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允冠百王刘秀传TXT下载允冠百王刘秀传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允冠百王刘秀传全文阅读

作者:风非扬     允冠百王刘秀传txt下载     允冠百王刘秀传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七十一章 兵发幽州1

    18-1

    刘秀在邯郸休整兵马,同时派出官员到各郡县进行招抚,很快稳定了河北局势。但对于何去何从?刘秀在心中反反复复的掂量。长安肯定是不能回去的,而这邯郸,又怎能长住呢?谢躬的兵马也驻扎在邯郸,名义上是为了稳定局势,实则是为了监视自己。他虽然不能左右自己的行动,但对自己的举动了如指掌。不管怎样,自己现在还只是长安的朝臣。

    对于谢躬,刘秀无所谓爱恨,他欣赏谢躬的才能与品格。而在谢躬心里,对刘秀的能力与品德也是由衷敬佩。在英雄眼里,没有殊死的敌我,只有胜负的尊重。但在现实面前,每个人都必须有所选择。政治的对抗,没有人能真正置身事外,英雄无不在成败中选择又在选择中成败。刘秀知道,自己与谢躬之间,成不了朋友就只能是敌人,连陌路人的机会都没有。

    刘秀的将领们却没有那么多掂量,王朗称帝,曾经让不少人暗藏异心,但刘秀在战胜王朗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能力与胸怀彻底征服了他的追随者。刘秀没有说过未来,每每困难时刘秀会鼓励大家努力,从来没有人怀疑过努力,也从来没有人怀疑过前景,但在心知肚明的前景期待中,人人都希望从刘秀口中听到努力的前景。但刘秀生性谨慎,没有谋划与把握,他从不妄言。刘秀的谨慎让将领们既期待又害怕,期待他一直如此,无可阻挡,水到渠成,又害怕他一直如此,无所相托,不知所终。

    将领们开始想方设法探求刘秀的真实心意。

    利用休整期,众将领安排酒宴,邀请刘秀相饮。刘秀不嗜酒,但生性随和,言谈风趣,常与将士一起欢饮。刘秀明白将领们酒宴的目的,不过是想试探自己对未来的真实心意,众人的期待反而使刘秀内心明静如水。

    席间有人感叹,“真没想到这么快就灭了王朗。”

    有人道:“若非明公指挥有方,只怕今日我们还在邯郸城外。”

    刘秀道:“都是众人之力,岂可归功于我。”

    另有人道:“这一路遇到那么多艰险,总能化险为夷,只怕不是凡人能做到的。”

    众人看向刘秀。

    刘秀笑道:“当然不是凡人能做到的,因为诸位都是英雄。”

    众人喜笑满脸。

    邓禹道:“上次要不是元伯把大家骗到河边,真不知会怎样?”

    “我可没骗你们,河水结冰哪是我能左右的,也许真的就是老天爷的旨意。”王霸神情肃穆,没有一丝言笑。在他心中,一直对那命悬一线的微妙时刻充满了莫名的敬畏,也许别人听了只是付之一笑,但王霸亲历了那番变化,没有谁比他更清楚曾让多少人徘徊在生死之间的那份侥幸。跟随刘秀亲历各种点滴,使王霸明白了成就大业的英雄,不在于他能得到多少侥幸的机运,而在于他能够不放弃成败间的所有努力。

    “哪里是天意,是明公之心。”聪明伶俐的朱浮早已猜出当日刘秀要王霸去看河水之意,“要不是明公坚持到河边,我们哪里能够脱险?”

    众人点头称是,忽听铫期道:“我一直觉得在下博那个老人很奇怪?他怎么能那么巧在那儿等我们,又怎么恰巧知道信都在等着明公呢?”

    众人议论纷纷,无不在心存侥幸的感叹中升起对冥冥之意的敬畏。

    冯异道:“明公这一路走来,虽然屡遇艰险,却无不逢凶化吉。面对敌人,无论有多强大,都能云开雾散,获得最终胜利,看来天意与民心俱在明公啊。”

    刘秀道:“看来你们都喝多了,尽是胡说。我们现在才取得一点点胜利,又哪是我的功德。没有各位勠力同心,我刘秀现在还不知在哪里?”刘秀的感慨发自内心,“伯卿不在信都坚守,我们只怕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没有真定王的合作,我们短时间内也难以稳定河北局面。不是几位将军带着渔阳上谷骑兵到来,我们也不会这么快取胜。还有谢尚书的协同作战,我们才能收取邯郸。正是诸位的团结一致,才有我们的无往不胜。”

    大家感念刘秀之言,但谁都清楚,这支队伍,虽然英雄众多,但如果没有刘秀,一样会是乌合之众。刘秀的能力能压住才俊的张狂,刘秀的品德能消除英雄的戾气。在刘秀身上,已经不再只是英雄才气,而是凝结着所有追随者的远大梦想与执着信念。

    朱浮道:“明公所言极是,但如果没有天意,哪里会有那么多巧合与成功呢。”

    众人附和,刘秀笑而不语。

    朱祐突然走到刘秀跟前,朗声道:“现在天下未定,长安已是一片混乱,明公有日角之相,岂不正是天命所归。”朱祐自幼与刘秀关系亲密,自是希望能把大家的心愿讲给刘秀。

    众人刹那间安静下来,都热切地看着刘秀。

    刘秀双眼一瞪,喝道:“是谁在信口胡说!刺奸将军何在?赶紧把他拿下!”

    朱祐见刘秀一脸怒气,不似玩笑,不敢再言,灰溜溜回到自己座前。

    有人道:“刺奸将军喝醉了。”

    众人大笑。

    刘秀也不再问,站起身来对众人道:“我与各位同为朝廷平定天下,大家不得妄言其他,如今天下尚乱,需要大家努力,相信朝廷终不会负了各位。”

    众人不语,在这些乱世英雄的心中,只相信真正的英雄,绝不会相信无道的政府。大家见刘秀如此,也不再多言,只是欢饮如故。

    朱祐的话似一粒种子,落在众人的心中,再也无法去除。

第七十二章 兵发幽州2-3

    18-2

    过几日,长安使者来到邯郸,敕封刘秀为萧王,同时宣布黄河以北的军队全部复员,要求各位将军回长安就职。长安一面加封刘秀,一面派出苗曾任幽州牧、韦顺任上谷太守、蔡充任渔阳太守,幽州的人事之变让刘秀可依凭的基地被长安彻底控制了。

    刘秀推说现在王朗初定,还有一些事务要处理,等河北安定了就回长安。使者无话可说,只得回长安复命。

    众将领得知,纷纷挤到刘秀房中,表示不接受这样的安排。刘秀笑道:“朝廷考虑大家征战辛苦,让大家受赏休息,你们有什么不满意呢?”

    冯异道:“明公,您是凭单枪匹马闯出来的局面,怎么能就此放弃。”

    刘秀笑而不语。

    王霸道:“当初明公您在河北举步维艰,朝廷不派一兵一卒来帮助我们,现在凭什么要我们回去!”

    “我们绝不回去。”铫期愤愤不平。

    “我们不回去!”众人跟着附和。

    刘秀理解大家的心情,自己何尝甘心就这样解散军队,但他知道自己不能在众将领们面前评说朝廷的决定。

    朱浮道:“朝廷背恩忘义,我们正好可以自己开天辟地。”

    众人点头称是。

    朱祐道:“刘玄倒是会打主意,还真把我们当傻子。他们不想用我们,我们也不想靠他们,正好独立……”

    刘秀瞪了朱祐一眼,朱祐不敢再说。

    耿弇道:“明公如今独掌一方,岂能受制于人。”

    耿弇见刘秀不语,又道:“我们跟着明公就是希望能够建功立业,岂能半途而废。”

    贾复在一旁道:“对,大丈夫不建立盖世功勋,还不如横尸荒野。”

    “明公怎能忍心大家横尸荒野。”

    刘秀大笑,“你们若要横尸荒野,只怕阎王爷也从此没法闭眼了。”

    众人都跟着大笑。

    刘秀见众人议论纷纷,独吴汉沉默不语。听邓禹说吴汉为人质朴却很有智谋,刘秀笑对吴汉道:“子颜当初从南到北,如今又从北到南,可谓是走南闯北,你有什么好见解?”

    吴汉忽听刘秀问自己,竟一时语塞,不知说什么好,但见刘秀眼光温和,豪气顿生,缓慢而坚定道:“我吴汉愿随明公杀尽天下恶人,重建天下太平。”

    吴汉缓慢的语气中透出一股杀气。刘秀点头道:“杀尽天下恶人,重建太平,正是英雄所愿。”刘秀并不嗜杀,但他知道如今的世道没有杀气只怕难以立足。

    话音一顿,刘秀又道:“如今朝廷要大家偃兵修文,也是希望早日安定。”

    贾复道:“如果刘玄有明公这样的才德,天下早就安定了。如今的长安,花天酒地,乌烟瘴气,朝廷如此,哪是想让我们偃兵修文,不过是猜疑嫉恨,想夺取明公的兵力,也太小瞧我们了吧。”

    刘秀心知贾复说得在理,但现在天下群雄并立,自己身为朝臣,哪能与长安公然对立,何况谢躬尚在邯郸。刘秀不想让贾复多说,忙道:“君文休得胡言,大家身为将领,不要对朝廷妄加评议,你们有什么怨气,将来用到战场上去。各位都是世不二出的英雄,若在盛世,必能治国安邦,生逢乱世,自当平定天下。你们都是有雄心壮志的人,必不会埋没于草野,我刘秀也定要与各位同享功名。”

    18-3

    众人散后,邓禹来找刘秀。他知道刘秀性格谨慎,在众人面前不会轻易表明心迹,大家只是各凭己意猜测。邓禹虽然明白刘秀的心志,但长安逼得如此急迫,已让人无法安心。

    邓禹问刘秀道:“明公下一步作何想?”

