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唐天子TXT下载大唐天子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唐天子全文阅读

作者:殷扬     大唐天子txt下载     大唐天子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十一章 大破吐蕃(中)

    吐蕃军队喊杀声震天,眼里满是嗜血的光芒,如同看见羊羔的饿狼。

    被都松芒布结勾勒出的美妙蓝图激得脑充血的吐蕃军队,一点也不把唐军放在眼里,在他们眼里唐军就是待宰的羊羔。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迎接他们的将是唐军无情的痛击。

    李隆基骑在照夜狮王背上,打量着汹涌而来的吐蕃军队,微微一笑,道:“此时此刻,吐蕃军队是英勇的!他们很有勇气,大有神挡杀神,佛挡弑佛的英勇气慨。然而,战场是无情的,光有勇气还不够,还得有实力。我们这就让吐蕃军队认清形势。”

    “没错。”众将大声附和。

    李隆基说得没错。勇气固然是战场必不可少的一环,然而,光有勇气还不够,还得有实力。实力包括训练、号令、战术、战法、装备,吐蕃在这方面与唐军差得太远。

    “张说。”李隆基扭过头,冲张说点头道。

    “请太子放心,我一定打好这一仗。”这一次,李隆基还是把指挥作战的事宜交给了张说,并没有亲自指挥。

    这固然是对张说的信任,也是对张说的磨练。张说盘盘大才,策论天下第一,更是精通兵道,具有名将之才。若是给他磨练的机会,那么,他会更加了得。如此大战,正是磨练的好机会,李隆基自然是要成全他。

    “强弩,放!”张说右手高高举起,重重挥下。大声下令。

    唐军此次携带了上万架强弩。摆放在战场上。如同远古凶兽。上万架强弩摆放在一起,那阵势一瞧之下,令人震惊,就如同上万头远古凶兽似的。

    一枝枝弩矢安放在矢道上,如同凶兽的獠牙,在日光下闪闪发光,让人生寒。

    “嘣!嘣!嘣!”张说一声令下,惊天动地的发机声响成一片。

    声音太过响亮。震得人耳鼓嗡嗡直响。

    “咻!咻!咻!”尖锐的破空声响起,只见空中出现不计其数的弩矢,数目太多,竟然连阳光都透不过,地面一片漆黑。

    不计其数的弩矢组成一张巨大的矢网,对着吐蕃军队就罩了过去。

    弩矢在空中飞掠的场面很有震憾力,劲风呼呼,吹得地上的青草齐刷刷伏倒,如同狂风吹伏的麦浪似的。

    “噗!噗!噗!”沉闷的着肉声此起彼伏,不少吐蕃兵士被弩矢射中。

    “啊!啊!啊!”吐蕃兵士的惨叫声响成一片。如同雷鸣似的。

    弩矢太过强劲,不管是射人。还是射马,往往能射出一个透明窟窿,鲜血来不及填满这个窟窿,可以透过光线。转瞬间,鲜血填满这个窟窿,鲜血飞溅,绽放出一朵朵美丽的血花。

    在日光下,这些美丽的血花妖艳,说不出的诡异。

    弩矢的穿透力太过强劲,绝不会只是射死一人一马,往往要射死射杀好几人或马,然后才会力竭,掉在地上。

    不是简单的掉下,而是会把人或马串成肉串,这一掉下来,很快就会堆成一座尸山。

    尸山中的人或马,有些还未死的,在大声叫嚷,在不住挣扎,使得尸山不断颤抖。

    即使死去的人或马,因为生机未绝,也会抽搐。

    乍一看上去,如同修罗屠场。

    只一轮射杀,汹涌而来的吐蕃军队,如同巨石砸进湖中出现一个大窟窿似的,吐蕃军队凭空蒸发,好象他们并不存在似的。

    “这……”

    “太可怕了!太可怕了!”

    “我的天啊,这是强弩么?强弩咋有如此威力呢?”

    “我是不是眼花了?”

    吐蕃兵士看在眼里,脸色大变,还以为眼花了。

    吐蕃与唐朝打了数十年没错,大多数是规模不大,唐朝投入的强弩有限。即使二十年前的大非川一战,唐朝总共才出兵五万,投入的强弩不过三两千。

    而这一次,唐军投入上万驾强弩,一齐发威,这种事情,吐蕃是第一次经历,要吐蕃兵士不目瞪口呆都不成。

    “我的天啊!强弩太可怕了!”都松芒布结也是平生头一遭见到如此多的强弩发威,脸色大变,只觉眼前阵阵发黑,一阵心惊肉跳。

    唐军强弩只是一轮射杀,吐蕃死伤不少,照这样打下去,即使吐蕃军队再多,也不够唐军杀的。

    “……”大论、小论他们直接失语了,张大了嘴巴,愣是说不出话来。

    强弩很可怕,他们是知道的,也见识过。然而,如此之多的强弩一齐发威,如此可怕的场面,他们还是平生头一遭见识,要不震惊得失语都不成。

    “杀啊!杀光唐军!抢光唐境!”被强弩射杀得有些发愣的吐蕃军队,也不知道是哪个被发财冲昏了头脑,竟然扯起嗓子大吼一声。

    这一吼,让吐蕃军队胆怯顿去,士气大涨,跟着大吼起来:“杀啊!杀光唐军!抢当唐境!”边吼边冲锋,仿佛令人害怕的强弩并不存在似的。

    “咻!咻!咻!”强弩再次发威,不计其数的弩矢出现在的空中,如同毒蛇似的,对着吐蕃军队罩去。

    这一轮射杀下来,吐蕃军队死伤不少,阵势已经凌乱,有些减缓。

    就这样,唐军的强弩轮番迭射,不停的射杀,吐蕃军队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不小的代价。在美好蓝图的刺激下,吐蕃军队异常英勇,虽然伤亡惨重,依然在冲锋。

    很快的,就到了弓箭的射程内,唐军弯弓搭箭,对着吐蕃军队放箭。

    箭术,是唐军的必备技巧,不分兵种,必须精通箭术,不然的话,不可能加入军队。

    这么多唐军一齐放箭。只见密密麻麻的箭矢出现在空中。对着吐蕃罩去。吐蕃军队死伤不少,惨叫声响成一片。

    吐蕃军队的防具很差劲,多为皮甲,至于铁甲很少,哪里防得住箭矢,要不伤亡惨重都不成。

    在经过弓箭的射杀后,吐蕃军队已经后继乏力了,幸存的吐蕃兵士中不少人已经转身逃跑了。只有为数不多的吐蕃兵士还在冲锋。

    这些冲锋的吐蕃兵士既是幸运。又是不幸。

    说他们幸运,是因为他们中有人冲到唐军阵前了,挥着弯刀,凶神恶煞的叫嚷着:“杀光唐军!”

    然而,迎接他们的是寒光闪闪的陌刀。只见成千上万把陌刀高高举起,组成一道闪亮的刀墙,对着这些冲到近前的吐蕃兵士就狠狠劈下。

    陌刀劈下,凶狠凌厉,明亮的刀光如同惊雷闪电似的,让吐蕃兵士亡魂大冒。

    “噗!噗!噗!”一阵沉闷的着肉声响起。鲜血飞溅,绽放出一朵朵美丽的血花。

    这些前一瞬还在冲锋的吐蕃兵士被劈成了碎块。残肢断臂、破碎的内脏、涌动的鲜血证明他们曾经存在过。

    他们的死状,比起被可怕的强弩射杀还要可怕。

    强弩射杀,还有人形之可言,被陌刀劈死,直接成为碎块。

    这就是他们的不幸。

    “咝!”吐蕃兵士看在眼里,脸色大变,直抽凉气。

    此时此刻,吐蕃兵士脑充血,对于死亡倒不怎么在乎。可是,死得如此之惨,连一块完整的零部件都没有,这也太让人害怕了,由不得他们不震惊。

    虽然早就知道陌刀战阵厉害,会把人劈成碎片,当亲眼看见,又是另一回事。

    “咝!”都松芒布结看在眼里,也是直吸凉气,脸色大变。

    对于唐军,他特别了解,知道唐军了得,他这一辈子没少与唐军打交道,见识过唐军的厉害。然而,此时此刻,他仍是情不自禁的心中发寒。

    实在是,唐军的打法太过恐怖了。

    “赞普,得激励军心士气。”大论强忍着心惊,提醒都松芒布结。

    第一轮进攻,吐蕃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对唐军造成的伤亡却是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了,只有为数不多的唐军太不走运而受伤,至于死亡的唐军就更少了。

    这对吐蕃军心士气的打击太大,得激励军心士气。

    “大吐蕃的勇士们:杀啊!杀光唐军!”都松芒布结紧握弯刀,大声怒吼。

    “杀光唐军!”吐蕃军队的士气不可能仅凭一轮挫折就被消耗光,一听这话,立时发起第二轮进攻。

    这一轮的进攻,和第一轮比起来,丝毫不逊色,吐蕃军队的士气依然那么高昂,战意依然那么炽烈。

    然而,他们的进攻依然不能取得进展,哪怕是一丝一毫,只不过是徒增伤亡罢了。

    就这样,吐蕃军队一轮接一轮的进攻,前赴后继,如同不要命似的。就是不能撼动唐军阵势,不过是送死而已。

    “这就是实力的差距!”对于吐蕃军队的勇气,李隆基不乏钦佩之心,然而,在巨大的实力差距面前,任何勇气都是徒劳的。

    到了饷午时分,吐蕃军队的士气已泄,战意急剧降低,冲锋起来不再那么有力,不再那么锐利。

    都松芒布结看在眼里,忧心忡忡,下令停止进攻,要吐蕃军队吃战饭。

    唐军也要吃战饭,没有趁机进攻。

    都松芒布结啃着肉干,把大论、小论、整事相召集在一起商议军机,道:“唐军很可怕,我们与唐朝打了数十年,都没能占到便宜,败多胜少。就是二十年前的大非川之役,大吐蕃以十倍的兵力,也不能全歼薛仁贵的残兵败将,让大吐蕃印象深刻。然而,今日见识了李隆基指挥下的唐军,本赞普这才知道唐军比起以往我们所知的更加可怕。”

    “只是一上午,我们就伤亡近三万了,一天就要伤亡六万。这样算下来,我们五十八万大军,不出十天就会被唐军杀光。”大论一脸的忧色。

    “你们都说说,大吐蕃该当如何应对?”都松芒布结无奈的道。(未完待续。。)

第二十一章 大破吐蕃(下)

    仅仅是一个上午,吐蕃就伤亡近三万,一天就要伤亡六万。照这样计算,吐蕃五十八万军队也不过十天就会被唐军斩杀一空。

    这还仅仅是因为唐军在防守,没有发起进攻。若是唐军发起进攻的话,吐蕃的伤亡会更大,这时间会缩短。

    要知道,唐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术战法先进,号令严明,战力极为强悍,不仅善守,更善于进攻。唐军的防守如同铁桶一般,唐军的进攻犀利无比,一旦唐军发起进攻,必然如同排山倒海,吐蕃军队难以招架。

    “哎。”群臣轻叹一声,束手无策。

    “值此大吐蕃存亡之际,你们有甚想法,尽管说,本赞普自当择善而纳之。”都松芒布结也是没有办法。

    “赞普,要不我们先撤吧。”有大臣很是害怕,道:“趁我们主力还在,损失不大,赶紧撤还来得及。”

    “是呀,赞普。”立时响起一片附和声。

    见识了唐军的强大杀伤力,群臣是心惊肉跳,恨不得立时逃得远远的。

    “撤?恐怕不是那么好撤吧?”有大臣沉吟着道:“唐军这是一个局,一个天大的局,好不容易把我们从逻些诳来,岂容我们撤离?要是我是李隆基,我就会派兵把我们撤退的道路全部切断,让我们插翅难逃。”

    “咝!”一片吸凉气声响起,群臣脸色大变,个个惊恐难安。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很可能就是事实。李隆基费了那么大的功夫。把吐蕃大军引诱出来。要是不把吐蕃大军的退路切断。那就不是李隆基了。

    切断退路这事,要是在大漠上的话,那几乎是不可能,因为大漠空旷,可以任意驰骋。但对于高山密林的青藏高原来说,那不是难事,那很简单。能够进出的道路只有那么几条,只要唐军切断了。吐蕃军队就是插翅难逃。

    这话很有见地,就是太过直接了,太过吓人了,群臣岂能不惧?

    “不撤也不行呀。要是不撤的话,那就是送死。”立时有群臣道。

    “能不能撤,总得试试。”又有大臣附和。

    溺水的人抓住稻草,以为可以救命,处于绝境中的吐蕃群臣与此一般无二,他们明明想到退路可能被唐军切断了,还是抱着侥幸心理。想要撤走。

    “要是不能撤退的话,那又该怎生办?”有大臣打击群臣。

    “这……和谈。可行么?”有大臣总算是想到一个办法了。

    “对。和谈。”一片附和声响起,群臣大声响应,声音太过响亮,如同雷鸣似的。

    打不过唐军,就和唐军和谈,这也是一个好办法。

    “这可能行不通。”有大臣剖析道:“我们是倾国之兵前来大非川,若是李隆基把我们全歼了,大吐蕃会空虚,如同不设防,唐军占领大非川自是没得说,还很可能越过积石山攻占逻些……”

    “攻占逻些?”一片惊呼声响起,群臣脸色大变。

    逻些是吐蕃的都城,一里被唐军攻占,也就意味着吐蕃灭亡了。

    要是以往的话,如此说话一定会被人笑死。别的不说,积石山就足以阻挡唐军前进,哪怕唐军再能打,战力再强悍,在险要的积石山面前也是无用。

    如今却是不同了,进入大非川的不仅有吐蕃的倾国之兵,还有都松芒布结、大论、小论、整事相这些大臣,可以这样说,吐蕃君臣几乎前来大非川了。

    若是他们被唐军生擒,或是杀死,那么,吐蕃就会群龙无首,在唐军的巨大压力面前,积石山的防守会土崩瓦解。

    别的不说,只是吐蕃全军覆灭,就会对吐蕃造成天大的打击,会让吐蕃士气低落,军心涣散,人无战心。再有首领被一锅端,积石山防线瓦解是顺理成章的事儿。

    积石山不能阻挡唐军前进,那么逻些也就敞开了大门,吐蕃灭亡是必然。

    这后果太严重了,群臣直吸凉气。

    “李隆基完全可以通过这一战,得到大吐蕃,他何必与我们谈呢?”这个很能打击人的大臣一句话让人连死的心都有了。

    全歼吐蕃大军,对吐蕃统治层或擒或杀,就能得到整个吐蕃,何必与吐蕃谈判?即使可以谈判,吐蕃还有什么筹码与唐朝谈?

    这太能打击人了!

    群臣紧抿着嘴唇,再也说不出话来,眼巴巴的看着都松芒布结,静等他拿主意。

    “哎。”都松芒布结在心里暗叹一声,眼前阵阵发黑。还不得不强忍着心惊,给群臣打气,道:“你们莫要灰心,大吐蕃还有机会的。我们先打,把唐军拖累拖疲,趁着夜色掩护,立时撤退。”

    他声调很高,中气十足,仿佛他很有成算似的,群臣却是没有响应,有些冷场。

    xxxxxxx

    趁着用战饭这功夫,众将聚集在李隆基身边,个个大为欢喜。

    “吐蕃狗真不经打呀,只一个上午我们杀伤近三万吐蕃狗,一天就有杀伤近六万吐蕃,吐蕃那点儿人马,不出十天就会被我们杀光。”

    “十天?你太高看吐蕃的能奈了。这是吐蕃狗进攻,我们防守,要是我们进攻的话,莫说一天杀伤六万,十万二十万都成。”

    “是呀,是呀。”

    众将叫嚷不休,个个喜笑颜开。

    “太子,下午我们进攻吧。”张小飞摩拳擦掌,笑呵呵的道:“也让吐蕃狗见识见识我们的厉害。”

    “是呀,太子。”一片响应声响起。

    “张说,你看呢?”李隆基并没有表态,而是问张说。

    “太子,依我看。我们下午应当进攻。”张说一边啃着肉干。一边道:“要是我所料不差的话。吐蕃狗应该已经胆寒了,在想着如何逃走。吐蕃狗很可能会接着进攻,把我们拖累拖疲,然后趁着夜色的掩护逃之夭夭。”

    说到这里,略一停顿,道:“整个大非川都被我们封锁了,大非岭更是重重围困,吐蕃想要逃也是无处可逃。可是。一旦吐蕃逃走的话,我们从后追杀,总是要麻烦一些。趁着吐蕃狗集中在这里的良机,我们全力进攻,一举大破吐蕃。”

    整个大非川已经被唐军封锁了,大非岭更是重点封锁之地,吐蕃要逃也是无处可逃。可是,吐蕃一旦逃跑,唐军追击就要多费些手脚。趁着吐蕃还集中在一起的良机,唐军全力进攻。一举大破吐蕃,这会省下很多麻烦。

    “没错。”众将齐声赞同。

    “很好。你放手去做就是。”李隆基赞赏的点点头。

    用过战饭。两军歇息,到了下午,再度交战。

    “你们都给本赞普记好了,我们要轮番进攻,要前赴后继,不管死多少人,一定要把唐军拖累拖疲,便于晚上撤退。”都松芒布结在战前向群臣大声训话。

    “赞普请放心,我们明白。”群臣心领神会。

    要是不把唐军拖累拖疲的话,唐军就会追击,吐蕃就会伤亡惨重。先把唐军拖累拖疲,再来撤退,就不会有事。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都松芒布结的想法很好,却是注定不能实现。

    “进攻!”两军刚列好阵势,张说手中令旗就重重挥下,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隆隆!”掩护两翼的唐军骑兵率先驰了出来,蹄声如雷,声威不凡。

    这一次,唐军骑兵并没有象以往那般,直插吐蕃背后,切断吐蕃退路。而是一队队的,分散在四周,准备截杀逃跑的吐蕃军队。

    唐军骑兵为什么不去切断吐蕃退路呢?因为吐蕃已陷入了唐军的围困中,所有的道路都被唐军封锁了,吐蕃已经是无路可逃了,用不着再来切断吐蕃的退路,只需要尽可能多的杀伤就成。

    “这是……唐军要做甚?”吐蕃君臣看在眼里,有些难解。

    以他们对唐军的了解,骑兵一旦出动,往往是直取背后,切断敌军的退路。这次,唐军没这么做,他们还真有些不解。

    “隆隆!”就在他们惊疑之际,只见唐军动了,开始进攻了。

    只见成千上万的陌刀手,排着整齐的战斗队形,手端明晃晃的陌刀,组成一道刀墙,在刀手的掩护下,对着吐蕃军队压了上来。

    紧随陌刀手而来的是弓箭手,也是在刀手掩护前,弯弓搭箭,对准吐蕃。

    “唐军进攻了?”吐蕃君臣明白过来,个个脸色大变。

    他们想要通过吐蕃的轮番进攻,把唐军拖累拖疲,这前提是唐军防守,吐蕃进攻。如今是唐军进攻了,这意味着吐蕃的谋划破产了。

    “咻咻咻。”强弩率先发威,对着吐蕃大军进行射杀。

    强弩的威力太大,吐蕃军队成片成片的倒下,如同堆好的麻秆被人推倒似的,只一会儿功夫,地上就多了一地的尸体,厚厚一层。

    “放箭!放箭!”都松芒布结看着逼来的陌刀战阵,头皮发麻,明知道弓箭奈何不得陌刀手,还是下令放箭。

    不如此也不行呀,谁叫吐蕃没有强弩呢?

