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明末钢铁大亨TXT下载明末钢铁大亨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明末钢铁大亨全文阅读

作者:漫卷诗书万点花     明末钢铁大亨txt下载     明末钢铁大亨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429、粮食,我们要粮食

    此时,牛皮金帐里,上百人人席地而坐,围成一圈,正在开会。

    这里面既有朵颜三卫以苏布地为首的三十六家,还有哈喇沁诸部台吉。土默特诸台吉也派来了代表。

    明末的所谓喀喇沁蒙古不是一个整体,而是盘踞漠南蒙古的非常松散的一个部落联盟。

    所谓的“喀喇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真正的”喀喇沁,其首领是黄金家族的后裔,达延汗之孙老把都的子孙。

    当时名义上的统治者(也是全喀喇沁名义上的统治者)是所谓的“喀喇沁汗”拉斯喜布,也称“汗阿海”。

    另一位重要的首领,即喀喇沁人所称的“洪台吉”叫做布颜阿海(明人称“白言黄台吉”)。

    哈喇沁的这些部落的主要活动区域就在宣府和大同的长城以北。哈喇沁西边是今天的呼和浩特、包头、巴彦淖尔地区的土默特部。西南是陕北北部,河套地区的鄂尔多斯部。东部是河北北部的朵颜部。

    坐在主位的是一个五十多岁,胡须发黄,而且稀疏的干瘦老者,他就是哈喇沁名义上的汗,“喀喇沁汗”拉斯喜布(汗阿海)。

    “诸位,多余的话我也不想多说了,那个阴险汗,去年把我们都祸害的不清,今年又强行把汉人奴隶都勒索走了。要不是粮食实在不够吃,我是不可能给他的,并不是我怕了他。”

    拉斯喜布有些心虚的说道,“佛爷和喇嘛们都劝说,让我放走那些汉人奴隶,蒙古人都饿死了一万多人,实在是没有吃的喂养他们,与其让他们饿死,还不如送到阴险汗那里去。这也算我做的大功德。”

    拉斯喜布(汗阿海)话音一落,立刻下面一片赞美声。

    尤其是朵颜三十六家的台吉们。这些部落的首领长期与黄金家族一系通婚,所以也被称为“塔布囊”(即蒙古语女婿之意)。

    他们的活动地区在蓟镇喜峰口外一带,而明人所说的“三十六家”,主要便指这些部落。

    巴布青塔布囊说道:“尊敬的汗阿海,你的善心会得到回报的。现在另一批汉人在那个混入蒙古人的奸细的带领下,开垦我们的草原,种出了粮食,如果我们打下多伦城,我们就有了足够度过今年冬天的粮食,也有了五万多口的奴隶。正好可以把去年的损失补回来。”

    苏不地也奉承道:“去年的赵城之战,您打败阴险汗,一度夺回了赵城,还斩杀了阴险汗麾下的一位那颜,真是草原上的巴图鲁。”

    赵城就是呼和浩特城,因为城里建有大召寺,所以又叫做召城,赵城。

    其实,这完全是吹牛。

    在哈喇沁两个带头大哥,汗阿海和布颜阿海带领下。西边的喀喇沁部落准备与林丹汗进行大战之时,东边的朵颜三卫,三十六家有些出兵援助,有些则坐视不理。

    特别是束不的,因为与喀喇沁汗--汗阿海等人有着很深的矛盾,他一开始并没有出兵帮助后者作战。

    直到天启七年七月,喀喇沁诸部与土默特部的“顺义王”博硕克图汗(明人称卜失兔)在威宁海子会师,准备迎战察哈尔。东部的三十六家才开始行动起来。

    然而,当十月份察哈尔大军真正到来之时,喀喇沁人,心气儿很高,结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他们遭到了惨痛的失败。

    “诸部多溃散,或入边内避之。”

    林丹汗的军队一鼓作气,趁胜追击,竟然长驱直入占领了土默特归化城(即今呼和浩特)。

    不过,林丹汗不久又往东征,去打击土默特余部,于是右翼诸部趁机合兵,暂时又收复了呼和浩特。

    汗阿海趁机杀死了留守赵城的一个那颜,这成了他吹牛币的资本,每逢酒宴就要拿出来说一番。而很多的塔布囊也那这个来恭维他。

    土默特的札布赖台吉,对此简直是嗤之以鼻。

    在他看来,汗阿海就是一个老不要脸的。要不是后来大伙儿都对阴险汗服软了,赵城还不一定收不收的回来呢。

    “诸位,大家聚集在这里,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讨伐那个在草原上作乱的奸细。另一个就是为了粮食了。我想问问,你们可有确切的情报,那个所谓的多伦城有多少粮食,咱们如此兴师动众的值不值得。”

    汗阿海听到了这里,得意的笑了笑。因为他在多伦城里有卧底,多伦城的情况他了如指掌。

    毕竟,安三溪放开了招降纳叛,大批蒙古人来投奔,每天都有上百人,甚至几百人,混进来一些奸细太正常了。

    汗阿海指派自己手下的一个牧主,带着一百多个精锐假扮叛逃的牧民,投到多伦去了,目前已经混到了一个牧业队的队长。

    “诸位台吉,济农的使者,塔布囊,你们把心放在肚子里,那里的情况我已经打探清楚。多伦有六千户汉人农夫,他们一共开垦了六十万亩土地。”

    听到这个数字,下面一片惊呼。这可不少啊,那块草原是一块半湿地,河汊纵横。土地也肥沃,之前的白音部落在哪里养活了几十万头牛羊。

    按照一亩地亩产一担来算,也有六十万担粮食,这足够大家分了。

    汗阿海故意先听了一下,继续说道:“那些汉人,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一种矮杆儿高粱的种子,产量吓死人。亩产达到了八百斤。他们一共种植了十万亩高粱。”

    这一下子,底下全炸锅了。

    “什么,亩产八百斤,这是真的吗。”

    “天哪,十万亩,八千万斤,高粱,天哪,我的部落十年也吃不完啊”

    “不可能,我从来也没有听说过这么高的亩产,这岂不是66万担的粮食,这也太可怕了。”

    不用说别的粮食了,单单这六十万担高粱,就足够整个土默特部吃三年了。毕竟粮食用来冬天吃,足够吃三年了。

    汗阿海看着下面乱成一团,也不解释,微微一笑,从怀里掏出一朵巨大的高粱花子。放在了面前几桉装手把肉的小木供桌上。

    刷,所有人的眼睛都盯住了那颗高粱花子。

    它是如此的巨大,颗粒饱满,每一粒都比这个时代的高粱大出一倍。数量更是不知道多了多少,密密麻麻的都是高粱颗粒。

    因为高粱是很好的马料,蒙古人比较熟悉这种作物。所以他们都是识货的。顿时骚动了起来。

    看来这次如果打下多伦城,每个参与的部落都能获得超出想象的收益。而这两年他们饿怕了。

    该死的大明皇帝不仅不赈灾,还停了互市,这是把人往死里逼啊。

    粮食,已经让他们到了发狂的地步。

    我们要粮食,那里有粮食,我们就去那里抢。

    看着一双双恶狼一样的脸庞,汗阿海得意的笑了。他一直想把哈喇沁为核心的朵颜三卫统一起来。

    有野心的可不止林丹汗。

    现在借着这个机会统合了上百个部族,如果这一仗能打赢,他会成为一个可以和林丹汗分庭抗礼的存在。

    朵颜整合起来,实力尽管不如察哈尔,但和土默特联合对付林丹汗还是有一战之力的。

    去年的失败就是因为,他们是一盘散沙。

430、司小松和司小柏的计划

    司北沟一家两天就干完分配的任务,第三天被调去收割水稻。

    司小松和司小柏是家里孙子辈的两个孩子。尽管一个十三岁,一个十二岁。但也得和大人一样干活。

    收割水稻要弯腰水稻不像玉米植株矮很多。而且必须从根部收割。不然脱粒时不够长。

    司小松收割高粱时已经自食其果了。他偷懒割的短高粱,被家里勒令他自己脱粒。差点没把他累死。真是省一份力,多干三倍的工,他肠子都悔青了。

    司小松看看老妈没注意他,小声和司小柏说:“小柏,你想不想赚钱,城里新开了一家糖果店,那天开业,可以免费试吃一块水果糖。我吃到一块,老好吃了。”

    司小柏口水都要流出来了。着急的说道:“我也想吃糖,上次路过那家叫棒棒堂的店,舍不得走还被我娘踢了一脚。哥,哪里能赚钱,你快说。”

    “过两天收割完了,咱们就放羊了。这里我都打探了。不比咱们保定府的老家。这边大人说什么半年种田半年干闲。总之,收了粮食,咱们就能玩半年。嘿嘿。正好我带着你去挖田鼠洞。”

    司小柏一听,就没了心思。还以为大哥有什么好主意呢。原来是挖田鼠洞。那个很累的好不好。

    秋季,田鼠处于怀孕、产崽、分窝高峰,活动猖獗,极力搜找食物,积极储粮,忙于奔波找食。

    田间的花生、豆类等农作物都可被田鼠偷回洞中储存,一般一个田鼠洞可储存20、30斤粮食,有个大洞可最多挖出40、50斤粮食。

    对农村收入构成极大损失,所以秋后挖鼠洞是秋收后的重要活动,虽然挖出的粮食人不能吃,怕有鼠疫。但是可以喂养家禽家畜。还是能卖不少钱的。

    “小柏,你不知道,西边有一大片松林,那边的田鼠洞里一定有松子和榛子。一个窝里就能至少掏出三十斤。这玩意老贵了我跟你说。城里卖炒货的宋老板和我说了,松子三个大钱一斤,榛子七个大钱一斤。”

    “啥,哥,你没听错吧。咱家就爷爷那里有不到一百个大钱。一个铜子儿爷爷都舍不得花。你说咋俩来一趟,比家里的全部大钱还多。照你这么说说那岂不是发财了。”

    “嘿嘿,你也不看看你哥是谁。这几天我都打听了,只有咱们老家来的有秋后挖田鼠洞的习惯。一般人咱们不告诉他。”

    司小柏立刻兴奋起来。说道:“你说的那地方我知道,挺远的有十多里地呢。那里都出了铁丝网了。咱家里不会让我们去的。”

    多伦城为原点,第一圈是菜地,第二圈是水田,第三圈是旱田,最外圈种植的是高粱。

    高粱地外头是壕沟和铁丝网,还种植了荆棘墙,今年刚种上,还没长起来。

    出了铁丝网可就不是农民活动的范围了。铁丝网和壕沟是保护庄稼不受野生动物伤害修的。

    铁丝网外,不分昼夜的,有骑兵伍巡逻。没有允许农民是不许到铁丝网外活动的。小孩子更没戏。抓到铁定找家长领回去。

    司小松和司小柏用屁股想也知道万一被巡逻的骑兵逮住,回家就得屁股开花。

    “别担心,等收割完了,大人们就不管我们了,各家的孩子都等着狂欢一场呢。咱们偷跑出去,挖一个时辰就回来,绝不贪心,时间足够回来吃完饭,你放心。”

    多伦城在河岔子周围开发了二十万亩水田。在地势较高的地方还有二十万亩旱地。旱田主要种植大豆、玉米、红薯、小米、大黄米、糯米、各种豆类。

    离着城墙最近的十万亩地种植的是蔬菜。用的都是现代的种子。主要种植土豆、大白菜、大萝卜这些适合冬季用地窖储存的蔬菜。

    因为草原苦寒,为了御寒,还特地种植了一万亩红辣椒。辣椒高产,适合沙土地,施肥用腐熟厩肥,就是牛马粪便发酵后的肥土。

    这里别的物资贵乏,牛马粪便多的是。辣椒种子好亩产能达到三千斤。现代辣椒一般亩产五千斤。

    毕竟今年是大家伙儿在这草原苦寒之地度过的第一个冬天。杨凡一再指示必须抓好冬季的菜篮子。

    今年一切都是初创,没顾上养猪,连猪圈都没来得及弄。

    今年公共建设特别多。能把城堡和夯土城墙修上,都多亏了杨凡弄来的现代人力设备。

    春耕之后,就修城墙,然后分宅基地,自家盖房子。所有人都累坏了,大半年没得休息。

    现在秋收了,所有人都卯着劲干,都知道忙完了就可以彻底休息一下了。

    招募大家来时,上面说了,草原这边冬天长,春夏秋三季也就六七个月,来这边干活是半年种田,半年干闲。冬天把热炕头烧的暖暖的,别提多惬意了。

    等司家人又干了五天,抢收彻底结束了,安三溪和黄三也松了一口气。他们最怕的就是蒙古联军在抢收时打过来。

    安三溪心里也明白,人家人多,根本没把自己这四个团一万出头的人放在眼里,人家是等你收割完,晾晒好,入了仓再来抢。

    你们那个破城就在那里,还能自己长腿跑了吗。

    这种看法任谁来看都没有毛病,多伦城深入草原如此之深。只要四面封锁,还怕到嘴的鸭子飞了吗。

    毕竟人腿可跑不过四条马腿。这就好比送到蒙古人嘴里的肉,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可实际上,蒙古人并不知道,这么多的汉人是怎么到达这里的。他们不知道这里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据点。

    多伦城有滦河的水运连接着遵化和新城。河西守御千户所也在水运线上。这些地方都有运河和自然河流连着。

    水运的运力远远超过马车,这也是杨凡早早的就开始预研蒸汽机的原因。只有有了动力,水运才能彻底解决逆流而上的问题。

    即使到了冬季冰封河道时,马拉爬犁也是可以通行的。冰面摩擦力小,运量同样很大。

    兵法有云,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意思是说,小部队驻守孤立的据点,一旦被大队的敌人包围就会全军覆没。

    可是坚固的堡垒,如果有无法切断的运输通道,就会极难攻克。因为人员会物资源源不断的支援进来。这里就会变成绞肉机。

    安三溪明白,只有把这里变成绞肉机,才能让蒙古人接受,老爷在草原上已经楔入腹地的既成事实。

431、分红

    司小松和司小柏终于自由了。家里也不在管他们了。整个城的孩子都可以撒欢的跑出来玩了。

    繁重的秋收已经结束,脱粒并且晾晒好的粮食已经进了仓库。各个大小社区除了留够口粮,其余的粮食都被官府收购,进入了官仓。

    生产队和牧业队做好了清算后,也给股东们按照工分发工钱,并且还有当年的集体经营分红。而农民和牧民们也拿到了钱。

    杨凡给他们定的规矩是五马分肥原则。

    百分之二十,作为税收,交给杨老爷。杨老爷的体系没有税收也是不能自我维持的。毕竟他搞了那么多的普及教育,全民医疗,供养军队,科学研究等。早期全靠杨凡垫付,可早晚都要依靠自身造血能力。

