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逍遥侯TXT下载逍遥侯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逍遥侯全文阅读

作者:大司空     逍遥侯txt下载     逍遥侯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478章 冷热不均

    “你听说了没有?河南王家的当家主母,楞是在慈元殿前,站了两个时辰……”

    “是啊,丢人丢大发了……”

    “唉,何苦呢,得罪了皇家,吃不了,得兜着走……”

    王郑氏在宫里丢了大脸面的消息,仿佛断了线的风筝一般,于眨眼之间,便传遍了整个开封城的上流贵人圈。

    “河南王家,这一次倒有些骨气……”

    “没错,堪为儒林表率……”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辩证的看,既有看王家笑话的人家,也有对之赞叹不绝的人家!

    宫里,薛太后听说了宫外的传言之后,越看唐蜀衣,越觉得顺眼。

    “坐吧,我这里,毋须讲究那些俗礼。”薛太后十分温和的命唐蜀衣坐下。

    唐蜀衣坐定之后,见薛太后的心情很不错,便凑趣道:“母后,宫外的人家,皆言河南王家无礼骄横……”

    薛太后笑吟吟的说:“杀了河南王家的威风,老身倒要看看,还有谁敢瞧不上我的幺女!”

    王郑氏的公开罚站,其终极目的,就在于杀鸡给猴儿们看!

    以甜丫的长公主之尊,势必不可能嫁入平民之家,那么,刹了王郑氏的威风,就等于是警告了整个京城的豪门贵族之家。

    谁敢小视皇家的尊严,把皇家的面子不当一会事,必定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对于娶皇家的公主,有些门阀世家不在乎,但是,想要攀龙附凤的豪门也颇为不少。

    这个时代的婚姻,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个人的选择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如今,太上皇李达和与皇太后薛氏均健在,李中易这个长兄也不打算贸然插手,所以,长公主甜丫的婚事,自然是由父母做主了。

    实际上,不管甜丫的附马为谁,李中易都打算做一件事:私下里提点附马,多多疼老婆!

    李中易对长公主甜丫的附马,也只有一个要求:会哄自己的女人开心。

    不管是真情也好,假意也罢,哪怕是附马装,也要装出一辈子的疼宠他自家女人的样子,并一直保持下去。

    太上皇李达和,去年大病过一场,险些就此去了。幸好李达和挺过来了,不然的话,甜丫必须守孝三年,其婚事必然也跟着要往后推迟三年。

    “母后,妹妹的婚姻大事,必须慎之又慎。臣妾琢磨着,盲人摸象,终究不太妥当。不如,叫缇骑司的左子光来,命其暗中调查一下合适的人选?”唐蜀衣左思右想,最终替薛太后出了个主意。

    薛太后一听,立时眼前一亮,缇骑司负责暗中调查权贵和官宦之家的一举一动,各府适龄公子的情况,左子光那边或多或少有所掌握。

    “好,那就把左子光叫来吧。”薛太后一锤定音,唐蜀衣便命人去请左子光。

    接到中官传达的懿旨后,左子光多少有些奇怪。自从新皇登基之后,薛太后从来没有单独召见过外臣,今儿个这是怎么了?

    慈元殿的中官嘴巴比较紧,左子光问了几句,却没有问出想要的内容。他略微想了想,也就迈开脚步,随着中官去见薛太后。

    “提举缇骑司,臣左子光叩见皇太后,皇太后万福。”进入慈元殿之后,左子光毕恭毕敬的行了大礼。

    薛太后心里明白,左子光是李中易唯二的弟子之一,心腹中的心腹之臣,便轻抬右手,柔和的说:“免了,赐座。”

    左子光侧身坐定之后,略微打量了一下殿内的情况,见薛太后的身旁,只有一名随侍的大宫女,便知薛太后定有私密之事寻他。

    薛太后从不来没有干预过朝政,如果不是为了独女的婚事,她也懒得找左子光的麻烦。

    “将明,我有一事相求……”薛太后觉得,左子光既然是自己人,也就不需要绕圈子说话了,直接了当的把要求完整的说了一遍。

    左子光听完之后,不由暗暗松了口气,他的职务实在过于敏感,如果薛太后提出了过分的要求,那还真的很有些棘手。

    如今,薛太后只是要求调查名门大户之家的公子,对于左子光而言,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算得什么难事。

    “禀皇太后,臣刚上任不久,人手不足,恐有遗漏之处啊!”左子光没打算一口应承下来,故意留下了退步的余地。

    毕竟事涉当朝长公主的婚事,万一选错了人,后患可谓是无穷大。

    薛太后摆了摆手,笑道:“不妨事,只需要悄悄的打探即可,老身自有主张。”

    左子光得了薛太后的明示,心里的压力,也跟着小了许多倍。

    实际上,薛太后是灵机一动,又想起了警政司卿李云潇。警政司,掌握着京城和各地的治安大权,人面自然极熟。所以,薛太后打算把李云潇找来,让他也帮着暗中搞调查。

    李云潇查的情况,和左子光查的资料,两相一对照,不说完全准确,至少也有七八成把握了。

    等左子光走后,薛太后笑着扭头说:“出来吧,咱们娘儿俩接着商量。”

    唐蜀衣从后殿出来后,又和薛太后商量了足足一个多时辰,这才匆匆离去。

    河南王家得罪了薛太后的事儿,风头还没有过去,京城里的儒门大户之家,就已经掀起了婚嫁的热潮。

    儒门大户之家的适龄小郎君,就像是菜市场里竞价的白菘一般,十分迅速的找到了买主。

    据李云潇的调查,各个儒门大户之间,早早定亲的人选,清一色的是小郎君们。

    儒门大户之家的小娘子们,却丝毫也没有动静,明眼人一看便知道,这些人家惧怕的是儿郎们尚主,而不担心女儿们嫁入皇家。

    到目前为止,今上共有六子,其中,皇长子李继易今年已有十四岁(虚岁)。按照以往的惯例,皇子超过了十三岁之后,也就到了可以说亲事的时候。

    只是,因为今上正御驾亲征在外,薛太后又不想插手皇长子的婚事,这才迫不得已的拖延了下来。

    李云潇估摸着,等今上班师回朝之日,挑选皇长子妃的大事,才会被提上议事日程。

第1479章 山间

    沿着子午谷一路向南,蜀国一共修筑了三处堡寨。最靠北的是昌宁寨,居中的是镇北堡,最靠南边的则是许亭寨。

    如今,镇北堡已经成了李中易的囊中之物,昌宁寨又一时难攻,唯一的选择也就是许亭寨了。

    在等来了后续的补给队之后,李中易在镇北堡留下了一千人驻防,跟着他南下进攻许亭寨的兵马,依然是三千多人。

    不夸张的说,这越过了昌宁寨的三千余人,已经是进攻许亭寨的极限。在连绵崎岖的山区,三千人翻山越岭的行军,单单是粮草上的消耗,就不是个小问题。

    李中易的队伍里,依然携带了十门6磅炮,它们是进攻许亭寨的主力军,绝对不容有失。

    “皇上,天快黑了,扎营吧?”

    张三正凑到李中易的跟前,小声提醒他,天快黑了。

    李中易抬头望了望天色,不由笑道:“是该扎营了。命人去通知骁勇营的刘文昌,大军宿营的警戒任务,就交给他了。”

    “喏。”张三正一边抱拳接令,一边暗暗松了口气,如果在险峻的山间进行连夜行军,势必要点起火把。

    在山间举火赶路,稍微有个不慎,就很容易中了蜀军的埋伏。

    大军扎营之后,李中易盘腿坐于小帐内,手里举着烛火,仔细的查看军用沙盘。

    今晚宿营的地点,被本地人称为鹰愁涧,顾名思义,这里的地形十分之险要。

    “皇上,该用膳了。”张三正端着一只托盘,轻手轻脚的走进小帐内。

    “真香啊,做什么好吃的了?”李中易收回一直盯在蜀地沙盘上的视线,摊开双手,伸了个大大的懒腰。

    “呵呵,几张烙饼,一小碟子腌萝卜条,一碗猪骨汤。”张三正一边报出膳名,一边暗自心酸。

    堂堂大汉帝国的皇帝,在吃食方面,竟然始终和普通士兵保持一致,何其难得?

    李中易察觉到张三正目光的异样,却只当没看见似的,随手抓过一张烙饼,开始大嚼起来。

    行军在外,条件异常之艰苦,士兵吃什么,他李中易就跟着吃什么,这其实没啥大不了的。

    就本质而言,李中易属于爱江山,也爱美人,还吃得了苦的那一类皇帝。

    通俗的说,没有了江山,他后院的那些美人儿,怎么可能保得住呢?

    江山之重,掌握住能征善战的兵马,首当其冲!

    几十万征战四方的精锐兵马,一切行动都听李中易的指挥,这才是江山稳固的根本!

    李中易用餐的时候,张三正一直候在一旁,并没有离开中军帐。

    张三正能够担任近卫军的都指挥使,自然是李中易的心腹之臣,李中易根本不需要去问,便知道,张三正定有私房话说。

    长夜漫漫,李中易丝毫也不着急,慢条斯理的用过了晚膳,擦拭干净手嘴,这才淡淡的说:“有事儿?”

    张三正毕恭毕敬的抱拳拱手,轻声道:“皇上,据打前锋的刘文昌密报,山间的小路上,蜀军的探子数量,与日俱增。刘文昌的意思是,暗中设下埋伏,争取将蜀军的探子一网打尽。”

    李中易点了点头,说:“在蜀军的耳目之下行军,又是险峻的山间,确实颇多不便。你派人去告诉刘文昌,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朕许他便宜行事之权。只是有一条,必须打胜仗,损失过大。”

    历史上,在皇宫里画出阵图,要求前线大将必须遵照执行的宋太宗赵匡义,已经成了众所周知的丑角。

    在大山里行军,队伍拖出去好几里长,前后的联络既不及时,也不方便。

    李中易是马背上的皇帝,他自然明白,前线的战机稍纵即逝,不能太过于束缚手下将领们的手脚。

    张三正走后,李中易对照着军用沙盘,又独自研究了许久,这才合衣躺下。

    夜半时分,李中易悄然起身,披上一件大氅,在张三正的陪同下,漫步于军营之中。

    山间的深夜,露水极重,李中易担心将士们挨冻受寒,必须亲自走一遭,才有可能放心得下。

    按照宿营操典的规定,不管是在山间,还是在平原地区,大军都需要先扎下可攻可守的营盘,方能集体宿营。

    李中易先绕着寨墙边,转了一圈,见拒马等防御器械,都摆到了合适的位置,明哨和暗哨错落有致,不由暗暗点头。

    自从河池军兴以来,除非是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李中易一直秉承着谨慎用兵的基本原则,不敢稍有马虎大意。

    如今,军中的军官们,绝大部分都在讲武堂内受过训。经过改造之后,整个强汉朝禁军的基本军事素养,比之当初,上了何止两个台阶?

    在李中易建军之前,朝廷所需要的武将,除了来自于草莽之外,更多的是依靠将门世家的人才输送机制。

    自从有了讲武堂之后,朝廷所需要的武将和军官,已经全面做到了不问出身的地步。这就让出身草莽的壮士们,有了名正言顺的晋升之阶。

    换句话说,寒门可以一直出贵子,这就给了下等人名正言顺的出头机会!

    山间扎营,由于地势的限制,大军所携带的帐篷不可能全部摆开。这就意味着,有部分将士,必须露天宿营。

    为了不过早的暴露大军的行踪,夜间升火取暖,显然无法成立。

    所以,李中易的巡视重点,也就放在了露天宿营的这部分将士身上。

    借着明亮的月色,李中易一边走,一边俯身查看睡在路边的将士们。

    由于事先准备充分,李中易发现,露营的将士们,身上盖着填充了鸡毛、鸭毛或鹅毛的麻被,麻被之上是防水的毡衣或皮衣。

    一个多时辰过去,李中易忽然停下了脚步,慢慢的俯下身子,替蹬掉了被子的一名战士,重新盖了上去,并扎严实了。

    就在李中易起身站直的时候,就见侍卫领着一名镇抚使走到他的身前。

    “查哨呢?”李中易借着月色,看清楚了那名镇抚使的脸,嗯,是老熟人呢,近卫军甲营的营镇抚孙小乙。

    孙小乙赶忙抱拳拱手,轻声道:“踢被子的比较多,不太放心。”

    李中易点了点头,笑道:“你继续吧,我睡不着,随便逛一逛。”

第1480章 妙计

    “滴滴哒滴哒……”

    清晨时分,天刚蒙蒙亮,嘹亮的起床号声,便将李中易从睡梦中惊醒。

    吃罢早膳之后,大部队按照提前制订好的行军计划,陆续开拔上路,浩浩荡荡的朝着南边,翻山越岭而去。

    骁勇营走在全军的最前面,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同时解决掉蜀军的哨探,是他们的重任。

    李中易手里拄着一根手削的木拐杖,走在大军的中间,他的四周除了带刀侍卫之外,便是近卫军甲营的将士们。

    众所周知,近卫军甲营的将士,入内则为带刀侍卫,出外则至少是一营之指挥,称得上是嫡系中的嫡系,前途可谓是一片似锦。

    从镇北堡到许亭寨,大约相距两百余里地,由于是在山区,整个大军的行军速度,每日顶多也就是五十里了。

    在李中易的军用沙盘上,许亭寨的基本布局,有着清晰的轮廓。

    根据驻军的常识,周长仅仅两里多点的许亭寨,充其量只能驻军二千人左右。毕竟,寨内还需要囤积蜀军所需的粮草和军器。

    “咱们三千人,许亭寨的蜀军两千人,有把握必胜么?”

