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TXT下载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全文阅读

作者:梦的预言家     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txt下载     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七十六章 龙

    龙:得于自然界云水变化,《淮南子.地形记》称“黄龙入藏生黄泉,黄泉之埃上为黄云.......”

    古人们将龙与云水联系在一起,似可将龙视为“风神”或“水神”。

    龙是中国等东亚国家古代神话传说生活于海中的神异生物,为鳞虫之长,司掌行云布雨,是风和雨的主宰,常用来象征祥瑞。龙是汉族等东亚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龙的传说等龙文化非常丰富。

    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而这些已经是晚期发展而来的龙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龙而言更加复杂。

    《张果星经》云:“又有辅翼,则为真龙”,认为有翼方是真龙。如西周有大量身负羽翼龙纹器皿,乃至青龙在先秦纹饰中也有羽翼,一说应龙、青龙为祖龙。封建时代,龙是皇权的象征,皇宫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但与广为流传的“五爪金龙为天子象征”之说不同,古籍中记载有翼飞龙,方为天子之像。

    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第五,在《礼记·礼运第九》中与凤、龟、麟一起并称“四灵”。而西方神话中的Dragon,也翻译成龙,但二者并不相同。

    与西方龙一样,大众眼中神圣的中国龙,偶尔也会有邪恶的一面出现,详细可见于本条目“中外差别”一栏。

    中国古代民间神话传说中可见于中国经典中的生物,在现实中无法找到实体,但其形象的组成物源于现实,起到祛邪、避灾、祈福的作用。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一直被视为一种神圣、吉祥的动物,甚至我们还自诩为“龙的传人”。但是,随着与西方世界的交往日深,才发现“Dragon”一词在西方文化中代表邪恶、血腥的意思。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一直被视为一种神圣、吉祥的动物,甚至我们还自诩为“龙的传人”。但是,随着与西方世界的交往日深,才发现“Dragon”一词在西方文化中代表邪恶、血腥的意思。那么,我们就不禁会疑问,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文化差异和文化误解?中国的龙和西方的龙为什么不一样?

    龙,其英文名字是“Dragon”,是一种神话传说中的动物。而“Dragon”一词还有恐龙的意思,是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已存在于地球上的主宰。中国古代的龙文化非常发达,并辐射到周边地区,对东亚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

    关于龙的形象,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九似”说,即是说龙的原型取材于九种动物。至于是哪九种动物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最为常见的则是宋代画家董宇的说法,他认为龙“角似鹿、头似牛、眼似虾、嘴似驴、腹似蛇、鳞似鱼、足似凤、须似人、耳似象。”这种说法得到了今人的认可,几乎成为了一种常识。其实,除过董宇,还有很多种说法。

    比如许慎《说文解字》言:“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宋人罗愿则认为“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到了明清时期,关于龙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翼》云:“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则有更精彩的描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到了清代,袁枚则在《子不语》中言到:“雷雨晦冥,龙来哀号,声若牛吼”。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关于龙的形象的认知虽然存在很多分歧,但都将其视为神圣、吉祥的象征。龙除了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五外,《礼记》还将其与凤、龟、麟一起并称为“四灵”。早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就有大量关于龙的纹饰,作为权力的象征,后来则成为天子的专属,皇帝则有“真龙天子”之称。

    那么,龙这种动物究竟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与西方的不一样呢?

    早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生产技术以及认知能力低下,无法解释许多自然界的神秘事情,所谓“力不足者取乎神”,于是便构想出一种超人格的、超自然力量的存在,也就是图腾崇拜,以此作为人们的精神支撑。

    关于龙图腾形成的原因,传统的说法是源于黄帝的“釜山合符”。这一说法见于《史记·五帝本纪》,这一次合符具有重大意义,不仅在军事上统一了各部落的符信,在政治上确立了各部落的结盟,更重要的还是综合了各部落的图腾,创造出一种新的动物形象——龙。今天我们自称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即是缘于此。当然,还有另一种说法认为龙是由蛇演变而来,当蛇变为龙后,我们自然而然的成为了“龙的传人”。

    那么,西方的龙是如何产生的呢?

    在基督教流行之前,龙在西方也主要是以图腾的意涵存在的,“dragon”一直作为维京人、塞尔特人和撒克逊人的民族象征。从这一点来说,与中华民族无异。但随着基督教的兴起,特别是《圣经·新约》里的“蛇”引诱夏娃犯罪,从而被视为邪恶、魔鬼的化身,加之其形象与龙相似,故而“龙”也逐渐成了“魔鬼”、“撒旦”的象征。正是基于这个原因,西方人一直将“Dragon”视为邪恶、血腥的意思,其实更多的还是一种文化误解。如果将龙进行音译,翻译成“Long”,那么这种误会也许会小一些。

    其实,即便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也存在很多种类,正如公孙龙所说的“白马非马”。我们不妨对其简单介绍,以丰富对龙的认知。我们常说的“四象”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青色代表东方,因此也有“东方青龙”之说,这无疑是我们关于龙的最为熟知的类型。

    除过青龙以外,还有很多。比如应龙,又有飞龙、黄龙之称,此龙背生双翼,据《述异记》记载:“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又千年为应龙。”虺:《述异记》载:“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也就是说,龙的幼年期是虺。虬:《说文解字》云:“龙无角者。”李善注《甘泉赋》引《说文》虬,亦说“龙无角者。”可见古人将无角的龙称作“虬”。角龙:指有角的龙。《述异记》云:“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此外还有螭、蛟、蟠、云龙等形象,不一而足。

    当然,这些关于龙的种类主要存在于早期文献当中。随着历史的发展,龙的形象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龙主要经历了四个较大的历史发展阶段,即图腾崇拜阶段、神灵崇拜阶段、龙神崇拜与帝王崇拜相结合的阶段、佛教娜迦龙崇拜与中国龙崇拜相结合的阶段。

    在图腾崇拜阶段:人们将龙视作部落图腾,如龙原为伏羲氏族的图腾,后来成为太暤部落的图腾。神灵崇拜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将龙神化,奉为水神,认为它能够兴云致雨。龙与帝王崇拜相结合:秦汉大一统后,龙逐渐作为皇帝的化身,被称为真龙天子。佛教娜迦龙与中国龙崇拜相结合的阶段:中国本土只有龙神而无龙王,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兴起,龙王神话也随之传入中国,龙王、龙宫、龙女等神话迅速得到传播。

    就这样,经历了漫长历史时期的发展,龙的形象及内涵逐渐变得多元与丰富。今天,我们自诩为“龙的传人”,龙形象及龙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内核。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不管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但龙文化的传承始终如一,龙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的具体象征。

    文:甪里先生

    参考文献:《述异记》《说文解字》《史记·五帝本纪》《礼记》《本草纲目·翼》

    (某度那边的太长了,足有几万字,就不水过来了。)

七十七章 坚持

    不管全世界所有的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对不打乱自己的节奏。

    喜欢的事情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长久不了。

    这是日本小说家村上春树说过的话。

    今天又看到这段话,感觉感触很深:

    从这一次的坚持写作,特别是写作这篇随笔,已经坚持了一个月。

    更是中途,灵感来了,想新建一本科幻类的小说。于是又开了一篇短篇,也一直坚持到了现在,每天都没有断更。

    可能生活中的坚持,体现的更多的其实还是自律。

    例如,自己经常发出的“宏伟”愿望:每天早睡早起!

    但,现实中,已经过了凌晨,还是在坚持对着那个手机屏幕......

    是啊,有的时候,想一回事儿,做又是一回事儿,身体中似乎隐藏着一个专门和自己做对的怪兽!总是试图打乱自己,扰乱自己的节奏。

    写作,也是同样,也是要有自己的节奏,但身体中似乎也是有一个别扭的怪物,总要跳出来维护一些什么。

    似乎在日常的拖延症中,总会找到一些渴求的存在。

    所以,我们总是在努力的追求着,去找回自己失去的韵律与节奏。

    所以,偶尔也在提醒自己:在一条路走的久了,别丢下了自己的激情和梦想,别忘却了曾经的那份执着。

七十八章 旷野的鸟

    我的心是旷野的鸟,在你的眼里找到了天空。

    回味这句诗歌,不由得想到了很多,仿佛自己的心也随着窗外的白云飘荡起来,飘荡到那无边的蓝天之中,与之融为一体。

    这句是出自泰戈尔的《园丁集》。

    原文节选:

    我的心是旷野和鸟,

    已经在你的眼睛里找到了天空,

    你的眼睛是早上的摇篮,

    你的眼睛是繁星的王国,

    我的歌声消失在你眼睛的深处,

    就让我翱翔在那一片天空里吧,

    就让我翱翔在那一片孤寂无垠的天空里,

    就让我排开它朵朵的云彩,

    在它的阳光里展翅飞翔。

    《园丁集》是印度诗人泰戈尔创作的诗集,是一部“关于爱情和人生的”英文抒情诗集,诗体为散文诗。共收入诗歌85首,初版于1913年。

    诗集中的大部分诗歌是诗人从自己在19世纪90年代创作的孟加拉文诗集《刹那集》《梦幻集》《金船集》《缤纷集》等迻译而来的。属于泰戈尔前期创作阶段的诗歌作品。

    泰戈尔生逢急剧变革的时代,受到印度传统哲学思想和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泰戈尔童年时代即崭露诗才,他的爱国诗篇《给印度教徒庙会》发表时(1875年),年仅14岁。

    1905年印度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第一个高潮,泰戈尔积极投身于运动并创作了许多爱国诗篇。这一时期是他创作的最辉煌时期。他出版的八部孟加拉文诗集和八部英文诗集,其中就包括《园丁集》。

    透过文字,我们仿佛也穿越了时空,与那伟大的灵魂交织在了一起。

七十九章 凤凰

    中华传统记载:凤为雄,凰为雌。

    其实,凤凰的形象,在中国文化中的阐释,是很意味深长的,它其实具有极其含糊的性别取向。

    其实神话学者,曾经推断出龙与凤皆出自于自然现象的生物化的假设。

    接下来我们先看一看关于凤凰的说法吧:

    凤凰,亦作“凤皇”,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总称为凤凰,亦称为丹鸟、火鸟、鶤鸡、威凤等。常用来象征祥瑞,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的象征,自古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在甲骨文中有被商代帝王捕获的记载。

    凤凰和龙的形象一样,愈往后愈复杂,最初在《山海经》中的记载仅仅是“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甚至还有食用的记载,《大荒西经》:“沃之野,凤鸟之卵是食,甘露是饮”,《证类本草》云“诸天国食凤卵,如此土人食鸡卵也”,宋代凤髓被列为八珍之一。而到最后却有了麟前鹿后,蛇头鱼尾,龙文龟背,燕颌鸡喙,成了多种鸟兽集合而成的一种神物。

    凤凰种类

    “凤”和“凰”原指两种五彩鸟,凤是凤鸟,凰则是皇鸟,《山海经》曰:有五采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一曰凤鸟。后世人通常将凤和凰解释为雌雄不同的同一种鸟。凤和凰不是任何现实中存在的鸟类的别称或化身,是因为有了“凤凰”这个概念以后,人们才试图从现实中找到一些鸟的形象,去附和、实体化这种并不存在于现实之中的凤凰。

    值得注意的是有人认为凤凰的形象源于朱鸟,而《五行大义》中认为凤凰属于朱雀的一种,与网络上将朱雀归于五凤的说法截然相反。

    凤凰种类繁多,因种类的不同其象征也不同。传说中共有五类,即五凤:

    太史令蔡衡曰:凡像凤者有五色,多赤者凤,多青者鸾,多黄者鵷雏,多紫者鸑鷟,多白者鸿鹄。

    除了凤、凰、鸾三种以外,比较有名的还有鸑鷟、鹓鶵、鵔鸃、鹔鹴、翳鸟、鹖、鹑、鹄、焉、鶠、鵾鸡等别称或种类,还有说法将大鹏、帝江(帝鸿)、重明鸟也归到凤凰之类。各种名称或种类之间关系密切,说法众多。

    一般使用“凤凰”这一称谓时,仅指凤和凰,其它归为凤凰之类的鸟不能用凤凰这一称呼,而应当用其本名。

    凤的记载

    《论语谶》曰:“凤有六象九苞。”六象者,头象天,目象日,背象月,翼象风,足象地,尾象纬。九苞者,口包命,心合度,耳聪达,舌诎伸,色光彩,冠矩朱,距锐钩,音激扬,腹文户。行鸣曰归嬉,止鸣曰提扶,夜鸣曰善哉,晨鸣曰贺世,飞鸣曰郎都,食惟梧桐竹实。故子欲居九夷,从凤嬉。物飞而生子。

