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朕这大明还有的救TXT下载朕这大明还有的救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朕这大明还有的救全文阅读

作者:河蟹道人     朕这大明还有的救txt下载     朕这大明还有的救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百九十八章 殿试结束(求订阅)

    “你是万历多少年的进士,之前所任何职啊?”

    温体仁已经做好了被皇帝斥责批评的准备,只是没想到非但没有说他,反而问起他的情况来。

    “启禀陛下,微臣是万历二十六年的进士,万历四十四年曾任升詹事府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事,最后家母去世,去职三年,丁母忧,目前刚刚就任礼部侍郎。”

    朱由校看着温体仁谈吐得体,不卑不亢地回答完自己的问题,加之对这个历史名人的了解,现在对他的印象更加好了,完全不在意之前强迫自己离开考场的事情。

    “看来你也是个孝顺之人,很不错,恩科是朝廷大殿,不可轻慢,你既然身为提调官,那就要总览其责,让考试顺利进行,万不要出什么岔子。”

    所谓提调官就是掌理试场帘外一切事务,包括封闭内外门户,送卷、供应物料、弥封、誊录等事,皆跟随点检查封。可以说是科举考场的总负责人,职责十分重要。

    “陛下厚爱,臣定要竭力用事。”

    “嗯,莫辜朕托。”

    朱由校说完也不管他,就往台陛上走去。虽然对温体仁印象很不错,但也不会过快的提拔他。毕竟大明的人才也不少,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

    等朱由校重新坐在宝座上,无聊的监考时辰又开始了。所幸殿试不同于会试,只考一天,确切的说只考一个白天,等过了午时就陆续有人写完直接交卷了。

    所提交的卷子也直接交给了弥封官,弥封官盖上弥封关防印,保证其名字谁也看不到,曰糊名。接着可以交由考官封存,等待晚上让刘一燝等考官批阅。

    作为总考官的朱由校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把卷子提前拿过来看,也算是打发时间。

    不过一看不要紧,随着他看的卷子越来越多,他越发感叹能考上进士的,果然都不是普通人。且不说内容如何,就说这字迹,那也是十分工整隽秀,着实排面漂亮,全卷千余字没有一点涂改。放到后世完全像打印出来的一般,就凭这一点很多人都做不到。

    再看其内容也是有理有据,并不是空口胡来。

    比如一个卷子就写到朝廷要推广商税,可以由户部专门设置一个商税司,负责商税条例以及商税收取一事,这样专人专责,效率会提高不少。

    这不就是朱由校以后想要改革的嘛,他不仅仅要设置专门的商税司,还要设置关税司,专人专责把商税跟关税一并重视起来。因此看到这个卷子写的内容后,他连连点头,可以说是十分满意。

    除了说要设置商税司的,还有人说不仅仅要收取商税,还要鼓励海贸,厘清再关税,要学西洋人派人去南洋甚至是西洋做生意,这样定会获利甚多,朝廷也不用再加赋于民,整日愁用度不足了。

    还说南洋明人甚多,他们很多都遭受佛郎机人的欺压,整日翘首以盼朝廷派人过去,如果朝廷支持他们做生意,他们很乐意缴纳关税,朝廷的收入也会增加。

    这让朱由校看的不经连连点头,看来这些人对自己的新政内容很是了解,写的时候也很会投自己所好。想来殿试之前的这一个月是下足功夫备了功课的。

    不过投其所好的答题,也极大的激发了朱由校看卷子的兴趣。他随后就嘱咐刘一燝只要有新卷子上交,都随即抽几张递给他,让他再好好看看,不过这让刘一燝等考官很是无奈,只是眼前的这位皇帝做事经常这么不拘一格,又别出心裁,整的他们也没有办法,只能照做。

    这也让朱由校看到了很多新的想法,比如有人建议联合蒙古、朝鲜一起对抗建虏的;也有人认为应该分化建虏,既然有人投靠建虏,那我们也重金从建虏招人,不断分化其众削弱其力量。

    还有人认为对于吏治腐败问题,应该严加处置。他甚至还举了例子说明初只要贪污六十两就可以判死刑。但明孝宗把官员贪污数额过高问斩的条例给废了,从此官员贪污从此肆无忌惮。因为哪怕再惩治顶多就是丢官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从此贪污问题愈发严重。

    所以他就在卷子建议,对于贪污官吏的优待未免太大了,如果不严厉处罚不足以威慑官吏,应该恢复孝宗之前,贪污数额过高就会被问斩的条例,只有这样官吏才会有所忌惮。

    朱由校看完连连点头,他想做这个事情很久了。不对那些人苛制严惩,只会让他们肆意横行,猖獗无度。

    “陛下,陛下。”

    就在朱由校拍案叫好的时候,魏忠贤的呼喊声将他的思考打断。他回头一望,就看见刘一燝、叶向高等人已经在宝座前躬身等待了。

    “怎么了?”

    朱由校疑惑的看着众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臣等冒昧打扰,还请陛下赎罪,只是现在已经到酉时(五点到六点),考试的士子大多已交卷,殿试也马上结束了。陛下陪着士子考试,皇恩浩荡,对士子的厚爱臣等与士子都看在眼里。

    但陛下坐了一天,又没有吃多少东西,还望陛下以社稷为重,保重龙体早些回宫休息。臣等也会在明日开始阅卷,为陛下挑选贤才。”

    朱由校闻言就看了下天色,果然太阳已经下垂到了西边。时候确实不早了,他说着就把卷子递给魏忠贤。

    “天色确实不早了,坐了一天朕也乏了,那这里的事情就交给伱们了,明日早些批改完,朕想早些看看结果。”

    刘一燝等人闻言立刻俯首称是。朱由校确实累了,说完就站起身来,带着魏忠贤等人下了台陛,坐上早已准备好的龙撵,往后宫方向走去。

    而刘一燝等人则还需要等待,等到日暮西山后,不管有没有写完都会强制收卷,但这些士子能考到这一步,时间观念还是有的,纷纷按照规定交完卷,在宦官的带领下离开了紫禁城。

    至此殿试考试正式结束,对士子们而言,他们只要静候三日后的传胪大典就可以了,至于多少名得是各安天命,且看个人福泽了!

    求月票,求评论,感谢大家的支持!

第二百九十九章 状元人选(求订阅)

    五月十六日卯时,刘一燝等十六位读卷官入东阁开始评审试卷。

    由于阅卷时间很短且只有一日。所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对每篇殿试文章皆要一一评头论足,分出伯仲,实在是强人所难。

    更何况这些贡士皆是通过了严格的会试筛选,其自身水平相差其实不算太远,因此殿试的排名会参考会试的排名。

    考官们先把会试前十的试卷遴选出来,提前交由呈交给刘一燝、叶向高他们审阅。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一甲前三名往往便是在这十份试卷中产生,其他的七份也会占据二甲的前几名。但状元、榜眼以及探花最后花落谁家,他们还不能定夺,必须等朱由校来决定。

    “辽东的奏报还没有送过来?”

    五月十七日,乾清宫内,朱由校一边在宫女服侍下换上常服,一边望向恭候一旁的英国公张维贤。

    因此前规定所有的军机要事都要先送至军机处,故而军机大事他一般都会跟军机处商议。奈何沈灌跟孙承宗两人都参加阅卷去了,他现在也只能找来张维贤。

    “陛下,臣已经让人盯着了,一旦有消息定会第一时间送来,还请陛下放心。”

    “唉,虽然将在外有所不受,朕也相信熊廷弼的能力。但毕竟是朝廷首次派兵出击,朕还是有些担心。”

    朱由校闻言便轻叹一声,这次出兵他并没有过多干预,都是熊廷弼跟杨涟等人商议决断的。虽然时间把握的很准确,再加上锦衣卫对建虏在辽东奸细的清理。让这次出兵起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但在具体战果没有下来之前,他心里还是忍不住忐忑。

    “陛下放心,朝廷正月刚刚打过一次大胜仗,这次熊廷弼也做好了万全的准备,贺世贤也是一员猛将,后面还有尤世功等人接应,想来哪怕不会大胜,也不至于大败。”

    “如你所言吧。”

    听到张维贤这般安慰,朱由校也稍微放宽了心。等换好常服,朱由校不由松了一口气,随后就朝冬暖阁走去,张维贤见状赶紧随行在后面。

    等进了东暖阁,就见今日需要批阅的题本已经被魏忠贤送了过来。

    “最近骆养性上报军机处的题本,张爱卿你看了没?”

    “臣看了,看来果如陛下所想,白莲教居然在永平府的根基如此深厚,现在居然暗中训练兵马,谣传谶言。所幸朝廷也早有准备,不然到时候定京师震动。”

    张维贤怎么能不关心这件事呢,剿灭白莲教可是军机处这段时间的重中之重。

    “对,现在既然敌情已经查明,那就准备动手吧。朕也想趁这个机会好好震慑一下这等宵小,把白莲教这个钉子给拔了。朕之前看大同总兵杨肇基已率四千人精兵如期抵达京师。

    朕知道他素来知兵,是难得的良将,这次就让他南下对付徐鸿儒,陈良弼对付永平府的叛逆。明日就让杨肇基跟陈良弼进宫面圣,朕要好好跟他们商量一下。”

    对于白莲教,朱由校还是信心满满。要知道历史上的徐鸿儒起义就是被大同总兵杨肇基给剿灭的,此人不仅勇武过人还治军有方。

    历史上还对付过蒙古,对阵建虏也没有虚过,屡战屡胜,可以说是一名良将,现在还是让京营兵力辅佐他灭徐鸿儒,想来是易如反掌。

    “遵命!”

    张维贤当即领命,毕竟是剿灭叛逆的大事,他自是不敢怠慢,只是目前还有一件大事,他需要跟皇帝再请教下。

    “陛下,臣还有一事想要请示。”

    “啥事?”

    朱由校不由地好奇问道。

    “前几天五省总督朱燮元上书言道,他曾屡次派遣使者前往水西安氏,要求解释安邦彦与永宁奢家的书信往来。但安邦彦屡屡含糊其辞,先是否认其跟奢崇明有书信往来,后又说虽有书信往来,但从未有谋反的意向。

    朱燮元上书说水西安氏仍在暗中不断纠集兵力,偷偷调兵遣将,意图谋反之心显著。所以请朝廷下令提前动手派兵围剿,不然等他准备就绪谋反,到时西南震动就不好收场了。”

    这件事情朱由校倒是清楚,想必朱燮元也准备就绪了,不然不会上书要求提前动手。但朱由校沉思良久,还是摇摇头否定了。

    “朕觉得此事不急,现在辽东已经在用兵了,下一步朝廷也准备剿灭白莲教叛逆,如果此时西南再起兵事,这就是三线作战。

    如果全胜那自然是好的,只要有两处胶着战况不明,且不说对朝廷的威信是一种打击,就说朝廷的财力能否支撑得住,都还是一个问题。”

    “可是陛下,兵法云: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现在安邦彦摆明了就是在调兵遣将,如果时间一长,怕到时候朱燮元不好对付。”

    这个问题朱由校自然考虑到了,只是事情哪有什么尽善尽美,明朝家底再厚实,也扛不住三线作战,所以在对水西安氏动手这块,不在朱由校的考虑范围之内。

    并且他也知道历史上对付安邦彦可是耗了数十载,哪怕现在出兵也不像之前偷袭永宁一般轻而易举。所以他也做好了打上一两年的准备。

    “不急,安邦彦可以准备,朝廷自然也会准备,且不是五省调兵入驻贵州,就说等剿灭徐鸿儒以后,京营还会继续南下进军贵州,也会参与剿灭水西安家。

    贵州多山,水西安氏凭借地理完全可以据山而守。但只要等京营一到,利用克虏炮开路,安邦彦地利的优势定会荡然无存,到时候剿灭他也会容易的多。”

    听到皇帝这般坚持,张维贤也略微被说服,躬身俯首表示同意。

    “陛下,考官们已在文华殿等待了。”

    这时何宁走了进来,向朱由校躬身禀报起来。经过一天的批改,殿试卷子的批阅已经结束了。现下就要请皇帝前往东阁,确定一甲三人(状元、榜眼、探花)的名单。

    “朕知道了,现在就过去。”

    朱由校闻言摆摆手表示知道了,随后对张维贤道:

    “就这么办吧,辽东的奏报你紧盯着,一旦来了定要告知朕。”

    “请陛下放下,一旦有消息臣定会来报。”

    朱由校听完就放心了,随后也不管张维贤,跟随何宁出了冬暖阁,坐上早已准备好的龙撵就朝东阁而去。

    “陛下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不必多礼。”

    朱由校一进文华殿就看到了刘一燝等人早已等候在此,他们面前还有一个长长的案牍,案上是一摞摞卷子,案牍的最前方放着一个册子还有三份卷子。

    “开始吧。”

    刘一燝等人互望了一眼,随后礼部右侍郎温体仁出列,他走到案牍的前方,拿起最前面三份卷子中的一份开始读了起来。

    “臣对:臣闻帝王之临驭宇内也,必有经理之实政,而后可以约束人群,错综万机······”

    洋洋洒洒三千字的文章被温体仁读的声情并茂。等读完以后众人又看了看朱由校的表情。

    见皇帝摆摆手后,温体仁随即就把这一份卷子递给何宁,让其放在皇帝面前的御案上,自己又拿起第二份卷子开始读起来。

    按照规矩考官要把他们认为最好的三份卷子都要一一给皇帝读,如果皇帝不满意则要继续读,读到皇帝满意为止。不过朱由校也没有为难他们,只是让温体仁读了五份就让他不用读了。

    “考官退!”

    下面就该是朱由校确定状元的时间了,刘一燝等考官随即退场,等待朱由校自己决定。

    这时朱由校才饶有兴趣的打开试卷,不过他看的不是内容而是名字。打开卷子发现,刘一燝等人推举的状元前三名分别是文震孟、李元鼎、卢象升。

    前面两人朱由校不是很熟悉,不过按照惯例殿试的前三名一般会从会试的前十名中选出,想来都是有一些真材实料的。

    但相比前两个人来说,朱由校更喜欢卢象升,加上之前还见过他,对他印象还是不错的。

    于是他犹豫片刻,把卢象升的卷子放到第一,于是变成了卢象升、文震孟、李元鼎,由此恩科会试的前三甲终于产生了。

    至于二甲跟三甲,朱由校到是没有兴趣再看了,因为都大差不差,反正都是进士,名次不同只能决定当官的起点,并不能决定终点,以后朱由校想用谁,还是各凭本事的。

    “好了,就这样吧,让考官进殿来吧。”

    “考官进殿!”

    殿门外的考官们没想到皇帝这么快就决定了。

    “尔等辛苦了,快填好黄榜,不要让士子们等了。”

    朱由校说完就让何宁把名单交给考官,刘一燝等人拿来一看,就见皇帝只把原本是榜眼的卢象升提到了状元位置上,其他都没有动,心中大定,当即领命而去。

    “谢陛下,臣等领命。”

    随后刘一燝就赶赴东阁填黄榜而去,黄榜授给礼部尚书,准备公示与众,其他就等明天的传胪大典了。

    求订阅,求月票!

