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武侠修真太一仙道TXT下载太一仙道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太一仙道全文阅读

作者:长安安君     太一仙道txt下载     太一仙道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378章 岁月婵娟

    从此,这个瓦罐就保存在王老汉家中,关中西部地区农村舔碗习俗由此而来。人们塑像敬祈张三丰时就会想起他的节俭美德,玉兰家后将瓦罐献出供奉在三丰洞内,一直保留至今。”

    “我们道人吃完饭都要舔碗,原来是从张三丰这里流传下来的。”燕玄龙说。

    “还有第三绝是?”燕玄飞问。

    老人不紧不慢地说:“第三绝名为神锄定柱。相传,乾隆年间重修金台观,当天立木,次日梁柱倒塌,连续数日不成,急坏了负责修建工程的绅民会首等人。

    一天晚上,数日劳累不堪的会首在禅房打盹,见一鹤发童颜、蓑衣布衲的老道,右手持九节藤杖,左手托着乌黑发亮的东西走来说:我在宝鸡多年,深知民风淳厚,乐善好施,为答谢乡亲,特送神铁两块,明日立木,置于础上,础固殿稳,俗道安泰。会首惊觉醒来,方知为梦,但看自己手中却拿着两块铁锄板。即将此事告知绅民及工匠人等,莫不欢欣鼓舞。此日如法而作,果然顺利,三清殿得以修葺落成。

    后来,人们发觉供奉在飞升洞中张三丰所遗蓑衣、布衲、藤杖依在,只是耕耘用的两把锄头只剩下木柄,而铁锄板却不在了,始知定柱神铁是张三丰用过的铁锄板。

    尽管三清殿后来又经多次维修,但这两块铁锄板一直垫在檐柱之下,民间也就流行开了神锄定柱的传说。”

    这时,跑来了几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他们是老人的学生。看着这些背着学生大书包的小小少年,老人说:

    “现在人被欲望驱使,渴望拥有更多的物质财富,当精神被挤压得没有位置的时候,他们就成为物质欲望的奴隶,奴隶是不会有快乐的。我不会让这些孩子成为画画的奴隶,我会让他们从中得到真正的快乐,找到他们自己。”

    正说着,树上飞下一只小鸟落在了泡软的馒头上,似乎要啄食,却见有一位道人快步而来,对着鸟儿呼了一口气,此鸟立时振翅而飞,道人转身无影无踪。

    “这人是谁?”燕玄龙急问老人。

    那孤杆导演一怔,但转尔又笑道:

    “有个性,我喜欢。俗话说,美女不猛,老板不宠。”

    燕玄龙见师妹燕玄飞气得满面通红,他赶紧走到两人中间,对孤杆导演说:

    “请莫乱讲,你也是从磻溪到龙门过来的,丘祖如此磨心练性,难怪史称重阳祖师创立了全真教,而丘祖令全真教得以振兴。”

    “丘祖虽寄身老子法中,而心实欲匡济斯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丘祖开创了十方丛林的道观管理体制,为全真教的迅速崛起立下奇功。”燕玄虎说。

    燕玄飞接着说道:“丘祖苦行济世,更知证悟仙道在于自心真性。其曰:有形皆坏,天地亦属幻躯。只有一点阳光,超出劫数之外,在身中为性海。

    心定则行住坐卧皆是修道。放四大,优游无所为。向碧岩古洞,完全性命,临风对月,笑傲希夷。

    一曲玄歌,千钟美酒,日月循环不老伊。”

    这时,从仅能容纳人头的小洞里钻进一人,众人皆惊,他独问道:

    “月是何色?雪是何味?真是何声?仙是何气?清是何香?

    若是不明不了,只嚼些千年的烂馍,以为牙祭,不如趁早吞了哑药,省得污垢了先祖当初的妙意。”

    孤杆导演立时将镜头对准此人,打算录像。那人轻松地呼了一口气,竟将吊挂在镜头下方的盖子浮起,牢牢地贴在镜头之上。

    此人始终不将脸的正面转过来,他继续说:

    “丘祖确实有女弟子,她叫唐括姑,自小慕道,闻丘长春之名,专访至长安,京兆夹谷统军亲写书信给丘长春,并派人将唐括姑送至龙门洞。

    丘处机在《磻溪集》有诗并序纪其事,诗题名赠潍阳唐括姑,则括姑为濰阳人,题下介绍说:唐括姑乃丞相女弟也,予时在陇山,京兆统军夹谷专人书召,姑寻至。

    丘处机在诗中说:东莱之姑性玄远,蕴德含章自超拔,是说唐括姑气质不凡,具有学道的根基。

    唐括姑至龙门洞亲邀丘长春前往长安,丘处机把重到长安的感触告诉唐括姑,并劝她速抛家业违物情,早作仙人伴仙侣。壶中自游日月长,身外不复衰残殃。

    唐括姑也因劝入道。”

    那人摆了一下衣袖,说:“据《通微真人蒲察尊师道仙碑》载:蒲察道渊到西安后,清明时游兴庆池,遇女冠镏琼,向她打听长春所在。

    镏琼告诉他:吾师今隐陇山,翌日径往参谒。当蒲察将到的时候,长春对毕知常说,有自燕都来受教者。可知镏琼是长春身边的女徒。

    在陇州龙门洞时,至少有唐括姑和镏琼二人。”

    “那个春花是?”孤杆导演听得津津有味。

    “华县人称的王存富家里的丫头。”那人又一甩袍袖。

    “地主家的丫头?”孤杆导演兴致勃勃。

    燕玄虎说:“地主王存富因恶业已满,劫难将至。丘祖本性善良,想点化其由恶变善。他便上前叩门化斋,恰好王存富出门遛马,王存富接了几块马粪递给他道:给你斋饭,趁热吃吧!

    丘祖叹息道:庄主近日将有大难临头,贫道好心前来拯救,谁知你却毫无善心,恶行不改!王存富火冒三丈,举鞭就打,口中骂道:你敢咒我?

    我今天就要你死!

    丘祖只好转身跑走,行不多远,忽听身后有人叫:道长留步!回头看见一个小姑娘跑步追来。

    她正是王存富家的丫环,名叫李春花。春花对丘祖说:我家主人太缺德了……我偷出几个馒头送给你。

    丘祖见春花心地善良,就说:某日看见王家门前石狮子眼睛变红,可速离王家,往山上的观音庙中躲避。中间过程省略,直说结果吧。

    后来,王家大院的后山发生了山崩,半个山体将王家埋没了!于是,春花拜丘祖为师,丘祖为春花取名李真多。

    后来李真多听说七真中唯一的女道孙不二在洛阳清修,又前往洛阳找到孙不二,经孙不二教以女丹之法,成为全真清静派第二代传人。”

第379章 女流弟子

    “不错,丘祖确有许多女弟子,她们虽是女流,却是道心坚定,根基深厚,冰清玉洁,不似你等俗人想象!”

    那人说罢,对其他三位道士说:

    “龙门洞天有三十六洞,今天我们一一看来!”说着,在前方带路。

    一行四人离开子孙宫往北走10多米,就见悬崖上有白云洞,数洞相连,俯临峡谷,朝夕常有雾弥漫,景象多幻,昔为道众吟诗栖修处。

    白云洞下绝壁间有晚霞洞,用石蹬栈道曲折相通。洞口面西稍北,较晚见阳光故名。

    洞内存有前代修道者用过的石床、丹台等物。

    过晚霞洞再上可达三仙洞。

    此洞高阔盈丈,洞中有石床、石凳,均为天然物。传为八仙中的钟离权、吕洞宾、韩湘子的栖居传道处。

    由三仙洞攀缘木梯铁链10余米即到雷祖洞。洞口高、宽近3米,深6米。洞内多钟乳岩,肖似人形,晶莹雪白,光亮鉴人。洞中央木龛上供有明代的木雕雷祖像,神态威猛,现移置于北极殿。洞外有古楼凌空伸出,曲俯如虬。

    山北湘子湾有朝元洞。此间山势陡峭,怪石嶙峋,峭壁半圈如屏,因洞东、北、西三面各有洞口,故又称连环洞,南侧洞口甚大,洞内宽敞,可容百人。洞中怪石众多,洞顶蝙蝠聚栖,洞底厚积蝙蝠粪便,此粪入药名夜明砂。

    东洞口传为韩湘子所居,故亦名湘子洞。洞西石庭为羽士所居,庭北平坦处设有木床,临床有口如窗,由其鸟瞰山下,水鸣山啸,气象万千。

    朝元洞石坎下有洞中洞,洞口高近2米,内深5米,形如瓮。洞内侧北向又有一洞,深不可测。1947年夏,有蜀中道士十余人,与龙门洞道院道士张嗣凯、阎兴隆等结伴往探,持松明火把缘梯垂索,下至数十丈时,见两壁钟乳石晶莹闪烁,亦有火光人影蹑步迎面而来,道众惊骇而返。数月后,又有巨蛇盘曲于道院云厨中,道众焚香祈祷,其蛇潜入此洞中,后未复见。

    湘子洞北20余米处有谷神洞,洞口靠近道院山庄。

    山河滩东断壁下有朱砂洞,高、宽1米多,深7米,内多赤石,多采为药用。

    蹑云桥东崖畔有禹王洞,洞口高3米,宽2米,深2米。前庭南侧有水槽,偶有水流下泻。其下为禹王庙遗址,相传大禹治水时曾驻足此洞。

    禹王洞右上方10米处有水帘洞,有石蹬通达,洞口高、宽约7米,深约30余米,洞内多钟乳石。有小罅与后山庄房门前水池隧通,相距约3公里,池水多由洞内渗出。

    黑虎洞与黑虎潭间的悬崖上有黑虎洞,与早阳洞隔涧相望,由黑虎潭边攀壁可到,深约4米,宽约10米。站在此处,可仰看山峦浮云飘逸,俯视涧底惊涛沸腾。

    由黑虎殿去道院的路旁有青霞洞,深涧3米多,于洞内可观定心峰。相传明时道人陈明耀、张三丰曾栖居此洞。

    青霞洞左上有丹霞洞,拾级而上至洞口。洞深3-4米,背风向阳,洞顶有口如天窗,常有道士栖居。

    丹霞洞左侧斜上20多米的石壁上有卧云洞,宽7米,高3米。下林深涧,常有云雾。

    北极宫大殿的南基阶下有龙门洞。洞口宽近3米,不知其深,传说北通崆峒山。清康熙初修建北极宫时将其封闭,镇以绘有盘龙图案及秀水二字的石板。1949年重修此殿时曾掘开洞口,因洞内冷风袭面,人不敢入,遂原封其口至今。

    台上殿左侧天桥石壁上有飞仙洞,相传系南唐时谭峭弟子赵飞仙栖居之处。

    王母宫右下峭壁上有列仙洞。下临深渊,无路可及。洞小,仅能容一人打坐。相传东周时列御寇曾住过此洞。

    玉皇阁后石壁上有玉皇洞。由玉皇阁内沿木梯攀壁而上数步,有石壁高近3米,再引索而登即是。洞高、阔3米余,洞内钟乳石多姿,并有洞左右相通,深不可测,可通平凉崆峒山。洞内有凌空梯链可上达三清洞。

    三清阁右上侧绝壁上有蜜蜂洞,洞口不足1米,无路可通,不知其深。夏秋季节,有成群蜜蜂出入洞口,弥漫灵台。

    混元顶右侧有娄景洞,在诸洞中位置最高,相传为汉娄景先生炼丹之所。

    药王殿后石崖间有八仙洞。洞口矮扁,沿洞俯行数步即有巨石挡道,侧身挤入后,或宽或窄,或高或低,钟乳石遍布,深不确知。传有刘姓道人自述,曾在洞中摸索三日,抵达玉皇洞。

