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逍遥侯TXT下载逍遥侯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逍遥侯全文阅读

作者:大司空     逍遥侯txt下载     逍遥侯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118章 好戏连台

    大明朝,自从朱棣靖难成功以后,就定了皇子只娶小户千金的婚配制度。

    所以,终明一朝,从来没有外戚之祸,只因皇后的娘家势力不彰。

    但是,围绕着皇权的几股力量,除了外戚之外,还有宦官、文臣和武将勋贵集团。

    宦官之祸,一直阴魂不散的缠绕着大明朝,直到明朝灭亡之时,还坑了崇祯帝一把。

    有眼无珠、刚愎自用的崇祯帝,其实是最像明君的昏君,他最信任的大太监之一,司礼监秉笔太监曹化淳指使同党先后打开了彰义门和德胜门,将闯贼迎入了京城。

    以李中易的见识,他自然知道,皇权若想稳固,就必须平衡各种力量,不使其中的某一股力量占据上风。

    有人精辟的总结过:掺沙子,甩石头,挖墙角!

    客观的说,如今的婚嫁观念一直是:高门嫁女,低户娶妇。短短的八个字,其实很不简单,精辟的浓缩了攀龙附凤的宝贵经验。

    豪门大户家里的小娘子,只要稍微有点姿色或是才学,必定会被家中长辈们拿来政治联姻,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实。

    换句话说,名门勋贵家的美娇娘,即使李中易不纳入后宅,也会各自找到有实力的婆家。

    通俗的说,张总督家的女儿,嫁给了李相公家,李相公家的儿子娶了王将军家的小娘子,时间一久,便是盘根错节尾大不掉的门阀林立局面。

    权贵之间的互相政治联姻,对皇权的威胁,其实只足以致命的大害!

    所以,李中易必须要佩服康麻子,这个得过天花,满脸都是坑凹的所谓圣祖,想出了一个妙招:指婚!

    满蒙汉八旗贵族,只要是四品以上的官宦之家,家中的女儿在及竿之后,必须参加宫中的选秀。

    选秀,搭配上皇帝的指婚,让满洲的贵族们,始终无法威胁到爱新觉罗家的至高皇权!

    满洲贵族家的未婚格格,因为基因遗传的缘故,她们中的绝大部分人,不仅不漂亮,反而很丑。

    然而,皇帝的选秀并不是选美,而是将满蒙贵族家里有脑子的格格,都选入宫中,使其无法参与家族政治联姻。

    必须承认,选秀真的是个高招,聪明的格格都被禁锢于宫中,剩下的都是什么样的格格呢?

    作为小官僚家族出身的大周执政王,李中易将来肯定会是开国之主,有很多开创性的顶层制度设计,必须由他来主导完成,并顺利的延续下去。

    否则,按照威望大幅度递减的皇权更替逻辑,到了李中易的孙子这一辈,必将面临权贵阶层不断坐大的死局!

    如今,既然孔昆硬要出头,就等于是李中易刚想打磕睡,孔昆便递来了梦寐以求的枕头,岂能不抓住呢?

    “好,孔参知所言甚是。反正我的好色之名,早就传遍海内外,也不介意多纳一些名门淑女了。不如,就定为六品以上官员之家,其家中所有及竿的未婚小娘子,都要先参与宫中的选秀……”李中易没有半点犹豫,毫不含糊的顺水推舟,笑纳了孔昆的一番美意。

    在场的宰相们完全始料未及,彼此大眼瞪着小眼,竟然好半晌说不出话来。

    孔昆万万没有想到,李中易故意扭曲了他的本意,将广纳名门淑女的范围,扩大到了朝中正六品以上的官员之家。

    尼玛,这消息若是传扬出去,官员们的口水唾沫,足以淹没孔昆这个始作踊者!

    因为,李七娘要名正言顺的嫁给李中易,李琼自然不可能反对孔昆的提议。

    魏仁浦一向是以伴食宰相的面目,出现在众人的面前,是个有名的老滑头。既然李中易都亲自发了话,他哪敢公然反对呢?

    刘金山是李中易的心腹之臣,主上的身边总要有不少妃嫔伺候着,选谁的家小娘子不是选?

    这就看出李中易的眼光之毒辣了,抓住时机顺势而为,宰相们竟无人敢反对。

    “哦,既然诸公都没有意见,那就由内阁拟敕,尽快昭告天下臣工吧?”李中易一直以打击门阀和权贵为己任,孔昆白送到手边的由头,岂能不用?

    李中易都说到了这个份上,再有人站出来反对,那就是典型的不识趣了。就这么着,选天下秀女充实执政王府后宅的的事情,也就定下来了,并且板上钉钉,再无更改的余地。

    召对结束后,走在诸相末尾的孔昆,忽然察觉到,前边的三个人都停下了脚步。

    “孔参知,瞧你干的好事,哼!”

    刚才当着李中易的面,魏仁浦不敢反对,不过,他再无能,也不可能把刚登内阁之门的孔昆放在眼里,毫不留情的公然开喷。

    “孔昆,你做的好事,难道不怕天下人耻笑么?”李琼心里窝着大火,此时此刻,正好借着魏仁浦的话头,大大的借题发挥一番。

    刘金山瞥了眼额上已经见汗的孔昆,他心里冷笑不已,偷鸡不成反蚀几把米,真的是活该!

    自从上次,孔昆的妻女醉于主上府之后,不佳的风评就如同附骨之蛆一般,如影随形的跟着孔家的独女孔黛瑶。

    很可能被主上碰过的孔黛瑶,试问,哪个门阀世家敢娶她进门?

    说白了,自从出了醉酒的事之后,孔黛瑶只有三条路可走:自尽,遁入尼庵,嫁给李中易。

    孔昆的如意算盘,肯定是效仿李七娘的旧事,将孔黛瑶也塞进李中易的后宅。

    只不过,孔昆既想当表子,又要立牌坊,故意借着李中易子嗣不多为名,想达成他的私心目标。

    结果呢,棋高何止十招的李中易,反而利用了孔昆的小心思,玩出了在全天下选秀的精彩戏码。

    孔昆可谓是搬起石头,反而砸了他自家的脚,名声肯定从此臭不可闻!

    整个过程演绎下来,最大的受益者,不是别人,正是执政王李中易。

    参与选秀的官员之女,自然不可能都是美娇娘。但是,刘金山可以断言,官员家的美貌小娘子们,一定会被主上一网打尽。

    这么一来,官员之间的彼此联姻,其最终的效果,必定会大打折扣。

    道理其实很简单,官二代们每天抱着个丑女,怎么可能真的喜欢呢?宠妾灭妻的戏码,一定会在门阀世家的圈子里边,持续不断的上演,而且是无解的。

    这就严重动摇了权贵阶层世代相传下去的根基!

第1119章 轩然大波

    这年月,女子的婚事,一向遵循父母之命及媒妁之言,女子自己没有半点自主权。

    说白了,无论是选秀进宫,还是嫁给不认识的夫君,对于这个时代的女子而言,基本上没啥大的区别。

    当然了,一入宫门深似海,小娘子们再也难以出来逛街了,显然也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悲剧。

    相对于朝中权位的分配和争夺,所谓的选秀,不过是个花絮罢了。骂几句李中易好色如命,也就是过过嘴瘾罢了,权贵们骂完了之后,还得面对现实,只有坐在高位上呼风唤雨,才能继续享受美好的人上人生活。

    站在李中易的角度,只要掌握了江山,才可能保得住已经到手的美娇娘们。同理,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都必须拥有一定的地位,才有可能持续光耀门庭,锦衣玉食,享用美妾。

    内阁四相的公开亮相,预示着朝廷的权力中枢,在大换血之后,开始了正常的运转。

    紧跟着内阁全面掌权的步伐,六部九卿也逐渐走上了前台。

    秦汉时期的九卿,指的是: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少府和治粟内史。

    本朝的九卿,和秦汉时期颇有些不同,其实泛指的是六监九寺的最高长官。

    其中,六监为:国子监、少府监、军器监、将作监、都水监和司天监,九寺为:太常寺、大理寺、太仆寺、司农寺、光禄寺、宗正寺、太府寺、太仆寺等。

    除了,李虎被内定为判军器监之外,其余的监寺长官,也已经确定了人选,就等着内阁公开发布人事敕令了。

    不过,关于司农寺的长官人选,李中易和内阁略有些分歧。

    按照李中易想法,应该请种田技术很棒的资深老农,出任司农寺分管种植的少卿。然而,却遭到了内阁四相的集体反对。

    其中,孔昆说的最激烈,他说:“大字不识几个的老农出任少卿,除了令天下读书人耻笑之外,何以服众?”

    魏仁浦这个老滑头,也史无前例的公开表态:“亘古未有之事,还是慎重一些为好。”

    “羞与村夫为伍。”李琼以前也是大字不识几个文盲武将,养尊处优这么年之后,他比文臣们还要鄙视腿上泥土没洗干净的土农民。

    刘金山属于技术官僚的范畴,他既觉得专业人做专业的逻辑是通的,又受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流毒影响,并没有坚决的支持李中易。

    李中易丢出这个话题,只不过是想试试水罢了,并没有马上硬性推行的想法。

    既然内阁四相都不支持,李中易也就没再坚持,他话锋一转,说:“既然农夫不能做少卿,那么,各县的劝农官,总该没啥大问题吧?”

    听了这番话后,魏仁浦随即恍然大悟,敢情李中易在这里等着他们,其主要目的是各地的劝农官,由老农民来担任。

    历朝历代,对于两件大事都抓得特别紧,一是劝农,一是劝读。李中易重视农业生产,有心提高农业的产量,这是绝对的大好事,在场的内阁四相都没有立场完全反对。

    “主上,以老农为官,确实是好事,不过,现有的官制就需要大改了。”魏仁浦毕竟是左相,有义务为官员们的体面,尽一份心力。

    李中易笑了笑,说:“为了不让各位相公为难,我打算在九品之下,增设十品的官职。劝农官,就定为从十品,最高上限是正十品,月领俸一贯文。不知诸位相公,以为如何?”

    李琼手捋白须,略微一想,随即明白了十品官的妙处。显然,李中易已经深思熟虑过了,提议非常有可行性。

    既有的朝廷官制,从九品为最低级的官员,一般是人口不足五千的穷县县尉或是主簿的品级。

    李中易提议劝农官为十品,这就避开了与既得利益集团争利的弊端,让劝农官能够顺利的推行下去。

    在这个时代,没人会以为朝廷出一个好政策,地方上的官吏们就会真心拥护,并坚决贯彻执行。

    政令不出开封城的情况,比比皆是,令人触目惊心!

    很简单的逻辑,官制只要有所改动,必然会触及到一部分既得利益阶层的利益。

    所谓改革,从来都是动别人的奶酪易,改自己的利益难!

    改革,既有减法,也有加法。李中易在劝农官的事情上,采取的就是加法。相对而言,在州县衙门遇到的阻力,就会小很多。

    在场的四位相公里边,除了李琼这个武夫之外,另外的三位相公,都是读书人出身。

    读书人,有愚腐之辈,也有唯利是图之辈!

    李中易原本就是超级现实的政客,他从来不担心唯利是图之辈出来搅局,就怕有些书呆子,打着道德的旗号,一根筋的闹着要死要活。

    人要务实,才能生存和发展下去,国家又何尝不是如此?

    幸好,李中易选定内阁成员的时候,找的都是相对比较现实的宰相,而没有用所谓的鸿儒来作宰臣!

    开门七件大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只要是当家人,就必须解决老百姓们的实际生活问题,不可能逃得脱。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看人奋力划船没感觉,指的就是嘴上喊道德易,实际办事难!

    然而,李中易和他自己任命的宰相,可以做到彼此理解,有话好商量,局外的文人士大夫们,却不乐意了。

    腿上泥土都没洗干净的老农民,居然可以作从十品的劝农官,简直不成体统!

    这个消息传出去之后,一石激起万层浪,彻底激怒了士林读书人,随即惹来了比选秀纳美更大几十倍的**。

    李中易打算选秀的决定,士林读书人很多都在开骂,但也有不少人很可能受益。

    逻辑其实很简单,只要选秀制度持续下去,暂时家中无美娇娘的官员之家,将来还是有机会成为外戚之族。

    让老农民当劝农官就不同了,这等于是剥夺了读书参加科举才能做官的垄断基础,李中易的搞法,等于是在否定治理天下的天然原则:皇权只能与士大夫共天下!

