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TXT下载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全文阅读

作者:日月行空     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txt下载     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十六章 决定,前往汉中府

    “让他们进来。”

    朱元璋说道。

    随着朱元璋的命令,徐达和蓝玉进到御书房里,看见已经换上商人打扮的朱元璋,二人都不感觉到意外。

    从在朝堂上,朱元璋没有下达任何赈灾政令时。

    二人就猜想到。

    朱元璋怕是要先问问康王准备的如何。

    毕竟朱成早就在一个半月前就开始准备。

    而且朱成当时预估的流民数量,也接近45万这一数字。

    可见朱成对这场旱灾的预见十分充分。

    若是其他人,准备又能怎样?

    可是朱成不同。

    朱成刚刚弄出来土豆三种主粮,当初朱成将土豆种子立刻运送回番地。

    不就是为了这场灾难做准备吗?

    朱成的准备。

    蓝玉和徐达也都翘首以盼。

    “换衣服吧。”

    朱元璋将二人的衣服丢过去。

    由于经常微服的关系,二人的衣服在御书房都有备用的了。

    蓝玉和徐达换好衣服。

    御书房里还剩下刘基穿着朝服,犹犹豫豫,不知道是否应该跟随离开。

    “刘基先生,你下次再说吧,这里也没有你合适的衣服。”

    朱元璋说道。

    “而且三晋之地赈灾的事情,还得你多费费心思,胡惟庸他……”

    说到这里。

    朱元璋不由得眯起眼睛,双眸之中闪烁起一丝森然的光泽。

    这位大明的左丞相,怕是没有和自己同心同德。

    如果将赈灾的事情交给胡惟庸,朱元璋相信,他直接破坏的胆子没有。

    但是从中作梗的心,恐怕大大的有。

    迟早得找个机会。

    废掉胡惟庸……不……除掉丞相丞相。

    在这一个半月以来,朱元璋逐渐意识到,有丞相总领文武百官,一旦想反对自己。

    凝聚出的力量实在太强!

    而丞相本身。

    又没有明确的政治职能,不像是户部总管银钱粮草、兵部主管军队、吏部主管官员升迁。

    在朱元璋眼中,丞相的存在,已经是弊大于利。

    废相的想法。

    在朱元璋心中萌生。

    “是,陛下。”

    刘伯温领命应声。

    既然朱元璋将策划赈灾的事情交给他,那么刘伯温就一定会认真执行。

    ……

    朱元璋蓝玉、徐达三人,久违的一起离开皇城,微服康王府。

    而来到康王府时。

    意想不到的一幕,在眼前上演——

    康王府前停着一辆马车。

    朱元璋三人正好看见朱成登上马车,似乎准备离开。

    “康王殿下,康王殿下。”

    徐达连忙招呼。

    “嗯?”

    朱成停止登上马车的动作,向后看去,便是察觉到朱元璋三人。

    “老赵,怎么你三人来了?”

    “这不是想念康王殿下了嘛,而且我这两兄弟,家里的味精,火锅底料都已经消耗干净,想和康王殿下这里再拿一些。”

    朱元璋笑着说道。

    他当然知道,不能替三晋之地的事情,现在应天的一般商人,可不知道三晋之地的旱灾哦。

    “还好你们来得早,不然我就走了。”

    朱成没有着急立刻离开,反倒是和朱元璋三人攀谈起来。

    “可是陛下让你离开?”

    朱元璋明知故问道。

    “不是。”

    朱成摇了摇头,随后神秘兮兮的将脸凑到朱元璋三人近前。

    “老赵,你们仨不听我话吧,三晋之地,已经出现旱灾啦。”

    “而且还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大旱灾,怎么样,我说的不错吧。”

    听到朱成所言。

    朱元璋苦笑一声。

    是啊。

    如果他相信朱成的卜算,那么应对三晋之地的旱灾,将会简单不少。

    不过就算时间倒流,以当时情境,朱元璋还是不会选择相信朱成。

    朱元璋就不太信星象卜算。

    因为朱成一句话。

    就劳师动众的调配物资,如果没有旱灾呢,那对于大明而言,将是平白无故的一大笔损失。

    没办法。

    “康王殿下,面对这场大旱灾,你在汉中之地,怕不是首当其冲的萌受影响哦,真的没问题吗?”

    朱元璋试探着问道。

    “看吧。”

    朱成耸了耸肩。

    朱元璋:“……”

    什么叫‘看吧’,行或者不行,准备的如何,到底给个痛快话啊。

    ‘看吧’是什么鬼!

    “具体我也不清楚,三晋之地旱灾的信息我刚得到,我现在要立刻回到汉中府,也就是我番地的所在。”

    “准备的如何,得回到番地才知道。”

    朱成说道。

    虽然现在没有确切的信息,但朱成的脸上,却是洋溢着一抹自信的笑容。

    绝对不糟就是了。

    土豆早早种植下去,而且三晋之地早就在他的运营下有一定根基。

    没有问题!

    朱成有底气,可是朱元璋没有啊,看到朱成这般自信。

    反而格外慌乱。

    老朱面临一个艰难的决定,到底是分流灾民,还是让灾民冲向汉中。

    ——如果不加引导,那么灾民的第一站肯定是汉中。

    凤翔府之流,远没有汉中富庶。

    而且想要去应天。

    途径的就是汉中。

    分流灾民,最少得让周围州府各吃下10万左右的流民。

    如果朱成的汉中有妥善准备。

    那么吃掉10万灾民的其余州府,将会平白无故的蒙受困境。

    任何州府,接纳10万灾民,都会影响原本人民的生活。

    甚至让州府的职能不畅。

    这并不夸张。

    多数州府人口都在百万以下,多出十分之一还多的人,就硬吃。

    谁也受不了啊。

    理智上而言,应该分流流民,不然汉中承受不住流民的冲击,那么流民下一步就会来到应天,再分流就已经迟了。

    可是……

    朱成一直在为这天做准备。

    他的准备。

    应该相信吗?

    “我离开后,也有人照料康王府,有任何需求,去和王府管事打个招呼。”

    朱成说道。

    “火锅底料和味精,还是不少的,另外啊,酒可不要动!”

    说到酒,朱成瞪了一眼朱元璋。

    只有朱元璋喝过他的琼浆玉露,这句话就是防备朱元璋的!

    “呵呵。”

    原本纠结的朱元璋洒然一笑,突然知道应该如何去做。

    明明自己番地是流民浪潮冲击的第一站。

    朱成却还是在考虑他的佳酿,这份淡然,不正展示出他绝对的自信?

    “康王殿下,咱还没有去过汉中,不知道是不是可以和殿下同行?”

    朱元璋突兀的说道。

    “没准能找到一些商机。”

    “不可!”

    “三思啊!”

    还不等朱成回答,蓝玉和徐达立刻阻拦道。

    皇帝怎么能突兀的离开应天?

    国不可一日无君!

    朱元璋则是有其余想法——

    此时天下之事,莫大于三晋旱灾,如果能处理好三晋旱灾。

    那么天下之事,也就都算处理好了。

    他身为皇帝。

    去往三晋之地,能在第一时间下达最佳的政令,而且有锦衣卫在。

    应天也不会出问题。

    刘基也在应天。

    三晋之地的事情,他朱元璋亲自处理,满朝文武处理不掉其余事情吗?

    况且小事拖延个一周半月,也无伤大雅。

    “没事的。”

    朱元璋递给蓝玉、徐达一个眼神,何老朱相伴这么久的两人自然知道。

    老朱意已决。

    “康王殿下是否方便?”

    朱元璋问朱成。

    “嗯……”

    朱成想了想,随后耸了耸肩。

    “行吧。”

    “只是不知你们几位,身体是否承受得住,此一去山高路远,足足千里有余。”

    “不安排一下应天的事情吗?”

    “不用。”

    朱元璋摆了摆手。

    有锦衣卫暗中随行,什么事情都能在路上安排。

    他现在一秒钟也不想等待。

    只想最快的前往朱成的番地,亲眼看看三晋之地的旱灾到底严重到什么地步。

第四十七章 十里灾民

    “行,那就走吧,只是你们这老胳膊老腿,可千万不要在路途上出什么问题。”

    朱成瞥了一眼朱元璋三人。

    三人都已经年过半百。

    不过精气神的状态似乎还都不错。

    “呵呵。”

    朱元璋玩味的看了一眼朱成。

    “康王殿下,咱老赵的身体可不赖,别说是马车,就算是骑马,也没有任何问题。”

    他朱元璋马上的元帅!

    蓝玉和徐达亦是悍将。

    赶路算什么啦?

    “骑马我不行。”

    朱成一翻白眼。

    还是坐马车吧。

    一行人上到马车上,不用朱元璋嘱咐,锦衣卫就已经悄然的跟在后面。

    马车的空间并不大,但容纳4人还算没有问题,至于两名丫鬟——茉莉和百合,坐在后面的马车上。

    整个车队不过两名马夫、朱成、两名丫鬟而已。

    “康王殿下不担心路上安全问题?”

    朱元璋问道。

    就算是现在的大明,在某些偏远的地方,还是会有流寇的存在。

    如果遇到流寇。

    朱成的队伍,绝对是白给啊!

    “走官道,驿站停歇,换马,星夜兼程,不会有问题。”

    朱成说道。

    “也是。”

    朱元璋点了点头。

    只要走官道,那么遭遇问题的几率便会小上不少,但路途会稍远一些。

    马车缓缓开动。

    刚一离开应天府,朱元璋便是察觉到马车有些不对劲。

    应天府内的路比较平整。

    不颠簸还说得过去,为何在官道上,竟然也几乎感受不到颠簸感?

    要知道就算是官道,也难免坑坑洼洼。

    不应该如此平稳!

    不。

    不是完全的平稳,而是并不明显的抖动,正常而言的马车,颠簸起来就像是炒菜。

    人在马车里上下颠。

    可是坐在朱成的马车中,颠簸感被微弱的起伏感所替代。

    让朱元璋非常好奇。

    “是弹簧。”

    朱成解释道。

    “在马车轴承和轮子的接触面上,有螺旋状的铁丝,车轮的震动被铁丝吸收,咱的马车就没有那么颠簸了,而是只有轻微的起伏感。”

    “康王殿下还真是聪慧,竟然有如此巧妙地设计。”

    蓝玉由衷的感叹道。

    这马车。

    是蓝玉做过最舒服的,如果可以买到,那么无论花多少钱,蓝玉都心甘如怡。

    “还真不是我,得归功于炼钢厂的一位工人。”

    朱成抬起手,轻轻摸了摸鼻尖。

    弹簧的名字是他所起。

    但这东西,乃是炼钢厂一名厂头发明出来的,那名厂头父亲是马车行的。

    他研究一番,弄出来弹簧减震装置。

    “大明的能人可不少。”

    朱成由衷的感叹。

    “是啊,可就算如此,康王殿下仍是其中的佼佼者。”

    朱元璋附和道。

    ——大明首席工匠,都想将荣誉让给你。

    “还行。”

    朱成耸了耸肩。

    ……

    在马车的疾驰下,朱元璋三人花费2天时间,从应天府赶到汉中府附近。

    一路上不知道跑死多少匹马。

    “下车吧。”

    在距离汉中府城内还有一段距离的地方,朱成让车夫停止驾车。

    随后对朱元璋三人说道。

    “这里就停下吗?”

    朱元璋不解的问道。

    “嗯。”

    朱成点了点头,随后开口解释道。

    “这里距离三晋之地非常近,三晋之地面临百年难遇的旱灾,我番地的耕种地肯定也收到影响,我想看看影响到底大不大。”

    说完后。

    朱成就从马车上跳下来,朱元璋三人只能跟上。

    离开马车之后。

    朱成四人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热,一股股热浪扑面而来。

    加上阳光的暴晒。

    简直要人命!

    “虽然从马车里就感受到高温,但这太阳,未免有些太毒了吧。”

    朱元璋用手遮挡脸,皱眉说道。

    这里还是和三晋之地有一段距离的汉中,很难想象三晋之地现在又是何等的情况。

    无粮、无水,暴热。

    人民可怎么办呐!!

    朱成往前走几步,便是来到一处田地前,田地里种植着庄家。

    有些枯槁的感觉。

    蹲下之后。

    朱成看到,土地上已经有细微的干裂,如果不下雨的话,可以预见到,干裂的情况还会加重。

    “怎么会如此严重!?”

    朱元璋震惊。

    汉中的粮食耕种尚且收到影响,其余州府估计也是一样,汉中附近又是大明的主要粮仓之一。

    如今面临这么严重的旱灾。

    全国都将受到影响。

    “唉,预料之中吧。”

    朱成叹了口气,但还是耸了耸肩,表情上也并未有过多的沮丧。

    在他的记忆中。

    这场旱灾甚至让大明根基都受到一定影响,怎么可能不严重?