    定心峰左下悬崖间有莲花洞。由灵官殿下小道可通往。洞顶钟乳石呈莲花状,故名。

    定心峰顶侧有心珠洞,洞口近2米,深约7米。

    去早阳洞的栈道北端石崖下有青霓洞。洞口扁形,宽3米余。洞内多巨石堆积,形态奇异,甚为难行,狭矮处需躬身侧进。曲俯而下,深不可知,并隐约可闻水声。洞口四季常有雾涌出,遇阳光折射,五光十色,煞是壮观,故名。

    龙门峡西朝元峰悬崖上有早阳洞。洞有3孔。主洞高6米,宽5米,深8米。上方有小洞为通气之窗。洞有两窟,内外相连。外洞口镶楹檐为屋,为祀奉药王孙思邈之龛洞,内洞阴湿沁冷。因洞口面向东南,太阳能最先照入而名。此洞位于峭壁之上,下临深渊,洞壁北沿崖架有栈桥铁链,长36米。俯视洞下,杳不见底,只闻峡谷中湍流轰鸣,冷风呼号,令人恐惧。清乾隆年间,甘肃靖远县道士陈明耀曾隐修此洞,行医募化,整修庙宇。石壁上刻有陈明耀诗句:身居早阳洞,云游遇仙桥。后道士刘一明来龙门洞,曾赋诗七绝一首咏此洞景象:百丈悬崖斧削同,危桥一通在虚空,若无大道真仙手,当面问天路不通。

    从蹑云桥头西循朝元山麓有范阳洞,有小道沿早阳洞巅南行,跋涉约百米再下折即至。其洞与早阳洞间岩而并列于绝壁上。洞内分上下两层,下洞深3米余,有木梯和蜿蜒隧道可通上洞,上下洞南北壁间凿有窗洞采光。洞中复有小洞,深阔2-3米,有泉如盆,清澈甘洌,四季不涸。清初有道士范宗理栖此,时称范爷洞,后讹称范阳洞。

第380章 紫柏青山

    迎阳洞在范阳洞南约百米的崖壁上,因洞面东向而名。在朝元峰九沟湾下绝壁上有烟雾洞,洞口约3米,自龙门洞道院可远眺洞口。夏秋雨前有云雾缭绕,弥漫崖涧。

    位于邱祖洞北石壁上有养心洞,高宽仅1米余,深约3米,可容人侧身出入。

    三十六洞全部走完,三位道人早已是精疲力竭,汗流如柱,颓然地瘫坐在草地上,燕玄虎说:“龙门洞地处昆仑山秦岭山脉衔接地段,是两条巨龙交会之地,风水涵养,祥瑞纳福,无出其左。这里至今还是真正修道者的纯净之地。此言不虚。”

    一路同行的那位无名道人却神清气爽,他探出养心洞口,仰天感叹道:“物外烟霞为伴侣,壶中日月任蝉娟。他时功满归何处,直驾云车入洞天。”

    三位年青的道人也不由得向洞外张望,但见此处北与崆峒相邻,南与关山接脉,古木参天,铁索凌空,脚下碧水滔滔,身边白云朵朵,一时竟不知是梦是幻,今夕是何年。

    当晚三位年青的道士在养心洞里休息,那位无名道人则连夜离开,不知所终。

    次日,三人骑自行车按钟离不昧那本上的安排前往张良庙。

    从陇县返到天台山,夜宿山脚,次日,继续南下抵达庙台子。汉张留侯祠原在紫柏山顶,约在明清之际移至秦岭南坡的紫柏山麓,因山上古树多紫柏,故名。其山岳巍峨,有九十二峰,八十二坦、七十二洞,堪称秦巴千里栈道第—名山,为川陕公路横越门首。由张良的10世玄孙汉中王张鲁所建,历经1700年,原址已无从考查,相传为张良的辟谷之所在。柴关、紫柏二山在此形成一个圈椅状,庙前一水和庙后一河又成环抱之态,庙四周幽静肃穆,方圆百里苍松紫柏挺拔苍翠,大有护法卫道之像。二水轻流低吟,如琴鸣曲。鸟语清脆,空谷传音。张良庙终年云霭缭绕,颇有仙家灵气。

    三人望之欣喜若狂,将前几日的疲惫一扫而光。

    到达山脚,存了车子,但见张良庙彩石基座,砖构券洞式牌楼,进大门是一座连通二门的木桥,名曰进履桥,为一座横跨山涧的溪桥廊亭。取张良在圯桥为黄石公进履之意。为清道光二十七年汉中知府贺仲瑊题。两边有牛肋栏杆,并设座椅两排。桥廊山风幽凉,桥下溪水潺湲。唐代诗人李白诗曰: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

    三人过桥即到张良大殿。殿内有留侯金身塑像一尊,端庄肃穆,丰盈谦和,道骨仙肌,风采卓然。殿中丹灯放彩,雕梁画栋,檐牙镂空,其上二龙戏珠,双凤朝阳,仙鹤翔云,野鹿喜摘菩提果,山虎栖卧梧桐旁。苏轼曾吟颂:曾闻圯上逢黄石,久矣留侯不见欺。

    门院内有钟、鼓楼和三角形的灵官殿,越过遍立历代名人碑碣的前、后过庭,进入二山门便是大殿院。殿上悬有白金匾额,4个金光灿烂的大字:帝王之师。李商隐诗曰:张良黄石术,便为帝王师。

    殿门对联:

    毕生彪炳功勋启自授书始,历代崇丰烟祀端由辟谷开。

    收秦关百二山河奇谋独运,辅汉家统一事业成功不居。

    秦世无双国士,汉廷第一名臣,

    富贵不淫,有儒者气;淡泊明志,作平地神。

    从大殿右侧过西面的方丈院,便是南花园。园内有水池,池中立有六角辟谷亭,靠北为五云楼。大殿左侧向东为北花园,园内西北有一六角亭,名曰拜石亭,取张良拜黄石山为师之意。亭内嵌有明隆庆五年作的《怀山歌》石碑一方,为明代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赵员吉所立。拜石亭北有一四方亭,名曰回云亭,取功成身退,返回云山之意。

    亭前柱石刻对联:赤松黄石有深意,紫柏青山无俗情。

    由回云亭右侧上坡,经曲折盘道六大层又逢一亭,上覆苇草,名曰草亭。

    再经盘道十大层,登上山顶,是紫柏山的中峰。山顶亭子为授书楼,取黄石公在记桥与张良授书之意。这座重檐飞角的亭子是用大理石和南阳玉砌筑而成,高离地面100米,显得高雅别致。登楼远眺,峰峦起伏,林海苍茫。

    从北花园西南出去,地势升高,院内有冯玉祥将军所立的石碑:豪杰今安在,看青山不老,紫柏长存,想那志士名臣,千载空余凭吊处;神仙古来稀,设黄石重逢,赤松再遇,得此洞天福地,一生愿作消遥游。

    燕玄虎有些兴奋得难以克制,他说:“张良其实是富贵三代,张良,字子房,颍川城父人。号称姬公子,其祖父姬开地,父亲姬平,都相继为韩国相国,侍奉过五朝君王。到了韩国灭亡,张良决心刺杀秦始皇。趁秦始皇东游之际,宫车行至博浪沙,张良令力士抛出120斤重量的大铁锤,可惜误中副车,受惊的秦始皇却安然无恙,力士当场被擒,触树而死。姬公子更名改姓,成为张良,逃亡到下邳。搏浪飞椎的典故源于此。李白诗云: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张良逃到下邳以后,在圯桥遇见黄石老人,黄老为了考验张良,故意将鞋掉在桥下,还叫他亲自跪地穿鞋,照一般人早气飞了,可张良却顺从照做,获得黄石公的依赖,约张良5日后天明来圯桥上再见。张良一连两次都迟到,直到第三次夜未半再进圯桥。黄石公授给他—部周文王遗著的《太公兵法》,张良在艰难的西逃途中月夜攻读,后来便做了刘邦的谋士。”

    燕玄飞说:“刘邦有不少谋士啊。”

    燕玄虎说:“当然了,刘邦说过:出谋划策,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安抚百姓,筹集粮饷,我不如萧何;统帅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此三位都是人杰。但张良为汉初三杰之首。”

    “何以知之?”燕玄飞问。

    “听我说,天下分封已定,张良打算离开刘邦回韩国再事韩王成。刘邦赐金百镒,珠二斗。而张良把金珠悉数转赠给项伯,使他再为汉王请求加封汉中地区。项伯见利忘义,立即前去说服项羽。这样,刘邦建都南郑,占据了秦岭以南巴、蜀、汉中三郡之地。

第381章 英雄退步

    同年七月,张良送刘邦到褒中即今天的陕西褒城。

    此处群山环抱,沿途都是悬崖峭壁,只有栈道凌空高架,以度行人,别无他途。

    张良观察地势,建议刘邦待汉军过后,全部烧毁入蜀的栈道,表示无东顾之意,以消除项羽的猜忌,同时也可防备他人的袭击。

    刘邦依计而行,烧掉了沿途所有的栈道。

    刘邦入汉中后,励精图治,积极休整。

    项羽闻知刘邦平定三秦,怒不可遏,决定率兵反击。

    张良早已料到这一点,于是寄书蒙蔽项羽,声称:汉王名不符实,欲得关中;如约既止,不敢再东进。

    张良还把齐王田荣谋叛之事转告项羽,意在将楚军注意力引向东部。

    项羽果然中计,竟然无意西顾,转而北击三齐诸地。

    张良的书信从侧面加强了明修栈道,为刘邦赢得了宝贵的休养生息的时间。

    不久,项羽于彭城杀死了韩王成,使张良相韩的幻梦彻底破灭。

    同年冬天,张良逃出彭城,躲过楚军的追查,终于回到刘邦的身边,受封为成信侯,此后便朝夕相随汉王左右,成为画策之臣。”

    “咱们看看汉初三杰的下场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

    燕玄龙说:“萧何向吕后献计把韩信引入后宫,韩信被御林军抓获。

    刘邦曾给韩信不死的承诺即: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兵器不死!

    吕后要杀韩信,最后还是萧何献计与吕后用麻袋捆住韩信于长乐宫悬锤之室,把竹竿削尖了,乱枪把韩信扎死,其死状是残忍至极、惨目忍睹。

    也算是实现了所谓的: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兵器不死!

    公元前195年4月,汉高祖刘邦驾崩,汉惠帝刘盈即位。

    刘盈人为仁弱,朝廷实权操在吕后手里。

    吕后设盛宴把张良召进宫来,希望张良出山辅佐惠帝,起衰振懦,扶上正道。

    并逼着张良喝美酒,吃山珍海味。

    张良回去后,上吐下泻。

    他对吕后太了解了,岂能不会预见到日益壮大的吕氏集团与根深蒂固的刘氏集团将会有一场流血拼杀!

    对吕后请他出山扶持惠帝之举,他不敢当面拒绝,可是张良回去后就立即人间蒸发了。

    吕后多次派人进山搜索,都毫无结果。

    韩信被杀,彭越被烹,萧何被下狱后又放出,不久病死,张良深悟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古训,摒弃人间万事,专心修道养精,崇信黄老之学,静居行气,轻身成仙。

    朱敬则:神人无功,达人无迹。

    张子房元机孤映,清识独流。

    践若发机,应同急箭;优游澹泊,神交太虚,非诸人所及。至若陈平、荀彧、贾翊、荀攸、刘煜、郭嘉、田丰、沮授、崔浩、张宾等,可谓天下之菁英。

    帷幄之至妙,中权合变,因败为功,爰自秦汉,讫於周隋。正所谓:英雄退步即神仙。”

    燕玄飞逐慨叹道:“今日汉中留坝县的紫柏山,作为汉中盆地的北部屏障,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当年张良送刘邦入汉中,返回时烧毁了距此不远的古栈道来麻痹项羽,可以说用心良苦。

    也许早在那时侯,身世飘零、久经沙场的张良,面对白云封顶、雾霭沉沉的紫柏山,已经隐隐约约听见了云端里召唤他的声音。”

    三人正说得起劲,忽从头顶上传来一个声音:

    “我当是谁呢?原来是三只乌鸦呱呱叫。”

    抬头一瞧,竟是那位无名的神奇道人。

    燕玄虎便说:“howareyouhowoldareyou”

    未料那道人竟回答:“youmeyoume。”

    燕玄虎怔了,不得不拱手抱拳笑道:“yousurehavetwodownson”

    无名道人却未笑,而是正色道:

    “你等号称全真弟子,行走坐卧却一如俗人!”