    途中休息的时候,李中易把张三正及随军参议们,叫到了身旁,并提出了问题。

    张三正摸着下巴,琢磨了一番,抬头笑道:“明攻肯定是下策。如果是借助于火炮,趁夜偷袭,微臣有五成以上的把握。”

    李中易点了点头,许亭寨的北部,地势极其险要,寨门之前顶多容得下五人并排冲锋。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关隘。

    骁勇营指挥刘文昌见李中易的视线挪到了他的身上,便拱手道:“皇上,以微臣之见,蜀军失了镇北堡之后,首尾不能相顾,必定已经胆寒。咱们不如趁势分兵,由微臣领精锐敢战之士,夜袭许亭寨……”

    刘文昌和张三正都赞同夜袭,李中易同样支持夜袭,毕竟,汉军如今最缺的是时间。

    只是,李中易考虑的是,迅速拿下许亭寨之后,掉头向东,就可以沿着巴水、涪江东下,从上游掐断林仁肇那数万水师的后勤补给。

    如果是转而向西,则可以威逼成都,趁势夺取川中平原的风水宝地。

    更重要的是,一旦顺利的拿下了许亭寨之后,最靠北的昌宁寨,其陷落也就指日可待了。

    “好,刘文昌,朕给你一千兵马,外加五门火炮,务必在十日内拿下许亭寨。”

    经过仔细的盘算,李中易断然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尽快拿下许亭寨。

    刘文昌闻言大喜,若是顺利的完成任务,拿下了许亭寨,那简直就是奇功一件。

    张三正暗觉惋惜,如果是他领兵去攻许亭寨,又有五门火炮相助,大功劳还跑得掉么?

    只可惜,张三正已经是近卫军都指挥使,确保李中易的绝对安全是他的天然职责,比打一场胜仗,何止重要十倍?

    李中易的脾气,心腹臣子们哪个不知?只要是他下定了决心的事儿,九牛拉不回!

    刘文昌得令之后,马上点齐了骁勇营的兵马,外加近卫军乙营的支援兵力,一往无前的杀向了许亭寨。

    等刘文昌走后,李中易招手叫来张三正,吩咐道:“你领着丙营和丁营的一千人,跟在刘文昌的后头,务必不能掉队太远。”

    张三正显得很犹豫,李中易很明白他的担忧,便笑道:“有高长之在侧,朕无忧矣。”

    高长之,就是高强,长之是他的表字。高强也是出自于河池乡军的旧部,原为近卫军甲营指挥使,现任近卫军副都指挥使兼亲牙侍卫营指挥使。

    张三正心里明白,许亭寨一役,关系重大,绝对不容有失。而且,高强是个心思异常之细密的家伙,平时办差也颇为靠谱,从未出过差池。

    “微臣遵令。”张三正咬了咬牙,把心一横,索性接了军令。

    只是,临分别的时候,张三正壮着胆子对李中易说:“皇上,宁可后撤百里,也切莫身陷险地。”

    李中易笑了,抬手拍了拍张三正的肩,说:“放心吧,朕不傻。”

    等张三正带兵去追赶刘文昌之后,李中易的身边,也就剩下了近卫军甲营和亲牙侍卫营的一千四百余兵马。

    近卫军甲营,那可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营,全营官兵总数超过了一千一百人。

    至于亲牙侍卫营,一般情况下,在编的带刀侍卫也有三百余人。

    “高强,你说说看,咱们应该继续南下许亭寨,还是干脆北上昌宁寨?”李中易叫来高强,笑眯眯的问他。

    高强一听此言,就知不好,莫不是皇上想要行险?

    “禀皇上,自然应该南下。”高强按捺住心里的恐慌,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

    李中易笑了,抬起右手,指着高强,说:“你小子啊,猴精猴精的,一丁点的风险都不敢冒。”

    高强心里明白,嘴上却说:“皇上,只要拿下了许亭寨,昌宁寨被断了粮道,必定是不攻自破。”

    别看蜀军在昌宁寨派驻了七千余兵马,只要粮道被堵死了,也就成了瓮中之鳖。

    派刘文昌和张三正去取许亭寨,这是战略性的考虑。毕竟,出许亭寨南下不足百里就是宽阔的汉中平原,大军就地取粮也方便了许多。

    现在,李中易最担心的是,昌宁寨的蜀军一直避而不战,拖上几个月,那就很麻烦了。

    高强显然也清楚李中易的担忧,他想了想,说:“镇北堡还有一千多人,如果抽出五百人,参与围攻昌宁寨,倒是可行之策。”

    归根到底,高强最担心的不是拿不拿得下昌宁寨,而是李中易的安全问题。

    李中易笑了笑,又叫来李安国,笑眯眯的问他:“你觉得下一步该怎么办?”

    李安国是良妃李氏的亲兄长,当今内阁首相李琼的亲孙,属于十分典型的外戚。

    高强一直冷眼旁观,想掂量一下李安国的斤两,看看他究竟有几分真本事?

    李中易一直强调,功名但在马上取,无军功不授爵。所以,至今为止,李安国依然是个有军职,却无爵位的空头外戚。

    李安国仔细的斟酌了一番,抬头望着李中易说:“皇上,以臣下之见,与其南下,不如北上,相机夺取昌宁寨。毕竟,那七千多蜀军,人吃马嚼的,需要大量的柴禾。咱们只要断了蜀军的柴禾,难道每天吃生米不成?”

    李中易开心的笑了,扭头看向高强,只见高强惊诧的瞪着李安国,一副呆若木鸡的傻模样。

    在强汉朝的禁军之中,燃烧力极强的“鸡尾酒”,已经成了标准的攻击性装备,几乎每个营都有配备。

    昌宁寨,拦山而建,正好掐死了子午谷南下或北上的咽喉要道。

    客观的说,几千人的小股汉军,确实可以携带几天的干粮,绕过昌宁寨。可问题是,携带的干粮,不足以支撑到走出子午谷。

    一旦,越过昌宁寨的汉军粮尽之后,就会陷入饿肚子的窘境。

    所以,驻扎在昌宁寨的蜀军,才会像如今这般的有恃无恐。

    放火昌宁寨,一要考虑风向,二要考虑火势蔓延之后的严重后果。

    所以,李中易琢磨的是,作出放火烧山的假相,哄骗蜀军逃出昌宁寨。

    李安国提出的建议,只考虑到了放火烧敌这一层,尽管有瑕疵,却也属于脑筋灵活之人。

    实际上,昌宁寨的蜀军应该已经知道了,镇北堡失守的坏消息。

    这么一来,蜀军的军心难免会浮动,也就有机可趁了。

    于是,在刘文昌和张三正去偷袭许亭寨的当口,李中易非但没有领军南下,反而掉头北上,直扑昌宁寨。

    昌宁寨的北部正面,是近卫军副都指挥使王肯率领的两万余大军。经过几次试探性的进攻,王肯已经意识到,昌宁寨的地势太过于险要,硬拼下去,难有成算。

    所以,这几日以来,王肯一边作出徉攻昌宁寨的假相,一边紧锣密鼓的筹备偷袭。

    分兵之前,整个大军共有五十门6磅火炮。李中易带兵越过昌宁寨南下的时候,分走了十门6磅炮,如今,王肯的手里还掌握着四十门6磅炮。

    按照王肯的作战计划,他打算趁夜把二十门火炮都拉上去,伺机轰破昌宁寨的寨门。

    经过这么几天的战斗,王肯已经摸清楚了蜀军的真实战斗力。说白了,如果不是仗着天险可守,昌宁寨早就被攻破了。

    现在,王肯之所以没有堆人命式的和蜀军硬拼,主要是受了李中易的影响。

    李中易的作战思想很明确,既要打胜仗,又不能伤亡过重。否则的话,虽胜犹败!

    王肯跟在李中易左右这么些年,对于主上的心思,他自然是门儿清。

    只是,大军的存粮并不多。两万多兵马,人吃马嚼的,消耗异常之巨大,蜀军拖得起,王肯却拖不起。

    就在王肯打算赌一把夜袭的时候,李中易的密令送到了他的手上。

    王肯拆信之后,定神一看,立时大喜若狂,皇上之妙计,可安天下矣!

第1481章 夜袭

    被王处回派来镇守昌宁寨的主将,姓周,名宏远,是一名典型的武夫。

    周宏远原本是蜀国捧圣军的一名指挥使。此人不仅会带兵,而且马屁也拍得好,从而获得了王处回的信任,被王处回任命为汉中司马,兼兵马副都总管。

    在昌宁寨、镇北堡和许亭寨之中,就数昌宁寨最大,防御设施也最齐全,还是抵御北军的最前线。

    经过实地考察之后,周宏远到了汉中之后,就请命驻防于昌宁寨。

    昌宁寨,原本的驻军规模,为四千人。周宏远担心兵力不足,便从汉中多带了三千人,前来驻防昌宁寨。

    一时间,昌宁寨原本就地势险要,再加上兵强马壮。周宏远私心以为,即使汉军倾巢来攻,也只能是徒劳无功。

    事实证明,周宏远所料不错。王肯领着两万多大军进到昌宁寨前之后,就只能干看着昌宁寨,而无法下决心发起总攻。

    毕竟,寨前的道路,仅容八人并排而行。而昌宁寨内的弓箭手,足有千余人之多,有啥可担心的?

    吃罢晚膳后,周宏远按照往日的习惯,绕着寨墙,完整的检查一番防务。

    滚木,擂石,煮着金汁的大锅,数不清的羽箭,样样俱全。

    周宏远有理由相信,只要汉军敢来进攻,必定是尸横遍野的竖着冲过去,横着被扔回去。

    “总管,汉军一直不敢发起总攻,莫非是有什么阴谋?”周宏远的心腹,昌宁寨的寨主孙刚,有些迟疑的问他。

    周宏远笑了笑,说:“自从上古以来,昌宁寨所在的子午谷,还没有被北军攻破的先例。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孙刚想了想说:“地势实在是太过于险要了,只要不是傻子,就偶看得出来,正面硬攻不可能拿下昌宁寨。”

    “没错。说白了吧,只要咱们不主动出击,死守在寨中,不中汉军的埋伏,其奈我何?”周宏远露出自负的笑意。

    周宏远也确实有自负的本钱。

    北边来的汉军,除了徉攻了几次之外,并无特别大的行动。

    显然,汉军也知道所处地势之劣,不敢贸然拿人命来填昌宁寨这个天坑。

    “总管,从南边传来的消息,镇北堡已经丢了。”孙刚左思右想,最终还决定照直说,免得对不住一向提携他的周宏远。

    “唉!”周宏远重重的叹了口气,他做梦都没有料到,地处昌宁寨以南的镇北堡,竟然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失守于汉军之手。

    如果,镇北堡没有丢,以昌宁寨之险,周宏远完全可以高枕无忧的坐观其变。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周宏远也没有胆子提兵去夺回镇北堡。

    这么多年的安逸生活,造就了蜀军整体性的懒散习气,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观的。

    归根到底,蜀道之险,既保护了蜀国的安全,又让蜀军变成了一支擅守不擅攻的队伍。

    坐守天险就可以拿到战功,又何必冒死去拼杀呢,这已经成了蜀军中约定俗成的显规则。

    如今,周宏远面临的问题是,寨内的粮食只够七千余守军,再吃两到三个月的了。

    等粮食吃尽之后,该如何是好,周宏远的脑子里一片空白,完全没有思路。

    李中易领着一千多人,越过了镇北堡后,晓行夜宿,紧赶慢赶,终于在三天后抵达了昌宁寨以南二十里的吴家岭。

    周宏远也不是庸人,他既然知道了镇北堡已失,必然要派出哨探。

    李中易早就防着这一手了,所以,他率军掉头北进之后,停在了吴家岭上。

    从吴家岭往北,就是蜀军哨探出没之地了,没必要这么早就惊动了周宏远。

    在吴家岭扎营之后,李中易派人走小道,送密信给王肯。在信中,李中易约定了进军的时间及方法,命王肯依计而行。

    昌宁寨的蜀军,毕竟多达七千人,而且,昌宁寨又掐死了从子午谷入蜀的咽喉要道。

    在茫茫大山之中,小股部队绕过昌宁寨,其实问题不大。

    然而,几万人的大部队,若想绕过昌宁寨,后勤补给肯定跟不上。

    作出放火烧寨的假相来,既要赶跑蜀军,又不能让蜀军烧了栈道。

    王肯要做的事情,其实并不复杂,归根到底就一条:利用徉攻,吸引蜀军的注意力。

    天黑之后,李中易领着亲牙侍卫营的将士们,率先登上了征途。

    说是行军,其实就是攀登连绵不绝的山岭。沙盘上显示的是二十里路程,实际上路之后,至少需要四个时辰,才有可能赶到。

    好在,李中易的亲牙侍卫们,都是按照特种兵的要求,精心打造出来的精锐战士。

    沿途之上,前出侦察的亲牙侍卫们,已经架好了绳梯,后续的人马只需要顺着绳梯攀上山顶即可。

    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三个多时辰之后,李中易登上了昌宁寨对面的一座山头。此时此刻的昌宁寨内,灯火通明,李中易接过高强手里的单筒望远镜,静静的观察了一阵子。

