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历代王朝更迭TXT下载历代王朝更迭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历代王朝更迭全文阅读

作者:汤加盐大伯伯     历代王朝更迭txt下载     历代王朝更迭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48章汉梁王彭越之悲

    韩信一死,刘邦就对那些都待在家称病的人大起疑心,刘邦心想他们躲起来的原因就是有密谋,欲图不轨。

    如果他们没有密谋,就不会见不得太阳,就不会整天称病在家。这样一想,刘邦突然想到一人,此人是谁呢?

    此人名叫彭越。

    这名字熟悉不?

    彭越字仲,昌邑人(今山东金乡县西)。他是盗匪起家,跟随刘邦打天下。项羽死后,彭越就被刘邦封为梁王,住在定陶。头几年他还来朝拜,后来朝拜就淡了,最后都称病不朝了。

    刘邦领兵攻打陈豨,在邯郸时就向梁王彭越征兵。但刘邦本意不是征兵那么简单,而是想让彭越领兵相助。彭越称病,派部属带兵到邯郸见刘邦。刘邦大怒,派人前去责难彭越。彭越很害怕,想亲自去向刘邦谢罪。

    彭越部下大将扈辄对彭越说:“您开始不去,待皇上责备后才去,这不是明摆着心里有鬼吗?您这一去,必然被抓,还不如起兵造反。反了他刘邦,自己当皇上!”但彭越不用扈辄之计,也不去见刘邦,仍旧称病居家。

    刘邦所封的异姓王,都是该反不反,不能当机立断,致使命悬人手,实在可悲!难道都是天命使然吗?

    韩信表面称病,实际却在家谋反。刘邦再想,实在觉得彭越可疑,但苦于证据不足。但正巧彭越的太仆犯事,逃到关中,夸大事实,告诉刘邦,说彭越与扈辄想要造反。刘邦一听,机会来了,马上派人突击逮捕彭越,并将彭越押到洛阳。廷尉审讯,确定彭越称病的性质为意图造反,去问刘邦该如何处置彭越。

    刘邦突生慈心,念在彭越以往的功劳,没杀彭越,但贬彭越为庶人,也就是贬为平头百姓,将彭越发配蜀地青衣(今四川乐山县北边)。

    彭越是山东人,被发配四川,心中自然是极不愿意,苦苦寻思挽救之法。

    这一日,彭越等向西走到郑(今陕西华县),恰好遇上吕雉从长安东去洛阳。也不晓得彭越是老糊涂了,还是被吓傻了,他竟然连忙跑去求吕雉。病急乱投医,彭越死得糊涂。

    彭越声泪俱下地求吕雉。“皇后啊!臣真的没有想造反,我是无辜的呀!求您看在我们一起打天下的份上,向陛下求求情,我只想回到故乡昌邑。”

    彭越哭的可是越来越凄凉。

    彭越是开国大将,落得如此,怎么不凄凉。相比而言,韩信就比他硬朗多了,临死就一句:吾不用蒯通计,反为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韩信这一句,可以说是声震古今,然而彭越却没有从韩信这句话中领悟到他该领悟的。如果彭越能读懂韩信这句话,他马上会退避三舍,避吕雉如避鬼。

    吕雉对彭越说:“你放心吧!你的事我全都知道。你忠心耿耿,不像韩信,我一定会在陛下面前替你求情的。”

    吕雉嘴上说得好,行动更是爽快,直接带彭越一起去洛阳。一路上,吕雉对彭越可是好得不能再好,可能刘邦都没享受过此等待遇。

    刚到洛阳,吕雉就去见刘邦,彭越感激涕零。

    “彭越是壮士,你把他发配到蜀地,不是养虎遗患吗?依我看,不如将他杀了。你放心,我会给你省事的,我连他的人都带来了。”吕雉说得绘声绘色,刘邦听后豁然开朗。

    吕雉心狠,刘邦手辣,彭越死定了。

    吕雉带彭越回来,为安定彭越,自然不会让彭越再回牢里去,而让彭越住在自己家里。

    突然,吕雉的家人上告彭越谋反。廷尉上奏刘邦,刘邦皇令一下,连彭越的宗族都给灭了。开国大将,落得如此下场,真让后人不忍听闻。彭越一介武夫,可能不知道“是可忍,孰不可忍”。

    可以说彭越是世界战争史上第一个正规使用游击战战术的军事家,可以说是游击战的始祖。论军事谋略与指挥才能,他不如韩信,但论功绩,他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楚汉战争中,正是由于他率部在楚军的后方开展游击战,打击楚国的补给,用敌进我退,敌退我追的战术,使项羽两面作战疲于应付,使楚军的粮食装备得不到补给,也给了前线汉军不被项羽歼灭的机会,楚汉战争正是在刘邦的正面防御,韩信的千里包抄,和彭越后方游击战的基础上,才在最后的垓下之战中有机会歼灭项羽麾下疲惫的部队,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他是一个实打实的优秀指挥官。

    但人就是一日不如一日,曾经驰骋沙场,勇猛无畏的彭越,竟然就这样被吕雉给杀害了。而且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说不定,彭越在阴间还说吕雉好。一代战将,如此死法,真是可悲至极!

    所以说每一个封建王朝创立并且稳定后,必定是有一波又一波的开国功臣被抄家灭门。同样的理由,同样的处理方式。

    彭越死后,其头颅被悬挂在洛阳城上,刘邦下了一道令:谁为彭越收殓,就抓谁。这时有一位身穿官服的人前来向彭越的首级奏事,奏完事后,他竟然将彭越收装入殓,大哭痛哭。

    这痛哭之人,就是栾布。栾布和彭越关系极好,因为彭越救过他一命。彭越出事时,栾布恰好出使齐国,不在朝廷。分别才几日,回来一见,故人兼救命恩人被枭首示众,如何不痛哭?

    逮捕栾布后,刘邦大骂:“你是彭越这反贼的同伙吗?我命令不准收殓彭越,你却偏偏收殓,还大哭痛哭,这明明是反贼行为。拉出去,煮了。”

    士卒将栾布抓到热水面前,栾布回头对刘邦说:“我想说一句话再死。”

    栾布嘴上说“说一句话就死”,其实心里想的却是“说一句后就不会死。”

    “说什么?”刘邦此时就像满脸杀气的刽子手。

    “当初皇上被困彭城,败在荥阳、成皋之间,项羽之所以不能向西前进,全因为彭越兵驻梁地,同汉军一起对抗楚兵。那时的成败全系在彭越的一念之间,彭越帮助楚兵,楚兵就赢;彭越帮助汉军,汉军就胜。况且垓下之战,如果没有彭越,项羽不会死。平定天下之后,彭越被封为王,他本想让王位传递万世。你向梁王征兵,梁王有病不能率军前往,你就怀疑他谋反。他也没有谋反的行动,你就凭细枝末节将他斩了,我只担心功臣们因此而人人自危。现在彭越死了,我也生不如死,你就将我煮了吧。”

    刘邦一听,觉得栾布的话不错,同时心中也有愧,于是将栾布给放了,封为都尉。

    刘邦虽然放过栾布,但是他将彭越剁成了肉酱,每位诸侯都送一碗。正因这一碗人肉粥,又害死了一位开国功臣。

    下一个又将会是谁呢?

第49章自古唇亡齿寒

    自古以来都是唇亡齿寒。

    现在的刘邦连诛两位开国大将,众诸侯无不心惊肉跳,功劳越高,越是心惊。在这些胆战心惊的人中,谁最害怕?当然是功劳大大的英布最为害怕。他提心吊胆,整日惴惴不安,惶惶不可终日。

    听到韩信被杀的消息,英布担心下一个就是自己了。到了刘邦杀彭越的时候,英布更加担心下一个就是自己。杀了彭越之后,刘邦没单独对付英布,但给英布送了碗人肉粥,这人肉,就是彭越的肉。

    使者送人肉粥给英布时,正好遇上英布打猎。英布一见人肉粥,马上召集部属集合待命,下令隔壁县郡警备。英布知道防范,比前两位家伙多吸取了一点教训。然而,刘邦没发兵,只是送碗粥。自此,英布坐不安席,睡不安寝,总感觉有柄剑悬在头顶。

    这几天,英布很宠爱的那一位宠妾病了。给这位宠妾看病的医生住在中大夫贲赫的对门,为尽人臣之礼,贲赫带上礼物,前去看望,还在医生家同那位宠妾吃了顿饭。一天,这位宠妾陪侍英布,大夸贲赫有长者之风。英布一听很生气,问她怎么知道。这位宠妾将贲赫去看望她和在医生家一起吃饭的事都说了。英布醋意大发,怀疑贲赫同他的宠妾通奸。

    英布如坐针垫,对什么都害怕,对什么都小心,对什么都怀疑。刘邦一碗人肉粥,弄得大将英布如此,真是伴君如伴虎。

    猜忌成性的人往往把自己推入险地。贲赫听说英布怀疑自己与宠妾通奸,非常害怕,装病不见英布。英布听说贲赫装病,怒气更盛,马上派人捉拿贲赫。贲赫趁机逃跑,上书刘邦,告英布谋反。英布派人追贲赫,兵将无用,没捉住。贲赫刚到长安,又告英布谋反,建议趁英布未反,朝廷先发制人,派兵将英布给斩了。

    造反之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见开国大臣相继谋反,刘邦又是大怒,欲发兵诛杀英布。贲赫此招,叫借刀杀人。

    刘邦拿贲赫的信给萧何看,萧何说:“英布应该不会谋反,恐怕是仇家诬告。先将贲赫抓起来,再派人到英布那里暗中查看。”萧何是旁观者清,可是当局者难清。

    英布早已经是草木皆兵,他知道贲赫到长安是想告发他,怀疑贲赫说出他封国境内的秘事,刘邦又派人来,这一切都验证了他的猜想。英布当机立断,杀了贲赫一家,起兵造反。

    刘邦听到英布起兵造反,立刻放了贲赫,封贲赫为将军。

    “英布造反,该怎么办?”刘邦问诸侯们。

    诸侯们都说:“派兵去将他给杀了,除此还能怎么办?”

    派兵,派兵,派谁呢?刘邦老了,不能再接二连三地征战了,否则他会死在战场的。称帝之后,刘邦就想躺在温柔乡里,平日上朝都是樊哙强行拉出来。刘邦征讨开国功臣,遇见的第一个难题不是手足情谊,而是人才不足。汝阴侯夏侯婴举荐自己的家臣,此人人称薛公。因为薛公有见地。

    夏侯婴对家臣薛公讲英布反了,薛公说:“本来就应该反。”

    夏侯婴听后一惊,问:“皇上分他地,赐他爵位,他已经当上万乘之主,为什么还要反?”

    “皇上前年杀韩信,去年杀彭越,韩信、彭越和英布三人的功劳一样,他们三人是三位一体,生死相连。见韩信和彭越都死了,英布担心自己被诛,因而谋反。”

    刘邦召见薛公,薛公对刘邦讲,英布造反不是怪事,英布不过有三条路可选,不必忧心。第一条路,是上计,如果英布用上计,山东就不是刘邦的了;第二条路,是中计,如果英布用第二条计,刘邦与英布的胜败存亡就说不定;第三条路,是下计,如果英布用第三计,刘邦就可以垫高枕头睡大觉,不必担心。

    那所谓上计、中计和下计又是指什么?薛公一一详细讲解。

    如果英布向东攻吴,向西取楚,再吞并齐国和鲁国,然后将战争檄文传遍燕国和赵国,以此巩固他的地盘,那么山东就不再是刘邦的了;如果英布打下吴国和楚国,又攻下韩国和魏国,霸占敖仓的粮食,以成皋之险要坚守,那么胜败就难说;如果英布向东取吴国,向西占下蔡,将辎重安放在越国,准备跑去长沙,那刘邦就可以高枕而卧,英布的造反对大汉一点影响都没有。

    “但是,英布会用哪一计呢?”刘邦急切地问。

    “下计。”

    “上计那么好,他为什么不用上计,而用下计?”

    “英布是骊山的一个囚犯,现在虽然是万乘之主,但他只会为眼前的切身利益打算,哪里会想到身后之事,所以他一定行下计。”

    刘邦听后很高兴,封薛公千户,亲征英布。

    所谓谋士,就是能将全国形势囊括于胸,对利弊权衡得透彻,驱除将领的焦虑,让明主安心出征。薛公就是这样一位谋士。

    张良扶病送到曲邮(今陕西临潼县南),对刘邦说:“我本该也去,但病重。楚人勇猛迅捷,皇帝你不要和他们硬打。”张良劝刘邦让刘盈为关中将军监军。刘邦命张良做太子傅。张良向来忠心,况且他是真病,不是装病,刘邦对他很放心。

    为了鼓舞士气,英布对他的将士们说:“皇上老了,打仗也打厌倦了,一定不会亲征。刘邦所能派遣的将领中,我只害怕韩信和彭越,现在他们两个都死了,其他人我都不怕。”

    “勇而无谋,只会狠打狠杀”,这是英布留给世人的印象。英布适合做前锋大将,不适合做王侯,更不适合当军师。

    果然,如薛公所料,英布首先攻取荆国(今江苏苏州市),荆王刘贾逃跑,死在富陵(今江苏洪泽县西北)。刘贾无用,刘邦的另一位堂兄刘仲也无用,刘仲的儿子刘濞却非常厉害。此次刘邦大败英布,刘濞的勇猛贡献了很大的力量。英布军败被诛后,刘邦封刘濞为吴王,镇守吴国。

    英布收编刘贾的兵将,渡过淮河攻击楚国。楚王兵分三支,欲使三军互成犄角之势,其中两军与英布军在徐县(今江苏泗洪县南)和僮县(今江苏泗洪县西北)交战。

    有人劝楚国将军说:“英布善于用兵,军民一贯敬畏。况且兵法云,诸侯兵在本地作战,会因恋土怀安而容易败散。现在分军三支,如果敌人破一支军,剩下的两支就会逃散,不会彼此救援。”楚国将领不用此言。英布打败其中一支军后,剩余的那两支果然逃散,三军互不相救。

    固执己见是行军大忌,难道楚将不知道项羽败在固执吗?难道楚将不知道刘邦因不听娄敬之言而险丧白登吗?楚将不以前车为鉴,必然重蹈覆辙。

    一路西行的英布军,与刘邦军在蕲(今安徽宿迁县东南)西相遇,在甀(今安徽宿县南)地作战。英布军兵强将勇,刘邦在庸城观看,见英布布的阵很像项羽布的,刘邦很是气愤。刘邦老远地喊,问英布:“我们关系好好的,你要造反,这是何苦?”英布回答:“只是想当当皇帝。”

    真是虎死余威在,项羽死了那么久,刘邦见他的战阵就大恨。刘邦恨项羽天生神力,更恨项羽拼死追击,仿佛被追击的狼狈又重现脑海。

    于是刘邦破口大骂,大驱军马进行掩杀,英布军军阵被破。英布军渡淮河,汉军乘胜追击,英布军被迫停下和刘邦的军队战斗好几次,每次都是失利逃跑,最后英布带领几百人逃到长江以南。

