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清山变TXT下载清山变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清山变全文阅读

作者:嵩山坳     清山变txt下载     清山变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4节国债(1)

    在山西呆了一月有余,时令进入到九月,皇帝要起驾了。但却不是直接回北京,而是先要到五台山进香还愿,然后从直隶返京。

    军机处见面的时候,孙瑞珍报上礼部所撰拟的此次御驾西幸,沿途各省奉旨接驾有人员的名册,并各州城府县蠲免钱粮的名单,皇帝逐一诏准——这都是惯常的恩典,也不必一一细表。见过军机处之后,皇帝命人把晋省三大宪传到御前,“这一次到山西来,朕所见所闻,心中实感欣慰,张集馨,你任职一年有余,而省内民情大治,可见你是切实下了大力气,而且,也是着实有能力的。朕没有选错人。”

    “臣愧méng皇上谬奖,实是不敢当。只为咸丰九年,臣陛辞出京之前,méng皇上宠招至御前,天语教诲,到任之后,一切以小民生计,百姓福祉为施政方略。臣从未敢有片刻或忘,奉之如圭臬。若说臣在任上略有所得,也是méng皇上训教之。”

    “你当年在陕西粮道任上,就能够用语任事,破除情面,革弊兴利,使官民人等,群情恰然。朕选你做山西巡抚,就是看中了你这种凡事以君王为念,而不以sī情为牵绊的君子之风。望你日后,能够一以贯之秉持正道,在任上,更多多做出一点实事、好事来,到那时,你与朕另有相见之期。”

    “是。皇上以心腹之言托畀臣下,臣又岂敢不竭诚效命,豁死以报?”

    皇帝点点头,转而向彭yù麟说道,“你为人峻厉,论及品行,无可挑剔,朕所挂心的,只是你有时候过于刚直,易为小人所欺。上一次朕和军机处等人议过,山西构建铁路之事,等朕回銮之后,即有诏旨颁下。届时,你身为一省藩司,调派钱粮,征用民夫,鸩工集材等等诸般事物,都要落在你藩司衙mén的头上,虽然这也是你责无旁贷的职司,但总也要多多注意身体——你……”皇帝有心说几句期许的话,话到嘴边又变了,“……可记下了?”

    彭yù麟感动得双眼含泪,碰头,“是,皇上待臣如手足兄弟,臣……”

    “行啦,你就不必效这等儿女之态了。”他说,“铁路大工,耗费国家数以千百万计的银两,山西民情虽是淳厚,但古来贫瘠,朕真担心江宁铁路大工期间的那种上下沆瀣一气,以贪墨侵占国家正用款项为荣的陋事。彭yù麟、朱光第?”

    “臣在。”

    “你们两个人一个管钱粮,一个管刑名,可得给朕认认真真的把好关,朕还是那句话,为国家富足,百姓便利,朝廷该花的银子,就是再多,朕也不会在乎;相反,若是落到疲滑胥吏的腰包,就是一文大钱,朕也会心疼。望尔等体念朕心,于体恤百姓之余,多多生出一双慧眼,将那些只盯着黄白之物,敢于以身试的,丝毫不必手软。咸丰九年,朕着刑部、内阁、御前共同会商,修改大清律,贪墨两万两以上的,不分品秩,唯一的处置就是死刑京中大员尚且如此,遑论外省的一群无良胥吏?”

    京中增修大清律的事情,朱光第自然也是知道的,他有点不明白,皇帝似乎于贪墨的官员没有一丝一毫的容忍,大异多年施政以来,于朝臣员工错漏偶有处,总是多方保全的旧例?只听皇帝继续说道,“一旦发现,或者具折实参,或者课以重。万千小民,赋税所得的银子,绝对不能落到任何人自己的口袋中——这一节,你们要千万千万的记住。”

    看皇帝说得声sè俱厉,三个人不约而同的碰下头去,“是,臣等定当谨遵圣谕,日后施政,不敢有半点懈怠之处。”

    端华做引带大臣,眼见皇上没有更多的要说,在旁边给张集馨使了个眼sè,示意他领班跪安而出。

    到了九月十六正日子,如同来时一般无二,只是天气比诸当初,寒冷了许多,yīn沉沉的天空,彤云密布。山西阖省官员,以张集馨为首,跪倒在跸道,行了君臣大礼,恭送御驾启程,一直到御驾走得看不见了,方才各自起身,乘轿回府,不提。

    出太原府,进入宁武府,这里距离太原府不远,但天气较之省城,更有几分yīn冷之气,到了傍晚时分,一场大雪,从天而降,把个天边的五台山,笼罩在一片雪雾之中。不一会儿的夫,地上就变得一片洁白。

    皇帝最喜欢下雪天,在宁武府的行宫中快乐得像个孩子一般,拉着秀慧、颖慧、灵慧、钰慧四个女儿,带同大格格一起,堆起一个硕大无比的雪人,命人找来一颗胡萝卜,chā在雪人的脸上,“你们看看,这么大的鼻子,到哪里去找?”

    几小一片娇笑,嘻嘻哈哈之声响彻行宫中的庭院,平增几分喜庆气氛。皇后的寝宫中,皇后几个见怪不怪的围坐在一起说话,不时为外面的笑声引得长身张望几眼,重又加入谈话的行列,“到五台山还愿,听人说,五台山的菩萨最是灵验,杨家妹子,你可一定要多烧几柱香啊?”

    杨家妹子就是皇帝在太原府新纳的宠姬曹杨氏,本来是为朝廷旌表的节烈fù人,不好明目张胆的进到宫中,于是,把当年未曾使用到的,原本是为将金佳氏纳入sī宠的办拿了出来,只说曹家主母,因暴病而卒,以一具空棺下葬,而实际上,山西省少了一个yàn名传播省内的曹寡fù,皇帝回銮的舆驾中,多出了一个新宠。

    进到宫中就不能再用原来夫家的姓氏,但一路行来,直到今天,皇帝仍然没有招其shì寝,自然的,也就没有任何的品秩,自皇后以下,众人只以‘杨家妹子’称之而不名。听皇后语出调笑,杨氏脸一红,娇媚无限的低头一笑,她知道皇后的意思,但皇帝始终不曾招寝,难道要靠她自己,就能够梦熊有兆吗?但这样的话,即使彼此都是女子,也实在难以开口,只好做羞答答的颜sè,不发一声。

    外面的笑声逐渐低了下去,终至无声无息,佳贵妃回头看看,赶忙吩咐,“如意,去把几位小主子领进来,皇上有事情呢”

    众人随声看过去,果然,肃顺、文祥几个站在庭院中,正在躬身向皇帝陈奏着什么,几小乖乖的站在一边,头上,身上落满的雪花,有的已经化作雪水,滴落下来。如意出mén去,不敢打扰皇帝的正事,向几个格格招招手,将她们领了进来,“啊,还是母后房里暖和,外面冷死啦。”一进mén,秀慧公主就放开了嗓mén,大呼小叫起来。

    “看你,就知道顽皮,哪有点大公主的样子?”

    秀慧hún不当回事的摇摇头,她xìng情顽劣,倒真是像极了乃父,“不怕的,额娘,您看,妹妹们不也都没事吗?哈秋”

    “看看,冻着了吧?莲英,着人给几位小主子端姜汤来。”

    这边一阵忙碌,秀慧眨一眨灵活的眸子,一步跨到杨氏身前,扬起小脸看看,童言无忌的问道,“您也是我的母妃吗?以前没有见过您呢真是好漂亮啊”

    杨氏羞得耳朵都红了,再无决策万里的英武之气,扭捏无比的笑了一下,“奴婢蒲柳之资,不堪公主谬奖,照奴婢看,公主才是真的美呢”

    皇后生恐女儿再说出什么令人尴尬的话来,一把将她拉开,“成天就知道顽皮,出来这一次,上书房的课也都给你放下了,等回京之后,考试通不过,看你阿玛怎么处置你。”

    “那,不是还有五弟吗?他也整天玩儿,不好好念书的,额娘为什么总是说我?”

    “好的你怎么不比?你二弟随扈途中,从不曾缀了课,你这个小冤家”皇后恨恨的戳了女儿的额头一下,“都十几岁的大姑娘了,等回头,和你皇阿玛说,趁早把你嫁出去,也省得额娘看着你眼晕”

    军机处几个冒雪而至,是为了即将发行铁路国债一事,在京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弹铁路国债,按照皇帝所设想的,第一期要发行三千五百万两,息金为五分九厘,以铁路为抵押,分三年,本息还清。

    这件事经皇帝和军机处商议妥当,随即jiāo内阁共议,却不想以内阁大学士倭仁、许乃钊;上书房师傅周祖培、徐桐;会同六部,由惇亲王奕誴主持内阁会议商定之后认为,发行国债办理铁路大工,有‘与民争惠、急近利’之嫌,遭到了尽数的抵制。

    而与此同时,驻华的各国使领馆,闻悉此事,态度却截然相反。首先表示,愿意全力支持并且购买中国大清政fǔ发行的铁路国债的,是英国政fǔ,驻华公使名叫阿历克斯?麦克唐纳,当年曾经是文翰任驻华公使时候的参赞,在中国生活有年,算是半个中国通。与总署衙mén英国股的官员,如汪康余等人的sījiāo甚好,过从极密。

    知晓中国要举国债,并以铁路为抵押,阿莱克斯大喜过望自从咸丰七年两国为贸易纷争而引致的一场冲突结束之后,中方虽然是战胜国,却更多开了天津等三处口岸,便利英国等外洋商人与中华通商,自此之后,天津、营口、登州三地,海面上帆影蔽日,客似云来,每一年上缴到官府的税银,都要高达三五百万之多——而少了鸦片的进口,对外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只以英国为例,每一年的贸易顺差,高达一千六百余万两白银——这样的数字,是英国人不愿、也不肯承受的。而今天,大清发行国债,还不容得英国人欣喜若狂,上赶着跑上mén来,询问细致详情?

    皇帝听完文祥的奏陈,迟疑了很久,将把玩冰雪,nòng得冰凉的双手互相搓了几下,“走,这里太冷,和朕到里面去说话。”

    众人鱼贯而入,正yù跪倒,皇帝一摆手,“都免了吧,今儿都不用行礼了。六福,给几位大人搬杌子来,惊羽,倒茶来,朕今儿个和他们要秉烛夜谈了”

    看皇帝言笑晏晏,似乎全然没有受此事的影响,文祥几个宽心渐放,在杌子上坐下,捧着茶烟飘dàng的香茗,望着室内烧得通红的炭火盆,比之外面,纯然是两个世界。

    肃顺看看皇帝的脸sè,赔笑答说,“主子,依奴才愚见,此事不妨从长计议,左右铁路大工,总要耗时三两年的时间,……”

    “你这可真是愚见。”皇帝哼了一声,打断了肃顺的话,浅浅啜了一口**,把杯盏放在一边,“朝臣以为,朕此举有与民争利的嫌疑,不过是为了不通其中关窍,朕不会怪责他们。本来嘛,百姓种地纳粮,行商缴税,朝廷正用款项,皆是取自小民脂膏,于今在正途赋税之外,又要另行征收一份款项,岂不是与圣祖仁皇帝当年所遗圣谕,‘永不加赋’背道而驰了吗?”

    “……其实,这是倭仁、许乃钊等人不明朕意所做的文章。……”他想了想,“打一个譬喻吧,肃顺家中困窘jiāo迫,日子过不下去了,一家老小,嗷嗷待哺,能卖的都卖了——为了活下去,没奈何,只好到处告帮,最后求到阎敬铭的府上。阎敬铭念及和他同朝之谊,借给他银子三十两,解了他一时燃眉。”

    “过了些时日,肃顺拿了三十两银子,到阎府还钱,感戴阎敬铭当初援手之德,虽然当初借钱的时候说好了的,不收分文利钱,但这份情谊,难道肃顺就真好空着手,到人家府上去吗?”他说,“于是,肃顺买了四sè礼物,亲自到阎敬铭家中,将银钱还上。你们想想,这不是人情之常吗?而举凡情理所通的,论诸国事,也一定是能够上下顺遂的。”

    “臣明白了。国家发行国债,本是有利钱之设,正是如皇上所说的,三年之后,还清本息,可使百姓在捐资国用之外,更能够有利可图料想日后百姓知晓朝廷至意,定然会购买踊跃”

第15节国债(2)

    皇帝笑着摇摇头,“阎敬铭,这就是你猜错了。你以为这第一次发行的国债,有多少,能够是为百姓所信服,并且肯于认捐的?”

    阎敬铭一愣,情不自禁的分辨道,“这,只要朝廷各级官员,认真晓谕百姓,百姓感念天恩,皇上多年来爱民之情,……”

    “便是心中感激,难道就要人拿钱出来吗?再说,朝廷以三年为期,为百姓兑换国债,本金之外,还有利钱?这样的话,你说出来,也要人家肯信才是的。若是给人家问一声,‘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朝廷敢莫又是在骗我们吧?’你如何作答?难道你阎敬铭还能一个一个的下去解说清楚吗?”

    一连串的问题,让阎敬铭无辞以对,“这,臣糊涂,请皇上开臣茅塞。”

    “这一次发行的国债,与其说是为了铁路大工筹集资金,倒不如说,是趁此解决英等各国夷人,为彼我两国越来越高的贸易顺差”皇帝端起茶盏,抿了一口,却不再多做解释,而是问文祥和阎敬铭,“你们两个人,一个管着总署衙mén,一个管着户部,都是与此有关的大臣,你们以为朕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阎敬铭不是很能听得懂,但大约的知道,和对外贸易有关,只好斟酌着词句说道,“这,臣奉旨管部,旧有五口,新开三口,往来商贸之事,请皇上恕臣才短智绌,未能通晓其中一二。还望皇上教诲臣下,开臣愚智。”

    皇帝转而看向文祥,后者面对他的目光,苦笑着摇摇头,“奴才也不是很懂,请皇上教诲。”

    “既有顺差,则更有逆差。朕也不是特别清晰明白,但大约的意思是说,两国贸易往来,以我大清为例,当一年之中,对英国售卖货物的款项,高于英国对华的贸易款项,就是顺差;反之,就是逆差。”

    这几句话说得浅显易懂,所有人都能够听得明白,“顺差太大的话,于本国的经济殊为不利,故而种种无端而引起的纷争,猜忌,甚或武力相抗,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臣明白了。”阎敬铭欢呼一声,忽然想起这是在御前,又赶忙跪了下去,“臣咆哮君父,请皇上恕罪。”

    “不要紧,你起来说话。”

    阎敬铭再度爬起,一张略显丑怪的脸上满是兴奋之sè,“皇上的话,令臣有所得。便如咸丰七年,英两国轻冦海圉,臣原本以为,英人虎狼成xìng,难以驯服,不经教化,故而有此冒犯之举,后经皇上开导,原是为利益二字。”他弯着腰,坐在杌子上,赔笑说道,“但臣秉xìng愚钝,明知皇上所言,俱是至理之论,总觉得难以融会贯通——难道只是为了利益二字,便要不惜发兵而战吗?这一次臣明白了,正是为鸦片禁绝之后,英人本就没有旁的物产,可以流入我天朝,相反的,倒是我天朝,无所不有,尽皆是西洋所稀缺之物,此消彼长之下,则这等贸易顺差额度,也就变得日益增益,无可阻碍了。”

    “自然的,于我天朝有利,便是于英夷等国不利,故而才有咸丰七年,南疆、山东两地的一场冲突。”阎敬铭掷地有声的说道,“而皇上此番发行国债,……”

    看他词语窒碍,皇帝lù齿一笑,“下面的话,朕替你说了吧。发行国债,允许英国购买,除却为铁路大工集资以外,另有三项效用,其一便是要让英、等国有利可图,暂缓贸易额度越来越大可能导致的纷争;第二,国债三年到期之后,百姓眼见得利,日后国家再度发行,有了前事之师,就不愁无人认购,可凭空为朝廷另外大兴建设,开一筹措mén路;最后一点嘛,尔等怕还是想不到的。朕在这里也告诉你们吧:国债售卖、发行,英诸国大肆购买之下,与我天朝便成了休戚相关之体,你们想想,于日后两国jiāo往,是不是更有一层的新意呢?”

    文祥、阎敬铭、肃顺等真正是心悦诚服怎么也没有想到,数千万两的国债发行尚未开始,居然为这位主儿想到了这么许多?几个人跪倒下来,以头触地,“皇上圣明国债发行,一举多得,臣等愧不能及”

    皇帝得意的一笑,这就是后世经历的好处了。但他倒也有自知之明,容几个人重新落座之后,又说道,“朕所知的,不过一点皮máo,距离方家之境,还差得远呢日后嘛,阎敬铭?”

    “臣在。”

    “你不妨到总署衙mén去走一走,尤其是各国的那种于经济之上,有长才的,可以向人家请教一番,朕当年就说过,做人家的学生没有什么丢脸的;丢脸的是,你明知道自己不会,却还不能放下shēn段,向智者讨教;又或者你连学生也做不好”

    “是,皇上天语教诲,臣谨记不忘。”

    皇帝笑而不答,转头看看外面,“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回皇上话,已经过了巳时了。”惊羽清亮的声音说道,“主子可是要传膳吗?”

    “传吧,你们几个今儿中午不要走了,和朕一起用。”

    一听到这话,几个人赶忙跪了下去,碰头谢恩。“臣等,诚惶诚恐,叩谢皇上天恩。”

    这边君臣几个说着话,另外一边,膳食备下,皇帝除掉台冠居中而坐,文祥和肃顺左右相陪,孙瑞珍和阎敬铭坐对面下首,六福和惊羽站在桌角执中shì候。皇帝看那席面,中间一尊热锅翻花大滚,是燕窝jī糕酒炖鸭子,旁边略小一个火锅,取过明黄标签看,叫炒jī大炒ròu酸菜热锅,对称一锅是红白鸭子炖杂脸,还有羊西占尔、收jī汤、蒸féijī、鹿尾攒盘、烧狍ròu诸种,都是宫菜,周匝象眼小馒首、攒丝春卷、饽饽、咸ròu、野jī爪种种名目,填漆花膳桌四角摆着四个银葵盒小菜,四个银碟小菜,却都是山西本地风味,林林总总高低错落,颜sè搭配得也好。顷刻之间,满屋里热香四溢盖倒了原来的墨香味儿。

    皇帝笑着用象牙包金的著子点着菜道:“这点膳也倒罢了,还是随意儿些的好,这锅子狍子ròu、炒jī大炒ròu阎敬铭放开量用——把他跟前那碟子青芹拌苦瓜换过孙瑞珍这边。你们办事在外都是辛苦人,今日不要拘泥,都进饱了,没的剩下也是暴殓天物。来来,进进朕也放开,不讲究‘食不语’,可以聊聊天儿……”说着夹了一著酸菜慢慢嚼着,笑道,“朕在京中也用过扬州酸菜,以为天下无对;殊不知,这山西酸菜又是一绝好风味”

    皇帝说‘随意’,但这种场面上,谁也随意不起来,且“食不语”养成习惯,谁也没有边吃边聊天过,倒是他几句话说得众人不再如对大宾般诚惶诚恐。于是各自碰头谢恩以毕,坐在座位上,举箸而食。

    皇帝赏膳,每每是政事顺遂,心境极佳的时候,但经常的一顿饭吃下来,闹得xiōng中不快,原因无他,太过沉闷了一点草草用过,放下筷子,眼见众人又要起身,先自一摆手,“你们自用,不必管朕的。”说完,由六福、惊羽伺候着,转身进到了暖阁中。

    等到众人用罢,照例是进到御前,二度碰头谢恩,皇帝正歪着身子,半躺半坐在宝座上看折子,是江苏藩司郭嵩焘所上,名为《请置战舰,练水师疏》。看众人进来,他坐直了身子,“正好,这有一份郭嵩焘上的奏折,文祥,你给大家念一念。”

    “是。”文祥从六福手中接过奏折,展开来看了看,高声诵读:“奏为请置战舰,练水师以资堵截,恭折仰祈圣鉴事。”

    “……窃唯行军之,因敌制胜,阻山寨之险者,直扼其要害,兼水陆之势者,先破其舟船。咸丰七年,英夷国,自香港转限粤省,沿途掳掠民财,几愈百万之数,虎mén一地,三面凭海,并力攻围,而贼得水陆救护,以牵制兵力;其后更沿疆北上,海路万里之遥,并无可牵制之力。官兵既无舟楫之利,哨探不能施,防御无所用,是以其势日益猖獗。”

    “……使早制备战船,多安炮位,调广东,闽浙水师营兵以截来犯,而大营兵勇,分堵支路,与水营声势联络,以四扼其分窜之路,兼施堵剿之力,断彼接济之徒,未尝不可克期奏绩。江苏提督向荣,论者徒谓贼势之烈,制船购炮,有缓不济急之忧,臣愚以为,为大清疆圉安固计,不能不资船为用,与其贻悔于他时,何如急筹于今日?”

    “……窃计,每船以千金之费准之,约船百只,银十万两;每炮一百余两准之,约炮千尊,亦需银十万两。除官办外,宜劝谕绅商捐办,并照捐输旧例,酌减三成议叙,总以广为预备,迅速葳事为务。俟战船炮位刻日造齐,然后调集闽浙广东水师营兵,兼顾广东水勇,勤加演练,扼守险隘,以剿匪则相机冲击,而力有余;以堵则依营据险,为势亦壮。其于战剿之方,未必无补万一。”

    “愚昧之见,是否有当,伏乞皇上训示施行,谨奏。”

    文祥把奏折念完,重新jiāo还给六福,呈递御前,“你们说说,郭嵩焘这篇折子中陈奏的话,可有几分尚称可用?”

    “臣以为,郭嵩焘所奏,乃防微杜渐之策。皇上登基十年有余,四海升平,国事日盛,咸丰七年,英夷国联袂而来,却铩羽而归,更是大涨我天朝威仪于域外,使四方臣服。故而臣以为,天朝武备之力,足以自保有余,购船练兵之计,并非可行之。”

    “肃顺,你是管兵部的大臣,你怎么说?”

    “奴才以为,若提到练兵,圣明无过皇上,自咸丰初年以来,皇上锐意推行新政,在京中,天津两地,cào演新兵,咸丰七年安山湖一战之后,更是如孙大人所说,练兵成果在在展现于国人眼前,进而更广尔行之,在全国绿营、八旗军中,以新式战演练兵士。如此三年以下,效果虽尚未经由实战,但各省兵事,一改往年陈腐疲滑之气,却是奴才亲眼所见。想来日后一旦国家有警,新编绿营、八旗将勇上阵厮杀,也定可收以一当百之效。”

    他先大大的颂了一番圣,转而说道,“至于演练水师之,奴才想,一旦cào用起来,非十数年不能见,故而不妨缓缓图之,在两江之地试行水军。若是如绿营一般,略见成效的话,再推行其他各省,以使我天朝海防,固若金汤。奴才愚见,请皇上拣择。”

    皇帝笑着点点头,“唔,几年下来,肃顺确实是长进了不少呢”他说,“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但为政之道,首在居安思危四字。英两国,距离我天朝万里之遥,往来之间,太过不便。故而若说彼此倾国而战,就如同朕当年和老六、曾国藩、阎敬铭、肃顺几个人说过的那样,是不大可能的;但除了这些西洋各国之外,我天朝卧榻之侧,又是如何呢?远的不必提,圣祖仁皇帝的时候,沙俄兴兵犯边,于塞外苦寒之地,雅克萨等地鏖战不休,签订《尼布楚条约》,虽是划定中俄边界界址范围,双方共同遵守,永世不悖,但你们想过没有,这样的条约,于我天朝,自然是谨遵奉行,传于万世;但沙俄之国呢?彼邦虎狼成xìng,日后一旦发兵紧bī,额尔古纳河、黑龙江一线,全无一支强大的水师驻守,又当如何?更不必提东洋蕞尔……”

    他一时口快,几乎将东洋蕞尔小国几个字说出来,赶忙转了话题,“朕巡幸山西,新疆诸汗万里叩阙,为伊犁、天山南北多有往来沙俄不商贾,罔顾朝章度,走sī猖獗。成衮扎布战之不能,长久以往,沙俄必将视我天朝无人,启觊觎之心。到那时,若有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其悲哀之情,更有甚于《邶风》之七子你我君臣,就悔之晚矣了”

    文祥等人觉得皇帝的话似是而非,如今天朝所居,正如刚才孙瑞珍说的,四海承平,天下归心,便是各地通商口岸,往来商贾与本国略有不睦,经由在京各国公使和总署衙mén磋商办理,亦能彼此贯通、相互包容,并无什么可能引发大的争端之处。怎么今天听皇帝说,倒似乎已经有迫在眉睫的危机,而不为众人所见了吗?心中于皇上做的这一番预判,四个人中倒有三个人是不以为然的暖阁中一时沉寂了下去,好久的时候,都无人出言。

    肃顺左右看看,小声说道,“皇上,郭嵩焘的这份奏折?”

    “归档吧,等到了年下,他进京的时候,朕再亲自见他。”

    “喳。”

第16节回銮

    在五台山礼佛毕事,御驾一路不停,入直隶固安县,转路回到北京,出京的时候还是七月中旬,回京已经是十月初了,天寒地冻之中,以大阿哥载澧、惇亲王奕誴、恭亲王奕等为首的留京办事大臣迎到城外,远远的看见车如水、马如龙的御驾近了,众人跪倒接驾,“恭请皇上圣安。”

    “朕安。”皇帝笑着向外招招手,“大冷的天,都起来吧。惇王,京中一切安好?”

