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江海潮TXT下载江海潮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江海潮全文阅读

作者:辉荣珍     江海潮txt下载     江海潮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九十四章 竹篮年庚(2)

    应声跟着应梅和应石去见金山和爱梓。因为应石说“今天的事我也不敢完全肯定”,所以应声仍然抱着一线希望,希望应梅不是他的亲姐姐,他非常渴望应梅做他的妻子。

    一踏进大门,只见地上从小到大一字排开了二三十双布鞋,像一条灵动的小龙。最小的鞋是绣着花的婴儿鞋,这大鞋是成年男人的鞋。第十七八双起向后,是差不多大小的成人男鞋,而这之前的十六七双鞋,可不简单,是爱梓根据她小儿子脚成长大小的模样估摸着做出来的。从小儿子丢失的那天起,这一双鞋代表着小儿子长一岁。

    爱梓盘坐在地上,想在应山牌位前的火盆里焚烧这些鞋,她一边流泪一边说:“应山,小儿子应声这辈子我找不到了。你在阴间帮娘做件事,无论如何要找到他,你是大哥,他是小弟,你要好好照顾他。我每年为他做了一双鞋,现在烧给你。你要让他穿上娘做的鞋,不能让他赤脚熬冻。他来到这个世上没过几天,都没有吃上娘的一口奶,娘对不起他,你叫他不要恨娘。娘知道,很快就会和你们见面了,娘来了之后,一定会好好补偿他。”

    爱梓的这番话让孩子们听了揪心落泪。

    “娘,起来吧。”应石说。

    爱梓被应梅扶起来,一看到步应声便高兴的说:“书记来了,请坐。”

    当爱梓发现步应声手上提着的竹篮时,先是一愣,接着迅速从他手上接过竹篮仔细打量。自言自语的说:“是我家的篮子,是我家的篮子。”

    一切都不要说了,此时的应声什么都明白了,他心里在翻江倒海。

    见到篮子,爱梓像受到电击一般,想问篮子从哪儿找到的,可她木头一般的呆在那里什么也说不出来了。当年她小儿子应声不翼而飞,公公布福来溘然离世,全家人十分悲伤。当办完福来丧事后,又把精力集中到找小儿子的下落上。孩子丢失,十分蹊跷,也许是遇害了。然而,家里的竹篮子不见了,这又给爱梓增添了寻找小儿子的希望。估摸着是他爷爷布福来,因为家里孩子多养不活,把他装在竹篮子里悄悄的送了人。

    爱梓曾说过:“在家里,只要找不到竹篮子,找小儿子就有希望,我要一直不停的找下去。”

    为了证明小儿子是遇难还是送人了,这竹篮子成了关键。

    家里所有地方都找遍了,也没能找到。会不会掉进茅缸?金山掏尽了所有粪水,也没有发现竹篮的影子。最后,把目光聚焦在屋后的小河里,会不会有人把篮子扔到河里沉入河底?只有水落才能“篮”出。

    小河畔有一台风力水车,用以灌溉附近的几十亩稻田。为了找竹篮,金山征得队长同意,用风车抽水,直至把小河水抽干为止。

    一天,风车因缺少润滑油而停转了,必须到轴顶端添油才行。

           

    地面距轴顶大约有三层楼房高,金山盘轴而上,很快添好了油。不料,正准备下来时,脚踏断了,金山瞬间摔落到地面,奄奄一息。据说是肠子断了,在场的人都说没救了。后来在队长的帮助下,金山被送到公社医院救治。

          

    家里家外婆婆沙布氏怎么忙得过来?应山是爱梓的长子,才十一二岁。他带领着应石和应兰、应菊,打猪草打羊草,喂养猪羊……

           

    幸运的是,金山经抢救,脱离了危险,捡回了一条命。

    由于福来在搞人民公社大食堂时对群众有恩,大家非常同情布家的遭遇,有社员提议集体把小河水抽干,一来为布家寻找竹篮下落,二来取污泥积肥,是一举两得的好事,队长就同意了。

    河水抽干,竹篮却没有找到,沙布氏、金山和爱梓坚定的认为小应声没有死,是他爷爷福来把他装在蓝子里送了人。

    从此爱梓走上了艰难的寻子之路。为了找到小儿子,多少个寒冬酷暑,多少个日日夜夜,熬饿熬冻挨骂不说,又有多少次无辜遭受毒打,甚至被作为敌特关押!

          

    近三十年过去了,竹篮像变魔法一样突然出现在她的面前,爱梓拿起放在竹篮里小应声出生后穿的衣裤,泪流满面。这是爱梓怀孕小应声后,一针一线缝制的,她连哪个地方有线头,哪个地方有毛边,都记得清清楚楚的。

    福来和金山求得仙方后,她为了小产而二十四小时长跪不起,晕过去数次可还是未能小产。她身体稍稍有些恢复,就想着做婴儿服,不能让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光着身子啊。哪来的布料呀?她有两件老布单衣,想想自己有一件就够了。于是就把另一件拆了,为小儿子裁剪了衣裤。

    “娘,金山,快来快来呀!快来看篮子啊!”爱梓突然大喊起来。

    金山扶着他娘沙布氏来到堂屋,他与步应声打招呼说:

    “书记也在,谢谢!”

    “伢儿,烦你呀,为我家操心。”沙布氏感激步应声说。

    应声非常尴尬非常痛苦,对于爱梓和金山来说,他是村书记,是未来的女婿,还是小儿子?这个世界为什么会这么乱呢?乱得让他理不出头绪,乱得让他无法面对眼前的一切。

    一见竹篮,沙布氏边哭边说:“福来呀,你把细孙子送到哪里去了,你托个梦告诉我啊,你果懂新妇为找细孙子吃了多少苦,遭了多少罪。还被公安局抓起来的,吓人啊!”

    金山看了红纸上他父亲福来写的字,眼泪汪汪,“父啊,你为什呢要把我细儿子送走,也不和我说一声,害得我和爱梓好惨啊!”

    应声想,竹篮是父母正光、兰芝收藏的,而应梅一家人对此又如此的熟悉,如此的动情,这与自己真的有必然联系?应石说丢失的“应声”右小腿肚子上有两个一大一小的圆长胎记,像甩动蘸满墨汁的毛笔形成的逐次缩小的椭长的深黑色斑块。而他身上唯有这里有胎记,与应石描述的又是那么的相似,应声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脱掉外裤,把右腿裤管撸得高高,醒目的露出了右小腿肚子上的胎记。

    爱梓立马趴到地上,金山和沙布氏迅速蹲下,他们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圆圆的,看着这一大一小的椭圆形胎记:

    “细儿子,你让娘找得好苦好苦啊,喔……”

    “应声,儿子啊,父想……呜呜呜……”

    “细孙子,细孙子……”

    顿时,大家抱着应声哭成一团。这既凄惨又喜悦的哭声,惊动天地鬼神,向世界诉说着一个凄婉而传奇的故事!

第九十五章 风雨彩虹

    爱梓、金山和沙布氏亲眼见到自家当年丢失的竹篮子和应声小腿肚子上的胎记后,确认现任白龙港村党支部书记的应声,就是爱梓和金山苦苦寻找了近三十年的儿子。大家团团抱住他,那激动的心酸的凄惨的泪水融和在一起,洒湿了应声的衣服。

    在短短的时间里,应声刚刚知道自己不是正光、兰芝的亲生儿子,又很快找到了生身父母金山和爱梓,使自已深爱的未婚妻应梅瞬间变为自己的亲姐姐。无情的事实,就像一根根猛扎的尖针,就像高压的电流,又像巨大的冲击波,突然猛力的袭击着他的大脑神经,使他的精神彻底崩溃,顿时晕厥了过去。

    见此情状,应石迅即飞奔着去找大队赤脚医生。金山把应声轻轻的抱到床上,为他盖上被子并往他身上掖了掖,接着给他掐人中穴。爱梓冲了一碗糖水,舀了一勺,噘着嘴巴吹了吹,又用舌头舔了舔,确认温度合适后,轻轻的将小勺送到他嘴边,小心翼翼的倾侧勺身,糖水滋润了他的嘴唇,渐渐的流到他的嘴里。他嘴唇微微翕动,咕噜一声把糖水咽了下去,爱梓紧绷的神经稍稍有了些松驰,嘴角微微向上翘起。

    应梅抚摸着应声的手泪流满面。她长这么大第一次谈恋爱,对于应声她是一见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彼此逐步进入了对方心灵的每一个角落。老天爷为什么如此残酷,我的恋人为什么顷刻间变成了我的亲弟弟?不公平啊!

    她看着应声不省人事的样子,又着急又担心,身体不会有什么危险吧?应声刚刚咽下了他娘喂的一口糖水,使她的紧张情绪又渐渐的平静下来。

    她想着应兰、应菊为了应山和应石娶媳妇,割舍了自己的爱情做了换亲,这是多大的牺牲,又是多么的痛苦。而自己虽然失去了恋人,却找回了一个优秀的亲弟,应该庆幸才对,她把喷涌欲出的泪水硬生生的咽了下去。

    再想想应声,在动乱中身心备受折磨,在一芳换亲中承受着痛苦的感情煎熬,在凄凉身世中遭受着沉重的打击。他平时虽然坚强,但又多愁善感,这一次能挺过去吗?应梅暗下决心,自己必须尽快的抛弃痛苦,坚强起来,为应声疗治精神上的创伤。只有自己坚强,才能让应声走出痛苦的煎熬,才能让父母、祖母以及应声的养父母得到慰藉。

    闪电把房间照得明光锃亮,瞬间咔嚓一声炸雷,把应声惊醒,他立马爬起来问:“我在哪里?”

    “你在家里,睡在娘的床上。”应梅抓着应声的手说。

    “应梅,我刚刚做了个梦,小时候父亲在草菑旁的竹园里砍了根竹子,亲手制作了兔灯玩具。我和一芳、众辉和厚强轮流牵着兔灯过韩桥玩。娘在舀水踏子上洗菜,大声喊:孩子们,桥上危险。我们四人齐声说:晓得了。这倒是真事,可怎么在这个时候进入了梦境?”

    “你看,才在咱娘床上睡了一会儿,就想叔叔、婶婶了嘛。你虽然不是他们亲生的,可比亲生的还要亲啊!如果不是他们,我俩将要铸成大错呢。”

    “我知道是这个理,但是心里总是过不了这个坎儿?”应声无奈的说。

    “应声,来,吃吧。”应声从爱梓手上接过盛着水铺鸡蛋的碗,手微微有些颤抖,哽咽着叫了声“娘”。他知道虽然出生才几天就离开了她,但是她为自己付出的却太多太多,不是她的拼命,他刚生下来就被“过桥”淹死了。为了寻找自己的下落,尝尽了人间的酸辛苦辣,吃尽了人间的苦头。他现在才知道,在青蒲镇满大街找儿子的女人,在小猪行被紫斑男拉到运河边惨遭毒打的女人,就是自己的亲娘。他越想越感觉到这个未曾哺养自己几天的娘,是多么的伟大。他越想越激动,不知不觉把手中碗里水铺鸡蛋的汤水洒到了被子上,与自己的眼泪交融在一起,渗透进被子。应梅一只手接过碗,一只手为他擦泪。

    “弟弟,我来喂你。”应梅亲热的说。

    应声听到应梅喊自己弟弟,心头突然一揪,残酷的事实就摆在面前,他又能怎样呢?

    应梅用小勺舀着铺鸡蛋一口一口的送到他嘴里,他第一次吃到娘做的铺鸡蛋,感觉香甜可口,一直甜到心里。

    伴随着轰隆隆的雷声,狂风将豆大的雨点打在窗户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老赵领着光摇铃、弹花匠两家的老小来看应声。老赵说:“村里的乡亲们知道你是白龙港人,别提有多高兴了。你晕倒了,大家很不放心,都要来看望你,拦都拦不住。后来好不容易做了工作,每户只能来一个人,自途和柏青在后面陪着大伙儿,正往这边走呢。”

    应声立即从床上蹦下来,冲到门外,只见成群结队的乡亲潮水般的涌来,他们是真的放心不下这位让群众致富的带头人。这让应声感到无地自容,自己是村书记,怎么能圈在个人的情感痛苦之中,而忘记了一个村的乡亲们呢?

    此时,应声莫名其妙的冒着大雨抄小路飞也似的溜走了……

    乡亲们停下了脚步,望着在田埂小径上飞奔的应声,没有人对他的避而不见而唏嘘,而为看到眼前活蹦乱跳的应声而高兴,不少人大声喊:“书记,慢点走。”

    雷声、雨声、风声和群众的呼唤声、欢呼声、鼓掌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白龙港村动人的交响乐。

    “亲爱的乡亲们,谢谢大家的厚爱和关心!”应声气喘吁吁的在村部高音喇叭中说。

    “我应声何德何能,让乡亲们这么看重,受之有愧啊!我今天才知道,我不是外来户,是地地道道的白龙港人。我很惭愧,我为自已凄惨的身世痛苦煎熬而不能自拔,惊动了乡亲们。我作为白龙港人有这么好的乡亲,我知足了。虽然大家开始富裕起来,这才是第一步。现在有党的好政策,我要和大家一齐努力,把我们白龙港建设成为文明美丽富裕的乐园。”

    风止了,雨停了,柔和的阳光穿透云彩,白龙港上空飞架起了彩虹,她是白龙港人走向富裕的桥!

