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梦穿康熙换乾坤TXT下载梦穿康熙换乾坤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梦穿康熙换乾坤全文阅读

作者:弘毅知难     梦穿康熙换乾坤txt下载     梦穿康熙换乾坤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百八十二章——初战哥萨克(十三)

    罗刹人的翻译早就有些吃不住劲了,终于挨到乌恩其慷慨陈词完结,赶紧再次回马逃也似地冲进了自己的队伍之中。

    乌恩其不再搭理对面以及四周围的罗刹马队,而是回头看了看身旁的士兵,眼神中已经换做了决死的坚定:

    “弟兄们,今日就是我们的死期了!怕不怕?”

    “牛录,我们会怕这些罗刹人?弟兄们,我们怕吗?”身旁一个清兵高声发问。

    “不怕!不怕!”二十人的回答气吞山河!

    “好!说得好!大清八旗里谁人怕死?怕死的都被咱们一路杀尽了!哈哈!咱们镶蓝旗更是没有孬种!弟兄们,死就死了,朝廷会抚恤我们的父母妻子,我等走的没有后顾之忧!今日我们死在这里不打紧,不出明日蓝拜将军的大军就会让这些罗刹人一个不留给我们陪葬!只不过,我乌恩其对不住大伙了,只能由着其他兄弟带着咱们的骨灰坛子一路回京,去看到咱们大军德胜凯旋了!”乌恩其在马上猛地用右拳捶胸,微微垂首以示歉意。

    “大清必胜!”又有一个清兵面目狰狞的吼道。

    “大清必胜!弟兄们,随我杀!来生我们再做兄弟!”乌恩其使劲点了点头,唰啦一声抽出自己的佩刀。这么近的距离,自己如此之少的人手,再施放弓箭只能是杯水车薪了,反而耽误时间,不若一鼓作气……

    但这个决死的动作让四周一箭地之外的罗刹骑兵瞬间不安起来,他们不愿相信处于绝对劣势的小股清军会宁死不降!

    或许是罗刹人的慌乱太过扎眼。又让乌恩其想起什么,就在准备催动战马的前一刻,急忙回头:

    “你们几个,临死前别忘了给老子先结果了他们,再为国尽忠!”乌恩其指着看押几名罗刹俘虏的骑兵说道。

    “嗻!”所有的镶蓝旗骑兵,也是换做一脸的严肃,慷慨应声。

    “弟兄们,大清勇士、陷阵之志!中华锐士,有进无退!”终于,矮小的蒙古马义无反顾的冲向前方数倍于己的顿河高头大马。

    “大清勇士、陷阵之志!中华锐士。有进无退!”回应着远处的厮杀声。中国士兵的宣誓再一次在这片莽原上回荡起来……

    对面的哥萨克,开始调整成冲锋队形。四周的骑兵包围圈也已经开始迅速缩小,准备将这一小股“大言不惭”的中国士兵消灭殆尽了。

    一场看似惨烈的厮杀,或者说是一场力量悬殊的对抗。眼看就要上演了……

    “呜……呜呜……”

    就在此时。北方终于响起了清兵再熟悉不过、再亲切不过的号角声!

    “大清的号角!咱们大清的号角!”一名清军兴奋的高喊着!

    “哈哈!好!”乌恩其大喜过望。继续催动战马,振臂高呼道:“弟兄们!杀!”

    “大清勇士、陷阵之志!中华锐士,有进无退!杀!”

    身后传来同样坚定的呼喊。却不是一二十个人能够发出的阵势!乌恩其急忙回头观望,首先看到的是从北边包围圈仓促撤下来的罗刹骑兵,他们恨不得冲着一棵棵参天大树撞去,为的就是躲避和这二十多清兵的继续纠缠。

    将视线抬高一些,越过那些亡命罗刹和茂密树干,乌恩其惊喜的看到,远处足足有三、四个牛录的清军骑兵弟兄,在一面硕大的镶蓝旗纛带领下自北边冲来,已经进入树林、近在眼前。而他们的身后,虽有树木障眼,但依稀可以分辨的是数百名手持鸟枪、急速奔跑的镶蓝旗步军!

    “蓝拜大人来了!蓝拜大人来了!”

    乌恩其调转马头,再次望向南边的时候,如愿见到了那原本团团围住自己的七八十名罗刹骑兵早就调转马头,落荒而逃了。慌不择路的他们,甚至有人在树林中马失前蹄,或者被横七竖八的树杈拦落马下。

    “兄弟们,留下五人看押匪囚,其余人,随我去接应其他弟兄!”

    “嗻!”十多骑战马拱卫着一面小一号的镶蓝旗帜,引领着偌大战旗身后的数千蓝拜大军,再次冲向了来时经过的河湾处那片小战场。

    *

    不得不说,蓝拜自北部“迂回包抄”的策略收到了奇效!

    两日前接到乌恩其的军报,蓝拜就带领自己麾下镶蓝旗三千骑步兵马不停蹄赶往西北方向的湖滨了。一路上有意避开罗刹人也已修好的崎岖驿路,而是选择尽量贴着湖边赶路。尽管风餐露宿,顾不得稍事休整,三个参领的人马日夜赶路,六百里路程还真是就这么跑完了。

    当他们绕过白哈尔湖西南角的时候,前出斥候果然发现了罗刹人宿营的痕迹,不过那是一天前的事情了。于是,蓝拜果断下令,一个牛录继续缓缓北上,沿着罗刹人趟出来的驿道前出侦查,看看有没有其他罗刹援军南下而来。自己则率领大军果断折返南下,寻着罗刹军队的行迹慢慢靠近。

    从斥候的消息中,他早就知道,这对罗刹人至多不过六百人,而且还携带着十几辆辎重马车,不像是专门来对阵清军的,倒像是寻常的辎重部队,押运粮草而已。既然如此,消灭他们不在话下了。

    于是蓝拜也是不急不慢,一点点缩短与敌人的距离,等待最好的时机将其一网打尽。

    今早,这个时机终于出现了!斥候来报,罗刹人没有像昨日一样一早就出发,而是在湖滨一处河湾以南安营扎寨了。既然如此,干脆一股脑收拾了他们算完!蓝拜一声令下,马队先行,步军殿后,三千人阵势浩大、却悄无声息地摸了上来。

    直到抵达这处不大的树林,前方却传来阵阵厮杀之声!

    “怎么?济席哈上来了?”蓝拜急忙询问刚刚回来的斥候。

    “禀将军,不是济席哈的蒙古八旗,而是咱们镶蓝旗自己的旗号!只是,人数不多,像是半个牛录。”斥候简明应道。

    “哦?半个牛录……那一定是罗刹人和负责警示之责的弟兄们干上了!听我军令,动手!”蓝拜果断下令。于是,就在乌恩其即将慷慨赴死的时候,镶蓝旗满洲主力部队终于出现在战场上!

    *

    “杀!”

    乌恩其舞动着自己的佩刀,已经砍下了三个哥萨克的脑袋了。但他还是心急如焚,甚至希望眼前不足百人的罗刹骑兵赶紧让出一条大道,好让自己飞到前面也是不足百人的自己的手下身边。

    溃逃的六七十名哥萨克果然打乱了自己主力骑兵部队的阵脚。

    林边空地上正在与镶蓝旗骑兵缠斗的哥萨克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只瞧见自己的同伴从身后不管不顾的冲过来,也不接手眼前的恶斗,而是一边狂奔一边大呼:“博格达士兵来了!博格达士兵来了……”

    这种呼喊无异于自毁长城,但凡是听清楚了的哥萨克骑兵,再也没有继续战斗的心情,调转马头就跟着往南方跑去——那里是自己的营地,那里还有三百多射击兵!尽管他们是哥萨克始终看不上的立陶宛人,但足以救命!

    “牛录!您回来了!”一名手下瞧见了乌恩其,兴奋地喊道。

    “回来了!干得好!咱镶蓝旗的大军就在后面,随我冲!”乌恩其骑在马上,用早已沾满鲜血的刀背亲切的碰了碰这个九死一生的兄弟,喊了一嗓子之后,就继续催马而去!

    “弟兄们,咱们镶蓝旗大军来了!蓝拜大人到了!快跟上牛录,杀!”小兄弟总结能力不错,充当了号令兵的角色!

    “噢……杀!”

    一传十、十传百,乌恩其手下此时已经只有不足六十人了,却将即将胜利的捷报迅速散播开来,所有能上马的镶蓝旗清兵再次催动战马,风卷残云一般随着一马当先的乌恩其向前冲去……

    《打油诗一首.藏头》

    读文阅史只长息

    正说当年有契机

    版定图开皆夙愿

    去来神秘亦难期

    起身百载光阴渡

    点尽人间苦与疾

    中镇边夷平海晏

    文安武定喜泪滴(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三章——初战哥萨克(十四)

    与河湾那里的风卷残云不同,几里地之外的罗刹营地里,气氛却是相当的压抑。

    立陶宛分队分队长达里斯?科雷扎,此时真是后悔不跌,为了自己的一时之策——刚才真不该死守在这个不大的、只有一个出口的营地,而是应该立即跟着哥萨克一起冲出去,避免现在的尴尬。可后悔又有什么用,现在必须接受和一百来个莫斯科来的罗斯人“在一起”的现实!

    刚才哥萨克骑兵离营而出,自己原本是要集合队伍前去增援的。毕竟,他科雷扎还是沙皇册封的贵族,尽管是个“小贵族”,但每年15卢布的“丰厚”薪水,让他对自己的军役人员职责,不得不表现出一种“崇高”的责任感,更何况是在明知自己一旦真的造反就会万劫不复的情况下。

    但营地里余下的一百多号罗斯射击兵和长矛兵却不合时宜的举起火枪和长矛,态度傲慢的面向着刚刚哗变的立陶宛人“叛军”,似乎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人数上并不占优势一样!罗刹人会有这样的想法也不奇怪,其实是源于多年以来,作为战俘和奴隶,立陶宛人往往都是逆来顺受惯了的,像今日这般爆发,真可谓凤毛麟角。况且这种“有限”的爆发还是冲着那些教化未久的哥萨克人,至于真正面对高贵血统的罗斯人,想必这些立陶宛人还是会卑颜屈膝的吧!每个罗斯人都这么以为。

    “谢尔盖,你在胡说些什么?难道你也偷偷喝了伏特加不成?我刚才只是教训了不遵上级的一个哥萨克而已。怎么会有其他想法?你误会我的手下了,还是赶紧让开道路,让我们一起去解救彼得队长吧!”科雷扎十分懊恼的冲着对面带头的下级军官喊道,也同时极尽拉拢之意。

    “哈哈,达理斯,别装了!立陶宛人习惯了背叛,不是吗?你已经背叛了你的国家,委身于我们伟大的沙皇!可现在你和你的手下积习难改,再一次背叛了督军,背叛了莫斯科。从你带头闹事开始!现在。你们休想从我面前出了这宿营地。等到彼得队长一回来,就有你们好看!”带领这一百名罗斯射击兵的谢尔盖傲慢的说道。接着,他神气十足的回头喊道:

    “勇敢的俄罗斯士兵们,准备战斗。好好教训一下这些愚蠢野蛮的立陶宛人吧!”

    “糊涂!请圣母玛利亚作证。我真的是要去救彼得的!”科雷扎跳着脚怒吼!长久以来作为一名立陶宛人。无数次被看扁、被诋毁的屈辱感再一次冲上了脑门。

    “别来骗我了!你们早就不想干了!再说了,有哥萨克骑兵在,那几个布里亚特人会成什么气候?你还是乖乖放下武器。等着接受督军府的审判吧!”谢尔盖也说得毫不含糊。

    “科雷扎队长,别和他们废话了!他们一直就想等这个机会收拾我们,我们还去给彼得蠢猪买什么命!”科雷扎身后的波兰人卢卡什?帕沃夫斯基大声喊道。

    “……”这是卢卡什第二次提出这个问题了,科雷扎不得不认真思考这个事情,毕竟,身后的二百多立陶宛人的命运都等着自己来做决定。

    “砰!”

    就在这个时候,对面的一杆皮肖枪升起了一团火焰和浓烟,紧接着,科雷扎身旁的小彼得软绵绵的倒下了……

    “谢尔盖,你疯了!”科雷扎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怒火已经将双眼涂满了血红!

    “放下武器,缴械投降!”谢尔盖一边紧张的给自己的皮肖枪装填火药,一边大声喝令道。

    “反了!弟兄们,杀死这些罗斯猪!”再也顾不上等待科雷扎的号令了,波兰人卢卡什?帕沃夫斯基振臂一呼,扣动了火绳枪的扳机。

    “砰砰——砰砰——”

    瞬间,罗刹人的营地弥漫起浓浓的一团焰火和浓烟,不断有人在烟雾中发出阵阵哀嚎……

    几分钟之后,立陶宛人和罗斯人不得不停下来重新装填弹药,而各自的身边已经多出来数十具自己人的尸体。

    “上!”科雷扎再也顾不得许多了,突然抽出腰刀,带头冲了上去。

    “杀死这些罗斯人!” 卢卡什?帕沃夫斯基最先明白过来,于是紧跟着科雷扎一跃而起——双方都是射击兵和长矛手,几番对射下来死伤率只能是五五开,但如果进入白刃战,两倍于对方的立陶宛人一定会占得先机!

    有了带头人,波兰人、日耳曼人、瑞典人……所有被笼统的蔑称为“立陶宛人”的人,在被压抑许久的复仇心理的作用下,终于得到机会一雪前耻,无不奋勇争先、面目狰狞地扑了上来。虽然还有人在零星的火枪声中中弹倒下,但更多的人前仆后继,挥动着手中的各色武器,没有一个人退缩。

    这时候,轮到罗斯人感觉事态的严重了——往日低眉顺眼的奴隶,此时简直变成了一头头疯狂的野兽,丧失了理智,也没有了胆怯,眼神中只有复仇的怒火!甚至有的人连刀剑都用着不顺手了,直接抱着任何一个罗斯人就用嘴巴狂咬,用拳头猛揍!比起稍微正规一点的“战斗”,这种近似“群殴”的方式更加令人胆寒。

    一时间,小小的罗刹营地里鬼哭狼嚎,许多罗斯人被打的鼻青脸肿、甚至满身污血,却得不到丝毫的宽容,等待他们的只有拳脚相向,直到气若游丝的时候,幸运儿才会被赏赐致命一刀!

    果然,仅仅十几分钟之后,一场原始野蛮的群殴就见了分晓:已经有五十多名罗斯人变成了一摊摊毫无生机的血肉,几乎看不出人形。余下的不足五十人的罗斯人,一个个简直像是得到了圣母的恩宠一般,十分急切、甚至可以说是“迫不及待”的乖乖做了立陶宛人的俘虏。

    “谢尔盖,你将后悔你今天的所作所为,圣母玛利亚会谴责你的冒失的!”踢了一脚跪在地上、被五花大绑的谢尔盖,科雷扎懊恼不已的说道。

    “达理斯,圣母玛利亚会惩罚的,是你!”谢尔盖直到此时还是毫不示弱。

    “我真的是要去救彼得,否则我怎么会和你废话……”科雷扎还想为自己所遭受的误解辩解一二。

    “哼!”谢尔盖扭过头去,用鼻子回答了科雷扎。

    “你……”

    “队长,别和他废话了!我们下一步怎么办?” 卢卡什?帕沃夫斯基果断制止了科雷扎徒劳的努力,问出了一个关键所在。所有出了长久以来的这口恶气的立陶宛分队的士兵,都气喘吁吁看着自己的领头人。

    “下一步?下一步……就等着彼得回来,我们回托木斯克去找督军,找回我们的公道!为死去的阿尔吉和小彼得讨回公道!”科雷扎依然不想放弃自己的小贵族头衔,却小心翼翼打量着自己已经不足二百人的手下。好在报仇雪恨之后,所有人都在为自己的前路担忧。但无论如何,让他们就此常年流窜在这苦寒之地,谁都不是那么情愿。于是,有人带头首肯了自己分队长的意见。

    他们真实的想法却是——回托木斯克又有什么不好?即使要被审判,前面还有科雷扎队长和带头的波兰人卢卡什,自己作为一个普通士兵,对于奇缺人手的督军府来说,还是很有用处的!更何况现在还少了一大半的罗斯人!

