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吾父朱高煦TXT下载吾父朱高煦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吾父朱高煦全文阅读

作者:北冥老鱼     吾父朱高煦txt下载     吾父朱高煦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百四十一章 京官(上)

    天亮了,工部主事何玉起床,看着破旧的窗台,以及房间中简陋的家具,他也是久久不语,甚至感觉有点心酸。

    虽然他只是个从六品的小主事,算是六部中最底层的官员,但好歹也是京官,比县令可强多了,想当初他们同一科的进士,许多人都只能分配到外地做县令,唯有他运气后,被分配到工部成为主事,当时引得不少人羡慕。

    “唉~,还不如当初去地方上做县令呢,至少人家有个县衙居住,我这算是什么?”

    何玉叹了口气,掀开被子站起来穿好衣服,这才推开门来到院子里。

    说来也巧,对面的厢房这时门一开,一个中年人也走了出来,看以何玉也立刻打招呼道:“何兄早啊!”

    “吴兄!”

    何玉也笑着与对方打招呼道。

    对面的中年人名叫吴进,是礼部的主事,两人不但是同科进士,而且志趣相投,这次迁都一起来到北京,因为囊中羞涩,于是就一同租了这套院子。

    何玉与吴进打了水,一边洗漱一边闲聊。

    “何兄,你的家眷什么时候进京?”

    吴进一边洗脸一边问道。

    “已经在路上了,毕竟我的俸禄你也知道,根本支撑不起两份租金,只是光是路费,就把我这几年的积蓄全都花进去了。”

    何玉叹了口气回答道。

    像他这种六品的小主事,出身又不太好,以前在南京也根本买不起房子,现在来到北京,他又要租房子,所以他的家人就把南京的房子退了,打算尽快来北京与他会合,到时就能少点开支。

    而且更坑的是,何玉来北京是跟着朱棣一块来的,倒是不用花钱,但他的家眷朝廷却不管,所以何玉的家眷还要自己花钱来北京,光是这一路的花销,就不是个小数目。

    “那你的房子找好了吗?”

    吴进再次问道。

    现在他们租的这套院子,一共也就两间厢房,何玉家中有八口人,肯定住不下,到时还要重新找个大一点的房子。

    “正在找,但北京城虽大,房子却不好找,特别是咱们这么多官员一同来北京,到处都有人在四处找房子,我一个小主事,想找到适合的房子实在太难了。”

    何玉再次叹了口气道。

    看到何玉为难的样子,吴进也叹了口气,其实他知道,房子之所以难找,主要是何玉没钱,朝廷给的俸禄本就不高,而且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宝钞,现在宝钞贬值的厉害,绝大部分官员的日子都过的紧巴巴的。

    “何兄,我手里还有些余钱,如果你钱不够的话,尽管开口!”

    吴进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开口道。

    吴进的出身比何玉强一点,他家是个小地主,家里有几百亩良田,如果在乡下,生活倒还富足,但在万物皆贵的京城,那点田地根本不够看的。

    “多谢吴兄的好意,不过你也有一家子要养活,而且你儿子不是马上就要取亲了吗,所以你的钱还是留着吧!”

    何玉虽然心动,但还是婉言拒绝了吴进的好意。

    听到何玉这么说,吴进也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洗漱过后,两人到外面买了早饭,然后回到院子里边吃边聊。

    他们都是独身来到北京,身边连个家人都没有,更没有人给他们做饭,所以只能花钱买,这也是一笔开销,幸好中午那顿可以在衙门里吃,倒是不用花钱。

    “何兄,你们工部可是个肥差,不像我们礼部,简直是个清水衙门,要我是你的话,说不定早就忍不住抹点油水了。”

    吴进喝了一口粥,然后吃着咸菜向何玉说道。

    虽然这话说的不好听,但他们两人交情莫逆,想什么就什么,也没什么忌讳。

    “唉,其实我也想过,但又觉得对不起自己读的那么多年的圣贤书,而且锦衣卫和都察院都不是吃素的,我要是出了事,我家中的老母妻儿可怎么活?”

    何玉长叹一声道。

    工部主持各种工程,身为主事,虽然品级不高,但手中却有实权,如果何玉真想捞钱,机会简直太多了,但他这个人比较清正,另外胆子也不大,所以实在不敢伸手。

    “其实吧,也就咱们京城这边不好捞钱,我有个同窗,比咱们晚几年中的进士,在徐州那边做县令,家境比我差多了,结果现在人家家里穿金戴银的,老家那边买了几千亩的良田,你说他的钱都是哪来的?”

    吴进说到最后也是愤愤不平。

    人最怕的就是比较,看着以前远不及自己的朋友,忽然发家致富,自己却只能喝粥啃咸菜,这种落差是个人都受不了。

    “这也就是一时侥幸,如果被朝廷查到的话,恐怕少不得一个家破人亡,咱们还是别冒那种险了!”

    何玉听后却还是摇了摇头道。

    “唉,我也不是非要大富大贵,可咱们十年寒窗苦读,好不容易才考中进士,当年也是风光无限,可结果怎么样,到现在竟然混到喝粥吃咸菜的份上了!”

    吴进越说越气,最后把粥碗往桌子一顿,再也吃不下去了。

    何玉听到这里也心里难受,但他还是默默的把粥喝完,毕竟他从小穷苦,是父母咬牙供他读书,这也让他养成从来不浪费一粒粮食的习惯。

    “万般皆由命,吴兄你就不要抱怨了!”

    何玉把粥碗放下,这才低声向吴进劝道。

    “是,这的确都是命,就拿北京的宅院来说吧,咱们哥俩连租个大点的宅子都租不起,可是你看看人家汉王府,听说光是外城的宅子,就买了几百座,人比人真是气死人!”

    吴进依然气呼呼的道。

    汉王府囤积宅子的事早就传遍京城了,特别是在一些官员之中,引发了许多人的不满,毕竟有钱的买不到,没钱的看着眼红,所以最近不少人上奏本弹劾汉王府。

    “像汉王府这种事,咱们这种六品小官就更别想了,其实不光是汉王府,其它的勋贵哪个不在囤积田产?”

    何玉却摇了摇头回道,不过在言语之间,依然能听出他心中的几分不满。

第二百四十二章 京官(下)

    吃了一顿并不愉快的早饭,何玉来到工部点卯,这才来到自己的公事房处理公务。

    虽然何玉只是个小小的主事,算是六部中最底层的官员,但手中的职权可不小,比如他现在负责建造皇城的材料采购,每天都是几千上万贯的开支从他手中过。

    相比之下,吴进的礼部可就真是个清水衙门了,几乎没有什么油水可捞,所以吴进平时也十分羡慕何玉,要是他在何玉的位置,说不定早就忍不住下手捞钱了。

    何玉每天看着这么多钱进出,说不心动是假的。

    “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何玉看着手中的账册,低声嘟囔一声道。

    这是当初他来工部时,一位老主事经常叮嘱他的话。

    但很可惜,那位清廉了一辈子的老主事,最后还是忍不住伸手了,仅仅一年时间,就捞到无数的金钱,可也带来了杀头的大祸,最后事发被查,落得一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当时何玉还曾经去狱中探望过那位老主事,而且他还十分不解的询问对方,为什么要伸手?

    可惜老主事回答他的只是一个苦笑,到死都没有再说一句话。

    这个问题曾经困扰何玉好长时间,直到现在,他才终于体会到老主事的心境,自己辛辛苦苦一辈子,却连温饱都无法保证,与其窝窝囊囊的活着,还不如冒险搏一把。

    “咚咚~”

    就在这时,忽然只听门外传来敲门声,紧接着一个老吏推门走了进来。

    “什么事?”

    何玉看到这个老吏也立刻问道,这个老吏名叫王仁,算是他手下的得力助手。

    “主事,硬木行的钱东钱掌柜,想请您晚上去梦香楼一聚!”

    王仁来到书案前,低声开口道。

    “不去!”

    何玉想也不想就拒绝道。

    修建皇城要用到不少的木料,而何玉手握着采购大权,因此那些商人也一个个上赶着巴结,甚至有人争抢着送礼,但何玉可不敢收,甚至对这些商人也敬而远之,免得惹祸上身。

    “主事,钱掌柜还是很诚心想请您的,您不如就去一趟,毕竟他家的木料不但质量好,而且还比别家便宜。”

    王仁却没有立刻走,反而开口劝道。

    做为何玉的老下属,他当然知道何玉现在的处境,当然最重要的是,他可是收了钱掌柜的好处,自然也要帮对方说话。

    “木料质量好,还比别家便宜,这可能吗?”何玉却冷哼一声反问道,“你告诉那个姓钱的,本官可不吃他那一套!”

    看到何玉拒绝的如此干脆,王仁却并不着急,只见他伸手从怀里摸出一张纸条,然后放到何玉面前道:“主事,您先看看这个!”

    何玉一愣,看了一下纸条,只见上面写着一个地址,好像距离皇城不算太远。

    “这是什么地方?”

    何玉眉头一皱问道。

    “这是一处宅子,一座三进的大宅子,钱掌柜说了,只要您愿意赴宴,这座宅子就是您的了!”

    王仁再次低声说道,眼睛中也闪烁着精明的光芒。

    “我……”

    何玉想要拒绝,但话在嘴里,却无论如何也说不出口。

    他想到自己租住的那个破旧的小院子,想到即将来京城的老母妻儿,想到朋友吴进说的那些话,更想到传说中汉王府名下的几百座宅子……

    可以说何玉现在是心思百转,脸上的表情也变幻不定。

    一座宅子,那是他做梦都想要的东西,有了这座宅子,至少可以让家人有安身之处,日后再也不必为租房而苦恼。

    甚至哪怕日后不做官了,至少也有一座宅子能够安身,如果回老家,卖掉京城的一座宅子,就足够他养老了。

    王仁是个人精,看到何玉脸上纠结的神情,当即也是暗自一笑,随后也没有再说什么,而是悄悄的退了出去,因为他知道,很少有人能拒绝这样的诱惑。

    何玉看着桌案上这张小小的纸条,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地址,但在他眼中,却好像看到一座魂牵梦萦的宅子,几次伸手想要去抓,但却又有些不敢。

    但最终何玉终于还是伸手,将纸条紧紧的抓在手中。

    “不过就是吃顿饭而已!”

    何玉低声自语道,似乎是在为自己找理由,也可能是在为自己打气。

    整整一上午,何玉都显得心神不宁,甚至处理公务也接连出错,脑子里一直在想着纸条上的地址,以及地址背后的那座宅子。

    中午的时候,各个衙门都会提供午饭,工部也不例外,而且饭菜还比较丰盛,算是明朝官员难得的福利之一。

    以前午饭时,何玉都会尽量多吃一些,有时还会厚着脸皮打包一些,这样连晚饭钱都省了。

    不过今天的午饭,何玉却吃的心不在焉,勉强吃几口就吃不下了。

    带着一肚子心事,何玉正准备回自己的公事房休息一下,却没想到就在这时,忽然只见有人一脸狂喜的跑进衙门大叫道:“喜事!大喜事,朝廷要给咱们发补贴了!”

    “补贴?什么补贴?”

    有人不解的问道,何玉这时也停了脚步。

    “安家……安家补贴,据说陛***恤咱们从南京迁到北京,肯定安家不易,所以每个随陛下迁来北京的官员,都有一笔丰厚的补贴!”

    报信的人再次欣喜的叫道。

    “真的!”

    在场的所有官员全都露出惊喜之色,虽然有些官员出身富豪,不缺那点钱,但也有与何玉一样,家底十分微薄,都正在为生计发愁呢。

    “不光是安家补贴,据说咱们以后除了俸禄外,还会有各种补贴和奖金,换句话说,咱们以后每月的收入可都要大涨了!”

