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吾父朱高煦TXT下载吾父朱高煦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吾父朱高煦全文阅读

作者:北冥老鱼     吾父朱高煦txt下载     吾父朱高煦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百一十一章 下落不明

    蜀王全都坦白了,朱悦燇就是朱文奎。

    但很可惜,虽然东厂与锦衣卫四处搜查,却还是没能找到朱文奎的下落,不过朱瞻壑也不是一无所获。

    诏狱之中,朱瞻壑一边走一边对刘勉问道:“怎么样,他都招了吗?”

    “这家伙是个硬骨头,花了我们不少的时间,不过他最终还是挺不过诏狱的手段,现在就等世子您前去问话了!”

    刘勉当即表功道,只要进了诏狱,哪怕你是铁打的汉子,也撑不了几天。

    “办得不错,朱文奎下落不明,说不定能从他嘴里掏出点有用的信息。”

    朱瞻壑点头赞许道。

    从孝陵回来后,这几天他一直都在派人四处追捕朱文奎,可是这小子简直是属耗子的,离开孝陵后就消失无踪,完全找不到他的任何线索。

    “世子,蜀王那边也没有什么有用的线索?”

    刘勉忽然问道,蜀王可是朱文奎的养父,可惜锦衣卫没资格审问蜀王,这段时间一直都是由朱瞻壑去向蜀王询问一些情况。

    “没有,蜀王虽然知道朱文奎暗中与建文余孽来往,但他并没有参与到这件事,所以也并不知道朱文奎的去向。”

    朱瞻壑摇了摇头道。

    说起来蜀王也挺可怜的,当初他收养朱文奎,完全是看在朱标的面子上。

    可是等到朱文奎成年后,却开始与建文余孽来往,这时蜀王骑虎难下,想反悔都不行,只能帮着朱文奎掩盖真实的身份。

    结果就是这么个重亲情的老好人,却养出朱文奎这个白眼狼,为了暗杀朱棣,甚至不惜让蜀王陪葬。

    “那陛下打算怎么处置蜀王?”

    刘勉好奇的问道,他也知道蜀王有点可怜,这么问完全是出于自己的好奇。

    “这事皇爷爷也在头疼呢,不过周王和大伯都希望能放过蜀王一马,估计蜀王应该不会受到重罚。”

    朱瞻壑摇了摇头,他在这事上并没有发表看法,因为上次朱棣怀疑朱文奎是朱允炆的儿子时,朱瞻壑还帮对方求了情,结果证明他也被朱文奎耍了。

    所以现在朱瞻壑的疑心病极大,哪怕证明蜀王无辜,但他心中依然抱着几分怀疑。

    说话之时,朱瞻壑两人来到一处审讯室,推开门之后,只见一个魁梧的男子被绑在架子上,旁边还有几个锦衣卫看守。

    被绑的魁梧男子大概三十多岁,袒露的上身十分强壮,但现在却布满了细小的伤口,整个人也低着头,精神十分的萎靡。

    朱瞻壑迈步上前,打量了一下这个魁梧的男子,对方这时也在看着朱瞻壑,眼神中满是绝望。

    “周胜,皇陵卫副千户,祭祀前几日在你当值期间,擅自调动手下巡视的士卒,让建文余孽进入皇陵,将火药安装在享殿之中,意图炸死陛下,真是好大的胆子啊!”

    朱瞻壑这时停下脚步,语气轻缓的看着对方说道。

    早在朱瞻壑查到半山寺时,就猜到皇陵卫中有建文余孽的女干细,当时他并没有打草惊蛇,而是等到祭祀之后,才开始调查皇陵卫。

    而这个周胜心虚,很快就露出马脚,这才被锦衣卫抓获。

    听到朱瞻壑这些话,周胜却是沉默以对,成王败寇,他并没有什么好说的。

    “说吧,朱文奎现在在哪里?”

    朱瞻壑直接问道。

    “我不知道,龙王一向谨慎,只有他联络我们,我们根本无法联络到他,更别说他的去处了。”

    周胜咬牙回答道,他已经尝试过诏狱中的审讯手段,绝不想再来第二次。

    “龙王?这是你们给朱文奎取的称号?”

    朱瞻壑闻言也露出惊讶之色。

    “不错,龙王行事诡秘,平时根本不以真面目示人,而是戴着一副龙王面具,虽然我们知道龙王就是太子,但却没有人见过他的真面目,直到被抓之后,才得知龙王竟然就是崇阳郡王!”

    周胜再次回答道。

    “那你们一共有多少人?”

    朱瞻壑再次问道。

    “不知道!”

    周胜十分干脆的再次摇头。

    “不知道?”

    朱瞻壑怀疑的看着对方。

    “我真的不知道,龙王心思缜密,每件事都有专门的人负责,比如负责火药的是火神,而我在军中潜伏多年,这次也因为龙王需要用到我,所以才会召见我,让我配合火神,将火药安装在皇陵中。”

    周胜再次回答道。

    他们这些人平时潜伏起来,只有需要时才会接到召唤,他一共也只见过龙王几面,根本不知道龙王手中掌握着多少人马。

    “那你们平时都是在哪见面,又怎么接到见面的通知?”

    朱瞻壑皱起眉头,接着再次问道。

    从周胜的回答中,他再次感受到朱文奎此人的谨慎,这绝对是个十分棘手的人物。

    “我们平时见面的地方并不固定,只有需要见面时,龙王才会派人通知我们,上次见面的地点是城西一座隐蔽在巷子中的宅院里……”

    周胜将上次见面的地点交待出来,旁边的刘勉立刻派人去查,虽然不太可能查到些什么,但依然是条线索。

    朱瞻壑再次询问了周胜几个问题,对方也都如实回答。

    不过周胜所知的情况并不多,因为他在军中潜伏多年,最近才受到朱文奎的召唤,因此对许多事情并不清楚,能提供的信息也十分有限。

    “你觉得朱文奎现在最可能藏在哪里?”

    最后朱瞻壑向周胜问出一个颇为刁钻的问题。

    “我……我真不知道。”

    周胜苦笑一声回答道。

    “如果你是朱文奎,你会藏在哪里?”

    朱瞻壑却没有放弃,而是再次问道。

    这下周胜只得沉思片刻,随后这才回答道:“如果我是龙王,很可能还会藏在京城中,毕竟京城人口百万,哪怕锦衣卫和东厂也不可能将每个人都查清楚,而且龙王手中还不知道掌握着多少人,他们许多都潜藏在城中,能为龙王提供更多的掩护。”

    “很好!”

    朱瞻壑对周胜的回答十分满意,因为这和他的猜想差不多,虽然锦衣卫和东厂四处搜查,但也不可能真的翻遍全城,所以朱文奎很可能还藏在城中,甚至在暗中盯着自己。

第二百一十二章 朱瞻圻的变化

    “搜!”

    随着朱瞻壑的一声令下,东厂的番子和锦衣卫如狼似虎的冲进一座宅院,很快将整个宅院翻了个底朝天。

    这里是朱文奎与手下议事的地方之一,朱瞻壑从周胜那里得到地址,亲自带人前来搜查。

    然而很遗憾,番子与锦衣卫里里外外的搜查了几遍,却依然一无所获,这让朱瞻壑也眉头紧急。

    这已经是周胜交待的最后一个议事的地方,现在不但朱文奎找不到,连王洽这些人也像是泥牛入海,完全没有半点消息。

    “世子,最近我们几乎把京城都搜遍了,依然没找到对方的半点线索,是不是他们已经撤出京城了?”

    这时一个带队的档头找到朱瞻壑说道。

    “有这种可能,加大搜索的范围,京城方圆十里的村镇,全都给我搜索一遍!”

    朱瞻壑再次吩咐道。

    刚开始朱瞻壑坚信,朱文奎应该还在城中,可是随着这段时间的搜查,已经让他产生了动摇,毕竟对方就算藏的再严实,可也不能没有半点线索。

    一无所获的朱瞻壑只能下令收队,回到东厂后,朱瞻壑又召见了几个档头,他们也都在四处搜查朱文奎和他手下的下落,可惜同样没有任何线索。

    下值之后,朱瞻壑一边整理着手头的线索,一边考虑朱文奎可能的藏身之处。

    现在风头正盛,朱文奎肯定藏的很结实,所以朱瞻壑现在把目标转向了他手下的那些人,现在只抓了一个周胜,另外还有一个已知的王洽。

    “王洽之前十分活跃,应该是个不错的突破口。”

    朱瞻壑自语道,而且王夫人的侍女春梅曾经说过,王洽有个明显的面部特征,就是额头有一道长疤,虽然只凭一道伤疤很难抓住王洽,但至少是个线索。

    回到王府,朱瞻壑来到自己的住处,不过他经过朱瞻圻住的院子时,却听到里面传来奇怪的动静。

    这让朱瞻壑也有些好奇,于是迈步来到朱瞻圻的院门前。

    只见在前院的空地上,朱瞻圻手握一杆长枪,正在演练着一套枪法,虽然还显得有些生疏,却也虎虎生风。

    “大哥!”

    这时朱瞻圻也看到了门口的朱瞻壑,急忙收枪而立道,小脸上红扑扑的,额头也满是汗水。

    “你什么时候开始练武了?”

    朱瞻壑笑着走进院子问道。

    “这几天刚跟王府的教头学的,还不算熟练,让大哥见笑了。”

    朱瞻圻接过旁边下人递来的毛巾,胡乱在脸上擦了一把道。

    “至少比我强多了。”

    朱瞻壑哈哈一笑,做为朱高煦的儿子,他从小就没练过武,主要是汉王妃对他太过宠溺,怕练武伤到自己。

    “大哥你来的正好,我有几个问题正想向你请教一下。”

    朱瞻圻说着,上前将朱瞻壑拉到自己的书房。

    朱瞻圻这里的房间布局几乎和朱瞻壑那边一样,书桌上摆放着一个地球仪,正是他前几天从朱瞻壑那里拿来的。

    “大哥,最近我一有空闲,就在研究这个地球仪,越看越感觉有意思,下西洋的船队走了整整三年,也才抵达非洲,而且还带回一头麒麟……”

    朱瞻圻转动着地球仪,嘴巴一直说个不停,显然对这个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也是朱瞻壑希望看到的,毕竟人的眼界开阔了,心胸自然也会开阔,希望朱瞻圻不要执着于仇恨,只有这样,他才能走出母亲死亡的阴影,开启自己更加美好的人生。

    接下来朱瞻圻又问了一些关于地理上的问题,朱瞻壑也一一帮他做了解答。

    “大哥,按你所说,整个非洲大陆如此广阔,却连一个成形的国家都没有,所有土人都在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

    朱瞻圻听到朱瞻壑介绍非洲时,禁不住插嘴问道。

    “也不能这么说,非洲的北部有个名叫埃及的国家,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国家之一,不过他们与非洲南部的土人不同,埃及应该算是地中海国家。”

    朱瞻壑沿着地中海画了一圈介绍道。

    “地中海?”

    朱瞻圻这时也饶有兴趣的看着这个被陆地包围的大海,随后他指向埃及对面的一个国家问道:“这个东罗马帝国就是史书上记载的,极西之地的大秦吗?”

    “严格来说,东罗马帝国是大秦一部分,因为历史上的大秦早就分裂成东西两部分,其中西罗马帝国早就灭亡了,至于东罗马帝国……”

    朱瞻壑说到这里忽然停了下来,脸上也露出思索之色。

    “东罗马帝国怎么了?”

    朱瞻圻好奇的追问道。

    “没什么,我只是不确定东罗马帝国还在不在,因为它东边崛起一个强大的奥斯曼帝国,一直侵占着东罗马帝国的领土,而东罗马帝国也早就衰落不堪,估计就算没有亡国,也距离不远了。”

    朱瞻壑记不清东罗马帝国是哪一年亡国的,但肯定是亡于奥斯曼帝国之手,而且好像就是在大明初期灭亡的。

    朱瞻圻闻言,很快从地图上找到奥斯曼帝国的位置,果然就在东罗马帝国旁边,随后他好奇的问道:“这个奥斯曼帝国占地面积并不算大,他们真的很强大吗?”

