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TXT下载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全文阅读

作者:日月行空     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txt下载     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六十一章 汉中停发赈灾粮,流民潮要来了!

    什么时候,大明的生活标准定的这么高?

    朝廷竟然发布推荐,让人民为身体健康少吃一些肉。

    朱元璋当然知道。

    吃肉过多不是什么好事,有的官员、乡绅吃的脑满肠肥,稍微运动就气喘吁吁。

    那种人寿命普遍不高。

    但是……

    对于正常民众而言,根本没有条件吃到那个状态,就算是应天城。

    天子脚下,首善之地。

    多数的人民不过也才混个温饱而已,酒肉之类,只有少数富足之人才能享受。

    汉中呼吁人民为健康少吃肉,实在是朱元璋难以理解的事情。

    按照膳食指南中所写。

    狱中的餐食。

    肉类应该再多一点。

    也就是说,为了抵抗旱灾,朱成的确有缩减监狱里的伙食条件。

    但是……

    缩减之后,这伙食条件仍然这么好。

    在其余州府生活。

    不如在汉中蹲监狱,实在是有些……

    不知道怎么形容……

    “陛下,按照康王殿下的设计,汉中府生机勃勃、万物竟发,倒并非没有这个可能……”

    徐达在旁边说道。

    “对呀,银钱每进行一次流通,汉中府的财富就会增加,康王殿下把交易给玩明白了,再加上所谓的投资,整个汉中府的富庶程度,远远超过大明任何州府。”

    蓝玉也是在旁边感叹道。

    “……”

    朱元璋沉默不语,脸上的表情虽然还算淡然,但内心之中,已经浮现起惊涛骇浪。

    之前的交流,让朱元璋对朱成的才学震惊无比,但那终究是纸上谈兵。

    现在。

    在朱成的番地,按照朱成畅享的治理方案的结果,切实的摆在朱元璋面前。

    这汉中。

    俨然已经是独立于大明的州府,生活在汉中府的体验,和其余州府,真的是截然不同。

    “这一趟,咱没有白来啊。”

    朱元璋感叹的说道。

    本来是想亲临三晋之地最近的州府,来指挥赈灾,但是没想到,朱成自己将第一波流民处理的完美无瑕,而汉中府的景象。

    也让朱元璋大开眼界。

    “这小子!!”

    朱元璋眯起眼睛,心中有些恼怒。

    ——竟然将如此才学隐瞒,也不知道到底在想什么?

    难道怕自己为难他吗?

    抽朱成的理由又增多了。

    “哎呀!”

    突然间,朱元璋像是想起什么一样,猛地一拍大腿,心中非常惋惜。

    “忘问那小子,拉动国运的三驾马车,最后一辆到底是什么了。”

    在朱成离开的时候。

    朱元璋都在思考自己被关在牢狱的事情,没有想到追问,现在老朱可谓是非常后悔。

    ——就算自己被关上一周。

    问到那拉动国运的第三辆马车,也是值得呀。

    “只能再找机会了。”

    朱元璋嘟嘟囔囔。

    ……

    在锦衣卫的协助下,就算是在牢狱中,朱元璋也能按时批阅奏折。

    本来奏折也不多。

    小问题都让朱棣和朱棡在群臣的辅助下先行处理,天下之事,最大的也就是三晋之地的旱灾。

    如今旱灾被朱成压制住。

    所以老朱也不用处理多少政务。

    当然。

    也得意于狱卒不经常溜达,不用经常遮遮掩掩,不然的话,还得让锦衣卫再忙忙。

    ——老朱想在监狱里办公却不被发现。

    那不是太简单了。

    三天时间。

    转瞬即逝。

    朱元璋也从另一个角度,见识到汉中府的另一面,有时候,却是这种不常被人看到的地方,越能体现一个州府的真实性。

    老朱对汉中府监狱的第一感觉。

    那就是公平。

    监狱里是苛捐杂税产生最多的地方,有钱的人在监狱里能过得很好。

    没钱?

    死在监狱里都有可能!

    但是汉中府的监狱,却几乎没有这个问题,朱元璋三人可能因为认识朱成待遇稍好,但其余人总能体现出监狱正常情况吧。

    其余人在监狱里的待遇,完全不比老朱三人差。

    没有私行。

    也没有在餐食上的克扣。

    就算老朱从挑刺的角度出发,也始终找不到责难朱成的点。

    而且汉中府监狱进来的人很少。

    三天之中。

    只有十几人不到进入这座监狱,还是在特殊时期,执行格外严苛法令的时候。

    汉中府的监狱并非仅此一处。

    但就算如此。

    也绝对能说明,这里的治安远远好于其余州府,甚至是应天府。

    “也对,这里人民生活富足,也没有遭受欺压,自然没有必要违法犯罪。”

    朱元璋感慨道。

    ——如非逼不得已,这世界上又有多少愿意犯罪的穷凶极恶者?

    “走吧,三位。”

    到了时间,狱卒来到三人牢房前,将牢房的门打开,将朱元璋放出去。

    “下次可不要再来了。”

    “是是是。”

    朱元璋三人连忙点头答应。

    无关于身份。

    被抓进监狱里,非常的丢脸啊……

    绝对。

    绝对不能再被抓进监狱里了,三人都抽出一些时间来阅读,那所谓的汉中府生活指南。

    一些低级错误,绝对可以避免!

    “呼——”

    走出监狱,朱元璋用手遮挡住眼睛,感受着下午的阳光,颇为感叹。

    “自由,真好啊。”

    “是啊,谁曾想到,咱们……还会有被关到监狱里的一天,真是难以置信。”

    徐达和蓝玉也是感慨。

    这投射而来的阳光,不约而同的让三人心中浮现出一丝感动。

    “这位老乡,我想问问,外面灾民处理的怎么样啦?”

    朱元璋没走两步。

    拉住一位看起来并不是特别忙碌的路人,满脸好奇的询问道。

    没有有关于汉中府赈灾的具体奏折。

    但不代表。

    汉中府赈灾的状态没有变化,朱元璋坐镇汉中,比起通过奏折判断汉中府的情况。

    肯定更倾向于亲眼见、亲耳听。

    “城外的流民听说有点多,不过小老二我啊,相信康王殿下,另有传言说,汉中给汝宁府和怀庆府的赈灾粮,马上将要是最后一批。”

    “可怜汝宁府和怀庆府的人民,估计要没有粮食吃咯。”

    这位年纪比朱元璋还大的老爷子发表完自己的看法,便是迈着脚步离开。

    留下神情逐渐变得凝重的朱元璋三人。

    ——汝宁府和怀庆府的赈灾粮要断啦?

    这可不是汝宁府和怀庆府人民吃不上饭的问题,一旦赈灾粮断。

    那么原本居住在汝宁府和怀庆府的人民,就是逃窜出来,他们的目标不用多想。

    定然是汉中府!!

    这两大人口大府,一旦掀起流民潮,可不是几个郡县能够比拟。

    三十万……

    流民的数量,极有可能达到三十万以上……

第六十二章 无法看穿的朱成想法

    届时。

    就算朱成之前在三晋之地旱灾的表现有多出色,估计都会被一波的败亡所掩盖。

    三十多万流民,到底是怎样的概念!?

    朱元璋三人可再清楚不过!

    如果换算成军队。

    三十万大军,足以掀起一场造反级别的战斗,纵观历史,单方触动兵士三十万者,都足以在史书上留下浓重一笔。

    战争尚且需要鼓舞气势。

    可这些流民,都是为自己的生命在奔波,稍微失控,将会酿成大明难以接受的局面。

    就算妥善的引导。

    那这些流民,最终也会来到应天府,一路上必定尸横遍野,怨声载道。

    这是朱元璋绝对不愿意见到,也绝对无法承受的局面!

    “急奏。”

    就在此时,一道身影从阴影中走出,从朱元璋面前掠过,淡淡的声音响起。

    随后。

    一封奏折也是悄无声息的出现在朱元璋的手中。

    “……”

    朱元璋心底一沉,正常来说,奏折都会呈递在批阅的地方,等待朱元璋审阅。

    不会直接递在他的面前。

    锦衣卫如此做。

    只能说明……

    有大事发生。

    朱元璋迫不及待的打开奏折,从右到左的阅读起来,随着看清奏折内的文字,朱元璋的双手也是愈加用力,奏折的侧边都被他攥的褶皱起来。

    “应天府急报,汉中府已经没有粮食可以供给汝宁府和怀庆府,最后一次赈灾粮已经在路上。”

    “而应天方面……”

    “还没有调集到任何粮草!!!”

    朱元璋念出奏折的内容。

    站在朱元璋两侧的蓝玉和徐达,都被朱元璋气势吓出一身冷汗。

    应天府竟然还没有调度到赈灾粮!?

    这……

    “陛下,您莫生气,其实也不怪其余州府,如今正是夏收前的时间,各个州府的存粮都已经不多,就连大明国库,也没有太多余粮。”

    “况且从开始调度赈灾粮到现在,也不过过去短短五天。”

    “五天时间,想要调集大量粮草赈灾,属实困难无比。”

    徐达在朱元璋身边宽慰道。

    “是啊。”

    蓝玉也连忙应声。

    朱元璋从徐达的角度思考少倾,心中的愤怒少掉许多,但脸上还是阴晴不定,开口说道。

    “为何汉中府能给予汝宁府和怀庆府数次赈灾粮?”

    “那……只能说由康王殿下镇守的汉中府是异类,毕竟康王殿下早已料到三晋之地旱灾的出现,所以准备充足。”

    徐达继续说道。

    “唉……”

    朱元璋叹一口气。

    这满朝文武,竟然还不如一个戍边的藩王,只是接下来的超大流民浪潮,朱成能不能顶得住……

    还由未可知。

    朱元璋三人都来不及回驿站,在街道上交谈起来,阴沉的表情引得路人连连侧目。

    不过一番没有前言后语的话,倒也不至于让路人察觉到端倪。

    谁能想到。

    这三个穿着不错的老头,竟然是朱元璋和三位国公呢?

    “不对,我觉得有些问题,为何康王殿下要先给一笔赈灾粮,然后在宣布之后不会再为汝宁和怀庆二府提供了呢?。”

    徐达皱紧眉头,他察觉到有些不对劲。

    “康王殿下厚德呗。”

    大老粗蓝玉不以为然。

    朱元璋则也微微眯起眼睛。

    蓝玉看了看朱元璋,又看了看徐达,一脸懵逼,不知道这俩人到底在打什么哑谜。

    “很简单,朱成先公布无粮再给,然后运送最后一批,对于汉中府的赈灾而言,简直带来堪称毁灭性的灾难。”

    徐达自然不能让朱元璋解释,于是自己将想法说出来,不光说给蓝玉,也怕和朱元璋想的不同。

    “你想啊,康王殿下身为抗灾的主要负责官员,自然知道汝宁府和怀庆府一旦人心不稳,恐怖的流民浪潮就会到来,所以他才分发赈灾粮,给汝宁和怀庆二府。”

    “从防止流民潮而言,康王殿下完全不应该说出停止赈灾粮发放的一事。”

    “而且在公布这消息后,竟然还送给汝宁和怀庆二府一批赈灾粮。”

    “有这批赈灾粮,那些在汝宁和怀庆二府撑不住的人民,岂不是有充足的粮食赶到汉中府!?”

    “康王殿下这一手,简直就像是邀请那些流民一样……”

    徐达说道。

    随后偷偷看向朱元璋,从朱元璋的脸色,徐达也是看出,朱元璋和他的想法一样。

    “我儿朱成,展示出汉中府的粮草底蕴,然后又给汝宁府和怀庆府下达断粮通牒,最后给一笔赈灾粮……”

    朱元璋细细思索,眉宇间充斥着矛盾。

    “这简直就像是在邀请汝宁府和怀庆府的流民,让他们赶紧来汉中,这番操作下来,估计流民的数量,会远远超过预估。”

    “啊!!”

    听到徐达和朱元璋的话,蓝玉才如梦方醒,意识到二人口中的问题到底是何。

    “没错,原本不一定离开汝宁府和怀庆府的人,在此番操作之下,怕是都会选择背井离乡,来到汉中府。”

    蓝玉自言自语。

    在流民们看来,汝宁府和怀庆府已经无以为继,再待下去就要忍饥挨饿。

    汉中府处,粮草充盈。

    虽然断绝赈灾粮,但汉中府本地,粮草应该很多,不然最开始,也不会给汝宁府和怀庆府驰援。

    再加上。

    最后一批赈灾粮发放在手中,完美充当‘路费’,这下摇摆不定的人,也会加入流民大军。

    45万之数??

    破之轻轻松松!

    “这可如何是好!?”

    蓝玉惊慌失措。

    “我倒不觉得,我儿朱成会没注意到这点,他的手段绝对不软,一定有他的目的!”