    说着,摇摇头,准备走开。

    “前辈请留步!”

    燕玄龙上前拦住去路,问道:

    “请前辈指教。”

    “没啥可说的,你们去武侯祠吧,我要在此修炼了。”

    说完,纵身跃上树,转眼消失了。

    三位年青的道人翻开本子,上面正写着行走线路,通往武侯祠。

    从留坝到长坝的武侯祠有许多路,可是他们选择了古栈道。

    栈道,又称栈阁之道,是中国古代交通史上的一大发明、世界交通史上的一大奇迹。

    先民们在下有急流的山崖绝壁上,用器物开凿凌空铺架道路的孔穴,孔**插入石桩或木桩,在桩上方铺木板、木棒或石板,谓之栈。

    为了防止栈道因风雨侵蚀而腐烂,又在栈道上建起房亭,谓之“阁”。

    《读史方舆纪要》载:“褒斜之道,夏禹发之,汉始成之,南褒北斜,两岭高峻,中为褒水所经。

    春秋开凿,秦时已有栈道。”

    在秦岭和大巴山之间踩踏出穿山越岭的七条主要道路: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穿越秦岭,金牛道、米仓道和荔枝道。历史上统称为蜀道。

    在秦岭山脉中,有一条贯穿关中平原与汉中盆地的山谷,其南口曰褒,在今汉台区北15公里;北口曰斜,在眉县西南15公里,长235公里。

    褒斜道是穿越秦岭持续时间最长,最为便捷的一条蜀道。

    三人已从宝鸡界进入汉中界。汉中北界秦岭山脉,南界大巴山,北有秦岭屏障,寒流不易侵入,气候温和湿润。走千里栈道更是感觉非同寻常。

    由于下雨,他们用了两天的功夫从庙台子到留坝,经马道,到褒河,西走勉县再西走4公里,在川陕公路边上的武侯祠。

    武侯祠与武侯墓隔汉江遥遥相峙。

    公元236年,即诸葛亮死后第2年,刘禅才下诏立祠。这是全国唯一由皇帝下诏并拨给银两修建的祠庙,因而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称。其它武侯祠,即湖北襄樊古隆中、河南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四川成都武侯祠、四川奉节白帝城武侯祠、云南保山武侯祠、甘肃礼县祁山堡武侯祠、陕西岐山五丈原诸葛亮庙等。

第382章 好汉丑妻

    武侯墓在勉县定军山脚下。

    有定军山,少祖山下沿的九条小山岗环抱,九条山岗由青沟、罔子沟、井沟、斩地沟、田家沟、牛角沟、瓦洞沟、龙嘴沟八条小溪分割而成。

    墓前上岗三层,自定军山向西叠浪而来,约三里许至此成眠弓形,古称三台书案。从少祖山下六岗向东势若游龙,倏起忽落五六里,至墓后形成新月者半里许,传为墓之正脉。

    新月之下,眠弓之内,豁然开张平地三百余亩,左右前后九支环抱,又如佛手,其天造地设实为人工所不能者。

    入陵园大门,一片汉柏古松,清幽古朴。

    大殿两侧、山墙及正面檐下,碑石林立,上刻历代文人墨客及军政名流诗词歌赋。

    后檐柱悬挂于右任先生题写的对联:

    大名垂宇宙,遗像肃清风。

    大门两侧有联:

    未定中原,此魂何甘归故土;

    永怀西蜀,饮恨遗命葬定军。

    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尊教受。

    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大殿正中神龛上端坐诸葛亮塑像,慈祥睿智。神龛上方蓝底金字匾额上忠贯云霄四个楷体大字为清代嘉庆八年皇帝领琰御书于皇宫,驿发到勉县,由钦差工部侍郎来勉县代表皇帝将匾悬挂于此的。

    他左手持六韬兵书,右手抚膝。

    琴童书童待立身旁,一持宝剑一捧印绶。龛下关兴、张苞护卫在侧。

    祠内有这样一副对联:

    收二川,摆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设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按金土木爻之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从这副楹联中不难看出,上联嵌入了数字一至十,下联嵌入了“五方”和“五行”,对诸葛孔明的一生作出了高度概括。

    墓在大殿之后,墓东西向,头西脚东,取永怀西蜀、兴复汉室之意。

    墓周砌以汉白玉石护栏围护,石栏上浮雕35幅诸葛亮生平故事图案。大冢巍然,状若覆斗,冢高6米,周60米,四周以冢前有四角揽顶式亭子一座,名曰前坟亭。

    亭角高翘,围以木栏,亭内高悬双桂流芳匾额一块,亭中坚立墓碑两通,一为明万历甲午陕西按察使金陵赵健所立的汉丞相诸葛忠武侯之墓的墓碑,一为清雍正13年果亲王立的汉诸葛武侯之墓碑。

    有对联:

    义胆忠肝,六经以来二表;

    托孤寄命,三代而后一人。

    近墓四山,名曰:前书案梁、后笔峰山,左土地岭、右武山岗,将武侯灵冢紧密围护。四山翠柏苍松、攒蔚川阜、遮天蔽日,难觅神冢。

    当转过书案梁,前面豁然开朗,别有一番风光,盆地当中,高冢巍然,古建成群,古树森森,修竹异木,花香鸟语,一条小溪从墓前蜿蜒而过,淙淙流水,更为墓区增添几分神秘色彩和清趣。诸葛亮墓区,占地360亩,有明清遗留下来的古建筑70余间,千年以上古柏40余株,其中1700余年的22株,汉株2株。

    古柏汉桂相辉映,鲜花争研,真乃人间仙境,世外桃源。

    站在定军山上,俯瞰诸葛亮墓园,只见那九条山岗犹如翻滚的巨龙,从四面八方汇聚于墓地,拱卫者翠柏苍松之中的武侯息眠之所,故有九龙捧圣之称。

    凡来诸葛亮墓拜谒观瞻者,无有慨然兴叹!

    无怪当年武侯亲点此穴,真乃诸葛佳城,洞天福地也。

    墓的顶上居然长出了一颗高大的黄果树。

    墓后有古桂两株,高大,繁茂,浓荫如盖,传为汉桂,号曰护墓双桂。双桂之后有诸葛亮的寝宫三间。

    这时,听到有一位三十出头的年青人对身边的几位同游说:

    “诸葛家族在当地是名门望族,祖籍并不在阳都,而且也不姓诸葛。据史料记载,诸葛先祖原本姓葛,在今天山东诸城的枳沟一带居住,大约在西汉初年迁徙到阳都。当时阳都已有葛姓家族,为了与当地的葛姓家族区别,诸葛亮的先祖就在葛姓前面加了一个诸城的诸字,以表示本家族的来历。从此以后,中国才有了诸葛这一姓氏。”

    这个观点比较新鲜,三位道人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那人继续说:“西汉中期,诸葛家族出了诸葛丰。诸葛丰在汉元帝时出任司隶校尉,相当于首都警备司令。

    他以执法严格、为人刚直而著称于当世。

    诸葛珪是诸葛亮的父亲,在离家乡不远的泰山郡任郡丞。郡丞相当于行署副专员。诸葛玄是诸葛亮的叔叔,是交游广泛的名士。

    有两位后来成为叱咤风云的大军阀袁术和刘表。史书上记载:诸葛珪娶章氏为妻,生有三男两女。长子诸葛瑾,次子诸葛亮,幼子诸葛钧。

    在大哥之后,诸葛亮还有两个姐姐。

    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年轻时避乱江东而被孙权重用,并逐步升迁到东吴的最高军事职务大将军。

    诸葛瑾的长子诸葛恪更是青出于蓝,一度在吴国总揽国政、权倾朝野。

    诸葛亮有一位堂弟,名叫诸葛诞。他在魏国出任军政要职,位及人臣。

    诸葛亮小时父母双亡,他们兄妹几个只得投靠叔叔诸葛玄。诸葛玄早年的一位朋友是大军阀袁术。

    袁术此时已经占据今天安徽江苏和江西一带的地盘。

    为了继续扩大地盘,他任命诸葛玄为豫章郡太守。豫章在今天江西南昌一带。诸葛玄到任以后,朝廷不承认袁术的任命,另派一个朱皓来做豫章太守。

    《三国志》同时代的《献帝春秋》上说:诸葛玄被朱皓围困在城中。豫章城里的民众叛乱,杀了诸葛玄。

    而在此之前,诸葛玄已将诸葛亮兄弟姐妹几个托人送到了好友荆州刘表那里。

    诸葛亮17岁时,他在离襄阳城外不远的地方半耕半读。

    据襄阳地区的地方志记载,诸葛亮二姐嫁给了襄阳的一个名门望族庞家,姐夫名叫庞山民,而庞山民的父亲就是襄阳著名的学术领袖、大师级的人物庞德公。

    诸葛亮经常拜访庞德公,每次去他都恭恭敬敬地向这位长者行跪拜之礼。

    久而久之,庞德公发现这位年轻人不仅有礼貌,还有常人所没有的聪慧与涵养。

第383章 智近于妖

    庞德公非常欣赏诸葛亮,于是同意作为诸葛亮的老师,把自己平生所学全部教授给他。”

    有一位女士突然指着木版画问:“诸葛亮为何要选丑女为妻?”

    众人皆笑。

    那位年青的小伙子说:“诸葛亮结交过一位朋友名叫黄承彦。有一天他突然对诸葛亮说,我有一位女儿,叫黄月英,发黄、脸黑,不过她的才干倒是与你相配。

    诸葛亮听后居然同意娶她。诸葛亮随刘备出山后,一直南征北战,黄月英在家里辛勤操持家务,抚养孩子成长。

    这位女士绝顶聪明,她发明了一个会磨面的木头机械人,后来,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就是在黄月英的帮助下研制的。”

    “恐怕还有隐情吧?”燕玄虎在一旁插嘴。

    那位年青人点点头,说:“确实。诸葛亮的岳父和刘表是连襟,当年,荆州首屈一指的实力派人物蔡瑁把两个妹妹分别嫁给了刘表和黄承彦。

    也就是说,刘表不仅仅是诸葛亮叔叔的好朋友,还是自己妻子的姨父。

    而在荆州担任重要军事职务的蔡瑁则成了诸葛亮妻子的舅舅。鉴于黄承彦家的家族背景,许多人猜想,诸葛亮是否为了投靠权贵而拿自己的婚姻作了一场交易呢?”

    燕玄龙见一行俗人如此揣度和谈论道家代表人物诸葛亮,不由得怒火中烧,他说:

    “不得在此圣地亵渎武侯,历史早有定论,郭冲就曾说诸葛亮权智英略,有逾管、晏。

    所谓: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尹,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那位年青人并不以为然,他停下脚步,打量了一番三位道士,然后说:

    “历史上也有人认为诸葛亮托身非所,劳困蜀民,力小谋大,不能度德行力。对诸葛亮持怀疑态度的言论更是不绝如缕。其中最有名是唐代诗人薛能。

    诗云:

    山屐经过满径踪,隔溪遥见夕阳舂。

    当时诸葛成何事,只合终身作卧龙。”

    见大师兄出师未捷,反被弹笑,自以为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燕玄虎怎肯袖手旁观,他马上走向前开腔道:

    “不得胡言!

