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TXT下载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全文阅读

作者:梦的预言家     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txt下载     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167章 弩(二)

    现代的弓弩

    现代的弓弩由于制作的工艺和材料的不同,比古代的弓弩要强很多,关键就在于弓弩的弩体和弩片,都比古代的先进,在设计上,吸收了现代武器枪的优点,改进了弹道,所以比古代的弓弩更强。

    与狙击步枪相比,弩具有无声无光的隐蔽优势;与弓箭相比,弩的穿透力强,射程远,精确度高。由于反恐和执行特殊任务的需要,从2003年起成为中国WJ反恐队员的“神秘武器”。

    史料记载:

    熙宁元年,始命入内副都知张若水、西上阁门使李评料简弓弩而增修之。若水进所造神臂弓,实李宏所献,盖弩类也。以檿为身,檀为弰,铁为登子枪头,铜为马面牙发,麻绳扎丝为弦。弓之身三尺有二寸,弦长二尺有五寸,箭木羽长数寸,射三百四十余步,入榆木半笴。

    熙宁中,李定献偏架弩,似弓而施榦镫。以镫距地而张之,射三百步,能洞重扎,谓之“神臂弓”,最为利器。李定本党项羌酋,自投归朝廷,官至防团而死,诸子皆以骁勇雄于西边。

    其余如《宋会要辑稿》《文献通考》《曲洧旧闻》《容斋三笔》等史料中,神臂弓的射程作“二百四十步”,如《容斋三笔》卷十六《神臂弓》

    神臂弓出于弩遗法,古未有也。熙宁元年,民李宏始献之入内,副都知张若水方受旨料简弓弩,取以进。其法以桑木为身,檀为秢,铁为蹬子枪头,铜为马面牙发,麻绳扎丝为弦。弓之身三尺有二寸,弦长二尺有五寸,箭木羽长数寸,射二百四十余步,入榆木半秥。

    由于宋史是元人根据宋代的文献、档案编纂的,因此,现在人多数认为宋史中的“三百四十步”是“二百四十步”之讹。问题在于,沈括曾亲自参与武器制作的管理,他的记载,分量非同一般。我们后面还会见到,后期的神臂弓,拉力大大缩小,而沈括接触的是早期的神臂弓,洪迈却是南宋人士,对神臂弓的变化并未提及,因此,对早期的神臂弓,他未必明了。那么,神臂弓的射程到底是三百四十步还是二百四十步呢?

    根据这些史料,毫无疑问,神臂弓的尺寸非常紧凑,同时性能极为强悍。按宋制,二百四十步合三百七十米,三百四十步合五百二十米。人们经常拿它和西方五百年后出现的长弓相比,长弓什么性能?拉力范围大约35~80kgf,70kgf拉力,0.58米的做功距离,已经接近长弓的极限了,大仰角射击,使用60g的箭,最大射程不过240米,在西方,长弓的威名经久不衰,但和神臂弓相比,就差距太大。神臂弓的制作工艺早已失传,难免让人们着迷、疑惑、怀疑,很多人根本不相信它有如此强劲,又如此小巧,认为这些记载“看上去象神话”,因为弩的射击仰角很小,所以240步的射程也根本不信。那么,按当时的技术水平,神臂弓能够达到这样的性能水平吗?它大概是个什么样子的。

    射击方式

    任何一种弓、弩,当然都能45度左右的初仰角射击,以获得最大射程,但弓弩的实际使用方式并非如此。因此,要讨论射程,必须在限定初仰角的前提下进行。

    从前面的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到,“二百四十步”,“三百四十步”,“三百步”这些测试的记录,都有相同点:结果不同,但都很远;但最关键的是,目标尺寸都不大。二百四十步合三百七十米,已经非常遥远了,要命中“榆木”、“重札”,非瞄准不可,不可能大仰角射击,除非这些目标有十米以上的高度,以及相近级别的宽度。

    神臂弓的瞄准方式和前代的弩有所不同。更早的弩,箭比较长,就位后箭头伸出弩臂,弩手根据目标的距离,以及自身的经验,在望山上选择适当高度的位置,和簇尖、目标成三点一线。神臂弓的弩箭很短,仅数寸长,按6~8寸计算,就是19~25cm,不可能伸出弩臂,因此必然用箭槽前端口代替簇尖瞄准。这肯定是一个进步,因为同一种箭的长度也会有微小的差别。这样,最大仰角就由望山高度和望山到弩臂前端的距离确定。

    从战国到秦代的弩,望山高度较小,但一直在逐步增加,从最低的3.5cm到兵马俑出土弩机的6cm。进入汉代以后,望山高度大幅度增加,根据这一时期的出土文物,达到9~13cm。三国、两晋时代也保持着这样的尺寸。这样,我们可以推测,神臂弓的望山高度大约10cm多一点。

    神臂弓的做功距离

    踏张弩的规格多样,但有一点比较稳定,就是开弩时的最终提拉高度,合理的范围大约80~85cm,这样的高度能够比较充分地发挥人的潜能。模拟一下开弩的动作就能发现这一点。

    起始高度呢?脚蹬(踏环)大约20cm,弩弓的纵向尺寸也大致相当或略大一点,考虑两者的尺寸有重叠部分,因此,开弩时的起始高度可以降低到40cm甚至35cm。

    这样,神臂弓的做功距离大约40~45cm,最多可以达到50cm,我相信克敌弓就接近50cm。根据《容斋三笔》,克敌弓是神臂弓的改进型,增加了尺寸,更加强劲。

    我们可以大致估算,40~45cm左右的做功距离的构成。弦的张角变化大约提供一半多,弦长80cm,一半为40cm,开弩过程结束,假定两侧弦的张角为90度,则纵向移动距离28cm。其余的部分由弓的变形获得。

    80~85的总距离,扣除脚蹬的大约20cm,望山到弩臂前端的距离大致为60~65cm。因此,最大初仰角大约为10度,对应10.6~11.5cm的望山高度,这正是典型的望山高度。

    神臂弓的拉力

    这是争议比较大的地方。按宋史记载(政和)三年,诏:“马甲曩用黑髹漆,今易以朱。”是岁,姚古奏更定军器,曩时甲二副,今拆造三副;曩时手刀太重,今皆令轻便易用;曩时神臂弓硾二石三斗,今硾一石四斗。从之,悉下诸路改造。

    二石三斗是拉力?我们看看宋代弩的考核标准。wdg2000汇总了宋史中的有关记录;

    康定元年,帝御便殿阅诸军阵法。议者谓诸军止教坐作进退,虽整肃可观,然临敌难用,请自今遣官阅阵毕,令解镫以弓弩射。营置弓三等,自一石至八斗;弩四等,自二石八斗至二石五斗,以次阅习。诏行之陕西、河东、河北路。“

    (庆历)六年,诏诸军夏三月毋教弓弩,止习短兵。又诏:“以春秋大教弓射一石四斗、弩彍三石八斗、枪刀手胜三人者,立为武艺出众格。中者,本营阙阶级即以次补。”“

    至和元年,诏:“诸军选将校,武艺钧,以射亲为上。”韩琦又言:“奉诏,军士弩彍四石二斗并弓箭、枪手应旧规选中者,即给挺补守阙押官,然则排连旧制为虚文矣。请三路兵遇春秋大教,武技出众者优给赏物,免本营他役,候阶级阙,如旧制选补。”奏可。“

    乾道中,诏弓箭手元射一石四斗力升加三斗,元射一石力升加五斗,弩手元射四石力升加五斗,元射两石七斗力升加八斗,进秩推赏有差。“

    淳熙间,立枪手及射铁帘格。...诏中垛帘弓箭手一石二斗力十箭,弩手四石力八箭,依格进两秩,各赐钱百缗;弓箭手一石力十箭以上,弩手三石力八箭,各进两秩。“

    (绍熙)二年,枢密院言:“殿、步司诸军弓箭手,带甲六十步射,一石二斗力,箭十二,六箭中垛为本等。弩手,带甲百步射,四石力,箭十二,五箭中垛为本等。

    再看《梦溪笔谈》中的记载

    钧石之石,五权之名,石重百二十斤。后人以一斛为一石,自汉已如此,“饮酒一石不乱”是也。挽蹶弓弩,古人以钧石率之。今人乃以粳米一斛之重为一石。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今之武卒蹶弩,有及九石者,计其力乃古之二十五石,比魏之武卒,人当二人有余;弓有挽三石者,乃古之三十四钧,比颜高之弓,人当五人有余。此皆近歳教养所成。以至击刺驰射,皆尽夷夏之术;器仗铠胄,极今古之工巧。武备之盛,前世未有其比。

    可见宋代弩的拉力非常惊人,考核标准很高,多数在4石左右。1宋斤为633g,按《梦溪笔谈》中的记载,测试弓弩拉力,1石按92.5宋斤计。王增瑜先生在《宋朝兵制初探》中讨论过这个问题。韩琦曾说“今之试武艺,弓弩惟务斗力多,而不求所射疏密,…,乃军中之戏”,批评开弩只求力大,不求准确,训练不求实艺;《梦溪笔谈》中的记载也说明宋代弓弩的拉力惊人,蹶弩记录达到9石(沈括这里换算可能出了错误,‘乃汉称三百四十一斤也’,只能是120宋斤的‘石’,后面的几个‘石’,都应为120宋斤,这里不多讨论),沈括自己也很自豪。看来还真是如此,并非史料夸大。

    神臂弓素以强劲著称,不可能只有2石3斗拉力,尤其是后期降到1石4斗,更不可能。1石4斗才82公斤,以踏张弩的标准衡量,实在太弱,按临敌不过三发考虑,我们这些泡网的人当中,年龄小一点的,相当一部分都拉得动。

    那么,结论只有一个,测试拉力时,用2个硾。如果按常规,重物挂在弦上,则2硾并列或硾上下设钩,上钩挂弦,下钩挂另一硾,这样,拉力为4石6斗,约合269公斤。这确实太强,后期降低到二石八斗(164kg)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直到由于抗金作战的需要,出现更加强劲的神劲弓和克敌弓,但拉力恐怕也就是大致恢复到早期神臂弓的水平。

    为什么要两个硾?强壮的弩兵可以开4石6斗的强弩,但两个测试者未必能挑得动270公斤的重硾,分成两个,就比较容易操作,这是我的看法。

    两个硾还可以有另外的作用。箭上有木羽,所以弩臂上的箭槽是很浅的,深度必定小于箭杆半径,箭槽有一点导向作用,但不强。神臂弓很精确,为此,弩弓两端的平衡非常重要,在弓的双耳上挂硾,可以确定弩弓两侧是否平衡。