    刘邦虽然破了英布的战阵,大败英布,但他也被流矢击中。这次受伤原本没什么大碍,可是刘邦老了,身体不行,路上又颠簸,人又爱发脾气,竟然遗留下丧命的隐患。

    先哲说,凡拿剑者,必死于剑刃。大汉开国武将相继被诛,刘邦也因征讨而受伤,命不久矣。韩信、彭越、英布等开国大将都死于兵刃,只是没为同一目标而死。

    长沙王派人对英布说愿意帮助英布逃到越国,英布听信吴臣之言,一路南逃,在兹乡被番阳人杀死。

    英布原来和番县令通婚,英布曾经是长沙王吴芮的女婿,吴芮死后,他儿子吴臣继承长沙王位。因此,长沙哀王吴回(吴芮之孙)派人诱骗英布,谎称和英布一同逃亡,诱骗他逃到南越,所以英布相信他,就随他到了番阳,番阳人在兹乡(今江西波阳县西北)的民宅里杀死了英布。

第50章天不遂人愿

    当初刘邦攻打陈豨,卢绾为表忠心,也从东北方尽力攻打,并派一人去劝匈奴不要帮助陈豨。卢绾又出兵,又出智,用心是忠诚的。然而,好的用心总会在实践中偏离正道。一旦偏离正道,就成了邪道。

    为了斩杀逃向匈奴的陈豨,卢绾派张胜前去匈奴,说陈豨已经大败,劝匈奴不要帮助陈豨。张胜忠于卢绾,不想反汉朝。卢绾和张胜,他们原本对汉朝都是忠诚的。

    没想到,张胜到匈奴遇见的第一个人是臧衍。臧衍是项羽部将臧荼的儿子,父亲兵败后,他逃到匈奴,终日寻思报仇之计。臧衍没兵,不算勇猛,但他有智慧。

    他乡遇“故”,张胜和臧衍都是兴奋异常。两人席地而坐,促膝而谈,彼此倾心,心怀大畅。俩人侃侃而谈,谈着谈着,臧衍就对张胜说:“你之所以在燕国的地位很重要,全是因为你对匈奴很了解。燕国之所以能够生存到现在,那是因为诸侯接连不断地造反,战乱不断,朝廷无暇。现在,你为燕国想马上就将陈豨等反贼给灭了,然而,如果陈豨等死了后,下一个要死的就是燕王,同时你也难逃。你何不暂且留陈豨等一命,联合匈奴,如果双方相安无事,燕国平安;如果刘邦逼急了,你们也能保住燕国。”张胜一听,觉得不错,同时让匈奴兵攻打燕国军队,以消除刘邦的疑心。

    乍一听来,臧衍说得有理,可是仔细一想,就知道他毫无道理。如果卢绾诚心忠于刘邦,刘邦根本不会诛杀卢绾。张胜同意臧衍,全是恐惧心理在作怪。刘邦连诛韩信、彭越、英布三位异姓王,这对异姓王已经是一种恐怖信号。恐怖之下,人人自危。内心忧惧的人只会让感**役理性,他们害怕得失了判断力。张胜就是在刘邦诛杀异姓王的恐怖威胁下,糊里糊涂地听信臧衍。

    知道匈奴兵攻打燕军,卢绾就怀疑张胜联合匈奴造反,马上上书请求刘邦允许灭掉张胜全族。这时的卢绾还很忠于汉朝,他做的每件事都向着朝廷。为了朝廷,他不惜杀掉一个了解匈奴的将军,不惜牺牲张胜全家。

    卢绾的书信刚发出,张胜就从匈奴那回来了。张胜忠于卢绾,将他在匈奴的一切都告诉卢绾,尤其将臧衍的话转告卢绾。

    狡兔死,走狗烹。韩信、彭越和英布三位异姓王都死了,这使得卢绾心中非常害怕。因为这几位异姓王中,韩信最厉害,韩信先死;彭越第二,所以第二死;英布死后,异姓王就只剩卢绾和吴芮。长沙王吴芮不足道,所以最厉害的异姓王就是卢绾。如果朝廷诛杀,卢绾就是下一个目标。面对刘邦的恐怖政策,卢绾也不得不怕,他感觉到自己生活在死亡的威胁中。

    在这种威胁中,卢绾也失去了理智,觉得臧衍说得很对。臧衍表面给卢绾指了条进可攻、退可守的路,实际上那是一条不归路。卢绾没有先掂量一下自己,首先有没有造反的本事,其次能不能抵抗刘邦,最后能不能联合匈奴。

    卢绾太害怕了,他如同行走在黑夜里,别人伸手给他,他就跟着别人走了。卢绾双管齐下,首先找人冒充张胜全族,斩假张胜全族,派张胜为信使,联络匈奴;其次,派范齐去见陈豨,商量双方连兵之事。卢绾这么做,是很奸诈也很严重的脚踏两只船的行为。说奸诈,因为他一心二用。说严重,因为后果不堪设想。卢绾是位不会设想后果的将军,他的后果将不堪设想。卢绾如果认真想想,万一陈豨兵败,他还能支持多久。一旦陈豨被诛,消息泄露,卢绾就成了反贼。果然,陈豨被斩后,部属投降,将卢绾派范齐私通陈豨的事告诉刘邦。

    对付了那么多反贼,刘邦总结出一招检验别人是否忠诚的高招,叫验诚招。看他是否造反,遣使招回长安,如来,证明不反;如不来,一定反;如果称病不来,必然居家谋反。

    虽然心中怀疑,但卢绾毕竟是刘邦一起玩到大,一起打天下的好兄弟,刘邦就给了他点特殊待遇。刘邦派辟阳侯审食其和御史大夫赵尧去接卢绾来长安,命两人随便暗中打探。

    朝廷派来两位高级官员,卢绾一害怕,二心虚,竟然躲藏不见人。他躲得了一时,也躲不了一辈子。尴尬人难免尴尬事,卢绾不是谋反的材料,他一谋反,必然错误百出。

    朝廷来人,卢绾躲藏不见不说,还对宠臣们说:“能够做王但不姓刘的,只剩我和长沙王两个人。前几年朝廷诛韩信全族,杀害彭越,都是吕雉的计谋。现在皇上病了,一切都归吕雉处理,吕雉妇人短见,专门干诛杀异姓王和大功臣的勾当。”

    卢绾的话让家臣害怕,但他没有激发家臣的反抗之心。家臣们听卢绾如此说,见他如此行事,涣散如盘散沙,全部都跑去躲藏了。正当用人之际,卢绾却吓跑帮手,自然是自乱阵脚。

    如果说卢绾是位猛将,他的造反行为无异于自断手足。卢绾造反,步步是错,丢尽了天下反贼的脸面。

    纸是包不住火的,审食其听到风声,将一切上报刘邦,刘邦很生气。不久,抓住一位匈奴将领,这位将领承认张胜为燕国出使,住在匈奴。

    造反之路走得曲折而痛苦,时间仿佛都为卢绾凝冻。人证物证俱全,容不得不信这位好兄弟造反,刘邦只说一句:“卢绾果然造反!”气从中来,奄奄一息了。

    刘邦派樊哙征讨卢绾,后来周勃代樊哙领军征讨。卢绾带着他宫里的人、家属,率领几千骑兵,在长城下等候。卢绾是这么想的,等刘邦身体好点,气消了,再亲自进宫谢罪。

    卢绾做事不想后果,一直在做着白日梦。英布造反何等爽快,韩信死得何等畅快,彭越去长安何等明快,只有卢绾一直活在自己营造的理想世界里。

    然而,天不遂人愿,刘邦驾崩了。刘邦是被卢绾造反活活气死的。

    刘邦一死,卢绾知道自己脱不了干系,马上逃到匈奴。匈奴封卢绾为东胡卢王。卢绾这东胡卢王并不好当,常常受到蛮夷的侵扰。

    流落异乡,卢绾日日思乡,终日郁郁,一年多后,死在匈奴。

    如果说刘邦诛杀异姓王的恐怖要为卢绾的造反负责,那么卢绾客死他乡只能怪他屡屡失误。卢绾没有造反的天赋,既然不会造反,就不该造反。

第51章《大风歌》

    之前,当刘邦大破英布军后,班师回朝,路经家乡沛县。沛县百姓大宴汉军,一连十几日。酒酣耳热之际,刘邦自作自吟一曲《大风歌》,表达渴求猛士守御疆土的壮阔情怀。

    一路行来,为流矢所伤的刘邦都是躺在车中静养,可是他脾气过大,动不动就大怒,伤势难愈。

    沛县是他的故乡,刘邦班师回朝要经过沛县。听说皇帝将到故乡,乡亲们又高兴又欢喜,杀鸡宰鹅,大摆宴席,伏道迎接。刘邦班师回朝,一支军队,全在沛县大吃大喝,场面十分壮观。

    这场吃喝,不只空间场面壮观,时间轴也持续得长,刘邦大军接连吃了好几日。昔日的市井小民当上了皇帝,什么都不缺,老乡们趁此良机对他一天一大宴,满嘴奉承,讨好了说不定有奖赏,不讨好就要遭殃。当年燕太子丹对荆轲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如今刘邦受此一天一大宴的待遇,比荆轲可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乐景适足以生哀情。刘邦为流矢所伤,正郁闷伤感,遇到这种热闹场合,很合他的胃口。刘邦既是皇帝,自然不会推推让让,假作客气。叔伯子弟们相邀,刘邦更不客气,坐上高席,肉来吃肉,酒来喝酒,喝得昏天黑地。

    刘邦虽然不解风情,不懂吟唱,但当上皇帝后,姬妾们整天载歌载舞,他就知道歌舞可以助兴。一边吃,一边喝,另一边还有人吟唱才有意思。行军打仗没带上姬妾,刘邦就找其他人代替。刘邦召集沛县的一百二十个孩子,教他们唱歌。皇帝看重,这帮孩子受宠若惊,拼命地练习。不出几天,这些孩子就能唱出音律的味儿。

    叔叔从左边敬一杯,伯伯再从右边劝一杯,耳听童子吟唱,刘邦坐在席上大吃大喝,好不舒服。喝得酒酣耳热,思绪飘飘,刘邦不禁细想往事。想当初,刘邦提三尺长剑,独力斩白蛇,指天誓地,起兵反秦。那时他不也是酒意正浓?刘邦一出沛县,撞上勇猛无敌的项羽,被打得包头鼠窜,无地自容,差点连命都丢了。好不容易诛杀项羽,刚登上皇位,皇帝的福还没享够,异姓王接二连三地谋反,天下骚动,朝廷不安。再想到年老力衰,伤病缠身,无力领兵再战,然而天下英豪无数,不禁又担心百年身死后的朝廷安危。思绪及此,彷徨无计,心中感慨,起身击筑而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一曲唱完,心中波澜兀自起起伏伏,难以平静。刘邦这一曲慷慨激昂,威严霸道,然而隐隐透出内劲不足,余力难继的沉郁。刘邦深深舒了口气,叫孩子们和着他的唱腔,高声大唱。孩子们众口同声,歌声高亢雄伟,但稚嫩的喉音夹杂其中,隐隐透出一丝丝悲凉、无助。

    歌声一遍又一遍进入刘邦耳中,仿佛钱塘大潮,一浪拍打一浪,后浪激薄前浪,将刘邦的心事推向高潮。

    刘邦听得兴起,离桌舞剑助兴。刘邦在场中舞剑,孩子们站在两旁,歌声阵阵如大风吹拂,刘邦不禁想起征战四方的场景。剑法越舞越凌厉,刘邦越想越深,蓦然感到部将们相继去世,而大汉江山仍是摇摇晃晃,一时悲从中来,慷慨伤怀,两行眼泪流了下来。

    自此,刘邦的《大风歌》传唱一时。一提到《大风歌》,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项羽的《垓下歌》,从这两首歌词中可以窥探两人的不同性格。

    项羽垓下被围,四面楚歌,自知兵败,他不挂念自我安危,一心怜惜乌骓马,怜爱虞姬,感伤难抑,悲歌慷慨: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听闻此曲,楚兵对泣,莫能仰视。当此情景,虞姬有感而发,也悲歌一曲: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后人对项羽在垓下的霸王意气和缠绵情致敬服不已,将刘邦的《大风歌》和《垓下歌》并列而论,自然多是赞扬项羽乃性情中人,刘邦却只要汉室安稳,不念故旧。

    刘邦对沛县的父老乡亲们说:“在外的游子,无论过得多好,都会因思恋故乡而伤悲。我虽然拥有天下,住在长安,我的内心可是思念沛县的,它是属于沛县的。我从沛县起兵反抗秦朝暴政,拥有天下,所以我封沛县为皇帝的汤沐邑,善待沛县的百姓,永远不向你们征收赋税。”

    沛县百姓这些天的宴席没白摆,收效还是很好的。刘邦免了他们的赋税,他们办宴席又更加尽心。

    后来刘邦要走,沛县百姓百般挽留,非常舍不得。刘邦说:“我们兵将太多了,百姓们供给不起。”于是刘邦大军班师回朝。

    沛县百姓全县出动,抬酒挑饭,一路远送刘邦。这一路走去,又是边吃边走,边走边吃。盛情难却,刘邦大军少驻,扎营和沛县百姓大吃大喝三天。这时,沛县百姓全部下跪,说:“皇上免除了沛县的赋税,丰邑的还没有免除,希望皇上可怜可怜丰邑百姓。”

    刘邦听罢一怔,深吸一口气,淡淡地说:“丰邑,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当然忘不了。可是丰邑的百姓却为了一个雍齿背叛我,想到痛处,我心里不舒服,不能免除他们的赋税。”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天下也没有免费的馅饼。刘邦免除了沛县的税赋,沛县百姓仍旧如此盛情款待刘邦,就是为了求刘邦连丰邑的赋税也给免了。刘邦一口拒绝,沛县百姓闭口不答应。沛县百姓带来了酒食,又请刘邦喝酒,试图说服刘邦。

    刘邦在沛县横行霸道那么多年,害苦了沛县百姓,现在轮到沛县百姓给他吃点“苦头”。刘邦终于无奈,只得也免了丰邑的赋税。刘邦在沛中大吃、大舞、大歌十多天,在这十多天中,陈豨和英布都被派去前去追杀他们的将领所杀。

    而刘邦的伤病一直没有痊愈,死亡的阴云已经笼罩在这个开国大帝的头上,所以刘邦打算回宫就将继承人之事敲定。这汉室的第二位皇帝,将会是谁呢?

第52章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汉高祖刘邦连诛三大功臣之后,身体就一日不如一日。尤其是被英布的流矢所伤后,一路颠簸,在沛县吃喝唱玩,闹了大半个月,没有时间静养,身体渐渐垮了,一日比一日差。

    回长安后,刘邦病重,他又重提另立太子之事。张良苦口婆心地劝说,但刘邦却执意另立刘如意为太子,张良负气,推说自己有病,不上朝也不管事。张良称病不朝,刘邦另立太子就少了一大阻力,心里痛快不少。张良如此有谋,竟然也意气用事,真让人意想不到。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听说刘邦要另立太子,太傅叔孙通跳了出来,说:“曾经晋献公就是因为爱骊姬,将太子给废了,另立骊姬的儿子奚齐为太子,结果导致晋国的内乱持续几十年,这已经是天下笑话了。秦国也是因为不早早将扶苏的太子之位给定了,被胡亥冒充太子,弄得祖宗的祭祀都保不住,这皇上是亲眼所见的。当今太子仁德厚恩,天下人都知道;皇后又同你东征西讨,吃的苦不少,皇上怎么忍心将他们母子抛弃!如果皇上真的想废太子,你就先将我给杀了。”

    与耿直敢言的周昌不同,叔孙通是饱学之士,他字字铿锵,语气凛然,让人不敢轻易冒犯。见叔孙通义正词严,刘邦无奈地笑了笑,说:“你下去吧,另立太子只是我对大家开的一个玩笑。”叔孙通说:“太子是天下的根本,根本一摇,天下就要动荡,皇上竟然开这样的玩笑!”叔孙通不只劝说,而且句句在理,没有反驳的余地。刘邦拿他没办法,只能暂骗叔孙通,说不再另立太子。

    可是,改立刘如意为太子,这是刘邦很久前就打定了的主意,他不会因几个人的几句话就轻易放弃。刘邦当上皇帝虽然不那么光明正大,但胸中那一颗的心却硬如磐石。

    既然明的不行,刘邦就来暗的,硬的不行,刘邦就来软的。大臣们敢阻碍,刘邦就直接找刘盈的不是。

    这一天,刘邦安排一桌饭,摆上酒,叫太子陪侍。刘邦老谋深算,刘盈懦弱无谋,刘邦准备在这桌饭上将刘盈废掉。刘邦吃过天下最凶险的宴席,鸿门宴,刘邦依葫芦画瓢,也要让刘盈尝尝鸿门宴。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这次老天不帮刘邦,老天帮刘盈。上天是公平的,天平总是倾向弱者。项羽安排鸿门宴,老天帮刘邦;刘邦安排鸿门宴,老天帮刘盈。不吃这桌饭还好,一吃,太子的位置就被刘盈吃定了。

    因为刘盈不是一个人来赴宴的,他的身后跟着四个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的老人。刘邦一看,不认识。再看一眼,只见这四个老头都有八十多岁,每人都是宽袍大袖,容貌伟岸,个个像神仙。

    这是个啥情况啊?

