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逍遥侯TXT下载逍遥侯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逍遥侯全文阅读

作者:大司空     逍遥侯txt下载     逍遥侯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742章 搜刮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周道中接到了李中易的亲笔信之后,不由长长的吁了口气,离开高丽这个鬼地方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先北击契丹,再挥师南下,统一整个中国故地,这是柴荣定下的基本国策。

    如今,柴荣虽然已经驾崩,可是,小皇帝尚年幼,符太后还在学习政务的初级阶段,先北后南的国策倒是被延续了下来。

    当然了,由于契丹人的大肆南侵,大周即使想南下,也腾不出手来,只能把战争资源都集中于对抗北边的鞑虏。

    “来人,去通知老金,不管想什么办法,都要给我准备好五十万石粮食,一百万担柴草,肉菜不限,多多益善。”周道中在高丽国中做惯了土皇帝,但凡有搜刮之事便宜下令给金子南,他只要结果不管过程。

    如今的金子南可算是抖起来了,仗着天朝上国李相公之“准岳父”的身份,不仅升为门下侍郎、平章事,更被授为六卫使。

    高丽国的王廷京军分为六卫和二军,这些兵马原本都归徇军部的将军们统领,因为金子南的巧取豪夺,不仅成了宰相之尊,更掌握了绝大部分京军的兵权。

    金子南心里非常有数,他之所以有今日,全靠着周道中的支持,周道中的靠山又是李中易,归根到底是靠了金家三姊妹之功。

    一旦李中易失了势,金子南又不是笨蛋,他必定跟着掉脑袋。

    这么些年,不管是周道中的钱财美色的需索,还是给大周的贡品,金子南都一直尽心竭力的办得妥妥当当,从无差错。

    更重要的是,金子南有次喝多了,竟然把前任高丽大王的妃子给睡了。这么一来,若是高丽国翻了天,他金子南原本就因为讨好大周而没了活路,更是会被现任大王——王昭给挫骨扬灰。

    这人呐,一旦没了退路,便只能是一条道走到黑,或有很大的生机。

    周道中自然明白知道,金子南已经把高丽国内的皇族、官僚以及豪强们全都得罪了个精光,离开了李中易的庇护,他便只有死路一条。

    不过,金子南毕竟和普通的“丽奸”不同,他的三个孪生女儿如今可都是李中易身边的侍妾。周道中听人说起过,金家三姊妹中的彩娇尤其有宠,深得李中易的喜爱。

    周道中深知,别看彩娇不过是大靠山的小妾而已,只要有宠就绝对不能得罪,这天底下的神马风,都赶不上枕边风的威力大。

    这些年以来,周道中从金子南这里刮到了无数的金银财富,其中的大部分都献给了靠山例中易,小部分他自己留下来享用。

    不夸张的说,就这个小部分,已经足够周道中全家几十口子嚼用数百年,也不怕坐吃山空了!

    李中易也知道周道中比较贪财,不过,因为周道中只是搜刮的高丽国,他也就睁一眼闭一眼,装不知道。

    常言说得好,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只要周道中大事不糊涂,李中易倒也完全可以包容。

    周道中得了周道中传的信之后,心里直打鼓,最近,高丽国西北部的豪族们,颇有些不太安分的举动,如果搜刮过巨,倒很有可能酿成变乱。

    金子南犹豫了良久,最终决定亲自来找周道中,以便探听虚实。他的算盘很明确,如果是周道中个人的需索,自然要打一个折。假如真是李中易的要求,金子南丝毫也不敢怠慢,不管多难也都要竭力办成。

    暂且不提高丽国这边如何筹备物资,李中易自从进了榆关之后,就再也不肯挪动地方。

    杨炯和耶律休哥之间的嘴巴官司,一直在持续进行之中,与此同时,契丹国大军云集于榆关以西,明显摆开了不拿下此关誓不罢休的姿态。

    李中易手举单筒望远镜,稳稳的立于关墙箭垛的后边,仔细的观察了一番耶律休哥布下的大阵,不由摸着下巴,笑眯眯的说:“好家伙,契丹人这是要和咱们拼命呐。”

    宋云祥笑嘻嘻的抬手拍了拍墙头的青砖,说:“如此险要的关隘,契丹人恐怕也做好尸横遍野的心理准备啊。”

    杨烈有趣的瞟了眼宋云祥,这位宋士光自从独领一军之后,更是信心十足,视契丹铁骑如无物。

    在场的众人其实心里都颇为有数,别看耶律休哥摆出了鱼死网破的架势,不过是想借机威慑罢了,以便谈出更好的结果。

    不过,令众人感到奇怪的是,杨炯已经来回奔波了十余次,竟然没有丝毫进展,耶律休哥死咬着固有的条件,就是不肯松口。

    李中易微微一笑,耶律休哥就算是囤兵百万于关下,不付出十几万,甚至是几十万的代价,也休想踏上关楼半步。

    就在耶律休哥调兵遣将的同时,李中易指挥着部下们,紧锣密鼓的加固榆关城防。

    随着周道中那边第一批启运的粮食送到,并且后续的粮食亦会源源不断的送到,倒不担心缺粮的问题。

    目前唯一值得忧虑的是,长达一个月之久的时间内,朝廷那边不仅没有输送粮食过来,就连弓弩等必备的器械,也已经断了供。

    好在李中易早有准备,朝廷不发器械过来,高丽国的兵器库里,倒有储备了好几十年的存货。

    只是,高丽国制造的弓弩,其威力远远不如大周三司胄案出品的神臂弓弩。

    幸运的是,榆关地势险要,哪怕是高丽弓的作工和质量都很一般,居高临下的优势倒也弥补了一些射程上的不足。

    就在手下众将有些犯愁的当口,李中易听取了左子光的意见,索性去信给周道中,命他将高丽国弓弩坊的工匠们,都抓到榆关这边,干脆就地制造。

    李中易以前管过三司胄案,又亲自参与了制造神臂弓弩的完整过程,连图纸都是在他的启发下,由心腹工匠画出。

    按照大周三司胄案的标准,制作出一把合格的标准神臂弓或弩,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其中,最主要的是弓弦和弓臂,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驯。

    如今,耶律休哥囤重兵于关下,显然不可能给李中易这么多的准备时间。

    李中易以前最喜欢看二战时的老电影,面对德国人的虎式和豹式坦克,苏联人采取的是以量取胜的策略,大规模的建造了t34坦克。

    借鉴苏联人的这个思路,李中易对于高丽的工匠们,只有一个要求:造出廉价、可堪使用的弓弩即可,不要求质量太高。

    另外,李中易还有一个法宝,那就是流水化的规模生产模式。俗话说的好,熟能生巧,一名工匠只专著于一个部件的生产,就算是傻子都可以越造越精。

    准备弓弩和刀枪等等器械,仅仅是李中易筹备城防的最基础的一部分而已,由于榆关早已是一座兵城,李中易考虑到平直关墙的严重缺陷,索性命人拆了关内一半的房屋,沿着关墙的内侧又砌了十余条登城的台阶。

    这还没算完,李中易又命人以每两个箭垛口为基,都用装满沙土的麻袋竖成阻隔墙,从而将整个城墙,分割成了若干独立防御作战的小堡垒。

    如此一来,哪怕是契丹人下死力侥幸拿下了某一段关墙,在后边优势兵力的及时增援之下,也不过徒劳的妄想罢了。

    当高丽国的第一批粮食送到之后,李中易命人垒起近百个大灶,日夜不停的造酒,同时提纯酒*精。

    凡事预则立,不以则废,就算是李家军的弓弩消耗殆尽,只要有“魔鬼鸡尾酒”的存在,契丹人无论扔下多少条人命,也难以撼动榆关的安危。

    就在李中易积极备战的当口,突然接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耶律休哥挟持了契丹睡皇,自立为摄政王。

    直到此时,李中易这才恍然大悟,为什么耶律休哥的态度为何一直摇摆不定,一直没有驱使精锐的皮室军,向他发起决死进攻。

    李中易望着瞠目结舌的部下们,微微翘起嘴角,淡淡的说:“耶律休哥玩的是养寇自重的把戏,此次北伐战役,已经到此结束了。”

    左子光暗暗点头,深以为然的说:“耶律休哥刚刚当上摄政王,人心浮动,军心未稳,此时肯定不是和我军决战的好时机。”

    廖山河卯足了劲头,每日盯着加固城防,却等来了战争即将结束的坏消息,不由泄了气,嚷嚷道:“那岂不是白做了准备?”

    刘贺扬深深的盯了眼廖山河,他和廖山河一向是面和心不和,大大小小的矛盾冲突不断。

    那句老话叫作啥来着,最了解你的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敌人。

    廖山河看似莽撞粗鲁,实际上,刘贺扬心里却十分清楚,这是个揣着明白却故意装粗汉子的“精明人”。

    问题是,刘贺扬明明知道廖山河玩的是个神马把戏,却偏偏学不来老廖的那种鲁直的作派。

    性格决定命运,此话诚不我欺也!

    当杨炯再次从耶律休哥那里回到榆关之时,带回来了李中易预料之中的消息,耶律休哥分兵数万拿下去打草谷!

    李中易手抚着玉石镇尺,淡然一笑,说:“耶律休哥终于还是下了这步棋,嘿嘿,中和你觉得咱们是不是该出关陪着他老兄玩一玩?”

    已经正式升任检校参议司左副都指挥使的杨无双,眯起两眼,笑嘻嘻的说:“我的爷,咱们不是已经有了定论么,如此浅显易懂的调虎离山之计,咱们岂能上当?”

    李中易突然长吁了口气,闷闷的说:“咱们是不会上当,可是,朝廷那边就难说了呀。”

    ps:还有更。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743章 纸老虎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榆关外边聚集了十几万契丹的精锐铁骑,李中易虽然兵少,如今也有超过四万兵马,守着地势险要的关隘,自是绰绰有余。

    如果背靠着榆关和耶律休哥打一场阵地决战,李家军上上下下的将领们早就议论过,有了神臂弓弩、“鸡尾酒”这等利器,大周这一方胜率超过60%,只是损失很可能异常之巨大。

    毕竟,耶律休哥不是浪得虚名之人,那十几万契丹精锐铁骑也不是吃素的。

    上次的洺州之战,李中易能够全歼四万余契丹精锐,实际上是以有心算无心,再加上地形的优势,多少带有几分侥幸的成分。

    这一次,耶律休哥手下兵强马壮,几乎五倍于李中易。战场又是在一马平川的冀北平原,即使李家军勉强获胜,一则很难扩大战果,二则损失不可能小。

    以李中易对耶律休哥的了解,这位契丹第一名将即使要和他决战,也会引他出关到大平原上决一雌雄,然后展开四面围攻,这才是扬长避短的最佳战术。

    李中易心如明镜,自从正面击败了草原各部联军之后,他所掌握的神臂弩以及“鸡尾酒”,一定被草原上的败兵们传到耶律休哥的耳内。

    毫不夸张的说,撇开神臂弓这种提前出炉的远程大威力武器,配备在简易发射装置上的“魔鬼鸡尾酒”,更是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近战神器。

    李中易清楚的记得,十三年抗战之中,真正让kmt军队在近战中吃足了苦头的,除了九二式步兵炮之外,便是可以发射化学榴弹的8*9式掷弹筒。

    只不过,日军的这种掷弹筒,其最大的射程为700米,有效射程500米。

    而李中易所发明的“魔鬼鸡尾酒”,其最大的射程仅为70米左右,手投的距离不过区区三十米而已。

    李中易一直琢磨着,等回了开封之后,一定要开发出射程更远的弹射装置。

    如果耶律休哥不是笨蛋,事实上,他也不可能是笨蛋,就一定会注意到,“魔鬼鸡尾酒”的存在,才是契丹人正面决战中,需要克服的最大障碍。

    神臂弓再怎么厉害,只要契丹人舍得下功夫,多多的配备厚盾,其实可以把冲锋过程中的损失,尽可能的降低到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问题是,“魔鬼鸡尾酒”布成的火网,显然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不仅让耶律休哥万分头疼,也使李家军稳立于不败之地。

    也正因为如此,参议司经过无数次争论之后,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契丹人若想全歼李家军,只能采取草原民族最擅长的诱敌深入,寻机断掉粮道,最后便是鼎鼎大名的狼群扑食了。

    尽管拥有了正面对抗的资本,不过,李中易却依然有着很大的遗憾。虽然是,不中伏便不至于被歼,可是,马背上的民族即使打不过,也可以赶着牛羊,往大漠深处转移。

    以李中易手头的区区四万来人,想都不需要想,根本不可能全歼一人三骑,甚至是四骑的耶律休哥。

    归根到底,李中易手上的骑兵力量还是太少。虽然,李家军已经彻底完成了骡马化,可是除了久经训练的骑兵营那几千骑兵之外,其余的将士顶多也就是骑绑在马上的步兵而已。

    浩浩荡荡的大部队,纵横驰骋在大草原之上,一边控马一边挽弓,李中易目前顶多也就是憧憬一番而已,根本就不现实。

    大周和契丹两军对峙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了,两个月的时间一晃而逝,凛冽的秋风开始咆哮在北国大地之上。

    李中易看着院内日益增多的落叶,不由微微翘起嘴角,休哥老兄,寒冬将至,你也该消停一些了吧?