    诸葛亮扶助刘备父子治理蜀国数十年,陈寿《三国志》评价:诸葛亮之为相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那年青人不屑地一笑,说:

    “陈寿说诸葛亮的军事才能,长于治戎,短于应变。意思是擅长治军,而出奇制胜是其所短。

    讲句难听的,诸葛亮根本就不会带兵打仗。”

    此言激怒了燕玄虎,他青筋暴起,说道:

    “诸葛亮不会打仗,让我来告诉你们历代官方认定的十大军事家和名将排名,你们都认真听着。

    《新唐书礼乐五》记载: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尊太公为武成王,祭典与文宣王比,以历代良将为十哲象坐侍。武庙十哲是:

    春秋时代吴国的孙武、齐国的司马穰苴、战国时代魏国的吴起、燕国的乐毅、秦国的白起、西汉的张良、韩信、蜀汉的诸葛亮、唐朝的李靖、李世绩。”

    唐德宗建中三年,朝廷下诏叫史馆考定,列古今名将64人配享,画有图像,分列武成王左右。

    其中就有诸葛亮。

    唐昭宗封诸葛亮为武灵王,并御赐庙堂于隆中。

    宋代既把诸葛亮作为忠臣和名将同时来祭祀,位仅次于独居首位的张良,和孙武、韩信、李靖等平起平坐。

    《宋史》卷105《礼志八》:宣和五年,礼部言:武成王庙从祀凡七十二将,以张良配享殿上。按照朝向不同分档:

    一档:张良

    二档: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绩并西向,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并东向

    三档:东庑,白起、孙膑、廉颇、李牧、曹参、周勃、李广、霍去病、邓禹、冯异、吴汉、马援、皇甫嵩、邓艾、张飞、吕蒙、陆抗、杜预、陶侃、慕容恪、宇文宪、韦孝宽、杨素、贺若弼、李孝恭、苏定方、王孝杰、王晙、李光弼,并西向;

    四档:西庑,吴起、田单、赵奢、王翦、彭越、周亚夫、卫青、赵充国、寇恂、贾复、耿弇、段飃、张辽、关羽、周瑜、陆逊、羊祜、王浚、谢玄、王猛、王镇恶、斛律光、王僧辩、于谨、吴明彻、韩擒虎、史万岁、尉迟敬德、裴行俭、张仁但、郭元振、李晟,并东向。

    金人遵唐旧制,降低了管仲和韩信的地位,剔除王猛和慕容恪等,诸葛亮的名将地位仍巍然不动。

    元代武庙从祀规模大减员,很多人都被剔除了,但是仍然有诸葛亮,他的地位和孙武等平起平坐。”

    那位年青人也不示弱,端起了不说清楚绝不罢休的架式,他说:

    “刘备从来没让诸葛亮独立带兵打过仗!

    刘备出征打仗时也从未把诸葛亮带在身边!

    刘备是一直把诸葛亮当萧何用的。

    举例说明:

    据一,刘备收江南后,自屯油江口,而派诸葛亮住临烝,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据二,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带兵主将乃是张飞。

    据三,法正报书刘璋,有云:今张益德数万之众,已定巴东,入犍为界,分平资中、德阳、三道并侵,将何以御之。这里的三道并侵是指刘备、张飞和赵云。诸葛亮显然没有独领一军。

    据四,援蜀之战的关键战役是江州之战,而破江州义释严颜的是张飞。

    据五,建安中,随张飞入蜀。

    据六,张飞自荆州由垫江入,璋授裔兵,拒张飞于德阳陌下,军败,还成都。

第384章 谁论功过

    总结,诸葛亮既不是韩信也不是张良,只是萧何。诸葛亮已经不是历史上真正的诸葛亮。鲁迅早就指出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的弊病。

    一个过于崇尚智慧和完美的民族是危险的!”

    许多游客驻足围观,他们点头表示认可年青人的看法。有人甚至怂恿年青人接着说诸葛亮到底会不会的用兵。

    年青人见颇有市场,便来了兴致:

    “司马懿在给其弟司马孚来的信中说: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能具体说说吗?”有位老年游客凑过来问。

    “第一、战略方向混乱。

    从汉中攻魏,战略上有两个方向,一是出陇右;一是直出关中。诸葛亮对魏战略进攻一共四次,第一次建兴6年春出祁山;第二次同年冬出陈仓;第三次又出祁山;第四次又出陈仓。除第一次外,其余三次均在曹魏算计中。

    第二、作战方针错误。

    从蜀汉攻魏,兵力不足,道路险远,后勤困难,而魏国救援方便,利在速战。

    而诸葛亮总是小心谨慎,步步为营,丧失机会,必然失败。

    第三,脱离战略重点。

    北伐关键是夺取长安,而诸葛亮却从未以长安为目标展开行动,总是在远离长安的地方纠缠。

    第四次战略攻魏出陈仓时,司马懿说:

    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亮果上原。”

    从汉中攻关中,从西至东依次有斜谷、褒谷、箕谷、子午谷四条路,比较近的是从子午谷出武功或户县,也可从箕谷出武功,然后沿山而东。

    而从斜谷出陈仓是最远的一条路,诸葛亮显然受韩信偷渡陈仓的影响,不知变通。

    也可能是求安全,因为出陈仓是死角,西侧是陇山,侧翼不受威胁。

    第四,不了解后勤对军事行动的重要性。

    曹魏方始终在这一点上算死诸葛亮。

    第一次攻魏出祁山,持续2月还,因速败于街亭,根本未意识到后勤战略出问题。就算街亭守住,粮运不济,依然不能持久。

    第二次攻魏出陈仓,持续1月还,原因是粮尽退兵。

    第三次攻魏再出祁山,以木牛运,持续4月还,原因是大雨冲毁道路,粮运不继。

    第四次攻魏出陈仓,治斜谷邸阁,以流马运,持续6月,亮病逝。

    第五,缺乏整体战略筹划和长远计划。

    前后战略步骤失当。阴平武都两郡,地接汉中远离魏国,应首先攻取,作为攻魏的战略准备。可直到两次攻魏失败后,才想起攻取。

    对出兵陇西要实现的目标缺乏预案。到底是为夺取陇西扩张形势,还是为了取道陇西攻关中?是为了得地,还是为了吸引魏军来战,消灭其有生力量?都缺乏明确方针。轻于进退,妄动征伐。很难看成是战略行为,只能算是战术行动。

    第六,见机迟缓,缺乏创造和捕捉战机的能力。

    史载:第三次战略攻魏出祁山,帝曰:亮虑多决少。

    具体事例:

    一出祁山,天水南三郡降,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而此时不能速进,以据三郡要冲,错失良机,此一失。

    街亭之战,事关重大,应主将率主力亲临,至少应选久经战阵考验的大将,此二失。

    第二次攻魏出陈仓,堕曹真计中,阻于陈仓而不能下,空劳师旅,此三失。

    第四次攻魏出陈仓,拒渭南,不能迅速跨渭据北原,失去战机。此四失。

    临阵破敌,必决其机,方能建功。

    官渡之战时,袁绍围攻曹操半年,曹操眼看粮尽,乃问计于贾诩,贾诩曰: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

    曹操乃并兵出,围击绍三十余里营,破之。

    林彪有句名言:打仗有三分把握就可以打。

    魏延的子午谷偷袭计划是奇策,可诸葛亮就是不敢用。”

    燕玄飞实在听不下去,她说:

    “不要再抹黑先圣了,后世早对武侯有了明确的评价: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

    出师未表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一代诸葛武侯,其情,苍天可表;其义,大地为之动容;其智慧,千百流传;其忠诚,为后世人所景仰,可谓:

    一缕清魂天上逝,留得清白在人间!

    元微之有赞孔明诗曰:

    拨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

    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

    凛凛《出师表》,堂堂八阵图。

    如公全盛德,应叹古今无!

    诸葛武侯智慧第一,忠心无二。

    世人不要再妄加评论!”

    年青人正说到兴头上,哪里肯停住,他继续说:

    “诸葛亮在性格上是一个心胸狭隘、专断独权的人。”

    围观的游客都很想听这个,连声说:“具体呢?”

    年青人说:“具体表现在用人方面:

    其一,用人唯亲不唯贤。

    诸葛亮用的大都是从荆州带来的荆州班,对原本西蜀的东州班和益州当地的土著不予重用。

    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过郭攸之、蒋琬、费祎、向宠等,事实证明,论将才向宠不比王平、廖化;论文官郭攸实在没什么才能,蒋、费只能称是循吏。

    究其推荐原因在于是荆州带来的诸葛亮的心腹,用来看住刘禅的。而真正应当看住的却全然不管。

    譬如,魏国间谍黄皓长期潜伏于刘禅身边,诸葛亮竟然不察不治。

    其二,独揽大权。诸葛亮辅政后,事必躬亲。如任免一个县官的小事,也要亲自处理;军中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

    其三,排除异己绝不手软

    对于有勇有谋文武双全的魏延,诸葛亮说他有反骨。

    当年刘备托孤时有两人,一个是诸葛一个是李严。

    一个是荆州原班人马,一个是益州投降人士。

    李严的军事才能远远高于诸葛亮,结果,根基不如诸葛亮深的李严惨死于他的手下。

    其四,身披道衣,实为文人。

    诸葛亮本质就是一介儒生,风度奇雅,这也正是为什么诸葛亮会和纸上谈兵的马谡很谈得来的原因。

    就连刘备这个老粗都觉得马谡不靠谱,临终时曾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第385章 是非成败

    诸葛亮却不以为然,还经常同他谈论兵法,有时通宵达旦。相比较那些历史上的名将,如孙武、吴起、孙膑、庞涓、乐毅、韩信等,都是经过系统的军事训练,而周瑜、鲁肃、陆逊这类智将,也是从小习练骑射武艺,不是光说不练的。”

    燕玄龙说:“诸葛亮并非是光说不练的秀才。

    他倡导立大志、修人品,强调志当存高远,他正是实践这样的人生。

    刘备本来是屡败屡战的人物,虽有刘、关、张、赵,仍然无济于事,直到诸葛亮出山,才扭转乾坤,成为一方霸主,然后三分天下。

    诸葛亮有通天彻地的才干,他深谋远虑,神机妙算,草船借箭,三气周瑜,赤壁之战。

    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司马空城。真乃神人。

    赤壁战中,明知关羽乃知恩必报者,亦派其扼守要道,结果华容道上关羽放走了劲敌曹操。

    当年刘备也加以阻止:云常乃性情中人,必放曹操,贤相怎可让其扼守要道?

    孔明听罢,仰声长叹曰:此乃天意,天不灭曹。若魏国亡,东吴势必崛起,此乃一劲敌,又占地利之势,蜀国必难与其相抗衡,势必亡矣。

    今三分天下,呈三足鼎立之势,我等趁此良机,兴农业,固粮仓,养精蓄锐,方可破敌。

    而云长经此一战,必更忠心效蜀,此乃臣之大计也!

    由此看来,放走曹操绝非偶然,亦非孔明之败笔,实乃形势所逼,无奈之举。

    再说用魏延。

    其时三足鼎立,蜀国力量弱小,诸葛亮苦撑危局,自然注重网罗人才。蜀中名将除关张赵马黄外,还有一位就是魏延。诸葛亮在对其的使用上可谓煞费苦心。

    魏延骁勇善战,屡建功勋。

    但此人头后有反骨,诸葛亮料定他日后定会谋反,但国家正值用人之际,此人不可不用,尤其在关张赵马黄等人凋零之后。况且你如不用,就会为敌所用。

    诸葛亮一边用,一边防范着他。

    待到诸葛亮操劳过度,病危之际,密令魏延断后。

    当夜魏延忽作一梦,梦见头上长出二角,得知乃大吉之兆,遂起兵谋反,果应孔明之言。

    幸亏诸葛亮早有安排,并留下锦囊妙计,才有马岱砍下魏延首级之举。

    在特定形势下,如何变通的取得最佳之效,实乃大智慧。”

    年青人听后直摇头冷笑,说:“你们都是被《三国演义》骗了,真正拥有大智慧的人是刘禅!”

    众人不由得啊了一声,有人就笑起来。

    年青人说:“刘备生前,诸葛亮曾感叹刘禅非常聪明,超过人们的期望。刘备也谦虚地说审能如此,吾复何忧!