    嗯,蜀军的守将,倒不是个蠢货。他显然是知道夜袭的危害,故意把昌宁寨内,搞得亮如白昼。

    反正,在大山之中,木材多的烧不完,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如果,你是周宏远,会不会布置暗哨?”李中易小声问高强。

    高强仔细的的了一番,在黑暗中摇着头说:“以昌宁寨之险,如果是我的话,只需要防备敌军的夜间偷袭即可。”

    话虽如此,李中易终究不敢大意,随即命一个都的亲牙侍卫,悄悄的摸向昌宁寨,其任务主要是,发现并悄无声息的干掉蜀军的暗哨。

    在这个时代,懂得山间特种作战的人,除了李中易之外,就是先锋营、骁勇营和亲牙侍卫营的将士们了。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直到东方微白之际,李中易才接到了准确的消息:蜀军安排的暗哨,已经被悄悄的干掉了。

    准确的说,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李中易暗暗出了一身冷汗。如果不是小心为上,很显然,此次偷袭的行动,将面临极大的危险。

第1482章 狭路相逢

    东方已经微白,事不宜迟,李中易果断的下达了火烧昌宁寨东面寨墙的命令。

    按照预定的计划,栈道在昌宁寨的西侧,那么,放火的时候,就只能从东面烧向西面。

    一个都的亲牙侍卫,悄悄的摸到了昌宁寨东面的悬崖下,带队的都头叫黄川录。

    黄川录仔细的打量了一下悬崖周围的情况,峭壁几乎是垂直的状态,别说是人了,就算是猴子,也难顺利的爬上去。

    然而,时间不等人,黄川录只能把心一横,率先徒手向上攀登。在黄川录的腰上,系着一根粗麻绳,等他攀登到山顶之时,再将绳子放到悬崖下边来。

    悬崖下边的将士们,异常紧张的望着黄川录的身影,在这种危急的时刻,如果黄川录被蜀军发现了,必定是十死无生的局面。

    黄川录能当上亲牙侍卫营的都头,靠的就是过硬的特战本领,和极强悍的心理素质。

    如今,只要黄川录能够顺利的爬上悬崖之顶,并接引弟兄们也登上去,就是少有的奇功一件。

    在众目睽睽之下,黄川录吃力的向上攀爬,每前进一步,都格外的费劲。

    大约半个多时辰之后,黄川录历尽无比的坚信,终于爬上了山顶。

    在山脚下的高强,不由长长的呼出一口浊气,终于还是成功了!

    黄川录放下绳索之后,高强亲自将绳梯绑在了绳索之上,再由黄川录拉上山顶。

    随着五架绳梯的一字排开,山脚下的将士们,一个接着一个往上爬。

    又过了大约半个时辰的样子,一个都的汉军将士们,全都爬到了山顶。

    和一般的汉军将士们不同,黄川录这个都的将士们,除了腰间挂着钢刀,肩上背着神臂弩以外,每人都带着五瓶“鸡尾酒”和三十支弩矢。

    昌宁寨东侧的寨墙,高约一丈,以亲牙侍卫营的实战水平,只需要三人叠成人梯,即可轻而易举的翻上寨墙。

    到了这个时候,负责临阵指挥的高强,心里已经有了底:此战必胜!

    由于登山的时候,将士们的体力消耗过大,高强下令原地休息半刻钟。

    就在这个时候,昌宁寨里忽然传来清脆的鼓声,墙外的汉军将士们不由自主的屏住了呼吸,一动也不敢动。

    “吁!”高强竖起耳朵,仔细的聆听了一阵,不由长长的松了口气,这是蜀军开早膳的鼓声。

    周宏远不是笨蛋,七千蜀军也不可能同时吃早膳,否则的话,寨墙交给谁来守?所以,蜀军分次分批的吃早膳,也就成了必然。

    黄川录借着人梯爬上墙顶之后,偷偷的打量了一番,这面寨墙上的蜀军,足有一队之多。

    这么一来,上去的人少了,根本就不够用。

    黄川录并没有鲁莽的动手,他悄悄的回到墙底,凑到高强的耳旁,小声说:“墙上有五十几名敌军,末将琢磨着,不太方便动手,就下来了。”

    高强猛点头,心里大赞黄川录的谨慎,他思考了一下,小声说:“那就同时搭人梯,以三十对五十,杀一批,吓跑一批。趁势占领寨墙后,再扔鸡尾酒,将敌军隔开。”

    黄川录细细的思索了一番,点头同意了高强的作战计划,于是作战的命令,被将士们俯耳挨个传达到了位。

    临战之时,既没有犹豫不决的时间,也没有坐失良机的传统。

    如今,哪怕前边是刀山火海,高强和黄川录也必须豁出去拼了。

    说干就干,三十几架人梯,迅速搭建成功。以高强和黄川录为首的三十几名战士,手里端着上了弦的神臂弩,悄悄的瞄准了各自的目标。

    只见,高强把手一挥,几乎在眨个眼的工夫,伴随着弓弦的响声,三十几支弩矢如同毒蛇出洞一般,恶狠狠的扎进了守军们的胸膛。

    “上!”第一击得手之后,高强率先爬上了寨墙,挥舞着手里的钢刀,劈向一名敌军的胸膛。

    “啊……”伴随着凄惨的叫声,寨墙上原本呆若木鸡的守军,这才醒过神来。

    可惜的是,此时此刻,寨墙上的蜀军人数,已经明显少于汉军。

    墙下的汉军战士们,顺着绳索,源源不断的爬上寨墙,并迅速投入战斗。

    此时,高强仿佛疯狂的杀神一般,浑身是血的挥着战刀,冲进了守军的人堆里。

    黄川录的动作丝毫不慢,他紧跟在高强的身侧,手里的长枪仿佛出海的蛟龙一般,一枪扎过去,就是一个血窟窿。

    很快,安逸惯了的守军官兵,被吓破了胆子,纷纷扔下手里的刀枪,抱头鼠窜。

    高强和黄川录趁势带着人,一路追杀过去,并占领了寨门。

    事不宜迟,有几名战士,在高强的指挥下,跳下寨墙,迅速抬起了寨门上的粗木杠,将寨门缓缓推开。

    几乎在同一时间,高强吹响了尖利的铜哨,这是和王肯约好的冲锋信号。

    寨门外大约两里的地方,王肯亲自领着先锋营的将士们,正等得不耐烦了。

    接到冲锋的信号之后,王肯兴奋的拔刀在手,厉声喝道:“成败在此一举,都跟我杀上去。”

    没错,是跟我杀上去,而不是你们杀上去,这就是新汉军和老旧军队之间,最本质性的区别。

    几乎在同一时间,李中易也接到了高强已经得手的信号,他摸着下巴,淡淡的说:“攻前伏后,此计成矣!”

    蜀军毕竟有七千多人,如果蜀军发现寨前寨后,全都被汉军堵死了,被逼急了之下,难免会扩大汉军将士们的无谓伤亡。

    所以,在李中易给王肯的密信之中,确定了王肯所率主力大军的主攻地位。

    而李中易率领的这一千多人的偏师,只需要守株待兔,死死的扎紧包围圈,即可将蜀军一网打尽。

    当杀声四起的时候,周宏远正在寨主公事厅内用早膳。美艳的侍妾,陡然听见震天响的喊杀,小手一抖,夹菜的筷子竟然掉到了地上。

    周宏远心知不妙,当即推开碗碟,扔掉手里的筷子,走到墙边,抓过刀鞘,“刷!”拔刀在手。

    “不要惊慌,都随我来。”周宏远手提长刀,大踏步走到屋门前,冲着惊慌失措的亲牙们,大声喊话。

    关键时刻,只有自己的亲牙营,才是最靠谱的力量。周宏远经历过短暂的惊慌之后,迅速恢复了神智,大声召唤他自己的亲牙们。

    按照蜀军的编制,兵马副都总管以上的将领,可以拥有十分之一的力量,作为亲牙营。

    周宏远的亲牙营,总兵力足有七百余人,无论是突围,还是逆袭,正是目前用得上的武力。

    一般而言,一军之主将,都会善待自己的亲牙们。周宏远并不是蠢货,所以,他的亲牙营,待遇格外的优厚,单单是饷钱就是一般官兵的三倍以上。

    危急关头,聚集到周宏远身旁的亲牙官兵,迅速上升到了三百余人。

    就在周宏远聚兵的时候,高强和黄川录各领一队人马,已经控制住了昌宁寨的前门。

    高强见寨门附近,散落着十几架大车,他灵机一动,随即命令手下的官兵,将这些大车推到寨门后三十步的地方。

    “我数一二三,大家一起扔。”

    “鸡尾酒”已经被点燃,将士们在高强的指挥下,接二连三的将燃烧瓶扔到了大车之上,组成了一道阻挡蜀军进攻的火墙。

    现在,寨门已经打开,胜利已经在望。为今之计,最最重要的事情,便是顺利接引王肯的大军杀入寨内。

    说白了,只要王肯率领的主力大军杀入寨内,就意味着战斗的结束。

    夺取了昌宁寨之后,这就说明子午谷一线完全被汉军所控制,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各自搜寻盾牌。”

    “弩上弦。”

    “听我口令,只能齐射。”

    面对蜀军可能的反扑,高强下达了一连串的军令,目的就是尽可能多的杀伤敌军,以便拖延时间。

    昌宁寨内冒起浓烟之后,寨外的王肯眼睛都红了,他心里很清楚,如今正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时候。

    援军越晚达到寨门前,守住寨门的友军,也就越危险。

    “传我的命令,除了兵器之外,扔掉一切多余的东西,全速冲锋!”

    王肯已经急红了眼,他最担心的是,李中易亲自上阵,参与了夺门的战斗。

    “噔噔噔……”王肯一边喘着粗气,一边迈开大步,使出浑身的力气,奋力冲向冒着浓烟的寨门。

    高强这边,刚指挥射击了一轮弩矢,就听见对面传来震天响的喊杀声。

    嗯哼,蜀军之将果然不是庸才,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居然及时的作出了反应,带兵杀了过来。

    危急时刻,高强也来不及多想,只得厉声喝道:“听我的命令,一二三,扔‘鸡尾酒’。”

    临来之前,高强的队伍里,每人只带了五瓶“鸡尾酒”。刚才,为了点燃那十几架大车,已经扔了一波。

    现在,又扔出去了第二波,存货显然不多了,每名战士只有三瓶“鸡尾酒”了!

    不过,高强也实在是没了办法,非常时期必行非常之策。如果,火墙挡不住蜀军的进攻,那就只能拿命去拼了。

    狭路相逢,看谁更不怕死?

第1483章 破寨

    昌宁寨那边喊杀声四起,火光冲天,李中易只是静静的举着单筒望远镜,默默的观察着昌宁寨那边的动静。

    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李中易既然已经把胜负手给放了出去,这也就意味着,他如今只能选择默默的等待。

    兵法有云,围三阙一,困兽犹斗。这也就意味着,必须让蜀军以为,依然有逃生的后路。

    李中易丝毫也不着急,昌宁寨的攻破只是时间问题罢了。即使此次不破,迟早必破,何必着急上火呢?

    如今,埋伏圈的口袋阵已经扎好了,就等着蜀军上当,李中易的心情也十分舒展。

    昌宁寨内,周宏远的身旁,已经聚集了五百余名官兵。而火光之中,攻进寨内的汉军,顶多也就一百五十人的样子。

    周宏远心里有了底,随即挥刀向天,厉声喝道:“斩汉贼一级者,赏百贯钱,升一级军爵。儿郎们,弓上弦,刀出鞘,随我杀敌……”

    大敌当前,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豁出去拼了,狭路相逢,看谁更勇?

    “杀呀……”周宏远一马当先,挥舞着战刀,迈开大步冲向了挡在寨门前的汉军。

    随着周宏远组织起了反扑的行动,不断有蜀军官兵,加入反击的行列。一时间,追随于周宏远左右的蜀军官兵,超过了千余人。

    高强手里举着一块盾牌,透过雄雄燃烧的火堆,他看得很清楚,敌众我寡,只可智取,不可力敌。

    “弟兄们,都躲在盾牌的后面。等会听我的号令,我数一二三,再一齐扔‘鸡尾酒’。”高强扯起喉咙,大声下达了军令。

    事到临头,恐惧和害怕,已经没有了卵用,只有下决心死拼到底了!

    周宏远心里也很紧张,但是,他更明白,如果不把眼前的汉军斩尽杀绝,一旦让汉军的大队兵马冲进了寨门,那就全完了!