    悠闲的待在榆关内的李家军将士们,每日享受着从高丽国那边源源不断输送来的各种口粮,据说这些可口的饭食都是高丽国的老百姓,从牙齿缝里省出来供应天朝上国的“孝心”。

    不仅如此,在金子南努力的压榨之下,李家军全军上下的过冬衣物鞋袜等,也已准备齐备,正在高丽国沿海的码头上,等着装船启运北上榆关。

    朝廷虽然一直暗中克扣着给李家军的供应,可是,从登州运送的各种物资,依然不可小觑。

    再怎么说,朝廷也不敢在这个节骨眼上逼反“李家军”,只得捏着鼻子送吃送喝,还要刀枪以及送弓弩等作战器械。

    据王大虎暗中传过来的消息,此时的李中易,在大周国内的声威已经直逼封狼居胥的霍去病。

    李中易摸了摸鼻子,把他类比为霍去病,不能算作是好消息,却也不算最坏。

    至于,有人在京城里放话,传出操莽重现,大周要变天的谣言,这就十分的耐人寻味了!

    李中易可不是吓大滴,他有今日之成就和地位,那都是从尸山血海之中,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赫赫威名。

    还是担任参知政事之时,李中易就看清楚了一个事实,很多所谓的谣言,其实是宫里故意放出来的风声。

    这类“宫造”谣言,往往杀伤力极大,要么吓得当事人主动请骸骨,弃了权位归隐;要么就是在试探各类权臣的真实想法。

    李中易一直是坚定的超级现实主义者,不管是把他比作霍去病也好,当成是曹莽也罢,只要李家军被他牢牢的捏在手心里,谁敢妄动?

    三国里边,大将军何进傻乎乎的被十常侍诳进宫中,死于非命,结果却便宜了董卓董太师。

    别的且不去说它,盛名之下无虚士,尤其是李家军那可是从战场上拼杀出来的,当之无愧的铁军。

    道理是明摆着的,朝中的文臣和重将们,估计谁都看李中易不太顺眼。可问题是,就算是上下合谋,暗中作掉了李中易,谁又敢保证李家军中没有藏着第二个董卓呢?

    东汉灭亡的历史教训,玩儿废立的董太师,妄自称帝的袁术,他们身上的深刻教训一直在警示着后人,谁先当那个出头鸟,谁就会最先倒霉,而且会死得很难看。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是纸老虎,李中易一直深深的信奉这一点!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744章 棒子反了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寒风凛冽,北方的大地一夜之间,突降大雪。

    吃罢午饭,李中易负手踏着薄薄的积雪,在院子里散步消食。

    忽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银妆素裹的院子内的宁静,李中易抬眼望去,却见杨炯正急匆匆朝他走来。

    李中易不禁微微一笑,嘿嘿,耶律休哥老兄,和爷比耐心,你还差点火候!

    自从,耶律休哥于两军阵前挟持了契丹的“皇王”之后,李中易便再也没有松过口。他不仅没答应休哥提出的各种条件,反而借机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

    反正是嘴巴官司,李中易完全没所谓,只是苦了往来于两军之间的杨炯。

    早上起来晨练的时候,李中易发觉天降大雪之后,他就料定,休哥今日必定会放回杨炯。

    “下官参见相公。”杨炯恭恭敬敬的单膝跪在雪地里,对着李中易行了堂参大礼,全然没有初来之时的傲气。

    杨炯此行的目的,自是尽早换回魏王父子,李中易却一直不肯松口,完全无视于休哥的严苛条件。

    这么一来,杨炯的死穴,也就一直被李中易捏在手心里。

    俗话说得好,无欲则刚,事不求人品自高!

    可问题是,休哥终于松了口风,杨炯担心李中易接着出妖蛾子,他只得小心翼翼的把姿态放得异常之低,惟恐惹怒了李中易。

    李中易端出和蔼可亲的笑容,摆了摆手,故意埋怨杨炯:“博约公,您太多礼了,快些起来吧。”

    杨炯如同哑巴吃黄莲一般,被李中易搓揉得有苦难言,他缓缓起身,强撑出笑容,拱手长揖说:“仰赖相公的虎威,那虏逆休哥自知不敌……”那谗媚的模样别提多狗腿。

    李中易微微一笑,杨炯杨博约能屈能伸,颇有些为了成大事,不惜舍身伏入尘埃的狠劲,倒也不可小觑。

    自从休哥自立为“摄政王”之后,整个大周的士绅从上到下,对其皆是一片唾骂之声,杨炯也随大流的以“虏逆”称之。

    李中易心里却明白,大周的文官集团明着是骂休哥,暗地里却是冲他来的。

    同样是手握精锐重兵,北方的休哥谋反成功,中原的他李无咎也只怕是早就蠢蠢欲动了吧?

    杨炯偷偷看了眼李中易,心情异常之复杂,这几个月他一直被李中易排挤着呆在休哥那边,对于羽林右卫的内情所知甚少。

    可是,方才杨炯进城的时候,亲眼看见城中巡逻的官兵们,露在甲胄下边的全是厚实的夹袄。杨炯的观察力惊人,这些官兵迈步之间,竟全是清一色的皮靴。

    要知道,即使是京城里最精锐的禁军,脚下也就是布靴而已。

    别看杨炯被李中易打发去了契丹人的营地,可是,他和京城政事堂那边的联系,从未有一日断过,几乎是每三日必有书信往来。

    杨炯心里十分有数,朝廷给李中易这边的供给仅仅是够吃而已,远远谈不上充裕,更别提皮靴这种昂贵的奢侈品。

    因为,写信劝说范质给李中易减供的不是别人,正是他杨炯本人。

    谁料,李中易不哼不哈的就得到了充裕的过冬物资,不仅有夹袄,连皮靴都成了普通士卒的标准装备,由不得杨炯不心惊。

    杨炯也是普通人,他联想到李中易和高丽国那说不清楚道不明白的关系,当时就有了惊人的发现:尾大不掉矣!

    一想起海东之国成了李中易的后花园,杨炯就坐立不安,异常之焦虑。

    晚唐以来藩镇割据的深刻教训,一直警醒着杨炯,一旦手握兵权的武将拥有了钱粮地盘,必是朝廷的心腹之患!

    李中易瞥了眼杨炯,含笑问他:“博约公辛苦了,且去歇息,待明日再商议对策不迟。”

    如果是以前,心高气傲的杨炯一定会鼓动三寸不烂之舌,试图驳倒李中易的拖延战术。

    如今,杨炯早失了当初的锐气,一心只想着早早的定下和议,顺利的接回魏王父子,等回了开封再慢慢的收拾李中易。

    杨炯拱着手,长揖到地,恭敬的说:“下官全听相公的吩咐。”

    事务反常即为妖,李中易见杨炯如此的恭顺,心知此人必是另有图谋。

    事到如今,李中易已经不是很在意杨炯的看法,可想而知,以杨炯身为范质心腹的立场,必是暗中没起啥好作用。

    送走杨炯后,李中易在叶晓兰的服侍下,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

    饭罢喝茶的时候,叶晓兰偷瞧了一遍李中易的眼色,发觉他的心情还不错,便凑过去一边替他捏肩,一边小声说:“爷,家父派堂兄偷着来看望奴婢,堂兄……他……说是想给您磕个头再走。”

    李中易知道叶家派人来的事,也没怎么当回事,自从叶晓兰的兄长被放了回去之后,幽家叶家一直没有消息传过来。

    李中易估摸着,当时契丹人势大,幽州叶家不敢冒着灭门的大祸和他暗中勾结,索性彻底放弃了叶晓兰这个闺女。

    按照李中易的想法,杀了叶晓兰的哥哥,不比杀一只鸡更困难。契丹国南京宰相府左平章政事叶名镇,看似地位很高,其实手头并无多少实权,李中易高抬贵手放了叶晓兰的哥哥一马,原本就没有多少期待。

    在这个以家族根本利益为重的年代,别说牺牲一个女儿,就算是叶家兄妹都被抛弃了,也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事情。毕竟,幽州叶家的下一代里边,有出息的并不止叶晓兰兄妹这二人。

    叶晓兰一直被圈养在李中易的后宅之中,总管府内又戒备森严,没有李中易的点头,她的那位堂兄绝无可能进门相见。

    现在,李中易听说叶晓兰递过来的话,心里明白得很,必定是叶家眼瞅着李家军连战连捷势头正旺,想私下里和他搭个线,免得在一棵树上吊死。

    可问题是,早知今日,当初干嘛去了呢?

    叶晓兰见李中易只是闷头喝茶,却没有任何表示,她心里不由重重一叹,暗暗埋怨叶名镇的心狠。

    就在叶晓兰彻底无望之际,李中易突然吩咐她:“既是你的堂兄要走,多备些厚礼便是。”

    叶晓兰本是个聪明的女人,她一听此话,心里便明白过来:李中易赏堂兄的面子,不过是看在她伺候得力的份上罢了。

    天刚刚黑,李中易正在用餐,却得知一个坏消息:高丽国内乱,掌权的金子南被赶出了开京,刚刚乘船逃到榆关的码头。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745章 出兵高丽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金子南一见到李中易,便扑上来抱紧他的大腿,放声大哭,“相公,我的相公啊,高丽国竟无一个是好东西呐……”

    出于众人的意料之外,李中易并没有喝斥金子南的失态,他只是默默的端起茶盏,不动声色的品着茶液。

    实际上,满屋子的将军们,无论是谁都非常清楚,高丽国内的豪族起事的根源:驻榆关的李家军,盘剥得太狠!

    李中易不动声色的端茶,喝茶,放下茶盏,如此这般,周而复始,耳朵里也灌满了金子南的哭诉和抱怨。

    不管怎么说,“丽奸”金子南都是大周的好朋友,以及李家军的“大功臣”。在场的人全都明白一件事:如果没有金子南在高丽国内的竭力搜刮和供奉,一心等李家军粮尽的休哥,绝无主动松口的可能。

    在金子南操持之下,驻榆关的近五万将士,无论冬衣夹袄皮靴,还是铁盆木炭手套,供应都异常之充足。

    就算是朝廷以天冷地冻为理由,就此断了李家军的钱粮,至少,明年五月之前,榆关的将士们完全不需要担心饿肚子的问题。

    显然,高丽国内的乱军起事,把金子南吓破了胆,他一直哭诉个不停。基于金子南为李家军所做的功绩,李中易很给面子的任他哭个痛快,并没有予以喝斥。

    过了好半晌,金子南的号啕大哭,终于变成了低声饮泣。

    李中易放下手里的茶盏,温和的说:“子南公一路辛苦了,且先下去歇息吧。”

    金子南的痛苦流涕固然有作秀的成分,却也难掩巨额财产以及美貌娘子方面遭受巨大损失的哀伤。

    “相公,不知……不知何时发天朝大军平叛?”金子南临来榆关之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建设,不把李家军请去高丽国誓不罢休。

    李中易点点头,说:“一待朝廷下诏,吾必亲统大军平叛。”

    金子南明着不敢乱说,私下里却一向自诩为李中易的“准岳丈”,他与金家三姊妹多有书信往来,深知李中易是个轻易不作承诺的大靠山。

    得了李中易的允诺之后,金子南装作垂头丧气的离开了总管大堂,此时此刻的他,心里充满了“还乡团”式的巨大期待。

    左子光望着金子南渐渐远去的背影,他下意识的摸了摸下巴,李中易的允诺虽然只有区区一句话而已,其中蕴藏的内涵却十分耐人寻味。

    如今的李家军,远非往日之河池乡军可比,可谓兵强马壮矣!

    自从李中易连战连捷,不仅反攻入契丹国内,并且拿下了榆关之后,关内的勇武汉民,以及关外被草原民族掳去的汉奴,源源不断的赶来的投军。

    不过数月之间,驻榆关的李家军,便又多了一支五千余人的新军,赈灾新兵营中接受训练。

    李中易的麾下大将,郭怀隔得远且不提他,诸如杨烈、刘贺扬、马光达以及宋云祥之辈,随便挑一个出来,都可以独当一面,充任方面之责。

    左子光眼珠子略微一转,便大致领会到了李中易的深意:这是打算把高丽国洗劫一空呐!

    上一次,李中易率军渡海东征高丽之时,充其量也就是把开京洗劫了一遍。这一次,按照左子光的估计,李中易至少要把整个北高丽的财富,重新“分配”一遍才有可能罢手。

    李中易既然发了话,在场的众将全都熟悉他的脾气,大家也不多话,等着相帅的安排便是。

    “白行,你留下来守城,新军就都交给你了!”李中易直接点了杨烈的将,这也早在众人预料之中。

    杨白行,那可是李中易最得意的门生,心腹中的心腹,嫡系中的嫡系。举凡李家军面对的重大战役,杨烈要么承担断后的重任,要么冲锋在前为整个大军杀出一条血路。

    当然,李中易的这种安排,折射出了杨烈为李家军中第二人的实际地位。

    杨烈走到堂前,云淡风轻的拱了拱手,说:“末将遵命。”活脱脱一副宠辱不惊的气度。

    其余的众将们,哪怕心里多少有些不甘,也必须承认,经过李中易这么些年的磨砺,杨烈如同出鞘的锋刃一样,崭露出耀眼的光芒,成为名副其实的帅才。

    依照李中易定下的规矩,政治方面的事务,例如需要和朝廷打嘴巴官司,定计出兵高丽平叛之类的事务,向来不许军事将领们插手,此所谓严格的军政分离的高压线,谁碰谁完蛋!

    如今,既然李中易已经下了出兵高丽的决心,剩下的就是军事规划了。

    杨无双见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的身上,他随即笑道:“在下一定会在明日之前,拟定出兵作战计划。”

    李家军的出兵作战,向来都有严格的规矩,按照军令流程,必须是参议司列出详尽的作战计划,经过统兵大将以及其分参议司商议之后,交由李中易批准执行。

    在场的将军们,也都是追随李中易多年的老部下,他们非常熟悉李中易的脾气。

    李中易一直强调,兵者国之大事,必须有规划有步骤的统筹安排兵力和后勤补给,绝对禁止打乱仗的没规矩行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李中易一直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也是讲武堂的训词第一条!