    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评价刘禅: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北伐前夕,诸葛亮依旧把22岁的刘禅当作孩子,特派心腹监管,后主益严惮之。

    诸葛亮急于北伐,刘禅规劝说: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

    诸葛亮死后,刘禅马上停止了空耗国力、劳民伤财的北伐。司马懿率大军征伐辽东公孙渊。

    刘禅唯恐蒋琬犯诸葛亮老毛病,专门下诏告诫蒋琬不要轻举妄行。魏延造反,却表奏杨仪造反。

    后主听完魏延表奏,马上提出疑问:魏延乃勇将,足可拒杨仪等众,何故烧绝栈道?

    为了防止权臣权力太重问题,刘禅以费祎为尚书令和大将军,主官政务,以蒋琬为大司马,主管军事,两人的权力相互交叉,相互牵制,但又各有侧重。

    把刘禅说成扶不起的大阿斗是为了诸葛亮独揽大权寻找借口而已。”

    双方争执不下,那位老者问三位道士:“诸葛亮究竟是道家人物还是儒家人物?”

    “当然是道家人物!”燕玄虎说。

    “诸葛亮不过是千古文人的白日梦!

    现在网络称之YY。与道家格格不入!

    道家治国理念是无为而治。

    不造作,动因循。德化厚,百姓安。

    《庄子·天道》:帝王无为而天下功。

    诸葛亮与道家截然相反。

    诸葛亮是主张通过治民来治国。

    他说:治国之政,其犹治家。

    治家者务立其本,本立则末正矣。

    什么为本?故本者,经常之法,规矩之要。

    诸葛亮还提出:学者思明师,仕者思明君。

    故设官职之全,序爵禄之位,陈璇玑之政,建台辅之佐,私不乱公,邪不干正,此治国之道具。

    《蜀记》称诸葛亮治蜀刑法峻急,刻剥百姓,自君子小人咸怀怨叹。为此法正还与诸葛亮讨论过,诸葛亮说:

    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荣恩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于斯而著。

    诸葛亮的决策思想是重于人谋。

    而道家认为,天地万物均遵循自然法则而生,人必须遵循自然法则处事。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诸葛亮的伐魏决策,显然是逆乎自然。

    蜀章武元年秋,刘备发动伐吴战争,章武二年秋刘备全军覆没而还,章武三年夏刘备去世。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主政。

    建兴三年春诸葛亮南征,南征与伐吴战争之间算来有三年的休养生息期。

    当年秋,诸葛亮取得了南征的胜利。南征胜利之后,诸葛亮于建兴五年决策伐魏,并出师汉中。

    在这种情况下伐魏是条件不成熟。诸葛亮为什么还要伐魏呢?

    主要原因是诸葛亮过度夸大了人谋的力量。

    道家不张扬,不揣锐,不居功,不自见,不自贵,藏而不露。

    可诸葛亮还没有出山,就自比管仲、乐毅。

    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时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将军宜枉驾顾之。

    果然,刘备去寻诸葛亮,凡三往,乃见。

    这就不是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的态度。

    诸葛亮心量狭隘,没有道家风范。

    比如,廖立是被诸葛亮誉为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的人,由于他长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用,经常在背后议论朝政,这件事被蒋琬等人告知诸葛亮,诸葛亮就弹劾了廖立:长水校尉廖立,坐自贵大,臧否群士,公言国家不任贤达而任俗吏,又言万人率者皆小子也。

    诽谤先帝,疵毁群臣。

第386章 阴气太重

    人有言国家兵众简练,部伍分明者,立举头视屋,愤咤作色曰:何足言!

    凡如是者,不可胜数。

    羊之乱群,犹能为害,况立托在大位,中人以下,识真伪耶?

    廖立在诸葛亮的两次弹劾下,于是就废立为民。

    将军来敏就是因为说过新人有何功德而夺我荣资与之邪?诸人共憎我,何故如是?

    而被诸葛亮弹劾,诸葛亮认为来敏乱群,过于孔文举。

    他弹劾来敏说:敏年老狂悖,生此怨言。

    表退之,使闭门思衍。

    诸葛亮治国,居然怕别人议论,显然是与道家揣而锐之,不可长保的观点不合。直至临终时诸葛亮还部署了杀魏延。

    可见诸葛亮根本不是道家人物,实实在在是一名儒生。”

    众人皆沉默不语,年青人颇为得意,指着对面墙壁上的诸葛亮生平说:

    “你们看吧,他这一生有什么成就。”

    只见墙壁镶嵌着石碑,上面写着:

    建安13年208年28岁诸葛亮出使东吴,说服吴主孙权抗曹。

    建安14年209年29岁诸葛亮任军师中郎将。

    建安16年211年31岁诸葛亮与关羽、张飞、赵云镇守荆州。

    建安19年214年34岁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分兵与刘备会师。刘备攻占成都,诸葛亮任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建安20年215年35岁诸葛亮整顿巴蜀内政。

    建安23年218年38岁诸葛亮留守巴蜀,供应在汉中作战的刘备。

    蜀章武元年221年41岁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或蜀。诸葛亮任丞相。

    蜀建兴元年223年43岁刘备兵败白帝城,永安托孤于诸葛亮。刘备死,刘禅即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蜀建兴2年224年44岁诸葛亮调整巴蜀内政。

    蜀建兴3年225年45岁诸葛亮率军南征,平定南蛮。

    蜀建兴5年227年47岁诸葛亮上《出师表》,屯兵汉中,即日北伐。

    蜀建兴6年228年48岁北伐失街亭,诸葛亮斩马谡,自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蜀建兴7年229年49岁诸葛亮再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恢复丞相职位。

    蜀建兴8年230年50岁诸葛亮再次北伐。

    蜀建兴9年231年51岁诸葛亮北伐攻祁山,大败魏军,在木门伏杀魏名将张郃。

    蜀建兴11年233年53岁诸葛亮在斜谷修造邸阁,屯集粮食。

    蜀建兴12年234年54岁诸葛亮于再次北伐,因积劳成疾病故五丈原。

    ……

    当夜,三人离开武侯祠向南来到杨家山脚下,准备找一处避风之地露宿,刚刚躺下,燕玄飞就发起高烧来了,脸膛绯红,额头发烫,嘴里喃喃地念叨着:

    “师兄,师兄,水。”

    燕玄龙在帐篷里听到她微弱的呼喊,立时就跳了起来,冲过去,拉开燕玄飞帐篷的拉链,一步到近前,将手贴到她的脸上,燕玄飞沁出的汗珠粘了他一手。

    再摸胳膊,滚烫一片。

    “水,水。”

    燕玄飞不停地喊着要水喝。

    燕玄龙拧开水壶给她喂了两口水。

    “师傅来了你为什么不叫我一声。”

    燕玄飞此时已经出现了幻影幻觉和神昏乱语的危险情况。

    燕玄龙看了下她的舌头,又红又干,又切脉,脉洪数。便知她是因为连月劳累,白天暑热灸人,晚间风寒侵袭,导致的暑热犯内。

    他从怀里取出银针取穴百会、太阳、大椎、曲池、合谷、阴陵泉、三阴交、金津、玉液。

    其中,大椎低头取第7颈椎棘突下,直刺深度为0.3~0.5寸。针用泻法,留针20分钟。

    正留针等待,这时,燕玄虎进来了,他看到燕玄飞脸膛绯红地躺在燕玄龙的怀里,不由得怔了一下,本能地要退出,却又见她身上扎着银针,马上又转回身,关切地问:

    “师妹病了?”

    “咱们马不停蹄地跑了两个多月,能不累吗?”

    燕玄龙心痛地说。

    “那,那,师兄,咱们要不先回太乙观吧?”

    燕玄虎试探着说,他刚出来时那兴奋的心情也淡了下去,感觉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外面再好,也比不上太乙观。

    “乱讲。”

    燕玄龙瞪了他一眼,“你以为你是二师兄就可以学八戒吗?”

    燕玄虎一听就气炸肺了,人家八戒好孬还有个高老庄,高老庄里面还有媳妇,我有啥?

    你怀里抱一个还说我风凉话,天底下哪有这种站着说话腰不痛的人?

    他就说:

    “要不这样,师兄,我一个人回去,你们俩个慢慢地走,想往哪走就往哪走,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也不需要我特意地在旁边照明,对吧?”

    “乱讲。”

    燕玄龙双手扶着燕玄飞的胳膊,他把下巴抵在燕玄飞的额头上,本来是想试试她的体温有没有下降,谁知,燕玄虎误解了,他叫起来:

    “啊呀,师兄,你不会当我面就就就,算了,我还是出去了,要不,我真的先回去吧。”

    此时,燕玄飞忽然把头一歪,昏死了过去。

    “师妹,师妹。”

    两人一起焦急地喊起来,但燕玄飞一动不动,一声不吭。

    “快拿温度计来!”

    燕玄龙大叫起来,声音都变调了。

    燕玄虎赶紧跑出去,到自己的帐篷里找出温度计送过来,五分钟过去,温度计的红色水银柱已飙到了最高点——42度。两人对视了一下眼神,燕玄龙重新摸出银针,对燕玄飞的人中、百会、太冲、合谷、素髎、三阴交、厉兑及其他井穴进行深度针刺。

    结果仍是毫无反映,两人一下子瘫软了,“不会这么快吧,师兄。”

    燕玄虎脸色逐渐变得惨白起来,他说:“咱们连陕西省还没走出去,就就就。”

    燕玄龙摆摆手,示意他不要再说下去,他的脸完全变成了灰色,如同快死了一般。

    沉寂了许多,燕玄龙又试着针刺了一番,仍然毫无反应。

    “师兄,现在阴气太重,咱们试试灸法。”

    燕玄虎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他又跑回去取了艾条和打火机递给燕玄龙。然后转身就走。

第387章 志在青山

    “关键时刻,你瞎跑什么?”燕玄龙叫住他。

    “我,我在这,这不方便。”燕玄虎结结巴巴地说。

    “怎么不方便?还要你帮忙!”燕玄龙瞪他一眼。

    “我不好帮这个忙,一会儿得灸心包经,这这。”燕玄虎呲着牙,好像口中含着黄莲似的。

    “你神昏了还是脑子动歪了,手厥阴心包经在哪儿?”燕玄龙把打火机扔给他说:“快来点火,少啰嗦。”

    燕玄虎这会儿才一拍脑袋瓜子,摇摇头,自己真是胡思乱想,手厥阴心包经在胳膊上,他竟想到了心脏上,唉!浑,真浑!