    朱元璋笃定的说道。

    如果是之前,朱元璋或许还对朱成有些怀疑,但听过朱成说‘乱世用重典’、‘病入膏肓,需下猛药’两句话,老朱便是确定。

    他这十三皇儿,绝对不会盲目的行善。

    只是……

    就算是老朱也不知道,朱成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将大量的流民引过来。

    意欲何为??

    “走,先回驿站。”

    老朱一摆手。

    龙行虎步的向着驿站走去,他得看看,后续还有什么奏折!

    应天府那边,又到底会有怎样的反应!?

    康王赈灾第一线拼力搏杀。

    应天府……

    就什么方案都没提出来??

第六十三章 胡惟庸的谋逆之路

    应天府,朝堂。

    此时并非朝会时间,但金殿的人却并不少,只因现在乾清宫封闭,文武百官无法离开,加之三晋之地旱灾眼中。

    也只能待在金殿,讨论事情。

    龙椅空着。

    就算是代理朝政的朱棣和朱棡,也没有资格坐在这一位置。

    二人站在殿首。

    文武百官下列。

    还有一众锦衣卫,将整个金殿控制着,毕竟只要控制住这些人。

    那么应天府,将不会出现任何异样。

    “你们!!就一点办法也没有吗!?”

    朱棣怒声呵斥。

    “我十三弟多次放粮,帮扶汝宁和怀庆二府赈灾,还抵御住足足10万流民,替朝廷缓解无数压力,现在汉中府停止发放赈灾粮,可见汉中也已呈现拮据。”

    “你们呢,一点办法都想不出!?”

    朱棣久在军营,怒气上涌,顺势将手在腰胯间抓了抓,察觉在进入金殿之后,刀刃早已卸下,便也只能愤愤的甩手。

    他和朱元璋一样,也出离的愤怒。

    整个朝堂,文武百官,竟然到现在都没有提出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

    大明养这些人,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整个三晋之地的旱灾。

    完全是朱成一个人在顶!

    “回禀殿下,夏收时节尚未来到,各个州府也没有余粮,只等夏收时节过去,粮草充盈之后,再想办法筹集赈灾粮。”

    胡惟庸淡然说道。

    无论朱棣何等暴怒,胡惟庸都心思坦然,不过是一个皇子,他胡惟庸还真不怕!

    他可是宰相!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赈灾粮之事……

    还真和胡惟庸有那么一点点关系,这次赈灾粮的调度,淮西基本上没有出力,少了富庶的淮西,光是浙东等地,筹集出的粮草自然是杯水车薪。

    况且浙东等地又濒临边疆。

    大明的政策是——封疆大吏,自守一方,几乎不进行调防、升迁。

    财政大权、军权一手独揽。

    从而保证边疆处拥有足够强横的战斗力,这就导致边疆地区在军饷开支爆高的前提下,根本就没有多少粮食来缴税,很多时候,还得依靠朝廷支援。

    现在又是夏收时节前。

    他们不向朝廷要粮就已经是好事,更别提让他们来赈灾,浙东区域也因此受到影响。

    “夏收!?”

    听到胡惟庸所言,朱棣夸张的大吼一声,三步并做两步的走过去。

    和胡惟庸面对面。

    “你可知道,从现在开始截止到夏收结束,需要多久时间?”

    “至少一月。”

    胡惟庸回答道。

    “一个月!!”

    “你能让那些流民,等你一个月吗!?”

    “一个月后,那些流民早就来到应天府城外,所过之处,将是何等的人间惨状,你让那些流民等一个月!?”

    朱棣胸口欺负。

    被胡惟庸的话气的不得了,不过胡惟庸倒是老神在在,区区一个皇子,还不足以拿捏他。

    “四弟,别生气,刘丞相是否有建议?”

    朱棡连忙劝阻。

    “老臣觉得,事到如今这一地步,只能引导流民进行疏散,让其有序的前往周围州府,不可任由其四散逃窜。”

    刘基微微躬身,操着苍老的声音开口说道。

    “如果任由流民自行流窜,他们必定会一路来到应天府,到时候应天府无法解决流民的生存问题,必然是一片地狱景象。”

    “和汉中府的康王殿下联系,让其准备疏散流民,同时询问周围州府,诸如开封府、南阳府、凤翔府等等,确认其能接收流民的数量。”

    “将流民一一疏散,阻止其直接来到应天府。”

    这是刘伯温想到的办法。

    ——既然无法赈灾,那就只能接受流民出逃汝宁和怀庆二府的局面。

    然后对其进行疏散。

    让其余州府,接纳流民,进行赈灾。

    “……”

    朱棡沉默不语。

    “只能如此?”

    朱棣听后则是皱眉询问。

    让流民出走,无疑是最差的决定,一定会有大量流民死在半路上。

    尸横遍野,怨声载道。

    这是谁也不愿意见到的局面。

    而接纳流民的州府,不免也会出现粮食、生活用品短缺的情况。

    甚至还会沾染瘟疫。

    每一次灾荒的到来,往往都会伴随着一场瘟疫。

    最重要一点——

    汝宁府和怀庆府一旦流逝40万人民,这两大州府也会伤筋动骨。

    劳动力短缺。

    从而面临巨大困境……

    “大抵只能如此。”

    刘伯温低着头,脸上有着一丝无奈。

    没办法。

    如果想想办法,就能解决一场天灾,那么天灾也就不叫天灾了。

    ——在天灾面前。

    任何力量,都渺小的可怜。

    “可恶!”

    朱棣暴躁的在金殿前来回踱步。

    “……”

    朱棡则是愁眉苦脸,坐在金殿前的台阶上,不知道在思考着什么。

    唯有胡惟庸。

    保养精致的小胡子微不可查的上翘,将其内心的优渥表露的淋漓尽致。

    好啊。

    实在是妙啊,越乱越好,最好所有的流民全都堆积在应天府外。

    他倒要看看。

    届时朱元璋还有没有心思丈量天下!

    当乱到极致的时候……

    说不定。

    他胡惟庸还有做到那个位置的时候。

    胡惟庸视线落在龙椅上,双眼之中充斥着炽热的火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不!

    他不想让任何人在他头上!

    李善长退位。

    斗倒杨宪。

    刘伯温独善其身。

    胡惟庸体验到最畅快的权力,而这权力也如同毒药一般,在他内心滋养出一个大逆不道的想法。

    权臣、强君。

    注定会有一场碰撞,而那碰撞的结果,或许会因某只蝴蝶煽动翅膀,从而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

    “最好,最好不要执行刘伯温的计划!”

    胡惟庸攥紧拳头。

    让汉中顶着流民多棒!!

    等汉中顶不住。

    届时再想调控流民,基本没有任何可能,现在是分流流民最后的机会。

    有没有什么办法……

    让刘伯温的建议,不传达到朱元璋耳中?

    想到这里。

    胡惟庸的视线瞥视向殿外,和一位小太监对视上,前者微微颔首。

    后者心领神会。

    “先将奏折送与父皇,父皇身在汉中府,想必更知道旱灾的情况,一切请父皇定论!”

    朱棡对着还在不断踱步的朱棣说道。

    “唉!只能如此。”

    朱棣站定脚步,丧气的甩了甩头,随后大笔写下奏折,递给门外的监事太监。

    “喏。”

    接过奏折的太监,正是和胡惟庸对视的那位。

第六十四章奏折被瞒,错失时机

    汉中府,驿站。

    “奇怪了,应天府那边,竟然没有后续奏折,那帮文武群臣到底在干什么??”

    朱元璋皱紧眉头。

    旋即手臂一挥,将眼前的奏折全部扫在地上,龙颜震怒,气的胡须乱颤。

    这次呈递来的奏折。

    竟然没有一封关于三晋之地的旱灾,全都是些杂七杂八,可以暂时搁置的事情!

    甚至还有边疆地区,在向朱元璋索要粮草。

    朱元璋:????

    自从那封写着汉中不再给汝宁和怀庆二府赈灾粮后,整整一天,没有关于三晋之地旱灾的新奏折。

    而且还是在应天府方面,已经送过一次奏折的前提下。

    朱元璋当然会恼怒!!

    万事皆可放,万世却都来到,唯独三晋之地的奏折没有,朱元璋从来也未想过。

    ——自己亲临灾区。

    竟然会失去对应天府的信息。

    “二虎。”

    朱元璋压抑的声音响在房间里。

    “臣在。”

    一道身影从阴影中走出,缓缓跪在朱元璋面前,饶是在狭小的屋子里,二虎仍能将自己藏身于阴影,以至于同在驿站的徐达、蓝玉都未察觉。

    足以见得,这名老朱最信任的锦衣卫的功夫高超。

    “查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咱怀疑……在应天府中,有人欺负咱呐!”

    朱元璋瞪着虎目。

    之前微服康王府的信息被泄露,现在又收不到应天府的奏折!

    朱元璋不相信。

    这么大的事情发生,应天府那边一点消息都没有,最起码也得将其余州府粮食储备情况写在奏折里呈递上来!

    说不定……

    有人在里面搞鬼。

    “喏。”

    二虎领命,随后身影消失在驿站房间里,二虎亲自骑着最快的马匹。

    星夜兼程回到应天府。

    饶是如此。

    却也已经是第二天,毕竟从汉中府到应天足足有800里,距离实在不近。

    都无需多查。

    二虎回到应天府,就得知一名监事太监自缢在宫中的消息。

    从这名太监的住处。

    搜到那个写着刘伯温建议的奏折。

    二虎当即下达命令。

    由锦衣卫全权接手奏折的传递,整个金殿,戒严程度加倍,禁军也暂时由锦衣卫控制。

    二虎权衡之后,将事情告知朱棣。

    毕竟宫中由朱棣和朱棡。

    奏折消失的事情,应天府处也得有人知晓。

    朱棣亦是勃然大怒。

    “一定要弄清楚,到底是谁妄图蒙蔽圣听,三晋之地旱灾当头,一分一秒都非常关键,怎么有人胆敢隐藏奏折,其罪当诛!!”

    “当诛!!”

    “燕王殿下,当务之急是将信息传递给陛下,再让汝宁府和怀庆府周围的州府统计粮草,计算能接收的难民,私藏奏折之事,锦衣卫会暗中进行。”

    二虎理智的回答道。

    “……嗯。”

    朱棣闷闷的应了一声。

    他巴不得将忤逆朝廷的人就地伏诛,但也知道,事分轻重缓急。

    目前也只能如此。

    二虎是将朱棣交出去,在殿外和朱棣交流的,但这隐晦的小细节,却是让胡惟庸捕捉到。

    ——之前朱棣受命于朱元璋,格外郑重,几乎所有时间都在金殿里,现在突然被锦衣卫叫出去……

    而且朱棣大多和朱棡一同行动。

    这次锦衣卫偏偏又单独叫朱棣。

    嘶——

    能坐到左丞相的位置,胡惟庸又岂是平庸之辈,他瞬间便察觉到。

    自己的小动作,被那位洪武帝所察觉。

    瞬间冷汗直冒。

    胡惟庸在朱棣面前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但朱元璋可并非朱棣。

    这几乎可能被扣上忤逆帽子的行径败露,他又怎么能不慌。

    “……”

    不过他还是在一个呼吸间,就稳定住心神。

    “没关系。”

    “那名太监,在藏完奏折之后,胡惟庸就处理掉了,不会暴露到我。”

    “而且三晋之地的旱灾才是大事。”

    “一旦流民冲向应天府,40万流民围在应天府外,那洪武帝就算有万般能耐,也只能束手无策。”

    “绝对没有心思继续追查下去。”

    “或许还可以利用那些流民一番,三十万流民,可是不小的战斗力啊……”

    “安心。”

    “当务之急,是不能自乱阵脚。”

    “藏住奏折,最起码耽误汝宁府和怀庆府周围的州府统计粮草、计算接纳流民的数量。”

    “就算奏折再到洪武帝手中。”

    “距离最开始下发奏折,也已经过去6天有余,流民应该已经在路上……”

    胡惟庸心中疯狂计算。

    从藏住那份奏折开始,他就注定没有退路,只希望流民能够一举冲破汉中。

    直捣应天府。

    到时候。

    他就有操作空间了。

    ……

    二虎不敢有任何休息,在进一步严密封锁乾清宫、让锦衣卫接管禁军之后。

    立刻拿着奏折。

    星夜兼程。

    回到汉中府。

    呈递在朱元璋面前。

    一个来回。

    三天时间。

    二虎完全没有合眼。

    他将奏折递给朱元璋。

    然后说清监事太监偷走奏折一事,随后跪在地上。

    “陛下,臣有罪,竟然有人渗透至乾清宫而没有察觉,请您治罪。”

    “……”

    朱元璋都没有搭理二虎,只是摆了摆手,立刻翻越起奏折。

    看到奏折上的内容,朱元璋猛地拍桌!