    刘盈生性老实,一无所长,所以刘邦对这位太子很看不顺眼。当初将刘盈踢下车,刘邦就没想过刘盈能活下来当太子;刘邦除掉周昌、张良和叔孙通等这些阻力后,刘盈竟然还有四位白胡子老头相助。难道真是天意?刘邦很郁闷。

    “几位是哪里的高人?”刘邦心中满是狐疑。

    四人站上前,一个接一个回答,说:“我是唐秉。”“我是周术。”“我是吴实。”“我是崔广。”这四人就是张良向吕雉举荐的商山四皓:东园公唐秉、用里先生周术、绮里季吴实和夏黄公崔广。

    刘邦对这四位极为敬服,日思夜想,却请不到这四位高人。自己平生仰慕的四位高人竟然都听从自己最看不起儿子刘盈驱使,刘邦更加郁郁寡欢。

    见商山四皓对刘盈恭恭敬敬,刘邦更是奇怪,连忙问:“我曾经找你们,你们却躲着我,我找得好苦。我想这辈子是再也见不到你们,现在你们却在我孩子身边,这是为什么?”

    刘邦认为刘盈不像他就不如他,殊不知,如果天下人人像他一样,坑蒙拐骗,背地里使计耍坏,这个世界就倒退到野蛮社会了。商山四皓洁身自傲,绝不像叔孙通那么圆通知变,自然受不了刘邦的阴谋。

    “皇上你轻慢士人,又爱骂人,我们当然不愿受你的折辱,因此逃亡。我们听说太子仁爱孝顺,礼遇朝臣,谦卑下士,天下人没有不愿意伸长脖子为太子而死的,所以我们就来辅助太子。”

    直到此刻,刘邦才知道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陈平和张良等才高谋远,但他们绝不是儒家所说的彬彬君子;叔孙通知晓礼仪,但绝不是孔子所谓的谦谦君子,更沾不上孟子心中“大丈夫”。君子有几种,商山四皓就是刘邦的人品所不能招致的那种。

    善于纳谏的刘邦听后,再也不觉得刘盈懦弱无能,恭恭敬敬地说:“那就麻烦几位烦心辅佐太子。”

    商山四皓往刘盈身边一站,戚姬就算在刘邦面前将眼泪哭成血泪,将樱桃小嘴磨破,也都无济于事。要在皇宫生存,第一需要实力,第二需要计谋。戚姬一无所有,最好乖乖退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四人敬完酒后,跟在刘盈身后,小步快速退出。刘邦目送他们远去,将戚姬叫出来,指着远去的人影说:“我本想将刘盈给废了,但是他有那商山四皓辅助,太子羽翼已经丰满,现在是动不得了。皇后真是一位好母亲。”

    子凭母贵,戚姬一听,不只心碎了,甚至连魂都丢了半条,大哭不止。戚姬万万没想到,太子之争,刘如意就是如此命苦,她知道吕雉心狠手辣,但没想到吕雉在权谋上也如此厉害。刘如意当不了太子,戚姬就当不了皇后。刘邦一死,戚姬母子就会成为吕雉砧板上的肥肉。

    戚姬痛心,刘邦也不好过,但他知道这一切已是木已成舟,不可挽回,于是语气平和地说道:“不要哭了,你给我跳个楚舞,我来唱一支楚歌。”

    刘邦其实不了解女人心,戚姬如此伤心,他还要听歌。

    今是座上客,明为刀下鬼;助君今日欢,舍命为君舞。

    戚姬舞得好看,但也舞得悲伤。那是漂亮的生命尽其千娇百媚,极力将天赋的恩赐做最后一次的展现。象因牙亡,狐因皮死,漂亮终究要为它本身付出代价。刘邦看得痴了,戚姬从没舞得如此动人,如此哀婉,如此悲情难抑。和着戚姬的舞步,刘邦高唱一曲: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翼以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又可奈何;

    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刘邦见戚姬舞得独特,可也看出了舞中的悲痛凄苦之意,内心恻然。他这几句歌词,将太子比做鸿鹄,说鸿鹄羽翼已经长丰满了,一飞千里,高达万丈,纵使我有好弓好箭,也不能拿他怎么样。

    舞姿悲痛,歌声无奈!戚姬一脸凄迷,两行泪下,悲痛难抑。这次酒宴过后,刘邦再也没提另立太子之事。

    太子之争的悲痛,胜过千军万马厮杀的残酷。吕雉给刘盈找来商山四皓这四位大将,刘盈轻轻松松地跨过楚河汉界。母凭子贵,吕雉这只卒子过河,她就可以变成横冲直撞的车。然而,卒子命苦,只能前进,却不能后退,即使过了河,也没有回头路。

    吕雉和戚姬本来就仇怨难解,加上争夺太子之位,双方更是势如水火,有你无我。刘邦死后,后宫之内必定会有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

第53章全身而退的陈平

    卢绾的造反对刘邦的打击很大,可以说刘邦是被卢绾活活气死的。当然了,这与刘邦不会控制自己的脾气,衣锦还乡时饮食不规律也不是没有关系。

    刘邦被英布的流矢所伤,吕雉急忙派太医前往。刘邦问太医他的病能不能治好,太医说能,刘邦突然破口大骂:“我是一介布衣,提三尺剑斩白蛇就打下这天下,这难道不是天命吗?既然我命在天,就算扁鹊在世对我又有什么益处。”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是很多失败者常常发出的慨叹。项羽兵败垓下,叹了句“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韩信临死,也说“吾不用蒯通计,反为女子所诈,岂非天哉”。殊不知,谋事在人,既然不用谋略,死也不奇怪。

    太医受到刘邦的封赏,却让刘邦撵了出去。有病不医,就只能病死。当一个人病入膏肓时,来了位太医可以治病,他却说要听命于上天,难道太医不是上天所遣吗?凡夫俗子只想看见奇迹,然而,如不身体力行,哪来奇迹?

    吕雉见刘邦不行了,忙问:“你死后,倘若萧何也跟着去了,谁能够代替萧何?”刘邦说曹参可以。吕雉又问曹参之后谁能担当大任,刘邦说王陵憨直,陈平有智,加上木讷的周勃,这三人定能保全汉室江山。吕雉再问,刘邦就不知道了。人家又不会预知未来。

    实际上,这个问题是刘邦留给吕雉的一大难题。这帮家伙一个比一个难以对付。

    萧何勤勤恳恳,对刘氏兢兢业业,堪称模范。如果能收为己用,萧何对吕雉的帮助不小。

    曹参是个表面糊涂、内里精明的人,吕雉想掌权不能不考虑曹参的阻碍。

    王陵直肠直肚,必然阻碍吕雉掌权。

    周勃勇猛,唯陈平马首是瞻。

    陈平看去平平淡淡,吕雉偏偏测不出他有多深。更为棘手的是,陈平和灌婴领兵十万驻守荥阳,樊哙和周勃领兵二十万驻守燕代,吕雉稍有不慎,马上人头落地。

    刘邦死了好几天,吕雉也不发丧。吕雉想掌权,担心陈平、灌婴、周勃等大臣反对,苦思计策。见吕雉愁眉不展,宠臣审食其建议,说:“开国功臣同皇上一样,都是平民百姓。打赢天下后,诸将身为臣子,心里很不舒服。皇上死了,让诸将服从新皇帝,只有一个办法,将他们全斩了。”

    胆小的审食其所求不过是大臣臣服于刘盈,吕雉的胃口却要大,她要朝臣诚服于她。审食其说得对,只有诛杀大臣,才能保证权力顺利过渡。只要诛杀大臣,就没人敢说“非刘氏而亡,必诛”之话。只要功臣全死,吕雉就能掌管天下,刘氏天下就变成吕氏天下。

    皇帝驾崩的消息传到郦商的耳朵里。他看透了吕雉的阴谋,恐吓审食其,说:“我听说皇上驾崩了,然而都四天了,你们还不发丧,是想先诛杀诸位开国大将吗?如果你们真这么做,那么大汉天下就危险了。陈平和灌婴领兵十万驻守荥阳,樊哙和周勃领兵二十万驻守燕代,他们听说皇上死后,自己就要被诛,一定会领兵反攻关中。如此,内有大臣叛变,外有诸将造反,你们就跷着脚等死吧。”

    郦商此话,如军中擂鼓,惊醒梦中的吕雉。吕雉一心掌权,心有所欲,思虑被蔽,只觉得宠臣审食其说得很对。审食其说得对,但没有可行性,如果贸然施行,必遭武将造反、文臣叛变的祸患。一旦大臣造反,吕雉掌权的黄粱美梦就破灭了。

    吕雉寻思,只有先发丧,来个缓兵之计,以静制动,先看看陈平、周勃和灌婴等人的举动。如果陈平和周勃等识相,吕雉和他们暂且相安无事,否则,一场大战避不了。

    二月十八日,吕雉发丧,大赦天下。

    人死后就是一具尸体,还没死的人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刘邦将彭越剁成肉沫,与吕雉迟迟不给他发丧,实际上也没有多大的区别。

    五月十七,刘邦葬于长陵(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刘盈继位,时年十六岁。

    《史记》记载,刘邦死后,群臣觉得“高祖起微细,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尊称为高皇帝。后世称刘邦为汉高祖,称刘盈为惠帝。

    刘邦死后,吕雉就想找大臣的不是,借机铲除,为掌权铺平大道,陈平恰好撞在吕雉的刀口。

    卢绾造反,刘邦病重,命樊哙带军征讨。刘邦病得头昏眼花,听说樊哙是吕雉的党羽,存心诛杀爱子刘如意、爱姬戚氏,当即怒从心上起,说:“樊哙见我病重,就想杀我的儿子,斩我的美人,我先将他杀了。”令陈平和周勃前去军中斩杀樊哙。

    曾经,在鸿门宴上,勇敢的樊哙救了刘邦一命。刘邦打天下时靠他,守天下时同样靠他。刘邦平定各路王侯的叛乱,几乎每次樊哙都立大功。刘邦爱樊哙的勇猛,也害怕他的勇猛。樊哙是吕雉的妹夫,刘邦担心自己死后,樊哙倒向吕雉,诛杀戚姬和刘如意。刘邦还没死,樊哙就想杀害戚姬母子,刘邦如何不恨。

    这个任务真叫陈平尴尬万分,不杀樊哙是抗旨,杀了后患无穷。首先,樊哙屡立大功,是朝廷要员。其次,樊哙是吕雉的妹夫,倘若有人进谗,吕雉的辣手就要伸向陈平。

    陈平和周勃领了圣旨前去,陈平担心吕雉报复,对周勃说:“樊哙是皇上的故交,况且功劳不小,再加上是吕雉的妹夫,又是皇室亲戚、朝廷贵人。皇上一时生气让我们去斩他,如果皇上突然后悔了呢?我们还是先将樊哙抓住,带他去长安,让皇上发落。”陈平果然厉害,这么一来,如果刘邦斩樊哙,责任就不在他身上;如果刘邦宽释樊哙,他就是樊哙的恩人、刘邦的好帮手、吕雉的贵人。陈平这一招,卸去了仇怨,保存了恩情,为自己留下后路。

    还没到军中,陈平先筑个坛,招樊哙前来领旨。樊哙有勇无谋,一招就来。樊哙刚到,立即被抓。周勃代樊哙督军攻打卢绾,卢绾逃到长城下,静观事变。

    谁想行至半途,刘邦死讯传来。陈平担心樊哙的妻子吕媭向吕雉进谗,于是抛下樊哙慢行,只身急去长安奔丧。果不出陈平所料,刚到荥阳,就遇见招他回长安的使者。陈平快马加鞭,火速入宫,痛哭刘邦。吕雉见陈平哭得悲怆难抑,心先软了。待陈平哭诉出刘邦派遣诛杀樊哙而陈平将樊哙押回长安听候发落后,吕雉知道樊哙没死,很高兴。

    陈平哭得很悲痛,吕雉也生了恻隐之心,对他说:“你不要太伤心了,注意身体。”陈平不仅有智,还很会表演。他表演得太真了,连心狠手辣的吕雉都骗过了。哭是戚姬的专长,但只能骗刘邦,哭不是陈平的专长,但竟能骗吕雉。女人的眼泪是最厉害的武器,有时男人的也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哭周瑜,与陈平哭刘邦有异曲同工之妙。

    为确保安全,杜绝谗言,陈平请求为刘邦守灵,暂留长安,静观事变,吕雉应允。

    陈平一计,樊哙官复原位,自己全身而退,这就是智慧。

第54章此人之肉,彼人之毒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刘邦一死,刘盈继位,吕雉就是皇太后,权倾天下。刘盈年幼懦弱,生性敦厚,吕雉刚毅无比,大权全归吕雉。吕雉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她感到前程似锦,一片光明。

    公元前194年,刘盈称帝,史称汉惠帝元年。

    此人之肉,彼人之毒。刘邦死前就很担心戚姬和刘如意的安危,临死时因樊哙有擅杀之心欲斩樊哙。刘邦越是疼爱戚姬,吕雉越恨;刘邦要戚姬活,吕雉就要她死。刘邦死后,他的担心就变成现实。

    吕雉将戚姬囚禁在永巷。这永巷,就是人们常说的冷宫。吕雉费了一番心思,给戚姬打扮得人不人,鬼不鬼。首先,吕雉将戚姬剔成光头,脖子给她戴上铁圈,美貌的戚姬既像尼姑,又像丑鬼。其次,给戚姬穿上囚犯的衣服,派她舂米。戚姬的美貌不在了,芊芊玉手变粗了,然而,她还剩曼妙动听的嗓音。

    遭遇如此,悲从中来,不平之气压也压不住。就如唐代诗人韩愈所说,物不得其平则鸣。戚姬一边舂米,一边唱歌:

    子为王,

    母为虏,

    终日舂薄暮,

    常与死为伍!

    相离三千里,

    当谁使告汝?

