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TXT下载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全文阅读

作者:於初     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txt下载     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八十八章 两头不讨好

    为了让这些武勋们明白周德兴的惩罚不止于此,朱极不得不解释自己的用意。

    “如今大都督府诸多律令尚不完善,只当他周德兴侥幸逃过重罚。今后律例完备时若敢再犯,定当从重惩处绝不姑息。”

    朝殿上站着的所有人都忍不住长舒了一口气。

    周德兴的惩罚有些出乎他们的意料。

    虽然不太清楚朱极做出的处置在朱元璋那里管不管用,但不得不承认,比起朱元璋动辄从重的惩处,这位大皇子对他们武将的态度好了太多太多。

    别看他们方才还敞开了嗓门问候周德兴的祖宗十八代,但无论平素与周德兴关系如何,他们心里并不希望其被罚得太惨。

    毕竟,都是一条绳上拴着的蚂蚱。今天是周德兴,今后未必就不是他们自己。

    很多人心里已经做好了决定,如果周德兴的处置真如朱极所说,那么往后他们一定要抱紧朱极的大腿。如果今后朱元璋不愿当这大都督了,他们一定要想方设法让朱极上位。

    互相对视几眼,耿炳文与费聚几人忽然带着身后所有人跪倒在地:

    “我等谢过雍王殿下。”

    好人卡来得太突然,朱极有些理解不了。

    不过很快他就明白这些人其实是在替周德兴感谢他。

    看着跪倒一地的武将们,朱极忽然笑着摇了摇头。

    “你们若是在为周德兴谢我,那大可不必。我要告诉你们的是,国法无情,军法更严。周德兴只是占了律令不明的便宜,而不是对他的惩处本该如此。”

    “我希望,今后因为一己私欲耽误军机的事情不要在你们身上重现。若是真到了那个时候,你们将会发现我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宽容。”

    勿谓言之不预也。

    这是朱极行事的准则。

    他知道这些武勋应该能明白自己说的是什么。

    虽然他的本性很和善,但如果不让这些人知道老实人发火的时候也会死人,指不定其中就有某些老油条会暴露其欺软怕硬的本性。

    为周德兴的错误画上一个句号之后,屏退了武勋和护卫,朝殿中只剩下廖永忠和朱极自己。

    与很多被朱元璋收拾的服服帖帖的武勋不同,廖永忠是桀骜不驯的。

    两人静静站立着,对视着,让朝殿保持着如同夜间的寂静。

    直至朱极将这位年过半百的德庆侯浑身打量了一遍,这才忽然开口说道:

    “德庆侯,如果让你去镇守东瀛,你愿意么?”

    廖永忠愣了一下。

    随即似乎想到了什么,挺立着身躯面对朱极直言不讳地问道:“这是陛下的意思吗?”

    很显然,廖永忠并不觉得这样的决定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娃子能做出的,不过朱极接下来的回答却让廖永忠眼睛瞬间眯起。

    “这事他还不知道,不过我要提醒你,让一个人闭嘴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永远都张不开嘴。至于如何光明正大地让一个人张不开嘴,你认为,找个理由很难吗?”

    廖永忠身上牵涉的事情可是朱元璋绝对的忌讳。

    只是举起屠刀享受过一劳永逸的处事方式之后,朱极不清楚自己今后还能不能让老头子及时收手。

    左右是让廖永忠去一个让老头子放心的地方,九泉之下和东瀛相比,朱极觉得东瀛会更好一些。

    面对眼前他认为乳臭未干的后生,廖永忠忽然觉得自己真的太过小看这位雍王殿下了。

    诚如朱极所说,想要自己闭嘴,理由太好找了。

    朱极从来不是一个喜欢等待的人。

    看着廖永忠虽然神色变化复杂,却终究没有回答自己的问题,朱极只能让他再次认清事实。

    “我不会用利益诱惑你,只是想跟你陈述一个事实。老头子纯粹是因为好面子,并不是因为怕你将那件事宣之于口。”

    很早以前廖永忠就想到了自己的下场。

    但他也笃定朱元璋不敢轻易对自己下杀手。

    可今时不同往日,抛开自己那些天真的幻想,眼前这位雍王殿下说的才是事实。如果朱元璋真要歇斯底里,只怕在自己张嘴的那一刻,这条老命就没了。

    强忍着畏惧吞了口唾沫,廖永忠此时终于抛开了自己的桀骜。

    “殿下的话,真的顶用么?”

    颤抖的声音证明,廖永忠的心思并不如他的脸色那样平静。但这并不足以勾起朱极的得意。

    他之所以帮廖永忠,纯粹只是不想让朱元璋举起屠刀。

    “顶不顶用,那不是你要考虑的问题。你只需要告诉我,你想不想去。”

    到了这时候,廖永忠已经不复此前挺直的身躯,泄气的他完全如普通老人一般佝偻着身躯,看向朱极的目光早已没了方才的轻视。

    他很清楚朱极之所以这么做并不是想要救他的性命,只是作为一名皇子,想要替皇帝解决一些麻烦。

    只是朱极还没有他当皇帝的爹那么狠辣,所以才大发善心给了自己一条活路。

    而自己,要么选择当一条丧家之犬,要么就只能如朱极所说死得不明不白。

    想到这里,廖永忠彻底认清了现实。

    说白了,从头到尾他都没得选择。不明不白地死了,难道自己就能安生么。自己死了,那朱元璋会不会把手伸向自己的家人?

    廖永忠的后背都在冒冷汗。

    此时他说话的声音已经开始颤抖:

    “末将愿从殿下军令,永镇东瀛守卫银矿,若无诏令永不回京。”

    听到廖永忠肯定的答案,朱极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容。

    “德庆侯,你会为这个决定感到庆幸的。”

    目送向自己跪拜后转身离开的廖永忠,朱极揉了揉被伪善装饰的笑容,到底还是忍不住轻啐一口:

    “以后再也不当这种烂好人了,明明做了件善事,怎么感觉自己的良心还在接受自我谴责呢?”

    自嘲一句之后,看了看空无一人的朝殿,朱极阔步走出去。

    廖永忠面前既然拍了胸脯,接下来自然要打老头子那里好生周旋一番。仔细想来,这一次自己还真是给自己挖了个两头不讨好的坑。

第八十九章 蹭饭?想都别想

    晌午的谨身殿总是充满了家的味道。

    朱极甫一踏入大殿,便听到朱元璋含混不清的招呼:

    “有什么事情,陪你娘吃完饭再说。来人,给他填一副碗筷。”

    餐桌旁,朱元璋正端着碗往嘴里扒拉晶莹的贡米,而马皇后则笑盈盈地看着朱极,拿着筷子的手却很自然地从桌上夹起一块烧鹅放入朱元璋面前的碟子里。

    迎着马皇后的笑意,好几日不曾进宫问安的朱极顿时咧开嘴笑着问候:

    “看来还是我会挑时间。好几日不曾入宫,娘身体可安好?”

    说话间,朱元璋已经将嘴里的甘甜的饭食咽进肚里,听到朱极对马皇后亲密的问候,顿时有些不爽快地冷哼一声:

    “你也好些日子没给咱问安了,怎的就不问问咱好不好?再说,有时间窝憋在旧内睡觉,就没时间进宫来多陪陪你娘么?”

    朱元璋的不满成功让朱极吃了瘪。

    这事儿说起来还真是朱极自己亏心。

    自从大都督府设立之后,好不容易逮着睡懒觉的机会朱极便不愿再跟自己那些小老弟一般天不亮就起来组团问安,偏生成年的皇子想要进后宫规矩又特别多,再加上马皇后体谅,朱极索性做出了七天入宫一次的决定。

    如今被朱元璋这么诘问,朱极只能尴尬地挠挠头。

    “还不是你定的规矩太多,每次进宫都要被里里外外搜上一遍不说,身边还跟着一群宦官看着,生怕我干出点什么事似的。”

    顺手拉过椅子坐在马皇后身边,接过内侍呈上的饭碗,夹起一片肥美的羊肉就着贡米狼吞虎咽,不过眨眼的功夫填饱了饥肠辘辘的肚子,这才有些不满地反驳道。

    “往后若是晌午娘在这里,我天天过来,正好还能蹭这么丰盛的饭食。”

    听朱极这么一说,马皇后倒是莞尔一笑,不过朱元璋就没那么开心了。

    这混账东西,净想好事。

    后宫那么多妃子,他国瑞爷难道不要雨露均沾的么?

    再者,听这话的意思,这混账东西把自己这谨身殿当成他雍王府的膳食殿是咋滴?

    就冲刚才那饿死鬼投胎的吃相,朱元璋只有两个字可以回答朱极的问题——没门。如果非要诡辩说还有窗,那他朱氏重八愿再加上四个字——想都别想。

    “说正事!”

    在自家这混账儿子身上压根找不到一点当爹的成就感,朱元璋索性拿牙白的筷子后端敲了敲桌子,借机发泄他心中的郁闷。

    朱极正拿筷子为马皇后夹菜,听朱元璋这么催促,抬头看了看餐桌外伺候的诸多人手,略作思索,却没有直接说出他此行的意图。

    “周德兴好大喜功贻误战机,我让人把他换回来,幽禁三月罚俸两年。”

    “轻了。”

    朱元璋吃饭的动作没有任何停顿,只是信手将精美的菜肴往嘴里扒拉。听到朱极的处置,只是微微摇头,说话的声音倒是重了几分。

    到底是兵戎大事,即便周德兴已经拿下最关键的目标,但贻误战机就是犯罪,这是不容辩驳的事实。朱元璋不太清楚朱极是没有经验还是心地善良,但这惩处他不认同。

    面对朱元璋微微变化的脸色,朱极认同地点了点头。

    为马皇后夹菜的动作没有停止,但口中却认真地对朱元璋说道:

    “如今文武已经不是一个系统,我想重新制订武官的散阶和勋位。同时重新确立军中奖惩律例,一方面让大明将士知晓皇恩浩荡,另一方面,也让那些武勋们认清军法威严。”

    关于集权这件事情,朱元璋从来都不会拒绝合理的建议。

    大都督府设立之后,武将的职衔确实需要重新确立。借着这个机会,朱元璋甚至想再次敲打那些行事出格的武勋一番。

    知道自家大儿心中有了计较,朱元璋自然地夹起碟子里马皇后为他挑好的虾仁:

    “你自去叫上刘基一道参详一番,然后写个章程出来。待咱看过之后,在大都督府中将所有人的职衔都议定了,然后发往各卫所。”

    嘱咐过这些,见马皇后面前那鎏金的斗彩瓷盘中堆满了菜肴,朱元璋心里醋意大发的同时,咽下嘴里的鹅肉后没好气地准备驱赶朱极:

    “说完了就滚吧,午饭之后咱还要陪你娘去御花园走走,你这混账东西就不必跟着了。”

    知道面前这浓眉大眼的国瑞爷要赶自己,朱极却不得不厚着脸皮坐在椅子上:

    “只怕今日要委屈娘了,要不待会儿让朱樉那几个陪娘过去。我这里还有些事情,需要跟爹单独谈谈。”

    朱极本想点朱标那厮的名的,自从大都督府设立之后,这太子小老弟居然半个脚印都没往雍王府里送过。

    身为大哥,朱极觉得有必要让这位小老弟时不时在诸多勋贵面前露露脸。不然今后那些个勋贵都被自己收拢了人心,要是在大明再闹出一番黄袍加身来,那他可就真成了带孝子了。

    不过想想这些天太子妃的情况,朱极到底还是心软了些许。

    直接干涉朱元璋的安排,看似大不敬的话并没有让谨身殿伺候的官员们产生多少诧异的神情。

    他们已经习惯了雍王殿下与皇帝独特的相处方式。

    甚至连早些时候看不过眼的起居注,如今也没有露出异样的表情。

    不过这些人心里到底还是有些好奇,到底是什么事情,能让朱极这位不太喜欢主动的雍王殿下主动找朱元璋密谈。

    马皇后愣了一下,随即微笑着点点头。而朱元璋则依旧一副泰然自若的神情,只是往嘴里扒拉饭食的速度,忽然间变得快了几分。

    两刻之后,马皇后带着收拾杯盘的宫女内侍离开了谨身殿。

    茶足饭饱的朱元璋挥退大殿内伺候的所有人,等宽阔的殿门被侍卫拉上,大殿内不再有半缕明媚的阳光照进时,站在大殿最里边的朱元璋缓缓踱着脚步,表情严肃地看向朱极:

    “说吧,有什么事情,要你这般谨慎?”