    报信的人这时再次说出一个更大的好消息。

    这个消息一出,在场的所有官员竟然出现一个诡异的安静期,紧接着这才“嗡”的一声,所有人都开始兴奋的议论起来。

    当然也有人怀疑,但报信的人却拍着胸脯保证,这是他从户部那里打听到的消息,绝不会有假,这下也终于引爆了所有人热情,饭也不吃了,全都在讨论俸禄增加后该做些什么。

    何玉混在人群之中,激动的热泪盈眶,随后他悄悄的将怀里的纸条捏成一团,然后扔到一个无人注意的角落里。

第二百四十三章 房贷

    “世子早!”

    早朝,朱瞻壑刚到午门,只见在这里等候的百官就纷纷向他行礼打招呼,一个个都是笑脸相迎。

    朱瞻壑一边还礼,一边却又有点莫名其妙。

    因为就在前两天,朝中还有不少官员弹劾他囤积北京的田产,那些弹劾的奏本在朱棣的书案上摆了厚厚的一摞。

    可是今天这些官员却一个比一个热情,见到他都是满脸带笑,甚至有人还露出感激之色,搞得朱瞻壑都糊涂了。

    最后朱瞻壑来到最后面,只见夏元吉站在首班,这时也笑呵呵的看着他。

    内阁大臣不分主次,谁当值谁就站在前面,另外金忠年纪大了,精力大不如从前,因此朱棣特许金忠不用上早朝。

    “夏尚书,这是怎么回事?”

    朱瞻壑凑到夏元吉身边,然后指了指后面长长的文武百官问道,他都怀疑自己是不是没睡醒了?

    “世子你建议设立养廉银,此举惠及百官,大家自然也念着世子你的好!”

    夏元吉笑呵呵的道。

    做为户部尚书,夏元吉以前也不是没考虑过给官员增加俸禄,但这事涉及到太祖皇帝定下的规矩,哪怕朱棣也不好更改,更别说他了。

    却没想到朱瞻壑另辟蹊径,设立了一个养廉银的名号,一下子就把问题给解决了。

    “养廉银的事已经传出去了?”

    朱瞻壑一愣,终于明白了怎么回事,难怪所有人都对自己这么客气,毕竟他可是帮着所有官员加工资的人。

    “这种好事当然瞒不住,而且不瞒世子,这次迁都可是把不少官员的家底都耗光了,有不少人甚至都要去当铺典当东西度日了,幸好这养廉银下来了,这让大家的日子终于好过了!”

    夏元吉说到这里也有些感慨。

    不说别人,夏元吉自己也出身微寒,他父亲只是个教谕,而且早早去世,他和母亲相依为命,哪怕现在官至户部尚书,每天从他手中过的钱财数以万计,但他从不敢贪墨一文,平时只靠着俸禄,虽然衣食无忧,但随着儿孙成家,他家的日子也有些紧巴。

    幸好现在有了养廉银,夏元吉给自己算了笔小账,估计自己每年的收入会比以前增加三四倍,这下手头一下子就宽裕起来了。

    “百官接受了养廉银的好处,希望他们也能记住养廉银这个名字!”

    朱瞻壑闻言也同样有些感慨的道。

    其实他也知道,养廉银并不能解决贪污腐化的问题,但至少能让那些在中间摇摆的官员,有一个选择的机会。

    时辰到了,百官排着队伍进入皇城,最后在奉天门朝见朱棣。

    不过今天的朝会却无比和谐,各部官员纷纷上书,赞扬朱棣设立的养廉银,哪怕平时嘴最毒的御史,这时也一个个像是抹了蜜似的,几乎快把朱棣夸成千古一帝了。

    早朝结束后,朱瞻壑正准备离开,没想到一个不认识的官员找到他。

    “世子,在下户部员外郎武宏,想和您商量一件事。”

    武宏显得有些局促,但还是开口道。

    “武员外郎有何事?”

    朱瞻壑好奇的问道。

    “是这样的,在下在宣武门旁边看中一所宅院,也亲自去看过,十分的中意,后来听牙人说,那所宅院是汉王府所有,我有意买下,只是……”

    武宏说到这里忽然脸一红,似乎有点说不下去了。

    “武员外郎有话尽管开口,你是不是觉得价格太高?如果你真想买的话,我可以让人给你便宜一点。”

    朱瞻壑十分豪爽的挥手道,毕竟现在自己刚落得一个好名声,而且这个武宏还是夏元吉的手下,怎么着也得给点面子。

    “便宜一点当然更好,但……但下官的钱还差一点。”

    武宏再次不好意思的道。

    “你差多少?”

    朱瞻壑再次问道,如果差的不多,他也不是不能再降一点。

    “差……差一半。”

    武宏红着脸低声道。

    朱瞻壑无语,差一半也敢说差一点?你们户部都是这么算账的?

    武宏也看出朱瞻壑的脸色不对,当即解释道:“世子息怒,在下是这么想的,您看我现在付一半的钱,然后把自己的养廉银抵押给您,我每年只拿最基础的俸禄,我算过了,只要十年,就能把剩下的一半还清!”

    朱瞻壑闻言也十分惊讶,这个武宏不愧是户部的官员,管钱的人脑子就是灵活,竟然领先世界几百年,无师自通想到了还房贷的方法,真是个人才啊!

    “这个办法倒是挺新奇了,这样吧,我回去考虑一下,无论是否可行,我都会派人通知你!”

    朱瞻壑想了想这才开口道。

    房贷虽然有点超前,但也不是不能做,关键是怎么做,这需要朱瞻壑好好考虑一下。

    “好,那我等着世子您的好消息!”

    武宏也是个精明人,看出朱瞻壑有些意动,当即也十分高兴的答应道。

    晚上回到家中,朱瞻壑把马安叫来,询问了一下北京城中的房产生意。

    结果还真是出乎他的预料,自从养廉银的事情公布后,想要买房产的官员一下子增多了。

    这些官员大多是有一些资产,但却又不多,以前因为俸禄微薄,不敢乱花钱,现在有了养廉银,收入大增之下,一下子将他们的购买力释放出来了。

    不过这些官员也和武宏一样,手中虽然有点钱,但离全款买房还是有些差距,至于借钱,无论哪个时代都是一件难事。

    当然也有一些钱庄、寺院专门做放贷的生意,但这帮人一个个都是吸血鬼,九出十三归都已经是良心价了,有时放出去一文钱,甚至要收回十倍的收益。

    而且身为官员,他们也要顾忌自己的脸面,一般不会大张旗鼓的去借钱,这也导致许多人看着中意的房产眼馋,却在短时间内凑不够买房的钱。

    了解过上面的情况后,朱瞻壑立刻就想成立一家银行,把房贷的生意做起来,毕竟他现在实在太缺钱了。

    但朱瞻壑很快又冷静下来,因为他发现房贷的生意虽然能做,但却不是他一个人能做的,必须得考虑一些影响才行!

第二百四十四章 开银行

    之前朱瞻壑囤积北京城的田产,引得不少官员上书弹劾,对此他根本不在乎。

    现在养廉银的事情曝光,朱瞻壑却一下子成为官员们的大恩人,所有官员都在夸赞他这个汉王世子体恤百官,对此他也可以不在乎,但却要考虑一下影响。

    之前囤积田产时,朱棣随口说了一句,汉王府名下的田产几乎可以和皇庄相比了,可能他并没有其它的意思,但对朱瞻壑来说却是个警示。

    现在朝堂上下的所有官员,都在念着朱瞻壑的好,如果这时朱瞻壑再开个银行,给官员们放贷,成为许多官员的债主,恐怕就算是朱棣再怎么信任他,也会产生几分猜忌。

    毕竟朱瞻壑身为皇族,本身又握有实权,结果又在官员中拥有那么大的声望,如果真想做什么事,那可比谷王或朱高燧的威胁大多了。

    另外银行可不仅仅只是用来给官员放贷,想想后世银行的功能,不但和民生息息相关,同时更能影响一地的经济,甚至是国家的稳定。

    所以银行的意义十分重大,刚好朱瞻壑现在手头也没什么事,东厂和海运都有人负责,不如趁现在把银行也开起来。

    “开银行可以,但还是得打着朝廷的名义啊!”

    朱瞻壑自语一声,随即就进宫见朱棣。

    当朱瞻壑来到武英殿时,只见朱瞻基也在这里,正在向朱棣汇报着皇城几座大殿的修建进度。

    “皇爷爷,现在奉天殿和华盖殿已经修建的差不多了,最晚半个月,就可以顺利完工!”

    朱瞻基最后总结道。

    皇城三大殿中,谨身殿最早完工,接下来就是奉天殿和华盖殿,现在这两大殿也马上就要完工了,这也代表着皇城可以正式投入使用,剩下的一些宫殿可以慢慢修建。

    “办的不错,这段时间你辛苦了!”

    朱棣看着瘦了一圈,但却更加精干的朱瞻基也颇为感慨的道。

    当初他把朱瞻基派到北京督造皇城时,心中也十分不舍,毕竟朱瞻基从小就跟在他身边,哪怕他外出打仗也要带着。

    不过现在看来,朱瞻基离开自己后,也能独挡一面,这让朱棣也颇为欣慰。

    “大哥督造皇城,日后定会在史书上留下美名!”

    朱瞻壑这时也笑呵呵的上前恭喜道。

    “皇城并不算什么,二弟你建议的养廉银,才是真正的谋国之策!”

    朱瞻基这时也十分谦虚的道。

    不过他说的也是实话,皇城再怎么雄伟,那也只是个死物,相比之下,养廉银这种绝妙的主意,却是利国利民,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来。.q

    甚至这时朱瞻基也在心中暗自庆幸,多亏朱瞻壑建议,让二叔朱高煦去了天竺,日后朱瞻壑肯定也要去天竺接班,不会留在大明与他相争,否则他还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嫉妒这个二弟?

    “你们两个就不要谦虚了,都是朕的好孙儿!”

    朱棣这时哈哈一笑,看着两个孙子都表现的如此出色,最关键的是,他们之间的感情还不错,至少不像他三个儿子那样,斗的死去活来,这让朱棣大感欣慰。

    “皇爷爷,孙儿有件事想向您禀报!”

    朱瞻壑这时也终于找到机会再次开口道。

    “什么事?”

    朱棣随口问道。

    “是这样的,自从养廉银发放后,许多官员的生活好转,甚至有人想在北京城买宅院,但无奈钱不够……”

    朱瞻壑把武宏那个分期付款的想法讲了一遍,最后又总结道。

    “所以我想是不是由朝廷出面,成立一所类似钱庄的机构,可以给需要用钱的人发放贷款,不仅仅是官员,百姓如果急需用钱,也可以从钱庄里借,当然肯定需要一些抵押物。”

    “朝廷开钱庄?这是不是有点小题大作了?”

    朱棣听后却皱起眉头问道。

    虽然大明发行了纸币,但对于金融机构其实并不重视,甚至连纸币也是只发不收,完全不遵守任何经济规律,可以说相当的随意。

    “皇爷爷千万不要小看放贷这个行业,现在民间的放贷,主要是一些钱庄,以及一些寺庙在做,他们放出的贷款利息奇高,若欠贷的人还不上,还会被他们用尽各种手段催债,甚至经常闹出人命。”

    朱瞻壑再次解释道。

    “没错,我也听说民间放贷的恶行,甚至有人被逼的家破人亡,更有人被逼的铤而走险,各地的官府每年都有不少因放贷而发生的案子。”

    朱瞻基这时也在一旁附和道。

    “就算你们说的是真的,可朝廷一直往外放贷,这钱从哪来?”