    一位能歌善舞、深受皇帝恩宠的美人,遭遇如此,都是为了孩子,她所想的当然是赵王刘如意了。可是,吕雉就是不让她有思恋之情可寄。吕雉想,你既然想刘如意,我就将他给杀了。吕雉连派三拨使者前去招刘如意回长安,三拨使者都无功而返,因为刘如意身边有位很厉害的周昌。周昌敢想敢说,刘邦都敬他三分,何况是吕雉。

    耿直的周昌直接对吕雉的使者说:“高祖皇帝嘱咐我辅助赵王,现在赵王才十二岁,年幼。我听说皇太后对戚夫人厌恨极深,想叫赵王去将他们母子一并杀死。我不敢让赵王随你们去,再说赵王身体不适,不能奉诏前行。”

    遇上这种顽固不化的家伙,吕雉先是大怒,接着就寻思将他这块大石搬开之计。周昌曾经帮助刘盈,吕雉虽然心狠,但也记恩。倘若周昌是无恩之人,即使他是大磐石,吕雉也要将他砸碎。

    压下怒气的吕雉,命令招赵相周昌回长安。身为朝臣,周昌别无他法,只得回长安。汉朝规定,各封国二千石以上官吏的任免权在朝廷。相国属于二千石以上官吏,受朝廷的直接任免。吕雉四两拨千斤,大磐石周昌回到长安。

    前脚周昌刚回长安,后脚吕雉就派人去招刘如意。这次刘如意是来了,但结果更大出吕雉意料,因为中途杀出一位她做梦都没想到的人。此人正是惠帝,他的儿子刘盈。刘盈没有刘邦的流氓气,也没有吕雉的歹毒。刘盈宽和仁厚,很喜爱刘如意,知道吕雉阴险毒辣,亲自到灞上迎接刘如意。

    突然杀出这么一位宝贝儿子,吕雉气她自己的儿子不了解自己的心意。

    兄弟情深,刘盈陪刘如意进宫,一起玩耍,一起吃饭,一起睡觉,总之,两人形影不离。刘盈这招够尽心的,然而,他只知道和刘如意天天在一起吕雉就无从下手,不知道他不能时时刻刻都和刘如意在一起。

    吕雉必杀刘如意,刘盈阻挠,就另待时机。刘盈天天陪在刘如意身边,吕雉就时时刻刻盯住他们。对吕雉而言,等待是最具杀伤力的,是消灭敌人的最锋利的武器。她等了那么多年才等到刘邦驾崩,刘盈即位,不急于这一时三刻。

    刘盈和刘如意一起玩耍,一起吃饭,一起睡觉已有几个月了,吕雉在旁静静等待时机,苦苦等待。皇天不负苦心人,机会终于来了。

    这天,刘盈起得很早,要去打猎。作为皇帝,有很多必修功课,打猎就是一门。刘如意睡得很甜,刘盈叫了几次,刘如意还是起不来。刘盈不忍扰他美梦,独自出去打猎了。刘盈可能想,一时三刻出不了岔子,可历史就因一时三刻的疏忽决定命运。刘盈回来,只见刘如意硬邦邦地躺在床上,死了。刘如意好不悲惨,刘盈好不后悔。原来,吕雉见刘盈出去,让人端了杯鸩酒给刘如意喝。刘盈很伤心,可是更伤心的还在后面。

    若没有亲情,没有家,人这一世荣辱成败都毫无意义。刘盈这个善良的人,总是遇上亲人相残的惨事,先是刘邦踢他摔下马车,接着就是母亲鸩杀爱弟。亲人不断犯下罪行,可这痛苦却要他弱小的心灵承担,因为他父母都没有犯罪的概念,更没有亲情的伦理。刘邦和吕雉犯下罪行,刘盈替他们承受痛苦,这是痛苦中的痛苦。

    儿子一死,母亲也跟着遭殃。吕雉命人先砍断戚姬的手足,再挖去眼睛,毒聋耳朵,最后下药药哑。这么一来,戚姬不能走,只能动;看不见东西,听不到声音,说不出话,深刻体悟到世界的所有痛苦。

    “人彘”,这是吕雉给关进地窖的戚姬取的新名字。

    过了几个月,戚姬也该适应在地窖当“人彘”的生活了,吕雉让刘盈去参观宝贝。打开一个小孔,一线光亮射入,刘盈看见一个有身体,有头,没有手和足;会动,不会说话的又像人又不像人的东西,心下大骇,问:“这是什么?”

    “是什么?就是戚姬!”

    刘盈一听,痛哭不已,一病不起,这一病,病了一年多起不来床。

    活着就是一种悲哀,更悲哀的是这种悲哀跟自己毫无关系,自己偏偏不得不承受这种悲哀。刘盈是悲哀的化身,是痛苦的代表。

    一年多后,刘盈好不容易下床,他叫人给吕雉送去一句话,说:“你这样做不是人做的。我是你的儿子,我绝不再管理天下!”

    自此,刘盈天天饮酒作乐。

    刘盈承受不住吕雉所带来的痛苦,他以冷漠对待。如果吕雉是位多情善感的人,她一定会屈服。但吕雉生性刚毅、心狠手辣,冷暴力对这个女人毫无用处。

    公元前193年,刘肥前来朝拜,刘盈对哥哥刘肥很好。吕雉妒忌心极强,见不得别人对别人好,尤其不喜欢亲人对外人好。刘邦宠幸戚姬,她就害死了戚姬;刘邦喜爱刘如意,她就要毒死了刘如意;刘盈对刘肥好,她就要整治刘肥。刘盈和刘肥同桌吃饭,刘盈让刘肥坐上座,彼此以兄弟相称。吕雉在旁,见他们如此,心里不高兴。吕雉叫人端来两杯鸩酒,让刘肥向刘盈祝酒。古时的规矩是,为表诚敬,谁敬酒,谁先喝。刘肥站起来,刘盈也站起来,欲与刘肥一齐同时喝酒下肚。吕雉看见刘盈站起来就要喝酒,一把将刘盈的酒给推翻了。

    虎毒不食子,此话有理。吕雉恶毒,但没对亲生子女下手。她是失去了人性,仍保存母性。

    刘肥对吕雉的举动感到奇怪,不敢再喝,装醉离席。后来刘肥知道吕雉给的是鸩酒,忧心忡忡,害怕不能活着离开长安。

    内史给刘肥出个主意,说:“太后只生有皇上和鲁元公主,鲁元公主只享有几个城池的赋税,而你有七十多个。如果你将一个郡的赋税送给鲁元公主,太后一定非常高兴,那你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

    吕雉是慈母,也是恶人。她的权力欲很强,害人的欲念很盛。为保存性命,刘肥将城阳郡献给鲁元公主,尊鲁元公主为王太后。吕雉非常高兴,赐美酒给刘肥喝。不久,让刘肥回他的封地。

第55章鞠躬尽瘁

    自刘邦称帝,萧何一直担当丞相一职。萧何恪尽职守,为汉室尽心尽力,但是他越是尽心尽力,被疑心的危险就越大。萧何将全副精力放在丞相一职,全力以赴,鞠躬尽瘁,没感觉到别人在他背后议论他。

    功高盖主,必有大患!

    韩信谋反,萧何用计斩韩信,刘邦回来后拜萧何为相国,加封五千户,令他率领五百人保卫关中。召平是局外人,清楚其中微妙,将“功高盖主,必有大患”的道理告知,劝萧何不可接受封赏。萧何采纳,没领受刘邦的封赏。

    是金子,不会生霉;怀高才,总会体现;有德行,必得民心。萧何兢兢业业,稳打稳进,为民谋利,深得民心。当初刘邦进入关中,与民约法三章,深得民心。萧何为相十年,为民谋利,轻而易举地抢走了刘邦用生命换取的民心,刘邦不悦。刘邦带兵征战在外,最不放心萧何。刘邦认为萧何就如一汪平静的水面,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兴风作浪。

    英布造反,刘邦在外征讨,多次派人问萧何在做什么。

    萧何对待主人的敌人,如韩信,他智谋百出,对刘邦忠心耿耿。萧何有智慧,但他从来不会怀疑主人。凡主人所命,他死力施行;凡主人所言,他绝不起疑。

    刘邦发问,萧何老实回答,说:“你们回去告诉皇上,他领军在外,我会替他安抚百姓。我会将我所有的东西全部捐献给军队,就像皇上征讨陈豨时做的一样。”萧何为了国家,不要家庭,为了大家,不要小家。百姓最敬佩这样的人,所以萧何深得民心。虽然刘邦屡次遣人问他忙什么,萧何从来没有怀疑过刘邦。

    家臣见萧何如此,提醒萧何,说:“你就快要被灭族了。你现在身居相国之位,功劳第一,一切都已到达为臣的极限。皇上进关中时,深得民心;你当丞相的这十多年间,民心都归向你。皇上之所以多次派人问你在干什么,全是因为怕你煽动关中百姓谋反。皇上既然如此想,担心你深得民心,你就该顺着他的意思去做,抛弃一点民心。你为什么不强买良田,大放高利贷,让自己失去点民心呢?”

    聪明人不会固执己见,萧何采纳了家臣的建议,强买良田,大放高利贷。密探报告萧何的举动,刘邦听后,非常高兴。

    征讨英布回来,关中军民拦在半路。这些人伏道跪求,状告萧何,说他放高利贷,以极低的价钱强买好田好地好房子。刘邦见状告萧何的人密密麻麻地跪满一地,很是高兴。

    待到萧何出城迎接,刘邦笑着说:“萧相国又在干利民利国的事!”刘邦说的是反话,意指萧何也干损人肥己的勾当,他这“利国利民”是内心因妒而生的讽刺。如果萧何真干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刘邦反而会怒气冲天。

    “你的事情,你自己处理去。”刘邦将关中百姓状告萧何的状纸全交给萧何。

    刚进关中,刘邦与民约法三章,人人都说刘邦好;萧何当丞相才十多年,人人口中只有萧何,不知道刘邦。刘邦没杀害萧何的心,只是看不惯萧何将关中的民心全给抢了。昔日的荣宠和今天的落寞一比,叫人黯然神伤。刘邦没有大家风范,他肚里连根针都容不下,不免嫉妒萧何。

    百姓如此拥戴萧何,全因萧何兢兢业业、为民谋利。萧何是位全心全意为百姓谋福利的丞相,但他的做法极为不获皇帝的欢心。

    萧何对刘邦说:“长安人多地少,上林苑有很多空地荒芜。希望皇上准许百姓去那里种地,百姓栽种作物,你的野兽也有东西吃。”

    上林苑是皇帝打猎的地方,再慷慨的皇帝听了都不舒服,何况是小肚鸡肠的刘邦。萧何此举,无异于与虎谋皮,必受其害。

    刘邦大怒,说:“萧何乱放高利贷,强抢民田,现在还要抢我的上林苑。”

    刘邦命令廷尉给萧何戴上枷锁,先行关押,等待问罪。逮捕丞相,皇帝下令,不经程序,这就是皇威。当了那么多年的皇帝,刘邦还是喜欢滥用权力。过了几天,一个姓王的卫尉对刘邦说,萧何没有大罪,关押萧何不应该。

    “我听说李斯做秦朝丞相时,有好处归秦始皇,黑锅自己背。萧何收受商人钱财,还抢我的上林苑给百姓。他在百姓前做好人,我就是坏人。因此,关押他。”刘邦不以为然。

    “只要有利于民就为民请命,那才是真正的丞相。皇上怎能因此而怀疑萧相国!皇上同项羽相争数年,陈豨和英布造反,皇上领兵亲征,萧相国留守关中,如果相国真有私心,在关中弄事,关中就不是你的了。萧相国不趁此专权弄利,又怎么会收受商人的贿赂!再说,秦朝之所以失去天下,全是李斯蒙蔽皇上,李斯不值得效法。如此看来,皇上对萧相国的疑心未免过于浅薄。”

    这卫尉说得入情入理,但刘邦心中就是不解气。这卫尉根本不知道,天下只有做错事的臣子,没有做错事的皇帝。

    几天之后,刘邦的火气消了,理智再次占据上风。过了几天,使者持节将萧何给放了。萧何一生恭敬有礼,至死不改,受委屈也不变。萧何换套好衣服,恭恭敬敬地去向刘邦谢罪。“相国就不要如此了。相国替百姓请求我的上林苑,我竟然不许可,我不过是与夏桀和商纣一般无二的皇帝,而相国你却是贤相。我之所以拘押你,是想让天下百姓知道我的过错。”刘邦这话是强说理。

    萧何虽然有智慧,但在主人面前就很呆笨,用不上智慧。萧何面见皇上时恭恭敬敬,大气都不敢出一口,他那一颗七巧玲珑心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刘邦如此说,萧何竟然相信,恭恭敬敬地为刘邦效力去了。臧衍对张胜说了几句话,致使卢绾造反不成,逃亡在外,最终客死异乡;刘邦对萧何说几句好话,萧何又兢兢业业地管理大汉。

    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正月,这个春天有点怪。史书记载陇西(今甘肃临洮)发生地震。

    古人觉得天地忽变,人间必定发生大事。果然,刘仲死了,接着萧何只剩一口气。或许刘仲不重要,但为汉朝立下汗马功劳的萧何一定重要。萧何要死了,惠帝刘盈去看望他。

    刘盈对吕雉开始实行冷暴力,整日饮酒作乐,听说萧何病危,前往看望萧何。刘盈作为皇帝是有点懦弱,但他知道轻重缓急,他知道刘氏王朝全靠萧何的兢兢业业,鞠躬尽瘁。萧何这根大梁就要倒了,梁倒大厦危,谁是下一根大梁呢?

    刘盈问萧何:“你死后,谁可以替代。”

    萧何讲:“了解臣子的莫过皇上。”萧何的意思是说,你应该知道我的心意。刘盈问曹参是否可以。萧何一听,很高兴,说:“皇上知道了,我死也瞑目!”

    身为相国,萧何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可以说是大汉朝廷的功臣,但他竟然住在一条又穷又辟的陋巷,房子也很破旧。萧何将一生都奉献给大汉,没留下什么给子孙,唯独留了一句话:“如果后世子孙贤,他们应该像我一样勤俭;如果不贤,我遗留的积蓄也会被他人仗势夺走。”

    老子当初也送孔子这几句话。

    在历史上,对刘邦的性格没有好评。萧何却不同,他的形象越来越光辉。萧何死后,后世的几位皇帝都害怕绝了这种功臣,对萧何的后代关照有加。

第56章无为而治

    刘邦的遗言提到曹参,萧何的遗言也提到曹参,并且两人都说曹参可以接替萧何。将丞相这么重要的职位给曹参,这曹参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人物?