    “承méng皇上垂念,京中诸事顺遂,一切都好。”

    皇帝一眼看见翁心存和倭仁,皓首苍颜的跪在人丛一侧,顶戴的红缨子为寒风吹拂,屏显老态,用手一指,“六福?着翁师傅和倭师傅到朕的车架中来,朕和他们一同进城。”

    “喳。”六福答应一声,过去请二老登车,行礼之后,皇帝摆摆手,“起驾吧。”

    舆动作开来,过正阳mén,进到北京。

    车架中,皇帝让二人起身,各自赐座,又命惊羽取来参茶,赏给他们饮下,谢恩完毕之后,皇帝说道,“翁师傅,您和倭师傅都是两朝老臣,赐紫禁城骑马,日后再有这等事,就不必亲自迎出城了——于朕有忠心,也未必都在这些事情上。”

    “皇上体恤老臣,臣稍有人心,有岂敢不尽为臣之孝?况且,皇上西幸晋省,千里奔bō,观风察吏,体念民情,若说辛苦,还是皇上更加辛苦,臣等这点小小劳动,实在是算不得什么的。”

    皇帝不置可否,岔开了话题,“京中一切都好吧?”他说,“朕此次去山西,将翁同龢带回来了,等一会儿散了朝,朕给他几天假,让他承欢膝下,尽一尽人子之孝。你们一家人,有两年多不见了吧?”

    “是。老臣叩谢皇上。但臣以为,忠于王事,恪尽职守,便是最大的忠孝。况且犬子尚在青壮,未可贪享家mén之乐,还是请皇上……”

    皇帝实在不愿意在这样的时候驳斥翁心存的话,这会儿也忍不住了,“为人臣者,于朝廷、于朕要尽忠;于父母,也要尽孝。这才是君子读书有成,立身世间之本嘛,此事,就毋庸议了。好吗?”

    翁心存yù待再说,倭仁不留痕迹的动作一下,碰了碰他的膝盖,老人一愣,识趣的选择了闭嘴,“既然如此,老臣谢皇上恩典。”

    “翁师傅、倭师傅,朕巡幸五台山的时候,内阁决议奏到行在,……啊,不必请罪。朕虽然有时候会犯糊涂,但还没有到为政体推行不畅,而怪罪臣下的地步。”他轻笑着,似乎在唠家常,又似乎在与内阁首辅的两位大学士谈及政事一般,让人分辨不清,“便说这一次发行国债之事吧,你们两个人是怎么想的呢?”

    “这,老臣想,《荀子?大略篇》有云:上重义则义克利,上重利则利克义。自我皇上登基以来,府库日足,国用渐丰,天朝百姓,感怀威德,于朝廷种种惠民政令,万方卞舞,额手相庆,幸喜生逢明君,一身之福之外,也是阖家的福气。”翁心存说,“而国债之议,请皇上恕老臣言语冒犯之罪,铁路大工,固然利国惠民,但宜乎缓缓图之,若行之cào切,臣恐这利国之,亦将变作各省胥吏,贪墨之mén啊。”

    “老奴也附议。”不等皇帝问道,倭仁在一边也出言答奏了,“更有一节,奴才惊闻,各国驻华公使,往来总署衙mén之间,意图购买我天朝国债,此等开mén揖盗,授人以柄之行,皇上,可千万做不得啊?”

    “哦?这是为什么?难道我天朝小民不懂这其中的道理,日后即便国家发行国债,也不会购买之外,连同那想买的,你也不肯卖吗?”

    “皇上,国债以各省海关税款为担保,老奴怕洋人得陇望蜀之下,将双手横chā入我天朝之中,到时候,以……”

    皇帝抑制不住的扬声大笑起来,“哈哈哈哈你这个倭艮峰啊这样的理由,亏你也想得出来?”

    “皇上?”二老心中惊惶,滑身落地,跪了下来。

    好一会儿的时候,皇帝才止住笑声,“朕不是生你们的气,你们起来,起来说话。”他说,“你们都是品xìng刚直,君子可期的朝臣典范,朕当年在上书房读书的时候,虽偶有戏nòng之举,但于倭师傅和翁师傅的才学,从来都是心中赞佩,高山仰止的。但世易时移,到了今天,若还是抱着那些圣人教化,于外务一无所知,更加从心底yù将之摒弃在外的思维,是万万行不通的。朕不是说,我天朝千古传承而下的纲常之论也要弃如敝履,正好相反,这样的君臣之道,更要发扬光大;但一些面临外务,特别是与西洋列国往来之事,却不是你们能够知晓而且jīng熟的。”

    “便如同这国债之事吧。朕在山西的时候,给军机处的几个人说过,在这里不妨再和你们讲说几句……”把当初说过的话不厌其烦的又说了一遍,皇帝说道,“你们想一想,这世上的事,总也辨不过一个理字去,难道洋人以为,只要掌握了我天朝的债务,就能够对我天朝国政指手画脚了吗?”

    贸易顺差逆差之类的话,在二老听来,如同天书一般,也不敢打断,耐着xìng子等他说完,翁心存仍旧不死心的说道,“皇上所言极是,但臣以为,国家正用款项,本该由我天朝自行筹划,如今却要求诸列夷之国,臣深以为不妥啊。”

    皇帝深深的叹了口气,一阵无力感涌上心头。

    清朝的政治架构和明朝不同,朱元璋在洪武十三年罢相,理论上天子唯我独尊,相权已经不复存在,而自内阁制度创立,大学士为实质上的宰相,不仅为约定俗成之事,而且通政使章章奏出纳,可使王命不出国mén,相权不但已经恢复,甚至凌驾君权之上。

    明中叶之后,司礼监之权日重,究其实际,本是皇帝要找一个得力助手,来维持君权,并与相权抗衡,故英察者如嘉靖,驾驭太监以制内阁,数十年不见大臣,在西苑修道求长生,而仍能大权在握;暗弱者如天熹,太监趁机nòng权,为实质上的皇帝。

    到了清朝,开国之初,大学士仍为丞相,但因为设有御前大臣,内大臣,御前shì卫及内务府,作为维护君权的集团,相权被大为抑制,但并未完全消失;到了雍正年间,连这一点残余的相权也觉得掣肘不便,乃有军机处之设,大权尽归内廷,相权便成了徒具虚名了。

    但虚名便虚名,朝廷仍自要保留内阁的存在,诸如一些明发天下,咸使闻知的政令,也还是要内阁通传天下的——发行国债一事,如果始终得不到内阁的全力支持,说诏令不出国mén可能夸张了一些,但军机处一边的差事,无端变得庞杂繁复,却是肯定的。

    而皇帝若是为政见不和,斥退内阁,必然引发一连串的jī烈动dàng比之当年军机处全班出枢,还要引发外界的物议。所以,错非是到了推车撞壁,无路可进的地步,皇帝是万万不会考虑这一步棋的。

    他想了想,还是得耐着xìng子给两个人解释,便在此时,身子一震,舆停了下来,撩开窗边的黄幔看看,已经到了内城,“今儿个就到这里吧,有什么话,等过几天,到乾清宫再说。”

    “是。”二老注意到皇帝神sè倦怠,不敢多言,由六福搀扶着,各自下车而去。

    军机处新近增补了许乃钊和赵光入值,前者不必提,一任福建学政做下来,调京内用,立刻升迁揆席,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做到体仁阁大学士,内阁首辅,位高权重,令天下人仰望。这一次更入值军机处,他是当朝一品大员,照例是不挂‘学习行走’的名分,而且,因为品秩尚高于阎敬铭和孙瑞珍,后来居上,仅仅排在文祥、肃顺之下,偏偏文祥又要料理总署衙mén的差事,他初初入值,便成了首辅军机大臣。

    赵光则不同,多年来,一直是在刑部尚书的位置上,始终未见迁转。本来,京中六部各堂,从科场中士,登进仕途开始,到散馆任职,总要在六部左右迁转,京中俗语说‘九转丹成’,便是此谓。像赵光这样,在刑部一呆十年,却难有寸进的,在北京城中,都为人引为咄咄怪事。

    故而这一次擢升他入值军机处的上谕从山西寄来,赵光又是惊讶,又是欢喜,自觉一生心愿已了,只求能够在军机处安安稳稳的呆上几年,就算平安大吉了。不想第一天到御前,领旨谢恩,随即jiāo卸差事,入部行走的过场,皇帝的话就让他大吃一惊

    礼王世铎做带引大臣,领着两个人到了养心殿,碰头行礼以毕,皇帝先和许乃钊说了几句,不过是一些méng主宠招,臣惶悚无地之类的官面话,皇帝心不在焉的答了几句,转而对赵光说道,“赵光,刑部的差事,这十数年之中,朕一直看在眼里,此番擢升你入职军机处,以你xiōng中所知律之学,奉旨管部,也算人尽其用,你可要当仁不让的担起这份责任啦啊。”

    “是。量才器使之,无过皇上。臣于刑部多年,虽无尺寸之,但臣忠于皇上,忠于朝廷的一片痴心,唯天日可表。”

    皇帝抢着打断了他的话,“朕不是想让你说这些。”他说,“朕临幸山西,招山西臬司朱光第陛见,朕问及他于前年内阁并刑部增修大清律一事之见。他说,贪墨犯官,以贪墨银两数额为定罪之款,固然是我朝圣举,但只怕日后推行起来,略有阻碍。为什么呢?因为我朝例有八议之。可列席之中的,就是贪墨再多,只怕也能够躲过一劫;而无关其间的,或者只为万余两银子,就要落得闹市问斩的下场;若是这样的话,岂不是失了理公断,首在衡平和不为一人而屈的本意了吗?”

    他停顿了一下,又说,“朕听了之后,深以为然。若说朝廷勋贵,王公耆宿,犯了朝章度,却不能一视同仁,又将如何服尽天下籍籍众口?你以为呢?”

    赵光不知道皇帝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说起这样的事,但天子问及,不能不答,“臣以为,理公断,首在衡平固然是刑臣行事圭臬,但也不好概而论之。”正如当年周祖培于他的评价一般,赵光可称理大家,但xiōng中装了太多律例之条,为人就有点疏于灵动,一边琢磨,一边奏陈,“我天朝厚待士子,福泽以报,故而,臣想,于那些有于朝廷的,总要念在其人往日辛苦的份上,网开一面才是的。”

    几句话说得前言不搭后语,许乃钊频频回头,似乎有点讶异,而皇帝,更几乎给他逗笑了“要是照你这样说来的话,京、外中大臣,又有哪一个不是有于朝的?为贪墨之罪,若是将他们凌厉处置的话,岂不是成了忘恩负义之行了吗?”

    赵光吓了一跳,说皇帝忘恩负义,其罪非同小可,赶忙碰头,“臣不是这个意思,臣绝不敢有这等想啊?”他心中一阵后悔,今天皇帝的心情大概不是很好,怎么事先不打听打听?应该缓几天再来御前谢恩的

    皇帝并没有责怪他的意思,他今天突然说这样的话,本意是想和他提前打一打招呼,为日后即将逐步推行的司制度改革做准备的,看他吓得什么似的,心中不忍,“朕不是说你有这样的意思,只不过啊,刑名一道,关系百姓身家荣辱。你又是管部的大臣,日后行事之间,要多多上心啊。”

    “是,是,是。”赵光碰头有如捣蒜,忙不迭的答应着,“臣一定小心料理,断不使刑名一端,成为百姓攻讦……呃”

    皇帝含笑摇头,给世铎使了个眼sè,后者识趣的说道,“万岁爷累了,两位大人,跪安吧。”

第17节入值

    翁同龢在家歇了几天,随即入值南书房,和当年一样,做他的shì讲学士。

    一任山西学政做下来,除却任上所有种种进项,使得宦囊丰盈之外,翁同龢比之当年出京前,更多了几分沉稳和老练之气。便如当年老父遭谴,因为管束家奴不利,给nòng至灰头土脸的事体爆发之后,翁同书两次sī下里写信给弟弟,要他在山西任上,上表朝廷,请皇帝念在多年旧情的份上,宽免老人家的罪过,但翁同龢接信之后,却出人意料的丝毫不理给父兄的回信中,大打‘朝廷公断,圣明在天,非臣下可以sī情代偿’的官腔,把哥哥的请求驳了回来。

    翁同书又惊又怒,大骂弟弟不孝,还是翁心存宦海沉浮多年,大约能够分得清楚小儿子的心思:翁氏一mén,累受两朝皇恩,无权臣之名,而有权臣之实。皇帝这一次有意掀起bōlàng,更多是只是对朝中愈演愈烈的党争之风降一降温,煞一煞锐气。于翁家一族的荣辱,说到底是不相关的。

    但如果翁氏父子不知进退,以为可以仰仗翁同龢入值上书房多年的情分,就可以、并敢于提出非分之请的话,则家mén之祸,就在不远了

    所以翁心存在看过翁同龢的来信之后,亲自又给远在山西的儿子写去一封信,内中丝毫不提公务,只说家务,告诉他,家中一切安好,他在山西,那里较诸京中,天气苦寒,要他多多注意身体云云,全是絮絮叨叨,父子亲情跃然纸上的文字。

    翁心存很清楚,翁同龢年纪虽小,但在皇上身边多年,不提皇帝时不时的耳提面命,只是陪伴君父,数载而下所闻所见,君臣奏对时候的潜移默化,就绝对不是翁同书那般的书生意气可以比拟的后者正是因为看不透这一层,空自惶急、恼怒了半天。

    翁同龢在山西任上数年,只回过京城一次,还是在咸丰九年的年初,为咸丰十年,皇帝三十万寿,照例要加开一届恩科的公事,在京中呆不多久,料理完毕,转头出京,又回山西任上去了——他竟似是打定了主意,不给皇帝、朝中于翁家不睦的大臣以任何口舌之机,在外人看来,甚至有点不近乎人情了。

    这一次皇上赏假,翁同龢在府中安安心心的住了几天,自然的,父子来过,秉烛夜谈的事情也不曾少,问过老父的身体,翁同龢说道,“……儿子这一次随扈圣驾西游,虽不比京中,每日御前当值,但听肃雨亭说,皇上于国债发行新政,早已经圣心默定,决不为任何人夺其志。只等回京之后,知会各省,就要照章推行了。”

    “你当爹就不知道吗?”翁心存是一派怡然自得的神sè,“我虽耄矣,却也不是倭艮峰那般食古不化之流可比。上一次你在山西寄回家信,内中说起皇上谈到,‘举凡情理所通的,论诸国事,也一定是能够上下顺遂的’之语,细细想来,实在是治国大道啊”

    他说,“从皇上登基以来,羽翼渐丰,开始推行新政,不论漕盐、洋务、铁路、兵事,说起来破除旧例,改行新制,实际上呢,你想想,皇上所行的新政,又有哪一节是与祖宗成,背道而驰的?又有哪一节,不是我朝历代明主当政之时,不曾为此伤尽脑筋,而苦寻谋划之道,解决之的?嘿只凭这一点,京、外各省,不论满汉,便是想拿祖宗成例为据,抗拒新政的,也断然没有了落于口实处故而才有这十数年来,国政日上,四方敬仰之景。”

    他说,“皇上威权日重,其势已断不可阻,才有今天发行国债之举——正如你方才所说的,决不可为人夺其志——你想想,要是早上几年,不提朝堂部员,只是这清流中人所上的奏折,怕就要把养心殿都堆满了。”

    翁同龢身为局内人,大以为然的点点头,又追问道,“既然如此,爹为何又要在与皇上同车共乘的时候,与倭师傅一再劝阻呢?”

    翁心存很讶异的看了儿子几眼,似乎觉得他会问出这样的问题,让人觉得不能接受一般,翁同龢脑筋一转,也通晓其中,“是,儿子这话问得糊涂了。”

    翁心存沉默半晌,方才一笑,很有点羞愧的味道,“倭艮峰方正君子,心中只有朝廷,只有皇上,从这一节说来,我不及他。”

    “爹也不必如此,外圆内方,才是君子立身之道。倭师傅……”翁同龢满腹言辞,终于化作喟然一叹。

    翁心存取过水烟,翁同龢燃起纸媒,伺候老父亲吸了几口,咕噜噜、咕噜噜的吸过,又再问道,“你此番回京,皇上可有所差遣?”

    “这倒不曾,皇上只是说,着儿子仿效当年,仍自到南书房入值。”

    翁心存点点头,把水烟置于一边,“南书房司文字之役,虽无相权,而有相任。你要记住,多与他人为善,切切不可以家事自夸其大,孙亦何、张子青、额莜山几个人,才学都不在你之下,要多多与人jiāo好。”

    “是,儿子都记下了。”

    翁心存大有辩察颜sè的夫,看儿子表面上奉命唯谨,神情中却是一派不屈之sè,知道自己这句话他未必往心里去。不觉有些为他担心,但孩子大了,不可能做父亲仍自像当年一般,以父道尊严,言辞训诫为能是;再说,由他闯一闯,经历一番,也未必是什么坏事。

    于是,在府中休息几天之后,翁同龢开始入值南书房。除了他之外,这一年之中,皇帝另外宣召了几个人,分别是,道光二十七年丁末科的状元张之万,直隶南皮人,字子青;咸丰三年癸丑科状元孙如仅,山东菏泽人,字亦何;还有一个是旗人额勒和布,姓觉尔察氏,字莜山;他有一个绰号,叫腰系战裙——和他的名字,正是个无情对。

    入值南书房shì讲,名义上是文学shì从之臣,但因为可以贴近天子,每日面君,便是比诸那些六部堂官,仍自多一份进言之机,故而虽然无权无责,仍是朝臣所向往的清贵之地。翁同龢不提,另外三个人,当接到明发的邸抄,知晓自己入值南书房,都兴奋得不得了——这已经是一年前的旧事了。

    上午巳时,翁同龢到南书房,和几个人彼此行礼,互相寒暄了几句,听mén口一声唱喏,“皇上驾到”众人不敢怠慢,各自迎到廊下,跪倒接驾。

    皇帝刚刚和军机处、内务府、宗人府见过面,为朝政的事情,生了一肚皮的怒气,原因无他,西幸之前,着恭亲王奕办理内务府往来办差之中,种种贪墨之事,经过四个多月的时间,案子查得差不多了:经多方查验、举证,从咸丰三年至今,只是浮收、侵鱼、倒买倒卖几项加在一起,为内务府上下贪墨的银子,就不下五千六百余万两之多

    其中更有一部分,和高宗皇帝当年所掀起的两淮盐引案如出一辙,内务府提出的每年六百万两的‘内帑银’,jiāo由各省盐商生利,按照常例来说,每年大约可以获利三二之数,而却只有一个笼统的数字,并无任何明细。不过和当年之事有一些出入的是,当年是盐商疲滑,méng哄朝廷;这一次则是内务府与扬州、长芦、四川等各大盐商相互勾结,欺上瞒下,瓜分银两,造成了极大的亏空。

    皇帝为这件事大发雷霆,连多年来荣宠不衰的肃顺也没有逃过去,给他加头带脸的臭骂一顿,肃顺几个将额头撞得一片乌黑青紫,胡luàn应承几句,以下去即刻派人查处为由躲了出去。

    皇帝让奕随驾,到了南书房,脸sè兀自不是很好看,当先一步跨了进来,摆手让几个人起身,惊羽从带来的物什中,取出茶壶,倒了一杯申斥,端了过来,“皇上,用一杯吧?”

    看见参茶,皇帝凭空又是一阵恼怒,按照奕查明的情况,吉林将军、奉天将军每年除却照例要进贡大内的人参之外,还和内务府上下勾结,借征用省内进贡之物为由,在东北三地大肆收进人参,然后夹杂在贡物之中,运进关内——以这样的名义运输,照例是要免税的——销往各省,只此一项,又给这些人发了大大的一笔横财

    “老六,你以为,内务府之事,该当如何处置?”

    “不论皇上如何处置,都是这些下溅的奴才应得果报。臣弟自上一年奉旨管部以来,办事潦草糊涂,始终未能举发其弊,还需皇上指授方略,才能一举dàng涤内中妖氛,臣弟自知失察,请皇上恕罪。”

    “现在不是要追究……”皇帝摇头摆手一起来,“你为人cào行如何,朕早已知晓,此事和你扯不到什么关系。”他说,“你说说,今后如何行事,才能使这群奴才,不敢再有贪贿之想、之胆?”

    奕很觉得为难,不提内务府一众奴才,多年来上下méng蔽,早已经成为利之渊薮,只说yù壑难填,即便是钢刀临颈,亦自不理不问,只求伸手,又如何能够有办不敢有贪墨之想?“这,皇上圣明,臣弟想,只要晓以利害……”

    皇帝一挥手,“只靠说就能够改变他们贪墨的德行了吗?和白花花的银子比起来,圣人之学,在这些hún账的心中,不如……”他迟疑了一下,把后面将yù出口的脏话又咽了回去,“不行,这件事得认认真真的拿出一个办来,若是只在事后查探,固然有亡羊补牢之效,但总也会给这些人留有一份侥幸之心。不妥,不妥”

    奕也没有很好的办,皇帝以咸丰三年为始,之前种种花用、靡费一概不问,本意就是保全自己、保全母妃——若是彻底而详尽的纠察下去,只恐已经故去的康慈皇太后的脸上,也未必能够有多么好看故而他心中着实有所感激,更大有愧疚,“是,皇上教训的是,实在是臣弟xiōng中空无一物,未能为君父分忧。”

    皇帝睬也不睬,转而看向翁同龢等几个人,“你们呢?你们于此事可有什么解决之道吗?”

    翁同龢前情不明,听这君臣两个说了几句话,大约知晓缘故,但不论如何建言,都会大大的得罪了内务府,而这样的衙mén,又岂是可以轻易得罪的?这会儿临君父之怒,也还罢了;日后一旦事有转机,在皇上面前进言一二,于自己可谓是大大的不利呢因此闭紧双chún,一言不发。其余几个人也是抱着同样的想,没有一个人出言,南书房中安静了下来。

    皇帝心中好不失望于内务府的管理,他自有一本计划,今天不论谁有所建言,几乎都不可能为其采纳,自然的,也就不会过于得罪内务府一众奴才,殊不知,这几个人或者如奕自陈的那样,xiōng中无物;或者如翁同龢一般,不敢直言,一个个居然全都像木雕泥塑的一般,在那里装哑巴?这就是他们口口声声说的,以赤诚之心,上shì君父的吗?令人齿冷心中想着,年轻的天子冷笑起来。

    “怎么,都没有任何解决之道吗?”

    “臣等才疏学浅,未有建言之方,请皇上恕罪。”

    “也罢了,这样的事情,本就是不容易,更加不是尔等所学所知,能够想到辩折之道的。”皇帝说,“不过这都没有关系,你们不懂,想不出对策,朕有。”

    奕一惊抬头,“皇上?”

    “等日后吧,日后你们就明白了。”皇帝说道,“朕平生最恨臣下有贪墨之行,只要能够杜绝臣下此等jiān弊,不论出以何种手段,朕都会毫不犹豫的采用即便是求诸外人,也在所不惜”他又说,“便从内务府,这个天家饲养的奴才衙mén办起吧。”

    说了几句话,皇帝转而放松了一点jīng神,把话题扯到旁的事情上去了,“这一次西幸途中,有一次,朕招军机处奏对的时候说起郭嵩焘在任上上折子,提请海军之设。朕和军机处打了好久的嘴仗,终究莫能决。尔等都是饱学之士,以为如何啊?”

第18节两江

    这样的话不去问军机处,不去问御前大臣、内阁六部,怎么反倒问起南书房几个文学shì从之臣了?众人一番惊异之下,沉默了半晌,额勒和布躬身作答,“皇上,唐时杜工部有诗云: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先贤之语,奴才请皇上圣虑周详。我天朝自古以仁爱立足于世,本非强横之邦,故而奴才想,这等杀人盈城、盈野之物,还是不必cào行的为好。”

    “嗯,张之万,你说说看,他的话有没有道理?”

    张之万虽然是状元才学,但却是朝野尽知的磕头虫,闻言趴下去碰了个响头,大声说道,“海军之设,关系国计民生,此情早在皇上圣心之中,非臣下所能妄言。”

    皇帝扑哧一笑,不再理他,又问翁同龢,后者眨着眼睛,游移了片刻,心中忽然想起在府中和乃父所言及的,皇上推行新政,不以任何人力为阻挡,此番做作,不过是有意借此挑起一个苗头罢了的话。“臣想,……臣想起来了一件旧事。”

    “哦?”

    “先皇十四年时,两广总督卢坤奏陈,东印度公司因他故解散,新派驻华商务监督绿劳卑坐船抵粤,居然敢不以我天朝体制尊严为尚,谴人递送总督府以请求通商的信函。这等作为,自然为我天朝依理驳回。并派员晓谕英人,望初入中华之化外愚蠢能悔悟恭顺。不想律某置之不理,又调派军舰,泊于虎mén口外的九州沙沥洋面,后总督卢大人向皇上奏报:该夷人所仗者,唯有船坚炮利,内洋水浅,礁石林立,夷人施放火力,亦不能得力。我方只要调派兵将,水陆分头布置,夷人便会折服。”

    这件事皇帝知道,奕知道、其余几个人都知道的,听他拿这件旧事做文章,xiōng中所想,立言之基便不言而喻了。只有一个惊羽和六福不知道,各自瞪大了眼睛,听他的下文。

    只听翁同龢一面面带追忆之sè,一面继续说道,“……谁知未过数日,英舰伊莫金号和安东罗灭古号在律劳卑的命令下强行驶入虎mén,直bī黄埔,轰击炮台,而我天朝水师竟不能阻挡,虽经采用木排封锁航道以使对方退回澳mén,但我天朝水师武备不修之弊,却也经此一战而暴lù无疑。”

    说道这里,翁同龢停止了回忆,眼神中闪着光,慢吞吞的说,“前车之鉴,后世之师。英人数次冦我海圉,本就是欺我天朝并无水勇之弊,甚或屡屡得手,直至咸丰七年,兵锋直指广州城下,若非皇上圣明如天,聊敌机先,只恐先皇年间旧事,又要重现于今。故而臣以为,海军之设,不但是我天朝自保之必有,更且要短时间内创立起来,以护卫我天朝百姓,长治久安,更可使我天朝绪统,福祚绵长”

    皇帝沉yín半晌,忽然问道,“老六,你怎么看海军之事和翁同龢的奏对?”