    神臂弓的箭

    神臂弓的箭很短,数寸而已,1宋寸为3.12cm,按6~8寸计算,就是19~25cm。

    根据这样的长度,截面积也必定相应减小,箭的长/截面直径比和普通的箭相当或略粗壮一点是合理的,如果和普通的箭一样粗,则空气阻力太大,速度衰减很快,射程也会大大缩短。因此,神臂弓的箭一定比较轻。

    4石6斗拉力,40cm的做功距离,这样的复合弓,大约可以使20g/22g/24g的箭分别获得140~150m/s的初速度。我计算过16~26g的箭的各种情况,不考虑更轻的箭是因为弩的能量转换效率太低,不考虑更重的箭是因为初速度低,又要减少迎风面积以减少阻力,要达到预定的重量,箭需要几乎全部由金属组成,再增加重量就达不到了,因为箭的长度应在6~8寸,不应超过9寸。后面我们会看到计算的例子。

    神臂弓的弓弦

    4石6斗,这么大的拉力,麻绳制作的弦直径应达到1cm左右。那么,箭这么细,怎么配合呢?可以增加木制尾部的直径,但这样会大大增加飞行阻力,不行。个人认为,垂直尾羽是关键,弦是推动尾羽而推动箭的。从弩臂上端面计,垂直尾羽的高度只要达到8、9mm,弦释放后,就可以顺利推动箭飞出。

    回头看来,“箭木羽长数寸”,简短的几个字,内涵却实在太丰富了。

    箭的飞行过程分析

    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过程。根据箭的质量、初速度、仰角,和假定的空气阻力系数,可以得到箭的速度和行程与时间的关系,就可以判断能否达到预定的射程。我们来看一下,神臂弓是否能达到520米的射程,需要什么条件。

    空气阻力依据通常的模型计算,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由于初仰角只有10度,因此可以对问题进行简化。在飞行的前半段重力有微小的减速作用,而在后半段有微小的加速作用,从分析射程的角度,两者作用都很小,大小相近,方向相反,相互抵消,因此可以忽略。这样,问题就大大简化了。

    总行程呢?初仰角10度,射程520米,那么,总行程必定略小于520/cos(10°)=528米。我们就保守一点,让箭飞行528米。

    箭的飞行可以理解成有空气阻力的仰角为10度的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组合。自由落体的行程为520*tan(10°)=91.4米。保守地考虑,则飞行过程需要在4.32秒内完成,否则没达到520米的射程箭就掉到地上了(实际时间可以稍微长一点,因为这里箭的落体过程中没有考虑空气阻力,也没有考虑水平尾羽的滑翔作用,虽然这些作用都很微弱)。

    剩下的计算就很容易了,通过一个最简单的微分方程,就可以得到需要的结果,下表是一个例子。

    箭重20g,初速度150m/s,阻力系数1.50E-5,则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为

    时间012344.32

    速度150135122112103101

    4.32秒后的行程528.1米。阻力系数要通过二分法一类的方法,反复试算得到,几次就可以了。

    假定弩箭头部冠的尺寸和箭杆直径的比例与普通箭相同,根据阻力系数,可以知道箭的直径大约4.9mm,木制的尾部至少应有5cm长,则箭长大约18cm或略多一点。

    因为箭比较细,我个人倾向于簇尖没有这样的冠,而是类似于卷笔刀削过的铅笔。这样,箭杆比上面的结果还要粗一点。

    末速度100.9m/s!,有这样的速度,末动能与前面提到的长弓相比,大了近一倍,‘入榆木半笴’当然没有问题,穿甲能力强多了!

    再看一个例子

    箭重22g,初速度145m/s,阻力系数1.39E-5,则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为

    时间012344.32

    速度145133123114106104

    4.32秒后的行程527.8米。箭的直径4.7mm,箭的总长约20mm。

    例子3

    箭重24g,初速度140m/s,阻力系数1.21E-5,则结果为

    时间012344.32

    速度140131123116109107

    4.32秒后的行程527.9米。箭的直径4.4mm,箭的总长约24mm。

    因此,箭轻一点,细一点,20~24g,直径4.4~4.7mm(头部无冠的话,还要粗一些,大约5mm吧),就可以达到520米的射程。这样的比例正常吗?我们把长度放大两倍,54~72cm,直径也相应放大,则为14.7~13.2mm,是很粗壮的。这么细的箭,有杀伤力吗?根据其动能,300步洞重札没有问题,而且,为了追求使用效率,神臂弓的实际使用距离不超过200米,末速度很快,命中目标就是洞穿,铠甲根本没用,杀伤力还是很大。由于计算有些保守,做功距离又考虑40cm,如果是45cm,则初速度更高一点,考虑这些因素,箭的直径还可以略微大一点。

    如果射程是240步,那么,要达到300步,22g的箭,仰角要15度,根本没法瞄准,而且末速度不过66m/s,这样的动能,不能“洞重札”。即使考虑望山高度只支持9.5度的最大初仰角,射程240步,那么,达到300步,仰角也需要14.4度,末速度小于70m/s,动能仍然不够。前面提到,沈括管理过武器的生产,他亲眼见证过早期的神臂弓,他的描述当然分量极重。因此我相信,340步的射程是早期神臂弓的最大射程。

    240步的推测

    (政和)三年,诏:“马甲曩用黑髹漆,今易以朱。”是岁,姚古奏更定军器,曩时甲二副,今拆造三副;曩时手刀太重,今皆令轻便易用;曩时神臂弓硾二石三斗,今硾一石四斗。从之,悉下诸路改造。

    可见,神臂弓在后期经过改动,拉力大大减小。这和神臂弓拉力太大不无关系,作为军队中配备相当数量的武器,4石6斗拉力确实太强,不便使用。我们可以猜测,240步是拉力减少以后神臂弓的射程。那么,就验算一下。

    2石8斗拉力,22g的箭,弩弓变轻,能量转换效率有所提高,初速度应在110~120m/s之间,取115m/s,10度仰角,阻力系数1.39E-5,则射程就在240步左右!反过来,射程240步,则可计算出初速度为116m/s。吻合得相当好。

    设计评价

    这样轻的箭,悲观的看法是弩的能量转换效率太低,不可能获得假定的性能,但看看长弓和鞑靼弓,那么大尺寸,箭重不过60g左右,神臂弓要紧凑得多,不仅弓长较短,从弓/弦比看,弓的弯曲程度比较大,不可能是非常粗壮的,弓的断面尺寸较小,因此,完全可以使用较轻的箭而不至于效率下降过多。

    从储能的角度看,4.6石/0.40米做功距离,和700N/0.58米做功距离相比,做功几乎大了2倍,但由于弓的储能密度差距很大,两者的质量应大体相当;弩弦更粗,但长弓的弦很长,拉满后张角较大,弦需要有所增强,因此,两者质量差别也不是特别大。综合评价,由于箭重得多,长弓的能量转换效率高一些,但神臂弓的设计,技术含量还是高得多。用轻而细的箭,弩的能量转换效率低一些,但箭的飞行效率高,动能损失慢,轨迹也更稳定,击中目标后虽然创口较小,但考虑洞穿目标,杀伤力还是很大。这是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的杰出设计。

    最后的疑团

    神臂弓的弩弓,到底是什么结构?现在人们依然能看到聚元号制作的复合弓,但尺寸较大,是竹片作胎,拉力一般不超过百磅。神臂弓的弓长才1米,实在太紧凑了。难道是多层桑木叠合,相邻的两层间都粘有牛筋?已经不得而知了。但愿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看到复制的、参数和性能符合史料记载的神臂弓。。。

    早期射程340步,拉力4石6斗,后期射程240步,拉力2石8斗;做功距离40cm或略大一点,箭轻而细,大约22g,箭杆直径5mm或略大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很多内容都是猜测。

    注意事项

    1、除非你确定你跟目标之间没有任何其他人或动物阻挡,否则不要开瞄准,因为一旦箭离弦是不可能拉回来的。

    2、在射箭前应检查每一支箭的箭杆和箭尾,受损的箭杆和箭尾都有可能导致意外发生。

    3、不要让臂长超过你的人拉你的弩,过度拉弓弦可能会拉坏副弓弦。判断一个人的臂长的最简单的办法是看他的身高,通常身高一样的话臂展也差不多,所以如果一个人比你高他的臂展自然也比你长。

    4、不可以射太轻的箭,标准是至少5grain每磅,如果箭太轻的话就跟空射一样会损伤弓,也可能产生危险。

    5、禁止空射,空射就是在没有搭箭的情况下放手弓弦,空射会直接损伤弓片,有可能导致弓片裂纹,还会打弯轮轴,严重的话可能会伤到射手。

    6、每一次用过你的弩后都要仔细检测一下,注意有没有螺丝松动,弩弦有没有起毛等等

    7、直到直指目标的时候才开弓,如果不小心放手的话是很危险的,即使斜飞出去的箭射到任何人或动物仍是致命的,所以绝对不能把拉开的弓对准任何人!!

    8、不要用撒放器拉开没放箭的弩,如果撒放器故障的话就会导致空放。

    9、一定要专业维修人员修理你的弩,

    10、不要自己拆卸弩的主要部件,因为大部分部件都承受很大的压力,乱拆卸可能让自己受伤或损坏有些部件,弓的装配非常严格,需要测量工具调试组装。注意不要让刀子,剪刀之类的利器和烟头碰到弓弦,因为紧绷的弓弦稍微用力就会被割断。

    相关新闻

    2015年3月19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表示,自2009年开始的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新近有重大考古收获,首次发现最完整的一件弓弩,尤其是弓弩上“檠”发现更为重要,此前见诸于史书,并未见过实物。

    在一号坑的考古发掘中清理出一件完整弓弩,其弓弦、弓背、弩机等均轮廓鲜明、保存较好。其中,弓背弯曲长度145厘米,弓弦长度在120厘米至130厘米之间,表面光滑圆润,非编织物。据推测,弦的材质可能是动物的筋。青铜弩机埋在土里,尚未完全清理出土。考古人员根据此发现,绘制出弓弩的复原图。

    此次出土的弓弩。第一次明确了檠木的使用方法,以及弓弩的保存方法。

    在以往的考古发掘中,弓弩常有发现,但对其结构的认识,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檠”是弩的辅助杆,有观点称为“韬”的撑木。

    此次发现的弓弩实物明确显示,檠木上有三个小孔,通过这三个小孔用绳将檠与弓缚绑在一起,在用一个短的撑木支撑,形成三角形,将弓固定,使弓在松弛的状态下保持不变形。

    也就是说,秦代武士作战时,需要将弓弩上“檠”取下来,弯弓射箭;平时则用“檠”将将弓固定,防止变形。

168章 世人皆知笑人 笑到是处便难

    出处:明代吕坤《呻吟语》

    原文:世人皆知笑人。笑人不妨,笑到是处便难,到可以笑人时则更难。

    理解:这句话原义是讲:世间的人都知道嘲笑别人。嘲笑别人没有关系,笑对地方就很难了,达到可以嘲笑别人的地步就更加难了。

    嘲笑别人时是一种优越的、高人一等的心态去评论别人的不足,殊不知嘲笑别人是要有一定资本的。做人处事和能力学识上要高出别人许多,才能敏锐地看出别人的优点和不足,这时的嘲笑才是笑到关键之处。真正可以嘲笑别人时,自己就要做得尽善尽美,你才有嘲笑别人的资本。当然,这人要是达到十全十美的境界,恐怕也就不会再去嘲笑别人了。

    世间有不少五十步笑百步的例子。或出于嫉妒或由于自大,去攻击别人的不是和弱点,事实上,这些缺点就是自己也可能避免不了的,这样做人就落到了一个很低的档次,嘲笑之后也只能是相互攻击,相互谩骂。哈哈.......