    吐蕃军队弯弓搭箭,箭矢射在明光铠上,不过是一溜火星而已,对陌刀手没有威胁。

    “陌刀,劈!”一声令下,成千上万把陌刀高高举起,狠狠劈下,如同惊雷闪电,骇人之极。

    “噗噗噗。”沉闷的着肉声响个不停,不计其数的吐蕃兵士或马被陌刀劈成了碎块。

    残肢断臂、破碎的内脏、涌动的鲜血……勾绘出了一幅惨烈的战争画卷。

    陌刀战阵无坚不摧,吐蕃军队无力阻挡,唯有被屠杀的份,很快就被陌刀战阵锲入吐蕃阵中。

    “薛直,出击!擒拿赞普!”眼看吐蕃大军已经混乱了,张说大声下令。

    薛直领命,率领一万挑选的精锐,如同下山猛虎般冲了出去。(未完待续。。)

第二十二章 此路不通

    都松芒布结若是不来大非川的话,李隆基不会有灭吐蕃的想法,因为不管吐蕃败得有多惨,只要都松芒布结还在,就能组织起防守,让唐军无法越过积石山。偏偏都松芒布结亲自率兵前来大非川,这给了李隆基机会,若是能活捉都松芒布结的话,可以用他劝降,打通积石山的道路。

    是以,都松芒布结必须要生擒,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李隆基特的挑选了一万精锐,由薛直统领。

    之所以选中薛中,一是因为薛直了得,由他来冲阵,非常合适。二是因为薛直若是活捉了都松芒布结,那么他洗刷薛仁贵兵败之耻一事就完美了。

    为了保证更高的成功率,李隆基特的把张小飞调给薛直。张小飞是一员猛将,武艺高强,冲阵极为有用。

    薛直他们早就摩拳擦掌了,张说的命令一下达,无不是大声欢呼。

    “活捉赞普!”

    “活捉赞普!”

    吼声惊天动地,直贯九霄。

    “活捉赞普!”

    “活捉赞普!”

    这吼声太有感染力了,唐军立时响应。

    活捉赞普是何等美妙的事儿,谁能不喜呢?唐军无不是扯起嗓子大吼,眼里尽是炽热的战意,一时间,唐军士气高昂,一分力气当作十分使,砍杀起来更加无力。

    薛直一马当先的冲了出去,张小飞和一万精锐紧随其后,个个如同下山猛虎似的。

    在薛直的率领下,这一万精锐直奔都松芒布结而去。

    陌刀战阵勇不可挡。如入无人之境。吐蕃军队难以阻挡。凡陌刀战阵所过之处,必是一地的残肢断臂、破碎的内脏和涌动的鲜血,如同修罗屠场似的。

    陌刀重达五十斤,再经过大力士狠命劈下,重达数百斤,再加上陌刀锋利异常,劈在身上,谁受得了?不管是人是马。都要倒大霉。

    再说了,一个吐蕃兵士往往要被三五把陌刀劈砍,要想不成为碎块都不成。

    陌刀战阵如同一台绞肉机,贪婪的吞噬着吐蕃兵士的生命。

    “陌刀来了,陌刀来了,快让让,快让让。”吐蕃兵士看着勇猛直进的陌刀战刀,只觉头皮发炸,眼前发黑。

    尽管他们早就听说过陌刀战阵的大名,知道陌刀战阵极为可怕。然而,当他们亲眼见识后。依然是心惊肉跳。

    陌刀战阵发威,那不叫杀人,那叫收割生命。在陌刀战阵前面,人不是人,是麻秆,只等着唐军收割的麻秆。

    把这可怕的情景看在眼里,吐蕃兵士不能不惧。

    “这么多人,还怎么让?没地儿了呀。”五十多万吐蕃军队聚集在一起,占地数十里,前后左右到处都是人,吐蕃兵士想要躲开那要命的陌刀战阵,却是没有地儿躲,只有眼睁睁的看着陌刀战阵收割生命。

    这也是张说不用唐军骑兵驱赶吐蕃军队的原因所在,因为吐蕃军队已经够密集了,足够陌刀战阵杀了,不需要骑兵驱赶。

    陌刀战阵在吐蕃军中横冲直撞,所到之处,吐蕃死伤惨重,活人变成死人。哦,不,不是死人,是碎块。

    “陌刀来了,陌刀来了,快逃啊。”

    吐蕃兵士眼睁睁的看着陌刀战阵收割生命,吓得不得了,大声叫嚷,就想逃走。

    “莫挤,莫挤,没地方了。”吐蕃兵士你挤我拥的,开始出现了混乱。

    “不要挤,不要挤。你再挤,我杀了啊。”

    “甚?你要杀?那好,我先杀了你。”

    拥挤中的吐蕃兵士叫嚷起来,叫嚷叫嚷着就威胁了,威胁一起就难以收住了,有人心急之下,手中的弯刀对着同伴就砍了下去。

    “你竟敢杀我?好啊你,我就杀你。”这一砍杀不得了,如同火星掉进火药桶,立时就炸了。

    一有人砍杀,立时就有人仿效,你杀我砍的,如同涟漪般扩散,很快的,吐蕃军队就自相残杀起来了。

    “砍死你!砍死你!”吐蕃军队的自相残杀狠辣凌厉,好象这不是他们的同伴,而是他们的杀父仇人似的。

    实在是唐军逼得太狠了,他们走投无路之下,只得杀掉同伴,自寻活路。

    “住手,住手,不准自相残杀。”吐蕃群臣看在眼里,大声叫嚷,想要弹压,然而,却是没有丝毫用处。

    混乱一起,谁还管那么多?

    “你叫你叫,都是你,把大吐蕃带入绝境,我杀了你。”有些凶狠的吐蕃兵士把一腔怒火撒在这些叫嚷的大臣身上,举起弯刀就对着大臣砍杀。

    有不少大臣被愤怒的吐蕃兵士砍杀了。

    绝境总是能让人滋生怨气,更何况是如此前所未有的绝境,吐蕃兵士能不把怒火撒在这些倒霉的大臣身上么?

    “不是我的错呀,是赞普的错。”这些倒霉的大臣在临死前叫屈,却是没用。

    陌刀战阵把吐蕃军队杀得七零八落,然后就分成每千人为一队,在吐蕃军中横冲直撞,把吐蕃军队不断分割。

    一旦完成分割,立时有唐军刀手、步兵对这些被分割的吐蕃军队进行围杀。

    若是从空中望去的话,只见陌刀战阵如同一把把尖刀,把吐蕃军队成功的分割。这些被分割的吐蕃军队,就被黑压压涌上来的唐军淹没。

    等到这些唐军过后,地面一片赤红,涌动的鲜血来不及浸入土里,汇成一泓泓血湖。

    随着战斗的进行,不计数的小小血湖,又汇成一个个大的血湖,这些大的血湖再汇成一个巨大的血湖,占地数十里。

    唐军每一脚下去,都会溅起一朵血花。

    唐军就象贪吃的巨兽,把吐蕃军队抹杀。吐蕃军队在急剧减少。

    “逃。逃啊!再不逃就没机会了。”

    “快逃!快逃!”

    最先逃跑的是外围的吐蕃军队。他们把唐军那凶狠样儿看在眼里,只觉天旋地转,如同末日来临似的。

    最外围的吐蕃军队比较幸运,因为他们有机会逃走,说逃便逃,三五成群的四处乱蹿,如同没头苍劲似的。

    “吐蕃狗,哪里走!”然而。迎接他们的是唐军骑兵的无情追杀。

    唐军骑兵一队队的在外围游走,就是为了追杀这些逃走的吐蕃兵士,在唐军骑兵的追杀下,吐蕃兵士伤亡惨重。

    只有为数不多的吐蕃军队逃走。

    “不准逃!不准逃!谁逃就杀谁!”都松芒布结看着四处乱逃乱蹿的吐蕃军队,只觉眼前发黑,天旋地转,他都快晕过去了。

    唐军的进攻太可怕了,吐蕃军队没有还手之力,只有被屠杀的份。这才多大一会儿功夫,吐蕃军队就出了乱象。这乱象一出现。就不可收拾,迅速扩大。然后就是全面混乱,局面不可控制了。

    “活捉赞普。”就在这时只,只听一阵惊惊天动地的吼声响起。

    都松芒布结寻声望去,只见一队唐军如狼似虎一般,对着他冲了过来。

    这队唐军与一般的唐军不同,身材异常高大壮健,如同铁塔似的。而且,他们是清一色的明光铠,装备极为精良。他们冲锋起来,势不可挡,如同汹涌的洪水似的,对着他涌来。

    特别是为首的两员唐将,身材特别高大,异常勇猛,在千军万马中冲杀如入无人之境。

    “快,拦住他们。”都松芒布结给吓了一大跳,要是让这队精锐唐军冲来,他就有大麻烦了。

    他的亲卫领命,立时冲了过去。

    作为赞普的亲卫,个个都是千挑万选的,身经百战,极富战阵经验,特别是他们对都松芒布结忠心耿耿,无不愿为他去死。

    得到命令后,这些亲卫不要命似的冲了上来。

    他们很英勇,很是了得,然而,他们遇到的是薛直率领下的唐军精锐,专门用来对付都松芒布结的,他们注定要吃亏。

    这些亲卫的战阵技巧并不比唐军逊色多少,然而,他们的装备是他们无法弥补的短板。

    唐军是清一色的明光铠,而这些亲卫是清一色的铁甲,也有一些明光铠,却是不太多。这防御力远远不如唐军,他们砍在唐军身上,不过是一溜火星,一道印痕而已。而唐军砍在他们身上,那就要命了,不死即使。

    即使是穿明铠的吐蕃亲卫,比较难对付,不要紧,唐军不是还有陌刀么?只需要陌刀出动,他们就会被劈成碎片。

    唐军如同砍瓜切菜似的,把这些亲卫给杀掉了。

    “该死的!”都松芒布结看在眼里,恨得牙根发痒,不住咒骂。

    “赞普,快走,快走呀。”围在身边的亲卫和大臣齐声催促。

    唐军如狼似虎般冲来,要是再不走,就没有机会了。

    “我不走!我不走!”都松芒布结犯浑了。

    “请赞普离开。”大论当机立断,右手一挥,大声下令。

    亲卫得令,马鞭抽在马屁股上,战马嘶鸣一声,撒蹄便奔。亲卫和大臣忙跟上,一众人开始了逃亡之路。

    “追!”薛直岂容都松芒布结走脱,率领一万精锐唐军追了上去。

    “赞普逃走了!赞普逃走了!”吐蕃兵士看在眼里,齐声叫嚷,士气大降,最后的抵抗之心荡然无存,无不是丢盔弃甲,撒腿便逃。

    吐蕃的大崩溃开始了,如同溃堤的洪水似的,四处逃蹿。

    “吐蕃狗,休走!”

    “吐蕃狗,吃我一刀!”

    在外围追杀的唐军骑兵叫嚷声响成一片,狠命砍杀,无奈逃走的吐蕃兵士太多了,他们杀不胜杀,杀一个来一双,杀一双来两对。

    吐蕃兵士终于冲破了唐军的封锁,漫山遍野都是,惶惶如同丧家之犬。

    “快,前面有一条路,逃出去就能活命了。”有吐蕃兵士甩掉唐军,逃到一条道路前。

    “吐蕃狗,此路不通!”封锁这里的唐军眼中杀机涌现,大声吼叫。(未完待续。。)

第二十三章 活捉赞普

    这些吐蕃兵士好不容易逃出来,来到这条路上,以为可以活命了,却是没有想到,唐军早就在这里等着他们了。

    “这……唐军怎会在这里?”

    “唐军来得好快呀,竟然跑到我们前面了。”

    这些惊慌失措的吐蕃兵士好一阵惊讶,他们是使出吃奶的力气甩掉唐军,以最快速度逃出来的,竟然还有唐比他们更快,他们还真是想不明白。

    “不对,唐军不可能比我们更快,很可能是唐军早就在这里了。”

    “也只有这种可能。我们可比唐军跑得快,唐军再快也不可能快过我们。”

    很快的,吐蕃兵士就想明白了,不是他们太慢,而是唐军早就等在这里了。

    “照这么说来,我们是掉进唐军的圈套了?”

    “必然是如此。照这么说,所有的道路都被唐军堵住了?”

    “我的天啊,我们的赞普好蠢,他竟然把大吐蕃带入绝境,数十万大吐蕃的勇士就这么白白死了。”

    “该死的赞普,他蠢不可及,比猪还要蠢。”

    紧接着,吐蕃兵士就对都松芒布结破口大骂,骂他是猪,比猪还要蠢的蠢货。

    “莫骂了,再骂也没有用,还是想办法逃出去吧。”

    “对。骂是不可能活命的,冲吧,杀出去。”

    吐蕃兵士紧握着手中弯刀,呼啦冲了过来。

    “咻咻咻。”破空声响起,唐军弯弓搭箭,对着吐蕃兵士射去。

    此时的吐蕃兵士。经过逃亡。早就是丢盔弃甲。原本就很差的防御力更差了,哪里挡得住箭矢,被射杀不少。

    “唐军爷爷,你们高抬贵手,饶我们一命,可好?”

    “唐军爷爷,我们有金银珍宝,你看。我们都送给你们,好不好?”

    冲杀没用,吐蕃兵士只得服软,准备贿赂了。

    “该死的吐蕃狗,你们真是蠢不可及,杀光你们,你们的一切还不都是我们的了?”

    “就是呀。如此简单的道理,你们竟然想不明白,你们比猪还要蠢。”

    唐军大声叫嚷,把吐蕃兵士贬得比猪还要蠢。

    强冲不行。服软也没用,吐蕃兵士都快哭了。

    “如此良机。我们冲出去,把吐蕃狗杀光。”堵路的唐军眼睛放光,紧握着横刀,恨不得把吐蕃兵士杀光。

    “不行。将军有令,只要我们守住这里就行了,不得出去追杀。”将军头目断然否决。

    “这也不行呀?那可是功劳呀。”唐军兵士很不甘心。

    “功劳?你不用操心,只要守住了,有你的功劳,太子甚时间会忘掉你的功劳?”头目大声道。

    “也是。太子赏罚分明,一定会记得我们的功劳。”一提起李隆基,唐军就是眼睛放光,一副五体投地的样儿。

    李隆基足智多谋,赏罚分明,将士们是服气的。

    “我们的任务就是守住道路,不让吐蕃狗冲出去。至于追杀,自有兄弟们去做。在大非川有我们二十万兄弟,还愁杀不光吐蕃狗。”唐军头目再道。

    “哈哈!也是。”唐军释然,笑道:“只要我们守住道路,我们就能关门打狗!”

    “没错,吐蕃狗吐蕃狗,当然是关门打狗了。”唐军哄笑。

    就在这时,只见一队唐军追到,对着这些吐蕃兵士就是一阵冲杀,这些吐蕃兵士被杀得精光。

    “兄弟,好样的!杀得好!”守路的唐军大声叫好,为同伴加油。

    “我手好痒呀。”紧接着,他们就是叫嚷起。

    “痒,也得忍着。其实,我也手痒。”头目也是无奈,很想冲出去大杀一通,却不得不执行命令。

    之所以下达这样一条严令,就是为了防止争功,堵路的唐军冲出去砍杀,丢掉道路。

    李隆基的号令极严,将士们不敢不执行。

    同样的一幕,在各处上演。

    若是从空中望去的话,只见进出大非川的道路上,有着不计其数的吐蕃兵士正在逃亡,在他们的后面是如狼似虎般追杀的唐军,如同驱赶羊群似的。

    这些逃命的吐蕃兵士轮番冲击各处道路,都没用,唐军守得如同铁桶似的。

    唐军的追杀异常凶猛,逃跑的吐蕃军队在迅速减少。

    这场追击战,一连持续了三天。

    这三天,不仅仅是吐蕃兵士受尽了煎熬,就是都松芒布结这些吐蕃统治者也是倍受熬煎。

    “赞普,莫要灰心,我们还有机会。”大论气喘嘘嘘,大汗淋淋,脸色苍白,结结巴巴的安慰都松芒布结。

    “还有机会,还有机会。”都松芒布结机械的点着头,脸色灰暗。

    这三天里,他们是东逃西蹿,想要甩掉薛直,然而,薛直和他率领下的唐军如同狗皮膏药似的,粘得太紧,他们无论如何也是甩不掉。

    好几次,他们差点被薛直干掉了,好在他们的亲卫还算忠心,拼死掩护,他们好不容易逃出来。

    他们冀望于道路没有被唐军封锁,然而,唐军把所有的道路都封锁了,他们去了很多地方,都没有用。

    实在没有办法,他们只得去爬山,想要找条小径逃出去。

    他们又失望了,所有能通行的地方,都有唐军把守,有好几次,他们差点被唐军干掉了。

    这三天对于他们来说,是要命的三天,比起在地狱里煎熬还要让他们难受。

    经过这三天的折磨,都松芒布结瘦了一大圈不说,还信心大失。

    这也难怪,对于一个无数次逃命失败的人来说,要想信心不大受打击,那是不可能的。

    大论、小论、整事相这些群臣也是瘦了一大圈。信心大受打击。他们已经绝望了。

    “我们能逃出去么?”有大臣明明知道没有希望逃掉。仍是痴人说梦般的问道。

    “……”一片寂静,群臣的目光齐刷刷落在都松芒布结身上,静等他说话。

    “不知道,不知道,我不知道。”都松芒布结痛苦的揪着头发,大声叫嚷,声音嘶哑,如同野兽似的。

    “我们投降。如何?”有大臣彻底绝望了,小声提议。

    “投降?这是一个办法,可以活命。”立时有大臣附和。

    虽然他们明知道落到唐军手里,不会有好果子吃,可是比起死总要好些。好死不如赖着,只要能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闭嘴。死也不投降。”立时有大臣反对。

    “你要是再敢说出如此丧气话,我就杀了你。”有死忠更是手握弯刀,眼中凶光闪闪。

    “我也不想投降,可那又能如何?你看看。赞普都没辙了,他都不知道该如何做了。你还要我们怎么办?我们对大吐蕃忠心耿耿,已经挺到最后了,我们对得起大吐蕃了。”这些想要投降的大臣齐声叫嚷。

    他们说得在理,他们对吐蕃的忠心不用怀疑,可是,到了这种山穷水尽的地步,他们也是无能为力。

    他们为吐蕃尽力了,挺到最后,挺到都松芒布结失去信心了,还能要求他们做得更多么?