第九十章 心结

    “我想让廖永忠永镇东瀛。”

    当朱极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谨身殿瞬间如时间凝滞了一般,朱元璋抬起的右脚直接悬停在半空中,直至数个呼吸之后才缓缓落下。

    这位心思深沉的皇帝终于不再来回踱步以消化腹中的食物,自家大儿的话更需要他坐在龙床上好生冷静下来仔细消化其中的用意。

    但复杂的心绪并没有让他得到足够的冷静,到底还是再度起身来到朱极面前,目光严肃地盯着这个看似知道些什么的大儿,声音带着些许挣扎和严厉:

    “为什么要选他?”

    廖永忠,二十八位侯爵中排十六。大都督府中如今在其前面排着的还有五位,算上李文忠和冯胜,再怎么轮也轮不到廖永忠才是。

    朱元璋不得不变得敏感起来,他很清楚,自家大儿显然是知道了什么。

    “因为他知道的太多了,而我又不想让你背上更多的议论。”

    朱极一句话,瞬间让朱元璋的瞳孔紧缩起来。很显然,自家大儿知道的比廖永忠更多,甚至连自己心里隐藏的某些事情也一清二楚。

    若非这是自己的儿子,是自己亲自认定的天命之子,朱元璋当真想此时就让人将朱极拉出去砍了。

    谨身殿的暑气因为朱元璋骤然升起的杀意变得有些清凉,父子二人互相凝视,似乎在等着对方主动退让。

    只是,朱元璋终究还是小看了自家大儿此次内心的坚决。

    足足一刻时间,朱元璋感觉自己的眼睛都瞪得有些酸涩的时候,到底还是主动败下阵来,扭头眨了眨眼,而后目光盯着龙床上一条精美的五爪金龙云锦花绫,似是怀着满腔心事幽幽说道:

    “你都知道了?”

    看着骤然间泄气的朱元璋,朱极点了点头。

    “知道的不过,仅仅是大概。

    你自己也很清楚,这世上就没有不透风的墙。天下那么多聪明人,总有那么几个能从丝丝缕缕的记录中发现一些不同寻常的东西。

    与其按照你的方式让人觉得欲盖弥彰,反倒不如什么都不做,让那件事情就此埋藏在故纸堆里,任后人猜测。”

    感觉朱元璋此时内心极其不平静,朱极走到龙床前翻起一个青花茶碗倒上一杯温热的茶水端到朱元璋面前。

    “想当初,李世民悍然发动玄武门政变,为此他想尽种种办法,都没能让后人遗忘他的黑历史。但如今提及大唐,又有谁不知道他造就的贞观盛世。”

    “比起李氏,你与龙凤皇帝半文钱的关系都没有。他当初本就对你刻薄,在刘福通那里也自身难保,难道你亲手打下的江山当真要送给一个当了十年傀儡的皇帝不成。”

    “要我说,杀了便杀了,如今大明的文武也非冲着红巾军的名头才投奔你的,你又担心什么。”

    朱极压根就不觉得当年韩林儿对朱元璋有什么威胁。

    无非就是自家老头子心眼太小,担心自己当了皇帝不好处置韩林儿,索性派廖永忠接其回应天的时候半路上给处理了。

    这事儿诚然做的不地道,但要是因为这点事将廖永忠也杀了灭口,朱极感觉压根犯不上。

    被朱极这么一说,朱元璋沉重的心情顿时好了不少。

    一口气将朱极递过来的茶水全都倒入口中,朱元璋瞬间觉得自己浑身上下都舒服了不少。

    扭头看着朱极,朱元璋脸上总算露出些许正面的表情:

    “你的意思,要让咱也学那李二,再造一个洪武盛世,让后人一提起咱,首先想到的便是天下在咱手中大治,而不是这些个乱七八糟的事情?”

    若非面前站着的是亲爹,朱极真想说一句孺子可教。

    用力点了点头,朱极随即说道:“廖永忠这个人吧,因为这件事情,骨子里免不了有些桀骜,如果我所料不错,要是不将他派出去,很快你也要收拾他了。”

    被朱极亲口揭穿自己的计划,朱元璋尴尬地笑了笑,而后正色道:

    “你就能保证,这厮到了东瀛不会记恨咱,不会因此胡说八道,或是借那银山图谋不轨?”

    朱元璋的意思,显然是希望朱极给他一个放过廖永忠的理由。

    毕竟,就算不是廖永忠去镇守东瀛,难道派其他人过去就不会因为每年动辄上百万两白银的产出,心中产生一些不好的想法么。

    早在来时朱极便考虑过这些问题,此时朱元璋问起自然对答如流:

    “只是派他一个人过去,他的家眷还是要留在京师的。再说了,之前咱们不都商定,驻守东瀛的大军每隔四年轮换一次。

    此外,每年还要专门派出宗室子弟巡视石见山等诸多矿藏丰富的地方,还有其他互相制衡的手段,我就不信爹你没想过。”

    被朱极这么一说,朱元璋终于爽朗地大笑起来。

    “廖永忠这老东西,算他命好,遇上咱生了你这么个大儿。若是换旁人来劝咱,咱会将他一并收拾了。”

    “龙凤皇帝啊,其实他也是个可怜人,当年刘福通那些人自己不敢称帝,就推出这么个傀儡皇帝来。”

    朱元璋目露回忆的神色,颇有些感慨地冲朱极说道:

    “偏生他们占据的又是四战之地,如此明晃晃扯起造反的大旗,终究不敌蒙元鞑子连番强攻。

    再加上香军内部又不是铁板一块,彼此争斗不休,种种阴损的招数不去在鞑子身上使,反倒用在自己人身上。韩宋一朝覆灭,却也是理所应当的。”

    看着朱元璋那深邃的眼神,朱极不由得笑了起来。

    心结解开之后,居然开始摇头晃脑品评起韩林儿来。

    这话里话外的意思,不就是说他朱元璋手底下铁板一块,建立大明登上皇位那是理所应当顺应天意的。

    都到这个时候了,还如此不要脸地为自己宽心,朱极觉得,有必要让朱元璋重新认识一下他自己干的那些破事。

    “所以说,人家都可怜到这种地步了,你当年怎么就想着把他给杀了呢?”

第九十一章 交代

    “混账东西,就知道揭老子的短!”

    没好气地瞪了朱极一眼,朱元璋到底还是没能忍住内心的唏嘘:

    “当年咱毕竟名义上还领着龙凤皇帝的江南诸行省平章……”

    “说白了就是你自己心眼小,生怕纵虎归山,或者说养虎为患。”

    朱极才不管朱元璋气得发紫的脸色。彼时这糟老头子都自立为吴王了,跟韩宋有毛的关系。

    嘴上说得再冠冕堂皇,归根结底还不是怕。

    “所以廖永忠这事,我可就当你同意了啊。”

    朱极就是为这个来的。如今朱元璋虽然一脸猪肝色,但那纯粹是被他给气的,反倒是在龙凤皇帝的问题上,追忆和平和的心态更多一些。

    被朱极这么一问,朱元璋错愕了一下,到底还是没有出言反对。

    被自家儿子翻来覆去抢白和挤兑,对韩林儿的歉疚越来越淡,对廖永忠的杀意也越来越淡。

    更何况,一心要让朱极在大都督府树立威信的朱元璋也明白,今日到底是朱极第一次署理军务,无论如何,也不能在诸多武勋心里留下自家大儿说话不算数的印象。

    这面子,自己这当爹的必须要给。

    猪肝色的脸庞随着心中计较逐渐恢复了红润,看着明明惴惴不安却依然含笑看着自己的朱极,朱元璋顿时露出一丝笑意:

    “此事却也不是不可以。不过……”

    听自家亲爹这故意拖着的调的声音,朱极知道老头子少不得又要在这件事情上做些文章。左右入宫之前就做好了被麻烦缠身的准备,朱极索性坦然接受了老头子的要挟:

    “说吧,又想让我做什么。别太过分啊,不然你就把廖永忠杀了算了,反正怕被人戳脊梁骨的又不是我。”

    饶是朱元璋内心强大,依旧被自家亲儿子噎得半晌说不出话来。

    临了,这位人前威风凛凛的皇帝只能以商量的口吻说道:

    “再过个把月,咱也要当爷爷了。听标儿说常家那小子最近被你折腾得不轻,看在咱那儿媳的面上,你且饶他一次?”

    盯着朱元璋那张干笑着的脸看了几眼,朱极不由得咧嘴笑了起来。说了半天,合着就为这个。

    朱极还嘀咕,这些日子常茂那厮怎的这般别扭。在大都督府里倒是安份得紧,遇上事二话不说就要入宫面圣。

    合着那些个武勋为了卖自己情面,当真给这位小公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让那头铁的少年都知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了。

    “那就给弟媳个面子,让他歇俩月。等咱那侄儿降生之后,再让他回小校场。”

    这面子是给了,还是没给呢?

    朱元璋有些困惑,但自家大儿早已朝自己躬身一拜,而后大声叫嚷着让侍卫推开了谨身殿的大门。

    与此同时,廖永忠神思不属地踏进德庆侯府。

    大门在吱呀声中缓缓合上,廖永忠的心在属于自己的一隅得到了片刻的安然。

    思索间儿子廖权已然迎过来,看到气色萎靡的父亲,廖权阔步走上前搀扶着龃龉独行的廖永忠,脸上关切的神色溢于言表:

    “爹爹可是遇上了什么难处,不妨与儿子说说?”

    这是真正的父慈子孝,廖永忠看了看跟自己一般个头的廖权,心里感到温暖的同时,更觉自己肩负的压力有多沉重。

    强颜欢笑着,廖永忠抬手拍了拍自家独苗搀着自己的双手。只要廖家后继有人,只要能够保证自己兄弟二人拿命换来的富贵不至于烟消云散,朱极的嘱咐,他必须要做到,也必须要做好。

    “将你娘,还有你妻儿一并叫到花厅里,咱们一家今日好生吃顿家宴。稍后我也有些事情,要嘱咐你们。”

    往常廖永忠这么嘱咐的时候,必然意味着行将外出。瓦罐难离井边破,将军难免阵前亡,这种时刻,正是一家人最为牵肠挂肚的时刻。廖权只将自家父亲眼角的失落当做是离家的忧虑,脸上依旧强作笑意:

    “看来爹爹又遭陛下看重予以军机要事了。”

    看着廖权那张英朗间还不免有些天真的脸,廖永忠心里说不出的酸涩。

    “嗯!去吧,去找你娘!”