169章 索伦

    我国鄂温克族的古称。“索伦”一词出自满语,有“先锋”“射手”和“请来”之意。清代称鄂温克族、达斡尔、鄂伦春等族为索伦部,属八旗,伊彻满洲,后逐渐为鄂温克专称,分布在HLJ省嫩江流域。民风刚劲,勇敢善战。

    历史上,根据居住地域的不同也被称为通古斯、雅库特。明代为女真三部之一东海女真,明朝称之为野人女真,清朝称索伦部。清朝初年,索伦是达斡尔族和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和布里亚特人等部族的统称。他们共同信奉萨满教,具有相互联姻的近亲关系。“索伦”一词出自满语,有“先锋”“射手”和“请来”之意。

    索伦部并非一个民族实体,而是周边各部族的统称,清朝将他们编入布特哈旗。索伦族和鄂伦春族属于通古斯语族,达斡尔和蒙古(布利亚特)族属于蒙古语族。由于长期友好相处,相互吸收了对方语言的语汇和形态,相互学说对方语言,所以能够相互通晓语言,自由交流思想感情,进行社会交际。

    由于历史上的迁徙而形成的居住地域的不同,不同地区的鄂温克人曾被其他民族分别称为“索伦”、“通古斯”和“雅库特”。

    “索伦”这一称呼,早在天聪八年(1634年)的《清太宗实录》中就有记载。在相当的历史时期,被称为“索伦”的不仅包括鄂温克族,而且也包括达斡尔族和鄂伦春族。以后,其他民族逐渐从“索伦”中分别出来,“索伦”便成为仅对鄂温克族的称呼。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被称为“索伦”的鄂温克族,是指居住在今鄂温克旗、ARQ、扎兰屯市、莫力达瓦旗和鄂伦春旗等地的鄂温克人,他们占鄂温克族总人口的大多数。

    “通古斯”,主要是对居住在陈旗的鄂温克人的称呼。在鄂温克旗的锡尼河流域也有一部分被称为“通古斯”的鄂温克人。

    “雅库特”,是对额左旗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的鄂温克人的称呼。这部分鄂温克人因曾在勒拿河流域与讲突厥语的雅库特人相邻而居,而被误称为“雅库特”。

    历史上,尽管不同地区的鄂温克族有着被其他民族的不同称呼,但他们都自称为“鄂温克”,是统一的鄂温克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和人民政府经过调查了解,根据鄂温克族人民的意愿,于1958年决定将“索伦”、“通古斯”、“雅库特”的称呼取消,统一称为鄂温克族,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清代索伦部与满洲的关系

    索伦部向后金朝贡始于天命十一年(1626年),自此后朝贡不绝。满洲实行招抚策略,通过赏赐索伦部大量物资,与索伦部首领联姻,双方的关系为羁縻关系。皇太极时期,满洲开始了统一索伦部的军事行动,三进HLJ,平定博穆博果尔。从此索伦部继续向满洲朝贡。

    清兵入关后,东北边防空虚,索伦部在沙俄的入侵下大批南迁至嫩江流域,清朝对其编旗设佐,开始了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的步伐,实际统治着HLJ地区。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设立HLJ将军,下设都统、副都统,管辖HLJ地区,索伦部与满洲关系的性质由以前的羁縻关系转变为主属关系。索伦部处于从属地位,在军事安全、社会组织、经济发展等方面需要满洲的帮助从而依附满洲。而满洲在军事行动、巩固统治、文化保持等方面也需要索伦部的支持。

    清代中期,索伦部频繁参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军事行动,清朝对索伦部国民统一性形成了有效的规约,增强了索伦部的国家认同。另一方面,索伦部在战争中与国内其他民族充分接触,民族意识也随之增强。这一时期,索伦部由于频繁参加军事行动,崛起了一大批军功贵族,他们积极为清朝效力,极大地影响了索伦部成员的政治认同,使得索伦部与满州的主属关系得以强化,索伦部民族成员的社会地位也有了上升的管道。索伦部的军功贵族集团成为左右索伦部历史抉择的关键性人物,从而强化了索伦部与满洲贵族的民族感情。

    清代后期,八旗兵日益腐化,战斗力严重下降。由于繁重的军事义务和经济义务,索伦部出现兵源枯竭的现象。这与清代中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前的主属关系逐渐弱化,但直到清朝灭亡,索伦部才在政治上脱离满洲。

    满洲对索伦部的文化政策

    满洲制定了一系列文化政策,来巩固索伦部对满洲的政治认同。

    一是对索伦部进行文化教育。清代中期,索伦部生活在布特哈和HLJ各驻防城,经济发展落后,文教不发达。清朝非常重视对索伦部成员进行满文和骑射教育。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HLJ将军衙门所在地——墨尔根设立左、右翼官学各一所,进行满文教育。当时达斡尔族有五万人口,四十个佐领,每期可有四十名幼童接受教育。鄂伦春族有五路、八佐领(“佐领”是八旗的基本单位“牛录”的汉译),每期可有八名幼童接受教育。鄂温克族的十余佐领选送十余名幼童接受教育。墨尔根官学同时接收瑷珲、QQHE、呼兰三城的学员,主要教授满文、骑射。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墨尔根副都统重新设立满官学一所。乾隆九年(1744年),清朝在QQHE、呼兰、瑷珲、墨尔根四城设立满文官学,八旗各佐领分别选送一名学生,达斡尔人子弟可有二十八人入学。在QQHE,鄂温克族每期有四五名幼童入学。八旗子弟毕业后充任八旗的笔帖式和骁骑校等职,并可从中拣补屯官、站官、仓官等职,期满可做主事或防御。

    二是重视索伦部的骑射训练。清代中期以后,康雍乾三代帝王在加强满语骑射能力、保持满洲民族性的同时,亦大力倡导索伦部对满语的学习和骑射能力的训练,保持其民族尚武精神,在文化上加强索伦部对其的认同。索伦部骁勇善战,与清朝对其的训练教育分不开。首先,清朝对索伦部实行贡貂制度,促进其狩猎生产活动,锻炼其骑射技术。其次,清朝每年实行春秋会操制度,每年两次集中系统训练八旗索伦的骑射本领,训练时长为四十天,训练内容为马步骑射、鸟枪操放、马队训练、战阵操演等科目。再次,清朝开设官学教授骑射,在清代中期以后,八旗义学兴起,对于骑射的教育更加普及。最后,清朝推行冬季“行围校猎”政策,训练索伦部骑射技术。

    清代索伦部与满洲民族关系的特点

    1.强制性。满洲强制索伦部服兵役和劳役。HLJ驻防八旗中的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官兵,XJ的索伦营都是清朝的八旗兵,具有军事和屯田的义务,还有驻守卡伦、定期巡边、为驿站军台提供劳役的义务。布特哈的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是清朝的后备军事力量,具有军事和经济义务。

    2.笼络性。满洲统治者也实行恩赏笼络的怀柔政策,以对索伦部进行更有效的利用。第一,任用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人为清朝各级官员,管理军务和政务。尤其是达斡尔族的民族分层明显改变,军功集团崛起,官至将军、都统、副都统、总管、副总管者很多。第二,对索伦部实行满洲化的同化教育,强调满语、骑射。第三,赐予索伦部官员封建特权,笼络民族精英。索伦部军功集团出现后,他们与索伦部普通民众不同,享有封建特权,得到很多利益,因此在政治上认同满洲。凭借军功获得佐领(此处“佐领”指清朝官名。)的索伦官员有世袭权,犯错也不得剥夺。第四,赏赐奴隶。清朝将大量罪犯赏赐给驻防八旗中的新满洲(包括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官兵为奴,以笼络之,显示出满洲统治者对驻防八旗的重视。

    3.防御性。清朝在布特哈八旗设满洲总管与达斡尔总管、鄂温克总管一起管辖,将索伦部各族兵丁派往HLJ各驻防城披甲驻防,派满洲八旗、汉军八旗与之同驻,既分散、交叉派往,又有满洲八旗、汉军八旗监视,体现了清朝分而治之的思想。索伦部各族很难合在一处形成潜在威胁,HLJ将军、副都统全由满洲人担任,负责管辖和监视索伦部各族。

    4.灵活性。以达斡尔族为例,达斡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与蒙古语很相近,达斡尔族也使用蒙古文。但达斡尔族民间一直流传萨吉哈尔迪汗的传说,达斡尔族将其尊为唯一的大汗,这与蒙古族尊崇成吉思汗为民族领袖是不同的。因此,清朝并未强制将其编入蒙古盟旗,也未强制其信奉喇嘛教,而是将其编入布特哈八旗和HLJ驻防八旗,尊重其习性和族属。这种灵活的因俗而治的政策,还表现在不干涉索伦部各族的社会结构、经济类型上。

    清代索伦部与满洲民族关系的性质

    清代前期,索伦部与满洲关系为羁縻关系,在这种关系之下,索伦部如果在政治上认同满洲,就不会产生大的成员牺牲,能够保存实力。清代中期,索伦部与满洲关系为主属关系,又在军功集团的影响下,积极地参与满洲领导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活动,在古代社会民族不平等的环境里,处于从属地位的索伦部不可避免地受到利益损失。索伦部在清朝中后期的军事战争中,人口大量死亡,造成了HLJ地区地广人稀。布特哈的索伦部民众还深受贡貂制度的剥削,经济负担沉重。

    在清朝进行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军事行动中,索伦部官兵战斗力强,被频繁征调,积极参加军事战争,起到了攻坚的作用。这些战争既有对外战争也有对内战争,由国家发动、众多民族参与,是一种最为激烈的国家行为,对清朝范围内的民族关系影响很大。其中,对外战争增强了国内各民族的国家认同,对内战争则为打破民族封闭、建立国家范围内的民族联合创造了条件。此外,国家征调索伦兵是按民族族属组建的军队,表现出满洲对索伦部各族的信任。从这些意义上讲,清朝对索伦部制定的民族政策显示出了积极作用。