    “砰——”

    刘伯温的方案,无疑非常正确,让其余州府立刻上报接纳流民数量。

    然后将流民分成数股。

    能极大程度减少压力。

    虽然是下策。

    但好歹也是个解决方案啊。

    这份奏折。

    实际上是一个请示,请示朱元璋命令各州府提供数据,可是这份请示足足被耽误6天。

    现在朱元璋就算下达命令。

    也已经晚了6天。

    这6天。

    对于赈灾而言,就是致命的!

    二虎还跪在地上。

    神情憔悴无比。

    骑马来回1600里不停歇,还得负责处理相关事情,铁打的汉子也受不了啊。

    朱元璋虽是盛怒,却也有恻隐之心。

    “这件事,和之前的刺杀基本相关,可做一事看待,一错不二罚,二虎,你先休息去吧,朕还需要你。”

    朱元璋语重心长的说道。

    “是……”

    二虎热泪盈眶。

    如此疏漏,就算朱元璋让他当即自尽,二虎也无话可说,这位洪武帝,竟然体谅他。

    二虎由衷感动。

    然而。

    在二虎离开之后,整个驿站房间,却是充斥着一股阴云。

    “噗通——噗通——”

    不约而同。

    徐达和蓝玉两位重臣跪在了地上。

第六十五章 40万流民大潮,濒临城下

    “陛下。”

    “陛下息怒。”

    徐达和蓝玉两位重臣抖如糠筛,就算他们位高权重,但在朱元璋面前,却也不过是臣子而已。

    他们知道。

    这位洪武皇帝,此时已经盛怒至极。

    竟然有人用隐藏奏折的方式来蒙蔽圣听,干扰他的判断。

    ——这和谋反有什么区别?

    还是在三晋之地旱灾这种大事上,现在奏折被藏,凤翔、开封等州府没有统计粮草数量,自然不知道能接纳多少流民。

    也就意味着,疏散流民的想法,将基本不可能实现。

    不知道哪个州府能承受多少流民啊。

    一旦超量配给流民。

    州府正常运转遭受影响、流民也会饥饿而死,朝廷信用崩塌。

    导致流民们一股脑的往应天府涌来。

    结果只会更差!!

    “陛下,请勿惊慌,说不定……康王殿下有办法呢?”

    徐达试探着开口说道。

    “朱成?”

    想到自己的十三皇儿,朱元璋的怒气稍息平息,不过旋即也摇了摇头,一脸唏嘘。

    “难度恐怕有点大,汝宁和怀庆二府的流民数量庞大,光是汉中一府,根本难以招架,咱估计那流民的数量,应该接近40万。”

    “走!!”

    话说一半,朱元璋突然站起身,做势就往外走。

    “陛下,所去何处?”

    徐达赶紧问道。

    “城外,我要看看,汉中府到底会有多少流民到来。”

    朱元璋眼神中充斥着坚毅。

    那些流民可都是大明子民,无论如何,也得尽全力拯救他们!

    ……

    朱元璋、蓝玉、徐达三人离开汉中府,来到城外,胯下皆骑着一匹汗血宝马。

    对于征战沙场的三人而言,骑马并非难事。

    “驾!”

    朱元璋抬起手,挥舞着缰绳抽在马屁股上,汗血宝马一声嘶吼,马蹄像是飞起来一样,疯狂奔驰在汉中大地上。

    大地龟裂。

    气温炎热。

    阳光照射在空气中,竟然隐约让空气都扭曲起来,没走多少步,朱元璋三人便是满头大汗。

    “该死的天气!”

    朱元璋抹了抹头上的汗水,眯着眼睛,难以忍受这绝高的温度。

    “陛下,快看!”

    蓝玉极目远眺,影影绰绰的看到几道人影,扬起马鞭,指向人影所在的方向。

    朱元璋和徐达赶紧看过去。

    果不其然。

    在暴热的烈阳下,有几道身影前行,他们用木棍将一个包袱扛在肩头,步履蹒跚的前行。

    “走!”

    朱元璋急忙策马。

    几分钟。

    朱元璋三人便是来到那几位流民面前,定睛观瞧后,朱元璋不由得心中一颤。

    ——从穿着打扮上来看,他们绝非富贵人家,大多都是农人。

    赖以谋生的手段,可能就是种地。

    农人放弃田产。

    远走他乡……

    足以见得,他们到底面临怎样艰难的抉择。

    “请问,后面还有多少流民?”

    朱元璋坐在马上问道。

    “不知道,很多,非常多。”

    那位农人见到有人靠过来,便也是停下脚步,伸出舌头,舔了舔干裂的嘴唇。

    “有水么?”

    “给。”

    朱元璋将马匹的水囊摘下来,直接递给那位农人。

    农人顿时眼冒光泽。

    连连道谢之后,将水囊接过来,分给妻子、孩子,自己只剩下一点点。

    “还要吃的吗?”

    朱元璋心中不忍。

    “不,谢谢这位恩人,康王殿下有送一批赈灾粮,我们有领到不少。”

    那位农人连忙摆手,拒绝朱元璋给的粮食。

    “如果没有这些粮食,我们也无法下定决心,从遥远的汝宁府到这里。”

    “……”

    听到这位农人所言,蓝玉和徐达对视一眼,果然,和之前的推测一样,朱成提供的最后一批赈灾粮,被许多人当成盘缠。

    ——如果没有最后一批赈灾粮。

    或者说。

    先给赈灾粮,等过一段时间,再宣布没有赈灾粮可以调济。

    流民数量都会少很多。

    “唉。”

    “也不知道汉中府能不能提供给咱粮食,我们那里的农户,都因土地干枯导致颗粒无收。”

    “如果汉中不能接纳我们,可能还是得去应天府。”

    “希望我的孩子们,能够活下来……”

    这位老农深深叹了口气。

    这句话。

    让朱元璋心中五味杂陈。

    汉中府能不能提供足够多的粮食,朱元璋也心虚,老农的想法,估计和绝大多数流民一样。

    汉中府没吃的。

    那就上应天。

    “恩人,我们先赶路了。”

    老农将水囊还给朱元璋,让妻子和孩子跪下给朱元璋道谢。

    随后继续迈开脚步,继续前往汉中府的征程。

    “附近有没有地势高的地方?”

    朱元璋问道。

    在老农走后,他们又陆陆续续看到几批流民,数量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密集。

    看起来。

    流民的大部队,已经要赶到了呀。

    “有,这里。”

    徐达展开双手,将汉中府地图展示给朱元璋,同时指着一个方向。

    “走!”

    朱元璋拉紧缰绳,调转马头。

    和蓝玉、徐达,一起前往附近的一处小山。

    山路并不太好骑马。

    算上赶路时间,还有牵着马上山,足足花费一个多时辰。

    来到半山腰。

    朱元璋三人牵着马,站在一处小悬崖处,展望刚才三人所在的方向。

    当看清眼前的景象后。

    “啪嗒——”

    蓝玉手中的马鞭竟然都掉在地上。

    朱元璋三人双眸圆睁,瞳孔紧缩成针眼般大小,吞咽一口口水。

    人!!

    眼前的都是人!!

    只有在行军打仗时,朱元璋才看见过如此数量的人聚集。

    不!!

    就算是行军,也只有少数重要战役,才可能一次性看到如此数量的兵士……

    “饥荒所致流民,数量竟然如此之多。”

    看着密密麻麻,如同蚂蚁一般大小,但是却铺满整个眼帘,在粗狂大地上一望无边际的流民,朱元璋感慨

    说道。

    “那曹阿瞒,在赤壁之战时,纠集的总兵力也不过才40万之数……”

    “眼前这些流民,数量恐怕不少于这一数字。”

    朱元璋喃喃自语。

    这些流民。

    马上就要来到汉中府……

第六十六章淡定的朱成

    “预计再有一天时间,这些流民便会来到汉中府,康王殿下到底会如何安置这些流民?”

    朱元璋担忧的皱紧眉头。

    能吗?

    足足40万流民……

    “也只能相信康王殿下了,如今再想分流流民,也没有什么可行性。”

    徐达说道。

    一旦灾民无法得到妥善的安置,那么这些灾民怕不是会立刻调转方向,往应天府开拔。

    “糟糕,康王殿下得到的信息,会不会也受到阻拦?”

    蓝玉捡起掉在地上的马鞭,随后像是想起什么一样,猛地一拍脑门。

    朱元璋和徐达也是一惊。

    ——这并非没有可能。

    倘若朱成不知道将有如此数量的灾民前往应天,被打个突然袭击。

    那一切可就都完了。

    就算充分准备,这40万之数的流民尚且难以处理,如果等到灾民濒临城下时才得到信息,那将酝酿出另一场堪称灾难的巨大事故!!

    “无论如何,先回去通知朱成。”

    朱元璋定策道。

    ……

    三人牵着马,从小山走下来。

    随后又是一路策马狂奔,回到汉中府,第一时间拜见朱成。

    “康王殿下,大事不好!!”

    朱元璋还未走到朱成所在的后花园,便是急声高喊,引得不少家丁为之侧目。

    “慌什么?”

    朱成见到火急火燎的朱元璋三人,微微翻起白眼,晃动手中的茶杯。

    待到茶杯里的水旋将茶叶卷到地步,这才微微轻吹杯口,准备喝下这一杯精美的香茗。

    “哎呀!”

    朱元璋连忙走过去,抢走朱成手中的茶杯,粗暴的放在一旁的桌上,金黄色的茶汤都从茶杯溢出来不少。

    “康王殿下,大事不妙,你为何还有如此闲情雅致!?”

    老朱急切的满头冒汗。

    “多大的人了,安稳一些,你要是在街道上如此喧闹,怕不是又会被抓进监牢里。”

    朱成不疾不徐的看了一眼朱元璋,慢悠悠的说道。

    “说吧,有什么事?”

    朱元璋也顾不上朱成的态度,一五一十的将刚刚看到的事情说出来。

    老朱借口想的也很充分。

    ——出去游玩,无意中在山间看到成群结队的流民。

    合理呀。

    “不知康王殿下,此前是否得到通知?”

    朱元璋问道他所关心的问题。

    “未曾。”

    朱成摇了摇头。

    “……”

    朱元璋咬紧牙关,双手紧紧攥起。

    果不其然。

    应天府那边,隐瞒下的奏折不只一封,就连朱成这边的信息获取,也受到阻隔。

    “康王殿下,40万之数的流民,不日将来到汉中府,还请早做准备,否则将会酿成一场灾难!”

    朱元璋言辞恳切的说道。

    “老赵啊,不是我说你,本殿都不着急,你又急个锤子,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汉中府属于你你老赵,而非我康王。”

    朱成吐槽道。

    不得不说。

    朱成的吐槽,还真是一语中的。

    朱元璋:……

    汉中府的确更属于他朱元璋。

    而且不光汉中府,一旦流民无法得到妥善安置。

    那么整个大明都将受到影响。

    朱元璋好不容易推行的丈量天下,都得受到影响,从而中断。

    中断一次后再推行,难度将更上一层楼。

    况且对于民众而言。

    这也是一场灾难!!

    “预计还有多久到?”

    就在老朱准备进一步提醒朱成流民可能造成的灾难时,朱成也是终于问道相关事情。

    “一天左右。”

    朱元璋毫不犹豫的说道。

    汗血宝马疾驰一个半时辰,才见到流民浪潮,结合流民行进速度较慢的因素。

    一天时间赶到汉中,应该是相对合理的猜测。

    “和我估计的差不多。”

    朱成摸着下巴,另一只手将被老朱放下的茶杯重新端起来,一边品味着清香的茶汤,一边开口说道。

    “嗯?”

    朱元璋三人一怔。

    什么意思?

    难道说,朱成早就知道,灾民会在这几天大批量的到来!?

    “呵呵。”

    朱成哑然一笑,老神在在的看了一眼朱元璋。

    “你们可能并不知道,汉中一直再给怀庆府和汝宁府调济赈灾粮,不过在前几天,我中断了这批赈灾粮,而且在中断消息散播的同时,送去最后一批粮草……”

    “我估计,许多人会将我送的最后一批粮草当成盘缠,动身前往汉中府。”

    “据此猜测,灾民浪潮,也就在今、明、后三天之一。”

    朱元璋三人对视一眼,心中充满怀疑。

    他们不解。

    从朱成现在说的这些话判断,他充分知晓,自己先通报无赈灾粮,随后送最后一批的行为,会让增加灾民数量。

    为何还要这样做?

    “康王殿下,你这样做的理由,到底是什么?”

    朱元璋忍不住问道。

    “说起来,造船司的事情,应该准备的差不多,老赵,这可是咱们合作的第一个大生意。”

    朱成没有回答,而是神秘一笑。

    “造船司?”

    朱元璋一怔。

    没错。

    造船司是朱成负责的部门,而且朱成是造船司当之无愧的首官。

    可是现在,提造船司什么意思?