    朱棣还是不懂,毕竟对于这种金融知识,古人实在没有太多的概念,哪怕是夏元吉这个户部尚书,恐怕也不会想到这些。

    “钱的问题不必担心,可以效仿民间的钱庄,即放贷又可以接受存款,另外还可以开通异地存取的业务,使得人们用钱更加的方便……”

    朱瞻壑说着,将后世商业银行的一些功能详细的讲了一遍。

    银行的业务其实说白了,无非就是存钱、取钱,以及放贷和投资等,这些功能不但便利了百姓,同时对商业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另外官员的俸禄和养廉银,也同样可以放在这个类似钱庄的机构发放,这样官员随用随取,而且他们也可以从中借钱买一些东西,从而更加的方便。”

    朱瞻壑最后总结道。

    朱棣听后却皱起眉头,因为他还是觉得朱瞻壑这个建议有点小题大做,但看在朱瞻壑的面子上,他又不忍心拒绝,毕竟朱瞻壑这段时间帮他解决了不少的问题。

    “这样吧,这件事你和夏元吉商量一下,如果他同意的话,那你就去办!”

    朱棣最后一挥手道,终于还是同意了,不过他也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在他看来,反正只是件小事,就由朱瞻壑去折腾吧。

    “谢皇爷爷!”

    朱瞻壑当即欣喜的道。

    虽然还要说服夏元吉,但他觉得问题不大,毕竟夏元吉是个理财高手,他肯定比朱棣更能理解银行的意义。

第二百四十五章 宝钞的恶果

    户部之中,夏元吉正在核算南方送来的粮食。

    迁都北京,可不仅仅只来了朱棣和文武大臣,另外还有十几万大军,毕竟北京位于边疆,肯定需要军队保护,而这些军队人吃马嚼,每天消耗的钱粮,也需要户部来筹措。

    “世子真是奇才,这才刚接手海运,竟然就显露出这么大的优势!”

    夏元吉看着手中的粮食账册,也不由得大为惊讶。

    南方来的粮食只有两种途经,一是漕运,二是海运。

    以前也不是没有海运,只是海运因各种原因,导致问题重重,所以运河被打通后,索性就停了海运,当时夏元吉也十分赞同。

    却没想到现在才刚开启海运,就让夏元吉发现,自己以前对海运的印象完全被颠覆了,海运不但量大,而且速度还快,路上的损耗也不多,除了一个海上的风险比较大的缺点外,几乎处处都比漕运要强。

    “海运被废,这其中定有大问题,就连陛下恐怕也被蒙蔽了!”

    夏元吉忽然眉头一皱,低声自语道。

    夏元吉掌管户部多年,见过太多官场上的尔虞我诈,有时一件事利国利民,却未必能够得到推行,反而一些害民之政,却被人套上冠冕堂皇的名义,顺利的推行下去。

    “咚咚~”

    这时忽然有人敲门,紧接着一个小吏推门而入道:“启禀尚书,汉王世子前来拜访,说是奉了陛下的旨意!”

    “快请进来!”

    夏元吉闻言立刻站起来,然后亲自出门迎接。

    很快就见朱瞻壑走了过来,看到夏元吉也笑呵呵的上前行礼道:“打扰夏尚书处理公务了。”

    “世子客气了,咱们进屋详谈!”

    夏元吉也十分客气,他不知道朱棣让朱瞻壑来找自己所为何事,但想来肯定不会是小事。

    于是两人进到公事房,夏元吉让人送上茶水,两人相对而座。

    “夏尚书,我今天来找你,是想和你谈一谈组建银行的事宜……”

    朱瞻壑说着,就把自己对银行的一些设想讲了出来,虽然这个时代已经有了钱庄,而且银子也不是大明的法定货币,但朱瞻壑习惯了,还是觉得银行这个名字顺口。

    夏元吉刚开始还不明白什么叫银行?但随着朱瞻壑的讲述,终于明白所谓银行,其实就相当于官办的钱庄,只是业务更多一些。

    当得知只是钱庄时,夏元吉和朱棣的反应差不多,觉得朱瞻壑有点小题大做。

    但随着朱瞻壑的讲述,夏元吉却慢慢发现,这个官办钱庄的用处极大,无论是于民、于商还是于朝廷,它似乎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夏尚书请你试想一下,若是我大明各个城市之中,都有这种银行的身影,无论你从哪里存钱,都可以在随意一处地方取出钱来,而且这些银行还能吸收民间的余钱,到时朝廷再想用钱,可就方便多了!”

    朱瞻壑最后向夏元吉描述了一下银行网络铺开后的一些场景。

    “朝廷官办钱庄……不对,应该叫银行,这会不会被人说与民争利啊,毕竟银行敛财的作用太明显了,很容易被人诟病。”

    夏元吉这时却露出犹豫之色。

    他是被朱瞻壑描绘的场景给吓到了,本以为只是个官办的钱庄,却没想到朱瞻壑的图谋这么大。..

    “这还不算什么,如果夏尚书你愿意的话,甚至可以把宝钞的发行权交给银行来做!”

    朱瞻壑讲的兴起,说完商业银行的作用还不尽兴,竟然把央行的作用也讲出来了。

    “让银行发行宝钞?这可不行!”

    夏元吉闻言吓了一跳,宝钞可是朝廷最重要的敛财工具,名义上归朱棣直接掌管,当然户部也能兼管一部分。

    “夏尚书,您精于理财,我有个问题一直想问您。”

    朱瞻壑忽然露出严肃的表情,顿了一下这才开口道。

    “现在朝廷发行宝钞,只发不收,您觉得这样真的能长久下去吗?”

    这个问题一出,夏元吉也露出沉默之色,他精于理财,当然不可能是蠢人,对于宝钞只发不收的规定,他也知道后果是什么,现在宝钞不断贬值就是其中之一。

    “两年前的宝钞,十贯宝钞若是换成铜钱,顶多只能换五贯,可是现在恐怕连四贯都换不到了,若是再这么发行下去,迟早有一天宝钞会变成废纸!”

    朱瞻壑看夏元吉不开口,直接把话挑明了说道。

    事实上大明宝钞也的确像他说的那样,到了弘治年间,宝钞几乎没有人用了,民间交易只用银子或铜钱,或者直接以物易物。

    “我当然知道宝钞只发不收非是长久之策,但朝廷需要用钱,我又不是神仙,不可能凭空变出钱来,所以只能用这种饮鸩止渴的办法了。”

    夏元吉终于不再沉默,长叹一声开口道。

    “可是夏尚书你想过没有,这么做的后果可不仅仅是宝钞贬值,最重要的是朝廷的信用在一点点丧失,毕竟百姓们也不傻,看着朝廷用这种方法掠夺他们的财富,他们还会对朝廷有任何好感吗?”

    朱瞻壑苦口婆心的再次道。

    其实这些话他早就想说了,只是一直没找到机会,今天借着银行这件事,他索性一吐为快。

    “这些我当然知道,但陛下要北征,要修建北京城,要下西洋,这些都需要钱,我有什么办法?”

    夏元吉这时似乎也十分恼火的说道。

    其实他也很无奈,朱棣要做的事情太多,处处都向他伸手要钱,就像他说的那样,他又不是神仙,不可能凭空变出钱来。

    “北京城基本已经修的差不多了,另外下西洋也带上了商船队,日后不会花朝廷的钱,反而还会给朝廷挣钱,至于北征……”

    朱瞻壑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接着这才说道。

    “以我的估计,皇爷爷最近几年可能不会再北征了,而且就算是用兵,规模也不会太大,所以这三方面的花费几乎都可以省下来了。”

    听到朱瞻壑的这些分析,夏元吉再次露出沉默之色,这些他其实也想过,但宝钞敛财实在太方便了,就像是一个吸*毒的人,对宝钞已经上瘾,想要戒除也并非一件易事。

第二百四十六章 流言蜚语

    “世子你是想说,让朝廷开始回收宝钞吗?”

    只见夏元吉沉思良久后,终于抬头问道。

    其实在洪武年间,曾经推行过倒钞法,也就是回收一些破旧的宝钞,但基本没怎么实施,朝廷也只收新钞,对旧钞只是强行规定不许折价,但根本没什么用。

    “不光是要回收宝钞,另外宝钞的发行也必须有规划,不能像现在这样,想发多少就发多少,那样只会让宝钞贬值!”

    朱瞻壑立刻道。

    “那该如何回收,又该如何发行呢?”

    夏元吉似乎有些心动,但对这方面还是没有什么经验。

    “宝钞的回收和发行,同样也可以交给银行来做,至于宝钞的回收,其实就是将老旧的宝钞全额兑换成新钞,这些没什么可说的,至于发行,则需要有一个锚定物,可以是黄金,也可以是白银,甚至是铜钱也行……”

    朱瞻壑对金融方面虽然了解不多,但对纸币的发行还是知道一些的,特别是银行的一些功能,更是十分了解,毕竟后世的每个人都少不了和银行打交道。

    随着朱瞻壑的讲述,夏元吉越听越惊讶。

    朱瞻壑讲的这些,有些他能听懂,有些虽然听不懂,但隐约却能体会到其中的深义,甚至有些东西更是和他们户部的职责息息相关,让他有种豁然开朗之感。

    “其实发行纸币只是银行的功能之一,如果操作得当,银行甚至可以影响全国的经济,我想夏尚书你应该能体会到!”

    最后朱瞻壑总结道。

    只见夏元吉再次沉思良久,最后终于抬头道:“世子,此事关系重大,我需要认真的考虑一下!”

    “没问题,我可以等夏尚书你考虑清楚再给我答复!”

    朱瞻壑点头道。

    夏元吉能从他的讲述中,看到银行的重要性,这已经十分不容易了,所以朱瞻壑也愿意给对方一些时间考虑。

    “多谢世子,另外我对银行还有一些疑问,不知可否向你请教一二?”

    夏元吉十分客气的道。

    以前夏元吉虽然知道朱瞻壑颇有才能,但现在听到他讲的这些后,却发现在理财一道上,对方似乎比他更为精通,这让夏元吉对朱瞻壑也更加敬重。

    “夏尚书客气了,您是理财大家,咱们可以共同探讨一下!”

    朱瞻壑哈哈一笑,随后与夏元吉再次聊了起来,两人这次聊的范围更加广泛,不仅仅只限于银行,国家、经济等方面也聊了许多。

    经过这一聊不要紧,夏元吉竟然聊上瘾了,接下来的几天里,只要有时间就会找朱瞻壑闲聊。

    很快朱瞻壑就感到头疼了,因为他肚子里的那点经济学知识,很快就被夏元吉掏空了,而且对方还举一返三,提出许多新问题,他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至于银行的事,夏元吉还在考虑,不过这件事反正急不来,可以慢慢去做。

    “世子,咱们手中的田产卖的是不是有点多啊,这要是王妃来北京了,恐怕没办法交待啊?”

    这天下午,马安找到朱瞻壑询问道。

    “卖了多少?”

    朱瞻壑随口问道。

    “城外的田地卖出去八成,城中的住宅卖出去六七成,剩下的也都在谈,城中囤积的空地听您的吩咐,一块也没有卖。”

    马安立刻禀报道。

    北京城新建,城中也有不少的空地,之前朱瞻壑挑了一些位置好的地方,全都买了下来,日后还有大用。

    “钱收回来了吗?”

    朱瞻壑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后再次问道。

    “早就收回来了,光是现在卖出去的这些,就让咱们王府赚了六七倍的收益!”

    一提到钱,马安立刻眉飞色舞的说道。

    现在北京城的田产价格,比之前涨了十倍还多,以前北京虽然是陪都,但毕竟位于边疆,实在太不安全,许多人都不愿意在这里置业,导致这里的田产价格十分低廉。

    “真是暴利啊,难怪后世的房地产被那么多人骂,却还依然屹立不倒!”

    朱瞻壑这时也在心中感慨道。

    当然再暴利的行业,也无法违抗经济与人口的规律,后世的房地产遇到人口下降,照样也得走下坡路。

    “对了,那个员外郎武宏的宅院买了吗?”

    朱瞻壑忽然想到武宏,要不是他的提议,自己也不会想到银行的事。

    “买了,我给他打了个折,剩下不够的钱,用他的养廉银做抵押,十年后还清。”

    马安再次回答道。

    “这个武宏人不错,宅院里的家具给他换一些新的,另外他乔迁之时,你也代我送去份贺礼。”

    朱瞻壑再次吩咐道,武宏为人精明,日后朱瞻壑少不了与户部打交道,所以这个人也十分值得拉拢。

    “是!”