    鸾的记载

    瑞鸟也。

    张华注曰:鸾者,凤凰之亚,始生类凤,久则五彩变易,其音如铃。周之文物大备,法车之上缀以大铃,和鸾声也,故改为鸾驾。

    鵷鶵的记载

    《山海经·南山经》:“(南禺之山)佐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海,有凤皇、鹓鶵。”郭璞注:“亦凤属。”

    《庄子·秋水》云:“南方有鸟,其名鹓雏,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鸿鹄的记载

    《说文》:“鸿,鸿鹄也。”又:“鹄,鸿鹄也。”王氏句读云:“鸿鹄二字为名,与黄鹄别。此鸟色白,异于黄鹄之苍黄也。”博物志云:“鸿鹄千岁者,皆胎产。”按:尔雅翼云:“鹄即是鹤音之转,后人以鹄名颇着,谓鹤之外别有所谓鹄,故埤雅既有‘鹤’,又有‘鹄’。盖古之言鹄不日浴而白,白即鹤也。鹄鸣哠哠,哠哠鹤也。以龟、龙、鸿、鹄为寿,寿亦鹤也。故汉昭时黄鹄下建章宫太液池而歌,则名黄鹤。神异经鹤国有海鹄。其余诸书文或为‘鹤’,或为‘鹄’者甚多。以此知鹤之外无别有所谓鹄也。”

    鸑鷟的记载

    此鸟为凤凰之佐。《禽经》云:凤之小者,曰鸑鷟。五彩之文,三岁始备也。

    《国语》曰:周之兴也,鸑鷟鸣於岐山。

    形象习性编辑

    据《尔雅·释鸟》郭璞注,凤凰外形特征是:“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说文解字》载:“凤之象也,麟前鹿后,蛇头鱼尾,龙文龟背,燕颌鸡喙,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暮宿风穴,见则天下大安宁。”

    凤凰性格高洁,“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山海经·图赞》载,凤凰身负五种像字纹:“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腹文曰信,膺文曰仁。”《抱朴子》对此解释:“夫木行为仁,为青。凤头上青,故曰戴仁也。金行为义,为白。凤颈白,故曰缨义也。火行为礼,为赤。凤嘴赤,故曰负礼也。水行为智,为黑,凤胸黑,故曰尚知也。土行为信,为黄。凤足下黄,故曰蹈信也。”

    历史起源

    河姆渡凤凰

    早期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在严酷的自然环境里生存,还不能独立的支配自然力,也不能解释自身来源,对自然界充满幻想、憧憬乃至畏惧,崇拜各种比人类更强大的自然或超自然力量,这就是图腾和鬼神产生的社会基础。

    鸟图腾崇拜多和太阳崇拜相联系。广为人知的三足乌,原本就是“日中阳鸟”;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所采用的四川金沙“太阳神鸟”金饰也是四只神鸟围绕太阳旋转飞翔的造型。这种对太阳和鸟的双重崇拜,促生了中国文化一个重要形象——凤凰的诞生。

    《白虎通·五行》记载:“其帝炎帝者,太阳也。其神祝融,祝融者,属续。其精为鸟,离为鸾,分三事也。”

    凤凰的起源约在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陶器上的很多鸟纹是凤凰的雏形。1977年,在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了“双鸟朝阳纹象牙碟形器”。这件器物两侧各有一展翅欲飞的凤鸟,圆眼,钩喙,伸颈昂首相望,拥戴着太阳,形象地反映了原始农业发明以后先民对知时鸟和照耀万物的太阳的崇拜。河姆渡凤凰一度被考古界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凤凰图案。

    沅水凤凰

    1991年,HUN省洪江市高庙文化遗址出土了一件高直领白陶罐,上面戳印凤凰图案,距今已有7400年的历史。经专家鉴定,沅水凤凰早于河姆渡凤凰约四百年,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古老的凤凰图案,这一发现为揭开凤凰“诞生”之谜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白色陶罐的颈部和肩部,有两只飞翔的神鸟凤凰,一只正面,一只侧面回首,姿态雄健。它们具有神话传说中凤凰的鲜明特征:有冠,有非常长的喙,长颈,有漂亮的长尾。最为奇特的是,两只凤凰的食囊部位还戳印有獠牙、吐舌的兽面纹,显然此时就已经是一种组合式的神物了。

    凤凰在历史上、现实生活中,和龙一样,是人与神之间的一座桥梁。人类借助于龙、凤,沟通和大自然的联系。

    凤凰是原始社会的人类对神灵的虔诚、崇仰、顶礼膜拜而创造出来的一种神性的动物。

    龙、凤同为中华民族两大图腾系统,崇凤是一种浓厚的民族情结。中国人赋予了凤凰很多美好的特征:美丽、吉祥、善良、宁静、有德、自然。但凤凰也不是凭空创造,从高庙文化遗址发现的凤凰图案来看,它的原形和孔雀有很大关系。

    凤凰的动物学原型,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是混合体。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何新1987年和2004年发表的《谈龙说风》一书列举的证据和论证论述,凤凰的原型动物是大型鸟类,主要是大鸵鸟。

    历史演变

    商周

    学术界观点多倾向于否定历史中确实曾有过凤凰,但甲骨文、金文表明,直到商周之际,凤凰还是一种虽然稀见、但却并非不存在的鸟类。

    甲骨文中,“风”通“凤”。殷墟曾出土过一片甲骨,“甲寅卜,呼鸣网,获风。丙辰,获五。”这条甲骨文的意思是:商王指令臣鸣用网捕鸟,于丙辰这天捕了五只凤。“由于系用网埔之,故所获自是生凤。”早期金文《中鼎》铭辞中有:“……归生风于王。”文中所提到的“生风”一词,郭沫若曾断定指活凤凰。

    商·玉凤

    凤凰的最早的典籍记录,是《尚书·虞书·益稷第五》篇。书中叙述大禹治水后,举行庆祝盛典。由夔龙主持音乐,群鸟群兽在仪式上载歌载舞。最后,凤凰也来了——“萧韶九成,凤皇来仪”。

    商周时期,凤凰被看作是一种神鸟。故玉器和青铜器上凤纹的刻划,突出地表现统治者的“天命”观念。这时的凤纹几乎都作花冠状,丰满的翅膀和长长的尾羽,宽大有力的爪,显示出一派勇武健硕的情态。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凤字,也完全表现出这样一种特征,这时的凤纹完全是鸟类的神秘化和艺术的夸张。

    商周青铜器上的凤纹的主要形式特征,考古界的具体的看法是:这些凤纹都是鸟的侧面形象,在青铜器上往往作对称式的排列。凤冠,有多齿冠、长冠和花冠三种,凡有勾喙的鸟体都可称之为凤,且绝大部分鸟喙呈闭合的弯钩形。头部的眼大多为正圆或椭圆形,凤体作鸟体或鸡体型。长短的比例常常根据装饰的部位而有不同的变化。花冠凤纹都作卷体式,凤的首尾相接,主要装饰在壶和簋一类器物上。凤纹最富有变化的是尾羽,有长尾、垂尾、分尾和对称连尾等形式。长尾凤纹的尾部最长的可达鸟体的四分之三,夸张的手法令人赞叹。长尾或凤鸟纹的尾端又有上卷和下卷的不同,它们主要流行于殷墟中期到西周中期。凤纹尾羽较宽作下垂状,称垂尾凤纹,盛行于西周中期。较晚的凤鸟纹因构图变化,使尾羽和凤体分离,即是分尾式。分尾也有上卷和下卷的不同,大多盛行于西周中期。

    商周时期的凤纹,大多以雄浑、肃穆、稳健而见胜,显示了奴隶制社会的等级森严、凝重保守的风气和当时的审美情趣。不仅作为一种实用图腾标记,而且逐渐推广而成美的艺术形象。

    先秦

    楚·虎座鸟架鼓

    战国秦汉以后,凤凰完全被神化成一种灵异之鸟,但关于凤凰出现的记载却仍然时有所见。例如《左传昭公(元年~三十二年)》:“我商祖少吴挚之立地,凤鸟适至,故纪于鸟师而鸟名。”

    战国时期是百家诸子争鸣,新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凤纹展现了新的风貌。凤纹开始变得婉曲秀丽,妩媚多姿,姿态柔美。

    收藏于HUB省JZ市博物馆的虎座鸟架鼓,两只昂首卷尾、四肢屈伏、背向而踞的卧虎为底座,虎背上各立一只长腿昂首引吭高歌的鸣凤,背向而立的鸣凤中间,一面大鼓用红绳带悬于凤冠之上。通体髹黑漆为地,以红、黄、金、蓝等色绘出虎斑纹和凤的羽毛。全器造型逼真,彩绘绚丽辉煌,既是鼓乐,也是艺术佳作。值得指出的是,在这一凤与虎的组合形象中,凤高大轩昂,傲视苍穹,虎却矮小瑟缩趴伏于地,反映了楚人崇鸣凤、向往安详的意识和征服猛兽、不畏强暴的精神。

    秦代

    秦·彩绘凤鱼纹漆盂

    秦代时期凤纹气质刚健,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其形象或高傲阔步、或气宇轩昂、或挺胸展翅、表现出的是一种流动的、健壮的、生机勃勃的活力。从过去以抽象线条为主逐渐发展为形象的具体刻画,所以日益趋向写实;从过去神秘色彩较浓厚的形式,增添了不少生活情趣和装饰性。因此,从艺术价值来说,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1975年云梦睡虎地11号墓出土了秦代彩绘凤鱼纹漆盂,内底绘两条游动自如的鱼与一只单足伫立的凤鸟,纹样宛转奔放,富有动感,画面运用了三足鼎立的构成方法,通过对不同动物纹样的“经营位置”,使画面力场在观者心理上达到平衡。

    和战国时期的虎座鸟架鼓相比,彩绘凤鱼纹漆盂的凤纹更具装饰性,凤鸟不再像战国时期凤虎对比那样具有压倒性的对比优势,其体量与两条游鱼相差不多,但凤鸟的头部位于漆盂中心,夸张的头冠横穿内底,动静之间显示其处于绝对的重心地位。

    汉代

    《汉书》载,汉宣帝时“凤皇神爵数集”,鸟身“高五、六尺”。《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第一》载:“建武十七年,有五凤皇见于颖川之陕县”。注引《东观汉记》曰:“凤高八尺”。而据《京房易传》:“凤皇高丈二。”汉代人所描绘的凤凰形体特征,有一个共同之处,这就是凤凰体型的奇大——由身高五、六尺直到一丈以上。

    汉代对于“四灵”,有两个说法:一个是麟、凤、龟、龙;另一个为天之四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西汉·立凤形红玉佩

    又《拾遗记》记述:“尧在位七十年……有祗支之国,献重明之鸟,……状如鸡,鸣似凤,能抟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害……其未至之时,国人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则魑魅丑类自然退。”据此,考古学家认为,汉画像石墓中,墓门铺首之上所刻对称鸟兽,其鸟具冠展翼,若凤凰者,即取意于重明鸟也,认为她能驱退鬼蜮魑魅,故用以装饰拱卫墓门和龙纹一样。

    汉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形成时期,凤文化在这一时期获得了较大发展。在汉代各种工艺品和建筑装饰上,自然界的鸟,几乎都用作图案题材。如雁、燕、鹰、凫、鹤、鹦鹉、孔雀、锦鸡、喜鹊、乌鸦、麻雀、鹭、鹳、鸳鸯、鸱枭等等。但是,最鲜明而富有时代特征的是凤凰一类神化的瑞鸟纹样。这些能给人们带来祥瑞和兆庆的神鸟,在装饰物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这些凤鸟形体大方,挺胸展翅,高视阔步,气宇轩昂。汉代的凤鸟图案,充分流露出形象的动态与气势,处处表现出整体的容量感、线形的速度,以及变化的力量。

    大概由于“五彩大鸟”的高度理想化,汉代的凤鸟纹样雄伟而不强悍。汉代凤纹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按不同的装饰物应用而采用适合的造型,如汉代漆器上的凤纹样、汉代瓦当、画像石上的凤鸟纹样、与汉代青铜器上的凤纹样都具有不同的个性特色。即使是一方小小的“肖形印”凤纹图案也别具风韵,其简洁、拙朴、浑厚的形式美至今仍为人们赞赏和乐道。

    汉代的凤纹大都按不同的装饰物应用而采用适合的造型,从风格特征上看,汉代玉凤纹既稳定了战国时期玉凤纹的典型特征,又在造型、纹饰上打破陈规,巧妙地将汉代的艺术风格渗透其中。具象凤纹稳中有变,多元并存;抽象凤纹大胆创新,更加写意。二者之间虚实相应、相辅相成。汉代玉凤纹的三期发展,反映了典型汉代风格的玉凤纹是形成于西汉中后期的。