第三百章 惊不惊喜(求订阅)

    三月十八日辰时。

    皇极殿广场,文武百官按文武职分别站立于丹墀之内两侧。

    以卢象升为首的恩科进士也分为两列站于其后,都在静静等候皇帝的到来。

    对于卢象升等人来说,今天无疑是激动万分的。

    他虽然有信心自己定会名列前茅,但万没有幻想过自己居然会被点名为状元。这让黄栋等人也跟着高兴不已。

    特别是黄栋,知道自己这位卢大哥被皇帝点为状元,他也清楚了卢象升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了,也预想到卢象升以后肯定会大有作为,不由暗暗感叹自己的眼光没有问题。

    乃至于昨天主动替卢象升发赏银都发出了上百两,鞭炮等等不计其数。

    但对卢象升跟张维贤来说,虽然高兴不已,但还是有点小遗憾,便是卢象升虽然是会试、殿试第一名,但之前的乡试不是第一名,这样的话就凑不成“大三元”了。

    要知道明代的大三元,也只有寥寥三人,其中一人还是武举的,如果卢象升能连中三元,那肯定又是一段美谈。

    但世间的事情哪有十全十美呢,连中会元、状元对于卢象升来说已经很满意了。

    “陛下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等到朱由校到场以后,众人在唱礼官的呼喊声中,大行五拜三叩礼。朱由校也看着乌泱泱的众人,心里不禁感叹传胪大典在众人心目中的重要性。

    “平身!”

    众人闻言再呼万岁,台陛上的内阁首辅刘一燝此时也站了出来,对朱由校拱手道:

    “陛下,恩科殿试录取三甲,第一甲赐进士及第三人,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五十人,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百六十二人。现黄榜已作,还请陛下下旨公布,以告天下。”

    “准!”

    这一切都有流程,朱由校也不用多做什么只要按照流程走就行了。刘一燝闻言也起身谢恩,随后走到朱由校御座侧后的御案上取黄榜,随后交给已经,恭敬的把摆在御案上的黄榜取下。

    此时吏部尚书孙慎行已经出列等候,刘一燝随手把黄榜交付到他手上。孙慎行也毕恭毕敬放到丹陛正中黄案上。

    “天启元年五月十七日,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一名卢象升。”

    下面广场等候的卢象升闻言,抑制住激动的神情,缓步出列走到台陛的台阶之下跪拜。

    “第二名文震孟”、“第三名李元鼎”。

    二人闻言立刻出列,跟在卢象升一起下跪谢恩。

    就在此时,朱由校给了身旁魏忠贤一个眼神,魏忠贤领会后,当即上前喊道:

    “陛下有命,着三人上台。”

    此言一出台陛上的内阁诸人心中暗暗惊讶,一般进士都在台陛下谢恩就可以了。皇帝召见的事情虽时有发生,但并不常见,没想到这次皇帝居然想要见,看来是对自己第一批进士十分重视啊。

    “卢象升、文震孟、李元鼎上台谢恩。”

    见皇帝发话了,传场的鸿胪寺官自然不会怠慢,连忙示意卢象升等三人上台。

    台下的卢象升等人略微震惊,不过震惊很快就转换为紧张跟激动,毕竟这是第一次目睹圣颜,心中十分忐忑,唯恐怕圣前失仪。

    卢象升三人缓步走上台阶,台陛的阶梯不长,但卢象升感觉走的异常缓慢,像是每走一步距离大明权力的最中心就更近一步。

    没走几步,他们三人也能看清台陛上的景象,一张宽大的黄案摆放在最中间,黄案后方则是皇帝的御座,他右侧内阁以及六部尚书拱手站立,好奇地看着他们。

    “陛下有旨,上前几步觐见。”

    一个尖锐的声音从宝座身边响起,卢象升三人忘了接引他们上来的鸿胪寺官员,见其点点头示意往前走,卢象升也鼓起勇气,回头望了文震孟、李元鼎一眼,低头躬身越过黄案走到了朱由校的御座前面。

    “学生卢象升、文震孟、李元鼎拜见陛下。”

    “嗯,看起来甚是年轻,抬起头来,让朕看看。”

    卢象升闻言疑惑,这个声音他貌似很熟悉,感觉哪里听到过但又想不起来。

    但现在也不由他多想,听到皇帝的命令,他缓缓抬头望向朱由校。

    随后一个熟悉的面容出现在眼前,卢象升的脑袋轰地一下懵掉了,心里顿时震惊不已,心想这不是当时在正月在茶馆见到的王公子吗?

    他居然是当今圣上!

    这个突如其来的惊喜让卢象升有点反应不过来,万万没想到话本中的故事在他身上发生了。

    他脑海思绪飞速快转,心中瞬间把正月以来的许多事情联系起来,暗骂自己愚笨,自己早就应该想到是皇帝的。

    怪不得那日“王公子”说自己一定会高中;

    怪不得有了“王公子”投资的黄栋,生意会在短短几个月内奇迹般突飞猛进,居然没有人跟他抗衡,现在甚至还敢插足海商生意;

    怪不得黄栋之前也拍胸脯保证说一定相信自己能够高中。

    现在这一切都能说的通了,原来王公子就是皇帝,原来黄栋也早就知道王公子就是皇帝本人,但一直对自己隐瞒,真的是瞒的自己好苦啊。

    不过这也怪自己一直醉心于科举,对其他事情也不甚担心,以至于这么明显的事情自己居然猜不到,只是简单觉得王公子可能是个勋贵子弟而已。

    宝座上的朱由校也望着脸上略微有些震惊的卢象升,心中早就笑开了花,觉得甚是好笑。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心想任谁发现自己之前认识的人居然是皇帝,大多都会这般震惊吧,得亏卢象升定力强,不然定会更加不堪。

    但这件事也只有卢象升跟何宁他们知道,朱由校身旁的魏忠贤还并不知情,他见卢象升见到皇帝居然哑言失态,顿时有些不满,当即轻咳一声想要出声训斥。

    “你们三人都是朕钦点的前三甲,等为官以后定要尽心用事,为国效命,不可辜负朕的期望。”

    只是这时皇帝的声音从魏忠贤耳旁传出,见皇帝对卢象升殿前失仪并不在意,还开口安抚起他们来,魏忠贤只能作罢。

    “学生谨记圣言。”

    听到朱由校发话了,卢象升这才从震惊中反应过来,赶紧呼气稳定神态,让自己冷静下来,随后对皇帝躬身行礼。

    “好了,你们三人朕记下了,先退下吧。”

    朱由校也想跟卢象升多说说话,但现在这种场合并不合适单独聊天,甚至多说了还可能遭人猜疑嫉恨,对卢象升不利。还是等卢象升入翰林院吧,到时候机会多得很。

    见皇帝只是勉励一句,众人也不意外,于是在鸿胪寺官员的引领下,卢象升三人从容告退,自台陛而下缓步移至广场入列。

    看着这三人能招皇帝召见,这让广场的文武百官乃至于二三甲进士们羡慕眼红不已。他们为在京为官数载都不得见皇帝一面,甚至皇帝连他们的名字都没有听过。

    心想卢象升三人即是本朝第一次科举的前三甲,现在又被皇帝特别接待,显然皇帝是记住他们了,以后要是想不发达都不行了,看来要提早搞好关系为是啊。

    等第一甲宣布完毕,其后就是第二甲以及第三甲了。

    “第二甲赐进士及第第一名李思诚。”

    “第二甲赐进士及第第一名于志舒。”

    ·····

    与第一甲三人相比,第二甲、第三甲的进士就没有那么多特殊的待遇,虽然里面也有很多朱由校熟悉的人名。

    但现在二三甲人数太多了,肯定不能一一见面,只由听着鸿胪寺唱礼官一一点名即是。

    差不多过了大半个时辰,唱礼官终于把三百多人的名字一一点完,由于卢象升等人的进士身份现在被确认了,传胪大典总算快要结束了。

    “传胪大典,还请陛下起驾,乘舆还宫,臣等恭送陛下。”

    朱由校此时已然精疲力尽了,在卢象升等新进进士三跪九叩以后,他也坐上龙殿回乾清宫而去了。

    皇帝的场面活儿结束了,但场内其他人的任务还没有结束。

    皇帝走了以后,剩余事情就由礼部尚书孙慎行主持了,就见他拿起黄榜,举着它由中路出午门,置在龙亭内,对着紫禁城行三叩礼。

    随后锦衣卫便会举着带有黄榜的龙亭,送至东长安街张挂,卢象升等人也会在此时跟着黄榜一起出宫。

    至此官方的册封典礼这才结束,而属于卢象升等人的庆典才刚刚开始。

    顺天府早就在宫门外准备好了伞盖仪从,见卢象升等人一出来,就让身披锦衣,骑着大马,在众人的簇拥,送状元归邸。

    作为三年一度的盛会,京师百姓也会夹道欢呼,争相看看文曲星状元郎长得什么样子,让自己也沾沾文气。

    而作为皇帝的朱由校此时也只能听听紫禁城外的欢呼声,心中既是欣喜又是眼羡少年英气勃发,一朝金榜提名的得意,此时他也想微服私访出宫看看热闹。

    但理智告诉他不能,因为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因为辽东的奏报已经到了军机处。

    求订阅!求月票!

第三百零一章 辽东大事(求订阅)

    “陛下圣安!”

    东暖阁内,军机处诸人以及内阁首辅刘一燝等人现在已齐聚在此,等候朱由校的到来。

    “起来吧,辽东的捷报你们应该看了吧。”

    “臣等都一一把题本看了,我辽东还没到四个月就又打了胜仗。现在建虏接连重创,以后定不敢再轻易犯我朝边疆,臣等为陛下贺!”

    刘一燝等人齐声说完再次起身,对朱由校拱手恭贺起来。

    “哈哈,这也是前线将士们奋勇杀敌的功劳,内阁要好生拟定赏赐,该封官的封官,该进爵的进爵,不可让将士寒心!”

    刘一燝闻言立刻颔首点头,经过上次浑河大捷后,他们自然知道皇帝对于赏赐一事很是关心。还特别关照要杨涟等人主持发放,就是怕下面有些人中饱私囊,所以这种事他们肯定会小心对待。

    “臣等明白,还请陛下放心。”

    这个大捷对朱由校来说自然是很高兴了,但仅仅是如此大捷,他也不至于召集这么多人来此商议此事。

    “今日叫你们来,其实还有两件事,至于什么事情,想必你们也知道了。就先说说内喀尔喀的问题吧,现在岳讬联合科尔沁,居然突袭内喀尔喀的巴岳特部。

    根据辽东的奏报,说察哈尔的林丹汗已经派兵支援,内喀尔喀的扎鲁特部答应准备与其联合,一起对付建虏。如此一来又是一场恶战,无论谁赢,对我们大明都不甚好。”

    朱由校作为穿越者,自然知道历史上建虏的皇太极是如何绕道蒙古,屡次突袭明朝腹地劫掠的。

    所以他是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让建虏攻打内喀尔喀,只是现在辽东局势刚刚好转,守成有余进攻不足。

    以现在的实力也不能帮内喀尔喀什么,只能现在报个信,说服势力最大的吉刺特部南下避难。

    然后自己派人突袭一下懿路所,这般境况还能打一个胜仗那已经很了不起了,朱由校自然不会苛责什么。

    “陛下还请放心,所谓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我看建虏偷袭内喀尔喀在先,本就失去人心。而内喀尔喀得林丹汗的精骑帮助,占据人心地利,想来建虏必败无疑。

    只要岳讬一败,建虏又丧失两旗的主力,定会元气大伤,到时候定会遣使求和,再次恭顺我朝,朝廷的辽东之危自然解决。”

    见皇帝充满了担忧,叶向高率先站出来给朱由校分析局势。

    他的学生王化贞为广宁巡抚,北边就是察哈尔,之前就曾化重金贿赂林丹汗,成功拉拢林丹汗跟后金不对付。所以王化贞对蒙古的实力十分信任,每次给叶向高去信都会大肆吹捧林丹汗。

    说他兵强马壮,只要有他的支持和出兵,建虏根本不足为虑,这让叶向高对林丹汗的印象好上不少,觉得这次有林丹汗的帮助,内喀尔喀根本输不了。

    “叶阁老此言差矣,现在岳讬已占据先机,根据辽东奏报,林丹汗早在正月就说过要发兵援助内喀尔喀,但现在才拖拖拉拉出兵。

    兵法云:兵贵神速,他如此拖延看起来就是不想帮助内喀尔喀。现在林丹汗的精兵还没有到,但岳讬的兵马已经开始行动了。

    陛下,依臣看朝廷还是早做打算,如果岳讬大胜内喀尔喀,那建虏在西北便会成大开大合之势,与科尔沁连成一片,那个时候建虏的的行动可就不仅仅局限于沈阳了。”

    叶向高的话刚说完,孙承宗就立刻站出来发言反驳。

    他对于王化贞重金贿赂林丹汗一事本身就嗤之以鼻,蒙古跟建虏一样不可信,同时对其的实力也怀疑得很,根本就不相信他会真的救内喀尔喀。

    朱由校听完沉默良久,手搭在宝座上轻点着握把,脑海里还在思索他们的话。

    现在是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对于朱由校来说,他更希望内喀尔喀能赢,问题是即便有林丹汗的帮助,内喀尔喀能赢吗?

