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武侠修真太一仙道TXT下载太一仙道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太一仙道全文阅读

作者:长安安君     太一仙道txt下载     太一仙道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363章 望气寻宝

    女人果然继续发力:“《难经》有言:气者,人之根本。

    人体之中,有元气、宗气、营气、卫气、脏腑经络之气。

    五脏有五气,肺气热,心气次之,肝气凉,脾气温,肾气寒。六淫亦有六气:风气、寒气、暑气、湿气、燥气、火气。

    七情有七气:喜气、怒气、闷气、怨气、嗔气、衰气、泄气等,流行疾病称为疫气。

    我没说错吧?”

    燕玄虎哪里忍得住,他迫不急待地说:“当然你说的没错。不过,世上的气还有许多。

    天有天气,地有地气,人有人气,物有物气。

    斐斐气幕岫,泫泫露盈条。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色满函关。这是云气。

    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此谓蜃气。

    五日谓之侯,三侯谓之气,六气谓之时。

    天有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阑风发芳气,盖世同其芬。

    月照一山明,风吹百花气。

    指的是味气。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指的是景象之气。

    高山扶层巅,下与地盘结。

    气贯不变移,泽枯乃朽裂。

    即谓之运气。

    至于超逸仙气,清心静气,薄云义气,恢弘志气,敢以矜气,浩然正气,蓬勃英气,轩昂骨气,冲天锐气,吞云豪气,盖世才气,王者霸气等等,皆是指人的精神状态。”

    燕玄龙本不想多言,但看不惯师弟那自以为是的卖弄,便说:“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同言者以类附,等契者以气集。

    应之以社会风气和道德观念人心,则可用《吕氏春秋》解释:土弊则草木不长,水扰则鱼鳖不大,世浊则礼烦而乐淫。

    郑卫之声,桑间之音,此乱国之所好,衰德之所说。

    流辟越誂慆滥之音出,则滔荡之气、邪慢之心感矣。

    感则百奸众辟从此产生。

    燕玄虎道:“《葬书》有云:土者气之体,有土斯有气;气者水之母,有气斯有水。

    三者本于心,然后气从之。”

    燕玄飞说:“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人杰地灵,徐儒下陈蕃之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生一方风气。

    见环境污染可知人心污染,反之亦然,想到承负,十方世界,无不如此。

    故望气可以知病,望气可以寻宝。”

    燕玄龙说:“望气不难,难在留心。

    心中无宝,眼中无气。

    不要以为世上只有紫气、罡气、煞气,要知道每个老百姓心中都有一股气。

    你们可看得出她心中的气?”

    二人皆不语,燕玄龙推起自行车就走,那女人一把推住车后座,要求带上她一起离开苍桑破旧的老县城。

    “我们要去太白山拔仙洞天,你有本事就到那里等着吧。”燕玄龙推开女人,骑车径直西去。

    女人对着他的背影喊道:“我一定去!你等我!”

    三位道人骑着自行车,路过都督门,再往西走是十公里的胥水。

    因尚未开发,河水清澈晶莹,潭湍交错,波光粼粼。

    两边树林挺拔青翠,林海茫茫。

    又骑了二十公里的沙石路,到达黄柏塬,夹道峡谷风景绝佳,耀眼的阳光洒落在太白山梁上,如金镶璧玉,熠熠生辉。

    埋头爬坡至红岩河,茂林修竹,水声如雷。

    盘桓下行,东南方见开阔的草甸,水流蜿蜒平缓,灌木葱郁有情。周围大小山峰团团相拥,宁静的松柏,清新的空气,一时恍若穿越时空隧道梦回大唐!

    又是一路下坡,四人如插翅飞翔,沐风浴霞,似仙客临凡一般。

    峰回路转,远远望见阳光映照下的太白山脉,雄浑灵秀,巍峨峻峭,山林茂密,花团锦簇。

    犹喜山巅六月积雪,终年不化,披银裹素,铂光四射,百里可见,令人望之立生仰慕之心,顿息竟逐之意。

    燕玄虎狂喜不已,大声背诵着李白的诗: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随冷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

    去天三百尺,邀尔与山绝。中有绿发翁,披云卧雪松。

    不笑也不言,冥西在岩穴。我来逢僧人,长跪问宝诀。

    粲然启玉齿,授以练药说。铭骨传其语,竦身已电灭。

    仰望不可及,怆然五情热。吾将党丹砂,永与世人别。

    燕玄飞也一扫昨日的疲惫和灰暗的心情,感觉自己像风一样自由,她也高声吟道:

    我闻太白横西域,百里苍苍见寒色。

    灵源万古谁穹探,雷雨窈冥岩洞黑。

    中峰迢迢直上天,瑶宫玉殿开云烟。

    千盘万折不到顶,石壁铁锁高空悬。

    阴崖皑皑积古雪,绝壑长松几摧折。

    鸟道斜穿剑阁云,龙漂倒映峨嵋日。

    高僧出世人不知,飞仙凌空笙鹤随。

    洞天福地在咫尽,怅望尘海令心悲。

    燕玄龙也诵诗一首:

    终南列万山,孤巅入云里。

    云深望太白,其中遍珍奇。

    冰雪盖翠屏,雄鹰栖孤枝。

    危峰千尺雪,潭水泛清漪。

    洞天若有仙,霭霞必先知。

    此刻,路旁的一位樵夫也即兴赋打油诗一首:

    太白有仙树,其身九丈粗。

    上枝佛月窟,下至龙王屋。

    千年一卷叶,万载花蕊出。

    香传太霄宫,玉帝闻与呼。

    请浇不死水?请铸长生壶?

    速将带天庭,给我写方书!

    言罢,仰天大笑,三位年青的道士没想到这个山野村夫居然霸气外露!

    莫非也是世外高人!在此隐仙?

    三人立即寻声去找,但只听到其声,略见其影,想见其人,则是一闪而过,不得其面了。

    ……

    三位年青的道士颇有遗憾,连连感慨。

    无奈之下,他们又纷纷骑上自行车,像腾云驾雾般地来到了一个奇特的山间盆地,四周清一色的橄榄树,方知太白到了。

    路边的大铁牌上写着:太白山位于秦岭山脉的中段,周至、太白和眉县的交界处,总面积56325公顷,主峰拔仙台海拔3767.2米,是中国大陆东半壁的最高山。

    太白山是秦岭山脉的主峰,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也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

    它象一道高大宽厚的巨壁,阻挡着南来北往的气流,使南北气候有了产生明显的差异。

第364章 德元洞天

    太白山的地貌类型决定了其充分发育的河流有十条,其中最主要的四条河流是:湑水河、石头河、霸王河和黑河,均发源于太白山。

    太白山是我国最大的山字型构造体系——祈连山、吕梁山、贺兰山的弧顶。太白山也是一座道教名山,据《云笈七鉴》卷二十七记载,太白山是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十一洞天,即德元洞天,周回五百里。

    《初学记》载:太乙山,西去长安二百里,山之秀者。

    中有石室灵芝,常有一道士不食五谷,自言太乙精人。

    在大太白海东南峭壁上有一神异山洞——雷神洞,其内有万年不融之冰。

    此时正值孟春,山林吐芬芳,鸟语伴歌行,可谓:

    嫩绿初染千梢鲜,山花情怀更烂漫,万紫千红锦绣展,粉杏红桃如帛绢。

    黄棣如锦,梨樱团团,鹅黄的棠棣、蒲公英,紫红色的紫荆花、丁香,金色的报春花、叶上花、水百合、金银花。

    几十种杜鹃、绣线菊、乌头花,点缀如星。

    红白粉紫,色彩斑斓,似云霞落地。

    沿途之上,林茂草丰,莺歌燕舞,溪水飞溅,蝶翻鹞翔。随着海拔的增高,气候变幻莫测。

    古诗云:朝辞盛夏酷暑天,夜宿严冬伴雪眠。春花秋叶铺满地,四时原在一瞬间。

    山上有按道教神仙谱系建立起来的庙宇建筑群,即所谓“十里一寺,五里一庙”。

    四人先路过太白庙,现有道教殿堂三处,分别是延福宫、王母宫、太白殿。

    此道观住持是全真派龙门第三十一代弟子倪世玄道长。倪世玄道长,山西曲沃人,自幼慕道,一九九五年出家于太白山青牛洞道观,拜杨兴泰道长为师,现负责太白庙道观的修建及宗教活动事务等事宜。

    太白庙历经风雨,急待修复。

    又过灵官台、老庙子、将军庙、跑子梁到达大爷海。

    大爷海道观的主持是杨兴泰道长,毕业于中国道教学院首届坤道班,16岁入道于太白山拔仙台道观,拜任法融道长为师。

    多年来,对道教信仰虔诚,深悟玄机妙理,被广大信众颂称为“太白女神”。

    目前,杨兴泰道长正致力于修建太白山大爷海道院的首期工程——太白殿。

    还有一位李信龙道长,四川大竹人,一九八五年出家于太白山青牛洞道观,拜孔诚忠道长为师,现任太白山文公庙道观主持、大爷海道观主持,负责相关的宗教活动事宜。

    和三位道长聊天的过程中,谈到现在许多年青人,到网络上认师父,或者以为有皈依证就算皈依。这种观念实际是错误的。以下为三位道长的谈话摘录: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人本身就在道中,但又为什么要皈依呢?皈依是什么意思呢?皈是指回到家中,心有所归。现在人一味追求物质享受,如同落入茫茫大海,心灵没有归属,精神没有寄托,人生没有方向。

    皈依三宝以后,心里就会对生老病死,人生诸苦求得解决方法,通过修炼自己,获得心灵的宁静。

    皈依道教的人,不受年龄、经济、地域、民族的限制。皈依,是修道的开始,目的不是在于取得道士资格证,可以进道观里混日子,也不在于你是某大师的弟子,可以出去炫耀身份。

    皈依的目的不为名不为利,甚至也不为解脱病痛之苦,而是求得心灵的解放。

    学最上乘发最大愿,渡已渡人。

    诚心持戒,一心向善,即可称为道门弟子,而不在于一纸之凭。

    道是大智慧、大清静、大慈悲。皈依于道,就是抱着道心去修行磨炼,永脱轮回,走向解脱之路。皈依于道是最根本的,是皈依的本体。

    皈依有什么好处呢?经文里有句话:一入大乘路,不计年劫多。皈依后要守戒,远离恶业,清静自己,减少欲望,增长福慧,发出世之心,再完成自己的社会家庭责任后,修出世之法,成为真正的道人。

    三人听得暗暗佩服,确是得道之人的肺腑之言啊,依依告辞之后,又登上顶峰拔仙台。此处相传殷周之战结束之后,是姜子牙封神之地,故名“拔仙台”。

    拔仙台孤高峥嵘,参天入云,现留有拔仙台庙宇遗址十六间,分前后两院,高石墙,铁瓦房庙建立在三面凌空,一面高旷坦荡的高山平原之上,十分险要,拔仙台四周悬崖峭壁,雄险无比。群山围揖其下,如众星捧月。

    南北气流翻越之时,头顶霞光万道,瑞气千条。放眼望去,千山竟秀,万壑藏云,峰如海岛,岭似飞舟,时隐时现,景象万千。足下白云飘浮,夕阳独照,雾气彤彤,云涛汹涌,向阳峰岸一片赤红,观者魂魄飞扬,衣袂飘飘,四人互望,感觉立时有成仙之幻。

    拔仙台庙宇正殿供奉周武王,旁供三太白、姜子牙、护法力士、救命药王等都是铁铸木雕,神像底坐背后铸有明万历十三年、清道光、清光绪等字样。

    由于历史的原因,道、佛、儒三教在太白山相融相通。拔仙台曾有一座三圣殿,门上的楹联开宗明义。

    上联:植松树栽桃李树栋梁九州昌盛万木荣

    下联:想忠恕念慈悲思感应三教同源一心境

    在拔仙台的东南,有大殿三间,雕梁画栋,气势不凡。这就是九霄天宫第一门──南天门,海拔高度3112米,站在殿前,向北遥望拔仙台,高耸入云,南望群山起伏,如九天骏马奔腾,悬崖沟壑绿树葱茏,瑶草琼花;风起耳旁,雨行足下,白云缭绕,紫气升腾,到此如入瑶池仙境。

