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宰执天下TXT下载宰执天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宰执天下全文阅读

作者:cuslaa     宰执天下txt下载     宰执天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3章 羽檄飞符遥相系(五)

    【状态上来的第四更。】

    竟还是老熟人!

    世事无常,还真是巧了。吴逵无声的咧嘴笑了一笑,其实也不能算巧了。熙宁八年前后,军器监出产的斩马刀据说是质量最好的,只有那一年做锋刃的夹钢,才会用上反复折锻的百炼钢,之后军器监就改进了制造工艺,改成了生熟铁糅合起来的团钢。

    “那是伪钢,是从南方传来的,跟磁州百炼钢没法儿比。”跟吴逵透lù这个秘密的人这么说道。

    那是在灵州之役后,各部在战利品中挑选兵器,吴逵发现一个一年前才逃来的前西军队正专门盯着刀铭看,才听到了这一秘密。换了伪钢做锋刃后,质量降低了一些,但成本低得更多,便宜得一造数万柄。

    听了他的话,李清旗下的汉军,就专挑熙宁八年的军器来收集,也不局限于斩马刀了。不过这个秘密也没有保留多久,就传了出去,使得一众将领们的亲兵,都换上了熙宁八年的斩马刀。甚至之后以讹传讹,连神臂弓、板甲、腰刀、长枪等不相干的兵器,都特意去挑有‘熙宁八年’和‘判军器监韩’这两个铭记的。

    随手将斩马刀轻手轻脚的放到了地上,然后吴逵悄悄的走进火光找不到的yīn影中。虽然这柄斩马刀是斩过西夏天子的器物,若是能拿回去,挂在太庙里面都不过分,但现在身在敌营中,这样的长兵带在身上可就是找死了。

    方才离着中军大营还有半里地,吴逵便感觉到内部有变,留下随行的亲兵,借着自己身上装束与营中士兵没有什么区别的优势,避过已经无心防守的明哨暗哨,悄然潜入了营中。一刻钟的时间,不仅发现了梁太后和梁乙埋都做了鬼,连梁乙埋带在身边的幕僚——包括那位袁宝臣——也都被斩杀得一干二净。

    两位收信人都不可能收信了,吴逵当即选择离开,不过他在离开的时候,选择了秉常被囚禁的御帐方向。本想看看是否是秉常重新出面复辟,却看到了他被斩杀的一幕。

    躲在帐篷后的yīn影里,吴逵暗暗的摇着头。

    梁氏死了,梁乙埋也死了,秉常更是被斩马刀一击毙命。

    吴逵都没想到他被派来打听的消息,竟然会这般的耸人听闻。杀了西夏国主和梁氏兄妹的人,根本不可能撑起西夏的大局。几乎都没有太大的动静,西夏国已经不复存在。

    吴逵抓抓头,隔着五六丈,御帐前的sāo动有愈演愈烈的态势。

    一名哨兵不知为何转到了帐篷后,一眼就发现了吴逵:“什么人?”

    “你爷爷!”吴逵低低骂了一声,一窜上前。在哨兵的脖子上一勒,那人便没了声息。看着倒在地上的哨兵,吴逵皱眉想了想,便探手从他的腰间取下了报警用的号角。

    一声警.号,惊动了整个大营。仅仅存在于御帐中的sāo乱,在转眼间便遍及了整个中军大营。

    混乱中,嵬名济和他的亲信部下开始受到其他士兵的攻击,无论如何,杀了太后、国相,又杀了皇帝,这样的人,要说他没有野心,谁也不会相信。

    趁着一片乱局,吴逵顺利的逃离了大营,片刻工夫,便与留下来观望风sè的亲兵会合。

    论理是应该回去向李清复命,但考虑过后,吴逵还是决定不与李清打招呼了,出了什么事都说不准。

    吴逵从怀里掏出一封早已写好的信,混在李清的两封信里面,一起交给随行的亲兵:“快回去禀报太尉,皇帝、太后和国相都被嵬名济给杀了,包括袁宝臣。现在营中内乱,请他速做准备,我在这里边再查探一下。”

    亲兵是李清安排在武贵身边的,但对吴逵并没有多少提防。应了一声,接过信就走,也没去多分辨信为什么多了一封。

    等那亲兵走远,吴逵便上了马,向事先约定好的地方奔去。当年离开,逃来西夏的时候,没有想到会在这个情况下离开西夏。

    到了地头,十几人便拥了上来。

    “都来了?”吴逵环目一扫,自家在结识的十二个兄弟,竟无一脱漏的全都来了此处等他,“当真决定要跟随我走下去。若是你们随军重回大宋,说不定日后都能有个出身。”

    “哥哥这般好武艺都不想回去做官,俺们几个也都是没个心思再做官军。回去后还不是照样没个奔头。”

    “说得正是。就算是做了官,又能如何?还不是照样要受文官的鸟气?!这盐州不就是如此,要不是那个徐学士,怎么可能这么容易攻破?就是换了俺来守,好歹也能多守个三五天。”

    “俺当年犯下的事不小,就是官府那里免了罪,仇家也还在,回去后也不会有好结果,跟着哥哥,省得提心吊胆。”

    “当初就是没心思在军中混才出来的,眼下也没个家事拖累,愿意跟着哥哥。”

    没有一个人犹豫。

    “可是要去更西面!”吴逵提醒道。

    “愿随哥哥到天涯海角。”

    “听说西面大食的女子都是绿眼睛,金头发,俺去了,可是要先尝尝鲜。”

    “俺要两个!”

    “大家兄弟,还是先一人一个!”

    众兄弟的笑谈中,将西夏军中的小心翼翼抛诸脑后,一转变得豪气干云,吴逵放声大笑:“自从离开大宋,躲到西夏隐姓埋名七八年,想不到还有群兄弟肯跟着我。既然如此,我们十三个兄弟,就去打下一份基业来,天王老子也别想再使唤我们!”

    “哥哥说的好,就是天王老子也别想再使唤我们!”

    “对了,隐姓埋名是什么意思?”

    “都相处这么些年了,还不知道哥哥当年到底犯了什么事?”

    一个个疑问随着马铃声渐渐远去,走向风沙吹起的方向。

    ……………………

    “辽军南下?突破了黑山威福军司?”韩冈突然之间听到了这个消息,也是吃了一惊,“是否确认过了?”

    “辽军的兵力在三五万之间。要仅仅是几千人,还真不一定能探查得出来。”折可适回道。这是折家送来的情报,对于家里的情报来源,折可适还是很有几分底气的。

    韩冈拍拍大tuǐ,对于这个情报,他相信。虽然出乎意料,但却完全合乎情理。

    之前给绕进了思维定势,耶律乙辛通过支持西夏来讹诈岁币的举动是为了稳固他的权位,而攻取西夏的土地,不费吹灰之力就做了个得利的渔翁,同样是对耶律乙辛巩固他的的权位有着极大的帮助。

    “盐州陷落早了一天。”

    “可惜种谔迟了一步。”

    “两边应该都在后悔吧。

    黄裳等几个幕僚在下面说着。

    “龙图,我们该怎么办?”折可适问着,“这么好的机会,不应该错过!”

    幕僚们都竖起了耳朵。

    有便宜不占那是傻瓜。西夏既然完了,在与辽国定下国界之前,能抢到的都要抢到手。迟了就等着看辽人得意。韩冈在河东,看着西面乒乒乓乓乱打一通,局势变化得让人目瞪口呆,但他闲得就只能发呆。除了一个阻卜人,就没有什么的功劳了。

    “说得也是。”韩冈想了一想,“不过太冒险不好,先收回丰州再说。”

    “丰州?”几个幕僚齐声问。

    韩冈点点头:“丰州!”

    丰州有两个,韩冈说的是旧丰州。

    丰州、府州、麟州这个云中之地,在唐末便为党项人所控制。府州是折家的老家,而更偏西北的丰州则是王家世袭。当元昊立国,向南在好水川、三川口、定川寨打了三次大捷,向西吞并了河西,向东时,则是将河东路在黄河之西的土地抢走了不少,丰州便是其中之一。

    当丰州被攻陷之后,朝廷便从府州割下一块地下来,重新设立了丰州。

    不过这个丰州,不再是由王家世袭,而是从朝廷派人来接管。王家尽管死光了嫡系,但旁支还是有不少,真要找人继承还是找得到。朝廷这么做,乃是趁势削藩的用心,断了王氏的根,顺便把折家也削弱了,在朝廷看来这是坏事变好事。

    不过现如今,丰州还是在折家的控制中。朝廷派来知州、派来通判,当地驻军的主将和指挥使都是外派来的,但下面的士卒和底层军官,全都是以折家唯命是从,分割不分割其实还是一回事。

    旧丰州算是最简单的目标,距离近,而且还是大宋旧有的领土,收回名正言顺。

    韩冈抬眼看折可适,笑道:“收复旧丰州,这个想法当是跟令尊一样。到时候,折家可是要为全军先锋才是。”

    折可适脸sè微变,但有立刻恢复正常,但说话时,变得更为恭敬:“龙图说得是,家严也是想先以丰州为目标,想让下官询问一下龙图的意见。不意龙图已经看破了。”

    折家愿意与韩冈合作。

    韩冈之前在调遣骑兵相助种谔的时候,没有一点耽搁和延误。给折继世留下了很深的感触。为人正直、行事光明磊落,一如当年他在罗兀城时一样——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绝不会拖你的后tuǐ。

    不管韩冈这么做是真情假意,或是出自什么目的,折继世都觉得这是一个可以深交的文官。就算他是装出来的,日后他若是想要维持这样的形象,那么他就必须继续伪装下去。伪装一辈子,那跟真的还有什么区别?

    取得韩冈的认同,由此更进一步拉近关系,是折可适从家中得到的任务。从今天的情况来看的,有些事要坦白一点才好。G!。

第14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一)

    当西夏的灭亡已成定局,西北的这一场**迭起、每每出人意表、峰回路转的战争,终究还是到了尾声。{www.uu234.com最快文字章节阅读}

    无论辽国还是大宋,都还没有做好全面战争的准备,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将西夏的遗产分割,然后吞并、消化。

    韩冈和折家夺取丰州的计划,就是为了争抢西夏的遗产。

    “西夏亡国,亏光了老本,这是不消说的。而大宋损失虽大,但能得到银夏和甘凉,好歹还不算折了老本。不过耶律乙辛的便宜就占得大了,让人恨啊!”

    听了折可适的话,黄裳不屑的说道:“灭了西夏,占了兴灵,的确是神来之笔。但兴灵之地的党项人人数尤众,契丹人想要据有其地,不知要死上多少人。”

    折可适呵呵笑道:“所以小弟说是耶律乙辛占便宜,而不是大辽。何况辽国的损失,又关耶律乙辛何事?阻卜人的势力被削弱了——西阻卜也算是阻卜的一员——过去曾经大败辽国,留下不少血仇的西夏也灭亡了;大宋一番辛苦,可树上最大的一颗果子,就给耶律乙辛不费吹灰之力的轻易摘走,让大宋丢人现眼。名有了,利有了,仇报了,顺便还让敌手丢了大脸,耶律乙辛的地位将会如日中天。”

    韩冈本是在看着公文,听见两人的对话,抬头道:“以耶律乙辛的行事,当是会将那些偏向他,却又不完全听命的势力安排到兴灵去。在剿杀党项部族的过程中,逐步消耗他们的实力。他不会吃亏的。”

    好吧,其实这是韩冈的想法,换做他来做,肯定会这么去做。

    黄裳摇摇头,犹有不屑:“想不到耶律乙辛眼光狭隘如此。”

    “记得佩六国相印的苏秦吗?他为什么送张仪去秦国。人与国家的利益不可能是一致的。莫说权臣,就是皇帝,不也有隋炀、商纣吗?”

    虽然韩冈认为杨广的名声有一多半是多亏了硬要看自己起居注的那一位,帝辛也是得多谢武王、周公,乃至春秋时代的百家诸子常年不懈的诽毁,但这时候就没必要标新立异了。

    韩冈深有感触的叹着,“耶律乙辛是权臣,不是皇帝。在辽国的未来和自己的权位之间,你说他会选择哪一个。而且在他眼里,多半是自认为只有巩固了自己的权位,辽国才有未来。”

    “这样的人其实不少啊……最近不是有个徐禧?还有朝堂上的相公、参政呢。”折可适毫无顾忌,嬉笑不拘。

    黄裳更是书生意气,也不会认为骂几句朝堂诸公有什么大不了的。跟着折可适一起骂起了王相公和吕参政。

    韩冈看了折可适一眼,又低头下去看公文。

    折家这一次的心思不小,多半也是被辽人刺激到的。

    旧丰州也好,新丰州也好,其实能算是折家势力辐射范围。

    丰州的第一代是王甲,王家的家主,归附大宋、修筑丰州城都是他的决断。与折家联姻也同样是他的决定。其子、同时也是丰州第二任知州王承美,便娶了折家女为妻,第三代的王文玉得喊折御勋和折御卿为舅舅。而折御卿、折御勋还有一个妹妹,嫁给了杨业。

    对于折可适来说,折御卿和折御勋两位曾祖父、曾叔祖父,隔得虽不算远,但也是几十年前的人了,逢年过节倒还能记得上柱香,呈上碗麦饭。但平日里,极少挂在嘴边。

    只是折家在云中之地势力扩张和根基深植,泰半是折御勋和折御卿的功劳。云中大族,基本上都跟折家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这些关系交织成的一张大网,使得折家在云中之地屹立不倒。

    不过若是辽人占了旧丰州,并向南收取了所有大漠以东的西夏土地,将云中这个突出部半包围起来。折家倾覆的危机将近在眼前,再严密的关系网,也挡不了马刀一击。折家是不得不拼命。

    韩冈已经传书李宪,这件事需要他的协助。

    几天后,被韩冈使人飞马传书召回太原的李宪,终于到了,比韩冈预计的要早了三天。

    行程匆匆的李宪一脸的焦急,一见到韩冈,劈头就道:“龙图,旧丰州夺不得,夺不得呀!旧日丰州的辖地,一多半在辽人手上。强行要取,那是要出大乱子的。”

    韩冈愣了一下神后,顿时哈哈大笑起来:“都知误会了。丰州和丰州是不一样的。这一次我要占的,是丰州城——被元昊占去的丰州城。韩冈再是糊涂,也不可能这个时候去从契丹人手中抢地盘。”

    听了韩冈的话,李宪也怔住了。就像说起开封,有的时候指的是东京城,五十里城墙括起来的那一小块地方,但有的时候,则是指的整个京畿路。丰州城的确也可以说成是丰州。

    过了一阵,他整个人松下了一口气,软软的坐在了交椅上,自嘲道:“真是急糊涂了,一路上只顾着赶路,都没好好想一想。以龙图之智,的确不会如此糊涂。”

    折可适和黄裳在旁抿着嘴,想笑却不敢笑出声。韩冈笑道:“也是都知心忧国事之故。”

    李宪的误会的确是大了。

    同样的一个地名,古今的位置许多时候都有着极大的区别。比如渭州,古渭州就是现在的巩州,原名古渭寨,真正位于渭水之滨;现在的渭州,却是在泾原路,泾渭分明的泾水从州中流过。再比如榆林,到现在为止,榆林都在黄河前套的东端,而千年后的榆林,却转到了银州城附近,远隔千里之遥。

    古丰州远在黄河北,地处九原,是秦时从匈奴人手中夺来的,到了唐时,还是有名的受降城所在。之后被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领军占据,至今尤归于西京所辖。这古丰州是不用想的,十年之内都不会有机会。

    而旧丰州虽在黄河南,可跨度极大。丰州王家本是党项藏才族出身,在宋初,黑山南北皆是藏才族三十六部的集聚地。等到王家的家主王甲举部众内附,受命立城建州,甚至有居于黄河北侧的藏才族余部投附。不过那都是属于羁縻性质,就像广西的邕州占地之广,甚至堪比一路之地,左右江地区全都属于邕州,但下面尽是羁縻州。

    旧丰州向北去的辖区,曾经跨越黄河,在黑山之下,应算是河套平原中的前套地区。但在契丹人势力扩张,加大了对西北的控制之后,韩冈也不指望能去占这个便宜。

    韩冈将李宪邀请到白虎节堂中,在一幅新做的沙盘边,指着上面的一个城池标志:“我所想要的是丰州城,和附近的一小片核心地区,并不是丰州全境。”

    李宪看着沙盘,缓缓的点着头。

    旧丰州城的位置,在府州西北二百里——这里的府州,指的是府州城——是王甲内附后,贴近宋境的位置修建的城池,位于黄河支流屈野川边。

    收复旧丰州城,因为是在契丹人嘴边抢食的缘故,难度虽然不低,但比起夺取兴灵,可就简单多了。新丰州的位置,是划了府州的萝泊川掌地复建,本就在府州城西北百二十里。尽管府州和新旧丰州并不是在一条线上——新旧丰州是正东正西的位置——可从新丰州再往西去百十里,并不算多。最关键的是,屈野川向南去,流经的是麟州的州治新秦。直接从麟州北上,比从新丰州向西要方便许多。

    李宪专注的看着沙盘,过了一阵,他抬起头,紧紧盯着韩冈:“龙图的目的,当不在丰州,而是麟州、晋宁军,乃至银夏之地。”