    从文化上看,独尊儒术、汉继楚绪和道家思想的弥漫,使汉代的精神文化中带有贵玉、崇凤的文化基因,这成为汉代玉凤纹流行的动因。“引魂升天之使者”、“有德君子之指代”、“辟邪压胜之灵物”,“权力威仪之象征”、“灵与美之化身”这五大文化内涵反映了玉凤纹的使用功能、社会意义及审美情趣,体现了现实主义与宗教主义的契合。

    魏晋

    魏晋南北朝时期,凤纹的形式特征在汉代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发展,由于当时佛教的盛行而使凤鸟形象注入了新的精神理念。装饰题材扩大了,花卉缠枝纹样广泛应用,凤凰多采取在清新的花卉图案之中展翅飞翔之形象,显得格外的潇洒自如,轻盈妙曼。

    唐代

    唐·丹凤门

    唐代凤凰文化非常发达,作为国家象征的大唐皇宫更是如此,大明宫正南门即名为:丹凤门。

    唐代的“凤凰热”,主要表现在以凤喻人,以凤作装饰,以凤美称事物,以凤喻示婚姻情爱。关于唐代的“凤凰热”,《全唐诗》便是一个很好的佐证。在《全唐诗》中,凤字出现了2978次,凰字282次,鸾字1080次,凤凰的这三种最有代表性的称谓出现的总数约占《全唐诗》总目数的十分之一,平均约每十首唐诗就有一个“凤”字或“凰”字或“鸾”字。

    唐以前,人们不轻易以凤喻人,偶尔能够被美喻为凤凰的仅为君王、圣贤或是超群拔俗之人,被喻为凤凰的女性更是寥寥无几。然而到了唐代,凤凰喻人被人们使用得自由而随意。

    唐·鎏金凤鸟纹六曲银盘

    唐·鎏金凤鸟纹六曲银盘

    唐代时期凤纹华美丰满,气韵生动,姿态多变,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灿烂一时,装饰艺术的形式感也更加强烈。人与社会的关系已成为实用美术常见的题材,在内容上更加富于生活的情趣。自秦汉以后,凤鸟的瑞祥观念稍见淡薄,各种新的形式便自然地脱颖而出,或清健、或壮美、或淡雅、或华丽。凤纹表现的各种形式,对唐代开拓的装饰艺术的一代新凤,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唐代凤纹的造型更加“鸟体”化,许多铜镜上的凤纹都轻歌漫舞、生意盎然,充满快乐情趣。成双成对带有本土神仙意味的“鸾凤”,嘴上衔着一条打有“同心结”的飘带或瑞草,和鸣祝颂,象征着美满幸福,这自然和辉煌的盛唐的物质文化生话息息相关,反映出歌舞升平的气象。另外,从唐代头饰及敦煌佛窟中出现的凤鸟图案上可看到唐代凤纹进一步与人们的生活情趣相和合的现象。如女性头部装饰的金钗花冠上,凤纹以特有的丰腴的容姿,反映出时代的品味。

    宋元

    宋·青釉提梁倒注瓷壶

    宋代装饰艺术在观念形态上偏重寓意,凤鸟纹样便也多吉庆如意的民俗思想愿望和气息,如政和年间的“凤戏牡丹”、“百年好和”、“喜相逢”图案已渐渐地成为程式化的表现方式,凤凰寓意美好的内涵在这一时期得到充分发挥。

    宋代凤纹比较清秀,比较写实细腻,喜用柔和的线条,显示怡然自得的情调。具体表现在凤鸟头上的冠是如意形的,嘴巴短粗,眼睛细长,长腿,散条长尾,每片鳞羽都细致地描绘出来。

    宋代瓷器工艺的发达,使凤纹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天地。宋代凤鸟装饰纹样,可以从瓷器上找到许多优秀作例。耀州瓷是宋代北方青瓷的代表,名品青釉提梁倒注瓷壶的提梁一只伏卧着、圆眼短嘴的凤凰,正是宋代凤纹比较写实细腻的反应。壶嘴为一张口侧卧的母狮,壶身一周饰有凸雕的缠枝牡丹花,因为凤凰、狮子和牡丹分别为百鸟之王,百兽之王和百花之王,这件壶也被称作“三王壶”。

    元代瓷器装饰成熟,凤纹的种种表现都富有艺术性,有些形象随手画来,浓淡得宜,明快流畅。

    明清

    到了明清时期,凤纹装饰已经成为一种特定的造形,无论在圆形、方形或各种各样的装饰形体内,纹样构成都各具其内在形式,而凤纹的共性形态,也进一步规范化。其中,如明清的“团凤”图案,最是独具一格的饰模式,它与织物上的“团花”。器物上的“开圆”相配适,表现出特有的装饰风格。当年南京织造云锦的老艺人,在长期的实践设计中,总结出一套画凤口诀:“凤有三长,眼长、腿长、尾长”,并要“首如锦鸡,头如藤云,翅如仙鹤”。这代表了明清工艺美术品上凤鸟纹样的成熟的装饰特征。明清装饰艺术的最富有生气的作品,就是大量的民间工艺品。民间的蓝印花布、刺绣、挑花;民间木雕、石雕、砖雕和民间剪纸等作品中,形式感更加强烈,手法也更为丰富多样。

    明·孝端皇后六龙三凤冠

    明清时期的凤鸟,是在朱雀、鸷凤的基础上以鸟为原形加以变异的。长足蛇颈,嘴显然是鹰化,目光锐利,肉状雄鸡冠,孔雀状三翎巨尾。后来经过发展变化,又将雄鸳鸯翼侧耸立状羽毛附于凤的同等部位等,成为今天的凤凰形象。在丝绸装饰题材有云凤、团凤、穿花凤等,并将他它们与吉祥的寓意联系在一起,以寄托美好的愿望。

    凤冠是古代皇帝后妃的冠饰,其上饰有凤凰样珠宝。明朝凤冠是皇后受册、谒庙、朝会时戴用的礼冠,其形制承宋之制而又加以发展和完善,因之更显雍容华贵之美。明清时一般女子盛饰所用彩冠也叫凤冠,多用于婚礼时。据考古得知,凤冠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但现代所能见到的完整实物,大多属于明代。

    明朝定制:凡遇大典,皇后冠用九龙四凤三博鬓(左右共六扇)、皇太子妃则用九翠四凤双博鬓(左右共四扇),行走时帽子两侧的帽扇会展开。

    明孝靖皇太后三龙二凤冠,内部用漆竹丝作成圆框,边缘上镶金口圈一周。冠上饰金龙三、翠凤二。正中一龙及二凤皆口衔珠宝结,每结系珍珠三颗,红、蓝宝石各一块,凤背满饰珍珠。冠上共嵌红、蓝宝石95块,珍珠3426颗,总重2165克。

    上饰金龙六,翠凤三。正面顶部正中一龙,口衔珠宝滴,两侧在如意形云头上各饰一飞龙,口衔珠宝串饰;中层三凤口衔珠宝滴,作展翅飞翔状,下层为大珠花三树。所嵌宝石共128块(其中红宝石71块、蓝宝石57块),珍珠5449颗。冠总重2905克。

    近代

    近现代凤凰文化主要体现在大量的民间工艺品中,如蓝印花布、刺绣、挑花、民间木雕、石雕、砖雕及民间剪纸等。这些凤鸟纹饰,不仅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同时也牢牢地保持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

    现代发展

    BJ奥运会火炬接力标志

    凤鸟作为一种现实与理想相结合的飞禽,在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已成了纳福迎祥、驱邪禳灾的象征。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理念的象征和审美形式的体现。在经历了数千年演变的凤纹艺术,今天仍在不断创造着新的形式。

    2008年BJ奥运会以凤凰的形象作为火炬接力的标志设计,象征通过火炬接力把BJ奥运会吉祥美好的祝福传遍全中国,带给全世界。火炬接力图形所选凤纹出自传世宝物明代御赐秦良玉平金锈龙凤袍。明代巾帼英雄秦良玉请缨抗清,威震四海,屡立战功,声名远扬,为后世传颂。此件龙凤袍,就是皇帝为奖励她在作战中的胜利而御赐的。火炬接力图形是将凤纹与祥云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虚实相间。

    香港凤凰卫视的台标成功地借鉴了中国传统的凤凰纹样,并采用中国特有的结构形式,一凤一凰振翅高飞,同时用两只飞翔盘旋的凤凰形象代表了两种不同文化的互补和交融,将媒体的特点充分表达。

    国外凤凰编辑

    虽然凤凰像龙一样在西方世界里也有,但是中国文化中的凤凰与西方文化中的phoenix无论在外在形象、神话起源和文化内涵等方面都不完全等同,以下种种被译为凤凰的外国神鸟绝不可等同于凤凰。

    差异性比较

    一、形象上的差异

    1、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鸟,是百鸟之王,是集合了多种动物特征于一体的想象性的动物。凤凰是祥瑞、永生、爱情、专制皇权和民族文化的象征。凤凰崇拜起源于鸟崇拜,凤的形貌、凤的名字、凤的雌化以及凤崇拜的文化含义都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国凤崇拜是灵物崇拜而非图腾崇拜。据《尔雅·释鸟》所记载,中国的凤凰形体为“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刘城淮在深入研究后认为“凤凰是以雉类为主体,融合了鹰等许多种鸟的典型形象。”

    2、凤凰在英语中对应的一词phoenix来源于希腊语,意为“紫红色”,红色是火之色,因为凤凰与火有着很深的渊源,于是凤凰也常被称作火凤凰。

    在希腊神话中phoenix被描写为巨鹰,是一种生活在阿拉伯荒漠的神鸟,羽毛一般是金色、一般是紫红色,艳丽无比。古埃及人则把phoenix描绘成和鹰一般大小的苍鹭,全身长有金色的羽毛,闪光的翅膀、斑斓的外表,鸣声悦耳。在西方古典文学中更多以孔雀或是老鹰的形象出现。在西方最早详细描述phoenix的人是希腊历史学家赫罗多特斯(Herodotus),他说:“我并没有亲眼见过它,只是在绘画中见过,它的羽毛一部分是金黄色的,一部分是鲜红色的,外形像一只巨鹰,而且还拥有美丽的歌喉。

    二、起源上的差异

    中国凤凰

    中国凤凰

    1、中国凤凰的来源,根据神话传说,凤是从东方殷族的鸟图腾演化而成。传说黄帝第一妻室嫘祖是一位绝顶聪明的女人,嫘祖受到黄帝制定的龙图腾的启示后,她仿照黄帝制定龙的图腾的方法,经过精心挑选组成了一对漂亮华丽的大鸟。后来造字的仓颉就为这两只大鸟取名叫“凤”和“凰”。凤代表雄,凰代表雌,连起来就叫“凤凰”。这就是“凤凰”的来历。

    在文献记载中,中国的凤凰起源于鸟,《山海经》记载:“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

    凤凰还有个名字叫鸾。在《山海经》里:“有五采鸟三名:一曰凤鸟,一曰凰鸟,一曰鸾鸟。”

    到了周代,凤凰已经成为一种神鸟,和麒麟一样,代表祥瑞之兆,同时凤凰也代表高节,象征着君子。

    埃及太阳鸟

    埃及太阳鸟

    2、西方phoenix的来源混合了亚述人(Assyrian)的不死鸟和埃及的贝努鸟演变而来。亚述人的不死鸟是西方人最早接触到的凤凰传说,不过它虽然会重生,但却不是浴火重生。埃及的太阳鸟来源于太阳崇拜,世上只有一只太阳鸟,象征着不朽,它和印度的神鸟一样,也是隔300年到500年自焚重生一次。只是埃及的凤凰外形并不很好看,也有人认为埃及的太阳鸟实际上是从东方传来的。在西方,最早提到不死鸟的人是公元前八世纪的希腊诗人《神谱》(Theogony)的作者赫西奥德(Hesiod)。

    罗马诗人奥维德(Ovid)对Phoenix是这样描述的:“大部分怪物都是由其它生物衍生而来的,只有一种例外,它们可以再生,亚述人称之为不死鸟(Phoenix)。Phoenix并非靠花草果实维生,而是以乳香为食,在降生五百年后它会落在棕榈树顶端的橡木枝上为自己搭建一个巢,然后出外收集肉桂、甘松和没药等香料,衔入巢内,垫在自己的身下,当它呼出最后一口气后会悄然死去,此时从它的身体里将飞出一只新的不死鸟,同样拥有五百年的生命。等这只不死鸟长大到有足够的力量时,就会把父母的巢从树上升起,衔往埃及的赫利奥波利斯城,放在太阳庙里。这个巢是它的摇篮,同时也是它父母的坟墓。”