    马安立刻答应一声,随后又犹豫了一下,这才再次说道。

    “世子,咱们卖了这么多的田产,外面也有一些不好的流言,您看是不是让人管一管?”

    “不会又是说我败家子吧?”

    朱瞻壑哑然失笑道,当初他在南京卖地时,就没少听到这种流言。

    “世子您不生气?”

    马安看到朱瞻壑还在笑,这时也十分不解的问道。

    毕竟朱瞻壑手握那么多田产,完全可以继续囤积在手中等它们涨价,但现在他却卖出去大半,结果那些买田产的人非但不感激,反而还在背后议论他,这换谁不生气?

    “有什么可生气的,咱们赚了他们那么多钱,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吧,反正伤不到我半分毫毛!”

    朱瞻壑却洒脱的一笑道。

    其实这种情况他早就预料到了,毕竟当初南京就已经发生过一次,这次他囤的田产更多,赚的钱也更多,肯定会引人嫉妒。

    “世子真是大肚,小人佩服!”

    马安老毛病犯了,再次一记马屁拍了过去,不过这次他是真心诚意的,完全没有半点虚假。

    不过就在这时,忽然只见王府的一个管事满脸欣喜的跑进来大叫道:“世子,王妃派人送信,说是下西洋的船队回来了一部分!”

第二百四十七章 雷电

    北京城定国公府。

    徐景昌今日在府中设宴,与几个朋友欢聚一堂。

    只见大厅之中歌舞升平,徐景昌与一帮狐朋狗友交杯换盏,呼来喝去好不热闹。

    等到歌舞过后,徐景昌挥手让舞女和乐师退下,这才再次举杯道:“这次迁都,大家也都是伤筋动骨,今日好不容易才安定下来,我敬各位一杯!”

    在座的宾客也都纷纷举杯,然后众人一饮而尽。

    刚把酒杯放下,只见彭城伯张昶就率先开口道:“国公说的是啊,这次迁都岂止是伤筋动骨,简直要了老夫半条命啊,别的不说,南京那边的田产现在折价过半,甚至想卖都卖不出去,北京这边又来晚了,只能从汉王府那边高价买地,简直亏死了!”

    “可不是吗,我家为了买地,又是给汉王府送礼又是说好话,好不容易才买到一块城北的地,一点都没便宜!”

    武城侯王理这时也气呼呼的说道。

    其它人这时也纷纷开口,他们都是从汉王府买了不少的高价田产,这时自然是一肚子怨气。

    “各位,你们知足吧,上次我和彭城伯在南京时,还高价买了王府的田产,结果刚卖没几天就迁都了,我们找谁说理去?”

    徐景昌这时也叹了口气,跟着诉苦道。

    “提起这事我就生气,世子他肯定早就知道要迁都,提前把南京的地都卖了,然后跑到北京这边低价买地,还打着汉王在天竺缺钱的名义,简直岂有此理,我都想去陛下那里告他一状!”

    彭城伯这时也气呼呼的道,他和徐景昌已经是第二次被朱瞻壑坑了。

    “各位,其实大家也不必太生气,咱们买了汉王府的田产,其实也是占了便宜的,毕竟北京这边的田产可是一直在涨价啊!”

    没想到就在这时,忽然只见一个年轻人站起来说道,他叫郭晟,是成安侯郭亮的长子。

    “郭老弟这话倒是真的,我买了汉王府的田地,现在已经涨了将近一成,这才半个月不到啊,简直是躺着挣钱!”

    徐景昌闻言,也兴奋一拍巴掌道。

    他们徐家的家底丰厚,从朱瞻壑手里买了几千亩的良田,另外还有城中的几所宅院,当然花了不少的老本,整个定国公府都快被掏空了。

    一说起田产涨价的事,彭城伯等人也全都兴奋起来,一个个眉飞色舞的说起自家的田产涨了多少,顺便也交换一下信息,看哪个区域涨的更快,他们也好再买一些。

    “各位,我怎么感觉有点不对啊!”

    没想到就在这时,武成侯王理忽然皱着眉头打断众人道。

    “什么不对?”

    徐景昌不解的问道。

    “徐兄你想啊,谁都知道田产在涨价,放在那不动都能挣钱,这些汉王府难道不知道吗,可为何他们还要把田产给卖掉?”

    王理眨着一双狭长的眼睛分析道。

    “对啊,当初在南京时,地价也是在涨,结果汉王府却忽然开始卖地,我以为有利可图,结果才上了个大当!”

    徐景昌闻言也露出担心之色。

    这就叫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他可不想再被朱瞻壑坑一次了。

    “要我说,你们都想多了,现在外面不都在说,世子是个败家子吗,好好的田产不要,却目光短浅的为了钱全都卖掉,这种事也只有他才能干的出来。”

    彭城伯却不同意王理的看法。

    “以我和世子的接触来看,他绝不是个目光短浅的人,我估计还是因为汉王那边需要用钱,所以他才不得不买一些田产。”

    这时又有人发表看法道。

    “这倒很可能,毕竟汉王可是率兵在外,虽然有陛下的支持,但需要花钱的地方还是不少,汉王府的开销肯定很大!”

    王理这时点头赞同道。

    “其实不管是世子目光短浅也好,或是真的需要用钱也好,只要他愿意卖田产就行,反正田产买到咱们手里,日后赚钱的也是咱们!”

    彭城伯这时再次得意的笑道。

    “彭城伯这话说的在理,别管什么原因,反正咱们赚钱才是真的!”

    徐景昌一拍巴掌大笑道。

    “还真是这个理,汉王府就算跑的再快又怎么样,最后那些田产还是落到咱们手里,以现在的情况来看,这些田产还得往上涨,咱们的好日子还在后面呢!”

    宾客中再次有人大笑道。

    就在徐景昌等人大声谈笑之时,忽然只见一个管事飞奔而来禀报道:“启禀国公,汉王府送来消息,说是下西洋的船队回来一支,船上满载着此行换来的金银财货!”

    “什么!”

    徐景昌闻言一下子站了起来,其它人先是一愣,紧接着也全都露出狂喜之色,因为他们也都参与了下西洋的船队,每家都投入了不少的人力财力,现在总算是见到回报了。

    “竟然这么快就回来了!”

    彭城伯张昶激动的两手发抖,虽然他家只有一条船,但一条船上装载的货物就已经十分惊人了,这段时间他老是担心船队出问题,万一自己的船翻了,那可就全都打水漂了,没想到船队这么快就回来了一部分。

    “国公,这可是双喜临门啊,咱们在北京刚站稳脚根,又买下田产,结果下西洋的船队就回来了,这下咱们是不是可以等着分钱了?”

    郭晟这时也兴奋的站起来说道。

    这次迁都,各家勋贵为了买北京的田产,都出了不少的血,现在正是缺钱的时候。

    其它人这时也失去了冷静,一个个都在讨论着自家带了多少货物下西洋,这次能带回多少的收益?

    船队归来的消息也飞快的传遍了整个北京,虽然船队还在苏州,哪怕马上动身北上,也需要半个月才能抵达京城,但这个消息还是引爆了整个京城的勋贵圈,所有人都在等着这支船队的到来。

    然而就在消息传开的第二天下午,北京城忽然狂风大作,紧接着雷闪交加,一道道闪电划破天空,刚刚完工的奉天、华盖、谨身三殿,竟然先后被闪电击中,随即引发了大火,火光将北京的天空都烧得一片通红。

第二百四十八章 三大殿被毁

    皇城之中,朱棣脸色铁青的走到废墟之中。

    昨天下午天雷阵阵,竟然接连击中奉天、华盖和谨身三大殿,要知道这三大殿是皇城的核心宫殿,却在马上完工时被雷火毁掉,这让朱棣如何不怒?

    朱瞻壑一脸疲惫的跟在朱棣身后,他昨天接到消息后,也立刻赶到宫中,指挥众人帮忙救火,但火势实在太大了,整整烧了一夜才被扑灭。

    就在这时,只见朱瞻基拖着疲惫的身躯,满脸黑灰的快步上前请罪道:“孙儿有罪!”

    朱瞻基负责督造皇城,现在皇城的三大殿被毁,哪怕是天灾,他也有责任。

    “损失如何?”

    朱棣沉声问道。

    “三大殿的主殿皆被焚毁,侧殿也被大火引燃,只有谨身殿的侧殿还算完好,另外宫中有数百人受伤,火场中发现十三具尸体,另有六人失踪。”

    朱瞻基声音低沉的回答道。

    他本来就住在宫中,因此比朱瞻壑更早到火场,当时他拼命的指挥众人灭火,但却根本没什么用,三殿依然被大火烧毁。

    “皇爷爷,这是天灾,大哥也已经尽力了!”

    朱瞻壑看到朱棣脸色不对,于是急忙上前劝道。

    昨天他亲眼看到朱瞻基在火场大声疾呼,甚至几度冲进火场,可惜当时的火势实在太大了,以这个时代的救火方式,根本不可能扑灭,直到今天早上能烧的都烧完了,火才被扑灭。

    朱棣咬着牙长吸了口气,随后看着满脸黑灰,衣服甚至都被烧出几个口子的朱瞻基,最终无力的挥手道:“罢了,你先回去休息吧!”

    “孙儿不累,我要将火场彻底清理出来!”

    朱瞻基却十分倔强的摇头道。

    三大殿是他亲眼看着,一点点建造起来的,这期间他也付出了无数的心力,现在一夕被毁,他比任何人都心痛。

    就在这时,只见年迈的金忠带着夏元吉、张辅等几个内阁大臣赶来,看到这遍地的废墟,几人也都是眉头紧皱。

    “参见陛下!”

    金忠上前行礼道。

    昨天宫中大火,大半个京城都能看到,当时全城森严,今天早朝也没上,直到火势被扑灭后,他们才允许进宫。

    “朝中如何说?”

    朱棣看到金忠等人,直接开口问道。

    宫中三大殿被毁,这可不仅仅是一件天灾,更是一桩严重的政治事件,这也是朱棣为何如此生气的原因。

    “这……”

    就算是金忠,这时竟然也犹豫了一下,随后这才无奈的回答道。

    “三大殿被毁,现在朝中百官议论纷纷,更有人上书,说迁都之后诸事不顺,此次三大殿被毁,是上天给予的警示,希望陛下能收回成命,还京于金陵!”

    “一派胡言!”

    朱棣气的怒吼一声,他根本不信什么上天警示,反而觉得这些大臣在借机闹事。

    “陛下,现在上书的人还比较少,但随着消息传出,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官员上书,到时舆情汹汹,不可不重视啊!”

    金忠却再次上前说道。

    对于迁都一事,本来朝中的阻力就很大,要不是朱棣强硬推行,恐怕根本不可能迁都。

    结果这才刚来到北京没多久,马上就要建成的三大殿,就被天上的雷电击中,这简直就是在打朱棣的脸,那些反对迁都的官员,肯定也会借机再次反对。

    朱棣的脸色也黑的厉害,当三大殿被雷电击中时,他就已经预想到了这种后果。

    只见朱棣犹豫半晌,最后对金忠等人吩咐道:“你们暂时帮朕挡着,我需要时间考虑一下!”

    “臣遵命!”

    金忠等人立刻答应一声,虽然他们也知道,想要挡住群臣的进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做为内阁大臣,这本就是他们份内的事。

    金忠等人离开了,朱棣转身看着眼前废墟般的火场,也不由得咬紧牙关。

    “皇爷爷,我怎么觉得这事有点不正常啊!”

    就在这时,只见朱瞻壑忽然上前低声说道。

    “什么不正常?”

