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一品富贵TXT下载一品富贵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一品富贵全文阅读

作者:午后方晴     一品富贵txt下载     一品富贵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百九十九章 示弱

    随着大量新兵、背嵬军、咸平军陆续前往南河套,虽然当地渐渐开垦了许多屯田,也无法担负着粮食的供给。当然,京畿各地也设有训练场所,不过效果弱了很多。

    于是再度将裴济调往夏州,此人在灵州颇有政绩,决事公平,诸羌信服,同时兴修水利,重视农业生产,一个文武兼备的难得良臣良将。

    正好向敏中进入西府将担子挑起来,王显能力稍逊一筹了。

    于是将王显调赴定州,授山南东道节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定州路行营都部署、河北都转运使兼知定州。也就是让他一手主持河北边防事务,随后因孔守正提议,在契丹入侵时,又加镇、定、高阳关三路都部署,许便宜从事。

    这道任命有一个背景,辽国野心勃勃,随时南下入侵,然而河北诸将群龙为首,各自为战力量不够,必须要有一个懂军事的威望高的人领首。

    王显无疑胜任了。

    但接下来还有人事调动。

    王化基以本官罢相。

    他没有犯错,也不是因为宋九关系,因为下面还有新的任命。以冯拯、陈尧叟为给事中,薛映、梁鼎、杨亿为知制诰,论关系杨亿岂不是更亲密?

    主要王化基呆在中书时间太长了,五六年时间,不上就得退了。

    上上下下才是宋朝官制主题。

    不但文官,武将也是如此。

    宋九忽然想到了王安石的将兵法,可是在时候一个军头都敢占据益州。想称王称皇,他如何说出口?

    随着以冯陈二人为同知枢密院事。

    王钦若从西川回来。安抚有功,迁为参知政事。

    但这种上上下下。人事不停的变动,让宋九产生了时间的紧张感。

    他不可能一辈子呆在中书,几年后一旦自己调动了,所有计划也泡汤了。其他人能领手起来吗?他十分怀疑。

    如有一天,职方员外郎吴淑突发奇想,大约春秋看多了,想在军中推广战车。

    赵恒有些意同。

    很多人居然沉默,是啊,春秋上记载战车那么牛。为什么现在它没有了。只有少数几个大臣反对,又说不出所以然。

    宋九只好做解释,战车在春秋时派上了用场,一是君子战,不象现在为了打胜战争,各种计策无所不用其极,二是主要针对步兵,如赵国与胡人作战就没有用战车,而是改胡服。学胡骑。再到汉朝,骑兵又发明了马蹬子,这可以使骑兵在马上做出更灵活的动作。速度是不如单纯的骑兵,成本高于骑兵。灵活度又不足,于是战车淘汰出局。

    他这一提,张齐贤忽然想起一件事。那就是唐朝宰相房管似乎在关中也用了战车对付叛军,结果那一战惨败。四万士兵惨死。

    于是赵恒不再提战车了。

    否则一场大灾难降临到了宋朝上空。

    所以宋九加快了步伐。

    先是提议了一件事。

    那场风刮了,攻下幽州。然后将幽州城催毁。宋朝也付出沉重的代价,花了无数钱帛,并且一个最重要的盟友彻底灭亡了。但收获也很大,并且从幽州掳来许多贵族,让宋九将他们一一送到矿坑里挖矿了。

    但赵恒心软,他继位以后,又下诏将这些人释放出来,并且赏赐了一些闲官,养在京城。其中就包括韩德让家族的一些亲人。

    凭什么要养这些人?

    宋九每每看到他们,心中总是不大高兴。

    因此索性提议,用他们换萧燕燕南下掳去的百姓,然后向萧燕燕示弱,议和。

    田锡做为使者去了辽国,换人可以,特别是韩德让的族人,萧燕燕一直表示着关注。但议和则不行,可以,必须交出飞狐关、灵邱县与紫荆关、偏关与神武城这些地盘。

    这个有点不大好说,偏关与神武城石敬塘并没有割让给辽国,为北汉所有。不过随着宋朝屡次侵犯,辽国救援,也渐渐将这一地区吞食下去了。在史上宋朝一直没有将它收回去。

    至于紫荆岭与飞狐关、灵邱县倒是割让给了辽国,然而易州后来被柴荣拿下。可是易州孤悬于易水北面,宋朝所占的多是平原地区,守也不守不住。因此那场风刮过后,宋九还是提议果断将易州、金台屯等处放弃,但反过来,占据紫荆岭这块高地,修筑紫荆关。

    萧燕燕去年南下,想将紫荆关收回来,那时耶律斜轸还没有死,派人打探,宋朝驻扎在紫荆关的是魏能,全军戒严,军纪严明,而且它的后方就是飞狐河谷,虽不宽大,可以种庄稼,养牛马羊,足以能保障驻军的供给。加上紫荆关的地形险恶,易守难攻,耶律斜轸怕出意外,建议萧燕燕取消了那次攻打。

    这个内幕田锡不知道的,但他知道紫荆关的重要性,若是紫荆关丢了,飞狐关同样未必能保,飞狐关一丢,那么河东河北前线等于被太行山一切为二,各自为战。

    偏关与神武城也是如此,一旦丢失,成立不久的胜州也难以保住。

    没有答应,然后田锡回来,双方交换俘虏,又换回几千百姓。但还有许多百姓未换回来,让萧燕燕送到中京上京地区,做了各部族的奴隶。

    当然,这趟出使的结果,便是再次让几千万宋人感到了一场羞侮。

    先帝请和,请了二次,不同意,非得打,新帝请和仍不同意,又提出让人无法答应的理由,还是要打,难道宋人真那么弱吗?

    百姓的愤怒,以及言臣弹劾宋九的软弱,宋九都没有太在意,至少他的目标达成了,议和派从此闭上了嘴巴。

    接着又做了第二件事。

    与王钦若一道改良商税。

    宋九在苏州。就听到许多商人的抱怨,商税率太高了。实际宋九已经改革过一次商税法,比如原来几乎每过一州就要收一次往税。现在改成了以一路计算一次往税,让商人少了许多剥削。

    不过仍然很高,例如从苏州运一趟货物到京城,两浙路、淮南东路、京东路,京西路,再加上百分之二的住税,税率几乎达到了百分之十四。这还算是近的,若是从荆湖南路,或者两广、巴蜀运一趟货物到京城。税率会翻上一倍。

    因此宋九做了第二次商税改革。

    往税继续以路为单位增加,本州之内,不得计往税。

    往税税率下调到百分之二。

    若是大规模的交易,商品价值超过一千贯以上者,往税与住税全部下降到百分之一点五,若是超过五万贯以上者,下调到百分之一。虽然这样税率变得很低,不过能逃税的都是那些大商人们。

    朝廷统一印刷税票,以税票为凭证。商品抵达彼岸时,必须持所有的住税往税税票,在交易地让过所查验,将税票上交。给朝廷计帐,才可以交易,否则不管买卖双方。都要严惩不贷,轻者罚没所有商品。并且以其五倍以上的价格罚钱,重者流放。

    为防止胥吏勒索。干货盘查时间不得超过半天,鲜货盘查时间不得超过半个时辰。若是双方为商品价值发生冲突,干货从商人商品中每类抽取商税的比例货物,外加千分之二的保管成本,一月内不取者由官府处理。鲜货者以当地物价计算,若确有胥吏盘削之举,商人可以向官府投诉,同样会严惩不怠。若是有权贵或者大商人无理取闹,那么等同逃税处罚,主事者轻者当场笞杖,重者流放。

    以及若干规订,

    实际就是下调税率,让中小商人有一线生机,再就是勒令权贵与大商人必须交税,最后就是防止胥吏勒索为非作歹。

    才开始实施时,引起很多麻烦,大商们继续逃税,胥吏们继续勒索,甚至还发现了假税票。但严惩时,又遭到许多士大夫的反对,说君子不当言利。

    宋九粗暴地说了一句:“不言利是吧,好,从今天起,停止发放官员薪酬,你们同不同意,或者将薪酬降到唐朝水准,你们同不同意?”

    闹了两年多,才渐渐平静下来,才开始商税收入迅速减少,直到第三年后才渐渐持平。

    然而这次改革,却极大地繁荣了商业发展。

    而且宋九这次改革还有一个十分不错的背景,那就是辽国的不断入侵,给举国上下带来了危机感。

    冬天到来了,意味着又是入侵的好时光。

    辽国又有无数军队南下,闻听到辽军南下的消息后,李继宣、杨延昭、杨嗣与大太监秦翰等人迅速在破虏军城商议。

    主力部队乃是秦翰与李继宣率领,三万宋兵,而且是清一色的骑兵,背靠破虏军城立阵,准备与辽军来次正面作战。杨嗣与杨延昭率六千骑兵赶到西山的羊山一带,准备包抄辽军后路。张斌作为先锋官在羊山边上的长城口先伏击辽军,顺便掩护二杨的埋伏。王显在后方召集大军,准备支援,或者扩大战果。

    十月中旬,南侵的辽国先锋踏上了宋境,然而漫天的细雨,泥泞的道路让先锋大将辽国皇太子耶律隆庆皱起眉头。

    为什么不下雪,反而下雨啊?

    首先辽军的弓弦是皮质的,被雨水浸泡后就不堪用了,无法用弓箭的辽军无疑会被大大的削弱了战斗力。

    可这时的辽军看到宋朝软弱,忘乎所以,明知道这个雨下得很不好,耶律隆庆继续下令进军。

    可能他认为宋朝河北头号重将范延召刚刚因病去世了吧。

    但他忘记了他们辽国两个勇将也去世了。但宋朝这边李继宣、荆嗣、魏能、杨嗣、杨延昭、田敏、张凝、秦翰等人的日益成熟,陈州那边还有一头老虎被雪藏了。

    论将,辽国已经处在下风。

    一把寒冷的秋雨中,遂城之战拉开帷幕。(未完待续。。)

第五百章 破骑军

    辽军再度推进到长城口,张斌突然率部下杀出,辽军猝不及防之下,让张斌顺利带着部下节节突破,差一点攻到辽国中军耶律隆庆眼皮子下面。不过辽军也迅速反应过来,看到宋军兵马并不多,于是展开反击。张斌看到一往无前的突击势头被遏制住,再战下去就不利了,明智地见好就收,撤回破虏军。

    耶律隆庆下令让三军休整,然后向威虏军前进,双方离得不远,不足四十里地。斥候来报,说宋军主力就在城西列阵。耶律隆庆一听大喜,怕的就是宋军依靠城墙防御,出了城还担心什么。立即下令扑向城西。

    大战开始,荆嗣作为主力,秦翰与张凝左右两翼掩护,李继宣为预备队。若非魏能守着紫荆关,田敏去了西北,这一战宋朝战斗力会更强。不过现在诸将也是宋朝最顶尖的将领了。

    荆嗣看到辽军到来,立即下令发起进攻。左右秦翰与张凝及时插上,仅是几个回合,便击败了辽军,而且射杀了辽军主将铁林相公。耶律隆庆一看不妙,下令撤退。

    到达长城口,杨延昭与杨嗣有些头痛,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辽国一到了就打,一打就逃,这还是强大的辽军铁骑吗?没办法,原来是包抄的,现在只好强行拦截了。

    辽军前后堵兵,后有追兵,一下子急了,迸发出强劲的战斗力。二杨虽然在羊山居高临下,可因为兵力少,被辽军击退。被迫离开战场。他们正面狙击虽失败,却给后面的宋朝追兵赢来时间。

    张凝与秦翰两部追了上来。耶律隆庆只好下令反击,不能逃啊。虽然前面的道路打通了,这一逃准得是溃败。刚打了一会,李继宣率领着主力部队赶到。一会儿辽军再次被击败,宋军压着辽军打,从羊山南麓杀到山脊,再杀到北麓。

    耶律隆庆只好再逃,渡过易水,这时天也黑了。

    就在他准备下令扎营休整时,一支宋兵摸了过来。

    魏能带着一队轻骑从紫荆关下了杀来。正好赶到。他这支兵马并不多,可要命的河对面还有数不清的宋骑。

    耶律隆庆只好再逃,好在他手下全是骑兵,速度快,渡过拒马河,来到岐沟关,才长松了一口气。

    这一战辽军损失了统帅铁林相公,以及二十多员重将,被宋军斩首近三万人。耶律隆庆所率几万兵马,能逃回去的还不足一半。

    辽国一次次拒和,一次次的入侵,也使全国上下感到悲愤。因此诸将领将近三万个首级也放在边界处,筑京观,向辽国显示武功。

    但遂城之战可能是一个开始。也可能是一次结束。因为萧燕燕亲自率领着更多的辽军赶到了。这次没有耶律斜轸进劝,萧燕燕派了一支兵马强行攻打紫荆关。结果……丢了一地死尸外,什么也没有捞到。

    王显听从何承矩的建议。使用围魏救赵的办法,让水军搭乘刀鱼船,自界河入海,顺着海边登陆平州,发起进攻,吸引辽国主力部队回救。

    萧燕燕没有置理,主力绕道最强的破虏军,而是取道破虏军西边的满城,然而这时王显早就率领着更多的宋军赶到唐河,两军遥遥相对。但这时连绵的雨天,极大影响了辽军的战斗能力,再加上死了那么多兵马,士气沮丧,宋军有备,萧燕燕想了许久,最后下令撤军。

    确认辽军全部回去,王显这才向赵恒献捷。

    而且他也主动承认失误,如果遂城之战时,他的主力部队及时赶到,那么战果会更大,能让耶律隆庆的兵马全军覆没。

    不过虽有失误,这次指挥他也能称上中规中矩,与贪生怕死的傅潜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因此朝廷大度地给予了褒奖。

    宋九在京城听到后也十分大喜,不仅是胜利,还有将。

    宋朝这时不缺少治国的文臣,太多太多了,比如李沆、吕蒙正,那怕就是张齐贤、王钦若、向敏中与寇准等人为相也能算得上称职。但缺少将,将领多,可名将少。

    秦翰出现了,管他是不是太监,那怕是一个女子如穆桂英那样英勇,他也要强行建议赵恒用她。

    除了遂城之战中诸将,还有,如孙全照、杨琼、王超、呼延赞、王汉忠、田敏、李重贵、耿全斌、高琼、王杲等等,基本这些人都陆续成长起来了。

    不管未来如何,手中必须得有能打的大将,否则还是会失败。

    然而赵恒却忧心仲仲,又入侵了,某些方面似乎验证了宋九的猜测。

    因此他同意了宋九的另一个建议。

    再设军,但这个军以后将会以各个指挥使名义打散了,分布于各军团中,那就是破骑军。

    骑兵相比于步兵,那不亚于坦克,但史上也有多次步兵破骑兵的战例。不仅是后来的岳飞,以及刘裕的却月阵,还有,如符坚手下大将吕光。

    史称他率七万大军平西域,又有一说法,说他有十万大军,不过这支军队中只有五千骑兵,这个骑兵构成比率还不及如今的宋朝。

    吕光杀到龟兹,不管多少军队,估计那时他手中兵马不到三分之二的兵力了,龟兹王向西域诸国求救,狯胡王派其弟呐龙、侯将馗率骑兵二十余万,另集中温宿和尉头等**队共七十多万人救援龟兹。吕光面对几十倍的敌人,并且都是强大的西域骑兵,用勾锁之法,于屈茨会战。一战而胜,于是三十六国皆降。

    因此宋九构建了一个新的步军军团。

    主要就是三人配合,一人操钩枪、或者砍马斧,砍马刀,专攻骑兵的马腿。

    一人持一种新的枪种。但也不能完全算是枪,后面一个长杆子。前面有一个镰刀状物,专门钩骑兵的脑袋。

    还有一人。那就是短矛。

    在中国古代矛还是普遍应用的,不过后来渐渐沦为辅助兵器,这与古罗马军队不同。这是战术更加先进的表现,以古罗马那种笨拙的方阵,若是跑到宋朝来交战,还不知道会怎么死的。

    虽然它渐渐被威力更大的弓弩代替,但还在用。如三国时的铁柄短矛,近战可以用之刺,稍远可以用之投。宋朝也有一种铁铊。实际就是一种短矛。另外军中还有一种标枪,要更长一点,它就是中矛。南方少数民族中还有一种梭枪,那就是长矛。

    宋九以前就拾过一回。

    之所以拾起短矛,原因就是弓弩虽然厉害,然而敌人骑兵一旦冲进来,短兵交接之下,敌人不可能给你拉弓放箭的时间,若是用兵器。一个在马上,一个在马下,立占劣势。因此这时候配置一些短矛,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好处。尽管它射速慢,射程也不远,但对手主要是辽国人。他们盔甲质量比较差,大半是皮甲。十步之内,射杀一人还是可以的。并且它不是很重。后面装上十来根短矛,对于士兵来说,负担不大。

    一人削马腿,一人用望月枪钩脑袋,一人用短矛射杀,只要配合得好,就能抵消骑兵的优势。

    但想配合得好,就要经过艰苦的训练。

    好这一战是大胜,胜了费用就不会很高,甚至辽**队只到了边境处,一个平民也没有伤害到。

    因此财政宽松,也给了破骑军成立的经济条件。

    三个特种兵团,再加上以前的军制改革,宋朝军队实际在无形中渐渐变得更强。

    时光转眼进入咸平五年。

    若不是辽国的压力,宋朝渐渐在变得更富更繁荣。

    即便去年因为练兵增兵,费用在增加中,三司依然产生了一些积余。这不是苛民产生的,而是良好的税务政策,以及繁荣起来的商业带来的经济增加,虽然增兵增加了费用,另一边在裁减官吏,也节约了费用。

    应当说宋九担任首相,做得十分不错了。但就在这时,有人对宋九说不。

    与北方无关,而是在南方。

    王均叛变时,杨怀忠从施、黔、高、溪等州调来一些蛮兵为援。起到多少作用未看到,看到的……是这些人进入平原地区后,看到汉人富庶,于是攻州县,掠财富与男女到各溪各峒,做他们的奴隶。

    四川官员久不能定。

    若依宋九等人的想法,就要派川骑兵进入各溪各峒扫荡了。当初成立川骑兵用意也就是于此。

    然而丁谓上书反对,并亲自领命。

    现在宋九一门心思在想对付辽国,当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同意他以转运副使的身份去了夔州。

    丁谓去了夔州后,只带着三两个仆人,深入各溪峒,

    其首领田彦伊十分感动,亲自出来迎接,以牛酒犒劳,愿世代奉贡。丁谓请求他们去夔州城做客,这些首领也学习丁谓,只带着三两名仆役去了夔州城。到了驿馆,丁谓给其锦袍,银帛,喻以祸福,并言赦不杀。几天后他们请求回去,丁谓故做好客状,留下不准他们离开。又派下人暗中对他们说,公想得到你们所掠汉男女,若你们同意将这些汉男女送回去,公必喜,必会放你们回家。

    于是这些首领与丁谓相约,放一人回去,赐绢一匹,几天后送回去一万多名汉人。然后感泣辞别,作誓刻于石柱上。

    丁谓又有其他的举动,如在一些险要处设寨,第三十里置铺,每铺置兵三十人,等等。甚至带领田彦伊打败了一次大山里更落后野蛮的生蛮入侵。

    只花了一万来缗钱,若是动用军队,那怕小规模战役,也要以十万缗计算。然而办好了事……

    但宋九在政事堂里评价恰恰相反:“虽不错,然而蛮人掳走岂只有一万来汉人?”