    百分之二十作为建设税交给本地官府,用于本地官府运行公费,各种工程建设和公共事业支出。

    由于多伦城处于初创阶段,不论是修城墙,修码头,修道路和桥梁,甚至开垦土地,建立公共卫生和仓储体系到处都要花钱。

    现在杨凡的两成税收和本地的地税两成,合计四成都用于本地建设。

    等以后当地开发成熟了,杨凡才会真正从地方提取这两成税收。

    剩下的百分之六十是留给企业和个人的。

    百分之二十留在本社内作为资本公积金,用来扩大生产和企业流动资金。这部分属于集体共有的资产。

    毕竟每年都要购买种子、肥料、补充修缮损坏的生产工具,没钱是万万不行的。

    百分之二十,作为企业雇员的报酬。这部分按照多劳多得原则分配。25户农民,在社里上工的必须要有工资。

    最后的百分之二十作为股东分红。这部分是按照家庭为单位的。一个家庭视为一个股东。

    幸福社今年一共种植了2500亩的高粱。一共打了200万斤粮食。官府的收购价格一文钱两斤。秸秆一亩地一钱银子。

    卖粮食一共得了一百万钱,也就是一千贯。大概相当于一千两银子。卖秸秆可得250两银子。

    因为本社有家畜要养,如更牛、马匹、驴子、羊等。所以只卖了200两银子的秸秆。剩下的给牲畜过冬吃。

    也就是说按照两成的分红,240两银子25户人家分。一家大概不到十两银子。这可是一笔巨款。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第一年就能赚钱,还赚了近十两银子。

    司北沟一家八口都是劳力,这次收割还有工钱,因为干的多,赚的比别人家多一些。工钱一共收入了十二两三钱五分银子。

    这个收入让一家人乐的合不拢嘴。

    本来他们准备留下一部分高粱当作口粮的,最后老钟叔等人一研究,发现吃高粱不划算。

    高粱用来酿酒,算是经济作物,价格比较好,吃掉有些糟践了。

    不如都卖了,换成钱买回来玉米吃,那个一文钱三斤呢。

    不论是棒子面贴饼子,还是大碴子芸豆粥,一家人都喝了一年了。都吃习惯了。玉米面条也好吃的很,又劲道又爽滑。

    省下三分之一的钱,可以买大豆,用来做大酱和豆腐,还可以买过冬的蔬菜。

    于是他们就把粮食全卖掉了。

    卖粮食没有拿到银子和铜钱,只拿到了一沓子纸币。这让很多人有些恐慌,生怕自己一年的收成被无偿的征收走了。

    但是很快他们就发现,银子和铜钱在这里根本没用,商店里就不收这些东西,他们只收纸币。

    那些藏着银子和铜钱的人,还得去钱庄兑换,才能拿着纸币去商店和市场里买东西。

    因为各个社,都是把收获物卖给官府的,只收少量的自留。所以,大宗买卖要去官府开办的商店和市场。平时少量的家庭购买可以去跳蚤市场和路边摊购买。

    但是很快大家就发现,用银子铜钱没有纸币方便,路边摊和跳蚤市场也就接受纸币了。

    纸币存在钱庄有较好的利息,而银子和铜钱的利息少一半。算明白账之后,百姓更不愿意持有银子了。

    农民赚了钱,先要还掉今年的贷款应还部分。这些贷款都是分十到十五年等额本息还款的。

    剩下的钱,每个家庭就可以自由消费了。

    官办商店里,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小到针头线脑,大到牛马车辆,生活用品,生产工具都有销售。

    这段时间里,大家踊跃购买最多的就是铸铁炉子。虽然今年新建的土坯房里都有砖石砌筑的锅台和火墙、土炕。

    但是只有做饭时烧火,冬天还是很冷的。草原上的冬天能到零下二十多度,和东北差不多的。

    这时候铸铁炉子就派上用场了。

    因为蜂窝煤非常的便宜而且耐烧。可以把铸铁炉子和火墙、火炕连接。这样子屋子就可以整天保持温暖。

    炉盖上在放一把铁皮水壶,这样屋子冬天湿润,也可以二十四小时供应热水。

    现在多伦煤业已经开业了,在全城设立了四个分店。二十多个煤站。

    还有驴车运输队,送货到家,负责装卸。

    经营各种大小的铸铁炉子,铁皮炉筒,铁皮水壶,火钳,蜂窝煤制作器等。

    煤站即卖散煤,也卖做好的蜂窝煤。可以自己做蜂窝煤,也可以买现成的。

    一城的人都准备好好休息一下,同时过一个安逸的冬天。

    现在田里产量这么高,收入好,冬天又是半年不能干活,每天老婆孩子热炕头,这种生活真是太惬意。

    除了每户一个壮丁要参加不定期的军事训练,基本没有什么事情。

    听说官府办的公共大澡堂和戏院也要开业了。人们都憧憬着,过一个享受的冬天。

    杨帆为了防止,这半年没事,人们太闲滋生事端。从各地买了不少戏班,送到多伦组建戏园子,丰富一下文化生活。

    孩子们则开始疯玩。这个年代,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都是八九岁就跟着大人干活了。他们的童年没有太多玩耍的时间。

    但是,司小松却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睡懒觉,出去疯玩。天刚一放亮,牛就爬起来,背上他心爱的小背篓,拿起竹子长夹子。出去捡粪。

    司小松对种地怨念极深,太苦了。他不喜欢种地。为了摆脱当农民的命运,他绞尽脑汁寻找赚钱的机会。

    终于让他找到一个,现在什么最紧缺,肥料!

    于是,他早起捡路上的牲畜粪便。运回家里攒粪堆。家里看他天天早起捡粪也没干涉他。这毕竟比吃去疯玩好。

    他心里计划着,等过几天,家里更加没人注意他了,就带小柏偷偷越过铁丝网,去挖田鼠洞。

432、拾秋一

    地里的庄稼都收获完了,但是田野里会有掉在地上的粮食。按照农村的惯例,在收获庄稼三五天后,会开放拾秋。

    也就是不论是谁家的地,任何人都可以去田野里拾取遗落在地上的粮食。这些粮食如果不拾取,最终也会便宜鸟兽和田鼠。

    颗粒归仓后,第三天官府发布了,放开拾秋的活动,鼓励城里的老人、孩子、妇女、残疾人,去地里拾秋,补贴家用。

    消息一出,全城都沸腾了。拾秋不仅仅是赚钱的手段,还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项活动。参与的人都很兴奋。

    多伦城里的孩子们,在疯玩了几天后,就被家长们在背上背上小背篓,拿上小铲子和小锄头。哥哥带着弟弟,姐姐带着妹妹,牵着家里的黄狗,奔向田野,去拾取地上的庄稼。

    司小松和四小波兄弟也备齐了工具,背着背篓出城去拾秋。家里说了,不论捡拾多少东西都归他俩所有,把他俩给乐坏了。

    他俩还计划着三天后去黑松林。毕竟随着大家的捡拾,拾秋的收获就会大幅度减少,毕竟越来越难捡到好粮食。

    他俩准备三天后偷偷跑出去,越过铁丝网去掏花栗鼠和松鼠的窝。弄点松子和榛子来卖。那个才是值钱的东西,价格是粮食的很多倍。

    拾秋,大多是妇女、小孩子与老人的活计。

    一般吃完早饭后,拾秋的人们便背上筐子,提上篮子,扛上铁锨和三齿耙子出就发了。

    因为体力的原因,老人和孩子一般在出城比较近地块捡拾,半大孩子和妇女则会更远的田里去拾。

    且往往走的越远,收获越丰厚,满载而归,颇为惹人眼红。

    每年一度的拾秋,主要是拾收割时遗落的粮食,因为粮食种植面积最大,到处都是。多伦城外种植最多的是玉米、高粱、谷子、黍子、大豆等。都在捡拾之列。

    这些都是好粮食,和正常收获的是一样的。

    最有意思的就是捡拾玉米棒子。

    此时此刻,收获棒子后的玉米秸秆被割倒躺在地上,只要你用脚挨个踩来踩去,经常会感到脚下有圆滚滚的东西,这便是没有掰干净的玉米棒子无疑了。

    玉米今年种植量很大,因为耐寒和高产。司小松和司小柏刚开始的头两天,半天就能够拾满一筐。回家煮着吃,不论是粘玉米还是甜玉米都是小孩子的最爱。

    晚上回家,用铁签子扎着伸进灶坑,烤熟了吃特别好吃,尽管因为影响做饭,被老娘踢了好几脚,他俩也不在乎。

    但是,随着大家的捡拾,第二天收获就会少很多。

    他俩捡拾了两天玉米后,就决定去捡大豆豆荚,这可是男孩子最喜欢的事情。除了捡遗落在地上的豆荚、豆粒外,他们还在大豆田里寻田鼠窝。

    这可不是纯粹的爱玩,一个田鼠窝往往能够挖出两三斤黄豆粒,这也是田鼠一家过冬的口粮了。一天挖几窝田鼠,就是三十多斤大豆。

    可以换豆腐了。交点加工费,一斤大豆出四斤老豆腐。

    还可以换豆油,100斤大豆换12斤豆油,这个不用加工费,把豆饼给榨油铺子就行了。

    而且饿死田鼠,可以减少明年的鼠害。

    只要挖开几个田鼠窝,过年时就不愁没有豆腐吃了。多伦城这里冷,冻豆腐可以吃一个冬天。大豆还还可以做大酱。

    就是当零食也可以。用盐水炒着吃也好吃,就是吃完了,不能喝凉水,否则,会在被子里放屁。

    孩子们和老人、残疾人、大姑娘、小媳妇捡拾遗落的庄稼,黄狗则成群结队的在田野里疯跑,到处抓跑出来的田鼠吃掉,这些看家狗平时是没有肉食的,这几天可以吃个饱。

    秋天是它们的最爱。狗捉田鼠非常的灵活,一点也不比猫差,只不过在狭窄的家里猫更有优势罢了。

    庄稼收获后,田鼠洞就暴漏了出来,除了司家兄弟,幸福社里的半大孩子,还会堵住一些洞口只留下几个,然后点燃稻草用烟薰,甚至灌水,把田鼠从剩下的几个洞口里赶出来。好方便狗去捉住吃掉。

    挖老鼠洞还有一个绝好的办法就是“长矛扎耗仓”。耗仓就是挖老鼠的粮仓。

    耗子是很聪明的动物,在秋天也要储存过冬的食物,它们就在地下的洞里打一个专门储存粮食的仓库,将一冬天的粮食储存在这个仓库里。

    前几天在收秋时,大家会将割倒后的庄稼放到地上,趁着农民不注意的时候,老鼠就会从洞里钻出来,将粮食的穗子咬下。

    然后,一个老鼠仰面躺着抱着咬下的粮食穗子,另一只老鼠咬着这个老鼠的尾巴,拖进老鼠洞里,将粮食偷走,在底洞里储存起来。

    “扎耗仓”用的工具,很简单。就是用家家都有的长矛就可以。长矛顶部是尖的,好往地里扎。一般在长矛矛刃后面一寸的地方一般有一个倒钩,就像鱼钩一样,扎入地里,拔出时能钩带出地里面的东西。

    “扎耗仓”的人在耗子洞口周围不停地用扎探,遇有空虚的地方,倒钩子上带出一点庄稼穗子,就是探到了耗仓,随后用锹挖开,便有粮食。

    司小松和司小柏对挖老鼠洞很有经验。

    看外形,就能看出不少的细节来。如果土堆陈旧、坚硬如石的,由于各种原因,可能早已被田鼠们废弃。如果太新、土量太少,说明是小田鼠刚打的洞,里面不可能有多少好货。

    只有那种,顺着一条条弯弯曲曲的田埂,仔细观察发现有老鼠经常走的小路,远远地看到一个大土堆,浮土半干半湿且呈颗粒状,这才是出手的绝佳目标。这种洞里边的东西最多。

    司小柏找到鼠洞的通气口,用泥巴死死地封住,司小松先从垂直地堰的地方,用锄头狠刨几下,扩大洞口的横截面,以利于后面的开挖开展。

    司小柏用手指不断抠寻,通过洞壁的软硬和粗细程度,来判断鼠洞的功能和走向,通往粮仓的地方,由于进出次数较多,洞壁相对硬实且光滑,这正是两兄弟主攻的方向。

    挖了差不多半米远,零星的出来一些麦子颗粒和豆荚,司小柏忍不住兴奋地叫了起来,又往前刨了几下,原先有茶杯那么粗的洞穴,陡然增大了许多,终于见到货真价实的“仓库”了。

    主洞穴周边象窖旱井一样,横向分布着几股排列整齐的小粮仓,白白的、饱满的大豆,紧致有序的堆放在一起,严丝合缝、错落有致。

    “哥,这下咱俩发财了,你看足足有五斤大豆呢。”司小松

433、拾秋二

    两兄弟,前两天弄了一百多个玉米棒子。今天来到豆子地里,辛苦一天足足先后找到八窝老鼠洞。收获了五十斤大豆。回去的时候沉甸甸的大豆把他俩累的够呛。

    “哥咱们明天去挖红薯吧,烤地瓜可好吃了,比烤玉米好吃。”司小柏说着就流下了口水。

    今年是开荒的第一年,实在没啥吃的,兄弟俩馋的受不了了,就去掏鸟窝,甚至捉蚂蚱,烤着吃。

    红薯是今年引进的新品种,杨凡从现代带来的种子,在多伦试种。

    明朝此时已经有了红薯,在福建一带种植。但是,此时的红薯产量很低,就是耐干旱还算有些价值。

    红薯要种植到乾隆时期,才算彻底适应了中国的土壤和气候,产量才开始大幅度提高。

    多伦的商店里有红薯卖,被称为城里的人称为“地宝”。

    今年试种也引起了很多人关注,毕竟很多人都在夜市里吃过烤地瓜。那种烤的流着金黄色的蜜糖的地瓜,可是征服了很多人的味蕾。

    红薯果实由于埋在地下,隔着地皮很难刨干净,尤其是井台边、地头、垄沟畔,一些红薯秧蔓早早干枯,往往被先前刨红薯的人忽略。

    拾秋的时候,只要发现了残留的秧蔓根部,就会顺着挖出一串红薯来。就算没有发现红薯棵子,随便在地里用铁锨乱翻,一天也能翻出几十斤来。

    司小松一听烤地瓜,也动心起来,可是考虑到地瓜地在另一个方向,太远了。而且还要找机会去弄松子,就很有些犹豫。

    燃文

    “这样吧,明天我们去弄地瓜,咱们也去碰碰运气。”

