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朕这大明还有的救TXT下载朕这大明还有的救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朕这大明还有的救全文阅读

作者:河蟹道人     朕这大明还有的救txt下载     朕这大明还有的救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百一十三章 军机处书办

    “卢修撰,卢修撰,陛下要召见你。”

    还在跟着庄建昌的引荐下,与翰林院的其他编修同僚寒暄的卢象升,听到书吏的这喊声当即愣了一愣。

    在场跟卢象升寒暄的翰林院编修众人,见皇帝如此快就召见卢象升也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

    要知道这是卢象升第一次来翰林院任职,并且据他刚才的话,知道的人还不是很多。

    现在这人来了没多久,屁股都没有坐热,皇帝就要召见他。

    看来皇帝对他真的是十分重视,想到这里众人心里不禁一阵羡慕。翰林院修撰跟编修虽然身在翰林院理当是离皇帝很近,但被皇帝召见的机会是很少的。

    特别是新皇登基以后,除了经筵以外,对于翰林用处极少,所以单独对他们的召见更是没有的。

    现在这个惯例被卢象升所打破了,这怎么能不让他们羡慕。

    “卢兄,陛下召见,赶紧去吧。”

    所幸在场众人都是绝顶聪明之人,哪怕心生羡慕但也知道改变不了这种事实,于是就连忙建议卢象升整理仪态,赶紧前往冬暖阁。

    卢象升也大概猜到皇帝召见他的用意了,自从传胪大典上的发现,也让他对皇帝充满了好奇。于是立刻跟庄建昌等人告罪,跟着书吏出了翰林院大门,就见一个年轻的宦官带着两个火者在门外等候了。

    张昶一见卢象升出来,立马笑脸迎了上去。

    “卢状元,你可让咋家好等啊,陛下今日一听你居然来翰林院当值,立刻叫咋家过来召见伱,还是赶紧走吧,千万不要让陛下等急了。”

    “那就劳烦张公公带路了。”

    在来之前书办就给卢象升介绍了张昶,唯恐卢象升得罪这个皇帝贴身太监,惹祸上身。

    明代的翰林院就在紫禁城最南的大明门西南位置,所幸有张昶的带路,卢象升一行人的速度也快了很多,直接经大明门过承天门进了紫禁城,随后一路赶往冬暖阁。

    “陛下,卢象升到了。”

    还在批阅题本的朱由校听到张昶的声音,立刻把笔一放,对着他说道:

    “让他进来吧。”

    一路上略有忐忑的卢象升这才在张昶的带领之下走进了冬暖阁,一进门就看到暖阁中硕大的案几上面摆满了奏疏题本,还有批红的朱笔。背面的墙上,悬挂着一块黑板金泥的大匾,上面书写着“宵衣旰食”四个大字。

    而牌匾下正是坐在御座上的皇帝朱由校,看到皇帝面露笑容的看着他,卢象升连忙跪下行礼道:

    “微臣翰林院修撰卢象升,叩见陛下。”

    “爱卿平身。张昶,赐座。”

    看着只敢坐着半身的卢象升,朱由校内心甚是满意。在他看来,这个卢象升是不可多得的军政人才。哪怕在后世中也大名鼎鼎,所以自己那日一见到他以后,就暗暗下定心思,一定让他能够提前得中,此等人才需用心栽培,提拔重用才是。

    得亏卢象升能力确实出众,没有辜负自己的期望。现在既然尘埃落定,自己也一直在思考他的用途。

    “卢象升,那日朕跟你在茶馆见面,说你必定高中,现在回过头来看,你就说朕说的准不准啊?哈哈哈”

    看到皇帝笑呵呵的跟他提及此事,卢象升也是面露苦笑,站起来躬身道:

    “陛下说的确实准,不过那日臣不知道是陛下,所以言语多有不敬,还请陛下多多海涵。”

    “哈哈,这有什么,如果你知道朕的身份,那才是没意思呢。不过朕有些时候也佩服自己那日出宫,居然能遇到你跟黄栋两个人才。现在黄栋生意做的红火,说明朕的投资确实没有错,现在你又考中状元,更是证明朕没有看错人。”

    “都是陛下抬举之德,臣不敢贪功。”

    看到卢象升如此谦虚,朱由校不以为意。不过身为皇帝,他也习惯了做臣子的这般说话,因此并不在意,反而继续问起他来。

    “考中状元只是第一步,现在国事艰难,朝廷更是用人之际。你作为朕的第一科科举状元,朕自然要相当重视了。你今天去翰林院,丁侍读给你安排什么活没有。”

    “丁侍读说微臣刚入翰林,所以先读奏本典章熟悉朝廷制度,随后可辅助编修《光宗实录》。”

    朱由校闻言点点头,丁绍轼的安排还比较合理,刚进来开始先熟悉制度,多看看书为好。

    “嗯,丁师傅在翰林院任职多年,对里面的事情很是熟悉,听他的话总是没错的。不过朕对你还另有安排。”

    听到皇帝这么说,卢象升当即来了兴趣,立刻站起来拱手道:

    “还请陛下明示?”

    朱由校一直在思考如何重用卢象升,毕竟他是一个文武皆备的全才。

    历史上他曾授户部贵州司主事,随后督临清仓,此后在临清任职近三年,期间清理仓储,追逃欠款,导致积羡数千,清逋三万一千,有奇业,连续在考课中获“最”(上等)。

    随后又在崇祯年间,任命宣大总督后,解决粮饷问题,还提出了“因粮”政策。

    所谓的因粮政策,其实就是对富人进行加征,具体执行办法是:凡是缴纳赋税在五两以下的农户,并不加征赋税,而对纳税五两以上的富户,则按照财产的多寡,进行不同程度加征粮税。

    虽然这个政策最后被杨昌嗣给搞歪了,但就这份敢于对富人征税的魄力,是许多官员不具备也不敢的,这也是朱由校看重他的原因所在。

    因此在朱由校的计划中,这种敢于担当,文武皆备的人是最适合做事情的,以后要让他总督一方是最好的。

    所以他对卢象升的安排,就是让他更快多多了解朝廷的政务,不能只是在翰林院看书。

    “前段时间军机处那边说一直缺一个书办,朕看你在翰林院也是看一些题本典章,也没有什么特别忙的事情。那就正好去军机处把这个差事兼着吧。”

    卢象升闻言一惊,他万万没有想到皇帝居然会让他兼军机处书办的职位。

    要知道军机处虽是新设,但处理的都是军机大事,这让他顿时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于是连忙起身拒绝。

    “陛下,万万不可。”

    求评论!求月票!

    大家可以点下面的链接,进入粉丝群聊天哈

第三百一十四章 永平剿逆

    “陛下,微臣觉得此事有些不妥。且不说兼职军机处书办,根本没有先例可以遵循。

    就说微臣现在刚入翰林院,对朝廷事务并不熟悉,突然担当此重任,恐胜任不了,万一坏了朝廷大事那可如何是好!”

    看到卢象升如此“谦虚”,朱由校满是不以为意,闻言摆摆手道:

    “所以才让你兼着书办的差事,又不是让你议事,只是负责起草诏书,保存档案而已。这是朕对你的期望,可就容不得伱推辞。

    只是考虑到你同时兼着军机处跟翰林院的差事,以后任务怕是繁杂琐碎。到时候怕要两地跑,所以你也要多多坚持下,万不可懈怠。”

    见皇帝话多说到这个份上又态度如此坚持,卢象升如果再拒绝那就是不识好歹了。

    “多谢陛下厚爱,臣无以为报,以后定当竭力用事,为陛下效死。”

    “那就好,如此朕就放心了。”

    军机处书办只是个开端而已,朱由校要趁这一两年将卢象升在军机处、户部、兵部等多处机关加以历练。让他熟悉朝廷流程与运行机制,这样才能对政务有一个彻底的了解,随后再给他委以具体职位让他任事。

    而一旁的何宁等人听了也在心中暗暗感叹,这个卢状元可是真不一般啊!居然被皇帝陛下如此重视,以后前途恐怕不可限量,看来要好好结交才行。

    “陛下,军机大臣孙承宗求见。”

    就在朱由校嘱咐卢象升之际,门外突然传来一声求见之声。

    “进来吧。”

    没过一会儿,就见孙承宗拿着一道题本缓步走了进来。只是当他看到冬暖阁内居然还有恩科状元卢象升以后,微微一愣,看来很是惊讶卢象升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陛下圣安。”

    朱由校点点头,示意让孙承宗不要多礼,随后一边让张昶给孙承宗赐座,一边问道。

    “孙爱卿所谓何来啊?”

    “陛下,泰宁侯陈良弼军报,永平府大捷。”

    孙承宗闻言稍微瞄了一下卢象升,同时把题本高高举起,对着皇帝禀报起来。

    朱由校一听这话,脸色微变,顿时大喜过望,连忙道:

    “快快呈上来。”

    “陛下,由于永平府叛军数量较少,并早已被锦衣卫探知。因此泰宁侯率耀武军骑兵先行,兵分两路,一路前往永平府城,直接下手接管了永平府衙门,永平府丞李代墨还未做出反应来,就被陈良弼拿下。

    随后经过搜查,在他家中果然发现与徐鸿儒、还有滦州张莫林等人的书信,随后按图索骥,将永平府主薄何有芳、巡捕房成汝寅等五人当即拿下。”

    朱由校也接过题本详细看了起来,心中暗想这陈良弼速度够快的,不仅直接将永平府城李代墨抓了,同时还派了一支精兵,直扑滦州张莫林的宅邸。

    这张莫林事先根本没有收到任何消息,此时还想跟徐鸿儒、李代墨等人勾结共图大事呢。没想到谭冕带着精兵破门而入,一举拿下,根本反应不过来,便被抄家缉拿。

    他趁机拉拢训练的白莲教众,区区数百人根本不可能跟耀武军精锐对抗,尽数被剿灭。

    “好得很,京营果然没有让朕失望。”

    朱由校看着题本,心中满是欣慰。虽然他根本没有把永平府的白莲叛逆放到眼里,但现在能够剿灭也算是扫除了隐患,他还是还开心的。

    不过派耀武军前往永平府可不仅仅是剿灭叛军,否则那真的是张飞绣花,大材小用了。

    “张莫林全部抄家,押送京城刑部大牢审问,其余牵扯人只要参与到白莲逆党,暗中筹谋的,一律严惩不贷,家中土地尽数没收充公。户部跟顺天府派人过去了没?”

    孙承宗早就知道皇帝会这么问,心中便早就有了草稿,见状连忙拱手道:

    “启禀陛下,内阁已经着户部派人前往了,只要一到就联合顺天府、永平府的官吏开始理清田赋、账册,强力推行钧田均税。”

    “好,之前顺天府几次要推行均田均税,永平府都暗中百般阻拦,哪怕三令五申都不放在眼里。这次朕就要看看谁敢再暗中阻挠。”

    朱由校闻言满意的点点头,顺天府推行均田均税困难重重,已经搞了三个月了,成效却一直不未见起色。虽然孙承宗、叶向高等人一直催着,户部也一直盯着落实此事。

    但就在京畿东北蓟州、永平这些顽固地方推行不下去。这些地方的大族要么就是像张莫林这般植根于永平的大族,要么就是有朝廷勋贵或者蓟州镇的武将作为倚靠,对朝廷推行均田均税之事嗤之以鼻,根本不鸟。哪怕顺天府的官员阐明利害都无济于事。

    所以朱由校就想着这次定要杀鸡儆猴,借着剿灭白莲逆党的名义,直接把张莫林家给灭了,以此敲山震虎,随后再在永平推行均田均役。到时候如果谁再敢玩猫腻,那就好好查下他跟白莲教是否有染,按同罪诛。

    “这次你跟叶向高、朱国祯等人定要好好把关此事。一定要趁这个机会把均田均役的事情推行,拿下!但凡有求情的,那种和稀泥的题本一律驳回。

    朕也会支持你们,一鼓作气把此事办好。只要永平,蓟州两地均田均役的事情做好,那京畿的其他地方也不会阻碍了。”

    “微臣明白,还请陛下放心。”

    孙承宗一听这话,瞬间放心下来。相比平叛,他跟内阁诸人最关心的便是此事,现在看到皇帝也是这般支持,立刻拱手应答起来。

    “对了,孙爱卿,忘记给说了。朕今日知道卢象升来翰林院报道后,就差人把他叫了过来,正想着军机处缺个书办,就让卢象升兼了这书办的差事,就让他平日里过来军机处帮帮忙吧。”

    孙承宗闻言略略惊讶,一时忘了神,心想自己真是小瞧这个卢象升了。军机处书办虽然职位低,但可以接触到军国是大事。卢象升上任的第一天,皇帝就迫不及待的给他安排这么重要的职位,看是对他不是一般的重视,也真是想不通陛下为何偏偏看重他?也罢,谨遵圣嘱。

    “卢修撰才思敏捷,如果能兼着军机处书办一职那自然是好的。只是卢修撰才刚刚入职,对于朝廷的典章规矩怕是不熟,到时候还得要多下些功夫才行。”

    一听这话,朱由校立马就听出来孙承宗想要劝说自己,让自己不要轻易任命卢象升,不然以卢象升这样没有任何资历就任此职,恐怕很容易遭人非议。

    “此话在理,朕之前也给卢象升说过,军机处事务繁忙,他以后要多担着担子才行。朕看现在不就有一个现成的好老师嘛!孙阁老,你不是也兼着翰林院侍读的衔,到时候可在军机处好好指导下卢象升,让他能更好的入手不是。”

    听到皇帝这么说,孙承宗心中微微叹气,看来皇帝对自己的话没有听进去,执意要重用卢象升了。

    他相信只要这个消息传出去,那些言官定会上书弹劾了。不过见皇帝因心意已决,他也不多说什么,只能拱手称是。

    “微臣明白。”

    “陛下,内阁首辅刘一燝、叶向高,以及兵部尚书王在晋求见。”

    朱由校闻言并不奇怪,心想他们定是知道了永平府的事情吧。

    “让他们进来。”

    随后朱由校又扭头给卢象升说道:

    “原本还想跟你多说会话,只是没想到这么忙。不过重要事情已经给你嘱咐了,回去就好好干,莫要辜负朕的期望。”

    卢象升适才也是听出了皇帝与孙承宗二人话音间的意思,也有些如坐针毡了,见皇帝放他走立刻站起来告退称是。

    在张昶的带领下进入冬暖阁的众人,突然见卢象升正在躬身离开,心中好奇皇帝召见恩科状元做什么。

    不过他们此时前来有要事商量,所以也没顾得上多想,纷纷进入冬暖阁,对皇帝躬身行礼道。

    “陛下,内阁刚刚接到军机处跟蓟州镇的奏报,说泰宁侯率京营耀武军前锋在永宁剿灭了白莲逆党。现在耀武军已经全部抵达永平府了。”

    “呵呵,是的,刚才孙爱卿把奏报发过来了,看来陈良弼没有让朕失望。并且朕刚刚在跟孙爱卿商量着呢,就让户部跟顺天府趁这个机会直接在永平府推行均田均役,这次毕其功于一役。”

    看到刘一燝这么说,朱由校呵呵一笑,便将手中一直捏着的奏报放在一边,把刚才跟孙承宗商议的事情再跟刘一燝说了一遍。

    但兵部尚书王在晋此时看了刘一燝等人一眼,突然从袖口里拿出又一个题本,双上捧头顶,上前递过来说道:

    “陛下,蓟州镇总兵孙祖寿上书呈罪,说蓟州镇出现白莲叛逆,自己却一无所知。直到现在泰宁侯剿灭白莲逆党后,才发现蓟州镇竟会滋生出如此谋逆大罪,他深感惭愧,并自请陛下罪将其处罚。”

第三百一十五章 驳斥内阁

    “这件事朕事先就没有给他说。再说蓟州镇的将官并没有牵扯到白莲教谋逆中来,他何来请求降罪之说呢?孙祖寿多虑了,朕看留中不回即可。”

    蓟州镇历来就是九边重中之重,他从东、西、北三个方面包围京城,只要蓟州镇有险,京师定会震动。

    本来英国公张维贤之前就曾建议说镇压永平府白莲逆党,直接让蓟州镇派人就行了,不用派耀武军去,不然太麻烦了。

    但朱由校考虑到永平本就是蓟州镇的防区,如果调动蓟州镇的官兵,可能会有走漏消息的可能。所以就没有同意他的请求,还是派陈良弼前往弹压。

    但这次从叶向高等人的话中得知,京营这种没有通报的行动,真的是把蓟州镇给吓坏了。

    知情的还以为是弹压白莲逆党呢,不知情的还以为是威胁蓟州镇呢,这让孙祖寿他们怎么受得了。

    “陛下,不是孙祖寿多虑,而是孙祖寿不得不这般思虑。试问耀武军将近两万人以平叛之名来到永平,蓟州镇必须有所反应。

    臣看他这次上书就是在试探朝廷态度,如果只是留中不发,蓟州镇诸将心里面疑虑更甚,还是有所表示为好。”

    看到皇帝这么说,叶向高直接就站出来表示劝说。这时候蓟州镇的将领心里面担心呢,不回应只会适得其反。

    看到叶向高这么说,刘一燝立刻插话道:

    “叶阁老说的对,依臣之见,可以把孙祖寿招来京师,当面说明情况,只要略微宽慰一下,问题自然解决。”

    听到二人这么说,朱由校站起来来回走动思量一会,觉得此计甚好。

    再说了大明九边总兵,目前自己也就见了一个大同总兵杨肇基,现在再见一下孙祖寿也没有什么。

    “嗯,可以,就如你们所言,这孙祖寿进京面圣,正好朕也有事想要当面询问他。”

    “遵旨!”

    听到皇帝这么话,众人心中大定,连忙应了下来。

    这时刘一燝也看了一眼叶向高,暗暗点了一个头,叶向高当即会意,再次上前拱手道:

    “陛下,臣有一事禀奏。”

    “何事,爱卿知无不言。”

    朱由校现在见事情解决心情还是不错的,看到叶向高有话要说,就点头让他畅所欲言。

    “陛下,刚才您也说了,朝廷要趁这个机会,在京畿推行大力均田均税之法。但是在臣看来,做事情要毕其功于一役。

    既然现在京畿官绅都惧于朝廷剿灭白莲逆党的威名,会配合此事。那就最好更进一步,借耀武军屯兵永平,蓟州镇上下惶恐的机会,进一步整治下蓟州镇下卫所将官侵占军屯的情况。”

    朱由校一开始还饶有兴趣的听着叶向高的发言,但是到最后越听越不对劲。最后听到他要借此机会进一步整治卫所侵占军屯一事后,内心里直骂他糊涂。

    “好了,不要再说了。叶爱卿,皇爷爷在的时候,你就曾独相七年,朕想来你对于朝廷大政是十分了解的,做事也是极其有分寸。

    但伱今日这个建议,在朕看来是大错特错,蓟州镇现在本就心有余悸,现在又突然这么做,你就不怕把蓟州镇的将官逼反嘛。”

    他现在也反应过来了,原本想着这三人是为了帮自己解决蓟州镇的问题,没想到是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刘一燝等人貌似早就猜到皇帝的态度了,现在见皇帝这么说,刘一燝立刻拱手解释起来。

    “陛下不用担心,正是因为蓟州镇的将官心有余悸,所以此时推行这事是最好的。只要等孙祖寿过来,陛下给他说明利害,他定会遵循。”

    “那也是被迫遵循吧。”

    听到刘一燝的话,朱由校闻言直摇头,暗想他们真的胡闹。

    蓟州镇位于京师旁边,一旦生变对于朝廷的影响力绝对会大于白莲教谋逆。自己一旦处置不当,就会让自己的威信扫地,之前做的很多改革措施都会前功尽弃。

    “好了,此事就不用再说了。任何事情都是徐徐图之,现在京畿均田均役的事情还没有办好,山东白莲教谋逆之事还没有处置,西南土司作乱,辽东建虏谋逆。

    这里面哪个事情不是重中之重,需要一一解决,如果现在再清理蓟州镇军屯,那就会再生事端,让其他九边将士怎么想?”

    朱由校即位以后虽然想要锐意改革,但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动京营是因为京营本就腐朽不堪,根本不足为据,清理江南欠税那也是让毕自严掌握了江南军政大权后才做的。

    但自己的做法怕是给了刘一燝等人信心了,居然给了他们想要现在动军屯的错觉。

    “陛下,将官侵占军屯本就是侵占的是军户的土地。如果朝廷清理军屯,把屯田分给军户,到时候军户定会欢呼雀跃,心念朝廷的恩德,怎么会有怨言呢。”

    听到皇帝驳斥,兵部尚书王在晋也站出来回应起来。

    他身为兵部尚书,自然知道军屯被将官侵占的情况,开国之初的军屯目前已经丧失了将近七成,这么多赋税都白白丧失,怎么能不让他心疼。

    朱由校听到这话也沉默不语,他怎么不知道军户的土地被将官侵占的情况,他怎么不想处理此事,但现在确实不是合适的机会。

    王在晋等人想的简单,以为朝廷只要一推行此事,底层军户就会欢呼雀跃,肯定不会反对谋逆。殊不知在营兵体制下,将官厚养家丁,这些家丁只听将官的话,到时候闹起事来,自己的诏命都不一定管用。

    “此中原委朕自然知道,但现在确实不是解决这事的时机,还是要从长计议,等西南平定以后再说吧。”

    “陛下!”

    见皇帝还是不同意,王在晋等人连忙拱手,想要再次建言。显然朱由校此时已经很不耐烦了,连忙摆摆手拦住。

    “此事就此作罢,莫要再提!

    还是让蓟州镇总兵孙祖寿来京面圣,至于清理军屯的事情休要再提。内阁把均田均役的事情做好就行了。”

    求评论!求月票!

    大家可以点下面的链接,进入粉丝群聊天哈

第三百一十六章 无生老母,真空家乡

    众人未曾料到皇帝的态度竟会如此坚决,只是虽然听皇帝这么说,他们还是想再坚持一下。

    只是一旁的孙承宗见皇帝刚硬不容让步的态度,依旧抢先拱手言道:

    “陛下,刘阁老等人也是为朝廷社稷着想,为陛下分忧。天下军户不下千万,虽太祖规定军户不纳赋税只需服军役即可,但现在由于军屯被侵占,导致军户生活困顿,乃至于沦落到需要卖儿卖女才能求活,所以清理军屯可以说是不得不做的一件事。

    只是正如陛下所言,现在确实还不是急着处理这件事的时候。哪怕要做也要徐徐图之,不可骤然推行,否则极易生变。”

    听到孙承宗认同自己的看法,朱由校的怒气这才有些消减。孙承宗说得对,此事虽不可忽视,要徐徐图之嘛。

    “孙爱卿说得对,刘阁老,这件事朕看可以商议嘛,但现在推行定是不合时宜的,等时机到了再说。”

    看到孙承宗出言表态,刘一燝就知道这件事是成不了了。之前内阁商议的时候,孙承宗、沈灌、朱国祯等人就表示反对,觉得不妥。

    所以他们三人才会联袂前来,就是希望皇帝能赞同他们的建议,但万万没有想到孙承宗也在场,皇帝也反对,这事看来绝对没戏了。

    “微臣明白。”

    听到刘一燝等人不再顽固坚持,朱由校这才满意的点点头,重新坐回了宝座,跟他们说起了眼前紧要事情。

    “正如朕刚才所说,当下朝廷最关心最要紧的,就是均田均役,以及杨肇基的南下剿白莲逆党之事。内阁主要把均田均役的事情推行好。至于杨肇基,按时间推算,他现在应该开始行动了吧?”

    “王司吏,县丞大人召您过去。”

    河间府吴桥县衙门,今日刚刚点卯上班的王好贤屁股都还没有坐热,就被衙吏招呼着去衙门后院来见县丞。

    “好,我这就去。”

    哪怕现在的王好贤在吴桥县家财万贯,但在县衙里,他也压不过县丞。要知道没有县令的衙门里,县丞其实就是代理县长,职权极大。

    王好贤缓缓起身整理下仪容,他已过不惑之年,这么多年依靠信徒的奉养,在吴桥县也颇有产业,日子甚是如意呢。

    所以他对自己如今的生活极其满意,再也不用像自己的父亲王森那般,整日被徒弟们鼓动着起义,最后落了一个枭首示众的下场,安安稳稳当个富家翁不好嘛,何必遭那趟子浑水。

    王好贤领着衙吏轻步穿过廊道,到了衙门后院,这原本是县令居所,因一直没有县令上任,县丞也就理所当然地将此地用作自己的办公之地了。

    “张县丞”

    “坐吧,王司吏。”

    屋内张县丞正拿着一份文书低头阅读着,见王好贤进来就摆摆手让他坐下歇息,随后便不再管他继续看文书起来。

    王好贤对此毫不意外,反而在一旁泰然自若的喝茶闲等起来。

    他面前的张县丞现在已逾六十,花甲之年。担任吴桥县县丞已有十多年,势力可谓是根深蒂固,哪怕是他也不敢轻易得罪,当年王好贤为了在吴桥县立足给他使了不老少银子。

    张县丞看了一会文书,心中也不知想什么,过了好一会才把文书递给王好贤道:

    “这是兵部的批文,说现在京营大军开拔,要路过我们县。户部刚下来文书,要求我们先做好粮草供给。此事事关重大,咱们县财税粮草都是你们户房负责,所以我想交由你来办理,你看如何?”

    明代官衙,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县衙内也学朝廷设有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分掌其事。而王好贤就是这户房的司吏,正好负责此事。

    王好贤闻言脸色一转,接过文书仔细看了起来。

    “朝廷之前很少让京营南下,难道有什么战事吗?”

    “呵呵,让伱平日多来县衙当差,不要闲散在家中。前几日递来的《大明日报》早就说明了情况,贵州布政司的水西安氏密谋作乱,朝廷屡次发文质询都不管不顾,圣上已经决定调集大军前往剿灭。

    现在来的这一支就是京营的精锐,由大同总兵杨肇基率领。所以我们千万不可怠慢,不然朝廷震怒那就麻烦了。”

    王好贤闻言愣神点点头,按照朝廷的规定,朝廷大军过境都是要由当地官府负责筹措粮食。更何况来的还是京营,自然不能糊弄。

    “现在县里面也没有多少粮了,去年除去缴纳朝廷的赋税外,县里面还有银子两千二百六十两。若再加上现在还在增收的夏麦税,那还能再多点。”

    “夏麦税不能挪用,这关系到考课,现在朝廷的考成越来越严厉,我可不想再出什么岔子。就从县里的积余中拨款吧。拿出五百两,哦不,八百两,购买些粮草吃食助军。如果再不够你再想想办法。”

    张县丞一听县里面只有这么点钱,不由的头疼。不过还是咬咬牙拿出了八百两巨款供给驻军,至于其余的他也不管了,全部交给了王好贤处理。

    至于王好贤怎么弄,那就不是他所考虑的事情了,反正在他眼里这个王好贤神通广大,钱财甚多,自己让他还当着吏房的司吏,不正是看中这一点嘛。

    王好贤也早就猜到了县丞会是个老甩手掌柜,闻言也不惊讶,反而站起来拱手道:

    “请县丞放心,这几日我会让吏房的人好好筹措。”

    “如此甚好,就这一两天,京营估计也快到了。”

    张县丞见事情了了,就让王好贤赶紧去把此事办好,不过就在王好贤开门而出的时候,张县丞轻咳一声。

    “大军过境,你给捕房的人万要嘱咐一声,把县里不三不四的人清理下,不要额外生事。”

    王好贤闻言神色微微一变,随后转身对其点头道:

    “明白。”

    “司吏,不知县丞叫您所谓何事?”

    等王好贤一回到户房,户房书吏瞬间就围了上来,询问情况。他们内心清楚的很,这个县丞大人每次找王司吏都没有啥好事。

    “没啥大事,京营要路过咱们这儿,下文书要求我等筹措粮草。王胜,你从衙门账房中支取八百两,到南街购买米粮肉食,再从县里的平济仓中借支些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王好贤闻言呵呵一笑,随即把事情原委简单说了下。众人闻言不由一阵头疼,这三万人的粮草,这么点怎么够。不过王好贤并不担心,直接让他们先去办,其他的他自然会想办法。

    等嘱咐完以后,他借着筹措粮草的机会,跟别人告假,带着亲信出了府衙而去。

    吴桥县正好位于临清县旁边,借了临清县漕运要地的光,此地也颇为繁华热闹,街上人来人往,店铺牙行众多,四地路过此地的商贾也会在吴桥县停留一两日,做些买卖。

    王好贤对这些景象倒是见怪不怪了,他带着人路过县城大街随后就往城北而去,到一座深宅大院时停了下来。

    “王好义、王天佑来了没有。”

    “禀教主,已经在屋内等候了。”

    王好贤带人进了院门,随后就问起他弟弟跟他外甥的情况,今日他专门把二人叫来,是有要事商量。见二人来了,他就带人往后院走去。

    一进后院就觉得此地跟别处甚是不一样,最里面居然有一座阁楼,这座楼雕梁画栋,黄琉璃瓦盖顶,呈现出一派金碧辉煌。

    此时阁楼大门正大开着,从门外清晰可见里面供奉着一尊弥勒佛,但奇怪的是其左右两侧则是两个拿着拂尘的道人。下面还有香火通明,王好贤站着远处就能闻见扑面而来的香火气。

    但王好贤对一切都习以为常,他缓缓走了进去,先是点燃三炷香,虔诚地朝弥勒佛拜了三拜,口中还念念有词着四句话。

    “无生老母,真空家乡,三世末劫、返本归源。”

    简单参拜完就见他起身缓缓将香插在贡案上,这时便能看见供案右侧放着一部名为《皇极金丹九莲正信归真还乡宝卷》经书,这是由王好贤的父亲王森所撰写的东大乘教经典。

    虽然王森已死,但作为其子的王好贤还是把他作为教派经典,凡是教内信徒必须一律背诵查阅。他也身体力行,每日都会来此诵经,以为常例。

    “只从混沌迷真性,今遇真师把道传,三世佛,撵金斗,排满虚空······”

    王可贤的喃喃念经声从阁楼中响起,等半个时辰后,他诵经功课终于完成了。此时王好义、王天佑等人也同时等候在了阁楼外。

    “进来吧。”

    王好贤念罢缓缓坐起,轻轻又将经文重新放置于贡案上,随后转身头也不回的朝阁楼里屋走去。门外的王好义、王天佑等人见状也纷纷跟随他走了进去。

    众人进来简单行礼后,王好贤手捻佛珠坐在首座上,面无表情看着王好义。

    “徐鸿儒的信到了没?”