    “……”这些死忠哑口无言。

    “是他,是他,就是他,是他把大吐蕃带入绝境。到了眼下这种山穷水尽的地步,他象个女人似的,除了大吼大叫,他还能做甚么?”有吐蕃大臣实在是忍受不了,指着都松芒布结大声指责。

    “李隆基设下如此大的陷阱,他却没有识破,还跳了进去,拉着大吐蕃陪葬,他是大吐蕃的罪人。”立时有大臣大声响应,道:“他得为大吐蕃负责。抓住他,把他献给唐军。”

    “抓住他。”不少大臣对都松芒布结失望了,把满腔怨气发泄在都松芒布结身上。

    “你们要做甚么?你们好大的狗胆,进军大非川你们也赞同了的。你们比赞普还要叫嚷得厉害,赞普最后一个同意的。”大论一见情势不对,忙要亲卫把都松芒布结护着,指着这些叫嚷的大臣喝斥。

    在当初决定是否要进军大非川一事上,都松芒布结很谨慎,他是最后一个同意的,这些大臣早就叫着嚷着,要进军大非川,要把唐军赶尽杀绝,要活捉李隆基。

    他们给大论问住了。

    “就是他,就是他。”这些大臣愣了一阵,又齐齐爆发了,抽出弯刀,紧握在手里,冲了上来,大吼道:“抓住他!抓住他!”

    “快走!”大论、小论、整事相这些重臣还算忠心,带人掩护都松芒布结逃走。

    “得得。”一阵急促的蹄声响起,一队唐军疾驰而来。

    “唐军爷爷,我们投降,我们投降。”不少大臣跪在地上投降了。

    “捆起来。”唐军头目一挥手,立时涌来一群唐军兵士,把这些大臣捆起来。

    “唐军爷爷,赞普、大论、小论、整事相朝这方向逃走了。”有大臣忙讨好,把都松芒布结给出卖了。

    “甚么?赞普?追。”唐军头目大喝一声,眼睛放光,追了上去。

    经过一阵追杀,都松芒布结、大论、小论、整事相他们走散了,各自逃命去了。

    没过多久,一阵阵惊天的欢呼声响起。

    “哈哈!我擒住了小论!”

    “哈哈!我擒住了整事相。”

    “哈哈!我擒住了大论。”

    大论、小论、整事相这些重臣,接二连三的被唐军生擒。

    “赞普呢?赞普呢?”到了后来,只有都松芒布结还没有被抓住。

    都松芒布结穿了一身普通吐蕃兵士衣衫,躲在草丛后面,摒着呼吸。

    “出来吧,赞普。”一个洪亮的声音突然响起,如同炸雷似的。

    都松芒布结差点尖叫出声,死死捂着嘴巴。

    薛直右手一伸,抓住都松芒布结的头发拖了出来,冷笑道:“你以为你能逃掉?”

    都松芒布结如同泄气的皮球,垂头丧气,趴在地上。

    “活捉赞普了!”

    “活捉赞普了!”

    薛直再也抑制不住狂喜,大声欢呼。(未完待续。。)

第二十四章 望风而降

    活捉赞普,是何等令人欣喜之事,薛直扯起嗓子大吼,吼得山响,声音如同雷鸣似的,远远传了开去。

    他不仅在吼叫,还在蹦跳,以此来发泄他的欢喜之情。

    不仅薛直欢喜不已,就是将士们也是难抑喜悦之情,个个扯起嗓子大吼,不住蹦跳,你拥着我,我拥着你,相互拍着对方的背。

    “活捉赞普了!”

    “活捉赞普了!”

    欢呼声惊天动地,直贯九霄,整个大非川沸腾了,凡有唐军的地方,都在欢呼雀跃。

    “爷爷,你在天之灵有知,不孝孙直活捉吐蕃赞普,洗雪了薛家的耻辱!”欢呼一阵后,薛直仰首向天,大声向薛仁贵的在天之灵祷告。

    薛仁贵兵败大非川,一直是薛家的耻辱,薛直时时刻刻都在想着洗雪耻辱,如今,他活捉吐蕃赞普,这报仇雪恨已经到到了完美的境界。在这功成之际,他自然是要向薛仁贵的在天之灵祷告。

    祷告完后,薛直这才押着都松芒布结前去见李隆基。

    “太子,末将活捉赞普了。”见到李隆基的薛直,特别欢喜,跪在李隆基面前,大声致谢,道:“谢太子给末将雪耻的机会。”

    他虽有雪耻之心,若李隆基不给他们机会,他也不可能如此完美的洗刷薛仁贵兵败大非川的耻辱,在成功之际,他对李隆基的感激之情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请起。”李隆基上前一步,扶起薛直,笑道:“恭喜你洗雪耻辱!左骁卫大将军在天之灵有知。也当含笑九泉了。”

    “恭喜将军。”众将上前。齐声道贺。

    “谢太子!谢各位。”薛直张着一张嘴直乐呵。不住冲众人道谢。

    “太子,这就是赞普。”薛直把浑身发抖的都松芒布结推了上来,向李隆基道。

    李隆基睁大眼睛一瞧,都松芒布结个子很高,身胚宽大,只是因为过度焦虑而瘦了一大圈,脸色不太好看。而且,还在颤抖。

    “都松芒布结。你与大食勾结,你可曾想过会有今日?”李隆基咧咧嘴角,轻蔑的道。

    “我……那是为了大吐蕃。”都松芒布结吸口气,强迫自己镇定下来。

    “大唐待吐蕃不薄,吐蕃完全可以与大唐一道,共同对付大食。那样的话,吐蕃会有更大的好处,你糊涂透顶,竟然勾结大食与大唐为敌,你也不想想。大食那么遥远,顾得到你么?”李隆基冷笑道:“吐蕃与大唐是近邻。而吐蕃拥有高山密林,大唐奈何不得吐蕃,吐蕃立于不败之地,只要吐蕃不贪河西走廊,就能与大唐交好。两国若是联手,共同对付大食,在大唐出兵攻打大食之时,还可以组成联军。等到共破大食后,吐蕃能少得了好处么?”

    都松芒布结眼睛一亮,大有拨开乌云见明月的感觉。

    李隆基说得很对,吐蕃拥有高山密林,就立于不败之地,即使吐蕃的实力远远不如唐朝,唐朝也是奈何不得吐蕃。

    若是吐蕃与唐朝结盟,两国组成联军,共同对付大食,等到击破大食后,吐蕃得到的好处难以想象,远远超过了与大食结盟。

    吐蕃与大食结盟,所得的不过是一点点军械的增援罢了,顶多再加上一点金银珠宝,这也值不了多少钱。

    若是唐朝结盟的话,会得到大片大片的土地,大量的口众。拥有了土地人口,还愁没有金银珍宝?还愁没有军械?

    李隆基所说都松芒布结就没有想过,此时一想,有道理,非常有道理。

    与唐朝为敌,吐蕃就讨不了好,只要吐蕃不威胁唐朝,以松赞干布与唐朝结下的友谊两国完全可以友好相处,完全可以让吐蕃得到天大的好处。偏偏,都松芒布结猪油蒙了心,竟然勾结大食,与唐朝为敌。

    大食太远,即使吐蕃被唐朝灭了,大食也是鞭长莫及,无法增援。

    要是吐蕃与唐朝结盟,遇到这种事情,唐朝一定会出兵援助吐蕃。

    此时此刻,都松芒布结心思特别灵活,想得很清楚,就是太晚了。

    “都松芒布结知罪,还请太子恕罪。都松芒布结愿率大吐蕃与唐朝结盟,世世代代修好。”都松芒布结忙向李隆基请罪。

    “不必了。”李隆基冷冷的道:“你倒是盘算得好,还想当你的赞普?想得美!你落入大唐之手,你还想当赞普,你以为大唐会让你如意?哼。”

    一声冷哼,如同惊雷炸响,令都松芒布结的希望破灭。

    “太子,应当派一支军押着都松芒布结去劝降驻守积石山的吐蕃军队。”张说立时道。

    “好!”李隆基欣然同意,道:“薛直,你押着他,前去劝降,打通积石山。”

    “遵命。”薛直大为振奋。

    “你打通积石山后,我就率军进入逻些,灭掉吐蕃。”李隆基叮嘱一句,道:“吐蕃大败,赞普被擒,这是拿下积石山的良机,你一定要多尽心尽力。”

    “太子请放心,末将明白。”薛直押着都松芒布结而去。

    很快的,薛直率领一万精锐出发了,直奔积石山而去。

    “我们打扫战场,休整,准备出兵逻些。”李隆基。

    “太子,该向陛下报捷。”张说提醒一句。

    “暂时不了。容我们灭了吐蕃再来禀报,让父皇一次乐个够。”李隆基想了想道。

    “哈哈!”众将齐声大笑。

    大破吐蕃大军,活捉赞普,这本身就是天大的胜利,会让李旦特别欢喜。若是再有吐蕃被灭一事,李旦的欢喜之情可想而知。

    xxxxxxx

    积石山非常险要,吐蕃在山中设有不少关隘。

    一线关所在之处非常狭窄,若是仰头望的话。只见一线天色。是以称为“一线关”。

    一线关并不大。吐蕃在这里只驻守了七百人。

    “你们知道么?大吐蕃即将打败唐军!一定会活捉李隆基!”

    “呵呵,这是大吐蕃的盛事呀。活捉李隆基之后,大吐蕃就可以直取河西走廊。得到河西走廊的好处多不胜数,既可以威胁关中,又可以切断西域的补给,大吐蕃拿下西域就是必然了。得到西域,大吐蕃就会实力暴涨。”

    “到那时,大吐蕃就是最强之国。什么唐朝,什么大食,都是屁。”

    值守的吐蕃兵士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口水乱溅的议论纷纷,大说特说眼下的一战。以他们想来,吐蕃这一次必然会取胜,而且还是大胜之仗。按照他们的想法,吐蕃凭这一战,就会成为天下最强国。

    “快看,那是甚?”就在这时。有眼尖的吐蕃兵士发现一支军队快速朝一线关而来。

    “那是唐军的旗帜!没错,就是唐军的旗帜。”

    “唐军的旗帜?可能么?唐军怎会到这儿来?”

    “你真笨!那是唐军的旗帜没错。却不是唐军,那一定是大吐蕃的勇士得胜归来了。”

    “没错,一定是大吐蕃勇士得胜归来!快,去禀报将军,要将军欢喜欢喜。”

    吐蕃兵士一通猜测,以为是吐蕃军队得胜归来,打着唐军的旗帜眩耀。

    立时有兵士前去禀报驻守这里的吐蕃将领,将领得讯后,欢天喜地的赶来,睁大眼睛一瞧,只见一支打着唐军旗帜、穿着唐军盔甲,挎着横刀的军队快速而来。

    “哈哈!你们知道么?你们知道么?这是大吐蕃的勇士得胜归来了。快,打开城门,迎接大吐蕃的勇士!”这个将领笑得嘴都合不拢了,提点兵士一句:“你们要是把他们侍候好了,少不了你们的好处。他们刚刚打败唐军,所得很丰厚哦。”

    “多谢将军提点。”兵士一听这话,无不是大喜过望,飞也似的冲出去,打开城门,站列两厢,目光灼灼,大声欢呼起来:“得胜归来的大吐蕃勇士万岁!”

    他们吼得山响,难抑喜悦之情。

    “这……”唐军听在耳里,把他们那欢喜样儿看在眼里,眼珠子掉了一地。

    唐军这是前来对付他们的,吐蕃兵士竟然欢迎他们,没有一点儿防备之心,要是不亲眼看见,打死他们也不会相信这是真的。

    “我没眼花?他们竟然迎接我么?他们活得不耐烦了么?”

    “要是不想活了,可以自己抹脖子呀,用不着搞这些莫明其妙的玩意儿。”

    唐军惊疑不定,还以为自己眼花了。

    “兄弟,你杀了多少唐军?杀唐军很痛快,是吧?我好艳慕你呢,我好想去杀唐军呢。”

    “兄弟,你英勇了得,胆识过人,身手敏捷,而又英俊帅气,天下少有,你的收获很多,是吧?你能不能赏点给我?不要太多,只要一点点,给我留作纪念就成。”

    紧接着,这些吐蕃兵士就大拍特拍唐军的马屁,想要索取战利品。

    以他们想来,吐蕃这一次一定会打一个大胜仗,会杀得唐军丢盔弃甲,吐蕃兵士会有大收获,他们只要拍好马屁,就能有不小的收获。

    为了达到目的,他们个个脸上堆着亲切的笑容,如同见到老祖宗似的。

    “将军,我们怎生办?”唐军向薛直问道。

    “吐蕃如此热情,想要讨赏,我们就成他们所美吧。嗯,赏他们一刀吧。”薛直想了想,嘴角掠过一抹坏笑。

    “赏得好!”唐军欢呼一声,抽出横刀,对着吐蕃兵士就是一通砍杀。

    变起仓促,吐蕃兵士没有丝毫抵抗之力,很快就被唐军杀光了。

    唐军顺利进入一线关,拿下了第一座关隘。(未完待续。。)

第二十五章 吐蕃灭亡

    积石山异常险要,每一座关隘都是易守难攻,要想攻破这些关隘,几乎是不可能的。按理说,唐军在积石山中的行军,应当危险重重,然而,事实却是唐军的进军异常顺利,超乎想象的顺利。

    对于唐军来说,这次进军积石山不仅没有一点儿危险,反而还有诸多乐趣,如同旅游。

    “呵呵,这次行军真是终生难忘呀。大大小小的仗,我打了好几十个,就没有一次能如这次这般轻松愉快,而又乐趣多多。”

    “是呀,是呀。第一关,我们原本以为要打一仗。即使不打一仗,也要把那个赞普推出来,要他劝降。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吐蕃狗竟然活得不耐烦了,跑出来城来迎接我们,还要向我们讨赏。我们老实不客气,赏他们一刀,送他们去见他们的松赞干布。”

    “第二关,第三关,都是这样。他们跑出城来迎接我们,要讨赏,我们就没让他们失望,好好赏了他们一刀。”

    唐军一边行军,一边说笑,气氛极度之好,轻松加愉快。

    这怨不得唐军,实在是这次行军有很多让人想不到的事儿。从第一座关隘开始,一连三座关隘,吐蕃都把他们当作得胜归来的吐蕃军队,那些守关的吐蕃军队赶出城来迎接唐军,为的是想要一些纪念品。

    依他们的想来,吐蕃这次一定会大胜,吐蕃会趁势崛起。吐蕃打了这么大一个胜仗,一定会有丰厚的缴获,随便讨点赏都很丰厚。由不得这些吐蕃兵士不想得太美好。

    “赞普。你瞧见了么?我们一路兵不血刃。就轻松拿三下关了。”薛直骑在骏马上,冲身旁的都松芒布结冷笑道:“你这梦做得真够美的!”

    要是都松芒布结的梦做得不够美,吐蕃兵士也不会如此盲从,就不会让唐军如此轻松。

    “哎。”都松芒布结亲眼看见吐蕃是何等的盲目乐观,他有些难以置信,闻言只有一声长叹。

    “还有三关,我们就能通过积石山了。只要我们一通过积石山,吐蕃必然会灭亡。”薛直脸上泛着喜色。冲唐军大声道:“欢喜可以,切莫出错,一定要拿下另外三座关隘。”

    “遵命。”拿下积石山中的关隘,这是盘古开天以来,从未有过之盛事,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将士们无不是乐从。

    很快的,来到第四座关隘。

    驻守此关的吐蕃兵士一样盲目乐观,大为欢喜,忙禀报给这里的守将。

    吐蕃将领得报后。来到城头上一瞧,眉头一挑。大声下令:“准备迎战!”

    “迎战?将军,你有没有弄错?那是大吐蕃的勇士!得胜归来的大吐蕃勇士!”吐蕃兵士兵惊奇得掉了一地的眼珠子,明明是吐蕃军队,迎个屁的战。

    “他们不是大吐蕃的勇士,他们是可恶可恨的唐军。”这个守将不乏精明,大声道:“唐军战力强悍,即使唐军因为瘴毒瘟疫而死伤惨重,也有不错的战力,大吐蕃不可能在如此短时间内取胜。”

    唐军的战力有多么了得,早在二十年前的大非川一战,吐蕃就有了深刻的认识。吐蕃以四十万大军攻打薛仁贵的四万残兵败将,也不能全歼,由此可见唐军的战力有多么恐怖了。

    如今,即使唐军中了瘴毒,瘟疫流行,死伤惨重,对战力有着巨大的影响,吐蕃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打胜,这一判断非常在理。

    “可是,将军你如何认定这是唐军?”有吐蕃兵士大为不解。

    “因为唐军胜了,大吐蕃败了。”这个将领眼中含着泪水。

    “不可能!不可能!”

    “大吐蕃怎会败?大吐蕃不可能失败!”

    吐蕃兵士个个叫嚷,一脸的不信。

    “大吐蕃即使打胜了,也不可能在如此短时间内打胜,这支军队不是大吐蕃的勇士,那么他们又是哪来的呢?他们必然是唐军!既然他们是唐军,那么他们怎会来到这里呢?也只有唐军打胜了,挟大胜之余威前来积石关,想要拿下积石山,打通道路,进军逻些,灭亡大吐蕃。”这个将领反应很快,只一会儿功夫,就想明白了。

    “……”吐蕃兵士哑口无言,也只有这种说法才合情合理。

    “咦。”唐军看在眼里,大为惊奇。

    “怎会没人前来迎接我们?”

    “难道他们识破了?”