    “太好了,我最爱吃烤地瓜了,上次去夜市,官府在推广,有试吃。可好吃了,但是我娘不给我买,还踢我。”司小柏委屈的说道。

    拾秋,除了粮食外,还有很多的经济作物也可以捡拾。

    经济作物就拿花生来说,因为果实小,收获时比红薯遗漏得还要多。只要你肯在收获过的花生地里弯弯腰,用手随便挖几下,就能捡到一两个花生果。

    今年的花生地,是很多人早就盯着的。毕竟官府在夜市推广了几天后,这种高含油脂的零食实在太对这个年代人的胃口了。

    今年多伦城还种植了一万亩棉花。毕竟冬季就要来了,这几万人还要做棉衣和棉被。需求很大。

    城里出来拾棉花的大多是女人,毕竟这里冬天太冷,冬天家家户户都要做棉衣。如果去商店里买棉花很费钱的,毕竟一家老小每一个人都要做棉衣的。

    这次开放拾秋,好多女人就打算,能捡拾多少算多少,毕竟也算是省钱了不是。

    没来这里之前,她们就捡拾过棉花,都有经验。她们把摘花时没有摘干净的棉朵收入囊中,还把没有开放的棉花桃子掰开,取出里面的硬瓣子,回去后晒到房顶上,干后照样可以弹成棉絮。虽然棉绒短了一些,织布不行,但做棉衣和棉鞋,絮被子和褥子不成问题。

    这次拾秋,很多家长承诺,捡回来的粮食和蔬菜,孩子们可以拿去市场上售卖。

    赚的钱一半归家里,一半作为孩子的零花钱。孩子们没想到还有这种好事儿,一个个的开心死了。

    这些农民都是流民,去年还差点没有饿死,今年来了多伦城,分了地,建了房,还获得了大丰收,一下子就翻身了。

    本来他们舍不得把钱给孩子乱花的。

    但是,衙门里的教育科,发布了命令,允许孩子们去拾秋,得钱家里一半,自己一半。华夏的百姓自古以来就害怕官府,官府的命令他们不敢违背。

    这道命令的出发点是为了培养孩子从小具有经营意识。让他们懂得,劳动可以创造财富,一分辛苦一份收获。让他们从小就有创业精神和经营的兴趣。这远比书本上学的知识来的有用。

    男孩子得了零花钱,都会奔向商店里玩具柜台,那里有金属的弹弓卖,还有竹蜻蜓、木陀螺、纸风筝、玻璃球。

    司家兄弟眼红商店里一套六种颜色的玻璃弹珠很久了。每次路过都盯着看。这个年代的玻璃可不便宜。那是奢侈品。

    女孩子则会去买花手绢和红头绳。年轻得姑娘和小媳妇拾秋得钱,则会去买胭脂和蛤蜊油擦手和擦脸,防止冬天冻裂了皮肤。商店和杂货铺子里还有凤仙花做的指甲油卖。这些都是紧俏的商品。

    壮劳力一般不回去拾秋,这笔小钱儿就是给在家里不能干重活的老幼妇孺和残疾人的。算是衙门的一项仁政。

    自己去拾秋和老人孩子抢,还不够丢人的。想赚钱可以去码头扛麻袋,或者去煤场运煤,打煤饼。多伦城新建,到处都是工作机会。

    今年因为粮食种植都是上面的指令,每一个社区种植的都不一样,大家需要互通有无。所以能捡一些,就不用花钱买了。

    拾秋只是一种乐趣,小打小闹,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算是对家用的一些补充。

    农民卖了粮食得了钱,可以去官营的百货店去买生活所需,也可以去路边摊和夜市去采购,农民也会把自留的一部分收获物拿来交易。

    为了活跃市场,衙门把门前的那个广场开放出来,作为露天市场使用。

    分为早市和夜市。

    任何人在去官府取得执照后,都可以去广场上摆地摊,出售自己的东西。官府每天只收取一个铜钱的垃圾清运费即可。

    每天天一亮,早市就开始了,早市开放一个时辰。

    每天天黑后,广场的路灯点燃,开放一个时辰的夜市。在灯光下,摆摊的摊主也点起商店里买的电石灯,开始卖自己的商品。

    开放的时间一过,不论是卖货的,还是买货的,立刻就得离开。清扫工人进场收拾干净。保持广场整洁。

    广场四周,周长两千米,除了衙门那一侧,衙门六扇门两侧,对着广场开门的都是办事的机构外。剩下的三面都是商铺,这些商铺也在天黑后营业一个时辰。

    因为治安良好,多伦城敢于开房夜市,每到夜晚,城中心的广场还是非常热闹的,有卖小吃的,有杂耍的班子,有唱戏的临时搭建微型戏台。

    因为放开了拾秋,大人都麻痹了。

    司小松和司小柏商量着,趁机越过铁丝网,去那片红松林附近掏花栗鼠和松鼠的洞。

    它俩算计过了,松子和榛子的价格可比粮食贵太多了。拾秋能赚几个钱,不如去掏花栗鼠和松鼠的洞。

    第五天,两人和家里打了招呼,起早把家里给带的两块玉米面饼子和水葫芦放在背篓里。就顶着星星出了门。

    到了城门口,天已经开始亮了。

    莫道君行早,更有夜行人。

    此时城门口已经排起了队伍,都是出城去拾秋的人。有些地种植的东西稀罕,所以大家都抢着去,去晚了就没有了。

    而且离城里近的地方都捡拾干净了,只有往远走才有好的收获。

    像花生地,这是今年试种的新品种,一共就种植了五百亩地。还有向日葵地,才一百亩多点。另外像胡罗卜,小孩子都爱吃。

    花生是西班牙人从美洲带来的,1530年从菲律宾传来福建的。此时传入不到一百年,北方根本没有。

    南方的向日葵明末从越南传到云南,而适合北中国气候的向日葵要到1900年左右才从俄国传来。

    但是多伦城的炒货店铺里,已经有瓜子和花生卖了。只不过都是南方运来的,价格很贵。

    本地虽然试种了一些,刚刚收获,还没有上市。本地人吃到的都是南方来的,这两种炒货都是作为零食出售的,因为富含油脂,而广受欢迎。

    听说官府的花生和向日葵的试验田也放开了拾秋,女人和孩子都跃跃欲试,这两种东西实在是太好吃了。

    之前官府为了推广,举办了三天夜市试吃活动,很多人都尝过。

    所以,已得到开放的消息,人们就早早的就在城门前排队,去晚了,就什么都捡不到了。

    司小柏看看这些谈论这花生和瓜子的人,心里也有些动心。

    司小松看看他说道:“你不要心急,咱们卖了榛子和松子,可以去买点。那个炒货才五文钱一斤,比榛子还便宜些呢。他们拾秋的也会在夜市出售,价格会更低,榛子是北方来才有的,现在不太平,货很少,更贵呢,”

    司小柏一想,是这个道理没错。心里计划着,卖了松子和榛子,买些炒花生解馋。

    这时候,城门上一个军官敲响了铜锣。这是要开城门的信号。

    “各位父老乡亲,最近不太平,朵颜的蒙古人骑兵已经出现在西边五十里外,大家拾秋一定不要走出铁丝网和壕沟。要多人结伴,注意安全。有些草原狼也会钻进铁丝网里捕捉田鼠,谁叫咱们这边丰收呢,老鼠也多。总之不要落单。好了,不要着急,现在大家排好队出城。”

    随着一阵牙酸的声音,沉重的城门打开。前面离开动了起来,司小松抓住司小柏的胳膊,以免北挤散了。跟着人流向城外涌去。

434、蒙古人来了一

    司家兄弟,被人流推动着,挟裹着,一路从城门洞出去。

    出了城门洞子,四周一下子开快阔了起来。

    城门外是一块半圆形的空地,前边是一座木桥。

    护城河大概有二十米宽,五米多深。里边蓄满了水。

    因为城东紧邻着滦河,虽然是上游,水量挺大的。

    建城的时候,挖护城河取土,好夯筑城墙。

    城墙建好后,自然外侧就有了护城河。把滦河的水一挖通,自然就成了护城河。

    “大伙儿都不要急,排队过桥。”有几个民兵在桥头组织排队。毕竟护城河五米多深,掉下去会淹死人的。

    “喂,司小松,你们也去捡花生吗”一个黑小子对着司小松说道。

    司小松转过头,一看是大名社的二黑。

    大名社的人都是大名府逃荒来的,不像幸福社都是保定府来的。这个年代,族群乡党盛行,不同的地域的人往往比较抱团,甚至排外。

    小孩子也一样,幸福社的跑到大名社去玩,被欺负的几率很大,反之亦然。

    当然小孩子打架,大人是懒得管的。这里讲究父一辈子一辈,大人们是大人的事情,孩子们归孩子们的事情,彼此不相干。

    看着二黑警惕的脸孔,还有周围十几个大名社的孩子,都紧张的看着他俩,司小松笑着说道:“放心吧,我们不去抢花生,我们往西去。”

    二黑带着十几个男孩、七八个女孩都有些小警惕。

    这哥俩拾秋可是一把好手,前两天没少抢她们的。他俩经验丰富,好东西被弄走了不少。

    “真的,你们不骗人,奸人没饭吃”

    “嘁!谁稀罕骗你们这些小屁孩儿”司小柏鄙夷的说道。

    “你说什么,你才是小屁孩”几个孩子不干了,撸袖子准备打一架。

    “好了好了,马上要过桥了。”司小松连忙喊道。

    一群人蜂拥过桥,然后人群四散,往哪个方向去的人的都有。

    司家兄弟真的向着西边去了。

    二黑等人,不解的看了看。有些不大相信。

    这俩小子一向是无利不起早,早上捡粪都比别人起得早,每次都能捡满一筐。

    今天是第一天开放花生地,他俩怎么可能不动心,花生多好吃啊。就是拿到夜市去摆摊,也能赚不少钱呢。

    “二黑哥,他们会不会是骗我们,先往西走,然后折回来。”一个瘦小的小女孩八妹问道。

    “不会的,没必要,咱们也不能拦着他们不让他们去捡拾花生,何必呢。”

    三兔子挠挠脑袋说道:“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这两头狼崽子,为了一个驴粪蛋子还和我打了一架,现在,放着花生这种好东西居然不去。”

    二黑思索半刻,忽然说道:“不对,这俩个坏小子,准是找到了更好的赚钱道道,要不然,他俩的秉性不可能不去捡拾花生果。”

    “二哥,你是什么意思,咱们跟着他俩,到时候有好处见者有份,”二狗子很狗腿的说道。

    “对,咱们跟着他们,这段时间,他们得了不少的好处,都是咱们争不过他俩,这回,让咱们也吃他们一道。”赖俐头小三子也跟着说道。

    “二黑哥,我还是想去捡花生,花生多好吃啊,再说家里也不让我们乱走。”八妹说道。

    立刻,几个女孩子也附和道。

    “你们丫头就是胆小,没用,等我们赚了钱,你们可不要哭鼻子。”三兔子大声呵斥道。

    “好了好了,女孩子就不要去了,八妹你带她们去捡花生吧,我们跟着去看看,要是没有什么好东西,我们再回去找你们,要是到了晚上,我们没去找你们,你们就自己回去,不要把谁遗忘了,走时数好人数。”

    “好的,二黑哥,你放心吧,”八妹在女孩子里年纪最大,白了二兔子一眼,带着一群小姑娘挎着柳条筐走了。

    “走吧咱们都跟上,看看这俩小子憋着什么坏呢。”二黑招呼大家跟上。

    十几个十二三岁的半大孩子远远的缀在后面,跟着司家兄弟向西去。

    司家兄弟颠颠跑,走的很快,路过胡罗卜地,没有停下。

    路过玉米地,没有停下来。

    路过棉花地,二黑想,这次他俩的目的是棉花了吧,这里已经离开城墙十几里了,应该没有人来过这块不大的棉花田。

    在秋天,强烈的高原阳光照耀下,还有好多的棉花没有采摘干净。

    十几个孩子都兴奋的互相看看。

    棉花可是很贵的。还好卖钱,毕竟冬天要来了,人人都需要一身厚厚的棉衣棉裤棉鞋。

    这么远的的地方居然有一小块棉花田,真是奇怪,干枯的植株有好多的棉桃没有张开,在烈日下闪耀着铁红色的光芒。

    发财了发财了。

    这里应该是官府的一块试验田,这种棉桃比他们见过的大得多。这里已经快到农田的边缘了。

    没有拾秋的人走这么远。真是捡了大便宜。

    张开的棉桃都被采摘干净了,这些没有裂开的棉桃还在干枯的枝条上随风摇曳。

    这些孩子都知道,这些没有长好的棉桃也可以用的,知识纤维短,没法子纺线和织布。

    但是只要把棉桃打开,掏出芯子,放在房顶上晒干,里边的棉花一样可以做棉衣和被子。

    这一片棉花足足十亩地,可把大家高兴坏了。

    嘿嘿,这次也让司家兄弟吃一个大亏。

    二黑他们钻进了棉花田,却惊讶的看到,司家兄弟只是略微看了看就,继续背着背篓向西走去。

    眼看着他俩跑到了铁丝网边边上。拿出小铲子,在铁丝网下挖了一个一尺多深的坑。然后毫不犹豫的钻了出去。

    二黑等人傻眼了。

    他们疯了吗,出了铁丝网,外面的世界就是草原,没有任何的保护了。

    虽然在壕沟外,还有三个骑兵团的军营。

    北边的白银骑兵团,西边的土默特骑兵团,南边的龙骑兵团。

    这三个团以伍为单位,五个骑兵每隔十分钟就会沿着铁丝网巡逻一次。保护草原腹地,这块孤悬着的飞地。

    但是一旦离开这里,外面的野兽和蒙古人,绝地不是这些孩子能对付的了的。

    而且衙门严禁任何人离开铁丝网,进出多伦城和周围的地区只有唯一的通道,就是滦河的水运。

    “二黑哥,咱们怎么办。”三兔子趴在铁丝网下问道。

    二黑也傻眼了,没想到司家兄弟的目标不是这块棉花地,而是远处。

    远处的青山下,一片密集的树林,有松树和柏树,还有椓树。

    “我知道了,这俩小子是奔着松子和榛子去的。那里搞不好还有木耳。这些东西可比粮食、棉花值钱太多了。”

