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最终诊断TXT下载最终诊断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最终诊断全文阅读

作者:号西风     最终诊断txt下载     最终诊断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555.调查

    随着儿童消化内镜技术的普及,小儿结肠镜检查应用越来越广泛。肠道准备作为行肠镜检查的基础,直接影响肠镜的诊疗结果。相较于成人,儿童的重要脏器功能发育不完善,认知、沟通、耐受能力较弱。儿童的消化道结构在不同年龄阶段也存在较大差别。

    目前国内尚无针对儿童消化内镜相关肠道准备的循证指南,因此在结合我国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制订符合国际标准的儿童肠道准备循证指南,对于指导我国儿童的肠道准备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联合多学科专家,基于现有证据,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系统,遵循国际指南报告规范,制订我国儿童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以期为儿科医师提供指导与决策依据。

    随着儿童消化内镜技术的普及,结肠镜、小肠镜、胶囊内镜检查在儿童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肠道准备质量直接影响消化内镜的诊治结果。

    中国儿童消化内镜医生多年来一直参考成人指南及国外儿童指南进行肠道准备,然而事实上,由于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消化道解剖结构差异较大,各重要脏器功能发育不完善,认知、沟通、耐受能力均不同于成人,国内外药物应用及内镜技术发展水平有差异等原因,故亟需制订中国儿童消化内镜诊疗相关的肠道准备指南。

    目前国外儿童肠道准备最新参考标准为2017年由欧洲胃肠内镜学会及欧洲儿科胃肠病学、肝病学和营养协会制订的儿童胃肠镜指南。

    国内最新参考标准为2018年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儿科协作组发布的。

    这两个指南中仅简单提及肠道准备方法,并未给出详尽的推荐意见。而在临床工作中,儿童内镜医师更需要的是涉及不同年龄组患儿肠道准备的饮食限制,宣教,泻药的选择、剂量和时机,辅助药物和特殊情况等诸多方面的标准。

    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儿科协作组联合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儿科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牵头制订。

    本指南旨在指导和促进儿童消化内镜医生更规范、更科学地进行儿童肠道准备,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儿童消化内镜肠道准备质量,最大程度使患儿获益。

    一、

    指南制定过程

    1指南制订方法

    本指南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儿科协作组与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儿科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联合发起,由grade中国中心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提供方法学与证据支持。

    本指南启动时间为2020年4月15日,定稿时间为2020年10月7日。

    本指南的制订方法和流程主要基于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以及2016年中华医学会发布的,并依据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和卫生保健实践指南的报告条目的具体要求制订及报告指南。

    2指南制订工作组的组建

    本指南成立了包括儿科、内科、外科及循证医学等多学科专家在内的指南制订工作组,主要分为指导委员会、秘书组、证据评价组、共识组和外审组。所有工作组成员填写了利益声明表,不存在与本指南直接的经济利益冲突。

    3指南的注册

    本指南已经在国际实践指南注册平台原则对最终纳入的10个临床问题进行解构。

    根据解构的具体问题进行检索:

    检索dle、thechranelibrary、ebase、episteoniko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主要纳入系统评价、ta分析、网状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系列、病例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等研究类型的证据;

    检索医脉通、esge、美国胃肠内镜学会以及美国结肠和直肠外科医师学会等机构官方网站,纳入消化内镜肠道准备领域相关指南;

    补充检索谷歌学术等一些其他网站,同时追溯纳入文献参考文献列表。所有类型的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9月1日,检索方式为每个临床问题具体的主题词结合自由词,发表语言限定为中英文。

    完成文献检索后,每个临床问题均由2位证据评价组成员按照题目、摘要和全文的顺序逐级独立筛选文献,确定纳入符合具体临床问题的文献,完成筛选后两人进行核对,如存在分歧,则通过共同讨论或咨询第三方协商确定。

    7证据的评价与分级

    证据组使用系统评价偏倚风险评价工具量表对纳入的系统评价、ta分析和网状ta分析进行偏倚风险评价。

    使用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诊断准确性研究的质量评价工具、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和加拿大卫生经济研究所量表等对相应类型的原始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

    评价过程由两人独立完成,若存在分歧,则共同讨论或咨询第三方解决。

    最后,使用grade方法对每个临床问题的证据体质量和推荐意见强度进行分级。

    8推荐意见的形成

    专家组基于证据组提供的国内外现有证据汇总表,同时考虑中国患者的偏好与价值观、干预措施的成本和利弊后,初步拟出符合我国临床诊疗实践的推荐意见。

    分别于2020年9月15日和2020年9月18日进行了两轮推荐意见德尔菲调研,共收集到26条专家修改意见。在已有证据的基础上,专家组结合修改意见进一步对推荐意见进行完善,最终就所有推荐意见达成共识。

    9指南的撰写与外审

    推荐意见达成共识后,指南制订工作组参考国际指南的报告规范right完成指南初稿的撰写,并提交外审组专家进行审阅,根据其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完善,最后形成指南终稿。

    10指南的更新

    本指南计划在3~5年内按照国际指南更新方法和流程对推荐意见进行更新。

    二、

    推荐意见及依据

    临床问题1:儿童做肠道准备时应如何进行健康教育?

    推荐意见:建议通过电话、短信和手机应用程序等辅助方式对儿童的父母法定监护人进行健康教育。对于≥7岁的儿童,建议使用卡通图片或视频对儿童及其父母法定监护人进行健康教育。

    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理解影响肠道准备的质量,肠道准备的质量与肠道疾病的检出率呈正相关。

    研究显示,与传统护理措施相比,对儿童及其父母实施包括患者教育在内的加强护理措施,可明显改善肠道准备质量和住院满意度,同时也可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焦虑。

    结肠镜检查前进行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成人患者肠道准备的质量,而实施包括书面材料、教育视频、检查前1d的电话再教育,及医生面对面指导等在内的教育干预也可有效改善肠道准备的质量。

    除了传统的口头和书面的患者教育方式,电话、短信以及手机应用程序等辅助方式的接受度和使用率越来越高。

    系统评价结果显示,使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可提高患者教育的效果,患者的肠道准备质量更好。采用电话、短信以及手机应用程序等辅助方式与个体化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方法,也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肠道准备质量和依从性。

    在提高肠道准备质量的众多的健康教育方式中,极易被理解和接受的是视频或图像形式的教育干预。与接受传统教育相比,视频教育干预可以明显提高肠道准备的充分率。

    研究显示,使用卡通折页、彩色图片、漫画或动漫等教育方式,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肠道准备bbps及肠道准备水平良好率。

    此外,考虑到对图片及视频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所以对于≥7岁的儿童,建议对儿童及其父母法定监护人同时提供健康教育指导;对于7岁的儿童,建议仅向其父母法定监护人提供健康教育指导,以确保每个孩子及其家庭阅读并理解肠道准备的相关内容。

    临床问题2:儿童肠道准备前应如何限制其饮食?

    推荐意见:推荐进行肠道准备的儿童自镜检前1d采用低残留低纤维饮食或清流质饮食。肠道营养粉剂作为低残留低纤维饮食的证据目前尚不充分,应视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目前儿童和成人进行肠道准备时常采用的饮食模式主要为清流质饮食和低残留低纤维饮食。

    清流质饮食一般指透明液体饮食,如清水、澄清的果汁、清炖肉汤和无色运动饮料等易吸收、不易在肠道内留下残渣的食物。低纤维低残留饮食一般包括奶制品、精米精面、烹饪过的蔬菜和结缔组织少的肉类等,但不包括豆类、全麦食物和生果蔬等高纤维或容易产生气体的食物。

    此外,为避免影响镜下结果,需要对患者限制或禁食火龙果、奇异果等带有颜色及果籽的食物。

    现有研究显示,6~18岁儿童接受低纤维饮食与清流质饮食后的肠道准备充分率无统计学差异,针对成人的系统评价同样证实了这一点,但接受低纤维饮食后患者的恶心、呕吐和头痛等不良反应症状明显减轻,从而引起患者的依从性和重复意愿更佳。

    尽管成人证据显示了低残留低纤维饮食的优势,但儿童目前仍缺乏相关研究证据,结合0~6个月儿童仅推荐纯母乳喂养的现状,故对儿童仍保留清流质饮食的推荐。

    而针对限制饮食的时间,现有研究显示接受1d或2d的清流质饮食在儿童肠道准备效果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接受1d或2d的低残留饮食在成人肠道准备质量方面也无统计学差异,但保持1d低残留饮食的患者依从性和重复意愿更高,因此推荐儿童自镜检前1d开始进行饮食准备。

    鉴于低残留饮食可能造成患者营养缺失,肠道营养粉剂作为一种高能量的低残留低纤维饮食现已被应用于临床。

    研究显示,整蛋白短肽作为儿童肠道准备联合方案中限制饮食的方式,其肠道清洁效果和镜检成功率均显著提高。但在肠内营养不间断时考虑到其成本相对较高,所以建议应视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556.合作

    祁镜的面前是两个“L”型大书柜,款式老旧,但容量够大。三排木架外加十来个橱窗里满是医书和国外杂志,被人按大小厚薄整齐地码放着,塞得满满当当。

    面对引领上千医护职工的丹阳医院的院长,祁镜没有这个年龄该有的青涩,一番慷慨陈词说得祁森愣了好一会儿。

    儿子向来贪玩,祁森也早就已经为他铺好了门路。

    只要拿下医学院毕业的文凭,卫生系统、医药公司、甚至自己医院里的行政职位都可以任他挑选。

    可没想到的是,祁镜在毕业前突然转了性,这是他始料未及的。

    这怎么看都不像自己的儿子,听口气反倒像干了十多年临床的学科老骨干,还是最有经验的那一类。

    虽然性格很油滑嘴巴也得理不饶人,极尽毒舌之能事,但心里想的都是病人。

    过了许久,祁森缓过劲来:“你确定要进临床?”

    祁镜点了点头:“确定。”

    他三天前刚重生,上一世选了最轻松的行政办公室。结果第一年就因为上班打游戏被人举报了好几次,混了五年后祁森实在迫于压力,一气之下把他扔进急诊,给那些医生打下手。

    在咒骂、埋怨、指责和中伤中,祁镜慢慢醒悟,开始在医院最底层打拼。

    重新学习知识,积累经验,甚至跟着比自己小五六岁的应届毕业生一起干杂活。熬了七八年,才靠着极强的诊断能力翻过身......

    这一世他不想再走老路,行政管理根本就不适合他,只有临床第一线才有他喜欢的东西。

    见父亲用异样的眼神看向自己,祁镜又忙不迭问了一句:“你不同意?”

    被这么一问,祁森清清嗓子,马上没了平时管教手下医生的威严,反而噗哧一声笑了出来:“我怎么可能不同意,要反对的是你妈。你也知道你妈那脾气,我可斗不过她。”

    “再说现在临床不容易,sars还没平息,恐怕......”

    回想起03年的sars,祁镜还是心有余悸,突如其来的新型传染病让第一线的中青年骨干损失惨重。

    在丹阳医院,半年内就倒下了五位医护。虽然最后都救了回来,可还是有三人落下了后遗症。其中一个还得了股骨头坏死,坐上了轮椅。得等几年后,国内有了成熟的人工关节置换,她才能慢慢摆脱残疾的命运。

    但就算科学技术再成熟,她也已经基本和临床说了再见。

    不过祁镜更在意的是之后轮番登场在好几场疫情,尤其是十多年后的那次,蔓延速度和摧毁力都是空前的......

    他要阻止它们。

    祁镜长叹口气,手指轻轻敲着桌面:“爸,让我窝办公室陪那帮老头老太聊天唠嗑,没门!还有,你看我这据理力争的脾气能调解医闹吗?不激化矛盾就不错了。”

    “那你自己和你妈说去。”

    祁森没有继续聊下去的动力,揽下这活肯定没好果子吃,到时候又得挨一顿臭骂。干了十来年院长了,回到家还得被自己医院里的医生骂,简直可笑啊。

    祁镜脸上闪过微笑,他爸还是那个妻管严的爸,一点都没变。

    他没好气地来到祁森身边,手臂一抬,搭在了他肩膀上,开口理论了起来:“当初可是你让我填的志愿,怎么,现在要赖账啊?”

    “当初说好进行政的,要是转临床,你妈还不得骂死我......”

    话没说完,祁镜立刻反驳道:“您这说法就不对了。”

    “不对?怎么不对了?”

    看着自己爸那畏惧的小眼神,祁镜强忍笑意,解释道:“当初我得了专业选择困难症,老妈也是横竖不满意,给不出‘治疗方案’。后来是您给指了条明路,将来至少可以进丹阳医院跟着混口饭吃,算是种保守治疗吧。”

    祁森第一次听到有人这样打比方,不过细想想也没什么不对。

    当初他就是怀着这种折中的想法,毕竟家庭地位摆在那儿,两边都不能得罪啊。

    “五年来,疗效不能说没有,一般吧。”祁镜理了理思路,继续说道,“那么多年过去了,现在病情有了反复,为了预防复发和严重并发症,所以还得您老接着管。”

    理由其实很简单,就是甩锅而已,但在祁镜的包装下,就显得格外有逼格。

    一套套的说辞往外蹦完,没留给祁森任何反应时间和反驳的机会。最后自己儿子还客气地拍拍他的肩膀,像个没事儿人一样从书架上随手抽走了两本杂志,临走还不忘送上“拜托了”三个字。

    祁森现在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这辈子碰到这对娘俩算是栽了。

    而祁镜拿着书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反手关上门,然后一个跟头倒在了床垫上。现在是晚上20点55分,时间还早。按父亲一直雷厉风行的作派,再加上关乎自己的工作,这件事绝不会拖到明天。

    爆炸一触即发。

    祁镜看着手表:应该快了......

    果然刚过两分钟,门外响起了一位中年妇女的咆哮声。

    声音很重,带着深深的幽怨,显然无法接受刚听到的事实。话语间充斥着“老不死的”、“这事儿我说了算”、“滚蛋”、“不听”等任性的词汇。

    不过还是一如既往的攻击性不足,只是在肆意地抒发内心的情感罢了,让祁镜听着反倒感受到了丝中年夫妻之间的暧昧。

    就像在辣椒里掺了蜜糖,尝起来有种泰式甜辣酱的味道。

    又过了几分钟,争论声音暂缓,显然祁森打出了拿手的太极神功,成功挽救回了局势。

    之后开始传来淡淡的妇女哭声,紧接着就是啜泣和有些语无伦次的不安和无奈。两人在医院摸爬滚打了那么多年,都知道临床代表了什么,同意祁镜进临床就是在把孩子往火坑里推。

    很多医学生就算没路子,也会自己找其他出路。

    可他们家倒好,路子多的数不清,有太多选择可以避开,但儿子竟然还一头猛扎进去。

    过了好一会儿,哭声才渐渐消失,两口子似乎初步达成了共识。

    祁镜躺在床上送了口气,不管祁森和肖玉签订了什么不平等条约,总之短期内自己可以做喜欢的事儿了。

    唉......

    他把刚到手的杂志放在一边,轻轻捏了把略微有些凸起的小腹:“还是锻炼锻炼吧。”

    临床是个脑力和体力参半的累活,当初他就是冲得太猛,身体消耗太过,又不巧碰上了疫情大爆发。最后身体受不住,倒在了防疫第一线。

    重活一世,祁镜给自己定下的首要任务就是阻止那场疫情爆发,同时自然也得保养一下身体。

    一身穿戴完毕,戴上耳机,他跑步离开了家。

557.混乱

    祁镜的面前是两个“L”型大书柜,款式老旧,但容量够大。三排木架外加十来个橱窗里满是医书和国外杂志,被人按大小厚薄整齐地码放着,塞得满满当当。

    面对引领上千医护职工的丹阳医院的院长,祁镜没有这个年龄该有的青涩,一番慷慨陈词说得祁森愣了好一会儿。

    儿子向来贪玩,祁森也早就已经为他铺好了门路。

    只要拿下医学院毕业的文凭,卫生系统、医药公司、甚至自己医院里的行政职位都可以任他挑选。

    可没想到的是,祁镜在毕业前突然转了性,这是他始料未及的。

    这怎么看都不像自己的儿子,听口气反倒像干了十多年临床的学科老骨干,还是最有经验的那一类。

    虽然性格很油滑嘴巴也得理不饶人,极尽毒舌之能事,但心里想的都是病人。

    过了许久,祁森缓过劲来:“你确定要进临床?”