    山上寺庙建筑风格迥异,既有明清古建,又有当代修复的仿古建筑和民居形式,规模较小,有的年久失修,残破败落。四人来到海拔2800米的斗母宫,据山人张明经讲,斗母宫主要供奉韩湘子的婶娘窦氏。大殿向南,奇峰怪石处处皆是,山峰拔地而起,壁立千仞,参天入云,主峰三座,顶上各建小庙一座,无路可走,只有铁练悬索,供人攀登,十分险峻,令人触目惊心。

    由于风太大,三人几乎难以久站,正准备离开,燕玄飞却从大殿的桌子后面烛台底下捡到了一本书,打开看来,竟是一本杂志《山骨林风》,主编:任毅。大略翻翻,上面写着:

    道教与太白山之渊源在姜子牙于山顶拔仙台封神后,太白山就成了道教的天下。

第365章 山里高人

    那人转身就往北极宫而来,三人赶紧将车子寄存,由后山根蹑云桥登153级石磴,进入龙门道院无量祖师殿。殿中有北极玄穹真武无量祖师金身坐像,两边陪祀四大天王站像,威武庄严。桌上供有清代铁铸昊天玉皇大帝坐像,高1米,重约25公斤,头戴王冠,身着蟒袍玉带,面形丰满,另有檀木雕刻的无量祖师坐像,高约1米,雕刻精细。此殿为道场主殿,殿内幢、幡、宝盖、经籍、钟鼓、道家法器俱全,斋醮诵经均于此处举行。

    木架上悬有云板形片石一块,重约15公斤,用物撞击,声如钟磬,远处可闻。殿台下深处,有作为龙门洞山名的黝深石洞,传说丘处机初到时曾在此居住过,今留有清康熙时刻有龙纹图案并秀水二字的石板标志。

    此人焚香跪拜,然后穿堂而过。

    三位道人焉有不拜而走之理,亦是正襟庄严,俯身而拜。

    又见那人来到北极宫大殿西上侧的清和宫(丘祖楼)。楼内塑有长春真人丘处机像。

    过去有关丘遗留文物皆藏于此,今已佚失。楼3间,结构精巧,经过装修,飞阁流丹,典雅肃穆。

    在清和宫楼后石岩上,有丘祖洞、丹阳洞、春花洞。前二洞是丘处机与丹阳真人马钰修道处,洞均狭窄,仅能一人容身,援木梯铁链登高约4米即达。

    洞高约1.5米,深约3米,面积约6平方米,是丘处机修道之处。

    洞内有丘处机遗物磨性石一块,直径约50厘米,光泽滑圆,传说丘祖在此洞修道时,磨炼心志,每天将此石掀滚下去,再抱上来,年深月久,竟将不规则的石块磨成圆形。凡进长春洞的人,都愿抱或摸一摸这块神石,天长日久,石圆如蛋,在灰白色洞壁衬映下,加上洞口斜射光线的掩映,使此石闪闪发亮。

    并祀有丘处机座像。洞壁刻有长春洞三字。

    在底层楼阁后的洞中,泥塑的身后有一个小洞,钻进小洞前行约30多米,里边又是一个很大的岩洞,洞呈葫芦形,四周浑圆,葫芦顶一束光线斜射进来,洞壁光滑洁白,这就是玉皇洞,洞内可容纳几千人,从洞中木梯可登上葫芦顶,顶部有一小窗口。

    可见睡佛山似大佛仰卧,蟒蛇山如巨蟒锁江,龙虎瀑布似虎啸龙吟,龙门洞洞幽天下,黑虎潭潭奇四海,太上全真崖玄险雄伟,龙门峡谷清幽秀丽。

    那人以极快的速度钻出洞外,向混元峰攀登。

    混元峰的最高处是混元顶,海拔1800米,距道院地面约130米。全用斗拱临空架设,在峭壁凿孔,打入木桩,用木板架桥,垂悬凌空,过栈道,攀铁索,蹬云梯,入此阁,凭栏远眺,茫茫林海,尽收眼帘,四顾旷杳,宛如置身云天,顿生一览众山小之感。阁内供奉着混元老祖。

    混元顶左下侧是太玄洞,又名日月洞,洞左侧面向西北的绝壁上竖刻有定日月娄景先生洞8字,每字大约1米见方。传为娄景栖居处,后又有唐孙思邈于此洞隐栖。

    邱祖洞右下方道院云厨后是烟霞洞,深约6米。金元时,丘处机弟子赵九古等曾栖修于此洞,至元后,来龙门洞的游方道人多栖于此。现用为道院云厨库房。

    在道院西侧门,子孙万宫后面有会贞洞,洞深约3米,宽敞洁净,冬暖夏凉。

    传为金元时丘处机的女弟子李春花的栖居处,故又名春花洞。又因在子孙宫后,亦名百子洞。

    这时,看到有导演扛着摄像机正摆弄,三位道人不由得笑了。

    导演也看到了他们,他狡黠地眨着眼,用陕西话说:

    “你娃刨笑,得是这老道拉扯个女徒弟?男人莫女人得成?”

    “瞎说!”燕玄虎笑道。

    孤杆导演依然故我地说:“男人累,所以才会去敲背;男人愁,所以才会去洗头;男人苦,所以才会经常赌;男人忙,所以经常上错……”

    “闭嘴!”燕玄飞喝斥道。

    据《录异记》记载,唐宋以来,各朝对太白山各有崇褒,或借物或借人封以“神”号。

    首任太白山神——太白金星。

    源于古代的星辰崇拜,是对太阳系中接近太阳的第二颗行星“金星”的神化,《史记》之“天官占”云:“太白者,西方金之精,白子之子,上公、大将军之象”。

    第二任太白山神——三位太白神,乃伯夷、叔齐、周贲。伯夷、伯夷、叔齐是殷周时孤竹国王之两位王子,国王立叔齐为太子,王死后叔齐让伯夷继承王位,伯齐曰:“父命难违”。伯夷为让弟继承王位而自己逃走。叔齐因立幼而不立长也逃走。二人上太白山修道,和后来的周贲元帅饿死首阳山。姜子牙以其至仁至义而封三人为太白山地方神。

    第三任太白山神——谷春。汉朝栎阳人,“成帝时为郎,病死而尸不冷,三年更著冠中愤坐县门上,家人发棺视,有衣无尸,留门上三宿,去之长安,止横门上,复去之太白山,立祠于山上。”

    第四任太白山神——崔浩。崔浩经通占星、阴阳术、道仙之术,被后人尊称为“神人”。

    第五任太白山神——灵应公。唐天宝年间,封太白山为灵应公;宋皇佑五年,封太白山神为济民侯;清乾隆三十九年加封太白山为灵普润福应王,御书“金精灵泽”匾额。

    第六任太白山神——三阿福。元朝封三池,即头池大太白池称大阿福,封为普济王,次池二太白池称二阿福,封普惠王,三太白池称三阿福,封为普顺王。

    第七任太白山神——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自幼刻苦自学,二十五岁时登进士第。韩愈所作《原道》、《原性》,强调自尧舜至孔孟一脉相传的道统,为儒道一代宗师;一生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散文,形成一种独具风格的富于逻辑性与规范性的文体,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诗力求新奇,对宋诗影响颇大,著有《昌黎先生集》。

第366章 历届山神

    第八任太白山人——李柏。字雪木,号太白山人,柏幼时,即受父亲熏陶,亦喜陶诗。后来入私塾读书,以陶渊明先生为师,在书斋前栽种柳树五棵,并题诗道“茅屋果然如斗大,诗风酒月度年华,客来陋巷不知处,五柳柴门第一家。”

    他天资聪颖,10岁便能作文赋诗。李柏的文笔声振江南各地,著作有《一笑集》、《勤学通录》、《麟山十二诗》、《可以集》、《蕉窗墨战》、《南游草》等,而后人所辑《槲叶集》《四卷》为其代表作,今天仍然传世。

    最后一页上,又有历朝历代曾经在太白山隐居的名人:

    第一位,春秋战国时期的王诩,名号鬼谷子,曾经隐居在太白山鬼谷子洞。

    第二位,春秋战国时期的白起名号为公孙起,曾经隐居在太白山北坡。

    第三位,明朝时期的孙一元,字太初,曾经隐居在太白山采药研医。

    第四位,汉朝时期的韩康,字伯休,曾经隐居在太白山。

    第五位,汉朝时期的挚恂,字季直,曾经隐居在太白山。

    第六位,汉朝时期的马融,字季长,曾经隐居在太白山。

    第七位,汉朝时期的苏则,字文师,曾经隐居在太白山。

    第八位,南北朝时期的菩提达摩,字菩提多罗,曾经隐居在太白山达摩洞。

    第九位,南北朝时期的陶宏景,字通明,曾经隐居太白山采药研医。

    第十位,隋朝时期的成弼,曾经隐居太白山炼丹药。

    第十一位,隋朝时期的慧悟,字冲煦,曾经隐居在太白山。

    第十二位,唐朝时期的韦自东,曾经隐居太白山。

    第十三位,唐朝时期的孙思邈,曾经隐居太白山

    第十四位,唐朝时期的韩愈,字退之,曾经隐居太白山。

    第十五位,唐朝时期的杜淹,字执礼,曾经隐居太白山。

    第十六位,唐朝时期的韩思复,字绍初,曾经隐居太白山。

    第十七位,唐朝时期的田游严,罢归后隐居太白山。

    第十八位,唐朝时期的胡音,字见素子,曾经隐居太白山采药研医。

    第十九位,宋朝时期的张载,字子厚,曾经隐居太白山。

    第二十位,清朝时期的李柏,字雪木,曾经隐居太白山。

    第二十一位,清朝时期的虚云老和尚,字德清,也曾经隐居太白山修行。

    第二十二位,清朝时期的倔道人,曾经隐居太白山。

    第二十三位,清朝时期的薛式,字太源,曾经隐居太白山。

    第二十四位,清朝时期的照邻,字升之,曾经隐居太白山。

    第二十五位,清朝时期的张圆泰,字一清,曾经隐居太白山。

    还有无数的隐居者没有留下他们的姓名和行踪,这里面不乏有真正的修炼得道,甚至弃脱飞升之人。

    只是修道属于逆修,不愿被凡人所知罢了。

    燕玄虎细细地顺了一遍,边看边说:“这里面我最喜欢的是清朝倔道人,这个人很有意思的,他曾经说过,每岁六月山开,接踵奉香于道,以媚神邀福,致令清奇仙境,秽于尘俗,可慨。

    他又说:大凡天下惬心之境,未有不自辛勤敬慎中来者,岂第游山也哉!”

    燕玄飞认可的点点头,然后接过师兄燕玄虎手中的册子,问他:

    “二师兄,你讲的没错。传说《白蛇传》中白素贞曾经在仙山盗取灵药救性命的仙山就是指太白山,太白山里拥有石、木、肉、草四种灵芝。

    听说太白山中草药共有八百多种,动物、矿物类药物有百余种。其中民间七字名药材79种,太白山有72种七药。二师兄,你知道都是哪些吗?”

    “师妹,时间不早了,关于太白山的七药我们回头再讨论,现在必须抓紧下山!”

    大师兄燕玄龙把他俩手中的册子抢过来放回抽屉里,把脸一沉,转身就朝外走。

    “师妹,我当然知道了,现在就告诉你吧,七字药分属27科59属,以蓼科、毛莨科、景天科、百合科、兰科为主。它们是:猪宗七、猪鬃七、黑虎七、铁线七、狗牙七、尖刀七、竹三七、马尾七、苦荞七、荞叶七、鸡心七、血三七、蝎子七、算盘七、猴子七、荞麦七、藤三七、铁牛七、麻布七、金牛七、白毛七、云雾七、小桃七、拐角七、黄三七、麦禾七、红毛七、桃儿七、拐枣七、菜子七、凤尾七、狮子七、豌豆七、胡椒七、牛角七、钮子七、土田七、鸡爪七、马棒七、雷公七、哈蟆七、蜈蚣七、扇子七、膀胱七、人头七、珍珠七、牌楼七、马牙七、”

    “师弟,不要再啰嗦耽误时间了!”