    “强大只是相对的,这个奥斯曼帝国曾经是帖木儿帝国的手下败将,连皇帝都被人家俘虏了,后来好不容易才夺回失地,而帖木儿帝国只是蒙古人一个分支,曾经还狂妄的想要东征咱们大明,可惜帖木儿却死在路上,东征也不了了之了。”

    朱瞻壑笑着介绍道。

    “原来只是一群蒙古人的手下败将!”

    朱瞻圻闻言嗤笑一声,似乎完全不把奥斯曼帝国放在眼里。

    朱瞻壑本想提醒朱瞻圻,奥斯曼是个上升期的帝国,绝不能小视。

    不过转念一想,自从大明驱除蒙元之后,大明对蒙古人一直处于军事上的优势地位,特别是朱棣几次北征,更是打的蒙古人溃不成军。

    所以大明上下对自己的军事实力有着绝对的自信,就算是帖木儿没死在北伐的路上,恐怕最终也只会铩羽而归,更别说一个奥斯曼了。

    想到这里,朱瞻壑立刻改口,顺着朱瞻圻的话勉励了对方几句,让他对大明的军事实力有一个更加正面的认识。

    兄弟二人聊得兴起,不知不觉聊到了半夜,最后朱瞻壑困的厉害,这才起身告辞。

    不过就在这时,朱瞻圻忽然犹豫了一下,这才开口问道:“大哥,你找到我舅舅他们的下落了吗?”

第二百一十三章 意外的线索

    “没有,这段时间东厂和锦衣卫都在四处搜查,却是一无获。”

    朱瞻壑倒是没有隐瞒朱瞻圻,如实回答道。

    听到舅舅并没有被抓,朱瞻圻似乎松了口气,毕竟对方再怎么说也是他的舅舅。

    “对了,这段时间你没再和王洽有过联系吧?”

    朱瞻壑不放心的再次问道。

    “没有,这段时间我一直呆在王府里,从来没有外出过。”

    朱瞻圻立刻摇头,这段时间他开始习武学文,没有离开过王府半步。

    “没有就好,王洽那帮人简直疯了,意图趁着皇爷爷去孝陵祭祀时,炸毁皇陵刺杀皇爷爷。”

    朱瞻壑郑重的警告道。

    “什么!他……他们这么大胆!”

    朱瞻圻闻言也吓了一跳,那可是太祖皇帝的陵寝啊,而且还要刺杀朱棣,这简直就是在掘大明的根基,甚至可能因此毁掉整个大明。

    “所以我才说他们是疯子,暗中策划这件事的人,名义上蜀王的儿子朱悦燇,但其实他是蜀王收养的,而他真正的身份,正是建文帝失踪的儿子朱文奎……”

    朱瞻壑为了让朱瞻圻明白事情的严重性,当即将朱文奎的事情也讲了出来。

    朱瞻圻听后也吓的满头大汗,自己的舅舅竟然跟着朱文奎这样六亲不认的疯子做事,恐怕日后也绝不会有好下场。

    “瞻圻,我知道你是个顾念亲情的人,但在你舅舅这件事上,千万要和他划清界线,否则日后只会牵连于你!”

    最后朱瞻壑再次郑重的警告道。

    “我明白,大哥你放心吧,这段时间我就呆在王府习武学文,哪也不会去,更不会见任何人!”

    朱瞻圻擦了擦额头的冷汗,脸色也有点发白的说道,看样子他真是被吓到了。

    “那就好,不过你也不用太担心,你是我弟弟,有我在,谁也动不了你!”

    朱瞻壑拍了拍朱瞻圻的肩膀安慰道。

    感受到大哥对自己的爱护,朱瞻圻也眼圈发红,从母亲死后,他一直梦想着有一个能够保护自己的人,现在这个人终于出现了。

    第二天一早,朱瞻壑没有去东厂,这段时间天天忙着追查朱文奎的下落,却始终一无所获,这让他也有些沮丧。

    于是朱瞻壑转道去了天界寺,打算去找姚广孝聊聊天,也许对方能给他一些指点。

    天界寺半山腰的竹林,这里竹木茂盛,清凉的山风吹过,引得竹叶沙沙作响,偶尔有几声鸟鸣传来,更让竹林中显得十分宁静,似乎无论外界如何喧嚣,都对这里没有什么影响。

    朱瞻壑踏入竹林,感觉自己浮躁的心也慢慢平静下来。

    进入佛堂,正在诵经的姚广孝睁开眼睛,当看到朱瞻壑时也微微一笑道:“世子你怎么有空来我这里了?”

    自从将手下的曹雷等人交给朱瞻壑,做为东厂的班底后,姚广孝就更加脱离世外,许多朝中的事务也交还给了朱棣。

    其实这也很正常,毕竟姚广孝年纪太大了,今年都已经八十出头了,他可不是姜子牙,能够八十岁还拜相,像他这么大的年纪,早该安心养老了。

    “心烦,所以来找少师您聊聊。”

    朱瞻壑也不客气,直接坐到旁边的茶几前,然后给自己倒了杯茶一饮而尽。

    “因为孝陵的事?”

    姚广孝放下手中的经书,微笑着问道。

    他虽然不问政务,但对外界的事情也并非一无所知,特别是孝陵发生那么大的事情,他想不知道也不行。

    “是啊,朱文奎这帮人就像是属耗子的,东厂和锦衣卫把京城都快翻遍了,到现在也没找到任何的线索,我都怀疑他是不是真的逃出京城了。”

    朱瞻壑双手一摊无奈的说道。

    面对姚广孝,他也没什么可隐瞒的,整个人也十分放松,这也是他喜欢来找姚广孝聊天的主要原因。

    “朱悦燇就是朱文奎,这件事我刚听说时,也是大吃一惊,没想到建文帝的儿子竟然变成了蜀王的养子,这还真是离奇之极!”

    姚广孝说话时一挑寿眉,他活了这么多年,已经很少为什么事情感到惊奇了。

    “更离奇的是,蜀王这么仁厚的人,竟然养出朱文奎这种白眼狼,为了刺杀皇爷爷,甚至不惜让蜀王也陪葬,简直是毫无人性!”

    提到朱文奎,朱瞻壑也恨的牙痒痒,枉他当初还把对方当成朋友,却没想到那全都是对方的伪装。

    “世子,朱文奎等人行事如此隐秘,当初你到底是怎么发现他们要对孝陵动手的?”

    姚广孝忽然再次问道。

    他虽然知道孝陵的事,也知道朱文奎的身份,但对朱瞻壑发现这桩阴谋的经过并不清楚。

    “这件事也多亏了我弟弟瞻圻,他有个舅舅名叫王洽……”

    朱瞻壑将事情的起因,以及整个事情的经过详细的讲了一遍,希望借助姚广孝的智慧,可以从中找到一些可能被自己忽略的线索。

    只见姚广孝听完之后,闭上眼睛沉思了片刻,这才再次睁开眼睛问道:“你说的那个半山寺,可是在城东钟山的一座半山腰上,并且紧挨着皇城?”

    “对啊,少师您去过那里?”

    朱瞻壑惊讶的问道。

    刚才他听说了去半山寺寻找王洽的下落,无意间找到火药的痕迹,并没有说半山寺具体的位置。

    “半山寺,好久没有听别人提起这个名字了。”

    只见姚广孝似乎颇为感慨的自语一声,随后眯上眼睛看向窗外,整个人似乎有些出神,像是在回想一些事情?

    朱瞻壑好奇,想要再次追问,但又怕打扰到姚广孝的思绪,于是只能强忍着等待。

    过了好一会儿,姚广孝这才回过神来。

    只见他看了朱瞻壑一眼,似乎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开口道:“半山寺这个地方,让我想到一个人,也许他可以为你提供一点线索。”

    朱瞻壑闻言也露出狂喜之色,没想到在姚广孝这里,竟然有这样的意外收获。

    “真的?这个人在哪?”

    朱瞻壑急切的问道。

    “诏狱!”

    姚广孝十分干脆的回答道。

第二百一十四章 溥洽保守的秘密

    姚广孝再次下山,而且还跟着朱瞻壑来到诏狱。

    刘勉得知姚广孝来了,也是吓了一跳,急忙亲自迎接,然后带两人进入诏狱之中。

    诏狱分为数个区域,不同的罪犯关押在不同的区域,而在最里面的一个区域中,这里不但关押着罪名最重的犯人,同时也是关押的时间最久的犯人。..

    刘勉带着朱瞻壑和姚广孝,来到这片区域的最里层,这里有一个单独的牢房,昏暗不见天日,只有一扇小小的窗子有阳光照进来。

    只见一个披头散发的犯人坐在牢房的空地上,双手合什正在低声诵经,阳光照着在他乱糟糟的白发上,恍然间似乎带着几分神圣之意。

    “世子,他就是溥洽!”

    刘勉指了指牢房中的犯人介绍道。

    溥洽,朱允炆身边的主录僧。

    朱元璋曾经做过和尚,因此规定皇帝与亲王身边,都要有一群僧人帮忙做法事,而这群僧人的首领就是主录僧,比如姚广孝就是朱棣身边的主录僧。

    当年朱棣杀进金陵城,朱允炆却忽然失踪,据说就是溥洽帮朱允炆逃脱的,但他自己并没有跟随朱允炆逃走,朱棣就将他抓起来审问,但并没有得到什么有用的信息,于是就一直关押到现在。

    朱瞻壑这时也好奇的打量着溥洽,这个僧人的经历也颇为传奇,历史上他被关押十几年,最后姚广孝在临死时,请求朱棣放过溥洽,这才让溥洽恢复了自由。

    不等朱瞻壑开口,只见姚广孝就迈步上前,神情悲切的低声道:“溥洽!”

    正在诵经的溥洽听到姚广孝的声音,声音也为之一顿,紧接着睁开眼睛,当看到牢房外真的是姚广孝时,他竟然十分平静的站起来行礼道:“道衍师兄!”

    虽然溥洽被关了十几年,头发胡子都乱糟糟的,但整个人依然显得十分平和,没有丝毫的怨气。

    “溥洽,这些年你受苦了!”

    姚广孝看着披头散发的溥洽,语气中也十分悲伤的道。

    他与溥洽同为佛门弟子,年轻时就相识,彼此都佩服对方在佛法上的造诣,因此结下深厚的交情,可惜后来各为其主,溥洽帮朱允炆逃亡,却又不肯交待帮他逃亡的经过,所以朱棣一怒之下将他关押起来,姚广孝也帮不了他。

    “道衍师兄错了,你我同在佛门,身苦并不算什么,只有心苦才是真正的苦,我虽身在囚室,但却心怀天地,所以我一点也不苦!”

    溥洽面带微笑,神情洒脱,丝毫没有半分被囚禁的样子,隔着牢房的栅栏,好像他才是自由身,而朱瞻壑和姚广孝他们才身处囚笼之中。

    “溥洽师弟你果然是有大智慧的人,道衍佩服!”

    姚广孝闻言也是肃然起敬,当即再次行礼道。

    “他一直都是这样子?”

    朱瞻壑却对溥洽的洒脱产生几分怀疑,于是悄悄向旁边的刘勉问道。

    “没错,这位溥洽大师的确是位难得的高僧,在诏狱中关押十几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都在诵经,就好像这里不是诏狱,而是佛堂一般。”

    刘勉低声回答道。

    朱瞻壑心中一惊,如此看来,这位溥洽的确是个难得的高僧,别的不说,光是这份平和的心境,就绝非常人可有。

    姚广孝让刘勉打开牢门,然后与朱瞻壑一同进到牢房中。

    这时朱瞻壑才注意到,溥洽的牢房虽然昏暗,但却被他收拾的很干净,床铺上的稻草都排列的十分整齐。

    甚至在唯一有光线的窗台上,还放着一只破碗,碗里长着几株青翠的杂草,虽只是杂草,却也为整个囚室增添了几分生机。

    刘勉让人送来桌椅,姚广孝为溥洽带来了好茶,两人边品茶边闲聊,朱瞻壑也在一旁坐陪。

    其实朱瞻壑很想问一问姚广孝,为什么带自己来见溥洽,毕竟对方被关押了十几年,肯定不可能与朱文奎有联系,又怎么能为自己提供线索?

    但姚广孝却只字不提,只是和溥洽聊了一些陈年旧事,朱瞻壑也只好耐着性子等待。

    过了好一会儿,姚广孝这才忽然说道:“朱文奎找到了!”