    “等等,康王殿下,造船司不会设立在汉中府吧!?”

    朱元璋突然问道。

    “对!”

    朱成打了个响指。

    一时之间。

    朱元璋三人不知道应该以怎样的表情来回应朱成。

    特么的!!

    汉中妥妥的内陆州府,没有任何一条连同江海的河流。

    朱元璋本以为。

    造船司最好设立在凉州或者海州,都是适合屯兵,而且能够直接在海边造船的好位置。

    汉中……

    汉中!?

    “无需疑惑,尔等看好即可,本殿所作所为,自然有其用意,三位莫要慌张,从明日开始,我的所有计划,终于能够实行了。”

    朱成攥紧拳头。

    流民?

    来的好啊!!

    如果没有这批流民,很多想法,还都难以实行呢。

    不知为何。

    见到朱成如此强烈的自信,朱元璋三人心中的慌乱也是减弱许多。

    难道……

    朱成真有能力,将这些灾民全部妥善的安置在汉中??

    当心中萌生这一念头的时候,朱元璋三人都不由得微微摇了摇头,将这想法驱散掉。

    离谱,太离谱。

    40万流民在即,加上之前的几万,数量直逼汉中府当前人口的一半。

    对于一个州府而言,其压力不可谓不大。

    而且夏收还未开始。

    汉中府。

    真的能顶得住这么多流民吗??

第六十七章多动线的汉中府,城市设计的魅力

    “放心,汉中府早就有所准备,你们看过监狱餐了吧,已经为流民的到来有所缩减了。”

    朱成继续品着香茗,悠哉的说道。

    “呃……”

    朱元璋一时间愣住。

    他还真知道。

    当时老朱还对比过膳食指南,的确有减少配额,可是……

    光是这样。

    就足以抵御灾民了吗?

    那可是40万之数。

    并非家里来4个亲戚串门。

    “拭目以待吧。”

    朱成自信一笑。

    ……

    在焦煎难耐的心情作用下,时间过得很快。

    转眼间。

    就来到第二天凌晨。

    “陛下,流民已经陆陆续续出现在城外,康王殿下也已经登上城墙。”

    休息过的二虎在驿站里向朱元璋禀告信息。

    “走,去看看!”

    走出驿站。

    朱元璋第一感觉便是‘没有感觉’,这其实很不正常,40万流民就在城外。

    随时可能发生暴乱。

    朝廷方面为安抚灾民,也会开仓放粮,甚至再进行额外的征粮。

    对于所有生活在汉中府里的人,流民的到来都是一件大事。

    可是他们……

    竟然和往常一样。

    驿站的边上,就是一个早点摊,听说也是张员外投资的,生意依旧不错,三三两两早起的人在吃包子,还有豆腐脑。

    非常惬意。

    “走,先去城墙看看!”

    朱元璋收起视线。

    他现在也实在没有吃早点的心情。

    “是!”

    蓝玉和徐达跟随着朱元璋走上城墙。

    刚以上城墙。

    朱元璋三人便是看到一副巨大的红辇,在红辇的阴影下,站立的自然就是朱成。

    朱元璋三人靠过去,瞬间被兵丁拦住。

    “康王殿下!”

    朱元璋连忙惊呼。

    引得朱成注意后,才被允许靠近。

    站在城墙之上极目远眺。

    映入眼帘的还是那恐怖的人山人海,而且由于流民已经聚集在一处。

    显得更加密集。

    “真的没问题吗?”

    朱元璋吞咽一口口水。

    他自问将自己摆在朱成的处境,没有任何解决眼前灾民的方法。

    老朱脑海中的汉中府,虽然是产粮大州府,但如今夏收未到,东收粮草消耗差不多。

    接纳之前的大几万流民,就已经达到极限。

    没道理能妥善处理城下这么多流民。

    “安心。”

    朱成摆了摆手。

    此时。

    城墙下的流民们开始哀求起来,靠近城墙最近的一些人,已经跪倒在地上。

    不断请求打开城门。

    ——在明显得知流民可能到来的情况下,朱成当然下令关闭城门。

    不然万一有什么骚乱。

    流民集体冲城,可就不好控制了。

    朱元璋见到这一幕,心中百感交集。

    曾几何时。

    他就是这些这些流民中的一员,老朱懂得因饥荒而背井离乡者的痛苦。

    更知道他们的能量。

    40万流民,拿起武器就是兵。

    虽然他们并没有经历过系统训练,也没有每周操演,但推翻远超根基的……

    ……不正是这些流民吗?

    绝望者爆发出的力量。

    谁也无法小觑。

    “差不多了,开始吧。”

    朱成瞥了眼站在自己身侧的女副官,微微点了点头。

    “是!”

    女副官领命。

    递给城墙角落传令兵一个眼神,命令也就被层层传递下去。

    随后。

    伴随着绞索轰鸣的声音,吊桥被放下去,城门也就彻底打开。

    还不等流民们有所异动。

    两队兵丁便是从左右走出,数量不少,足足有七八千,拦在城门口处。

    “康王殿下,你难不成,要将这些流民驱赶走?”

    朱元璋皱紧眉头。

    这就是朱成的处理方式?

    暴力驱赶,无疑是最下策,会让这些流民丧失对朝廷的信任。

    倘若应天也无法解决问题。

    那么流民的情绪可能会进一步恶劣,有句话叫——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堵,不如疏。

    “谁说本殿要驱赶灾民?”

    朱成一翻白眼,瞥了一眼‘不成气候’的老朱。

    “本殿是要赈灾。”

    随着朱成话语落罢,一辆辆轴车从城市内行驶而出,足足有数百辆。

    每辆轴车由两名兵丁拖拽,上面堆满布袋,布袋边上站着一名兵丁。

    ——想来那布袋里装的都是粮草。

    “这……从哪来的轴车!?”

    朱元璋颇感意外。

    他从驿站走到城门口,一路上并未见到兵丁,突然出现兵丁,老朱还能用‘刚刚调集’来搪塞过去。

    这几百两轴车到底是怎么回事?

    如此效率,肯定有提前准备。

    “动线不同。”

    朱成眼神扫看城下的流民,同时和朱元璋若有似无的交谈着。

    “动线?”

    朱元璋听到一个陌生的词语,饶是流民就在眼前,却也不由得下意识询问道。

    “你可以理解为——行动的路线,我来汉中府就番的时候,对汉中稍微进行一点点改造。”

    朱成有一搭、没一搭的回答朱元璋。

    “大宗商品、军队、正常人民的生活,三条动线有重叠,但主干完全不同,你们走的正常路吧,所以没有见到军队动线的情况。”

    “多动线的好处在于,一旦有紧急事态发生,军队能够快速出击,无论是集结,亦或者出城,速度都要快上一个档次。”

    “而且不会拥堵。”

    “城市规划,是一门学问。”

    朱成侃侃而谈。

    他没有注意到,朱元璋看他的眼神已经大变,充斥着震惊的光泽。

    朱元璋:这小子,竟然什么都通晓一些。

    身为皇帝的朱元璋,当然知道动线的意义,应天府身为天子脚下,首善之地,自然是非常繁华。

    大宗商品进进出出,一不小心就会造成拥堵。

    就算速度正常。

    实际上也很慢。

    如果给大宗商品开拓出一条单独的通道,相当于整个城市多出一条动脉!!

    当然。

    朱元璋稍微一想,就知道城市设计的难度,在不影响已有动线的情况下,划分出新的动线,这绝对是技术活。

    看起来……

    汉中府的秘密,并不局限于眼前所见。

    眼见为实。

    但对于朱成治理的汉中府而言,还有很多秘密,掩藏在外观之下。

    “康王殿下,你这是!?”

    就在此时,一直盯着城下的徐达突然开口,惊呼一声。

    引得朱元璋侧目。

第六十八章朱成的赈灾,井井有条

    什么情况!?

    朱元璋看向城下,乍一看没有察觉出问题所在,但多瞧两眼,他也是缓缓皱紧眉头。

    他也发现问题所在。

    ——朱成麾下兵士发放的赈灾粮,似乎数量有些过多了。

    众所周知。

    赈灾粮,不过是让灾民勉强维系生命而已,一般都不会给灾民发放太多。

    许多地方赈灾粮都只是粥水。

    而且特别稀。

    只有碗底有一点点的米粒。

    但是朱成的兵士,在给流民分发干粮——煮过的大米攒成团。

    也就是饭团。

    虽然对于灾民而言,得到越多的粮食越好,老朱也乐得见到灾民吃饱喝足。

    但是……

    汉中府承受的住吗!?

    就目前的发放量来看,一名男性流民2枚饭团,女性流民1枚半饭团,小孩半枚。

    基本是正常饭量了。

    “康王殿下,是否应该计算一下,这样发放下去,粮草恐怕顶不住啊!!”

    朱元璋急迫的说道。

    “现在夏收未到,冬收的粮草应该所剩不多,一旦无以为继,恐怕将爆发巨大问题。”

    徐达也是连忙说道。

    “没关系。”

    朱成一摆手,对二人的劝解表示并不太在意,饶是朱元璋三人忧心忡忡,朱成也没有停止发放这一批赈灾粮的意图。

    甚至在第一批赈灾粮发放完毕之后。

    又派出一队兵丁。

    重新发放第二批,同样是男性2枚饭团,女性1枚半,小孩半枚。

    朱成手笔之大,以至于让老朱心底都有些发慌。

    ——这么发下去。

    是不打算过了吗?

    “有句古话——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朱成望着逐渐稳定下来的人群,嘴角微微咧起一抹笑容的说道。

    经过这批赈灾粮的发放,流民的情绪已经彻底稳定下来。

    赈灾的第一怕。

    就是慌乱。

    自古以来的战争,伤亡最大的情况,也是由慌乱导致。

    甘宁的百骑劫魏营,弓震天下英,最终原理不就是趁乱行事么。

    现在打开城门。

    流民们也会有秩序的等待门外,完全服从朱成的安排与调遣。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有粮食。

    而且就是朱成所给!

    那自然不会拼命。

    ——完全没有到破釜沉舟的时刻。

    “让他们分开,将进出城的路口让开。”

    朱成侧头命令身边的女副官。

    “是,殿下。”

    这次女副官亲自下城门,带领一队兵丁,在兵丁的安排下,流民被分成四股。

    汉中府的城门是正东、正西、正南、正北。

    四座。

    东门临时封闭,西、南、北三个方向让开,那么流民就在东南、西南、西北、东北4个方向,聚集成4个区域。

    然后城门陆陆续续的打开。

    朱元璋愣愣的看着这一幕,不由得叹为观止,最起码流民的第一波,朱成处理的堪称完美。

    倘若是流民聚集在应天成外。

    他老朱也做不到如此快速的清开城门,为防止流民暴动,老朱恐怕得封个十天半月。

    现在朱成只用一点点人手。

    轻易的就将流民分割在4个区域,完美的将城门让开,而且还不担心这些流民暴乱。

    此时此刻。

    流民相当温驯,甚至还对朱成感恩戴德,一个个热泪盈眶,不住的对朱成歌功颂德。

    这些人的感情,朱元璋完全能够理解。

    如果当时在他走投无路时,有人能给一口饭吃,别说饭团,就算是粥水,他恐怕都会哭出来。

    不过……

    朱元璋三人对视一眼,尽皆从对方眼中读出一丝丝担忧,这么猛的发放赈灾粮,固然能够在第一时间让流民安定,但代价也是非常明显。

    ——耗费粮草。

    对于赈灾而言,最重要的恰恰就是粮草的储备,如果粮草储备足够。

    灾荒也就不难度过了。

    ‘足够’。

    是个很玄学的词语。

    什么叫做足够?