    仅一句,便让大家无话可说了。

    赎回来的汉人自然欢天喜地,可没有赎出来的汉人意味着死不如死。当然,蛮人不欠汉人的,可是汉人也没有欠蛮人的!至少不欠那些蛮人首领的。

    “至于作誓刻于石柱上能管用吗?也许眼下暂时安定了,我们就当看不到在溪峒里做牛马的汉人吧,但未来因为柔弱,蛮人胆子会越来越大。”

    如南北江与梅山蛮,最终还是章惇用兵将这里平灭后,才真正恢复了治理。

    “不过眼下这样也好,至少整个国家不能在这时候出现多大的变动,”宋九自嘲道。

    那对南方只好牵就了,继续让那些蛮首们作威作福吧。

    然后继续在北方植树造林。

    这些树植得萧燕燕恶心不己。

    可以想像,一旦这些厚度达上几十里的树林全部成长起来,并且宋人更恶心地在里面载了许多棘刺,那么辽军如何南下?难道一起下马带着斧头砍树砍棘刺吗?那么宋军当真是吃醋长大的,不知道在林间伏击?(未完待续。。)

第五百零一章 相轻相攻

    两年下来,宋军在易水拒马河南侧载了一条长达一百来里,宽达十几里的绿色长城,耗费了几百万棵树苗,几乎将西山所有幼小的树苗采之一空,松树,桑树,杉树,柏树,槐树,山杨,青杨,楸树,曲柳,杨柳,榆树,栎树,枣树,枫树,栾树,樟树……下面又有许多野月季,山葡萄,狗枣子,木通,五味子……

    若那二十几位知道真相的人不说,大家都会认为赵恒热爱和平,不想打仗,辽国却不停的入侵,那只好防御了,反正宋朝钱多人傻,花许多钱变出一条绿色长城也能理解。

    至于萧燕燕会不会恶心,最好你老人家恶心吧。

    不过十年树木,想要它们起到作用,最少还得要好几年时光……

    但有几个人心里面清楚。

    宋九为了将来的那个时间,在中书小心地治理着天下机务。赵恒更加勤奋,几乎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听从大臣建议,然后批阅天下奏折,一直到深夜,只有从刘娥哪里才稍稍得到一些慰藉。

    就在这一年,两大丑闻相继爆发。

    第一桩丑闻使王钦若走上了奸臣之路。

    但最悲催的却是洪湛。

    此人是江南才子,父亲祖父都在南唐担任过官员,算是官宦子弟。但在端拱初年,他与尹黄裳、冯拯、王世则、宋沆上书赵匡义立赵元僖为皇太子,因而被贬。事实这件事不能怪赵匡义,赵元僖死后从他家里查出一大堆证据。都能表明赵元僖用心不良。洪湛贬到容州,随后又出知郴州舒州。舒州就是后来安徽的安庆一带,在宋朝算是上等州府了。

    这也反应了宋朝政治比前朝开明得多。

    贬一下。知错能改,还能你重新崛起的机会。

    咸平二年,洪湛被召回京城,第二年与王钦若同知贡举,同修起居注,眼看他渐渐得到重用,然而在这一年悲催了。

    为什么后来那个王林大师与许多官员明星来往,官员钱多心虚,容易骗。明星钱多,但他们心中会担心某一天不红,不红就完蛋了,因此容易骗。

    宋朝也是如此,所以大师们喜欢往权贵人家跑,包括王钦若家中。

    有一个大师,惠秦大和尚因为时常往王钦若家跑,与王钦若夫人李氏有些熟悉。

    这一年,一个叫任懿的举子来京城赶考。宿于老乡上方寺和尚仁雅处,他们交谈时任懿担心他会再次落榜。恰好仁雅与惠秦熟悉,惠秦时常出入王家,王钦若又是主考官。仁雅想到这一节。便主动答应帮助,任懿很感谢地表示愿意拿出三百五十两银子答谢,事成后一次付清。

    仁雅就找到惠秦。惠秦便将任懿姓名与籍贯以及行贿二百五十两银子的数目(仁惠二人将一百两据为己有)写在纸上,让王家馆客宁文德与仆夫徐兴送到李氏手中。

    其实这真是一个白菜价。不过是熟人嘛,人情不好拒绝的。这时候王钦若已经提前好多天进入贡院实行锁院制度了。但宋朝锁院制度有一个人情化管理,那就是准许官员家的仆役送饭菜进去,单独开小灶。只是进去时,为防万一,会进行搜身制度。

    然而李氏也有办法,将任懿姓名写在家仆祁睿的左臂上,让祁睿进去。正好考到第五场时,王钦若有些不舒服,祁睿打着送汤的幌子进入考场,将相关信息传给王钦若。结果在王钦若努力下,任懿果真考中,还被授了官职。但就在这时候,任懿家中出了丧事,就匆匆忙忙准备回家乡。

    这一切王钦若不知道,出了考场问了事情经过,他有些无语了,就二百五十两银子,几乎打九折价了,买一个进士与官员,还带欠帐的?这是那一门道理,便让他夫人索要这笔钱。

    仁雅只好写信给任懿讨要银子,当然任懿肯定要把的。但不知道怎么这封信任懿没有销毁,反而流露到一个算命先生常德方手中。

    常德方看到信大喜,举报有功哪。

    带着信来到京城,将事情捅到御史中丞赵昌言哪里。

    赵昌言来了精神,言臣干什么的?就是为了扳倒宰相的。立审此案,信上没有写那一个主考官名字,但有线索,两个大和尚与任懿本人,还有那个祁睿的仆人。

    实际不用审,也知道那个主考官舞弊了。

    王钦若面如土色,可另一个人更急了。赵恒。

    王钦若是他的恩人,没有王钦若,当年可能就被多疑的父亲弄下了台。于是直接对赵昌方暗示:“朕待钦若甚厚,钦若如缺银,当就向朕求之,何苦受举人贿赂?况且钦若才登政府,岂能立即使其下狱受审?”

    似乎也有理,不就是二百五十两银子吗?

    然而这里面有弯弯绕绕,除了银子,还有人情。

    赵昌言力争。

    赵恒无辄,于是让赵昌言滚到一边去,而是让翰林侍读学士邢昺、内侍副都知阎承翰,并驿召知曹州工部郎中边肃、知许州虞部员外郎毋宾古就太常寺另审此案。

    四人心领神会,因此任懿改口了,说我妻兄张驾一向与洪湛交好,我还陪妻兄一道拜访过他,当时我带了两百个石榴与一百斤木炭,是花钱贿赂了,但只是将钱交到两个和尚手中,不知道他们贿赂了那个主考官。

    案子又到了两个大和尚哪里,两个和尚说我们将钱交给了宁文德与徐兴,究竟他们是那一家仆役,我们也不清楚。便去抓宁徐二人,然而二人早就逃之夭夭。然后再去找张驾,问他与洪湛究竟是什么关系?然而张驾早死了一年多时间。

    现在只剩下唯一的线索,关在大牢里的祁睿,他是没办法逃掉了。此人乃是王钦若在亳州判官时所用的小吏。跟随王钦若多年了,不过其籍贯一直落在亳州。因此大家相互串供。王钦若一口咬定他是新招募进来的,不认识惠秦。

    这一重审。王钦若无关了,那么就是洪湛接受贿赂的。

    于是洪湛削籍,流儋州,赵昌言与侍御史范正辞因为诬陷当朝宰执并削一任,一贬安远行军司马,一贬滁州团练副使,推直官高鼎与王化并削两任,各自贬官。任懿配隶忠靖军,惠秦杖一百。黠面商州坑治,仁雅杖脊,配隶郢州牢城。

    但这样的处罚导致群臣不服,宋朝官员起起落落颇为正常,包括宋九也因为俞家而下去,后来还不照样录用了。这个案子怕担一个私罪名声,可以往你老婆身上推啊,贬一贬,几年后还不照样会起来。何必为遮掩你的罪过,而搭上洪湛,以及赵昌言与范正辞两大言臣,以及高王两名推直官?

    王钦若开始成为众矢之的!

    连宋九感到暗下里的漩涡。也不敢与王钦若走得近。

    但另一件丑闻两个主角倒也很老实,张齐贤与向敏中。

    宋朝开国宰相薛居正有一个很厉害的老婆,没有给老薛生儿子。但也不准老薛接近家中的婢女,更不准老薛纳妾。老薛只好从家族里抱来一个孩子叫薛帷吉的领养。

    老薛一生得到无数赏赐,对薛帷吉又十分宠爱。这使小薛要钱有钱,要势有势,于是成天与一群衙内们纵酒玩乐。并且还在河洲产业里插了一脚,这使得薛家钱生钱,钱滚钱,钱越来越多。

    赵匡义知道,因此在老薛死后,特意问,不肖子安在,颇改行否?恐不能负荷家业,奈何!

    小薛吓得全身发抖,从此倒也改好一点。

    不过与他父亲一样,御家无法,因此闹出了寡妇门。

    小薛死了,他的后妻柴氏还十分年轻,而且小薛御家无法,导致她胆子很大。小小薛们又不肖,柴氏理财,因此小薛前妻的两个儿子薛安上、薛安民产生了不和,于是她便想改嫁。

    她手中有很多钱,又貌美,当然要找一个好人家了。找来找去,正好张齐贤前妻去世,这个宰相好。于是两人约定婚约。

    在宋朝特别在北宋,寡妇改嫁不是丑事儿。

    蛮好的一对,大不了以后张相公可能得花一点时间调教。

    然而薛安上急了,他跑到开封府,状告后母想卷走薛家两代积累的财富。

    开封府尹正好是寇准,他扮演了一个极不光彩的角色。

    本来大家皆是同事,得留一点面子,况且张齐贤可能会看中柴氏手中的财富,既得到人也得到一笔可观的陪嫁,但未必想谋老薛家的所有财产。

    但寇准气啊,这些年为什么俺不能上位,不就是俺在邓州看了歌舞,烧了一些蜡烛吗?然而正是张齐贤、向敏中这两个宰相看不惯,进了“谗言”,死死将俺打压在下面。未给张齐贤一点准备时间,立即将案子不经御史台(按照规矩,沾到宰相,开封府无权审问,而是交给御史台),直接在朝会上递给了赵恒。

    张齐贤那个憋啊。

    赵恒也知道未必象小小薛说的那样,便暗下问柴氏,柴氏便说没有这回事。就是带,俺也带该属于俺那份财产,不可能将薛家财产一起带走,那可能吗?赵恒一想也是,转交给御史台审问,低调处理此案。

    柴氏一看还有完没完了,她没有想到寇准在里面的作用,而是因为一件事以为是别人下的黑手,那就是向敏中。然后柴氏抛头露面,去敲登闻鼓了,反告向敏中曾花低价买下薛家旧宅,又曾向自己求婚,自己没答应,向敏中恼羞成怒,才指使薛安上诬告自己。

    此前薛安上弟兄确实不成器,这才导致薛家产业死死地被柴氏攥住,薛氏兄弟因手头紧,气愤之下准备卖掉祖宗的产业,赵恒听闻后,还刻意下诏不许。这是想全功臣之后的,如吕端死后,他儿子不肖,将吕宅卖掉了,赵恒花了五千缗钱重新买回来,交给了吕端的儿子。

    既然向敏中卷进来,赵恒只好问向敏中,向敏承认自己花了五百万钱,也就是五千缗钱买下薛家旧宅,自己确实新近丧妻,但没有娶妻的打算。

    薛家那可是豪宅,地段更好,怎么说不止五千缗钱吧,向敏中有些违规,但也不能算是纯粹的巧取豪夺,于是赵恒又想息事宁人,继续交给御史台审问,打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那知柴氏不依不饶,无他故,这个案子在审,俺们怎能嫁给张相公?

    因此再次击鼓上诉。

    这一闹,寡妇门全京城的人都知道了。一向与向敏中不和的盐铁使王嗣宗跳将出来揭发,说向敏中最近议娶驸马都尉王承衍的妹妹,赵恒派人问王氏,王氏承认确有此事。赵恒不满了,向敏中在撒谎啊,那么向敏中可能就有了向柴氏求亲的说法。

    而且经柴氏一闹,张齐贤也相信柴氏的话,因此御史台查出柴氏第二份诉词是张齐贤的儿子张宗诲教她写的。然后审问柴氏的心腹仆役,发现她埋藏了价值几万缗钱的金银珠宝。

    于是两个宰相一起掉到寡妇门坑里不能拨出来了。

    向敏中罢相贬知永兴军,张齐贤责授太常卿分司洛阳,张宗诲贬为海州别驾,薛安上违诏卖祖宅被判笞刑,而且以后不准他们再卖房子。正好起制书的宋白曾向向敏中借十两银子,向敏中未借,宋白怀恨在心,笔头子就往死里写,说“对朕食言,为臣自昧”,向敏中读制泣下。

    但有没有这回事,肯定有,未冤枉向敏中,据传柴氏手中有私房钱近十万缗,而且又是一个俏寡妇,有色有财的小熟妇,即便宰相也喜欢啊。

    寇准在开封府笑死了,一下子弄走两大政敌,出忽他的意外啊,两府在望了!

    宋九在东府却愁眉苦脸,向敏中下去,西府整废一半了。况且张齐贤虽罢相,却带着兵部尚书之职在京城里,也想着原先参谋司诸参谋的作用。有些二人在,军务就不会出现严重性的失误。然而两人走了,凭西府那一群同知枢密院事能办好事吗?果如他料,望都之战悲惨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零二章 黎明

    宋九便睁大眼睛看着前线。

    遂城之战过后,王显请求致仕,老王确实也老了,奔七的人。北方寒冷,身体吃不消,倒不是以退为进。于是朝廷以他的副手王超代替了老王的职位。

    宋九隐隐感到哪儿出现了问题。

    虽说按理王超比老王更能打,但老王重在资历,若是能打,河北诸将中能打的人不要太多,最少有十位将领胜过了王超。

    另外还有两个变动。

    因为魏能之才干,赵恒又下旨将魏能调回破虏军,让李重贵替之守紫荆关。此人乃是王审琦的孙女婿,也算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大将了。这个人选也没有错。

    但接下来一个人选让宋九有些担心。

    王显下,王超不可能象王显那样,兼任镇、定、高阳关三路都部署,那样诸将可能激愤眼红之下会造反的。因此高阳关都部署职位便空缺出来,因此吕蒙正便提议以宣徽使居其任。

    两个宣徽使,周莹与王继英。

    赵恒考虑了一下,还是周莹对军旅熟悉一点,因此拜永清军节度使兼高阳关都部署,再兼三路排阵使。

    就是这道任命,宋九产生疑虑,又不知问题出在哪儿了。

    想不明白,但还得要准备。

    冬闲起,朝廷又从曹、单、宋、亳、陈、蔡、汝、颍等京畿两路挑选了五万丁壮,编入禁军。这使得禁军数量达到了赅人五十一多万之巨。挑选好了,将他们立即送到西北操练。

    以至春天时,田锡上书。去秋以来,霖雨作沴。近畿诸处水潦为灾,虽为检覆灾伤。乃是虚名,即行赈贷,且非实事。又,国家为阙兵备边,遂于曹、单、宋、亳、陈、蔡、汝、颍之间拣选强壮,并押赴西北。失信如此,下民宁无怨望!古者民为邦本,食为民天,今国家取壮丁为兵。已失邦本,以灾伤去食,宁有民天!五万人并离农亩,灾沴之馀,寇盗若起,适足为外敌之利耳

    不能怪老田。

    老田不知道真相。

    不仅到西北操练,连今年南河套绿化也没有了,将节省下来的钱在陕西以及西北各族广购牛羊以及猪肉,然后腌制。再加上本来屯田与定牧圈养的大量牧畜,因此导致了士兵吃了练,练了吃,几乎顿顿是肉食。吃肉是好事,可天天吃,并且未经过认真烹饪。于是九成兵士吃得要呕吐。

    然而练当练,甚至因为接乎实战性的训练。导致几十人在训练中伤亡。

    这又引来言臣的弹劾声。

    然而让他们感到奇怪,无论他们怎么说。赵恒始终于动无衷,做管财政的三司使陈恕也从不表态。尽管他为了理财,差一点累趴了。

    咸平五年,除了宋九发疯似的用钱,边境倒也安静。

    动的只有西北,曹玮到了西北,他现在可没有老朋友李继迁做他的敌手。不过渭州一带生活着许多吐蕃人、羌人与党项人,有的开始表示效忠宋朝,有的于动无衷,包括渭州通向灵州最重要的葫芦川道与石门峡道周边各部亦是如此。

    他前去宋九还刻意将他喊到中书,主要就是将秦渭灵原庆形成一个整体,便于防御。

    因此曹玮一去渭州后,便主动写信给各个部落首领,晓以利害,恩威并施。大多数部族还是纷纷表示效忠宋朝的。

    但也有许多部族仍置若罔闻。

    正好秦翰在河北立功,以都监身份去了西北,于是两人开始用兵,迅速将许多桀骜不驯的部族灭掉。仅是一年时间,西北到屈吴山,西南到陇山,北边到杀牛岭,诸部全部诚服。但现在还不能说真正得到这么广大一片领土,不过能勉强说与灵州形成一个整体。

    相比于他父亲曹彬,有许多人反映他用兵苛刻。有一个例子,山东名士贾同去西北拜访曹玮,曹玮登门看望。贾同很奇怪,为何来我家他一个侍卫也没有带。直到将曹玮送出门才发现,门外居然部署着三千铁甲军,但三千铁甲从人到马皆鸦雀无声,静得就象没有人一样。

    然而宋九接到这个消息后,却大加赞赏。

    做武将的还是莫学李广,学习程不识吧。看看古今名将,从前面的李靖程不识等人,再到后世的岳飞戚继光,那一个大将不重视军纪?

    正因为曹玮凶悍的战斗表现,六谷部首领巴勒结派蕃官来贡,表示诚服。赵恒以巴勒结为朔方节度使,灵州西面都巡检使。从此,名义上兰州与凉州也属于宋朝的了。

    这很不容易。

    历史上巴勒结虽表示诚服,那是为李继迁所逼。

    现在没有了李继迁,若无曹玮的表现,说不定他们能与宋朝产生不必要的磨擦与敌意。

    于是赵恒将曹玮改任为知秦州,兼泾、原仪、渭、镇戎缘边安抚使。国家如今头号敌人是辽国,二号敌人还是辽国,什么交趾大理统统要摆在后面,那么容易对付的南方峒蛮也得摆在后面。不过西北也不能说没有事,北部得要继续安抚,还要防止辽国人策反,灵州那边更不能松懈,防止辽国突然从阴山后面绕到贺兰山发起进攻。但最重要的还是西南方向,哪里有一块土地叫河湟,河湟上生活着一群人,叫吐蕃人,而且力量还不小,据说百姓数量达到五十万户以上。

    咸平六年四月,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这时候天气渐渐热了起来,辽军不会再南下了。

    因此西府一道道命令发出,该换防的换防,该整休的整体。

    特别是诸多骑兵,河北边境没有很好的牧场,必须换下来,或者去西北训练。或者在京城休息。

    当然,植树也停了下来。

    这个植树也起来极大的迷惑作用。若是宋朝有心进取,干嘛花那么多钱在河北载树。南河套还差不多,哪里沙漠化了,要固土定壤。

    然而就在这时候,辽军再次南下。

    与萧燕燕无关,而是由南京统军使萧达凛与南府宰相耶律瓜奴共同发起的总攻。

    王超闻讯,聚集六万大军于威虏军城相候。然而再次出忽王超意料,辽军抵达长城口时忽然绕道,顺着西边扑向了望都。

    这让王超感到有些苦闷了,他手中没有多少骑兵。一起到西北或在京城休息了。

    于是只好从军中抽出可怜的两千骑,先行与辽军接战,阻止他们南下。自己率领大军列阵随后跟上。但他还是不大放心,正好轮戍过后,军中一半是新兵,即便不是新兵,大家也有些陌生,不易配合。还有自己这几万兵马是步兵,从破虏军城赶到望都。必然会有些疲劳,兵力不及对方,又多是步兵,再加上疲军。前景就有些不妙了。

    因此他向高阳关周莹发出求救。

    宋九担心的问题来了,周莹很快给了答复,必须要有枢密院的命令我才能领兵出战。

    他这个做法对不对。不对。首先按照官职来说,王超是他的上级。有权调动他。而且自赵匡义起,宋九发起的军制改革。便明文规订了前线指挥官有事急从权,临时便宜行事的权利。

    等到了枢密院,再商议好,然后再送到前线,黄花菜也凉了。

    然而周莹以老卖老,王超无奈,只有独力奋战。

    两军于望都北面郊外打响战斗,辽军想挟宋军略有疲劳之时,发起进攻,然而两次进攻皆没有成功,反而被斩首两千余级。萧挞凛迅速率领攻打望都的主力返回援救,收住阵型。

    第二天继续作战,辽军仍不能击败宋军。不过王超虽能打,但也不是奇才,并不比萧挞凛高明到哪里去。因此辽军虽进攻不务,王超率领着实力相对要弱一点的宋军,也不知道如何趁势取胜。

    不过总的来说,萧挞凛要高明一点,这一改道,让王超所有布置全浪费了。因此王超不得不下令,让后方将粮草送过来。于是王超又出了一个漏子,粮草送过来也没有错,那么多人得吃饭。不过他下令送粮草过来时,并没有下令派多少兵士保护。因此让萧挞凛成功将粮草劫走。

    六万宋军,扎的大营很长的,东侧是王继忠,他最先得到粮草被劫的消息,离得不是很远,于是带领着人马过去察看。萧挞凛立即看到这是一个战机,立派耶律瓜奴前往堵截,将王继忠包围了。这一隔,王继忠与宋军主力脱节,只好向西山突围,试图逃到破虏军,哪里还有几个名将,以及一些兵马。可是辽军死死围上,王继忠只好且战且逃,到了西山,镇州副将李福与李升看势不妙,率先逃跑,王继忠却寡不敌众,最后力竭被生擒活捉。王超见王继忠兵败,粮草被烧,只好退回定州。萧挞凛趁机南下掳掠各州县。不过这时候魏能、杨延昭、李继宣等将主动站出来,纷纷出兵接应,不过李继宣可能没有摸清楚情况,他的军队就驻扎在徐河一线,离得不远,可行军缓慢,有些怯懦的样子。怯懦不可能的,可能他在考虑这种情况下如何打胜,或者是能不能打胜。

    因此魏能到达时,变成了孤军奋战,然而他毫无惧色,派魏正与刘知训从小路包抄,然后自己迎头痛击。这一战辽军死伤惨重,尽管双方兵力差距太大了,魏能也不可能会击败辽军,然而萧挞凛看到李继宣等宋军陆续赶过来,于是见好就收,撤了回去。

    等萧挞凛全军撤回辽国,周莹才带着诏书姗姗来迟。

    这一战王超肯定出现了失误,但没有象曹彬那样被完全击崩。至于开始斩首两千余人,也不止两千人,如三都谷之战宋军说斩首数千人,直到战场全部拿下来,才清点出几万吐蕃死尸。当时战场在辽军控制当中,因此这个数字也被缩小了。再加上王继忠的血战,魏能的败敌,辽军也牺牲了近万人,当然宋军更惨,牺牲的兵力达到一万五千人以上。

    然而这一战,却极大的振奋了辽国的士气,况且又捉住了王继忠这样的高级将领……也给了萧燕燕信心与勇气。

    战后,赵恒派人查问真相,将李福与王升贬到岭南,可是不问周莹。宋九未说其他,而是带着一份财政报表,上面标注了这几年扩军练兵以及备战所用的钱帛数字,然后说道:“陛下,若是将这些钱帛放在百姓身上,天下会是如何?”