    刘秀笑道:“朝廷现在不是要大家回去吗,正好卷甲归田。诵读诗书,岂不正是你我向往的生活。”

    邓禹明白刘秀说笑,正色道:“谢躬等人,如何处理?”

    “如刺在梗,又当如何?”

    邓禹道:“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去掉才能一了百了。”

    “谢躬这人也算是朝廷难得的忠臣。”

    “做大事者不拘小节,既然不能降服他,就只能远离他,既然不能远离他,就只能除掉他。”

    刘秀默然。

    邓禹道:“明公既然心存四海,就由不得太多细碎仁慈,能够建立太平才是您对天下百姓最大的仁慈。”

    两人正说着话,冯异进来。冯异见刘秀和邓禹正在说话,便欲退出,刘秀道:“公孙有什么,但说无妨。”

    冯异稍有犹豫。

    邓禹道:“公孙也是来劝明公拔刺去芒的吧?”

    冯异知道刘秀迟迟不敢向众位将领袒露心迹,就是因为顾忌谢躬,也正是想来劝说刘秀早日除掉谢躬。冯异道:“长安终究会败亡,他愚忠于刘玄,纵然我们不除掉他,他也一样最终难免败亡。”

    “既然他终究要败亡,何必非要用我们之手?让大家都不安心。”

    冯异道:“现在朝廷已经把明公逼到悬崖上了,他们何尝让您安心?他们派人前往北方郡县,控制幽州,这明显就是不信任明公。”

    邓禹接口道:“何止是不信任,分明就是要釜底抽薪,让明公没有安身之地。”

    这一年经历了太多风浪,刘秀已经不在乎自己占有多少地盘,他在乎的是有多少人能帮助自己攻取和经营地盘。

    冯异道:“如今连支持我们的上谷渔阳都被刘玄控制了,明公想安然已经不可能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刘秀笑道:“只要有你们在,还怕他什么风。”

    冯异道:“我们自是不怕他们,但不得不防小人陷害。”

    邓禹道:“谢躬必须除掉,否则我们会处处受到牵制。”

    刘秀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邓禹和冯异不再多说,两人开始私下密谋除掉谢躬。

第七十三章 兵发幽州4

    18-4

    第二日,刘秀正在临时住处温明殿休息,听到有人争论,正欲起身,就见耿弇急冲冲进来。

    刘秀看耿弇一脸急切的样子,从床上坐起来,笑道:“大耿,什么事这么急。”

    “明公,我们从上谷渔阳带来的骑兵现在损失很多。”几个月时间,耿弇已经从一个阳光少年成长为稳重青年了,清秀稚气的眼神变得成熟犀利。

    刘秀知道连续的恶战使骑兵兵团损失很大,“你们为平定王朗立了大功,这次好好休整一下,犒劳一下大家。”

    “我不需要休整,我要回上谷去招募兵马补充军队。”

    “王朗已经消灭,还补充军队干嘛?”

    “现在王朗虽灭了,但各地还有很多变民,平定河北的战争现在才刚刚开始。”

    刘秀笑道:“你说的看似有理,但朝廷已经命令我们全体休兵,还要大家一起复员,同到长安受职。”

    耿弇急道:“萧王绝不可以听从,我们也绝不会听命长安。现在长安已乱,刘玄根本没有能力应对混乱,他们迟早会败亡,绝对成不了气候。”

    刘秀一下从床上跳下来,喝道:“伯昭,你说错了话,妄议朝廷,恐怕我也不能保你。”

    耿弇见刘秀一脸严肃,不禁一愣,自从追随刘秀以后,耿弇对刘秀的感情早已不是最初的崇拜,已经变得如至亲一般的信赖和亲密。耿弇看着刘秀,坦然道:“我知道萧王待我赤诚,我视萧王也情如父子,所以我才能对萧王一片赤心。”

    刘秀哈哈一笑,请耿弇坐下,“大耿,我和你开玩笑,你说得好!请讲下去。”

    耿弇继续道:“不是我希望刘玄溃败,而是他们实在是有负天下英雄和黎民百姓。当初,天下百姓被王莽害得苦不堪言,人人都想念刘姓,渴望重建汉室,大家听说汉王朝重新振兴,无不欢欣鼓舞,就好像婴儿脱离虎口,回到了慈母怀中。可惜刘玄任用奸佞,压制忠良,他的将领们,只知贪图荣华富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朝廷虽立,却让老百姓又重新陷入了痛苦的深渊,现在百姓反而怀念新朝时期没有战乱的日子。这样的朝廷还能不败亡?萧王礼贤下士、爱惜百姓,您的英明传播四海,无人不知。现在只要萧王号召,天下便能凭着仁义恢复秩序,让我们能跟随您建立伟大的功业。”

    “伯昭,你讲得非常好,我们自是要平定混乱,但现在北方有变,招募之事并不容易。”

    耿弇道:“现在王朗刚刚平定,大家士气正旺,幽州的变化不足为道。虽然四方变民很多,但他们杂乱无章,正是我们平定他们的好时候。自古以来,政权都是平定天下、造福百姓的重要工具。虽然人心思汉,但现在枭雄并起,无不窥视天下,萧王绝不能让非刘姓的人得有天下。”

    刘秀赞同耿弇的想法,河北的变民有很多,已经形成规模的变民兵马有铜马、大彤、高湖、重连、铁胫、大枪、尤来、上江、青犊、五校、五幡、五楼、富平、获索,还有一直活跃在山东的赤眉,总数近百万人计。其中铜马与赤眉规模最大,各自有二三十万人,但这些人马各自为阵,混乱不堪。

    刘秀又单独询问邓禹。邓禹支持耿弇北上征兵,但对目前局势顾虑重重,“伯昭的胆识与胸襟没有问题,但现在北方情况已变,如果没有人照应,恐怕发生突发事件就不好处理。”

    “你说得很对。”

    “现在上谷太守已换,伯昭前去征兵势必不会顺利,若上谷不能得手,别的郡县就更不可能出兵。这次过去,极有可能引起冲突,去的人必须要能处理好冲突,控制住局势,否则冲突一起,既募不到兵,还与长安形成对立。必须要有人能与伯昭配合。”

    “谁去合适?”

    “子颜合适,子颜话不多,但精明果敢,这种形势,他去最好。而且他和伯昭两人在渔阳上谷的人脉关系都很好,出现意外也能相互照应。”

    于是,刘秀拜吴汉、耿弇为大将军,令两人一同回幽州招兵。临走又特别嘱咐,“此去艰难,你们身负重任,要见机行事。如果顺利,你们便将兵南下,我会率军北上,与你们会合,共击铜马。如果不顺,你们就不要纠缠,只管南下,与我会合。”

    耿弇自信一笑,“萧王放心,我们一定不让您失望。”

    吴汉向刘秀一抱拳,本想说“一定不负萧王所望”,话到嘴边却只说“谨记萧王之言”。

    刘秀又道:“切记,你们安全归来最重要,百万大军也不如你们于我之重要,切记,切记!”

    两人听刘秀如此叮嘱,心中感动,各带数十名亲兵直奔幽州而去。

第七十四章 兵发幽州5

    18-5

    送走吴汉与耿弇,邓禹以庆贺朝廷加封刘秀为由宴请谢躬,与谢躬一起赴宴的还有马武、庞萌等人。

    刘秀在昆阳之战时便与马武相熟,对马武的神勇记忆犹新。庞萌是原绿林军下江兵的将领,被刘玄任命为蓟州牧,后跟随谢躬一起平定王朗。刘秀对庞萌的才能和品德略知一二,心中一直希望能将马武庞萌两人纳入帐下。

    将军们久未痛饮,今日相聚,无不尽兴。马武长得高大魁伟,为人豪爽,生性好酒,每每饮酒至欢,就口不择言,说话绘声绘色。此时,马武一边豪饮一边滔滔不绝,“有一天晚上,王凤在清远村去找一个娘们,被村里人堵住了,要不是我马武赶去救他,只怕他当晚就把命丢在清远村了。”众人哈哈大笑,原来马武正在给大家讲当年与王凤到绿林山之前的事。

    “马将军把那个娘们也救走了吧?”有人笑问道。

    “兄弟的女人,我马武一下也不碰。”马武嘿嘿笑着。

    “一下不碰,是碰十下吧。”众人又是大笑。

    “我马武岂是那样的人。”马武黝黑的脸涨得通红,“老子就是想疯了……也绝不会动兄弟的女人。”

    “马将军是不动女人,是让女人动。”

    众人哈哈大笑。

    “这他妈什么话。”

    庞萌走过来,对马武道:“马将军别喝了。”

    “没事。”

    庞萌俯到马武耳边轻声道:“不能喝酒误事,我们还要负责谢公的安全。”

    马武嘿嘿一笑,“怕什么,这里都是兄弟,你放心,我马武什么时候出过事,没事没事。”

    马武推开庞萌,冲着众人道:“今天不说娘们的事……下次再讲,今天就喝酒。”众人哄笑,继续喝酒欢闹。

    邓禹和冯异过来要敬庞萌,庞萌执意推脱,朗声道:“不是我不愿与两位将军痛饮,谢大人喝了不少,马将军也喝多了,我不敢喝醉,改天我再与各位将军喝个痛快。”

    “谁说我喝多了?”马武转头应声。

    “不多不多,接着喝,再给我们讲讲搞女人的事。”

    那边谢躬也正喝得兴起,拉着刘秀的手道:“萧王,您说得对,我们一起平定变民,一起……平定了…再…再回……长安。”谢躬站起来踉踉跄跄要和刘秀喝酒。

    庞萌见谢躬醉意不浅,不敢马虎,忙过来扶住谢躬向刘秀致歉道:“萧王,尚书大人喝多了。”

    刘秀笑道:“大家在一起,难得喝个痛快,能与谢公畅饮也是人生快事。”

    谢躬嘿嘿笑道:“萧王,你……真英雄……只要你对朝廷……”

    庞萌忙对谢躬道:“大人,请别再喝了,夫人会担心的。”

    谢躬一愣,而后不悦道:“男人喝酒关女人什么事?”