    “看了沙盘,的确直观不少吧?”韩冈笑了起来,李宪说得正是,他和折家的目的都不仅仅局限于旧丰州,“重夺旧丰州,目的在于屈野川、及其支流浊轮川【今乌兰木伦河】流域。控制了这两条河流,等于关上了辽人从西京道南下的大门。将大漠【今毛乌素沙漠】以东的西夏国土,也就是麟州、晋宁军以西,银州、弥陀洞以北的大片土地,一同收归大宋。”

    从麟州沿着屈野川上溯,大约走上两百里那就是旧丰州的所在,再向西偏一点,是一片有水草有树木的地方,在后世乃是以鄂尔多斯为名。

    韩冈这段时间一直在揣摩黄河西侧的地理,与已经越来越模糊的记忆相印证。榆林的位置,基本上可以确定在如今的弥陀洞和银州附近。从弥陀洞北上屈野川,不用翻山越岭,没有太崎岖的地形。这条路本来就是关中连通黄河以北的九原【包头】的主要道路。韩冈虽然已经记不清了,不过想来后世也当是修了沿着榆林北上,直通鄂尔多斯的道路。

    在韩冈的示意下,黄裳拿着根白木小棍指着沙盘解说:“官军重夺旧丰州之后,便拉平了防线,使得麟府丰的云中之地,甚至可以直接得到银夏驻军的支持,而在防御上,西面是毫无人烟的大漠,要走上一千多里地,才能抵达兴灵。或者说,想从兴灵来攻,得走过一千多里的沙漠。”

    手指粗细的尺许木棍沿着黄色的沙漠边界划了一条弧线,“若是给辽人抢先一步,河东路就不仅仅要防着北面,西面也会是警.号阵阵,连同银夏,也同样会陷入随时会被攻打的危机中。若是官军能抢先夺占,日后只要加强北方的防御就够了,辽人虽然可从沙漠中绕道,但消耗之大,便绝不可能循此路驱动大军。”

    黄裳收起木杖,“守御旧丰州,对钱粮的消耗不在少数。不过比起银夏、河东都要加强防守的情况,则要节省大半。而且晋宁、麟州之西,屈野川之南,弥陀洞之北的这一大片土地,可以算是不错的草场,能放养大批的马匹。若以做买卖的话来说,是一本万利。”

    沿着河谷移动兵马,远比翻山越岭要容易得多。旧丰州跟麟州之间,可以通过屈野川河谷来运送兵员。收复丰州及其周边的屈野川、浊轮川流域,在此设立一条寨堡防线,便能让河东西侧、银夏之北,得到一大片缓冲地,同时也是不错的牧马地。

    控制了屈野川、浊轮川,便封住了辽人南向的大门。西夏的土地,以大漠为分界线,以北以西属于契丹,而以东以南属于大宋。这是眼下能争取到的最好的结果了。

    李宪回身,对韩冈拱手一揖:“龙图传唤的心意,李宪已经明白。李宪愿与龙图同上奏本,收取丰州旧地。”

第14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二)

    得到了李宪的副署,韩冈请求出兵旧丰州的奏章便发了出去。

    但韩冈并没有坐下来等待东京城那边的回复,他在就任河东路经略使的时候,便从天子赵顼那里得到了便宜行事的权力,军事上的行动,并不需要事先禀报天子和朝廷,事后得到追认也没问题。

    与韩冈敲定了出兵的细节,李宪当天就回了晋宁军。韩冈本人,就任河东之后,太原、雁门、晋宁到处跑,马上又要去麟州。而在韩冈的麾下,李宪基本上也是一个劳碌命,远不能跟高歌猛进、意气风发、心想事成,反正只要是吉利话都能用上的王中正相比。也就比运气差到极致的高遵裕和苗授强些。

    ……其实也足够了。没有经历什么惨败,手上的军队也没多少损失,还有两三个说得过去的大捷,可以说是不负天子所托。如此,李宪也不敢奢求太多了。下面若能抢在辽人之前,拿下旧丰州,挣点功劳回去,至少在王中正面前不至于低他一头。

    李宪回晋宁军整顿兵马,他手上的兵力基本还是以步兵为主。前段时间出兵银夏,退回来后又镇守在晋宁军,之后还在葭芦川跟阻卜人打了一场。虽然没有经历大战,可得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之后才能出征。

    李宪昨日离开太原的时候对韩冈坦言,最好是得到了葭芦川大捷的功赏后再让他手上的河东军主力上阵,这样才保证有足够的士气。

    韩冈并没有强令李宪即刻出兵,只是苦笑而已。然后答应朝廷的诏令一到,便将功赏给发下去——之前韩冈已经从太原的府库中准备好了足数的钱粮,并不要等着朝廷的划拨——军中的问题和弊端,韩冈了解得很深,知道逼李宪也没用。

    当年太宗皇帝领军攻下太原、灭亡北汉,对士卒不加赏赐便从太原出太行直扑燕京,想打辽人一个措手不及,可惜却是攻城不果,惨败而归。高粱河之惨败,一方面是辽军的援军来得太快,出乎大宋君臣的意料之外,另一方面便是有军心士气因赏赐不及时而低落的因素在。

    宋军的传统传承自五代,开拔、上阵,全都得发钱,立了功之后,更是得及时发给赏赐。韩冈在军中颇有声望,但名气再大,也没有孔方兄的面子大。

    韩冈一开始时对此很不习惯,也很想有所改变。只是随着对这支军队了解,发现必须推倒重来才有解决的可能。再好的苗子到了污水里,都会给染得漆黑——根子都是黑的。

    这不是建个武学或是军校什么就能处理的问题,技术战术可以传授,可一支军队的根源和秉性是几乎不可能更改的。也许圣人或伟人能做到,但韩冈可没那么自大。

    幸好周围的军队也都是这幅德性,甚至更差,就是一群强盗。所以不必渴求跟后世比肩,只要比周围的军队强就行了。

    大航海时代的各**队,其实不也是一群强盗?但并不影响他们去抢.劫全世界。

    除了银绢之类的赏赐,需要运送的军粮就不需要太多的担心。之前河东的粮食为了保证供给前线的将士,有许多就囤积在黄河西岸的晋宁军以备转运,向北运去麟州也算是比较方便。

    不过也不可能吃多久,太原这边也得及时给他们补充。因为不仅仅是李宪现在手上的步卒,另外还有骑兵。

    借调给鄜延路巡视道路的五千骑兵,韩冈已经派人去调回来。可战马的情况很让人担忧,想要他们上阵的话,多半会有些麻烦。

    在太原还有两万马步禁军,这是河东路仅存的预备队,无论是萧十三在雁门关外挑衅,还是阻卜人骚扰葭芦川沿线,这部分兵力都没有动过。不过韩冈之前已点起了其中的五千人,包括三个指挥的骑兵,准备带他们一同出发。

    预定中的军队各有各的问题,先期攻城掠地的主力暂时还是折家手上的兵力。等到半个月之后,全军才能开始正式进驻麟州,向屈野川的上游攻过去。那时候,对手就该是回过神来的契丹人了。

    据折家最新的情报,辽国西京道的兵马正在镇压黑山下河间地残存的反抗——之前通过河间地南下的辽军,仅仅是将已经逃散了大部的守军击溃,并没有完全压制——一时间还无法分心旧丰州。不过以辽国的实力,将河套上下清洗一遍,并不算是什么难事,最多也就半个月的时间。等西京道的兵撤回来之后,肯定是要将注意力转到南方来了。

    到时候,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倒也是不难猜。

    韩冈在灯下忙碌着,等今明两天,将太原府这里安顿好,便要动身启程,去往麟州坐镇。

    他只希望东京城那边早点传来消息,给个确定的恢复,不要拖得太久。

    ……………………

    盐州收回来了,银夏之地肯定是稳当当的拿在手中。而西夏也亡国了,该死的全都死了。

    但收到这些消息的崇政殿中的大宋君臣,却没有一个能为此笑出声来。

    给契丹人捡了便宜。自己用了多年的心血才削弱了西夏的国力,正与西贼进行最后的决战,契丹人却趁此机会,不费吹灰之力,就把自家一直想要却没能打下来的土地一口吞了去。

    赵顼听到这个消息后,就一直铁青着脸,连着多日都没有一个笑容。

    不过盐州城的陷落,和一天后局势的转变,反过来到可以说是徐禧的坚持是正确的。至少吕惠卿这样在御前为自己辩护着:“若是盐州城能多守一天……只要一天,西贼将不战自溃。但城中守将守城不力,而城外援军又不能及时而至,故而差了这么一天。徐禧以下,数万将士因此殁于王事,闻者无不扼腕叹息。”

    就是赵顼也能听得出来,这是把责任往种谔、高遵裕和逃出来的曲珍身上推。

    在盐州城破之后,西贼随即因为契丹入侵而发生内乱。秉常和梁氏兄妹全都死于内乱之中,而种谔趁势攻挥军攻打。一场大乱之后,斩首数以万计。战乱二事接踵而至,嵬名一族在这之后已经什么都没有剩下了。仁多零丁、叶孛麻还有李清,非嵬名氏的党项部族和汉军,则全数投降,之后还帮着清除嵬名家逃散的兵力。

    这一战中,种谔就算是捡了便宜,也是有功的。三万多斩首,即便可能源自于杀降,但终究是立国以来,数目最多的一次战果。而面对西贼的阻截,高遵裕和环庆军一触即溃,种谔好歹还冲了过去,差了一天,的确让人悔恨,心中堵得慌,但就此降罪有功的种谔,却是有些说不过去。

    而且如果依照韩冈、种谔等人退守银州、夏州的方略,由于距离一下远了三百多里,需要调集更多的粮草,西夏出兵的速度便快不起来。一拖时间,契丹人渔翁得利的机会也就小了一些。即便他们还能捡个便宜,可大宋官军这边,损失决不会有盐州城那么大。

    因为坚持驻守盐州,派出去的京营禁军伤亡惨重,这些天来,城中日日有人出殡。皇城司每日的汇报中,提到了许多。

    病容未消的清瘦面孔上是难以舒展的愁眉,赵顼叹了一声:“现如今,西夏亡国。韩冈请求出兵收复旧丰州,及屈野川一路,以防给辽人占据。不知诸卿有何意见?”

    “诚如韩冈所言。”吕惠卿抢先说道,“屈野川乃云中锁钥,一旦占据屈野川,河东西界便可延伸至大漠。只要防住北面来敌,河东路便可以安居无忧。”

    王珪并不开口,如今在政事堂中,存在感越发的薄弱起来,完全的融入到三旨相公这个角色中,将自我完全放弃。揣摩着赵顼的心思,全力支持。并不像吕惠卿那般高调。

    他一力主张的西北一战,虽不能说劳而无功,但收获远远不及预期,而付出和损失的也远远超出预计,尤其是与辽国的收获和付出做过对比之后,更是让人觉得憋屈。之后,吕惠卿主张的盐州之战也损失惨重,若没有辽人相助,也是惨败的结果。

    两场惨败之后,政事堂中肯定要换人了。但什么时候换,却还没有确定,外面的猜测都是西北局势抵定,那时候政事堂中面孔就要大变样了。

    “万一惹怒了辽人……”元绛有些迟疑。

    “那辽人就不担心惹怒朕?!”赵顼猛然间的爆发,让元绛不敢再多话。

    在元绛看来,黄河西面、大漠东面的那一片地,有没有其实也无所谓。又不是多富庶、多肥沃,仅仅是黄河西边的荒地,让河东的西侧得到一个缓冲,挽回一点颜面而已。相对于兴灵、银夏的争夺,战略意义差得很远。

    其实河东本来就有黄河做屏障,黄河之西的土地,荒芜、贫瘠,不过是添头。但在现在的情况下,能挽回一点颜面就是一点。总比给辽人占尽了便宜,自家却毫无还手之力要好。

    “韩玉昆是有耐性,眼光好,能等到这么好的机会。”从崇政殿出来后,元绛轻声赞着韩冈惯会捡便宜。

    “也许,西府之中很快就要多上一位新人了。”吕惠卿笑着回头,“是吧?子厚。”

    “嗯,多半如此。”章惇言简意赅。

第14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三)

    两个月前,章惇重新回到了枢密院中,担任枢密副使的职务。这是战争给他带来的红利。

    前方的战争,需要一个稳定的朝堂。但同时,也需要有经指挥过千军万马的统帅、精通兵法的文臣,坐镇在枢密院中。

    章惇的机会原本是王韶的,毕竟章惇本人的领军经历全都在南方。不是在荆南、就是在广西。而王韶在西北威名赫赫,又深悉当地局势和一切情弊,远比章惇更为适合在枢密院中辅佐天子。

    可惜王韶病死的不是时候。若其不死,枢密使都有机会,有军功又是进士,声望又高,而且还有长达五年的枢密副使的经验。令人遗憾的,他走得太早,否则吕公著都很难再安坐在西府之中。

    除了章惇之外,枢密院中的人事并没有发生变动,政事堂中的成员,这几个月来,也没有什么改变。不过等到战争结束,两府之中当都有会有一个大的变动。政事堂和枢密院,不知要换上几张新面孔。

    韩冈镇守在河东,稳定了北方局势。又有葭芦川的大捷,加上他之前的功绩早有有进入两府的资格,呼声当是最高的。若再给他收复了丰州,不入西府就说不过去了。

    另外还有一个可能的人选——种谔。在立下了赫赫战功之后,种谔有可能跻身枢密院,如同郭逵、狄青等人的例子。只是种谔这个人的性格不受天子喜爱,加上文臣中,对这个总是绕过枢密院撺掇着天子开战,多次侵夺枢密院职权的武将没有半分好感,他想要进西府,阻力很大。

    不过这一切最终还是要看天子的想法,尤其是最高层的人事问题,猜测和预计,就跟州桥夜市上摆摊的算命的,永远都是不靠谱。

    章惇今天不当值,但战争带来的一系列工作,却都不能耽搁到第二天。

    河东那边就不必说了,战功的赏赐、还有收复丰州的钱粮调拨,都是必须在最短时间内解决的急务。银夏的战事结束了,种谔伸出来要钱要粮的手却没有收回去,而且还有许多降兵、伤兵要安置。韩冈和陕西的几位官员,之前各自上表,建议要重夺葫芦河口的应理城,以求利用应理城的地理位置,将秦凤、熙河乃至泾原路屏蔽在后方。这也是当务之急,必须尽快将具体的方略整理出来,署上枢密院的意见,呈交天子决断。

    事情很多,等章惇处置完手边的公务,起身回家,都已经星月满天的时候了。

    回到家中,早已过饭点,家里人都吃过了。章惇在宫中只吃了午饭,晚饭可还是空着肚子。

    匆匆吃晚饭,章惇打算去考校一下两个儿子的功课。等他到了章持章援两人读书所用的书房,却发现两人面前的功课并没有什么进展。

    他们两个正抓着一根圆筒状的东西,对着今日的夜空。

    拿在儿子章持手中的东西,章惇认识,是将作监制造出来的千里镜。比几个月前的新货,又精良了几分。配合飞船使用,几十里外的贼人都别想偷袭大营。

    之前显微镜传世,两个儿子都喜欢拿着看水、看土,看周边手上能派得上用场的东西。眼前的千里镜,其实也差不多。

    听到章惇回来的动静,章持、章援都惊得差点跳起来。连忙将手上的东西呈给章惇。

    千里镜并不是玩物,用在观察天象上,并不比浑仪浑象要差,或者说,用来配合浑仪其实很不错,翰林天文局这个观测天象,占候祸福的衙门,都上表说要用此来改造局中的旧式浑仪。

    而另一个观天的衙门司天监,里面都是颟顸无用的老废官员,连编订的历法都出错,预测的日食也从没准时过。听说每次快要到了预测的日期,司天监里面都要给各处神佛上柱香,求着当天一定要是阴天。对于千里镜的出现,他们倒是一点也没有动作,依然固我,安居如常。

    其实朝堂上也尽是些废物,空占着权位,让才智之士不得晋身之阶。

    章持、章援看着自己的父亲拿着千里镜,脸色越发得阴沉,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心中皆暗道,是不是今天的朝堂上出了什么事,惹得自家的父亲要迁怒到他们头上。

    章惇掂着黄铜为体的镜筒,“你二人拿着千里镜望天,可望出了祸福休咎?能不能给为父说一说。”

    章惇的问题,似乎是在说反话,极力隐藏着心头的怒火。

    章持干咳了两声:“祸福休咎,儿子还是不会。只是用来看一看月亮的盈亏变化。”

    “还有银河。”章援提议道“用千里镜照过之后,全都是星星,根本不是什么天河。”

    “哦?”章惇原本是想训话的,可这一下却被惊住了,忍不住拿起千里镜对着天穹上的繁星望过去。

    初冬的望日,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横贯天际的银河,平常看过去时,就是一条雾气弥散的河流,但透过望远镜的镜片,章惇却惊讶的发现,那一丝丝云雾,已经被分解成密密麻麻的星子。想来就是因为星星太多太密,聚在一起,让人误以为是天上的江河。而惯常所见的星辰周围,又多了千万颗不知名的星星,只是太过暗弱,让会人忽略过去。

    章惇在天文上见识不算多,没什么研究,不知道过去有没有人发现银河的真面目。不过古往今来描述银河的诗句,都脱不开银河、天河、星汉一类与河流关联的辞藻。

    章惇一声慨叹,今日方知银河乃是何物。

    他又记起章援的话,将千里镜挪移了一个角度,又对准月亮照过去。

    月中阴影,世传是嫦娥的玉兔,吴刚的桂花,乃至有山寺月下寻桂子的诗句,但在千里镜中,桂花也好,兔子也好,从透明的镜片中瞧过去,全都消失不见,仅仅是大大小小、颜色略深的圆圈。