    正如奥维德所说,Phoenix的记载源自亚述人,不过在世界各地都有类似的神话,除了中国的凤凰还有日本的(ほうおう)、俄罗斯的火鸟(Firebird)、埃及的太阳鸟(Benu)、美洲的叶尔(Yel)和阿拉伯的安卡(Anka)等,所有这些鸟都有死而复生的特点,而且同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文化意象上的差异

    凤求凰

    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凤凰是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为凤,雌为凰。西汉的司马相如就有一首著名的琴曲《凤求凰》。后来,中国人把凤和雄性的龙结合在一起,与龙并驾齐驱,有着图腾般的高度,被炎黄子孙世代敬仰、崇拜,从而创造出丰富灿烂的龙凤文化。

    在成语中龙与也凤也总是搭配出现,如:龙飞凤舞,凤表龙姿,龙兴凤举,龙凤呈祥等。

    凤凰的形象经常用于帝后的用具及衣物的装饰,所以也是帝后的象征。帝王服“龙衮”,帝后便戴“凤冠”;帝王住“龙邸”,帝后便居“凤楼”;帝王有“龙火衣”,帝后便有“凤头”。龙象征权威、尊贵,而仪态端方的凤凰象征着美丽、仁爱。两者结合则是太平盛世、高贵吉祥的表现。

    此外凤凰的形象常出现在古代的诗辞歌赋中。例如温庭筠的《菩萨蛮》:“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画楼相望久,栏外垂丝柳。音信不归来,社前双燕回。”

    凤凰悠久的历史和富贵的蕴涵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实际上它不仅局限于皇家贵族,在百姓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到处都有凤的身影,如穿戴有凤冠、凤鞋、凤钗;吃有凤翅、凤爪;住有凤楼;剪纸、刺绣都会以凤凰为题材,这都反映了人们对幸福生活和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在中国文化中,凤凰是喜庆、太平、人才、幸福的象征。

    2、相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凤凰内涵,西方phoenix则更强调了其重生、复活的美好一面。在西方神话中,凤凰(phoe-nix)有“不死鸟”、“长生鸟”的美誉,是“长生不死”的象征。在西方文化中,phoenix不但象征了“重生”、“复活”,还代表了美好的事物,甚至是爱情。由于它具有不朽、复活和重生的含义,在西方石棺上经常可以看到phoenix的形象。中世纪习惯把凤凰和十字架画在一起。凤凰还是贞洁的拟人形象的标志。尽管对它重生的时间长短有着不同的说法,早期的基督教艺术和文学都将它视为复活、不朽和重生的象征。

    在现代生活中,phoenix死而复生的形象深入人心。例如,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在2001年911事件后,重建工程被命名为“凤凰工程(ProjectPhoenix)”。由于phoenix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英语国家的一些药店将其作为徽记挂在店门口,来求得“长生”之吉利。而一些戒毒所也命名为phoenix,取其抛弃前生重获新生之意。

    除此之外,西方人还将phoenix视为凝聚爱情的神物,因为“爱”会像phoenix一样生生不息,永不磨灭。莎士比亚的长诗《凤凰与斑鸠(ThePhoenixandTurtle)》中phoenix则是美丽和珍贵的象征。约翰·邓恩的诗中phoenix则是爱情的见证。

    总之,在西方文化中,phoenix所传达的是重生、复苏、完美、爱情等文化含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所侧重表达的吉祥、喜庆、高贵不尽相同。另外,在西方文化中凤凰也没有和龙配套而雌化,而是独立的美好象征。

    四、凤凰习性的差异

    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凤凰与梧桐树有密切的关系。由于梧桐树高大挺拔,为树木中佼佼者,自古就被看重。古人常把梧桐和凤凰联系在一起。凤凰是鸟中之王,而凤凰最乐于栖在梧桐之上。比如在《诗经·大雅·卷阿》里,就有关于梧桐的记载:“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雍雍喈喈。”这首诗说的是梧桐生长的茂盛,引得凤凰啼鸣。菶菶萋萋,是梧桐的丰茂;雍雍喈喈,是凤鸣之声。

    在庄子的《庄子·秋水篇》里,也说到梧桐。在说到庄子见惠子时说:“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在这篇文章里,也把梧桐和凤凰联系在一起,这里的“鹓雏“就是凤凰的一种。他说凤凰从南海飞到北海,只有遇到梧桐才落下。

    由于古人常把梧桐和凤凰联系在一起,所以人们常说:“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过去的殷实人家,常在院子里栽种梧桐,不只因为梧桐有气势,而且还因为梧桐是祥瑞的象征。

    2、在西方文化中,无此文化内涵。

    五、凤与风的关系的差异

    1、在甲骨文里,“凤”、“风”二字同音、同义、同字、通用。这是王国维论证的观点,也是甲骨文的基础知识。《禽经》:“凤禽,鸢类。越人谓之风伯。飞翔,则天大风。”郭沫若《卜辞通纂》卷二:“古人盖以凤为风神。”

    由上可知,凤是风鸟,原型即是风。在古代风神信仰中,认为世界上的风是由巨大的鸟拍动翅膀产生的,这种能产生风的鸟就是凤凰,故崇拜凤凰为各方风神,认为四方各有一只巨鸟在拍动翅膀。也因此“凤”、“凰”二字与“风”字同有代表风的“几”部。后来风的代表逐渐被呼风唤雨的龙所取代,而凤凰也逐渐衍生出祥瑞、女性或者是火等这类的象征。

    2、西方文化中,无此文化内涵。

    相似性比较

    一、相似的凤凰浴火重生传说

    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的教义和思想也开始为中国人所接受,并与中国文化相融合,印度本土有一种神鸟传说,据说它每500年会衔木自焚而死,然后在火焰中获得新生,并在这种磨难中升华。这种死亡被称为“涅槃”,涅槃(nirvana)一词是梵语的汉语音译,意译为灭、灭度、寂灭、安乐、无为、不生、解脱、圆寂。经由郭沫若所编诗歌《凤凰涅磐》,将凤凰与涅槃以及西方神鸟三者结合,汉语中就有了一个现代人所熟知的词语“凤凰涅槃”,但此鸟实际并非凤凰。

    在西方,根据希腊传说,凤凰生活在阿拉伯荒漠的一口井的旁边,每天清晨都会在水里沐浴并唱着优美的歌曲。这时,埃及的太阳神就会驻车倾听。凤凰自焚以后,再生的凤凰会把自焚凤凰的灰烬放在蛋壳里,飞送到“太阳城(He-liopolis)”里太阳神的祭坛上。因此,凤凰又是不朽和再生的象征。凤凰后来被铸造为罗马帝国不朽城(Eternalcity)的象征性符号。一般认为凤凰自焚的周期是500年一次,但是也有人说它是300年。据说在埃及的历史上,凤凰曾经出现过五次,即公元前866年、公元前566年、公元前266年、公元34年和公元334年。这就是说,埃及凤凰每300年自焚一次。

    二、相似的文化内涵

    首先,中西方语境中,凤凰都含有“杰出人才”的含义。如汉语中有百鸟朝凤、凤毛麟角等象征杰出、罕见、高贵的词语。据说,孔子南游楚国时,隐士接舆路见孔子,曾以“凤德”来比喻世风不古,留下了“凤兮凤兮,何德之衰”的感叹。在屈原的诗作中,凤凰作为一种频繁使用的象征意象,用以指代贤能之人。“以凤比德”、“以凤比才”的思维方式亦体现了华夏民族对德行与才能的重视与培养。

    与汉语相同的是,Phoenix在英语中也可以指“卓绝超群的人”,和汉语中的“人中龙凤”颇为相似。

    此外,因为凤凰和Phoenix的寓意美好,在中国和西方世界中都常用来做人名和地名。

    中国女性的名字中常带有“凤”字,西方女性也有以“phoenix”取名的。

    价值意义编辑

    一、凤凰是“华贵、伟岸、进取、太平”的象征

    凤凰是人们心目中的瑞鸟,天下太平的象征。古人认为时逢太平盛世,便有凤凰飞来,风的甲骨文字和凤的甲骨文相同,即代表具有风的无所不在和灵性力量的意思;凰即皇字,为至高至上之意。

    二、凤凰是爱情的象征

    凤能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吉祥,自然也包含了爱情的幸福。于是,凤有了象征爱情的涵义。后来就被人们用来祝贺婚姻美满,比喻夫妻和谐。在唐代,铜镜有《美凤衔同心结图》,即凤嘴上衔同心结象征幸福的爱情,以示夫妻同心相爱。由此可见,隋唐时期已较普遍地将同心结象征夫妻恩爱。到北宋,还流行以赠送凤钗来定情,而凤钗是妇女的一种首饰。男女订婚,女方多以凤钗赠与男方,以表示自己对“到了明代,男女结婚时,女方穿的礼服也配有凤冠,凤冠上点缀着凤凰,并挂有珠宝等。到了现代,人们仍把凤作为爱情的象征,结婚点凤龙花烛,剪贴凤形图案等。

    三、凤凰有“和”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文化中,凤凰形象不仅表示自然物之“和”,也表示人类社会之“和”。“凤凰“五色”后来就被看成是古代社会和谐安定的“德、义、礼、仁、信”五条伦理的象征。”其次,凤凰在民间自古就代表着和美、和谐。爱情的忠贞。此外,凤凰作为一种和谐观念的精神与物质载体。从发展上来看,它又是一个多元化的产物,是建立在巫术与鸟图腾的结合之上,融合各个时代与不同部落所崇拜的图腾。其次,它是一个“二合一”的对立统一体,同时可以说,凤凰文化的和谐理念涵盖了生活的社会与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和”的这种凤凰形象特性的运用,在有关凤凰的成语中也被经常运用。

    四、凤凰是“权力”的象征

    在先秦时期,凤凰的图案出现在权力的象征玉器和青铜器上,后世又逐步成为皇家独占御用的纹饰,出现在各种皇宫建筑,使用器物之上,并以礼制和法律的形式予以维护。

    五、凤凰是华夏民族的精神图腾

    和龙一样,凤凰也是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凤的象征意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人们不再把凤当作专制皇权的象征,而是把它当作民族文化的象征。在距今约六、七千年前的中国原始彩陶文化中,就有凤形象的雏形。在距今三千五百多年前的商代青铜器上也出现了凤纹。以致在以后中国历代的装饰艺术中,都创造出许多以凤为题材的艺术珍品。这些以凤纹为题材的艺术作品是传统艺术的代表,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趣味。从龙凤艺术的角度来看,凤的艺术形象给人们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它与龙一样,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即可以说,华夏民族也是凤的传人。

    传说典故编辑

    凤栖于梧

    梧桐为树中之王,相传是灵树,能知时知令。《闻见录》:“梧桐百鸟不敢栖,止避凤凰也”。作为百鸟之王的凤凰身怀宇宙,非梧桐不栖。《魏书·王勰传》“凤凰非梧桐不栖”,凤凰择木而栖,后比喻贤才择主而侍。

    得凤之象

    相传凤能知天下治乱兴衰,是中国历史上王道仁政的最好体现,是乱世兴衰的晴雨表,成为神学政治的“形象大使”,古人曾分出五个等级,以凤凰的五种行止标志政治上的清明程度,于是历代帝王都把“凤鸣朝阳”“百鸟朝凤”当成盛世太平的象征。南齐·谢兆《永明乐十首》:“彩凤鸣朝阳,元鹤舞清商;瑞此永明曲,千载为全皇。”

    凤育九雏

    龙生九子,凤育九雏。

    “九雏”出自《晋书·帝纪第八·穆帝哀帝废帝海西公纪》:“(升平四年)二月,凤凰将九雏见于丰城。”后以“凤引九雏”为天下太平、社会繁荣的吉兆。“九雏”的具体类别名称以及形象并未提及。之后随着各种宗教信仰与民间传说不断演绎融合,九雏的说法不断丰富,未有定论。

    图腾来历

    凤凰剪纸

    《韩诗外传》中还记录了关于凤凰的这样一个传说:“黄帝即位施惠。承天一道,修德,唯仁是纡,宇内和平,未见凤皇。唯思其象,夙昧晨兴,乃招天老而问之曰:‘凤象如何?’天老对曰:‘夫凤,鸿前,鳞后,蛇颈而鱼尾,龙纹而龟身。燕颌而鸡喙。戴德、负仁、抱忠、挟义,小音金,大音鼓。延颈、奋翼、五彩备举,鸣动八风,气应时雨。食有质,饮有仪。往即文始,来即嘉成。唯凤为能通天祉、应地灵,律五音、览九德。天下有道,得凤象之一则凤过之。得凤象之二则凤翔之,得凤象之三则凤集之。得凤象之四则凤春秋下之。得凤象之五,则凤没身居之。黄帝曰:“于戏,允哉!朕何敢与焉?”于是黄帝乃服黄衣、戴黄冕,致斋于宫,凤乃蔽日而至。黄帝降于东阶,西面,再拜,稽首曰:‘皇天降祉,不敢不承命。’凤乃止帝东园,集帝梧桐,食帝竹实,没身不去。”