    狱掾一职,就是狱吏的副官。曹参是沛县人,曾在秦朝做过狱掾。曹参是萧何的副官,萧何和曹参是老相识。这两位老相识很有缘,曾经一起做秦朝官吏,秦亡后都跟随刘邦。他们工作性质相似,工作经验相仿,工作能力相差不大。俗语言,一山难容二虎,他们互相间的话越来越少,最后渐渐互生隔阂,非公事不来往。

    由于是老相识,曹参和萧何互相间都多少有点了解,彼此相信对方的能力。萧何了解曹参,知道他能胜任丞相一职,因此举荐他。曹参也确实厉害,他刚听说萧何去世,马上命令家臣收拾行装,说他就要被任命为丞相了。

    曹参跟随刘邦一起打天下,但位置总是次于萧何,无论什么好处,都是先有萧何,再有曹参。曹参或许在心里感叹:既生曹参,何生萧何?曹参跟随刘邦东征西讨,也曾被封为丞相,但位置一直在萧何之下。刘邦称帝后,曹参被封为刘肥的丞相。齐王刘肥当时有七十城,是天下最富庶的诸侯王,曹参做齐国的相国,也就相当于是天下第二丞相。

    这七十城虽然富饶,但秦末大乱,屡遭战祸,民生凋敝,千疮百孔。曹参做齐国丞相后,遍访贤人,寻求治国之道。他听说有个谙熟黄老(黄帝和老子)精要的盖公,前往拜会。这盖公告诉曹参: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意思是说你治理国家,不要管理太多,重在清静无为,只要朝廷不横加干预,百姓自能自谋生路。

    听罢盖公讲述其中的原委,曹参离席拜谢,并按照盖公所言治理齐国,朝廷尽量减少管理,随百姓自由发展。齐国七十城马上复兴,人稠物聚,百姓生活殷实。吕雉欲诛刘肥,刘肥依前所言,仅献一座城给鲁元公主就换回一条命,这齐国城池的繁荣那就可想而知。曹参在齐国做七年丞相,齐国发展很好,人人都赞他是贤相。

    都是贤相,但萧曹两人治理国家手段不同。曹参信奉黄老之术,主张“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即无为而治;萧何相信儒家之术,追求兢兢业业,鞠躬尽瘁,全心全意为民谋福利,即“无所不为”。

    萧何死后,调曹参回长安,担任丞相一职。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然而,曹参一把都没烧,他只在萧何治国的基础上坐享其成。首先,曹参不换萧何的部下,用旧人办事;其次,一切制度章程都按萧何的实施,毫不更改;第三,他所挑选的人,全都憨厚老实,不会说官腔官话;最后,曹参日日夜夜、每时每刻都只知道喝酒。如果哪位官员的文章写得文笔灿烂,思想深奥,曹参马上辞退。

    前任丞相兢兢业业,事无巨细,全部管理;现在这任懒懒散散,事无大小,一概不管。这差距可是天壤之别,使人大跌眼镜。曹参不管理,也不让部属管理。曹参做丞相,谁都别管事。曹参这么做,很多人都大感纳闷,不知道他葫芦里卖什么药。

    萧何做丞相,谁都要管事,士卿大夫们天生就是管事的,不管事一时还不习惯。朝臣见这位新丞相行事如此,前来善言相劝。官员们刚来,不等他们开口,曹参就让他们喝酒;喝几杯后,见官员们还想相劝,曹参又让他们喝酒。谁想开口说话,曹参就让谁喝酒,直喝到不能相劝。曹参只准他们喝酒,不让他们说话,最终前来的官员无不一一大醉而回。

    来一个,曹参醉一个;来两个,曹参醉一双。如此一来二去,官员们知道自己开不了口,也就懒得说,开始习惯曹参的办事风格,最后学习曹参只喝酒,不管事。

    曹参领导下的朝臣,他们的办公生活是最轻松的,上班就只管喝酒;萧何领导下的朝臣,他们的办公生活最辛苦,上班只能做事。

    曹参住所的后面就是官舍,这官舍也是整天喝酒作乐。那些积极进取的官员就假装带曹参去参观后花园,实际是想让曹参看看他上任后官员们的堕落相。曹参刚到后花园,听见官舍中人闹哄哄地喝酒唱歌,马上跑回家去抱出几坛好酒,前去和官舍的人大喝大闹。

    这真是让人难以相信。若不是司马迁和班固都这么说,谁会相信有这样的丞相,如此放纵朝臣。曹参天天喝酒作乐,不管事,别人有点小错小过,他就给隐瞒下去,官员们自然平安无事。

    曹参的行为和萧何相比,那可一个是硬币的正反面。萧何勤勤恳恳,事无巨细,一概包办;而曹参懒懒散散,大事小事,一事不管。刘盈听说曹参整天只喝酒不管事,马上派曹参的儿子前往秘密打探。父子俩谈古论今,品评历代得失,渐渐进入深处,原来是打探口风,曹参不管三七二十一,狠狠地鞭了儿子两百鞭,送他一句:“你离管理国家的资格还远得很。”

    外表糊涂,内心精细,曹参之谓也。刘盈听说此事后,心里过意不去,责备曹参,说:“你干吗打他?是我让他问的。”刘盈仁厚,平日说话不重,如此责备,关切之情可想而知。

    皇帝下问,曹参不能再闷起葫芦卖药了,葫芦里究竟是什么药,这底该揭了。曹参摘下帽子,态度很是恭敬,轻轻地问一句:“皇上觉得你和高祖谁更厉害?”

    “我怎么敢同高祖相比。”刘盈恭敬地回答。

    “皇上觉得曹参和萧何谁更厉害?”

    “恐怕萧何要厉害一小点点。”刘盈含糊地说。

    曹参笑了,说:“皇上现在不就说对了。高祖皇帝与萧何一起平定天下,将一切法令制度都给弄好了,皇上你只要垂起两只手,我只要遵行萧丞相的安排不变,一切不都会顺利运行吗?”刘盈突然开窍,觉得曹参说得不错,很是高兴。

    自调曹参任中央做丞相以来,一切安排都按照萧何所制定的,没做任何更改,历史将这事称为“萧规曹随”。曹参按照萧何的路子,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首先是萧何勤勤恳恳的努力为他铺平了道路;其次是战乱刚息,人心思治,各谋发展;最后则是曹参信奉无为而治,力求“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的境界。然而,这三点又是合三为一,彼此不可缺失。

    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曹参逝。

第57章冒顿千里求亲

    刘邦死了,朝中能征善战的大将也死了不少,大汉只剩一位女人辅助一位懦弱的皇帝,显得有点疲惫。然而,匈奴在冒顿的铁骑驰骋和强弓硬弩之下,却一日比一日强盛。大汉衰弱,匈奴强盛,这一弱一强的对比增进了匈奴的骄傲蛮横。

    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汉朝又送一位女子前往匈奴和亲。娄敬的和亲计划很好,然而,计划是死的,人却是活的。汉朝遣了那么多位和亲美人,匈奴还是照样专横,行事毫无规律可言。匈奴高兴就接受和亲,不高兴就不接受,他们率性而为,视盟约如废话。

    这一次,冒顿不接受和亲,反而送来一封信,信是给吕雉的:

    我虽是一方霸主,但孤独无依,整日寂寞难耐。我生在沼泽中,活在茫茫草原,之所以几次侵犯你的边境,目的就是想到中原游游,遣寂寞,寻欢心。你是大汉的主人,尊贵无比;我是匈奴的主人,位高无伦;高处不胜寒,我们都没有伴侣,都寂寞得很。既然我们两个都那么寂寞,没有什么可以消遣的,我想用我所拥有的,换取我所没有的。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封情书,写给吕雉的情书。由此看来,冒顿不是不接受和亲,而是想娶吕雉。

    父亲死后,儿子可以娶父亲的姬妾;哥哥死后,弟弟可以娶嫂嫂:这是匈奴习俗,他们不觉得这违情背理。冒顿杀了他父亲后,就娶了他的后妈们。冒顿见刘邦死了,就想娶吕雉,他全按匈奴人的思维逻辑行事。然而,中原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套以人伦为核心的礼仪制度,皇族乱伦是大忌,谁都不敢触犯。

    吕雉本就心狠手辣,见了这样的书信,心中早打定主意:先斩使者,再派军剿杀匈奴。因此立刻召集丞相陈平、将军樊哙和季布等商议发兵之事。樊哙有勇无谋,见蛮夷之人如此侮辱姐姐,大声说:“请给我十万精兵,我必踏平匈奴而返。”朝臣们无不附和樊哙。

    汉朝与匈奴和亲,朝臣们心里很不愿意,都想尽快结束这屈辱。匈奴侮辱皇太后,正是怂恿发兵,一举踏平匈奴的大好时机。诛灭匈奴,安定边疆,汉朝威严方能展现,大汉百姓才能堂堂正正地做人。如果不灭匈奴,边疆没一日安宁,百姓遭戮,朝廷受辱,委实令人伤怀。朝臣议论纷纷,都站到樊哙身边,讨论如何诛灭匈奴。吕雉见群臣支持发兵,心里很满意,正在这时,朝堂下有人大叫一声:

    “樊哙当斩!”

    说这话之人,正是中郎将季布。季布话刚出口,朝中当即寂静无声,几十双眼睛一齐射向他。区区中郎将,竟敢大声喧哗,当着吕雉的面,欲斩樊哙。陈平劳苦功高,奉了刘邦的命,都不敢动樊哙一根毫发。这中郎将未免过于大胆!季布曾是项羽的部将,勇猛无敌,屡次兵困刘邦。刘邦灭项羽后,季布担心被诛,藏身朱家为奴,后经举荐,入朝为官。曾经叱咤风云的大将,能够寄身大户,甘愿为奴,自然很是能忍。

    此时,朝中全是被侮辱冲昏了头脑的人,恨不能即刻灭了匈奴。季布能忍,为人奴隶的辱他都受了,冒顿的信对他没丝毫影响。季布冷静分析形势,觉得对匈奴不能硬打。季布说樊哙该斩的理由是:樊哙面谀。谀,就是谄媚。法令规定,欺骗皇帝者死,何况是面谀。

    朝臣听了此话,不以为然,反觉得季布才是面谀之人。朝臣如此反驳,自然是想先斩季布,再让樊哙领兵出征。季布讲,当初高祖皇帝刘邦亲自领兵三十万,兵强将勇,谋士计深,尚且被困白登,连樊哙都被囚困。现在樊哙说只要十万就能踏平匈奴,这难道不是当面欺骗吕雉?他又举例,说秦朝就是因为修长城以抵御匈奴,广征徭役,才导致陈胜、吴广揭竿起义,以致亡国灭种。战争的创伤还没愈合,樊哙就当面谄媚,怂恿战斗,一旦发兵,天下必然大乱。

    当初刘邦率领诸武将,雄赳赳、气昂昂地进兵平城,本想一举歼灭匈奴,重振蒙恬当年的雄风,让边疆百姓居有所安。然而,刚到平城,刘邦一行人众就被困七日七夜,衣食难继,兵将饿得连张弓的力气都没有,因此天下人送刘邦几句歌词:

    平城之下亦诚苦,七日不食,不能彀弩。

    朝臣视白登之困为大耻,不轻易提及,如今一听季布说起,朝臣对匈奴的恐惧陡然大增。待季布说起秦末农民起义,朝臣更是担忧大汉步秦朝后尘,因进军匈奴而亡国。季布说完之后,大殿鸦雀无声,朝臣深感惊恐,各归其位,似乎都在回想白登之困。

    汉朝正因为吃过匈奴的大亏,后来才使出和亲这一招下下之策,以求双方互不侵扰,等国力强盛后让子孙后代去找匈奴算账。朝臣因一时羞辱而气愤,将长远之计抛到脑后,被季布点醒后,都建议继续和亲。

    强横的吕雉听了季布的分析也吓得束手无策。然而,想到让自己远嫁匈奴,那是无论如何都行不通的,一时脸有难色。季布见自己的话有效,接着又说:“那匈奴既是夷蛮之族,夷蛮之人称赞我们不足喜,我们受他们一点侮辱也不必生气。”

    初掌大权,吕雉还没来得及享受,如果远嫁匈奴,跟随刘邦这些年的苦就白受了。只要能够继续掌权,只要不远嫁匈奴,吕雉什么条件都答应。吕雉就像刘邦,为了自己,什么都做得出。季布指出,匈奴蛮横无礼,屡次侵犯,除了抢劫外,就是想听听奉承的马屁。吕雉迎合其意,回了一封词甚卑、意甚敬的信给冒顿,信上说:

    冒顿单于现在还这么挂念我大汉,劳心费写信给我们,大汉很感激,受宠若惊。你看得起我,要我服侍你,我很高兴。然而,我年纪一大把,容色憔悴,头发稀疏,牙齿掉了大半,路也走不动。单于听到他人说我好的话,一定是被无限夸大了。我现在这样子,怎么能够侍奉单于呢?闻名不如见面,见了我后,你会被吓死的。大汉不能满足单于的要求,伏乞单于见谅。

    送去匈奴的除了这么一封卑词满纸的信,还有车子、马匹等丰厚礼物。

    看信后的冒顿,派人送来两句话,说:“这之前我不知道中原地区的礼仪,现在我知道了,也请太后原谅我的冒失。”

    吕雉一番卑词,将冒顿收拾得服服帖帖,和亲照样继续,两家同样交好。

第58章吕氏家族的时代

    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刘盈加冠。加冠是成年礼仪,意思说年龄到了二十,可以结婚了;说得更深一点,就是成年了,一切都该自己做主了;说得再深一点,就是长成大丈夫了,整个国家都应该听他的。

    可是刘盈虽然已经二十岁了,但什么事都由吕雉包办,他只会终日饮酒淫乐。其实饮酒淫乐只是表象,真实本质是伤痛塞心,凄苦难言。

    今年,刘盈二十了,该成婚了。作为皇帝,成婚事小,册立皇后事大。吕雉是皇太后,为了权力的延续,皇后宝座不能落入他人之手。吕雉给刘盈安排了一门亲事,一门对吕雉极好,对刘盈就不那么好的亲事。吕雉将外孙女塞给刘盈,不管刘盈愿不愿意,吕雉的外孙女必然要成为皇后,就算生不出太子也是皇后。

    面对吕雉的好意,刘盈只能再伤心一次。吕雉什么都怕,唯独不怕别人伤心,尤其不怕刘盈伤心。不管多么伤心,刘盈只会饮酒淫乐。刘邦说刘盈不像他,刘盈不只不像他,简直是长不大。都二十了,刘盈还弱小得像个孩子。刘盈害怕暴力,他拿不起武器。面对一群狼,若没武器,只能留下伤痕。

    仿佛是命运的捉弄,让刘盈生在这样一个寒意森森的家庭。在刘盈年幼时,刘邦将他吊在屁股上,打仗输了就将他踢下车,大声辱骂。刘邦称帝后,没给刘盈一丝父爱,整天只想着怎么废掉刘盈。吕雉虽然爱他,但那爱也是冷冰冰的,可以讲不是爱刘盈,而是利用刘盈。吕雉毒死刘如意,弄死了戚姬,现在又让刘盈娶外甥女。面对这一对狼,刘盈只能是沉默的羔羊。

    亲上加亲,这是吕雉巩固自己地位的手段。她为刘盈选的这位媳妇兼外甥女名叫张嫣,是鲁元公主和张敖的女儿。吕雉可能是从娄敬的和亲之计中获得灵感,要不然就是她和娄敬一样聪明。当然,吕雉把张嫣嫁给刘盈,也可能是想在刘盈身上发泄对刘邦的恨。刘邦蔑视张敖,胡乱破口大骂,吕雉偏偏让刘氏子孙身上流淌张敖的血。吕雉这么做,刘盈安然接受,刘邦必定气得吐血,这就是刘盈和刘邦的区别之一。

    将吕氏家族全部置入皇族内部,来个立地生根,开花结果,这就是吕雉对付刘氏子弟的根本招数。吕雉想让外孙女张嫣给她生个孙子,可是张嫣同她爸爸一样不争气,专在关键时期出错。直到刘盈去世,皇后张嫣也没生出一个儿子。

    汉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冬天打雷,桃李开花,枣树结果;夏天大旱,饥荒连连;秋天,曹参死,接着刘肥死,再接着樊哙和张良也走了。重要的人慢慢走了,吕雉的梦想就要实现了。张嫣虽然生不出儿子,但老天也算对得住吕雉。

    汉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刘盈走到人生的终点。据说,刘盈死前发生了两次日食,一次是日全食。日全食,就是太阳不见了,用现在的天文观点,就是太阳被遮挡了。太阳被遮挡了,地球上的人见不到。太阳代表太子,太子被遮挡了,预示吕雉真正掌权。

    在位七年,刘盈年年郁郁寡欢,天天饮酒淫乐。这七年中,他除了为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掉几滴眼泪,为自己的小后妈生了一年多的大病,再害曹参的儿子被他老爹鞭笞二百外,就是找几个人去修了一段长城。刘盈仁厚,修长城适可而止,没将国家给毁了。如果是吕雉修长城,肯定是女版秦始皇。

    《汉书》记载:

    孝惠内修亲亲,外礼宰相,优宠齐悼、赵隐,恩敬笃矣。闻叔孙通之谏则惧然,纳曹相国之对而心说,可谓宽仁之主。曹吕太后亏损至德,悲夫!