    “呸!可耻卑鄙的立陶宛骗子!”谢尔盖此时却不合时宜的翻楞着白眼珠子,冲着科雷扎的脚下吐了一口含血的唾沫。

    “谢尔盖!你……”科雷扎似乎还要解释什么,却突然闭了嘴,反而一下子跪伏在谢尔盖面前,做了一个奇怪的姿势——以单耳贴地,似乎是在听什么……

    (本章待续)

    《打油诗一首?藏头》

    读文阅史只长息

    正说当年有契机

    版定图开皆夙愿

    去来神秘亦难期

    起身百载光阴渡

    点尽人间苦与疾

    中镇边夷平海晏

    文安武定喜泪滴(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四章——初战哥萨克(十五)

    “哈哈,达理斯,现在忏悔已经来不及了!”谢尔盖趾高气扬的说道,更多的意思是在嘲弄他。

    “别说话!”科雷扎趴在那里听得十分认真,果断给一旁的卢卡什做了个手势。

    “叫你小子废话!”

    明白过来的卢卡什毫不犹豫,抬脚就给了狂妄的谢尔盖一个飞踹!这位倔强的俄罗斯军官终于闭了嘴,痛苦的弯下腰去,用脑袋抵住了地面,反而正好和科雷扎平起平坐、半斤八两……

    “咚咚——咚咚咚咚——”这是科雷扎此刻耳膜能够感受到的地下传来的震动声。

    “哒——哒哒??——哒哒哒哒——”这是不久之后,由空气进入到营地里所有活人的耳朵里的声音。

    终于,小小的山谷里回荡起震耳欲聋的马蹄声,由远及近、由疏及密。这一下,不光是趴在地上的科雷扎听清楚了,在场的所有人都明白了——大队骑兵来了!

    伴随着大地的阵阵颤动,跪在地上的谢尔盖不由自主的跟着“共振”起来。按理说,即使是万马奔腾所产生的“共振”也不足以让一个成年人做如此抖动,但谢尔盖却是真的在抖动着——因为激动而兴奋,因为因为兴奋而浑身颤抖——终于,骑兵哥萨克回来了!而一旦哥萨克人回来,这些立陶宛人只能束手就擒。到那时,作为坚贞不屈、奋勇杀敌的罗斯人,就一定能够得到托木斯克督军的表彰。说不准连莫斯科也要给他高官厚禄了……

    有了如此想法之后,谢尔盖终于再一次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强忍着腹部的剧痛,他晃动着双肩,十分艰难却百分努力、颤颤巍巍地从地上站了起来!此时还趴在他面前的科雷扎,居然也是同样浑身上下颤抖个不停。

    同样的道理,科雷扎的“共振”也是源自于心情,只不过与谢尔盖不同,他的是紧张和惧怕所带来的反应——一开始,他和谢尔盖一样以为是哥萨克骑兵回来了。那时候他是担忧。担忧自己所遭受的不白之冤还会继续。

    但当他认真分辨起来之后,才发觉事情不对,心情由担忧转变为紧张,甚至是一种巨大的恐惧——区区二百骑兵哥萨克不会制造出如此浩大的阵势!从地下传来的震动判断。制造这些震动的马匹。少说也有一两千的样子。而整个西伯利亚也没有如此多的哥萨克。也不会轻易聚集起如此多的布里亚特人——这说明了什么?难道……

    不等科雷扎做出正确的判断,对面的谢尔盖已经狂妄地大呼小叫起来:

    “哈哈!好,哥萨克人终于回来了!达理斯。你们的确是要回托木斯克的,但即将遭到审判的是你们!你们这群叛变的俘虏!哈哈哈哈!你们就等着……”

    看着不可一世的谢尔盖,听着那吵人的狂笑,卢卡什已经做好准备上去再教训他一番。他不等科雷扎下令了,自己已经再一次抽出沾满鲜血的腰刀,架在谢尔盖的颈前!

    就在这时,“嗖”的一声,一支破空而来的利箭,就在毫无反应的卢卡什眼前落下,不偏不倚穿透了甚嚣尘上、大呼小叫着的谢尔盖的喉咙!

    “呜呜……”谢尔盖再也说不出任何话来,被绑缚的双手徒劳的在身后挣扎,努力想帮一帮无助的脖子,可他最后的一眼,只能看到自己如注的鲜血蓬勃而出,浇了对面的科雷扎和卢卡什两人一头一脸,然后就是蔚蓝的天空,被血红掩盖,变成了无尽的黑暗……

    “快!不是哥萨克,是布里亚特人!快隐蔽!”最先反应过来的科雷扎一骨碌滚到了一辆三套马车底下,纪敏地摸起了自己的皮肖枪。

    “嗖嗖——嗖嗖嗖——”

    无数利箭似雨幕一般席卷了整个营地!不过,的确不是布里亚特人的,而是济席哈的蒙古镶蓝旗!

    济席哈按照原定计划,派出了一百余骑兵装扮成布里亚特人,也是今早就摸到了罗刹人的营地附近。他们并没有惊动这些罗刹人,而是在和附近原本就在监视的乌恩其等人取得联系之后,就撤回了山谷之外,继而领来了蒙古镶蓝旗和汉军镶蓝旗的主力,准备从南方进入这个小山谷,进而将这个营地包围起来,瓮中捉鳖。

    刚刚抵达山谷之外的济席哈和石廷柱,突然得到斥候的禀告,知道了罗刹人营地内的厮杀,却不是清兵所为。稍作判断之后,二人就果断下令——全军出击!于是,一千蒙古骑兵和两千汉军蜂拥而至,正好赶上刚刚火并完毕的科雷扎他们。

    眼瞅着身边的士兵一个个痛苦的中箭倒下,无论是罗斯人还是立陶宛人,都让科雷扎懊恼不已。悲痛、心悸之余,他明智的分析出一个结论——袭击自己营地的,现在看来绝对不是布里亚特人。从这箭幕的阵势来看,至少要有一千人以上的规模才能做到!而整个贝加尔湖南岸,能作战的布里亚特人加在一起,也不过是这个数目而已!如此说来,刚才掠营而去的,也不应该是布里亚特人了!那会是谁……

    该死的死鬼谢尔盖!如果不是你耽误时间,也许我现在已经和哥萨克人汇合了。如果是那样,立陶宛射击兵加上骑兵哥萨克,只要能结成防守阵型,再多的敌人我们也还是可以对抗一番的。毕竟,我们还有二十车的粮草,只要在战斗间歇将这个营地改造成一个木制小要塞,就足矣让我们挨过漫长的冬季!无论敌人是攻打还是围困,终归是要散去的,毕竟在这西伯利亚,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临了,任凭谁都是要回去窝冬的……

    但现在,一切似乎都来不及了!

    终于,在科雷扎无限懊恼之中,第一幕箭雨终于过去。

    “卢卡什!你还活着吗?”

    “科雷扎队长,感谢圣母玛利亚,我还活着!” 卢卡什推开身上用作盾牌的一个罗斯人的尸首,露出脑袋说道。

    “快,带人冲出去!”科雷扎还算有些战术思维,知道在这个巴掌大小的简陋营地内,自己的射击阵型根本施展不开,必须到外面的空地上,做一个垂死挣扎。如果圣母玛利亚垂顾,让我们打退敌人的第一次进攻,就立刻就地修筑工事、建造要塞,做长久的打算。然后再派人去不远处的安加尔斯克求援。如果那里人手不足,还要同时派人回托木斯克,哪怕是托博尔斯克,一定要搬来救兵!

    “是!”生死关头,卢卡什倒还算条汉子,反而镇定非常,回头招呼起手下的立陶宛人。

    “带上罗斯人!”科雷扎急忙补充。

    “啊?都这时候了,还管他们干什么?再说也没剩下几个了。” 卢卡什十分不解,用手指着身旁的众多尸首说道。

    突如其来的箭雨之下,行动自由的立陶宛人尚能够及时找个地方躲避一时,而被五花大绑的“俘虏们”可就没这么幸运了。所以,四十多罗斯人已经所剩无几了。

    “住嘴!没时间解释了,给他们松绑,给他们武器!我们遇上正规军了!”科雷扎一边回身从死尸身上结下火枪、药包,一边喊道。

    “什么?正规军?哪里来的正规军?”卢卡什这次终于不太镇定了,慌慌张张重复着分队长的动作。作为一个波兰猎户,在抵抗俄罗斯“正规军”的时候被波兰政府征兵入伍,还没来得及接受什么正规训练,他卢卡什就成了莫斯科的俘虏,而后就被稀里糊涂送到了西伯利亚。直到现在,一听到“正规军”三个字,他的腿弯就打转儿!

    “别问了,我也不知道。快去!”科雷扎顾不上继续给这个波兰人做解释了,早就跳起来跑向最近的一个还活着罗斯人,利索的用佩刀割断了他身上的绳索……

    (本章待续)

    《打油诗一首?藏头》

    读文阅史只长息

    正说当年有契机

    版定图开皆夙愿

    去来神秘亦难期

    起身百载光阴渡

    点尽人间苦与疾

    中镇边夷平海晏

    文安武定喜泪滴(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五章——初战哥萨克(十六)

    【写在前面的话】欣喜于今天央视《新闻直播间》中的一则报道

    报道的名字叫做《网络文学半路遭遇“李鬼”》,看了之后十分提气。

    虽然自己在起点码字不是为了生计,貌似不应该斤斤计较,但还有无数兄弟的确是在靠这个实现自己的梦想的,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故而弘毅一直坚持在每一章的最后都把那首“看正版到起点中文”的藏头诗放上,不足一二百字,但确实每次都放。

    缘起是由于一次无意间用度娘搜索了自己的《梦穿康熙换乾坤》,就我这篇拙文,前两三页的搜索结果都是盗版链接!无语啊!!!

    我不知道别人,作为一个清史小白,我每写一章,都会提前在网上购买相关的实体书和各方面研究学者的论文稿,而这些都是要花钱的!拒不完全统计,从去年初开始谋划写作,到现在购买这些资料的钱就有五六千元之多了。可想而知,若是其他负责任的写手,估计也是这个情况。

    但很多盗链网站每每在首页上标注什么“1若读者发现有小说梦穿康熙换乾坤最新章节,而本站又没有更新,请发短信通知我们,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2作者弘毅知难所写的梦穿康熙换乾坤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3《梦穿康熙换乾坤》是一部优秀的网络历史军事小说,会员转载到本站只是为了宣传,让更多读者欣赏。4小说梦穿康熙换乾坤所描述的内容只是作者个人观点。与**的立场无关,本站只为书友提供阅读平台。5《梦穿康熙换乾坤》是一本非常好的书,情节动人,文笔优美,让人看了心痒痒的,为了让作者:弘毅知难能提供更多更好的作品,请您购买本书的vip、或多多宣传本书和推荐,也是作者的一种另类支持!小说的未来,是需要您我共同的努力!”、“本站所有作品为读者交流所用,均有网友友情提供。若您发现不妥,请联系本站……”云云。

    特奶奶的。我试着自己联系了二十余家。没有一家能真正找到什么工作人员的!很理解起点客服所说,多如牛毛,实在是无能为力……

    我还就不认这个邪!那些盗链网站,动辄就说是网友自发贴上去的。可为什么我五分钟前发的收费章节。你这里五分钟之后就全套不落的出现了呢?哪个网友这么偏爱我?告诉我。我请他祖宗十八代烧高香!一定是背后有组织有预谋的!

    后来登录知识产权局的著作权保护官方网站,结果遇到了政策瓶颈——你要登基著作权,必须是已经写完的!这就是说。我们正在码字的作品还纳入不了保护体系……

    好吧,国家的政策法律我们一定遵守,但是,明天上班我就自己联系知识产权局,将我的困惑做个解说,寻求正义的帮助吧!

    与盗版斗争,不是为了那几分钱,而是为了我们自己的权利!

    感谢起点的付出,更要感谢所有愿意花钱在正版网站阅读的书友们!你们,是中国知识正义的脊梁!

    而那些津津乐道于省了几块钱就享受了阅读快乐的国人们,哥哥我知道你们毕业不久,手里没有几个钱,不要紧啊,在起点网我的书评区告诉我啊,哥哥我给你们发全本的阅读包!要知道,今天盗版是在我的头上,明天你的信用卡资料、个人信息被盗丢失了,那就是因为你们一而再再而三的纵容不法分子的结果!小心了,所有的一切都是普遍联系、循环往复的……这不是恫吓与威胁,而是马哲的三大基本原理之一——普遍联系!

    迷途知返,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补发一下新闻视频的链接吧:

    /2014/06/02/vide14016

    v.ku6/show/y2vyxjlywrq0dr9tfkzayw...html?from=my

    *【以下为正文,打扰各位书友了!】

    “罗斯老爷们!不想死就拿起武器,跟着我们科雷扎队长冲出去,像个士兵一样的战斗!”卢卡什虽然慌乱,但是给那些松了绑的十几个罗斯人作战前动员还是有一套的。

    “是是!我们全听达理斯老爷吩咐!”幸存的罗斯人早就没有了以往的骄横,恭顺的就想乖巧的猫咪。

    “哼,现在知道听话了,晚了!你们早干什么去了?否则也不至于到现如今这个地步!”卢卡什一边组织罗斯人,一边不满的训斥着……

    十分钟后,幸存下来的二百多立陶宛人和罗斯人的联合队伍,狼狈不堪的冲出了自己变成刺猬窝一样的营地,但眼前的景象却让他们无比的胆战心惊!

    西伯利亚的蓝天白云之下,足足有两千军容齐整的、不知来自何方的“正规军”已经列阵而待!所有人,无论是马上坐着的还是地上站着的,都身着几乎同样款式和颜色的蓝色战袍,无非是那醒目的红色衣襟宽窄、头上的红穗多寡不同而已。他们的队伍之中,飘展着数十面蓝色的军旗,上面具体的装饰虽然不尽相同,但一看就是属于一个部队!

    果然是正规军!统一的着装、统一的旗号,甚至连手中武器的装备都大同小异——长弓、马刀、火绳枪……科雷扎暗自心惊,也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恐怖一点一点弥漫了全身,却是因为自己刚才的判断得到了眼前真实的印证!

    “科雷扎队长,他们……他们是谁?”波兰人卢卡什壮着胆子问道。

    “不知道……快列队!”科雷扎最早回复理智。急忙吆喝着。

    就在对面两千“正规军”士兵的虎视眈眈下,乱哄哄的罗刹人终于勉勉强强列好了“因陋就简”的方阵。

    让科雷扎庆幸的,或者说大惑不解的是,对面的这支军队就这么耐心等着自己排兵布阵,丝毫也不急躁,甚至连一支羽箭都没有射过来,给自己的队伍预留了充足的时间。

    的确如此。不光是耐心等待这么简单,趁着步军架设火炮的功夫,稳居阵中帅位的济席哈和石廷柱这两位统帅,在猎猎帅旗之下。还饶有兴致的观察着对面的动静。时不时互相切磋观感、点评一二。

    “罗刹人的长矛手在内?每行十人,每列五人?五十名矛手而已?”济席哈有些不解的问道。

    “嗯,五十人而已。不过若是我们刚才不施射弓箭,八成他们人会多一些。”石廷柱回应道。

    “哈哈。谁说不是啊!不是说五百余人吗?这些斥候如何当差的?早知他们就这么点人。老子何苦还不小心翼翼爱护着他们啊……”济席哈一脸的诡异。笑得很狡诈。

    “将军你快看!罗刹人把鸟枪兵放在两端,而且是稍后位置,突显了长矛手啊……每行才四人啊。纵列居然有十排?你看、你看!长矛手两侧各有两方鸟枪兵,呵呵,此排兵布阵之法的确‘别致’不是?”石廷柱分明是注意到了此阵的“新意”,急忙打断了济席哈的调侃。

    “嗯,此法便于矛手投掷长矛,需得小心才是!”济席哈看来十分赞同石廷柱的分析,有种英雄相得的快慰和赞许在里面。

    “是啊!传令兵!”石廷柱很乐意在济席哈面前自贬一级,做个通传而已。

    “在!”

    “传令下去,小心罗刹人投矛!”

    “嗻!”