    明日三更

435、蒙古人来了二

    司小松和司小柏进了黑松林,二人也累的不轻,为了赶时间,二人几乎是一路小跑。

    “哥,咱们歇一会吧。我实在是累的不行了。”

    “好吧,反正也到地方了,喝点水,吃点东西吧”

    说着两人拿出玉米饼子开始啃了起来,然后就着水吞咽。其实,玉米饼子用火烤一下更好吃,会发出非常香甜的味道。但是他俩不敢生火,毕竟最近蒙古人快来了,而且这里离铁丝网不算太远,烟柱会招来巡逻队的。

    “哥,你说花栗鼠和老鼠有什么不同吗。它们储存的食物更多吗。”司小柏问道。他对田鼠比较了解,对花栗鼠和松鼠了解不多。

    “当然了,我跟你说,花栗鼠喜欢吃栗子,它专门收集栗子。我问过了,糖炒栗子店铺里一斤三文钱收生栗子呢,不比松子便宜。咱们这次只要找到几个洞穴就够了。”

    “哥,几个洞能掏出多少来,还不够咱俩折腾这么远的。”

    “哈哈哈,那是你不知道情况。每只花栗鼠要为冬天储存6000个栗子,而花栗鼠每次最多能用颊囊搬运3个栗子,换算下来花栗鼠为冬眠准备食物足足要跑上2000趟。每3颗栗子的重量大约是一两,这样一来花栗鼠为了过冬至少要准备一担的食物,这些食物能够很容易就能装上一大袋子。”

    明代一斤六百克,一担60公斤。

    “啥,一只花栗鼠就有这么多。”

    “一会找到花栗鼠的窝你就知道了。”

    “这么说我们找到一个就够了,我们俩一人背半担的栗子,还能在捎带一点松子和榛子,再多就背不动了。”

    “啥,你还想全窝端啊,你把栗子都弄走了,花栗鼠只能去上吊了。我们每一个窝,只能拿走十斤就可以了。十二分之一不会把花栗鼠饿死的。要不然它们一家怎么过冬啊。”

    司小柏有些脸红,自己本来就是偷人家的劳动果实,还想都拿走,实在是太过分了。其实自己不是有心的,只是没有想这么多。还是大哥比较明白事理。

    “好了,吃了东西,也休息了咱们开始吧。”司小松叫弟弟一块开始搜索。

    二黑等人进了树林,就傻眼了,他们没发现司家兄弟,而且他们也不知道怎么找松子和榛子,树上倒是密密麻麻都是松果,可是他们爬不上去,那里太高了。

    “松塔太高了,根本弄不下来,早知道还不如去捡花生了。”三兔子抱怨道。

    “不知道司家兄弟是怎么弄得。他俩一定有办法,我看到之前,我们拾秋,他俩就挖田鼠洞,一个洞里就有三十多斤粮食。比我们收获多多了。”二蛋说道。

    司小松和司小柏忙活了半天,很快就找到了好几个松鼠和花栗鼠的洞穴。用棍子吧松鼠和花栗鼠赶走,然后每个洞里都掏出来一些。

    司小松看看洞里东西的多少决定掏多少。有些几个洞是刚刚离开父母的小松鼠的,东西不多,直接就放弃了。这种第一年独立生活的小松鼠,缺乏经验,要是拿了,恐怕就过不了冬天了。

    不大一会,两人的背篓就装满了。每个人都有六十斤左右,毕竟两人虽然干农活,但年纪还小,再多就背不动了。

    “好了,做人不能太贪心,咱们回去吧。”

    “好的,哥,咋俩足足弄了一担的果实,这次可发了一笔大财啊,”

    二人说着,就赶紧往回走,他俩也是提心吊胆的,就怕遇到什么野兽,他俩可是万万对付不了的。

    二黑等人迷路了,他们在黑松林里转了几圈没有找到,司家兄弟,也没有发现他们的踪迹。

    “二黑哥,现在怎么办,咱们还找吗。”

    “不找怎么办,你们谁记得来时的路,咱们自己走的出去吗。”二黑烦躁的说道。他们没有经验,不像司家兄弟在保定府那边是靠近太行山附近的山民,大名府都是平原。

    进山不像在平地,没有经验容易在原始森林里迷路。这块黑松林非常高,树冠遮天蔽日的,他们一群人冲进去,没有留下路标,很快就走迷路了。

    “咦,那边有炊烟,你们看那个烟柱,是不是司家兄弟。”三兔子指着远处山丘后的烟柱说道。

    二黑年纪最大,人也沉稳些,心里疑惑,这里离铁丝网不远,还有骑兵巡逻,四家兄弟疯了,才敢生火。要是被抓到,肯定同知家里来领回去,屁股不被达成四瓣才怪。

    “都别出声,跟我去看看。”

    十几个孩子,悄悄地爬上那座山丘,拨开一人高的乱草,向着山下看去。

    二黑倒抽了一口冷气。自己这些人昏头昏脑的居然横穿了黑松林,山下就是新的一片草原了。

    最让他们吃惊的是,远处的草原上,无数的人马正在安营扎寨。

    蒙古人!

    对面的小河外,全是蒙古人,无边无沿,不知道有多少。他们正在搭建毡包,还带着大量的牛羊。

    一些女人在河边打水。还有骑兵在外围奔驰。

    二黑知道这里离着铁丝网不到五十里。只是因为黑松林的阻隔,两边互相不知道情况,所以才没有被土默特骑兵团发现。

    二黑没想到,今天跟踪司家兄弟,好处没得到,反倒惹上了大麻烦。他浑身冷汗都湿透了。其他几个孩子也吓傻了。

    二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做了一个手势,招呼大家从草丛中慢慢退回去。这里地势较高,站在这里能看到黑松林的整体,二黑仔细的认定了几处明显的标志,记下来。按照这些标志应该可以回去。

    “大家不要怕,你们听我说,咱们什么也不要了,你们跟着我走,马上回去。一个跟着一个,不要掉队。”

    其他孩子此时都吓得手脚发麻不知道怎么办好,二黑就成了大家的主心骨,都点了点头。

    “别弄出动静,慢慢的下来。”

    二黑带着十几个孩子,下了山区,立刻向来路飞奔而去。

    司小松和四小柏背着沉重的背篓,终于走出了黑松林,又走了五里路,看到了壕沟。向着铁丝网走去。两人一边走着,一边开心的计划着卖了钱,去商店买什么。

    “哥,我怎么好像听见二黑的声音了。好像二黑在喊我们”司小柏忽然说道。

    “你累坏了吧,耳朵都不好使了,他们不是去捡拾花生果了吗。怎么会来这里。”

    说着两人已经到了壕沟边上,两人吧背篓卸下来,过了壕沟,又从之前在铁丝网下挖的洞钻回去。

    两人正准备吧这个洞填好。忽然看到远处,正是二黑等人,一边大喊着,一边飞奔过来。他们跑的非常狼狈。背篓都扔了。

    两人目瞪口呆,这是什么情况。

    二黑一个健步跳进了壕沟。接着十几个孩子扑通扑通的跳进壕沟。

    “快,司小松你拉我一把。”

    二黑焦急的喊道。

    “出大事了,快点”

    今天有点事,耽误了,欠的两章明天上午发上来。

436、先下手为强

    司小柏气愤的骂道:“你们也太不要脸了,居然跟踪我们,这里是我们发现的。”

    司小松拉住司小柏,他看二黑他们筐都扔了,有的孩子鞋都跑掉了。直到一定是遇见了什么事情。

    “出什么事了。”

    “蒙古人来了,山那边全是蒙古人。”三兔子最沉不住气,大声吼道。

    “我们跟着你们进了黑松林,然后迷了路,不知道怎么就走穿了,翻过那个小山丘,我们看到另一面,有条河,那里好多而蒙古人在安营扎寨。”二黑喘了喘气,冷静了一下情绪说道。”

    “那我们怎么办,回城去衙门报告吧。”一个孩子惊慌的说道。

    司小松想了想,说道:“这里回城还有十几里路呢,这样吧,二黑你留下来,其他人回城去报告。这里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巡逻的骑兵经过,我们把情况报告给大军。”

    二黑有些害怕,很想逃回城里去,毕竟那里有城墙保护,还有几万人。但是,看司小松坚定的眼神儿,受到了鼓舞,他可不想被人看不起。

    “好吧我留下和你们一起等大军经过。”

    “二黑哥,你和我们一起回城吧,这里太危险了。”三兔子急道。

    “听话,你们先回去,司家兄弟没有见过蒙古人,他们没法和大军说清楚,你们先回去。我们完事了也会回去。别担心”

    十几个孩子,匆匆忙忙的往城里跑去。

    这几天秋收已经完成,甚至拾秋都要结束了。骑兵们也累的不行,好在周边的蒙古部落都退了回去,停止了骚扰。

    军营放了两天假,大家痛快的洗了个热水澡,然后都在呼呼大睡。除了少数尖兵斥候,远远的放出去侦察,所有人都在抓紧时间休息,准备即将到来的大战。

    在一处铁丝网外,有几座帐篷,这里驻扎着一个中队的骑兵。王浩昨晚倒下就睡,直到今天中午才起来,正在洗漱,就看到传令兵进来报告。

    “有几个孩子报告说发现了蒙古人大队人马”

    王浩一愣,这些天斥候一直在搜寻,防止蒙古人突然偷袭,并没有发现大队的蒙古人,之前骚扰的部落也都退回了自己本来的营地。

    “人呢,”

    “在门外呢”

    “叫他们进来,”

    二黑和司小松等人,忐忑不安的进了大帐,他们忍不住好奇的而四处看,这个巨大的帐篷里都是上下两层的铁制床铺,中间有一个桌子和一把椅子。

    “你们在哪里发现的蒙古人。”一个中等身材的年轻军官问道。“不要紧张,我叫王浩,你们叫我浩哥儿就可以,我是这里的中队长,”

    “是在黑松林的另一侧山下。有好多的蒙古人,正在搭建帐篷,还有好多蒙古女人在打水。牛羊也不少。”

    黑松林,王浩沉吟了一下,就在不远处,蒙古人什么时候偷偷摸进来的,真是灯下黑,近处反倒没有仔细搜索。

    带着家卷和羊群,那这些人就是原道而来的,不是附近这些部落。是哈喇沁人,一定是,只有这样的远方部落才会带着整个部落去攻打另一个部落,因为游牧,可以全体都带走,没有必要留下营地给敌人可趁之机。

    而带着所有的牛羊,也可以保障后勤。

    这些人不是之前骚扰的那些周围的小部落,是真正的大敌。

    “是不是这里,”王浩用手指着地图上黑松林西侧,一块S形的河套地区。

    “对,就是这里,”二黑虽然不会看地图,但是王浩桌子上的地图非常的清晰,连那个小山包都标注了出来。二黑心里一看就明白。

    “我们就是趴在这里,看的清清楚楚。下面漫山遍野都是帐篷。不知道有多少人。”

    “好的,我知道了,你们回去不要乱说,以免引起恐慌,我这边就向上报告这件事。你们把名字登记一下,如果情况属实,衙门会给你们奖励的。”

    二黑和司家兄弟,走在回城的路上。他们每人都得到了一袋子糖果,是王浩给他们的。

    骑兵经常长时间在外执行任务,特殊情况下断粮是常有的事情,为了防止因为饥饿而低血糖。配发了很多的巧克力和糖果。

    不管情况是否属实,这些孩子是应该奖励的,毕竟这说明了他们对自己家园的热心。王浩让通讯兵给他们每人一袋子糖果作为鼓励。

    “好甜啊,这是水果糖吧,真好吃。”司小柏眯着眼睛,嘴里喊着一块糖块,满足的说道。

    “不知道大军会怎么处理,看样子是要打仗了。”二黑说道。

    “昨天晚上,我爹还把刀枪铠甲拿出来,用布擦去了油封,看样子真是要打仗了。”

    二黑咬牙道:“这些狗鞑子,就见不得别人过的好,咱们去年差点没饿死,好不容易跑到草原上,今年才丰收,他们就要来抢。跟他们拼了。”

    “就是,跟他们拼了。这多伦城多好啊,没有地主恶霸,没有泼皮喇虎,没有拍花子,家家都有饱饭吃,瞧病也不要钱,不用为了治病借还不清的印子钱。谁也别想让我们再回到以前去。”司小松也恨恨的说道。

    “哥,咱们太小了,帮不上什么忙,”

    “听说,商店里以后要专门开一个火器柜台,官府要放开民间持有火门枪,咱们攒够了钱,就去买一把火铳。狗日的谁敢来抢我们,就用火铳轰他娘的。”

    几个孩子走后,几匹快马冲出这个临时的哨所,奔向各个大营和城里的总管府。

    总管府里立刻就忙碌了起来。军官围在一张绿尼大桌的地图上,指指点点。

    安三溪说道:“没想到哈喇沁人还挺鸡贼的,不声不响的跟我们玩灯下黑,在黑松林西边埋伏了这么多人马。真是小看他们了。”

    “其他诸部的兵马都到那里了。”黄三大声问道。

    一个作战参谋上前回到道:“根据各路斥候的的回报,哈喇沁人的两大集团已经到了西边六十多里的地方。土默特部七个台吉在正南面一百里左右的地方。东面是朵颜三十六家的大小部落,已经到了距离城堡不到三十里的地方。北方是察哈尔人的地盘,那里是乌珠穆沁草原。我们现在是彻底被包围在这里了。”

    所有人都看着安三溪,等待这他的命令。黄三比他低一级,而且老爷明确说过,黄三带领的步兵任务就是保护城堡、码头和多伦城。执行的就是守备任务。具体作战是安三溪负责。黄三只是多伦城的卫戍长官而已。