    宋云祥瞅了眼意气风发的杨无双,不由微微一笑,李中易识人的本事,确实令人惊艳。

    想当初,宋云祥获得李中易的赏识和信任,被授予第五军都指挥使之后,他原本以为李中易会提拔何大贝,却不想最终是杨无双上了位。

    须知,杨无双是杨烈的堂兄,如果李中易不是绝对信任他们,断不至于让兄弟二人分领最重要的参议司和精锐第一军。

    左子光的看法,则迥然不同,以李中易最喜权力制衡的思维逻辑,杨无双或杨烈被安排出镇的日期,已经为时不远矣。

    李中易心里惦记着出兵高丽,可是,在面对来回奔忙的杨炯之时,他却仿佛没事人一般,花样翻新的提出各种新增的条件,令杨炯头疼之极。

    最终,耶律休哥实在比不过李中易那异常强悍的耐心,被迫答应了异常苛刻的各种条件。

    李中易得到消息之后,不由翘起嘴角,耶律休哥虽然挟持了“睡皇”,又利用两军对峙暗中做了很多手脚。

    可是,契丹国内的军事贵族以及部落长老们,尤其是皇族,基于根本性的利益分歧,绝无可能就此罢休。

    说白了,如今的耶律休哥,比李中易更需要宝贵的时间。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746章 威压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qu 】

    李中易出京北上之时,不过区区不到两万大军而已,如今,仅从营帐的数目计算,至少超过了五万人。

    杨炯毕竟协助范质处理过无数军务,领兵打仗他虽然不是内行,却也知道通过帐篷的数量计算兵力的有效方法。

    榆关并不是通邑大城,李家军的将士们不仅挤满了全城的军营和民居,更搭起了无数的帐篷,才勉强将全军安置妥当。

    杨炯又不是傻子,岂能不知李中易借着战争的机会,肆意扩大军力的险恶用心?

    自从杨炯北上以来,明里暗里不知道吃了李中易多少亏,他也算是比较了解李中易的为人,没好处的事李无咎会干么?

    杨炯暗地里加了小心,索性闭紧嘴巴,他倒要看看李中易究竟想玩什么鬼把戏?

    李中易并没有让杨炯等待很久,他端起茶盏,小啜了一口,淡淡的一笑,说:“事涉国之大计,兼有魏王殿下的安危,吾受命于朝廷,必须殚精竭虑,不敢稍有懈怠。“

    杨炯心说,来了,那话儿来了,他大瞪着双眼,心跳严重加速,屏住呼吸等待李中易出牌。

    李中易放下茶盏,信口道:“人臣务必替察君父之忧,既然朝廷运粮艰难,莫如就近取粮,倒也便宜许多?”

    杨炯心神电转,转瞬间,便明白了李中易的心思,李相公显然是想从高丽取粮啊!

    可问题是,高丽国那边给榆关输送粮草及过冬物资,已经很久了,哪怕杨炯的消息再闭塞,也略有耳闻。

    李无咎这个贼郎中,究竟想干嘛呢,杨炯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李中易淡定的喝着茶,并没有马上催逼杨炯,他最喜欢聪明人打交道,尤其是类似杨炯这种精明过人的“人尖子”。

    在李中易的眼里,闻弦歌而知雅意的人,比冥顽不化之辈,要可爱许多倍!

    “相公,您的意思是……”杨炯思虑良久,始终猜不透李中易的心思。

    不过,杨炯心里却十分明白,李中易的一言一行皆有深意,其中必有玄机。

    杨炯不想白来一趟,他终究抵不过救回魏王父子,就此立下奇功的贪念,他打算捏着鼻子认了,含泪与李中易做交易。

    李中易见杨炯松了口,不由微微一笑,淡淡的说:“朝廷无法运粮过来,北征的将士们若是吃不饱肚子,嗯哼,甭说无法顺利的接回魏王父子,只怕是军心就此大乱,你我的性命堪忧呐。”

    威胁,这绝对是赤果果的威胁,杨炯尽管心里异常不爽,却也必须面对严酷的现实:无论是接回魏王父子,还是他杨某人的自身安危,其实都捏在李中易的手心里。

    “相公乃是先帝托孤之臣,古有云,帅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杨炯很聪明的避开敏感的话题,绕着弯子打探李中易的真实意图。

    站在杨炯目前的立场上,既要立功亦要平安,但如何应付,总要先知道知道李中易的如意算盘吧?

    “大军无粮啊……”李中易重重的一叹,闷头喝茶,不再搭理杨炯。

    杨炯心里苦涩难当,他一直故意装傻,就是不想从他的嘴里说出高丽就粮的要害。

    可是,李中易拿捏死了杨炯的命脉,偏要等他亲口提出高丽就粮的建议,方肯借坡下驴。

    如此一来,杨炯的处境就变得异常之凶险!

    伸头一刀,缩头还是一刀,杨炯可谓是老鼠掉入了风箱之中,两头受气,左右为难。

    杨炯迟迟不肯就范,李中易却丝毫也不着急,他有的是时间搓揉杨炯或是耶律休哥。

    天气一天天变冷,李中易的五万大军窝在榆关之中,吃得饱穿得暖,弓弩堆积如山,就连过冬的铁盆木炭都充足无虞,何怕之有?

    反观耶律休哥的形势就不那么美妙了,二十余万契丹大军集结在榆关城下,哪怕有幽州的粮食供应,这人吃马嚼的消耗可就海了去。

    客观的说,如果耶律休哥狠下一条心,索性把幽州的官民搜刮一空,倒也不是撑不下去。

    可问题是,杀鸡取卵之后,来年的日子可就没法过下去了!

    道理是明摆着的,李中易盘踞于榆关,幽州以东至榆关以西的五百余里肥沃良田,皆在李家军的兵锋威慑之下,来年春天还能不能好好的春播,完全是个未知数。

    这是战略性的优势,同时也是李中易的底气所在!

    杨炯曾经考虑过建议朝廷下诏给李中易,命他放弃榆关,以免尾大不掉之祸。

    可惜的是,从开封那边传来的士林舆论,却是一面倒的支持常驻榆关!

    整个大周的文官集团高层,对李中易没有丝毫的好感,他们也都想早日把李中易弄回开封城,再削其兵权。

    可是,饱读诗书的官僚们,大家都不傻,收复燕云故地乃是先帝的遗志,这杆大旗如今偏偏就掌握在李中易的手上,凛然无可抗拒的大义名分,谁敢反驳?

    杨炯知道其中的厉害,所以,在李中易的威逼利诱之下,他最终只得捏着鼻子给范质写了封亲笔信。

    李中易毫不含糊的派了急脚递,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往京城范质的相府。

    嘿嘿,高丽国,老子去定了。李中易瞟了眼垂头丧气的杨炯,不由面带微笑,下意识的翘起了嘴角。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747章 换俘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李中易硬逼着杨炯给范质写信,其中隐含着两层意思,成固可喜,不成也没啥坏处。

    杨炯写了信,范质不答应,嘿嘿,李中易离间成功,等于是断了范首相一臂。

    如果,范质最终说服了符太后,下诏让李中易去高丽国平叛,那么,李中易便可以名正言顺的去搜刮高丽棒子们,好处自然是大大滴!

    退一万步说,如果范质宁愿舍弃杨炯,也不想给李中易扩充实力的机会。嘿嘿,榆关库里多的是高丽国制式装备,包括旗帜、锣鼓、甲胄等等。

    早在李家军占据榆关,大肆盘剥高丽人的时候,李中易就已经预料到了,他借用金子南之手对高丽国内压榨甚凶,棒子们早晚受不了!

    所以,李中易早就做好了伪装成高丽军的准备工作,可谓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本质上来说,大周虽然和高丽有一些海上的贸易,不过,那都是沿海的商户们之间的民间往来。

    而这些民间的海上贸易,其绝大部分都掌握在了水师都指挥使周道中的手上,周道中又是李中易的人。

    如今已近冬季,由于受恶劣气候的影响,大周和高丽的海上贸易几乎已经断绝,海上几乎商船,这也正好方便了李中易行事。

    李中易控制了海运,又控制了榆关这个陆上的咽喉要道,等朝廷得到了风声之时,李中易只怕早就把高丽国搜刮得一干二净了。

    十日后,急脚递带来了政事堂的敕札,范质果然异常之看重杨炯,说服了符太后,同意李中易去高丽国平叛。

    李中易手里捏着敕札,瞥了眼强作镇定站在面前的杨炯,笑眯眯的说:“那就劳烦博约公在走一趟休哥那边,就说我说的,耶律瓶和暴熊换回魏王父子,其余的人等按照一换一的比例,人不够用马凑,一名契丹贵族换50头羊,军官10头,士卒2头,少一头都不行。如果羊不够的话,拿牛来顶,一头牛抵2头羊。”

    咳,高丽国送来的过冬物资虽然异常丰厚,可惜的是,棒子国内牛羊不多,将士们的肉食还是偏少。

    杨炯大怒,李中易的条件苛刻得没有一丝道理,可是,李中易好不容易松了口,杨炯犹豫着没敢上前理论。

    没等杨炯考虑清楚,李中易便吩咐杨烈:“白行,你好好儿的协助博约公,明白么?”

    “喏。”杨烈已经受命驻守榆关,他自然明白李中易的暗示,换俘可以,牛羊必须齐全。

    李中易嘱咐过杨烈,先换贵族,再换普通的士卒,如果契丹人不肯拿牛羊来换那些炮灰,毋须争辩,将来把这些契丹的战俘们,弄去当修桥铺路的苦力。

    不愿意修路的契丹战俘,李家军也没有养活他们的义务,直接剁了脑袋,充作军功。

    接下来的几天里,李家军的上上下下都忙碌异常,将士们整理行装准备登船东渡。

    杨炯担心夜长梦多,想早点把魏王父子换回来了,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契丹人却拒绝用耶律瓶来换魏王世子。

    这杨炯原本就精明过人,他一听出了契丹人的理由,便猜到了休哥的心思,契丹“睡皇”都成了摆设,更何况这位耶律瓶公主呢?

    大周和契丹在这榆关之下,对峙了好几个月,别看李中易不哼不哈的,却始终占着上风,休哥难免心里舒坦,想借题发挥发挥,完全可以理解。

    杨炯看得很清楚,休哥答应用暴熊换魏王,显然是想笼络住草原上的各个部落。

    室韦一族的实力虽然远不如奚族,可是,借用千斤市骨的旧例,休哥于暴熊又有救命之恩,倒可以让暴熊领着其他的部族,从旁牵制住实力雄厚的奚人。

    基于这个认识,杨炯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一步妙棋。

    只是,耶律休哥不把耶律瓶这个公主当一回事儿,杨炯却难免坐蜡,他此行如果只换回了魏王,虽也有功却难说圆满。

    杨炯毕竟不是一般人,他思考了一刻钟后,果断来找李中易。

    经过这么些天的磨合,杨炯算是看明白了,李中易和耶律休哥之间,显然是既生瑜何生亮的关系,并且李无咎一直稳占上风。

    李中易顺利拿到了“合法”平叛的名义,心里大为满意,杨炯的求见名贴刚一递进来,便吩咐家将,将杨炯召入书房叙话。

    杨炯来北边时日已经不短,这还是头一遭迈进李中易的书房,他的心情异常之复杂,别提是个啥滋味?

    “博约公,请喝茶。”李中易笑眯眯的让了坐,又命人上了茶,态度别提多和蔼可亲。

    杨炯心里明白,这都是此前所做交易的结果,让李中易非常满意。

    客观的说,范质对杨炯的格外看重,令杨炯大为感动,颇有知遇之恩天高地厚之感,只恐无以相报。

    杨炯心里明白,以范质的老谋深算,岂能不知道李中易想去高丽国的“险恶用心”?

    不管范质是否曾经犹豫过,为难过,最终的结果是范质选择了保住杨炯,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李中易听罢范质的描述,不由摸着下巴,似笑非笑的说:“原本十分尊贵的契丹公主,不过眨眼间,竟成了个无用的弃子?”

    杨炯心里明白,李中易这是意有所指,他略过差堪玩味的所谓暗示,拱手道:“请相公助我。”态度异常之诚恳。

    李中易暗暗点头,范质果然没有看错人,杨炯的确精明得令人感到害怕。

    相处了这么一段日子,杨炯显然已经摸到了李中易的脾气,索性开门见山。

    以李中易擅长耍太极拳的秉性,不管杨炯是拐弯抹角,还是旁敲侧击,都注定是瞎子点灯——白废蜡。

    杨炯也摸准了李中易的脾气,直截了当的说出了请求,等着看李中易的态度。

    “博约公,送佛送到西,只要有可能吾必助汝。”李中易紧接着话锋一转,问杨炯,“那休哥提了很难办的条件?”

    杨炯暗暗松了口气,如果李中易借此装聋作哑,他还真的束手无策。

    “休哥说了,我军必须退出榆关。”杨炯咬了咬紧,不敢有丝毫的隐瞒,夹叙夹议的把休哥当时的神态和举止,都描述得一清二楚。

    “嘿嘿,此乃欲退先进之策尔,博约公,咱们毋须理睬。”李中易见杨炯皱紧了眉头,便笑着解释说,“吾如果没有料错的话,耶律休哥已经撑不下去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748章 内应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耶律休哥的确快要撑不下去了,20余万精锐大军在榆关和李家军对峙,粮食倒还罢了,近80余万匹牲口的草料,已经没办法维持下去了。

    自从下了第一场雪之后,一天冷似一天,寒风呼啸着狂刮个没完没了,暴露在严寒之下的庞大马群,接连不断的大面积冻死。

    马背上的民族,没了马之后,还剩下多少战斗力?