第1120章 赵家兄弟

    “二兄,你说,铜臭子一下子想选尽天下美女,一下又要让不识字的老农民作官,这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赵匡义赖在赵匡胤的书房里,像个好奇宝宝一样,死活要知道答案。

    赵匡胤把玩着手里的小玉斧,淡淡的一笑,说:“你心里不是早有答案了么?何必问我呢?”

    赵匡义重重的叹了口气,无奈的说:“左子光把我的人都快要杀光了,耳目从此不聪,两眼也昏花了。”

    “嗯,那好,我要恭喜你了,你将来很可能当上国舅爷。”赵匡胤似笑非笑的望着赵匡义,。

    赵匡义起初没明白,赵匡胤为何发笑,过了会儿,他猛然醒悟。赵匡胤和赵匡义的亲妹妹赵雪娘,虽然年纪有些大了,不过,诏书上只说六品以上官员之家的及竿之女,必须参加宫中的选秀,落选之后才能自行婚配,却没说超过二十岁的女子不能参选。

    “唉,幺妹一直惦记着李无咎,死活不肯相亲出嫁。这一次,幺妹总算是守得云开见日出,可以名正言顺的去侍奉那个铜臭子了。”赵匡义恨恨的咒骂李中易,心中的愤懑无法用语言去形容。

    赵匡义发誓要与李中易为敌,然而,他的亲妹妹却要去侍奉李中易,这叫什么事嘛?

    尽管,赵匡义心不甘情不愿,奈何,整个中原已落入李中易之手,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我必须提醒你,在幺妹的面前,不得露出半分不好的情绪,免得自误。”赵匡胤加重语气,特别提醒赵匡义,要注意收敛。

    “这个我明白的,咱们家以后能否东山再起,只怕是要靠着幺妹的提携呢。”

    赵匡义的酸话辣语,赵匡胤只当没听见似的,不管野心有多大,总得面对实力悬殊的现实吧?

    “执政王进入开封的当天,就把跟随我很多年的虎翼军旧部,彻底打散了。”赵匡胤长长的叹了口气,“我现在已是寸步难行。”

    赵匡义冷笑一笑,说:“我差点忘了,开封城是你献给铜臭子的吧?怎么着,铜臭子防你比防贼还狠,现在知道艰难了?活该!”

    尽管他心里非常清楚,当时赵匡胤选择投降李中易,绝对是明智之举。

    李中易不是有句名言么,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然而,被李中易压制得死死的煎熬滋味,赵匡义怎么都咽不下胸中的那口恶气。

    “老三,我奉劝你一句话,从此低调作人,管住你的臭嘴。千万不要轻举妄动,那绝对是得不偿失,到头来,搬起石头砸了你自己脚,还要把整个家族都牵连进去。”赵匡胤强打起精神,死死的盯着赵匡义的眼睛,“就算不替你自己作想,也要替高堂老母多想一想,别让她老人家白发人送黑发人,哭瞎双眼,懂么?”

    “恨死老子了!”赵匡义顺手抓起桌上的茶盏,狠狠的摔到地上,愤愤不平的扭头就走。

    赵匡胤望着赵老三的背影,心里却怎么都无法平静下来,即使用脚去思考,他也知道,赵老三必定参与了劝农官的大事之中。

    说实话,李中易想选尽天下之秀女,充实执政王府的后院,赵匡胤除了羡慕就是嫉妒,却没有恨意,他十分佩服李中易的色胆包天。

    权势滔天的执政王,本就该享尽天下艳福,不然的话,岂不是白作了天下之主么?

    但是,让不识字的老农民,加入官员的行列,哪怕不影响现有官僚集团的利益,也动摇了与士大夫共天下的根基。

    消息传开之后,整个开封城的士林,就如同一锅烧开了的滚水一般,沸腾上窜,反对李中易的读书人,史无前例的团结在了一起,打算和李中易拼死力争。

    赵匡义肯定掺合了进去,不过,以赵匡胤对他的了解,只可能是暗中煽风点火,而不会把他自己真的陷进去。

    赵匡义是什么样的人,赵匡胤这个做兄长的,岂能不知?一言以蔽之,赵老三是有便宜就占,吃亏的买卖绝对不可能去做的。

    “赵甲,你亲自去盯着缇骑司那边,一有异常的动静,马上回来告诉我。你听好了,只盯着动静传递消息,不能有任何动作,明白么?”赵匡胤再三叮嘱心腹家仆赵甲,惟恐他的轻举妄动,给整个老赵家,惹来泼天大祸。

    “禀家主,李中易刚进开封城,就敢胡作非为,倒行逆施,咱们何不顺水推舟……”赵甲仗着是赵匡胤心腹中的心腹,壮着胆子问出心中的疑惑。

    赵匡胤冷冷一笑,解释说:“你应该也听过李中易的那句话吧,秀才造反,万年无成?”

    “是的,小人听过不止一次!”赵甲眼巴巴的望着赵匡胤,迫切希望获得答案。

    “李中易是个非常现实的家伙,他进开封城,当柴家的太上皇,靠的不是士林读书人,而是兵强马壮的李家军。你知道么,我如果当时不献城,把功劳摆在天下人的眼里,我现在恐怕已经成了刀下之鬼。唉,最好的结果,也不过被关进了诏狱里等死而已。”赵匡胤忽然重重的一叹,“天下虽大,却不可能有我和老三的藏身之地。”

    赵甲一脸懵懂的盯着赵匡胤,显然是没有真正的听懂,赵匡胤担心他好心干坏事,索性点拨说:“平卢那边,各地的村正和亭正,一直带着乡军,普查各地的人口。最可怕的是,假如你赵甲说是我的亲戚,不需要多久,就会有人找上我的门,仔细盘问你的情况。长此以往,你说说看,谁能够长期藏下去?”

    “呀……”赵甲情不自禁倒抽了一口冷气,脱口而出,“那岂不是挖地三尺么?”

    “你说的一点没错,就是挖地三尺,挖各家各户的根源,只要是不法之徒,或是李中易想抓的人,一个都跑不掉。”赵匡胤自己心里也很纳闷,李中易的诸多野路子搞法,看似不起眼,却非常的管用。

    历史书上也并没有任何的记载啊,他是怎么想出这些妙招的呢?赵匡胤想破了脑壳,也无法找到答案,只能埋头继续想。

    PS:今天三更,这是第一更,求赏一张月票!

第1121章 蛾皇女英

    “禀主上,经过仔细的清点,军器监以及三司甲案胄案里的工匠,除了个别人尚未找回之外,其余的都已按部就班的上工。”新任判军器监李虎,不仅没有丝毫准岳父的派头,反而毕恭毕敬的站在李中易的面前,惟恐稍有失礼。

    李中易很无奈的看着李虎,以他对李七娘的喜爱,哪怕当着所有人的面,唤李虎一声岳父,也没人敢说啥。

    李虎天性木讷,李琼也没指望着靠他广耀门庭,顶多守成罢了。滑阳郡王府的未来,还要看从纨绔子弟到铁血战士的李安国。

    李中易安排李虎管理军器监,就是看准了他办事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

    国防科技工业,玩不得半点虚假,丁是丁,卯是卯,就是需要李虎这种一根筋的人,帮李中易盯着军器的质量。

    “青铜现有多少存货?”李中易非常关心青铜的产量和存量,他赖以克敌致胜的法宝之一,便是青铜火炮。

    “回主上,近卫军进城之后,第一时间便控制了军器监和三司的甲胄两案,经过这么多天的盘点,青铜储存量共有二十八万斤。”李虎的回答令李中易非常满意,他频频点头,笑得已经露齿见牙。

    “唉,朝廷毕竟是朝廷呐,财大气粗,拔根寒毛,都比平卢那种穷乡僻壤富裕得多。”李中易的心情简直棒极了,他今天来军器监里视察,主要就是冲着青铜来的。

    朝廷要铸铜钱,原料一般有两种,以黄铜为主,青铜为辅。黄铜铸钱,只要铜的含量高,钱就是黄光澄澄,看着就格外的喜人。

    自晚唐以降,铸钱之法已经彻底崩坏,铜和铅的比例,已经由盛唐时期的铜七铅三的好钱,变成了铜三铅七的恶钱。

    好钱和恶钱,根本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一眼就可以看穿。恶钱,因为含铅过多,掂在手上,轻轻一摸,五指就是黑黑一层。

    朝廷铸钱,其实也挺为难的,如果是铜多铅少,就会被很多地方上的豪强,拿去熔化了,制成铜器。

    如果铜少铅多,豪强们还是拿去熔了造铜器,并且,老百姓也很不爱用。恶钱,就会随之贬值得非常厉害,反而退回到了以货易货的原始贸易形态。

    李中易以前就是开钱庄的,钱庄的大掌柜不是旁人,正是对钱非常敏感的义兄黄景胜。

    历史上的货币演变史,李中易可谓是了如指掌,如数家珍。货币,也就是一般等价物,除了铜钱、白银和黄金之外,现代社会通行的货币,全是纸币。

    在货币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白银和黄金,也已经渐渐摆脱了货币的属性,大多以装饰物的面目出现。

    历史上的天朝,一直都不是铜的主产区,也就是缺铜之国。可是,自从北宋出现了交子之后,纸币因为历代统治者的乱作为,根本就撑不起主要货币的场子。

    最著名的就是大明宝钞,刚发行的时候,一贯钞可兑换1000文铜钱,或是一两白银。没过几十年,100贯大明宝钞,顶多只能换500文铜钱,贬值的幅度可谓是惊世骇俗。

    天朝的货币发展,之所以走了大大的弯路,核心就是重农抑商思想的桎梏!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读书参加科举,才能做官,这是文人士大夫阶层故意造成的垄断局面!

    可问题是,科举取士的四书五经,培养出来的官员们,不是书呆子,就是犬儒,最多的是道德表。

    这就导致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官员们的知识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出现了极其严重的脱节现象。

    如今,既然是李中易当家作了主,纸币必然会提前登上历史舞台,铜的铸钱功能,必然会被逐步弱化。

    纸币的好处,几万字都无法完全说尽,一言以蔽之:变相掠夺弱国和小国财富的魔鬼抽血机!

    李中易早就谋划着要发行纸币,造纸术的改良一刻都没有停过,至今已经可以大规模造出带暗纹的白纸。

    纸币的防伪,最主要的因素是四点:无法仿造的纸,特殊的颜料,密记,大规模生产的工艺。

    “嗯,很好,这二十八万斤青铜,全都拿去造炮,以6磅炮为主,9磅炮和12磅炮为辅,就按照7比2比1的比例好了。”李中易亲眼看见堆积如山的青铜,心情之好,简直无法用语言去形容。

    “臣遵谕。不过,臣有一事不明,不知当问不当问?”李虎的这番话,立时把李中易给逗乐了,话都说成这样了,还能不让李虎问么?

    “咱们不是外人,岳丈有话尽可直言。”李中易这还是头一次唤李虎为岳丈,李虎当场吓出了一身冷汗。

    按照规矩,只有柴玉娘的亲爹,柴守礼,才有资格在公开场合,被称为岳丈或是国丈。

    不过,李虎只是性子木讷老实了一些,并不是真傻。李中易公开喊出岳丈,反证李七娘将来的位分,肯定不会低。

    “禀主上,从高丽带回来的造炮工匠,有些人想家了。”李虎依然毕恭毕敬的和李中易说话,不敢稍有自满之心。

    李中易毫不迟疑的吩咐说:“只要是想家的,都答应他们,并当着所有人的面给赏钱给路费,然后不动声色的交给缇骑司的左子光即可。”

    李虎猛的一凛,下意识的屏住呼吸,脊背僵硬作一团。把想家的高丽工匠,交给左子光那个心狠手毒的家伙去处理,就等于是他们都送回了姥姥家吧?

    “岳丈,您记住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我当初手头缺少工匠,只是暂时借用一下高丽的下三流工匠罢了。如今的军器监内,本朝本族的工匠,可谓是人才济济,他们的用处已经不大了。只要您真正的做到了按劳分配,论功行赏,不出数年,咱们的军器技术,肯定会更上层楼。”

    李中易一直惦记着隧发枪的梗,只是受限于炼钢技术和钢管钻孔技术的很不成熟,暂时偏向青铜火炮的制造罢了。

    一旦,炼钢和钻孔技术获得了重大的突破,李中易肯定会毫不迟疑的下令军器监,全力造出隧发枪。

    谈完了正事之后,李中易笑吟吟的问李虎:“七娘在家里过得好舒坦吧?”

    李虎目瞪口呆的傻了,李七娘私奔会情郎的事,尽管在老李家和滑阳郡王府,已经算是公开的秘密了。可是,李中易也不至于当着亲爹的面,问她女儿的现状吧?