    “慢着!老石,还要注意两翼的鸟枪兵!依老夫看,他们的鸟枪兵现在虽然靠后安排,但一会儿若是阵型运动起来,却是可以前突抵近的。要不然为何让中间的长矛手突前呢?我们不可不防!”济席哈不慌不忙补充了一句,也足见其短时间内参悟战场形势的能力非同寻常。

    “作速传达济席哈将军之令!”石廷柱深以为意的说道。

    “嗻!小心矛手投矛,小心鸟枪突前发射!”传令兵总结了两句,见将军们没有纠正,就匆匆策马而去了。

    他奔向本阵所在,是一千汉军组成的中军大阵,火炮手在后,弓箭手和长枪兵、盾牌手居中,三排一组、三组一阵、共有三阵的鸟枪兵突前,每排分别呈卧姿、跪姿和立姿,严阵以待。当然,中军两翼稍后位置,各有五百人的蒙古马队,这就是所谓的清军典型的“九进十连环”之阵,说到底,就是马队伺机吸引敌人前行,炮火压制一番之后,再用鸟枪兵轮番齐射的“连环枪法”及连营跟进的密集队形冲击战术。此战法可以周而复始,三阵共九派鸟枪兵步步为营向前推进,两阵马队、五阵弓箭、长枪或者刀盾手,共十阵兵马相互照应、连环克敌,故称“九进十连环”。

    “十连环”不难理解,这是中国古代阵法中最最常见的“一字长蛇阵”的变种。所谓“一字长蛇阵”,并非是一条线阵,而是首尾相顾,似长蛇盘卷而卧,敌人攻击任何一处,都可以长蛇运转、巨蟒出击,具体战法为:敌击蛇首,尾动,卷;击蛇尾,首动,咬;蛇身横撞,首尾至,绞!

    而“九进”之法,并非一定要进击九次,此处的“九”乃是虚数,取古代汉语无穷尽之意。也就是说,大量使用了鸟枪的清军,参照了大明的做法,将古代传统冷兵器的列阵厮杀与火枪兵“阵列线战术”相结合,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突出体现在鸟枪兵的层层递进!

    尽管济席哈和石廷柱不知道科雷扎所列方阵的名称,但确实已经看明白了“莫里斯”横队的基本布局。几乎与此同时,远在万里之外的京城,巧合的是弘毅当时也正在和汤若望提及了这个“莫里斯横队”的精要。

    一个正儿八经的莫里斯横队,长矛手要有一百六十人左右,火枪兵要有二百四十人之多,合起来正好是四百人左右。但现如今科雷扎能够动用的人手也就不足三百了,故而在保证莫里斯横队的火枪兵精华的前提前,将长矛手缩减到了区区五十人。不过放到今时今地来说,罗刹营地之外的的空间也不宽裕,缩减了长矛手的队列宽度之后,反而刚好容得一下一个“缩减版”莫里斯横队的铺排。

    荷兰人莫里斯在十六世纪末发明的莫里斯横队,将火绳枪部队布置在长枪手两翼,每一翼宽4人左右,这样就加大了火线宽度,加强了火力。他将火枪手独立出来,可视情况前进到长枪手之前,肉搏战斗开始后再退到两翼,机动性更强,长矛手和火枪手的比例也演变为2:3。

    其实在顺治十二年的欧洲,各国已经从三十年战争中学会了“古斯塔夫方阵”,一种由北方雄狮——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改进的莫里斯横队的“演进替代版”。古斯塔夫二世本人是莫里斯军事著作的忠实学生,再加上早年的战争经验,他对莫里斯方阵做了必要的改进,演化为“古斯塔夫方阵”。由于装备了重量更轻、口径更小的新火绳枪,并配合大量使用的轻便野战加农炮,古斯塔夫方阵中的长矛手数量得以大幅减少,更能凸显火枪手的作用,两者的比例进一步调整为1:1了。

    可惜当时的俄罗斯被欧洲诸强有意识的排斥,始终无法得到最新型的火绳枪,只能在老旧皮肖枪的基础上因陋就简、抱残守缺,一直沿用莫里斯横队作为野战步兵的基本阵型。至于到了东西伯利亚,能够仓促之间组成这个莫里斯横队就算不错了,也说明科雷扎还是有些军事素养的。

    (本章待续)

    《打油诗一首?藏头》

    读文阅史只长息

    正说当年有契机

    版定图开皆夙愿

    去来神秘亦难期

    起身百载光阴渡

    点尽人间苦与疾

    中镇边夷平海晏

    文安武定喜泪滴(未完待续。。)

    ps:  本章前端部分是最新发布在公共章节的,考虑到有些读者不会太关注公共章节内容,故而做了一次重申,请谅解!

第二百八十六章——初战哥萨克(十七)

    科雷扎不得不亲自动手,挨个战位去排布自己的手下和刚刚重获自由、又将再次面对死亡的那些罗斯人。好不容易终于初见成效了,他这才壮着胆子,打马来到两军阵前,随身还带了一个布里亚特语的翻译。

    “对面的士兵,你们听着。我是全俄罗斯**君主、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大公的军役人员,我也是一名贵族,叫做达理斯?科雷扎。你们已经侵犯了俄罗斯的领土,不论你们从哪里来,立刻撤离这里!否则格杀勿论!”科雷扎自己给自己壮胆,喊得不遗余力。

    “哦?来人还是个贵族啊?哈哈!”济席哈一听是王公贵族,那可真是喜不自禁,就想饥渴的饿狼看到了一块大大的腐肉一般。

    “可惜就是他的人手太少!”石廷柱怎能不清楚老济席哈的算盘,笑着回应。

    “老石啊,蚊子再小也是肉啊!你若是嫌弃,我就承让了!”济席哈送过来一张无赖似的脸皮。

    “哈哈,将军啊,这功劳都是您的,何须多言呢?”石廷柱当即表态——送你了!

    “好!承让!来人,去告诉他,这里是大清乌兰乌德昂邦章京所辖之地,我们乃是大清八旗,让他立即下马投降,老父可饶其小命!”济席哈乐呵呵回头安排!

    “嗻!”一名参领带着一个通译策马而出,前去告诫对面这支小小的罗刹匪军。

    “不知将军如何应对罗刹军阵?”石廷柱笑冲貌似胜券在握一般悠然自得的济席哈发问道。

    “呵呵,罗刹人长矛居中。鸟枪在外,分明是要我中央突击。若我这么做,他们两翼的鸟枪兵就会随着我马队的方向做个摇摆,进抵一箭之地的时候自然是轮番放枪。如此一来,马队阵型必乱,即便能冲到他们的本阵……”济席哈认真说道。

    “即便能冲到他们的本阵,那些长矛手就会一展身手了!”石廷柱接话道。

    “不错。故而,老夫以为,可以变通一二……”济席哈脸上再一次出现无比狡诈的神色。

    “怎么,将军。你准备掠阵而过吗?万万不可啊。你的马队虽然善射,可对方的鸟枪在外,中间的矛手还可投掷!你若横过来跑上一圈,损失必然不小!”石廷柱看样子吃惊不小。急忙规劝道。

    “哈哈。老石啊。你也太小瞧我济席哈了,哪个说是要掠阵而过的了?我是说,举全力冲击罗刹人的左翼。贯阵而过!左翼一乱,中军矛手必然转向,而右翼鸟枪不敢轻易释放。到那时……”济席哈一脸诚恳的看着石廷柱。

    “我的步军紧随你的马队之后,就让他不得不由横队变纵队!到那时,纵深拉长,即便释放鸟枪,也是不可持久!”石廷柱明白过来。

    “不错,等我的马队贯阵而过之后,再从他的后边来个回马枪,而你的步军早就进抵阵前,所谓……”

    “所谓前后夹击,一击而破!妙啊!将军,下官实在是佩服!”

    “哈哈哈哈……”两人喜不自禁,开怀大笑起来。

    对面的科雷扎,终于在片刻之后明白今天自己的对手是谁了,连他的手下也听得一清二楚——大清八旗?“八旗”是什么他们可以不知道,但“大清”是啥谁都清楚!那就是中国!这“八旗”就应该是博格达皇帝的正规军队!

    许多人肠子瞬间就悔青了。无论是莫斯科辗转而来的罗斯人,还是被逼无奈到了这东西伯利亚的各国战俘,当年他们都被煞有介事的告知——

    到东西伯利亚去吧,那里只有茫茫的荒野、丰腴的皮毛,以及零星的、尚未接触文明教化的原始人!那里尚未有任何国家宣布领有,沙皇是第一个,也将是唯一的一个!至于说远在南方的中国人,他们正在闹离乱,博格达皇帝刚刚成为主宰,却自顾不暇的要去平息各地汉人的叛乱,根本不会派一兵一卒来到这个莽荒之地。尽管博格达士兵十分善于杀戮,可阿穆尔河流域不也一样被我们为数不多的远征探险队一一征服、纳入管辖?放心大胆的去吧,几年之后,你们就会腰缠万贯,你们就会讨上老婆……

    可这些许诺压根儿都是谎言!否则,这数千人的博格达军队怎么会就这么真真切切的出现在自己的眼前?那明晃晃泛着日光的刀枪,还有那一杆杆火绳枪,看样子一点都不比沙皇的禁卫军差多少!

    于是,刚刚稳定下来的莫里斯横队再次动摇起来……

    “士兵们,不要听信中国人的恐吓!不一会儿骑兵哥萨克就会从侧翼支援我们!这些博格达士兵不过是虚张声势!不要乱!在这里,只有结阵才能活命!三五个人跑进这里的荒原,只能是饿死、淹死!”

    科雷扎眼瞅着自己的努力就要全部泡汤,急忙打马在阵前跑来跑去,一遍遍安抚着自己的士兵。

    “科雷扎队长说得对!谁要是跑出去,即使博格达士兵不追杀你,你又能自己走几天?还不是一样饿死在这荒野?都坚守战位!”波兰人卢卡什也挺身而出,骑在马上大声告诫着……

    “他们在喊什么?”

    济席哈原本看到对面的罗刹人有些动摇的时候,还真是替他们捏了一把汗——他可不愿意看到罗刹人“未触及溃”!比起两军对垒,追杀溃敌实在是太过无趣了。经过身旁布里亚特通译的翻译,济席哈这才放下心来,而且颇有几分欣赏的评论道:

    “这两个罗刹人还算是条汉子!有点胆识!”

    “济席哈,这仗怎么下手,末将就听您的了。”石廷柱点点头,接着问道。

    “不急,让他们先动手。看看罗刹人的本事到底如何!”济席哈稳坐钓鱼台,做好了见招拆招的准备。

    可惜,济席哈的运气实在有点背,萨满教的任何一个妈妈都没有想到要了却他的心愿。而太过倒霉的罗刹人也根本没有得到天主或是圣母玛利亚的眷顾,反而迎来了最最不愿看到的一幕——哥萨克溃败下来了!

    就在双方正在僵持的时候,北方传来一阵紧似一阵的马蹄声。无论是清军还是罗刹人,都以为是自己的骑兵来了,故而纷纷侧过头来观望——

    先是一名哥萨克骑兵冲入了人们的视野。

    “乌拉!乌拉!哥萨克万岁!”科雷扎的手下率先欢呼起来。

    紧接着一匹、两匹、十匹……足足五十余哥萨克骑兵,在罗刹人的“乌拉”声中,跌跌撞撞进入了这个刚刚部署完成的新战场。

    当先的那名哥萨克显然没有料到自己的营地门外是这个场面,慌不择路的就下意识勒紧了缰绳,结果突然吃力的战马一声嘶鸣之后,突兀的抬起了前蹄,将这个哥萨克狠狠的从自己的悲伤掀了下去。

    “哈哈哈……”两千清兵同时大笑的声势自然盖过了三百人的“乌拉”。于是,余下的哥萨克终于弄明白了自己的状况,也没有立即归拢到已经列阵完毕的立陶宛人那里,而是纷纷原地打着转儿,犹豫不决。

    “你们还在等什么?快归阵!”科雷扎心急如焚的怒吼道。

    谁知远处的马蹄声并没有丝毫消减,反而愈发猛烈……终于,堪堪收拢了不足百人的哥萨克,发了疯似地向自己的方阵冲来!

    “你们要干什么!你们这群疯子!”科雷扎坚持是苦不堪言。自己刚刚结阵完毕,却要被己方的骑兵先来一次冲撞,后果不言自明。就在他跳骂哥萨克人的时候,北方也冲出来另外一批骑兵,人数却是多的数不胜数了!

    “中国骑兵!”波兰人卢卡什惊讶的大喊一声,差点从马上摔下来!

    此时,轮到对面的中国士兵欢呼雀跃了!

    (本章待续)

    《打油诗一首?藏头》

    读文阅史只长息

    正说当年有契机

    版定图开皆夙愿

    去来神秘亦难期

    起身百载光阴渡

    点尽人间苦与疾

    中镇边夷平海晏

    文安武定喜泪滴(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七章——初战哥萨克(十八)

    卢卡什说的没错,他们的骑兵哥萨克一窝蜂似地冲撞自己的阵营,根本原因就是背后那三千满洲镶蓝旗骑兵的威慑结果!而这位波兰人人,现在已经能够准确分辨出谁是布里亚特人、谁是中国“正规军”了!

    随着当先的一骑人马横空而出,后续越来越多的清军出现在中国人和罗刹人的眼中。冲在最前面的,果然是乌恩其!紧随其后的,是他麾下已经所剩不多的弟兄。再接着,才是蓝拜带来的主力部队!

    战马一旦跑起来,那是一种风卷残云的气势,不能说停就能停下来的。但哥萨克人却把自己娴熟的驭马技巧用错了地方——刚一看到对面的“八旗”阵势,反而不约而同犹豫起来,先是勒住了胯下坐骑,接着在巨大的恐惧感影响下,丧失了基本的理智,再次催动战马往自己的小小方阵后面溃退。这“一停一动”,彻底将溃逃之时刚刚形成的速度优势化为无形,为后面追赶的清兵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顷刻间,骑兵哥萨克在前、满洲镶蓝旗在后,双方人马几乎首尾相连着,就从科雷扎的莫里斯横队右翼贯穿而过。巧合的是,乌恩其误打误撞、毫无战法的追击,却应和了济席哈刚才的打算——用骑兵先冲击莫里斯横队的一端,让其不得不仓促转向,进而打乱罗刹阵型之利!

    倒霉的罗刹人,虽说可以仓促之间发射火枪、投掷长矛,但哥萨克和中国骑兵已经混在一起了!如此一来。泥沙俱下、玉石俱焚!虽然科雷扎无奈之下还是下达了攻击命令,但每一个单兵此时却不得不有所顾忌,方阵整体的杀伤力自然大打折扣!

    而且,三千骑兵狂奔而至,二百余步兵简直就是螳臂当车一般,不用任何阵法了,顷刻间就已经彻底崩盘!

    看着满洲镶蓝旗冲杀的酣畅淋漓,一旁的蒙汉镶蓝旗士兵反而一同成了“壁上观”。尽管如此,两千清军还是自发的为自己的同袍摇旗呐喊起来,伴随着马蹄阵阵、厮杀酣畅。清军气势不可一视——

    “大清威武!”

    “镶蓝旗威武!”

    “八旗威武!”

    ……

    看着乱哄哄的场面。济席哈无奈的挥了挥手,连亲自下达最后军令的兴趣都荡然无存了。

    “好!传济席哈将军令——进攻!”

    “嗻!”

    旋即,一阵阵号角响彻苏武湖畔——清军满洲、蒙古、汉军镶蓝旗的“大总攻”开始了。

    说是大总攻,却更像是一场以多欺少、收拾残局的群殴与战场打扫!先有满洲骑兵冲散了罗刹人的队形。又有蒙古骑兵的二次冲击。最后还有一千汉军步兵的彻底收尾。骑兵哥萨克和所有罗刹人跑不了多久,就只能束手就擒了——他们的前方是浩瀚的贝加尔湖!而清兵却已经从北、西、南三个方向将他们这点小小的人马围了个水泄不通。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从安加尔斯克城下千里驰远而来的世管佐领佟佳?雅儿碧希。这位牛录章京一个人砍下了七个罗刹人的脑袋!

    “喂,我说雅儿碧希,你给弟兄我留点罗刹人好不好!老子跟了他们三天了,到现在也不过取了十个首级呢!”已经和雅儿碧希并肩作战的乌恩其喘着粗气,向身前的袍泽喊着,随手又对马前的一个倒霉的罗刹人挥手一刀!