    听到朱文奎这的名字,溥洽终于脸色一变,但随即双手合什道:“阿弥陀佛,陛下当初既然能饶过懿文太子的后人,想来也不会为难这个命苦的孩子吧?”

    朱文奎出生于十月的晦日,据说当初朱元璋对此很不高兴,说了一句“日月皆终,大凶之象”,对自己这个重孙也不太喜欢。

    结果朱文奎做了几年太子,果然遭逢国破家亡之祸,所以溥洽才说朱文奎是个命苦之人。

    “可是你所说的这个命苦之人,却被蜀王收养,虽然做不成太子,却也得到郡王的封号,如果他能安乐知足,当可保一世的富贵,但他却狼子野心,不但意图对陛下不轨,甚至连养育他多年的蜀王,也不肯放过……”

    这时朱瞻壑终于忍不住了,当即将朱文奎最近的所做所为讲了一遍。

    溥洽听完之后,整个人也陷入到沉默之中,估计他也没想到,当年的那个苦命的孩子,竟然会如此丧心病狂,刺杀朱棣也就罢了,竟然连对他有收留、养育之恩的蜀王,也会痛下杀手,简直毫无人性可言。

    “溥洽,我知道你一直守着一个秘密,我也从来没有逼问过你,可是现在朱文奎竟然敢炸孝陵,那可是太祖皇帝的陵寝,若不抓住此人,还不知道他日后会做出什么疯狂的事,所以你能不能……”

    姚广孝说到这里忽然停了下来,目光复杂的盯着溥洽。

    只见溥洽沉默了许久,最后忽然长叹一声道:“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太祖皇帝在去世前,的确将一桩秘密交给我保守,而我感念太祖皇帝的恩德,因此一直替他保守至今。”

    朱瞻壑闻言,终于精神一震,虽然他不知道溥洽保守的是什么秘密,但既然牵扯到朱元璋,想来肯定是个惊天的大秘密。

    “当年建文皇帝逃亡,的确是我帮他的!”

    只见溥洽从容的回答道,这也是他被抓之后,第一次承认与朱允炆的逃亡有关。

第二百一十五章 朱元璋留下的秘道

    “当初我皇爷爷的大军已经进城,建文帝还在皇宫,但随后就忽然消失不见,你到底是怎么帮他的?”

    朱瞻壑听到溥洽的话,也不禁好奇的问道。

    自从知道朱允炆没死后,他就对朱允炆消失的经过了解了一遍,胡濙那里有详细的记录,虽然没有证据,但胡濙也怀疑这件事和溥洽有关。

    “太祖皇帝临终前,将一条宫中的秘道托付给我!”

    溥洽也不再隐瞒,当即说出了自己守护多年的秘密。

    “真的有秘道!”

    朱瞻壑和刘勉都是惊呼一声,就连姚广孝也露出惊讶之色。

    当初朱允炆在宫中神秘失踪,许多人都在猜测,怀疑宫中是不是有秘道,能够直通城外,否则当时朱棣大军围城,朱允炆根本不可能逃脱才对。

    但朱棣进城后,派人将皇城搜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所谓的秘道,事后胡濙也多方查探,同样没有找到秘道,于是对于所谓的秘道,也只能当做一个传闻。

    却没想到现在溥洽证实,皇城中的确有一条秘道,这可实在太惊人了,万一有人利用这条秘道,直接杀入宫中,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溥洽,你说那条秘道是太祖皇帝所留?”

    姚广孝很快恢复了冷静,当即向溥洽再次问道。

    “不错,当年懿文太子突然去世,太祖皇帝仓促间选定建文帝为继承人,但他一直担心建文帝坐不稳大明的江山,于是借着修建孝陵之时,让人修建了一条宫中通往钟山的秘道,这样如果有个万一,也好让建文帝有个逃生的机会。”

    溥洽说到这里也叹了口气。

    当然太祖皇帝将秘道托付给他时,他甚至还怀疑太祖皇帝的判断,但出于对太祖皇帝的忠诚,他还是严守秘密,结果在太祖皇帝去世四年之后,这条秘道就派上了用场。

    “原来如此,太祖皇帝英明神武,连我都看出朱允炆不似人君,更别说从微末起家的太祖皇帝了!”

    姚广孝这时叹了口气低声道。

    当初他之所以劝朱棣起兵造反,就是看出朱允炆绝非明主,大明交到他手里,肯定会大乱。

    “那这条秘道的入口和出口都在哪,现在还能使用吗,如果被人利用杀进宫中,皇爷爷岂不是危险了?”

    朱瞻壑再次急切的问道,这条秘道无论如何也要毁掉,绝不能落到朱文奎这些人的手中。

    “世子放心吧,当初建文帝出逃时,为了防止被人追杀,已经将宫中的入口毁掉了……”

    没等溥洽说完,姚广孝就忽然脸色一变打断道:“等等,那个入口被毁,难道和宫中的那场大火有关?”

    朱允炆在皇城中消失时,曾经放了一把大火,他的妻子马皇后赴火***而亡,同时也烧毁了宫中的许多建筑,事后朱棣不得不重建了不少宫殿。

    “不错,那个入口就在被毁的一座宫殿下,而且入口四周布置了火药,随同大火发生爆炸,使得整个入口彻底毁掉了,不可能有人从秘道进宫。”

    溥洽再次解释道。

    “那出口呢?”

    朱瞻壑猛然一惊,如果这条秘道的出口还在,朱允炆又是从秘道中逃脱的,所以朱文奎肯定知道出口在哪里。

    这段时间朱瞻壑翻遍了皇城,却一直没有找到朱文奎的下落,现在看来,对方很可能躲在那条秘道里。

    “出口……”

    只见溥洽竟然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叹了口气道:“出口就在半山寺!”

    半山寺是溥洽当年修行的寺庙,他虽是朱允炆身边的主录僧,但平时很少进宫,一般都居住在半山寺中,目的也是为了亲自守护那条秘道的出口。

    溥洽虽然只是个僧人,但却深明大义,而且他效忠的并不是朱允炆,而是太祖皇帝朱元璋,为了当年答应朱元璋的诺言,他可以在诏狱苦守十几年。

    可是在得知朱文奎竟然要炸毁孝陵,溥洽也终于明白,自己已经没有必要再保守这个秘密了。

    “竟然在半山寺!”

    朱瞻壑和刘勉闻言也都大为懊悔,半山寺他们早就去过,也发现了王洽等人的痕迹,从而猜到他们要用火药炸孝陵,却没想到那里竟然还有一条秘道。

    “出口在寺中哪里?”

    朱瞻壑很快反应过来,当即向溥洽再次问道。

    “寺后有一口井,出口就在井中!”

    溥洽如实回答道。

    “少师,我要立刻带人前去半山寺!”

    朱瞻壑闻言,立刻向姚广孝告别道。

    迟则生变,像朱文奎这种危险人物,还是早点抓捕归案为好。

    “去吧!”

    姚广孝点头,他并不打算离开,也不打算再参与这些皇家的争斗中。

    于是朱瞻壑和刘勉起身告辞,两人以最快的速度点齐人手,骑上快马再次杀向半山寺。

    上次去半山寺时,他们已经将半山寺搜查了一遍,但却没想到寺后的井中竟然另有乾坤。

    很快朱瞻壑他们赶到半山寺,只见这里荒凉依旧,寺中还保持着上次他们来的样子,似乎没有任何的变化。

    不过这次他们却是有备而来,直接冲到寺后,果然找到一口深井。

    这口井并不宽大,外表看起来十分普通,似乎就是寺中取水之用的井。

    只是井特别深,借助井口的光亮,隐约可以看到井下水光鳞鳞,水面上似乎有不少的杂物。

    “世子你看,井口有新鲜的磨痕!”

    很快就有锦衣卫发现了水井的异常,只见在井口的石壁上,有一些绳子留下的擦痕,不过并不明显,不仔细观察根本看不出来。

    “放人下去!”

    随着刘勉的一声令下,立刻有人拿来绳子,随后一个身手不凡的锦衣卫主动请缨,顺着绳子就下到井中。

    朱瞻壑等人也都在井口紧张的看向观望,只见下井的锦衣卫还没下到井底,忽然惊喜的向上叫道:“井壁上有个门……”

    还没等这个锦衣卫把话说完,井中忽然异变突起,只见井壁上刀光一闪,下井的锦衣卫惨叫一声,眼看着就要从绳子上跌落。

第二百一十六章 朱文奎被抓(上)

    下井的锦衣卫突然遇袭,惨叫一声眼看就要掉下去。

    万幸这个锦衣卫身手不凡,哪怕身体受伤,双手也紧紧抓住绳子。

    上面拉绳子的人也连拖带拽,总算是把人救了上来。

    “腿!我的腿!”

    受伤的锦衣卫捂着自己的大腿根不断惨叫,嘴上叫的是腿,可看他受伤的位置,显然是男人的命根子。

    朱瞻壑急忙让人把他按住,然后亲自查看了一下他的伤口。

    只见锦衣卫的大腿根部被人砍了一刀,深可见骨,鲜血将他的裤子都染红了。

    “你小子真是福大命大,放心吧,虽然伤的很重,但没伤到关键,不影响你娶妻生子!”

    朱瞻壑查看过伤口后,这才松了口气道。

    听到自己不用进宫做宦官了,受伤的锦衣卫立刻停止了嚎叫,感觉连伤口都不怎么痛了。

    随后朱瞻壑又询问了井下的情况,对方也忍着疼痛将下面的情况描述了一番。

    原来他在下井之后,在快要接近水面时,发现井壁上出现一道门户,门并不大,只能让一个人弯腰进去。

    于他才向上禀报,结果话还没说完,门中就有人向他挥刀,当时他悬在半空,井中的空间又有限,根本无法闪避,结果大腿上挨了一刀,差点就断子绝孙了。

    朱瞻壑让人将受伤的锦衣卫抬下去治伤,随后与刘勉再次来到井口向下张望。

    “世子,不太好办啊,这口井不大,一次只能下去一个人,下面的人如果守在门口,完全可以一刀一个,简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啊!”

    刘勉打量着井下的情况,神情焦急的说道。

    “的确不好进去,让人冲下面喊话,告诉他们如果不出来,咱们就把井给填死,到时活活的闷死他们!”

    朱瞻壑想到一个办法。

    于是刘勉找来几个大嗓门,冲着井下高声威胁。

    结果还没喊几句,就听下面“呯”的一声,一枚弹丸击在井口的石头上,差点伤到其中一个锦衣卫。

    “糟糕,下面的人有火枪!”

    刘勉吓了一跳,不过紧接着想到,这帮人连火药都能搞到,搞到几支火枪也很正常。

    “敬酒不吃吃罚酒!”

    朱瞻壑气的怒骂一声,随即就再次吩咐道:“来人,往井里丢木柴!”

    随着朱瞻壑的一声令下,锦衣卫立刻找来各种木柴,一古脑的往井里丢。

    井中虽然有水,但木柴却可以浮在水面,随着丢的木柴越来越多,上面的木柴完全可以点燃。

    随后一桶火油又倒了下去,朱瞻壑亲自丢下一根火把,导致井中的木柴剧烈的燃烧起来。

    朱瞻壑让人把井口盖上,导致里面的浓烟出不来,最后只能钻进地道里去,而且火焰的燃烧,也能消耗地道里的氧气,他不信下面的人能撑多久。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井下的火烧了好久,地道中却没有任何动静,更没有传出求饶的声音。

    “世子,该不会他们都被烧死了吧?”

    刘勉这时有点担心的问道,朱文奎这帮人最好还是抓活的,这样才有价值,毕竟朱允炆还下落不明,如果能抓住朱文奎,很可能找到朱允炆。

    “灭火,再次派人下井!”