第九十六章 告别土窑

    应声正在主持召开村支部委员会,研究全村的经济发展问题。会议提出了利用比邻韩桥纺织品市场的优势大力发展个体工商业,利用优质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利用水陆交通的便利大力发展村办工业的“三利用三发展”的思路。会议开得热烈,大家发言踊跃,对个体工商户和特色农业的发展研究得特别深透,发展的方法点子也很多,这也许是因为大家对这方面熟悉在行的缘故吧。应声正提出下一步村办工业如何改造挖潜升级转型开发新产品的问题,供大家进一步讨论。

    “窑塌了,窑塌了!”突然有人大喊。

    此人所说的窑,就是村里的烧制青砖青瓦的土窑。应声刚来到白龙港村当书记时,不仅老百姓穷,村集体也很穷。应声根据群众买不到砖瓦盖不起房子和村里连订报纸买墨水都得赊账的穷样,和大伙们商量,土法上马,硬是在白龙港畔筑起了一座土窑。

    当时大队请来了打窑师傅俗称“窑匠”。在窑匠师傅的指导下,社员们在地面上挖了一个大坑穴,这是土窑的基础,需要用砖砌才牢实。哪来的砖?

    应声决定把会堂拆了,大家很惋惜,应声却说:“没有砖怎么建窑?等窑烧出了砖再盖个新会堂。”

    有了会堂的这批旧砖,土窑的基础打得很扎实。留出窑门及烟道后,用土坯砖逐次向上砌起了窑桶,其外围包上厚厚的土层,用石夯夯实打牢。随着窑桶的慢慢增高,再在窑桶的一侧留出腰门,以备装窑和出窑之用。

    在自己的土地上,用大队会堂的旧砖块,社员出工记工分挂账,仅仅花了窑匠的工钱,就把一座像巨大瓦罐的椭圆型的土窑建成了。它确实对老百姓和村集体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惊闻砖窑坍塌的消息,应声把茶杯都碰翻了,他立即停止了支委会,领着大家奔赴现场。

    一窑的砖烧好还没有几天,工人们正在紧张的从土窑里出砖,不料窑门坍塌,真让人揪心。

    人命关天,救人是头等大事,马上组织村民和工人们清理坍塌碎砖瓦砾,寻找被埋压的工人。另一方面对在窑内作业的人员进行逐一排查,核准失踪人员,经认真仔细查对,发现烧火师傅不见了。

    窑门是烧火师傅工作的地点,但是停火出砖他会在窑门吗?不可侥幸!于是,迅速加大了窑门清理搜索的力度,很快,已经清理到了窑炉,可还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烧火师傅的家人哭得死去活来,而清理搜索的工人却泄气了,认为烧火师傅根本就不在窑里。再说,他们也舍不得砸破窑炉啊。

    家人却说,烧窑师傅很早就上班了,肯定埋在窑里,央求继续搜救。

    应声说,就这么大的地方,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损失就损失,把窑门与窑桶打通,把窑内砖块运光,双管齐下,宁可土窑废了也要找到烧火师傅的下落。

    如果窑门和窑桶打通,必须废掉窑炉。清理搜索的工人心疼不已,实在下不了手。

    如果窑桶内的砖块运完,就可以从耳们进入窑桶,窑桶内、炉膛里有没有烧火师傅就一目了然了。这倒是一个不错的主意,这样就不需要砸坏炉膛了。

    时间不等人,抢救生命比什么都重要啊!应声心疼的手一挥,工人们非常不舍的抡起了锤子,砸开了炉膛外墙。神了,烧火师傅竟然被压在炉膛角落的碎砖里。

    原来,烧火师傅正在通往炉膛的隧道里清扫,只听“咣”的一声,隧道里一片漆黑,大门坍塌封死了出路。他划着了一根火柴,只见隧道的圆弧顶部裂开,还不停的有砖块向下脱落。不好,马上要倒塌,没得命了!他立马端来他烧窑时休息用的凳子,迅速翻上去。他把头钻进炉门,试图躲进炉膛避难。狭窄的炉门怎么也挤不进去,无奈之下他退了出来。他急中生智,马上脱掉衣服,又立即往炉膛里挤。强忍着皮肉挤伤的疼痛,终于进入了炉膛。随着“哐”的巨大闷响声,他已经不省人事。

    庆幸的是,经抢救师傅很快醒来,仅受了些挤压的外伤。应声松了口气,谢天谢地,没有出人命啊!

    站在白龙港畔,应声望着坍塌的土窑心疼得要命。曾记否?土窑上空泛起浓浓的黑烟,飘向白龙港上空,那拉长的烟带似乎在与白龙港比谁长谁短呢。那挑泥挖土的,夯泥做土坯的,运砖运瓦的……好不热闹。

    应声把支委们带到窑桶里开现场会,大家在窑桶底部转来转去,看着坍塌的窑门,砸坏的窑炉,心痛不已。他们将在这里确定土窑的命运。

    自途说:“这几年群众建房都是买的土窑的砖瓦,只有修复起来才能方便村民,砖瓦可不好买呀。”

    柏青说:“建这座土窑虽然花钱不多,可都是用老百姓的汗水筑成的,还清了老百姓的人工钱和土地的补偿费后,村里的收入可不少。我同意修复。”

    老赵问:“这个土窑占地面积有十几亩吧?”

    “有,土坯泥土的占地、制作和晾晒土坯的场地,加上成品砖瓦的堆场,用地不少呀。”自途告诉老赵。

    “我知道你们对土窑有感情,但是同志们想想,制作砖瓦的泥土,都是取的耕地的二层土,已经有一大片土地被挖了,这样下去,我们村里的土地还能挖多少年?再说烧砖全是用的庄稼秸秆,烧一窑要冒多少烟?如果每个村都建一个窑,整个柳桥乡不就乌烟瘴气了吗?”

    老赵的一席话大家感到很新鲜,农村人谁吝啬过泥土?谁嫌弃过焚草的烟雾?但是,又觉得很有道理。应声陷入深思,可他还想多听听赵老的想法。

    “赵老,您再说说。”应声说。

    “大家可以抬头看看。”老赵手指着土窑的顶部说。

    支委们坐在窑桶的底部,顺着老赵的指向,抬起头向上望去,啊,只是一个筛子大小的天!老赵说:“我们不能坐井观天,要看到外面的世界,要看长远一点。土窑占的地可以建一个不小的工厂,那利润是土窑没法和它比的。机械分厂大家是不是尝到甜头了?才那么点大的地方,挣的钱是土窑的多少倍?”

    自途和柏青连连点头,觉得老赵有见识。应声觉得赵老看得远,他从情感上是舍不得废弃土窑的,毕竟为村里挣了第一笔钱,也解决了群众建房的实际问题。现在群众的房屋建得也差不多了,砖瓦需求也不会太大。赵老说得对啊,村里不能再靠挖土冒烟来挣点蝇头小利了,挖废土地污染环境的事不能再做了。要按照当初建机械分厂的思路,眼睛向外,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既然窑门倒塌,那就顺其自然,祈求天助人愿吧。

    “我这次西北之行收获很大,不仅为广志找到了生身父母,还带回来了重要发展信息。我所在的二二〇厂有很多科技人员要安置,准备通过投资地方新产品的办法搞合作。只要我们有好产品就有合作的可能。”老赵说。

    “这是件大好事,这条信息太重要了。可是,要找一个好产品太不容易了。”应声有些激动但又很为难的说,自途、柏青连连说“是呀”。

    “你们还记得应声召开了在海通打工的小伙子的座谈会吧,说市合成纤维厂进口了成套中央空调机组,很先进。我就留意了这件事,查找了很多资料,目前,这类产品我国还依赖进口。这次回二二〇厂也找到这方面的专家请教,其实并没有那么悬乎,依靠国内技术完全可以生产。”

    老赵把大家的心说得热乎乎的。支委会作出决定,告别土窑,把这块土地用来发展工业,同时决定研发中央空调机产品。

第九十七章 师恩浩荡

    陈麟老师知道应声和应梅是亲生姐弟后,既为这对才子佳人未能结为伴侣而惋惜,更为他俩没有铸成大错而庆幸。当年毕业分配时,应梅为了和应声在一起,而放弃了留在海通师专工作的机会,改派去了柳桥中学任教。现在情况变了,应梅文学功底那么好,在基层中学任教太可惜了。陈老师找校方汇报,想调应梅到农专语文组工作。校方对才华横溢的应梅颇为赏识,便同意了陈老师的建议。

    应声送应梅去农专报到上班,借此机会,正好回访母校,拜见恩师。陈老师邀请应声、应梅去他家吃饭,二位也不推辞,带了些农村的土特产就登了门。

    “咚咚咚,陈老师。”应梅边敲门边喊。

    “好啊,是应声、应梅来了,快请进。”陈老师打开门高兴的说。

    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陈老师家的陈设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包括客厅的小方桌和那四把椅子。小方桌的油漆斑驳,桌面已裂开了一道道缝隙;椅子脚的连接处已经缠上了加固的铅丝,坐上人都有些摇晃,发出吱吱嘎嘎的声响。但是至今也舍不得更新,因为老师和师母想念儿女!这是两个孩子每天做作业和一天三餐使用的桌椅啊,睹物思人,留着念想。所以,说什么他俩也不肯换掉这小方桌和四把椅子啊。

    师母忙了一桌好菜,陈老师从床底下摸出一瓶老酒,招待得意的两位门生。

    是茅台啊,应声可从来没有喝过这么好的酒。其实,这哪里是饮酒,分明是浓浓的师生情意啊。

    师母目不转睛的盯着陈老师,而他斟满两杯酒,默默的将酒洒在地上。陈老师夫妇只要是在家喝酒,都不会忘记给他们的儿女也满上杯。

    “都过去了,来,我们喝酒。”陈老师边说边给应声、应梅斟酒。

    “感谢老师,能在老师手下学习和任教,是我莫大荣幸。”应梅起立,端起酒杯,毕恭毕敬的敬酒答谢。

    “应梅不胜酒力,姐的酒弟弟喝了。”应声亦起立,一饮而尽。

    陈老师说:“应声,应梅已到农专工作,我放心了。而你在基层,让我牵挂最多。你介绍介绍你的工作情况。”

    听了应声讲述他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故事后,陈老师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干得好啊,我和师母敬你一杯。”

    “不,不,这反过来了,应该晚辈敬老师、师母才对!”应声有些被动的说。

    “唉,这是庆祝白龙港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酒,得老师来敬。”

    从陈老师的敬酒中,其实折射出一个高级知识分子深深的忧民情怀,这又让应声、应梅更加敬重这位恩师。

    “经济发展和学术研究一样是无止境的,应声,你取得了点成绩可不能满足啊,下一步有什么设想?”陈老师带有鼓励鞭策的语气说。

    “有,准备关掉土窑,研发中央空调。”应声回答说。

    “中央空调?”师母有些疑惑的问。

    “是的,我们已经做了市场调查,前景广阔。”

    “前景广阔是肯定的。应声,你知道吗?中央空调在欧美已历经百余年历史,早已进入成熟阶段。但是在我国中央空调市场才开始有外资品牌产品进口呢,投入生产谈何容易呀?”

    应声被师母的话镇住了,他不敢相信,师母怎么能说出这么专一懂行的话来。

    陈老师看着应声木然的脸神,哈哈大笑:“你还不知道吧,你师母可算得上半个空调专家。我内弟是全国著名的空调专家,高级工程师。你师母啊就这么一个弟弟,她对他关怀备至,大事小事都要管,就连工作上的事她也要问一问。有的很专一高深的东西,她根本听不懂,也得让弟弟讲给她听,不然她不放心。姐弟俩感情深厚,一见面弟弟总是不厌其烦的介绍他的家庭、生活、工作,甚至科研成果,姐姐津津有味的侧耳细听,还不时提问。书信往来也是如此,每次都要写很长的信。”

    “你内弟尊姓大名?肯定功勋卓著吧。”应声问。

    “他叫马言骏,现在天津工作,你师母总是唠叨让他调回海通,他也很想回乡孝敬双亲,又能和姐姐团聚,但是他觉得海通没有用武之地。也确实如此,让你师母说说他的成果,你就知道海通不适合他了。”

    师母眉飞色舞,如数家珍:“我这个弟弟是我们马家的骄傲,你看他:五六十年代主持国家重点工程设计,最早在国内大型工程中采用空调净化技术。同时,编写了国内第一部《空调与制冷》设计手册。特殊时期开始后主动调到天津在大学任教。最近研制成功中央空调洁净技术四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成果多个奖项。”

    “真了不起啊!”应声发自内心赞叹。如果白龙港能有这样的人才,还怕造不出中央空调?那与二二〇厂合作就会成为现实了。

    “可是,我这个弟弟很倔犟,他说他这一辈子离不开空调事业,不能发挥专业特长,他绝对不回海通。他是个孝子,从上大学到现在,在外面漂泊了几十年,也很想回来,他说不管什么单位,只要能有用武之地他就回来。”

    应声心里在遐想,能调到白龙港村就好了,他又潮笑自己,一个空调专家又怎么能来名不见经传的村里落户呢,凭什么给人家保障?