    “我说乌恩其,你知道什么!老子是在北边围城的时候给调过来的,还不是为了帮你!你小子怎么就这么吝啬这点儿军功呀你!我的牛录帮完了你的忙,还要赶紧回去攻我的城呢!不抓紧点行吗?”雅儿碧希一边说着,一边十分麻利的几乎贴在了战马的肚皮上,将手中顺着血槽滴血不断的战刀在一个罗刹人的尸首上轻轻一抹,再一次端坐于马鞍之上。

    “呵呵,好身手!就和我们草原上长大的勇士一样娴熟!”乌恩其不禁由衷赞美一句。所谓惺惺相惜,这个满洲勇士和蒙古勇士一样,用自己的能力在战场上亲切的“对话”。

    “我听说你的半个牛录这次损失不小啊?”看着败退的敌人已经大大方方将自己的后背呈现在清军面前,毫无还手的意愿与能力,雅儿碧希不再紧紧追击,而是圈马回头与乌恩其并马而行。

    “唉!罗刹的人数占优,而且骑兵也有些能耐……”一样从紧张的厮杀中舒缓下来的乌恩其,一下子想到自己那些战死的兄弟,心中不禁无限凄凉。

    “若从你老哥的口中说出这个话,我信!否则,你看看这些罗刹人,逃得毫无章法,谁人会以为他们刚才还有什么战力?”雅儿碧希出言安慰,却说了一个让乌恩其突然有所领悟的问题。

    “是啊,回去如何向大将军交代啊……”乌恩其开始为今后的事情担忧了。

    “我的牛录大人!别想了,回去就实话实说!毕竟,我们胜了!杀!”雅儿碧希突然发现不远处草丛中一个不停抖动的惊慌身影,一打马就窜了出去。

    “是啊,实话实说,关键是要说到点子上去啊……”乌恩其若有所思,片刻之后,也跃马而去……

    也就是半个时辰,三百罗刹射击兵、步兵,一百骑兵哥萨克,全部被五千清兵包了饺子。就在蓝拜、济席哈和石廷柱做好了全歼残敌的打算之时,罗刹人在那个领头的军官达理斯?科雷扎带领下,缴械投降了!

    科雷扎其实还真是没打算这么容易就投降,关键的生死时刻,这位立陶宛贵族后裔骨子里的“大义”突然无限膨胀,居然想和清兵同归于尽,进而证明自己的清白!

    但他手下的士兵,却完全不这么认为!哥萨克已经被打怕了,恨不得立即就下马投降。若不是自己的小头目早就被那个嚣张的博格达清兵头目给“报销”了,大家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说不定此刻最先“投诚”的就是他们!

    而“立陶宛人”中的各色人等,早就做过一次俘虏了,也无所谓再做第二次。哪个皇帝不需要士兵,况且是向他们这样极度便宜又好用的士兵?投降了博格达皇帝,说不定比投降莫斯科更划算呢!

    “科雷扎队长,手下的弟兄们都无心恋战了!”卢卡什作为代表,替所有人来规劝执迷不悟的科雷扎。

    “你们还是不是军人?我们还有武器,必须战斗!”科雷扎冲着大家怒吼道,可得到的回应是死一样的沉默。配合着这种氛围,周围的清军不慌不忙的缩小着包围圈,只是偶尔虚放两箭而已。这自然是济席哈提前下达的命令。

    “科雷扎队长!你怎么这么糊涂!莫斯科侵占了你的家乡,我的家乡,他们的家乡,将我们发配到这遥远的西伯利亚来,让我们过着和农奴一样……不,还不如农奴的日子!至少他们不用整日里打打杀杀!我们即使死在这里,一样会被莫斯科和督军府认作是罪有应得!丢失了粮草,丢失了主官,我们回去也是一个死!”卢卡什一边说,一边用眼神鼓动着周围的兄弟。

    “是啊,队长!凭什么还给督军老爷、狗屁沙皇卖命啊!”所有想活命的人都在叫嚷着。

    “你们……”科雷扎一时无言以对。自己是贵族,有为了荣誉而献身的志向好理解。可他们都是平民,没来这里之前,说不定还是各自家乡的地痞流氓、小混混,和他们讲大道理,简直是痴人说梦!活命,这个理由此时此刻比任何大道理都实用。

    “达理斯,难道你忘了阿尔吉、小彼得是怎么死得了?他们没有死在博格达士兵的刀下,而是我们自己人干的!即使博格达士兵的箭没有贯穿阿尔吉的脑袋,他也会像小彼得一样的!”卢卡什狠狠瞪了那些垂头丧气的哥萨克一眼,再也跋扈不起来骑兵们纷纷屏住了呼吸,生怕立陶宛人挑起又一次内讧。

    “我……”科雷扎想到自己的兄弟,一下子泄气了不少。

    “投降吧,说不定你的贵族头衔会给你带来好运。我们还跟着你干!”卢卡什完成了最后的游说。

    “是啊,队长大人,投降吧!”

    “投降吧……”

    周围所有人,包括各个国家、种族的士兵都一起苦苦哀求起来,着有人甚至已经扔掉了手中的武器,看那样子是再也不打算重新捡起来了。

    (本章待续)

    《打油诗一首?藏头》

    读文阅史只长息

    正说当年有契机

    版定图开皆夙愿

    去来神秘亦难期

    起身百载光阴渡

    点尽人间苦与疾

    中镇边夷平海晏

    文安武定喜泪滴(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八章——初战哥萨克(十九)

    眼瞅着手下人一个个惶惶如丧家之犬,甚至纷纷丢下武器,就等着军官带头去做俘虏了,再看看一箭地之外步步进逼的中国士兵正在一点点缩小着密密麻麻的包围圈,科雷扎终于无奈的长叹一口气:

    “唉!圣母玛利亚,不是我不尽力,是您给了我们一条前途未卜的启示啊……”所谓兵败如山倒,墙倒众人推,科雷扎在这种境遇下无奈做出了“正确”的、也是唯一可行的选择。

    “好吧,我们……投降!”

    “投降!我们投降了!”罗刹士兵们近似狂欢一般的呐喊起来,纷纷跪在地上,高高举起双手……这情况反而让中国士兵很不适应,只好急忙后报中军。

    这关键时刻的贪生怕死,让蓝拜十分不屑:

    “投降?这么快就投降了?简直是个孬种!不如一股脑灭了他们,反正拿着脑袋一样请功。”

    “什么!老蓝,你真是老糊涂了吗?这些罗刹人可是午门献俘的好材料哈!你不要露脸,俺不劝你。但是我济席哈可在意的很呢!不行,受降!”济席哈急忙唱反调。

    蓝拜也许不明白此种蹊跷,但一旁石廷柱却是分外明了的——济席哈并非真的是求功心切,而是此次作战,对于他来说实在是打得不过瘾,才导致了此种态度。这个老将军,他是想最大限度成建制收编了这些罗刹人,好给自己做个“陪练”。以提升他们蒙古镶蓝旗对付罗刹匪军的战斗力!况且,刚才看着这个叫做科雷扎头领,关键时刻还是有点水平的,至少还敢打马阵前、排兵布阵。行伍之人,对有才能得军人都是会高看一眼的。至于投降一事,日后也可以用一句“识时务者为俊杰”来解释。

    于是,石廷柱,这个最最合适的“和事佬”说话了:

    “两位将军,下官以为,此战毙敌已有二百余。如今罗刹只剩下了不足三百人。可谓战功显赫了。我们不若就受降了他们,一股脑报上皇上。既然他们都已投降,还要按照成例加以收纳才好。将来他们是死是活,还是朝廷来定夺吧。”

    “哈哈。老石说的不错。让朝廷来定才好!先收了再说!”济席哈十分满意石廷柱的帮忙。咧着大嘴得意。

    “也罢!先押回去,请大将军先拿个主意吧!”二比一,蓝拜也只能顺势而为。否则落一个“杀降”的罪名可就不好办了。只不过,他的话语中再一次突出了大将军济度的位置。

    中国自古就有“杀降者不详”的说法:两军对垒,当胜负已分,再行屠戮放下武器投降的士兵,是为不仁!天道循环,报应不爽,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作为汉化日深、且入关已十数年的满清政府,也逐渐接受了这种传统的“仁治”观点。随着南明政权的逐步退缩,越来越多战场上的明军俘虏并非似清初那样被大肆杀戮,而是统统受降,为己所用了。

    对于这种变化,蓝拜作为亲历者不是不知道。况且作为特殊个例,对于罗刹匪兵,也有一个他已经知道的最新“成例”摆在那里——沙尔虎达受降了百余名罗刹降兵,而且不日就要进京献俘!因为交通不便,蓝拜不知道的是,这时候,对于那些罗刹降兵,午门献俘礼已经顺利进行完了。

    “不错,请世子看着办!”济席哈明智的采取了积极配合的姿态。

    这场被后世称为“苏武湖之战”的小规模战斗,除了战死的二百多罗刹人,足足还有二百多人成了大清的俘虏,包括二十多辆“奇怪的”马车和粮草,以及三百杆连清兵也看不上眼的、老旧残破的火绳枪。这些成就,甚至超过了呼玛尔之战!

    可以说,在1655年,俄罗斯远东地区全部主力作战部队,一下子损失了将近四分之一,可谓元气大伤!而清军的损失却不足百人,而且还多是“大战”之前以少打多的乌恩其的那“半个牛录”的兵士。

    *

    乌兰乌德城,大将军、昂邦章京济度的大帐。

    “哈哈哈,此役辛苦三位将军了,济度深为敬佩!”济度端起一杯酒,高举过眉,毕恭毕敬的说道。

    “大将军客套了,有此结果,全赖大将军运筹帷幄!”蓝拜也是高举酒杯,喜笑颜开。

    “蓝拜大人出击的恰到好处啊,那些罗刹人简直是自乱阵脚!”石廷柱也顺便称赞起蓝拜来。

    的确如此,蓝拜的骑兵主力昨日摧枯拉朽一般,将苦战力竭的百十号罗刹骑兵“追杀”的无处躲无处藏,甚至最后不管不顾将他们自己的步兵战阵冲的是七零八落,简直是大功一件。

    “哼!你还替老蓝说好话?要不是他无能,怎么能放着那几十号罗刹骑兵都剿灭不了,还跑回营地?哼!坏了老子的好事!”济席哈却突然砰的一下放下酒杯,气呼呼瞪着蓝拜。

    “你……你个老济席哈,你不谢我反而怪我,大将军,这简直是岂有此理啊!”蓝拜佯作不悦,却没有丝毫生气的意思。

    “哈哈,蓝拜将军,济席哈将军,你们都是立了大功的。若非济席哈你果断调动麾下的一千蒙古镶蓝旗骑兵,从南边堵住了罗刹人的退路,说不定他们就不会自绝后路往苏武湖边跑了,若是到了乌兰乌德城下,济度我还要亲自上阵才行了呢!来来来,都是大功一件,本将军都会好好写在给朝廷的战报之上!”

    济度笑着打圆场,自然也知道济席哈和蓝拜两个老头虽然谁都不服谁,但真的心生怨恨却是绝不可能的。

    “大将军,此役过后,军中罗刹俘虏已经将近五百人了,是不是可以安排人回去献俘了?”石廷柱喝了一口酒,即使转换了话题。

    “对啊,咱也好好献俘一次。这次可总算是比沙尔虎达父子的功绩大了不少吧?他那呼玛尔之役,俘获不过百余人,咱这是五百呢!”济席哈顿时来了兴趣,似乎都看到了朝廷的封赏一般。

    “嗯,两位说的不错。不过,我以为,押解回京的俘虏,至多三百。”济度笑着放下酒杯,闪烁其辞的说道。

    “啥?怎么变成三百了?不是五百人吗?这各个营寨分别看押的罗刹人,加起来一定过了五百了吧!”济席哈大嗓门一喊,蓝拜和石廷柱都是微微摇头。

    “济席哈将军莫急。这押解回京之人,我意只是那些哥萨克骑兵和罗刹步兵,并不包括那些工匠手艺人。”济度耐心解释道。

    “为何?留他们作甚?”济席哈追问道。

    “不知您发现没有,这些罗刹人的工匠之中,有一些人却是有一技之长的。”

    “那又怎样?老石麾下的汉军中,哪样的手艺人没有啊?罗刹人的手艺就比汉人强?”济席哈尚没有明了此中深意。

    “哈哈,济席哈将军,您还别说,这主意就是我献给大将军的呢!”石廷柱不得不出来表态了。

    “什么?你出的主意?”济席哈很是无语,鼓着腮帮子等着两个、或者是三个早就“串通一气”的人给自己解释了。

    “不错。将军,下官察觉到,被俘的罗刹人中,有些手艺人的确身怀绝技,就连我的军中也是奇缺此种人的。”石廷柱继续说道。

    “什么人?你倒是说说看!”一想到自己的军功从献俘“五百”变成“三百”,济席哈就十分懊恼。

    “制作药粉之人!”石廷柱果断回应,一旁的蓝拜和济度纷纷点头表示赞许。

    “药粉?你是说鸟枪用的黑药?”济席哈有点明白了,而且也是十分上心的瞪起了眼睛,等着听下文。

    (本章待续)

    《打油诗一首?藏头》

    读文阅史只长息

    正说当年有契机

    版定图开皆夙愿

    去来神秘亦难期

    起身百载光阴渡

    点尽人间苦与疾

    中镇边夷平海晏

    文安武定喜泪滴(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九章——初战哥萨克(二十)

    “不错!罗刹人的黑药制作与我军中有所不同,却似乎更具威力一些!”石廷柱如愿以偿引起了济席哈的注意,急忙点头称是。

    “嗯……”济席哈不由得回想起昨日两军混战之时,仓促施放的罗刹鸟枪的确威力不小,似乎比汉军惯用的鸟铳杀伤力更足一些,否则就凭那群已经毫无斗志的罗刹匪军,又怎么能在溃败之时捎带脚取了自己手下二十多人的性命呢?

    “不过,话又说回来,说是威力足一些,或许是我大清黑药配方的威力……被这苦寒之地消弭了一些,所谓因时因地不同而已,应该也没甚大不了的。我手下的药师也说,罗刹人所用硝、黄、灰之比,也为中料之例,只不过略有不同而已。关键是他们的研磨之法,与我有些不同……”石廷柱瞧着济席哈沉思不语,又颇为事故的自己给自己圆场了。可刚说到关键的工艺差别,又被心急的济席哈打断了。

    “好吧好吧!管它什么因时因地的,既然在这兔子不拉屎的地界管用,那就是好东西!如此说来,老夫同意大将军的决断!”济席哈虽然一介武夫,可对于战场上见真章的物件,那自然也是打心底喜欢的,故而就坡下驴,顺应了大伙的意见。

    明末清初之时,东西方的枪药配置比例在各自不同的实践过程中达到了空前的、不约而同的“相似和相近”。当然,这种相似和相近。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东西方火药配置技术交流的概况。或者说,如果没有明代的倭患和西人海患,单凭国人的闭门造车,或许在明末清初之时,中国的发射火药制作工艺就会远远落后于同时期的欧洲列国了。

    尽管西方人其时制作火药不过三四百年,知道火药一物还有赖于当年蒙古人的“东学西渐”,但西方的诸侯割据、常年战事,却让“泰西各国”的火药制作工艺在互相竞争与不断实践中得以迅猛发展,甚至比起火药的老祖宗中国来说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反观同时期的大明帝国,由于“国战”的发动权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民间不存在大规模的火器较量。故而火器、火药的制作始终局限在以御用匠户为代表的一小部分手工业者的口口相授、代代相传,虽然几百年下来也有了长足进步,但是毕竟缺乏一个大的竞争环境,所以只能是在原有基础上做一些细枝末节的调整。整体上却是缓慢发展的态势。于是。在火药制作工艺上。西方奋起直追,东方安步当车,区区数百年间就成了后来者居上的态势。

    这一点。倭国颇似天朝。江户时代的鸟枪技术突飞猛进,日本鸟枪西传中国就是最好的例证。但随着日本列岛的最终走向统一,将军幕府还是将火器的使用与制作权加以了严格限制,民间武士的基本装备重新回归到冷兵器时代。以至于明治维新之前,小日本的火器制作工艺几百年没有大的发展,自然不如同时期的清兵。

    但历史的发展还是留给了中华民族许多机会的。兵书《筹海图编》曾记载,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明军在歼灭闽浙沿海倭寇之时,俘获了懂的欧洲枪炮制作之法的“番酋”,当即派员学习其法,命“义士马宪制器,李槐制药”,所制成品甚佳,但火药具体配方不得而知。与此同时,戚继光的《纪效新书》记载了一个“制合鸟铳药方”,可以认为是明嘉靖后期融合中外发射火药配方的代表,其成分是:硝一两、黄(硫磺)一钱四分、柳炭一钱八分。此方中,硝、硫、炭的组配比率是75.75%、10.6%、13.65%。自此之后,明清两代刊印出版的各种兵书与火器专著,大多记载并沿用了此种发射火药的配方。

    而到了1653年,英国所用发射火药中三者的组配比率已经改进到了75%、12.5%和12.5%。也就是说,到了顺治十年前后,中国发射火药的配方还停留在一百年前,而同时期欧洲最先进的火药配方已经更接近黑色火药的最佳组配比率了。

    石廷柱所说的“因时因地”不同,乃是源于明代已有的火器使用理论中关于“因时而用、因地而宜、因敌而胜、因器而异、因战而择(器)”的理论体系。抛开技术层面不论,但就火器使用的理论体系来看,时至今日也是颇有道理的,故而也成为中国火器使用的不衰理论。

    老将军济席哈哪里能够和石廷柱一般真的掌握此中玄妙,但至于最朴实、最有效的道理——能杀敌的火器就是好武器,他还是心知肚明的。于是,济席哈“得了便宜还卖乖”地补充道:

    “不过,大将军啊,你可要给我的军中派遣几个有此手艺的罗刹降人,不能光便宜了蓝拜和老石啊!”