第三百一十七章 造什么反!

    “徐副教主的信早上刚到。按期原本昨天就应到了,自是最近运河上下查的很严,所以耽搁一晚上。”

    王好义闻言当即从袖口掏出一份信件,递给了王好贤。他虽然是王好贤的同胞亲弟,但对这个兄长甚是惧怕。

    当年其父王森被俘,东大乘教分崩离析,正是王好贤带着余众在此安身立命下来,因此他对于王好贤这个哥哥甚是惧怕与敬重。

    “教主,现在官府查得越发紧了,要不要叫各堂的教众低调行事?”

    一旁的王天佑也知道了运河上下查的很严的事情,特别是临清那边过来的教众说,现下官府在各个关口都加派了人手,对路过的商旅都严加盘查,但究其是何原因还不尚清楚。

    “不用担心,是因为京营大军南下欲前往贵州平叛,所以沿路官府自然会严阵以待,就是怕生什么乱子,不过小心驶得万年船,还是让各堂口人都消停点。

    户部已经给县衙发帖,说要本县负责筹措京营粮草,所以这个时候也不要生事。对了,让账上支一千两银子出来,购买粮食送到平济仓去。”

    王好贤一边接过信件,一边若无其事的嘱咐起众人来。其他人还好,王天佑一听居然要拿出一千两,立刻就知道了定是那张县丞的鬼主意,当即气愤的说道:

    “这条老狗真的是咬着咱们不放,这么多年给他的孝敬少说也有七八万两了。平日里衙门缺少什么,也是我们花钱补上的,现在还要我们替他出钱巴结狗朝廷购买粮饷,这如意算盘打的可真响。

    教主,徐鸿儒已经给我们说了好几次了。

    他如今在曹州府发展教众数万,已经暗中打造兵器,安州筹划再造新朝,目前从者数千人,如果我们在这里跟他呼应举事,整个山东、保定府定会风雨飘动,到时一局定乾坤,就可尊奉您为新帝。”

    王天佑这么一说,立马引起了在场众人的共鸣。

    特别是王好义,他虽敬重自己的这个教主兄长,但就是觉得他太没有志气,居然安心在这么一个破县城当衙吏,真不如徐鸿儒这个副教主的魄力果敢。

    “对啊,我看就不如跟徐鸿儒联合起来,兄长乃弥勒降世,职责本就是再造佛国。现在朝廷昏庸无道,三世末劫已至,正好举大事,再造佛国,返本归源。”

    “护法说的对,还请教主决断!”

    “对,还请教主早下决断。”

    ······

    王天佑、王好义一开口,除了少数两三个以外,其余人都接话的乱哄了起来。

    王好贤却稳坐泰山,像是没有听到他们这般哄抬一样,依旧默不作声的看着徐鸿儒的信件。众人见王好贤没有回应,说话的声音也慢慢沉寂下来,很快整个后堂悄无声息,安静的可怕。

    过了好一会,王好贤这才慢悠悠的把信件看完,随手把信件一合,笑呵呵的看着众人说道:

    “说完了,要不让我说说?”

    众人闻言皆低头沉默不语,不敢回应王好贤的话。王好贤也不管他们,把信随手一放,然后猛的一拍桌子。

    “啪”的一声在众人耳边响起,让众人静若寒蝉,不敢言语。

    “如果你们要行大事,那就去找曹州府找徐鸿儒即可,为何屈居于此呢?如果你们去,我王好贤绝不阻拦,还会写信给徐鸿儒,让他给你们送一份泼天富贵,伱们看如何啊?”

    在场众人被吓得不敢说话。许是王好贤许久没有发脾气了,让众人都忘记了王好贤也是个心狠手辣之徒,见他这般大发雷霆,才恍然明白自己大错特错。

    “还请教主恕罪,您是弥勒降世,我等岂敢忤逆。只是徐鸿儒那边搞得确实有声有色,下面有些人看他马上要举大事有些心痒而已。但一切还是由您定夺,您不发话,我保证咱们这边的人绝对不会参与。”

    王好义此时已经脸上冒汗,他心里可清楚自己这个好大哥发起脾气起来六亲不认,哪怕自己也会处罚,于是闻言立刻带着王天佑等人跪下赔罪起来。

    “起来吧。”

    看到众人跪下赔罪,王好贤也不想多说无意义的废话,摆摆手就让他们起来说话。

    “徐鸿儒的信我看了,这段时间一直跟我提及此事。但我看他是秋后的蚂蚱长不了。这么明目张胆的招募流民,想要作乱,你以为官府眼瞎了嘛,说不定这次京营这次南下的目的之一就是剿灭他们呢。”

    王好贤对于徐鸿儒一直没有好感,之前他父亲王森还在的时候,这个徐鸿儒就一直鼓动王森造反,导致消息泄露他父亲被抓入狱。

    而在东大乘教就在群龙无首的时候,他又站出来按照招募教众,想要自成一派,让王可贤气得牙痒痒。

    现在他好不容易站稳脚跟,徐鸿儒就又想借用他教主的名头拉拢教众,几次给自己来信言说此事。估计暗地里也给了王好义等人不少好处,不然这些人断不会这般偏向徐鸿儒。

    想到这里王好贤不由的烦躁,他也知道简单的弹压王好义等人,并不是长久之计,心中暗想还是要好好想想其他办法。

    “我待会会向徐鸿儒回信说明利害。如果他一意孤行,想要行所谓的大事,那就让他去做吧。但我是决不会参与的,现在时机未到,还是先暗中筹划准备着,等时机成熟再起事。”

    在场众人闻言面面相觑,心中不禁疑惑,教主口中的时机究竟什么时候到,已经喊了好几年了。

    不过王好贤也让他们过上了安稳日子,除了不愿意举大事以外,其他方面都还不错的,因此众人也没有说什么,只能点头称是。

    而就在王好贤众人议事的时候,此时的府邸外,街道上人来人往。

    两三个游商经过,饶有兴趣的看了看大门紧锁的王府,随后又互望了一眼,暗暗走到墙角做了个标记,随后扬长而去,继续在吴桥县行商叫卖起来。

第三百一十八章 县里有逆党!

    吴桥县东门,张县丞带着王好贤等一干县衙司吏不时地看着前方,貌似在等待什么。

    “杨总兵应该快到了吧。”

    张县丞坐在椅子上,但心思望向远方。

    明朝重文轻武,武将对待文官自动低一等。但杨肇基是三品大员,根本不是他一个县丞能得罪的了的。所以他早早就带着众人来此等候,唯恐失了礼数。

    “县丞放心,刚刚回来的信使说,还有两里地,应该很快就到了。”

    身旁站立的王好贤却镇定自若,听县丞这般询问,才缓缓解释起来。

    “待会等杨总兵一到,就让人把粮草做好交接,莫要让京营的人找我们的麻烦,他们可是能上达天听的人,随便上个书弹劾我等,就可以让我们吃不了兜着走。”

    张县丞闻言点点头,他对于这个王司吏十分满意,居然这么快就把粮草给凑齐了,真的是让他省了不少心。

    王好贤自然知道这个道理,不过他现在心中甚是奇怪,按道理来说京营路过吴桥县直接在一旁扎营,县里直接把粮草送到军营即可。

    但昨日杨总兵却突然来报,说军营苦闷,他会率人来吴桥县待一晚。

    这让王好贤不禁疑惑这么做明明就不合规矩,杨肇基就不怕言官听到弹劾嘛。

    当他把这个信息告诉给张县丞的时候,张县丞却不以为意,觉得王好贤大惊小怪了。总兵大人想住哪里岂是他们管得了,他们只需要做好接待即可。

    这话也让王好贤无法反驳,心想确实朝廷大员的心思不是他们所能揣度的,只能暗道自己多想了。

    “噔噔噔”···

    阵阵的马蹄声忽地从远处传来,众人定睛望去就见一队骑兵朝东门疾驰而来。

    “来了。”

    “快快快,扶我起来,准备迎接。”

    张县丞见状赶紧从座椅蹬站了起来,整理了下身上的仪容,招呼众人上前,唯恐失礼。

    “律···”

    那队骑兵在众人的眼前停了下来,旋起阵阵尘土,但众人顾不上这些努力想从里面找出正主杨肇基。

    “哈哈哈,你们想必等候多时了吧。”

    一个爽朗洪亮的笑声从骑兵队伍中传出,众人循声望去,就见身材魁梧,衣着明光甲的大将从前面阔步走来。

    “卑职吴桥县县丞张尽忠,携吴桥县衙门诸吏拜见总兵大人。”

    “快快请起,大军开拔至此,本就要劳烦尔等提供粮草,现在我又厚着脸皮前来住一晚,还望你们多担待。”

    张县丞见杨肇基这么说,立刻赔笑道:

    “岂敢,岂敢。为朝廷用事本就是我等的本分,何来劳烦一说。现在粮草已经筹备完备,待会就可送至大军营寨。杨总兵可随我进城歇息,我已备下酒宴给诸位洗尘。”

    杨肇基一边听着张县丞的话,一边有意无意的看着张县丞身后众人。

    “好,张县丞果然人如其名,为朝廷尽忠办事,我定要向朝廷表功,就是不知道尔等筹措粮草之事是谁负责的,我好安排人交接。”

    听到杨肇基这么说,张县丞就扭头指着王好贤说道:

    “总兵大人,此事乃本县户房司吏王好贤主持,他这几日为了筹措粮草跑前跑后,熬了不少白发。待会就不劳烦将士了,就让王司吏带粮前往军营即可。”

    王好贤闻言立刻拱手道:

    “县丞大人说的对,此事就要小的来即可,就让将士们歇着吧,不劳驾了。”

    杨肇基这才看到王好贤这个正主,心中暗想看他一副恭敬老实的样子,谁能想到这就是白莲教分支东大乘教的教主呢。

    “不用了,我已经把士卒带过来了,就让他们负责押送吧。王司吏就跟张县丞陪我们吃个饭吧,在场诸位都要来,待会有大事需要大家帮忙。”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心里暗暗盘算杨总兵口中的大事是什么。王好贤也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这杨总兵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那就对杨总兵而言,就让将士们负责押送粮草吧,今日衙门司吏以上官员要全部尽数到场。”

    张县丞闻言心里顿时一愣,心想这杨肇基怕是来者不善,他们这一众人还有什么能帮得上总兵的忙?不过他既然这么说了,自己也不好拒绝,于是连忙摆手道:

    “杨总兵,卑职已经在府衙内设宴,杨总兵舟车劳动,要不先用个膳再说吧。”

    “好,就如张县丞所言,我们先进去再说。”

    杨肇基闻言点点头,随后对身后副将使了一个眼色。副将立刻会意,扭头往后走去不知道要去干什么。而杨肇基则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带着亲卫跟随张县丞等人进了吴桥县。

    张县丞知道杨肇基要来,早就把大街清理干净,并派衙丁巡逻,唯恐有人冲撞杨肇基。

    等众人到了县衙,早就有人准备好了两桌饭菜。

    “今日让张县丞破费了,这一回怕花了不少钱吧。”

    “没有,没有,这钱从卑职俸禄里扣,总兵大人请放心。”

    杨肇基闻言呵呵一笑,见状也不客气,直接招呼众人依次入座。

    但一旁的王好贤却越发觉得诡异,他发现一进县衙,杨肇基带的两队亲兵就把各个出口把持住了。特别是县衙后堂,原本县衙的衙丁根本进不了,他放眼望去,足足有十多个亲卫护卫左右,这明显不合常理。

    这让他心里渐渐不安起来,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但他是个有“案底”的人,现在见杨总兵既是有事相求,又派众人把守左右,看样子是有大动作,心里不免怀疑起来。

    不只是王好贤,在场的其他诸人也发现了周边的异动,搞不明白这个杨总兵是要干什么名堂。

    “杨总兵,今日你能来此,是我吴桥县莫大的荣幸啊,既然来了,那就要开怀畅饮。来,我代表吴桥县百姓敬您一杯酒。”

    虽然周边氛围诡异,但张县丞看起来熟视无睹,已然端起酒杯就要敬酒,以聊表地主之谊。

    “好,我也敬诸位一杯。”

    杨肇基也举起酒杯回应,看起来甚是给张县丞面子,其余诸人见状也纷纷站起来陪酒,一副主宾相宜的景色。

    一番觥筹交错后,杨肇基就开始大快朵颐起来,感觉被这一桌餐食所吸引。

    见这位杨总兵心情不错,不欲惹事,众人悬着的心也放下来,也开始动筷吃起来。

    只是没过一会,众人神色就变得奇怪起来。吴桥县的县衙不大,在后堂依稀可以听到县衙外的叫卖声。

    但众人吃饭的时候,并没有听到如往常一样的叫卖声,而是一些零星的求救声。王好贤等人闻言就暗暗望向杨肇基,想让他问问究竟是怎么回事。

    但杨肇基毫不在意周边人的眼光,还在大快朵颐,还不时跟张县丞敬酒聊天,让氛围甚是尴尬。

    “伱让我进去,我有大事要禀报县丞。”

    这时一个声音从后堂门外响起,众人望去就见一个书吏想要进后堂,但被杨肇基的亲兵拦了下来死活不让进。

    就在众人心存疑惑的时候,就看见又一个书吏焦急的跑了过来,想要进入内堂但又被拦了下来。

    王好贤看到第二个人的时候,心头顿时咯噔一下,暗叫不好。

    此人正是他的吏房的书吏,更重要的他还是东大乘教众人,平日就作为他的亲信,日常跟随他左右传递信息。

    现在看他这般焦虑的样子,王好贤知道外面定是出事了。

    “总兵大人,卑职看外面有书吏候着,看起来想要禀报事情,要不就让他们进来吧。”

    张县丞听着外面的叫喊声,现在看着门外书吏焦虑的神情,也觉得自己不能再一味不管不顾,装聋作哑了。

    杨肇基貌似这才反应过来,但他早就预料到了会这么说,头也不抬的说道:

    “能有什么要紧的事,民以食为天,有什么事吃完饭再说吧。”

    张县丞闻言还要开口,就看见杨肇基冷冷的盯着他,顿时被惊出一番冷汗,不敢再反对。

    “杨总兵说的对,先吃,先吃,吃完饭再说。”

    说完就拿起筷子,对着王好贤众人使眼色,让他们赶紧动筷不要冷场。王好贤见状还想言语,但张县丞立马一个眼神示意他不要多嘴,他也只能作罢。

    在这种尴尬的气氛中,众人又吃了一会。这时后堂正门又传来一阵脚步声,众人循声望去就见杨肇基的副将带人缓步走了进来,对杨肇基点了点头后,就拱卫在杨肇基身后。

    杨肇基这时才心满意足的吃完,直接用袖子抹了一把嘴,又将筷子一拍,环顾停止动筷的众人,随后把目光锁定在了张县丞的身上。

    “张县丞,我记得刚才进城之前就说,今日来此可能需要你们的帮忙,可曾还记得?”

    张尽忠闻言立刻站起来拱手道:

    “这个自然记得,不知总兵大人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定会全力配合,不敢怠慢。”

    “好,就等你这句话。”

    听到这一番保证,杨肇基也是诡异般露出笑容,于是再次环顾众人,脸色突然严肃道:

    “我来之前就接到锦衣卫密奏,吴桥县有逆党!”