    “老师、师母,我们有好多问题要请教,想见见马工可以吗?”应声请求的说。

    “当然可以,我弟弟是个热心人,家乡人去找他咨询中央空调问题,他一定很开心。他还经常问我,海通有没有企业进口德国的空调机组,有没有工厂开发中央空调产品。我只管教书和围着老陈转,哪里知道这些?家乡搞空调,他一定会支持。这样,我把他的地址告诉你,你们直接去天津找他,我再写封信带给他。”

    自从知道自己凄惨的身世后,应声第一回这么高兴,作为姐姐的应梅心中有着说不出的喜悦,她的心放下了,应声将会咬住中央空调不放松,一定能占领这块高大上的高地。她默默祝福应声成功,又默默的感谢老师和师母,给应声带来了研发中央空调的巨大动力和发自内心的灿烂微笑。

第九十八章 偷师学艺(1)

    海通市合成纤维厂引进了德国组合式空调机组,考察参观者络绎不绝。老赵从机械分厂抽调了几名技术骨干,通过白龙港村在该厂保卫科工作的光摇铃的大儿子姚宝卫的牵线介绍,对全套进口设备进行了详细考察。

    应石参观考察后,非常感叹人家先进的制造技术。他对村里研发空调产品十分赞同,也想为新产品的研发出把力。但是一想自己充其量也只不过是分厂的技术工人罢了,在这“高大上”的空调设备面前也只能望“机”兴叹。

    “大哥,你好像有什呢心思?”董纪术问。

    董纪术是海通交通机械厂董厂长的亲侄子,机械学校毕业后就分配到该厂技术科工作,跟着老技术员学习机械设计,这也许是董厂长看到侄子的潜能吧。开始人家有意见,说董厂长有私心,为啥不让侄子下车间。后来,董纪术成了厂里设计方面的最年轻的技术骨干。办分厂后,董厂长为了支持分厂,也好让纪术在基层锻炼锻炼,就让他驻分厂进行技术指导。有人又说,董厂长了不起,把侄子派到乡下吃苦。真是嘴是两张皮,咋说咋有理。

    “没有没有,就是想点事儿。”应石回答说。

    “工作时可不能分神,注意安全!”纪术关心的说。

    “知道了。昨天参观了合成纤维厂,满脑子的是人家的进口空调设备。”应石一边说一边从工具柜里取出两只煮鸡蛋给他,“你又没吃早饭吧?”

    “谢谢大哥,你总是照顾我!”纪术不无感激的说。

    纪术被派到分厂后,村里在村部给他腾了一间房,住的条件还可以,但是吃饭却成了大问题。村部附近没有吃食店不说,连烧饭的锅灶也没有。只能到不远不近的饲养场煮猪食的灶台临时烧饭。应石看了纪术饱一顿饿一顿的非常同情,开始呢,经常用饭盒给他带饭带菜,后来索性叫他一日三餐到自己家吃。可纪术早上喜欢睡懒觉,不吃早餐。应石早上总得给他带点吃的东西,两人相处得像亲兄弟一样。因为应石比纪术年龄大得多,他叫他“大哥”。应石也不客气,人家都喊纪术“懂技术”,而应石却喊他“纪术”。

    纪术刚到分厂还有件小趣事。董纪术的父亲姓董,母亲姓纪。纪术的父亲是远近闻名的乡村医生,人家尊称他小华佗。在农村,人家都认为小华佗是满腹经纶的文化人,也确实如此,他读过不少中医古籍,对中草药采集制作使用是他的绝活儿。

    董纪术前面有几个哥姐,都先后夭折。他出生后,为了他的健康,小华佗就想在名字上做做文章。农村还真有这种习俗,根据家长的心愿取名,生了孩子有的取名叫“竹侯”,意为像竹子一样好长;有的取名“珠侯”,意为像猪一样好养。

    小华佗想,前面已夭折了几个孩子,这个宝贝儿子不能再有闪失,他就在名字上下功夫。他和媳妇在困境中相濡以沫,感情深厚。因此,名字中既要有父姓,也要有母姓。他想,要让孩子像生长能力很强的白术一样茁壮成长,就叫白术的“术”(zhu)吧。他也觉得这个名字很好,多一点能吃(术),少一点能烧(木),这一辈子也不愁饿肚子啦。因此,大名小名都叫董纪术。

    纪术刚来分厂,人家亲切的称他纪术(shu),他不太高兴的说:“我的名字不是术(shu)是术(zhu)。”

    人家却说:“我们听说书的说,有个金兀术,可没听说过有个董纪术?”当时有收音机的人都喜欢听《岳飞传》,有很多人准点围着收音机听评书,所以不少人知道有个金兀术这个名字。

    整个车间哈哈大笑,弄得纪术很不好意思。正巧老赵来到车间。董纪术红着脸,一见老赵便亲切的喊:“赵老,您来啦!”

    “大家有什呢好笑呢,董纪术这名字是他爸爸取的,说明人家有文化。董纪术有技术,是来进行技术指导的,你们觉得董纪术不顺口,那就喊他‘懂技术’好不好?”

    “懂技术好!懂技术你好。”

    董纪术听老赵这么一说,工人这么一喊,“懂技术”这是夸自己呢,他着实有些激动,便大声说:“兄弟姐妹们,以后我们共同学技术,不辜负赵老的期望。”

    车间里是一片掌声和笑声,空气里充满了快乐。

    “你是想中央空调的事呢?”纪术问应石。

    “是的,如果能把进口的机组画出图纸来,多好啊,我们就可以依样画葫芦生产了。听说韩桥市场的猫匾就是仿制后生产销售的。”应石说了自己的想法。

    “这可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空调可不是猫匾。只有先弄懂机组的工作原理,然后测绘,再画出图纸,才可以试着生产样机。”纪术有些泼冷水的说。

    纪术虽然泼了冷水,自己却兴奋起来,也想去看看这个洋玩意,他就不信外国人能造,中国人就搞不出来?

    “唉,什么时候大哥也带我去看看。”纪术央求的说。

    “好的,我可找姚宝卫帮忙。”应石回答道。

    吃完晚饭,应石、纪术各骑一辆自行车赶到了合成纤维厂。厂子管理很严格,传达室不让进门。过了一段时间,姚宝卫来了,和传达室打了声招呼,把二位领进了保卫科值班室。

    姚宝卫还真热情,桌子上早已放好了两个纸包,一包是猪头肉,一包是油炸兰花豆。他从裤兜里掏出一瓶酒说:

    “现在还早,不方便,我们先喝上两口。”宝卫说。

    “不能多喝,要办大事呢。”应石有顾忌的说。

    “好,听大哥的。”纪术说。

    正喝着,进来一位保卫科的干部,“你们是?”

    “我是海通交通机械厂的技术员,是姚宝卫的朋友。”纪术说。

    “他人呢?怎么不陪朋友?”

    “他巡逻去了。”应石回答说。

    “宝卫就像军人一样讲纪律,他在我们厂里做事,真让人放心。”

    应石拿了只茶缸倒了不少酒,“领导喝一口。”

    “好,喝一口。”

    宝卫回到值班室,一见科长便问:“科长,这么晚了,您怎么来啦?”

    应石心想,完了,今晚看不成了,怎么那么巧,碰上了保卫科长。

    “不放心,就来看看,忘了是你值班,早知道就不来了。也好,还蹭了杯酒喝。”科长风趣的说。

    “科长,真谢谢您,我一个农村人能在保卫科干,还转了正式工,全靠您抬举。”宝卫感激的说。

    “是你干得好!什么城里人农村人,我不吃这一套。现在又有人讲什么中国人外国人,好像中国人低人一等似的,你看看技术科的那些人,为了中央空调老是粘在德国人屁股后边屁颠屁颠的,没有一点主见。中国人原子弹都能造,我就不相信那铁皮箱子中国人造不出来?”

    大家热烈的拍手。

    应石正好想说说考察空调的事儿,转念一想,万一不同意夜间参观,不是白来一趟吗?他把想说的话又咽了下去。

    “我不和你们侃了,回家去。”科长举起搪磁茶缸和大家碰了一下,一饮而尽。

    宝卫看看时间差不多了,“走,我带你们去空调机房参观。”

第九十九章 偷师学艺(2)

    深夜,宝卫领着应石和纪术进了中央空调机房。纪术就如获至宝的打量起来,瞧瞧这看看那,用米尺测量高度长度,还掏出记录本做记录。

    宝卫悄悄的说:“估计一下,这里要看多长时间,我出去转转,到点我就来接你们。”

    纪术做了个手势,宝卫点点头走了。

    就这样一处一处的看,不知不觉天已大亮。应石、纪术兴奋的离开了合成纤维厂。

    朝霞满天,山河壮美。对于早晨喜欢睡懒觉的纪术来说,好像是第一次看到早晨这样美丽。他有些激动,似乎有什么好事即将来临。也对,能与中央空调结缘,这当然是大好事啦!

    “大哥,我对中央空调很感兴趣,你看看,有没有可能进行测绘,把图纸全部画出来。”纪术讲了自己真实的想法。

    “我想过,这个好倒是好,就是用时很多。一台一台的拆卸、测量、组装,在夜间进行,难度挺大的。如果你有兴趣,再难我们都干。”应石回答说。

    “我很有兴趣!”纪术坚决的说。

    “好,去找宝卫具体商量。我只能带哥们拆装,绘图全得靠你这个懂技术的呀。”应石实话实说。

    “就这么定了。”纪术坚定的说。

    两人边骑车边聊,不知不觉已走到了农专大门外的三里桥。

    “妹妹,应梅。”应石大喊。

    正在晨练跑步的应梅停下了脚步,“二哥,这么早,你怎么在这里?”

    “我和纪术在合成纤维厂参观的。哦,我介绍一下,这是董纪术,市交通机械厂的技术员,现在是分厂的技术指导。那是我小妹,农专教师。”应石热情的向双方介绍。

    应梅和纪术都扫瞄着对方,瞬间两人的目光碰撞到一起,似乎都产生了目光撞击的感应。应梅立马调整视角,“二哥,你俩为什呢夜里来参观?”

    “这次看得仔细,还要量量尺寸做做记录什呢的,担心人家不同意,才让姚宝卫帮的忙。你可别告诉应声,他是领导,这种偷鸡摸狗的事让他知道不好。”应石告诉应梅说。

    “我师母的弟弟是空调专家,可能应声要找他去。”应梅告诉他们。

    “我就知道应声和赵老着急,空调的事目前还没有什呢头绪。我们准备做些贡献。”应石说。

    “能做什么贡献?”应梅疑惑的问。

    “我和纪术想对合成纤维厂进口的空调机组进行测绘,到时候可先生产一台样机,成熟了再批量生产。”应石很有信心的说。

    “二哥,你行啊!”应梅称赞说。

    “嘿,都是跟着纪术学的。”应石谦虚的说。

    纪术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应梅看了这个熟悉的与应声相似的动作心里扑通扑通直跳。

    “应梅,这件事,不想让应声知道,准备请假偷偷的干。”应石说。

    “行,不让应声知道。我也参加你们的行动。”在老师家吃饭,应梅能感觉到应声对开发中央空调产品的强烈渴望,她觉得他压力太大,大家为他悄悄的出把力,给他来一个惊喜,更重要的是,说不定能引起空调专家的兴趣,也许能推动合作,她憧憬着白龙港崛起一个知名企业来!

    “太好啦,太欢迎你啦!”纪术高兴得有点失态,应梅嫣然一笑。

    应石找了两个熟悉机械组装拆卸技术的工人和纪术共四人,在合成纤维厂旁边旅馆开了一间房,白天休息夜间测绘,应梅为他们做后勤服务。

    姚宝卫的周旋难度极大,每天深夜避开传达室把他们四个人偷偷的从后门带进工厂,然后安全的送到空调机房测绘,还要保证在测绘过程中不被人发现。整个过程他都是提心吊胆的,这是冒着被开除的风险啊!但是他认为值得冒这个险。如果不是应声,他们“光摇铃”家哪有今天,现在兄弟俩都盖了房成了家生了子,有了稳定的工作,媳妇绣花还能挣不少的钱。他横下一条心,只要能让白龙港富,自己丢掉全民企业的工作也罢休,进村办厂也没有什么不好。

    “师傅,睡觉啦!”保卫科长在传达室大声喊。夜声人静,厂里的每个角落似乎都能听到他的声音。

    “科长,来查夜?辛苦啊!”传达员迅速起床说。

    宝卫正站在空调机房旁边放哨,立即打手势让应石他们停止测绘而躲藏起来,接着他立即跑步去见科长。

    “科长辛苦!”宝卫说。

    “有情况吗?”科长问。

    “没有!”宝卫回答。

    “我怎么听传达室说,夜里厂里有响声。”

    “没有啊,挺安全的!可能是院子外边的声音吧。”宝卫只能撒谎。

    “安全就好!你忙你的,我自己去转转。”科长说。

    “好的,科长。”宝卫紧张极了,是不是科长发现什么了,特意来查夜的。他如果进空调机房怎么办?零部件拆散一地,肯定会发现的。完了,还没有测绘完毕就要半途而废啦,真是急死人!