    看来看去,章惇总觉得那些圆圈像是井口,又或是坑洞。在广西,大约邕州辖下的羁縻州武笼州【百色】再往北去的地方,章惇就听说过那里的山岭中有几十上百的圆形深坑,最大一个,深阔皆达百丈以上。或许月亮上的圆形阴影就是这样的深坑。

    不知韩冈知不知道,以他对天文的了解,也许会知道其中的详情,章惇还记得当年曾经有一次与韩冈谈到天文。据韩冈所说,月亮、大地和太阳,皆是球形,是一个绕着一个,日月的等级,如同祖孙,并不是可以并称的。月亮的光是反射阳光而来,所以盈亏的变化,只是面对太阳和大地角度不同的结果。而所谓的日食和月食,则是三者互相掩映而产生。

    韩冈的说法对章惇来说很是新奇,不过后来韩冈便绝口不谈星象天文的话题,章惇见状也就不再追问,反正他对天文星象也没什么兴趣。

    放下手中的千里镜,章惇摇摇头。虽然自己对天文兴趣不大,可士大夫中,爱好天文地理的数不胜数。只是数算一关,便挡住了不知多少人的钻研天文的道路。而观测星象的器具,除了一对肉眼之外,无不是只有官府才能造的出来,浑仪、浑象岂是普通人能够打造?但一具能观星的千里镜可是方便得多。再过几年,千里镜多半就跟显微镜一样,在有些身家的士大夫家中普及。那时候,想必每天都会有成百上千的人跟今天的自己一样,望着夜空中的星和月。

    只是对章惇来说,地上的事都还没有梳理清楚,那还有心去管天上的事。正如夫子曾言‘未能事人,焉能事鬼?’鬼神之事,与人无尤。天上的事就归于天好了,生活在地上,还是关注人事为上。

    ‘不过,暂时由着他们来吧。’章惇想着,将千里镜还给章持。

    正对着两个战战兢兢的儿子,章惇道:“平日里,你们还是要把心放在功课上,进士才是一切的根基。不过张弛有道,一天到晚读书,也不一定能有多少进步。歇下来时,摆弄一下显微镜什么的倒也不妨事。”

    章惇年轻的时候也浪荡过,甚至还偷过同族长辈家的小妾,但轮到自己的儿子身上,他可就是无论如何都不愿看到他们有样学样。平日里两个儿子读书也是辛苦了,拿着显微镜,或是研究一下格物之道放松一下,总比跟着那一干不成材的浮浪子弟,去秦楼楚馆消遣要强。虽说物理、算学、自然什么的都是五经之外的学术,可如今也算是正经的学问了。

    章惇又指了指千里镜,正色肃容:“不过这千里镜还是先放一放,星象谶纬向来连在一起说的,私习天文如今虽然查禁得不如国初那般森严了,但真要入罪,最轻都是流放。天子近来御体欠佳,太皇太后沉疴难起,八皇子又夭折了,谶纬的嫌疑,能躲多远就躲多远。”

    章持、章援闻言悚然,齐声道:“孩儿明白。”

    “所谓法不责众。等过两年,千里镜跟显微镜一样流传开了,再随大流去研习也不迟。”章惇抬眼望着群星密布的夜空,“到时候,若是在这方面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去问韩玉昆,他藏着掖着的,还不知有多少。”

第14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四)

    当朝廷批准收复丰州的令旨传到太原府的时候,韩冈已经在前往麟州的路上。

    没能多陪一陪妻妾儿女,韩冈心中带着深深的愧疚。不过这个时代的高层官员,调动起来十分频繁,能与家人团聚在一起的时候都不多,不独韩冈一人。

    一千多河东骑兵,护卫着韩冈一行,快马行进在屈野川边。

    一路上经过了好几个的村子,都是得到了走在前面的一队人马的通知,村中的耆老迎出来,在路边叩拜迎接。

    韩冈正赶路,没去理会他们。直接的从村口过去,也不让下面的人去骚扰村中。每一次韩冈这么一晃而过,却都能在那些乡民的脸上,看到如释重负的表情。想来这些乡民也是不会愿意接待朝廷的官员,大概是跟畏惧蝗虫的感觉一样的。

    秋后雨水少,上千匹钉了蹄铁的战马刨着黄土路面,走在队列中间的韩冈,便吃了一路的灰。

    道路一侧的河水水位降得很厉害。许多地方,河面距离两边的河岸有两三丈之高。在几处水流平缓、河面宽阔的地段,暴露出来的河床也远比流动的水面要多出不少。

    “龙图,”黄裳驭马凑近了韩冈的身边,“方才经过的那个村子,田里面的情况好像不太妙。”

    韩冈也正想着这事,闻言就叹了一声,“怵目惊心啊……我看那些田里的麦苗长势,实在是怵目惊心。一亩地能有一百五六十斤收成就了不得了——这要明天开春后田地料理的好——等到,磨成面,就更剩不下多少。”

    自从渡过黄河之后,这一路上韩冈都没有看到苗情好的田地。地里的绿色稀稀落落,麦苗出得一点也不整齐。要说原因是雨水稀少,可太原自入秋后,雨水一样少于往年,但太原的苗情就不错。韩冈出来时着意看了,田里面基本上都是齐刷刷的绿色,可不像麟州这里,就跟瘌痢头一般。

    若是在太原出现这样的情况,给韩冈知道后,下面的知县就有得苦头吃了,他可不是眼中揉得进沙子的主。可惜韩冈能管麟州的兵马,却管不了麟州的政事,地方上的事务,他插手不得。

    “该做的正事不做,明年麟州肯定又要向朝廷打饥荒了。也罢,这样征发民夫倒方便了。冬天的时候去修造寨堡,好歹能节省一点家里的存粮,对麟州的百姓说不定还是件好事。”

    边界上的土地,并不是占下来就算数的。必须要在屈野川流域修筑起一系列的寨堡,组成一条足够牢固的防线,能够抵挡住契丹兵马的侵袭,这样才算是得到了一块真正属于大宋的土地。

    可这么一来,就必须大规模征发民夫。韩冈在太原的时候让人计算过,差不多要动员五万以上的人力,才能保证在明年开春前,完成初步稳固的防线。而要形成陕西缘边四路那样水准的寨堡防御体系,更是要穷三五年之功。

    只是这一切得看朝廷那边能给多少支援了。大战刚刚结束,随便哪个地方都是伸手要钱,功赏、抚恤、新修、重建,上千万贯砸下去,也就能听个响。能分配到河东这边的还真不知有多少。除了希望朝廷那边还能挤出钱来,就得靠河东本路今后几年的财税。但麟州的情况,如果发生在所有边境军州,问题可就大了。

    “明年的税赋就不指望了,只盼百姓们的口粮能保证。”韩冈很是无奈的叹气道,“都这时候了,想补种也来不及,再过半月,黄河上都要有冰了。”

    “龙图有所不知,今年天候偏暖,黄河在麟州的这一段要冻上还早。”折可适也凑了过来,他只听见了韩冈的后半句,笑着更正韩冈的话:“看现在这样子,差不多得到十月底,也就屈野川这里,再有一阵北风,差不多就该上冻了。”

    话声顿了一下,折可适扯了一下缰绳,不让自己的坐骑超过韩冈的马头,接着又道:“其实天暖也是好事。黑山下的那一段,现在多半就已经结了冰。不过河面肯定还没冻结实。全是流冰的河道,行不了船,能耽搁辽人不少时间。”

    “能多耽搁一天是一天,只要西京道的主力不回来,辽人放在边界上的那点人马,倒也不用担心。”话题被折可适带偏了,韩冈也没心思转回去,“有半个月的时间,李宪的人马就该到了,也免得在路上受冻……”

    黄裳是南方人,提起北方的冬天就有几分畏色,“军中的冬衣是不是也该发了?”

    “今年下发军中的丝绵和布料还没运来……西北这一战打得也真够呛,连中原都短了运货的牲畜。”

    韩冈说着,瞥了眼黄裳。给他韩冈做幕僚,黄裳还有其他门客都不缺衣服穿,每季都有四套新衣换着穿,冬衣也在这个月一起找裁缝做了,他身上正穿着呢,就是怕冷而已。

    “听说熙河路这两年都是用棉花代替丝绵?”折可适问道。

    韩冈点点头:“棉花比丝绵便宜,而且丝绵一次就发给二两,够什么用?一件像样的冬衣都做不了。同样的钱,两斤棉花也能买了。甘凉的田地,都适合种棉花。到时候跟熙河路一样,教蕃部种棉花去,等他们习惯了种棉织造,就脱不开大宋的控制了。”

    “棉花是好东西。丝绢终究还是太轻薄,且能养蚕纺纱的地方也不多,不及棉花易于种植,又易纺纱织布。”

    “不知换成棉布衣料裁成的官服穿着暖不暖和,勉仲兄其实可以去做一套。”折可适拿着黄裳打趣。

    黄裳抿嘴一笑,却也不争锋相对。

    一场战争从春天打到冬天,尽管远没有达成预期的目的,但该升官的升官,该发财的照样发财。功劳总归是有的。

    就如在河东,一个葭芦川大捷,不仅仅让十几个勇猛无畏的军官晋身品官行列。参与谋划的黄裳和折可适也得到了韩冈的举荐。折可适本有就官职,加官一两级不成问题。而黄裳在有了官身之后,下一科,贡生的资格就好考多了。

    韩冈和两位幕僚正说着话,前方就传来一道急促的马蹄声。很快,一人被带到了韩冈的面前。

    兴奋的年轻人神色间充满了兴奋:“龙图,是这折府州的捷报!浊轮砦的西贼已开城投降,官军一部随即便进驻暖泉峰!”

    折可适脸上顿时泛起了喜色。这一次主战的都是家中的主力兵,若是损失的多了,十年内都别想恢复元气。幸好守寨的西贼没有硬拼。

    屈野川的干流是从西北流向东南,近源头的地方就是旧丰州。而屈野川还有一条从北方辽国流过来的支流浊轮川,当年宋人和如今的党项,都设立了浊轮砦来挡住这条能让辽人南下的道路。其北侧的暖泉峰,又是浊轮川边、边界上的一处战略要地,是辽人南下的必经之地。麟府军能占据此处,等于堵上了这条路。

    “折府州呢?”韩冈将欣喜藏在心底,问道。

    “折府州正自领主力,驻屯在子河汊上。子河汊小寨的四百西贼守军也的投降了,也没怎么打。还是照样启程,明日应就能到了旧丰州城。”

    “好!”韩冈瞅着折可适笑道,“这可真是谋定而后动啊。浊轮砦和子河汊小寨的西贼守军能兵至即降,肯定是府州那边事先下了功夫。”

    “也是西贼都被契丹入侵惊破了胆,才会主动投附官军。”折可适并没有否认韩冈的话。

    在河东主力未至的时候,折克行麾下的麟府军便是平定地方的主力,同时还肩负堵塞辽人的由此叩关的借口。到现在为止,折克行做得算是不错了。

    屈野川干流的上游,原是辽夏两国之间边界,最近处距离辽国的东胜州只有四十里。这里的一片土地,辽人也经常来往。折家的先祖折御卿曾经在子河汊大败辽人,斩首数以千计。国初时,这个战果也是诸多大捷中的一流水准。

    韩冈转头对折可适道:“百年前,令曾祖领军子河汊大败辽人,不过之后就给西贼夺走,如今终于又回来了。”

    “是在下先曾叔祖!”说起先人的丰功伟绩,折可适顿时挺起胸膛,倍感自豪,“当年的子河汊一场大捷,让北虏至今不敢南窥。”吹嘘了一句之后,折可适又道,“不仅仅是子河汊,有了子河汊的土地,等于又多了一处养马的好地。”

    “子河汊那是河谷吧?”黄裳疑惑道。给韩冈做了这么久的幕僚,最基本的概念还是有的,“养马不是要高寒之地?要有长山大谷,美草、甘泉和旷地。子河汊那片地不算大吧?”

    折可适道:“这几条,子河汊虽不能说应对得上,但都能沾点边。国初之时,军中战马以府州为最,靠得就是子河汊中的善种。其次才是环、庆、秦、渭的西马,骨格虽稍大,但蹄薄多病,不如府州马善奔。不过自从丰州陷落之后,府州的马种便一代不如一代。”

    黄裳笑道:“甘凉如今已收复。陕西边地的西马日后全都能换成河西种,甚至大食种,府州马就是重夺子河汊,那也是比不上。”

    折可适摇摇头:“早就不指望了。自从有了蹄铁,西马蹄薄的毛病就不算什么了,体格又胜出,府州马如何能比得上?”

    “莫要多话了。”受到接报后,韩冈意气风发,“加快速度,赶往麟州城!”

第14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五)

    南北相距近两百里,消息的传递有一天以上的延迟。就在韩冈收到麟府军驻屯子河汊的消息时,折克行已经领军进入了旧日的丰州城。

    就算在西夏的手中,丰州依然是边境上的一座重要城寨。只是防御的对象,从党项人变成了宋人。不过当年西夏攻打丰州的时候,王家上下抵抗激烈,使得丰州城损毁严重,虽经修复,但几十年下来,还是没有恢复旧观,使得城中守军完全没有信心。

    西夏灭亡、国土尽丧的消息,也已经通过各种途径传到旧丰州城中。城内仅存的八百守军,根本无心守御,一等宋军的前锋斥候抵达城下,便立刻开城投降。

    当折克行帅折家军出阵以来,这是第六座不攻而克的城寨,而到此时为之,被宋军占据的城寨,正好也就这六座。

    出兵一来,一仗都没有打,便将丰州旧地收入囊中。可尽管一桩桩功劳在面前闪着金光,但折克行的神经却越来越紧绷。

    以辽人的性格,他们会愿意看着宋军攻城掠地,而自己却只能在旁坐视?

    这当然不可能,所以便有了耶律乙辛让人出乎意料的神来之笔。现如今宋人形如虎口夺食,驻守在西京道的辽军肯定是不甘愿的。

    ‘得快一点才行。’折克行站在荒草丛生的城头上,下意识敲打着雉堞的手,难掩心头忧急。

    “大人,唐龙镇那边来人了。”折可大走上城头,他是折克行的长子,未来有望继承折家家主之位的人选之一,“是来佛奴的次子,带了十五匹好马和牛角、弓箭做礼物。”

    “来佛奴终于肯低头了?”折克行微微笑了起来,却是带着讽刺的味道。

    唐龙镇是南北蕃部互市良马之所。掌握了唐龙镇的来家依靠这一财源,在屈野川一带的蕃部中,拥有数一数二的雄厚兵力,当初就连丰州王家也不得不让他们三分。

    来家如今的家主,在云中道上的酋帅中是有名的油滑,几十年来在辽夏两国游走自如。不过还比不上他的先祖,当年旧丰州还在大宋手中时,来家是三面下注,同时受了宋、辽、夏三国封爵。元昊攻丰州,甚至没动来家一下。

    “恐怕还是两边倒。辽人不得罪,大宋这边也不得罪。”

    “我想也是,来佛奴这个人,不见黄河心不死,绝不是那种会铁了心投靠哪一家的人。”折克行嗤笑一声,“不过由不得他,也不看看现在的局势和他家唐龙镇的位置。屈野川的上游是柳发川,就在唐龙镇西北。那一片地向北过了一重山口,就是辽国东胜州的河清军【今鄂尔多斯东胜区】。地势如此,岂能再让他来家再做个墙头草,继续两边卖好?要么降顺,要么就随嵬名家一起去黄泉!”

    折可大精神一振:“是要灭了来家?!”

    折克行摇摇头,“先看看来佛奴是什么说辞。只要他愿意让官军入驻唐龙镇,饶了他也没什么关系。”

    折可大张了张口,却忍了下去。唐龙镇是来家的命.根子,让官军驻扎唐龙镇,对来家来说,这不就是引狼入室?肯定是不会答应的。这是明摆着在欺负来家。

    不过折可大没有为其叫屈的意思,这样的强势,倒是对了他的胃口。

    ……………………

    “府州十一堡,麟州十二堡,等到收复丰州之后,都可以减少驻军的数量,投注到丰州去。要不然,多出来的寨堡就没办法填满了。”

    韩冈白天时经过了神木寨,先对其下方深藏的以亿万计的煤炭资源感慨了一阵,然后快马加鞭赶到麟州的新秦县。从新秦县沿着屈野川北上,还有一个连谷县,处在宋夏两国的边界上,驻扎在期间的兵力不在少数。

    不过眼下的当务之急还是屈野川上游,要有足够的兵力驻守其间,而后方则是放置足够数量骑兵或是龙骑兵,能够在军情紧急的时候随时支援前方。

    “关键的位置还是浊轮川全线和屈野川上游的柳发川,两条河都是有路直通辽国,不得不全力防备的地方。”

    “东胜州现在的主要兵力都去了黑山,短时间内,暂时不用担心他们。但日后就必须小心盯防,东胜州的驻军中,可是有着”

    旧丰州的对面是辽人的东胜州。

    之所以有这个名字,是因为从麟府丰云中三州,到西夏的黑山威福军司的河南区域,再到辽人的西京道的西北部,整个方圆近千里的土地,也就是黄河几字的右上角,在唐时都是属于胜州这个辖区。辽国现在占据的就是唐时胜州的东部。

    东胜州是辽国西京道的重镇,常年驻有上万大军。不过因为要平定黑山的党项人的反抗,大部分军队都给调走,只有边界上的武清军守军没有调离。

    韩冈并不知道辽人的想法,但他还是不觉得耶律乙辛在捡了大便宜之后,还会冒着风险,挑起一场很难确定胜负的战争。当然,大宋这边也不会主动挑起战事,甚至要竭力避免发生这样的情况。

    两边都不想要一场战争,但最后到底会不会有战争,却怎么也说不准,谁也不敢保证会不会出意外。真要到了骑虎难下的局面,上面想不打,恐怕也压不住阵脚。

    “先做好背水一战的准备,不开战是最好,但开了战,我们也不需要怕。”

    韩冈已经做好了与辽人开战的准备。秋冬本来就是骑兵活跃的时节,养精蓄锐的辽军铁骑,在头脑发热的将领指挥下,当真能撕破旧日的约定。

    不要指望所有人都能权衡利弊,越到高层的确越是偏向保守和稳重——因为他们首先想到的是防止意外动摇自己的权位——但底下人的想法,却不一定跟上面是一条心。想往上爬的人很多,但位置就那么多,不立下让人印象深刻的功绩,怎么能压倒一干竞争对手?

