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TXT下载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全文阅读

作者:愚乐     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txt下载     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卷 第四十六章票房

    星期一,沈冲还没走进会议室,隔着玻璃门,就看到里面三人在开怀大笑,连一向不苟言笑的江之强,也笑容满面。

    “怎么,有喜事?”沈冲推门进去,笑着问道:“还是有趣事?”

    “喜事有,趣事也有。”罗维明夹着香烟,拱手致意,笑着说道:“沈老板,恭喜恭喜啊。”

    罗维明是老资格的电影文字记者和编辑,陈柏生去筹备香港国际电影节后,他接任《电影时代》的总编,每周一都要来向沈冲汇报。(注1)

    “喜从何来?”

    “沈老板,矫情了不是。”罗维明指了指沈冲手中的报纸,说道:“《疯劫》单日票房过百万,这不是喜事是什么?”

    沈冲打个哈哈,随手把几份报纸丢在会议桌上。

    报纸散落开来,露出几个极具爆炸性的标题——“单日票房过百万,《疯劫》疯了!”,“两天吸金两百万——香港电影最高票房纪录即将诞生!”,“电影吓人,票房更吓人,《疯劫》周日斩获107万票房!”……

    沈冲是今天早上从报纸上知道《疯劫》周日票房突破百万的,昨天他太累,没有熬夜等江之强报告票房。

    虽然和李开元一家人非常熟了,但礼不可废,两人关系明朗化之后,沈冲不能装作什么事都没发生,于是昨天带着大包小包的礼物,回到观塘,正式的拜见李开元的父母。

    拜会之后,一家人集体出动,绕着香港几大景点瞎逛了一天,累得沈冲腰酸背痛,所以晚上早早的休息了。

    “昨天在《东方日报》上全版刊登警告的广告,简直是神来之笔。”罗维明说道:“避开了法律风险,又赚了观众好奇心,票房逆势大涨,比第一天收的还多,这个广告功不可没,不知道是哪个高人想到的?”

    “罗大侠过奖了。”沈冲抱拳拱手,说道:“正是区区在下。”

    罗维明抽着烟,没说话,只是竖了个拇指。

    “沈总,这是周末两天票房的详细统计。”江之强站起来,把一叠报表递给沈冲,说道:“单馆票房,楼座,堂座,都分开统计了。”

    沈冲拿过报表,细看起来。

    周末首映两天,票房200万,按照后世通用的公式估算,票房大概能到1000万,不过那些电影上映期基本是一个月左右,而《疯劫》只能上映两周,最终票房能不能打破《半斤八两》的纪录,突破千万,还是个未知数。

    不过即便如此,《疯劫》成为年度票房排行榜冠军已经没什么悬念了。

    1979年,香港无论是观影人数,还是票房总量,都比1978年涨了不少,然而就像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宁静一样,电影市场全年波澜不惊,没有一部票房特别亮眼的电影。

    历史上1979年度票房冠军是成龙的《笑拳怪招》,500多万,只领先第二名70多万,比1978年的票房冠军《卖身契》少收了200多万。

    《笑拳怪招》是2月份上映的,早已下线,而不管是正在上映的《差人大佬搏命仔》、《十二谭腿》、《截拳鹰爪功》,还是准备下周上映的《招积仔打横行》、《斗法》、《大命捞家》,全是无名之辈,完全没有和《疯劫》较劲的本钱。(注2)

    “喜事有了。”沈冲看罢票房统计,问道:“趣事是什么?”

    “趣事得问罗孚了。”罗维明说道:“昨晚他在邵氏影城那边遇到一件趣事。”

    “昨天我去《南国电影》找以前的同事帮忙查点资料,晚上一起聚会,喝了点酒。”罗孚解说道:“大概晚上九点多,我从邵氏影城出来的时候,看到六叔在清水湾的别墅门口一片慌乱,还有救护车……”

    “打住。”罗维明做了个手势,制止了罗孚,笑道:“沈老板猜猜,出了什么事?”

    “这事和我有关?”

    “有,有很大关系。”

    “既然是和我有关。”沈冲饶有兴趣的想了想,猜测道:“莫非是哪个邵氏女星看《疯劫》吓晕了?”

    “晕是有人晕倒了,不过不是女明星,是一个老头子。”罗维明哈哈大笑,说道:“六叔宴客,必然会放电影,昨晚不知道为什么,放了《疯劫》,结果把九龙著名的地产大亨万老板吓的心脏病发作。”

    “当真?”沈冲眼睛一亮,急忙问道:“人没事吧?”

    “没事。”罗孚说道:“我打听了一下,比较轻微,只需要在医院修养几天。”

    “这个万老板什么来头?”

    “他以前是怡和洋行的一个经理,在朝鲜战争期间,靠偷运物资发了一笔财。”江之强介绍道:“后来在九龙买了不少铺子,专门收租,号称九龙铺王,估计身家上亿。”

    “你认识?”

    “他有间物业,租给人开戏院。”

    江之强的父亲是香港戏院商会的会长,他这么说,自然是认识的。

    “这事还有别人知道吗?”沈冲问罗孚:“我是说报纸记者。”

    “应该不知道吧。”罗孚不确定的说道:“清水湾那边,除了邵氏影城,冷清的很,晚上没多少人。”

    “那这样吧。”沈冲用手指在桌子上轻轻敲着,想了一会,说道:“江经理,一会你以公司的名义,亲自给万老板送一束花,表达我们的歉意。”

    “老板,你有点不厚道啊。”罗维明一副唯恐天下不乱的表情,笑着说道:“这花一送,那些报社想不知道都难了。”

    “这么做六叔会不会不高兴?”江之强则有些担心,说道:“毕竟是在他的别墅里发生的事。”

    “没事,六老板是个生意人。”沈冲做了个捻钱的动作,说道:“《疯劫》炒的越火,他越高兴。”

    “那好,我现在就去。”江之强执行能力非常强,说去就去。

    “六叔这次捡到宝了,每天坐在办公室里,什么都不用干,等着数钱。”江之强走后,罗维明叹息道:“这么好的机会,怎么没有落在我头上。”

    “你要是有十间八间戏院,也会数钱数的手抽筋的。”沈冲调侃了一句,然后轻咳一声,说道:“说正事吧,上一期《电影时代》情况如何?”

    “上期销量是42372本。”罗维明揉灭香烟,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叠文件,照本宣科的念着:“销量增长了8%,读者满意度评分为86分,其中销量最高的地区是铜锣湾,其次是……”

    数据虽然很枯燥,但沈冲却听得极为专注——随着《电影时代》销量的提高和影响力的扩大,杂志和电影公司之间,已经初步具备了协同互动的能力,有了立体媒体集团的雏形。

    “以上就是上一期杂志的基本情况。”罗维明汇报完了之后,将文件夹一合,说道:“总而言之,形势一片大好。”

    “辛苦了,辛苦了。”沈冲口头夸奖了几句,说道:“下一期杂志的计划呢?”

    “封面早就被你内定好了。”罗维明也是个大烟枪,又点了支烟,半是羡慕半是感慨的说道:“杂志创刊至今,从没有用过导演做封面,许鞍华看来注定要载入香港电影史了。”

    “我们又不靠明星脸蛋卖杂志。”沈冲说道:“我们卖的是内容。”

    “沈老板,你说这话不嫌底气不足么?”罗维明为人比较洒脱,不像江之强那么严肃,“咱们杂志创刊到现在,张爱嘉,赵雅芝,成龙,胡茵梦,狄龙,还有这一期的米雪,哪一个不是明星?”