    前三关,吐蕃兵士如同欢迎英雄似的前来迎接他们,如今驻守这座关隘的吐蕃兵士没有前来迎接,还真是让他们惊讶。

    “唐军止步。”吐蕃将领大喝一声。

    “这人不错。”薛直赞赏的打量这个吐蕃将领:“我是薛直,敢问将军高姓大名。”

    “薛直?可是左骁卫大将军的孙子?”这个吐蕃将领很是惊讶。

    因为二十年前那一战,薛仁贵是虽败犹荣,名声在吐蕃传开了,有不少吐蕃人对他很是钦佩。

    “正是。”薛直也有意外。

    “我是格桑力措,见过薛将军。”格桑力措大声问道:“赞普可是来了?”

    “何以见得?”薛直道。

    “薛将军到了这里,必是唐军大胜了。大非川只有那么几条道路进出,唐军既然早有谋划,必然会派出大军封锁所有的道路,以及能过人的山间要地,大吐蕃这次大败,应当是匹马无还,赞普一定被你们擒获了。”格桑力措大声剖析。

    薛直的眼睛放光,打量着格桑力措,赞赏之意更浓了。

    “你所说未必对吧?赞普难道不会抹脖子?”薛直决定再考考他。

    “将军前来此地,必然是想要打通积石山。要打通积石山,最好的办法,就是活捉赞普,要赞普劝降。是以,我料定,赞普也跟着来了。”格桑力措道。

    “好!好!好!”薛直大拇指一竖,赞不绝口,笑道:“真没想到,吐蕃竟然有你这等了得的人物!可惜呀,要是你能被重用,吐蕃断不会如此。”

    “将军过奖了。”格桑力措谦逊一句。

    薛直要人把都松芒布结押上来,道:“将军看见了吧?这就是赞普。你说得没错,他已被我们生擒,我这次就是押着他前来劝降的,将军如何做呢?”

    “格桑力措,你不错,很不错!可惜,我以前没有发现你这样的人才。”都松芒布结对此人也是大为赞赏,很是惋惜的道:“我身边要是有你如此明察秋毫的人物,大吐蕃也不会有今日。”

    说到这里,略一停顿,道:“格桑力措,你很明智,有着大好的前途,薛将军欣赏你,我想李隆基也会欣赏你,你就降了吧。”

    “赞普。”格桑力措泪水涌出来了。

    “降了吧。大吐蕃没希望了。”都松芒布结再度道。

    格桑力措没有行动。

    “将军,赞普的话有一点对,有一点不对。”薛直开始劝说,道:“将军的确是个人才,我欣赏你,太子也会欣赏你,只要你对大唐忠心,你一定会前途无量。这一点,他说得没错。”

    声调转高,道:“他说有你在他身边,吐蕃就不会是眼下这般,这不对。为何呢?因为吐蕃的大论、小论、整事相以及群臣,都是因为祖辈而取高位,不是因为他们有过人的才华。即使将军才华过人,也会被他们忌妒,不会有用武之地。”

    吐蕃是世袭制,大论、小论、整事相是世袭的,代代相传。都松芒布结本人还算精明,只是他身边的人多为碌碌无为之人,这是他失败的重要原因。

    “哎。”都松芒布结倒也赞成这话,长叹一声。

    格桑力措仍是没有动静。

    “将军,降了吧。”都松芒布结劝道:“大吐蕃伤亡惨重,人力难以回天了。若是将军你不能取得李隆基的信任,为大吐蕃争得一线生机,那大吐蕃就真的完了。”

    “开城门。”到了眼下这种地步,吐蕃不亡也得亡。若是有人能取得李隆基的信任,对吐蕃有好处,格桑力措不降也得降了。

    就这样,第四关也给拿下了。

    剩下的两关,仍是如前三关一样,吐蕃兵士以为是吐蕃军队得胜归来,大开城门迎接,被薛直轻取。

    就这样,积石山这座阻挡我们祖辈的险要之地,被拿下了。

    攻打积石山,我们的祖辈进行了好几百年,从汉朝开始,一直在做。汉朝名将赵充国是第一个兵临积石山的将领,自此以后,时不时就有人打到积石山。却是因为积石山太过险要,难越雷池一步。

    打下积石山,也就意味着,逻些的大门敞开了,吐蕃的灭亡不远了。

    “来人,向太子禀报,积石山已经拿下了!”薛直大声下令。

    立时有人疾驰而去,向李隆基禀报消息。

    这消息第一时间传到李隆基那里,李隆基得报后,忍不住放声大笑:“哈哈!积石山拿下了,吐蕃要亡了!”

    “积石山拿下了?太子,应当立即出兵。”众将齐声叫嚷,个个如同大过年似的欢喜。

    “出兵逻些,灭亡吐蕃!”李隆基大声下令。

    唐军出动,如同一条长龙,通过积石山,直取逻些。

    李隆基率领众将,与薛直汇合,直奔逻些。

    逻些,也就是现在的拉萨,是吐蕃的都城。几天以后,这座古城就现出在李隆基的视野。(未完待续。。)

第二十六章 不可能?

    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后,把都城定在逻些,从此以后,逻些就成了吐蕃的都城。

    逻些已经在望了,吐蕃灭亡已是铁板上钉钉了,不可能再有任何意外。

    这对于将士们来说,特别欢喜,个个喜笑颜开,振臂欢呼。

    “逻些在望了!逻些在望了!”欢呼声响彻天地。

    听着将士们的欢呼声,看着近在咫尺的逻些城,李隆基也是激动,眼里含着泪水。

    进入逻些,灭亡吐蕃,这是华夏的一件大事。

    是开天劈地来的一件大事!

    青藏高原因为高山密林,易守难攻,尽管有秦汉隋唐这些强盛的王朝,还是奈何不得吐蕃。自从文成公主进藏,带入大量的汉文化,对吐蕃进行同化,让吐蕃越来越倾向汉文明。这对青藏高原纳入版图准备好了条件,然而,直到数百年后的元朝,由忽必烈真正纳入版图。

    李隆基的成功使得这一历史进程提早了数百年,他能不激动么?

    “弟兄们:前进!拿下逻些!灭亡吐蕃!”李隆基大声吼道。

    “拿下逻些!”

    “灭亡吐蕃!”

    将士们齐声欢呼,策马疾驰,对着逻些城快速冲去。

    这点距离,对于骑兵来说,不算一回事,只一会儿功夫,就到了逻些城下。

    逻些城里有不少吐蕃百姓和军队,个个喜笑颜开,欢呼着出城,大声叫嚷着:“迎接得胜归来的大吐蕃勇士!”

    大非川的所有道路被唐军控制了。消息还没有传回来。他们还不知道吐蕃已经大败了。他们以为这是得胜归来的吐蕃军队。

    “进城!”李隆基右手一挥,大气的道。

    唐军列成阵势,在李隆基的率领下,开始进入逻些城。

    李隆基骑着照夜狮王,在众将的簇拥下,第一个进入逻些城。

    紧随其后的是张说、陈玄礼、杨思勖、薛直、张小飞、李宽、苏凡、裴孝恪,以及一众将领,个个欢喜难言。咧着嘴直乐呵。

    然后才是一队队唐军,紧跟着开进城里。

    “大唐万岁!”

    “大唐万岁!”

    突然间,爆发出惊天动地的欢呼声,唐军将士一脸的喜不自禁。

    进入逻些城,也就意味着逻些城被攻占了,吐蕃灭亡了。

    吐蕃,一直是唐朝的劲敌,唐朝想要灭吐蕃,因为高山密林而做不到。如今,他们成此千古奇功。谁能不喜?

    而且,他们还是亲身参与。是第一支进入逻些城的唐军,谁能不自豪?

    “这是唐军?不可能吧?”

    “唐军怎会来到这里?”

    吐蕃百姓和兵士,个个目瞪口呆,一脸的见鬼表情。

    要说这是唐军,打死他们也不信,唐军怎么可能越过积石山,来到逻些呢?

    要说不是唐军,是吐蕃军队的话,怎会欢呼“大唐万岁”?唯有唐军才会如此欢呼。

    要是吐蕃军队的话,应当欢呼“大吐蕃万岁”。

    如此矛盾的事儿,他们一时之间还真难以想明白,个个如同丈二金刚似的,摸不着头脑。

    直到唐军把吐蕃兵士控制起来,他们这才不得不信,这真是唐军。

    “来人,向父皇报捷:吐蕃灭亡了!”李隆基红光满面,大声下令。

    “吐蕃灭亡了!”

    “吐蕃灭亡了!”

    将士们欢呼声响彻天地,直贯九霄,震得地皮都在颤抖。

    xxxxxxxxxx

    长安,玄武门。

    “大非川大捷!”

    “吐蕃灭亡!”

    突然之间,隐隐传来沙哑的欢呼声。

    “你们听清了么?说的甚?”

    “好象是说大非川大捷,吐蕃灭亡。”

    “原来我耳朵没出毛病?大非川大捷我信,吐蕃灭亡,那怎么可能?”

    “就是啊。要灭吐蕃,必须要去逻些,要去逻些,首先就得拿下积石山。积石山是那么容易拿下的么?几百年了,就没听说有华夏军队越过积石山。”

    “是呀,是呀。定是有人胡说八道。”

    镇守玄武门的万骑明明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却是一副我耳朵出了毛病的样儿,一脸的不信。

    万骑没有一个人相信这是真的。

    很快的,一队报捷的唐军,一脸的疲惫,疾驰而来,他们一边飞驰,一边叫嚷。

    尽管声音沙哑,却是叫嚷得异常欢快。

    “哈哈。他们肯定糊涂了,灭吐蕃,不可能!”万骑看在眼里,狠狠摇头,一脸的不信。

    “管他们是不是胡说,我们的职责就是护着他们,莫要挡他们的道。”又有万骑道。

    于是乎,万骑给他们让开一个条,护着这队报捷的唐军进入长安城。

    “大非川大捷!”

    “吐蕃灭亡!”

    这队报捷的唐军兵士吼得山响,兴奋异常。

    然而,大街上的百姓却是个个目瞪口呆,一脸的难以置信,个个耳朵出了毛病的样儿。

    “他们说甚?吐蕃灭亡?这可能么?”

    “打败吐蕃容易,灭亡吐蕃那是不可能的。”

    “对于吐蕃,我多少有些了解,那是高山密林的最深处,险要异常,险关太多,即使大唐之军再善战,也不可能进入逻些,也不可能灭亡吐蕃。”

    “要想灭亡吐蕃也有一个办法,那就是长出翅膀,飞过去。飞过高山密林,飞过险关要隘,飞到逻些。除此以外,我想不到别的办法。”

    “没错,没错。”

    “太子也真是的,竟然谎报军情,他竟然谎报军情。”

    百姓对李隆基很是爱戴。对他很有信心。然而。此时此刻,却是没人相信。不仅不信,还以为李隆基是在谎报军情。

    也不能怨百姓,实在是灭吐蕃不比登天容易,谁信谁是傻子。

    xxxxxxx

    大明宫,李旦正与狄仁杰、王孝杰、张柬之、姚崇、宋璟这些大臣议事。

    “三郎已经率军进入大非川多时了,也不知道战况如何?有没有打胜?”李旦眉头拧着,颇有些担心。

    李隆基率军进入大非川的时间不短了。已经一个多两个月了,就没有捷报传来,李旦不能不担忧。

    “陛下莫要忧虑,此战我们是必胜。”王孝杰笑着宽慰一句,道:“只要石堡城拿下,大非川就敞开了大门。只要大军进入大非川,必胜无疑。”

    王孝杰是名将,他的话很有份量,李旦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既然必胜,怎会没有捷报?”李旦又有些奇怪。

    “臣以为太子必然有谋划。”王孝杰眉头一挑。道:“大非川之役,既可以大打。也可以小打。”

    “此话何解?”李旦忙问道。

    这话正是众人心里所想,无不是睁大眼睛,打量着狄仁杰。

    “小打就是拿下大非川。”王孝杰剖析,道:“以太子手中的兵力,要拿下大非川是轻而易举,没有丝毫难度。”

    “嗯。”唐朝出兵三十万,要是还拿不下大非川,就对不住人了。

    “只是,这样做的话,有一个后患。那就是吐蕃的主力未被重创,会时不时的滋扰大非川,这就留下了后患。这就需要大打一场,以大非川为饵,钓出吐蕃的主力,大战一场,重创吐蕃。若真能如此的话,此后三二十年内,吐蕃无法对大唐构成威胁,大唐就可以全力准备与大食的大战。”王孝杰最后道:“臣敢断定,太子是准备大打。要大打,就需要时间,要给吐蕃足够的时间调兵遣将。”

    王孝杰不愧是名将之才,竟然把李隆基的谋划说得通透。

    “呵呵。”李旦发出一阵畅笑声,道:“原来如此!朕是多虑了。”

    “呵呵。”狄仁杰他们也是欢喜。

    “有三郎在,朕何忧?”李旦非常高兴。

    话刚落音,只见贾铭快步进来,向李旦禀报道:“陛下,太子的捷报到了。”

    “哦。”李旦精神大振,眉头一轩,神采飞扬,道:“朕适才还在忧虑,眼下就有捷报到了,这个三郎,真是了得!不愧是朕的儿子!”

    适才还在忧虑,现在就可以分享胜利的喜悦了,这太凑巧了,也太凑趣了,由不得李旦不大爽。

    “可是……”贾铭顿住不说。

    “可是甚?快说。”李旦迫不及待了。

    “可是太子的捷报太难以让人置信了,他竟然说……”贾铭说到这里,又住口了,摇摇头,一脸的惋惜。

    “三郎说甚了?”李旦眼睛一翻,大声道:“快说。”

    “太子说大非川大捷……”贾铭的话被李旦打断了。

    “朕还以为甚事儿呢,就这事儿?这是好事呀,你为何吞吞吐吐的?”李旦眼睛一翻,眼中精光闪闪,大为不满。

    “大非川大捷,果然如是。”狄仁杰、王孝杰、张柬之、姚崇、宋璟他们齐声畅笑,再也没有一点担忧了。

    王孝杰早就料到,大非川是必胜,这消息不过是证实而已,他们没有一点意外。

    “……太子还说,吐蕃灭亡了。”贾铭忙道。

    “甚?甚?甚?吐蕃灭亡了?”李旦的眼珠子差点掉在地上了。

    “甚?甚?甚?吐蕃灭亡了?”狄仁杰、王孝杰、张柬之、姚崇、宋璟,他们的下巴砸中脚面了。

    一众人个个圆瞪双眼,一脸的不信。

    吐蕃是那么好灭的么?要是那么好灭,牛闪闪的唐太宗还不把吐蕃给灭了?

    唐太宗征战一生,不仅创建唐朝,还灭国数十,要是能灭吐蕃,他会无动于衷?

    “不可能!”一众君臣异口同声的道。

    他们的声调很是高亢,都快赶上太监的声音了。

    而且,他们是斩钉截铁,没有一点相信的意思。(未完待续。。)

第二十七章 不信也得信

    李旦他们否定此事是斩钉截铁,没有丝毫迟疑。

    李隆基足智多谋,善谋善断,用功勋证明了他过人的才华,很得李旦他们欣赏,令他们佩服,然而,此时此刻,他们否认起来没有任何犹豫。

    不能怨他们,实在是这事儿太难以让人置信了。灭吐蕃这事儿,秦皇汉武唐太宗这些雄材大略的帝王都做不到,李隆基虽然了得,他要是做到了谁会信?

    “这个三郎,他竟然谎报军情!他竟然谎报军情!”李旦兀自恨恨的道:“枉朕如此信任他。容他回来,朕要好好训训他。”

    “一定是谎报军情!”狄仁杰、王孝杰、张柬之他们齐声道。

    除了解释为谎报军情外,不会有别的解释。

    姚崇眉头一挑,沉吟着道:“太子的军报何在?”

    贾铭忙道:“还在报捷的兵士手中。我听了他们的叫嚷就觉得不可思议,问他们要军报,他们坚持要当面呈给陛下,我只得前来禀报。”

    “还管他甚军报?三郎如此胡来,气死朕也。”李旦愤愤不平。

    他对李隆基很是疼爱,李隆基竟然谎报军情,让他伤心,由不得他不气愤。

    “陛下,这事是真是假,还是问问这些报捷的兵士为宜。”宋璟想了想道。

    “有甚好问的?”李旦脸一沉,道:“问了朕会更生气。”

    “陛下,上次太子禀报攻下石堡城,我们不信。却证明是真的。若这次也是真的。而我们不信的话。岂不是难堪?”姚崇思索着道:“灭吐蕃这事儿也太惊人了,让人难以置信。可有一点,我们适才都没有想到,如此大事,谁敢谎报军情?”

    灭吐蕃是千古未有之事,若是谎报军情的话,那就是找死。

    要谎报军情,要捞军功。也不会在这事儿上做手脚,会在别的地方做手脚,比如多报斩首数目,谎报多打下一两个、三五个城池。

    以灭国来谎报,还是吐蕃这样千古未灭的大国来谎报军情,一旦被戳穿,那就是死路一条,再笨的人也不会在这事上做手脚,更何况还是精明过人的李隆基了。

    “也有理。”李旦一愣,旋即点点头道。

    “嗯。”狄仁杰、王孝杰、张柬之他们齐齐点头。

    “召他们来见朕。”李旦决定还是问问再说。

    贾铭应一声。前去带人。

    “王孝杰,要是三郎真灭了吐蕃的话。你说说,他是如何做到的?”李旦向王孝杰问道。

    狄仁杰、张柬之、姚崇、宋璟他们的目光齐刷刷落在王孝杰身上。

    “臣……不知。”王孝杰想了想,就是想不到灭吐蕃的办法。

    就在这时,贾铭带着报捷的兵士进来,不等他们见礼,李旦就沉声道:“你们说说看,三郎是如何灭吐蕃的?”

    他本就不信,召这些兵士前来问话,不过是走过场而已,他连军报都不问了。要是李隆基是在谎报军情的话,看了军报徒自让他生气,不如不看。

    “陛下,是这样的……”报捷兵士的头目忙把经过说了。

    “这……”一众君臣个个目瞪口呆。

    “王孝杰,这话可信么?”李旦兀自惊疑不定。

    “兴许可能似乎好象……”王孝杰也是拿捏不定。

    要说不信嘛,说得有鼻子有眼的,就是要编也编不出来。

    说不信嘛,这事儿来得太突然了,他们还没有转过这个弯。

    “可信!”姚崇大声肯定。

    “绝对可信!”宋璟忙附和。

    “你们竟然信了?”李旦眼睛一翻瞪着两人,颇有些不悦。

    “陛下,这有何信不信的?我们亲眼所见,亲身经历,我们就是从逻些出发的,这能有假么?”一众报捷的兵士不依了,气愤愤的道。

    这事千真万确,而且他们还是亲身经历,他们言来是底气十足。

    一听就听得出来,这话没有丝毫水分,李旦他们又是一愣。

    “陛下,有一个问题,您想过么?”姚崇大声道:“太子已经是太子,前途不可限量,而兄弟和睦,太子之位稳若泰山,他谎报军情有何用?”