    祁镜点了点头:“确定。”

    他三天前刚重生,上一世选了最轻松的行政办公室。结果第一年就因为上班打游戏被人举报了好几次,混了五年后祁森实在迫于压力,一气之下把他扔进急诊,给那些医生打下手。

    在咒骂、埋怨、指责和中伤中,祁镜慢慢醒悟,开始在医院最底层打拼。

    重新学习知识,积累经验,甚至跟着比自己小五六岁的应届毕业生一起干杂活。熬了七八年,才靠着极强的诊断能力翻过身......

    这一世他不想再走老路,行政管理根本就不适合他,只有临床第一线才有他喜欢的东西。

    见父亲用异样的眼神看向自己,祁镜又忙不迭问了一句:“你不同意?”

    被这么一问,祁森清清嗓子,马上没了平时管教手下医生的威严,反而噗哧一声笑了出来:“我怎么可能不同意,要反对的是你妈。你也知道你妈那脾气,我可斗不过她。”

    “再说现在临床不容易,sars还没平息,恐怕......”

    回想起03年的sars,祁镜还是心有余悸,突如其来的新型传染病让第一线的中青年骨干损失惨重。

    在丹阳医院,半年内就倒下了五位医护。虽然最后都救了回来,可还是有三人落下了后遗症。其中一个还得了股骨头坏死,坐上了轮椅。得等几年后,国内有了成熟的人工关节置换,她才能慢慢摆脱残疾的命运。

    但就算科学技术再成熟,她也已经基本和临床说了再见。

    不过祁镜更在意的是之后轮番登场在好几场疫情,尤其是十多年后的那次,蔓延速度和摧毁力都是空前的......

    他要阻止它们。

    祁镜长叹口气,手指轻轻敲着桌面:“爸,让我窝办公室陪那帮老头老太聊天唠嗑,没门!还有,你看我这据理力争的脾气能调解医闹吗?不激化矛盾就不错了。”

    “那你自己和你妈说去。”

    祁森没有继续聊下去的动力,揽下这活肯定没好果子吃,到时候又得挨一顿臭骂。干了十来年院长了,回到家还得被自己医院里的医生骂,简直可笑啊。

    祁镜脸上闪过微笑,他爸还是那个妻管严的爸,一点都没变。

    他没好气地来到祁森身边,手臂一抬,搭在了他肩膀上,开口理论了起来:“当初可是你让我填的志愿,怎么,现在要赖账啊?”

    “当初说好进行政的,要是转临床,你妈还不得骂死我......”

    话没说完,祁镜立刻反驳道:“您这说法就不对了。”

    “不对?怎么不对了?”

    看着自己爸那畏惧的小眼神,祁镜强忍笑意,解释道:“当初我得了专业选择困难症,老妈也是横竖不满意,给不出‘治疗方案’。后来是您给指了条明路,将来至少可以进丹阳医院跟着混口饭吃,算是种保守治疗吧。”

    祁森第一次听到有人这样打比方,不过细想想也没什么不对。

    当初他就是怀着这种折中的想法,毕竟家庭地位摆在那儿,两边都不能得罪啊。

    “五年来,疗效不能说没有,一般吧。”祁镜理了理思路,继续说道,“那么多年过去了,现在病情有了反复,为了预防复发和严重并发症,所以还得您老接着管。”

    理由其实很简单,就是甩锅而已,但在祁镜的包装下,就显得格外有逼格。

    一套套的说辞往外蹦完,没留给祁森任何反应时间和反驳的机会。最后自己儿子还客气地拍拍他的肩膀,像个没事儿人一样从书架上随手抽走了两本杂志,临走还不忘送上“拜托了”三个字。

    祁森现在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这辈子碰到这对娘俩算是栽了。

    而祁镜拿着书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反手关上门,然后一个跟头倒在了床垫上。现在是晚上20点55分,时间还早。按父亲一直雷厉风行的作派,再加上关乎自己的工作,这件事绝不会拖到明天。

    爆炸一触即发。

    祁镜看着手表:应该快了......

    果然刚过两分钟,门外响起了一位中年妇女的咆哮声。

    声音很重,带着深深的幽怨,显然无法接受刚听到的事实。话语间充斥着“老不死的”、“这事儿我说了算”、“滚蛋”、“不听”等任性的词汇。

    不过还是一如既往的攻击性不足,只是在肆意地抒发内心的情感罢了,让祁镜听着反倒感受到了丝中年夫妻之间的暧昧。

    就像在辣椒里掺了蜜糖,尝起来有种泰式甜辣酱的味道。

    又过了几分钟,争论声音暂缓,显然祁森打出了拿手的太极神功,成功挽救回了局势。

    之后开始传来淡淡的妇女哭声,紧接着就是啜泣和有些语无伦次的不安和无奈。两人在医院摸爬滚打了那么多年,都知道临床代表了什么,同意祁镜进临床就是在把孩子往火坑里推。

    很多医学生就算没路子,也会自己找其他出路。

    可他们家倒好,路子多的数不清,有太多选择可以避开,但儿子竟然还一头猛扎进去。

    过了好一会儿,哭声才渐渐消失,两口子似乎初步达成了共识。

    祁镜躺在床上送了口气,不管祁森和肖玉签订了什么不平等条约,总之短期内自己可以做喜欢的事儿了。

    唉......

    他把刚到手的杂志放在一边,轻轻捏了把略微有些凸起的小腹:“还是锻炼锻炼吧。”

    临床是个脑力和体力参半的累活,当初他就是冲得太猛,身体消耗太过,又不巧碰上了疫情大爆发。最后身体受不住,倒在了防疫第一线。

    重活一世,祁镜给自己定下的首要任务就是阻止那场疫情爆发,同时自然也得保养一下身体。

    一身穿戴完毕,戴上耳机,他跑步离开了家。

558.反思

    祁镜的面前是两个“L”型大书柜,款式老旧,但容量够大。三排木架外加十来个橱窗里满是医书和国外杂志,被人按大小厚薄整齐地码放着,塞得满满当当。

    面对引领上千医护职工的丹阳医院的院长,祁镜没有这个年龄该有的青涩,一番慷慨陈词说得祁森愣了好一会儿。

    儿子向来贪玩,祁森也早就已经为他铺好了门路。

    只要拿下医学院毕业的文凭,卫生系统、医药公司、甚至自己医院里的行政职位都可以任他挑选。

    可没想到的是,祁镜在毕业前突然转了性,这是他始料未及的。

    这怎么看都不像自己的儿子,听口气反倒像干了十多年临床的学科老骨干,还是最有经验的那一类。

    虽然性格很油滑嘴巴也得理不饶人,极尽毒舌之能事,但心里想的都是病人。

    过了许久,祁森缓过劲来:“你确定要进临床?”

    祁镜点了点头:“确定。”

    他三天前刚重生,上一世选了最轻松的行政办公室。结果第一年就因为上班打游戏被人举报了好几次,混了五年后祁森实在迫于压力,一气之下把他扔进急诊,给那些医生打下手。

    在咒骂、埋怨、指责和中伤中,祁镜慢慢醒悟,开始在医院最底层打拼。

    重新学习知识,积累经验,甚至跟着比自己小五六岁的应届毕业生一起干杂活。熬了七八年,才靠着极强的诊断能力翻过身......

    这一世他不想再走老路,行政管理根本就不适合他,只有临床第一线才有他喜欢的东西。

    见父亲用异样的眼神看向自己,祁镜又忙不迭问了一句:“你不同意?”

    被这么一问,祁森清清嗓子,马上没了平时管教手下医生的威严,反而噗哧一声笑了出来:“我怎么可能不同意,要反对的是你妈。你也知道你妈那脾气,我可斗不过她。”

    “再说现在临床不容易,sars还没平息,恐怕......”

    回想起03年的sars,祁镜还是心有余悸,突如其来的新型传染病让第一线的中青年骨干损失惨重。

    在丹阳医院,半年内就倒下了五位医护。虽然最后都救了回来,可还是有三人落下了后遗症。其中一个还得了股骨头坏死,坐上了轮椅。得等几年后,国内有了成熟的人工关节置换,她才能慢慢摆脱残疾的命运。

    但就算科学技术再成熟,她也已经基本和临床说了再见。

    不过祁镜更在意的是之后轮番登场在好几场疫情,尤其是十多年后的那次,蔓延速度和摧毁力都是空前的......

    他要阻止它们。

    祁镜长叹口气,手指轻轻敲着桌面:“爸,让我窝办公室陪那帮老头老太聊天唠嗑,没门!还有,你看我这据理力争的脾气能调解医闹吗?不激化矛盾就不错了。”

    “那你自己和你妈说去。”

    祁森没有继续聊下去的动力,揽下这活肯定没好果子吃,到时候又得挨一顿臭骂。干了十来年院长了,回到家还得被自己医院里的医生骂,简直可笑啊。

    祁镜脸上闪过微笑,他爸还是那个妻管严的爸,一点都没变。

    他没好气地来到祁森身边,手臂一抬,搭在了他肩膀上,开口理论了起来:“当初可是你让我填的志愿,怎么,现在要赖账啊?”

    “当初说好进行政的,要是转临床,你妈还不得骂死我......”

    话没说完,祁镜立刻反驳道:“您这说法就不对了。”

    “不对?怎么不对了?”

    看着自己爸那畏惧的小眼神,祁镜强忍笑意,解释道:“当初我得了专业选择困难症,老妈也是横竖不满意,给不出‘治疗方案’。后来是您给指了条明路,将来至少可以进丹阳医院跟着混口饭吃,算是种保守治疗吧。”

    祁森第一次听到有人这样打比方,不过细想想也没什么不对。

    当初他就是怀着这种折中的想法,毕竟家庭地位摆在那儿,两边都不能得罪啊。

    “五年来,疗效不能说没有,一般吧。”祁镜理了理思路,继续说道,“那么多年过去了,现在病情有了反复,为了预防复发和严重并发症,所以还得您老接着管。”

    理由其实很简单,就是甩锅而已,但在祁镜的包装下,就显得格外有逼格。

    一套套的说辞往外蹦完,没留给祁森任何反应时间和反驳的机会。最后自己儿子还客气地拍拍他的肩膀,像个没事儿人一样从书架上随手抽走了两本杂志,临走还不忘送上“拜托了”三个字。

    祁森现在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这辈子碰到这对娘俩算是栽了。

    而祁镜拿着书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反手关上门,然后一个跟头倒在了床垫上。现在是晚上20点55分,时间还早。按父亲一直雷厉风行的作派,再加上关乎自己的工作,这件事绝不会拖到明天。

    爆炸一触即发。

    祁镜看着手表:应该快了......

    果然刚过两分钟,门外响起了一位中年妇女的咆哮声。

    声音很重,带着深深的幽怨,显然无法接受刚听到的事实。话语间充斥着“老不死的”、“这事儿我说了算”、“滚蛋”、“不听”等任性的词汇。

    不过还是一如既往的攻击性不足,只是在肆意地抒发内心的情感罢了,让祁镜听着反倒感受到了丝中年夫妻之间的暧昧。

    就像在辣椒里掺了蜜糖,尝起来有种泰式甜辣酱的味道。

    又过了几分钟,争论声音暂缓,显然祁森打出了拿手的太极神功,成功挽救回了局势。

    之后开始传来淡淡的妇女哭声,紧接着就是啜泣和有些语无伦次的不安和无奈。两人在医院摸爬滚打了那么多年,都知道临床代表了什么,同意祁镜进临床就是在把孩子往火坑里推。

    很多医学生就算没路子,也会自己找其他出路。

    可他们家倒好,路子多的数不清,有太多选择可以避开,但儿子竟然还一头猛扎进去。

    过了好一会儿,哭声才渐渐消失,两口子似乎初步达成了共识。

    祁镜躺在床上送了口气,不管祁森和肖玉签订了什么不平等条约,总之短期内自己可以做喜欢的事儿了。

    唉......

    他把刚到手的杂志放在一边,轻轻捏了把略微有些凸起的小腹:“还是锻炼锻炼吧。”

    临床是个脑力和体力参半的累活,当初他就是冲得太猛,身体消耗太过,又不巧碰上了疫情大爆发。最后身体受不住,倒在了防疫第一线。

    重活一世,祁镜给自己定下的首要任务就是阻止那场疫情爆发,同时自然也得保养一下身体。

    一身穿戴完毕,戴上耳机,他跑步离开了家。

559.重新审视

    祁镜的面前是两个“L”型大书柜,款式老旧,但容量够大。三排木架外加十来个橱窗里满是医书和国外杂志,被人按大小厚薄整齐地码放着,塞得满满当当。

    面对引领上千医护职工的丹阳医院的院长,祁镜没有这个年龄该有的青涩,一番慷慨陈词说得祁森愣了好一会儿。

    儿子向来贪玩,祁森也早就已经为他铺好了门路。

    只要拿下医学院毕业的文凭,卫生系统、医药公司、甚至自己医院里的行政职位都可以任他挑选。

    可没想到的是,祁镜在毕业前突然转了性,这是他始料未及的。

    这怎么看都不像自己的儿子,听口气反倒像干了十多年临床的学科老骨干,还是最有经验的那一类。

    虽然性格很油滑嘴巴也得理不饶人,极尽毒舌之能事,但心里想的都是病人。

    过了许久,祁森缓过劲来:“你确定要进临床?”

    祁镜点了点头:“确定。”

    他三天前刚重生,上一世选了最轻松的行政办公室。结果第一年就因为上班打游戏被人举报了好几次,混了五年后祁森实在迫于压力,一气之下把他扔进急诊,给那些医生打下手。

    在咒骂、埋怨、指责和中伤中,祁镜慢慢醒悟,开始在医院最底层打拼。

    重新学习知识,积累经验,甚至跟着比自己小五六岁的应届毕业生一起干杂活。熬了七八年,才靠着极强的诊断能力翻过身......

    这一世他不想再走老路,行政管理根本就不适合他,只有临床第一线才有他喜欢的东西。

    见父亲用异样的眼神看向自己,祁镜又忙不迭问了一句:“你不同意?”

    被这么一问,祁森清清嗓子,马上没了平时管教手下医生的威严,反而噗哧一声笑了出来:“我怎么可能不同意,要反对的是你妈。你也知道你妈那脾气,我可斗不过她。”

    “再说现在临床不容易,sars还没平息,恐怕......”

    回想起03年的sars,祁镜还是心有余悸,突如其来的新型传染病让第一线的中青年骨干损失惨重。

    在丹阳医院,半年内就倒下了五位医护。虽然最后都救了回来,可还是有三人落下了后遗症。其中一个还得了股骨头坏死,坐上了轮椅。得等几年后,国内有了成熟的人工关节置换,她才能慢慢摆脱残疾的命运。

    但就算科学技术再成熟,她也已经基本和临床说了再见。

    不过祁镜更在意的是之后轮番登场在好几场疫情,尤其是十多年后的那次,蔓延速度和摧毁力都是空前的......

    他要阻止它们。

    祁镜长叹口气,手指轻轻敲着桌面:“爸,让我窝办公室陪那帮老头老太聊天唠嗑,没门!还有,你看我这据理力争的脾气能调解医闹吗?不激化矛盾就不错了。”

    “那你自己和你妈说去。”

    祁森没有继续聊下去的动力,揽下这活肯定没好果子吃,到时候又得挨一顿臭骂。干了十来年院长了,回到家还得被自己医院里的医生骂,简直可笑啊。

    祁镜脸上闪过微笑,他爸还是那个妻管严的爸,一点都没变。

    他没好气地来到祁森身边,手臂一抬,搭在了他肩膀上,开口理论了起来:“当初可是你让我填的志愿,怎么,现在要赖账啊?”

    “当初说好进行政的,要是转临床,你妈还不得骂死我......”

    话没说完,祁镜立刻反驳道:“您这说法就不对了。”

    “不对?怎么不对了?”

    看着自己爸那畏惧的小眼神,祁镜强忍笑意,解释道:“当初我得了专业选择困难症,老妈也是横竖不满意,给不出‘治疗方案’。后来是您给指了条明路,将来至少可以进丹阳医院跟着混口饭吃,算是种保守治疗吧。”

    祁森第一次听到有人这样打比方,不过细想想也没什么不对。

    当初他就是怀着这种折中的想法,毕竟家庭地位摆在那儿,两边都不能得罪啊。

    “五年来,疗效不能说没有,一般吧。”祁镜理了理思路,继续说道,“那么多年过去了,现在病情有了反复,为了预防复发和严重并发症,所以还得您老接着管。”

    理由其实很简单,就是甩锅而已,但在祁镜的包装下,就显得格外有逼格。

    一套套的说辞往外蹦完,没留给祁森任何反应时间和反驳的机会。最后自己儿子还客气地拍拍他的肩膀,像个没事儿人一样从书架上随手抽走了两本杂志,临走还不忘送上“拜托了”三个字。

    祁森现在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这辈子碰到这对娘俩算是栽了。

    而祁镜拿着书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反手关上门,然后一个跟头倒在了床垫上。现在是晚上20点55分,时间还早。按父亲一直雷厉风行的作派,再加上关乎自己的工作,这件事绝不会拖到明天。

    爆炸一触即发。

    祁镜看着手表:应该快了......