    强行将廖权推着前行一步,目送其身影消失在这一进院落之后,廖永忠撇开家丁和亲卫的伺候,独自坐在院中的凉亭里,眼角止不住的热泪喷涌而出。

    这一去,往后可能就要埋骨东瀛。

    想想那抱着自己的腿用清脆的嗓音喊爷爷的大孙子,又想想那尚在襁褓之中,刚刚起了名还在咿呀学语的小孙子,这位自诩铮铮铁骨的侯爷只觉得难舍难离。

    家宴很快便准备妥当,廖永忠揉了揉通红的眼眶,一脚踏进欢声笑语的花厅。悲伤的情绪很快感染了花厅内的每一个人,看着忽然默不作声的家人们,廖永忠咬咬牙,到底还是决定将某些事情彻底埋藏在心里。

    “今日江夏侯周德兴好大喜功贻误军机,雍王殿下派我前去替换周德兴回来。为了往后东瀛能够始终控制在大明手中,雍王殿下决定让我永镇东瀛。”

    廖永忠的话让花厅内坐着的家人一阵错愕,已经明事理的长孙廖镛登时便发出哭腔。

    可廖永忠的话却并没有因此结束:

    “我走之前,会恳请殿下为权儿谋一条出路。依我之见,最好待武备学堂设立之后,权儿以武勋之后的身份入学。

    无论将来填入亲卫,还是下放卫所,都要忠君保国,护卫大明。若是可以,今后尽可能与雍王殿下走得近些,不必担心为陛下忌惮。”

    拍了拍哭丧着脸的廖权,廖永忠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至于咱这孙儿,往后便找个有学问的大儒做老师,若是被陛下看重,便入朝为官。若是学问不精,便做个闲散的勋贵,只要恪守国法,咱廖家的富贵当与大明永存。”

    “你们切切记住,无论富贵贫贱,切莫仗着勋贵的身份祸害百姓。无论是陛下还是雍王殿下,打小都是苦出身,他们最是容不得这个……”

第九十二章 事了拂衣去

    破天荒地,朱元璋忽然取消了这日的早朝。

    汇聚在午门内的朝臣们并没有第一时间散去,而是在侍仪使的安排下,在一辆接着一辆马车的接引中来到了三山门外龙江船厂。

    这个半月前刚刚被朱元璋父子光顾过的地方,今日正有数十两座船在水师官兵的操控下缓缓驶到三叉河中。

    而廖文忠,早已在家人依依不舍中来到伺候默默等候。

    大都督府中的将领们也停了操练,早文臣们一步来到这里,怀着羡慕的心情向廖永忠道别。

    “德庆侯,此番若是攻下东瀛,只怕你在兄弟们当中要第一个封公了。”

    灭国之功,谁不羡慕。

    此番进宫东瀛固然有镇海侯吴祯分润功劳,但主要作战还是在陆上,也就周德兴那等没脑子的得了点功劳就急着显摆,结果如今倒是教廖永忠捡了现成的便宜。

    迎着诸多公侯的恭贺,廖永忠的笑容多少有些僵硬和苦涩。

    大都督府这班人马中,朱极是最后一个走过来道别的。

    一如往常挂着平和的笑意,将跪拜在地的廖永忠一把扶起,朱极读懂了这位年过半百的侯爷眼中的感激和不舍。

    “殿下,末将……”

    嚅嗫了半晌,廖永忠还是没有勇气在这个时候将自己心里的祈求说出来。

    朱极哪能不明白他的心思,为这位老将军整理好因为跪拜有些歪斜的铠甲,而后扭头向不远处被兵丁隔开的人群中看了看:

    “虽说永镇东瀛,但也不是不能回来,今后每年年底都得回来述职的。那么多金山银山让你管着,无论我还是皇帝陛下都不会那么放心的。”

    “等武备学堂开了,你等这些公侯的子嗣少不得也要入学。过些时候中山侯也会到大都督府任职,届时我会让他多到府上走动的。”

    听到朱极每年还能回来一趟,廖永忠脸色顿时好看了不少。又听说汤和会回来,这下他便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

    正要再次向朱极跪拜时,却被朱极牢牢扯住双臂。

    “你也莫要因此记恨皇帝,这件事情固然因他而起,但帝王心术毕竟深不可测,以防万一,你还是尽量低调行事的好。

    若是可以,我倒希望你在东瀛做个富家翁更好一些,也省的老头子整天疑神疑鬼,让我平白费不少口舌。”

    想想那天朱元璋一开始升腾的杀意,朱极就知道这事儿能不能完,主要还是看廖永忠本人。

    显然廖永忠也并非愚笨之人,他当然明白朱极的意思。但此番前往覆灭东瀛,偌大的功劳当真要平白送出去,廖永忠多少还是有些不太舍得。

    “东瀛之战,起于倭寇乱边。到了那边之后,务必将倭寇消灭在萌芽之中。”

    朱极的声音如惊雷一般落入廖永忠耳间,饶是这位老侯爷久经沙场,也依旧被面前这位笑吟吟说话的朱极所吓到。

    眼睛圆瞪了片刻,廖永忠到底还是低头拱手向朱极躬身承诺:“敢不从殿下驱驰。”

    跟聪明人说话就是轻松,朱极咧嘴笑了笑,再次将廖永忠扶起,这次朱极脸上的笑容再也没有先前那么随意:

    “务必保重,好好活着,不然你廖永忠可真就枉费我一番心思了。”

    廖永忠此刻或许并不能理解朱极为什么会这么说,直至半个时辰后,朱元璋身着武弁服背对着群臣将他拉到远处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之后,他才明白这位雍王殿下为了他到底做了什么。

    “廖永忠,为了你这厮,咱那大儿可是把咱挤兑得不轻。到了东瀛,莫要辜负他的苦心,好心替咱看着那银山。”

    “龙凤皇帝的事情,从今往后咱只当没这个人。你莫倚仗功劳,咱也不惦念骂名。”

    直至带着诏书将周德兴替换之后,廖永忠依旧能感觉到朱元璋在他身后拍的那几巴掌中,尽释前嫌的意味。

    而被他换下的周德兴,自然而然便成了朱元璋情绪的发泄口。

    无人知晓被押解回京的江夏侯在宫中到底经历了什么,但从皇宫回府之后,周德兴便让亲卫打了自己一百军棍,而后大门紧闭卧病在床。

    而在这一切结束之后,大明上下,再次因大都督府的一纸公文变得热闹起来。

    “令谕各指挥使司、卫所及诸武勋,朕闻儒法经千年而不绝,武备越三代而有衰,察其根由,莫过天下承平武备废弛者也。故文有太学,武亦应有之。

    今于京中设武备学堂,着尔等于军中校尉擢品行俱佳者入学,授之六韬,习以三略,学有所成,放归远处量才而用。

    选举者不论身世,不以家境,但有忠君爱国之心,又持勇猛杀敌之志。诸将及指挥使切莫因私废公埋没人才……”

    北方边镇,看着手中加盖了大都督府和皇帝印鉴的公文,徐达不由得会心一笑。

    如此不同寻常的做法,显然出自那准女婿之手。

    本来还遗憾没能带着朱极去京师各卫走一遭,怎料自己离京才两三个月,朱极反倒是以大都督府司马的身份折腾出好些个事情。

    这武备学堂的影响力如何,听听大帐外那些基层官兵兴奋的呼喊便知道了。

    每个卫所明确分配的名额也就一两个,抽调之后既不会影响卫所整体的战斗力,将来还能通过这种方式更紧密地将皇权的触手伸到大明军队的每一个角落。

    听说不久的将来,各卫所还会招揽文人教授兵丁识字。

    将公文放在桌上,徐达畅快地大笑起来。

    当初听从朱元璋的安排将自己紧紧绑在自己那女婿身上,果然没让自己失望。

    大都督府,武备学堂,很快还有其他的变化出现在这里。而这一切,都是自家那女婿在主导。可以想象,在皇帝有意的支持下,大明军队今后的权力会落在谁身上。

    想到这里,徐达兴冲冲走出帅帐,看着欢天喜地的将士们,再次为这道公文填了一把火:

    “吩咐下去,自今日起百户以下皆纳入考校之列,咱亲自向大都督府上书,让北地多去几个。”

第九十三章 捏着鼻子认了

    直到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朱极才发现被自家的糟老头子坑得不轻。

    “什么,你不当这个武备学堂的祭酒?”

    还是在谨身殿内,朱元璋轻飘飘的拒绝让朱极顿时瞪大了眼睛。

    “毕竟咱贵为天子,领大都督情有可原,若是再纡尊降贵做这劳什子祭酒,你信不信那些个文臣明日便要在午门前长跪不起。

    咱的好大儿,这事儿你得另找别人。实在不行,让常茂那厮去做这个祭酒,反正他在大都督府里闲着也是闲着。”

    看着一脸拒绝的朱元璋,朱极只想指着那张大饼脸演绎几句国粹。

    这武备学堂的祭酒是别人能染指的吗?

    糟老头子真当这武备学堂是为了堵上胡惟庸的嘴么?

    那可是自己前世今生加起来拢共单身四五十年的阅历累积起来的智慧。

    遥想几百年后,有位凯升常的青皮出身就是借着在这种学堂当校长的机会笼络了一大批心腹干将,借此掌控了足有大明两倍还多的兵力。

    想想自家这亲爹整天怀疑这个怀疑那个,不就是手头的那点权力没有满足他膨胀的掌控欲么。

    “你不当我就去找朱标了,今后要是他掌控了天下兵马,觉得你活得太久想逼宫的时候,你可别怪我没早提醒你啊。”

    看着跟自己嘟囔着解释了两句之后便悠哉悠哉端起茶碗喝茶的朱元璋,朱极面无表情地刺激着朱元璋那脆弱的神经。

    “噗。”

    温热的参茶瞬间从朱元璋口中喷出,被呛到的他边用手狠狠捶打着自己的胸口,便指着朱极瞪直了眼睛断断续续地骂道:

    “咱……咳咳,怎的就,咳,生了你这么个逆子,咳咳咳。”

    这突然的一下可将伺候在周围的官员和内侍吓了一跳。

    生怕国瑞爷成为史上第一个被水呛死的皇帝,在朱元璋捶胸顿足不过眨眼的功夫之后,一群人纷纷围拢过去,使尽浑身解数为其顺气。

    直至朱元璋在剧烈的喘息中挥手示意,这些人才小心翼翼跪倒在御案下,唯恐因为朱极的一句话,让他们遭了池鱼之殃。

    “好了,都出去,咱要跟雍王单独谈谈。”

    深呼吸几口,让喉咙中的不适稍稍缓解,朱元璋饶有深意地看了那些官员和内侍一眼,而后将这些人全都赶出了谨身殿。

    看着殿外所有人都在数丈外等候,朱元璋这才向朱极招招手,两人再度坐在软榻上详细交谈起来。

    “这祭酒,咱非当不可?”

    朱元璋表情有些严肃地问道。

    他不太明白,不过区区一个祭酒而已,如何能跟掌管天下兵马这么重要的事情扯上关系。

    “如今你只看到武备学堂的学生是一群正六品以下的底层军官,可再过十年二十年呢?他们将是各卫所的千户,指挥,都指挥使。”

    “若是再让他们读书识字,其中一部分人安置地方后,又可以成为某些州县的官吏。”

    “你不是经常夸自己本是淮右布衣么,怎的,当了几年皇帝,就忘了小人物的力量了?”

    被自家儿子这么一说,朱元璋讪讪一笑,而后表情变得严肃起来。

    如果是这样,按照朱极先前所言自己的寿命,那么有生之年确实能够将天下兵马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

    不过,对于一位考虑到老朱家的统治千秋万代的皇帝来说,朱元璋对这个祭酒的位子固然在意,却并不会真的按照朱极所说领这个职衔。

    有时候,想要做成一件事情,未必需要自己亲自出马。

    担心固然不是多余,但也有可以让自己省心的方法。

    “既然这么重要,那这个祭酒,还是你来做吧。”

    感觉自己的喉咙有些发痒,朱元璋又喝了一口参茶,而后风轻云淡地看着满脸错愕和惊慌的朱极。

    这天下除了自己和马皇后,若论还有第三个人能让自己完全放心,朱元璋觉得以前是太子朱标,如今却是面前这让自己又爱又恼的混账大儿。

    很多人说朱极是个没有野心的人。

    但朱元璋觉得,这个大儿也有野心,只是自己坐拥的江山包不住他的野心。所以,在朱极眼里,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跟他时常念叨的烩三事没什么区别。

    有,固然能解馋。

    没有,也不在乎。

    朱极的屁股宛如被火烤了一般,刚刚还享受地坐在软榻上的他登时跳了起来,而后看着朱元璋那副泰然自若的脸,瞬间扯开了嗓门嚷嚷:

    “你是嫌我还不够累的么?整天窝在府里替你料理大都督府的那摊子破事也就罢了,还想让我当武备学堂的祭酒。合着你就是看不惯我睡得比你早起得比你晚,想着法让我遭罪呗?”