    “怎么办,是否奏明陛下,这旱灾的严重程度,恐怕不是某一地域能够独自解决。”

    朱元璋试探着问道。

    “老赵,你想的太简单,国库有钱吗?”

    朱成摇了摇头,出言反问道。

    “呃。”

    朱元璋一下子被问住。

    在大明,钱粮基本可以画等号,大明税收有八成是粮食税,而且直接由各地上缴粮食。

    朝廷会将粮草换成一定的银钱。

    银钱不足。

    那么就说明粮草也绝对不充盈。

    “诶呀!”

    朱元璋顿足捶胸。

    如此灾难,如果没有钱粮救济,那么将会有多少人民死掉。

    朱元璋都不敢想。

    “别太担心,我有一点点准备。”

    朱成说道。

    “嗯。”

    此时此刻,朱元璋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朱成的准备上,不然这场灾难,怕是要让大明遭重。

    “那边有人!”

    徐达突然指着某个方向,惊呼一声。

    朱成等人循着望过去。

    果然。

    能看到几名流民,他们衣着破烂,而且还拿着大包小包,一看就是从三晋之地逃难而来。

    “过去看看!”

    朱成说道。

    也不乘坐马车,就往流民所在的方向走,走了大概一刻钟。

    便是来到流民所在地。

    到了之后朱成四人才发现,那根本就不是一两个流民,而是一长串。

    流民们不知道为什么,竟然排着队伍。

    “怎么回事?”

    朱元璋问道。

    流民又渴又饿,本来不愿意搭理朱元璋,但是见到朱元璋穿着实在是不凡。

    不愿意得罪,便是半搭不理的回答道。

    “领饭。”

    “我们也是从三晋之地刚来这里,听说汉中在发救济粮,所以等一等。”

    “不知道能不能领到。”

    “哦……”

    听到灾民所言,朱元璋点了点头,原来是排队领救济粮,汉中既然还在发放救济粮。

    那说明还能承受的得住。

    是个好消息。

    “呵呵。”

    朱成见到朱元璋一脸放松,洒然一笑,随后问出一个问题。

    “你知道这里距离汉中府城门,有多少距离吗?”

    “不知道?”

    朱元璋当然不知道。

    “十里!!”

    “足足十里!!”

    朱成咬牙切齿。

    这特么。

    已经有这么多灾民了吗??

    不光是灾民数量,竟然让队列排到距离城市十里开外,管理者是干什么吃的?

    最后的灾民饿死,估计都领不到一顿饭吧!?

第四十八章 一场大战

    “……”

    朱成一语不发,沿着难民的队列往前走,朱元璋三人亦步亦趋的跟着。

    他们感觉的出来,朱成发怒了。

    在整个前进过程中。

    朱成、朱元璋三人见识到人生百态,有的插队,有的斗殴。

    相互打闹。

    撕扯。

    如果不是只有排队才能领到救济粮,朱成相信,这些人能为粮食厮杀起来。

    不过也没办法,这些流民太饿。

    有的已经接近3天没有吃饭。

    不知道走了多久。

    朱成和朱元璋才看到城门,在护城河前,有一个小棚子,能够看到有几个兵丁。

    负责维持秩序,制作、分发食物。

    朱成拿眼一看。

    还行。

    虽然是粥,但并不稀,浆浆糊糊一大碗,喝掉之后,应该能半饱吧。

    而且还能领一个馒头。

    “谁负责?”

    朱成走到近前,对着兵丁询问道。

    “去排队……”

    兵丁下意识的让朱成排队,但是一看到朱成的相貌穿着,便知道他不是流民。

    “王府的苏玉先生。”

    兵丁回答道,随后指了指棚子角落里,正不断翻越账本,记的满头大汗的一位文弱书生。

    “苏玉?”

    朱成喃喃自语,他记得,这个苏玉是他王府幕僚之一,存在感非常低。

    就像是朱成在众多皇子中一样。

    朱成走过去,拍了拍苏玉的肩膀。

    “别和我说话,忙着呢!”

    苏玉没回头。

    奋笔疾书在册子上写着各种记录,汗水都滴在册子上。

    “这么忙?本殿和你说话都没时间吗?”

    朱成一板一眼的说道。

    听到这熟悉的声音之后,苏玉才停下手中的动作,用宽大的袖子摸了摸汗水,恭敬的弯了弯腰。

    “康,康王殿下!?”

    “怎么回事?这么毛躁,妙锦呢?”

    朱成皱眉问题。

    “回殿下,王妃在处理钢铁厂的事情,还有粮食的运转,调集。”

    苏玉说道,他怕朱成误会,又赶紧补充道。

    “今天流民特别多,昨天都没有如此数量,非王妃的失职。”

    “我向王府要求增派人手,但是所有可用之人,基本上都在城里忙活。”

    “实在是忙啊。”

    “原来如此。”

    朱成点了点头。

    原来是今天流民数量暴增么,所以导致人手不够。

    “……”

    朱元璋皱紧眉头。

    应付流民。

    粮食是一方面。

    人手则更重要,如果任由流民胡作非为,那么州府的秩序都会紊乱。

    想要安插人手,控制数量庞大的流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甚至比提供流民粮食还困难。

    “脱掉衣服,摘掉帽子。”

    朱成对着兵丁说道。

    “是!”

    兵丁虽然疑惑,但还是按照朱成所说,将自己的帽子摘掉,还有衣服。

    朱成从棚子里走出来,对着难民的队列高声喊道。

    “你们谁想要多吃一个馒头?”

    “我!”

    “我想!!”

    “我我我!!”

    难民们顿时躁动起来,虽然不知道朱成是谁,但他衣着华贵,而且从棚子里走出来。

    都觉得他是大官。

    “你,你,你,还有你。”

    朱成点了14名难民出列。

    将兵丁的帽子交给一些人,将兵丁的衣服交给另一些人,又从棚子里拿出一个馒头。

    “你们负责维持秩序,如果有人插队、打闹,谩骂等等,第一次警告,第二次直接让他们滚出队列。”

    朱成对着这14名难民说道。

    “3个时辰之后,你们在从粥棚里领吃的,这个馒头是赏给你们的。”

    “另外,如果你们仗着自己的权力作威作福,打20大板,从汉中滚出去。”

    “是是是!!”

    拿到馒头之后,这几个难民点头如捣蒜,别看区区一个馒头,就支配他们3个时辰。

    就算卖命一天。

    能得到活命的吃得,也心甘如怡啊!

    粮食就是命!!

    兵丁的数量一下子翻了三倍,有这14名‘临时兵丁’的维护秩序。

    队列瞬间变得整齐许多。

    “殿下,佩服啊。”

    苏玉对朱成连挑大拇指。

    这操作。

    他怎么就没想到呢,让流民来维持流民队列的秩序,简直是绝了啊。

    “接下来交给你了,3个时辰之后换班,表现优异的流民,可以直接吸纳进兵丁中。”

    朱成对苏玉说道。

    “今天,务必给我挑选出500名听话、身体好的流民,汉中府的人手在短时间内会爆缺。”

    “对于所有被选定的流民,可以多给一个馒头。”

    “另外,这里的粥铺,最短时间内给我加到10个,1个根本就不够!!”

    “是!”

    苏玉连忙领命。

    “走吧,咱们进城。”

    朱成转过头,对着朱元璋三人说道。

    “好。”

    一行人这才通过护城河,进入到汉中府里。

    “康王殿下御人手段高超啊。”

    朱元璋称赞道。

    短时间内就想到用流民来控制流民,还很快的组织他们行动起来。

    绝对算是心思机敏。

    “唉。”

    朱成叹了口气,随后摇了摇头。

    “康王殿下为何叹气?”

    朱元璋询问道。

    “你知道,刚才那些流民数量有多少么?”

    “不知道。”

    朱元璋下意识的说道。

    难道说,朱成在刚刚的时间里,把流民的数量都数了一遍??

    不可能吧?

    朱成没有数,但是根据距离,加上流民们大体的间距,他也能估算出数量。

    “最多两万。”

    “才两万!?”

    朱元璋三人惊呼出声,他们还以为十里的流民队列有多少人呢。

    没想到,竟然才两万。

    三晋之地报出来的流民数量足足有45万,这连零头都没有啊!!

    “这……”

    朱元璋三人都迟疑了。

    凭借一州府之力,抵御住三晋之地的旱灾流民潮,是不是有些太异想天开了。

    刚才那种十里队列。

    还得有二十多条。

    光是一想。

    朱元璋就觉得有些绝望。

    这得如何处理啊?

    “你们三人,先找个地方歇息吧,这几天我可能没时间和你们闲聊。”

    朱成抬起手,揉了揉皱在一起的眉心。

    “得忙活一阵咯。”

    “我们知道。”

    朱元璋应声道。

    他知道。

    朱成将要面临一场大战,这场大战,关乎大明所有人!!

第四十九章朱元璋:灾民呢?

    如果让流民在大明乱窜,那么整个大明都将受到影响,尤其是来到应天。

    如果天子脚下,首善之地,竟然被流民潮挤爆,那么整个天下人,将如何看待他朱元璋?

    ……

    一处驿站。

    朱元璋订了一间最大的房间。

    倒不是贪图享乐。

    而是他打算和蓝玉、徐达三人,将这里当做临时的御书房。

    在这里吃、在这里喝、在这里睡觉、在这里时时刻刻处理三晋之地的旱灾。

    每一秒钟。

    朱元璋都要和三晋之地的人民同在!

    “我现在觉得,和康王来到他的番地,是一件多么明智的事情。”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随后缓缓吐出。

    “坐在朝堂上,从奏折的文字中,咱始终无法感受到,人民到底在面对何等的灾难,心中是何等的绝望。”

    “陛下圣明。”

    “陛下圣明。”

    蓝玉和徐达连忙说道。

    “相信朝野上下一心,一定能度过这次难关,陛下和我等在最前线,知晓三晋之地灾情的状况,再由锦衣卫快速送到应天府,由应天发布政令。”

    徐达郑重的说道。

    ——这不是折腾,而是规矩所在,而且汉中府这里有朱成在。

    所以也不需要朱元璋在这里下命令。

    调集汉中府之外的财力、人力,还是得政令先回应天府,毕竟朱元璋没带玉玺出来。

    口谕乱发的灾难,可是不比旱灾差哦。

    当晚。

    朱元璋就拟定一份诏书,将三晋之地的惨状,一一叙述给朝中大臣。

    希望朝中大臣们赶紧想办法。

    调集一切可以调集的力量。

    来帮助三晋之地。

    度过难关。

    而且还在诏书中临时命令燕王朱棣、晋王朱棡暂理朝政,左右丞相辅佐之。

    整个乾清宫,除燕王朱棣、晋王朱棡,锦衣卫指挥使二虎外,所有人许进不许出。

    由锦衣卫全权把控。

    进入特殊状态。

    ……

    第二天朝会来到时。

    群臣发现朱元璋不在,然后锦衣卫指挥使二虎亲自宣布朱元璋离开应天的消息。

    外加请来朱棡和朱棣。

    他们这才知道。

    原来朱元璋已经亲赴距离三晋之地最近的亲王番地,也就是朱成所在的汉中府。

    在得知三晋之地惨状之后。

    群臣反映各异。

    刘基、郭恒等人深深皱眉,为大明罹患如此灾难而感到苦恼。

    但权臣胡惟庸,则是一脸窃喜。

    乱吧。

    这大明江山,越乱越好,只要乱起来,那么朱元璋丈量天下的计划便必须终止!!

    而且现在朱元璋不在应天……

    他是不是有机会……

    胡惟庸低着头,将眼中野心掩饰住,此时的朝堂上,谁也没有注意到,左丞相眼中的光芒。

    ……

    朱成回到中州府的第二天。

    朱元璋三人早早离开驿站,准备去城外看看,今天的灾民数量是否又会暴涨。

    如果再来一次灾民井喷,那么汉中府未必能承受得住。

    来到城外。

    朱元璋三人惊呆了。

    倒并不是灾民过多,而是灾民数量少得可怜,苏玉完美的执行朱成昨天的任务。

    粥棚的数量变成10个,能看到许多骨瘦嶙峋的流民在粥棚外徘徊。

    但他们都不是等舍粥的人。

    而是身上穿着半截兵丁衣服,或者兵丁帽子,被暂时收编的流民。

    十个粥棚竟然有半数空闲。

    不空闲的粥棚,排队人数量加在一起也不过十几名,非常奇怪。

    仿佛昨天的十里难民潮是南柯一梦。

    “咦!?”

    朱元璋非常奇怪,看了身边的徐达和蓝玉,这两人也觉得离谱。

    只能走过去。

    找到昨天和朱成说过话的苏玉,开口询问道。

    “这位先生,请问流民们呢?”