    果然刚过两分钟,门外响起了一位中年妇女的咆哮声。

    声音很重,带着深深的幽怨,显然无法接受刚听到的事实。话语间充斥着“老不死的”、“这事儿我说了算”、“滚蛋”、“不听”等任性的词汇。

    不过还是一如既往的攻击性不足,只是在肆意地抒发内心的情感罢了,让祁镜听着反倒感受到了丝中年夫妻之间的暧昧。

    就像在辣椒里掺了蜜糖,尝起来有种泰式甜辣酱的味道。

    又过了几分钟,争论声音暂缓,显然祁森打出了拿手的太极神功,成功挽救回了局势。

    之后开始传来淡淡的妇女哭声,紧接着就是啜泣和有些语无伦次的不安和无奈。两人在医院摸爬滚打了那么多年,都知道临床代表了什么,同意祁镜进临床就是在把孩子往火坑里推。

    很多医学生就算没路子,也会自己找其他出路。

    可他们家倒好,路子多的数不清,有太多选择可以避开,但儿子竟然还一头猛扎进去。

    过了好一会儿,哭声才渐渐消失,两口子似乎初步达成了共识。

    祁镜躺在床上送了口气,不管祁森和肖玉签订了什么不平等条约,总之短期内自己可以做喜欢的事儿了。

    唉......

    他把刚到手的杂志放在一边,轻轻捏了把略微有些凸起的小腹:“还是锻炼锻炼吧。”

    临床是个脑力和体力参半的累活,当初他就是冲得太猛,身体消耗太过,又不巧碰上了疫情大爆发。最后身体受不住,倒在了防疫第一线。

    重活一世,祁镜给自己定下的首要任务就是阻止那场疫情爆发,同时自然也得保养一下身体。

    一身穿戴完毕,戴上耳机,他跑步离开了家。

560.诊断or监察

    近日,中美两国科学家合作搞出了个大新闻——制作了史上第一批人猴嵌合体胚胎,通俗点说,就是把人类细胞注入猴子胚胎,试图培养带有人类细胞甚至长出人类器官的猴子。

    新闻一出,立刻登上网站首页,并引起了争议。过去,其他人类与动物嵌合体的研究和支持政策一样也引发过争议,比如,“医学界”曾经报道过的来自日本的人类和大鼠的嵌合体……

    尽管有争议,研究也有积极的一面,研究者们认为,这些研究可以给人类器官移植、试管婴儿技术等医学问题带来帮助。

    人猴嵌合体,到底是人还是猴?

    nature在相关报道中多次使用了hybrid这个词,但要注意,这种将人类多功能干细胞注入动物胚胎培育出的嵌合体,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杂交和混血品种。

    另一个被用于描述这类人和动物嵌合体的词出现在nature本次报道的副标题中——chiaeras,中文称“奇美拉”。这一名称起源于古希腊神话,原本是一种狮子、山羊和蛇嵌合在一起的怪物,但在文化传播和衍变过程中,也出现过人和动物的嵌合形态,比如新赫梯文明中的奇美拉,就有着人类脑袋。

    当然,这并不是说现在研究者所制造的嵌合体有这么夸张的造型。其实人类当中也存在嵌合体“病例”,比如那个著名的“我在娘胎里吞掉了我的兄弟,兄弟剩下的部分只有,中精子的遗传物质来自兄弟,生下的孩子是兄弟的孩子”,就是一例人类嵌合体案例,当事人在胚胎期和同为胚胎的兄弟发生嵌合,并吸收了自己的兄弟胚胎,但兄弟的生殖系统嵌合进入当事人身体,导致当事人生出兄弟的孩子。

    人和猴的嵌合体在理想中大约也是这个样子。总体来说,猴还是猴,在理想状态下,它可能长着人类的肾脏、肝脏之类的。当然,这个让猴子做人类器官精准供体的情形,目前只存在于理论中。

    现在的情况是,研究人员还不能认定进入猴胚胎的人类多功能干细胞具体去了哪里,这也是nature在报道中质疑的一点,倒不仅仅是这项研究做不到控制hpscs在动物胚胎中具体发育为什么组织,此前日本采用大鼠胚胎的研究,美国采用猪胚胎的研究,同样也无法做到控制hpscs的具体分化和发育。

    因此,与先前的研究一样,因为不能控制人类源性细胞会去哪里、发育成什么,人类源性细胞进入神经系统进行发育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也依然是伦理学忧虑中的一项。只不过,由于技术限制,许多嵌合体研究走不到担心“嵌合体长出人脑”这一步。

    比如在这次使用猴胚胎细胞的研究中,研究者就提到,之所以采用猴胚胎进行实验,是由于在过去采用啮齿目和猪的研究发现,与人类物种性质相距更远的动物,人类多功能干细胞进入其胚胎后,很难茁壮成长,因此才有了这次使用与人类同为灵长类的猴胚胎进行嵌合体的实验。

    图片本次采用猴胚胎与人类多功能干细胞进行嵌合体实验的论文标题

    实际上,即便是与猴胚胎嵌合,“预后”效果依然受到了质疑。不仅仅是我们依然无法控制hpscs的去向和分化,甚至这样的嵌合体胚胎的存活率依然有待提升。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者们一共给132枚胚胎注射了hpscs,这些胚胎自由发展,每个胚胎都分化出了不同的人类和猴细胞的状况,到第11天时,132枚中的91枚胚胎存活,到17天时,仅剩12枚胚胎存活,至19天时,仅3枚硕果仅存。

    此外,这批嵌合体胚胎的发育率与对照组非嵌合体胚胎相比,相对较差。下图为从第8天起嵌合体胚胎的发育率与非嵌合体胚胎的对照,绿色线为嵌合体发育率数据,可以看到嵌合体发育率从第8天至19天,几乎一直低于对照组。

    面对这个数据,nature在报道中表达了关注,西班牙生物发育学专家alfonsoartezarias表示,希望看到更好的证据,他认为这批嵌合体的发育状况让人怀疑,“发育到15天时存活胚胎的量已经急剧下降,这说明这些胚胎病得相当厉害。”不过,这位专家对于使用灵长类研究本身就处于反对立场,他认为使用牛、羊这类牲畜是伦理问题更少的更优选择。

    不论如何,本次实验的结果,已经优于过去使用猪与啮齿目进行的嵌合体实验,2017年同样发表于cell的研究显示,采用hpscs注入猪胚胎形成的嵌合体中,人类源性细胞过少,也就是本次研究提到的由于种属差异太大,人类多功能干细胞无法在猪胚胎中茁壮成长,使得这种嵌合体缺乏“实用”效果——也就是它绝大部分还是猪,人类的细胞少到不能分化成我们需要的器官。

    在这次研究中,嵌合体当中的人类源性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多集中在外胚层和外胚间充质,人类源性细胞在人猴嵌合体中所占的数量优于2017年人猪嵌合体的比重。

    人类器官移植除了靠嵌合体,还有啥选择?

    目前人类器官移植的主要来源依然是人类之间的器官捐赠,只有极少数在试验阶段的组织器官,比如人工角膜,取得了一定的临床进展。

    在临床前期,动物器官的异种移植研究依然在外科专家的支持下热切进行。2018年,一群德国外科专家和研究者共同公布了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异种移植案例,在经过多次失败之后,他们成功让狒狒在移植了经过基因编辑的猪供体的心脏后存活了6个月——确切的说,在接受移植的5只狒狒中,有2只狒狒分别存活了182天和195天,之后进行了安乐死——在此之前的最高记录则是57天。在这个过程中,狒狒不仅需要服用免疫抑制剂来降低排异反应,也需要有意的降低血压让猪心脏得以工作,同时还需要抑制猪心脏在狒狒体内继续长大,以及防止血栓形成。

    2018年成果发布当时,研究者对外宣称,如果能保障更好的动物供体,猪器官移植用于临床在3年内可以实现,如今,3年之期已到,猪器官移植于人的临床试验暂无消息。

    使用嵌合体提供器官似乎成了下一个可期待的选择。实际上,尽管目前的嵌合体研究提出了“将来可对器官移植产生帮助”这样的选项,却没能对直接采用人类多功能干细胞在体外培养器官与在嵌合体内培养器官进行技术对照。

    换言之,再生医学研究界,是有“不从活体身上取器官”而是试图直接在体外培养甚至在病灶处原地培养器官和组织的流派的。“外科手术做不好转行去拿了诺贝尔医学奖”的外科“逃兵”山中伸弥教授所发明的诱导人类多功能干细胞技术,使干细胞研究摆脱了过去因为胚胎干细胞而深陷的伦理争论,让成人体细胞可以被诱导回干细胞状态,再进行有目标的诱导分化,极大的推动了干细胞研究的临床进展。

    2018年,nature于官网报道了全球首批接受“再编辑”干细胞的帕金森患者的诞生。日本京都大学的干细胞专家使用事先从匿名捐赠者处获得的皮肤细胞,将其诱导回干细胞状态,再将这样的干细胞诱导为可分泌多巴胺的神经元。

    之后,由京都大学的神经外科医生操刀,将这一共240万神经元植入帕金森患者脑中的12个关键部位,替代患病的神经元,分泌多巴胺。第一名接受这一手术的患者为男性,50多岁,主治医生称其术后一个月预后良好,无不良反应,他们打算对他进行持续6个月的追踪随访。首批进行临床试验的患者一共7人,计划于2年内陆续完成手术。据京都大学研究者透露,技术上已经可以使得这样的移植不受排异反应困扰,接受移植的患者甚至不需要使用自己的体细胞。

    这个临床试验事实上就是一种脑细胞的移植再生,它甚至跨越了“人兽嵌合体万一长出人脑子”这样的伦理困境,直接一步到位去尝试“用人的细胞修复人的脑子”。

    除了对脑细胞的再生研究,诱导分化人类多功能干细胞,试图培养心肌细胞、肾脏细胞、肝脏细胞以及各种各样其他组织器官的研究和试验在此时此刻依然在进行着。

    而定向诱导分化的难题——也就是让人类多功能干细胞按照我们的需求,分化为某种特定的组织器官而不是自由发挥——在人兽嵌合体中得到的解决,目前看来并不优于上述临床试验和临床前期研究中的水平。

    不论如何,这些在不同轨道上奔跑的研究,都将为我们最终破解疾病困境出一份推动力。

    临床问题10:针对特殊疾病的儿童,肠道准备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推荐意见:对于便秘的儿童,建议直接口服乳果糖联合peg,或进行生理盐水灌肠后再使用清肠药物。对于处于炎症性肠病活动期的儿童,建议采用低剂量的peg进行肠道准备。对于活动性下消化道出血的儿童,严密监测下若仅少量出血,建议使用peg进行肠道准备;若进行性出血影响机体循环,建议使用生理盐水灌肠进行肠道准备。

    便秘是儿科的常见疾病,便秘患儿肠道排空能力差,如果肠道清洁程度不理想,不仅会影响消化镜操作过程,而且更重要的是容易遗漏病变。

    研究显示:对于成人便秘患者,在使用泻药前进行灌肠处理组的bbps及肠道质量明显优于使用泻药后进行灌肠或不灌肠;与peg单用相比,乳果糖和peg联用的肠道清洁效果更优。

    因此对于便秘的儿童,建议口服乳果糖联合peg或在使用清肠药物前先进行生理盐水灌肠。对于临床上仍在部分使用的开塞露,目前也仅有成人证据表明,相比单纯口服peg,peg联合开塞露后的首次大便时间、大便清澈时间、排便次数、镜下肠道清洁度均更优。

    但由于开塞露的两种制剂虽成分不同,作用原理却均为高渗作用,结合甘露醇高渗溶液在肠道准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因此本指南不对开塞露作出推荐。

    由于peg不会破坏结肠黏膜的组织学特征,所以可将其应用于炎症性肠病的患者。系统评价与队列研究结果均显示,对于炎症性肠病成人患者,低剂量peg方案与高剂量peg方案在肠道清洁质量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低剂量的耐受性和接受度更高。

    对于活动性下消化道出血的成人患者,有证据表明使用peg后的肠镜插镜成功率和第一次肠镜检查明确诊断率均显著高于甘油或水灌肠;且对于急诊肠镜检查的成人患者,使用peg盐溶液进行肠道准备的成人患者的盲肠插镜成功率占总成功率的74,使用peg溶液的出血灶诊断率显著高于使用甘油或水灌肠,结肠镜检查重复率低于灌肠。

    此外,2018年中国共识和2019年esge指南均建议使用peg方案进行下消化道出血成人患者的肠道准备。针对此临床问题,由于目前尚无儿童相关证据,所以在参考现有成人证据的基础上,结合儿童临床实践及儿科专家的讨论和共识后,形成当前推荐意见。

561.合作事项

    这几天邵莉的心情不太好。

    先是和祁镜的合作进展缓慢,至今没找到合适的病人做专题。接着小闺蜜又被查出了绒癌,虽然才刚做病理,但这种癌恶性程度普遍较高,治疗难度不小。紧接着没两天,她又在自己的现场采访环节里吃了个闭门羹,连校门都没让进。

    前两个还能算在别人的头上,一个是祁镜不配合,另一个是那姑娘命薄。这些对她有些影响,但影响不大。

    可后一个不同,在自己最熟悉的地方栽了跟头,直接影响到了她工作的热情。

    邵莉能进电视台除了出色的能力外,还有自己父母的加持,所以即使她有时候玩心重,领导也不会拿她怎么样。况且现在肯吃苦走现场的人不多了,有人热衷现场报道,平时给点甜头何乐而不为呢。

    只是这次,邵莉却连着好几次接到领导打来的电话。

    现场报道会有各种不确定性,领导打电话来过问两句,给点“指导”意见也是常有的事。以前她也接到过,但频率那么高,态度那么强硬的还是第一次。

    说白了,要不是电话里多次强调要缓和舆论气氛,她早就用官腔开喷了。

    现在说了个不上不下模棱两可,邵莉心里说不清的别扭。

    只是再别扭也得受着,她虽说有后台,但领导也还是领导,不是下属。况且需要这样遮掩,说明事情牵涉有点复杂,这时候急着去发声反驳和争论毫无意义,还不如安安静静地待着。

    当然,邵莉也有脾气,从阳潭二中回电视台后,她就把自己关在单人休息室里,逼得领导不得不上门找她聊天作解释:“小莉辛苦了,这次事儿太大,小家伙们不顶用,还是得你去才能hold住场子。”

    一上来就把她捧上天,邵莉大致知道了对方的来意:“没事领导,给台里帮忙也是应该的。”

    “呵呵......中午那次采访有情绪了吧。”

    “没有,哪能有什么情绪啊。”邵莉莞尔一笑,解释道,“就是许久没去现场了,有点不太清楚现在台里的流程,以后是不是也得按照这个流程来?”

    漫不经心的一句话,说得面前这位中年男人心里一惊:“小莉啊,我也为难,上头压下来要我们......”

    说到这儿,男人给自己的嘴巴做了个拉链,然后轻轻摇了摇头。邵莉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然后忽然问道:“是台长?”

    男人愣了愣,觉得直接默认实在说不过去,便为难地说道:“你也别猜了,知道这事儿别去碰就行。对了,晚上台里有个......”

    话才说了一半,邵莉身边的手机忽然响了起来。

    她做了个不好意思的手势,低头看了眼来电的号码,脸上忽然笑了起来。这种笑容不同于平时略带恭维的假笑,表现的是一种即将能看到好戏的由衷的快乐。

    邵莉很自然地接起了电话:“祁医生,哪阵风把你给吹来了?”

    “看到你上新闻了,有点事儿想问问你。”

    祁镜看着电视屏幕,似乎听出了她的弦外音。两人已经是合作关系,而且前两天刚通过电话,还见了面,现在有两个共同话题,根本没必要客套。这种浮夸的接话模式,显然别有目的。

    祁镜稍稍嗅到了一丝“麻烦”,连忙打起了退堂鼓:“你要是不方便的话,等有空了咱们再聊吧。”

    “方便,当然方便了,领导找我谈心而已。”

    邵莉撩人的声线勾得面前的男人浑身难受,虽然他对电话里的那个医生非常感兴趣,但坐在邵莉面前还是忍不住的尴尬。他抬手指了指身后的房门,然后做了个离开的手势,同时小声说道:“你聊,我就先走了。”

    “别啊,副台长,先等一下。”

    “怎么了?”