    在大宋是这个道理,在辽国,道理当然也是相通的。对功劳的渴求,贯穿了每一名士兵的心中,他们只信服能将他们带上战场、最后又给他们带来胜利的统帅。就是不知道萧十三是不是这样的类型。之前在雁门关与其打过几次交道,虽没有正式会面,但对耶律乙辛的这位亲信,韩冈也算有了几分了解。

    “相信折府州应该做好准备了。”韩冈相信折克行的头脑,不会不加以防范。

    “肯定的。龙图可以放心。”折可适打着包票。

    李宪那里还没有消息,但想必也已经做好了准备,只等朝廷的令旨和封赏一到,便立刻领军北上。

    折克行那边的进展太过于顺利,让人都怀疑其消息的真实性。但一战不打,就这么松懈下去,等到真正的敌人抵达时,可就连守城都成了痴心妄想。折克行再怎么筹备完全,也很难拦住全力南下的辽军。

    ‘得让他们将皮绷紧一点才行。’韩冈想着。

    ……………………

    结束了与来家使节的会面,折克行在黑暗中沉思着。

    出乎折克行的意料,来佛奴虽然是棵墙头草,但却是不折不扣的聪明人。他派出来的信使,对折克行开出的条件,几乎是全盘接受。谈判顺利的难以想像,甚至到了让人怀疑的地步。

    来佛奴的儿子转达了他父亲开出来的价码,竟然愿意以安排来家南迁安置为条件,让出唐龙镇及附近方圆数十里属于来家的土地。

    官军进驻唐龙镇,同时还要分兵去把守柳发川。浊轮砦、暖泉峰,这都是需要把守的据点。同时还要进一步整顿周边蕃部,以减少他们倒戈的可能。摆在折克行面前的差事,想要解决得好,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幸好韩龙图之前调拨了一批铁甲过来,否则手上的这两万人马,怎么也不敢分兵的。”折克行笑叹道。

    让折可适在韩冈身边做幕僚的确是做对了,虽然朝廷对折家这个事实上的藩镇一向提防约束,就连江南那点不成气候的禁军,都配发了全套的板甲和钢刀,但折家依然只有四个指挥的具装步兵。

    但韩冈上个月大笔一挥,便从府库中调拨了四千步卒的全副装具,板甲、头盔、斩马刀、腰刀、神臂弓,一应俱全,而且还包括了指挥使以下各级军官的装备。折家所掌控的核心私兵,全都顺利换装。

    精良的武器带来的不仅仅是战斗力上的提升,士气也随之大涨。折家之所以上下一致同意收复丰州失土,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装备提升的缘故。

    折可大道:“其实四千也不算多,灵州城下一次就丢了近十万,也不见有多心疼。”

    “同样的一贯钱,在穷人和富人眼中,分量是不一样的。”折克行摇头笑了笑,又道:“以我折家的六千子弟兵为本,辅以麟府军剩下的两万人马,北面的契丹人只要敢杀过来的,就不要再想回去!”

第14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六)

    【昨日单位有事,断了更,很是抱歉。今天尽量补回。】

    王舜臣意气风发的驭马踏进了兰州城中。

    将六千兵马,提封万里,收复故土,一直打到了戈壁滩边,将大宋的战旗,插在了玉门关的城头上。时隔百多年,汉家的战士重新看到了玉门关外的大漠孤烟,这份功绩,足以让任何将领感到自豪。

    跟随在王舜臣身后西行的战士,回来只有千人。王舜臣所部尽管作为主力历尽大战,在攻克甘州、沙州的时候,与回鹘人也拼了一场,但在战争中的损失依然微乎其微。绝大多数没有回来的士卒,都是被留下来据守沙州、甘州等新近收复的城市。

    不过随行抵达兰州的军队,依然有着六千人之多。多出来的五千人,全都是甘凉诸州的汉蕃部族提供给王舜臣的兵员。

    王舜臣在攻下凉州,并继续向西进攻后,生活在河西走廊中的汉人、吐蕃人全都被他调动起来,共同消灭过去几十年骑在他们头上的党项人。

    随着他一步步的向西前进,聚集在大宋战旗下的汉蕃两族军队越来越多。到最后,对于跟随王舜臣一同西去的六千战士们来说,这一场平定甘凉之地的战争,完全变成了一场轻松无比的列队行军。他们最大的敌人,是一时难以适应的气候和地理,病倒的不在少数。

    可不管怎么说,中国之兵重回玉门关,对于想要恢复汉唐旧日荣光的国家来说,都是值得在史书中大书特书的壮举。

    所以王舜臣有足够的资格去嘲笑屡战屡败的东部诸路的同僚,“灵州败了,盐州败了,想不到最后翻盘还是靠了契丹人。”

    赵隆也是进兵灵州不果的其中一员,听得有些扎耳朵,只是他素知王舜臣的xìng格,自家又没去灵州、没去盐州,便没把王舜臣的话当成是对自己的嘲讽,“不能这么说,西贼已经在盐州城下耗尽了气力,种太尉领军进抵盐州,打起来之后,赢得多半还是官军。”

    “攻灵州的时候,是说必胜的吧?守盐州的时候,也是说必守的吧?”王舜臣哈哈大笑。

    他领军收复了甘凉,从此大宋的疆土便直通西域,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而齐攻灵州的几十万大军,却是接连败绩,最后没让局势落到最差的地步,还是靠了契丹人的力量,怎么让他不笑?

    之前王舜臣遭人举报谎报军功,故而被夺了官身。在东面任官的那几年,也是过得甚为不顺。这时候幸灾乐祸乃是人之常情。赵隆也知道这件事,叹了一声:“苗总管是被高太尉拖累了,若是两军齐心协力,灵州城还是能打下来的。盐州也是,京营和鄜延军之间还是有着大问题,否则还是能守得住。”

    王舜臣嘿嘿笑了两声,却是一言不发,环目看着宴厅中的陈设。

    为了庆贺大军凯旋而归,王中正特意设宴,除了王舜臣所部将校,还有同时跟随王舜臣作战的甘凉汉蕃众部的头领们。在各自的座位上,正兴奋的低声交流。

    赵隆也觉得没趣,转过话题,“先有灵州之败,之后又是援救盐州不力,高总管将环庆军糟蹋得不轻,天子也忍不下去了。燕逢辰马上要回陕西,接手环庆军务了。高太尉接下来,大概是到哪个偏远小郡做个知州什么的。”

    “燕总管得天子看重啊,平常人比不上的。至于高总管……”王舜臣龇牙笑了一笑,“人家可是皇亲国戚,没必要为他担心。”

    赵隆不打算跟王舜臣一起背地里说高遵裕的不是,好歹还有几分交情,“说起来甘凉多半会另设一路,毕竟地盘大了,又隔了一重洪池岭,不可能归属熙河路。”

    “其实地盘可以更大的。”王舜臣打了个哈欠,“要不是后面催得急,我还准备往西面再走一走,灭两个小国回来。”

    赵隆笑道:“开了沙州和甘州城,已经得了不少好东西了。再灭两个小国,你还搬得回来?”

    “些许浮财而已,甘州、沙州都是穷地方,就是有点收获,也要分给下面的将士。”

    “叫什么穷啊,也不会跟你抢的。”赵隆冲王舜臣翻个白眼,“只要跟你这一次带回来的那匹浅金sè的马送我个十匹八匹……”

    如同黄金一般闪闪发亮的毛皮,高挑健美的体格,王舜臣带回来的那匹、神骏得只应该在天上宫阙中奔驰的骏马,方才只看了一眼,赵隆就挪不开了眼睛,就是在兰州城中,都引起了一番sāo动。

    “十匹八匹!……哥哥你扒了我的皮吧!”王舜臣登时叫起了撞天屈来,“小弟西征两千里,到手的纯种汗血马也就只有这么一匹而已。这匹浮光可是要呈给天子的,我都不敢骑!”

    五尺多的肩高,军中许多士卒都没这个高度。宋军战马最低标准是四尺二寸,赵隆最好的一匹坐骑是四尺七寸,在军中都已经是凤毛麟角。高过五尺的好马,连天子都没有。像王舜臣带回来的比寻常战马高了一尺的汗血马,王舜臣说自己不敢骑,也的确没说错——实在太惹人眼了。

    赵隆一见之下,眼珠子就挪不开,只要是武将,哪有不喜欢好马的?就是文人,也一样喜欢,拿美人换马的事也不是没听说过。要是王舜臣拥有一匹龙驹的消息传出去,到时候人人伸手,又全都是惹不起的角sè,给谁都不方便,甚至还会得罪人,不如送给天子,也能讨个好。

    赵隆倒是能体会王舜臣的心情,很是惋惜的叹气,“实在是太可惜了……不过这个浮光的名字是谁起的?”

    “是小弟门下的一个幕客起的,说是取自小范老子的《岳阳楼记》中‘皓月千里,浮光跃金’一句。因为皮毛是浅金sè的,有点贴近月sè。而且还有浮光掠影这个成语。浮光不只是看着神骏,飞奔起来,也如光似电,没有一匹马能比得上。”

    “真真是好名字。”赵隆听得心中发痒,很是焦躁的抓着脖子:“什么时候能打到大宛,抓个七八百匹回来!”

    “迟早的事。其实一起回来的,还有一批河西良驹,虽然比不上浮光,但也近五尺了。”王舜臣突然眯起了眼睛,压低声线笑道,“除了这些马以外,小弟我还带了还有一批上等的胡女。头发也是如同纯金一般,眼睛则是跟青海一样的蓝。大食的风味绝不同于中国,不过腰和tuǐ可是不得了,而且长相看久了,也会觉得很不错。”

    “过去不是没尝过胡女,我眼窝子还没那么浅,秦州的sī窠子里就有。”赵隆不屑道,“多换两匹好马就行了。冯四要在熙河路办赛马,这事你也知道的,我这边正却好马呢。”

    “sī窠子里的婊子怎么能跟在沙州安家的大食商人养的上等家妓比?相貌身段就不说了,她们可都是有内媚的!不要哥哥你可别后悔。”

    提起美sè,是男人都不会再正经八百的说话,赵隆连眼角都垂了起来,“内媚……那我可却之不恭了。”

    “自家兄弟,客气什么?”王舜臣大笑着拍拍赵隆的背,“人和马待会儿小弟让人各送一对去赵大你那边。”

    赵隆又谢了一句,笑道:“不过你就这么把人带回去,不怕家里面闹得天翻地覆?”

    王舜臣娶得可是种家女,有着背景深厚的娘家,加上已经为王家生了两个儿子,在家中有着足够的发言权。王舜臣不事先说一句,就带着一群胡女回去,挨上一顿乱棒都有可能。

    “设个sī宅多大的事?”王舜臣嘴巴上说得浑不在意,但半句也不敢提把人带回家。只敢置办外宅。这气势上就小了许多。

    “终究还是不敢带回家啊。平常天都不怕的,还怕家里的浑家。”赵隆哪能看不出来王舜臣的心虚,取笑了两句,又道:“要不要给龙图那边也送两个?”

    王舜臣嬉笑道:“真送到三哥那里,还不给人怨死。我可不准备日后去做客,给乱棒打出来。我们哥几个自家消受好了……冯四和李二哥那边也备了礼,过几日都会使人送去。”

    “听过这一次冯四派去的人帮了不少忙?”

    “没错。不是领军西征,都不知道顺丰行的手伸得那么长了。冯四派到凉州的冯远,也是一等一的人才。凉州就不说了,甘州、沙州的豪门大族的名单、甘州回鹘聚集谋乱的消息,都是他通报的。”

    “还真是不得了。顺丰行当真是越来越兴旺了。”

    “是啊。”尽管王舜臣他每年从顺丰行都能收到大量分红,却没有太多的喜sè,“不过太大了也不是好事,招人忌惮,而且也管不过来。就跟兵多不是好事一样。”

    “龙图不会看不出来的,要不然也不会让冯四一开始就拉起一帮人一起赚钱,没说把钱都攥在手上。熙河路能有现在这般兴旺,蕃部忙时种田、闲时看球,一个比一个更老实,也是龙图留下的定策,何必瞎担心。”

    “……说得也是。龙图的头脑可比我们好得多。”

    赵隆笑道,“还不如说说内媚的是吧。不知内媚是怎么样,哪里特别?”

    “尝过可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王舜臣正要细说大食风情,却见一群人簇拥着两名紫服高官走进厅中。王舜臣脸上形容一变,向赵隆使了个眼sè,便换上了一幅公事公办的神情。赵隆回头一看,却是王厚陪着王中正一起进来了。G!。

第14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七)

    半年不见,王厚的形容有些憔悴,一应佩饰全都没有携带,连前年上京时天子特赐的金带,也换成了黑sè的牛皮带。与意气风发、衣着鲜亮的王中正有着鲜明的对比。

    当年提拔起自己,一同为收复河湟而努力的王机宜已经不在人世了。熙宁二年相遇,受其青目,韩冈、赵隆还有他王舜臣,一一被举荐入官。由此拉开拓边西北的序幕。十年之后,大宋甚至都已经收复了甘凉之地,玉门关内,皆为汉土。

    这十年间,西夏日趋衰弱,直至今日灭亡,就是从河湟被大宋占据开始,可惜当年以微官上书天子的王韶,没有看到西夏亡国的这一天。

    与赵隆一起站起身迎接两位高官,王舜臣低声叹了口气,“王枢密真是可惜了,再过些年都能当相公的。”

    “谁说不是呢。”赵隆也陪着叹了口气、

    其他王韶提拔起来的官员,或许只是为失去一个靠山而遗憾,但王舜臣和赵隆两人当年跟在王韶身边的时候,经常得到王韶教授兵书战策,以及史书上的战例,乃是有着师生之谊。

    王舜臣和赵隆心情沉重,但王中正已经大笑的走过来。在军中久了,王中正一个阉人也有武将的性子,高声冲着王舜臣道:“看看,这不是我们的王破虏吗?!”