    “拿粗木来,推开着火的大车。”周宏远一边往前冲,一边厉声下令。

    汉军实在是很狡猾,他们居然躲在火堆的后边,让周宏远空有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却一筹莫展。

    周宏远看得很清楚,汉军故意放火,是想延缓他们的攻势。为今之计,只有推开火堆,才有可能将汉贼斩尽杀绝。

    盾牌后的高强,也看得很清楚。蜀军人多势众,贸然硬拼的话,他手下这一个都的将士,就算是死光了,也难以撑到援军抵达。

    “全体都有,听我的号令,等敌军靠近了,再一齐扔‘鸡尾酒’。”

    高强心里清楚,单单是放火烧大车,恐怕吓不住人多势众的蜀军,索性再来一波“鸡尾酒”漫天飞。

    “鸡尾酒”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不烧干净了,不可能中途熄灭。

    也正因为如此,高强宁可少带弩矢,也要每人携上五只“鸡尾酒”瓶。

    蜀军在周宏远的指挥下,前排兵士竖起盾牌,后排的兵士伸出长棍,打算将燃烧着的大车,推到一边去。

    “一二三,扔……”随着高强一声令下,被点燃了的“鸡尾酒”瓶,仿佛雨点一般,砸了出去。

    “啊……救命啊……”

    “呀,这着火了……”

    “我的老天爷呀……”

    “火,火,怎么扑不灭呀……”

    伴随着“鸡尾酒”恶狠狠的砸进蜀军人堆里,冲在最前排的蜀军兵士,连同他们手里的盾牌以及粗木棍,全都被点燃了。

    “啊……痛死了……”一名被点燃的士兵,就像是燃烧的火球一般,疼的满地打滚,却始终无法扑灭火焰。

    “魔鬼,魔鬼……”一名手臂着了火的蜀军士兵,吓得魂飞魄散,完全不知所措。

    眼前活脱脱人间地狱的末世景象,将周宏远身后的蜀军官兵,吓得掉头就跑,狼狈鼠窜。

    高强见蜀军已经乱了,索性扯起喉咙,用地道的蜀国方言,大声嚷嚷道:“败了,败了,快逃呀……”

    “败了,败了,快逃呀……”黄川录醒过神后,随即跟着高强一齐高声吆喝起来。

    在黄川录的队伍里,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将士,是地道的蜀人。几十个人一起喊败了,顿时搅得蜀国士兵们,军心大乱,惶恐不安的掉头就跑。

    一时间,兵败如山倒,周宏远见大势已去,不由一阵心灰意冷,打算自刎以谢王处回的知遇之恩。

    一名心腹牙将拼死夺下周宏远手里的刀,并指挥手下的亲牙们,强行拥着周宏远就朝后寨门那边逃去。

    高强的手下兵少,即使蜀军已经大败而逃,他也没有指挥手下去追杀到底。

    “咱们只须死死的把住寨门,就是大功一件。”高强笑眯眯的拄刀于地,狭路相逢,汉军已胜矣。

    黄川录见高强指挥若定,不由大感佩服。偷袭进寨固然是奇功一件,然而,高强克制住贪功的之心,断然不追杀敌军扩大战果,俨然已是名将之风。

    不大的工夫,王肯已经领着先锋营,冲进了昌宁寨的正门。

    当单筒望远镜中,汉军的旗帜高高的升起之时,李中易不由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此战胜矣!

    “来人,传朕的军令,务必瓮中捉鳖,不教蜀将逃了。”李中易缓缓转过身子,淡淡的吩咐了下去。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是役,蜀将周宏远以下,除了少数十几个人逃掉之外,其余的七千余人全都成了汉军的俘虏。

    攻破了昌宁寨之后,镇北堡已经拿下,出子午谷的大道之上,也就仅仅剩下了许亭寨这块硬骨头了。

    兵贵神速,李中易一边命人押着七千余蜀军俘虏回京兆府,一边领着大军沿着栈道南下,直扑蜀军的最后一座要塞——许亭寨。

    谁料,五天后,李中易于行军的途中接到了张三正发来的捷报,许亭寨已克!

    至此,整个子午谷南下的道路,已经彻底被汉军打开,后方运来的粮草器械等物,源源不断的顺着栈道往南输送。

    当张三正领着先锋军,抵达洋州城外的时候,城内的蜀军这才意识到,子午谷防线已经彻底的崩溃了。

第1484章 洋州城下

    洋州(今陕西省洋县),这是后周,乃至于新汉朝的叫法。实际上,自从蜀主孟知祥登位之后,洋州因为避讳问题,而改为源州。

    汉水,流过兴元府后,途经洋州城下,再滚滚东下。

    这也就意味着,只要李中易拿下了洋州,就可以水陆并进,逆汉水直捣兴元府。这么一来,后勤物资的运输压力,陡然减轻了十倍不止。

    所以,张三正领兵抵达了洋州城下之后,第一件事便是派出骑兵部◇网00ksw◆队,四下里搜索并扣押各类船只。

    等李中易领着主力大军抵达洋州的时候,已经是五日后了。

    根据战前得到的情报,洋州因为是北川重镇,城内的蜀军有一万二千人之多。

    不过,李中易压根就没有把洋州城内的蜀军放在眼里。秦岭的天堑既过,城内的蜀军就算是再多一倍,也不算个啥。

    主力大军抵达洋州后,李中易并没有采取围三阙一的策略,而是将洋州围得水泄不通。

    在洋州多歼灭一个蜀军的士兵,灭蜀的总决战就更容易一分,其中道理的不问自明。

    此次伐蜀之战,李中易率领的东路军,总计携带了二十门6磅炮。

    据炮营都指挥使李永堂的实地考察,如果准备五到十门6磅炮,集中轰击洋州的某一座城门,大约三个时辰左右,便可轰破木制镶铁的城门。

    专业的人员办专业的事,李中易一向放得开手,并不会横加干预。

    于是,在主力部队抵达的第二日早上,十门6磅炮就在李永堂的亲自指挥下,摆到了洋州的西门前。

    此次炮击洋州,李永堂已经禀明了李中易,打算利用实战的机会,培养炮军的后备人才。

    所以,李永堂手下的五名指挥,分别负责十门火炮的瞄准和发射。

    是骡子是马,拉出去溜一溜,就知道了!

    李中易本着锻炼队伍的想法,十分支持李永堂的做法,并发下话来,最先轰破洋州城门的炮组,每人赏钱百贯,晋一级军阶。

    在李家军中,军阶的晋升,或是军爵的晋升,制度都极其严密,极为难得。

    一时间,炮组的战士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洋州的蜀军守将,刺史方振,眼睁睁的看着汉军浩浩荡荡的出营,并列好了进攻的队型。

    “滋……”

    眼瞅着汉军雄壮的军威,方振不由自主的倒吸了好几口凉气,不愧是能够力敌契丹蛮子的精锐雄师呐!

    蜀军,已经很多年没有打过仗了。而城外的汉军,几乎每年都打仗,单单是作战经验方面,蜀军根本就没法比。

    “那是什么?”方振抬手指着已经摆了轰击架式的6磅火炮,疑惑不解的问手下将领。

    洋州兵马副都总管史志刚,左瞧右瞧,上瞧下瞧,始终看不明白,便迟疑的说:“莫非是投石机?”

    “不对,不是投石机,没看见石头。”史志刚随即否定了他的看法。

    城上的蜀军将校们,没一个人认得出火炮。这也不怪他们,毕竟此战是新汉朝建立之后,第一次伐蜀战争。

    也就是说,蜀军和新汉军,这才是第一次打交道。彼此不了解,情有可原。

    李中易完全没有理会蜀军将领们是怎么想的,该怎么打仗,就怎么打仗。

    反正啊,利用火炮轰破城门的战术,已经使用了N多次了,就算是蠢货也可以练个手熟。

    五个指挥,每人负责二门火炮,谁先轰怕洋州的城门,就是大功一件。

    事实清楚,条件明确,权责分明,军功很好计算。该是谁的军功,就是谁的,任何人都无法冒领。

    李中易骑在“小血杀”的背上,手里举着单筒望远镜,默默的注视着方振的神态。

    望远镜里显示得很清楚,方振尽管装得若无其事一般,可是,他那死死攥紧的右拳,却暴露出了他的紧张情绪。

    大约半柱香后,李永堂跑人来禀报,“准备就绪,请命进攻。”

    李中易笑眯眯的点了点头,说:“既然都准备好了,那就开始吧。”

    不知道怎么的,和蜀军作战,哪怕是进攻至关重要的洋州,李中易始终打不起精神来,远不如和契丹人决战时的那么兴奋。

    “交给你指挥了。”李中易把全军的指挥权,交给了近卫军都指挥使张三正。

    张三正立时惊喜莫名,这还是他头一次接管全军的指挥权,岂能不喜?

    “喏。”张三正兴高采烈的接过了全军的指挥权,李中易则背着手,迈开小步子,踱回了中军大帐。

    在新汉朝的军方,一般情况下,能够接管全军指挥权的重将,也就是那么区区几名重臣而已。比如说,杨烈、刘贺扬、廖山河、宋云祥和马光达。

    如今,张三正算是第六个获得全军指挥权的武将,这其中蕴藏的含义,极为丰富,令人回味无穷。

    “试射标尺二,全体准备。”

    炮军的五组炮队,在各自指挥官的指挥下,不断的抬高炮口,瞄准了洋州的城门。

    和12磅重型炮不同,6磅炮属于野战炮的范畴,并不是特别适合攻城。不过,只要炮兵训练有素,打得准,照样可以轰破木制的城门。

    炮军都指挥使李永堂,并没有站在第一线,而是默默的在后边,透过单筒望远镜,仔细的观察着部下们的一举一动。

    李永堂心里很清楚,炮军平时的训练,已经异常刻苦了。只是,在实战时,对李永堂的神射技术,太过于依赖了。

    这样并不好,李永堂知道,李中易也很清楚。所以,今天的炮军进攻,李永堂完全放开手脚,由着部下们去指挥。

    “预备,点火!”

    “听我口令,预备……放!”

    “瞄准城门洞,打!”

    临战之时,李永堂的部下们,他们下达的军令,可谓是五花八门,没有重样的。

    “轰……”

    “轰……”

    “轰……”

    就在方振有些走神的时候,他忽然听见,轰隆轰隆的五声巨响。

    “怎么回事?”方振还在迷糊之际,突然察觉到,脚下的墙面被什么重物狠狠的击中,当即剧烈的晃动起来。

    “唉,可惜了!”李永堂看得很清楚,五颗炮弹全部都打偏了,砸到了城墙之上。

    “哗啦啦……”洋州外城墙上,被砸出了五个大洞,墙上包的砖,顿时落下了一大片。

第1485章 去兴元府

    十门6磅炮,轰击了大约一个多时辰后,洋州的西城门被攻破。

    当数万汉军,浩浩荡荡的杀进了洋州城之后,洋州的全部陷落也就成了时间问题。

    等李中易进驻城内,入住洋州刺史府之时,城内的零星战斗早就结束了。

    “禀皇上,伪蜀国之洋州刺史方振已经就擒,城内的粮仓、州库和军械库,也都被我军牢牢的掌握住了。”李中易刚端起茶盏,张三正就来禀报了好消息。

    “嗯,军器倒没啥,主要是粮仓和州库。”李中易最关心的就是粮食,其次是州库里的银钱和绢帛。

    大军出征在外,不仅要吃饱饭,还要发下大量的赏钱,一个都不能少。

    “船只,征集了多少?”李中易放下茶盏,笑着问张三正。

    张三正苦笑道:“船只倒是不少,不过,八成以上皆为小渔船,大船仅有十余艘。”

    李中易点点头,笑道:“仓促之间,难以搞到更多的船,这不怪你。朕知道,你已经尽力了。”

    张三正暗暗松了口气,他正愁船只过少,不好交待。却不成想,李中易竟然如此通情达理,张三正岂能不感动?

    “伐蜀之难,难在山势险要。如今,洋州既下,兴元府亦指日可取,唯一可虑的却是阳平关。”李中易重新端起茶盏,分析说,“阳平关,又名白马城、尽口城,始建于西汉。阳平关,北依秦岭,南临汉江和巴山,雄踞于西通巴蜀的金牛道口和北抵秦陇的陈仓道口。与汉江南、北的定军山、天荡山互为犄角之势,是汉中盆地的西边门户,同时也是巴蜀通往关中的北端前沿,地理位置十分险要。进可攻,退可守……”

    李中易的身旁,正好摆着蜀地的军用沙盘,张三正一边倾听,一边在沙盘上寻找着阳平关的位置。

    实际上,关于阳平关的地理位置,张三正早已经烂熟于胸。只不过,李中易既然提到了阳平关,张三正也就下意识的看向沙盘罢了。

    “皇上,阳平关挡住了三面,咱们无法绕得过去。”张三正根本就没提兴元府的事,仿佛蜀军依然占据的兴元府,已是囊中之物一般。

    李中易点点头,笑着说:“拿下了洋州,后勤补给无忧矣!饭嘛,总要一口一口的去吃。”

    张三正心领神会的陪着笑脸,说:“是啊,子午谷完全落入我军之手,辎重无忧了。”

    李中易在洋州停留了三天。这三天内,除了没收州库的银钱和粮草之外,就是打土豪分田地了。

    整个洋州的大户人家,多达百余户。从他们的手上,李中易捞到了近百万石粮食,和四百多万贯钱。

    一时间,汉军上下,人人欢欣鼓舞。该升官的升官,该得赏的得赏,赏罚分明,童叟无欺!