170章 李大马虎的传说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繁荣街道办事处调来一位干部,姓李,当年是三十九岁,叫什么名字记不太清楚了,大家当面都叫他老李,背后都叫他李大马虎。说起这个外号来,倒是有一番来历。

    老李原来是当地人事局的干部,当时配件厂想从外地调进一位工程师来当厂长,事情都已经谈妥了,可人事局局长就是没给办理。配件厂厂长急病乱投医,就托老李帮忙。老李很是热心,连忙就跑到局长那里去说情。局长说:“从外地调人得有充足的理由,理由有了马上就办,理由不足就能办理。”

    老李细细一琢磨,急急忙忙就给配件厂那边回了电话:“我们局长发话了,要有充足的‘礼油’,礼油懂吗?!礼物的礼,油水的油,要记牢哦,要充足,礼油一到马上就办。”

    配件厂那边一听立马就火了,一状告到纪检部门。

    后来人是调来了,但老李却因为没有准确理解局长的原话,以“办事太马虎”为由,被调出了人事局,来到了文化局。

    老李来到文化局没多久,有一次,文化局为了争取多拨点经费,局长叫老李去买了两瓶高档白酒,送给了财政局长。谁知道过了几天又退了回来,原来瓶子里面装的不是白酒,而是醋!因此,老李又被调出了文化局,来到了街道办事处,并且还得到了一个外号,叫李大马虎。

    这天早上,李大马虎正在扫地抹桌子,来了一男一女两个老人。男的满脸皱纹,手里面还拄着拐杖,看上去有七十多岁的年纪,女的比男的年轻一些,大概有六十来岁。他们一进门,女的就问:“你是李大马虎吗?”李大马虎一愣:“你说啥?”女的连忙改口:“噢,你就是李同志吧?”

    “对啊,找我有事?”

    “我们是来登记的。”

    “登什么记啊?”

    “结婚登记呗。”

    李大马虎一听,差点笑出声来,心想,你们倒是挺开放的,黄泥都埋到额角上了,还结婚,寻啥子开心!可他知道,《婚姻法》并没有规定说老年人不能结婚,他只得让他们坐下,然后问道:“两位怎么称呼?”

    老头朝他看看没有开口,老太太说:“我叫林桂香,他叫林贵华。”

    “你们都姓林?”

    “是啊,我们同一个姓,共一条心,所以才结婚。”

    “家住在哪里?”

    “我住在繁荣街16弄4号,他住在我隔壁。”

    “那家里还有什么人呐?”

    “我家里两口人,我和我儿子。他家有儿子、媳妇、孙子、孙女,一共七口。结婚后他到我家做倒插门女婿。”

    “家里人都同意吗?”

    “都.........不同意也只好同意。”

    “你们为什么要结婚?”

    “我们之间产生了感情,而且结了婚有些事情就更好办了。”

    李大马虎就这样像审判官司似的问了一阵子以后,就说:“好吧,请把你们的介绍信给我,我这就办。”

    “介绍信?”老太太一愣,然后又笑了笑说:“本来是应该带着介绍信的,可是居委会管公章的人出差去了。李同志,我们年纪这么大了,绝对不会骗你的,你就马马虎虎的给我们办了吧”说完,又掏出来许多的糖果来:“李同志,请吃糖。”

    李大马虎觉得好笑,暗想:你们想钻我办事马虎的空子呀!休想!,我李大马虎其实一点都不马虎!

    他笑了笑说:“哎呀,这事儿可马虎不得。我看这样吧,你们先回去,三天以后再来,行吗?”显然,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两个老人只得回去了。

    三天一晃过去了,两个老人又来了。李大马虎热情地接待,又是让座,又是泡茶,还说:“你们的事情我调查过了,完全可以结婚。但不知道你们什么时候举行婚礼?”

    两个老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还是老太太先开口:“我们想节约一点,这婚礼就免了。”

    “那不行,到时候我还想带些朋友们来祝贺呢,这婚礼不能免的。”

    “那——好吧,就明天晚上。”

    “好的,你们的结婚证书,因为管理公章的出门去了,我一定帮你们办好,明天给你们送过去。”就这样,李大马虎三言两语又把两位老人打发走了。

    第二天傍晚,好几辆面包车来到繁荣街16弄4号的门口停下,下来了很多人,除了李大马虎,还有报社、电台、电视台的记者,还有妇联和计生办的干部。不用说他们都是李大马虎找来参加这场特殊婚礼的。可是奇怪的很,16弄4号大门紧闭,不但没有一丝喜庆的气氛,就连个人影子都没有。

    李大马虎上前敲门,那个名叫林桂香的老太太才来开门,她一见门外来了这么多的人,顿慌了手脚,忙说:“请,请进屋里面坐。”

    屋子里面实在太小,总共也就十几个平方米,两张小床,吃住全在这里,这么多人一进去,把整个房间全塞满了。李大马虎说:“大娘,你不是结婚吗?怎么不见新郎啊?”

    老太太尴尬地笑了笑说:“李同志,你别取笑我了,我知道你已经调查得一清二楚,实话实说吧,那个跟我去的她根本不是什么新郎,而是我的姐姐。”

    她这么一说,把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于是,在人们的追问下,她说出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老太太在这里已经住了将近四十年了,在这里结婚生孩子,如今儿子已经三十多岁了,恋爱谈了足足九年,就是结不了婚。他们向房管所要求了很多次,就因为没给所长送礼,一拖就是几年,就不给解决。可所长自己却占了很多房子,连孙子结婚用房都有了。

    为些,老太太的儿子跟所长吵过几次,也向有关部门反映过,可是越吵越糟糕,越反映越僵。前不久,老太太亲自出马去求那个所长。所长说:“你把房子让给儿子结婚不就行了吗?!”“那我住哪里呢?”“你年纪这么大了,又没有老伴,就凑合一下,架个临时铺嘛。除非你自己也来个黄昏恋,你把结婚证拿来,我可以考虑给你间房子。”

    所长这话既是搪塞又是挖苦,可林桂香老太太却当了真。

    她听说街道办事处的李大马虎办事很马虎,就死缠着姐姐,要她女扮男装,去骗取一张结婚证来。谁知道李大马虎却一点不马虎了,不但不给结婚证,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吓得她姐姐心脏病复发,被送进了医院。

    在场的这些人得知了这些情况后,都很气愤,就联名写了封信,向有关部门反映了这些情况。几天后,报纸上也发表了为林桂香呼吁的文章,还配有照片。这一来,引起了有关领导的重视,经过了深入调查后,对当时以权谋私的房管所所长作出了严肃处理,对林桂香家住房问题也作了妥善的解决。

    就在林桂香儿子结婚的那天,林桂香他们像三请诸葛亮似的去请李大马虎,就是请不来,没办法,全家人只得带着糖果、香烟和白酒登门道谢。李大马虎说:“酒我不会喝,烟就收两支,糖也收两颗,其余的请你们带回去。”林桂香说:“你呀,办事这么认真,真不应该叫李大马虎,应该叫你李大虎!”

    从此,大家就都叫他李大虎了。

171章 结石的故事

    上个世纪,有一个人叫王老二,专门以收购中药材为生。有一天他听别人说北山村深山野沟里面遍地都是药材,于是便搬来了这里落户,天天在山上转悠。

    这一天,王老二上山去采药,突然被绊了一下,爬起来一看,只见地上躺着一个皮包骨头的老太太。老太太原本已经昏死过去,刚才被他这么一磕碰,一下醒了,用手冲着他“咿咿呀呀”地直比划。原来这个老太太是个哑巴。王老二一看那个老太太用手捂着肚子反复比划的样子,猜不透到底是什么意思,于是便放下了药篓,背着老太太就下了山,送进了医院。

    王老二是个外乡人,在北山村落脚才三个月,天天上山采药,村里的人几乎都不认识,如今他只好左邻右舍地挨家打听,叫人家帮忙寻找这个老太太的亲属,叫她家里人赶快派人去医院。

    其实,这个老太太的家就在北山村南边不远的一个叫南山村的村子里面,这天她是上山刨药材晕倒在山上的。她有三个儿子,最大的都已经当爷爷了。老太太被救的消息当天就传到了南山村里,不过,他的三个儿子却家家关门闭户,装聋作哑。

    这三家人另有打算。

    原来在几十年前,老太太就得了一种病,时时作痛,老头子在的时候,几次发狠要给她治病,都因为要给这个儿子盖房子,给那个儿子娶媳妇,一回一回地,给耽误到了现在。三个儿子都明白,老太太的病不好治,得花不少钱,于是便互相推脱。这回既然有人救了她,干脆,就等着那个人把老太太的病治好后再说。

    那个老太太到底得的什么病?

    说起来也不是什么疑难杂症,胆结石,开一刀就可以解决问题,王老二是一个仗义之人,见老太太的三个儿子如此绝情,便一揽子把老太太的事全包了下来。老太太的三个儿子中数老吴良心眼最多,他见王老二如此慷慨,肯为一个素不相识的老太太舍钱舍力,不禁心生疑虑:他就真那么傻?