    “回主上,一切都好,一切都好,她整天窝在家里,跟着绣娘们一起学针线呢。”李虎不擅长撒谎,索性直接了当的说了李七娘的近况。

    李中易差点笑出了声,论及琴棋书画箫笛琴瓯,多才多艺的李七娘,可谓是无一不精。

    然而,说到针线的活计,嘿嘿,针认得李七娘,恐怕她不认得针呐!

    按照内阁会同礼部和太常寺的商议结果,以李中易执政王的身份,可以先娶正妃,再纳侧妃。也可以,先纳侧妃,再娶正妃,反正规矩都是人定的,一切以李中易的意思为准。

    转眼间,柴家的江山便要改姓李了,柴玉娘一时间转不过弯来,她不想见李中易,竟以死相逼。

    李中易当然不可能逼死柴玉娘,他又十分了解柴玉娘的性子,娶她进门的事情,只能暂时搁浅,徐徐图之。

    可是,执政王府,不可能没有主持中馈的女主人。否则,逢年过节的时候,外命妇进府赏宴,难道要李中易亲自出面不成?

    所以,内阁和礼部绞尽脑汁的想出了变通之策,建议李中易先册立四名侧妃,名分定为:贤良淑德!

    礼部左侍郎吴德为了拍李中易的马屁,竟然当众提出,册封李七娘为贵妃。

    李中易倒是很感兴趣,可惜的是,吴德转瞬间就被口水给彻底淹没了,此议只得作罢。

    毕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唐蜀衣于李中易最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拼死也要护住李中易逃走。这份真感情,实在是太过于沉重,李中易一直不曾或忘。

    更何况,唐蜀衣一直上敬公婆,下抚幼儿,还要主持李家的家务事,哪怕没有功劳,也绝对有苦劳。

    另外,折赛花追随李中易的时候,尽管也有折老太公的政治利益算计,但她确实是爱慕英雄,真心想嫁给他,哪怕只是作平妻,也义无反顾。这份深情,李中易也必须要领!

    清官难断家务事,难就难在,一碗水怎样端平?

    与其把李七娘摆出来当后宅最大的靶子,不如,索性一碗水端平,贤良淑德四名侧妃,人人有分,皆大欢喜!

    按照李中易的意思,内阁和礼部草拟了册封的初步名单,唐蜀衣内定为贤妃,折赛花为德妃,容貌祸水的李七娘为良妃,后唐公主李翠萱为淑妃。

    这也是李中易比较谦虚,以他的军事实力,早就超过了南唐中主李璟。李璟虽然自贬为江南国主,他的宫中却有皇后和贵妃,竟比李中易的排场还要大许多。

    应景之时,李中易很自然的就联想到了李煜和大小周后,他扭头问一直侍立于侧的楚雄:“执政登位大典时,南唐派谁来恭贺?”

    楚雄比李中易身材高得多,他低首小声禀道:“内阁已经传谕给了南唐驻开封的使者,说您和周司徒家的幺女,本有婚约,南唐理应送其至开封,以便顺利完婚。”

    李中易点点头,吩咐楚雄:“你去告诉内阁的相公们,就说我和李煜夫妻相交甚密,又很久没见了,非常想念,请他们务必来京小聚几日。”

    楚雄心里猛的一寒,他好几次听见李中易的喃喃自语,说什么蛾皇女英之事。难道说,主上不仅要纳周嘉敏,还惦记着李煜的老婆不成?

    PS:第二更送上了,第三更加油码字之中,求赏月票一张,多谢了!

第1122章 均贫富

    自从李中易进城之后,五品以上升朝官的常参,就被无限期的中止了。什么时候恢复常参,别说文武百官,就连内阁里的四位相公,也都不知道。

    实际上,李中易就没打算恢复常参制度。按照官场上的实操逻辑,开会的人越多,效率也就越低,越难达成一致。

    在京的五品以上常参官,即使不到五百,也在三百以上。这么多人一起上朝开会,每人只说一句话,四个时辰也就过去了,还怎么可能深入讨论实际要解决的问题呢?

    李中易是个很现实的人,与其把时间都浪费在无休止的磨牙上面,不如拥美睡个懒觉,然后精神饱满的办公。

    然而,李中易不耐烦浪费时间,有人却因为被剥夺了面君的政治待遇,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公然开喷。

    消息通过缇骑司传进执政王府的时候,李中易刚起床不久,正在用早膳。李翠萱亲手做的羊肉蘑菇馅馉饳,味道确实挺不错的,他一连吃了两碗。

    李中易刚放下筷子,李翠萱赶忙递来擦手的白帕子,帮着男人净了手。

    “你怎么看?”李中易端起茶盏,笑眯眯的望着李翠萱,调侃的意味甚浓。

    李翠萱知道男人这是在没话找话说,故意嘲笑她昨晚不耐久战,雪雪求饶的窘样。

    “爷,内院不得干政,妾哪敢多嘴多舌?难道不怕家法,挨板子,掉脑袋么?”李翠萱翻白眼的妖娆模样,格外的勾人犯错误,李中易不禁捉住她的小手,将她硬是抱到了腿上。

    “你等着瞧吧,这不过是有些人想闹出大事的前兆罢了。”李中易低下头,在李翠萱香喷喷的粉颈上,恶狠狠的亲了好几口,惹得李翠萱咯咯直笑。

    如果有伪道学的所谓鸿儒在场,一定会吹着胡子瞪眼睛,指着李中易的鼻子破口大骂:居然白昼宣银,简直就是个无道昏主!

    李中易还真不怕伪君子们骂他,只当作是耳旁风,完全没当回事。早年间,就有道德表替李中易起了个“铜臭子”的绰号,至今已经传遍了海内外,他不仅没少了半根寒毛,反而打进京城,成了天下之主。

    就在男人吃饱喝足,打算拥美小栖片刻之时,半空中,一连串惊天动地的滚雷,由远及近,突然在半空中轰然炸响,“咔嚓!”

    刹那间,滂沱大雨仿佛大坝决堤一般倾斜而下,地面上射起无数箭头,屋顶上落下千万条密不透风的瀑布。

    “糟糕!”李中易暗暗心惊不已,顾不得粉裙已经半解的美娇娘,霍的站起身,大踏步走到书案前,龙飞凤舞的写下几行手令。

    李中易撂下笔,用印签押之后,大声喊道,“来人,赶紧拿着我的手令去参议司。”

    一直守在门外的秋桐,进屋拿了手令,就去找传令官。

    “爷,您莫非是怕民宅被淹?”李翠萱早已读书破万卷,她虽然没有亲眼见过恐怖的城中内涝场景,却猜测了李中易的担忧。

    “嗯,这么大的暴雨,东城和西城很可能没事,然而,地势甚低的南城和北城,难免就要水漫金山了。”李中易一时情急,居然说漏了嘴。

    “爷,金山是何地?”李翠萱想了又想,始终想不明白,金山到底是哪座山?

    “嘿嘿,你真想知道?喏,就是这座山嘛……”

    “哎呀,别……乱摸……”

    “禀家主,大事不好了,缇骑司的直属两营兵马,几乎倾巢出动,看样子是冲着咱们家而来。”赵甲气喘吁吁的奔进大门,穿过二门,直接跑进赵匡胤的书房,禀报了令人惊恐的坏消息。

    赵匡胤依然提笔在纸上写写画画,并没有马上搭理慌乱作一团的赵甲,已经六神无主的赵甲,见家主竟然如此的镇定从容,原本七上八下的一颗心,立时安稳了许多。

    实际上,如果赵甲能够保持冷静的话,一定会惊讶的发现,赵匡胤手里的毛笔,不过是在纸上胡乱画圈罢了。

    赵匡胤忽然停下画圈的手势,抬眼看向已经紧闭的窗户,不由长吁了口气,笑道:“赵甲,你想多了。如果我没有料错的话,缇骑司的人,应该是去监督开封府的防隅军。”

    赵甲抹了把满脸的雨水,想了又想,哪怕是想破了头,依然没有理出半点头绪。

    “我说赵甲啊赵甲,你真是个憨货呆瓜。你想想看,仅仅只是为了抓我的话,又何须调动两营缇骑呢?李中易只需派名亲卫上门传谕,命我去见驾,我安敢不从。”赵匡胤重重的叹了口气,“都怪我,把形势说的太过于严重了,让你白替我操碎了心。”

    面对一脸懵懂的赵甲,赵匡胤不厌其烦的解释说:“外面下这么大的雨,南城和北城肯定会淹水,缇骑司的左子光,这个节骨眼上,恐怕没心思寻我的麻烦。”

    见赵甲还是没听懂,赵匡胤一时气苦,只得耐着性子,作了补充说明:“别看李中易这个铜臭子行事很不注重固有的规矩,可是,此人十分虚伪,总惦记着爱民如子的好名声,你个榆木脑袋的家伙,再若是不懂,那就没办法了。”

    赵甲这才恍然大悟,敢情,缇骑司的大规模出动,竟然是去监督开封府的差役们的救灾行动!

    “家主,姓李的应该没有这种善心吧?小的在这开封城里,混了几十年,官府从来都是等水退了,才派人出来堪灾。”

    “唉,这就是你和铜臭子之间的巨大差距了,且去换身干爽的衣裳,歇息去吧。”赵匡胤的话音刚落,就听院墙外边,有很多人一起的吆喝声,“执政王有谕,请各家各户捐出准备丢弃的衣物……没衣物捐献者,可捐钱十贯。”

    直到此时此刻,赵甲总算是信了,赵匡胤没有说错,李中易那个铜臭子,果然是个沽名钓誉的伪君子。

    赵甲恶狠狠的骂道:“从来都只有主动捐献,哪有逼捐的道理?十贯钱呐,可真不是个小数目,咱们家就算是再富裕,一口气拿出这么钱来,全家老小还不得去喝西北风啊?”

    赵匡胤盯着胡言乱语的赵甲,心里却不由暗暗一叹,这恐怕就是李中易常说的打土豪均贫富了吧?

    PS:三更送上,求赏一张月票!月票支持的多,明天接着三更,绝不失言!(http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第1123章 百姓的军队

    已经吃过早饭的将士们,正在各自的营帐内,自习各自的功课。

    下雨天,无法出操的时候,按照李家军的习惯,官兵们都要学习文化知识。每什的营帐里,人手一根木棍,大家围着识字最多的什长,一横一撇一捺的跟着习字。

    在李家军中,将士们的文化知识水准,与其在军中的官职高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

    原因其实很简单,条令上写的很清楚,逢晋升,必考试。

    在晋升机制的指挥棒逼迫下,文化水平低的战士,哪怕个人武勇再强悍,顶多做到什长,也就算是到头了。

    在大天朝的历史上,相对公平的科举,完全可以改变个人的命运。唐朝的科举主要考试诗歌,所以,类似李白、杜甫、王维等大诗人,层出不穷。

    以前的高考,有句名言,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后来流行公考之后,只要过了笔试和面试的独木桥,就等于端上了金饭碗,除非犯下大错误被双开,永不失业!

    逼迫手下的官兵们学习文化知识,李中易其实有着很深的战略的思考,布局可谓是异常之深远!

    战乱年代,迟早会过去的!

    和平时期的军人,其地位必定会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而文官集团则逐渐会全面掌权。

    比如说,楚汉争霸时期的韩信。刘邦哪怕再恨他,为了击败项羽,也必须装作豪迈的说:何必封假齐王呢,要做就做真的。

    等到西汉建立,政权稳固之后,韩信就被吕后骗入长乐宫,用乱枪戳死。

    科教兴国,在官本位的社会,很多时候不过是一句空洞的口号罢了,却是李中易孜孜以求的强国之路。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种愚民的政策后果,最终必然导致,当异族入侵时,老百姓都很麻木,关他们吊事?

    这其中的逻辑异常可怕:老百姓永远都是被欺压的对象,被谁欺压,重要么?

    逼着手下官兵读书习字,等将来到了晋升的天花板,军转或退伍之后,转业的军官们,其实可以充当各县、各亭和各村的学校山长或启蒙老师。

    从农村的娃娃抓起,才是普及科学知识的正确扫盲方式,必须常抓不懈!

    在工业基础异常薄弱的当下,李中易只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先逼着军器监的工匠们,努力提高国防科学技术水平,把科研队伍先拉起来,并持续不断的攀登科技之树。

    然后,再利用各地办炼钢厂、烧砖厂、水泥厂、农具厂等各种工业厂的机会,将技术扩散开来。

    办厂的核心,是科技和商业人才!