    对此他的态度很悲观,历史已经证明现在的蒙古部落没有一个能打的。林丹汗现在看似雄才大略,但最后被皇太极打的抱头鼠窜,客死在青海,对战建虏从来没有赢过。

    所以抢占先机的岳讬在接下来的这一战中,很有可能是大胜内喀尔喀扎特鲁部了。

    而大明面对这个局势却束手无策,丝毫没有办法。

    想到这里朱由校不禁一阵无奈,归根到底还是自己的实力不够。没有足够实力介入到这一场大战中来,只能远远看着,暗中通风报信而已。

    “这一场仗无论谁赢对大明都不是很好,蒙古赢了定会激发林丹汗的野心,对于朝廷索贡怕是会更盛。如果建虏赢了,正如孙爱卿所言,以后怕不仅仅是沈阳临敌了。”

    听到朱由校的话,众人点点头觉得甚是有道理,只有英国公张维贤觉得众人考虑的还有些欠缺,见状连忙展出了建言道:

    “陛下不用太过于忧虑,建虏攻下内喀尔喀又如何,内喀尔喀有人数十万,哪怕尽数被建虏吞掉,现在对建虏来说都不是好处,而是麻烦。

    哪怕内喀尔喀牛羊众多,也不够建虏吃啊。根据先报建虏的吃食定夺就支撑到六七月,如果岳讬大胜有牛羊支持也最多到八九月,到时候建虏的粮草定会短缺。到时候不是该我们急,而是该建虏急了。”

    英国公这话一出,孙承宗立刻站出来回怼:

    “英国公想的太简单了,等到了九月秋收时节,到时候建虏的粮食问题又可缓解。”

    “收获又如何,今年辽东欠收,辽东屡屡奏报朝廷请求朝廷赈济,辽东不好过,那建虏的日子更不好过,九月份哪怕收割了粮食,也支撑不了整个冬季。所谓贪心不足蛇吞象,到时候建虏为了求活定会急病乱投医,主动劫掠,我们再以逸待劳,慢慢削弱即可。”

    听到张维贤这话,朱由校不由的眼前一亮。

    张维贤说的很有道理,现在的建虏又不是历史上攻破辽沈的建虏,历史上建虏攻破辽沈,占据辽东,让他们地盘迅速扩大,并且通过大肆屠杀汉人,掠夺粮食,让他们粮食危机得以缓解。

    但现在呢,他们的地盘没有扩大多少,人倒是死了不少。若是吞下内喀尔喀以后,粮草压力也会骤增,哪怕他们只要粮草不要人,也不足以支撑他们度过冬天,到时候老奴也会为生计发愁。

    “如此说来就不得不防建虏掠夺朝鲜了。”

    在场的都是绝顶聪明之人,被张维贤一说就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关键。无论建虏输赢,粮食问题都只能说暂缓而不能解决。那现在要掠夺粮食就只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大明,另外一个便是朝鲜了。

    大明自然不用说,且不说努尔哈赤接连失利,是否敢再尝试。哪怕是过来打,只要做好准备,也不会惧怕建虏来攻,相信老奴也考虑到了这一点。

    所以对于建虏来说,朝鲜就是一个适合的地方了。因此听张维贤这么一说,众人立马想通了。

    “对,如果说之前蒲河一战后老奴还对辽东有所觊觎的话,但经过贺世贤这一场大胜,至少让老奴有所顾虑了。断其不敢来攻,那他肯定会转头打朝鲜的主意。”

    说完众人就望向朱由校,貌似在听他的意见。

    “朕记得熊廷弼也曾说过要联合朝鲜对付建虏,内阁也曾支持此事。就现在看来,建虏进攻朝鲜的意图昭然若揭,那就该提前提醒一下,毕竟是朝廷的内藩,不能置之不理。”

    众人听到以后表情各异,皇帝这么做虽然合理,但提醒朝鲜有啥用,哪怕朝鲜知道了,以他们的实力还能阻挡得了建虏不成?

    “陛下,之前熊廷弼为了防止建虏攻入朝鲜,曾建议在镇江(丹东)驻军,现在已过五个月有余,驻军也有了规模。依臣看要不继续向镇江驻军,万一建虏攻入朝鲜,朝廷可从镇江出兵截断其后路,让其有去无回。”

    张维贤觉得皇帝这个做法有些不妥,想了一会还是拱手进言,希望朝廷到时候从镇江出兵。

    只是朱由校听到后却摇摇头。

    “何必舍近求远呢,如果建虏东攻朝鲜,我们便主动出击,进攻抚顺、铁岭,压迫建虏即可,让他首尾不得相顾。至于朝鲜还是从长计议,毕竟是朝廷内藩,不能随意出兵,必须等朝鲜求援后再计划也不迟。”

    “陛下,如此朝鲜定遭建虏蹂躏,生灵涂炭。怕到时候也会被迫倒向建虏,那个时候再出兵就怕为时已晚了。”

    张维贤等人一听瞬间就急了,原本熊廷弼建议在镇江驻军就是为了建虏进攻朝鲜,现在皇帝怎么要等到建虏进攻后,朝鲜求援才出兵,这么做那镇江驻兵还有什么意义呢?

    这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孙承宗等人也觉得不甚合理,准备拱手劝皇帝三思。

    但朱由校却不以为意,直接摆手让他们不要说了。

    “好了,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了,还是商议下杨涟的提议吧。”

    求订阅!求月票!

第三百零二章 辽东府县设点

    众人心中虽然不解,但见皇帝如此,只能作罢。

    看着众人的无奈,朱由校毫不在意,随后便摆手示意让何宁把杨涟的密折拿过来,给众人发下去。一边发还一边给众人说道:

    “杨涟屡次给朕上折子,说他四月开始巡视辽东地方,原本想着视察辽东屯田的情况。

    而经过这番深入地视察才发现,自去年开始开垦的屯田,许多都被地方卫所官员私自买卖给当地大族,导致很多流民被朝廷招募,但实际上成了大族的佃户。”

    这份密折被在场的每个人都相互传阅,事实上杨涟在上密折的时候还上了一份公开的题本。所以此事在场众人人尽皆知,也明白皇帝让他们看的目的。

    看着相互传阅却不言喘的众人,朱由校并不在意,继续开口道:

    “朕看杨涟是好样的,他不仅仅发现了这个问题,还惩治了好几个镇堡的参将。只是如此下去不是长久之计,经过实地走访,发现辽东土地的情况并不可观,辽南贫瘠,辽河套又有水患频发。

    如果要大行屯田,必须要新修水利,慢慢整治辽泽。我朝辽东已百年,但水利设施极少。他思来想去,还是觉得是辽东都司体制的原因,所以想建议朝廷在辽东设三司,行府县,不知这件事情你们怎么看啊?”

    在场的刘一燝、孙承宗等人闻言皆默然不做声。杨涟这么做对于他们这些文官来说自然是好的。

    原本这些文官们只是在两京十三省疯狂内卷,官职就那么多,僧多粥少,为一个官职可以挤破脑袋。虽然有辽东这块地方,但那也是辽东都司,文官根本插不上手。

    现在不同了,如果辽东设三司,那会有大批的文官空缺。也给了许多官员挪动升迁的可能,他们自然是十分支持。

    只是想设置是一回事,怎么设置又是另外一回事。虽然杨涟现在提出建议,但还有许多人觉得现在不是时候,孙承宗就是其中之一。

    “陛下,辽东设三司确实有助于辽东的发展,但辽东两百年来一直都是辽东都司管辖,如果骤然变化,定会引起辽东卫所的反弹。

    并且此事还是杨涟一人的意见,臣看还是要问问熊廷弼甚至是王化贞的意见。”

    孙承宗此话让朱由校甚是惊讶,心中暗想孙承宗想的很有道理,其实他也是这么想的。

    辽东都司二百余年,如果骤然改制定会造成管理混乱,在现在辽东对建虏用兵的大环境下,这种做法是极其不妥的。

    但现在不方便做,并不代表此制不可行,毕竟辽东屯田、流民问题越来越严重,如果只是单用军事体制这种粗暴的体制,对于民政还是边防都是极其不利的。

    想到这,朱由校也不由的感叹,杨涟确实还是那个杨涟,直肠子有什么说什么,也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孙爱卿说的很对,不过熊廷弼的已经上折子给朕了,说他也支持在辽东设三司。不然朕也不会让你们来议论此事。”

    朱由校虽然也想要在辽东设置三司,但知道此事兹事体大,他现在不急着表态,还是准备让众人表态后,他再来定夺。

    虽然朱由校不想急着表态,但他这么一说就给众人一个信号。那便是他心中是趋向于设置三司的,也让孙承宗微微一愣,但是坚定心意,觉得要建言皇帝不要操之过急。

    “如果熊廷弼跟杨涟都同意,那三司设置还有其可行性。只是现在辽东还有战事,如果更改制度,怕会引起许多人不满。因此臣建议还是要慢慢考虑,缓步推行,不要一蹴而就。”

    见孙承宗还出言反对,沈灌最先坐不住了,心想孙承宗太畏首畏尾了,皇帝的意思这么明显他怎么还不明白。

    “如果熊廷弼也支持,那臣觉得试一试也未尝不可。辽东都司原本就从属于山东布政司,现在增设三司,只是在原本辽东都司的基础上进行扩充而不是裁撤,都司官员也不会反对的。

    再说杨巡抚题本上就说过,现在辽东屯田数额越来越多,但是许多土地都给地方卫所吞并。为此他已经斩了好几个人都无济于事,外加以后兴修水利,新修屯田的需要,设置三司确实迫在眉睫。”

    孙承宗、沈灌众人开口表态,就把众人的话匣子都给打开了,随后众人纷纷表态,刘一燝、叶向高罕见的支持沈灌,而朱国祯却支持孙承宗,觉得还是不要操之过急为好。

    “好了,你们说的朕也知道了。”

    朱由校看着他们各执一词不由地头疼烦闷,立刻打断了他们,纷纷拱手而立,等待皇帝表态。但朱由校把他们制止后也没有再说什么,反而扭头对坐如石蜡的英国公张维贤道:

    “英国公,此事伱觉得如何?”

    直到这时,众人才发现英国公张维贤一直对此事丝毫没有表态发声,要知道他可是左军都督府的左都督,辽东都司所有军籍按道理来说都是由其统辖的。虽然现在五军都督府早已名存实亡,但如果要在辽东都司设置三司,他的意见还是相当重要。

    张维贤听到皇帝问他,他这才缓缓站起身来,拱手道:

    “陛下,如果问军事谋计臣还可以说道说道,但此事臣却不知道,也不懂该怎么做。只是诸位阁老各执一词,那臣认为还不如各退一步为好。

    辽东三司设置可以设,但不要一蹴而就,可以先在一些地方卫所尝试,如果合适再大范围推广,这样岂不是更好。”

    听到张维贤这么说,朱由校露出欣喜的神色,指着他对内阁诸人说道:

    “看看,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嘛。就这么办,可以在辽东都司选取两个卫所设府县试点嘛。如若效果显著再推行,要是不好再说,诸位爱卿觉得如何啊?”

    众人见这个方法听起来确实是各退一步的法子,再加上皇帝已经敲定,他们也不能说啥了。

    “臣等附议!”

    求月票!求评论!

第三百零三章 杨肇基见闻

    “陈大人,杨大人,这边请。”

    东安门内,宫门宦官正一脸恭敬逢迎地给陈良弼、杨肇基二人引路。

    陈良弼已经习惯了,对宦官的示好不以为意,反而对身后的杨肇基甚是客气。

    毕竟作为皇帝亲自点名调过来的大同总兵,陈良弼就是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

    “杨总兵,这宫里规矩比较多,所以我们要去的里草栏场在皇城内,沿着玉河直走,不一会儿就会到。也不用去紫禁城,不然麻烦得很。”

    陈良弼身后的杨肇基,虽面容黢黑,但目光炯炯魁梧挺拔,看起来也甚是随和。见陈良弼热情的跟他示好,他初来乍到自然也是多应承。

    “泰宁侯说的是,卑职也第一次来皇城,待会儿还要面见圣上,这心中还甚是忐忑啊,唯恐有失仪之处。”

    “哈哈,杨总兵太谦虚了。您放心,陛下是个惜才之人,性情温和又多加开明。既然调你过来定是对你十分看重,等见了圣上,只要从容应答即可,不必拘束。”

    陈良弼闻言哈哈大笑起来,心想这个杨肇基真会藏拙。

    心里也再次回想起杨肇基的资料,祖籍湖广石门,因世袭得官,由武举袭指挥,历任征东平西防倭三镇总兵,提任沂州卫正指挥,经屡次提升,任大同总兵。

    如今才年仅四十余岁,就能够任大同总兵,没有一点实力是根本不行的,也怪不得能够被皇帝看中。

    “两位大人,到里草栏场了。”

    陈良弼刚想开口,就听见领头的宦官抢先一声唤出声,二人回头一望,就见诺大的里草栏场立马映入了眼帘。

    “二位大人,陛下有命,草场乃军事重地闲人免进。小的身份低微不方便进去,还请劳烦二位自己进去了。”

    这个规矩陈良弼是懂得的,只见杨肇基闻言就向小宦官拱手道:

    “劳烦公公了。”

    “总兵大人客气了,小的应该做的。”

    小宦官闻言立刻躬身感谢,随后便缓步退下了,只留下陈良弼、杨肇基二人站在里草栏场入口处。这时的杨肇基才有机会真正仔细看向这个,他早已慕名多时的地方。

    就见里草栏场四周都被一丈高的栅栏围起来,让别人看不到里面的情况,只闻阵阵欢呼声从中传来,感觉一派热闹景象。

    “这么久没来,这地方也大变样了,记得第一次来栏场试炮的时候那可是随意进出的。不过这个地方也很快就要没用了,等京西的武备学堂建成,要把这些东西全拆了,全部搬过去充用,不然内阁可不放心。”

    “没想到这就是里草栏场,记得去年陛下的诏书传到大同镇的时候,可把许多人激动坏了,都挤破头想着法子让自己的孩子通过比试能够来此。”

    杨肇基见状也感慨起来,要不是自己的两个儿子年龄都大了,不然都想送进来。来到京城才听闻皇帝对草场的人都非常重视,纷纷委以重任,许多出来就直接留营任职,真的是武将升迁的一条通达捷径。

    “哈哈,杨总兵放心,只要这次为朝廷立下大功,陛下定会让你的子侄进来。时间不早了,我们赶紧进去吧,不要让陛下久等了。”

    陈良弼闻言哈哈一笑,对着杨肇基劝说道,说罢就领着他朝里草栏场里面走去。

    守备的侍卫就是里草栏场的学员,他们会轮流当值,这时看到陈良弼带着一个身着三品武官服饰的人走了过来。

    “陛下在哪里?”

    “启禀泰宁侯,陛下在跟曹变蛟他们比试骑射呢。也早早嘱咐过在下,等见到您过来,就带您过去面见他。”

    陈良弼作为这些学员未来潜在的上司,这些学员哪怕再心高气傲,也不敢在他面前放肆,见他一来立刻毕恭毕敬的带路。

    “嗯~快带我等过去。”

    陈良弼闻言也不惊讶,一脸淡定的让他们带自己跟杨肇基前去,身后的杨肇基听到皇帝在跟学员比试骑射,心中暗暗惊讶,暗道怪不得刚才陈良弼说内阁一定会坚持让里草栏场尽快搬走。

    于是在学员的带路下,陈、杨二人一路往里面走去。

    “举枪,瞄准,谁敢乱动,棍棒伺候!”

    “行军之法,在于进退有度,不可急切·····”

    越往里面走,杨肇基就越是惊讶。在他的印象中这个里草栏场只不过是类似豹房一样的地方。皇帝叫一些好武之人过来陪他玩耍练兵,根本没有什么作用,所以很多人送自己子弟来此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更好地接近皇帝,混个脸熟而已。

    但进来才惊愕地发现,这个里草栏场跟他所想的大不一样,完全像一个武备大学堂。左手边的营房正在认真学习行营之法,右边则有三队在练习鸟铳。并且看着纪律十分严格,没有一个闲人在晃荡游玩。

    “轰!”