    赵恒无奈了,问:“宋九如何处置。”

    “调赴楚州吧。”

    楚州是一个不错的地方,这些年也繁荣起来了,不再是以前那个被柴荣屠杀后的鬼城。

    实际就是让这个怯懦的大将远离未来的主战场。

    也不算是严重处罚,然而诏书下达后,周莹不情不愿。

    这么频繁的入侵,已经是很不正常了。于是宋九再次提议,抽出一部分钱帛,修筑或扩建河北诸城,然后再抽出一些钱帛赏赐河东河北诸乡兵,以及提供优良的制式武器。

    其实自宋九在赵匡义手中改革兵制后,乡兵也算是辅助兵种了,待遇不及禁兵,但与厢兵相仿佛,另外划分耕地给他们家眷耕种也与厢兵差不多。但不同的是乡兵会进入战场,作为辅助兵力,厢兵则是提供劳役。

    然而此次不同,朝廷发放了一大笔补助,就是加强他们的训练,并且训练他们如何在辽人入侵时,及时将百姓带撤离到各个城池或堡砦中。

    此次用费更多,非是乡兵的补贴与发放制式武器,而是修筑城池堡砦的费用。

    但表面上还是预防。

    可就在这时候,一个人出了事。(未完待续。。)

第五百零三章 遗言

    陈恕母亲去世了。

    宋朝丁忧没有三年的说法,当然能熬三年那是最好不过,但象陈恕这样的能臣不可能给他熬三年的,过了一百天后就要下诏复职,又称为夺情。

    然而在这一百天内必须搭小棚子,禁音乐歌舞荤腥,以及一切娱乐活动。在小棚子里过一百天苦行僧般的生活,否则就是不孝。

    陈恕小心替国家经营着财政,身体熬得差不多了,再加上这一百天的苦行僧生活,以及母亲去世后的悲痛,虽然过了一百天后再次任命为开封府尹,不久便离开人间。

    此人与宋九一样,不喜多说话。因此功劳大家都没有注意,然而咸平之治,战争没有少打,惠政没有少施,但国家变好了,百姓变富了,财政增加了。不仅有赵恒咸平之治的功劳,不仅有吕蒙正、吕端、张齐贤、向敏中与李沆这些宰相的功劳,陈恕的小心经营绝对不可忽视。

    至于寇准,与寇准无关,他的功劳在后面。

    因此宋九坚持赵恒赐其文莫谥号,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德正应和曰莫。

    文莫正是陈恕一生的写照,又让吕蒙正给其写神道碑。

    一个得力助手失去了,但接下来的事该怎么办还得怎么办。

    宋九进了皇宫,找到赵恒说道:“陛下,以臣之见,当以李继隆知胜州。”

    赵恒脸色微变。

    知胜州说实话委屈了李继隆。然而现在胜州统辖着大部分南河套地区,也包括扎在哪里十几万昼夜训练的兵士。

    宋九委婉地说道:“陛下。不能因一小人而害国家栋梁之材不得用,臣可以担保之。”

    “这个……”

    “如今不缺将。以臣之见,国家最少有二十多员良将,王超只能在这二十几位良将中居于末等,”宋九这话不是贬低王超,他说的数字只有二十几人,国家从中到高有多少将领了,王超能排进前二十几位,算是高估的。

    “但国家缺的就是统帅,能指挥几十万军队作战的统帅。以臣之见,即便前线能战的杨延昭、魏能等将,恐非也不能,无他故,他们缺少统帅这么多兵马的经验。然而谁也不敢给他们试验,请陛下三思。”

    赵恒仍有些犹豫不决。

    宋九想骂王继恩的娘,只好又说道:“如吕蒙正,昔日曾帮助过二皇子,如今还不是对陛下忠心耿耿。再如唐朝的尉迟恭。程知节等人,那一个不是以前唐太宗的敌人。况且李继隆乎。”

    宋九劝说了好久,赵恒这才同意。

    当然,这是最后一块板图了。

    还要感谢一个人。辽国供奉官逃到宋朝来投,见到赵恒时说,辽国所管幽州汉兵。约一万八千余骑,所署将帅。契丹、九女奚、南北皮室、当真舍利、八部舍利,山后四镇诸军约十万八千馀骑。内五千六百常卫契丹主,馀九万三千九百五十,即时南侵之兵。

    “这样说来,契丹兵力也不多了。”

    “陛下,非也,北国全民皆兵,若有需要,可以立即向奚、霫、渤海、沙陀、吐浑等族调兵,甚至可以向室韦、女真、鞑靼与乌古敌烈那边调动兵力。如耶律斜轸征讨高丽时便动援了近四十万兵马,号称七十万,去攻打高丽的。”

    四十万铁骑,当时大殿里鸦雀无声。

    辽国每次只有十来万骑兵南下,但那一次宋朝不是打得很吃力,甚至会失败。

    若是四十万辽国铁骑南下,那将是宋朝的恶梦。

    迫于这种压力,赵恒这才同意李继隆前去胜州,事实知胜州也是假的,主要让李继隆了解现在的这些劲旅,未来好方便指挥。

    ……

    宋九最敬重的人不是陈恕,但陈恕能排到第二位, 尽管此人一度是他的下属,许多理论还是宋九教他的。

    最敬重的人非是吕蒙正,吕蒙正名声大,可有点虚名其外的感觉。实际在宋九心中,吕蒙正地位还不及张齐贤。

    但也不是张齐贤,张齐贤太豪放了,宋九学不来。

    更非是向敏中,向敏中还不及吕蒙正呢。

    至于吕端为首相是什么风采,宋九未看到过,不会做评价。

    他最敬重的人可能是许多人都不知道的,那就是圣相李沆。

    这是一个妖孽般人物,赵恒去了大名府,李沆留守京城,回来后京城治理得井井有条,赵恒便与他谈心,问治理国家先注意什么,李沆说道,不选用浅薄好大喜功的人,这是最应当注意的。

    可以对照一下历史上北宋的后期以及明朝那些事儿……

    寇准这时与丁谓关系很好,多次向李沆推荐,李沆不同意,说观丁谓为人,怎能让他位于高位呢。

    寇准说,象丁谓这种人,你能压制他一辈子吗。

    李沆道,如果你以后后悔了,就会想到我的话。后来寇准被丁谓陷害,然后想到了,悔啊悔。

    李沆每天将四方水旱盗贼奏呈递给赵恒,王旦以为小事不足烦上听,李沆道,人主少年,当使知民间疾苦,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是土木甲兵祷祠之作也,吾老了,看不到了,你还小,恐怕会让你以后烦恼。

    后来赵恒到处找神仙,王旦烦恼了。

    这不是宋九敬佩的地方,只是有些佩服罢了。

    以前赵匡义将他贬下去,宋九略略有些小视此人,这次来到中书,耳闻目睹,亲眼看到李沆是如何做事的,不争不吵不说,只是做。即便宋九,有了金手指。在许多事上拿捏还远不如此人。

    李沆才是咸平之治最大的功臣。但宋九疏忽了一点,那就是这份拿捏得费多少脑细胞。

    但前面赵恒为了能封刘娥美人而改了年号。后面李沆就病重了。

    赵恒带着群臣看望李沆。

    李沆卧床不起,但看着宋九。

    “李公,你有什么话要说?”

    “事成之后公若何为?”

    “事成之后,必收拾后事,相信那时候国家民生会变得很困难,但一年成否,我都会致仕。公累病了,病成这样,我没有公的心胸。还想安享晚年。”

    “宋公,非是李某逼你当众表态,公之操守,李某信之。不过不能由公开一个坏头,如唐玄宗待薛讷那样,当然薛讷远不如公。”

    “我知道。”

    “以后要辛苦宋公了。”

    李沆不行了,宋九就苦逼了。当真指望王钦若与王旦吗?王钦若有能力,操守太差,王旦太过年轻。现在只能说在慢慢培养着。还有吕蒙正,似乎也在生病着。那么宋九会很苦逼。

    “唉,陈恕一去,我朝等于少了一个管仲。君若……那等于少了一萧何。或房杜。”宋九叹息道。

    当然,他俩这番对话很多人听不懂。不过没关系,赵恒听明白了。

    也不能怪李沆。如今宋九威望太高了,许多重臣是他的下属。或者沾一边的学生。说完了这件事,李沆安心地闭上眼睛。

    赵恒放声大哭。

    景德元年。七月,仅五十七岁的李沆去世。

    随后吕蒙正也因生病,请救致仕。赵恒也怕吕蒙正出意外,于是同意了。赵恒不得己将毕士安提拨上来,这几年他治河颇有功劳,一不忧民,二没有发生纠纷,三账目清楚,经过几年治理,虽然前年黄河水势很大,但没有任何一处缺堤,只是内涝免不了了。但也比黄河决堤强。

    但对毕士安本人来说,一是获得了政绩,二也是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

    有了毕士安还不够,未来的事很多,宋朝这几年在军事上投入了很多钱帛,包括斥候,甚至收买了辽国数位高官,因此得到一些辽国的秘密情报。

    消息刚送过来,所以才有了李沆那些话。

    实际宋九对李沆敬佩,李沆对宋九也是万分敬佩,只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宋九是带着金手指的。

    因此有了毕士安还不行,赵恒问谁可与卿同进?毕士安说道,准兼资忠义,能断大事,臣所不如。

    赵恒担心地说:“朕闻寇准好刚使气,奈何?”

    “准忘身徇国,秉道疾邪,故不为流俗所喜。今北方未服,若准者正宜用也。”

    毕士安一句话便将寇准送到了中书。

    寇准再度踏入中书。

    不过他抬头看着上面,上面有两人,毕士安又是第二个吕端,然而还有一个人如同大山一般。

    宋九看到寇准来了,笑了笑,然后递给他一本小册子。

    “平仲你看,这是户部去年统计上来的户数。七百八十余万百姓,太宗晚年天下有多少百姓,仅是六年时光,天下增涨了多少百姓?两百余万户!当然,还有三司的收入,陈恕推荐你去了三司,你比我更清楚。但这些年发生了多少起战争?与辽国数次大会战,西北也略略有战事,以及巴蜀之乱。又有多少灾害,旱灾,蝗灾,黄河决堤,内涝,瘟疫流行。有这个政绩,何其不易。”

    “之所以想说这个,有这个成绩,不仅因为陛下兢兢业业发起了咸平之治,以及诸位宰执与重臣的努力,还有一种气氛,如中书,实际各个宰相之间也有着矛盾,比如张齐贤与向敏中一向就不大和睦。可是国家在高速发展中,为什么?因此大家以国事为首任,而将恩怨放在脑后,团结一心地治理着这个国家。”

    “昔日赵普相公推荐你,我也看好过你,太宗陛下器重你,为何,敢担当!敢担当才能做好事。但不能急躁……不为你的前途,再坏些又如何,还不是能身为一个大州的知州或知府。但延长你的政治生命,乃是为了国家。”

    宋九这番话不可谓不语重心长。

    然而不久寇准就对宋九不满了。

    向敏中下,西府一直空缺着首相。

    枢密副使也被什么同知枢密院事代替,当然,若是东西两府能合并倒也罢了,但宋九知道不是。

    于是提出一个建议,每隔十天,若国家遇到了严重困难,那么是三到五天,东西两府宰执,三司重要的各部司使,两制草制官员,御史以上的言臣,全部于政事堂集中,由赵恒主持,商议国家军政财政务。以防各部司分权,彼此不熟悉,贻误政务。

    毕竟政务都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政务难道就不考虑军务与财务,军务就不考虑政务与财务?两制官员草写诏书,实地与言臣等于是一种监督机构,然而不知道军政财务,如何监督,难道非是盯着大臣们那点家务事吗?

    这是对制度的完善。

    赵恒同意。

    然而宋九又推荐了一人回来,赵恒还同意了,那就是重新委任张齐贤与王继英同为枢密使。

    寇准立即提出反对。

    但他前面说出来,后面立即感到不对,因此有两道寒光让他浑身冷溲溲的,那就是宋九与赵恒的眼神。

    ps:今天大停电……马上还有一更,最大**到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零四章 开始了

    话说去年望都之战后,“伟大的军事家兼文臣”冯拯同志突发奇想,建议扼险于制敌之冲,若于保州威虏间依徐鲍两河为阵,即可取胜。

    于是赵恒同志再次加工,下了一道诏书。

    令镇、定、高阳三路兵悉会定州,夹唐河为大阵,量寇远近,出军树栅,寇来,坚守勿逐,俟信宿寇疲,则鸣鼓挑战,勿离队伍,贵持重,而敌骑无以驰突也。又分兵出三路,以六千骑屯威虏军,魏能、白守素、张锐领之;五千骑屯保州,杨延朗、张延禧、李怀岊领之;五千骑屯北平寨,田敏、张凝、石延福领之,以当贼锋。始至,勿与斗,待其气衰,背城挑战,使其奔命不暇。若契丹南越保州与大军遇,则令威虏之师与延朗会,使其腹背受敌,乘便掩杀。若契丹不攻定州,纵轶南侵,则复会北平田敏合势入北界,邀其辎重,令雄、霸、破虏已来互为应援。又命孙全照、王德钧、裴自荣领兵八千屯宁边军,李重贵、赵守伦、张继旻领兵五千屯邢州,扼东西路,敌将遁,则令定州大军与三路骑兵会击之。

    这就是所谓的定州大阵。

    但居然宋九没有作声。

    可能他成了东府宰相,在军务上没有多少发言权吧。

    萧小姐便看到了机会。

    她还看到了许多机会,如河北的兵士战斗力状况,宋九提议,新兵有时候会操蛋的,别看几十万军队。若是有一部分贪生怕死的新兵逃跑,整个军队就可能被他们带得崩溃了。

    因此招来的十几万新兵。要么送到西北,要么送到前线。

    让他们提前感受到战场上的气氛。

    这样一来。就要不停地重新编制,尽管宋九很小心地协助着西府,仍出现大量问题,看上去有些乱。

    再加上几支劲旅一直调到西北去训练,看上去宋军战斗力也不是很强大。

    望都一战,又给了萧燕燕更多的信心。

    但也是被逼的,即便在历史上,宋仁宗被李元昊弄苦逼了,辽兴宗立即逼宋朝加码。提高岁币,即便宋神宗临终前还说了一句,谁得燕云即拜异姓王,连宋徽宗那样的主还要想收回燕云,不管做得对错。

    史上辽国运气很好,有了西夏牵制着宋朝。

    但现在没有了西夏,宋朝内治上,一个皇帝做得比一个皇帝厉害。若这时候不解决,往后去后人堕落。那就是宋朝的下饭小菜了。

    因此在经过几年持续性试探后,总攻开始。

    非是十万兵马,也非是史上的二十万铁骑,而是三十万铁骑。打着五十万大军的旗号,几乎举国之兵南下。

    这个原因乃是因为现在的宋朝更强一点。

    这才是国与国的战争。

    ……

    前线急报源源不断送到京城,赵恒对大臣们说:“累得边奏。契丹已谋南侵,国家重兵多在河北。敌不可狃,朕当亲征决胜。卿等共议,何时可以进发?”

    宋九微微一愣,不是说寇准强行将赵恒的龙车推到澶州的吗?

    想到这里,再想到这几年赵恒小心翼翼地治理着这个国家,宋九有些苦笑。他终于明白了,正是因为赵恒先说的,寇准可能随后才敢强行提议,让赵恒去澶州。但这个真相却有意被大家疏忽了,从而成全了寇准。

    毕士安说道:“陛下已命将出师,委任责成即可,必若戎辂亲行,只能驻跸在澶渊遥控指挥,可澶渊城非广,久聚大军,深恐不易,况冬天还远,亲征一事,更望徐图。”

    也就是他也是赞成亲征一派的,然而考虑到澶州城的实际情况,不赞成这时候就亲征。

    寇准说道:“大兵在外,须劳圣驾暂幸澶渊,进发之期,不可延缓。”

    王继英说道:“禁卫重兵,多在河北,所宜顺动以壮兵威,仍督诸路进军,临事得以裁制,但不能越过澶渊,陛下亲自进发更要谨重,尤宜缓图,若真的去了澶州,必不可久驻,以防不测。”

    这时候去澶州非是为了鼓励士气,而是为了路程。

    如威虏军到京城二十一程,顺安寨到京城十九程,北平寨到京城十九程,定州十八程。一程就是三十里路。

    但将国家机构搬到澶州,那就节约了一半路程,前线消息能在最快时间送达朝廷,当然也能以更快速度做出决策。

    不过王继英与毕士安所言也有道理,辽国来的可是三十万铁骑,若是赵恒去了澶州兵力少,必被辽国人所乘,来一个斩首行动,甚至还外搭几十名国家重臣,北宋完了。

    因此必须有大量士兵保护,可是澶州城的实际情况,根本就办不到。

    所以赵恒的提议作罢。

    然而宋九与张齐贤对视一眼,到了这时候,赵恒还没有透露口风,大事可成了!

    战斗先在破虏军打响。

    不过先来的仅是一百来人,一个外国大和尚树蕃僧为帅,带着一百几十名辽军抢在前面来打草谷捞便宜的。

    辽国信抑佛教,用和尚为一股小部队的主将倒也无不可。

    然而你这个和尚信的是那门子佛教?难道佛祖教导你主动带着辽军去打宋朝无辜老百姓草谷的?