    没过几天,吴老二阴沉着脸气急败坏的来敲吴老大家的门:“哥,咱们上当了!”吴老二说了两件事,一是老太太目前住在县城医院,近日就要开刀;另一件是听人说牛黄狗宝长在人身上就是结石,老太太身上的那块石头是名贵的中药材。

    吴老大听了将信将疑。就在这时候,毛手毛脚的吴老三也来了,兄弟三个一商量,觉得事不宜迟,应当尽快到医院把服侍娘的事儿接过来,大家先入股,谁出的钱多,将来卖了石头谁得的钱就争得多。

    三个人一起凑了钱,第二天就进城把王老二打发走了。以后的事情也非常的顺利,医院方面考虑老太太的年纪大了,这块结石又在身上留了六十多年,所以特地请来省医院的权威包教授来主刀。终于,一块颜色土黄、状如鹅蛋的结石,如愿以偿地落到了吴家三兄弟手中。

    吴家三兄弟当初就是冲着这块结石来服侍娘的,现在宝贝既然已经到手了,哪里还顾老太太手术后更加需要护理,三个人拿着这块结石就迫不及待地几乎走遍了他们知道的每一个地方,跑了整整一个月,却连一分钱都没有换回来。三个人便开始互相埋怨。吴老三出的钱最多,他性子又急,闹了起来,扬言老太太睡的那张床和那间破草房子上的檩条,将来都得归他。两个哥哥也不相让,兄弟三个闹得一塌糊涂。

    这个时候,老太太已经出了医院,她虽然又聋又哑,但心里明白得很,真正是伤透了心,瞅机会拿了那块结石,咬咬牙离开了这个家,宁可出去讨饭度日。

    这个世界上的事情有时候真是巧。这天,老太太讨饭走到一个小镇上,正巧遇见了救过她一命的王老二,原来王老二老家就在这个小镇上。王老二见老太太落到这个地步,又同情又气愤,拉着她不住的问长问短。老太太把手探进怀里面,颤抖抖地摸出来那块结石来,要把它送给王老二。王老二想了想,向老太太比划着说,这么贵重的石头,就是把他的家当全部给了她,也不够这石头价值的一半。他请老太太先在他家住下来,等他把钱凑够了再说。

    过了好些日子,王老二却再也不提钱的事,后来收拾东西的时候,竟把那块结石放在了屋子外面窗台上,有几次明明看见了,却也没有再收藏起来的意思。老太太这时候才明白:这是王老二不忍心看她漂泊,才借了这么个理由,收留她在这里吃住,那石头其实是不值钱的。老太太也是个生性要强的人,她决意要走。可都八十岁的人了,又能到哪里去了呢?老人家犯了大难。

    就在这个时候,怎么也料不到,省医院的包教授,竟然几经周折,风尘仆仆的找老太太来了。原来包教授最近在海外发表了一篇关于结石的论文,其中提到老太太身上的这块长了六十年的结石。包教授有个海外朋友,是个收藏家,认为这事儿非常的罕见,马上打电话给包教授,说愿意出两万美元买下这块结石,包教授就是为这事儿专门找上门来的。

    消息传到南山村,老太太老蚌生珠,这笔钱当然不能落到外人手里,吴家的三兄弟决定先对娘来点感情投资。吴老大一马当先,把老太太漏了十几年的屋顶给修补好了;吴老二不甘落后,把老太太的锅台给翻新改造了一番,果然是身手不凡,小灶台砌得又小巧双灵便。

    当媳妇的当然也不能让外人说闲话,一夜之间,三个儿媳妇就把老太太的棉袄、棉裤、棉被全都里外翻了个新。

    第二天,一群敲锣打鼓的人翻山越岭向小镇进发了,队伍里男男女女,全都是老太太的满堂子孙。虽然这群人口口声声说是要去“感谢恩人王老二”,但是总叫人觉得是黄鼠狼去给鸡拜年的样子。

    一进镇子,吴老三就瞪着血红的眼珠子到处问人:“王老二家在哪里住?”

    王老二还在,不过老太太早已经不在这儿了。老太太走的时候留下话,叫儿子们不要再找她,说她只有一件悬心的事,也托王老二给办妥了。

    吴家三兄弟追问王老二,老太太托付他办的是什么事。王老二告诉他们,老太太只担心将来孙子们不学好,也像她的三个儿子对待她的样子来对待她的三个儿子,便托付王老二把卖石头的钱全捐给了乡政府,让乡政府建一个敬老院,等她百年之后,万一她的儿子们老来无依靠,也好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故事讲到这里,就算是结束了,吴老太太究竟去了哪里,这一带没人知道,反正老人家走的时候,把她脑子里的另一块结石---“养儿防老”的旧观念,也给取了出来,扔到山沟里面去了。

172章 冷言冷语

    2020年12月27日06时

    中央气象台12月27日06时发布寒潮黄色预警:

    27日白天起,强冷空气将开始影响XJ北部,未来将自西向东自北向南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带来大风和强降温天气。预计28日至31日,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将下降8~10℃,西北地区东部、东北地区东南部、华北西部和北部、黄淮南部、江淮、江南、华南中北部等地降温12~14℃,局地降温幅度可达14℃以上;降温过后,最低气温0℃线将南压至华南北部一带,最低气温-10℃线在黄河下游到秦岭一带;中东部大部地区将有4~6级、阵风7~9级偏北风,我国东部和南部海区有7~9级、阵风10~11级偏北风。

    2020年12月28日至31日过程降温预报图和2020年12月28日至31日过程最低气温预报

    预计27日08时至29日08时,XJ北部和西部、甘肃大部、宁夏、陕西中北部、NMG中西部、华北北部及东北地区东南部等地气温将下降6~10℃,其中,NMG中西部将下降12~14℃;29日早晨,华北平原最低气温降至-4~-8℃,黄淮至关中平原最低气温降至0~-4℃;上述地区并伴有4~6级偏北风,阵风可达7~8级。

    防御指南:

    1、人员要注意添衣保暖;在生产上做好对大风降温天气的防御准备;

    2、门窗、围板、棚架、临时搭建物等易被大风吹动的搭建物固紧,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

    3、应到避风场所避风,通知户外作业人员注意安全;

    4、留意有关媒体报道大风降温的最新信息,以便采取进一步措施。

173章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物极必反出处:《吕氏春秋·博志》:“全则必缺,极则必反.”《鹖冠子·环流》:“物极则反,命曰环流。”

    否极泰来出处《周易·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周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姜子牙在遇到周文王之前,曾经落魄到极点。姜子牙家世显赫,但其出身却低微。其先祖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从其封姓,故以吕为氏。但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汉代刘向的《说苑·尊贤》记载,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

    姜子牙曾是夫入妇家的赘婿,后来因为不擅生计而被老妇逐出家门。《战国策·秦五》说他是“齐之逐夫”,高诱注解说是“为老妇之逐”,即姜子牙是作为赘婿被老妇逐出的。刘向也说“太公田不足以偿种,渔不足以偿网”(《说苑·杂言》),最后被老妇逐出家门,所以说“太公望故老妇之出夫也”(《说苑·尊贤》)。

    姜子牙人穷志不短,无论做生意也好,还是给人算卦糊口也好,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他曾在昆仑山学道,后奉师命下山助周灭商,灭商之后又奉师命发榜封神。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在于你的耐心,你的坚韧,你对初心的坚守。也是一种“重生”。

    在我们的人生中,当我们的心灵失衡的时候,那一种堕落与偏离的感觉会触及到一个最终的底线,就会引发一场彻底的改变。

    如果说当前的一切都是一场梦境一般的游戏,并且受到因果法则的支配,我们的灵魂也处于因果法则之中。

    在我们古代中的神明的故事当中的生死轮回,前后都在关联着一些真实的原因。

    分裂与对抗的游戏,其背后的游戏规则:因果法则。

    意识频率的高低决定了体验的过程。

    执着于欲望,沉迷于享乐并且缺乏足够的心灵觉知的人,必然受制于种种幻象之中。

    极低频率的负面能量就象是粘稠的沥青,不断的在积累着,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当人们过分强调眼见为实,依靠于社会规则的教导时,进而制造出来更多的更低层次的负面能量。

    深陷黑暗,直到内心深处出现的那一道光的闪现,一份渴望光明的心念,这便是到了否极泰来的时刻。

174章 从今天开始,要带现金出门了

    没有人能永远年轻,我们终将老去。

    作者:席席老师

    来源:习伴(ID:xiban2020)

    前段时间,因为一个视频,心里难受了许久。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冒着冷雨,独自一人去交医保。

    而当她拿出现金交给工作人员时,工作人员却不耐烦地说:

    “我们不收现金,你要么让你亲戚帮你,要么自己在手机上支付,这两个方式。”

    老人没说话,一个人呆坐在柜台前,驼着身子,茫然无助地弄着手套,仿佛自己做错了事。

    这个画面,让人有种说不出来的心疼。

    想起我家那位80高龄的老奶奶,如果她在外受到如此欺负,我肯定要气出泪来。

    这位工作人员,不知是否想起自己家里也有老人,若是看到自已亲爹亲娘被外人刁难,她是否能够想起自已曾经如何对待老人?

    没有人能永远年轻,我们终将老去。

    当有一天,我们也被时代的洪流抛下,我们也成为那个茫然无助的老人,希望我们能比今天的他们幸运。

    1

    孩子,请停下来等等我

    去年春运期间,上海火车站有一位老人,为了买一张回老家的火车票,跑了6趟火车站。

    然而,他每一次都抢不到票。

    无奈之下,他只好对着工作人员下跪磕头,只为求一张回家的车票。

    有人提醒他:

    “你可以上网买呀……”

    大爷听后,坐在角落里崩溃了,他哭着说:“俺不会。”

    有人提议,可以让儿女帮忙。

    大爷无奈地说:“我不想麻烦女儿......”

    看完这段视频,真是令人心酸。

    很多时候,不是父母不想学,而是没有人去告诉他,去教他如何在网上注册、买票。

    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

    可对于老年人来说,就像是另一个世界。

    记得有一个短片:

    一位已经退休的老父亲,去应聘一个实习生的岗位,面试官问他为什么。

    这位父亲说出的理由,让人心酸:

    原来他只是想不被时代抛弃,多学学然后能多照顾女儿一点。

    他讲述起自已的故事。

    和女儿在餐馆吃饭,看到桌子上的账单,父亲提出帮女儿买单。

    女儿头也不抬,说:“不用,爸,它自己会付的。”

    第二天,父亲打算去营业厅交钱,却被人笑话不懂网络自动扣费。

    有天下雨,父亲拿着伞接女儿下班。

    没想到,女儿早在手机上叫了网约车,因为父亲来了,还要绕远路先把父亲送回家。

    父亲看着女儿和司机的争执,一脸落寞:

    “小时候啊,她总夸我是超人。

    现在啊,女儿长大了,不需要爸爸这个过时的超人了。”

    看着父亲一脸落寞的神情,真的有些心酸:

    就像这位父亲一样,我们的父母可能不懂这些新潮的东西,但他们依旧有一颗渴望融入这个世界的心。

    在我们眼里习以为常的一切,在他们眼里,就像是一条跨越不了的鸿沟。

    如果没有人停下来、伸出手去帮帮他们,他们很可能永远无法逾越。

    有人说,年轻人的世界是彩色的,而老人的世界则是黑白的。

    那些被社会淘汰掉的老年人,需要得到我们的耐心和理解。

    只有我们的爱和关心,才是老年人唯一治愈慌张的“解药”。

    让他们知道,我们是可以麻烦、我们是可以依赖,我们是无论他们询问多少遍,永远不会嫌弃他们的。

    只有温暖了老年人的心,我们的世界才会更美好。

    2

    记得有句话说:“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句再见也不会说。”

    前段时间,在大连地铁里,一位老人和地铁工作人员发生了争执。

    按照规定,乘车时需要出示个人健康码,或是疫情通行证。

    但这位老人明显不明白工作人员的意思,问了几次:“健康码是什么,要什么电话号码?”

    老人一直在问,工作人员也解释不清楚,干脆找来了保安。

    保安阻拦着不停强调:“出示健康码!我说得很清楚了!”