    朱棣立刻问道。

    “皇城的建筑高大,被雷电击中也正常,以前南京那边的皇城就经常因雷电引发火灾,可大都只是被雷电击中某一处宫殿,比如上次的文渊阁。”

    朱瞻壑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接着这才再次道。

    “可这次的雷电,竟然接连击中三大殿,导致三大殿一同起火,这是不是太巧合了?”

    朱瞻壑的话一出口,朱棣也立刻醒悟过来。

    雷电引发火灾,以前在南京的皇城的确经常发生,但这个经常也只是相对的,有时一年发生一两次,有时几年也遇不到一次。

    而且就算被击中,也顶多是某个宫殿被击中一次,很少发生同时击中多个建筑。

    结果这次倒好,三大殿同时被雷电击中,要知道三大殿虽然都在皇城的中轴线上,但彼此距离还是很远的,中间隔着不少建筑,但偏偏只有三大殿被击中,这的确有些巧合。

    “会不会是因为三大殿最为高大,所以更容易被雷电击中?”

    这时旁边的朱瞻基说出自己的想法道。

    “的确有这种可能,但我还是觉得其中有些蹊跷。”

    朱瞻壑说到这里,郑重的向朱棣行礼道:“皇爷爷,孙儿请求您容许我调查一下此事!”

    朱棣的感觉也十分敏锐,当即点头道:“好,那就由你和锦衣卫联手调查此事,不过不要声张,一切秘密进行!”

    “是!”

    朱瞻壑立刻答应一声。

    “皇爷爷,我也想和瞻壑一起调查,毕竟三大殿是由我督造,我对三大殿的结构也十分熟悉,也许能帮上一些忙!”

    朱瞻基这时也开口请求道。

    “好,那你们两兄弟就一块去查,就算查不出什么朕也不会怪罪!”

    朱棣当即点头,不过他虽然答应,但其实也不抱太大的希望,毕竟雷击是天灾,三大殿同时被击中有些巧合,但总不能查到天上去吧?

    得到了朱棣的允许,朱瞻壑立刻就要着手调查,这时朱瞻基却开口问道:“二弟,咱们该从哪里开始查起?”

    “无论哪种火灾,都需要从火场开始查起!”

    朱瞻壑伸手指了指面前的火场废墟,这里面也许有他需要的线索。

第二百四十九章 琉璃瓦与铜瓦(上)

    “陛下,南京是太祖皇帝龙兴之地,绝不可轻易放弃,现在三大殿被毁,正是上天的警示,还望陛下三思!”

    朝会之上,一个官员大步上前,一脸正色劝诫道。

    “臣也赞同,迁都之事太过草率,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另一个大臣也跟着上前道。

    紧接着只见一群大臣纷纷上前,全都是借着这次三大殿被毁之事,要求朱棣还都于南京。

    面对大臣们的劝诫,朱棣却气的脸色铁青,从宣布迁都到现在,一共也才没几个月,甚至他连北京这边的龙椅都还没暖热呢,结果就发生这样的事。

    “退朝!”

    朱棣气的一甩袖子,说完转身就走。

    没办法,面对这么多大臣的反对,他虽然很恼火,却又找不到理由反驳这些大臣,只能用这种退朝的方式不听他们说话。

    看到朱棣走了,但这些反对的大臣依然不肯放弃,一个个都是义愤填膺的表示,回去后会继续写奏本上书,一定要让朱棣还都于南京。

    与此同时,朱瞻壑和朱瞻基亲自进入火场,一点点的搜查着火场中的线索。

    当然除了他们两人外,还有锦衣卫和东厂的番子,全都被朱瞻壑派来火场寻找线索。

    “二弟,咱们到底要找什么啊?”

    朱瞻基这时却不解的问道。

    “寻找所有的金属物品,一个也不能放过!”

    朱瞻壑笑着解释道。

    “三大殿里金属的东西得多是,你找那些做什么?”

    朱瞻基还是不明白。

    “大哥你就别问那么多了,继续寻找就是了!”

    朱瞻壑却不想过多的解释,现在朝堂上的大臣全都在反对迁都,他的时间可不多,必须尽快找到一些线索。

    大火虽然可以烧毁房屋,但一些金属器具还是能保存下来的,虽然许多金属器具都已经被烧的变形甚至融化,但最终还是能找到的。

    人多力量大,很快三大殿的火场中能够寻找到的金属器具全都送到了奉天殿前的空地上。

    朱瞻壑将将这些器具分开阵列,每个大殿都单独划出一片区域,免得混杂了。

    很快空地上就摆满了各种金属器具,不过大多都已经变形,有些甚至都看不出它本来的模样了。

    朱瞻壑来到最左边的区域,这里摆放的都是奉天殿找出的金属器具,比如灯架、香炉等,一些大型的金属器具还比较完好,剩下的一些小东西就不好辨认了。

    “嗯?”

    朱瞻壑忽然在这些金属器具中,发现了几个特殊的金属器具,这让他立刻拿起一样仔细端详起来。

    这是一种铜器,已经被大火烧的变形了,但还能看出本来是片状的,大概有手掌厚,比书本要大一些。

    “大哥,你来看看这是什么?”

    朱瞻壑向朱瞻基招手道,对方负责督造皇城,对三大殿的情况肯定比他熟悉。

    朱瞻基迈步上前,拿起另一片相似的铜器,仔细的观察了好一会儿后,这才开口道:“这好像是个瓦片吧,但怎么会是铜的?”

    三大殿的屋顶都是用的琉璃瓦,而且是金黄色的,虽然朱瞻基手中的铜器已经烧变形了,但的确与琉璃瓦有点像。

    “来人,去找几片完好的琉璃瓦来!”

    朱瞻壑立刻吩咐道,三大殿虽然被烧毁了,但琉璃瓦本就用大火烧制而成,十分耐高温,肯定有一些保存了下来。

    很快就有人送来两片完好的琉璃瓦,这种瓦片通体金黄,属于皇城的御用之物,别人如果用这种瓦,就属于逾制,是要被问罪的。

    朱瞻壑将琉璃瓦与手中的铜片比较了一下,虽然铜片被烧的变形,但依然能够看出,这东西与琉璃片的形状、大小差别不大,应该就是同一种东西。

    “不对啊,三大殿统一都用的是琉璃瓦,怎么会用铜瓦?”

    朱瞻基看着两种不同材质的瓦片,也是一脸疑惑的问道。

    三大殿的建造极其严格,哪个地方使用哪种工艺,使用什么材料,都有专门的规定,任何人不得更改,这也是为了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

    而朱瞻基记得很清楚,三大殿的屋顶,都是用的琉璃瓦,甚至连屋檐的兽头,也同样是用琉璃烧制而成。

    朱瞻壑这时却没有说什么,而是来到另一片金属器具前,这里是华盖殿找到的东西。

    朱瞻壑在这些金属器具中翻找了片刻,很快就找到几片相似的铜制瓦片。

    最后他又来到谨身殿,也同样找到了铜制的瓦片,因为谨身殿的火灾相对较轻一些,因此这里的铜瓦保存的比较好,不但形状大小与琉璃瓦一制,甚至黄铜的颜色也与金黄色的琉璃片相似,不仔细看根本分辨不出来。

    “二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琉璃瓦中为何会混杂着这些铜瓦?”

    朱瞻基百思不得其解,拉着朱瞻壑再次问道。

    “如果我猜的不错,这些铜瓦就是导致这次雷击的罪魁祸首!”

    朱瞻壑虽然极力压制,但依然带着几分怒火的回答道。

    “什么意思,几片铜瓦就能导致雷击?”

    朱瞻基还是不懂,这也正常,毕竟古人缺少科学素养,在后世看来一些基础的科举常识,他们也一无所知。

    “大哥,建造三大殿的时候,屋顶是不是严禁使用金属?”

    朱瞻壑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再次向朱瞻基问道。

    “没错,是有这条规定,我还问过工匠,但他们也说不出个缘由,只说规矩就是如此。”

    朱瞻基点头道。

    “那就是了,这是工匠们总结出来的经验,可惜却被人破坏,使用金属器具来招引雷电!”

    朱瞻壑恨声道。

    金属对雷电有吸引,这在后世几乎是人尽皆知,但在古代,可能有些工匠注意到了,并且将经验也传递了下来,也就形成了建筑行业中的规矩,至于原因,许多工匠也说不出来。

    “你的意思是说,金属可以招引雷电,有人故意将铜瓦混杂在琉璃瓦中,从而导致了这次三大殿一同被雷电击中?”

    朱瞻基也十分聪明,立刻明白了朱瞻壑的意思,只是这个猜想却让他震惊的无以复加,如果真是这样,那背后的人可就太大胆了!

第二百五十章 琉璃瓦与铜瓦(下)

    三大殿上的琉璃瓦,却被人混杂了一些铜瓦,遇到雷电交加的天气,自然更容易招来雷电,这也是三大殿同时被雷电击中的原因。

    “瞻壑你确定吗,仅仅几片铜瓦,就能招来雷电,导致三大殿被烧毁?”

    朱瞻基这时还是有些不敢相信的问道。

    “这点大哥你不必怀疑,而且琉璃瓦里混入铜瓦,显然是有人故意为之,这些瓦都是哪些工匠安装的,另外琉璃瓦的采购又都经过谁的手,大哥你那里可有记录?”

    朱瞻壑沉声问道,他几乎可以肯定,三大殿被毁根本就不是天灾,而是一场人祸。

    “有记录,我立刻让人去取!”

    朱瞻基也知道事情重大,当即吩咐人去取三大殿的建造记录。

    等到记录拿到手后,朱瞻壑也把刘勉和曹雷叫来,让他们按照上面的名单,将所有的瓦匠,以及负责琉璃瓦采购的官吏全都抓起来审问。

    至于朱瞻壑自己,则和朱瞻基一起,带上那些铜瓦和琉璃瓦,快步来到武英殿见朱棣。

    朱棣这时正在殿中生着闷气,百官们借机发难,一个个吵着要迁回南京,哪怕他退了早朝,但还是有不少奏本送过来,简直是不达目的不罢休。

    就在这时,只见朱瞻壑和朱瞻基大步进到殿中高声道:“皇爷爷,证据找到了!”看書菈

    “什么证据?”

    朱棣一愣,不解的问道。

    “三大殿被毁,不是一场天灾,而是一场人祸!”

    朱瞻壑说着,让人将那些铜瓦和琉璃瓦送进来,然后将事情的缘由详细的讲了一遍。

    听完朱瞻壑的讲述,朱棣的一双眉头几乎都立了起来,胸中的怒火也几乎要压抑不住,他现在只想杀人!

    “瞻壑,你能确定三大殿被雷电击中,就是因为这些铜瓦?”

    朱棣的脸色冷的像是一座冰山,声音如同冰块摩擦,大殿里的温度似乎也降到了极点。

    “孙儿可以肯定,而且已经让人去审问相关的工匠和官吏,相信很快就会有结果!”

    朱瞻壑再次回答道。

    在发现这些铜瓦后,朱瞻壑又去火场看了一下,结果在火场的地面上,发现一些残铜。

    要知道铜的融点很高,超过一千度,就算是昨天的那场大火,想要将铜融化也并非易事,所以他发现的那些铜瓦才能保存下来。

    但地面上的残铜却有融化的痕迹,很可能就是被闪电击中后留下的。

    “好啊,好一个丧心病狂的毒计,为达目的竟然不惜烧了朕的三大殿!”

    朱棣咬牙切齿的低声道,两只眼睛中已经满是杀气。

    朱棣平时虽然表现的很强硬,但他和朱元璋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对于文武百官,朱棣并不愿意兴大狱,当年朱元璋兴起的空印案牵连之广,简直骇人听闻,但结果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

    所以朱棣吸取了父亲的教训,很少对官员进行株连,可是现在他却很想效仿父亲,将所有反对迁都的官员全都抓起来杀掉,因为在他看来,这帮反对迁都的官员,都可能是幕后焚毁三大殿的凶手,他宁可错杀也不愿放过。

    “皇爷爷冷静,现在最重要的还是查明真凶,这样也能还大哥一个清白!”

