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江海潮TXT下载江海潮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江海潮全文阅读

作者:辉荣珍     江海潮txt下载     江海潮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二十四章 感恩咽泪

    新贤是任新良叔叔的唯一的孩子,她父亲去世后,就和她娘纪英相依为命。

    当年纪英患急性阑尾炎,被应声和一芳及时送往平桥公社医院救治,捡回了一条命。他俩告别新贤和纪英时无论如何不肯留下姓名和住址。不能报答救命之恩,这让纪英一直牵挂而不能释怀。

    纪英手术后的第五天出院,结账时医院退给她五块多钱。她怎么也不肯要,窗口会计感到很奇怪:

    “你们多交的押金为什呢不要?”

    “不是我们自己交的……他们不肯说出自己的姓名。烦你的神退给人家,其它的钱我出院后再还。”纪英说明了情况,想请窗口会计帮忙找到那一对救命的恋人并偿还钱款。

    “那天不是我的班,今天那当班的人不在,等碰到他我帮你问问。”窗口会计说。

    纪英出院后身体稍稍恢复,就和新贤把猪圈里的猪卖了,准备偿还救命恩人垫付的住院费。她带着新贤又来到平桥公社医院,找到了当时的当班会计。他说:

    “当时两个年轻人,应该是一对儿吧。那男青年说,去海通城处理交通事故,被人家黑了,赔得精光,恳求抵押自行车让你住院。我哪敢做主?院长说救命要紧,押就押呗。一对恋人连声道谢,他还主动写了张欠条,第二天下午就把押金交齐赎回了自行车。”

    “你有他的名字和地址吧?”纪英急切的问。

    会计想了想说:“当时他写的借条上有,我没有记住。好像,好像是克信公社的人。”

    纪英母女俩带着失望离开了平桥公社医院,又怀着希望步行三十来里路到江浪县克信公社寻找恩人。克信公社有二十个大队怎么找?新贤虽小但脑子好用,她说:

    “娘,我们公社不是经常广播好人好事和找人找物的通知吗?请克信公社广播站帮帮忙。”

    “对,还是伢儿聪明。”纪英眼睛一亮赞扬道。

    公社通讯员正巧在广播站,听了纪英的请求,马上搭讪向纪英详细了解情况,写成了通讯报道在公社广播站广播,并请知情人提供做好事人的线索。当时,应声、一芳和水波都听到了广播,只是嘿嘿一笑而已。除了他们三个人,又有谁能知道这做了好事不留名的人的线索呢?纪英寻找救命恩人的一线希望,还是断了线,这成了她一生的心病。

    一芳换亲与新良结婚当天,新贤和纪英也在婚礼现场,看着似曾相识的一芳,又惊又喜。纪英盯着一芳看,这不是救命恩人吗?在喜事宴席上遇见恩人,这真是喜上加喜。但是,纪英不敢相信世上有如此的巧事,也许只是相貌相似而已吧。

    当晚因为彩船在运河侧翻,一芳等船上的人全部落水,差点把喜事办成丧事。婚宴开席很晚,到后半夜才散场,纪英母女俩也不便去闹新房而弄个明白。

    夜里,纪英翻来覆去睡不着,脑海中像放电影似的,快速闪过自己被一对恋人相救重生的一幕又一幕。她惊喜的发现,新娘一芳的形象与她脑海中储存的姑娘图像高度吻合,她确信一芳就是救她的其中一个人。

    第二天一早,新贤就陪纪英去看望一芳。

    新良家静悄悄的,人们还在熟睡。只见新良打开门后,在堂屋整理衣物装进旅行包,纪英不解的问:

    “新良,大早上的,你这是做什呢杲昃?”

    “婶婶,您早啊!我朋友帮的忙,叫我外出打工。”新良解释的说。

    “你可不能这样不负责任,新婚才一夜就出去,不像话。”纪英批评道。

    “我和一芳商量好了,朋友那边追得急,这次不去的话,以后就没有机会了。再说,我这么大岁数了,人家能要我干活已经不错了。婶婶,您来得正好,我要急着走,我父和娘还在困觉,您到时候帮我解释一下。”新良说。

    纪英看着提着军用帆布旅行包匆忙离去的新良,心中在打鼓,新娘新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新房的门半掩着,一芳早已起床,独自一人坐在新房床帮上发呆,眼睛红肿,眼眶下分明可见两行宽厚的泪痕。

    “姐姐。”“一芳。”新贤和纪英轻轻的喊着,一芳立马站起来让坐说:“婶婶,这么早啊,快请坐。”

    “新良是怎么会事?”纪英开门见山的问。

    “他原来托朋友帮忙找活干,人家在外地建筑工地为他找了份工作,催得急。”一芳回答说。

    “什呢?刚结婚就冷落新娘!”

    “婶婶,不是这样。昨夜,我和新良说好了,他去打工挣钱,我操持家务,争取早点盖房子,让小叔子能找上女娘。”一芳回答说。

    “噢,是这样,就是苦了你啦。现在的人真难啊!”纪英话题一转说:“一芳,你好好看看我和新贤,见过我们娘儿俩没有?”

    “啊!见过见过。你看我这眼睛多钝!”都是一家人了,瞒也瞒不住,一芳就直说了。

    新贤扑通一声跪在床踏板上,“谢谢救命姐姐,是你和救命哥哥救了我娘的命。”

    “快起来,快起来。”一芳扶起新贤,“这是干什么呢?现在都是一家人了。”

    “姐姐,那个救命哥哥在哪里?我娘经常唠叨你和他,一直找不到你们,没法报答救命之恩。”

    新贤一提起应声,一芳顿时眼泪夺眶而出。“我知道你们俩感情好,在平桥医院做手术醒来后,我就看出来了。婶婶晓得你心疼他,我也为你们心疼。唉,世事艰难啊!”

    纪英知道此时用什么语言劝慰都是苍白无力的,于是她就扯开这个话题,想让一芳分散点注意力:“一芳,你是韩桥人,我和韩桥还有点牵扯唻。”

    “什呢?”一芳有点惊讶。

    “是的,我生第一胎伢儿没有收得住。那时候家家没得杲昃吃,大多数产妇没得奶水,可我多少还有点儿。就想用奶水换点米、粯子什么的,度全家人的命。经人介绍,你们韩桥有个伢儿吃的是我的奶。”

    “是男伢儿还是女伢儿?那个伢儿叫什呢名字?”一芳急切的问。

    “是男伢儿,叫什呢名字我也不懂。那夫妻两个天天走三十多里路抱着伢儿来喂奶。经常听到那女的喊男的正光。”

    一芳顿时眼眶里又噙着泪,婶婶竟然是应声的奶妈呀!她转过头去擦掉泪水,强忍着硬是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因为她不想让婶婶知道,应声除了是她的救命恩人外,还是她哺乳长大的孩子。她担心婶婶知道了这些,会不顾一切的去找应声。一芳不想让应声把换亲、救命、哺乳这些人和事搅和在一起,让应声平添更大痛苦。

    “婶婶还真和韩桥有缘唻。”一芳笑着对纪英说。

    “这孩子也该有你这么大了吧,也不知道他现在怎样?”纪英有些伤感的说。

    从此,一芳和纪英母女俩,相互依靠相互帮衬。为了不使一芳添堵,不去激活她对过去恋人的记忆的痛苦,纪英再也不提及救命的事了,她把感恩的热泪咽到肚子里,把对恩人的亏欠埋在心底。

第一百二十五章 脱贫灵感

    一芳记住娘的临终嘱咐,一定要为娘偿还任家为吴家传承香火的大恩大德。自己虽然不能为任家生儿育女,这个秘密只能深深的埋藏在心底,但是作为大嫂,一定要让三个小叔子娶上媳妇。

    她白天到生产队里劳动晚上绣花,但是尽管没日没夜的干活,收入还是有限,要想新盖三幢瓦房让三个小叔子都娶上女娘谈何容易。

    再说这三个小叔子身强力壮,人也本份厚道,在生产队是干活的好手,所挣的工分也是壮劳力中最多的。但是,这里的分配水平比韩桥低得多,扣除粮草钱外,能拿到手的也没有几个钱。

    一芳有些心急了,就这样辛辛苦苦累死累活,还是不能改变贫穷的窘境,等三个小叔子都到了新良那个年龄,还到哪里去娶女娘?她骤然想起了她和应声从高墩圩桥步行回家的情景:

    应声撞伤彭步德的娘后,他俩带老太看了医生,确认没有问题后把她送回家,没想到自行车被彭步德强行扣留,他俩只能步行回家。途中,一芳踩翻了路边一块石块,摔了一跤右脚崴了。

    她的右腿曾经被撞骨裂过,应声担心影响到旧伤。他一屁股坐到地上,让她拥在自己的怀里,为她搓腿捏脚。接着把她背在背上,继续向前走。一芳要下来自己走,可应声怎么也不肯答应。

    一芳听她娘说过,脚崴了用热水泡或用热布敷效果明显。她实在舍不得心上人这样一直背下去,就和他商量找个人家要点热水泡一泡敷一敷,应声也认为可以。但是,高墩圩桥至九圩港之间,除了远处电厂的灯光闪烁外,三〇四国道两侧一片昏暗,哪里有人家?

    “前方有灯。”一芳惊奇的说道。

    从三〇四国道拐出,有一条下坡的汽车可以行驶的沙石路,路的尽头就是一芳说的亮灯的地方。

    应声背着一芳走过去,大门旁挂着一个大牌子,上面醒目的写着“海通市高墩圩桥堆场”。灯光就是从传达室射出的。

    “咚咚咚……”应声敲传达室的门。

    吱嘎一声门开了,“你们有什呢事?”一位姓李的大爷边问边用水壶向热水瓶里倒开水。

    应声说明来意,麻烦李大爷成全。他放下水壶,拿来脚盆和凳子,然后在脚盆里兑热水,还亲手摸一摸温度说:“伢儿啊,来泡吧。”

    “谢谢大爷。”一芳说着,应声搀扶她坐下泡脚。应声蹬在地上,为一芳洗脚并细心的为她搓捏,可一芳疼得厉害,她担心应声难过而未发出声音,熬得额头上蹦出了汗珠。应声虽然小心翼翼,但是手法不对,一芳岂能不疼?

    李大爷知道她的想法,为了男友而自已忍着痛不发出一丝叫声,难得有这么好的姑娘啊,他为之赞叹。

    李大爷仔细打量一芳受伤的脚,过了一会儿,他拿来一张小矮凳在一芳旁边坐下。

    只见他左手托起一芳的小腿肚子,右手在她受伤的脚上的几个穴位处重重的按了按,然后轻轻的搓捏了一番。一芳感觉疼痛舒缓了许多,脸上露出了微笑。

    李大爷判断她的脚骨没有受伤,便用右手掰了几下脚踝,活动筋络。应声和一芳还没有反映过来,只听到格噔一声,一芳就感觉没有那么疼了。老人家又拿来虎皮膏药给一芳贴上说:“软组织也可能受伤,上点药吧。”

    李大爷妙手回春,一芳都能下地跑了。原来,他是当地的土郎中,专治跌打损伤。搞合作医疗时,因为他家成份不好,没有能当上赤脚医生,不能继续为老百姓治病,成了他的终身遗憾。

    一芳的脚不疼了,应声就有了心情。他对堆场怎样经营赚钱不了解,虽然天色已晚,但是来一趟不容易,他想长长见识,就主动与李大爷聊了起来。

    “大爷,你们堆场是做什呢的?”

    “堆场堆场,就是堆放杲昃的场地。这里主要堆放建筑材料,黄沙、石子、预制品、石材等等,曾经也堆过煤。只要露天能放的杲昃,都可以堆在这里。”大爷讲得头头是道。

    “这些杲昃哪里来的?”应声问。

    “有客户租用场地寄存的,也有堆场自己经营的。”大爷回答道。

    “这么多,怎么运输?”应声又问。

    “你看,这里有运河有公路,可以用船运也可以用车装,但是大多数是走水路。”李大爷指指三〇四国道,又指指运河边的那一片船只说道。

    “堆场有自己的船吗?”

    “没有,也不需要,有专门搞运输的。有公司的也有个人的,反正堆场按距离和吨位付钱。”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应声感叹,靠近运河和公路真好!

    一芳想到这里,似乎来了灵感。对呀对呀,生产队那条闲置的水泥船可以派上大用场啦。

    这条船,就是生产队到外乡铲草积肥,新贤父亲救人遇难的船只。自从出事后,生产队就再也没有人敢用它,说船上会闹鬼,不安全,所以一直搁在河坎。倒是那些天真无邪的小孩,经常在船洞里捉迷藏。

    一芳思忖,如果三个小叔子用这条船,为堆场搞运输肯定来钱。她带了一些土产骑着自行车去了高墩圩桥堆场找李大爷。

    “李大爷,您还记得我吧?”一芳问。

    “你是?”李大爷疑惑的瞅着一芳。

    “两三年前,我脚崴了,是您帮我治好的。”一芳说。

    “想起来了想起来了。”李大爷高兴的说。

    “这是我们农村的土产,孝敬您老人家。”

    “来就来吧,还带这么多杲昃,不能要,不能要。”

    “这蔬菜是自家田里种的,鸡是自家养的,不值钱。再说就凭您为我治好崴脚,您也得收下。更何况我还要向您打听事呢。”

    “那真的有点不好意思啊,你想问什呢事?”