    与《韩诗外传》记载相近的,亦有相传。轩辕黄帝统一了三大部落,七十二个小部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黄帝打算制定一个统一的图腾。在原来各大小部落使用过的图腾基础上,创造了一个新的图腾——龙。那么凤凰又是怎么来的呢?龙的图腾组成后,还剩下一些部落图腾没有用上,这又如何是好呢?黄帝第一妻室嫘祖是一位绝顶聪明的女人,嫘祖受到黄帝制定的新图腾的启示后,她把剩余下来各部落的图腾,经过精心挑选,也仿照黄帝制定龙的图腾的方法:孔雀头,天鹅身,金鸡翅,金山鸡羽毛,金色雀颜色……组成了一对漂亮华丽的大鸟。造字的仓颉替这两只大鸟取名叫“凤”和“凰”。凤,代表雄,凰,代表雌,连起来就叫“凤凰”。这就是“凤凰”的来历。

    百鸟朝凤

    黄帝即位,自觉天下太平,想亲眼看看传说中的凤凰。为此,他请教天老。天老回答:凤凰显形,乃是祥瑞的预兆,只有在太平盛世才出现。见到它一掠而过已是很不容易,如果能看到它在百鸟群里飞舞那就是千载难逢的祥瑞了。黄帝听后很不高兴,他说:我即位以来,天下太平,为什么连凤凰的影子都没有看见?天老说:东有蚩尤、西有少昊、南有炎帝、北有颛顼,四方强敌虎视眈眈,何来太平?黄帝听罢便率兵讨伐,于是天下一统。他看见一只带有五彩翎毛的大鸟在天空翱翔,而数不清的奇珍异鸟围着它翩翩起舞。黄帝知道,这只大鸟就是凤凰,也是他想看到的瑞象—百鸟朝凤(《韩诗外传》)。

    凤凰来仪

    凤凰飞来起舞,仪态优美。古代用以比喻吉祥的征兆和祥瑞的感应。《尚书·益稷》:“《萧韶》九成,凤凰来仪。”《汉书·王莽传上》:“甘露从天下,醴泉自地出,凤凰来仪,神爵降集。”

    凤鸣岐山

    《国语·周语上》上就有周朝兴起之时,有凤凰一类的鸟在陕西宝鸡岐山上鸣叫的记载。而西周晚期的《诗经·大雅·卷阿》也有句曰:“凤凰于飞,亦傅于天……凤凰鸣矣,于彼高岗。”也是讲凤鸣岐山之事,因此西周之时将凤鸟视为神奇的吉祥生物,器物之上颇重凤鸟纹。

    吹箫引凤

    相传秦穆公之女小名弄玉,不仅如花似玉,还擅长吹笙,其声宛如凤鸣。某天夜里,弄玉在“凤楼”上吹笙,远远好似有和声传来,余音美妙,如游丝不断。此后弄玉茶饭不思。秦穆公知道后派人找来了这个少年——萧史,弄玉的病不治而愈。从此,弄玉萧史天天在凤楼合奏笙箫,伉俪应和。某一天夜里,两人正在皎洁的月光下合奏,忽然有一龙一凤应声飞来,于是萧史乘赤龙,弄玉乘紫凤,双双翔云而去。

    凤求凰

    汉代还流传一个故事:文学家司马相如,少年家贫。有一次被一个叫卓王孙的富商邀去饮酒,无意中发现卓王孙有一在家寡居的年轻女儿,叫卓文君。相如一见钟情,就弹起凤凰琴,唱起“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表示爱慕之情。卓文君听了十分感动,于是连夜随司马相如私奔,后结成夫妇。“凤求凰”一词,从此用来比喻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大概是由于这些优美动人的故事传说,在装饰纹样上便出现了“吹笙舞凤”、“吹箫引凤”、“鸾凤和鸣”、“鹤飞凤舞”、“百鸟朝凤”“龙凤呈祥”等一系列寓意吉祥的图案。凤纹形象已不再那么神秘朦胧和似是而非了,凤鸟图案已成为一种清新、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逐渐发展为民族装饰艺术的代表和象征之一。

    凤毛麟角

    “凤毛麟角”,常用作比喻难得的杰出人才或其他稀世珍宝。南朝宋人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东晋将军桓温也以“凤毛”一语称赞丞相王导的第五子王敬伦:“敬伦风姿似父。桓公望之曰:‘大奴固有凤毛。’”麟,麒麟,传说中的神兽。“麟角”,和凤毛一样,也形容少而珍贵。“北史·文苑传序”:“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现常用来比喻难得的杰出人才或其他稀世珍宝。

    凤凰涅槃

    在诗集《女神》指一个新中国的诞生(也是郭沫若第一个把凤凰与不死鸟联系了起来)。也就是说诗中的凤凰其实是不死鸟,所以凤凰浴火重生是郭沫若自己联想的,并非是中国古神话的内容。

    凤凰有个传说:浴火重生。相传在五百年前,有一种神鸟,集香木自焚,然后从死灰中复活,美艳非常不再死,是以,称为不死鸟,也就是凤凰。关于凤凰还有一说,说凤凰是死神的使者,负责勾走人的魂魄,好人升天,坏人入地。部分地区还流传着“凤凰勾魂”的传说。

    自秦汉以后,龙逐渐成为帝王的象征,帝后妃嫔们开始称凤比凤,凤凰的形象逐渐雌雄不分,整体被“雌”化。[4]

    凤凰共有五种,即五凤,《小学绀珠》卷十:“凤象者五,五色而赤者凤;黄者鹓鶵;青者鸾;紫者鸑鷟,白者鸿鹄”,现代网络有为今人谎造、讹传的版本,以朱雀为凤凰中赤者,实为大错。[5]

    《淮南子》:“羽嘉生飞龙,飞龙生凤皇,凤皇生鸾鸟,鸾鸟生庶鸟,凡羽者生于庶鸟。”认为凤凰是飞龙之子,但《大藏经》有:“羽嘉生应龙。应龙生凤凰”,认为凤凰是应龙后裔。

八十章 健康的身体的重要性

    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无疑是十分重要。

    我们的意识与肉身结构的同步性,无疑也是十分重要的,这具肉身,无论我们多么的不耐烦照顾它,但依然还是要屈从于它的强大惯性中。

    从古至今,每一个伟大的灵魂的提升,都离开不身体的健康做为保障。两者无论哪一个出现问题,无疑都会成为另一个的拖累。

    现实中,往往有一些人,他们从一出生就体弱多病,并且这样虚弱的身体可能要陪伴他们一生。如果他们的灵魂和意识十分强大,他们也渴望能参与到更高层次的交流中去,他们也会非常努力的锻炼自己的身体,但最终却还是因为自己身材的虚弱而造成了对他们个人提升的极大阻力和障碍。

    我们要知道的是:当我们还生存在这个物质维度当中,身体上的不舒适与病痛就是我们必须要面对和处理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

    所以,如果我们在今生此时就已经拥有了一个非常健康的身体,就请一定要珍惜并且善待我们的身体!因为这真的是不可多得的良机,能为我们节省下许多的时间。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如果身体出现了不舒服与病痛,特别是那些能够影响到个人正常生活的身体问题,我们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用于处理这些问题和病痛,原本正常的生活也必然受到极为严重的冲击。

    当,我们很多人在自己身体健康而且舒适的时候,却不懂得去珍惜和善待它时,却往往在饮食和个人生活习惯上持续的给自己的身体造成麻烦和障碍,以至于那些潜在的问题在慢慢积累,等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出现爆发的趋势,并最终造成最直接的影响。

    所以,请我们大家一起谨记:

    当我们拥有健康身体的时候,请一定要好好珍惜并善待它,一副健康的身体将为我们节省下许多不必要的额外时间,且能够让你在个人的内心世界提升上取得非常顺利的发展。

    任何的时候都请你自己不要认为,因为自己在此时拥有健康的身体就可以用各种的生活陋习伤害它,直到它在哪天终于无法承受你的不善待而终于崩溃。

    任何时候都要请你一定记得:身体是你在这个物质的维度提升自我的重要媒介,也是最为重要的载体与工具,没有一副好的身体,你的个人提升与心灵成长都将遭受到严重的影响。

    为此,请在此刻诚实面对自己,认出并看清你自己还存在哪些可能会对你的身体造成伤害的陋习。

    提醒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你对自己的不善待而造成的一副不健康的身体将对你的个人提升和个人生活造成越来越大的直接影响。

    请大家要记住:内心提升的同时也需要修身,请以健康良好的习惯,让你的身体充分匹配你日渐提升的意识频率!

    (最后,深深祝福所有的人,健康平安,身心同步,吉祥如意,万事顺意!)

八十一章 陪女儿玩剧本杀

    女儿头一段买了一套游戏剧本,原本说是要和学校的同学一起玩,可能由于接近期末,又面临升学的压力,和同学一起玩的计划先搁置了。

    今天晚上,女儿说:“咱们一家三口先玩一次吧,等后面我再拿到学校去给同学们玩,玩一次收他们五块钱租金吧。不过肯定会有某个“班主任的秘探”会向班任报告的。然后班主任又会约谈我,说:你这是又缺钱了啊?要和同学圈钱啊?”

    第一次体验剧本杀这种游戏,在女儿的引导下,我和她母亲先是仔细的阅读了每个人自己被分配的剧情。

    然后按照每个人不同的角色,互相提问。

    期间的体验感觉就像是在体验一部真实的电影,略有不同之处就是:自己成了那电影之中的角色。

    感觉代入感非常的强烈,特别是在中期,逐渐被带入了剧情,并融入到角色之中。

    那种带着探寻自己心灵的状态在推进情感,可能也是剧本杀相对于其他逻辑类桌游的迷人之处。

    推进到剧情后期,可能由于时间过长:已经进行了接近两个小时。但按照剧本中说规定的时间还要进行至少一个半小时才能结束,于是一家三口都默认了加快进程,可能是有些粗糙了些,但,体验感觉已经到了。

    后期,剧本谜底揭开,女儿在读最后那封信的时候,感觉很是投入,有种让人落泪的感觉。

    可能,这种剧本游戏的迷人之处,就是:代入感,看玩游戏人的代入感觉强烈与否,如果是以旁观的心态玩,可能就体验不到那种强烈的代入感了吧。

    (从八点,玩到了接近十点,然后由于作业的压力,女儿去写作业了。)

    (具体剧本名称在这儿就不说了,毕竟剧透,也是不适合的。)

八十二章 关于我们生存的这颗星球的想象

    坐在家中,站在窗前,看着今天难得的晴朗天空:万里无云。

    想像着那笼罩在我们头顶上空的未知......

    那笼罩在上空的,目之所及,应该只有这蓝色的天空。还有偶尔出现的白云、乌云.....还有每天轮回的东边升起来的太阳,再到晚上在西边落下的夕阳。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庞大”的星球上,划分着若干个国家。这些国家之间,也存在着互动,相互交流着。有的友好,有的对峙,有的表面友好,暗中却别有用心,有的表面对峙,暗地里却是被其它国家或者势力在操纵着......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历史的尘埃中,过往已如烟云消散。

    如今,我们生活在日新月异调整发展的科技时代。

    我们生活的星球,可还是当初的那颗星球?这颗星球上的生命几经轮回,如今似乎也换了主宰。

    但,无边的宇宙,似乎没有尽头,我们的星球在其中是处于一个什么的位置呢?

    站在同一个星球的角度,整个星球的人类似乎应该是一体的,整个星球的所有生命依附于这个星球,似乎更应该是一体的。

    缩小了的地球,是否,也仅仅是这个宇宙中的尘埃一样的存在呢。

    如果把整个宇宙从一个星球的角度来看:我们生活的星球似乎变成了这个“宇宙星球”上的一个国家里的一个省里的一个县里的一个社区里的一条街里的一间房子里的一个桌子上的一盘棋.....还是,只是那一盘棋上的一个棋子呢?

    这个星球的历史似乎又和人类关系不大。

    有记载的人类历史仅仅占了地球发展史很少很少的一部分,而且是地球发展史其中篇章的短短几句。

    而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所谓的历史,在我们面前的,又有几分是真实的?

    真实的东西,仿佛是被封印了一样。

    似乎,凡是我们能记起的记忆,都是被刻意保留的,都是最适合整体以及个体的。不适合的已经被删除存档了。

    那层封印,是被什么力量施加的呢?

    也许每天晚上,当我们进入梦境的时候,才是另一个真实的开始呢......