    愁什么来什么,科长已到了空调机房附近。机房门怎么半掩着?科长轻轻的推开门,手电筒的光束一下子射到了机房的尽头,他发现有一台机器被拆卸,地上摆满了零部件,旁边还有记录本、尺子什么的。应石被手电筒光束照得用双手捂住眼,一动也不敢动。

    原来是你呀,在保卫科值班室倒酒的那位。宝卫胆子够大的,敢把朋友带进来偷东西?不像!为啥要用尺子和本子?明白了,是在对空调机组进行测绘,想仿制。厉害,佩服!不像我们技术科的那几个熊货。

    想到这里,科长大声的自言自语说:“没啥事,挺安全的。”他关掉手电筒向传达室走去。

    应梅翻来覆去睡不着,纪术的音容笑貌在她脑海中频现,仿佛纪术白天说的话在耳边响起:“应梅,你早点来。”她一骨碌坐起来,骑上车进了旅馆。

    房间里,应石他们正津津有味的吃着应梅送来的点心、下酒菜和白酒。纪术一边吃一边盯着应梅看,应梅也冷不防的扫他一下,目光相触,两人都灿然一笑。

    “咚咚咚……”有人猛烈敲门。

    “轻点敲,是服务员吧?”应梅打开门。

    四名警察冲击了房间。

    原来,深夜有男女在同一个房间进进出出,这引起了旅馆的重视。应梅凌晨进了房间,应石他们测绘完也在天亮前回到旅馆。旅馆工作人员觉得有问题,认为不是搞流氓活动,就是有团伙犯罪嫌疑,随即打电话向派出所报了警。

    警察的犀利目光对整个房间进行搜索,只见床上摊满了图纸,四个男人站立着围着靠壁的桌子狼吞虎咽的吃东西,而女孩文静的坐在床边,亦无可疑物品,不太像是犯罪的呀。但是,这么多人只开一间房,深夜进进出出很不正常,还是带到派出所问个究竟。

    应梅反应快,她担心到了派出所分开谈话,把测绘的事说漏了嘴,前功尽弃不说,还担心影响到宝卫,甚至让合成纤维厂知道了而产生纠葛。于是,想统一一下大家的口径。她礼貌的对警察说:

    “警察同志辛苦了!我是农专教师,给他们送吃的来的。他们为了安静,才开房在这里研究图纸。夜里进进出出是因为房间太闷,出去换换脑子,正好大家讨论讨论。一有新的思路就马上回来画图。”

    “对呀,就这个情况。”大家都这样说。

    警察说:“我们不管你们画图的事,只管你们犯罪不犯罪。还是到派出所做个笔录,查清身份,没有问题就放你们走。”

    到了派出所,笔录也做了,确实也没查出什么问题。可是只有应梅和纪术有工作证,应石他们三人没法证明身份。派出所坚持要有熟悉的人来担保领人。

    问题已解决了,测绘的事没有暴露是大事,不能再节外生枝了。得赶紧找一个德高望重的人来领人,于是应梅给陈麟老师打了电话。

第一百章 三顾言骏(1)

    应声从陈老师家回来,满脑子想着师母的弟弟,产生了尽快见到马言骏的强烈愿望,他仿佛觉得白龙港村能否研发出中央空调新产品,能否顺利与国营二二〇厂合作,与这位专家密切相关。

    他急不可耐的去找老赵,而老赵脑海中想着从德国进口的组合式中央空调机组。这次参观市合成纤维厂进口空调,收获颇丰,给老赵增强了成功研发空调机的信心。但是,村里现在都没有空调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就连设计制图的人都没有,怎么研发?他忽然想起了总厂驻机械分厂的技术员董纪术,人家毕竟是搞机械设计的,和他探讨探讨也许会有益处。老赵兴冲冲的去找纪术,机械分厂厂长告诉他,纪术请了几天事假,他有些扫兴。

    应声急着去找老赵,想把空调专家马言骏的情况告诉他。在村部未见老赵的身影,自途说刚刚他还在的,不知去了哪儿。柏青刚进门,知道应声正在找老赵,便告诉他说,赵老去了分厂。正说着,老赵回来了,四个支委碰到了一块儿。

    老赵说:“参观合成纤维厂收获很大,也增强了研发的信心,但是问题是没有研发的人才。内行看门道,外行只能看热闹唻。人家德国的东西再简单,你不懂行也看不明白。如果是空调方面的内行,看了人家的东西,就能在脑子里和自己想的东西发酵,也许能形成研发思路。参观回来后,我与二二〇厂的专家通了电话,觉得人家的建议很有价值,要想方设法引进人才,哪怕一两个也行啊。”

    “我正想说这件事呢,送应梅到农专报到,在老师家闲聊,说起了陈老师内弟的事儿。师母的弟弟叫马言骏,在天津工作,是空调方面的专家,我想会会这位老乡,也许能得到启发和帮助。”应声说。

    “那就把这位马言骏调到村里来呗。”自途不加思索的说。

    “对啊,我赞同,没有人才不行。”柏青附和的说。

    “唉,哪有这么简单的事,还是先拜访请教吧。”老赵说。

    大家都赞成老赵的意见,应声和老赵准备去天津。乡书记广志虽然是应声的哥哥,但是他公事公办,还是打电话向广志请了出差的假。

    应声和老赵从柳桥长途汽车站踏上汽车直奔海通轮船码头。汽车从海潮县地界越过运河桥,进入了海通郊区的秀山乡,文革时称东方红公社。从运河桥到小石桥也就两三公里长的路段上,集中了二十多家乡办村办组办企业。当然也有是文革前创办的,比如曾经关押陈麟老师夫妇的淀粉酒厂和关押他们的女儿的运输站等,但绝大多数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创办的。日化、纺织、服装、橡胶、玻璃钢、金属制品等厂都形成了规模。更让人眼热的是,沿途还有十几个在建项目。

    让应声不能理解的是,运河桥的北侧冷冷清清,从柳桥至运河桥四十多里路,就没有见到工厂。而运河桥的南侧,工厂鳞次栉比,一片繁荣景象。看来,相同的政策,不同的理解,其执行结果大相径庭啊。

    应声和老赵下了汽车,来到海通轮船码头。离开船的时间还早,应声拉着老赵去参观南天大饭店工地。哇噻,十七层,是海通最高的大楼。虽然楼高,但应声一点都不动心。他想,在白龙港村就是有钱盖三十层的大楼,离城远没人住也没有什么价值,人家盖高楼是有区位优势,没有可比性。

    应声关心的是造价那么高,钱从哪里来?难道乡村有这么多钱吗?这是不可能的。应声问得工地上的人都嫌烦了,也没有问出个所以然。难怪,人家是搞建筑的承包方,哪里知道发包方的资金来源。应声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他们来到大楼筹建处,看样子那些人都是乡村派来的干部。应声礼貌的去打听资金来源,人家说是“农民截肢的”。应声一愣,那人知道应声听不懂海通话,便指指桌上当天的海通日报,意思叫他自己看。“发展经济新事多,农民集资盖大楼”醒目的标题跳进应声眼帘。他一口气把报道读完,显得异常兴奋,也许是对他有什么启迪?

    应声和老赵乘船来到上海,搭上了去天津的火车。一下火车,依着地址指示,马不停蹄的找到马言骏的家,可是家里没有人。应声想,也许出去晨练,也许买菜什么的。就在楼道蹲守,总得回家的嘛。他又从口袋里掏出字条,反复核对门牌号码,确认无误,就安心等候。

    两三个小时过去了,亦不见人影。应声想不能把老赵饿坏了,自己也已饥肠辘辘,于是他买来了一包天津麻花。能吃上天津特产,也是此行的一个收获。他俩正在楼道里吃着麻花儿,只见从楼下走来了一位中年妇女,她叫张凤。她用异样的目光看着他们。他俩略显尴尬,赶紧收起麻花。

    张凤一边从口袋里掏出钥匙开门一边问:“你们找谁呀?”

    “我们从海通来,是陈麟老师介绍来找马工的。”应声回答说。

    “噢,是姐夫介绍的,快进来坐。我是言骏的妻子,可是不巧,他今天十二点的火车去深圳开会。大早就提着行李去单位加班,然后直接去火车站。”

    应声一听,额头上都蹦出了汗珠,大老远赶过来,跑了个空趟。而老赵却说:

    “应声,别急,现在才十点多钟,赶紧追到火车站去。”

    “对对,赶紧走!”应声着急的说。

    “别急,你们认识他吗?”张凤说着到房间取了一张照片,“你们看,这就是我家言骏。”

    应声和老赵仔细端详言骏的照片,把大概模样强记在脑子中,告别后火速赶往火车站。

    火车站大厅里,去深圳的检票窗口正排着长队,应声和老赵在人群里搜索,还是应声眼光好,一下子就认出了言骏。

    “马工,您好!”应声喊着从口袋里掏出师母的信。

    言骏一见是姐姐的信,高兴地打开阅读起来。

    应声仔细打量这位空调专家。中等身材,五十岁上下的模样。皮肤白皙,四方脸略显富态。剑眉浓黑,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黑边的眼镜,从中透出炯炯有神的目光。两鬓略显斑白,额角上刻着不深不浅的皱纹。稍稍有些疲倦的神色里,却充满着自信。

    “您是应声吧,那位?”言骏问应声。

    “他是赵老,叫赵雄,离休后回乡,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言骏顿时向老赵投来了赞许的目光,他的大脑神经指挥他默默的一遍又一遍的呼唤着“家乡”。家乡想开发中央空调产品,这让他兴奋起来,甚至有些激动。可是快到检票口了,他灵机一动说:

    “两位老乡,对不起,没时间聊了。如果方便,请到深圳找我吧。”言骏说着让应声记下了他在深圳下榻的宾馆。

    应声和老赵向他挥挥手,目送着言骏消失在人群之中。

第一百零一章 三顾言骏(2)

    应声和老赵一踏上深圳的土壤,就强烈的感受到浓烈的经济发展气息,首先跳入眼帘的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巨幅标语,这让他俩感到震撼。近看,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远望,塔吊高耸,气势恢宏。

    他俩无心欣赏城市美景,火急火燎的赶到宾馆。没用打听,碰巧在大厅遇上了手拿文件袋的言骏,他说:

    “你们先在深圳参观一下,看看特区的发展,今天晚上到我房间面谈。”说着,他匆匆忙忙的去开会了。

    几年前,这里还是荒山野地的贫穷小渔村,老百姓靠打鱼为生。这里,不像北京那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也不像上海那样,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已经是十里洋场,繁华绚烂;更不象江南古城,到处是亭台楼阁,曲径回廊。但是这里,却有着让人惊叹的发展速度和难忘的变化历程。今天的深圳已经是世界瞩目的年轻城市,在中国发展历史上写下了无数的辉煌。

    深圳惊人的发展速度,让一老一小心情不能平静,心中就像燃烧了一团火。深圳速度和“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时代最强音,冲击着他们的心灵!他俩暗下决心,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把空调项目搞成功,深圳之行使他俩悟出了时间就是市场,时间就是效益的道理。

    “咚咚咚。”应声敲门。

    “是应声,赵老,请坐。”言骏请他俩在沙发上坐下,并在已准备好的两只茶杯里倒上茶。

    “你们想开发中央空调产品,这是好事。”言骏开门见山。

    “我们没有技术,要请马工帮助。”应声真诚的说。

    “你们有什么优势?”言骏问。

    “我们的基础条件是不够好,但是我们有赵老做后盾。”应声回答说。

    没有技术,估计资金实力也不雄厚,就靠个离休老干部,想开发中央空调产品谈何容易?言骏想着,应声是姐夫的学生,姐姐还专门写了信,说明应声与姐姐、姐夫关系一定不错,也不能给他当头一盆冷水。于是他就顺着应声的话说:

    “对对,赵老啊,幸会幸会。”

    “赵老是位老革命,解放前出生入死,解放后在二二〇厂一直工作到离休。现在又回到村里发挥余热。”应声向言骏介绍老赵。

    “不好意思,应声过奖了。马工,我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几十年工作的耳濡目染,在技术上也学了一点。我听说海通合成纤维厂引进了德国中央空调机这个消息,回到二二〇厂后,就找了空调方面技术人员,他们觉得国内完全具备生产的技术条件,只是还没有人问津罢了。我心一热就建议村里研发这个产品。”老赵说。

    “这个想法确实很好,生产技术上应该没有问题,就看谁来先吃这只螃蟹了。”言骏称赞老赵后问:“赵老,您二二〇厂是原来二机部的吧?”