    两人给燕玄飞施灸:大椎、曲泽、十二井穴、人中、百会、劳宫、涌泉、金津、玉液。

    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帐篷里烟雾弥漫,呛得两人都直流眼泪,可是不敢把帐篷完全打开,要有一定的密闭,才能保证疗效。

    燕玄龙的心由焦急转为痛切现在变得凄凉,他自言自语:

    彤霞久绝飞琼字,人在谁边。人在谁边,今夜玉清眠不眠。

    香销被冷残灯灭,静数昊天。静数昊天,又误心期到下弦。

    燕玄虎亦跟着感叹道: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紫玉无情也寻常。

    “谁是紫玉,谁无情?去去去,别站在这里烦人。”燕玄龙把燕玄虎往外推。

    “看,赶我了吧,我走,临走送你一句有情诗,听着。”燕玄虎说: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

    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你少说两句,我正心烦呢。”燕玄龙用手指着他的鼻子。

    “师兄,你从来没有这样过,我只不过开个玩笑,让你不要太难受了,你何至于要跟我翻脸似的。”燕玄虎争辩道。

    “师妹昏迷不醒,我心急如焚,你居然还有心情开玩笑,你是成心怎么着!前面说紫玉无情就罢了,后来又说什么梨花催零落,向画图唤真真,你什么意思你!我跟你说,师妹万一有个三长两短的,我先把你收拾了再说!你那张嘴实在太可恶了!”燕玄龙气呼呼地说。

    “师兄,让我说咱们就赶紧回太乙宫吧,让师父给师妹治病,保证能好,要是让咱俩来治,八成,我看,好不了,再这么拖下去的话,恐怕,万一,”燕玄虎边说边拿眼睛斜燕玄龙。

    “闭嘴!滚蛋!”燕玄龙将手中残留的艾柱砸向燕玄虎。

    燕玄虎抱着脑袋边往外走嘟囔道:“为求佳人一魅眼,断我师门心不软!当年促膝论玄妙,转眼道情随手抛。”

    “再说,看我不敢揍你!滚蛋!”燕玄龙又把打火机扔进来。

    燕玄虎长叹一声,说:“男人让女人失去理智,女人让男人失去信仰!燕玄龙你不是一名全真教的道士!我看不起你!”说着,他发疯似地往外跑去,刚跑出十来步,忽然踩到一块活石,咕咚一声掉了进去,他打了个滚,爬起来,定睛观瞧竟是一个山洞。

    顺着蜿蜒的石级走出百米远,境界豁然开朗,但见曲径石屏,低墙古松,怪石朴亭,疏竹幽洞,青草泉流,环绕其间,宛如一幅清雅飘逸的水墨写意画。径尽至石室,上有浮刻并列洞室两旁:

    顶戴松花吃松子

    松溪和月饮松风

    ……

    燕玄虎想也未想,便用手推开虚掩的石室,刚刚进门,来不及回头,门却自动地关闭,里面顿时漆黑一团。

    燕玄虎马上后悔起来,他立即再去拉门,已经晚了。

    他发疯般地向前方跑去,一刻不停地跑。

    洞里渐渐地有一丝光亮,洞道开始向东拐去,亮光越来越多,不知道跑了多久,直跑得筋疲力尽,头晕目眩,最后燕玄虎一头栽了下去。

    燕玄虎弄不清是在梦中还是在现实中,他隐隐约约地听到苍老的声音说:

    “张道陵创立五斗米教,才有了中国本土宗教,它形成于陕西汉中。五斗米教的核心区域在汉中南郑,就是我们现在这个地方。

    继老子、庄子之后,出现了无为思想的集大成者张天师,即东汉年间的张道陵。”

    “师父,张道陵是张良的世孙吗?”

    一个年青人在问。

    “张道陵字辅汉,是张良的八世孙。

    张道陵的父亲叫张大顺,也好神仙之术,自称桐柏真人。

    张道陵自幼刻苦学习,想辅佐汉室,荣宗耀祖。他就读了洛阳太学,成为一名饱学之士。

    张道陵太学毕业后,先后到南方天目山南的神仙观和西北的通仙观,设立讲堂,教授五经。

    数年间,学生由千人之多,乡人称他为大儒。

    汉明帝永平二年,张道陵二十五岁,被郡守以贤良推荐到朝廷。到洛阳经过考核,一举中了贤良方正极言直谏科,被朝廷授予巴郡江州令。

    在江州令任上,他看到地方强权贪赃枉法,老百姓怨声载道。

    于是决定效法先祖,出世离尘。

    张道陵在明帝末年辞去江州令职,北上洛阳,隐居北邙山,潜心修习黄老之道。

    他研读了《道德经》、《河图》、《洛书》以及谶纬之学。三年后,得《黄帝九鼎丹法》,相传神兽白虎衔符而至其所,其道术日益完善。

    汉光武帝由谶纬之说登上皇帝宝座,晚年,遂宣布图谶于天下。汉明帝继位后,秉承皇帝遗旨,宣扬图谶,又派人西天求法,引佛教于中国。

    汉章帝建初五年,在京城举行了白虎观会议,章帝主持以图谶证五经,也就是以神学来讲五经。听说北邙山张道陵,便征召他为经学博士,张道陵无心辅佐汉室,避而不见。

    和帝永元四年,朝廷又下诏征张道陵为太傅,封兾县侯,张道陵视三诏不就。

    张道陵对来使说:人生在世,不过百岁,光阴荏苒,转瞬便逝。

    父母隆恩,妻不厚爱,也随时消失。

    君臣之恩,谁见长久?

    请转告圣上,只要清静寡欲,无为而治,天下自然大定,我有何用?

    我志在青山!

第388章 天师创道

    张道陵先是南游淮河,居住在桐柏太平山,后与弟子王长一起,渡江南下,在江西贵溪县云锦山住下来。

    张道陵在山上结庐而居,筑坛炼丹,经三年而九天神丹炼成;龙虎出现,此山又称龙虎山。

    六十多岁的张道陵,服下神丹,身体健如青壮年,后又得秘书以及驱鬼之术。为广传道术,他离开龙虎山,来到蜀郡的鹤鸣山。

    汉顺帝汉安元年,太上老君于正月十五日降临,亲手授给他《洞极经》一部,三五都功玉印一枚,雌雄斩邪剑两把,还有二仪交泰冠、驱邪帔风、通天至简等物,要他推行正一盟威之道。

    汉安二年七月,张道陵带弟子王长和法具,到青城山,降服了六大魔王、八部鬼帅,山民奉张道陵为代天行道之师,即张天师。

    因此,正一盟威又称为天师道。

    张道陵在鹤鸣山著作道书二十四卷,阐明天师道奥义,成为教众的行动纲领,尊奉老子为教祖,《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作了《老子想尔注》,他宣称:人君用道意来治国,国则太平;循道意而爱民,民即寿考;人法道义,便可长久,并以佐国扶命,养育群生为最高目标。

    张道陵教区划分为二十四个传教点,称为二十四治。

    他规定教众需交五斗米供斋醮使用,世人因之称为五斗米道。

    规定教众要信仰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除每年五月、腊月的吉日祭祀祖先,二月八日祭灶神外,不准祭其它的神,更不准胡乱行祭。

    五斗米道规定:天师为全教区最高领导;初入道的称为鬼卒;能为道徒和病人作祈祷仪式的称为鬼吏和奸令;信仰确立并能讲授《道德经》的称为祭酒。祭酒负责主持一治教区的各项教务工作,直属天师领导,对天师负责。每年三会日,教民齐集治所,听侯祭酒训导检查,聆听教区科律。

    天师道的主要教义是:道为一,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就是道的化身,五斗米道的尊神。

    五斗米道教徒不能饮酒、食***盗。教徒必须在一定的时候到治所集会,听讲科禁威仪,回家向家人传达,共同遵守。”

    “师父,五斗米道不是发源于四川鹤鸣山吗?”有个年青清脆的声音在问。

    “张道陵死后,传其子张衡。张衡在汉中传道,到初平二年到建安二十年张衡的儿子张鲁占领汉中期间,方将五斗米道发展壮大。东汉末年,张鲁建立持续达近三十年的****的政权。汉中可以说是正一教的发源地。”

    “师父,全真教北宗发源于户县,正一教是发源于汉中?”

    “不仅如此。全真教紫阳派也称南宗,发源于陕南的紫阳县。”说到这里,那个苍老的声音忽然停住了。

    “师父,他是不是醒过来了?”年青的声音在寻问。

    “他早就醒了,现在还要接一会儿地气。”

    “师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是不是来源于我们汉中?”

    “汉中地区背靠秦岭,南面汉江,故称为汉中。早在周朝已有建制,至今有两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一人得到,鸡犬升天的典故来源于陈显远的《汉中碑石》。这通汉碑于1970年由城固调往西安,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唐公房举家飞升后,当地百姓建灵寿宫祭祀唐公房得道全家飞天。后改名为唐仙观,观址在城固县许家庙唐广初级中学内。”

    “师父,这么说道教起源于我们陕西的终南山,对不对?”

    “不错!天下修道,终南为冠。终南山,又名太乙山,地形险阻、道路崎岖,大谷有五,小谷过百,连绵数百里。《左传》称终南山九州之险,《史记》说秦岭是天下之阻。至于它的丽肌秀姿,那真是千峰碧屏,深谷幽雅,令人陶醉。终南山为道教发祥地,名副其实,当之无愧。”

    “师父,为什么终南山会有那么多隐士?”

    “天之中,都之南,故名中南,亦称终南,终南山是长江黄河分水岭,是我国地理气候的南北分界线,水源充沛,林木茂密,野果满山,四季分明,气候干燥,为山居生活提供了理想的客观环境。它既是佛教的策源地也是道教的发祥地。如今,像终南山这样可以搭建茅蓬而无人干涉的现象,恐怕仅剩终南山了。”说着,拿出一张纸说:“你来看!”

    燕玄虎一咕噜从地上爬起来,抓过纸就看。

    在终南山修炼的著名人物有:

    赐福镇宅圣君——钟馗

    天子之师——王九思

    道教天神教祖——太上老君

    全真圣祖——王重阳

    文财神——刘海

    武财神——赵公明

    文史真人——尹喜

    药王——孙思邈

    仙家——汉钟离、吕洞宾、刘海蟾

    华严宗师——杜顺

    四皓公——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角里

    汉初三杰之一——张良

    西周元勋——姜子牙

    真正隐士——陶渊明

    诗佛——王维

    麻衣子——李和

    西域高僧——鸠摩罗什、昙摩流支、那崛多

    中华高僧——僧肇、道生、道融、僧睿、慧观、昙影、慧严、道恒、僧丰刀石、慧睿、僧弼、昙鉴、慧安,昙无成、僧导、僧因、僧苞、僧业、僧周、僧亮等。

    南朝梁代以后的僧人有:昙相、法藏,僧照,静藏、道删、法应,静霭、普济、普安、青彡渊、法诚、慧超、善慧、法琳、智藏、法喜、智正、净业、慧远、灵润、会通、觉朗、智洗、弘智、法顺、智俨、善导、道判、慧贒、法藏、道宣、澄观、宗密、净业、怀辉、玄奘、飞锡、惟政等等。

    其它的隐士——新罗人金可记,卢藏、王嘉、江本实、岐晖、张志坚,高鹤年等。

第389章 端公驱邪

    燕玄虎抓过纸拿眼一扫,不是所谓的终南宝典、杏林秘笈之类,只是一串曾在终南山隐修的人名,他扔下纸,向长者深施一礼,道:

    “请教终南山是否有起死回生的丹药?”

    长者鹤发童颜,慈眉善目,他说:

    “医家不治必死之人。”

    燕玄虎脸立时涨红起来,说:

    “你怎么知道她是必死之人?”

    长者说:“我没见到人怎么能起死回生?”

    燕玄虎一听,有门,便扑通一声跪倒在长者面前:

    “请老仙人救我师妹一命!”

    长者叹了口气说:“你们去请端公做法事吧。”

    燕玄虎怔住了,他睁开眼睛问:“端公是什么?”

    长者对身旁的少年说:“带他去。”

    少年人一身英气,精明强干,说走说走,却不并走回头路,顺着洞道向南拐去。

    “为什么要找端公?

    端公是医生吗?”

    燕玄虎问那少年。

    “端公不是医生,但能治病。

    请一个端公夜间到家卜卦,做法事,画符咒贴在病人房门口,或佩带在身上,此称为送花盘,或叫送鬼。”

    少年边快走边回答他。

    “这不是巫术吗?”燕玄虎说。

    “还有一种叫走阴。

    到家后在香案前由阴生本人或其他人以幻觉妄语到阴槽查询得病缘由,进行解免,此叫做走阴。”少年说。

    燕玄虎感到十分好奇,便问:“那人要是死了呢?”

    “死了也不怕,要是刚死,就叫魂。”少年胸有成竹地说。

    燕玄虎马上失望起来,这一套他早已从钟离不昧那套茅山法术里见识过,他对少年说:

    “端公是不是先选一黄道吉日,备好香蜡纸,备好香花,美酒、香茶、水果等供品。

    用黄纸墨汁书写好疏文。

    然后设坛,坛上供俸:南宫孚佑帝君恩主、九天司命真君恩主、先天豁命灵官恩主、精忠武穆王恩主。

    各位恩师神位,神位用红纸墨汁书写。

    坛设好后,摆好供品、焚香蜡纸,请神。

    要求对方跪在坛前,叩三个头,发愿心,灾难消后如何报达神恩。将疏文焚烧,再叩三个头。

    再次焚香蜡纸,谢师、送神。对不对?”