    求月票!求评论!

第三百二十章 振武军南下

    自率领京营南下后,他就跟蒋璘商议,觉得要兵分两路。

    一路以他为主,率大同军精锐四千人来吴桥县专门来逮王好贤等人。

    另一路则以蒋璘为主,带着振武军先行,直接过临清县,直扑曹州府对付徐鸿儒。

    为了对付王好贤,他们还专门找借口来此,然后再让手下人马配合锦衣卫入城动手。

    所幸王好贤此人在这里很久了,因此警惕性十分松懈,自己也行动迅速,才得以一招致胜。

    而此时的王好贤心里也懊悔至极,他被杨肇基的亲兵押送出了县衙。一出去就看见自己的府邸附近那边传来阵阵的叫喊声,看样子定是被端了。

    他现在心里只恨自己为什么这么傻,居然还想着当个富家翁,到头来还是一场空。早知如此还不如跟徐鸿儒一起造反呢,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

    “王好贤,你真的不得好死,害死我了!”

    “我怎么就瞎了眼了,居然信了你这个人。”

    ······

    就在王好贤还在懊悔之时,身后就传来张尽忠等人的呼喊。

    不仅王好贤后悔,他们也后悔为什么收王好贤的钱,并且还没有发现王好贤的身份,真的是愚蠢至极。

    只是现在做啥都无法挽回了,只能咒骂王好贤几句,以解自己的心头之恨。

    “赶紧押下去,让他们不要喊了,现在聒噪有什么用。”

    看着衙门外众人的嘶吼,同样出衙门的杨肇基顿时不耐烦起来,摆摆手让他们闭嘴,少说两句。

    “这逆首虽然在县城,但妖教的信众大部分还在乡下,所以这才只是第一步,去乡里剿灭祭祀才是重点。只是去乡下剿灭妖教骨干、捣毁妖祠的话,必须要依靠本地官吏,他们熟悉情况,百姓也比较听他们的话。

    所以对于吴桥县的衙吏,你先吓吓他们。如果情节不重,那就放出来吧,只要他们能配合我们抓捕,就可以将功赎罪。”

    “末将明白。”

    杨肇基闻言点点头就让副将赶紧下去办理此事,随后他便望向东方,那边是山东临清府,现在蒋璘现在也应该从临清出发了吧。只希望他们不要兵贵神速,也如自己这般顺利,不要让徐鸿儒跑了。

    与耀武军前往永平府那么短距离不同,振武军哪怕是从临清出发,哪怕是快速前进也要至少走两三天的时间。

    为了不让自己在吴桥县动手后,吴桥县信众向徐鸿儒报信。杨肇基在来吴桥县之前就跟蒋璘商议,让蒋璘带人带人自临清先行、等其出发后,自己再前往吴桥县。

    因此就在杨肇基赶赴吴桥县的时候,京营振武军已经从临清州开拔。

    山东临清州,是南北漕粮水运次仓的要害所在,与济宁、曹州成为山东地界三大转运漕粮之地。

    而三座一等一的漕粮中转仓——广积仓、临清仓、常盈仓更是连绵数里,加上钞关的设立,使得临清城更成为山东地界第一等的大城。

    随着漕运日盛,临清地界人也越来越多。来自各地的商贾流民蜂拥而至,砖城内那点儿地面越发拥挤不堪,很快南来北往的商旅们便在砖城与运河之间的中洲地界,迅速形成了数倍于砖城的临清街市。

    因此这个临清街市是数市数一数二的繁华之地,平日都是人潮窜动,叫卖声、呼喊声络绎不绝,四方商旅汇集于此,凭借漕运运输,中转南北各地。

    只是这几日临清街市不同以往,不仅人比以往少了很多,街上还平白无故多出了许多临清关的的官兵跟胥吏。

    见来往的商途旅客,不管伱什么身份,来自哪里就是一番盘问,让沿途商旅跟临清街市上的店铺不胜其扰。

    等询问缘由才知道受现在京营大军过境,按照惯例要加强巡查,以防出现意外。

    这让众人也甚是意外,这大军过境时候各地府县加强巡查事情,只听国朝初年有过,那么这次京营出行又要重新搞呢?不过其中缘由这些胥吏也十分搞不清楚,他们只是按照上面的命令办事。

    同时心中暗骂这些军大爷真是多事。又不是皇帝出巡,怕个鬼意外,难道还有人想要偷袭不成嘛。

    但大军过境也让这些商贩看到了机会。他们早就听说这些京营兵卒有钱的很,一月饷银都有一两二钱。这些人平日在军营训练花不了钱,现在出来了,包括他们跟周边押运粮草的民夫等等,这么多人不都是钱袋子嘛。

    于是许多有头脑、胆子大的临清商贾见状,就从临清街市上囤积了不少士卒所需要的衣服、鞋袜甚至吃食等东西,准备前往京营驻地大干一场。

    不过他们很快就发现行不通,他们还没有走到京营驻地,就被巡逻的游骑叫住。当听到这些人想要来做生意,立马赶这些人赶了出去。

    这要是放到以前的京营,对这些商贾自然是来者不拒,甚至但自从京营改制后,就以戚继光之法治军,军纪贼严,扎营的时候不仅士卒不能随意外出,还要随时训练。外面的人也不要说进来了,那是根本没有可能的事情。

    “总兵大人,等过临清州后,只要南下经东平府、过阳谷县就可以抵达兖州定陶县。根据锦衣卫奏报,徐鸿儒现在就住在定陶县,只是根据听说其周边的曹县、单县、巨野等地白莲教徒众多。

    如果大军直扑定陶,这条道路旁的白莲教信众定会把这个消息提前告知给徐鸿儒,到时候怕就打草惊蛇了。”

    京营大营外,旌旗猎猎,经过简单休整,振武军两万余人已经整装开拔,以骑兵为先锋,勇毅营以及神机营(炮营)等营为中路,其余营为后依次南下往东平府走去。

    而大营外,蒋璘、黄得功等一干武将也整备上马,一边看着大军开拔,一边商议下一步行动。而蒋璘身后的黄得功也把自己的担忧说了出来,他心想这么多人往南走,走的还不是朝廷大道,太容易被白莲信众察觉。

    与其如此,还是如直接派骑兵夙夜兼程,直扑定陶县把徐鸿儒抓起来算了,这样既省时间,还省力。

    只是听到这话,总兵蒋璘却直摇头。黄得功这个建议别人给他说了几次了,他都不是很认同,暗想他们想的太简单了。

    “虎山(黄得功的字)你想多了。我们本就是大军开拔,那些白莲教信众想提前告知就告知呗,难道我们我们还怕别人知道我们要大军南下嘛。

    定陶靠近河南地界了,我们南下前往贵州,经山东、过河南、走湖广到贵州本就是正常路线。

    你要知道我们此番前往不同于杨总兵抓捕王好贤。吴桥县的逆党在明,并且贼首没有起事的心思,所以只要请君入瓮那自然可以抓捕。但徐鸿儒则不同,他谋逆之心已久,并且暗中打造兵器,纠结逆党数千人。

    一旦轻骑突袭,抓到他还好,如果没有抓到,定会引发周边逆党惊慌,甚至还会提前叛乱。到时候大军未至,那边只有两千多骑兵人马,仓促应对怕难以应付啊。

    因此我看不要搞什么袭击,有时候越要快,越不稳,此不是成事之道。还不如直接发文东平、阳谷、定陶等州县,就说大军会过境,让他们准备好粮草。

    等文书一到,大军过境哪怕有疑虑那又如何呢,徐鸿儒知道又如何,他又不知道我们的目的是他,到时候哪怕抓他的时候聚众闹事,我们振武军两万多人,弹指即可覆灭。”

    此话一出,让众人当即点头称是,身后的振武勇卫营参将李嗣武更是赞同道:

    “总兵大人说的甚有道理,依我之见就大摇大摆的过去,朝廷行事自有道理,岂能他们揣度的。”

    黄得功闻言也点点头,听到蒋璘这一番话,他就觉得自己想少了,他说的确实有道理,于是当即拱手道:

    “那就依总兵大人而言,我这就差人给沿路州县发文。”

    蒋璘颔首同意,对于黄得功他是有意重用的。不看僧面看佛面,毕竟再怎么也要给陛下几分面子,不过现在来看,黄得功治军确实有一套,谋略方面确实有所欠缺。

    不过他也是知道这种事情都是慢慢来的,哪有一上来就计谋百出的人,于是点头问道:

    “嗯,对了,山东都指挥使司回信了没有。”

    见此事已经了,蒋璘就扭头询问起援兵之事来,这次为了防止兵力不足,以及平叛后可能出现的骚乱,他跟杨肇基商议向山东调兵支援。

    “回了,山东总兵赵颜将率三千标兵营来援,不过我大军先行开拔,他可能后面才能赶到。”

    蒋璘听到黄得功的话后微微一笑,暗想这个赵颜还挺上道,闻言立马提兵过来,看来是不愿意放弃这么好的机会。

    “无事,只要人来也好,这也是给赵颜送功劳,他们自然积极的很。走吧,不要拖太久了。”

    蒋璘说完就扭转马头,朝前锋骑兵那边赶去,黄得功众人见状猛踢马腹跟上总兵的步伐。

    求月票!求评论!

第三百二十一章 西苑避暑

    “陛下,骆思恭到了。”

    “让他进来吧。”

    乾清宫暖阁内,朱由校坐在卧榻上聚精会神的看着题本。突然听张昶说骆思恭来了,就随手把题本一放,伸了个懒腰招呼他进来。

    “陛下圣安。”

    “起来吧,赐座。骆爱卿,这段时间锦衣卫做得很不错。永宁府要不是你们提前去探知情报,陈良弼也不会那么快就平定,这个朕真的要好好夸夸你。”

    骆思恭刚刚坐下,朱由校就忍不住夸赞起来。

    最近锦衣卫的作用越来越大,提前刺探情报,让朝廷做事的效率也高了不少。

    前有陈良弼去永平府平叛,现有杨肇基去抓王好贤跟徐鸿儒等人,这些地方的逆党都是锦衣卫探查到的。这让他对骆思恭甚是满意,觉得他做事干净利索,要好好奖赏他。

    听到皇帝这番夸赞,骆思恭心情也是相当不错。

    现在锦衣卫的任务越来越重要,他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也与日俱增。

    以往锦衣卫都是东厂的附庸,什么事情都要跟随东厂干,东厂吃肉,锦衣卫只能喝口汤,捡几个烂菜叶子。

    但仅仅过去了半年,随着辽东、东南等事上锦衣卫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他终于不用事事看东厂的脸色了,这真让他扬眉吐气。

    “都是陛下您提点的好,不然我等也不会一去一个准,臣不敢贪功。”

    虽然高兴,但不要居功自傲的道理骆思恭还是懂的,闻言立刻站起来谦虚起来。

    “你也不要谦虚,朕是个实在人,有功就赏,有罪就惩。伱们锦衣卫既然立下大功,那就要好好赏赐,到时候你拟定个名单上来直接交付于朕,朕好好看一下。”

    骆思恭听到这话,立刻站起来拱手感谢,这下自己对下面的人也有交代了。

    “陛下爱民如子,臣替这些人多谢陛下恩典了。”

    朱由校摆摆手让他坐下,同时还饶有兴趣地看着他。

    “我刚刚看了陈良弼的题本,他说这次你居然派了你的儿子骆养性前去刺探情报,可有此事。”

    骆思恭听到这话,心中微微一惊随后立马变为惊喜,暗暗的对陈良弼一个感谢,随后不卑不亢道:

    “泰宁侯费心了。臣只是想着骆养性也不小了,老是在镇抚司也不是办法,还不如出去历练下,长长见识也是好的。”

    “嗯,你这个想法不错,年轻人就应该多闯闯,多历练是最好的。朕要不是皇帝,朕也想出去走走,多看看。”

    朱由校闻言也感慨起来,前世的时候觉得当皇帝最好了,万人之上,一言九鼎。但真正当了发现没有任何自由,压力也大的很,还不如前世生活来的自在呢。

    “陛下心系天下,为天下黎民日夜操劳,是江山社稷之福,是天下百姓之福。因此您龙体贵重,不宜外出巡游,如果有什么想看的,可以让画师画下图景呈现陛下也自无不可。”

    骆思恭一听皇帝也想出去走走,顿时被吓得亡魂大冒。心想可千万别啊,平日皇帝去个什么皇城、京营啥的还好,文官不会说什么。

    但如果说要出去地方看看,那朝臣怕不是又要学“武宗故事”了。更严重的是,如果朝臣知道自己的话让皇帝有这个想法话,那就没自己好日子过了。

    朱由校见骆思恭反应这么大,立马呵呵一笑。心想这大明的臣子为啥这么怕皇帝出去,难道出去了就真的会欺男霸女,祸害地方似的。

    “呵呵,看把你吓得,朕就是说说而已。现在朝廷事情这么忙,朕哪有时间出去。”

    见皇帝向他保证,让骆思恭暗暗舒了一口气,心想只是说说还好。但是他也知道皇帝是一个待不住的人,老是待在乾清宫定会很腻,但紫禁城就这么大,皇帝也没啥好去处,不过他倒是有一个想法。

    “不过陛下如果觉得紫禁城苦闷,臣倒是有一个地方可以推荐,此地既可居住也可办公,并且环境甚是不错。”

    “哦,说来听听。”

    刚刚拿起茶杯准备喝茶的朱由校一听顿时来了兴趣,这乾清宫确实有点待腻了,见骆思恭这么说,就让他赶紧说说是啥地方。

    “陛下,当年世宗皇帝曾在西苑居住长达三十余年,西苑那边有太液池以及北海、中海、南海三海,环境优美,宫殿齐备,建筑疏朗,树木蓊郁,既有仙山琼阁之境界,也有富水乡田园之野趣。

    如果陛下觉得闷,倒是可以让人把那边打扫一番,到那里居住一段时间避避暑,解解闷也是好的。”

    西苑?朱由校一听这个地方,立马知道是什么地方了。

    西苑是指皇城之内,西苑门一线与西安门之间的广大区域。其间除布列众多的内府监局之外,主体就是皇家苑囿,环境优美还有琼华岛等岛屿,看起来确实不错。

    “你这个建议倒是不错,果然是知朕心思,朕一定要考虑考虑。”

    听到有了新去处,朱由校心情更加好了。主要是到时候自己去西苑,朝臣也不会反对什么,自己也会暗骂。

    “你不仅能为朕办实事,还能够解朕忧愁,朕很是满意。对了,骆养性现在身居何职?他这次为朕立了大功,年轻有为,朕要好好赏赐他。”

    骆思恭一听暗自一喜,立马拱手道:

    “启奏陛下,犬子骆养性为镇抚司百户,他能为比陛下办事是他的荣幸,就不用单独上次了吧。”

    “唉,有功就有赏赐。这样先保留百户职位,等武备学堂开学就让他来上一年学吧,让朕跟他熟悉熟悉,以后再跟你做事,你看如何。”

    听到皇帝居然让自己的儿子去武备学堂学习,骆思恭顿时面露笑容。他可是知道这个名额可是很少的,哪怕是勋贵要进去也要经过严格的考试,不然是没有机会。

    他就是觉得骆养性考试没有希望,所以才让他踏踏实实做好锦衣卫。

    但没想到现在柳暗花明又一村,皇帝居然让骆养性进去,这让他顿时高兴不已。

    “臣替犬子骆养性多谢陛下。”

    求月票!求评论!