    “……”李旦、狄仁杰、王孝杰、张柬之张大了嘴巴,半天说不出话来。

    姚崇这话太有道理了,李隆基这个太子没有竞争对手,李成器主动辞让了的,李隆基的太子之位稳若泰山。李旦不当皇帝了,皇位百分百落到他头上,李隆基谎报军情没有任何用处,没有用处的事儿何必担那么大的风险?

    “那就是说,这事儿可信了?”李旦眼睛放光。

    “可信!可信!绝对可信!”狄仁杰、王孝杰、张柬之三人头颅点得如同啄米的小鸡般飞快,都快把脖子折断了。

    “真不可思议,三郎竟然灭了吐蕃。”李旦一旦相信了,态度就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扯起嗓子,几乎是唱出来的:“灭吐蕃这事儿,就是秦皇汉武,还有太宗皇上都做不到,三郎竟然做到了,哈哈!不愧是朕的儿子!不愧是朕的好儿子!”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狄仁杰他们齐声恭贺。

    “呵呵!”李旦发出一阵畅笑声,欢快无比,指点着狄仁杰他们,数落道:“你们呀你们,竟然不信三郎,竟然敢说三郎谎报军情,这下你们相信了吧?”

    狄仁杰他们齐翻白眼,一阵无语,是李旦率先不信的,好吧?是李旦斥李隆基谎报军情。

    到头来,他竟然赖到狄仁杰他们身上。

    “臣等愚钝,不知太子之英明,要不是陛下明察秋毫。臣等还蒙在鼓里。”姚崇脸上泛着笑容。凑趣一句。

    “是呀。是呀,臣等对陛下的英明佩服无已。”狄仁杰他们也明白过来了,忙附和一句。

    “呵呵!”李旦笑得鼻子眼睛挤作一团了。

    李旦笑得嘴都合不拢了,冲这些报捷的兵士道:“你们一路疾驰,很是辛苦,先下去歇着。贾祖,让太医给他们调理调理身子,弄点好吃好喝的。”

    “谢陛下!谢陛下!”能得李隆旦亲口吩咐。这是无上荣耀,这些报捷的兵士感激不已。

    贾铭带着他们下去。

    “还愣着做甚?赶紧的,去宣诏啊,定要让天下都知道三郎灭了吐蕃。”李旦兴奋得眼睛冒光。

    这一仗是他复位以来的第一仗,打得如此漂亮,开创了一代先河,他倍儿爽,恨不得人人都知道此事。

    “陛下,这可能有些难了。”狄仁杰摇摇头,道:“报捷的兵士一路驰来。大声叫嚷,吐蕃被灭的消息已经传开了。百姓却是没有丝毫欢庆之意,那是因为他们不信。就是陛下下旨,他们也不见得会信。”

    “是呀。”王孝杰他们附和。

    就连李旦、狄仁杰、王孝杰这些重臣都不信,更别说百姓了。

    “不信也得信!”李旦大气的挥挥手,霸气的道。

    “那好吧,我们去宣旨。”狄仁杰他们只得宣旨。

    “如此大胜之仗,我要让娘知道,让娘欢喜欢喜。”李旦想到了武则天,决定与武则天分享这一难得的喜悦。

    如此千古未有之大捷,武则天知道了一定会高兴,这也是李旦的一份孝心。想到就做,李旦直奔武则天的寝宫。

    武则天的寝宫离李旦的住处不远。李显带着李重润,正忙着照顾武则天。

    自从被李隆基逼迫退位后,李显父子就在尽孝,在照顾武则天。武则天经过一系列的打击,一下子苍老了许多,满头白发,脸上的皱纹不少,与以前四十来岁的样儿没法比了。

    在李旦父子的扶持下,武则天拄着一根拐杖,正在散步。

    “老七,你可知大非川这一仗打得如何了?”武则天边走边问道。

    “娘,还没有消息。”李显颇有些埋怨,道:“三郎也真是,这么久了,连份捷报都没有。”

    “你呀,休要怨三郎。”武则天很是欣慰,道:“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娘,这话何解?”李显不明白了。

    “你呀,也不想想三郎是何等样人?这小子,特别能折腾,他越是没有动静,越是在谋划大事。一旦他有了动静,必然是石破天惊。”武则天对李隆基很有信心。

    “娘,你……”李显一脸的难以置信,明明是李隆基把武则天逼退位的,武则天竟然对李隆基如此有信心,要不是他亲耳听见,打死他他不会相信这是真的。

    “你以为三郎逼娘退位,娘就恨他?”武则天摇摇头,脸上泛着笑容,道:“要说一点不恨,那是不假的,是有那么一点恨意。可他是娘的孙儿,是娘的好孙儿,娘也盼着他能出息。这小子,不愧是娘的孙儿,特别能折腾不说,还特别能挣脸。”

    一提到“挣脸”两字,武则天就是一脸的欣慰,李隆基没少给她挣脸。

    “见过娘。”李旦笑呵呵的小跑着前来。

    “嗯。三郎有军报到了,是吧?大非川一仗,打胜了?”武则天把李旦一瞧,立即问道。

    “娘,你都知道了?”李旦一愣。

    “你都写在脸上了,娘能不知道?”武则天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

    “娘,三郎打了一个大胜仗,全歼吐蕃五十万八之众,生擒了赞普……”李旦乐呵呵的禀报。

    “不对。”武则天眉头一挑。

    “娘,有何不对?”李旦一愣,这都是实实在在的胜利,有什么不对?

    “三郎灭了吐蕃吧?”武则天眼睛瞪大,突然问道。

    “灭吐蕃,不可能!”李显父子齐齐摇头。

    “娘,你都知道了?”李旦大为惊讶。(未完待续。。)

第二十八章 治理吐蕃

    李旦此番前来,就是要说这事儿,他还没有说,武则天就先说出来了,他不得不惊讶。

    “如此明显的事儿,我怎会猜不出来?”武则天摇摇头,道:“吐蕃拥有高山密林,进可攻,退可守,进退自如。即使以大唐之强,以太宗皇上之英明,也是奈何不得吐蕃。若是能灭掉吐蕃,就是铲除一大祸患。三郎这么久没有动静,就是在谋划,想要给吐蕃一个狠的。”

    说到这里,略有些气喘,歇口气,接着道:“五十八万大军,必然是吐蕃的倾国之兵,被三郎全歼了,吐蕃必然空虚,如同不设防。而三郎又生擒了赞普,这可是天赐良机呀,三郎完全可以让赞普来劝降,积石山即使险要,险关要隘不少,也是难挡三郎的步伐。”

    “……”李旦惊得目瞪口呆,下巴都掉到地上了,一脸的难以置信。

    武则天所说,和李隆基的行动完全一致,这也太惊人了。

    武则天不愧是中国历史上的唯一女皇,果然了得,见微知著,这么快就判断出吐蕃被李隆基灭了。

    “陛下,是不是呀?”李显也是难以置信,忙问李旦。

    “娘,孩儿佩服,佩服。”李旦是心悦诚服。

    李旦他们接到捷报,个个不信,还斥李隆基谎报军情。武则天没有任何怀疑,立时就把李隆基的行动说出来了,他不得不服气。

    “你呀,还愣着做甚?赶紧派宋璟去吐蕃。”武则天没好气的白了李旦一眼。

    对这个儿子,武则天还真是没怎么放在心上。李旦的才华和她比起来差远了

    “宋璟?派他去做甚?”李旦有些糊涂了。

    “还能做甚?当然是治理吐蕃呀。”武则天有些无奈。

    李旦这么一点才华。竟然能当上皇帝。要不是他有李隆基这样一个好儿子的话,他莫想当皇帝。

    “治理吐蕃?不是有三郎和张说么?”李旦还没有明白过来。

    “三郎灭了吐蕃以后,还会有更大的动静,他会灭天竺。”武则天只得提点一句,道:“以往,灭天竺是没机会,如今机会来了,三郎肯定不会错失这一天赐良机。”

    “娘。这不可能吧?天竺太过偏远,灭了天竺能有甚好?”李显插嘴道。

    “你呀。”武则天把李显瞧瞧,再把李旦瞧瞧,这两个儿子一般货色,没有过人的才华,连如此明显的事儿都看不明白。

    “大唐与大食早晚必有一战,大唐要尽快准备。这准备嘛,除了军械粮草,还有要地的占领,天竺就是一块很好的要地。得到天竺。好处太多了。”武则天提点一句,道:“想想那王玄策。借兵一万,就能横扫半个天竺,如今的三郎,手握数十万雄兵,他能不灭天竺?先派宋璟过去,就是早日把吐蕃之事理顺,三郎好早日出兵天竺。”

    王玄策借兵一万,就横推半个印度阿三,就发生在前不久,这是唐朝的一个传奇故事,一提起这事儿,李旦精神一振,道:“谢娘提点,我这就去做。”

    李旦告别武则天,来到朝堂上,召集狄仁杰、王孝杰、张柬之、姚崇、宋璟,把武则天的意思一说,问道:“你们以为如何?”

    “对!一定要灭掉天竺!”王孝杰猛的站起身,大声吼道:“灭掉天竺,再与大食决战,大唐胜算大增。”

    “没错!”狄仁杰、张柬之、姚崇和宋璟齐声附和。

    “宋璟,你就赶去吐蕃吧。”李旦道。

    “遵旨。”宋璟领旨后,略一收拾,直奔逻些。

    xxxxxxxx

    逻些,布达拉宫。

    李隆基召集张说、陈玄礼、杨思勖、薛直、苏凡、李宽、张小飞、裴孝恪,以及众将,还有格桑力措议事。

    格桑力措此人精明过人,对兵法很是精通,让李隆基大为赏识,这是一个可造之才。而且,此人忠义,对吐蕃很是忠心,投降后,对李隆基倒也忠诚,是以李隆基让他也参与此事。

    唐朝是一个开放性的王朝,没有民族岐见,只要有才能,都会被重用。比如说黑齿常之、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这些名将,都是异族,却在唐朝取高位。

    “一瞧你们的脸色,就知道你们很欢喜。没错,我也欢喜,灭掉吐蕃嘛,谁能不喜呢?”李隆基话锋一转,道:“灭掉吐蕃不算完,仅仅是开始,我们要做的事儿还有很多,主要有两件:一是治理吐蕃,二是灭天竺。”

    “灭天竺?”一片惊呼声响起,众将大为惊讶。

    灭天竺这事儿,他们做梦都没有梦到过,由不得他们不惊讶。

    “没错,就是要灭天竺。”李隆基重重点头,肯定一句,道:“你们没听错。”

    “为何要灭天竺?”张小飞心直嘴快,率先问道。

    “是呀。”众将齐声附和。

    “这事押后再说,先说说如何治理吐蕃。”李隆基道:“打下吐蕃不算完事,只是开始,必须要治理好。若是不能治理好的话,打下来与没有打下来没甚差别。你们都说说,要如何治理吐蕃?”

    打下一个地方,就得治理好,要是不能治理好,与没有打下来有甚区别?还不如不打。

    打下来,不能治理,这是游牧民族的特点,比如匈奴、鲜卑、突厥,这些游牧民族,虽然艳慕中原,想要奴役中原,却是不能治理,只是把中原当作他们的仓库罢了。

    真正打下来又能治理的,应该要算蒙古人了,忽必烈是其集大成者。

    打下来又能治理得好,这是华夏的特点,我们的祖先每征服一地。就能治理好。是以。我们的疆域越来越大,越来越强。

    唐朝有信心治理好吐蕃,就得行动。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落在张说身上,静等他给出答案。

    张说策论天下第一,文武全才,这治理一事必然要落到他肩上。至于众将,要他们冲锋陷阵,自然是没有问题。要他们治理吐蕃。那就是为难他们了。

    “格桑力措,你是吐蕃人,你以为该当如何治理?”张说并没有出主意,问格桑力措。

    “这……我新降,不好说。”格桑力措想要避嫌。

    “你有甚想法,直接说就是了。大唐之所以强盛,就在于能让人畅所欲言,能择善而纳之。”李隆基鼓励格桑力措,道:“你是吐蕃最贫穷之人之一,能当上将军。所经历的非常人所能及,你的想法见解定有独到之处。”

    “太子如此厚爱。末将就说了。”格桑力措也是一个爽快人,见李隆基是真心诚意要他说话,也不推辞,道:“末将以为,要想治理吐蕃,只需做好两件事就成:一是奴隶,二是世袭。”

    吐蕃是奴隶社会,那些贵族就是奴隶主,对奴隶拥有生杀予夺的权力,他们作威作福,不把奴隶当人。

    吐蕃的奴隶制延续到了现代,直到共和国成立这才废掉。

    若是唐朝能废掉奴隶制的话,就能得到吐蕃奴隶的支持,有了他们的支持,唐朝得到吐蕃就是十拿九稳的事儿了。

    吐蕃实行的是世袭制,官位可以世袭,大论、小论、整事相这些重臣,都是因为祖辈的福荫而成为高官,而不是他们有过人的才华。

    这些人把持了官位,除了作威作福外,没甚成就。

    这就使得那些有才华,而又地位低下的人不能上进,比如格桑力措就是这类人中的一个。

    “好!说得好!”格桑力措这两点建议打在吐蕃的要害上了,要是唐朝做到的话,吐蕃会风平浪静,李隆基、张说齐声赞好。

    “光这样还不够,还得废掉分封,推行郡县制。”李隆基眼中精光一闪,道:“凡胆敢阻挠郡县推行者,杀无赦。”

    吐蕃之所以有如此多的问题,分封制也是其中一个的重要原因。吐蕃的那些大臣,都拥有自己的土地,拥有私军,拥有很多奴隶。

    要想吐蕃稳定,就得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只要此事一成功,那些贵族奴隶主就无法拥有力量,就不能兴风作浪。

    “太子英明。”张说非常赞成这点。

    “还要在吐蕃办学,大建学馆,选聪慧童子入学,学有所成,可以做官。”李隆基又道。

    要想吐蕃稳定,光废除奴隶、世袭、分封制,推行郡县制还不够,还得办学,输出汉文明,让吐蕃人接受汉文明,学习汉文明,把他们同化掉。

    这一点,可是华夏的拿手好戏。

    有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研究了中国历史后惊呼:中国一向善于同化征服者。

    南北朝时期,游牧民族入侵中原,最后被同化了;两宋时期,契丹、女真、蒙古,还有后来的满清,都曾盛极一时,却最终被同化了。

    为何会有这种现象?

    那就是因为汉文明高度发达,远非这些少数民族所能比。

    只要在吐蕃推行汉文明,让吐蕃人成为汉文明的一份子,吐蕃之地就是稳如泰山。

    对于此点,文成公主进藏时就在做了,唐太宗不愧是牛闪闪的皇帝,趁着这一难得的良机,派出大量人手,带来汉文明,一举扭转了吐蕃深受印度文明影响的局面。

    有了这良好的开端,要做这事儿,就容易多了。

    大方向确定了,剩下的就是细节问题,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畅所欲言,最终敲定。然后决定,此事由张说牵头推行。

    张说文武全才,这等治理之事必然是落到他头上。(未完待续。。)

第二十九章 灭天竺好处多

    治理吐蕃这事议定了,是该商议灭天竺这事的时候了。

    “治理吐蕃之事,我们初步议定,若还有问题,在治理之际再来处置。”李隆基扫视众将一眼,道:“我们再来说说灭天竺之事。”

    “灭天竺?”众将眼中精光闪闪,打量着李隆基。

    天竺和唐朝隔得很远,两国基本上没有多少交集,按理说,没必要灭天竺,然而,李隆基却是坚持要灭天竺,众将不由得有些好奇,为何要如此做呢?

    “张说,你说说我为何要灭天竺?”李隆基冲张说道。

    “灭天竺之事对于大唐至关重要,大唐若是能灭掉天竺,在与大食决战之时,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张说不愧是盘盘大才,他已经洞悉了李隆基所谋。

    “哦。何出此言?”众将齐声问道。

    唐朝与阿拉伯帝国早晚必有一战,只是时间问题,可这与天竺有甚关系?