    “你怎么知道?”这回轮到少年吃惊和好奇了。

    “啊呀,这怎么能治病呢?唉,看来师妹这回凶多吉少。”燕玄虎捶胸顿足,唉声叹气。

    “很灵!我们这里人生病都这样治。”少年口气坚定地说。

    走了一个多小时,还不见出路,燕玄虎忍不住问:“小兄弟,咱们这是去哪里?”

    “大佛洞。”少年人意气风发,身如插翅,行走如飞。

    燕玄虎云游之前也是做过功课的,对于汉中大佛洞已然倾慕已久。

    大佛洞位于南郑小南海西北岸山腰上。

    因岸半突开一洞,中建佛殿,故名。早年,曾有人历时47天,经六个岔洞,过十三趟河,登十三层石楼,闯一道鬼门关,才到达四川北部一山崖的洞口。洞中或高宽数十米,可容纳几千人;或窄路逼人,需侧身才能过。一道小河淙淙而来,轰轰而去,注入一黑石洞中,洞内回声犹如万马奔腾。洞底地海暗河,清泉溪流,莫知源终,钟乳滴露,石笋如林,五彩云石,井然排列。

    据有关专家考察,大佛洞属于米仓、大巴山构造中的一部分,以震旦纪结晶灰岩,砂岩为主,地质年代约有二亿五百万年,是南郑重要的自然遗产。

    两人又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出得洞口。但见澄净的月夜,树影飘飘忽忽,大佛洞外面的草地上篝火熊熊燃烧,锣鼓声渐起,接着就是一连串的尖叫声和喧嚣声。

    “快看,李端公在演傩戏了,你今天好福气哟。”少年激动地几乎要跳起来。

    只见一大群带着神秘面具、脸上涂抹着油彩的汉子又唱又喊,那位人称李端公的则当众用刀在双眉之间划开一道口子,让血流出,然后作法祭祀。接下来,有上身赤裸的壮汉赤脚爬上装有12把柴刀的刀梯,来回连走三次。

    燕玄虎哪有心思观看这些,他不停地催促少年:“到底能不能治病,谁给治?怎么治?”

    少年说:“我去给李端公告告情。”说着,一路小跑来到那位脸上还在滴血的老汉面前,不知说些什么,老汉朝燕玄虎这边瞄了一眼,然后两人又嘀咕了几句。

    “病人在哪里,把他抬过来治。”少年又跑回来。

    “天呐,我咋知道在哪里,我从那个洞口进,从这个洞口出,总不能咱俩再重新钻回一洞吧。”燕玄虎跺着脚。

    “不用,我们有车,顺着底下的公路绕上一圈子就到了,你们在杨家山脚底下吧。”少年显然很熟悉地形,他不由分说地喊上当地老乡,拉着燕玄虎坐上三轮农用车,驶上了盘山公路。

    车子开了半个小时,远远地就看到了那顶绿色的帐篷,燕玄虎跳下车,飞奔过去,大喊着:“师兄,师兄。”

    燕玄龙闻声走出帐篷,看到燕玄虎气喘吁吁地扶着腰说:“师父,赶紧把师妹抬上车,他们有人能治。”

    “他们是什么人?”燕玄龙没有动,他怀疑地盯着这些打扮奇异的山民。

    “赶紧吧。”燕玄虎一挥手,少年和山民过来就把帐篷揭了,燕玄龙转身就抱起了师妹燕玄飞,他有些不满地盯着燕玄虎。

    几人坐上农用车,沿着山路返回到大佛洞口。

    此时,一大群戴着面具、脸和胳膊上画着奇异图案的山民把他们包围起来。为首的是李端公,他铺了一张草席,示意燕玄龙把病人放在席子上,然后他一举手,众人停止了尖叫,由人群中走出一位女子,吊眼尖下巴,妖艳无比。两人在鼓乐声中开始对喊:

    男:归家不见妻踪影,不辞而别为何情?

    女:为妻不是凡间女,九尾狐狸是原形。

    男:我妻之言谁相信,狐狸哪有情至诚。

    女:非是九妹再欺哄,请忆咱俩相会情。

    女:是谁帮你把柴砍

    男:我妻砍柴快如风

    女:为妻若无半仙体,无刀无斧怎能行?

    女:是谁四山做媒证?

    男:众家姐妹好热肠

    女:姐妹修仙得道行,飞云走雾穿林中。

    女:是谁诊好娘的病?

    男:我妻一片爱母情

第390章 悔落黄尘

    女:前山那个石罗汉,原是青石金蟾精。

    他骗得宝珠得仙境,三番两次乘机行。

    如今宝珠被夺去,五更天明我无宝珠要现原形。

    你我相逢一场梦,怎能误你到终生。

    霎时浑身如绞痛,只怕立刻变狐容。

    不忍海哥受惊恐,你速快离转回程。

    男:刘海奉了老娘命,定要接你回家中。

    纵然你是狐形女,岂能叫你受孤伶。

    ……

    说时迟,那时快,李端公突然手指苍穹,从半空中落下一把宝剑,他张开大口,噗地喷出一团烈焰,宝剑霎时白光四射,剑锋朝下,向平躺在草席上的燕玄飞直刺过去。

    眼看着锋利的宝剑就要刺中燕玄飞的哽桑咽喉,燕玄龙从袖中摸出银丸中指用劲弹将出去,银丸击中剑刃,只听得当啷一声,宝剑飞出一丈开外。

    燕玄飞睁开了眼睛。

    李端公并不惊讶,他将手一挥,道:“服药。”

    身旁两位戴面具的壮汉,端起一碗药汤,不由分说给燕玄飞灌了下去。

    “你们这是干什么!”燕玄龙冲过去想要阻止。

    “起开!”壮汉将他推开。

    李端公说:“她中了邪气,喝些药就好了。”

    “喝的是啥药,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还是至宝丹?”燕玄虎问。

    正问着,燕玄飞突然把眼睛睁开了,她环顾了一下四周,似乎明白了些什么,眨了眨眼,对燕玄龙说:“我没事了,咱们离开这里。”

    燕玄龙又惊又喜,立即点头表示赞同,他对燕玄虎说:“马上离开。”

    “说得容易,怎么离开,咱们又不是神仙。”燕玄虎嘟囔着。

    那位少年走过来说:“你们去哪儿,我可以用三轮农用车送。”

    燕玄虎一听乐坏了,马上说:“那太好了,去终南山太乙宫。”

    “你不要乱讲,我们还是按原计划行动。”燕玄龙对少年说:“去紫阳县。”

    少年点点头,一行人上了农用三轮车,趁着月色,向安康方向驶去。

    安康市位于陕西省最南部,为秦岭、巴山山地,是女娲的故乡,有灵蓄南国一派秀,势承秦巴二脉雄的美誉。

    紫阳县位于陕西省南部,地处汉江上游,大巴山北麓,隶属安康市,县境西面与四川省万源市毗邻,东南方向与重庆市城口县接壤。

    紫阳是全国唯一用道教名号命名的县份,据《陕西通志》:县南紫阳滩旁有三洞,乃紫阳真人所居,称为紫阳洞。县名本此。

    车子在马坡岭以西不到200米的江边悬崖上颠簸,忽见有座道观,指示牌上写:洞真道观。

    “我们今晚就暂住这里吧。”燕玄龙说。

    沿着不到一米宽的水泥路慢慢前行,一边是悬崖下滚滚的汉江,一边是水电厂的高大围墙。稍不留神,就可能摔到几十米以下的江里。开到一半,没有路了,少年无奈地将车子向后退去,折腾到天亮时到达紫阳城,然后坐船南渡汉江后登岸沿山路抵路紫阳沟,蓦然看到明代潘大铖摩崖石碣:

    石径藤萝古洞天,松风竹月任年年。

    游人莫道神仙远,我肯回头我亦仙。

    少年把他们三人放下后,掉头就走了,连名字也未留下。

    三位道人筋疲力尽,颓然地坐在紫阳宫前,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据清乾隆《直隶商州志建置》记载,紫阳宫是北宋道教南派创始人紫阳真人修炼之地。

    紫阳真人,名张伯端,北宋进士,字平叔,天台人,是道教南宗紫阳派的鼻祖,清雍正年间封大慈圆通禅仙紫阳真人,金丹派南宗的祖师,道教奉为南五祖之一。

    张伯端少业进士,通三教典籍,及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亡之术。人称紫阳真人有神仪八极之表,道貌堂堂,威仪凛凛,道法高超,世人莫及。

    张伯端曾为浙江一名县令,平时喜欢吃鱼,在官办事,家人送膳。有一次,众人以其嗜鱼就把鱼藏在梁间跟他开玩笑。结果他竟怀是疑奴婢偷窃,回来后打骂奴婢,奴婢上吊自杀。一天有虫从梁间掉下,他起身看去,方知是鱼烂虫出。

    张伯端则喟然叹曰:“积牍盈箱,其中类窃鱼事,不知凡几!”因赋诗云:“刀笔随身四十年,是非非是万千千。一家温饱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紫绶金章今已矣,芒鞋竹杖任悠然。有人问我蓬莱路,云在青山月在天。”赋毕纵火,将所署案卷统统焚烧。然后他就按火烧文书律遣戍,成为了囚犯发配岭南。熙宁二年(1069),在成都天回寺遇异人刘海蟾,被授以金丹药物火侯之秘,乃改名用成,号紫阳。

    张伯端坐累谪岭南兵籍后,由于官场无望,遂在晚年浪迹云水,访求大道。治平年间,适逢余杭陆介夫知桂州,得以引置帐下,典机要。熙宁二年,陆介夫改知成都,张伯端随同前往,在成都天回寺遇异人刘海蟾,被授以金丹药物火侯之秘,乃改名用成,号紫阳。

    陆介夫死后,张伯端失去依托,遂自成都归于故山。回临海后,筑室于山青水绿之中,乃扬罄然而怡怡然,若有所得。客传于市曰:遭贬张平叔归于山矣。其后,张伯端再次出山,转秦陇。并遵陆介夫遗嘱,往荆南得转运使马处厚资助,择兴安之汉阴山中修炼。

    张件端久闻商山乃人杰地灵之地,商鞅封邑,四皓隐居,葛洪修炼,陶渊明以商山为模版创作了桃花源,便前来商州。当到龙驹寨时,被美丽的风光吸引,便在鸡冠山一洞中住下修炼传道。

    他盛赞鸡冠山融四大名山之精华于一炉。紫阳真人在鸡冠山洞中撰写了论述内丹修炼和道教、禅宗、儒教思想的著作——《悟真篇》。

第391章 紫阳仙洞

    后人在鸡冠山麓修起道观名曰紫阳宫。

    紫阳宫所在地龙驹寨,乃是北通秦晋,南接吴楚、水趋襄汉,陆入关辅,连接鄂、豫、陕三省的水旱码头。

    仙人洞因瀛湖库区淹浸迁址于紫阳沟口。

    周围道观连片。该观为宋初始建,清道光九年,咸丰七年,光绪二十年,屡经修葺。

    此刻,一轮朝阳冉冉升起,霞光万道,有小道士将大门徐徐打开。

    “怎么样?咱们进去?”燕玄虎望着师兄站起身来。

    小道士见门口坐着一位,躺着一位,又站起一位,便明白了,二话没说,迈步过来,施过礼后,搀起燕玄飞往里面走。

    紫阳宫主要建筑为钟楼、鼓楼、献殿、大殿、厢房,围成口字形。紫阳真人宫对联两幅:

    道非常道是乃大道参天地,德其所德唯有上德贯古今。

    宠辱不惊闲看宫前花开花落,贫富有时漫观亭外云卷云舒。

    过殿三间,面阔中间为通道。山墙南端略呈八字形,顶有砖刻鸟兽,砖刻楹联为隶书阳刻对联:

    三尺剑犹鸣,其容忍幽水藏身,蓬头斩妖;

    十万灵最著,如共见丹心救世,赤足降魔。

    过殿南四十米有乐楼一座,乐楼后题额:响遏行云。

    院内古柏三株,粗约两人合抱。大殿三间,明檐明柱,硬山花脊,雕梁画栋,风格古朴;基址稍高,有长台阶四级。殿内正中塑有紫阳真人座像,墙壁彩绘有道教故事连环画。

    见三位道人蓬头垢面、憔悴不堪的样子,道观的知客先把他们领到了斋堂用斋:紫阳油糍、紫阳浆巴馍、酥炕炕。真是好吃到了家。

    吃饱喝足,先安排燕玄飞住下,燕玄龙和燕玄虎出来四处转转,来到丹房前,却听得里面二人对话。

    问:“紫阳真人做为道士为何要遍参禅门?”