    “除了最初两期,其余的可是你们自己决定的。”沈冲讪笑两声,然后问道:“再说,以《疯劫》现在的声势,安姐做封面,说不定卖的比那些明星还多。”

    “那倒没错。”罗维明啧啧赞叹,说道:“以前李翰祥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台湾上映时,万人空巷,凌波去台北,十万人夹道欢迎,台北因此被称为‘狂人城’,《疯劫》要是持续大卖,我看香港也要成狂人城了。”

    “不可能的。”沈冲摆手,说道:“《梁山伯与祝英台》毕竟是中国传统民间故事,家喻户晓,老少皆宜,能连续上映几个月,《疯劫》是个悬疑片,剑走偏锋,不能长久,票房很快就会掉下来的。”

    聊了一会之后,罗维明诉苦道:“沈老板,那个首映场评分的栏目,好是好,但真不好搞,这个周末要上映的几部电影,都不让我们去做现场调查。”

    “我也没什么办法。”沈冲对此也很无奈,他想了很久,也没找到解决方案,“只能放弃了,不做午夜场评分系统,改做电影评分系统吧,从下一期杂志开始,加印一张电影评分调查问卷。”

    “也只能这样了。”

    一般首映场,都是周末进行,《电影时代》是周一发行,如果能做好首映场的评分系统,那些粗制滥造的电影,就只有周末两天的时间祸害观众,可惜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里,想做问卷评分,必须得去现场,片方不配合,就没办法了,虽然现在黑社会还没有像90年代初那样疯狂的入侵电影业,但堵戏院门口强行做问卷调查的话,起冲突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做电影评分系统,时效性就差了很多,等下一周的杂志发行的时候,电影说不定已经下线了。

    这是沈冲穿越至今,所遇到的最大挫折,打破了他算无遗策的美梦……

    《电影时代》已经运营的很成熟了,沈冲需要插手的地方不多,谈半个多小时,感觉没什么问题之后,罗维明就告辞离开了。

    然后会议室里只剩下罗孚了。

    罗孚70年代初才从广州来到香港,考入了邵氏电影公司做配音,后来去了邵氏旗下的官方杂志《南国电影》做助理编辑,沈冲改组《电影双周刊》时,需要大量新鲜血液,就把他给挖了过来。

    最初并不出彩,直到搞定了邵逸夫的专访,才一鸣惊人,引起了沈冲的关注。

    罗孚青少年时代都在内地长大,因此思维方式和沈冲相似,都有着根深蒂固的“大一统”思想,习惯从整个中华文化圈层面看问题,视野比香港本地人要宽广,所以聊了几次之后,沈冲大有知己之感,乘着立了大功之际,直接把他提拔为《第一电影评论》的副总编。

    主编舒明亲自去了台湾约稿,罗孚作为副主编,以为沈冲让他来,也是谈杂志的工作情况,于是开始主动汇报:“沈总,《第一电影评论》这一期已经完成了八成的内容……”

    “罗孚,我今天让你来,不是讨论杂志的事情。”沈冲打断了他的话题,说道:“我想让你……”

    事也凑巧,沈冲打断了罗孚的话,秘书秋丝雨敲了敲会议室的门,打断了他的话:“沈总,洛杉矶有个迈克尔-奥维茨的先生来电。”

    ——————————————————————

    注1:罗维明是香港著名影评人,曾是《电影双周刊》的总编。

    注2:见《香港电影历年票房排行》

第一卷 第四十七章忙碌

    1949年前后,不少内地电影人抱着不同目的“南下”香港,其中有像张善琨、陶秦、岳枫等不愿和**合作的商业电影人,还有像司马文森、冯琳等被**派驻香港,具有更多政治目的的电影人。

    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这些电影人在香港必须要生存,要拥有自己的宣传阵地,于是相继组建或者改组成立了大大小小的制片公司,其中张善琨联合知名电影人袁仰安等人在1948年在组建了长城影业公司。

    张善琨三十年代就组建了电影公司,是旧上海滩著名的电影大亨,因此长城影业公司成立的时候,以胡蝶,李丽华,周旋,白光为首,当时最红的十大女明星统统出席了开业剪彩仪式,风头一时无两。

    长城刚一成立,张善琨立刻召集一些旧上海的电影人,同时开拍五部电影,然而出师未捷身先死,电影还没拍完,公司就陷入了财政危机,随即被改组,张善琨出局,袁仰安控制了大权,将长城影业公司改组成为长城电影制片公司。

    张善琨亲台疏共,长城影业公司被称之为“旧长城”,袁仰安亲共疏台,长城电影制片公司被称为“新长城”。

    袁仰安改组成立“新长城”后,网罗了一大批左派电影人,由李萍倩、陶秦、刘琼等组成的编导委员会,把关电影内容,接受内地的指导,“新长城”也由此成为了香港左派电影公司的龙头老大。

    长城电影公司在嗡嗡嗡之前,人才济济,有李萍倩,胡小峰,张鑫炎等极具实力的导演,有陶秦,金庸这样的编剧,还有夏梦,石慧,陈思思等不输邵氏的卖座女星,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是香港首屈一指的大制片公司,像1952年,香港国语片票房排行中,长城独占六个席位,而且包揽前三,整个东南亚都在抢购长城的电影。

    可惜在66年之后,长城电影公司受到国内极左思潮的严重冲击,不仅以前拍摄的电影被认为是“执行文艺黑线的产物,在港澳及海外大量放毒”,而且所有编导演人员都要分批到国内学习,进行“灵魂深处闹革命”,结果制片业务完全停滞,人才大量流失,连之前十几年累积起来的1000多万利润也消耗殆尽。

    长城电影公司的现任经理傅奇介绍完公司的历史和现状之后,说道:“沈先生,请你过来,是想求你帮个忙。”(注1)

    “傅叔叔千万别这么说,叫我阿冲好了。”沈冲连忙客套,说道:“我父亲也曾经是长城的员工,张导演和李叔都是看着我长大的,有什么能帮忙的,尽管吩咐。”

    “好,既然这样,那我就直说了。”傅奇看了张鑫炎一眼,然后说道:“是这样的,《白发魔女传》的预算出了点问题,而公司又是百废待兴,资金紧张,拿不出钱,不知道阿冲能不能帮个忙。”

    “我也是《白发魔女传》的剧组成员之一,这事义不容辞,”沈冲慨然应许,答应的干净利落,他问道:“不知道缺口是多少?”

    向沈冲这样一个晚辈筹钱,张鑫炎觉得很难为情,所以从头到尾,都一言不发,此时见沈冲应的干脆,心中一宽,开口说道:“本来预算是100万,现在还差30万左右。”

    “我拿50万过来。”沈冲非常慷慨的说道:“《白发魔女传》马上要回内地拍摄,肯定有很多花钱的地方,预算充足一点,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张鑫炎闻言大喜。

    “阿冲,50万不是小数目,还是要慎重一点。”长城现在到处都需要用钱,能多个20万,傅奇也很高兴,但他是公司经理,考虑事情比较周全,“我们先把借款还款的章程谈好,大家做生意,不能乱了规矩,你看这钱算是投资呢,还是算借款?”

    “算借款好了。”沈冲决定好人做到底,一脸不在意的说道:“写个借条就好,等《白发魔女传》上映后再还。”

    傅奇和张鑫炎对视了一眼之后,问道:“那利息呢?”

    “傅叔叔你寒碜我呢。”沈冲摆了摆手,说道:“不要利息。”

    估计长城电影公司确实资金困难,傅奇假意说了几句之后,就不再提利息的事。

    通知公司财务来长城电影公司办理借款的相关手续之后,沈冲起身告辞,他晚上还要赶飞机去洛杉矶。

    沈冲有事要办,傅奇和张鑫炎也不便挽留,只说了很多感谢的话,然后联袂把他送到公司门口。

    在告别之前,沈冲看着长城电影制片公司的招牌,状似无意的说道:“我那个破电影公司,只有资金没有人,长城有人缺资金,傅叔叔,你说我们两家公司可不可以合作,一起拍电影?”