    粥水不管饱,顿顿四分之一个馒头,维持灾民不死,那‘足够’的定义,可能只是每人每天2两粮食。

    但如果像朱成这样发放。

    每人每天。

    怕不是得每人每天一斤半粮食,七倍还多的差距,这个倍率放在40万流民面前,不可谓不恐怖……

    或许。

    后续朱成会考虑减少粮食的发放吧。

    但这种规模的赈灾粮发放,哪怕只有一次,对于汉中府现有的粮食储备,都是一种巨大的考验。

    就拿这次赈灾粮发放而言。

    如果不这么铺张浪费。

    这么多饭团,煮成粥水,最起码能支撑4天,灾荒最多2个月而已。

    一个月后夏收时间也就到了。

    4天并非无足轻重的时间。

    “……”

    只希望朱成能够捏的清轻重吧,现在大明的命运,就握在朱成手中。

    啧。

    他这位洪武皇帝,却只能在一边看着。

    属实让老朱汗颜。

    “府前所,按照计划,去安稳流民,记得将特行条令传达给所有人,务必完成。”

    几个时辰后,朱成见到流民完整的分成4各区域,随后执行下一步命令。

    府前所是汉中府4个所之一。

    大明的军队制度,就是卫所制,大抵5600名兵士为一卫,而1120兵士为一所。

    汉中府设立2卫4所。

    总兵士接近3万人。

    当然。

    这是军队数量,实际上具有行政职能的差官、衙役,数量远比军队要多。

    但就算如此。

    目前因流民调动的人员,也已经接近饱和,可以说现在的汉中府,已经没有任何赋闲的公务员。

    “诶,等等。”

    朱元璋心中微微盘算,突然感觉到有些不对劲。

    “汉中府的行政人员,是不是有些过多了,仔细算算,维稳、运粮、炊制……”

    “所需人员数量,估计会相当恐怖。”

    徐达和蓝玉也是默默点头。

    ——三人都是走马的将军,对于后勤颇有了解,光是给这40万流民炊饭,就需要海量的人员。

    渗透在汉中府的锦衣卫禀告朱元璋,截止到现在,朱成并未二次征粮。

    也并未让城中百姓协助赈灾。

    光靠汉中府内的行政人员,能如此井井有条的运转整个赈灾过程,似乎有些勉强吧……

    毕竟原本的城市运转也得维持,就算军队参加赈灾,汉中府实际能调用的人,也不会很多。

    朱元璋摸着下巴。

    思考着是否有哪些事情被自己所遗漏。

    想着想着。

    朱元璋突然猛地一拍脑门,双眼闪烁起一丝恍悟的神情。

    “原来如此,我明白了!!”

第六十九章老朱的震惊,朱成果然早有准备!!

    “他们是……第一批流民吧?”

    朱元璋虽然是疑问句,但语气却是相当笃定,仔细看去,第一批出去维稳的兵丁。

    完全是良莠不齐。

    站没站样。

    离楞歪斜。

    只有最开始领头的十几名兵丁,看起来纪律性颇强,手中的长枪也立的笔挺。

    如此差异化的素质。

    对于军队而言,不太可能出现。

    而且老朱也不觉得,朱成手底下的卫所,综合素质会这么低。

    一周两操的兵士,都不至于如此散漫。

    唯一的一种可能。

    就是这些兵士,根本就不是兵士,是穿着兵士衣服的普通人!

    “对了。”

    朱成颇为赞许的看了老朱一眼。

    第一批流民。

    朱成让位于汉中府四角的炼钢厂吸收一部分,其余部分则是陆陆续续加入流民队。

    用流民来治理流民!

    “妙啊。”

    朱元璋抚掌大叹,饶是对于朱成已有很高评价,可是现在也不由得再赞叹一声。

    对于流民的处理。

    管理也是一大问题。

    人手终归会不够,就算汉中府除军队外的行政人员也有接近两万五。

    但这两万五行政人员也有自己的工作。

    没有任何一人,本职是负责赈灾。

    若是缺乏管理,流民的素质又良莠不齐,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斗殴、偷抢。

    甚至在有心人的挑唆下,还可能出现暴乱。

    但是现在……

    朱成用发放赈灾粮的方式,稳住产生流民最多的怀庆府和汝宁府。

    将周围郡县先来的流民转化成自己人。

    用流民队。

    来治理后续大部队的流民。

    实在是绝妙。

    “康王殿下,你难道是早有预想??”

    朱元璋虽然十分不愿意相信,但还是不得不承认,朱成可能早就有这种想法。

    若真是如此。

    那朱成将是一位治理灾难的天才。

    有史以来。

    都没有朱成这般,用灾民治理灾民的例子,或许有,但绝对不会像朱成这样,用赈灾粮稳住最大数量的灾民,然后消化周围郡县的灾民。

    将灾民先一步吸纳进军队。

    这操作。

    朱元璋自问自己做不到!

    想都想不到!

    “谁知道呢。”

    朱成耸了耸肩,表情倒是并未有任何倨傲,只能说‘走一步,看一步’。

    事赶事,最终就这样拍板定了。

    可饶是如此。

    能有如此决策,也足以让朱成在史书范围内大放异彩!!

    “……”

    朱元璋咬咬牙。

    或许。

    就算朱成是藩王,真有如此能力,也应该操作一番,只要利大于弊,藩王不能为皇又算个屁。

    朱成当然不知道朱元璋的想法。

    他甚至不知道,在他身边的这位老翁就是朱元璋。

    朱成拿着手中的纸张。

    一遍又一遍的阅读,想要寻找可能出现的瑕疵。

    ——那是对于灾民而言的特行规则。

    想要拿到赈灾粮。

    肯定得遵守汉中府的规则。

    老朱也凑过去。

    瞥视那份特行条令。

    1.所有流民必须遵守兵丁管理,不得违抗,无有允许不得进城。

    2.不得相互斗殴,抢夺,如有发现,驱逐汉中府30里。

    3.如发热、身体不舒服者,必须第一时间上报,如果被身边人检举身体患病,一律发配。

    4.尸体不得投入水源,如出现死者,必须上报。

    5.大小便需远离聚集区,并及时坑埋。

    ……

    “嗯……”

    朱元璋看着一条条律令,慢慢点了点头,所有令行禁止全部有理有据。

    主要在于维持秩序,外加防患传染病。

    看起来。

    朱成的确有充分的准备,尤其是瘟疫,一定要注意,往往水源里的一具尸体,就会导致瘟疫的爆发。

    城外的流民。

    本就住宿环境极差,风吹雨淋,食物也谈不上多好,属于易发病群体。

    一旦瘟疫袭来。

    那就是另一场灾难了……

    不过目前看来。

    朱成完全有注意到瘟疫,无论是否爆发,总归在前期有所防御。

    截止到现在。

    除却大量发放粮食这点,朱元璋不知可否,其余的处理,朱元璋都能给朱成打满分!!

    朱元璋:哎呀,就算是标儿重生,亲自治理这场三晋之地的旱灾,恐怕也不会比成儿更优秀。

    不……

    应该是远远比不上。

    虽然老朱心中疼爱朱标,但在看到朱成的所作所为后,也不得不承认。

    论才华和能力,朱成在朱标之上。

    “好,基本就这样了。”

    “接下来……”

    朱成突然咧嘴一笑。

    “……”

    不知道为何,朱元璋突然抖了个寒颤。

    往往朱成露出这种笑容时。

    总会有一些‘特别’的事情发生。

    比如联合‘老赵’坑老朱,比如贪污抄家银。

    “兵大人,能不能行行好,我浑身上下只有这些了……”

    一道哀求的声音响起。

    朱元璋循声望去。

    只见得一位兵丁,将一名老人手中的包裹往过抢夺,周围还有几名兵丁围观。

    “这!?”

    朱元璋为之一怔,心中不由得怒火满满。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

    还是在朱成的眼皮底下,竟然发生如此恶劣的抢夺事件,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朱元璋看向朱成。

    发现朱成也察觉到这一幕,但是却并未过多关注,只是瞥视一眼,便挪开目光。

    “康王殿下,为何有兵丁抢夺老百姓的财务??”

    朱元璋责问道。

    言下之意是:你看到为何不管?

    “我命令的。”

    朱成平淡的说道。

    咯噔。

    蓝玉和徐达心脏跳动的都慢了半拍,同时心中思量——对味了。

    朱成吧。

    的确有才华,但他搞事也是真的!

    总喜欢在刀尖上跳舞。

    要是老老实实赈灾,徐达和蓝玉反而觉得奇怪。

    这不。

    朱成又开始雷区蹦迪。

    真好奇。

    一旦朱成知道朱元璋身份后,回忆起自己一次次雷区蹦迪,会有怎样的感想……

    “你命令的!?”

    朱元璋瞠目结舌,张嘴半天只能吐出这一句话。

    好家伙。

    纵容兵丁,强抢百姓,乃是老朱的禁忌之一,绝对不亚于贪墨。

    朱成竟然亲自下达命令,从流民手中强取银钱。

    实在有伤天和!

    万万不能啊!!

    “对啊?”

    朱成平淡的瞥视了一眼朱元璋。

    “吃饭付钱,难道不是天经地义?”

第七十章朱成不在雷区蹦迪?那是完全不可能

    “从现在开始,我将负责他们维持生命所需的全部粮食,甚至还得提供治病的药材。”

    “怀庆府和汝宁府的夏收因为干旱的缘故算是完了,朝廷往两州府调集粮草,得是两个月以后的事情,我承担这些流民生活所需的时间,最少两个月。”

    “完全免费,不应该吧?”

    “而且他们手中的银钱不多,大旱之际,人口减少,土地就算是贱卖,也没有傻的富豪乡绅收购。”

    “财帛动人心,让流民手中无钱,也是为了稳定。”

    朱成语速不疾不徐的说道。

    “况且如果他们愿意离开,完全可以将刚才发放的粮食退回,我也不强迫他们待在汉中。”

    “……”

    朱元璋闻言,顿时哑口无言。

    怎么说呢……

    有道理,但又没有道理,可又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就……非常的混乱。

    朝廷赈灾,还要收钱???

    没听说过!

    但从灾民的角度,如果出钱就能保命,那还真是一个无法拒绝的条件。

    对于灾民而言。

    生命就是一切。

    ——家宅田产都能抛弃,这点琐碎银两,又怎么比得上生命。

    况且家宅田产,那是真的舍弃。

    被朱成拿走的银钱。

    却是换来实打实的粮食。

    朱元璋向城下望去。

    流民们用自己的行动进行投票,几乎所有人,都没有任何抵抗。

    将自己的银钱全部上缴。

    ——也是因为朱成信誉足够。

    这批流民,都是从怀庆府和汝宁府来的,陆陆续续从汉中府收到三批赈灾粮。

    算上这批发放的粮食。

    一共是四批。

    这还不足以让汉中府在他们心目中形成足够的公信力吗??

    足够的。

    这一收。

    又是几个时辰。

    将所有流民都安顿完毕,时间已经来到夜里,从凌晨到夜间。

    才是堪堪完成一批粮食的发放、分开区域,收走银钱。

    足以见得,40万流民的安顿。

    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当然。

    后续再进行处理,速度就会快很多。

    区域已经分开。

    而且流民队已经分好工,谁负责哪一批人,都已经暂时划分开来,治理起来将会更加简单。

    “回殿下,40万流民,共计收敛钱财20万两。”

    苏玉来到朱成面前,汇报‘战果’。

    “行。”

    朱成摆了摆手,示意他退下,随后叹了口气。

    “唉,还是朝廷的钱好挣。”

    朱元璋:……

    血压有点上来了。

    怎么办?

    特么的!

    这个小兔崽子!

    不过……

    当听到收来的银钱总量时,朱元璋便也就释然了。

    20万两。

    实在是不多,如果20万两就能完成赈灾。

    那老朱表示:我给你40万两,下次旱灾也给老子赈了!

    【叮——】

    【恭喜宿主完成贪污,钱款20万两,就连灾民的钱宿主也不放过,实在是大奸大恶,我辈典范!】

    【贪污系统都为之汗颜。】

    【发放奖励:广谱抗生素及其制作知识。】

    【十箱光谱抗生素已经出现在王府仓库。】

    朱成:!!!

    朱成双眼一亮。

    其实他这次命令收缴灾民的银钱,上述理由和医药说明书上写的‘对疾病治疗有一定作用’一样——都是扯淡。

    最主要的想法,就是期待系统。

    直接从灾民手中抢钱。

    凭什么怎么不算贪污嘛?

    结果还真算了。

    而且还让系统对他‘大赞特赞’,弄得朱成都有一点点负罪感了。

    不过奖励还真是了得!

    竟然是广谱抗生素。

    这东西可有用啊。

    所谓的广谱抗生素,指的是抗菌范围较广的抗生素,其中包括头孢类、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和四环素类四种。

    靶向性不强。

    但是覆盖范围极大,对于现在的局面而言,简直是无敌神药!!

    “如此一来,就算爆发传染性瘟疫,似乎也不是难以抵抗了。”

    朱成双眼冒着精湛的神芒,喃喃自语的说道。

    而且马皇后的病……

    似乎也能用抗生素来尝试一下治愈。

    广谱抗生素的靶向性虽然差,但现在这些人,普遍没有一丁点耐药性。

    药效会非常好!!

    “嗯……”

    朱成摸着下巴,眼神中充斥着思虑的神色。

    现在肯定回不去应天。

    ——40万流民在门口堵着,真回应天,这里出事就崩了,而且马皇后的身体状态,在营养摄入充足的情况下,应该能支撑一阵子。

    朱成知道,马皇后的炎症属于慢性。

    只要养护得当。

    短时间都不会有问题。

    “就先这样吧。”

    朱成左右思索,觉得赈灾第一步走到这里,已经没有任何问题。

    便是迈开脚步,从城墙上走下去。

    站立一天,也应该休息了。

    “回去吧。”

    朱元璋一刷袖子,也是跟随朱成身后,回到自己居住的驿站。

    ……

    驿站中。

    朱元璋看着堆积如山的奏折,不由得冷哼一声,直接大手一挥,将奏折全部扒拉在地上。

    “这群废物!”