    大爷仍不理解:“没有这个东西,你们没有给我”。

    矛盾升级后,工作人员说要报警,老人情绪更是激动地说:“我到底犯了什么罪?”

    视频流出后,评论中有人说他在装疯卖傻,还给老人贴上了“豪横大叔”的标签。

    但从视频里看,老人也不是强词夺理的人,工作人员让他戴好口罩的时候,大爷也很配合地戴上了。

    其实,这位老人不是蛮不讲理,他只是慌乱。

    因为不懂得健康码,也不懂去哪里办健康码。

    工作人员宁愿报警,也不愿意去解释健康码是什么,更别提帮助大爷下载健康码了。

    看着大爷的窘促,让人有些心酸。

    如果是我的父母遇上了这种情况,我该有多心疼。

    在科技进步的社会下,老人们所熟悉的生活习惯完全被时代颠覆,世界逼着他们必须改变适应。

    只要他们的脚步稍微慢一点,就会有人来告诉他们:你正在被世界抛弃。

    著名老年病学家路易斯·阿伦森曾经说过:

    “我们如何对待长辈,既决定了老年人的现在,也决定了未老先衰者的未来。”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父母也遇到了这样的困难,我真的希望周围能有一位热心的群众前来帮助他们,耐心地指导他们如何一步步的操作。

    也许你重复好几次,他们仍然弄不清楚。

    也许他们的动作迟缓,会引起你的急躁无奈。

    但希望你们不要对他们高声大叫,不要嫌他们麻烦;

    请给他们说清楚点如何操作,让他们更容易地去理解;

    请给他们多一点点的时间,让他们能戴上老花镜找到手机屏幕上的位置。

    我们多一些忍耐,少一些急躁。

    他们只是老了,并没有什么错。

    学会换位思考,对老人少一些理所应当的要求,是对别人的帮助,也是给当我们变老后生活的世界,留下一份包容的传统。

    等我们变老的那天,我相信我们也希望被所有人温柔相待。

    3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高科技的时代下,怎样才能避免老年人被甩出跑道?

    这个社会,不应该是冷漠无情的,而应该是充满人情味的。

    在普及推广先进的技术时,也不能忽视那些少数人群的基本权益。

    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明确规定“老年人有享受社会服务和社会优待的权利,有参与社会发展和共享发展成果的权利”。

    国家颁发的法律不是写在纸上给人看的,而是要真真切切地落在生活中,服务更多的老年人。

    我们可以为妈妈们设置母婴室;

    我们可以给盲人提供专用通道;

    我们可以给行动不便的人提供专属服务;

    同样,我们也可以给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提供帮助,让他们不再为手机支付、扫码、刷脸等搞得“寸步难行”。

    希望能看到更多的公共场合,能为老人提供专属的公共服务体系,面对不同对象开展平等的服务。

    希望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和执行过程中,想得更周到更完善,不让老年人在便捷社会时代中被遗忘。

    《了不起的盖茨比》有一段经典对白:

    每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要记住,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希望,这个社会总是会散发着善意,让老人和时代同行。

    今年11月24号,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确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

    其中,有一条提到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现金。

    在南京老年大学,也开设智能手机培训班,指导老人使用手机基本功能。

    在地方公共场合里,也开始推进城市乘车卡和健康码进行互相认证,由社区或者定点医院开具健康证明,或者打印纸质健康码的方式,让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可以更便捷地乘车。

    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老人的窘境,越来越多的政策开始照顾他们,心里莫名地冒出一股暖流。

    一个文明的时代,就应该多一点人文关怀,帮助老人们来融入这个新世界。

    帮助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帮助老人的权利得到更全面保障。

    让他们有尊严的活着,这是为老人造福,也是为自己造福。

    4

    从2G到5G,从无线通讯到芯片开发,当下是一个追求速度的时代。

    在我们享受便捷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那些掉队的老年人。

    我们不妨放慢一下脚步,适当地拉他们一把。

    就像我们小时候,我们还在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时候。

    曾经年轻的他们,在我们身上付出了多少心血和耐心。

    现在,他们变老了,我们也应该帮他们融入这个新世界,成为老人进入“智能时代“的带领人。

175章 弓弩

    弓弩,释义为弓和弩,弩是以机械发射的弓。弓弩,也叫十字弩,这种源自古代的冷兵器开始重返信息化战场,弓弩具有无光、无声等隐蔽优势,能够悄无声息地杀敌于无形,这是一个士兵深入敌后所必须的要求,而弓弩刚好符合这种要求。

    当今,对于特警城市反恐来说,弓弩是冷兵器,制造花火的机会小,能最大可能避免煤气、油罐等易燃易爆物品的爆炸等。在反恐突袭中发挥着其他技术装备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正常的枪支都避免不了三方面的问题,即:噪音、喷焰、硝烟,枪支即使制作再怎样的精良也好,也是不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即使是设计最优秀的微声枪械也无法避免由于硝烟味道浓重而让自身隐藏位置暴露的缺陷。而军用弓弩在“三无性能”上要远好于任何枪械。现在的我国WJ部队和特种部队均已经将弓弩作为制式武器,现代军用弓弩虽在形态上类似于传统弓弩,但借助于新技术的改良升级,用弩片成型材料及高强度工程塑料弩体制作而成。弓片采用的八轮分力滑轮组装,设计还是很独特的,这样可以使上弦力度减少两倍以上,采用进口扳机系统可使弩在击发时手感轻摆度小,从而提高射击精度,大幅度的延了弩片的使用寿命。性能和威力已有了颠覆性的提升,特别是上箭困难的问题得到了充分解决。我军装备的军用弓弩主要装备的是国外生产的高级狩猎弓弩,价格大致区间在2万至5万元,其售价比95式突击步枪都贵,该军用弓弩的最大射程达到155米至180米之间,这已经是非常的远了。而且完全不用考虑声音。这是敌后偷袭的一大杀器。

    在古代战场上辽宋金时期,各方军队都大量装备单兵弩。比如辽军有弩手祥稳司,金军有专门的弩手军,蒙古人有弩手千户。宋军由于缺马,为了对抗北方政权的骑兵,更是大量装备弓弩。《武经总要》里记载了六种单兵弩。分别为:漆弩、雌黄桦梢弩、白桦弩、黄桦弩、跳镫弩、木弩。这些弩都属于是蹶张弩。

    辽宋金时期,各方军队都大量装备单兵弩。如辽军有弩手祥稳司,金军有专门的弩手军,蒙古人有弩手千户。宋军由于缺马,为了对抗北方政权的骑兵,更是大量装备弓弩。《武经总要》里记载了六种单兵弩。分别为:漆弩、雌黄桦梢弩、白桦弩、黄桦弩、跳镫弩、木弩。

    NMG博物院辽代弩机

    从名字上看,前四种弩的区别似乎仅在于弓臂表面的处理工艺。在当时,为了防水,弓臂的表面会使用桦树皮包裹或者髹漆。从名字上看,漆弩可能便是弓臂表面髹漆的弩。黄桦弩、白桦弩则是根据弓臂表面所包桦皮的种类而命名的。跳蹬弩则应该是当时常见的一种弩。《翠微北征录》里说过,张俊在射虎关大败完颜宗弼的时候,参与作战的弩手使用的便是跳蹬弩。这种弩还有马黄、克敌、破的、一滴油等别称。

    弩弓的弓臂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以筋、角、木材合制,与普通的复合弓相仿;一种直接以单根木材制作弓臂。《武经总要》中记载的木弩可能就是后者,这种利用单根木材制作弩弓弓臂的加工手法是西南地区的传统制弩方法。直到现在,当地的不少民族还会举行射箭活动,使用的都是这种木弩。

    《翠微北征录》里说,春夏两季空气湿润,筋角制成的复合弩容易受潮开裂,因此弩手应该使用木弩;而秋冬两季气候寒冷,木弩会收缩,适合用复合弩。这些弩使用的弩机形制如何已不可考。按沈括的说法,宋代时期,先秦弩机的形制已经失传,他本人也是在担任东海县令的时候偶尔发现一件出土的弩机,才得以明晓古代弩机的形制。

    但沈括的这种说法也未必就没有问题。因为从出土文物来看,辽代的弩机跟先秦弩机差别不大,辽宋互为邻国,彼此的文化交流一直没有停止。按照常理来说,辽国有这种弩机,北宋应该也会有类似的东西。

    《翠微北征录》里还说,宋代弩箭的长度依弩而定,装上后长出弩臂一寸即可,不过跳镫弩不需要遵守这个标准。当时的弩箭用竹子削制箭杆,如果没有竹子,也可以使用柳木。金国由于地处北方,没有竹子,因此金军的箭杆都是用柳木制作的。

    书中说,弩箭的箭镞最好使用破甲锥或寸金凿子,这样才便于穿甲,箭羽可以使用鸟羽,也可以使用竹片削制,而后者的杀伤力要大于前者。因为弩箭的长度较短,相对于弓箭来说,射中目标后,没入目标的部分占比更大,因此如果使用竹片箭羽,就有可能对目标造成二次伤害。

    《武经总要》中还记载了五种弩箭,分别为三停箭、点钢箭、木羽箭、扑头箭、风羽箭。三停箭是的箭杆较短,因此射中后往往没入较深,难以拔出。点钢箭应该便是使用钢质箭镞的箭,木羽箭在《宋会要辑稿》中也有记载,这种箭的箭杆和箭羽均为木制,射中目标后“杆去镞留,牢不可拔”。

    木羽箭的这个特点指的可能是工匠在制箭时,有意识不让箭杆和箭镞结合的太牢固。中箭者拔箭时稍一用力,箭杆和箭镞便会分离。结果箭杆虽然被拔下,但箭头仍然留在体内。明代的弩箭也有类似的性能。扑头箭可以参考明代的同类产品“木扑头箭”,后者以木球作为箭镞,主要用于演练。风羽箭则是一种特殊形制的箭。这种箭不安装箭羽,仅在箭羽部位刻出三道长槽,以此来保证箭矢的稳定性。宋军在缺乏箭羽的时候便会使用这种风羽箭。

    除了《武经总要》中记载的这些弩和弩箭之外,其余兵书还记载有多种弩和弩箭。如《宋会要辑稿》中记载的弩有寸扎弩、流星弩、拒马刀弩、筋陋子弩、木鹤弩、筝柱弩;记载的箭则有凿子箭、大风翎弩箭、狼牙箭、鸭觜箭。《翠微北征录》中记载的弩有锹头弩和神臂弩。