    这话是说刘盈有仁德,但被吕雉害得短命。然而,一个人活到二十多岁,没有快乐过一天,活着也没意思。活着如果是受罪,不如不活。刘盈悲哀的生命就这样悲哀地结束了,刘盈死后,就没人为吕雉承担她所犯罪行的痛苦。犯罪而不痛苦,犯罪就会持续,直到罪犯死亡。

    大概在吕雉心中,刘盈已经不是儿子,只是一个由自己抓握权柄的工具。他死了,吕雉发丧,朝臣见吕雉号啕大叫,就是没见她的眼泪。像吕雉这么一位刚强坚毅的女人,哭而无泪,那就更像一头猛兽。吕雉鬼哭狼嚎,没哭出伤心之意,却将内心的恐怖和担忧一齐哭出。一只既担忧又恐怖的野兽大嚎大叫,天地顿时为之愁惨;黑云压长安,百官害怕得紧。

    这些年里,几位厉害朝臣接二连三地故去,连妹夫樊哙也死了。樊哙忠勇无二,如果活着,这位妹夫会是她的一大靠山。活着的朝臣中,还有陈平、周勃、灌婴和王陵,这几座大山,压得吕雉的心口好疼。

    更大的难题是,张嫣没生一个儿子。刘盈年纪轻轻,竟然比陈平、周勃、灌婴和王陵这几把老骨头先死,吕雉想不通。吕雉觉得,就算刘盈认为活着不快乐,想早死,也该先等老臣们死光才死。刘邦死后,吕雉曾和审食其密谋诛杀老功臣,现在刘盈死了,吕雉自然也有诛杀功臣的打算。

    张良死后,他儿子张辟强遗传了他的智慧。张辟强官居侍中,侍中就是陪皇帝玩的人。刘盈一生遭遇如此,英年早逝,张辟强也伤心。他见吕雉号叫干哭,就问丞相陈平,说:“太后只有皇帝这一个儿子,儿子死了,母亲只是干哭,一点都不伤心,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有什么原因?”

    “皇上没有留下一个厉害的儿子,太后很怕你们这些掌大权的大人物。如果你们让吕台、吕产为大将军,派他两个统帅南北军,再让所有姓吕的人都在朝中为官。这样太后才会安心,你们也才能免于战祸!”

    猝然惊醒的陈平马上发觉局势很不乐观。吕雉心狠手辣,先诛韩信,后斩彭越,接着杀刘如意母子,每件都狠毒无比。吕雉掌权,陈平身为朝臣,稍有不慎,马上人头落地。皇帝新丧,与吕雉争强没有好处,陈平只得暂行缓兵之计。

    南北军负责保卫朝廷安全,由吕氏兄弟掌握,朝廷的安危就在吕氏兄弟手中。丞相陈平再调诸吕入朝廷为官,朝中全是吕氏家族人员。自此,大权落入吕氏家族手中。大权在手,吕雉开始任意施为,大开杀戒。

    吕雉的假哭很值得,真哭都没假哭值钱,女人的假哭最值钱。如果吕雉一开始就来真哭,那他吕氏家族怎么能够突然权力暴增,想杀谁就杀谁?刘邦死时,陈平大哭痛哭一次;刘盈死时,吕雉狂干哭。两人都哭泣,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此后,吕氏家族的时代到来了,刘氏子弟在吕雉的眼里犹如蝼蚁。

第59章吕后称制

    权力的祭坛总需要无数无辜的牺牲品。刘盈是无辜的,张皇后更无辜。只因她生不出儿子,就只好装成个花瓶,听凭他人的摆弄,任由他人利用。皇宫大得很,吕雉强得很,为了某些目的,必然要牺牲某些东西,张嫣只是恰好成为那个被牺牲的东西。

    刘盈就要不行了,吕雉知道张皇后是无论如何都生不出儿子了,于是只好将张嫣藏到后宫,对外宣称张皇后怀上了龙种。吕雉将其他后宫女人和刘盈生的儿子抱来,说那就是张皇后生的。为了以防万一,吕雉将那孩子的母亲给杀了。

    刘盈死后,张嫣生的假儿子刘恭继位称帝。这位小皇帝年弱无能,所以吕雉便临朝称制,意思就是说她行使实际权力。刘盈在位时,吕雉就行使实际权力了,现在当然照样行使。

    对性格形成影响最大的是后天因素。刘盈无能,他生的儿子不像他。刘恭没遗传他父亲的懦弱,却遗传了他爷爷的刚劲。然而,身在囚笼里,谁刚硬,谁先折。

    吕雉虽有权力,但总缺乏安全感。刘盈死后,她总结出一个道理,应该将自己的爪牙分布在关键位置。如果当初诸吕手握兵权,身居要员,她就不用狂号干哭,表演得那么累。

    吕雉左思右想,觉得诸吕仅仅掌握兵权不够,一旦发生大事,她的兄弟们撑不起她所构建的大厦。吕雉觉得,只有让诸吕被封为王,割地而治,才有实力。如果诸吕割地为王,天下有一小半就是吕氏的。有这一小半做根基,就算吕雉去世,吕氏家族也稳如泰山。吕雉下了决定,诸吕必须被封为王,谁挡道,吕雉就让谁的血填平诸吕受封为王的大道。

    权力欲会给人一种莫名其妙的冲动感,为了权力,就算赴汤蹈火,人也甘愿。当年刘邦与朝臣誓约: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曾经誓约的大臣,多半都死了,说话管用的就只有右丞相王陵、左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

    刘邦不能将兵,但是能将将。这是韩信对刘邦的评价,他看得非常准。刘邦临死,说了几句话,竟然将大汉朝廷的方向给划定了。萧何死后,曹参接任丞相;曹参死后,丞相一分为二,右丞相王陵,左丞相陈平,周勃为太尉。刘邦担心王陵不能稳定江山,王陵果然不能。萧何说对了,知臣莫若主。

    有的人想了再做,有的人做了才想。王陵不知涵养,率性而为,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是个只知道办事,不考虑后果的家伙。他刚听到吕雉的口风,马上将刘邦的盟约抬出来,说“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弄得吕雉三分尴尬,七分愤怒。王陵是忠臣,但这样的忠臣一味蛮干,必然坏事。

    鉴貌辨色,陈平出头道:“高祖皇帝平定天下,封他的子孙为王,理所当然;太后曾随高祖皇帝征战四方,现在临朝称制,想要封自己的兄弟为王,天经地义。我陈平第一个同意。”陈平说完,周勃附和。封诸吕为王,三人投票,两票通过。吕雉临朝称制,诸吕被封王,完全合法。王陵傻眼了,这是怎么回事?他不明白,为什么陈平会同意这种无理的要求;疑惑之后他更恼怒,陈平竟然忘了高祖皇帝的誓约。

    事后,王陵责备陈平和周勃,说:“当初与高祖皇帝歃血盟誓,你们不在吗?高祖刚死,太后专权,你们就曲意逢迎,看你们死后怎么去见高祖!”

    “当朝谏诤,我不如你;保全汉朝,延续刘氏血脉,你就不如我。”这是陈平的回答。

    王陵虽耿直,却并非不讲道理。陈平此话,点明了事情的要害,将王陵砸醒了。吕雉手掌大权,诸吕稳握兵权,长安是吕氏家族说了算。廷争只是枉费唇舌,得罪了吕雉,只会因此被贬谪。如果忠心的大臣都被贬了,吕雉就会提拔心腹,如此,朝廷就真是吕氏的了。陈平点破了这一点,王陵无言以对;王陵无言,但已经迟了,他被贬定了。

    吕雉贬王陵为皇帝太傅,夺他相权。王陵果然只会当朝谏诤,相权被夺后,称病在家,扫地关门,拒不上朝。王陵杜门谢客,不理朝政,正合吕雉心意。没了王陵,地球的转动更顺吕雉的心意,诸吕办事方便多了。十年后,王陵死。

    没有王陵碍事,吕雉得以大展拳脚,她升宠臣审食其为左丞相,陈平为右丞相。这审食其曾和吕雉在项羽的大牢中共苦,经这牢中一遇,吕雉对他极是宠爱。刘邦称帝后,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吕雉那颗被冷落的心就由审食其抚慰。审食其没别的本事,抚慰失落女人的心一流,深获吕雉的芳心。刘邦死后,传言审食其和吕雉行事不正,懦弱的刘盈也有些受不了,差点杀了审食其。审食其升为左丞相,但他不理丞相之事,仍旧行使郎中令职权。郎中令是一个专管宫中事务的官职,如此一来,就更让人怀疑他和吕雉的关系。

    人心之不同,各如其面。刘盈不记仇,吕雉却记得很深。刘盈死了,有的人欠刘盈的账还没还,这些人中的最大代表就是赵尧。

    当初周昌因耿直敢言而暂保刘盈的太子之位,同时也因耿直敢言而被调离中央去辅助刘如意。赵尧挤走周昌,一方面使刘盈少了一把保护伞,另一方面则为吕雉诛杀刘如意安排了障碍。

    正当用人之际,失去了周昌,吕雉恨;正想杀人之际,赵尧设了障碍,吕雉更恨。吕雉赶走了王陵后,随便找个借口就将赵尧扔进了大牢。照常理来说,赵尧这种无德无能之辈一旦进入大牢,就跟进入坟墓一样,除非奇迹,否则别想出来。

    “快意恩仇”四个字,该是吕雉的座右铭吧。她记仇深,记恩也深;有仇必报,有恩也必还。吕雉除了提拔宠臣审食其外,还提拔恩人任敖接替赵尧。两人都是吕雉在狱中认识的朋友。

    任敖是沛县人,在狱中帮助过吕雉。刘邦造反时,秦朝狱卒去抓刘邦,刘邦顺利逃脱了,吕雉却被抓走。那时吕雉年轻,有几分姿色,狱卒对吕雉动手动脚。任敖素敬刘邦,见吕雉受辱,大怒,让狱卒们吃了一顿硬拳。刘邦是个无赖,任敖这种汉子竟然敬仰他,真是奇迹。

    俗语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吕雉不仅临朝称制,还大力扶植势力。她的野心,路人皆知。

    吕雉提拔外人,那全是铺垫,她真正的目的在封诸吕为王。

    吕雉先提拔开国功臣郎中令冯五择为博城侯,再封张敖的儿子张偃为鲁王,接着封刘肥之子刘章为朱虚侯,并将吕禄的女儿嫁给刘章,最后封吕种为沛侯,封吕柳为扶柳侯等等。封个侯,没有多大的麻烦,命人写个诏,玉玺一盖就行。

    不幸的刘盈留下了五个儿子。吕雉就将他们全封为王侯:刘强封为淮阳王,刘不疑封为恒山王,刘山封为襄阳侯,刘朝封为轵侯,刘武封为壶关侯。刘盈的几个孩子小小年纪就卷入皇权斗争,没有一个善终。

    自临朝称制以来,吕雉为吕氏家族铺了一条平平坦坦的大道。这条大道通向吕氏政权,先封开国功臣和刘氏子弟以平息众怒,最后封吕氏诸子弟。他姓子弟在最底层,吕氏子弟压在上面,吕雉驾轻就熟,好不轻松。此时的吕雉就是想取刘氏而代之,将吕氏推上历史的舞台。

    吕后三年(公元前185年),夏天,长江和汉水泛滥,淹没四千多户人家;秋天,在大白日出现星星,接着伊水、洛水和汝水泛滥,共毁灭两千四百多户人家。

    就在这洪水泛滥、灾害不断的一年,张嫣的假儿子,新皇帝刘恭死了。刘恭当了几年皇帝,身体长高了,血液奔腾,呼气吸气都是大口大口的。常人一看,就知道他有血气,很勇猛,不像刘盈懦弱无能。他长大了一点,但不懂事,听说自己的妈妈被吕雉害死,他就想报仇。他不只要报仇,还嚷了出来。刘恭说:“太后竟然杀我亲娘,让我当另一个人的儿子,等我长大了,我要报仇。”

    但命中注定似的,刘恭报仇的愿望终于落空。这孩子藏不住心事,在一个黑暗的环境,藏不住心事的人必定保不住命。吕雉听到这句话后,担心刘恭将来作乱,成为自己的心腹大患,于是将这个小皇帝幽禁在永巷。自吕雉擅权以来,永巷不知道藏了多少人,为了一个人的野心,不知有多少牺牲品从此永远不见天日。

    在刘恭被幽禁在永巷之后,吕雉对外宣称刘恭病重,为社稷着想,需要另立皇帝。吕雉大权在手,想换谁就换谁,皇帝已经有名无实,只是她发号施令的木偶,布告天下不过是形式。

    由于刘恭太过刚硬,给吕雉带来不少麻烦,因此这一次,吕雉想选一个幼小的、温顺的。最终,她盯上了刘不疑,于是削去他的王位,给他改名为刘弘。刘弘,就是后少帝。

    为了记录简便,刘弘的年号不称元年。吕雉知道他活不久。既然活不久,又何必麻烦大家,无论什么都将就点。皇位是张椅子,吕雉伸长利爪,谁不听话,就将谁丢进永巷;谁温顺乖巧,谁就能来龙椅上玩玩。除了反对吕雉外,坐在龙椅上的人可以做任何事,包括终日饮酒淫乐。

    权力的本质就是暴力。吕雉不只爱权力,也爱杀人,尤其爱杀刘邦和其他姬妾生的儿子。

    自从刘如意被封为赵王,赵王就成了吕雉的眼中钉。刘氏子弟,无论是谁,只要敢接受赵王的分封,吕雉必诛。新的赵王就是刘友。

    大方的吕雉不只册封刘氏子弟为王,还送他们每人一位女人。吕雉送给别人的女人,全部来自吕氏门中。谁娶了吕雉送的女人,就必须将她尊为正品夫人,否则后果自负。吕雉不会搞政治,但会搞政治婚姻,她包办的婚姻专门进行权力嫁接。

    然而刘友却不听话,他不喜欢包办婚姻,他要自由恋爱。可是刘家说了算的人不是姓刘的,而是姓吕的。吕雉送了一个女人给他,他怎敢拒绝?但他视此女为虎狼,更深信此女是吕雉的眼线,所以干脆冷落这个正品夫人,去和姬妾纠缠。