    科举取士只考四书五经的弊端,可谓是根深蒂固,李中易出于稳定政局的考量,暂时无法废除科举。

    但是,在以服从为天职的军队里,李中易完全可以另开一扇通向科技树的大门。

    滂沱的雨幕之下,东城外驻军的大营里,朗朗的读书声,几乎盖过了雨点砸落地面的轰响声,仿佛此地不是以杀戮为职业的暴力机构,而是私塾学堂一般。

    突然,军营的上空,响起紧急集合的军号声,“滴滴哒滴滴……”

    “披上蓑衣,紧急集合!”营帐内的大小军官们,抓过蓑衣就往身上套,连声指挥部下们赶紧照做。

    很快,超过万人的大营里,将士们已经集结完毕,等待着长官的命令。

    宋云祥昂首挺胸的立于点将台上,他的左手提着一把铁锄,右手拎着铁制的大喇叭筒。

    “诸位将士们,全体听我口令,立正……”

    在超过万人的场合里,单靠一只铁皮大喇叭,队列后边的人,肯定听不清楚宋云祥在说些什么。

    经过这么多年的不断完善,在点将台下的庞大方阵队列四周,几十名传令官一字排开,他们人手一只铁皮大喇叭。

    宋云祥每说一句话,传令官们就跟着传播同样的内容,以便所有人都可以清晰的听见长官的号令。

    “诸位将士,主上常说,我们是老百姓自己的军队。现在,京城里边已经被暴雨淹了街道和民宅,老百姓有难了,淋着大雨哭号无助。大家说,我们该不该去帮忙?”

    “该!”

    “该!”

    “那好,奉上谕,我部除必要的战斗留守部队之外,全员带上工兵铲、麻袋和锄头,开赴城北,协助官府差役和住家的老百姓,挖沟开渠排水,争取将城中的渍水迅速排空……都听清楚了么?”

    “听清楚了!”

    “好,全体都有,听我口令,从乙营开始,依次列队出发,开拔!”

    随着宋云祥的一声令下,已经超过了两万人的第五军,除了留下甲营的老部队看家之外,几乎倾巢出动,浩浩荡荡的开赴城北。

    同样的场景,也出现在开封城的西门、南门和东门外的驻军大营里,一时间,近十万大军,全都被动员了起来,并迅速的开赴各自负责的城中渍水区域。

    “老天爷呀,家里全被淹了……”王小乙丢下小食摊,急匆匆的奔回家中,刚进门就见摆在墙角的大床,已经被倒灌进家中的大水给淹了一半。

    王小乙顾不得抹掉脸上的水珠,也来不及哭,就投入到紧张的排水工作中去。

    外面暴雨倾盆,王小乙两口子,用陶盆十分卖力的从屋里舀水,然后倒在门外。

    然而,雨越下越大,倒灌进家里的渍水,也跟着越积越多。

    最终,王小乙绝望的发现,无论他们夫妻俩怎么努力的排水,灌进家门的渍水,非但没有任何的减少,反而越来越多。

    “鬼老天,还让人活不活了?”曾经被地痞打破了头,都没哭一声的王小乙,终于受不住绝望的煎熬,放声大哭了起来。

    一时间,王小乙的婆娘也忍不住号啕大哭,被搁在木柜上避水的两个小娃儿,也跟着抽抽泣泣,哭哭啼啼。

    不仅仅是王小乙一家哭,整个城南和城北的贫民窟里,每条街道都在哭泣,都在哀号。

    唉,这日子,简直没法子过了!

    就在老百姓,从希望到失望,从失望到绝望的哭号之际,外面的街道上,突然传来震耳欲聋的呼喊声,那喊声完全盖过了倾盆的暴雨声。

    “乡亲们,大家不要慌,咱老百姓自己的军队来了……”在军官们的命令之下,肩扛工兵铲,手提锄头和铁镐的官兵们,扯起喉咙,一边往前赶路,一边齐声呐喊。

    PS:今天第一更送上,三更绝对有保障,求赏一张月票,鼓励司空加油码字!

第1124章 暴风雪的前夜

    特大暴雨,一连下了五天,以老开封人的经验,大家都知道,城中的贫民窟必定会被泡在大水之中。

    可是,在十几万驻军的协助下,北城和南城各挖开了好几条长达数里,宽约一丈的排水沟,城中居然没有出现特别严重的大渍水现象。

    王小乙收拾干净家里之后,端着他家娘子新泡的热茶,想上街去寻帮忙的太尉们,打算请他们喝口热茶,吃个炊饼,垫垫饥,以表谢意。

    谁曾想,王小乙刚捧着茶壶出门,就见街道两侧的墙角屋檐下,睡满了疲惫不堪的太尉。

    这些太尉满脸满身是泥,可是,他们都累坏了,有人抱着锄头,有人枕着铲柄,一个个酣声如雷,睡得正香。

    王小乙进不得,又不愿意退,踌躇不前之间,竟然站在门前发呆。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王小乙忽然察觉到,有人在看他。他下意识的扭头看过去,正好和邻居刘大婶对上了眼神,两个人不约而同的慌忙低头,仿佛做了见不得人的事情一般。

    平日里,刘大婶靠着替街坊邻居做点针线活,缝缝补补的维持家计。

    街上帮着排渍水的太尉们,发现刘大婶家里的水缸,虽然盛满了水,缸里的水却浑浊发黄,显然不能喝了。

    于是,大家就帮着刘大婶,重新把水缸盛满了水,还修补了已经破损的木制缸盖。

    这人心都是肉长的,太尉们义务帮着干活,居然连口水都没喝,刘大婶心里挺过意不去。她左思右想,也帮不上啥忙,索性捧出针线篓,打算帮太尉们补补衣裳或是鞋袜之类的物件。

    然而,刘大婶却赫然发现,太尉们靠着墙根,居然都睡着了。

    刘大婶活了四十几年,这还是头一次见到,非但不扰民,反而还帮着老百姓义务干活的官军,她的眼眶情不自禁的湿润了。

    对面的王小乙,看见刘大婶红了眼圈,他的鼻子不由一酸,心里的那份感激,简直难以用语言去形容。

    持续五天的抗内涝,李家军将士们的良好表现,获得了贫民窟内老百姓们的一致赞誉。

    等雨停水退之后,身着便服的李中易,领着工部和都水监分管治水的官员,以及工兵营的技术人员,在贫民窟内实地考察了一番。

    最终决定,在已经挖开的沟渠上面,铺上大青石板。这么一来,既不影响道路通行,又方便快速的排水,可谓是一举两得。

    大水之后,必有大疫!

    石灰作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防疫原料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三司衙门库存的石灰,严重不足。

    在李中易的亲自主导下,三司衙门里的老窑工,在工兵营的配合下,一口气建了十座石灰窑。

    与此同时,李中易趁势在南城和北城的贫民窟内,推广喝开水的防疫措施。

    客观的说,欧洲中世纪的黑死病,极快的蔓延开来,并夺走了几千万条生命。和那个时代的欧洲人,不喝开水的坏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中世纪的欧洲,人们完全没有爱护环境卫生的概念,大小便随地解决,垃圾就堆在屋外,也没有洗澡的好习惯。

    更可怕的是,被污染过的饮用水,因为没有烧开,致病菌大量在人体内繁殖。

    李中易原本就是顶级名医,他自然不可能任由瘟疫或是别的传染病,在他统治的区域,肆无忌惮的蔓延。

    防疫的工作,重在预防!

    借着大水淹没贫民窟的机会,李中易索性趁热打铁,命令工兵营的三万将士们,在北城和南城的街头巷尾,一口气修建了三百多个公厕。

    在这个普遍都是文盲的时代,入公厕解决内急问题,简直是老百姓们闻所未闻的稀罕事。

    不过,李中易早就料到了这一点。在他的授意下,近卫军丁营的千余名将士,被派上街头,成了卫生监督员。

    凡是随地大小便的人,只要捉住了,都要罚款200文钱。没钱可罚的,那就钱债肉偿,罚五军棍!

    在现代的李家坡,没人敢随地吐痰或是随地大小便,因为,惩罚的措施除了高额的罚款之外,还有令人望而生畏的鞭刑。

    很多时候,法律能否被广泛敬畏并被严格遵守,除了必要的宣传之外,更重要的是,违法的成本高得让你承受不起,而不敢犯法。

    在现代的倭国,对于酒驾的惩罚力度,高得让你完全付不起那个成本,自然也就没人敢于铤而走险的喝酒开车了。

    早在下暴雨的当天,李中易已经派人清点了宫里御药房和太医院的药材库存。其中,可以防治感冒、抑制病毒的板蓝根,足有五千斤之多。

    然而,北城和南城的贫民窟里,至少有二十万人,现有的板蓝根完全不够用。

    不过,李中易很快就想出了好点子,他索性命人在贫民窟里,架起大铁锅,集中熬制板蓝根的药汁,以及甘草桂枝汤之类的怯寒药汤。

    不管是出门办事的老百姓,还是在家里做家务的小娘子,最主要是婴儿和幼童,每天都要喝一小碗。

    忙碌了十多天,总算是解决了大水之后的大疫隐患,李中易不由松了口气。

    偌大的帝国,户籍上只有三千多万人,算上隐匿的人口,充其量也就四千多万人而已。

    如果,因为防疫不及时,导致大发瘟疫,让人口减少个几十万,李中易一定会心疼的要死。

    令人欣慰的是,经过此次大规模的排水防疫工作的实际操作,应急管理体制初步成形,以后再不至于打乱仗了。

    与此同时,李中易从工部、都水监、太医院和御药房里,发现了大批的忧国忧民,肯认真踏实做事的可用之才。

    暴雨淹城,本是一件绝对的坏事,然而,在李中易绞尽脑汁的努力之下,坏事最终变成了好事,此所谓因祸得福是也!

    五日后,便是李中易的好日子,执政王的登位大典,将在午门前的广场上如期举行。

    与此同时,极力反对李中易的各股势力,也已经各自聚集在了一起,就等着合适的时机,正式向李中易发难!

    PS:昨天临时被老板抓去加班,耽误了更新,今天一定补上!求赏月票的鼓励!

第1125章 不信邪

    原有的楚国公府,经过多次扩建之后,如今的规模已经堪比符彦卿的魏王府。

    不过,在京城之中,宅第比李中易的执政王府还大的王侯府第,倒也不少。

    远的不说,单单是本朝太祖郭威赏给李琼的滑阳郡王府,就比李中易的家,大三倍还不止。

    执政王府内书房的西花厅,如今已经改成了内阁的公事厅,为了方便内阁的相公找人谈话,李中易特意在执政王府的东侧,开了个座门。

    原本,李中易没打算给这座门起名字,却架不住以孔昆为首的相公们集体起哄,他便勉为其难的起了个异常响亮的名字:神武门。

    相公们都不约而同的想歪了,前唐有玄武门,本朝出现了神武门,嘿嘿,相得益彰呐!

    实际上,此门非彼门,神武门的真实来历,除了李中易之外,没人知晓!

    内阁乃是大政权柄集中之所,神武门外每日都是车水马龙,来往的官员简直是多如牛毛。

    令人高不可攀的朱紫重臣们,在这里如同过江之鲫一般的川流不息,根本就没人稀罕。

    不过,上帝是公平的,李中易既然把大权都笼在了手心里,相应的,也必须承受人来人往的喧闹。

    第一个受不了的,就是李中易的亲爹李达和。亲儿子已经成了天下之主,可是,李达和丝毫也没有大王之父的傲娇,他每天一如既往的五更天起床,锻炼一番身体,接受儿孙们的参拜,吃过早膳之后,就出门去医馆,带徒弟坐诊。

    可是,李达和每次出门的路上,都会遇见朱紫重臣或是相公们的车驾。那么问题就来了,究竟是相公们给李达和让路呢,还是李达和给相公们让路呢?

    李达和简直是不胜其烦,又不想为了这么点小事去打扰李中易,他索性命人在住处的花园一侧,开了座小门,以方便进出。

    老父想在家里动土,李中易第一时间就知道了,只是,他确实挺为难的。如果,让李达和给相公们让路,一旦成了惯例,等他将来收复燕云登基称帝之后,再改回来可就不太容易了。

    与此相反,本朝的传统,一向尊重宰辅之臣。通俗的习惯是,宰相礼绝百僚,哪怕是亲王,也必须退避三舍。

    所以,李达和私开小门的事,李中易只当不知道一般,由着亲爹自己去折腾。

    能当上宰相,或是穿朱服绯的重臣,哪个不是人精里边的人尖子?