    庞萌对刘秀轻声道:“萧王,嫂夫人特意叮嘱了我不要让尚书大人多喝,他最近身体不太好,今天我失职了,让他喝多了。没有陪萧王喝好,改日我庞萌向萧王赔罪。”

    刘秀“哎呀”一声,“怪我只为了痛快,忘了谢公最近事务太多,公而忘身。今日咱们到此为止,改日再喝。”

    谢躬还要喝,刘秀和庞萌极力劝阻。谢躬嘟囔了几句,昏昏欲睡。忽听马武在一旁道:“萧王,我马武一直想敬您,见您忙,没敢过来。”

    “好,我也想跟马将军喝个痛快。”刘秀已明了谢躬始终心向长安,便寄希望能够收服马武庞萌。刘秀看了看谢躬,见他犹有酒兴,正欲说话,庞萌道:“萧王不用担心谢大人,您且和大家喝痛快,改日我再陪您喝好。”说完扶住谢躬往外就走。

    刘秀道:“那好,就这么说定了,我改天一定和庞将军好好喝个痛快,我会一直虚位以待将军。”“虚位以待”说得尤其响亮。

    庞萌转过头,见刘秀正笑吟吟地看着自己。一视之间,庞萌已明白刘秀的心意,拱手道:“庞萌改日奉陪。”

    刘秀这才走到马武身边,对马武道:“马将军,来,我敬你一个,昆阳一别,你我一直不曾好好相聚。”

    “早就盼望能与萧王一饮,想跟你痛快喝上几盅。”

    刘秀笑道:“将来与马将军一起的痛快事还多着呢。”

    马武一愣,没有明白刘秀之意。

    刘秀见谢躬带的人都已经陆续散尽,便对马武道:“子张,你可真是好酒量,我已经不胜酒力了,走!咱俩出去吹吹风。”

    马武也不说话,跟着刘秀往外就走。走出殿外,夜色已浓,只能看见远近房屋的轮廓。

    刘秀领着马武登上丛台,六月的夏风吹来,有股草木的气息,温暖而凉爽。

    刘秀对马武道:“在邯郸见到子张,将军还是当初在昆阳的风采,神勇非凡,令人敬佩。”

    夜风吹过,马武渐渐清醒。刘秀的话似远似近,马武轻轻叹道:“马武不过一介武夫,哪敢说什么风采,萧王纵横天下,才真是英雄风采。”

    刘秀淡然一笑,“子张勇武过人,是不可多得的将才,我今生要能有你这样的将领就好了。”

    夜色掩饰住马武吃惊的神情,却掩饰不住他吃惊的声音:“萧王的将领哪一个不是文武双全,哪是我马武这样的莽夫所能相比的。”

    “他们自有长处,但将军久在军中,带兵多年,你的经验和能力又岂是他们能比的呢。”

    马武没有说话,但他的心已被刘秀的信赖深深打动。马武虽然生性鲁莽,却早已看明白了长安政权的末路。自昆阳之战,他已经认定刘秀不是一般的英雄,邯郸之战,更让马武对刘秀完全倾心。

    刘秀见马武不语,诚恳问道:“如果有机会请子张为我掌兵,不知我刘秀可有这样的幸运?”

    马武一惊,向刘秀抱拳道:“如果能有机会为萧王征战,是我马武的荣幸,马武万死不辞。”

    刘秀扶住马武道:“好,有你之心我就知足,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

    两人正说着话,忽然看见远处有黑影闪过,虽然距离很远,但两人久在暗处,已看得分明。马武道了一声:“怕是刺客,我去看看。”话刚说完,马武已飞奔出去。刘秀见马武在黑暗中依然身手矫健,不禁心中暗自赞叹:“真是条好汉。”

第七十五章 兵发幽州6-8

    18-6

    刘秀回到住处,就见邓禹匆匆赶来。邓禹尚未说话,刘秀已然明白。

    对于谢躬,刘秀心情复杂,他有心接纳谢躬,但他偏偏是刘玄的亲信。

    隔在英雄之间的,不是功名与利益,而是彼此的理想与方向。通往权力巅峰的英雄,要么生死相交,要么生死相向。

    刘秀对邓禹道:“凡是涉及到人命之事,一定要慎之又慎,无论成败都要做到无碍人心,否则,谋之何益?”

    邓禹道:“我原本和公孙计划今晚就能了断,不料马武半路杀出……”原来邓禹和冯异想利用这次机会谋杀谢躬,哪知半路竟遇到马武。

    刘秀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算今天侥幸得手,让人如何不猜疑我们?”

    邓禹点头称是。

    刘秀又道:“暂且不要作算计,后面还要一起对付变民,自有机缘。”

    18-7

    吴汉与耿弇从邯郸出发,一路晓行夜宿,风雨兼程。进入鄡县(河北辛集市)就是铜马的地盘,路过铜马基地时,吴汉耿弇领着亲兵借着树木掩映驻足看去,只见铜马军兵马雄壮,声势浩大,众人不禁暗暗惊叹。

    吴汉的部将严宣不禁叹道:“铜马军真不是一般兵马啊。”严宣原来是渔阳郡都尉,后来跟随吴汉一起投奔刘秀。

    耿弇不屑道:“这些人马不过贪图一时之利,没有什么长远目标,真要打起来,必然不堪一击。”

    “只怕也不容易吧。”

    大家正议论着,忽见铜马军兵马散开,吴汉忙带着大家悄悄离去。

    走不多远,便听亲兵中有人道:“你们说,铜马与赤眉谁更强?”

    “当然是赤眉厉害。”

    “看来萧王要想统一,真是不容易啊。”有人叹道。

    “王朗几十万兵马,不也很快就跨掉啦?”

    “没我们幽州骑兵,邯郸也不会那么快拿下。萧王有我们,才能横行天下。”

    “如果萧王得了天下,不会忘了我们的功劳吧?”

    “萧王应该不会是那样的人,如果是那样,只怕天下又会大乱。谁出来打仗不是为了出人头地?”

    “兔死狗烹也不是没有……”

    众人议论正欢,忽见吴汉勒住马,回头喝道:“是谁在议论萧王?”

    众人全都勒住马,不安地看着吴汉。亲兵们都知道吴汉骁勇果敢,杀人不眨眼。吴汉对手下人一方面极为放纵,一方面又极为严格。吴汉的眼光在众人脸上扫过,人人只觉不寒而栗。

    吴汉看向严宣,严宣心中一激灵,整个人僵住一般。只听吴汉怒道:“严宣,你身为将领,妄议萧王,该当何罪?”说完,“哗”地一声拔出腰刀。

    严宣见吴汉脸色严厉,心知自己不该当着这些亲兵议论刘秀,也知道吴汉说一不二。严宣不及多想,从马上跳下来,径直走到吴汉马前,跪拜道:“严宣有罪,甘愿受大将军惩罚。”

    吴汉腰刀一挥,众人“啊”了一声。刀光从严宣头上闪过,只见严宣的头发已被削掉几缕。

    吴汉喝道:“妄议萧王,本该死罪,但念你一贯忠勇,又素有功勋,今日暂且饶你,留待你将来戴罪立功。”

    严宣叩谢道:“谢大将军不杀之恩,严宣一定戴罪立功,绝不再犯。”然后起身上马,脸色如常。

    吴汉对众人道:“萧王之心,势如汪洋,岂是我们常人可度的。”然后又看着这些亲兵,提高声音道:“你们都是我亲近的人,只要你们打了胜仗,我吴汉可以任你们发财,但绝不准任何人妄议萧王,影响军心。如有违反,决不轻饶。”

    吴汉犀利的眼光扫过众人,令人心生畏惧。亲兵们都抱拳道:“谨记大将军教诲。”

    18-8

    越往北去,路上所见兵马越少。渐入幽州境内,又见到熟悉的山川原野,众人心情大好。到得涿郡,吴汉领着众人先在驿馆住下,然后令严宣带人去郡府打探征兵之事。

    很快,严宣回来,一脸沮丧。

    耿弇忙问:“怎么样?”

    严宣道:“涿郡都尉说州牧已经发文到郡县,禁止各郡县私自征兵,没有州牧的同意,不准一兵一卒离开幽州。”

    吴汉与耿弇彼此对望一眼,脸色大变。虽然早已知道苗曾要故意刁难,但没想到如此决绝,想必此时,刘秀正望眼欲穿。

    吴汉大骂:“苗曾这个狗东西,不识好歹。只怕不来硬的不行了。”然后看着耿弇道:“伯昭,你怎么想?”

    “没什么好说的,只有刀枪说话,我们决不能让萧王失望。”

    “好,正合我意,我们以萧王的名义召见他们,直接处理了。”说完用手做了一个砍头的动作。

    耿弇点头道:“我们兵分两路,我去上谷,你去渔阳?”