    突然远处传来一声巨大的轰鸣声,杨肇基被惊地连忙往前望去,就见右前方的栏场内有一队士卒在摆弄试验火炮。

    “听这个炮声是克虏炮丙型吧。”

    前面的学员闻言,边走边回头笑道:

    “杨大人果真见识卓著啊,佩服!之前栏场还本有两个乙型克虏炮,不过威力太大了,声音也大的不行。皇帝怕吵着内阁办公,就让人把乙型克虏炮换成丙型的了。”

    陈良弼闻言立刻饶有兴趣的望向西南方向。

    “呵呵,就是,每天大炮声不断,不仅内阁嫌吵,一旁的东厂都估计烦的不行。”

    “您说的是,所以现在也就逢双日可以试射,单日那只能摸一摸大炮过过瘾了,哈哈哈~”

    陈良弼闻言哈哈大笑起来,一边走一边对着前面答话的学员道:

    “放心,等以后啊搬到武备学堂,想怎么试射,就怎么试射。”

    杨肇基闻言不说话,这时的他还在慢慢消化一路上种种所见所闻。他现在对于里草栏场的印象完全改观了,心想这次定要好好立功,争取把自己的两个儿子也塞进来。

    而就在此时,一阵嗒嗒的马蹄声从远处袭来,众人闻声望去,就见前面一匹快马正迎面疾驰而来。

    看见众人速度更加快了,丝毫不见停步,陈良弼见状有些怒气上头,又赶紧向右侧躲避,想要让出一条道路来。只是等快马疾驰到身边时,马背上的人突然急拉缰绳。

    马匹骤然被勒紧缰绳,被迫停步,后腿站立,让整个马身瞬间立了起来,急速的在众人面前停下。

    这时陈良弼众人才望向马上的骑手,此人看起来像十六七岁,英气逼人,见众人望向他,他也毫不畏惧的看向众人。

    “陛下有命,令泰宁侯陈大人,大同总兵杨肇基杨大人前往前面栏场见驾。陈大人,小的我还要回去复命,就不跟您们一起走了。”

    看着如此无礼的一人,杨肇基心想谁这么嚣张,居然敢在陈良弼面前如此说话。他刚想发作训斥,但发现泰宁侯像个没事人一样笑呵呵的看着马上的这个年轻人。

    “曹变蛟,没想到伱不仅射术高超,还练得一手好骑术,真的是年少有为啊!”

    “哈哈哈,陈大人过奖了,幸得陛下训练支持。不说了,我也要回去复命了,陛下在前面等着二位呢,还请速速前往。”

    曹变蛟闻言哈哈一笑,简单寒暄了一下,就勒紧缰绳,扭转马头,朝里草栏场的里面疾驰而去。

    望向策马而去的曹变蛟,杨肇基又瞥了一眼陈良弼的神情。就见他脸色变得微微铁青,看起来很是生气。

    “这人是谁?怎么能够在里草栏场这样的重地,这般策马疾驰。”

    杨肇基见状赶紧打开话题,面露疑惑的问了起来。前面领头学员还在一脸羡慕的望着曹变蛟,听到杨肇基的疑惑这才反应过来,连忙躬身回复道:

    “这是来自辽东的曹变蛟,去年十一月被熊总督选中,来里草栏场训练。因其箭术高超,百发百中,是一等一的神射手。因此陛下对其极其信任恩宠,好几次都带他出宫,都让他护卫左右。”

    杨肇基闻言点点头,心想此人确实有点本事,怪不得皇帝会如此骄纵重用他。

    陈良弼虽然生气曹变蛟对他不敬,但也不得不感叹曹变蛟能力确实很强。想到这里他越发对自己的儿子陈世濬不满起来,真的是太不中用了。

    自己拉下老脸求皇帝把他塞进了里草栏场,只是没想到这般窝囊不中用。好几次考核都没有过,现在还在里草栏场学习呢,真的是快把他的老脸都丢尽了。

    “确实是个人才,我定要让陛下把他分配到京营来。不说了,杨总兵赶紧走吧,不要让陛下久等了。”

    陈良弼说完就继续往前面走去。杨肇基见陈良弼如此言语,也点点头赶紧跟上,唯恐落了单失礼。

    三人往前走了还没有一会,就看见前面的人也越发多了起来,还不时传来阵阵的欢呼声,定睛一望就见众人簇拥成一圈,貌似在比试箭术。

    求月票,求评论,感谢大家支持!

第三百零四章 朱由校的嘱咐

    “射的好!”

    还未到前面的人群中,陈良弼二人就听见人群中传来一阵欢呼声。

    二人透过人群望去,就见里面三个人站在场中,距离他们五十米、一百米外就是标靶。刚刚三人射箭齐发皆中标靶,所以引来了阵阵欢呼。

    “陛下在那里。”

    杨肇基虽然好奇,但他更关心皇帝在哪里,在人群中找了半天没有找到。还是陈良弼眼尖,一眼就发现站在一旁,一身戎装,满面春风的朱由校。

    杨肇基顺着陈良弼的手势定眼望去,就见一个眼若流星、精神抖擞的少年手持长弓,在众人拱卫下目不转睛的看着刚刚的比试,见到射中标靶,也连声叫起好了,他的身边正是刚才骑马报信的曹变蛟。

    杨肇基还在感慨皇帝的年轻,就见有人走到皇帝身旁,侧耳说了什么。皇帝闻言顿时向他们这边望来,随即把手中长弓递给了曹变蛟,自己则跟身边的宦官阔步走了过来。

    这时众人也看到了皇帝的动向,也纷纷停下欢呼,朝陈良弼、杨肇基等人望去。一见是陈良弼顿时有些鸦雀无声,想要拱手行礼。

    “尔等继续,等我回来定要决出前三,朕可是说好的要好好赏赐呢。”

    朱由校见状,一边走,一边对着这些人嘱咐起来,在场众人连忙称是,于是又开始接着比试起来。

    “不用行礼了,我们去那边说去。”

    朱由校走到陈良弼二人面前,见二人准备跪下行礼,于是摆摆手让他们算了,说完也不管他们二人,就往前面的营房走去。

    杨肇基闻言微微一愣,向陈良弼投向求助的目光,见陈良弼丝毫不感到意外,直接就跟随皇帝往前走去,他心中大定,也默不作声的跟随走去。

    一行人来到了一个营房旁,里面早已有人在等待了,见皇帝过来连忙端出热水跟毛巾,供皇帝洗漱。

    朱由校貌似已经习以为常,直接用手掌捧水扑到脸上洗漱起来,随后接过毛巾简单擦拭了一番。

    “杨爱卿,朕听闻你善于骑射,经常率兵主动出击对付蒙古劫掠,朕想来草原补给困难,像这种样子洗漱那也是一种奢侈。”

    朱由校这漫不经心的疑问,让杨肇基一愣。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皇帝居然以这种方式跟他开场,他定了定心神,连忙拱手答道:

    “陛下,大军出击,自然是要以兵贵神速为首要,这种洗漱不仅仅浪费时间,还浪费水源,自然是要不得的。哪怕是安营扎寨,用水都是有规定,不可轻用。”

    朱由校一边用毛巾擦手,一边看着杨肇基回答点点头。这时他认真打量起杨肇基来。看起来只有四十余岁,神色不怒自威,看起来就是久经沙场之人。

    “确实如此,兵者国之大事,生死存亡,不可不察。你是万历九年生人,现在已经四十有二了吧。”

    听到皇帝居然如此熟悉自己的年纪生辰,杨肇基不由心头一暖,连忙拱手道:

    “陛下说的是,微臣万历九年生人,万历二十八年因武举袭职,得以为朝廷效命。”

    朱由校闻言不由的点点头,走到了他的前面,看着躬身的杨肇基道:

    “四十二岁就为大同总兵,真的是年轻有为啊。朕这次没有看错你,伱是不是还有两个儿子呢,现在多少岁了,是否有官职在身呀?去年里草栏场征召,他们二人为何不来,以你的职位应该是很容易的呀。”

    “陛下,去年征召是要弱冠之年以下,臣的两个犬子都过了弱冠之年,现在都还在大同镇中任游击之职,所以就没让他们参加。但今日一见里草栏场的情景,臣感到甚是惋惜。”

    听到杨肇基说这话,朱由校心中不由一乐,觉得这人还挺会说话的。

    “陛下,臣刚才跟随杨总兵进来的时候,就看见杨总兵对里草栏场里面的训练甚是惊讶。陛下不妨开恩,让杨总兵的两个儿子也来里草栏场学习训练,这样麾下又会多两个将才,岂不是更好。”

    陈良弼见状顺水推舟就想送杨肇基一个人情,朱由校闻言便看了陈良弼一眼,笑骂道:

    “你这个好人做的倒是挺顺水的,不过比试的规矩不能破,这样吧,等你这次立了军功,就让你两个儿子都进入武备学堂读书,以后也好升迁。”

    如果这话在杨肇基来之前给他说,杨肇基还不一定领情。但经过这一番观摩,以及看到学员跟皇帝的关系后。他心中想要把自己的孩子送来的心思越发强了,现在听到陈良弼这么一说顿时投来感激的眼神。

    “多谢陛下厚爱,臣替两个儿子谢陛下恩典。”

    “哈哈哈,以后尽心用事即可。”

    朱由校闻言顿时哈哈大笑起来,对杨肇基更加高看几分。

    对于他的能力自己是很有信心的,但这次自己交给他的任务比较重,所以要下来好好嘱咐一番。

    这时何宁也嘱咐人拿来一个椅凳,朱由校见状就让他们坐下,随后搭在自己扶手上郑重其事对二人说道:

    “现在辽东战事渐平,建虏哪怕在内喀尔喀逞凶,但也不敢随意进攻我军。西南朱燮元还在全力部署,准备对水西安氏形成合围之势。

    所以朕就想趁这个机会,把白莲教的隐患给彻底拔掉。不然等他们主动谋逆叛乱,怕又会波及地方,导致战乱纷争四起。所以杨肇基,朕素来知道你知兵,有谋略。故而特意把你调过来,将这个事情交于你来做,不知你是否有信心啊?”

    看着皇帝如此郑重其事给自己一番介绍,杨肇基哪怕早已知道原委,但内心还是一阵激动。

    为将者,无不以建功立业为目的,现在皇帝让自己担此重任,是对自己莫大的信任。只要这次做好,让皇帝铭记于心,以后提拔岂不是更加容易。

    于是杨肇基立马站起来拱手道:

    “区区逆党,大军围剿定可唾手可灭,陛下宽心便是。”

第三百零五章 继续南下

    “好,朕就是要你这种信心。”

    朱由校闻言立马拍手叫好起来,随即又对着陈良弼说道:

    “陈良弼,到时候就把振武军调拨给杨肇基,你可舍得?”

    陈良弼听到皇帝这么说,立马就从凳子上站起来,拱手道:

    “陛下,京营乃天子亲军,您的安排臣定当遵循,自然没有舍得舍不得的。臣只是恨自己练兵速度太慢了,现在也只练出了振武、耀武两军,不能为陛下分忧效力。”

    朱由校看着陈良弼拘谨的样子,呵呵一笑,连忙摆手让他坐下。

    “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朕还是懂得。对于京营练兵之事,朕一直没有催过你,那是因为朕要的不是快速成军,而是要精锐。

    现在振武、耀武两军完全够了,他们都是大编制,每个军四个营将近两万余人。这次朕让杨肇基带着大同镇三千精锐,加上振武军共计两万人南下。伱就主持耀武军直扑永平府,相信没有什么问题。”

    杨肇基也在琢磨皇帝的话,心里早已乐开了花。

    京营新军的编制他是知道的,振武军是京营中的精锐,下设四个营,其中三个步兵营,以鸟铳为主,一个炮兵营,装备有五十门克虏炮乙型先进火炮,还有两千余人的轻骑。

    这种编制让在大同镇的诸人听到以后羡慕的流口水,要知道每个步兵营里面还有十五门克虏小炮呢。这般火力配置让深知火器之利的众人纷纷感叹京营的豪横配置。

    “杨爱卿,这振武军先交由你调遣,只是现在军器局虽然日益赶工,但克虏炮的制造速度还是跟不上。

    所以现在振武、耀武两军的克虏炮营各只有十余门克虏炮乙型,你先将就用吧,以后产量跟上来以后,再慢慢配置吧。实在不行可把各营炮兵哨集合在一起使用。”

    听到皇帝话中还觉得火炮不够略有歉意,杨肇基顿时感到惶恐。

    够了,完全够了,哪怕没有炮兵营,仅仅步兵营的丙型克虏炮的数量都让他很满意了。更何况现在炮兵营不是还有十门乙型克虏炮嘛,绝对够用了。

    “陛下,对付这些逆党宵小已经绰绰有余,臣觉得甚至不用这般麻烦,只要率领步兵营前往就可。到时只要诛灭恶首,其他人自会不攻自破。”

    朱由校闻言摇摇头,白莲教的战力他是清楚的,势力很弱,最大的能力也就是会煽动裹挟流民,利用人多来打仗夺城。

    这种情况碰到拉胯的官军那还顶点用,但如果遇到训练有素的官军,那完全是经验宝宝。

    所以朱由校才会派京营去弹压,也好让他们积攒一下实战经验,除此以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便是顺路南下剿灭安邦彦。

    “如果只是弹压白莲教那自然不用如此装备,但朕这次让你主持此事,就是想镇压完徐鸿儒等人以后继续南下,前往贵州配合朱燮元等人剿灭水西安氏,防患于未然,省得夜长梦多。”

    朱由校看到时机合适,就把心中所想给杨肇基和盘托出。杨肇基听后微微一愣,剿灭西南土司一事他也知道不少。

    之前延绥镇副总兵文应奎已经带精兵前往了,现在已剿灭了永宁宣抚司,听说现在准备围剿水西安氏,所以还没有回来,只是没想到皇帝居然想再派他去。

    朱由校看到杨肇基的疑惑,随即开口给他解释起来。

    “贵州多山,水西安氏城寨据山而守,天险奇多,易守难攻。官军如果要攻城则就是仰攻,不仅难攻,还容易被埋伏。一旦官军久攻不下,时间一长,周边土司定会起二心,对于西南大局稳定甚是不利。

    所以朕想让京营南下,利用克虏炮等火器攻城,只要尽早破了水西城寨,逼迫水西安氏交出安邦彦,水西安氏定会传檄而定,其他西南土司也不会随意造反了。”

    “陛下放心,臣只要处理完白莲教的事情,定挥师南下前往贵州剿灭叛逆。只是如陛下所言,贵州多山,攻城必须要用火炮,所以臣斗胆建议可以把耀武军的乙型克虏炮尽数调拨给振武军。这样振武军就有二十门乙型火炮,再加上其原本的丙型克虏炮,攻城略地绰绰有余,定可荡清一切障碍。”

    朱由校听到杨肇基这么说,略作思索后当即点头同意。

    “好,就这么办,另外朕再给你调拨点虎尊炮、佛郎机炮。这些物资朕全力支持你,你只需要给朕打个大胜仗就行了。”

    杨肇基闻言大喜,立刻躬身谢恩起来。

    “谢陛下厚爱,有了这些火炮定会无往不利,区区水西土司根本不足为虑。”

    朱由校听着他的话,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个西南土司叛乱一直是他的心头大患,特别是水西安氏实力强劲。历史上一直跟朝廷互有胜负,拖了好多年才剿灭。

    这也让其他土司对于朝廷也看轻了不少,渐生反叛之心。所以他想着一定要尽快剿灭,这样既可以减少花费,也可以震慑其他土司宵小,让其不敢作乱。

    “陛下,陛下。”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阵欢呼声,就看曹变蛟从远处款款跑来,脸上还满是兴奋之色。

    “陛下,已经选出前三了,还请陛下过去封赏。”

    此时大事已经商量完了,该嘱咐的也嘱咐了,该给的支持也给了,剩下就交给杨肇基发挥吧。因此朱由校现在心情甚是舒畅,闻言一拍大腿,从座椅上站了起来,对陈、杨二人笑着说道:

    “走吧,看看里草栏场的神射手去。”

    “哈哈,没想到今日也能开开眼,看到栏场比试,杨总兵我们快快走吧。”

    陈良弼这时候也站起身,招呼杨肇基赶紧过去,杨肇基也不扭捏,直接起身跟着陈良弼身后往后走去。

    等众人走到靶场位置,就见众人簇拥着两个人等待着朱由校的到来。

    “陛下,射术比试前三甲已出,第一名曹变蛟、第二名方汝珪,第三名左良玉,还请陛下示下。”

    朱由校闻言走到他们跟前,指着曹变蛟,对着众人笑着说道:

    “我就说他怎么第一个跑来叫朕往过走,原来是自己第一名,想要自夸一番啊。”

    听到皇帝这么说,众人纷纷大笑起来。曹变蛟对皇帝的调侃并不在意,反而心中毫不在意的说道:

    “那都是因为陛下圣明,臣也想替众人讨要一番赏赐嘛。”

    朱由校闻言呵呵一笑,心想曹变蛟这人真的是锐气十足,又颇有一番让人艳羡的朝气。不过自己就是看中他这股谁都不惧的锐气,这要放到战场上,仅凭这股锐气,就可成为以一当十的猛将,这也是自己喜爱他的原因。

    “好,自古有功必有赏,朕之前说好的那自然会有赏赐,何宁,待会把朕准备好的三张上品的开元弓赐给曹变蛟三人。你们三人也不可自满,定要再好好练习,小心被其他人反超。”

    “谢陛下隆恩!”