    纸是包不住火的,李达和开小门的事儿,没几天就传遍了整个官场。于是,执政王府附近就出现了奇特的一幕,官员们都故意避开了李达和私开小门的大兴街,免得当街怼上了王父,那反而尴尬了。

    必须客观的说,官员们察言观色的本事,都绝对不差。只是,官员们大拍马屁的行径,也提醒了李中易,关于亲爹李达和的封赏问题,必须要慎重考虑了。

    按照历史上的惯例,对于薛夫人的地位,没有任何争议的空间,李中易当执政王,薛夫人就是王太妃。等到李中易登基称了帝,薛夫人更是当仁不让的皇太后。

    但是,李达和就不同了,总不能直接封为太上王吧?

    自古以来,哪有太上王的先例?喜欢循例的相公们,想破了脑壳,也没办法解决李达和的名分问题。

    除了李达和的身份问题,悬而未决之外,执政王也是全新的头衔,李中易应穿何种服饰,戴什么冠,出行的仪仗规格,所用的印信标准等等,也都被吵闹了天。

    原本,李中易也没太在乎这些身外之物,只要大致和他如今的身份相当,也就罢了。

    可问题是,李中易已经拍板定了案的一应待遇,最近遭到了部分官员的诟病。这部分官员没敢直接攻击李中易,而是把矛头对准了内阁,尤其是孔昆。

    几天之内,几十份弹章相雪片一样,接二连三的递到李中易的案头。其中为首的,不是旁人,正是尚书左丞林清标。

    李中易对林清标并不熟悉,他心里觉得奇怪,就命左子光去查林清标的底细。

    没想到,缇骑司的绝密档案里面,保存着关于林清标的现成资料。

    林清标,乃是后唐甲寅科进士,历经数朝的宦海沉浮,最终登上了尚书左丞的宝座。不过,根据档案的显示,早在本朝太祖郭威登基之时,就提拔林清标为尚书左丞,这么些年下来,官运颇为不畅,一直原地踏步走,没有半寸的进步。

    换句话说,林清标既是开国功臣中的既得利益阶层,又和符太后及范质离得较远,更不是李中易掌权后的新朝得宠人士,居然是自成一脉的政治孤鸟。

    李中易捏着林清标的奏章,反复斟酌了许久,忽然抬头笑道:“将明啊,有些人还真的是煞费了一番苦心,谋篇布局居然长达十余年之久,实在是令人钦佩呐。”

    左子光冷着脸说:“学生一直记得您的那句名言,走过必定会留下痕迹。这林清标看似官场的一只孤鸟。可是,早年间,却有人听说过,林清标和朝中某位重臣之女,有些不佳的瓜葛。”

    “哦,竟有此事?”李中易顿时来了兴趣,花边新闻和八卦故事,哪怕是他李某人,也想听一听。

    “回恩师,据传言,林清标早年间颇有才名,出口成章,七步作诗,不过是小菜一碟尔……那时候的社会风气,远比当下要开通得多,不知道的怎么的,就传出林清标和某位才女之间的私情……”

    李中易摸着下巴,琢磨了一阵,所谓的后唐政权,其实是沙陀族建立的北方政权,和唐朝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历史上著名的卖国贼石敬瑭,也是沙陀族人,并非我华夏血脉。

    沙陀族当权的时期,社会上男女之间交往的风气,普遍比较开放。刚刚考中进士不久的林清标,和当时不过是小官,如今却是重臣的女儿有了私情,也是社会上可以理解并包容的事情。

    毕竟,就算是大周建立之后,整个社会对于女性的束缚,也并不是特别的严苛。直到靖康之难后,宋室被迫南渡,讲究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才慢慢有了一些市场。

    “嘿嘿,将明啊,我现在倒是很有些期待了,等我登位大典的那天,究竟会闹出多少有趣的大事来呢?”

    李中易和左子光这师徒俩,彼此相视一笑,该来的总会来的,毕竟总有人不信邪!

第1126章 八龙衮服

    李中易是个超级现实主义的政客,他从来不信所谓的谶纬之学,或是风水之学。不过,身为执政王,该有的行头,还是需要与百官有所区隔的。

    桌案上,摆满了内侍省送来的各类行头,其中就有淡黄色的八龙衮服,9珠串的旒冕,总之是一大堆华丽的衣饰。

    送来衮冕的是,内侍省新任都知康泽。康泽以前是杜沁娘宫里的管事大太监,可谓是心腹中的心腹,亲信中的亲信。

    整个开封城落入李中易之手后,符太后十分信任的心腹,前任内侍省都知孟遥,就被贬去守皇陵了,取孟遥而代之的便是康泽,康都知。

    李中易皱紧了眉头,盯着层层叠叠的淡黄衮服,康泽察觉到不对劲,转动着眼珠子想了想,随即哈着腰,试探着问李中易:“大王,小的回去就狠狠的收拾那帮子偷懒的家伙,这么大的事,也敢出错,都不要脑袋了?”

    实际上,李中易根本看不懂衮服的做工,他主要是觉得十七八层的衮服穿到身上,哪怕是深秋时节,也会捂出大汗,浑身都要湿透。

    天下之主,还真不是一般人可以干的活计!

    “宫里的人都说你康泽是个浑身长满了机关的家伙,我以前还不信,现在嘛,我信了!”李中易似笑非笑的瞥了眼康泽,康泽暗暗打了个寒战,心里怕得要死。

    据说,去守皇陵的孟遥,已经落入了缇骑司提督左子光的手里,被折腾的痛不欲生,生不如死。

    宫里的人都说,执政王其实挺好说话的,无论见着谁,都是一副笑脸。哪怕,有些小事惹到了执政王,他也是大人大量,从不生气。

    然而,缇骑司的左子光,在宫里的口碑,就很不好了。主要是上次,有人居然想趁宫乱之机,偷了宫里的宝贝,想带出宫去换银钱。

    结果,偷东西的宦官被近卫军逮了个正着,当场就拿进了缇骑司。左子光丝毫也没含糊,当着所有女官、宫女和太监们的面,把偷东西的家伙,狠狠的抽了一百鞭,活活的打死了!

    这么一来,宫里的人,都畏惧左子光如虎,惟恐落入他的手心里,求死都不得!

    实际上,同意鞭毙的是李中易,左子光不过是建议者和执行者罢了。

    左子光说的很有道理,今天有人敢偷宫里的宝贝拿出去卖,明天就有人敢去偷李中易的印玺,此等败类不杀不足以震慑这些败类。

    说实话,对于鞭死皇宫里的人,李中易多少有些顾虑,毕竟那是皇宫,名义上的主人依然是昏迷不醒的小皇帝和符太后。

    可是,考虑到偷宫里的东西出去卖的性质,格外的严重,左子光又一再坚持,李中易也就勉为其难的点了头。

    康泽心虚的模样,恰好被一旁伺候着的李翠萱给看了个正着,她撇了撇小嘴,很不待见康泽的猥琐样儿。

    “康都知,给爷做了这么华丽的行头,你们内侍省也一定跟着大大的发了横财吧?”李翠萱此言一出口,可把康泽吓坏了,额头上立时见了冷汗。

    康泽百思不得其解,他哪怕是想破了脑壳,也找不到半点得罪过李翠萱的地方呀?

    李翠萱毕竟是前唐的皇族,她一看见康泽眼珠子乱转的样子,心里就来气,马上联想她爹当年说起过的,被宦官欺负的惨况。

    反正已经把话挑明了,李翠萱完全不介意继续落井下石,随即又补了一刀:“康都知,爷最不喜欢别人贪了他的钱,还敢骗他。你就实话实说了吧,你自己究竟捞了多少好处?”

    李中易原本只是考虑穿着这身行头,大典的时候,被厚厚的衣饰裹得太紧了,会热出大寒来。

    李翠萱的一席话,当即提醒了李中易,尼玛,宫里的这些太监,都被去了蛋,他们的人生除了捞钱之外,再无别的乐趣了。

    “康泽,连我的钱,你也敢贪,嘿嘿,胆子不小啊!”李中易压根就没问康泽,直接就认定了,康泽必定捞了好处。

    康泽不由暗暗叫苦不迭,心里都快把李翠萱给骂翻了,臭婆娘,老子招你惹你了,至于这么下绊子么?

    “大王,小的……”康泽眨巴着两眼,就想鼓动如簧之舌,极力把他自己洗白。

    谁曾想,李中易冷笑道:“你若是想骗孤,就尽管胡说八道。来人,去把左子光叫来!”

    李中易喊的这一嗓子,彻底把康泽给吓瘫了,他慌忙跪地求饶:“小的绝对不敢欺骗大王,小的确实捞了一些好处,不过,这些都是宫里的陈年旧规……”

    李中易懒得去看跪地叩首的康泽,他坐回到椅子上,接过李翠萱递来的茶盏,小饮了一口,这才慢慢腾腾的说:“你是杜娘娘身边的心腹,又是新任的内侍省都知,念你是初犯,就赏你三十军棍,把吞下去的好处,按照三倍的数额,一五一十的退回到内藏库里去。”

    “啊……小的以前无权无势,一直仰孟遥之鼻息苟延残喘,哪来这么多钱赔呀……”康泽宁愿挨军棍,也不乐意交罚款的态度,倒把李中易气乐了。

    李中易指着康泽的鼻子,笑骂道:“宫里刚发的月例钱,你说说看,你逼着每个人认你作干爹,从他们手里抽了二成的例钱,这是多少钱?哼,孤暂时比较忙,懒得理你罢了,别以为孤不知道你们这帮子阉货背地里玩的那些猫腻?”

    康泽顿时被吓懵了,他原本以为干得很巧妙的捞钱之事,却不成想,竟然被李中易知道的一清二楚。

    实际上,历朝历代的皇宫里,开销之巨大,简直是骇人听闻!

    远的且不说了,野猪皮的道光帝,他吃的鸡蛋,一只就是十两银子之巨。由此可见,内务府里那帮蛀虫们,暗中贪了多少?

    李中易率军进城之后,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整编军队,掌握内阁,任命官吏的大事之上,倒疏忽了皇宫里的这帮家伙。

    柴荣算得上是俭朴的皇帝,李中易比柴荣更简朴,他登位用的衮服冠冕,其实只做了一套而已。

    衮服冠冕,历代的皇帝终其一生,也穿不了几次,做出多套就太浪费了!

    “好了,你也别哭丧了,该领的军棍一棍都不能少,该还给我的钱,半个大子也不能少。不然的话,左子光倒是很乐意和你谈谈心,拉拉家常,聊聊闲篇。”李中易也没真生气,没蛋的太监不贪财,那只怕是太阳要从西边出了。

第1127章 打预防针

    政法学堂内,几百名学员正聚精会神的听讲,今天的主讲人是李中易。

    在平卢站稳了脚跟后,李中易就把军政学堂从讲武堂内分离了出来,改组为单独的政法学堂。

    政是行政,法是法治,顾名思义,政法学堂培养的是行政官员和司法官员。

    在军队中,非常讲究传统,如今的政法学堂,大家还是习惯性的说成是军政学堂。

    按照李家军的惯例,各营指挥使以上的中高级将领,哪怕再忙,也都要抽时间到军政学堂或是讲武堂内轮流授课,即使是李中易也不例外。

    “诸位学员,为政之道,自古以来就有个说法,即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这里的民,主要是拥有田产的自耕农,也就是我常说的中农、富农和小地主。诸位的记性如果不差的话,应该记得我此前的论断,本朝的基本国策是抑制土地兼并。众所周知,本朝的财源和兵源皆来自于自耕农,因此,善待自耕农是诸位应尽的职责……”

    李中易一口气讲了一个多时辰,难免口干舌燥,他端起书案上的茶盏,小饮了一口,接着分析说:“自耕农致贫的主要原因,不外乎如下几点,即苛捐杂税过多,远距离的跨州摊派徭役特别坑人,收粮税的时候以优充次,再就是天灾和人祸……不过,大地主兼并土地的方式,主要是趁着人灾或人祸之机,大放印子钱……”

    “印子钱的危害尤其巨大。俗话说:印子钱,利滚利;一还三,年年翻;一年借,百年还;十辈子,还不完。”李中易说到这里,忽然冷下脸,特意提高语调,厉声道,“诸位到了地方之后,一定要严厉打击放印子钱的狗东西们。总的原则是:有多少抓多少,抓了快审快杀,一个都不许轻纵。不仅要抓,还要抄他们的家,务必抄得一干二净,半个大子都不许剩下,都听明白了么?”