    吴汉沉吟一下,“好,我先去蓟州会会苗曾这狗东西,等我得手便派人前往上谷与你会合。”

    “你不用到上谷,得手后派人通知我就行。”耿弇对拿下上谷信心十足。

    “好,咱们即刻行动,以免夜长梦多,我们决不能让萧王失去了幽州。”

第七十六章 兵发幽州9-10

    18-9

    蓟县是幽州州府所在地。苗曾虽然到幽州时日不长,但已经在幽州安置了一批心腹,把幽州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吴汉令人持节去见苗曾,说是萧王派人来巡望州府。

    苗曾对刘秀的人心存忌惮,但在蓟县地盘,苗曾还是信心满满。安排一番,苗曾这才带着一众官吏打开城门,大摇大摆出城来迎见吴汉。

    远远看见吴汉带着二十多人等在门前,这些人面色和善,十分友好。苗曾心中踏实下来,只要迎入城中,一切便在掌握之中了,苗曾暗自得意,径直迎上前去。

    两队人马渐近,各自翻身下马。吴汉向前对苗曾拱手道:“萧王属下吴汉见过苗大人。”

    苗曾抬手致礼:“吴将军驾到,有失远迎。”

    吴汉道:“苗大人公务繁忙,让苗大人出城迎接实在不敢当。”

    苗曾将吴汉打量一番,见他神情忠厚,衣衫简朴,不禁心生鄙夷,停住脚步,一边等候吴汉过来,一边问道:“不知将军远来,有何见教?”

    吴汉道:“我们奉萧王之命,前来幽州征兵,为皇上平定河北。”

    苗曾嘿嘿一笑,“我奉了皇上之命管辖幽州,没有皇上的旨意,恐怕不敢出兵。”

    吴汉举起手中节杖道:“这是皇上赐予萧王的符节。”

    苗曾道:“我苗曾从长安来,只受皇上之诏,不受萧王之命。”

    吴汉轻轻点点头,面色平静,走近苗曾,把手中节杖递到苗曾眼前,温言道:“大人,请看,这是皇上亲赐萧王……”

    苗曾不接也不看,笑道:“这是皇上赐予萧王的,是让萧王来招抚反贼、安定百姓的,却不是用来指使忠臣的。”

    吴汉大笑道:“苗大人说得对,萧王派我来就是要来招抚反贼的。”

    苗曾听得莫名其妙。

    忽听吴汉大喝一声:“苗曾!”苗曾一愣。吴汉突然往前一步,一手抓向苗曾。苗曾身子一斜,竟被吴汉抓住腰带提了起来,苗曾两只脚无力的点在地上拼命挣扎。

    跟随苗曾的官员们被突发情况震住了,不知所措。就听吴汉大声喝道:“苗曾藐视朝廷,意图谋反,我是替萧王平乱的。”

    苗曾正欲反抗,猛然间被吴汉扔到地上,一脚踩住。苗曾吓出一身冷汗,顾不得疼痛,直起身子,慌乱喊道:“你……你……反了?”

    吴汉不等他说完,“唰”地一下抽出腰刀。众人还未反应过来,只觉刀光一闪,一道血柱喷出,苗曾的头与身子瞬时分开。吴汉眼疾手快,不及头掉地,一把抓住,然后将苗曾的头高高举起,厉声道:“苗曾谋反,与诸位无关,谁敢违抗,就是这个下场。”

    血从苗曾的头上滴下来,落在地上溅成一片血花,在阳光下泛起刺眼的红光。官吏们张口结舌,惊惶所措,又见吴汉的亲兵们手握兵器,瞬间已经列出作战阵型,正虎视眈眈盯着众人。官吏们哪见过这等阵势,纷纷跪地拜道:“愿听将军号令。”

    吴汉大声道:“不是听我吴汉号令,萧王正率大军北上,如果各位愿意听从萧王号令,大家保留原职,萧王愿与各位共享功名。如果大家不愿意,悉听尊便,来去自由,但凡敢谋反作乱,必诛杀九族。”

    众人见吴汉如此凶悍,早已胆战心惊。又听刘秀大军北上,哪敢还有二心,纷纷表示愿意归顺刘秀。

    吴汉见众人诚心归顺,这才入城。吴汉以刘秀的名义任命耿况为上谷太守,任命彭宠为渔阳太守,又对各级官员重新任免。

    18-10

    耿弇一行赶到渔阳郡,用同样的方式将渔阳郡郡守蔡充当场处决,将渔阳交付给彭宠。然后带着亲兵火速赶往上谷,上谷郡新任郡守韦顺毫不知情,被耿弇见面即杀,耿况重新执掌上谷。

    第二日,吴汉的任命书送到了上谷、渔阳以及其他郡县,幽州十郡都知道苗曾、韦顺和蔡充已被处决,人人震骇,又敬畏刘秀兵马,纷纷表示愿意出兵支持。

    吴汉与耿弇很快便征集到了数万兵马。

第七十七章 铜马落花1-3

    19-1

    这日,刘秀正与将领议事,忽闻军中一阵吵闹。就听卫兵来报,一群自称从颍川过来的人要找萧王,将士们见这群人穿着各色衣着,疑似变民,已将他们围住。刘秀当初进兵颍川时,接纳了不少英雄贤才,一听颍川便觉亲近。

    刘秀赶到时,二十多人正被上百人团团围住。刘秀远远就认出了领头之人,正是当初在父城一起领兵的傅俊,忙大声道:“子卫,我等你多时了。”

    傅俊远远看见刘秀骑马过来,对身边一人道:“诸公,这是萧王。”又远远对刘秀喊道:“萧王,终于找到您了!”

    士兵们听到刘秀说话,早已闪开,让出一条道来。

    傅俊引着众人见过刘秀,又指着旁边一人道:“这是南阳英雄杜诸公杜茂,愿意前来为萧王效力。”杜茂是南阳冠军县人,字诸公。

    刘秀见杜茂肤色黧黑,浓眉大眼,身材高大,手持八尺长的一副铁钗,立在身前,恍如天神,煞是威风。刘秀心中喜悦之情油然而生,叹道:“早就听说诸公之名,今日你们来得太好了,正需要和你们一起去建功立业。”

    刘秀转头对傅俊道:“最近有变民骚扰,所以大家都草木皆兵了。”

    傅俊对身后各位宾客道:“萧王一向治军严整,大家来了就一定要严守军规。”

    刘秀见众人神色严峻,面有惧意,笑道:“大家不要担心,我刘秀不是阎王爷,我们能走到一起,都是兄弟,我刘秀自当手足相待。”刘秀见众人释然,又道:“只是战场残酷,军法无情,需要大家谨慎以待。当初我的侍从跟随我多年,只因违反军规而被杀,我虽然怜悯他,但也无能无力。大家相聚一起是缘分,希望我们能一起求得功名,保有平安。”

    刘秀将众人安置帐下,拜杜茂为中坚将军,拜傅俊为偏将军。傅俊手下人向刘秀推荐颍川人坚镡,坚镡字子伋。刘秀见坚镡温和刚毅而颇有见识,似有冯异之风,便任其为主簿,后又拜为偏将军。

    19-2

    傅俊待众人安置好,独自来见刘秀。傅俊丛怀里拿出一个织锦小袋,递给刘秀道:“我来时,夫人托我带给您。”

    刘秀骤然一惊,“丽华?”忙伸手接过,打开一看,竟是一件玉如意。玉如意晶莹剔透,形状像两个重叠相连的贝叶,柔美光洁,极尽玲珑。

    “夫人希望萧王保重身体。”

    玉如意是象征吉祥如意之物。刘秀看着玉如意,恍如看见了阴丽华。刘秀颤声问道:“她现在怎样?”

    “她很好,只是惦记明公。”

    刘秀叹了一口气,半晌无语。

    傅俊道:“我来时,去看望次伯,又随他去了新野一趟,正好见着夫人。她知道我要来投奔您,便托我带给您。”傅俊顿了一下,又道:“夫人怕军中凶险,希望明公能让我跟随在您身边。”

    刘秀将玉如意小心收好,笑道:“她哪知道战场作战,瞬息万变,再说将军是杀敌之大将,岂能把一身本领用在照顾人前人后。”话虽这么说,想着阴丽华,刘秀心中还是满满的温情。

    傅俊真诚道:“只要明公不弃,我愿相随左右照顾您。”

    刘秀慨然道:“大丈夫杀敌便应冲锋陷阵,哪里需要相互顾念。子卫能为我征战四方就是对我最好的照顾。”

    19-3

    刘秀安排好事务,准备出发。忽见郭圣通进来,刘秀诧异道:“通儿,你有事?”

    郭圣通红着脸道:“我……我想与你一起去。”

    刘秀平定王朗后,郭圣通不久也来到邯郸。郭圣通温婉有礼,让刘秀十分满意,但在刘秀心中,阴丽华始终是藏在心底最美的想念,半是愧歉,半是挂念。

    昨日见了阴丽华送来的东西,刘秀更觉想念阴丽华,但如今出征在即,已无暇顾及。现在忽听郭圣通想随自己出征,刘秀心中隐隐不快,不悦道:“你去干什么?我们是去打战,不是去游玩!”

    郭圣通见刘秀不悦,也不敢多说,轻轻道:“我只是想陪着你。”

    刘秀耐着性子道:“你安安全全在家就是最好的陪伴。”

    郭圣通低着头嘟囔道:“你打仗时我只在营房呆着就行啊,以前不也可以吗?”

    刘秀本欲发火,但想郭圣通是一片好意,又见她一脸委屈,不想让她失望,温言道:“以前我们攻城,有明确的目的,也有自己的据点,所以你随军也无妨。现在我们要对付的是四处流窜的变民军队,他们来去无踪,我们也居无定所,你去了往哪儿呆?”