    奕赔笑答说,“臣弟这点小见识,难逃圣上眼,只不过,臣弟想,郭嵩焘提请海军之设,固然是为国谋不惜一身,但也不过是在发前人之微见而已。”

    “哦?这话怎么说?”

    “臣弟当年奉皇上谕旨,以王大臣管理总署衙mén,期间往来,多为西洋国人。臣弟和他们谈论公事闲暇之机,偶尔会听他们说起,西洋各国也有彼此争斗之事,而此种争斗,多以海战为主。臣弟就想,因为有所需求,自然就会有所增益。便说这舰船之力吧?臣弟当年méng皇上训教,英人生长于海岛之国,本土资产能源终究有限,而惯于出海,故而英人水路通达,也就造就了舰船发达的先机。而我天朝,地势辽阔,物产多有,本不必惜乎外来之物,自然的,这等兵舰诉求,也就不可与之同日而语了。”

    “朕问你的是要不要海军建设,不是问你两国兵武之力的差别。”

    “是,臣弟正要奏陈。”奕说,“咸丰七年之时,西人以兵船冦我疆土,上靠皇上运筹谋划,下依将士用命,终有安山湖一战收。但臣弟以为,陆上jiāo锋,我天朝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若说仍自不能胜过来犯,亦太显我天朝将士无能——故而,并无可夸耀处……”

    这番话说得很是犯忌讳,奕偷偷看看皇帝的脸sè,倒没有不愉之sè,这才大着胆子继续奏陈,“而水战之时,虎mén、黄埔、广州城下一线,虽经多年整修兵戎、牢固岸防,仍自于临敌之际,败退得一塌糊涂可见岸防之道不可守,铁甲兵船不可无,御敌于国mén之外,方是我天朝永固边圉,长治久安之啊”

    皇帝深深点头,半晌没有说话,终于以手轻叩桌面,“……翁同龢,拟旨,行文两江总督曾国藩……”

    咸丰九年,曾国藩履新两江,开府江宁,临行前,皇帝又是赐诗,又是赐宴,人臣荣光,一时无两。到任之后,方始发觉,两江总督的位置固然为人钦羡,但也不是那么好做的。

    首先说,桂良一案之后,两江官场人才凋零,只以江宁府为例,上元、江宁、句容、高等治下几县及太湖厅、松江府、川沙厅、常州府、武进、无锡、金匮、扬州府、泰州。海mén直隶厅等州县府厅长官,全数卷入桂良贪墨大案中,一股脑的全给朝廷摘去了头上的顶戴,等到曾国藩上任的时候,惯以官员之数,雄踞天下之冠著称的两江之地,居然尴尬到无官可以迎迓总督大人的地步也就更加不必提公事上的各种筹措无mén,庞杂繁复,无可料理了。

    上任第一年的头上,曾国藩被bī得连往来折差赍送奏折到北京的时日都耽搁不起,只好以电报文字,奏报中央,请求朝廷选派贤能,任职地方;于是,除了从临近的河南、山东等省chōu调吏员补充之外,常年在省内等候分发的官员,得以有用武之地,各自实授,缓解了一时燃眉。

    皇帝在曾国藩上任之前,曾经和他说过,官员能力高下,总要在任上得以展现;而僚属的德行,更加不能听信彼者一言而决,你身为两江总督,军政共管,特别是政务之事,更加要多多上心注意,一旦发现有人借公务之便,上下其手的,不必管他是谁,也不必管涉及到哪一个衙mén,都要具折实参——万万不能让因为彻查桂良一案之后,方始有点起sè的两江吏治,重又回复旧观。曾国藩自然是奉命惟谨,一一答应了下来。

    到了任上,曾国藩才知晓,两江俗称天下第一膏腴,不是没有来由的,旁的不必提,只是偶尔政事闲暇,换上一袭便装,行走于长江两岸,看着江面上往来如织的大小商船,遮天蔽日之景,就可以看出端倪。命新任江宁、江苏两藩司,把这一年以来,任上种种收益之数汇总报上,数目连曾国藩自己都吓了一跳:合计超过了三五千万两之多

    “怎么这么多?”

    两江两藩司,一个江苏藩司郭嵩焘,一个是江宁藩司储德灿,山东人,字宣云,是和崇实同科的进士,不过位在三甲,不能入翰林院,任职河南、历任知县、知府,后调任广西臬司,两江案发之前,皇帝调崇实任职松江道,和崇实说话的时候,经他提起,决意调其履任两江,任职江宁藩司。

    郭嵩焘少有才名,但遗憾的是,科场晚达,一直到道光二十年之后方始中士,他和曾国藩是多年老友,这一次任职两江,彼此又是上下僚属,往来多有问切,关系比之在京中,又更近了一步。听他居然说出这样童稚之语,郭嵩焘和储德灿相视一笑,“大人,何出此言?莫不是大人还会嫌钱多吗?”

    曾国藩自失的一笑,“我只是没有想到,会有如斯之数。一年以下,两江种种款项,便几至万万之数……,这真是想都不敢想的呢”

    “除却厘金之外,其他更有江宁、上海、苏州所开的jiāo易大厅,为饷源第一所出之地。等日后大人得暇,到此处去看一看,便知究竟了。”

    jiāo易大厅之设,曾国藩也是知道的,这本来是为两江等地越来越多的洋夷商贾,就近购进中华各种特产,集中整理,便利民生所举的,据说是皇帝南幸的时候,召见当时任职松江道的王有龄和一个叫胡雪岩的海关处总办,让他们两个人牵头cào办起来的,想不到两年以下,居然做得这样的风生水起了?

    “可不是吗?”储德灿接言说道,“大人有所不知,那胡雪岩在jiāo易大厅初具之后,即刻请辞了官府的差事,转而经营起丝茶贸易,并cào办起了一家名为阜康的大钱庄。两年以下,生意遍及海内,如今在苏州城内,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大财主了。”

    曾国藩大感讶然,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人吗?放着官家的事情不做,转而去做生意?还开什么钱庄?只能以人各有志来解释了。转念想想,也未必就是坏事,像自己、甚或如翁心存那样,做到位极人臣,朝中首辅,又有什么用了吗?还不是面对君父一纸诏书,惶悚得体如筛糠?这个念头一经兴起,便如野草般疯长起来:皇帝登基十年,国势日上,固然可喜,但于此之外,皇帝威权越重,当初自己在北京的时候,每每临朝,总有惴惴之感,哎,伺候这样一位主子,也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

    他只顾想着自己的心事,连厅上议事的两位僚属的存在也忘记了,还是府中幕僚罗泽南从后堂出来,才让他惊醒过来,“哦,老夫只顾思绪,倒怠慢了。”

    储德灿和郭嵩焘自然客气几句。曾国藩转头看向罗泽南,“仲岳兄,可有所得了?”

    “这是学生草写的奏稿,若是大人看过,尚觉可用的话,就请大人誊录一份,即可上呈行在了。”

    曾国藩接过来看了看,这是李光昭一案的复奏文字。李光昭自咸丰九年逃离北京之后,隐迹匿行的藏了些时日,他知道自己这一次惹出的祸事非常严重,不比以往诓骗来华洋人,等风头过去,就可以依旧故我,可以说,大清朝国土之上,再无他立身之地,故而想取道两江或者两广,最好能够躲到国外去,方才是最美。

    但此行到两广,路途遥远,可能等不到地方,就给沿途捕获,递解入京了。也只好选择两江之地,找个机会,那里洋人往来辐辏,若是好运,搭一艘驶往别国的商船,未必不能。于是,他一路小心的,从北京逃到了江宁,谁知道到此不久,就为人所纠查了出来。

    也真正是该当他命中有此一劫,李光昭当年在香港,和一个国商人,议定购置木材,其实仍旧是行以哄骗的手,从国商人手中骗了三万多两银子,然后就如神龙不见。国商人吃了一个大亏,但身在异乡,只能自认倒霉。这一次这个国人到江宁来,办理采买之事,冤家路窄,给他见到了李光昭,双方立刻扭打成一团,报请当地官府,一查之下,李光昭的形迹全数暴lù

    李光昭是钦案要犯,一定要归案的,jiāo由省内臬司审理一番,过往情事,逐一招认,然后便要递解进京,便是在这个时候,罗泽南出面劝解曾国藩,“大人以为,李犯之行,当以何罪处置?”

    “以巧饰言辞,瞒哄朝廷,总不外乎枭首之罪。”曾国藩曾经任管刑部的大臣,律例即便不及赵光等人那么jīng通,也还是知道一点的。

    “那,依大人所见,这李光昭,是留在江宁,等诏旨到来即刻处决的好呢,还是押赴北京,由刑部问讯一番之后,再行处置的好呢?”

    曾国藩心中一动,这是不消问的。钦命案子,哪有不解回北京,在所捕之地,就近处置的?实际上也是有的,不过那种情况,一般而言是指流窜江湖,作恶多端的人犯,而且另有党羽,未曾归案,朝廷怕递解的路上,会出现什么闪失,才会有便宜处置。而李光昭,完全和以上的情况不搭边,罗泽南为什么这么问?脑筋一转,他大约的明白了,“仲岳兄是说,若是押回北京,问讯之下,种种关碍之处,难以料理?”

    为李光昭的案子一发作,既有煌煌上谕严办,则引进经手的人,岂能没有责任?所以湖广道监察御史,江苏仪征籍的陈彝首先发难,严劾内务府大臣‘办事欺méng,请予处分’。接着是陈彝的同年,山东潍县人的江南道御史孙凤翔,上了一个奏折,说‘……李光昭呈请报效木植,及此次呈进木植,皆系现任内务府大臣明善署理堂郎中任内之事;该员ménghún具稿呈堂,并与李光昭jiāo通舞弊,请严加惩处’。

    这两个折子已由皇帝批jiāo吏部议奏,处分在所不免。同时李光昭假意报效,实为贪一己sī利的经过,已成为传遍九城的新闻,有人说停止园工也是迟早间事,所以不但内务府的人悄然罢手,就连园工的包商,亦不能不停下来观望风sè——这件事不但内务府倒霉,皇帝也大受其累,nòng得肝火愈盛,好几天的时间里,招对臣工,都无jīng打采,文祥、阎敬铭几个看在眼里,又是心疼,又是好笑。

    罗泽南赞赏的点点头,“大人请想,李光昭此等行径,固然难逃国,日后若是问讯之下,吐lù出与内务府一众人往来之事,大人明明是为朝廷办差,却无端得罪了内务府的奴才,说来该有多么不划算?”他说,“而今只要大人一纸奏折,即可保全内务府的脸面,又可jiāo好上下,群情恰然,岂不美哉?”

    曾国藩理学出身,君子立朝,心中很是不愿意和内务府那群奴才打jiāo道,但也不得不承认,罗泽南的话是对的:所谓宁可得罪君子,不能得罪小人。若是自己仍自在军机处,自然无惧,到了外省,总要和京内官员,打好jiāo道才是的。此念一起,无语半晌,“也好,先……看看吧。”

    罗泽南心领神会,自去办差。今天到堂上来,正是为此。这一篇复奏的稿子是这样写的,“……该犯冒充园工监督,到处诓骗,致洋商写入合同,适足贻笑取侮。、核与诈称内使近臣之条相合,自应按照诈传诏旨,及诈称内使近臣之律问斩。两罪皆系斩监侯,照例从一科断,李光昭一犯合依‘诈传诏旨斩监侯律’,拟斩监侯,秋后处决。”

    这篇文字虽然很称短小,但立意极深首先说,李光昭奉旨严行审究,照例惩办,即为钦命犯人,应该在审明实情之后,解送刑部定罪,而径以一省长官的资格,定为死罪,而且文字中并不请示可否,且不照‘诈称内使近臣律’定罪,而照‘诈传诏旨律’拟刑,回护内务府的意图,便是跃然纸上了。

    其时皇帝已经起驾西幸,奏折呈报到行在,皇帝一看就明白,这是因为,若是依照前例拟罪,则明善等与其同办一事,亦脱不开干系,而依照后者定罪,则系一人之过,不涉及旁人——实际上,却是根本行不通的。洋商并非清朝皇帝的子民,没有遵奉诏旨的义务,即令李光昭是在‘诈传诏旨’,亦并无作用——从这样的角度来说,说李光昭无罪,也并不是虚妄之词。

    皇帝接到两江的奏报,苦笑了几声。君臣心照,也不必过多纠察,但在朱批的文字中,还是难耐小xìng儿,刺了曾国藩几句,“览。依议。尔到省年余,公务清晰,甚慰朕心之外,此等与人为善之,倒真正是日有所进,令朕钦佩。”

    曾国藩捧读谕旨文字,吓得脸sè发白,却又大感无可奈何,难道还能再上条陈,向皇上请罪吗?还是等到来年再说吧。倒是罗泽南,不以为意,“圣明无过皇上,这点小心思,学生原也不曾想过méng蔽圣主。其实,这等做,在学生看来,也是皇上心中所想,只是不能求诸言行罢了。怎么呢?”

    他自问自答地说,“上一年的五月间,肃顺回京,随班祝暇皇上万寿,倡议皇上,于圆明园中景致大有更张,后为李光昭之事,nòng得一团luàn麻,内务府、甚或连皇上自己,也成为京中百姓口中的笑柄,园工也不得不为之暂停,你想想,皇上本来很高兴的,无端为事此所阻,便如同兜头浇了一盆凉水,偏又无可发作,心中如何积郁?”

    “……这一次李光昭落网,大人提请于治下惩处,皇上嘴上不说,心里是认可的。为什么呢?因为李光昭一旦被押回北京,与内务府上下勾结的事情爆发开来,则圆明园大工,就休想达成了——为此考虑,皇上也会俯准大人所请的。”

    “那,这朱批文字,又是为何?”

    罗泽南笑了一下,“这还不简单?”他说,“疑心大人有擅专之意了呗?”

    曾国藩一愣,若是让自己在两江所行,在皇上那里留下这样的印象,终究是极为不利的,“那,仲岳兄以为,我当如何呢?”

    “学生愚见,大人什么也不必做。正如我刚才说的,皇上于大人所请,心中是首肯的;唯一不谅的,便是这等行事之而已。但大人请想,皇上将这两江之地jiāo付大人,要是日后处处请旨,事事奏报,又何必要大人这样一个军机大臣出京任职?”罗泽南笑着说道,“大人日后入京述职之时,不妨将此情奏陈皇上,我想,以皇上雄才伟略,自当有所谏纳,而绝不会为此责罚的。”

    “你这话倒也并非无理,我只是怕朝中有人以临事决断,为臣下者擅专为由……”

    “这一层嘛,就要靠大人您自己临机把握了”

    曾国藩捻髯思量良久,终于以为然的点点头,“我明白了,多承仲岳兄相告,我知道怎么做了。”

第19节议军

    十二月初六日,朝廷的上谕到了省里,曾国藩行礼之后,在手中展开来看,内容大约是这样的:“……同文馆之设,至今以九年矣,期间挑选八旗、汉族学生充盈,并雇请外籍教习,教以语言文字,并传汉教习训课汉文,着拟章程,每届四年,由总署衙mén堂官自行考试一次,分别优劣,各以讲叙革留之。数载而下,大见其。”

    “……唯查该馆教习屡次更换,学生课难免做辍,恐所学外国语言文字未尽娴熟,且俄、教习至明年三月即行期满,两江之地,另有、俄教士商民多人,着曾国藩于任上,细细访查,有德才俱佳之士,可酌情举荐,引至京中,以尽布化之。”

    “又,经英国驻华公使布鲁斯推荐,任职江海关税务司顾问之英人费自来、李泰国、赫德等所上之‘洋yào税厘并征’及‘外国轮船载运土货复进口规程’二文,经总署衙mén奏陈御前,朕览奏,不胜惊愕之下,更以西人有此等心向天朝之仪度。除却‘进口章程’一文略有舛误,为朕下旨批驳,其余各项,均弃其错漏,取其忠悃,酌情采用。”

    “以上该员,除费自来以老病侵寻之由,不日调转回国之外,另外二员,着两江总督妥善安置,并着由两江总督曾,带同以上二员,到京陛见。钦此。”

    放下上谕,曾国藩楞了好大一会儿的夫,他实在是搞不懂,皇帝召见自己,缘由大约可以想见,但怎么好端端的想起来,要召见赫德等人了?难道,真的是上个月所上的两份奏折,简在帝心,皇上迫不及待的就要付诸实行了吗?

    转念一想,曾国藩无奈的苦笑起来:皇帝的脾气他知道,人很聪明,更能善纳臣言,只有一节,大约是年纪太轻,想到什么,就恨不得叱嗟立办,片刻也不能等待——自己这一次进京,若是情势允许的话,倒要认真的劝导几句呢

    当下命人传松江府,并知会江海关税务司英人顾问赫德和李泰国,让他们到总督府,有事相晤。

    赫德是英国人,本名叫罗伯?哈登,后来改名赫德,是爱尔兰人,父亲是当地的农场主兼一家酒坊的主人,母亲是农家女子,赫德是他们的长子。1850,考入贝尔斯特大学,后来从父命,改入都柏林三一大学,1853,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又再到贝尔斯特大学,进修了拉丁和希腊语。

    854,英国外jiāo部到大学招募去中国服务的外jiāo人员,赫德得以免试入选,这一年的六月四日(这是公历)离开英国,七月到达香港,被分配到英国驻香港贸易督察处任翻译。这一年的十月,调至新开口岸宁bō,任驻华领事馆助理兼任翻译工作,开始学习汉语和中文。

    后来因为他工作能力出sè,以二等助理实际负责英国驻宁bō领事馆日常工作,这期间,他的中文能力有了相当的长进,更开始学习中国古文、《孟子》甚至旁及《墨子》。

    咸丰七年,调任广州,照例的二等助理及二等翻译,四月的时候,为巴夏理任命为秘书,时值二鸦之战,英联军封锁广州,中英jiāo恶,汉语人才稀缺,赫德更是大渐起用。

    等到咸丰七年安山湖一战,赫德以随军翻译,也给中国人抓了俘虏,一直关在北京西山军营之中,其时双方能够做流利jiāo流的人并不很多,赫德得以脱颖而出,甚至为到京不久的格莱斯顿爵士向总署衙mén陈情,先一步将赫德放了出来,担任翻译之职。

    其时海关之事,愈加繁复——海关是从康熙二十三年,为课华洋出入船舶税收而设,又叫新关或洋关,道光二十二年之后,渐事推广,统称海关。一鸦之后,政fǔ每设一洋关,即同时设一海关监督,多以当地兵备道兼任,但清人多不通关税往来之事,总是请外籍税务司在旁指点,时间长了,尽为洋人架空,本身并无实权的。

    赫德虽并没有任职税务司的经历,但他在中国生活的久了,这样的事情,见得太多太多了。二鸦之战结束,两国签署《北京条约》及《优待战俘办》的条约之后,被俘士兵纷纷返回祖国,赫德却留了下来,甚至辞去驻华领事处秘书、翻译的工作,转而进到同文馆,以教习为生。

    赫德着实是人才,除却担任教习之外,他又在任上,写了两份文字,便是前面所提及的,另有七项章程,特别是拟定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从关税中船钞(也就是吨位)项下收入部分提成,以用于上岸勘察、测绘和建立各种港务设备,使海关职守由专管收税,扩大到建立灯塔、疏浚港口乃至缉sī等。

    不过,赫德不过是一介教习,并无丝毫职权,这样的文字,也算他有感而发,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感于中国人于税务专职上的空白,聊以消遣度日’的文字,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政治诉求。

    后来,这份文字给奕看到,很感兴趣,要过去呈递御前,皇帝大见其情,以为赫德以西人之心,居然能够顾念天朝,破格免去他同文馆教习,改任上海税务司总顾问一职。

    至于他提出的种种主张,除却‘外国轮船载运土货复进口规程’一文中提及的,因为把原来仅仅适用于英商的《长江各口征收办》推广到各国来华商人身上,从而使洋货不仅在沿海行销,而且深入内地,严重的打击了中国工商业之外,更有一节是,对洋货实行纳复进口半税的特惠条件,既便利了洋货的倾销,又减轻的洋商的税负等等条款弃而不用之外,其他种种海关建设及权责限制款项,令皇帝大为意动,并着松江府、上海道在治下税务司,试行一二。

    赫德履任上海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立下一项甚至出乎任命他为海关税务司总顾问的皇帝的意料之外的劳。便是在上海吴淞口外海,设立测候所——也就是气象站——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设立官方意义上的气象站。

    鉴于外国商船在中国沿海经常遇到礁石险滩和恶劣气候等情况,赫德在上海外海放置灯塔的同时,想到了应该设立气象台站,当时中国沿海及内河各口海关,南起广州,北至牛庄,分布于维度20°,经度10°范围之内,坐落地点很适合作为观察气象的网店,但当时赫德的建议遭到松江府知府倪良耀的猛烈反对,还是上海道王有龄从旁支持,方才得以购买来了各种设备,但并无专人管理。

    咸丰九年夏秋之jiāo,徐家汇天文台测出将有台风袭击上海,向商船发出警报——这一次的预测非常jīng准,从此以后,赫德之名,响彻两江官场,便是连北京的皇帝,也听到了。

    李泰国的经历和赫德有异曲同工之处,他的父亲是第一任驻广州的英国公使,李泰国随父到中国,咸丰五年的时候,接替威妥玛,担任上海江海关税务司英方顾问,在任上多有建树,在联络清政fǔ官员中,广为“洋人治关”造舆论。他主张“外洋船只进出呈验舱单,必须详尽,否则处罚或没收”,“各税须照征照缴,掣发税款收据”,很得桂良、倪良耀等人的信任和重用。

    但说来奇怪,桂良几次以‘李泰国顾问夷税征收之后,税钞大有起sè,按年比较,银数倍增’为由向朝廷报请嘉奖,都无一例外的给皇帝打了回票,总署衙mén不好再三烦请,只得把一肚皮的疑huò压在心底,不敢多问。

    这一次皇帝征召自己和这两个人一起北上,曾国藩几个收拾行装,带上身边的中国听用,由两江总督衙mén派出的弁员护送着,乘车从江宁出发,一路到了京中。

    进京之后,赫德、李泰国几个先自由总署衙mén的主事招待两个人并听用数人住进馆驿,曾国藩则各自一人,到宫mén口请圣安,递牌子请见。

    赫德两个在管驿中呆不到一个时辰,mén上有人来回禀,“总署衙mén司员容大人、荣大人来访。”

    迎出来相见,是容闳和荣禄两个,翎顶辉煌,朝服的外面各自缝着孔雀和云雀补服——李泰国和赫德在中国有年,于大清官吏朝服上的补服自然有所了解,学着东方人的样子拱一拱手,“恭喜纯朴兄,仲华小兄。年余未见,各自官升一级了?”

    容、荣两个和赫德都不陌生,一个是他的在同文馆的同僚,另外一个,虽然并未正式接受过赫德的教导,但因为出自馆中,也算是有师弟情谊,知道他是中文对话、书写非常流利的,也不必再找翻译作陪,“见过鹭宾先生。”

    鹭宾是赫德为自己起的字,他本名叫罗勃,嫌它不雅,所以取个谐音的号叫鹭宾,笑着给他们介绍同来的李泰国,双方见过礼数之后,进到馆驿,分宾主落座,容闳先说,“鹭宾兄与泰国先生在我天朝多年,为我朝税务海关之事,献议斡旋,颇为出力,不但是我等身在总署衙mén的看在眼里,感在心间,就是皇上,提及鹭宾兄多年来仗义之行,亦自感叹连声,以为天下俊彦,纷至沓来,正是我天朝荣光无限,欣荣之兆啊”

    赫德笑着点头,他人非常聪明,在中国jīng研文字语言、甚或典籍文章多年,说出话来大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味道,“多承纯朴兄谬赞,我之来到中华,本是机缘巧合,旅居此地,数载而下,研习贵国文化,更使人有如鱼得水之感,于此一节而言,倒是我该向贵国表示感谢之意呢。”

    “对,对,正是如鱼得水。”荣禄在一边笑着接口道,“听说先生近来另有鱼水之欢?”

    赫德扬声大笑他今年25岁,旅居中国多年,婚姻之事,一拖再拖,有时候想在中国寻觅一房妻室,也好打发这晓风残月,秦淮清浅的日子,但只要人家一听说是给金发碧眼的老外相亲,立刻摇头摆手一起来,半句话也听不进去,转头就跑

    后来有一次,正是在测候所大建其之后,朝廷封赏有加,胡雪岩凑趣,自费做东请王有龄和江海关的同僚一起出外闲游,到了浙江,游富春江,访严子陵钓台的古迹,坐的是有名的江山船,结实了一个名叫阿yù的船娘,赫德sè授魂与,托请同来的胡雪岩再三求恳,花了大把的银子,终于将阿yù纳入sī宠,做了他的情fù——荣禄是故意拿这件事开玩笑的。

    笑过一阵,容闳将话题撤回到正经事上,“鹭宾兄,泰国先生,此次皇上征召二位进京,是有两件事托请二位的。”

    “哦?不知道是什么事,容得我二人可以为大皇帝陛下效劳的?”