    果然不出李中易所料,耶律休哥最终还是率先撑不住了,几乎全盘答应了李中易的要求,不仅答应了耶律瓶换回魏王世子,而且还愿意拿上好的良马来换俘。

    李中易得知消息之后,冷笑了数声,当即看破了耶律休哥的小心思。休哥送马的行为,明面上看似便宜了李中易,实际上,包藏着消耗掉李家军过冬粮食的祸心。

    两军统帅都点了头,换俘的过程可谓是波澜不惊,而且十分的迅速。

    李中易自然不可能留下来,盯着换俘这种无聊的小事儿,自有杨烈出面。

    等周道中的水师舰队抵达了榆关以东的洋面时,李中易吩咐下去,明日早饭后,东征军启程登船过海。

    可是,当天吃过晚饭后,李中易正在院内散步之时,忽然家将来报,“爷,那契丹公主闹自杀,吵着要见您?”

    李中易停下脚步,不禁微微一楞,耶律瓶眼看就可以回家了,这是闹得哪一出?

    “你去传我的话,想自杀尽管请便,反正休哥不介意她的死活!”李中易背着手淡淡的吩咐家将,随即迈开四方步,悠闲的继续散步消食。

    饭后休息一刻钟,再慢慢的百步走,才是正确的修身养体之道,李中易身为顶级名医,肯定知道,不能饭后马上就去散步的道理。

    过了没多久,那家将又回来了,苦着脸禀报说:“爷,那贼契丹公主……不知道从哪里摸了一把小刀,架在脖子上,已经扎破了皮,流血不止……呃……说是您不去,她就不那个啥……”

    李中易不由皱紧眉头,脸色变得很难看,这个契丹娘们究竟想干嘛?

    虽然李中易不太在乎耶律瓶的死活,实际上,休哥也没太在意。但是,逼死契丹公主的名,终究于李中易有害,他略微思索了片刻,便跟着家将去见耶律瓶。

    到了耶律瓶所住的院子门口,李中易隔着老远就听见里边的吵闹声,“谁敢再逼我回去,我就死给他看……”

    “公主殿下,摄政王十分看重于您,希望您早日归国……”

    “哼哼,我呸,你个狗奴才少来哄骗于我,我早就听说了,逆贼休哥本不想换我回去……”

    李中易听到这里,大致就明白过味来,耶律瓶估计已经知道了,休哥不想换她回去,却又中途变计的破事。

    对于休哥的临时变计,李中易其实看得很清楚,休哥虽然挟持了“睡皇”,毕竟掌权时短,立立足未稳。

    如果,休哥娶了耶律瓶,成了契丹皇族的附马爷,从大义名分上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

    李中易明知道休哥的如意算盘,却硬逼着放了耶律瓶回去,其实是想让契丹国的内战,打得更加凶狠,更加激烈一些。

    只是,现在的情况明显出现了偏差,耶律瓶很有可能猜到了李中易的险恶用心,嘿嘿,这就有点意思了啊!

    李中易刚一露面,院子里的下人们呼啦啦跪倒了一大片,众人恭敬的唤道:“叩见帅爷。”

    耶律瓶是契丹的正牌子公主,所以,李中易倒也没有苛待于她,安排伺候在耶律瓶身边的多是被俘虏来的年轻未婚契丹女子。

    李中易没有搭理满院子的契丹奴隶,他不动声色的站在院门前,冲李云潇略微抬了抬下巴。

    李云潇会意的厉声发问:“发生了何事?竟然如此喧哗?”

    满院子的人都知道,李云潇不仅是老李家的总管事,更是近卫军的都指挥使,那可是李中易心腹中的心腹,嫡系中的嫡系,不仅位高权柄更重。

    见李云潇发了话,负责照顾耶律瓶起居的汉嬷嬷赶紧跑到李中易的面前,蹲身万福,细声细气的解释说:“回爷的话,奴婢姓张,忝为此院的管事嬷嬷。因瓶娘子不肯上车出门,奴婢们好言相劝,奈何瓶娘子死活不肯走,更是胡闹不休。”

    李中易深深的看了看眼前的这位李嬷嬷,嗯哼,这是个善于察言观色且能说会道的嬷嬷,也不知道李云潇从哪里寻了来?

    张嬷嬷按照汉人的习俗称呼耶律瓶为瓶娘子,别看区区称呼上的小变化,却可以极大限度的减轻下人们的罪责。

    李中易没理会张嬷嬷,只是冷眼看着拿刀抵住粉嫩脖颈的耶律瓶,类似眼前这种激烈的碰撞,李中易非常经验,谁先开口谁的气势便会弱上几分。

    耶律瓶被李中易俘虏到大周,其实已经很久了,她也在开封城内的公主府内,住了一段时日,李中易是什么样的人,她不说一清二楚,也略有耳闻。

    “你让他们都退下,我有话要说。”耶律瓶知道李中易是个超级务实的变态,没有好处的事情绝无帮手的可能性,所以她把姿态摆得很低。

    耶律瓶被俘以前,那可是高高在上的贵公主,她的心里稍微有点不舒坦,就拿鞭子抽死下人和奴婢,简直就是个骄横跋扈的魔女。

    李中易不想就这么如了耶律瓶的意,他故作沉吟之态,端着架子等耶律瓶率先服软。

    根本不需要李中易使眼色,李云潇已经厉声喝道:“还不快些把刀扔了?”袖笼中的暗箭死死的瞄着耶律瓶的胸口,只要她稍微有点异动,那就对不住了。

    耶律瓶不搭李云潇的话,只是恶狠狠的盯着李中易,她原本雪白粉嫩细腻的脖颈之上,因被小刀子刺破的缘故,竟淌下一行血珠,令人触目惊心。

    李中易只当没看见这血腥的一幕,纹丝不动的负手立于当场,耶律瓶如果成心想自杀,尸身早就冷透透了,又何必非要闹到他来呢?

    耶律瓶被李中易俘虏到大周,起初她是非常的不服输,认为李中易不过是侥幸获胜罢了。

    如今,李中易以少敌多,不仅正面击败了草原各部,更是和耶律休哥率领的20余万精锐铁骑,对峙了长达半年之久,还始终占着上风,这就由不得耶律瓶不服气了。

    草原上的女郎性格大多比较直爽,耶律瓶毕竟是皇家公主的身份,或多或少有些城府。她嘴上虽然不乐意说,心里倒是觉得李中易的确是南蛮子里边,颇有本事的一个。

    耶律休哥的心思,耶律瓶几乎是一猜就中,只要休哥娶了她这个公主,将来彻底篡位的时候,便多了几分名正言顺。

    契丹国的公主之中,目前未出嫁的有七、八个,其中已经成年的公主唯独耶律瓶一人而已。

    休哥起初没想到要娶耶律瓶,只是因为被李中易牢牢的拖在榆关对峙,导致国内的形势日益恶化,皇族和老军事贵族们蠢蠢欲动,他这才起了念头罢了。

    李中易的想法其实很简单,水多加面,面多加水,助强扶弱尔!

    和李中易对峙的耶律休哥,的确是兵强马壮,实力强悍之极。

    可问题是,如果没有李中易在榆关牵制着耶律休哥,让休哥腾出手来收拾原本的皇族和贵族们,倒大有篡位成功的可能性。

    如今嘛,半年过去了,契丹国内的保皇派们,因为充足的反应时间,已经集结起了庞大的军力,单等来年开春之时,便可南下平叛。

    耶律瓶知道消息后,心里极为气苦,原本压得南蛮子们喘不过气的契丹上国,竟然因为李中易的窃居榆关,变得支离破碎,内讧不断。

    就算耶律瓶以前不太喜欢动脑筋,经过小两年的非人俘虏生涯,她也渐渐明白过事来了,她若被李中易送去了休哥的营内,就等于是替逆贼休哥张目。

    “你若将我送去休哥营中,我必死给你看。”耶律瓶并未疾言厉色,可李中易从她那狠绝的眼神,瞧出了壮士断腕的决心。

    “你死不死的,关我何事?”李中易微微翘起嘴角,眼前这位契丹的俏公主,尽管异常之美貌,却只可远观,而无法亵玩。

    套用杨修童鞋曾经掉脑袋的那个词,耶律瓶如今便是妥妥的鸡肋无疑,留之无益!

    “我有把握说服我们家的长辈,帮你击败耶律休哥那个逆贼,燕云十六州一边分一半,如何?”耶律瓶被俘之后,变得心硬如铁。

    李中易一听就明白了,他不可能白拿半个燕云十六州,只怕是要从耶律休哥的虎口中夺食了。

    “嗯,你学乖了,居然知道我们汉人驱虎吞狼之计。”李中易淡淡的说,“可问题是,榆关只要在我手上,幽州迟早是囊中之物,何须他人相送?”

    见李中易转身要走,耶律瓶急得大声唤道:“我在皮室军中有内应……”

    李中易笑了,这才是互惠互利的谈判嘛,他向来是不见兔子不撒鹰滴坏人!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749章 渡海东进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qu 】

    如今的形势异常之微妙,赵匡胤率领八万禁军,击退了北汉和契丹联军之后,已经顺利的南归开封。

    几乎同时回到开封的韩通,掌握着侍卫亲军司的兵权,麾下亦有十余万兵马。

    韩、赵二人的兵力加在一起,足有二十余万之众,绝对不可小觑之!

    李中易目前虽然掌握了不下十万之众,可是,郭怀的三万灵州军远在西北,远水解不了近渴。

    周道中的两万水师兵马,其陆战的实力不容乐观,顶多也就起个机动运输或是守城的作用。

    李中易亲自率领的五万精锐,杨烈的两万官兵被契丹人牵制在了榆关,满打满算,李中易目前可以用得上的不过区区三万精锐而已。

    当然了,李中易也不是完全处于劣势,迅速调兵从海上回开封,水师的机动能力至关重要。

    同时,李勇手下的一万多训练有素的骑兵,如果运用得当,完全可以起到扭转乾坤的妙用。

    不管是赵匡胤也好,韩通也罢,他们手头的骑兵力量,几乎不值一提。

    至于府州折家和麟州杨家这两个盟友,由于距离开封这个腹心之地实在太远,只要他们到时候能够起到一定的偏师牵制作用,也就算是功德圆满了!

    打铁还要自身硬,靠谁都不如靠自己,一直是李中易遵行不悖的行为准则。

    李中易和身边的心腹重将们悠闲的说说笑笑,周围的气氛也很轻松,就连一贯不苟言笑的宋云祥,也有了开玩笑的闲心。

    自从有了参议司及其分司之后,各军的主将都从繁琐的日常军务之中脱身出来,他们可以专心致志的思考排兵布阵的各项作战事宜。

    在未开战的时候,各军的主将们也不需要劳心费神,事事亲历亲为。此前,一应的后勤补给、应急计划都由参议司制订完成,安排了下去,事事都有人管,并且明确的责任到人。

    所以,大家倒也无甚牵挂,乐得陪着李中易谈笑风声。

    毕竟,傻子都知道,在主公面前露脸,比战场上捞取军功更为重要。

    军规虽然是明摆着的,无军功不晋升,可是,具体到某次战役或是战斗,派谁不派谁,那可是大有讲究滴!

    何大贝至今都清晰的记得,李中易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机遇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平时不在统帅面前经常露个脸,说说话,到了关键时刻,谁知道你算老几?

    更重要的是,由于李中易刻意执行标准化的训练作战模式,主将的指挥能力尽管有强弱,却也变得日益不那么的重要了。

    有了参议司这种专业的参谋机构,很多战役或是战斗,只要是主将级别的指挥官,其实派谁去,结果都不可能太过于离谱。

    老话说得好,夫战,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参议司干的就是精确算计的活计。

    战旗飘摇,金风烈烈,水师的战船陆续靠岸,又满载着将士们驶离了码头。

    李中易望着一匹匹被牵上大船的战马,不由微微一叹,开玩笑说:“想当年,咱们和赵老二玩捉迷藏游戏的时候,这种上等的好马那可是半匹都没有啊。”

    在场的人里边,刘贺扬和廖山河来自于朝廷的禁军系统,没有经历过当初李中易和赵匡胤周旋的那一幕,他们俩只是彼此对视了一眼,继续闷头没吭声。

    宋云祥和何大贝都是灵州时期投靠李中易的心腹,他们自然也不好插话,有些时候资历这玩意,还真是命中注定的需要机遇。

    自从李中易军兴以来,李云潇就没有漏掉过任何一场战役,他见众人都没吱声,便凑着趣笑道:“爷,蜀北多山,即使有这种上等良马,十分的本事倒只能施展出一分来,还不如驮马管用。”

    “是啊,那个时候兵微将寡,差之毫厘,便要送命,难呐。”李中易一时感怀,倒惹得众将纷纷对李云潇侧目而视。

    因李云潇一直兼着老李家的总管事之责,尽管他已是近卫军的都指挥使,众人即使知道他是李中易嫡系中的嫡系,却在有意无意间疏忽了他才是追随李中易最久的那个老部下之一。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别说人与人之间容易日久生情,就算是养了好几年的爱犬突然故去,主人也难免会伤感落泪。

    李云潇见众人都看着他,多有羡慕之意,他的心下不禁有些得意。别看近卫军不过区区几千人,却是李中易最贴身的一支拱卫部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卫军的内部番号,便是8341甲,由李中易亲笔所定。

    李云潇记得很清楚,李中易曾经半是认真半开玩笑的说过,他李潇松即使半夜睡觉,也必须睁着一只眼。

    负责守护后路的刘贺扬部也已经开始登船之后,李中易翻身下马,在近卫军将士的簇拥之下,踏上了水师都指挥使周道中为他专备的帅舰。

    方是时,手握雄兵羽翼渐丰的李中易一时兴起,迎着凛冽的寒风负手伫立于舰首,朗声喝道:“所谓三千里锦绣河山,人杰地灵的海东之国,可堪一战否?”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750章 丑闻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qu 】”李中易笑眯眯的抬手指着边上的一张锦凳,显然没把周道中当外人。

    李中易一向对繁文缛节不太感冒,不过,他却熟知周道中的秉性。如果对周道中太过亲热,反而会让他无所适从,所以,李中易略微端了一下当朝相公的架子。

    周道中还真就吃这一套,他长揖到地,异常谦卑的拱着手说:“相公的虎威面前,末将岂敢造次?”显然是受宠若惊。

    李中易大度的摆了摆手,笑道:“让你坐你就坐,哪来的这么多废话?”