    这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八十三章 学习英语的哈利.波特---21世纪荒诞作品

    学习英语的哈利.波特---21世纪荒诞作品

    作者简介:霍格沃茨格兰芬多学院四年级学生,魁地奇球队找球手,其论文---独角兽与毒角兽的108种区别方法曾登载在唱唱反调第1503期,曾被唱唱反调称为“格兰芬多中的拉文克劳小姐”13岁时因偷骑鹰头有翼兽而失踪12天,她声称自己在祖国上空盘旋了12天,她太想念这里了,回到霍格沃茨后她被麦格教授关了一个月禁闭,她十分热衷于黑魔法防御学,并在防御学和变形术上展现了惊人的天赋。她的勇敢与才能引起了校方的注意,他们猜测她可能会成为一名傲罗又或者是魔法部的官员,她一个月违反8次校规的记录不仅让大家想起当年的波特先生,斯兰特林们还“亲切”地称她为“破忑小姐”她本人表示很喜欢这个外号,并把3个斯莱特林变成了猫鼬。

    正文:

    howtolearnenglishweii?

    areyoufacingproblemsinlearningenglish?ihavesomeadvicetotellyou.iusuallycopynewwordsonpeicesofpaper,stickthemonthewalls.oh!youareharrypotter!

    (注:本篇文章的作者为:作者的女儿,即:小时三岁之前的带着光环的小天使,三岁至五岁化身为头上刚开始冒出恶魔角的小恶魔,六岁到十二岁化身为天使与恶魔的混合体,十一岁自称正式加入霍格沃茨格兰芬多学院)

八十四章 精神上的休粮

    休粮,汉语词语,意思是亦作“休粮”。谓停食谷物。

    晋·葛洪《抱朴子·仙药》:“术饵,令人肥健,可以负重涉险,但不及黄精甘美易食,凶年可以与老小休粮,人不能别之,谓为米脯也。”

    唐·贾岛《山中道士》诗:“头发梳千下,休粮带瘦容。”

    身体上的休粮,无非是为了加强身体的素质。

    那么,今天在这里要说的是精神上的休粮,同样,也是为了增强我们精神上的强度。

    这也是一个加强精神力非常实用的练习方法,让我们从对自己的苛责与评判中摆脱出来。

    曾经几何,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也曾一直认为对自己的苛责与评判,以及无情严厉的对待我们自己,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好。这种严格的自省状态,是希望确保我们所做的任何事都是正确的,这让我们的个人生活一直处于一种非常紧绷与紧缩的状态。而且在这种状态之下,总是会觉得,如果我们放松了警惕就一定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这导致了我们为了从这种高度警戒的状态放松自己,对自己变得更加评判和苛责。

    其实,在经历了这场突出其来的全球性突发性疫情后,才终于明白我们一直需要的是对自己的宽容和仁慈,并从那时候开始给予了自己更多许可,以自己内心的真相和真诚开始生活。

    当我们从对自己苛责与评判的态度退出之后会发现,自己的心灵变得前所未有的敞开,会从身边的每一件事物中感受到了更多的爱,包括对自己。

    为此,一件事情就变得非常的清晰起来,如果苛责与评判我们自己能够让我获得心灵的觉悟,并且在精神上更为坚韧。其实,自我灵性与我们的灵魂,它们真正需要的是我温柔的对待与仁慈的支持。这会让我们从一个全新不同的角度重新认识了自己,“我”的思维习惯,生活态度和“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当“我”对自己过于的严厉与苛责的时候,“我”感觉会非常的糟糕,而这样的感受其实是在提醒于“我”的第一个线索。

    而现在我所采取的方法是既仁慈的对待自己,也仁慈的对待他人。通常来说,当我们仁慈的对待他人,给予我的同情与尊重的时候,总能得到相同的回应,这便是施与受之间的对等与平衡,且根本无需担心你的真诚会被玷污或浪费。

    这于是引出了本文最重要的一个话题:那就是自爱!

    自爱,意味着我们对于自己抱有更多的同情,耐心与接纳;它表示,我们选择把对自我的关爱作为最优先考虑的事情。虽然,自爱的说法对于一些人来说会觉得并不适合,认为这是自私,但它绝非如此。自爱是真实之爱的先决条件,只有我们在“自爱”上做到更好,才能感受到更多的自信心,并懂得了自尊的重要性。也只有当我们做到了真正的自爱,才能以同样的方式去爱别人,它就像一面镜子,通过自爱和善待自己,我们把这同样的爱反应到了身外的世界,从而做到了对他人的爱和尊重。

    同样的,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因为他被以平等的方式尊重,并得到了鼓励。这对于我们内在的成长也同样真实,我们需要自己成为自己最好的拉拉队员和支持者。

    通过爱与善待自己,我们才能真正明白爱的真正意义,并且知道真正的爱从来不是以爱的名义去强迫和控制,而是尊重和允许。而这种真实之爱的觉醒将从我们的内心放射出光芒,把这同样品质的爱给予他人,给予这个世界。

    (让我们一起加油吧!找到那个真正的自己,给予自己充分的尊重和爱护!请记住,先要给予自己足够的耐心和爱,这是基础,然后才有能力去爱护和照顾别人。)

八十五章 身勤、手勤、眼勤、口勤,心勤

    曾国藩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很多人是因为懒惰而最终平庸,一生碌碌无为。成功都是从勤苦中得来,一勤天下无难事。

    曾国藩提出“以勤治事”的原则,认为“勤”包括五个方面:身勤、眼勤、手勤、口勤、心勤。把握这五个方面,做事必能成功。

    曾国潘,中国历史上最牛的人物之一。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其实都是因为一句“以勤治事”,勤有五解,曰:身勤、眼勤、手勤、口勤、心勤。这不仅是为官之道,亦是为人处世之道。

    人生五勤

    身勤

    险远之路,身往验之;

    艰苦之境,身亲尝之。

    “身勤”,即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曾国藩说:“余谓天子或可不亲细事,为大臣者则断不可不亲。”又对军中将士说:“练兵之道,必须官弁昼夜从事,乃可渐几于熟,如鸡孵卵,如炉炼丹,未可须臾稍离。”

    曾国藩说到做到,以身作则,在军中每天一定早起,督训练兵,处理各种事务。这种身教,深深地影响了手下的幕僚和将领。

    眼勤

    遇一人,必详细察看;

    接一文,必反复审阅。

    “眼勤”,即识人精微,观文细致。

    曾国藩善于从细微处、细节方面判断一个人。家乡曾经有一个人来投奔他,在那个人吃完饭后,曾国藩就打发他回去了。

    有人奇怪,曾国藩解释道:“这个人在老家,家境并不好,但是刚才吃饭时,他非常仔细地把带壳的黍子弄出去不吃,他应该是个爱享受的人,受不了这里的苦的。”

    手勤

    易弃之物,随手收拾;

    易忘之事,随笔记载。

    “手勤”,即整理物品,记录备忘。

    好记忆不如烂笔头。把每日留心之事做个记录,以防遗忘,这对于生活、做事严谨有条理是很有帮助的。

    养成记日记的习惯是好的,曾国藩就是如此,他在日记中记录对自己的言行的反省,也记录读书情况及一些事务。

    口勤

    待同僚,则互相规劝;

    待下属,则再三训导。

    “口勤”,即苦口婆心,多方沟通。

    曾国藩刚开始组建湘军练兵时,常常先对士兵讲一番“卫道”的言论,强调太平军把几千年来的孔孟之道,畏天敬祖的典则都给毁掉了,不奋起反抗,怎么对得起列祖列宗!

    据曾国藩说,他的训话虽然达不到“天花乱坠”,“令顽石点头”的程度,但是也确实起到了鼓舞士气的效果。

    心勤

    精诚所至,金石亦开;

    苦思所积,鬼神迹通。

    “心勤”,即意志坚定,精思熟虑。

    曾国藩早期与太平军打仗,败多胜少,但是“屡败屡战”,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终于“精诚所至”,灭掉了曾经风卷残云般占领了半壁河山的太平天国。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功到自然成。事前费力谋划,多方筹备,下足功夫;事中极力应对,水来土掩,火起灭火;事后尽力总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八十六章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吃货

    民以食为天是一个汉语成语,指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

    【古史考】古者茹毛飮血,燧人鑽火,而人始裹肉而燔之,曰炮。及神農時,人方食穀,加米于燒石之上而食之。及黃帝,始有釜甑,火食之道成矣。

    【易·需卦】君子以飮食宴樂。

    【傳】衆難得食處,則與稷教民播種之,決川有魚鱉,使民鮮食之。

    【禮·坊記】君子與其使食浮于人也,寧使人浮于食。又祭曰血食。

    【史記·?涉世家】置守冢三十家碭,至今血食。又飮酒亦曰食。

    【宋史·司馬光傳】飮食所以爲味也,適口斯善矣。世人取果餌刻鏤之,朱綠之,以爲槃案之翫,豈非以目食乎。又吐而復吞曰食。

    【左傳·襄九年】晉侯問於士弱曰:吾聞之,宋災,於是乎知有天道,何故。對曰:古之火正或食於心或食於咮,以出内火。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人类社会自火发明之后,才有了饮食文明。从原始的烧烤,到食穀、釜甑的文明,不断演化升级到今天的饮食文化、餐饮产业的繁荣。

    自燧人氏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伏羲氏在饮食上,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神农氏“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百草,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教民稼穑。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鼎是最早的炊具之一。黄帝作灶开始使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

    商朝末年是药膳最为雏形的时期。周秦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以谷物蔬菜为主食。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春秋齐桓公时期国力富庶强盛时期,人们传承了太公望的餐饮膳食文化。

    汉代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不仅大量引进蔬菜作物,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使豆类的营养得到消化,物美价廉,可做出许多种菜肴。东汉还发明了植物油。

    唐宋是饮食文化的高峰,过分讲究。“素蒸声音部、罔川图小样”,最具代表性的是烧尾宴。明清的饮食文化是又一高峰,是唐宋食俗的继续和发展,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有了很大变化,明代又一次大规模引进蔬菜,种植达到较高水准。人工畜养的畜禽成为肉食主要来源。满汉全席代表了清代饮食文化的最高水平。

    古有“民以食为天”之说,饮食在维持生命、促进健康、延年益寿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古人在丰富的饮食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理论探索,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饮食养生理论和“吃”的文化。

    关于吃的十个境界:

    吃的第一大境界当然是“果腹”,俗话说就是填饱肚子,就是一个“吃”字。形式比较原始,只解决人的最基本的生理需要。

    吃的第二大境界应该是“饕餮”。吃的是一个“爽”字。呼三五好友去一家稍微大众的馆子,稀里哗啦点上满满的一大桌菜,胡吃海塞一通。

    吃的第三大境界应该是“聚会”。此境界重在这个“聚”字。这种吃不需要太多的讲究,“吃”是个形式,关键在“聚”背后的引申含义。

    吃的第四大境界应该是“宴请”。多以招待为主。这种吃不以“吃”的本质为主旨,关键在于这个招待背后的目的。

    吃的第五大境界应该是“养生”。它比较讲究“食补”,是大吃大喝在认识观念上的一种理性升华。这种吃多以正宗的煲汤为主。

    吃的第六大境界应该是“解馋”,吃的东西一定要“鲜”。这个境界有两个层次:一是吃“物”;二是吃“名”、吃“文化”;三是减压,休闲食品。

    吃的第七大境界应该是“觅食”,那就得四处去“找”。在寻找中获得“吃”的乐趣,是本境界的一大妙处。

    吃的第八大境界应该是“猎艳”,所以馆子要“奇”。这样的馆子都是比较稀罕的特色店。“新”、“奇”、“特”是主要特征。

    吃的第九大境界应该是“约会”,这时吃的已经不是“物”,而是“情”。大多的时候,点的多,吃的少。

    吃的最后一个境界应该是“独酌”,在于一个“品”字,吃什么不太重要,关键是一个寥落的心情,要么伤感、要么闲适。一个人浅斟低酌,物我两忘。

    写到最后,不得不提到吃货这一名词。(同时,本人也是一个标准的吃货,哈哈)

    吃货,多指喜欢吃各种美食的人,并对美食有一种独特的向往、追求,有品位的美食爱好者、美食客、美食家。对美食产生的一种迷恋,看到美食就充满了力量。

    吃货,在传统和当下也随各地历史文化和方言发音有着各种解释。吃货最早出现在1991年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中第七集《水淹七军》戈玲号召大家去吃丰收的萝卜时采用了“吃货”一词。吃货并不算网络文化的创造,但受益于网络时代的传播和共享。吃货更多特指对美食的爱好家,高于一般的吃客。

八十七章 目前的饮食环境和来源(没有任何针对,只是一种客观的分析和解读)

    (没有任何针对,只是一种客观的分析和解读)

    不得不说饮食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市场,面对欣欣向荣的饮食文化和餐饮产业,食品是构成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之一。食品一旦受污染,就要危害人类的健康,食物污染可分为生物污染和化学性污染两大类。