    “能者多劳!”

    早已习惯朱极这般嚷嚷,朱元璋径自端起茶碗喝着茶水,似乎为了弥补方才受到惊吓喷出去的那一口。

    “再说了,武备学堂本就是你提出来的,具体教什么,怎么教,都得你来拿主意。总不能让那些个将士们来到京师之后跟国子学一样读四书吧。”

    压根不理会朱极撂挑子的想法,朱元璋自顾自陈述着自己的想法。

    “你也别提标儿,如今他比你还忙,你若是觉得自己不愿领这武备学堂的祭酒,那索性便不弄了。反正天下人也知道你这雍王就是个睡了吃吃了睡的。”

    有生之年,朱极感觉自己遭受了冒犯。

    虽然自己被迫姓朱,但自己不是真的猪。

    从入朝之后自己哪天过得不是狗一样的日子,凭什么说自己睡了吃吃了睡。

    “谁说的,我倒是想跟他理论理论。”

    朱极说话的声音都有些咬牙切齿,这么侮辱自己,叔可忍婶婶不可忍。

    “咱说的,你有什么想理论的。你是比咱起的早,还是比咱睡的晚。前几日光禄寺卿找我了,说你雍王府这俩月又是烩三事又是奶冰的,比咱这皇帝吃得都阔绰。

    你若是不想做这武备学堂祭酒,那咱让光禄寺停了你的奶冰。做那玩意的钱,都能帮咱发两个一品大员的俸禄了。”

    听到这里,朱极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往常没有也就罢了,如今好不容易上了奶冰的瘾,若是真停了,这夏天感觉就要失去一半灵魂了。

第九十四章 校长致辞

    八月丁酉,一个并没有多么特殊的日子。

    数百名身着铁铠头顶凤盔的将校齐聚位于皇城西侧紧邻西十八卫军营的武备学堂内,好奇又谨慎地看着前方。

    朱极头戴鎏金凤翅盔,身着鱼鳞叶明甲,腰间悬挂着宝弓和箭袋,身后跟从着数十位公侯,威风凛凛地站在这些正式被武备学堂录名的学生面前。

    从早春开始习武,朱极早已不是当初那副柔弱的样子。

    单挑面前的其中某个或许做不到,但至少可以让这些战场上厮杀过的汉子们看不出一丝文弱。

    “想来你等都是各自卫所的精锐,不然也不会在千万人中脱颖而出。也许你们觉得当兵只需要在战场上厮杀,搞这么文绉绉的东西不太合适,但今日我要告诉你们——大错特错。

    战争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孙武子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古往今来很多名将穷其一生都在寻求取胜之道,他们当中有不少人记录了非常经典的战例,也有不少人总结了非常精辟的战术。”

    “你们要做的,便是通过学习前人的经验,谋求未来战场的胜算。从进入这里的那一刻开始,你们便不再是小旗、总旗、百户,而是千户,指挥,指挥使。”

    “你们将作为天子门生,守卫大明疆域,保护大明百姓,忠于大明君主。为此,你等做好不畏艰难,不惧生死的准备了吗?”

    “喏!”

    没有慷慨激昂的时刻准备着,只有一句嘹亮的承诺可以传到河对岸的国子学。

    天子门生,这是一个极其富有荣耀色彩的名号。从这一刻开始,这个名号将伴随他们一生。

    这些出身底层的军官们从这位陌生的雍王殿下口中,听到了皇帝对他们这些人的期待,也听到了向他们招手的通天大道。

    至于艰难和生死,那种东西从他们成为军户的那一刻开始便早已如影随形,即使不来到这里,在严苛的军法面前,不照样要抛开恐惧奔赴战场么。

    眼前这些年岁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青年们激昂的吼声,让朱极非常满意。

    想要在武备学堂复杂又苛刻的教学中坚持下来,这样的精气神是必不可少的。

    而摆在这些青年们面前的第一道难关,便在朱极口中呼之欲出。

    “我很欣赏你们的志气,但在这里可不是声音大就能坚持下去的。你们当中,识千字以上者,站出来。”

    这个时代汉字究竟有多少个朱极不知道,但识千字以上,武备学堂的课程便能够毫无阻碍地学习。

    早就知道大明军中识字率普遍偏低,不想这些基层军官们当中没有一个能站出来响应朱极的号令。

    气氛一下子变得尴尬起来,本来热血沸腾的军官们顿时羞涩地低下头颅,不敢与朱极的目光对视,生怕这位雍王殿下会刺痛他们的灵魂一般。

    面对这样的结局,朱极虽然意外,但多少还可以接受。

    不是每一任太祖都能将基础识字率提升到七成以上的。

    华夏五千年历史,也就出了那么一位。想想自家亲爹对这些军户的刻薄,这种结果当真可以理解。

    “都抬起头来。不识字,不丢人。你们很多人都是为了活命当的兵,军中没有条件让你们读书识字,这很正常。”

    朱极的声音格外温和,对待这样一群可怜又可爱的人,朱极只想尽可能给足他们尊严和尊重。

    “所以从今日起,你等有半年的时间来读书识字。基本要求,如县学的蒙童一般,三百千务必会读写背诵,尔等可能做到?”

    “能!”

    比起方才的那声承诺,这一声回答中充满了惊讶和喜悦。

    他们完全没有想到,来到这武备学堂,居然还有读书的机会。这是他们卫所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因为读书,就意味着刻意在军中混到进身之阶。

    仅凭读书识字这一项,这些军官们便知道,这位雍王殿下说今后他们可能是千户、指挥、指挥使,完全不是给他们画饼。

    “既然是进学,自然有进学的规矩。我找来了县学学堂的规矩,稍后会有人专门为你们宣布。我要着重告诉你们的是,每个月,学堂会有月考,每三个月,学堂会有季考,半年之后,会有总考。”

    “但有一次考试不合格,你等便会被赶出武备学堂送回原卫所。”

    “除此之外,每日早课之前,晚课之后,都有操练,尔等无故不得缺席。”

    这数百人早已被读书识字的喜讯冲昏了头脑,如今朱极所说的这些,对他们来说根本没有任何需要违拗的理由。

    当又一声“喏”响起后,朱极满意地转身离开。

    校长致辞就此结束,接下来的事情,自然有安排好勋贵处置。

    穿过这一道院子,朱极不由得皱了皱眉头。

    比起方才纪律森严杀气腾腾的底层将校,另外一处院子里显然嘈杂了不少。

    朱极骤然停顿的脚步让身后诸多勋贵纷纷跟着停了下来,不等那些摸不着头脑的人询问,熟悉朱极性格的李文忠便开口问道:

    “殿下,要不要让人进去杀杀这些小东西的气焰。”

    以李文忠的想法,只要他们这些人当中的一两位进去,稍稍呵斥一番,院子里那些小家伙们自然会变得无比安静。

    但朱极终究不想让这些平素喜欢生事的勋贵子嗣们过得如此安逸。

    “派几个人进去记下那些叫嚷的家伙,两刻钟后给我名单。还有,今日这武备学堂里来的勋贵子嗣,根据名册将他们的大人都给我请到这里来。”

    说话间,朱极身后不少勋贵的脸色纷纷变得难看了起来。

    这院子里显然就有他们的子嗣,而这段时间在大都督府听用的经历告诉他们,接下来,这通杀威棒不仅会打在院子里那些混账小子身上。

    回头看看一个个表情怪异的勋贵,李文忠咧嘴笑笑,到底还是招手让身后跟从的亲卫遵照朱极的嘱咐行事。

    而对这一切浑然不觉的隔壁院落,吵闹声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嘈杂。

第九十五章 这里,是炼金的地方

    武备学堂的设立于京师百姓而言绝对是件新鲜事。

    自清早开始便有不少闲散的百姓便聚集在此看热闹,先前来自各卫所的将士们饱含着激情发出的呐喊让他们心里都为之振奋。

    待学堂内逐渐没了声响,本想散去的他们忽然发现一个接着一个身着官服的朝中要员急匆匆自四面八方赶来,见面后也不多寒暄,只是一个劲往武备学堂的侧门里挤。

    “呦,看衣服那还是个四品官。”

    “四品有啥惊奇的,前边进去一个,从三品的户部侍郎,还有一个是正三品的将军。”

    “这些人火急火燎跑这里干啥来了?他们不怕耽误了公事被皇帝打板子么?”

    百姓们好奇的,正是这些匆匆被武备学堂的护卫亲自跑到各个衙署叫过来的王侯公卿们心中纳闷的。

    虽然心里清楚十有八九跟自家送到武备学堂的后辈有关,但招录名单是早些时候皇帝亲自定下,那位兼领武备学堂祭酒的雍王殿下还要闹幺蛾子不成?

    朱极等了半个时辰。

    当身后聚集的官员越来越多,窃窃私语的声音甚至盖过一墙之隔那些勋贵子嗣的吵闹声时,终于有人敢站出来询问朱极。

    “雍王殿下,不知叫我等前来,所为何事?”

    不用回头,朱极也知道说话的是谁。

    太仆寺丞李存义,韩国公李善长的亲弟弟。仗着有李善长这么一位兄长,李存义在朝中文官中颇有些影响力。

    斯人与胡惟庸平素走得很近,本就对这武备学堂的设立心有怨怼,如今被朱极叫来站在这里足足晒了两刻太阳,自然不会轻易忍气吞声。

    “哦,今日请诸公前来,就是想让诸公看看自家子嗣在武备学堂的表现。”

    “殿下久未参朝,不知道如今正是朝廷纳各地夏税的时日,朝中各部因此都忙得连轴转。若是此间无事,恳请殿下放归我等,以免误了正事,反遭陛下斥责。”

    依李存义和很多官员看来,朱极忽然间来这么一出,不外乎告诉他们自家子嗣被其拿捏在手中。

    又或者,想在这武备学堂开学的第一天,给他们这些勋贵们一个下马威。

    在朝堂上打滚了许多年的他们并不意外朱极会闹这么一出,但这并不意味他们会坦然接受这样的威慑。

    自从设立大都督府之后,大明文武两个系统互不统属,在他们眼里,大都督府司马的威风还耍不到他们头上。

    “诸位对国事如此呕心沥血,实在让小子汗颜。既然诸位都如此忙碌,那我也不能耽误了诸公宝贵的时间。”

    朱极回头笑笑,看着身后一群神色各异的官员,忽然换上一副严厉的表情。

    “现在,请诸公随我入内。”

    喧闹的院落随着诸多文武的到来忽然变得安静起来。

    与方才见过的卫所官兵相比,这些勋贵子嗣全然没有精气神可言。

    虽然以各自父辈的官职爵位高低在位置上大致排了次序,但平素向来缺乏约束,如何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做到与先前那上百官兵一般井然有序。

    看着院落中三三两两围拢的圈子,朱极嘴角勾起一抹讥讽的微笑。

    “你等若是还有什么没说完的,可以继续说。”

    感受到朱极话语里的挤兑,这些勋贵子嗣倒是不敢再多嘴。瞬间鸦雀无声之后,朱极的话音再次响起:

    “今日见了你们,我发现陛下钦点入学名录的时候可能在做梦。但凡他要有一点清醒,就不该让一群乌合之众来败坏我军中风纪?”