    两日后,除了留下五千人守洋州之外,其余的主力部队,跟着李中易水陆并进,向兴元府大举进发。

    兴元府,也就是三国时期的南郑,后世的汉中。

    汉中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之美誉,生活在秦岭南麓汉中盆地的“秦岭四宝”朱鹮、大熊猫、金丝猴和羚牛这四种珍稀动物,一直被誉为“汉中四宝”。

    当年,李中易曾经陪着老首长到过汉中,并近距离的见识过“朱鹮”。

    如今,李中易再次来汉中,却是统帅着大军前来,打的是彻底征服蜀国的主意。

    故地重游,自然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李中易的嘴角始终挂着淡淡的笑意。

    途中短暂休息的时候,李中易下了马,坐到小马扎上,一边喝水,一边啃几口干粮。

    李中易刚吃了几口干粮,突然发现李安国的身影,他心下微微一动,随即命人把李安国叫到了身前。

    “正青,苦不苦?”李中易笑眯眯的问李安国。

    “啪!”李安国并拢两腿,毕恭毕敬的行了捶胸军礼,朗声道,“回皇上的话,臣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并不怕苦!”

    李中易看着李安国挺拔的身姿,不由满意的点了点头,想当初,硬是把李安国送进了新兵大营,现在看来,这步棋完全走对了。

    李安国,那可是曾经的超级大纨绔,在开封城里横行霸道,无人敢惹。

    如今的李安国,却已经是一名标准的职业军人,他的浑身上下,哪还有半点纨绔子弟的颓废气息?

    “正青,攻兴元府这一役,你是怎么看的?”

    李中易看见李安国,就想起了李七娘,心里微微一动,就要考一考李安国的进步程度。

    李安国仔细的想了想,说:“按照攻洋州的步骤和节奏,兴元府一日可取。只是,若想速取阳平关,就比较麻烦了。”

    “那么,依你之见,该如何速取阳平关呢?”李中易故意追问。

    李安国想了很久,却没有说出有价值的意见。没办法,他还年轻,入伍的时间也不长,需要学习更多的军事知识。

    望着李安国远去的背影,李中易笑着对张三正说:“这是一匹千里驹,只是,还需要好好的磨练。”

    张三正知道,李安国是当朝首相李琼的嫡孙,又是今上的大舅哥,前途自然是一片光明。

    “皇上,不如调他去军参议司?”张三正灵机一动,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李中易笑着点头,说:“不急,等他经历过一些事儿之后,再调去参议司不迟。”

    等大军再次上路之后,李中易翻身上马,被众侍卫簇拥着,走在队伍的正中间。

    按照老规矩,李中易无论到哪里,总参议司的人就跟到哪里,这次也不例外。

    总参议的几十个参议,都骑在马上,追随于李中易的身后,以便随时随地听候召唤。

    王处回派来镇守兴元府的是控鹤军都指挥使杨冲,杨冲听说洋州一天内就陷落于北贼之手,不由大惊失色。

    “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呢?”杨冲环顾左右,希望从众将那里找到洋州这么快陷落的答案。

    然而,可惜的是,在场的所有人,全都惊得目瞪口呆,没人知道答案。

第1486章 兴元城下

    “禀都使,北军破了洋州之后,已经水陆并进,向我兴元府杀过来了。”

    “滋……好快的动静呐!”杨冲得到消息后,不由心头猛的一凛,汉军动作之迅速,令他始料未及。

    “这可怎么是好?”杨冲心里忐忑不安,就向左右的将校问计。

    “都使,俗话说的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兴元府兵马超过了三万,城中粮草不计其数,只要不是中了北军的埋伏,守个半年一载的绝无问题。”

    兴元府兵马副都总管张及,是杨冲的心腹,他说的十分在理。

    杨冲不由频频点头,笑道:“此言大善,果是军中宿将。”

    事到如今,因阳平关实在太小,无法容纳过多的兵马。所以,退无可退,杨冲只能硬着头皮撑下去了。

    “传我的军令,征召城里十六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成年男丁,上城协助防守。”杨冲下定了决心之后,他也不是省油大灯,马上想到了抓壮丁的狠招。

    不管这些壮丁是否真的堪用,至少,人手多了可以鼓舞军心士气吧?

    从洋州到兴元府,不过两百余里地而已。以汉军的行军速度,不须急行军,最迟可在三天内赶到兴元府城下。

    离开洋州的时候,李中易下令,征用了城内外所有的船只、牲畜、牛车和马车。

    于是,大军从洋州出发的时候,长长的运输车龙,一眼望不到头。

    张三正扭头看了看浩浩荡荡的大队伍,不由感叹道:“拿下洋州的收获,实在是可观啊。”

    李中易恰好听见了张三正的嘀咕,他不由微微一笑,缴获于敌,省了数不尽的钱粮,确实收获巨大。

    洋州的敌将方振,他做梦都没有料到,汉军的攻城能力,实在是骇人听闻的快。不然的话,让方振把洋州城内的粮草都烧个尽光,那么,汉军的麻烦就大了。

    如果,做不到就粮于敌,汉军的军粮运输线就必须穿越崎岖狭窄的秦岭。那么,运输途中的损耗必然大得惊人,这是极其不划算的。

    大军既然进了汉中平原,整个伐蜀的大计,就等于是成功了一半。

    三日后,当汉军抵达兴元府城下的时候,城楼上的杨冲和张及,不约而同的倒吸了口凉气:军威之鼎盛,简直是无与伦比。

    城外的汉军,万众如一人一般,有条不紊的摆开进攻的阵式,将兴元府围得水泄不通。

    李中易驻马于城下,单手举着望远镜,默默的观察着蜀军的防御情况。

    兴元府,乃是蜀北的第一重镇,驻军多达三万余,自然无法和兵微将寡的洋州同日而语。

    李中易放下手里的单筒望镜,笑眯眯的问张三正:“怎么样?有信心今日之内,全取此城么?”

    张三正并没有马上回答,他仔细的想了想,这才笑道:“禀皇上,臣有把握今日之内破了此城。”

    李中易点点头,笑道:“蜀军三万余,我军才两万余,你就敢围城。嘿嘿,即使破了此城,逃出城去的溃兵不会少啊,如之奈何?”

    张三正心里明白,这是皇帝的随即考查,他胸有成竹的说:“即使城里守军战斗力比洋州的蜀军高一倍,臣也有把握聚而歼灭之。只是,那二十门6磅火炮,连同李永堂在内,都必须听臣的调遣。”

    李中易笑了,张三正其实说的比较保守,显然没有骄狂到忘乎所以的程度。

    客观的说,单以战斗力而论,如果契丹人是100分的话,汉军至少是105分,而洋州的蜀军充其量也就是20分的样子。

    “那好吧,此战继续由你总指挥。”李中易向来洒脱,也很舍得放手锻炼手下的重将。

    见李中易背着手下了指挥车,张三正不由眼眶微红,碰上如此知遇之主君,他焉能不誓死效忠?

    在汉军之中,属于方面之将的高级将领,也就是杨烈、刘贺扬、廖山河、宋云祥和马光达而已。

    张三正有理由相信,伐蜀之战过后,方面之将的名单上,必定会添上他的大名。

    李中易也确实想锻炼锻炼张三正,将来北伐时的方面之将,再怎么样也不会嫌多。

    更何况,张三正是李中易的心腹之臣,他如果经得起考验迅速的成了方面之帅才,李中易的收获又怎么会小呢?

    自从6磅及12磅的火炮诞生之后,汉军发起的攻城战,也就容易了许多倍。

    李中易把指挥权交给了张三正后,扭头迈步就回了他的中军大帐。

    “禀皇上,京城发来的急脚递。”亲将双手捧着一封插着鸡毛的密信,递到了李中易的手边。

    李中易拆信一看,不由笑了,这是左子光发来的密报,事关大汉长公主甜丫的婚事。

    甜丫虽然是李中易的嫡亲妹妹,可是,在薛太后和李达和健在的情况下,他也不怎么好插手甜丫的婚事。

    俗话说的好,宁拆十座庙,不沾一桩婚!

    不过,在李中易的眼里,河南王家绝非良配。

    一般而言,越是所谓的世家名门,就越是外表光鲜,内里肮脏不堪。

    据李中易所知的消息,河南王家的现任家主,和《红楼梦》里的贾珍一样,都有臭不可闻的扒灰行径。

    因此,李中易自然是很不乐意,他所钟爱的亲妹妹,往河南王家这个火坑里跳。

    如今,既然薛太后已经打消了把甜丫嫁入河南王家的念头,李中易不禁暗暗松了口气。

    李中易提笔在手,给左子光写了一封长信,在信里,李中易着重强调了,继续盯紧京城里世家名门大户的重要意义。

    不夸张的说,如今的新汉帝国之中,能够给李中易制造麻烦的,除了那些不甘心失去独占教育权的儒门弟子之外,就数世家名门这个腐朽阶层了。

    客观的说,李中易手握军政大权,世家名门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并不在当下,而是在他驾崩之后。

    李中易的儿子们,会不会继续执行李中易重商重工的政策,其实是存疑的。

    俗话说的好,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个师傅一个调。

    强悍如李中易者,也没有绝对的信心,他的儿子们会按照他指引的强国之路,一直走下去。

第1487章 旦夕破关

    “轰轰轰……”伴随着隆隆的炮声,汉军进攻兴元府的序幕,正式拉开。

    李中易向来是敢于放权的统帅,既然已经全权交给张三正去指挥,他就绝不会中途插手。

    提笔写完给左子光的回信后,李中易顺手拿过待办的公文,无意中发现,王肯就站在大帐门口,时不时的探头缩脑。

    李中易不由微微一笑,自从独自领军过一段时间后,王肯的心思也变大了。

    长期吃素的人,一旦吃上了肉,就会想方设法的找肉吃,王肯就属于这种状态。

    “过来帮我磨墨。”李中易没抬头,直接吩咐王肯过来帮忙。

    王肯依依不舍的瞥了眼帐外,磨磨蹭蹭的挪到书案前,有一下没一下的替李中易磨墨。

    李中易明明看出王肯的心不在焉,却故作不知,当没看见似的。

    王肯是块好材料,对李中易忠心不二,叫干啥就干啥,从无怨言。不过,他的性子偏于急躁,还需要好好儿的磨练一番,压一压火性。

    “怎么,这就待不住了?”王肯频频扭头去看帐外,李中易实在看不过去了,便没好气的问他。

    王肯摸着脑袋,陪着笑脸说:“不瞒皇上您说,下臣确实有些手痒痒了。”

    李中易把脸一板,冷冷的说:“墨都洒出来了,朕看啊,你应该是皮痒痒了。”

    王肯缩了缩脖子,低着头,闷声闷气的说:“下臣不是成心的。”

    李中易冷笑道:“哼,若是成心的,你的屁股会不会开花?”

    王肯低垂下头,不敢啃声了,很明显,李中易有些生气了。只是,王肯并不知道,皇帝为啥生气?

    李中易埋头批阅公文,再不理会王肯。王肯挨了训斥,哪怕再想提兵上阵出战,也只能忍着。

    “轰……”伴随着火炮的怒吼声,杨冲的身子猛的一抖,脚下传来令人惊恐的晃动之感。

    “呀……怎么回事?这是怎么了?”

    杨冲难以置信的瞪着城墙的地面,伴随着古怪的巨大轰鸣声,脚下晃动的感觉,越来越强烈。

    汉军并没有摆开投石机啊?杨冲越琢磨,越觉得迷惑不解,整个人都懵了。

    城外的张三正,可不会搭理杨冲的犯晕,他现在已经摸着了攻城的一整套战术。

    说白了,也就是炮军率先发起进攻,等轰开了城门后,大军再趁势掩杀进去。

    实际上,所谓的攻城战,比两军对垒的野战,还要轻松容易得多。

    张三正举着手里的单筒望远镜,津津有味的盯着逐渐靠近城门洞的弹着点,一眨不眨的研究了很久。

    嗯哼,炮弹越打越准了,也许下一炮,就可以轰破城门了吧?

    还没等张三正转过念头,突然听见雷鸣般的欢呼声,“破了,破了!”

    张三正长呼了一口气,调整望远镜的角度,重新看向城门洞的方向。

    只见,兴元府的城门洞,被轰开了一个硕大的豁口,镜头内,蜀军士兵们恐惧的脸色,一览无余。

    没啥好说的,张三正当即下达了总攻的命令,“滴滴哒滴哒……”伴随着嘹亮的冲锋号声,城外的汉军将士们如同下山的猛虎一般,势不可当的杀进了城门。

    几乎在同一时间,李中易听见了总攻击的冲锋号声,他不由微微一笑,张三正得手了!

    王肯抓耳挠腮的坐立不安,眼神直勾勾的看着帐外,李中易看得出来,王肯的心思已经飞不见了。

    李中易的心态很奇妙,王肯越是坐不住,他越想磨一磨王肯的性子。原本,李中易还打算让王肯参与扫尾战,现在嘛,就别提了。

    等到夜半时分,兴元府城里的喊杀声渐渐平息了下来,李中易心里明白,巷战结束了。

    又过了大约两个时辰,张三正领着人从兴元城里赶过来,请李中易入城。

    李中易啥都没问,直接吩咐下去,“收拾好行李,咱们进城吧。”

    在大队近卫军和侍卫亲牙们的簇拥下,李中易骑在“小血杀”的背上,悠闲的驰往兴元城内。

    兴元城,作为蜀北最重要的粮仓基地,可谓是城高沟深,戒备森严。

    然而,面对火炮的轰击,兴元城只守了不到两个时辰,便被汉军攻破了城门。

    由此可见,火炮的诞生,简直就是采取古典办法守城的噩梦。

    李中易心里很明白,在火炮出现以前,西方的棱堡要塞,简直就是攻城一方的噩梦。

    不过,对于拥有大量火炮的李中易而言,所谓的据守坚城,已经成了最荒诞的冷笑话。

    兴元府衙门前,李中易扳鞍下马,在大队亲牙和侍卫们的簇拥下,大摇大摆的踱了进去。

    张三正非常熟悉李中易的习惯,所以,在攻占了府衙之后,他第一时间就命人整理出了位于三门里的内书房。

    果然,李中易进门之后,就命张三正带路,去内书房。

    在内书房里落座之后,李中易随手端起书案上的茶盏,轻啜了一口,嗯,还是他习惯的老味道。

    很显然,张三正颇为费了一番心思,李中易心情不错,自然不介意夸奖老部下几句。

    “茶不错,仗也打得不错。”李中易放下茶盏,笑眯眯的夸奖张三正。

    张三正心里非常有数,皇帝陛下向来不轻易夸人,他不由乐得眯起双眼,故作谦逊的说:“臣本贱民,蒙皇上不弃,拔擢臣于草莽之间,恩同再造。下臣敢不效死,以报圣恩?”