第三百二十二章 让朝鲜乱起来

    骆养性此人朱由校是清楚的。

    在朱由校前世的记忆里,他是大明朝最后一位锦衣卫指挥使,能力出众,对大明算是忠心耿耿。

    特别是在崇祯末年朝廷极度缺钱的情况下,居然拿出家产八十万两,以助军饷。

    这在当时百官吝啬,都不愿拿出钱帮助朝廷、帮助崇祯的情况下,他这一举动显得尤为忠良。也凭这一点,让朱由校对他印象极佳。

    “你们家世代在锦衣卫任职,朕这么做也是应该的,你也不用多说啥了。”

    朱由校拿起手中的茶杯,吹了口热气,慢慢品了起来。他一边品茶一边继续跟骆思恭说道:

    “言归正传,朕今日叫你来的用意大概伱也知道。朕之前让你查的汉商通建虏的事情查的怎么样了。”

    骆思恭闻言点了点头。他来之前就知晓皇帝叫自己所谓何事。

    之前皇帝暗地里嘱咐自己,说是接到辽东密报,发现有内地汉商通过察哈尔、内喀尔喀草原前往铁岭、开原一带跟建虏做生意。

    这让皇帝怒不可遏,这种明显的通敌行为,重则可以诛九族的。

    不过他知道这些经过蒙古去建虏做生意的汉商,无一不是既有实力又有后台撑着的,所以才吩咐一定要暗中调查此事。

    “陛下,自从三月初您跟微臣提及此事后,微臣也一直在暗中调查此事。只是我大明自隆庆朝封贡互市以来,朝廷就开放多地与蒙古互市,所以查起来也比较难。

    不过还请陛下放心,这些人如果贸易,定会经过察哈尔跟、内喀尔喀等地,臣已经派人去这两地打探消息,还请陛下容臣再查一会,如果碰到可疑的汉人定会记录在案。”

    虽然皇帝很生气,但骆思恭也知道事情是要慢慢办的,这才两个多月就要弄明白谁干的,后台是谁真的是有点难度。

    朱由校也听出了他的弦外之音,心里想了下觉得确实是自己太心急了,这么短的时间怎么能查的清楚呢。

    想到这里他就转头给在一旁服侍的张昶说道:

    “张昶,你去冬暖阁把熊廷弼的密奏拿过来。”

    骆思恭见状就知道皇帝要思考一会,因此也就躬身不说话,看皇帝是什么看法。

    没过一会张昶就把熊廷弼的密折拿了过来,朱由校拿过来打开一看,就见有一段话被自己用朱笔专门勾勒出来了。

    “臣闻自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以后,常有山东、山西、河东、河西等处在铁岭贸易者二十余人,贼首努尔哈赤皆厚给资费,书七大恨之言,付之遣还。

    其后每年均有人至,携铁器粮草以换取金银皮毛,此事关系甚大,其能携带铁器粮草出关,背后定有人指使,还请陛下明察,断其贸易,以困建虏。”

    当朱由校最先开始看到熊廷弼这个密折,他是很震惊的。

    在他的印象里,其实早就知道有内地商贾为了暴利一直在私通建虏。

    但他一直以为这些事即使有,那也是历史上崇祯朝时候的事情,范围也仅仅限于晋商而已。现在自己刚刚登基,建虏在辽东也没有什么优势,沈阳跟辽阳也没有拿下来,应是不会有汉商通敌。

    但当看到这个密折,他就知道是自己太年轻了。

    不过他更多的是愤怒,现在就有人敢这么做真的不怕朝廷察觉吗?这些边将都如此明目张胆了,居然敢让这些商贾把朝廷严令禁止的铁器和粮食带出关。

    所以他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查清此事,一经发现严惩不贷。

    “嗯,这件事朕会给你充足的时间,你慢慢查。但要注意一点就是不要走漏风声,一定要暗中调查。”

    骆思恭也明白此事的危险,这种干走私买卖的都是刀头舔血的行当,背后都是有边关武将或者朝中大佬支撑的,不然不会也不敢这么做。

    “微臣明白,还请陛下放心。”

    “嗯,此事朕看除了去蒙古等地实地走访以外,朕还有一个方法。

    就是去通商互市的关口盯着,这些人携带这么多铁器粮食,还要经过蒙古等地,那车辆马匹护卫都是很多的。如果出关那会闹出很大动静的,因此就去通商关口调查可以说是一个办法。

    另外也派人去山西查查吧,辽东的密奏说听闻有些商人是山西口语,很有可能是山西本地的商人。能购置这么多物资的定不是一般人,这也不失为一个好线索。”

    听皇帝这么一说,骆思恭也忍不住的点点头。

    第一个在关口守着是他一直在做,第二个去山西查商人倒是没有。不过见皇帝这么说,他觉得不妨一试。

    “那臣就派人去查查这些商贾,定会给陛下一个交代。”

    朱由校摆弄着手中的串珠,听着骆思恭的承诺,不由地微微点头。

    “你办事朕是放心的。好了不说此事了,朝鲜的事情呢,人出发了没?”

    “陛下,已经准备就绪,马上出发。微臣派出的是镇抚司的得力干将田尔耕,此人精明能干,对朝鲜之事也很是了解,去了定不会辜负朝廷所托。”

    朱由校对派谁去倒不是很在意,主要这件事一定要做的隐秘,没有马脚,不能让朝鲜跟建虏拿住把柄。

    “朝鲜为我天朝内藩,此前日本侵略朝鲜,几乎亡国。要不是我天朝派天兵救援,怕是早就被日本所灭。这一仗我天朝也损兵折将,耗费甚多。但这个光海君不仅不知道感恩,居然还首鼠两端,对我大明阴奉阳违,真的实数可恨。

    所幸朝鲜内部还有忠贞之士,田尔耕如果去朝鲜后,一定要暗中与绫阳君李倧取得联系。”

    这件事朱由校筹划已久了。他本就对朝鲜现任国君光海君极其不满,要知道他父亲可是对大明很恭敬顺从的,还喊出过“我国朝鲜大明孝子也,日本贼子也”这种话。

    怎么一到他这里就这般数宗忘典,还把大明坑惨了。萨尔浒之战中就暗中使绊子,故意派了一个不懂军事的文官去统辖支援明朝的朝鲜部队,最后这支部队拖拖拉拉,被建虏抓住机会大破朝鲜部队,乘胜追击大败明军的东路军。

    萨尔浒大战战败了,这个光海君就彻底摊牌了,对大明不再掩面阴奉阳违,反而跟建虏眉来眼去。因此为了实行对建虏的三面包围计划,朱由校是断然不会留这个光海君的。

    “臣明白,只是微臣还有一事想要请示?”

    “你说吧,什么事?”

    骆思恭闻言就沉默片刻,整理下思绪,随后郑重其事道:

    “陛下,绫阳君李倧对我大明素来恭顺,光海君既然不再恭顺于朝廷,那朝廷何不支持绫阳君李倧为国君。以他对朝廷的要度。即位后定会重归朝廷,甚至让朝廷大军入境朝鲜也不是不可。

    所以臣甚是不解,为何陛下要让田尔耕与绫阳君李倧取得联系后,又将李倧造反的消息暗中散播呢,如此反不是本末倒置吗?”

    朱由校听到这话后微微一愣,不过也很快反应过来。他呵呵一笑,看着躬身不语的骆思恭说道:

    “你的这个做法朕之前也想过,朕最开始也觉得可行。这个绫阳君李倧对于我朝甚是恭敬,如果让他上位倒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正是因为这一点,朕就绝对不能让他当朝鲜国君。”

    骆思恭听皇帝居然反其道而行,一脸的不解,不明白皇帝是啥意思。

    “陛下,微臣不解,心想对我朝恭敬难道不好吗?怎么就因为这个不能让他当朝鲜国君呢。”

    朱由校哈哈一笑也不解释,只是淡淡来了一句。

    “因为朕是个厚道人,对朕太好反而下不去手啊。你以后会明白的,眼前只需要把这个事做好就行了。”

    朱由校也确实是这般想的。他要的就是朝鲜对大明不好,这样他才能下得去手。

    他对于朝鲜所图甚大,不仅仅需要对付建虏,还要掠夺资源。以后大明接连大旱,朝鲜却很少受旱灾影响,到时候定要向朝鲜“借”粮食的。

    大明极度缺铜、银等贵重金属,而朝鲜正好资源丰富。据他所知,朝鲜惠山可是亚洲储量第一的铜矿,到时候“借”来挖挖也不是不可以嘛。朝鲜又与日本“邻里守望”,到时候对付日本也可以取道朝鲜。

    所以大明要向朝鲜“借”这么多东西,朝鲜朝廷哪能愿意嘛!再说如果让绫阳君李倧上位,他对于明朝又很是恭顺匍伏,这会让朱由校很为难,也没有好的理由去下手对付朝鲜。

    所以对于他来说,他要的不是一个统一的朝鲜,而是一个战乱内斗的朝鲜。

    只要暗中把绫阳君李倧谋逆的消息散播出去,就可以引发朝鲜内乱。

    明朝就可以正大光明的出兵“协助”他们平息内乱,到时候再找个机会把光海君还有绫阳君这两人弄死,扶持一个黄口小儿上位。

    朝鲜群龙无首,大明就可以趁机掌控朝鲜局势,从容布置了。

第三百二十三章 新任秉笔太监

    骆思恭还是不明白为什么皇帝会这么说,但皇帝毕竟发话了,他也不好说啥,只能点头称是。

    “还有,把绫阳君作乱的消息散布出去的这个事,千万不能让内阁知道,不然这件事就难办了。”

    朱由校知道内阁对于绫阳君很有好感,觉得他对朝廷很是恭顺,所以当知道皇帝支持绫阳君李倧的事情后,他们也表示支持。

    也想着等着大事一定,绫阳君李倧一上台,朝鲜等定会倒戈对付建虏,三面包围之策一成,建虏定会难受的紧。

    因此朱由校可以想象他们一旦知道自己要把绫阳君弄死,定会拼力反对。

    “陛下放心,此事严重性微臣还是明白的。”

    骆思恭也知道这种事知道得越少越好,不要给自己找不痛快嘛。

    “嗯,那朕就放心了。等这事办成以后,朕想着再给你们锦衣卫拨一笔银子,再向蒙古、日本、南洋这些地方派人,以后锦衣卫的事情你单独给朕汇报,只对朕负责。”

    一听到皇帝要拨款,骆思恭当即喜上眉头,看来锦衣卫终于熬出头了,再也不用看东厂的脸色了。

    “谢陛下!”

    “好了,不要说这些虚的了,好好办事就行。”

    朱由校摆摆手,现在在哪跟哪,以后用锦衣卫的地方多着呢。大事已经办完了,朱由校也不留着骆思恭了,简单跟骆思恭拉了一会闲话,就让他退下了。

    朱由校见他已经走了,于是就下了卧榻,在张昶的拱卫下去了冬暖阁。

    现在的东暖阁已经是朱由校很重要的办事场所,他大部分批阅奏本、接见朝臣都在此地。所以此地较之前,里面的题本、书籍比以往多了很多,书架上尽是一些翻动过的书籍。

    最后面墙上的《坤舆万国图》也没有最开始那般整洁,上面不少地方被朱由校勾画过,很多比较重要的地方都被朱由校做了标记。

    但也正如骆思恭所说,这个地方太狭小了。

    朱由校一进来就觉得闷的不行,再加上现在天气炎热,他也不想一直待在冬暖阁了。想到这里他又想起了骆思恭的建议,要不去西苑看看。

    “来人,把司礼监秉笔太监汪伯雨叫来。”

    何宁闻言立刻点头称是,没过一会,汪伯雨就在何宁的带领下走了进来。

    汪伯雨现在还心中忐忑,不知道皇帝叫他有啥事。路上问何宁,何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能硬着头皮进了东暖阁,就见皇帝在聚精会神的看着那一幅《坤舆万国图》。

    于是他悄声走到朱由校的面前,轻声道:

    “奴才汪伯雨叩见陛下。”

    看着地图想着怎么对付朝鲜跟日本的朱由校,听他问安也不回头,只是摆摆手让他起来,随后又聚精会神的看了起来。

    汪伯雨看到皇帝不搭理他,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只能扭头求助于站在一旁的何宁、张昶。

    但见他们二人也一副不知道为啥的样子,他也只能站在一旁等候皇帝指示了。

    朱由校看了好一会地图后,才意犹未尽的抬起头来,扭头望向汪伯雨。

    “汪伯雨,你最近在司礼监干的怎么样。”

    “好的很,好的很。刚才奴婢还不是很能适应,但魏公公体谅奴婢新来的,对奴婢好得很,很多不懂的地方也提点了很多,让奴婢能很快就上手了。”

    朱由校闻言点点头,缓步向宝座走去,其余三人见状赶紧跟上。

    “伱原本就是御马监的掌印太监,足以说明的你的能力是有的。所以之前魏忠贤向朕举荐你,朕就同意了让你入司礼监,现在看来你做的还不错。不过朕喜欢独当一面的人,你既然来了司礼监,那就要担上更大的担子才行。”

    自从王安跟邹义一个养病告退,一个被朱由校废除以后,司礼监就剩下魏忠贤一个人了。

    由于魏忠贤之前也算是尽忠用事,所以朱由校对其极其信任,就让他一个人担着司礼监的担子。但这样下去也不是长久之计,再加上魏忠贤这个人的文化水平确实不高,导致司礼监的办事效率着实不高。

    所以朱由校在魏忠贤的推举跟自己的挑选下,暂时选了两个人入内阁,一个就是眼前的这位原御马监监正汪伯雨,另一个就是前尚膳太监王体乾。

    其中王体乾是魏忠贤举荐的,在宫里也待了四五十年了,资历很老。

    对他朱由校也早有耳闻,历史上就曾担任司礼监掌印太监,虽然地位在魏忠贤之上,但居然一意附忠贤,为之尽力,所以朱由校不是很喜欢他。

    所以自己就挑了汪伯雨入司礼监,汪伯雨之前担任御马监掌印太监,原本地位就跟司礼监不相上下,在宫中一个掌文,一个掌武。如果进来以后,还可以制衡魏忠贤。

    只是现在看来这个汪伯雨知道魏忠贤深受自己重用,因此言语中对魏忠贤很是吹捧,让朱由校只要摇头。

    “哦,不知陛下有何事吩咐,奴婢定当竭力去办。”

    听到皇帝过来是叫自己办事情,汪伯雨脸色瞬间轻松起来。

    他来到司礼监后虽然有心做事,但魏忠贤权势太大,让他不得不对其很忌惮,对魏忠贤也甚是恭敬。

    毕竟之前的东厂帮皇帝办了那么多人,无论是宫里还是宫外闻之都风声鹤唳,再加上皇帝对他的信任,魏忠贤在宫里可以算是一手遮天,哪怕他这个前御马监掌印太监也不得不敬重三分。

    “是这样的,刚才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向朕建言,说西苑那边的环境不错,正好可以避暑。

    朕想着今年一直在乾清宫待着也腻的很,所以想派个人去西苑把那边的宫殿休整下,到时候朕就带皇后他们去避暑。

    朕前思后想就想到了你,就是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去啊,到时候也好伺候朕。”

    汪伯雨闻言立马睁大眼睛,心中对骆思恭千恩万谢,立马跪下道:

    “奴婢愿意,愿意去。陛下说的是,夏天炎热,西苑那边有太液池,景色十分优美,正好可以避暑。奴婢这段时间就好好打扫下,为陛下打到干净,等候陛下到来。”

    求月票!求评论!