    苏玉现在也不忙了。

    正在休息。

    看到朱元璋等人靠过来,瞬间想起来,昨天这几位和康王殿下同行来着。

    所以也就笑吟吟的回答。

    “都被带走了。”

    “被带走了!?”

    朱元璋听到苏玉的回答,瞬间勃然大怒,他心中浮现出一个不好的想法。

    难道说,朱成处理难民的方法,就是将他们带走杀掉?

    坑杀???

    若非坑杀,足足两万多难民,朱成到底将他们安排到哪里??

    哪里能接收2万名难民?

    “啊,怎么了?”

    苏玉一怔。

    不知道面前的老爷子为何发火。

    “带到哪里去了?”

    朱元璋压抑住怒火,开口询问道。

    “炼钢厂啊。”

    苏玉回答道。

    “炼钢厂?”

    朱元璋一怔,这个答案,倒是出乎朱元璋的意料,炼钢厂朱元璋当然知道。

    但是却没有想到,这居然是收容难民的答案。

    “我家殿下,早早就料到三晋之地会有旱灾,急忙让王妃选址,建造炼钢厂。”

    苏玉微微一笑,显摆朱成的高瞻远瞩。

    “现在的汉中府,东南西北,足足有4个大型炼钢厂,根据王妃的预估。”

    “每个炼钢厂,都能消化掉10000名流民。”

    “正常而言,炼钢厂的待遇应该挺不错的,但是现在,汉中府只能提供给流民最基础的食宿,不发一分钱工资,不过就算如此,对于流民而言,也是莫大的帮助了。”

    “原来如此。”

    朱元璋怒火收敛,他知道自己误会朱成了,不过他有点奇怪。

    吃饭的问题能够解决。

    但是住宿……

    怎么解决流民们的住宿问题呢?

    难道说。

    朱成提前在汉中府里,给流民搭建了房子??

    “流民们住在哪啊?”

    蓝玉替朱元璋问出这个问题。

    “后边。”

    苏玉指了指身后的汉中府。

    “汉中府里?”

    蓝玉皱眉。

    “不是,在汉中府城外另一侧,如果不出意外,应该有人在那边指挥板房的搭建。”

    苏玉摇了摇头。

    “板房?”

    听到这陌生的形容词,朱元璋皱眉问道。

    “我也不好解释,如果诸位想要看一看,不放绕着中州府走一圈,过去瞧瞧呗。”

    苏玉说这么多,显然有些不耐烦,说完这句话后,便是翻看自己的记录本。

    不想在理会朱元璋等人。

    “那就……去看看呗。”

    朱元璋说道。

    既然朱元璋说要看,那蓝玉等人自然也没有理由说别的,只能跟随着走过去。

    当然。

    朱元璋三人不可能傻的绕一圈汉中府,如果绕着汉中府外走一圈。

    今晚上都别想到地方。

    三人从城门回到汉中城,然后坐了辆马车,横穿汉中城,从另一个城门出城。

    坐马车的时候。

    朱元璋心中有有点说不出来的奇怪感觉,他们还在那担心着。

    没想到。

    转头一看,灾民们都没有啦?

    全都给朱成拉到厂里上班去了。

    好像是举起拳头。

    砸在棉花上。

    他朱元璋正准备举全国之力,应对三晋之地的旱灾呢,没想到,朱成竟然已经将第一波灾民化解掉。

第五十章身份暴露……?

    “不过才解决掉2万多灾民,还只是零头都不到,而且一旦听说汉中府能安置灾民,那么所有的灾民必会蜂拥而至,到时候,汉中府又能支撑得住么?”

    朱元璋心中还是充满担忧。

    总不能45万流民全部都炼钢去吧,朱成好像没有建造那么多炼钢厂。

    算了。

    走一步看一步吧。

    在这场对抗旱灾的战斗中,朱成已经打出一个漂亮的开头仗!

    从另一个城门离开汉中府。

    朱元璋看到热闹的一幕,果然,正如苏玉所说一般,流民们都在这里建造房屋。

    “嘿咻——嘿咻——”

    “加油!”

    “往这边搬!!”

    “叠起来,叠起来!”

    “螺丝呢?”

    “今天再多盖一个,让后来的人也能住上房子。”

    “……”

    朱元璋打眼一看,一排排奇怪的房屋呈现在他的眼前,从外观上来看。

    这些玩意给人的第一印象绝对不是房屋。

    倒像是箱子。

    “这就是板房么?”

    朱元璋喃喃自语道。

    这板房,只是由三个铁板搭建而成——在地上挖一个长方形,但是有一处缺口的三条线。

    将三块还没有一人高的铁板插进曹子里。

    把土埋上。

    然后用螺丝固定上方的铁板。

    这样一个板房就搭建完成了。

    “简单,但是却有用。”

    徐达给出评价道。

    这房子还没有一人高。

    正常的成年男性进去之后,需要时时刻刻的弯着腰,不能直起身子。

    地面就是土。

    也没有家具,最多再拿进去几个铁板,当做聊胜于无的床铺。

    “最起码能够遮风挡雨,如果咱们当时有这样一个小房子,或许就不会考虑起兵造反了吧。”

    朱元璋给出的评价倒是非常高。

    对于流离失所的流民而言,这房子就是安身立命的场所,有地方睡觉,还能得到朝廷发放的粮食,对于难民而言,已经是非常棒的待遇。

    “唉,可惜,没有进到炼钢厂。”

    一个流民走过朱元璋身边,叹了一口气,将朱元璋的注意力吸引住。

    “怎么回事,你没进入炼钢厂么?”

    朱元璋叫住那名流民问道。

    “没有。”

    那名流民拿起自己头上的兵丁帽子甩了甩。

    “第一天我就被选定成为流民队的一员,当时还挺高兴,一顿能多吃一个馒头。”

    “可是那些进入炼钢厂的人,每顿竟然能多吃一个半馒头,还有一碗肉汤。”

    “肉汤啊,里面有肉!”

    “而且康王殿下的给出炼钢厂的转正待遇也是非常优厚,在这次旱灾过去,还在炼钢厂的工作的人就能转正,每月拿6两银子,而且包吃。”

    “唉。”

    “可惜流民队的人不允许加入炼钢厂。”

    那位流民说完抱怨的话后,头也不回的离开,开始指挥炼钢厂的员工们搭建板房。

    放眼一看。

    在汉中府后方,已经有无数板房被搭建起来,一眼望不到边际。

    “朱成曾经说过,用钢铁铸造大明,没想到,这么快就实现了。”

    朱元璋咧嘴一笑。

    “应急而已,还不算是钢铁在建筑上完全应用呢,不过能看出,钢铁建造房屋,的确比树木更加优秀。”

    “运输成本低廉,而且形状容易控制,更加坚硬、耐风雨摧残。”

    徐达也是赞许道。

    很难想象。

    当真的用钢铁来建造房屋时,整个大明将是何等的辉煌!!

    “这小子,真是白让咱担心。”

    朱元璋笑着说道。

    心中难免有些自豪,能将第一批流民处理的如此妥当,让那些大臣知道。

    他们绝对都不敢相信!

    “走,去汉中的康王府看看。”

    朱元璋一摆手。

    决定去瞧瞧那小子现在在干什么,对于后续灾民的处理,朱元璋还有些好奇呢。

    “是。”

    “是,陛下。”

    ……

    心中一块大石暂时落地,朱元璋三人也是微微放松,在城内询问一番后,便是顺利得知康王府的所在。

    康王府在汉中城的最中心。

    比起应天府临时的康王府,这里明显更加气派,毕竟是朱元璋亲自命令户部修建。

    用料、规格都是最顶级。

    “请帮忙通报康王,赵司达和老王、老徐找他,希望能对三晋之地的旱灾提供少许帮助。”

    朱元璋对着门口的通禀说道。

    “二位稍等。”

    通禀进到康王府里,不一会,便是再度出来,对着朱元璋三人深鞠一躬。

    “康王殿下有请。”

    在仆役的带领下,朱元璋三人穿过几进的院落,华丽的山水。

    终于来到正厅。

    朱成此时正在吃火锅。

    “老赵,昨天不是和你们仨说了么,我这忙着赈灾呢,没功夫陪你们。”

    “斯哈——”

    朱成塞进嘴巴里一块毛肚,由于太烫,让朱成张嘴巴直哈气。

    “康王殿下……就是这么赈灾?”

    朱元璋一脸古怪。

    好啊。

    昨天一副苦大仇深,准备和旱灾拼个你死我活,今儿就在王府里涮火锅?

    不过朱元璋也无话可说。

    毕竟朱成漂漂亮亮的处理掉第一波流民,而且还用第一波流民生产的钢板。

    在汉中府外搭建一片板房,估计能容纳许多流民。

    自诩艰苦清廉,最终却一事无成的官员,朱元璋最讨厌,像是朱成这样,有能力治理一方。

    吃个火锅怎么啦?

    “给我添双筷子。”

    朱元璋吞咽一口口水,望着滚烫的火锅却不能吃,简直是酷刑啊!!

    “行。”

    朱成也已经对朱元璋三人的自来熟习惯了,一双筷子而已,又不是添不起。

    “康王殿下,我也不是闲得无聊来给你添麻烦,这不是想问问,有什么地方能帮助你的嘛。”

    朱元璋一拍胸脯。

    “不瞒你说,我的本事,还‘挺’大的。”

    朱元璋已经打定主意,这次三晋之地的赈灾,以朱成为主。

    朱成需要什么帮助。

    朝廷尽数应允。

    至于可能暴露身份?

    都已经这个紧要关头。

    还在乎什么身份呐!

    而且朱元璋早就想狠狠抽朱成一顿了,赶紧暴露身份吧,黄龙腰带已经忍耐不住了。

    “你?”

    朱成看了一眼老朱,完全没将他的话听在耳中。

    区区一个商贾!

    还用不到他!

    就在朱元璋三人加入火锅战斗之中时,一道身影莲步款款的从远处走来,身影婀娜动人,袅袅婷婷。

    姿容之卓绝,气度之优雅,非大家闺秀不能拥有。

    “夫君,有客人嘛?”

    朱元璋一怔。

    朱成的夫人,那就是徐妙锦咯,糟糕,竟然忘记在汉中的康王府中,并不只有康王一个人。

    还有那大明奇女子。

    ——徐妙锦。

    这下子。

    身份怕是要暴露咯。

第五十一章聪慧绝顶徐妙锦

    朱元璋已经将手按在腰带上,只要徐妙锦道出三人身份,朱元璋就立刻掏出腰带。

    告诉告诉朱成,‘赵司达’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波身份。

    必不可能不暴露,徐妙锦可是拥有过目不忘之称的奇女子。

    她和她爹生养在一起,从小到大基本不分开,不可能不认识!

    “来,过来,认识认识,这是你夫君在应天认识的朋友,老赵、老王、老徐。”

    朱成站起身,招呼徐妙锦过来,然后给她介绍朱元璋三人。

    “这位是我的夫人,徐妙锦。”

    “哼——”

    朱元璋哼了一声。

    等待徐妙锦道出他的身份,谁知,徐妙锦依偎在朱成怀里,桃花眸子淡淡瞥了三人一眼,随后款款的福了福身。

    “三位好,夫君受三位照顾了。”

    朱元璋:????

    什么意思?

    徐妙锦抽什么风?

    你不认识你爹吗?

    朱元璋瞥视向徐达,发现徐达也是一脸尴尬,嘴角不断的颤抖。

    仔细一看。

    朱元璋才发现,徐妙锦身上有一丝丝不对劲。

    她的脸很红。

    走路也飘飘摇摇,眼睛微微眯起,给人一种似睡非醒的感觉。

    这是……

    喝醉了?

    “抱歉,咱夫人天生嗜酒,尤其喜欢咱酿造的佳酿,让三位见笑了。”

    朱成咧嘴一笑,将醉醺醺的徐妙锦抱在怀里,倒也没有不好意思。

    朱元璋看向徐达,一连问询的表情。

    “……”

    徐达颇有些无奈的点了点头,表情多多少少有些尴尬。

    女儿生性嗜酒。

    怎么想都不是值得为人所称道的爱好,所以徐达也从来没有跟任何人提到过。

    如今让老朱装见。

    徐达真想叹一口气。

    朱元璋:“……”

    无语。

    他都已经准备脱腰带了,怎么身份还没有暴露呢???

    唉。

    “茉莉,带妙锦去休息,我还没吃够,夫人如果还想饮酒的话,可不能再给她。”

    朱成喊来茉莉。

    “是,殿下。”

    茉莉搀扶着徐妙锦离开。

    “刚才说道哪里来着?”