    破虏军主将是魏能,当然这么多辽军南下,他也感到了空前压力。

    有可能因为这个原因,还没有摸清楚辽人来了多少,便与田敏与杨勋配合,将一百多个辽兵与树蕃僧拿下。

    搞了半天,只有这点人,还是一个野和尚,魏能感到悔气无比。

    不过马上撒气的机会到了,辽军的主力部队渐渐到达。魏能主动出战,这支来的乃是辽军的前锋。甚至连前锋也算不上,不过现在的辽军那怕随便抽出一支兵马。都是以万来计算的,魏能兵力少。渐渐不支,于是往后撤了一点。

    就这一点儿,离北平寨便近了。辽军随后追击,但北平寨田敏也派最强大将,曾经的背嵬四将之一张凝。

    两军再度交手,然而辽军体力渐渐被魏能消耗,忽然张凝杀出。

    这又是一员不亚于魏能的勇将,在他的带领下,北平寨的铁骑几乎如入无人之敌。

    辽军看势不妙。只好后退。

    破虏军不好惹,那就进攻北平寨吧。

    这一回他们更悲催了。

    田敏消失了很长时间,但不是消失,而是去了西北,担负着所有背嵬军的训练工作。只是他们在南河套那个罕有人迹所在,宋朝保密工作做得好,就连寇准到现在还不知道真相呢,况且辽国。

    去年田敏调了回来。

    随着他,还有一系列的调动。不过宋朝官员与将领调动频繁,导致大家根本就没有注意。

    没有背嵬军,有,现在根本不能动。也不在河北。

    但北平寨宋兵也不可小视,并且田敏以北平部署去北平寨赵恒还赐了御剑,听以便宜行事。就是河北主将王超也得给他几分面子。

    辽国到达北平寨十里外的蒲阴驻营,准备明天攻打北平寨。

    入夜。忽然外面传出一阵厮杀声。

    田敏来了,张凝来了。

    两人带着手下在三十万辽军中如入无人之地。

    辽国皇帝耶律隆绪吃惊地问萧挞凛。今战者谁。

    “所谓田厢使。”

    “彼锋不可当也。”

    然后下令拨营而起,转向了保州。

    可他们又悲催了,保州那同样有一个了不起的大人物,杨六郎。

    甚至第一战还与杨六郎无关,保州外有绿色长城,而且载得更早,现在开始成林了。其实这道绿色长城,也是逼萧燕燕决一胜负的原因。

    一旦绿色长城长起来,那几乎就成了天然的城墙,宋朝进可攻,退可守,甚至财力充足,将这个绿色长城载上易州,以及拒马河北,到时候辽国骑兵就无法发挥作用了。

    那会花很多钱的,然而宋朝不差钱啊。

    前锋到了绿色长城里。

    树林茂密而又美丽,只是地面有还有许多棘刺,不由让辽军传出一片谩骂声。

    就在这时候,迎头一片箭雨落下来。

    不好,有伏。

    主要在这环境里辽兵有些寒碜,因此还没有摸清楚宋军多少兵马,一个个仓皇逃窜了。结果没有射死多少人,却因为在这种特殊环境下相互践踏死伤了不少兵士。

    但宋军来了多少人?只有十几人,乃是小校孙密带着十几名斥候打探辽军动静,没想到刚好碰上,环境也不错,那么就射杀吧。正准备将箭射完后借助树林撤走回去禀报,然而看到辽军仓皇逃窜,相互践踏,孙密与他的手下一个个大眼瞪小眼,这是啥与啥啊?

    不久辽军得到真相,恼羞成怒,气势汹汹扑到保州城下。

    杨六郎手中有六千兵,比原来兵力多了。

    直到这时候他也没有得知真相。

    但不妨碍他想好事儿,准备将实力保存起来,最后给辽军迎头痛击。

    于是布置兵力,从容防御,辽军一次次攻破被击败。

    萧燕燕忽然想到那年破虏军那道美丽而妖异的冰墙,得,这是一个善长防御的主,几十万大军坑在这个小城不值。

    当然这几场战役还不能证明什么,主要是辽军不想与这几个小城消耗,那不是三十万辽军南下的用意。况且宋军背后就是坚固的各城池,可攻可守。

    但真实情况呢?

    看看河东草城川。

    这是国与国的战争,当然山后也派出了兵力牵制河东宋军,不让他们援助河北。

    数万铁骑而来,高琼的儿子高继勋带着宋军出战,他也是骑兵,不过数量要少了很多,只有五千人。然而高继勋看着敌人却大笑起来,对军使贾宗说道:“看到了吗,敌虽众,但阵型不整,主将一定是一个庸才,我兵虽少,必胜之。你带人先到山下埋伏,我必将击败来敌,将他们赶到埋伏圈,那时你必勇战,一战而破敌。”

    贾同忽信忽疑地听从了。

    果然高继勋所料,只是一会儿高继勋便将辽军击败,成功地赶到了贾同埋伏地点,寒光岭。

    那一战,寒光岭成了辽军的坟场,宋军前后夹击下,辽军溃不成军,互相践踏,死伤一万多人!

    这也许还不算什么,主战场是在河北。

    然而宋朝还有二位真正的军事家,李继隆,曹玮呢?(未完待续。。)

第五百零五章 历史的玩笑

    曹玮在西北,听说打了几个小胜仗。

    李继隆也在西北,似乎碰了夺嫡案,站错了队伍,于是雪藏在了陈州,后起启用,成了一个胜州知州,就这样还不放心,让他与曹玮来了一个互换。

    这便是萧燕燕案头得来的消息。

    河东那边败的战报暂时还没有送到她头上。

    因此几处碰壁后,她明智的选择了没有动怒,并且宋朝将前线的百姓一起撤退了。这可是要命的,辽国不可能象宋朝军队那样,每次战斗必备大量粮草辎重。

    因此她将主力军队集中,转向了定州。

    这就是河北的苦闷之处,大多数是平原地区,即便有城池,也无法阻挡敌人南下。还好在沧州那边多是沼泽湖泊,不然更糟糕,后来黄河改道了,多次泛滥,泥沙淤积,湖泊没有了,沼泽也没有了,金兵便畅通无阻地南下。当然,金人也苦了,元蒙军队同样畅通无阻地南下,直到明朝天子御国门……

    现在选择题到了王超手中。

    军队就在他手中,也没有了周莹掣肘,十几万军队有了一战之力。

    然而王超做了一件事,按兵不动。

    这便是后世争议的地方,有人说王超做对了,他是主将,必须听从赵恒指示,在哪儿布大阵呢。

    有人说王超做错了,不是那么一回事,赵恒是一个手软的人,手软到周莹犯下那么大错误,宋九仅是让周莹去楚州做知州。还磨错了嘴皮子。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当真王超学习李继隆,赵恒会处罚他吗?肯定不会!

    实际王超也在考虑这个问题。

    有两个结果。战胜了,相信赵恒不但不处罚他。反而会嘉奖他。可若是战败了,那会是如何?

    当初在望都,他都选择了逃跑,况且现在。

    这是一个只会打顺风仗与优势仗的将领,与大多数宋将一样。虽勇敢,可不敢打逆风战役。

    因此他“明智”地选择了一个结果,伐木为栅,坚决防守。

    然而他也没有想到,他的仕途有些黯然无光了。莫忘了,朝中还有一个首相,三朝老臣,并且担任了许多年,甚至主动上了好几回战场的首相……

    王超按兵不动,萧燕燕不大好啃。但这正中了她的下怀,最好你这样吧。

    而且三十万大军供给也让她头痛了,于是大军置王超十几万河北大军不理,扬鞭南下。

    王超更加按兵不动。

    宋朝有马有骑兵。实际在历史上宋真宗时马匹情况还不是很紧张的,在李继迁没有完全控制西北之前,宋朝得到许多战马,澶渊之战时拥有的马匹数量达到了二十万。不过后来多在中原养。再加上牧监官吏贪墨,饲养不得法,等原因。陆续死了不少。然后真正变成了步兵之战。

    现在情况更好一点,不但李继迁在史上此时控制的地盘全部落入宋朝手中。曹玮在渭州还开拓了一些领土。甚至又从北阻卜哪里购来许多战马。

    这些都是后来称喟的蒙古马,爆发力与奔跑速度不及河套马。然而它们比较好饲养,朝廷也择了一批进入军中。

    因此让宋朝官府拥有了二十八万多匹战马,实际拥有的战马数量更大,多放在民间了,毕竟饲养一匹战马需要大量成本。

    有了马,才有了骑兵。

    如今宋朝骑兵数量早就超过了十万之数。

    大多数仍在西北,不过河北与河东也有不少骑兵。

    包括王超手中就有两万多骑兵。

    然而在定州都不敢战,还敢追吗?若动用三军,步兵肯定拖死了,骑兵数量又不足。

    于是继续休息吧。

    萧燕燕哈哈大乐,实际她早就看出这个大阵的弊病,否则也不敢轻易举国之兵南下。

    河北百姓这一回悲催了。

    开始辽国遇到了严重的麻烦,因为宋九的提议,河北黄河以北的各州县朝廷出资修了许多城墙,甚至将一些大的村寨也拨款修建了寨墙。

    还有乡兵的训练一是战斗,二就是在辽军入侵时,如何及时将百姓带领着撤到各个安全地点。

    因为前线数场战役拖了一拖,又到了秋后农闲之时,大多数百姓及时撤入各个城寨。

    要命的如今乡兵重组,也有了一些初步的编制,并用手中还有朝廷的制式武器,甚至每人发放一把黄桦木良弓,一百到两百支箭,此外还有朴刀等武器,甚至有阴险的捕兽夹,但不是铁环,而是两个半圆的铁刃。不会弄死人,然而往地上一放,上面盖一些浮土,看也看不出来,然而人马落上去,腿肯定弄成重伤,死不了人,多半却会失去战斗力。

    甚至有的乡兵得到灵感,在地上挖坑,里面布满削尖的木桩,那个掉进去,真会死人的。

    这还不算阴险的,因为渤海国灭亡,石普带来乌玄明许多族人与亲信返回宋朝。

    此时的生女真最会做什么?

    不是战斗,而是挖地洞。

    冷啊,不挖地洞到了寒冬无法活下去了,这个地洞规模挖得还很大,以至记载于史册当中。不但住人,放粮食,还在地洞里养猪。

    因此宋九又提前将这些人派出去,在许多地方教导百姓挖地道。

    所以辽国南下后四处打草谷,遇到了很大的麻烦。这些措施不是无敌的,但是凭借打来的那点草谷,值得伤亡这么多士兵吗?至于杀害了多少宋朝百姓,这个宋朝百姓的命能与他们相比吗?

    那怕十条换一条,也轻松地将三十万辽军换没了。

    因此萧燕燕被迫着减少无谓的打草谷。

    正是这条措施,使得此次辽军南下对百姓的伤亡,减少了一半左右!

    但也没有难倒萧燕燕。

    随着祁州被拿下,兵力太少了。虽然守城官兵英勇反抗,只坚持了两天。便被攻克。这让辽军获得大量供给,因为这些天来宋人的反抗,辽国愤怒地将祁州所有官吏与官兵一起杀死。甚至杀害了许多无辜的百姓。

    随后辽军迅速再度南下,不久深州城沦陷,瀛州被隔绝,不知消息。几十万辽国铁骑继续南下,直扑大名府。

    过了大名府就是澶州,接下来便是不设防的滑州,再到京城……

    寇准急了。在政事堂说道:“边奏敌骑已到深祁以东,缘边三路大军却在定州一动不动,魏能、张凝、杨延朗、田敏等又在威虏军等处,河北东路别无屯兵,请陛下下诏先发天雄军步骑万人,入驻贝州,若不足请发五千人,让杜彦钧等将听从孙全照调遣,如敌在近。求便掩击,再让石普、阎承翰相应讨杀,再募强壮深入敌境,焚烧族帐。讨荡生聚,或多派斥候,以敌人动静上闻。兼报天雄军。一安人心,二张军势。以迷惑敌人,三震石普阎承翰军威。四与邢、洺相望,足为犄角之用。”

    然而他说完了,赵恒没有动静。

    原因很简单,宋九昨天晚上便与他说过,河北东路不是很要紧,萧燕燕此次南下,聚集三十万大军,也如他以前所猜测。

    她要做什么?

    兵指开封!

    若是过份分兵河北东路,行军速度便被拖下来。宋朝当真是吃醋的,一旦宋朝各地援兵赶到,想攻破开封城就不容易了。不管此次辽国有多大收获,相信也得不偿失。

    当真辽国打仗一分钱不花,战后一点赏赐也没有?

    寇准又说道:“扈从军士,不当与敌人争锋原野以决胜负。今天雄军至贝州,屯兵不过三万人,万一敌骑已营贝州以南,即自定州发三万余人,俾将桑赞等结阵南趋镇州,再令河东雷有终所部兵由土门会定州。审量事势,那至邢、洺间,銮舆方可顺动。更敕王超等在定州翼城而阵,以应魏能等,作会合之势,候抽移定州河东兵附近,始幸大名。”

    宋九微微皱了一下眉头。

    还是结阵!

    结个鬼阵!

    最后寇准又说道:“万一敌人筑栅于镇、定之郊,定州兵不可来,邢、洺之北渐被侵掠,须分三路精兵,就差将帅会合,及令魏能等迤逦东下,傍城牵制,敌必怀后顾之忧,未敢轻议深入。若车驾不行,益恐蕃贼戕害生灵,或是革辂亲举,亦须度大河,且幸澶渊,就近易为制置,会合控扼。”

    赵恒没有先说亲驾澶州的事,而是徐徐说道:“有人对朕建议,迁都于益州或金陵,卿觉如何?”

    寇准先是一愣,然后看着旁边的王钦若与陈尧叟,王钦若是江南人,陈尧叟是四川人,不用说这个荒唐的主意就是他们出的。

    他勃然大怒道:“谁为陛下画此策者,罪可斩也!今天子神武,而将帅协和,若车驾亲征,彼自当遁去,不然,则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其众。劳逸之势,我得胜算矣,奈何欲委弃宗社,远之楚、蜀!”

    宋九苦笑,这才是历史的玩笑。

    不用问,他也知道是陈王二人的馊主意,赵恒会同意吗?

    不要说成都如今还不大稳固,更况且唐明皇逃到成都后是什么下场?

    至于金陵,宋朝灭掉南唐才多久啊。国家真乱到西晋那一步吗?

    再说赵恒难道不知寇准是主战派,为什么有意要问寇准,还是当着王钦若与陈尧叟的面问。

    这是有意借寇准的嘴巴封住二人的荒唐言论,毕竟王钦若是他的爱臣,当面斥责有些儿不好。就不是爱臣,赵恒也很少训斥大臣。

    似乎这件事在史上又成了寇准的功劳。也忽然明白为什么王钦若在史上挑唆成功。

    这样一想,他眼睛不由盯着了王旦。

    未来国家担子还是由此人来担当啊。

    当然寇准根本就想不到宋九居然想到了几年后的未来首相人选,可能受此刺激,可能他早就对宋九产生了不满,再次冲宋九咆哮道:“宋公,我问你,自你进入中书后,我与咸平元年相比,这四年来兵费合计增用了一亿一千多缗,西北训练的那些士兵在哪里?”

    “终于来了……平仲,你既然问我,我也到了公开真相的时候。不过这一切与陛下无关,全是我一手策划,战后不管死了多少百姓,或者成败,都由我一人来负责……”

    宋九看着赵恒,点了点头。(未完待续。。)

第五百零六章 残忍的计划

    宋九被从苏州召回来的时候,就在路上想。瀛州一战不是那么重要,之所以失利,非是宋军不行,而是主将太无能了。

    巴蜀那边的兵乱不得人心,更没有放在心上。因此首要的还是黄河。

    不过他非是昔日的宋九,在路上便又想到了澶渊之战。

    过程不重要,关健是萧燕燕为什么要发起澶渊之战,不可能为了李继迁,李继迁是萧燕燕儿子也不行,犯得着冒这么大危险吗?

    也不可能是以战逼和,那更是瞎扯,现在问题是宋朝想和,萧燕燕不和。

    但这一战总得有一个原因。

    然后到了郓州,看到朝廷的救灾情况,忽然想明白了,一是韩德让,二是低估了的宋真宗。后期赵恒变成什么样子,他没有看到,但现在的赵恒可以说将内治做到了巅峰,恐怕就是传说中的文景之治也不及咸平之治时的赵恒。

    既然是这个原因,那么可能萧燕燕还会发起一次更猛烈的进攻,甚至因为没有西北牵制,比史上兵力更多。

    但这是猜测,也要看国家财政状况,到了三司,看过账册后,才着手强军,不过开始也怕没有猜准,不过着手再练背嵬军,就着安置河北百姓与灾民,增加了一些兵力,又增了咸平军。这些措施即便没有猜对,也是必须的。

    随后辽国不停地入侵,验证了他的想法。

    于是就有了这个计划。

    战争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若是正常侵犯倒也罢了,若是大规模如宋九猜想的那样入侵。那么最好将辽军引到宋朝的内腹来打。

    计划惨忍就惨忍在这里,一旦这样。会有许多百姓遭殃的。

    不过若成功的话,那也太值了。一战而定乾坤,就算捉不到萧燕燕与辽国皇帝,将辽军主力歼灭了,宋朝也有十几万铁骑,那么乘势北上,可能就将辽国平灭了。即便不平灭,辽国也早就元气大伤,四分五裂,宋朝从容得到了燕云十六州。

    为此他想出了种种布置。包括前线载树,派使求和,主动诱惑萧燕燕来犯,再通过频繁地兵力调动,不让辽国察觉到精锐军队一直呆在西北强练。

    以及保密,看看拉练背嵬军与咸平军的将领,一直就是杨琼与田敏二人。直到今年才开始了调动。

    正好南河套许多地方缈无人烟,这就不易让辽国奸细能深入到南河套刺探到有用的情报。

    但仍不够,这一系列的计划有一个关健的前提。那就是情报。若不能提前得到情报,可能画蛇添足,反而会让京城危险。

    正好有一个太监调回京城,李神佑。

    此人生性严谨。嘴巴严,并且对军旅也略性一点,赵恒车驾大名府。以其为天雄军都监,有一次他带密旨传诸将。几百辽骑忽至,李神佑乃周麾而呼。若召伏兵状,将敌人吓逃了。说明此人智商也很高。

    因此让此人主持。

    又从诸河北军中选出几十名最顶尖可靠的斥候,开始归他管辖,当然前线诸将也不敢向赵恒问,我手下斥候哪儿去了。

    赵恒又从内藏库拨款,让这些斥候带着重金潜入辽国。在这些斥候与重金的动作下,有几位辽国高级官员被收买,甚至萧燕燕身边的一个汉人太监也被收买下来了。当然,花的钱十分可观,若是一点半点钱是不可能让这些人叛国的。前后投入了两百多万缗钱。不过账目从内藏库拨出,大臣们都不知道了。

    正是这个运作,使朝廷在三月份便得知萧燕燕举国南下的消息,所以李沆才在临终前说出那番让大家不能明白的话。

    还有,如将领,宋初四大将,曹彬潘美,李继隆,曹玮,实际曹彬是打酱油的,但是曹玮却是真正的名将,甚至他看人眼光也是一流,如他对李元昊的评价。这是一位智勇双全的主帅,不是将,而是帅。

    不过这时候曹玮虽上了战场,但缺少了单独指挥的磨练。因此宋九将他放在渭州,让他开打,就是提前磨练。这还有另外一个用意……那就是今年的官兵调动。

    再比如赵恒的大阵,宋九没有反对,甚至他早料到王超会不出战。若是王超敢出战,那么他身边的都监就会拿出密旨,阻止他出战了。不过若是后者,宋九也许会赏识。

    原因也简单,放萧燕燕进来,后方保存实力,最后决战。

    以及其他的一些安排,如训练乡兵,不仅是乡兵现在起到了带领百姓入城寨避难,减少伤亡的作用,也不仅是现在乡兵主动带着大家反抗,战后这些乡兵有了编制,有了优良的制式武器,甚至与百姓配合过一段时间,有了群众基础,就能带着大家击杀逃散的辽兵。

    还有其他。

    李继隆与曹玮的换防,换防的不仅是两个主将,还有许多军队,如今主力部队早不在南河套了,哪里离辽国太近。但诏书不是这样说的,也不会有那一个站在路边,一个一个地数,只说了调动了部分军队增加秦渭的厚度。毕竟吐蕃人也蛮强大的,宋朝向西挺进,早晚会与吐蕃发生严重冲突。

    但现在无论南河套或者秦渭兵力,以及若干重将,也不在南河套与秦渭了。

    甚至打着备灾的名义,提前在相关的各州府准备了大量粮草,节约运输粮草的速度。

    还有一样安排,那就是一种武器……不过也由李神佑掌管,配合这种武器练兵乃是在书院学习了好几年的潘惟正,不算是福利,潘家几兄弟,潘惟正在宋九带领下,又学了许多物格学知识,渐渐成长为一方良吏,这是老潘家的骄傲。

    ……

    “潘将军。前面就是渭水了,船一起找好了。”

    “那就好。发交子。”潘惟正看着三千官兵,五千名民夫大声说道。

    为了抢时间。他在路上曾放言,提前到达渭水,每人赏二十缗交子。因为交子发行得少,用起来也方便,在黑市上它的价格一缗钱能兑换到一千一百枚铜钱。

    但这个钱不是朝廷来出的,而是他自己掏的腰包。

    不过潘家如今财富也达到一个惊人的数字,再加上赵恒猜疑心没那么重,相比于提前到达澶州的功劳,花一点钱也是值得的。

    大量交子发下去。

    随后八千兵民齐起欢呼。迅速推着辎重车赶到渭水河畔,哪里排着几十艘船只。

    “搬上船。”

    “喏。”

    大家齐心协力将许多古怪的东西搬上了船。

    潘惟正算了算时间,长松了一口气,终于从南河套戈壁滩上赶过来了。

    一名小校跑过来问:“潘将军,听说陛下将亲征澶州?”

    “谁说的,这种谣传不能宣扬,不过这次若打得好,你们将会有很大的功劳。”

    “喏。”大家嘻嘻哈哈地下去。

    忽然远处扬起大团的烟尘,几乎遮天蔽日。

    不一会儿。一队又一队人马赶了过来,随后消失在天际。

    “背嵬军。”

    “前面是荆嗣将军。”

    “咸平军。”

    “那是杨琼将军。”

    “咦,那么多背嵬军与咸平军,为什么不将他们放到前线。现在才出现?”