    “动员全体人员,坚壁清野,把野外所有的庄稼秸秆都收回来,收不回来的就烧掉,不给蒙古人提供马料。田野里的水井全部填埋,手压机井全部拿回来。”

    “把铁丝网收回来,围在城墙外和垛口外侧。分发武器,按照社区组织民兵。把三个骑兵团都调回城里。我们粮食足够,水源充足,只要坚持道下雪,到时候就是蒙古人扛不住的时候。”

    黄三也点头道:“是的,咱们凭借坚城,粮食充足,没必要和他们打硬仗,耗死他们最好,这样损失最小,等下雪了,他们呆在野外,冻死他们。”

    “不过,也不能完全被动的防守。这样太便宜他们了,我带着三个骑兵团,一万骑兵,突袭黑松林附近的那些蒙古人,打完了直接撤退会城里。让他们知道多伦城不是那么好打的。”安三溪看着地图上,黑松林西侧那片画着红圈的地域说道。

437、苏不地的纠结

    苏不地(束不的)的大帐里灯火通明。东部朵颜诸位领主和塔布囊都汇聚一堂。正在宴饮。

    他们今天刚刚赶到多伦城西面的这块河曲地扎营的。他们是沿着燕山绕过来的,没有被多伦的明人发现。

    他们准备在其他部落和明人的三大营骑兵混战时,去抄明人骑兵的后路。

    只要消灭了明人的骑兵。草原上凭借一座孤城,是守不了太长时间的。这里的粮食已经让这些饿疯了的蒙古人垂涎三尺。

    苏不地是长昂的孙子,此时朵颜诸部的威望最高的首领。大明甚至把朵颜三十六家称为束部。他有这份荣光,其实全靠他爷。

    他爷长昂可是一个能折腾的主,折腾了一辈子。

    他活着的时候,是朵颜最后的一次回光返照。

    随着他去世,朵颜彻底衰落下来,苏不地也就是接着余威,名义上统领东部朵颜而已。

    表面上苏不地和东西喀喇沁的汗阿海(拉斯喜布)、洪台吉(布颜阿海)三足鼎立,都是朵颜的首领。

    但是实际上,苏不地并不能像汗阿海和洪台吉一样统领朵颜三分之一的人马。东部朵颜只是非常松散的联盟。诸位塔布囊(黄金家族驸马)也就是名义上听调不听宣而已。

    他们家这一支是成吉思汗部将者勒蔑后裔,朵颜卫都督花当重孙,影克长子。

    长昂幼失母,由姨母和姑母养育成人。

    隆庆元年(1567),长昂之父南下攻入明境,被火器击毙,后经明廷诏准,袭父职都督。居大宁城(今内蒙古宁城县)一带。

    长大后娶蒙古右翼喀喇沁部领主青把都长女。

    后屡与图们汗、速把亥、青把都等联合,袭扰明境。

    万历三年(1575),南下攻明,被戚继光击败坠马,险遭擒。他的叔叔,长秃被俘,经纳马钻刀立誓,获释。

    十一年(1583),助内喀尔喀领主卜言把都儿等集3万余人为速把亥复仇,被明将李平胡击退。

    速把亥,朵颜三位之一泰宁部落酋长,屡次侵犯明朝边境,为辽东总兵李成梁所杀。

    其死后次子把兔儿常欲复仇,屡次侵犯边境,联合其余部落,最终被董一元击杀。

    长昂的妻子,东桂死后,他把对爱妻的感情转移到了小姨子身上,又强占已适图们汗的青把都次女(东桂之妹),遂与图们汗翻脸结仇。

    十九年(1591),遭图们汗和明军合击。此后与明朝时战时和。

    二十九年(1601),为了安抚他,明朝许可恢复木市。木市是明代与蒙古、女真族以木材、布帛交换为主的互市。

    三十四年(1606),拥兵至山海关前。不久,在行猎途中坠马死,朵颜卫亦随之衰落。

    苏不地没有他爷爷的威风,只能借着祖宗名头,还算混的下去。

    但是,苏不地和建奴有很深的仇怨,他和喀喇沁汗也有非常深的矛盾。

    所以去年土默特王爷、鄂尔多斯济农,联合哈喇沁汗、洪台吉以及朵颜诸部联合对抗林丹汗的西征时,苏不地迁沿不去,墨迹了好久。

    林丹汗的西征导致漠南蒙古诸部纷纷给皇太极去信,企图拉拢皇太极出兵,共同对抗林丹汗。

    而崇祯皇帝也是看透了,不论大明给不给他们援助,都不会改变他们越来越亲建奴的脚步。

    1627年后,从鄂尔多斯济农,到朵颜的那些塔布囊们,正在集体转向沉阳。

    如果说袁崇焕一再坚持的市赏还有效的话,也仅仅是对苏不地有效。他即不愿走近林丹汗,也嫉妒厌恶汗阿海、对建奴更是仇深似海。

    崇祯二年的皇太极破关入侵,整个朵颜,只有苏不地没有参与入侵大明,反倒是攻击被金兵占领的几座城市。

    关于对蒙古的政策,袁崇焕和崇祯有很大的分歧。

    其实平心而论,漠南蒙古的力量不足以对抗林丹汗,他们必然要和建奴联合来自保。

    而且因为力量对比的差异,使他们从合作转而变成了投靠和被保护。

    明朝仅仅靠着市赏,是不可能真正拉住朵颜等部的。

    饥荒只是一时的困难,而林丹汗是生死大敌,要抢夺的是草场和女人、奴隶、牛羊。

    林丹汗统一蒙古的大志向,是牺牲各个王爷、济农、台吉、那颜的利益为代价的。

    敌人的敌人,天然就是朋友。所以只要林丹汗的问题不解决,朵颜早晚还是要向沉阳靠拢。

    林丹汗想重新走一遍成吉思汗的道路,靠征伐兼并统一蒙古。但是时代变了,空城计唱第二回就不灵了。

    成吉思汗时代,周围全是处于末期的老帝国。不论是大金、宋、西夏,还是花剌子模、波斯、阿拉伯帝国全部都过了辉煌的顶点,全部在衰落中走向灭亡的途中。

    而此时,后金正如旭日东升。

    从历史来看,华夏最能打的一直都是东北人。他们是天生的征服者。

    东北人永远压着蒙古高原。东北崛起时,蒙古高原没戏。

    匈奴被东胡人赶走,去了欧洲。

    柔然又被大兴安岭走出来的鲜卑人赶走。

    契丹人被松花江的女真人干掉。

    其实成吉思汗这一支,他们来自蒙古乞颜部。他们也是在东北地区的黑龙江上游游牧的。最终统一了蒙古,建立了人类历史上最大帝国。

    明末满清崛起,彻底瓦解蒙古三大集团,到乾隆时把最后的抵抗力量消灭。准格尔部最后一个男婴被用弓弦绞死,卫拉特人,当年名震天下的瓦剌人彻底灭亡。

    现在建奴再度崛起,就没有蒙古高原上这些部落什么事情了。

    更要命的是,此时的蒙古遍布着各种王爷,大大小小的汗,台吉多如牛羊,那颜遍地走。

    为什么会这样,是谁封他们做汗的,他们法统是那里授予的。

    他们的汗位来源于达,赖喇,嘛对散居于蒙古各地的首领们赐予“汗号”,造成北元末期“大汗”林立,林丹汗身为全蒙古大汗的威信难以树立。

    林丹汗的失败,后世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整个蒙古地区从上到下都已经信奉了藏传黄教格鲁派。

    林丹汗自己却改信了萨迦派花教。导致他的统一战争蒙上宗教战争的色彩,遭到所有人,不论上下层的激烈反抗。

    其实,苏不地是少有的明白人,他对蒙古人的前途看的很透彻。他其实是最理解林丹汗的人。

    蒙古不统一起来是没有前途的,而林丹汗改宗花教,他是真正看懂了林丹汗意图的人。

    所以他对抵抗林丹汗的事业不感兴趣,对满清的拉拢也不积极。

    林丹汗即位的1604年,同样为蒙古黄金家族出身的四世达赖喇嘛云丹嘉措委派大慈诺门汗迈达里呼图克图,作为蒙古地区的格鲁派总代表前往林丹汗宫。

    为了获得格鲁派僧侣上层的支持,林丹汗迎接了迈达里呼图克图。

    迈达里呼图克图为刚刚即位的林丹汗举行了灌顶仪式,并传授了四世达赖喇嘛云丹嘉措赐予林丹汗“林丹呼图克图汗”的封号。

    当时13岁的林丹汗是无法选择的自己的信仰的。那个时候他并不完全明白这个选择的含义,更多的是他周围大臣们替他做主。

    随着林丹汗的长大和阅历的增加,林丹汗对格鲁派在蒙古地区的宗教作用有了不同的看法。

    在他看来,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仪规对蒙古民族的发展和汗权威信的确立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危害。

    一是皈依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喇嘛不得娶妻,无形中减少了蒙古族人口的繁衍,限制了蒙古族人口的增长;

    二是格鲁派传授的轮回报应仪规,提倡不杀生、不械斗,以慈悲为怀,在晨钟晚香的祈祷中,慢慢地磨灭了包括察哈尔人在内的蒙古民族的勇敢尚武精神,使察哈尔勇士渐渐地失去了斗志。

    三是格鲁派上层大喇嘛对散居于蒙古各地的首领们赐予“汗号”,造成北元末期“大汗”林立,林丹汗身为全蒙古大汗的威信难以树立。

    另外,元世祖忽必烈当年就是信奉藏传佛教萨迦派的,林丹汗认为自己当时皈依藏传佛教格鲁派显然是有悖于祖先传统的。

    (注释,此段引用了察哈尔历史研究者的一些文献内容。情节需要,不代表作者观点。)

    但是,做正确的的事情不一定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很多时候,做成一件事是需要条件的。

    宋明两朝,每一个皇帝都知道,不改革,这个帝国早晚要玩完。但是,所有皇帝的努力最终全部归于失败,他们不仅事业失败,平均年龄才活了三十出头而已。

    林丹汗的悲剧也不过是重复了一下而已。

    苏不地已经看透了林丹汗的未来,没有人会真正支持他,失败只是早晚而已。他从此只是装湖涂。

    这次汗阿海出面组织对多伦城的抢劫,他不能反对,因为垦殖,伤害了所有人的利益。他若反对就成了众失之的。

    他也不想和大明、林丹汗、建奴任何一方开战,这对他毫无意义。

    他在各种势力中反复无常的表现,其实只是一种掩饰和自我保护而已。所有人都把他看成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看着大帐内,一个个放浪形骸的塔布囊们,不论是美酒,还是歌舞都让他感觉索然无味。

    自己和乃仁巴特尔可没有仇怨。赵城之战自己就没参与,顺义王的死更扯不上关系。

    昨晚他派人偷偷的潜入了铁丝网,去观察过那座新进崛起的城池。那个城池不是那么好打的。

    这场战争意思一下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打生打死。

438、夜袭

    如果林丹汗真是一个雄主,他也会考虑追随他。

    但明显,他不是。

    连他自己的林丹呼图克图都是达赖喇嘛册封的,和其他草原上被封的一大堆汗没有任何区别。他几年后居然想自己改宗其他派别,不知道是怎么想的。

    正确的做法不应该是,向达赖喇嘛积极靠拢,获得他的支持来统一蒙古吗。让他册封自己为最高的统治者,两者展开合作吗。毕竟他黄金家族的嫡系血脉,北元王朝的实质皇帝,是一张王牌。

    察哈尔还有十万铁骑,八大营。他有合作的本钱。

    看看建奴,人家就是把萨满举得高高的,统一了信仰,才强大起来的。

    在苏不地看来,林丹的人生已经达到了巅峰,就要开始走下坡路了。

    “睿智的台吉,让我们为您的健康干杯。”巴布楚塔布囊举杯为苏不地贺。

    苏不地坐在中间宝座上,举起盛满马奶酒碗,向外弹了弹,礼敬长生天后,一饮而尽。周围一片喝彩。

    安三溪快马在军阵前奔驰而过,拔出他的佩刀,在雷鸣般的怒吼声中检阅着他的骑兵部队。

    左侧是土默特王爷的前卫队,现在的土默特骑兵团。军旗是一致狮子。中间是龙骑兵团,是他亲自训练的骑兵部队。右侧是白银部落组成的白银骑兵团。

    三个骑兵团都是3600人,每个都有六个营,外加一个六百人的团部。安三溪生后跟着200人亲兵卫队。全体骑兵12000人。大概是一个师的规模。

    “弟兄们,你们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

    “满意!”

    “现在有人要来抢我们,你们答应吗。”

    “弄死他,弄死他”

    蒙古人粗野的吼声震耳欲聋。白银骑兵团成员以前都是奴隶,干最苦的活儿,吃的比猪差,起的比鸡早。现在完全翻身了。没有台吉和贵族,他们发现天也没有塌下来,反而过的更好了。

    原来台吉们也不是必须有的。

    就像哲别说的那样,你们失去的只是锁链,其他什么也没有失去。

    是啊,穷的就剩下杆鸡把了,还有什么好失去的。

    中间的龙骑兵团始终保持冷静。

    这三个团的装备是不一样的。

    两个蒙古团,都是本部落最好的蒙古马,配备了铝合金的铠甲,又轻便,又结实。重量只有铁甲的三分之一。强度是钢铁的八倍。

    他们的武器也被换成了现代优质的钢材打造的弯刀。毕竟他们弯刀早已经玩的熟练了。骑弓被换成了滑轮弓,骑弓的威力达到了步弓的水平。箭头都是点钢的三棱穿甲箭。

    蒙古草原上的骑兵都是一身皮袍子,基本不着甲。

    一个是他们都是非职业兵,都是把放马牧羊的人临时招募起来作战。牧民连铁锅都是重要财产,那里置办得起全身铠甲,更不用说马铠了。他们的箭头都是骨头磨制的。

    这也是林丹汗打不过建奴一个重要原因。八旗不仅身强力壮,箭法精准,格斗精熟,他们的装备比大明还好,不论是重甲骑兵,还是重甲步兵。都不是蒙古人能比拟的。

    蒙古缺铁,又被大明用贸易卡住脖子,连皇帝都叫铁锅,可见铁的珍贵。

    现在这两个蒙古骑兵团,配发了本部落最好的三匹战马,还有这么精良的铠甲和武器,人人都非常满意。尤其是土默特骑兵团,他们本来就是顺义王的卫队,是土默特人中的精锐,现在更是如虎添翼。

    而龙骑兵团,穿的是草原迷彩服。人和马都又衣服,颜色便于隐蔽。布料都是防刺的。重要部位还有工程塑料以及缓冲层,降低打砸兵器的钝伤。

    龙骑兵每人装备两支短马枪,都是燧发枪。插在马鞍上。马鞍两侧还有各三个手铳的枪套。插着三支双管燧发枪手铳。此外骑兵的腰带上还挂着现代式样的马刀,和四枚手榴弹。

    他们的马匹都是阿拉伯马,肩高比蒙古马高出一尺多。四肢修长,爆发力极好。耐力也不错。虽然不如蒙古马耐粗饲,耐力超强。但是战场上,很多时候需要的是高机动性,耐力没有用处。

    人家打你时能追上你,你追人家时追不上。这个仗还怎么打,只能被动挨打。

    蒙古人天生爱马,对龙骑兵羡慕的不行。不过他们也知道,这支部队时杨老爷的嫡系,军官都是他的学生。不是其他人能比的。

    “弟兄们,大家跟着我,去给他们一个厉害瞧瞧。让这些老爷们看看谁才是草原上的狼,谁才是胆怯的鼹鼠。烧毁他们的营帐,抢走他们的马匹。还有他们的婆娘。”

    一片哄笑声。

    “现在出发!”