    燕玄龙用手一指正口吐唾沫的燕玄虎。

    “大师兄,你看许多人都选在这里安营扎寨,我们是不是也,”

    燕玄飞担心他们吵起来,就赶紧岔开话题。

    此时,天色已暗,似乎还有乌云悄悄飘来,拔仙台下面避风的开阔处,密密麻麻地扎下了几十张五颜六色地帐篷,来自全国各地的驴友们正在架起炼油炉子烘烤肉串,大吃大喝,庆祝登顶,草地之上,垃圾遍布。

    “不行!必须马上离开!”

    燕玄龙下了命令,可是他的眼光看到了一个人,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那个女人不知从哪里钻了出来,她说:

    “我来了,你还想往哪里逃?”

    燕玄龙做梦也没想到这个女人会来,而且来得这么迅速,看来她还真不寻常啊。

    “俗人都能在这里露宿,我们凭什么就不行?”

    燕玄虎边走边嘟囔,“况且,我们又不是铁驴、电驴,一天只吃一顿饭,还是讨来的,唉!”

    “顺则凡,逆则仙。他们睡觉的床,不是你挑的筐!”

    燕玄龙连跑带颠地拎着师妹的行李,一言不发,快速下山。燕玄飞空着两手,对燕玄虎说:

    “你没听说过黑云压城城欲摧吗?”

    那个女人跟在后面,说:“这是盖头雨。”

    话音刚落,只听半空喀嚓一声霹雳,像是要把山头削下来似的,倾盆大雨从天而降,下到了身后。

    三人摸摸身上,不带一滴雨水,不由得对大师兄燕玄龙投去了敬佩的目光。

第367章 逆天而为

    女人笑道:“山里的农民都知道,嘿嘿。”

    燕玄龙做梦也没想到这个女人会来,而且来得这么迅速,看来她还真不寻常啊。

    “俗人都能在这里露宿,我们凭什么就不行?”

    燕玄虎边走边嘟囔,“况且,我们又不是铁驴、电驴,一天只吃一顿饭,还是讨来的,唉!”

    “顺则凡,逆则仙。他们睡觉的床,不是你挑的筐!”

    燕玄龙连跑带颠地拎着师妹的行李,一言不发,快速下山。燕玄飞空着两手,对燕玄虎说:

    “你没听说过黑云压城城欲摧吗?”

    那个女人跟在后面,说:“这是盖头雨。”

    话音刚落,只听半空喀嚓一声霹雳,像是要把山头削下来似的,倾盆大雨从天而降,下到了身后。

    三人摸摸身上,不带一滴雨水,不由得对燕玄龙投去了敬佩的目光。

    女人笑道:“山里的农民都知道,嘿嘿。”

    “大师兄,你既然知道山上要下暴雨,为什么不告诉那些在山上安营的驴友,让他们赶紧换地方过夜呢?”

    燕玄飞有些后悔刚才走的太急,没来得及想到他人的安危。

    “如果爱他,就和他保持距离。”

    燕玄龙头也不回地说。

    “什么意思?难道说,如果你爱山,就和山保持距离。

    如果你爱人,就和人保持距离。

    如果你爱健康,就和身体保持距离。

    可以这么理解吗?”燕玄虎自言自语道。

    “总算用了一下自己的脑袋,没有再去掉别人的书袋。

    真有进步啊。”

    燕玄龙对师弟燕玄虎打趣道。

    ……

    此刻,天彻底黑透了,四人来到了钟吕坪。

    钟吕坪位于眉县汤峪口以西四公里的浅山区,与汤峪口龙山相连,顶连太白山,北临关中平原,东西两侧依傍涝仓和野峪两大峡谷,海拔1200多米。

    钟吕坪始建于唐代,历史上称钟离坪、正阳山、终南山钟吕坪。

    《太平经>》记载:正阳山有坪三处,乃昔汉钟离辅政吕洞宾、韩湘子得道之所,故名钟离坪。钟吕坪山势形如卧凤,分东、西、中三坪。

    钟吕坪中坪的大门门额上过去有在青砖上刻的正阳山钟吕坪的横额标记,字迹为楷体,十公分见方,2005年中坪在拆除新建八仙大殿时才被毀。

    曾在钟吕坪修道的有:东华帝君王玄甫、全真道的创始人王重阳,列入当代中国道教八大宗师之一的曹祥真,从华山来到眉县远门口,同时来眉县的还有席理真,落户在钟吕坪东坪所在的井沟一队,羽化后葬于东坪场院北的崖塄下。曹祥真因患重病差些遇到不幸,被住在钟吕坪西坪的龙门师兄刘志鹏身背上山,用山中草药挽救了性命,后来就在钟吕坪居住,国家落实宗教政策时,返回华山北峰至今。曹祥真、席理真、张生财、刘志鹏、袁明扬、赵理清同一时期在钟吕坪修道,道行高深,且均在医道方面身怀绝技,是道家龙门派中的杰出代表。

    中坪有吕洞宾黄粱一梦的洞府,西坪是钟离权成仙之地。东坪有湘子树,相传为韩湘子所栽,仁立如伞,树身八枝盘生如床。树顶上为绵柏,下为刺相,十分奇妙。

    在东坪的周围种有橡树五百余亩,中坪和西坪周围生长青岗树一千五百余亩。橡树和青岗树界限分明,端直参天,枝桠交错,遮天蔽日。

    整个钟吕坪被罩得微露又隐,故有“仙家居地”之称。

    清代关中三李之一的眉籍大理学家、列入清代六百名人之一的李雪木先生曾三登钟吕坪,题诗中对钟吕坪有这样的赞誉:

    二涧中分琼玉观,三泉侧涌紫金天。

    长安日远浮云蔽,闾阖门高白云连。

    形象的表现了钟吕坪四谷收一谷而形成的三泉二涧,及高入云端的庙宇仙境和遥望长安的景致。

    在东、中坪之间还有山神殿、老君洞。

    东、西横贯一公里,南北纵深五公里。

    东坪南北建有前后大殿各三间,湘子庙一间,玉皇阁一间,东、西建有厢房九间,后殿塑有西王母、斗母、地母,两侧塑有上八仙和下八仙,前殿塑有送子观音、关圣帝君及周仓、关平等;山神殿建有一大间庙房,五间厢房灶房,庙内供山神塑像;老君洞建有庙洞四间,塑有太上老君、吕祖、药王孙思邈坐像,建有厢房七间;

    中坪建有玉皇殿和八仙大殿共七间,厢房五间,庙、殿分别塑有玉皇大帝和八仙。

    其中,八仙大殿是由香港飞雁洞佛道社出资六十余万元,于2005年动工建设,八仙像均为木雕,由专地专人雕刻好后运抵钟吕坪。

    中坪上挂有全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题写的钟吕坪匾额。

    西坪上建有斗姆宫和八仙殿各三间,厢房五间。

    钟吕坪上的景色用一首诗概括:

    一柏八爪五顶冠,二仙受书殿台前。

    三厘宝地早晚收,四坪顶头坐庙观。

    五彩紫气仙沟起,六朵祥云绕圣泉。

    七星辉映玄珠洞,八仙神通留名传。

    九天来石望京都,十里白云一线穿。

    四人便在钟吕坪的西坪斗姆宫里借宿了一夜,次日清晨,燕玄龙开始给那女子诊病。

    那女子是典型的癫狂交织性精神失常。

    时尔沉默痴呆、静而多喜为癫。时尔喧扰不宁、躁妄打骂为狂。两者相互转化,并称癫狂。

    燕玄龙按住她的额头,看到那里有一处明显的外伤,便问:“谁打的?”

    女人发起抖来,上牙打下牙,眼睛闪出恐慌的神情。

    燕玄龙看她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志痴呆,语无伦次,喜怒无常,不思饮食。

    又看舌相为苔腻,搭脉为弦滑。

    基本断定为痰气郁结,便开出处方:法半夏12克,陈皮6克,胆南星12克,茯苓10克,香附9克,木香6克,远志6克,石菖蒲10克,郁金12克,白矾10克。水煎服。

    同时施用针灸,穴位:第一组中脘、神门、三阴交;第二组心俞、肝俞、脾俞、丰隆。两组穴位交替使用,用平补平泻法。

    不过五天时间,女人的脸色由苍白如纸转成了淡黄中透着粉红。

    燕玄虎也对大师兄燕玄龙开始刮目相看,觉得他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第368章 绿毛隐士

    就在几人以为平安无事,准备留下女人养病,他们继续云游之际,这天傍晚,女人突然面红目赤,直扑燕玄龙,对着他的胳膊就是一口,且力大无比,整夜狂喊乱叫,不休不眠。再看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钟离不昧忍着剧痛,独取两侧环跳穴,用10厘米/粗针进行强刺激,对其进行定志安神。

    又施以针灸:第一组人中,少商,隐白,大陵,丰隆;第二组风府,大椎,身柱;第三组鸠尾,上脘,中脘,丰隆;第四组人中,风府,劳宫,大陵。

    四组穴位轮换使用,泻法。

    同时开出处方:黄连9克,麦冬15克,朱砂3克,黄芩12克,栀子12克,茯神20克,生大黄15克,远志9克,石菖蒲12克,生地黄12克,炒酸枣仁2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如此又过了五天,女人有一天精神大好,引燕玄龙来到一棵老松树下,她说:

    “这位道兄,你是好人,我不知道如何感谢你,你治好了我的病。”

    这时,从树上蜿蜒爬下一条眼镜蛇,它对准燕玄龙的脖子就是一口,燕玄龙惨叫一声,仆地无息。

    ……

    眼镜毒药咬罢燕玄龙跃入草丛,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消逝在莽莽的山林之中。

    两位年青的道人惊慌失措了好一阵子,见燕玄龙口噤握拳,四肢厥冷,舌苔薄白,脉弦或伏,大叫一声不好,燕玄虎赶忙掏出银针进行施针:人中、内关、百会、素髎、十宣、十井等。

    然而,皆不见效,于是又在毒蛇咬伤处迅速以三棱针点刺,立时渗出一片淤血。

    燕玄虎扒到伤口处,用嘴吮吸,吸一口吐一口,弄得满嘴满脸的血迹。

    但燕玄龙依然没有任何的反应,燕玄虎用胳膊来回擦了下自己嘴角的黑血,重新用毫针快速进针,施以行提插捻转泻法。针刺1寸~1.5寸,留针20分钟,每隔5分钟运针1次。掏出吸拔时间为30分钟。主穴为外关透内关。

    而在一旁本来已经恢复神志的女人看到眼前的情形重新发起疯来,她又唱又跳,手舞足蹈,且涕泪交流,仔细听去,内容竟然是《陕西太白山刘伯温碑记》:

    天有眼,地有眼,人人都有一双眼。

    天也翻,地也翻,逍遥自在乐无边。

    贫者一万留一千,富者一万留二三。

    贫富若不回心转,看看死期在眼前。

    平地无有五谷种,谨防四野绝人烟。

    若问瘟疫何时现,但看九冬十月间。

    行善之人得一见,作恶之人不得观。

    世上有人行大善,遭了此劫不上算。

    还有十愁在眼前:

    一愁天下乱纷纷,二愁东西饿死人,三愁湖广遭大难,四愁各省起狼烟,

    五愁人民不安然,六愁九冬十月间,七愁有饭无人食,八愁有人无衣穿,

    九愁尸体无人捡,十愁难过猪鼠年,若得过了大劫年,才算世间不老仙。

    就是铜打铁罗汉,难过七月初一十三。任你金刚铁罗汉,除非善乃能保全,

    谨防人人艰难过,关过天番龙蛇年。幼儿好似朱洪武,四川更比汉中苦。

    大狮吼如雷,胜过悼百虎,犀牛现出尾,平地遇猛若。

    若问大平年,架桥迎新主,上元甲子到,人人哈哈笑。

    问他笑什么?迎接新地主,上管三尺日,夜无盗贼难。

    虽是谋为主,主坐中央土,人民喊真主。

    银钱是个宝,看破用不了,果然是个宝,地下裂不倒。

    七人一路走,引诱進了口,三点加一勾,八王二十口。

    人人喜笑,个个平安。人人可观,个个可传。

    有人印送,勿取金钱。行善者可保,作恶者难逃。

    敬重天地神明父母,惜字纸五谷。谨当切记。

    这厢正一愁莫展,那厢还哭天抹泪,却听得一个苍老的声音从松林深处疾风迅雷般传来:

    “道上红尘,江中白浪,饶他南面万城;花间明月,松下凉风,输我北窗一梦。哪里来的叫驴,只顾聒噪,不知害臊!”