    曹变蛟三人闻言大喜,当即跪下谢恩。朱由校笑着让他们三人起身,反而饶有兴趣的望向杨肇基。

    “杨爱卿,朕素来得知你善骑射,也有百步穿杨之能。朕看要不要你也展示一番,给他们好好上上一课。”

    此时的杨肇基还在朱由校身后,暗叹皇帝对曹变蛟真是宠信呢。听到皇帝突然叫他,迟钝一下后觉得也不是不可以,于是立马应了下来。

    “陛下有命,臣不敢不从。但只是这标靶,似乎太简单了,臣申请骑马射动靶。”

    在场众人闻言立刻亮眼转目就来了兴趣,要知道骑马射靶已经是很难了,更不要说骑马射移动物体呢,杨总兵这是自己给自己上难度呢。

    “好,杨爱卿好魄力,吩咐下去,按他要求上靶!”

    栏场内本来是马场,跑马场地也很好找,没过一会就准备就绪,曹变蛟也牵来一匹好马交给杨肇基。

    只见杨肇基轻松上马,简单骑行后就拿上长弓在跑马场内小跑热身起来。他这一套动作行云流水,看起来果然是久经沙场之人。

    “陛下,微臣已准备就绪,可以开始了。”

    杨肇基热身完毕就骑马小跑到朱由校的面前,表明可以开始了。

    朱由校看了看场内外,跑马场的周围也都站满了想要看杨肇基一显身手的学员,场内摆放着五六个固定的标靶了,场内还有几个人拿着小型草皮标靶,待会他们会一个个往天空中扔靶,让杨肇基边骑马瞄准射箭。

    “那开始吧!”

    朱由校话音刚落,杨肇基勒紧缰绳,扭转马头逐渐加速,开始围绕着标靶跑了起来,众人也静气凝神看着场内,目不转睛看着杨肇基的演示。

    等杨肇基稍微转两圈,深吸一口气,目光投向固定的标靶,在座下快马的疾驰中,身体稳如泰山,左手持弓,右手搭箭。

    还在聚精会神的众人就听见“嘣嘣”几声,紧接“嗖嗖”的箭矢声接踵而至,众人定睛一看。

    见看见杨肇基疾如雷电般连发下,数道箭矢瞬间出现在固定标靶上,还各个正中靶心。

    求评论!求月票!

    大家可以点下面的链接,进入粉丝群聊天哈

第三百零六章 出发前的准备

    “好!”

    众人见杨肇基箭术如此高超,纷纷叫好起来。

    但他的精湛表演还远没有结束,刚刚打完固定标靶,当即就给场内拿着标靶的学员挥舞手势。

    跑马场内的学员见状瞬间会意,连忙把草皮标靶向空中扔去。杨肇基目不转睛的望向空中的标靶,手里不停的搭箭,射箭。

    朱由校只听见“嗖嗖”几声,空中的标靶貌似受到重击一般,一个个掉落在地上。

    众人定睛一看,就见地上的草皮标靶上各插着一支箭,显然是看来是箭箭命中。

    “好箭法!”

    “杨总兵箭法如神呐!”

    ······

    现在哪怕是连心高气傲的曹变蛟也不禁感叹起来,敬佩起杨肇基的箭法是真的好啊!

    而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杨肇基勒马来到了朱由校旁边,下马把弓箭交给旁人,对着朱由校拱手道:

    “陛下,幸不辱使命!”

    “好啊,果然箭法高超!真的是精彩至极,就是不知这一番箭术,练了多久啊。”

    杨肇基的表现完全出乎朱由校的意料,这种箭术他也只是在前世的电视剧中看到过,没想到这次居然亲眼见到。

    “陛下,臣六岁开始扎马步,八岁提弓,将近而立之年才可做到这种程度。之后便是每日练习不辍,才能保持技力,否则不进则退。”

    杨肇基听到朱由校的这一番话,也开始回忆起自己练功的辛苦。这话听得朱由校也连连瞠目,心想杨肇基确实用功刻苦。

    “所谓日勤不辍,大概就是如此吧。你能有这份毅力,怪不得如此年轻就升任为总兵,真没有看错你。”

    听到皇帝的夸赞,也让身边的众人也不由的感慨起来,心里纷纷琢磨换成自己是否能坚持。朱由校看着众人或若有所思,或惊叹杨肇基的坚持,饶有兴趣的说道:

    “看到杨总兵都如此坚持,你们还要多多努力,千万不能懈怠。朕用人唯才是举,只要是人才,忠心用事,朕定会不吝赏赐予以官职。”

    如果这话是其他人说的,他们定会嗤之以鼻,绝对不会信。但见皇帝这般信誓旦旦亲口允诺,这帮年轻人顿时信心大增,也纷纷躬身称是,对自己的要求跟期望也高了几分。

    “好了,不要聚在这里,都散了吧,继续练习去。”

    朱由校借机鼓励了他们后,就招呼众人赶紧散去照常训练。

    而他接着带陈、杨二人继续在里草栏场逛了起来。因杨肇基是第一次来,于是朱由校亲自给他讲解了里草栏场的培训内容,包括课堂、火器使用等等。

    杨肇基也是知兵之人,很多事情一点就通,看到许多内容比如三段式射击、克虏炮发射后更是连连点头,觉得其法甚好。

    带着杨肇基二人参观完后,朱由校见时候不早了,又跟陈、杨二人一起简单用膳,随后就让二人走了。

    看着二人离去的身影,朱由校头也不回的说道:

    “走吧,摆驾坤宁宫。”

    “摆驾坤宁宫。”

    随着何宁的一声呼喊,朱由校坐上早就准备好的龙撵往坤宁宫而去。

    朱由校对杨肇基是十分重视的,毕竟作为九边总兵之一,能力又强还忠心,自己怎么能不喜欢呢。

    所以朱由校特意把这次见面放到了里草栏场,目的就是拉近自己跟杨肇基的距离,让其更忠心于自己,也为了让杨肇基看到自己对武将的态度和军制改革的决心。

    至于效果嘛,应该还是不错的。

    而现在自己的态度也摆明了,该给的支持也给了,下一步就是看他的发挥了。

    他只要能打胜仗,逮住徐鸿儒,帮朱燮元灭掉水西安氏,自己的赏赐定不会吝啬,乃至以后的军事改革中也会多多重用他。

    “杨兄,陛下对伱真的是信任有加,我很少看见陛下如此待一个人。”

    皇城外,陈、杨二人出东安门而去。由于杨肇基在京城没有购置宅邸,待得时间也不长,因此就一直在京营居住。

    陈良弼见皇帝对杨肇基如此重视,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趁机拉拢杨肇基的好机会,于是就与他一同前往京营,准备帮他熟悉下振武军的情况。

    “泰宁侯廖赞了,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我等也只能尽心用事,以报皇恩。”

    杨肇基现在心中也有些激动。他从来没有想到自己这般受皇帝重视,心中的报国之情更加深厚几分。现在只想早日抵达京营,琢磨逮捕白莲逆党之事,尽心将皇帝交代的事情做好。

    “哈哈,好一个尽心用事,杨总兵说的是,出兵迫在眉睫,我们二人还是赶紧前往京营商议大事为好。”

    陈良弼闻言哈哈一笑,说完二人就加快速度往京营赶去。

    而此时京营之中,振武、耀武二军总兵蒋璘、谭冕以及他们手下黄得功、孙元化等营将以上人马早已在京营等候了。

    为了防止消息泄露,他们最开始并不知道要去哪,只是知道要好生准备,并且不得随意外出。知道前几天杨肇基率领大同精兵入驻京营后,众人才明白这次是为了剿灭白莲教叛逆。

    “杨总兵,这两位是振武军总兵蒋璘、耀武军总兵谭冕。”

    等陈良弼一进来,就立刻向杨肇基介绍起营中诸将,这也是杨肇基第一次正式跟众人见面。

    他跟蒋璘、谭冕等人虽都是总兵,但地位却大不一样。作为九边总兵之一,他的地位远比这二人高多了,所以蒋、谭二人纷纷向杨肇基拱手行礼。

    “蒋璘,振武军三日后就跟随杨总兵南下,等剿灭白莲教后,就继续南下前往贵州围剿水西土司。陛下已经任命杨总兵权领兵事,所以以后有什么事情要多问杨总兵,不可怠慢。”

    蒋璘早已被陈良弼告知此事,虽然心里面对杨肇基还有些不服,但现在这个能立功的机会他怎么能放弃,闻言立刻拱手道:

    “属下明白,卑职定会与杨总兵同心用事,为朝廷效力。”

    陈良弼见状点点头,于是就跟杨肇基等人一起复盘剿灭白莲教之事,所幸这些事情早已经提前规划,因此只要复盘熟悉一下即可。

    求评论!求月票!

    大家可以点下面的链接,进入粉丝群聊天哈

第三百零七章 观政进士

    “陛下,杨总兵他们已经出发了。”

    冬暖阁内,正在全神贯注批阅题本的朱由校听到魏忠贤讲述后,神情微微一顿,随后将题本放到一边若有所思道:

    “杨肇基此番大军一路南下,估计要大半个月才会有消息,相比而言,陈良弼那边则会很快就有战果。”

    “陛下圣明,永宁府距离京城不是很远,也就两三天的路程,估计过几天就会来信。”

    朱由校闻言点点头,现在就看他们的表演了,自己担心也没有用。

    “对了,袁可立的诏书发下去没?”

    既然做好了心理准备,朱由校也不会太多关注,反而问起了魏忠贤对袁可立任命的事情。

    “陛下放心,您昨天一嘱咐,奴婢就让人起草诏书发给内阁了,阁老们也没有反对直接就下发了,现在想必已经到通政司了。”

    对于这件事魏忠贤自然不会怠慢,他可知道皇帝对于袁可立重视的很。朱由校听到这话面无表情,心中还在思量袁可立之事。

    他实现了之前的承诺,在恩科会试结束后,直接任命袁可立为闽浙总督,总辖东南各省关税之事。这个位置不可谓不重,朝廷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盯着呢。特别是沈灌知道此事后,一直想安插自己的人进去,但都被自己给借口制止了。

    为的就是让袁可立不被牵制掣肘,能施展作为。所幸刘一燝、叶向高等人对于袁可立等人十分认可,所以才能成事。

    并且除了袁可立以外,汪应蛟也派了户部的官员跟随袁可立一同出发,袁可立会协助户部官员在东南各省的关税口岸试点。

    到时会设立专门的关税衙门,重新选派官吏,以方便让户部直接掌管关税,减少地方欺上瞒下。

    这个其实是朱由校统辖关税的第一步,只要验证这个试点效果不错,就可以推广至其余各地了。

    “如此甚好,等袁可立走的时候你就替朕送一下吧。”

    “奴婢明白。”

    朱由校见没啥事了,又拿起手中的题本看了起来,这是吏部送上来的进士任命名单。

    殿试过后,一甲第一名为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从六品),第二、三名分别为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

    这两个都是极其清贵的职位,主要职责为掌修实录,记载皇帝言行,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稿。但由于在身为皇帝秘书机构的翰林院,所以经常跟皇帝见面,并且还能看到朝廷各种政令文书,对朝廷的现状能有大概了解,因此地位十分重要。

    也正因如此,再加上能进翰林院的人无一不是科举前茅,这也就逐渐形成了“非进士不得入翰林,非翰林不得为宰相”的政治规矩,翰林院被称为“储相”。

    因此在题本中最前面的卢象升三人自然都是在翰林院中任职,对于此事朱由校倒是不在意,他想要调整的是二三甲人选的委派。

    一甲进士直接进翰林院工作后,二、三甲进士则到各大部院寺监去观政半年,这类似于实习期,主要是职前培训和实习。

    观政期间,二、三甲进士还要根据自己的见闻撰写文章,只要能写出五篇好的策论者,就有资格参加翰林院的“馆选考试”,然后选出十余名优秀者便称“庶吉常士”,简称“庶吉士”,他们就可以跟卢象升他们一起,在翰林院学习三年。

    这三年内只要表现优异,参加散馆考试,合格者即可留在翰林院工作。二甲进士出身者初授翰林编修,之后仕途与榜眼、探花类似了。

    其他的没有通过考试,就可以直接做官了,或授给事中、主事、中书舍人、行人、太常博士、国子博士等官,或授地方府推官、府同知、县令、县丞等官,基本能保证正七品官职。

    因此观政时期的表现极其重要,甚至可以直接决定他日后的提拔。而朱由校在意的就是对于这些二三甲人的观政之地。

    作为穿越之人,朱由校自然知道这次恩科进士中有许多专业人才,比如宋应星、张维新等人,都是各界领域首屈一指的稀世人才,但吏部在安排他们这些人观政的去向上,让朱由校不甚满意。

    想到这里他就拿起朱笔在题本上勾画起来,宋应星户部安排的是去通政司观政,朱由校朱笔一勾,随后在一旁写道:

    “可去工部观政,军器局是用人的地方,可让其多去看看,徐光启要多提携点播。”