    “对对对,现在隶属核工业部。”老赵回答说。

    “我原来在四机部工作,与二机部和二二〇厂也打过交道。”言骏告诉他们。

    “哈哈哈,那好啊,老相识啦!”老赵高兴的说。

    原来言骏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四机部工作,主持过国家重点工程设计,当时他在空调净化技术上首屈一指,国家重点工程涉及到这方面的问题多数找他。一九六六年八九月份吧,他把自己关在宿舍里埋头看书学习、潜心研究,有一天,通知他参加部里的一个重要会议,不准带笔带本子。

    他诚惶诚恐的来到会议室,会议规格很高,部领导主持会议。

    “同志们,今天召开个咨询会。二机部有个重要项目,有关空调净化方面的技术问题要咨询大家,我们部里的专家都来了,请同志们发表技术方面的意见。”主持人讲了开场白。

    “想请问一下这个项目的……”言骏的话未说完,就被主持人打断。

    “请不要提问,你们一是讲自己的这方面的技术,二是根据二机部的同志的提问回答。”主持人强调。

    言骏明白了,连这个级别的会议都要保密,肯定是国家的绝密项目。他也只能根据二机部的提问,就事论事的无任何保留的发表意见。他从提出咨询的问题中敏锐的觉察到这是个核项目。怪不得,在这种大环境下能开技术会议,也只有这样的项目才行。他为发展国之重器而感到高兴。

    会议结束时,对面的一个同志将记录本放到包里时,无意中将本子的正面朝向了言骏一侧,“国营二二〇厂”的字样映入了他的眼帘。乖乖,这是制造核武器的工厂,他既高兴又激动,但不敢吭一声气。

    后来,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很明智,觉得此地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便主动申请去天津工学院当老师,获得批准。

    “你们厂也有不少这方面的工程师吧?”言骏问。

    “有,有一批人。”老赵回答。

    言骏已听说二二〇厂要撤销,而小小的一个村竟然想上中央空调项目,难不成是要与二二〇厂合作?如果这样的话,技术和资金还真不成问题,那这个项目是能够成功的。言骏想,也许还处于保密阶段,不便问就不问呗。此时言骏心中燃起了回乡的希望,他觉得他在海通有用武之地了。

    “马工,听我师母说你很想回家乡?”应声问。

    “想是想,我也这把年纪了,如果回家乡不能发挥专业特长,让家乡给我养老,我心中过意不去。”言骏讲的是心里话,既体现了游子思念家乡的眷眷之情,又表达了想为家乡做些贡献的赤子之心。

    “马工,我们这个项目很想得到您的指导和帮助。”老赵说。

    “作为海通人,为家乡研发空调产品出把力责无旁贷。”言骏说。

    “马工,我有个想法不敢说。”应声试探的说。

    “快说,有什么问题?”言骏说。

    “那我就说啦,说错了不要怪我。我们这个产品的研发想请您这个大专家出山。”应声鼓起勇气说。

    言骏思考片刻说:“可以,只要有什么难题,随时问我。”

    “我们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人才,研发的方向还不明确,恳求马工给我们指路,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思路。”老赵说。

    “容我考虑一下。你们先回去做准备,一是人才怎么引进,这是大事;二是搜集合成纤维厂进口的空调机组的一些公开资料和图片,作为参考。”

    言骏的这番朴实而具体的的话语,让应声感觉到研发新品有了主心骨。心想马工能调回海通就好了,不管结果怎样,必须全力争取。

第一百零二章 三顾言骏(3)

    陈麟老师刚起床,传达员气喘吁吁的喊他接电话。他犯嘀咕,这么早谁打电话来?难不成是应声找到了内弟,他不愿意帮忙而打电话来解释一下。他随传达员来到传达室。

    陈老师提起电话,却是女人的声音,他先是一愣,仔细一听对方是应梅呀,于是便问:“嘿,是应梅啊,这么早,你在哪儿?”

    “我在派出所,赶紧来领人,具体情况见面再秉报。”应梅着急的说。

    师母知道应梅在派出所,很纳闷,女孩子家的,大早被带到派出所,出什么事了?她不敢往下想,但心里七上八下的,实在放心不下。

    “老陈,我陪你去吧,也不知道应梅惹了什呢祸。”师母说。

    “好吧好吧,赶紧走!”陈老师着急的说。

    陈老师夫妇这么急,看样子不光是把她当成学生,其实在他们的心里,已经早把应梅当女儿了。

    他俩与派出所民警一谈,心中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看着应梅愁眉苦脸的样子,师母边笑着边帮她理理头发说:

    “你们几个真不简单,走吧!”

    潜厂测绘这件事情让陈老师夫妇感动不已,为应声有这么好的帮手而高兴,他俩对白龙港村研发空调产品也充满了信心。这时师母心中更想念弟弟了,她希望言骏从天津调回来,帮助白龙港上马中央空调项目。也不知道应声有没有找到他,她决定要给言骏打电话,让他下决心回来,从零开始正符合他的性格。

    应石和纪术回到白龙港,火急的找应声,可应声和老赵去拜访言骏尚未回来,真有些扫兴,他俩只能回厂上班了。

    一下班,应石就到路口眺望,他盼望弟弟快点回来,告诉他空调机已被测绘出来的天大好事啊!他忽然想起了纪术吃午饭的事,立马回厂找他。车间里只有纪术一个人,他正站在那儿发呆,若有所思,两只手还在比划着什么。

    “纪术,吃饭啦,走,到我家去!”应石大喊。

    “大哥,我刚刚在想,我们真的可以依样画葫芦。”

    “真的,哪太好了,等我弟弟和赵老回来马上报告。”应石说。

    “纪术,生产空调样机可离不开你呀。”应石又说。

    “对这个项目我还真感兴趣,在你弟弟回来前,我要把三视图都绘制出来,只要他们肯下决心,就可以生产样机。”纪术兴奋的说。

    “好,我做你的帮手。”应石高兴的说。

    应声和老赵想着言骏的话,他俩一下轮船就直接去了市合成纤维厂,想寻找搜集进口空调机的相关资料。

    宝卫一见应声和老赵,又高兴又纳闷,于是就问:

    “书记,还有问题呀?”

    “啊,宝卫,你说什呢?”应声不解的问。

    “是不是测绘还有什呢问题,让二位领导亲自出场。”宝卫又问。

    应声和老赵知道应石和纪术对进口空调机组进行了测绘,兴奋不已,激动不已,简直是心有灵犀啊!

    在纪术的房间里,床上、桌子上摆满了图纸,应石正翻着记录本读数,纪术正在按数计算。

    “嘿,你们俩小子!”老赵高兴的叫了一声。

    “二哥!”应声激动的喊。

    “赵老!”纪术大声的叫。

    老赵看了图纸直点头,他和应声商量后,当场决定带着应石和纪术三顾言骏。

    在去天津的路上,应声想,这次见了马工,一定要动员他回海通,上马空调项目少不了他啊!老赵觉得,对测绘的图纸稍加改进,就可以生产样机,应该可以和二二〇厂谈合作的事了。应石没出过远门,第一次坐上轮船和火车,先是感到兴奋,接着他又为应声担忧起来,生产空调机资金从哪里来?他觉得弟弟的担子太重压力太大,但又无能为力为他分忧。纪术也是个不安于现状的人,想干一番自己愿意干的事,他想空调就是他的事业,他要亲口把这个想法告诉应梅,想得到她的支持。四人同行,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又做着不同的梦!

    “咚咚咚……”应声敲言骏家的门。

    “谁呀?”言骏边开门边问。

    “应声,赵老,是你们,快进来快进来。唉呀,我也刚到家,你们就来了。好,好。”

    言骏一边张罗着让大家坐下,一边拿茶杯倒水,并自然自语的说:“媳妇上班去了,没人帮忙啊。”

    “马工,让我来吧!”纪术边说边接过热水瓶。

    “小伙子挺机灵!”言骏夸赞的说。

    “这图纸就是他画的!”老赵告诉言骏。

    言骏翻开图纸,仔细的阅读起来。他认真的读完了每张图纸后,翘起大拇指说:“可造之材,可造之材!”

    言骏接着说:“我姐姐打电话来了,我听了都感动。”他目光转向应石和纪术,“是你们两位带着人去合成纤维厂的吧?”应石和纪术点点头。“你们也够胆大的,偷偷摸摸熬了夜吃了苦不说,还被带到派出所。我听我姐姐说,是她和我姐夫把你们接出来的,我都笑岔了气。姐姐说,还好意思笑,也不回来帮帮忙。我是看出来了,你们白龙港人,想干事能干事还心齐,我相信一定能干成事。”

    “马工,过奖了!”应声谦虚的说。

    “马工,您看了图纸觉得怎么样?”老赵问。

    “这个型号组合式空调机组我考察过,如果仿造的话,按照现在的图纸就基本可以了。”应石和纪术全神贯注的听言骏讲话,应声和老赵相视一笑。言骏喝了口水又说:“这机组,虽然技术不算先进,但毕竟是人家的东西,照搬照抄涉及知识产权问题。我不是说测绘图纸不能用,可以为我所用,用国内最先进的科技成果来改造它。”

    “我想这样,在这个基础上,把我的最新科研成果应用到新产品中去,重新设计一套组合式空调机组,然后生产样机,这项工作由我和纪术来完成。”

    应声、老赵、应石和纪术激动得不停的拍手叫好。

    “马工把话都说到底了,我就打开窗户说亮话。我们准备与二二〇厂搞合作,利用他们的人才和资金来发展自己,现在看来已有了与二二〇厂谈合作的基本条件。我想带着图纸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去和他们谈,马工意下如何?”老赵说。

    “赵老这个想法好,我和纪术抓紧时间设计图纸,你们负责搞可行性研究报告,可以聘请专业的人帮忙,涉及到技术方面的资料,我随时提供。提醒一条,引进人才的渠道要畅通。咱们就各负其责抓紧干起来吧!”看得出,言骏是个雷厉风行的人,一旦看准了的事儿,他会全力以赴废寝忘食的去做的。

第一百零三章 引才之路(1)

    三顾专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一个个都忙乎起来了。言骏带着纪术昼夜设计绘制图纸,应石暗暗的按照测绘的图纸在捉摸生产工艺,老赵在指导赶写可行性研究报告,而应声则忙于打通引进人才的通道。

    应声从天津回来就没有着家,而是直接去了海潮县人事局。人事局在县政府大院内的二层小楼办公,大多房间门前都有一个标牌,告诉群众这个房间是干什么的。他分析着,干部调配股应该负责人才引进吧。股內工作人员都在忙碌,为调进调出人员办理调动手续。应声在靠门的飞来椅上坐下等候。有位工作人员问:

    “同志,你有什呢事?”

    应声回答:“关于企业引进人才的事。”

    “噢,过来,过来,这事由我负责办理。”一位靠窗户的工作人员说道。

    应声连忙来到他办公桌旁边,在单人小方凳上与他相对而坐。

    “我叫张祥,企业干部调配由我具体负责。你说说情况。”张祥爽快而简单的介绍。

    “我们想从天津调进一位高级工程师,搞新产品开发。”应声说。

    “哪个单位进人?”张祥问。

    “柳桥乡白龙港村。”应石回答。

    “你们村算什么呀?我工作这么多年,还没有听说过村里调进工程师唻,更不要说高级工程师啦。”

    张祥一盆冷水把应声的心浇得冰冰凉的,为啥对村里这么蔑视?没有村哪有乡,没有乡又哪有县?真气人!气归气,还得和人家好好说嘛。

    “张股长,”应声很客气的称呼张祥,而他却没有表情的说:“我不是股长,今天股长不在。”应声连忙打招呼说:“老张同志,对不起!能不能为我们村里网开一面?”

    “你这个人怎么就不明白呢,国家干部只能进全民单位,当然大集体单位也可以,地方国营嘛。你说,你们村算什么,连小集体都算不上!”张祥没有好气的说。

    应声心里很难受,怎么想发展经济就这么难呢?村里要发展,没有人才怎么行;人才进不来,又怎么发展,怎么带领群众致富,建设美丽乡村?人家瞧不起村不要紧,关键是自己不能瞧不起自己,我们毕竟有几百户人家和一千多亩土地,只要我们自己争气不怕办不成事。眼下,马工调不进来,空调项目肯定泡汤。在应声的脑海中,他就不相信没有解决的办法。

    应声知道,以后少不了与张祥打交道,他对张祥说:“老张,我知道你懂政策,是个行家。”老张笑笑,“我一工作就干这个。”应声凑到他耳边附和的说:“对对对,要多向您请教。中午请您喝杯小酒,帮我们出出主意好不好?”

    张祥愣了一下,再看看应声,觉得挺有诚意的,便答应了。

    张祥带应声来到一家饭店,这家店也不算高档。应声要拿瓶好酒,张祥却说,不用,海潮大曲就行了。看来张祥不是讲究人。推杯换盏,两人喝得痛快,聊得也开心。

    “老板,帮我切二斤牛肉,红烧一条鳜鱼,要大点的,打好包,我晚上下班来拿。”张祥说。

    “好的,领导!”老板高兴的答应。

    “老板,这个菜钱记中午账上。”应声爽快的说。

    “兄弟是个爽快人,你这位朋友可交。”张祥称赞的说。

    “唉呀,你们村调工程师的事,确实不好办。看你兄弟面上,我帮你出个注意。”张祥又说。

    “谢谢张哥指教。”应声不无感激的说。

    “老弟,我可以与县风机厂厂长打声招呼,你说的这个工程师就调这个厂。然后村里和厂里签个协议,工程师就到村里工作;他的工资等一切费用由村里承担,村里把钱按时汇到工厂,由厂里代为发放;村里还要象征性的交点管理费,多少好商量,不是有我周旋嘛?”