第三百二十四章 司礼监的斗争

    对于汪伯雨来说,重要的皇帝最后一句“等到了那边要有自己伺候”,这句话让汪伯雨瞬间明白,这是皇帝摆明了是给自己机会。

    西苑距离乾清宫有一段距离,距离司礼监更是远,到时候皇帝万一有啥事,魏忠贤鞭长莫及,肯定要叫他。

    “嗯,那就行,好好干。”

    朱由校闻言呵呵一笑,见汪伯雨这么愿意,就摆摆手让他负责此事。

    “朕记得之前去里草栏场的时候,你就侍候在左右。那时候朕要练兵,你是既帮朕挑选人才,又给朕清理场地。现在里草栏场练兵效果这么好,你的功劳朕可是记在心里呢。”

    “这都是奴婢应该做的,陛下想要重整武备,奴婢也想尽一份心。”

    汪伯雨听到皇帝突然提起里草栏场练兵的事情,脸上的笑容也多了几分,躬身谦虚起来。

    朱由校见他如此呵呵一笑,坐在宝座上一边接过何宁递过来的茶,一边对着他说道:

    “伱呀,就是太谦虚了。御马监掌握腾骧、武骧四卫本就是一支精锐。朕草场练兵的时候,第一批学员黄得功等人就是你负责选拔的。

    现在黄得功、孙应元等人都入职京营,执掌的都是京营的精锐。你以后见了他们,对你也会甚是恭敬的。”

    看到皇帝坐在宝座上,汪伯雨见状也站在了御案前面,听皇帝说黄得功他们三个人的事情。但越听越觉得不对劲,当听到皇帝说黄得功等人对他会甚是恭敬的话的时候,脸色微微一变,立马跪下道:

    “奴婢惶恐,这些人虽然都是出自腾骧、武骧四卫,但经过陛下的训练,自然是陛下您的兵。

    再说自从里草栏场练兵以后,腾骧、武骧四卫的兵卒也一直跟随那些学员训练,战力提高不少,这都是您的功劳,奴婢不敢专功。”

    由于御马监职掌御马,自然有养马,驯马人员,由此而在永乐时产生了一支由御马监统领的禁兵。

    这支禁兵由从各地卫所挑选的精锐之士和从蒙古地区逃回的蒙、汉青壮年男子组成,始称“羽林三千户所”继而编成腾骧左右、武骧左右四卫,称“四卫军”。

    后又抽调其众精壮,组成四卫营和勇士营,是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部队。只是这两营随后又被京营统辖,不归御马监管了。

    因此皇帝上名义上虽有二十四卫作为禁军,不受兵部、五军都督府统领。这里面许多卫比如大汉将军、旗手卫负责倚仗,要么就是如锦衣卫、金吾卫、虎贲卫等负责宫中护卫。

    所以二十四卫中说是有战力的便是腾骧、武骧四卫,也是皇帝禁兵,其他的禁军卫根本与他们比不了。

    而朱由校为了自己的安全,对这四卫六千多人极其上心。不仅从中选拔人才进入里草栏场,还会让他们跟随里草栏场的学员们一起训练,自己有时候也会跟他们一起训练,掌控力倒是没问题。

    “谁功谁过朕都是看在眼里的,你就是太谦虚了。”

    朱由校听到这话呵呵一笑,觉得这个汪伯雨太小心翼翼了。

    不过他也不甚在意,见事情嘱咐完以后,他也不想多聊天了,于是又多勉励几句,就让汪伯雨下去做事了。

    汪伯雨闻言就躬身退下,随后就往司礼监那边赶去,一路上都还琢磨皇帝话。魏忠贤身为掌印太监,深受皇帝信任,但为何皇帝就让自己去打扫西苑,还明确说到时候好让自己伺候呢。

    皇帝究竟是什么意思?这让汪伯雨不禁开始思考起来。

    他在宫里待了这么长时间,揣摩上意是每一个宦官都要练就的基本功。他边走边想,没过一会就联想方才皇帝说的话里反复强调自己太谦虚了,还有之前皇帝特意提拔自己入司礼监的种种行为,他心中慢慢有了一个猜想。

    “魏公公。”

    汪伯雨一边琢磨一边进了司礼监的大门,一进门就看魏忠贤坐在正堂,貌似在等什么人。他见状当即上去问好,毕竟魏忠贤可是司礼监掌印太监。

    “汪公公,咱家可是等您很久了。”

    魏忠贤一边慢悠悠地拿起茶杯缓缓的品茶,一边对着若无其事的给汪伯雨说了起来。

    “哦,不知魏公公找我有何事,可是刚才批红的题本有问题吗?”

    汪伯雨闻言微微一惊,心里当即开始盘算自己最近所做的事情,看哪里有没有得罪过魏忠贤,但翻来想去发现还是没有啊。

    魏忠贤撇了撇汪伯雨,他现在越发觉得这个汪伯雨威胁越来越大,野心不小。之前担任御马监掌印太监的时候,就对他很是巴结很,现在来了司礼监后,就这般不声不响的就受到陛下的重视,看来不容小觑。

    “批红自然是没有问题,只是我听说最近天气炎热,陛下在乾清宫也待腻了,所以想要去西苑避暑。所以想着把西苑那边收拾一下,看能不能腾出个地方来,到时候也能咱们更好的伺候陛下。”

    汪伯雨心中微微一颤,心想自己刚刚从乾清宫回来,这件事谁都没有给说,魏忠贤是怎么知道的。这消息泄露的也太快了吧,想到这里他顿时觉得魏忠贤此人隐藏得贼深。

    “哎呀,魏公公消息确实灵通。咱家刚才被陛下叫过去,就是为了这件事。陛下已经让我收拾西苑的宫殿阁楼了,正如魏公公所言,陛下确实想要搬过去。

    可是陛下只说自己去,没有说要给我们留位子,到时候我们去见陛下估计也是麻烦。魏公公这么一说倒是提点了我,要不要我到时候再请示下陛下?”

    汪伯雨心中虽然忌惮,但刚才在路上也想明白了皇帝的用意。皇帝如此给自己机会,自己可一定要抓住,不然怕是没有机会更进一步了。

    魏忠贤听到这话,冷冷的一哼,把茶杯重重砸在桌子上,狠狠地盯着汪伯雨道:

    “陛下日理万机,他既然把这些事情交给我们这些做奴才的,我们就要把这些事办好即可。如果什么事都要请教他,那还要我们干什么。

    汪公公,既然陛下让你好好整理西苑,那就慢慢弄吧,一定要让陛下满意,其他的你自己斟酌即可,如果办不好陛下怪罪下来,那就麻烦了”

    汪伯雨见魏忠贤明显不高兴,话里话外都是警告威胁,也不惧怕,反而不紧不慢的拱手道:

    “多谢魏公公提醒,陛下的差事我一定按照办好,让陛下满意。不知您还有什么事情没有,如果没有的话,我就进去办公了,今天还有许多批红没有做呢。”

    魏忠贤见汪伯雨还不识相,脸上怒气越来越重。不过他也知道汪伯雨是御马监出身,无论是官阶还是职权都惧他,所以也只能暂时隐忍,找机会对付他了。

    “汪公公自便,耽误了朝廷大事那便不好了。”

    汪伯雨听完就深深鞠躬,随后便去左侧房办公去了。等汪伯雨进去后,堂后便走出来身着葵花胸背团领衫,头戴乌纱帽,腰挂犀角带的年老宦官。

    他出来看了看左侧房门,见其房门紧闭后就扭头看向魏忠贤,见魏忠贤一脸怒色,就知道刚才没谈拢。

    “魏公公不要担忧,陛下只不过给他了个差事而已。就看把他嘚瑟成什么样子了,居然连咱们的面子都不给,到时候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魏忠贤把茶杯一放,看了身旁劝他的王体乾一眼,心中不由的烦闷,心想他懂什么。

    “养不熟的白眼狼,当年陛下去里草栏场,我为他说了多少好话,才让他得到了陛下的信任,没想到一来就翻脸,真的是瞎了我的眼。”

    王体乾闻言愣了愣,他有些不明白魏忠贤为何发这么大的脾气,不就是让汪伯雨整理西苑嘛,这又没有啥。

    “魏公公,您先消消气。现在皇帝对他信任的很,咱们稍微隐忍一段时间,等他的风头过了,再找出他的把柄整治他,还不信对付不了嘛。”

    魏忠贤摇摇头,他生气的不是这个,而是刚才何宁给他送来的一句话。不过他现在也不想多说什么,只是冷哼一声也不言语,站起身来就朝后堂走去。

    王体乾看魏忠贤一言不发摸不着头脑,只能眼睁睁的看他走了进去。

    魏忠贤进去后心中也慢慢思量起来。刚才何宁派人过来送信,说皇帝嘱咐汪伯雨,说等到了西苑,就让汪伯雨随身侍候。

    听到这话后,魏忠贤顿时如晴天霹雳,这不是摆明着去西苑是不想搭理他,想要扶持汪伯雨制衡他嘛。

    想到这里他不由一阵头皮发麻,他之前为了获得皇帝的信任那是啥都干,既得罪了宦官,也得罪了勋贵,现在不知有多少人想要扳倒他。

    而他现在能活的好好的,也全靠皇帝的信任。而如果皇帝不信任他,那他定会死无葬身之地。

    真的是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想到这里他也不断盘算,心想要想个办法让皇帝知道自己很有用才行。

    工作高峰期结束,今天恢复六千字更新,明天开始加更,三更起步

第三百二十五章 徐鸿儒的警觉

    山东曹州府城南七十余里处,定陶县。

    此地接近河南,距离运河又近。交通便利,来往行人商贾众多,是河南与山东交界处有名的“旱码头”。

    距离定陶县二十余里外,有一徐家庄,因此地大部分人为徐姓得名,是定陶县下面的一个大镇,人口足足五千多人。

    但旁人一进此镇就会觉得甚是奇怪,就是这个徐家庄虽名为庄,实则为城,并且异常气派。

    庄的四围城墙牢固,城门雄伟,城墙四周还设置了所谓前亭、后殿、东谷、西楼四个亭楼,以负责接待四方“朝贡”信徒。

    进入城中,就会发现城内也结构严谨,气派十足,城内东西大街两头修筑两大牌楼,分别刻写有“青山主人”、“弥勒转世”八字。

    而这一切都没有庄中心宏大气派。最里面是庞大的庙宇群:

    有所谓的“神主庙”,庙内供奉的是两米高红色花岗石石雕弥勒佛像,每日这里香气缭绕,久久不散。

    一旁还有老爷庙、娘娘庙、土地祠、三官庙,还有一座与“神主庙”菩提寺。

    寺内正殿供奉千手千眼佛,其身后便是手执金刚杵的韦驮佛,此地与“神主庙”占地面积都有百十亩,雕梁画栋,黄琉璃瓦盖顶,呈现出一派金碧辉煌。

    而在徐家庄城北则有一座琉璃瓦为屋顶,雕栏勾画的宅邸,东大乘教的副教主徐鸿儒就在此处居住。

    “最近定陶县那边来消息说,说来朝廷的京营大军要途径定陶县,前往河南。到时候可能要在定陶县安营扎寨住一天,以让其他人都安分些,不要让京营发现什么异常来。”

    徐府大厅,十余人聚集于此,分坐左右,看着左首一个四十余岁的中年男子盘坐在蒲团上,双眼紧闭,一手拿着佛珠,看起来庄严肃穆。

    “教主,我早就听说朝廷京营破败不堪,去年还在想作乱谋害那皇帝小儿,却被皇帝轻松镇压。现在才过了半年,战力想必也不强,我想不如趁京营在此地驻扎的机会,我们趁机偷袭京营。如果得手,定会天下震动,我们再趁机起事岂不是更好。”

    听到京营就要到的消息,厅中诸人纷纷议论起来,左侧一个身材魁梧的大汉闻言立刻站起来建议偷袭京营,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侯五,且不是我们是否准备好,就说京营足足有两万余人。如果偷袭不成那遭殃的是我们。”

    听到侯五的发言,右侧一个身着青衣,看起来十分儒雅的读书人立刻反驳起来。

    “夏香主,我们自去年就开始准备,现在兵器齐备,手下也有数千人。到时候偷袭成功,就可获其武器盔甲,我可听说京营这次南下,可是带了接近上百门大炮。如果都能归我们用,那整个山东就没有敌手了。”

    听到对面夏香主的话,侯五瞬间不开心了。他一直觉得这人做事老是瞻前顾后,婆婆妈妈,做事太不利索了。

    夏香主闻言直摇头,觉得侯五怎么这么莽撞,想得真是太简单了,以现在训练的人马连本地的官军都打不过,怎么能打得过京营呢。

    “好了,不要吵了。”

    就在夏香主还欲出言回怼的时候,座首传来的声音直接发言制止了二人的争论,二人见状只能作罢。

    徐鸿儒缓缓睁开眼,默然地看着下首众人,众人见状纷纷低头不语,不敢与他对视。

    “王好贤那边给回信了没有?”

    他下首右侧第一人闻言立刻站起来俯身拱手道:

    “启禀教主,去信也有十天了,原本只需要七天就回来了,可能有什么事情耽搁了,如果这几天还没有音信,属下就派人去打探消息。

    不过属下觉得定如以前一样,王好贤此人根本不值得讨好,他早就把王森教主的宏图大志忘掉了,现在还在做的富家翁的美梦,真的是愚蠢至极。

    与其如此还不如拉拢于弘志呢,此人教主您也见过,为人好爽,身处的棒槌会也在河北那一带分布广泛,很有实力。如果能拉拢他举事,到时候起事就可把河北、山东连成一片,朝廷震动,对于我们大事也很有帮助。”

    “沈香主说的对,上次于弘志来的时候我就觉得此人做事有梁山好汉的作风,再说他也对我们的大事甚是感兴趣,也想要替天行道,共举大事。我们完全可以拉拢过来为我们所用。”

    对面的侯五一听对面的沈智这么说,立刻点头称赞。他这个人为人豪爽,对于弘志印象很是不错。

    “于弘志再好也是外人,王好贤再不好也是本家中人,更何况他是师父的儿子,我名义上的大师兄,我怎么能弃之不顾。所以还是多加拉拢为好,不可怠慢。”

    徐鸿儒一手捻着佛珠的同时,断然拒绝了他们的想法,觉得很不靠谱。

    再说此人他上次也见到过,北直隶真定府人,原本以木匠为生。

    只是后面加入横行于真定府的棒棰会,成为了棒槌会教主周印的徒孙,原本地位也不高,加之他平日里有些敢作敢为,为人慷慨豪爽,故而得到周印等教主的信任和同教的推服。

    上次于弘志就被胜智推荐到他的面前,直言说可以帮助自己共举大事。这么冒失前来徐鸿儒怎么能相信,当即把他赶了出去。现在看来沈智拉拢于弘志的心不死,现在还在给他推荐。

    “教主!”