    “喏!”学员们兴奋的齐声应喏,他们之中的九成以上,家里都吃过印子钱的大亏。只是,以前政权掌握在大门阀和大地主的手里,他们有冤无处申,有苦无处诉。

    现在好了,大家不仅跟着李中易顺利的打进了开封城,而且即将学成毕业外派各地。这些学员们,一旦手里捏着权柄,岂能不严厉打击放印子钱的狗东西们?

    “诸位,我必须要提醒你们的是,千万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李中易淡淡的说,“诸位都是从我军中选拔出来的精英分子,也是我多年的老部下了,想必大家也都知道条令的厉害吧?我一向赏罚分明,不管以前功劳有多大,贡献有多高,只要违反了我定下的规矩,必定依法惩治。”

    全场几百名学员,一个个面现凛色,没人敢轻忽李中易赤果果的警告之意。

    军人以服从为天职,条令大于天,经过这么多年的熏陶,已经深深的扎根于众人的脑海之中。

    凡是违反条令的家伙,都会受到相应的惩处,至今没有任何例外的情况出现。

    “朝廷即将发行面额不等的纸质宝钞,诸位被分派下去之后,薪俸、奖赏一律都发宝钞,而不是铜钱。关于这一点,诸位都必须做好心理准备。”李中易略微停顿了一下,给学员们留下消化的时间。

    李中易把库存的铜料,都拿去铸了炮。大周的铜产量本来就少,铸炮用尽了铜料,自然没办法铸造铜钱了。

    在这个时代,金子和银子还没有普及开来,铜钱依然是主流货币,绢帛也起到了补充货币的作用。

    李中易不发铜钱和绢帛,改发特制的纸钞,他确实有些担心大家一时接受不了。

    等了好一会儿,李中易看遍全场,却没见大家的任何异状。他仔细一想,随即释然,这么多年下来,他答应过的事,无一例外全都兑换了,信用值高得爆棚,大家也都习惯了盲从。

    纸钞,只要造纸术可以大规模应用,那就是印多少就印多少。纸钞最重要的支撑,其实是朝廷的信用。

    李中易的信用高,就代表了朝廷的信用高,这是绝对可以划上等号的事实。

    一般的老百姓接受纸钞,或许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去适应,甚至是拒收纸钞。

    然而,追随李中易打天下的老部下们,对李中易的信任度高得惊人。他们的普遍心态都是,李中易说啥就是啥嘛,跟着走准没错。

    “刚开始,老百姓肯定不太接受纸钞。不过,不要紧,只要纸钞既可以交税,也可以在市面上买东西,就等于是解决了老百姓的最大顾虑。”李中易补充说,“所以,核心的关键是,商家或是小贩不收纸钞。你们下去之后,务必监督商家,胆敢不收纸钞者,一律按照百倍重罚,起罚一贯钱……”

    李中易在台上详细的解说,台下的学员们提笔在小本子上,沙沙的做着记录。

    魔鬼永远藏在细节之中,李中易讲得越细,下面的学员们就越有参照执行的坐标系。

    除了秦朝之外,历代朝廷的政策,往往只有区区几条基本原则,却没有操作的规范。通行的做法是:有律依律,无律循例。

    循例这玩意,简直就是官场上特别坑爹的恶习,等于是给了地方官们随心所欲的自由裁量权。官员们张张嘴,只要说得出道理来,哪怕是歪出去十万八千里的诡辨逻辑,也可以任意的牵强附会,让你有苦说不出。

    “另外,我对你们有个硬性的要求。你们每个月都必须申报个人的各种财产,包括铜钱、房产、金银、绢帛……”

    李中易心里很明白,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并且,糖衣炮弹最容易腐蚀掉掌握权柄的官员们。

    所以,李中易断然使出杀手锏,让申报财产和离任审计的制度,提前全面登场。

    防腐的制度建设在前,反腐的严惩措施紧跟其后,让老部下们不敢贪、不愿贪,也不能贪。(http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第1128章 立功

    凌晨三更天,除了李中易所住的主院之外,整个执政王府都掌了灯。

    早早起床的男仆和女婢们,在各自管事的督促下,各就各位,开始了紧张的忙碌。

    “明儿个是爷的大好日子,你们都小心着点,千万别摔坏了东西。我先把丑话说在前头,若是不检点着些,仔细你们的皮。”

    管事的娘子和嬷嬷们哪怕是训话的时候,也都憋着嗓音,刻意压低了语调,惟恐惊扰了还没起身的李中易。

    主院内的李中易,搂着唐蜀衣,睡得正香。唐蜀衣却早早的就醒了,明天就是男人登位的大典,她也即将正式晋升妃位,哪里睡得着?

    唐蜀衣的心里惦记着事,她只要一合眼,如烟的往事便会浮上心头,教人欢喜教人忧。

    那一年,唐蜀衣还是瓶儿的时候,唯一的梦想就是等李中易娶了正妻之后,纳她为妾。

    那个时候的唐蜀衣,不过是被卖身于李家的卑贱之婢罢了,能够成为李中易的妾室,已经算是非常棒的结局了。

    如今的唐蜀衣,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卑微的贱婢。有薛夫人和男人的撑腰,她一直掌管着老李家的家务,权柄之重,简直令人发指。

    唐蜀衣虽不是王府的正经女主人,然而,无论是内定的内命妇,还是外命妇,没人敢怠慢她。

    等到男人登位之后,唐蜀衣便会被册封为贤妃,距离母仪天下,仅有一步之遥。以李中易的执政王地位,贵妃是他的正室大老婆的最高封号,贵妃以下便是贤良淑德等妃。

    更重要的是,母以子贵。唐蜀衣所生的长子李继易,很健康也很活泼,今年也有八岁了。

    不过,令唐蜀衣感到苦恼的是,内阁会同礼部和太常寺给执政王府拟定了八妃的名额,即:贤良淑德元宸惠丽这八个妃位。

    贤良淑德四妃,已经内定了,但是,元宸惠丽这四个妃位,李中易至今没漏出半点口风。

    据唐蜀衣私下里揣摩,元妃恐怕是留给费媚娘的名分,毕竟,费媚娘算是李中易的第一个女人。

    费媚娘在跟了李中易之前,已经是蜀国的贵妃,如果继续让费媚娘当贵妃,不说传出去不好听,恐怕费媚娘自己也不乐意用旧的封号吧?

    至于宸妃的名分,按照唐蜀衣自己的揣测,应该是给竹娘的妃位。这么些年下来,竹娘一直守护在李中易的身旁,男人在行军中的生活起居,都由竹娘照顾着,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

    就在唐蜀衣睁着眼睛胡思乱想的时候,李中易搁在她胸腹之间的手轻轻一动,她马上就知道男人即将醒来,赶忙闭上两眼装睡。

    李中易有个坏毛病,他只要睡饱了,在将醒未醒之际,搭在女人胸腹间的手,喜欢乱摸乱抓。

    唐蜀衣情不自禁的低吟出声,雪雪呼疼:“疼……爷……您轻点。”

    李中易朦朦胧胧的听见呼疼声,当即睁开两眼,晃了晃脑袋,定神一看,赶忙松了手。方才,他的手再一次神准无比的捏对了地方,难怪唐蜀衣吃不住劲,哀哀呼疼。

    “哎,瓶儿,我真不是故意的。”李中易见唐蜀衣疼的眼圈都红了,可见方才捏的不轻,赶忙将她搂进怀中,一边轻轻的抚摸着她的玉背,一边温柔体贴的表达歉意。

    唐蜀衣当然知道男人不是故意要捏疼她,既然男人如此的体贴入微,她也见好就收,将螓首搁在男人的肩上,轻声道:“爷,您下次换个地方摸,好不好嘛?”居然拉着他的手滑向股间。

    李中易心下大乐,唐蜀衣毕竟是很早就伺候他的女人,她的知情识趣恰好足以点燃他的火苗。

    唐蜀衣一直想给狗娃再添一个亲弟弟或是亲妹妹,李中易索性趁着天色尚早,再次将女人杀得丢盔卸甲,溃不成军。

    洗漱完毕,李中易换了身衣衫,坐在圆桌前吃早膳。

    唐蜀衣一边替男人夹菜,一边小声说:“爷,狗娃自打出生后,就在奴的身边,一直没有离开过,能不能……”

    李中易还没等唐蜀衣把话说完,便摇了摇头,说:“狗娃已经八岁了,岂能一直待在后宅,被女子们团团包围着?我的儿子,必须有钢铁一般的意志,上马可挽弓,下马擅抚民,文武要双全。你必须记住了,我打下的偌大基业,绝对不可能交到败家子的手里。”

    既然李中易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十分舍不得儿子搬离住处的唐蜀衣,也只得闭上嘴巴,啥也别说了。

    唐蜀衣挨了一顿数落,她心里一直悬着的大石头,反而迅速的落回到了肚内。

    李中易话里的意思,显然没有因为李继易只是庶长子而已,就剥夺了他的基业继承权。

    唐蜀衣以前还是李家婢女的时候,那是妥妥的文盲,大字不识三五个,连她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自从,被李中易委以掌家的权柄之后,再加上狗娃是李中易的长子,又是老李家的第一个孙子辈,唐蜀衣为了她自己和儿子的前途,特意求薛夫人替她请了饱读诗书的女先生,教她读书习字。

    这么些年下来,唐蜀衣通过她自己的刻苦努力,不仅识得近万字,看得懂经史典籍,还可以作些简单的诗词,已经算是高级知识女性了。

    没办法,形势比人强,唐蜀衣为了和男人有共同语言,更为了儿子的前途,整个豁了出去,付出了诸多的的辛勤和汗水,同时也获得了巨大的成果。

    吃早膳的时候,李延清进来禀报了一个事先已经预料到了的消息。

    李中易接过白帕子,擦了擦嘴,笑道:“你比将明那边更早得知消息,这就说明军法司的耳目始终灵通,我没白花那么些钱养着你们。”

    李延清陪着笑脸说:“爷,军法司已经建立很久了,缇骑司刚刚组建不到一个月而已,派驻各地的分支机构尚未完善。”

    李中易很喜欢李延清居功不自傲,一直十分谦逊的姿态,他站起身,重重的拍了拍李延清的肩,笑道:“我的脾气你是知道的,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你这次立了大功,一个开国子的爵位是跑不掉的。”

    李延清不由大喜若狂,赶紧跪下,重重的叩首,感谢李中易的格外恩赏。在李中易的手底下,若想得着爵位,没有过硬的军功,那是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李中易微微一笑,李延清虽没有亲自上阵杀敌,但他搞来的消息却和军事息息相关,理应授爵。

第1129章 欲加之罪

    “回爷,南边唐国的奉礼使,司徒周宗到了,刚进馆驿不久,正在安顿之中。”

    李中易正欲出门去参加今天的商人大会,李延清再次匆匆赶来,禀报了大小周后的亲爹已到的详细情况。

    “周宗的随行人员,小的也已经摸清楚了,除了两位奉礼副使之外,还有八名身段妖娆的蒙纱小娘子。”李延清眼睁睁的看着李中易的脸色迅速变黑,却只得硬着头皮,继续禀道,“送入馆驿的礼物,足有七八十箱之多,看车辙的痕迹,八成是很占分量的金银或是绢帛等物。”

    “哼,周宗老糊涂了,他的幺女和孤本有婚约……哼哼……”就在李延清以为李中易即将发作之时,不料,李中易忽然笑出了声,“嘿嘿,李延清,你说说看,南唐李璟只派来一个没啥实权的司徒当奉礼使,这分量很不够吧?是不是对孤的大不敬啊?”

    “那当然是大不敬了!”李延清不仅马上响应了李中易的欲加之罪,并大大的加了码,“自从河池军兴以来,主上统帅大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威加海内。主上您,广有万里河山,岂容下邦之臣如此无礼?那南唐不过撮尔小国罢了,李璟对天朝上国之主竟敢如此大不敬,理应讨伐之!”

    李中易微微一笑,李延清还真是个妙人儿,不枉了他的一番苦心栽培。李中易曾经说过的原话,其实是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李延清没敢这么说,改成了岂容无礼,这就更是妙趣横生!