    “看,那就是三万破骑军,还有马知节将军。”

    这三支军种乃是宋朝的秘密武器。恐怕也是最强兵团,潘怜正手下曾经与他们一道训练过。三支兵团的士兵吃肉吃惨了,可他们眼馋得馋涎欲滴。

    可是拼命的吃肉。拼命的训练,不知道对长久健康有什么妨碍,可眼下这三支兵力经过几年的变化,一个个变得更加强壮有力。

    而且军纪严明,那么多兵马走过去,在大道上鸦雀无声。

    随后的军队就稍稍差了。

    有骑兵,有步兵,还有来到陕西各蕃部的蕃乡骑,以及六谷部支援的三千吐蕃骑兵。

    一队又一队兵马走过去,不久中军到达,乃是李继隆、秦翰、高琼、石保吉、耿全斌诸将。

    李继隆也得知朝廷的计划了,当时制订计划时为了保密,知道的人不多,与西府无关,主要那时西府数相军事才能皆很差,因此是在中书制订的,参与的人只有宋九、李沆、张齐贤、向敏中、王化基与赵恒。准确来讲,就这五人知道真相。因为李沆去世了。

    不过可能会略有些相关参与成员隐约猜出一小部分,但也不过十几人二十几人之数。

    直到几个月前,曹玮与李继隆才得知真相,还有具体的计划安排,以及密旨。

    现在知道的人更多了,不过辽军已经打到了翼州,眼看就要攻到大名府。

    李继隆笑道打招呼:“三郎,这么快啊。”

    “不快不行啊。”

    “无妨,来得及,不过在路上要小心,莫要因着急而出事。”

    然后与数不清的官兵继续东向。

    还有两路,但最北边的一路兵马最少,仅是曹彬带着一行侍卫,匆匆从胜州赶到了飞狐关,这个位置极其重要,史上因为飞狐关在辽人手中,不得不从更南边的土门小路,调兵去定州。

    并且也是一次错误的调兵,决战战场非是在定州,定州有足够多的兵马了。

    他与镇守在飞狐关的杨延玉寒喧了几句,然后用密旨给予他的权利,写了一道命令,让杨延玉交给镇守在紫荆关的呼延赞,随后赶向定州大营。

    不过中路兵马也不少,由雷有终、老将钱守俊、当年被杨业活捉的李重诲、老将张思钧、周仁美、刘用、李琪、田绍斌、张煦、蔚昭敏等诸将率领着兵马从太行山井陉关冲向大名府。

    河东仅留下王汉忠与高继勋少数将领,河西只留下了斐济等人,不过河西最为安全,就在高琼将河西与河东主力部队调向南方开发时,折惟昌也向辽军发起了一次进攻,斩杀了近千名辽军。

    两次大败,山后的辽军不敢对河东有所企图了。

    此战劲锐尽出,所有能拿出来的重将,最少来了八成以上!若是包括从陕西调来的近两万名蕃乡骑,以及河北的兵力与京城即将动用的兵力,调动的兵士数量达到了四十五万人。

    举国之战!(未完待续。。)

第五百零七章 求和

    “对也好,错也好,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况且我在李沆临薨前也做过承诺,等我致仕后,大家再对我评价吧。”

    仅是一句话,听在大家耳朵中便产生不同的声音。

    不要贪图我的功劳,事情结束后,我反而会因避嫌彻底离开官场!

    不要眼红我的位子,这个位子不久就腾给你们了。

    但这也是大义。

    肯定不服气,包括寇准与王钦若在内,这么大的事,自己身为宰相,却蒙在谷里,弄得自己象一只小猴子一样在表演。

    当然,能找出许多借口,例如宋九所说的残忍,例如居然两府宰相除了张齐贤外,无人知道,不合制度。

    但人家都说出来了,不管是不是大功,都会退出官场,还要怎的!

    不过最后还是采纳了寇准部分意见,天雄军驻地就在大名府内,孙全照的兵力不能抽向翼贝二州,而且动都不能动。本来孙全照手中的兵力少,一旦抽走了,辽军南下大名府,可以想像一场灾难到来。

    大名府城中此时不仅容纳了许多百姓,还有无数的民用军用物资,包括粮草武器铠甲等等。

    但瀛州也得要救,于是从贝翼二州分出部分兵力前去瀛州,又让莫州的石普带着少量兵力支援瀛州。

    瀛州不能丢,一旦丢了,这个口袋就扎不起来了。

    然而翼贝二州宋九未提,意思也明了,能守住就守住。守不住二州同样会成为牺牲品。

    一系列命令下达后,宋九手指微微有些颤抖。

    慈不掌兵哪。

    辽国拼命地攻打瀛州城。

    其实道理很简单。河北前线雄州往东就是霸州与沧州的东部,哪里本来就有许多沼泽与湖泊。后来响应杨六郎的计策,又挖了无数湖泊,并且还设有水军。

    此路不通。

    保州以西是太行山,宋人嘴中的西山,这里地形也不适合辽国铁骑作战,况且飞狐关又丢了。

    实际辽国入侵路线只有西从长城口,保州与满城,破虏军的遂城,雄州西侧的黑芦堤。这一条宽不足两百里的狭长平原地带入侵。

    但这一段对于宋朝来说,同样有点儿悲催。

    可能说建长城,这个长城不是北方的古长城,那个长城依据崇山峻岭修建的,因此易守难攻。在这里建长城,以宋朝财力能办到,可要守住近两百里长的城墙,得用多少兵力?不讲厚度吧,只用一个人站成一排。想站满两百里长的城墙,那最少就得十几万大军。况且北边还有易水与拒马河。不用多,在汛期挖挖堤,时常给这个长城泡泡澡。几次一泡,那不知花费多大代价的长城就倒塌了。

    可现在辽国也有些儿不妙,从长城口到保州再到破虏军。几个重将一个比一个凶悍。

    因此撕开瀛州十分重要,一旦攻陷了瀛州。整个北方防线成了单薄的所在,辽国铁骑可进可退了。

    于是萧燕燕与耶律隆绪亲自擂鼓助威。日夜攻打瀛州城。

    战后据说城墙上挡箭的几寸大小的木板就插满了几百支箭,光在护城壕里捡出来的箭支就达到了四十多万支。

    恶战开始。

    还好,贝翼军队赶得及时,抢在辽国主力未到之前进了城,知州赵延渥将城中的所有兵士,包括带着百姓进城避难的乡兵,城中的厢兵,一起聚集,用祁州城的遭遇发起动援。

    城在我们就在,你们家人也在,城破我们必被辽人屠杀,你们家人也可能被屠杀。

    几句话便将三军士气鼓动起来。

    然后让集巡检史普带着士兵防御。

    辽军拼命地攻城,城头上用提前准备好的垒石巨木往下砸,甚至将房屋都拆了,用木头砸下去。

    登上城头,史普带着诸将哪里有危险就补救哪里,一次次又将辽军击下城头。

    猛攻了十几天,萧燕燕傻眼了。

    瀛州城岌岌可危,实际从一开始攻打时瀛州就岌岌可危,但这十几天的代价,三万多辽兵死于这个城墙下,伤者几乎达到六万人。

    不能再打下去,再打下去,就是攻下了瀛州,三十万辽军也丢失了一半兵马。

    于是迅速撤走,保存实力,扑向大名府。

    然后傲气的萧燕燕破天荒地做了一件事,请和。

    赵恒在京城便收到一个人的来信,王继忠。因为斥候的作用,赵恒没有弄出以为王继忠战死的乌龙。萧燕燕抓到王继忠后,十分善待,加官,赐契丹族中美貌出身良好的女子为其妻,这种情况下有三个选择,一是象杨业与文天祥那样壮烈就义,决不屈服。不过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很少了,所以他们才能被后人敬仰,称为伟大的存在。其次象张元洪承畴汪精卫那样,马上屈服,然后为了效忠,带着夷人疯狂地对同族人展开屠杀。有,还真有不少。包括郭靖的大半个师父丘处机也是这类人,尽管他没有直接用屠刀对准自己的同胞,但在元蒙攻打花剌子模时,丘处机见了成吉思汗说了一句话,我循天理而行,天使行处无敢违。这个我非是指他本人,而是我方我们,就是元蒙,隐约的意思就是南宋不行了,蒙古取天下是天理。所以元蒙将注意力渐渐从西亚转移到中原。为什么这么做,传教啊。

    还有一类人,如周作人,王维,气节诚可贵,生命价更高,王继忠无奈了,生命宝贵,再加上萧燕燕对他不错,于是投降。相信这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但他与张元等人有着本质区别就是虽投降了辽国,但不会带头将辽国祸水往宋朝引,伤害宋朝百姓。

    因此多次提议萧燕燕与宋朝和好。

    得到他的一些消息后。赵恒本来就不是惨忍的主,更不会做出汉武大帝对李陵一家子的事。况且王继忠算是他的藩邸旧人,还赐其几子为官。

    王继忠先在信中主动承认了自己于望都一战中的失败。没有怪周莹,也没有怪王超,然后解释了议和的意义,并且表示辽国萧燕燕与皇上为了两国百姓,都想议和。

    这封信让宋朝大臣们产生了分裂。

    原因很简单,无论是南边李继隆他们的部下,或者是中路雷有终他们的部下,还在路上。

    而且他们到达后,还不能投入战斗。毕竟有的走了一千多里路,有的走了两千多里路,到达后必须得休息一段时间,才能恢复战斗力。

    但整个北方铺满了几十万辽国铁骑,与河北边境音讯完全失去了联系,甚至传来瀛贝翼等州全部沧陷的消息。

    能和平也不错。

    特别知道真相的人仍不多,上次宋九被迫无奈,在政事堂将真相说出来,然而能在政事堂议事的官员不过二十几人。都是宋朝最顶尖的重臣,不管对宋九此举有多少怨恨或支持,这么大的事皆不敢泄露的。至少现在这些大臣还没有为了打击政敌,不顾国家亡国。

    因此其他大臣不知真相。附和同意议和的人更多。

    主要是瀛州大捷消息未到。

    听着大家议论,宋九忽然睁开眼睛,问:“辽国气势汹汹而来。以前先帝与陛下多次请和不同意,为什么在占据优势情况下他们反而主动请和?”

    这是一个问题。

    赵恒道:“为何?”

    “有两种情况。他们在河北遭到重创,担心失败了。所以逼陛下议和,得到好处,及时撤军回国。第二个可能就是迷惑我们,削弱我们的勇气,同意议和了,那么我们就会不备,将士也没有信心浴血奋战,那么兵临大名府,拿下大名府后,大军抵达黄河,马上就到了最冷的时刻,黄河冰封,辽军铁骑可以从容渡过黄河。国家危矣。”

    究竟当时萧燕燕是什么想法,这成了一个谜团,不过宋九想出一个折中的办法:“若是议和也最好不过,但想和好,大家必须拿出一些诚意出来。若是要关南十县,那绝对不能答应,丢掉了关南十县,辽国铁骑随时轻易就冲到黄河边来了,那无疑是亡国之道。因此求地我们不能同意,若是求财,倒是可以谈一谈。”

    赵恒额首。

    这样说,也堵住了悠悠贪生怕死的文臣之口。

    不过宋九在心中冷笑,求和嘛,那就议和,看谁迷惑了谁。

    然后王继英推荐了曹利用前去议和。

    这是一幕屈辱的场景,寇准气得牙齿都咬了起来。

    不过这也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然而曹利用到了大名府却让王钦若与孙全照拦住。

    大名府也在浴血奋战,这一战无论王钦若心态如何,也立下了大功。

    辽军逼迫大名府,宋朝担心之下,决定派一名重臣前去大名府,寇准说道就王参政你去最好。王钦若脸气得发青,不过他还是毅然去了最危险的前线。

    并且他到了大名府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对孙全照的大力信任。

    将相和,天下兴。文武和,才能有作为。

    几十万辽军杀了过来,要知道大名府天雄军兵力真的不多,否则寇准也不会讲出兵力可能不到一万的话。那么只能仿效李延渥在瀛州的做法,将所有乡兵、厢兵集合,甚至发起丁壮为临时兵士,准备防御。

    而且王钦若也知道真相了,不要说和,和也要慢慢谈,若是战,也必须将辽军主力全部吸引到大名府,甚至澶州城下,那时候才能扎口袋,这意味着在这之前,大名府只能孤军奋战。

    所以这时候王钦若强行将曹利用扣下,马上大名府都有危险了,士兵在拼命奋战,你代表着朝廷去议和,让将士还有信心作战吗?

    辽军快到了。

    王钦若将这支杂牌军分配,并且分配各自看守的城门。办法很公平,探符(抓阉)。

    孙全照没有辜负他的信任,说道:“我世代为将,就不探符了,诸位将军你们随便挑选,挑剩下的士兵与城门就是我的。”

    于是孙全照便担负着北城门的重担。

    前面分配好,后面辽军杀死。

    然而他们来到北城门前,看到古怪的一幕,城门大开,吊桥落索,一个兵士的影子也没有看到。

    萧燕燕奇怪地站在哪里,许久才问道,北城门是谁为主将。

    斥候禀报说是孙全照。

    这个名字太熟悉了,特别是他曾跨海到达鸭绿江那一战,而且他刻意让手下将劲弩染成鲜红色,一次又一次在辽军身上射出无数个窟窿。在辽国人眼里,他的名气比魏能还要大。

    想了想,此人最好还是不要招惑,于是转攻东门。

    东门宋兵十分郁闷,北门多好打啊,往里面冲冲就行了,然而辽国不打,偏偏打我们的东门。不过血战了一天之后,萧燕燕满眼的失望,似乎瀛州故事再次上演。

    于是夜里改打大名府的老城,又没有成功。不过到了这里,萧燕燕选择变得多起来,于是大张旗鼓地攻打临近的德清军,德清军城就在大名府的南边,离得不远,而且就在黄河边上。一旦德清军城失守,大名府与京城联系也将中断,被辽军成功隔离起来。

    王钦若无奈,派出城中唯一的正规禁军,天雄军。

    然而天雄军刚一出城,便被辽国伏兵围堵起来。

    眼看天雄军可能会全军覆没,孙全照对王钦若说道:“如果丢了天雄军,大名府转眼就会失守。你立即派人接手北城门。”

    说完带着手下出城接应天雄军。

    经过血战,天雄军被孙全照带了回来,可只剩下三四成兵马了。不过黑夜之中,辽军没有理他们,既然此计不成功,那就全力攻打德清军城吧。当夜德清军城破,辽国做了一件天怒人怨的事,将全城几万军民一起屠杀,连婴儿都不放过。

    然而萧燕燕一边做着残无人道的事,一边又让王继忠写信,我们辽国同意了你们宋朝议和条件,请速派使者前去商议……美好的和平!(未完待续。。)

第五百零八章 口袋

    曹玮先行到了北平寨,宣读旨书,由石延福暂领北平寨,将田敏与张凝带向定州大营。

    到了定州大营,再宣读旨书,由曹玮替代王超主帅之职,王超立即赶赴河东。

    王超脸色沮丧。

    曹玮拍了拍他肩膀说道:“宋公还让我带一句话给王将军,也不能怪你,辽国兵力太多了,况且又有朝廷命令,让你在定州布阵。不过去了河东,就不能再找理由不战了,哪里不久还会有一场战役等着你立功。”

    “河东战役,难道朝廷想收复山后吗?不过……”

    “不过敌人势很大是么?无妨,你去听从王汉超指挥即可了。”

    王超无奈,只好说道:“不管对错,请曹将军重用我儿,他英勇善战,远胜于我。”

    “你指德用吗?我知道,放心,我做事光明磊落,况且你我也无怨无仇。”

    王超黯然离开定州。

    他不知道朝廷有什么具体的安排,不过这一调动,意味着他在军中的地位将会江河日下了。曹玮也松了一口气,王超毕竟是十几万宋军的主帅,担任了三年多时间,若是他不满,此次贬职就会引起王超不满,引起不好的后果。

    随后曹玮下达一系列命令,以白守素暂管威虏军,将魏能调入定州大营。张延禧暂代保州,将杨六郎调入定州大营。

    又通过诏书,委任石普接管定保雄霸莫四州,以及高阳关、破虏军所有军防职责。

    然后他兵分三路。带着一大半兵马,自己率领主力部队徐徐南下祁州。魏能带着一万轻骑,赶向瀛州。杨六郎率领五千轻骑,两万步兵,赶向博野县。呈一个扇状向大名府合扰过去。

    同时雷有终他们也穿过太行山井陉关,低达镇州,正在休息整编中。

    但南边更多的兵力也到达了京城,李继隆带着宋朝所有的劲旅终于返回来。不过这支军队同样分开了,杨琼先行率领几万轻骑,包括一部分咸平军渡过黄河,从泽州自一条山道赶到潞州。休整了一段时间后,赶过太行山滏口陉赶向磁州,奔向大名府。

    马知节与秦翰率领一支军队第二批渡过黄河,在怀州休息一段时间后,兵分两路,一路相州,一路黎阳。

    虽然这样扎口袋配合可能会出现问题,但有几个成功的因素,未来十几天后将有两大统帅。李继隆与曹玮,他们军事才能足以将这个漏洞弥补。

    又是在宋朝境内,天时地利人和,都在宋朝这一边。地形熟悉,便于联系与配合。

    还有一旦口袋收紧了,范围便小起来。那么配合就不会出现雍熙北伐那么大的失误。

    还有潘怜正那可能不显眼的几千军队随船到了澶州,并且将那些神秘的货物搬进澶州城中。

    而且这时北方派斥候穿过无数辽军大营。居然将北方的情况递到了赵恒手中。

    ……

    宋九对史上的赵恒动态不大清楚。

    史上赵恒有些悲催,他准备亲征了。突然发现了一件事,军中所有劲旅都在王超手中,京城里的禁兵都是花架子。因此急召王超回京,王超都不敢出击了,哪里能带兵回来。

    因此临行前时,赵恒出现了一些胆怯现象。但现在随着兵力到位,赵恒胆子壮了起来,决定亲征。临行前,担任着京城重担的王旦问了一句:“陛下,若是十天不胜,臣怎么办?”

    这里王旦说的时间只是十天。

    一场战役何止十天,况且这样的大战役。

    但有一个实际情况,那就是澶州的城墙。这里属于宋朝真正的内腹地区,因此虽是京城最重要的门户,因年久失修,澶州城墙并不高大,包括刚刚被屠城的德清军城墙。

    只要十天不胜,澶州城必会危险,那么赵恒本人生命就得不到保障。

    赵恒沉默了半天后,才说道:“立太子!”

    知道了澶州城防的情况,可不去不行了,不但寇准逼,寇准还勾引着高琼相逼。宋九也在逼,无他,赵恒亲征,会鼓动士气,而且一旦合围后,赵恒就是最大的诱铒。

    要命的这些年的操劳,以及这段时间的担心,他的头痛病又发作了。

    然而即便他头痛得厉害,还无法对人倾诉,不然会让大家认为他懦弱。

    十一月下旬,清晨,赵恒带着无数官兵,以及许多重臣,包括寇准宋九等大臣,从京城出发。左右以天气寒冷,进献貂裘絮帽,赵恒却之:“臣下暴露寒苦,朕独安用此耶?”

    于是大军徐徐离开京城,向澶州进军。

    此时萧燕燕更加担扰。

    开始消息萧燕燕还不大清楚,不过随着宋军的调动,种种情报也到了她的手中。

    河北前方还有许多辽军,不过迅速被几路宋军击败。而且曹玮南下的速度很快,自己带着一支兵马迅速由祁州进入赵州,与雷有终的兵力汇合,然后向邢州洺州大踏步前进。

    田敏带着一部分宋军进入翼州,与杨魏二支宋军汇合,向贝州迅速前进,然后又击败在临清县狙击的辽军,再度向大名府东侧的莘县进军。

    同时秦翰与马知节、杨琼的兵力也到达了黎阳与相州,再加上赵恒亲自所带来的大军自黄河南岸逼向澶州,从理论上宋军在大名府与澶州周边地区扎下的口袋成功成型,并且最远的范围不过两百来里,若是快骑,两个时辰时便将消息送到各支军队主将手中。

    萧燕燕不得不将所有重将召集商议。

    萧挞凛说道:“太后,陛下,勿用担心。请看地图,东北是宋将田敏部。他帐下还有杨延昭与魏能两个勇将。北边是曹玮部正在赶向大名府,此人年青。听说在渭州打了几个小胜仗,不过他部下也有许多勇将,而且兵士多来自河北河东,战斗力不可忽视。这等于切断了我们归路。东边还有两股宋军,他们自陕西那边过来的,可能战斗力不如北边两路,然而将他们击败,西侧还有太行山。”

    这样说,大错特错了。

    实际最强的几支军队恰恰在西边与南边。

    不过连宋朝大臣知道真相的都不多。就不能怪萧挞凛了。

    “太后,这一行耽搁的时间太多了。”

    又说错了,若站在萧挞凛态度来看,确实耽搁了太多的时间,如果当时放弃瀛州不去攻打,攻城的时间,分兵的时间,那就是近一个月时间了。

    有这宝贵的一个月时间,说不定辽**队早在开封城饮酒作乐了。

    然而那有那么好的事。辽军若快,这几路援军同样会快,甚至宋九还希望那样,毕竟那样百姓的伤害便会无形中减少。可能几路援兵因赶路有些疲惫不堪,然而那样的话辽军岂不是同样如此?当真沿路各州县一个不攻,就能顺利抵达澶州。甚至京城?当真若那样,宋朝就不会派兵阻拦拖延他们的进军速度?