    “这个办法好。”应声很兴奋,他真感到这是个曲线引才的法子。

    “但是吧,人家调进一个人,又不在本厂工作,难度大呀。”张祥略显为难的说。

    “那么怎办?”应声问。

    “老弟呀,人家要承担责任的,你得表示表示。”张祥直言不讳的说,“厂长家刚分了房,你们村里不是方便吗?弄一套组合式家具呗,这事我来联络。”

    “明白!”应声嘴上似乎是答应了,但是心里在想,胃口可不小啊,一套组合式家具多少钱?从哪儿列支?

    “领导,你打包的菜备齐了。你姐夫今晚也在这儿,风机厂办公室刚打的电话,说厂长来。”老板说。

    应声这才明白,张祥说的厂长是他姐夫。他怕张祥知道他听到了老板的话而不高兴。便装着酒多了的样子伏案打呼噜。张祥看看应声醉酒的样子,拍拍他的肩膀说:

    “老弟,还行不行?”

    “啊,不好意思,我出差没有休息好,都睡着了。”应声打招呼的说。

    “再来一杯就结束吧。”张祥说。

    “行,听大哥的。”

    两人分道,张祥握着应声的手说:“咱们是兄弟了,有事直接来找我。你们引进人才挂县风机厂的事好说,刚刚说的家具的事,不一定的。当然你们真心想表示,厂长肯定会如数结账。另外,还可以把人才挂乡里呀,你好好和乡书记说说。”应声激动的点点头,“太谢谢张哥了,今后一定少不了麻烦您。”其实,张祥热情直率,大大咧咧,乐于助人,又有爱占点便宜的德行,应声立即搭准了他的脉,眼下世风浇薄,不打进这个突破口,还有二门?

    应声很开心,虽然花了点小钱,但收获挺大的。他想,马工有三个渠道可以到村里来工作。既可以调董厂长所在的海通市交通机械厂,也可以调张祥姐夫所在的海潮县风机厂,还可以调乡政府,然后驻村工作。到底选择哪条路可行可靠,他还得好好斟酌一番。

    应声大脑中在斗争,马言骏到底调到哪里好呢?他虽然有了主意,但作为村里来说,第一次引进高级知识分子,这么大的事还是要放到支委会上集体研究才行。

    “交通机械厂虽说是村里机械分厂的总厂,但毕竟是市里的厂,中间还隔着一层海潮县,万一人家卡我们的脖子,一点办法都没有。刚认识张祥,由他介绍挂县风机厂,可能不靠谱。”自途分析说。

    “董厂长为人不错,卡脖子到不至于。但是干部的任命都是组织决定的,万一他调走了,与新厂长协调是不是就比较困难啦?挂县风机厂不太合适,具体问题很难协调。”柏青说。

    老赵说:“两位的意见我都赞成,还是把马工的人事关系放在乡里为妥,有什么事都是乡内的事,好解决。”

    其实应声自己也是这样想的,“既然意见高度一致,那就把马工调到乡机关吧。当然这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必须乡里同意才行。”应声最后说。

    人往往考虑问题都是立足眼前,再过若干年也许会觉得这个决策是错误的。但是,又有谁能预见到若干年后会出现什么事呢?

第一百零四章 引才之路(2)

    柳桥乡党委就白龙港村引进高级工程师言骏的事宜进行研究,应声详细介绍了言骏的科研成果,及将最新成果应用到新产品中的设想,展望了白龙港村发展中央空调产品的广阔前景。偌大的柳桥乡都是作坊式的企业,没有一个上规模的工厂,村里能生产比进口德国的空调机还要先进的产品,这让委员们很兴奋,支持白龙港村引才办厂,成了大家的共识。

    为了地方经济发展,引进高级工程师按理说是没有问题的,应该一路绿灯吧。但是,县人事局张祥告诉应声,虽说是重视人才,但审批把关的程序很多,像引进马言骏这样的高级工程师,不是县人事局能定夺的,调配股和具体经办人员就更说不上话了。县委组织部要进行考察,估计折腾的时间不会短。言骏催促应声说,调回海通是为了空调事业,不是为了官位,不要任何职务,不挑不拣,只要有单位发工资就行,尽快调回就位吧。

    应声何尝不希望赶紧把言骏尽快调进来?他问张祥正常办理手续需要多长时间。张祥说,快的话半年吧,除去调档考察需花不少时间外,还要经过组织部科务会、部务会,再到县高官碰头会,然后什么时候能安排上县委常委会就说不准了。

    张祥突然说:“不对,不对!”

    应声高兴起来,是张祥自己搞错了,原来没那么复杂吧,“怎么不对?”

    “马言骏技术职务是高级工程师,但他还有个副处长的行政职务,我们海潮县管不了,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必须由海通市委常委会讨论决定。”

    应声挠挠头,很烦恼,这么复杂,这样拖下去黄花菜都凉了。

    “大哥,人家不要职务还不行吗?”应声不解的问张祥。

    “你说不要就不要,讨论干部是有级别有程序的。”张祥说。

    应声在调配股看了那么多人从外地调进来,怎么就那么简单?他在留意他们的调进理由,有夫妻分居的,有投靠父母的……马工的父母在海潮县乡下,儿子回来赡养老人,这理由难道还不充分吗?他决定把张祥约出来好好谈谈。

    几杯老酒下肚,张祥话匣子打开了,“老弟为村里经济发展有一股牛劲儿,我佩服。我年轻的时候,也和你一样。但是,老弟你想一想,言骏可是个高级工程师、副处职干部,把他作为普通干部调到你们乡工业公司一个股级单位,最后还要下沉到村里工作,这样处理合适吗?他本人真心愿意吗?”

    应声也犹豫起来,觉得张祥说得有道理,在现行体制下,虽说是为了村级经济发展,但也不能影响人家的职位,更不能影响待遇啊。当然经济待遇受损了村里可以补偿,但是政治待遇怎么办?

    “如果按赡养父母的理由,我很快就可以办理调进手续。但是,老弟呀,劝你还是征求一下言骏本人的意见,我在办手续时也需要他本人的承诺。否则,我们不是乱弹琴吗?”张祥继续说。

    “我想邀请您去趟天津,既体现海潮县人事局对专家的重视,也正好听听他的意见。”应声说。

    “这倒是可以,陪你跑一趟,我得向局里汇报一下。”张祥说。

    “那就说定了,你请到假了就起程,我心上急啊!”应声急不可耐的说。

    应声和张祥从上海乘火车来到天津,一下火车就往言骏家赶。应声看了一下时间,挺早的,估计马工还在休息,等一会儿再敲门吧。

    “吱嘎”一声,门开了,言骏妻子张凤提着菜篮子准备去买菜,“应声来了,进来坐。言骏刚睡下,纪术也跟着没日没夜的干。我又看到了年轻时的言骏,当年在部里主持重大项目设计时,他就是这样干的。”她给应声和张祥倒了茶水后,就出门买菜去了。

    应声轻轻的的推开书房门,纪术在一张折叠的钢丝床上睡觉,睡得很沉很香,就像欠了很多觉似的。室内除了钢丝床外,其它都是书籍和图纸。

    言骏的房门半掩着,抑扬顿挫的呼噜声频频传出,只见他和衣斜躺在床上,鞋也没有脱。应声轻轻的给他盖上被子,看了他为设计空调图纸疲惫的样子,真让人心疼。张祥看了这位尚未调入,但已经为海潮县的经济发展而熬夜的知识分子,很受感动。他默默的表示,一定不能让这样的老黄牛吃亏,要好好的为在一线的科技干部服务。两人静静的在客厅坐下,不忍惊醒梦中之人。

    “对对,应该这样!”言骏好像在说梦话。过了一会儿,他突然蹦下床,直冲书房,似乎没有看到应声和张祥,大声喊:“纪术,应该是这样才对。”他边喊边看图纸,很兴奋。纪术一骨碌翻下床,只见言骏在改图纸,纪术连忙凑到他身旁。言骏一只手指着图纸,一只手比划着,纪术连连点头。

    应声和张祥屏住气,不敢吭声,唯恐破坏他的灵感。

    “马工,了不起!”纪术翘起大拇指说。

    “小家伙,也会拍马屁了。”言骏开心的批评他说。

    一老一小哈哈大笑,应声听到欢快的笑声说:“马工,辛苦啦!”

    “应声?”言骏很惊讶,他当时从卧室冲向书房时,确实没有注意到客厅有人。

    “书记来了。”纪术打招呼道。

    “我看了你们师徒俩兴奋的样子,不敢打扰。”应声说。

    “马工,应声书记也说你是我师傅吧!”纪术央求的说。

    “好,好,收下你这个徒弟。”

    “师傅在上,请受徒儿一拜!”纪术一边说一边向言骏作揖。应声和张祥在一旁边笑边拍手祝贺。

    正热闹着,张凤手提着菜篮子开门进屋:“什么事这么高兴?”

    “报告夫人,难题突破了,还收了个高徒。”言骏兴奋的说。

    “还真值得祝贺,为了这个难题,言骏啊,连做梦都在思考,多少次梦中醒来去画图。”张凤说。

    “感谢贤内助,不是你的帮助,哪有这么快突破啊!这些日子我和纪术除了画图就是绘图,全依仗的你唻。”言骏感激的对张凤说。

    “师母辛苦了,请受徒儿一拜。”纪术深深的向张凤鞠躬。

    “应声,你还没有介绍一下,同行的这位同志。”言骏说。

    “对对,他叫张祥,是县人事局的干部,专程为马工调动的事来的。”应声说。

    “姓张,和我夫人同姓。”言骏说。

    “哈哈哈,我叫张凤。”言骏妻子自我介绍。

    张祥向言骏详细介绍了海通市引进人才的政策和讨论程序,并告诉他,按普通人员调动的程序调进有可能出现的待遇问题。

    “感谢县人事局和老张,我回海通一方面是为了照顾父母,一方面是为了家乡的空调事业,如果为官位,我就不会离开四机部到天津当教师了。人这一生,还有什么比看着自己的科研成果,由自己设计图纸,站在车间,看着投入生产更高兴的事呢?至于调动的事,怎么方便怎么快就怎么办,我还是那句话,只要有地方发工资就行。”言骏的一席话,让张祥很感动,他紧紧握住言骏的手说:“欢迎马工回家乡创业奉献!”

第一百零五章 老赵传情

    老赵在海通轮船码头候船大厅等待检票,广志带着奶奶和妻儿,到码头送行。与其说是为老赵送行,倒不如说是广志一家人思念在远方的老洪。“一定要告诉我儿子,娘等他回家,等了三十多年,娘会一直等下去。”洪母说着,把一个叠得整整齐齐的包裹交给他。老赵带着老洪家人的嘱托,噙着激动的泪花上了客轮。

    老洪接到老赵到达西宁的电话,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钟了。他从厂部赶了几十里路,翻山越岭来到老赵下榻的二二〇厂老干部管理中心。那种想见老赵的心情犹如想见到自己的母亲一样迫切,他深信老赵一定会带来他母亲和儿子的消息。

    老赵递给了老洪一个包裹。老洪急不可耐又小心翼翼的把它打开,里边是一封信和两双鞋。老洪手捧着她娘为他亲手做的布鞋,把它紧紧的贴在胸口,珍珠大的泪滴从他的脸颊滚落下来。

    上次老赵从二二〇厂带回了老洪的家书,洪母知道了远方儿子的消息,老泪纵横。她打开木箱,如数家珍的一双一双的数着她为儿子一针一线缝制的老布鞋,有的已经发黄,有的已经被虫蛀了。一位母亲对儿子的三十多年的思念,都在这密密的一针一线之间。

    人老了,眼神也不好使,她已经几年不做鞋了。她把贮藏儿子布鞋的木箱移到自己床边,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她借着月亮透过窗户的光亮,深情的抚摸着那只木箱,呼唤着儿子的乳名。

    儿子有了消息,儿子要回来了,成了她日常的自言自语。她想,儿子在为国家做大事,不能再让他穿老布鞋了。于是她到布店买回了布料,戴上老花眼镜,又亲手为儿子做鞋,嘴里念道:“这洋布鞋,儿子穿了一定舒服好看。”

    老洪打开书信,他仔细端详夹在信笺纸里的照片。老母亲精神矍铄,三十多年的时光,已把娘的头发染得霜白;孙子与他四八年离开家乡时的广志一模一样,活泼可爱。他仿佛看到他四八年在家临别前,他娘在灯下为自已打补丁的情景;又仿佛看到她牵着孙子的手在江边期待自己回家的望眼欲穿的样子……

    他的泪水滴落在缺少他的全家福照片上,也湿透了可抵万金的儿子的书信。

    亲爱的爸爸:

    奶奶经常和我讲起您的故事,总是用您的事迹来教育我,您的形象在我心中就是一座丰碑。我虽然记不清您的模样,但是您的教诲经常在我耳边响起,奶奶告诉我,说我经常在梦中喊爸爸。我是伴随着您的故事长大的。清清楚楚记得我去当兵的那天,奶奶从箱子底下拿出了您亲手书写的毛体“为人民服务”书法作品,我一直珍藏带在身边,有困难了、思想有疙瘩了,就打开它,就像您在我身边一样有力量。转业到乡里了,我把它挂在办公桌上方的墙上,当作座右铭。是您和这幅书法,让我不断走向成熟,让我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记得奶奶经常搀着我到龙首岩江岸,她说“你爸爸就从这里回家”。我稍大一点,经常独自一人来到这里,望着滔滔的长江和蜿蜒的江堤,盼望您能迎面而来的奇迹出现。直至赵老带回您的家书,我才知道您在长江头,我和奶奶在长江尾,长江之水一直连接着咱们的心。是奶奶一点一滴日积月累的铸就了我与她和您的深厚感情。当您告诉我您不是我亲生父亲时,我的心快碎了。我从字里行间看到了您心里对亲密战友的真挚情意,我按照您的吩咐和生身父母相认,了却您的心愿。我这才真正从灵魂深处感受到,与生俱来的有血缘的爱和荡然无私的无血缘的爱是同样的伟大。这辈子注定了我与奶奶和您,以及您牵挂的亲密战友的情感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

    您的亲儿子广志

    x年x月x日

    “老赵,你看我失态了,都忘记下山干什么来了。”老洪擦着泪有些不好意思的说。

    “能理解,你该找机会回家见见他们啊!咱们厂的秘密也基本上不是什么秘密了。”老赵说。

    “你说得对,我做梦都想回家。如果咱们厂与家乡办起了联营厂,我回家的机会不就多了吗?”