    朱瞻壑也担心朱文奎死了,于是再次下令。

    立刻有锦衣卫提水灭火,这时井中的火势已经小了许多,很快就被灭掉,为了防止缺氧,朱瞻壑还特意等了好一会儿,这才让人准备下井。

    锦衣卫也准备了更方便的绳梯,随后一个锦衣卫穿上铠甲,一手执盾下到井中。

    这次并没有发生意外,井下的锦衣卫很快向上禀报,说地道中无人,也没有危险。

    于是有更多的锦衣卫下地道,朱瞻壑也想下去,但却被刘勉拦住了,毕竟地道中的情况未知,他可不敢让朱瞻壑冒险。

    随着锦衣卫下到地道中,很快就有消息传来,地道中的确有人,而且并没有被熏晕,因为地道中有其它的排气孔道,只是地道出口被火灼烧后,使得地道里的人无法靠近,所以才不得不退走。

    但随着锦衣卫的进入,这些躲在地道中的人这才杀了出来,冲在前面的锦衣卫一个不察,还吃了点小亏。

    锦衣卫这次也是有备而来,不但准备了铠甲盾牌,还有强弓硬弩,很快就掌握了主动,将地道中的人杀的大败。

    不过这条地道十分幽长,锦衣卫进去这么多人,现在却还没有抵达尽头。

    朱瞻壑在井口等了将近一个时辰,终于开始有俘虏被送了出来,这些俘虏人人带伤,另外还有一些受伤的锦衣卫也退了回来,足可见地道中的战况之激烈。

    “世子,地道的入口虽小,但里面却十分宽畅,藏的人也不少,足有上百个,现在已经擒拿近半,剩下的人还在负隅顽抗!”

    一个受伤的锦衣卫百户禀报道。

    “你们干的很好,日后我为你们请功!”

    朱瞻壑拍了拍对方的肩膀,这才让对方下去养伤。

    随后朱瞻壑再次下令,从城中调集更多的人手赶来,一定要尽快攻下地道,因为他担心地道还有其它的出口,到时如果让朱文奎跑了,那可就太糟糕了。

    又过了几个时辰,地道中不断传来好消息,那些顽抗的人已经支持不住了,毕竟他们虽然悍不畏死,但却敌不过锦衣卫的武器精良。

    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被俘虏的人也越来越多,当然也有不少的尸体被抬出,甚至还有一些锦衣卫因此殉职。

    朱瞻壑看着井口摆放的几具锦衣卫尸体,也不由得叹了口气,随后吩咐人把这些战死的锦衣卫记录下来,日后做好抚恤的事宜。

    说起来锦衣卫对部下还是十分优厚的,战死者不但能得到大笔的钱财补偿,而且还能从亲人挑选适合的人接替,因此锦衣卫上下,也可以说是世袭的,这也极大的保证了锦衣卫的忠诚。

    直到快到傍晚的时候,一个锦衣卫一脸狂喜的从地道中上来禀报道:“世子,朱文奎抓到了!”

第二百一十七章 朱文奎被抓(中)

    朱瞻壑也没想到,朱文奎竟然如此轻易的就被捉住。

    直到下地道的锦衣卫回来禀报,他才得知,原来下面的地道只有井口这个出口,里面的地道在尽头塌方了,估计就是当初朱允炆逃亡时炸塌的。

    所以朱瞻壑他们守在井口,完全是瓮中捉鳖,朱文奎想逃都没办法逃。

    等到锦衣卫将地道巡视了几遍,确定没有危险后,朱瞻壑和刘勉这才下到井中,穿过矮小的门户,进到地道之中。

    刚进去时,地道口还显得十分狭小,特别是朱瞻壑这种身材高大的人,必须得弯着腰走路。

    但只要往前走上十几步,地道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起来,至少朱瞻壑站直身子没有一点问题。

    另外朱瞻壑还发现,整个地道全都是由青砖垒成,修建的十分坚固,地道中的空气也并不沉闷,想来应该有其它的出气孔。

    地道斜着向下,又前走了几百步,前面再次变得开阔起来,墙壁两侧的青砖也变成了石头,这时朱瞻壑才发现,这里应该是个天然的石洞,被人为的改建成一条秘道。

    沿着石洞再往前走不远,周围变得更加开阔,竟然像是一个大厅似的,只见大厅四周站满了锦衣卫,中间绑着一群伤痕累累的建文余孽。

    朱瞻壑一眼就看到了朱文奎,以及他身后一个额头带疤的中年人,想来他应该就是王洽了。

    只见朱文奎披散着头发,手臂与胸前有数道伤口,不过就算是这样,他依然是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看到朱瞻壑时,更是冷笑一声。

    朱瞻壑迈步上前,打量了一下朱文奎,这才开口问道:“我是该叫你朱悦燇,还是叫你朱文奎呢?”

    “明知故问?”

    朱文奎看着朱瞻壑冷笑道。

    “就算你是朱文奎,可蜀王毕竟养了你十几年,对你不但有救命之恩,更有养育之恩,你竟然连他也要一块炸死,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朱瞻壑终于问出一个憋在心里许久的问题。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更何况蜀王身为太祖皇帝的儿子,为了恢复太祖皇帝传下来的皇位正统,献出区区一条性命算得了什么?”

    朱文奎却是不屑一顾的回道。

    朱瞻壑闻言,差点没忍不住抽对方几巴掌,这话要是被蜀王听到,估计会被活活气死。

    “带下去,严加看管!”

    朱瞻壑不想再和朱文奎废话,他怕被对方气死。

    立刻有锦衣卫上前,将朱文奎等人全都送到地道外,朱瞻壑和刘勉则将地道转了一遍。

    这个山洞是天然形成的,占地面积很大,周围还有一些耳洞,被朱文奎他们改造成卧室、储藏室等,里面储藏着大批的食物与饮水,看样子他们这段时间一直躲在这里,也难怪朱瞻壑他们一直找不到。

    山洞的另一侧,还有一条通道,本来应该是通往皇宫的方向,但是这条通道往前走不远,就会发现已经塌方了,这里也是地道的尽头了。

    只是让朱瞻壑感到震惊的是,这里虽然塌方了,但现在却被人重新开始挖掘,而且已经挖出几十步的距离,周围还扔着不少挖掘的工具。

    “世子,他们这是打算重新挖通地道,悄悄杀进皇城去啊!”

    刘勉看到地道尽头这条重新挖出来的地道,也不由得大惊失色道。

    “真是个疯子,幸好咱们及时把他们抓获了!”

    朱瞻壑说到这里,也感到一阵后怕,这要是真被朱文奎挖通了地道,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世子,这条地道怎么办?”

    刘勉冷静下来再次问道,虽然地道前面塌了,但如果再挖掘下去,说不定真的能直达皇宫。

    “先派人守着,等我回宫请示一下皇爷爷。”

    朱瞻壑想了想这才说道。

    他本来想着直接把地道毁了,但又怕朱棣有其它的想法,所以还是请示一下为好。

    朱瞻壑在地道里巡视了一圈,并没有发现其它的异常,这才出了地道,只见朱文奎等人也都被绑在外面,等候着处置。

    “先把他们都带回诏狱里关押,至于朱文奎,将他单独关押,严加看管,未经我的允许,任何人不得审问!”

    朱瞻壑再次向刘勉吩咐道。

    朱文奎可是朱允炆的儿子,他很可能知道朱允炆的下落,所以朱瞻壑打算亲自审问。

    “属下明白!”

    刘勉立刻答应道,其实以朱文奎的身份,就算是让刘勉去审问,他也不敢,因为他怕知道太多不该知道的事情,日后惹祸上身。

    刘勉带着朱文奎等人去了诏狱,朱瞻壑则火速进宫。

    当来到武英殿时,只见朱棣正在与几位阁臣商议事情,朱瞻壑没有打扰,而是垂手站在一旁等候。

    朱棣看了一眼朱瞻壑,知道他肯定有事,于是很快把事情处理完,然后就让几个阁臣退了下去。

    “皇爷爷,朱文奎已经抓获!”

    朱瞻壑也不绕弯子,直接上前禀报道。

    “真的!在哪抓到的?”

    朱棣闻言惊喜的站起身问道。

    这段时间朱瞻壑四处搜查朱文奎的下落,却一无所获,朱棣本来都不抱什么希望了,却没想到朱瞻壑给了他一个大惊喜。

    “在一条通往皇宫的秘道中,当初建文帝也是从这条秘道逃出宫的!”

    朱瞻壑再次回答道。

    “真的有秘道!”

    朱棣震惊的大步上前,当初因为怀疑有秘道,他把整个皇城都翻了个遍,却根本没有找到任何的线索。

    “皇爷爷不必担心,秘道在皇宫中的入口,早在建文帝出逃时就已经炸毁了。”

    朱瞻壑急忙解释道。

    “那秘道的出口在哪?”

    朱棣再次追问道。

    “城东半山寺!”

    朱瞻壑立刻回答道。

    “半山寺?好熟悉的名字?”

    朱棣听到半山寺的名字也是一愣,回想了一下这才惊讶的道:“我想起来了,那里是溥洽修行的寺庙!”

    “正是,其实孙儿也是从溥洽那里,才得知了这条秘道……”

    朱瞻壑说着,就把自己早上去找姚广孝,然后又通过姚广孝找到溥洽,从而得知秘道的经过详细的讲了一遍。

第二百一十八章 朱文奎被抓(下)

    “溥洽他竟然承认了?”

    朱棣听完朱瞻壑的讲述,也不禁惊讶的自语道。

    溥洽被关押了十几年,如果不是朱瞻壑提起,他都快忘了这个人了。

    “溥洽应该是听到朱文奎意图要炸毁孝陵,所以才会供出秘道。”

    朱瞻壑解释道。

    说起来他最佩服的还是姚广孝,对方应该在得知他搜遍全城,都没找到朱文奎后,就猜测对方可能藏身在传说中的地道中,所以才会带他去见溥洽。

    “溥洽倒还算是深明大义,没有辜负太祖皇帝对他的信任!”

    朱棣闻言点头道。

    “皇爷爷,溥洽还透露一个极为重要的消息!”

    朱瞻壑忽然故做神秘的再次道。

    “什么消息?”

    朱棣好奇的问道。

    “那条秘道,是太祖皇帝让人偷偷挖掘的,因为他早就看出朱允炆非是明君,担心他守不住江山,所以才早早为他准备了退路,并且让溥洽亲自保守这个秘密。”

    朱瞻壑神情凝重的开口道。

    “当真?”

    朱棣闻言脸色大变,甚至一把抓住朱瞻壑的手臂激动的追问道。

    对于朱棣来说,抢夺侄子的皇位其实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特别是朱允炆的皇位,是自己的父亲传给他的,夺了对方的皇位,就相当于违背了父亲的决定,这件事一直沉甸甸的压在朱棣的心头。

    可是现在朱瞻壑告诉他,朱元璋竟然早就为朱允炆准备了逃跑的秘密,这也就意味着,朱元璋很可能推算出了朱允炆的下场,甚至他可能猜到自己的某个儿子会起兵造反。

    “皇爷爷您冷静一点,秘道的事千真万确,这些都是溥洽亲口所说!”

    朱瞻壑看到激动的全身发颤的朱棣,也吓了一跳,急忙再次劝道。

    “哈哈~哈哈哈哈~”

    只见朱棣闻言仰天大笑,笑声越来越大,越来越畅快,似乎一件压在心头多年的大石头,终于消失不见了。

    过了好一会儿,朱棣这才停下笑声,然后转身看向孝陵的方向低声道:“爹,您可真狠心啊,明知道朱允炆不是个好皇帝,却还是不肯废长立幼,就这么在天上看着我们这帮儿孙争来争去,您就不怕我们把大明给争没了?”

    朱瞻壑听着朱棣这些抱怨的话,心中也暗自叹息,朱标的去世,导致朱元璋所有的计划全盘被打乱。

    虽然朱元璋有二十多个儿子,但自古以来,废长立幼一向都是取乱之道,哪怕长子去世,但长孙还在,所以朱元璋出于多方面考虑,最终还是立了长孙,虽然明知道日后儿子们可能会造反,但他当时也顾不得这些了。

    朱棣抱怨归抱怨,但总得来说他还是很高兴的,至少他对自己夺取侄子皇位一事,少了许多的愧疚。

    “瞻壑,溥洽在诏狱过的怎么样?”

    朱棣很快收拾了心情,再次向朱瞻壑问道。

    “这十几年来,溥洽几乎每天都打坐念经,哪怕是在牢房之中,也收拾的干干净净,此人心性之强,实在让人感到佩服!”

    朱瞻壑如实回答道。

    “把他放了吧,另外找人重修半山寺,还让他在寺中修行,算是朕为他做的一点补偿吧!”

    朱棣当即下旨道。

    “孙儿遵命!”