    众人不由得扭过头去张望,不望则已,一望之下,大惊失色。只见从松树林中影影绰绰脚步如飞地走来一个“野人”。

    他身躯高大,壮硕如猿,浑身绿毛,眼大如灯。

    一眼扫过,如同镭射一般。

    莫非太白山真有野人不成?

    关于太白山有野人的记载,自古未断。

    《周书》中这样描述:人身毛裹,自笑,笑则上唇掩其面。《神异经》载:太乙深山有人长丈余,袒身面毛,雄曰山丈,雌曰山姑,能夜叩门求物。

    《洞冥记》则记述:淳物山在京西百二十里,山中有魅,其形似人,生毛,黑色,身长丈余,逢人而笑,口上唇盖眼,下唇盖胸,人亦见怪。

    或是遗下制草鞋长二尺五寸,乡人谓之山大人。

    当代则在前不久有驴友从周至的厚轸子攀登,到尚未开发的东河景区一个悬崖下歇息,忽然听到一声怪叫,看见一个黑影从头顶的树梢上飞过,酷似传说中的野人。

    对视之下,燕玄虎突然扬起右手冲着野人打招呼:

    “你好!你是野人吗?”

    话刚出口,他就后悔,真想顺手甩自己一耳光。

    嘴贱!贱嘴!呸!

    “秃头未必是和尚,也可能是秃子。

    散发未必是道士,也可能是疯子。

    年青人,嘴上没毛,把嘴闭牢。”

    绿毛野人说着,发出一种震耳欲聋的怪笑,他一步来到女人面前,抬起毛茸茸的绿手掌,从上到下直拍过去,女人应声倒地,一声未发。

    绿毛野人来到昏死过去的燕玄龙面前,从怀里掏出件东西,竟是旱烟袋!

    又伸出他肮脏的小手指挖旱烟筒内的烟油膏约黄豆大小,掰开燕玄龙的嘴巴,指甲一弹,黑丸进到舌间,然后取出一截竹管,里面好像是发酵的米汤,旋开盖子,扬手便倒。在一旁看着的燕玄飞背过身去,差点儿吐了出来。

    但三人并未阻止,他们知道这是民间治蛇伤的验方,可见这绿毛怪还确有来头。

    这让人不由得想起宋代范成大曾在《吴郡志》中记载:汉刘根在洞庭山中得道成仙,身生绿毛,人称毛公。后人亦称绿毛仙。

    “阆苑驾将雕羽去,洞天赢得绿毛生。尝闻绿毛古仙子,依依变化犹如神。”

第369章 回首青山

    魏晋时,道教楼观派兴盛,先有田峪十老在楼观通道观修道,名振朝野。后有陈宝炽等人隐居楼观,讲学著书,朝庭数次垂询。有的楼观道士隐居太白山。

    太白山道教遂归入楼观派。

    北齐文宣帝时太白山祠续建。唐代道教大兴,因太白山位于近郊,虔诚的道教徒便入山修道,孙思邈、郭休、王林、李浑就是此时上太白山长期修道炼丹的著名道士。

    元代以后,因眉县地处太白山下,故全县各乡镇、大村皆有太白庙。其中以远门口、清湫、高庙和县城南郊的太白庙规模、香烟最为鼎盛。在远门口和营头两条入山线路上,从山口直到山巅,每隔2。5km、5km或10km便有一处庙宇。

    清宣统时太白山宫观庙宇有133处,道士200余众,统受县道会司管。远门口有唐九省十三宫,闻名省内外。

    民国时,大小军阀扩军混战以庙为营房,太白山庙宇均遭兵燹匪患之祸,后被官方在剿匪和消灭军阀势力的战火中毁为废墟。

    太白山佛教活动最早可追溯到北魏。武帝尽诛长安僧人并下令诸州、镇,凡佛像、佛经一律击毁,僧人无论长幼全部坑杀。关中僧人多逃往太白山中。

    唐显庆三年在太白山北麓的下西铭村,为玄奘法师修建西铭寺。时孙思邈隐居太白山中,常来西铭寺,与宣律往来谈论。

    武周永昌元年八月,天竺婆罗门僧佛陀波利来眉,在净光寺见到西铭寺上座澄观法师。

    北宋时,在太白山脚下又兴建了两座巍峨宏大的佛教古刹:一是斜谷关的蟠龙寺。二是县城南郊的净光寺,寺院古树参天,香烟缭绕,十方僧人和尊佛众生络绎不绝。

    明人孙太初有《退宿云庵》诗曰:“独坐山中寺,镜开真意存。瓦灯燃石壁,松叶暗柴门。夜久无存动,诗成偶自言。上方钟意早,山月落前轩。”

    清代中期,道、佛二教在太白山相互融混。如康熙初年,知县梅遇捐俸百两,并筹资重建城南太白庙,规模宏伟壮观,在庙左有修建一慈云庵,中塑佛像,傍列数楹,亦各金碧瑰丽。由僧人同时管理佛道之寺观。在入太白山的线路上两教寺观穿插而立。

    民国22年盛夏,于佑任、邵力子、西北农学院德籍林学博士芬茨尔等人登临太白山,行至菩萨大殿,应僧人祈字。于老挥毫泼墨题书“扶孤启家”扁额赠之。邵力子还为菩萨大殿捐大洋2000,芳名在碑。《重修菩萨大殿暨续定山界记》:太白山为秦岭第一仙镜,钟五岳之灵。兴云施雨,泽润生民,御大旱而捍大灾,时忽阴而忽晴,具终南山之真脉,持清除之清气,山高200余里,横向八百之遥,真仙居之地也。

    民国十八年富饶的八百里秦川遭到百年不遇的大旱,赤地千里,匪乱成患,官府腐败,民不聊生,沿山寺院荡然无存。

    老人摇摇头,说:“反正是个练家子,经常一天之内往来金台观、龙门洞和张良庙。”

    “怎么可能?”燕玄虎表示无法置信。

    燕玄龙给燕玄飞递了一个眼色,两人朝那人跑去的方向撵去。燕玄虎给老人说声再见,也跟着跳出院墙。

    跑出金台观不远,在一处山坡之上,见到那人抱膝坐在树枝上,脸朝白云,幽然吟诗:

    百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

    紫陌纵荣争及睡,朱门虽贵不如贫。

    愁闻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

    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

    燕玄虎骑着自行车来到树下,对着那人大声说道:

    宇宙茫茫总是空,呼吸之外无一累。

    劳劳碌碌为谁忙,人生大抵皆如醉。

    争名争利满长安,到头劳攘有何味?

    世人不识梦醒关,黄梁觉时真是愧!

    谁知,那人跳下直接就蹬了燕玄虎一脚,然后,接着上树。燕玄虎仰面八叉地躺在地上,一手揉肩,一手指着燕玄龙说:“师兄,他这么欺服我,你可不能不管?”

    燕玄龙当然不能置若罔闻,他从袖中摸出太乙银丸,向那人翘起的小腿弹去。岂知那人只用脚趾轻轻一夹,然后,将脚伸进衣服口袋里。

    “天呐,他会柔身术!”燕玄飞惊叫道。

    看明显不是人家的对手,燕玄龙将双拳一抱,客气地问道:“请问前辈如何称呼?”

    “不怨深山自采樵,山中别有好清标。幽居石室仙乡近,不假环墙世事遥。饮食高呼天外鹤,摩云仰看峡中雕。时时皂白浮沉景,显贯真空睡大觉。”那人依旧眼望流云。

    燕玄飞说:“独住深山搤寂寥,闲云作伴屏喧嚣。耽慵不念生涯拙,好静唯便熟境销。着假空贪齐李杜,明真何必等松乔。研穷寿算文章力,岂夺虚无造化标。”

    那人闻听是一名女冠,便笑道:“也知天意我先归,故遣灵岩尔先覆。高歌物外归去来,大隐廛中益开悟。”

    燕玄虎问道:“请问您是全真教的道士吗?”

    那人说:“凡人入道,必戒酒色财气,攀缘爱念,忧愁思虑。去声色,以清静为娱;屏滋味,以恬淡为美。我看你等不像全真弟子。”那人跳下树下,疾步而去,如风一般。

    三位道人在后面疯狂追赶,但无论如何就是离他还有一米半,三人心中又惊又喜,仿佛点了一把火在熊熊燃烧。

    不到两个小时,来到了龙门洞。

    龙门洞位于陇县西北陕甘交界处,古名灵仙岩,是六盘山南段景福山麓的一部分。始于春秋,建于西汉,盛于金元,兴于明清,是中国五大悬空寺之一,是全真龙门派祖师丘长春参玄证道之所,道教龙门派的发祥地。《道教志》记载龙门洞为天下第一洞。

    大定二十年,丘处机被龙门的景致所吸引,两年后,他自磻溪迁往陇州龙门山隐修,诗言:

    龙门峡水净滔滔,南激朱崖雪浪高。

    万壑泉源争涌凑,千岩石壁竞呼号。

    周流截断红尘境,宛转翻开白玉膏。

    胜境无穷言不尽,临风时顾一挥毫。

第370章 深山野人

    讲的就是长安人刘根,弃世学道,入蒿山石室,冬夏不衣,身毛长二尺,而遍身绿色,与终日服食松针有关。

    “老神仙,您可是修炼得道的世外高人?”

    燕玄虎起身抱拳当胸,对着绿毛野人说。

    “哪里来的世外与世内?谁见的高人与低人?本是一锅千年粥,全在无事与生非。”

    绿毛野人晃晃头,纵身一跃,跳至一丈来高的大松树顶部,半仰半卧在枝桠间。

    如此绝技轻功,令人匪夷所思,非亲见断然不能相信。

    “可是你为什么要把那女人打死?”

    燕玄虎跑过去摸了摸女人的鼻息,已没有呼吸了。

    而倒在树边的燕玄龙似乎在迅速地恢复,嘴唇上的青色也缓慢地变成了淡红。

    “可笑你们还披着道袍,难道不知道遭劫的在数,在数的难逃,定业不可转,重业不可救。”

    绿毛野人在树上荡来荡去,如同猿猴一般自由自在。

    “敢问老前辈来自哪里?去向何方?尊姓大名?如何称呼?”

    燕玄虎对着树上的绿毛野人抱拳当胸。

    “修成金骨炼归真,洞锁遗踪不计春。野草漫随青岭秀,闲花长对白云新。风摇翠筱敲寒玉,水激丹砂走素鳞。自是神仙多变异,肯教遗迹掩红尘!”

    说罢,又是一阵朗声大笑,忽收敛神色说道:

    “天行有常,善恶有报。此女子气死父母,逼死婆婆,亲夫因她身首异处,奸淫邪恶,已是罪大恶极。你等善恶不分,小黠大痴,怎知天道公允,天意难违!”