    只能在两**队实际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从开始就落入宋九的算计,又将大军开到大名府。已经注定了结局。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因素在战争中乃是最重的因素,例如一代名将薛仁贵若是在乐都开战,会不会败得那么惨?

    或者说萧燕燕取消她的雄心壮志,无论宋九怎么布置,都不会被蛊惑,那宋九就无辄了。毕竟这样做,一年得花无数钱帛,如寇准所计算的,四年时间多用掉了一亿两千万缗钱,并没有夸张。即便陈恕用生命去经营财政,至今财政并没有产生更多的盈余。有,还是宋九才看三司账册时的盈余。

    但这个盈余恰恰是宋九发起这场战役的财政底牌。

    具体的情况萧挞凛不知道,他更不能与耶律斜轸、耶律休哥这样的名将相比,甚至也远不如史上的李继迁。

    于是判断出现失误,又说道:“如今情况撤兵肯定非是良策,我军集中优势,肯定能突破某一路,然而损失必会惨重,北方听说宋朝又让石普领手,他必会重重狙击,后面又是追兵,再加上之前的损失,能回去也是惨重的回去了,我国将危矣。如今只有一策,太后,陛下请后地图,宋朝于黄河之北布置了四路大军,南路只有一路大陆,似乎宋朝皇帝还要亲征,这是一个软弱的皇帝,从登基时便想与我朝议和。而且兵士不象北方四路兵士,虽有少数轮戍的悍兵,但多数是新兵,战斗力差。澶州城又小,拿下澶州,我军渡过黄河,正好宋朝皇帝在野外,一举拿下,挟势兵临开封,宋朝国都必破矣。那时无论宋朝从什么地方调援兵,宗室与皇帝为我军所掳,宋朝必亡,或者分裂。此行大捷了。”

    当然,损失仍很惨重,可得到了开封,将会收获多少财富,足以弥补这次损失。那样,南方中原再无一个统一的王朝,辽国要想怎么办就怎么办。

    如果仅凭表面现象,萧挞凛说得还有道理的。

    萧燕燕与诸将皆意同。

    甚至又做了一件更无耻的事,一边将大军发向澶州,一边继续让傻乎乎的王继忠写信给赵恒,两国议和。

    议个鬼和啊,就是在史上若无李继隆,也不可能搭成议和!

    萧挞凛说得对,澶州太小了,因此京城派出援兵,不得不驻扎在城外。

    野战,辽国喜欢。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李继隆被启用了,并且作为最重要的统帅,并且事先来到了澶州城下。

    未来决战时,将有两个统帅,南路是重心,主帅是李继隆,北路则是曹玮。不过眼下口袋还没有完全扎紧,因此看上去是从七路兵马变成了五路兵马。

    澶州城下,萧挞凛vs李继隆。

    萧挞凛兵力超过二十万人,多是骑兵。

    李继隆不足五万兵马,多是步兵,而且手下副将是石保吉、葛霸、从大名府赶来的孙全照,以及张旻等人。

    石保吉还可以,孙全照更不错,然而除了他们,剩下的可以说去打酱油吧。

    兵不及辽国,将不及辽国,甚至李继隆才来澶州时间不长,对军中兵将都不怎么了解。

    就在这种情况下,澶州之战的第一枪打响。

    而且这一战李继隆只有胜不能败,否则这时候口袋仍没有真正扎紧,那么精心谋划数年的计划便失败了。甚至为了继续迷惑敌人,不能动用真正的劲旅,不能动用潘惟正运到澶州的那种武器……

    面对这种压力,李继隆迅速利用他在军事的威信,以及高超的智慧,将三军整合好,然后将所有辎重车集中起来,去掉一个轮子,联在一起,扎成一个个辎重车圈子。

    萧挞凛来了,他没有读过刘裕传,甚至都没有面临过放在战场上的辎重车作用。

    不就是一辆辆车子吗,难道比城墙更难打?

    于是发起进攻。

    然而不一会儿他的几十万军队便迷失在辎重车阵里不能自拨。随着辎重车将骑兵速度延迟下来,宋军手中的弓弩渐渐起了作用,甚至李继隆调来一部分破骑军兵士,三人一组,矛射,斧枪刀削马腿,钩月枪钩脑袋,这种组合甚至比唐朝的陌刀还要邪门。

    几十万辽军在这个泥坑里苦苦挣扎,石保吉乘机带着所有骑兵抄掉后路。

    辽军大败,一直被几万以步兵为主,数量仅是辽军四分之一的宋军压着打,追击了近十里,才利用骑兵的速度摆脱了宋军的进攻。

    开门大吉。

    但李继隆报捷时做了一件让宋九哭笑不得的事,在奏折上刻意说北澶州城门巷湫隘,望且于在南城驻跸。(未完待续。。)

第五百十零九章 病

    澶州就是后来的濮阳,这个地名在宋史上出现频率很高。

    不仅因为澶州之战。

    还有这里经常黄河决堤。

    以及盐政。澶州城分成两部分,一在黄河南岸,一在黄河北岸,黄河北岸受辽国私盐影响,于是实行了通商法,但在南岸则是实际了榷法。

    李继隆上奏就是希望赵恒车驾停在南城指挥,而不要越过黄河。

    但为什么宋九附和寇准让赵恒亲征,一是军队太多了,桀骜不驯的猛将太多了,即便李继隆也未必能全部指挥起来,有了赵恒坐镇,便于了三军调动。至少不会发生曹彬在雄州城时的争吵带来的后果,吵是必然的,但不会因此分裂。

    二是鼓舞士气,这是国运的战争,宋朝胜利了,辽国差不多结束了,宋朝败了,可能提前走向末落,那怕一点一滴优势也要利用上。

    三就是鱼铒足够大,将辽军吸引住,而不让他们提前突围,以便接下来的大会战中扩大战果。

    但宋九不会说我用皇上以及诸位宰执做鱼铒,于是李继隆有他的考虑。

    毕竟军队太多,而澶州城墙并不是高大坚固,万一出现失误,让辽国来一个斩首行动,大事去矣。请看另一个时空某个明朝皇帝,或者即将发生的萧燕燕母子……

    宋军优势够多了,不必要冒这个风险。

    于是上书此议。

    赵恒看完后,便下诏以南城驿舍为行宫。寇准急了,说道:“陛下不过河。则人心危惧,敌气未慑。非所取威决胜之道。四方征镇,赴援者已至。又何疑而不往?”

    高琼大喝道:“陛下不过河,百姓如丧考妣。”

    他是武将出身,所以这句话说得太粗了,冯拯怒呵。

    高琼又说道:“君以文章致位两府,今敌骑充斥如此,还责怪高琼无礼,君何不赋一诗退敌骑也?”

    这话宋发以前也说过,用夫子之道内治可以,但切莫将仁义的神马照搬在辽国身上。不相信派使者对他们读夫子的书籍,讲夫子的仁义,看他们会不会同宋朝讲和。

    冯拯愤怒的还要讲道理,高琼懒得理他了,勒令卫士将赵恒的辇驾往浮桥上推。

    赵恒有些傻眼,不管你们怎么争执吧,最少得问一问我的意见,这是干嘛?我还是皇帝吗?

    他不说话,卫士就有些迟疑。高琼又喝道:“何不速行,今已至此,还有什么迟疑的吗?”

    于是卫士开始推车辇。

    宋九笑了笑,在赵恒耳边低语道:“陛下。莫怪高琼,不用三日,两位先帝之辱必由陛下报之。况且此盛德之事。不管那一个大臣领之,都不是使之受益。而是害之,只有陛下才能承当也。”

    赵恒揉了揉太阳穴。冲宋九笑了笑,不语。

    过了浮桥,诸位大军源源不断地城外扎营,赵恒登上北城楼,张黄龙旗,看到龙旗升起,三军山呼万岁,声闻数百里。当然,澶州这里的兵士只有数十里。

    不过消息传到其他几路大军中,同样在四面八方发出欢呼声。

    然而当天晚上一名太监将宋九喊到临时行宫。

    刘娥在行宫里接见了宋九,对他还是很客气,怎么办呢,她如今只是一个美人,还没多少话语权,至少明面上没话语权。再说她以后还想做皇后。

    隔着帘子,刘娥十分尊敬地说:“妾身见过宋公,还要感谢宋公当日所献之策。”

    “臣见过刘美人。”

    宋九也很有礼貌,这让刘娥更加喜欢。

    “不必多礼,妾身将宋公请来,只想说一件事,这些年陛下兢兢业业治理着这个国家,耗费了许多精力。”

    宋九点头,咸平之治确实不容易,李沆活活累死了,陈恕活活累死了,相信赵恒同样累得不行。

    “而且陛下一直有病在身,因为劳累,加上这段时间操心过度,头痛得厉害……”

    “头痛?”

    “是啊,以前太宗时也有这个毛病,不过没有陛下严重。”

    “原来是这样……”宋九忽然想到赵恒在浮桥上不停地揉太阳穴,只是当时他也没有太在意。

    “那以刘美人之意……”

    “还望宋公替陛下多担待一点,另外此病怕吵,陛下又不好意思说出,虽用驿舍做行宫,不会扰民,这里离城外太近了,能否换一处幽静所在。”

    “可以。”

    “不过这件事莫要对外人说,此乃慢性疾病,传了出去,难免会让人误会,动摇社稷。”

    “臣知道了。”

    宋九出去,有些啼笑皆非。他当然知道没那么严重,宋真宗还要活很长时间呢。

    不过刘娥说了,他随便找了一个理由,于北城南区找了一个大户人家,将他家的宅子挪出来,重新安置了行宫。寇准又找来了,这里离浮桥近啊,皇上干嘛,想逃跑啊。

    宋九低声说道:“平仲,陛下身体略略有恙,仍抱病前来澶州军前,只是怕吵,你勿用多想。”

    “有恙?”

    “小病,无妨。”

    皇上身体不舒服了,寇准也不计较了。然后与杨亿每夜痛饮,喧哗达旦,赵恒闻听后喜道:“得渠如此,吾复何忧?”

    时人比之谢安。

    但另两员重臣张齐贤与宋九,则日夜与李继隆等人商议军务。

    赵恒又说道:“有二公操劳,吾又何忧。”

    反正上了贼船,由这些人折腾吧,都是好。

    因此时人又比之萧何陈平。

    胜了,个个都是英雄。

    但宋九也有意思,花钱多澶州买来最好的酒菜,让寇准与他女婿杨亿饮酒作乐。

    张齐贤不满。宋九道:“如今举国之兵皆在此,兵力多虽力量强壮。可多人心反不易凝聚,寇准肆乐。将士听闻,心中以为朝廷有必胜之心,反而心安起来,那么上下便易凝聚。”

    不过心中苦笑,战后看来寇准、王钦若与张齐贤三人必然要大干一场了。

    这个梁子越结越深,玉皇大帝下来,都调解不了。

    ……

    其他几路继续将口袋收缩。

    之前辽军活动范围很大,上到定州,下甚至借助冰冻之时。小股军队进入了滑州地界。西面到了太行山边缘,东面游离到德州、博州。但是曹玮几路兵马南下,陆续将这些游曳的小股辽军吃掉后,萧燕燕不得不下令,将三军收缩。

    这让宋军成功将口袋扎紧。

    秦翰、马知节与杨琼将两股宋军带到了澶州西面的临河内黄两县。

    曹玮将两股宋军带到了澶州北面的南乐、观城两县。

    现在在这片方圆不过三四百里,最大直径不超过一百五十里的区域内,集中了两国六十多万大军。

    但还不能说辽国就输了。

    兵力上辽国渐渐变成下风,不过他们军队多是骑兵,战斗力强大。宋军四面合围。看似布了一个口袋,但兵力或多或少分散了,不象辽军那样集中在一起。而且萧燕燕还有一张底牌,曹利用。

    曹利用自大名府去了契丹大营。现在带到了澶州城下。萧燕燕很客气地与曹利用谈着议和的事,然后派使者一道进入澶州城,想两国和好。只有一个请求,以易水为界。紫荆关、飞狐岭、灵邱以及偏关等地必须还给辽国。

    这个要求比史上的要求低多了,然而寇准与张齐贤等人大乐。

    不过冯拯等人却很意同。两国议和嘛,一个漫天要价,一个坐地还钱。这个价码开出来,还是能讨价还价的。能不打更好,万一败了呢。结果一个条件出来,澶州城中大臣们却自己儿吵将起来了。

    宋九哈哈一乐,道:“这有何难,让曹利用再去辽营,对他们说请和可以,燕云必须归还给我朝。”

    “这还能谈和吗?”

    “冯拯,你以为契丹一边喊着和平,一边屠尽我德清军城所有兵民,还能谈好吗?”

    赵恒手一挥:“谈不好就不谈了,大敌当前,你们就不要吵闹了。”

    萧燕燕闻听愕然,怎么宋朝这个懦弱的皇帝突然改了性子。

    兵贵行速。

    既然宋朝要决一胜负,就乘着他们刚刚到达,阵型不整时发起进攻吧。

    然后让萧挞凛出去鼓励士兵。

    “我朝决心和好,连属于我朝的关南十县都不要了,可是宋人不答应,一心想歼灭我们,你们说应当怎么办?”

    “我朝立国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居然太后与陛下受辱懦弱的南人之手,你们说应当怎么办?”

    “前面就是一个小城池,没有高大的城墙,但有宋朝的皇帝,所有重臣,一举拿下,宋朝必灭,你们说应当怎么办?”

    因为未到决战之时,李继隆不可能搬出来床子弩。也没有了床子弩,而是为另一样武器代替。因此这厮继续在蹦达着,还真让他蹦出士气。

    战争开始。

    辽军吹响了总攻的号角,密密麻麻的辽兵向澶州城涌来。

    “陛下,请升城头,”宋九带着赵恒来到城头上一面大鼓前。

    “张公,毕公,寇公,请掣旗。”宋九让张齐贤、寇准与毕士安站在赵恒后面举着龙旗。

    “陛下,请赐李继隆御剑,自臣起以下来,不听号令者斩。”

    “不行哪。”冯拯大叫道。也就是从宋九开始,如果谁不听李继隆号令,李继隆有权利当场斩杀,包括宋九本人。

    “冯拯,国家生死存亡时刻,你还想要做什么!”宋九大喝道:“陛下,请赐剑赐令。”

    赵恒没办法了,于是下诏赐剑赐权。

    李继隆半天未反应过来。

    “陛下再下诏,凡击杀贼寇一人者,不管军民,立赏二十缗钱。”

    赵恒下诏,这个用钱不多,若真能将所有辽军人头买到,二十几万辽军,不足五百万缗钱,那太划算了。

    “陛下请击鼓。”

    赵恒让宋九逼得没办法,举起鼓槌,开始亲擂鼓助威。

    宋九向着城外的宋军大声喊道:“陛下在亲自为你们击鼓,而且陛下龙体有恙,但陛下就在这里,决不后退一步,你们还不拼命作战吗?”

    赵恒一边击鼓一边奇怪地想,宋九怎么知道朕有些不舒服?

    然而这一来,士气同样激励起来。

    三军随着宋九欢呼:“大宋万岁万万岁。”

    “陛下万岁万万岁。”

    “主辱臣死,国辱臣死。”

    呼声雷动,连许多城中的百姓都被激励起来,拿起武器要求参战。

    澶州大会战正式打响。(未完待续。。)

第五百十章 胶着

    “也许在史上萧燕燕连续吃了几次败仗,连一个瀛州也攻不下来,大名府同样未拿下来,更不要说是开封城。但赵恒也担心失败,于是双方默契地搭成城下之盟。毕竟这一眼望不到边的两支庞大军队,对于乖宝宝似的好人哥赵恒同志来说,会产生很大的压力,况且他有可能还有血管与神经方面的疾病。”

    “但这时,王超十几万大军被曹玮换下来,后路堵住,又掉在澶州这个坑里,离辽境有好几百里地,四面包围,八方埋伏,萧燕燕只有决一死战了。”

    萧燕燕逼急了。

    赵恒在擂鼓,她也在擂鼓,并且发出诏令,谁先攻入澶州城者,赏王爵,万两黄金,谁先擒杀宋朝皇帝者,赏王爵,十万两黄金。

    不要怀疑有没有这个黄金,只要杀死赵恒,宋朝灭亡,开封有的是财富。

    而且眼下宋军的兵力还不如辽军,也许后面有很多,可未必能及时赶上。

    萧挞凛吃了第一次亏,不会吃第二次亏,辽军南下,也有少量步兵,并且攻破数个州城,也获得大量武器,包括盾牌铠甲等等。

    然后他做了一件让赵恒十分恼怒的事,将掳获来的宋朝百姓夹在辽国步兵当中,举着盾牌,手提着大刀,向辎重车靠近。只要将连在一起的辎重车绳子一一砍断,后方的铁骑就可以迅速冲入宋军方阵中,一场屠杀展开。

    现在问题宋军能不能放箭?

    赵恒眼角瞥着李继隆。

    李太后死了,赵恒十分忧伤。对当年的事忌恨就淡了下去,没有了李太后。李继隆也不用那么忌讳了。

    因此赵恒态度有些改观,虽然还有点儿不悦。

    当然他担心的事还有很多。曹玮资历浅,能不能胜任指挥好北面的十几万宋军。

    “矛手列在第一线,准备战斗。弓弩手也准备,抛射后方的骑兵。盾牌手准备,在保护好身后兵士同时,尽量将百姓拽到辎重车后面。”

    李继隆发起第一道命令,旗手迅速用旗号传达出去。

    未放箭,皇帝就在城头上擂鼓,自己兵士射自己国家的百姓。太不吉利了。

    萧燕燕在高台上观看着,知道机会来临,下令道:“准备进攻。”

    黑压压的军队终于撞在一起,长达七八里的战场传来无数呐喊声。

    宋军没有使出他们最拿手的武器,弓弩,辽国步兵成功靠近了辎重车。天气与地形对他们也有利,这些年宋朝棉花进一步普及,甚至为北方百姓带来了很多财富。

    毕竟北方粮食产量太低,拼种植业。永远不及南方。但棉花产量却不比南方差多少,因此极大了弥补了北方农业收入的不足。

    甚至各种棉制品远销高丽,以及周边各个寒冷的国家,包括倭国。

    但只能说士兵穿上了棉衣。可以在更寒冷的天气甚至更北方驻戍与活动。不过到了交战时,增加了棉衣,无疑会使士兵行动有些笨拙。或者有一门好处。某些时候能当一件简易的盔甲,只要射来的箭支力量不强。棉衣加上盔甲的保护,就不会产生伤亡。

    然而这种天气。显然对辽军更有利。

    开阔的地形,更利于辽军铁骑冲突。

    士兵们管不了这么多,几乎是生死存亡一战,双方的皇帝都站在背后观站,并且各自在擂鼓助威。

    因此士气都旺盛到了极点。

    辽国步兵先冲了上来,宋军不约而同地反击。长矛隔着辎重车阵捅,短矛掷射。

    但也能看出一些兵士因为心情紧张,陆续出现许多失误,敌人还未到他们射程范围之内,尽管事前经过了训练,仍提前将短矛掷射出去。反过来辽军那边也缴获了一些短矛,又没有顾忌,既能掷矛,又能放箭,同样给宋军带来沉重的伤亡。

    张齐贤说道:“慈不掌兵……”

    “意义重大,我们的兵士手中的武器不能对准我们的百姓!”李继隆面无表情地说道。

    张齐贤忽然想到了巴蜀那些事儿,又想到了宋九的几条整军军令,闭上了嘴巴。

    赵恒额头上有些细微的汗珠,身体也在颤抖着。

    宋九低声说道:“陛下,自太祖时就实行齐民政策,但贫困百姓与权贵是否真正相齐了呢?臣不是指财富,而是指各方面的待遇,比如律法,比如税务。”

    赵恒莫明其妙。

    “陛下,为什么高梁河与岐沟关两个惨败后,辽军虽入侵,但不敢扬长直入,深入到京畿门户。但在陛下手中,萧太后却敢做出这件事。”

    “你不是说过了吗?”