    “这是我上次和你说过的那位祁医生,诊断很厉害。”

    邵莉之前闲聊医疗专题的时候就看出了副台长的想法,知道他心里有事儿,只是不愿意说出来罢了。现在借着这股东风,倒是好让这两人碰一碰:“阳潭二中食物中毒的原因,就是他看出来的。”

    食物监察和管理一直都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食物中毒在各种小餐馆、学校、工地都时有发生。电视台经常会去做这类采访,深知查到病因并不容易。

    何况这次三院消化科和丹医大校长两位消化科主任级专家都拿不下,最后还是在祁镜这儿找到了答案,其实已经非常能说明问题了。

    这个名字一直被邵莉挂在嘴边,最近也时常传进这位副台长的耳朵里。

    他确实有个医学上的疑难问题,但只是在为人分忧而已,并不是自己的。到了他们这个级别,帮忙看似免费,其实都是人情。他非常想帮这个忙,自然也有自己的目的。

    只是在帮人分忧之前,他还需要慎重考虑一下这个忙到底要不要去帮。

    事儿成之后,对方就会欠自己一个天大的人情,也就等于捏了一张底牌。可一旦帮错了,甚至于让这个医生帮了倒忙,那真是后果难料。

    而且一旦帮对了,这个祁医生就成了自己的贵人。到了那个时候,要不要支付对方一笔费用,支付多少,就成了一个天大的难题。

    他一直在犹豫,甚至都不愿意见上一面探探虚实,实在是因为利弊两边都太极端了,拿捏不准。

    “副台长?”祁镜想到了之前的医疗专题栏目,倒是不避讳,直接开口问道,“既然副台长在,那我想问问阳潭二中的采访有结果了么?我对后续处理还挺好奇的。”

    邵莉一听更来劲了,笑着说道:“副台长说这事儿太麻烦,我们不能碰。”

    “碰?我没想碰,我就想知道个内幕消息罢了。”

    他既八卦也对未知好奇,但他也怕麻烦。副台长说不定会和医疗专题扯上关系,可惜远远抵消不了背后的黑幕所带来的各种麻烦。祁镜一听到的话就更有了挂电话的意思:“既然事情这样,我就先挂了......”

    “别啊!”邵莉见这把火还没烧透,便又往里面丢了几根干柴,同时把手机调成免提,“是不是医学鉴定委员会又有事儿要麻烦你了?”

    祁镜大致和她说过三院妇产科鉴定的事儿,所以听她这么问也没觉得有什么:“那倒没有,三院的事儿基本已经结了,没必要再去了。”

    “结了?你查得那么快?”

    这话和语气让祁镜怎么听怎么觉得别扭,但他还是回答了一句:“也还好吧,对方漏洞挺大的,很好查。最近医学会会给个结果出来,到时候说不定还得移交做进一步的司法鉴定。”

    “祁医生......哦,不,应该叫你祁干事才对。”邵莉一边说一边看着副台长的反应,笑着明知故问道,“你应该是医学会里最年轻的那位了吧。”

    “你问这些干什么?”

    “随便问问。”

    “等等,你是不是开免提了,声音听上去怪怪的。”

    “祁医生耳朵真好。”

    “少给我脸上贴金。”祁镜忽然察觉到了什么,问道,“你该不会是开了免提在给我打广告吧,又是给三院做鉴定,又是最年轻医学会干事的......难道副台长找我有什么事儿么?”

    邵莉没想到祁镜反应会那么快,而面前的王建华更没想到祁镜能想到自己头上。直到现在他才意识到,原来邵莉早就猜到了自己的心事。

    这女人不简单。

    但电话线另一端的祁镜更不简单。

    王建华心里那杆天平总算发生了些倾斜,至少他现在非常愿意见上祁镜一面,看看这位丹阳医疗界最年轻的主治大夫长得是个什么模样:“祁医生,我确实有点事儿想请教请教。”

    “我对普通的头疼脑热可没兴趣,最多给点建议而已。”祁镜考虑到医疗专题的事儿,没把话说死。

    邵莉也知道他的原则,马上补上了一句:“要是换成别人,恐怕连人都见不着吧。我听说你一天要筛选掉上百份病历,99.9%是要进垃圾箱的?”

    话确实没错,但说法有问题。祁镜这么一位大活人,不至于处处躲着别人:“如果副台长真的有麻烦的地方,我可以抽时间出来好好聊聊。”

    “行。”王建华没有推脱,“十多年的老病了,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清楚,见一面也好。”

    “明天晚上如何?”

    “好。”

    ......

    祁镜看着电视,打着电话,不经意间就捡了个病历,能不能玩,好不好玩,还得等明天晚上见面后聊起来才知道。而另一边,同样是看着电视新闻,打着电话,朱雅婷和三院的合作关系也有了新的进展。

    只是这个进展还停留在朱雅婷的脑海里,三院的方院长还完全不知情。

    说起和三院谈合作事宜其实可以追溯到四个月之前,那时医疗中心等待竣工,朱雅婷已经想到了自身定位和与周边医疗单位的关系问题。

    众多医院之于医疗体系,就和各科知识点之于医学一样,互相之间是个开放性的网络,绝不是闭路循环,互补进步是个永远没法逃开的课题。

    三院好歹也是家三级综合性医院,科室众多,门急诊量在市西也是老大地位。医疗中心起点不高,想要度过新手期,进入稳定的长久发展期,就得把自己嵌入到当地医疗体系中,让自己成为其中重要的一环。

    朱雅婷着重要做的就是这件事儿。

    医疗中心三大科室里,老年科底子最好,在病房条件上更是排在丹阳前列,和三院做的是资源互补性合作。三院看重这样的病床资源,可以把有条件的病源提供过来。而医疗中心能得到的,是大量专家的专业会诊。

    其次是皮肤科,门诊量虽然在逐渐上升,但人员上却有着相当大的问题,尤其是郑怀亮的离开,会给皮肤科非常大的打击。

    这也是朱雅婷和三院分歧最大的一点。

    三院希望把医疗中心的皮肤科完整吸收掉,几乎等同于吞并。相对的,他们会把早已经做出撤科决定的牙科丢给医疗中心。

    本来朱雅婷还有些犹豫,毕竟她背后只是家新建的民营二级医院,处在弱势。但在现场看了对方牙科的一些器械和医护配置后,她彻底拒绝了这个要求。

    牙科是三院从二十多年前就一直存在的老科室,人也是从那时候就一直在医院里干活的那批人。

    器械老旧,人员也都上了年纪,有不少差不多到了退休的年纪。不论技术还是科室覆盖的范围都大大低于市平均水平,更没法和医疗中心的最新器械相比。可以说三院撤科的决定做得非常正确,但如果朱雅婷做了交换,那绝对是血亏的。

    拒绝归拒绝,皮肤科的问题还客观存在,需要及时解决。

    两家医院一度陷入谈判的僵局,眼看事儿就要谈崩了,还是陆子姗半路出来给了个好主意,一个非常契合现今三院处境的好主意,同时也是朱雅婷这儿最大的筹码。

    “雅婷,你不能只顾着防守啊,我们也有我们自己的优势。”

    “优势?你该不会说的是老年科的病房吧?”

    “那种硬件优势是有上限的,人才是关键。”陆子姗笑着说道,“而且你去三院不能只看到别人的好,还得攻击一下他们的软肋。大家合作嘛,得知根知底才行,我问你,三院的软肋是什么?”

    朱雅婷回想起了自己几次去三院的片段,给她的印象最深的就是庞大的病源数量,但排名之后的几个都算不上正面。其中医闹是最让她揪心的,静坐、横幅、哭天喊地,甚至还有人当场晕厥过去。

    “你是说医闹?”

    “找完三院的缺点,你再找找自己家的优点?”

    朱雅婷这才意识到自己忽略掉的那个点:“你男人昨天还在和我说过要改革,改工资改监察制度。现在再听你这么一说,三院确实缺乏一些内部纠错的能力。”

    陆子姗一听急了:“你怎么老想着他呀,你除了诊断部就没别的能拿出手的?我现在可是正儿八经的医学律师,圈内也是小有名气的。”

    “对对对,我倒是把你给忘了。”朱雅婷懂了她的意思,也笑了起来,“不过,陆大律师,我觉得你还是先管好自己肚子里的小宝宝比较好吧。”

562.要面子?

    【由丹阳医疗中心主办、丹阳医科大学承办的第一次丹阳病例讨论大会,将于本周五在丹阳医科大学望阳楼三楼大礼堂召开。会议内容主要包括丹阳医疗中心近期病例纠错汇总,主要包括老年内科和皮肤科两大类,请想要参加的同学不要错过时间】

    【时间:9月26日周五下午3点】

    【地点:望阳楼丹宫大礼堂,座位有限请及早入场】

    【主讲人:祁镜】

    这次的公告要比前两次正经得多,也宣告了祁镜的周五黄昏将会在丹医大的大礼堂常驻。同时,这也是医疗中心和丹医大合作的第一步。双方在谁主导管理上达不成一致,但在病例讨论会这个小项目里还是能统一意见的。

    至于三院,他们对如此强度的病例讨论还没概念。而且双方目前的合作还没谈拢,一直僵持着,要不是陆子姗给朱雅婷提了个醒,她甚至都没意识到祁镜诊断部的重要性。

    三院自从升上三甲后,医疗纠纷不断,比起早已有了经验和过硬法律顾问的其他大三甲,这家新兴三甲确实缺了点经验和手段。

    如果医疗中心能把法律顾问和诊断部内部监察一起打包的话,说不定还真是个不错的筹码。祁镜的实力毋庸置疑,她也相信自己闺蜜的能力,更相信当初父亲砸了大价钱和走了不少人脉关系才拿下的乔莉。

    其实说到底,三院还是资金跟不上,想要达到其他老牌三甲的高度需要花钱提升的地方太多了,要不然他们也不至于到现在还用着二流的法律顾问和几乎没有监察能力的行政部。

    诊断部究竟要在两家医院中起到什么关键作用,什么样的病历可以管,什么不可以管,朱雅婷还在考虑中。

    双方就算将来有合作,但毕竟还是不同的两家医院,有些事儿是可以共同参与和干预的,但有些事却是各自的私事儿,作为外人还是撇清关系的好。

    上午,朱雅婷给三院的领导去了电话,大致说明了自己的想法。然后便向他们抛去了橄榄枝,希望能一起参加下午的讨论会,看看自己医院的诊断部是如何做事的。

    三院领导也听说过祁镜的讨论会,反响不错,之前还帮忙处理过马立鸣的问题,但考虑到对方的职称和地位就一直没太在意。

    这次妇产科被挖出了大料,祁镜成了其中的关键,再次被推向了风口浪尖。

    其实对于全速发展的三院来说,野蛮生长才是最快拉近和先头部队距离的最好办法,突然放一个处处较真的监察人员进来未必是什么好事儿。

    可太多的投诉本身又会给医院招黑,纠纷导致的赔偿也是个不小的财政黑洞。两相权衡后,三院还是派了一名副院长和几位主任副高赴会。

    用意其实并不是来看祁镜多厉害,而是希望能从这种纠错机制里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答案。

    在朱雅婷和一些领导人的眼里,周五黄昏是个不错的展示平台。它能帮忙发现临床上不少问题,深挖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最后在批评当事人的同时,解决掉问题才是重中之重。

    不过祁镜在同行之间的名声不高,来大礼堂参会的主体还是学生。

    对于学生来说,这又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平台,能在短时间内接触到大量病例,积累大量临床经验。

    医学生们对新建成的医疗中心或许还不太了解,一个民营医院实在难以成为这些学生眼里的目标。但有之前两次病例讨论会的存在,他们对主讲人的名字却是熟悉得很。

    这和平时看标题识内容的学术会议不同,祁镜的会议已经不需要搞特殊标题去吸睛了,他本身就是质量的保证。

    只需要标明“病例讨论会”几个字,对前两期会议还有印象的人就会在脑海里浮现出当时的情况。祁镜的思路、一些特殊病例的特殊处理办法、如何对待医患关系、如何为自己的失误做弥补,都会一一跳出来,成为他们再次进入大礼堂的理由。

    这对医学生尤其是应届毕业生来说,是个非常宝贵的经验。

    “又是周五下午三点啊......”

    “你这么一说还真是,上次也是周五下午。”

    “祁学长可真会挑时间,周五下午大家都开开心心整理自己的东西,回家的回家,一些不回家的也会出去逛逛街放松一下心情。这突然来个讨论会,让别人怎么选?”

    “我肯定选讨论会,能学到很多东西,也能避开许多雷区。”

    “讨论会一般会开2-3小时,6点结束我还得回宿舍拿东西回家,等公交,转车,走到家可能得九点以后了。”

    “晚一点就晚一点呗。”

    “我家那儿路灯少,这个点得摸黑才能到家......”

    “大不了明天早上再回去!”

    “明天上午走,中午到家,第二天周日中午就得回来。在家才休息一天,想想就脑袋疼。”

    “你家住的远,也是没办法的事儿。其实我们已经算好的了,丹阳医院离这儿不算太远,从医院的学生宿舍过来也就十多分钟时间。你想想三院,再想想仁和,公交车打个来回就得2小时以上。”

    “也对......啊呀,算了算了!为了讨论会,我这星期不回家了!”

    几个女生站在丹医大的大型公告屏前,还在讨论着什么,忽然从一旁走来了几位年轻人。他们一边看着远处的大楼,一边就近找到了她们,上前问道:“不好意思,丹医大的望阳楼是在这儿么?”

    “对,那儿就是望阳楼......你们是?”

    “你们是刚来的新生?”

    “我们是丹阳大学医学院的学生。”

    丹阳九成医学生来自这两个医学院,其中丹医大更是占了超过6成。平时他们有各自的附属医院,井水不犯河水。可一旦碰到了一起,只要是平时成绩不算差的学生多少都要擦出些火花。说自己能平心静气面对彼此,毫无竞争心更是不可能的。

    一个普通的自我介绍就吸引了不少学生的目光,在佩服他们敢于来外院参加讨论会的勇气外,在场所有人都不得不对祁镜的吸引力给予了肯定。

    “本来位子就不够,还来外校生......”

    “我们大老远过来,丹医大不会不让我们进去吧?”

    “那倒不至于,讨论会没这种规定,不是本校学生应该也能参加。”

    “想想也是,毕竟还有许多医院的医生会来参加,而且公告栏下面也没限制具体院校......对了,话说这个祁镜是哪个学校毕业的?”

    直呼祁镜的名字本来不是什么问题,名字拿来就是给人叫的。但在丹医大,这个名字和其他人的名字不一样,份量之重恐怕只有学生们自己才知道。

    突然这么一问,马上引来了周围的敌意:“祁学长是我们丹医大毕业的。”

    “怪不得要在这儿开讨论会,明明医疗中心离我们学校更近,打个来回还不到半小时。”

    “这就不对了吧,祁学长注册地还是丹阳医院,就连住的地方也是离这儿近。他又是丹医大的本科毕业生,考研读硕都在这儿,前两次也是在这儿开的讨论会,怎么可能去你们那里。”

    “我们就是吐槽一下而已,别在意......”

    这种暗暗较劲的对话都透漏着各自对学校的强烈感情,一般双方都是浅尝即止,说多了往往就会变成激烈的争执。在场众人都是高年级学生,有不少已经进了临床,所以处事都算理性,没进一步互相撒盐,斗了次嘴就彼此分开了。

    当然,他们并非放弃对抗,准医生之间还是靠临床能力决胜负的好。与其现在逞口舌,还不如等病例讨论的时候再发挥。

    “我听说病例讨论会有提问环节?”

    “嗯,给我们的临床题。”

    “那到时候咱们接着‘聊’。”

    “......”