    朱瞻壑看出了朱棣心中的杀机,于是急忙开口劝道。

    “正是,皇爷爷千万不要冲动,孙儿一定要查出这个幕后真凶,看看谁敢这么大胆,竟然不惜焚毁三大殿!”

    朱瞻基这时也跟着劝道。

    听到两个孙子的话,朱棣也终于冷静了几分,只见他强忍着怒火,缓缓的坐到椅子上。

    “瞻壑,你觉得此事会和谁有关?”

    朱棣终于暂时压下怒火,冷静的向朱瞻壑问道。

    “无论幕后真凶是谁,他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借此事逼皇爷爷放弃迁都的决定,所以这个人肯定是极其反对迁都的人,而且还能在建造皇城时动一些手脚,所以应该和工部有关。”

    朱瞻壑分析道。

    朱瞻基虽然负责督造皇城,但他并不懂建造,下面的事还是需要工部的官员负责,而三大殿的每一个步骤都十分严格,外人根本插不上手,所以只有工部的人才有机会替换瓦片。

    “工部?是宋礼吗?”

    朱棣眼睛中闪烁着寒光问道。

    宋礼是工部尚书,皇城的建造各方面都需要宋礼操心,完全有能力替换一些材料,而且朱棣还记得,今天的早朝上,宋礼也同样反对迁都,他书案上甚至还有宋礼上的奏本。

    “这个……宋尚书的确有嫌疑,但没有证据之前,孙儿不敢妄下定论!”

    朱瞻壑犹豫了一下这才开口道。

    他对宋礼的印象虽然很差,但这么大的事情,他也不敢随便给别人定罪,毕竟万一宋礼是无辜的,那他岂不是冤枉了好人?

    “皇爷爷,我觉得宋尚书应该不是那种人,之前孙儿督造皇城时,宋尚书也十分的操心,方方面面都考虑的十分周到,绝不像是在三大殿做手脚的人!”

    朱瞻基这时却为宋礼开脱道。

    “哼!无论是不是他,但三大殿的建造材料中出了这么大的问题,宋礼他身为工部尚书,都难辞其咎!”

    朱棣这时却冷哼一声道,如果不是宋礼干的,那他至少有一个失察之罪,如果真是他干的,那就是诛九族的罪名。

    “瞻壑,东厂和锦衣卫的审问什么时候能有结果?”

    朱棣很快再次向朱瞻壑问道,他已经等不及找到人证,从而指出那个幕后的真凶了。

    “启禀皇爷爷,刚才我看了一下记录,参与三大殿建造的工匠众多,再加上工部的官吏,这些人想要审问清楚,估计最少也得花上了三四天时间。”

    朱瞻壑想了想这才回答道。

    “好,那朕就忍心的等上三四天,到时查清楚事情后,我倒要看看那帮反对迁都的大臣会是一副什么嘴脸?”

    朱棣杀气腾腾的再次道,他这次真的动了杀心,无论这件事的背后是谁,他都不会有有任何姑息!

    看到朱棣冷静下来,朱瞻壑当即告辞离宫,准备去东厂和锦衣卫,亲自参与审问的事宜。

    但没想到刚出皇城,就见一群人“呼啦”一声全都围了上来,为首的几人哭喊着叫道:“世子你又坑我,我要退钱!”

第二百五十一章 不能指着一个人坑

    徐景昌抱着朱瞻壑的左胳膊,彭城伯张昶抱着他的右胳膊,两人一边一个,抱着他连哭带嚎,周围还有几十个人,也全都堵着朱瞻壑不肯放他走。

    说实话,朱瞻壑刚开始也吓了一跳,以为这帮人要打劫自己,差点叫身后的护卫动手打人。

    直到后来听了半天,才总算明白过来,原来徐景昌这帮人是来找自己退钱的。

    这伙人之前全都买了朱瞻壑家的田产,前几天还以为自己占了便宜,在背后笑朱瞻壑是败家子。

    可是随着三大殿被雷火烧毁,朝堂上群情汹汹,百官们叫嚷着要迁回南京去。

    虽然朱棣还表现的十分强硬,但面对百官的反对,哪怕是皇帝也要慎重考虑,因此现在朝堂和民间都在疯传,朱棣很可能会支撑不住,到时还会迁回南京去。

    面对这种情况,北京城的田产也是应声而落,而且回落的速度极快,现在已经掉了好几成了。

    换句话说,徐景昌他们从朱瞻壑手中买的田产,现在不但没有赚钱,反而还赔了一小半,这让他们如何不急?

    特别是像徐景昌和张昶,当初在南京时,他们就已经被朱瞻壑卖的地坑了一次了,现在来到北京,又被“坑”了一次,这让他们无论如何也咽不下这口气,所以才和这帮人一起来堵朱瞻壑,叫嚷着要退货。

    “世子,你也不能老是指着我一个人坑啊,现在我家的老底都被你给掏光了!”

    徐景昌抱着朱瞻壑的手臂再次叫嚷道。

    “还有我,我们张家小门小户的,家底薄经不起折腾,求世子看在太子妃的面子上,把买地的钱退给我吧!”..

    张昶抱着朱瞻壑的另一条胳膊叫嚷道。

    看他们两人的样子,今天朱瞻壑要是不退钱,他们是不打算放他走了。

    有徐景昌和张昶带头,其它人也纷纷叫嚷着退钱,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之前指着囤点田产挣钱,结果现在倒好,钱没挣到,反而要把老本赔进去了。

    朱瞻壑被这帮人吵的脑仁疼,最后怒吼一声:“好了,都给我闭嘴!”

    看到朱瞻壑发怒,徐景昌和张昶也都吓了一跳,当即停下了叫嚷,但却不肯放开朱瞻壑的手臂,似乎是怕他跑了。

    “看看你们一个个的,好歹也是大明有头有脸的人物,不就是一点田产吗,你们犯得着堵在皇城门口叫嚷吗,还有没有一点体统了?”

    朱瞻壑扫视了一下众人怒斥道。

    “世子,您家大业大的,区区田产对您来说是小菜一碟,但我们这些人实在经不起折腾,还请您高抬贵手,放我们一马吧!”

    张昶这时苦着脸央求道。

    他现在也顾不得什么脸面了,说的都是实话,毕竟他们张家相比其它勋贵,家底的确有点薄,现在接连被坑了两次,实在是没钱了。

    朱瞻壑看着可怜巴巴的张昶,又扫视了一下周围满是央求之色的人群,这让他也是心中一软。

    南京那次的确是朱瞻壑故意坑人,但天地良心,这次来北京他真没想过坑人,甚至他卖掉田产,也是想着有财大家一起发,不能自己一个人把便宜都给占了。

    却没想到三大殿被毁,导致迁都的事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张昶这些人的损失,要怪就怪那个给三大殿动手脚的人。

    “现在外界都只是一些流言,皇爷爷定都北京的心也很坚定,我劝你们还是再等一等,说不定等到这股风波一过,田产的价格就又涨上去了。”

    朱瞻壑好心相劝道。

    毕竟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定都北京这件事,已经钉死了,除非朱棣死了,否则谁也别想改变。

    “世子,你就别骗我们了,现在谁不知道皇城的三大殿被烧毁,陛下连举行早朝的地方都没有了,怎么可能还会留在北京,肯定要回南京去啊!”

    徐景昌却根本不信朱瞻壑的话,当即反驳道。

    其它人也都是纷纷赞同徐景昌,毕竟他们大都是勋贵,也见识到朝堂上反对迁都的声势之大,再加上田产的价格掉的实在太快了,所以他们根本等不及了。

    看到这些人一个个都坚信要迁回南京,朱瞻壑也暗自摇头,这真应了那句话:好良言难劝该死的鬼啊!

    “好吧,你们确定要把田产再卖给我,而且不会反悔?”

    朱瞻壑再次问道。

    “一百个确定,世子您就大发慈悲,把田产收回去吧!”

    张昶十分坚定的表态道,其它人也纷纷附和。

    “行,你们的田产我可以收回去,但不能按原价退,只能退给你们八成!”

    朱瞻壑也不客气,直接狠狠的砍了一刀道。

    也就是说,如果有人之前用十万贯买了王府的一块田产,现在朱瞻壑只愿意花八万贯把田产再买回来。

    “这可不行,世子您这平白拿起两成的差价,也太狠了吧!”

    立刻有人不愿意了,当即高声叫嚷道,其它人也都纷纷表示不愿意,坚持要按照原价退。

    “世子,您看咱们都是老熟人了,而且我们又不是第一次买你家的地,您就不能看在之前的人情上,按照原价退给我们吗?”

    徐景昌这时小心翼翼的询问道。

    “人情归人情,生意归生意,想要退地的,就只能按八折来算,你们要是愿意,今天就去王府办手续,而且我只给你们三天时间,三天一过,哪怕再便宜我也不收了!”

    朱瞻壑却十分强硬的道。

    以他的估计,三天之后,东厂和锦衣卫应该就能审讯出一些线索了,到时在三大殿上动手脚的真凶也会被抓出来,这件事也就能平息了。

    “这……”

    看到朱瞻壑只肯八折收购,而且还只给三天时间,这让徐景昌等人也都露出犹豫之色。

    不过说实话,朱瞻壑愿意用八成的价格收购,已经十分厚道了,现在北京城的田产时时刻刻都在降,哪怕现在按照市价,估计也卖不到原价的八成。

    朱瞻壑可没时间等徐景昌他们考虑清楚,当即挣脱了众人再次道:“愿意卖田产的自己去王府,另外你们还得签个文书,日后无论田产是涨是落,都不得再像今天这样堵着我要死要活!”

第二百五十二章 做票大的

    依然还是定国公府,同样也是上次的那群人。

    但在座的所有人都露出一副心事重重的表情,身为主人的徐景昌也无心歌舞,将所有人下人都赶了出去,方便他们商量事情。

    “国公,世子终于松口了,而且还只给了三天时间,咱们要不要去把地卖了?”

    这时有人试探着问道。

    他们在皇城门口堵住了朱瞻壑,终于说动对方可以退钱,不过出于谨慎考虑,他们又来到国公府商量一下,免得再被朱瞻壑坑了。

    “他倒是肯退钱了,可只肯退八成,这相当于咱们啥地没做,就要白送两成给汉王府,这也太黑了!”

    彭城伯张昶不服气的叫道。

    “八成已经不错了,至少能卖出去,否则又要像南京那边的田产一样,烂在手里都卖不掉了。”

    这时又有人开口道。

    “我也觉得世子太黑了,现在北京的田产虽然还在往下掉,但好像还是比原价的八成高一点,与其卖给汉王府,还不如卖给其它人!”

    这时武城侯王理十分不服气的开口道。

    “王兄,你这消息也太落后了,就在咱们去围堵世子的那一会,北京的田产又是一降再降,现在如果出手,还真卖不到原价的八成,最重要的是,现在根本没有人愿意买,全都攥着钱打算看一看情况再说!”

    成安侯的长子郭晟却苦笑一声纠正道。

    “降的这么快!”

    王理闻言也大吃一惊,这才多久啊,田产的价格竟然又降了这么多。

    “所以啊,要我说世子如果愿意收,那咱们就别犹豫了,否则等过了夜,明天还不知道降成什么样呢?”

    郭晟双手一摊无奈的道。

    “我也得到一个消息,都察院、六科给事中,以及礼部等各部的官员,都在准备联合上书,逼陛下放弃迁都的想法,估计等到这些人上书之后,北京的田产价格降的更快!”

    一直没有开口的徐景昌终于说道,他的身份最高,消息也最灵通。

    “那咱们还等什么,现在马上就去汉王府,把手中的田产全都退了吧!”

    刚才还十分不甘心的张昶,这时立刻转变态度,毕竟脸面哪有钱重要?