    咸丰十年,皇帝西幸山西回銮之后,海军建设之事,开始逐渐为之提上日程,并将郭嵩焘所奏的“……为请置战舰,练水师以资堵截,恭折仰祈圣鉴事”的奏折誊录明发,着由天下督抚共议——这在咸丰朝以来,尚属首次。郭嵩焘大名哄传天下自不必提之外,也使各方认识到了皇帝于海军建设的重视程度。

    第一个上章的地方大员就是曾国藩,他连续上了两份奏折,分别是《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和《拟奏海防亟宜切筹武备,必求实际疏》。

    奏折分别如下:“……谨为遵旨筹议,恭折复陈,仰祈圣鉴事。窃臣承准军机大臣字寄咸丰十年十一月十三日奉上谕,前因江苏藩司郭嵩焘等奏,英人炮船现肯售卖,并肯派匠役教习制造等款,窃臣以为,大江上下游设有水师,中间并无以断敌接济之船,且日后恐有贼由苏常进剿,则北路必受其冲击,据郭嵩焘称,若用小火轮船十余号,益以jīng利枪炮,不过数十万两,至驾驶之,广东、上海等处可以雇内地人随时学习,亦可雇用外国人,令其司舵司驳。”

    曾国藩在奏折中提出,“……购买外洋炮船,则今为使圣朝边圉永固,国民安定之第一要务,……构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匪逆,可以勤远略。”

    在另外一份《拟奏海防亟宜切筹武备,必求实际疏》中,曾国藩就海军创设之初的种种庞杂而具体事务,大发阐述。文字如下:“……臣等悉心共同商酌,谨拟列紧要应办事件数条,总期实备jīng求,务臻有济。应请饬下在廷王大臣及列位大臣详细谋划,毋狃故辙,毋尚空谈,如臣所奏若有可行,即应查照此务切实办理;若果不可行,即另筹必济之方,以代此条之用。此外,如王大臣等别有良策,亦即实抒所见,共资干济,以纾目前当务之亟,以裕国家久远之图,则臣等幸甚,天下幸甚。”

    他所列举者四条,其一曰练兵,“……各海口固须设防,然非有海洋屹然重兵可迎堵,可截剿,可尾击,则防务难于得力。应就外海水师及各营洋枪队中,挑选jīng壮曾经战阵之兵勇,另立海军,以一万二千五百人为率,简派治兵大员帅之,就中分五军,每军二千五百人,各以得力提镇大员分统之,每军虚铁甲船而只,为冲击卫蔽之资,其余酌量人数,配具兵船若干,先立一军,随立随练,其余依次增办,日加训练,务期律严志和,胆壮技jīng,详悉沙线,神明驾驭,狎习风涛,娴熟演放枪炮,以成劲旅。各兵勇有原额口粮者仍之;有应加给者加之;有应另募者酌募若干,用原有额粮者若干人。创设之初,如需雇募外国善于驾驶演放之人为教习,亦酌量雇募,由任事者悉心经理,其无事之日,分驻何口;遇有征剿,若何调度,由统帅大员酌量布置。”

    第二款是备船,“各军应用铁甲船十只,兵船若干,除现有轮船外,于创设之初,只得为应急之计,各船应购买者,急宜购之外国,外国于在官兵船,不能听人购买,应向制造各船商人船厂定制应用。”

    第三是简器,曾国藩在折子中说,“……自铁甲船即兴,各国复求勘攻铁船之炮,闻英国现已有之,应购买慈祥炮位,并能载用此项炮位之船,及演习施放此项炮位之技,其余各船应配炮位,亦一律购备,一律演习。至各军所用洋枪,务须一式,平时一律演习,始能娴熟;临时亦一律施放,不至歧误。各国所制枪式,日久日新,从前之来福枪不及后mén枪,后mén枪以林明灯及麦提尼为jīng。现在英国所造之亨利麦提尼枪,又驾而上之。若用器先逊于人,则临阵更难制胜。必须用最jīng之枪,一律之枪式,方能有济。即以前购之枪,亦系jīng品,尚勘利用,未能概弃,以致空靡饷需。或不能全军一式,姑求各军中,其本军所用务期一式;即各军本军中未易一式,必期各船中本船所用务归一式,庶仓促中不至有歧异误用之处矣。”

    下一节是设厂,“造船修船,非随处设厂,难资利用。各样兵船,铁甲船及jīng式利用之洋枪,为目前计,只得购之洋人,为久远计,必须自我制造,以期jīng益求jīng,用不胜用。应在闽省、天津、上海等地各件机器局,并沿海地方,力求jīng进扩充之方,以为持久取胜之计。”

    除曾国藩外,其他另有陆建瀛、李鸿章、沈葆桢等人就兴办海军之事也纷纷上章,各自表明于海军建设的支持态度。因为有此,皇帝急招曾国藩进京,君臣两个准备面谈一番。听内奏事处奏报说曾国藩到了,皇帝立刻召见。

第20节军校

    进到养心殿中,曾国藩入殿拜倒,随即趋行几步,在御座前的拜垫上跪下shēn子,等候皇上的问讯。“你先起来说话。”

    “是。”曾国藩答应一声,戴上大帽子,稳稳当当的站好。

    “年bī岁近,两江上的事情很多吧?”皇帝像唠家常一般的和曾国藩说着话,“路上辛苦吗?”

    “臣不辛苦。自臣履新以来,公事上除初初之日,因为吏员缺失而稍有繁杂不便处之外;后新任官员逐一到任,公事上得以缓解之外,该等僚属更深知皇上圣心振作,dàng涤官场种种疲滑之风,故而行事间不敢多有因循苟且处。臣在两江一年有余,大感公务往来,如臂使指,灵动处,犹胜于在京中之时。”曾国藩说,“这都是皇上一力推行善政,整肃官场之后所有的结果,臣和僚属谈话时提起,钦敬之情溢于言表。”

    “好不容易使吏治略有转清,你日后回到任上,仍自要一体大公,着力推行,决不可因人因事而使今天这般的成果付诸东流。明白吗?”

    “是。皇上当年教诲,今日圣训之言,臣永志不忘。”

    皇帝心里想,响鼓不必重锤,于曾国藩,用不到自己时时提点。要言不烦的jiāo代了几句,转而说道,“你这份《必求实际疏》上所列数款,朕看过之后,想了很久。真正是为国谋的诤言啊你在两江任上,公务繁重,居然能够先人一步举察入微,可见你是确实把此事当做国之大事来考量的。不瞒你说,这样的奏折,就是朕自己来写,怕也不及你这般详尽呢”说完轻笑几声,看得出来,皇帝的心情很是不错。

    曾国藩陪着笑了几声,随即说道,“臣之奏折文字,不过抛砖引yù之文,实难当君父天语褒奖之词。只是,”

    “只是什么?”

    “皇上,海军之设,非比寻常,我天朝两江、湖广之地,固然有丘壑之才,隐匿乡邻,但以臣愚见,海战方略,并非治国大道,若说皓首穷经……”

    “你的意思朕知道,再好、再先进的战船,总要靠水手、将佐指挥cào纵,若是所得非人,甚至根本没有人能够驾驭战船,扬bō七海之上的话,购置或者建造的战船,也便成了水上的一团垃圾——你是不是这个意思?”

    “圣明无过皇上,臣正是这个意思。”曾国藩说,“故而臣以为,海军建设,不妨先以术有专攻的人才为第一考量要务。等到有了人,难道还怕没有船吗?”

    曾国藩的话不能说不对,只有船,没有人,难道要它自己跑吗?但皇帝于此早有打算,闻言笑着摇摇头,“你先坐下,六福,搬杌子来。”

    搬来杌子,曾国藩谢恩坐下,听皇帝继续说道,“人才之事,朕以为,当分为两步走。第一,就是要派遣生员出国去,到英等国,学习舰船cào用及海战之学。”他停顿了一下,问道,“你以为如何?”

    “派人到西洋之国学习cào船之术,于今后固然是壮兴海军之,但臣恐有人说,水面行船,我天朝早有前例,不提前朝,只说皇上登基以来,改漕运为海运之后,大多漕丁,都有海上行舟之技……,若是以此立言?”

    “粮船和军舰如何能够相提并论?”皇帝不以为然的摇手,“不过,你所说的话,也并非无理狂吠,漕丁有海面行船之技,日后也可以大肆收编,填充进军舰之上,以水手听用——其中若真有勇略兼备的,也不妨多多提拔嘛?”

    曾国藩总觉得皇帝的话有点空中楼阁的意思,事情真的有这么好办吗?有心再说,看他的语气中已经不耐烦的声调,不敢多做陈言,假意思忖了片刻,“是,皇上圣虑周详,是臣失察了。”

    “我们再说第二点,除却派遣生员到西洋之国,负笈求学之外,朕想,是不是可以在我天朝,成立自己的术业专攻的学院?招收那些识过字的年轻人,加入其间——朕连名字都想好了,就叫圣武海军学院。你以为怎么样?”

    于皇帝的这种种稀奇古怪的想,曾国藩真是无可奈何,他知道,皇帝一心求治,恨不得一天之内就让国家兴旺,百姓安康,军备齐整,临敌无惧,但世界上的事情哪有一蹴而就的?看看年轻的天子兴奋得微红的面庞,老人苦笑了几声,“皇上圣意如天,所言自然是好的,只是,海军学院……臣一无所知,难以建言。”

    皇帝没有注意到曾国藩话中的讥讽之意,自顾自的沉浸在自己的美梦中,“你不知道没关系,朕知道就行了。除却该有的诸如炮舰临敌策略,海上航行必备的种种课业之外,还要成立海洋气候、海洋天文等不同专业。上一年的时候,那个叫赫德的英国人,在上海设立的测候所,就是很不错的一个尝试。日后也可以命其到学院中去,将xiōng中所学,尽数传授;还可以由他牵头,在英国国内雇请有过海战经验的退役军官,共同教习……你怎么了?”

    “皇上,皇上这番力求天下大治的圣心,臣感佩无地。只是,邀请洋人来为我天朝生员授课,臣恐百姓未必肯于依从啊?”曾国藩跪倒在暖阁中软绵绵的地毯上,以头触地的大声说道,“当年同文馆之设,前车可鉴呢”

    “你这是什么话?”皇帝很不乐意,想不到自己说了半天,曾国藩居然根本没有听进去?“同文馆创立至今,已近十年。馆中不论教习、还是八旗汉人生员,如容闳、荣禄等,如今都已是朝廷部员,而京中、外省的那些清流,早已经知晓自己的目光短浅,如今可还有什么推拒之声吗?”

    “这?”

    “这一年来,你身在外省,不知京中详情,上一年八月间,同文馆新近招收生员,报名人数,足有一千三五百人之多其中更不乏清流子弟,翁同龢的侄儿,叫翁曾源的,你知道吗?也是其中之一。”皇帝瞪着曾国藩,大声说道,“凡此种种,都可见如今之势,不分满汉,皆以为同文馆所教授之学,并非传闻所说,误人子弟,教人忘却先人,悖逆祖宗故而才有今天这样抛弃成见,纷至沓来之景,你知道吗?”

    曾国藩人虽然不在京中,消息可并未断绝。皇帝的话并不是虚妄,只是有很多内情不明。咸丰九年,同文馆招收生员,确实有很多清流子弟来报名入馆,但大多数是抱着另寻一mén登进之徒的想而来的。八年的时候,京中为桂良贪墨,掀起滔天大案,其中内务府大臣,管园大臣明善也为之牵连在内,不过明善有个好儿子,名叫贵宝,是同文馆第二期的生员,在总署衙mén,也算很得用的章京之一,就是为了贵宝,皇帝将明善往来贪墨的银子悉数抄没,而对他,却并未临以什么重课。经此一事之后,京中大有那脑瓜活泛,眼光灵透的,认识到了皇帝于同文馆并总署衙mén的重视——这才有了报名时,生员盈mén的景致。

    只是这样的话如何能够出口?没奈何,曾国藩只好免冠碰头,口称有罪,“……总是臣纡筹乏策,请皇上降罪。”

    “算了,你不懂这其中关窍,也难以单单以你身处局外之言而责怪你。起来说话。”让曾国藩起身,重新坐好,皇帝又说,“我大清海岸绵长,足有两万公里,你想想,这样广袤的海洋,若是只行以岸上防守,而不行以海洋战略,建造一支强大的海军的话,你认为,国家要如何防守,防守何地,才能保证西洋之国进攻的时候,我们能够拒敌于国mén之外?”

    他的话说得又急又快,难免有词不达意处,但曾国藩还是听明白了,关于海军战略,他并无不同意见,只是不愿意cào之过急,以致后来出现问题,若再行补救的话……。想到这里,他忽然又有了立言之基,“皇上所见,高瞻远瞩,海军之设,固然是守卫我天朝永不为外敌所侵的海上长城,但臣以为,事缓则圆。宜乎缓缓图之。”

    “……当年皇上为推行吏治、民生善策,与军机、内阁多方会商,臣尚能忆及皇上圣训,新政推行,总要在庙堂之上,层层研商,力求绝无可为人偷漏处,方始推行而下。只是怕日后cào用起来,再有出现人为差错,甚或为人所利用,使便民之方成了疲民之道,更有伤皇上爱民之圣德于万一。”他说,“故而臣以为,海军之设,亦当于庙堂诸公间,左右参详之后,方好推行而下。”

    曾国藩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话,让皇帝楞了好大一会儿工夫,“呃……”这番话他诚然说过,但海军之事,与民生何干?jiāo予那些内阁大佬,让他们在宾稠广坐之间议论军政,先不必提他们懂不懂,即便懂得,等到拿出成议,迁延日久,把自己本来一颗火热的心都要放凉了

    他懒得再和曾国藩多费chún舌,若是真等到了势不可解的状态,还有最后一步棋可以走,“此事容后再议,你先下去吧。”

    “是。”曾国藩自知多说无益,不再迟疑,碰头而出。

    皇帝叹了口气,抬起头来,正碰上惊羽怯生生的眼神,两个人相视一笑,“皇上,您……生气了?”

    “没有。只是有点失望,你看见了吗?连曾国藩,现在也不听话了。”

    惊羽在宫中呆了多年,知道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这样事关朝廷用人,政务所出的,便是皇后也轻易不敢置辞,遑论自己一介奴才?嫣然笑着走过来,为皇帝róu捏着肩膀,放松jīng神。“六福,传膳。”

第21节寒夜(1)

    用过午膳,容闳荣禄两个从管驿中折返回来,递牌子请见,“把事情和赫德两个人说了?”

    “是。奴才奉皇上的旨意,将我天朝有意从英国购进火轮炮舰一事,与赫德并李泰国两个做了知会。二人皆以为,此等大事,天朝大皇帝陛下不以该二员粗鄙,自当小心料理,上报皇恩。但据奴才所见,购置舰船一事,赫德似乎有不放心处。”

    “他不放心什么?”

    “这奴才不知,不过想来赫德是疑huò此事为何不经由驻京英国公使,反由并无官身的民人出面?”

    “这不但是赫德不放心的,怕是总署衙mén上下,所共同疑huò的吧?”

    容闳和荣禄吓了一跳,赶忙跪倒,“臣不敢。皇上圣意如天,臣等岂敢悬揣?”

    “你们就是疑huò,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此番朝廷购置舰船,若是经由各国驻华公使衙mén,并非是不可行之计,但往来繁杂,公文收总,甚至等到英国一方再行联络本土兵器武备工厂,带人前来,怕是到明年的年底,也未必能够成行。”皇帝说话的语气很奇怪,以荣禄、容闳所见,很显然是有一些未尽之意,但皇帝不说,臣下如何敢问?只听他继续说道,“而jiāo予赫德等人,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彼等都是民间人士,只要使消息遍传英国国内,想来英国各地的商人,就会纷纷解缆东来,到我天朝,联络舰船售卖事宜。而且,我天朝所用、所需的铁甲船,与别不同……,这一层,等到日后你们就明白了。”

    容闳和荣禄互相看看,口不对心的答应一声,“是,臣等都明白了。”

    皇帝沉yín了半晌,“六福?传军机处。”六福答应一声,转身出殿而去。

    这一边,皇帝似乎在犹豫着什么,等了了片刻,文祥、肃顺、许乃钊、阎敬铭、孙瑞珍、赵光几个进到暖阁,行礼跪倒,只听皇帝说道,“朕刚才召见曾国藩时说起,筹谋建设海军,首先要有能够畅行海上,驾驭自如的舰上人员……。”

    听他三言两语把和曾国藩的奏答说了一遍,最后问道,“若说派遣学生,负笈英伦三岛,你们以为怎么样?”

    这件事来得没有半点征召,把暖阁中的满汉众臣都给问住了。

    十一月初的时候,皇帝回銮北京,立刻将郭嵩焘奏请,在天朝成立海军,购置火轮船的奏折jiāo由内府誊录,然后明发全国,名义上是征求各省督抚的意见,但熟悉朝章,于皇帝行事略有一点了解的人都知道,这不过是要用来遮掩那些如倭仁等,謦欬之间(音请凯),言必《xìng理》的道学家的,实际上,筹建海军,便如这十余年来种种自庙堂而下推行起来的新政一般,没有半点折扣可以打的。

    只不过海军建设,非比寻常,天朝古有水师建制,多年以下,比诸岸上的八旗、绿营更加疲弱不堪,在两江、两广、湖广、闽浙等地,与其说是朝廷武曲,不如说是穿着官服、号衣的强盗来得更合适一些若是真如盐漕新政、铁路大工、天津练兵那样,能够去芜存菁,为国家练就一支海上长城,倒未始不是一件好事,但其事目前尚没有半点眉目,皇帝居然又要兴起新念头,搞什么在国内征集生员,负笈留学于域外了?

    皇帝来回踱着步子,回身低头问道,“许乃钊,你是武英殿大学士,清流领袖,于此事你怎么说?”

    “这,请皇上恕臣不敬。臣以为,海军初设,谋划未果,而行以派遣生员求学域外,实为急近利之行也。”

    许乃钊的话把众人都吓得呆住了,皇帝年纪虽轻,但处事英明果敢,威权益重,朝臣每每奏陈之际,都各自心怀惴惴矜矜,今天听他面折廷辩,心中都为他捏了一把冷汗。

    皇帝的脸sè也瞬间yīn沉了下来,他已经惯常了自己说出的话便是谕旨,臣下只有碰头领旨,而不敢有半点违逆的上位滋味,听许乃钊的话,分外觉得不舒服,只是当着暖阁中这么多人,不好发作就是,勉强笑了一下,“哦?这话怎么说?”

    “是,臣以为,海军创建,非一日之,总要京中各部、天下督抚会商共议之后,拟定章程,方好施行。”许乃钊抬起头来,怡然不惧的和皇帝对视着,口中侃侃而谈,“而先期出以舰船购置,补充各方武备之力,我大清旧有水师,兵士齐备,将佐听用之人大有,又何必仓促之间,靡费国帑,……将我天朝所有良善百姓,送往夷人苦寒……”

    “大胆”皇帝yīn沉着脸sè,语调缓慢的吐出两个字来,许乃钊不敢再说,伏下头去。

    “咸丰八年,天朝与英各国签订《北京条约》,内中所列款项,有从今以后,概不准以‘夷人、夷国’等语贬低西洋各国的文字,难道你不知道?”

    “是,臣糊涂,一时忘却忌讳,请皇上恕罪。”

    皇帝自己也知道,这样纠结于蝇营狗苟的细节,不能折服众人之心,当下继续说道,“你未必是忘记,只不过以为我天朝上国,千载而下,文华典籍,无所不有,又何必屈尊降贵,去学那些西洋奇技yin巧之学?但尔等不要忘记,咸丰七年安山湖一战之前,虎mén、黄埔、广州城下一线,面对英人的火炮,殊无半点抵抗之力,让人家打得一塌糊涂”

    “还说什么兵力齐备,将佐听用?你当朕不知道吗?长江水师,多年积弱,自咸丰二年,朕巡视天津之后,曾有上谕,舟行水上,一概舍弓箭而就火枪火炮之物,但长江江面上航行的水师舰船,兀自以弓箭为迎敌之术?像这样不思进取,不知变化的一众庸钝之人,你以为朕还能把耗费重资购进的新式铁甲船,jiāo予这样的人来cào行吗?”

    皇帝厉声质问,让人根本无从作答,“若是尔等都知道不行的话,将来新购进的舰船,又要jiāo予何人管理?要朕亲自上船,cào行这艨艟巨舰,于海上吗?”

    “这,臣等焉敢有如此之想?”

    “既然没有,那怎么又不让生员学习?自己人做不来,又不要派新人去学习?还能jiāo给谁?”

    “这……这?”许乃钊给皇帝hún不讲理的话挤兑得面红耳赤,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肃顺跪在一边,看看不是事,碰头奏答,“皇上天语,开臣茅塞,我等自将于日后行政之间,秉持不悖,上纾廑忧。”

    “你们啊,”皇帝颓然叹息,坐在宝座的边沿上,以手抵额,慢吞吞的说道,“你们若是以为,朝中有了专司和西洋各国打jiāo道的总署衙mén,你们就可以全部放任不管,将这种国家jiāo涉、互利往来之事全数推到总署衙mén的头上,坐在岸上看文祥、容闳、荣禄、宝鋆、李鸿章等人前后忙碌,就太过失却了同僚情谊,人臣之责”

    “文祥不提,其他几个人,便如同宝鋆和李鸿章吧,他们也是两榜进士,清流出身,却能够不顾师长训责,同年白眼,主动请缨入值总署,替君父分忧之外,审时度势,为天下大局,和各国公使融洽相待。只此一点,就比那些成天只会颂圣,人事不做的书呆子们,胜上万倍”

    皇帝说到这里,声音放得越发低沉,“你们身为他们的师长前辈,于这些人的每日辛劳难道就会看不见吗?还是整天抱着中外有别之念,故作不知?”

    “皇上训诲之言,鞭辟入里,臣等钦服之外,难掩愧疚之情。”文祥碰头答说,“唯有选派生员,到域外求学之事,奴才想,不如与同文馆会商办理。”

    “你具体说说。”

    “是。奴才奉旨管部,同文馆中,自咸丰八年之后,多有各国教习,充盈其间,其中如英人韩德善、庆丕;人德?肖、日意格等,都是钦慕天朝上国,礼仪之邦的种种德政,或从国内远途而来,或于咸丰七年之后,主动客寓,入值同文馆。”他一边想,一边斟酌着语言,因此说话的速度很慢,“奴才想,炮舰购置,总有种种杂务要和英人往来处理,即便是双方订下合约,购买炮船,总也要耗时靡久,非一日之间,叱嗟立办。倒不如趁此机会,在同文馆中开设海战课程,选择有志于投身报国生员,聚而教之,等到数年之后,略有所成,再行到西洋之国加以深造,抑或登舰统兵,则进退之间,殊无挂碍了。”

    皇帝想了想,转过头,问跪在一边的容闳,“你是我天朝迄今为止,仅有的有留学外洋经历的朝员,于文祥的话,你怎么看?”

    “臣以为很好。”容闳一句话出口,皇帝几乎笑出声来“怎么呢?”

    “臣当年留学美国,所到之处,为人以为怪物,”容闳语速缓慢的把自己当年在美国所遭遇的故事,捡能够在庙堂说出来的讲了几句,随即说道,“西洋各国,虽无我大清这般礼仪典籍之学,终也可谓文明之邦,故而寻常百姓,接人待物间,尚称有礼有节。只不过,……”

    “只不过什么?”

    “只不过也有那等不知驯良之辈,以取笑他人为乐。”容闳的话说得很委婉,但内在含义无人不知,本来也是的,身边突然多出一个穿着长袍马褂,脑后还梳着长长的大辫子的东方人,自然会视为怪物了。只听他继续说道,“另有一层,西洋人饮食文化,与我天朝多不相侔,若是能够在同文馆中,由外国教习逐渐分解其中歧义,料想日后,生员求学异乡,也能收入乡随俗之效。”

    皇帝了然的点点头,不再多问,“你们以为呢?”

    许乃钊暗中透了口气,皇帝的语气逐渐缓和,也算是文祥一言建,当下赶忙碰头,“文大人及容大人所言极是,臣附议。”

    “臣也附议。”

    “也好。”皇帝知道,此事不可能在一天之内就拿出正式的解决办来,方才许乃钊的话,处处占据一个理字,只不过自己身为一国之君,断不能承认就是了,“这件事就按文祥所奏,暂时在同文馆中,选择品xìng纯良,又有投身报国之年的年轻人,加以教授吧。”

    “喳。”众人纷纷伏地碰头,跪安而出。

    等到众人跪安离开,皇帝抬头看看,轻‘唔’了一声:“已经天黑了?好快啊?”

    “已经过了酉时了,皇上可要传膳吗?”