    学生这边是讨论会的主要听众,互相之间肯定会有对抗,算是一种良性竞争,最后也是为提升各自的医术服务。他们更多的是兴奋和学习上的热情,整体上还是欢乐更多。

    但另一撮人恐怕就没那么开心了,尤其是作为离祁镜最近的“当事人”们,没什么比一副苦瓜脸更能诠释他们现在内心的心情。

    他们本以为自己进了家民营医院,钱多了,之后的工作也会轻松不少,谁也没想到会遇到这种离谱的事儿。

    关键是,这场他们嘴里的“批斗大会”被朱雅婷包装成了院内教学,明确写进了合同里。当初签订的合同里明文规定,只要成为医疗中心的医生,就必须接受院内继续教育。

    医生本就活到老学到老,继续教育是必须的。

    起初他们以为的继续教育还是原来那套,药代上门开个药物专题课,或者是去参加学术会议混混学分。可当这些人意识到自己即将面对的是什么东西的时候,才发现现实给他们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不来参会是不可能的,尤其在了解到将来职称也可能要与此挂钩的时候,他们就更不敢造次了。

    医疗中心除开留院工作的那些外,剩余所有参与临床工作的医护都来了。他们被分配在了座位的左右两侧,非常靠近前台。相比于稍显吵杂的大礼堂环境,他们这儿却异常安静,很少有开口闲聊的。

    所有人的脑子里都在回想着这20多天自己接手过的病人和相关病历,越想错漏越多,错漏越多就越紧张。

    紧张之后,厕所就成了他们在会前必去的公共场所。

    墙上的液晶屏里的数字一分一秒地向前走着,随着时间慢慢流逝,祁镜终于走进了会场。与他一起进来的还有三位年轻学生,他们一人手里提着一个塑料袋,里面放满了病历。

    掌声和目光铺满了会场走道,祁镜一步步走上了前台。

    “今天人可真多。”拿到话筒后,他没有太多幽默的机会,“今天事儿比较多,主要分三部分,预计起码三小时才能结束。中间会给大家休息的时间,执意要走的我也不挽留,但还是希望所有人都能坚持下去。”

    说完,祁镜看了眼会场第一排的几个关键人物,点头致意后直接开始了今天会议的第一部分。

    他一边翻看着陈冰拿来的一本病历,一边叫出了这个名字:“市北人民医院的熊博医生,请上台。”

    嘻嘻哈哈瞬间被这个名字冲刷了个干净,谁也没想到祁镜刚开始就向大人物开刀。

    熊博,市北人民医院普外肝胆科副主任。

    三十多岁留德学习工作了整整七年,98年回来后直接升到了副高。现在陆陆续续工作了七年,期间论文无数,早就到了升职的时候。

    “我?”

    熊博有些吃惊,这次来完全是因为医院怂恿外加医学会老朋友的邀请,否则他一个外科医生没必要来听一位内科主治讲课。

    然而,开场暴击。

    一场本该和自己无关的病例讨论会,却把他推上了舞台,成了整个会场上的第一位“主角”。

    “是熊博副主任么?”祁镜看着远处慢慢站起身的男人,笑着指了指自己面前的讲台,“请务必上台,和我一起做这份病例回溯。”

    如果是别人,在受到如此邀请的时候都会欣然接受。只是熊博从面前这人的嘴里听出了一丝危险,总觉得自己上台会触发什么麻烦的事情:“要回溯什么病例?我是外科医生,对现在内科的发展和变化不是特别了解。”

    “没事,对我来说内外妇儿都一样。”“祁镜说道,“但我既然请到了您,那肯定是肝胆相关的病例。”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熊博再不上台就显得非常没自信。

    在周围人的簇拥下,他笑呵呵地走上了前台,站到了讲台边。等站定后,他才发现祁镜已经自顾自地找了张椅子坐在一旁,而面前则放了一本市北人民医院的病历。

    翻开第一页便是病人的姓名,毛杰辉。

    这就像一颗深水炸弹,刚丢进海里的时候只泛出了些不大不小的浪花。可没过多久,等熊博回过神来,它就可以靠着巨大的威力炸个海啸出来。

    “你......你怎么会有这份病历的?”

    “熊老师,咱们只管回溯病史,至于哪儿来的并不重要。”

    熊博咬紧牙关,思想斗争了好一会儿,还是觉得不妥:“这会我不参加了!”

    “你要走?”

    “不然留着干嘛?等着被你翻旧账吗?”

    “熊老师,你既然这么好面子,当初为什么不小心点呢?”

563.我这儿不养闲人

    病例讨论一上来便让现场飘满了火药味。

    熊博还不到40岁,已经在市北人民医院位及副高,可以说是位高权重,就连肝胆外的大主任都会给他点面子。

    因为他不是主任嫡系学生,所以接班人的位子就不用想了。这个情况利弊参半,弊端自然是没了上升空间,大主任是没法做了。但利益端也很明显,完全断掉了他的念想后,熊博就能把精力全放在临床工作上。

    这些年来,他一直都在手术台上勤勤恳恳。脱下白大褂和手术衣走进校园,又是个现成的老师,主要负责外科肝胆胰的教学。在市北还是位相对年轻的硕导,复试还没那么多弯弯绕绕,已经带了好几批学生。

    如果这次升上主任,几年内再拿下个博导不是问题。

    但就是这么一位准主任级的大佬,现在却要为了升职,不得不上台接受祁镜的提问。

    听过祁镜讨论会的人都懂,他的提问总是能掐着别人的命门,怎么难受怎么来,根本没想过要给人留后路。

    就好比一个伤口表面看上去愈合了,但里面却还化着脓。祁镜要做的就是一刀切开伤口,把里面的脏东西全挖掉,把伤口完全暴露出来,好好做个清创。等彻底弄干净了之后,再把伤口好好缝上。

    到时候要不要填塞纱布做引流,就得看情况来判断了。

    清创没有不疼的,就算打好麻药,时间一过还是会疼。而一旦站在讲台前,受着台下所有人投来的目光,就能把这种疼痛效果放大数倍。

    现在可不是在学术会议上做报告,受万众敬仰。

    这里是真正的刑场!

    “熊老师,我虽然没听过你的课,但市北那些实习生对你都非常尊重。你不仅手术能力过硬,还一手促成了市北和德国海德堡大学附属医院的普外合作项目......”

    祁镜说明了他的身份,算是给了最基本的尊重:“今天让你上台就是想和你一起聊聊毛志辉这个病人,说说当初是怎么回事,给台下的学生分享一下经验。对了,你对他应该还有点印象吧?”

    回国工作后的第一起医疗纠纷,闹得医界内外都沸沸扬扬,肯定给熊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这也成了年轻副高最不愿意提起的一位病人。

    然而时隔四年后,祁镜又把他给挖了出来。

    “有印象。”

    熊博叹了口气,看着台下医疗鉴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算是放正了心态。

    事已至此,自己再选择逃避也没用了,如实说清病人的情况才是最重要的:“01年5月末的一天晚上,他来医院外科急诊,我们发现有Charcot三联征,给了‘梗阻性黄疸、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收入院做胆总管探查+切开取石和引流术。”(1)

    简单一句话,熊博就告知了时间、症状、诊断和后来的处理办法,这就是刻在思维深处的功底,根本不需要刻意去准备。

    祁镜也很久没遇到这么高段位的“对手”了,心情非常不错:“熊老师说得简单明了,不过底下的同学估计还没缓过神来,根本不知道老师说了些什么。”

    这时会场内的灯光渐暗,熊博背后的幕布上被人投了一张ppt。上面详细说明了肝外胆管结石的主要疾病介绍,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2)

    “在讨论继续之前,大家看一看ppt,熟悉和回顾一下这段知识。”

    说完,祁镜拿起身边的矿泉水,给自己来了两口,然后看向了手里的资料:“当时手术治疗后出现了段小插曲,然后病人就把老师给告了,对吧?”

    小插曲?

    如此严重的医疗事故,对方竟然说是小插曲,熊博有点怀疑这家伙是不是在内涵自己。但在祁镜眼里,这种事儿其实并不少见。至于对方如此看重,无非是因为当事人就是他自己,同时还见的太少的缘故。

    熊博或许在国内肝胆外科领域是顶尖级别,但到了医疗鉴定环节,祁镜的经验要比他多得多。

    “我不认为这只是插曲。”熊博倒也没藏,大大方方地把事儿全说了出来,“病人手术很成功,问题出在术后。在术后第三天,我查房后让实习生去拔引流管,结果他把放在胆总管里的T管给拔了。”(3)

    又是简单的一句话,把事情原委全说了出来。

    台下不论是老师、领导还是学生,听了这句,除了早就知道来龙去脉的人,其余的无不倒吸半口凉气。

    引流管是引流管,T管是T管,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引流管引流的是手术后腹腔里出现的渗出液,而T管则是为了给胆管持续引流,防止胆总管出现狭窄。

    前者术后只要引流瓶里的液体变少变清就能考虑拔除,而后者则需要放置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不论如何,术后三天拔掉t管都是错的。

    “好了,没什么可惊讶的。”祁镜完全没把这件事儿当成今天的主要话题,“你们想想自己第一次去临床工作的时候,干过的蠢事儿还少么?搞不清T管引流管的人多得是,就算是你们,难道就真的分得清谁是谁?”

    台下没了声音,其实没经历过肝胆外实习的实习生确实没见过实物,T管也只存在于那些医生和同学的嘴里罢了。

    他们唯一见过的就是书上的图解,真正能在实习前就看到这个东西的人少之又少。那些人里大多是运气好,在其他科室凑巧遇到,其余的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积极去发现的。

    这种善于学习和发现的学生求知欲都特别旺盛,同时自尊心也更强。

    比如现在一位在台下高举手臂,非常有表现欲望的男生,恐怕就是这类人。

    讨论会才开了个头,祁镜不想打断自己的节奏:“这位同学,现在不是提问和答题环节。有疑问或者想表达什么,等到了时间,我会给你机会的。”

    “其实我就是想说,我能分得清T管和引流管!”

    男生嗓门很大,大到足以穿透会场的各类噪音,并且清晰地传入祁镜的耳朵里,同时这个音量也照顾到了全场绝大多数人的听觉阈值:“这两根管子差别那么明显,分不清的人根本不配叫医学生!”

    前一句表明自己的观点,展现出了自己的能力,倒也没什么。

    但后一句却把绝大多数同期生都给得罪了,这就有点离谱了。

    他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嚣张到这种程度,不是有着过人实力的尖子生,那就应该是个傻子。

    祁镜因为更偏危重症急救,所以从来都不讨厌个性张扬的学生。在急诊太过内向太过瞻前顾后反而不好,有时候积极表明自己的观点反而能打破诊治的僵局,给上级医生开辟新思路。

    但打扰到他的讨论会就不一样了。

    “来,主持,给他个麦克风。”祁镜对远处的学生会主持人说了一句,然后又向熊博道了声歉,“熊老师,给我点时间。”

    “额......”

    熊博大松了口气,没想到自己被一个实习生给救了。要是顺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面对那么多学生,他毫无辩驳的空间。

    不过现在情况出现了变化,给了他喘息的机会。

    倒也不是为了驳斥什么观点,因为当初法院就已经给他定了医疗过错的性质,医院全免了病人的医疗费,还免费帮他做了二次手术。最后病人因为还年轻,身体底子好,没留下什么后遗症,恢复得还不错。

    谈不上皆大欢喜,只能说是亡羊补牢吧,医患双方都被彼此的运气救了一把。

    在这样一个框架下,熊博觉得自己可以耍耍嘴皮子,匀掉一点责任给当初的带教老师。毕竟他只管开了医嘱,实行人应该是底下的住院,至于为什么是实习生拔管,那可说的就太多了。

    他甚至还能把医院对医学生的管理方法摆在台面上,用看似没有结局的结局来结束这场对话。

    对!就这么办!

    祁镜的压力撤走后,让熊博放松了心情,重新整理了思路,并且马上找到了对策。速度之快,连他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毕竟另一边的祁镜和底下那位男生的对线才刚刚开始。

    “一般情况下,自信是个褒义词。”

    祁镜合上了手里的病历资料本,笑着说道:“不过凡事不能过度,任何褒义词前放上这两个字,往往都会变味。”

    “祁镜......祁镜老师。”男生差点直呼祁镜的姓名,但想到刚才引起的风波,还是在最后忍住了,“我只是自信,并没有过度。”

    “既然这样,那就聊聊T管吧。”祁镜扫了眼众人,“正巧有不少同学对这个东西没什么明确的概念。”

    “聊聊?”

    男生有点诧异,不知道祁镜所谓的聊聊是什么意思。他指着台上幕布里的ppt,说道:“这儿不都写着么,包括定义和图解,T管其实就是为了给胆总管一个休息回复的机会而已。”

    祁镜点点头,肯定了他的说辞:“没了?”

    “......”男生皱起了眉头,捣鼓了下自己的记忆,说道,“我记得一般术后2周左右就可以拔管,拔管前需要做T管造影看看引流情况。如果引流出现问题,还需要再过一段时间才行。”

    祁镜继续点点头,对这个回答很满意,实习生能答到这个程度已经非常不错了:“没了?”

    男生显然第一次来,不清楚祁镜的节奏,两声“没了”激起了不少笑声,更让他觉得难堪。就算之后他把老年病人单独拿出来强调了延长拔管时间的必要性,可祁镜依然点着头回道:“没了?”

    这次是真的没了。

    祁镜也猜到了他的极限,优秀的实习生也就到这儿结束,实在谈不上有什么新意:“看来是真的没了,那我们继续之前的话题吧,刚才我说到哪儿了?”

    “等等!”

    男生不到黄河心不死,见祁镜把他晾在一边,既不反驳也不理他,心里别提多别扭了。既然自己已经开了口,死也要把这个x装下去。:“祁老师,我想问问自己还漏掉了什么没说清楚?”

    “其实你已经说的很好了。”祁镜表扬了他一句,但又在表扬上加了层条件,“如果以实习生为标准的话。”

    男生不解:“那住院医该是什么标准?”

    “得着重说明一下为什么T管要那么久才能拔除。”

    “不就是为了保证胆总管通常么?”

    祁镜叹了口气,摇摇头:“你没理解我的意思,我的意思是为什么一定要两周以后才能拔?一周半不行么?为什么老年人要延长拔除时间?和普通人一样,到了两周就拔难道不行么?所以说,在这两周的时间里,我们到底在等什么?”

    简单几个问题,把这位男生给彻底问住了。

    只是刚刚碰面,互换了一波理解,他就彻底失去继续和祁镜对话的资格,他甚至都不知道这几个问题的关键在哪儿。

    但这丝毫没影响到他的强词夺理:“祁老师的要求果然够高,我觉得在场的医学生里没人能答出来吧。”

    祁镜皱了皱眉头,刚开始的一丝好感已经变成了厌烦:“你不是丹医大的学生吧?”

    男生先是一愣,但马上恢复了镇定:“我们是丹阳大学医学院的学生,硕士第二年,明年就毕业了。”

    祁镜看着其他人,笑着说道:“怪不得和前两场不一样,感觉怪怪的,原来是来了外校生。”

    事儿到了这个地步,男生就没想过后退。而且他这次来明显是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讨要说法本身要比学习更重要:“我觉得祁老师不太待见我们学校,其实大家都是医学院名校,还希望老师能一视同仁,不要带有色眼镜的好。”

    这话没头没脑的,说得台下学生老师有些奇怪,但祁镜反倒是听出了些味儿来:“你意思是上周去你们学校招聘的事儿吧?”

    “我不知道为什么丹医大能有两人入选诊断部,而轮到我们学校的时候,你竟然都没来露个脸。”

    祁镜解释道:“我其实去了,只是你们没给我露脸的机会。”

    “这......”

    “你们好歹得通过第一第二轮的筛选测试,才能进入我的环节吧,我这儿又不养闲人。”

    祁镜脸上一副原来如此的表情,也没有过多的解释,继续在他的伤口上又撒了一把粗盐。撒完之后还不忘来回搓两下,看看这家伙的反应:“其实星期一我又收了一个,现在我的诊断部有三名学生,都是丹医大的。”

    这极大地刺激了对方的神经:“为什么?!”

    “别人长得漂亮。”

    “哈?”男生大声笑了起来,“这算什么理由?难道漂亮脸蛋还能帮忙治病不成?”

    祁镜没有做解释,而是点了远处坐着的一位女生:“来来来,你来告诉他为什么?”

564.必要性

    祁镜的面前是两个“L”型大书柜,款式老旧,但容量够大。三排木架外加十来个橱窗里满是医书和国外杂志,被人按大小厚薄整齐地码放着,塞得满满当当。

    面对引领上千医护职工的丹阳医院的院长,祁镜没有这个年龄该有的青涩,一番慷慨陈词说得祁森愣了好一会儿。

    儿子向来贪玩,祁森也早就已经为他铺好了门路。

    只要拿下医学院毕业的文凭,卫生系统、医药公司、甚至自己医院里的行政职位都可以任他挑选。

    可没想到的是,祁镜在毕业前突然转了性,这是他始料未及的。

    这怎么看都不像自己的儿子,听口气反倒像干了十多年临床的学科老骨干,还是最有经验的那一类。

    虽然性格很油滑嘴巴也得理不饶人,极尽毒舌之能事,但心里想的都是病人。

    过了许久,祁森缓过劲来:“你确定要进临床?”