    “现在堆场运输还要船吗?”

    “要,要,生意好着呢,运的船不够,头儿正在发愁呢。那些租用堆场的客户也在向我们打听有没有船只。”

    “一般一条船上用几个人?”

    “看船大小,一般两三个人就够了。”

    “像三个人一条三吨的船,在你们这里运输一个月能挣多少钱?”

    “具体的我也不太懂,船上的人经常和我闲聊,一个人一个月不会少于八十块,多的时候有一百多块。就是时间长,人辛苦点儿。”

    一芳眼睛一亮,乖乖,这么多钱!

    “和堆场哪个人谈呢?”一芳问。

    “和经理谈,签个协议,就安排运输任务。走,我带你去见经理。”

    “经理,这儿有个船主想来做运输。”李大爷说。

    “欢迎啊,我们正需要运输船只,只要服从管理和调配,任务是足的,钱是有得赚的。”经理连续接完几个电话后说。“但是,也是有条件的,船只要有运输许可证。”

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级证明

    大年初一,向各位读者拜年啦!衷心祝愿您和您的家人幸福安康、万事顺遂!言归正传。

    堆场经理所说的运输许可证,对于生产队自用的船只来说肯定是没有的。一芳被“许可证”的事呛住了,不知道说什么好。李大爷看出了一芳的心思,他心里明白,作为社队企业的堆场,在运输的船只中,没有几条船有许可证。李大爷打圆场的说:

    “经理,人家是农用船,没有许可证,你就宽限点儿。”

    “好吧,看在李大爷面子上,就不坚持许可证的事了。但是,必须有小队大队公社的三级证明,这可不能少。”

    “这个一定,您放心。”一芳觉得证明没有问题,便满口答应下来。

    现在一芳最担心的是,公婆是否同意,小叔子们愿不愿意做运输这个营生,对使用叔叔遇难的那条水泥船有没有什么顾忌。她满怀着忐忑回到了家。

    公婆做了一桌子好菜,三个小叔子翘首以盼一芳快点回家。一芳落座后,婆婆就说:

    “新良长期不在家,老任家亏欠一芳了。今天是你的生日,我唻大家为你贺生。”

    “谢谢父谢谢娘,谢谢大家,我都忘记生日了。”一芳不无感激的说。

    “一芳嫁过来,带夜绣花,才使家里有了活钱。你文化最高,家里的大主意要靠你拿。我捉摸着你突然去海通,肯定是为我们家带来什呢好事吧。”一芳公公说。

    “父,娘,还真让父说中了,我为三个小叔子找了个挣钱的活儿。”一芳把做水路运输的事说了出来。

    让她始料不及的是,全家人乐不可支。特别是三个小叔子积极性很高,信心实足。因为他们以前经常乘水泥船到外乡积绿肥,掌舵、撑篙、拉纤都很熟练。再说那闲置的水泥船,外人担心闹鬼不敢用,而她的小叔子们却说,叔叔是英雄,是为了救人而死的,侄子行船他还会保佑我们唻。

    公婆的支持,三个小叔子的信心,比什么都重要。一芳原来担心的一些问题,全部随风而远去了。

    她兴冲冲的去找队长,可队长却说:“你家三个小叔子是一等一的壮劳力,出去搞运输,虽然说给队里交钱,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忙季节,生产队需要身强力壮的人干活,要应付大队公社的各种检查!再说,我不是吓你,那条船上死过两个人,经常闹鬼,你从外乡来不晓得这些事。”

    队长的一席话就像盆冷水,浇得一芳冷透了心。她就去找婶婶商量,纪英说:“这是好事,我支持。队长是个只顾面子不顾里子的人,对上面的人拍马屁,哪里会关心群众的事。这件事你放心,交给我办好了。”

    队长的态度很明确,就是不让三个小叔子搞运输,婶婶有什么办法说服队长呢?一芳半信半疑的陪纪英去了队长家。她百思不得其解,纪英提着那么多纸钱干什么?队长家又没有死人,这是让人很忌讳的事呀。

    纪英来到队长家大门口的庄稼地里,拔掉一些庄稼,就在空地上烧起纸来,边烧边哭。队长和家人都蹦出来了,还来了不少人围观。一芳为痛哭的纪英捶背抹胸。

    队长很窝火,但又不能发出来。他想,当着大门烧纸钱,真倒霉晦气,“大家都散了,散了。”他喊着,就和他女娘把纪英搀回自己的家。

    “纪英,出什呢事了,你要这样对我家?”队长带有责怪的意思而轻轻的问。

    “我是为了你,为了你家。我家死鬼托梦,他被小鬼缠在船上,过不了奈何桥上不了黄泉路。他英勇救人,本应该是烈士,说队长没有上报,让他不得超生。”

    纪英这么一说,队长脸色发紫发青,手也开始哆嗦起来。当年队长担心,如果死者被追认为烈士,生产队就有长期负担家属和子女的责任,于是就故意没有申报。而纪英也不知道有这么会事,不然依她的性格,怎么可能放弃?

    后来,队里出了些钱物把丧事体面的办了,这事就这么过去了。没想到过了这多年,死鬼又找回来了。队长是相信有鬼的,他小时候遇见鬼的事情,在他心头一直有阴影,要不然那条水泥船也不会长期废弃。

    “他……他想怎么样?”队长想起了当年沉船被打捞上来,见到的死者的惨状,心中十分恐惧,嘴唇瑟瑟发抖的说。

    “叫四个侄子住在船上,这群小鬼就不敢胡来,他就找机会超生。”纪英边说边哭,“新良在外打工又回不来,只能让在家的三个侄子上船了。我和新贤自身难保,怎么供得起三个侄子的报酬呢?”

    队长被吓得不轻,马上问一芳说:“你……昨天……找我出证明盖公章是什呢事?”

    一芳已经完全明白纪英的意思,她是想用队长怕鬼的心理来达到目的。一芳卖关子的说:“其实也没什呢,本来想用队里的那条闲置的水泥船,让三个小叔子做运输的,唉,也不能让队长太为难啊。”

    “这件事我同意了,马上给你们出证明。正好也成全了纪英的想法,两全齐美。”队长爽快的答应了,并立即从抽屉里拿出纸头和公章,出具了生产队的证明。

    “这件事你还要和大队书记打打招呼,他不同意还是办不成。我家死鬼再找怎么办?”纪英说。

    队长出了证明就感觉轻松了许多,似乎死鬼已经放过他了,他又有点趾高气扬起来。“大队的事我可以和书记说说,但是不一定帮得上忙。现在变成老任家的事了,你看看他们家什呢时候请大队干部吃顿饭的。”

    队长说得没错,大队干部从来没有端过老任家的碗。不过,不少群众把能请大队干部到家里吃饭喝酒看成是荣耀的事,而干部们把到群众家吃饭认为是给人家面子。每年从正月初二到正月十五,人们争先恐后的请干部吃饭,大队书记专门排了一张到群众家用餐的日程表,被安排上表格的人家都感到特别有面子。自豪的和亲友们说,那天大队干部都来参加,你们可要早点来。当然,除了春节,平时社员家有个什么大事小事,比如嫁娶、贺寿、上梁等等都得请大队干部赏光。

    记得韩桥大队朱学童刚刚自由恢复支部书记职务,就想着老百姓没油水,自掏腰包请代销点的人喝酒,让他们到肉联厂进点便宜的下脚料猪肉卖给群众。在韩桥,哪有群众请干部的事?

    可这是在平桥,入乡只能随俗。

    要大队盖章,不请大队干部搓一顿,怎么好启齿?

    一芳想着,请干部们吃饭老任家从来没有搞过,公婆反对怎么办?再说一桌酒菜花销也不少,还不如给书记悄悄的送点土产。

    于是,她带了不少土产去找书记。书记说,这些东西谁家都有,拿回去吧。对一芳提出的在证明上盖章的事只字不提。

    一芳提着被退回的土产,含着泪从书记家出来,途中遇到放学回家的新贤。她说:

    “书记的儿子和我同学,听他说,经常有人送烟酒鱼肉。要不要我和书记的儿子说说。”

    新贤的话启发了一芳,怎么能送土产呢?人家烟酒鱼肉肯定也不少,得送人家不常见的东西。她去了趟平桥供销社,根据书记的身材买了块布料。

    她带着布料去找大队书记,书记正弯着腰在拌猪食,一芳称呼他书记,可他头也没有抬。

    “书记,这块的卡的布料,给您做条裤子。”一芳轻轻的说。

    书记一听有“布料”,马上直起身,“你这么客气,还买什么布料?”他接过布料看了看,还真不错。“噢,你那个运输的报告带来了吗?大队的章就在我包里呢。”

    “带来了,带来了。”一芳激动的从口袋里掏出生产队已盖章的报告,书记看了看,便签上了“同意生产队意见”的字样,并加盖了公章。

    一芳喜出望外,又急乎乎的去公社。听人说,只要小队大队同意了,到公社盖章很方便。

第一百二十七章 脱贫路上

    一芳终于办完了小队、大队、公社同意使用农船外出营运的三级证明,她乘坐着队里那原来闲置的水泥船,陪着三个小叔子,来到海通市高墩圩桥堆场。在李大爷的鉴证下,三位小叔子与堆场签订了营运协议,开始了水路运输。

    俗话说得好,树挪死人挪活。三个小叔子囿在生产队,除了有力气能干活外,其它看不出他们有什么能力。然而,外出搞运输后,挣钱快不说,对外交往还挺有能耐,他们很快认识了不少人,并建立了联系。除了堆场的任务,其他还掌握了一些客户,活儿做不完,钱挣不完。

    他们把所挣的钱都集中到一芳那里,让嫂子张罗着盖房子。他们还利用运输的便利,为家里组织了不少免费和廉价的建筑材料。也就一年多功夫,他们就分户盖起了同样的瓦房,各自都找到了心仪的女娘。

    对老任家新娶回的三位女娘,一芳可没有让她们闲着,个个都干起了绣花的活儿。

    老任家脱贫了,正在往致富的路上走。可是,一芳瞅着生产队的人们,仍然按照队长的要求,在农田精耕细作挣工分,过着贫困的生活,心里不是滋味。她想为大伙寻找一条脱贫的路,于是就找队长汇报自己的想法。

    队长说:“吴一芳,我知道你文化高,脑子好用。你自己绣花也就算了,念你男人不回家而独守空房,让你消磨消磨夜里的时光;你说要让三个小叔子去运输也依了你。你可不能再给我出难题,如果把其他劳力鼓动起来,到时候农活谁来干?你负得起这个责任吗?”

    “队长,这个不矛盾,田肯定是要种的,要不然吃什么?但是大家都围着一亩三分地转,分配水平怎么能提高?群众一年能吃上几次肉?”一芳据理力争的说。

    “你年纪小不懂,二十多年了,大家就是这么过来的。”队长用长者的口吻说。

    一芳无语,再和队长谈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她又想找大队书记谈谈,左思右想觉得也不妥,他是个雁过拔毛的人,哪可能主动为群众想?唉,这类人只唯上只唯己,想让他们带领群众致富难呐。

    不多想了,没有组织的力量,一芳也只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女人们学习绣花技术,这还是能做到的。但是,大家都绣起来了,销路怎么办?社员们是赚得起赔不起的。想到这里,她犹豫起来,还是去韩桥市场考察并向秀珍请教一下吧。

    秀珍告诉她:“应声在白龙港当书记,带了一批干部来参观,把所有女人都组织起来,让我去培训,现在他们的绣品和我们的一起出口。这个应声真厉害,白龙港是个远近闻名的光棍大队,这顶不光彩的帽子被他摘掉了。”

    应声振作有为,让一芳很心慰。

    她对他的能力和魄力钦佩不已。他应声能带领一个大队的人脱贫致富,我吴一芳连一个生产队的事也办不了吗?在她的心中,又与应声较起劲来。

    通过考察,她得到了一条重要信息,韩桥市场以及外贸公司,对绣品和床上用品的需求量很大,供不应求,这是一个极好的商机,机不可失啊!