    张鑫炎眼睛一亮,抢着说道:“阿冲和我想到一块去了,咱们长城要人有人,要设备有设备,什么都不缺,就缺资金,如果能合作,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每年能多拍不少电影。”

    “这件事情,等阿冲从美国回来了再谈。”傅奇不敢打包票,打着官腔说道:“即使合作,我们也需要先开会商量商量。”

    左派电影公司体制之僵化,比邵氏有过之而无不及,邵氏是内部僵化,而左派电影公司不仅内部僵化,头上还戴着一顶紧箍咒,身在香港这么繁荣的商业城市,居然连最基本的融资都做不来。

    难怪《白发魔女传》拍了一年多,直到80年才上映,原来是资金不足,长城电影公司真够悲催的。

    不过长城好歹底子厚,集合全公司的力量,勉强还能拍一两部电影挣扎求生,其他公司就没这么幸运了,刚才沈冲旁敲侧击,打听其他左派电影公司情况的时候,听傅奇说,“长凤新”三大左派电影公司中,排名最后的新联,已经到了无以为继的地步,全靠内地每月提供一点可怜的资金吊命,维持着牌子不倒……

    回到嘉慧园,沈冲意外的看到李开元在家里。

    “你怎么回来了?”

    “听青姐说你晚上要去洛杉矶,我回来帮你收拾行李。”李开元指了指放在门边的箱子,问道:“怎么这么突然要去美国?”

    “还记得那个芭芭拉吗?”沈冲一边说,一边提了提箱子,然后皱眉问道:“怎么这么重?”

    “装了几瓶酱菜,是青姐让你带给闻人杰的。”李开元关掉电视,不满道:“你又要去见那个老女人?”

    “不是。”沈冲一笑,说道:“这次是去把那花出去的三万美元赚回来。”

    “真的?”李开元不信,“她要是有钱,就不会人老珠黄了,还出来陪人吃饭,你从她那赚什么钱?”

    “她是没钱啦。”沈冲走过去,拿起茶几上的杯子,喝了一口水,说道:“但是她可以帮我间接联系到一个非常有钱的人,不对,也不算很有钱,是很有名,这个有名的人,能帮我赚大钱。”

    “乱七八糟的,不知道你到底在说什么!”李开元白了他一眼,说道:“总之不准在和那老女人见面,尤其是不能上床,外国女人好脏的。”

    “我又不是色中饿鬼,见人就咬。”沈冲在沙发上躺下,把头枕在她腿上,说道:“我品位很高的。”

    “天天嚷着做皇帝开后宫,还说不好色。”李开元轻轻弹了一下他的额头,过了一会,说道:“青姐现在大个肚子,好辛苦的,你把闻人杰调回香港工作呗。”

    “我每个月给杰哥5天的带薪假,来回机票报销,可他没有回来的心思。”沈冲说道:“这种科技死宅,还不如让他呆在美国,回来了青姐反而要照顾他。”

    “科技死宅是什么?”

    “就是闻人杰那样,为了电子游戏,天天呆在家里,连老婆都不要的人的俗称。”

    “这名字倒是挺贴切的。”李开元想起闻人杰的形象,忍不住笑了,然后说道:“但是青姐和他两地分居,总不是办法。”

    “放心吧,等明年这个时候,他差不多该回来了。”沈冲问道:“青姐在你那边上班,情况怎么样?”

    “还可以吧,我只让她帮忙整理一些文件,很清闲。”李开元皱眉,说道:“青姐人很好,就是性子太软了,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她要是性格强硬,闻人杰能娶得到手?”

    “那倒也是。”

    聊了一会之后,沈冲长叹一声,说道:“晚上还要从东京转机,真麻烦,等过两年有钱了,去买个私人飞机,想飞哪就飞哪。”

    “连车都没有,还想着飞机。”李开元说道:“坐飞机真的很累,你先睡一会吧。”

    “嗯。”

    ……

    美国加州,洛杉矶国际机场,午夜十点多。

    “嗨,艾伦。”一见面,迈克尔-奥维茨就给了沈冲一个热情的拥抱,“感觉怎么样?”

    “非常累,非常累。”沈冲扯着嘴角苦笑,说道:“我恨长途旅行,我恨全日空!”

    “飞机延误确实非常让人恼火。”奥维茨深表同情,他帮忙提着沈冲的行李,一边引路,一边说道:“洗个热水澡,吃顿大餐,再舒舒服服的睡一觉,明天就会好起来的。”

    走出机场大门,奥维茨把沈冲引到一辆黑色的加长凯迪拉克前,然后亲自打开了车门。

    “迈尔克。”沈冲扶着车门,说道:“感谢你来接我。”

    “我们是朋友。”奥维茨笑的热情洋溢,说道:“而且你是我们公司的贵宾,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是我们一直以来的追求。”

    钻进汽车,坐上宽敞舒适的真皮座椅,沈冲伸个懒腰,发出一声舒服的呻吟——由于是临时决定的旅行,只买到了经济舱的机票,20多个小时蜷缩在狭小的座椅上,浑身上下,没有一处不难受。

    “来,喝点这个。”奥维茨递过来一杯琥珀色的烈酒,说道:“喝过之后,会好很多。”

    沈冲接过来,一饮而尽,辛辣的味道直冲口鼻,他忍不住打了个冷噤,然后感觉精神一振,满身的疲惫似乎都随着冷噤排出了体外。

    放下酒杯,沈冲用双手用力揉搓了一下脸庞,然后问道:“为什么时间安排的这么紧?”

    “乔治-卢卡斯马上要去挪威拍摄《星球大战2》。”奥维茨坚硬的脸上带着一丝得意的神情,说道:“他是现在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大人物,联系到他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确实。”沈冲拿起酒杯,晃了晃,示意奥维茨再来点酒,然后说道:“在哪里见面?”

    “在北加州的马林县。”奥维茨说道:“你今晚先好好休息,明天一早,我陪你一起去。”

    ————————————————————

    注1:傅奇大概在这个时候担任了长城电影公司的经理。

第一卷 第四十八章卢卡斯

    如果把好莱坞所有的明星大腕排成排,然后给沈冲一把只有一颗子弹的手枪,让他干掉其中一个,他会毫不犹豫的选乔治-卢卡斯。

    并非不尊重这位电影大师,而是他实在太像穿越者了……

    卢卡斯在少年时代的理想是当一名赛车手,对电影兴趣不大,然而在高中毕业的前几天,他出了一场车祸,伤势极重,却神奇的死里逃生。(注1)

    车祸之后,卢卡斯不爱赛车爱电影了,考入南加州大学的电影系,在第一堂电影课上就一鸣惊人,接着假期去华纳兄弟电影公司打工,结识了弗兰西斯-科波拉——后来以《教父》闻名全球的大导演。

    当时科波拉在好莱坞已经小有名气,他不仅把卢卡斯招募进了自己的电影剧组,还帮他找了个写剧本的活,卢卡斯写好剧本后,又亲自做导演,把它拍成电影,虽然没什么票房,但口碑不俗。

    埋头种田几年后,卢卡斯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卢卡斯电影公司,然后用78万美元和57天的时间,拍摄了《美国风情画》,这部电影斩获5个奥斯卡奖提名和1。15亿美元的票房收入,还有高达5588万美元的录影带的租金,成为电影史上投资回报比最高的电影。(注2)

    这部电影让他在30岁前,成了百万富翁。

    早在1973年,还在拍摄《美国风情画》的时候,卢卡斯用仅有两页的故事大纲,成功忽悠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的老板给了他16万美元,用来编写《星球大战》的剧本。

    卢卡斯用了3年的时间才写好剧本,然后继续忽悠去濒临破产的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最终让他们同意出资825万美元拍摄《星球大战》,在拍摄过程中又追加了300万美元。

    在拍摄前,卢卡斯放弃了高额的导演薪酬,而是要了17万5千美元外加电影周边商品利润的40%外加续集的拍摄版权……

    然后他就成了亿万富翁。

    即使刨去神奇而又极具远见的工业光魔(industriallight&magic),只凭着目前的履历,卢卡斯也是典型的都市娱乐文主角。

    一个世界里,岂能容得下两个穿越者!