    郭圣通“哦”了一声,脸上稍有释然。刘秀又道:“等早日安定就好了。”心中又想到阴丽华,不觉怅然。

    郭圣通突然拿出一个玉如意,递给刘秀道:“那你就带着它,保佑你平安。”

    刘秀见是阴丽华的东西,心中一惊,下意识摸了一下胸前,见阴丽华送的东西还在,笑道:“我出征在外,富贵在天,生死由命,岂是这些东西能保佑的。”

    郭圣通抬起头,一脸委屈道:“你既然不信,那你为什么带着她送的东西?”

    刘秀这才明白郭圣通得知阴丽华送给自己东西,也要给自己送一个,心中哭笑不得。刘秀本不想去接,但见郭圣通双眼已噙满泪水,泫然欲滴,心中一动,便接了过来,叹气道:“她和我长年不见,我一直在外征战,她有所担心也是人之常情,你又何必多心。”

    郭圣通哽咽道:“你一出征,我们也无法相见,我又何尝不担心呢。”

    刘秀见她说得动情,握着玉如意,笑道:“带不带在身上,你的心意我都会明白的,你照顾好自己就行。”刘秀轻轻抚了一下郭圣通的肩头,“我出发了,等我的好消息吧。”

    “你一定要平安回来。”

    “你放心,我一定会凯旋归来。”刘秀说完转身便走。

    郭圣通突然哭出声来,泣声道:“你一定要回来……我们就要有孩子了……我们会日夜等你。”

    刘秀猛然回头,看着郭圣通含泪的眼,心觉歉然,想着就要有孩子,又不禁喜悦满怀,大声道:“你多保重,等我回来。”说完快步走了出去。

    郭圣通走到门口,只看见急促行进的人马,已看不见刘秀的身影,不禁泪流满面。

第七十八章 铜马落花4-5

    19-4

    刘秀率军北上,到达铜马的基地鄡县附近,安扎好大军。刘秀一边派人给铜马的渠师送去招降信,一边等候吴汉耿弇的消息。

    刘秀与变民军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了,变民过惯了自由掠夺的生活,官府奈何不了他们,百姓更惹不起他们。变民们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绝不会轻言归降,只是不知大军压境能否改变他们?

    变民们常年依靠打战获得财富,他们从王莽年间打到现在,平日四处流窜抢掠,遇有凶险便退缩到自己的基地,一向有恃无恐。

    刘秀独自走出营房,一边思索一边巡视,不知不觉走到了祭遵的营帐。祭遵的亲兵见是刘秀,正要报告。刘秀摆摆手,径直走进营帐。

    祭遵正在低头看书,忽见刘秀进来,忙起身相迎。刘秀笑道:“弟孙真是好心情啊,大战在即,还能安心看书。”

    祭遵笑道:“带兵之人不忙里偷闲,只怕就没有时间读书了。”

    刘秀在军中也常常手不释卷,对祭遵的话深有同感。只是现在面临数以十万计的变民集团,刘秀实在没有心思看书。

    “弟孙看的什么书呢?”

    “《吴子兵法》。”

    “难怪将军执法如山,原来是胸中自有法令。‘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正是为将之道啊。”文德武备是吴起认为英明君王和强大国家所应具备的基础。

    祭遵叹道:“吴起要不是杀妻求将,倒真是一位完美的将领。”

    这也是刘秀心中的感慨,一代名将,能够为自己的士兵吸脓治病,一手主导了魏国和楚国的强大,却竟然为了消除别人疑心而杀了自己的妻子,这是刘秀无法理解的。一个男人,怎么会杀了自己的妻子呢,对于爱人,用一生的真情去珍惜都不为过,怎么会舍得伤害她,何况是残忍地杀害呢。刘秀记得初次看到吴起的史迹时,是多么的震撼和失望,只能在心里猜测吴起一定有不为人知的无奈来安慰自己。

    刘秀道:“也许吴起有他自己的无奈,才有不得已的行为。”

    “现在天下大乱,只怕我们也要有不得已的行为。”

    刘秀点点头,“用兵之事,向来就属于不得已的行为。”

    “如果铜马军能归降就好了。”

    “只怕眼下是等不到了。”

    刘秀站到营帐门口,抬头望出去,到处都是营房,时有兵马之声,一种沉沉的感觉压在心上。但在刘秀心中,已经定下决心,战也罢,和也罢,一定要平定铜马,彻彻底底地平定!

    刘秀和祭遵说了一会儿话,走出营帐,继续前行。刘秀见军中士气旺盛,将士神色坦然,队伍的布置都按照自己要求所列。刘秀走到一处高地,远远看见几里之外邓禹与王霸的驻军,营帐错落有致,还有卫兵在营帐外巡逻的身影。刘秀心中踏实,慢慢转身往回走。

    忽见侍从匆匆赶来,刘秀知道定是铜马的消息,忙迎了上去。侍从见到刘秀,一阵小跑过来,远远对刘秀道:“报告萧王,铜马渠师派来使者。”

    “人呢?”

    “正在营帐等候。”

    19-5

    刘秀回到营帐,铜马使者已在营帐门口等候。使者穿着灰色短襟,用一根青麻束腰,脸色沧桑却显得老练精干。

    刘秀请进使者。

    使者拜道:“铜马使者见过萧王。”

    刘秀寒暄致意,请起使者。

    使者道:“前日萧王派人去见我们渠师,今日渠师派我来拜访萧王。”

    “你们渠师有何打算?”

    “承蒙萧王的厚意,渠师愿意相助萧王……”

    “不是相助我,我想知道是你们是否愿意归降?”刘秀打断使者,他此时没有半分含糊的心情。

    使者正色道:“铜马军从来不曾降过,当初王莽……”

    “不要说王莽了,那个时代永远没有了,如果不愿降,你可以回去了。”

    使者从没见过这样的谈判,但见刘秀脸色平静,冷峻的眼光中透着坚毅和自信。使者略一沉思,犹豫道:“也不是不可降。”

    “你们想怎样?”

    “我们铜马已经在这一带作战好几年了,也不能就这样没了。”

    刘秀冷笑一声道:“不要说作战了几年,就是作战了一百年,如果你们还是那种方式,又能怎样?”刘秀打心眼里厌恶变民的烧杀抢掠。

    使者不悦道:“那我们这几年就白打了?”

    “你们想要什么?”

    “萧王有心平定河北,我们十分敬仰,但为什么偏偏要从我们铜马开始?”

    “以你之意,该从谁开始?”

    “河北兵马那么多,高湖、重连、尤来、青犊、获索、五校……”使者一口气说了十来个,“为什么萧王偏要和我们过意不去?”使者一脸不平。

    刘秀哈哈大笑,使者愕然,刘秀突然止住笑,朗声道:“不是我要和谁过不去。不要说你们铜马,就是我刘秀,谁也挡不住天下一统。早一天归附,也许还能建功立业,晚一天,只怕想有一块立足之地也不可得。今日还请你们一起商议,明日也许连商议的机会都没有。你们抢劫无辜百姓时可曾想过为什么要和他们过不去?难道是我刘秀偏要为难你们吗?”

    使者被刘秀的气势所震慑,心生畏惧,但又不甘,小心道:“我们渠师愿意给萧王送上重礼,帮助萧王,希望与萧王井水不犯河水。”说完从怀中拿出一份礼单递给刘秀。

    “不可能。”刘秀一摆手,斩钉截铁道:“天下不得有二师,我刘秀的兵马不是为了财富,我们一定要统一天下。”

    使者脸色尴尬,继而显出坚决的神情道:“既然萧王此心已定,我们二十万铜马将士愿静待萧王。”

    “好,回去告诉你们渠师,我们战场上见分晓。”

第七十九章 铜马落花6-7

    19-6

    送走使者,刘秀的心反而安定了。原本有所期望,希望通过给施加压力收降他们,现在看来别无选择,只有真刀真枪一决高低了。

    迟迟没有等到吴汉和耿弇的消息,刘秀有过丝许的担心,但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决心,刘秀从来不会把未来押在某一次机运或某一份力量上。刘秀重新调整部署,将兵马向鄡县方向靠近,进一步压缩铜马军的空间。为了防止铜马军往北逃窜,刘秀令邓禹和邳彤各领一支兵马驻守到鄡县之北,景丹、盖延与耿纯带兵马分驻鄡县东西两侧,刘秀亲自带兵驻扎在鄡县之南。

    不久,铜马军向北攻击,与邓禹和王霸进行了小规模交战,很快就被邓禹和王霸击退。而后铜马军又派出兵马分别往东西进击,又连连被景丹、盖延打退。铜马军知道南边是刘秀的大军,一时没有行动,收缩在鄡县,静待时机。

    快马来报,幽州已被吴汉和耿弇控制。刘秀心喜,决定派出朱浮担任幽州牧。

    朱浮年纪不大,虽然带兵打仗不是他的强项,但他生性儒雅,性格温和,极富才气,又玲珑健谈,善于结交。重要的是,朱浮一直跟随刘秀,忠心无二,现在的幽州正需要他去笼络吏民之心。

    朱浮对于刘秀的任用,心中有着别样的感慨。朱浮与邓禹、耿弇和邓奉几人年纪相仿,是刘秀帐下最年轻的将领之一,但朱浮没有他们在战场上那样显赫的功绩,一直没有被刘秀所重用。朱浮自诩为名士,心里早就不甘,自己不仅姿容出众,而且能力过人,更不用说常人难及的才思,朱浮相信自己一定能出人头地,因为他坚信刘秀迟早会开创出大局面。所以当邓禹、耿弇和邓奉独当一面时,朱浮能够默默忍受淹没在刘秀帐下的英雄之中。天赋才华,所有的等待和忍耐都自有价值。对于朱浮而言,今天终于到来。一切才刚刚开始。

