不华丽。是蒋钦的家人,有他妻子,母亲。

    还有两个妇女怀里的四五岁大的蒋1和不到一岁的蒋休,尚在襁褓中,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但是她们看向孙权的眼神让孙权感觉刺痛。

    另一边没有什么号说的,比较显眼的啥一个年轻人,十一二岁的样子,但是眉目间有英气。

    看起来很果敢的孩子。

    孙权知道那是凌操的儿子,凌统。

    自己见过几次,年轻人武艺不错,只是海没有长成。

    他的性格很坚毅勇敢,也许,几年后可以代替他父亲为自己征战。

    而这个小家伙,如今一脸严肃,眼圈泛红,等着孙权的宣判。

    强装镇定却因为年纪小海掩藏不住自己的想法。

    孙权没有再和他们寒暄。

    迈步走了进去。

    进了院子,院子里安安静静,不过已经是充满了一股药味。

    角落里一堆染血的布。

    医师见孙权进来赶忙上前行礼。

    然后引孙权见韩当。

    屋里燃烧着火炉,并不寒冷。

    韩当得以裸着身躯躺在榻上而不用担心伤口。

    孙权近前,被韩当看见。

    韩当还想起身,孙权赶忙拦住,扯到了伤口,韩当表情还有些痛苦。

    不过韩当真不愧是以体力悠长闻名于世。这满身伤口,体力透支,现在都能恢复精神。

    而不是昏睡着,清醒的与孙权交谈。

    两人深谈了许久,但终究是孙权担心影响韩当的身体。

    主动的在半个时辰后就离开了。

    要踏出院门的一刹那,孙权有些退缩的。

    他也不想出门面对这乱糟糟的现实啊。

    但他没的选还是出去了。

    聪明的文臣武将见孙权的脸色,就大概知道情况了,也不去打扰。

    蒋钦的妻子和母亲,见孙权出来脸色不好,有阅历的她们眼里止不住的下流,只是不敢出声,怕打扰这里官员,冲撞孙权,并给韩当带来晦气。

    家里没有了顶梁柱,以后可要注意了。

    只有凌统年纪轻没有顾忌。

    走到孙权跟前。

    眼圈更红了,倔强的看着孙权,问道:“将军,可有我父亲的消息?”

    孙权动了几下嘴,终于还是吐出来了四个字。

    “凶多吉少。”

    他以为凌统会瞬间崩溃,痛哭流涕。没想到凌统的变化不大。

    凌统早就做好了父亲遇难的准备。只是心有不甘才有此一问。

    听孙权说出这话,只是咬着牙,恨恨的说道:“我一定要报仇!”

    孙权觉得这小子是个可造之材,也拍拍他的肩膀。

    “等你长大,就让你接替你父亲的职位,一定要报仇雪恨!”

    孙权一脸不愉快的结束了对韩当的探望。

    回到了县衙召集众人议事。

    周瑜公务繁忙,在吴郡各处视察,还没有回来。

    不过像黄盖这样的老将军也回来了。

    孙权说势力弱小也弱小,说强大也强大,现在稳稳控制两个郡,兵马好几万,名将很多,谋士也不少。

    比之刘备更胜一筹的就是,孙家经营了三代,而且是本地人,中层官吏和底层小吏都可以使用量也大而且往往又忠心。

    当然刘备哪里也可以从本地的官吏中随便任用。

    但是刘备需要面临的是他们会不会忠心的问题,而董良则有些担心他们和本地势力勾结起来的问题。

    所以才一直想自己选拔培养一些官吏。

    而孙权这里则不用担心。

    他们本来就是地方豪强大家都是一伙的。

    等了一会儿,手下们都到齐了。

    诸葛瑾这次来的有点慢。

    孙权深深隐藏自己对诸葛瑾的讨厌。

    诸葛瑾也开始谨小慎微起来。

    虽然一开始诸葛瑾并不支持孙权发兵。但是孙权既然发兵了,他又只能积极的给孙权谋划,可是现在落入了圈套,全军覆没。

    诸葛瑾当然有责任,但大责任还是在孙权,就像当初步骘那样,虽然庞统是诸葛瑾举荐的,单身孙权被人家忽悠瘸了也没和大家商议就把步骘派出去了。

    以致于孙权腰上多缠了一条麻绳。

    可是人都是看别人黑看不见自己黑,主动承担责任的还是少数。

    最起码自己内心要甩锅才能不会愧疚难受。

    今天又是这样,所以诸葛瑾就处境不太舒服了。

    而且刘备拿了四个郡,不是刚开始那样了。

    现在的情报已经泄露的差不多了。

    比如说,刘备非常器重的凤雏庞统。

    还有号称卧龙的诸葛亮……

    一个是诸葛瑾举荐的,一个是诸葛瑾的亲弟弟。

    一个杀了步骘,一个亲自夺了孙权地盘。

    若是孙权能再成熟一些说不定还能容忍,保持平常心。

    可是刚刚上任不久,年纪轻轻的孙权实在无法抑制自己对于诸葛瑾的异样想法。

    众人来齐之后,孙权也没有什么兴致,已经被接连的打击搞的有些心灰意懒。

    需要时间调整。

    孙权还需要成长。

    “凌操和公奕已经确定回不来了,诸位看看,该如何处理吧。”

    众人七嘴八舌的讨论,也有高冷不说话的。

    如顾雍和诸葛瑾。

    讨论了一会儿,张昭站出来,作为代表。

    “两郡丢就丢了,现在多说无益,反正离的远也管不到。目前的实力也不足以动刀兵以复仇。”

    “依形势而见,先扫荡周边稳固势力再图他处。”

    “至于公奕将军和凌操将军,应该大礼厚葬之。公奕将军两子年幼。请拨土地供养其一家。凌操将军之子即将成才有报国之志,可等其两年,继承其父之官位。”

    孙权点点头,觉得这样可以。

    虽然不能起兵复仇,但是天天和张昭在一起,确实有点消磨雄心。

    “那就拨给蒋夫人百户农夫,田地五十顷供养一家老小。凌统跟在我身边来,待其成才,继承其父之职位。”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9519/ 第一时间欣赏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最新章节! 作者:社会和谐所写的《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为转载作品,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介绍:
穿越到三国的董良,想要结束乱世,跟随关羽千里走单骑投奔刘皇叔。
抄底刘备,用后世的见识,建立先进的王朝,加快社会阶段的演替!
“关将军,我们这是往哪里走啊,不是去河北找皇叔吗?”
“董良莫慌,哨探到前方就是洛阳城,经过此处很快就可以到河北了。”
“关将军,洛阳在西,皇叔在北,你不认路啊!!!”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