    卢卡斯必须死……

    我是不是该带把枪呢?

    沈冲一边浏览车窗外的风景,一边胡思乱想。

    “艾伦,艾伦?”

    沈冲回过神来,转头问道:“什么事,迈克尔?”

    “没什么,看你一直在走神,昨晚没睡好吗?”

    “不,睡得很好。”沈冲摇头,说道:“我只是有点紧张。”

    奥维茨哈哈大笑,说道:“艾伦,我以为你是一位不会紧张的人。”

    “我们要去见的,可是一位好莱坞的传奇。”沈冲撇撇嘴,笑着说道:“我是《星球大战》的粉丝。”

    “谁不是呢?”奥维茨指了指自己,说道:“《星球大战》首映的时候,我在中国剧院门口排队站了6个小时,看完之后立刻又重新排队,再看了一遍,那一整天的时间,都用来排队了。”

    沈冲直摇头,说道:“太疯狂了。”

    “是很疯狂,但值得。”奥维茨带着心满意足的表情说道:“能成为这个世界上最早看到《星球大战》的观众之一,是很幸运的事。”

    连奥维茨这样心志坚毅的人物都不能免俗,美国人对《星球大战》可真够狂热的。

    “你见过卢卡斯吗?”

    “曾经在贝弗利山庄酒店见过一次。”奥维茨有些失落的说道;“很遗憾,他还不认识我。”

    “这没什么。”沈冲安慰道:“也许以后,你会成为他的经纪人。”

    “也许。”奥维茨满眼憧憬,拿起酒杯,一饮而尽,说道:“我可以去做任何事,只要能成为他的经纪人。”

    沈冲对老外无时无刻都可以喝酒的文化不感冒,他拿起一瓶果汁,有些好奇的问道;“这次你是怎么联系上卢卡斯的?”

    “他最近不太顺利。”奥维茨笑了,说道:“加利-亨德勒告诉我,卢卡斯很缺钱,而我正好知道他的工业光魔有你需要的东西。”

    “乔治-卢卡斯也会缺钱?”沈冲失笑,说道:“《星球大战》可以让他舒舒服服的过一辈子了。”

    “要怪只能怪他胃口太大。”奥维茨哈哈大笑,然后解释了来龙去脉。

    1977年,《星球大战》横空出世,轰动全球,其赚得的丰厚利润,让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的股价涨了一倍,咸鱼翻身,成功逃脱了破产的命运,卢卡斯觉得,既然《星球大战》这么赚钱,续集不如自己来做,肥水不流外人田。

    于是他打破好莱坞常规,亲自投资并担任制片人,然后找来在南加州大学上学时候的老师厄文-克什纳做导演,开拍《星球大战2:帝国反击战》。

    不料拍摄很不顺利,3月份去挪威的冰川拍外景,遭遇了五十年一遇的暴风雪,积雪深大五六米,演职人员一度无法离开旅馆,好不容易拍完外景,回到伦敦后,又出了场火灾,一个摄影棚付之一炬,预算因此大幅上涨,卢卡斯焦头烂额,十分狼狈。(注3)

    “这么说来,《星球大战2》的资金缺口很大?”

    “应该是的。”奥维茨摇晃着酒杯,说道:“不然他此刻应该在伦敦的摄影棚里,而不是回到洛杉矶,参加各种无聊的酒会。”

    沈冲举起果汁,向奥维茨致意,笑着说道:“如果说来,这笔生意十拿九稳,事成之后,我不会吝啬中介费用的。”

    “为您服务,是我的荣幸。”

    ……

    然而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当乔治-卢卡斯介绍完他的“非线性电影剪辑系统”后,沈冲的失望情绪,溢于言表。

    在《疯劫》的后期制作时,他深刻的了解了线性剪辑系统的低效率和不方便,从而意识到研发非线性剪辑系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是一件能颠覆电影制作规则的大杀器。

    在结识了奥维茨之后,沈冲委托他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探好莱坞有关非线性剪辑系统的信息,反正只要有佣金可以赚,哪怕沈冲是头猪,经纪人公司也会尽心尽力为之服务。

    昨天,奥维茨打来电话通知,说工业光魔开发了一套非线性剪辑系统,并且乔治-卢卡斯有意出售,工业光魔如雷贯耳,所以沈冲连夜飞到洛杉矶。

    可惜他太高估了现在的科技水平,即使凶残犀利如工业光魔,也没法超越时代,开发出沈冲预想中的数字化非线性剪辑系统。

    数字化剪辑系统,首先要解决的是大容量存储问题,而目前市场上容量最大的硬盘,是ibm的3340的14英寸硬盘,重达几十斤,容量不过60m,价格贵的惊人。

    60m对一部电影需要存储的数据来说,是杯水车薪,完全不够看,而要是多个硬盘连起来,那价格就要逆天了。

    于是工业光魔弄了个笨法子,他们把拍摄好的电影原始素材一次性的复制到二十多台录像机上,然后编个计算机控制程序,这个程序可以按照预设的播放表,从不同的录像机里找到相应的镜头,然后按顺序播放出来,供编辑人员参考,如果重新剪辑,改动播放表即可,不需要像线性剪辑那样,重新改动原始素材。(注4)

    这种剪辑系统,以磁带为基础,不能随机存取,虽然有非线性剪辑的一些特性,但效率提高有限,也没有继续发展的空间,而且造价不菲。

    奥维茨对电影技术并不了解,他见沈冲沉默不语,心中泛起不妙的感觉,于是问道:“艾伦,你觉得如何?”

    “这个系统使用起来很麻烦。”沈冲已经没有了购买这套系统的心思,所以说的毫无顾忌,“而且造价太高,无法大规模推广,市场价值很低。”

    “这是工业光魔花费了好几个月,特意为《星球大战2》设计的。”乔治-卢卡斯闻言也不生气,用他那独特的口音说道:“受现在的科技水平限制,只能做成这样了,事实上,我对它也很不满意,这不是我想要的东西。”

    “你想要可以随意选择素材,可以将它们任意组合的剪辑系统。”沈冲微笑,说道:“对吗,卢卡斯先生?”

    “是的。”卢卡斯闻言,大起知己之感,说道:“你说的对,这才是我想要的。”

    “也是我想要的。”沈冲摸了摸头发,试探道:“卢卡斯先生,我们合作,一起研发一套全新的电影剪辑系统,怎么样?”

    “合作?”