    沈智闻言还想继续劝说,但徐鸿儒默然的看着他,他也只能把到喉咙的话咽了下去。

    “现在明廷的气数已尽,官吏鱼肉乡里,肆意盘剥百姓,世间痛苦,唯有弥勒降世,才能拯救世人于苦海。我们东大乘教现在广布周边,如果举大事,周边百姓定会赢粮景从。

    只是此等大事开弓没有回头箭,需要做好万全准备。我们现在还没有准备好,虽有三千余人马,但可战之力不过一千人左右。所以这次明军京营过境,还是稳妥为好,不要轻举妄动。不然纵然举大事也是白费”

    徐鸿儒说着就看着众人,看着众人不敢语言,接着说道:

    “等下去一定要约束教众,不要惹是生非,尔等可曾明白!”

    “谨遵弥勒令!”

    徐鸿儒闻言,这才露出略微满意的笑容,随后双手合十,默然念道:

    “无生老母、真空家乡,三世末劫、返本归源。”

    “无生老母、真空家乡,三世末劫、返本归源。”

    众人闻言纷纷双手合十,跟着念诵经文,随后便默然起身,准备告退。

    “徐智你留下。”

    徐智闻言微微一愣,点了点头站在原地,等待众人离去。

    “王好贤一事我隐隐感到不安,之前送信都是六七天就到,很是准时。但这次却这么长时间,我怀疑是出了什么意外?”

    意外?徐智眉头一皱,心中一惊俯身朝徐鸿儒暗道:

    “教主您是说王好贤极有可能出事了?”

    徐鸿儒闻言点了点头,但又摇了摇头。他其实也拿捏不准,但就是觉得哪里怪怪的。

    “之前朝廷大军南下,都是走运河的,如此最快也是最省力的。但这次京营选择从临清转向,过曹州府前往河南,如此只能湖广到贵州。这明显是不符合常理,路途比原本要远很多,就是不知道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经过徐鸿儒提醒,徐智越想越心惊,特别是听到京营是从临清转向的,心中更是担心,要知道临清正是吴桥县跟曹州府的中转站。他想着想着心中就冒出一个不好想法。

    “教主,难道您认为?”

    徐智话说到了一半就望向徐鸿儒,貌似想从徐鸿儒口中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只是徐鸿儒闻言却摇摇头。

    “原本我也这么认为,但我也派人盯着京营动向,发现他们按照正常速度行军。如果他们真的因为我们而来,应该轻骑突进,根本不会给我们反应的时间。现在他们这么按部就班,让我有种多想的错觉。”

    徐智听到这话,心中稍安了片刻,但那种不好的感觉仍然在心头萦绕。

    “教主,事已至此,我们只能以不变应万变,要暗中准备,要防止官军动手。”

    徐智这话正是徐鸿儒想说的,他闻言当即点点头,看着徐智道:

    “这就是我叫你来的原因。我这边会派人继续盯着京营,而你出去后就派人加强警戒,防止官军偷袭。另外派人去北边看看王可贤那边究竟发生什么事情了,不然我心难安。”

    徐智闻言当即拱手道:

    “属下明白,这就去办。”

    而就在徐鸿儒跟徐智等人谋划的时候,二十里外的定陶县城,定陶县令带着县丞、主薄、司吏等一干人等正在城东门外焦急等候京营的到来。

    没过一会,就听到前面传来一声。

    “京营来了。”

    诸人定睛一看,就见远处旌旗招展,先头骑兵缓缓地跑了过来,身后跟着的便是人头涌动的步军。

    “快,快,随我迎接。”

    定陶县令见状立刻站起身来,赶紧招呼众人前往迎接。

    求月票!求评论!

第三百二十六章 尽快动手(第一更)

    “定陶县令杨一雄率县衙上下官吏拜见总兵大人,我等已经在县里设宴,还请诸位大人赏光。”

    蒋璘骑着马看着躬身行礼的定陶县诸人,脸上呵呵一笑,随即指挥身后众人下马。

    随后连忙扶起杨一雄,佯装抱歉的说道:

    “哪里,哪里,我等京营众人要在这里叨扰一日,还请杨县令不要嫌弃呀。”

    “总兵大人说笑了,这本来就是我等职责所在,何来麻烦之说呢。李县丞,你待会把县里准备的粮草交接好,千万不可怠慢。”

    杨一雄见状连忙解释,同时转身嘱咐身后的户房县丞把粮草交接好,虽然这笔钱让他心疼不已,但着实是没有办法,毕竟这才是京营诸人最关心的事情。

    “卑职明白,还请县令大人放心,粮草已经准备就绪”

    李县丞闻言立马上前赔笑承诺起来。蒋璘见状也扭头对黄得功说道:

    “黄参将,你待会负责交接粮草与扎营。杨县令,我早就听说定陶县的羊肉甚是鲜嫩,我可是等不及了哈。”

    “哈哈哈,总兵大人放心,今日定叫诸位好好品尝下。”

    说完杨一雄就带着蒋璘众人往县城内走去,只留下黄得功与李县丞二人交接粮草。

    李县丞原本还怕这个黄参将见自己没有去赴宴会有不满,想着待会弄好再跟这个参将单独吃上一顿,再聊聊天。

    但他自己的话都还没有说出口,就见黄得功貌似对这种事情习以为常,先一拱手,一边让人选地安营扎寨,开始跟他对接起交接粮草的事情了。

    所幸二人对这些事情也较为轻车熟路,很快就把粮草交接完毕,就看着手下诸人搬运粮草。

    李县丞站在黄得功身旁,一边看着前面忙碌的景象,一边用毫不在意的口气说道:

    “对了,黄参将,我之前听京报上说,当时从京常出兵的时候,是大同总兵杨肇基为首。但这次您们通报经过定陶县的时候,怎么没有再提到杨总兵呢?”

    黄得功闻言呵呵一笑,刚才交接的时候,他就看到这个李县丞探头探脑,想要了解京营情况的样子。所以早就猜到此人会这么问,只是没想到这个李县丞这么憋不住。

    “这种军情大人我想也没有必要给您说吧。”

    李县丞原本还一脸笑意听着呢,但见黄得功这么说,当即面露尴尬之色,当即就要解释。黄得功见状哈哈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哈哈哈,刚才开了玩笑,杨肇基分兵了,他要走运河至南直隶,再招募些兵马前往贵州。”

    见黄得功这般打趣,李县丞脸上的尴尬之情缓解了不少,连忙挤出笑意,笑着说道:

    “黄参将还真爱开玩笑。不过看来贵州战事紧急啊。这些土司不尊王化,着实可恶,到时候还要黄参将为国建功,剿灭逆贼,给贵州生民一个太平。”

    黄得功闻言当即拱手道:

    “那就多谢李县丞吉言了。”

    “不敢当,不敢当。”

    李县丞见状环顾了下四周,看着粮草搬运得差不多了,这黄得功看起来还比较好说话,于是向前走了几步道:

    “黄参将,你看起来还不到而立之年,真的是年轻有为啊。我可是听说您们都是陛下带出来的,现在就为参将,以后前途定不可限量。

    现在总兵跟县令大人已经入县衙了,就剩下咱们两个在这办事情,现在粮草已经办完,想必也无事了。卑职现在在城中也设下筵席,还请黄参将赏光,我也好为您接风洗尘。”

    黄得功这边还在嘱咐人安营扎寨呢,看到身边的这个李县丞把事情办完还不走,心中也是无奈,只能瞥了瞥他,漫不经心的说道:

    “李县丞,并非我不给伱面子,只是一来这边安营扎寨事情本来就多,我这边实在走不开。

    二来朝廷本就严禁文武官私自结交,县令宴请总兵大人本就是正常招待,于公于私都没有什么,但你请我这怕不符合制度,万一被别人知道了怕不好吧。”

    李县丞一听顿时语塞,心想这黄得功是真这么想还是假这么想,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管这些,真的是不通人情。不过见黄得功这么说了,也只能尴尬的笑着点点头,连忙拱手道:

    “是我失察了,还请见谅。现在粮草交接完毕了,如果没有什么事情那我就先行告退了。”

    黄得功见状也只是点点头,对他一拱手道:

    “嗯,那我就不送李县丞了。”

    李县丞也不想自讨没趣,心里暗骂黄得功怎么这么不识抬举,真的是粗鄙之人,随即也拱手道别而去。

    看着李县丞远去的身影,黄得功并不在意。其实跟这个李县丞去吃个饭也没有什么,但他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因为他已经看见身为千总的孙新继已经等候多时了,见李县丞一走,当即就迎了上来。

    “黄参将,锦衣卫的人已经到了。”

    “带他们去主帐,我随后就到。”

    黄得功闻言颔首称是,他的任务不仅仅是交接粮草,安营扎寨。更重要的还是要跟在此地的锦衣卫沟通情报。

    “参将大人,卑职锦衣卫百户杨恭奉命前来汇报军情。”

    黄得功一进营帐,就见营帐内坐着三个身穿灰袍,身挂锦衣卫腰牌的人。见黄得功进来,领头的锦衣卫百户当即表明来意。

    “请坐,杨大人,总兵大人进县城赴宴了,走之前就交代我要跟你们对接白莲逆党之事,只是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到了。”

    黄得功闻言立刻嘱咐人看座,但杨恭闻言脸上露出凝重之色,双手抱拳道:

    “军情紧急,所以特意前来汇报。”

    黄得功一听军情紧急,神情一顿连忙道:

    “发生什么事情了,难道是徐鸿儒等人察觉了?”

    “根据我们这几天的观察,自从京营要来的消息放出来后,徐家庄那边就开始加强外来人的审查,如果没有本庄的人引荐,根本不可能进去。

    并且徐鸿儒也放出了好几拨人前往北面,要么就是监视你们的动向,要么就是去报信了。依我们看,现在哪怕他没有察觉,也心存警惕之心了。”

    听到这话,黄得功暗暗惊讶,心想这个徐鸿儒警惕之心倒是很强的。

    “他们本来就心存异心,见大军过境肯定会很小心,不过这个消息我会尽快传达给总兵大人。他们既然心存警惕,我们到时候也要兵贵神速,不要让他们跑了。”

    杨恭闻言点点头,他在定陶县待了三四个月,现在对徐鸿儒的影响力很是了解,知道此人所图甚大,如果朝廷这次不予以剿灭或者让他跑了,他定会给山东搅的天翻地覆。

    “徐鸿儒现在反相已明,经常用妖言、妖法蛊惑百姓。对外其自称伊母梦红日入怀而娠,平日里对待教众也妄称生当为帝王,死当证佛作祖。

    平日也喜欢用妖法,许多信众还说他有神仙术,能使人目见金山、银山、面山、米山、油泉、酒井,只要皈依其门下,可终身不贫。因此周边希求“未来之富贵”的民众络绎不绝,想要拜在他的门下。

    山东这个地方,自去年大旱以来,虽有朝廷接济,但也是杯水车薪。因此这些教众纷纷将徐鸿儒奉为瞿昙,罗拜而愿为之死。徐鸿儒也趁机大发使者,四处传教,现在周边县的教众从者如流,争先恐后,将妻领子以归之。

    其乱相已明,这次一定要毕其功于一役,千万不能让他跑了!”

    杨恭这一番让黄得功重新认识了徐鸿儒,他万万没想到其如此明目张胆。

    “难道定陶官府就没有察觉吗?他们不管吗?”

    “怎么管,徐鸿儒每年都会向这些县衙官吏花银子贿赂,这杨县令也是外来的官,他对于定陶县的了解都是来自于下面。估计在他看来,这个徐鸿儒还是本县的开明士绅,要经常褒奖呢。

    就说刚才的那个李县丞,每年都收杨鸿儒的钱,他刚才定问了参将大人不少问题吧,想必就是替徐鸿儒的问题。”

    黄得功闻言也思量起来,越想越不对劲。如果李县丞是替徐鸿儒来问,那刚才问到杨肇基总兵去哪了?岂不是也是徐鸿儒关心的事情。

    现在看来这个徐鸿儒对于京营的事情果然十分关注,这让黄得功不得不怀疑徐鸿儒是不是已经知道京营的目的了。

    “徐家庄那边的情况怎么样,劳烦杨大人给我详细说来。我看我们这个行动要提前了。”

    而就在二人说话的时候,曹州府城南的一个茶棚里,外面太阳酷热,一众行脚商再次聚众喝茶避暑。

    但一阵马蹄声经过,众人望去就见一个中年大汉在此处停下,对这茶棚老板道:

    “老板,来两晚凉茶,快点。”

    “来喽!”

    茶棚老板闻言连忙端了两碗凉茶过来,那个大汉二话不说端起就喝,“咕咚”“咕咚”几口就喝完了。

    随后的擦了下嘴,随手掏出几个铜板扔在桌子上,对着茶馆老板问道:

    “老板,此地距离定陶县还有多远?”

    第一更!求月票!求评论!

第三百二十七章 晚上突袭

    “定陶县?”

    那个摊主闻言沉思了一会,最后略微迟疑道:

    “此地还挺远的,距离这还有七十里地呢,如果你快马加鞭也得晚上到了,如果不忙的话,可以晚上歇一晚,明天就可以到了。”

    那个大汉听说还有七十里,脸上顿时露出焦急之色,立马抱拳感谢,随后上马一刻都不敢停留,立刻朝定陶县方向疾驰而去。

    “看此人有急事啊,好歹吃个饭让马匹休息下,这么用马,那不得把马用坏喽。”

    摊主看见他疾驰而去的身影,忍不住感慨起来,满是对马匹的心疼。

    “我看他是真定府口音,想必是那边发生什么事情了吧。”

    摊主的一句话瞬间激起了众人的好奇之心,他们行商对于消息最是敏感了。于是诸人开始合计看那边是不是有什么大事,但想来想去就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而就在此时,徐家庄内,徐鸿儒等人已经知道了蒋璘等人抵达的消息。

    “县里送来消息,说没有见大同总兵杨肇基,只有京营振武军总兵蒋璘到了。李县丞也旁敲侧击问了杨肇基的去向,得到的答复是杨肇基要从运河南下前往南直隶调兵,所以这次就只有京营人马来了。”

    徐府内,徐智正在向徐鸿儒汇报情况,现在他越发不安起来,总觉得京营是冲着他们来的。

    “教主,为了以防万一,要不我们暂避锋芒,出去躲躲,防止官军的偷袭。”

    徐智此话一出,还在诵经的徐鸿儒顿时停下,睁开眼冷冷地看向徐智。

    “此话你休要再提,且不说京营是不是朝着我们来的,哪怕来了,我们也可以凭借徐家庄据守。现在京营没有动,我们就撤,这不是惊弓之鸟,你让信众如何想,伱让其他地方香主怎么想。”

    徐智早就猜到徐鸿儒这么说,于是暗暗俯下身子,缓缓说道:

    “教主多虑了,这么做只是以防万一,实在不行您暂避锋芒我们留守,只要等京营走了便可回来,这样也无人知晓。”

    徐鸿儒闻言闭口不言,右手缓缓念着佛珠,一会后缓缓道:

    “这样话你就不要说了,哪怕包围也有时间走。既然要行大事,那自会做好这个准备。”

    徐智见状还想劝说,但徐鸿儒摆了摆手,他也只能作罢。

    “现在盔甲跟人马准备得怎么样了。”

    徐鸿儒虽然不愿走,但并不代表他不会防患于未然。毕竟有京营在一旁,因此也要提前准备人马兵器以防万一才行。徐智这段时间一直负责此事,对这些十分了解如数家珍,见状立刻说了起来。

    “现在徐家庄中可堪一战的有三千余人,周边庄子还有两千余人,令旗六百面,雁翎刀三千口,长杆枪四千杆,哪怕是京营来了也可以守住。”

    徐鸿儒听到这话,终于满意的点点头,随后环顾正厅华丽的厅堂,以及远处钟声不断的庙宇,感慨道:

    “我与王氏父子经营天下二十余年,按籍而数,吾法门弟子已逾二百万。只要再拖些时日,就可举大事,替天行道到时吾横行于天下,孰敢撄吾锋。”

    这话说的徐智热血沸腾,他跟随徐鸿儒不就是为了这从龙之功嘛,见状也立马下跪道:

    “教主弥勒降世,扫除奸佞,荡平域内,更天换日,臣定会追随左右效犬马之劳。”

    “好,你的忠心我是知道的。”

    徐智一直跟随徐鸿儒,因此徐鸿儒对其很是信任,现在他这般说话,也对其称赞起来。

    “要举大事,定要群策全力才行,王好贤此人是王森之子,如果要举大事定要他来相助。所以你定不可松懈,要多加联系,实在不行再派人前往吴桥看看什么情况。

    至于你昨日说的于弘志也可以请过来,如果他真有大志,倒也不是不可以共图大事。”

    听到徐鸿儒同意拉拢于弘志了,徐智当即大喜,心想教主英明,立刻躬身俯首道:

    “教主英明,属下立刻去办。”

    “杨县令,您就送到这里吧,今日多谢款待,几时到了京城可来找我。”

    定陶县县衙门口,蒋璘带着亲兵跟杨一善寒暄,杨一善脸上也尽是笑意,见蒋璘如此说,更是喜笑颜开,立马拱手道:

    “哈哈,定然没有问题,等以后到了京城,定会找时间拜访,您慢走。”

    虽然文武殊途,但进士出身的杨一善定不会放过这个跟京营总兵交好的机会,毕竟多个朋友多条路嘛。于是他一路招呼蒋璘上马而去,随后望向已经回来的李县丞。

    “粮草可曾交接?”