    绿毛野人说罢从松树上轻松落下,落地无声,纤尘未起,他突然拿起松针直刺燕玄龙的人中。

    燕玄龙终于睁开了眼睛,他长长地哼了一声,但看到自己躺在绿毛野人的怀里还是大大地吓了一跳,平稳了一下心情,燕玄龙轻叹道:

    “天地人我合此神,遁甲不离此中门。旋转宇宙重变化,九死一生入奇门。”

    说完,瞟了一眼绿毛野人。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可持赠君!”绿毛野人傻笑着回应了他,其他人听得好像有点驴唇不对马嘴,这是哪跟哪。

    燕玄龙心里却异常清楚,这是碰上高人了,他本想打听福地洞天的事未说出口就被人家堵死在家门口。

    燕玄龙不甘心就如此收场,便叹道:“片片随风整复斜,飘来老鬓觉添华。江山不夜雪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远岸末春飞柳絮,前村破晓压梅花。羔羊金帐应粗俗,自掬冰泉煮石茶。”

    绿毛野人淡然对道:“寂寞深山看死生,日月星光总无私。闲中立品无人觉,遗世独立性灵诗。花开花谢人不见,云聚云散香自知。勘破炎凉彻骨清,仙姿卧雪第一枝。”

    只言片语,便露底细。几位道人何曾想过在这太白山的深处,这披着一身绿毛的野人,竟然能出口成诗,相对于钟离不昧那首引自元·黄庚的《雪》,他显然赞的是雪中梅,以雪衬梅,言语清新,意境高远,道妙幽然,何况人家是原创。

    燕玄龙感到有些羞惭,低头不语,燕玄虎怎能放过如此机会,他说:“请教什么是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绿毛野人一边用手不停地按摩钟离不昧的颈部,一边说:

    “上智下愚,皆是扯蛋。智无常局,以恰肖其局者为上。故愚夫或现其一得,而晓人反失诸千虑。上智无心而合,非千虑所臻。故上智无智,上德无德。”

    绿毛野人言毕,腾空拂枝消逝在林海之中,而那仰卧僵死的女人忽尔跃起,变成一只小黄鼠狼,奔入草丛深处。正所谓:紫府丹成化鹤群,青松手植变龙文。

    壶中别有仙家日,岭上犹多隐士云。

    当夜无眠,三人均不说话,各自抱衣而坐,对月遐思,默然体悟。

    次日清晨,燕玄龙收拾好自己的行囊,说:“我们按原计划走吧。”

    燕玄虎诧异地说:“咱们有啥原计划?每天都是瞎走。”

    燕玄龙翻了翻眼皮,从怀里掏出一个本子扔给燕玄虎,说:“就按这个走吧。”

    然后摆摆手,推上自行车艰难地侧身上车,沿着蜿蜒的羊肠小路,颠簸远去。

    燕玄龙强忍着脖子上的伤痛,咬紧牙关自西向东连续骑行。

    一路之上,见过的佛教寺庙远远多过道观,三位道士不由得有些嘘唏。

    正在感叹之间,忽然遇到一位和尚,坐在一棵松树之下,大声地自言自语:

    “道教炼气化虚,如人逃狱,贼性不除,心识未解,无明未尽,妄动未除,迷于形色,终还轮回!

    佛法大乘,道教小乘,已是当今世界不争的共识,现如今九僧半道的局面,足以看出信众的选择是多么智慧!

    因佛是本质境界,太极境界,真心境界,此是空间本质的本然本体的觉知与了悟!

    道教者,还是痴迷外道的境界,执迷于现象的世界,纵一时修的离身境界,却也只是犹如一个逃狱者,不知悔改,像老鼠一样,逃得了一时,逃不了一世!”

    三位年青的道士正准备歇息一会儿,听到此语,不由得怒形于色。

    燕玄龙见和尚居然敢辱没道教,不得不停了车子,坐在石头旁边,对和尚敛容正色道:

    “《海琼白真人语录》载有白玉蟾与弟子的一段对话:且道老胡与老聃有何优劣,答云:必竟水须朝海去,到头云定觅山归。法师你可明白吗?”

    燕玄虎说:“大师兄,不要跟他啰嗦,我直接说吧。

    佛教自印度传入以来一直贬低中华本土道教,陈撄宁先生曰:佛教徒之习气,每谓惟佛独尊,余皆鄙视,教外诸书,概行排斥,佛教被印度的明白人赶出了印度,从而其在世界各地变异地发展传播。

    而道教能容得下其他宗教,对其它宗教是一种兼容并蓄。”

    和尚淡然一笑说:“佛教讲的是慈悲为怀,普渡众生,道教讲的是,得道成仙,白日飞升。

    实则是贪生怕死,留恋红尘,还有何说法!”

    燕玄龙冷笑说:“佛字由人与弗构成,弗是下葬时牵引棺柩入墓穴的大绳,古时送葬者要执弗,难怪佛教徒都向往死后的事。

    陈撄宁先生曰:所最不可解者,秦汉以前,佛教未入中国,唐虞三代之政治淳良,民情敦厚,远非后世所能及,而且版图一统,无河山破碎之羞。

第371章 佛道修炼

    自佛教东来以后,将如此大乘高深之哲理,薰陶全国亿兆之人心,更应该功迈唐的虞,德超三代。何故国步日益艰难,民俗日益浇薄,民生日益憔悴,民气日益衰颓,有五胡十六国之乱华,有南北朝之分裂,有后五代之割据,有辽金辱国之耻,有元清灭汉之痛,有列强侵略之虞?

    每当有外族侵略和统治的时候,佛教更是打击我中华文化的工具和帮凶,涣散华胥子孙的凝聚力,夺我思想!

    劫我灵魂!丧我根基!失我信仰!”

    “你!”和尚用手一指燕玄龙,眼看两人就要动手。

    燕玄龙长叹口气,说:“道有三万六千,法有四万八千!不论你从何门而入,不离清净而出!

    老君曰:我之有大患,为有其身,及无身,我有何患?

    子午卯酉四时勤学参禅打坐,甲子庚申八节冥心礼斗朝真!一念不净皆是虚求!”

    燕玄虎接上说:“不死者,岂是凡身,长生者,非关秽质。”

    “什么意思?”和尚走过来,鼻子快扎到燕玄虎的脸上。

    燕玄龙说:“给你一脉密传,不以德为基础,任是空中楼阁。以门派争夺,已失修行之本。

    你虽学禅多年,却还停留在口头禅的水准上!”

    “性与心要寻根,莫把苦肝做驴心。”

    燕玄龙冲着和尚的拂袖而去的背影说道。

    ……

    燕玄虎把小本子打开,里面详细地写着陕西省境内的云游线路。

    他们的下一站是钓鱼台,位置在宝鸡、太白、岐山之间,在宝鸡陈仓库区天王镇的蟠溪峪境内。

    三人以30码的速度飞速前行,只见两边都是高山,峡谷中一道溪水,奔涌而下。

    重峦叠嶂,草木际天,清流湍急,水声震天,初夏时节,颇为燥热,一进峡谷,便感到山风爽身,清凉怡然。

    一部封神榜,千古钓鱼台。

    慕贤寻至此,了却心一憾。

    沿途之上,小路回环,山势嵯峨,树怪石乱,步移景换。

    姜子牙钓鱼台有“四柏二石三间庙”。

    其中有一块号称丢石,传说此石是姜子牙从鱼嘴中掏出小石块扔到河中,逐年长大,现石高6.6米,上部直径11.2米,下部直径仅4米的巨石,重400多吨,形似锥子立于磻溪水中。

    上刻有清乾隆五十九年三月宝鸡知县徐文博书写的4个一米见方的苍劲大字:孕璜遗璞。

    孕为孕育之意,璜为壁的一半,是一种玉型。

    遗读wei,赠予的意思,璞是未曾雕琢的玉。此句意为:返璞归真。

    还有一块跪石,相传姜子牙当年贩猪猪瘟,贩羊羊贱,卖酒缸破,卖饼炸锅。

    无奈之下,在71岁高龄之际,来到蟠溪钓,背对溪水,无钩而钓。

    所谓:宁肯直中取,不愿曲中求。

    跪石临崖处有两道二尺长、三寸深的膝痕,据说是姜尚跪着钓鱼的痕迹,旁边还有拇指粗的一道石印,系姜尚当年放钓竿的痕迹。

    1400年前的郦道元的《水经注.清水》曰:城西北有石夹水,飞湍浚急,人亦谓之磻溪,言太公尝钓于此。

    丢石右上方的河边有姜太公庙,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明清皆有重修。庙前正立着4棵40余米高的参天古柏,枝杆粗壮,根深叶茂,四季常青,传说为唐代所植。

    溪水北流入渭,至入渭水处才能见文王庙址。

    从姜太公庙盘山而上,即到周文王庙。

    有多远呢?正好808步。

    据说当年文王听姜尚说了一番灭殷兴周、造福百姓的见解,佩服得五体投地。

    姜尚80岁了,文王礼贤,让老人坐上自己的车子,他屈尊拉车走了808步,意外地绳子断了。

    姜尚说:我助大王得天下,保808年江山吧。嗣后,大周王朝的统治,果然维持了808年。

    文王庙依山而建,庙堂重瓦危檐。隔河的山腰上还有武王庙和武吉庙。

    最后去了太公庙。古庙三间,楹联甚多,其中一联:

    屈膝垂钓台,大才蓄锐;信步拉龙辇,先君聘贤。

    庙前4株古柏,老干虬枝,苍翠奇拙。是姜尚当年手植柏,属于神物。

    姜子牙的像前有两排配享的历代军事谋略家,分别是:帮助吴王奠定霸业、《孙子》的作者孙武;楚国名将、《吴子》的作者吴起;齐国名将、《司马法》的作者田穰苴,又名司马穰苴;战国名将、宝鸡眉县人白起;燕国名将乐毅、受黄石公秘传《三略》的西汉开国功臣张良、决胜千里之外的韩信、一诗二表三分鼎的诸葛亮;为大唐开疆拓土的名将李靖等。因姜子牙在军事方面的重要贡献,在唐代唐肃宗李亨时被封为武成王,与文宣王孔子齐名,后世尊为武圣。

    从丢石溯流而上,两崖高山对峙,河谷狭窄,谷坡陡峻,水流湍急。

    实乃一步踌过伐鱼河。沿着峡谷进入河谷,豁然开朗。

    只见双曲拱大坝飞架两岸,中间一座典雅的观景楼,将整个景区尽收眼底。

    三位道人走得兴致勃勃,大师兄燕玄龙赞叹道:

    “凡山紫气如盖,苍烟若浮,云蒸蔼蔼,皮无崩蚀,色泽油润,草本繁茂,流泉甘洌,土香而腻,石清而明。

    如是者,气方钟而未休。上好的风水啊!”说着,大步走向观景楼,其他两人紧随其后。

    走至楼下,燕玄龙伸臂拦住大家,只听楼上有两人正一问一答,有腔有调,有板有眼:

    问:如何使天下归心?

    答: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能和天下人共均利益的,就会得天下;独占利益的,就会失天下。天施四时,地生万物,能和人民同享的,就是仁爱。谁能仁爱,天下就归顺谁。除掉人民的苦难,保障人民的生活,这就是恩德。谁施恩德,天下就归顺谁。和人民同甘共苦,就是道义。谁讲道义,天下就归顺谁。能使人民获得安全和幸福,就是王道,谁实行王道,天下就归顺谁。

    问:天下纷杂,有时强盛,有时衰弱,有时安定,有时混乱,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统治者的原因还是天命变化的结果?

    答:统治者不贤则国家危亡而人民叛乱;统治者贤明则国家太平而人民安定。国家福祸在于统治者不在于天命。

    问:治国的根本是什么?

    答:爱民而已。

第372章 钓鱼之道

    2、四肢齐全。

    3、五官端正。

    4、没有染上会传染的严重疾病。

    5、没有债务问题缠身者。

    6、没有违犯国家法律或正在打官司等事缠身者。

    7、年龄不小过7岁,不大于60岁。

    8、精神健全。

    9、心理健全、正常。

    10、要求出家者,须本人自愿,六根具足,身体健康,信仰虔诚,爱国守法,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父母许可,无婚姻恋爱关系。道观对要求出家者,经查明身份来历,认定符合出家条件,一年以上考察合格,可以拜一个道长,择日在祖师前举行冠巾仪式,即蓄起须发,以道装更换世俗服装,去俗名,改道名,并由师父按各自法派取一道名与道号。

    “这不是说残疾人不能当道士吗?”小伙惊讶地问。

    燕玄龙说:“精神者,所受于天;而形体者,所禀于地;头圆象天,足方象地。

    天有四时、五行、九解、三百六十六日,人亦有四肢、五藏、九窍、三百六十六节。

    五行全则人全,五行不全则人不全。人象天地,气法自然。自然之气皆是九天之精,化为人身,含胎育养,九月气盈,九天气普,十月乃生其结胎,受化有吉有凶,有寿有夭,有短有长,皆禀宿根。”

    “为什么算命的有许多是瞎子?”小伙抬起杠来。

    “为什么古代的帝王会在他们的冠冕前面吊下珠帘?”燕玄飞启发道。

    见小伙还不明白,燕玄虎说:“你知道什么是睁眼说瞎话吗?”

    小伙翻翻白眼珠子,试探地问:“你是说算命的都是骗子?”