    朱成问道。

    “帮助殿下的地方,我等想要略进绵薄之力。”

    徐达提醒。

    注意力赶紧从他女儿身上转移走吧,拜托了!!

    “硬要说,那所有东西,都需要帮助,换句话来说,那就是什么帮助都不需要。”

    朱成化身谜语人,然后吃了口毛肚。

    他现在最担心的问题是有三点:粮食是否足够;是否有足够的空间安置流民,以及旱灾所带来的其余问题。

    比如说瘟疫。

    但凡任何灾难,洪涝旱灾甚至蝗虫、总归会伴随着瘟疫,原因很简单。

    逃难者在逃难过程中容易患病。

    随地大小便。

    吃过期的食物。

    死人不处理。

    甚至将尸体丢进水源。

    都可能导致病毒、细菌爆发。

    流民的抵抗力又非常差,而且又大多群居在一起,一旦爆发瘟疫。

    那就真的超出朱成的掌控了,瘟疫甚至可能影响汉中府内健康的人!

    “康王殿下,如果有需要帮助的地方,请尽管直说,老赵的人脉,银钱,都还算可以,为天下百姓、黎民苍生,愿意帮助康王殿下。”

    朱元璋见到朱成脸色逐渐阴沉,知道他是想到某种问题,便是拍了拍胸脯说道。

    “这可能就是我愿意和你们交朋友的原因,有魄力,不过暂时还不需要帮忙。”

    朱成咧嘴一笑。

    这仨老头。

    怪可爱。

    “汉中府接受难民的消息,今天应该已经传出去了,不出意外,晚上将会有一大批难民到来。”

    朱成摸了摸下巴。

    从今晚开始。

    便要检验汉中府的粮食,是不是够多咯。

    ……

    朱元璋三人从康王府离开,这次去找朱成,主要是探探口风。

    如果朱成觉得已经无计可施,那朱元璋就会立刻想办法。

    刘基在应天府冥思苦想。

    应该很快就会给出一些的解决方案。

    不过目前来看,似乎还并不需要。

    朱成的心态不错,还有相当程度的宽裕,等什么时候朱成愁眉苦脸,问题才大条咯。

    ……

    回到驿站。

    朱元璋爽朗的大笑,丝毫不吝啬言语的揶揄徐达,他今天可是见到,那传闻中的大明第一奇女子的真实面孔。

    “还真是……够奇特。”

    蓝玉也憋笑道。

    明明见面,却没有认出来,还真是够搞笑的呢!

    当然。

    这句话蓝玉可没敢说出来,毕竟朱元璋的儿子,似乎也没有认出他爹。

    一旦嘲笑出来。

    最终倒霉的恐怕是他自己……

    “哼。”

    谁知,徐达却是哼了一声,大咧咧的坐在房间里的一把椅子上。

    “你们,难道真的以为,我家妙锦没有认出咱们?”

    “难道不是么?”

    朱元璋反问道。

    “当然不是,我家妙锦虽然嗜酒,但却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就算在醉酒的状态,也能对答如流,而且还能背诵诗篇。”

    “我跟你们讲,我家妙锦是聪明,知道咱们不愿意在朱成面前暴露身份,所以配合咱们上演一出戏。”

    “可不要当真!”

    “真的假的……”

    朱元璋不信。

    “当然是真的,妙锦在家里的时候,就没有清醒过多久,醉酒和清醒几乎一模一样。”

    徐达嘟囔着。

    不过一想到,这辩解似乎也不长脸,于是声音也就越来越小。

    “行了,这些事情无关紧要,现在睡一会吧,朱成说今晚将会有大量难民来汉中府,咱们现在先睡一会,等晚上起来,看看流民能多到什么地步。”

    朱元璋说道。

    他们现在都有点困,毕竟昨天担忧一晚上。

    如果早知道朱成能如此顺利解决掉第一批流民,朱元璋三人何必那么担忧?

    还连夜急诏。

    ……

    三人在驿站休息。

    当晚。

    朱元璋醒来,本想抹黑走出城市,当时刚一离开驿站,他便是被灯火通明的汉中震撼了。

    哪怕是应天。

    天子脚下,首善之地,夜间也是相当清冷,唯独烟柳场所才有灯光。

    但是汉中却不尽然。

    到处都是灯火通明,各种小贩在叫卖,有些东西朱元璋都叫不上名字。

    “这汉中,被成儿经营的咱都快不认识了,不过现在,倒不是看这些东西的时候。”

    朱元璋惋惜的从汉中城的灯红酒绿中走出。

    来到城外。

    随后看到。

    一片更加宏伟的灯火。

第五十二章十万流民

    一名名兵丁手持的火把,在护城河前方站立,将10个粥棚照耀的灯火通明。

    在粥棚向三晋之地延伸的方向,每隔不远也能看到兵丁手持火把站立。

    火把的长龙。

    就是一列列从三晋之地逃来的流民啊。

    同样是灯火。

    和汉中府内的繁荣相比。

    这片面积更大的灯火长龙,却是带给人无比的萧瑟。

    “这得有多少流民啊?”

    朱元璋望着灯火的长龙,不由得感叹出声,由于是黑天,火光特别明显,就算微小的火把,在远处也足以引人注目。

    由于透视结构,近大远小。

    朱元璋可以清晰的判断,那远处如同萤火虫般的小火光,到底距离他们多远。

    这可是……

    10个粥棚啊!!

    虽然应该没有第一天十里流民那么恐怖,但粥棚数量多起来。

    导致现在目前围在汉中府前的流民数量,远远的大于第一天的两万。

    “粗略的估计,应该在十万左右,大概是怀成县、张北县的流民。”

    朱成发现三人后,从粥棚走过来,站在在三人身边,喃喃自语的说道。

    ——流民的到来,也是具有规律的,数量并非匀速增长。

    而是呈阶梯式。

    偶然爆发。

    原因很简单,三晋之地的人民居住在不同区域,州府、郡县……

    一个怀成县的村民到了,说明怀成县的所有人,都会在近似的时间来到。

    这种增长方式,对于汉中府,才更是一种严峻的考验。

    因为不知什么时候,就突然爆发出大量流民。

    难以预测。

    此时。

    徐妙锦披着淡淡白色纱衣,站在朱成身后,在见到朱元璋三人后,徐妙锦微微福身,算是隐晦的打过招呼。

    “……”

    徐达见到这一幕,隐晦的一挑眉。

    ——怎么样,他说的没错吧!

    徐妙锦并非是没认出来三人,反而其心聪慧如兰,知道三人不愿意暴露身份,故意假装不认识!

    可是朱元璋和蓝玉的注意力,却是放在流民的浪潮上面。

    没有看徐达。

    “康王殿下,怎么样,十万的流民还应付的住吗??”

    朱元璋问道。

    “还行。”

    朱成耸了耸肩,看向粥棚。

    朱元璋三人的视线,也看向粥棚,大锅熬煮的菜粥,黏黏糊糊一大碗,而且还配送一个馒头。

    对于免费的赈济粮而言,这已经是非常优秀,最起码粥不是清汤寡水,一碗下去,饱腹感充足。

    更何况还有馒头。

    从赈灾粮来看,汉中目前还撑得住,可是这样发放赈灾粮,真的没有问题么?

    就算换做老朱。

    发放赈灾粮,也会尽可能的节省一些,一顿半个馒头,粥有小半碗米也就足够了。

    “康王殿下,汉中目前还有多少粮食,足够这样提供赈灾粮么?”

    朱元璋犹豫再三,还是决定问道。

    他怕朱成缺少赈灾经验,盲目的将粮食发放出去,倘若后期缺少粮食,那就满盘皆输啦!

    “灾情最严重的汝宁府和怀庆府刚刚向咱索要粮食,咱刚给出去一部分,还真是不太够啊。”

    朱成喃喃自语道。

    “你……”

    朱元璋无话可说。

    明明他这里是流民浪潮冲击的第一线。

    朱成竟然还有心思赈灾。

    朱元璋可以想象到,汝宁府和怀庆府收到的第一批赈灾粮,绝对是来自于朱成。

    不过汝宁府和怀庆府,的确是最需要粮食的地方,那里是旱灾的中心。

    如果没有足够粮食发放,民众慌乱逃窜,反而会造成更恶劣的后果。

    流民数量……

    会进一步增多,那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赈济汝宁府和怀庆府,也是帮助了汉中。

    “没错,就是你想的那样。”

    朱成似乎知道朱元璋的想法,点了点头,肯定了他的猜测。

    “汝宁府和怀庆府,这两大人口大府绝对不能先出现流民潮,只要这两大州府暂时安定,那么汉中就还算顶得住。”

    “粮食是否短缺是一回事;怎么发放又是另一回事。”

    “将粮食运到汝宁府和怀庆府,由当地政府官员发放,远比那些流民堆积在汉中府,我再给他们发放,强一万倍。”

    “不过……”

    “除非能解决旱灾,或者撑过旱灾,否则汝宁府和怀庆府的人民,也一定会大量逃窜。”

    “能撑多久是多久。”

    “没错。”

    听到朱成所言,朱元璋赞许的点了点头,本来他还以为,朱成对于赈灾缺少经验。

    但是现在一看。

    明明自己粮食都可能不够,却还是将粮食分给人口大府——汝宁府和怀庆府。

    稳定那边的人民。

    从而在根本上减少流民的数量,足以见得,朱成的赈灾处理的并不草率。

    每一步,都是经过深思熟虑。

    朱元璋大感放心。

    接下来。

    就是考验在足足十万流民的冲击下,汉中府是否能够顶得住。

    十个粥棚。

    大量的向外发放粮食,还有兵丁拿着馒头、干粮发放给正在排队的流民。

    速度之快,盛粥的碗一度紧缺。

    但就算如此。

    朱成也绝对坚持,一定要将碗洗过之后,再交给下一个人使用。

    ——瘟疫,必须要防范!!

    足足一夜。

    朱成都站在门口,观看着兵丁们发放粮食,一是在观察粥铺的效率是否足够;二也是观看流民们的状态。

    他并没有感觉到流民中有大量衰弱,或者疾病的存在。

    算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好消息之一。

    ……

    直到清晨。

    舍粥还在继续,兵丁们已经换了两波,连续高强度的工作以及站立,对于体力的消耗不可谓不大。

    可是那难民们还是非常多。

    “换上难民队的人吧,用一半兵丁带着他们。”

    朱成开口说道。

    维持秩序、运转粥棚的兵丁,最少得有3000人,一晚上消耗三波人。

    也就是接近10000人。

    是时候用招收的难民来补充人手消耗了,住在城市另一端的难民队。

    听到命令到来,毫不犹豫的乘坐专车,来到汉中府的另一端。

    开始和兵丁们维持秩序。

    毕竟只需要工作,就能得到粮食,就能活下去,对于他们而言。

    能得到食物,什么事情都可以做!

第五十三章汉中顶住第一波流民潮,朝野震惊

    苏玉虽然仅从流民中挑选出2000名身体不错的人,组建流民队。

    但是这些流民的‘工作热情’。

    可谓是非常的高。

    兵丁都得两、三个时辰换一班,但这些流民,只要不身体虚脱。

    那就干到死!!

    开玩笑。

    成为流民队的一员,最起码也能得到稳定的吃食,不用在粥棚处排队。

    每一顿饭,多一个馒头。

    而且还有板房住。

    对于流离失所,前一天还在忍饥挨饿的难民而言,如此待遇,绝对可以豁出命去。

    ——自己偷懒一点。

    万一让老爷看不顺眼,被别的难民抢走流民队的位置。

    那可就糟糕啦!

    汉中府派出去维持秩序的人,竟然在流民队加入之后,莫名其妙的卷了起来。

    就连兵丁们,也不由得拿出十二分干劲,换班时间平均晚了半个时辰。

    生怕被流民比下去。

    万一表现不如流民,被流民抢走铁饭碗可怎么办。

    比起这些在粥棚前排队等救灾粮的流民们。

    兵丁可觉得自己幸福太多。

    “康王殿下不去休息么?还有王妃?”

    朱元璋问道。

    “在等等,如果没有问题,我就要去休息了,我也不会天天都在这里,亲自盯着这些流民。”

    朱成打了个哈欠,稍显疲惫的说道。

    “对了,康王殿下,为何你把板房建造的离粥棚那么远?”

    朱元璋想起一个问题。

    粥棚和板房区,离的未免有些太远,就像是故意不让领救济粮的人住板房一样。

    “只有为汉中府效力的人,才有资格居住在房间里。”

    朱成淡淡的说道。

    从一开始,朱成就不打算让所有流民都住在板房区。

    那会导致根本无法管理。

    板房区的容量。

    最多也就是5万人,朱成通过管理少部分人,间接管理所有流民。

    ——这就是他对抗流民浪潮的思路。

    5万人少么?