    周道中吃了这一骂,反而眉花眼笑的十分欢喜,他迈腿快赶了一步,侧身半坐于锦凳之上,礼数十足不敢稍有马虎。

    “中平老兄,先吃盏茶暖暖身子,咱们再慢慢的絮叨絮叨。”李中易亲手将一盏新沏的绿茶,摆到周道中的面前,举手投足之间,皆是满满的亲热。

    周道中诚惶诚恐的捧起茶盏,觑见李中易小饮了一口茶汤,他这才跟着润了润嘴唇,丝毫也不敢轻狂。

    李中易察觉到周道中的小心谨慎,他不由微微一笑,说:“这么些年来,高丽国那边的供奉一直都是异常丰厚,有劳中平费心了。”

    周道中暗暗松了口气,打起十二分的精神,陪着万分的小心,恭谨的说:“那高丽伪王颇为狡诈,末将一时不察,竟为其所趁,实在是羞惭之极!”

    李中易一听就明白了,因为高丽国一片大乱,导致金子南被赶出了开京,原本敞开来搜刮的各种物资也跟着断了供,周道中很有些担心。

    “吾尝闻京城各府的高丽奴仆,多有手脚不干净,欺辱主子之恶状,实在是可恶之极!”李中易忽然掉转话锋,倒让周道中一阵愕然,好在他反应还算机敏,便顺着李中易的话意,叹息着解释说,“不瞒恩相,末将居于海东之时,素知高丽之民,大多为奸滑诡诈之徒,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令人极为不耻。曾有受骗之商家,气极骂曰:高丽棒子!”

    李中易故作惊讶的反问周道中:“高丽棒子?何解?”

    周道中见李中易颇有兴致,便解释说:“恩相可能有所不知,吾国民间对于奸恶之辈,常常以棒槌责骂之。这棒子乃指棒槌之子,意即等而下之,一代不如一代。”

    李中易原本不过是想转移一下周道中的注意力,让他不必太过紧张,却不成想,倒引出了这番说词,实在是令人万万没有料到。

    周道中的解释令李中易非常满意,据李中易所知,棒子的称呼应该始自明清两朝,却不成想周道中竟然找到了“合理”的说法,实在是令人没有想到啊。

    “中平老兄,开京丢了与你无关,不必自寻烦恼。”李中易知道周道中的心病所在,见他始终坐立不安,索性挑破了这层窗户纸。

    周道中闻言后,心中不由一阵狂喜,他手握两万余水军,却坐视金子南被赶出开京,若因此惹恼了李中易,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李中易见周道中情绪不再那么紧张,不由微微一笑,从袖中摸出一张纸片,摊开在圆桌上,推到周道中的面前。

    周道中接过纸片,定神一看,不禁吓出了一身冷汗,东窗终于事发了!

    由于金子南的牵线搭桥,周道中一时精虫上脑,和前代高丽大王的嫔御,永和堂贵人张氏有了奸情。

    周道中原本以为做得神不知鬼不觉,谁曾想,李中易竟然掌握了如此机密的**,这可是死罪呐!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751章 登陆江华岛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恩相饶我,恩相饶我……”周道中惶恐的跪到了地板上,泪流满面的磕头求饶。

    李中易轻声一叹,道:“中平老兄,你好大的胆子?”

    “恩相呐,都是小人鬼迷了心窍……只求您饶过这一遭……”周道中虽然不算是李中易最信任的人,却也知道李中易的脾气,错了就是错了,必须认错。

    李中易的个性有些古怪,老部下犯了错,干脆的认帐挨罚也就罢了。

    如果,由此扯出了诸如赴汤蹈火在所不惜这种虚假誓言,李中易多半不会手下留情。

    所以,周道中只是一个劲的跪地求饶,却不敢扯那些有的没的。

    周道中心里明白,即使李中易此番饶了他,他周中平从此以后也只能跟着李中易一条道走到黑,除此以外别无它途。

    类似这种足以灭族的天大把柄,被李中易捏在手心里,周道中除非活腻味了,绝不敢稍有异心。

    周道中也做了不少年的官儿,算是个明白人,如果他背叛了李中易,无论他投靠哪一方,迟早都是灭族的厄运。

    李中易叹了口气,说:“中平老兄,从今往后,汝一定要好好的管住裤裆,明白么?”

    周道中原本以为,李中易即使饶了他,也会有严厉的惩罚。却不料,李中易竟是下不为例的态度,显然是高抬了贵手。

    周道中顾不得额头一片紫肿,连连磕头,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呜咽道:“恩相再生之德,小人永世难忘,大恩不言谢。”

    李中易暗暗摇头,就凭上错床的滔天罪过,朝廷若是知道了,灭周道中五族都是轻的。

    高丽国已向大周称臣纳供,周道中却和前任高丽国主的嫔御有染,其性质异常之恶劣。

    如果没有李中易罩着,按照大周朝文官集团喜欢讲究礼数的习惯,周道中那是死定了,区别只在于灭三族,还是灭五族。

    周道中作梦都没有料到,李中易一向视高丽人如奴,只要不是用强,他都懒得计较。

    李中易的军规极其严厉,无论是谁,只要用强淫辱妇人者,皆有死无生。

    周道中和那高丽贵人不过是勾搭成奸罢了,李中易还真没放在心上,只要这个把柄在手即可。

    李中易选在这个时候彻底收服周道中,其实和接下来的讨伐策略有关,他必须未雨绸缪,让周道中更加紧密的配合大军的行动。

    “中平老兄,你在高丽国中若有熟识的人,尽管列个清单出来,吾会吩咐下去,给予这些人以最大限度的保护。”李中易很给面子的卖了个大人情给周道中,令周某人不禁喜出望外,笑得合不拢嘴。

    周道中的部下里,很多都是小商小贩,这些人常驻于高丽,利用权势的倒爷勾当可没少干。

    李中易如此的关爱,令周道中的心里十分妥贴,效命之心愈加热切。

    “多谢恩相抬爱,末将是个嘴笨的,就一句话,您指东末将绝不往西。”周道中知道李中易不喜欢听虚话,便很干脆表明了效死之心。

    李中易笑了笑,亲热的和周道中畅谈别后的各种情况,最终,宾主双方尽欢而散。

    浩浩荡荡的讨伐船队,在海上航行了十天之后,顺利的抵达了江华岛。

    早在李中易第一次远征高丽国的时候,就已经授意周道中,务必好好的经营江华岛。

    李中易离开高丽国的时候,曾经再三叮嘱周道中,务必征用高丽的夫役,尽快修起一座军事堡垒。

    经过这么些年的建设,江华岛内靠北岸临海的位置,已经新修了一座军事要塞,其规模相当于大周的一个上等县。

    这些年来,周道中在李中易的授意之下,利用十税一的利好政策,大量招募高丽国内的贫苦农民,在岛上一共开垦出了二十余万亩粮田。

    由于岛上缺水,无法种植水稻等作物,只能以小麦、黍、粟以及豆类为主。

    不过,由于免费赠田二十亩,以及实惠的低税政策,经过五年的细心操持,岛上的粮食产量大致可以维持驻军半年的开销。

    以前,剩余的粮食都由金子南从高丽国的粮库内调拨,现在肯定是供应不上了。

    大军登岸之后,李中易在周道中等人的陪同下,领着近卫军第一营正式入驻要塞内的钦差行辕。

    这周道中自从跟了李中易之后,一直混得顺风顺水,钱和美人儿可没少捞。

    另外,周道中因为带兵常驻的缘故,在高丽国内一直拥有类似“太上皇”一般的权威,可谓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当初修建钦差行辕的时候,周道中多长了心眼,他心里非常清楚,朝廷其实并不看重海东小邦,颇有些弃之不问的架式。

    但是,李中易却很喜欢高丽国内的各种金银珠宝,也很可能再次光临高丽。

    大靠山再次驾临,没有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那是绝对不成的。所以,修园子的时候,周道中格外卖力,利用金子南供奉的人力和物力,把整个行辕修得美仑美奂,一定要让李中易住进去就不打算离开。

    李中易虽然身居高位,手握重兵,富可敌国,其实骨子里头还是相对节俭的性子,从不喜过度的奢靡浪费。

    平日里吃饭,李中易的基本要求不过四菜一汤而已,虽然那四道菜多少有些来历和讲究。

    身为当朝宰相,兜里又贼有钱,李中易也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只须分量够吃即可。

    超级豪宅建在高丽国内,没有消耗大周朝和李中易一文钱,李中易即使有些看不太顺眼,倒也没说啥,由着周道中殷勤的往里面让。

    一路行过去,满眼都是恭顺的男仆和美貌的女婢,一看就知道,应该都是周道中从高丽国内精心挑选出来的下人。

    李中易身边并不缺美人儿,此次讨伐高丽逆贼伪王,跟在他身边服侍的女人,除了竹娘之外,还有李翠萱、叶晓兰、韩湘兰以及尚未破瓜的彩娇。

    这几个女子,其实可以分为四大类,妾室身份的只有竹娘和彩娇二女,叶晓兰目前是伺候笔墨的通房丫头,李翠萱是尚未有名分的内定妾室,韩湘兰则是编外的丫头。

    身边的女人太多,其实也是个麻烦事儿,据李中易所知,李翠萱虽然跟在身边的时日尚短,却和叶晓兰和韩湘兰来往密切。

    彩娇是个没多少心眼子的女人,又是高丽来的妾室,老李家后宅之中的女人,谁都看她不上。

    孪生三姊妹之中,彩娇算是比较本分的,她在后院之中从不掐尖吃醋,也不在意别人怎么看她,一心只喜欢腻在李中易的身旁撒欢。

    至于竹娘,因着出身于西北折家的背景,她除了效忠于李中易之外,平日里只和折赛花亲近。

    李中易只要出征在外,贴身的事务一向由竹娘掌总,竹娘也从来没让他失望过。

    这竹娘原本就是折赛花身边的管事大丫寰,以前跟着折赛花出征过许多次,区区战时的琐事也处理得井井有条,凡事都不需要李中易操心。

    李中易住进行辕之后,按照惯例,近卫军第一营跟着部署进了大院。

    近卫军目前共分为五营,除了第一营需要承担近身侍卫的职责之外,其余的四营兵马分驻于行辕的四周,忠实的履行拱卫统帅之重任。

    近卫军的营指挥,清一色的李中易身边家将出身,他们起初授职不过是个什长而已。

    这些什长积功升迁为副队正之前,必须经过讲武堂的训练和考核,再安排在一线作战部队任检校副队正。

    等这些人拥有了丰富实战经验,积累了足够的军功,成为正式队正之后,这才有资格调入近卫军充任各营的检校副指挥。

    李中易直接去了外书房,垂花门里的内宅之事全交由竹娘打理,总参议司的住地,则安排在了外书房旁边的几座客院。

    不得不说周道中的心思比较细腻,他早早的考虑到了,李中易住进行辕之后,也有会客的需求,所以行辕内的客院也给修得十分宜居,令宋云祥扥人赞不绝口。

    忙忙碌碌的折腾了一整天之后,李中易的随行大军全都安顿好了,周道中原本以为,既然高丽伪王造反的声势日益高涨,大军应该及时从江华湾登陆,迅速的参与平叛才是正理。

    可是,李中易自从住进了行辕之后,就再无特殊的动静。每日里,李中易不是和参议们座谈,就是去城外的军营小住,压根就没提作战计划的事。

    周道中起初有些看不明白,足足过了一个月,等庞大的船队再次从榆关过来之时,他这才恍然大悟,敢情李相公他老人家一直等着战马过来。

    几万余匹上好的契丹马,被人依次牵下各色的大船,然后由骑兵营的契丹奴隶们接手喂养。

    和一般的李家军将领不同,周道中常驻于江华岛达五年之久,手下又有一支李中易特意安排的测绘队,他对高丽国情的了解,远胜于旁人。

    周道中无论怎么琢磨,他都觉得李中易,恐怕是存了惟恐高丽不乱的居心呐?

    ps:两会开完了,今天有点时间,至少万字更新,厚着脸皮求几张月票鼓励下,拜托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752章 讨伐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qu 】”

    李中易哈哈一笑,嘴角微微翘起,眯起两眼打量了周道中一番,缓缓的问周道中:“中平啊,你就不怕那高丽伪王的兵马过多,蚁多咬死大象么?”

    “回恩相的话,末将从未见过大象是何等模样。”周道中察觉到李中易心情很棒,他也确实没见过大象,故意凑着趣儿想哄李中易开心。

    李中易的嘴角翘起更高,对于周道中如此知趣,他心里很满意,趁着心情尚好之际,便解释说:“中平老兄啊,你得空闲的时候,应该多读点书,须知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呢。这自古以来皆是马上打天下,却无马上坐天下的道理,明白么?”