    “那是动机之一,还有一个原因,两位先帝生性强悍,辽国反而不敢了。陛下爱民如子,对百姓来说是一件好事,可是性格有些偏软了,因为不想百姓因为战争而妻离子散,所以想与辽国和好。然而有时候道理不是讲出来的,而是拳头打出来的。比如臣说的贫困百姓,虽朝廷执行了齐民之策,他们永远是弱势群体,因此不可能真正做到齐民。国也如此,想要和平,有时候不仅要讲道理,还要比拼拳头……”

    宋九忽然想到了前世。

    几十年一战未打了,在联合国即便想同意的,最终为了巴结西方强国,还不得不弃权。到处夹着尾巴做人,似乎都不象一个大国,连那个坡国都不如。但就是这样,还被描述成邪恶国家。

    讲道理?

    为嘛不与牛弹琴?

    赵恒哑口无言。

    敢情宋九意思说他太孬了,所以萧燕燕才来欺负他啊。

    宋九又吩咐太监端上来药汤。

    若是按刘娥所说,可能赵恒得了神经或者血管方面的疾病,可能还是赵家的遗传性疾病。

    这种嘈杂而血腥的环境。对赵恒身体没有任何好处。

    然后又说道:“陛下,臣知道陛下有些不舒服。不过陛下,今天无论如何要熬一熬。陛下能不能铭载于史册,成为一代英主,大宋能不能强盛起来,全在于今天了。”

    赵恒点点头。

    但经宋九这一番说话,他的紧张心情也略略好转,然后看着战场。

    战场上惨酷无比,每分每秒都有兵士倒下。有的兵士机灵,一边交战,一边吆喝。让那些百姓迅速逃过来。你们呆在辽军中,宋军不能放箭啊。弓箭才是宋军最强的武器。

    辽国铁骑却杀了过来。

    但经过这番血拼,大多数百姓要么倒下了,要么也逃到宋军中。

    李继隆说道:“放箭。”

    上万把伏虏弩拉紧,几万把弓箭高悬。

    然后就象蝗灾时的蝗雨一样,飞向天空,接着落下。

    不过这一折腾,许多骑兵已经扑到了辎重阵前了,而且许多绳索被辽国步兵砍断。不相连,那就能撞开这个古怪的车阵。

    李继隆又喝道:“各都指挥使推出破骑军。”

    大多数破骑军也带到了这里,而非是在西线那两军中,然后以各个指使打散。编入各个都指挥里,也就是各个军团里面。

    这些破骑军马上就发挥了作用,有效地阻挡了辽军的冲击。

    天空中箭在飞。有宋朝的,有辽国的。地上各种武器在交战撞击,战场形式依然混沌不明。

    不过大半个时辰后。辽军渐渐占据上风。

    李继隆这才说道:“大石砲。”

    大石砲就是投石机,一个是石字帝,一个是火字旁。

    一度它也发挥过作用,不过两国几乎做到了冷兵器战争史的巅峰,随后辽军就找到了破解法门。

    投石机配火药包,若小了不管用,若大了射程不远,而且射速慢,看到它来了,能提前让开。并且投石机也有许多致命的缺点,无论如何改进,必须要多人操作,射速始终快不起来。起到了作用,但不是起主导作用。包括辽军一度用缴获来的投石机火药攻宋朝的城池,一度雷有终用投石机平王均的叛乱,攻打成都城。

    城上守兵所做的更简单,往地下一趴就解决问题了,有伤亡,但战争那能没有伤亡,只要不产生致命的伤亡,就不能彻底扭转战局。

    然而这一回宋朝推出来的投石机与往日不同。

    它们一个个庞大无比,即便改进,也需近百名士兵操作,当然,它们也是特例,一般前线这种笨拙的投石机未必能派上用场。首先就是兵,仅是现在一百台投石机,几乎就要投入上万兵力,前线诸寨堡里那有这么多兵力。若是少了,又管屁的用。

    但现在就能发挥威力。

    这些改进的投石机缺点更多,如操作更繁锁,发射的速度更慢,但它能将五六百斤重的球状物,抛射到七百米之外。

    随着李继隆一声令下,一百台投石机开始工作。

    然后一百个大球,落入后面涌上来的辽国铁骑中。

    黑火药威力远不及黄火药,虽然它的稳定性好,不象现在黄火药虽能制造出来,却很少能在实际中运用。

    然而若是黑火药的重量达到了五百斤,并且里面还装有许多更恶毒的铁钉与铁蒺藜,性质就会截然不同。

    一百声巨响随后在黑压压的辽国骑兵中传出,尽管辽国也早有准备,甚至给马戴上了马塞,但随着巨响停下,仍倒下了许多士兵,甚至许多战马乱窜起来。

    道道浓影在充满了血迹的雪地上升起,战场忽然暂时变得安静。

    仅是一击,便炸死了数百个辽军,伤者更多,翻下战场,不停地嚎叫着。

    宋军借此机会,又将辽军压出阵中。然而另一边萧燕燕也红了眼,随着下令,后面又派上来无数铁骑。

    战局继续惨烈的胶着,在宋军前线,每一寸土地,每一道壕沟,双方都在拼着命。

    接着又是一百个大型火药包投出。

    不过这一回辽军早有了准备,各个将领看着它们落下来,立即下令,向四周疏散。

    还是炸死了许多辽兵,不过辽国继续拼命地攻向宋军大营。

    前面布下的一个个拒马催毁了,一道道壕沟丢失了,一道道辎重车阵撞开了,战场渐渐逼迫宋军大营的栅栏处。

    李继隆下令:“撤回营栅后,继续用栅栏狙击。”

    似乎这是一道正确命令,不过事后李继隆十分后悔。

    宋军听从命令撤退,然而这一退,有的兵士因为懦弱,开始往后逃跑了,连带着辽军借势杀进了大营。

    宋九突然喝道:“大宋万岁万万岁。”

    “陛下万岁万万岁。”

    “主辱臣死,国辱臣死。”

    随着他呼喝,城头上守御兵士也呼喝起来,连带着城下的宋军跟着呼喝。

    这才稳住了士气,加上后面军法官开始斩杀逃跑的兵士,前面将士浴血奋战,没有产生溃败。

    李继隆感谢地瞥了宋九一眼。

    然后两人对视,李继隆看了看沙漏,打到现在,时间过去了近两个时辰,于是他从城楼上举起望远镜,看着远处。

    忽然举起御剑往下一砍。

    潘惟正在下面看到他这个动作,大叫道:“大母的,终于让我出场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十一章 四面楚歌

    赵恒的战鼓声,就是总攻的号角。

    随着战鼓声敲响,四面八方的宋军开始了行动。

    萧挞凛叹息战初耽搁的时间太多了,但也不大好说,耽搁的时间多,给河北百姓造成的伤害就更大,不过好处就是各处赶来的兵士得到了很好的休息。

    前面战鼓击响,后面斥候迅速回营禀报,几路大军立即拨营起程。

    杨琼与雷有终,钱守俊两军会合,攻向了德清军城。

    这里现在几乎没有一个宋朝老百姓,但是辽国仍派了一些兵力,守卫此处,做为后方重要的粮草物资储蓄地点,战略上也使得辽军变得更富有变化。

    三位武将此战任务就是拿下这个据点。

    德清军城墙还不及澶州,所以当初仅守了几个时辰便被辽国拿下了,不过现在反过,也变得容易起来。

    辽军虽多,然而他们不长于攻城,也不大长于守城,若非城中有许多守城器械,那么反攻德清军城会更容易。

    不那么困难,也不那么容易。而且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必须在下午申时就要拿下它。

    惨烈的战事在澶州会战李继隆决定使用新武器时,也再度爆发。

    但其他几路则是在继续行军,曹玮两部向旧州镇与赵村靠扰,渐渐两军合扰成一军。马知节与秦翰两部也渐渐向小吴埽靠扰,合扰成一军。李继隆下令使用新武器时,口袋几乎压缩成两百来里方圆大小。

    最远的离主战场不足百里,最近的几乎离主战场只有四五十里路。

    ……

    布幔扯下。

    宋军后方露出一千门奇怪的武器。

    火炮。

    开始宋九认为这个技术应当很容易的。毕竟明朝就有了。

    事实非是,前后研究它花费了近三十年时光。投入的钱帛不知凡几。但宋九也有错误,史上明朝官场风气极度**。虽有了各种火器,不过因为贪污,从官员到工匠全部在贪污,造成火器虽有了,一半不能使用,甚至大半质量不合格。这才造成在明朝火器没有发挥出更大威力的假像。

    所以宋九不是很上心,上心了,眼光却放得太高,想要更先进的火炮。想要钢炮。

    实际钢炮就是一个错误,钢炮肯定比铜炮好,可是现在的铸造技术仍没有上去,各种基础学问更没有跟上去,而且钢铁延展性不如铜,韧性更不及铜,所以必须对铸造技术要严更高,并且与铜炮相比,钢炮在技术未跟上去之前。也容易炸膛。

    因此宋九的大跃进式的指导,等于走了许多弯路。

    后来看到实在不行,宋九才指导用更贵重的铜代替钢铁。可能火炮威力差一点,成本高一点。不过研究成功了,就会积累更多的知识,以后就为钢炮出现打下基础。甚至为步枪技术也打下基础。这个道理就象婴儿的成长,先爬后走。不爬就想走。那太不可能了。

    但宋九继续“好高骛远”,仍坚持研发后装炮。

    与前装炮相比。后装炮射速更快、射程更远和精度更标准。甚至炮台可以在掩体内装炮弹,既方便又安全。

    不过与前装炮相比,它的技术也更高。首先必须在炮膛内刻旋转来复线,宋九知道这个词,但不知道具体的什么来复线。

    对枪炮等武器,做为前世的中国好公民,大多数都不是很内行的。

    还必须有闭锁炮门与紧塞具,以及节约复位与瞄准时间,减少火炮射击时对炮架作用力的水压气体式制退复进机。

    还有感谢穿越小说,否则这些名词宋九都不知道。

    以及对炮身质量的要求,原先是想用钢炮的,结果未成功,然而也不能用纯粹的铜,实际这时候也没有纯粹的铜,多是合金,含有锡铅锌猛等金属的合金铜。但宋九还记得一个名词,硬青铜,就是铜与锡的合金物。

    因此回到了铜炮上,依然进展很慢,直到前年才出现第一台试验室产物。实际这时候宋朝的技术能造出钢炮了,但宋九不知道具体的技术,只能做这种无奈的选择。

    随后宋九将这个试验室调到南河套,无他,为了保密。

    接着去年让潘惟正前去南河套,训练炮兵。

    它的形状类似明代的佛朗机炮,当然性质截然不同,不过长度重量皆差不多。从一开始宋九不就求大,包括伏虏驽,投石机。大了就不易运输,笨重。况且宋朝的头号敌人仍然是游牧民族。

    因此它只有三百,四百斤,五百斤,六百斤四种类型,也就是一辆辎重车就可以将它拉走。

    缺点还有很多,但能运用上了,并且射程达到了八百米到一千五百米,其中两种小型炮用马匹就可以将它背走,迅速赶到战场上。

    开始未用,那是为缩小口袋赢来时间,并且战得越久,敌人消耗的体力就会越大。

    但此战若没有曹玮与李继隆的调度,同样会出现很大的麻烦。

    不管怎么说,宋军赢来了宝贵的近两个时辰的时间,口袋也顺利的缩小。

    一千门火炮吐出死亡的火舌。

    每一发炮弹落下去,几乎就带走了一两个辽兵的性命。

    要命的它不是投石机,发射速度那么慢,射速也不慢,速度都超过了音速,前面耳朵还没有听到火炮的响声,后面炮弹就飞到了眼前。有办法,往地上趴吧。然而辽军几乎都是骑兵,往哪儿趴。

    因此成片成片的辽兵被火炮收割走。

    寇准喃喃道:“这个钱花得值啊。”

    他渐渐对宋九产生不满,一是宋九将张齐贤再度拉上来,二就是权利。宋九在东府,他还能上位吗?还能象对待吕端那样抢权吗?其次就是这个钱。

    在三司他将账册看过后。看到其中的军费,感到肉痛。若是起到作用了。也无所谓,他也不是求和派,关健前面局势恶化到那一步,那么这些钱花得值不值?

    但现在看到这种新式火炮的杀伤力,太值了。要命的是宋九放弃了杀伤力很小的实心弹,以及射程近的霰弹,研发的是开花炮弹。

    当然,现在整个世界对这种武器是一张空白纸,宋九想要画方。它就是方,想要画圆,它就是圆。

    这种小跃起式的研究,花了很多钱帛,延长了研发时间,甚至一度书院里都有人提议放弃它,但研究成功了,杀伤力就会比明朝的同级别火炮更大。

    赵恒放下鼓槌,长松了一口气:“大计已定。”

    名义他还是总指挥官。

    所有计划他也清楚。最重要的一役,便是在这两三个时辰内。守住了,就赢定了。守不住,城下军队崩溃。那么就轮到了攻防战了。虽然澶州有城墙,可城墙不高不大不固,辽军可能会在一鼓作气之下。拿下澶州。

    车驾临发前,赵恒想到过这个问题。宋九晚上进宫,刻意讲了有惊会无险。无他故,便是这个火炮。

    然而试验是在南河套,训练也在南河套,赵恒虽能理解,要保密嘛,可他未亲眼看到。天知道它威力如何。

    坐下来喝了一口药汤,又说道:“物格学啊。”

    大家一起无言。

    因为宋朝以科举用人,对物格学仍然看不起。甚至书院也有学子进入官场,让那些读夫子书籍的进士官员们内心中还有些排斥。

    然而今天看到这种武器,大家都感到震撼了。

    赵恒又问道:“宋九,你那个老师一点音讯也没有?”

    宋九摇摇头。

    “据朕所知,西方也没有这个学问吧。”

    与赵恒无关,自赵匡胤起,就派出一批去了西域,甚至到了中亚,到了拜占庭,带回来一些新奇的见识,也确实看到与中原不同的文明以及比较落后的科学,但与宋九的这个物格学仍存在巨大的差距。

    宋九道:“陛下,臣也不大清楚,或是先生他来到中原后,将两个文明融合的产物,但不管如何,这是我朝的幸运。”

    “哈哈,”赵恒一笑。

    战局开始扭转,他心情也变得放松。

    太阳渐渐偏西,辽军仍在负隅顽抗,前扑后继地扑向宋军大营。

    若没有火炮压制,宋九都怀疑在拼命之下,宋军大营可能都会失守了。

    不过火炮巨大的杀伤力,终于让许多辽军感到胆寒。

    萧燕燕看着战局,脸上阴云密布。这时候斥候又带来许多不好的消息,宋军在攻打德清军城,宋军在前进,渐渐合围……

    她将韩德让,以及诸重臣喊到面前,郑重地说道:“准备突围。”

    这样僵持下去,一旦更多宋军围上,会很不利的。

    当然突围后果也很不妙,这么漫长的路程,宋军不断地伏击追击,能带回去多少战士,谁都不能知道,实际上一旦选择突围,就意味着惨败。

    大家都缄默不语。

    萧燕燕暴躁地说:“诸卿何意?”

    韩德让面色如灰,说道:“那就突围吧。”

    一旦那样,辽国必找出一个替死鬼出来,这个替死鬼还必须是一个重量级人物,连萧挞凛都不能符合。这样,才能给诸部一个交待。那么替死鬼会是谁!

    萧燕燕沉默了好一会儿,最终说道:“先下令停止进攻。”

    即便突围,也要想好如何突围,如何善后。

    然而时间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

    萧挞凛下令三军撤回来。

    辽军如潮水般地撤回营地,论伤亡,辽军伤亡惨重,宋军也未必能捞得了好处。然而一进一退之间,辽军的士气再没有上午那么旺盛了。

    萧燕燕坐在大帐里脸色越来越黑,问:“诸卿以为从哪一方向撤退?”

    虽然突围后果很不好,然而比在这里即将全军覆没的结果要好得多。她忽然想到成功入主开封的辽太宗耶律德光。正是因为打草谷制度,激起中原百姓反抗,最后不得不离开开封,引军北返,病死在路上。在临终前,他总结了这次出兵三失,所以天下才这样反叛我!各地搜刮百姓钱财,是第一失;让契丹士兵打谷草扰民,是第二失;没有早点遣返节度使去治理各镇,是第三失。

    又给他弟弟写信说,我夜里常思考治理中原的办法,看来,只有推心置腹、和协军情、抚慰百姓这三件事最重要。

    如果以前辽军南下后,不大肆烧杀掳掠,宋军会不会如此拼命?诸多城池会不会如此难攻?

    最简单的一个道理,得到祁州等城后,自己下令,大肆杀戳,甚至将德清军全城百姓一起屠杀。宋朝守兵为了自己与家人的活命,能不拼命吗?

    这可能是一个谜面了。

    不仅逃回去整个国家成了烂摊子,还要应付宋军的反扑。甚至未来几十年,自己一生,都不想打宋朝的主意。

    当然,她不会叹惜早知如此,何不答应曹利用的条件。现在她还不知道上当了吗?

    大家也自觉,不会去提。

    大帐里依然沉默,依他们所知的,西边的军队战斗力“最差”,可西边就是太行山,难道从井陉关进入太行山,再从河东逃回辽国吗?那还不如拼死一战呢。

    然后是正北面,与东面,且不说东面几员虎将让大家同样心寒,东面突围无疑也是绕道而行。但从北面突围,北面那么多兵力,能突得过去吗?

    大帐里沉默,外面的士兵正在生火造饭,辽国多是两顿饭,不过还要战斗,因此提前做饭,增加体力。

    就在这时,一团又一团黑影带着无数积雪,渐渐漫了上来。(未完待续。。)

第五百十二章 澶州大捷

    “六郎,子俊,这一战你们将会出风头啊。”魏能眼红地说。

    随着口袋合扰,西路调出一部分背嵬军到了北路,曹玮又重将分给了杨延昭与田敏,这两人都练过背嵬军,有许多背嵬军将士也是他们下属,是一次正常的任命。

    可没有张凝的份。

    为此曹玮还安抚了张凝几句。

    背嵬军战斗力如何,大家太清楚不过了,况且放在西北苦练了那么多年。

    听到前线火炮声音,两部都开始调动兵马了,杨延昭与田敏带着五千背嵬军,他自己与魏能、张凝、李继宣、王德用、李琪等将带着两万五千名骑兵,冲向了澶州主战场。李重诲与田绍斌等将带着三万五千名步兵,随后跟上。

    张思钧、蔚绍敏等将在后方立即挖壕沟,准备堵击逃下来的辽军。

    但还不是最强的宋军。

    最强的宋军是在辽国人认为最弱的方向,西路。

    荆嗣率领背嵬军,马知节与秦翰率领咸平军,这两支兵种乃是宋朝最强大的骑兵兵种,而且三员主将同样是赫赫有名的悍将。特别是那个太监,宋九估计若是同样兵力,在同等环境下对抗,杨延昭都未必能火拼过秦翰,或者荆嗣才是其敌手。

    他们听到炮声后,先行出发。

    石保吉带着步兵随后跟进。

    辽军从西侧突围可能性不大,但为了防止万一,仍将耿全斌留下。在西侧挖壕沟,准备待战。或者侧应支援。两支兵马兵力达到十三万多人。

    至少,双方在主战场投入的兵力就几乎达到了五十万人之众。

    辽军也有望远镜。从宋朝缴获来的。

    萧燕燕登上瞭望塔楼,看着远方大团骑兵漫卷而来,全身毛骨悚然,立即下了塔楼,吩咐道:“立即吃饭,吃好饭后,带上五天干粮,准备多北方撤退。”

    这时她心中有些后悔了,不过后悔得有些儿不对头。她是在后悔当初不当在瀛州等城池耽搁太多的时间,以至到了今天的局面。但就在这时,她还不认为会全军覆没。

    想要打败宋军大约办不到了,可是突围还是可以的,无论宋朝那一方兵力都不及辽军,况且为了支援主战场,几路宋军脱节,即便上来不少宋骑,但能阻挡住辽军的撤退吗?那时候这个脱节便对辽军有利了。可以从容地将骑兵,步兵以及防御的军队各个击破。澶州城下还有十几万宋军,不过多是步兵,速度赶不上。并且还要保护那个皇帝呢。

    辽军大营开始动了起来。

    ……

    “陛下,辽军准备要逃跑了。”李继隆说道。

    赵恒点点头。

    “陛下,辽军若单个人。武力是在我军之上的,况且是骑兵。不过他们缺点同样明显。军纪略差,不长攻破。所以被我军多次击败。这次三十万大军南下,缺点更明显。虽然他们不象符坚那样,由各族组成的杂牌军南下,而是以契丹族、奚族,以及亲近辽国的汉人与辽东南部的渤海战士为主,不过为了凑集三十万大军之数,此次仍征调了鞑靼、女真、室韦与党项等各部战士。打顺风仗时,又得到大量掳获,辽军会团结一心。若是遇到溃败,即便后来的各族士兵不是主体,也会引发更大的混乱。”

    冯拯立即改口:“贺禧陛下,大捷在即了。”

    “做士大夫要有气节。”寇准耻笑道。

    “你们不要争执,马上胜利在望,你们还吵,不怕人笑话。”赵恒又扭过头:“宋卿,难道燕云汉人当真忠于辽国?”