    不多。

    毕竟其中还有4万人在炼钢厂,实际上朱成想要组建的流民队。

    只有一万人。

    没有经验的一万人,去管理可能到达四十万人的数量,其实也并不算人手充裕。

    现阶段。

    2000名流民队就已经不算少。

    “让流民队集合,我有些话要说。”

    朱成开口说道。

    随着朱成命令下达,流民队的人们虽然站的七扭八歪,正确以最快的速度,来到朱成面前集合。

    “诸位,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就是汉中府的主人——大明康王,大家或许都听说过我。”

    “大家很特殊,有荣幸成为一名特殊的流民,为汉中府效力。”

    “无论如何,只要汉中府还在,就有你们一口饭吃,也有住的地方。”

    “所以我希望你们,竭尽全力,为汉中府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朱成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是却清晰的响在所有流民的耳中。

    流民们屏息凝神,生怕错过朱成哪怕一个字。

    当听到朱成许诺给他们食物后。

    这些流民们疯狂了!

    食物。

    意味着生存,只需要为汉中府效力,就能够在这场百年难得一遇的旱灾中生存下!

    多么划算的交易。

    “我需要你们维持流民的秩序。”

    “有几点要求,你们听一下。”

    “粥棚方圆三公里,不允许随地大小便,所有人不允许私藏食物。”

    “如果有人不幸死亡,必须第一时间焚烧处理,绝对不可丢入到水源中。”

    “三公里之外的粪便排泄物,需要你们清理干净,就地用土掩埋,当然,你们可以直接说给其余流民,让他们在排泄的时候挖一个坑。”

    “还有,如果有人身体不适,咳嗽、发热或者突然虚弱,必须立刻报告给兵丁。”

    “明白了吗?”

    朱成说道。

    “明白明白,保证完成康王殿下的指示。”

    “我们都听明白了。”

    “殿下您放心。”

    “……”

    流民队成员们乱七八糟的答应着,他们将朱成的命令刻在脑海中。

    绝不可能忘记!

    “那就先这样吧,你们好好表现,等到时机何时,就正式在汉中府生活吧,衙役的差事你们应该都能干,或者加入军队。”

    朱成适时的画饼道。

    “多谢康王殿下!!”

    这些流民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一样,脸都胀红起来,发誓许愿的对朱成保证。

    流民们能不兴奋么。

    如果朱成兑现他的许诺,对于这些流民而言,这场罕见的天灾,反而会让他们因获得福!

    就这样。

    汉中府承受住第一波流民浪潮的冲击,将所有流民全部阻挡住。

    周围的州府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更别提应天府了。

    ……

    当得到这一消息后。

    朝野震惊。

    “什么,怎么可能,汉中府竟然将所有流民全部抵挡住,那可是足足十多万流民!!”

    “汉中府的粮食吃得消吗?”

    “听说康王殿下还给汝宁府和怀庆府不少粮食,似乎很富裕啊。”

    “毕竟康王早有准备。”

    “如果后续的流民潮,汉中能够再抵御住,那么这大旱,似乎对咱大明也没什么影响,无非是三晋之地的粮税少了许多。”

    “……”

    朱元璋不在,朱棣和朱棡负责继续运转朝会,文武百官毕不太惧怕这两位皇子,在朝会时也就多了很多窃窃私语。

    更准确来说,那都不是窃窃私语,而是光明正大的在朝堂上交谈。

    当然。

    朱棣和朱棡也都没有阻止群臣交谈。

    毕竟朱元璋本身的目的,就是让群臣集思广益,一起度过三晋之地的这场巨大旱灾。

    两位皇子还没有本事号令群臣。

    反倒应该多听听群臣的意见。

    “切——”

    在文官首列,胡惟庸咬紧牙关,脸上闪过一丝不喜。

    该死的朱成。

    怎么就给流民潮挡住了呢,若果让流民长驱直入多好。

    最好直接来到应天府。

    应天府大乱。

    他就能有所作为……

    最差最差。

    也得让整个大明乱起来,先把丈量天下的事情中断。

    四位皇子协同锦衣卫,已经快将辽东第二个州府量完了。

    难道他胡惟庸,就眼睁睁的看着,朱元璋将屠刀放在他的脖子上吗?

    “不,不用担心。”

    胡惟庸喃喃自语。

    旱灾才刚刚开始,十万的流民,不过是预期的四分之一。

    汉中之地越是紧绷着阻拦流民,那么等流民潮爆发的时候。

    大明的境遇就越惨!!

    胡惟庸现在也只能等待着,等待着一个‘好消息’从汉中府传来……

第五十四章奇特的街道

    “我大明为何要遭受如此苦难,黎民百姓遭受折磨,咱于心不忍呐。”

    朱元璋走在汉中府的街道上,感受着临体的酷热,不由得心生感慨。

    皇帝难做呀。

    想要当明君,得维护百姓利益,那么就必须得罪士族门阀。

    瞧瞧朝堂上的那些人呐,一个个都成什么样子。

    丈量天下在朝中的阻力。

    朱元璋比任何人都清楚。

    可当他费劲千辛万苦,强行推进丈量天下时,又遇到百年难得一遇的天灾。

    三晋之地大旱。

    数以百万的子民遭受旱灾影响,流离失所的民众数量估计在45万以上。

    “不过还好,有康王殿下坐镇汉中,将第一批流民妥善安置,食物和水提供的都还算充足,所幸没有太多伤亡。”

    徐达感慨的说道。

    元末的景象,徐达可是历历在目,如果没有朱成在汉中将流民阻拦。

    那么流民所过之处,将会和元末一般无二。

    ——怨声载道,尸横遍野。

    一想到这局面,切实的发生在大明,朱元璋和徐达就不寒而栗。

    他们起义。

    为的就是类似事情不再发生!

    “短时间内,汉中府应该没有问题,三晋之地中距离汉中府最近的几个郡县的民众,已经投奔而来,汝宁府和怀庆府两大州府得到汉中方面的赈灾粮,目前还撑得住。”

    “下一批流民,应该来自于三晋之地中后部的郡县,数量大抵在几万左右,最多十万。”

    徐达估算道。

    “只要汝宁府和怀庆府稳得住,那么流民的数量就不会陡然增加。”

    “希望吧。”

    朱元璋不可置否道。

    汝宁府和怀庆府真的能支撑住么?

    朱元璋持悲观态度。

    大旱以年为单位,这场罕见的三晋旱灾,最乐观估计,也得持续个一到两年。

    等汝宁府和怀庆府内粮食耗完。

    流民潮迟早会爆发。

    到时候,就看朱成如何应对了,希望汉中能顶住压力,那么其余州府,也就不至于被流民潮所影响了。

    ……

    走在汉中府的大街上,朱元璋左顾右盼,汉中府给他的感觉非常特殊。

    就算是在流民潮面前。

    人民也是悠然自得,并没有丝毫恐慌的神情,如果不是知道城外驻扎足足10万流民,朱元璋还以为三晋之地的旱灾和汉中府没关系呢。

    “喂,你们是外来的吧?”

    就在朱元璋三人走在汉中府的街道上时,一道呼喊声从身后响起。

    三人转过头,看见一位差人,正上下打量着他们。

    “是的,敢问差人有何赐教?”

    朱元璋说话还蛮客气的。

    “没啥特别的事情。”

    差人摆了摆手。

    “不过呢,我们汉中府可是康王治下,和其余州府在规矩方面有些不同,三位外来者,如果怕遇到不方便的地方,可以购买一份汉中府生活指南。”

    “哦?”

    朱元璋眯起眼睛。

    这差人的行径,他们可太熟悉了,苛捐杂税啊,各种各样的名目,来收取费用。

    怎么着?

    你汉中府还不是大明疆域了?

    所谓的什么指南。

    无非是一种名目,对外来者收取苛捐杂税而已!

    “这位差官,我们三人囊中羞涩,不知道多少年能买一份你说的指南。”

    朱元璋表面笑嘻嘻,眼神中已经充满冰冷。

    看来汉中府,也不是什么好地方。

    竟然还有衙役差官蛮横乡里。

    就算不能立刻惩治他,也得让锦衣卫告诉县衙的负责官,惩戒这名横行霸道的差官。

    “3文。”

    正当朱元璋思考时,那名差人说出一个数字,将后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册子,递给朱元璋。

    “一本够吧。”

    “够。”

    朱元璋愣愣的点了点头。

    什么情况。

    狮子大开口的戏份呢?

    苛捐杂税3文钱。

    不太对吧?

    难道说,这差人真的就为卖自己一份什么指南???

    “知道我为什么知道你们是外乡人么?”

    差人对朱元璋震惊的视线颇感无语,撇了撇嘴,开口说道。

    “不知。”

    朱元璋愣愣的回答。

    “你们看看周围。”

    差人扶额。

    ——真是有够迟钝。

    朱元璋三人环视四周,这才猛然发现,自己周围竟然没有人!

    对。

    他们站在大路的正中央,所有行人却都是在道路两旁行走。

    端的是非常奇怪。

    “何解?”

    朱元璋惊疑的问道。

    不怪老朱惊疑。

    在大明乃是附近几个朝代,道路分化都非常的离谱——道路中央土最厚、最平坦,用来走轿子。

    大官、地主,坐轿子出门,不会太过颠簸。

    为防止道路中间被车马压坏,所以严禁车马上道路中央。

    也就是车马在两侧。

    人们在道中不过轿子的时候,也愿意走在道中,毕竟又好走,又不用担心车马碰撞。

    铜锣开道。

    开的就是那些占据在道路中央的人,方便轿子从路中通过。

    走马路。

    就走正中央,已经是朱元璋三人根深蒂固的观念,可是现在一看。

    整条大道中间,都没有见到任何行人。

    怪不得朱元璋刚才感觉有些怪异,不光是城市氛围,周围人就不对劲啊。

    “我怕你们在拐角的时候被创死。”

    差人说道。

    “创死?”

    徐达重复差人奇怪的口音。

    “撞死,不过康王殿下都说创,我们也就习惯了。”

    差人耸了耸肩。

    “这位差官,到底是什么情况啊?”

    朱元璋递过去20文钱,顺手将差人手中的指南拿过来,同时询问道。

    “这就是让你们买指南的理由了。”

    差人抛了抛手中的铜板,笑嘻嘻的将铜板掖进腰间,倒也乐得和朱元璋三人解释。

    “在咱们汉中府,车马走中央,行人走两侧,车辆严格要求右侧通行,一般来说,行人也会遵守右侧通行的规则,不过并不要求强行遵守。”

    “有点小事,两三步道就能解决的问题,也不一定非要穿行道路。”

    “哦……”

    听到差人所言,朱元璋恍然大悟,怪不得道中看不见任何行人呢。

    原来是走车的地方。

    仔细观察。

    行人也的确都尽量遵守右侧通行的规则,虽然有不少在对侧道路前进的人。

    但绝大多数。

    都遵守规则。

    打眼一看,汉中府道路特别规整,右侧往前,左侧向后,给人一种特别舒服的感觉。

    “不对啊?”

    蓝玉突然意识到有问题。

    “中间走车马,那么大轿怎么办?”

第五十五章欺压乡里的豪绅?

    “汉中府基本上没有大轿,康王殿下不坐轿,谁身份比康王殿下高贵,谁坐轿呗。”

    差人耸了耸肩。

    “为何?”

    朱元璋好奇的问道。

    “康王殿下说了,坐轿速度太慢,为了一点点舒适牺牲效率,简直是愚蠢。”

    差人看在几个铜板的份儿上,也乐意和朱元璋多说一些。

    “如今大路左右分开,车流速度大大增快,从城市的一边到另一边,所需要的速度是之前的三分之一,谁半点啥事,都痛快的不得了。”

    “只有结婚的时候,才有大轿在路上行走,但能弄得起八抬大轿的人家,也不是天天结婚,你说对不对?”

    “对,太对了!”