    周道中本就是聪明人,他见李中易话里藏着话,心下便一阵狂喜,本朝太祖可不就是从马上得的江山么?

    “主公,小的一定谨记您的教诲,得空了就多读点书,省得将来您赏个寺卿大员,小的却无法胜任。”周道中的确是个乖巧的家伙,李中易语带玄机的暗示,他倒也跟得上机锋,配合着打起了哑谜。

    李中易只是笑了笑,随即转移了话题,兴致勃勃的介绍说:“中平有所不知,早在比先秦更早的上古时代,如今的河北之地,已然有象,名曰:黄河象。只是后来,北方的气候逐渐变冷,大象耐不得寒,便一路南迁。到了如今,大象此物也只有南边的先秦故地名唤象郡者,才能时常得见。你若有兴观之,待来日吾等收复大秦故地之日,与你一头慢慢养着玩耍便是。”

    李中易这番话透露出来的内涵异常之丰富,周道中未及细品,却赶紧拐弯抹角的大拍其马屁,“主公,既是此等稀罕之物,您只赐下一头可不成,怎么着也要好事成双呢。”

    李中易不禁莞尔一笑,这位周中平起初恐怕是有了保存实力之心,不想替朝廷当炮灰,这才没有带水军登陆平叛。

    因无朝廷诏令,周道中贸然带兵平叛,成固无功,败则重罚,倒也可以理解。

    如今看来,这位周中平周仁兄,倒颇有些作“侫臣”的潜质,其马屁功夫远超李家军中诸公。

    周道中窥得李中易的想法,心里也跟着踏实了许多,平日只是殷勤的搞好后勤工作,务必伺候好大靠山。

    寒风一日胜似一日,大军在江华岛一共休整了十八天,丝毫也看不出进兵的迹象。

    李中易每日闲暇时,最喜将彩娇抱在大腿上,一边读书,一边逗弄美妾,倒也快活逍遥。

    这彩娇重返故地,思乡之情愈加强烈,难免有些情绪波动。可她虽然心思很纯,因和李中易厮混已久,能够从李中易的某些小动作里边,看出心情好坏的端倪。

    李中易最不喜后宅女子干预外面的政军事务,即使彩娇平日里有宠,也丝毫不敢造次,只得掩住心思,腻在李中易身上玩耍。

    不过,李中易是何许人也,彩娇虽未明言,却总是眺望着窗外,屡屡失神,明摆着思乡之情已经泛滥成灾。

    李中易明知道佳人有心思,却故作不知,时不时的拉来叶晓兰,玩上一把“*****的小游戏。

    这彩娇虽一直没有破身,此时足有十九岁,虚岁已满二十,正是瓜熟蜜肥的好时光。

    经李中易“教育”了这么些年,彩娇也早已经彻底的通了人事,只差那层膜未被捅穿而已。

    过了几日等天色大亮之后,三军将士饱饱的吃罢晚饭,便在各自军官的约束之下,列队到码头,准备登船东渡。

    数万大军登船,又携有大量的战马,这绝非短时间可以做到的易事。

    整个码头上,旌旗招展,队列严谨,现场只闻军官们不时发出的低沉军令。

    码头上,登船的将士们,一个个抿紧嘴唇,用力的握紧手里的钢枪,枪头上耀眼的寒光,以及刺目的红缨,汇聚而成的钢铁森林,处处显露出天朝远征王师那凛然不可侵之肃杀气度。外人如果看了眼前的这一幕,注定会心里发毛,小腿肚子转筋。

    “第一都听令,全体都有,立正,稍息,跨列……随本官登船。”一名都头接令之后,快步走到他的部下面前,短促而有力的发出了一系列的军令。

    “喏!”紧随着百众如一人的应喏声,第一都的将士们同时并拢双腿,“啪!”他们脚上的皮靴后跟重重的碰撞到一块儿,发出慑人心魂的整齐脆响。

    “起步走。”那都头一马当先,率领他的部下们,在极富节奏的军鼓声中,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朝着上级指定的船只方向,快速行进过去。

    军法司的军法官们领着手下宪兵们,散布于码头的各处,正虎视眈眈的紧盯着行进中的各支部队。

    在李家军中,不管是军法官,还是宪兵,他们执行任务的时候,全都戴着清一色的特制白色“宪兵”头盔。区别只在于,军法官们仅仅是腰挂钢刀,而宪兵们的手里则紧捏着红黑相间的军棍,

    码头的下风处,忙碌的契丹奴隶们,或拉或拽的大声吆喝着各自伺候的战马,将这些牲口驱赶过跳板,送上船去。

    李中易穿着特制的羊绒袄,内罩软甲,外披帅袍,端坐在“血杀”的背上,他望着老部下们忙碌的身影,久久不语。

    周道中忽然感慨道:“有此劲旅,何愁匈奴不破?”

    宋云祥不动声色的瞥了眼周道中,还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此公的马屁功夫,的确是勇冠三军。

    左子光一直低垂着眼帘,眼神直勾勾的盯在地面上,始终闷不吭声,旁人皆看不出他的神态。他心里却明白,恩师他老人家又习惯性的走神了。

    刘贺扬时不时的抬头打量一番现场,他心里一直在琢磨着一件事,此战过后,能否搞到足以养活十万精锐的后勤辎重?

    马光达没有刘贺扬那么多的小心思,他当日是在朝廷禁军之中混不下去了,才被调入破虏军。

    如果没有李中易的信任和提拔,岂有马光达今日之一军主将的威风和权柄?

    马光达见刘贺扬一直没看腔,他转了转眼珠子,索性拍马凑到李中易的身前,拱手笑嘻嘻的说:“相帅,末将有个不情之请,望您允准。”

    死皮赖脸的马光达,把李中易从回忆之中惊醒了,李中易没好气的瞪着马光达,沉声喝道:“有屁快放。”

    马光达虽然在讲武堂中,通过了文化考试,早就摆脱了文盲的愚昧状态,却偏偏就吃粗俗的这一套。

    只见,马光达眉花眼笑的说:“末将琢磨着,此战过后啊,这无主的良田一定不少,若是赐个百顷或是千顷的上好水田给末将,倒也可以贴补一些家用。”

    李中易闻言后,心中猛的一动,他将来掌握了大政之后,势必要分封赏赐诸位有功之臣。

    可是,京师居大不易,不仅好地段的豪宅贵得令人发指,而且郊外的良田大多已经被文臣和功勋集团瓜分殆尽。

    左子光闪烁着眼神,有趣的望着马光达,他倒是觉得此策甚妙,惟独有一问:这是李中易暗中授意的呢,还是马光达有意为之?

    何大贝倒不在乎良田之类的俗物,他只是觉得,大战即将开始,此时的气氛却有些轻松过了头,等瞅着空子必要私下里提醒主公注意。

    ps:继续有更。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753章 我又来了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qu 】

    一战中,德国战败,并且受尽了屈辱,只被允许保留几乎是象征性的十万国防军。

    一方面迫于协约国的政治和军事压力,另一方面由于战后经济崩溃,德国的财政收入也不可能养活太多的军队。

    面对巨大的压力,暂时隐藏了雄心壮志的德国陆军只能节衣缩食,集中资源办大事,让连长干排长的活,将军充当校官。

    等元首上台开始扩军备战之后,这些军队中的精英骨干力量,立即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李中易打的也是大致相仿的如意算盘,同样因为形势所迫,财政收入无法养活太多的军队。

    目前,根据大周朝的官方统计,不过区区六百万户而已,约三千万的总人口。

    当然了,由于“人丁税”的事实存在,全国各地的民间,多有隐瞒实际丁口的陋习。

    唐朝中后期实行的两税法,将原有的人丁税“租庸调”并入了财产税,开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改革人丁税的先河。

    两税法的实施,是在社会贫富差距变得较大的情况下,增大实际纳税面,保障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举措。虽说其主要目的在于挽救政府收入窘迫的困境,但其客观上减轻了少地的贫苦农民的负担,并使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开始变得松弛,从此,人丁税在国家税收中渐渐不再居于主要地位。

    但是,随着唐末军阀混战,军费徒增,至五代时,各个割据政权均在其辖区内加征“身丁钱”。

    大周朝立国之后,各地仍延旧制征收。其男子二十成丁,六十为老,在此年龄范围内不分主、客户均须负担。各地税制也各不相同,如洺州每丁纳钱六百九十五文,磁州五百九十四文,成为百姓的一项额外苛赋。

    地方官想多捞钱,老百姓不堪重负,很自然的也就选择了瞒报人口。

    李中易也不知道民间究竟隐瞒了几成人口,只是从来往的商户以及各地的线报那里,间接的知道,各地民间人口的瞒报率,大约都在五成左右。

    由此计算下来,整个大周的人口,总计也不过四千多万而已。

    以区区四千万人,若是养活三十万甚为消耗钱粮的精兵,民间的负担显然过重。

    归根到底,契丹国的疆域太过于庞大,又是迁移流动性极强的马上民族,其全国真正动员起来,带甲百万绝对不是梦。

    将来,李中易的手头若是没有二十万以上的精锐兵马,很难将契丹主力合围,并一举灭国。

    道理其实是明摆着的,李中易即使带兵二十万北伐,国内也至少需要十万兵马留守,以震慑宵小之徒。

    基于长远的战略性考虑,李中易很早就定下了彻底征服高丽国的计划,目的其实也很简单,利用高丽国的所谓三千里锦绣河山,帮他养活十万精兵。

    浩浩荡荡的船队,按照参议司事先的计划,顺利的抵达了江华湾偏北的新罗村。

    充当先锋的刘贺扬部,按照参议司制订的作战计划率先抢滩登岸,并迅速的展开了战斗队形,以防不测。

    有了刘贺扬所部的列阵防卫,整个李家军的大部队,开始有条不紊的下船。

    根据船形的大小不同,每条船上大致装载了一个至三个都的将士,等船靠岸后,这些成建制的部队,便按照规定的方位,严密列阵于刘贺扬部的侧翼。

    李中易手持单筒望远镜,就站在舷窗前边,默默的注视着部下们鱼贯登岸的身影。

    如此庞大的部队,却井然有序的登陆,这离不开各个分参议司大量而又细致的事前工作。

    依照事前的布置和演练,除了总参议司必要的值班人员之外,包括军法司以及各个分参议司的人员在内,全都被安排到了每条大船之上,他们充当着至关重要的联络重任。

    当初,李中易乘船偷袭榆关的时候,尽管总参议司制订了详细的登陆计划,却因为两栖作战的经验不足,计划没有变化快,导致了各种意外不到的状况层出不穷,甚至因为各船之间的互相争抢,出现了船翻人亡的悲剧事故。

    李家军两栖登陆作战,算上这一次登上高丽半岛,总共有六次,前五次都或多或少的出现了翻船死人的大事故。

    倒是此番登陆,由于参议司总结了经验教训,至今,尚未出现翻船的事故。

    李中易满意的点了点头,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规律,才是常胜不败的硬道理。

    由于讨伐的队伍太过庞大,从刘贺扬的先锋军登岸开始,一直到战马全部卸到岸上,整个登陆工作一直持续到深夜,才算暂时告一段落。

    夜深人静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将士们,都已酣然入睡。

    身为参议司目前最高将领的杨无双,却留在中军大帐之中,向李中易详细的禀报登陆过程中的各种情况。

    杨无双的情绪颇有些低落,他难过的说:“都是我思虑不周,没有想到大船靠岸的时候,突然起了风浪,导致跳板上的十几个士兵落水,淹死的还都是二年以上的老兵。”

    李中易沉默半晌,重重的叹息道:“一将功成万骨枯,将军难免阵上亡,慈难掌兵啊。中和,务必厚恤其家小。”

    杨无双点点头,情绪依然十分的低落,若是两军对阵,牺牲在所难免,那倒也罢了。

    只是,十几个原本鲜活的老兵,却在登岸即将成功之时,落了水白白的淹死,这血的教训实在是惨痛异常。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754章 人屠的威名

    夜已深,李中易在大营中巡视完毕,返回大帐的时候,接到了李勇按照来的报平安信号。Ω』 Ω『.』M

    大军在野外宿营,按照惯例,除了固有的示警暗哨之外,李勇带着二千骑兵,暗中埋伏在大营的四周。

    自从有了骑兵之后,李家军宿营时的安全保障,又上了一个数量级。

    竹娘端来盛满热水的铜盆,伺候李中易烫过脚,李中易也没脱软甲,和衣躺在榻上。

    早在李中易巡视营地的时候,竹娘已经做好了个人卫生,她很自然的躺到李中易身旁,顺手将使惯了的长刀,连鞘摆在了榻前顺手的位置。

    “爷,咱们家不是挺擅长夜袭的么?”竹娘跟着折赛花带兵打过很多恶仗,她对于李中易没有趁夜攻破开京城,大为疑惑不解。

    李中易顺手揽住竹娘那香喷喷的身子,打了个大大的哈欠,轻声笑道:“我一直按兵不动,就是想从正面出击,彻底的击败高丽棒子们的几十万大军,把他们全都杀破了胆,这些高丽棒子才会乖乖的听话。”

    “若是高丽棒子们不肯出城迎战……”竹娘见李中易的心情很不错,索性打破砂锅问到底。

    李中易抬手轻轻的抚在竹娘的秀颊之上,微微翘起嘴唇,讥讽道:“我故意纵容高丽伪王聚集了过三十万兵马,这人吃马嚼的,经得起几日的消耗?”