    “灭掉天竺的好处很多,主要有四个。”张说伸出四根手指。

    “四个好处?不少呀。”众将更加急切了,催促道:“快说。”

    李隆基赞赏的打量张说,张说不愧是策论天下第一,看得透彻。

    “第一个好处当然是开疆拓土,让大唐拥有更加辽阔的土地,更多的口众,更加富饶的物产,更多的赋税。”张说开始剖析。

    这点显而易见。

    天竺和唐朝虽然相隔遥远,两国很少有交集,可是。天竺很富饶。不比唐朝差。这点众将是知道的。只要得到天竺,唐朝的国力就会急剧提升,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别的不说,就说天竺的糖,就是好东西。只要灭掉天竺,我们就会有更多的糖。”张说举出一个实例。

    糖,对于现代人来说是很普通,只要你想。随时可以吃到。但是,对于唐人来说,糖是奢侈品,非常珍稀。唐朝的糖,主要就是从印度阿三那里进口的。

    为了解决糖的产量问题,唐太宗两次派人去印度学习,还带回了甘蔗,自此以后,制糖技术才传入中国。

    到了宋朝,糖就比较普通。甜食正式普及。

    “糖?那可是好东西呀。”众将对糖的好处都清楚,一提起糖就眼睛放光。

    “在这之外。还有黄金、象牙,更是不少。”李隆基补充一句。

    印度有很多大象,象牙更是不缺,要多少有多少。而中国对于象牙的需求很大,却是产量很少。若是灭掉印度的话,就可以有大量的象牙,这也是一个大好处。

    “听你们这样一说,好处还真不少。”众将眼睛放光。

    “第二个好处就是以后驻守吐蕃的军队,不用再为粮草发愁了,完全可以从天竺那里得到解决。”张说接着道。

    “真有这事?”众将有些难以置信,齐声问道。

    唐朝灭了吐蕃,接下来就要治理吐蕃了。治理吐蕃,就需要驻军,维护吐蕃的稳定。要驻军,就需要粮草,而吐蕃很穷,很难解决粮草问题。

    吐蕃有多穷,现代人都明白的,驻上几万大军,这粮草就成了天大的难题。从唐朝内地运输,不失为一法,只是困难重重。因为积石山太过险要了,要想把粮草运到逻些来,那难度不是一般的大,是非常大。

    要是能有办法解决驻军粮草,那是天大的好事儿。

    “我查了很多典籍,据我所知,从天竺到逻些比起从长安到逻些方便得很多,若是灭掉天竺,从天竺运粮草前来逻些就方便多了。”张说的声调并不高,却是非常笃定。

    张说这话是事实,从天竺到藏省的道路比起从内地到藏省好走得太多了。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近代,川藏公路、青藏公路的建成,这才有所改善。当然,最大的改善,就是铁路修上去,这才真正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举个例子,清朝的特使要去拉萨的话,不会走青藏这条路,而是坐船到印度,再从印度去拉萨。这事充分说明了,从印度去藏省的便利。

    中印边境战争,中国明明打胜了,却是很快就撤退了,这令很多人不满。之所以如此做,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道路不便,难以补给,不能持久,我们可以速战速决,却不能和印度阿三耗下去。

    若是和印度阿三耗下去的话,印度阿三完全可以利用便捷的交通条件,把我们拖垮。

    要知道,那一战,我们的运输是通过肩挑人扛完成的。其中一个四岁的小男孩背了八斤重的罐头,被他的父亲拉着走了几十里的山路。

    这事很好的说明了我们的补给是何等的困难,要是打持久战,肯定会被拖垮。

    是以,不如狠狠教训一下印度阿三,然后快速脱离,要印度阿三想报仇都没有机会。

    当然,若是现在再有这样一场战争,我们打下来不必走了,要耗就耗下去,因为我们的后勤已经大为改善了。

    征服印度阿三,从印度阿三那里筹集驻守吐蕃大军的粮草,这绝对是非常高明的策略。

    “那就好,那就好。仅此一点,我们就该灭了天竺。”众将大为赞成。

    “第三个好处,就是天竺不仅可以为驻守吐蕃的大军筹集粮草,还可以为驻守西域的大军筹集粮草。”张说又抛出一个好处。

    “当真?”众将有些难以置信。

    西域辽阔,却是人口稀少,属于不毛之地,要想在西域筹集粮草,跟在吐蕃筹集粮草一般困难,几乎是不可能。西域驻军的粮草,几乎都是从内地运过去的,这既让唐朝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又让唐朝在西域无法派驻大量的军队。

    放弃西域,那更不可能,因为西域是很好的前进基地。

    中国的地理位置已经决定了中国在东南北三个方向不可能有大的作为,因为东方和南面是海,北方是苦寒的大漠,都不可能有太大的发展余地。

    而西方就不同了,西方有着广阔的土地,还有不少富饶之地,比如撒马尔罕、中东地区,向西发展就成了必然的战略。

    要想向西发展,就需要西域这个战略通道。

    这就是我们祖先明知道西域苦寒,却是苦心经营西域的重要原因。

    唐朝在西域的经营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差一点打进中东了。

    限制历朝历代在西域的发展,就是粮草问题。

    从内地运粮去西域,要经过荒漠、戈壁这些无人区,困难太大。

    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尸骨之路”,是用人、马、骆驼的尸骨开拓出来的,由此可见,要从内地运粮去西域会是多么的困难。

    高仙芝在恒罗斯战败,就在于他的兵力不足。他手中真正的精锐,只有两万左右的唐军。虽然唐军占了上风,压着阿拉伯帝**队打了五天五夜,却是因为他手中的兵力太少,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最终给了阿拉伯帝国策反葛逻禄部的机会。

    若是高仙芝手中的兵力足够,完全可以一举击溃阿拉伯帝国,攻入中东。

    在如此重要的战役上,高仙芝竟然因为兵力不足而战败,原因就在于西域的粮草难以筹集,唐朝不可能派出大量的军队过去。

    若是从天竺那里解决了粮草问题,唐朝完全可以派出大量的军队进入西域,西域的实力就会暴涨,就可以大打出手,那么,在西域取得的成就就更大了。

    “三藏法师天竺取佛经,不从吐蕃进入天竺,而是从西域进入天竺,就在于那里的道路非常好走。”张说举出了实例。

    唐三藏去天竺取佛经,那是唐太宗年间的事儿,那是唐朝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这事儿流传甚广,唐人都知道的事儿。

    “对!对!对!”众将恍然。

    “照这样说,我们可以在西域派驻大量的军队,不用再象过去那般缩手缩脚了?”紧接着,众将又是大喜。

    “没错。”李隆基肯定一句。

    “太好了。”因为粮草难以解决,唐朝在西域的兵力有限,总是缩手缩脚,不能大打。若是解决了这一问题,就可以大干一场了,谁能不喜欢?

    “只要粮草问题解决了,大唐在西域就能派驻大量的军队,与大食的大战,我们就能占尽上风。”李隆基再道。

    “呵呵。”唐朝与阿拉伯帝国必有一战,只是早晚的差别而已。能有大量的军队出动,唐朝就能占到上风,众将齐声畅笑。

    “第四个好处,就是灭掉天竺后,我们从天竺出发,向西推进,就离大食更近了。”张说说出第四个好处。

    征服一地,不仅仅在于经济价值,还在于战略价值。征服印度,不仅有巨大的经济价值,还有巨大的战略价值。唐朝完全可以把印度打造成战略基地,从此出发,可以进入巴基斯坦,进入阿富汗。

    如此一来,唐朝就多了一个前进基地,离阿拉伯帝国更近一步了。

    若是唐朝占领了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不仅可以得到前进基地,还可以逼退阿拉伯帝国,使阿拉伯帝国无法得到前进基地,远离西域。

    “这好处还真是不少。”

    “每一桩好处,都是天大呀,天竺一定要灭了。”

    “对!一定要灭掉天竺。”

    众将完全赞成出兵灭掉天竺。

    “这事,你们好好准备,容吐蕃稳定下来后,我们就出动天竺。”李隆基最后道。(未完待续。。)

第三十章 吐蕃大治

    李隆基埋头公干,眼睛通红,很是干涩,整个人很是疲惫。

    自从决定要好好治理吐蕃以后,事儿就来了,可以说多如牛毛,李隆基一天忙到晚,就没有时间喘口气。

    不仅李隆基很忙,就是张说、王毛仲这两人也是忙得不可开交,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要说清闲,也许只有张小飞、李宽、苏凡这些武将了,他们不善文事,此时不闲也得闲。当然,也不是完全的清闲,他们还要带领唐军维护秩序,协助张说他们推行新政。

    “太子,这是新递上来的公务。”高力士抱着厚厚一撂文本上来,放在李隆基面前的短案上,有些怜惜的道。

    “又这么多?”李隆基一瞧,眼睛一下子就直了。

    他面前的短案上的公务还没有处理完,又来这么多,他感到有些无力。

    “嘿嘿。”高力士发出一阵奸笑,道:“太子,这还是我给张说、王毛仲他们硬塞了一些呢,要不然的话,会更高。太子,你就体谅体谅吧。”

    “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吧?”李隆基揉揉发红的眼睛。

    “不是不好过,是很不好过。”高力士感慨一句,道:“灭掉吐蕃是何等的令人欣喜之事,然而,治理吐蕃又是何等的令人痛苦之事!唯有参与治理者才能明白呀。”

    “没错,没错。”李隆基大为赞成这话。

    自从治理事务铺开以来,李隆基真的感到很痛苦,比起打仗要痛苦得多。以李隆基的想法。他宁愿多打几个硬仗。也不想参与治理一事。

    可是。眼下没有人手,不参与治理也得参与。

    “太子,要不向陛下上奏,要陛下派遣一批官吏过来帮忙。”高力士出主意。

    “远水不解近渴。”李隆基摇头,道:“我们派出人到达长安,父皇准允后,再召集挑选官吏,这需要时间。挑选好后。赶到逻些来,这又要不短的时间。”

    说到这里,摇摇头,颇有些惋惜的道:“等他们到达,我们已经做得差不多了,他们到来不过是坐享其成而已。”

    灭吐蕃这事,在出兵之前,李隆基就没有想过,直到都松芒布结亲征,李隆基这才决定要抓住这一难得的良机灭掉吐蕃。是以没有官吏方面的准备。

    “不过,你提醒得对。”紧接着。李隆基点点头,道:“灭吐蕃一事,我们没有准备,是我临时决定的,这才有如此困境。灭天竺,却是有所准备,我应该向父皇上奏,要朝廷派一批官员前来,我们打下天竺后,就不会再有这种困境了。”

    灭吐蕃因为道路难行,压根儿就没有这种想法,直到都松芒布结亲征,李隆基这才临时决定要灭掉吐蕃。灭天竺不同,因为从吐蕃进入天竺很有利,一是道路好走,二是居高临下,三是天竺四分五裂,唐朝要灭天竺是十拿九稳的事儿,治理天竺的官员可以从容准备。

    “太子,宋璟求见。”张小飞快步进来禀报。

    “谁?宋璟?”李隆基有些不信,还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

    “是呀,是宋璟宋大人。”张小飞肯定一句。

    “他怎会来了?”李隆基明明没有向朝廷要官员,宋璟竟然来了,李隆基还真是有些想不明白。

    “他来得好,我正愁没人手呢,呵呵,这下好了。”紧接着,李隆基又是欢喜。

    宋璟是一员能臣,善于文治,有他到来,治理吐蕃这事儿就可以轻松很多了。

    “叫他进来。”李隆基吩咐道。

    张小飞应一声,忙去带人。

    “终于可以轻松点了。”李隆基眼珠子一转,冲高力士支招,道:“高力士,你把那些繁剧,难以处置的公务找出来,塞给宋璟去办。”

    “噗哧。”高力士再也忍不住了,这个李隆基也有奸猾的时候。

    “你甚眼神?我这不是挺累嘛,让他分担分担有何不可?”李隆基翻了翻白眼。

    高力士忙一脸严肃,开始挑选起来。

    “见过太子。”不仅宋璟进来了,就是张说、王毛仲也跟着进来。

    此时的张说和王毛仲,红着一双兔儿眼,满脸的疲惫,脸色发白,人也瘦了一圈。

    “宋璟,你怎会来?”李隆基问道。

    “太子有所不知,这是圣后的意思……”宋璟把武则天的意思说了。

    “祖母?”李隆基好一阵惊讶。

    李隆基就是想破脑袋也是想不到,竟然是武则天提点的结果,眼珠子差点掉出来了。

    “武则天不愧是中国历史上的唯一女皇,果是了得!”紧接着,李隆基就是钦佩之心油然而生。

    从赞普被擒,就能判断出李隆基基灭了吐蕃,还能判断出李隆基要灭天竺,武则天这份才情非常了得,无论怎样赞誉都不为过。

    “圣后了得,了得!佩服!佩服!”张说和王毛仲心悦诚服。

    “宋璟,你带来一批官吏吧?”李隆基盯着宋璟问道。

    张说和王毛红通通的眼睛死盯着宋璟,很是急切。

    治理吐蕃一事,太过繁剧,二人肩负重任,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了,他们急盼有人帮着分担一些。

    “太子英明。”宋璟点头,道:“圣后提醒过此事,陛下要臣挑选了一批官吏带来逻些。这只是第一批,后面还有。”

    灭吐蕃很突然,要想从从容容的挑选官吏,那是不可能的。先挑选出一批,让宋璟带来,然后再挑选,这是很好的应对之策。

    “太好了!太好了!”张说、王毛仲齐声欢呼。

    不是二人想要偷懒,而是他们实在是太累了,终于有人分担了。不得不欢呼。

    “宋璟。你先带人处理公务。我。张说,王毛仲要歇息一阵子。”李隆基更加干脆,直接把担子扔给宋璟。

    宋璟把李隆基一瞧,只见李隆基眼睛通红,都赶得上兔儿眼了,而且,李隆基满脸疲惫,脸色有些苍白。的确是该好好歇息。

    “太子但请宽心,臣一定办好。”宋璟忙道。

    “张说,王毛仲,走,好好睡一觉。”李隆基冲二人一招手,三人快步而去。

    高力士这个人精,忙着照顾李隆基歇息。

    这一觉,李隆基整整睡了两天两夜,这才起来。等他起来后,发现事务已经给宋璟处理得差不多了。

    宋璟不愧是能臣。处理这些事务特别在行。而且,他带来不少人手。要不快都不成。

    又用了半个月时间,这才把事务处理得差不多。

    “我们用了近两个月时间,终于把治理吐蕃的紧急事务处理完了,其效用如何,我们还不知道,我们还是去巡视一番,看看为宜。”李隆基把张说、宋璟、王毛仲他们召集起来道。

    “太子英明。臣也是这意思。”张说第一个赞成。

    新政的效果如何,还是亲眼去看看为宜。

    对于这事,没人有异议,就这么决定了。李隆基他们各带一队人,分头行动。

    李隆基带了一队人马,一路巡视下去。

    来到离逻些近百里,一处牧民营地。

    一来到这里,只见这里的牧民载歌载舞,欢天喜地,仿佛大过年似的。

    “去瞧瞧。”李隆基一挥手,带着人过去。

    “唐军来了!唐军来了!”

    “哈哈!可亲可爱的唐军来了!”

    “唐军是我们的恩人,迎接唐军去。”

    牧民发现李隆基他们,大声欢呼,呼啦啦拥了上来,个个喜笑颜开,比起大过年还要欢喜,打量着李隆基他们如同见到老祖宗似的。

    “老人家,你们为何如此欢喜?”李隆基脸上泛着笑容,冲一个老人问道。

    “唐军,你有所不知,我们这是在欢庆我们翻身做主人了。”这个老人满脸红光,笑得嘴都合不拢了,一颗雪白的头颅不住晃动,道:“我们这些人都是奴隶,是被贵族欺压的奴隶。贵族可以为所欲为,不把我们当人。”

    说到这里,老眼中涌出泪水,激动得发抖,道:“我以为我这辈子都是当奴隶的命,却是没有想到,唐军打来了,废除奴隶,我终于翻身做主人了。”

    “唐军不仅让我们做主人,还分给我们帐幕,牛羊骏马,我们第一次拥有财物了。”又一个牧民激动得呜呜直哭:“我做梦都没有想到,我能拥有财物。”

    “以往,我们听信贵族的谣言,以为唐军是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魔,却是没有想到唐军是如此的可亲可爱,他们就是我们的贵人。”

    “要是没有唐军,就没有我们的美好日子,我们一定要牢记唐军的恩德。”

    “唐军不仅让我们做人,不仅分给我们财物,还让我们的后人可以读书。读书有成,还可以做官呢。读书这事儿,我做梦都没有梦到过呢。更别说做官了,这是八辈子积的德。”

    牧民你一言我一语,说着唐军的好处,听他们那语气,好象唐军是他们的再生父母似的,他们对唐军的感激之情如同滔滔江山,连绵不绝。

    “你们以为还有甚不足之处?”李隆基问道。

    “不足?没有啊。唐军对我们已经够好了,我们不奢望了。”牧民们忙道。

    “唐军,还真有一个不足呢。唐军咋就不允我们这些丁壮从军呢?”一个身材壮实的牧民,颇有些遗憾,道:“听说唐军的军功赏赐很丰厚,若我能立下军功,就可以光宗耀祖了。”

    “是呀,是呀。”不少丁壮齐声附和。

    “你们放心,你们会有机会的。眼下要推行新政,还没有时间来做,要不了多久,你们就会美梦成真。”李隆基笑着道。

    打下吐蕃,就要借用吐蕃之力,征召吐蕃丁壮从军是必然的,只是眼下没时间来做。如今,治理的紧急事务完成了,是该做这事的时候了。(未完待续。。)

第三十一章 出兵天竺

    一路巡视下来,只见吐蕃百姓欢天喜地,见到李隆基他们跟见到老祖宗似的,欢喜不已。

    吐蕃是奴隶制度,而唐朝是封建制度,是没有奴隶的,只需要解放奴隶这一条,就足以让吐蕃人对唐朝归心。

    更别说,唐朝还要办学,允许他们的子弟上学,学有所成还可以做官,这是天大的好事,他们在以往连做梦都没有想到过,他们不能不喜。

    一路上,那些吐蕃丁壮总是叫嚷着,想要从军,这是最大一个问题。

    其余的问题,都是细枝末节,只要稍加调整就可以了。

    一个月后,李隆基回到逻些,张说、宋璟、王毛仲他们先后回来了。

    “经过一个月的巡视,我发现总的来说还不错,唯一的大问题就是吐蕃丁壮叫嚷着要从军,埋怨我们没给他们机会。”李隆基与张说、宋璟、王毛仲他们聚在一起。

    “我们的情况也差不多。”张说笑道:“他们想要从军,我们就成全他们。征召吐蕃丁壮从军,这是必然之事,眼下也该做这事了。虽说他们的战力肯定不如我们的军队,但可以做别的事儿,比如说驻守一事。容我们打下天竺,就派他们去驻守,大唐只需要在天竺驻一小支军队就可以了。”

    打下一个地方,就要使用那里的力量,唯有这样,才能越战越强。使用吐蕃的民力,征召吐蕃丁壮从军,这是必然之事。

    这些吐蕃人的战力不会有唐军那么强悍。但可以用来协助唐军。比如说驻守。维护秩序,押运粮草等等。

    这会给唐朝节约很多人力,唐军只需要征战就可以。

    “嗯。”李隆基深表赞成道:“这事得立即办理。李宽,你率五万军队驻守吐蕃,征召吐蕃丁壮从军,训练他们。”

    “太子,能不能不驻守吐蕃?末将想要打天竺呢。”李宽讨价了。

    灭天竺多么荣耀的事儿,谁不想?李宽才不想驻守吐蕃呢。

    “哪那么多废话?要你驻守就驻守。”李隆基脸一沉。

    “那好办。末将遵命。”李宽一缩脖子,忙道。

    对于李隆基,众将是又敬又畏,一见李隆基沉下脸了,李宽尽管不愿,也不得不照办。

    “你记住,征召吐蕃丁壮,训练他们这事儿非常重要。”李隆基一脸的严肃,道:“容我们打下天竺后,这驻守一事。不可能派出大军,要让吐蕃人来完成。你一定要把他们训练好。若是有问题,唯你是问!”