    “县尊大人放心,已经全部押送到京营营寨,那边的黄参将已经签字。”

    “那就好。”

    杨一善长舒一口气,心想终于把京营这帮大神伺候好了。不过也就是京营,如果是其他人还真不一定这般对待呢。

    另一边的蒋璘上马率着亲兵从城南大门而出,直直的往京营驻地而去。

    等进了就见整个军营井然有序,栅栏、岗哨齐备,而振武军各营都按照顺序依次安营,如教场操场,每营地内的物资也摆放整齐,看起来没有一丝慌乱。

    看到这里蒋璘也不由的感叹,这个黄得功行兵扎营都有板有眼,很是得法,确是个将才。

    “总兵大人。”

    见蒋璘回来后,黄得功、李嗣武等振武军各营的参将也纷纷来到中军大帐前相迎。蒋璘见状也下马,对众人摆摆手道:

    “不用多礼,都进帐说话。”

    “黄得功,锦衣卫那边是怎么说的。”

    蒋璘进来还没来得及坐下,就直接开口询问黄得功具体情况,他知道此行任务的目的,因此自然马虎不得。黄得功也早就准备,见状直接拱手,环顾众人后说道:

    “总兵大人,我怕咱们要提前动手了,并且打的时候会费一番功夫。”

    蒋璘一听这话,眉头一皱望向黄得功。

    “哦,何出此言?难道徐鸿儒已经知道了我等的目的?”

    黄得功闻言点点头也摇摇头。

    “根据锦衣卫的意思,徐鸿儒确实有所察觉,他们一直在派人盯着我们,并且向北派了好几拨人,看来是想跟王好贤联系。定陶县中早就是他们的耳目,估计我们动向他们一清二楚。

    并且徐鸿儒所在的徐家庄,位于定陶县城东二十里处。根据锦衣卫的考察,此地虽然为庄,但实则为城,都砌有城墙有一丈半之高,里面庙宇众多,徐鸿儒的府邸就在此处,里面有五六千人,大部分都是徐鸿儒的信众。

    此地外人很少能够进去,锦衣卫费了好大的功夫才知道,徐鸿儒已经在此地日夜打造甲胄兵器,如果要攻怕是费一番功夫。”

    黄得功此话一出,对面的神机营参将耿杰当即摇头道:

    “有城又如何,等克虏炮一到,两三轮轰炸下来,定会破城。”

    黄得功自然知道克虏炮的威力,但此战重要的不是破城,而是千万不能让徐鸿儒跑了,如果跑了他还会再生事端的。

    所幸蒋璘也知道其中的厉害,直接摇头道:

    “关键在于一众贼首,如果要打,克虏炮自然是关键,但更重要的是不能让他们跑了。”

    此话一出,众人也不再说什么,显然是认同了他的观点。蒋璘此时也站起身,左右踱步思量起来。

    “他们既然往北派人去找王好贤,看来是会定期联系。杨总兵那里得手了,所以王好贤那边的书信送不过来,因此才会起疑心。既然疑心已起,那他们定会有所准备?锦衣卫有没有说那个徐家庄有多少人马?”

    黄得功赶紧思量起来,随后缓缓地说道:

    “里面都是信徒,如果打起来都可以动员,可战之力怕不下两三千人。但东大乘教的信徒不仅仅只有徐家庄有,周边的村寨也有,甚至连县城都有。”

    蒋璘闻言点点头,现在看来要好好谋划布置了。

    “尔等有什么计划?”

    勇卫营参将李嗣武当即起身,环顾众人随后对蒋璘拱手道:

    “总兵大人,现在就该当机立断,趁他心中还没有确定我们的用意,立刻发兵前往徐家庄,先骑兵围困其庄,让其不得逃脱,随后等待大军一到,立刻火炮攻城。管他有多少人,都是乌合之众,怎么能跟我官军相比。”

    这话一出,众人纷纷点头称是,蒋璘其实也是这般想,兵贵神速,根本来不及思考,先围住再说。

    “我意也是如此,那就这么定了,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众将听令!”

    诸人闻言当即站起来拱手称是。

    “现在暂且休息,晚上戌时(晚上七点到九点)做饭,亥时(晚上九点到十一点)出发,以骑兵为先锋,神机营、勇毅营、勇卫营随后,勇武营留守,看守住定陶县城。”

    “得令!”

    蒋璘将令一下,众人立马心定了下来。

    等出了营帐,就按照蒋璘部署,禁止所有人外出,给底下游击等将领说明情况,嘱咐他们安抚士兵,擦拭兵器准备弹药,准备今晚的行动。

    第二更,晚上还有一更!

第三百二十八章 惊闻异变

    整太人振,待当了了辰振晚上耀傍,照毕早已,“我率三千骑兵先行出发,勇毅营紧跟其后,最后将所有的大炮聚拢在一起,交由神机营、勇卫营一起押运记住!兵贵神速,特别是勇毅营定要跟上,如果不能及时围困住徐家庄,让徐跑了,那就前功尽弃了”

    中军大帐中,对着众人挨个嘱咐起来特别是对于黄得功此次予以重望,让勇毅营跟在骑兵后面一是时间紧迫,骑兵虽速度快,缺点是人少,还是需要步兵跟上;二则黄得功的勇毅营是振武军中军纪最严明、战力最强的,所以让他和自己的骑兵来当主攻是最适合不过了黄得功闻言也知道这是给他的机会,听到这般嘱咐,立刻手应承起来“还请总兵大人放心,我们勇毅营一定及时跟上,这个头功我们定要拿下”

    见黄得功有这般信心在握,也满意的点点头“哈哈哈,好样的随后又环顾振武军诸位参将,义正言辞的说道:武军一听那话,顿时一惊我知道那时间黄得功对干徐家庄的消息关切的紧,那徐家庄是就在河间府,心中暗想难道真是没徐家庄的消息是成?想到那外我立刻带人就朝西门赶去,想要亲自确认一番我的同伴莫名其妙的看着我,在我的后方,只没近处振小营的点点星光上皆是一片漆白热“什么什么声音?”

    看到振向东边而去,丁外这些信仰东小乘教的人立刻明白朝兵马是何意了暗叫小事是坏,一边招呼人报县,一边想着看怎么能向徐报信“那条便是主路,只要沿着小道走,半个时辰就爱样到达徐黄得功那才注意到其身前的人,刚想说话发问,就见这个中年小汉来是及问坏,直接躬身道:“坏,如此你就忧虑了出发吧!

    “老子从真定府过来走了两天一夜,连个觉都有没睡不是因为你们于香主说此事对他们十分重小,所以才过来报信来是及了,朝,小军是没备而来,教主安全了城墙上的小汉等了一香的时间,本就焦缓是耐烦了突然看到下面坏是困难来了个人,原本以为自己很慢就会入城,有想到还要被询问,心外直骂娘要是是我要说的消息太过于重要,说出了可能会动摇军心,我还真想把我知道的事情在那外全抖出来“是王教主的,慢让你下去吧,是然他们就安全“什么人?”

    一道马蹄声自徐的西门响起,在西门里紧缓停了上来城墙下的桂一听“徐家庄”八个名字,顿时心安上来当即小手一挥让人放上吊篮,把那人拉了下来“下改制京营,才有了我等发挥的机会我振武军历来就是京营中最强的,虽然的耀武军也经常跟我们争高下,但经过这次下安排,弱强低上立判了听到城墙上没异动,城墙下看守的守卫,一边招呼人叫桂过来,一边举着火把朝上面看去话音刚落就听见一个气喘的声音从城墙上面响起墙下的守卫听到上面的人那般说,也奇怪我说的是什么意思但从我的话外话里得知此事确实重小,只是我们大是敢自作主张,只能让我再等等,等武军来了再说那是仅仅是那些丁的想法,也是桂安插在振桂小营中暗探的心理状态,我们一看到小军直勾勾的往东扑去,就知道现在报信根本来是及了“你是棒会于志派来的信使,马下打开城门放你们退去,你没小事要见徐教主“教主,教主,没王教主的消息了”

    “我说什么事情?

    “什么声音?”

    你们那次南上,既要灭逆贼,还要讨伐土司而今天是你等的第一仗,打的坏自然嘉奖是断,肯定打的是坏这真是羞了你们的脸以前你们见了耀等人也脸下有光,所以今晚都给你打起十七分精神,毕其功于一役,灭逆贼!

    虽然黄得功一直担心京营来袭,但有没足够的证据,我也是会重易的把所没人动员起来,只是让武军带着七百少人的心腹亲卫持刀戒备,加弱警戒,大心提防即可“教主,那是棒会于志带来的人,我说没王教主的消息,没小事要跟您报“”一声,经堂的正门被武军打开,我一边说一边就往外面走去,众人定睛望去,发现我身前还跟着一个中年小汉打你”他也以所要夜我听醒陶小叫说们“武军,教主还在诵经,没什么事是能等诵完经再说,非要等现在吗?

    就在振小军朝徐火速退军的时候,此时的徐却安静正常而城墙下的教众一早就被桂嘱咐过,叫我们今晚是准开城门,哪怕是天王老子来了都有用现在见上面那人气喘,口下说的没什么小事叫教主,虽然心中疑惑但还是摇摇头道:现在坏是困难到了那外,却连门都退是去,真的气死你了他们赶紧去报信,此事关系众人,肯定没人问起来何事,就说没河间府的消息了“请总兵小人忧虑,你们那一仗定当竭心用事,是会了你们振的脸面”

    “告诉王好贤,让我一定要跟下,等你到了徐等我半个时辰,爱样我能赶到这就算小功一件,爱样敢是来这就军法从事”

    “是是,他马虎听,坏像…是战马疾驰的声音,是坏!”

    还在城中巡,的桂一听西门没人要退城,当即就起了疑心,心想难道是官军当即就问起了缘由县人桂,闻言也点点头,随即也是少想,立刻策马跟随骑兵营而走,其前的王好贤收到军令前面有表情,当即上令勇毅营整装全速后退,谁敢拖前腿,这就是要怨我军法从事“是爱样,我只说自己是真定府棒会于志派过来的,说是没河间府的消息“律律律”…

    徐府内灯火通明,黄得功并有没入睡,一直在经堂诵经,众人也陪在黄得功右,也在默默诵经“遵命!”

    “兄弟,他说没河间府的消息,是知是关于谁的?”

    此时定陶县东门城墙下,是多丁受到李县的指派,在城墙下一边巡,一边观察振桂小营的动向见武军那么有礼,坐着的一个东小乘教的香主当即就怒了,立刻斥起来但军却毫是在意,直接走到黄得功的面后,指着身前这个小汉躬身说道:五带着骑兵营的人一马当先,最后面没锦衣卫的人带路,只要沿着小路走根本是会迷路我知道定会没黄得功的探子盯着我们,所以就想着一路下奔袭,是作片刻停留,哪怕我们看到了也是给我们报信的机会就在此时,经堂里传来一阵呼喊,听到“徐家庄”八个字,经堂的众人神情顿了顿,睁眼就往门里望去“先派人去桂”

    “速速带你见徐教主,慢点,河间府出小事了”

    “下面没令,今晚谁来了都是给开城门,他肯定退城的话,不能在城墙上暂歇-晚,明天一早自然会放他退城”

    你们香主得知消息前就派你速来送信,我说朝小军借口南上,说是去贵州,其实真正目的在于他这个小汉一下来都来是及喘气,就拉住桂的胳膊让我带自己见黄得功武军也是干脆利落之人,一听河间府出了小事,也猜到是了七话是说一边让众人加弱戒备,一边带着我就朝徐府走去城墙上面的人一听那话,顿时气缓败好,小声喝道:一个城墙下的丁突然望向同伴,声音中充满了坏奇因振桂骑兵的塌地声音越来越小,而那震耳欲聋的铁蹄声也小营内的灯火也轰然亮了起来,间化成了一条火龙,朝东边而去五听诸人说完就知军心可用,于是便雄地带着众人走出中军小帐,骑下战马准备出发五趁着月色,看着眼后的约一丈窄的小道,心中小定那条路虽是土路,但也咬为平整,并且定陶县也有没上过雨,想必神机营在运炮过程中也多一些颠“启教主,于香主叫你过来给他们报信说小同总兵杨基以粮草补给为由率人在吴桥县突然袭击,王教主等人还没全数被捕现在正在全县抓人,凡是贵教的人员一个都是放过,消息也传是出来这丁先是坏奇,接着我的同伴也作样附耳听去,待七人聚精会神一听前便越来越心惊勇卫营参将李武闻言立刻站出来小声说道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7839/ 第一时间欣赏朕这大明还有的救最新章节! 作者:河蟹道人所写的《朕这大明还有的救》为转载作品,朕这大明还有的救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朕这大明还有的救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朕这大明还有的救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朕这大明还有的救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朕这大明还有的救介绍:
1620年,此时的大明风雨飘摇,危机四伏,外有强敌伺服,内有朝局混乱,天灾不断。作为穿越者的的朱由校,他应该如何挽狂澜于既倒,证明这大明还有的救呢?朕这大明还有的救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朕这大明还有的救,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朕这大明还有的救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