    “好!少不了将军你的!哈哈……”济度满口答应。

    “哈哈,好你个老小子!”蓝拜也是笑骂济席哈的“贪婪”,大帐之内终于欢声笑语起来。

    一番笑谈之后,济度最先将话题拉回正事,说道:

    “各位老将军,既然要回京献俘,那苏武湖畔余下的三座城堡如何应对,就需我们现在拿个章程出来了。是夺还是继续围困,请各位教我。”

    这是一个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却在济度那里十分重要。歼灭罗刹机动部队,那是势在必行。但如果攻打城堡,一则会有损耗,“前敌指挥部”的“班子成员”必须意见一致、共同担责。二则,一座城堡不留,那可就等于说要在苏武湖区域对罗刹人赶尽杀绝了,也就必然成为大清与罗刹之间“国战”的导火索——朝廷会不会下这个决心,济度实在拿不准!因为老爷子济尔哈朗许久没有消息了。

    “大将军,此时既然已经灭了他们那个什么‘拖不死’督军的运粮队,这隐而不发的法子也可以告一段落了。不出月余,我估计那个督军就会明白过来,散落湖畔的几个堡垒都没有一人一信出的来,运送粮草的五百人也没了下文,他再蠢,也会明白是出了大事了。” 这次先表态的,却是济席哈。这位桀骜不驯的老将军,不知不觉中将自己口中的“世子”也早换做了“大将军”的敬称。

    这番话,说的实实在在,不容置疑。战与不战,已经不是选项。

    “既然如此,不若将罗刹人在苏武湖畔的所有据点连根拔起,收拾干净了之后,我们也好集中精力应对西边来犯之敌!”济席哈被众人的点头称是鼓舞,很享受的说出了自己的战略主张——做好准备,对西防御。

    “不错,老家伙说的不错。若说我们初来乍到之时,还需要小心应对的话,现在既然已经锋芒毕露了,就不必畏手畏脚了,正好拉开阵势好好大干一场!”蓝拜对济席哈的意见十分赞同。

    “下官也是赞同两位将军之高论。再说了,那个罗刹国的使臣不还在军中羁縻嘛?等到彻底荡平了这苏武湖,正好可以依着朝廷的最新旨意,看看是放他回去,还是如何,或是如何防他回去。”石廷柱很是替嫉妒考虑,给出了应对朝廷的办法。同时,他又进一步提及了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布哈拉商人阿勃林。

    “哦,对!石将军不提,我差点忘了这位尊贵的客人了。哈哈……来人,传乌恩其进账!”济度深受启发,接着高声呼唤道。

    (本章待续)

    《打油诗一首?藏头》

    读文阅史只长息

    正说当年有契机

    版定图开皆夙愿

    去来神秘亦难期

    起身百载光阴渡

    点尽人间苦与疾

    中镇边夷平海晏

    文安武定喜泪滴(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章——初战哥萨克(廿一)

    “标下见过大将军!见过各位固山额真!”不一会儿,吊着半个膀子的前“半分佐领”、现如今正儿八百扩编的“牛录章京”乌恩其就进得帐来。这位立下大功的中级军官,早就被通知今日在中军大帐附近待命了。

    “好小子!没给我镶蓝旗丢人!”蓝拜自然当先对自己的属下表示了赞许。

    日前的战斗,若不是乌恩其用自己区区百人就拖住了五百罗刹人,这后面的战事绝不会如此顺利。

    “固山额真谬赞了!都是弟兄们用命……”乌恩其这时候却表现的有些扭捏,也似乎想起了自己麾下阵亡的一小半兄弟。

    “乌恩其,你和你的半个牛录此次立下大功一件,我们在给朝廷的旌表疏奏上一定不会落下一个你的弟兄!干得好!”济度接过话题,先是“正激励”。

    “标下替那些为朝廷尽忠的弟兄拜谢各位将军!”乌恩其拖着半个伤臂跪倒谢恩。

    “快快起来!你现在已经是正儿八经的牛录章京了,来,看座、上酒!”济度也十分喜爱这个骁勇而重感情的军官,吩咐设座。

    看着乌恩其豪爽的喝下一大碗酒,三位老将都是溢于言表的欢喜。济度一边点头,一边说道:

    “那个阿勃林,这几日有何动静?”

    “回大将军的话,这几日他就是好奇的很,说怎么一下子在您的军营中多出这么多的罗刹人。”乌恩其抹了一下嘴巴,又起身回禀。

    “哦。他还不知道我们灭了罗刹运粮队吗?许你边吃边说!”济度满意的笑着问,一边摆手示意乌恩其坐下回话。军中最求实际,清军更是不会在任何吃食面前表现出扭扭捏捏的虚伪。济度久在行伍,自然明白这一点。

    经过多日的观察,济度对这个年轻的“半分佐领”已经是越来越喜欢了。首先,此人十分重视、并且忠实执行了自己的决策,对阿勃林的摆布自若就是印证。其二,此人战力颇强,区区半个牛录就能牵制住足足五百罗刹!其三,善于把握战场变化。能够相机而动。一举拿下匪军头目!有这三点,就足以重用!现在济度要做的,就是再进一步考校一下这个蒙古汉子的见识与能力了。

    果然,重新落座的乌恩其。豪爽的扯下一块卤肉。嚼了几口就草草下咽。又吞咽了一口酒,这才接着回禀道:

    “按您的吩咐……标下严禁那些被俘的罗刹人,对这个阿勃林道出实情……更不许他们和他有任何话语。但凡说话的。一律杀无赦!再说了,阿勃林他们那几个人,走到哪里都有弟兄们严加看管,标下就是自己亲自跟着他,只让他看,不让他问。若不是大将军传我,此时我还在营中跟着他呢!”

    “哈哈,好!那他没问你怎么受的伤?”济席哈接过了话茬,一看那表情,就是对这个年轻的后生喜爱之极,甚至动了揽入麾下的想法。

    “回固山额真的话,他能不问?我只是笑,不理他就是!”

    “哈哈,你可憋坏了我们的使臣了!哈哈!”济席哈满意的大笑起来。

    “好了,过几日你就可以将那个阿勃林送到我的大帐来了。我要让他亲耳闻听,他所说的那几个贝加尔湖畔的城堡已经被我大清一一收服的捷报!我看啊,也不必再隐瞒于他了,让他先适应适应我大清的兵威!”济度爽朗说道。

    “嗻!谢过大将军!”乌恩其站起来施以军礼。

    “哦?乌恩其,你谢我作甚?”济度有点不太明白。

    “谢大将军是因为,我不用再和这个罗刹人玩那些虚头巴脑的事情了,这对付一个像金丝雀一般叽叽喳喳的罗刹人,可比对付那些彪悍的哥萨克累人多了……”乌恩其如释重负一般解释道。

    “哈哈哈……好你个乌恩其,你这是编排我呢!哈哈哈……”济度爽朗的大笑起来。

    “大将军说笑了,乌恩其岂敢编排您,他这是有感而发而已。哈哈。”蓝拜急忙替年轻人做个解释。

    “不错,我蒙古汉子就是有什么说什么,想来大将军也不会真的以为这是什么怨言吧!”济席哈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第一次在公开场合附议蓝拜的言论。

    “两位老将军玩笑了,济度岂能不知你们爱才心切?哈哈——”济度也笑着解释自己的玩笑话,和几位老将军完美的打成了一片。不过,他的笑意瞬间即逝,换做一脸严肃又问道:

    “乌恩其,我来问你,你刚才说到哥萨克,哥萨克如何?”

    “回大将军的话,那些哥萨克堪称彪悍!”乌恩其一愣,虽然识时务的放下了酒杯,却回答的不卑不亢。与此同时,上首三位老将军也不得不换做一脸的严肃,盯着大将军济度的表情,继而又看着乌恩其的表现。

    “彪悍?比起我八旗将士呢?”济度面无表情的继续发问。

    “论两军对垒,他们太过散漫,不足为虑!但若是说单打独斗,哥萨克人与我八旗将士可谓旗鼓相当。”乌恩其还是坚定回答,甚至已经抬起头,直视着自己的大将军。

    这时候,他一点点整理着几日以来自己在帐中冥思苦想得出的结论。这点“预备功课”,还要感谢当日在最后围歼罗刹人的时刻,军中好兄弟雅儿碧希的一番劝告与提点。

    “何以见得?你说的对,自然军功不少你一分。你若信口雌黄,别怪本将军给你一个扰乱军心的罪名!到时候,就连半分佐领都没得做!”济度话说得狠,可表情还是一如既往的淡定。

    “嗻!”乌恩其从济度的表情中得到了鼓励一般,丝毫不见慌乱。

    “大将军,标下一百余骑,有二十骑跟随我去捉拿匪首,带走了敌人的八十余骑。余下本牛录不足一百骑,对垒哥萨克一百三十人,其实人数上可谓对等。但一个对冲下来,双方死伤人数居然均等,成了八十人对一百多人。若非带队的兄弟果断发令骑射他们,恐怕数个冲锋之后,只能是我方消耗殆尽,对方凭借人数优势而略有残存。故而,标下说,论单打独斗、简单冲锋,哥萨克与我八旗精锐可谓旗鼓相当。”乌恩其言词确确,毫不隐晦。

    “嗯,旗鼓相当?好,你接着说!”济度轻皱眉头,微微点了一下头。

    “但当我这边二十人捉拿住了哥萨克的匪首之后,对方八十多人却畏手畏脚,以数倍于我之兵力,不敢冲锋拼杀,只能坐失良机。等到蓝拜将军大军一到,他们不战自溃,此的确可谓不谙兵法。尤其是到了济席哈将军和石将军的阵前,他们不能结阵自保,反而慌不择路,结果冲散了那些罗刹步军刚刚列队完毕的战阵,更非合格兵士所为。故而,标下以为,若单打独斗,哥萨克可谓彪悍骁勇,却毕竟都是些流民莽夫,不能称其为合格兵士。”

    乌恩其不失时机对帐内其他三位上官做了大大的赞许,并如愿以偿看到三人都是不断点头称赞,于是总结发言一句:

    “标下还以为,哥萨克骑兵若是四出骚扰,危害不小。但让他们结阵而战,至少在我八旗的严整军阵面前,就根本不值一提了。”

    “嗯。”

    济度再次点了点头,这次又加上了蓝拜、济席哈和石廷柱等人的脑袋一起附议。

    “既然如此,一旦让哥萨克数十人一伙、三三两两驰骋在这荒原之上,除非我大清八旗严阵以待,否则以对等人数拼杀,只怕是胜负难料!但茫茫荒原,十几人的小马队来无踪去无影的,对于我们大军行动来说,可真是防不胜防了。”乌恩其不闻济度发话,只好深入阐释自己的理解。

    但此话一出,所有人都没有立即点头,尤其是蓝拜和济席哈,都似乎对乌恩其有点紧张起来——你说“防不胜防”?难道说我八旗不堪?慎言啊,年轻人!

    (本章待续)

    《打油诗一首?藏头》

    读文阅史只长息

    正说当年有契机

    版定图开皆夙愿

    去来神秘亦难期

    起身百载光阴渡

    点尽人间苦与疾

    中镇边夷平海晏

    文安武定喜泪滴(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一章——初战哥萨克(廿二)

    “说下去!”

    好在济席哈一直没有表态,只是一味让乌恩其畅所欲言。

    “标下以为,我军每处营寨,都需有一个牛录、百二十人的旗兵驻守,但凡哥萨克来犯,结阵以对,收拾他们不在话下。再说了,又有多少哥萨克可以这么和我八旗对抗?一年半载之后,八旗威名自然广播万里,到那时候,哥萨克自然闻风丧胆。而且据标下观察,罗刹人里的骑兵,几乎都是这些哥萨克而已。没有了骑兵,罗刹人在这荒原之上可就如同折了臂膀的秃鹫,只等着饿死困死好了!”

    “你是说……大军需要驻留一年以上?”济度眼睛一亮。

    “请大将军赎罪!标下以为,若有大仗可打的话,大军驻留一年足矣。若无大仗,一二年也不多。而且,那些哥萨克多是雇佣之兵,既然罗刹人可以用之,为何我大清不能用之?如果以哥萨克对付哥萨克、罗刹人对付罗刹人,岂不是得来全不费工夫了?”乌恩其抓住机遇,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战略头脑和不凡见地。

    “哈哈哈!好!你的见地果然独到!好吧,你先下去休息吧!好好养伤,来日我对你还有大用!”济度终于用满意的大笑结束了这场大将军与小牛录之间的对话。

    看着乌恩其要退出帐外,济度突然摆手叫住他,一脸关爱的再次吩咐道:

    “慢着,乌恩其。你带上这些吃食,回去好好将养身体,一两年之内,你还回不了京师!”

    “嗻!奴才谢大将军!只要大将军一声令下,奴才就是老死在这白哈尔湖,也是心甘情愿!”

    乌恩其听出了济度的赏识之意,兴高采烈用一只好用的胳膊使劲敲打着自己的胸膛,欢欢喜喜领赏而去。

    “大将军,这小子说的可的确在理啊!不愧是博尔济吉特氏!是科尔沁草原出来的汉子!”

    济席哈不等蓝拜表态,自己先说话了。虽然乌恩其任职满洲镶蓝旗。但毕竟还是蒙古人。作为蒙古固山额真,济席哈这番话无异于明说自己已经动了“挖墙脚”的心思……

    “唉,我说济席哈你个老东西,别算计老子碗里的肉哈!再说了。他现如今可是大将军的旗下!”蓝拜怎能看不出这个老对手的小算盘?急忙抬出济度打埋伏。

    “哈哈。他若成器。那自然是我八旗之福。济席哈将军,你赞同他所说?”济度也跟着打了个哈哈,谦虚问道。

    “这小子说的不错。这一场小战。我们手下弟兄折损二十多人。老蓝那里也不是全身而退,怎么着也有七八十人了吧?还大部分是他乌恩其那半个牛录的人,可见胜负未定之时,哥萨克是颇具战力的。只可惜,唉!”济席哈摇头晃脑的说道,先稍稍诋毁了一下蓝拜的战力,接着虚张声势的长叹一口气。

    “可惜什么?”济度笑着追问。

    “只可惜那些罗刹步军的兵阵刚刚摆好,老夫还没来得及校验一番呢,就被那些溃逃的哥萨克人给冲乱了!可惜啊!”济席哈果真是痛心疾首的样子。

    “嗯,当时罗刹人的排兵布阵的确有些意思,难怪济席哈将军惋惜,下官也是遗憾呢!”石廷柱附议道。

    “哦?罗刹人的布阵有些意思?”济度也来了兴趣,这是一个新话题。

    四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之后,济度知道了大体端倪。

    “这也不难,等我们将那些罗刹人收拢在一起,让他们给几位将军演练一番不就好了!眼下最关键的,就是先拿下那几个城堡,然后静观罗刹人的反应了。还有朝廷的旨意……”济度充满期待、却意味深长的说道。

    *

    贝加尔湖西北角,安加尔斯克城堡,总管办公室。

    贝加尔湖地区军政长官、“安加尔斯克总管”伊万?伊万诺维奇?波雅尔,小心翼翼的看着对面的那个波兰人,紧蹙的双眉几乎要凑到了一起,高高的鼻子也是歪向了一边儿。虽然是憎恶之极的表情,可始终忍耐着没有发作,因为此时此刻,这个波兰人是站在两个清国人的身后的。好在中国人个头稍矮一些,足够让伊万总管的视线直接越过为首那人帽子上的蓝宝石,对波兰人进行“眼神判决”。

    那个波兰人更是局促的很,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的,面对昔日的绝对官长、莫斯科委派的贵族老爷,这个军役人员还没有适应自己的新角色。若是十天之前,见到这位安加尔斯克的最高长官,他怎敢如此做派,就这么站在这间装修简单却高贵典雅的办公室?好在他和伊万长官的中间,还隔着两个中国人。但他还是一直低着头,否则的话,恐怕伊万的那副嘴脸就让他无地自容了。

    伊万刚才已经愤然从自己的办公桌之后站起,用身高优势来弥补自己此时不利态势的尴尬。好在他也不是孤军奋战,身后,还有两名自己的亲卫罗斯人。但用不着回头,他也能猜出来背后的亲兵是何种表情:一定是羞怒交加、敢怒不敢言的样子。

    良久,伊万终于不再理会波兰人,决定打破沉寂,冲着那个比自己矮一头的中国人说道:

    “尊敬的博格达皇帝的大臣,我的军官佟阁下,您所说的我绝不能接受。让我再重复一遍,这里是全俄**君主、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大公的属地,自从二十年前就是了。你们这次鲁莽的军事行动,将对远东地区的整个和平带来巨大的损失与破坏!我规劝阁下,还是尽早撤兵,退回到你们的驻地,以便于我们将您的要求呈送莫斯科中央政府。至于能否满足你们的要求,全凭沙皇决断。”

    对面的中国人,正是大清汉军镶蓝旗参领佟国玺。听到自己的随员做出的翻译之后,佟国玺微微一笑,没有急着说话,而是转身自己找了一个座位,一抖那身周正的官服,堂而皇之的坐在了罗刹人的当面。如此一来,伊万总管的身高优势不仅化为乌有,而且一坐一站,又一次主次分明!