    王舜臣向王中正躬身一礼:“末将本是罪臣,若非都知青眼,末将还是一介待罪之身,更不会有今天的光荣。”

    王中正笑道:“还是王舜臣你本身能领军,换个人也难有这样的功绩。”

    王厚也道:“汉唐开西域,自吐蕃破唐,占据甘凉之后,除了昙花一现的归义军,这还是汉人的军队第一次重临玉门关。”

    王舜臣上前半步:“枢密的事,在下是在甘州时听说的。还请节哀顺变。”

    王中正叹道:“襄敏公英年早逝,乃是国家和朝廷的不幸。若有襄敏公坐镇朝中或是陕西,这一战绝不会如此艰难。”

    王厚向王中正欠了欠身,“多谢都知之赞,王厚代先君愧受了。”

    王中正摆了摆手,“朝堂诸公中,立有不世奇功者唯有襄敏公一人。这一次战局不顺,天子第一个想起来的也是襄敏公。什么样的赞语都是当得起的。”

    赵隆恭谨的站在王舜臣身侧,一句话也不多说。王韶刚刚病逝,王厚论理是该回乡居丧三年。但他是边臣,正好又是战火正烈的时候,朝廷照惯例下文夺情。并依旧让他同时主政兰州和熙州,处置军政之事如平日。不过要不是因为王舜臣的缘故,丧父不久的王厚甚至不会参加酒宴。声sè之事,更不方便在他的面前多提了,胡女、内媚的话,那是一个字都不能提的。

    “好了,不说这些了。”王厚展颜笑道,“今天可是为王景圣你庆功……”说到这里,突然话声就停了下来。

    王舜臣看得明白,叹息道:“我这个表字还是王枢密所起。”

    王舜臣的表字是王韶帮忙起的,虽说不是多深的寓意,仅是跟着名字来的,但怎么说也是王韶的一番心意。

    “好了,别让有功的将士们久等了。”见气氛又沉重起来,王中正望了一圈厅中的将领们,回头对王舜臣笑道,“一战收复甘凉,王景圣你这一次至少一个遥郡。”

    王舜臣的心跳漏了一拍,然后又急速的跳动了起来,终于走到这一步了。

    在出阵的时候,王舜臣因为犯法被责,夺取了所有的官职,乃是白身。不过打下凉州之后,他就官复原职了。现在变成了玉门关内、整个河西走廊的功绩,正如王中正所说,之后在本官升级的同时,至少一个加个遥郡的虚衔。

    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团练使、刺史,这五级正任官是所谓的贵官,位居正任官、横行官、诸司使、大使臣、小使臣总计五阶六十余级武将官阶的最高位。

    不过贵官,极少授予实际在任上领军的武将。做到三衙管军这个军中最顶级的差遣任上的,通常也只是横行官。正任官全是给皇亲国戚,或是羁縻的边境部族族酋。比如吐蕃赞普董毡,他就是湟州防御使。交趾的李乾德,也有一个节度使的名头。

    实际领兵的武将,郭逵至今依然是比节度使低半级的节度留后。剩下的半级,若无大功,很可能要等到死后追授上去。

    不过在正任官之外,就有所谓的遥郡官。在低位官阶之外,加一个某某使的虚衔,作为对将领功绩的表章,并不用来计算品阶,也不是俸禄的依据,仅仅是好听而已。在有其他职阶时,同时拥有的使职就是遥郡,若是只有使职,那便是正任官。

    高遵裕当年在熙河路立下功劳,从横行官加遥郡的西上阁门使、荣州刺史,直接变成单纯的岷州刺史,就是从遥郡官直接转为正任官。以功劳算绝对不够资格,除了光荣战死、殁于王事,也极少有这样的升迁,只能说是国戚的福利了。

    遥郡虽是虚衔,有别于正任官,但也是非宿将、大功不授。不论是得到节度使到刺史的哪一级——其实高位的节度使、观察使和防御使基本上是拿不到的,只可能是团练使和刺史中的一级——日后想升做定额只有二十四人的横班,也就是横行官,都将更容易几分。

    与王舜臣一同往席位上走,王中正漫不经心的问道:“听说这一次带回来了一匹天马……”

    “啊……”王舜臣怔了一怔,点点头,“那一匹汗血马,乃是当年汉武帝索求不得,使李广利征大宛的天马,非人臣可用。下官得以领军,全是都知提拔,下官这一次回来,正想着请都知将这匹天马进献给天子……”

    王中正脸sè瞬息间变了一下,但立刻就恢复到正常的笑脸:“这是你的功劳,我不就夺人之美了”

    “河东的事听说了吗?”王厚在旁突然说道。

    王舜臣松了一口气,连忙问道:“河东那边又出什么事了?难道有三……韩龙图坐镇,还不能压住阵脚?!”

    “想哪儿去了?”赵隆摇头解释:“辽人占了兴灵,灭了西夏。韩龙图为防河东被西贼夺取的丰州旧地被辽人占据,便起意收回丰州。”

    王厚也道:“韩玉昆要趁势夺下旧丰州,拿瀚海大漠做边防。这是好事。若是做到了,银夏和河东也算是就此安稳了。不过这也是虎口夺食,冬天结束前,不见得能消停的。”

    “不过既然河东有韩龙图在,不需要担心太多。”王中正坐在他的主位上,哈哈笑道,“今日当痛饮一番,一贺我王师收复甘凉旧疆,直抵玉门关,凯旋而归,并预祝韩龙图河东功成!”

    韩冈还在麟州,从前线传回来的消息,正不断送到他的手中。

    李宪还没到,尽管功赏已经送去晋宁军,但以万人计的步兵想出动,本来就是慢得跟女人化妆一般,没指望能快起来。不过他手上的骑兵,已经有两个指挥先期抵达,算是给韩冈支援。

    “能不能派上用场?”韩冈问着刚刚从军营回来的折可适。论起对战马的认识,韩冈门下他是理所当然的第一。

    折可适摇着头,“马匹情况都不好。骑乘的马不用提,战马的膘这个秋天也根本就没养起来。今年冬天如果再上阵个几次,肯定会大批倒毙。别说上阵,就是多出去巡逻几次,也吃不消。”

    夏天、秋天是战马养膘的时候,这样马匹才能熬过酷寒的冬天。可今天的夏、秋两季,是纯粹的消耗,正常情况的冬天也熬不过去,更不用说要进入战争时期的情况了。而且被先派来的肯定是李宪手中骑兵情况最好的,他们都如此,其他骑兵的情况可想而知。

    “之前派去银夏的时候,他们完全是被当成巡卒在使唤,消耗得太大了。”

    听了折可适的话,韩冈脸sè难看的啧了一下嘴。派骑兵去鄜延路,韩冈不认为自己做得有错,但种谔那边事情做得有些过分了,不是自家的兵,就可了劲的使唤。

    韩冈没打算与辽人拼骑兵,真要斗起来,肯定还是以步兵为主。但骑兵连用都不能用,那还真是让人头疼了。

    “昨天丰州就已经来报,柳发川和暖泉峰已经出现了辽兵。虽然只是十几骑而已,不过应当是斥候。再过几天,辽人的大军就该出现了。”

    “你再去一封信,跟折府州说,若是辽人他们针锋相对,一步也不要退让。记住了,只要战场上不退让,这片土地就占定了!大仗是打不起来的。”

    “明白。”折可适忙点头,这还是韩冈一直都坚持的态度。

    说是这么说,但韩冈心中却还是忧急不已,心知要尽快将几座关键位置上的城寨修起来,辽人的动作可能会比想象的要快得多,慢了保不准要出什么意外。说实话,他可不想把希望全数寄托在耶律乙辛的政治头脑上!G!。

第14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八)

    阴云密布,看着就要下雨下雪的样子。应该是正午的时候,却是一股股寒气逼人活动不开手脚。

    折可大站在山坡上,低头俯视着下方的一片工地,神色中的阴郁跟天上的铅云一样浓得化不开。

    刚刚焚烧过的地面是一片黑色,草木被清理一空。就在一片灰黑的土地上,两千多人正拿着斧锤铲锯各色工具忙碌着在修营寨。虽然人力远远不敷使用,但在几个关键的据点上安营扎寨还是足够了。

    吆喝的号子伴着重锤此起彼伏,将一根根碗口粗细的木桩,敲打到地里去。一条长达两里,拦路而修,一直延伸到道路两侧高坡上的栅栏正在成形。

    不过折可大还是觉得太慢了,这片营地要到明天才能完工,想把一应防御体系完成,更是要七天后。不是临时性的行军大营,要具有最基本的防御能力,时间和人工都是省不了的。而且要抵挡大军围攻,日后还要进行大量的增筑、改建,甚至重修。

    北面三十里外,便是辽国东胜州武清军所在。辽军从东胜州河清军南下,只要一个时辰,就能杀到柳发川边的前军大营。辽人的铁骑随时可能出现,现在的进度实在是太慢了。要抵挡辽人的大军,可不是用木头营垒就能解决问题。

    远处一片黄烟腾起,三十余名骑兵从北面飞驰而来,直扑营栅,被外围的守卫拦了一下,不过立刻就被放行,然后朝着这片坡地奔来。

    远远的就认出了领头的骑着栗毛马的骑兵,那是他父亲的兄弟,排行十六的折克仁,折可大大步上前相迎:“十六叔。”

    纵马上了山坡,就在折可大身边,折克仁跳下马来。大家族中的成员,年纪和辈份没有半点关系,他的年纪也只比折可大长上一岁而已,由于脸庞略圆,又没有留须,看起来比折可大还要年轻一些。

    回头望了一下下方的工地,折克仁皱眉摇了摇头:“看来这营垒真要到明天才能完工了。大哥儿,单是营栅还要多久?”

    “天黑前应该能完工。”折可大应了一声,回问道:“道路那边呢?有什么麻烦吗?”

    折克仁也不管脏不脏的就一屁股在路边的一方青石上坐了下来:“只是挖坑而已。一上午挖了有三五万吧,两里地,能跑马的山上、坡上都照顾到了。还有三条沟。足以挡住辽人了。”

    “三五万,陷马坑挖得这么快?!”

    “能崴了马脚就够了,也不是要把整匹马都陷下去,一铲子下去坑就出来了……坐!”折克仁拍了拍身边的石头,示意让折可大坐下,“说起来,军器监的铁锨还真是好用,只发了五百把还真是少,都是能打造兵器的好铁,刃口都能看到钢花,也亏他们舍得……”

    折可大先把石头上的灰土掸了一下,方依言坐下,“现在朝廷又不缺铁,一年据说都有万万斤了,光是徐州的生铁就比以前全国都多。没看如今朝廷多大方,一说打仗,铁甲、斩马刀全都发下来了。”

    折克仁道:“要不是韩龙图,最新的这一批可到不了手。”

    折可大笑起来,“若是朝廷严令不许,韩龙图会这么做吗?”

    折克仁呵呵笑了两声,“不说这个了。你看看这边的土地,还真是好地,方才在前面看人挖坑就这么想了,挖出来的土是真正的膏腴,可比府州的地强多了。”

    折可大笑道:“所以这边是养马地。来家的马有许多都是在这里放养。之前是王家。现在则是我们折家了。”

    “朝廷,是朝廷的地。”

    “嗯。”折可大站起身,“等到南面的援军到了,正好可以把马都放养在这里。”

    折克仁嗤的一笑:“别指望太原的马军。夏天、秋天全都被拉出去巡逻、打仗,今年冬天还不只要死多少。而且粮草还是问题。”

    河东骑兵的情况不妙,折可大不用听后方的消息就能知道。自幼就骑在马背上,熟悉马性,怎么可能不了解战马的极限在哪里。

    折可大也跟着起身,“到了冬天就好了。屈野川冬天的时候,能把河底都冻起来,一场雪后,通过雪橇车运送粮食倒也方便。”

    “还是等步卒吧。马军动了,步卒也会跟着动。马军到了之后,最多半月之内,所有援军就都能赶过来。到时候,我们这边也就轻松多了。”折克行伸了个懒腰,“知道你这边的进度,我也放心了。先去前面,到了入夜前就会回来。”

    “十六叔还请小心,辽人随时可能会过来。”

    “放心放心,我那边好歹有一个指挥呢。辽人若是人多,我会跑回来的。要是人少……”折克行嘿嘿一笑,眉头一挑,“那就却之不恭了。”

    “也许辽人过来只是动动嘴皮子,威胁上一两句,可不一定会立刻动手。”

    折克仁咂着嘴:“谁耐烦跟他们说嘴,杀过来,就杀回去,韩龙图不是说了吗,有什么事,他撑腰。”

    折可大可以确定,韩冈肯定是没说过这个话,但大意是不会错的。他的七弟送来信中,也明确说了韩冈的态度。问题是如果当真闹出大乱,韩冈会不会信守诺言。对于一名文臣,折可大可没那么有信心。

    作为下一任家主,折可大必须要以一名家主的身份思考问题,不是在家中等着位置掉到自己的头上来,必须有带领族人在辽国的威胁下生存下去的能力。领军能力是第一的,但并不是唯一的。思维、行事,必须切实承担住数千族人,十万子民的未来。要有抵御辽人的侵袭,甚至包括来自东京城的压力。若是没那份能耐,到了那个时候,除非是天子降诏指名,否则他折可大就绝没有希望继承府州知州的位置。

    从他自幼受到的教诲中,绝不可能将折家的安危放在一个没有什么关联的文官身上。他知道他的父亲为什么会想主动收复旧丰州,也清楚为什么要与韩冈联手,但他并不明白为什么要与韩冈走得这么近。韩冈的年纪可是比自己还小一点,年纪轻轻便身居高位,性格和为人必然激进。若是他有什么计划需要折家冲锋陷阵,到时候会不会给折家带来什么灾难性的后果,可就说不准了。

    但这个想法,折可大仅仅存于心中,并不方便拿出来明说,尤其现在必须借助韩冈的权力,更是一个字都不能随便说出来。

    折克仁上马走了,去边境继续他的任务。只要毁了道路,辽人的骑兵想要杀到营地这边,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阴云的遮挡下,看不到太阳位置的变化,但天色的确是一点点的暗了下来。下方的营地开始点起火炬,折可大想着折克仁差不多该回来了。

    但直到天完全黑透了,才有折克仁亲兵一骑奔回,他上气不接下气,“大……大郎,十六将军出……出事了!”

    折可大劈手抓住那名亲兵,厉声喝问:“出什么事了!?”

    “十六将军被辽……辽人的流矢射中了!”

    “什么?!”折可大表情更为狰狞,“十六叔可有大碍?”

    “伤……伤……伤了一只耳朵!”

    ………………

    两天之后,韩冈得到了发生在柳发川的边境冲突的确切消息。

    事先在营垒前挖好的陷马坑和壕沟挡住了辽人的斥候,被破坏的道路让骑兵不可能纵马奔驰,但辽人撤离时,随手射出来一支流矢,射中了折克仁的耳朵,削掉了半只。然后折克仁立刻出兵边界,虽然没有造成伤亡,但放火烧了两个辽人的巡铺泄愤。

    “终于开始了?”韩冈将这份紧急军情丢回桌上。

    边境冲突是避免不了的。澶渊之盟以来,河东、河北的边界从来就没有消停过,烧一两个巡铺或是烽燧,都是极常见的事,韩冈一直在等待这场戏什么时候开锣。

    虽然这个开场让人觉得可笑。但那一箭,应该是瞄准折克仁射过去的,绝不是简简单单的流矢。只伤了耳朵是运气而已,要是那一箭偏个几寸,就是出了人命的大事了。以折克仁的身份,绝不可能同于边境的平民,可以轻易的息事宁人。

    “龙图。”折可适脚步沉重的拿着一封公函进来,“辽人东胜州移牒府州,质问官军犯界烧其巡铺之事。”

    韩冈拿着辽人的通牒看了没一会儿,另一封公函也被人送来了,“龙图。李都知昨日已经率部出发。预计四天后,抵达麟州。”

    “看来能赶得上呢。”韩冈对黄裳道,“勉仲,帮我起草给萧十三的文书,让他们交出射伤折克仁的犯人,要不然,就依辽法给予合理的赔偿。否则日后辽人侵界,将不问情由,立诛之。”

    “折克仁烧辽国巡铺之事怎么办?”黄裳惊问。

    折可适立刻道:“这是辽人先犯界伤人,才会有的报复!”

    韩冈也道:“只要他们给折克仁的耳朵一个交代,大宋也会负责赔偿巡铺的损失。”

    “龙图,这一封通牒发过去,辽人当不会善罢甘休。”黄裳沉声提醒,“难道龙图想与辽人开战。”

    “不想。”韩冈摇头,“就是因为不想,才必须做好大战一场的准备!要让辽人明白,我们绝不是可以讹诈的对象!”

第14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九)

    “折家欺人太甚”

    “韩冈竟然视我大辽软弱可欺”

    “枢密,要好好教训一下南朝”

    “把屈野川的宋狗都赶走,那是大辽的地”

    “要打破府州”

    “杀到太原去”

    萧十三冷眼看着下面叫嚣着要报复回去的将领们,一个个面红耳赤,咬牙切齿

    只是萧十三的心中,却没有那没多的愤慨——其实这群人中,心中的怒气恐怕还没有表现出来的十分之一——只有对利弊得失的计算

    当宋人将手伸到东胜州南面预定要占据的丰州旧地,萧十三就知道冲突是迟早的事,但这一次冲突的起因未免太过无稽了

    探查敌情的斥候离开时的随手一箭,竟无巧不巧的伤了名宋将一只耳朵,然后那名宋将便悍然领兵越境烧了两间巡铺之后派出去探查宋人修筑进度的斥候,都被神臂弓乱弓攒射,三人受伤,其中一人伤重,多半是活不了了而武清军那边也报复回去,据说斩伤了几十名宋兵,排除吹嘘的成分,萧十三估计是打柴落单的宋军士兵.运气不好被撞上了,不知道死了几个

    对于宋人这般强硬的态度,让辽人很不习惯,这也是为什么一众将领们都叫嚣着对屈野川的宋人动手

    可宋辽两国之间打了几十年的仗,伤亡上百万人就算澶渊之盟之后,边境上也经常有你烧我的巡铺,你杀我的子民,最后一直闹到两国天子那里的情况可为了半只耳朵,闹出那么大的动静,日后回想起来,就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了

    不过辽夏两国之间,并没有订立精确的边界,不过习惯性的国界还是有的但西夏灭亡,留下的国土被宋人乘隙占据只要没有正式的国界文,大辽这边完全可以不承认真正决定国界的,是双方投入军力的多寡和最后战事的结果

    “你们当真要为半只耳朵开战?”还是有人比较冷静

    “不是为那半只耳朵是为大辽的土地再迟了,宋人可就将整条屈野川占下来了”

    “屈野川边的寨堡才开始修,要修好还早得很河东、河北的那一圈寨堡,不都是几十年的修造,才有了今天的规模?”

    “就是千步城,让宋人去修,一两个月就能修好了还几十年……有个十年时间,东胜州边境的山上就全都是宋人的寨子了”

    “就是要趁现在还没有修好,大虫小的时候,一脚就能踢死,等到长成之后,又有谁敢去惹?”

    “也不是当真要打,只要陈兵武清军,逼宋人从屈野川撤军”

    “韩冈要是那么容易吓倒,哪里能做到河东经略使的位置上?”