    朱元璋猛地一拍手。

    怪不得他昨天坐马车的时候,感觉从汉中府的一边到另一边,所需要的时间比穿越应天还短。

    当时老朱还觉得,是不是应天比汉中大。

    但现在,他也是找到真正的原因。

    “道路分出左右,让车辆快速通行,人在最边缘的两侧行走,减少被车马碰撞的可能。”

    “康王殿下这番设计,还真是巧妙啊。”

    朱元璋喃喃自语。

    比起混乱的街道,有秩序的街道无疑能让城市充满动力,可惜,想要在其余城市推广。

    基本不可能。

    大轿象征着地位,不同的官员,有着不同样式的大轿;且出行鸣锣的声响也不同。

    其背后所代表的,是阶级象征。

    就算朱元璋命令禁制废除大轿,却也无法做到上行下效,政令会被当成一纸空文。

    大力推进,谁坐轿就杀头……

    朱元璋自己也觉得过分。

    过刚易折。

    治国也是如此,丈量天下值得老朱强硬,这大轿的事情,还远远不及丈量天下。

    “三位,汉中府在康王殿下的治理下,可谓是日新月异,不能用一般的眼光看待,这份指南你们要仔细阅读,省的遇到问题。”

    “另外,小心一点,外来者最近最好不要引起太大的骚动,现在是特殊时期。”

    差人丢下这句话,然后迈步离开。

    能看得出。

    这位差人是在巡街,给刚来到汉中府的人售卖指南,大概也是他的任务之一吧。

    “有趣。”

    朱元璋瞧了瞧手中厚厚的指南,心中大感好奇,他想知道知道,这汉中府和其余地界,到底有何不同。

    “想知道一个人的想法,最愚蠢的方式,就是当面询问,所以咱没有在朱成面前暴露身份。就是考虑到这一点,所以一直旁敲侧击。”

    “不过现在,倒是有一个更好的方式,来仔细观察,我这十三皇儿,脑袋里到底有何学文?”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今日阴差阳错,来到朱成的番地,那么朱元璋倒能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他的各种理念,到底是如何实施。

    “陛下,你有没有觉得,汉中府未免有些太过繁华了。”

    徐达走了一路,终于忍不住说道。

    汉中是产粮大省,但三人如今看到的,可不光是一个产粮大省。

    其建设的完备程度,街道整洁度,商业,都不比应天府差。

    应天府可是天子脚下,首善之地,如今竟然和汉中府比的不分高低。

    实在奇怪。

    “我想,康王殿下曾经说的三驾马车,或许在他的番地上就能看到。”

    蓝玉后知后觉的说道。

    “嗯。”

    朱元璋点了点头,这正是他心中的想法,问朱成还未必能痛快得到答案呢。

    现在朱成建设的番地就摆在他的面前。

    朱元璋当然如同站在财宝面前的流民,想要将所有的东西都揣入囊中。

    “请问,咱汉中府最繁华的街道在哪?”

    朱元璋拉住一个路过的人问道。

    ——指南可以慢慢看,现在大好的时间,朱元璋想先在这汉中府中多逛逛。

    “人民街。”

    老乡看了眼朱元璋,然后抬起手,指了一个方向。

    “往那边走,一直走。”

    “就能看到人民街。”

    给朱元璋介绍完位置后,老乡便是离开。

    朱元璋三人沿着老乡指出的方向走了一阵子,便是见到一条特别宽阔的大街。

    那街道的宽阔程度,远远超过应天府的宁荣街。

    宁荣街之所以繁华,主要原因还是宁国府的存在。

    可是此时朱元璋三人面前的街道之所以繁华,是由大大小小的商铺堆砌而成。

    入目之处,尽皆是叫买叫卖声,大大小小的摊位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咦?”

    朱元璋突然察觉到眼前有奇怪的一幕发生,只见有一位衣着阔派的人,领着一队奴仆家丁,正在挨家挨户的走动。

    朱元璋仔细一看,这些人在走进一个个商铺的同时,都让家丁向商户索要一大笔费用。

    这难道是!?

    朱元璋大惊。

    这次他肯定不会看错,这是横霸乡里的恶霸,在和商铺收取保护费!!

    怎么会这样。

    明明老朱还挺看好汉中府的建设的,但是没想到,在最繁华的街道上,竟然遇到这种问题!?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你眼中到底还有没有王法!?”

    朱元璋再三确定。

    这穿着华贵的豪绅,从一家商户中索要一大笔钱款后,直接走上前去,大声呵斥道。

    朱元璋最见不得普通百姓遭到欺压!!

    这件事,他朱元璋管定了!

    “啊?”

    那名被朱元璋呵斥住的豪绅吓了一跳,愣愣的站在原地,跟随在他身后的奴仆家丁赶紧围上前来,阻拦住怒发冲冠的朱元璋。

    “怎么,难不成你还想动手不成?”

    朱元璋毫不畏惧的开口说道。

    区区普通的奴仆家丁而已,都没拿武器,又怎么可能是他的对手。

    他身后还有蓝玉和徐达。

    一共三名戎马一生的将帅在此,难道还无法匡扶正义?!

    再不济。

    还有锦衣卫兜底呢。

    朱元璋自己都不知道,身后的阴影中到底有多锦衣卫藏着。

    “啊?”

    那名豪绅又疑叫出声。

    他都没明白过来,眼前发生的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朱元璋一闹。

    周围人的视线也是全部都聚集过来,甚至还有几名巡街的差人也闻讯赶来。

    “怎么回事?”

    “发生了什么事!?”

    朱元璋不得不感叹,汉中府的巡街差人是真的多,喧闹才出现没多大一会,就立即赶到现场。

    既然差人已经赶到,朱元璋便是收起动手的念头。

    ——上一个差人不索要苛捐杂税,给朱元璋留下很大的好印象。

    所以朱元璋相信。

    汉中府的差人能公正的处理事件。

    “这个人,挨家挨户的盘剥商户,索要钱款,盘剥乡里,实在是罪大恶极,应该将他抓起来,绳之以法!”

    朱元璋正气凛然的开口说道。

第五十六章抓朱元璋进监狱……

    巡街的差人看了看朱元璋,都听不懂他在说些什么,于是将视线落在那名豪绅的身上,开口询问道。

    “张员外,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不知道。”

    被叫做张员外的豪绅似乎胆子并不大,被突然出现的朱元璋三人吓得惊魂未定,从怀里掏出一块手帕,擦着额头上的虚汗。

    “这三个人突然的冲出来,不知道要干啥的拦住我,还满口说着钱什么的……”

    张员外慌张的说道。

    “……”

    差人闻言,一脸审视的看着朱元璋,发现他是生面孔,便紧紧的皱起眉头。

    “三位,可有身份令?”

    “没有。”

    朱元璋三人连身份令是什么都不知道,又怎么可能会有呢?

    “康王殿下有令,现在是紧急时刻,所有非汉中人士,如果在汉中府内引起骚动,从严、从快、从重处理,三位,先和我们走一趟吧。”

    听到朱元璋说没有身份令,两位差官表情瞬间变得冷漠许多。

    飞身靠前,准备动手缉拿朱元璋三人。

    “你们敢?”

    蓝玉最先忍不住,自从成为凉国公之后,蓝玉何曾受过这般对待。

    缉拿他?

    怕不是不知道,他蓝玉是什么身份!

    隐藏在阴影中的锦衣卫也是蠢蠢欲动,似乎只等两位差人动手。

    他们就飞扑出去。

    将其制服。

    “好,好好!”

    朱元璋也是怒极,连道三个好字,没想到啊,原本他那么看好汉中府。

    却没有想到,汉中府非但有欺压乡里的情况,甚至还有钱权勾结!!

    光天化日之下,豪绅收取商户钱款。

    官差看到之后。

    竟然还带走想要维护正义的他们,汉中府不过如此……不……论肮脏程度。

    汉中府应该数得上大明之罪!!

    “还想拘捕?”

    两名官差神色不善。

    “捕,让你们捕,不过我倒要看看,把我们送进监狱里,你怎么再把我们请出来!”

    朱元璋咬紧牙关说道。

    他不拘捕。

    就要进牢狱等着,看看这件事的始作俑者到底是谁,是官差私自行为。

    还是康王暗中授予。

    现在暴露身份,朱成必然将自己的关系摘清楚,不如先进监狱,再找朱成问问。

    事情因果。

    自然一清二楚。

    如果这件事有康王的影子,那么……

    朱元璋阴冷起眼神。

    就算为国为民做多少功绩,光是这一条——纵容豪绅,蛮横乡里,权钱勾结。

    就得一死谢罪!

    见到朱元璋准备进监狱,蓝玉和徐达自然也就束手就擒,反正有锦衣卫随行。

    牢狱之中,敢对他们入刑,受苦的还不知道是谁呢。

    只是……

    徐达心中担忧。

    这件事如果和朱成没关系,那么最多是监管不力,可倘若和朱成有关。

    甚至和徐妙锦牵连。

    那……

    可就算徐达想要提醒,也根本没有办法,朱元璋就在他眼前。

    任何小动作,又怎么能逃得过朱元璋的眼睛。

    “哼,算你们识相!”

    两位差人,将束手就擒的朱元璋三人拉近牢狱之中。

    进入牢狱后,朱元璋立刻说道。

    “我要见康王,我们是康王的朋友,一起从应天来到的汉中府!”

    “……”

    差人沉默不语,上下打量着朱元璋三人,三人的穿着打扮还真不一般,的确像是能和康王殿下当朋友。

    “行,我帮你们通禀一番,等着啊。”

    差人说道。

    随后离开。

    朱元璋三人一间牢房,倒也没有人给他们入刑,而且监狱的环境也还行。

    阴冷潮湿是真的,可没有屎骚尿臭。

    足足半天。

    监牢入口处才想起一阵脚步声,几名狱卒领在后,领着康王朱成进入监牢中。

    “还真是你们仨,就不能让我清净清净?”

    朱成走近,看见这熟悉的面容,不由得抬起手,扶住额头,一脸感叹道。

    “哼。”

    朱元璋哼了一声,显然对刚才的权钱勾结怀恨在心,等待朱成一个答复。

    “横什么横啊,你们给张员外吓够呛,没让你们给张员外赔礼道歉就是好事。”

    朱成一翻白眼。

    “什么!?”

    朱元璋听到朱成的话语,张开嘴巴,仿佛能吞进一个鸡蛋。

    这朱成,竟然是如此态度。

    权钱勾结!!

    权钱勾结啊!!

    “你枉为大明藩王,竟然勾结豪绅,放纵其欺压商户,从中获利,按律当斩!!”

    朱元璋气的满脸涨红,抬起手愤怒的指着朱成。

    朱成一怔,随后哑然失笑。

    “你说啥呢?”

    “欺压商户?张员外在汉中府里有名的老好人,本殿都承过张员外的人情,你说他欺压商户,简直没有可能。”

    “可是咱亲眼看到,张员外和那些凶神恶煞的家丁进到商户里,向那些商户索要钱财,还能有假?”

    朱元璋吹胡子瞪眼睛。

    “哦,今天是分红的日子对吧。”

    朱成一拍脑门。

    恍然大悟。

    “分红?”

    朱元璋听到一个陌生的词汇,有些疑惑的皱紧眉头。

    “我问你。”

    朱成哑然失笑,看着朱元璋三人说道。

    “张员外挨家挨户的收取银钱,但是那些被收取银钱的商户,可曾有过任何怨言?”

    “有恶役跟着,当然不敢有怨言。”

    朱元璋扭开头。

    不过心中也随着朱成的提问,萌生出一丝奇怪,在恶役面前佯装苦笑,可真正的开心,自然是截然不同。

    当时朱元璋盛怒状态。

    没有仔细观察商户的表情,现在一回忆……

    ……那些商户们的笑容。

    好像没有多么的痛苦或勉强。

    “你们啊,怎么这么有正义感?”

    朱成耸了耸肩。

    “告诉你们吧,这在我汉中府,是正常的情况,张员外挨家挨户的收分红,是因为他有这些商户的股份,而且还是大量的股份。”

    “股份??”

    朱元璋瞪大眼睛,更是不理解。

    “对。”

    朱成点了点头。

    “许多人有手艺、有思想,想要开设商户赚钱,但是没有本金。”

    “人民路乃是我汉中府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商铺寸土寸金。”

    “所以就在张员外那里拿到一笔钱,用来开设商铺,以后商铺的所有盈利,都会分给张员外一部分,所以张员外挨家挨户的收钱,是合理行为。”

    “不,不合理!!”

    谁知,听到朱成所言,朱元璋更是跳起脚,大声怒骂道。

    “这不是比高利贷还恐怖!?”

    “给一笔钱,就永远享受收益,哪里合理了。”

    “奴隶,这是把大明的人民当奴隶!”

第五十七章牢狱畅谈,拉动国运的第二架马车

    “唉,你这么激动,我还以为大明是你的呢。”

    朱成叹了口气,这老头的正义感他虽然还蛮欣赏的,但是未免也太强烈了一些吧。

    朱元璋:“……”

    朱成的说法,显然无法说服朱元璋,借钱这种事情,朱元璋也晓得。

    豪绅富户借给穷人一笔钱,往往会附加上难以偿还的利息。

    从而将穷人完全榨干。

    土地、财富、妻女……

    朱成更直接,张员外借给穷人钱之后,竟然享受永久的利润分红!?

    离谱!!

    “你先听我说。”

    朱成拉来一张椅子,坐在牢门外,和朱元璋三人隔着木制牢桩。

    “这个借钱,可不是你想象中的借钱,而是有规则在里面。”

    “规则?”