    不仅如此,佟国玺这一抖,他胸前的黄边蓝底豹子补服格外刺眼,对面的伊万分明看到了那只踏着浪花的猫科动物对自己怒目相向,一时有点眼花,竟然忘记了对这种失礼举动表达不满和采取对策。

    “伊万先生,尔等还真是执迷不悟。你口口声声说什么二十年前,简直是笑话。我也再说一遍,此处一千六百余年前就是我国人牧羊之处了。只不过那时候叫做北海,现如今我大清叫做苏武湖,也正是纪念那位牧羊之人。还有,你说的那个什么沙皇,我实在闻所未闻。普天之下,只有我大清国天子可谓皇帝之称,你的主子,不过是个什么大公,算作一等公吧!让他来决定天朝上国的训令,无异于痴人说梦!”

    佟国玺笑着再一次复述了一遍自己说过的话题。

    “我不姓伊万,我姓波雅尔!”伊万总管终于找到了一处明显错漏,急忙义正言辞的纠正道。

    “呵呵,蛮夷之邦的确有失教化啊,把姓放在后面。”佟国玺听到翻译之后,十分夸张的调侃着。这一表情让刚有些提气的伊万不知道自己问题出在哪里,只能等着对面的翻译官帮忙。

    这个功夫,佟国玺却将脸色沉了下来,有板有眼的说道:

    “你们蛮夷之邦,居然多次侵犯我东北圣地,杀我边民,毁我村寨。现在还有脸和本官说什么破坏和平?找上门来的是你们,首先挑衅的也是你们,现在倒打一耙的还是你们!”

    不等通译翻译完,佟国维已经没有继续纠缠这个话题的意思,突然换做一副狰狞面目,近似恐吓的说道:

    “本官前来,只是问你一句:降,或是不降!”

    (本章待续)

    《打油诗一首?藏头》

    读文阅史只长息

    正说当年有契机

    版定图开皆夙愿

    去来神秘亦难期

    起身百载光阴渡

    点尽人间苦与疾

    中镇边夷平海晏

    文安武定喜泪滴(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二章——初战哥萨克(廿三)

    此言一出,伊万和他的两个亲兵,甚至包括佟国玺身后的波兰人都是跟着身子一震!

    “这……我抗议!你们太野蛮了!这样子的谈判,我们闻所未闻!”伊万慌乱之中来了这么一句压根儿就没有任何作用的语言,根本算不上什么外交辞令了。

    “野蛮?谈判?哈哈,笑话!你完全没有明白自己现如今的处境!要谈要判的,你也要有资本和我说!实话告诉你,本官今天来根本不是和你谈判,犯不着!老子就是给你一个知会而已!你只有点头或者摇头的份!”佟国玺对伊万的说辞十分不屑,转而冲着身后的波兰人说道:

    “卢卡什,你再直接用罗刹藩语,和这位先生说一遍城外我军部署,越详细越好。”

    这位卢卡什就是运粮队伍中立陶宛人分队长科雷扎的手下,那个波兰人。当他鼓动科雷扎投降之后,立即被济席哈欣然受降,而且令他直接掌管了三百罗刹降兵中的一半,官职居然和老领导科雷扎平起平坐了。

    如愿以偿的卢卡什发现自己对效忠中国所带来的荣华富贵、对效忠博格达皇帝而有的高官厚禄的种种预言,竟然一下子成了现实,简直喜不自禁,头脑一热,就主动表态说要戴罪立功,为大清荡平贝加尔湖!于是,他“如愿以偿”来到了被围的水泄不通的安加尔斯克城堡。

    “伊万总管,我……不得不再一次和您说实话。您已经插翅难飞了……”卢卡什有点口吃的用俄语向伊万重复了一遍已经说过的话。

    伊万又听到卢卡什的话,表现的十分的不耐烦。可不等他有所表示,对面的中**官再一次开口:

    “再说了,对付你们这些不请自来的强盗匪徒,难道还需要我们堂堂中国之人对你们相敬如宾不成?哼!我告诉你,这里是大清的地界,要说野蛮,我们也是在自己家里练把式、弄着玩儿,你既然自己送上门,就轮不到你来说三道四的了!你若是忍不住、看不惯我们所谓的野蛮。那你就真刀真枪给我们来一个更野蛮的!”

    说着。佟国玺一把从俄国靠背椅的侧面拽过来自己的雁翎佩刀,横在膝头之上。

    可怜的波兰人卢卡什,一见这种长刀,立即下意识的往后挪了一步。两眼放出了难以自制的畏惧之色。这一小步虽然不大。可太过仓促。不小心碰到了身后桌案上的那套精制的俄罗斯茶炉,接着就是“哗啦啦”一阵响动。战俘出身的卢卡什一时间难改奴隶本色,下意识就伸手慌慌张张去扶正这套茶具。虽然没有失手,但也进一步发出了“咣铛咣铛”的声响。

    “你这是恐吓!我抗议!”伊万厌恶的瞪了手忙脚乱的叛徒卢卡什,继续虚张声势,努力掩盖着自己的紧张情绪,冲着佟国玺抗议。

    佟国玺身为上国大将,实在不便于回头观察身后这一连串声响的缘由,但又担心背后果真会有什么不测,于是不再稳坐钓鱼台,而是就着自己言辞的凌云气势,霍然起身后恶狠狠地说道:

    “恐吓?嗯,不错,吓不死的话,你就出城迎战!光抗议有个屁用!”

    趁着起身,他发觉背后并无异样,这才接着说道:

    “适才你们的罗刹降人卢卡什也说了,他从你们的那个什么托城督军那里,拉着二十车粮草来给你窝冬的,五百人还不是被我大清消灭殆尽?我想,你这里再有五百人的话,还是应该再试一试我大清八旗的厉害,也好让你像卢卡什一样开开眼界。不过,可惜啊……可惜!”

    “我……”

    伊万多么希望自己此时此刻能够脱口而出一句“打”!但这个中国人说的不错,五百人都没了,自己手下五六十人如何拿得出手?“固守待援”的策略,如今“待援”是远水解不了近火了。托木斯克、托博尔斯克加起来有多少家底儿他是清楚的,五百人也算是几乎一大半的机动兵力了!

    至于说“固守”,前提是要有窝冬的粮食!可恶的清国人,居然连人带粮都给包圆了!如此一来,一两个月之后,安加尔斯克就会成为一座无粮的死城!尽管自己一定会是最后一个饿死的,但终归难逃一死!莫斯科即使能够直接派出援兵,可一两个月是远远不够的。消息传过去,军队开过来,少说也要三四个月!

    “阁下,你有一天的时间来做出决断!明日此时,我们会再见面的!不过,一定不会是这么一个见面方式了!哈哈!本官告辞了!”佟国玺不再多言,随便一拱手,领着自己的随员往外就走。

    不过刚跨出三四步,这位大清参领再一次停下了脚步,回过身来如愿看到卢卡什果然跟在自己身后的时候,却意味深长的说:

    “卢卡什,本官再给你一次机会,若想留下,也不是不行。”

    早就想脱离这个尴尬境地的卢卡什从翻译那里得知这句话的意思之后,连珠炮似地用俄语喊道:

    “尊敬的长官,我不要留下!我已经投降了,我愿意为博格达皇帝效力!请允许我跟随您吧!圣母玛利亚作证,我已经完完全全归顺了中国,归顺了大清国!请带我走吧!”

    “哼哼!”佟国玺没有表态,只是冲着对面伊万的方向,冷笑……

    这一笑,可吓坏了卢卡什!他知道留下来的后果,除了在城破之时被屠杀,就是在这之前就被恼怒的伊万总管杀一儆百,横竖都是死到临头的时候了!

    “大人!大人!我愿意做攻城的敢死队!我愿意戴罪立功!明天的攻城,我还要第一个再次冲进这里!”

    卢卡什迫不及待的喊道,当然是用俄语,不必翻译,他身后的三名罗刹人早就被气的七窍生烟!

    “好!识时务者为俊杰!大清一定会善待那些识大体的人!本官给你这个机会,我们走!哈哈哈……”佟国玺大喊一声,狂笑着出门而去。

    “嗻!”

    就在伊万的眼皮底下,波兰人竟然学着清国人的样子,有模有样来了一个单腿点地,然后猴子一样跳了起来,紧紧跟着那个矮个子中国人出了自己的办公室!

    “混蛋!可恶的立陶宛人!你们都是靠不住的混蛋!”伊万徒劳的冲着门外喊着,也恨不得追出去一枪打死这个叛徒,但终归还是“识时务”的忍住了。

    “你们两个,现在就去把我的行李准备好,这一次把那些不太重要的东西都扔掉,留下最最贵重的,只要我能够随身携带就好!”伊万突然想起什么,急忙吩咐道。

    “总管老爷,你还想着要再次突围吗?”一个亲兵大惑不解。

    “突什么围!上次人家一百多我们都跑不出去,现在五六百人我们怎么突围!”伊万很不耐烦的摆着手。

    “那你这是要……出城投降?”亲兵有些明白了。

    “投降?不,中国人刚走我就投降,被莫斯科知道了还不笑掉大牙?我只是……静观其变!”伊万最终还是无法说出自己已经打定了投降的主意。

    “是!”两名亲兵事已至此岂有不明白的道理,急忙回身收拾去了。

    “记住,一定要把莫斯科和督军府给我的委任状放进去!”

    伊万回头呼喊着。既然一个卑微的波兰战俘都能得以重用,自己是沙皇亲自委派的高级官员,关键时刻就要和中国人好好谈一谈自己的加钱呢!这份委任状,就是筹码!

    (本章待续)

    《打油诗一首?藏头》

    读文阅史只长息

    正说当年有契机

    版定图开皆夙愿

    去来神秘亦难期

    起身百载光阴渡

    点尽人间苦与疾

    中镇边夷平海晏

    文安武定喜泪滴(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三章——初战哥萨克(廿四)

    几天之前,当围困安加尔斯克城堡的那队骑兵突然撤离后,伊万总管真是好一个欢喜。那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托木斯克的援军到了,围困自己的野蛮人、无论是布里亚特人或是其他什么人,都知难而退了。当他亲自登上城头观望的时候,才发现撤走的只是一部分,城外还有一百多号士兵严阵以待,那两门矮壮的火炮也还在!

    夜里,实在忍耐不住的伊万,亲自挑选了十名哥萨克骑兵,趁着月黑风高悄悄出了城堡。之所以亲自上阵,并非他骁勇善战,也不是一马当先,而是想早一点一鼓作气、求得解脱罢了。

    结果可想而知:一开始顺风顺水,根本看不到任何博格达士兵。就在他们以为顺利脱险之时,敌人可怕的弓箭、火枪不期而至,伊万身后留下了四名手下的尸体,不得不回到自己的“囚笼”之内。此后,伊万就强迫自己静观其变,只等着城外的远处真正出现督军大人派来的大部队给自己解围了。

    昨天,大部队终于出现了,然而却是人家城外军人的援军!俄罗斯人连个毛都不见!

    今天一早,一个衣着滑稽的中国人,名叫什么“佟国玺”的,这是他自己在城堡下通报的,居然领着一个波兰人主动找上门来!伊万总管只好接待了他们,而且从波兰人卢卡什的口中得知了托木斯克的彼得队长和他的手下已经当了博格达皇帝俘虏的事情。

    在他惊慌失措的时候,中国将军告诉他。眼下城外有五百人马,全是清国的“八旗”,也就是正规军!中心意思其实毫无悬念——就是投降!

    不投降,又能如何呢?

    表面上看,双方兵力对比是500:50,但这只是人数的简单对比而已。那次半夜突围,虽然没有成功,但对于伊万总管来说,还是有收获的——城外围困自己的敌人,军事素养极高!

    从一开始的悄无声息。任由自己打马狂奔。到一俟进入包围圈之后突然发动进攻;从精准无误的羽箭远射,到密密麻麻的火枪射击;从酣畅的杀戮到戛然而止的放归,所有这一切,只能说明安加尔斯克城堡已经到了万劫不复的地步了。

    伊万在来到叶尼塞斯克之前。曾经在沙皇的禁卫军中任过职。之所以选择远遁西伯利亚。其实就是为了逃避去年开始的俄波战争【欧洲三十年战争的一部分】。他清楚地记得。1654年7月,自己所在的禁卫军在亲王亚科夫.切尔卡斯基等人的指挥下占领了俄波边境要塞别雷和多罗戈布日,并开始围攻斯摩棱斯克的时候。所谓训练有素的四万多俄**队也没有打出如此整齐划一的战斗!

    哪怕是散漫的战争,都让伊万.伊万诺维奇.波雅尔胆战心惊,所以才要花费重金买通了亲王身边的重臣,逃也似的来到这个遥远的地方寻求一时的安宁。可谁承想,可怕的战争还是会主动送上门来!

    打是打不过的,就算手下这五十名城防兵能够拼死一战也不行,更何况现如今他们早已是一盘散沙了。昨天,还有两个哥萨克人擅作主张打开城门,风也似的逃向对面的中**队投降去了。

    守也一定守不住,攻也攻不得!城内原有的铁匠兼做炮手的,造不出城晚不出城的,偏偏在清兵围困之前出去采伐冶铁用的木材,一定是有幸做了人家的俘虏了,自此杳无音信,弄得现如今空有两门城防炮在城头上晒太阳,却很难发出任何有效的射击!不到两俄丈高的安加尔斯克城堡的城墙,在那些远远树立起来的高大的攻城梯面前,简直就像是一个小沙堡,不堪一击。

    如此分析下来,投降就成为唯一的活路了。但关键是投降之后,我还能不能回到托木斯克——那里可有自己的家产!一旦成了俘虏,博格达皇帝会不会像沙皇一样喜好蓄奴呢?自己原本还想好好和中国人谈判一番,以求体面地让出此地,保全自己的身家财产和脸面,但这个趾高气昂的清**官彻底断绝了自己的最后一点奢望!