    正品夫人受不了冷落,便到吕雉面前告状,甚至说刘友曾对自己讲过:姓吕的人妄想称王,等吕雉死后,定将诸吕斩尽杀绝。

    不得不说,此女非常聪明,进谗言都抓住吕雉的疼处。吕雉等待一世,辛苦半生,目的就想吕氏万岁万岁万万岁,刘友竟敢杀绝吕氏。

    吕雉听后大怒,找个碴将刘友给招到长安。刘友一到长安,吕雉就派人将他的官邸团团围住,不给吃喝。但凡有人私自送东西给刘友的,按罪处理。

    刘友最终饿死。

    刘友死后,吕雉提拔刘恢为赵王。刘恢就是刘友的弟弟,他们还有一个弟弟,名叫刘建。卢绾造反后,刘邦便封刘建为燕王,此举就是封同姓王的最佳表现。然而,刘友死后不久,刘建也走了,吕雉连刘建留下的儿子也给杀了。

    吕后做事干净利落,一向斩草除根,绝不留情。刘恢接连为他的两位兄弟送葬。刚办完葬礼,刘恢便继承了赵王之位。

    当赵王虽然比当梁王好,不过刘恢已经习惯梁王的生活,不想换环境。他想当梁王,但不敢说。自从被要求离开梁国后,刘恢整天愁眉苦脸,郁郁不乐,仿佛阳气散尽。吕雉送给刘恢的女人,正是吕产的女儿。此女嫁给刘恢,带了很多自己的心腹。由于刘恢懦弱且惧怕吕雉,慢慢地,吕女就开始了专权。身在强权压制的环境,刘恢一举一动都受到约束。

    刘氏子弟既然如此懦弱,也不能怪吕雉专权。倘若刘氏子弟人人勇猛,吕雉就不能轻易专权。正如修行,如果自己定力不够,就不要怪妖魔勾引。

    吕雉专权,是对刘氏子弟的一种大考验。在这种以血泪为代价的考验下,能胜出者定非常人。

第60章相对的两面性

    权力使人滋生生根永固之心,吕雉想让大权永远掌握在吕氏家族手中,然而她知道自己不可能长生不老。为了掌权,吕雉一只手封诸吕为侯为王,让吕氏家族掌握实权;另一只手将诸吕女嫁给刘男,让刘氏皇族中吕姓的血脉更浓。双管齐下,效果明显。

    此时,陈平和周勃等大臣的权力已被架空,无力触动吕氏家族;其他朝臣全是墙头草之辈,在吕雉面前只知道唯唯诺诺。刘姓皇子皇孙中,不是被吕雉先封官、次嫁女给收拾掉,就是将被死亡收拾掉。

    放眼天下,吕雉独掌大权,吕氏家族官居要职。

    吕雉弄死了几个不听话的皇子皇孙后,又将利剑指向代王刘恒。

    刘恒一生默默无闻,刘邦不在意他,他在皇族中十分落寞。他的心中一无所有,他只求有个地方容身。

    匈奴入侵,刘喜弃城而逃,刘邦封刘如意为代王。后来张敖因丞相贯高等行刺一事被废,空下的赵王之位被刘如意取而代之。最终,刘邦将代王这个称号送给了刘恒。刘恒受封为代王,既不高兴,也不忧心,只是淡然接受。

    被封为代王时,刘恒只有八岁。按大汉惯例,如果子弟年幼或者无能,可以挂名为王,另派他人前往管理。这位派去代刘恒管理之人,就是后来联合韩信造反被诛杀的陈豨。陈豨被诛时,刘恒并未受到任何牵连。默默无闻的刘恒仍旧担任着默默无闻的代王。

    祸福相倚。刘恒的母亲薄姬生前为刘邦冷落,但也因此没有受到吕雉的迫害。薄姬起初没有什么能耐,只会借算命先生的话骗人。这一招,也是她母亲言行身教,传给她的。薄姬的母亲是魏王宗室的女儿,叫魏媪。魏媪生得美丽,人也大胆,跟一个姓薄的苏州人私通,生下薄姬。魏媪见薄姬越长越漂亮,便将她送进宫,可是当时的魏王魏豹身边美女如云,薄姬难获宠幸。为赢得魏豹的宠幸,魏媪找了个算命先生来制造舆论,说薄姬将会生天子。魏豹听说后,很高兴,对薄姬十分宠爱,天天想方法让薄姬生儿子。

    那时天下纷争,刘邦和项羽正斗得难解难分。一听宠妾能生天子,魏豹马上就想脱离刘邦,靠还没出生的天子当皇帝。因为魏豹的叛变,刘邦势力大削,一怒之下,派曹参攻打魏国。曹参只使出几招,便灭了魏国,诛杀了魏豹。魏豹一死,薄姬被俘去当了一名织工。

    一个算命先生说句话,魏豹就陪上自己的性命,十分可悲。薄姬的确能生天子,但不是给她的第一个男人生,而是给第二个男人生。

    一天,刘邦去织室,见薄姬有几分颜色,就将她招人后宫。薄姬很高兴,激动难抑,认为自己翻身的日子到了,谁知刘邦将她放在后宫,就像放个花瓶,连她的身子都没碰,自然生不了天子。

    希望的火焰就要熄了,但上天就是不让它轻易枯灭;清风徐来,希望之火又燃了。薄姬这个女人,命虽然很苦,但是有机缘。她有两个儿时的玩伴,一个叫管夫人,另一个叫赵子儿,这两个人都得到了刘邦的宠幸。

    就在薄姬进入后宫一年多后的一天,刘邦和管夫人、赵子儿一起喝酒取乐。闲聊时,她们谈到过去,说和薄姬关系极好。她们三人曾约定,先富贵的人不忘后富贵的人。然而,现在她们是天子刘邦的宠幸,薄姬是后宫中的冷人,彼此天差地远,言语中不免讥讽。

    刘邦讲义气,尤其在意“苟富贵,无相忘”这一类约定。听到两位宠妾讥讽薄姬,当即为薄姬抱屈,打算宠幸薄姬。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刘邦,薄姬马上使出绝招。一见到刘邦,她便说了一句:“昨晚我梦见龙种钻进我的肚子里。”

    刘邦想都不想,就说:“让我来替你实现。”就这样,薄姬生了个儿子,这儿子就是刘恒。刘邦事过即忘,从此薄姬母子就冷冷清清地过日子。

    冷冷清清的日子薄姬母子早就习惯了。刘邦死了之后,其他姬妾都被幽禁。薄姬由于不被宠幸,自然不在幽禁之列。见吕雉心狠手辣,薄姬母子趁机逃往代定。刘恒当代王,薄姬当代太后。跟随薄姬母子前往代地的还有薄昭,薄昭是薄姬的弟弟,薄姬称他舅父。刘恒母子对薄昭极为信任。

    刘恢死后,赵王一位空缺,吕雉环视一圈,眼光停留在刘恒身上。薄姬母子只求平平安安度过一生,眼见死了那么多位赵王,当然不敢接受。刘恒表示自己绝不接受赵王之位。吕雉给了他两条路走:第一条,刘恒接受赵王之位,接着她打出嫁一位吕女的牌,最后吃定刘恒;第二条,刘恒不接受,一旦刘恒不接受,她就封吕男为王。

    刘恒选了第二条,吕雉顺水推舟,封吕禄为赵王。

    吕雉连下杀手,但她就只有那几招:封官、嫁女。吕雉认为刘氏子孙只有两条路,第一是接受封赏和女人,被政治婚姻折磨捆缚;第二条是自寻死路。刘氏子弟有骨气,选择第一条的不多,选择第二条的都死了,刘友和刘恢是代表。但是,人总能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也总能在看似绝境的处境逢生。

    吕氏权倾天下,刘氏子孙被吕雉收拾得畏畏缩缩,藏头躲尾;朝臣敢怒而不敢言,明哲保身。天下平静得如同冬日的海面,然而,海底的暗流沸腾咆哮,奔流不息。在这平静的海面,一颗小石子的坠落都能激起一圈接一圈扩散的涟漪。

    在这平静如镜的海面,激起第一道浪潮的,就是那位差点被鸩酒毒死的刘肥的二儿子刘章。刘章有勇有谋,敢于跟吕雉拍板斗狠、坚忍斗智。

    当时,人人都对刘肥的七十城垂涎欲滴。刘肥送一座城给鲁元公主,就换回一条命,这就是明证。吕雉的野心不小,刘肥送出一座城,满足不了她的胃口。在吕雉心中,刘肥的七十城应该全归她。吕雉想要七十城,但不便明言,她就找借口,东割一城,西要一城,刘肥的七十城立刻残缺不全。

    首先,吕雉封吕台为吕王,割齐国的济南郡;其次,招刘章进长安,封为朱虚侯,嫁吕禄的女儿;再次,招刘章的弟弟刘兴居进长安,封为东牟侯;最后,割齐国的琅玡郡给刘泽,封刘泽为琅玡王。刘肥有三个儿子,两个进长安,只剩大儿子刘襄留在身边,很是落寞。

    来到长安的刘章处处受约束,时时遭监视,心中极不舒服。然而发怒使性,匹夫皆能为之,藏得住怒气、忍得住怒火才是真英雄。吕雉封官,刘章接受;吕雉嫁女,刘章也接受。刘章不仅让吕女坐正房,还将关系处得很好,和她如胶似漆,恩恩爱爱。

    刘章不笨,他既不硬反抗,也不用冷暴力。吕雉送他一个很好的间谍,他将计就计,陪间谍玩热情,企图变间谍为反间谍。砍砍杀杀的热暴力之前,都有一场惊险万分的间谍战,谁先获取机密,谁就胜利。

    生在困境中的人,通常都有两张面孔,一张是真面孔,活在黑夜中;另一张是假面孔,长在阳光底下。刘章给吕女看的是假面孔,给吕雉的更是假面孔。

    一次,吕雉办个酒宴,让刘章为酒吏。

    活在黑暗中的刘章早就厌倦了,他想见见阳光,或者说想让吕氏知道刘氏的阳光还没灭。吕雉命他做酒吏,他就抓住这个机会,开了一个条件:违令者,军法从事。

    吕雉顺口答应,想看看刘章的把戏。刘章于是下令:酒宴上,私自逃跑者,当斩!立军令状,必有斩。刘章行此酒令,众人知道吕雉已先允可,并没将它放在心上,都认为只不过喝几杯酒,无论如何也不会喝出人命,更不会发生诛杀枭首之事。

    喝得酒酣耳热之际,刘章说要唱首歌,为大家助兴,众人都觉得有意思,便大声叫好,吕雉也微笑允可。刘章便说唱耕田歌,话刚出口,有人讥笑,说:“你父亲晓得耕田的事还差不多,你身为齐王之子,怎么会知道?”刘章是刘邦的孙子,身为皇室宗亲,自然不知道耕田种地之事,甚至连牛有几只脚都不知道。刘章却说他知道,吕雉越发乐了,准刘章放声唱。

    走到场中,刘章喝杯酒,润润喉,轻轻嗓子,放声高唱:

    深耕穊种,

    立苗欲疏;

    非其种者,

    锄而去之。

    耕田种地,秧苗要稀疏,果实才会丰硕,这是种田耕地的道理。然而,“非其种者,锄而去之”一句,却说他人处心积虑,想要将秧苗拔除。众人一听,大觉不妙,因为刘章的歌词影射“非刘氏而王”和刘氏子弟被杀的现象。

    刘章歌词的大意,译过来就是:

    我刘氏高祖皇帝千辛万苦,就像耕田种地,好不容易打下这江山。高祖皇帝与天下英雄歃血而盟,相约非刘氏不得称王,那就如种田人将秧苗种得稀疏以使它们长得茁壮。然而,天下竟然有狠心的人,想要铲除耕种之人辛辛苦苦栽种的秧苗。

    聪明人一听就知道,刘章的歌是针对吕氏家族和吕雉的。当年戚姬就因一首舂米歌而弄得母子俱亡,这事天下皆知。吕雉一心铲除刘氏子弟,刘章胆敢当面如此放肆,宴饮诸人都为他捏了把汗。

    然而,奇怪的是吕雉听了刘章的歌,竟然默然不语,陷入了沉思。她为吕氏家族辛苦搭建的帝国大厦,吕氏子孙能够守护吗?她是整栋大厦的顶梁柱,一旦她不在了,这栋华丽且雄伟的大厦能支撑多久?如果大厦倾覆,她吕氏家族必遭灭门之祸。在权力的赌桌上,权力就是生命,生命也是权力,一旦赌上,就只许赢不许输。

    场面僵了,没关系,自会有人激活,上流社会不缺只会打哈哈的小丑。一小会儿,场面又活跃起来了。众人照样喝酒,然而,一见到刘章,他们就感觉喝不下。喝不下,也得喝,因为刘章先下军令:酒宴上,私自逃跑者,当斩!

    这次酒宴,刘章整人是整定了,吕雉都被他涮了,下一个被整的人必然出现,只差名字还未公布。刘章仗剑,绕着桌子监督,众人都必须海喝。有位家伙,喝不了酒,偷偷地跑了。刘章提剑追出,举剑砍死,一刀就将头给割了。

    刘章提着首级回来,表情淡定,说:“有一个家伙,私自逃跑,我依军法,斩了。”

    他人高马大,右手持剑,左手提起一个血淋淋的头,好不吓人。

    刘章真敢斩人,被斩之人还姓吕,宴饮诸人无比惊恐。刘章立军令在先,吕雉允可在后,纵使斩人,吕雉也无话可说。刘章牛刀小试,诸吕对他从此心存忌惮。吕雉也终于知道吕氏子弟的材质是支撑不住帝国大厦的。

    在这之后,仿佛在乱军中看到一面大旗,不少朝臣终于看到曙光,归附刘章。

    刘章胆敢如此,首先是他为人大胆;其次,他深获夫人芳心,而这一点,正是其他刘氏子弟所缺乏的;最后,刘章的封地殷实,物质资本充足,而且不乏外援。

第61章吕后归西

    春天,那是掌权者前去向天祈福消灾的日子。

    吕雉临朝称制这几年,天灾不断,一会儿洪水,一会儿日食,一会儿月食,一会儿又是冬天桃李开花,夏天雪花飘飘。

    在古人看来,天有异相,人间必有大灾。这灾是上天降的,因为天子无道。一个皇帝什么都可以不怕,却不能不怕上天,吕雉大权独掌,除了天,她也是什么都不怕。

    吕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吕雉去灞上祈福,经过轵道时,见一只如苍狗的东西飞到她腋下。吕雉惊恐万分,撕破衣服,想找出那个东西,看看是什么。费心费力的吕雉没在腋下发现什么。正因为什么也没发现,所以她越发感到害怕。自此以后,每天吕雉都觉得腋下有异物,脱衣查看,却什么都没有;刚穿上衣服,她又觉得腋下有异物蠕动,这种感觉像蛇爬,像蜈蚣走动,又像蜘蛛布丝。

    自从看见那苍狗般的异物飞进腋下后,吕雉的身体一天差过一天,终日心神恍惚。在祈福的路上遇上这等怪事,她开始怀疑那是上天的惩罚。她请人给她占了一卦,卦象说那是刘如意的冤魂。

    这可真叫人不寒而栗。吕雉怕天,也怕冤魂,更怕刘如意的冤魂。刘如意乖巧伶俐,因为和他母亲有仇隙,吕雉就毒死刘如意。听说飞到他腋下的异物是刘如意的冤魂后,吕雉很惊恐,白天见刘如意坐在阴暗处被宫女、太监硬灌鸩酒,夜晚梦见刘如意笑盈盈地向她走来。吕雉很害怕,但她仍旧将大权抓得很紧,照样整治那些她看不顺眼的人。四月,老天大发脾气了,南方暴雨不停,长江和嘉陵江泛滥成灾,洪水冲走一万多户人家。