    她的三个小叔子自己挣钱了,但是没有忘记嫂子一芳的话:“你们用的是队里的船,自己挣了钱可不能忘记乡亲们,也要为他们挣钱找路子。”他们利用朋友的关系,抽时间走访了不少企业,为生产队的男劳力找到了不少赚钱的活儿。

    这两个方面信息,在一芳脑海中撞出了火花。我们生产队离韩桥、距海通仅有十五公里,又有运河和国道的交通便利,只要肯吃苦,让队里的人富起来真不是难事。

    她就想召集相关的人碰碰头,商量商量队长和大队书记不想考虑的事。说白了,这是一个非组织的秘密活动,所谓非组织,就是不是小队和大队以组织名义召开的会议。所谓秘密,就是他们暂时不想让生产队和大队干部知道,担心会坏了群众脱贫的好事。

    碰头会在新贤家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一芳、纪英和一芳的三个小叔子五个人。

    一芳说:“今天把大家拢到一起,是商量解决我们生产队的贫困问题,照理说这是队长和大队干部考虑的事,实际情况大家都知道,他们还是老思想,不可能挑起带领群众致富的担子。”

    新贤在房间里做作业,听了一芳的话后抢着说:“三中全会都召开了,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行改革开放,一芳姐我支持你,那些干部还是老玩固。”

    “哈哈哈,我闺女都明白的道理,可干部们怎么想不通呢?我受到一芳的启发,也想过群众穷的事,但是我没有挣钱的路子,当时连自己家里也穷得叮当响。本来,新贤初中毕业就不再让她读书了,多亏了一芳的帮助。后来她又带着我绣花,我的家境才好起来的。现在自己的日子好过了,也不能忘记了乡亲们。怎么干?我听一芳的。”纪英说。

    “我们出去做运输,不光挣了钱,还开了眼界,建立了关系,掌握了不少来钱的路数。这些都是嫂子的功劳,我们自己日子确实好过多了,过去和我们一起干农活的乡邻们太苦。我表个态,我们兄弟三个听嫂子的。”老二代表三个兄弟说。

    “你们都给我戴高帽子,表扬我,我倒感到了压力。既然信任我我就胡言乱语了。我们五个人分成三个组:你们兄弟三个一组,老二当组长。你们的任务就是,发挥运河、国道和离海通城近的条件,千方百计的为队里男劳力介绍活儿干,让他们走出去挣钱。我们妯娌四个一组,负责绣品培训、加工和销售。第三个组是婶婶,可能的话新贤也让她参与,她学政治,对上面的政策懂得多,正好也让她锻炼锻炼。婶婶在队里时间长,有威信,负责组织发动群众,把挣钱的活儿,都尽量落实到户到人。”一芳说。

    “现在婶婶大张旗鼓的去宣传,肯定会遭到队长和大队书记的反对,会适得其反。”一芳又担心起来。

    “那怎么办?”大家都盯着一芳。

    “我们韩桥做猫匾那会儿,是学童书记家先带头,他儿子朱众辉一边在公社放电影一边推销猫匾。社员们马上就跟着做。我们生产队队长的女娘心灵手巧,婶婶把她工作做通,让她学绣花,等她挣到了第一笔钱就好办了。书记的两个弟弟,虽然与书记分了家,但是他们的影响力还在。把他的一个弟弟介绍到电厂拉煤灰,苦脏累挣钱多;另一个弟弟种养是把好手,把他带到海通港农贸市场看看,我相信他会成为种植养殖专业户。把领导的家属带头致富的事,悄悄的挨家挨户的一说,群众致富的热情谁也挡不住。”

    这一着还真灵,整个生产队乃至于全大队,群众脱贫致富的热情迸发来了。让人哭笑不得的是,纪英倒成了解决群众和干部之间矛盾的协调人。

    一芳三个小叔子为男劳力介绍了船运、打工和长途贩运等好多活儿,人们欣喜的看到,农村劳动力正在向城市转移。

    一芳可忙乎起来了,全大队的女人都来找她培训绣花技术,她还专门把秀珍请过来做了几次辅导。全大队机绣和手绣的家庭手工业蓬勃发展,产品出口供不应求。一芳自从换亲嫁到新良家这么多年,终于第一次绽放出了灿烂的微笑。

    后来,大队书记被海潮县授予“脱贫致富带头人”称号,他从县里领奖一回到大队,就召开了支委会,他指着铜牌做了深刻的自我批评,对过去的工作进行深刻反思。第二天,一芳家里家外人头攒动,锣鼓喧天,大队书记带领大家把海潮县政府颁发给他的“脱贫致富带头人”的铜牌挂在了一芳家的堂屋。书记诚恳的说:“吴一芳同志才是真正的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第一百二十八章 销售包干(1)

    爱梓和金山做了一桌好菜请他们的五个儿女回家团聚,其目的就是为应声介绍女友,让他与新贤见面。二老从新贤的讲述中得知,应声和一芳的真爱被换亲化成了泡影,双方都非常痛苦,他们这才明白应声不找对象的真正原因。再看看被逼换亲的应兰、应菊也苦着脸,二老心里泛起的酸楚难以言说。

    新贤的出现,让应声得到解脱,从此沙布氏、爱梓和金山再也不提为应声提亲的事了。

    应声把对一芳的爱深埋心底,化作了无穷的工作动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全国各地中央空调厂家如雨后春笋般增加。昆仑山公司的产品,原来那种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格局被打破。有的企业销售机制更灵活,产品价格更低,昆仑山公司面临着残酷的市场竞争。过去生产任务饱满,现在却吃不饱。生产任务严重不足,使公司的利润大幅下滑。企业的效益好坏,直接关乎白龙港村公益事业的投入和群众的入股分红,作为总经理的应声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其实,销售人员的工作是很努力的,他们发扬千山万水、千言万语、千辛万苦的“三千万”精神,舍小家为大家,长年出差在外,而工资收入与同级别的人员相比是一样的。另一方面,他们在外没有自主权,对项目的关键人物,没有有效灵活的公关措施跟上,事事要请示,放不开手脚。有的是因为请示而贻误了时机,有的是因为销售手段不到位而使项目搁置,有的是因为政策没有别的企业优惠,好端端的一个项目,眼睁睁的被人家抢走。

    应声认识到:作为冠以大集体桂冠的昆仑山公司,从原料采购,到生产、销售完全依赖于市场,是切头切尾的乡镇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里,如果继续沿用全民大集体企业计划经济的销售模式,最终必定被市场的巨浪所吞噬。

    想当初,为了找到第一台样机的试用厂家,彭步德等人索要两万元,那时还没有销售模式,更谈不上灵活的机制,只能承担着风险硬上。后来虽然建立了销售管理制度,但是由于产品供不应求,矛盾并未凸显。在今后的销售中,突出问题和矛盾将越来越多,总不能事无巨细的一件一件由领导班子讨论吧。看来,制订灵活的销售政策已势在必行。

    安徽省小岗村的十八户农民敢闯敢试,冒着风险签下生死契约,实行了大包干。全国轰轰烈烈的推广小岗村的经验,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使应声脑洞大开,他利用农村改革的理念,借鉴外地企业销售的一些灵活做法,结合昆仑山公司实际,提出了实行“空调机销售大包干”的改革思路,即包任务、包价格、包回款速度、包销售费用。实行各种费用包括差旅费、补贴费、误餐费、业务费等承包;超额完成任务提成奖励,完不成任务工资打折;费用节约归己,超支自付。

    公司领导班子多少次开会讨论,对改革方案逐条研究斟酌,最后,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两个方面:超额完成任务,提成奖励是否太猛?完不成任务,工资打折是否太狠?一高一低成了销售大包干方案的关键。

    应声认为,这看起来是改革销售制度的事,实际上是思想解放的问题。于是,在全公司开展如何改革销售制度的大讨论,他想通过对销售大包干方案的讨论,对整个公司的员工来一次思想大解放,为下一步深化企业改革打下思想基础。

    有人说,超额完成任务没有奖励,完不成任务不受惩罚,这是地道的鞭打快牛,纵容懒牛。

    有人说,如果超额拿奖、节约归己,而没有相应制约惩罚手段,这种只奖不赔的做法,于情于理于法纪都可能会有问题。如果执纪部门提出质疑甚至追究,我们能讲明白吗?

    也有人说,如果只罚不奖,这种舅舅理更不可取。

    道理越辨越明,公司上下对有奖有罚的销售大包干呼声很高,公司领导经慎重研究向董事会提交了《关于昆仑山公司实行空调机销售大包干的意见(暂行)》,获得通过。

    新的政策,新的面貌。销售合同一份接着一份,生产任务又饱满起来。销售人员是很辛苦,但是业绩突出的人收入也很丰厚,这对公司对个人都有利。更重要的是,在处理与用户的关系问题上,更快捷更灵活。

    “铃铃铃……”销售科的电话铃声骤响,工作人员接完电话,飞奔到总经理办公室报告:

    “步总,好消息,航天城决定用我们的产品了,有些细节问题面谈后,就可以签合同了,可是北方销售组的人一个都不在,怎么办呢?”

    “真是个好消息,哦,他们三个人在一起,今天就回来,这件事我来处理。”应声高兴的说。

    第二天应声早早来到办公室,静等北方销售组前来报告工作。已经十点多钟了,还不见一个人影。应声有些着急了,就派人去他们家里找,家属都说,昨晚没有回来。

    应声正在和老赵、言骏紧急碰头之际,县纪委来了两名工作人员,说要调查了解北方销售组三名党员的违纪问题。

    原来,县纪委接到群众实名举报,称北方销售组的三名党员,从公司套取巨额资金私分。于是,在海通机场,县纪委把他们接走配合调查。

    情急之下,应声给耿会民叔叔打电话求援。而耿会民刚刚当上县长,屁股还没有坐热,觉得找纪委说情不太好,有损形象。但是,考虑到航天城项目对昆仑山公司的影响,非同小可,他摒弃杂念,硬着头皮拨通了纪高官的电话。对方说:

    “耿县长,他们私分公款,数额巨大,都供认不讳,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我建议,你就不要趟这趟混水了吧。”

    耿会民没有帮得上忙,而航天城的项目必须赶紧落实,如果销售人员迟迟不能与对方见面,万一煮熟的鸭子飞了怎么办?

    应声突然想起了张祥,他是陈书记器重的人。机构改革时,劳动局和人事局合并,他当上了劳动人事局长。应声拿着董事会通过的销售大包干意见去找张祥。他认真听取了应声的介绍,认为北方销售组按照公司“销售费用节约归己”的规定,分配了节约的费用,既不违纪也不违法。但他为难的说:

    “老弟,我认为没有问题,但是我只是个小小局长,说话不顶用,再说耿县长说了都不曾有用,更何况我呢,再说这工作与我一点不相干。”

    “当时我们引进马工是你帮的忙,公司挂大集体牌子也是你的主意。现在我们遇到困难了,不管分内分外你可不能袖手旁观。帮我们找陈书记说说,这可是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陈书记会表扬你的。”

    “好个应声,还赖上我了。”张祥边说边笑,心想,也就是因为认识了应声,遇上了空调公司的事,陈书记才发现自己而委以重用的。这件事虽说不是劳动人事部门的事,但是管一管也算我张祥有全局观念,有政治敏感性,有政策水平。“好,我帮你联系陈书记汇报汇报,说不定你的这个大包干,书记会重视呢。”

第一百二十九章 销售包干(2)

    张祥脑子在转动,怎样找陈书记?是直接闯过去,还是通过秘书预约?觉得都不妥当。他沉思片刻,还是直接与陈书记通电话吧。

    “陈书记您好,我是劳动人事局张祥,有件重要的事想当面向您汇报,不知道领导方便不方便。”

    “现在就过来吧!”话筒里传来了陈书记爽快的答应声。

    “陈书记,打扰您啦。”张祥站在陈书记办公桌前礼貌的打招呼。

    “老张来了,请坐。”陈书记说着转向应声,“你是昆仑山公司的小步,你们公司的发展可不是小步啊!请坐请坐。”

    “陈书记好,不好意思,我是不速之客。”应声打招呼。

    “哪里,来得正好。你们有什呢事先谈,完了,和你们探讨一下企业产品促销的问题。”陈书记和颜悦色的说。

    陈书记的热情,让应声和张祥没有了拘束。

    应声呈上《昆仑山公司空调机销售大包干的意见(试行)》,陈书记马上浏览起来,还在“销售大包干”、“包销售费用”、“超额完成任务提成奖励,完不成任务工资打折”、“费用节约归己,超支自付”等内容下画圈。还自言自语的说:“好,好啊!都试行快一年啦。”

    张祥觉得这是表现自己的最佳时机,“陈书记,我想当面向您汇报的就是这件事。昆仑山公司产品销售出现问题,生产任务严重不足,公司出台了销售费用大包干的意见。北方销售组业绩突出,而且节约了不少销售费用,按照节约归己的规定,他们三人从财务科支取了节约的费用均分了。县纪委接到群众举报,正在对他们进行审查。现在航天城决定使用昆仑山公司的产品,急等销售人员赶去面商,很快就可以签合同了,可是他们正在接受调查呀。另外,公司的销售大包干意见是董事会决定的,销售费用节约归己超支自付,这是改革创新,怎么就违纪违法了呢?您要为昆仑山公司作主啊。”张祥的一番话说到应声心坎上了,从张祥的口中说出来,比自己说更有力量。应声心里在感激张祥。

    “哈哈哈,张祥啊,你不仅是个称职的劳动人事局长。对企业的情况如此熟悉,思想还蛮解放的。嗯,好啊!小步还有什么补充的吗?”陈书记高兴的说。

    “就是恳求陈书记救救我们企业,指示纪委快点儿放人,航天城的项目刻不容缓,有什呢问题等签了销售合同再说。”应声补充说。

    “航天城能使用昆仑山的空调机,这是公司的自豪,也是县里的骄傲。小步啊,如果这个项目溜走了,唯你是问!”陈书记说着,拨通了纪检书记的电话,让其马上来他办公室一趟。

    “陈书记,有什呢吩咐?”纪检书记很快过来了,应声和张祥马上起立,以示礼貌和尊重。

    “大家都坐下,请坐。”陈书记说着把昆仑山公司的文件递给纪检书记看,纪检书记大略瞄了一眼题目说:“陈书记,这个文件我们在办案中是作为证据收集的。”

    “按照这个文件,昆仑山公司的三个销售人员该怎么处理?”陈书记问,纪检书记看看应声和张祥,意思是不方便。“没事,你详细说说,他们一起听听。”陈书记又说。

    “陈书记,我们认为,昆仑山公司无权制订处置国有资产的文件。三个违纪党员,用假发票从公司套取巨额销售费用,并全部私分。他们对违纪事实供认不讳,不过他们辨称,这是他们节约的销售费用。陈书记放心,我们将以事实为依据,认真调查取证。”