    由于食品的重要性,食物污染中的生物污染由可导致人体疾病的各种生物特别是寄生虫、细菌和病毒等引起的环境(大气、水、土壤)和食品的污染。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工厂废水、垃圾和人畜粪便(以及大气中的漂浮物和气溶胶等)排入水体或土壤,可使水、土环境中虫卵、细菌数和病原菌数量增加,威胁人体健康。污浊的空气中病菌、病毒大增,食物受霉菌或虫卵感染都会影响人体健康。海湾赤潮及湖泊中的富营养化,某些藻类等生物过量繁殖。也是水体生物污染的一种现象。

    更要提及的是化学性污染主要是指农用化学物质、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容器和工业废弃物的污染,汞、镉、铅、氰化物、有机磷及其他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等所造成的污染。由于化学物质(化学品)进入环境后造成的环境污染。这些化学物质有有机物和无机物,它们大多是由人类活动或人工制造的产品,也有二次污染物。化学污染主要分为环境荷尔蒙类损害,致癌、致畸、致突变化学品类损害,有毒化学品突发污染类损害等类型。

    目前全球已合成各种化学物质1000万种,其中每年新登记注册投放市场的约1000种。这些化学品在生产、运输、使用、废弃过程中不免进入环境而引起污染。其中与人类健康直接相关的是环境对食品的污染,由于化学有机污染物的慢性长期摄入造成的潜在食源性危害已成为人们关注焦点,包括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霉菌毒素、食品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某些致癌和致突变物(如亚硝胺等)以及工业污染物,如二恶英等。

    由于食品污染是危害人们健康的大问题。因而防止食品的污染,除了个人要注意饮食卫生外,肯定还需要全世界的共同努力。

    如今面对日益高涨的饮食消费,所以食品材料的来源就成为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抛开农作物种植不说,单说说今天的工业性动物养殖,对食品安全隐患及人类、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

    当年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养殖场于1923年在美国诞生。家禽在拥挤不堪的环境下长大,终日不见阳光,而且它们缺乏运动。家禽能够活下来,完全得益于当时新发现的维生素A和D饲料添加剂。同时,人工孵化箱的发明,使得大量孵化成为可能。到了1930年代初,各种新冒出来的科学技术使得工业化养殖越走越远,越来越远离自然。

    工业化养殖环境中的禽类:

    现代工业化养殖方式用集中喂养的方法,这种养殖方式已经没有真正的农民,只有工人和养殖场主,动物已完全沦为机器,它们被束缚在最不人道的生活环境里,在紧张、生病、痛苦、挣扎中度过它们短暂的一生。

    1946年,家禽业开始把目光转向基因。因一项“明日之鸡”的竞赛推广,相应的饲料和药物配方也随之得到研发,磺胺药和抗生素也开始被掺入到鸡饲料当中。到了五十年代,鸡竟然变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动物:一种专门下蛋,一种专门长肉。鸡的基因、它们所吃的饲料和生长的环境都被大幅度的操控。

    鹅肝酱是法国大餐中的美食,在鹅肝酱的生产过程中,会出现强迫和过度喂养,将管子插入鹅的喉咙进行喂养的现象,使得鹅这种禽类的存在价值,仅仅是为人类提供它们的肝脏。

    海洋动物的养殖:

    海洋动物本来生活在自由自在的大海之中,但是,它们同样不能摆脱进入工业化养殖的命运。海洋动物在感受痛苦经历和恐惧的方面,其能力与猪、鸡和人一样,然而很多人却认为它们不过是会游泳的植物,甚至漠视海洋动物的生命。在中国,大约有50%用于销售的鱼类来自水产养殖场,水产养殖场养的鱼比全世界养的牛还多。

    在狭小的水域中,饲养这么多的鱼类动物,自然会导致排泄物的污染、致命疾病及寄生虫的爆发。鱼、虾以及其他动物都生活在这个疾病滋生的污水坑中,直到它们足够大时,被捕去宰杀。要想保护好珍贵的海洋资源,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吃鱼,就像姚明说的:“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这句话不但适用于鱼翅,也同样适用于海洋本身。

    工业化养殖造成的资源浪费

    集约化生产意味着畜牧业将更多、更直接地竞争稀缺的土地、水源和其它自然资源。非肉食的饮食,人均需要土地大约1.5亩,而含肉和奶制品的饮食人均需要12亩多。

    全球大约40%的粮食产量已经用作牲畜喂养饲料,在最富裕的国家,该比例甚至达到了70%。如果人类直接食用这些谷物,能养活大约三十亿人口。而目前世界有一半人口挨饿或营养不良,粮食短缺持续严重。在美国生产的玉米当中,有20%由人类吃掉,80%由家畜吃掉。

    畜牧业需要巨大的供水量,美国将近一半的用水被消耗在生产农场动物上。这些水除了用于浇灌饲料和供数亿百亿计的牲畜饮用,还要用于清理养殖场、装运卡车和屠宰场的污秽。生产一磅肉需9500升水,而生产一磅小麦的需水量仅为95升;这样算来,6个月不淋浴,才能把吃掉一磅肉所消耗的水资源补上!生产饲料作物过程中对水的使用是不可持续的,包括抽取的地下水。倘若人们能改吃素食,美国所使用的石油数量将会降低60%。

    工业化养殖导致严峻的环境危机

    牲畜养殖产业需要利用大量的土地、谷物和水资源,因此对于环境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屠宰场和饲育场是土地、水域和大气最严重的污染源之一。中国的农场牲畜(包括家禽)一年排出废物总量达27亿吨,已经成为中国主要的水污染源。化学农药和牲畜废物顺流而下,在中国南海已形成一片海洋生物难以存活的“死亡海域”,工业化养殖产生大量粪便渗入居民的供水系统,造成氮污染。地下水已经被硝酸盐污染得很严重,在地下水中的硝酸盐会引起癌症和红细胞过多疾病,对儿童的危害尤其严重。

    在很多地方,渔场造成的营养物污染比人类自身造成的还多。这可是一大堆垃圾,这些污染物不仅仅是排泄物,更含有抗生素、化学物质、框架材料、残余的食物等等。它们随着大海遍布到了全世界。

    工业化养殖造成土壤沙化和空气污染

    生产高蛋白或高能量动物饲料,给土地带来了难以为继的压力,在北方,过度放牧和开垦导致每年600万亩的草原退化为荒漠。现在,中国四分之一的国土已经变为沙漠。

    为了种植工业化养殖场所需大量饲料,化肥和杀虫剂不可或缺,而它们恰是导致全球土壤肥力普遍下降的因素。大量粪便所含的抗生素和激素同样污染了土壤,而这会影响野生生物和人类的繁殖。粪便在腐烂和分解过程中会释放一系列化学物质,当粪便大量聚集的时候,这些化学物质就会引起严重的疾病。

    反刍动物如牛、绵羊和山羊等,它们在消化过程中会释放出臭名昭著的温室气体—甲烷,它是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之一。工业化养殖排放的甲烷占大气中甲烷排放总量的37%;而甲烷导致全球变暖的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0倍。约80%的美国氨排放量来自动物排泄物。大气中的氨会破坏水生态系统,毁坏土壤,损害作物以及危害人类健康。

    人类的健康的隐形杀手:

    肉类消费的增长,使得中国和世界各地肥胖症、糖尿病和癌症患者的比例显著升高。在中国,每四个成年人当中就有一人体重超重。动物脂肪的摄入和肥胖症、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之间有明确的关联。规模化养殖还造成了很多非直接的潜在后果:集约型的封闭养殖环境为诸如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及猪蓝耳病等传染病的爆发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

    有些病毒能够通过动物传染到人类,例如甲型H1N1流感病毒和禽流感,这些“人畜共患”病毒极有可能摇身一变,导致人类社会的大瘟疫。此外,为刺激生长和减少疾病而让牲畜过度服用药物的做法,已经使某些亚洲细菌种群中的90%对“一线药物”产生了抗药性。

    附:肉食的危害

    劝人别再吃肉,绝不是为了什么功德,关键是想把这个事实真相给大家讲明白。而且,劝吃素绝不仅仅是为了爱护动物,而真正是为了爱护人类自己。

    有证据证明,人在生气的时候所有分泌物都是有毒的。而动物被杀时,动物是不是比人还要生气,那时候动物的肉里有没有毒?没有哪一个动物看到刀子高高兴兴去受死的。动物在受到宰割,极度痛苦的情绪之下,身体便会释放大量毒素。动物的尸体里面,由于尸体腐败所引起的还有一种尸毒,而且死得越久,尸毒也就愈强!许多昆虫在受到伤害时会释放某种物质或者信号告知自己的同类,以便大家远离这个区域;有些动物在死亡前甚至会有一些自毁器官使自己的肉内有了更多的毒素。这是动物生存繁衍的需要。

    人体和动物体非常不同,动物的寄生虫对人体会产生许多不明危害。青蛙体内寄生有大量的裂头蚴,有报道有人因为吃青蛙、蛇等动物脑部长出21CM长虫,在纪录片《为什么不能吃它们》里面可以看到,蛇体内的细长细长的寄生虫在餐馆里根本没有被挑干净就下厨了。而且,肉、皮内到处都是寄生虫的虫卵,而这些卵是非常不容易被杀死的。好多虫卵进入人体后寄生在人生的器官组织内,危害比在动物体内大得多。好多对动物没有危害的寄生虫,对人可能是致命的。

    即便是自然环境中生产的非常干净的肉类,我们也是不应该吃的,而现在的情况可能比这个更糟糕。现代工作养殖环境下,肉类是被作为一种工业产品生产的。这些动物的肉在被送上餐桌之前,已经经过了非常复杂的饲养、运输、宰杀甚至美化改装过程。在这复杂的过程中,我们吃的东西已经全面地被风险化了,而肉食的风险比素食则更大。

    我们现在所吃到的这些猪肉、鸡肉等,在养殖的过程中,被打了许多的抗生素、荷尔蒙、镇定剂、开胃剂、预防针等等,以及终身喂食了很多很多的化学饲料!而以上这些药每一项都是有毒的,因此有很多动物,甚至在还没有进入市场以前,早就被这些药给毒死了。

    并且这些牲畜所吃的饲料,在种植期间都喷洒了大量的农药,在经过几个月的喂食之后,这些动物体内所累积的农残留量,经过美国大学的研究报告中显示,比市面上所买来的蔬菜、水果的农药残留量还要高出13倍以上,吃肉比吃菜还吸收到更多的农药,真是大出人们的意料之外!

    肉品进入市场之后,如果经过一两天还卖不掉的话那么它的颜色就会有变化,生意人为了要减轻他们的损失,就将这些肉拿去泡硝酸盐这种有毒的药品做为防腐剂,这样可以让经过三四天的肉,虽然里面已经有一点腐烂了,味道也有一点点臭了,但是外面看起来还是很新鲜、很红嫩!看的人也以为很好吃。还吃的很香!

    另外,患病的牲畜宰杀之后,那一些带著疾病的肉,依然会被家庭主妇,煮成桌上的佳肴,然后全家人吃得津津有味。在实验室里面,科学家把曾经患有癌症的动物的肝脏把它磨碎,喂给鱼吃,结果这些鱼几乎都得了癌症!可见如果我们吃下这些已经发生病变的肉类,对我们的健康是多危险的事情啊!

    格利及史蒂芬·纽尔在他们合著的《你身体内的毒素》一书揭示了企业经营的动物农场所运用各种层出不穷的手法。“动物不断被填进镇静齐、荷尔蒙、抗生素,以及其他二千七百种的药物。目的是要他们活下去,还要养得肥肥胖胖的。”他们写道:“甚至在他们还未出生之前,这个催肥的程序便开始,一直到他们死亡之后的一段相当日子,还继续下去。尽管在你吃肉的时候,这些药物仍然遗留在肉里,法律并没有规定包装上须要列明这些药物。”肉商施用这些药物可以减低他们的制肉成本,可是将来消费者要付出医药费,甚至要赔上生命的代价又是多少呢?