    刘秀反复叮嘱朱浮切记抚慰吏民,稳定幽州。朱浮没有邓禹洞悉全局的智慧,没有耿弇攻城略地的谋略,也没有邓奉纵横千军的勇武,但他才华出众,善察人心,处事灵活,这正是刘秀对他另眼相看之处,只要他踏实谨慎,经营好幽州应该不是难事。朱浮自信“治大国如烹小鲜”。朱浮的自信反让刘秀心存担忧,但想已有耿况和彭宠控制着上谷渔阳两个最重要的大郡,当不会有什么大的变故。现在对于刘秀而言,降服铜马才是当务之急,铜马是河北最大的变民军,只要平定了铜马,河北其他变民自不在话下。

    19-7

    刚刚送走朱浮,就有探兵来报有小股铜马军正向南进攻。

    对于小股变民,刘秀相信铫期自能对付,但如果铜马主力欲向南出动,只怕南面兵力就难以抵挡。又想铜马现在兵精粮足,双方未经大战,铜马不会轻易放弃他们的基地,他们如果真要离开鄡县,一定会采取大规模进击的方式。刘秀断定这些变民军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轻易把基地与粮草拱手相让,现在无非是在试探兵力而已。

    刘秀带着几名部将上到一处高地,远远看去,只见一小股铜马军正冲击着铫期的人马。铫期的人马略显仓促,前面的部众被铜马军冲乱。铜马军人数约有几千人,分作两队,由两名头目各自引领着队伍从两处向铫期部队冲击。眼看就要被冲乱,忽见一骑从铫期旁边跃出,马上之人身材高大,手持铁钗,在万军之中犹如黑塔,直奔铜马军的头目。铜马军的士兵上前阻挡,被连连刺倒,铜马士兵却并不退让,不断冲向黑大个。铜马军头目看见士兵缠住黑大个,拍马便迎过去。黑大个一声大吼,长钗一抡,扫倒前面一排士兵。铜马头目呀呀乱叫,挥着大刀冲来。黑大个突然在马上一蹬,整个人跃出去,一下便刺中那头目胸口,那人径直倒下马去。黑大个借势落到那人马上,又在马上一蹬,马一软,连退几步,刹那之间,黑大个已跃起,落回自己马上。

    黑大个正是杜茂。

    刘秀见杜茂身材高大却身手灵活,心中暗自喝彩。

    铜马军见头目已死,又见杜茂如夜叉一般凶神恶煞地舞者长钗,顿时失去了气势。铫期见状,立马发起反击。铜马军抵挡不住,纷纷转身回跑,方才还很有队形的阵势,一下散乱一片。铫期与杜茂领兵追出两三里地,杀得铜马军遍地死伤。

    刘秀转头对身边部将道:“铜马军的士兵很勇敢,就是缺少组织,尤其是遇到困难后做得不好。我们一定要吸取教训,不能犯这样的错误。”

第八十章 铜马落花8

    19-8

    铜马几次受挫,再不敢轻易与刘秀的兵马接战。

    接连几天,铜马军按兵不动,刘秀也不主动出击。两军静静地对垒,都在默默等待时机。

    正当刘秀顾念吴汉耿弇之时,亲兵来报,幽州大军已到达清阳县。清阳在鄡县之东南,与刘秀大军相隔不远。刘秀大喜,率领一众将领到清阳迎接。

    还未到清阳县,远远就看见了吴汉耿弇的兵马。这些兵马陈列在杂草丛生的一片原野上,一直排到了远处一片松林和山地之间。排在前面的骑兵,军容严整,铁甲巍峨,手中握着武器,威严不动,恍如天神,远远看去,高低相近,马头整齐,恍如一道海浪滚滚欲发,后面马尾扫动,恍如飞鸟掠影。整个队伍在草叶相杂之间更显得威武霸气,一眼看去,令人望而生畏。

    众人赞不绝口,纷纷向刘秀请求分配兵马。

    刘秀没有应声,满怀欣喜地看向吴汉和耿弇,还有他们身后雄壮的骑兵队伍。刘秀在心里默想,怎么能用好这样一支队伍呢?

    吴汉耿弇远远看见刘秀一众人过来,忙翻身下马,走向刘秀,刘秀下马,向前几步,众将领也赶紧下马,远远站定。吴汉耿弇拿出一叠名册,在刘秀身前双双拜道:“萧王,这是从幽州征召的将士,请萧王点收。”

    刘秀扶起二人,见吴汉衣襟领口已是汗渍斑斑,连一向穿着讲究的耿弇也是满身尘迹,想起初见耿弇时他尚是玲珑少年,短短半年间就已成熟干练,不禁感动道:“子颜、伯昭,你们辛苦了!”

    吴汉道:“这是我们做将领的本分。”

    耿弇道:“萧王,这算啥辛苦,要和他们大干一场才是正事。”

    刘秀看耿弇一脸急切,笑道:“没错,现在咱们正要为朝廷大干一场。”

    耿弇急道:“朝廷从来就没把我们当自己人,谁为他干?现在我们把他们的人都杀了,以后咱们只为自己打天下。”

    刘秀摆摆手,笑而不语,耿弇还有很多话要说,但见众将领已挤过来了,只好退到一边。

    众人开始七嘴八舌请求分兵。

    刘秀道:“我知道大家在平定王朗中损失不小,都需要补充。现在我们就要开始大举平定变民,正需要大量兵马。子颜和伯昭冒着生命危险为我们雪中送炭,给我们带来了天下最强的骑兵,子颜和伯昭带给大家的,不只是这些强大的兵马,还有他们坦荡无私的胸襟。我们有这样强大的兵马和这样坦荡的胸襟,天下就没有我们战胜不了的对手!”

    众人欣然点头。

    “大家说这些兵马如何分配?”

    有人道:“大家各分一些吧。”

    “我要一千骑兵。”

    “我要五百也行。”

    “给我两百骑兵就行。”

    “……”

    众人议论纷纷,眼中都充满了期待。

    刘秀道:“我很希望能够给所有人足够的兵马,强大到让对手闻风丧胆,能让大家不战而胜更好。”

    众人欣喜。

    “但这是永远不可能的!”

    众将愕然。

    刘秀朗声道:“大家知道,连年的灾荒,使城镇和村庄里都已经没有了壮男,我们不能指望依靠无数人的牺牲去获得胜利,更不能以为人多就是胜利的保障。身为将领,我们要珍惜士兵的生命,珍惜百姓的生命,就像珍惜我们自己的生命一样。”

    众人都沉默了,这里的每一个人都经历过战争,都看惯了生死,无不理解生命的意义。

    刘秀又道:“我们都是从生死中走过来的,而今还要走向生死,我们看淡生死,不是因为我们渴望战争,恰恰是希望用战争结束战争,为百姓带来太平。如果现在就能够天下太平,我宁愿没有一兵一卒,宁可没有一钱一利。”

    这些都是刘秀的心里话。起事以来,最亲的人相继牺牲,永远地离开了自己,这是刘秀今生无法弥补的伤痛,使他原本仁爱的内心对生死有了一般将领无法等同的理解。

    刘秀看见每一个将领眼中流露出的温情与渴望,他深深理解他们,这些向自己请求兵马的英雄,都是与自己同甘共苦的兄弟,都愿意驰骋疆场,抛洒热血,建功立业。但刘秀知道,他无法一一满足他们,兵马得来并不容易,胜利得来更不容易。

    “为将之道,是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是要用最少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是要让最勇敢的士兵追随最懂他的将领。”刘秀看向这些庄严站立的兵马,心中充满了怜惜之情,又看向众将领,“你们都希望拥有他们,那你们谁能懂他们?谁能理解他们的内心?谁能成为他们最可信赖的兄弟?”

    众将不语。

    刘秀将手中的兵马册递给祭遵。祭遵衣着简朴,神情漠然。众人都知道祭遵刚正不阿铁面无私,在他面前不可能靠口舌争取兵马,都默不作声。

    刘秀看着众人,然后指着吴汉和耿弇道:“有谁比子颜和伯昭更熟悉这些兵马?”

    众人不答。

    刘秀接着道:“这些兵马只有在最熟悉他们的将领手下才能发挥出最大的能力和作用,不是我不想将兵马分给大家,而是怕折杀了这些兵马的威力,更怕折杀了各位将军的威名。”

    吴汉忙道:“萧王,我与伯昭北上征兵,只愿随萧王能平定天下,如今兵马在此,就请萧王将兵马分给各位将军。我作战经验不多,指挥这些兵马也不能尽展其能,不要让我吴汉浪费了他们的作用。”吴汉自从南归刘秀后,经历数月,对刘秀的才德更加信服。吴汉知道自己与刘秀以及其他将领并无交情,不像耿弇在南归前与刘秀有过交往,两人已是亲密无间,加之上谷郡有耿况作强大的后盾,刘秀与耿弇间的信赖已非常人可比。吴汉不善言辞,只能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让刘秀和众将领明白自己的赤心,而且统领这么多兵马,恐怕也会让刘秀和其他将领心中不安。

    刘秀对吴汉的忠心非常满意,邓禹屡次推荐吴汉,果然没有看错人,凭几十人夺回幽州,又征得近十万兵马,绝非一般将领所能比。这几次作战,幽州骑兵已经显出了强大的机动能力和作战能力。刘秀早就有心要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兵团,如今正是时机,刘秀心意已决,朗声道:“对这些骑兵的熟悉,无人能比幽州的将领。骑兵由子俊和伯昭指挥,至于步兵,弟孙根据各部的缺失情况酌情补充吧。”

    吴汉还要推辞。

    刘秀道:“子颜就不要再推辞了,这些骑兵如果分散来用,其威力大大降低,你和伯昭对骑兵最为熟悉,由你们来指挥最适合不过。”

    其他将领纷纷赞同,吴汉只好接受。

第八十一章 铜马落花9

    19-9

    刘秀有了幽州兵马,实力大增,对铜马军的战略包围更加紧密。刘秀严令各部坚守不出,不得擅自与铜马军作战。

    铜马军被刘秀的兵马围困将近一月,双方一直没有再进行战斗,铜马军几次挑衅,刘秀始终闭门不应。刘秀知道铜马军的粮食无法支撑他们继续固守一处,他们一定会寻找新的地方,无论如何,刘秀一定要等到他们主力出动。

    这天,探兵来报,铜马军开始向北转移,人数众多,似是主力。刘秀早已料到铜马军在得知自己增加幽州兵马后会尽快选择离开鄡县,但终究会选择走向何处呢?