    上述的这些弩里,最负盛名的便是神臂弩(又称神臂弓)。这种弩最早见于神宗时期,按照记载,是由党项人李定献给宋廷的,因此也有人认为神臂弩是西夏人发明的。

    ▲完颜阿骨打

    神臂弩的威力较大,南宋时期,完颜宗弼在评价宋军时,还把神臂弓和重斧相提并论,认为它们是宋军军备中值得金军模仿的东西。宋朝曾经针对神臂弓专门制定了相关条例,禁止百姓私造、私练神臂弓,士兵如果在使用时因为操作不当而导致神臂弓损坏,也会遭受惩罚。这也可能是后来神臂弓失传的原因之一。

    “隐形者”XLT弩:这款外形漂亮、布局合理、制作考究的冷兵器就是由知名的弓弩制作厂家美国天魄所研发,以打击精准和安全可靠(设计有自动保险装置)著称。该冷兵器采用世界独特的滚轴触动扳机,为方便操作,易于操作者上弦,其内置有上弦助力绞盘。该弓弩全长94.6厘米,重量较小仅有3.32千克,扳机力较小只有2.27千克,可轻松拉动弓弩。

    “拦截”弩:这款长相霸气、制作精美的“高大上”冷兵器是由全球著名的美国碳快车弓弩公司精心打造的一款威力巨大的复合弩,弓弩的部件可随意拆卸组装,其拉力82千克,箭速110米/秒;该弓弩于2013年才定型面市,目前一套价值约5万元,被美军特种部队装备。据测试,在150米射程内该冷兵器可轻松将一头成年的非洲大象头骨击碎,杀伤破坏力堪称“变态”级别,其瞬间冲击力超过三千牛。

    “精英”弩:这款尺寸小巧、设计紧凑、造型新颖的弓弩来自美国PSE公司精心制作,以射击高精准和箭速快(箭速122.5米/秒)而著称;该冷兵器全长42.5厘米,质量为2.86千克,拉力77千克,据测试,在射程一百米距离内可轻松精准命中打击5角钱大小的硬币。值得一提的是,该弓弩的扳机后面布局,几乎采用了M16突击步枪的设计。

    “呼吸机”弩:这款冷兵器就是当今世界上5大箭速最高的弓弩之一,其箭速高达129.5米/秒。该弓弩是由美国SCORPYD公司研发的一款箭速高、人机功效佳、命中度高、机动性好、易于携带的可折叠式弓弩,可全天候任何极端环境下作战;目前服役于美军特种部队。该武器经过军用涂层处理,防腐性和防损坏效果佳,其全长95厘米,重量3.3千克,拉力75千克。

176章 逍遥游

    《逍遥游》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文学家庄周的代表作,被列为道家经典《庄子·内篇》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此文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文章先是通过大鹏与蜩、学鸠等小动物的对比,阐述了“小”与“大”的区别;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无论是不善飞翔的蜩与学鸠,还是能借风力飞到九万里高空的大鹏,甚至是可以御风而行的列子,它们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从而引出并阐述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道理;最后通过惠子与庄子的“有用”“无用”之辩,说明不为世所用才能“逍遥”。全文想象丰富,构思新颖,雄奇怪诞,汪洋恣肆,字里行间里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

    逍遥游表达的是一种无拘无束、悠闲自得地畅游于自然和社会的意愿。这是庄子哲学思想和人生观的一个方面。在庄子看来,天地万物都有其所依赖的东西,高飞的大鹏、浮游的尘埃、御风而行的列子,都不能做到真正的“逍遥游”。

    庄子的理想的逍遥游是“无所待”,即如篇中所写的“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辨,以游于无穷”的神人。神人不受任何时空的限制,也不凭借任何外力而自由自在地在自然和社会中畅游。而做到不依赖于外物的根本又是“无己”,无所作为,即对他人无用,才能保全自己,消除物我对立,在“无何有之乡”获得绝对自由,达到真正的“逍遥”的境界。这种哲学和人生观带有唯心的、虚幻的色彩。

    如何达到精神上的绝对自由是逍遥游的主旨,庄子在开篇中就用了浓烈奇诡的笔墨,描写传说中的大鸟:鹏。鹏有“不知几千里”的辽阔身躯,击水三千,扶摇九万,心志高远,自由自在。很多人把它当成孤傲不凡的象征。

    然而即使是大鹏,想要翱翔天际,也是需要借助一定条件的:要有展翅的空间,要积聚一定的风势。人也是如此,再有天赋的人,若不经过一番勤学苦练,也难以成长为“才”;再优秀的人才,若得不到施展才华的空间,也只能落得黄钟弃毁的下场。因此人若想成功,除了要注意修炼自身的能力,还要充分借助外在的条件,如大鹏一般,借助风力,傲游天宇。

177章 朝生暮死

    朝生暮死,意思是早晨刚生,晚上就死亡;今亦形容事物生命短暂。

    朝生暮死的朝菌不知道什么是昼夜更替,夏生秋死的蝉不知道什么是四季变化。

    事实上,只要是人,其见识、思想就有局限。大小、长短、高下、深浅.......都是相对而言,对甲而言为大的事物,对乙来说可能但渺小得不值一提。以小度大,只会暴露自己的肤浅,惹人嘲笑;以大度小,也难免失之狂妄,惹人嫌恶。因此,为小者,因以大者为目标,努力提升自己,积极开拓视野;为大者,也需记得山外有山,不断进步。自以为大,沾沾自喜,往往是衰败的前奏。

    同时,我们也要知道,虽然小,但并不代表它不完整。

    所谓朝生暮死,形容的是一种名为“蜉蝣”的生物,只有一天寿命,却是真真正正的在24小时当中经历了一次从生到死的完整生命循环。

    相较于“蜉蝣”,人类的确拥有着几十年的寿命,蜉蝣对于我们人来说生命是如此的短暂;但,如果与星球,恒星,乃至银河系几十亿年的岁月比较,我们人类,几十年的寿命又是多么的短暂,竟是“刹那间”生死!

    当我们闲来无事之时,行走在河湖边上。此时,风起的动力催生了无数浪花不断的击打着沙滩,伴随的是接连不断,却是清脆且含有温润气味的声音。惬意间,感受大自然最淳朴乐音的疗愈,忽然心中泛起明悟--“万物皆有灵性”。忽然,感悟到,这无数由风力催生的浪花不也正是表达出了一种生命力的韵动么?

    看那些浪花,或者确切的说每一朵浪花,都有着自己的生命,而且每一朵都是那么的独特。因为,没有哪一朵浪花会和之前的一模一样,也没有哪一朵浪花会以相同的力度,同样的方位迎向岸边。但它们也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征--短暂的生命。

    如果说浪花是由风力的催生而孕育,从出生时激情澎湃的运动,到最终因击打了岸边瞬间的灰飞消散也不过只有短短的数分钟时间,但这就是它的一生。沿着岸边行走,细看之下却会发现,这些林林总总大小不一的石块,无一不被浪花打磨的细致圆滑,不再有棱角。

    曾经那些锐利分明的石块,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一波接着一波浪花的冲刷之下,随着岁月的流逝最终变得圆润光滑。此刻,再看向不远处,岸边还有很多其他的游客在嬉戏着,他们玩的很开心,只是并没有注意到这些,毕竟若非刻意的留意,谁会在意这些不起眼的“小动作”呢。然而,却被此时观察到的景象吸引了。

    确实,从分离的角度去看,一朵浪花的威力可能是极其细微的,甚至无足轻重,根本不会让你注意到。正如那些在岸边玩耍的游客,在他们眼前的是已经被岁月打磨后呈现的美丽沙滩,一个游戏的场所,可以让他们在其中尽情的嬉戏玩耍,但他们并不会在意或者根本就没有兴趣考虑构成这座沙滩的这些石头为何会变得圆润,以及这片沙滩是如何形成。

    可是,往往大自然就是在这些一般人认为最不起眼的事物中传递着深刻的灵性真相。一朵浪花的力量是弱小的,但如果你从足够久远的过去延续到今天,把曾经冲刷这片沙滩的所有浪花联合为一个整体去看待,是怎样的情形?

    那美丽的沙滩,其中有着无数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形状也各不相同的石块,石子,沙砾。从大的石块到细小的沙砾,它们的相同之处都是因岁月和浪花的冲刷变得圆润光滑,更甚之,那些细小的沙砾曾经不也是更大的石子和石块,最终因为久远岁月的洗礼被无数浪花冲刷成今天的模样么?此刻我所站立的这座美丽沙滩,却是在大自然一番鬼斧神工杰作后的成果。

    一朵,两朵,三朵,无数朵浪花不断冲击着沙滩,把“棱角分明”最终变成了“圆润光滑”,如果把这些不同大小,色泽不一,形状也不同的石块比喻为个性,身高和容貌不尽相同的人类,而浪花则是生命中看似偶发的事件,与他人,与整个社会的互动,经过一生一世,多生多世,最终也是同样的,被打磨了棱角分明的“个性”,剩下的是精华所在的“神性”,不再那么的张扬,而是内敛的深沉。

    又从石子到沙砾,直至最终归于“无”,不也正是从内在“神性”的更多升华,因“圆滑”而甘愿让自己变得“平凡”,只是在世人的眼中显得“渺小”,直至最终回归于“无”的“空性”。这是因智慧才能体现出的平凡,却是一般不能理解的人们所认为的愚蠢,实则是真正“空性”绽放的伟大,借着浪花的神圣契机而获得了“圆满”。

    所以,浪花的心境是简单的,从它出生的那一刻起,它就只是按照着风力推动的方向迎向岸边,在沙滩上留下肉眼无法察觉的痕迹之后即刻消失,没有任何的残留,你甚至不会知道它存在过。

    这力道小么?非常小,小到你根本无法察觉;它平凡么?相当平凡,平凡到你根本就不会觉察到它有存在过。但当无数朵浪花冲击后呢?就是此刻我所站立的沙滩。大自然通过浪花这样最为平凡的存在,却向我传递了如此深刻的真相。

    简单才真实,大智仿若愚。世间人喜欢复杂,而智者喜爱简单。这个世界是颠倒的,所以反过来,它才变得真实。

    就在内在体验着感悟的同时,浪花依旧在不断的击打岸边,一如既往,没有懈怠,敢作敢为。

    于是再看着浪花,不再是渺小,而是伟大,它的生命虽然短暂,却是如此简单圆满。浪花如此,人自是亦然,地球这颗美丽星球灿烂的人类历史,有凄凉悲哀的过往,也有盛世壮阔的金色时代,跌宕起伏而充满故事。