    听到张昶这么咋咋呼呼的叫嚷,其它人也都坐不住了,虽然朱瞻壑答应八折收购田产,但如果田产的价格再降,恐怕朱瞻壑还会压价。

    于是不用徐景昌开口,所有人都是一轰而散,回家就拿上田契地契跑去王府退钱。

    朱瞻壑回到王府,吩咐了马安退钱的事,虽然马安十分不解,但还是照着朱瞻壑的吩咐去做了。

    不过就在第二天下午,朱瞻壑刚从东厂回家,马安立刻找到他诉苦道:“世子,那帮人也太不要脸了,咱们绝不能再收他们的地了!”

    “怎么了?”

    朱瞻壑愣了一下这才问道。

    “那帮人争抢着退田产,以前咱们王府卖出去的田产,我都按您的吩咐,按原价的八成收购,但有些人却拿不是咱们王府的田产来退,简直太不要脸了!”

    马安气呼呼的说道。

    原来徐景昌他们可不光买了汉王府的田产,他们之前也从别人手里买了不少田产,现在这些田产降的厉害,根本没人收,所以他们就打了歪主意,将这些田产也说成是汉王府以前卖出去的,吵着也要按原价的八成让王府收购。

    要知道现在北京的田产价格,简直是直线下跌,已经比原价的八成低上了许多,而且还无人愿意购买,也就朱瞻壑看在前的面子上,愿意回收卖出去的田产,结果他们竟然把汉王府当成冤大头了。

    “世子,这帮人根本就是一群见利忘义之徒,您帮了他们,他们非但不感激,反而还变着法的来占您的便宜,我觉得干脆停了收购,到时候看他们怎么办!”

    马安再次建议道。

    其实昨天朱瞻壑吩咐他收购田产时,他就有些不情愿,毕竟现在北京城的田产价格,掉的实在太疯狂了,哪怕有钱也不能这么挥霍啊。

    “不!这帮人不是想占我的便宜吗,那就让他们去占!”

    朱瞻壑这时却冷笑一声吩咐道。

    本来他是一片好心,却没想到这帮人占便宜没够,既然如此,那就别怪自己不客气了,到时让他们哭都没地方哭去!

    “世子您不会打算全都收了吧?”

    马安大惊失色道,虽然之前王府赚了不少钱,但照这么花下去,恐怕也支撑不了多久。

    “全都收了,不过价格给我改一改,王府卖出去的田产,依然还是八折收购,至于不是王府的地,那就按照现在的市价,或者比市价高上那么一丝去收,记住,尽量把王府的现钱全都换成田产!”

    朱瞻壑发了狠,这次他要做票大的!

    “这……世子……”

    马安看到朱瞻壑竟然真打算把王府的钱全都花出去,也吓的目瞪口呆,甚至怀疑自家世子是不是疯了?

    “行了,照我说的去做!”

    朱瞻壑懒的解释,直接命令道。

    这下马安也不敢再说什么,只得不情不愿的答应一声,然后转身去办了。

    第二天一早,朱瞻壑再次来到诏狱,迁都之后,锦衣卫的诏狱也搬到了北京,规模比南京的要小一些,但守卫却更加的森严。

    自从发现三大殿的琉璃瓦被人替换了一些铜瓦后,朱瞻壑就将负责铺瓦的工匠,以及一些负责的官吏全都抓到了诏狱之中审问,因为人太多,直到现在也没能审出什么有用的信息。

    另外朱瞻壑之所以这么大规模的抓人审问,其实也是想打草惊蛇,现在幕后的那个人肯定已经察觉,只要对方有所异动,肯定会露出马脚。

    “世子,有线索了!”

    就在朱瞻壑刚来到诏狱不久,只见刘勉就兴冲冲的找到朱瞻壑禀报道。

    “什么线索?”

    朱瞻壑立刻问道。

    “刚刚有两个工匠交待,他们在铺设奉天殿的屋顶时,曾经发现有人动过已经铺好的琉璃瓦,为此他们还向工部的官员禀报,但却无人理会。”

    刘勉兴奋的说道。

第二百五十三章 工匠提供的线索

    诏狱的审讯室中,一老一少两个工匠战战兢兢的坐在那里,看着周围的刑具心中发毛。

    说句不好听的话,诏狱这种地方,这两个工匠就算犯罪,也根本没资格进,但现在情况特殊,许多工匠都被带到这里审问,主要是想让他们提供一些线索。

    朱瞻壑迈步走进审讯室,两个工匠也立刻站了起来,满脸都是局促不安的神色。

    朱瞻壑笑着走上前开口道:“老丈不必紧张,我们也只是希望了解一些情况,你只需要把知道的事情全部说出来就行了。”

    “贵人说的是,小老儿一定如实回答!”

    老工匠看到朱瞻壑神情和善,似乎也放松了一些。

    “老丈,你说你们曾经发现铺好的瓦片被人动过,到底是怎么回事?”

    朱瞻壑神情认真的向老工匠问道。

    “这是我的小徒弟发现的,还是让他给贵人说吧!”

    老工匠拉着旁边的少年工匠说道。

    朱瞻壑还以为少年是老工匠的儿子,却没想到竟是他的徒弟,不过也差不多,这个年代徒弟几乎可以当看儿子看待。

    “小兄弟你是怎么发现的?”

    朱瞻壑笑着向少年工匠问道,这个少年又黑又瘦,看着比朱瞻壑还小两岁,估计还没有成年,一直躲在老工匠身后,显得十分紧张。

    “我……”

    小工匠想要开口,但又因太紧张说不出来,一张脸涨的黑中发红。

    “小兄弟不必紧张,来人,送上点心和茶水,我和小兄弟边吃边聊!”

    朱瞻壑哈哈一笑,随后对人吩咐道。

    锦衣卫答应一声,很快就送来茶水和点心,朱瞻壑亲自拿心递给小工匠,自己也拿起一块尝了一口,味道还行,就是甜的发腻。

    小工匠看到朱瞻壑年纪和自己差不多,而且还给自己点心吃,整个人也终于放松下来,把手中的点心几口吃完,结果又被噎到了,急忙连喝了几口茶水才咽下去。

    “就……就在一个月前的晚上,我们在工地上睡觉,我晚上喝多了水,起夜时听到大殿顶上似乎有动静,好像是有人,但我胆小,也不敢上去,茅厕也没敢去,就跑回去了被窝里。”

    小工匠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接着再次道。

    “第二天我们上了屋顶继续铺瓦,我就发现屋檐那边我们铺好的瓦片,被人挪动了,那片瓦是我和师傅亲手铺的,一眼就能看出区别。”

    “没错,我可以作证,那片瓦是我们亲手铺的,肯定被别人动过,当时我就找到工部的崔主事说了这件事,但他只是让我们回去等着,事后也没见有人查,我们也不敢多问,本来我都快把这件事忘了,直到……”

    老工匠说到最后看了看朱瞻壑身后的锦衣卫。

    要不是锦衣卫将他们抓起来,恐怕这件事被他烂到肚子里。

    “那个崔主事叫什么名字,主要负责什么?”

    朱瞻壑再次问道。

    “这个小老儿就不知道了,只知道他是主事,负责监督我们这些工匠干活。”

    老工匠不好意思的一笑道,他们身份低微,实在没资格知道上官的名字。

    “世子,我已经查过了,那个崔主事名叫崔问,现在就在隔壁的审讯室里!”

    这时旁边的刘勉开口回答道。

    “很好,走,咱们去会一会这位崔主事!”

    朱瞻壑说着站了起来,这个崔问很有问题,说不定可以从他身上查出背后的大鱼。

    “贵人,我们把知道的事情都说了,现在能走吗?”

    老工匠看到这个和善的少年贵人要走,当即也站起来问道,毕竟这里实在太吓人了,他们这种小人物实在不想在这里久留。

    “老丈不必心急回去,你们先在这里喝茶吃点心,等下可能还需要你们作证。”

    朱瞻壑却不能放两人离开,毕竟他们是重要的人证。

    “对了,拿二十贯钱给老丈,就当是这次作证的赏钱!”

    朱瞻壑再次对锦衣卫吩咐道,这么重大的案子,当证人也是有奖赏的。

    老工匠听到有钱可拿,立刻眼睛一亮,悬着的心也一下子放了下来,当即对朱瞻壑千恩万谢。

    朱瞻壑转身来到隔壁的审讯室,只见这里摆放着一张桌子,对面坐着一个忐忑不安的中年官员,旁边则有几个锦衣卫看守。

    朱瞻壑迈步来到崔问面前,只见对方大概四十多岁,圆脸微胖,看起来一团的和气,似乎是个脾气很好的人。

    “崔问,知道为什么将你带到诏狱吗?”

    朱瞻壑没有直接审问,而是反问一句道。

    “下……下官不知!”

    崔问偷眼看了朱瞻壑一眼,声音微微有些发抖的回答道。

    崔问认识朱瞻壑,更知道诏狱是什么地方,因此他比隔壁的两个工匠更加恐惧,这时也在强撑着尽量让自己表现正常一些。

    “不知?”

    朱瞻壑轻笑一声,然后坐到崔问的对面,眼睛盯着对方再次道。

    “奉天殿铺瓦的时候,两个工匠发现铺好的瓦被人动过,向你禀报后,你都做了些什么?”

    “这……这都是什么时候的事,下官怎么不记得?”

    崔问的身子一颤,但却依然在嘴硬道。

    “不记得了?发现瓦片异常的工匠就在隔壁,要不要将他们叫来,让你们当面对质?”

    朱瞻壑说到最后时,声音也冷了下来。

    听到有人证,崔问也无法再抵赖,只得强笑道:“下官想起来了,的确有这件事,事后我也亲自查看了一下,并没有发现瓦片有什么异常,估计是那两个工匠看错了。”

    “看错了?”

    朱瞻壑冷笑一声,随后向刘勉示意了一下。

    刘勉会意,只见他一挥手,立刻有锦衣卫端着一个托盘走上前。

    朱瞻壑伸手从托盘里拿起一样东西,正是他在火场里找到的铜瓦。

    “铛~”的一声,朱瞻壑把铜瓦扔到崔问面前质问道,“看看这是什么?”

    崔问被吓了一跳,当看清桌子上的铜瓦时,他也脸色大变,全身也禁不住哆嗦起来。

    看到崔问的反应,朱瞻壑也心中大定,很显然,这个崔问肯定知道一些内情!

第二百五十四章 果然是他

    当朱瞻壑把铜瓦这个物证扔到工部主事崔问的面前时,他的异常表现,哪怕是瞎子都能看得出来。

    不过崔问在恐惧过后,却低下头沉默不语,似乎还是不愿意老实交待。

    “崔问,你只是个小小的主事,我不相信你会有这么大的胆子,三大殿故意被人引雷电烧毁,此事已经与谋反无异,如果你愿意如实交待,我可以保证,罪责只归你一人承担,不会连累到你的家人!”

    朱瞻壑十分诚恳的说道。

    他也不玩虚的,焚毁三大殿这种重罪,只要是沾了边的官员,几乎都是谋反的重罪,是要诛九族的,所以朱瞻壑也没说能保住崔问的命,能够保住崔问的家人已经算是开恩了。

    崔问闻言猛然抬头,看向朱瞻壑的目光中也满是纠结,过了好一会儿,他这才声音沙哑的道:“世子你说话算数,真的能保住我的家人?”

    “只要你不是主谋,我可以保证不会牵连你的家人,甚至如果你在这件事上参与不深,事后又愿意戴罪立功的话,说不定皇爷爷开恩,留下你一条命也有可能。”

    朱瞻壑点头道。

    “好,我愿意把我知道的事情全都交待出来!”