    朱瞻壑闻言也暗自高兴,溥洽是个守信的人,这样的人让人佩服,而且他被关了十几年,也的确应该还给他自由了。

    “对了,那条秘道怎么办,要不要全部毁掉?”

    朱瞻壑忽然再次问道,那条秘道只毁了一部分,而且又被朱文奎重新挖掘,如果日后被人发现,还真是一件麻烦事。

    “毁了吧,虽然马上就要迁都了,但金陵这边的皇城毕竟是皇家重地,有一条秘道也实在不像话。”

    朱棣挥手吩咐道。

    “是!”

    朱瞻壑闻言答应一声,随后犹豫了一下再次问道:“那个朱文奎该如何处置?还请皇爷爷示下!”

    听到朱文奎的名字,朱棣的眉头也立刻皱了起来,如果是普通人意图炸毁皇陵,谋刺皇帝,肯定是诛九族的大罪。

    但朱文奎本身就是皇族,诛九族是不可能的,甚至就连公开他的罪行都不行,因为这属于皇家的丑闻。

    想想看,朱文奎可是朱元璋的重孙子,甚至还曾经被立为太子,可就是这个重孙,竟然要炸了朱元璋的皇陵,这种事要是传出去,恐怕整个皇家都会成为天下的笑柄。

    甚至对朱文奎的处置,也是一件难事,以他的罪行,凌迟都不为过。

    但自大明开国以来,就没有处死皇族的先例,哪怕当初朱允炆削藩,也只是把藩王贬为庶人,甚至就连朱棣杀进金陵城,也没有杀死朱允炆的兄弟和儿子。

    朱棣不想破这个先例,一是他知道老爷朱元璋重亲情,最不喜欢亲族相残,二是他才刚去过东陵,对于大哥朱标,他从小就十分敬重。

    如果杀了朱文奎,朱棣担心自己死后,没办法向老爹和大哥交待。

    “朱文奎被抓后可认罪了?”

    朱棣沉默半晌,最后终于向朱瞻壑问道。

    “没有,此人死不悔改,对所犯的罪行没有丝毫的悔意,甚至对蜀王都没有半分歉意。”

    朱瞻壑如实禀报道。

    在他看来,朱文奎完全就是个疯子,一个满心仇恨,为了复国而不惜一切的疯子。

    听到朱瞻壑的回答,朱棣脸上也闪过一丝怒容,随即来回走动几趟,最后猛然一停道:“你亲自审问他,问清楚建文帝的下落,以及建文余孽的情况,之后就将他关到溥洽原来的牢房里,永世不得离开!”

    “孙儿遵命!”

    看到朱棣最终还是没有处死朱文奎,朱瞻壑有些失望,不过当听到要将对方关押至死,倒觉得这个处置比直接杀了朱文奎还要残酷。

    本来朱文奎身为皇族,就算犯了重罪,一般也只会关押到西华门那边,比如朱高燧和谷王都在那边关着。

    但朱棣却将朱文奎关押到诏狱中,这其实也变相的否定了朱文奎的皇族身份,毕竟一个敢炸孝陵的不孝子孙,估计朱元璋地下有知也会将他逐出皇族。

    ..

第二百一十九章 朱允炆不是大BOSS

    夜已经深了,但朱瞻壑却根本顾不上休息,顶着夜色再次来到诏狱之中。

    “溥洽走了吗?”

    朱瞻壑边走边问。

    “走了,而且还是被少师亲自接走的,暂时会在天界寺居住,半山寺那边需要时间修葺。”

    刘勉立刻回答道。

    “王洽那些人审问的怎么样了,有没有交待更多的情报?”

    朱瞻壑再次问道。

    “正在审问,他们交待出不少有用的情报,现在我们正在全城抓捕漏网之鱼。”

    刘勉再次回答道。

    城中潜伏着不少的建文余孽,这些人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也只有王洽这些人才会与他们接触,而通过审讯王洽,才能找到这些人的位置。

    正说话时,两人来到诏狱最深处的一处牢房,说来也巧,这里正是溥洽牢房的隔壁。

    朱瞻壑来到牢门看,只见牢房中的朱文奎坐在床铺上,身上的伤口已经被包扎过,甚至地面上还有一些饭菜,毕竟他是皇族,刘勉也不敢为难他。

    “你终于来了,是不是朱棣要杀我?”

    朱文奎看到牢门外的朱瞻壑时,脸上也冷笑一声问道。

    自从被抓之后,朱文奎就做好了赴死的准备,或者说从他决心复国开始,就没想过要活着回去。

    “我大明立国以来,就没有处死皇族的先例,你还不值得让皇爷爷破例!”

    朱瞻壑也以冷笑回应道。

    “他不杀我?哈哈哈哈~,他是不敢杀吧,因为他怕杀了我后,死后无脸去见太祖皇帝和孝康皇帝!”

    朱文奎闻言癫狂的大笑道。

    孝康皇帝就是指朱标,朱允炆登基之后,曾追尊朱标为皇帝,但朱棣后来还是恢复了朱标懿文太子的封号。

    “你还有脸提太祖皇帝?”

    朱瞻壑冷哼一声,扭头对刘勉吩咐道。

    “打开牢门,将他换到溥洽的牢房去。”

    “是!”

    刘勉答应一声,立刻让人打开牢门,然后将朱文奎换到溥洽的牢房里。

    朱文奎也没有反抗,当进到溥洽的牢房时,他也不禁左右打量了一下,这才得意一笑道:“这里还挺干净的,看来皇族的身份就是好用,连牢房也要如此干净。”

    “你就别自恋了,诏狱可不是关押皇族的地方,真正的皇族,只会关押在西华门那边!”

    朱瞻壑提醒对方道,说着他向刘勉等人挥了挥手,对方也十分知趣,锁上朱文奎的牢房立刻离开了。

    “那又如何,就算关在诏狱里,也无法否认我身上流着皇族的血!”

    朱文奎却死不悔改的再次道。

    “我实话告诉你,这里本是关押溥洽的牢房,今天皇爷爷刚下旨放他离开,现在换你来住,而且你这辈子都不可能再离开这间牢房了!”

    朱瞻壑看到刘勉等人离开后,这才笑呵呵的来到牢门前,与朱文奎相对而立。

    “溥洽?他竟然还没死!”

    朱文奎闻言总算是神情一变。

    溥洽当年被抓后,一直被关在诏狱之中,这件事知道的人很少,许多人都以为他早就被朱棣处死了,连朱文奎也是这么认为的。

    “他当然没死,否则,我们怎么可能找到半山寺,又怎么可能找到井下的秘道?”

    朱瞻壑掌握了谈话的主动,这时轻笑一声反问道。

    这下朱文奎也终于失去了淡定,只见一把抓住牢门,神情狰狞的恨道:“是溥洽!他竟然出卖了我们,辜负了太祖皇帝对他的信任!”

    “我刚才就说过,你还有脸提太祖皇帝?要不是你意图炸毁孝陵,溥洽又怎么会开口说出秘道的位置?”

    朱瞻壑说到这里,也不禁对着朱文奎摇了摇头,说来说去,全都是朱文奎自己作下的孽。

    朱文奎闻言也是身子一震,脸色也变得有些苍白,难道说这都是自己炸毁孝陵的报应?

    “朱文奎,现在已经半夜了,我也没时间和你在这里虚耗,老实交待吧,你父亲现在在哪里?”

    朱瞻壑看了看天色,随即直接向朱文奎问道。

    这一天下来他忙的要命,现在也是又困又饿,如果不是想早点审问清楚朱允炆的下落,他早就去休息了。

    “你们这么在乎他的下落?”

    朱文奎很快恢复了冷静,这时目光紧盯着朱瞻壑反问道。

    “你别管我们在乎不在乎,现在你落在我手里,就必须老实交待!”

    朱瞻壑蛮横的命令道。

    “如果我不说呢?”

    朱文奎咬牙怒道。

    “呵呵,你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

    朱瞻壑冷笑。

    “皇爷爷将你关在诏狱,意思已经很明白了,如果你不愿意开口,那我不介意请诏狱里的人帮忙,我不信你的嘴巴能比溥洽还要严!”

    朱瞻壑的话一出口,朱文奎再次变色,他本以为自己被抓后,会被立刻处死,可是现在朱棣将他关在诏狱,显然是要他交待出所有事情,否则就要用刑,他可是知道,在诏狱这种地方,几乎没有人能挺过狱中的酷刑。

    “好吧,那我实话告诉你,我不知道他在哪里!”

    朱文奎并不相信自己能挺过酷刑,于是十分干脆的回答道。

    “你会不知道?”

    朱瞻壑显然不相信朱文奎的回答。

    “其实你们根本没必要找他,他虽是我的父亲,但我也实话告诉你,他早就被你们吓破了胆,也没有了复国的胆量,早在多年前就和杨应能出走,除了偶尔派杨应能出面了解一下情况外,他根本不参与我们的事!”

    朱文奎双手一摊,说出一个让人无法相信的秘密。

    “你的意思是说,这些年建文余孽在四处活动,背后并不是你爹在指挥?”

    朱瞻壑这时也感觉有点不可思议,他一直以为朱允炆才是背后的大BOSS,却没想到竟然是这种结果。

    “你不是挺聪明的吗,以我爹的性子,他要是真有本事,又怎么会在四年里就丢了太祖皇帝留给他的铁桶江山?”

    朱文奎在提到朱允炆时,竟然轻蔑的一笑,似乎对他父亲十分的不屑。

    “这……”

    朱瞻壑闻言也皱起眉头,不过仔细一想还真有道理,这些年建文余孽四处活动,搞得锦衣卫都是焦头烂额,如果朱允炆真有这种本事,恐怕他根本不可能被朱棣夺了皇位。

第二百二十章 曹贼

    朱文奎虽然狠毒,但倒还算识时务,很快就把所知的事情全都交待了出来。

    据他所说,朱允炆早就打消了复国的想法,以前出家为僧是为了避祸,结果后来竟然真的甘愿为僧,不再过问世事,身边也只留下一个杨应能陪着。

    至于剩下的建文余孽,则主要由叶希贤、济世和尚,以及朱文奎三人负责。

    其中叶希贤自杀了,济世和尚早在谷王时被抓,审问过后已经处死,现在最后一个朱文奎也已经落网。

    虽然除了朱文奎这三个主要人物外,建文余孽还有一些其它的小头目,但这些人无论是号召力还是实力,都无法与朱文奎三人相比,因此根本不足为虑。

    至于朱允炆的下落,朱文奎与济世和尚一样,真的不知道,不过他比济世和尚知道的多一些,很肯定朱允炆应该在云贵一带,至于具体的位置,他就不得而知了。

    云贵也就是后世的云南和贵州,这两地大部分都是山区,后世连修高铁都十分困难,现在想要藏一个人,简直太容易了。

    所以朱文奎提供的这条线索根本没有太大的价值,朱瞻壑只能记录下来,日后让人通知胡濙,让他亲自去云贵那边看一看,尽一尽人事就行了,至于能否找到,朱瞻壑并不抱太大的希望。

    “可以了吧,我把所有知道的事情都说了,你可满意?”

    朱文奎最后十分冷静的向朱瞻壑问道。

    “等等,你是不是少说了一个人?”

    朱瞻壑却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当即再次问道。

    “谁?”

    朱文奎一愣,仔细回想了一下却又没发现自己漏了谁?

    “程济呢,他可是跟随你父亲一同逃亡的关键人物,甚至若不是他,你和你父亲早就死在城破之时了!”

    朱瞻壑沉声问道。

    在跟随朱允炆逃亡的大臣中,程济绝对排名第一,比之叶希贤和杨应能还要重用,但朱文奎却并没有提到他的下落。

    “哈哈~,原来你们还在找程济!”

    没想到朱文奎闻言大笑一声,似乎有点啼笑皆非,随即他这才回答道:“程济早就和我父亲分开了,因为他是最早劝我父亲放弃复国的人,后来因与叶希贤等人发生矛盾,索性就离开了,据我所知,他应该在姑苏城西的穹窿山中出家为僧。”

    朱文奎再次回答道。

    朱瞻壑闻言再次惊讶,没想到程济竟然会劝朱允炆放弃复国,而且还因理念不同,早早的离开了朱允炆。

    不过朱文奎也总算交待了一个有用的信息,就算找不到朱允炆,找到程济也是个不错的收获。

    “今天就问到这里吧,你先休息,改天我有空再来探望你!”