    李中易摆了摆手,说:“打了漂亮的胜仗,谁也夺不走你的功劳。”

    张三正知道皇帝的心情不错,便笑着说:“不瞒皇上,此战的运气还不错,活擒了敌将杨冲和张及。”

    李中易想了想,问张三正:“我听说,这位杨冲是王处回的心腹?”

    张三正笑道:“禀皇上,这杨冲乃是王处回的妻弟,平日里颇受重用。”

    李中易眯起两眼,略微想了想,说:“你去告诉杨冲,他若是劝降了阳平关的守将李信,朕不但不杀了他,还可以赏他个官儿做。”

    对于李中易而言,杨冲不过是个无名之辈而已,杀了不可惜,放了也没所谓,不如让他发挥点余热。

    张三正得了吩咐之后,转身就出了内书房,兴冲冲的去找杨冲。

第1488章 劝降

    杨冲是个软骨头,张三正略微吓唬了一番,他马上乖乖的就范,答应帮汉军劝降阳平关的守军。

    不过,杨冲也不是太笨,他坚持要求,亲见李中易。

    李中易得了禀报之后,不由微微一笑:“杨冲这个怕死鬼倒有几分鬼机灵的嘛,就不怕将来朕失信于他?”

    张三正笑道:“皇上,您的守信重诺,谁人不知,哪个不晓?下臣还从未见过您说过的话,有不算数的情况。”

    李中易不由自主的笑了,他明知道这是张三正的马屁话,依然笑得很开心。

    为人臣子者,除了对主上忠心耿耿之外,也要掌握凑趣的本事。不为别的,就是逗个乐子罢了,轻松下气氛。

    很多事情,板着脸一本正经的说,和半开玩笑式的说,其效果有着本质性的区别。

    笑过之后,李中易吩咐张三正:“带杨冲来见朕吧。”

    不大的工夫,杨冲被领进了内书房。进门后,他根本就没敢抬头,还没看清楚书案后的李中易的相貌,便已经双膝跪地,颤声道:“罪人杨冲,拜见皇上。”

    李中易没吱声,视线一直盯在桌面的公文之上,连眼皮都没抬。

    目前的情况其实非常清楚,既然杨冲是个软骨头,下马威就必须给了,李中易完全不介意晾他个把时辰。

    伏在地上的杨冲,一直没等来李中易的回应,他不由吓出了一身冷汗。

    惊慌之余,杨冲灵机一动,为求活命,只得重重的叩首,颤声道:“禀皇上,罪人的亲侄,正是阳平关的营指挥,罪人有办法令其弃暗投明,归顺我大汉朝。”

    李中易暗觉好笑,杨冲什么时候算是大汉朝的臣子呢,由此可见,杨冲确实是个软骨病患者。

    又过了大约一刻钟,杨冲已是浑身冷汗之际,李中易这才慢条斯理的发了话,“有何妙招?”

    杨冲听见李中易的声音,不由暗暗长松了口气,忙不迭的答道:“罪人的亲侄,从小父母双亡,由罪人一手抚养成人,对罪人一向是言听计从。”

    李中易眨了眨眼,这还真的是刚想磕睡,便遇见了枕头,巧得很啊!

    “杨冲,你就这么有把握,令侄会听你的话?”李中易冲张三正呶了呶嘴唇,张三正随即会意,当即厉声发问。

    “不瞒皇上,家侄的独生子,如今就在这兴元府内。”杨冲很想抹一把额头上的冷汗,却没有胆量这么做。

    李中易讶然一笑,这杨冲为了活命,连亲侄孙都出卖了。可想而知,杨冲有多么的怕死?

    “很好,那你便休书一封,派人送去给令侄。若令侄献出了阳平关,朕不吝厚赏。”李中易并不随口敷衍的这么一说,杨冲和他侄儿若是真的献出了阳平关,高官厚禄完全可以期待。

    只是,无军功不授爵,是李中易定下的军中铁律。因此,杨冲和他的亲侄儿也就只能做官,而无法授爵了。

    得了李中易的亲口承诺,杨冲不由一阵狂喜,不仅保住了小命,还有可能继续做官儿,何其美哉?

    杨冲退下去之后,按照李中易的授意,写了一封声情并茂的劝降信,然后,双手捧给了张三正。

    张三正接过信,仔细的一看,不由笑了,这杨冲为了活命,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了。

    在信里,杨冲写的字里行间,几乎都是暗示,惟恐他的亲侄儿,看不懂其中的奥妙。

    张三正懒得理会杨冲,直接把信交给了李中易,李中易看过之后,马上笑了。

    “呵呵,就派杨冲去送信给杨元及吧。”李中易仔细的琢磨了一番,便吩咐了张三正。

    李中易考虑得很多,万一杨元及不买帐,岂不要白白的牺牲一名军中的勇士么?

    张三正很快就领悟了皇帝的意图,他暗暗感慨不已,如此爱惜将士生命的主君,何其难得?

    “喏,那下臣这就去安排了?”张三正试探着问李中易。

    李中易点点头,吩咐道:“传朕的话下去,即使杨元及不来归降,也别伤了他儿子的性命。”

    两国之间的战争,虽然是异常之残酷的拼杀。但是,必要的底线,依然是需要的。

    两军交战,你杀了我,我宰了你,都十分正常。但是,让李中易对已经是俘虏的小孩子下手,那确实是做不到的。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李中易接着批阅待办的公文,直到三更时分,才草草睡下。

    此次出征蜀国,李中易的身边并无女子伺候着,这主要是蜀道之难,确实是难于上青天。

    说白了,带着女人走蜀道行军,那简直就是个巨大的累赘,智者不为也!

    第二日清晨,伴随着嘹亮的起床号声,李中易从熟睡中缓缓醒来。

    洗漱已毕,李中易穿上往日里锻炼用的短衫,混在近卫军中,开始晨跑。

    通常情况下,近卫军的队伍,采取的是轮换制度。也就是说,官兵们在近卫军中服役的时间,最多不超过五载,就必定会被调动去边军之中。

    然后,再由边军的将士之中,挑选出精锐敢战之士,补充到近卫军中。

    史书里记载的很清楚,唐初的府军,之所以那么的精锐敢战,除了府军们都是自耕农之外,更重要的是轮戍制度。

    也正因为如此,唐初之时的朝廷官军,战斗力高得惊人。

    等到了唐玄宗时期,府兵制度已经崩溃,轮戍制度也形同虚设,直接导致中央禁军的战斗力,远远不及边军。

    这其实也是安史之乱爆发的根源之一!

    晨跑十里,这是汉军驻扎之后,必须执行的训练科目,没有人可以例外。

    李中易跑在队伍的中间,尽管喘着粗气,他的脚下却丝毫也不慢,可以稳稳的跟上大队伍。

    近卫军副都指挥使王肯,一直紧紧的跟随于李中易的身旁,不错眼的盯着皇帝陛下,惟恐稍有闪失。

    俗话说的好,功高,莫过于救主!

    此话反过来说,其中的逻辑同样成立,罪大,莫过于陷主于危境!

    十里晨跑结束后,李中易洗净手脸,端着粗瓷大碗,拿着竹筷子,悠闲自在的蹲进将士们的人群之中,和大家一起享用早膳。

第1489章 兴元城内

    只有同甘共苦,将士们才会把你当作真正的自己人!

    李中易一直牢记着这四个字,并且一直遵行不悖,结果是,军队只听他的指挥!

    混在军汉堆里吃罢了早膳,李中易背着手,漫步于军营之中,一边游走,一边四处观察。

    随意的在军营之中巡视,这是李中易多年以来养成的好习惯,一直没有间断过的记录。

    阳奉阴违,欺上瞒下,其实是难免的状况。关键是,上位者必须保持良好的体察下情的好习惯,免得被坏人所蒙蔽。

    李中易看得出来,将士们的士气格外的高昂,斗志异常之旺盛。

    嗯,军心可用,李中易频频点头,脸上始终挂着浅浅的笑意。

    张三正见皇帝的的心情甚好,便笑着说:“皇上,臣听说成都的小娘子们,一个个都很水灵?”

    李中易瞥了眼张三正,他心里很清楚,张三正此言的话外音。

    在近卫军中,有相当一部分将士,因为种种原因,至今尚未娶亲。

    张三正的意思是,等拿下了成都,可以撮合将士们就近成亲了。

    李中易心里有数,张三正的如意算盘是,趁拿下成都之后,人心惶惶之际,将士们娶亲所出的聘礼也会少许多。

    既经济,又实惠的解决掉将士们的终身大事,李中易自然是乐观其成。

    从大势上而言,在拿下了兴元府之后,伪蜀朝廷已经丢了接近三分之一的领地。

    若是阳平关再失守了,就等于是蜀北的门户大开,能够阻挡汉军南下的要地,也就只剩下了剑州和阆州。

    剑州,也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剑阁,又称剑门关。阆州,则是三国时期非常有名的阆中,如今是伪蜀保宁军的治所。

    杨冲走后不到三日,又偷偷的回了兴元府。随即李中易接到了消息,杨冲的亲侄儿杨元及,愿意归顺大汉朝。

    只不过,杨元及担心李中易说话不算数,要求李中易给个凭证。

    李中易微微一笑,杨元及恐怕不是真心降顺,而是想拖延汉军进攻阳平关的时间罢了。

    和兴元府不同,阳平关修在山岭之上,妥妥的易守难攻。最主要的是,火炮很难运输上去。

    杨元及应该已经从杨冲的嘴里知道了火炮的存在,不过,杨元及并没有亲眼目睹火炮的威力,他的心中存疑,也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拿下了兴元府后,李中易并没有急着去进攻阳平关,主要的原因是,中路军的廖山河已经传来了准确的消息。

    廖山河率领的中路军,如今已经击破骆谷的蜀军,正在赶来阳平关的路上。

    李中易率领的大军,总计只有三万人,经子午谷和源州、兴元府的不断分兵驻守之后,他手头可用之兵,仅有一万五千余人。

    而阳平关的守军,却有一万之多,是一根地道的硬骨头。所以,李中易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索性等廖山河的中路军前来会师,再合击阳平关上的蜀军。

    李中易用兵的思想,除了刚开始河池建军之初,和赵老二对战,用过险招之外,一贯都是谨慎小心之极,惟恐中了埋伏。

    可谓是,用兵唯谨慎的模范生!

    其实呢,李中易主要是受了秦将王翦的巨大影响。王翦用兵,一向是优势兵力碾压过去,稳如泰山的步步紧逼,不给敌人丝毫反噬的机会。

    消灭蜀国,这是战略性的统一任务,早几天,晚几天,都是必须要完成的大业。

    实际上,李中易一点也不急,尽量减少伤亡并获得最大的战果,才是核心要点。

    兴元府刚被拿下,城里的人心,还远未稳定。不过,李中易已经发布了号令,商户必须在两天内,恢复开门做生意,尤其是粮铺。

    李中易批阅完公文后,背着手,领着张三正,逛上了兴元府的街头。

    街上的行人很少,而且来去匆匆,人们的神色之间,都带着几丝慌乱。

    李中易心里明白,这是战争结束后,必然的后遗症。

    大街上,汉军的将士们,正在清扫石板路上的血痕,以及战斗留下的残迹。

    一路上,有很多军中的将士,亲切的敲开老百姓家的门,帮着挑水,担柴。

    李中易不由频频点头,这就对了嘛,人心都是肉长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刚开始,也许老百姓搞不清楚汉军的优良作风。不过,李中易有理由相信,时间长了,老百姓自然也就看清楚了,谁是维护他们利益的军队。

    “老乡,不要怕,我们是老百姓自己的军队,上边有令,不许抢劫,不许伤人,不许拉夫……”

    镇抚官们,挨家挨户的做着宣传,哪怕老百姓们不敢开门,也显得很有耐心。

    李中易暗暗点头,要想赢得民心,就必须从小事做起。一桩桩,一件件,踏踏实实的做下来,老百姓对汉军的印象,自然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兴元府城里的户籍人口,大约两万户,按照一家五口来计算,也就是说,约摸有十万人。

    十万人的城市,就算是在大汉朝,也不是特别小的州城了。

    俗话说的好,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汉中平原的富庶,由此可见一斑。

    “太尉,请务必收下,务必收下……”

    “不能收,不能收……”

    忽然,路边传来了争吵声,一下子就吸引了李中易的注意。

    “老乡,上边有军令,不能拿老百姓的一针一线。”

    只见,一名身穿军装的战士,连连摆手,推挡着老大娘递过去的粗瓷碗。

    李中易看得很清楚,那位老大娘端着的碗里,盛满了红通通的大枣。

    军规森严,禁止官兵拿老百姓的任何物品,哪怕是做了好事,也不允许拿人家的好处。

    帮老百姓做好事,不能收取任何回报,这是李中易结合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规定,拟定的铁律,官兵们谁都不敢违背。

    张三正察觉到,李中易的脸色还算不错,不由暗暗松了口气。兴元城内的汉军将士,大多是他张三正的部下。

    如今,部下们表现很好,张三正的脸上自然也有光。

第1490章 讹钱

    挑水,劈柴,帮着修缮房屋,记录无子女的鳏寡孤独,这些都是汉军将士们日常做惯了的善事。

    由于习惯了做善事,哪怕是在陌生的兴元府,将士们依然是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李中易沿着长街,一路走过去,只见,处处都有做好人好事的将士。

    “嗯,都是好样的。”李中易心情大好,脸上不由自主的挂上了笑意。

    张三正凑过去,笑着说:“黄爷,都是您的老部下呢。”

    李中易听了这话,心里更加的开心了,情不自禁的翘起嘴角。

    张三正很聪明,他明着夸的是将士们,实际上,是在拍李中易的马屁,暗夸皇帝擅长带兵。

    李中易漫步于兴元府的街头,一边走,一边看,举目望去,到处都是做好人好事的汉军将士。

    人逢喜事精神爽!