    答:“老氏以炼养为真,若得其要枢,则立跻圣位;如其未明本性,则犹滞于幻形。道教炼形气为修命,禅宗明心见性、顿悟圆通释内丹炼神返虚之境为修性。先以神仙命脉诱其修炼,次以诸佛妙用广其神通,终以真如觉性遣其幻妄,而归于究竟空寂之本源。”

    问:“紫阳真人为何是南宗鼻祖?”

    答:“隋唐北宋时,不少帝王崇奉道教,研究道经的著名道士和道教学者相继出现。道教内部产生了众多门派,按学理分有五派;按地区分有10派;按人分12派;按道门分有24派。张伯端便是十二真人中的紫阳派。他在紫阳创立内丹学说后,被尊崇为道教全真南派创始人,被雍正皇帝赐封为紫阳真人,紫阳由此成为全国唯一以道教人物名号命名的县。然而,张伯端在世时并没有创建教派,但在其身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派。按张伯端传石泰、石泰传薛道光、薛道光传陈楠、陈楠传白玉蟾。辗转授受至白玉蟾,渐壮大为以《悟真篇》为理论经典的重要内丹流派。称为金丹南宗,由于张伯端号紫阳,故南宗也称为紫阳派,与全真道并列金丹南北宗。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也被尊为南宗五祖。而紫阳真人则成为这一派的鼻祖。”

    问:“《悟真篇》是炼内丹的书吗?”

    答:“于北宋熙宁八年撰写的《悟真篇》,以《阴符经》、《道德经》为两大理论依据,略仿《参同契》,说明内丹炼养的根本原理是归根返本,逆炼归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是书专明金丹之要,与魏伯阳《参同契》,道家并推为正宗。《道臧精华录》谓:是书辞旨畅达,义理渊深,乃修丹之金科,为养生之玉律。

    南宗的代表著作。张伯端在书中力主内丹,要得谷神长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真精既返黄金屋,一颗明珠永不离。视外丹黄白为旁门邪术,主张按照万物化生的法则,反其道而修炼自己的精、气、神。”

    问:“可是天下芸芸众生又有几个看得懂?”

    答:“《悟真篇》中所歌咏大丹、药物、火候细微之旨,无不备悉。若是夙有仙骨之人,看后则智虑自明,可以寻文解义。譬如谈见性,即所谓无上妙觉之道。然无为之道,济物为先,虽显秘要,终无过咎。奈何凡夫俗子,缘业有厚薄,性根有利钝,纵使听闻大道,纷成异见,随量会解,自然成三乘之差。

    如果有根性猛利之士,看到此篇,就会明白真人得闻达摩、六祖最上一乘之妙旨,可因一言而悟万法。如果习气尚余,则落中下之见,也是纯属自然。”

    听到此处,燕玄虎不免轻声自叹道:

    云游寻无界,仙踪一径观。

    径迷遥草秀,洞隐碧潭寒。

    望鹤云还锁,听箫月正圆。

    欲超尘外劫,何处觅金丹?

    屋内人显然内功非凡,不仅听到了此诗,而且回应道:

    碧瓦朱甍动紫烟,清风吹袂渺翩翩。

    梦回九得三生事,悔落黄尘六十年。

    “师兄,此中必有高人!”燕玄虎对燕玄龙呶呶嘴,意思是你打头进去拜访一下。

    这时,却听到屋里人说:“咱们早些回擂鼓台吧,明天还要接待英国来的信徒。”

    燕玄龙一递眼色,嗖的跃到树上,燕玄虎亦见旁边无树,只得一猫腰,钻进了灌木丛中。

    从屋里走出两位神采奕奕的道人,其中一位手持折扇,举止儒雅,风度翩翩,从容淡定,俨然仙人下凡一般,竟是那位博学多才的解疑释惑者。

    待两人走远,燕玄龙才从屋顶跳下,燕玄虎也灰不溜啾地从草窠里爬出来,他很不满地说:“躲啥躲,藏啥藏,咱有啥见不得的地方?”

    “你哪里懂得,有些话必须得背着听,才能听到。”燕玄龙说。

    “是吗?”燕玄虎不明白:“他们究竟是谁?”。

    “不认识?不可能吧。”一位路过的小道士接过话茬儿。

    小道士用十分不理解的眼光盯着他俩,叹口气说:“刚才那位手拿扇子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黄世真道长。他曾在紫阳擂鼓台皈依道教,后到西安、北京等地深造修行,促使紫阳成为了英国道教信徒朝拜的道教圣地。”

第392章 仙观飘崖

    燕玄龙他们当然早已听闻黄道长弘道的事迹,但从未见过真人。小道士见他们流露出对黄道长的钦佩之情,便带他们来到丹房,从抽屉里的笔记本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张剪报,说:“这是我们紫阳的本土作家曾德强写的报道文章,看完还要还给我啊。”

    两人菀尔一笑,说:“现场看完现马上还。”只见上面写着:

    1994年7月20日八仙宫收到一封信,有位英国朋友请求自费来八仙宫参学。黄世真在复信中表示:欢迎他们前来八仙宫及楼观台、华山等地道观参访。复信同时代龙虎山向爱伦等3人发出了与会邀请书。

    1994年9月30日,爱伦等3人乘飞机抵达西安。他们抵达八仙宫后,由黄世真陪同他们参加了甘肃省泾川县王母宫的开光落成大典、天师府玉皇阁神像开光暨新殿落成大典和龙虎山道教文化研讨会,参观了华山、楼观台、八仙宫、骊山老姥殿、北京白云观等宫观。

    1995年10月,经黄世真接洽联系,爱伦等3人和另外3名道教信徒到中国参访,参观了八仙宫、楼观台、重阳宫、武当山等地。沿途中,黄世真向客人详细介绍了陕西的道教历史与活动,并向他们传授简单的道教礼节。6位信徒要拜他为师。他觉得自己年轻资浅,学术不精,婉言谢绝,随即带他们到陕南紫阳擂鼓台,让他们拜在师伯、道德高深的擂鼓台住持冯兴钊道长门下。

    冯兴钊表示欢迎。拜师仪式在简陋的道观里举行。他们按中国道教传统,将自己对道教的追求以上表的形式书写,焚化上奏天庭,以示终身不悔。从此,他们便成为龙门派丘处机祖师门下第31代弟子。

    离别中国前,黄世真在他们的执意请求下,找人为他们6人做了道装,为他们传授了简单的道教礼仪,并建议他们回国后尽快成立英国道教协会,以便与中国道教界进行交流。

    爱伦等6位英国道士把土生土长的中国道教文化带回英国。1995年12月,英国道教协会正式在伦敦成立。这是欧洲最早成立的道教组织。

    1998年12月,来自大西洋不列颠群岛的爱伦等人头戴道冠,身着道袍,风尘仆仆地来到紫阳。

    英籍新加坡人陈慧玲和她的先生鲍尔结婚十年一直不育,冯兴钊专门为他们做醮事道场,焚香祈祷麒麟送子。夫妇俩次年喜得贵子。他们特地打来国际长途电话报喜,并一定要请冯兴钊为其儿子取名,冯兴钊便为其子取名汉森。看着破旧的庙观,他们当下捐款1万多元人民币,还表示要投资帮助兴建紫阳仙人洞道观。2000年修建紫阳真人宫大殿时,他们就邮来3000英镑。

    回到英国后的世之撰写了人物专访《参访冯兴钊大师》,并在英国道教协会编印的1999年春季《龙门》杂志上发表,冯兴钊还作为封面人物登上了这期杂志。世然撰写的《1998年12月英国道教协会访问中国纪实》,发表在这期杂志上,生动地描述了他们在紫阳难忘的时光和深刻的感悟。英国道教协会对中国道教文化给予真诚的赞赏,《〈龙门〉释义》:世界上尊称中国是一条龙,中华民族,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中华民族文化是龙的文化,而产生于两千年前的道教文化则是中国文明五千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千年后的今天,道教从中国传向英国。龙的精神都希望从龙的口中表达出来,告诉世人,一心向善,乐于助人,求得世界和平。这就是英国道刊以《龙门》为刊名的原因所在。

    冯兴钊道长属道教龙门派,常住在有陕南小武当之称的擂鼓台道观。1983年开始出外参访周至楼观台、西安八仙宫等地。先后当选为陕西省道教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道教协会第五、六届代表。曾任八仙宫八大执事之一的经主。

    黄世真道长道号飘涯子,道教全真龙门派丘处机门下第31代传人;道教正一派张天师门下大字辈传人,道名黄大仁。1968年出生于中国陕西省安康市。自幼生长在汉水流域,秦巴山区。

    1989年春在陕西省紫阳县擂鼓台道观正式皈依道教,师从于刘兴地道长。

    1989年秋从安康到西安八仙宫常住修道至今。

    1990年经陕西道协推荐到北京首届中国道教学院,学习道教知识。

    1992年从中国道教学院毕业后,返回西安八仙宫并担任巡寮工作。带领八仙宫道众和西安音乐学院联合录制道教全真正韵《步虚声》盒式磁带专辑,为道教全真弟子学习经韵提供了第一手教材。《步虚声》成为了国内外轰动一时的道教流行音乐。

    1994年10月,黄世真率领西安八仙宫高功法师以及法国、英国信徒等一行18人,到龙虎山天师府与美国夏威夷太玄道观进行国际道教文化交流,张天师后裔太玄道观住持张怡香道长在天师殿接收黄世真为正一门徒,并赐道名黄大仁。

    1997年秋,西安市道教协会选派黄世真出任青华宫住持,把即将倒塌的青华宫大殿进行了改修。被政府任命为青华宫法定负责人,属于西安市青华宫历史上,经政府颁发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的首任住持。

    2000年1月,从英国传道返回中国时,专程途经香港,与香港道教界以及慈善家取得联系,先后引资50余万元,用于中国陕西省安康贫困山区和渭南灾区修建希望小学两所,资助贫困学生50余位。帮助陕北孤儿学院和其他公益慈善事业多起。为陕南擂鼓台等贫困道观引进资金50余万元。

    两人把剪报还给小道士,他用手抚平,工工整整地夹进笔记本里,把本子放回抽屉中。

    “黄道长确实是倾心传道,他在哪儿?”燕玄虎竖起大拇指,表示由衷地佩服。

    “在擂鼓台,但”话还没说完,忽听外人有人喊:“那个新来的坤道不行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1767/ 第一时间欣赏太一仙道最新章节! 作者:长安安君所写的《太一仙道》为转载作品,太一仙道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太一仙道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太一仙道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太一仙道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太一仙道介绍:
洞洞洞捌捌捌号天界令牌压在了元玄子的身上,“仙师,开机密码?”仙师说:“莫问密码,且修且行且积分。”
一位道长在神授仙师的指引下,寻找太一仙方,完成不老天命。又惊又险又好玩,千难万险能过关!
快快跟我来,一起拔剑抉浮云,斩妖追仙侠!太一仙道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太一仙道,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太一仙道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