    “太子请放心,末将一定办好。”李宽忙拍着胸脯保证。

    “治理吐蕃的后续事务,就交给宋璟了。我们,准备征战天竺。”李隆基大声下令:“大军开始朝天竺边境集结。”

    “万岁!”众将齐声欢呼。

    灭天竺这事儿早就决定了,只是因为要治理吐蕃,大军要休整,暂时无法出兵,这让将士们颇有些不耐。如今,李隆基终于下达了出兵的命令,谁能不喜?

    李隆基一声令下,唐军一队队开赴天竺边境,一场大战就要开始了。

    “知道么?我们这次要灭天竺了呢。哈哈,要灭天竺了。”

    “天竺啊,那里有很多糖呢。到了天竺,别的不多,糖管够,你有多大的肚子就吃多少,包你吃得想吐。”

    “天竺还有很多大象,象牙不少哦,弄点回去,也是荣耀事儿。”

    “听说天竺虽大,却是四分五裂,就象我们华夏的战国时代,各个诸侯征战不休。大唐要灭天竺,不费吹灰之力。”

    “这还要你说?你知道传奇使臣王玄策么?他用借来的万把人马,就横扫了半个天竺,打得天竺跪地求饶呢。”

    “王玄策?我听说过的事儿,这是一个了不得的英雄豪杰。他凭借来的万把人马,就能杀得天竺人仰马翻,更别说我们这次出动数十万大军,还不马到成功?”

    唐军在开进的途中,大声叫嚷,议论纷纷,对灭天竺有着十足的信心。

    天竺与唐朝相距甚远,两国很少有交集。真正让唐人知道天竺情况,是因为王玄策这个传奇使臣。对于王玄策的事儿,唐人几乎是妇孺皆知,那太富有传奇色彩了。

    王玄策仅凭借来的万把人马,就能横扫半个印度,而这次唐朝出兵二十多万,还灭不了天竺么?

    “大军已经到达天竺边境,我们也该出发了。”李隆基召集众将道:“这一战,我们务必要灭了天竺。”

    “呵呵。”众将发出一阵畅笑声。

    “太子,天竺使者求见。”就在这时,高力士进来禀报。

    “甚?天竺使者?”一片惊呼声响起,众将个个一副听错了的表情。

    “没错,就是天行使者,求见太子。”高力士肯定一句。

    “肯定是我们出兵的消息传入天竺,天竺王吓破了胆,派出使者前来求情。”李隆基眼中精光一闪,道:“叫他进来。”

    高力士应一声,忙去领人,很快就回转。

    随着高力士进来的是一个人材高大的天竺人,此人脸色有些发白,目光躲闪。三步并作两步,快步上前,跪在地上,冲李隆基叩头道:“摩揭陀使者辛力叩见太子。”

    额头触在地上,毕恭毕敬,态度非常好。

    “说吧,你有何事?”李隆基不咸不淡的道。

    “太子,辛力奉我王阿罗那之命,前来见太子,送上厚礼,重申两国的友谊。”辛力忙道,目光落在李隆基身上,一脸的焦急。

    “阿罗那是阿罗顺的甚人?”李隆基目光如同利剑似的,盯着辛力。

    “是先王的孙子。”辛力一颗心直往下沉。

    “那就没得谈了。”李隆基断然拒绝,冷笑道:“阿罗顺斩杀大唐使臣的帐,我们要好好算算。”

    “啊。”辛力惊呼一声,冷汗刷刷的往下冒。

    他最怕的就是这事,李隆基当面说出来,由不得他不心惊肉跳。

    王玄策在唐太宗年间奉命出使印度,被当时的中印度王阿罗顺差点害死。当时的王玄策,只带了三十几个邦交人员,却是被阿罗顺的两千多人马伏击,除了王玄策和副使蒋师仁被俘外,其余人员全部遇难。

    王玄策和蒋师仁找到机会逃出来,王玄策发誓要灭了印度,报仇雪恨。

    作为传奇使臣,王玄礼并没有回国哭诉,而是历尽艰辛,来到尼泊尔,向尼泊尔借了七千骑兵,再向松赞干布借了一千两百骑兵,又向唐朝的附属国征调了一些兵马,凑凑合合万把人。

    他就带着这东拼西凑的万把人出发了,踏上了征战印度的征程。他先是大破阿罗顺的大军,打得阿罗顺望风而遁。

    王玄策是决心要复仇,阿罗顺逃到哪里,他就追到哪里。阿罗顺先是退回中印度,王玄策紧随其后攻入中印度。阿罗顺连吃败仗,损失惨重,不得不投靠东印度。

    东印度出兵,又被王玄策打败。

    为了避免亡国,东印度王不得送王玄策厚礼,再三服软,王玄策这才退兵。

    考虑到这是借来的兵马,即使把印度灭了,对唐朝的好处也没有多少,就是泄愤、复仇罢了。若真的征服了印度,最终得利的还是与印度相邻的吐蕃、尼泊尔这些国家,若这些国家得到印度,就会变强,反而对唐朝不利。

    于是,王玄策接受了东印度王的条件,不再征战。

    当然,在和谈之前,王玄策活捉了阿罗顺。回国时,把阿罗顺押回了长安。

    唐太宗对王玄策的壮勇之举大为赞赏,封他为“朝散大夫”。

    虽然这事已经过去了数十年,唐朝要以此问罪的话,那也是顺理成章之事。毕竟,使臣是为了友好而来,斩杀使臣这种事情很没道理,唐朝占住了理。

    而且,王玄策的征服非常成功,他就万把借来的杂牌军,就能横扫半个印度。如今,唐军出动二十余万,大军压境,印度拿什么来抵抗?

    印度打不过王玄策东拼西凑的杂牌军,而这些杂牌军遇到唐军屁都不是,谁能不惧?

    “太子,恳求撤军,敝国愿意出重金相赠。”辛力重重叩头,大声乞求。

    “容我灭掉天竺,天竺的一切都是大唐的,何需你相赠?”李隆基冷冷的道。

    这话说得没错,只要灭了天竺,还不予取予求?用得着天竺相赠么?

    “太子……”辛力还要乞求。

    “轰出去。”李隆基右手一挥,命人把辛力轰出去,冷冷的道:“回去告诉阿罗那,洗干净脖子等着。”

    辛力垂头丧气的离开,忙赶回去报信。

    “出发。”李隆基站起身,走了出来。

    在高力士的帮助下,飞身上马,骑着照夜狮王,飞驰而去。

    张说、陈玄礼、杨思勖、薛直这些将领紧随而来。

    “张说,你说这一仗如何打?”李隆基一边骑马飞驰,一边问张说。

    “太子,要是我没有料错的话,这一仗没甚大仗可打,几乎就是一趟行军罢了。”张说脸上泛着笑容,道:“眼下的天竺四分五裂,如同华夏的春秋战国时代。天竺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部分,最强大的就是中天竺,也就是阿罗那的摩揭陀国。这个摩揭陀国,不仅拥有中天竺,还拥有北天竺,地域最为辽阔。”

    说到这里,发出一声轻笑,道:“最为强大的天竺,竟然被王玄策借来的一万杂军打得差点亡国,真是可笑。”(未完待续。。)

第三十二章 首战告捷

    王玄策借来的杂牌军,没有多少战力,与唐军比起来差得太远。就是这样一支东拼西凑的杂牌军,竟然差点灭了天竺,这事儿还真有些让人难以置信,可这就是事实,不信也得信。

    “与大唐之军比起来,天竺的军队差得太远,唯一能拿出手的也许只有象兵了。”张说对天竺下了一番功夫,很是熟悉,笑道:“要对付象兵的办法很多,比如说用老鼠、放火都可以,而我们不必那么麻烦,我们有大量的强弩,只需要摆出弩阵,就能射杀象兵。”

    印度多大象,这是众所周知之事。印度也充分发挥了这一优势,组建了不少象兵。

    大象的身体很大,一旦冲锋起来,很有威势。一旦破掉象兵,天竺也就无能为力了。

    唐朝要破象兵,非常简单,只需要摆开弩阵,用强弩射杀就行了。

    在弩阵面前,任何血肉之躯都是徒劳的,哪怕是大象也没用,一样要死。

    “是以,我料定,此战我们可以不用甚么计谋,就是摆开堂堂之阵,一路横扫就是了。”张说最后道。

    “呵呵!”李隆基大为赞赏,道:“你说得没错,我也是这么想的。”

    虽然同为文明古国,但印度和中国相比,差得太远了。在历次的交锋中,印度都没有讨到便宜。那场边境战争,我们用四万人大败印度二十二万人。历史上的王玄策,用借来的上万杂牌军就能横扫半个印度。

    这次,李隆基率领二十多万精锐之师前来。要是不能横扫。就没脸见人了。

    李隆基率军来到边境。只见唐军帐幕相连,一眼望不到头。唐军是人欢马腾,人人摩拳擦掌,恨不得立时出击。

    “聚将。”李隆基一声令下,聚将鼓响,众将赶来相见。

    见过礼后,众将站列两厢,静等李隆基训话。

    “这里。是吐蕃和天竺的边境,我们的南面,就是天竺。”李隆基朝南一指,大声训话,道:“对于天竺,以前的你们不熟悉,眼下你们应该熟悉了,是吧?”

    “没错。”

    “为了灭天竺,我下了一番苦功,好好研究了一番呢。”

    “我也下了苦功的。”

    众将七嘴八舌的叫嚷。难掩喜悦之情。

    灭天竺,这是何等令人欢喜之事。众将无不是痛下苦功,对天竺进行研究。一番苦功下来,即使不了解天竺也了解了。

    “嗯。”对这结果,李隆基大为满意,接着道:“灭掉天竺的好处,你们都知道了,我也就不再多说。以天竺的实力,无法与我们对抗,我们要灭天竺是必然之事。”

    “呵呵!”众将深知天竺与唐朝的差距有多大,李隆基这话说到他们心坎上了,无不是发出一阵畅笑声。

    “尽管如此,我还是要提醒你们,你们可以在心里藐视天竺,不把天竺放在眼里,可在行动的时候,仍是不能掉以轻心,要重视天竺,要正视天竺,唯有如此,我们才不会打败仗。”李隆基脸一肃,沉声道:“为何要如此呢?因为骄兵必败!我们可以藐视敌人,就是不能骄傲。明白了?”

    “明白。”众将脸一肃,大声道。

    骄兵,这是兵家大忌,得时刻记住。

    “你们做好准备,明日就发兵。”李隆基大声道。

    “遵命。”众将齐声领命。

    “陈玄礼,你率一支军充当先锋。”李隆基对陈玄礼道。

    “先锋?”众将齐声一叹,如此美事竟然落到陈玄礼身上了。

    不过,转念一想,陈玄礼足智多谋,善谋善断,而且有大器局,由他当先锋再合适不过。

    “遵命。”陈玄礼大声领命。

    接下来就是商议一阵细节,以及出兵的有关事宜,然后就散去了。

    次日,李隆基起床后,洗漱一番,用过早点,穿戴整齐,骑着照夜狮王,出了大帐。

    只见唐军已经列阵完成,一个个强大的军阵,黑压压一片,如同海潮似的。

    李隆基策马来到阵前,放眼一望,只见唐军士气高昂,战意炽烈,人人眼里闪着炽烈的光芒,恨不得大杀一场。

    “弟兄们:五十年前,大唐的使臣王玄策奉太宗皇上之命出使天竺,却给天竺的阿罗顺伏击,死伤惨重,这仇这恨,大唐还未报,今日,我将率领你们前去天竺,讨回公道。”李隆基大声训话。

    “讨回公道!”将士们爆发出惊天的吼声,声震长空。

    王玄策虽然自己报了仇,可唐朝朝廷还没有正式讨回公道,李隆基这话虽是出兵的借口,借以鼓励军心士气,却也成理。

    王玄策的壮勇之举,让唐人很是佩服,李隆基提起此事,他们能不激昂昂么?

    “王玄策虽然生擒了阿罗顺,可他的孙子阿罗那依然在天竺为匪作歹,不把大唐放在眼里,大唐一定要对他进行惩戒。”李隆基大声道。

    “惩戒阿罗那。”将士们再度爆发出惊天的怒吼声。

    李隆基善于激励军心士气,只几句话就让将士们热血沸腾,恨不得立时杀入天竺。

    “出发!”李隆基右手一挥,大声下令。

    “隆隆!”陈玄礼率领先锋出发。

    “隆隆!”唐军紧接其后,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声响。

    唐军一队接一队的开出,朝南开去,如同一条长龙。

    若是从空中望去的话,只见唐军如同一片涌动的海潮,滚滚南去,不可阻遏。

    xxxxxxxx

    茶博和罗城,是北印度的一座大城,占地数十里,城高垣厚。易守难攻。

    摩揭陀国驻守这里的将领叫拉玛姆。此人四十多岁。身材高大,筋骨似铁。

    “唐军可有消息了?”唐军大举集结的消息,早就在天竺传开了,作为茶博和罗城的守将,拉玛姆自然是格外关注。

    “还没有。”有将领回答。

    “还没有?唐军不会是不来吧?”拉玛姆颇有些急切的道:“我一直想与唐军打一仗,想要看看唐军是不是如传言那般厉害。”

    “大人,你是不是想得太多了?想那王玄策,以借来的万把人马就打得我们大败。差点亡国,要是唐军打来了,我们还能有好果子吃?”有将领心惊肉跳。

    王玄策那一仗,真是把天竺人吓破了胆,虽然数十年过去了,一提起王玄策的名字就让他们害怕。

    “王玄策?那是他好运,没有遇到我,要不然的话,我一定要让他有来无回。”拉玛姆此人一向自高自大,谁也不放在眼里。

    众将紧抿着嘴唇。没有响应,一时有些冷场。

    “禀大人。唐军来了。”就在这时,斥候进来禀报。

    “唐军来了?”众将一片惊呼,个个脸色大变,如同世界末日到来似的。

    王玄策以区区万把杂牌军就能横扫半个天竺,如今来的是比起杂牌军更加可怕的唐军,由不得他们不惧。

    “来得好!”然而,与众将的惊惧正好相反,拉玛姆却是欢呼一声,猛的站起来,大声道:“走,去会会唐军。”

    大步一迈,率先而去。

    众将虽然不愿,却不得不跟着去。

    来到城头上,放眼一瞧,只见北方一朵巨大的乌云,连天接地,正快速飘来。

    隐隐的,有如雷鸣般的蹄声传来。

    “瞧这架势,唐军不少嘛。”拉玛姆一点也不放在心上,反而还有些兴奋,道:“来得越多越好。”

    众将却是噤若寒蝉,没人响应他。

    过了一会儿,只见一条优美流畅的水线出现在视野里,快速涌来。

    很快的,看得清楚了,只见唐军黑压压一片,如同海潮一般涌来。

    “那是甚铠甲?明光闪亮的,全身防护呢。”有将领发现了明光铠,如同发现新大陆似的,大声尖叫。

    明光铠是唐朝的顶级铠甲,名声在外,只是天竺与唐朝没有进行过大战,不甚了解。

    “那应该是明光铠,我听说过的。据说这种铠甲的防护非常好,就是刀砍箭射,也是奈何不得。”

    “真是好铠甲呀。”

    天竺将领把明光铠瞧瞧,怎么瞧怎么欢喜。

    “你们放心,这些都是我们的。”拉玛姆一脸的欢喜,道:“只要我们打败唐军,唐军的一切都是我们的,明光铠要多少有多少。”

    众将既是艳慕,又是惊惧。

    艳慕的当然是明光铠了,惊惧的是他们怕唐军。

    唐军来到城下,停了下来。陈玄礼策马而来,大声喝道:“城上守军听着,快快打开城门投降,不然的话,城破之时就是你们的末日。”

    “嘶。”天竺将领听在耳里,大为心惊,直吸凉气。

    末日,这可不是说说,王玄策当年就进行过。王玄策抓住阿罗顺后,把他的部众全部坑杀,只留下阿罗顺一人不杀。

    有了这事在前,再听了陈玄礼的话,由不得他们不惧。

    “哈哈!唐军休要猖狂,容我破你。”拉玛姆冷笑一声,大声下令,道:“出城迎敌!大破唐军!”

    “大人,不可呀。唐军要是用火牛阵,就能破我们的象兵。要是象兵被破了,我们就无能为力了呀。”有将领忙阻止拉玛姆。

    “火牛?你没长眼睛?你不会看啊?唐军哪来的牛?”拉玛姆冷笑着,冲这个劝阻的天竺将领就是一通大吼。

    “没牛?”天竺将领睁大眼睛一通打量,的确是没有发现牛。

    “没牛,没牛。没牛就好,我们的象兵就不会被破了,我们就不用怕了。”看得清楚的天竺将领,不由得大喜,大声叫嚷道:“出城迎战!一定要大败唐军!”

    王玄策当年的第一战就是在茶博和罗城打的,他就是用火牛阵破了天竺的象兵。如今,唐军没有牛,不会用火牛阵,天竺的象兵就不会被破,天竺将领的底气一下子就足了。

    一声令下,天竺军队一队接一队的开出城。(未完待续。。)

第三十三章 轻取

    大象体型巨大,速度也不慢,一旦冲锋起来如同坦克。若是组成象兵,结成阵势冲阵,那是排山倒海般的威力,比起重装骑兵的威力可能还要强。只要象兵不被威胁,天竺人就有了底气,要他们不欢喜都不成。

    在他们眼里,仿佛唐军已经是死人似的。

    就这样,天竺军队一队接一队的开出城,在城外布阵。不得不说,天竺军队的训练不太好,这列阵所费时间甚长,而且阵势还不如唐军整肃。

    拉玛姆骑着一头大象,趾高气扬的出城,睁大眼睛把唐军一阵打量,脸色极不好看。只见唐军的阵势一派整肃,与唐军相比,天竺军队差的不是一星半点,而是差得很多。

    “这些该死的唐军也有可取之处,这阵势很不错嘛。”紧接着,拉玛姆就是赞赏的点点头,然后一咧嘴角,冷笑道:“阵势再好,又有何用?遇到我们的象兵,还不是被杀的份?”

    象兵就是用来冲阵的,而且其威力巨大,拉玛姆对此特别有信心。

    一拍象背,大象迈开大步,径直朝唐军阵前而去。来到阵前,拉玛姆得意的昂起头颅,大声吆喝道:“唐将答话。”

    陈玄礼一拍马背,策马而来,打量着拉玛姆,道:“天竺将军听着:我是太子殿下先锋陈玄礼,劝你速速投降,可保身家性命。若敢说个不字,准要你不得好死!”