    幽州兵马南下后,北边已没有大规模兵马了,这会是铜马军的一个选择,可以避开刘秀的主力,减少两军决战带来的伤亡。但往北靠近边地,人口渐少,物资贫乏,而且幽州是刘秀的势力范围,铜马难以安定。再往北有匈奴等少数民族强悍的骑兵团队,这些骑兵团队断不会允许新的力量侵入他们的领地,势必会殊死相斗。不到万不得已,铜马军应该不会选择主力北上。但也不排除铜马军依仗人多势众,定要强行北上开拓一块新领地。

    如果铜马军南下,不可避免要与刘秀的主力决战,但他们往南可以得到更多物质和人员,伤亡也能得到补充,而且还有其他的变民部队可以联合,那些变民部队加起来有几十万众,如果再结合赤眉军队,不下百万之众,这是一支非常可怕的力量。只是这些变民部队独立横行惯了,谁也不会服谁,但被逼急了也不排除会拧在一起来对抗刘秀。

    铜马军究竟何去何从,刘秀不敢妄自决断,毕竟这些变民部队为了利益和生存,来去作战从来没有章法。刘秀让探兵继续侦查铜马军主力的动向,令吴汉率骑兵驰援邓禹部队,务必要把铜马军压向南面,又令耿弇的骑兵部队作为机动,防止铜马军往东西逃窜,同时将南面的主力撤后。刘秀一心要让铜马军往南撤退,进入到自己主力攻击的范围。

    各军按刘秀的规划作好了准备,刘秀见兵马充足,士气高昂,心中很是欣慰。幽州之变很快就会传到长安,双方的决裂也会随之而来,但只要拿下了铜马军,形势就非往日可比,就无所谓会面对怎样的决裂。

    19-10

    刘秀在营寨中信步巡查,不觉又到祭遵帐前,见祭遵又在看书,笑道:“弟孙,你可真有定力啊。”

    祭遵道:“不是我有定力,是因为明公您有定力,只要您心中有数,我们就都心安。”

    刘秀哈哈一笑,“我现在还没数呢。”

    “明公之神武,我们无人能及,更不要说这些变民了。我们只要按照明公的布置去作战,一定能取得胜利。”

    “弟孙,切不可低估了这些变民的能力。”

    “不是我低估他们,是他们与明公相差太远。”

    刘秀知道距离与铜马决战的时刻已经不远,但见祭遵气定神闲,刘秀也觉心安,突然想起上次和祭遵聊起的家事,“你上次说你那个兄弟,现在怎样了?”

    “他是我叔父的孩子,名叫祭彤,在他很小的时候,叔父和婶娘便去世了,他现在带着书籍常年在他们墓前跪读守墓。”

    “好,有机会一定替我引荐一下,至孝之人可堪大用。”刘秀一向对孝子推崇有加。

    “他现在年纪尚小,还在偃师,倒是颇有些才志。将来如果能够为明公效力,那是我们祭家莫大的荣耀。”

    探兵来报,铜马军还在继续往北,刘秀心头一震,难道他们真的决意要突破北边的防线?

    刘秀坐不住了,天已黄昏,应该快见分晓了。如果是在夜晚决战,双方都得面对惨烈的结果,但大军相决,哪里顾得了是温和还是惨烈?

第八十二章 铜马落花10

    19-10

    刘秀在营寨中信步巡查,不觉又到祭遵帐前,见祭遵又在看书,笑道:“弟孙,你可真有定力啊。”

    祭遵道:“不是我有定力,是因为明公您有定力,只要您心中有数,我们就都心安。”

    刘秀哈哈一笑,“我现在还没数呢。”

    “明公之神武,我们无人能及,更不要说这些变民了。我们只要按照明公的布置去作战,一定能取得胜利。”

    “弟孙,切不可低估了这些变民的能力。”

    “不是我低估他们,是他们与明公相差太远。”

    刘秀知道距离与铜马决战的时刻已经不远,但见祭遵气定神闲,刘秀也觉心安,突然想起上次和祭遵聊起的家事,“你上次说你那个兄弟,现在怎样了?”

    “他是我叔父的孩子,名叫祭彤,在他很小的时候,叔父和婶娘便去世了,他现在带着书籍常年在他们墓前跪读守墓。”

    “好,有机会一定替我引荐一下,至孝之人可堪大用。”刘秀一向对孝子推崇有加。

    “他现在年纪尚小,还在偃师,倒是颇有些才志。将来如果能够为明公效力,那是我们祭家莫大的荣耀。”

    探兵来报,铜马军还在继续往北,刘秀心头一震,难道他们真的决意要突破北边的防线?

    刘秀坐不住了,天已黄昏,应该快见分晓了。如果是在夜晚决战,双方都得面对惨烈的结果,但大军相决,哪里顾得了是温和还是惨烈?

地八十三章 铜马落花11

    19-11

    刘秀从祭遵的营帐走出来,一边往回走一边思虑,是继续等待还是率军北上呢?不一会探兵又报,北边战斗渐弱,铜马军已经退回去了。

    刘秀大笑,“好,太好了。”边说边往自己的营帐快步走去,亲兵牵着马追着刘秀道:“萧王,马。”

    刘秀飞马奔回营帐,立即召集中军中的将领,要求大家作好今夜战斗的准备。刘秀相信铜马军一定会很快向南突围,也许就在今晚,此时铜马军往北突进不过是想吸引刘秀将主力调往北边。刘秀要求大家晚上加强巡逻,以防铜马军趁夜突围。刘秀派出小股军队佯装主力向北转移,又令铫期和傅俊的兵马守住要道,所有人员一律轮番休息,以免突然受袭。

    夜色渐深,刘秀不敢休息,他有种预感,铜马军就要突围。

    直到半夜时分,依然没有得到铜马军行动的消息。刘秀心中生疑,晚上不宜大军出击,应当正是铜马军偷偷行动保住实力的最好机会,难道铜马军还有其他办法?

    刘秀正寻思着,亲兵急急来报:“萧王,铜马军往南出动了。”

    刘秀立马跳起来,冲出营帐。外面黑黢黢一片,只能看见将士来往的影子。远处的兵马声已隐约可闻,刘秀翻身上马,急令列阵。

    不一会,果然见铜马大军过来,夜色中看不清远处人影,只能辨识出密密的人马像潮水一般涌动。人马渐近,已能看见对方身形。刘秀兵马依旧悄无声息。

    眼见人马愈近,刘秀大喝一声:“杀。”众人大喊着冲了出去。夜色太浓,众人不敢冲得太快,怕摔倒后被自己人践踏。

    铜马军白日已经战斗了半天,晚上又不得休息,刚出鄡县已与铫期和傅俊的兵马厮杀了一番,现在又突然遭遇冲杀,听着喊杀声气势宏大,不知有多少兵马。铜马军慌乱起来,几个头目压住阵势,仗着夜色奋力拼杀。

    双方死伤不少,但都不肯退却。铜马军是倾巢出动,志在突围,不愿退缩。刘秀是铁了心要拿下铜马,也不肯让步。

    铜马军涌来的人员越来越多,刘秀想指挥两边的兵马切断铜马军,但铜马军的人马实在太多,不但没有切断,反而被后面不断涌来的士兵挤开了。铜马将士知道今夜就是决战,开弓没有回头箭,现在刘秀大军截住突围的路线,如果不能突围,恐怕难逃一死,人人都知道此战生死相关,无不拼死力战。刘秀见状,知道不可死围,否则只会引来铜马军的死战,而且在夜色中还会带来很多误伤,造成两败俱伤。刘秀令兵马散开,给铜马军留出逃跑的道路,只在两侧进行拼杀。前面的铜马军一见有了突围机会,果然马上放弃死战,纷纷往前逃去。

    一时间,铜马军有人逃命,有人死战,整个铜马军团开始缓缓往南而去。前方铜马军大部分人马突破了刘秀兵马的攻击范围,开始往南奔去。夜色较浓,刘秀率大军跟在铜马军主力后面,令人在两侧不断阻击铜马军的行进速度。不久,吴汉的骑兵军团赶到。此时,东方开始露出了熹微的曙光,周围景致已经历历可见。刘秀令吴汉与耿弇绕到前方,进行阻击。

    天色越来越亮,铜马军后面将士看见了曙光中刘秀的旗帜,向前面喊话道:“刘秀的兵马追来啦!”很快整个铜马军都知道了刘秀亲率大军紧追在后,铜马军团人心慌乱,加速向前。刘秀派出快马在两侧不断喊话:“投降不杀!投降不杀!”很快便有人从队伍中离散出来,愿意投降。刘秀令傅俊负责收归沿途投降的士兵,自己率军继续跟随。