    天色已经黑了,今天是一个阴天,乌云遮住了月亮,伸手不见五指。

    目力最好的人也无法看清道路。

    但是这一切都难不倒安三溪。他让所有人在右臂系上白手巾,让后面的人看到前面的白色标记,防止走失和掉队。

    马蹄子上包着皮子。防止震动地面。

    一个向导在前面引导,他生了一双比狗还灵敏的鼻子。

    风从前方刮过。带来了狼毒花的味道。嗯,到了黑水滩了。风中扬起了沙尘,这是到了西边的沙地了。他用鼻子闻着,就知道到了那里。

    远处传来松香的味道,这一次所有人都知道,黑松林到了。

    着吃绕远路在另一侧沿着黑松林,到了朵颜营地的西侧。一万多人慢慢的停下来。

    此时已经是半夜。

    远处灯火通明,这是一片庞大的营地。

    足足有十七八万人在这里。

    这里聚集了三十六家的七个大部族,他们都是带着家卷牛羊一起来的。游牧民族就是这样,不像汉人,百姓是带不走的,只能在固定的定居点里,战争就是军队去打仗。

    而蒙古人则是,全体部落都去战区。就近扎营。

    老幼妇孺牛羊牲畜都在营地里随时提供后勤和支援。骑兵则去打仗。他们打到哪里,就游牧到哪里。他们就是这样游牧到欧洲去的。

    没有草原,就赶着牛羊去吃敌人土地上的庄稼,缺乏木材就拆除他们的房子。

    安三溪看看营地,喃喃的说道:“原来是朵颜人,大概三万多骑兵。”

    “弟兄,冲过去,灭此而朝食”

439、马踏联营

    三个骑兵团,一万两千人。即使在草原上,这也是一股不算小的力量。

    兵贵精,不贵多。人多并没有什么卵用。

    前面在S形的河曲地带,密密麻麻的毡包,住着十五六万人。

    但真正的战士只有三万多。也就是每个毡房一个兵丁。

    王浩所在的龙骑兵团,处于中路。他看到左右两翼两个蒙古骑兵团,纷纷放平了长矛。气势如虹的像向着前方的营地冲去。

    王浩想起在书院看历史书,当年曹操征乌桓,率领七千虎豹骑,从一个山岗上冲下去。山下有三十万乌桓人。也许就是现在的样子吧。

    那一战,史书只记载了五个字,曹操灭乌桓。

    老爷在讲课时常说,强汉盛唐,那个时代一汉当五胡,真是令人神往。

    安三溪骑着一匹雄壮的顿河马上,这匹马比其他马肩高还要高半尺。

    这本来是杨凡的坐骑,此战前,送给了安三溪。表示对他的看重。

    安三溪感动的痛哭流涕,这个时代主公把马赐给你,代表的意义非凡。安三溪视如珍宝。

    这匹马可以极大的增强安三溪的威信。这意味着,安三溪在这里可以代表老爷。这是极大的信任。

    安三溪没有任何理由,不把这里的一切打理好。否则,他无颜见自己的主公。

    安三溪一身草绿色的防刺服加防弹衣,头戴防爆头盔。一直冲在龙骑兵团锋失失阵型的的最前面。

    手里举着现代来的骑兵刀。大声呼喊着,像一支箭失一般插入敌营。

    纵马一跃,跳过了简单的栅栏冲入营地,顺便一刀砍倒一个光着屁股,刚从营帐里出睡眼惺忪,钻出来尿尿的朵颜人。

    四万多只马蹄的振动着大地,尽管已经包了皮子。还是提前就把朵颜人惊醒了。

    营区里一片大乱,大批的蒙古人从帐篷里钻出来,手忙脚乱的找着武器、皮甲、鞍鞯。

    晚上睡觉时,马都是卸下鞍鞯的。重新整备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这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

    幸好营地里没有熄灭的篝火,星星点点还有些亮光。

    楚布清塔布囊,本来搂着一个十五岁的蒙古少女睡得香甜,在空心的牛皮枕头里,他听到了马蹄振动大地的声音。

    他豁然睁开眼睛,敌袭!

    他推开怀里的少女,一骨碌爬起来。上万匹马,糟了。

    所有人都大意了,没想到乃仁巴特尔这个草原上被传神了的英雄。

    在十万骑兵的合围下,居然忙里偷闲,来打朵颜一个措手不及。

    他居然敢主动出击,而不是尽快把有限的骑兵缩回城墙里边去。

    楚布清手忙脚乱的重出营帐,抓起一把斩马刀,一脚踢醒门口蜷缩着睡觉的侍卫。

    “敌人打来了,赶紧给我备马,蠢猪。”

    两个亲兵一时间有些茫然,但是很快他们就精神了。因为安三溪已经冲到了眼前。

    汹涌的骑兵跟随着安三溪像潮水一般重来。安三溪看到一个足足有两米高的壮汉,光着身子,浑身都是黑毛,怪叫着举着一把狭长的双手斩马刀,扑过来。

    安三溪毫不犹豫的把手中的马刀狠狠地噼了过去。

    斩马刀沉重,速度慢,眨眼间安三溪连人带马已经冲到眼前。楚布清塔布囊紧急变招,横着举起斩马刀抵挡安三溪的噼砍。

    顿河马冲锋的巨大动力,加持在安三溪手中沉重的马刀上。哐当一声,火星四溅。

    楚布清双手虎口破裂,流出鲜血。整个人都被镇的向后飞了出去。轰隆一声砸倒了,身后的帐篷。

    紧接着身后的骑兵,手腕已一转,把马刀放平,战马高速冲过的瞬间,两个亲兵的脑袋就被后续骑兵削飞。根本不用噼砍。

    安三溪身边的亲兵都已经是战场的老手了,每个人都和蒙古人格斗上百场。在现代骑兵操典的指导下进步飞速。

    噗嗤一声,一个小瓦罐被扔到了帐篷上,破碎的同时烈焰燃起。这是最近才从新城运来的燃烧罐。里边是白糖和汽油、白磷、废旧橡胶。都是二愣子收来的废品做的。

    大明本地有磷矿开采。

    罐子一碎,白磷和空气接触立刻燃烧起来。

    此时大批骑兵冲进营地。三个骑兵团分散成一百二十个百人队,四处冲杀,投掷燃烧弹。蒙古人被打懵了,根本组织不起来有效的抵抗。

    很多人刚从皮被里钻钻出来,衣服都没穿,蒙古人习惯甲级睡眠,因为没有布匹,所以没有内衣和睡衣。

    随着燃烧弹的烈焰,战马也被惊吓的四处逃走,没有了马匹蒙古人就像被海浪冲到沙滩上的鱼,只能在骑兵团的砍杀下拼命挣扎。

    哈图桑台吉来的晚,他的部落驻地在北侧,有充分的时间整顿队伍。他集结了三千骑兵,像安三溪的龙骑兵团堵截过去。

    只要能阻遏住敌人的攻势,让他们慢下来,就能让更多的朵颜人集结起来。

    只要一片片的朵**兵集结起来。就能报把这些偷袭的敌人包围吃掉。

    安三溪看到前边的大队蒙古人组成阵列缓缓的推进过来。大吼:“手铳准备。”

    龙骑兵团在军号声中,快速像安三溪集中,三千六百多人和安三溪的二百亲兵重新组成了锋失阵型。

    两大骑兵阵列都开始了加速,其他蒙古人四散奔逃纷纷向两侧跑开。以免被两大军阵踩成肉泥。

    “放箭”哈图桑大吼。蒙古人骑射还是可以的在九十米外纷纷抓起骑弓四十五度鸟抛射。

    黑灯瞎火的,根本看不清这么远的敌人。只能借着火光概略射击。但是很快箭雨就覆盖率了前面的队伍。

    一阵噗噗的闷响。如中败革。防刺服加防弹衣组合,完美的挡住了弓箭的抛射。箭失射中人体,纷纷掉了下来。

    转瞬之间对冲的骑兵把距离拉进到了三十米。

    “开火”安三溪把马刀插回刀鞘。然后从马鞍钱前的枪套中拔出了两支双管燧发枪手铳。对着三十米外的敌人扣动了扳机。

    黑夜中无数的火光闪耀,一片片白雾升起。那是火铳开火时的火光。

    黑夜彷佛被一瞬间照亮。朵颜的骑兵门惊恐的睁大了眼睛。

    火器,对面的骑兵有火器。

440、隔河对话

    砰砰砰!

    密集的手铳发射,顿时把哈图桑的骑兵前面直接削去了一层。

    因为双方都是密集的队形,骑兵目标大,不论是是人还是马,正面的投影面积都非常高大。目标明显的很。

    每个人双手持着四个发射枪管,依次射出四发铅弹。顿时把第一排的蒙古骑兵全部打倒。

    此时的蒙古骑兵早已经不是当年的成吉思汗骑兵了。成吉思汗骑兵累计俘获了数以十万计的工匠,并把他们分给诸子和诸将。蒙古人当时综合整个世界不同文明在武器铠甲上的所长,打造出了欧亚大陆上最精良的怯薛兵团。

    他们退回草原的二百多年来,被大明的经济制裁搞得欲仙欲死。连铁锅都是宝贝,更别说铠甲了。他们基本都是轻骑兵。精锐也就是有一件皮甲,铁甲那得是高级军官以上才有的。

    普通牧民又把刀就不错了,甚至箭头都是骨质和石质的。这也是他们总是打不过建奴的重要原因。

    皮袍子在火铳下,基本和纸没有什么区别,甚至还不如浙江兵装备的纸甲呢。

    在火枪的轰鸣下,这些牧民像是飘落的秋叶一般从马上坠落。

    龙骑兵团像是用烧红了刀子去切割黄油一般,深深的穿透到敌人的军阵中。

    骑兵们冷静的用手铳去打击对面的敌人,出现一个,瞄准一个,开一次火。如果瞎火了,或者没打中,就再度扣动扳机,四次射击机会,就是再烂的射击技术也不可能打不中。

    何况,杨凡的龙骑兵团是他的嫡系骑兵。火药铅弹都是放开了供应,每次射击训练都是可劲的打,枪打坏了,找后勤领新的。只要人受得了,就一直打。打到呕吐为止。

    对冲时,每一个骑兵都冷静的一匹,丝毫没有明军那种慌乱。

    六把手铳,十二轮射击,直接把对面打崩了。

    哈图桑的人,被噼头盖脸,一轮轮没完没了的射击打的遍地死尸,失去主人的惊马,到处乱跑。

    这种根本靠近不上去的绝望,让他们发疯。

    几乎一个对冲,哈图桑的骑兵军阵就被凿穿。安三溪直接冲到后面去了。此时三千多人的哈图桑骑兵只剩下了一半。

    “拔刀,杀回去”安三溪大吼。

    他抽出骑兵马刀,掉头再度向已经溃散的哈图桑骑兵追杀过去,他身后,龙骑兵团刷的一声巨响。所有人整齐划一的拔出了马刀。一阵白光闪耀,马刀像是一片白色的森林,在黑夜里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此时,阿拉伯马的速度优势体现的淋漓尽致,四散奔逃的蒙古人,根本逃不掉,纷纷被从背后追上,到处都格斗中被噼砍下马的惨叫。

    三大骑兵团,再次化整为零,分成独立的中队,百人规模四面砍杀遇见的一切蒙古人。河北侧的蒙古人再也整理不起成建制的部队。完全跑散了。

    女人和孩子,老人,在毡包里瑟瑟发抖,他们抱在一起,祈祷一切快点结束。按照草原上的规矩,只要不跑出去,是不会被砍杀的。

    苏不地此时早已起来了,他的部落驻扎在河的南侧。

    此时他面部表情复杂的看着河北的混战,和豚奔狼突的场景。幸好乃仁巴特尔是从背后来袭的,否则,他的部落就是对面的下场。

    他这边还有一半的人员和骑兵。但是他们不准备冲过去救援。不仅是他,还有其他塔布囊也是这个意思。

    他们只是松散的联盟,不可能为了别人,押上自己的生死。

    对面已经一败涂地,他们冲过去也没有把握能打赢。此时做什么都晚了。那边的一万五千骑兵已经完了。而且对方强大的火器也震慑住了他们。

    天渐渐的放亮了。

    河北的蒙古人纷纷跪地投降。土默特骑兵团和白银骑兵团正在把俘虏用绳索捆成一长串,收拢牛羊牲畜,和营帐。

    把尸体堆起来。用不了几天,草原狼就会把尸体啃食干净。

    蒙古人一生吃肉,死后他们也更愿意把肉体还给草原。

    安三溪带着二百亲兵。隔着河与苏不地相望。

    安三溪没有下令进攻河对岸的那些人。一个是昨晚的突袭,马已经疲惫不堪,火药消耗也不小。最主要的是对面的人已经整理好完整的军阵,严阵以待,失去了突袭的效果。

    而且,四面八方的蒙古人像潮水一样合拢上来,多伦马上就要围城,他不能恋战。所以,见好就收,把俘获的人畜带回城里才是最重要的。

    对面的人,安三溪认得,是东部朵颜的名义统治者苏不地。他虽然没有获得汗的封号,但是他的家族在朵颜二百多年来的威望是最高的。

    “尊敬的苏不地台吉,您的家族是成吉思汗的亲卫家族,草原上的高贵的贵族,我和您并没有仇怨,您为何来趟这趟混水,来找我的麻烦。”