    “是的。”沈冲说道:“电影发明至今,已经快百年了,电影的内容,形式,拍摄手法等等,都已经很成熟了,而电影制作的基本技术,却一直没有进步,我觉得这是制约电影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你想要怎么样的合作,沈先生?”卢卡斯很感兴趣。

    “我们可以成立一家合资公司。”想了想,沈冲决定不投资工业光魔,而是另起炉灶,“我有资金,卢卡斯先生有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才,正好可以互补。”

    “沈先生,我对此很感兴趣。但目前,不管是我本人,还是工业光魔,都正在全力制作《星球大战2》,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兼顾别的事情。”卢卡斯沉吟了一下,有些为难的说道:“可不可以等《星球大战2》制作完成后,我们再商讨合作开发剪辑系统的事情?”

    “没有问题。”沈冲知道,只要计算机硬件没有飞跃式的发展,数字化非线性剪辑系统就是镜花水月,急也急不来,他换了个话题,说道:“听说卢卡斯先生的《星球大战2》预算出了点问题,不知道我能不能帮上忙?”

    “要是一周以前能遇到沈先生的话,就太好了。”卢卡斯笑容满面,说道:“不过剧组资金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完全没有问题。”

    太可惜了!

    如果能在殿堂级传奇电影《星球大战》系列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以后用系统查看它的制作过程,会有很大的折扣。

    看来这次洛杉矶之行,是颗粒无收了……

    沈冲心中哀叹。

    就在这时候,卢卡斯却说道:“如果沈先生对投资电影有兴趣,我可以向你推荐一个人,他正在拍摄一部伟大的电影。”

    ————————————————————————————

    注1:百度上说他的肺被撞得粉碎……有点太夸张。

    注2:《美国风情画》的拍摄预算是777,777美元,一次付清,宣传费为50万美元,票房是投资的92倍,所谓的“暑期档”概念就由这部电影而起。

    注3:摄影棚是79年1月拍《闪灵》的时候被烧毁的,《星球大战2》剧组需要重建。

    注4:这套系统是1984年才出现的montagepictureprocessor系统,不是工业光魔开发的,此处为了情节需要,读者不必深究。

第一卷 第四十九章黑泽明

    “这决不可能!”

    黑泽明激动的站了起来,大声否决了沈冲的提议。

    即使以中国人的标准来说,黑泽明也算人高马大,他身体微倾,双拳紧握,表情严肃,再配上招牌的墨镜,气势逼人。

    果然不愧是被称为“电影天皇”的男人啊!(注1)

    沈冲抬眼望去,在心中默默来了句日漫体的感慨。

    “黑泽君。”坐在上首的田中友幸呵斥道:“怎么能对客人如此无礼!”

    田中友幸是东宝株式会社的执行董事,在日本电影界位高权重,即使强势如黑泽明,也不得不尊重他。

    “对不起,我失礼了。”黑泽明弯腰鞠躬,行礼道歉,说道:“请沈君不要介意。”

    沈冲听不懂日语,但看着架势,也猜出来了大致的意思,连忙摆手说道:“没有关系,没有关系,既然黑泽先生不同意,那就当我什么都没说。”

    许鞍华在一旁翻译。

    “对不起,我太冲动了。”黑泽明没想到沈冲这么好说话,他再次道歉,然后重新坐下,说道:“沈君能投资,我非常感激,但在电影现场拍摄纪录片,会严重干扰我的工作,所以,请原谅,我不能答应。”

    “是我太唐突了。”沈冲笑着说道:“久闻黑泽先生拍电影一丝不苟,今日一见,才知果然如此。”

    “过奖了。”

    “黑泽先生。”不能拍摄黑泽明如何拍电影的纪录片,让沈冲非常遗憾,他退而求其次,说道:“我还有个不情之请。”

    “沈君请讲。”

    “我的这位翻译。”沈冲指了指许鞍华,说道:“其实也是一位电影导演,她非常崇拜黑泽先生,我希望在拍摄的时候,可以跟在你身边,学习做导演的技巧。”

    许鞍华闻言,又惊又喜,她转头看着沈冲,眼睛发亮,“沈先生,真的可以这样吗?”

    沈冲听到她声音发颤,显然很是激动,于是点头一笑,说道:“先翻译吧,看他同不同意。”

    许鞍华连忙翻译,黑泽明听过之后,沉默不语。

    “黑泽先生请放心。”沈冲见状,连忙解释道:“她是去做学生的,不是监督,绝对不会对电影拍摄指手画脚。”

    “黑泽君。”田中友幸担心失去了沈冲这个大金主,插口劝说道:“这种要求并不过分,作为电影前辈,有栽培后进的责任。”

    “好吧。”黑泽明松口了,说道:“她可以来剧组,但一切行为都要听从我的指挥。”

    沈冲还没有开口,许鞍华已经忙不迭的点头,说道:“能亲眼目睹黑泽君拍摄电影,是我的荣幸,绝不会乱来的。”

    ……

    “沈先生,真是太感谢了。”走出东宝株式会社的大厦,许鞍华向沈冲道谢,“能见黑泽明大师一面,我已经很满足了,想不到还能加入他的剧组,这一切都要感谢沈先生的安排。”

    “安姐别客气,我可是资本家,没安什么好心。”沈冲摆手,笑着说道:“猪要养肥了再杀,人才也一样,培养好了,才能创造最大的价值,等你偷师学艺结束后,我会拼命压榨,让你给我拍电影。”

    “沈先生的这种压榨,我是求之不得。”许鞍华回了一句,然后两人相视大笑。

    失之桑榆,收之东隅,虽然没有从乔治-卢卡斯那里得到想要的东西,但经过他的介绍,沈冲成功的结识了黑泽明这位电影天皇,意外得到了一个大大的惊喜。

    这惊喜非同小可,甚至超过了沈冲对非线性电影剪辑系统的渴望。

    在乔治-卢卡斯的穿针引线下,沈冲通过电话,和黑泽明以及东宝株式会社初步达成了投资协议后,立刻就坐飞机飞往东京。

    临走前,沈冲打了个电话回香港,让许鞍华来东京,她的母亲是日本人,日语自然不成问题,同样是电影人,又对黑泽明推崇备至,来做翻译,再合适不过。

    乔治-卢卡斯介绍沈冲投资的这部电影,是黑泽明的《影武者》,他听过这部电影的大名,但没看过,一来太长了,180分钟,二来他对日本电影没有太多兴趣。

    乔治-卢卡斯是著名的黑泽明脑残粉,不仅在《星球大战》里用了很多镜头致敬,还在今年年初,和弗朗西斯-科波拉一起,千里迢迢的飞到日本,专门拜见黑泽明。

    两人在好莱坞春风得意,炙手可热,到了日本之后,却发现他们的偶像黑泽明却处在人生的最低谷。

    《罗生门》和《七武士》等影片,让黑泽明在国际电影界获得了巨大的声望,然而就好像张艺谋拍《红高粱》之后一样,在日本国内,媒体纷纷指责他刻意讨好西方电影观众,加之其性格强势,在片场唯我独尊,专横独断,得罪了很多人,,所以1970年,黑泽明拍了一部票房口碑双双惨败的电影之后,再也找不到拍电影的资金了。

    为了拍电影,黑泽明穿越冷战的铁幕,接受了苏联的邀请,跑去西伯利亚拍了一部名叫《德尔苏-乌扎拉》的俄语片,并斩获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即使如此,日本国内还是没人愿意投资给他拍电影,黑泽明窘迫之下,甚至开始接拍酒类广告,一代电影大师沦落到这种地步,真是令人唏嘘。

    卢卡斯和科波拉去拜会他的时候,黑泽明展示了自己用4年时间手绘的200多幅《影武者》分镜头画,把两位死忠粉丝看的泪流满面,于是积极奔走,利用他们的影响力,为偶像筹集资金。