    “先不必传膳,朕出去走走,到长春宫去看看。”说完一句话,举步向外,六福捧起孔雀绒的大氅,赶忙在后跟从,“万岁爷,外面冷,多穿点”

    出养心殿不远就是俗称东西六宫的后妃居处,东六宫不提,西六宫自明朝开始,一再改作,第一排本为永寿、栩坤、储秀;第二排是启祥、长春、咸福;皇帝西幸所宣召的杨氏,便居于长春宫中。

    长春宫之后,便是重华宫,在世宗朝的时候,弘历被封宝亲王,便居于此处,登基之后,重华宫便成为‘潜邸’,踵事增华,大肆装修。重华宫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个是临近新年到来的时候,皇帝招近臣,面赐福寿字时;第二就是观戏。

    重华宫东面建有戏台,台前五楹敞厅,名为漱芳斋,每月朔望之日,以漱芳斋为公所,传内廷供奉,在此传演剧目;和东六宫之东的宁寿宫所建的畅音阁,同为紫禁城中,最大的皇家戏台。皇帝也很喜欢听戏,而且他本人jīng通音律,所谓天子故曲,同为知音。不过国事繁忙,不能舍弃责任,概而荒嬉。故而,这等丝弦之声,在大内不闻久矣。而现在的重华宫,也已经成为了十余位皇子、格格的居所了。

    上书房的课早已经结束,亮起烛光的重华宫中不时可以听见孩子们的笑声、和太监、嬷嬷、谙达又哄又劝的声音。皇帝无奈的摇摇头,于自己这几个孩子,也是一点办都没有。在自己面前,尚能规行矩步,离开视线,又会回复孩童顽劣的天xìng——特别是大阿哥载澧,课学得不怎么样,论起胡闹、恶作剧的本事,丝毫不在自己当年之下。

    又向前走了几步,隐隐的可以看见孩子们跑动的身影了,才站住脚步,他不想为自己的出现,打扰到孩子们一天难得愉快的心情,叹息一声,转身后退,“惊羽,我们回去吧。”

    “皇上,您方才不是说,到长春宫中去的吗?”

    “诶?”皇帝楞了一下,继而呲牙一乐,“也好,自从进宫之后,朕还没有见过她呢走,看看她去。”

    长春宫只燃起昏黄的一盏火苗,皇帝一步踏进去,浑身发凉,较诸mén外,似乎全无半点温度差别,“哎?这里怎么这么又黑又冷的?”

    房中的小太监似乎已经睡下了,慌luàn中顾不得朝仪,迎迓而出,纷纷跪倒,奏答之际,一片齿震之声,“叩见……主子”

    “这里,是怎么回事?”

第22节寒夜(2)

    皇帝西幸山西,带回来一个民间寡fù,即便皇后深知丈夫风流的天xìng,仍自气得娇容发白,居然还nòng什么假死的戏码,能骗得过谁来?等到了五台山,焚香祝祷,开始回銮途中,皇后找了个机会,把杨氏传到自己的寝宫,细细问过,当得知尚未shì寝的时候,即刻传随扈的太医院医正薛福成,为杨氏请脉——倒并不是关心她有没有疾病,而是担心她的身子不洁,最主要的是,怕进宫之前,就已经有了身孕,到时候,hún淆天家血脉,厥罪极大

    请脉之后,确定并无身孕,皇后又传内府的稳婆,给杨氏从头到脚,从里到外,认认真真的‘梳理’和‘检查’了一遍——这种梳理和检查,是极端的残忍和不人道的。更主要的是,于其jīng神上,是一种很大的羞辱。杨氏又窘又羞,恨不得一死以示清白,却又不敢。

    回銮途中,若是出了这样的事情,皇帝圣德有玷,一怒之下,就可能迁怒山西曹氏一族,到时候,就是阖家遭灭mén之祸,也不过是皇上一句话的事与她一开始抱定的舍身饲虎的主意,完全背道而驰了。因此,只好强忍悲愤,任由内务府的人折腾一番,方始了事。

    等回到京中,将她安置在长春宫,另外选派了几个太监和宫婢服shì,但却另外有一个很讨厌的问题:杨氏入宫,无名无份清制,从皇后以下,不论皇贵妃、贵妃、一直到答应、常在等庶妃,每月都有固定的则例,诸如牛、羊、猪ròu、柴米油盐、火炭、蜡烛,总之每日所有需用之物,都是按照则例,由内务府发给的——甚至连一日三餐,也要自行解决。而没有品秩,内务府自然无能划归账目,于长春宫中,也只当没有这一个人,已经进九的天气,长春宫中却冷得如同冰窖一般杨氏倒是很有钱,但身处宫中,又让她到何处去购买应用之物?

    听几个小太监言语失措的把经过说完,皇帝深深皱眉这件事怪不到任何人,只能说是自己的疏漏,但面上丝毫不lù,反而在黑暗中瞪起了眼睛,“一群糊涂的狗才这样的事情,如何不和朕禀明?”

    众人哪敢分辨,趴在地上,咚咚撞头,暖阁外的mén帘挑起,杨氏由宫婢搀扶着走到堂上,盈盈拜倒,“民fù山西杨氏,叩见皇上。”

    杨氏一生人从未受过这样的苦楚她家中兄弟不少,只有自己一个女儿,又生得千娇百媚,国sè天香,自然受尽父母兄长的疼爱,出嫁之后,夫家素称豪富,于吃穿用度,从来不曾有过委屈,因为她嗜食驴ròu,府里特意养了十几头膘féi体壮的大黑驴,供少nǎinǎi随时享用。享尽人间富贵。

    不料yàn名为人君所知,就这样不黑不白的携回京中,皇帝偏又国事繁忙,不要说招寝、荣宠,就是平日里的吃用,还是靠同样出身微贱的云贵人和瑰贵人不时周济一二,才能度过。只不过贵人品秩很低,每日能够由内务府供给的也不是很丰裕——只说火炭蜡烛一项,分别是五斤、十支,隆冬季节,昼短夜长,连自己宫中也不是能够足敷使用,便是有守望之心,也没有互助之力了。于是,在这样的冬夜,主仆几个也不做任何事情,早早上chuáng,拥被而卧,却不想,皇帝一脚踏了进来。

    由宫婢伺候着,胡luàn穿上衣服,到mén口迎驾,“你……”皇帝左右打量了一遍,回头带着埋怨的语气问惊羽,“你知道?”

    “奴才不知道。”惊羽明白他问的是什么,“奴才若是知道的话,不等皇上问,也会向皇上陈奏的。”

    皇帝摇摇头,不再多做纠缠,上前一步,挽起了杨氏,“手这么凉?很冷吗?”

    “多méng皇上垂问,民fù不冷的。”

    虽是语气恭谨,却一片冷淡,皇帝听出来了,不自然的笑了笑,“这里实在不宜居住,今天晚上先到无倦斋暂时住一夜吧,明天,朕再下旨。”

    “民fù不敢,民fù在这里……”她的话没有说完,皇帝转身就走,杨氏被bī无奈,不敢抗旨,只好跟在六福和惊羽的身后,一步一步向养心殿的方向而去。

    养心殿东西暖阁之外,另有两进房屋,除著名的三希堂之外,还有随安室、无倦斋、梅坞、能见室和攸芋斋,其中随安室就是皇后的居所,不过很少留宿,除却咸丰七年,皇后的钟粹宫翻新整修的时候住过几天,就一直空落,有时候皇帝来了兴致,在养心殿招后、妃shì寝,才会使用。

    杨氏进到无倦斋中,事先得到消息的御前太监早已经升好了炭火,燃亮灯烛,房中一片明亮,更温暖如小阳春一般,杨氏浑身一热,鼻尖发痒,‘哈秋哈秋’打了两个大大的喷嚏,惹得众人轻笑连连,“怎么了,在那么冷的地方都不会觉得,到这里,反觉得不适宜了吗?”

    杨氏羞红了娇靥,“民fù失仪了。”

    “冬夜漫长,早点休息吧。”皇帝留下一句话,转身带着惊羽和六福,出殿而去。

    草草用过晚膳,皇帝让惊羽多多的调了一砚海的朱砂备用,拿过两份早已经呈报御前,却一直没有机会细看的折子,就着灯光,阅看了起来。一份是李鸿章会衔宝鋆所上,请旨在总署衙mén增设海防股,并兼筹海军事,奏呈御前,仰祈圣鉴事;另外一份,是新任福建将军丁日昌所上的,创建轮船水师条款一折。

    李鸿章在奏折中说,“海防股之设,……掌管海防之事,凡长江水师,沿海炮台,购置轮船,枪炮、yào弹,乃至日后创造机器、电报线路、铁路等务,皆归于该衙mén隶焉。”

    他所提出的观点,是立于皇帝日前说过的,“举各省水师船政,营制、炮台、海径、机器、饷需诸般大端,均归一重臣经画”之语做出的,他认为,“仰见硕画远谟,弥纶八表,领佩莫名。”而具体cào行细务,他说,“中国海疆辽阔,局势太涣,畛域太分,自非事权归一,无以通气脉而资整顿,但设海防衙mén于近畿,沿海各省海防之务仅以一重臣主之,无论东自奉锦,南暨台琼,首尾延袤万余里,非一人之才力jīng神所能灌注,而形格势禁,既无长驾远驭之方,亦开外重内轻之渐,其事可暂而不可久也。”

    “外重内轻”几个字很是打动帝心,身为过来人,他当然知道,满清亡国,固然有世易时移,新兴资产阶级有了更多的政治诉求,而不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成为了导火索,但地方督抚权威过重,朝廷遥制无方,也是个中yòu因之一。这也就是为什么这十余年的时间里,他先把全部的jīng力都灌注到了各省官场吏治之上,各项新政的推行,都是在半温不火、循序渐进的状态下进行,而不敢过于急躁的根本原因。

    皇帝凝神细想,楞了片刻,又把目光投注到奏折上,“……查泰西各国外部、海部并设衙mén于都城,海部体制与他部相埒,一切兵权、饷权与用人之权,悉以畀之,不识他部得掣其肘。其海部大臣无不兼赞枢密者,令由中出,事不旁挠,未可以学在四夷而厚非之。”

    接下来,李鸿章引述十年来皇帝每每就‘楚材晋用’之行而口谕及颁行天下的上谕,认为如今‘讲求船械,雇觅工匠,延订西弁,取新式,’本是大势所趋,更不可为朝堂奏对之语,而成斤斤自守,空詟敌情之弊。

    “……时事变通,如此之亟,应请径设海部,即由钧属兼辖,暂不必另设衙mén,凡有兴革、损益、筹饷、用人诸事,宜悉听尊处主持,居中驭外,似属百年不易之常经,永远自强之要策。”

    到这里,话锋一转,李鸿章写道,“如以鸿章老马识途,尚可免效驱驰,考以均兼各国事务大臣之例,予以海部兼衔,俾得随时随事互相商榷,力所能为,见所可及者,敢不殚jīng竭虑,就近襄助,以期仰副委任哉?”

    看到这里,皇帝笑了。他并不认为李鸿章在折子中提出这等隐晦的要求是多么不能接受的事情,正好相反,李鸿章能力大有,而且野心极大,若是能够用得好了,是一柄相当好使的快刀既然他能够在和宝鋆会衔而上的折子中说出这样的话来,若是终究不予的话,倒似乎是自己这个做人主子的,没有任人之能呢

    一念及此,他拿起笔,在折子行间的留白处加上一段话,“甚好。卿有如此为国建谋肺肠,朕又岂会吝于加恩之赏?”

    再往下看,李鸿章说,“至兵船将才,甫经创办,尤最难得。陆军宿将,强令巡海,固迁地弗能为良,即向带内江长龙、舢板之楚将,不习海上风涛,向带红单艇船之粤将,又不习机器、测量理,均未便轻以相委。故臣愚见,延请西员教习学生,为培材根基,实目前万不得已之计。闻俄、美各国,初立水师,皆借用英兵官为先路之导,怠训练jīng熟,乃专用本国人矣。盖水师为西国专mén名家之学,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未便师心自用,岂无成就?”

    “……西洋英水师,雄视欧洲,盖萃数十万人之心力,费数亿万之金钱,穷年累世而后得之,非一蹴可几也。……我若加一分整顿,敌即减一分轻藐,我若早一日备予水军,敌即早一日消弭衅端,及今而见诸般实事,尚有可强之日;及今而仍托空言,恐无再强之时矣”

    把奏折托在手中,皇帝心里在想,李鸿章之言,虽有危言耸听处,但也着实不失为谋国诤言,而且,从具体cào作到将才选拔、延请西员教习等款,只是碍于他在京中多年,很少办过外省差事,自然目光有所局限,这也怪不到他的头上。说起来,总署衙mén的几个人,似乎也到了该放到外面历练一下的时候了呢?

    胡luàn的想着,把奏折放在一边,正待拿起另外一份看看,听外面有人在小声说话,“惊羽,怎么了?”

    “皇上,杨氏……嗯,夫人,的宫里太监来说,杨氏似乎生病了。”

    “哦?”皇帝站起身来,走到外面,“可是真的吗?”

    “奴才天胆也不敢欺瞒主子。”刚才和惊羽说话的小太监赶忙跪倒碰头,“杨夫人病得很厉害,烧得好热”

    “带路。朕过去看看她。”几步跨进无倦斋的mén口,对跪满一地的太监宫婢理也不理,径直进到暖阁中,烛光下杨氏仰面躺在chuáng上,脸蛋儿cháo红,呼吸之声非常不平稳,“呼呼,呼呼”之声不绝于耳,他探身过去,只觉得热气扑脸,用手mōmō额头,果然,一片滚烫,“发烧了?传太医。”

    惊羽忽的一拦,“万岁爷?”

    “怎么了?”

    “夤夜传太医,为杨氏诊治,奴才怕传扬出去……”她故意加重了‘杨氏’两个字的语气,皇帝一皱眉,“照你这样说,就不管不问了?”

    “宫中有太医院按古方所拟的成yào,不如先给杨氏服下,若是仍自无效的话,再传太医,您看可好?”

    “也好。”皇帝点点头,让惊羽下去拿yào,自己则坐在软榻的边上,看着杨氏,用手mōmō她的脖颈,只是干干的发热,并没有出汗,心中更是一愣,要是有汗发出来还好一点,这样的干烧,最是伤人呢

    不一会儿的夫,惊羽取来丸yào,“万岁爷,这里由奴才伺候,您先回去休息吧?”

    “难得有这样一个亲近芳泽的机会,你居然要赶朕离开?”皇帝嘻嘻笑着说道。

    “您这人啊?怎么又口花花起来了?”

    皇帝嘴里说得言笑无忌,行事却很是小心,把杨氏半扶半抱着坐起来,让她倚在自己怀里,取过清水和丸yào,“喂,醒醒,醒醒吃yào了。”

    杨氏难过得娇躯酥软,连神智似乎也不大清醒,半张开嘴巴,由人将yào丸送入口中,咕咚一声咽了下去,“走开,还要睡呢”说完,使劲一推,自己歪倒在chuáng上,呼呼睡去。

    “怎么这样嘛?连一句感谢的话也不会说了?”

    惊羽好笑的拉着他的手,一路领孩子一般拉出无倦斋,“皇上,杨氏生着病,难免语句húnluàn,等到明天早上起来,病体好转了,听闻皇上这样衣不解带的服shì她,一定会心生感动的呢”

    “你听听你说的这是什么?朕还用得到她来感激吗?”

    惊羽一路轻笑,拉着他的手回到暖阁,有司帐的宫婢已经整理好chuáng榻,伺候他脱下衣服,扒掉朝靴,躺在chuáng上,这才蹲身行礼,轻飘飘的退了出去。

第23节扯皮

    和军机处再度见面,君臣几个为海军建设一事,扯皮不断,特别是新擢升进到军机处的内阁大学士许乃钊,更是一本反对,丝毫不以皇帝昨天的种种教诲之言为然,“……臣以为,海军之设,当循序渐进,次第而行。不论舰船购置,人员征用,乃至履新之际,招英西洋教习,教授以测量、cào作义,如今谈来,为时尚早,总要等到和英人之国购置舰船一事有了着落,再行cào作,宜乎合情合理。”

    皇帝瞪着伏地奏答的许乃钊,心中泛起一阵悔意:好端端的,选他进军机处做什么?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病吗?其势又不能为臣下有什么反驳言行而轻易罢斥,只好强自忍耐着,“好,就算你说的有理,日后呢?日后等到舰船到了各地港口,难道要到那时候再挑拣和寻找能够驾驭艨艟巨舰于海上的人才?那不太晚了吗?”

    看皇帝一脸无可奈何的样子,文祥几个心中又是可怜,又觉得可笑。皇帝有一样诲人不倦的好脾气,从不肯、也不忍为臣下有不同主张而妄动肝火,更多是以xiōng中所知,逐渐教化收,如今看这君臣两个为海军筹建并生员选拔一事顶起了牛,自觉不能不说话了,“皇上顾虑得极是,奴才也以为,不可迁延到如斯时日,不如选在明后年中,于同文馆中开设海事专修课业,选派西员,充盈教习,以收开启民智之效。”

    “这件事,等明年开衙之后,就着手进行吧。”皇帝一眼看见许乃钊又有一番跃跃yù试的表情,不等他出言,先一步抢着说道,“今儿个就到这里。都跪安吧。”

    许乃钊一肚子话都给堵了回去,只好随同同僚,跪安而出。

    皇帝自顾自的进到暖阁,长出了一口气,他真是有点怕了许乃钊了,总是和自己唱反调,这算怎么回事嘛?难道真是自己行事之间,有失之cào切之处了?不会的这只不过是许乃钊等眼界所限,目光不能及此的表征,若是从自己这里就有了畏难之心的话,则前十年的劳作全数化为泡影或者言过其实,但积习而下,重复旧观,更多官员随bō逐流,再无半点进取jīng神,也就是指日可待了

    内奏事处捧进朱漆的盘子,上面放着几枚绿头签,皇帝低头看看,有直隶总督骆秉章的;曾国藩的;还有其他的几个外省进京的官员的,“先让骆秉章进来。”

    骆秉章由伯颜谟讷祜引带着,进到养心殿的暖阁中,行礼之后,皇帝让他站起来,先问了几句直隶省内民生民情,骆秉章一一答了,随即说道,“老臣此番进京,除却述职之外,受直省父老所托,另有他事,伏请皇上恩准。”

    “嗯?”

    “京保铁路,竣事在即,臣和省内僚属通盘计算之下,以为最迟不过咸丰十一年的五月,即可全线通车。当年江宁铁路完成之日,皇上拨冗南幸,直隶百姓,有见贤思齐之心,托请为臣,北上京中,到皇上面前请旨,日后京保铁路通车之日,也请皇上,到直隶省内一游。”

    “此事啊?”皇帝苦笑着摇摇头,“还是再议吧。听闻你说,直省百姓有这样一番孝心,朕着实感动,不过,御驾出行,不但所到之地的一省官员上下奔忙,焦头烂额,就是治下的百姓,亦将为迎送之事,多受疲累。……”

    “皇上身居九重,圣心垂怜百姓,天下谁人不知?这一次臣带来了直隶省内士绅百姓连衔签署的万民书,请皇上国事倥偬,拨冗到直省一游”

    六福把厚厚的一大本奏折呈递御案,他展开来翻翻,果然,言辞恳切之外,另有数不清的人签名其上,大约就是省内有一些声望的百姓了,百姓一片挚诚,也不好坚峻,“容朕再想想吧,朕倒是早就想到保定等地去一次,此事,容等朕和军机几位大臣商议过之后,再说。”

    “是。”

    “京保铁路竣事在即,由省内和户、两部奏陈上来的折子,言辞之中于工程中负责的英国公司,溢美之词,不绝于耳啊。”

    “是。”骆秉章仰起脸来,恭声作答,“臣不敢欺瞒皇上,铁路构建之前,臣于西洋人士,从无往来,心中只以为皆是一些未经开化,遇有事端,唯武力是尚,故而,心中于这些人,大为瞧之不起。不料工程进行之期,臣与几位英国来华,负责工程运行的英人相晤,发觉这些人并非如传言中的那般不堪,尤其是工程中遇有问题的时候,彼国人多能与我天朝官员、民夫商议解决之道,殊无半点不恭谨处,倒似乎比我天朝人,更有几分容忍之量呢。”

    “本来就该当如此嘛。”皇帝不以为然的一笑,“便说咸丰七年的一场争斗吧,英国人在战场上为国投身,彼此各出计谋,等到为我天朝所俘,羁押于西山大营的时候呢,据阿勒jīng阿奏陈,上至英酋,下到武曲步卒,与我天朝兵士从没有发生过任何纠纷,甚至是连大声说话也从未与闻——偏偏京中有些人,总是在心里把别人想得如此不堪,和朕说什么,英人不过是如今已成阶下囚,不得不作出一副委曲求全的样子来。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样的人上这样的奏折,朕连看也不曾看过,就直接扔了回去。”

    “圣明在天,识人之明,无过皇上。而以臣所见所观,亦正正契合了皇上于英国人所下的,秉xìng纯良者多有,不过为两国相争,各出奇谋,而在和平jiāo好时分,英人种种文明举止,臣也是甚为赞同的。”

    “哦?”

    “是。”骆秉章继续说道,“英人工程技师等,寓居天津、保定二府,除却生计事外,该国人……”他微皱起双眉,神情中带一点疑huò似的语气,“在寓居之所,专mén由本国工匠,另行打造一物,臣不知究竟,向其问讯,答曰:马桶。虽是不雅之物,但也可见,英人技巧之能,着实令人感叹。”

    皇帝轻笑着点点头,“朕也知道,”他说,“这一次工程之中,可有弊端?”

    “没有。”骆秉章略提高了一点嗓mén,大声说道,“于工程之中,往来账目清晰明确,经手官员,清廉如水,臣可以向皇上作保。”

    “这种铁路之类的工程啊,日后朝廷还会有大把的订单,要和各国洋人商定,其中为数不少的,都是要在直隶这样的近畿之地展开,”皇帝摆手让骆秉章站起,自己也缓缓起身,负手而行,“朕不是不相信你的话,更加不是信不过直省官员的cào守,不过,工程了结之日,朝廷还是要派专人,到省里去,将往来账目逐一彻查——”

    骆秉章楞了一下,胡luàn的答说,“是,防微杜渐之,本是君子所尚。”

    “你不要有旁的想,其实不单是这件事,今后所有由省里、由朝廷出资兴建的工程、项目,都要在前、中、后期进行专mén的考察和评议,若是为人发现弊端的,朕不管多少,一概从严惩处;自然,若是皆称优良的,朝廷也绝不会屈枉和慢待。”

    骆秉章心中大放,这一次京保铁路的修通,真正称得上是心底无sī,故而丝毫不怕会有人过省查证,倒是皇上说的,不会屈枉和慢待的话,让他心中一动,“是,圣明无过皇上。”

    “你这一次奏请的京保铁路大工中有人员的名单,朕看过了,等到明年吧,事体安静之后,朝廷会逐一褒奖。”皇帝转过身来,很是好奇的问道,“这一次你到京中来,左宗棠和你一起来了吗?”

    “是,左宗棠同臣一道进京了。”

    “等过几天吧,你进宫来,把他也带来,朕想见见他。”

    “是。”

    看皇帝没有更多的话要说,伯颜谟讷祜点点头,“跪安吧。”随即领着骆秉章,出殿而去。

    过了一会儿,伯颜去而复还,领着曾国藩到了御前,不等他跪下去,皇帝伸手一拦,“免了吧。”

    曾国藩恭敬站好,等候皇帝说话,“朕刚才见过骆秉章了……”他把和骆秉章的话大约的说了一遍,最后说道,“朕和你说这些话的意思是,这等大工程,以后分别由省、部两级衙mén分别调遣卷宗、账目进行清查,以使那些总想着在工程之中,伸手拿钱的hún账多一点忌讳,少一点妄行。你以为如何?”

    “皇上说的,自然是好的。”曾国藩答道,“只是臣以为,日后铁路国债推行,各省纷纷开启铁路构建之路,只怕京中官员,忙于外省查证,过于疲累。”

    “你说的不算不对,朕也想过,故此朕决定,暂时在两江,成立第三方的专mén机构,专mén管理往来账目、各种花用明细,并负责查验事宜,你以为如何?”

    曾国藩暗叫不妥,两江之地本来就是冗员众多,如今凭空又要增添一个新衙mén?便不必提官场风气如今虽稍有好转,但还没有到了清正之士立身朝堂,疲滑jiān宄概行去之的时候,谁又能够保证新成立的衙mén中人,日后不会随bō逐流,成了另外一群为利薮是尚的刁滑之徒呢?

    他一边斟酌着语句,一边把心中的顾虑说出,皇帝扑哧一笑,摆手说道,“此事是朕没有和你说清楚,新成立的衙mén,并不以国人充盈,而是要雇请外国人,来cào作其事。你以为,请一些外国人来,会不会还有这样的问题?”

    这是一个极大的创举这是曾国藩的第一反应,一些金发碧眼儿,身着朝廷服shì,奔走各省,专司往来账目查询一事?不提有没有人会愿意放弃本国家业,寓居中华,就是有人,在官场上又会引起怎么样的震动?“这,臣不敢妄言。”他老老实实的说道。

    “朕是这样想的,如今两江之地,因为海关新建,多有西洋顾问,侧身其间,每月领着一份俸禄,却无事可做,不但容易惹人物议,更容易使人觉得无用武之地,久而久之,怕就会早早的萌生去意。朝廷与其现在拿出银子来供养这些人,还留不住人,倒不如顺势而行,人尽其用,你以为如何?”

    “这,西洋专才任职海关,本是权宜之计,若是说,让这些人,身着公服,往来各省,与官家……”

    “朝堂上的事情,朕会想办,你要关心的不是这些,朕要你做的,就是回省之后,寻找于往来经济,有专长的西洋人士,并且征询他们于此事的意见,若是两相恰然,从明年起,就在两江试行。”

    “是,臣下去之后,即刻会同省内有司,认真办理。”曾国藩问道,“皇上,容臣问一声,这等西洋人士,越省查案,总要师出有名,方可畅行无阻啊?”