    宋应星可是朱由校关注的重点,作为明末著名的科学家,他对于农业、手工业的认识远远超过其他人,正好可以去工部甚至是军器局观政,让他更好的进行学习。

    而作为工部尚书的徐光启正好跟他有同样的品行,对农业、手工业之事甚是感兴趣,还身体力行进行实践,不仅仅在天津等地试种水稻,还曾大力提倡从美洲来的红薯等作物。

    所以朱由校就想把他们两个凑一起,让徐光启多多带带他,定会让宋应星进步很快。

    勾选完宋应星后,朱由校又在沈廷扬、于志舒二人名字上画勾,这二人前一个曾提倡海运、大开海禁,还有后一个理财之能,历史上管理户部,能革从前陋规,余积羡米盈万计,都是不可多的人才,因此让他们去户部是最好的。

    除此以外还有吴麟征,被朱由校安排到了刑部,张国维则被安排到了户部。最后便是茅元仪,不过他倒是被合理安排了,可能名气太大,被直接安排到了兵部。

    等朱由校一番勾画下来,整个题本上已经被勾画的面目全非,他也累得不行,随后把笔一放长舒一口气,对着魏忠贤说道:

    “把这个题本交给吏部,让他们按照这个改动重新拟定一份呈上来。”

    魏忠贤看着皇帝在上面好一通勾画,连忙躬身上前接过题本。

    “奴婢遵旨。”

    “嗯,去吧。”

    朱由校看着魏忠贤躬身离去,也终于得空从坐了一天的座椅上站起来,伸了个懒腰。

    不过他低头看着案牍上还堆积成山的题本,顿时一阵一阵头大,心里觉得好累,不想再处理政务了。于是对身边服侍的张昶、何宁二人说道:

    “走,今天就不处理政务了,去里草栏场骑一会马。”

    与朱由校有骑马解闷的闲心不同,作为“大金国”的可汗,努尔哈赤现在是头痛的要死。

    抚顺城守备衙门内,他与黄台吉、五大臣等人尽数端坐在大堂内,见可汗在坐首一言不发,众人也不敢言语,唯恐恶了努尔哈赤,等待片刻后,努尔哈赤才缓缓的开口,向黄台吉问起了儿子代善的伤势。

    “代善的伤势怎么样了。”

    坐在下首位置的黄台吉面容看起来憔悴不少,现在四大贝勒中莽古尔泰被废,原本代善还可以跟他竞争。

    但现在他被明军打的大败而归,等被接应而来的游骑见到的时候,早已伤痕累累,重伤倒地不醒。

    所以现在权势最大的四大贝勒已故去了,剩下的就是阿敏跟他了。但阿敏的父亲就是被他父汗努尔哈赤给处死的,因此自然不会被努尔哈赤所重用。

    所以最近一段时间,黄台吉被努尔哈赤给予重用,掌管建虏一切军政,这也让他劳累不少。

    “父汗,二哥现在醒来了,但汉人郎中说现在还不能轻动,仍需好生调养为好。”

    见父亲发问,黄台吉立刻站起来回答起来,不管怎么说代善还是自己的兄长,自己再怎么讨厌也不能表现出来。

    “不重用的东西!还不如死了算了,轻敌冒进,害的我损失战机,把岳讬制造的优势白白浪费,真的是气煞我也。”

    努尔哈赤闻言冷哼一声,听到代善不由的来气,于是回头对辅政大臣何和礼问道:

    “西泰、克扎家里的人处置了没?”

    “启禀可汗,我已命人把他们二人的家抄了,家中无一人逃脱,男丁编入披甲人,女丁贬为包衣奴才,以示惩戒。”

    “真的是便宜了他们,吃里扒外,要不是二人通风报信,我军怎么会遭此大败。”

    听到何和礼这么一说,努尔哈赤心情当即舒缓不少,也放下烦恼准备讨论今日的主要议题。想着就站了起来对着身后的地图遥遥望去。

    他的目光望也逐渐聚焦在地图的西北方向,上面正是用满语写着内喀尔喀几个大字。

    “岳讬现在有没有传信回来?根据他之前的信报,现在应该已经跟扎特鲁部对阵上了。”

    “可汗,根据时间就是这一两天了,岳讬贝勒专门趁着察哈尔骑兵抵达,就主动出击扎鲁特部,想必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可汗只要静候佳音就可以了。”

    武将额亦都的话并没有使努尔哈赤眉头舒展,相反他更加面露愁容。

    “就是不知道吉刺特部南下了没,如果他们扎鲁特部一起,那内喀尔喀问题就彻底解决了,不然总是心腹大患。”

    求月票,求评论!

第三百零八章 重设汉军

    “启禀可汗,吉刺特部应该出发了,但现在懿路所到内喀尔喀边境的台堡都被明军控制,具体到哪里也无从得知,岳讬跟杜度也没信使来报。”

    额亦都的话说完,守备所内鸦雀无声,安静的连一根针掉下都能听见。众人唯恐努尔哈赤生气迁怒自己。

    努尔哈赤闻言面色愈发冷峻,一边看着地图,一边在心中思考战局。

    他心里清楚地知道吉刺特部的实力,是内喀尔喀五部中最强大的。如果现在不能一劳永逸的解决掉他们,那以后就难了。

    哪怕岳讬大败扎鲁特部,日后还会卷土重来的,到时候在明军的支持下,他们找科尔沁跟巴林部算账,那自己究竟是出兵还是不出兵。

    想到这里他紧紧握着拳头,对于熊廷弼的厌恶憎恨感更深了,心想要不是此贼,明军怎么会让自己如此难受。

    “找也没有用,难道还有兵力征讨不成。杜度已经尽最大努力守住铁岭了,只要岳讬打败扎鲁特部,那这一仗就没有白打。传旨加封岳讬与杜度为贝勒,以示功劳。”

    “可汗英明。”

    众人听着努尔哈赤的话,连忙站起身来躬身称是,心中却一点都不意外。

    “安费扬古。”

    “奴才在。”

    听到努尔哈赤喊其名字,下首第三个一个身材魁梧的武将当即站起身来。

    “之前嘱咐你派游骑侦察,现下明军驻扎在何地?”

    “启禀可汗,臣探道贺世贤、尤世功二人现下驻扎在蒲河所,发现已开始重铸城垒,看来是准备常驻不走了。

    熊廷弼也派了上次浑河大战的主将陈策入驻沈阳,而且从奉集堡、蒲河所、沈阳一带的游骑众多,就盯着咱们这边,防止我军出动。”

    听着安费扬古一五一十地禀报,众人闻言纷纷摇头,看来战机已失,在明军重重警戒下,再出兵胜算不大。

    黄台吉心思缜密,自然看出来明军这是铁了心不走了。

    “常驻不走?那就让贺世贤在那里待着,看能待到几时,如果一直常驻那更好。”

    努尔哈赤之前就是大明的龙武将军,对明军的情况清楚得很。

    明白明军所能依仗的无非是火器,正如上次跟这次的克虏炮一般,但这些火炮麻烦之处不在运输,而在于火药补给。

    贺世贤虽驻扎在蒲河所,本就处于明军的最北方,几万人吃喝拉撒,每日光粮食运输的补给都足够让熊廷弼头疼的。

    因此努尔哈赤笃定明军这次虽然大胜,但不会待太久,估计只要等吉刺特部南下到了辽河套,他们估计也会撤。

    不过一想起明军的威力巨大的火炮,努尔哈赤又是一阵难受。

    他之前也知道明军火器厉害,但都不放在眼里,事实上之前跟明军打仗,就发现明军的火器大多腐朽不堪。只是没想到这两次明军的火炮威力会如此大,明显战力指数上涨。

    所以自己上个月也利用奸细去辽东找寻工匠,但招募过来的工匠铸造普通火器还行,铸造明军那种威力大的火炮根本不行。

    他自己也秉承着有总比没有强的原则,还是让他们带人赶制铸造火器,还听从黄台吉的建议重新训练了一支使用火器的汉军,但没有想到刚刚训练好,就被代善一波带走了,全军覆没。

    想到这里他心中对代善的恨意更多了几分,心想自己会有这么无能的儿子。

    “黄台吉,新编练的汉军被代善葬送了。但现在正是用人之际,你跟着李额附继续抓紧,重新挑选人训练汉军。明军所持者,为火器而,只要我们掌握火器之利,自然不惧明军。”

    黄台吉跟李永芳闻言立刻起身应答起来。只不过黄台吉忍不住看了李永芳一眼,心中对他甚是惋惜。

    之前汉军统领的正是李永芳内子侄,刚刚领兵死在了蒲河所,心里估计对代善恨死了,看来以后可以拉拢一二。

    努尔哈赤心里也知道李永芳内心不好受。

    前月向辽人征粮,里面很多都是跟随李永芳一起投靠过来的。那时李永芳不仅没有动怒,反而帮着自己说了不少好话,让征粮的阻力少了不少,因此对他的印象十分不错。

    “李额附,代善领兵无妨,把汉军葬送于蒲河所,我也很是惋惜。依我看,这汉军统领就由你担任吧,人数为五千人,规制跟八旗相同,伱看如何?”

    跪在地上漠然无神的李永芳见努尔哈赤这般说,心中顿时惶恐万分。

    自他投降努尔哈赤后,虽然贵为额附,看似是汉人之首,但一直没有实权。好不容易组建汉军,也只是让自己的子侄担任,军中还被安插了女真参领暗掌兵权。

    因此他这额附看似地位尊贵,实际上有名无权,并且作为明军主动投降的最高将领,他也没有回头的希望了,只能一条路走到黑,努尔哈赤说什么是什么。

    现在听努尔哈赤说要给他实权,让他执掌汉军,他心里瞬间就起了警觉之心,唯恐是努尔哈赤试探他。

    “可汗,奴才败军之将,岂可领军,还请可汗从诸位贝勒中选任一人,奴才甘愿为副。”

    “李额附过谦了,父汗可说汉军以火器为主,大金中试问又有谁能比李额附更懂火器呢。”

    黄台吉也明白李永芳的忧虑,立刻开口宽慰起来。

    努尔哈赤听到黄台吉的话也点点头,他对李永芳怎么样自己最清楚,现在自然明白他心中的担忧,于是接着黄台吉的话,摆摆手道:

    “黄台吉说的对,你最合适不过,就不要推辞了,到时候汉军中的所有人都由你来委派,不用请示他人,直接上报即可。”

    此话一出,额亦都等人纷纷侧目,暗想这次可汗对于李额附的恩遇是前所未有的,居然让他单独掌军。李永芳见状也觉得不妥,连忙摆手拒绝,但被努尔哈赤一口回绝。

    “就这么定了,你不要再说了,好好做事,不要辜负我的期望。”

    李永芳见努尔哈赤如此,心里终于确定不是试探,但还是惶恐般称是应了下来。

    求评论!求月票!

    大家可以点下面的链接,进入粉丝群聊天哈

第三百零九章 建虏困境

    “李额附。”

    抚顺守备府外,刚刚议事完的李永芳刚要上马,就听见身后传来一声呼喊,他回头望去,就发现是黄台吉正向他走来。

    “八贝勒,刚才还要多谢为在下说话,不胜感激。”

    李永芳赶紧走上前,说着就要对黄台吉行礼,但被皇太极一把抓住胳膊,笑着说道:

    “李额附太客气,举手之劳而已,不过父汗既然让我们两个筹备汉军,因此我想明后日找个时间好好商议一番,你看如何?”

    李永芳顿时拱手,黄台吉现在可是最炙手可热的任务,努尔哈赤对他也是信任有加,自己自然不可怠慢。

    “那是自然,汉军现在精锐尽失,现在要从无到有创设,需要的人才众多。如果八贝勒有什么合适的人选,可以向我举荐,否则我自己是凑不齐的。”

    黄台吉一听笑意更甚了,暗想李永芳如此上道,让自己推荐人才,这不是摆明说自己可以往里面安排人嘛。

    “李额驸言重了。不过如果你需要人才,我这边到时候可以推举几个,并且都是汉人,到时候你看着用就是了。”

    “既然八贝勒推免的,那自然都是人才,尽管叫过来便是。”

    李永芳一听黄台吉这么说,顿时放下心来。

    他自己心里清楚,如果汉军单纯是自己搭建,那努尔哈赤等人再怎么信任都会有疑虑,现在黄台吉这么做反而在帮他,他怎么能不愿意呢。

    “八贝勒!”

    就在李永芳还想继续跟黄台吉言语的时候,一个巴牙喇亲卫突然打断了二人的讲话,并走到黄台吉面前,拱手道:

    “贝勒爷,可汗请您入府中议事。”

    黄台吉闻言一愣,随后很快转变神态,对着李永芳抱歉道:

    “父汗召我前往,看来只能日后商议了。”

    说完就对李永芳拱拱手,跟着巴牙喇亲卫往守备府而去。

    李永芳望着离去的黄台吉,心中也思索一会,随后上马而去。既然让他重设汉军,那他也要找一下之前的部下,好好抓住这次机会。

    “父汗!”

    黄台吉在巴牙喇的带领下进入后堂,就见努尔哈赤正在后堂的空地上搞了一个靶场,现在正在拉弓射箭呢。

    “嗯,李永芳怎么想的。”

    见黄台吉进来后,努尔哈赤一边搭弓射箭,一边默然地问起了刚才二人的谈话,显然他是知道黄台吉定会找李永芳的。

    “李额附心中还十分惶恐,叫儿臣定要给他多多推举几人才肯放心。”

    听到努尔哈赤询问,黄台吉自然不敢隐瞒,连忙把事情一五一十的说出。

    努尔哈赤手中搭弓射箭,听到这话后,箭矢“嗖”的一声射出,直直的射在靶心上。

    随后冷哼一声,把手中弓箭放下,交给前来接手的黄台吉手里,松了松手腕走到一旁的座椅上。

    “突然被委以重任,不惶恐才奇怪。他现在估计还以为我在试探他,他既然要人,那伱就多给他点人,怎么用是他的事情,但至少能打消为难的情绪。”

    黄台吉把努尔哈赤的弓箭小心的放在架子上,又亲自接过水壶给努尔哈赤倒上茶水。

    “阿玛放心,我到时候给李额附推荐上点人,但具体怎么用就由他定夺了。”

    努尔哈赤一边听着黄台吉言语,一边拿起茶水大口喝了起来。

    “只要安插人手即可,不然定会让他寒心。”

    说到这里,努尔哈赤叹了一口气,把手中茶杯放下。

    “汉人狡猾,重利轻义。但我们女真人数稀少,如果要在辽东立足,必须依靠汉人。因此李永芳定要拉拢住,不然就没有人敢投靠我们。以前我还对他略有提防,但现在形势下,也不得不中用他了。”

    听到这话,黄台吉心头难免一暗,觉得今年后金形势完全不容乐观,经过代善一败后,今年八旗精锐损失近四成,这已经到了伤筋动骨的地步。

    这也是为什么努尔哈赤想要重建汉军的理由,完全是人不够用了。想到这里他不由得想要宽慰下努尔哈赤。只是刚要开口,就被努尔哈赤摆摆手拒绝。

    “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不过是今年暂时受阻而已。我从起兵至今快四十余年,大小数百战,形势比这危机的时候不下数十次,都还不是挺过来创造了如此局面嘛。

    我之前读汉人的《三国演义》,你可知道我最喜欢其中的谁?”