    朱瞻壑满意的一笑道,说着就要转身离开。

    “等一下!”.q

    没想到就在这时,朱文奎反而主动叫住他道。

    “你问了我这么多问题,但有一个问题你是不是忘了问了?”

    朱瞻壑停下脚步,转过身一脸惊讶的看着朱文奎问道:“什么问题?”

    “你难道就不想知道,我为什么这么疯狂的想要复国,甚至不惜炸掉孝陵,连养育我的蜀王也要一起炸死?”

    朱文奎眯着眼睛,紧盯着朱瞻壑问道。

    “这还需要理由吗,你是朱允炆的儿子,曾经还是太子,为了复国,为了夺回自己的太子之位,什么丧心病狂的事情做不出来?”

    朱瞻壑冷笑一声回答道。

    “不!你错了,我虽然想要复国,但并不是个疯子,甚至在来到京城后,我一直在考虑,要不要放弃复国的想法,安心做一个郡王了此残生?”

    朱文奎在说这些话时,脸上的表情也十分真诚,似乎不像是说假话。

    “你要是真这么做,哪怕你的身份曝光了,我相信皇爷爷也不会拿你怎么样,甚至可能默许蜀王对你的收养,顶多让他对你严加看管罢了。”

    朱瞻壑闻言叹了口气,说实话,他也不希望看到事情发展到现在这种地步。

    “也许吧,但我之所以决意复国,全都是因为你!”

    没想到朱文奎忽然指着朱瞻壑怒道,脸上的神情也一下子变得十分狰狞,似乎想要将他生吞活剥。

    “我?”

    朱瞻壑伸手一指自己,满脸不解的问道:“我好像没招惹过你吧,甚至你来京城后,我还对你热情招待,难道这也得罪了你?”

    “你是热情招待我,但更多的恐怕是想试探我,而且自从在汉王府见到一个人后,我就再也无法隐忍,这也终于让我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复国!”

    朱文奎两只眼睛瞪着朱瞻壑,似乎都快要喷出火来了。

    “你见了谁?”

    朱瞻壑皱着眉头不解的问道。

    “你的未婚妻,开平王的孙女常思宁!”

    朱文奎咬牙切齿的道。

    “你怎么会知道思宁的名字?”

    朱瞻壑先是吃惊,随后更加不解的问道。

    未婚女子的名字一般不会外传,除非是在订婚时,男女双方才会交换姓名和生辰等。

    “因为她本应该是我的妻子!”

    朱文奎愤恨的大叫一声,两只眼睛也变得通红。

    “你的妻子?”

    朱瞻壑一愣,随即就冷笑道:“你是不是疯了,思宁与我已经订婚,怎么会是你的妻子?”

    “订婚?”

    没想到朱文奎却冷笑一声。

    “我实话告诉你,当初常思宁刚出生时,我父皇就已经决定,日后要立她为太子妃,她的父亲常升也同意了,可恨后来朱棣杀进金陵,这桩婚事才无法达成!”

    “哈哈哈哈~”

    朱瞻壑闻言竟然大笑起来,似乎对这件事感到十分的好笑。

    朱文奎被朱瞻壑笑声惹怒,感觉对方是在嘲笑自己,这让他愤恨的握住牢门的栅栏,两只眼睛死死的盯着朱瞻壑,如果眼睛能杀人的话,朱瞻壑早就被他碎尸万段了。

    朱瞻壑笑了好一会儿,这才上气不接下气的指着朱文奎道:“你……你就因为一桩无头无尾的口头婚约,就生这么大的气,甚至还要炸毁皇陵,就你这种气量,想要复国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你懂什么,当年我父亲身为皇帝,自然金口玉言,而且常升也同意了,虽然没有正式订婚,但常思宁本就应该是我的妻子!”

    朱文奎目眦尽裂的怒吼道。

    “思宁的父母早已经不在人世,现在你当然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朱瞻壑却根本不信,说完似乎也懒得再和对方说什么,转身就离开了这里,只留下朱文奎在背后发出野兽般的嘶吼声。

    回到王府,朱瞻壑将朱文奎的口供整理了一下,随后也陷入到沉思之中。

    虽然嘴上说不信,但对于朱文奎所说的关于常思宁的事,他其实是相信的,因为朱文奎没必要在这种事上撒谎,而且常家本就与皇家联姻,朱标的太子妃就是常思宁的姑姑。

    “朱文奎是我堂兄,如果他说的是真的,那思宁应该是我的堂嫂才对!”

    朱瞻壑自语一声,紧接着他又想到孙若微,她本应该是朱瞻基的皇后,算起来同样也是自己的堂嫂。

    “这下可真是误会大了,老子又不是***控!”

    朱瞻壑嘟囔一声,然后继续低头整理手头的资料。

    恍然之间,朱瞻壑似乎看到一个细眼长髯、身材矮胖的中年男子走上前,伸手拍着他的肩膀大笑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曹贼!”

    朱瞻壑猛然大叫一声,但当他抬起头时,却发现书案旁空无一人,这让他抹了一把冷汗,原来刚才他太累,竟然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第二百二十一章 航海侯不能用

    “世子你想什么呢?”

    常思宁见朱瞻壑看着自己发愣,虽然害羞,但她还是在朱瞻壑面前挥了挥手问道。

    “啊?没什么,在想海运的事情。”

    朱瞻壑这才清醒过来,随即找了个借口道。

    他并不打算告诉常思宁关于朱文奎的事,虽然朱文奎说他疯狂复国是因为见到常思宁,但在他看来,常思宁只是个引子,真正的原因还是朱文奎自己的野心。

    自从朱文奎被抓后,潜伏在京城的建文余孽被一扫而空,而且随着他的落网,建文余孽再也没有什么重要的人物,虽然朱允炆还没找到,但他已经放弃了复国,其实已经无关大局了。

    在这种情况下,朱瞻壑也终于开始接手重启海运的事,这也是他和朱棣早就说好了,要不是朱文奎的事,在祭祀孝陵过后就要开始了。

    “世子你怎么忽然重启海运了?”

    常思宁好奇的问道。

    今天朱瞻壑找到她,其实也是和海运有关,因为当初的海运就是航海侯在主持,第一代航海侯张赫开辟了通往辽东的航道,后来海运由他的儿子,也是常思宁的姑父张荣接管。

    “下西洋的事你比我清楚,在我看来,咱们大明的未来在海上,海运也绝不能丢,只是我对海运没有经验,所以想找你问一下,航海侯这个人能用吗?”

    朱瞻壑这才将自己来找常思宁的目的讲了出来。

    对于张荣这个人,朱瞻壑并不喜欢,但以前他掌管着海运,对海运应该很有经验,朱瞻壑想用他,但又有些犹豫,所以想听一听常思宁的意见。

    听到朱瞻壑问起自己那位姑父,常思宁却沉默了片刻,随后这才开口道:“虽然姑父对我们并不好,但至少在我们兄妹最无助的时候,容许姑母收留了我们,所以我虽然不喜欢他,但我也他还是很感激的。”

    “这么说你赞同我用他?”

    朱瞻壑听到这里开口问道。

    “不!若世子你想重启海运,就绝不能用我姑父!”

    没想到常思宁却十分坚定的摇了摇头道。

    “为何?”

    朱瞻壑十分意外,刚才他听常思宁那么说,还以为她要帮航海侯说话呢?

    “身为晚辈,我本不该说长辈的坏话,但我姑父这个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而且为人贪婪,当初掌管海运,就没少收受贿赂,可以说之前海运之所以废除,也和他有很大的关系!”

    常思宁毫不留情的揭发张荣道。

    “竟然是这样!”

    朱瞻壑闻言也大为惊讶,他相信常思宁肯定不会骗自己,毕竟这是家丑,如果不是怕朱瞻壑误用小人,恐怕她也不愿意说出来。

    “好吧,我明白了,那我再去寻找一下别人,毕竟当初参加海运的人还有不少,肯定有人对海运比较熟悉。”

    朱瞻壑点头道。

    告别了常思宁,朱瞻壑转身就来到北镇抚司,并且让人找来与海运有关的人事资料。

    虽然海运这种事,去五军都督府或吏部肯定也有记载,但肯定不如锦衣卫这边的详细。

    朱瞻壑找到张荣的资料,果然发现锦衣卫这边记录着张荣在执掌海运期间,贪赃枉法、胡作非为,也正是因为他的无能和贪婪,才导致海运的亏空越来越大,最终停止了海运。

    要不是因为张荣的父亲于国有功,朱棣早就将他拿下问罪了,所以这几年航海侯府越来越没落,其实完全是因为张荣自作自受。

    “真是不孝子,张赫那么辛苦才好不容易打通了航道,结果全都被你这个不孝子给败光了!”

    朱瞻壑看完张荣的资料也气的一捶桌子怒道。

    不过气归气,朱棣都没处罚张荣,他也不好说什么,更何况对方还是常思宁的姑父,就像常思宁说的那样,张荣对他们兄妹虽然不好,但至少有收留之恩。

    随后朱瞻壑又翻看了一下与海运有关的资料,很快发现一个关键人物。

    “张芾,张荣的堂弟,现任镇海卫指挥使!”

    朱瞻壑看着海运的资料自语道。

    据资料记载,这个张芾是张赫兄弟的儿子,从小父母双亡,跟着张赫长大,十五岁就进入军中,跟随张赫开辟海运航线,立下不少的功劳。

    张赫死后,张荣接手海运,但他是个纨绔子弟,根本不懂海运,因此在最开始,海运一直由张芾帮着张荣打理,当时的海运也是井井有条,从来没有出过差错。

    直到后来张荣看到海运的利益巨大,于是开始胡乱插手,这才导致海运亏空。

    期间张芾劝过张荣,甚至两人还因为意见不合多次争吵,可却没办法改变海运的状况,毕竟张荣是他堂兄,而且是正牌的航海侯,张芾根本争不过张荣。

    最后海运停罢,张芾调任镇海卫指挥使,镇海卫在苏州太仓,那里也是海运的起始点,以前海运的粮草物资,都要通过水陆运到苏州集合。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太仓也是下西洋的,郑和的船队一般也是到太仓集合,经过修缮与补给后,才会正式启航。

    锦衣卫中有张芾的详细资料,朱瞻壑仔细的看了一遍后,感觉此人的确是个人才,他能因功成为一卫的指挥使,虽然和航海侯张赫有关,但也的确立下不少的功劳。

    “刚好要去苏州一趟,到时可以见一见这个张芾!”

    朱瞻壑自语道。

    海运要重启,苏州做为海运的,朱瞻壑肯定要亲自去一趟,以前海运的船只和人员,也都需要亲自考察。

    离开北镇抚司,朱瞻壑回到王府,结果还没坐下,常思宁就派人送来一封信。

    朱瞻壑打开书信,原来常思宁回去后,又询问了一下她姑母常夫人,结果常夫人的反应和她一样,都十分反对朱瞻壑用张荣,坚称用张荣肯定会坏事。

    而且常思宁还在信中说,常夫人向朱瞻壑推荐了一个人,也就是张荣的堂弟张芾,说此人极有才能,对海运更是熟悉,肯定能帮上朱瞻壑的忙。

    “这倒是巧了,看来我的眼光还不错,这个张芾应该不会让我失望。”

    朱瞻壑看完书信也不禁笑道,常夫人不推荐自己的丈夫,而是推荐张芾,由此可见,这个张芾的确是个十分出色的人才。

第二百二十二章 百万仓

    苏州太仓。

    太仓名字的由来有许多种说法,有人说是战国春申君建仓,名东仓,有人说是汉吴王濞建仓,也有人说是三国孙权建的粮仓。

    但无论哪种说法,太仓这里的确是一座十分重要的粮仓,毕竟这里背靠苏杭,又是长江的入海口,水运交通十分方便。

    现在的太仓也同样有一座巨大的粮仓,官名叫海运仓,但民间更喜欢称这里为百万仓,因为据说这里能存储上百万石粮食。

    吴仓头提着一壶老酒,和往常一样,挨个巡视着这巨大的粮仓。

    只见他喝一口老酒,辛辣的酒水入喉,让他的老脸也皱成一团,随即打了个酒嗝,从怀里摸出一根干硬的鱼干,放进嘴里,用仅有的几颗牙齿慢慢的磨着。

    来到一排巨大的粮仓前,吴仓头打开仓门,一股干燥的空气扑面而来,但里面却空空如野。

    “空的!”