    “而且现在主力都在黑山河间地,要调兵回来,至少要到半个月之后”

    萧十三给下面的人吵得头疼

    从他的角度来说,跟宋人大打出手不会带来什么好处,息事宁人才是最好的结果最近朝廷用兵的重心是在兴灵和黑山河间地,还有蠢蠢欲动的北阻卜加上为了明年鸭子河边会集女真诸部的春捺钵,萧十三知道,自己却不可能在尚父那边得到多大的支持

    南下的大辽铁骑已经占据了兴庆府、灵州、顺州、定州、怀州,等所有兴灵之地的州府原本生活在此处的党项部族有好几家选择了西撤他们如此识趣的确让人欣喜,但真实的情况却是这些蕃部投靠了宋人,帮宋人卡住了一条交通要道,让灵州随时都受到威胁但剩下的党项部族不肯迁走,为了他们地盘,眼下已经有了剧烈的冲突

    将会被迁移到兴灵的,是五院、六院、国舅和奚族中的一部分部族成员,他们都会在其中被分配到土地这是尚父耶律乙辛带给他们的好处,至于能不能稳定占领下来,那就得看他们的本事了就算站不住阵脚,也不是耶律乙辛的错,而是他们无能而已就算稳定下来,也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对耶律乙辛的好处也是一样的

    党项人不会轻易的臣服,就跟所有大辽境内的部族一样,都要强力打压,说简单点,就是屠杀清理掉兴灵之地剩余的党项人

    而现在黑山下的河间地,现在也正在清理残存的党项部族那里是耶律乙辛预定的斡鲁朵辖区,要迁移一大批契丹部族过来生活,不需要多余的丁口相对于兴灵之地的党项人,黑山河间地的党项部族,在预定的计划中,一个也不会留下来

    当然,杀光还是驱除,就得看实际领有此事的萧十三的心情之前萧十三怕将这些部族仅是简单的赶走,日后他们会卷土重来——只要有这种可能,就会被尚父视为办事不利,毕竟那将会成为尚父斡鲁朵的属地,有一点风险都会影响斡鲁朵的安全——所以采用的是斩尽杀绝为主的做法

    不过萧十三打算改一改方法了,“传令给耶律成吉,让他把那群黑山党项往南面赶,赶到宋人的的地界去让他们先跟宋人斗一场,不指望他们能给宋人带去多大损伤,消耗粮草、马力,耽搁一下修筑的时间也就够了诸位回去整顿兵马,做好准备,随时待我号令”

    诸将面面相觑,但在萧十三的威势下却不敢反对若是萧十三不肯出战,诸将肯定要争上一争,但现在既然已经答应要作战,只是用兵方略上的问题,那就没什么好争的了就是不能如愿,也是北院枢密使萧十三本人的问题

    众将离开,萧十三的幕僚走到他身边,低声道:“枢密,驱虎吞狼……驱狼攻虎诚然是妙计要是两家不斗怎么办……那群黑山党项他们肯定是会投降宋人”

    “投降宋人最好,可以乘势追杀过去嘛,看看宋人保不保他们宋人守着营寨,往墙上撞只会头破血流,将他们拉出来打,才有机会……逃跑时牲畜是带不走的,最多只能是一些马匹而已宋人要养他们,不知要消耗多少钱粮”

    萧十三当然不愿意跟韩冈死拼一旦他失败,他在耶律乙辛心目中的地位肯定会一落千丈,被人取代,甚至踩上一脚都不是不可能

    当然,萧十三相信韩冈也不会愿意冒着毁掉前途的风险来挑起战争不过韩冈神仙弟子的名头就是在辽国也是如雷贯耳,犯了再大的错,也有挽回的机会,但换做自家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能顺便借用一下黑山党项的力量,也算是多一分把握韩冈若是不保护归附的党项部族,有的他苦头吃若是保护他们,为了抵挡追击下去的大辽骑兵,不是将之收拢到城寨周边,就是将大军从寨防中拉出来,有党项人拖后腿,赢下来并不难若是那群党项人在逃亡的过程中伤亡殆尽,也是一桩美事

    不管是什么结果,对萧十三来说,只有好和好的区别只要保证与宋人的交锋不要是惨败的结果,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

    半只耳引发的冲突,让韩冈也觉得啼笑皆非

    但不管理由再无稽,也必须坚持下去既然已经选择了认同折克仁的报复行动,那么就需要坚持到底

    韩冈很清楚有些事不可能是心想事成,人心本来就难以判断但真正一怒拔剑的情况,是很少出现在身居高位者身上外人看来冲动的行为,实际上依然是取决于自身的利益

    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要挟秦王要血溅五步,也不见秦王怒而杀人就是以辽人的好斗,做到枢密使一级之后,也当是有着足够的沉稳,乃至不愿意冒一星半点失去权力的风险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这是世间的通则,身家越丰、权位越高,尤其是那种权位、身家都是自己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人物,就越是不愿意冒险或许有例外,但萧十三绝对不是

    与其隔着雁门关对峙了半年,韩冈很确定萧十三不是冲动的性格,否则绝不会在一次小规模的冲突之后,就偃旗息鼓而这一次冲突,韩冈一直尽量将之局限于简单的报复上,以防规模扩大成战争

    不过要做的准备,还是得以战争为标准,要是这场冲突当真被辽人扩大化,韩冈也能针锋相对,将冲突随着升级,就是变成战争,也得咬牙撑下去

    “粮草的情况怎么样了”韩冈问道

    “麟州这边有粮五万三千余石,草两万束太原府和晋宁军加起来也有三十三万余石,二十万束草府州的存粮过十万石足够两场大战的使用”黄裳对几个关键性的数据如数家珍

    “重要的还是战马和士卒”折可适紧跟着说道,“经过了半年多的战事人心厌战,战马也支撑不住”

    韩冈点头,这些他都是知道的不过粮草等后勤物资才是关键,精神方面总有办法激励起士气战马问题虽然难以解决,但这个世上,本来就没有万全的说法

    正想着事,亲兵引着一名信使进来,“龙图,李都知还有半日就到了”

第14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十)

    李宪终于到了。

    韩冈等了他许久,近二十天的时间,就到了两批骑兵,两千五百暂时派不上用场的白食客。今天跟随李宪而来的,是第一批步兵,两个将八千人,另外还有两个指挥的骑兵。后续的另外两万多士兵,会在十天内

    李宪一见到韩冈,便道歉道:“李宪来迟了,辽人那边差不多快腾出手来了吧?”

    “还来得及。”韩冈与李宪往内厅走:“辽人也不是一身清闲。黑山那边打得正热闹呢。”

    “还好。否则就是愧对龙图了。”李宪笑了一声,又问道,“屈野川的营垒修好了没有?”

    “柳发川和暖泉峰的都已经完工了。不过也只是营垒而已,要修成城寨,必须要征发更多的民夫来。”

    李宪苦着脸:“府州、麟州户口都不多,不知能征发起来多少民夫。黄河东面的军州人口不缺,又太远了,过河都不容易。”

    “人员的确是个麻烦,不过也不是不能解决,调配得好的话,麟州、府州的人力还是足够的。”

    “有龙图在,的确是不用担心,当年重修大河金堤,只有开封一段”

    当年利用河北黄河,束水攻沙的方略,可到如今为止,内堤都没有完工,真不知道还要多少年。

    “都知谬赞了,可当不起,只能是尽力而为啊。”

    与李宪在厅中分宾主坐下,等帐前服侍的老兵奉上了茶汤,韩冈道:“不过眼下军情紧急,也没时间给都知接风洗尘了,还望勿怪。”

    “也没心情喝酒了。”“预计需要几座城寨?”

    韩冈一根根曲起手指:“丰州城重修是不用说的,浊轮砦、子河汊小寨、唐龙镇等七个寨子都要修补或扩建,也就是屈野川、浊轮川旧有的八个城寨全都要兴工役。另外柳发川和暖泉峰各修两个千步城,周围四座到六座寨堡环卫,如此,丰州之地可当十万辽师。”

    “这不可能!”李宪差点就要叫起来,“没有三五十万民夫,哪里能修完这么多城寨?”

    “这当然不是一个冬天能完工的份量。”韩冈不急不缓的解释道,“丰州、浊轮砦、子河汊小寨,这是亟需重修的。然后柳发川、暖泉峰两处,剩下的寨堡得等到日后慢慢来了。”

    “原来如此。”李宪点头道。其实想一想就该知道这肯定不会是赶在这个冬天完成的巨大工程,他也是一时被惊到,“不过这钱粮是不得了了。”

    “为了河东西陲安靖,该花的钱还是得花。而且等到大宋和辽国之间的风波平息之后,处在要道上的柳发川和唐龙镇可以设立榷场,利用榷场的收入回哺两川的寨防。穷十年之功,也就能将丰州的寨防给完成了。”

    “若榷场能够建功,寨防甚至日后驻军的开支,朝廷至少可以放一半的心了。”李宪抬眼问韩冈,“龙图已经写好奏章了吧?”

    “当然。”韩冈笑道“这一修造寨堡的计划,绵延十载,不是一任两任就能完工的,必须先从朝廷这边定下规划。”

    李宪沉吟一下,道:“……李宪愿附龙图骥尾,不知龙图是否愿李宪占个便宜。”

    韩冈哈哈笑道:“固所愿也,不敢请尔。若得都知襄助,这一方略当能更易得到天子的认可。”

    李宪如今是天子最为亲信的几位领军宦官,在宫中的人脉深厚,顺水人情给了就给了。日后天子派遣中使巡边或探访,有李宪和王中正这两道关系,就方便许多了。而且他也知会过折克行了。

    夺下丰州后,折家的势力必然延伸至屈野川,两个榷场就代表着稳定的财源,但折家与辽人回易通道的利润就会大幅下降,韩冈不打算太过开罪人,需要事先取得折家的谅解。

    一名亲兵悄步走进厅中,“龙图,丰州那边派人来了。”

    “好,我知道了。”韩冈点点头,对李宪道,“这个信使,都知要不要见一见。”

    “谁?”

    “当然挑起了整件事的那一位。”

    李宪哦了一声,“被射掉耳朵的?”

    “不只是射掉耳朵。”韩冈啧啧叹着,“他可是咬着自己掉下来的耳朵,追着贼人一直杀到辽境。虽然没有追到人,但也烧了两间巡铺。我可是想见见他呢,正好被折克行派来了。”

    ……………………

    韩冈上下打量了被折可适带进来的人。跟折可适差不多的年纪,相貌有五分相似,说兄弟更合适。隔了十几天,折克仁耳朵上的伤口已经结疤,不需要包着伤口,少了半只的缺口便分外惹眼。

    “你就是折克仁?”

    “回经略的话,末将正是折克仁。”

    折克行被派来送信只是表面理由,实际上是让他过来待罪的。眼看着边境上越闹越大,罪魁祸首之一的折克仁若不来韩冈这边来报个到,折家的态度可就成为问题了。

    “古有拔矢啖睛,今有拔箭啖耳。”李宪嗤笑一声,脸随即一板,喝道:“折克仁你可知罪!”

    折克仁闻言立刻跪伏在地,头也不敢抬,“折克仁知罪!”

    “好了,都知。”韩冈看得出来,李宪是投桃报李,扮黑脸呢,“宋辽两国之间本有约定,若有贼人越境犯事,捕获后可各按本国律条处断。捕获之前手段的粗暴点也没什么关系。可惜每次都给那些贼人跑了。”

    两国之间,如果是势均力敌、又不想撕破脸的话,有个搪塞的借口就够了。

    “攻入辽境又是如何?!”李宪厉声问道。

    “此乃被贼人所伤后一时义愤。若辽人肯处置犯界伤人的贼人,我们也可以赔他们的军巡铺啊。”韩冈道,“折克仁,到时候重修两间巡铺,你愿不愿认罚?”

    折克仁闻言喜色上脸,伏地不动:“任凭经略处置!”

    李宪动了一下嘴,他帮韩冈做桥,却不想这么轻轻放过折克仁。但看着韩冈的神色,终究还是没有说什么。

    攻入辽境,烧毁巡铺,折克仁做下这么大的事,使得局势愈演愈烈,就算他是被射伤了耳朵,但由此重惩也不为过。可韩冈连板子都不打,罚点钱便就此放过——而且按照韩冈的说法,如果辽国不给折克仁的耳朵一个交待,他甚至连赔偿巡铺的钱都不用罚——李宪难道还能跟韩冈顶着来不成?只要局势不恶化到不可收拾,如何处置折克仁的权力就在经略使的韩冈手上。

    “折克仁!你追击入辽境,这件事没什么好说的,算不得你的错。”折克仁躬了躬身,专心听韩冈的训斥,“但你追至辽境的时候,有没有想过,那是辽人的陷阱?是诱你追击,然后设伏。西军就不说了,河东这边与西贼交锋多年,没少吃过被诱伏的亏吧?”

    折克仁连反驳都没有,低头向地,诚诚恳恳的道:“末将知错!”

    放过折克仁,韩冈也没有想太多。只是小事而已,事情的起因不在他,而且冲突是必然,折克仁只是偶然撞上的。

    韩冈又冷下脸:“这几日出去打柴的士兵,被人伤了两个,其中一个还死了。这笔账有机会还得算一算……好了,折克仁,你且起来吧。说说折府州有什么事要让你来麟州禀报?”

    虽然是附带,但终究不会是无关紧要的小事。

    折克仁依言起身,谢过韩冈后禀报道:“这几天,有三百多黑山党项蕃人南下避难,比起之前数量大幅增加。知州估计,接下来南下的蕃人可能会越来越多,知州想问一下经略,该怎么处置他们?”

    韩冈闻言就皱起眉,与李宪对视一眼。自从辽人击破西夏的黑山军,直取兴灵,就有黑山党项南下,但数量一直不多,突然间大幅增加,肯定是契丹人为了控制黑山开始下重手了。

    辽人势大,当地的党项人逃难是肯定的。西夏已经灭亡了,避往大宋是他们唯一的选择。不过这群蕃人能不能相信,会不会在国中生乱,则是一个问题。而且他们最终人数会达到多少,则更为关键的。问题的大小,跟人口关联很深,少了还好说,一旦人数多了,安置他们的地方就要费一番思量了。

    韩冈扭头对李宪道:“黑山的乱事不可能迁延日久,辽人为了尽快解决黑山河间地,转向丰州来,肯定会加大在黑山的动作。南下逃难的蕃部当会大幅增加。而且辽人也很可能故意驱赶他们一起杀过来,甚至混在这些党项人之中,或是伪装成党项人。”

    李宪沉吟道:“丰州的兵力看来不够啊。”

    “看来要劳烦都知了。”韩冈道。不管怎么处置,手上有足够的兵力镇压局面,让南下的蕃人老实听话,这都是首要条件。

    李宪闻言会意:“休整一日,李宪就领军北上。”

    “多休整一两天也没关系。折府州那边一时还撑得住。”韩冈笑着对李宪说了一句。心道李宪既然北上,看来自家也得往丰州去坐镇了。

    折克行和李宪之间,谁为尊长的问题很难处理。李宪的官位的确在折克行之上,但李宪的职司主要是在征西之役上,丰州之战他并没有受到明确的朝廷诏令。而且武将一贯大小相制,如果没有朝廷的明确诏令,就是一路副总管的号令,都巡检都可以直言拒绝。这就在两人之间留下争权的可能。

    只有韩冈的身份可以镇压住两名实际统军的将帅,从他的角度来说,也不愿意指定李宪或是折克行代替自己指挥全军。这是统帅之权,随便交给阉人或武将,丢脸的将是他韩冈。而且边境的冲突,更多的是属于政治的范围,不需要武将上阵,这是经略使的责任。

第14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11)

    巍巍黑山已被白雪覆盖。"www.uu234.com文字阅读新体验"黑山下的黄河两岸,也笼罩在一片雪白之中。冬天的风刮过雪原,但在白色的原野上,却交织了血与火的痕迹。

    无数生活在此地的党项部族被驱离了家园。肥沃的河间地上,党项部族的身影越来越稀少。一支支部族,人数有多有少,穿过荒漠一步步向南逃去。

    屈野川通向大漠的通道,又是一队党项骑手踏上了这条道路。从他们肮脏的衣袍和疲惫的神色上可以看得出来,之前已经经过了一段不短的行程。

    眼前的土地,从平缓的沙砾过渡到起伏的坡地,被积雪覆盖的地面下,已经可以看到河道的轮廓。

    队伍中,一名满脸周围的老者看着面前被不知多少马蹄踩得碎乱的雪地,这是前人留下的痕迹。可能是前面有过不少部族从这条路上走过,一路上留下了不少可供识别的残迹。从荒漠中行走了数百里,他们并没有迷路,还算顺利的抵达了屈野川前。

    并不算深邃的谷地中,再往前就是一条很单薄的栅栏,栅栏后,是零零散散的七八个守卫。但就是这么单薄的一条防线,这队人马也不敢硬闯,离着栅栏远远地便停步下马。

    一名老者排开众人,走到栅栏前,与守卫的头领们,一个年轻的军官打了照面。

    年轻军官一扬手,一群宋军士兵出现在四周的山坡上,弩弓上面的箭头闪着夜星般的寒光,遥遥指着包围圈中的逃难者。

    被一圈弓弩四面围住,惶惶不安的逃难者立刻反射性的拿出弓刀,与四周的宋人遥遥对峙着。

    气氛紧绷的一触即发。

    “那是神臂弓!”老者额头上冷汗涔涔,他可是曾经带着族人南下攻宋,吃过神臂弓的不少苦头。距离这么近,神臂弓射出的箭矢能把人射个对穿。连忙回头急声叫道:“不要轻举妄动,把手都放开来,全都放开来!”