    怎么办?或许什么也不做也是一种办法,或许不远处的其他两个城堡还会前来增援,或许圣母玛利亚只是和自己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或许这原本就是一场难醒的噩梦……

    在万般无奈之下,伊万总管最后一次行使了自己安加尔斯克最高军政长官的权力——打开了城内最后一个还有存货的库房,将里面所有的伏特加酒悉数搬到了自己的办公室,一夜狂饮,酩酊大醉……

    那一夜,城内所有的士兵都忘乎所以的畅饮着平日难得一见的伏特加烈酒,醉生梦死的氛围笼罩着整个城堡。伊万总管自己一个人又怎么能喝完那十多箱的好酒呢?趁着他意乱情迷之际,亲兵们偷出了好多来和自己的兄弟们分享。就在伊万总管的卫队长将要失去最后一点意识之前,他听到门内的总管大人似乎在高呼着什么。他似乎在哭喊——

    早知道有今日,我为何要来安加尔斯克?我还不如继续留在瑞典学习枪械修理呢!呜呜……

    *

    第二天,安加尔斯克城头上落下一只粗杆儿羽箭,一看就是城下清军所为,箭头上还明晃晃挂着一个小布袋。守城的射击兵不敢怠慢,急急忙忙将布袋子连同长箭一起送到了伊万总管的办公室。

    被吵醒的伊万,宿醉之后十分恼怒这个不长眼的士兵的鲁莽,极不耐烦的将那杆羽箭扔到一边,亲手将小布袋中的东西倒落在自己的办公桌上——

    “哗啦啦——”两枚戒指在桌面上弹动了几下,也就十分消停的趴在那里了。

    “纹章戒指[1]?”伊万心中一惊。脱口而出,酒劲也消散了大半。他忙不迭一把抓起其中一个戒指,仔细观察起来。

    “巴尔古津堡失陷了!”

    随即,伊万惊呼一声,扔掉手中的那枚戒指,再抓起了另一枚……果然,片刻之后,他无力地歪倒在自己的椅子上,喃喃自语道:

    “巴翁托夫斯克堡也完了……完了,都完了……”

    房间里形影不离伊万的两名亲兵。以及那名送信的射击兵。闻听此言反而是如释重负一般,对即将到来的“完蛋”充满了一种解脱似的轻松……

    一点不错,在乌恩其和雅儿碧希的分头带领下,两个全员齐装的牛录分别在两个汉军佐领的配合下。清军只用一天时间就各自攻下了这两个规模更小的城堡。分别俘虏了二三十人。通过降人卢卡什的解说。济度知道了罗刹人是用戒指在封腊上盖戳来替代印玺作用的,颇似中国的火漆封缄[2]。于是几位将军还是在一番调侃之后,起获了两城主管的纹章戒指。并用快马给担任主攻任务的汉军参领佟国玺送了过来。

    唯一没有如愿的就是雅儿碧希了。他原本以为自己还会回来和本家兄弟佟国玺一起攻克安加尔斯克。但深思熟虑之后,济度决定由石廷柱的镶蓝旗汉军独立承担这个任务,只不过将佟国玺一个参领下辖的六个佐领【牛录】都调了上去。抛开散落各处的汉军不论,将近一千人的汉军围困小小的一个城堡,足见济度的志在必得,也突显关键时刻给石廷柱立功机会的用意。

    济度的打算是,歼灭罗刹人主力部队,蓝拜应算头功。对峙罗刹方阵,济席哈也功不可没。一场大仗下来,唯独石廷柱还没有正儿八经的功名。同时,初战剿灭罗刹五百主力,再战拿下两个主要城堡,如果汉军再能“不战而降”剩下的这个唯一的、也是最大的一个城堡安托尔斯克,那可就是十全十美了——有硬碰硬的实战,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献城!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那支羽箭射上城楼不足一个时辰之后,安加尔斯克堡城门洞开,伊万.伊万诺维奇.波雅尔带领手下五十余人的队伍,出城投降了!

    几乎与此同时,一封早就准备好的八百里加急捷报正通过刚刚建立起来的乌兰乌德昂邦章京辖区的驿路,马不停蹄的向南边的京师飞奔而去……

    (本章完。因为是弘毅第一次写战争情节,十分不熟练,情节也很拖沓,错误之处一定不少,还请各位书友海涵了!)

    《打油诗一首.藏头》

    读文阅史只长息

    正说当年有契机

    版定图开皆夙愿

    去来神秘亦难期

    起身百载光阴渡

    点尽人间苦与疾

    中镇边夷平海晏

    文安武定喜泪滴

    [1] 纹章戒指,也叫做印章戒指,演化为族徽戒指。在3000多年前世界上还没有戒指。古埃及统治者日常要用印章盖印,以示自己超然的身份和地位,那个印章就是身份的象征。权贵们无论到哪儿去,都要随身携带印章。不过印章随身携带总怕遗失,而且既然代表权力和身份,便要显示出来。为此他们便将印章索性套在手上,后来逐渐演变成戒指的形式。那时当权者大多为男性,所以最初戴戒指的应该是男性,而不是女性。但是印章的款式似乎太单调,于是古人就将它加上图案、雕刻花纹巧加设计,越来越豪华。戒指在宗教中更有代表性。在天主教中,罗马教皇所戴的戒指是最有名的,戒指的宝石上刻有圣彼得在船上拉网捕鱼的雕像,在教皇签署重要的教会文件时将它当做图章。教皇去世后,这枚戒指也要毁掉。

    据此,欧洲贵族逐渐兴起使用自己的族徽戒指,兼做印章戒指了。其主要的用途是:欧洲古代写信封口用的是火漆,为了防止别人偷看内容,就用自己家族独有的戒指,在火漆上盖上独有的印记,收信的人受到信时可以检查信件封口的火漆是否完整。后来随着发展,每个贵族或家族都会有自己独立和特殊的徽章,随着火漆退出历史,这种戒指成为标志自己出身或家族归属的一种标志戒指,不再有使用价值。

    [2] 火漆封缄,是一种用点熔火漆、滴于信函(物件)封口,结硬前钤印,防范被拆的封缄形式,是古代竹筒、木牍封缄的延伸与发展,是特定条件下的历史产物。火漆,亦名“封蜡”,又叫“封口漆”。以松脂、石蜡、焦油加颜料混合加热制成块条状,一般呈红色或棕红色,也可按要求制成蓝、白等特殊颜色,遇热则软,面粘,专供瓶口、信件封粘之用。封粘时,用烛火引燃火漆,于熔成稠状瞬间滴注于需要封粘之处,在将待凝固之前加盖印章,冷却后留下清晰钤记图案。既美观又能有效地防止私拆。此外,火漆还应用于鸡毛信的鸡毛粘合,以防鸡毛脱落。火漆封是相对于“粘土封”的封缄形式,火漆章是适用于火漆封缄条件的一种钤记,为便于观察与检验,常以机关单位名称或标志阴文镌制。棉纸封随着制纸工艺的发展和纸质的提高,信封由多层改为单层,沿用至今。火漆封明、清时期官民之间均皆盛行;民国时期沿用于政府机关,民间则较少使用。(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四章——使清第一人(一)

    布哈拉商人谢伊特库尔?阿勃林坐在自己的客帐之中,用了整整两天两夜的时间,终于凭借着自己一直以来都引以为傲的聪明才智,通过这几日不断观察到的蛛丝马迹的表象,分析出一个令自己倍感震惊、难以置信的结论——

    贝加尔湖地区的实际控制者,现如今已经是中国!尽管这片土地几十年前开始陆陆续续、一片儿一片儿地纳入到“伟大的全俄君主”帐下,但,至少到了今天,已经在大清国的博格达皇帝的手中!

    尽管这个结论在自己被俘之初,就被那个狡猾的五百夫长明确告知,但阿勃林一直不太愿意相信,而是想当然的认为这一只小规模的五百人队,应该是偶然进入到贝加尔湖地区来越冬的。之所以现在自己推翻了自己的最初判断,是因为阿勃林敏锐地察觉到:这几天以来清军营寨的气氛和前几日大不相同!

    首先,那个小头目乌恩其,在某一天突然消失了,而且和他整个营地里几乎所有的士兵一起消失的无影无踪,只留下二十来个看守营地。而且在这之前,自己那几位可恶的同伴也被客客气气送往别处了,因为自己至今再也没有见到他们!更明显的是,三四天之后,乌恩其带着伤回来了,虽说伤的不重,却分外醒目。

    其次,这几天之后,归营的博格达士兵比原来驻守在这里的人少了一大半,剩下的也都多多少少负了伤、挂了彩。但很快。又有更多人数的士兵补充而来,看样子还是完全听从乌恩其的指挥。这些新来的兵士,原本都不是这个营寨的,因为自己没有一个认识的。

    再次,一些俄罗斯工匠,足足有一二十人,这几天陆陆续续抵达这个寨子,开始卖力的做起各自拿手的手艺来,无论是铁匠还是木匠,亦或是药剂师。从他们各起炉灶的行头就能分辨出他们的职业。但每一个罗斯人无一不是被那些清兵看护的十分严密。自己一直找不到机会得以接触。

    最后,无论是原来就在这个军营的士兵,还是调防此处的清军,脸上无一不是洋溢着一种喜悦和骄傲的神情。尽管对自己还是一如既往的客客气气。但眼神里的不屑与嘲笑却是与日俱增。这一点最最让阿勃林忌惮。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阿勃林草草得出如下判断——

    第一,那个五百夫长应该说的没错。这贝加尔湖周边的确应该是被博格达士兵涤荡干净了。也就是说,莫斯科多年建构起来的城堡估计大多数已经改旗易帜了。

    第二,战斗是这两天才进行的,绝非清**人一开始欺瞒自己的什么三四个月前就不见了罗刹人!

    第三,最近发生的战斗很激烈,否则不至于一个寨子的清兵减员了一半以上!

    第四,清兵数量不少,很可能贝加尔湖地区不止这一个军寨,而且他们已经打了胜仗。也就是说,他们的对手俄罗斯人,很有可能全军覆没了。

    进而,综合分析和运用上述判断,聪明的商人阿勃林取得了如下认识——

    整个贝加尔湖应该已经落入了博格达皇帝的手中,而这个情报,或许至今还没有传送到托博尔斯克,更别说莫斯科了。如果自己能够第一时间将此地的情况送回托博尔斯克,那自己在那里的地位和产业也将会再一次迎来前所未有的爆发!

    作为在沙皇帐下服务的异国商人,这个结论原本只关乎中俄两个大国之间的事情,但偏偏阿勃林又超脱不了,因为在不远处,在新西伯利亚的托博尔斯克,他早已是显赫的大地主,名下土地田产不菲。一旦有战火,或者改弦更张换了国主,那损失可就大了去了!

    目前的局势可谓千钧一发,因为一旦在贝加尔湖站稳脚跟的清国非要和莫斯科的沙皇一较高下,以自己亲眼所见的种种来判断,胜负虽然难料,可明显对中国人总体有利。

    毋庸置疑,用中国人那句着名的老话来说,沙皇的确还是占据“天时”的,所谓“早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俄国人几十年在西伯利亚、特别是西西伯利亚的经营,早已形成了以托博尔斯克和托木斯克这两处大城堡为基地和中枢的统治格局。而且这两个中心要塞城高兵足,每个城堡都有接近一千的常备守军!城内更是组织严密,督军府、衙门、士兵、民居、各色工匠,以及城防炮、野战炮一应俱全,绝非眼前这个小小的、虽然修葺一新的清军小营寨所能比拟的。

    但清国现在却占据了“地利”与“人和”,拿下整个贝加尔湖区域就是最好的“地利”!

    自此地往西去,清国人可攻击现如今俄罗斯在西伯利亚的两大督军府、或者说战略基地的托木斯克和托博尔斯克,以图进取。虽然这两个地方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占领的,但战争这东西就是那么让人捉摸不透,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很多原本以为不可能的事情,偏偏战争就会让它实现!

    当年的西伯利亚汗国,麾下人口众多,可压根儿连840多人的哥萨克都对付不了,不到一年就亡国了。尽管这之前西伯利亚汗国上下调集力量、层层设防,但是用弓箭根本无法抵御装备了少量火枪火炮哥萨克!如果没有那一百多杆皮肖枪,西伯利亚汗国的军队完全可以和哥萨克站在同一个层面上进行较量……可惜,历史不能假设!再说了,谁让他们碰到的是狡猾的斯特罗甘诺夫家族,以及他们无耻的走狗、哥萨克匪徒出身的马尔科夫!

    还有自己的祖国、布哈拉汗国,一样也不会抵挡得住拿着火枪、抬着火炮的俄罗斯人,否则也不必迫于莫斯科的压力而卑颜屈膝、甘做下等小国!唉……假使中国人真的占领了这两个城堡,只能说明他们的兵力强盛。若是这样,莫斯科的东方门户无异于城门洞开,毕竟,乌拉尔山太过矮小了。

    即便清军兵败,他们还可以从容选择从贝加尔湖往南去。

    到南边,他们可以退守到与博格达皇帝若即若离、却似乎已经称臣纳贡的喀尔喀蒙古台吉的地方,继而以死心塌忠于清国的漠南蒙古为大后方,至少自保无虞、再做它图。

    若是往北去……

    哎呀,一旦清军真的往北去,一定会比较顺利的!因为现如今的那里,只有托木斯克督军府下辖的叶尼塞斯克城堡还算有点规模,但兵力却严重不足,恐怕打起来就凶多吉少了。更可怕的是,贝加尔湖北边的几处俄国据点,都是才设立不久,却水网密布、驿路相连,可谓四通八达。若是中国人占据了那里,就等于拦腰斩断了莫斯科通往远东地区的咽喉要道!如果是这样,东边的雅库茨克可就……

    是的,往东去就是雅库茨克督军府的辖区了!这几年听说远征探险队在阿穆尔河【黑龙江】流域的所作所为可不怎么光彩,但毕竟成效显着,这还要仰仗博格达皇帝急于南下取代大明皇帝、自己后防空虚的机遇。若是清军东去,刚刚开创十几年的大好局面可就会化为乌有了!毕竟,阿穆尔河可是这些清国鞑靼人的老家,他们只要稍微在长城以南站稳脚跟,一定会打回老家去的!就凭雅库茨克督军府的那些贵族老爷和他们手下的一点点兵力,想要战胜中国人简直是痴人说梦!

    作为十七世纪最为优秀的穆斯林商人,阿勃林具备了一定的后世称之为“地缘政治说”的朦胧概念,这还有赖于他多年往来穿梭于俄罗斯和蒙古高原行商的积淀,也对中国人的思想有一点肤浅的认识。但越是了解那些中国人,阿勃林对照眼下的形势反而越发的担心,因为,真主似乎并不站在沙皇阿列克谢一世一边……

    (本章待续)

    《打油诗一首?藏头》

    读文阅史只长息

    正说当年有契机

    版定图开皆夙愿

    去来神秘亦难期

    起身百载光阴渡

    点尽人间苦与疾

    中镇边夷平海晏

    文安武定喜泪滴(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五章——使清第一人(二)

    喝了一口门外博格达士兵先前端进来的马奶酒,阿勃林继续背着手,在自己的寝帐之内来回踱步,好让自己的思路更加清晰、头脑更加灵活。

    几圈下来,阿勃林进一步想到的是——

    中国人最善于利用所谓的“人和”,不知道刚刚征服明朝、入主中原的博格达皇帝,是否还会像自己的前辈所有中国皇帝一样,擅长将那些蒙古鞑靼人玩弄于掌骨之间呢?这可太关键了!

    因为说到这个“人和”,那中国人的优势就更是毫无争议、显而易见了。几十年下来,无论莫斯科中央政府和西伯利亚的两个督军府如何软硬兼施,或者用马刀杀、用马鞭打,亦或者用面包讨好、用他们的“正教”【东正教】教化,可对散布在西伯利亚土地上的诸多土著民族,效果始终都很不理想!

    特别是到了东西伯利亚以后,当地的原住民似乎都对南边的中华帝国倍加珍惜和倍感敬畏,对俄国人却敬而远之,甚至痛恨至极。如果博格达皇帝真的派来大军,这些人一定会不遗余力对清军加以支援。至于对俄罗斯人嘛,倒是很有可能群起而攻之,以发泄这许多年以来积攒的仇恨与屈辱!

    如此说来,清军从贝加尔湖出动,无论去往“东南西北”哪个方向,都会是大有可为的。前提条件只有一个,就是他们在这里有足够的士兵……

    想到此处,阿勃林扼腕痛惜。几乎要自言自语的咒骂起来了——

    唯独关于中**人的数量有多少这一点,我阿勃林到现在还没有打探明白。这全怪那个死心眼的下级军官乌恩其和他的顶头上司、那个精明的五百夫长!这几个月来,他们始终没有让自己知道底细。也就是说,这贝加尔湖沿岸,到底只有他一支军队前出侦查,还是大军已至广为部署,我阿勃林竟然一无所知!

    但我怎么能一无所知?这关乎莫斯科的利益,或者说沙皇的哀乐!好吧,说实话,这些我都不在乎。我在乎的。只是我在他们那里的位置,以及我已经取得的、和未来可能会取得的好处!真主安拉在上,我可是一名布哈拉来的商人啊!唯利是图才是我唯一的坚持,除了敬奉安拉真主!