    吴仓头带着几分醉意的自语道。

    接着他又打开第二座粮仓,嘴巴再次嘟囔道:“又是空的!”

    一排的粮仓巡视下来,所有粮仓全都是空的。

    接着吴仓头又来到第二排粮仓,里面依然空空如也,其实不光是这里,整个百万仓的粮仓,绝大部分都是空的,也根本用不着每天巡视。

    但吴仓头虽然喝着酒,却依然十分尽责,将每个空粮仓都打开,亲自巡视一遍,如果遇到粮仓破损的地方,他还会记录下来,日后好找人修补。

    就在吴仓头巡视到最后一排仓房时,刚打开一个仓门,只见里面一道黑影扑出来,吓的他连退几步,酒也一下子醒了。

    “喵~”

    黑影落地,竟然是一只瘦骨嶙峋的黑猫,看到吴仓头也不害怕,竟然还十分亲昵的上前,蹲在地上仰头看着他,两只宝石般的眼睛里满是讨巧。

    “原来是你这只黑猫,我还以为你早就饿死了!”

    吴仓头看到黑猫,竟然十分惊喜的道,说着从怀里摸出条鱼干,蹲下来喂给黑猫吃。

    黑猫也不客气,叼着鱼干大嚼起来,看样子也是饿坏了。

    吴仓头看黑猫可怜,也不禁伸手将它抱了起来,这才发现它比看起来更瘦,全身上下似乎都没几两肉了。

    “粮仓空了,老鼠也没了,你这个老伙计也没用武之地了!”

    吴仓头抱着黑猫,一边喂它一边嘟囔道。

    这只黑猫是粮仓养的,专门用来抓老鼠,毕竟只要有粮食的地方,就少不了老鼠,以前粮仓养了不少猫,可是随着粮仓空了,老鼠少了,许多猫也跑了。

    猫如此,人也如此。

    自从去年朝廷停了海运,这偌大的百万仓,也一下子失去了作用,光靠太仓周围的产粮,根本用不了这么大的粮仓,也就今年下西洋的船队经过时,用了一下粮仓,等到下西洋的船队一走,粮仓也再次空了下来。

    所有人都知道,再守着百万仓,也根本没有任何前途可言,因此有门路的人都走了,连主管粮食的提举也调走了,剩下吴仓头带着一些走不了的老弱病残还守着粮仓。

    想到百万仓的现状,吴仓头也不禁叹了口气,随后打开酒葫芦,“咕咚咕咚”又灌了几口辛辣的老酒,这才抱着黑猫继续巡视粮仓。

    不过没走几步,吴仓头忽然看到前面的空地上站着一个人,这让他先是一愣,随即又感觉这个人点眼熟。

    于是吴仓头快步上前,当看清前面站的人时,他也惊喜的叫道:“张指挥使,您怎么来了?”

    前面的人转身,只见对方身材魁梧,看起来四十岁左右,四方脸、浓眉大眼五官端正,看起来一身的正气。

    “老吴,你又在巡视粮仓了?”

    这位张指挥使看到吴仓头也笑着打招呼道。

    “是啊,您也知道,我在粮仓干了一辈子,每天不转一圈就心里难受。”

    吴仓头笑呵呵上前行礼道。

    中年人名叫张芾,现任镇海卫指挥使,以前也掌管着海运,和吴仓头是老相识了。

    “张指挥使您怎么来了,难道朝廷那边有什么动静,是不是咱们海运要重启了?”

    吴仓头说到最后也是两眼放光,他守了一辈子粮仓,当然不希望看到粮仓这么衰败下去,唯有重启海运,才能让粮仓恢复往日的热闹。

    “没有,我就是来看看。”

    张芾苦笑着摇了摇头,他做梦都想重启海运,可是朝廷已经决定改用漕运了,听说去年漕运就十分顺利,成本还比海运低,张芾估计,海运已经被朝廷彻底放弃了。

    听到张芾的回答,吴仓头也叹了口气,随后这才再次道:“来看看也好,往年这个时代,都是粮食最热闹的时候,可现在冷冷清清的,连只耗子都见不到,您看我这怀里的这只猫都瘦成什么样了。”

    张芾看了看吴仓头怀里的黑猫,伸手抚摸了两下,也叹了口气道:“是啊,每年这个时候,都是新粮运到的时候,我还记得新粮运到仓口时,你都会大喊一声‘新粮入仓,然后各地运来的粮食才能进到粮仓之中。”

    “是啊,真让人怀念!”

    吴仓头低语一声,忽然他突发奇想的对张芾问道:“我也好长时间没喊了,要不我再喊一声?”

    “喊!”

    张芾大手一挥道。

    只见吴仓头放下手中的猫,然后挺直腰杆,长吸一口气冲着空旷的粮仓高喊道:“新粮入仓喽~”

    一声高喊,声音在空旷的粮仓中不断回荡。

    吴仓头天生的破锣嗓子,高喊的声音也并不好听。

    但张芾听在耳中,眼前却似乎出现了一辆又一辆的粮车,打着各地的旗号运送到粮仓之中,然后又分批装上海船,从港口出发北上,运送到北京与辽东等地,补充那里的军需之用。

    “大伯,侄儿对不住您!”

    张芾眼眶含泪的低语一声,北上的这条海路,是他大伯张赫冒险开辟出来的,也是他大伯最大的功绩,甚至因此封侯,可惜现在海运停了,粮仓也空了,以前运粮的大船,现在只能停靠在港口一天天的腐朽下去。

第二百二十三章 刘家港

    “新粮入仓喽~”

    张芾离开百万仓时,身后依然不断传来吴仓头的呼喊声,他喝醉了,依着粮仓在发酒疯。

    相比于随性的吴仓头,张芾却感觉憋屈的要命。

    他自幼父母双亡,是大伯亲手将他抚养长大,教他读书习武,可以说在他心中,大伯就是自己的父亲。

    海运是大伯张赫最大的功绩,从这里运到北方的粮草,支撑着大明北方军队的补给。

    太祖皇帝北伐灭元,需要的粮草就是从海上运过去的,当今陛下几次北伐,粮草物资也大半走的海运。

    可是去年海运却被废除了,张芾明知道海运并没有什么大问题,主要是他那位堂兄胡作非为,才导致海运亏空,可却没什么办法,毕竟那是他堂兄,他总不能进京去告他堂兄的状吧?

    想到这里,张芾也是长叹一声,伯父一生的心血被毁,偏偏还毁在他的亲生儿子手里,这难道说都是命吗?

    带着一肚子的心事,张芾骑马来到了刘家港,也叫太仓港。

    这里是长江南岸最大的港口,无论是海运还是下西洋,都会在这里停靠,另外海外的使节进京,也同样要在刘家港休整,因此这里也被人称为天下第一港。

    张芾来到港口,自从下西洋的船队离开后,整个港口就显得冷清多了,而在港口的一角,停靠着上百艘海船,这些就是用于海运的粮船。

    相比下西洋的宝船,这些粮船就显得“圆润”了许多,一个个都是大肚子,看起来矮矮胖胖的,不装粮的时候,吃水也比较浅。

    这些粮船都是特制的,主要用于装载粮食之用,行驶起来比较平稳,但速度比较慢,也没办法改成战船,所以现在全都闲置在港口。

    张芾下了马,迈步来到这些运粮的海船前,只见这些船体高大,一个个都如同小山一般。

    但走近就会发现,船体上的木头已经有了几分老化,吃水的位置,更是长满了水藻。

    这些船已经在港口停放了整整一年,因为缺少人手打理,这些船正在迅速老化,估计最多三五年,这些船就彻底不能用了。

    张芾伸手拍了拍坚固的船体,随后长叹一声。

    这些船就像房子一样,有人住的话,哪怕房子再破,但至少看起来有人气,坏的也比较慢,可只要没有人住,哪怕再新的房子,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变得荒芜破败。

    “咚咚~咚咚~”

    就在这时,张芾忽然听到不远处传来一阵奇怪的声音,似乎有人在敲击着什么?

    这让张芾也眉头一皱,以为有人要偷船上的东西,虽然船空了,但船上的木头还挺值钱的。

    于是张芾迈步上前,很快找到发出声音的船,于是他迈步来到船上,却只见一个头发花白的身影,手中举着锤子正在修补着一处破掉的甲板。

    “刘老哥?”

    张芾看到这个身影有些眼熟,于是试探着叫了一声。

    头发花白的老者闻言扭头,当看到张芾时,也惊讶的笑道:“少将军您怎么来了?”

    “真的是你!”

    张芾十分惊讶道。

    眼前这位刘老哥曾经是他大伯的亲兵,多次跟随航海侯北方运粮,张芾从小跟着航海侯长大,这位刘老哥还教过他武艺,因他是航海侯的侄子,所以刘老哥这些人就一直称他为少将军。

    “你不是下西洋了吗,怎么在这?”

    张芾看到刘老哥再次惊讶的问道。

    之前下西洋时,各家勋贵也组织了船队,到处招募出过海的人,刚巧海运停了,于是这些参加过海运的人全都成了香饽饽,哪怕你是军籍,只要你点头,那些神通广大的勋贵照样能把你挖走。

    而据张芾所知,以前海运的那帮老兄弟,几乎全都被各家的勋贵瓜分一空,所以他看到刘老哥才会这么惊讶,以对方的经验,只要愿意参加勋贵的船队,肯定能拿到一笔天价的报酬。

    “我让我家老大去了,我这一把老骨头,就不去凑下西洋的热闹了,毕竟咱们这些老伙计还停在港口,不能没有人照顾。”

    刘老哥站起来,一瘸一拐的走过来笑道。

    他的腿早些年受了伤,所以前几年从军中退了下来,由家中的长子顶替。

    “你……”

    张芾闻言也是鼻子一酸。

    别看刘老哥腿脚不好,但他多次出海,航海经验丰富,只要愿意下西洋,肯定比他儿子挣得多,但他却宁愿守着这些运粮的海船也不去,估计也是舍不得这些老伙计。..

    “少将军,咱们以后还能出海吗?”

    刘老哥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带着几分希冀的问道。

    他之所以留下来,其实就是想等着朝廷重开海运,毕竟他跟随老航海侯干了一辈子,对于他来说,这条海路就相当于自己的命一样。

    “不……不好说,朝廷那边暂时还没有消息!”

    张芾本想说“不可能了”,但话到嘴边,他又改变了想法,因为他实在不忍心让刘老哥失望。

    刘老哥也不傻,看到张芾的表情也能猜到一二,不过他也没有再追问,当下强笑一声道:“少将军,今天咱们就不说这些不高兴的事了,不光我在这,还有几个老兄弟也和我一样,都留在这里照看船只,咱们一块喝上几杯如何?”

    “还有人?”

    张芾闻言更加惊讶,随后刘老哥带着他下船,来到另外几条船上,叫下七八个老卒,都是当年出海的老兄弟,他们见到张芾也都十分高兴。

    于是张芾做东,带着这帮老兄弟来到港口的一个酒馆里,叫上几个硬菜,一帮人边喝边聊着当初出海时的风光。

    看着这帮头发花白的老兄弟,张芾也感觉眼睛发热,海运停了,只剩下港口那些没人要的运粮船,以及这帮念旧情的老兄弟们了。

    想到这里,张芾也放开了,与一帮老兄弟们连连举杯,他好久都没有这么敞开的喝酒了。

    不过就在张芾喝到微醺之时,忽然只见一个亲兵飞奔而来禀报道:“启禀指挥使,京城来人,要您火速回镇海卫!”

第二百二十四章 齐先生(上)

    张芾急匆匆的赶到镇海卫指挥府,却见京城来人是一个信使,带来一个让他十分震惊的消息。

    “汉王世子要来镇海卫?”

    张芾对这个消息百思不得其解。

    汉王世子他当然知道,毕竟下西洋的船队就是从镇海卫出发的,许多船只都打着汉王府的旗号,他手下海运的将士,也有不少被汉王府招募走了。

    只是让张芾想不通的是,汉王世子这种大人物,为什么要来自己这种小地方,而且还点名让他准备迎接,朱瞻壑已经在来的路上了,明天就能到达。

    张芾想来想去,最后还是觉得此事太过蹊跷,于是他来到府后的一座独立小院门前,上前敲了敲门道:“齐先生在吗?”