    老者在这些人之中的身份显然很高,在他的呵斥下,所有人虽是犹犹豫豫,但最终都放下的握着弓刀的手。

    不过周围的宋军士兵依然没有松懈,手中的神臂弓依然稳稳的端着。

    “将……将军……”老者又回过头来焦急的望着那名领头的年轻军官。

    年轻的军官很和气的样子,来回打量着老者身后七八十人的队伍,笑得眯起的双瞳中眼神犀利,“看来吃得苦头不小啊。”

    老者操着半生不熟的官话,结结巴巴的道:“牲畜都丢光了,原来可是有一百多帐啊。”

    蕃部的帐跟汉地的户是一个意义,一帐便是一个家庭,至少一个壮丁,还有妇孺、老人。一般的情况,一百多帐差不多在五百人上下。眼下一百人都不到,除了两三个老头以外,基本上都是青壮年和小孩子。

    年轻军官咂了一下嘴,似笑非笑的:“契丹人下手还真是狠辣。”

    老者可不指望宋人能有多少同情心,党项人与汉人的仇怨,不比汉人与契丹人之间的仇怨稍逊。看到这个年轻军官的反应也就知道了,他恭恭敬敬的行礼:“所以小人是诚心归附大宋,做朝廷治下的良民。”

    老者张着浑黄一对眼,期待的看着年轻军官。

    年轻军官很好说话的样子:“收留你们也没什么。前些天,已经有不少黑山党项部族南下了,都给安排了安居的地方。只要你们愿意归附,自然会让你们住下来。不过有句话要说在前面,肯定是比不上你们之前的黑山河间地——能比得得上黑山河间地的马场,大宋也没有,所以别说朝廷亏待你们这群逃人。”

    “能有块地落脚已经是万幸,哪里还敢贪心。”

    “那就好。”年轻军官点头,又道,“留个姓名,还有族帐名号,等会儿就派人带你去安置的地方。”

    这么宽松的条件,老者一口答应下来,道:“愿从将军号令……可是将军你看,我们被契丹人赶过来,一路上匆匆忙忙的,牲畜都丢光了,人也只剩这些了。能……能不能给我们一点粮草。”

    老者说着,做出一副可怜相。

    “要粮草,当然可以。”年轻军官笑了起来,“但不可能白白给你们。”

    老者一听就放心了,只要愿意提要求,就代表他们还有用,“是不是要出兵?要是打契丹人的话,我这里还有二十个能跑马能射箭的汉子。”

    “用不着。”年轻军官一摆手,“区区辽人而已,我们大宋还不放在眼里。只要你们愿出人出牲畜帮着运送粮草,官府会先给你们配发粮食。”

    “运送粮草?”老者没想到会有这个答案。

    “现在正好缺人手从后方运粮草上前。既然你们愿意听从号令,为官军出人出力,也排得上用场,只要用心做事,朝廷自会为你们提供口粮。至于马匹草料,给你们安排的驻地,有草场,应该够过冬了。”

    老者楞了起来,这样的安排,他事先想都没有想过,实在是太宽大了一点。

    “怎么,不愿意?”年轻军官又眯起了眼睛,“河东经略小韩相公吩咐了,这件事不会强迫你们,不愿就算了。”

    老者苦笑起来:“要是不听号令,可会有口粮?”

    “当然不会有!”年轻军官的回答斩钉截铁,“不为朝廷出力,还想有好处,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好事了?对了,有一件事忘了说。押送粮草时,携带的武器只能是弓刀。长兵或是重器,一律不得携带……你也知道的,你们初来乍到,我们也不得不小心。”

    老者一阵点头哈腰:“小人明白。不过官人多虑了,你看我这个小族,哪有什么长枪、骨朵,能有张好弓就很了不得了。”

    “正如你方才说的,既然能出二十人从军,出二十个运送粮草,当也不会成问题。你们这些人的口粮先期给付半个月的粮,至于后续的粮草,要你们为官军运送粮草来赚。”年轻军官显然不知对多少人说过这番话,熟极而流下,语速变得飞快,“从府州或麟州到旧丰州,路程都不超过五天,只要能老老实实的做好差事,不要担心家里面会挨饿。你们跟着我的人走,他会带着你们去安置的地方。”

    他说完见老者没有反对的意思,就一挥手,便有一名骑兵跃马而来,到了这一队党项人面前,说了几句话,让老者留了姓名和族帐名号,便领着他们继续向下去了。

    目送着这一队人马远去,又是一名相貌相似的年轻军官走过来。

    听到动静,前一名军官头也不回,道:“龙图的好手段啊,七哥儿你说是不是?”

    “按龙图的说法,这叫废物利用。”望着党项人越走越远,折可适眯起双眼,“指望他们跟辽人斗,都是白指望。但他们的马都是好东西。从府州、麟州运一趟粮草,要耗用大量的人力、畜力,也还要给付人畜粮草,蕃人、汉人都一样。既然没什么区别,与其征发民夫,惹得路中骚动,还不如用这些蕃人。”

    “废物利用……龙图一点口德都不留啊。”折可大哈哈两声笑:“党项人已经到了有两千多,再有个三五千,差不多也就足够了。若再来个两三万,连修城的人手都够了。”

    “修城就不指望了……党项人的手艺啊!”

    “……就能运粮也不错了。这些天来南下的黑山党项越来越多,看来辽人是铁了心将黑山下河间地中的党项人全都赶走……还当真是帮了大忙了。”折可大转头问道,“七哥儿,你跟在韩龙图身边,有没有听到什么?”

    “听到什么?”折可适不解的问道。

    “之前经过一番杀鸡儆猴,辽人已经将黑山下剩下的党项部族全都集合起来,马上就要南下了。龙图就没有事先说到这种可能?”

    “还以为说丰州的事呢。”折可适笑了一声,又道,“别把那些蕃部当场傻瓜啊!”

    “七哥儿,你前面说的丰州是什么意思?”折可大却没有理会折可适后面的话,追问着前一句的缘由。

    “旧丰州已经夺回来了,之前小弟想知道现在的丰州会不会移镇回去,将占下的地归还给府州……还以为哥哥也在想这件事呢。”

    折可大震惊道:“你就这么直接问了?!”

    折可适摇摇头:“哪敢正面问,旁敲侧击的提了一句。”

    “韩龙图怎么说?”折可大连忙追问。

    折可适苦笑了一下:“不能指望丰州会移回去。割下去的肉,朝廷多半是不会还回来的。龙图虽没有明说,但听他话中的意思,旧丰州很可能新立一州。”

    “果然。”对旧日的失土,折家上下都没有幻想过,折可大也知道朝廷的行事,不会这么儿戏的,“这事指望不了。黑山党项被辽人驱用的事,龙图怎么说?”

    “其被契丹人夺取了老家,就算被逼迫,也不会老实听话。只要派人联络一下,给他们一个出路,谁还为一点好处都没有的契丹人卖命?”折可适道:“黄裳一开始就此事问过了龙图。你知道的,龙图一向都有让人将所有可能的情况都列下来,然后一一确定应对方略的习惯。黄裳问龙图遇到这个情况该怎么办,龙图只说了四个字。”

    “哪四个字?”

    “文攻武卫。”

第14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12)

    【昨天有事耽搁了,不好意思。一点之前还有一更。】

    韩冈抵达旧丰州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波澜。

    无论是从整合河东、麟府两军的角度,还是从尽早解决丰州之事的角度,他将帅府行辕移驻旧丰州都是必然的选择。

    不过现在也不能叫旧丰州了,天子降诏,朝廷移文,旧丰州改名胜州。这也是应有之义,要是此地复旧名,当初从府州划分出来的今丰州就不好安排了。而胜州亦为旧有,恢复此地古称,放在哪里都能说得过去。

    午后时分,韩冈就在城头上望风景。远山近水全都被一层新雪所覆盖,白茫茫的一片,其实也没什么景色好看。

    但这是韩冈的习惯。每到一处新地,总要先上到城头上看一看,了解一下城池周围的地理,顺便做些笔记,以待日后有用。

    旧丰州,也即是胜州的城垣并不高峻,两丈出头而已,而且跟低矮的城头相配合的,墙垣也单薄的很。站在城头上,韩冈估算着需要下多少工夫便能攻破这座城池,结果很是让人忧心——就是以西夏的攻城水平也不要太费神,不用说契丹人了。

    重修胜州城,是迫在眉睫的一件事。不过韩冈现在手上钱粮有限,人力有限,时间更有限,而要应对的寨防工程量却大得惊人。三人份量的食材,却要做出十人份的饭菜,这就是摆在韩冈面前的难题。但不管怎么说,旧丰州都是排在第一位的。

    “依照龙图之前的要求,胜州城的重修,折府州给出了上中下三策……”黄裳在韩冈身后说道。

    “我方才已经看过了。”韩冈道。

    折克行的高中低三套方案。高方案是以顶级的边防重镇标准来修建,韩冈是不打算用的,“所谓的上策,钱粮耗用太多,民夫需要也多,如此修丰……胜州,其他城寨就不要修了,只能是算作未来的目标。折遵道【折克行字】也只是拿来凑数而已。能动用的钱粮和人力的预算也给出了,具体修造的方略,只能在中下两策之中择优取舍。”

    “龙图觉得何策为佳?”黄裳问道。

    韩冈转回身,对黄裳道:“这事交给你,可以召集众将来同议,定下来后上报给我。”

    黄裳愣了一下后,心下顿时大喜,韩冈将这个任务交给他,等于是将他从经略使身边的门客,转为拥有实际职司的幕职官的前兆,哪里还有不愿意的道理,“黄裳明白!”下定决心,要将此事办妥当了。

    听见黄裳答应时的声调都变了,折可适在旁一笑,并没有嫉妒之心。看看旧丰州重修乃至整个屈野川寨防体系的修造,到底是谁在建策,就知道这个差事本就轮不到他来做。

    韩冈远眺北方覆盖在皑皑白雪之下的峰峦叠嶂,半晌后方道:“黑山党项为契丹驱逐南下,此事已经确定。最后南下的人口,预计不会少于两万。其中人心各异,甚至可能会有辽人混迹其中。之前我说过文攻武卫,以攻心为上,教训这群黑山党项转投大宋,不过眼下看来是不够了。你们觉得现在的局面该如何应对?”

    韩冈问策,黄裳新得了差事,便不去抢风头。折可适回复道:“胜州一地,大宋得之故有,契丹失之本无。对辽人来说,其实无所得也无所失。眼下兵事不解,乃是萧十三的私心作祟。而可供利用的当也是他的私心。”

    韩冈点点头,道理说得没错。

    就像耶律乙辛本人的利益与辽国的利益不一致一样,辽国的利益与萧十三私人的利益也并不是一致的。这是很正常的事,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总是有差距的。

    再如韩冈,他也不可能无私到一切以大宋的利益为依归。只不过韩冈目前最大的利益是在他幕僚那边,尽量完美的解决目前的问题,才能让他幕僚们——也就是气学弟子——陆续得到进入官场的入场券。因此,便与大宋的利益共通。

    黄裳接口道:“要利用萧十三的私心,就要了解他到底需要什么,然后做出应对。官军抢先一步夺下了丰州,萧十三颜面大失。最大的希望是挽回颜面,但这其中也担心争斗下去,会损失更多的脸面。”

    韩冈呵呵笑了起来:“要做个贴心人可不容易,算计耶律乙辛和萧十三的私心倒也罢了,体贴他们的私心,这不是太难为人吗?”

    “龙图误会了!”黄裳连忙道,“跟在龙图身边,又怎会有对辽人委曲求全的想法?!”

    “管他是党项人还是辽人,没必要去细细分辨。只要行动间有可疑之处,一概杀光就是了。”折可适更是爽快。

    黄裳道:“换做是平日尚不须如此。但放在眼下,还是这样最省事。”

    “原来如此。”韩冈点点头。粗暴归粗暴,但却是简洁有效。

    不管萧十三有什么想法,只要他还有顾忌,不敢撕破脸皮,派出来的人被杀光了也只能让他有苦说不出。

    韩冈对辽人的威胁不是很放在心上,大不了打一仗。耶律乙辛刚刚稳定局面,不可能贸然撕毁澶渊之盟,即便打起来,战事也只会局限于河东一地。依靠山河之险,让萧十三吃个苦头回去,韩冈不觉得有多难。

    但辽人并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在于如何长久的维持住对胜州之地的统治。

    这时候,下方的城门口又热闹了起来。一支马队满载着粮草缓缓抵达胜州城。从装束上,只有两成是押运的宋军,剩下的全都是党项人。从他们过来的方向来看,是从府州运粮过来。

    麟州、府州的粮道并不算好走。为了维系这两条粮道,共有一千一百多名黑山党项役夫和三千匹其所属的马匹,组成了二十多支运输队在其中奔走。而这些党项人的部族,则是被安排在胜州之南、麟州之西的旷野中,等待家人将糊口的粮食带回来。

    终于结束了漫长的行程,队伍中的士兵和蕃人都显得很是放松,心情也很好。从上往下看,两边似乎并没有太大的隔阂,能看到他们之间也有几句话可说。

    折可适越过雉堞,也向下望着这群运输者,“看他们心情都不错,这一趟的行程应该是很顺利的样子。”

    “这一下能多带一点粮草回去了,越顺利带回去的可就越多。”黄裳转头看韩冈,“也是龙图对入中纳粟化用得好。”

    “只是快而已,到库的粮草还是那么多。”韩冈摇摇头。

    给付党项人的报酬的比例并不是固定的,而是以正常条件下运送粮草的耗费为标准,确定了应到的数量,然后与出发时装载数量之间的差额,就是给付这群黑山党项运粮的酬劳。能省下多少,就看他们的本事了。走得越快,节省得越多,到手的粮食就越多。这种手段,后世常常用来节省油料。但在此时人眼中,则是类似于入中纳粟的变种。

    “利用这个激励的方法,转运的速度快了许多。没有哪家部族不想给自己的家人、族人多带一点过冬的粮食回去,运粮的时候都是尽可能的快。”韩冈低头看着那支运输队通过了城门口的查验,穿过城门,进入城中,“不过如果查看账簿,用在转运上的花费依然不减,中间的损耗大得惊人。”

    折可适不确定韩冈的意思,试探的说着:“……快和省,本来就是难以两全吧?”

    黄裳则道:“最好的办法还是尽快增加胜州的人口和耕地。河东路地处黄河之西的几个军州,人烟稀少,土地没有开垦,资源也没有开发,自然不会有财税收入。朝廷驻扎大军于此,军饷粮草都要从河东运送,中途的耗费巨大,迟早会惹来议论。只有成为税赋之地,而不是朝廷的负担,才能阻止小人的议论。”

    韩冈点点头,“勉仲说得正是。”黄裳正说到他心中去了,不过这也是他一直灌输给气学门下的理念。

    尽管胜州地处险要,一城事关河东、银夏两路安危。可总会有鼠目寸光或别有用心之辈,抨击占据胜州是劳民伤财。就像他们当年说夺取河湟,乃是空耗人力的无益之举,全然不管占据战略要地对国家安全有多大的意义。

    不过这群人身份不低,明确说,就是一干旧党重臣。这群人话语权和分量都很重,门徒又多,要跟他们辩论,还要提防上面头脑发昏。与其跟他们争论,还不如把丰州和河西诸州建设好,有足够的财税收入来抵偿朝廷军费的支出,用事实回话。

    当年拓边河湟,在渭州一石一贯的粮价,到了河湟前线,要付出十倍的运费。不过之后开发了巩州、熙州的粮食生产,以及棉花、棉布、油料、咸鱼等特产。加上雍秦商人形成了庞大的利益集团。使得现如今无人再说熙河路得之无益,是好大喜功之举。

    若胜州、包括胜州以南的这一片土地被开发出来,也便不会听到有人说放弃了。

第14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13)

    【第二更。|www.uu234.com超速更新文字章节|】

    随着韩冈的到来,李宪和折克行两军业已会合在胜州,也即是旧丰州。屈野川一线的防御体系,也变得越发得牢固起来。若是常年有四万以上的兵马坐镇此地,有没有坚固的城垒其实都无关紧要了,可惜人马粮草的消耗,使得四万兵马待不了多久。

    同样困于粮草的,还有被迫离乡背井的黑山党项。穿越荒漠的数百里道路上,因为缺乏足够的口粮,黑山党项各部无论人马都是死伤枕籍。在雪下残余的草茎,都被先前经过的部族马匹吃光。从探马传到胜州的消息中可以知道,死在大漠之中的蕃人以成百上千来计算,而且在这些亡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自相残杀、争夺粮食的结果。

    “谁让他们引狼入室又不抵抗的。自作孽,不可活啊……”

    “当年石晋不正是如此!?耶律德光在开封城中猖狂一时,可一遇河北雄杰,便是暴毙杀胡林!”

    “按照龙图的训示,对于来犯的黑山党项,先以攻心为主,现已有十七人愿意代表朝廷去说服他们投诚。一般来说,说服他们不成问题。不过事有万一,也要做好动手的准备。”

    “那样的蠢货死光了对任何人都是好事。……再往好处想想,若是辽军南下,想从大漠里绕道,也是以一个结果。”

    “没有打草谷的地方,想穿过几百里的大漠南下,能有两三千就了不得了。”

    “那时候杀起来可就叫痛快了!”