    可惜这两位也是大忙人,卢卡斯要拍《星球大战2》,科波拉要拍《现代启示录》,黑泽明的胃口又太大,资金筹集的不怎么顺利,《影武者》只好拍拍停停的。

    沈冲一副年少多金的样子,又是东方人,乔治-卢卡斯自然而然的向他推销黑泽明和《影武者》。

    听完卢卡斯的介绍后,沈冲立马就答应了投资,他不是为了《影武者》——虽然这是一部经典电影,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人。

    他准备在《影武者》拍摄结束后,把黑泽明这尊大神忽悠去香港。

    香港全靠低成本小制作影片打天下,充斥着色情暴力血腥等低俗内容,既没有让世界瞩目的经典名片,也没有令人敬仰的电影大师,声望太低,不受国际主流电影市场的待见。

    以黑泽明的国际声望和影坛地位,如果他到了香港,就好比梅西加盟了恒大一样,必然会造成轰动,提高香港电影在国际电影界的关注度,从而引发连锁反应,对整个行业都有促进作用。

    比如可以正着用黑泽明,吸引其它地区的电影人才和产业资源来香港——他的死忠粉丝遍布全球,还可以反着用黑泽明,把香港的电影输送到日本市场——他虽然在日本电影圈内不受待见,但市场影响力不容小觑。

    日本坐拥世界第二大的票房市场,本土电影业却萎靡不振,这是一块大肥肉,岂能放过。

    总之把黑泽明弄去香港,是一本万利,一箭无数雕的好事。

    沈冲对此很有信心,黑泽明并不以商业电影见长,《影武者》目前的投资已经达到13亿日元,折合美元500多万,而且看拍摄计划,这些钱未必够用,一部日本电影,如此大的投资,想要盈利,不是件简单的事。(注2)

    黑泽明本来在国内就不受待见,如果《影武者》票房失利,在日本电影界将再无立足之地,这时候,沈冲只要伸出橄榄枝,十有**可以把他忽悠走——为了拍电影,连西伯利亚都敢去,何况香港?

    沈冲5月7日出发去洛杉矶,再回到香港的时候,已经是5月15日了。

    走出机场,看到人群中的李开元和阿虫,沈冲忍不住微微笑,这场景,和几个月前春节归来时一模一样。

    “阿虫,你亲自来接我。”沈冲用拳头轻轻捶了一下他的胸口,笑着说道:“有点受宠若惊啊。”

    阿虫咧嘴一笑,殷勤接过行李,见沈冲打量他的头发,于是摸了摸脑袋,解释道:“跟冲哥你学的。”

    沈冲也笑,自从他上了《明报周刊》的封面后,很多人都剪掉大鬓角的发型,换成和他类似的短碎发,也算是无意中领导了一次潮流。

    阿虫提着行李走在前面,沈冲拉着李开元的手随后跟着,他边走边问道:“尼古拉斯怎么说?”

    “他说美国那边出现了一款和我们类似的三阶魔方产品,而且也有专利授权,是匈牙利还是哪儿的一个教授发明的,售价只有我们的三分之二。”李开元简略的介绍道:“不过制造的很粗糙,没我们的精致。”

    鲁比克的魔方还是被西方世界发现了……

    李逵遇到了李鬼,免不了一场恶战……

    要不是出了这档子事,沈冲还想在日本多呆几天,跟着黑泽明学习电影技巧,毕竟《影武者》是系统评定的殿堂级经典电影,这么好的观摩机会,十分难得。

    “我们该怎么办?”见沈冲不说话,李开元问道:“是不是也要降价?”

    “降是肯定要降的,不然劣币驱逐良币,我们会很快失去市场。”从一开始,沈冲就知道终究有一天,他的魔方要和鲁比克的魔方竞争,因此对现在的局势早有准备,胸有成竹的说道:“不过也不能随便降,具体怎么办,等会见到了尼古拉斯,我再细说。”

    ————————————————

    注1:黑泽明身高181,“电影天皇”的名号,最初是讽刺他在片场专横独断,后来声望高了,成为敬称。

    注2:《影武者》的最终投资接近25亿日元。

第一卷 第五十章邵氏纷争

    “《疯劫》上映了十天,现在票房是823万港币。”江之强汇报道:“目前每日票房维持在40万左右,和邵氏的放映合同结束时,打破《半斤八两》的853万的票房纪录,应该没什么问题。”

    “这得感谢万老板的心脏病啊。”沈冲看着票房统计细目,笑着说道:“周一票房回落到60多万,周二又反弹到80多万,想必是他的新闻上了报纸的缘故。”

    “吓倒了一个富贵名人,自然比吓倒小姑娘更有噱头。”罗维明在一旁调侃道:“沈总应该给万老板送个大大的红包。”

    沈冲打个哈哈,问江之强:“那天你去送花,没有遇到麻烦吧?”

    “没有。”江之强脸上带着一丝笑容,说道:“万老板说他的心脏病是因为在六叔的宴席上喝了太多酒,和电影没关系。”

    “死鸭子嘴硬呗。”罗维明大笑,说道:“要是我,我也不会承认的,五六十岁的人了,被电影吓晕,多丢面子。”

    “喝酒确实有可能引发心脏病。”沈冲指了指他手中的香烟,说道;“你要是吓倒了,难道说因为抽了太多烟?对身体没好处,少抽点。”

    “没办法。”罗维明摆手,说道:“抽了十几年了,戒不掉的。”

    沈冲摇头,也不再说什么,他又问江之强:“邵氏那边,有没有提续签放映的事情。”

    “还没有。”

    不应该啊……

    现在已经进入放映的第二周,分账比例是三七开,单日票房40万的话,邵氏每天坐收二十七八万,仍然保持最卖座电影的收入水平,没有道理不继续放映啊。

    “江经理为人方正,不爱说闲话。”罗维明看出了沈冲的疑惑,他笑着说道:“我是做杂志的,最爱打听八卦,沈总,我告诉你吧,邵氏不会续签放映合同的。”

    “为什么?”

    “按照邵氏本来的安排,5月5号那天,是要上映《出笼马骝》的,结果被《疯劫》挤掉了。”罗维明抽着烟,说道:“《出笼马骝》是凑档期的小制作,无论导演还是演员,都是邵氏的边角料,没什么话语权,挤掉也就挤掉了,不过方逸华把原定本周上映的《大命捞家》也给推迟了,结果惹了马蜂窝。”

    沈冲放下手中的报表,饶有兴趣的问道:“怎么着?”

    “《大命捞家》的导演是华山啊!”

    沈冲对这个名字一无所知,他茫然问道:“华山怎么了?”

    “沈总啊,你连华山都不知道,居然也好意思办电影杂志?”罗维明调侃了一句,然后解释道:“华山是邵氏的老臣子,六十年代初跟着日本人西本正学摄影,熬了好多年才升职为导演,最近几年拍的戏,卖座都不错,心气高了,方逸华把《大命捞家》档期推后,自然让他很不爽。”

    “推后也没什么不好吧,《疯劫》这么火爆,即使上映了又能怎样?”

    “邵氏家大业大,内部派系林立。”罗维明弹了弹烟灰,云罩雾绕的说道:“现在张彻老迈,李翰祥身体不好,两大巨头都有退位的迹象,你说华山会不会有想法?”

    “那肯定啊。”沈冲如听演义评书,捧了一句,兴致勃勃的说道:“你继续说。”

    “去年华山拍了《杀绝》,口碑票房都很可观,沈总还记得吧?我们做《电影双周刊》的时候,把这部电影评为去年十大电影之一。”

    沈冲点头,他对这部杀妻求道的电影,印象深刻。

    “所以今年他雄心勃勃,想要更进一步。”罗维明把烟头揉进烟灰缸,又从烟盒里抽了一根出来,夹在手上,说道:“华山把张彻手下五虎将之一的李修贤借过来,又从tvb把正当红的米雪和林建明找来,拍了这部《大命捞家》,期望能大卖一场,坐上邵氏顶级大导演的位置,结果档期推迟了,你说他气不气?”