    “暂时就叫度支会计所吧。”皇帝早就有所准备,脱口而出,“直接辖于户部,有什么事,也好顺畅办理。”

    曾国藩于这样的新鲜事物兴趣不大,看皇帝一脸兴奋,也知道这会儿说,一定会给他打回票,还是日后找机会进言吧。

    一上午的时间,又见了几个各省进京的官员,皇帝强自打起jīng神,挤出一团笑脸,逐个的问问省内民情之类的情况,才分别打发了出去,“哎,累死啦”等到暖阁中人声消止,皇帝大大的伸了个懒腰,大声说道。

    “瞧您说的,又不要皇上您劳动贵步,只是坐在这里见见旁人,就累得受不了了?”

    “你懂什么?”皇帝慢吞吞的回头说道,“这大清朝的官员啊,就如同马儿,朕为他们分作四等人。第一等,是好马,不需鞭打,就能疾驰而行;第二等是需要轻轻的敲打一顿;第三等呢,不感觉到疼痛,就不知道前进;最后一等嘛,非得把它打得皮开ròu绽,才知道挪动脚步。”一开始说的时候,还能微笑着侃侃而谈,说到最后的时候,却已经没有了半点笑容,“朕多希望我大清的官员,都能够有第一等好马的品学和德行啊?偏偏啊,到处都充斥的是三等、乃至最下等的劣马”

    惊羽陪着他沉默了半晌,忽然像想起来什么似的,“皇上,杨氏请见。”

    “诶?她来做什么?”

    杨氏由宫婢虚虚扶着,进到殿中拜倒见驾,“民fù,山西杨氏,叩见皇上。”

    “你的病,好些了吗?”皇帝摆手,让她起身回话,“昨天烧得那么厉害,还是不要过多行走,病来如山倒,病去如chōu丝啊。”

    “是,民fù此来,是特向皇上叩谢天恩。”杨氏的声音中听不出语气变化,慢吞吞的说道,“民fù何德何能,得皇上多加怜惜,甚或以君父之尊,亲shì汤yào,民fù……”

    “你也不必如此惺惺,生病之人,总盼着能够有近人陪伴左右,朕不过是聊以慰藉罢了。更不必说,你这一次患病,总是朕处置不周之过,服shì你一次,就当补过了。”他忽然坏坏的一笑,“哦,朕忘记说了,你的身子,很软,很香呢”

    杨氏大羞,一张俏丽的脸蛋涨得通红,手足无措的站在那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看着她娇羞勘怜的样子,男人食指大动,正yù不顾一切的过去,上演白日宣yin的戏码,不料mén口不合时宜的响起一声唱喏,“皇后娘娘驾到”

    皇帝无声叹息,“再过几天吧,过几天等你身子正式将养好了,再来服shì朕。”

    杨氏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连自己说了什么,都似乎听不见了。

    皇后和佳贵妃、瑾贵妃、兰妃联袂而来,行礼如仪,各自在暖阁中坐定,“奴才听下人说,有一位宫中女子夜来染病,皇上着其到无倦斋安歇,今儿个特意前来看看。”兰妃笑着说道,“可还要紧吗?”

    “多承主子娘娘挂念,民fù的身子,已经不碍的了。”

    叶赫那拉氏不置可否的笑一笑,给皇后使了个眼sè,“皇上,臣妾也听说,杨氏妹子生病,是由身边的小太监办差不力,长春宫中竟然全无取暖之物所致,这样冷的天气,不要说是荦荦弱质,就是强壮如西凌阿等,怕也要为风寒所侵,身染重病呢”

    “皇后说的是,所以朕想,即刻下旨,”遇到这样的场合,皇帝总是会大感尴尬,失却平日的灵透,“以后,你们姐妹在一起,也要彼此多多照应一二,不要等到知道人生病了,再来探望。”

    “呦奴才还不知道,几时成了‘我们’姐妹?”佳贵妃立刻接口说道,“是我们不知道,还是起居档上并无存留啊?”

    这样夹枪带bāng的话,皇帝自然听得出来,心中分外不喜,只是尤佳氏一贯得宠,也不好当众给她下不来台,“你啊,别这样说话,朕也没有旁的意思嘛”说完回身传旨,“六福,到军机处传朕口谕,云贵人、瑰贵人入宫以来,燮理yīn阳,服shì朕躬,数年如一日,着晋为云嫔、瑰嫔嘉号,钦此。”

    “喳。”六福把话重复一遍,转身出殿而去。

第24节治国之道

    年近岁bī,封衙在即,京中各部除了如军机处、内务府等,还要为一年内往来公事做一些整理和归总的事物之外,其他的,只留下几个人入值,多的人都开始打点行囊,预订车马,只等封衙期至,就要如鸟兽散,各自回家乡过年去了。

    直隶总督和两江总督回京述职、陛见,为各自辖地的差事向皇上奏报,没有得到旨意,是不能擅自离京的,偏偏皇帝似乎忘记这回事似的,曾国藩几次婉转进言,却始终不理,只是说,再等几天,再等几天。他不敢再三吁请,只好等待着。

    “……有些事啊,如同老生常谈,但不说却是不行的。例如粮米钱赋,咸丰八年的时候,山西省内为治下有陈士枚、吴衍前后两任巡抚,在任上不顾国家正用,盗卖官粮,以致遭逢旱荒之年,朝廷居然拿不出粮食来赈济灾民?大批百姓失却依靠,只好逃荒关外,nòng得饿殍遍地,民怨沸腾。朝廷虽然有亡羊补牢之政,终究也难抵这等犯官所行哄传四方,贻天下读书人之羞”

    十二月初一,皇帝在乾清宫叫大起,面对满朝官员,侃侃而谈,“而其他各省,虽并无陈、吴这样丧心病狂,不顾百姓死活,行事唯利是尚的hún账官员,难道就一定是干干净净、规规矩矩的吗?朕看也未必。不提各省内官场上,以公务往来为名,彼此迎送赂遗,大慷国家之慨的劣行;也不必提有些官儿xìng喜听戏,终日酣嬉淋漓,彻夜不休;只说如今官场上的这种种陋规,一个大挑出身的举人,为生计所迫,报请大挑,一等授职知县,二等授职教职。偏偏就是这样芝麻绿豆大的官员,要想分得实缺,也非三五百两银子不能成事。”

    皇帝叹了口气,又再说道,“各级官职之设,皆是朝廷正用所需,代天守牧,造福一方。如今倒好,把做官,当成买卖来做了吗?吏治弊端,为害最烈,良善百姓懂得什么?他们只知道,若是能够遇到一介天良未丧的官员,就会说,命中有福,得遇青天;若是反之,则会痛骂朝廷,不顾彼等的死活这样群情jī奋,怨怼成习之下,最后的结果,不用朕多和你们说,能够侧身这乾清宫中的,大多是饱学之士,立朝兴衰更替,在在明列青史”

    “朕还能说什么呢?说了多少次,于整肃吏治一事,自道光三十年至今,屡有上谕,各省官学,乡愚百姓,咸使闻知。但这些话,这些事,如果只是存在于朕一人的心中,存在于朝廷颁行的诏旨、文字之中,而不能让各省官员闻风而动,切实体行,又能够起到什么作用?”皇帝摇摇头,朝冠上的东珠来回晃动着,“封衙在即,咸丰十年也就要过去了,若是专为这些话再召集群臣,又似乎没有这样的必要——朕借此机会,晓谕尔等几句。”

    大朝仪早早的散了,皇帝回到养心殿,骆秉章和曾国藩递牌子进来,上一次皇上说过,要chōu时间见一见那个闻名已久的三湘名士,如今,终于将他引到了御前。

    左宗棠是和骆秉章一起进到朝房的,不过后者要到乾清宫随shì站班,左宗棠只好在朝房的下处等候,远远的听着人声嘈杂,礼部、内务府的官员排列百官朝贺的班次,在京中官员看来,一片luàn糟糟的没有什么好看,但他却舍不得走,他不是第一次进京,但却是第一次瞻仰九重宫阙。

    仰头瞻望着二丈高的殿基上,十一楹宽、五楹深的太和殿,心中生出无限感想,什么建牙开府、起居八座?不到这里,不知人间什么叫富贵思及自己多年苦学,铁砚磨穿,最终所渴求的,也不过是到这森严的殿阁之中,站上一站却不知道几时才能顺遂了这番青云之志啊?

    左宗棠是名心极重的,正如当年曾国藩于他的评价一样,他这样的xìng情,一旦入仕,必然到处树敌,用不到几年的时间,就会有覆顶之灾。倒是在骆秉章幕中这十年时间,xìng情虽坚刻依旧,但行事之间,倒也能够予人余地,不再像当年那样,为一点事情,揎臂而争了。

    等了很久,散了朝仪,隐隐可以看见,皇帝舆从乾清宫启行,由舁夫抬着,转路回宫,又等了片刻,骆秉章派人来找,和曾国藩一道,由人领着,一路穿遵义mén入内,就是闻名天下的养心殿了。

    谁知道不是的,入mén是一座黄底,中心有鸳鸯戏水图案的琉璃影壁,绕过影壁是一个狭长的院子,南墙一排森森松柏,其中有一项特殊的陈设,便是镶嵌在屏座上了一块大yù璧,从yù璧中向北,恰好可以看到‘养心殿’的匾额。院子的东西两边,建有格调不大的值房,这里原来是总管太监办事之处,但京外大臣觐见,往往在此等候叫起。后来左宗棠才知道,这里所处的位置,虽属于养心殿,却是在养心mén之外,过了前面的一道mén,才是正地方呢。

    向前走去,养心mén外有两座镀金的铜狮,mén内是一道朱红双扉的木影壁mén,过了这道mén,养心殿的正殿便进入眼底了。进到正殿之前的抱厦——即是敞厅,这里是为入殿的待命、疏散、缓冲之地——亦算是正殿的延伸。

    端华和mén口值守的一个太监打了声招呼,“陆公公,主子在批折子?”

    左宗棠心中暗想,这就是人所周知,在皇上面前最得用的那个六福了吧?果然,只听他笑着点点头,“刚刚换过衣服,正在和六王爷说话呢。容奴才给王爷传秉一声?”

    “偏劳,偏劳。”

    很快的,六福去而复还,笑着点点头,“万岁爷传王爷和两位大人进去呢。”

    不得宣召,左宗棠不能进到殿中,独自又回到外面的值房中等待;骆秉章和曾国藩两个人缓步进到暖阁,奕正在和皇帝说话,“………从新令颁行至今,京中闲散旗丁,动身北上者十中无一这就是你一年有余,办差的结果?”

    奕也很觉得为难,“臣弟自问从无因循回护之心,但眼见旗下小民,为徙居政令,苦不堪言,臣弟每每到处,总有人携家眷哭拜于地,种种凄惨景致,足以令铁人落泪,……”他说,“臣弟不敢请皇上收回成命,只是,想向皇上请旨,旗人北迁一事,能否缓行?”

    “缓行?缓到什么时候?你当朕不知道这些人打的是什么盘算?缓来缓去,最后的结果,就是一事无成此事在高皇帝年间,难道不是也有过先例的吗?”说话间,骆秉章和曾国藩两个人进到暖阁,他一摆手,“起来说话。”

    “是。”两个人恭敬站好,垂手肃立。

    “老六,朕也知道,旗人生计一事,着实是很让人难办,同根同族,一脉相承的八旗子弟,就这样毫不留情面的赶出京师,让他们自谋生路,似乎确实有点不近人情。但你想过没有,如今我天朝的人丁总数,已经超过三亿大关。偏偏这么多人,都身处在那里?疆、藏、青海三处,地广人稀,竟有行之百里,不见人烟的。甘肃,山西、陕西三省,总还好一点,但也是境况不佳,雨润丰泽之年还罢了,一遇灾年,百姓除外出逃荒,根本无路可走。多年以下,形成惯例,到后来,这几个省里的人丁越来越少,中原之区,却日渐增多。”

    奕正在奇怪,皇上怎么把话题扯到这件事上去了?只看他用手指指向曾国藩和骆秉章,“这两个人,一个是两江总督,一个是直隶总督,尽是雄藩之地,膏腴省份,你问问他们,如今他们所在的辖地,有多少百姓了?其中又有多少,是旁省的流民?”

    曾国藩和骆秉章相视苦笑,他们两个人也不知道这样的数据到底是多少,不过此刻万万不能拆皇上的台,只好苦笑不语。

    皇帝也很觉得无奈,难道要他给奕几个人解释人**炸会造成日后拖累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吗?旗人生计,本来就是极为难料理的问题,其实,不但是承办差事的奕,还是当初举发弊端的倭仁,都不曾想到,皇帝于这件事不顾朝中满méng亲贵的一再反对,也要强自推行而下的内在含义——偏偏这样的话,即便是面对着自己的弟弟,也是不能轻易出口的。

    “皇上,臣弟以为,于京、外闲散旗人北迁所有的奖励之数,是不是可以酌情增益?古语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想来百姓为了这等国家所赏赐的田亩、银钱之数,亦当顺从圣意,安心上路了。”

    “老六,你究竟是年轻,有些事,非你所知。”皇帝摇摇头,说道,“朕给你举一个例子吧。”

    骆秉章大觉意动,他早就听往来直省的京中大员说过,皇帝似乎有着很多很多不能为旁人知晓的治国方略,却总是以一个一个的小故事或者一个的例证引申说明,却从来无缘得以亲闻,当下聚拢了jīng神,听他说话,“本来呢,朝廷于北迁的百姓更加多赏土地和钱粮,以如今府库之充盈、国用之富足,并非是做不到。但于此之外,又生出两项弊端。京中那些疲滑旗丁,眼见朝廷旧旨墨迹未干,就又有新政颁行,都会有了侥幸之心:若是自己再多多迁延些时日呢?是不是能够到手的银钱和土地会更多?”

    “yù壑难填,若是禁制一开,这些人得陇望蜀之下,国家要拿出多少银子来用以填补?这还不算,百姓眼见政令为群情所阻,日后有样学样,朝廷再有新政,也休想能够推行得下去了。”他说。

    “再有,那些顺应诏令,规规矩矩的携带家眷,北上徙居的百姓,眼见自己所得,尚不及那些不肯搬离的刁民,心中委屈,自不待言,若是给人鼓噪,反而回京中来,要求赔补差额,朝廷是准还是不准?”

    奕三个人听得目瞪口呆,没想到一道大见可行的奏请,为皇帝三言两语之间就找出这样多的漏dòng来?这位主子的脑筋真是转的快啊“第二项弊端是,旗人徙居一事,算是国事,也算是家事——旗下人家,说起来都是朕的奴才——连奴才都管不好,朕日后又如何管束这九州万方,亿兆黎庶?”

    看三个人面带狐疑,皇帝猜出来,自己的这番话中的内在含义并未给几个人识破,没奈何,只好再解释几句,“你想想,旗人出关的,能有多少?关外沃野千里,地广人稀,总要大批的百姓出外耕种,方不至于làng费了如斯锦绣国土。……朕这样说,你明白吗?”

    奕终于听懂了,不但他听得懂,骆、曾二人也无不全盘通晓,皇帝徙居旗人,不过是为下一步大批的北迁汉人做准备呢只是,这样一来的,不怕会引起百姓的不满吗?毕竟,汉人不同于满人,安土重迁,人之至愿,让他们舍弃关内祖宗骸骨、父母邱垅,转而就道北行,又会有多少人乐于从命?

    既然已经说了,就不妨多说几句,皇帝说道,“曾国藩,你还记得当年,你和老六奉旨办理与英国人商谈的时候,朕提及的‘利益’二字吗?”

    “是,臣还记得。”曾国藩赶忙躬身作答,“臣还记得,皇上说过,英国人,皆为利之一字奔走于陆路海上。……”

    “朕不是要你复述当初的话,朕的意思是说,这利益二字,用诸古今中外,皆可称无往而不利。英国人如此,我天朝百姓难道不也是一样的吗?东北土体féi沃,矿藏富有,只要肯于劳作,不要说温饱果腹,就是积蓄而成小富之家,也断然不是问题——你们想一想,真有一家人辛苦一年,所得之数远过于在家乡所得,日后口口相传,为同乡同族钦羡,则移民关外,还会成其为难题吗?”

    曾国藩和骆秉章相视骇然皇帝的话固然有空中楼阁之远望,但认真思来,却也并非无理。只是,关外的土地,真的有这样好吗?若真是这样的话,则日后徙居百姓大计得成,不但使如今各省百姓流民的问题得以解决,更可以凭空多出百数十万顷的田亩土地,实在是无尚的治国良啊

第25节心术

    徙居闲散旗人之事,在皇帝而言,不过小可。深入说来,还有着三层含义。其一就是刚才和奕几个人说的,人口已经逐渐成为一个问题,如今大清治下的百姓,总数超过三亿,而且分布非常不均匀,大多是在山东,河南,两江,湖广,闽浙等省,其余省份,或因无地、或因无人,甚或连粮米赋税,都无缴纳——长久的下去,怎么得了?

    第二层含义是为开拓东北,那里物华天宝,地袤人稀,多种自然资源,居于全国之冠,若能够用于开采、种植,变成一个后世人耳熟能详的产粮宝库,绝对不成问题;第三也就是最最重要的一点,徙居百姓,固然其中困难重重,但此事一经办成,必然会在朝野上下,百姓小民的心中形成一个非常牢固的心理印象:皇上推行新政,到此事为止,不论cào行之际如何阻碍万端,其最后的结果,似乎全然都是为皇上预见到的这样的话,于他日后更加大手笔的进行改革,就可以铺平前期准备的道路。

    暖阁中安静的片刻,骆秉章忽然想起来,“皇上,臣奉旨带左宗棠觐见,如今该员正在殿外侯旨……”

    “哦?左宗棠来了?传他进来。”

    “是。”骆秉章答应一声,回到殿外的值房,拉上左宗棠,转身就走,“皇上等着见你呢。快和我走。”

    左宗棠茫然的跟从着他,入抱厦进到正间,中设宝座,上悬雍正御笔的中正仁和匾额一方,所以这里又叫中正仁和殿,宝座之后的木质屏风,刻上乾隆御制的一联一诗,对联是“保泰常钦若,调元益懋哉。”中间同样是他的御笔中堂,五音六韵排律,起句是西师归振旅,下署乾隆庚辰。亦即二十五年,西师于这一年正月凯旋,乾隆御午mén行献俘礼。自雍正二年讨平青海,初行献俘礼以来,至乾隆二十年削平准格尔,俘获两名叛luàn首脑,一岁中两行斯典,至此又以底定回疆,复行盛典,正是乾隆最得意之时,由养心殿正间的诗屏,可以想见一代英主的踌躇满志。

    左宗棠博学强记,养心殿虽从来不曾到过,但多年以下,前辈笔记、文字之中多有所载,只是初到此处,眼中所见,俱是明黄一sè,处处彰显这天下独此一家,再无分号的皇室气度。让他觉得xiōng口砰砰直跳,往日那种临事不苟的君子气度都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自知是感于天威,心生畏惧,更加把头垂得低低的,跟在骆秉章和端华的身后,亦步亦趋的前行。

    六福打起西面暖阁的mén帘,三个人鱼贯而入。左宗棠百忙中仰头张望了一下,中间一大间的是勤政亲贤殿,以雍正题有同名匾额而得名,并有一副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

    对联下即为软炕式的宝座,对面就是抱厦、柱子之间安装有半截板墙,用以防止,屏风及壁上悬有两张图表,一张是各省文官总督以下,知府以上;武官将军以下,总兵以上的姓名表;另外一张是外官缺份繁简的区分表,左宗棠知道,自乾隆朝开始,就将其用作用人及调遣的参考。

    他顾不得多看,也没有时间容他细细打量,甚至连皇帝的模样都没有看清楚,就给骆秉章暗中拉了一下,跪了下去,“沐恩,臣,湖南生员左宗棠,恭请皇上万福金安,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坐直了身子,把手中的奏折放下,认真低头打量着左宗棠,他生得中等身材,体型健硕,腹大如鼓,面sè红润,短眉、努眼、深刻的令纹,从面相上看来,此等人xìng情蛮横、粗暴,不甘心人下,必要有一番业,方能顺遂平生之志。倒是和左宗棠此人在史上所留的名声,分毫不差呢。

    端详了半晌,皇帝开口问道,“你就是湖南左宗棠吗?”

    “是。”左宗棠满口湘音,但不妨碍能够听得懂,“沐恩生员正是左宗棠。”

    “朕听过你的名字,不论是当年朕命之于两江、湖广访觅贤达的曾国藩,还是等你到了骆秉章幕中,年年保荐任上有人员,都有你的名字。”皇帝笑眯眯的说道,“但朕始终不予你出身之路,任由你在骆秉章府中做一名幕僚清客,你可知道是为什么?”

    “臣才短智绌,勉强厕身骆公府中,仍自扪心兢兢,更何况于皇上圣意,又岂敢有所悬揣?”

    “人言左宗棠词锋之锐利,并世无双,今日一看,果然如此。”皇帝不以为忤的笑一笑,“既然你不愿意说,朕就替你说了吧。朕着你在骆秉章府中十年,一则,是为日后启用,给你几分历练之机;二来,则是也要消磨一番你的峻厉xìng情,省得贸然入仕,到处为你自己惹祸”

    左宗棠心下大大的不以为然,却做出一副奉命唯谨的姿态,“是,皇上教训的是。生员秉xìng峻厉,难与同僚相溶。在骆大人府中多年,潜习修身养命之学……”

    “朕从来不相信旁人口中之言。”他把手中的五彩暖手炉放在一边的矮几上,双腿落地,奕上前半跪,服shì着他蹬上靴子,“察其言之上,还有观其行。在朕看来,倒是这三个字,方才合乎用人之道。曾国藩,你以为呢?”

    “皇上所言极是。臣也赞同察言之先,观行为上的圣人教化。”

    “你这数年间,在骆秉章府中,宾主相得,很称恰然,便说这一次所行的京保铁路大工中,也是出力匪浅,可见你是有才干,又有忠心为朝廷办事的。”皇帝沉yín了一下,又说,“日后望你秉持一颗为国报效之心,多多筹建业,自然,朝廷也绝对不会亏待了你——你先下去吧。”

    “是。”左宗棠不敢停留,原地碰了三个响头,后退了几步,转身出殿而去。

    皇帝在暖阁中来回踱了几步,忽然转身说道,“朕看,左宗棠其人,倒并非是曾国藩当年所说,一股不平之气横亘xiōng臆的呢?是这几年官场历练,抑或是你骆秉章调教有?”

    “若说历练,总是左某人这数年来,潜心道学,日有jīng进;如是说调教,臣又何如及得上皇上圣明于万一?”骆秉章说,“皇上登基十年来,锐意新政,一扫前朝积弊之外,朝野上下,任用得,干练之员,得以大渐启用,而往日贪墨、刁滑之辈,再无立身之地——故此方有这般国势蒸蒸,万方百姓,额首卞舞之情啊。”

    皇帝给他的话着实搔到痒处,得意得哈哈大笑起来,“太过了,太过了啊”

    众人听者君臣一说一答,格外觉得好笑:骆秉章真是会拍马屁啊

    过了一会儿,皇帝说道,“朕看,这个左宗棠不失为人才,骆秉章,朕想找你要过来,能否割爱啊?”

    这是抬举,也是一种恩出格外的表示,骆秉章自然为之欢喜,忙跪倒下来,“左宗棠能上shì君父,不但是左某人的福气,更是臣下的荣光,臣只恐其人言语失措,……”

    “这一节不用你cào心,朕自有用他处,老六?”

    “臣弟在。”

    “让左宗棠暂时到宗人府去,以六品帮办大臣衔,助你料理旗人徙居之事,你以为如何?”

    奕怎么也没有想到,皇帝居然把左宗棠jiāo给自己使用了?这个人才名大有,办理这样的差事,自然能够得心应手;但同样出名的,还有他一以贯之,闻名官场的坏脾气,他来办理旗务,不会惹祸吗?

    曾国藩却心中叫好这算是左宗棠第一次办理朝廷公务,就分派给了他一个如此棘手的公事——以他对左宗棠的了解,当他得到诏旨之后,不但不会以为惊,反而会sī心大喜可以想见,左某日后办差,必当竭尽所能,不惜残民以报——将来在以xiōng中锦绣,展布庙堂,在官场上又独享大名——这等公sī两皆得利的帝王心术,真让人有叹为观止之感了

    接到朝廷天使传来的旨意,左宗棠也愣住了:若说天恩如海,自己有幸得沐,倒也说得过去。可怎么会赏给自己这么一份差事?京中有政令要徙居旗人到关外去,他也是知道的,只是……?转念想想,他大约的明白了,恭亲王这件差事办得不大圆通,皇上很不满意,追缘论始,恭亲王本身为皇家血胤,旗人勋贵,不大能够拉下来脸,公事公办——皇帝一定是有意让自己来做恶人了

    左宗棠苦笑了几声,接过旨意,转身去看骆秉章,“骆公?”

    “旨意都听见了?”骆秉章说道,“刚才老夫陛辞而出的时候,皇上着我给你带一句话:既然派给你差事,自然是以为你能够有任事之能,若是和旁的人那样,因循苟且,处处以人情为尚,办砸了差事,皇上不能饶你。”

    左宗棠恭恭敬敬的跪好,听骆秉章宣读完了上谕,这才碰头而起,“是,臣都记下了。”

    “季高兄啊,你我十载宾主,如今要说一声再会了。”骆秉章等他重新起身,方始开口说道,“以你的才华,办好差事,上逢君父之心,必是意料中事。……”

    左宗棠也难得的眼圈微红,他腹笥宽博,书读得极多,言辞便给更是不在话下,如今和骆秉章相视而立,竟无以置一辞了。“骆公?”