    “不错,但陛下切莫气愤,北方人凶悍,素以强者为尊,况且辽国对辽境汉人真的不错。但后面,若是大军北上,想收回的地域一定要放弃以前的恩怨,恩威并用去治理,以恩为主,以抚为主,以威为辅,除非反叛者,不得兵临相向。不然就是得到了,也如辽太宗那样,最后陷入人民战争海洋,最终撤出来。实际只要政策得当,此战……甚至可以得到整个北方……”

    “整个北方?”不是赵恒惊讶,是大家伙一起惊讶。

    “当年臣去了辽东,推广中原的耕种方式。为何胡汉不相融?以前臣就说过,文明方式不同,所以一直难以融合,那怕唐太宗有大半胡人血脉,也未做到胡汉一家。然而现在辽东许多地区开始种植业,定牧,包括辽国看到它的好处,在渤海地区以及辽东继续推广,甚至推广到大漠上一些河谷地区。游牧朝廷就难以治理,一旦定居,无论胡人或汉人,朝廷只要政策得当,不对他们岐视,不派昏庸懦弱贪婪残暴官将前去,就能将他们治理。若是朝廷再用点心思,推广教育,发展商业,鼓励胡汉通亲,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与服饰,鼓励说宋朝官话,那么几十年后,就能做到胡汉一家。倒是大漠那边因为水土问题,会一直是一个头痛的麻烦。然而辽东大部分地区以及营州一带,可囊为我朝领土了。”

    许多人眼中放起光。

    那样的话,就能恢复汉唐盛世了。

    不过有人眼中怀疑,宋九又重重地说了一句:“辽国完了!”

    可能辽国完了,可能辽国还能继续挣扎着生存下去。但澶州一战打到什么地步,才是决定辽国命运的第一步。

    李继隆开始下令。

    ……

    “潘将军,你说我们军功该怎么算啊。”一名小校问。

    赵恒下令,杀一辽兵者,赏钱二十缗。但现在死了那么多人,有自己人,有辽国兵。神仙来了,也不知道是谁杀死的。特别是炮军,他们杀敌最多,也最牵挂这个人头钱。

    “放心吧。陛下与宋公他们都在城头上观看,有他们在。难道还要担心赏罚不公?”潘惟正答道。

    他们在城下面嘀咕,城头上李继隆也看到许多的心思。因此第一道命令很古怪,非是用旗语传达下去的,而是用传令兵传到各部。

    “辽军马上准备逃跑了,大捷即将到来,但三军将士勿必听从各指使,各都指使指挥,以免各营产生混乱,不听命令者,斩。以及追及时。不准贪图赏钱而发生任何割人头、拾物资的行为,以免耽搁追击速度,违令者也必斩。”

    “不过诸位战功,陛下早记在功劳薄上,战后打扫战场,以清点敌人死尸数量发放赏赐,同时还有另赏,若是有各营指使分配不当,或者贪没诸位军功者。陛下将设监功使,诸位可以来此投诉。”

    命令传达到三军,三军传出一阵欢呼声。

    可能战后依然会发生纠纷,不过眼下胜利即将来临了。因此一个个欢呼雀跃。

    辽军在准备撤退,宋军在准备反攻。

    萧燕燕看着韩德让,说道:“韩卿。你带两万兵马留下来。”

    韩德让伏下痛哭:“感谢太后。”

    辽国也有主战派与主和派,包括此次出行时。有许多大臣贵族反对,但韩德让却是坚守的主战派。况且为了对辽国所有各族交待,回到辽国后韩德让必死。

    留下来断后也必死,可那样的死,一俊遮百丑,至少韩家家族保住了。

    辽军准备轻装撤退,许多兵士受不了这个打击,怎么一转眼形势就急转直下?于是悲愤地唱起了一些挽歌。萧燕燕也与韩德让洒泪而别。

    李继隆看不到那一幕,开始下达命令。

    一队队方阵从宋营中杀出来,反攻向辽军大营。

    “撤。”萧燕燕道。

    “准备防御。”韩德让道。

    两万辽军悲愤地准备借助营栅展开防御,余下的辽军主力准备从北方突围。

    李继隆又下达了一份命令。

    “放!”高琼道。

    “放!”潘惟正道。

    一百台超级石砲与一千门火炮齐齐瞄准辽军栅栏轰去。

    未必准头有那么好,不过还是在不久便被轰开一道道缺口。

    孙全照与葛霸带着雪藏的骑兵冲杀过去。

    韩德让虽忠烈,然而让他失望的他的卖命,并没有防住宋军多长时间。看到栅栏一个个缺口出现,前面宋骑在冲,后面密密麻麻的步兵方阵跟上,留下来的断后辽军再也没有作战的勇气了,一个个翻身上马,开始逃跑。

    不足一个时辰,宋军就进入了辽营。韩德让悲愤地抹了自己的脖子,以死谢国。

    孙全照看着他的尸体,说道:“站在辽国立场,此人也是一个功臣,若非遇到我朝更加强大,说不定此人能名垂史册。尽量厚葬此人吧。”

    这是一个公平的评价。

    然后带着宋军追赶下去。

    萧燕燕看着身后影影幢幢的大团宋军追来,并没有怪韩德让,而是又洒下了一团泪花。

    然后悲愤地说:“各位儿郎,想要回家,就得冲。”

    “想要回家,就得冲,”三军呼喝,然后与杨延昭、田敏的背嵬军撞在一起。

    到了这时,他们成了困兽之斗,一个个眼都红了,虽然背嵬军那种装备让人寒碜,虽然如今背嵬军战斗力更强大,但在他们冲击下,背嵬军仍死伤惨重,根本挡不住他们的逃跑。

    不过这一挡,终是赢来一些时间。曹玮连忙下令:“传令后方,让田绍斌立即停止前进,修挖一条战壕,于战壕前立布拒马,结成方阵,准备迎战。”

    “李继宣,张凝,魏能,你们听令,各带五千骑兵,王德用,李琪你们各带三千骑兵,杀上去,无论如何,拖住敌人三盏茶时间,然后分兵左右,放敌人突围逃跑,再于左右不停侧击骚扰,拖慢敌人逃跑速度。”

    “喏。”

    五将领命下去。

    这五人同样是悍将,虽然辽军此时不要命了,但成功地拖了三盏茶时间,曹玮用号角下令,分开左右。

    虽然辽军杀红了眼,不过逃命才是真的,看到宋军分开左右,立即又向北方逃去。

    曹玮继续带着手下左右不停地发起攻击。

    这一战他的军队死伤十分惨重,战后清点,牺牲了近两万五千将士。

    不久战场又杀到田绍斌与李重诲部。

    战场形势不用曹玮细说他们也知道,必须将辽军挡在这里。

    又是一场血战场开始。

    就在这时候,马知节与秦翰率领速度快的咸平军赶到了。

    辽军仍在拼命。

    荆嗣率领背嵬军赶到了,辽军还在拼命。

    葛霸与孙全照的骑兵也杀了过来,辽军继续在拼命。

    不过随着夕阳西下,辽军顽强拼搏的精神慢慢在消失。宋朝所有最强的军队全部在这儿了,虽在拼命之下,他们战斗力并不比这些宋军差,可是人家终是大胜在即,一个个建制没有散乱,因此死死地将辽军钉在此地。

    接着李继隆带着澶州城下的主力步军与石保节的步军赶到,辽军崩溃开始,再也不顾萧燕燕的号令,四面八方逃窜。

    他们很清楚,以他们犯下的罪行,若是落在宋军手中,休想逃得了好,最少也会被宋人送去挖一辈子矿。

    看着四面八方宋骑扑近,萧燕燕坐在辇车里遥望着北方,忽然说道:“贤,我是辽国的罪人,德让,哀家与你陪伴了。”

    然后看着诸将,又说道:“今日之败,是哀家的错,所有过错都有哀家负责,但诸位,望你们保护好陛下,无论如何,要带着陛下回国。”

    说着拨刀自尽。

    耶律隆绪放声大哭,所以辽国三军放声大哭……(未完待续。。)

第五百十三章 寓言

    曹玮立即就感到不对劲,先听到哭声,说什么太后死了,然后辽军就不要命了,如今两大战区,他负责北面与东面,李继隆负责南面与西面,因此这种压力立即就传给了他。

    立即吩咐手下前去打听,听到后脸色一阴,不过这需要请示李继隆了,毕竟李继隆才是真正的主帅。虽然宋九亲自请赵恒赐权,让李继隆有权指挥自宋九开始以下的所有官员将士,那或多或少是一个笑话,不要说别人了,若是李继隆当真了,对寇准下令,寇准能用尿盆子扣在李继隆头上,将李继隆活活溺死。

    但三军大的行动还必须要请示李继隆。

    因此将指挥任务交给了田绍斌。

    军事才能他未及能赶上杨延昭他们,不过田绍斌成名已久,三朝老将,在军中素有威信,要的就是这个威望。

    让田绍斌以稳定为主,以不变应万变,再给诸将自由发挥,交待后立即去找李继隆。

    此时天色也暗了下去。

    即便旷野上还有一些白雪,也到处踩满了人,甚至因为战事激烈,许多交战的区域都未点燃火把,战场整整蔓延到几十里方圆,最大长度能接近十里。

    这也是必然的,几十万大军在混战,其中骑兵数量还超过了一半之数,战场范围想小也小不起来,指挥官甚至用望远镜都看不清形势,只好借各都指使的传令兵判断着战场情况,再下命令。

    即便李继隆是主帅,曹玮还因此花了很长一会时间。才找到了李继隆,将情况一说。

    李继隆骂了一句:“这个疯女人。”

    曹玮笑笑。萧燕燕倒真是未疯,甚至不得不让人敬重。这是她用生命激励起辽军的士气,不然辽军就全载在这里了。但这一手让宋军难受了,即便大败辽军,也会损失惨重,甚至可能萧挞凛若有本领,能让辽军翻盘。

    不过宋九给了李继隆权利,马上就看到好处。

    面对这情况,李继隆先是气恼地骂了一句后,随即下达命令。

    “传令张思钧放开一条四百步的通道。记住,只能是四百步,然后将后军分开两侧,死死咬住不让辽军扩大通道宽度,再于两侧用弓弩射击。”

    传令兵迅速骑马下去。

    “再传令后方所有州县,一律清壁坚野,所有军民以及粮草物资一律迅速撤入各个城池砦堡村寨,特别是粮草,沿途不得留任何粮草给敌寇。若是手中有兵力者。酌情看情况,于险要所在及时狙击,但切记,能狙击埋伏给我朝追兵赢得追上的时间。但不可硬悍,”

    更多传令兵下去。

    这个范围有些广,才开始辽军逃跑的路线容易判断。必须从大名府东侧与莘县之间的开阔平原逃走。但过了这里,天知道他们会从哪里逃跑。因此洺州、邢州、赵州、镇州、定州东部地区。贝州、永静军、瀛州西部地区,包括深州、翼州、祁州、高阳关、雄州、保州、破虏军。都可能是辽军逃走的范围。

    十几个州军,几十个州县,下面村寨砦堡不知凡几,必须要全部及时将命令下达下去。当然,这个任务不归李继隆管,然而也必须将命令先及时下达到各州军,这才能让各州军及时下达各县砦堡村寨。就是这样,也必须要几十人去传令。甚至为了速度,每人带两匹马轮流奔跑。

    “再传令给王相公,让他广派斥候,及时在高阳关一线,及时迎头布下一道严密的防线,不得让辽军突破。若是懦弱不敢战,军法处执!”

    实际王显资格更老,将他调到河北防线,也是宋九首肯的,虽是重臣老将,不过相比于周莹之流,老王要好得多了。

    然而李继隆也让周莹、傅潜这两个“重臣老将”弄怕了。所以不顾老王的地位,说了一句,军法处执。

    “再传令,急赴太原、代州与胜武军,以及府州与胜州,让石普、王汉忠、王超、折惟昌与斐济领兵,兵进山后。一是收复山后,二是牵制辽军,不让他们南下救援。打到什么地步,由他们自己酌情决定,若敌人势大,用以牵制,若是敌人兵力少,拿下山后!”但李继隆想了想,又说道:“以石普为主,王汉忠、折惟昌为辅,高继勋为前行。”

    这几人当中王汉忠也老得不能再老了。

    至于折惟昌那是安抚羌人的,毕竟那边的兵士当中有许多蕃兵,羌兵。

    即便用老得不能再老的王汉忠,李继隆都不想用王超。

    几个月前定州多少兵马,十几万兵马!战不敢战,追不敢追,你小子与傅潜有何区别啊。

    “传令呼延赞,杨延玉兵出易州,若是辽国出兵来援,死死将他们拖住,那怕用他们全部的手下与两关的代价,也不能放辽军南下,一直拖到我军将这些辽军全部歼灭之时。”

    这就是权利,不然李继隆就无法调动这么广大地区的军队。

    将后面的调动命令好,李继隆这才下令:“三军立即杀向东西两侧,放开通道,让他们向北方逃亡,但于两侧须不停的射杀。各股骑兵准备在后面追击,继续随辽军北上掩杀。各步兵都指挥等辽军北逃后,立即挑出精壮兵卒,随骑兵后面追赶,余下步卒分头抓捕逃散的辽兵。高琼再急准备军粮,带着兵马押运粮草随后而行。”

    随着这道命令下到各将手中,宋军开始往两边分。

    那是求之不得了。

    宋军往两边分,辽军自动地向中间聚扰。

    通道自然而然的出现。

    刚才四面八方,重重包围,加上萧燕燕以死激励士气。辽军一个个不要命了。然而现在逃命机会来了,谁还拼命。特别是那些来自女真、鞑靼等各部族的兵士,立即向北就逃。

    然而这也是一条泣血通道。中间不在弓箭范围之内,两边宋军却经继续射着密集的箭雨。

    辽兵自动向中间拥挤,这导致相互践踏而死的兵士不知凡几。

    不过许多辽兵终于暂时逃出生天,继续向北方扑去。

    后面宋朝骑兵继续追杀,特别是咸平军,大多数是来自河套的良马,它们比较娇贵,然而速度与爆发力却胜过了契丹马。

    因此辽军再次崩乱了,许多辽军虽逃出了这条通道。却又再次象一只只蒙了头的苍蝇,逃向了四面八方,甚至逃向反方向,战后,居然在滑州与开封东面封丘境内,发生了一些蒙了头逃过黄河的零散辽兵。还有的逃向了太行山,最远的居然逃到了密州彭州,天知道他们是怎么逃过去的。甚至若非宋九察觉到这种情况,提前给诸州下了命令。让各州严备,恐怕这些星散逃兵,会引起大后方严重恐慌。

    不过与其他骑兵相比,背嵬军这次不再风光了。刚才在战场上背嵬军出尽了风头,然而速度终非他们所长。

    但也要随行的,一旦将辽军再次缠住。背嵬军又赶到了,就可以派上用场。况且还有燕云。还有更北方若大一片土地……

    大多数主力在萧挞凛带领下,还没有被冲散。继续向北方逃。

    可快乐的逃亡时间不长,前面又树起一道森严的防线。

    当然,这点步兵未必算多,关健后面还有无数宋朝骑兵在追杀,一刻也不能停留,只要阻一阻,马上包围圈又成形了。

    因此明知道那条通道又会染满辽军的鲜血,萧挞凛仍义无反顾地带着十几万兵马钻了进去。

    箭雨再次落下。

    自相践踏再次开始。

    宽道真的很窄,只有四百步宽,若是宋军手中全是伏虏弩,都可以用弩支布满四百步所有范围。只好往中间挤啊,再加上后面宋朝骑兵地追杀,仅是这条通道,辽军就丢下了一万多具死尸。

    但刚冲出通道,咸平军分成左右两路,由马知节与秦翰两人分别带领着,形成了一个扇形,开始向辽军发起攻击。

    辽军再次逃亡,再次崩散。

    三更时分,逃到内黄县城外,萧挞凛手下的兵士已不足十万人。

    要命的是不是他能将十万人带回去,前方路漫漫……

    ……

    澶州城中,宋九正在讲一个苦逼的寓言。

    “陛下,曾经有一个兵士与一个娘子爱恋很久,这个兵士去了边陲轮戍,于是每天给这个娘子写信,讲自己的在边陲的事,讲自己的爱恋牵挂……一月一月,一年一年,几年后这个兵士也立了功,升了军职,轮戍也快要结束了,这个娘子却与信差成亲。”

    在坐的还有诸位宰相,听到开头一句,几个宰相一起皱眉头,什么爱恋啊,在这个场合,讲给皇帝听,成何体统。

    不过最后一句说完,大家开始面面相觑。

    表面上这是一个很苦逼的寓言。

    实际宋九不可能那么无聊的,况且外面将士还在浴血奋战呢。

    这个寓言是暗示赵恒用人有些任人唯亲了。

    比如宰执,赵恒一度用了自己的老师,随后及时拨乱反正,这也没有错。然而与赵匡义相比,赵恒后来用了那些人,丁谓、王钦若、寇准、王旦,转来转去,就是这四个人。若非赵匡义大力载培新人,给赵恒留下了好底子,赵恒能不能重用到张齐贤、李沆、向敏中、寇准、吕端、吕蒙正,若无这六位宰相,能不能有咸平之治,即便三司使陈恕也是赵匡义提拨上来的。

    至于赵恒提拨的丁谓与王钦若……

    不仅是宰执,还有武将,实际边陲上有无数名将,田敏、张凝、曹玮、杨延昭、魏能、孙全照、杨嗣、马知节……但赵恒眼睛一直看得不远,看来看去,看的还是身边人,因此将父亲的藩邸旧人一一提拨重用,如高琼、傅潜、王显、周莹,高琼与王显倒也罢了,周莹与傅潜是什么货色?

    以及因为王超曾经担任过王显的副将,得王显喜欢,于是王显一推荐,便让他担任河北主将。若非自己从望都之战中看到不妙之处,及时建议由曹玮替换之,说不定就会出大事情。

    王超能为将,绝不能为帅!

    赵恒不是傻子,听出来,大半天后叹息一声:“朕不及先帝啊。”

    “也不是,陛下仁厚则胜过先帝,只是陛下平时多注意各地军政奏报,看到有良臣良将者,敢于提拨,一步步提拨与载培,察其才干,便能得到更多的良臣名帅,国家军政大事无忧矣。”

    “臣再说第二件,战后国家可以调出部分钱帛,统一印刷籍贯证,朝廷做好防伪标识,各县官吏写上本人的姓名出生年月大约身高相貌,凡是女子及笄男子达到加冠年后,必须前往各地县衙宣誓效忠我朝后,领取这种籍贯证明。各地关卡必须看到本人持有这种证明,方可放行,各地邸店必须看到这种证明并登记后才能让此人入住。若是未满及笄与加冠之年后,必须去县衙开写相关证明。”

    “过所制度?”

    “不是唐朝那种落后的过所制度,仅是一种身份证明,更不会因此禁止百姓流动。”

    赵恒还有沉思,但有几个宰相想到它的妙处。

    毕士安道:“这个主意好啊。”

    但宋九又补充了一句:“若非我朝百姓,想长久居住我朝,必须由知州以上的官员保举此人对我朝有贡献,要么向我朝捐助一千缗以上钱帛者,再宣誓效忠我朝,才可以入籍与领取相关籍贯证明,否则以外夷视之,必须由当地官员开出此人来我朝的原因证明,并且每季重新开出证明,以免外夷在我朝破坏。”

    “啊?”

    “陛下,你再想一想,北方啊,流民啊。”(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7426/ 第一时间欣赏一品富贵最新章节! 作者:午后方晴所写的《一品富贵》为转载作品,一品富贵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一品富贵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一品富贵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一品富贵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一品富贵介绍:
一品富贵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一品富贵,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一品富贵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