    在李延清的注视之下,李中易收脚返回了内书房,打开一只密匣,从里边拿出一份早就密封好的书信。

    “这封信至关重要,你派人尽快送到登州,务必亲手交到水师提督赵老幺的手上,明白么?”李中易把信递到李延清的手边,再三叮嘱他,“一千里加急。”

    李延清猛的一凛,在李家军中,八百里加急的急脚递,已经是目前送信的极限速度。

    所谓八百里加急,指的是送密信的骑士,一天之内要赶到八百里外的军驿,并限时送到最终目的地。

    李家军中目前并不缺马,沿途跑死几匹马倒是小事,主要是送信的急脚递骑士,一路上必须换马不换人,体力上面肯定会大大的吃不消。

    不过,李中易这还是头一遭使用一千里加急的急脚递,李延清即使没看过信,他也猜得到,主上必是暗中调动水师集结于江淮地区,预备渡江讨伐南唐!

    李延清走后,李中易命人去唤芍药,让她收拾一下,到车厢内伺候着。

    早上,芍药混在女人堆的末尾,随李中易一起去拜见了李老太公和薛夫人之后,刚回她自己的屋内就卸了妆。

    已经很多年了,芍药的生活一片灰暗,她已经被彻底遗忘在了无人问津的角落里,只能独自黯然神伤,度日如年。

    李中易身边的侍婢小绿来唤芍药的时候,她还以为是弄错了,迟疑的问:“你没搞错吧?爷真的唤我去车厢里伺候着?”

    小绿浅浅一笑,说:“瞧您说的,爷的亲口吩咐,小婢除非是不要脑袋了,哪敢乱传话?”

    “哎呀……我……我的妆都卸了,这可怎么办呐,我该怎么办?”芍药随即被突如其来的巨大喜悦,整个的冲昏了头脑,手舞足蹈,语无伦次,慌乱的不知所措。

    眼看着芍药一步步滑向精神错乱的边缘,小绿担心跟着倒霉吃挂落,赶忙上前,一把抱住芍药,用力的晃了晃,大声说:“娘子,娘子,爷说了,他不着急,让您慢慢的梳妆,打扮漂亮了,再去伺候……”

    小绿的睁眼说瞎话,倒把芍药给震醒了,她慌忙叫来贴身的丫环们,伺候着净面梳妆,涂脂抹粉。

    就在芍药打扮的时候,小绿快步跑回来向秋桐复命,她涎着脸说:“秋桐姊姊,小妹去传命的时候,芍药娘子连妆都卸了,就怕爷等久了,现在正着急上火着呢……”

    秋桐一听就明白了,芍药显然以为李中易已经将她忘在了脑后,却不成想,居然还有近身伺候男人的这一天。

    “不妨事的,爷的学生左将明来了,正在屋里谈事呢。”秋桐刚把话说完,小绿便抹了把额上的热汗,大大的松了口气,吐着小香舌做鬼脸,“那就好,那就好。”

    秋桐见了小绿的俏皮模样,不禁莞尔一笑,抬手点在她的额上,没好气的数落道:“爷又不是吃人的老虎,至于怕成这样么?”

    小绿嘻嘻笑道:“秋桐姊姊,姊夫躲在树后,一直盯着你看呢。”秋桐的跟班就是小绿,两人一向亲近,常凑在一起开荤素不忌的玩笑。

    秋桐抬手就拧住了小绿脸上的腮肉,没好气的骂道:“小蹄子,好的不学,尽学骗人的小把戏,看我不撕烂你的嘴?”她以为小绿想转移话题故意骗人。

    “秋桐姊姊,快松手,好疼啊。我真的没骗人,姊夫就在树下看着你嘛。”小绿被拧疼了,赶忙指着院内的大树下。

    秋桐半信半疑的扭头一看,哎呀,楚雄真的就靠在大树下,两眼直勾勾的盯着她傻笑,活像没见过女人的花痴。

    “要死了。”秋桐毕竟是黄花处子,面子薄得很,她俏面顿时红了,心慌意乱的背过身子,不敢去看楚雄。

    小绿被松开之后,随即跳开几步远,嘻嘻哈哈的打趣秋桐:“姊夫对秋桐姊姊还真是一往情深呐,眼珠子都快瞪出血了,嘻嘻……”

    “浪蹄子,看我不撕烂你的嘴。”秋桐又羞又窘,气得鼻子都歪了,扑过去就要捉住小绿。

    小绿撒开两腿,远远的跑开了,秋桐追之不及,又担心惊扰了屋里的李中易,只得收脚停了下来。

    被看成是花痴的楚雄,见秋桐转过身子,叉着细腰,恶狠狠的瞪着他。

    楚雄不由傻傻一笑,心说,娘子生气的时候都这么好看,难怪军中的同僚都说他的艳福很是不浅!

    当然了,不管哪个时代都有红眼病患者。有人就在私下里说酸话,讥讽楚雄一旦娶了秋桐,从此仕途无忧,必会飞黄腾达,青云直上。

    楚雄明知道是谁说的酸话,却懒得理会这种人,他想娶秋桐,只因为他是真心喜欢她。

    周宗抵达馆驿之后,刚端起茶盏,就见仆人慌慌张张跑进来禀报说,“回司徒,大事不好了,官驿外面突然来了大批缇骑司的兵马,已经将咱们这里团团包围了。”

    “咣当!”瓷器落地的刺耳碎裂声,打破了一室的平静,随即掀起惊涛骇浪!

第1130章 挑拨

    “将明,对南唐的情报收集工作,也应尽快展开,可别让李延清那小子笑话你。”李中易手捧茶盏,笑眯眯的望着左子光。

    左子光一直从事情报工作,军法司就是他一手创建的特大号情报机构,不仅经验丰富,而且心狠手毒。不管是谁,只要落到左子光的手上,即使不死,也要脱下好几层皮。

    “恩师,咱们缇骑司的人早就伪装成各色人等,混入了南唐的西都江宁府和南都洪州府。只是,限于人手不足的问题,暂时还没扩展至南唐的全境。”左子光摇着折扇,禀报了情报布线的最新进展。

    李中易摸着下巴,笑道:“你在缇骑司内办的速成学堂,效果如何?”

    左子光撇了撇嘴,叹息道:“这一期学子的素质真不咋样,顶多也就是合格而已,良好以上的学员,竟是一个都没有。唉,这些人的天赋不足,弟子也很无奈啊!”

    李中易不禁哑然一笑,他心里明白的很,左子光的培训标准太过苛刻了,看谁都是恨铁不成钢的不舒坦。

    “将明啊,你不要太过于心急了,饭总要一口一口的吃嘛。”李中易呷了口茶汤,眯起两眼,淡淡的说,“李延清的人虽然在南唐那边扎根早,但是,你们缇骑司也不是吃素的。两相配合着传回情报,南唐境内的虚实,咱们必是了如指掌。”

    左子光得了李中易的变相夸奖,不由抿了抿嘴唇,唉,恩师上次夸奖他,是什么时候的事,他竟然记不清楚了。

    “周宗简直是老糊涂了,居然看不清楚形势,你可以替我狠狠的敲打敲打他,让他彻底的清醒清醒,免得将来自误。”

    对于周宗不带小周后前来的耍滑头行径,李中易其实并没有真的生气。很多时候,只有大军压境,兵临城下,才会让那些盲目自信或是心存侥幸的家伙,彻底的醒悟过来。

    “恩师,据学生所知,周宗其实也挺为难的。李煜那小子,一直对小师母心存觊觎之心,周宗若是把小师母送来开封,恐怕会狠狠的得罪了李煜。家族倾覆之祸,就在眼前。”左子光话锋突然一转,“李煜总往小师母跟前凑,据说惹恼了周宗的大女,夫妻之间的关系闹得很有些不太和睦。”

    李中易瞬间秒懂左子光的话外音,他多少有些尴尬,只得借着微笑遮窘。嘿嘿,这也就是左子光敢这么直白的和他说话了,换作是旁人,借他们八百个胆子,也不敢如此的妄言。

    “将明啊,为师是寡人有疾,你却是谈女色变,这可不成啊!嗯哼,百善孝为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管你喜不喜好女色,都必须娶妻,并留下后嗣!”李中易被左子光戳破了见不得人的小心思,他的心里多少有些不爽,索性反手狠狠的将了左子光一军,“你父母早亡,亲戚们又都畏你如虎,避你惟恐不及。天地君亲师,为师既是你在这个世上唯一的亲人长辈,就绝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你们左家绝后。这是师命,不是商量,懂么?”

    眼看着左子光的脸色渐渐变苦,李中易心里很是舒坦,嘿嘿,谁叫尔敢妄言恩师之事来着?

    随着权势日隆,威望益高,敢在李中易的面前开玩笑的人,已经屈指可数。

    虽说左子光含沙射影暗示,属于典型的僭越,不过,李中易非但不生气,反而倍觉亲切。

    李中易完全没有说错,左子光的父母双亡之后,亲戚们的丑陋嘴脸令人作呕,还不如没有这些亲戚。

    孤儿左子光在这个世界上,最亲近的人,除了李中易这个老师之外,再无旁人。

    李中易打心眼里疼着左子光,原因其实很简单,看对了眼,缺点也成了优点!

    以左子光的特立独行,并且很有些古怪的性格,如果是在别的军阀队伍里,早就混不下去了!

    左子光有话从来都是和李中易直接说,也不管李中易舒不舒服,心情好不好。时间一长,师徒二人之间,形成了一种无法用语言去形容的惊人默契。

    以李中易对左子光的了解,李煜总往小周后身边凑的丑行,这么快就被大周后知道了,恐怕就是这小子暗中下的蛆吧?

    寡人之疾,必须看破不说破,否则就是犯了天大的忌讳!

    可是,左子光却丝毫也没有这种觉悟,经常直戳李中易的肺气管。以李中易今日之地位,说白了,交友之难,难于上青天。

    左子光的奸诈狡猾和心狠手毒,只是针对外人而已,对李中易就像是有些逆反心理的孩子似的,竟然时常赌气兼耍无赖。

    师徒二人谈完了正事之后,左子光随即告辞离开,穿过几道门禁,径直回了缇骑司。

    由最高统治者亲自召开的群商大会,在天朝的历史长河之中,可谓是史无前例的大事!

    开会的地点,就在和李中易渊源极深的逍遥津集市里,现场主持人是已经就任三司使的黄景胜。

    由于李中易的商业事务,一向由义兄黄景胜出面打理,在场的有头有脸的大商人们,对他不仅不陌生,反而非常之熟悉。

    黄景胜以前是辣手无情的狱吏,翻脸比翻书还快,他那张砍价的嘴比宰牛刀,还要厉害何止十倍?

    以前当狱吏的时候,黄景胜总是冷着脸端架子,惟恐犯人的家属少塞了钱。

    如今,黄景胜已是堂堂朝廷的三司使,掌握财政大权的计相,他反而变得平易近人,没有丝毫的架子。

    李中易还没来,黄景胜就混在几个中等户的商人堆里,和他们谈笑风生,甚至还当众开了个不大不小的荤笑话,完全没有计相的派头。

    这年月,只要是官府召集商人们开会,就如同黄鼠狼给鸡拜年一般,不是勒索钱财,就是号召捐献。

    总之,夜猫子进宅准没好事,商人们不想破财免灾,那就等着人头落地,美妾被抢,家产归公!

    黄景胜明明看破了商人们的忐忑不安,心虚无比,他却只当没看见一般。

    这么多年下来,一直掌管商贸财计的黄景胜,已经完全接受了无商不富的新观念。勒索或是逼捐之类竭泽而渔的破事,他是绝对不可能去干的。

    李中易曾经说过,只要有足够的利益,商人们就不怕掉脑袋,比如说,贩卖私盐,走私铁器,黄景胜对此深以为然!