    崔问一咬牙,当即就将自己所知的事情详细的讲了一遍。

    原来崔问对这件事知道的并不多,或者说他是被动参与到这件事中来的。

    一个月前,隔壁的老工匠发现自己铺的瓦片被人动过,于是禀报给崔问,崔问也并没有不闻不问,而是事后亲自查看了一番。

    结果让崔问震惊的是,在那些琉璃瓦片中,竟然混入了一些铜瓦,因为两者颜色相近,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

    崔问身为工部的主事,掌管着城池、土木兴建事宜,对于建筑上的各项规定再清楚不过了。

    他深知在宫殿这种高大的建筑中,是不能使用太多金属的,否则很可能会招来雷电,现在琉璃瓦被人换成铜瓦,这么做的人显然是用心险恶。

    因此崔问发现了这件事后,立刻向上禀报,结果让他做梦都没想到的是,他上报这件事非但没有得到重视,反而被上司威胁,要求他保密,否则他不但前途不保,甚至自己和家人也有性命之忧。

    “世子,下官绝无半点虚言,若非被人威胁,借下官一百个胆子,我也不敢隐瞒这么大的事情啊!”

    崔问说到最后涕泪横流,他现在最后悔的是当初受人威胁,没有偷偷向锦衣卫举报,否则也不会落到现在这种下场。

    “威胁你的人是谁?”

    朱瞻壑沉声问道。

    崔问最先发现铜瓦的问题,而且还向上禀报,说明他是个比较尽职的官员,可惜却遇到一个险恶的上司,逼得他不得不参与到这桩阴谋之中。

    “我……我不敢说。”

    崔问这时却一脸怯懦的道,对方是个大人物,至少在他眼中,对方的用两根手指就能捏死他。

    “都已经到诏狱了,你还有什么不敢说的?”

    朱瞻壑恨声道,难怪崔问会被人威胁,估计也和他怯懦的性格有关。

    听到朱瞻壑的话,崔问再次犹豫了一下,最后终于咬牙道:“对方是尚书宋礼!”

    “果然是他!”

    朱瞻壑听到宋礼的名字也并不意外,能够把崔问吓的不敢开口的人,除了宋礼估计也没有其它人了。

    “等等,你一个小小的主事,上头还有侍郎和员外郎,为何会直接找宋礼禀报?”

    这时刘勉忽然插嘴问道。

    “因为陛下来以北京后,皇城三大殿还没有完工,因此宋尚书他将主管皇城的刘侍郎训斥了一顿,然后亲自主持三大殿的修建,我们这些下属也都直接归尚书调遣,所以出了事情,我才会去找宋尚书。”

    崔问解释道。

    “难怪,之前我见宋礼出现在奉天殿,原来他早就计划好了,自己主持三大殿的修建,更容易做手脚,哪怕出了问题,他也能压下去!”

    朱瞻壑忽然自语道,之前他在奉天殿时,见到宋礼和朱瞻基走在一起,想来那时他就已经接管了三大殿的修建了。

    “世子,此事涉及到宋尚书,要不要咱们进宫请示一下?”

    刘勉这时神情凝重的问道。

    虽然东厂和锦衣卫的职权很大,但宋礼毕竟是工部尚书,朝堂上的大佬之一,这种人就算是涉案,他们也不好擅自捉拿,最好还是得到朱棣的允许才行。

    “没时间了,咱们抓了那么多工部的人,宋礼肯定知道自己迟早会暴露,我现在就带人去抓他,你带着崔问的口供进宫见皇爷爷!”

    朱瞻壑想了想立刻对刘勉吩咐道。

    他主要是怕宋礼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万一走上绝路可就糟糕了,他死了不要紧,但事情恐怕就很难查清楚了,万一宋礼背后还有其它人,那就更难查出来了。

    “属下遵命!”

    刘勉立刻答应一声,当即带着崔问的口供进宫。

    朱瞻壑则点齐人手,火速赶往工部。

    工部本就和皇城紧挨着,与宗人府、吏部、兵部等挤在一起。

    当朱瞻壑率领着东厂的番子,以及锦衣卫杀气腾腾的来到工部衙门前时,也惊动了周围的其它衙门,不少官员纷纷跑来看热闹。

    之前朱瞻壑抓工部的工匠和官吏,并没有大张旗鼓,许多人并不知道工部出事了。

    所以现在看到这么多番子和锦衣卫堵在工部的门口,立刻引发了不少官员的议论。

    朱瞻壑来到工部门前,许多官员都认识他,看到他时也引发了更多人的好奇,甚至连一些衙门的***也都出门看热闹。

    朱瞻壑没有理会其它人,迈步进到工部衙门,这里的官吏看到朱瞻壑时,也都吓的不轻,因为之前工部的不少官吏已经被带去了诏狱,所以工部的其它官吏也一个个人心惶惶的,不知道什么时候轮到自己?

    朱瞻壑扫视了一下人群,并没有见到宋礼,随即他开口问道:“宋尚书在哪?”

    “尚书就在公事房里!”

    立刻有官员回答道。

    朱瞻壑闻言立刻迈步上前,来到宋礼的公事房门前,推门就走了进去。

第二百五十五章 “忠臣”宋礼

    朱瞻壑来到宋礼的公事房门前,推门就走了进去。

    只见宋礼端坐在书案后,一脸平静的看着进来的朱瞻壑,并没有任何意外的神色。

    “宋尚书你早知道我要来?”

    朱瞻壑看到宋礼平静的表情,也不由得惊讶的问道。

    “崔问被你们抓了,他是个胆小怯懦之人,肯定出卖我。”

    宋礼十分平静的回答道。

    “这么说你承认三大殿的事是你做的了?”

    朱瞻壑冷笑一声反问道。

    崔问明明是被对方逼迫的,根本谈不上什么出卖。

    “是又如何?”

    宋礼十分淡定的回答道。

    显然他早有心理准备,或者说从东厂和锦衣卫开始抓工部的官吏和工匠时,他就已经在等着这一天的到来了。

    “好一个丧心病狂的疯子,为了阻止迁都,甚至不惜焚毁皇城,你可是工部尚书,难怪就没有一点愧疚吗?”

    朱瞻壑怒声质问道。

    三大殿的修建,花费了无数的钱财,凝结了多少工匠的心血,结果全都被宋礼一把火给烧了,为的只是达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

    “哼,迁都北疆,这才是亡国之道,相比大明的江山社稷,区区几座宫殿算得了什么?”

    没想到宋礼非但不认错,反而振振有词的说道。

    “这么说来,你竟然还是大明的忠臣,事事都在为大明的江山社稷考虑了?”

    朱瞻壑哑然失笑,刚才他骂宋礼是个疯子,现在看来对方的脑子的确很不正常。

    “我是不是忠臣,只要看看朝堂上那些反对迁都的大臣就知道了,陛下一意孤行,将大明陷于危难之间,宋某身为明臣,自然要挺身而出,哪怕背负千古骂名,我也认了!”

    宋礼大义凛然的再次道。

    看着对方一脸正气的模样,朱瞻壑一时间都有些糊涂了,如果对方是忠臣,那自己岂不是成了奸臣了吗?

    不过朱瞻壑很快就醒悟过来,当即冷笑道:“放火烧了皇城,还敢自称忠臣,宋尚书伱还真是有史以来的第一人,在下长见识了!”

    朱瞻壑说到这里也不再废话,当即吩咐道:“来人!请宋尚书去诏狱!”

    随着朱瞻壑的命令,立刻有数個锦衣卫上前,宋礼也没有反抗,昂首挺胸的跟着锦衣卫离开了工部。

    工部以及外面看热闹的官员,看到朱瞻壑竟然把宋礼给抓了,立刻引发了更加激烈的讨论。

    很快就有聪明人联想到三大殿被雷火烧毁的事,毕竟三大殿就是工部承建,难道说这件事和宋礼有什么关系?

    朱瞻壑也听到外面众人的讨论,但他并没有理会,让人将宋礼带到诏狱严加看管后,他这才进宫面见朱棣。

    当朱瞻壑来到武英殿时,刘勉正在向朱棣禀报审讯的结果。

    只见朱棣这时脸色铁青,谁能想到,暗中对三大殿做手脚的人,竟然是工部尚书宋礼。

    “人抓到了吗?”

    朱棣看到朱瞻壑进来,立刻向他问道。

    “已经抓到诏狱之中,而且他对自己所犯的罪行也供认不讳!”

    朱瞻壑回答道。

    “好一个宋礼,枉朕还那么信任他,他竟然就这么报答朕!”

    朱棣气的一拍桌子怒吼道。

    “皇爷爷,宋礼已经认罪,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平息朝堂上关于迁都的风波!”

    朱瞻壑急忙劝道。

    “三大殿被烧毁是人祸,朕倒要看看,这次谁还敢再乱说话!”

    朱棣杀气腾腾的再次道,随即他就召集内阁大臣议事,朱瞻壑和刘勉旁听。

    不一会的功夫,就见金忠、夏元吉等人也匆匆赶来,这几天为了应对群臣们反对迁都的事,他们几个内阁大臣也是连轴转,一个个都是累的不轻。

    “参见陛下!”

    金忠等人上前行礼道。

    “不必多礼,你们辛苦了,最近官员们反应如何?”

    朱棣看着金忠满是皱纹的脸,也不禁有些感慨的道,不光金忠老了,他也老了,估计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那些官员的胆子才会越来越大。

    “启禀陛下,官员们依然群情鼎沸,反对迁都之声不绝于耳,光是每天送到内阁的奏本,就有上百本之多,全都是劝陛下还京于金陵!”

    金忠如实回答道。

    面对这么多大臣的反对,金忠他们身上的压力也很大,最近许多政务都不得不暂时停下,专心处理这些大臣的反对之声。

    “哼,一群蠢货,被人耍了都不知道!”

    朱棣却气呼呼的骂道,这下让金忠等人都愣住了,不知道朱棣是在骂那些反对迁都的大臣,还是在骂他们?

    “瞻壑,你给他们解释一下!”

    朱棣对朱瞻壑一挥手道。

    朱瞻壑答应一声,这才来到金忠等人面前道:“金尚书,经过我们的调查,发现三大殿被雷火焚毁一事,并不是一起天灾,而是一件人祸……”

    朱瞻壑把事情的经过详细的讲了一遍,最后又讲到自己去工部抓宋礼,对方也已经认罪。

    “原来如此,难怪刚才有人向我禀报,说世子带人去了工部,把宋尚书抓走了,原来三大殿被毁竟然是他在幕后主使!”

    金忠听后也是大惊失色,旁边的夏元吉等人,也全都露出惊容。

    宋礼虽然没有入内阁,但也是朱棣最依重的大臣之一,否则也不会把工部交给对方掌管。

    可没想到宋礼竟然会对三大殿做手脚,这件事若是传出去,肯定会引发轩然大波。

    “世子,三大殿被人做手脚这件事,除了宋尚书外,还有没有其它官员牵连在内?”

    夏元吉忽然向朱瞻壑问道。

    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在这件事背后,不仅仅只有宋礼,而是还有其它官员,如果牵连的人过多,那恐怕就不好办了。

    “宋礼刚被抓到诏狱,我还没来得及审问,不过肯定还有工部的官员参与其中。”

    朱瞻壑如实回答道。

    “不管谁被牵连到这件事中,朕都要一查到底,你们做好准备,明日朕要在早朝上宣布此事!”

    朱棣当即表态道。

    敢于焚毁三大殿,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简直比谋反还要恶劣,所以无论牵涉到谁,朱棣都绝不会姑息。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4546/ 第一时间欣赏吾父朱高煦最新章节! 作者:北冥老鱼所写的《吾父朱高煦》为转载作品,吾父朱高煦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吾父朱高煦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吾父朱高煦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吾父朱高煦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吾父朱高煦介绍:
朱棣:我大哥死了,皇位有德者居之,我要造反!
朱高煦:我大哥也死了,那个皇位本来就是我的,我也要造反!
朱瞻壑:我大……呸!我就是大哥,我还没死呢,但做为朱高煦这个作死小能手的嫡长子,我感觉自己也离死不远了。吾父朱高煦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吾父朱高煦,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吾父朱高煦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