    朱元璋咬紧牙关,怒声说道。

    奏折被偷窃一时。

    在朝堂上也是有所传开,谁都知道,疏散灾民的计划已经告吹。

    群臣开始唱衰,各种奏折如同雪花般飞来。

    “他们怎么想的?”

    “强行分流流民,让凤翔府、开封府为首,各自吸纳10万灾民。”

    “派遣军队,半路拦截灾民。”

    “骗灾民回汝宁府和怀庆府。”

    “和这帮虫豸在一起,怎么特么能搞好政治??”

    朱元璋拍案说道。

    和朱成待久,朱元璋也沾染前者的一些口癖,尤其是‘虫豸’这一词。

    简直太贴切那些朝中大臣了。

    “35封奏折,有30封要求暂时中断丈量天下,朕的计划,真的真么让他们痛之入骨吗??”

    “回陛下,其实现在提出终止丈量天下,是一个相对合理的建议。”

    徐达硬着头皮说道。

    徐达当然知道,推行丈量天下的政令已经成为老朱的一块心头病。

    但现在。

    确实应该暂时终止丈量天下,那部分的银钱、物力腾出来,协助赈灾。

    对于朱成而言,将是不小的帮助。

    “……”

    朱元璋的愤怒平息少许。

    他知道。

    徐达说得对。

    但当皇帝,有时候就和斗地主的不洗牌模式一样——当连续出3个炸后,从第4个炸开始,出炸的目的就已经变了味道。

    丈量天下不单单是一个政令那么简单。

    而且已经变成朱元璋和群臣、士族门阀之间的一个较量!

    天时地利人和。

    现在天时不站在他这边,但老朱也不愿意输掉这场较量!!

第七十一章朱元璋:你说的船,是不是那种在水里开的东西?

    而且老朱知道。

    所有上奏折要求中断丈量天下的官员,心中指不定多么高兴。

    ——高举为国为民的气质。

    背后不还是为自己的利益?

    虫豸!

    “丈量天下,不可中断。”

    朱元璋拍板定案。

    “群臣之所以唱衰,乃是不知道康王殿下准备充分,从康王殿下今天的表现来看,咱对他充满希望。”

    听到朱元璋提起朱成。

    徐达和蓝玉都不由得赞叹的点了点头,娴熟老练的指挥,心中早已定策。

    完全想象不到,朱成今年才刚22岁。

    “上天怜爱,麒麟之子。”

    蓝玉感慨道。

    “古有霍去病,18岁成冠军侯,19岁取祁连山,21岁封狼居胥。”

    “如今康王殿下,在治国方面的才能。”

    “不弱于霍去病在军中的才能。”

    蓝玉说完。

    徐达神情复杂的看了一眼他。

    弄的蓝玉有些奇怪。

    ——他应该没有说错话吧?

    不是在夸朱成?

    然后蓝玉就得到朱元璋满含深意的惊鸿一瞥,心中瞬间如坠冰窟。

    等等……

    蓝玉好像发现了问题的所在,霍去病哪都好,就是寿命有些短暂。

    享年23岁。

    朱成今年22岁。

    懿文太子朱标刚死没多久,老朱正忌讳这个呢。

    “我……”

    蓝玉刚想张嘴,便是选择将话语咽进肚子里,现在解释,只能越描越黑。

    蓝玉摸了摸脑袋:……

    果然。

    他还是适合行军打仗,揣测人心、朝堂政治,他比徐达还是差许多。

    不过老朱也没有责怪蓝玉。

    毕竟是无心之比。

    而且朱元璋也承认,蓝玉的比较,还真算的上合理,朱成现在的表现,绝对算得上惊才艳艳。

    之前的闲谈,如果说只能算是纸上谈兵,汉中府的治理成果。

    外加正在进行的旱灾。

    则是一场实战检验。

    就目前来看。

    朱成的答卷堪称满分!

    “不过……”

    徐达皱紧眉头,心中有些担心的说道。

    “就是不知道,汉中府的粮食,够不够康王殿下如此挥霍……”

    听到徐达所言。

    朱元璋也是担忧的思索起来。

    目前来看。

    朱成赈灾粮的发放,实在是太过豪爽,不知道朱成是真有底气,还是最后一波功亏一篑……

    但是现在。

    也只能选择相信朱成了。

    ……

    翌日,清晨。

    朱元璋起的早早,城外有40万流民驻扎的情况下,朱元璋当然睡不熟。

    不过这一次,他好歹有心情吃些东西。

    和蓝玉、徐达吃完东西后。

    朱元璋三人重新来到墙头。

    见到眼前的景象,朱元璋三人又不淡定了,在他们眼前,正是海量的流民。

    但是这些流民,并没有待着。

    而是在兵丁的监视下工作。

    对,没错。

    工作。

    ——工作内容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熬制某种黑色的东西,然后铺在地上,用大桶压平。

    朱元璋也不知道是在干啥。

    另一波工作。

    朱元璋就看得懂了。

    造船!!

    可真因为看得懂,朱元璋才是满脸疑惑!

    这特么。

    真的要在汉中造船啊??

    当时听到造船司设立在汉中时,朱元璋就已经是一脸懵逼。

    如今看到造船正式进行。

    那份懵逼没有丝毫减弱,反而是更加剧烈许多。

    ——真就蒙古国海军司令呗?

    “怎么样,看见咱们的造船司,是不是很感动。”

    朱成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城墙上,他站在老朱身后,一脸炫耀的说道。

    朱元璋:感动,感动个鬼!

    “康王殿下,我问你个事。”

    朱元璋突然转过身,看向朱成,脸上有些奇异的表情。

    “你问。”

    朱成颔首。

    “你说的战舰,是那种在水里航行,乘载水兵,能用来打流寇的么?”

    朱元璋一脸真诚的问道。

    “你有病?可别传染给咱的宝贝流民。”

    朱成伸手想要摸朱元璋的额头,随后被后者闪身躲开。

    “谁有病啊?”

    朱元璋忍不住跳脚起来。

    “这里是特么的汉中,汉中,汉中,战舰是要在水里航行的!!”

    看到朱成理所应当的样子。

    朱元璋刚才都以为,朱成口中的战舰,和他想象中的不是一个玩意。

    问完才知道。

    哦……

    原来船是在水里开的啊。

    “那我问你,你觉得应该在哪里造船比较合适?”

    朱成反问道。

    “凉州。”

    朱元璋毫不犹豫的回答。

    “凉州靠海,而且适合屯兵,如果在那里造船,一定最为合适。”

    “嗯,谁造?”

    朱成又问出一个问题。

    “呃……”

    朱元璋一下哑口无言。

    对呀。

    海州府的地方虽然合适,但海州府人口较少,应该说所有靠近海的州府人口都不多。

    大明之前禁海、封海不断摇摆。

    沿海地区又有流寇作乱。

    但凡有可能,谁都不愿意在沿海居住,造船会非常困难。

    “谁又花钱?”

    朱成又问道。

    “朝廷花啊。”

    这个问题,朱元璋倒是能立刻回答,而且还觉得非常奇怪。

    难道不是唯一答案吗?

    他亲自给造船司拨的款,怎么会还有问题?

    “你还是不聪明。”

    朱成叹了口气,递给徐达一个眼神。

    “老徐,你说说看。”

    “嗯……”

    徐达万万没想到,朱成光是自己雷区蹦迪还不够,竟然还想拉上他。

    这位出将入相的老狐狸当然知道朱成的想法。

    但他不太想说。

    可是在朱元璋视线的威逼下,徐达也只能硬着头皮开口。

    “康王殿下的意思是,让流民来造船,这样可以少支付工钱?”

    “剩下的钱,不都落在咱们手中了么!”

    徐达还得装的很兴奋。

    毕竟这件事,他有所受益。

    “嗯。”

    朱成满意的点了点头,不过随后还是摇了摇手指。

    “对,但是不够精确。”

    “准确来说,我没打算付给他们钱。”

    “这不是徭役吗?”

    朱元璋瞠目结舌。

    好家伙。

    当初老朱丈量天下时缺钱,都没有选择徭役,朱成倒好,说徭役就徭役。

    眼睛都不眨一下。

    “对。”

    朱成打了个响指。

    “这样才能利益最大化,而且也不至于让这些流民闲着,用劳动来换取食物,难道不是应当应分么?”

    “天灾,不是任何人的错。”

    “赈灾用的是纳税者的粮食,对于任何人而言,将自己所纳税款白白给别人用,心中都有抵触。”

    “‘汉中府外的人,光是躺着,就能拿到粮食’,那汉中府内,那些努力工作的人算什么?”

    “对于流民而言,平白无故能拿到大量粮食,是不是也会滋生好逸恶劳的情绪?”

    “诚然。”

    “帮扶弱者,是咱们的传统美德,任何人心中都存有善良。”

    “但比起白白发粮食,我更倾向于给他们一个工作,用自己的力量来谋生。”

    “这些人在旱灾过后,如果有需求,可以加入汉中。”

第七十二章大冤种朱元璋明白过来了

    朱元璋闻言。

    久久没有说话。

    ——不无道理。

    朱元璋也明白,不能滋生好逸恶劳的情绪,但在天灾发生后,借此徭役民众。

    是不是也不太好。

    怎么说……

    “想多了。”

    朱成耸了耸肩,似乎看穿朱元璋内心矛盾的念头,于是开口说道。

    “古有杨广徭役1300万人开凿京杭大运河、商纣徭役150万人修建摘星台。”

    “那可都是无理由的徭役。”

    “想徭就徭。”

    “最贤德的君王,也只能说‘轻徭役’,历朝历代,没有免除徭役的情况。”

    “杨广以徭役,累死百万人。”

    “我徭役,救活40万旱灾灾民。”

    “难不成,我就得开仓放粮,无条件供养投靠过来的灾民??”

    “我心澄澈入镜,所言所行皆为正义,任由史书记录,这一笔,必然光芒万丈。”

    朱成洒然一笑。

    朱元璋听到朱成这一席话,瞬间茅塞顿开。

    这次。

    倒是他有些着了象,朱元璋之前就一直觉得朱标太过厚德,缺少一丝伶俐。

    朱成的手腕,比朱标……哦不……比朱元璋自己,恐怕都不弱分毫。

    果断。

    “用最少的代价,完成最大的事情,根据我的分析,从这里造船,然后一路拉到凉州,速度、消耗上都要远小于直接在凉州造船。”

    朱成侃侃而谈的分析着。

    突然间……

    朱元璋眉头一皱,察觉到事情有些不对劲,当初朱成把战舰报价到1600万两,可是将人力成本计算成大头。

    现在一看。

    徭役都上了,还成本个屁啊,造船需要的银钱,就是钢板钱而已。

    1600万两,能特么造出最少7艘钢铁战舰。

    你妈的!

    朱元璋心中不住抽搐,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不由得往腰间的黄龙腰带按去。

    ——大冤种明白过来了。

    朱成早就预料到三晋之地的旱灾,又将造船司设立在汉中,妥妥的早有准备。

    多少有些离谱。

    主要是朱成的思路太过邪门,谁都把这场旱灾当成洪水猛兽。

    唯独朱成。

    在盘算着,如何从这场旱灾中捞到利益。

    而且从现在来看。

    他似乎还可能成功,40万劳力,朱元璋看着都眼馋,要是能徭役10万人。

    丈量天下都会轻松太多。

    何必内帑补国库?

    当然。

    内帑补国库时装的逼,的确也让朱元璋很爽就是了,史官在史书上记载。

    ——洪武皇帝朱元璋,在国库空虚的时候,自己从内帑中补贴银钱实行政令。

    完成丈量天下。

    也属实让他高大宏伟的形象更上一层楼。

    害行~

    “事物具有两面性,别人越恐惧,越证明有机遇存在,流民提供的劳动力,简直不要太舒服。”

    朱成嘴角微微咧起一抹弧度。

    非常满意。

    “是呀。”

    朱元璋都有些眼馋,他甚至想往应天放一点流民,在应天承受的范围之内,接纳一些流民。

    不就能免费徭役啦?

    “可是,康王殿下,汉中府距离凉州,可谓是山高路远,战舰怎么能够运送到凉州?”

    徐达皱眉,他敏锐的发现一个问题。

    “钢铁战舰,应该很重吧?”

    徐达看向造船现场。

    ——为了保持船体的坚固,钢铁和木材混搭的战舰,主体肯定还是钢铁。

    光是看流民搬运刚才,徐达就能想想出。

    战舰最终有多重。

    就算用轮子,但是地形会是巨大的限制,就算是官道,也多是凹凸不平。

    难以运送这个大家伙。

    朱元璋闻言,也是意识到问题所在,看向朱成的眼神中充斥着疑问的神色。

    “很简单,路不平,那就修路好了。”

    朱成咧嘴一笑。

    “修路?”