    李中易此时的心情,好得不得了,嘴角也翘得更高了。

    张三正赶紧见缝插针的凑过去,小声说:“黄爷,阳平关就交给臣下了吧?”

    李中易心里明白,张三正这是尝到了独自指挥打仗的甜头,想多多历练一下,培养培养资历。

    “到时候再说吧。”李中易已经拿定了主意,却故意没有松口。

    张三正叹了口气,耷拉着脑袋说:“皇上,您就允了吧?”

    嗯哼,张三正还是那么的沉不住气,李中易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很有股子恨铁不成钢的负面情绪。

    张三正知道说错了话,索性耷拉着脑袋,闷不吭声。不过,他心里也很清楚,等李中易的气消了,他也就没事了。

    大街上,大部分的商铺都开门营业了。只是,由于战乱刚熄的缘故,顾客们并不多。

    李中易走累了,随便挑了家茶楼,走进去,坐到了二楼的窗边。

    也许是察觉到了随从众多的缘故,店小二哈着腰,殷勤的问候说:“大官人,您喝什么茶?”

    李中易笑着说:“我自己带了有茶,麻烦上一些可口的茶点。”

    店小二的腰,哈得更低了,陪着笑脸说:“大官人,不是小人吹嘘,鄙店的茶点,可是远近闻名的可口。”

    李中易笑了笑,抬起下巴示意张三正,张三正从怀里摸出一把铜钱,塞到店小二的手中。

    “我说,别光顾着耍嘴皮子了,有好的茶点,尽管摆上来。”张三正冲店小二使了个眼色。

    店小二马上哈着腰,说:“您就放心吧,小人再不敢夸口了。”

    等店小二下楼去了,李中易摆手示意张三正,命他坐到了桌子对面。

    张三正见李中易的神色已经缓和了下来,便笑道:“您曾经说过,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

    李中易微微一笑,这句话其实是他随口说说而已,没想到,张三正倒给记住了。

    “这些人惯于察言观色,又精通里边的门道,一旦蓄意做奸犯科,便是谋财害命了,也难于查缉。”李中易摸着下巴,笑着说,“所以,等天下一统之后,朕打算足见官办的邮政司。”

    “邮政司?”张三正摸着后脑勺,十分迷惑的看着李中易。

    “呵呵,所谓邮政司,也就是急脚递们歇脚换马的官办驿站系统。驿站的驿卒们,分出一拨人来,专门替人送信,做吃食,提供商民住宿等等。”李中易一时兴起,居然详细的介绍了一遍邮政司的发展前景。

    如今的各地驿站,只接待官员和吏员,并不做民间的生意。在李中易看来,这简直就是把财源往外面推的行径。

    俗话说的好,要想富,先修路!

    可问题是,从晚唐开始,一直到如今,承平的时期并不长,天下的官道尚未重新休整成形。

    所以呢,别提乡间泥路了,就算是连通天下的官道,也大多年久失修,破烂不堪。

    也正因为路不好走,所以,商民之间的联络,也就显得格外的不易。

    按照李中易的计划,他是打算把全天下的驿站,都利用起来。每家驿站,都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做官吏的接待和服务,另一部分则服务于商民。

    将来,甚至还可以派军队,护送商家和各地官仓的银钱,转运到各个州县。

    只要钱和物资,都快速的流通起来,这就是滚滚的财源呢。

    张三正暂时还没有明白其中的赚钱奥妙,不过,他很了解皇帝的脾气:皇帝陛下,从来不做吃亏的买卖。

    换句话说,李中易只要暗中往各地驿站安插一些人手。那么,各地的官员再想欺瞒皇帝,就很不容易了。

    李中易一向很关注各地的物产及物价水平,通过驿站这个抓手,他就很容易的掌握第一手的资料。

    不仅如此,将来还可以成立邮政钱庄,将民间的资金以低廉的利息吸收集中起来,这就更是一笔大赚特赚的好买卖了。

    总之,大办邮政的好处,数都数不尽!

    店小二倒是没有太过吹嘘,他摆上来的茶点,竟然就有李中易最爱的西瓜子。

    “你这瓜子从何而来?”李中易有些好奇的问店小二。

    店小二哈着腰,笑嘻嘻的介绍说:“乃是北边的商人运来的,据说是大汉的皇帝陛下爱吃之物。鄙店的东家,也觉得还行,便进了些货。”

    俗话说的好,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果然是如此啊!

    李中易不由微微一笑,说:“鄙人听说,汉帝还喜欢喝申州的绿茶,贵店可有?”

    店小二深深的哈下腰,一边觑着李中易的脸色,一边小声说:“不瞒大官人您说,那申州有倒是有,只是本地的客官都不怎么爱喝,鄙店也就没有再进了。”

    李中易点点头,如今的喝茶习俗,依然是煮团茶喝,而不流行开水沏出的茶汤。

    吃了些点心瓜子,又喝了些茶水,李中易歇得差不多了,便领着张三正等人,继续在街上闲逛。

    转过一个街角,不远处,忽然传来争吵声。李中易心中微微一动,便举步顺着声音的来处,一路走了过去。

    一堆人聚集在一起,圈中传来凄惨的呼痛声,“哎哟喂,疼死老朽了,疼死了啊……”

    李中易凑到近处,仔细一打量,却见一位破衣烂衫的老者,倒在一辆运货的牛车前。

    “乡亲们呐,你们都给评评理,牛车差点没撞死老朽,居然诬赖老朽想讹钱……哎哟……好疼啊……”

    张三正等人不动声色排开众人,李中易慢慢的挤进了圈中,看得也就越发的清楚。

    所谓医者父母心,再加上同情心,李中易略微想了想,便主动站了出来,表明了身份,“在下是郎中。”

    四周围观的人,全都松了口气,有人就说,“郎中来了,郎中来了,太好了,快帮他瞧瞧。”

    李中易蹲到破衣老者的身前,温和的问他:“老丈,撞哪里了?”

    “胸,胸疼,疼死老朽了……”那破衣老汉躺在地上直喘粗气。

    “他……他骗人……根本就没撞着他……分明是想讹钱……”不料,赶车的车夫语出惊人。

    “兀那贼子,洒家分明看见你撞了人,竟敢不承认?那好,抓你去见官……”就在这时,几条彪形大汉从人群之中闯了进来,凶神恶煞一般的恐吓车夫。

    听了车夫的话后,李中易心中猛的一动,便温和的对受伤老汉说:“老丈,在下是专治跌打损伤的郎中,先看看您的脉相吧?”

    李中易说话间,便抬手去搭破衣老者的手腕,谁曾想,那破衣老者竟然缩回了手去,嘟囔道:“哪有你这么年轻的郎中,老朽信不过你。”

    近在咫尺之下,李中易看得异常真切,破衣老者的眼神躲躲闪闪,眼珠子转个不停。

    “别听他胡说,在下根本就没撞着他。”车夫气得涨红了脸,怒哼哼指着破衣老者,却再也说不出话来。

    “你这贼子,这位老人家一大把年纪了,难道会骗人不成?”一个黑脸的彪形大汉见势不妙,立即使出了剎手锏。

    在这个年代,尊老乃是必备的常识。躺地上的老者又是一身破衣烂衫,看上去就是穷人,也就格外的惹人怜惜。

    可是,李中易依然察觉到了其中的蹊跷。一则老者不肯让他把脉,这已经足够引起怀疑了。

    一则,几个彪形大汉的出场,令李中易有着极为不适的熟悉之感。

    想当年,李中易开车带家人出门自驾游的时候,曾经因为不慎,轧死了村民的一只鸡。

    结果,几乎全村的人都派了来,硬要敲诈勒索,逼迫李中易赔偿一头牛的钱。

    名目嘛,那只鸡是家里的种鸡,全家老小就靠那只鸡生蛋,蛋又生鸡,无穷尽也!

    李中易选择了报警,结果,却等来了不作为的结果。

    当时,村民们蛮横的把李中易的车胎放了气,车前还躺了一个老人,死活不肯挪地方。

    无奈之下,李中易被迫赔了五千块钱,算是出了大血,花钱消了灾。

    如今,李中易已经嗅到了诡异的气息,察觉出撞人**里边,很可能有猫腻。

    李中易的眼神随即冷了下来,他缓缓站起身子,扭头看向了张三正。

第1491章 论监督

    “母后,奴家不想这么早就嫁人。”

    大汉帝国的长公主——甜丫,抱紧了薛太后的胳膊,用力的左右摇晃着。

    薛太后暗暗叹了口气,由于是老来得女,她和李达和将甜丫视作掌上明珠,已经将这个死丫头给惯得不成名堂了。

    “你都十四岁了,还说不上婆家,难道要在宫里住一辈子不成?”薛太后怒瞪着甜丫,恨不得拉过来痛打一顿,却偏偏又舍不得。

    甜丫嘟着粉红的小嘴,不乐意的说:“这么早嫁人有什么好?大兄说过,他不介意养奴家一辈子来着。”

    薛太后气乐了,竖起食指,狠狠的戳在甜丫的额上,怒道:“那是你大兄疼你,可你也不可能在宫里住一辈子啊!”

    甜丫也不乐意了,嘟着小嘴,抱怨道:“母后,大兄早就说过了,等奴家长大了,就送一座大大的宅子给奴家住。”

    薛太后既生气又觉得好笑,大郎李中易对唯一亲妹妹的疼爱之情,的确是极为深厚。

    实际上,薛太后也是一片爱女之心,她并不希望太早就把甜丫给嫁出宫去。

    可问题是,社会的习俗是,女子十五当嫁。甜丫的虚岁,已经十五了,却还没有说定婆家,薛太后不可能不操心着急。

    “唉,你喜欢什么样的夫婿?”薛太后本来不想这么问的,可是,又担心独女吃亏,终究还是心下不忍。

    “母后……”甜丫一头扎进薛太后的怀中,扭股糖似的痴缠起来。

    薛太后知道,甜丫这是害羞了。也是,女儿家脸皮嫩,不好意思说她自己的婚事。

    “死丫头,都大岁数了,还是喜欢撒娇?”薛太后揽住心爱的女儿,不禁百感交集。

    “唉,你大兄领兵出去多久了?”薛太后惦记着李中易的安危,平时又不便去问阁臣,只能和甜丫说一说。

    “母后,大兄必能伐蜀成功,平安归来的。”甜丫抱紧薛太后的胳膊,想了想,十分认真的说。

    “唉,话虽如此,可是,南边竟无半点消息传回来,唉……”薛太后好一阵唉声叹气。

    甜丫转动着眼珠子,灵机一动,笑着说:“母后,我去找左子光问问吧,他肯定知道大兄的消息。”

    薛太后起初有些犹豫,可是,架不住思子之心,便默认了甜丫的提议。

    左子光此时却不在缇骑司的衙门里,而是和九门提督李云潇,以及警政寺卿李延清,坐在一起喝酒说事。

    只要李中易离开了京城,他们三个,加上三司使黄景胜和都察院都御史王大虎,就组成了信息交流的铁杆五人组。

    今天又是固定聚会的日子,左子光、李延清和李云潇都是晚辈,所以,他们照旧先到了约定的小院内。

    “喏,这是你要的荥阳郑氏的材料,拿去看看吧。”李延清将一叠材料推到左子光的手边。

    李延清手握天下警权,各地的消息之灵通程度,情报来源的范围之广,简直令人瞠目结舌。

    不过,左子光的缇骑司也不是吃素的,论及挖掘情报之深,无出其右。

    一个广,一个深,彼此之间恰好形成了互补的关系。

    不过,李延清和左子光的心里都明白,除了情报互补的需要之外,他们彼此之间的互相监视,也达到了无孔不入的程度。

    客观的说,李延清和左子光,都是李中易非常信任的心腹。

    但是,他们两个人不可能始终待在同一个位置上,难免会出现换岗调动的情况。所以,制度性的权力制约,也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太阿宝剑,可以被主人拿来杀敌,也可以被敌人利用了反噬其主,必要的制衡手段,在所难免。

    “喏,这是你要的资料。”左子光也将一叠材料,推到李延清的身前。

    李延清笑着接过材料,打开来仔细的一看,脸色却变得极其难看。

    李云潇明明看年李延清的脸色变黑,却只当没看见似的,他掂起小酒杯,啜了一口,叹道:“好酒啊!”