    朱元璋皱紧眉头。

    “对!”

    朱成猛地一拍手,嘴角微微咧起一抹弧度。

    “穷人从乡绅处借到一笔钱,之后在我汉中府内开设商铺,如果商铺经营不善,无论最终亏损多少,穷人都不需要赔偿商户的钱。”

    “啊??”

    听到朱成的解释,朱元璋不由得微微一怔。

    这……

    有点奇怪哦,如果亏损,竟然不要求返还借的钱??

    “那穷人岂不是可以随便借富人的钱,然后用将这笔钱以各种眉目亏损掉,从中获利?”

    朱元璋问道。

    “原理上是这样,不过富人借钱,也并不是随意借的,只能借给他们认可的穷人。”

    朱成点了点头,随后又摇了摇头。

    ——金钱的本质是认可、信誉。

    “有技术、才能的穷人,得到富户的认可,才可以借到钱,而且借钱的数量也并非随意。”

    “张三蒸包子的技术,得到张员外认可,可在张员外心目中,包子店最多也就值钱20两银子,张三自然只能从张员外手中借到20两银子。”

    “然后张三用这笔钱在汉中府开包子店,如果大亏特亏,血本无归,那只能说张员外眼光有问题,张员外为自己亏损负全部责。”

    “张三不需要丝毫返还。”

    “相反。”

    “如果张三的包子铺大火特火,日进斗金,全汉中的有钱人都去消费,一个包子张三卖500文,整个包子铺估价2000两,那是张员外的眼光好,原本的20两,能膨胀大几十倍。”

    “这就是投资!”

    “……”

    朱成侃侃而谈,这就是所谓的‘投资’啊,不过只是最浅显的投资规则。

    涉及公司法乱七八糟的,那就太麻烦了。

    在当前的环境也用不到。

    “原来如此,这就是汉中府如此繁荣的理由么?”

    朱元璋喃喃自语,眼中逐渐闪烁起光泽。

    如果担负起全部亏损的责任,那么自然也可以拥有对商铺长效的收益。

    ——投资,并非是借款。

    二者之间的差别,可谓是如同天地鸿沟一般。

    “哈哈。”

    朱成突然爽朗的的一笑,玩味的看着老朱。

    “你之前不是想知道拉动国运的三驾马车另外两架是什么么?”

    “我告诉你。”

    “‘投资’就是第二架马车。”

    “什么!?”

    朱元璋大感意外。

    没想到。

    自己竟然在突兀之间,了解到一个他早就想要知道的问题的答案。

    交易如何刺激大明繁荣,朱元璋从三个人的交易案例中已经知道。

    投资……

    竟然能和交易相提并论么!?

    “呵呵,老赵,你可是小瞧了投资的力量哦。”

    朱成见到朱元璋的表情,自然知道他不相信,左右无事,朱成倒也乐得和他多说两句。

    不然这这几个老头子,怕是会一直缠着他。

    “虽然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但你身为富甲一方的商贾,肯定能理解,真正的有钱人,他们的钱花不完,就算是穷奢极欲,赚钱的速度也大于花钱。”

    朱成开口说道。

    “嗯……”

    朱元璋不由得深深点头。

    他虽然没有体会过。

    但是元末时期,那些穷奢极欲的地主豪绅,一个个都肥的流油。

    资产极其庞大。

    花钱的速度,还真不如赚钱快。

    “所以说,随着时间流逝,咱汉中府的银钱都会落在极少数人手中,而且是堆积着,根本得不到任何利用,不在社会流通。”

    “这部分钱,你觉得,还相当于在么?”

    朱成抛出一个问题。

    朱元璋微微沉思,随后摇了摇头。

    “对于把控钱的豪绅而言,这些钱当然在,但是对于大明、人民而言,这些永远也不会被豪绅花出去的钱,就相当于消失了一样。”

    “对!”

    朱成猛地一拍大腿。

    “你想啊,钱都被那些士族门阀、地主豪绅把控,那人民的日子能好么,朝廷能好么?”

    “所以得想办法,将那些钱,从士族门阀、地主豪绅手中抢出来!!”

    “土改,税改是一个手段。”

    “但由于是遏制士族门阀的政策,所以士族门阀们都很抵制,可投资不一样。”

    “投资,说到底是一种可靠性极高的赌注。”

    “由于是否投资权在士族门阀手中把控,而他们又极度自大,他们会将投资当成一种迅速牟利的手段。”

    “他们会主动的,将自己的钱财拿出来,交给被他们看好的人。”

    “从而期待资产瞬间翻倍。”

    “就拿我汉中府的张员外为例,在我来到这里之前,或许你不敢相信,汉中府内非朝廷的银钱中,超过四成都在他手中,足足190万两!!”

    “这么多!?”

    朱元璋瞳孔微缩。

    不过随后他便也并不觉得奇怪,元末时期的大地主,比张员外过分的可太多了。

    汉中府首席富户,有可能就是元末时期残留的地主之一,有这些资产并不意外。

    “如果是我,我会杀了他!”

    朱元璋眯起眼睛,眸子里闪过一丝森然,这么多钱在张员外手中。

    吐出来,能让大明大大受益!

    相反。

    让某几个富户聚齐超额银钱,只会让朝廷、民众没有钱!!

    “杀,不是好办法,还是和平一些吧。”

    朱成晃了晃手指。

    “在接受投资要求之后,张员外大量借给有技术的穷人钱款,现在府上的银钱,估计只有十几万两,虽然也不少,但完全可以接受。”

    “这些银钱,全部都在我汉中府的各处流动。”

    “银钱流动起来,汉中府就能得到建设。”

    “张员外的收益变得更多,他也很开心。”

    “多赢!!”

    “如何?”

第五十八章朱元璋:乡绅赚钱,朝廷还得给补贴两成??

    “妙啊,绝妙啊。”

    朱元璋抚掌大叹,在朱成稍加解释之后,他便是明白,投资到底多么重要。

    让钱款流动起来,而非积压在某几个人手中。

    只要钱款流动。

    对于朝廷而来,就是在创造出价值!

    “不愧是拉动国运的三驾马车之一,投资的重要,绝对不比交易差,而且投资的出现,甚至还会增强交易,两相补正,裨益更多。”

    徐达洞若观火,敏锐的察觉出问题关键。

    “对。”

    朱成打了一个响指。

    “投资的出现,会让各行各业蓬勃发展,人们手中的钱更多,消费能力更强。”

    “而且各行各业的发展,也会让人们有更多的选择。”

    “消费的动力、需求、能力。”

    “三方面提升!”

    “老徐啊,你在这几个人中,还真是最适合做生意,不错,不错。”

    朱成毫不吝啬言语的夸赞道。

    但是……

    得到夸奖之后,徐达却开心不起来。

    朱成话里话外,不就是在损朱元璋和蓝玉么?

    蓝玉不算啥。

    但是在朱元璋面前出风头,是祸不是福哦。

    而且被女婿夸奖。

    还是以赞赏的口吻。

    总感觉怪怪的。

    不过还好。

    朱元璋沉浸在对‘投资’概念的理解之中,表情飘忽不定,没有在意朱成刚刚那句话。

    朱成刚才用张员外举例子。

    但套用在整个大明。

    何尝不是一样的道理?

    士族门阀多有钱,朱元璋可是再清楚不过,之前将海州府那几个士族门阀杀绝之后。

    国库都变得,充实了许多。

    足足两百多万两白银!!

    毕竟海州府的那几个士族门阀,乃是元朝残留下来最大的几个士族门阀。

    阔绰程度自然不必多说。

    和惩治一次大型贪腐案差不多,倘若能让天下的银钱全部流通起来,大明的交易环境将会何等的活跃,朱元璋想都不敢想。

    “可是……”

    朱元璋突然皱紧眉头。

    “这投资,感觉还是有很多弊端啊,举个例子,如果我是某个没钱的穷人,我去借一笔钱,然后发展自己的生意,倘若我只借一点点钱,就让豪绅富户占据我生意的多数。”

    “等我将生意做大之后,肯定会心生不甘啊。”

    “说不定会消极怠工,故意不往更好处去发展,康王殿下,这作何解?”

    “很简单。”

    朱成赞许的看了一眼朱元璋,没想到这个老头竟然想到这个层面。

    “交易就是市场最佳的调控手段,富户的投资,也是可以进行交易的。”

    “我慢慢说吧。”

    “还是张三,比如说他自己只出技术,那么由于汉中府的条令,他的商铺,他最少占据商铺的三成,而他和张员外谈的也是如此。”

    “张员外出资占据商铺的七成,张三占据七成。”

    “原本20两银子的商铺,在张三的运作下,逐渐变成100两。”

    “张三的三成变成30两,张员外的七成变成70两,这个时候……不……应该说任意时间段,双方可以自行交易,只要张三拿出70两,就能从张员外手中买走七成股份。”

    “反之亦是如此。”

    朱成说完。

    朱元璋搓捻着胡须,双眼精明的说道。

    “如果我是张员外,那么我一定不会70两将店铺的所有权全部交出去。”

    “不,恰恰基本都会。”

    朱成一摆手。

    “咱不能站在商铺一定会升值的前提下思考,世界上没有千年的生意。”

    “一般来说,能够获得接近三倍的利润,张员外都会选择收手。”

    “这也是我给张员外提出的建议。”

    “三倍理论。”

    “嗯。”

    朱元璋微微思索,觉得朱成所言也有道理,他刚刚的想法,的确有些上帝视角。

    亏损、盈利,都是波动且未知的,找到合适的机会,店主人将店全部赎回来,并不算多难的事情。

    “而且还可以溢价。”

    朱成继续说道。

    “原本价值70两的商铺股权,用80两、100两、150两……只要在合适的时间,给出合适的价格,回收股权一般问题不大。”

    “你想一下,如此条件,对于一穷二白的穷苦人来说,真的算是苛刻吗?”

    “不算。”

    朱元璋一摆手。

    这哪里是对穷人的压榨,完全是天大的福利。

    只要得到认可。

    就能没有任何代价的获得一笔钱。

    用来创业。

    多少手艺人、有思想的人,在创业的道路上死在资本积累。

    最终不得不在田务农。

    蹉跎一生。

    给他们初始资金,而且不用负担任何代价,就能进行创业。

    哪怕后面分成再苛刻。

    朱元璋都觉得应该。

    “张员外亲自去商铺收取分红,就是想观察商铺经营状况,若非如此,他也50多岁的人了,哪和你们一样,满世界乱跑。”

    朱成吐槽道。

    “是是是,是我们误会了。”

    朱元璋连连点头。

    同时在心中暗暗震惊,果然啊,自己是十三皇儿——康王朱成有一套属于他的成熟理论。

    三驾马车。

    不是空口白话,第一架、第二架都是孔武有力,一旦运用得当,那么国运必将升腾!!

    “等等……”

    和朱成相处那么久,朱元璋多多少少也,明白一些他的思维模式。

    他发现一个问题。

    “康王殿下,你所提出的投资,不过是加快顶层阶级,也就是士族门阀的资产兼并,他们手中的资产会越来越多,就拿汉中府的张员外说。”

    “你说他家里目前至多只有十几万两白银,但是所有产业+分红算在一起,恐怕资产已经远远超过之前的90万两白银了吧?”

    朱元璋问道。

    从这个角度来看,投资倒是一种毒药,并非像是交易,百利而无一害。

    “不不不。”

    朱成否定的摇了摇头。

    “老赵,你想的太过片面,某些人的重资产多,对于汉中而言不算问题。”

    “重资产本身,就是对汉中创造价值的。”

    “而且我们也会鼓动投资。”

    “就比如说。”

    “目前阶段,富户豪绅的所有投资,我汉中府都会对其补贴最少2成。”

    “相当于张员外进行一次投资,他都会从朝廷处获得2成的补贴。”

    “只要投资一直继续,他手中到底有多少资产,不就没有意义了么。”

    还不等朱成说完,朱元璋大声惊呼。

    “什么!?”

    一次投资,朝廷竟然就补贴两成!?

    这……

    损耗未免有些太大,而且还是补贴富户乡绅。

    这么一想,朱元璋就不乐意了。

第五十九章 乱世用重典

    经过朱成的启迪,加上这段时间内和士族门阀之间的矛盾,朱元璋可不觉得那些人是什么好东西。

    投资本身就是那些士族门阀赚钱的事情。

    现在倒好。

    竟然为激励投资,还由朝廷进行拨款,这简直是天方夜谭,让朱元璋不可理解。

    “嘿。”

    朱成失笑,随后摇了摇头,看向朱元璋的眼神中浮现出一丝丝无奈。

    “你这人啊,还是什么都不懂,有时间多和老徐聊聊,他比你聪明的多。”

    听到朱成所言,朱元璋瞥了一眼徐达。

    徐达冷汗直冒。

    心中腹诽。

    ——这特么朱成,一次不行,竟然捧杀他两次。

    他连忙赔笑的拉开话题。

    “康王殿下,你既然在汉中实行如此政令,想必有自己的想法,不知到底有何用意,说来给我们听听。”

    “其实很简单,你们思考清楚整件事的底层逻辑。”

    朱成叹了口气。

    果然。

    这些理念对于这几个老头而言太过先进了一些,他们难以理解也在情理之中。

    “豪绅投资,谁收益最大?”