    朱元璋大抵能明白朱成的想法,无非是想要让道路变得更平整,从而让这个大家伙通过。

    但是……

    可操作性并不强,官道已经是修路后的结果,还是坑坑洼洼。

    总不能一点点用土填满所有坑洞吧?

    就算用土填满。

    钢铁战舰一过,也会压出坑洞,毕竟官道上的坑坑洞洞,有一部分就是被压出来的。

    马车尚且对官道能造成巨额伤害。

    更别提重量远远超过马车的钢铁战舰。

    “你们看。”

    朱成微微颔首,用下巴指了指另一波劳作的流民,就是朱元璋看不懂的那一拨。

    ——用大锅熬煮,然后将熬煮后的黑色汁液倒在地上,其余几个流民赶紧用大桶压平、夯实。

    “那是在干什么?”

    朱元璋疑惑出声。

    “下去看看,我也想看看成果。”

    朱成说道。

    ……

    朱成一行四人走下城墙,从正门出城,刚一靠近,朱元璋便是闻到一股奇怪的味道。

    “没关系,这种味道对身体无害,而且过一小段时间就会消散。”

    朱成解释道。

    ——这用来铺路的黑色东西,自然就是沥青,沥青的熬制并不困难。

    朱成经过几年的准备,也大抵上摸清楚方法。

    “踩上去,试试看。”

    朱成自己站上去后,怂恿朱元璋三人也试试。

    朱元璋三人见到朱成都站了上去,自然也不会有什么顾虑,跟随着站上去。

    不得不说,这么炎热的天气,倒是适合铺路。

    沥青倒在地上。

    没过一小会,就已经足够干硬。

    “咦?”

    朱元璋感受着脚底的触感,不由得惊疑出声。

    有些软。

    并不特别坚硬,但他又感觉,这种材料韧性十足,就算很重的东西压上去,或许都能承受得住。

    ——过刚易折。

    稍微柔软。

    对于承受力而言,反倒是好事。

    而且最主要一点。

    这个路面……

    极其平整。

    朱元璋三人看着路面的制作过程——将半液体的沥青倒在地上,半流体本身就有趋平的性质。

    而且还用平整的桶来夯实。

    不平就有鬼了。

    “这是何物,很奇妙。”

    朱元璋大为惊叹。

    “柏油路,沥青路,都可以叫,怎么样,将这条路铺设到海州,是不是可以将战舰运送过去?”

    朱成解释道。

    对于柏油路的承重能力,朱成当然是一百个放心,虽然他自己研究的配方不完美。

    比起蓝星真正的柏油路,还有非常大的欠缺。

    好在承重也有限。

    马车能有多重?辎重车能有多重?

    最大的挑战。

    也就是朱成的钢铁战舰,初步估计,钢铁战舰的重量不会超过8吨。

    毕竟目前没有蒸汽动力系统,朱成也不打算装人力传动装置,这部分可以先空出。

    武器系统也暂时空置。

    区区船体。

    8吨绰绰有余。

    战舰又比较大,轮子多用几对,比起蓝星的路上王者,单位面积的重量不知道轻到哪里去。

    就算是朱成的柏油路配方,也完全可以承受住。

    ……

    朱成观摩到中午,见到造船和柏油马路的铺设稳步进行,也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饭点。

    所有流民都分到3个馒头,一份蔬菜,还有一点点肉汤。

    这让朱元璋三人大为皱眉。

    不是吃得差,而是太好。

    当然。

    对于重体力的劳工而言,这些食物的量也就堪堪刚够,但要知道一点。

    现在的大背景,是特么旱灾。

    主线任务:将流民拖到一个月后的夏收,最好等到两个月后朝廷分配粮食到怀庆府和汝宁府。

    朱成现在……

    虽然的确用流民创造价值,但同样,粮食的燃烧速度,那简直是恐怖。

    40万人。

    重体力劳工的数量,目测在5万左右,等到柏油马路铺长,劳工数量还会激增。

    从朱成的架势来看。

    估计是没有考虑粮食消耗问题,那最终这40万流民,都会进入强体力劳作状态。

    汉中府的粮食……

    真的够用吗?

第七十三章朱棣:糟糕,父皇那边,也被偷奏折啦?

    这已经不是一个疑问句,而是一个将要崩毁的现实。

    临近夏收之前,粮食储备不多的情况下,接纳50万流民,而且还让他们强体力劳作。

    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不过在看到朱成充满自信的视线后,朱元璋三人不约而同的都没有说什么。

    现在还怀疑朱成,那怕是想多了。

    朱成把造船司放在这里,计划着用流民徭役,如此程度的准备。

    比任何话语都具有说服力。

    只需要静候朱成表演。

    ……

    回到驿站。

    朱元璋沉默不语,像是在思索着什么。

    徐达有些害怕。

    之前让朱成逼迫,对于贪污表现的那叫一个兴奋,虽然是演绎。

    但说不准老朱就要借题发挥。

    帝王心思。

    阴晴不定。

    而且朱元璋最近的心情,肯定算不上好。

    蓝玉也是如坐针毡,他白天也招惹过老朱,把22岁的朱成比作23岁去世的霍去病。

    “你说……”

    朱元璋刚一开口,徐达的心就提到嗓子眼里,已经准备好随时滑跪。

    “……要不要弄一批流民去应天,不多,5万就行。”

    “呼——”

    徐达和蓝雨长舒一口气,还行。

    和他们没有关系。

    不过……

    朱元璋竟然有心思,把流民引到应天,也属实让人大跌眼镜。

    之前最怕的事情,就是流民冲到应天。

    对朝廷公信力造成打击。

    同时也没办法处理。

    到时候城外饿死几万人……

    朱元璋头都得大咯。

    可朱元璋看到朱成用流民当劳工,他心也热络啊,平白无故多出的劳动力。

    谁不喜欢?

    而且只要5万,也可以控制。

    “要不,给应天发一封奏折,让文武百官出谋划策,把流民弄过去点?”

    徐达说道。

    “恩恩!!”

    朱元璋说干就干,还真就写了一封,让文武百官往应天弄些流民的奏折。

    ……

    一天后。

    朱元璋这封奏折,也是如期送到应天府,看到这封奏折时,燕王朱棣皱紧了眉头。

    ——奏折上可没具体写朱成的所作所为。

    只是粗略的说,目前流民全部聚集在汉中,被康王朱成暂时接纳。

    然后……

    就是让文武百官商议,怎么从汉中府弄过去几万流民,朱棣左右看不懂,这奏折到底是什么意思。

    现在当务之急,难道不是阻止流民来应天府吗?

    流民不用管,自己就来了。

    还要想办法从汉中弄?

    “三哥,怕不是父皇那里也出了问题,这奏折被调换了吧!!”

    朱棣语重心长的说道。

    “……”

    朱棡闻言,翻了翻白眼。

    怎么可能?

    刚出过监事太监偷盗奏折的事情,所有奏折都由锦衣卫严加看管。

    朱元璋那边,又没有太监。

    完全由锦衣卫负责,奏折怎么可能出问题?

    然后。

    朱棡看了看奏折的内容。

    朱棡:“嗯,应该是出问题了。”

    直到锦衣卫连连解释。

    甚至用二虎作保证,再进行笔迹对照,才让两名皇子彻底相信。

    这奏折就是出自朱元璋之手。

    朱棡:“……”

    朱棣:“……”

    “不然,还是聊聊怎么赈灾吧。”

    “四弟说的对。”

    ——反正流民咋过来,也根本不用讨论,就等着呗,等着等着自然就过来了。

    “咳咳。”

    朱棣清了清嗓子,不愧是未来的永乐大帝,几天时间内,他对朝堂上的感觉就已经很熟悉了。

    “诸位,现在所有流民,都被十三弟,大明康王殿下接纳在汉中。”

    “但无法持续多久。”

    “汉中虽然是产粮大省,但现在却也是下首未至之时,存粮不会太多。”

    “事到如今,怎么办?”

    听到朱棣的话。

    胡惟庸虽然面无表情,但拳头却也已经暗暗攥紧,这正是他最期待的局面。

    ——灾民无法分流,堵在汉中府。

    只要等汉中府崩溃。

    那么流民就会冲向应天,如果用些办法,拖延住朱元璋的脚步,让他回不来……

    啧啧。

    偷到奏折,用掉胡惟庸一张相当强悍的底牌,但目前来看,效果还不错。

    流民的分流已经错过最佳时机。

    越靠近应天,可以分流的州府越来越少,而且在某个州府有粮食吃时,流民也不愿意接受分配。

    而且朱元璋似乎也没有立即分流灾民的意思,或许是奏折被盗,让朱元璋气怒。

    忘记应该怎么正确处理政务??

    不知道。

    胡惟庸只明白,在他的视角中,胜利的天平已经开始倾斜。

    那位于金殿之上。

    就连两位皇子都不可触碰的宝座,正在向他招手……

    现在只等汉中崩溃。

    流民大军直奔应天!!

    金殿鸦雀无声。

    最多的提议,还是围绕丈量天下,几乎所有臣子,都在反对丈量天下。

    唯独之前反对丈量天下最多的胡惟庸,此时选择沉默。

    因为他已经有更深的目的……

    一阵扯皮的议论之后。

    又是一封奏折递来,这封奏折同样来自汉中,不过上奏的的人并非朱元璋。

    其实严格意义来说。

    朱元璋往应天发文不能叫奏折。

    这封。

    才是真正意义上,来自于汉中的奏折。

    这封奏折。

    就比朱元璋的更容易读懂,言简意赅的一些内容,朱成接纳灾民。

    同时让灾民服徭役。

    并且保证。

    对所有服徭役的流民,提供相对合理的粮食。

    ——字越少,事越大。

    特么让流民服徭役,提供吃食,倒是没有问题,可汉中的粮食,特定不够用吧?

    原本能撑几天,现在恐怕马上就不够供给流民粮食。

    群臣都不知道说啥了。

    当得知这封奏折的内容后。

    胡惟庸简直是狂喜!!

    如果不是身处金殿,得进行表情管理,恐怕胡惟庸会直接笑出声。

    胡惟庸腹诽着。

    “康王啊康王,你还真是年轻,雁过拔毛都的代价,你真的承受得起?”

    “朱元璋,你也已经老糊涂啦。”

    “明明身处汉中,却还是任由儿子做出错误决定,看起来,这皇帝,也只适合我来做!!”

    胡惟庸微微合眼。

    心中不断计算。

    根据粮税,可以反推收成,他身为左丞相,自然对去年汉中府粮税有了解。

    粮税是5成。

    也就是说,缴纳的粮税,就是汉中府存留的粮食,当然,那是农户存留。

    汉中府粮仓的粮食,历年积累下来的。

    应该只有粮税的三分之一。

    现在距离冬收已经过去接近两个季度,汉中府人口120万……

    40万灾民……

    服徭役……

    随着一阵默算。

    胡惟庸兴奋的睁开眼睛,如果不出意外,3天之内,汉中府的粮食供给,就会出现问题。

    然而。

    胡惟庸还是太保守了,他完全没有想到,朱成对流民到底有多好。

    提供的粮食……

    多的超出他的计算。

第七十四章汉中粮食告急

    于是乎。

    汉中的粮食,出现短缺,而短缺和告急之间,也几乎没有任何时间差。

    ——无它,朱成给的实在是太多。

    小麦、豆类等主粮。

    不告急才奇怪。

    ……

    驿站。

    “二虎,你确定没错吗?”

    朱元璋听到二虎的报告后,立刻从座位上站起身,一脸凝重的将后者看在眼中。

    “陛下,没有任何错误。”

    二虎言之凿凿的肯定道。

    ——一个州府内有多少粮食,对于锦衣卫而言,简直不算什么秘密。

    太容易查到了。

    “……”

    朱元璋表情凝重,果然啊,他所担心的事情,真的发生了。

    按照朱成那么分发赈灾粮。

    不告急不可能。

    只是说现在……

    朱成到底要怎么办。

    “还能支撑多久?”

    朱元璋问道。

    “粮仓已经全空。”

    二虎回答道。

    “而且昨天晚上,康王殿下似乎知道粮仓要空了,还将不够一顿的粮食,一口气发放给灾民,每个人多领到一个馒头。”

    “啊?”

    朱元璋沉思着。

    “这一顿,都发布出了吗?”

    “对,除非向百姓征粮,那么能再发出一到两天的粮食,但汉中府百姓的生活,也将受到影响。”

    二虎回答。

    往死里征税,征到夏收之前,所有人民都只能勉强果腹过日子,那么还能发给灾民两天口粮。

    “啊?”

    朱元璋挠了挠头。

    这才短短两天过去,汉中府的局面,就变得这么严峻了吗??