    事件起因于江浪县空调厂的一位销售员,她也盯上了航天城的项目。就使用了她的一些手段,让一位知情人为她卖力。据了解,她们厂的唯一竞争对手是昆仑山公司,而该公司实际洽谈的是北方销售组的人员。只要他们不出现在航天城,那位知情人就可以向领导谎报昆仑山公司主动放弃,航天城的项目自然花落江浪县空调机厂啦。

    顾自途是她的表姐夫,她想从这里找到突破口。一天,她约顾自途到海通市南天大饭店吃饭。

    这个表妹,都不知表了几表,怎么突然请吃饭?是不是觉得自己有了权,也富裕起来了?唉,不就吃顿饭嘛,还要大老远的去海通城做什么?哦,南天可是海通城最高的楼,听说餐厅和客房很豪华,自己是昆仑山公司的副总,也该见识见识。

    表妹在大堂恭候,富丽堂皇璀璨夺目的巨大吊灯,把她映得光彩耀人。自途还是在她读高中时见过她,可现在却是一位美丽成熟洋气的女性,他打心眼里倾慕。

    表妹领他参观了她所住的客房后,两人共进晚餐。

    推开餐厅既现代又透出古韵的大门,眼前呈现的是一个风格奢华的宽阔空间,房顶上华丽的水晶吊灯,每个角度都折射出似幻如梦的斑斓光彩。华贵的欧式桌椅、精致的小巧吧台,处处散发着贵族气息。每张餐桌上摆放着一个青花瓷瓶,那嫣红的玫瑰柔美的盛开,与周围的幽雅环境搭配得十分和谐。

    表妹劝酒的功夫不差,自途仗着有些酒量而来者不拒,不知不觉喝得酩酊大醉。他一觉醒来,旭日的光芒已射进房间,照得他睁不开惺忪的眼。他慌慌张张的起床,匆匆忙忙的离开了房间,去完成表妹交办的任务。

    自途毕竟是昆仑山公司的副总,虽无具体分工,但是,公司的人都知道,应声是乡宣传委员到村挂职,总经理的宝座迟早是自途的。所以有不少人还是买自途的账。他把北方销售组利用假发票,根据业绩从公司领取销售费用,并三人私分的翔实情况告诉了他的表妹。

    他这个表妹真厉害,一份实名举报信,有鼻子有眼睛的描述了昆仑山公司北方销售组三名党员的严重违纪违法行为,并且附有相关材料复印件。纪委介入调查,为她得到航天城的项目争取了时间。

    陈书记认真听取了纪检书记的案情介绍和观点陈述后,心中在嘀咕“思想解放的任务很重啊”!纪检书记讲得理直气壮,陈书记不屑与他争论,“我看这样,调查取证的事先搁一搁,纪委让这三个同志先回去工作,要他们尽快拿下航天城的项目。明天上午召开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昆仑山公司销售大包干问题。老张、小步都要列席。”

第一百三十章 六能改革(1)

    县委常委会充分肯定了昆仑山公司的改革创新精神,对公司实行销售大包干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在全县企业中推广。

    随着纪委解除对北方销售组人员的违纪调查,公司很快与航天城签订了空调机销售合同。这是一个庞大的订单,对昆仑山公司的生产能力和质量管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这就要求公司的每个部门各个车间通力协作满负荷高速运转,才能保质保量的如期完成合同任务。因此,加班加点成了常态。员工怕苦怕累怕加班,不愿意上夜班,工作效率低,质量无保障等问题渐渐的暴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弊端已经开始威胁到公司的生存发展。

    昆仑山公司挂着大集体的牌子,由于需要安置二二〇厂的科技干部,整个公司完全按照全民大集体企业的机制运行。干部只要占了位置,谁也不能拿他怎么样;工人实行的是国家规定的八级工资制,按照级别拿工资谁也不能少一分钱;转了正的工人就是固定工,好似进了保险箱。

    应声提出了“干部能上能下、工人能进能出、工资能高能低”的改革思路。公司领导班子内部分歧很大,老赵和言骏都是来自于大单位,一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作,习惯的是服从组织、讲求奉献、按级取酬。这“六能”改革思路,完全打破了企业的现行干部制度、用工制度和工资制度。他们感到无章可循,无据可依。

    应声则认为,改革就是创新,就是另辟蹊径。一项改革制度,首先要看大多数职工是否拥护,是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其次要看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再次要看推进是否有力,处事是否公平。有了这三条保障,还担心改革不能成功?

    公司的现状,让领导班子内部的思想逐步向“六能”改革方向统一。这让应声有了找劳动人事局的底气。张祥拗不过应声的软磨硬泡,免强同意睁只眼闭只眼让企业自己试自己闯。可是应声得寸进尺,他觉得改革要成功,必须有尚方宝剑才行。当时的人对红头文件是非常信服的,若有把昆仑山公司作为改革试点的文件,还怕“六能”不能实现?

    “张局长,计划经济下的劳动制度怎么能适应市场经济呢?你看我们公司,接了航天城的订单,可工人不愿加班,更不愿做夜班。你们局在我们这里搞个改革试点有什呢不好?当然不搞试点也行,能否发个文件同意我们先试先行?县委陈书记说你思想蛮解放的,你就再解放一下思想支持我们好不好?”应声诚恳的说。

    作为劳动人事局长的张祥,正在全民大集体企业中对新招工人推行劳动合同制改革。对应声提出的“六能”改革,他很感兴趣,但是又觉得动静太大,弄得不好容易地震,如果改革影响了社会安定这可是得不偿失。

    “这件事情太大了,你容我想想。”一向大大咧咧的张祥也谨慎起来,因为他现在是局长不是以前的工作人员。他既不想像老局长那样因循守旧,也不想盲目冒进。他从心底里佩服应声的聪明,赞同他的“六能”改革思路,如若改革成功,将有力促进全县的劳动制度改革。

    他想在局内先统一思想,就召开了局中层以上干部会议。会上,张祥刚说完开场白,分管局长们就争先恐后的发言。

    “职工的工资是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核定的,怎么可以能高能低呢?高了违反工资政策,低了职工会闹事。当然,可以给企业一些自主权,效益好的单位,我们在审批工资总额时适当增加一点,用于发放职工奖金。”

    “工人进厂,是根据劳动部门审批的用工计划招收的,每个工人都经过劳动部门审批,是正而八经的固定工,怎么能说进就进说出就出呢?如果要改革,按照计划新招工人可以搞劳动合同制嘛。”

    “我虽然是管干部调配的,但是干部能上能下,我们说了不算,这个要问组织部门。”

    三个分管局长发言时,股长们有频频点头的,也有面无表情的,也有若有所思的。但是分管领导都表了态,他们即使想发言也都咽了下去。再说,也不知道一把手心中的真实想法。

    领导班子成员都反对,张祥觉得再讨论下去也没有意义。他就说:“关于企业劳动制度改革问题,今天召开的实际上是个务虚会,改革是大势所趋,至于今后怎么改,我们还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进行。”过去开这样的会,最后他都要一二三讲几点意见,这次让他怎么说说什么,他就这样三言两语结束了会议。当然,他的结束语也给局里的干部发出了较为强烈的信号:要改。

    局里的会议结果令张祥失望,他不由自主的想起了老局长。当时他按照应声的思路去找局长汇报,拟在人事局设立一个事业性质的人才开发中心,打破国家干部身份的科技人员去乡镇企业工作的体制壁垒,人事工资关系在中心,工作在企业。老局长的一句话让他不能忘怀,“到时候企业给不出工资怎么办,科技人员闹起来谁去负责?”这事就这么搁置了。然而在讨论与二二〇厂合作设立空调公司事宜时,又鬼使神差的让他代表局长去开会,他的想法被县委陈书记重视。陈书记的一句话,中心就建立起来了。至今已为乡镇企业引进了三百多名中高级人才,有力的支持了乡镇企业的发展。

    然而,老局长说的企业“给不出工资”的问题频繁出现,有些企业效益不好,职工工资发不出,自然也就给不了科技人员的工资了。这也正是张祥面临的一个难题,几百名科技人员闹起来,可不是小事。他又从心底赞叹老局长有先见之明。但是,让他心中踏实的是,中心是在县委高度重视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就是出现点问题,也有县委以及陈书记做后盾。

    这倒让他悟出个道理,改革必须有权力推动。没有上面的明确意见,局里的人很难接受应声的改革思路。他想起了耿会民,劳动人事局是一把手县长分管的呀。不过,应声和耿县长的关系非同一般,为什么应声自己不找呢?是因为上次销售大包干的事耿县长没有帮得上忙?

    其实张祥并不知道应声的性格,他是不喜欢走上层路线的,销售大包干的事,是因为纪委审查公司销售人员而影响了航天城的项目,情急之下他才找耿会民的。

    张祥想,不管什么原因,应声不去找,自己找。作为劳动人事局长,找分管领导是情合理分的。

    “耿县长,有件事向您报告。”

    “张局长,”会民客气的称下属的官位,作为一把手这样做这是比较少见的,也许是因为会民当县长时间不长,也许是因为知道张祥是陈书记的人?“请坐请坐,有什呢事,请讲。”

    张祥把昆仑山公司“六能”改革方案娓娓道来,会民听得非常认真仔细,但张祥从会民的脸上看不出一丝表情,根本无法判断他对这件事的看法。张祥就憋着没有表达自己的观点,试探着说:“应声找了我,想让劳动人事局把昆仑山公司作为劳动制度改革的试点单位,您既是一把手又是分管领导,我吃不准就来向您汇报请示了。”

    “你还没有吃准,就向我汇报,让我怎么表态呢?”耿会民感到应声的思路很好,力度很大,一千多人的企业,他担心应声驾驭不住而摔跤,所以不想向张祥亮明自己的观点。

    张祥从会民的话中已听出了弦外之音,他马上顺着会民的话做检讨:“是的是的,我们还不曾有主见就匆匆忙忙的来汇报,确实不妥。”

    “唉,没事儿,你们再考虑考虑。”会民也不让张祥那么难堪。

    会民这是支持还是不支持?最起码耿县长心中对这项改革不那么着急这是肯定的,不然他也不会让“再考虑考虑”。但是如果劳动人事局拿出了周密的改革方案向他汇报,又会是什么结果呢?张祥是丈二尺和尚摸不着头脑。他觉得耿县长和陈书记的办事风格完全不一样,避开陈书记提拔他不说,他更喜欢陈书记的风格。

    他又想着给陈书记打电话,陈书记肯定会有明确态度的。如果支持最好,倘若不支持,他只有千方百计劝说应声不要引爆这颗雷了。

    可不巧的是陈书记已经起程到中央党校学习三个月。这对于应声来说是个损失,没有能争取到陈书记的支持,但对张祥来说,未必不是件好事。领导最忌讳的是下属多头汇报,挑有利的去执行。如果真得到陈书记的支持,昆仑山公司势必会作为劳动制度改革试点,而耿会民却是叫“再考虑考虑”,明摆着两个一把手意见相左,万幸的是没有与陈书记通上电话,张祥为此捏了一把汗。

第一百三十一章 六能改革(2)

    张祥为了支持应声实施“六能”改革,努力争取局内干部的理解和县委县政府领导的支持,虽然收效甚微,但是应声还是由衷的感谢他。

    应声没有因未得到领导的支持而停步,而是从企业内部入手,提高职工对改革的认识。从总经理室到车间班组,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六能”改革大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苦干实干者支持改革,得过且过者等待改革,吃惯大锅饭者担心改革。“六能”改革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议论的主要话题。

    讨论越来越深入,从改革的意义开始,已进入了讨论改革的措施,制订考核细则阶段。经过几上几下很多回合的修改,人们对改革的内容已了然于心,大大增强了紧迫感和危机感。改革尚未推行,职工面貌就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作热情高涨起来。

    这是改革内容深入人心的结果,过了这个新鲜劲儿,如果没有改革动静,这股热情就会消失。气可鼓而不可泄,必须趁热打铁企业才有希望。

    在即将吹响改革冲锋号之际,应声还想最后一次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因为“六能”改革涉及到劳动人事制度的多项政策规定,哪怕是经办人员的一个卡壳儿,都会造成企业改革的夭折。

    他约张祥小酌,一方面对他前面所做的工作表示感谢,另一方面想邀请他出席昆仑山公司改革动员大会。

    “应声,这件事你太为难我了,我出席你们的改革会议,明摆着昆仑山公司就成了劳动制度改革试点单位了,我不知道耿县长会怎么想?”

    “事实上离不开你们,比如工资总额问题,企业通过改革提高了效益,就得多发工资和奖金,与你们按照级别工资核定的数额肯定有差距,没有你们的审批,我们怎么从银行取钱呢?如果这样,怎么体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工资能高能低又怎么实现呢?”应声实话实说。

    “这些我都知道,只有走一步看一步嘛。”张祥说。

    “能否让你们相关股长参加我们的会议呢?”