    朱成问道。

    “穷人,还是国祚?”

    朱元璋皱眉回答道。

    他当然知道,穷人通过投资,得到创业的机会,而交易变得更加活跃,大明国祚也会受到影响。

    “不,是朝廷。”

    朱成斩钉截铁的说道。

    “朝廷!?”

    朱元璋三人惊呼出声,没想到竟然是如此答案,在他们看来,朝廷多少有些大冤种的感觉。

    ——给乡绅富户投资补贴,还能是受益最大的一方?

    开什么玩笑。

    “你们需要知道,富户乡绅投资的钱,都花在哪里了。”

    朱成咧嘴一笑。

    “花在哪?”

    朱元璋三人对视一眼。

    创业的成本,无非是物料还有店铺,大头应该还是在店铺上。

    地利位置优越的店铺,价格可并不低。

    “在整个汉中,几条最繁华街道店铺,全部都在康王府手中,所有人在这几条街道开设店铺,都需要缴纳一笔租金,而这租金的收益……”

    “……自然全部属于朝廷。”

    朱成是番地的主人,那他自然也是朝廷。

    没毛病。

    “你们想,我给乡绅富户进行投资补贴,投资补贴兜兜转转,不还是回到我的手中,按照比例,只有一少部分补贴物料。”

    朱成抬起右手,大拇指、食指、中指三根手指在眼前轻轻搓捻。

    “补贴的两成,我能收回八成;剩下来自富户乡绅的钱,有多少成为朝廷收益?”

    “你觉得,补贴两成,朝廷真的亏么?”

    “原来如此!”

    朱元璋恍然大悟。

    没想到啊,朝廷在投资中,扮演的并非是合作者的身份,而是凌驾于穷人和乡绅、高高在上的最终收益方,只要产生一笔投资。

    那么无论投资的结果如何,朝廷一定能赚到一笔钱。

    对乡绅富户进行补贴。

    无非是加快他们投资的速度,从而让朝廷赚的更多,就像喂马儿额外的胡萝卜,并非亏损行为,而是一个令马儿跑更快的正向激励。

    “而且说到底,一个投资的亏损与否,最终不还是朝廷说的算,一旦乡绅富户进入投资的领域,什么时候‘杀’他们,就是一纸政令的事。”

    朱成眼中闪过一丝寒芒。

    “你是说……通过政令来影响市场?”

    朱元璋想到方法。

    大明也有各种各样的商贸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对于已经将钱财聚敛在手中的乡绅富户,基本上无法造成影响,毕竟钱都已经被他们落袋为安。

    想要让他们掏大量钱。

    那只能血腥的抄家。

    可是现在不同……

    乡绅富户将钱大量投入在贸易中,这时候来一条政令,足以让任何乡绅富户掉一层皮。

    而且只要找到合理理由。

    明明是朝廷故意针对某些乡绅富户,他们最终可能还毫无察觉。

    想要通过某条政令来影响商户的交易,简直不要太轻松,一条看似八竿子都打不着的政令,对于某一行业,可能造成毁灭性打击。

    “康王殿下真乃神人。”

    朱元璋抚掌大叹。

    他的疑惑已经全部解开,所谓的投资,对于朝廷到底有怎样的影响,朱元璋心知肚明。

    “看起来,这是一场误会。”

    朱元璋彻底放开心结,之前对朱成的不满也是完全的消散殆尽,反而因为得到那心念念的拉动国运的三驾马车之一,让老朱颇为欣喜。

    “我等将张员外错当成为害乡里的恶霸,所以才在人民街处想要打抱不平,现在事情已经弄清楚,还请康王殿下放我们出去吧。”

    “是呀,放我们出去吧。”

    蓝玉和徐达也是在边上说道。

    “这恐怕不行。”

    谁知,朱成却是微微摇了摇头,并没有因为老朱三人的解释,而准备释放三人。

    “为何?”

    “我等并无恶意,康王殿下也是心中清楚啊,为何不能放我三人出去?”

    朱元璋大为不解。

    “因为三位违反我汉中府暂行法令,在特殊期间,任何非汉中府的人引起骚乱,无论原因,都需要收押监牢至少3日,没有任何释放的可能。”

    朱成解释道。

    “流民浪潮爆发,虽然他们现在都在汉中府外,可终究还是会进入汉中府内,我怕这些流民惹事,所以才制定下这条法令,以约束众人。”

    “就算没有犯罪,甚至被波及,只要引起骚乱,就必须收押监狱?”

    朱元璋瞪大眼睛。

    如此处理,多少有些不分青红皂白了。

    “对。”

    朱成并没有否认,反而大大方方的承认。

    “病入膏肓,需下猛药;乱世用重典,想要在流民潮到来后稳定汉中府的安定,只有用严苛的法令加以约束,如果谁不满意,大可以离开汉中府,去其余的州府谋求生路。”

    “嗯……”

    朱元璋听到朱成所言,缓缓地点了点头,这两句话还真是说道老朱心坎里。

    老朱虽然热爱子民,但也并非圣母。

    相反。

    这位洪武帝杀伐果断。

    对大局的判断异常精准。

    在如此特殊的时刻,能保全生命,就已经是流民们的唯一追求了。

    别说严苛的法令,就算徭役,只要供给粮食和水,无数流民也心甘如怡。

    而且朱成也说了。

    不喜欢汉中府的临时法令,完全可以离开,谁也不会阻拦。

    愿意待就待,不愿意待可以随时离开,看看那个州府能像汉中一样妥善对待灾民就完事了。

第六十章朱元璋:膳食指南?多少有些过分了

    朱元璋越来越觉得朱成完美,不光是聪明,格局心性更是深谙帝王之道。

    帝王。

    切记不可优柔寡断,对于难民的处理,正像朱成所说一般。

    需要用些非常手段。

    老朱甚至能想到,如果朱标死而复生,处理汉中的难民问题,他那份宏德,反而会成为拖累。

    只因朱标还未真正的坐上地王之位。

    反倒是朱成。

    年纪轻轻,就王道初现。

    唉……

    可惜。

    朱成终究是一个藩王而已,越是优秀,朱元璋就越觉得可惜。

    蓝玉和徐达在后面看着,心中一个劲的着急。

    ——老朱可不能这么赞赏他啊。

    这么认可朱成,他们三人不就得在这牢狱之中度过三天时间吗!?

    皇帝、凉国公、魏国公。

    被人抓进牢狱里三天,说出去他们都怕丢人。

    “那你们好好待着,三日之后,就能从牢狱中出去了,切勿再惹是生非,再进来可就不是三天时间了。”

    朱成丢下这句话,随后从牢狱中离开,朱元璋见到朱成离开的身影,也是终于回过神来,意识到不对劲。

    老朱对着朱成离开的方向伸了伸手,最终还是没有开口。

    半晌后。

    老朱坐在监狱里的干草地上,双手抱着肩膀,颇为傲娇的哼了一声。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康王殿下的律法,咱认为无措,反正咱也不是没有在牢狱中生活过,待上三天又如何?”

    朱元璋思绪有些飘忽。

    当时。

    他还不是皇帝,被当地的官员抓进监狱里,多亏马皇后给他送来吃食,才让朱元璋能够活下来。

    也不知道……

    马皇后的身体状况现在如何。

    “让锦衣卫将重要奏折呈递在监狱之中,小小的监狱,还阻挡不住咱处理政事。”

    朱元璋摇了摇头,将脑海中的思绪驱散掉,开口下达命令。

    阴影处,一道身影,一闪而过。

    消失在牢狱中。

    蓝玉和徐达不由得叹了口气,看起来朱元璋已经打定主意。

    要在这牢狱中待满三天了。

    他俩人为啥也要跟着遭这个罪哦……

    ……

    时间转瞬即逝,很快来到晚饭的时候,本来朱元璋三人已经准备饿着肚子度过三天。

    毕竟无需多想就能知道,监狱里的伙食肯定不会特别好。

    但等饭菜送来的时候,朱元璋三人却是微微一怔。

    看着餐盘里的两菜一饭。

    朱元璋三人陷入深深的沉思——什么时候,大明监狱里的伙食,都这么令人食指大动了?

    白灼的青菜,还有一份辣椒炒肉。

    配上一点点米饭。

    这……

    这是监狱里的饭菜!?

    一般的三口之家,下馆子也不过点这样的菜吧,真是难以置信!!

    “差官,是不是康王殿下让你们特地照顾啦?”

    还不等送饭的差人走,朱元璋便是开口问道。

    “啊?”

    差人一怔,看了朱元璋三人一眼。

    “没有,牢狱餐的标配而已,你们外来的吧,汉中府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慢慢适应呢。”

    丢下这句话,差人便是离开。

    “哎呀。”

    蓝玉和徐达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始吃起牢狱餐。

    由于有辣椒的存在,就算这餐食比较朴素,但他还是吃得津津有味,转瞬之间,便是将所有食物全部吃干净。

    “美味!”

    徐达感叹道。

    “……”

    唯有朱元璋,见到餐盘里的食物,微微思索起来。

    “陛下,何故不吃?”

    徐达问道。

    “我只是在想,汉中的富庶,是不是太过超出咱们的想象了。”

    朱元璋沉吟少倾,开口说道。

    监狱餐属于朝廷的开支,完完全全损耗朝廷的经济,就算这样,朱成也还是能配得起新鲜干净的菜肉饭。

    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换个角度思考,康王殿下对付这次的旱灾,似乎仍有余力。”

    徐达将盛饭的餐盘推到牢门外,等待着狱卒过来收拾。

    “不无道理。”

    朱元璋深深点头,同时将胡子微微整理,开始享用起饭菜来。

    对!!

    明知道旱灾爆发,但还是没有缩减监狱里的粮食支出,足以见得,朱成对于这次灾难的抵抗,有着绝对的信心,甚至在心态上还有相当程度的富裕。

    见识过朱成之前的调度手段,再说朱成忽视监狱的粮食开支,那肯定是不可能。

    朱元璋现在对朱成,充斥着绝对的信心。

    “陛下,其实监狱里的餐食,还是有缩减的,你看这里……”

    蓝玉一脸古怪,将手中的书本以打开的方式,递给朱元璋。

    那本书,正是汉中府生活指南。

    “我看看。”

    朱元璋不知道蓝玉在说什么,但是很显然,和他从这份生活指南上看到的文字相关。

    嗯……

    是相当靠后的页数,看起来蓝玉也没有认真翻阅,只是无聊般的在随便看看,恰巧翻到这里。

    “汉中府膳食指南,吃什么东西,在汉中府都需要朝廷引导了么?”

    朱元璋喃喃自语。

    他总觉得,这份所谓的膳食指南,有些形式主义,吃东西嘛,吃饱就是最重要。

    何必要指南呢?

    然后朱元璋继续往下看。

    【经过两次耕种、畜牧的调配重组,汉中府内粮食、肉类产量已经超过人均需求,但人们的生活状态尚未得到应有的变更。】

    【故由康王府制定膳食指南,希望能够帮助人民在饮食上得到健康。】

    【经过调查,民众食用肉类过多,日均达到16两,远远超出正常需求,希望民众能够减少日肉类摄入量,控制在8两以下。】

    【以减少疾病概率。】

    【蔬菜类摄入应占比最大,控制在16两以上。】

    【令食用谷物来进行充饥,以满足日常的能量消耗,完成劳作的行为。】

    【盐、糖、坚果等……】

    朱元璋:“……”

    看到这份膳食指南后,朱元璋整个人陷入沉默之中,每个字他都认识。

    但串在一起,朱元璋就不理解了。

    半晌后。

    朱元璋才看向蓝玉和徐达,对着二人问道。

    “两位,日均肉类摄入超过16两,到底是什么家庭!?”

    “我生活的地方,到底还是不是大明!?”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0269/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最新章节! 作者:日月行空所写的《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为转载作品,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介绍:
幕僚:“大人,此次案件抄家220万两白银,给皇上报200万两,咱们留20万?”
朱标:“那怎么行?太多了!给老朱2两万,剩下的咱们留着!”
幕僚:……
大舅哥:妹夫,这艘战船造价三千两,咱们给上面报价三万两?
朱标:你脑子有病吗,三千的东西,你报三万?给我报三千万两!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