    和李延清、左子光不同,京畿地区的日常治安问题,并不是李云潇的职责所在。

    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李云潇心安理得的品着小酒,吃着小菜,逍遥快活自在。

    左子光看过了李延清给的材料,不由笑了。荥阳郑氏悄悄的派人潜入京城,暗中联络了好几个缇骑司监视黑名单上的门阀世家,这是蠢蠢欲动啊!

    站在左子光的立场上,客观的说,李中易大力推行的限田令,简直就是把全天下的门阀世家,都推到了朝廷的对立面上,魄力何其足也?

    世家门阀,之所以没有聚集起事,主要是朝廷官军的军威正值鼎盛时期。

    自从河池军兴以来,李中易指挥大军作战,未尝一败!

    甚至,连世家门阀异常恐惧的契丹人,都成了李中易的手下败将,并被李中易夺回了幽燕诸州。

    但是,不敢动手,和不想动手,其实是两个概念。

    李中易心里也很清楚,世家门阀和大地主们,只是暂时蛰伏而已,他们都在等待一个合适的举事时机。

    所以,左子光承担的最重要的职责,便是监视世家门阀的一举一动。

    大约半刻钟后,李浩东施施然的来了,刚进门,他便拱着手说:“小弟来迟了,等会自罚三杯!”

    李延清瞥了眼谦虚谨慎的李浩东,不由微微一笑,想当年,跟在他身后的小跟班,如今也已经出人头地了。

    那一年,李延清就任知军法司事的时候,李浩东不过是个不知名的小军官罢了。

    如今,李浩东已经贵为知军法司事,今上的心腹重臣之一。

    李云潇客气的站起身,笑着说:“你没来迟,是我们来早了。”

    李浩东随即拱手,笑道:“只要不是来迟了,在下也就放心了。”笑的很客气,神态间却又十分疏离。

    李中易离京之后,李云潇便是掌握京畿重兵的统军大将,可谓是兵权在握。而李浩东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严密监视军方,尤其是李云潇的一举一动。

    所以,李浩东和李云潇的关系,仅仅是面子情罢了,私下里一直暗中叫劲。

    等李浩东坐稳之后,李延清笑眯眯的说:“我听说,你那里出了点麻烦?”

    李浩东笑了笑,说:“不算什么麻烦,小事一桩而已。”

    左子光心里明白,李浩东和李延清之间,也存在着互相监督,互相协助的关系。

    这一切,都源自于李中易的看法,即:权力必须置于彼此的监督之下,才不至于出大问题!

第1492章 逆贼起事

    李浩东坐下没多久,黄景胜和王大虎联袂来了,屋里的人全都站起身子,毕恭毕敬的问好。

    黄景胜看了眼王大虎,笑着摆手说:“都是老熟人了,不必如此多礼。”

    王大虎扫了眼室内的众人,一声不吭的坐到了他的老位置,也就是靠窗的主座。

    和李延清这些人不同,黄景胜和王大虎那可是李中易唯二的结拜兄弟,属于名正言顺的长辈,必须敬着,而不能怠慢。

    等黄景胜坐稳之后,王大虎看了众人一看,笑道:“都这么紧张兮兮的看着我干啥?来,举杯,走一个。”

    王大虎举起面前的酒杯,率先仰脖一饮而尽,李云潇等人赶紧起身,纷纷干了杯中酒。

    黄景胜微微一笑,王大虎的气场依然是那么的足,令人丝毫也不敢轻视。

    想当初,黄景胜不过是区区狱吏而已,王大虎更惨,仅仅是不入流的狱卒罢了。

    如今,黄景胜已经是人称“计相”的三司使,而王大虎更是令百官忧惧的都察院都御史。

    自从,李中易登基称帝之后,朝廷的大权尽归于心腹重臣之手。其中,尤以李云潇为重。

    毕竟,李云潇是正儿八经的九门提督,京畿附近方圆二百里之内的兵马,尽归其调遣。

    不过,由于军法司监督军队的职责所在,李云潇若想调动兵马,必须经过李浩东的同意。所以,李云潇和李浩东之间,难免存在矛盾。

    黄景胜放下酒杯,笑眯眯的说:“最近国库充裕,诸位的请款要求,皇上也都批下来了。”

    李延清、李云潇、李浩东和左子光,这四个人,不由面露喜色。

    俗话说的好,人是英雄,钱是胆,没钱肯定办不成大事。

    在场的人心里都明白,自从限田令颁布以后,各地的田租田赋与日俱增,朝廷的国库也跟着充盈了起来。

    只是,凡事有利必有弊!

    在限田令之下,各地的士绅和大地主们,都对李中易切齿痛恨,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

    只是,在李中易的高压政策之下,倒在屠刀之下的大地主,就多达万余人。

    谁不怕死呢?

    所以,各地的形势,至少在表面上看,平静无波。

    然而,在场的六个人心里却都明白,这不过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短暂平静罢了。

    迟早,没错,就是迟早,士绅们和大地主们,会掀起惊涛骇浪!

    天下万权,兵权至要!

    黄景胜缓缓的看向李云潇,笑着问他:“潇松老弟,京畿驻军所需的钱粮,三司衙门已经足额发放了,可收了?”

    李云潇起身拱手,恭敬的说:“回您的话,旬日前,已经收到了。”

    黄景胜点点头,说:“皇上临离京之前,亲授密谕,许我临机处置之全权。潇松老弟,你可明白?”

    李云潇毕恭毕敬的说:“皇上曾亲口示下,凡军国重事,内阁不决者,由您做主,末将绝对听从您的调遣。”

    军国重事,和军国事,别看一字之差,其中的内涵,却是相差悬殊!

    也就是说,如遇谋反、民变等重大事情,需要调动军队镇压的,由留守京城的黄景胜,行使最终拍板的权力。

    黄景胜的话音未落,却听屋外有人大声禀道:“禀提督,有八百里鸡毛急脚递!”

    李云潇走到屋门前,接过鸡毛信,拆开来仔细一看,不由倒吸了口凉气。

    黄景胜接过鸡毛信,定睛一看,也不禁瞬间变色,怒道:“简直是岂有此理!”顺手将鸡毛信推到了李浩东的面前。

    知军法司事的李浩东看信之后,当即起身,单膝跪地,颤声道:“下官严重失察了,罪不容诛。”

    黄景胜冷笑道:“养军千日,用兵一时,李浩东,你对得起皇上的信任么?舒州竟然出了吃里扒外的白眼狼,简直是把皇上的脸面,都丢尽了!”

    李云潇掌管京畿军事,军事重任在肩,由不得他把表明态度。

    “不瞒您说,征东将军刘贺扬临上任之前,由皇上亲授调动淮南诸路兵马的指挥全权。想必,此时他已经调动兵马,准备镇压了吧。”李云潇解释得异常详细。

    因为,黄景胜只管钱,并不管军,李云潇的有些话必须讲清楚说明白,免得耽误了大事。

    “哼,跳梁小丑,竟敢起兵谋反,他们真的是活腻味了,简直是自不量力。”王大虎看信之后,怒不可遏的拍案而起,“李云潇,你递信给刘贺扬,如果他不能及时镇压叛军,吾必严劾之!”

    “唉,恩师他老人家若是知道了此事,恐怕……”左子光叹了口气,十分无语的望着黄景胜。

    恐怕什么?

    左子光的未尽之义,在场的人全都心知肚明。和契丹人来三十万雄兵进攻相比,自己人的作反,恐怕更令李中易怒发冲冠吧?

    自河池军兴以来,李家军就一直牢牢的掌握在李中易的手心里,可谓是如臂使指,指哪打哪。

    然而,小小的舒州城中,竟然出现了自己人杀自己人,然后扯旗造反的丑陋现象。

    李中易曾经说过,堡垒永远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自己的背叛,尤为可恶!

    叔叔可忍,婶子绝不可忍!

    所以,实际上掌握着帝国大权的铁杆六人组,迅速达成了一致。

    “有上谕。”黄景胜霍的站起身子,从袖口中摸出一份黄封的密诏,朗声道,“诸臣听宣。”

    “臣等恭聆圣谕。”以李云潇为首的众人,纷纷目不斜视的躬身行大礼。

    “谕李云潇、李延清、左子光、李浩东及诸臣,朕离京之后,国中凡遇军国重事不决者,悉听三司使黄景胜裁夺之,王大虎辅之,此谕!”

    黄景胜话音刚落,以李云潇为首的众人,便俯首道:“臣等奉谕!”

    黄景胜望向李云潇和李浩东,冷冷的说:“如果某家所料不差的话,整个江南、淮南及淮北皆有趁风而起之危,故此,命你二人及总参议司联合下达江南总动员令,时刻戒备敌人很可能的进攻,并执行战时军纪。”

    “喏!”

    “喏!”

    李云潇和李浩东乖顺的领了命令,黄景胜满意的点了点头,并毫不迟疑的提笔写下了命令,用了李中易亲授的小印。

    李中易赏给黄景胜的小印之上,仅有五个字:见印如见朕!

    李云潇恭恭敬敬的拱手道:“请赐调兵令牌!”

    “可!”黄景胜从怀中摸出一面紫金的令牌,双手捧到了李云潇的面前。

    李云潇毕恭毕敬的接过令牌后,仔细的察看了一番,便将令牌递给了监视军队的李浩东。

    李浩东从上到下仔仔细细的勘查了令牌之后,这才提笔写下了同意调兵的手令,加盖了他的官印,同时留下了军法司专用的密码。

    至此,江南兵马的总动员令,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二的手续,还剩下同知总参议司事的杨无双的签押副署,并下发动员作战的命令。

    “诸位,迅速镇压叛逆者有功,拖延塞责者有大罪,都明白么?”王大虎扫视了一遍在场的众人,仰起下巴阴冷的说,“怠慢军机之重将,老子认得你,老子手里的笔,脸上的嘴,却认不得你。”

    “喏。”在场的人都知道,王大虎绝不是虚言恫吓,他可是出了名的六亲不认,麻面无情。

    李中易不在京的时候,黄景胜代表了至高无上的皇权,但他的手里却无一兵一卒。

    李云潇手握京畿的重兵,却无随意调动兵马的权力,除了黄景胜拿出上谕和调兵令牌之外,还需要李浩东的认可。

    最终,动员令将从总参议司作战房发出,以千里鸡毛加急的形式,紧急下达给江南、淮南及淮北的各个重要军州。

    扬州,两淮路兵马都总管府。

    刘贺扬高居于大堂的左侧,镇抚使杨怀中居于右侧,以显示相等的地位。

    其下,则是派驻于扬州的镇抚副使、知军法分司事,以及各军都指挥使及其镇抚使。

    自从李中易当上执政王之后,随着地盘和实力的不断扩充,军队的编制也随之作出了重大调整。

    原本李家军的各军,扩充为各厢,也就是说,以厢为方面级作战单位。

    而刘贺扬,正是帝国马步军第二厢之都指挥使,并领两淮路兵马都总管,授征东将军衔。

    “诸位,方才接到密报,舒州的李帆杀官造反了。”刘贺扬当着众将的面,道出了这一骇人听闻的大事件。

    “呀……”

    “滋……”

    “这……这不太可能吧?”

    “我的个老天!”

    一时间,大堂内的众人,皆面面相觑,惊得目瞪口呆。

    短暂的惊讶过后,众将随即怒火中烧:区区舒州李帆而已,他吃了熊心豹子胆,竟敢公然起兵造反,这还了得?

    镇抚使杨怀中,见众将把目光投到了他的身上,便仰起脸,冷冷的点了点头。

    直到此时此刻,众将这才恍过神,舒州的李帆谋反,竟然是真的发生了。

    在场的众将官,无一例外,全是讲武堂出身的,并由李中易一手栽培的中高级将领。很自然的,舒州的兵马都总管李帆,也不会例外。

    然而,学生李帆,竟然起兵背叛了老师兼皇帝的李中易。这其中的后果,令人简直不敢再想下去了。

    “奉上谕,凡遇谋反,兵变之大事,本帅有权临机调动麾下所有兵马,果断扑灭叛贼的作反!”刘贺扬从帅案上,捧起黄澄澄的密诏,高高的举过头顶。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5110/ 第一时间欣赏逍遥侯最新章节! 作者:大司空所写的《逍遥侯》为转载作品,逍遥侯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逍遥侯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逍遥侯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逍遥侯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逍遥侯介绍:
李中易,本是共和国最牛的中医权威,因车祸到了五代十国,附体在一个文不能科举、武不能提刀的废柴身上!
这时候,儿皇帝石敬塘刚刚卖掉燕云十六州不久。
后蜀国主孟昶,正在与花蕊夫人嬉戏。
南唐后主李煜,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周世宗柴荣,做梦都惦记着北伐。
北宋太祖赵匡胤,正琢磨着黄袍加身。
这是混乱的时代,却也是李中易的时代!
逍遥侯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逍遥侯,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逍遥侯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