    表面看来,吕雉没有疾病,腋下的皮肤完好如脂,然而,身体却如江河日下,一日差于一日。吕雉渐渐变得不能走动,整天只能躺在床上,但她的眼睛仍旧怒火炯炯,骄横逼人。生命一天比一天难熬,吕雉虽不甘心,也不得不放手,因为她知道死期临近。

    吕雉一生,没做什么好事,坏事做的却不少;没真正享受天伦之乐,破坏人伦的事倒干很多。跟随刘邦征战,她吃苦多,享福少。当上皇后以后,刘邦冷落她,她更是幸福的日子少,痛苦的日子多。当上太后之后,吕雉那颗痛苦的心全神贯注于做痛苦的事,弄得天怒人怨,她大概也不开心吧。她很爱刘盈,可是刘盈不爱她,弃她而去。吕雉整死很多人,世界就像只剩他一个人,冷清,寂寞,恐怖。

    吕雉一生,真似: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吕雉狠毒,但不失母性之心。她知道大臣们不服吕氏掌权,她要安排好后事才死。张敖和鲁元公主生了个儿子,名叫张偃,张偃命也不太好,父母早死,留下他在人间孤孤单单地活。吕雉知道张偃无能,于是封张敖和姬妾生的两个儿子为侯,让他们辅助张偃。

    她还封吕禄为上将军,统率北军;让吕产统率南军。这两支军队驻扎在长安和洛阳,事关吕氏家族生命安危。吕雉又封赏了一大帮吕氏成员,希望他们能够守住她辛辛苦苦建立的帝国大厦。

    临死之前,吕雉再三叮嘱: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吕氏封王,大臣不服。我就要死了,皇帝年幼,你们要防大臣兵变。一定要领兵坚守宫室,挟制皇帝,万万不能为我送丧。

    没有人为吕雉送丧,因为她的这些个亲人不敢离开长安和洛阳。

    吕雉死后,大赦天下。吕产升为相国,吕禄的女儿当皇后。吕产和吕禄掌握兵权,但他们并不是带兵的料,因此吕氏注定灭亡。吕雉极力提拔吕氏家族,却没培养一位能够撑起整栋帝国大厦的能人。吕产和吕禄只会看护院子,他们撑不起吕雉的大厦。

    司马迁说: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意思是吕雉当政的这些年,天下太平,罪人很少,百姓务本,衣食殷实。

    司马迁对吕雉的评价不低,但吕雉时代的太平只是天下太平,朝廷并不太平。天下太平,那是天下百姓苦于战乱多年,希望过安稳的生活,是百姓、萧何和曹参等朝臣努力的结果。刘邦死后,朝廷就不太平,时常发生流血事件,而这些都拜吕雉所赐。

    无论功业多大,吕雉都是一个极其残酷,手段十分毒辣的女人。虽说权力总会流血,但是吕雉诛杀了很多不该被诛杀的人,那个神秘的苍狗般的异物,其实就是杀戮过甚所产生的心魔。

    唐朝的司马贞这样评说吕雉:

    高祖犹微,吕氏作妃。

    及正轩掖,潜用福威。

    志怀安忍,性挟猜疑。

    置鸩齐悼,残彘戚姬。

    孝惠崩殒,其哭不悲。

    诸吕用事,天下示私。

    大臣菹醢,支孽芟夷。

    祸盈斯验,苍狗为菑。

第62章多行不义必自毙

    多行不义必自毙。吕氏家族倒行逆施,最终自然逃不掉倒台的命运。

    吕雉企图以政治婚姻的形式打入刘氏皇族,然而,并非每个吕氏女人都如她那么坚定。在吕雉的一手操纵下,她给刘氏家族送去了一位极好的间谍。这位间谍,就是吕禄的女儿,刘章的妻子。吕雉本想让吕氏女子潜伏于刘氏皇族,殊不知,吕氏集团却被反潜伏。吕禄的女儿知道父亲和吕产担心被诛,预谋作乱,便将消息告诉刘章。刘章即刻转告齐王刘襄,说:“吕氏家族要造反,你快出兵西进,我和兴居打内应,大家一起诛灭诸吕,你做皇帝。”

    刘襄马上召集舅父驷钧、郎中令祝午和中尉魏勃,准备起兵西进。突然,丞相召平派士卒将齐宫团团围住。诸侯国丞相的任免权在朝廷,召平是吕雉安插的密探。吕雉只会提拔人,不会培养人才,召平也是个笨蛋。平民出身的魏勃,只用几句话就稳住了召平。

    平民出身的魏勃这一生说起来也是一段传奇。

    魏勃贫困,半夜偷偷在丞相门前扫地。一连好几个月,丞相府门前都干干净净,扫地的舍人大感奇怪。于是夜晚起身查看,见魏勃扫地,问原因。魏勃说他想见曹参,但家贫,没有礼物拜见。他替舍人扫地,希望舍人引见。舍人感其志诚,将魏勃引见给曹参。

    阅人无数的曹参见魏勃不凡,留他当舍人。曹参当丞相期间,魏勃帮了不少忙。曹参临死,介绍魏勃给刘肥。老相国推荐,刘肥封魏勃为内史,管理民政。刘肥死后,刘襄继位,召平为丞相,魏勃为中尉。魏勃是刘肥的得力助手,很厉害,召平对他忌惮三分。

    这时召平领兵团团围住齐宫。魏勃对召平说:“齐王想发兵,但是他没有朝廷的虎符凭证。没有虎符凭证而发兵,那就是造反,军队就是叛军。你作为丞相,这一点做得很好。你去休息吧,让我替你围住。”召平大概一时昏了头,竟然当真将围困齐宫的事交给了魏勃。召平刚回到相国府,魏勃便撤去围困齐宫的兵,领兵反围相国府。片刻之间,优劣陡转,遭此大变,召平伤痛难抑,叹了句“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拔剑自刎。

    吕雉安插此等间谍,真要笑掉天下人的大牙。刘襄脱困后,命魏勃为将军,封驷钧为丞相,拜祝午为内史,起全国之兵,浩浩荡荡向西进发。刘襄深信,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魏勃在关键时刻解救齐国,就一定能够趁势解救天下。刘襄此次发全国之兵,大举进发,以二弟刘章、三弟刘兴居为内应,内外夹攻,吕氏必灭。吕氏灭后,他刘襄就是皇帝。

    皇位,对权力欲极强的人有一种难以形容的魔力。刘襄领大部队向皇位进发,命祝午前去游说琅玡王刘泽,说:“吕氏家族想造反,齐王刘襄已经起兵前往征讨。齐王知道自己辈分低,年纪轻,不懂打仗的事,他愿意将全齐国的兵交给你。你和高祖皇帝东征西讨,了解战争,齐王不敢私自动兵。齐王派我为使,请你前往临菑和齐王商议,共同平定关中。”刘泽听得心花怒放。刘氏门中,他辈分最高,资格最老,一旦诛灭吕氏,他无疑就是新皇帝。

    各有各的如意算盘。刘泽想当皇帝,刘襄却想趁机收回他的琅玡郡。刘泽的琅玡郡原属齐国,为拉拢刘泽,吕雉割齐国的琅玡郡给刘泽,封刘泽为琅玡王,嫁吕媭的女儿给他。刘泽见不得一丁点利益,发现能当皇帝,高兴得差点疯了。当即起行,随祝午前往临菑。一到临菑,刘襄扣留刘泽,命祝午返回,率领琅玡郡兵西进。

    刘泽被扣,肠子都悔青了,立刻整理思绪,寻思脱身之计。痛定思痛,他发现不只他一人想当皇帝,于是对刘襄说:“你父亲刘肥,是高祖皇帝的长子,你是长孙,诛灭吕氏后,你就该当皇帝。朝臣对此狐疑不决,我在刘氏中辈分最高,资格最老,说话有分量。留我在临菑对你无益,让我去长安,我保你当皇帝。”

    有的人胆大,有的人是傻蛋,不知道刘襄是大胆,还是傻蛋,他刚摔了刘泽一跤,竟然还相信刘泽会帮他。刘襄听后,心下大乐,派一支卫队护送刘泽去长安。

    刘泽走后,刘襄大驱军马,攻取济南。为加速实现皇帝梦,刘襄传檄天下:

    高祖皇帝平定天下,分封子弟为王。高祖皇帝死后,吕氏家族竟然诛杀三位刘氏子弟,割分齐国,危害高祖帝业。吕雉擅权,惑乱朝纲,弄得天灾连连,民怨沸腾。吕雉死后,诸吕又拥兵自重,挟制天子,威逼忠臣。如今皇室衰微,请大家随我,一起西征,平定叛乱,辅助刘氏帝业。

    刘襄传檄天下,大驱军马,声势十分浩大。诸吕深感恐惧,吕产派大将军灌婴东进迎敌。灌婴忠于刘氏,屯兵荥阳,与刘襄约定,待诸吕叛乱,两军同时攻向长安。灌婴军屯荥阳,刘襄军屯济南郡,两军虎视眈眈,时刻注视长安。一旦长安稍有变动,两军齐发,诸吕必成齑粉。

    吕雉太悲哀,其家门中竟然有这几个不成器的蠢材。

    闻讯的吕产病急乱投医,竟然派灌婴迎击刘襄,灌婴对刘氏忠诚无二,这根本就是倒持太阿,反助敌军。都说烂泥扶不上墙,吕雉偏要挑战,代价只能是血。

    城外有大军虎视眈眈,城内有谋士阴谋密计,吕氏集团却痴若呆子。为夺取兵权和相印,陈平和周勃劫持曲周侯郦商,逼迫他儿子郦寄游说吕禄,威胁吕禄交出兵权,归还相印。

    好友郦商对吕禄说:

    “天下是高祖皇帝和高皇后共同打下的,高祖皇帝立了九位王,吕后立了三位王,这都是经朝臣同意,天下所共知的。太后刚死,皇帝年少,你身为将军不带兵守边,却集兵长安,以致被朝臣怀疑欲图不轨。你赶快交出将军印,将兵权还给太尉,再让梁王交出相国印,同朝臣歃血盟誓,两相安好,回到封地。如此,齐国必会退兵,朝廷才会安全,你也才可以高枕无忧地享受王位,这才是有利于万世的事。”

    吕产没有头脑,吕禄的大脑里简直全是豆渣。面对外患内忧,他竟然觉得郦寄说得对,去和吕产以及诸吕商量交出大权一事。吕雉经千难历万险好不容易搞垮了刘氏子弟,架空陈平和周勃,这几个不成气候的家伙竟然想拱手交还大权。吕雉倘若死而有灵,做鬼恐怕也要从地府爬上来。诸吕子弟毫无见识,各执一词,商讨半天只能暂且搁置。成大事需当机立断,诸吕临事犹豫,恐怕离死期不远了。

    吕禄很信任郦寄,他们两人相约一起去打猎。吕禄真是无才无能之辈,当此大事,竟然有心情去打猎。他去打猎,多半是郦寄出的主意,想趁机再劝。打猎途中,吕禄顺道去看望姑姑吕媭,吕媭见吕禄大而化之,毫不将外患内忧放在心上,勃然大怒,说:“你作为将军,竟然在这个时候抛下军队不管,吕氏就要没有立足之地了。”话一说完,吕媭将家中珠宝、金银、玉石等全部丢在堂下,说“不必替其他人看守了”。

    吕氏门中阴盛阳衰,吕雉和吕媭都是有识见之人,吕产和吕禄却是两个草包。吕媭是个聪明人,她的感叹颇像萧何,萧何留给子孙的话是:

    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父辈创业艰辛,子辈守业更难,倘若子弟无能,父辈的努力也必为他人所夺。吕媭的话,深深揭示了吕雉的悲哀,说出了萧何对子孙的教诲。吕雉力排万难,独力为吕氏家族建造一栋宏伟大厦,可吕氏子弟竟不能相守。有此子孙,悲哀难言!

    九月十日,曹参的儿子,行御史大夫曹窋到吕产处汇报公事,恰逢郎中令贾寿从齐国回来,将灌婴和刘襄的密谋告知吕产。吕产心惊肉跳,只顾和贾寿商量对付之策,竟然忘了曹窋的存在。曹窋见大事紧急,当即跑去告诉周勃和陈平。

    事情紧急,一方面,周勃当机立断,冒险进入北军大营,矫诏调动兵将;另一方面,催促郦寄等人,加大游说工作,争取蒙骗吕禄的将军印。陈平之计,一只手抓军事武装,另一只手抓政治诱降,如此一来,没有头脑的诸吕必死无疑。

    在郦寄等人的地毯式政治灌输下,吕禄也昏了头,双手呈上了相印和兵权。

    以刘氏子弟的鲜血换取的相印和兵权,竟然被几句唬人的鬼话轻易骗取。吕禄之庸碌,可想而知。

    周勃要弄矫诏,必须有皇帝的符节,而这掌节使者,正是忠心耿耿的襄平侯纪通。吕氏擅权,挟制君主,纪通早就恨之入骨。听说周勃需要符节调动北军以诛杀吕氏,纪通立刻呈上。周勃带上符节,风驰电掣般奔往北军大营。正奔行间,使者拦住周勃,将将军印交给他。周勃大喜过望,奔行更速,刚进军门,周勃大喊:

    支持吕氏的,露出右臂;支持刘氏的,露出左臂。

    将士们都露出左臂,没一人露出右臂。吕氏家族,独木难支,孤掌难鸣,等着他们的就只有一条路:死路。

    周勃佩戴将军印,统帅北军,命刘章监管军门,绝不能让吕产进入未央宫。已经交出相印和兵权的吕禄,只是废物一个,不必管理。周勃统领北军,只担忧吕产领军相攻。吕产缺乏智谋,但不乏勇猛,倘若他狗急跳墙,拼个鱼死网破,关中必然大乱。

    果不出所料,宫门刚刚关闭,吕产就带领军士来到。吕产喊话,门内无人回应。宫门坚闭,吕产知道难以强攻进入。面对漆黑而冷漠的宫门,吕产踌躇不定,焦躁地来回踱步。军士见吕产如此无能,知道吕氏必败,于是军心开始涣散。吕产应该想想召平是怎么死的。

    曹窋把吕产在宫门外徘徊的事告知周勃。周勃担心吕产势大,命刘章前往护卫皇帝。陈平和周勃允诺,灭了吕氏后,刘章和刘兴居两兄弟将分别担任赵王和梁王。

    周勃给刘章的兵不多,只有一小队人。刘章年轻力胜,血气方刚,见吕产在宫门外游来游去,心里很不舒服,于是领着卫队直冲吕产大军。

    历史上不乏以少胜多的战役,刘章此次大战吕产,就是人少胜人多的例子。据《汉书》记载,两军相战正酣,突然大风狂卷,吕产军军旗折断,接着天地陡然一片黑,吕产军没一人敢战斗。

    吕产大败,刘章追击,狼狈不堪的吕产慌不择路,竟然藏到厕所里。刘章追到,大脚踢开门,吕产瑟瑟发抖,刘章手起,吕产头落。吕产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穷兵黩武者,但他的死,很像穷兵黩武者的。大凡穷兵黩武者,一旦兵败,立刻就会死于兵器。正如持剑者,必死于剑刃。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0039/ 第一时间欣赏历代王朝更迭最新章节! 作者:汤加盐大伯伯所写的《历代王朝更迭》为转载作品,历代王朝更迭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历代王朝更迭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历代王朝更迭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历代王朝更迭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历代王朝更迭介绍:
根据真实史实所收集记载的历代王朝更迭兴衰,开拓历史视角,让我们中国人更懂中国人的历史。历代王朝更迭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历代王朝更迭,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历代王朝更迭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