    而其中故事的精华之处,以及它之所以将会让无数灵魂铭记的原因,且永远记录在宇宙博物馆之中,便是因为许许多多甘愿平凡,却奉献一生的灵魂在为地球的未来贡献着一份看似细微,却实则伟大的力量,一点一滴,伴随着苦楚和喜悦的融合,甚至受尽凌辱但依旧心净明觉,纯善,以及对爱和奉献那难以置信的坚韧毅力。这一幕幕跌宕起伏人生的书写铸就最珍贵的宇宙宝藏,地球的故事也因此才这样的精彩,可誉为宇宙史上最伟大的篇章,怎能不让人铭记,怎能不让后世的所有灵魂学习和借鉴。

    就像浪花一样,从单一的点去看,你无法懂得它;但如果总结从过去和今时的一切发生,你就能明白今天的辉煌背后是因为无数如浪花一般的前人鞠躬尽瘁的成果,也是蕴含了自然的真正意义-一切为一,点滴的奉献都贡献着整体。

    所以,智者皆平凡,皆隐忍,不凸显,不张扬,而是默默不语的贡献,最终获得圆满的大自在。

    也是,相比那一生在利益和虚伪中挣扎而碌碌无为的苍白,让人不由得感叹:宁愿如这浪花一般,虽生命短暂,却始终成为本真的自己,绽放出自性本圆满的极简与极美。

    让人不禁感慨,也感恩,又一次亲身体验到大自然传递给我们的微妙信息,却是包含了如此珍贵的礼物!感谢,这片沙滩,也感谢大自然,在内心又点亮一盏智慧的心灯。

    大自然的感悟,也是人对道的领悟:纯粹而自然,柔弱似流水,于是超然忘我。

178章 真我

    生活在这个世界中的很多人们,终身奔波劳苦看不到成功,一辈子疲惫困顿,找不到归宿。这无疑是非常可悲的,人们不知道有真我的存在,抱持着偏见度过一生。或沉溺于利益的争斗,消损心智而不自知;或盲目追求自己本不需要的东西,白白浪费大好光阴。当“真我”被人的“成见之心”蒙蔽,人就陷入了蒙昧无知的状态,沦为欲望的奴隶。

    外在的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着的,人一旦丧失自我,就只能被动地应对外界的变化,无时无刻不承担为外物所役的痛苦,身体和心灵都得不到自由。而在庄子看来,这种痛苦比死亡还可怕。

    人们和外物接触,相互伤害和摩擦,驰骋追逐于其中,而不能停止,不是可悲的吗?人的形体逐渐消损,而心也跟着它一样消损,这不是莫大的悲哀吗?人生在世固然就像这样昏昧吗?还是只有我一个人昏昧,而别人也不有不昏昧的呢?

    如果人以自己的成见作为取法的标准,那么谁没有一个标准呢?何必一定要知道事物发展的更替变化之理的智人才有呢?愚人也同样有。如果说心中还没有形成成见之前就已经存有是非,这就如同是今天要去一个地方,而昨天就已经到了一样,这种说法是把没有看成有。如果把没有看成有,即便是神明尚且不能弄清楚,哪谁又能有办法呢?

    很多时候,生活中的劳苦困顿其实都源于人的一念之误,只要破除这“误”,便可以海阔天空。事实上,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天然的真我,如果将一个视为一个完整的世界,真我就相当于这个世界真正的主宰。坚守真我,无论外在的世界如何变迁,环境如何复杂,都不会心烦意乱、迷惘困惑。

179章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

    庄子曰:“物无非彼,物无非是。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论》)

    【译文】庄子说:“世界上的事物没有不是‘彼’的,也没有不是‘此’的。所以说彼方是出于此方对待而来的,此方也因着彼方对待而成。”

    世界上的事物没有不是“彼”的,也没有不是“此”的。从彼方看不见此方之是,从此方则知此方之是。所以说:彼方出自此方,此方也因着彼方。彼与此是相对共生的。即便如此,事物都是随生随灭,随灭随生;有被肯定的一面就有另一面被否定,有被否定的一面就有另一面被肯定。有是即有非,有非即有是,是与非皆因对方的相互关系而产生。所以不走是非对立的路子,而去观照于事物的本然,这也是顺应自然的道理。

    人们之所以将如此多的精力放在争斗上,是因为过于关注事物间的差异。

    庄子生活在战国时代,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庄子认为:事物有此就有彼,他将彼此的关系比喻成一个圆圈,认为两者循环往复。

    哲学家冯兰友曾经点评庄子的这个圆圈:人若是站在道的观点上看问题,就如同站在圆圈的中心,他看得到圆圈上每一个点的运动,而他则站在运动之外。这并不是由于他无所作为,而是因为他超越了有限,从一个更高的观点看事物。

    庄子把这种有限的观点比作“井底之蛙”,只看到天的一角,便以为那就是天的全体。

    在其他人都专注事物间的差异时,庄子指出这些差异源于人们的成见,各人只知道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不知道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审视问题,便轻易地断定自己是,他人非。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必定因此加深。现实生活中,争执必不可免,在与他人发生争执时,人不妨尝试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想一想对方为什么会这样说,这样做。了解对方的心意无疑会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180章 2020年终大总结

    安安心心地过自己的生活,才会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2020年就要过去了,这一年,我明白了。生下来活下去,生活不容易。

    人活一回,别总想着为谁活,谁又能为你活?好好爱惜自己,别再累死累活!因为这世上只有一个你自己。

    这一年,我明白了无论你多么善良,都被人说长道短。人难做,别人嘴里的善人更难做。

    所以,也就懂得随心而活了。他人想算计,就由他伤脑筋。不理是非,才轻松快乐,不惧畏言,才心安理得。

    这一年,我明白了生活是开水,不论冷热,只要有适合的温度就好。生活是口味,不论酸甜苦辣,只要有适合的口感就好。

    每个人过的都是自己的生活,与他人无关,自己快乐比什么都重要!

    这一年,我明白了感情,不能敷衍;人心,不能玩弄;缘分,不能挥霍。把情当情,才有真感情;平等互爱,才有真人心。

    这一年,我明白了。日久不一定生情,但一定能够见人心。人与人之间亲近与否,除了血缘外,还在于是否交心。真心对待朋友,一定会收获珍贵的友谊。

    这一年,我明白了生命无常!年龄越大,日子越来越少。看着周围一些熟悉的人离开,让我更加懂得珍惜当下,用心过好每一天。

    这一年,我明白了。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不用去羡慕别人,时常想想自己所拥有的,才发现,自己也过的很好!

    这一年,我明白了。人,其实不需要太多东西,只要健康的活着,真诚的爱着,也不失为一种富有。想不开,就不想,得不到,就不要,难为自己,何必呢!

    生活没有十全十美,简单就好;人生没有十全十美,快乐就好!

    这一年,我明白了。人的一生,最大的成功,莫过于婚姻的成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家庭的幸福;最重要的理解,是夫妻间的理解;最不容忽视的关心,是夫妻间的关心。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只有夫妻,才是相互陪伴着走完一生的人。要好好珍惜彼此的夫妻之情,携手相伴到老。

    这一年,我明白了。家庭,有爱了,就是港湾;不爱了,就是牢笼。金钱,花费了,才有价值;存着了,就是数字。人生,用心了,才是生活;不用心,就是活着。时间,珍惜了,就是黄金;虚度了,就是流水。

    挣干净钱,过安稳日,睡踏实觉,是人一辈子最大的福气!给朋友都看看吧!祝大家2021年平安、幸福!请您转发分享,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181章 古人的智慧

    庄子曰:古时候的人们,他们的智慧和知识已经达到了极高的境界。那么,那是达到了什么样的极高的境界呢?

    宇宙初始未形成的时候,认识到原始本无万物的存在,这种认识可谓深刻透彻到极点了,是智慧认知的极高境界,已经不可以再增加了。

    智慧知识次一等的人,认为有万物的存在,而未曾有分界来限定。

    再次一等的人,认为事物有界限之别,而不曾有是非之别。

    是非之别明显了,道也因此有了亏损。道之所以有亏损,是因为偏爱产生的。

    这天下的万事万物,果真有成和亏吗?果真无成与无亏吗?有成和亏,犹如昭文的弹琴;无成和无亏,就像昭文的不弹琴。昭文弹琴,师旷持杖击节,惠施靠在梧桐树下与人雄辩,他们三人的才智,几乎都达到了登峰造极了,所以他们一直从业到晚年。这三个人只是各自有自己的爱好,便想要以此炫异于别人,他们以自己的所好而想让别人明白了解。惠子不明白了解而非要让人明白了解,所以终身迷于“坚白论”。而昭文的儿子又终身从事昭文的弹琴事业,以致终身没有什么成就。像这样可以说有成就吗?那么即使是我,也算是有成就了。如果像这样不算有成就,那么万物与我都无所成就。

    所以迷乱人心的炫耀,是圣人所要摒弃的。所以圣人不用个人的才技辩说夸示于人,而是寄寓在事物的自然规律之中,这就叫作:“以明”。

    在这段文章中(原文没有打上来),庄子思考了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我”的起源,得出了“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结论。“我”与天地万物同归于道,道既是万物之始,又是万物之终。而庄子故意将秋毫说成大,泰山说成小,早夭的婴孩说成长寿,八百岁的彭祖说成早夭,是因为庄子用“无”做它们的参照。秋毫比无大,所以是大;万物归于无,泰山为万物中的一点,所以泰山为小。早夭的婴孩比无长寿,所以长寿;时间亦归于无,所以彭祖即使活了八百岁也是早夭。

    (支策据梧,汉语成语,拼音zhīcèjùwú,意思是作谓语、宾语,指昭文弹琴、师旷持杖击节、惠子倚在梧桐树下辩论,三人的技艺几乎都算得上登峰造极,所以载誉于晚年。后形容用心劳神。出自《庄子·齐物论》。语本《庄子·齐物论》:“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

    昭文是古代的琴师,他的琴弹得非常好。

    但是,后来昭文再也不弹琴了。因为他终于悟到:“当你弹琴的时候,只要你发出一个声音便失掉了其他的声音。只有当你住手不弹的时候,才能五音俱全。”

    【点评】

    (一)古代把宫、商、角、征、羽,称做五音。

    (二)陶渊明的琴,没有一根弦,他“弹”琴的时候,便只用手“摸摸”而已。渊明的琴,便叫“无弦琴”。

    惠施口才很好,和人辩论了一辈子。每次当他辩论累了,就靠在梧桐树上休息。

    惠施靠在梧桐树上休息的时候,有一次,终于悟出了不辩论的道理。从此就不再劳神去和人家辩论了。

    【点评】

    利用口才的辩论,把人驳倒,你便算胜利了吗?你认为你“胜利”,这正是你的“失败”。因为大道是不能用任何人为的“语言”、“符号”来表达的。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5598/ 第一时间欣赏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最新章节! 作者:梦的预言家所写的《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为转载作品,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介绍:
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随意的写写自己的经历感想,也许会有宝藏,期待朋友们的挖掘。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