    “对对,我就说说我们的项目吧。”老赵说。

    老赵带着言骏设计的组合式中央空调机组图纸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来到青海,而二二〇厂对外投资安置科技人员的工作正由老洪负责,于是老赵和老洪很投入的攀谈起来。

    与家乡合作上新项目,老洪是很积极的,不然当时他也不会让老赵在厂里等待上面的文件精神。老赵正是等到了二二〇厂撤厂安置科技人员的政策后,才促使白龙港村激发了开发空调机的勇气,抓住了与二二〇厂合作的机遇。

    老洪十分重视与家乡的合作,召集有关科技人员对白龙港村设计的空调机产品进行研究论证。他们认为,到目前为止,这是与地方合作洽谈中的最好的项目,产品的先进性,已经超过了目前国内进口的同类产品。

    这个意见让老洪兴奋不已,为家乡开发出这样先进的产品而激动,他对家乡的思念进而转化为对家乡的崇敬。他立马把这个项目的情况与厂主要领导进行了沟通。很快,厂里组成了以计财处处长刘智为组长的空调项目洽谈小组。

    二二〇厂与地方合作办厂,目的是安置科技人员。按照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投资规模,厂方需出资四百万元人民币,这对于二二〇厂来说根本不存在问题,毛毛雨而已。按照这个投资规模,根据政策规定应安置对口科技人员一百人。

    刘智是一个既精明又能干的人,他看好这个项目,觉得把一批科技干部安置在生产这样先进产品的厂里工作,是完全放心的。然而,他虽深居山中的国营大厂,但对地方的体制了如指掌,一下子就看出了双方合作的难度。部属国营大厂如何与一个村合作?总不能让这些科技人员在村办企业上班吗?于是他们有针对性的开出了合作的条件:

    一、联营厂应该是由县政府管辖的全民或大集体企业。

    二、县政府要专门下发文件同意联营厂接受二二〇厂一百名科技干部。

    厂部原则同意洽谈小组的意见,如果满足这两个条件,厂方即可向地方投资设厂。明确刘智为项目负责人,全权负责该项目的洽谈和运作,老洪为该项目的分管领导。

    合作办厂进展似乎很顺利,在国营二二〇厂领导看来,厂里开出的条件再优惠不过了。可是在老赵眼里,一个小小的村要满足这两个条件谈何容易!老赵带着两份喜悦八份惆怅的心情回到了村里。

第一百零六章 放弃合作

    老赵从二二〇厂回到白龙港村后,和应声关在屋子里半天没有出门。应石很不放心,想想与老赵见面时,他的脸色并不好看,喊他“赵老”他也只是毫无表情的应付了一下。莫非与二二〇厂合作办厂的事吹了?

    已过晌午,大家都在吃饭,而应声和老赵还呆在房间里。应石从家里盛了些饭菜送到应声办公室。

    “能不能与二二〇厂再谈一次,我们可以在股权比例等利益问题上给予优惠。”应石尚未进门,就听到应声在说话。

    “县属全民大集体的企业性质和县政府同意引进一百名科技人员的批文,这两个条件一个都不能满足,怎么谈?起码也得满足一个,才有再找二二〇厂的理由吧。再说他们与地方合作不是为了利益,而是为了安置人员。”老赵为难的说。

    “先找老洪商量商量,行不行?”应声商量着说。

    “老洪是分管领导,项目洽谈是由刘智负责,他这个人精得很,不好说话。如果安置一百个科技人员的问题不解决,谈合作是不可能的,连老洪也不会答应。”老赵说。

    “我看还是先到乡里找一下广志,如果在一百个人的问题上,能像马工一样安置在乡里,当然人员工资等一切费用由村里支付,那么新建厂子的性质是村办还是全民大集体,就无所谓了,我分析二二〇厂也不会再计较。”老赵接着说。

    应声觉得有道理,关键是要把一百个人安置好,这个问题解决了,合作应该是有希望的。应声匆忙打开门,只见应石端着饭菜站在门口,他焦虑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摸摸咕噜叫的肚子说:“还真饿了,赵老,我二哥送饭来了,先吃饭。”

    应石看着弟弟狼吞虎咽大口大口吃饭的样子,开心的笑了。作为亲哥,他是第一次这样看弟弟吃饭。应石看了他整天为村里的工作不停忙碌的样子,真有些心疼。他觉得应声也该找个女娘了,对,这件事再叫娘和应梅跟他说说。唉,这个弟弟也太倔,应梅都给他介绍了几个女同学,他不是不愿见面就是说没有感觉,也不知道他是怎么会事。

    “乡机关还不到一百人,挂靠的就要一百人,就是乡里同意,估计县里也不会同意。”广志说,“但是,如果不解决,这四百万元就要泡汤,这么一大笔投资,不要说乡里,县里也会动心的,全县什么时候有过这么大的投资项目?你们先回去吧,这件事我专门去县里汇报。”广志对应声和老赵说。

    离开广志,应声又拉着老赵去海潮县城找张祥,看看他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张祥说,这么多人挂在乡机关,意味着超编一百人,编委会不会同意的,谁会承担责任?说到哪里都成笑话儿。

    “你上次说的风机厂,能不能帮帮我们的忙,把一百人挂那里,我们多出些管理费,行不行?还有,给些……”应声央求道。

    “少数人打打招呼可以,老弟呀,一百人你想都别想。我可以爽快的答应你,如果你应声来找我,引进科技干部十人以下,我想办法解决挂靠问题。”张祥认真的说。

    “我们引进一百人是个特例,发展乡村经济总得要引进人才,总不能都像马工调进来一样挂靠吧。我的意思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事局应该考虑一条为乡村企业引进人才的路径。”应声说。

    “应声你说得对,应该考虑,这还真是我应该做的事情,因为我是搞企业干部调配的。在局里我也说过,没有人接茬儿,所以我也就懒得考虑。你提醒了我,我再呼吁呼吁这个问题。”张祥似乎有责任感的说。

    “老张,我说,不光是打通乡村企业引进人才的通道,还要制订鼓励科技人员到乡村企业创业的优惠政策。这才叫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唻。”应声又建议。

    “说得好,你是大学生,又是在基层一线,你帮出出点子,让我们也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张祥谦虚的说。

    “依我看,到乡村企业的科技干部浮动一至三级工资。人事局成立一个人才开发中心,为乡村企业引进人才服务,下面把人员工资汇到开发中心发放。中心管理人员的费用在上交的管理费中列支。先接受我们这个项目中的一百人作为试验,逐步完善管理制度。行不行?这就是人事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具体体现,我看领导会表扬嘉奖你们的。”应声出这个主意,既是为了人事局,更是为本村的项目。

    “一条通道,三级浮动。这才是真正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不是把口号喊在嘴上。我来努力努力。”应声把张祥的心说得热乎起来了。

    他趁热打铁道:“要不要我们基层也出出力,去找找耿县长,他是分管农村经济的领导。”

    “不用老弟烦神,听说你和耿县长不一般。但是,我们局长是老资格,他没有想通,这事就办不了,除非把他撤了。只要局长同意我们的意见,我为你们的事,特事特办,与制订政策同步进行。”张祥非常爽快的说。

    “好呀,人事局如果能这样的话,我们引进一百个科技人员就没有问题了。看来,事在人为。我们就指望老张了,拜托拜托!”老赵似乎看到了与二二〇厂合作的希望,既感慨又感激的说。

    “赵老,你客气了。我马上就汇报,这事只要我们局长重视就好办。”张祥说。

    应声在考虑,要不要去找会民叔叔汇报?他思来想去,暂时还是不找了。张祥这个人他是知道的,只要领导同意他的想法,他会尽快帮助调进一百个人的,还是等他的消息再说。

    张祥还真雷厉风行,他把应声的想法加上自己的思考,形成了简短的文字材料,去找局长汇报。局长笑着对他说,老张汇报工作什么时候带笔带本子的,这次还准备了汇报提纲,看来真是大事。

    张祥还没有汇报完,局长就皱起了眉头。张祥觉得不妙,但是他在局里虽然不是什么官,但也是老资格。局长虽然有些不耐烦,但还是听完了汇报。

    局长说,想法很好,思路很新,基层欢迎,领导也会赞同,但是,局长故意把“但是”说得很重,所谓的人才开发中心发工资,如果基层不给钱而发不出工资,闹起事来谁负责?这不是吃饱了撑的。

    本来这个问题是可以通过加强管理、完善制度来解决的,但是局长不愿干,那也没门儿。

    张祥怕耽误应声的事,从局长办公室出来后就给他打了电话。

    应声接完张祥的电话几乎到了绝望的地步,但他还是冷静了下来。一百个科技干部调进一个村,谈何容易?就是找到县委、县政府,最后工作还是落在人事局,局长拖着顶着不办,基层还能有什么办法?看来单从安置一百人的角度来考虑合作办厂的问题,已经行不通了。那只有把新厂办成县属全民大集企业才行,既然是县管了,还要村干什么?到时候,县、村和二二〇厂合作,中间还夹一个乡政府,麻烦事肯定不会少。体制越复杂,管理难度就越大啊。

    想到这里应声打退堂鼓了,人家二二〇厂提出的两个条件,不是一个村所能办到的。既然办不到,又何必去耗费精力呢?应声想,与二二〇厂合作的最大优势,是资金优势,当然也能为今后发展储备人才。而村里目前最紧要的工作是筹措资金,生产样机,为建厂做准备。没有了二二〇厂的资金投入,就停下脚步?不能!海通盖最高楼南天大饭店能农民集资,我们上新产品为什么不能?

    应声主持召开了村支委扩大会,言骏应邀参加了会议。马工从技术和市场两个方面,肯定了新产品的先进性和市场优势,大家对发展空调产品信心实足。会议决定,通过群众集资入股的办法解决资金问题,生产样机与建设新厂同步进行。

    应声最后说:“我们今天与二二〇厂合作不成,不要气绥,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有具有特大型企业管理经验的赵老,有全国著名的空调专家马工,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把生产样机、建设厂房、开拓市场并举,只要有优质产品和市场订单,我们不要担心扩大生产规模没有资金,只要产品好有市场能挣钱,我相信到时候外资内资都会找上门儿的。”

    老赵和言骏看着这位年纪轻有魄力的村书记,对空调机厂的前景充满了希望,他俩既连连点头又和同志们一道不停的拍手。

第一百零七章 协调会议(1)

    村支委会一结束,应声觉得要把讨论确定的“放弃与二二〇厂合作,由群众集资办厂”的意见赶紧向广志报告,免得他向县里去争取政策碰得一鼻子灰。乡党委秘书告诉他,广志已去县委开会,据说是专题研究空调机项目问题。应声没有办法,总不能冲到县委会议室吧,只有耐心等待。

    县委常委会议室里座无虚席,不是开常委会,而是县委新到任的陈书记在为空调机项目召开专题协调会议。秘书根据陈书记的指示,通知县长、分管县属工业的副县长,以及计委、经委、劳动局、人事局、机械工业局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出席会议。广志也参加了会议,他很纳闷,分管乡镇企业的耿会民副县长和乡镇企业局长怎么没有参加会议?广志有一种难以名状的的预感。

    人事局长真够牛的,新书记开会他竟然不来,让张祥代为出席会议,这不是为难张祥吗?

    陈书记问:“人事局长怎么没有来?”