    “你等以为这里还是外头热闹的街市酒肆,能容得了你们肆无忌惮自说自话?这里是武备学堂,是大都督府直辖的军营。藐视军纪,你等该当何罪?”

    “殿下,正所谓不知者不罪……”

    眼见朱极有扣帽子的嫌疑,李存义再次站出来反驳朱极的话。

    这位太仆寺丞赫然将这里当做了朝堂,将朱极当成了那些跟他习惯于扯皮的朝堂老油条。

    但他忘了,就在刚才,朱极着重提了一句,这里是大都督府直辖的军营。

    军营是个令行禁止的地方,也是个说一不二的地方。作为武备学堂的祭酒,朱极便是这座大营的主帅。他们这些文武官员,只不过是大营里请来的客人。

    “方才说话声音最大的那几个,给我揪出来,重责二十军棍,其余人等,一概十军棍。”

    一干先前还面色不愉的勋贵子嗣瞬间脸色大变。

    军规是什么玩意他们不知道,但军棍是什么他们可一清二楚。

    尤其是那些父辈是军中将领的,此时已然脸色怆白呆立原地,任由院内护卫将他们架走,生怕一个不小心被朱极多罚几棍。

    而那些根本不知道军规森严的文官子嗣,看着自家亲爹站在面前,尚未被护卫按倒在地,便一个个使劲挣扎的同时竭力呼救。

    一时间,武备学堂外那些看热闹的百姓们顿时听到一声声凄厉的惨叫与呼喊声。

    一刻钟过后,看着那些趴在地上不停呻吟的勋贵子嗣,朱极依旧一脸讥讽的笑意:

    “从你们名列武备学堂招录名单的那一刻开始,你们便不再是肆无忌惮的二世祖。记住今天这顿军棍,它将是你们此后一生需要忌惮的东西。

    从午后开始,你等便跟随长兴侯学习军中律令。今后每隔七天,学堂会考校一次。忘掉一条,就打一棍,打到你们记住、遵守为止,都听清楚了吗?”

    “喏。”

    几名武勋后嗣纷纷识趣地忍着疼痛扯足了嗓门喊着。

    见其他人还木讷地呻吟,朱极眼睛里流露出一丝凶狠:“我再问一遍,都听清楚了吗?”

    “喏。”

    呻吟声戛然而止,只有带着哭腔的回应响彻武备学堂。

    直至此时朱极才满意地点点头,回头看着那些面露不忍之色的文武官员们:

    “武备学堂是炼金的地方,不是镀金的地方。诸位若是觉得自家子嗣不该受这个罪,大可现在就将其带回去,我保证陛下不会有半点怪罪。”

第九十六章 当个讲师

    “打得好!”

    面对下臣的禀告,朱元璋只要一句大快人心的回应。

    自从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又定下诸官子嗣恩荫的规矩之后,那些勋贵子嗣没少仗着身份欺压百姓。

    闹市纵马,欺压良善,放高利贷,吞并良田,种种恶行朱元璋不是不知道,只是碍于这些人的开国之功不好深究。

    为什么设立武备学堂之后他会一次性点两百多闲散的勋贵子嗣入学,还不就是想将那些无法进入国子学的纨绔们找个地方收拢起来,省得他们游手好闲。

    这通杀威棒不仅打到了那些勋贵子嗣的身上,也打进了那些文武官员的心里。

    更兼朱极最后说的那句,武备学堂是炼金的地方,不是镀金的地方,更让朱元璋心里平生一股意气。

    “告诉今日去了武备学堂的那些人,他们若是想把子嗣领回去,咱不会追究。不过被领回去的,自此以后便不必再享恩荫了。”

    吃不了为国效力的苦,如何享百姓供养的福。

    朱元璋的思想向来这么朴素。

    似是越发觉得武备学堂里的有趣,朱元璋看了看已然处理了不少的题本,顿时抬头看向身边的侍仪使:

    “吩咐下去,咱也要去看看。”

    朱元璋本来没打算要去。

    武备学堂固然重要,但交到朱极手中之后,在朱元璋眼里它已经算得上老朱家的私产。既然是掌握在自家人手里的东西,那就没有必要特别在意。

    但万万没想到,朱极会在开学当日,玩出这么多花样。

    不过让朱元璋万万没想到的是,作为一国之尊,他的銮驾居然被拦在了武备学堂门外。

    拦他的便是这座学堂的祭酒,也是他的亲儿子,朱极。

    看热闹的百姓早已不是几个时辰前的规模,在禁军极力阻拦下,人潮虽然不再继续往銮驾方向挤,可不少问询的百姓依旧源源不断地赶来。

    所有人都眼睁睁看着朱极向銮驾中的朱元璋躬身行礼后,听到了他们难以置信的话:

    “陛下,武备学堂设立之初,学子正是一心向学之时。迎来送往虚耗时间,有违学堂设立本意。还请陛下原路返回。”

    百姓们可不知道这对父子在私下里到底是如何相处的。

    听朱极这么一说,个个长大嘴巴的同时,心里也不得不敬佩这位雍王殿下。

    普天之下,还没听说皇帝有被人拦住去路的。

    想当初皇帝数次驾临国子学,他们当中看过热闹的可分明记得国子学祭酒带着一帮子学生跪倒在门口恭迎圣驾的宏大场面。

    朱元璋显然有些郁闷。

    他本是乘兴而来,就想见见那些来自各卫所的精锐,让他们沐浴在自己的皇恩之下。顺道再去看看那些趴在地上学军中律令的勋贵子嗣,发发自己窝在心里许久的怒火。

    不成想,如今连武备学堂的门都进不去。

    “咱就进去看看那些官兵,看看就走。”

    朱元璋还想跟自家大儿商量商量。

    没办法,这事儿还真不能来硬的。

    那天他把武备学堂祭酒强塞给自家大儿的时候,亲口许诺今后武备学堂一切事务都归朱极管,哪怕他这个皇帝也不能轻易插手。

    不想今天他就尝到了信口开河的恶果。

    “陛下若是想进去,那先下道旨意,等你看完之后,便将所有官兵送回原处,这武备学堂也不必再办了。”

    朱元璋感觉自己又碰了个软钉子,不等他继续开口,朱极便再度解释道:

    “好教陛下知晓,今后半年,武备学堂前院需要接受蒙学。县学蒙童两三年的学业,他们要半年完成。每月一次考校,不通过者便要发回原籍。

    陛下进去之后,他们少不得要参拜圣驾,聆听圣训。一来二去,少不得要个把时辰。今日放陛下进来,往后便不能再行阻拦。长此以往,不出三月,这武备学堂的学生便全都发回原籍了。

    与其如此虎头蛇尾,还不如直接让他们回去,也省得百姓觉得咱大明朝廷只会搞些表面文章。”

    堂堂大明皇帝被自家亲儿子堵得直翻白眼。

    说得好像自己跟个昏君似的,整天没事做就喜欢来武备学堂瞎转悠。

    可是这么多百姓看着呢,自己这又是当皇帝又是当爹,今天要是进不去这武备学堂,那自己这脸面今后还往哪放?

    “咱保证,等咱进去之后,不会搅扰他们的学业。”

    “如何保证?”

    朱元璋感觉自己屁股下的銮驾坐着都硌得慌。

    怎么保证,老子以你亲爹的身份保证行不行?

    偏偏这种粗话只能私底下说说,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国瑞爷需要营造通情达理温文尔雅的人设,不能让百姓们知道他老朱如今跟田间地头的老农一般粗鲁。

    “咱下道旨意,将武备学堂考校的时间推后一天,你看这样可行?”

    “那要不陛下顺带把这武备学堂的祭酒也领了,往后陛下想推后几天便推后几天。”

    耳听身后被禁军拦着的百姓议论的声音越来越大,朱元璋脸色都憋得有些发红。

    刻意营造的人设不立了,今天我国瑞爷要发飙了。

    “混账东西,老子再怎么说也是当朝皇帝,这武备学堂说到底也是为咱培养精兵强将。怎的如今连咱进去都不能了?你就说吧,到底怎么才放咱进去?”

    看到恼羞成怒从銮驾上跳下来指着鼻子冲自己叫骂的朱元璋,朱极忽然间莞尔一笑:

    “陛下若是想进去,却也不是不可以。只要陛下愿做这武备学堂的讲师,换下衮服,换上罩甲,为众将士讲讲大明建国前的诸多战事,武备学堂的大门自然向陛下敞开。”

    朱极一句话,顿时惹得围观的百姓纷纷欢呼起来。

    皇帝亲自当这武备学堂的讲师,这等事情从古至今全然没有出现过。

    可是,无论怎么想,这武备学堂的学生,当真这辈子都会留下无比荣耀的记忆。

    忽然间,朱元璋觉得这也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甚至,他的内心中忽然冒出一丝窃喜——咱,也能教别人?

第九十七章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朕本淮右布衣,天下与我何加焉。

    一句暗戳戳表达天命在我的话里,未尝没有藏着朱元璋作为草根出身的皇帝内心极度的自卑。

    从起兵之初李善长投效的时候,这位泥腿子皇帝便开始手不释卷,二十年的积累纵然比不过那些天下闻名的大儒,但谈话间引经据典早非当年言语粗俗可比。

    可是,大明士林乃至天下对他的印象,依旧停留在出身卑微的层面。

    自卑的时间久了,自然完全失去了自信。

    大杀功臣的背后,何尝不是这种奇怪的心思在作祟。

    是以,朱极这突如其来的要求让朱元璋心里一阵错愕之后,强烈的不自信中,忽然又那么一点小小的渴望和窃喜。

    “咱,能行?”

    看着自家亲爹用试探的口吻询问着自己,朱极强忍着笑意,依旧板着脸微微点头:

    “陛下筚路蓝缕白手起家,论讲述开国之前的战事,没有人比你更合适。若是陛下不愿纡尊降贵,那还请陛下下令把我拿下,自可昂首阔步走进这武备学堂。”

    不用回头,朱元璋也知道这会儿身后那些越聚越多的百姓都伸着脖子等待他的答案。

    朱元璋当然知道自家大儿到底想要做什么。

    哪怕此时身后已经有随侍的舍人低声提醒他不可纡尊降贵,但朱元璋依旧郑重地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这讲师咱领了。现在,咱可以进去了吧?”

    山呼般的声音顿时在朱元璋身后响起。

    被禁军拦着的百姓们以前只有在茶坊酒肆中说书先生的话本里才能听到如此亲民的皇帝,但如今这样的皇帝就活生生站在自己面前,这如何能教他们不激动。

    “陛下万岁,大明万年!”