    黄台吉闻言微微一愣,三国演义可以说是众贝勒人手一本,是努尔哈赤交代必须要研读的兵法,他也有一本,会随时观看查阅。

    现在突然听到努尔哈赤这么问自己,他顿时有些不知道怎么回答,脑海里不断回顾也没有发现努尔哈赤说过。

    “可是关羽?”

    努尔哈赤闻言呵呵一笑,摇摇头道

    “呵呵,我最喜欢的是刘备。”

    黄台吉对这个回答并不意外,毕竟刘备仁义无双,诸贝勒对其心生敬意的人众多。

    “刘备仁义无双,爱才如命,重承诺、感恩遇,确实是一代雄主。”

    但努尔哈赤闻言却摇摇头,对黄台吉这个回答不甚满意。

    “非也,刘备固然仁义,但我看重的是其坚韧不拔,其刚过而立之年就投靠公孙瓒,后屡战屡败,屡战屡败,直到将近五十才得以成功创立基业,就这一份坚持,是任何人都比不了的。

    我们现在何尝不是如此,明国之大,不是我等可以想象的,我至今还记得去明国京城的情景,里面的人川流不息,摩肩擦踵,仅仅一城人口就远甚于大金。

    所以明国之前虽屡次战败,都可以有时间、有能力重新集结兵力,但我们却不行,只要有一步失误就会将攻守之势逆转。

    此刻正是如此,之前屡战屡胜,但浑河一败就形势逆转。

    但越是如此越不能气馁,刘备当年遭遇十数败,惶惶如丧家之犬。即使这样都还能创立一番基业,更何况我们呢,明国如象,我们如狼,哪怕暂时困苦也难不倒我们,就不信啃不下几块肉来。”

    听到努尔哈赤这一番鼓励,黄台吉顿时有些动容,对努尔哈赤拱手而拜。

    “儿臣受教了,古来成大事者,无一不是历尽磨难,以后遇到挫折定不会轻易气馁。”

    “你能明白就好了,刘备如此,刘邦何尝不是如此。我大金一时挫折并不可怕,只要重振气势,自然不惧明国。汉人虽然孱弱,但他们的书确实有些道理,可以多读读。

    诸子之中,你聪慧过人,处事甚有条理,现在代善屡次伤我之心,莽古尔泰现在又被废黜在家。所以你也要多担起责任来,不可懈怠。”

    努尔哈赤满意的点点头,他现在能倚靠的人很少,黄台吉就是一个。现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得不对他多多勉励和倚重了。

    听到努尔哈赤这么一说,黄台吉闻言心中更是窃喜。觉得多年以来的努力终于见效了,只要一直这样坚持,那以后太子的位置定会有所希望了。

    不过他心里虽然这样想,但脸上却不敢显露出兴奋之情,而是谦虚道。

    “多谢父汗,儿臣定当竭力而已。”

    “嗯,现在这个情况还不算最坏,岳讬如果能在内喀尔喀取胜,还可以让我等喘息一会,有更多时间能够让我等布置,朝鲜安排得怎么样了。”

    粮食问题一直是努尔哈赤的心中最关心的事情,他原本还想看能不能再向明国那里掠夺一番。

    只是代善兵败后,已经让明军获得了主动权,因此主动出击掠夺也成为了一种空想,为今之计还是再想想其他办法。

    “儿臣已经派人去找光海君商议了,但光海君已经拒绝了买粮之事。他怕如果此事被明国发现,明国迁怒于他那可如何是好。”

    “他怕明国迁怒于他,就不怕我大金进兵掠夺嘛。”

    努尔哈赤闻言当即一拍桌子,觉得这个朝鲜首鼠两端,啥都不想干就想着让建虏跟他们相安无事,真的是痴心妄想。

    “现在明军已在镇江驻军,因此让朝鲜有些投鼠忌器。并且根据回来的信使来报,说其国内敌视我国的人甚多,哪怕光海君同意,朝中亲明国的大臣定会不满。”

    努尔哈赤听到这话,略微思考了一会,觉得如此说来这光海君还是有拉拢的可能的。

    “继续派人过去吧,跟光海君讲明利害,想想明国是怎么对他的,如果他实在不听劝,那也只能用兵了。”

    黄台吉对此甚至赞同,他也觉得大金是三面环敌,所以还是远交近攻,不宜多线开战,不然很容易被明军所趁。朝鲜首鼠两端,对于明国本来就是阴奉阳违,还是多拉拢为好。

    “儿臣明白。”

    只是黄台吉话还没有说完,就突然听到正厅一阵嘈杂之声。

    “发生什么事了?”

    二人不由的疑惑道,黄台吉刚想出去一探究竟,就见额亦都兴冲冲的走了进来,手中拿着一份奏报,跪下大喊道:

    “可汗,大捷,大捷!岳讬贝勒在内喀尔喀大败扎鲁特部!”

    求评论!求月票!

    大家可以点下面的链接,进入粉丝群聊天哈

第三百一十章 盖州海运

    “来人,把盖州卫套存仓的主事之人全部拿下!”

    盖州卫,辽东巡抚杨涟脸色铁青的看着套存仓内的景象,满是不可置信,立即招呼人把粮仓的人员全部拿下。

    “巡抚大人饶命,小的冤枉,小的冤枉啊。这些粮食被登莱运过来以后,本就好好存着的,只是没想到居然变成了这样,具体为啥小的也不知情。”

    “冤枉!就是把你们全砍了也不会冤枉你们。山东辛辛苦苦筹措粮草艰难运至此地,你们就这么藏储的?朝廷每天花那么多钱买粮运粮,前线的将士有时甚至食不果腹,忍饥挨饿,而伱们宁远把粮食放到糜烂,都不愿意运过去,真的是罪该万死!”

    杨涟回头望了望盖州仓库中的粮食,心中愤怒至极,手都被气得发抖。

    他原本还不知道有这么多粮食,只不过在巡视屯田的时候,随行的盖州卫官员说了一句之前一直有登莱陆陆续续运粮,这让他心生好奇之心。于是就带人前来一番查看,只是没想到数量这么多,浪费之举惊人。

    他刚才让人粗略的算了下,从万历四十六年开始到去年,山东断断续续运到辽东的粮食足足有四十万石。

    按照现在辽东的米八两银子一石,粟二两银子一石的价格,这么多粮食足足有两百万两,而这么多粮食放在这里,他居然不知道,盖州也全然没有上报。

    而且盖州卫对这些粮食也不注意储存,全然让这些珍贵如命的粮食暴露于风雨,腐浥于潮湿,狼戾殊甚,大多已经腐烂发霉而没有人管,真的快把他给气死了。

    “登莱有运这些粮食,为何都没有人告知辽阳?为何没有人好生保护?尔等意欲何为?”

    跪在地上的套存仓一干人等面面相觑,惊惧万分,这种事情他们也说不清楚,最后一个年长的主事看场面实在没办法了,只能如实相告。

    “巡抚大人,自万历四十六年以来,海禁也是时开时封,直到去年才固定下来。而这些都是这两三年运送过来的粮食,也是断断续续的。

    这些粮草用途卑职也曾上报过辽东都司,但都回信说山东布政司是要把这些粮食要回去的,先好生保存,等尘埃落定再说。至于保存在这里造成粮食糜烂,是因粮食太多,盖州仓太小实在放不下,所以只能如此,还请巡抚饶命。”

    杨涟听着他的解释,脸上充满了厌恶,随即摆摆手把这些人全部拖走。现在知道求饶告命了,已经晚了。

    “巡抚大人饶命,巡抚大人饶命啊。”

    听着仓库主事一干人等的呼喊声逐渐远去,在场跟随杨涟巡视的盖州卫所众人更是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杨涟也不管他们,直接让仓储人员带路,他带着众人径直走了进去。随即看了几堆粮垛,发现就是最外面的粮食有些发霉,里面的粮食还完好无损,可以食用。

    “卞同知,现在沈阳战事紧张,熊总督跟户部为了筹措粮草的事情夜不能寐,现下有这么多粮食就不要放在这了,除了部分留下作为口粮跟种子以外,其余尽数发往辽阳,以作军需。”

    杨涟虽然心疼那么多发霉的粮食,但事到如今他也没有办法,总不能把盖州卫的所有人都惩处吧。

    杀一儆百已经是最快捷的方法了,下一步还是想着解决粮食问题吧。因此他一边拍了拍手将灰尘拍掉,一边扭头对着盖州指挥使同知卞为鹏嘱咐起来。

    卞为鹏一听杨涟这么说,立马拱手道:

    “巡抚大人说的是,这件事本就是卑职失职。现在巡抚给卑职将功折罪的机会,卑职自会感激不尽。”

    “卞同知知道就好,盖州屯田的事情你做的很好,因此本官也不欲责怪什么,只要好好办事就好了。”

    盖州卞氏世代在盖州为官,自嘉靖以来世代都任盖州指挥使或者同知,可谓是根深蒂固,哪怕是杨涟也不能轻动。

    并且这个卞为鹏做事也颇有章法,可能是知道了自己前面对屯田的态度,所以在自己来之前就已经把屯田全部分配给了当地流民,哪怕自己查也纠不出什么错处了。因此杨涟也愿意卖给他一个面子,不然早就弹劾他了。

    “陛下去年又重开海禁,设置官应震为登莱巡抚,左光斗为天津巡抚,准备再起海运之事。

    现在想来已经有大半年了,盖州作为辽南咽喉,相信很快就有朝廷的粮船运到了,到时候卞同知一定要做好接应,及时仓储以及起运,千万不能误了朝廷的大事啊。”

    卞为鹏听着杨涟的话,心里已经明白了这是巡抚大人给自己的警告,这次就算了,如果还有下次,那就真不要埋怨被弹劾了。

    “卑职明白,之前辽东都司已经下文书提及此事,卑职也在盖州岸边修缮码头,新建船只,以备朝廷之需,待会巡抚可前往港口查看。”

    修缮的码头是之前就弄好的,这次卞为鹏为了应付杨涟的巡查,专门再次修葺,可谓下足了功夫,就怕被杨涟发现问题,毕竟他也不想得罪这个狠人。

    “好,既然卞同知这么说,那待会就去看看,这关系到朝廷海运大计,不得不重视。”

    盖州这边的港口情况不是很好,其海岸都是窄小滩浅、礁石密布,难以容纳大量船只同时湾泊,一遇飓风,容易对船只有所损伤。

    杨涟来之前也做足了功课,发现之前登莱船只起运粮草到盖州,要历经田横岛、白蓬头、成山嘴、三山海仓之险,这些地方暗礁密布,其后还要驶入盖州港口,导致其损耗特别大,因此登莱那边也一直深以为忧。

    所以杨涟对于盖州港口不满意,这次粮草事件更是坚定了他的想法,一定要重新选址,看能不能找一个距离辽阳、天津、登莱等地都近的,不乏天时地利的天然港口。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在这之前盖州卫港口地位还是极其重要,让他不得不重视。

    “那现在就走吧,这里的事情就让卫所衙门去办,把这些粮草即刻清理,随后立即押往辽阳。”

    卞为鹏见杨涟同意,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连忙摆手示意让杨涟先请,他心里只想早点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不想让杨涟多生事端了。

    “那走吧。”

    杨涟见状呵呵一笑也不拆穿他,就让他直接带路,带自己过去。

    “紧急军报!”

    众人出了仓库纷纷上马准备前往码头一探究竟,就见远处传来一阵呼喊,众人闻言立刻循声望去。只见一匹快马从远处疾驰而来,飞速的跑到了杨涟等人的面前。

    “巡抚大人,辽阳紧急军报。”

    信使下马气都没有来得及喘,连忙将背后的军报摘下,飞扑滑跪递到了杨涟面前。杨涟一把夺过军报就看起来,众人也纷纷焦急地望向他,心中也想知究竟何事。

    杨涟看着军报脸上也阴晴不定,没过一会就把军报合上交给卞为鹏手里。

    “内喀尔喀之事出结果了,建虏大胜内喀尔喀的扎鲁特部。”

    卞为鹏看着手中军报,心里也满是震惊跟疑惑。内喀尔喀之事他们这些人早就接到了辽东的塘报,对于其中原委有了解,只是他惊讶为何扎鲁特部败的会这么快。

    “这扎鲁特部败的也太快了。末将之前听说,内察哈尔的林丹汗曾派洪棱台吉率四千精骑援助内喀尔喀,难道也败了?”

    “怕是根本就没有去。“

    关于林丹汗派兵一事,杨涟早在二月份就听闻此事,但直到五月份都没有见其消息,就知道林丹汗根本没有要帮内喀尔喀的意思。

    所谓派兵援助本就是一番说辞,不足为信。不过他也想不通林丹汗是怎么想的,难道就任由建虏这么欺负内喀尔喀不成?就不怕自己部下离心离德嘛。

    “现在只有吉刺特部听从我大明的建议南下,他们算是内喀尔喀仅存的势力了,如果再接受了扎鲁特部的剩余势力,其实力必然会大涨。想必建虏也不会轻易放过他们,要么拼命拉拢,要么不日便会再度出兵。”

    卞为鹏出身于将门世家,一看战报就知道了其中的关键。

    这一仗大明跟建虏各有胜之,只有内喀尔喀分崩离析了。而建虏势必不会让吉刺特部如此轻易归顺倒戈了大明。

    杨涟闻言也点点头,不过他心中并不担心,在和顺去之前,他跟熊廷弼就已经想到了建虏可能的动作。

    要拉拢吉刺特部最好的办法放回被羁押的宰赛台吉。若真是如此,那就要好好看下宰赛台吉的态度了,如果他惧怕建虏想要跟其联合,自己跟熊廷弼也不介意帮吉刺特部换一个台吉。

    “他们已经没得选了,如果建虏有所动作,难道我大明会不管不顾?”

    杨涟摆摆手,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让卞为鹏等人放下心来。近日以来的好消息有点多,打仗打的是精气神,连续两次大胜仗,已经让辽东诸将不再怎么惧怕建虏了,现在连逃跑到关内、辽东的人都少了很多。

    “好了,时候不早了,赶紧去看看港口吧,此事马虎不得。”

    历史上盖州卫的粮食不仅没有押送辽阳,还在在建虏攻破辽阳以后,没有烧毁,极大的缓解了建虏的粮食问题。

    求月票!求评论!

第三百一十一章 设关取税

    盖州修缮的港口不小,经过多年的加修耗工,早已初具规模,现在也还有不少商船来此做生意。

    “快快!搬,不然耽误l东家的货物,扣了工钱可不要怨我。”

    “加把劲儿啊,再给上一袋。”

    盖州码头上,十数艘乌尾船以及三十余艘渔船停泊在此。

    这些渔船大多是本地渔民,而乌尾船则大多是商船。作为商人来说,从来不缺胆子大的,自从听说大开海禁以后,立马就有人打上了辽东的主意。

    毕竟辽东皮毛与山货在整个大明都极其出名,这些商贾从辽东购买后,送至江南、甚至京城等地,其利润可是有几倍甚至数十几倍不止。

    特别是现在天气越发寒冷,江南甚至两广一带冬天甚至都会结冰下雪,对于皮毛的需求更大了。

    这么大的利润足以让商人们不惧距离之远,来此上下打点就想从这皮毛生意中分一杯羹。

    “都仔细着点儿,一定要轻拿轻放!”