    眼下看。我只能和那个沙皇阿列克谢一世穿一条裤子了。因为只有俄罗斯的托博尔斯克。才能给我那么多的土地和财产。一旦那里落入中国人的手中,这一切就都成了泡影!

    当日那个五百夫长不就说嘛,我的布哈拉汗国其实是他们中华帝国的藩属。什么是藩属国?还不是老子与儿子的关系!既然都是“儿子”。现在的“爹”给我吃给我穿,为何要放弃这一切,去指望自己根本不了解的中国人能给我同样的优待?

    况且,如果我能够将此时此地的情报送回莫斯科,一定会被重重的封赏,说不定还能从一个商人,变成真正的贵族,真正的参与到莫斯科的政治生活中去!到那时,那几个一直死死瞪着我的同乡,哈哈,特别是那个巴巴托夫,你就只有干瞪眼的份了!哈哈……

    哦!说到贵族和政治,我就难免伤心。这一次我虽然成功出使了中国,却自始至终是个配角!若不是自己全力以赴履行使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使命,甚至是委曲求全、卑颜屈膝,又怎么会得到博格达皇帝的书信?那个名义上的“副使”、哥萨克头目彼得?亚雷日金只会对中华帝国的物产丰富、地域广大大惊小怪,表现的像个没见过世面的农奴!

    但我大事小情还必须和这个副使商议!即便如此,在这个小规模使团中,那位毫无官职的费奥多尔?伊万诺夫,却成了我们真正的“主管”!若非如此,我们怎么会糊里糊涂就往北边的喀尔喀蒙古台吉的领地走来,又怎么会落入清国士兵的手中!还不是因为他是沙皇身边的宠臣,而且是一名贵族后裔!说到底,我无法违背贵族的意愿!

    不行,我必须成为贵族,我必须进入到莫斯科中央政府的视野之中,我必须出人头地!

    我不能坐失这样一次机会!既然作为一名商人,就必须在面对任何有利可图的机遇之时,全力以赴、不容错过!我必须再次争取机会,尽早带着博格达皇帝的书信返回托博尔斯克,尽早去与我的那个“大使团”汇合!

    对了,大使团!巴伊科夫那个家伙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按照约定从托木斯克出发,已经走到了哪里……他的事情完全可以作为和那个五百夫长讨价还价的资本!

    想到这儿,越来越笃信自己的分析与判断是正确的阿勃林,也就越来越不能忍受此时的无所作为。终于,打定主意的阿勃林,急匆匆走出自己的帐篷。

    阿勃林刚一出帐帘,他的身后自然就跟上了那两名一直为他“站岗放哨”的清兵。三个人都没有说话,两名士兵只是一前一后夹着他,一起向着阿勃林的目的地——营寨中央的大帐走去。阿勃林可以在营地之内自由行动,这是大将军和牛录的军令,条件只有两个——“跟紧了”外加“不许和罗刹俘虏说话”。

    几天前,从各处汇集起来的被俘罗刹匠人,按照四位主帅的约定,陆陆续续被分配到各处营寨做工匠。其中的一批刚入乌恩其营寨的时候,的确引起了阿勃林的震惊。乍一见到这些罗斯人,阿勃林顾不得身旁的清军士兵作何反应,就立即跑上前去。人还未到就,他就用俄语问道:

    “你们是罗斯人吗?你们从哪里来?”

    结果却大大出乎阿勃林的意料——所有的罗刹人只是惊惧的看了他一眼,继而投来愤恨与不屑的眼神,接着就赶紧低下头去继续各自手中的工作了,似乎这个操一口家乡话的布哈拉人不存在一样。

    “喂!我是布哈拉人!是莫斯科派来的使臣,我住在托博尔斯克!你们从哪里来?你们是怎么来的?”

    所有的罗刹人都没搭理这个中亚人。

    “请你们告诉我吧!我作为沙皇的使臣,是在返回莫斯科的路上,到这里做客的!你们不要害怕,有什么委屈都可以告诉我,我回去和博格达士兵交涉的!”

    阿勃林不死心,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并再次发问。

    所有的俄罗斯人依旧视若无物,非但如此,有的人听了阿勃林的话之后,还忍不住冲着他的方向啐起了唾沫……

    “你们这是怎么了?我是你们的朋友!你们倒是说话啊……”

    阿勃林忘记了自己的“半个俘虏“身份,抢前几步就准备去随便抓住一个人,以便使劲摇晃其中任何一个罗斯人的胳膊以引起注意。

    “尊敬的客人,我们将军有令,您不可以和他们说话。”

    身后的一个如影随形的清兵似乎早有准备,恰到好处的出了手,一把就拽住了阿勃林的胳膊,一脸神秘的笑容,不卑不亢的说道。

    “为什么?他们不是俄罗斯国的人吗?”听完这些话之后,阿勃林简直怒不可遏。

    “是不是罗刹人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们在做着事关重大的工作,不可以被任何人打扰!这也是乌恩其牛录大人的命令!”士兵继而回答说,与此同时,连拉带扯就把阿勃林送回了他的帐篷,并取消了他当天所有的“自由活动”。

    第二天,阿勃林还是不死心,可结果依旧一样!

    第三天、第四天……终于有一天,阿勃林突然不再冲着那些罗斯人大喊大叫,双方都似乎习惯了将对方当成空气。

    阿勃林哪里知道,这些罗刹工匠刚一入营,就被告知——这里有一个重要人物,是一个商人,住在你们罗刹人的一个督军那里。但就是他,做了间谍,并向我们大清国报告了你们在这湖区的所作所为,以及各个城堡的兵力和人口,所以我们大清才对你们采取了果断行动。如果他和你们说话,你们绝对不可以做任何回应。否则就是“格杀勿论”!

    于是,在“对叛徒的愤怒”和“对小命的担忧”这两者“双管齐下”的作用下,所有见识过博格达士兵凶狠残忍手法的罗斯人俘虏,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对倒霉的阿勃林“三缄其口”并“嗤之以鼻”。

    (本章待续)

    《打油诗一首?藏头》

    读文阅史只长息

    正说当年有契机

    版定图开皆夙愿

    去来神秘亦难期

    起身百载光阴渡

    点尽人间苦与疾

    中镇边夷平海晏

    文安武定喜泪滴(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六章——使清第一人(三)

    今天的阿勃林和往常一样,知道自己所有的对于罗斯人的努力都将是一如既往的“白费”,于是连看都不看那些在城堡各处干活的罗刹俘虏,直奔自己的目的地而去。

    “哦?我尊敬的客人,你这是要去做什么?”

    刚走到一小半的路程,吊着胳膊的乌恩其就神不知鬼不觉的出现了。他这是刚刚从乌兰乌德纵马回到自己的军营,去接受了一项新的任务。

    “百夫长阁下,愿真主安拉赐福与你!祝愿你早日康复!”阿勃林急忙送上“诚挚”的问候。

    “谢谢!长生天也会保佑你这样的好人!”今天的乌恩其心情看起来不错,第一次和阿勃林有说有笑的“废话”着。

    “如蒙您的允许,我想拜会一下您的五百夫长大人!”精明的布哈拉商人见好就上,急忙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好!没有任何问题!”乌恩其爽朗答应下来了。

    “是……是吗!太好了!我现在就可以去吗?”第一次被如此简单痛快地应允了要求,阿勃林简直有点受宠若惊!

    “没问题,现在就走。你,赶快去备马!”乌恩其高声命令阿勃林身后的一名兵士!

    “嗻!”

    “备马?要骑马吗?百夫长阁下,五百夫长阁下不在军营之中吗?”阿勃林不明所以的问道。

    “五百夫长?哈哈,差一点忘了。不过我现在知道你是在说谁了。我们的‘大将军’自然不会在这个地方坐堂开衙啦,他在乌兰乌德,离这里有半个时辰的马程。你要是急着见他,我们现在就应该出发。走吧,我尊敬的客人!”乌恩其按照刚才济度的指示,和盘托出了“定远大将军”的真实身份。

    “什么?大将军?他是大将军?他在乌兰乌德?可乌兰乌德又是在哪里……”阿勃林睁大了眼睛,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哈哈,去了就知道了!”乌恩其再次圆滑起来,一笔带过。这些问题,还是留给济度大将军去做出官方回答为好啊!

    被乌恩其揽着肩膀调转了方向的阿勃林。紧张的思索起来。良久。他终于意识到:自己似乎又要成为一盘棋局中的一枚棋子了。只是这盘棋不是莫斯科主动下的,而是万里之外的“汗八里城”在操盘……

    一路上,阿勃林有事没事就在马背上问东问西。乌恩其只是客客气气的笑着,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那些无关痛痒的话。让阿勃林更是云山雾罩。

    路上经过了许多茂密的树林。但马前始终有一条齐整的“马道”。两旁伏倒的树木也散发出刚被折断的清香。

    阿勃林明白,这是一条用作联络的驿路,尽管开辟的不久。却足见中国人的认真——道路不宽,刚刚够三马并行,但修整的很是平坦,甚至还有一层厚厚的沙土铺垫;临近河流的地方,也不厌其烦的修建了挡水石坡;需要跨过几条稍微深一点的小河的地界,居然还修造了简易的木桥……

    这一路走来,不时会有一名的身背黄色绸缎包袱的骑兵飞驰而过,每次远远的,这个骑兵就会冲着他们高呼一句自己还听不太懂的语言。聪明的中**人老远看到了他,就会让阿勃林和他们一起停在路边,让出大部分的路面给对面的人。尽管那名骑兵不会做任何表示,但乌恩其他们却一定会会冲着他老远就行一种“单拳捶胸”的军礼,表现的十分恭敬。

    阿勃林不知道的是,这是清军各个营寨之间通传军情的信使,他们高声呼喊的,乃是“闲杂避让,军情驰递”“紧急军情,军情飞递!”或者是“挡我者斩,加急驰递!”等等,与驿递的“三百里驰递”、“五百里飞递”、“六百里加急驰递”[1]大同小异。

    “这是贵国的驿夫吗?”

    如此数次之后,阿勃林心下惊诧于清兵如此频繁的军事情报通传,终于发问。

    “驿夫?呵呵……客人还是赶路吧,你不是着急见我们的大将军吗?”乌恩其没有理会他的问题,而是谨慎的选择转移话题。

    “是、是!”阿勃林留着心中大大的疑问,不再就此说话了。

    这位布哈拉商人其实看得“大差也不差”,说的“不对也不错”。这些往来通传的骑兵,并非是大清驿传体系中的“驿夫”,而是八旗军中负责各营联络的“流星报马”,俗作“流星马”,也就是后世的“通信兵”。他们与“驿递”的“马上飞递”和“铺递”的“步班急递”不同,主要负责军中情报的通传。

    但乌恩其之所以避而不答,乃是因为这几个月以来,自乌兰乌德到京师这万里路途上,济度已经将一条驿路铺排开来,粗略形成了由北自南、包括十多个“驿、站”、上百个“台、塘”所组成的驿路,这可是“绝密级”的军事情报,岂能为外人道哉!

    在这条驿路上,于刚刚彻底臣服的漠北蒙古境内,重点设置了“达尔汗驿”【今外蒙古达尔汗乌勒省省会,外蒙古第二大城市】、“乌尔格驿”【今外蒙古首府乌兰巴托,或者说“库伦”】和“赛音山达驿”【今外蒙古第四大城市】这三大“中心驿”,并且驻守了一定数量的旗兵。由此而向南,济度还在驿道进入漠南蒙古之后,以战事需要为由一鼓作气设立了四五十处“站”,如西讷郭特尔站、默尔沟站、拉苏特克站、奇拉伊木呼尔站等等,直入蒙古各旗,委之以蒙古人提领,统称之为“蒙古站”。由此,驿路一直延伸到了张家口,再经过诸多汉人驿卒驻守的“汉站”,就可以最终抵达京师的“皇华驿”[2]!

    也就是说,在清初的驿路[3]设置格局里,终于有了直通苏武湖的驿路!非但如此,济度还明智的将乌兰乌德附近、围绕苏武湖的诸多城寨串联起来,以十多个“铺”相连,形成了“铺驿”线路,用来传递日常政令,而且其中的“铺丁”【铺中的工作人员】多用当地布里亚特人等土著,并按月发给饷银。如此一来,再辅之以数目不少的“军台”、“营塘”[4],一张涵盖整个苏武湖地域的军事情报、地方政务相结合的“信息传递网”初具规模了。

    乌恩其更清楚的是,驿路上还有一件特别值得一提的“大事”,那就是一个月前在达尔汗驿站附近发现了大量的铁矿石,而且成色极佳,足以打造精锐的上等兵器,实在是天大的喜讯!估计朝廷现在已经开始组织匠役成批的前往这个所在了【“达尔汗”蒙古语的意思就是“铁匠”或“冶铁场】。而这一切,都不能向阿勃林透露半分丝毫!

    (本章待续)

    《打油诗一首.藏头》

    读文阅史只长息

    正说当年有契机

    版定图开皆夙愿

    去来神秘亦难期

    起身百载光阴渡

    点尽人间苦与疾

    中镇边夷平海晏

    文安武定喜泪滴

    [1] 清制,凡马递公文,皆加兵部火票,令沿途各驿接递。其由京外递送入京者,或外省彼此递送者,则各粘连排单,令按程于单内登注时刻。同时应根据公文之缓急而确定程限之迟速。其程限规定是:凡限马上飞递者, 为日行三百里(华里), 即昼行夜宿,每日以六个时辰计,每时行五十里。其紧急公文,则标明日行四百里、五百里及六百里等,按限驰递。一般非军情文书或非拿获重要案犯文书,均不准擅用日行六百里之驿递, 如乾隆四十三年(1778)正月初三日,高宗即曾发上谕严斥山东巡抚国泰擅用六百里驿递奏报东省各属得雪分寸事。并非所有公文均可交发驿递,凡军机处交寄西北两路将军大臣加封文书及该处发京折奏,准由军站驰递,其他内外各衙门与西北两路将军大臣往来应行马递公文,均由驿站驰递,不得以军站佥发。各省督抚等寻常咨商文移,皆由塘铺各兵递送,不得擅用马递。

    [2] 皇华驿,清朝设于京师之驿站,隶属于兵部会同馆。管理京师驿传事务。额设驿兵五百,马夫二百五十名,车一百五十辆,车马一百五十匹,车夫一百五十名。每年经费由兵部核明数目移咨户部颁给。

    [3] 清代以前,多数朝代是“邮”负责传递公文,“驿”负责提供交通工具和食宿,二者虽然互为补充,但毕竟是两套组织系统。到了清代,这两套组织融为一体——驿站从间接地为通信使者服务,变成了直接办理通信事务的机构。这样一来,通信系统比先前简化了,也就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4] 军台、营塘,清代设置传递军报的机构。清制,除全国腹地设有相当数量的驿所外,通向沿边地区专司军报的是站、塘、台。每站设笔帖式或蒙古章京,统于将军或理藩院;甘肃嘉峪关口外设“塘”,每塘派千总、把总管理,而由特设的都司或守备督率之;西北设“军台”,每台派章京或笔帖式管理,统于各当地的都统或将军、大臣。例如喜峰口章京所属蒙古站十六,古北口章京所属蒙古站十等;阿尔泰军台都统所属军台四十四,库伦大臣所属军台二十五等。军台和营塘本身都是军用设施,主要任务是递送公文军报,接待奉差过往人员及官需物品的转送。(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5857/ 第一时间欣赏梦穿康熙换乾坤最新章节! 作者:弘毅知难所写的《梦穿康熙换乾坤》为转载作品,梦穿康熙换乾坤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梦穿康熙换乾坤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梦穿康熙换乾坤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梦穿康熙换乾坤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梦穿康熙换乾坤介绍:
梦穿康熙朝,勉力换乾坤!一个普通的当代公务员,混迹职场,感悟爱情,却横遭变数——一场大梦,醒来被穿越,变身婴儿,竟是玄烨!梦醒时分,不知身在何处,宦海沉浮,世界纵横……。于是,在两个本该没有交点的平行时空,开始了一场重写世界史的艰苦决绝。本书有传统YY,有后宫香艳,有朝堂恶斗,有战场厮杀,有技术改革,有传统颠覆,还有国际政治的血雨腥风……也许,即使平行的时空,也会在某一个历史的瞬间交汇……值得一看! 感谢论坛封面组提供封面!梦穿康熙换乾坤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梦穿康熙换乾坤,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梦穿康熙换乾坤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