    “我也在想这件事,就让工资股长和职工调配股长参加吧。他们虽然官不大但管事,以后一些具体问题就好商量了。”张祥很爽快的说。

    “谢谢张哥成全。”应声发自内心感谢的说。

    “这也不是你个人的事,‘六能’改革势在必行,无非是谁先来闯关,我期待着你为我们县探索出一条企业劳动制度改革的新路来。”张祥说得正起劲,而店老板来发烟倒茶。

    “老板,帮我红烧一条鳜鱼,切二斤牛肉打包。”张祥话题突然一转。

    “好唻,老门儿经。”店老板答应道。

    “老板,账记在这张桌上。”应声脑子中一闪,和他第一次吃饭,也是打包的这两个菜。虽然付账是小事,但这也体现了应声的恣态,他很快就接着老板的话说。

    “哦,哦……”店老板似应非应。

    “我知道我们不开口子,你的什么五能六能是改不了的。不过话说回来,我们坐在机关,按照计划经济的手段,还管着已经在市场经济里竞争企业的工资总额和用工计划,显然是要改革的。你们先改推动我们上面再改。”张祥这番话让应声刮目相看,也更增添了“六能”改革成功的信心。

    “张局长,包打好了。”店老板说。

    张祥举起杯起立,“祝你改革成功!”

    “噗”的一声碰杯,都一饮而尽,两人都期待着改革成功。

    应声马上冲到巴台结账,服务员告诉他:“张局长已经预付了钱,并吩咐不得让别人结账。你不要为难我,不然老板要炒我鱿鱼的。”

    “张局长你这是让我难堪。”应声不无愧意的说。

    “第一次相识也是在这里,是你请我喝的酒,你现在回去搞改革,我请你喝酒壮壮胆还不行吗?”张祥风趣的说。

    他和应声第一次喝酒打包带菜,是应声买的单,可他还记忆犹新,也许就是因为应声的豪爽厚道,他俩才像兄弟一样交往的。张祥是个孝子,他父亲喜欢牛肉下酒,母亲爱吃红烧鳜鱼,他经常买这两个菜孝敬二老。有时餐桌上有这两个剩菜他就打包,有人以为他爱占便宜,他笑笑说“揩点公家的油”。

    昆仑山公司召开了“六能”改革动员大会,广志和劳动人事局的两位股长都出席了会议,从此公司里谈论的是改革,议论的是生产。

    有人说,干部不带头,改革没奔头。因此,“干部能上能下”成了“六能”改革的头碗菜。动员会才开几天,一个技术事故在公司引起轩然大波,职工把焦点集中到了总经理室。

    生产科给车间下达了生产风机盘管的任务,限时限刻完成,改革的动力使工人们增添了工作劲头儿,按照设计图纸,保质保量如期完成了任务。可是,用户却说产品不符合要求,认为是图纸设计出了错。

    技术员按照用户要求,每个风机盘管都设计为单独走回路。而技术科牛科长看到图纸后,骂设计人员是猪脑子,何需这么复杂,走一个回路就够了。设计人员强调是用户的要求,而牛科长却说,用户懂个屁?最后只能按照牛科长的要求更改了设计图纸。

    公司和用户产生了矛盾,要求公司重新生产并赔偿违约超时的损失。用户说,一开始就要求按照房间配置回路,这在合同中是写明的。现在的产品就一个回路,势必会出现开关打开了,所有房间都跟着吹风的问题。

    公司确实理亏,只好返工重新设置风机盘管的回路。

    这位牛科长是二二〇厂技术处享受副处级待遇的技术员,平日工作吊儿郎当,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对总工程师言骏安排的工作,想干就干不想干就不干,技术科长的活儿多数由言骏顶着。牛科长除了对老赵还比较尊重外,其他人他根本不放在眼里。公司召开了“六能”改革动员大会,他说他来昆仑山公司当这个股级技术科长,已经是“干部能上能下”了,还能拿自己怎么样?

    由于牛科长的固执和自负,指示手下把图纸改错了,给公司造成了经济损失,在用户中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他还认为自己没有错是用户矫情。在这“六能”改革的关键时刻,全公司一千多号人都看着应声怎么处理。如果这个问题不处理好,改革是很难向前推进的。

    言骏极力主张免掉老牛的职务,提拔纪术担任技术科长,老赵也同意这一意见。应声考虑得比较多,一方面要推进改革,一方面要照顾到与二二〇厂的关系,尤其是让自己的姐夫在这个时候接替牛科长的职务有些不合时宜。

    应声与远在两千里之外的刘智董事长通电话。刘董事长表明了二二〇厂为稳定安置在各地的科技干部情绪,希望地方在企业改革中对这一批人员保持原职务不变的想法,并对应声宽宏大量和顾全大局表示感谢。

    应声礼贤下士,在老赵的陪同下来到专家公寓的牛科长家。

    互相寒暄后,应声委婉的直奔主题:“关于风机盘管回路风波,虽然已过去几天时间,但在科室和职工中还有一定影响,目前又正值改革的关键时刻,”牛科长插话:“有什呢直说,不要拐弯抹角!”应声接着说:“好,爽快,您支持一下企业的改革,在公司中层干部会上做个自我批评,这事就算过去了。”

    “笑话,我为什么要做自我批评,那图纸有啥错?你步总牛什么呢?不是我们厂的资金和人才,你能当上这个总经理吗?”牛科长很不客气的说。

    “不要把话题扯远了,你没有考虑用户的意见这不是错吗?”老赵严肃的说。

    “赵老,你批评我也就认了,你看步总还要我在中层干部会上做检讨,出我的洋相,这办不到!”

    “牛科长,做错了就认个错,你不在会上做个自我批评,这事我也没法交待啊!”应声和颜悦色的说。

    应声话音刚落,牛科长迅速站起来,拿起茶杯将茶水泼向了应声:“你怎么交待管我屁事,让我在会上做自我批评办不到!”

    “不像话,咱们走!”老赵拉着应声的胳膊离开了牛科长的家。

第一百三十二章 应石挨打

    老赵一回到公司,就提笔给国营二二〇厂的副书记洪远为和计财处长兼昆仑山公司董事长刘智写了一封信:“……公司生产任务饱满经济效益好,这对合作双方都有利。而改革大锅饭铁饭碗的体制势在必行。二二〇厂安置到地方的科技干部,照顾他们的情绪是应该的,但是也必须教育他们尊重和支持地方干部的工作。地方的改革和发展如火如荼,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更不能抱住计划经济的稻草不撒手。要让他们汇入改革的洪流,而不能变为地方改革的绊脚石。就说牛闯吧,年龄不大可脾气不小,自己做错了事还不认账,一千多名职工都看着如何对他处理呢,真丢二二〇厂的面子……”老赵写完信就直接传真发出了。

    老洪看完信后把它递给刘智说:“只有企业好,大家才会好。这件事你得认真管一管。”

    “明白,领导放心,我会妥善处理好的。”刘智胸有成竹的说。

    不久,根据董事长刘智的建议,牛闯被免去了技术科长职务,由纪术接任。这个被职工称之为“邪头”的牛闯,还是二二〇厂安置到地方的科技人员,公司直接拿他开刀,在“六能”改革问题上,是动了真格不含糊的。

    干部完不成任务或出现工作失误降级,并实行末位淘汰和首位晋级制;取消固定工,全员实行劳动合同制;原来的八级工资级别作为档案工资,全面推行计件计时和岗位工资加浮动制。干部能上能下,工人能进能出,工资能高能低,这优胜劣汰奖优罚劣的“六能”改革措施在昆仑山公司全面推行,大锅饭铁饭碗被全部打破,职工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企业面貌焕然一新。县委陈书记指示县委办、县政府办组成调研小组,对公司的“六能”改革经验进行认真总结,以期全面推广。

    全公司生产热火朝天,各车间满负荷运行。一车间主任应石又接到新的生产任务,他急匆匆的来到车间,马上与车间统计员进行了图纸交接,并嘱咐其认真登记、保管和借阅。紧接着应石在车间召开了职工会议,动员大家发扬改革创新和务实拼搏精神,抢时间争速度重质量保安全,务必如期完成公司下达的生产任务。

    在应石的带领下,一车间提前交货验收。工人们虽然辛苦,但是一个个都笑嘻嘻的等着拿奖金呢。

    质检人员手中拿着图纸,看着即将出厂的产品目瞪口呆,怎么一车间没有按照技术文件制造?这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问题啊。验收人员一个个瞪大眼睛,反反复复将图纸的内容与产品进行对照,确认不符合用户的技术要求,没有严格按照图纸设计生产制造,这是一起非常严重的责任事故。

    怎么会捅这么大的漏子?不能如期交付用户使用不说,经济损失太大了。应声、老赵和言骏迅速赶到车间,看着不合格的产品痛心不已。应石和工人们一个个像傻了一样,急得说不出话来。如此庞大的机组,没有图纸谁有本事生产?明明是按照图纸制造的,怎么会与图纸设计不一样呢?

    牛闯知道一车间出了重大责任事故,幸灾乐祸,洋洋得意,老天有眼啊,总经理的哥哥出了问题,有好戏看了,也算为自己向应声报了一剑之仇。他想,也要给二二〇厂施点压,为安置到昆仑山公司的科技干部说说话。他给远在二二〇厂的刘智董事长打电话:步应声的哥哥应石,不按设计图纸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应声对我们二二〇厂的干部搞能上能下,对自己的哥哥怎么处理?请董事长管一管。不然我们全部离开昆仑山公司回二二〇厂上班。

    纪术对牛闯火上加油的做法十分反感,他说:“有想法可以找总经理谈,怎么一下子就汇报到董事长那里呢?”

    “你和应声、应石是一家的,快成家族企业了,我就要管管你们这个家族。不要以为你当了科长就了不起,也来对我说三道四。”牛闯说得激动得拍起了桌子。

    纪术隐忍着不与牛闯理论,但心中产生了很大的疙瘩,他对应石是了解的,绝对不会离开图纸自作主张,那么既然是按图纸生产的,怎么会出现产品与图纸不吻合的怪事呢?他突然大脑中一闪念,会不会把图纸拿错了呢?他开始清理图纸,并对新项目的图纸设计制作过程进行回忆和梳理。

    面对哥哥应石的责任事故,应声不仅为公司的重大经济损失痛心,亦为应石的重大失误而困惑。应石的车间生产出厂了那么多产品,质量都是过硬的,此次怎么就犯了不按图纸生产的低级错误呢?他实在想不明白,找不到答案。但是,他不能有丝毫的犹豫,必须向全体员工做出交待。于是他立即主持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对一车间的责任事故作出了处理。

    牛闯气鼓鼓的冲到总经理室找应声:

    “步总,你哥哥应石犯了事,该不该免职?不能搞内外有别。”

    应声笑笑说:“牛工,您提醒得对,不管什呢人,在企业纪律规章面前应该人人平等。”

    人们把公告栏围得水泄不通,个个盯着刚刚贴出的公告:撤销布应石车间主任职务,等待后续处理。一车间职工取消当月奖金,只发基本工资。大家既为一车间不按图纸生产而惋惜,又为公司迅速作出处理决定而称道。尤其是应石是总经理的亲哥哥,应声割舍兄弟情义,秉公执纪,员工们服气。

    一车间的职工看着不合格的产品,心情十分沉痛,对公司的处理决定又能说什么呢?苦水只能往肚子里咽。他们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儿,明明是按图纸生产的,怎么会走样呢?顿时他们似乎大彻大悟,难道问题出在统计员身上?是统计员提供了假图纸,才造成这样的恶果?他们也弄不明白统计员为什么要这样做,不管三七二十一,一窝蜂把统计员团团围住要他说清楚。统计员很委屈,他从应石手中接过图纸后,都是按规定保管领用的,就这么一套图纸,哪来的什么假图纸?职工们见统计员支支吾吾,个个火冒三丈,对他雨点般的拳打脚踢。

    “救命!冤枉!救命!”统计员声嘶力竭的狂叫。

    “住手!图纸是我交给他的,有什呢冲我来!”应石大吼。

    “原来是你搞的鬼,害得大家都拿不到奖金。”辣子头上个月被应石扣了钱,怨气未消,这个月又拿不到奖金,怒火中烧。他一边鼓动工人,一边操起一根铁棍朝应石横扫过去。

    车间里顿时安静下来,看着应石倒在血泊之中,有人嚎叫起来:“辣子头,你这个婊子儿,谁让你打主任的,赶快报警!”

    “辣子头杀人啦!”

    “报警报警,把辣子头抓起来!”

    车间里乱成一团,工人们嚷了起来。应石用手臂艰难的撑在地上,慢慢的坐起来,发出微弱的声音:“不要报警,不要怪辣子头……”

    救护车很快进入厂区,应石被送到海通市人民医院救治。

第一百三十三章 觅图索骥

    经医生检查,应石小腿胫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伴血管断裂。应声抓住哥哥的手,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不知道哥哥能否保住这条腿。

    “应声别难过,会好起来的,我有信心。”应石安慰道。

    “二哥,让你受委屈了,我分析发生的这一切,是冲着改革来的,是冲着我来的。”

    “应声,哥哥我文化水平低,不能为你分忧。如果我撤职受伤是为改革付出的代价的话,我愿意!”