    挂着“沈”字旗帜的乌尾船旁边,一个商贾打扮的人在一名手持账本的账房陪同下,齐齐盯着码头上三十多名脚力源源不断地将上好的皮毛一袋袋装上船。

    当看到有些脚力随意一扯,就把一大包皮子甩在肩上后,让这掌柜的不由肉疼,心想怎么这么不小心,连忙大声的提醒起来。

    这些脚力一听雇主这么一说,也不敢反驳,唯恐船主因此不让他们搬了。于是纷纷点头称是,拿皮子的动作也轻了不少。

    “给你们说了小心一点,这些皮子都值钱的很,如果有所损伤你们是万万赔不起的。”

    这时一旁盯着脚力干活的监头看到主家有些着急了,也开口嘱咐这些脚力注意点,千万不要让主家生了气。

    “沈掌柜,您老多多担待点,这些脚力很多都是盖州卫的军户,实在活不下来去了才来这里讨生活。所以干事毛手毛脚的有些不知轻重,你有啥需要的尽管给我说,我一定给您办好。”

    见脚力们的监头过来赔罪道歉,那个姓沈的掌柜脸色稍微好看了一点。

    “不碍事,都是求生活的人,只要把货物平稳装上船就可,不然我们主家怪罪我也不好交代嘛不是。”

    沈掌柜深知出门做生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然平白无故得罪仇家,自己怕走都走不了。并且能在这码头上有这么多人脚力的监头,无一不是有背景的人,还是卖个面子为好。

    “那就好,那就好,劳烦您多担待。”

    那监头见沈掌柜好说话,脸上的笑容更多了起来,又接着在一旁指挥脚力继续搬运,没过一会就已将一船毛皮齐齐整整的摆放到了船舱。

    “沈掌柜已经放好了,伱要不派人看看。”

    沈掌柜刚才全程盯着呢,自然不用再检查,他随后对账房点点头,账房就从袖口拿出两个银锭。

    “卞监头,这是二十两,您收好。”

    “好嘞,沈掌柜爽快,以后来盖州卫大可以来找我,码头上的事情我还是可以帮的上忙的。”

    卞监头见了二十两银子两眼冒光,赶紧把银子接了过来放到袖口,唯恐别人抢走。收入囊中后心情更是好上不少,对沈掌柜更是恭敬,感觉就是他天降的财神爷一般。

    “嗯嗯,卞监头爽快人,而今大开海禁,盖州卫沟通辽东南北,以后来往船舶只多不少,以后您怕是要忙的呢。”

    见事情已了,沈掌柜也跟卞监头闲聊起来,从卞监头的姓氏中,沈掌柜大概猜出这人定与盖州卞氏有关系,想到自己说不定要常来此地,所以就跟他聊聊看,看能否结个善缘。

    “这个您倒是说对了,要我说这海禁放开真的太对了,以前都是靠山吃山,地困民穷,一旦收成不好,只能挨着,哪怕是出海捕鱼,那也得偷偷摸摸去干。

    现在海禁一开,我身边有本事的都出钱买船,出海做生意或者打鱼,像我也可以借这股东风,找些吃不饱饭的户所汉子来这里做些脚力,比以前也强多了,至少可以吃饱饭嘛。”

    沈掌柜没想到卞监头看着年纪不大,但还有这么一番“高论”。不过这话说的也在理,这股开海禁的风不就把他吹到这里来了嘛。

    “确实如此,你有机会可以去江南瞧瞧。大开海禁后,南直隶的龙江船厂生意瞬间好起来了,许多商贾联合,要么想要前往东洋日本,要么想来辽东或下南洋。

    现在朝廷在辽东战事越发顺利,以后来辽东的船只多不少,正如我所说,这里生意才刚刚开始,你以后可以好生谋划。”

    听到沈掌柜这么一番分析,卞监头眼睛当即亮了不少,被他说的甚是心动。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多谢您对在下提点,卞某感激不尽。”

    “哈哈哈,好说,好说。”

    码头上天南海北之间的人总是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生意,听不完的号子,并且正如沈掌柜所言,这一切只是开始。

    而杨涟也跟着卞为鹏的人来到了码头之上,看着数十艘船只停泊在港口,其中还有不少过来做生意的,杨涟也甚是满意,觉得盖州卫这个码头完全够用,他现在对卞为鹏也更为满意了。

    “盖州卫不愧是辽东南北咽喉,现在就有商贾来此贸易,看来以后会更加繁华了。”

    卞为鹏听到杨涟的话,心里当即乐开了花,当即拱手道:

    “都是圣上英明,自开海禁后,商贾来贸易不仅可以设关取税,还让军户卫的闲人懒汉有了不少生计,让盖州卫也繁华热闹不少。”

    卞为鹏现在对设码头一事极为上心,因为作为盖州指挥同知,他已经从盖州的毛皮生意中开始获利了,怎么能不让他开心呢。

    杨涟听着卞为鹏的话也点点头,不过他对于设关税一事更为关心。

    “确实如此,不过户部已经下发文书,要求统一税种与税额,到时就等都司派人过来,由辽东都司管理关税的一事了。”

    卞为鹏闻言倒是无所谓,现在刚刚开海,关税的数额很少,因此他不是特别在意谁来管。

    “卑职明白。”

第三百一十二章 初入翰林

    翰林院,掌制诰、史册、文翰之事,备天子顾问。

    作为皇帝的秘书机构,翰林院无论是地位还是职能来说,都是极为高阶且清贵的。

    凡是能入翰林院者,无一不是名列科举前茅的天子门生,未来也是前途无量,是极有可能官至内阁的人。

    但就是这么一个许多士子梦寐以求的殿堂楼阁,对于卢象升来说却轻而易举。因此作为恩科殿试的状元,他已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从六品)一职。

    虽然从高中进士到最后授予职位,朝廷给了有半个月左右的时间作为缓冲适应。而且这段时间内进士们完全可以四处游玩或者答谢恩师,以慰自己数年来的寒窗苦读。

    但因卢象升去岁早早就来到了北京,所相识的人也无非是黄栋、张维新等人,他也不喜每日疲于应酬那场面活儿,因此按耐不住寂寥,便提前去了翰林院报到。

    翰林院内,第一次见这么早就来报到的新科状元朗,翰林院的书吏还有些惊讶。

    但毕竟是当朝新科状元,自是不敢怠慢,连忙起身请来了同为翰林院修撰庄际昌。

    庄际昌也是状元出身,不过是万历四十七年的,但他去年才入职翰林院不久,所以如今还在翰林院修撰的职位。

    不过庄际昌为人豁达,甚是平易近人,见卢象升来了,就亲自给他引路,先带他在翰林院内稍许参观了下,随后就带他去见侍讲学士丁绍轼去了。

    “际昌兄,不知文震孟还有李鼎元二人有没有来?”

    在去的路上,卢象升发觉他貌似来的最早,心中也觉得有些不妥,因此向庄际昌打听起同科的榜眼跟探花有没有来,庄际昌闻言笑着直摇头。

    “你来的是最早的,不过只要听说你一来,哈哈哈,他们两个人估计也快赶着来了吧。”

    听到庄际昌这般打趣,卢象升也尴尬的微微一笑,并不在意。

    “际昌兄说笑了,卢某也是闲在京城没有事做,因此想提前过来了解下情况,如果惊扰了文震孟、李鼎元的行程,那真是罪过啊。”

    庄际昌闻言摇摇头,显然对于他的话不甚认同。

    “哈哈,卢兄不必在意,世间扰扰,何必太在意别人说什么呢,否则是自寻烦恼。”

    卢象升看着庄际昌这么说,心想这种事庄际昌比自己经历的多,他正是因为别人的指责才被迫去年入职的。

    万历四十七年殿试的时候,他制策时候把“醪”字偶误为“胶”字,数目字误写,使得卷面稍有刮补。因此被人指摘,说这个状元不合理,他气不过遂不受职而请假归里。直到去年新皇登基,才把他重新召回来补授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国史。

    因此卢象升对他是充满同情感慨,选谁为状元,那是皇帝和内阁才能决定的事情。选谁自有他们的理由,其他人怎么有资格进行评判呢。

    不过他看着庄际昌毫不在意,因此也不好多问什么,只是默默地跟着他的脚步走。

    “翰林院内官职最高的是翰林学士,但自万历四十五年以来,翰林学士一职一直都空缺,连侍读、侍讲学士都凑不齐,所幸陛下登基后,重开经筵,任命了孙承宗孙阁老还有丁绍轼丁试讲两人,才让咱们翰林院热闹起来。

    现在孙阁老已经进入内阁与军机处,虽然身上还有侍读学士的差遣,但平日里都不会来此办公。所以现在翰林院职位最高的便是侍讲学士丁绍轼了。”

    卢象升闻言点点头,对于翰林院的编制他之前早就有了了解。

    明朝翰林学士只设一人,是翰林院的首长。他的职权主要是作为皇帝的顾问,负责起草皇帝诏书,管理史册、文翰、考议制度、详正文书等。大凡编修实录、玉牒、史志、六曹章奏,皆可奉皇帝之命而统承之。

    学士以下便是侍读、侍讲(学士),此二人掌讲读经史,说白了就是皇帝的老师,地位也非常重要,能够经常跟皇帝见面,只要当上了,升迁的可能性很大。

    侍读下面便是五经博士了,初置五人,分掌专经讲义。这个职务,是用来专门安排圣贤先儒的后裔,世袭,不管翰林院具体的事,所以既重要也不重要。

    五经博士下面便是史官了,其中包括翰林修撰、翰林编修、翰林检讨等等,负责专修国史,并主文史档案(如皇帝起居注等)收集整理工作。同时时间长了还可以担任乡试任考试官,会试任同考官。

    这些职位是最重要的,能担任的人无一不是科举前三名的状元等等。

    除此以外还有庶吉士(考核过的二三甲进士)读书于翰林院,以学士一人教习之。不过卢象升等则不用,因为他们直接在翰林院任职了。

    所以卢象升在听到庄际昌一番介绍后,就知道丁绍轼的地位在现下有多重要了。既然孙承宗因试讲出色被皇帝重视,任命为内阁辅臣,那么这位与他同一批的试讲老师丁绍轼怕同样也有入阁的可能。

    “前面就是丁试讲的房间,我已经提前派人通报了,你直接进去即可。”

    “多谢庄兄,叨扰了。”

    卢象升连忙对庄际昌微微俯身,拱手而谢,随后不卑不亢地推开面前的院门,这时里面的孔目书吏早就在此等候了,见他过来只是摆手示意就让他进去。

    这个院落方圆看起来不大,但左边挂着的牌子写明都是书库,右侧的房子里则可以看到许多书吏进进出出,明显是在抄写诏书、实录等。

    卢象升走过中间廊道,右侧的许多书吏都向他投来感兴趣又兴奋的目光。他们早就接到消息,知道这便就是当今状元,眼神中充满了好奇。

    “咯吱”一声,最里的房门被卢象升轻轻推开,只见一个身穿官服,年逾耳顺之年的人埋头于案牍奋笔疾书。见卢象升进来也没有停笔,貌似没有察觉到他进来的声音。

    卢象升见状也不敢冒昧叨扰他,于是便毕恭毕敬的一直在门口静候着。等过了一会丁绍轼终于写完了,满意的举起又看了下自己写的东西,这时才回头一望,看见卢象升在门口拱手而立。

    “卑职新晋翰林修撰卢象升,前来拜见侍讲学士。刚才见试讲写书心切,所以没有叨扰,还请见谅。”

    丁绍轼这才注意到这个恩科状元,他之前就曾在传胪大典的时候远远见过一眼这个卢象升,现在再次相见就觉得他臂膀粗壮结实,跟常人不一样。

    “无事,我刚才也在撰写文章,还没有发现伱来呢。”

    丁绍轼摆摆手,让卢象升坐下不要拘谨。

    “翰林院乃清贵之所,平日就负责制诰、史册、文翰之事,所以这些事情马虎不得。你刚为翰林修撰,虽然地位重要,但也不能马虎,可以先在书阁中好生参阅历任奏章,熟悉下制度章法。

    现在庄际昌等人也在修撰光宗实录,这也是你未来的工作。你可以跟庄际昌他们多交流交流,熟悉一下事务。”

    丁绍轼对于卢象升没有什么恶意,毕竟在翰林院多年,每隔三年就有状元来,也有状元走,他并不会意外。现在见卢象升来了也毫无其他特殊可言,简单布置起了任务。

    “学生明白。”

    “嗯,翰林院工作说繁杂也繁杂,说简单也简单,就看你如何抓住了。当今陛下重实务,轻虚言,他对于你们恩科进士很是重视,对很多观政进士重新调整了安排。

    你既然是恩科状元,那自然会被陛下重视,甚至任职都会被重新安排。但那都是以后了,不管如何,你现在还在翰林院,那就好好修撰编书,查阅题本文章,多多历练,戒骄戒躁,切忌好高骛远。”

    卢象升听到丁绍轼的一番话,连忙站起身感谢起来。他自然明白丁绍轼是在勉励他要务实,好好把本职工作做好,千万不能好高骛远,不然对他是极其不利的。

    “多谢试讲大人提点,卢某感激不尽,定会做好本分工作重实务虚。”

    “嗯,如此我就放心了。那你就先跟庄际昌先熟悉下翰林院的情况吧。你来的还早,虽然可以点卯上班,但真正本职工作,等文震孟、李鼎元上任后再说吧。”

    丁绍轼闻言也点点头,看来自己的意见他听进去了,所以他也不想说什么了,随后摆摆手,就让卢象升出去随便看看吧。

    “看来试讲大人对您还是很重视,要知道他平日很是严厉,对其他人都是不假辞色的。”

    听着卢象升回来后把跟丁绍轼的对话又回忆了一遍,让庄际昌也不由惊讶起来,暗想丁绍轼对卢象升的态度跟对其他人还是不一样的。

    不过卢象升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还有更多。就在庄际昌带着卢象升等人熟悉翰林院之际,身为皇帝的贴身太监的张昶突然来到了此地。

    “陛下有命,招翰林院修撰卢象升觐见。”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7839/ 第一时间欣赏朕这大明还有的救最新章节! 作者:河蟹道人所写的《朕这大明还有的救》为转载作品,朕这大明还有的救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朕这大明还有的救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朕这大明还有的救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朕这大明还有的救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朕这大明还有的救介绍:
1620年,此时的大明风雨飘摇,危机四伏,外有强敌伺服,内有朝局混乱,天灾不断。作为穿越者的的朱由校,他应该如何挽狂澜于既倒,证明这大明还有的救呢?朕这大明还有的救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朕这大明还有的救,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朕这大明还有的救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