    刚刚一片大好,现在雪崩的稀里糊涂。

    以至于让朱元璋都没管过神,还觉得形式一片大好,等着朱成发挥。

    “……”

    一旁的徐达皱紧眉头,他觉得,自己三人好像把什么重要的东西忽略了。

    就……挺重要的东西。

    不过呢。

    徐达肯定更相信锦衣卫的述职报告,二虎站在朱元璋面前,拍着胸脯说没粮。

    那肯定是没粮嘛。

    “走,出去看看。”

    朱元璋说道。

    ……

    城外。

    现在正是中午,艳阳高照,流民干活的热情并不算高,当然,并不是因为好逸恶劳。

    而是有传言,在人群中散播。

    朱元璋走进一伙没有兵丁在附近的流民身边,侧耳倾听他们的交谈。

    “听说了没,汉中可能要没有粮食了。”

    “谁说的?”

    “不知道谁传出来的消息,但我觉得合理,朝廷哪来的那么多粮食?顿顿给咱们几个大馒头。”

    “昨天的那一顿,馒头比平时还多一个,我就怕,那是最后一顿。”

    “怎么办?”

    “还是去应天吧?”

    “……”

    各种唱衰的声音不绝于耳,根本不需要谁散播流言,流民自己有自己的判断。

    粮食这么发,谁都发不够。

    如果朝廷都有那么多粮食,他们干啥从汝宁府和怀庆府出逃,来到汉中呢?

    汉中为啥断掉赈灾粮呢?

    对吧。

    流民眼界低,但不代表他们智商有问题。

    多多少少能感受到一柄利剑悬挂在他们头上,随时可能落下。

    这些流民又都被饿怕了。

    难免会这样想。

    “我还是相信康王殿下!”

    “康王殿下绝对会妥善对待咱们!!”

    “对,康王殿下一直给咱们发放赈灾粮,不许你们怀疑康王殿下!!”

    “……”

    更多流民,还是信任朱成,毕竟朱成给他们的粮食真多。

    在两府的时候。

    朱成就开始给。

    现在徭役归徭役,吃食真的没话说,基本上管饱,大灾之年,有份管饱的工作,和救命之恩没啥区别啊。

    “唉——”

    朱元璋听到流民们的议论,不由得深深叹了口气,他当然知道,汉中府已经没有粮食。

    锦衣卫亲口所说。

    无需怀疑!

    那些维护朱成的人,怕是要失望了。

    “没有征粮吗?”

    朱元璋问跟在自己身边的二虎。

    “没有。”

    二虎回答。

    离开汉中的时候,朱成没有征粮,那么现在再征粮,眼前这顿中午饭根本来不及。

    对于已经饿怕的灾民而言。

    少一顿饭。

    信任就完全破裂了,哪怕后续补上,而且从朱元璋的视角来看,补也就能补两三顿而已。

    “就这么完了?”

    朱元璋还是有些怀疑。

    就……

    到此为止了?

    难民会涌入应天府?

    啊?

    徐达皱眉深思,越是思考,越觉得有什么东西被他们所遗忘。

    甚至就连蓝玉,也有这种感觉。

    就在脑里。

    想不出来。

    “饭点,到了啊”

    一位流民放下手中的工具,站直身体,望向城门,算算时间,现在也应该发放粮食了。

    这名村民,像是号令一般,一传十、十传百,许许多多的流民都方向工具。

    站直身体。

    愣愣的等待,心中焦急难耐。

    朱元璋三人也在注视。

    不过三人心中大抵上明白,今天这城门,怕是不会有粮车走出来。

    渐渐地。

    绝望的情绪,开始出现在城外,很快速的在流民中蔓延,甚至要流民想要冲进城门里,向朱成讨要一个说法!

    不过有兵丁阻拦。

    那些扮演成兵丁的第一批流民,心中的慌乱程度,实际上不比正在工作的流民少多少。

    他们也是流民啊!!

    而且有消息传出来,今天没有蒸饭,伙食也是由部分流民负责。

    那些知道没有蒸饭的流民,更是绝望的跪在地上,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他们的盘缠,都被朱成收走了啊。

    或许……

    只有冲击汉中府这一条生路!

    拿起武器!!

    冲进汉中,围堵康王府!!

    的确有人心中开始有这种极端的想法。

    不过……

    就在这时。

    “啪——”

    徐达猛地一拍脑门。

    “我想起来了。”

    随后。

    还不等徐达说话,一辆辆运粮车便是从城门驶出,一句由兵丁喊出的开饭了。

    让人入坠梦境。

    人生啊。

    就是大起大落。

    刚刚的阴郁一扫而空,流民们兴冲冲的走过去,领取自己的食物。

    二虎一脸懵逼。

    这!?

    怎么可能!?

    汉中府的粮食,绝对已经空了啊,锦衣卫的消息,不可能有错。

    为何粮车还能推出来,还能照常发放粮食!?

    神迹?

    “哦,我也想起来了。”

    “哎呀,怎么能忘呢,咱的确是老了呀。”

    就在粮车蒙着的的布料掀起时,朱元璋和蓝玉也是恍然大悟。

    怎么就把它忘了呢。

    你说对吧。

    ——小土豆。

第七十五章徐达的忧虑

    “二虎,都怪你,让咱都忘记土豆这宝贝啦!”

    朱元璋瞥了一眼二虎。

    二虎登时懵逼。

    什么和什么啊,这锅他有啥关系?

    土豆又是什么东西?

    汉中府不是没有粮食了吗??

    其实吧。

    二虎的情报不算错,汉中府内的确已经没有大明定义中的粮食。

    豆类、大小麦,都已经清空库存。

    仓库里有土豆。

    但是锦衣卫不知道,这东西竟然能定义成粮食,所以二虎得到的情报,是没有计算土豆的。

    朱元璋信赖锦衣卫。

    年纪又有些大。

    加上最近事情缠身,竟然没有想到土豆。

    只有徐达在最后想起来。

    他们曾经在康王府里吃过,那号称亩产量3500斤的特殊主粮。

    而且当时朱成的确说过,要将土豆立刻运送回汉中,准备三晋之地的大旱。

    现在见到土豆,自然也是合情合理。

    “兵大人,这东西……怎么吃啊?”

    一名流民拿过一枚土豆,愣愣的看着粮官,其余人也都一脸不解的看着土豆。

    ——没见过的东西。

    “直接吃,和馒头一样。”

    粮官回答。

    “哦……”

    那名流民在答应之后,明显有些迟疑,毕竟之前都未见过土豆。

    看起来像是土块。

    能吃吗?

    但是对于流民而言,也没有什么选择,强体力劳作饿一天,不吃也得吃。

    然后……

    就在这名流民咬下一口土豆之后,眼睛都变得明亮起来。

    “好吃!!”

    “这东西好吃啊!!”

    “此物叫土豆。”

    朱元璋从后走过来,在粮车上拿下一个土豆,也浅浅的品尝起来。

    粮官疑惑的看了一眼朱元璋。

    但本身这些粮食,就是发放的嘛,而且数量众多,也就没有在意。

    “土豆好吃啊!!”

    随着第一名流民的惊呼,众人开始翘首以盼,一个个领到土豆后,大吃特吃起来。

    “味道真不赖。”

    “口感绵软,比馒头强!!”

    “还有一种淡淡的香味!”

    “哎呀,汉中府竟有如此神物!”

    “感谢康王救命之恩!”

    “康王一定是上天派下来拯救咱们的神明,天佑大明啊!!”

    “……”

    一众流民感激涕零。

    绝望之后的生机,显得是那么的令人感动。

    尤其这次土豆的发放。

    所有流民,三个土豆起步。

    都是大个土豆。

    除了饭量过大的人,基本上都吃不下,竟然能在饥荒年代,吃上一顿撑饭。

    ——夫复何求。

    至此。

    汉中无粮的‘谣言’也是告一段落。

    虽然不知道汉中到底有多少粮,但从朱成这种粮食发放态度上来看。

    底气绝对十足。

    当天下午。

    流民们的工作热情重新被燃起,而且还是超量燃起,铺路造船的进度都大大提升。

    当然。

    造船的速度也并不算快,毕竟指导造船的苏玉,对于图纸的理解非常片面。

    得精雕细琢,仔细考量。

    ……

    当日,康王府。

    “哎呀呀。”

    朱元璋三人和朱成坐在后院,只见前者喜笑颜开,尤其是老朱,脸上的皱纹都能簇成一朵菊花。

    “康王殿下真是厉害,提前布局三晋之地的旱灾,高瞻远瞩,实在令我等佩服!”

    朱元璋说道。

    这句话。

    并非出自‘老赵’的身份,就算是朱元璋本人,对于朱成的所作所为,也只有钦佩二字。

    观天象。

    知三晋之地的旱灾,提前种植土豆——广屯粮草,让流民待在汉中,减少大明其余地域压力。

    还顺势造船。

    嗯……

    当然。

    造船这件事,哪怕是现在,朱元璋想起来都觉得有些离谱。

    汉中造船,运到凉州……

    还是等待结果看看吧。

    不过就算造船的事情,最后出现差池,但赈灾方面,朱元璋已经完全信任朱成。

    三晋之地的旱灾。

    将不会波及大明其余地域,就连灾民,多数也不会被旱灾夺走生命。

    这在朱元璋看来。

    属实是奇迹。

    “还行。”

    朱成耸了耸肩。

    “你夸我也就一般般,要是父皇当着群臣夸赞咱一番,那倒是甚有荣焉。”

    朱元璋三人对视一眼。

    爽朗一笑。

    “只是不知康王殿下,到底种植出多少土豆,匆忙之下,怕是没有多少数量吧?”

    朱元璋虽然已经对朱成百分百信任,但还是想知道具体数据。

    “喏。”

    朱成伸出1根手指。

    “1万石?”

    朱元璋猜测道,可刚说完,便是猛地摇了摇头,否定这一猜测。

    “不对不对,1万石对于40万灾民而言,恐怕并不足够,康王殿下也不会这么大方的发放赈灾粮。”

    1石120斤。

    1万石,就是1200000斤,1200吨,数量虽然不少,但是40万灾民还是不够分。

    “难不成……10万石?”

    朱元璋略显震撼。

    12000吨的粮食,平均40万灾民,也就是每人0.03吨,60斤粮食。

    嗯……

    赈灾充足,强体力徭役也能支撑。

    可是结合朱成现在发放赈灾粮的奢侈程度,人均60斤土豆,恐怕还真不够。

    “是100万石。”

    朱成没有让朱元璋继续猜测,而是咧嘴一笑,说出一个数字。

    “嘶——”

    当听到这一数字后,饶是已经有所心理准备,但是朱元璋三人还是倒吸一口冷气。

    天啊。

    100万石,这特么什么概念,要知道从朱成预言三晋之地旱灾截止到现在。

    也不过才堪堪接近2个多月。

    那土豆。

    竟然已经收获足足100万石,还仅仅是在汉中进行种植,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不过……

    在想到土豆的亩产量时,朱元璋三人也就释然了。

    特么土豆亩产3500斤。

    “唉,还是有些低啊。”

    朱成摇了摇头,神情之间颇有些无奈。

    “得了吧,这还不够高?”

    朱元璋三人觉得朱成是在卖派,但当仔细观察朱成的表情之后。

    三人竟然发现,朱成并非自鸣得意。

    而是真觉得有些低!?

    “还是耕种时间的问题,这种土豆虽然是早熟品种,但最好也得种植到70天,而这批土豆,由于着急需求,成熟时间少了10多天。”

    朱成摇了摇头。

    “如果让土豆彻底成熟,那么得到的粮食量,将会再上一个台阶。”

    朱元璋三人对视一眼。

    这……

    还再上一个台阶,未免也太疯狂了吧,感觉如果土豆大规模推广。

    那么只需要一少部分人耕种。

    就能满足大明所有人的饮食需求?

    的确如此。

    如果土豆、玉米、红薯推广起来,那么从事耕种行业的人就可以相对减少。

    从而解放劳动力。

    当然。

    效果还是有限,毕竟土豆、红薯、玉米不能完全替代主粮。

    有稻米。

    还是稻米好,除非研究出杂交水稻,那大明的劳动力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得到解放。

    “有康王在,这次的旱灾,根本就不值一提!”

    朱元璋得意满满!

    朱成是他朱家的儿子,朱元璋心中的得意,一点也不少。

    可是……

    在朱元璋说完这句话后,徐达却是微微摇了摇头,眼中流露出一丝忧虑。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0269/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最新章节! 作者:日月行空所写的《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为转载作品,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介绍:
幕僚:“大人,此次案件抄家220万两白银,给皇上报200万两,咱们留20万?”
朱标:“那怎么行?太多了!给老朱2两万,剩下的咱们留着!”
幕僚:……
大舅哥:妹夫,这艘战船造价三千两,咱们给上面报价三万两?
朱标:你脑子有病吗,三千的东西,你报三万?给我报三千万两!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