    祁镜点了点头:“确定。”

    他三天前刚重生,上一世选了最轻松的行政办公室。结果第一年就因为上班打游戏被人举报了好几次,混了五年后祁森实在迫于压力,一气之下把他扔进急诊,给那些医生打下手。

    在咒骂、埋怨、指责和中伤中,祁镜慢慢醒悟,开始在医院最底层打拼。

    重新学习知识,积累经验,甚至跟着比自己小五六岁的应届毕业生一起干杂活。熬了七八年,才靠着极强的诊断能力翻过身......

    这一世他不想再走老路,行政管理根本就不适合他,只有临床第一线才有他喜欢的东西。

    见父亲用异样的眼神看向自己,祁镜又忙不迭问了一句:“你不同意?”

    被这么一问,祁森清清嗓子,马上没了平时管教手下医生的威严,反而噗哧一声笑了出来:“我怎么可能不同意,要反对的是你妈。你也知道你妈那脾气,我可斗不过她。”

    “再说现在临床不容易,sars还没平息,恐怕......”

    回想起03年的sars,祁镜还是心有余悸,突如其来的新型传染病让第一线的中青年骨干损失惨重。

    在丹阳医院,半年内就倒下了五位医护。虽然最后都救了回来,可还是有三人落下了后遗症。其中一个还得了股骨头坏死,坐上了轮椅。得等几年后,国内有了成熟的人工关节置换,她才能慢慢摆脱残疾的命运。

    但就算科学技术再成熟,她也已经基本和临床说了再见。

    不过祁镜更在意的是之后轮番登场在好几场疫情,尤其是十多年后的那次,蔓延速度和摧毁力都是空前的......

    他要阻止它们。

    祁镜长叹口气,手指轻轻敲着桌面:“爸,让我窝办公室陪那帮老头老太聊天唠嗑,没门!还有,你看我这据理力争的脾气能调解医闹吗?不激化矛盾就不错了。”

    “那你自己和你妈说去。”

    祁森没有继续聊下去的动力,揽下这活肯定没好果子吃,到时候又得挨一顿臭骂。干了十来年院长了,回到家还得被自己医院里的医生骂,简直可笑啊。

    祁镜脸上闪过微笑,他爸还是那个妻管严的爸,一点都没变。

    他没好气地来到祁森身边,手臂一抬,搭在了他肩膀上,开口理论了起来:“当初可是你让我填的志愿,怎么,现在要赖账啊?”

    “当初说好进行政的,要是转临床,你妈还不得骂死我......”

    话没说完,祁镜立刻反驳道:“您这说法就不对了。”

    “不对?怎么不对了?”

    看着自己爸那畏惧的小眼神,祁镜强忍笑意,解释道:“当初我得了专业选择困难症,老妈也是横竖不满意,给不出‘治疗方案’。后来是您给指了条明路,将来至少可以进丹阳医院跟着混口饭吃,算是种保守治疗吧。”

    祁森第一次听到有人这样打比方,不过细想想也没什么不对。

    当初他就是怀着这种折中的想法,毕竟家庭地位摆在那儿,两边都不能得罪啊。

    “五年来,疗效不能说没有,一般吧。”祁镜理了理思路,继续说道,“那么多年过去了,现在病情有了反复,为了预防复发和严重并发症,所以还得您老接着管。”

    理由其实很简单,就是甩锅而已,但在祁镜的包装下,就显得格外有逼格。

    一套套的说辞往外蹦完,没留给祁森任何反应时间和反驳的机会。最后自己儿子还客气地拍拍他的肩膀,像个没事儿人一样从书架上随手抽走了两本杂志,临走还不忘送上“拜托了”三个字。

    祁森现在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这辈子碰到这对娘俩算是栽了。

    而祁镜拿着书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反手关上门,然后一个跟头倒在了床垫上。现在是晚上20点55分,时间还早。按父亲一直雷厉风行的作派,再加上关乎自己的工作,这件事绝不会拖到明天。

    爆炸一触即发。

    祁镜看着手表:应该快了......

    果然刚过两分钟,门外响起了一位中年妇女的咆哮声。

    声音很重,带着深深的幽怨,显然无法接受刚听到的事实。话语间充斥着“老不死的”、“这事儿我说了算”、“滚蛋”、“不听”等任性的词汇。

    不过还是一如既往的攻击性不足,只是在肆意地抒发内心的情感罢了,让祁镜听着反倒感受到了丝中年夫妻之间的暧昧。

    就像在辣椒里掺了蜜糖,尝起来有种泰式甜辣酱的味道。

    又过了几分钟,争论声音暂缓,显然祁森打出了拿手的太极神功,成功挽救回了局势。

    之后开始传来淡淡的妇女哭声,紧接着就是啜泣和有些语无伦次的不安和无奈。两人在医院摸爬滚打了那么多年,都知道临床代表了什么,同意祁镜进临床就是在把孩子往火坑里推。

    很多医学生就算没路子,也会自己找其他出路。

    可他们家倒好,路子多的数不清,有太多选择可以避开,但儿子竟然还一头猛扎进去。

    过了好一会儿,哭声才渐渐消失,两口子似乎初步达成了共识。

    祁镜躺在床上送了口气,不管祁森和肖玉签订了什么不平等条约,总之短期内自己可以做喜欢的事儿了。

    唉......

    他把刚到手的杂志放在一边,轻轻捏了把略微有些凸起的小腹:“还是锻炼锻炼吧。”

    临床是个脑力和体力参半的累活,当初他就是冲得太猛,身体消耗太过,又不巧碰上了疫情大爆发。最后身体受不住,倒在了防疫第一线。

    重活一世,祁镜给自己定下的首要任务就是阻止那场疫情爆发,同时自然也得保养一下身体。

    一身穿戴完毕,戴上耳机,他跑步离开了家。

565.你真的了解胆结石吗?

    这件医疗纠纷看似原因在实习生误拔T管,最后导致病人胆总管损伤出现胆汁瘘。原因就和熊博说的一样,无非是带教和他本人对实习生的教导不足、监管不力,最后才导致了这起事故发生。

    熊博是这么认为的,实习生也觉得原因更多的在自己,医院处理也是按同类事件去办的。

    同时病人也觉得自己成了实习生成长的垫脚石,疼肯定疼,但为了伟大的医学发展,他表现得通情达理,没有过多刁难。见二次手术自己恢复的不错,只要了一小笔误工赔偿,并没把医院告上法院。

    就连当时来做鉴定的专家,也没把事情往手术上靠,觉得这就是一起误操作而已。

    然而现在,祁镜却把整件事回溯到了手术台上。

    谨慎的外科医生在做完手术后,都会第一时间在脑海里回溯整个过程,确保过程结果都无误后,才敢放松下来。熊博也不例外,所以在祁镜把话题扯上手术台后,他脑子里只有两个字:

    坏了!

    当时做完那台手术,他就和往常一样,反复回顾并质疑自己的操作细节。并不是他觉得手术做的有问题,而是整个过程中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瑕疵,熊博希望能反思自己的错误,让下一台手术可以做得更好。

    在当初他那个年纪,身体正值高峰,但再往后就要开始走下坡路。而技术在大量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下,正处在了大涨阶段。

    熊博希望在尽量保证体力的基础上,对手术技巧精益求精,所以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有点多。而那个急诊病人病情很急,手术上的仓促,虽然手术结果不错,但过程中给他留下了不少遗憾。

    术后他一度在手术休息室里静坐了半个多小时,脑子里想的都是那些只有他这位主刀才知道的细节......

    在加快了手术速度的前提下,自己是不是有许多无用的操作?

    病人有轻度脂肪肝,虽然没影响到手术,但如果以后遇到重度脂肪肝甚至肝硬化的病人,腹腔镜下该如何去做处理?

    解剖胆囊三角的时候,全用电切模式是不是太冒险了?以后适当混用电凝模式是不是对减少出血有帮助?

    打开胆囊三角前方浆膜层的时候,是不是离胆总管位置再近一些更好?

    在用电钩切开浆膜层后,自己收力是不是太慢了?还是说自己的脚上开关松得慢了?造成的肝脏灼烧划擦以后是不是可以尽量去避免?究竟是自己手术时手指太硬操作有问题,还是选择的电量高了?或者是持续时间太长了?

    术中缝合牢不牢靠?

    胆总管上的缝合线用对了么?是松了还是紧了?自己做胆总管切口取石最后缝合的时候,会不会损伤到管壁导致术后管腔狭窄?

    术后的纱布出来了么?腹腔气体放干净了么......

    那时候熊博想的很多,大致就是按流程往下捋了一遍,基本想到什么就反思什么,力求完美的同时却没什么系统性。所以有些东西在当时还有点印象,但时间一久就忘了。

    这次祁镜的话突然点醒了他,那会儿确实有一个他在意的地方:胆总管上用来固定T管的缝合口。

    他当时只是有些在意,因为缝合后他自己觉得稍稍有些松。但在缝合固定后,给T管注水的时却发现缝合口没有渗漏,所以为了不让胆总管受到二次伤害导致术后狭窄,他犹豫了一小会儿就决定关腹。

    熊博懂祁镜这句的意思。

    意思就是如果手术时缝得紧一些,那位实习生在拉拽T管的时候就会遇到极大的阻力。那时就算她不聪明不知道哪根是T管,也会因为远超引流管的阻力而考虑到危险性,最后停手。

    切入的角度很刁钻,但熊博有自己的考量。

    “我保证胆总管缝合处不可能出现胆汁瘘。”他对自己的技术很自信,同时也对自己放置T管后做的注水实验自信,“当时注水并没有发生渗漏,一助二助都在场,他们可以作证。”

    “我并没有埋汰熊老师手术技巧的意思。”祁镜笑了笑没有继续追究下去,“其实我就是随口提一嘴罢了,没别的意思。”

    只是提一嘴?

    熊博能明显感觉到自己脑门上微微渗出的细汗,谈话时突然转场所给予他的压力一点不比手术小:“祁医生,你这个玩笑开大了。要是没事儿的话,我看病例就聊到这里吧,我就先下去了。”

    他很佩服祁镜。

    佩服他对待病例细节时的态度,就像自己解剖胆囊三角一样,得把周围没用的结缔组织弄个干净才肯罢休。不过病例到了这儿,就像一根被剥了皮的香蕉,明晃晃地摆在所有人的面前,熊博是真的觉得没什么好再聊下去的了。

    “等等,熊老师,别急嘛。”祁镜见他要走,忽然又笑了起来,“其实我还想多了解一些引流管的处理办法。”

    “还想知道?”熊博叹了口气,“祁医生,你刚才说了那么多,我觉得已经很全面了。”

    祁镜哪儿管那么多,自顾自地就问了起来:“我想知道T管固定方式和普通引流管有什么不同?难道从外观上都一样吗?”

    “T管因为留存时间较长,一般都要超过半个月。所以在固定的时候,除了皮肤切口处要缝一针靠缝线固定外,还要在切口外用胶带再固定一处。”熊博说道,“我那场手术做T管二次固定的是跟刀的实习生,虽然我没看到实际操作的情况,但术后我去看过病人,固定没问题。”

    “和出事的那位......”

    “不是同一个人。”

    祁镜点点头:“谢谢熊老师满足了我的好奇心,接下来我们就步入正题吧。”

    熊博:???

    前面难道不是正题?

    “之前我确实觉得熊老师在T管固定上会有错漏,一直都在问这方面的问题。不过见老师有不少证据证明自己无错,那自然就成不了正题了。”

    祁镜手里的资料本又往后翻了几页,说道:“好在我在拿到病历的时候准备了两个主题,现在废了一个,还留着一个,现在是下半场。”

    “还有?”熊博实在弄不明白,一根T管而已,怎么能被他整出那么多幺蛾子。

    “咱们不聊拔管本身,往回聊。”祁镜的手指在半空中画了个圈,然后说道,“就聊聊拔管前,你是如何对这位实习生下‘命令’的吧。”

    “这......这有什么好聊的?”

    “说说吧,用不了多长时间。”

    熊博没办法,想了想之后,大致还原了当时的场景。

    那天傍晚5点左右,熊博和一助刚下手术台,急急忙忙去病房跑了趟夜查房。发现病人引流瓶里的液体量非常少,就决定拔管:“我坐在护士台下着其他病人的医嘱,然后叫了跟查房的实习生去拔管。她就去了......”

    “就这样?”祁镜问道。

    “就这样。”

    其实整个过程真没什么好说的,两句话的功夫,但祁镜还是找到了其中的盲点:“拔管用的实习生,下医嘱为什么要亲自下呢?”

    熊博听了这个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亲自下医嘱不行么?”

    “倒不是不行,只是有些不符合常理。”祁镜没细说,而是继续问道,“我很好奇熊老师当时在下的是什么医嘱。”

    “就是那些病人第二天的实验室检查和一些术后常规抗生素而已。”

    “既然这样,为什么不让下级医生去做,而要自己去写?”祁镜忽然踩了个急刹车,然后抬头看向了熊博,“对了,和老师同台的那位一助学生呢?从手术室一路跟到病房,人应该还在吧?”

    “这......”

    祁镜见他有些犹豫,便又给这堆火苗加了两把柴:“能做一助的研究生先不管优不优秀,至少得到了你的信任和肯定。有了这种水平,那对手术前后的医嘱也应该很熟悉才对。”

    熊博皱起了眉头,回道:“他不在场而已,所以我就自己写了,又没多少字。”

    “字多少无所谓,关键是他人去哪儿了?”祁镜继续追问,似乎对这位研究生的去向非常感兴趣。

    “估计在做其他事吧。”熊博深吸了半口气,继续说道,“如果祁医生还在纠结拔管操作权的话,我只能说,拔管一直都是实习生的工作,所以我直接叫那个女生去了,没找他。”

    “夜查房的时候他人在吧?”祁镜见他点了点头,便继续问道,“他知道这个病人要拔管么?”

    “知道。”

    “在明知病人要拔管,也知道要写一堆医嘱的情况下,他竟然把你这位副高留在了护士台,自己玩起了失踪?”祁镜呵呵笑了两声,“我想了想,要让这个前提成立可没那么容易。”

    “......”

    “你真的不知道他去哪儿了?”

    熊博摇摇头:“大概有病人找他吧?”

    祁镜就好像在听一个天大的笑话:“都是同一个治疗组的医生,你刚查完房,病人有事儿也是先找你这位副高才对。更何况你就坐在护士台,一眼就能看见。”

    熊博摇头的幅度渐缓,实在想不起来当时发生了什么。

    时间过了那么久,纠纷也早就平息了,这位研究生更和整个事件没关系,所以久而久之他的印象就变得模糊了起来:“我大概忘了吧,毕竟四年前的事儿了。”

    “看来熊老师确实是忘了。”祁镜看着病历资料上的内容,说道,“我来给您提个醒吧,当时你的学生并不在科室里。”

    “不在科里......”

    他的话就像一根挑破水泡的细针,熊博的记忆就像里面的组织液一样,开始沿着细针慢慢地往外冒。

    只是祁镜并不懂得温柔,他更像一个手段粗暴的年轻人,在戳破了泡泡后,并没有收手,而是顺势一划,把里面的东西一股脑剖开给了所有人看:“他在医院大门口,见到了两个人。一个是医药贩子,另一个么......”

    熊博的记忆大门被打开,潮水一股脑拍了下来,接下去其实已经不需要再说了。

    但祁镜面对的不只有他,还有台下那几百个听众。话说到一半,为了准确性,他又回头看了看称呼,继续说道:“另一个是华康肝胆医院的医生,华康肝胆......听这名字有点耳熟啊,华夏、华东、华康,华开头的专科医院,民营的,我猜应该是莆田系陈家的吧。”

    这哪是什么提醒,完全是一记重锤,恰巧砸中了熊博的心窝。

    与此同时,满场哗然。

    这就是熊博以前的黑料,也一直都是他存在心里的阴暗面,并且埋藏至今。只是现在彻底见了光,他觉得没必要再藏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自然有我的渠道,当然这个并不重要。”祁镜又给自己的嘴里灌了两口水,“熊老师说了那么久也渴了吧,手边就有水,喝两口吧,润润嗓子。”

    熊博在灯光下站了快20分钟了,确实口渴。

    但他喝不下。

    有一部分是他对祁镜的逆反心理,两人之间的敌对状态让他对祁镜提出的建议,本能性地产生抗拒。还有一部分完全是因为他的脑子处在高速运转的状态,实在没闲工夫去分心做其他事情。

    他要反驳......