    刚刚劝阻的随侍们已然面面相觑,他们根本不明白,人心向背是何其简单的事情。

    转过身的朱元璋早已满脸笑容,看着因为跪拜更显拥挤的人群,朱元璋胸中激荡着豪迈和愉悦,目光在人群中逡巡一遍后,双臂轻抬朗声向所有人说道:

    “免礼平身,此处已无事,尔等莫要在此逗留,且散去吧。”

    似乎感受到百姓眼中的热切,想了想,朱元璋随即又加了一句:

    “过些时日,咱将这军制改了,往后尔等家中若有肯吃苦不怕死的青壮,大可来参军博个出身。若是表现出色,少不得也来这里受教。”

    这句话一出,人群中的呼喊越发热切,山呼万岁的声音经久不息。

    踏入武备学堂后,山呼般的声音被围墙阻隔,终于与前院琅琅的读书声平分秋色。

    与国子学幽雅的氛围不同,武备学堂的营造严格遵循军营简单实用的特点。

    院落中央的辟雍被改成了周正的演武场,八座学舍分立左右。大到攻城车,小到铁蒺藜,由兵部督造的各式武器对称地摆放在演武场四周。

    朱元璋毫不怀疑,这些东西足以武装一个王府卫队。

    在朱极苛刻的要求下,随侍的文臣悉数留在武备学堂门外,如今只有数十名精悍的禁军跟在朱元璋身后。

    虽然没能靠近学舍看上几眼朱元璋觉得深表遗憾,但那些底层官兵严肃的学风却让朱元璋深受感动。

    “世间万事,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苦。让一群习惯了舞枪弄棒的武夫读书识字,当真是难为他们了。”

    坐在演武场的石阶上遥遥看着学舍内被夫子挨个训斥的官兵,朱元璋忽然想起他当初识字的模样。

    随意坐在朱元璋身边,朱极颇有同感地点点头:

    “的确如此,不过想要将他们培养成大明未来的中流砥柱,这些苦是必须要吃的。”

    虽然不知道自家大儿为什么如此自信,但朱元璋一如既往选择无条件地支持。

    “这里你说了算,咱只管看最后的结果。对了,讲授的事咱虽然应下了,可到底讲些什么,你可得帮咱参详参详。”

    国瑞爷表示他最擅长的是教做人,不是教育人,专业上的事,他不懂。

    捶了捶被甲胄束缚的后背,朱极毫无形象可言地抠着鼻孔。

    “就讲讲当时周边形势,敌我兵力悬殊,打仗的意图,用兵方略因何确定,进兵时机因何把握,实际情况下有何变动,带兵将领如何应对……”

    战略,战役,战术……诸多陌生的名词从朱极这个半吊子嘴里说出来,却引起了朱元璋的深思。

    他忽然觉得,按照朱极所说的内容将他这二十年经历的大大小小的战斗全都分析一遍,也许自己也能成为一代兵法大家。

    朱元璋的目光再度变得炽热起来。

    这事儿大有搞头,不止开国之前的,就连那些史书上有记载的战事,自己也可以依此分析。零零总总加起来,完全能以自己的名义写一部书。

    “就按你说的,今日咱回去就下诏给李善长与刘基,将咱经历过的那些事情全都写下来。”

    这么明目张胆找枪手,朱极只能无奈地翻个白眼。

    “在这里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容不得糊弄。若是你到时候照着他们写的书稿念,别怪我把你这当爹的轰出去。”

    朱极的警告让朱元璋讪笑一声,心里打定主意下次来之前务必要把讲述的内容吃透,嘴上却开始不迭地夸赞起来:

    “咱的眼光从来没出过错,你看看,虽然你从未领过兵,可如今管这武备学堂像模像样的,连我这老子的情面都不给。

    若是让标儿来做这祭酒,他哪里有你这么多想法和规矩,遇上咱一瞪眼,咱让他干啥他就干啥。”

    算不上商业吹捧,只能说夸得漂亮。

    虽然不太清楚老头子为什么忽然间以这么低的姿态夸奖自己,不过朱极还得有些得意地点了点头: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我要时时刻刻对你点头哈腰,今后练出的就是一群曲意逢迎的货色。

    看在武备学堂忠君爱国的校训的份上,今后在他们面前我会对你恭敬些,不过别因此以为学堂里你能为所欲为了啊。”

    面对自家大儿严肃的面庞,朱元璋忽然忍不住想大笑两声。

第九十八章 熊熊燃起的希望

    到底,朱元璋还是没能真正跟学舍的官兵们真正见上一面。

    返回时学堂门口已经没有多少百姓翘首以待,但今日发生在这里的一切,全都随那些离去的人们传扬到应天府每一个角落。

    中城裕民坊的一处茶肆里,正有人高声交谈着今日的见闻。

    “不是我吹,那些大官们灰溜溜进去灰溜溜出来,据说今日在武备学堂的那些纨绔子弟全都挨了军棍。”

    早上看热闹的自然要讲一讲早上最大的新闻。

    那些个纨绔平素打马游街没少撞翻百姓,如今乍听得这些人一个个受了教训,围拢在周围的茶客不由得一阵叫好。

    但他的得意还没有维持三秒,便被另一人的见闻抢了风头。

    “这有啥好吹的,我还看见皇爷被拦在武备学堂门外呢,当时我都替那个大皇子揪心,生怕皇爷一气之下砍了他脑袋。”

    有人提起,自然有人跟着捧场。

    “嗐,虎毒还不食子呢,更何况皇爷还是真龙。后头你也看见了,皇爷许下种种承诺,这才带着侍卫进去。”

    说这些都是为了面子,但总有一些跟自己息息相关的事情,值得他们更加深入地研究和讨论。

    “皇爷都答应去武备学堂授课,我看今日在里头的那些兵汉,今后少不得要平步青云了。可惜了,若是当了兵,便要世代充为军户,要不然咱也去试试,指不定将来也能马上封侯。”

    其中一位茶客的带着些许羡慕酸溜溜地说道。

    说不羡慕是假的,今日在武备学堂进学的那些军户什么身份京中早有流传。

    拢共三百来人,其中百户占了六成,总旗占了三成,还有一成居然都是小旗。

    人的天性中都有好赌的成分,虽说这三十多个名额相较于大明百万雄师来讲人数比例委实太低,但架不住确确实实有这样的希望。

    “我看倒也未必没有希望。”

    失落的人很多,但茶客中也不乏敏锐的,回想起朱元璋站在武备学堂门口说过的话,其中一人信誓旦旦地说道:

    “皇爷说了,往后咱大明兵制会有所改变。说不准到那时候咱们不用成为军户也可以当兵,届时说不得你有心却无胆,平白辜负了皇爷的期望。”

    虽然被挤兑了,但先前感慨的人却并没有觉得被冒犯。

    若真如他所说,那往后岂不是大明人人有封侯拜将的希望?

    激动,热切,诸般情绪涌上心头,只差大吼一句一人血书跪求皇爷改换兵制。

    与此同时,坐在坤宁宫中的朱元璋正向马皇后倾诉着今天的遭遇。

    “合着,你啥都没看到,还钻了极儿设的套?”

    马皇后听完笑得前俯后仰,不过国瑞爷这次倒是没有黑脸,反倒颇为受用地喝着茶水:

    “这哪能教设套,这是咱父子二人心有灵犀。极儿想方设法让咱收拢那些个将士的忠心,再者顺手提振一下大明士卒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如果真的只是单纯体现朱极对武备学堂的掌控力,朱元璋早在朱极第一次阻拦他进门的时候便会打道回宫,压根不会再做纠缠。

    通过朱极这么一闹,压力全都推到了朱极身上,而朱元璋虽然看似损了威严,却收买了人心,贴近了地气,除了往后被那些文臣念叨两句,没有任何坏处。

    “不过这混账东西当真要气死咱,临了还警告咱不能在武备学堂为所欲为,说的好像这武备学堂他说了算似的。”

    一提起这个朱元璋就有些郁闷,活这么大岁数,往日谁敢威胁他来着。

    结果今天被自家儿子当着那么多人堵门口也就罢了,毕竟是为了自己好。可私底下……想到这里,国瑞爷不由得热泪纵横,这么一想,私底下好像这混账东西一直都是这么嚣张来着,偏偏自己还莫得办法……

    无助,可怜,只有喝茶能排解内心的忧伤。

    可耳边依旧有个管家婆喋喋不休:

    “他本来就说了算,这还是你自己应许他的呢。极儿才回来几天,大宗正我就不说了,其他的大都督府司马,武备学堂祭酒,你摸着良心说说,这哪一样不是你强塞给他的?”

    国瑞爷不由自主翻了个白眼,只想敷衍地说——是是是,你说的都对,可为什么最终受伤的还是我?

    “你可别因此记恨极儿,他可都是为了你好。”

    朱元璋默默放下茶碗,起身,离开。

    皇宫这么大,只有谨身殿是他的家。

    朱元璋不知道的是,武备学堂内,三百多名官兵此时正站在演武场下士气高昂地聆听朱极的训示:

    “想必都知道了,陛下今天来看过你们,我以你等学业繁重为由挡了回去。在你等心里,当面聆听圣训想必是件无比荣耀的事情,但我要告诉你们,如今你们还不配。”

    早上朱极打掉了后院那些纨绔的傲气,如今需要将这些人复杂的心思也压一压。

    毫不客气地陈述着无情的事实,朱极目光扫过三百多张失落的脸,并没有将话说得更深。

    “如果你等足够刻苦,半年后还能留在这里,恭喜你们,陛下每旬会来一趟,为你等讲解大明开国之前打过的大大小小的战争。”

    “遥想大宋通过科举殿试金榜题名的被人称为天子门生。如今我大明天子亲自教导你们,在这里顺利完成学业的,更会接过陛下亲手赠予的牙牌和兵刃,”

    先抑后扬,演武场前的士气空前高涨,朱极面色依旧如常,却忽然朗声问道:

    “这大明的天子门生,诸位扪心自问,何以当得?”

    何以当得?

    唯有付出十倍百倍于常人的努力,献上十倍百倍于他人的忠诚,具备十倍百倍于他人的勇武,获取十倍百倍于他人的功勋。

    朱极给了他们答案,也给了他们未来。

    听到三百来号人翻来覆去只说一个“喏”,朱极顿时觉得有必要抄点后世的口号军歌之类的东西,至少在这单调的军营里,也能多一点人文的气息。

第九十九章 问君能有几多愁

    雍王去了教坊司。

    在京师百姓的印象中,雍王是个极其低调的人。若非认亲大典和武备学堂设立两件事,寻常百姓连朱极的面都不曾得见。

    宛如一夜春风传遍京城的消息顿时让不少人都暗自惋惜。

    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出溜,本让很多人视为堪比大宋八贤王的大皇子,居然都去教坊司了。这大明的希望,看来终究还是要托付在太子身上。

    谨身殿内,朱元璋正脸色怪异地看着朱极。

    听闻消息的第一时间他便差人到教坊司将那里的奉銮单独叫出来询问了一遍,怎料回禀的结果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去教坊司只为听个曲?”

    朱元璋有些闷闷不乐地看着朱极。

    他真想当一回自家大儿肚子里的蛔虫,清清楚楚地看一看这混小子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面对自家亲爹那庆幸中带着失望,失望中带着好奇,好奇中带着忧伤的面庞,朱极随意地摊开双手:

    “要不然,你想让我做点什么?”

    “你都快二十了。”

    朱元璋有种不好的预感,自家这大儿不会缺乏应有的教导,所以不知道男女之间可以有更进一步的感情吧?可是不应该啊,当日挤兑自己的时候,这混账东西没少拿自己的老腰开玩笑。

    他不得不提醒朱极,比他小一岁的朱标孩子都快出世了。

    “去教坊司,难道不该是为了男女之间那点事?别忘了,你还说要为恩养伯留后的。”

    将话说得如此明白,朱元璋本以为朱极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怎知朱极反倒一脸错愕地看着他,声调有些奇怪地反问:

    “这么随便的吗?”

    似乎觉得朱元璋不太理解自己的意思,朱极轻轻咳嗽了一声,而后继续说道:

    “我是说,你不是已经跟徐叔和冯叔商定好亲事了么,我不该为没过门的两位夫人守身如玉么。我去趟教坊司,你居然还盼着我发生点什么?老头子,不是我说,你这有点为老不尊啊。”

    听朱极又开始挤兑自己,朱元璋冷哼一声,眼睛使足了力气表露着威严和不满,嘴里充分发泄着自己的不满:

    “老子急着抱孙子,有什么为老不尊的。再说了,历来只有妇人为夫君守身如玉的,你从哪里听来的歪理邪说,居然要男儿为妇人守……真是气死咱了,你个混账东西。”

    为女人守身如玉?这话他国瑞爷实在说不出口。

    朱元璋真想知道是哪个胆子这么肥,居然把自家大儿教成这幅模样。

    难不成是刘基那厮?