    “应石,按照你的愿望对辣子头砸伤你的事没有报案,但是你们车间不按现行图纸生产的事件,我们认为另有隐情,已经向公安局报了案,会水落石出的。”老赵说。

    “应石,你安心治疗。我压根就不相信你们不按图纸生产,但究竟是按什么图纸生产的呢?我是副总兼总工程师,有责任把这件事搞清楚,请信任我。”言骏说。

    言骏和纪术没日没夜的在公司查阅图纸,他俩坚信,一车间生产的不合格产品,是按照另外的错领的图纸生产出来的,而这错领的图纸去哪儿了呢?他们想在存档的图纸中,找到这套错领的备份图纸。

    “找什么找,就是因为应石是应声的哥哥,就变着法儿为他平反?明摆着没有按图纸生产嘛。”牛闯在一旁很不服气的说。

    “牛工,你这说的什呢话?一车间生产的不合格产品,是不符合现行图纸的要求,而经过试验,产品质量没有问题。你是搞技术的,这么复杂的东西,没有图纸凭主观臆断,能生产出运转正常的产品来嘛?肯定是图纸领错了。”言骏反驳道。

    “你们折腾了几天,找到所谓的领错了的图纸吗?”牛闯讽刺的说。

    “挖地三尺也要把它找出来!”言骏坚决的说。

    “你们做梦吧,还找什么图纸,糊弄老百姓唻!”牛闯很不客气的说。

    言骏知道牛闯被免了职,心情不好,也就懒得和他争辨。

    自建立昆仑山公司以来的图纸都找遍了,并没有找到与不合格产品相一致的图纸。言骏和纪术困惑不已,这不得不让他们猜疑有人制作了假图纸偷梁换柱的掉了包。果真是这样,那就严重了,正应验了应声的分析。

    昆仑山公司报了案,而派出所认为,这是公司内部职工不按图纸生产的责任事故,如无主观故意,不属犯罪,他们不想收理此案。公司反复强调另有“隐情”,派出所才免强接案。此后,民警对是否有“隐情”进行了认真的侦查,把在车间档案柜上提取的指纹与车间的人员进行了比对,发现指纹是应石、统计员和辣子头留下的。除保管图纸的统计员外,应石和辣子头按理说不应该接触档案柜。

    这就是所谓的“隐情”?统计员说,车间生产任务紧张时,只要需要图纸谁都可以看,平时图纸拿来拿去,比较随意。有时他外出办事,钥匙就交给应石。所以,应石有指纹留在柜子上也属正常。

    民警到医院找到应石,应石说:“有一些时间,统计员把钥匙放在我这里,我也经常从柜子里拿图纸。我有事时,也把钥匙交给其他人。有一次是交给辣子头的,他有没有到柜子里取图纸就不知道了。”应石的话,让派出所把矛头集中到辣子头身上。

    辣子头虽然浑,村里人不把他当人看,但是他从来没有被传唤过,这次他还是第一次进派出所。

    庄严悬挂着的警徽,令他寒毛立正。一踏进大门,就看到一间大房子,用很粗的钢筋隔着从地面至房顶的铁栅栏,墙面上写着“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蓝色大字。三面墙壁下方安装着固定的飞来椅,椅子上挤满了人。坐不下的人,有的蹲着,有的坐在地上,还有的斜躺着。看到这里,他的腿发软了。

    辣子头砸伤了应石既非常害怕又有些內疚。应声来白龙港后,把自己当人看,为了让他脱贫,自掏腰包为他家买小猪小鸡,优先安排他进厂当工人……应石虽然对他要求严格甚至苛刻,积怨较深,但他从血泊中痛苦的爬起来不让工人们报警。一想起这些情景,又让他感到无地自容。要不是应石,他也应该蹲在这个号子里吧。

    “辣子头,快过来,看什么看!”

    民警大喊,“你脸色这么不好,慌慌张张的,是不是怕了?”

    “我……我打了应石,犯了法。”辣子头既语无伦次又很紧张的说。

    “应石不让报案,救了你。今天找你是为图纸的事儿。”警察直截了当的说。

    辣子头一听是图纸的事,非常恐惧,“我……我不知道有什呢图纸。”

    “你们车间档案柜钥匙你拿过吗?”

    辣子头被吓得半死,尿顺着裤管流进了布鞋,“拿,拿过。”

    “你老老实实说说经过。”

    “好……好的,应石有次外出,把档案柜钥匙放在我这里,生产需要时叫我拿图纸。”

    “你开柜取过图纸吗?”

    “他们要图纸用,我开过拿……拿过图纸。”辣子头非常紧张的说。

    警察想,这就对了,柜子上有辣子头的指纹再正常不过了。而对他的反常警察没有往深处想,只以为他是为打伤应石而害怕。

    辣子头从派出所出来像丢了魂似的,他不敢面对工友,不敢面对应石,更不敢面对应声。于是,他请了病假多日不去公司,人们根本不会去想,这个没有什么文化的辣子头与图纸有什么联系。

    经侦查,没有发现什么“隐情”,也没有发现故意不按图纸生产的行为。派出所的结论让公司领导和一车间的职工很扫兴,唉,明明知道有“隐情”,就是没法查出来。

    白龙港村的群众、公司职工的家属,甚至其他地方的人都知道昆仑山公司一车间发生了不按图纸生产的稀奇事故。

    社会上流传着各种版本的鬼话。有的说,应石遇见了鬼,鬼使神差的让他指挥不按图纸生产。有的传得更神了,说应声在韩桥长大,他小时候经常去的乱坟场,农业学大寨时被平整为良田。阴府在这里盖起了贫困户公寓,这些乱坟场的穷鬼都将迁回原处居住。阴府为了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准备在公寓内安装中央空调。这台未按现行图纸生产的空调机,实际是按阴府的要求制造的,生产完毕阴府就将图纸收回存档了。

    白龙港村的保洁员自然也听到这些传闻,一天他在昆仑山公司专家公寓楼下垃圾箱里清理垃圾,发现垃圾里有未燃尽的图纸。难道社会上的那些传闻是真的?难道这些图纸是烧给阴间的?最近应声被折腾得焦头烂额,他就想帮帮应声,也许这些纸片能帮上点忙,于是他将图纸碎片一张一张的捡起来,小心翼翼的装入塑料袋里。

    “天那,还真是另外有一套图纸!”应声见到图纸碎片激动得喊出了声。

    经专家认定,这些图纸碎片就是一车间生产的不合格产品图纸的一部分。派出所从图纸碎片上提取的指纹显示,上面除了有应石、统计员和辣子头等众多人的指纹外,竟然还有技术科原科长牛闯的指纹。“隐情”出现了,公安局迅速锁定了牛闯和接触过档案柜钥匙的辣子头、统计员和应石。

第一百三十四章 图纸掉包

    公安局迅速对辣子头、老牛、统计员和应石进行传唤。

    辣子头既害怕又感到对不起应声和应石,在警察的威严面前如实交待了犯罪事实。

    牛闯被免去技术科长职务,岗位变了工资自然低了不少。他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迁怒于应声。他想出出恶气可又没有机会,心中不服,总是寻思着伺机报复应声。他捉摸着,即便不能直接拿应声怎么样,在他哥哥应石身上搞点名堂还是有办法的。

    一天纪术正在专心致志的审查中央空调机设计图纸,牛闯闲来无事凑上去说:

    “小董科长,新官上任三把火。”

    “牛工,别拿我开玩笑,这是赶鸭子上架,您多给我指点指点。”纪术谦虚的说。

    “你是科长,哪敢指点!不过科长有什么问题尽管吩咐。”牛闯是个“邪头”,心中窝火直想发。但是,他一见图纸眼睛一亮,仿佛觉得有什么好事即将来临,和纪术谈话也显得比平时随和了许多。

    纪术感到老牛的态度和气,而不像过去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也就客气的说:

    “牛工,这些图纸您帮把把关,生产科等待图纸安排生产呢。”纪术说。

    “好的,我现在无官一身轻,闲着也是闲着,我帮你看看。”牛闯说着很认真的阅读图纸,还非常中肯的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有的问题是纪术没有考虑到的,这让他很感激牛闯,两人的距离似乎拉近了一点。

    牛闯平常不到下班时间早早就走了,可这天很奇怪,他走得特别晚,似乎在等什么人。

    “辣子头,为什呢这么晚才回家去?”牛闯问。

    “牛工也没有走呀,这不是‘六能’改革了嘛,为了多挣点钱加了会班。”辣子头回答说。

    “辣子头,走,喝酒去。”牛闯说。

    “不想去,这个月钱紧张,被应石扣了工资。”辣子头犯起狐疑,牛闯是干部,平时根本看不起工人,怎么会请自己喝酒呢?分明是想揩老百姓的油,没门儿,他便推托说。

    “我请客,走吧。”牛闯爽快的说。

    怎么太阳从西天出了,辣子头有点不相信。但是,人家是国家干部,还能骗人?不去白不去,有人请喝酒为啥不去?

    酒过三巡,辣子头的话开始多起来。“牛哥,人家都怕我躲着我,说明我还是有点能耐的,有事您吩咐。”

    “我和你是同病相怜,我是带钱带技术到空调公司的,你是带土地进厂的土地工,凭什么对我们进行‘六能’改革。我被免掉了科长职务,你被扣了钱,没得天理!”

    牛闯这么一挑唆,辣子头的脾气大了起来,全然忘记了应声对他的帮助,愤怒的说:

    “牛工说得对,这个仇要报。你看我头上这个大伤疤,就是应石的父亲布金山给害的。老的小的仇一起报。”

    原来,辣子头是白龙港村的农民,父亲因生麻风病被社员们送至医院隔离治疗,后来在麻风病医院病故;母亲因偷盗集体玉米,被看青的社员追赶落水身亡;姐姐出嫁后,他从小就和痴呆的哥哥生活,成了队里的“五保户”。对鳏寡孤独实行保吃、保穿、保医、保住、保教(保葬)是农村保护老人和儿童的一贯原则,辣子头家一直沾着社会主义的光。

    小时候他头上患了大疮,队里的人为他好,把他连骗带哄弄到红医站让赤脚医生给他开刀去脓。他坚决不从,应石的父亲布金山等几个社员把他按在板凳上,让医生手术。术后他不肯换药,伤口感染扩大,后来慢慢的自然愈合形成了很大的不长毛的伤疤,当地称之为“辣子”,辣子头的外号就这么叫习惯了。他认为这个“辣子”是医生和金山害的,父母的死亡是集体造成的,所以产生了仇恨社会的心理,平时社员们都不搭理他,没有人把他当正经孩子看。

    应声调白龙港工作后,带领群众致富,想了好多办法,帮他脱贫,但起色不大。应声想,大家都富起来了,不能让辣子头家掉队而一直穷下去,从建土窑开始就让他做工挣钱。昆仑山公司征地评比进厂名额,应声又把他家作为特困户,优先安排辣子头进了公司。但是,辣子头并不领情,认为这些都是应该的。

    牛闯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开心极了,觉得辣子头是他报复应声的一杆枪。他吊他的胃口说:“我可以帮你报仇。”

    “怎么帮?只要你能帮我报了仇,治了应石这个混蛋,以后牛哥有什呢事,我为你两肋插刀。”辣子头说。

    “不过,我帮你报了仇,而你却嘴无遮拦说出了,我不是很倒霉吗?”牛闯似有顾虑的说。“

    “你帮了我,我说出去害你,那我还是人养的吗?”辣子头说着,举起杯对天发誓,“牛哥,老天做证明,我如果说出去就烂嘴,不得好死。”

    “不必赌咒发誓的,我信你。其实你要掰倒应石很简单,只要换一换图纸就行。”牛闯说。

    “换图纸?”辣子头有些疑惑,觉得这也太容易了吧。

    “对,图纸掉包。近几天就会有新的生产任务下达到你们车间,我为你弄一套假图纸,你把车间使用的那一套真图纸换出来;等生产快结束的时候,再把真、假图纸对调,只要没有人发现就大功告成。”牛闯说。

    “这简单,我们车间的图纸谁都可以看。不过,换一张两张可以,换全套难!存放图纸的档案柜统计员是锁着的。”辣子头说。

    “你配把钥匙不就得了,这么简单的事。”牛闯出谋划策。

    “噢,对对,统计员的钥匙串经常在车间乱扔,偷配一把还真不是难事。牛哥,我不曾弄得懂,图纸掉包怎么就能报复应石呢?”辣子头问。

    “你到时候就知道了,包你满意。”牛闯得意的回答说。

    日防夜防家贼难防,辣子头偷偷的配了把车间档案柜的钥匙,深夜翻墙头进入车间,把锁在柜子里的全套生产图纸偷出,又悄悄的把老牛给的一套假图纸放进柜子。他瞅着生产任务结束,在产品验收前,取出了假图纸,把真图纸原封不动的神不知鬼不觉的放回了档案柜。

    辣子头得意的把假图纸还给牛闯,并翘起大拇指说:“牛哥,实在是高,应石指挥按假图纸生产了空调机,这下可好,吃不了兜着走吧。”

    “为你报了仇,我可承担着风险啊,千万不能露出半个字!”牛闯有些害怕的吩咐道。

    “懂门儿经的,你就把心放到肚子里。”辣子头信誓旦旦。

    牛闯担心事情败露,一回家就取了一些旧报纸把假图纸包上,慌慌张张的走到楼下,把假图纸包包扔到垃圾箱里,并点火把它焚烧了。心想,没有了假图纸就是没有了证据,又能拿自己怎么样呢?