    几位道士见他悟性如此之低,便不再搭理他了。

    小伙见三位道人丢下他不管,信步走进了湘子庙,他悄悄地跟在后面,嘴里嘟囔着:

    “如果是真瞎,说明他上辈子是算命的,看了不该看的,说了不该说的,受到了上天的惩罚。

    即使不是真瞎也要装瞎,因为别人不希望算命的是明眼人。”

    三位道人闻听此言不由得停下脚步,怔怔地盯着小伙,钟离不昧说:

    “原来你不是真傻啊。

    人性的弱点就是想知道别人的一切,而不愿别人知道自己的一切。”

    小伙嘻嘻一笑,说:“现在啥都缺,就是不缺聪明人。”

    湘子庙由庙区、南院和北院构成。

    他们几位过了山门、香泉,进到灵光殿和湘子殿拜谒。

    出来时,才注意到湘子庙内有两棵国槐,枝繁叶茂,树冠如盖,顶生圆锥花絮,花呈蝶形,浅黄绿色,悬挂树梢,灿烂明媚。国槐花期在6-8月,而今才是早春,两棵树皆反季开花,煞是奇异。

    “当道士多好啊,有这么大的院子,还有花赏,不用上班不用打卡,没有老板,又有现成饭吃,真是逍遥!”小伙啧啧称赞,似乎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看来你还十分不了解道教!”燕玄龙严肃地指出。

    “对了,他们让我先从信士做起,信士和道士有什么区别?”小伙贼眉鼠眼地问。

    燕玄龙正色道:“道教的信徒划分为:信士、居士、道士、法师四种。

    信士是指信奉道教,但还没经过宗教认定仪式的人。

    居士是指经过道教皈依仪式,拜过度师,并且对道经师三宝表示信奉皈依,受持全真五戒或九戒正一的正式道教信徒,当代以持道教皈依证作依据。

    道士是指在经受皈依仪式以后,再经受正一传度或者全真冠巾仪式,发放度牒即道士证的道教神职人员。

    法师是指需要经受皈依、传度成为道士以后修持了一段时间,再拜高级别法师习学科仪奥秘,高级别在正一是高箓位,在全真是高戒位,法师是法事中担当主要领导角色的道士。

    一般人确立信仰后,到道观或道坛进行拜师和皈依,就可以成为正式的道教信徒,即居士,之后可以称为三宝弟子或三清弟子。”

    小伙似乎来了兴趣,问:“什么是皈依?”

    燕玄龙说:“皈依的形式有两种,一种皈依为居士,即在家修行;一种皈依为道士。皈依为道士的话,又分出家道士和散居道士。全真教是居士不出家,道士出家;正一教无论居士还是道士都不出家。

    皈依的方法,佛教和道教都是一样的,无论是出家还是在家,都要信奉道经师三宝,同时受持五戒,拜所信奉门派的一位道长为师即可。

    皈依为居士需要给宗教局缴纳《道教皈依证》的费用,各地不等。一般是100元/三年。皈依为道士,不收任何费用。只需要携带个人书籍和生活用品。全真道士需要住庙考验3年,之后正式出家,需要蓄发。”

    小伙进一步寻问:“入全真教需要什么条件?”

    燕玄虎从怀里掏出一张宣传纸,递给小伙。

    全真教出家条件:

    1、五官端正、身体健康、六根具足,无不良嗜好如抽烟,酗酒,赌博等。

    2、年龄在17--60岁之间,而且父母同意。

    3、无法律纠纷,无负债,无婚姻关系。

    4、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初中以上即可,当然越高越好,但文化高不一定是好事,如果过于注重文字往往对修行不利,成为所知障。

    5、欲出家者可以持父母同意的书面材料,和身份证、户籍证明、体健正面到你认为有缘的寺院,有认识人和介绍人最好。

第373章 磻溪苦修

    三人深感失望,顺磻溪向峡谷漫步,转过山脚,却又见一身穿古装的男子,一手背后,一手扬起,朗吟诗词:

    一景通高下,三峰镇古今。路穿云洞滑,祠隐钩溪深。

    出宝飞泉迸,参天古柏阴。快哉清绝地,堪畅野人心。

    “卡!”

    在男子面前的不远处,有一位头戴贝蕾帽,身穿外拍马夹,手里拿着摄像机,好似孤杆导演。

    “重来,换一首,冲击力要强!”

    那古装男子微微一凝眉,又吟咏道:

    一夜春风暖,三竿晓日华。有山皆著锦,无地不开花。

    金谷人多感,桃源路易差。回头皆是梦,说与道人家。

    “卡!”

    孤杆导演仍然摇头,感觉不冲击。

    这时燕玄虎不禁脱口而出:

    酷爱无人境,高飞出鸟笼。吟诗闲度日,观化静临风。

    杖策南山北,酣歌西坂东。红尘多少事,不到白云中。

    “好诗!”

    孤杆导演双手一拍,扭过头,看了一眼燕玄虎,不禁把半秃的脑袋挠挠,他又一侧眼,看到了燕玄龙和燕玄飞,马上眉开眼笑,道:

    “你们几位是云游的道士吧,能不能帮忙拍一段电视宣传片。”

    说着,把手里的本子交给了燕玄龙。翻开头一页,只见上面写着:

    宝鸡古称陈仓、雍州,中国古九州之一,嘉陵江源,中华文化重要支脉宝学所在地,有2770余年建城史。

    炎帝在此开启农耕文明、姜太公在此钓鱼、周公在此著《周礼》、燕伋在此尊师重道、刘邦在此暗度陈仓、张载在此创关学。渭水流域是仰韶文化的中心,炎帝、黄帝生长于陕西渭水流域的姜水、姬水。

    宝鸡,一座拥有八千年文明及2770余年建城史的中国城市,郊县岐山3200年的建城史比西安、咸阳都早100多年。宝鸡市区建城史是在东周春秋秦文公四年秦文公在汧渭之汇所建之城称为陈仓。

    宝鸡位于陇海与陇蜀交界处,为东北南北之枢纽,古今兵家必争之要塞。昔韩信弃楚投汉,过此遇樵夫陈仓,知有秘经恐泄,乃杀陈仓。后楚汉相争,韩信用兵暗渡陈仓,获胜为樵夫建祠。孔明二次北伐魏,战于此无功而返。故宝鸡古称陈仓。

    关于宝鸡的传说还有一种:秦文公十九年,有个陈仓人猎到一只像羊又像猪的怪兽,准备进献国君。可是却有两个小孩劝他万不可行。

    因为这个怪兽,名叫“猬”,刚一出生,就张口吃母,及长,吸人脑浆,陈仓人一听赶紧用力打头,欲把它杀死。

    突然,猬开口说话:“你不要杀我,快放了我,去逮这两个小孩。他们是龙凤胎,都叫陈宝,得男者称霸,得女者称王。”陈仓人闻言,以为灵异,放下猬去逮小孩。

    可是两个小孩忽然变成两只神鸡,一只飞到了河南南阳,千年之后转生为汉光武帝刘秀,另一只直飞陈仓山顶,化为石鸡,体大如羊,光洁如玉。

    陈仓人放了猬,猬感其德,衔草掩护石鸡。陈仓山从此林密草茂,幸赖石鸡之福,石鸡默默,以俟盛世。在唐至德二年,陈仓山复闻神鸡啼鸣,声传十余里。当是时也,正是安史之乱紧要关头。玄宗避乱四川,太子李亨在灵州提前登基,史称肃宗,挂帅平叛。闻神鸡鸣叫,唐军节节胜利,叛军一蹶不振。

    肃宗认为神鸡为国之宝,鸡鸣乃是吉祥之兆,随改陈仓为宝鸡。

    宝鸡古称陈仓,据《三秦记》记载,陈仓以古陈仓山得名。宝鸡之名始自唐肃宗至德二年,沿用至今。

    看到这里,燕玄龙放下本子,对导演说:“我们是道士,对此没有兴趣。谢谢。”

    导演把小绿豆眼转了两转,说:“你们要不是道士我还不没兴趣呢,往下看,下面就有你们感兴趣的。”

    翻开第二页,上面写着:

    男一号:金熙宗皇统八年农历正月十九日生于山东登州栖霞。1166年开始学道。1167年拜全真道祖师王重阳为师,王重阳为他取名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1168至1170年间,丘处机跟随王重阳在山东和河南传教。1170年春,王重阳在河南汴梁逝世后,丘处机跟随同门马钰、谭处端和刘处玄到陕西终南山拜会王重阳的朋友,及后于1172年将王重阳迁葬终南山。

    1174年为王重阳守丧的期限届满后,丘处机先后在陕西宝鸡磻溪和陇州龙门山修炼十余年,自此声望日隆。1186年冬,他重返终南山主持“祖庭”事务。

    金世宗大定二十八年春,应金世宗的诏书邀请前往中都会面,受命主持万春节醮事,留居官庵,期间获得金世宗三次召见。他在中都留居半年后,当年秋天得到同意返回的圣旨,1189年春,返回终南山祖庭。

    1191年冬,由于金章宗限制全真道在陕西的活动,丘处机被迫带领部分弟子回到故乡栖霞。稍后,他将旧宅拓建为太虚观,继续弘扬道法。

    1203年刘处玄逝世,丘处机成为全真道第五任掌教。丘处机掌教时间长达二十四年,期间他在政治和社会上积极发挥自己的影响,使全真道的发展进入兴盛时期。

    金章宗泰和七年,金章宗和李元妃先后赐额与《玄都宝藏》予栖霞太虚观。

    金卫绍王大安三年,丘处机奉金卫绍王诏书前往中都,游德兴琅山。

    在1203至1219年间,他在山东蓬莱、芝阳、掖县、北海和胶西等地传教。金宣宗贞祐二年,山东登州、宁海州发生农民起义,金朝驸马都尉仆散安贞请丘处机协助招抚乱民,凭借丘处机的声望,登州和莱州等地很快恢复平静;金朝赐赠自然应化弘教大师。

    金宣宗贞祐四年,金宣宗下诏派东平军王庭玉召丘处机赴汴梁,但丘处机认为金朝皇帝有不仁之恶,推辞未前往。

    宋宁宗嘉定十二年夏天,宋宁宗派遣将领李全、彭义斌持诏书敦请丘处机赴临安,丘处机认为南宋皇帝有失政之罪,也推辞未前往。

第374章 无见俗念

    1227年,病逝于天长观,终年80岁。元世祖时,追封其为长春演道主教真人。

    清高宗曾撰写一幅对联称之: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

    丘处机是金元之际全真派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从二十四岁进入陕西到四十三岁离陕,共计二十余年,为他人生最重要的阶段。

    他先后在祖庵、磻溪、南昌宫、太乙观、龙门等地修真。完成了《磻溪》诗词的大部分,他降心炼形,磨砺意志,广结善缘,勤修内丹,悟彻生死。

    磻溪、龙门均是陕西宝鸡的地名,为丘处机早年修真之地。林间羽客樗栎道人编《长春丘真人》说:磻水溪边七年苦志,宝玄堂上流光,炼金丹大药之基,种火枣交梨之树,出神入梦,斡地回天,此功德之最大者也。

    “莫非是让我们来宣传丘祖?”

    燕玄虎有些兴奋地问导演。

    “我们的电视片是《丘处机在陕西的二十年》,这头一站就是宝鸡的磻溪。你们感兴趣吗?”

    导演咪咪地笑着,他观察了片刻,然后对燕玄龙说:“我看你形象不错,能否扮演丘处机?”

    燕玄龙沉吟良久,没有作答,那位扮演者闻听拂袖而去。

    燕玄虎却凑过来对导演说:“我师兄形象虽好,可是口才差些,不如让我代他来演,剧本我都不用编,全在这里。”

    他拍拍自己的肚子,自信地笑着。

    “你可以演男二号。”

    导演说着,转过身对燕玄飞满脸堆笑,道:

    “你演女一号。”

    “怎么还有女的?”