    想当初还未认亲的时候,自己这大儿还找自己要两房婆娘呢,如今变成这个样子,未必没有那该死的老道学的影响。

    朱元璋眼底里杀气腾腾,阻挡他老朱家开枝散叶的人,都该死。

    浑然不觉自家老头子又杀心自起,朱极随意地抠了抠耳朵,似是为了表达朱元璋方才说话声音过大的不满。

    “就是我说的。你还真想让我在教坊司里找个小三回来啊?别的不说,我就问问,真要我一个把持不住生俩大胖小子,你能打自己的脸,把他们纳入族谱中?”

    当初朱元璋亲自规定,各王府未纳正妻之前由侍女所生的子嗣,一概不得请名请封。

    亲王们娶亲娶的不是爱情,而是人情世故。

    老朱头不认这些崽的原因,就是为了保证那些勋贵不会因为王室子嗣的长幼尊卑产生其他的心思。

    于朱极而言,不谈自己本身的婚姻观,就说那从天而降的两位老泰山,哪一个不是朱元璋需要仔细应对的勋贵。

    朱极的诘问并没有让自家亲爹尴尬。

    站在不同的位置,考虑的问题自然不同。对一个心心念念想要让家族开枝散叶的父亲来说,不得请名请封,难道就不是老朱家的崽了么?

    况且正好将这些孩子归于恩养伯名下,今后再找些由头,将其一个个以养子的身份纳入宗谱。

    腹稿已经打好,如今只缺自家大儿的崽。

    想到这里,朱元璋一脸正色地说道:

    “你不早些生几个,难道要将徐家丫头生的孩子过继到你那养父母名下么?咱答应,你问问魏国公答不答应。”

    一句话堵上了朱极的嘴,朱元璋这才苦口婆心地劝道:

    “你若不晓得男女之事,咱就让你娘派几个宫中女官去教导你。若有看得上眼的,待你娶了徐家丫头,咱做主允你将其纳作妾室。”

    宫中侍女数万,能成为女官的绝对不过百。

    这些女官大都姿色上佳,更兼手底下使患着上百宫女,能力自然也非寻常。

    因为宗室女子数量的问题,朱元璋这些年也没少做将宫中女官赐给下臣作妾室的事情。

    以朱元璋想来,自家大儿既然都寂寞到要去教坊司听曲的程度了,想必对自己的安排定然会喜出望外。

    可惜,他再一次失望了。

    面对这强有力的诱惑,朱极只是淡定地摇摇头:“那就等娶了徐家姑娘再说。”

    “不是为了女人,你去教坊司就为听个曲?”

    眼见朱极铁了心不接受自己的安排,朱元璋咬牙切齿地质问。

    “你出去随便拉个人问问,谁会信?”

    朱极终于再一次感受到了催婚的可怕。

    只是今天这事他必须要跟朱元璋讲清楚了。外人信不信他不管,至少自家人不能也拿这种有色眼镜看自己。

    “当真是为了听曲。”

    面对朱元璋一脸不信的表情,朱极只能耐心地解释自己想要为武备学堂乃至整个大明设计一曲军乐的想法。

    “可惜教坊司那些人奏的乐太雅了,就算我找人填词,军中也难有几个人能唱的出来。”

    国瑞爷听完之后表示非常感动,自家大儿为了武备学堂当真连名声都不要了。可为什么感动之外还是有些失望?

    看来希望还是不能寄托到自家大儿身上,想让老朱家开枝散叶,还是要自己亲力亲为啊。

    沉默半晌,朱元璋这才叹口气道:

    “此时只怕还需你自己想办法,咱稍后写道帖子,让教坊司无须顾虑禁忌,无论祀乐、朝乐、宴乐,只要你想听的,皆可奏。”

    生怕教坊司因为律令的原因不敢将大明现有的所有音乐展现出来,朱元璋特意将一道诏令交到朱极手里,待朱极想要转身离开的时候,幽幽道:

    “你娘也听说了此事,想必正准备与你说几句。你便先去坤宁宫走一遭再回去吧。”

    一脚踏出谨身殿的朱极,闻言不由得一个趔趄。

第一百章 奉旨清场

    离开皇宫的朱极满脑子只有嗡嗡嗡的乱想。

    今日他算真正见识了亲娘的战斗力,如果让他重新做一次选择,他宁愿赖在谨身殿被朱元璋强送十个女官,也不愿被马皇后和风细雨说上一刻钟。

    朱极的身影再次出现在教坊司时,华灯初上,正是这里最热闹的时候。

    虽然在朱元璋的禁令下尚未达到后来秦淮河上的繁华,但于京师诸多玩乐之地中,教坊司绝对算得上行业之最——素质最好,逼格最高,消费最贵。

    正在寻欢作乐的士人们一片哗然。

    他们万万没想到,民间议论如火如荼,朱极居然还敢来这风花雪月之地。不少人心中都在纳闷,难道这位雍王殿下不知道收敛么?

    很快,朱极便用他的行动告诉这些人,雍王殿下行事从来不需要收敛。

    “今日我有些事情需要教坊司帮忙,扰了诸位的兴致,本王深表歉意。今夜教坊司不待外客,还请诸位另寻欢乐场。奉銮可记下在座诸位的名号,明日来时,茶点全都记在我账上。”

    不能听曲的倒是无所谓,毕竟朱极已经给了补偿。

    但那些个风吹蛋壳正待持枪上马的,又或是被翻红浪恰好翻云覆雨的,更兼云销雨霁闭眼食髓知味的,一个个被雍王府的亲兵强行打断了神仙般的享受,秋老虎中心火正旺,衣衫不整的模样自不必多说,只是关键处被打断怕要五内俱焚。

    偏生一群架着刀杀气腾腾的兵汉当面,骂也骂不得,说也说不得,只能狼狈地离开教坊司之后,找那人多的地方暗戳戳影射朱极几句。

    于是雍王殿下在教坊司清场玩乐的流言再度传扬开来,只有教坊司里的乐工们知道,这流言到底有多不靠谱。

    他们确实被朱极折腾的够累。

    但这个折腾并非世俗之辈想的那种折腾。

    雅乐、朝乐、宴乐,但凡教坊司会的音律,一概在朱极的要求下演奏了一遍。负责演奏的乐生都换了好几茬,可这些音乐要么太短,要么太雅,没有一首曲子符合朱极的要求。

    次日晌午离开的朱极一手扶着腰,一手揉着乌黑的眼圈,满脸遗憾的表情,俨然一副荒淫的模样。

    比朱极更遗憾的,当然就是宫中一直等着消息的朱元璋。

    当他得知朱极彻夜未眠只是一个劲地听着曲子,这位腰酸背痛的皇帝不由得仰天长叹:得子如斯,夫复何求!

    任外界风评如何,朱极回府之后草草与在此当值的大都督府将领们打个招呼之后,便径直回了寝殿。

    看着脚步虚浮的朱极的背影,李文忠表情有些严肃。

    朱极未来的婚事早已被朱元璋定下,若是往常也就罢了,偏生如今冯胜就在这里当值。虽然这老家伙表面看起来风轻云淡的,谁知道他心里会怎么想。

    揪过一个昨日跟随在朱极身边的护卫,李文忠表情有些严肃地问道:

    “殿下昨夜当真在教坊司过夜了?”

    李文忠问话时,一干勋贵都不由自主围了上来。与坐在原处支棱着耳朵聆听的冯胜不同,他们纯粹就是想过来听个热闹。

    见这么多人贵人盯着自己,护卫吞了口唾沫,声音带着些许干巴回答道:

    “回禀曹国公,殿下昨夜确实在教坊司。不过……”

    听得这护卫吞吞吐吐的样子,李文忠声音不由得大了几分:

    “不过什么,老实说来。”

    “不是诸位大人所想的那样,殿下昨夜当真听了一晚的曲子,既没有近色,也没有近酒。”

    在李文忠的威慑下,护卫只能将昨日的见闻如实道来。

    冯胜听完暗自松了一口气,而李文忠则与其他人一般,说高兴是不假,但总觉得听完之后心里有种别扭的感觉。

    这教坊司都清场,居然只顾着听曲。这位殿下的爱好委实有些简单的过头了吧?

    不管他们信不信,反正亲眼看了一夜的护卫是信了。

    任外界的风评不断在流言和真相之间翻转,美美睡了一觉的朱极再次醒来时,刘基已在寝殿外等候多时。

    “先生,今日咱们随便聊几句吧,我当真是乏得厉害,学业待明日有暇加倍补上。”

    看到朽朽老矣的刘伯温也有些疲倦,朱极脸上挂着歉意,冲这位如今又领了御史台职司的老师躬身一拜。

    “这个倒是不妨事,不过殿下夜宿教坊司可闹得京师议论声不断,我这御史台都快要吵翻天了。”

    急忙走上前将朱极扶起,刘伯温苦笑着摇头。虽说大都督府独立之后文武彻底分开,但御史台掌管着查察天下官吏的职责,朱极看似有些荒唐的行径自然也在他们的监察之列。

    若非刘伯温压着,早在今日早朝的时候那些御史言官们便连番给朱元璋难堪了。

    虽说对这位弟子持有十足的信任,但再不向御史台解释其中的真相,刘伯温真怕明日压也压不住。

    没有遭受责怪,让朱极心里好受了不少。

    将刘伯温扶到凉亭里坐下,朱极揉了揉睡意未消的沉重的脸,而后苦笑着解释道:

    “前几日想着为武备学堂定一曲军乐,所以想到教坊司瞧瞧。不想老头子听说之后,又给了道诏书,让我去听听那些雅乐。

    不瞒先生,我方才梦里都是那些钟鼓清音。可惜,搭上清名不说,还没找到一曲符合我心意的。”

    听朱极这么一说,刘基顿时松了口气。

    既然皇帝知道,那想来经过自己解释之后,就算那些个耿直的御史们不相信,也大可去教坊司找人质问。

    不过,自家殿下烦恼的事情,刘基还是准备给予足够的帮助。

    “殿下,微臣倒是想到两个人,或许对殿下有所帮助。

    一个是翰林学士乐韶凤,此人所作《回銮乐歌》天下闻名。再有一个,乃是太常寺协律郎冷谦,国朝郊庙乐章皆出此人之手。

    不过此二人一个正在编修韵书,一个年事已高常在家中,想要见他们,殿下少不得要费些功夫。”

第一百零一章 这些人名,都是名人啊

    听到这两个姓名,朱极第一时间想起了前世自己看过的小说。

    冷谦,这不是明教五散人之一么。难道自己穿越的不是正经的大明,而是倚天屠龙记后传?

    “冷先生如今已是过百的寿数,乃是继玄玄真人之后有数的有道高修。殿下若是见到他,务必敬重些。”

    看到朱极的好奇和疑惑,刘基主动解释道。

    听刘基这么说,朱极不好意思地点头笑笑:“这个我倒是省得。就是不知道先生口中的玄玄真人又是何人?”