    直到此时,竹娘这才恍然大悟,敢情李中易料定了高丽棒子们,会仗着人多势众,主动出城决战。

    竹娘思考了一番后,小声说:“爷,我军虽然只有三万兵马,却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又有一万骑兵压阵,就连备用的上好契丹马都有几万匹,用来追击棒子们的溃兵,正得其所。”

    李中易心中大乐,搂住竹娘香软的身子,就是一阵狂啃,直到娇娃浑身滚烫,粗喘连连,他这才罢手。

    这竹娘不愧是出身于西北名门的巾帼女英雄,只要稍经点拨,便可上下融会贯通,李中易甚喜之。

    天色已经完全大亮后,“滴滴哒滴哒……”起床的军号这才珊珊来迟的吹响,整个大营之中立时有了动静。

    大营中的老兵们,由于生物钟的关系,他们其实早就醒了,只是碍着没有军令,不敢擅自乱动,依然半梦半醒的眯着回笼觉罢了。

    军号一响,这些老兵还没睁眼,便挺身而起,下意识的顺手拿起就搁在身旁的兵器,撒腿往帐外奔去。

    “第五都听我口令,全体都有,立正,向右”

    “稍息,今天比第三都的集合度,慢了五个呼吸,军法官记下来,来日罚二十里武装越野。”

    “报告指挥,第八都集合完毕,请您指示。”

    “报告都指挥使,第二军应到五千八百一十三人,实到五千八百一十三人,报告完毕,请您指示。”

    李中易骑在“血杀”的背上,默默的注视着他的部下们,这些人不愧是久经沙场的老兵,代表一个小时也就半个时辰的沙漏,刚刚漏了六分之一,他们便已经集结完毕。

    经过这么些年的战斗和训练,李中易麾下的老部下,早已经成为了以杀戮为职业的专业人士。

    今日的总值星官何大贝,见李中易微微颔,便纵马奔到方阵的最前沿,厉声喝道:“全体都有,听我口令,立正!”

    “啪!”几万只皮靴在同一时间碰到一块,出令人心惊胆寒的脆响。

    “奉大帅军令,全体将士原地坐下待命,准备吃早饭。”何大贝按照步军操典的严格规范,下达了吃早饭的指令。

    李家军平时吃饭,和战时进食,有着迥然不同的严苛规定。平日里,为了减轻火夫们的压力,全军上下无论官兵,都是排队领餐。

    到了战时,为了防备敌人可能的突然袭击,将士们必须列好战斗队形,或稍息,或坐在原地,等待火夫们送粥饼过来。

    火夫营毕竟人少,按照战斗序列的顺序,承担先锋任务的部队优先用餐,然后列阵布防。

    李中易带兵这么多年,除了沿用了一些近现代的先进训练模式,以迅增强部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之外,更注重的是根据实战的需要,改进从宿营吃饭列队,一直到临阵对敌的各个环节的漏洞,并纳入条令的范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算是电脑运行,也还需要靠那些冷冰冰的枯燥乏味的软件逻辑代码指令,同时也还有中毒瘫痪的悲剧,何况是群居的人类呢?

    很快,大军先后吃罢早饭,略微休息了一刻钟后,按照各自的战斗序列,依次开拔。

    李家军昨晚扎营的位置,距离高丽国都开京,大约六十里地。

    之所以选定在这个位置登6和扎营,目的其实只有一个,小心能驶万年船!

    李家军虽然英勇善战,可高丽伪王的手下毕竟聚集了三十余万兵马,正面决战李中易丝毫也不担心,就怕出现意想不到的纰漏。

    按照老规矩,李勇的骑兵一分为二,分左右护卫着步军的两翼。刘贺扬的先锋军在前,李中易在近卫军的簇拥下居中,廖山河的部队垫后并勤辎重。

    随军的契丹奴隶,一部分被李勇带去充作骑奴,一部分安置进了辎重营,更多的人则被安排去了工兵营,承担苦力的工作。

    按照李中易的说法,咱大周朝的官军又不是慈善家,岂有养活奴隶白吃饭不干活的道理?

    如今的李家军,可实在是阔绰了,除了骑兵营是一人三骑之外,其余的步军也都骑马行军。

    大军的辎重营,也都是从契丹国运来的马车装载,负责装卸拆解又安装的,全是契丹奴隶。

    阔绰的李家军,将士们气势如虹,一个个昂阔步,走路都带风。

    伴随着清脆的军鼓声,将士们腰挎钢刀,枪袋中挂着红缨长枪,马鞍左侧吊着两只箭囊,右侧弓囊内插着摘了弦的神臂弩。

    单手控马的李五十六,视线一直盯着李中易的附近,絮絮叨叨的嘟囔道:“我的小乖乖,想当初我跟着乡帅的时候,全靠两条腿忙活着,唉,累死人呐。”

    李七十八耳尖,他听见李五十六怨,实际是在显摆老资格,不由噗哧一笑,刻意压低声音说:“瞧你这没出息的样儿,我奉命去西北的时候,你猜怎么着,郭帅的手下不仅有三万训练有素的汉骑军,还有两万党项骑军,五万多兵马啊,横扫西北诸藩毫无压力。”

    李五十六如今已是近卫军第三营指挥,属于中级近卫军官,手底下管着五百多人,已经跨入李中易嫡系中的嫡系行列。

    按照惯例,近卫军出身的军官,无论是地位还是待遇,都比普通的军官,高出不止一筹。

    李五十六摇头晃脑的说:“咱俩是一个村的穷鬼,你家当年还没俺家富裕呢,如果老子没有记错的话,你那时候穿的袄子,补丁加补丁,破破烂烂的,只怕是你曾祖那一辈老人儿年轻时穿过的渣货吧?”

    李七十八气得鼻子冒烟,反驳说:“你祖母还是逃荒捡来的童养媳呢。”

    “你……”李五十六瞪着两眼正欲斥骂,突然听见身旁传来严厉的喝斥声,“行军途中胆敢窃窃私语,各记二十军棍。”

    李七十八扭头一是近卫军宪兵都头柳长顺,他吐了吐舌头,低下脑袋再不敢吭声。

    柳长顺冷着脸从皮制挎包内取出记录簿子,以及特制的碳笔,将李五十六和李七十八的名字记录在案。

    “签字画押。”柳长顺将记录簿子递到二人的面前,公式化的宣布,“如果没有异议,等庆功会之后,自行寻我领罚。若是过时不来,嘿嘿,加倍惩处。”

    李五十六和李七十八这两家伙,也都是最早那批追随李中易的心腹骨干,对于军法知之甚详,犯了军法去找左子光那个活阎王申诉,等于是自取其辱。

    柳长顺等着二人都签字画了押后,不由摇了摇头,提醒说:“按照你们俩的资历和战功,早该是一军之副都指挥使,偏偏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何其可惜?”

    李五十六嘿嘿一笑,说:“职位越高,责任越重,规矩也越大,咱哥俩跟着乡帅能有今日之地位,早已经心满意足了,这人呐,必须知足才能长乐。”

    柳长顺摇了摇头,轻声一叹,李大帅在军中强制推广文化课,各级军官逢晋升必考试,全部识文断字,显然好处颇多,却也造就了眼前这两个活宝一般的擅讲歪理之辈。

    李家军的行军度原本就远同时代的各支军队,如今有了契丹马的代步,区区六十里的路程而已,一共只花了四个时辰,便抵达了开京城下的南门外。

    开京附近的地形,早有测绘队的技术人员绘制成图,扎营的地点也由参议司的人,提前堪定。

    待总值星官何大贝一声令下,工兵营的契丹奴隶们,便在皮鞭和钢刀的驱赶之下,热火朝天的开始挖坑竖墙,建寨立营。

    开京城中的高丽人听说李中易这个活人屠,再次领着天朝的王师来了,市面上的人们惊慌的四散,纷纷躲回家中不敢出门。

    ps:今天在家里专心码字,继续万字更新,厚脸求月票的鼓励,多谢了!

公告:APP上线了,支持安卓,苹果。请关注微信)

第755章 打棒子的草谷

    李家军虽然兵精,战兵却仅有三万余,显然不可能采取围三阙一的策略,只能把主力部队摆在开京的南门外。Ω』 Ω『.』M

    紧接着,李勇麾下的骑兵营中,三个党项族骑兵为主的千骑营,就被撒了出去,绕着开京转圈儿。

    骑兵营另外七支由汉军组成的骨干骑兵队伍,跟在李中易的中军大营附近,充当应急的机动总预备队。

    李中易作出这种安排,其实非常符合党项人的游牧本性,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能捞一票是一票,只要阻断了开京和外界的书信联系以及辎重补给,便是大功一件。

    由于李家步军的强悍战力,李勇麾下的骑兵营,此前从未承担过攻坚破锐的工作。一般情况下,都是步军打开了缺口之后,再让骑兵冲上去扩大战果。

    李中易把擅长狼群战术的党项人李勇放了出去,其实也正合党项人的心意,李勇的骑兵营起初几乎全是党项一族。

    经过这么些年的扩充和稀释,骑兵营里汉军的数量,已经对党项一族形成了压倒习惯的多数。

    李勇心里很清楚,以汉军为主的骑兵队伍,才是必然的趋势,尽管他心里也有些小不爽,倒也完全可以理解。毕竟,李中易对李勇十分的信任,一直命他统领骑兵营。

    在整个中原地区,各个藩镇之中,还从未有过异族将领,率领一军的先例。

    据李勇所知,拓拔彝殷投靠了契丹人之后,契丹人不仅没给他重整旗鼓的机会,反而顺势把拓拔老头仅存的一点实力,也给吃干抹净,连一点残渣都没有剩下。

    相对而言,李中易这个主公的心胸,倒是异常之宽广,并未因汉军骑兵力量的茁壮成长,便对李勇弃而不用。

    尽管李中易从未明言,但李勇因为异族将领的身份,身份格外的敏感,由不得他不多想几层。

    惟才是举,用才亦用德,德才不能兼顾的时候,尽量用其所长!

    用人要疑,也不能不疑,但是疑人要用,衔接的纽带便是森严的制度和规矩,这便是李勇暗中体察到的李中易的用人规律。

    “禀报指挥使,撒出去的哨探现了一队高丽人,大约五十余人,有弓十张,马一匹,刀三十余柄,随行的有牛车,估摸着车厢内有女眷。”哨探队正拍马赶到李勇的身前,大声禀报了附近的敌情。

    李勇满意的点了点头,主公他老人家独创的哨探营制度,实在是妙用无比。

    哨探,就好比大军的眼睛一般,远远的便可现潜在的威胁。同时,反打契丹人草谷的时候,又可以精确的介定猎物是否值得出手?

    “传我的令,三个千骑队分由千骑长和副千骑长率领,各带五百兵马,四下游击。”李勇对于打草谷之类的好买卖,一向抱着宁可错抢五千,绝不放过一个的原则,这家伙有句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有便宜不占那是王八蛋。

    其实,最后这句话是李中易很早以前说过的经典名言,被李勇这小子给学了去。

    李勇的命令下达之后,军号官随即吹响了嘹亮的铜号,分兵打草谷的讯息,很快传递了出去。

    如今的骑兵营里,即使是党项人为主的各级军官,除了会说一口流利的中原官话之外,也都被选拔入讲武堂学习,经过考核后,方有资格就任现职。

    骑兵营镇抚使钱书德并没有干预李勇的军事行动,他只是默默的坐在马背,手拿单筒望远镜,不时的观察一遍四周的动静。

    钱书德和李勇一起搭档的时间,过了五年之久,彼此都非常了解对方的脾气和秉性。

    临战之时,身为军事主官的李勇,拥有绝对的军事指挥权,并承担相应的责任,这已经写入军法条例之中的明文规定。

    只不过,李勇虽然拥有军事决策权,此时此刻,他身边的护卫却都是钱书德直接管辖的牙兵都成员。

    这也就是说,李勇可以指挥上万的骑兵作战,他的人身安全却掌握在了钱书德的手上。

    不客气的说,只要李勇存了异心,打算图谋不轨,只须钱书德暗中丢个眼神,他的脑袋绝对会搬家,没有任何意外的可能性。

    李勇的马术再高明,快得过钱书德手下那些神臂弩手的射击度么,答案绝对是否定的!

    自从晚唐以降,各个藩镇的武夫拥兵自重频频作乱,他们更换皇帝的频率快如闪电,简直令人目不暇接。

    从创立河池乡军之日起,李中易就不打算重走两宋时代重文抑武的险些被灭族的悲惨老路,军事和政务不可偏废,才是长治久安之正道!