    “哼!”拉玛姆的鼻子差点气歪了,他还没有威胁陈玄礼,陈玄礼竟然威协他了。这让他难以忍受。冷哼一声。指着陈玄礼大声喝斥:“陈玄礼,你给我,拉玛姆,好好听着:快快把脖子伸过来,让我砍掉,省得你受苦。要是你敢说个不字,我准要你们全部死光光!就是你们的太子也难逃一死!”

    “就你?”陈玄礼倒没有生气,只是冷笑一声。极为蔑视。

    “就凭我是拉玛姆!拉玛姆要你生你才能生,要你死你就得死!”拉玛姆很骄横的道。

    “五十年前,王玄策以区区借来的万把兵马,在此城下就大破你们的大军,难道你忘了?如今,太子殿下率领百万大军前来,你拿甚与我们战?”陈玄礼只觉好笑。

    “凭它!我有象兵!”拉玛姆拍着大象,得意洋洋的道:“王玄策诡计多端,他用火牛阵破我们象兵,这才让他得逞。如今。你没有火牛阵,你就等着被大象踩成肉饼吧!”

    象兵的威力很可怕。要不是王玄策用火牛阵破象兵的话,凭王玄策借来的那点兵马还真奈何不得象兵。唐军没有火牛阵,拉玛姆何惧之有?

    “你很快就会明白。”陈玄礼真想放声大笑,见过自大的,就没见过如此自大的。唐军的弩阵那是何等的可怕,任何血肉之躯遇到弩阵不过是送死而已,拉玛姆竟然不把唐军放在眼里,这也太自大了。

    一拉马缰,陈玄礼回归本阵。

    拉玛姆一拍象背,来到天竺军阵前,眼睛瞪圆,大声训话,道:“五十年前,唐人王玄策来到我们的国家,他们带来不计其数的珍宝,我们的国王要他献出宝物,他不识好歹,竟敢拒绝。我们伟大的国王就杀了他的人马,夺了他的宝物。王玄策不服气,找机会逃走,搬来上万兵马,与我们作战。他是恶魔,他阴险狠辣,烧毁我们的家园,杀戮我们的兄弟姐妹,践踏我们的土地,犯下累累罪行。如今,王玄策的后辈来到我们的国家,我们报仇的时候到了!杀光唐人!”

    “报仇!报仇!”

    “杀光唐人!”

    天竺军队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怒吼声,人人眼里闪着厉芒,杀气冲霄。

    王玄策用区区上万人就横扫半个天竺,这是天竺人的耻辱,是他们心中的痛,一提起这事儿,他们就是恨不得把唐军撕碎。

    “不愧是强盗,说话如此不知廉耻。”陈玄礼听在耳里,大为气愤。

    王玄策明明是使臣,为了友好而来。天竺国王觑觎他们的财物,就把他们的人杀了,还给拉玛姆说得冠冕堂皇,好象天竺抢人财物是天经地义似的。

    “弟兄们:你们都听见了吧?天竺狗如同强盗,不知廉耻,抢夺了王玄策的财物他们不仅不认罪,反而还有理了。如此卑鄙、不知廉耻的小人,我们一定要好好教训他们!要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廉耻!”陈玄礼眼中精光闪闪,大声训话,与拉玛姆针锋相对。

    “教训天竺狗!”唐军眼中杀气闪烁,发出惊天的怒吼声。

    王玄策在天竺被抢,随从被杀一事,让唐人非常气愤,拉玛姆竟然颠倒黑白,无法忍受,唐军怒气冲霄,恨不得把天竺人杀光。

    “教训我们?可笑!我这就让你们见识见识象兵的厉害。”拉玛姆听在耳里,一阵冷笑,右手重重一挥,大声下令,道:“象兵,杀!”

    “杀!杀!杀!”象兵爆发出惊天的吼声,开始冲锋。

    “隆隆!”象兵的冲锋很有威势,如同排山倒海似的,蹄声如雷,震得地皮都在颤抖。

    成千上万的大象排着整齐的战斗队形进行冲锋,乍一瞧之下,如一堵厚厚的巨大肉墙,看上去很是吓人。

    “嘶!”尽管唐军久历战阵,见多识广,还是平生头一遭见识象兵的冲锋,大为心惊,忍不住倒吸凉气。

    “了得!了得!”陈玄礼打量冲锋的象兵,眼睛放光,大为欣赏,重重点头。

    “大象巨大,拥有巨力,速度也不慢,容我们灭了天竺后,搜集大象,用来运输粮草,比起用马匹强得太多了。”紧接着,陈玄礼就想到了大象的用途。

    大象比起马匹的力量大得多,速度也不慢,若是唐朝征服了天竺,弄到足够多的大象,用来运输粮草,会给唐朝减少很多麻烦,会让唐朝在与阿拉伯帝国的大战中更加有利。

    “可惜了!”陈玄礼又有些惋惜。

    这些大象一定会被强弩射杀,要是能缴获那该多好,唐军就有了很好的苦力。

    “唐军,你们拿甚么来破我们的象兵?哈哈!”拉玛姆这些天竺将领看着快速冲锋的象兵,大是得意,眼睛放光。瞧他们那样儿,仿佛大象已经把唐军踩成肉饼似的。

    “让天竺狗绝望吧!”陈玄礼也是个趣人,反唇相讥一句,右手重重挥下,大声下令:“强弩,放!”

    “咻!咻!咻!”不计其数的弩矢出现在空中,对着象兵就罩了下去。

    “那是甚么?”天竺还没有与唐朝真正交战过,不识得强弩,天竺将领看着在天空飞掠的弩矢,惊奇不已。

    “这有甚用?”拉玛姆冷笑一声,不以为意。

    “噗!噗!噗!”沉闷的着肉声此起彼伏,鲜血喷溅,大象被弩矢射死射伤不少。

    “吼!吼!吼!”一声声凄厉的惨叫声响起,一头头大象不是被射死摔倒在地上,就是被射伤惊惶乱蹿。

    转瞬间,原本整齐的阵势就是七零八落,乱得不成样儿。

    被射死的大象摔倒在地上,发出巨响,地皮都在颤抖。

    被射伤的大象,凄厉惨叫,又跳又蹿,把背上的天竺兵摔到地上。这些天竺兵就倒了血霉,不是被大象压着,就是被踩着,筋断骨折,死伤不少。

    强弩的威力不用说的,在强弩的射杀下,象兵要不死伤惨重都不成。

    不过,因为大象的体型实在是过于庞大了,强弩不象以往那般可以串肉串,更不可能把大象带得在空中飞掠。

    大象体型太大,那就是活靶子,一头大象往往要被五七枝,甚至十几支弩矢照顾。这些弩矢射在大象身上,要么没入其体内,要么还会露出一些在体外,一瞧之下,如同刺猬。

    “这……”天竺将领再也无法嘲笑唐军不自量力了,笑容僵在脸上。

    在他们的印象中,大象怕火,若是唐军用火来对付象兵的话,他们还会忌惮。只要唐军不用火攻,他们就再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然而,事实却是远远超乎他们的想象,唐军的强弩竟然如此可怕,竟让无所不能的象兵死伤惨重。

    “……”拉玛姆的眼珠子差点掉下来了。

    适才,他还在嘲笑强弩没用,如今,他亲眼目睹了强弩的可怕,象兵死伤惨重,这无异于响亮的耳光抽在他脸上。

    他只觉脸上火辣辣的疼。

    “咻!咻!咻!”就在天竺将领震惊之际,强弩进行第二轮射杀。

    经过一轮的射杀,天竺象兵的死伤更多了,地上厚厚一层尸体。

    特别是大象的尸体摔倒在地上,跟肉山似的,特别显眼。

    “王玄策是魔鬼,他们也是魔鬼。”过了好一阵,拉玛姆这才反应过来,失声尖叫,脸孔扭曲,如同见到魔鬼似的。

    此时此刻,对于拉玛姆来说,唐军就是魔鬼。

    在他的想象中,象兵是无敌的,除了怕火外,没有缺点,依他想来唐军只要不用火攻就奈何不得象兵。却是没有想到,象兵在唐军面前只有被屠杀的份,这比起王玄策当年用火牛阵破象兵更加令人害怕。

    王玄策用火牛阵破象兵,那是一个“巧”字,以巧破军。而这次,唐军是硬碰硬,以“力”破军,这太可怕了。

    “魔鬼!魔鬼!他们都是魔鬼!”不仅拉玛姆惊恐不安,就是一众天竺将领也是如同见到魔鬼般的惊惧。(未完待续。。)

第三十四章 势如破竹

    不仅天竺将领惊恐不安,就是天竺兵士也是惊惧不已,个个瞪圆眼睛,死命的打量着战场,看着一头头死伤的大象,他们那感觉跟做梦似的。

    “大象,大象怎会死伤如此之重?”

    “那是甚武器,如此了得,竟然能破我们的象兵?”

    “唐人就是魔鬼,他们一定是从魔鬼那里得到利器,要不然怎会破我们的象兵呢?”

    天竺兵士叫嚷不已,议论纷纷,一句话,难以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

    象兵是天竺的王牌兵种了,以其皮粗肉厚而闻名,用来冲阵那是无坚不摧。就是没有想到,遇到唐军,天竺的象兵竟然不济事,只有被屠杀的份,要不是他们亲眼看见,打死他们也不会相信这是真的。

    “象兵完了,我们也完了,我们打不过这些魔鬼。”

    “是呀,我们赶紧逃吧。要是迟了,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魔鬼,他们是真正的魔鬼,吃人不吐骨头,赶紧逃啊。”

    唐军是以力破军,这太让人害怕了,天竺兵士心胆俱裂,有人转身就逃。

    一有人逃,立时就有人仿效,一时间,成群成群的天竺兵士在逃跑。

    “快,拦住他们!不准逃!胆敢逃走者,杀无赦!”拉玛姆看在眼里,惊在心头,大声叫嚷,指挥手下拦阻这些天竺兵士逃跑。

    “天竺狗已经破胆了,该我们进攻了!”陈玄礼看在眼里,知道进攻的时机成熟了。右手重重挥下。如同惊雷闪电。很有威势。

    “隆隆!”唐军开始进攻了,声响若雷,惊天动地。

    陌刀手端着陌刀,排着整齐的战斗队形前进,一把把陌刀组成一道明晃晃的刀墙,在日光下闪闪发光,让人害怕。

    “那是……”拉玛姆看在眼里,不明所以。不知道这是什么刀。

    “只要唐军不射杀,我们就有希望。”紧接着,拉玛姆又是欢喜,望着还未出动的象兵,大声下令:“你们,冲上去,踩死唐军!”

    这些象兵只是怕强弩,并不怕陌刀,一听这话,欣然接受。催动大象,对着唐军冲去。

    象兵就是象兵。一旦冲锋起来,声威不小,惊天动地,震得地皮都在颤抖。

    “快瞧,我们的象兵又冲上去了,我们有希望了。”惊惧的天竺兵士看在眼里,不由得精神大振,充满希望。

    然而,他们的希望很快就破灭了。

    “快,快,再快点!踩死唐军!”象兵一边叫嚷,一边催动大象冲锋,眼里一片火热,仿佛唐军已经被大象踩死了似的。

    唐军排着整齐的战斗队形在进攻,没有丝毫停留,两军越来越近,眼看着就要撞在一起。

    “唐军,受死吧!”拉玛姆看在眼里,大为欢喜。

    与大象近距离肉搏,那是找死的行为,他有着绝对的信心,唐军一定会完蛋。

    有此想法的不仅仅是拉玛姆,还有一众天竺将领,个个扯起嗓子欢呼:“看那唐军成肉饼!看那唐军成肉饼!”

    “唐军要成肉饼喽!”天竺兵士也在欢呼。

    在他们的欢呼中,两军轰然相撞,绽放出一朵朵血花,在日光下发着妖艳的红光,说不出的诡异。

    “唐军成肉……”欢呼中的天竺军队脸色僵硬,欢呼声戛然而止,眼睛瞪圆,一脸的难以置信。

    是有人完蛋了,当然不是唐军,而是象兵。

    大象七零八碎,已经不成样子了,除了庞大的正身还有大象的样儿外,其余部余,比如象鼻象头已经碎成很多段很多块,没有一点大象的样子。

    就在两军轰然相撞之时,唐军的陌刀狠狠劈下,一片耀眼的刀光晃得人眼睛都花了。

    然后就是一阵惊天动地的沉闷着肉声响起,陌刀重重劈在大象身上,把大象的长鼻劈成一段段的。再把象头劈成了劈块,大象轰然倒地,如同推金山倒玉柱似的,动静不小,地皮都在颤抖。

    大象体型巨大,即使以陌刀的凶猛,也不可能把大象劈开。但是,陌刀可以劈掉象鼻,可以把象头劈开。有些大象要遭到好几把陌刀的照顾,象鼻被劈成一段一段的不说,就是象头也会被劈成很多块。

    如此一来,大象死翘翘了,轰然倒下。

    成百上千的大象倒下,那动静能小么?

    “不可能!不可能!唐军怎会劈死大象?”

    “大象皮粗肉厚,就是用刀也不可能劈死呀。”

    看着栽倒在地上的大象尸体,天竺军队只觉这是天方夜谭,皮粗肉厚的大象竟然被唐军用刀给劈死了。

    大象皮粗肉厚,很难杀死。若是用刀劈的话,能劈断象鼻就不错了,对于象头,那是无可奈何。就是用重器,比如狼牙棒之类的重型兵器,才能对象头造成足够的伤害。

    而唐军竟然用刀把象头给劈开了,这事儿天竺军队还是头一遭遇到,那感觉太荒谬了。

    “怎会这样?”拉玛姆眼珠子掉地上了,一脸的迷糊。

    他是第一次与唐军交战,不知陌刀的可怕。要不然的话,他就不会如此疑惑。

    就在天竺军队惊疑之际,唐军痛下杀手,把摔在地上的天竺兵士给劈成了碎块。

    望着一块块还在蠕动的肉块、内脏、涌动的鲜血,天竺军队只觉世界末日到了似的,个个眼睛瞪得滚圆,也不怕眼珠子掉出来。

    “他们是魔鬼!他们真是魔鬼!”

    “魔鬼太凶残了,竟然不留全尸,会给撕成碎片,太可怕了!太可怕了!”

    “快逃啊!快逃啊!”

    过了好一阵,天竺兵士惊恐难安,脸色大变。脸孔扭曲。失声尖叫。转身就逃。

    把人劈成碎块,这种事儿太过惊人了,这是天竺军队头一遭见识,要不吓破胆都不成。

    于是乎,天竺军队彻底崩溃了,呼啦啦的逃走。

    “这……”拉玛姆吓破了胆,哆嗦着,一拍象背。逃跑了。

    唐军的打法实在是太过凶狠,死在唐军手里连个全尸都没有,谁能不惧?

    若是唐军只是杀死天竺兵士,留他们一个全尸的话,天竺军队还不会如此惊惧。

    “杀!”唐军在陈玄礼指挥下,全力追杀。

    这是一场屠杀,天竺军队在唐军面前,没有丝毫还手之力,被唐军杀得血流成河,尸积如山。地面一片赤红。

    唐军趁势冲入城里,占领了茶搏和罗城。

    这场屠杀持续了一个时辰就结束了。天竺军队不是被杀,就是被俘,只有为数不多的天竺军队逃走了。

    当战事结束没多久,李隆基率领的唐军主力就到了。

    陈玄礼把李隆基迎进城里,把交战经过说了。

    “这是大唐与天竺的第一战,意义重大。陈玄礼,你有何见解,说说看。”李隆基道。

    众将竖起耳朵,凝神静听。

    虽然天竺军队的战力不如唐军,毕竟这是两国的第一次交战,了解情况有好处,众将自然是不会错失这一机会。

    “太子,末将以为,天竺军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的问题有:一是天竺军队过度依赖象兵,一旦象兵被破的话,他们就难以取胜。二是天竺军队的训练有问题,不够严格;三是他们的号令不严明,阵势都不够整肃;四是天竺军队的战法存在诸多问题。”陈玄礼不愧是名将之才,一口气说出了天竺军队的不少缺点。

    天竺军队的最大的缺点,就是过度依赖象兵,一旦象兵被破,就难以反击。而唐军不同,拥有三大利器:轻骑兵、陌刀战阵、弩阵,这三大利器既可以配合起来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即使被敌人破掉一种两种,也有反击之力。

    而天竺军队能拿得出手的也只有象兵,只要破了象兵,天竺军队也就技穷了。也正是因为如此,王玄策当年破了天竺的象兵,以区区上万借来的杂牌军就能横扫半个天竺。

    若是天竺军队还有第二种反击手段的话,王玄策难以如愿。

    “天竺的象兵,的确是个好东西。”陈玄礼对象兵很是欣赏,道:“象兵用来冲阵,只要没有我们的弩阵和陌刀战阵,那将是无往而不利。太子,我们征服天竺后,一定要好好利用大象。别的不说,用大象运输粮草一事,就足以让我省去很多麻烦。”

    “不错!不错!”李隆基欣赏的打量着陈玄礼,大声赞赏。

    “听陈将军这么一说,我们是大开眼界。”众将也是赞赏。

    “陈玄礼,你说大象是好东西,这话不假,却不完全。”李隆基笑着道:“大象除了力气大,可以运输粮草外,还一身是宝。象牙自是不用说了,在大唐有很多人想拥有象牙,这可是一大笔钱。另外,象鼻可是美味,我请你们吃象拔。”

    象拔是一道名菜,味道鲜美。

    “当真?”众将中很少有人吃过象拔,一听这话,有些不信。

    李隆基叫人把俘获的天竺厨师找来,命他们做象拔。他们不敢不做,还得使出浑身解数做,容他们做好之后,众将一尝,赞不绝口。

    在茶搏和罗城略事休整,李隆基一声令下,唐军又踏上征途。

    天竺军队的装备不如唐军精良,训练不如唐军严格,号令不如唐军严明,战术战法不如唐军先进,遇到唐军无法抵挡。

    唐军如入无人之境,在天竺境内纵横驰骋,席卷天竺。

    若是从空中望去的话,只见一片海潮在北天竺肆虐。

    没多久,这片海潮又涌入了中天竺。(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7615/ 第一时间欣赏大唐天子最新章节! 作者:殷扬所写的《大唐天子》为转载作品,大唐天子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唐天子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唐天子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唐天子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唐天子介绍:
武周年间,内忧外患,内有夺嫡之争,外有后突厥、吐蕃、阿拉伯帝国为患……杨辰来到这个武氏横行,李氏势危的多事之秋,成了少年李隆基,他该如何登上帝位?如何开创“开元盛世”?大唐天子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唐天子,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唐天子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