    追至馆陶时,地势逐渐开阔,铜马军一下像开闸的洪水,奔涌向前。刘秀令铫期和祭遵各率人马从两翼快速挺进,形成了包围之势。刚刚散开的铜马大军又不得不收缩回去,这时铜马军已经筋疲力尽军心涣散,忽听前方喊杀声起,原来是吴汉和耿弇的骑兵队伍发起攻击。只见铁骑所至,血肉飞溅,铜马军无法抵挡,惨叫不绝,整个大军完全被吴汉耿弇率领的骑兵震住了,只得掉头往北。一时间,铜马军相互践踏,死伤无数。刘秀派人令吴汉耿弇停止追杀,只在原地坚守。

    刘秀的兵马完成了对铜马军的包围。

    突然,喊杀声停止,铜马军不知所措。刹那间的安静更显出可怕的肃杀气氛,惶恐不安的士兵不停骚动。

    刘秀静静地看着铜马军,周围的将士手握武器全神贯注地看着还在骚动的人群,仿佛狮群看着一群待捕的牛羊,大家都静静等待着刘秀最后的命令。刘秀也在静静地等待着,等待他想要的结果。

    短暂的安静终于彻底击垮了铜马军的士气。很快,铜马渠师东山荒秃、上淮况扔掉兵器,裸着胳膊,走出队伍,代表铜马军投降刘秀。

    刘秀在馆陶安营,令铜马军原地修整,对受降后的人员进行重新编排。铜马军约有十万人众,由东山荒秃、上淮况各率一队,分列在馆陶城北与城东两处。刘秀令祭遵造册收编。

    不料这边刚刚接受完东山荒秃所率的兵马,那边上淮况所率兵马竟与馆陶之东的高湖、重连等变民兵马联合一起,向北逃去。刘秀一听,心中大惊,如果不能将这些逃走的人降服,那么已经投降的人员也不会安心。铜马不降,就难以平定其他变民。况且现在北方空虚,决不能任他们到北方去重新壮大。

    刘秀令祭遵、寇恂等人对已经受降的铜马军进行整编,然后率邓禹、吴汉等人领着大军往北追去。

第八十四章 铜马落花12

    19-12

    刘秀率领大军一直向北,途中偶遇小股变民,刘秀令铫期追击收降,主力马不停蹄,继续向北。

    经过两天,行进了数百里,一直追到蒲阳(河北满城县),终于追上了铜马与高湖、重连变民联军的主力。双方展开大战,刘秀再次大败铜马联军,联军再次投降。

    投降的兵马从浦阳山一直排到了浦阳城,多达十余万众,比刘秀所率的全部兵力还多。刘秀手下的将领们心中不安,怕铜马联军有诈,有人建议杀掉降军主力。投降的联军将士也感受到了正被刘秀手下诸将猜疑,但大败之下,都不敢轻举妄动,各自惶恐不安。

    刘秀召集手下诸将,对众人道:“带兵之人,不能有屠杀的念想。作为将领,是要在战场上比勇武,在战场外比智谋。胜负已决,就不应有斩尽杀绝之念。当年长平之战,白起把四十万降军全部坑杀,虽然他一生战功显赫,但无法掩饰他的暴行,最终他自己也难免死于非命。项羽纵横天下,却坑杀十九万降兵,最终自己也落得死无全尸!自古以来,杀降不祥!我们是为平定天下而战,怎么能再有这样的暴行呢?真正的英雄应当是制服对手而不是消灭对手。”

    话虽有理,众将依然心怀疑虑。

    刘秀令诸将各自回营,坚守好自己的队伍,又令投降的铜马联军整装待命,准备受降。

    手下将领听说刘秀要独自前往铜马大营,纷纷劝阻。刘秀笑道:“他们愿意归降我刘秀,我不去受降,难道还让十万人来找我吗?”

    铫期道:“萧王威德重于天下,他们虽然归降,但人多心杂,难免有人尚有贼心。以您金贵之身,怎能如此涉险。”

    素不多言的吴汉也上前来劝道:“萧王不可前去,如非要去,请让我们代替您吧。”

    还有人欲劝说。

    刘秀一摆手,朗声道:“各位多虑了,以我之心方知他们之意,你们英勇善战就是我最好的防备。”刘秀心里清楚,只有亲自前往铜马军,才能消除铜马军疑虑。况且这些兵马只是为了利益和生存,并无其他野心,与自己又素无恩怨,只要自己军备严整,他们断不会非要鱼死网破两败俱伤。

    众将见刘秀心意已决,只得忐忑回营。各自密令将士,严阵以待。

    上淮况和高湖、重连的首领整顿好队伍,静待收降。站在队伍前,只见联军人马气势浩大,兵戈连天,但将士们脸上无不是惊疑沮丧之情,三人暗暗叹气,也不知刘秀要怎样对待自己,各自不安。闷闷无言间,忽听有人大声喊:“萧王到!”

    远远就见刘秀一人独骑,正轻快进入铜马联军的阵营。三人一愣,原来以为刘秀会派其他将领或布下重兵再来,却不想他单骑而来。三人相互对视,莫不震服,上淮况道:“真没想到,萧王如此……”高湖、重连首领也连连点头,心中疑虑顿时烟消云散。

    三人迎着刘秀奔去,离刘秀还有数十步远,三人翻身下马,跪到刘秀马前道:“参见萧王。”

    刘秀下马扶起三人道:“从今后,各位将军与我刘秀便是一家,大家不必多礼。”

    上淮况道:“谢萧王不杀之恩。”又指着另两人到:“这是我的义军兄弟。”

    刘秀道:“你们今日弃暗投明,就是对我刘秀的信赖,我愿与各位共进退同富贵。”

    上淮况感激道:“萧王如此待我们,我们一定生死相报。我上淮况能够跟随萧王,是我今生之幸。从今后如果不能对萧王以死相报,我等就是猪狗不如。”

    两人也紧跟着道:“萧王便如我们再生父母,我们如有二心,天打雷劈。”

    四人重新上马,在阵前缓辔徐行。行至队列中间,刘秀停马,上淮况三人忙停马侧到一旁。

    刘秀举起手向将士们挥手致意,而后大声道:“兄弟们,我刘秀也是百姓的孩子,从今往后,我刘秀愿与兄弟们一起平定天下,为百姓谋得太平。”

    忽听有人喊“萧王万岁”。

    紧跟着所有的人员都欢呼起来“萧王万岁”“萧王万岁”,有人举着兵器挥舞,有人笑着,闹着,蹦跳着,欢叫着,整个队伍霎时一片欢腾。

    声音排山倒海,应到蒲阳山上,回音连绵不断。刘秀手下诸将们远远听到气势如虹的欢呼声,这才放下心来,暗自敬佩刘秀的勇气和胸襟。

    刘秀降服了整个铜马军团,铜马将士们亲切地把他称为铜马帝。上淮况等变民首领因功被封为列侯。

第八十五章 清除异己1

    20-1

    刘秀整编了铜马军团,在蒲阳休整两日。

    几天之间,刘秀的实力一下暴增,临时营寨排满了一大片原野,从营帐中抬头便能看见绵延横亘的浦阳山,这只是一座不起眼的山,但此时在刘秀的心中,却巍峨无比……刘秀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自己现在不仅拥有数十万大军,更重要的是,拥有一群团结善战的将领,只是不知与长安的决裂何时会来……

    正沉思间,忽听卫兵来报:“萧王,有故人求见。”

    就听有人道:“这里是中军大营,怎么进来的?”

    营中卫兵正和一个风尘仆仆的汉子说话,那汉子笑道:“我是萧王的故人,想必他不会介意。”

    卫兵见他衣衫褴褛,尘迹和污渍已经掩去了衣服的本来颜色,不禁狐疑道:“你是什么人?”

    “他见了就知道了。”

    “萧王正要领军南下,就不知能不能见你。”

    汉子道:“萧王再忙也不会怠慢朋友。”

    “你到底是萧王什么人?你这衣服怎成这样?”

    汉子哈哈一笑,“这算什么?”

    “怕是几个月没有洗了吧。”

    汉子嘿嘿大笑,并不作答。

    卫兵见那汉子容颜和蔼,也跟着嘿嘿大笑。

    刘秀一眼认出汉子正是昆阳大战后在颍川归顺自己的马成。马成出生在破落的仕宦家庭,幼时家道艰难,长大后做了新朝的小吏。马成归顺更始政权后被任为郏县县令。刘秀在邯郸时听傅俊说马成半年前便辞官徒步往河北来寻找自己,不意在这里相见,此时见到他衣衫褴褛,面容消瘦,与初次相见时的翩翩风度大相径庭,不禁心中感动,忙迎了过去,失声道:“军迁!”军迁是马成的字。

    马成见到刘秀,心中激动,拜倒在地。刘秀一把扶起马成,两人就这么彼此相视,哈哈大笑。

    刘秀道:“听子卫说你一路徒步过来?”

    马成一笑,“得知明公巡行河北,我本打算前往,但刘玄一直不派人接替。后来听说王朗称帝,我知道明公一定需要人手,再也等不及,就只好辞了官来找明公,初时听说您在藁城,我到了藁城,又说您是在邯郸,我还未到邯郸,又听说明公在北方,我赶紧往北。幸好在浦阳相见,不然不知在哪里才能见到您。”

    马成说得轻巧,刘秀却知这徒步辗转的滋味,心中很是感动,叹道:“幸好老天不负你我之心,我正好要南下,老天便把你带来了,真是万幸啊。”刘秀将马成安置在自己帐下。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0491/ 第一时间欣赏允冠百王刘秀传最新章节! 作者:风非扬所写的《允冠百王刘秀传》为转载作品,允冠百王刘秀传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允冠百王刘秀传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允冠百王刘秀传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允冠百王刘秀传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允冠百王刘秀传介绍:
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允冠百王刘秀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允冠百王刘秀传,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允冠百王刘秀传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