    至少要做得体面些才行......

    市北人民医院往北走个三四公里,就是华康肝胆医院。其实它的全名是华康肝胆结石病医院,因为名字太长,医院的医生就给起了个比较不错的简名:华康肝胆。

    稍作删减就让它变得高大上了不少。

    可名字是没法治病的,尤其是结石病,想要治好并不容易。外科治疗要过硬的手术能力,内科治疗以防范为主,需要先分析结石的成分,然后从成分推测成因,然后从源头遏制结石生长。

    不论内外,这家莆田系医院的能力都不太够,说直白点就是治不了。明知道治不了还开这样的医院,摆明了就是骗钱。

    祁镜问道:“这家医院的医生来这儿接触你的学生,目的是什么?”

    熊博:“......”

    “医药贩子来找你们外科医生,为的又是什么?”

    熊博:“......”

    祁镜见他没作答,便看向台下的学生们:“你们也好好想想吧,想想那些结石,想想自己是不是真的了解它们?”

566.请坚守本心

    祁镜的面前是两个“L”型大书柜,款式老旧,但容量够大。三排木架外加十来个橱窗里满是医书和国外杂志,被人按大小厚薄整齐地码放着,塞得满满当当。

    面对引领上千医护职工的丹阳医院的院长,祁镜没有这个年龄该有的青涩,一番慷慨陈词说得祁森愣了好一会儿。

    儿子向来贪玩,祁森也早就已经为他铺好了门路。

    只要拿下医学院毕业的文凭,卫生系统、医药公司、甚至自己医院里的行政职位都可以任他挑选。

    可没想到的是,祁镜在毕业前突然转了性,这是他始料未及的。

    这怎么看都不像自己的儿子,听口气反倒像干了十多年临床的学科老骨干,还是最有经验的那一类。

    虽然性格很油滑嘴巴也得理不饶人,极尽毒舌之能事,但心里想的都是病人。

    过了许久,祁森缓过劲来:“你确定要进临床?”

    祁镜点了点头:“确定。”

    他三天前刚重生,上一世选了最轻松的行政办公室。结果第一年就因为上班打游戏被人举报了好几次,混了五年后祁森实在迫于压力,一气之下把他扔进急诊,给那些医生打下手。

    在咒骂、埋怨、指责和中伤中,祁镜慢慢醒悟,开始在医院最底层打拼。

    重新学习知识,积累经验,甚至跟着比自己小五六岁的应届毕业生一起干杂活。熬了七八年,才靠着极强的诊断能力翻过身......

    这一世他不想再走老路,行政管理根本就不适合他,只有临床第一线才有他喜欢的东西。

    见父亲用异样的眼神看向自己,祁镜又忙不迭问了一句:“你不同意?”

    被这么一问,祁森清清嗓子,马上没了平时管教手下医生的威严,反而噗哧一声笑了出来:“我怎么可能不同意,要反对的是你妈。你也知道你妈那脾气,我可斗不过她。”

    “再说现在临床不容易,sars还没平息,恐怕......”

    回想起03年的sars,祁镜还是心有余悸,突如其来的新型传染病让第一线的中青年骨干损失惨重。

    在丹阳医院,半年内就倒下了五位医护。虽然最后都救了回来,可还是有三人落下了后遗症。其中一个还得了股骨头坏死,坐上了轮椅。得等几年后,国内有了成熟的人工关节置换,她才能慢慢摆脱残疾的命运。

    但就算科学技术再成熟,她也已经基本和临床说了再见。

    不过祁镜更在意的是之后轮番登场在好几场疫情,尤其是十多年后的那次,蔓延速度和摧毁力都是空前的......

    他要阻止它们。

    祁镜长叹口气,手指轻轻敲着桌面:“爸,让我窝办公室陪那帮老头老太聊天唠嗑,没门!还有,你看我这据理力争的脾气能调解医闹吗?不激化矛盾就不错了。”

    “那你自己和你妈说去。”

    祁森没有继续聊下去的动力,揽下这活肯定没好果子吃,到时候又得挨一顿臭骂。干了十来年院长了,回到家还得被自己医院里的医生骂,简直可笑啊。

    祁镜脸上闪过微笑,他爸还是那个妻管严的爸,一点都没变。

    他没好气地来到祁森身边,手臂一抬,搭在了他肩膀上,开口理论了起来:“当初可是你让我填的志愿,怎么,现在要赖账啊?”

    “当初说好进行政的,要是转临床,你妈还不得骂死我......”

    话没说完,祁镜立刻反驳道:“您这说法就不对了。”

    “不对?怎么不对了?”

    看着自己爸那畏惧的小眼神,祁镜强忍笑意,解释道:“当初我得了专业选择困难症,老妈也是横竖不满意,给不出‘治疗方案’。后来是您给指了条明路,将来至少可以进丹阳医院跟着混口饭吃,算是种保守治疗吧。”

    祁森第一次听到有人这样打比方,不过细想想也没什么不对。

    当初他就是怀着这种折中的想法,毕竟家庭地位摆在那儿,两边都不能得罪啊。

    “五年来,疗效不能说没有,一般吧。”祁镜理了理思路,继续说道,“那么多年过去了,现在病情有了反复,为了预防复发和严重并发症,所以还得您老接着管。”

    理由其实很简单,就是甩锅而已,但在祁镜的包装下,就显得格外有逼格。

    一套套的说辞往外蹦完,没留给祁森任何反应时间和反驳的机会。最后自己儿子还客气地拍拍他的肩膀,像个没事儿人一样从书架上随手抽走了两本杂志,临走还不忘送上“拜托了”三个字。

    祁森现在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这辈子碰到这对娘俩算是栽了。

    而祁镜拿着书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反手关上门,然后一个跟头倒在了床垫上。现在是晚上20点55分,时间还早。按父亲一直雷厉风行的作派,再加上关乎自己的工作,这件事绝不会拖到明天。

    爆炸一触即发。

    祁镜看着手表:应该快了......

    果然刚过两分钟,门外响起了一位中年妇女的咆哮声。

    声音很重,带着深深的幽怨,显然无法接受刚听到的事实。话语间充斥着“老不死的”、“这事儿我说了算”、“滚蛋”、“不听”等任性的词汇。

    不过还是一如既往的攻击性不足,只是在肆意地抒发内心的情感罢了,让祁镜听着反倒感受到了丝中年夫妻之间的暧昧。

    就像在辣椒里掺了蜜糖,尝起来有种泰式甜辣酱的味道。

    又过了几分钟,争论声音暂缓,显然祁森打出了拿手的太极神功,成功挽救回了局势。

    之后开始传来淡淡的妇女哭声,紧接着就是啜泣和有些语无伦次的不安和无奈。两人在医院摸爬滚打了那么多年,都知道临床代表了什么,同意祁镜进临床就是在把孩子往火坑里推。

    很多医学生就算没路子,也会自己找其他出路。

    可他们家倒好,路子多的数不清,有太多选择可以避开,但儿子竟然还一头猛扎进去。

    过了好一会儿,哭声才渐渐消失,两口子似乎初步达成了共识。

    祁镜躺在床上送了口气,不管祁森和肖玉签订了什么不平等条约,总之短期内自己可以做喜欢的事儿了。

    唉......

    他把刚到手的杂志放在一边,轻轻捏了把略微有些凸起的小腹:“还是锻炼锻炼吧。”

    临床是个脑力和体力参半的累活,当初他就是冲得太猛,身体消耗太过,又不巧碰上了疫情大爆发。最后身体受不住,倒在了防疫第一线。

    重活一世,祁镜给自己定下的首要任务就是阻止那场疫情爆发,同时自然也得保养一下身体。

    一身穿戴完毕,戴上耳机,他跑步离开了家。

567.谁的问题

    祁镜的面前是两个“L”型大书柜,款式老旧,但容量够大。三排木架外加十来个橱窗里满是医书和国外杂志,被人按大小厚薄整齐地码放着,塞得满满当当。

    面对引领上千医护职工的丹阳医院的院长,祁镜没有这个年龄该有的青涩,一番慷慨陈词说得祁森愣了好一会儿。

    儿子向来贪玩,祁森也早就已经为他铺好了门路。

    只要拿下医学院毕业的文凭,卫生系统、医药公司、甚至自己医院里的行政职位都可以任他挑选。

    可没想到的是,祁镜在毕业前突然转了性,这是他始料未及的。

    这怎么看都不像自己的儿子,听口气反倒像干了十多年临床的学科老骨干,还是最有经验的那一类。

    虽然性格很油滑嘴巴也得理不饶人,极尽毒舌之能事,但心里想的都是病人。

    过了许久,祁森缓过劲来:“你确定要进临床?”

    祁镜点了点头:“确定。”

    他三天前刚重生,上一世选了最轻松的行政办公室。结果第一年就因为上班打游戏被人举报了好几次,混了五年后祁森实在迫于压力,一气之下把他扔进急诊,给那些医生打下手。

    在咒骂、埋怨、指责和中伤中,祁镜慢慢醒悟,开始在医院最底层打拼。

    重新学习知识,积累经验,甚至跟着比自己小五六岁的应届毕业生一起干杂活。熬了七八年,才靠着极强的诊断能力翻过身......

    这一世他不想再走老路,行政管理根本就不适合他,只有临床第一线才有他喜欢的东西。

    见父亲用异样的眼神看向自己,祁镜又忙不迭问了一句:“你不同意?”

    被这么一问,祁森清清嗓子,马上没了平时管教手下医生的威严,反而噗哧一声笑了出来:“我怎么可能不同意,要反对的是你妈。你也知道你妈那脾气,我可斗不过她。”

    “再说现在临床不容易,sars还没平息,恐怕......”

    回想起03年的sars,祁镜还是心有余悸,突如其来的新型传染病让第一线的中青年骨干损失惨重。

    在丹阳医院,半年内就倒下了五位医护。虽然最后都救了回来,可还是有三人落下了后遗症。其中一个还得了股骨头坏死,坐上了轮椅。得等几年后,国内有了成熟的人工关节置换,她才能慢慢摆脱残疾的命运。

    但就算科学技术再成熟,她也已经基本和临床说了再见。

    不过祁镜更在意的是之后轮番登场在好几场疫情,尤其是十多年后的那次,蔓延速度和摧毁力都是空前的......

    他要阻止它们。

    祁镜长叹口气,手指轻轻敲着桌面:“爸,让我窝办公室陪那帮老头老太聊天唠嗑,没门!还有,你看我这据理力争的脾气能调解医闹吗?不激化矛盾就不错了。”

    “那你自己和你妈说去。”

    祁森没有继续聊下去的动力,揽下这活肯定没好果子吃,到时候又得挨一顿臭骂。干了十来年院长了,回到家还得被自己医院里的医生骂,简直可笑啊。

    祁镜脸上闪过微笑,他爸还是那个妻管严的爸,一点都没变。

    他没好气地来到祁森身边,手臂一抬,搭在了他肩膀上,开口理论了起来:“当初可是你让我填的志愿,怎么,现在要赖账啊?”

    “当初说好进行政的,要是转临床,你妈还不得骂死我......”

    话没说完,祁镜立刻反驳道:“您这说法就不对了。”

    “不对?怎么不对了?”

    看着自己爸那畏惧的小眼神,祁镜强忍笑意,解释道:“当初我得了专业选择困难症,老妈也是横竖不满意,给不出‘治疗方案’。后来是您给指了条明路,将来至少可以进丹阳医院跟着混口饭吃,算是种保守治疗吧。”

    祁森第一次听到有人这样打比方,不过细想想也没什么不对。

    当初他就是怀着这种折中的想法,毕竟家庭地位摆在那儿,两边都不能得罪啊。

    “五年来,疗效不能说没有,一般吧。”祁镜理了理思路,继续说道,“那么多年过去了,现在病情有了反复,为了预防复发和严重并发症,所以还得您老接着管。”

    理由其实很简单,就是甩锅而已,但在祁镜的包装下,就显得格外有逼格。

    一套套的说辞往外蹦完,没留给祁森任何反应时间和反驳的机会。最后自己儿子还客气地拍拍他的肩膀,像个没事儿人一样从书架上随手抽走了两本杂志,临走还不忘送上“拜托了”三个字。

    祁森现在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这辈子碰到这对娘俩算是栽了。

    而祁镜拿着书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反手关上门,然后一个跟头倒在了床垫上。现在是晚上20点55分,时间还早。按父亲一直雷厉风行的作派,再加上关乎自己的工作,这件事绝不会拖到明天。

    爆炸一触即发。

    祁镜看着手表:应该快了......

    果然刚过两分钟,门外响起了一位中年妇女的咆哮声。

    声音很重,带着深深的幽怨,显然无法接受刚听到的事实。话语间充斥着“老不死的”、“这事儿我说了算”、“滚蛋”、“不听”等任性的词汇。

    不过还是一如既往的攻击性不足,只是在肆意地抒发内心的情感罢了,让祁镜听着反倒感受到了丝中年夫妻之间的暧昧。

    就像在辣椒里掺了蜜糖,尝起来有种泰式甜辣酱的味道。

    又过了几分钟,争论声音暂缓,显然祁森打出了拿手的太极神功,成功挽救回了局势。

    之后开始传来淡淡的妇女哭声,紧接着就是啜泣和有些语无伦次的不安和无奈。两人在医院摸爬滚打了那么多年,都知道临床代表了什么,同意祁镜进临床就是在把孩子往火坑里推。

    很多医学生就算没路子,也会自己找其他出路。

    可他们家倒好,路子多的数不清,有太多选择可以避开,但儿子竟然还一头猛扎进去。

    过了好一会儿,哭声才渐渐消失,两口子似乎初步达成了共识。

    祁镜躺在床上送了口气,不管祁森和肖玉签订了什么不平等条约,总之短期内自己可以做喜欢的事儿了。

    唉......

    他把刚到手的杂志放在一边,轻轻捏了把略微有些凸起的小腹:“还是锻炼锻炼吧。”

    临床是个脑力和体力参半的累活,当初他就是冲得太猛,身体消耗太过,又不巧碰上了疫情大爆发。最后身体受不住,倒在了防疫第一线。

    重活一世,祁镜给自己定下的首要任务就是阻止那场疫情爆发,同时自然也得保养一下身体。

    一身穿戴完毕,戴上耳机,他跑步离开了家。

568.基本态度

    4月10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携手杂志共同发布了125个全世界最受关注的科学问题。其中,在医学与健康板块,出现了唯一一个与中医有关的问题:中医的经络系统有科学依据吗?