第一百三十五章 媒体助推

    县委办、县政府办组成的企业改革调研小组在昆仑山公司调研后,撰写出了调查报告。县委陈书记阅后十分兴奋,立即批示:请各常委和副县长研读,并提出各自的看法在党政联席会上交流发言。

    会民看了调研报告后何止是兴奋,简直激动得拍案叫绝。当时,张祥向他请示时,他让他“再研究研究”,这是担心应声驾驭不了“六能”改革的局面,没想到这小子胆大心细,竟然在这个人员构成复杂的联营企业改革成功,彻底打破了大锅饭铁饭碗,有力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了不起啊!然而,图纸调包嫁祸于人和应石被砸成重伤,这些改革的代价,也让会民为应声当时的处境捏了一把汗。

    张祥看了调查报告后,担心会民对他有看法。不过事情已经发生,瞒也瞒不住,只能任凭耿县长发落。其实张祥有所不知,会民对改革是支持的,对昆仑山公司的“六能”改革进程一直很关注,对张祥支持公司改革的一些做法是认可的。

    会民盘算着全县的企业,乡镇企业推广无锡县堰桥乡的改革经验,实行“一包三改”后,机制相对灵活,但也出现回潮问题,特别是一些上规模的企业,经营承包和干部聘用、合同用工、工资浮动流于“一包三改”的形式,又出现了新的大锅饭铁饭碗,有的甚至在模仿全民大集体企业的一些管理制度。昆仑山公司的成功改革,是向县属全民大集体企业大锅饭铁饭碗的宣战,同时也将有力推动乡镇企业深化完善“一包三改”。

    当然,人们对改革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自己虽然当了县长也是如此。对于推广身边的改革典型,用领导批示和大会号召当然能起到打强心针的作用,但是并不可能真正解决干部职工思想深处的认识问题。

    作为一县之长,又何偿不想以此推动全县来一次思想大解放,促进大改革。但是这是一个重大决策,作为党员作为县委副书记必须服从县委的安排。陈书记已要求党政成员研读调查报告,肯定会有大动作,还是服从县委安排为妥。但身为县长不能坐等着县委作出重要部署后再工作,他想在县委召开党政联席会议之前,抓紧做好两项基础工作,为县委的正确决策做好铺垫。

    他觉得可舆论先行,人们对报纸上登的和广播里说的道理比较信服,这也许能起到推广昆仑山公司改革经验的良好效果,带动更多企业打破大锅饭铁饭碗。同时他还认为好东西不能一个县独享,也得和全市分享才是。于是会民立即给他的同学市报农村部主任打电话,请他们帮助报道昆仑山公司“六能”改革的尝试。

    同时,政府工作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县委的重要决策部署。县属企业改革刻不容缓,为了更好的实施县委即将作出的改革决策,他就想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于是他召集由计委、经委、劳动人事等部门领导参加的改革座谈会,研究全民大集体企业的改革问题。

    张祥很早就来到会议室,会民让秘书通知他到自己办公室。张祥心里七上八下的来到会民面前,当时会民叫“再研究研究”,可现在昆仑山公司已经改革,调查报告已经在会民案头,是不是要对自己兴师问罪?

    “耿县长,昆仑山公司改革我们……”

    “你们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是吗?”会民没等张祥说完就帮着说。

    “不……没……”张祥语无伦次,不知怎么回答为好。

    “我都知道,你们工资股、工人调配股的股长出席了他们的改革会议,如果不是你们在工资总额和用工问题上网开一面,应声自己就是孙悟空也无法推行六能改革。”

    “唔……”张祥涨红了脸。

    “你们做得好,不是你们的支持就没有昆仑山公司‘六能’改革的成功,值得表扬,为全县做了贡献。”会民赞扬道。

    “耿县长过奖了,受之有愧。”张祥没有落实会民的“再研究研究”的要求,发自内心对他有些愧意。

    “关于昆仑山公司‘六能’改革的调查报告,我一口气读了五遍,改革很成功,经验值得推广。最近陈书记将要召开县领导班子党政联席会研究企业改革问题。今天座谈会我是为县委的会议做准备的,你要充分发表意见,多讲讲你们局如何支持县属企业改革。”

    “好的,谢谢耿县长对我们工作的重视。”张祥已感觉到会民对他没有成见,但是他怎么也想不明白,当时他为什么不让搞“六能”改革试点,而是让“再研究研究”,因此他只能客套的回答说。

    会民给市报农村部主任打电话才三天,海通日报头版头条就刊登了《全民大集体企业的改革先锋——昆仑山公司打破大锅饭铁饭碗纪实》的长篇通讯。“六能”改革经验,不仅在海潮县而且在整个海通市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参观取经者络绎不绝,到公司邀请应声去作改革报告的纷至沓来。为了不影响企业正常工作,应声要求公司办公室整理出详细的改革资料,把具体做法、工作难点和需要完善的事宜和盘托出,由自途和柏青轮流接待介绍情况。

    县委陈书记看到报道后,却高兴不起来,通篇没有提到县委县政府对改革的指导,亦没有提及海潮县推广“六能”改革经验的措施。

    其实,陈书记对昆仑山公司的改革反应是很灵敏的,第一时间安排两办组成调研小组赴公司总结经验,并及时把调查报告批示给县党政领导研读,拟召开党政联席会议进行讨论,充分显示了陈书记对改革的重视和对本县发生的重要事件的正确把握。虽然如此,但是他还是没有赶上新闻单位的速度。

    他本想做一篇改革的大文章,在全市乃至全省炒作一下海潮县的。拟在全县轰轰烈烈推广“六能”改革经验,上上下下掀起“六能”改革热潮后,邀请各家新闻单位来县里采访,对海潮县改革进行爆炸式报道。可是给市报这么一捅,他的思路全被打乱了,让他内心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懊恼。对于脑海中装着改革,心胸中藏着目标的县委陈书记,变得性子急躁起来,脾气也大了不少。

    他责问宣传部长,海通日报的报道是怎么回事?宣传部长支支吾吾一问三不知。怎么搞的?连舆论都管不住,还能干什么?宣传部长被他训斥得一愣一愣的不敢吭声。

    事已至此,训人又有何用?他想赶时间争速度,当上级领导机关对“六能”改革还没有或者刚刚反映过来之际,用最短的时间,尽可能实现他原来的设想。于是他作了如下指示:

    县委办公室迅速起草推动“六能”改革的政策措施和会议报告,内容要新,力度要大,措施要硬,为在全县召开“六能”改革动员大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组织部要大胆启用改革人才,尽快拿出方案,提拔重用改革者。

    宣传部要组建改革宣讲团,到各系统各乡镇进行宣讲,使昆仑山公司的“六能”改革经验深入人心。要联系落实各家新闻单位,特别是驻海通市和海潮县的媒体,在县委动员大会之后,对海潮县的改革举措进行集中报道。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丽艳受挫

    县委推进企业“六能”改革的举措中,就有一条是大胆提拔重用改革人才。应声作为改革者被县委器重,他被提拔为慎修乡书记。自途顺理成章的接任白龙港村党支部书记、昆仑山公司总经理,柏青担任村委会主任职务。

    应声调慎修乡工作,艳丽是既高兴又纳闷。她怀揣着请调报告正想找领导呈交之际,得知应声调来当书记的消息,想着怎么这么巧,早不来晚不来,而在她想离开慎修乡的节骨眼上调过来呢?她烦恼起来,应声会不会以为她不支持他的工作呢?

    她让厚强约应声小聚一下,要和他推心置腹谈谈想法,免得误会。而应声并不知道丽艳想调走,他把此次聚会看成是向艳丽了解乡情的一次好机会。

    “老同学聚会,甚是高兴,你们两口子可别灌我的酒哟。”应声兴奋的说。

    “应声,要和你商量件事,丽艳想调动工作。”厚强在应声面前,说话从来不拐弯抹角。

    “怎么,不欢迎我啊?”应声有些惊讶的问。

    “你别介意啊应声,就是怕你误会。”丽艳打招呼的说。

    她从省城回到老家慎修乡当农技员不久,就与厚强结婚并育有一子,生活幸福美满,工作顺风顺水。世代农耕的传承,特别是与厚强爱情的强大动力,让她毅然离开了繁华的省城,来到这偏僻的乡村,她觉得她选择了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一个活泼乐观积极上进的丽艳又回来了。

    慎修乡以农业为主,除了巩固村依靠韩桥市场的发展,群众富裕起来外,其它地方的老百姓还比较穷。工业很薄弱,除了有不少土窑冒烟外,就没有像样的厂子。

    而丽艳却大有用武之地,她完全放下了在省城工作的身段,骑着自行车转遍全乡的边边角角,到田边地头指导粮食棉花种植。

    哪块地需要施肥,哪块田必须灌溉,她都一清二楚。各个村组在生产技术上有什么问题都找她,急的时候就通过乡广播站呼叫,她成了慎修乡家喻户晓的庄稼医生。

    厚强看着她骑自行车风里来雨里去太累,就给她买了一辆摩托车,这样去村组到田头就十分便捷了。丽艳对深爱自己的厚强十分感激,总为过去对他的薄情而愧疚自责,她的心灵已被厚强的强大磁场深深吸引,两人的情感越发深厚。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田分到户,群众的生产热情空前高涨。

    然而,有不少老百姓毕竟缺乏农业技术。村组干部工作的重点由原来以农业生产为主,而转向到收缴三粮五钱和抓计划生育、殡葬改革上。没有了村组干部过去的催耕催种和种植指导,农户的农作物收成出现分化,千家万户十分需要懂技术的干部精心指导。

    何时种何时栽,

    何时治虫防病害,

    何时垩何时浇,

    何时收获把粮挑?

    丽艳不嫌烦,不怕累,老百姓都依靠她具体指导帮助,她成了老百姓的贴心人。

    恰逢乡政府换届,巩固村党支部书记也就是当年在韩桥割错资本主义尾巴的“蓝衬衫”姚关,是县委提名的副乡长候选人。巩固村依靠韩桥市场,群众富裕起来,村级经济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加之姚关为人灵活会办事,深受乡主要领导的信赖,被县委提名为副乡长候选人就很正常了。

    让领导们没有想到的是,在乡人代会上酝酿候选人时,各个代表小组都提名丽艳为副乡长候选人。理由非常充分,丽艳年轻有文化有技术,能力强肯吃苦,心中装着老百姓,深受群众爱戴。如果她能当选,就是慎修乡的第一位大学生乡长。

    乡书记听到了这一消息后非常紧张,担心组织提名的候选人落选,向县委无法交待。他立即召开代表小组组长紧急会议,而代表小组长都由村支部书记担任,他们对乡书记召开紧急会议的目的心领神会,一个个向乡书记保证,坚决服从组织决定,认真贯彻组织意图。

    代表小组中的群众代表,对为老百姓种植操心的丽艳十分推崇,硬是十人联合提名丽艳为候选人,按照会议通过的选举办法是合规的,应该把丽艳列入候选人实行差额选举。

    就在此时,会议主席团收到一封群众来信,反映丽艳有生活作风问题,把她在农专上学时和王八柱的破事翻出来不说,还说某月某日与某某在玉米田,何时何日与谁谁在小麦地里不轨,还说她打着为老百姓服务的旗号在群众家大吃大喝,利用自己掌握的农业技术向群众索要好处等等。

    县委组织部在现场指导换届选举工作的干部,立即向部领导作了汇报,请求明确指示。

    组织部工作很细致,立即给农专组织部打电话,确认当年丽艳和有妇之夫王八柱恋爱风波的事实,对信中反映的其它生活作风问题自然就将信将疑了。为此,县委组织部的意见很明确,丽艳不能带病提拔,既然有反映就不能列为候选人。具体处理方法有两条。一是乡书记和组织委员找本人谈话,让丽艳主动放弃候选人资格,如不听劝谈,即可适当摊牌施加压力。二是通过适当的方式告知各代表小组,不能把丽艳作为候选人的原因,避免代表们误解。

    丽艳并不是乡人代会代表,开会时并不在会议现场,压根就不知道会议上发生了什么事,她还在村里为群众的庄稼诊脉唻。

    “请乡政府施丽艳农技员立即回乡政府,有要事。”高音喇叭里响起了乡广播站播音员的宏亮声音。

    丽艳听到广播后立即跨上摩托很快来到乡机关,乡政府文书在大门口等她,一些与会人员也瞅着她,有的在窃窃私语:“肯定是找她谈话的。”

    丽艳听到人们的议论心中忐忑不安,她跟着政府文书来到书记办公室。组织委员老宋早已准备好了茶杯,给丽艳递了杯茶。

    “丽艳请坐。我和宋组委根据县委组织部的指示找你谈话。”乡书记说着喝了口水,手中翻动起群众来信看了看,又把它压在茶杯底下。“你有文化有能力,工作热情高,群众赞扬你。在乡人代会上有代表提名你为副乡长候选人,县委组织部经慎重考虑,你年轻,今后提拔的机会还很多,建议你主动申请放弃参选机会。”

    “我说什么事唻,这没有问题,我听组织的安排主动放弃参选。”丽艳爽快的说。

    “丽艳政治觉悟高,和组织保持一致,好好好!”乡书记赞扬道。

    谈完话丽艳又“啪啪啪”的骑着摩托下村去了。代表们看着丽艳谈完话就走了,都以为谈话不顺利。

    “请代表们进会场,请代表们进会场。”宋组委手中拿着粉红色的选票张罗着。

    经过无计名投票选举,姚关顺利当选慎修乡政府副乡长。

第一百三十七章 姚关心思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姚关担任慎修公社巩固大队治保主任。江海河对岸的江浪县韩桥大队的群众经常到他们地界摆地摊儿,他鼓着满肚子气来找韩桥大队领导交涉。刚过韩桥,就剔翻了应声的鸡蛋,群众硬是让他赔了五角钱。后来,他为了报复韩桥大队群众,而没收了自家大队社员摆地摊的物品,被公社点名批评,“方法粗暴,恶化了干群关系”。