    主持军议的韩冈还没有到,只有李宪和折克行两人带着麾下将领候在正厅中。

    两名主将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不相干的闲话。即便以折家地位之特殊,折克行也不愿意得罪李宪这个手握军权的大貂珰。而李宪也不会故意跟折克行过不去。韩冈既然前来坐镇胜州,他的态度就摆在那里,闹得军中不合,得罪了折家这个藩镇倒没什么,一并开罪了韩冈,那可就亏大了。

    上面两位还能留一份情面,没有撕破脸皮,下面的的将校互相之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甚至连视线都不相交。厅内的气氛像是一根绷紧的弓弦,而且越缴越紧,顿时便险恶起来。

    折家sè彩太过浓重的麟府军,在河东军中本来就属于异类。麟府兵马司刚开始设立的时候,本是为了监视府州折家和丰州王家之用,有别于折家之前的sī军。可西夏立国之后,在抵抗元昊入侵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丰州陷落,府州被分割,麟府兵马司也受挫极重,不得已开始吸收当地兵源来补充,使得折家将手伸入了这一支本该是监视他们的军队。底层的军官中,大半与折家脱不开关联。

    时至今日,朝廷几乎已经默认了折家对麟府军的影响力,尽管主要将领的任免依然由朝廷过问,但实际调用时,却时常将其配属在折家的麾下。

    如今麟府军独自斩获大功,惹来河东军的嫉妒也不足为奇。葭芦川大捷功赏虽众,但李宪带人北上,却是特意挑选了在葭芦川大捷中没有立下什么功劳的几部兵马。有功大家分,这是主帅的工作。太过偏袒麾下某人,日后带兵的时候可就麻烦了。

    西夏已亡,眼下大战已经进入尾声,胜州一战。现在跟随李宪的河东军兵马,可都卯足劲要在最后关头挣一笔功劳回去。只剩辽宋两家,万一以澶渊之盟为本,再来个七十年不生战火,那到了儿孙,岂不是要吃糠咽菜来过活了?

    老资格的将领们都知道,在澶渊之盟后,元昊起兵之前,几十年间,军中将校士卒得到的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待遇?管着俸禄发放的文官在面对武夫时,又狂傲到什么样的程度?!在军中时间长一点的老人,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

    难耐的躁动在每一个河东军将领心中,封妻荫子不是光荣,而是当务之急!

    “经略到!”门外传来响亮的通报声。守门的护卫吊着嗓子提醒着厅中,河东路经略使韩冈的到来。

    李宪和折克行的对话立刻就停了,帐中的气氛陡然一变。在两名主将的带领下,齐刷刷的站起身,恭候韩冈升帐。

    踏进厅中,李宪、折克行领众恭声致礼。韩冈目不斜视,径直走向厅中的主位,转身坐了下来。

    折可适、黄裳领着几个幕僚跟在韩冈身后进门,但两人却没有再往里走一步,而是站在最下首两张空着的交椅前。其余还没有得到官身的幕僚,则是站在两侧厅壁处,只有一人走到角落中,那里有一张几案,供他记录军议上的对话和决议。

    帐中众将帅行礼后肃立如松,鸦雀无声。

    并非是点卯会操时的升帐,不需要太过繁琐的礼仪。韩冈环目一扫,见人人恭谨,遂道了一个字,“坐。”

    哗啦啦一阵交椅响后,厅中又安静了下来。众人屏气凝神,静静的等着韩冈发话。

    韩冈没有吊人胃口,开门见山。看了一眼折克行:“旧丰州算是占下来了,朝廷也赐了胜州一名。胜州得复,实乃折克行你领军有方。”

    折克行立刻起身,拱手道:“末将愧不敢当,此乃末将帐下诸将之功。”

    韩冈点点头,“遵道过谦了,朝廷不日当有功赏颁下。”

    麟府军的将领们顿时脸上泛起喜sè,功赏两个字,从来都是将校们最爱听的话。

    韩冈又瞅了瞅一脸不服气的河东诸将,“不过诸位都是老于用兵,应该知道向来是夺城易,据地难。重夺旧丰州殊为不易。不过相比起将北虏的野心打回去,保住胜州之地,还是要容易些许。所以才有李经制领军北上,同心协力,共守丰州。”

    就在座位上,李宪欠了欠身。河东众将的脸sè也好了了不少。

    一番开场白之后,韩冈对众将道:“想必目前的局面不用本帅多说了吧?”

    “末将明白。”“李宪明白。”

    李宪、折克行带着诸将一阵点头。

    韩冈向下首比了个收拾,黄裳立刻会意的站出来:“最近南下的黑山党项增加的数量并不正常,比起预计中数目多了两倍还不止。很明显是辽人背信弃义,连当初投向他们,放他们直取兴灵的那一批部族,也都被驱赶南下。很有可能,辽人主持西京的萧十三,正打算利用这批党项人来sāo然胜州。”

    这算是对最近的局面做个总结,也是对辽人行动的推测,基本上跟在座将领们的判断相同,并没有人站出来的提出异议。

    见没有人反对,事先已经定好口径,折可适便接下去说道:“如果事实如此,便可以看得出来,辽人没有撕破脸皮的打算。所以只能借用黑山党项的手,最多也不过伪装成党项人,给官军添些麻烦。”

    韩冈轻叹了一声:“鬼鬼祟祟,不成气候。契丹人真应了一句俗话,黄鼠狼下老鼠,一代不如一代。”

    韩冈说得刻薄,顿时引得厅中一阵狂笑。

    不过韩冈没有笑:“耶律阿保机看到如今辽国,多半在坟墓里都睡不安稳。窃国之贼非立国之主,耶律乙辛终究还是差一点。记得他当年派去救助西贼的那一队皮室军,也是藏头lù尾。正要上阵便不敢,只敢捡捡便宜。”

    韩冈直接指称辽太祖的姓名,分明还没有将了辽国当做与大宋平起平坐的国家。不过这个厅中,不可能有人站出来指责。反倒对韩冈的说话,感觉煞是痛快。

    都是为了征夏之役出了一份力的,被耶律乙辛做了渔翁,哪个心里都不会舒服。一听韩冈贬低辽人,却感到说到心里去了。

    “龙图说得是。”

    “龙图说得没错。”

    “正是!正是!”

    一片声的附和,让几名老成持重的将校,都不好开口。李宪和折克行都由几分不解看着韩冈,不知这样贬低辽人有什么用意。

    李宪微微皱眉,正想冷一下热过头的气氛,韩冈却抢前一步开口:“辽人如此自甘堕落,其战力可想而知……诸位,没人会嫌斩首多吧?!”

    将校们更是兴奋:“不会!”“当然不会!”“成千上万最好!”

    厅中将校们的心情被炒了上来,折克行站出来,试图压一压过火的气氛:“能南逃的黑山党项皆以精壮为主,但近日安置下来的大小六十一族,没有一个完全由精壮男子组成,或多或少的都有些老弱fù孺。若是纯粹由丁壮组成,必然是辽人或是听命于其的党项部族冒充。”

    “不,只要不肯听命,或是有所推诿,不论是否是辽人或是受其指使的黑山党项,一律杀之无赦。眼下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分辨他们。”韩冈杀气腾腾,习惯了背叛的黑山党项,人数少的话,收留下来没问题,但要是太多了,可就麻烦了。胜州之地,可是关键之地,如何能放在他们手中?

    眯起眼再一次扫视帐中,“没人嫌斩首功多吧?!”

    众将的眼神闪闪发光,如狼似虎一阵狂嚎,“当然不会!”G!。

第14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14)

    折克仁从厅中出来,在庭院中轻呼一口,浓白的雾气在空中消磨不散。

    将领们一个个从折克仁身边经过,相熟的还不忘打声招呼,约个时间一起去喝酒。

    在他们的眼中,折克仁看到的是兴奋。为韩冈方才的鼓动而兴致高昂。呵气成冰的冰寒,压不住他们胸中熊熊燃烧的火焰。只有通过热闹的一番酒宴,才能稍稍宣泄出一点他们功劳近在咫尺的兴奋之情。

    可如果有人能注意折克仁的神情,便会惊讶的发现,能为自己半只耳朵而冲入辽境的折家十六郎,却是全然的冷静。

    前一天还说要以攻心为上,可一旦发现南逃的黑山党项多于预期,便立刻起了杀心。韩冈的态度转变间,潜藏的杀性可是一点也不遮掩。

    “很少见这样杀气腾腾的经略。是吧,三哥?”折克仁忽然开口。

    “啊,真的很少见。”吱吱的踏雪声响起,折克行从他身后走过来,帐中军议,不经意间已经是一场薄雪下过。在折克仁身边停步,抬头望着比入厅前更为阴沉的天空,“不过十年见过有几分相似的,三十年也见过。”

    “是谁?!”折克仁立刻问道。

    折克行慢悠悠的道:“十年前的是李复圭。”

    “李复圭?”折克仁记不起有这个人,能跟韩冈相比较,或者说与他有几分相似。

    “十年前在环庆任职的。”折克行道,“就是瘐死种詠,杀了李信——不是韩经略的表兄——的那一位经略使。连杀两将,其下更有十余军校被治罪论死,人心由此大坏。之后广锐军叛乱的肇因,其实有他一份功劳。环庆军的战力,也因此从十年前开始,就没有缓过气来,灵州之败不是那么简单。”

    “这位哪里跟韩龙图相似?”折克仁疑惑道。

    “杀性重的地方。”

    “李复圭的杀性可没用对地方。”折克仁从鼻子里哼了一声,又问道,“……三十年前的是谁?”

    折克行呵呵两声笑,“未足奇的那一位!”

    “韩……”折克仁张开口,又闭上了嘴,笑了起来。

    这两位的确是杀气腾腾的经略使,不过他们是喜欢杀自己人来立威,或是推卸责任。比如韩琦,比如李复圭。可这两位,对上西贼或是北虏就不成了。

    李复圭那个废物就不说了。韩琦偌大的名头,手上够分量的战果似乎就一个算不得好男儿的焦用,把狄青吓得面无人色勉强也能算他的战绩,由此赢得了西夏太师张元的衷心夸赞——韩琦未足奇。

    “幸好韩龙图与他们都不一样。他对贼寇满心杀机,对我们这些武夫,倒是优遇有加。”折克仁说着,与折克行一起踏着积雪向外走。

    折克行慨叹道:“有人适合在朝堂勾心斗角,有人适合在边疆建功立业。可惜总是被放错地方。”

    “韩龙图做经略使不是正合适?这一次朝廷可没放错人。”折克仁道。

    折克行摇摇头,“韩冈更适合在朝堂上。他自己也知道。”

    折克仁沉吟了一下,笑了起来:“……的确,快刀斩乱麻,韩龙图这一次不想在丰州拖得太久了。”

    “为了安定黑山河间地,辽人选择了最简单的做法。把党项人都赶走就行了。韩冈的做法跟他们一样,不管萧十三有什么盘算,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

    “想必十六你也听说了吧,从黑山党项那里,耶律乙辛打算将它的斡鲁朵安置在黑山河间地。萧十三现在所做的,必然是领了耶律乙辛的吩咐。”

    “也算是好事,只要耶律乙辛的斡鲁朵在黑山河间地一日,丰州的防守就一日不能松懈。”

    “说的可不是这事。胜州需要运输的粮草是有限度的。囤积在胜州粮草也是有限的。这点差事,肯定不足以安置下所有的南下部族。”

    折克行回头看着折克仁。

    “小弟明白了。”折克仁心领神会的笑道,“修筑可是个苦活,黑山党项肯定没这个能耐,也不会愿意老老实实的去做。下手重一点、狠一点,这才好让他们听话。我想这就是韩龙图的本意吧。”

    世人对折克仁的印象就是冲动易怒四个字,可是折克仁他若当真是这么冲动的人,怎么会让他去负责修筑关键的寨防,又怎会让他陪着下一任的家主走到最前线?

    就是在身体受残的暴怒之下,折克仁也只是烧了两间巡铺,而不是杀人泄愤,纵使没有韩冈担待,也不会有太重的罪责。而如此一来,看到他的半只耳朵,没人会嘲笑半句,反而都会因为他有着杀入辽境放火的胆识拱手致礼。

    “无论韩冈的本意为何,但南下诸部可不能全变成斩首功,至少要把修城修宅的人手留下来。”

    “小弟会协助大哥儿做好此事的。”折克仁点头,“能多用上黑山诸部的一份人手,就少动用府州和麟州的一份人力。”

    折克行叹了一口气,“这一次的功劳大半要给河东军占去,我们争抢不得。也只有靠十六你和大哥儿。”

    …………………………

    “这个机会,可不要浪费了。胜州事一了,几年内可能都不会有大仗了。”

    李宪出来后,就吩咐着下面的将领,要把握好机会。且不说机会的难得,即将结束的战争,使得立功的机会已经寥寥无几,就是韩冈今天所说的话,换作任何一位边臣,几乎都不会去说。

    对于投奔朝廷的降人,大宋一直以来都十分厚待,官职、钱粮从不吝啬。可韩冈这一回一动手,便是拿上万降人的性命来换功劳。纵然找到了借口,可也不是轻易就能搪塞得过去的。

    朝廷中,要挑他毛病的可不是一个两个。现在授人以柄,必然惹来一身麻烦。想要为自己辩解,少不了也要大费口舌。

    隶属于河东军的将领们,没有太多的想法,只知道尽可能快的完成韩冈的任务,争取更多的斩首,这关系到他们和妻儿的未来。

    不肯听命,或是有辽人嫌疑的南下部族。他们是这一次的目标。而河东军的成员,都会将精力锁定在目标上,绝不会分心些许。

    …………………………

    东胜州的雪越来越大,听着大帐上沙沙的落雪声,萧十三心绪变得十分平静。一切都已经布置下去,就等着最后的收获了。

    不须动用大军,只要在合适的时候动手,就能让南面的宋人无可施展,只能硬咽下自己制造的苦果。

    “枢密。黑山的消息,那龙部也南迁了。”一名亲兵走近萧十三的身边,低声向他说着最新的军情。

    “那龙阿日丁终于也撑不住了?”萧十三惊喜的扬起眉头,那龙部可是黑山大部族中,一贯坚持到底的死硬,不过终究还是胳膊拧不过大腿。他冷笑道,“要不是看在那龙阿日丁能给宋人添些麻烦的份上,早就派人将那龙部给灭了。”

    亲兵低着头,不敢多插嘴。萧十三停了一阵后又问道,“这一次回来报信的是谁?”

    “是萧孝先太尉的亲信。”

    “重赏。赏他十匹绢,二十两银。”

    萧十三手上很是宽裕,难得的如此大方赏赐。甚至让亲兵一下就呆愣住了,直到萧十三厉声催促,才反应过来,跌跌撞撞的冲出大帐。

    这一次,黑山党项几乎是被连根拔起。从数百大小部族手中,萧十三得到的牲畜、财产不在少数。只是这一切不可能全属于他,参与其中的各军、各部、各族,都有资格从中分上一杯羹,至于耶律乙辛,黑山河间地就是最大的收获,劫掠所得的浮财,他不会与人争夺。

    眼下那龙部也走了,黑山河间地再无阻碍,剩下就该等尚父的斡鲁朵迁移至此。土地所有权转变的结果,不仅仅耶律乙辛可以培植本身的实力,还有其他同属尚父斡鲁朵的成员,也将会同样有足够的施展空间。

    不过并不包括萧十三,朝廷的高官,不可能去成为斡鲁朵的一员。

    萧十三本人知道,没有足够的实力,自己能派得上用场的手段很少。幸好对面的韩冈能用的手段更少。冲突到现在,宋军越境的情况就只有折克仁一次,可见他绝不愿意将战事扩大化。比起大辽来,宋人更怕一场战争。

    经过了征夏之役接近一年的消耗,又举兵收复旧地,还要接济南逃的黑山党项,宋人的粮草还能支持多久?一旦不能给付他们足够的粮草,党项人可不是老实等死的类型。

    萧十三的双眼眯了起来,宋人最是优柔寡断,又好个中央之国的名声,对降人一向礼遇非常。韩冈肯定会给他们粮、给他们地,将一群饿狼当成家犬养在家中。可是一旦粮草供给不上,这群饿狼可就会从近似于家犬的身份上回到凶狠得要撕碎对手的状态。

    那个时候,便是下手的好时机,若有机会,他是绝对不会轻轻放过。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586/ 第一时间欣赏宰执天下最新章节! 作者:cuslaa所写的《宰执天下》为转载作品,宰执天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宰执天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宰执天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宰执天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宰执天下介绍:
宰者宰相,执者执政。
上辅君王,下安黎庶,群臣避道,礼绝百僚,是为宰相。
佐政事,定国策,副署诏令,为宰相之亚,是为执政。
因为一场空难,贺方一迈千年,回到了传说中‘积贫积弱’同时又‘富庶远汉唐’的北宋。一个贫寒的家庭,一场因贪婪带来的灾难,为了能保住自己小小的幸福,新生的韩冈开始了向上迈进的脚步。
这一走,就再也无法停留。逐渐的,他走到了他所能达到的最高峰。在诸多闪耀在史书中的名字身边,终于寻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宰执天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宰执天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宰执天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