    另一种肉商常用的催生剂是砷。美国农业部发现国家占百分之十五的家禽业用的砷量超过法律制定的限度。砷根本就是一种毒药。

    用来减缓肉类如火腿、腌薰猪肉腐坏速度的防腐剂:硝酸钠和亚硝酸钠都是有害健康的。这些化学物接触肉类的血和肌肉里的色素,便产生一种化学反应,使肉类添上一层鲜红色泽。不用这些化学物的话,动物尸骸的肉原来霉旧的灰色会使人望而却步。

    不幸的是,这些化学物不会区分死尸的血还是活人的血,很多中毒死亡的人,都是意外地吃进了含过多化学物的肉。这些化学物遗害至甚,就算是少量也足以致命,对小孩和婴孩尤其如此。

    家畜工业场地环境拥挤、污秽,一定要施用大量的抗生素。过度使用抗生素自然带来一些对抗生素免疫的细菌,这些细菌会传染到吃肉者的身上。还有,动物受屠宰时,因愤怒、恐惧、挣扎,会产生大量荷尔蒙或化学物,特别是肾上腺素,混和在动物血液里的废物,如尿素、尿酸,留在肉内,人吃了会毒害身体。

    待宰家禽被拥挤在污秽不洁的环境,受强迫喂饲和不人道的对待,患病的比野生的更多。肉类检查人员尝试挑出不合乎规格的肉,可是,由于肉食工业团体的压力及时间的不足,被检定的肉远较规格所定的标准为低的情形,是肉类消费者不能想像到的。

    美国农业部一份报告,列出患有眼癌的牛有十万头,患有肝溃疡的竟达三百五十九万六千三百零二宗,肉商只将患病的部位割去,其余部份仍被检定及格,供人食用。检定报告指出动物尸骸为侵蚀性的粪便、蟑螂、锈菌污染。有些检验官藉口解释法律的松缓,说如果要严格按规例去执行,没有一家肉类包装公司可以经营下去。

    工业化环境中,目前,我们吃肉的风险比以前古人大太多了,稍微想想,这岂只是“饮苦食毒”,我们的处境简直是惨不忍睹耳不忍闻。所以,有些人劝人吃素不要吃肉,总是给大家讲爱护动物,其实仔细一看就知道,保护动物即是保护我们自己!

    (没有任何针对,只是一种客观的分析和解读)

八十八章 我们生命的旅程,应该去往何处?

    昨晚,与孩子交谈,孩子谈及到白天中午放学,其某个长辈到学校接孩子的姐姐她们,然后一起去孩子的姥姥家吃饭。

    期间,孩子与其某个长辈交流一些对社会的看法,孩子的长辈表达:如果咱们国家的顶端大学是对家中有钱的孩子开放,而不仅仅只看成绩,那就应该更合理一些。

    孩子表示:无法理解这种想法,并且无法赞同和交流。

    是啊,成人的世界是现实的,哪怕是幻想也是与金钱或者其它关乎具体化的东西所关联。

    而从孩子的角度,可能只是单纯的不认可,认可的是:知识能改变命运。

    还记得当时,表达了对孩子看法的认可,但同时也想对自己说:如果自命清高,但你是否能像荷花那样出淤泥而不染,对世俗的功名利禄真的不动于心呢?

    在不否认自己,也不去深层的探究自己是否自命清高,只是幻想了一下自己如果被幸运的彩蛋真的砸中了:如果自己在现实中通过购买彩票,中得大奖,是否能继续保持住自己现在的平淡生活状态和悠闲的心态?如果突然遇到自己心目中貌美如花的异性,是否又能真的经得起诱惑?

    答案是未知的,因为这些考验,目前并没有真正的遭遇到,到时是否还能保持清醒,也是是未知的。

    但是,有一点,对自己的内心世界还是有一些了解的,因为自己心中感知到自己内心世界的力量,而那份真正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力量,也是在面对诱惑时能保持自身清醒和平衡的基础。

    同时,也不能否认,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各种诱惑,象是一个个巨大的栅栏,这些栅栏就是阻隔我们通往清醒道路上的现实阻碍,也是我们这一生必修的课程。

    如同回到小时候的课堂中,我们这些成年人在社会中,同样和孩童们坐在教室里面参加考试去作选择题一样:我们也需要作出选择,而我们成年人做出的选择,无非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陶醉在这个世界的诱惑之中,沉浸在现实的美好梦境之中。

    另一种是:进入灵魂层面的探究,渴望提升并加强自己内心的力量。

    可能不管选择哪一个,却无法逃避掉那作出选择后的那份承担,也就是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同样的,这都是一个成长过程,或者会有逃避,但最终还是要勇于承担责任,并从勇于承担责任的过程中,体验到领悟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如果我们始终逃避,没有真正的做出选择,那现实这个巨大的磨盘,还是会压迫你不断的去做出选择,别无选择!

    当然,并不是说仅仅勇于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就能达到内心上的真正成熟。这个勇于负责,也仅仅代表了自己的一种人生态度,也是通往内心真正强大道路上的起点。

    不管怎么说:能够勇于承担责任,能够为自己的任何决定,包括自己的生命负责的人,也是真正的触碰到了那把打开自己内心世界的钥匙。

八十九章 欲望

    欲望,是一个名词,还是一个心理名词。

    欲望(Desire)是由人的本性产生的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欲望无善恶之分,关键在于如何控制。

    欲望是世界上所有动物最原始的、最基本的一种本能。从人的角度讲是心理到身体的一种渴望、满足,它是一切动物存在必不可少的需求。一切动物最基本的欲望就是生存与存在。简单的来说就是爱与不满足。

    既然动物都有欲望,那么身为动物中一员的人类也自然脱离不了其中。

    欲望的过分膨胀是幸福的敌人,故知足者常乐。调查表明,不与别人比高低所带来的幸福是高收入所带来的幸福的5倍。

    欲望与本性相交,欲望包括梦想与贪欲。

    人类的欲望是由人的本性产生的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人类的欲望是多样的,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构成一个复杂的需要结构,并随着人们的生活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印度20世纪伟大的哲学家、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过:“对欲望不理解,人就永远不能从桎梏和恐惧中解脱出来。如果你摧毁了你的欲望,可能你也摧毁了你的生活。如果你扭曲它,压制它,你摧毁的可能是非凡之美。”

    “生死根本,欲为第一”欲望的组成部分,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

    它是本能的一种释放形式,构成了人类行为最内在与最基本的要素。

    在欲望的推动下,人不断占有客观的对象,从而同自然环境和社会形成了一定的关系。通过欲望或多或少的满足,人作为主体把握着客体与环境,和客体及环境取得统一。在这个意义上,欲望是人改造世界也改造自己的根本动力,从而也是人类进化、社会发展与历史进步的动力。

    一个人的生命在诞生之前,本来什么都没有。然而由于男女之间的**驱动,性交之后,导致了受精卵的产生,进而发育,分娩,形成了人。

    尽管男女之间每一次**的满足并不一定都会创造新生命,然而,抛开克隆技术不谈,新生命的诞生一定是由于男女之间产生了性。也就是说,人其实就是**望驱动下的产物,而新的生命则是这种欲望的发展和延续。

    驱使生命诞生之后,这个原始的欲望不仅不会消逝,它反而会随着时间的发展,在新生命的身上不断演变和繁殖,并以诸如衣、食、住、行、性、尊重、认可、快乐、自信、幸福、自由等物质或精神的需求形式出现。这些不同的欲望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身上尽情表演,因而构成了多彩纷呈的世界和千姿百态的人生。

    “人是欲望的产物,生命是欲望的延续”,影响与说服大师拿破仑杨庭曾经这样说过。欲望不会停止,它会伴随人的一生,并遗传给子孙后代。如果要让一个人的欲望停止,除非让其生命终结并且断子绝孙。

    一个人就像一条欲望的溪流,它流淌的不是溪水,而是人的各种欲望。人类社会却似一个永远不会干涸的欲望海洋,似乎随时都可能掀起波涛和巨浪。

    欲望是人类产生、发展、活动的一切动力。世间一切人类的活动,无论是政治、战争、商业,还是文化、宗教、艺术、教育等,都是人类欲望驱动后的结果。

    欲望可以使人成功,也可以使人失败。

    古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

    营销定位大师特劳特说:“消费者的心是营销的终极战场”。

    如果你是把控人类欲望的高手,你将拥有驾驭一切的威力,并将无往而不胜,成为不凡的人。

    如何驾驭人类的欲望,从而创造奇迹与辉煌呢?

    不管是道家、儒家、兵家,还是法家、纵横家,都注重研究“人欲”。“人欲”是一切人类活动的起始,把握这个主宰一切的本源,将会获得无穷无尽的能量。人是欲望的产物,生命是欲望的延续。欲望是一切人类和社会产生、发展的根本力量,只有深刻认识这个问题,才能在操控人类欲望的说服中,从心所欲,道法自然,巧施法术,百战不殆。

    正如弗洛伊德指出的:“本能是历史地被决定的。”作为一种本能结构的欲望,无论是生理性或心理性的,不可能超出历史的结构,它的功能作用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欲望的有效性与必要性是有限度的,满足不是绝对的,总有新的欲望会无休止地产生出来。“由于欲望这种不知厌足的特***望的过度释放会造成破坏的力量。

    叔本华说过,欲望过于剧烈和强烈,就不再仅仅是对自己存在的肯定,相反会进而否定或取消别人的生存。用“上帝的命定”或“天理”来取消或压制别人的欲望是不合理的,但过度推崇与放纵欲望也是愚蠢的。欲望不是纯粹的、绝对的东西,它需要理智的调控与节制,它也绝不可能像有人声称的是文明发展的唯一动力。

    思想产生行为,行为产生结果。

    一个人,从开始有了思想,创造出了行为,行为创造出了结果。

    为了生存,为了生活,这种固定的思想模式,都可以归纳到欲望之中。

    当然,这属于本能。

    那么人类的担忧,进而产生的烦恼、焦虑等思想活动呢?

    还有我们的各种感觉,五官的感觉,想要吃些好吃的,想要玩一些刺激的游戏,想要......

    这些都是思想的行为,行为的结果。

九十章 改变的秘密

    改变的秘密,是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建造新的东西,而非与过去抗衡。(跨越两千多年,与苏格拉底的灵魂对话,感觉自己的灵魂仿佛也在颤抖着闪着光。)

    苏格拉底Socrates是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又是一位个性鲜明、从古至今被人毁誉不一的著名历史人物。苏格拉底出生于伯里克利统治的雅典黄金时,出身贫寒,父亲是一名雕刻师,母亲为助产士。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而柏拉图更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龙殿法著《玩转太极拳之二十四式》从此改变您的健康和心智状态。

    苏格拉底格拉底Socrates(希腊文:Σωκράτης,拉丁文:Socrates,约公元前469年---约公元前399年)是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又是一位个性鲜明、从古至今被人毁誉不一的著名历史人物。苏格拉底出生于伯里克利统治的雅典黄金时期,出身贫寒,父亲是一名雕刻师,母亲为助产士。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而柏拉图更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他一生未曾著述,其言论和思想多见于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著作,如《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他的学生之一是柏拉图,他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并称“希腊三贤”。

    人物语录

    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不知道什么。

    无知即罪恶。

    别人为食而生存,我为生存而食。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知道的越多,才知道的越少。

    暗恋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爱情。

    逆境是人类获得知识的最高学府,难题是人们取得智慧之门。

    最热烈的爱情会有最冷漠的结局。

    我与世界相遇,我自与世界相识,我自不辱使命,使我与众生相聚。

    认识你自己。

    如果我能忍受了自己的老婆,也就能忍受任何人了!

    好的婚姻仅给你带来幸福,不好的婚姻则可使你成为一位哲学家。

    没有人因为知道了善而不向善的。

    任何确实的实验都说明,任何一种生理或心理的疾病都能靠吃素和喝纯水而减轻病情。

    我不只是雅典的公民,我也是世界的公民。

    我像一只猎犬一样追寻真理的足迹。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哲学家告诉我们,“为善至乐”的乐,乃是从道德中产生出来的。为理想而奋斗的人,必能获得这种快乐,因为理想的本质就含有道德的价值。

    同样,禀赋最优良的,精力最旺盛的,最可能有所成就的人,如果经过教育学会了他们应当怎样做人的话,就能成为最优良、最有用的人,因为他们能够做出极多、极大的业绩来;但如果没有受过教育而不学无术的话,那他们就会成为最不好、最有害的人,因为由于不知应该选择做什么,就往往会插手于一些罪恶的事情,而且由于狂傲激烈,禀性倔强,难受约束,就会做出很多很大的坏事来。

    印象中最深刻的其实是,苏格拉底曾经说过的:一个没有检视的生命是并不值得活的。

    柏拉图也曾经说过:“内省是做人的责任,没有内省能力的人不配做人,人只有透过自我内省才能实现美德与道德。”在训练自己的时候,如果缺乏深刻的自省,就等于关闭了进步的大门,要培养自我改进的能力,必须培养自我反省的习惯。自知才能自明,反省才能成长。

    其实文章开头的那段引用苏格拉底老先生的话,最简单的理解就是:放下。

    放下自己那重重的包裹,在当下,在未来,轻装上阵!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5598/ 第一时间欣赏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最新章节! 作者:梦的预言家所写的《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为转载作品,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介绍:
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随意的写写自己的经历感想,也许会有宝藏,期待朋友们的挖掘。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