    “生气可以理解。”沈冲摸着下巴,他还是有些不解,说道:“但是和《疯劫》对撼,似乎不太明智吧,他敢保证电影一定卖座?”

    “他不是真想和《疯劫》对撼。”罗维明卖关子,问沈冲:“你猜这个月底,邵氏准备上什么电影?”

    沈冲摇头,表示不知。

    罗维明一字一句的说道:“楚原的《孔雀王朝》。”

    沈冲恍然大悟,说道:“你是说他想抢《疯劫》和《孔雀王朝》之间的档期?”

    “是啊。”罗维明一副你才明白的表情,他点燃香烟,抽了一口,然后说道:“自从76年楚原拍了《流星蝴蝶剑》之后,连续十几部电影在台湾票房过千万,被人封为‘楚千万’,是邵氏的招牌和摇钱树,《孔雀王朝》一上映,邵氏所有的资源肯定会向他集中,现在都过了月中了,华山要是不闹,任凭邵氏院线继续放《疯劫》,到了月底,他的《大命捞家》就要做炮灰喽。”

    “抢抢张彻和李翰祥的位置,还有可能。”沈冲点头表示理解,说道:“楚原现在如日中天,邵氏谁都没法和他争。”

    “会哭的孩子有奶喝。”罗维明说道:“听说华山在方逸华面前大闹了一场,直到六叔亲自出面才消停,《疯劫》毕竟不是邵氏自家的孩子,肯定会停掉,让出档期来安抚他,所以我说邵氏不太可能续签《疯劫》的放映合同。”

    “他这么急做什么?”沈冲不解,问道:“等《孔雀王朝》下线之后再上映,不也可以么?”

    “华山也是骑虎难下。”罗维明笑道:“他早早的就开始为这部电影做宣传了,我们《电影时代》,上上一期,许鞍华之前,封面明星是米雪,就为了宣传《大命捞家》才安排的,要是等《孔雀王朝》下线后再上映,之前的宣传就全打水漂了,邵氏又肯定不会投钱给他重新做宣传的,没宣传,票房能好到哪去,一番心血岂不是白费了?”

    经过罗维明这么一解说,沈冲摸着下巴,暗叹可惜。

    以《疯劫》目前的票房走势,要是没闹这一出,邵氏肯定会继续放映的,即使只多放映两三天,票房就能突破千万,创造香港电影票房新纪录。

    而现在嘛,距离电影下线只剩下4天时间,想要过千万,基本不可能。

    对了……还有一家不是邵氏的戏院。

    沈冲在一堆报表里翻了翻,找到了单馆票房统计,仔细看了一遍之后,问一直没插话的江之强,“江经理,你家的戏院有没有兴趣继续放映《疯劫》?”

    “有。”江之强言简意赅的回答:“我大哥跟我提过,想继续放映一到两周。”

    沈冲大喜。

    江之文提议想和邵氏院线一起,联合放映《疯劫》的时候,谁也没想到《疯劫》会卖的这么火,江家在香港电影界又颇有人望,所以邵氏没有反对。

    江家虽然只有一家戏院,但地处旺角繁华地段,上座率不低,票房累计起来,颇为可观,如果再放两周的话,《疯劫》的票房突破千万就不再是梦想了。

    “那你找个时间,把合同续签一下。”沈冲吩咐道:“如果有必要,分账比例还可以谈。”

    “不用,我大哥说,就按现在的比例。”

    沈冲点头,正欲说话,桌子上的电话响了。

    “沈总,舒明总编来了。”

    “让他进来。”

    舒明是《第一电影评论》的总编,四十多岁,有点谢顶,他六十年代就在报纸上撰稿写影评,对欧洲电影和亚洲电影尤其是日本的电影非常了解,是香港影评界的老前辈了。

    “不好意思。”舒明提着公文包,走进会议室后,道歉说道:“在杂志社等最新一期的统计数据,来晚了。”

    “不要紧。”沈冲站起来欢迎,和他握了握手,说道:“舒总编前些天还要亲自去台湾筹稿,真是辛苦了。”

    “应该的,应该的。”

    舒明坐下,接过秋丝雨送上来的茶,喝了一口之后,从公文包里拿出刚刚出版的第二期《第一电影评论》,递给沈冲。

    创刊号采访到了邵逸夫,开了个好头,之后再采访其他影坛大佬的时候,就毫无阻隔了,第二期理所当然的用了嘉禾的老板邹文怀做封面。

    沈冲本来打算亲自去采访的,不过临时飞去了美国,只好作罢,让杂志的编辑代劳。

    拿起杂志,翻看了没几页,就听到秋丝雨的通报:“沈总,有位严浩严先生找您。”

    严浩?

    沈冲一愣,他不是在忙《夜车》的后期制作吗,来这里做什么?

    “让他进来吧。”

    “阿冲!”严浩脸色微红,情绪有些激动,一见面,就大声嚷嚷,“你投资了黑泽明的电影,怎么不告诉我?我也要去给他做助理。”

    “黑泽明?!”

    罗维明和舒明异口同声的叫了一声,罗维明放下了烟头,而舒明更是直接站了起来。

    得,看来香港本地也有不少黑泽明的死忠粉丝……

    “谁告诉你黑泽明的事?”

    “安姐告诉我的。”严浩和众人都是老朋友了,他随便找了个椅子坐下,说道:“《夜车》要去日本做后期,我打电话请安姐介绍旅馆,才知道她正在日本给黑泽明做助理。阿冲,你不厚道啊,这么大的事情,居然不告诉我!”

    “就是啊,沈老板,太不厚道了。”罗维明也帮腔,说道:“投资黑泽明的新电影,居然不通知我们杂志社一声,好歹给我们一个采访的机会。”

    “应该我们去采访的。”舒明是个老好人,此时也争了一句。

    “我还没来得及说,他就来了,你们别争,采访都有机会。”沈冲嘿嘿一笑,转头看着严浩,说道:“你现在忙着搞《夜车》的后期制作,告诉你了又能如何?”

    “会后期制作的人多的很。”严浩瞪着沈冲,说道:“给黑泽明做助理的机会,能有几次?”

    黑泽明的影响力果然非同一般,而这正是沈冲想要的效果,他很干脆的说道:“你要是能搞定嘉禾那边,我就安排你去日本。”

    “好,这是你说的啊。”严浩站起来就要走,“一言为定,我这就去嘉禾。”

    “等会,急什么。”沈冲狡猾的一笑,说道:“去也可以,但是你回来之后,可得帮我拍一部电影。”

    “别说一部。”严浩手一挥,豪气干云的说道:“就是100部,都没问题。”

    “回内地拍也行?”

    严浩一愣,然后哈哈大笑,“阿冲,别人不敢去内地,我还不敢吗?”