    燕玄虎刚高兴了一下,没想到又冒出来女一号。

    “一部片子拍得再好,如果全是光棍,谁看得下去?就好比菜里不放盐一样。”

    导演眼珠子一动不动地盯着燕玄飞的反应。

    “讲讲女一号。”

    燕玄飞此刻已是怒火中烧,但她还是强忍着先问个究竟。

    导演还以为女道士也像俗人一样特别想上镜,特别想出名,马上心花怒放,从身上口袋里掏出一个本子,递给燕玄飞,只见上写:

    金世宗大定十四年秋,丘、刘、谭、马为王重阳守丧三年期满,于陕西鄠县秦渡镇真武庙各言其志:马钰曰斗贫,谭处端曰斗是,刘处玄曰斗志,丘处机曰斗闲。

    孙谦《四仙碑序》言:重阳升霞,此四仙者同入终南。丘仙遂居磻溪六年,而烟火俱无,箪瓢不置,号曰长春子。

    刘仙住洛阳云溪之洞,而养浩不语,号曰长生子。

    谭仙游化于磁、洺、怀州之间,号曰长真子。

    马仙独守终南,而筑圜者不出,号曰丹阳子。

    志贫则外披缕褐,内怀珠玉;志是则委蛇游世,公正不邪;志闲则无为应缘,照而常寂;志志则守道不渝,应物全真。

    在秦渡镇与马钰、谭处端和刘处玄分手之后,丘处机西游凤翔、虢州,被秦川的秀丽景色所打动,对于秦陇之风物,多有赞美之辞:秦川自古帝王州,景色蒙笼瑞气浮。

    触目山河俱秀发,披颜人物竞风流。

    十年苦志忘高卧,万里甘心作远游。

    特纵孤云来此地,烟霞洞府习真修。

    丘处机认为,秦川风景秀丽,人杰地灵,为修道的最佳场所,遂隐修于陕西宝鸡之磻溪。

    磻溪在凤翔虢县界,一泉绝清泠,北流二十里入于渭,层峦叠嶂,秀异如画。

    土膏腴而树蓊郁,路邃隐桃源之旧,谷深藏壶里之天。

    磻溪山水相映,水清径幽、林深谷邃,丘处机一见喜之。

    诗云:故人别后信天缘,浪迹西游住虢川。

    宛转风尘过万里,盘桓岩谷洎三年。

    安贫只解同今日,抱朴畴能继古仙。

    幸得清凉无垢地,栖真且放日高眠。

    丘处机到磻溪后,开凿长春洞以为居所,诗云:

    凿开洞府群仙降,炼就丹砂百怪诛,

    福地名山何处有,长春即是小蓬壶。

    又有诗云:南溪竹,腾秀入青冥。

    直节虚心功未显,深根固蒂道先明。

    霜雪岂凋零。休怅恨,大器晚圆成。

    自有孤高栖凤质,能教倜傥化龙形。

    他日看超升。

    丘处机在磻溪过着十分艰苦的生活,烟火俱无,箪瓢不置,逐时村巷求食,若在严冬苦寒难耐之时,则寂寞山家孤悄悄,终日无人谈说。败衲重披,寒埪独坐,夜永愁难彻。长更无寐,朔风穿户凄冽。

    求饭朝入西村,临泉夹道,玉叶凌花结。冻手频呵仍自恨,浊骨凡胎为劣。

    昼夜参差,饥寒逼迫,早晚超生灭。

    在磻溪的六年中,丘处机不管春夏秋冬,常披一蓑衣,人称蓑衣先生。

    生活的艰苦,并不是丘处机修道的最大敌人,最大的敌人是寂寞与孤独。

    有一段时间,他产生了要放弃修道的念头。词云:一从东别长安道。西往磻溪庙,渐扣南山名迹杳。

    洪沟冷淡,土龛潇洒,北府何曾到。

    夜深陌上行人悄。独听岩前子规叫。

    切切松梢啼到晓。声声相劝,不如归去,争奈功夫少。

    充分体现出丘处机当时孤寂难耐的心情,他之所以坚持了下来,在磻溪一呆就是六年,幸亏有一位美丽女子的帮助,导演把眼光转向了燕玄飞。

    “一派胡言!不得辱没祖师!”燕玄飞怒斥道。

    导演不仍然狡辩:“丘处机的《无俗念》:

    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苞堆雪。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人间天上,烂银霞照通彻。

    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殊高洁。万蕊参差谁信道,不与群芳同列。浩气清英,仙才卓荦,下土难分别。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讲的就是小龙女。”

    “你瞎,瞎,扯扯啥?”燕玄虎气得简直都结巴了。

    导演接着狡辩:“小龙女天姿国色,冰清玉洁,即使是道行高深的丘处机也产生了思慕之情,但碍于自己是全真教的掌门,不能直白表达,只能赋词一首。”

    燕玄龙不得不正色道:“真人有《无俗念》蓑衣词:

    深溪古岸,到秋来莎密,茸茸无极。拣择修纤归洞府,虚落晴天吹炙。两束丝干,千修绳救,不假良工织,闲轩亲自结成,渔父装饰。

第375章 金台神人

    时伴樵牧,嬉游青山绿水,带雨和烟适。妙绝堪珍幽境晚,披雪冲开芦荻。我本忘名,人皆易号,唤作蓑衣客。

    他年功满化云,天上无迹。

    芸芸众生,所追求是欲望的满足,而修道人追求精神上悠然自得,不为物欲所羁。

    又有《满庭芳》:漂泊形骸,颠狂纵迹,状同不系之舟。逍遥终日,食饱恣遨游。任使高官重禄,金鱼袋,肥马轻裘。

    争知道,庄周梦蝶,蝴蝶梦庄周。休休吾省也,贪财恋色,多病多忧。且麻袍,葛屦闲度春秋。逐疃巡村过处,儿童尽,呼饭相留。深知我,南柯梦断,心上别无求。

    俗人多重高官厚禄,被金钱美女所惑,迷失自己,丧失本性。古往今来,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尽迷巢。

    真人磻溪六载,修至大道,超然物外,可谓贞松为志,岁寒为心,非俗人可猜。”

    “渥科!”

    孤杆导演竖起三根手指,满意地按灭了镜头。

    原来狡猾的导演一直在偷拍,燕玄龙不也计较,无非是俗人的一点小伎俩。

    三位道人转身欲离去,此时正值午饭时间,导演见他们并未提及报酬,又有些过意不去,用陕西话喊道:

    “莫急着走些,西凤酒、太白酒喝不了,好猫烟、猴王烟抽不成,还不能吃上一碗岐山臊子面、西府扯面再来个文王锅盔,得成?”

    说话间,送饭的就端着托盘,里面是海碗油面,香醋辣子,闻得几人都忍不住要咽口水。

    燕玄虎二话没说,拿到一碗甩开腮绑子就捞面,一边还偷眼瞟大师兄燕玄龙。

    燕玄龙也不含糊,直接就给师妹燕玄飞抱过一碗一锅盔,两人边吃边笑,其乐融融。

    导演见他们也不是难说话,便又续上话茬儿:

    “出家人也是人,也要吃饱穿暖,也有七情六欲,你们两位演男一号和女一号,还真比正规演员要强,有气场!”

    “你让我们演丘祖谈恋爱,开玩笑!你们拍谁谈恋爱不好,非找宗教领袖来拍,这不是没事找抽型的?”

    燕玄虎边吸吸啦啦地大吃大喝,边对导演挤眉弄眼。

    导演鬼精鬼精,他立即笑咪咪地说:“我们拍的只是一种心理活动而已,嘿嘿。”

    “无耻之尤!”燕玄飞扔下饭碗,转身走人。

    “希望你能尊重道教的先祖!不要以俗人之心度仙圣之腹!”燕玄龙也放下碗,对导演警告道。

    “俗!”

    燕玄虎把碗上的两个锅盔拿到手上也赶紧闪人。

    导演也极逗,他竟然大声地唱起了黄梅戏天仙配的曲子:

    “神仙岁月我不爱,乘风驾云下凡来。

    飘飘荡荡多自在,人间景色胜瑶台。

    万紫千红花似锦,几株垂柳一棵槐。

    我若与董永成婚配,好比那莲花并蒂开。

    一片深情我怎开口,唤出土地巧安排。”

    三位道人骑上自行车向西而去,半小时后,来到宝鸡金台观。

    金台观位于陵园半坡,创建于元朝末年,公元1433年和1550年分别重修,为明代道士张三丰修道处。

    燕玄虎很快就把无聊导演忘到脑后,他兴味盎然地说:“你们知道吗?

    张三丰自称是张道陵天师的后裔,他长相奇异,风姿魁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顶作一髻,手执刀尺。不论寒暑,都是一个斗笠一件道袍,雨雪天披一件蓑衣。因不修边幅,人称张邋遢。所啖升斗辄尽,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能一日千里,登山如飞,或隆冬卧雪中,鼾声如雷。张三丰居宝鸡金台观时,曾游魂七日。他料定自己将死,做诗唱颂逝去,但在埋葬那天又活了过来。

    民谚传说张三丰时时不离金台观,天天不离武当山。正所谓:

    不为依陈宝,浮云自往来。三峰留玉洞,一杖下金台。海岳归何处?君王召不回。无生本无地,人世漫徘徊。”

    说话间,便来到观前,只见金台观,离天只有五尺半。历史上,陕西宝鸡曾有3个著名的道教宫观,即金台观、银台观、玉台观,以金台观最为雄伟壮观而声名远播。

    其它两观现己荡然无存。

    道观依山就势,主要建筑沿中轴线排列,左右对称,有山门、玉皇阁、吕祖殿、圣母殿、张爷殿、三清殿、慈航殿、八卦亭、圣母洞、三丰洞、药王洞、朝阳洞等。玉皇阁为二层楼阁,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五架梁,四周围廊,底层外檐斗拱为三踩出单昂,二层外檐施三彩如意斗拱,出昂瘦削尖曲。

    整体结构采用通柱做法,二层施腰檐平座。

    远望则光流天际,彩彻云衢,流霞金阁,近观则飞檐玲珑,朱栏璀璨,艳称赤城。分中院和东、西偏院三部分。

    登临观中,居高俯瞰,眺秦岭叠嶂,环列如屏,青翠似碧,俯视渭水萦回若带,波流不息。上有大桥拦腰而跨,一览无余。

    三丰洞为黄土窑洞式的寝祠,采用发券起箍的做法,洞内有供台、塑像等。洞前建有木结构半歇山顶披檐,洞两侧还有飞天、药王诸洞祠。另有吕祖殿、圣母殿、三清殿、慈航殿、八卦亭、朝阳洞祠。

    道观流檐翘角,朴实坚简,幽雅清静,精美玲珑,庭院花木风格自然清新,为宝鸡著名八景中仅存的名胜,称为“金阁流霞”。现存有明《诏书碑》、《金台观金阁碑》等14块。原有的三丰犁具、三丰鞋、三丰饭罐均已遗失。

    金台观《张三丰遗迹记》一碑,南阳张用沈识,陈仓刘俊篆额,宝鸣县儒学教渝,罗山张谦书丹,碑文云:

    予幼稚时,闻先父均州知州,蹭吏部侍郎。公语曰:真仙陕西宝鸡人。大元中于吾河南开封府、鹿邑太清宫出家。吾先世开封之拓城县人,拓城与鹿邑近犬牙。

    相往吾家,离官仅十五里,真仙与吾高祖荣相识,常往来于家托为施主,最亲密,亦爱重吞父叔廉公勤学。元末吾父避兵来郊邑,占籍为是邑人,真仙洪武中,亦来邑之西关玉阳观,与道士李白云老先生交甚厚,旅寓数月。

    时吾方卜三,在观读书。

    真仙问曰:汝谁家子也?吾答曰:故父拓城张叔廉,因避兵徙家于此。真仙曰:我乃张玄玄,昔在拓城时,多扰汝家.……越月真仙北行。吾同白云先生送至邑之北关外。

    别后,见真仙之行,足不履地,时人已异之。

第376章 宝鸡义士

    水乐初太宗文皇帝入大统,遣礼科都给事中胡滋斋香书,编历天下名山访求之。时吾以儒官升詹事府主薄,与公备言少时,曾识真仙之由,公遂荐吾同往寻之,至武当均州久之弗遇。公回京复奏,上乃遣公往,必欲得真仙出而一见,特升吾为均州守。

    予时虽幼稚闻斯言常己之,兹适公巡至宝鸡,暇乃游真仙旧时修真洞,因成理语一首跋于后云:一自飞升近百春,陵原仙洞已生尘。烟消丹室空存鼎,花满挑园不见人。全闭几回朝望气,蓬莱何处夜修真。家君出守因相识,久俊云车调紫寰。