    “日后啊,若是有人问起,左季高比之骆某人如何?老夫一定会说,不及者远矣。你可知道为什么?”

    “这,学生以为,左季高但能有所展布,皆是得……”

    骆秉章大笑摇头,“非也,非也。”他说,“骆某幕中有大才如左季高者,而左某人幕中却绝无大才如其人者,故曰不如也。”

    左宗棠和曾国藩为他这一语之评逗得哈哈大笑起来。

    曾国藩和骆秉章都是一介雄藩,公务极忙,本来预备着今天晚上再和京中同年、同乡做饯别之行,不料皇上突然下旨,召左宗棠如内务府帮办差事,老友蹉跎十年,终见启用,又是在京中为官,很多事总要尽一尽心力的。故而曾国藩两个各自吩咐下人,一切到访的宾客,统统‘道乏’,命人备下一桌酒席,要和他做彻夜长谈。

    左宗棠也很见情——京中不比外省,要办的又是这样特殊的差事,很多事也正要向曾国藩请教,“季高兄才学多有,本毋庸我从旁置喙,只不过,在这京城为官,总要与地方上有一些不同,季高兄倒要分得清楚这其中的轻重才是啊。”

    “敢情涤生兄教我。”

    曾国藩不答反问,“想来这片刻折冲,季高兄已经略知圣意如何了吧?”

    “是。总能揣摩一二。”左宗棠把心中所想的和盘托出,曾国藩和骆秉章同时点头,“就是此意了。不过有一些,是老兄还不知道的……”当下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将他到来之前,君臣几个在养心殿的奏答和他说了一遍,“为日后关外徙居各省百姓计,这一次旗人迁移一事,在皇上而言,是一定要推行下去的。”

    “是,这一层我明白。”左宗棠语速很快的说道,“……否则的话,若是日后给人问一声:‘为什么只有我等汉人要迁居关外?满人就不需要吗?’让朝廷上下,如何作答?”

    “正是此意了。”曾国藩答道,“这等差事,毋庸我和儒斋兄赘言,老兄也能够推详出几分来——所要的,不是术业专攻之才,而是有大魄力,大见识,肯不顾情面,唯旨而行,便如左兄这样的人不能办理妥当”

    “涤生兄谬奖了。”左宗棠说,“据我所知,京中不要说汉人如阎敬铭者,就是满人之中,不也有肃雨亭那样的,兴利革弊,不落于人后吗?”

    “肃雨亭排满重汉,天下皆知,若说要他办理这样的差事,原也是适当之人,只不过,如今朝中大员,论及帝眷之隆,难有出其右者——皇上保全还保全不过来呢”

    后面的话曾国藩没有出口,但其中含义,如何瞒得过左宗棠?冷笑了几声,没有说话。

    “要说起肃雨亭其人嘛,季高兄倒也不妨接纳一二。若真的能够得此人助力,于老兄日后官场展布,着实是有所裨益啊。”

    左宗棠为人秉xìng刚直,只以一身为重,最不喜那种处事圆滑之风——咸丰二年,时任天津知府的胡林翼,接到田园之主汤氏为紫云怀孕之后下落不明一事,向天津府县两级的呈告文字。胡林翼得肃顺知会,故意把此事久拖不办,虽然最终的结果尚算皆大欢喜,但左宗棠在长沙闻听此事之后,给老友寄去了一封信,内中嬉笑怒骂,刻薄到家

    其中骂得最痛快的一段话是,“……常人仕宦,至出将入相,终有归老之日,兄chéng人之美德,越步古今,况起自布衣,而有将相之更,日后更当以汉人之身而为内府大臣,开数百年天朝之先例,亦足自娱矣”

    胡林翼和他、曾国藩等都算是多年老友,犹自如此不留情面的大肆批驳,他自己又如何肯做肃顺mén下的忠狗?故而对曾国藩的话冷笑置之,一言不发。

    曾国藩知道他的为人,不好强劝,又说了几句题外话,请主人赏饭,餐毕告辞,骆秉章和左宗棠向外送了几步,转身回去了。

第26节承欢(1)

    自本年十二月十九日,到来年的正月十八日,是钦天监选定的封衙期,这一月之中,除军国大事,随到随报之外,其他的,都要等到开衙之后再说——每到这样的时候,都是皇帝最觉得无趣的日子,无他,紫禁城中冰清鬼冷,连一个能够在自己面前说话的人都没有啦。

    惊羽在他身边多年,知道他的脾气,皇帝政事之余,有时候会犯一点孩子气,又可爱,又可怜的,便总会想着子哄他开心,“皇上,长春宫已经整修好了,前天奴才看见杨氏跟前的小太监,听他说,杨氏想请皇上过去呢”

    “做什么?”

    “这,奴才不知道,也没有问,不过想来,还是为上一次她生病,皇上亲自照料的事情吧?”

    皇帝举起双手,使劲róuróu眼睛,“也好,到她那里去坐一会儿去。”

    他身边的人知道他的脾气,不做大声喧哗、传秉之声,一路到了长春宫中,挑帘排闼而入,正堂上的几个太监宫女正在说话,忽然脚步声起,yù尊天子到了眼前,忙不迭的跪倒行礼,嘈嘈杂杂响成一片,“奴才给万岁爷请安。”

    皇帝理也不理,迈步进到暖阁,杨氏正在手忙脚luàn的收拾什么东西,神sè很是慌张的样子,跪倒行礼,“奴才,叩见皇上。”

    “唔,这里比前几天可暖和得多了。”皇帝笑道,“吓你一跳吧?做什么呢?”

    杨氏又羞又窘,手脚没有个安放处,似乎在背后还藏着什么东西?“藏着什么?给朕看看啵?”

    给他发现,不能再藏着了,杨氏伸出手来,握着的是一匹布绢,皇帝取过来看,是一个枕头套,上面绣着一副‘渔村夕照图’,一叶轻舟,系于绿杨树下,远山笼翠,碧水含烟,看上去幽静有致,淡雅极了,“这是你绣的?”

    “是,奴才女工拙笨,有辱皇上龙目,请皇上恕罪。”

    “不会啊,很好看的。”皇帝为这一副清幽的图画引得动了诗xìng,点头笑道,“有景无诗,美中不足。你可会作诗?”

    “这,奴才不会。”杨氏做这样的女工,只是觉得无倦斋中一夜体贴,无以为报,并没有什么更多的想,仗着自己女红不凡,聊表寸心而已,但看皇帝灼灼的眼神,心中暗叫糟糕,皇帝该不会有什么旁的思绪了吧?转念一想,就是他有,自己又当如何?呆在这长春宫中,便如笼中鸟儿,还能飞出生天吗?这样一想,又觉得索然无味起来。

    皇帝却没有想到这么多,转身吩咐,“六福,把诗韵牌子取来。”

    “喳”六福这样答应着,一时想不起什么地方有这玩意?

    “快去啊”皇帝大声催促。

    “喳”六福响亮的回答,而且把xiōng脯tǐng得很高,但脚下却不动。

    这就表示遵行旨意有了窒碍。皇帝很明白,如果再呵斥督促,这个惫懒小子就要想办搪塞了,那些希奇古怪的搪塞,能教人吃了亏还不能骂他,只有气得摔东西。所以,最实惠的处置,是先问一问他有何难处?

    这当然不会有好言好语。皇帝偏着头,皱着眉,用表示不耐烦的重浊的声音问:“怎么啦?”

    六福是在等着他这一问,不慌不忙地答道:“奴才在想,快去不管用奴才只有两条腿,跑得再快,路远了,还是快不了,怕万岁爷等得心烦,所以奴才在想,近处那儿有?想定了一拿就是。”

    “想到几时?你就想躲懒,没话找话。快上养心殿取。”皇帝告诫,“别拿错了,要‘平声’的,看那‘一东’、‘二冬’、‘一先’、‘二萧’的就是。”

    “喳”六福答应着,只好移动脚步了。

    “慢着”是惊羽的声音,因为清脆无比,所以室内室外无不注意,等六福站住脚,回头来望时,只见她比着手势在问皇帝:“是不是那么大,那么高的小柜子,有好些个小chōu屉,上面刻的字,什么一东、二冬、三江、四阳的?”

    “对了”皇帝有意外的欣喜,不由得提高了声音,“不过,不是四阳,是七阳。”

    “奴才也闹不清是四阳还是七阳?反正一东、二冬是记得tǐng清楚的。”惊羽道,“奴才在库房里见过这个东西。”

    “那好你带着六福去找来。”

    不多片刻,取来两个花梨木的小柜,每个柜子有十五个小chōu屉,每屉一韵目‘上平’从‘一东’到‘十五删’,‘下平’从‘一先’到‘十五咸’,都在chōu屉上刻着字。

    “是这个不是?”惊羽问。

    “就是这个。”皇帝说道,“你把‘十五咸’打开。”

    打开上平那个柜子的第十一个chōu屉,里面有许多叠得很整齐的牙牌。桂连掀一块来看,是个‘真’字,再掀一块来看是个‘因’字。

    “皇上,这是……什么呀?”杨氏心中好奇,在一边发问。

    “这你就不懂了”皇帝骄傲地说:“跟你也说不明白。你把字牌都取出来。”

    杨氏和惊羽尽眨着眼,一块一块把字牌取出来,取一块看一块,手脚甚慢,皇帝等得不耐烦,将chōu屉一拉,‘哗啦’声响,把所有的字牌都倾倒在桌上。

    “来给收拾齐了”

    说着他自己先伸手去理,惊羽故意不动,暗中推了杨氏一下,后者无奈,伸出手去。四只手在一起理牌,少不得要碰到,头两次还好,理到后来,皇帝故意把她面前叠好了的牌顺手打luàn,又趁势把杨氏的手,mō一把、捏一把,嘴里还吆喝着:“快一点把字顺过来”

    皇帝的动作让杨氏面红耳赤,身处在这温暖如小阳春的暖阁中,竟出了一身的汗,妆容耀眼,更增丽sè,皇帝连眨眼都做不到了,直勾勾的盯着她看。更让杨氏难堪,有心躲开,又不敢,故意说道,“皇上不是要做诗吗?”

    “嗯、嗯,做诗、做诗”皇帝象做了什么亏心的事,自己都觉得有些忸怩。

    看皇帝静了下来,杨氏的心也定了,一个人把字牌理好。

    她很聪明,这不多的工夫,已经领略到了字牌的用处,把十五咸中她所认得的字排在前面,仿佛见过而不认得的,放在中间,最后是那些她心目中的‘怪字’:輲、巚、愆、蹇、之类。

    这个安排,大可人意,皇帝有着小小的、意外的惊喜,“你……?”他指着前面那些常见的字问:“你怎么知道朕要用这些个字?”

    杨氏想说,那些‘怪字’,万岁爷一定认不得,所以撂在后面。但这话要说出来,可能就是一场大祸。所以只好地笑道:“奴才是胡猜的。想不到就猜中了皇上的心思。”

    这让皇帝想起《四郎探母》中的戏词,随即说道:“好,你就猜猜我这会儿,心里想的是什么?”

    “奴才猜不着”杨氏一句话出口,更觉难堪:这哪里像是主从对答,倒似乎是在学小女儿向情郎夫君撒娇一般了

    “猜不着也不要紧。”

    “那,奴才就胡猜了。”杨氏偏着头,斜着上望,含着笑容两只手指轻轻捻着她自己的耳垂,这副姿态,在皇帝看来极美。尤其动人的是,她那因为思索得出了神的眨眼,长长的睫máo就象无数小jīng灵,不断在跳跃闪动。

    “奴才猜万岁爷,这会儿心里在想的是,”她忽然顽皮的一笑,“要赏奴才一个宝石戒指。”

    这真猜得有点儿匪夷所思了,但是皇帝很高兴。真的,为什么不赏杨氏一点东西?“你猜得不错”他说,同时探头望着身边,仿佛要叫人似的。

    真的当了真,杨氏却又不安了,“不”她赶紧拦着,“奴才胡猜的,逗皇上一个乐子,不敢跟万岁爷讨赏。”

    皇帝嘻嘻一笑,趁机握住杨氏的手,却不再呼唤六福、惊羽,反而问道:“你没听过君无戏言这句话吗?你喜欢那一种宝石?朕命人找一个来给你”

    杨氏暗中叫一声自己的名字,这真正是作茧自缚了,好端端的,怎么说出这样的话来?日后给人家知道了,会如何看待自己?心中着急,眼圈微酸,泫然yù泣的样子,在皇帝看来,大感情动,思及当初在太原城中的一幕,更是不克自持,微微挑起女子圆润有致,弧线优美的下巴,深深地wěn了上去

    鼻息咻咻,红晕上面,“皇上……奴才?”

    “嘘”皇帝轻轻嘘了一声,“你不是旗下人,以后只有你我两个的时候,就称‘我’吧?”

    杨氏入宫虽然时间不久,但这等礼制之事,早有内务府专人教授过,闻言赶忙说道,“这,怕与体制……”

    “唉”皇帝抢着打断她的话说,“你又来讲体制了?朕说的话就是体制,你莫非连恭敬不如从命这句话都不知道吗?”

    “既然如此,奴才……哦,不”杨氏蹲身行礼,微笑着说道,“改口真难。”

    “起头难,以后就难了。”

    “只是,怕皇后娘娘……,奴才这样妄自尊大,大庭广众之间,体制不可不顾啊?”

    “这话倒也不错。日后你记在心里,没人的时候,朕准许你这样自称好了。”

    “是。”杨氏双膝弯曲,行了一礼,以手轻点自己的心口,“奴才都记下了。”

    “你指错了。”皇帝嘻的一笑,抓住她的手,移向旁边,动作故意鲁莽,触及xiōng前tǐng翘的隆起,杨氏顿觉全身发麻,满脸红晕,“人的心应该偏向左边一点,喏,大约是在这里。”

    “我不信,”杨氏后退一步,“难道皇上的心也不正吗?”

    这句是双关语,皇帝笑了,“你说得不错,朕的心也不正。”

    “那么是偏在哪一边呢?”

    “你的偏在哪一边,我的也偏在哪一边。”

    这是很lù骨的表示,杨氏心跳加快,抬头恰好皇帝似笑非笑的在瞅着她,两个人视线jiāo接,她赶紧避了开去,“真的。我不骗你。”皇帝的声音又变得正经起来,“人的心脏,都是在左面一点——西洋人画过很详细的图画,那是解剖了多少尸首证明了的。”

    “好怕人”

    “也不必害怕,看了会长知识,知道一个人的心肝脾胃在哪个部分,肠子又有多少?”

    “有多长?”杨氏问道,“俗话说的九曲回肠,真是那样吗?”

    “这个,我也不能分明,不过看图画中的样子,不止九曲。”皇帝用手在自己腹部盘旋着画圈圈,漫不经心的回答。

    “那,男女都一样吗?”

    “当然不一样”皇帝笑道,“便说朕,不就比你多一点什么吗?”

    皇帝语出调笑,杨氏又是羞得满面通红,心里感到窘迫,自觉已经到了难以脱身的境地,但仍旧要做最后的努力,“皇上,您不是说,要作诗吗?”

    “哦,是了。”皇帝回身看看,暖阁中并无书房用具,只好因陋就简的yín诵几句了,“小网轻轫系绿烟,汾水暮景个中传,君如乡梦依稀侯,应喜家山在眼前。”

    杨氏也是读过书的,一听之下便明白内中含义,皇帝这是在告诉她,不可再有家园桑梓之念,还是以锦城为乡,自得其乐的好。想到这里,女子勉强笑着,蹲身行礼,“奴才都记下了,叩谢皇上天恩。”

    这番奏答文不对题,胡luàn到了极致,皇帝也不理她,在长春宫的暖阁中走了几步,“就这样吧,朕得回去了——一会儿,再有恩旨与你。”

    “是。奴才恭送皇上。”

    皇帝脚下不停,带着身边的太监宫婢出宫而去,果然,没有过很久的夫,只见六福又转了回来,“有旨,着杨氏跪听。”

    “万岁,万万岁。”杨氏由宫婢服shì着,跪倒在冰凉的青石板上,碰了个头。

    “皇上口谕,山西杨氏,着封为杨贵人,今晚养心殿伺候,钦此”

    “奴才……杨氏,领旨谢恩。”

    宫闱yàn屑秘闻,最是容易引起寻常百姓的猜度,杨氏虽然是女子,又是自幼居住在离京师千百里之外的晋省,这等事,却也曾经听人说起过,不过更多的都是一些以讹传讹之言,据说皇上召嫔妃shì寝的时候,后者总要沐浴洁净,以锦被裹身,然后由两个驮妃太监扛着,送到皇帝宫中,**之后,再有这两个人把她原路驮回来——只是不知道,到底有几分是真。几分是假?

    看六福传旨之后,拿上几两银子,转身yù走,杨贵人(以下称以嘉号)赶忙出声一拦,“陆公公?请留贵步”

    六福应声止步,“主子娘娘可还有什么吩咐?”

    这忽然变换的称谓,让杨贵人大有无所适从之感,“陆公公往来辛苦,我……请等一等。”说着话,命身边的宫婢回到暖阁,取出镜奁台下chōu屉中的首饰盒子,拿出一枚龙眼大小的珍珠,递了过去,“陆公公,这是我从山西老家带来的小玩意,不值什么钱,聊做消遣之用——请陆公公赏收。”

    太监没有不爱财的,六福更是其中佼佼者,而且,皇帝虽极恨臣下贪墨,于身边近人收受赂遗之物,却从来是眼睁眼闭,不大过问的。十数载而下,六福也大大的积攒了一份身家。他是识货之人,明亮的光线下,珍珠浑圆剔透,散发出柔和饱满的光泽,可见非是常物,当下也不客气,笑眯眯的伸手接过,给杨贵人行了个礼,“那,奴才就谢过主子娘娘了。”

    言辞之间,与刚才大有不同,很显得亲热似的,“不知道主子娘娘可有什么要小的效劳的吗?”

    “实不相瞒,正有一事,要向公公请教。”

    “是?”

    杨贵人娇靥通红,语不成句的把所想问的话说了一遍,最后说道,“可是……要,如此吗?”

    “不需用的。”六福答道,“原本倒是如此,只是咱们这位主子,xìng不喜此。故而多年来,各位被宣召的主子娘娘用过晚饭之后,认真沐浴一番,径自到养心殿就是了。”他说,“主子娘娘不妨照此办理,即可。”

    这算是什么调调?杨贵人心中思忖,自觉让自己独自前往,比之原来思及的,更加难堪:前者终究是可以以太监到宫中来,自己避无可避,**难免为由推搪世人;而后者,真正是自荐枕席了——她胡luàn的想着,又自嘲的笑了笑,已经到了这步田地,又nòng这些自欺欺人的把戏作甚?

    当下又问道,“那,不知道我及时到养心殿为宜?”

    “皇上用过晚膳,总要批一会儿奏折,主子娘娘在戌亥之jiāo过去便是最好。”

    杨贵人做到心中有数,不再多说,“多谢公公见示,我都记住了。”

    “哦。”六福转身yù走,又转了回来,“另外有一件事,好教主子娘娘知道,万岁爷最不喜胭脂甜腻香味……主子娘娘能不用还是不要用的为好。”

    杨氏当然明白,这是那一枚珍珠之力,再三的谢过六福,后者这才转身去了。

第27节承欢(2)

    进到暖阁中时,皇帝正在和惊羽说话,“……等过上几年啊,宫中通上电,就再也不会有整天烛下批阅奏折的难过了。”

    惊羽站在他身后,为他róu捏着额头,有一搭无一搭的和他闲聊,“什么叫电啊?从来没有听过呢?”

    “这是一个很实用,又很方便的……能源。”他说,“嗯,就算是能源吧。”推开惊羽的手,他站了起来,一指御案上画满了旁人根本看不懂的纸张,“把这些东西收好,等开衙之后,朕有大用处的。”

    “是。”惊羽懂得宫中的规矩,也不敢问,上前整理一番,放到柜子中,又加上了锁头。

    mén外有脚步声响起,是杨贵人到了,由宫婢搀扶着,跪倒行礼,“奴才参见皇上。”

    皇帝回身看了看,有点疑huò,怎么杨贵人趋行跪拜之间,总是要人服shì?是她有什么隐疾,不良于行吗?“起来吧。”

    “喳。”杨贵人答应一声,站起身来,垂手肃立在一边。

    “来。”他领着杨贵人的小手,将她拉到自己身边,惊羽几个人早就悄无声息的退下,放下了暖阁的棉布mén帘,温暖如春的阁中,只有一灯如豆,增添了几分旖旎之意,“用过晚饭了吗?”皇帝用手为她拢一拢鬓间的头发,“可是刚才沐浴过?你的头发还是湿的呢”

    杨贵人天xìng好洁,今天晚上又是第一次shì寝,也不敢不jīng心,洗浴的时候,耗时久了一点,故而到养心殿的时候,头上的水渍尚未干透,“奴才……,多谢皇上垂问。贱躯不妨事的。”

    皇帝低着头,闻着她发间散发出的皂豆的清香,满足的一笑,“天sè已晚,睡吧?”

    “是,容……奴才伺候万岁爷……更衣。”

    皇帝唔了一声,半伸开双臂,由她手脚颤抖着,解开衣服,这时候她才发觉,他似乎也是刚才洗过澡不久,脑后的大辫子尽数打散,挽成一个马尾形状,披在身后,luàn糟糟的头发不时给她的动作拂起,扫在脸上,痒痒的让人鼻中难过。

    男子的手也不老实,左边拉一下,右边扯一下,不一会儿的夫,将她脑后梳成燕尾状的头发放下来,其长过腰——皇帝还是第一次看见这样长发的fù人,心动之余,硬tǐng如枪,高高的昂起头来。他偶发其想,抓起自己的辫子,和着女子的长发搅在一起,孩子气的一笑,“这是不是就算是结发了?”

    杨贵人心中热流涌过,眼圈也红了起来,“皇上,奴才福薄,不能以女儿身shì奉皇上……”

    “你放心吧,朕断断不会为此就有所见弃的。”他wěn了女子一下,转而笑道,“其实啊,在朕看来,如你这般身心两皆成熟的女子,才是为朕所喜的chuáng上恩物哩”

    说完,在杨贵人目瞪口呆中,三下两下脱掉身上的衣服,jīng赤着健壮的身体,撩开chuáng上的锦被,先行钻了进去,“唔,好凉,好凉”他轻声呼唤着,“你瞧朕待你好不好?还要先为你暖被窝呢”说完侧过身来,含笑望着chuáng前的美人,心中大乐。

    杨贵人幽幽一叹,挤出一个满是魅huò之意的笑容,褪去外面穿着的朝服,只留着一袭小衣、亵kù,又蹬下脚上的花盆底,弓身yù待上塌,皇帝的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她曲线优美的身段,忽然坐起身来,一把将她半悬空身子搂在怀中,“这一次朕知道了。”

    杨贵人一愣,不知道他此话何意。只听他笑着说道,“这几天啊,每一次招你相见的时候,总是有宫婢服shì,朕还觉得奇怪,现在明白了——原来你是裹足啊?怎么不和朕说呢?”

    汉人的女子裹足,本是千百年来承袭而下的规矩,若是以汉人装束也还罢了,换上旗人的服饰,特别是脚下踩着花盆底,以中间一小块面积为支撑,那份苦楚,实不足为外人道,杨贵人并不知道,皇帝最喜小脚女子,宫中的佳贵妃如此得méng帝宠,便是因为她有一双缠得让人‘心旌摇动’的小脚

    这会儿看到杨贵人居然也是一副小脚,皇帝更觉得邪情上涌,将她打横抱在怀里,一只手揽住女子的腰肢,另外一只手,摩挲着她光洁如yù的双腿,顺膝盖而下,握住了她的双脚,“真正是三寸金莲,在朕这么多后妃中,也只有你佳姐姐和你差相仿佛真令人爱煞”

    杨贵人可没有想到,自己的一双脚居然会为帝心所喜?古代女子的双足除却自己,便是连夫君也不能轻易得见,如今却给一个男子握在手中,随意把玩?看他那sè授魂与的样子,几乎要亲过去了赶忙双腿一缩,从他的手中挣脱出来,脸上飞起一团红晕,似笑非笑的说道,“可……不准您这样多脏啊?”

    皇帝不好意思的笑一下,忽然说道,“朕现在就给你口谕,今后和佳贵妃一样,依旧缠足,嗯,以汉人装束,住在宫中,不必拘泥于宫中规制。”

    杨贵人眨眨眼,忽然翻身坐起,跪在锦被上,“奴才领旨,谢恩。”

    皇帝点头一笑,撩开被子,“外面冷,来,到朕身边来。”

    看着男子昂扬的象征,杨贵人也不知道心里是个什么滋味,挪到男子的身边,由着他解下自己颈后和腰间的细带,一对丰腴雪白,暴lù在男子灼热的眼眸中,给他珍而重之的抚nòng着,tiǎn舐着,时不时的抬起头来,将满沾着自己汗水的嘴巴凑过来,半强迫着自己,在口舌纠缠之间,吞咽了下去。女子的芳心全面失守,便是后yīn雨也不由控制的阵阵淌出,打湿了亵kù和身下的锦服被褥。

    好半天的时候,他让她平躺在枕上,自己跪起身来,挑起两瓣新月如勾,置于自己的双肩,以上压下的猛力一击,已经没入滚滚春泉之中。

    一夜*愉,也不知道做了多久,几番回合,杨贵人腰肢酸软,秀发凌luàn的依偎在男子怀中,沉沉睡去,直到耳边响起喁喁sī语,方才醒了过来,看看外面天sè已经大亮,又有脚步声隐约,杨贵人一惊而起,却骤觉香衾不胜的寒意,光滑而洁白的肌肤上,密密麻麻的泛起一层疙瘩,“好凉”

    惊呼声把身边的男子也惊醒了,张开眼睛看看,伸手一拉,又扯过被子盖好,“好凉啊。”

    杨贵人又是惊讶,又是好笑,反身过去,在他肩上推了两下,“皇上?皇上?起chuáng啊。”

    “你这样是叫他不起的。”帐外传来惊羽的声音,紧接着帷帐挑起,二女一站一坐,彼此目光碰触,杨贵人楞了一下,也不知道抓起了什么,挡住xiōng前*光,“您?”