    安三溪抚胸施礼,客气的问道。

    “土默特的哲别,你是成名已久的英雄,是顺义王府的第一勇士,我很早就听闻过你的大名。我和你的主人是很好的朋友,我也不曾参与鄂尔多斯济农和土默特诸部的阴谋,我也不曾参与阴险汗合作。我不是你的敌人。”

    安三溪点点头,苏不地是一个很奇怪的人,草原上的台吉们都不太理解他,他始终游离于各种势力之外。他始终是圈外人。和任何势力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台吉为何来攻打我。”

    “乃仁巴特尔,或者我叫你安三溪。我知道你不是蒙古人,尽管你在蒙古多年,以至于所有人都把你当成了蒙古人。但你不理解蒙古人对长生天,对草原的感情。你的垦殖破坏了草原自古以来的传统,你肃清贵族的残酷手段,正在毁灭千百年来所形成的生存法则。我来这里不是像那些塔布囊一样为了抢夺你的粮食,也不是像土默特诸台吉那样,担心你的复仇。更不是像鄂尔多斯济农那样,完全是仇恨大明,因为你的血统而派兵攻击你。他不允许汉人在草原上割据一方。”

    安三溪惊异于他居然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底细。看来这个老好人,心里明白着呢。

    鄂尔多斯济农,也叫博硕克涂济农,明译作卜失兔、卜失兔阿不害等。孛儿只斤氏。吉能孙,布延巴图尔鸿台吉长子。

    隆庆六年(1572),受明封千户。万历元年(1573),父卒,袭都督同知。五年,被立为济农(意思为亲王或者副王,黄金家族出身的部落联盟长一般被称为济农。例如尹克昭盟盟长,也被成为尹克昭盟济农。),得到叔父切尽黄台吉辅左。

    其势力一直驻牧于黄河河套及以西地区,与明朝互市于红山(在今陕西榆林县北10里)、清水营(在今甘肃灵武县东80里)。

    万历十二年(1584)前,与明朝关系尚好。其后因明朝封赏不均,遂起兵端。

    鄂尔多斯部族成了陕西的主要外患,大明的宁夏镇、固原镇、榆林镇主要就是防范鄂尔多斯人的入侵。

    但是卜失兔其人,气量狭小,志大才疏。做大事惜身,见小利忘命。他和大明反目后,多次干涉大明内部事务。但每一次都被大明打的一败涂地。

    安三溪明白,苏不地说起卜失兔,其实是提醒他,这次围攻多伦城的还有鄂尔多斯济农的兵马。

    安三溪拱拱手,这个人情他要领的。

    其实安三溪看不大起卜失兔,当年王爷在世时,他老实的跟旱獭似的,根本不敢招惹归化城的势力。

    看看他干的那些糗事,安三溪也不会把他放在眼里。

    十五年(1587),不顾其母太虎罕同(虎来罕同)再三劝阻,与明军两次开战,结果不但本人受伤,连爱女都被俘,人畜更是损失惨重。

    二十年(1592),与庄秃赖等率兵赴宁夏助副总兵哱拜(蒙古族)反明,被总兵李如松(朝鲜族)击败。差点没有回不来。

    二十四年(1596),用兵于西涂伯特(西藏西北部),控制沙喇卫郭尔(即撒里畏兀儿,今裕固族)。这次勉强算是取得了胜利。

    他越混越差,到崇祯元年时,他已经63岁了。此时该部已分为42枝,各自为雄,济农已不能节制诸枝。

    安三溪不知道鄂尔多斯来了多少人,但是毕竟这是漠南蒙古重要的大势力,他心里更加谨慎起来。

441、围城

    三兔子等人,回城后,向官府报告了他们看到的情况,但一直没有等到二黑和司家兄弟回来。

    第二天上午的时候,西门三声炮响。震得城里的房子,窗户都在震动。

    城里都在议论,这是有什么大事发生吗。

    这两头城里已经经戒严,连出去打柴草都不允许了。说是蒙古人已经到了。从现在开始严禁外出了。

    所有人都能感觉到,气氛日益紧张起来。家长们都在擦洗刀枪和铠甲。连小孩子都被一人发了一个根六尺的红缨枪。

    不大一会,大队的骑兵开始进城。进城的除了骑兵,还有大批用绳索捆着的俘虏,这些俘虏足足有六七万人。以老幼妇孺为多,青壮只有几千人。黑压压的一片。

    二黑、司家兄弟也骑在马上被骑兵带着,进了城。骑在高头大马上,三人别提有多激动了。

    他们还是第一次骑马,都是被骑兵抱在前面,防止他们摔下去。连他们的宝贝背篓和采摘的山货也给带着。

    王浩交代了,这三小子是有功劳的,具体的赏赐还没下来,要等安头儿来决定,先把他们好好的送回家去再说。

    三兔子等人挤在看热闹的人群里,发现了二黑,非常激动,一边跟着跑,一边呼唤二黑的名字。

    二黑兴奋的脸膛通红,忽然升起了长大后,当一个骑兵的念头。这种万众欢呼凯旋之师的感觉真是太好了。

    俘虏后边还有好多的勒勒车,装载着蒙古包和各类物品。后面的骑兵,驱赶着大批的牛羊牲畜紧跟着进城。

    这看着分明是大军打了胜仗回来。围观的百姓们一片欢腾。

    草原上的蒙古人给了边疆的汉人太大的压力。大明的军队用当地的话说真是土拨鼠生花栗鼠,一代不如一代。

    现在安三溪一下子俘获了这么多人回来,让很多人激动坏了。好多老头老太太都是一边欢呼一边哭泣。

    正常在边军,只要砍下一个真鞑的首级,就可以选择是要五十两的赏银,还是官升一级。但蒙古人的首级可不好砍,风险极大。平时能有几十个首级就算是大军功了。

    也就是说,一个小兵砍了一颗首级,可以升为伍长,再砍一颗,可以升为伙长。砍三颗就升为小旗,四颗升为总旗,五颗可就升为百户了。

    虽然只有三千多俘虏是青壮,其余六万多人都是妇孺老弱,但是,这也是一个极大的胜仗,大明足足有快两百年没有打过这样的胜仗了。

    此战,安三溪斩首一万两千级,俘获人口六万八千口,牛三十万头,羊二百万只,马十万匹。是一个极大的胜仗。

    这也是,装备大量燧发枪和手榴弹的龙骑兵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作战,取得的非常不错的效果。正像杨凡预计的那样,冷兵器的骑兵是打不过装备火绳枪的新式骑兵的。

    要不然西伯利亚怎么会被毛子占去。

    之所以能俘获整个部落,是因为这个时代,蒙古人发动的战争都是整个部落游牧过去打的。

    他们不敢扔下部落,只派骑兵去远征。

    否则等他们打胜了或者打败了回来,可能部落和牛羊已经被别的部落乘机兼并了。

    所以安三溪才会有这么大的缴获。

    随着这批俘虏的进城,多伦城里的人口暴涨了一倍。超过了十万,达到了十二万人。

    这个人口数量,在这个时代,即使在内地,这也是一个大县城了。

    幸好今年粮食取得的大丰收,不然安三溪可养不活这么多人。

    朵颜部落一部,被乃仁巴特尔夜袭攻破的消息,随着草原上的风,刮遍了四面八方。几乎所有的台吉们都惊掉了下巴。

    他们不知道乃仁巴特尔是不是疯了,大兵压境,四面合围之下,他居然敢忙里偷闲,打了个主动出击。先歼灭因为冒进而孤立的朵颜部落一部。

    在此战的刺激下,蒙古人加快了推进的速度。

    他们决定绝不可以再给那个坏人以可乘之机。此时在他们的心目中,这个哲别比阴险汗更加可恨。

    第二天一早,四面围上来的蒙古人出现在了多伦城的四面城墙外。随着蒙古人的安营扎寨。多伦城被围困的水泄不通。

    安三溪和王浩沿着城墙巡视。

    只见四面都是密密麻麻的的毡包,蒙古的骑兵在到处游走,现在估计连一只鸟要飞出去,也要被蒙古人的神射手射落下来。

    此次围攻多伦城的倡议者,也是本次联合的盟主,喀喇沁名义上的首领,汗阿海带着上百位台吉、那颜在匆忙搭建起来的木头望楼上观察这这座修好不到半年的城池。

    因草原上木材稀缺,好不容易才凑够了搭建这一座高台的木料。

    “诸位,你们看看,这些讨厌的明人,把我们的草场祸害成什么样子了。这里原本是白银部落最为肥美的草地。他们居然都开荒种地了。要是他们在草原上站住了脚,不断蚕食下去,我们那里还有草场放牧牛羊,这是要断我们的根呐。”

    众人都点头称是,确实如此,草原用来放牧,利用率很低,可能一平方公里都不够养活一家牧民。可是种地足足有一千五百亩。可以养活上百个明人的农民家庭。

    以往都是蒙古人南下掠夺明人的农夫,现在居然反过来了,明人农夫跑到草原垦殖,来抢夺他们的草场。

    真是是可忍熟不可忍。这让他们感觉很愤怒。

    楚布清塔布囊,脸部的左侧被严重烧伤,还有些渗液,看着无比恐怖。

    他摔倒在帐篷里后,又被被扔了一枚燃烧弹。

    幸好他机灵,沙土里打滚把火熄灭了。可是脸上还是沾了少许的油脂,被烧得都毁容了。

    他的一千五百骑兵死了一千余人,仅仅有四百来个跟随他趁着混乱逃过了河。他带来的部落也完蛋了,全部被那个魔鬼给俘获了。他现在只好投奔汗阿海,想办法先安顿下来再说。

    “跟他们拼了,绝不能让他们在草原上生根。”楚布清塔布囊立刻喊道。

    在他的带动下,周围的王公们都纷纷喝骂起来。

    汗阿海赞许的对楚布清点点头,对他的有眼色非常满意。他非常享受这种一呼百应的感觉。

    不过众人喊完了,看着远处的多伦城,一个个的都有些无处下口的感觉。因为这座城修的位置非常的刁钻。

    这里是滦河上游,几条最大的支流汇合之地。

    护城河的水是活水,非常不好填埋。

    而且这里河西是多伦城,河东是狰狞可怕的巴士底狱城堡的复制体,中间夹着码头,码头上下两头都有城墙、碉楼封闭。

    外面根本攻击不到码头,而且上下两头的河道上,在相对的两座碉楼之间,还有铁链拦截河面。

    如果不使用绞盘,把铁链放松,沉入河底的话,只要把铁链收紧,就会铁索横江,船只根本驶不进来。

    因为是上游,河道只有不到三十米宽,水深不到两米。很容易就可以封锁。

    这里通行的漕船都是宽阔的平底船,吃水半米到一米的,吃水太深的船,这里根本走不了。

    一群人站在高台上,看着城里密密麻麻的房子和蒙古包。都忍不住心惊,这些明人真是太能干活了。

    一年不到,就建设出了这么大的城池。

    看着不论是河西拥有庞大的夯土城墙的多伦城,还是河东石头修建的,看着阴森森的那个城堡,哪个都不是好打的。

    一时间,都有些胆怯。

    蒙古人是不擅长攻城战的,他们极少能打下坚固的堡垒和城市。多数时候都是冲进长城去抄掠分散的农村。

    他们一般见到坚城就绕过去。

    在蒙古人研究怎么攻打这座草原上的眼中钉,肉中刺的时候,杨凡已经接到了多伦城发来的最新战报。

    “哈哈,安三溪这次真的没有让我失望,忙里偷闲,先下手为强,突袭了朵颜人冒进孤立的一部。斩首一万两千,俘获人口六万多,牛羊战马过百万之数。真是立了大功啊。”杨凡高兴的说道。

    “给他升少将军衔吧。草原上的三个骑兵团,组建成骑兵师,就让他做师长吧。”杨凡对涂山月说道。

    目前秘书处处长是涂山月,将领升迁的命令都是涂山月草拟,杨凡批准后,以秘书处的名义下发的。

    涂山月看到杨凡兴致很高,说道:“老爷,还有一件好事呢,陈曦那边传来消息,说是已经按照您提供的图纸,用手工匠人和简单的镗床,把气缸做出来了。今天下午想请您到动力研究所,去现场观看他们做的第一台一马力蒸汽机呢。”

    杨凡有点惊讶,这才多久,就弄出一个实验品的原型机了。不过想想也没啥,资料都给了,早期的图纸也有,材料用的铜,因为铜软好加工。

    手工就可以敲出来各种零件,大件像曲轴等,可以用钢铁铸造。

    最大难度的就是气缸,因为人的手是如论如何也敲不出来正圆形的气缸的。这个差一点也不行,会卡住的。不过有了镗床,这都不是事儿。

    另外的难题就是气缸的密封问题。气缸不能跑气儿,否则机器的动力就上不去。要说密封,毕竟这个需要橡胶圈来解决。这个时代橡胶还在美洲呢。

    不过这个也不是问题,二愣子收来的废品里,废旧橡胶有的是。实在不行用麻绳浸油也能用,就是不耐久。但英国人还不是用了半个世纪吗。

    “好吧,我们下午去看看,我们的小才女,做出来的蒸汽机怎么样,”

442、去新城

    吃过了午饭,一行人就出发去新城的动力研究所。

    杨凡最近一直住那个牛皮大帐,住的挺舒服的,反倒不急搬到新城里去了。

    况且,赵富大总管等一批兴禾铁厂的老人,坚决要求为老爷建设一个辉煌的府邸。

    因为所有人都看出来了,老爷羽翼已成,需要一个壮丽庄严的府邸来确立权威。

    这个年代的人,对高大的建筑有一种天然的膜拜。

    杨凡本来的意思是,修一个安逸的三层小别墅就可以了,顺带建一个小花园。

    可是赵富一反常态的来求见。

    平时对老爷唯命是从的赵大总管,第一次梗着脖子进谏,甚至连“非壮丽无以重威”这样大逆不道的话都说出来了。

    惊得涂山月和林月如长大了嘴巴。这还是那个平时唯唯诺诺的老头子吗。

    杨凡沉默了许久,最后还是默许了。

    当逢乱世,人心可聚不可散。

    不能寒了下面人的心。

    杨凡也有些无奈,他第一次发现,当你成为一个团体的当家人后,很多事情,不在只是你自己的私事,也不由你做主。

    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千千万万的人。

    这之后,连邬先生都被惊动了,被赵富请去看风水,杨帆体系内,相关的各方人马汇聚,新城的府邸各种设计方桉和烫样被制作出来。

    宋应星闻讯,也从大坝工地跑来。大骂赵大总管,不当人子。这等大事,居然不通知自己参加,非人哉!