    姚关在极度矛盾之中,对社员的生活状况进行社会调查,写就了一份调查报告呈报给大队主要领导,却被当成废纸,让他敢怒而不敢言。但是,他同时邮寄了一份给公社书记,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不久,在巩固大队党支部改选时他当上了书记。

    姚关对群众设点摆摊,加工猫匾和床上用品,是睁只眼闭只眼。眼看着人家有钱花,他也红了眼,就亦步亦趋的学着韩桥大队的做法,盖起了棚披市场,巩固大队成了慎修公社最先脱贫致富的大队。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从农田中腾出了很多时间,家庭手工业蓬勃发展,老百姓手中有了钱,过去的大队革委会现在的村委会也有钱了。

    一天,乡党委组织委员老宋人们习惯喊他宋组委,要到韩桥市场来拾便宜货,姚关接完电话就放下了手头的一切事务,等候宋组委光临。

    姚关陪着宋组委逛遍了江海河河东和河西的所有摊位,最后还是回到巩固村的地界。宋组委看中了一块猫匾,姚关对摆摊的群众说:

    “领导看中了你的猫匾,你记个账回头和你结。”

    “不就一块猫匾,领导看中了是给我面子,怎么能让书记出钱?”群众慷慨的说。

    姚关从这位群众手中接过猫匾,又从另外的摊位上买了一套床上用品,和猫匾一起捆包起来。宋组委很开心,觉得姚关会办事。

    “老姚,你们村经济发展得不错,是全乡最好的,我回去后建议乡里在你们这里开现场会。”宋组委夸奖的说。

    “领导过奖了,我想打听一下,现在不吸收半脱产干部了,还有没有渠道能转干的?”姚关边问边领着宋组委到村部喝酒。

    “有啊,可选任也可以聘任。比如作为副乡长候选人,当选了副乡长后,这就是选任制干部啦,与同级别的国家干部一样的待遇。”宋组委介绍说。

    “哦哦,宋组委要多关照我呀。”姚关心中亮堂起来,还真有提拔重用的机会。

    “现在县里对党的建设工作非常重视,经常召开经验交流会,你能搞出点名堂总结出经验,领导重视了就会在全县推广。这样,认识的领导多了,见识也广了。”宋组委提示说。

    姚关送走了醉醺醺的宋组委,心中盘算起来。当年,要不是把自己所写的调查报告寄给公社书记,领导也就不可能发现自己的能力。是啊,一个人如果等着伯乐来发现自己,这样的概率毕竟太小太小了,况且伯乐也不多见呀。他悟出一个道理,自我能力展示加思想沟通,才是找到自己最佳坐标的捷径。

    现在巩固村的经济发展在全乡是佼佼者,乡内的其它村是没法比的,他虽然年龄不大而在所有的村书记中地位最高。但是,在全县比还是排不上号儿。如果把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结合起来考虑,还是有闪光点的。他很快想到了村里的个体工商户,当然这是靠着韩桥村的带动发展起来的,姚关对此是一清二楚的。但是如果没有村党支部的开明和引导,哪有这样的喜人局面。

    听说韩桥村党支部书记何水波刚刚从江浪县县城介绍经验回来,姚关就主动去找水波学习取经,水波毫无保留的介绍情况,并送给他一份会议交流材料。他如获至宝,仔细阅读后便恍然大悟,对呀,党员联系个体工商户是一个很好的做法,巩固村和韩桥村仅一河之隔,发展的模式和经验是一样的。这份材料既是对韩桥村做法的概括,也是对巩固村经验的总结。于是他就改头换面写就了巩固村党支部的经验材料。

    县委陈书记收到以巩固村党支部书记姚关署名的《完善党员联系户制度,促进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的体会文章后,马上批示给县委有关部门,要求他们要重视巩固村党员联系工商户的做法。

    当时县里正在筹备全县党建工作会议,他们看到了姚关写的文章很惊讶,村支部书记竟然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殊不知,这是根据江浪县党建经验交流会议材料修改而来,文字材料出自高手,还打磨了好多遍唻。

    会议筹备组负责文字工作的干部觉得没有必要下到村里去搞材料了,文章写得不错,至于内容的真实性已有陈书记批示无须担心,只要请村支部书记到县里来核实一下具体数据就行。

    姚关十分高兴的来到会议筹备组,也就个把小时的时间稿子就改完了。

    他轻声的对修改文稿的工作人员说:“同志,烦您到楼下一趟,有点自家种的蔬菜给您。”这位同志把蔬菜存放到传达室后,一想太多了,给王股长一点吧,他最喜欢吃农村自种的蔬菜了。于是随即在传达室打电话:“老王,有点蔬菜放在传达室,下班时取一下。”

    老王觉得这蔬菜挺好,想买一些,经过七拐八拐,姚关与老王直接接上了关系。他又准备了一些蔬菜送到传达室并告知了老王,老王说把蔬菜钱放在传达室,到时候取一下。两人觉得挺投缘,从此,姚关成了老王的朋友。

    姚关早就知道乡政府换届的消息,自己作为副乡长候选人已是意料之中的事。按照换届选举的有关规定,如有十位代表联合提名,经政审合格,就会进行差额选举。

    恰逢乡里在巩固村召开推进村级经济发展现场会,全乡的精英都来了。巩固村把会议费全包了,会议用餐也很有特色,乡领导和与会人员都很感激姚关。

    有位参会者悄悄的告诉姚关,可能有代表会提名丽艳为候选人,对于姚关来说,这可是一条非常重要而及时的消息。

    如果联合提名成功,就得差额选举。这可不是自己左右的事,而是法律赋予代表的权利。但是,自己可以努力工作,尽量让代表满意。为了找出自身不足,做出工作成绩,他起早贪黑走家串户,征求大家对自己工作的意见,并希望对他今后的工作提出建议。经过走访求教,他觉得大家对他的工作是满意的,他的心似乎踏实了许多。

    据了解丽艳工作很出色,无懈可击。姚关除了年龄比她大外,其他没有什么优势,如果差额选举丽艳胜算最大。姚关心想,如果丽艳确实出色,自己只能甘拜下风让贤了。

    但是,丽艳为什么要从省城调到乡里呢?这里边一定有不可告人的东西。为了对组织负责,姚关决定一定要把事实搞清楚。

第一百三十八章 请调有因

    要找到击败丽艳的那颗炮弹,只有找到农专的知情人才行。姚关有个远房亲戚,当时当大队书记,听说嫁给了农专老师,虽然平时与她并无来往,但是他一定要找到她。让他没想到的是,她的丈夫王八柱竟然是自己的老相识。

    当年姚关和王八柱都是各自大队的一般干部,带着各个生产队的十几条水泥船到化肥厂装氨水回来垩田。

    氨水管流量很小,装满一船氨水需要很长时间。已是后半夜了,好不容易轮到巩固大队。姚关指挥本大队船只依次排队,要求前面船上的人装满氨水后,必须叫醒后面船上的人。

    装着装着,执掌氨水管的社员睡着了。王八柱接过氨水管,悄悄的把自己大队的船只加塞儿到前面装氨水。当姚关醒来时,八柱的船队已满载正准备返回。

    姚关急了,揪住八柱的头发,将他的头闷在船舱氨水里啪啪啪的向上冒水泡,八柱死命挣扎,两人都掉进了船舱氨水里。八柱举起双手,“请大哥饶命。”

    “不好意思,当年年轻气盛,让你呛了氨水。”姚关打招呼的说。

    “是我不对,加塞儿抢了你们的先。”八柱自责的说。

    当姚关问及丽艳的事后,八柱夫妇抢着说,破口大骂丽艳。

    姚关收获颇丰,简直有点得意忘形,就凭与王八柱的关系这一条,丽艳岂能不败?

    他就写了封群众来信,让他女娘誊写,“女人的名声很重要,你不能这样恶毒。”他女娘劝他说。

    “恶毒什呢,你还想不想让你男人当乡长?”

    “想当然想。”

    “想就不要啰嗦,快点誊写!”

    他把女娘写得歪歪扭扭的信装进信封,又让女娘端端正正的在信封上写上“乡人大主席团收”的字样,然后把信揣进了提包。他想好了,在人代会上只要提名丽艳为候选人,他就立即把这封信发出去。

    乡人代会上已有十位代表联合提名丽艳为副乡长候选人,若无意外,原来等额选举副乡长将会改为差额选举。姚关急了眼,尽快把这封群众来信送到领导手中成为当务之急,他反剪着手,在乡机关大门外踱来踱去。

    “兄弟抽支烟。”姚关边拔烟边对邮递员说。

    “谢谢,我好像和你不太熟啊。”邮递员说。

    “一回生二回熟嘛,乡里在开人代会,我进去不方便,麻烦您把这封信一起交到文书那里。”姚关说着掏出信和五块钱。

    “信我负责送到,钱就免了。”邮递员说。

    “钱您必须收,这封信无论如何要送到,拜托。”姚关央求道。

    “嗯,谢谢。”邮递员应诺道。

    乡政府文书工作非常细致,对送来的信件都要一件件审核登记,对地址不详的就当即退回。当他看到没有邮戳没有地址和姓名,信封上只写着“乡人大主席团收”字样的信后,他二话没说就退回给邮递员。

    邮递员心想,收了人家五块钱,信不能送达怎么办?“这封信不能退,你把它交给乡人大主席团就行。”

    “乡人大主席团?是哪个乡的?”文书反问道。

    “你们不是在开人代会吗?就是你们乡。”邮递员肯定的说。

    “信封上没有写明什么乡,我绝不能签收!”文书坚决的说。

    “这就是你们乡的信,你必须收!”邮递员说着,在信封上加上了“慎修乡”三个字。

    “你凭什么这么做?”文书桌子一拍,大声吼道。

    “你还和我耍什呢威风,是谁的信送给谁我说了算!”邮递员急了揪住文书的衣襟,文书毫不示弱亦抓住对方的衣领。

    姚关躲在一旁偷听,两人争执不下已动起手来,让他心急如焚,自责自己太粗心大意而没有写清楚。

    正巧乡书记、宋组委和县委组织部的干部三人凑在一起说话,可能在议论副乡长候选人的事。只见书记两手一摆,这个手势大概是说没有办法。情急之下姚关冲上去说:“书记,不好了,文书和邮递员打起来了,是为给乡人大主席团信的事。”

    宋组委冲到文书办公室,呵斥道:“在政府里大打出手,像什呢话?!”文书和邮递员松开手后,各说各的理。“不要再争了,这封信我收了。”因为乡书记是兼人大主席团主席职务的,他打开信浏览了一下,立即把信交给了县委组织部的干部。

    乡书记找丽艳谈话后,她仍然来到田头指导农民种地。姚关则如愿以偿的当选为副乡长。

    有代表愤愤不平的找到丽艳,告诉她,各代表小组长传达上级的意见,说有人反映丽艳有生活作风问题,不能作为候选人。

    丽艳急了,立马找到乡书记,书记哼啊哈的说不清楚,丽艳步步逼进。“丽艳,你闹什么?农专的事你不懂?”书记一下子把丽艳逼懵了。

    她哭着回到家,厚强从饭店买回一桌熟菜,丽艳很惊讶,“你怎么回来了?”

    “有人把电话打到我办公室,说你在农专的那破事儿,我把对方狠狠的骂了一通。我担心你,放下电话我就往机场赶。”

    丽艳扑向厚强的怀里,呜呜呜的哭了起来,“我不干了,我要离开慎修乡。”

    “别人说什么不重要,只要我们两口子好就行。”厚强安慰道。

    丽艳在厚强的开导和鼓励下,又回到了田间地头,和老百姓在一起,忙得不亦乐乎?

    姚关当选副乡长后分管农业工作,他走马上任就召开了农口干部会议,对工作进行了重新分工。明确要求丽艳不得东奔西跑,不能农民喊了就走,而是要随时听从领导的安排。从此,丽艳只能按照作息时间坐办公室,听从姚关发号司令。倘若群众需要农业技术指导,她只好利用业余时间了。

    丽艳从决定离开省城调回乡里当农技员的那一刻起,就决意把她所学知识用在农作物种植上。可是姚关认为,家庭联产承包后,农民种什么收成好坏是农民自己的事,没有必要花精力进行农技推广和指导。姚关安排的工作让丽艳哭笑不得,例如,乡砖瓦厂从哪里挖窑泥,“水包旱”、“旱包水”种植的农户间的矛盾调解,外出打工人员抛荒地的处理等等。

    丽艳觉得在乡里无用武之地,还不如调到县农业局或者农科所工作,厚强十分支持丽艳的想法,她这才决定给乡领导呈交请调报告。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7405/ 第一时间欣赏江海潮最新章节! 作者:辉荣珍所写的《江海潮》为转载作品,江海潮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江海潮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江海潮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江海潮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江海潮介绍:
步应声经历很多苦难,与青梅竹马的吴一芳定下终身,但吴家突遭变故,她不得不出嫁做换亲,为哥哥换回媳妇,传承吴家香火。步应声在痛苦的煎熬中考入大学,后与同学张应梅恋爱,而她竟然是比他大一岁的亲姐姐……应声虽然事业有成,但心中对一芳的爱情之火并未泯灭……江海潮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江海潮,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江海潮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