    “请进!”

    只见院子里传来一个中年男子的声音。

    张芾推门走了进去,只见院子中的凉亭之中,一个中年书生坐在亭中,一手拿着扇子,一手执着书卷,当看到张芾进来时,他这才放下了手中的书卷。

    “将军你不是去百万仓了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齐先生看到张芾也站起来笑着问道。

    镇海卫和太仓虽然在一个地方,但毕竟还有些距离,而且张芾去百万仓肯定也会去刘家港,以齐先生的估计,他最快也要明天才能回来。

    “遇到一件怪事,让我不得不提前回来。”

    张芾迈步来到亭中直接说道。

    这位齐先生是他的幕僚,几年前他遇到还在教书的齐先生,与对方相谈甚欢,于是就请对方入府成为自己的幕僚,许多事情都会征求他的意见。

    “怪事?”

    齐先生闻言也露出感兴趣的神色。

    “刚才接到消息,说汉王世子明天要来,而且还点名让我前去迎接,你说这事怪不怪?”

    张芾将自己想不明白的事情讲了出来。.q

    “汉王世子!”

    齐先生闻言却一下子站了起来,似乎十分的震惊。

    “先生你怎么了?”

    张芾也吓了一跳,平时齐先生都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从来没见他如此失态。

    “没什么,就是最近老是听闻汉王世子的大名,现在听说他要来,我也十分惊讶。”

    齐先生很快恢复了冷静,说着又坐了下来。

    “我也是这么想的,之前下西洋的时候,那些勋贵就打着汉王府的旗号,而且我还听说,那些勋贵的商船之所以能跟着一起下西洋,就是汉王世子求的情,现在他来镇海卫,是不是也和下西洋有关?”

    张芾想来想去,也只想出这么一个有可能的推断。

    “下西洋的船队都已经出发这么久了,如果世子要来,应该早就来了,而且以他的身份,也实在没必要亲自跑一趟。”

    齐先生却摇了摇头,并不赞同张芾的推断。

    “如果不是下西洋,那会是什么事?”

    张芾说到这里,忽然想到朱瞻壑与堂兄张荣的内侄女订婚了,但这和自己也八杆子打不着啊?

    “世子点名要将军你亲自迎接,所以这件事肯定和将军有关!”

    齐先生却很快分析出朱瞻壑此行来的重点。

    “和我有关?我一个小小的镇海卫指挥使,何德何能让一位世子亲自跑一趟?”

    张芾更加不解的问道,虽然他这个指挥使也算是军中的中层,但和世子的身份相比,还是相差太远了。

    “海运!”

    刘先生却忽然微微一笑道,除了海运外,张芾身上再也没有值得让朱瞻壑关注的地方了。

    “海运?先生你说世子是为海运而来?难道说朝廷要重启海运了?”

    张芾兴奋的跳起来,一向稳重的他,这时也满脸的狂喜之色,这可是他做梦都想的事情啊!

    “虽然只是我的推断,但我有六七成的把握。”

    齐先生摇着扇子,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先生你怎么这么肯定?”

    张芾在兴奋过后,这时也冷静下来,随后又有些怀疑的问道,毕竟自从海运停了之后,他做过太多重启海运的梦了,可每一次都十分的失望。

    “将军你刚才也说了,下西洋的事和汉王世子有关,甚至还是他向陛下求情,才能让各家勋贵的商船跟随下西洋,这说明了什么?”

    齐先生摇着扇子再次问道。

    “说明……他和各家勋贵的关系很好,或者他想借此收买人心?”

    张芾苦思片刻这才试探着问道。

    “呵呵,说明这位世子殿下对海外之事很感兴趣,他让勋贵们下西洋,其实就是想借此打开海禁,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海贸之中,而不是由朝廷独揽。”

    齐先生笑呵呵的纠正道。

    “海禁和海运有什么关系?”

    张芾还是不明白齐先生的意思,毕竟他虽然精明强干,但毕竟是个武将,对这些弯弯绕的东西实在不擅长。

    “当然有关系,无论是海禁还是海运,都和大海有很大的关系,他想打破海禁,就必须让朝廷更加积极的投身于大海之中,下西洋是个契机,海运同样是个契机。”

    齐先生说到这里,伸手一指张芾继续道。

    “将军你之前参与海运多年,特别是在老侯爷去世后,海运更是全靠你支撑着,所以汉王世子指名要见你,肯定和海运有关!”

    “有道理啊,我一个小小的指挥使,恐怕也只有海运这件事,才能入得了汉王世子的法眼了!”

    张芾闻言也是一拍巴掌,终于明白了过来。

    “恭喜将军了,这次世子前来,海运恐怕就要重启了,到时将军定会得重用!”

    齐先生说着站起来,向张芾深施一礼道。

    “先生客气了!若重启海运,张某也需要先生这样的人才,日后若有机会,定要举荐先生入朝为官!”

    张芾这时也激动的说道。

    听到张芾要举荐自己为官,齐先生则是笑了笑并没有说话。

    第二天一早,张芾穿戴整齐,亲自带人前往刘家港等候朱瞻壑的到来。

    一直等到中午时分,只见数条官船顺流而下,上面打着汉王府的旗号,而在船头的位置,一个青年迎风而立,正是从京城赶来的朱瞻壑。

第二百二十五章 齐先生(下)

    “世子请!”

    刘家港中,张芾为朱瞻壑接风洗尘,不停的连连劝酒,显得十分的热情。

    朱瞻壑与张芾闲聊了几句,这才进入正题道:“张指挥使,我这次前来,是想和你商量一下海运的事!”

    果然如此!张芾心中大喜,随即坐直身子正色道:“世子请讲!”

    “去年因一些事情,导致海运停了,但我觉得海运关系重大,因此再次向皇爷爷建议,要重启海运,不知张指挥使可愿助我一臂之力?”

    朱瞻壑笑呵呵的说出自己的来意道。

    “下官愿为世子效犬马之劳!”

    张芾当即站起来双手抱拳大声道,他等的就是朱瞻壑这句话。

    看到张芾如此兴奋,朱瞻壑在高兴之余,却又感觉有点不太对劲,因为他发现张芾虽然兴奋,但这种兴奋好像是在意料之内,似乎他对重启海运的事并不意外?

    “张指挥使,你是不是早就知道重启海运的事?”

    朱瞻壑好奇的问道。

    “这个……”

    张芾一惊,他刚才太高兴了,竟然忘了掩饰,不过这也没什么可隐瞒的。

    于是张芾再次拱手道:“启禀世子,昨日听说您要来,我就与身边的幕僚商量了一下,他猜测您很可能是为了海运而来,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你身边的幕僚竟然能猜到我此行的目的?”

    朱瞻壑闻言也十分惊讶,因为重启海运的事他并没有大肆宣扬,知道的人也十分有限,却没想到张芾身边的一个幕僚竟然能猜到。

    “张指挥使,你的那位幕僚叫什么名字,今日可来了?”

    朱瞻壑好奇的问道,他很想见一见这个未卜先知的幕僚。

    “我的幕僚名叫齐成,以前以教书为生,后来我与他一见如故,所以就请他入府做了幕僚,世子若想见他,等下回到府中我可以为你们引见!”

    张芾看到朱瞻壑对齐先生感兴趣,当即也十分高兴的道。

    他本来就想举荐齐先生为官,如果能得到这位世子殿下的重视,那齐先生的仕途可就更顺利了。

    “好啊,那就有劳张指挥使了!”

    朱瞻壑也没有客气,当即点头道。

    他也想多招揽一些人才,现在可以帮自己,日后也可以送到天竺去帮朱高煦,毕竟那边可太需要人了。

    随后朱瞻壑又向张芾询问了一下海运的情况,特别是海运仓和海船,那是海运的根本。

    张芾详细的介绍了一下海运的情况,朱瞻壑也听得十分认真。

    当得知百万仓和海船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后,朱瞻壑也松了口气,只是海运的人员流失不少,主要是被下西洋的勋贵招走了。

    不过影响不是很大,因为张芾还在,他手下还有一批多次参加海运的将士,到时只要再多招募一些人员,完全可以重启海运。

    当然耳听为虚,朱瞻壑还是打算明天巡视一下百万仓和海船,这也是他来苏州的主要目的。

    酒宴过后,张芾热情的请朱瞻壑到自己的指挥使府休息,顺便给他介绍一下齐先生。

    于是朱瞻壑随同张芾来到镇海卫指挥使府,张芾本想请齐先生过来拜见,但朱瞻壑得知齐先生就住在府后,而且平时不喜欢外出时,也觉得自己应该做足礼贤下士的姿态,于是亲自来到齐先生的住处拜访。

    张芾上前敲门,朱瞻壑在旁边等候。

    但奇怪的是,张芾敲了几次,院子里却无人回应,这让他不禁低语道:“奇怪了,平时齐先生很少外出,怎么会不在家?”

    “若齐先生不在,那今天就算了,改日再见也不迟。”

    朱瞻壑看到对方不在,于是笑着开口道。

    张芾也觉得遗憾,毕竟他还想帮齐先生引见一下,只要能攀上朱瞻壑这根高枝,日后入朝为官可就顺利多了。

    就在张芾与朱瞻壑正准备离开之时,却只见迎面有一个中年人走来,张芾见到对方也十分惊喜的上前道:“齐先生你终于回来了,快来拜见一下世子!”

    朱瞻壑这时也在打量着这位齐先生,只见对方四十岁左右,长方脸,五官端正,颌下三缕长须,看起来斯斯文文的,带着一团书生气。

    “草民齐成,拜见世子殿下!”

    齐成这时也迈步上前,郑重的向朱瞻壑行礼道。

    “齐先生不必多礼!”

    朱瞻壑也十分客气的道,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不知为何,他总感觉对方有点眼熟。

    随后齐先生请朱瞻壑进到家中,三人在客厅分宾主落座,齐先生也亲手烹茶。

    “听齐先生的口音,似乎不是苏州本地人吧?”

    朱瞻壑忽然向齐先生问道。

    “启禀世子,我本是蜀人,年轻时四处游历,后来才在苏州安家落户。”

    齐先生回答道。

    “原来如此,我听张指挥使说,齐先生之前帮他管理海运,许多海运的条例皆出自先生之手?”

    朱瞻壑先是点头,随后再次问道。

    “将军太夸奖我了,海运之事主要是将军在做,我也只是在背后帮他出谋划策而已。”

    齐先生十分谦虚的回答道。

    “齐先生你就不要谦虚了,当初要不是你,海运恐怕也坚持不了那么久。”

    张芾这时插嘴道。

    因为他堂兄张荣的胡作非为,导致海运的亏空越来越多,多亏了齐先生帮他尽力补救,但人力有穷尽,再怎么补救也只能帮海运撑到了去年。

    朱瞻壑知道其中的原因,心中对张荣也更加恼火,要不是对方是常思宁的姑父,他早就想办法将对方问罪了。

    随后朱瞻壑又询问了一下齐先生对重启海运的看法,对方也十分赞同,并且将自己对海运的一些具体规划也讲了出来。

    朱瞻壑与齐先生越聊越投机,在海运这方面,两人的想法十分相似,甚至有些话虽然没有明说,但朱瞻壑感觉得出来,齐先生对大明的海禁政策也并不赞同。

    聊到最后,朱瞻壑忽然站起来道:“齐先生,明日我要巡视一下海运仓与海船,顺便也想游览一下苏州的美景名胜,不如你也一起陪同如何?”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4546/ 第一时间欣赏吾父朱高煦最新章节! 作者:北冥老鱼所写的《吾父朱高煦》为转载作品,吾父朱高煦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吾父朱高煦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吾父朱高煦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吾父朱高煦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吾父朱高煦介绍:
朱棣:我大哥死了,皇位有德者居之,我要造反!
朱高煦:我大哥也死了,那个皇位本来就是我的,我也要造反!
朱瞻壑:我大……呸!我就是大哥,我还没死呢,但做为朱高煦这个作死小能手的嫡长子,我感觉自己也离死不远了。吾父朱高煦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吾父朱高煦,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吾父朱高煦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