    大明天顺六年1462岁次壬午九月吉旦立。

    “这块碑保存的如此完整,真是难得!”燕玄龙拿出本子准备抄录。燕玄虎拉开他,笑道:“没必要,我给你说。”

    “张三丰于南宋淳佑七年四月初九日,出生在辽东懿州。他5岁时患眼疾,幸得道长张云庵治愈。他跟随张道长学习道经7年,过目成诵。

    中统元年,元朝实行举茂才异的政策,张三丰时年13岁,被当地官府列名为奇才上报朝廷。1264年秋,张三丰被任命为中山博陵令。

    在任期间,他常利用闲暇之时到葛洪山庙观与葛道人探究道教真谛。张三丰在葛洪山道观中阅览了《玉函方》、《抱补子内篇》、《抱补子外篇》、《神仙传》、《隐逸传》等医、道类书籍。

    第二年,张三丰因父母染病先后故亡,便辞官返乡,将双亲的灵柩送回辽东卫安葬,并为双亲戴孝守墓数年。

    有一天,邱道人慕名来访,使他产生了出家修道断绝一切尘缘的意念。诗云:此间好觅长生路,人世休言出世难。一念无生即自由,心头无物即仙佛。邱道人离去之后,他身披道服离家,行至宝鸡金台观时,见此地山泽清幽,松涛苍润,又有三尖山,三峰挺秀,实为仙境,便在此住下,也因此自号三丰居士。

    1314年,67岁的张三丰离开金台观入终南山,遇火龙真人陈抟。陈抟早年举进士不第,开始隐居武当山九室岩,后来到华山云台观隐居,与隐士李琪、吕洞宾为友。陈抟向张三丰传授了《无极图》、《先天图》和六十四卦图式以及天下第一玄睡功。

    于是,更名玄素,自号玄玄子。张三丰跟陈抟学道四年之后,1324年春奉陈抟之命,南行到武当山,结茅舍而居,在武当山苦心修炼九载。所谓九年无事又无诗,默默昏昏不自知。他在不自知之中达到了化境,道法始成。他就是老子所传的隐仙派一脉的六代传人——犹龙六祖。其间,张三丰创编了太极拳,陈抟创绘了太极图。”

    一行三人走至偏院,花草爬满了篱笆墙,正听到有人吟叹:

    天寒白日澹幽州,燕市重寻旧酒楼。

    新学疯狂为醉汉,故交豪杰已荒邱。

    驹光不似壶中日,蚁命犹如水上沤。

    我遇至人谈大道,西山晴雪共遨游。

    走近一瞧,却是一位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年愈古稀、满头白发的老人,用三块砖头支一口破锅,拣点枯叶败叶烧水泡干馒头。

    燕玄龙见此人面相消癯,骨骼不凡,断定其必不同寻常,便上前搭话:“老人家,这个馒头硬得快成砖头了,呵呵。”

    老人扭过头,和蔼地说:“画画忘了吃,放在门板上半月了,扔了也可惜,不如用热水泡泡。”

    燕玄虎接上来问:“老人家,您是画家吗?”

    一聊之下,方知此翁竟是宝鸡妇孺皆知的异士马志俭,号陕回遗民,祖籍为陕西大荔县沙苑。职业画家、雕塑这、考古副研究员。

    1936年生,是清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头领的后代。幼时在清真寺学习读阿拉伯文的古兰经,后入陇东师范学习,毕业后在学校任教。后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师承长安画派鼻祖赵望云先生,得其真传。

    由他主塑的大型群雕《收租院》,在宝鸡及周边地区轰动一时。1965年后在市博物馆做保卫,他一人肩负着分散在十多个展室中,毫无安全设施的数千件贵重文物的保护工作,多次挫败犯罪分子的盗宝行动,并揭发出在地方上很有势力的前日本东北宪兵队长的盗宝阴谋。

    70年代由他主持的茹家庄西周墓和铲车厂汉墓考古发掘,在国内考古届有重大影响。他根据考古发现及有关历史资料引证,完成论文《兰亭论辩与隶书时代说考》,否定了郭末若先生发动兰亭论辩所持立论,遏制了抹杀我国书法传统的风潮。

    1980年,他再次配合公安部门侦破名列九大国案之一的金台观文物案,并抓获了盗窃国家贵重文物的主要案犯,挫败了将这批文物出境日本的计划。由于此案是内外勾结,利用组织调动,人员交结的空当,大肆盗窃他在茹家庄西周墓考古发掘出的珍贵文物,涉及到博物馆及宝鸡市的领导人及其亲属,由此,二十年来他不断地遭受恶势力有组织有预谋的明枪暗剑的打击、报复,落得妻离子散。家当、作品及名人字画等几乎丢光。命运虽然沉浮不定、坎坷艰险,却并没有使他屈服。

    1984年他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预备召开的北京国际医学会议筹备组工作其间,为会议提交的论文《人体结构的美感意识》和《论医疗雕塑》等专业论文,受到好评。他创作的国画及雕塑作品五十多幅被外国友人和机构收藏,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对外影响。

    在八十年代他开始关注并研究回族历史,创作出他称为木罕雕的回族历史群雕,以及一系列以清同治年间清政府屠杀回民为体裁的国画长卷。这些创作他视为对自己民族和心灵的回归。

    1993年他复原北宋石鼓,写出了极具学术价值的《陈仓石鼓北宋原貌复制录考》,同年还创作了二十多米的千古字迷《石鼓文长卷》,在学术界兴起对国宝石鼓的研究热潮。

第377章 不堪回首

    居史载,在这条线上清朝同治年屠杀回民之前,是中国回族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素有汉七回三之说。经同治年之后,除了西安城里的回民外,这里的回民几近灭绝。马志俭的祖上就是在这次灭族的屠戮中起义突围,杀至陇东后,在荒凉之地重新安家落户的。

    马志俭总爱称自己为陕回遗民,并且在他的晚近的作品中都落上陕回遗民的题款。

    老人说着带着三位道人去他的作品陈列室,一种强大的力量从里面奔涌出来!那里摆放着十个石鼓,上面刻着石鼓文,石鼓文是大篆留传后世,保存比较完整且字数较多的书迹之一。

    做工精美,听说有个香港人出50万美金,马老师也没有卖。石鼓共十只,高二尺,直径一尺多,形象鼓而上细下粗顶微圆,实为碣状,因铭文中多言渔猎之事,故又称它为《猎碣》。以籀文分刻十首为一组的四言诗。目前其字已多有磨灭,其第九鼓已无一存字。其书传为史籀手笔,体态堂皇大度、圆活奔放,气质雄浑,刚柔相济,古茂遒朴而有逸气。横平竖直,严谨而工整,善用中锋,笔划粗细基本一致,有的结体对称平正,有的字则参差错落,近于小篆而又没有小篆的拘谨。在章法布局上,虽字字独立,但又注意到了上下左右之间的偃仰向背关系、其笔力之强劲在石刻中极为突出,在古文字书法中,是堪称别具奇彩和独具风神的。康有为称其如金钿委地,芝草团云,不烦整我,自有奇采。其书体为大篆向小篆过渡时期的文字,学《石鼓文》可上追大篆,下学小篆,百无一失。

    石鼓为中国第一古物,亦为书家第一法则,具有很高的文史价值和艺术收藏价值。

    老人坐在阳光之下,淡然地说:“作为艺术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艺术良知的发现,而人的良知应去灵魂深处挖掘,以灵魂的觉醒为前提”。

    燕玄龙看到这个简陋的小院没有厨房、没有厕所、没有水,心里百感交集,他问道:“您是在寻信仰的根吗?”

    老人说:“我的父祖以及成千上万的回回是在屈辱中被逐杀而逃离陕西的,我追求学问、研习艺术,历尽艰辛回到故土陕西,我是一个艺术家,艺术就是我的生命。知感主,我要以我的艺术记忆、见证苦难历史。这就是我的信仰的根。”

    三位道人默默无言,当所有的人都在孜孜不倦地寻求生活安逸的时候;当所有的人都漠视苦难、对人间苦难视而不见的时候,马志俭老师却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以世俗的眼光来看,马志俭并不是一个成功的艺术家,他没有名誉、地位、金钱和成群结队的追捧者,他只有艺术、潦倒的生活和执着的心。所有发生在他身边的与他有直接关联的事件,皆源于他天性中的率真与善良;源于他固执于做人的道德良知。他被时代的苦难造就,而又最终抛弃了时代的虚妄与媚俗。

    燕玄虎叹道:“伟大的爱尔兰诗人叶芝曾说,即使最不起眼的作家,只要他属于伟大的传统,他就会梦想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崇高生活。这难道不是一种宗教般的信仰吗?用生命的火焰燃烧自己,衣不蔽体地走在无尘的灵魂之路上,这难道不是张三丰所追寻和实证的吗?”

    老人听到张三丰,就笑道:“金台观有保存有张三丰的三绝,我带你们看去。”

    他们来到三丰洞亭前矗立的两通张三丰“瓜皮书”诗碑,字迹遒劲飘逸,游转飞动。

    老人说:“这两通诗碑原在古池州青牛宫内,宝鸡商人士子到安徽经商游学,到青牛宫拜谒老子,访三丰遗迹,看到此刻石,爱不释手。后来重金布施,方才得以准允拓捶四帧真迹带回宝鸡,裱褙后悬于此洞内。时间一长,烟熏火燎,破损逐增,乡绅百姓深知得之不易,担心它会被湮灭,就请巧工匠镌刻石碑两方矗立在道观之内,这才使得真迹留传到今天。”

    “老人家,为什么称为瓜皮书呢?”燕玄飞好奇地问道。

    老人微然一笑,说:“相传,一年暑天,张三丰和观内道士在玉米田里锄草,酷热难当,汗如雨滴,只见几个牵着驮骡的乡民由陵塬下来,到城里去卖西瓜,道士们正口渴难耐,就挑了几个西瓜解渴。其中一位农夫,见张三丰用吃完的瓜皮在地上描划。就说:闻道长善丹青,家父常向人讲说。今我家建一居,道长能否为村夫书一中堂,在新居张挂?张三丰欣然答应。农夫遂将家织一匹白布从驮筐上取下说:没备麻纸,能否在此布上一书?张三丰说:可以。农夫把布铺好,将支在地边烧水的铁锅扣在地上,顺手拿起瓜皮,沾着锅背上的烟炱,在布上挥洒狂书。在农夫和道士的惊讶声中,一幅丈余长的草书唐诗顷刻而成。诗曰:

    仙境闲寻采药翁,草堂留话此宵同。

    细看山下云深处,信有人间路不通。

    泉引藕花来洞口,月将松影过溪东。

    求名心在闲难遣,明日马蹄尘土中。

    后来,张三丰云游传道未返,乡民思念三丰仙师恩德,就把为农夫所作书帛描摩,请人精镌,才有了今日之瓜皮书碑。”

    “那第二绝呢?”燕玄虎迫不及待地问。

    老人说:“第二绝是传说为三丰遗物的翻瓦罐。这只瓦罐,初看与其它瓦罐并无二致,细察则发现用来系罐的两耳嵌在罐内。传说张三丰在金台观时,常为人们治病疗伤,广行善事,深得乡民崇敬。农忙时还和观内的道士们一同帮助附近农民耕耘收获,亲如一家。一日晌午,王老汉小姑娘玉兰送饭来到地边,王老汉见观里的饭还没送来,执意要张三丰同自己一道吃。

    饭罢,张三丰见瓦罐内还沾着很多饭粒。就说:罐里还有饭,不要糟蹋了。说着就提过瓦罐,双手沿罐口边捏边舔。不一会,瓦罐竟像皮囊一样被捏了个里朝外,罐壁上沾的饭粒被舔了个一干二净。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1767/ 第一时间欣赏太一仙道最新章节! 作者:长安安君所写的《太一仙道》为转载作品,太一仙道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太一仙道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太一仙道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太一仙道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太一仙道介绍:
洞洞洞捌捌捌号天界令牌压在了元玄子的身上,“仙师,开机密码?”仙师说:“莫问密码,且修且行且积分。”
一位道长在神授仙师的指引下,寻找太一仙方,完成不老天命。又惊又险又好玩,千难万险能过关!
快快跟我来,一起拔剑抉浮云,斩妖追仙侠!太一仙道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太一仙道,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太一仙道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