    秘书战战兢兢的说:“通知叫一把手参加的。”

    “我们局长感冒了,说我对企业熟悉,就叫我代一下。”张祥解释说。

    “你是什么职务?”陈书记问。

    “科员。”张祥答道。

    会议室里发出轻轻的嘻笑声。

    局长病了也得来个副局长吧,再说,再重的感冒不至于会议都不能参加。眼中还有没有县委?有没有领导?“回去!叫你们局长来。”陈书记非常生气的说。

    张祥很难为情,局长也不应该这样做,这么高级别的会议怎么自己不来参加呢?说实在的局长也不是什么好菜,该有人收拾收拾他才行。局长此次又是以为是副书记或副县长召开的协调会,大凡这样的会议他是不会参加的,而是派代表出席,领导也不和他计较,老资格嘛。但是,一把手召集的会议他从来没有缺席过。这次可是把召集人搞错了,书记开会竟然不来,估计他知道了会后悔莫及,可有麻烦了,自作自受!

    想到这里,张祥由难堪气愤转为平静,“陈书记,各位领导,对不起,我走了。”

    陈书记抬起头,看了看似有礼貌的张祥背影,觉得他还不错,“你给我回来!”

    张祥马上停下脚步,转过身,木然的看着陈书记。“既然来了,就参加会议吧。”陈书记对张祥说。

    “谢谢领导!”张祥客气的说着又回到原来的位置坐下,赶紧从包里掏出记录本,右手握着笔,装着准备记录领导指示的样子。

    “你说你对企业熟,我问问你,乡镇企业人才缺乏,科技人才怎样才能引进来呢?”陈书记目光对准张祥问。

    这可怎么办?关于建立人才开发中心,浮动三级工资的想法,和局长汇报不久,他不同意。现在如果把这些内容说了,不就把局长卖了?如果不说,自己又怎么过陈书记这一关?他顾不了局长的意见了,还是硬着头皮,把应声给他出的主意全抖漏了出来。

    陈书记笑了,“老张还挺有见解的,赶紧起草个关于鼓励科技人员到乡村企业创业的若干规定。”

    “尊命。”张祥唯唯诺诺道。

    “言归正传,现在开会。我刚到县里,还在熟悉情况阶段。最近跑了不少单位,但是我发现没有什么投资项目,这可是大问题,没有项目就没有发展。柳桥乡的广志同志向我汇报,他们有个空调机项目,二二〇厂愿意投资四百万元,条件是新建企业性质为全民或大集体,县里发文同意安置一百名科技人员。今天请大家来就是商量这件事。”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开了。

    “四百万元投资,可不是小数,应该满足二二〇厂的条件。”

    “一百名科技人员来企业是要干事的,全民大集体的牌子是空的,四百万元资金才是实实在在的。”

    “陈书记走马上任,就有这么大的项目,这是喜上加喜啊。”

    “我县机械行业规模还比较小,也没有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我们做了些调研,中央空调产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目前主要依赖进口。如果有二二〇厂的资金和人才介入,空调机厂很快就能形成生产能力,成为龙头企业。我们机械局愿意肩负起这个重任。”

    陈书记连连点头,看样子他对机械局长的意见是赞同的,还真能立竿见影的崛起一个县属空调机大厂,他为一上任就有大项目而庆幸。

    广志一听觉得不对劲,机械局想搞这个项目,陈书记的态度似乎是支持的,他这才意识到,为什么与会对象中没有分管乡镇企业的副县长和乡镇企业局长的原因。他实在憋不住了,“这个空调机新产品是白龙港村开发出来的,他们三顾茅庐才把空调专家引进到乡里,两次上山才与二二〇厂达成了联营意向。我们乡的意见,这个项目还得由村里来搞。我向领导汇报,是争取县里对这个项目给予支持的。”

    “广志呀,你觉得白龙港小小的一个村能与二二〇厂合作?人家可是部属大厂,有多大你知道吗?听说厂区面积有我们海潮县这么大。人家要求建全民大集体性质的企业,一个村能办到吗?就是你们柳桥乡也办不到。人家带资金带人才来,如果能与我们海潮县合作就已经烧高香啦。”

    陈书记的一番话,让广志懊悔不已,不该这么冲动直接和陈书记报告。县里要搞这个项目,应声、老赵和言骏一定意见很大。没有帮上忙,反而把煮熟的鸭子弄飞了。不行,必须坚持自己的意见。“各位领导,二二〇厂愿意投资合作是看中了这款产品,而这个产品的开发,白龙港人付出多少辛血可能领导们不太清楚,他们悄悄的潜入海通市的大厂,测绘进口的空调机组,都是夜里偷着干的,不然哪有这款产品?”

    “广志呀,群众的这种精神要肯定,村里的投入要结算,总不能让人家吃了辛苦经济上还吃亏嘛!乡里村里要顾全大局,既然乡村没有能力搞,为什么就不能支持县里搞呢?”陈书记说。

    有不少人附和陈书记的意见。

    “广志书记,我觉得陈书记说得对,一个村连小集体都算不上,怎么能建全民大集体工厂呢?”

    “空调机可是科技产品,不是村里的几个毛头小子偷偷的测绘几张图纸就能搞起来的。”

    “这个产品应该列入县委、县政府的重点发展项目,举全县之力支持空调事业发展,只要大家心齐,两到三年就会建成亿元大厂。”

    大家发言踊跃,对建立全民大集体的空调厂充满信心。陈书记听了同志们的发言,心情很好,觉得大家有工作热情。他看了看县长,是在用目光问:“你有什么意见吗?”他觉得县长似乎没有发言的意思,便在本子上写写画画,准备做会议小结。

    县长突然站起来,“同志们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我也讲讲自己的看法。”

第一百零八章 协调会议(2)

    陈书记本来想作小结讲话的,他的讲话精神猜也猜得出来,由县机械局接过白龙港村的空调机生产技术,与二二〇厂联营合作,筹建一个全民或大集体性质的县属空调机厂。县长突然站起来发言,总得让人家把话讲完吧,于是陈书记表现得很有城府很有耐心的样子听县长发言。

    “人家都说我是大炮,那今天就放一炮。陈书记刚调来县里工作,我们要汇报实情,讲真话说心里话。我们县里工业经济发展速度缓慢,这当然与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但是,白龙港村的环境并不优越,它能发展了机械分厂,成为全县为数不多的工业产值超千万利税超百万的村。甩掉了光棍村的帽子,村容村貌环境优美不说,还引进了全国著名的空调专家,开发了技术先进的空调产品,与二二〇厂开展合作。这说明事在人为。”

    “我们县新产品新项目不多,发展没有后劲,这个问题陈书记在调研中已经发现。这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摘桃子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村办企业办好了,就收为乡办,乡办企业红火了,就上升为全民大集体,归县行业主管局管。谁还有开发创新的积极性?就说机械局,你们十几个厂有几个是自己创办起来的?大多数是乡镇办企业升级的吧。这几年你们开发了几只像样的新产品?现在又想摘桃子,美名其曰:愿意肩负起这个重任。”

    “我也不是想捞好处,大家都认为村里生产空调机有难度,我就主动承担起这个责任了。”机械局长红着脸说。

    “我看,经济要上去,就要弘扬白龙港的这种精神。他们现在有困难,县里要帮助解决,扶持发展,不能搞拿来主义。”

    县长的发言真像一枚炮弹炸开了,炸得大家目瞪口呆。陈书记本来准备好的小结讲话也没法讲了。

    秘书进会议室悄悄的喊张祥接电话。会场鸦雀无声,“陈书记,我请假去接个电话可以吗?”张祥很有礼貌的打招呼。

    陈书记挥挥手,“去吧。”这小子不光是有见解,还挺讲规矩,嗯,是可以用的。

    人的好运往往就在这种不知不觉中走来了。不久,县人事局长被调离,张祥任副局长主持全面工作。陈书记很厉害,这种安排既有利于工作,也是做给领导干部们看的。

    陈书记对与会人员说:“大家休息会儿吧。”这正好调节一下沉寂的气氛,他也好从县长讲话的尴尬中摆脱出来。

    应声和老赵到县人事局找张祥,才知道他在县委开会,分析下来,张祥和广志参加的是同一个会议。他们想把二二〇厂刘智刚刚的电话内容与张祥商量一下。到会议室找他显然是不合适的,于是就给县委办公室打电话,让秘书到会议室叫张祥。

    原来,二二〇厂刘智很得意,在与白龙港村的合作问题上,他的观点得到厂部采纳,他还成为该项目的负责人。可是白龙港村迟迟没有消息反馈,他担心合作会出现问题。

    “洪书记,白龙港村到现在都没有什么消息,项目可能会吹了。”刘智担心的说。

    “再等等吧。你让人家一个村怎么能整出全民大集体的厂来呢?”老洪说。

    “条件已经开出去了,也没法收回啊。”刘智说。

    “只要保证一百名科技人员的国家干部身份和待遇就行。别的按市场运作,不要硬套现行体制了。我把这个想法和厂长沟通一下,如果没有意见,你就主动与老赵联系。”老洪说。

    张祥接完应声的电话寻思着,陈书记是要把项目给机械局,县长认为要保护基层的积极性,二二〇厂又降低了门槛,村里说解决不了人的问题就自己干。面对这样矛盾的情况,如果书记叫自己发言怎么办?人家都是局长、主任,自已小兵一个,随它去吧,估计也不会点自己名的。

    协调会又开始了。陈书记毕竟是大机关下来的,老练得很。“刚刚县长讲得非常好,分析了经济发展缓慢的根源。”他虽然内心不愿意这样说,但是这种表述还是让部门的同志看到了党政一把手是很协调的。他自己明白,把空调项目收到械局的想法,县长很抵触,唉,刚到县里工作,和县长硬上也不好。“大家看看还有什么意见。”

    会场静得恐怕连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到声音,谁那么傻,两个一把手的意见相左,还冒出头来发什么言。陈书记见没人发言,就准备点将。这个将很重要,其发言要为他做会议小结铺垫。他想了片刻,“老张你们人事局讲讲,特别是人怎么办?”

    张祥原本不想发言却偏偏被点了名,不说也不行啊。还是讲讲情况,扯远点吧,悄悄的为应声叫叫累表表功。

    “各位领导,关于白龙港村空调产品的事,我最早接触是他们想调进空调专家马言骏。我说高级工程师调进要县委讨论,后来才知道马工是副处职,我又说要海通市委讨论。”张祥在偷偷观察,书记、县长和在座的都听得非常认真,他这才放心,扯远点没有问题。“可是白龙港村的支部书记步应声说,等的时间太长,人家马工不求职务,只要有单位发工资就行。他要求按普通干部调进,我哪敢?于是就和他去天津见了马工,人家马工还没有调进来,就通宵达旦的设计图纸,他收村里的技术员纪术为徒弟,为他打下手。他媳妇张凤保障后勤。就这样在白龙港村测绘图纸的基础上,把他的最新科研成果应用到新产品中了。”张祥停了会儿,看看陈书记。只见陈书记连连点头,他又接着说:

    “老赵带着图纸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去了二二〇厂,他可是该厂的老领导,离休后回村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搞这个产品,步应声、赵雄、马言骏三驾马车缺一不可。噢,我说得有点多了。”

    “挺好,继续说。”陈书记怂恿着他。

    “刚刚接了白龙港村书记步应声的电话,二二〇厂主动打来电话说,降低门槛,只要一百个人调进来保留国家干部身份就行。村里让我问问县里行不行,如不行,他们已经开支委会商量了,就放弃与二二〇厂的合作,群众集资建厂。我汇报完了。谢谢!”

    “你还没有说你的想法呢。”陈书记说。

    “这个……”张祥为难的说。

    “不要吞吞吐吐,有什么就说呗。”陈书记笑着说。

    “我就瞎说了。县里给村里批个大集体空牌子,一百个人全部调入该企业,这个方法简单方便。如果不行,那就在县人事局成立一个人才开发中心,把一百人挂在中心。”

    张祥发言完,陈书记征求大家意见,可是没有人吭气。谁愿意主动跳出来发言,怎么说?不是否定书记就是否定县长,只有张祥是个愣头青这样做。

    陈书记内心很不情愿,但是为了领导班子的团结,还是做出了尊重县长的姿态征求他的意见。县长觉得炮已经放了,张祥的意见基本上代表了自己的想法,也做出很尊重书记的样子说“书记拍板”。陈书记窃喜,虽然县长放炮直言不讳的否定了自己的意见,让自己一时很难堪,但是聪明的自己,通过休会调整心态,还是得到了“书记拍板”的体面。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7405/ 第一时间欣赏江海潮最新章节! 作者:辉荣珍所写的《江海潮》为转载作品,江海潮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江海潮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江海潮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江海潮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江海潮介绍:
步应声经历很多苦难,与青梅竹马的吴一芳定下终身,但吴家突遭变故,她不得不出嫁做换亲,为哥哥换回媳妇,传承吴家香火。步应声在痛苦的煎熬中考入大学,后与同学张应梅恋爱,而她竟然是比他大一岁的亲姐姐……应声虽然事业有成,但心中对一芳的爱情之火并未泯灭……江海潮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江海潮,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江海潮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