    于是,杨凡只好继续住在他的帐篷里。

    中午简单吃了工作餐,杨凡带着涂山月和林月如坐着轻便的四轮欧式马车去新城。

    为了杨凡的方便出行,已经修了一条双车道的马路去新城。

    这条路,使用黄色粘土加沙子和白灰为基材,然后用牛拉着直径两米的石磙子,反复压出来的道路。

    五百人干了二个月,才算完成了这条,这个时代比较高标准的一条官道。

    杨凡特别要求修成略微弧形的路面便于排水,两侧还挖了水沟,栽上了杨树。

    马车在家丁团一个中队骑兵的保护下,在路面上轻快的行驶着。

    优质的弹黄减震效果非常好,再加上平坦的路面,在午后的阳光中让人有些昏昏欲睡。

    林月如和涂山月,一左一右依偎着杨凡,脑袋靠在他的肩膀上,打着小碎呼噜,睡的很香。最近事务繁杂,她俩也累的不轻。

    杨凡的胳膊其实都有些麻了,但为了不惊醒她俩,也只好忍着。只能无聊的抬头看着车顶。

    坐在对面沙发长椅上的湘怡和湘莹、瑶光,看着杨凡这副样子,捂着嘴偷笑。

    老爷真是太体贴夫人们了。

    马车速度很快,在骑兵们哒哒的马蹄声中,很快就到了新城的东门。

    现在新城的城墙已经修好了,高度十米,厚度只有三米。是混凝土加钢筋浇筑的。

    现在从事专门公共建筑的施工队足足有两万人,他们已经学会了用人力设备剪切钢筋和困扎钢筋。

    使用混凝土浇筑,主要是考虑建设速度快,同时也坚固。

    这里可是杨凡的老巢,可要经营好了。

    杨凡体系的人都知道这里的重要性。杨凡从现代运来的水泥和钢材主要都用在这里了。城市建设真是花钱和放水一样,投资大的吓死人。

    有了坚固的堡垒,杨凡就可以把工厂都保护起来,毕竟是这个时代第一个工业基地,不论怎么保护都不为过。

    主要是因为遵化的这个地方不是什么好地方。

    清军五次长途奔袭明朝境内的战役,这五次战役的发生时间分别为:

    公元1629(天聪三)年、公元1636(天聪十)年、1638(崇德三)年和公元1642(崇德七)年。

    这些战役的相似点便是同属于长途奔袭战,且均采用绕过山海关的战略,从北面长城不同山口进入明朝境内,以突然袭击的方式给明朝境内各大重镇给予军事打击。

    遵化在几次清军破关而入的路上,这里首当其冲。

    杨凡也知道,这里不是好的发展的地方。但是这里有华夏最好的一块煤铁汇聚的地带。本质上说,第一次工业革命,其实就是煤和铁的革命。

    华夏四大铁矿区,一个在鞍山和抚顺,这个现在在建奴手里。

    第二个就是河北北部的迁安和遵化这边。这里铁矿多,煤矿也不少,还临海,有大运河水运,是最好的发展地带。

    剩下的两个都在四川,这个时代开发不了,交通和技术都不行。

    马鞍山在南京边上,那里是东林的地盘。

    所以杨凡没有太多选择,硬着头皮也要在这里。

    东门外,一座高大的箭楼巍峨崇立,箭楼还没有完全建设完,脚手架还没有拆除。入口在瓮城的北侧城墙上。

    马车缓缓停了下来,有随行的人员去出示证件。

    涂山月和林月如醒了过来。

    林月如揉了揉眼睛,看着周围的景色说道:“老爷,新城到了吗。这就是新城的箭楼吗,好高大啊。”

    小娘皮则伸了个可爱的懒腰,舒服的呻吟了一下,最近她总是嗜睡,不管睡眠多久,总是困。

    “是啊,进度好快,这就是钢筋和混凝土建筑的好处,半年就把箭楼、瓮城、城楼建设好了。”杨凡说道。

    这时候,前边已经放行,车队正缓缓的进入瓮城。

    一出门洞,里边都是水泥硬化的白色地面,看着超级震撼。

    林月如和涂山月还有湘怡姐妹,都趴在窗口看。这里有干净,又整洁,真是感觉超级有档次。和这里一比,京城就显得非常的破烂了。

    穿过瓮城,随后车队进了城门洞,一条双向十车道的大街出现在眼前。地面都是水泥硬化过得。在强烈的阳光下有些反光。

    新城的布局是这样子的,东门和西门是一条主要大街,南门内大街和这条大街形成一个丁字口。交汇处这里是一个小型广场,广场北部就是新城的官府衙门,衙门后就是杨凡未来的府邸。

    南门内大街两侧规划中都是官署和军事单位。

    新城将来在水库蓄水后,南侧主要是临水。交通是以东西向为主,所以这条连接东门和西门的大街才是主要的大街。

    而晨曦的动力研究所就在新城的西北的位置,杨凡的车队在水泥路面上飞快的行驶着。目前只是把路修好了,两侧都是荒地和工地。

    半个时辰后,终于在一个大院子门前停了下来。这里的建筑已经建好了一些,看着还算不错,晨曦已经带着研究所的人员在大门口迎接。

443、纽科门蒸汽机

    杨凡下了车,甩了甩胳膊,才感觉舒服一点。看到把老爷的胳膊都压麻了,涂山月和林月如有些不好意思,小脸儿微红。

    “你们这里不错吗,这个大门就挺气派的。”

    杨凡倒背着手,先四处看了看。研究所是一个足足有一万平米的大院子。大院五十米宽,二百米深。

    虽然目前只是修好了大门和围墙,建筑还没有完成多少。

    前面的三进正房和厢房做办公室,还有一个厂房。其他的地方都是荒地。野草还没来得及清除干净呢。

    “老爷我们可算是清水衙门啊,您可要多批预算啊,不做研究不知道,花钱简直和大堤决口了一样。太可怕了。”晨曦撅着嘴说道。

    一开始杨凡给她批那么多钱,她信心满满的来赴任。没想到,实验展开后,才发现,那点钱就是毛毛雨,根本维持不了半年的。

    “晨曦你放心,只要你们出成果,钱不是问题。我会持续给你们投资的”

    “老爷,这可是你说的喔,不许反悔。我们已经造出来两款蒸汽机了。这就带你去看。”晨曦抓住杨凡的衣袖摇晃着说道。

    “好好,只要你们的原型机我满意,我一定批足够的预算给你。”看到小娘皮和林月如的脸已经黑了,杨凡赶紧许诺道。

    晨曦兴奋的带着众人穿过前边的三进房屋办公室,直接去了厂房。

    这个厂房是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加上兴禾铁厂生产的瓦愣铁修建的。虽然简陋,但是足够高大宽敞,也非常坚固。

    厂房足足有十五米高,看来施工队那边是尽量考虑未来的需要,特意加高的。

    从巨大的大门进入,迎面是一个十分丑陋的铸铁怪物矗立在那里。

    “这东西可真丑,这也太难看了”小娘皮皱眉道。

    女人天性爱美,喜欢好看的东西。

    这台竖立结构的蒸汽机傻大黑粗的,确实很难看。为了赶进度,也没有认真打磨,好多毛刺,看着胡子拉碴的像一个猥琐的中年大叔。

    杨凡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纽科门蒸汽机,没跑了,就是这货。

    纽可门机最早是由英国人纽科门于1705年发明的,主要用于矿井抽水。这玩意儿机构非常的简单。

    厂房中间立着一根立柱,是工字钢的。上面安装了类似跷跷板的一根横向钢梁。可以两头此上彼下运动。

    左边是一个简单的蒸汽机,下面是锅炉,上面是储水器,再上面是管道和气缸。是竖立结构的,瘦高瘦高的。

    此时,锅炉正在烧着煤炭,炉火熊熊,高温让人不能靠近。大夏天的,两名司炉工正汗流浃背的填煤。

    因为今天夫人们要来参观,外加晨曦所长也是没出阁的姑娘家,他们不敢光着膀子干活。所有人都穿戴整齐,热的后背全都湿透了。

    “这里可真够热的,工人太辛苦了。最好还是安装上空调……”杨凡忽然住嘴,这个年代哪里有什么空调。

    “空调,那是什么”晨曦惊奇的问道。

    “嗯,这个吗,可以做个空调扇。就是用稻草做帘子,上面弄个水箱,让水从稻草上慢慢流下来。后面用一个类似驱动漕船的那种自行车带动的螺旋桨,用来扇风。风穿过水帘,空气湿润了,就会降温。”杨凡知道自己说走嘴了,连忙把空调扇的概念说出来。

    “咦,老爷,你说的好有道理喔。”晨曦满眼都是小星星。一脸崇拜的看着杨凡。

    老爷的脑袋真是太好使了,这个办法都能想出来。

    她已经学习了初级的物理学和化学,知道水蒸发时会带走很多热量,这样的机器一定会有降温效果的。

    晨曦惊叹完了,也明白现在不是讨论这个的时候。

    于是,接着介绍道。“这个是我们的第一款原型机。老爷给我们的资料里,叫做纽可门机,主要用来抽水。”

    “现在压水井都是小号的,出水少,一口井只能灌既一亩地,现在好多农户都有五十亩地,需要采购五十套手压机井设备,投入太大了。这个机器就可以代替人力抽水,出水量非常大,一台机器几天就可以灌既几百亩地呢。”

    说着,几个书院刚出来的学生们,把出气的开关打开。蒸汽进入到了气缸里,气缸中的活塞立刻开始了上下运动。

    气缸上头出来一根立柱,连接到那根跷跷板钢梁上。

    这样随着活塞的上下往复运动。上面的横梁就被向下拽动和向上推动,也不停的两头高低运动。

    横梁的另一头,则用铁杆连接了一台压水式抽水机。只不过这台抽水很大,用人力式压不动的。

    现在在蒸汽机的带动下正在上下不停的往复运动。因为下面没有水井,所以只是空转。

    但是,每个现场观看的人都明白,这个东西是非常实用的,毕竟农业上灌既需求很大。

    这些年天气冷,干旱。如果把旱田都变成水浇地,能把农户们笑死。

    “老爷,这东西用来抽水灌既真是神器啊。”小娘皮立刻想到了用途。

    她想了想,又说道:“老爷,你不是要在新城搞那个什么自来水吗,有了这台机器,这下子水塔里提水简单了。不需要再用人力逐层用压水机提水了。”

    小娘皮立刻开心起来,她和林月如都有洁癖。爱干净,喜欢洗澡。甚至每天都要把杨凡洗刷干净,才能让他上床。把杨凡搞得好无奈。

    但是人力提水效率有限,而且太劳累了。如果放开了用,就会累垮很多人。

    如果用水太多,就会有不体恤下人的议论出来。作为当家主母,这可不是好事。

    所以,杨凡的后宅里,洗澡都是很节约用水的,不能每天都洗澡。

    现在有了这个什么门的机器,岂不是每天都可以洗个热水澡了。

    杨凡有些无奈,蒸汽机干这个确实是可以的,但用来给整个城市供水,这台原型机,动力还是太小,目前这台立式机器,这么小功率还是远远不够的。

    再说纽科门式蒸汽机效率太低,浪费煤炭,不值得大量推广,还是要尽快上往复式蒸汽机。

    “老爷,我觉得,这种蒸汽机,也可以用在煤矿和铁矿的抽水上。”林月如仔细思索了一会说道。

    最近她在负责处理矿山类事务,对矿山比较熟悉。

    她在下面提交上来的报告上,看到了很多关于矿井透水的问题。

    现在杨凡体系用化肥炸药开矿后,矿井的巷道越来越深入地下。支护和防水就成了大问题。

    如果不把水抽干净,水淹上来,不仅会淹死矿工,还会造成塌方,矿井就废了。

    杨凡点点头,这种蒸汽机完全就是为了抽水才发明出来的。

    林月如工作能力很强,如果不是这个时代限制了她的眼界和学识,放在现代社会,妥妥的女强人。

    林月如掌握情报系统,杨凡必须要把她放在身边,因为情报系统极其重要。不能让他们形成独立的势力,否则就不好掌控了。

    虽然将来情报系统要安排新人来负责,她只是暂时的安排。但目前还没有合适的人选来接替林月如,只能先这样管着。

    所以如论如何也不能再让她染指军队了。上次派她去长崎,主要还是考虑让她借此机会去看看魏督公。

    她自己也清楚这一点,老爷绝对不会让她和军队有太深的瓜葛。

    现在的军头里,安三溪母子视涂山月为再造恩人。张疙瘩更是被涂山月治的服服帖帖。军头们惹了事,不敢跟老爷说,都去找涂山月的门路,请主母帮助转圜。

    涂山月不显山不漏水的,把内外事务掌握的游刃有余。

    秘书处里军队方面的公务是交给涂山月来处理的。财务方面是湘怡在负责的。资金出纳和物资的派发是湘莹在负责的。教科文卫是瑶光在负责。公共建设是宋应星负责。

    每个人都有自己负责的一个领域,但又互相制约,没有人可以在下面一手遮天。

    林月如深深的知道,情报和特务头子是不受待见的。

    不论是东厂还是锦衣卫,百官、军队和百姓都避如蛇蝎。

    自己只要还管着这一块,杨凡的下属们天然不会和自己接近的。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1000/ 第一时间欣赏明末钢铁大亨最新章节! 作者:漫卷诗书万点花所写的《明末钢铁大亨》为转载作品,明末钢铁大亨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明末钢铁大亨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明末钢铁大亨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明末钢铁大亨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明末钢铁大亨介绍:
穿越明末蓟镇遵化古城,接收一家冶铁坊。看主角用铁和火重整万里河山。明末钢铁大亨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明末钢铁大亨,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明末钢铁大亨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