    惊羽却是见怪不怪似的一笑,低头撩起被子的一角,伸出手去mō了mō,动作了几下,男子腿一缩,在被窝里闷声的嘻嘻一笑,“做什么啊?”

    “皇上,天亮啦,几位小主子来给皇上请早安了。”

    “烦死了。”皇帝孩子般的咕哝着,撩开被子,起身下地,由惊羽伺候着,从里到外穿上衣服,然后在御座上坐好,仍旧是由她站在身后,一点一点的把辫子重新盘好,才传太监宫婢进来,奉上洗脸水和青盐漱口。

    另外一边,杨贵人手忙脚luàn的穿好衣服,有些衣物不知道藏到哪里去了,这会儿无暇寻找,只得罢了——正待收拾chuáng榻,惊羽伸手一拦,“主子娘娘,这等事,还是由奴婢来做吧?”

    杨贵人知道,惊羽虽不过一介宫婢,但在皇上面前是最最得宠的下人,比之后宫中的众多嫔妃说话都更有分量,因此丝毫不敢轻视,“既然如此,那就多谢李姑娘了。”

    整理完毕,杨贵人碰头跪安而出,刚刚回到长春宫,就有六福前来传旨,“着杨贵人今晚在宝月楼伺候。钦此。”

    皇帝用过一碗燕窝粥,皇后以下,众多嫔妃悉数到场,为皇帝请过早安,才让人把几个阿哥和格格传了进来,以大阿哥载澧、二阿哥载滢、三阿哥载滪为首,后面分别跟着载沚、载湀、载渢和载淟,七个人跪在一边,另外一边是秀慧、颖慧、灵慧和钰慧公主——皇帝的众多子嗣,除咸丰八年,佳贵妃诞下的八阿哥载淳以外,全数换上小号的朝服,行了三跪九叩首的君臣大礼,“新年将至,女儿祝皇阿玛龙体安康,万事如意。”在请过安之后,颖慧公主娇声说道。

    十一个面容俊俏,行止有礼的孩子跪在脚下,请安问礼,让年轻的天子父怀大慰,“都起来吧。”

    和几个孩子说说话,问问阿哥们的课如何,载滪和载沚忽然携手跪倒,“阿玛,儿子有话回禀。”

    “哦?是什么?”

    “上一年的时候,二哥奉旨出宫办差,儿子们还小,不大懂事,未能像二哥一般替父分忧,如今儿子自觉年岁渐长,更有见贤思齐之心,求皇阿玛恩准,今年也容许儿子们于新年到来之际,出宫为师傅,教习祝贺新年。嗯……”两小眨眨眼,似乎忘记了下面该说什么才好,小脸儿涨得通红,说不出话来了。

    皇帝几乎笑出声来,却并不点头恩准,而是望向载滢,“二阿哥,载滪和载沚都是你的弟弟,有这样一份为父分劳之心,你以为如何啊?”

    “儿子想,三弟和四弟能够主动请缨,为阿玛分劳,于公而言,本是承继皇阿玛当年教诲儿臣的,天地五伦,师恩深重的圣训;于sī而言,更是有孝敬家严、忠悌兄弟的情分。故而儿臣以为,皇阿玛当俯准所请才是的。”

    佳贵妃听着儿子奏答得体,心中大感得意——这番话可是和自己无关,都是他在上书房读书的时候,经由师傅教化启沃所得的呢凤目流转间,大有洋洋自得之态。

    她的这番仪态,皇帝尽数看在眼中,心中好笑,“离大年初一还有几天,本来朕是想等到了正日子再降旨的,如今三阿哥和四阿哥主动请命,此事便定下来吧。”他点头说道,“今年出宫为各府上的老师和教习拜年,由二阿哥、三阿哥、四阿哥会同办理。到时候早去早回,不可延宕良久,知道吗?”

    “是。”三个孩子再一次跪倒,碰头行礼,“儿臣领旨,谢恩。”

    父子说了几句话,让谙达和嬷嬷把孩子们领了出去,皇帝扑哧一笑,“这一次啊,翁心存几个人的府上,怕是要大大的伤一笔财了。”

    “怎么呢?”

    “二阿哥这两年办差下来,每一次到臣下府中拜年,总是装了满口袋的红包利是——如今又多出两个人来,哈哈你们想想?”

    众女想想,亦自失笑,皇后却没有笑。皇帝的几个子嗣,日渐成长,载澧也就罢了,他虽是大阿哥,但为人粗略,顽劣之极,在上书房读书也很糟糕,并不为皇上所喜;二阿哥以下,一直到五阿哥载渢,年岁相差不多,自从咸丰九年的新年,二阿哥载滢为兄弟先,第一个出宫办差,虽然是一日之间就全数毕事,而且又为晚归而给皇上训斥了一番,但之后于他的重视,却是所有人都看在眼里的——皇帝年纪尚轻,现在还考虑不到身后事,但宫中几家姐妹,已经开始有了与子争荣的先兆。

    偏偏自己的儿子不争气——载湀是嫡子,有时候到宫中来给额娘请安的时候,自己也会告诫他,在阿玛面前,要敢于张口说话,但这种事情不是能够bī迫得来的,载湀天xìng软弱,又有点怕羞,经常是问十答一,这样下去,可怎么行呢?

    皇后心中叹息一声,忽然想起一件事来,“皇上,三阿哥以上,年纪渐长,是不是也该到了分府的时候了?”

    “过了年吧,朕会给宗人府下旨,让他们选定府舍,着他们搬离出去。”

    “皇上,奴才也想起一件事来,大公主快到及笄之年了,留在宫中……”佳贵妃笑意盈盈的yù待再往下说,却给皇帝脸sè发白的止住了,“这么着急做什么?左右还有的是时间,朕的女儿,还愁嫁不出去吗?此事毋庸再提”

    佳贵妃自咸丰二年入宫以来,还从来不曾为什么事给丈夫如此抢白过,娇俏的脸蛋儿上笑容全无,慌luàn的挪身落地,跪了下去,“奴才luàn言无状,惹怒皇上,请皇上恕罪。”

    皇帝叹了口气,他并不是生佳贵妃的气,他知道,佳贵妃的这一番奏答,表面上看起来是在为秀慧的终身大事考虑,但实际上,也是在争宠二阿哥才略兼备,隐隐已成阿哥兄弟之中的魁首,但朝廷有祖制,于儿子就是心中再喜欢,面上总显得疏远一些。

    剩下的女儿中,则以和二阿哥双胞胎的颖慧公主和长公主秀慧得自己的喜爱,佳贵妃母以子贵,如今连皇后也不大看在眼里,这一次突然提及这件事,更是为了将秀慧打发出去,省得分薄了自己女儿在皇帝面前的宠爱若是不闻不问的如此下去,日后不知道这宫闱之中,又要闹出多少家务不和的hún账事来。因此才有这新年之前,突如其来的一番雷霆震怒。

    只不过这样的话都是诛心之言,便是自己当众挑明了说,怕佳贵妃心中也不服,所以皇帝扭过头去,故意不理,“你下去吧。回头会有旨意给你。”

    佳贵妃失魂落魄的回到景仁宫中,细细思量,兀自不知道刚才有那一句话触怒了皇上,招至这样无辜的训斥?又不知道等一会儿诏旨发下,有何等严遣,女子心中又是害怕,又是后悔,更多的却是委屈,呜呜咽咽的哭了半晌,自索无解之下,连午饭也顾不上吃,只是等待着。

    过了午时,六福进到宫中,说一声,“有旨。”等佳贵妃向北碰头之后,才开口说道,“佳贵妃尤佳氏,自入宫以来,以诞下双胞子嗣,méng朕多方优遇为由,言语失措,行止不恭。今日更以莠言冒进朕躬,若不严惩,何得靖宫禁而肃朝仪?着降佳贵妃贵妃品秩,改封谦妃,望其能领会谦之一字警儆之意,戒其恃宠而骄之心,自招咎衍于后之保全圣意。钦此。”

    谦妃泪流满面,深深地碰下头去,“奴才……领旨,谢恩。”

    六福给肖德云使了个眼sè,后者指挥宫婢上前,扶起了谦妃,“主子娘娘不必如此,雷霆雨lù,莫非皇恩。这不,皇上还让我告诉主子娘娘说,今天晚上,着主子娘娘宝月楼伺候呢。”

    “啊?”谦妃顿时收泪,一惊抬头,她怎么也没有想到,在贬谪自己的品秩,又改封谦妃之外,居然还能有shì君的机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不过不管怎么样,还能够有面君的机会,总说明圣眷未衰,今天晚上,倒要认真施展魅huò之能,挽回帝宠了。

第28节承欢(3)

    晚来用过餐饭,重新沐浴更衣,承暖轿到了宝月楼,这里本来是高宗皇帝为当年新纳的西域和卓部香妃所建的穆斯林建筑,全部用以石材,内中除种种穆斯林风格的建筑之外,另有挂毯、壁画等物,一派异域风情。

    所谓香妃,不见正史,只有一个容妃,她是回部掌教之女,在回语中,掌教名唤和卓,或称为和卓木,故而都以为这个容妃姓和卓氏——见于《清史稿?后妃传》及唐邦治所辑的《清皇室四谱》。

    回部叛luàn是容妃之兄,为大小和卓,当年屈服于准格尔,失其故土;乾隆二十年平准格尔之后,旋即叛luàn——这种忘恩负义的行为,自不能容于乾隆,于是派军讨伐,于二十四年平定回疆——也是乾隆十大武之一。建成宝月楼之后,乾隆更让在京的回部移居西长安街,称之为‘回子营’,并建有一所清真寺,以为容妃朝夕礼拜之意。

    而皇帝移驾宝月楼,却并不是喜好什么穆斯林文化,更加不是想远眺清真寺,而是因为他最喜欢楼中所建有的土耳其浴室。容妃好洁,又兼以是西域习俗,乾隆为表示荣宠,特旨修建,不料建成之后,连他自己也非常喜欢,经常和皇后等亲近之人,同室共浴,效鸳鸯戏水。

    谦妃到的时候,皇帝已经和杨贵人在楼中了,耳鬓厮磨,轻笑晏晏,皇帝更将一只手搭在杨贵人的腰间,扪xiōngmōrǔ,忙活的不亦乐乎,怀中的女子虽和他有了合体之缘,终究面皮薄,只好在言语中讨饶,“皇上……您,您……饶了奴才吧?”

    “才不要呢”皇帝咿咿唔唔的把口中的rǔ豆放开,从她怀里抬起头来,“怎么了?不喜欢朕这样待你?”

    “不……是的。等到了晚上,奴才……再伺候皇上,现在还有下人在呢?”

    皇帝正待再说,六福奏报一声,“万岁爷,佳……哦,不,谦妃娘娘来了。”

    “传她进来。”皇帝坐直了身子,对杨贵人点头一笑,附到她耳边说了几句话,后者娇靥通红,却不敢抗旨,当下点头,起身离座而去。

    谦妃没有想到除自己之外,这宝月楼中还有旁的妃嫔?认真分辨一下,认出是皇帝在山西新纳的杨氏寡fù,看她朝服不整,钗钿凌luàn的样子,刚才即便未曾成就好事,也差不多了。两女相视一笑,各自为对方闪开道路,“是谦妃吗?过来。”

    谦妃歉然的向杨贵人点点头,加紧脚步,向前走去,口中答应一声,“奴才尤佳氏,参见皇上。”

    皇帝等了片刻,听脚步声逐渐远去,方始说道,“让朕说你什么好呢?就仗着朕于你的恩宠,做事出格,言语húnluàn”他说,“你以为朕不知道吗?宫中这么多姐妹,每天都要到皇后宫中去请早安,你呢?一个月能去几次?便说上个月吧,你以身体不适为由,连一半的次数都没有,即便是去了,也是比所有人都晚,呆不到半个时辰,就起身离开,是不是?”

    这是实情,但另有一节,从山西随扈还京,佳贵妃确实病了一场,只是此刻谦妃如何敢分辨?做出一副愧悔jiāo加的样子,伏地碰头不起,“是,都是奴才的过错,今后,奴才再不敢了。”

    “还有,在晋景园的时候,你居然让你身边的如意到朕的寝宫来,打探朕的行止——旁的不提,只此一节,朕今天降你一级,就是你应得之咎——你承认不承认?”

    这自然也是真的,谦妃心中暗暗叫苦,这数年来,她仗着皇上宠爱,在宫中没有少得罪人——只是今天白天在养心殿中,临君王之怒,而无任何一人出言解劝,就可见一斑——若是继续这样祥究下去,皇上越说越来火气,不要说荣宠,就是xìng命能不能保得住,都在两可之间。

    想到这里,她膝行几步,到了就于地面而建的软座前,抱住皇帝的腿,呜呜咽咽的讨饶,“奴才知道错了,今后再也不敢了。皇上有什么责罚,就罚到奴才身上吧,主子不要动了怒气,有伤龙体啊?”

    “你还知道关心朕的身子?这十年来,你的封位日有增益,宫中除却皇后,就要数你你……”皇帝真的有点生气了,一推,长身而起,“你少给朕惹点祸,就是最大的孝敬了”

    “是,是,是。皇上的话,奴才都记下了,只求皇上不要不理奴才……,皇上,奴才舍不得您,您别把奴才赶出去啵?奴才真是舍不得离开皇上啊。”

    听她软语哀求,一如当年初初入宫时的羞涩和惊恐,皇帝心中一软,叹息一声,“你啊”

    听皇帝语气转向和缓,谦妃又跪行一步,扬起脸蛋,望着男子英俊的面庞,低声哀求,“皇上,一切都是奴才的错,您天语圣训,奴才谨记不忘,今后规行yù步,再不敢犯了。”

    “若是再犯,又当如何?你自己说?”

    “若是再犯,就教奴才不得好死”

    “呸”皇帝心中好笑,脸上丝毫不lù的啐了她一口,“瞧你发得这牙疼咒?不得好死?你看戏听曲太多了吗?nòng这些话来哄骗朕?”

    “奴才笨嘛”谦妃娇声如小女儿般的说道,看皇帝面sè愈加缓和,她知道最怕的时候已经过去,接下来就要如何施展风流手段,让皇帝能够再一次享受鱼水**的快美,以此来挽留君心了她贴近了男子的身体,一边厮磨着他,一边说道,“皇上,奴才是女人,古人都说,头发长,见识短的,您是天子,就大人大量,恕过奴才这一次吧?奴才以后再也不敢了。”

    皇帝推开了她,正sè说道,“就是不为皇后和宫中其他姐妹着想,总也要为你的孩子想想,载滢这孩子,是有出息的,日后越加成长起来,若是为了你这做额娘的,使孩子不得重用,你想想,你怎么对得起他?”

    “滢儿是奴才的孩子不错,也是皇上您的骨血嘛”谦妃说,“您做阿玛的,有没有用他处,奴才行事秉持祖制,可是从来不敢动问的。”

    “你说的这是什么啊?luàn七八糟的。”皇帝大感好笑,“照你这样说来,儿子长大,你做额娘的就不管不问了?”

    “哪儿能不管不问呢?只是滢儿是您的儿子,更是您的臣子,敬君孝父,才是他为人之道。我做额娘的,还能如何?”

    皇帝和她说不出理来,也不愿意再和她辩驳,“算啦,总之今后你行止之间,多用用脑子,别总仗着朕在,就毫不顾忌。”他想一想,觉得为了今天奏对不得体而骤然下旨降了她一级,又改了她的封号,心中略有不忍,“等过上一年半载的,淳儿大一点,再说吧。”

    “是。”谦妃轻飘飘的蹲身万福,站到男人身边,小声说道,“皇上?奴才今天到宝月楼来之前,新洗过澡了……”

    “诶?”皇帝楞一下,身子向后一扬,“真的吗?”

    “嗯”谦妃小女儿般的撒着娇,“人家真的是刚刚洗过澡来的呢”

    “这,怕不行,朕今天翻了杨贵人的牌子,她现在还在土耳其浴室中等着朕呢。”

    谦妃眼珠一转,踮起脚尖,在男子的耳边说了几句,后者双眸放光,“唔,这个办好,你和她都是缠足,朕倒要看看,是谁的更细、更小”

    “那,奴才就和杨家妹子比较一下,谁的更小,更细,就由谁伺候皇上,皇上您看呢?”

    皇帝“啯”的咽了口馋涎,“雨lù均沾,今儿晚上,让你们姐妹两个,雨lù均沾。”嘴里胡luàn说着,早忘记了为谦妃奏答不得体而引致的不快,拥着她一路转出暖阁,向土耳其浴室走去。

    名为土耳其浴室,内中的装具和汉人所用没有很大的区别,除却水汽氤氲之外,另外有一汪水温适中,深浅约在三四尺深的大浴池,内中建有几级台阶,入浴的人不论身材高矮,都可以自得其便利的。

    杨贵人只穿着贴身的小衣,已经不知道在水里、台上往复了几番来回,皇上似乎和谦妃有话说,当初在晋景园的时候,也彼此见过,只觉得这个女子不论颜sè还是风情,都可称是后宫之冠,只是不明白,到底是为什么,要处罚她?是惹下什么祸事了吗?看起来,这天家和当年自己在山西的族中也没有什么不同嘛?下面的人有了过错,皇上立刻就会处置?

    等了很久,浴室中气温适中,倒不会觉得寒冷,但周围一片静谧,没有人声响动,无端的让人有些害怕,杨贵人双手抱xiōng,坐在水中,似乎温热的池水,能够让她是jīng神得到缓解。便在此时,有男人说话的声音传了过来,入耳便知,是皇上到了。

    杨贵人连想也没有多想,哗啦一声,带起漫天的水花,赤着脚,一路迎了出去,口中娇呼一声,“皇上?”

    谦妃到一边的房中自去准备,皇帝也正在更衣,不和身后一声呼唤,回头一看,杨贵人满身湿透的站在浴室的mén口,正在向自己望过来,神情中一片惊惶失措的模样,引人爱怜,“怎么了?是不是害怕了?朕这不是来了吗?”

    他把外面套着猞猁狲大氅、玫瑰紫巴图鲁背心和石青小羊皮袍子脱下,置于一边,含笑走到她身前,“朕刚才和你谦姐姐说会儿话,怎么了?想朕了?”

    “奴才以为,以为您不要奴才了。”

    “怎么能呢?”身体相接,不一会儿的夫,皇帝身上的小衣就层层湿透,“傻话,朕疼惜你还来不及呢,怎么能不要你呢?来”他一抄,将女子打横抱起,在她腮边wěn了一下,“朕和你共效鱼水”

    方才从浴池中跑出来,不过是一时jī情dàng漾,这会儿给男子抱在怀里,杨贵人却是羞意盖过了一切,把胳膊揽住男子的脖颈,脸埋进他的肩窝,一动不动的任由他就这样抱着,进到浴池之中。皇帝也不解衣,就这样穿着衣服,坐进了水里,“唔,啊”

    杨贵人依偎在男子身边,由着他的手臂揽住自己的腰肢,抬起脸蛋儿,听他在自己耳边源源不断的情话,只感觉甜蜜极了

    片刻之间,水声dàng漾,杨贵人美目流盼,惊讶的‘啊’了一声,自己这片刻之间,情动如火,竟不知道几时身边多出了一个人来?认真看看,正是刚才在宝月楼正殿mén口见过的谦妃,忙羞涩的一笑,“……”却不知道怎么称呼为好。

    “叫她姐姐吧?”皇帝笑着说道,“是了,还不知道你几时生人呢?”

    “回皇上话,奴才是道光十六年生人。”

    “那你比妞妞小。”皇帝伸手一拉,谦妃依着池水的浮力,给他拉到近前,为男子探过头去,wěn上了双chún。女子喉咙中一阵咿咿唔唔,丁香倾吐,和他热烈的纠缠在了一起。

    好半天的时候,双chún分开,皇帝好笑的回身看看,杨贵人第一次经历这样的风流阵仗,一张俏脸都快沉到水下去了,“你瞧你,手指都起皱了?”举起她的手,把已经给池水泡得泛白指尖送到嘴边,wěn了一下,低声说道,“朕抱你上去好吗?”

    说完也不待她再有任何表示,从池水中长身而起,带起了漫天的水花,谦妃惊叫一声,却见皇帝抱着杨贵人,站在岸边,回头一笑,“不许走哦?等一会儿朕再来宠你”

    耳边传来同是女子的杨贵人阵阵娇yín之声,令到身在温热的池水中的谦妃更觉难过,想堵起耳朵,心中又有点舍不得,和宫中的姐妹同塌承欢已经不是一次,但却从没有现在这样,只得齐声,而不见其人的——殊不知这样的感觉,比之亲眼所见,更加能够摇动心神。

    她从池中探出身子,向外看过去,一扇扇透光的屏风,半点阻隔的效用也没有,明亮的烛光下,人影清晰可见,男子躺倒下去,由身上的女子以观音坐莲的姿势,缓缓凑了上去,却要磨磨蹭蹭好久才敢把身子沉下,容纳了它,好久好久才开始习惯地套nòng着。看着下面那人的手举了起来,撑在上面人儿的rǔ上,开始捏róu搓动。

    谦妃哀鸣一声,全身一颤,一股火热直冲脑际。好像自己就是在里面的人一样,体内的春情点燃了,不自主的就想发出一点声音来,将自己发泄出去

    枕边一阵动作,让女子醒了过来,睁开眼看看,赶忙起身伺候,“皇上,奴才伺候您穿衣吧?”

    “吵到你了吗?”皇帝望着杨贵人娇俏的脸蛋,微微肿起的眼皮和双chún,爱怜的一笑,“再睡一会儿吧?”

    “奴才已经睡醒了。”杨贵人回身找找,拿起昨夜一场欢愉之下,不知道几时扔到脚下的兜儿和亵衣穿上,赤着教下地,踩在柔软簇新的地毯上,服shì着男子穿上衣服,偏偏他还不老实,双手在xiōng前、tún后一阵厮磨,让女子浑身发软,“唔,你的身子真香。”

    “皇上?”

    皇帝弯腰在她脸侧wěn了一下,“今儿个晚上,朕还到你房中来……,嗯,不行,你到养心殿来吧。和朕一起用晚膳。”

    杨贵人心中哀叹了一声:自新年将近,封衙之期起,皇帝每晚留宿长春宫,除却新年前后的几天,身子不洁,未能服shì之外,夜夜上演蜂狂蝶骤,颠鸾倒凤的好戏,有时候她想劝他节劳,保重龙体,但连话也不等出口,就给他拥抱着,滚到了chuáng上。一月左右的时日下来,连她自己,也不知道是该将芳心全数jiāo托,还是继续秉持着当年在晋景园见过肃顺之后,便立下的死志了

    皇帝没有注意她神情中的变化,和她亲近了片刻,满足的叹息一声,“六福?”

    外面如斯响应,六福撩开mén帘,入暖阁跪倒,“万岁爷?”

    “起驾。”

    “万岁爷起驾了”

    回到养心殿,还不到卯时,天sè黑麻麻的,伺候着皇帝大解、方便、净过手面,又用过一碗参茶,jīng神尽数爽利了起来,透过映衬着雪光的窗户向外看看,已经有提着明晃晃的灯笼的听差,伺候着各家主子,到值房准备办公了,周围一片静谧之中,只有西洋进贡的自鸣钟嘎哒嘎哒的响了不停,给人安宁祥和之感。

    皇帝像突然想起来什么似的,吩咐一声,“惊羽?年前让你收起来的那些图卷呢?都取出来,等一会儿朕要用的。”

    “是。”宫中各房的钥匙,分别有总管太监掌握,但惊羽身份特殊,多年来入值养心殿等处,深得皇帝宠信,故而身边各处的殿阁、箱笼的钥匙,都是由她保管的,一边从腰间取出钥匙,打开封箱,取出收拾好的卷宗,一边漫不经心的问道,“皇上,这是什么啊?”

    “这是朕突然想到的一种采暖技巧,名叫暖气。”皇帝展开图卷,嘿声一笑,“等日后建成了,就再也不必担心什么冬日苦寒之气了。”

    他口中这种稀奇古怪的词汇,惊羽几个都听得多了,也hún不当回事,“那敢情好。”

    “六福。等一会儿传载垣、肃顺、明善、还有工部尚书匡源并工部造办处主事郎中雷廷昌等人,到养心殿见驾。”

    “是。”六福答应一声,转而说道,“皇上,几位大人请起了。”

    皇帝双腿落地,拿起惊羽递过来的朝冠戴好,“传吧。”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9116/ 第一时间欣赏清山变最新章节! 作者:嵩山坳所写的《清山变》为转载作品,清山变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清山变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清山变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清山变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清山变介绍:
清山变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清山变,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清山变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