    秉承着兵权必须制衡的基本原则,李中易利用镇抚和军法这两大系统,刻意给有本钱犯上作乱的军头们,牢牢的套上笼头,令其不敢轻举妄动。

    分兵之后,李勇在钱书德的“陪同”之下,领着五百多名精锐骑兵,纵马冲向哨探现的肥肉。

    部下们都在忙活着,身为主帅的李中易却悠闲的坐在中军帅帐内喝茶,彩娇乖巧的蹲身替他捶腿,叶晓兰则守在水炉的旁边,随时随地准备替主子沏茶。

    自从周太祖登基之后,有鉴于晚唐以来,军阀们换皇帝比吃顿早餐还容易,便存了重文抑武的心思。

    到了世宗朝,先帝更是格外的优遇宰相,礼法上的规矩格外能够道尽其中三昧:宰相者,礼绝百僚,面君有座。

    如果,李中易只是领兵大将的身份,仅仅身边携带女子这一条,便可让他身败名裂。

    可问题是,李中易乃是正儿八经的先帝托孤八相之一,享受的也是宰相级别的级优厚待遇。

    别说李中易身边只是带着几个女人伺候着,就算是干了更加出格的事情,只要不是谋反,朝中的小皇帝和符太后也必须捏着鼻子认了。

    原本是朝廷刻意重文抑武的制约手段,到了李中易这个通吃政军两界的两栖巨头身上,反成了可笑的大Bug,实在是世事难料啊。

    此时的高丽国王宫内,赶来勤王的将领们从满月台下登上高阶,聚集于正殿之中,正吵闹个不休。

    身为高丽新王的王伷,虽然高坐于王座之上,却被聚集在面前的一大群勤王将领们,吵得头晕脑涨,没有片刻的安宁。

    王伷,字长民,他是高丽国主王昭的嫡长子,母为大穆王后皇甫氏。

    此前,王昭被李中易软硬兼施的弄去了开封常驻之后,原本安排的是王昭的胞弟王贞监国,由金子南掌握实权秉政。

    可是,由于李中易的需索过甚,令高丽人苦不堪言。于是,不堪被压迫的高丽国豪族和权贵们,暗中勾结在了一起,利用金子南去郊外别庄偷会贵妇的漏洞,联络了高丽六军中的“正义”将领,一举反正成功,并拥立王伷为新主。

    自从王伷登位之后,就没有过上一天的舒心日子,原因其实很简单,他们赶走了金子南,又断了个李中易的供奉,以李中易的贪婪成性,岂有不报复之理?

    可问题是,金子南虽然是个混球,却是个胆子惜命的家伙,由于担心军队不稳,金子南刻意在高丽六军二卫之中,叠床架屋的安排了好些级别相同,却又互不统属的各级将领。

    高丽豪族和权贵们的造反很成功,不仅宰了王贞,更赶走了金子南。

    反正的义举十分顺利,可是,权力分配的时候,由于将领们此前互不统属,就面临了谁主谁从的分赃难题。

    王伷为了坐稳王位,更为了保住小命,索性下诏,命各地的豪族带兵进开京勤王。

    这本是王伷的一招妙棋,十分有利于稀释六军二卫诸将的兵权,而且理由光明正大,令人无法反驳。

    谁曾想,地方上的豪族们蠢蠢欲动,都想从全新的体系之中分一杯羹。

    在李中易故意按兵不动的放纵之下,高丽各地豪族们以为有机可乘,或许也是想抱团取暖,在短短的时间内,竟然聚集了三十万兵马,进入了开京。

    俗话说得好,人少好分钱,人多好过年!

    古语又云: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如今的开京城中,恰好是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各路勤王的兵马入了城之后,便不管不顾的各自占据了或大或小的地盘。

    鱼龙混杂的后果异常严重,谁都不想放弃到手的权力,直到目前为止,存放粮食的国库,第十八次差点被抢劫一空。

    王伷本是正统的高丽王位继承人,从小就接受着接班人的特殊训练,如果给他足够的时间,倒是有把握慢慢的整顿清楚朝政,使大权归于一人。

    只可惜,李中易并没有给王伷太多的时间,大周的王师都已经兵临城下了,三十万勤王大军的最高指挥权,依然没吵清楚。

    这可如何是好呢?王伷面对吵吵嚷嚷的份乱局面,愁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一夜之间,他的眉毛竟然变成了没有半丝杂色的纯白。

    ps:司空紧张的码字中,至少还有一更,求月票的鼓励!

公告:APP安卓,苹果专用版,告别一切广告,请关注微信)

第756章 开抢

    李勇和钱书德领着五百多骑兵,一路纵马狂奔,很快便撵上了那队高丽人。Δ┡.M

    高丽人觉身后烟尘滚滚,马蹄声如同雷鸣一般,不由惊慌的大喊大叫起来,“李人屠来了,李人屠来了……”

    “休得慌张,布阵,布阵……”一名中年高丽男子,拔出腰间的长刀,一边向天挥舞,一边厉声喝骂随行的家丁。

    可惜的是,李中易第一次东征高丽的时候,一举坑杀了四万余倭军精锐,屠神的恶名早就四下流传开了,家丁依然像是没头的苍蝇一般,一边乱叫,一边乱跑,完全失了章法。

    “李三,李三……”牛车中突然传来一个清脆悦耳的女声,那叫李三的中年高丽男子,赶紧跑到车旁,恭敬的行礼说,“小娘子,贼军来了,您赶紧骑马走吧,小的带人抵挡住他们。”

    “李三,贼子还没来,咱们的护院家丁便慌乱作一团,成何体统?”车内的小娘子厉声质问李三,李三不由吓出了一身冷汗,他身为大管家肩负护送之重任,万一小娘子有个三长两短,主母岂能饶了他的全家老小?

    就在李三惊魂未定之际,车内的小娘子忽然大声喝道:“传我的话,只要守住牛车者,一律赏钱一百贯。”

    “这个……呃……小娘子,咱们随身没带这么多钱呀?”李三抹了把额上的冷汗,呶嚅着嘴唇,迟迟不敢下定决心。

    “车里不是有我新打制的几套金簪子么?先给大家,当作定金!”车里的小娘子耳内听见马蹄声越来越近,不由心下大急,恶狠狠的喝斥道,“快去办,万事有我担着。”

    “小娘子吩咐下来了,只要守好牛车者,一律赏钱一百贯!”李三转身往外就走,他一边跑一边大声传达了主人的命令。

    “好悬……”李三也知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道理,却舍不得那些钱财,等他留在原地的家丁之时,这才倒吸了一口凉气,仅仅是眨个眼的工夫,十停家丁之中倒跑了四五成。

    长刀长弓长枪等各色兵刃,被逃散的家丁们扔得遍地都是,这些胆小鬼们连头都不敢再回,只顾着撒腿亡命奔逃。

    李勇的马技即使在党项族人里边,也算是出类拔萃的佼佼者,他一边纵马驰骋,一边手里举着单筒望远镜。

    等李勇现了四散奔逃的家丁们,不禁嗤笑出声:“我就说嘛,一帮没胆子的下贱棒子,连面都还没照上呢,便逃了个干净。传令官,令第一都甲队追上去,胆敢反抗者格杀毋论。”

    铜号吹响不久,第一都甲队的五十名骑兵,便拍马离开了大队,他们一人带着三马,气势汹汹的追了过去。

    钱书德接到的指令是,彻底的清扫开京外围的行人或是商队,务必阻隔开京与外界的联系。

    李勇的命令并没有脱离军令的延伸范围,所以,一向话不多的钱书德,只当没听见似的,任李勇自由挥。

    话说回来,李勇能够和钱书德合作长达五年之久,除了钱书德为人谦和之外,必须佩服李中易清晰的定下了军事主官和镇抚官之间的权力边界。

    按照军法条令的规定,在战争时期,没有李勇的命令,钱书德无法调动除了牙兵都之外的兵力。反过来,没有钱书德的背书,李勇想犯上作乱,只怕是脑袋倒先掉了。

    在骑兵营中,钱书德并不是孤家寡人,除了他直属的牙兵都之外,骑兵营的每个都,都有一名镇抚和一名副镇抚。

    至于千骑队这层级,同样拥有一正一副,两名指挥使级别的镇抚军官。

    这些镇抚的顶头上司便是钱书德,他们都属于镇抚系统的政治军官,这些镇抚官所履行的职责,和钱书德大致相仿,只是权力大小不同罢了。

    条令里面明确规定了各级镇抚的职责范围,军事主官拥有下级军官的提名权,但镇抚掌握着审查和否定权。

    只有,军事主官和镇抚共同签署的提拔命令,才是合法有效的检校军官晋升令。

    临阵提拔的军官,都只能是检校官,等战后选拔入讲武堂学习深造之后,才有资格转任正式职务。

    客观的说,李中易正是利用互相制衡的各种军事条令和军事系统,这才牢牢的把兵权始终掌握在他一个人的手上。

    此所谓,镇抚建在都上!

    很快,李勇手下的一个骑兵都,率先冲了过去,把李三这些人给包了饺子。

    等钱书德和李勇赶到现场的时候,李勇只扫了一眼,便现他的老部下们,摆开的是层层叠叠的攻击阵形,并且只围了三面。

    第一层的十几个骑兵,全都左手持盾,右手提刀,严密戒备着手拿武器的这些棒子们。

    第二层的十几个骑兵,他们刻意的隐藏着袍泽们的盾后,手里端着的骑弩,弩矢上闪烁着刺目已极的寒芒。

    其余的骑兵,和自家的袍泽们拉开了一段足以加冲锋的距离,前面若有变故,他们打马扬鞭瞬息即可冲杀过来。

    李勇频频点头,对于老部下们摆开的远在一般水准之上的捕猎阵形,他非常满意,高兴得直嚷嚷,“直娘贼,哈哈,像老子的兵。”

    钱书德听见李勇的粗话,不禁莞尔一笑,别出身于党项蛮子,偏这一口流利的中原官话,比他这个正宗汉人还要地道许多。

    这钱书德也是从蜀国开始,就追随于李中易左右的嫡系心腹,他属于内秀的那种类型,很会办事儿,却缺了语言天赋。

    至今,钱书德的官话之中,依然残留着浓浓的蜀国乡村气息,人家虽然听得懂,却总觉得有些别扭。

    烟尘滚滚之中,李勇领着大部队已经靠拢了过来,骑兵第一都的都头已经厉声下达最后通牒,“汝等下贱的高丽棒子,弃械跪下,可饶尔等不死。胆敢违令者,格杀毋论。”

    李三很有些迟疑,心里一阵肝儿颤,却又不敢贸然丢了手里的兵刃。手里捏着家伙,多少还可以壮壮胆子,鼓鼓底气,也尚有拼一个够本的机会。

    李三现,眼前这些人的装束显然不是高丽国所应有,那么答案呼之欲出,必是李人屠带来的汉人屠夫部队。

    “李三,反抗无益,让大家伙把兵刃都扔了。”牛车内的小娘子再一次作出了最正确的选择,只不过,她依然留了个小尾巴,只说弃械,却未下令她的家丁们跪下等死。

    李三还在犹豫,一旁早就被吓得魂飞魄散的家丁们,惟恐手慢被当作活靶子给射杀,抖抖索索的将刀弓之类的武器,扔得遍地都是。

    “都滚到那边去!”第一都的都头深得打草谷其中的三昧精髓,他不动声色的等家丁们都扔了兵器之后,当即下令把这些壮丁驱赶至一旁,和牛车隔得远远的。

    草谷不可不打,更不可乱打,眼前这些家丁即使兜里揣了一些金银铜钱,又能有多少呢,显然牛车之中才是重点。

    李家军的骑兵将士们,用手里的刀枪,胁迫着李三以及他手下的家丁,去了一旁的路边。

    等到了背人的所在之后,副都头一声令下,将这些拥有潜在反抗力量的家丁,绑得结结实实。

    听见得手的暗号之后,那都头随即扯开大嗓门,厉声喝道:“车里的人听着,莫要自误,乖乖的出来吧。”

    这名都头追随在李勇的左右,可没少干打草谷的活计,从开始到现在,整个局面完全掌握在他的手中,没有分毫的偏差。

    方才,这都头也听见牛车里说话的是个年轻的女子,既然她的帮手们都已经就擒,大局已经在握,也没有和一个小娘子一般见识。

    李家军打草谷,那是有着严格条令规定的有组织有预谋的正规化抢劫,抢钱抢粮抢珠宝饰抢奴隶,妥妥的三光政策。

    只要被抢的对象不反抗,军规禁止滥杀或是故意将俘虏打残的恶劣行径,毕竟,健康的高丽女奴在中原大户人家的眼里,属于比较稀罕的抢手货,很多时候都有价无市。

    更重要的是,李中易明令禁止侮辱所抢的女子,违者必斩无疑。

    如许多的青壮汉子,**方面的念想肯定需要想办法解决,但决定不允许******若是解救的汉人女子,李中易一般都会安排相亲大会,允许双方自由选择,只要女方乐意便可娶回家去。

    对于契丹女奴或是高丽女奴,李中易一般采取竞价拍卖给中原大户的方法,满足权贵们追求时尚的别样需求。

    其中,姿色上佳的异族女奴,李中易有时候也会赏给立下战功的老部下们享用。

    毕竟,老部下们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替他李某人卖命,又都是正常的男人,在这个合法允许三妻四妾的时代,顺水的人情不做白不做,又不花费他李某人半个大子。

    异族之间的国战,谁心慈手软,谁必会倒大霉,养虎遗患的道理,大家都懂!

    既然是争夺统治权的战争,必有牺牲品,李中易的逻辑是,死道友不死贫道!

    不同的族类之间,不是东风压倒西风,便是西风奴役东风,大家愿赌服输,成王败奴,各安天命,怨不得任何人!

    在李中易这个级现实主义者的字典里,凡是在国战之中假装道德表的傻x,一律滚粗!

公告:APP上线了,支持安卓,苹果。请关注微信)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5110/ 第一时间欣赏逍遥侯最新章节! 作者:大司空所写的《逍遥侯》为转载作品,逍遥侯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逍遥侯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逍遥侯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逍遥侯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逍遥侯介绍:
李中易,本是共和国最牛的中医权威,因车祸到了五代十国,附体在一个文不能科举、武不能提刀的废柴身上!
这时候,儿皇帝石敬塘刚刚卖掉燕云十六州不久。
后蜀国主孟昶,正在与花蕊夫人嬉戏。
南唐后主李煜,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周世宗柴荣,做梦都惦记着北伐。
北宋太祖赵匡胤,正琢磨着黄袍加身。
这是混乱的时代,却也是李中易的时代!
逍遥侯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逍遥侯,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逍遥侯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