    在这个神仙辈出的年代,那些有道高修的名号往往只在高层之中流传,朱极才回归朝堂个把月,不知道这些绝对不丢人。

    “玄玄真人本名张全一,又号三丰,相传其本是金时人,曾于武当结庐而居。陛下曾多次遣人寻找他,不过始终不曾找到其踪迹。有人传说其早已羽化,不过近几年也多有其仙踪显现。”

    张三丰,又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

    朱极感觉自己脑瓜子嗡嗡地。

    如果不是自己文化水平太差,朱极倒是想将《神雕侠侣》鼓捣出来,看看能不能用其中杜撰的爱情故事把这位有道真仙钓出来。

    想到这里,朱极忽然想起自己此前还对另一个人念念不忘来着。

    比起虚无缥缈的三丰真人,罗贯中可是一个真真切切存在的人物。

    朱极不由得拍了拍自己的脑门子,借此提醒下次见了朱元璋之后一定要讨道旨意,将罗贯中找来。

    虽然站在胜利者的角度来讲罗贯中的军事才能未必有多出色,但就其在《三国演义》中描述的战争场面,至少在讨论战争的时候,也能多一份不一样的结论。

    如今大明朝堂最缺乏的可不就是人才。

    与刘基的交谈片刻后便宣告结束。

    与方才提及的那些有道高修不同,刘基毕竟只是一介凡人,花甲之年的他白天在御史台殚心竭虑,晚上还要专门来自己这里一趟,委实有些难为这位老人家了。

    一夜无话,次日早晨顶着一种武勋们异样的目光在大都督府处理了半天事务后,朱极再次于晌午时分踏入了谨身殿。

    经过这么些天的琢磨,朱极已经成功地掌握了蹭饭的技巧。

    没有半分拘谨接过内侍奉上的碗筷,朱极看着慢条斯理细嚼慢咽的朱元璋和朱标,信手夹起一块醋腰子,狼吞虎咽吃进肚里,这才颇为好奇地问道:

    “老头子不是说弟妹快生了么,怎的没在近前看着,还有暇来这里给他当苦力?”

    其实朱标真想说自己也不愿意来,奈何身边就坐着正主,想想近来体力大不如前的朱元璋,他到底还是没敢将真心话说出来。

    “太医令说脉象平稳,倒是不虞有恙。这些日子国事繁冗,父皇一人颇为辛苦,是以小弟特来替父皇分忧。”

    朱标说得倒是斯文,奈何朱极一个字都不相信。

    有大都督府将军务悉数接过来,再加上中书省各个要职上都填了人手,这么多为老头子减轻负担的手段施行下来,又不是后世的减负令,居然还负负得正了?

    这里头要是没点不能写的事情才有鬼呢。

    “唔,看来我这大宗正往后有得忙了。”

    一句毫不相干的话,让朱标摸不着头脑的同时,也让朱元璋老脸一红,而后颇为羞怒地抬头瞪着朱极:

    “这一桌的菜还堵不上的嘴不成?前日在教坊司住了一夜,不知可有什么收获?”

    如今的国瑞爷已经深谙互相伤害的打法,既然这混账大儿挥剑于无形,那他自然要拔刀于无声。在教坊司清场就为了听曲子,说出去谁信?

    这一局,互有胜负,只能说是平手。

    知道朱元璋大有咄咄逼人的架势,朱极知道要是不将这一茬揭过,自己很快就会在这交锋中落入下风,索性主动提起此行的主要来意:

    “没有任何收获,所以我准备找翰林学士乐韶凤和协律郎冷谦帮忙。”

    “咱定下那么多乐律,你一曲都瞧不上?”

    朱元璋当真有些好奇这大儿到底想要什么样的曲子。

    “不是太短,就是太雅。按照我的想法,要像苏轼、辛弃疾那般的词自是最合适的,不过若是能将其变得更通俗一些,让那些没多少学识的将士唱得出口,听得入耳,撼得动心就更好了。”

    虽然还没将乐韶凤和冷谦请来,但朱元璋以他二十来年的见闻揣测,自家大儿的要求不是一般的高。

    想要遵照这样的要求来作曲子,怕是要让辛弃疾再世、白乐天复生,而后两人就此展开一场少则数月多则数年的学术讨论,方才满足其需求。

    可是,这现实吗?

    反正以自己“鸡叫一声撅一撅”的诗词水平想来,真的有点难。

    “既然你心里已然有如此要求,想来也有些许想法。不若你先给咱哼几句,然后再找他们过来?”

    乐韶凤还好,就在翰林院编修正韵。但冷谦那上百岁的年纪,人瑞一个,可不是轻易劳动的。

    如果按照这混账大儿的折腾劲儿,万一把这位有道高修给折腾没了,他朱元璋可真就欲哭无泪了。

    被朱元璋这么一说,朱极顿时停住了正要夹菜的手。

    这还真就提醒了他,这些天左听右听,一直不满意的原因,可不就是自己依照脑子里想的那一曲做标准造成的么。

    如今正好老头子跟朱标这太子爷都在,朱极觉得有必要让他们评判一下,自己的审美到底符不符合大明的风尚。

    呕哑嘲哳的歌唱罔顾父子俩优雅的吃相,径直传入他们的耳朵。

    朱元璋皱了皱眉,到底还是耐着性子听了下去。而朱标则一脸茫然地左顾右盼,看看自家亲爹,又看看自家亲哥,完全闹不清这到底是要搞哪一出。

    直至朱极的唱腔以一个悠长的拖音结束,朱元璋这才面无表情地咽下一片烧鹅:

    “如此俗常的曲子,居然让你觉得连咱亲自定下的那些雅乐都比不上?”

第一百零二章 爱啥啥

    看着一脸不可思议的朱元璋,朱极有些不忿地翻了个白眼。

    “我就说老头子你不懂欣赏,虽说我五音不全吧,但至少这曲子是好的。这曲子你要品,你要细品。”

    朱元璋此时看朱极的眼神就跟看一个文盲一样,鄙视中还带着些无语。

    “不就是岳武穆抗金的故事么,咱又不是听不懂。可故宋的事,跟咱大明有什么关系。再说了,这要是让那些个将士听了去,岂不误以为咱也是赵构那等昏庸之辈了。”

    “说得好像我大明百万雄师若都如岳家军一般,还委屈你了?”

    这可以算得上朱极前世最喜欢的歌曲之一了,如今更是好不容易想起,如何能让朱元璋这么批驳。没好气地白了朱元璋一眼,朱极化悲愤为食欲,狠狠嚼碎一块羊肚,而后反驳道:

    “知道啥叫重意不重形吗?我的初衷便是让大明将士如岳武穆那般精忠报国。再说了,你有本事,想个比我这更好的?”

    一直默默吃饭不做声的朱标忍不住低声提醒道:

    “大哥,岳武穆那个是尽忠报国。”

    朱极忽然觉得,有这么个臭弟弟真的是太讨厌了。明明自己说得这么理直气壮的话,硬是被这厮几个字便拆了台。

    没好气的瞪了朱标一眼,逼着这位太子爷继续沉浸在美食之中,朱极这才继续狡辩道:

    “再说了,这个传出去之后,难道你就不会跟将士们说,愿你等皆是岳武穆,我为……对了,史上善待功臣的开国皇帝都有哪些来着?”

    分明前一秒还在嫌弃,但遇上这种考验知识储备量的问题,朱极还是不得不求助于蒙头吃饭的朱标。

    身为堂堂大明太子爷,朱标感觉自己的身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冒犯。

    奈何身边这两位他一个都惹不起,尤其是提问这个,总有稀奇古怪的办法整自己,朱标只能默默含泪选择屈服。

    “始皇帝!”

    啥?

    朱极听到这个答案顿时有种想要喵喵喵的感觉?史书上那位千古一帝,灭六国的存在,居然是最善待功臣的?

    感觉这又是自己知识的盲点啊。

    见朱极愣着不说话,朱标不得不从美味佳肴中拔冗多解释了一句:

    “功臣不能全身而退,嬴政何颜立于天下!据史书记载,这是始皇帝亲口说的。而且,他确实没杀过功臣。”

    说完之后,朱标再度进入沉默状态,状态衔接之顺畅,全程没有任何别扭的地方。

    得到答案的朱极也呆坐当场。

    “愿你等皆为岳武穆,我为秦始皇。”

    这话怎么听都有一种朱元璋拎着刀站在诸将士身后比划的感觉。

    要不怎么说这文学作品最容易诱导人呢,焚书坑儒四个字,直接将一位皇帝楷模包装成了屠夫,怎一个卧槽了得!

    朱极表示自己真的词穷了。

    而目睹自家大儿从振振有词到目瞪口呆,再到现在的无言以对,朱元璋心里忽然有种大仇得报的畅快。

    “咱为啥?”

    朱元璋促狭地逼问着,他就爱看自家大儿这窘迫的样子。

    朱极尴尬地别过头去,目光不再于朱元璋对视,而后嘟嘟囔囔地说道:

    “爱啥啥,吃饭!”

    干饭人,干饭魂,有饭不干不是人!瞪着面前黢黑的醋腰子,朱极恶狠狠地拿筷子戳了两下,只差当着朱元璋的面骂两句糟老头子坏得很了。

    大获全胜的朱元璋高亢的笑声响彻谨身殿内外,看着朱极面前空空如也的盘子,更是亲手换上他最爱的烧鹅让朱极继续造。

    直至朱极撑得两眼翻白的时候,朱元璋这才收敛了嚣张的笑意,和颜悦色地对朱极说道:

    “咱想了想,你这曲子俗是俗了些,不过让那些军户唱着倒也不碍事。不过一首曲子,想来也不必让咱专门朝他们解释咱到底为谁了。”

    笑话看归看,对朱极的支持朱元璋却不会有丝毫含糊。

    他很清楚自家大儿这几天为此事付出了多少心力,更清楚朝野内外因此对朱极产生了多少误解。

    若是换个人来,能不能承受这么重的压力不提,能不能在教坊司那种地方坐怀不乱都有待商榷。

    听朱元璋这么一说,朱极尴尬郁闷的心情顿时舒畅了不少。

    “这还像句人话!”

    没好气地咕哝一句,也不管朱元璋脸色如何涨红,朱极扶着后腰揉着鼓起的肚子丝毫不客气地继续说道:

    “既然你发话,那我就再辛苦一趟,去教坊司让那些乐工把这曲子完善一遍,弄好就直接教那些官兵唱了。还有,我要找个人,需要你写道赦书,然后让人把他请来。”

    要人?

    朱元璋顿时来了兴趣。

    将朱极之前的那些大不敬抛之脑后,朱元璋一脸好奇地问道:

    “何人?”

    “罗贯中。”

    朱元璋一个劲地摇头,表示自己没有听说过。

    虽然自家亲爹的表现着实让朱极有些诧异,但他依旧耐心解释道:

    “好像原名叫罗本来着,据说当年在张士诚帐下当过幕僚,后来觉得张士诚不堪辅佐,就悄悄溜了。对了,他好像还有个师傅,叫施耐庵。”

    虽然这师徒俩的著作拍成电视剧朱极没少看,但关于作者的认知着实有限。

    不过以朱元璋手里捏着的情报网,只要有心,找个人出来那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提及张士诚的名字,朱元璋不由得皱了皱眉头,而后迅速舒展开来。

    虽说张士诚曾经一度是他的心腹大患,不过作为胜利者,朱元璋倒真没把他手底下那些幕僚放在眼里。更何况,还是一个不出名的幕僚。

    既然自家大儿想找,那就找呗。

    “咱会让人留意的,不过,这人可是大才?找到后能否让咱留用?”

    能被自家儿子看上眼的,想来绝对不是一般人。

    求贤若渴的朱元璋当然希望这个人最终能为自己所用,只是,当朱极说出真相时,朱元璋瞬间想脱下鞋底子,上演一出父慈子孝。

    “哦,是不是大才我也不知道,只是想起他写的话本挺好看的,想找来问问那《三国志通俗演义》他写好了没有。”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3372/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最新章节! 作者:於初所写的《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为转载作品,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介绍:
脚踏日月摘星辰?何不咸鱼过一生。
朱极曾说:“以后别跟我提当官。”
朱极又说:“皇帝就是嫉妒刘基比他聪明比他帅。”
朱极还说:“我亲生爹娘得在庙里烧多少高香,才能生出我这么一个儿子。”
朱元璋手拿马鞭满脸怒气:“你可真是朕的好大儿。”
这是一个不存在的洪武皇长子,与他爹他弟父(相)慈(爱)子(相)孝(杀)兄(坑)友(弟)弟(狂)恭(魔)的故事。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