    这个问题之所以出现,很大程度上恐怕是由于以经络为理论依据的针灸,存在广泛的临床应用,并且在欧美临床医生和权威机构中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认可。

    另一方面,中医“科学化”也是新中国的新气象。1953年12月上旬,在听取卫生部副部长贺诚等汇报时,谈了对卫生工作的意见,其中就明确提到“中医……必须批判地接受,把其积极的一面吸收过来加以发挥,使它科学化。”此后,他更具体的解释了如何“科学化”——“以现代科学来研究中国的传统医学规律”。

    解剖学证据大吵架

    中国国内部分中医从业者或研究者认为,“经络只存在于活人身上,在死者身上并不存在,因此是无法获得解剖学证据的。”

    有趣的是西方研究者似乎不知道或者不采纳这一说法,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就有不少欧洲医学研究者进行过经络的解剖学研究,1988年,hhee在他的论文anatoischestrukturderakupunkturpunkte当中提出了“血管神经束”与经络系统的关联性。血管神经束为体内神经、动脉、静脉和淋巴管的结合体,比如颈部血管神经束就包括:颈总动脉,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减压神经。

    由于一些电生理研究显示出类似结论,这一理论一度被不少研究者引用,但是,它的说服力并不足够。

    2019年,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以解剖学为首各部门的研究者仍然在联合挑战经络系统的解剖结构。他们解剖了4具完整的人体标本和2具下肢标本,认为vnb理论站不住脚,不能解释经络系统的解剖学结构,同时他们自己提出了新的理论,认为经络在解剖学上乃是筋膜组织中的结构。

    维也纳医科大学研究组认为血管神经束与经络系统在解剖学上不吻合的证据之一,即穴位与血管神经束不重合,上图即是其中一例,针刺标记穴位与箭头指出的vnb位置不重合。在这次解剖研究中,他们指出,超过80的穴位与血管神经束的解剖学位置无法吻合。

    但他们自己提出的证据也并非天衣无缝。他们承认本次研究无法分离出符合全身经络图的筋膜结构,不过研究者们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分离筋膜的技术太难,在将来的研究中他们会进一步改进技术,提高效果。

    当然这只是他们自身乐观的看法。实际上,维也纳医科大学这项研究的解剖学展示受到了中国中医的质疑,比如图中展示的胃经,“相似位置应该有3条经络,可它看上去只有1条。”类似情况的理论暴击可以说信手拈来。

    另一方面,认为尸体标本无法给出答案的研究者,则采取了影像学手段,尝试在活人身上找出经络的解剖学证据。

    采用同位素示踪一度是个常用方案,被太平洋两边的各路人马都尝试过。一般原理是,研究者将同位素从穴位注射入人体,然后检测同位素的运动,尝试以此方案来描绘经络的解剖结构。但是这一方案被发现,同位素的示踪展示的是静脉血管网络,也就是从穴位注射的同位素进入了血管……

    也有研究者尝试用热成像方案让经络现形,这一方法的理论依据在于研究者认为经络是极化水簇构成的,这种极化水簇发生震荡,通过经络以光速和音速传递能量,而这种传递的能量被解释为“气”这个符合中医理论的概念。

    但是这一种追踪方式同样有诸多经不起推敲的地方,首先热成像无法完整连续的展示经络。其次,这个追踪方式所依托的“极化水簇”理论是站不住脚的,没有任何物理证据能证明这种震荡会发生,或者证明它们能随着疾病而产生变化,或者它们实际上代表经络。

    采用电学仪器测试穴位区域皮肤电阻抗绘制穴位解剖学图谱的方案一度热门。日本研究者曾经使用ryodoraku仪器来测量和描绘经络的解剖结构,德国研究者则使用另一种名称为voll的仪器进行测绘,然而两者双双通不过对照实验。同时也由于皮肤阻抗的测试有太多不稳定性,包括测量仪器和对皮肤本身环境的可控性要求过高,最终这一方案和测绘结果被认为是不可靠的。

    除了以上这些还算常见的方法,我们位于半岛的近邻,也提出了一种独特的验证经络的方案。这一方案由kibong-han于1963年提出,他将一种特殊染色剂注射入人体穴位,尝试用染色法让经络显影,被染色显示的影像叫做bonghanrpclesandducts。

    很可惜,随后中国研究者在试验中发现ki的成果无法重复,这件事就被搁置下来了。

    21世纪初,韩国首尔大学为首的一批研究机构重启了kibong-han的研究,并将bonghanrpclesandducts发展为“priovascursyste”。首尔大学教授kwang-supsoh坚信:一旦弄清pvs的情况,经络学说和针灸将从拥有千年历史的东方传统医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医学。

    在这个重启研究的过程中,韩国研究者认为kibong-han过去试验无法重复的主要原因在于他没有在研究报告中明确使用的染色物质和方法,对试验操作的描述也不够具体。首尔大学的研究者采用荧光纳米粒子、锥虫蓝、阿尔新蓝等制剂进行染色示踪,并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镜等设备进行观察,众多团队相继宣布了一系列成果,包括在血管和淋巴系统中观察到pvs的存在,甚至在肿瘤和脂肪组织中观察到了pvs。

    韩国的研究者们同样也为pvs做了组织学切片,下图右侧为他们认为的淋巴管中的pvs的染色切片,淋巴管中间的一团深色染色组织即为他们认为的pvs管道。

    非常有趣的是,我们在开头提到的维也纳医科大学的解剖学研究者也为他们认为的经络解剖学结构做了染色切片,我们可以来观赏一下他们所做的组织学切片与韩国研究者所做的有多大差异。

    总之……和首尔大学做出的已经完全是两种东西了。

    如果说上述研究者是十分认真的尝试去找了看上去彼此矛盾相互之间无法自圆其说的实证,也有一些对于经络学说的解剖学解释是完全来自推论而没有实际证据的。

    比如,有研究者认为,996的穴位与脊髓神经或者中枢神经的分支密切相关,身体不同的穴位与深部感受器不相同,这种情况可以解释为,穴位的神经分布和对应的脏器的神经分布在胚胎期属于相同的脊髓节段,而胚胎成长分化之后,形态学上穴位和脏器发生了改变,但是由于本身属于同一节段,在功能上依然相关。

    这种解释即为完全的推论而没有能展示的实际证据。

    t传统理论并未建立在解剖学、生理学或者生物化学的证据上,经络学说的生理学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一位叫bruceporanz的外国医学家。

    poranz在上世纪60年代获得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此后又在哈佛获得phd,后又在it任教。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他逐步提出了经络学说和针灸的生理学解释框架,主要理论依据为针刺穴位与神经信号传导和神经代谢的关系。

    poranz认为,针灸刺激会激活肌肉中的神经传导纤维,这一信号传输到脊髓,会引发强啡肽和内啡类的局部释放。信号传输到脑部,会产生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些神经递质释放到脊髓,导致突触前和突触后抑制,疼痛抑制的现象就产生了。而这些信号到达下丘脑和垂体时,则会触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内啡肽的释放,同样也会产生减缓疼痛的效果。

    这一理论似乎从生理学上解释了针灸的镇痛作用,经由poranz的研究团队和其他研究人员在过去几十年进行了一系列的验证,许多研究和临床治疗也参考了这一理论框架,不少神经生理和影像学研究都立足于这一框架。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生理学理论并非建立在解剖学基础上——如我们目前所见,经络系统暂且还无人发现合理的解剖学证据——而是根据临床现象进行的理论逆推和研究。

    而对临床现象的研究,也有诸多矛盾。

    有一定证据的临床效果

    针灸不仅在东北亚地区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实际上它在西方社会也相当多的被使用,2017年,一项由orialsloankettergcancercenter支持的研究显示,全美癌症各癌症中心有超过70会为患者提供针灸服务用于治疗化疗所产生的副作用。德国慕尼黑科技大学发表的论文则提示用针灸治疗和预防偏头痛并不少见,甚至针灸被扩展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比如过敏性鼻炎。

    在如此广泛的应用前提下,针灸的临床研究数据比解剖学和生理学机制研究更多。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在官网上对针灸的科学性的解释中就指出,“针灸可以缓解通常为慢性的疼痛类型,例如腰背疼痛,颈部疼痛和骨关节炎膝关节疼痛。它还可以帮助减少紧张性头痛的发生率并预防偏头痛。因此,针灸似乎是慢性疼痛患者考虑的合理选择。”不过这份解释也提到了目前的临床指南对针灸的指导意见并不一致。

    同时nih还指出:“针灸对大脑和身体的影响以及如何最好地衡量它们的作用才刚刚开始被人们所了解。当前证据表明,与针灸针刺无关的许多因素可能在针灸对疼痛的有益影响中起重要作用。”

    这个“无关的许多因素”实际上也是众多临床研究者在意的,即,是否可以采取随机对照试验来排除安慰剂效应。一些中医执业者对“双盲随机对照”这样的方式嗤之以鼻,认为它不该做唯一标准,或称针灸无法对照。

    实际上日本研究者在2007年设计出了一套可以用于双盲随机对照的针灸器械,如下图所示,这套器械中的对照用针最终不会穿刺皮肤。通过试验他们认为这套设备可以完成双盲对照临床研究,患者从感受上无法区别两套针的“真假”,医者从外观上无法区别两套针的“真假”。

    这样的双盲研究在之后也受到过质疑,主要问题集中在假针的效果可能远超一般的安慰剂,即对照组的结果可能好于一般的安慰剂,会影响治疗组的阳性水平。即便在这样的前提下,后续使用这类设备进行的针对腰背疼痛的随机对照双盲研究依然出现了有统计学意义的阳性结果。

    但是,并非所有的对照研究都是阳性的,比如jaa曾经发表一篇详细的对照研究,认为对外耳穴位的刺激完全无法镇痛,在对照研究中,研究者发现,不在穴位的刺激与在穴位的刺激对患者疼痛的影响并无差异性。

    这一篇80年代的研究,所研究的外耳道穴位镇痛,已经不是当下热门,但是其研究方法值得借鉴。在使用非穴位位置为对照的情况下,镇痛效果是否会受到影响,也是排除安慰剂效应的一个方法。

    总的来说,尽管困难重重,处处矛盾,经络学说和以经络学说为依据的针灸,依然有着全世界许许多多科研人员和医务工作者在尝试以现代科学手段从解剖学结构到生理生化机制到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和解释,这是一件好事,证明着它的生命力。

    如果有一天这个领域里只剩怀揣祖传秘法不接受验证和“今天打算违背祖训”的骗子,那它就真的要灭亡了。

569.洗还是不洗

    祁镜的面前是两个“L”型大书柜,款式老旧,但容量够大。三排木架外加十来个橱窗里满是医书和国外杂志,被人按大小厚薄整齐地码放着,塞得满满当当。

    面对引领上千医护职工的丹阳医院的院长,祁镜没有这个年龄该有的青涩,一番慷慨陈词说得祁森愣了好一会儿。

    儿子向来贪玩,祁森也早就已经为他铺好了门路。

    只要拿下医学院毕业的文凭,卫生系统、医药公司、甚至自己医院里的行政职位都可以任他挑选。

    可没想到的是,祁镜在毕业前突然转了性,这是他始料未及的。

    这怎么看都不像自己的儿子,听口气反倒像干了十多年临床的学科老骨干,还是最有经验的那一类。

    虽然性格很油滑嘴巴也得理不饶人,极尽毒舌之能事,但心里想的都是病人。

    过了许久,祁森缓过劲来:“你确定要进临床?”

    祁镜点了点头:“确定。”

    他三天前刚重生,上一世选了最轻松的行政办公室。结果第一年就因为上班打游戏被人举报了好几次,混了五年后祁森实在迫于压力,一气之下把他扔进急诊,给那些医生打下手。

    在咒骂、埋怨、指责和中伤中,祁镜慢慢醒悟,开始在医院最底层打拼。

    重新学习知识,积累经验,甚至跟着比自己小五六岁的应届毕业生一起干杂活。熬了七八年,才靠着极强的诊断能力翻过身......

    这一世他不想再走老路,行政管理根本就不适合他,只有临床第一线才有他喜欢的东西。

    见父亲用异样的眼神看向自己,祁镜又忙不迭问了一句:“你不同意?”

    被这么一问,祁森清清嗓子,马上没了平时管教手下医生的威严,反而噗哧一声笑了出来:“我怎么可能不同意,要反对的是你妈。你也知道你妈那脾气,我可斗不过她。”

    “再说现在临床不容易,sars还没平息,恐怕......”

    回想起03年的sars,祁镜还是心有余悸,突如其来的新型传染病让第一线的中青年骨干损失惨重。

    在丹阳医院,半年内就倒下了五位医护。虽然最后都救了回来,可还是有三人落下了后遗症。其中一个还得了股骨头坏死,坐上了轮椅。得等几年后,国内有了成熟的人工关节置换,她才能慢慢摆脱残疾的命运。

    但就算科学技术再成熟,她也已经基本和临床说了再见。

    不过祁镜更在意的是之后轮番登场在好几场疫情,尤其是十多年后的那次,蔓延速度和摧毁力都是空前的......

    他要阻止它们。

    祁镜长叹口气,手指轻轻敲着桌面:“爸,让我窝办公室陪那帮老头老太聊天唠嗑,没门!还有,你看我这据理力争的脾气能调解医闹吗?不激化矛盾就不错了。”

    “那你自己和你妈说去。”

    祁森没有继续聊下去的动力,揽下这活肯定没好果子吃,到时候又得挨一顿臭骂。干了十来年院长了,回到家还得被自己医院里的医生骂,简直可笑啊。

    祁镜脸上闪过微笑,他爸还是那个妻管严的爸,一点都没变。

    他没好气地来到祁森身边,手臂一抬,搭在了他肩膀上,开口理论了起来:“当初可是你让我填的志愿,怎么,现在要赖账啊?”

    “当初说好进行政的,要是转临床,你妈还不得骂死我......”

    话没说完,祁镜立刻反驳道:“您这说法就不对了。”

    “不对?怎么不对了?”

    看着自己爸那畏惧的小眼神,祁镜强忍笑意,解释道:“当初我得了专业选择困难症,老妈也是横竖不满意,给不出‘治疗方案’。后来是您给指了条明路,将来至少可以进丹阳医院跟着混口饭吃,算是种保守治疗吧。”

    祁森第一次听到有人这样打比方,不过细想想也没什么不对。

    当初他就是怀着这种折中的想法,毕竟家庭地位摆在那儿,两边都不能得罪啊。

    “五年来,疗效不能说没有,一般吧。”祁镜理了理思路,继续说道,“那么多年过去了,现在病情有了反复,为了预防复发和严重并发症,所以还得您老接着管。”

    理由其实很简单,就是甩锅而已,但在祁镜的包装下,就显得格外有逼格。

    一套套的说辞往外蹦完,没留给祁森任何反应时间和反驳的机会。最后自己儿子还客气地拍拍他的肩膀,像个没事儿人一样从书架上随手抽走了两本杂志,临走还不忘送上“拜托了”三个字。

    祁森现在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这辈子碰到这对娘俩算是栽了。

    而祁镜拿着书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反手关上门,然后一个跟头倒在了床垫上。现在是晚上20点55分,时间还早。按父亲一直雷厉风行的作派,再加上关乎自己的工作,这件事绝不会拖到明天。

    爆炸一触即发。

    祁镜看着手表:应该快了......

    果然刚过两分钟,门外响起了一位中年妇女的咆哮声。

    声音很重,带着深深的幽怨,显然无法接受刚听到的事实。话语间充斥着“老不死的”、“这事儿我说了算”、“滚蛋”、“不听”等任性的词汇。

    不过还是一如既往的攻击性不足,只是在肆意地抒发内心的情感罢了,让祁镜听着反倒感受到了丝中年夫妻之间的暧昧。

    就像在辣椒里掺了蜜糖,尝起来有种泰式甜辣酱的味道。

    又过了几分钟,争论声音暂缓,显然祁森打出了拿手的太极神功,成功挽救回了局势。

    之后开始传来淡淡的妇女哭声,紧接着就是啜泣和有些语无伦次的不安和无奈。两人在医院摸爬滚打了那么多年,都知道临床代表了什么,同意祁镜进临床就是在把孩子往火坑里推。

    很多医学生就算没路子,也会自己找其他出路。

    可他们家倒好,路子多的数不清,有太多选择可以避开,但儿子竟然还一头猛扎进去。

    过了好一会儿,哭声才渐渐消失,两口子似乎初步达成了共识。

    祁镜躺在床上送了口气,不管祁森和肖玉签订了什么不平等条约,总之短期内自己可以做喜欢的事儿了。

    唉......

    他把刚到手的杂志放在一边,轻轻捏了把略微有些凸起的小腹:“还是锻炼锻炼吧。”

    临床是个脑力和体力参半的累活,当初他就是冲得太猛,身体消耗太过,又不巧碰上了疫情大爆发。最后身体受不住,倒在了防疫第一线。

    重活一世,祁镜给自己定下的首要任务就是阻止那场疫情爆发,同时自然也得保养一下身体。

    一身穿戴完毕,戴上耳机,他跑步离开了家。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0168/ 第一时间欣赏最终诊断最新章节! 作者:号西风所写的《最终诊断》为转载作品,最终诊断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最终诊断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最终诊断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最终诊断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最终诊断介绍:
原名《我真不是医二代》
书友群:1095563194,想催更的可以来,说不定有用呢......
病人视角版:
大脑:各单位报告目前情况
肝:机能丧失88%
肺:机能丧失95%
胃:机能丧失95%
肾:机能丧失64%
心:机能丧失88%
大脑:机体自身已无法扭转局势,肾上腺素储备还有多少?
肾上腺:机能丧失88%,肾上腺素储备仅余7%
大脑:全部分配给神经系统、声带和肌肉,给外界传达最后信息,其余单位做好停机准备。
......
大脑:感谢各位数十年的精诚合作,再见......等等,是祁镜。祁镜来了,再坚持一会儿,我们或许还有机会。
正式版:
诊断鬼才祁镜重生后,四处寻找队友,打造属于自己的超一流诊断团队。
主角自述版:
“我最多算是一个追着死神跑的人,多半是跑不赢的。就算追上了能救的就救,不能救的时候也不能把死神怎么样。其实说白了,我就是想找点事儿做而已。”
ps1:手术看腻了就来看看正经的内科急诊,医学是枯燥的,但也有它有趣甚至狗血的一面
ps2:重生文,无系统!本人最反感圣母,想看圣母文或者想看电视剧里那种完美无瑕白衣天使的,千万别来找不痛快!!最终诊断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最终诊断,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最终诊断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