第1131章 器量

    李中易登车之后,见芍药缩在角落里,连头都不敢抬,他不由微微一叹。当年的他,远没有今日之成就,气量和格局都比如今颇有不足,倒让眼前的女子受了不少的委屈。

    “过来,躲那么远做甚?我又不是吃人的老虎?”李中易招了招手,唤芍药坐到身前来。

    芍药缩头缩脑的爬到李中易的跟前,深深的低着头,颤声说:“奴当年瞎了眼,被猪油蒙了心,有眼不识金镶玉,不该妄图攀龙附凤……”

    李中易心头最柔软的部分,被芍药于不经意间狠狠的击中。他两世为人,最恨的就是吃里扒外的人,芍药当初正好犯了他的大忌讳,也怨不得他一直冷落疏远她。

    “好了,过去的事情,也都过去了。你是我的第一个贴身侍婢,也是我的女人,这些年还真的是苦了你。”李中易是个非常念旧之人,眼前的芍药哪怕是当年起了背主之心,但终究服侍了他一场,又被他折腾得不轻,算了吧。

    李中易心里的最后一丝不爽,随着芍药的凄凄认错和哀哀哭泣,过去的心梗也就烟消云散。

    “别哭了,来,坐到这里来。”李中易拍了拍他的大腿,芍药简直不敢相信她的眼睛,瞠目结舌,却不敢乱动,惟恐她听错了男人的吩咐。

    李中易既好气又好气,芍药简直就不像是他的女人,她那副畏首畏尾的胆小样子,比一般小地主家的小家碧玉都不如。

    “快点坐过来。”李中易心下暗暗一叹,长期没有男人关怀,身后没有男人撑腰的女人,在他的后宅里,显然混得很不如意。

    芍药怕极了李中易,李中易略微提高了点声调,她便吓得肝儿颤,慌忙爬上男人的腿上。

    李中易搂紧了芍药,抬手抹掉她脸上的泪痕,柔声道:“把以前的事都忘了,咱们重新来过,你还是贴身伺候我的生活起居。”

    “爷,奴……”男人的温柔却让芍药哭得更厉害了,她明明哭得很伤心,却偏偏不敢哭出声来,憋得俏脸通红。

    那时候的李中易,虽然是长子,却是不受主母待见的庶出。他自己也没啥本事,读书不成,习武更怕苦,贴身伺候的芍药跟着他,前途一片灰暗,没有任何希望可言。

    所以,她想另攀高枝,亦属人之常情。

    只是,那个时候的李中易,虽然翻转了倾家之祸,却依然是人下人,气度方面远不像如今之恢宏!

    时势造英雄,英雄借时势!

    如今的李中易,已经是中原的至尊,看问题的心胸和角度,自然和昨日完全不同。

    而今的李中易已经广有天下,又何苦继续为难一个弱女子呢?想通之后,他心中始终绕不过去的那个梗,也随即彻底的放下了!

    “爷,您口渴了吧?奴记得您最爱一边搂着奴,一边慢慢的品茶……”芍药怕极了之后,反而没那么怕了,她壮着胆子细数李中易以前的老习惯。

    李中易略微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他那个时候心理上很有些扭曲和变态。那时节,他把芍药折腾惨了之后,喜欢端着茶盏,在芍药的身上乱摸乱掐。

    不过,这些也都是老皇历了,如今的李中易,待他的女人们,可比以前温柔得多。

    李中易几乎是夜夜作新郎,尽管女人搂在怀,倒没太多的杂念。可是,令李中易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芍药仿佛身上长满了虱子似的,在他的怀中扭来扭去,坐立不安,鼻息渐粗。

    “哦……”李中易仔细一琢磨,随即恍然大悟,他只怕是有几年没碰过芍药了吧?

    这女人呐,要么是黄花处子,不知房事之美,倒也忍得住。

    可是,芍药是李中易的第二个女人,以前又被李中易虐过各种姿势,早就食髓知味,只怕是熬不住了吧?

    “嘿嘿,还记得爷教过你的坐莲吧?”李中易昨晚和唐蜀衣战过三回,还真没想做那事,只是出于怀旧和怜惜的心理,索性放开身心,由着芍药按照老套路去折腾。

    “大兄,慕容延钊奉命回京的消息,你应该早就知道了吧?”赵老二的书房里,赵老三正缠着赵老二闹。

    赵匡胤瞥了眼赵匡义,不由暗暗一叹,李中易曾经捉住过慕容延钊,后来虽然是他单骑闯营,救出了慕容延钊。然而,从那以后,慕容延钊就和赵匡义形同路人,再也不登赵家的门了。

    如果是旁人,也许猜不到其中的玄机,赵匡胤却分明感受的到,赵匡义一定是做了很不仗义的破事,让慕容延钊伤透了心,并厌恶透顶。

    李中易当年放过慕容延钊一马,此恩形同再造,并且,李中易已经拿下了开封,掌握了天下大势,慕容延钊既没理由也无胆量起兵反抗。

    且不说旁人,他赵匡胤自己,不也是临阵起义,作了李中易之臣么?

    当年的义社十兄弟,除了已经靠边站的石守信和赵匡胤之外,李中易不仅没有对其余的八个人动手,反而一直温言有加,显然存了安抚旧朝武将的心思。

    赵匡胤本人被闲置着,倒也罢了,让他一直没想明白的是,声名并不显赫的石守信,怎么就被李中易直接剥夺了兵权,再也不搭理了呢?

    “老三,你记住了,形式比人强,既活在屋檐之下,就要谨守本分,免得给整个家族惹来灭门之祸。”

    赵匡义暗中肯定做了很多见不得人的坏事,赵匡胤明明猜想到了部分真相,毕竟手足情深,该劝的还得劝,免得让母亲杜夫人担惊受怕。

    “哼,你就这么惦记着做国舅爷?老子还真不稀罕……”赵老三怒了,再次摔了茶盏,踢门而出。

    赵匡胤并没有出声喊住赵老三,这么多年下来,知弟莫若兄。赵老三其实并不是莽撞之辈,他故意腥腥作态,只不过想刺激赵匡胤罢了。

    “回家主,咱们的人已经平安混进了逍遥津。等散会之后,才会有进一步的消息传回来。”心腹家将赵甲,一得了外面的消息,就马上跑来禀报赵匡胤。

    赵匡胤点点头,随即起身往外走,对于目前的老赵家而言,再没有任何事比赵雪娘的备选入宫更重要的了。

第1132章 黄剥皮

    逍遥津集市的大厅里,今日座无虚席,大的行商和坐贾,以及中等的商人,大家云集一堂。

    今天在场的大小商人们,许多都和黄景胜打过交道,对黄景胜的为人,多少有些了解。

    黄景胜虽然砍价的手很辣,但是,只要谈成了契约,他一定是不打半点折扣的执行契约,而且给钱非常爽快。

    大家都是商人,商人最怕的是货给了,钱却收不回来。黄景胜重诺守信,钱货两清,美中不足的是,杀价杀的你心惊肉跳,却又只得乖乖的就范。

    黄景胜混在中等商人堆里,一边吃茶,一边磕着瓜子,有一句没一句的和大家闲聊。

    有些机灵的大商人,见黄景胜的气色很不错,随即凑了过来,不时的插上几句闲话。

    庙堂之上讲究实力的对比,商场上又何尝不是呢?商场上的大鳄们,接连不断的挤过来,中等商人们哪敢不让座?

    这么一来二去的,黄景胜的旁边,便围满了整个开封城里有头有脸的商界大佬。

    黄景胜看见四周全是熟面孔,不由放下茶盏,笑道:“诸位哥哥,我又不是春香院的头牌行首,至于凑这么近么?”

    开封最大的绸缎商段纲,拱着手笑道:“和大官人您凑一块儿,大家那是都指望着跟您一起发财之后,才有胆量去春香院里找头牌行首聊天喝茶不是?”

    黄景胜随即笑着说:“我可听说了,有人给我起了个绰号,叫作黄剥皮,是吧?那还怎么跟着我一起发财?”

    在座的商界大佬们,想笑又都不敢笑,大家不约而同的看向段纲。这个恶心人的绰号,就是段纲最先喊出来的。

    段纲见众人都幸灾乐祸的看着他,他倒没啥可担心的,只因和黄景胜的私交甚密,他才敢信口起绰号。否则,那岂不是自己作死么?

    黄景胜看了眼多少有些尴尬的段纲,笑着说:“大家都是在商言商,杀头的暴利买卖,有人就敢火中取栗。可是,不赚钱的生意,诸位哥哥们想必打死都不肯去做的吧?”

    在场的商界大佬们,看不出黄景胜说这种话,究竟是有心还是无意。

    俗话说的好,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

    这年月,正经的胆小商人几乎发不了大财。发大财的巨商,除了打违法擦边球的之外,不是权贵家的白手套,就是要钱不要命的狠角色。

    道理其实很简单,在几千年重农贱商的政治逻辑之下,商人,尤其是大商人若想保住身家性命,就必须有硬靠山撑腰。

    不然的话,有钱却没有大靠山的商人,在官本位的社会,根本就活不下去!这就仿佛是,三岁的幼童独自抱着一尊金佛当街炫耀一般,轻则金佛被抢,重则丢掉小命。

    黄景胜已是三司使,却丝毫也没有朝廷计相的架子,他甚至和以前一样的卷起了袖口,商人们见了此情此景,一个个都暗暗松了口气。

    赵匡胤来到赵雪娘闺房的时候,赵雪娘正在院内的凉亭里,托着香腮发呆。

    唉,真是个傻丫头!赵匡胤看见亲妹妹的痴样,不由轻声一叹,自从上次李中易出手救了赵雪娘的容貌之后,她的心里就只有李中易,再无别的男人。

    俗话说的好,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上次,杜老太君大发雷霆,硬逼着赵雪娘去相亲,赵雪娘居然拿着剪子划破了喉管,抵死也不从。

    没办法,杜老太君一共有三个亲儿子,却只有一个亲闺女。赵雪娘从小被贵养着,被杜老太君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里怕摔了,娇惯的不成名堂,现在居然制不住她了。

    杜老太君气得卧病在床,躺了三个月,也没见赵雪娘回心转意。知女莫若母,杜老太君大病一场之后,自己倒是想明白了:她的幺女已经是铁了心的一条道走到黑,哪怕不能嫁给李中易,也要替他守着身子。

    当初,李七娘私奔去投入李中易的怀抱,结果是格外有宠的天大丑闻。一般官员之家可能还不太清楚,杜老太君却是了如指掌,洞若观火。

    再怎么说,嫁出去的娘子,就等于是泼出去的水,和娘家有关系,但并不太大。

    杜老太君是个腰杆很硬的女子,她完全没有借女儿去攀附李中易的想法。既然赵雪娘不想出嫁,老赵家又不是养不活她,外人想说啥就说让他们去说吧,反正他们家是武将世家,原本就不必在意文臣集团的儒家礼仪和规矩。

    杜老太君不敢再逼独女相亲了,赵匡胤却另有想法,不过,他并没有每天来看望亲妹妹,而是按照既往的习惯,隔三差五的过来探视并开导一番。

    发着呆的赵雪娘,不知道想到什么羞人之事,粉腮渐渐泛红。

    “距离朝廷的选秀尚有一段日子,你莫非是等不及了?”赵匡胤早已看破了亲妹妹的心事,却故意打着机锋,开起了小玩笑。

    “大兄,你说什么呢?”赵雪娘被猛然惊醒,看清楚是赵匡胤来了,随即红了脸,不依不饶的大发娇嗔,“你再敢混说,我就告诉母亲,让她老人家替我作住。”

    赵家三兄弟,个个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唯独最怕精明透顶、睿智无比的杜老太君。

    “嘿嘿,你去告状吧,我又没说错什么?”赵匡胤一出手,便轻而易举的治得赵雪娘哑口无言。

    赵匡胤欣赏了一阵赵雪娘俏面通红的窘样,这才笑眯眯的说:“宫中选秀乃是破天荒的大事,咱们赵家虽然今时不同于往日,却也不能堕了气势,让别人瞧不起你。这不,你二嫂托了熟人从南边带回来了几匹上好的绫罗绸缎,让我领你过去看看。”

    赵雪娘暗中喜欢李中易,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家里人谁不知道?更何况,赵雪娘性子极硬,她连死都不怕了,难道还怕羞么?

    “哎,我比她们都老得多……”赵雪娘此话一出口,赵匡胤随即明白了,她刚才独自发呆,敢情是真的担心李中易嫌弃她年纪太大了,不想要她。

    赵雪娘的担忧也是颇有些道理的,按照大周律,女子年满十七岁后,如果还没出嫁,娘家人要多交两份人头税。

    这赵雪娘今年已满二十二岁了,却还没出嫁,已经属于是老得没人要的老女人了!

    “妹妹,别担心,李中易如果敢不要你,为兄一定带着棒子,打到他家里去,非要理论清楚不可!”赵匡胤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想的。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5110/ 第一时间欣赏逍遥侯最新章节! 作者:大司空所写的《逍遥侯》为转载作品,逍遥侯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逍遥侯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逍遥侯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逍遥侯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逍遥侯介绍:
李中易,本是共和国最牛的中医权威,因车祸到了五代十国,附体在一个文不能科举、武不能提刀的废柴身上!
这时候,儿皇帝石敬塘刚刚卖掉燕云十六州不久。
后蜀国主孟昶,正在与花蕊夫人嬉戏。
南唐后主李煜,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周世宗柴荣,做梦都惦记着北伐。
北宋太祖赵匡胤,正琢磨着黄袍加身。
这是混乱的时代,却也是李中易的时代!
逍遥侯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逍遥侯,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逍遥侯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