    他重新坐下,指着自己的鼻子说道:“我15岁的时候,就参加了红卫兵大串连,从香港一路跑到新疆,你说我敢不敢回内地拍戏?”(注2)

    ——————————————————————

    注1:见严浩访谈。

第一卷 第五十一章新总编

    “没想到严浩年纪轻轻,经历倒挺丰富的。”严浩走后,舒明摇头惊叹道:“十四五岁敢扒火车去新疆,胆子不是一般的大。”

    “这小子,是个红卫兵啊。”罗维明则说道:“放菠萝,排语录歌,跳忠字舞,还敢在街头表演……”(注1)

    还没说完,他就哈哈大笑,然后继续说道:“看他现在的样子,真的很难想象当时是什么情景。”

    严浩现在很瘦,戴着个大框眼镜,看上起很像埋头苦读书的老实孩子。

    沈冲也笑,心中却在惊讶严浩的身世。

    小时候,沈冲家里有一套残缺不全的《金陵春梦》,1958年出版的,封面上还有“内部发行”的字样,讲的是蒋介石的故事,这本书是儿时沈冲的装x利器,每次和小伙伴们一起看爱国主义战争片的时候,他总是能口若悬河的说出一堆蒋介石的逸闻趣事。

    上大学后,他偶然想起这本书,上网一查,才知道《金陵春梦》来历不凡,作者唐人,是香港左派报纸《大公报》的编辑,而这本书,是内地第一部出版的港台小说,也是很长一段时间里唯一的一本,因此广为流传,影响很大。

    想不到这个唐人,居然是严浩的父亲,而据严浩说,他父亲在1959年,曾被特邀去北京参加了建国十周年庆典,而且去年还当选了全国政协委员,所以他是个正宗的红二代,去内地完全没有障碍。

    这意外的来的信息,让沈冲喜出望外,他对拍摄《南海十三郎》更有信心了。

    没错,他打算让许鞍华和严浩两人合作,联合执导这部电影。

    沈冲雄心勃勃,他想用南海十三郎这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为主线,把个人的悲欢离合和风起云涌的时代背景有机结合,拍出一部殿堂级的电影。

    许鞍华细腻,擅长处理电影中的人物感情,严浩浑厚,善于营造有历史时代感的电影气氛,两人是好友,又曾经共事过,可谓珠联璧合。

    因为严浩当前正在忙着《夜车》的后期制作,而《南海十三郎》的筹备工作又非常漫长,所以沈冲还没有提起这茬。

    今天他自投罗网,沈冲当然不能放过,立马答应安排他去给黑泽明打杂,然后借机提出合作拍摄的事情。

    严浩要去跟黑泽明学习拍摄技巧,并没有太多障碍,嘉禾很重视《夜车》这部电影,不仅特意邀请了旅日当红女歌手陈美龄来演唱主题歌,还把录音,剪辑和冲印都安排在日本进行,他可以一边做后期,一边去《影武者》片场观摩学习,只不过会很辛苦罢了。

    沈冲正想着,舒明开腔了,他兴奋的问道:“沈总,我们杂志下一期是不是去采访黑泽明?”

    “沈总投资了黑泽明的新片,这是电影新闻。”罗维明抢过话头,说道:“所以要采访也是我们去采访啊,沈总当年金口玉言,说《电影时代》以电影业内咨询信息为主,对吧,沈总?”

    “老罗,你的节操都掉了一地了。”沈冲大笑,说道;“平时喊我沈老板,求我的时候就一口一个沈总了?”

    “一样的,一样的,一个意思嘛。”罗维明脸皮厚,他抽着烟,笑着说道:“说吧,沈总,什么时候派我去采访?”

    “你……”舒明是个好老人,不善言辞争锋,急的脸都红了,却没说出来什么话。

    “行啦,别争了,都有机会的。”沈冲笑着打圆场,说道:“《第一电影评论》下一期就用黑泽明做封面,至于《电影时代》,等明年电影拍完了,再去采访。”

    “这不公平啊!”罗维明叫天屈,丢掉烟头,说道:“我们杂志卖的比《第一电影评论》多十倍,为什么要等到明年?”

    “大佬,黑泽明又臭又硬的脾气,世界上谁不知道!”沈冲叫苦,说道:“我只投资了三分之一,又不是终极**oss,能要到两个采访机会,已经很不容易了,谁让咱们是《电影时代》,而不是《时代》周刊呢。”

    “可以让我们先去采访嘛。”罗维明激动,说道:“舒明老兄是个温吞水的脾气,不着急的,让他明年再去采访好了。”

    “谁说我不急?”舒明顶了一句,站起来说道:“我现在就去买飞东京的机票。”

    “别急啊,各位。”沈冲以手抚额,他还是低估了黑泽明在死忠粉心中的地位,“黑泽明又不是婚礼上的新娘,这么急着去追做什么?”

    舒明呵呵一笑,又坐了下来。

    沈冲调整了一下坐姿,问道:“舒总编,你对日本熟悉不?”

    “他当然熟。”罗维明没好气的说道:“舒明老兄在日本住过好几年,是个假东洋鬼子。”

    “我在东京上过几年学。”舒明不理罗维明,笑呵呵的说道:“对日本还算熟悉。”

    “那你有没有兴趣,常驻日本?”

    “沈总的意思是?”

    “黑泽明的电影大概要拍到明天四五月份,我需要一个居中联络的点。”沈冲把玩着钢笔,说道:“而且日本是亚洲电影的龙头重镇,杂志社很有必要在那边开个办事处,舒总编如果有兴趣,我想派你去日本做办事处的经理。”

    舒明立刻点头说道:“我愿意去。”

    “好。”沈冲大喜,舒明虽然办事效率不高,但考虑问题周全,做事稳妥,年纪也不小了,没有什么野心,作为外派驻日代表最合适不过,说道:“薪酬待遇方面,我不会亏待的,在日本的食宿,统统由公司报销。”

    “舒老兄,恭喜恭喜,又升官又发财。”罗维明叼着烟,马马虎虎的抱拳行礼,恭喜了两句,然后意有所指的说道;“沈总,既然舒老兄去做驻日经理了,《第一电影评论》该换个总编了吧?”

    “你没戏。”沈冲摆手,直接否决了罗维明的企图,这厮把《电影时代》办的风生水起,是个大才,这时候怎么可能把他调去管理《第一电影评论》,“舒总编,罗孚去了内地,暂时回不来,你推荐个人接任总编职务吧。”

    “从杂志社内部选,还是从外面找?”

    “都可以,你觉得合适就行。”

    “杂志内部的话,我觉得卓伯棠很好,他对港台两地的电影都很熟,而且理论知识丰富。”舒明说道:“杂志社外的话,我推荐林年同。”

    “林年同不错。”罗维明点头,说道:“他当年组织成立‘中国电影学会’很有想法,也做过电影杂志,有经验。”

    “这种人才。”沈冲疑惑:“当时杂志社重组的时候,你们怎么都不推荐给我?”

    “他当时不在香港。”舒明解释道:“林年同胆子很大,去年年底,偷偷跑去上海收集早期中国电影的资料,前段时间才回来。”

    香港电影文化界还有这种人才?

    沈冲很意外,但这种举动,非常符合他的口味,加分不少,于是瞬间做了决定,说道:“那就把林年同请过来做总编,让卓伯棠做副总编。”

    沈冲在美国和日本呆了七八天,累积了一大堆需要他拍板做决定的事务,好不容易解决完杂志社的事宜,两位总编刚走,曾丽珍走了进来。

    “沈总,这是最近两周,来我们公司寻找投资的电影项目。”曾丽珍把一个文件夹递给沈冲,说道:“我筛选了一下,初步确定了几个比较有新意的项目。”

    沈冲接过来,立刻眼睛一亮,真是喜事不断,第一页就看到了两个眼熟的名字——余允抗和翁维铨。

    余允抗的《凶榜》,号称香港最恐怖的恐怖片,是新浪潮中的一部经典电影。

    翁维铨的《行规》,是半纪录片形式的警匪电影,是新浪潮中少有的平实严肃之作。

    看了一下剧本大纲,感觉和记忆中的电影情节差不多,沈冲于是拿起笔,在有他们两人名字的项目上画了个圈。

    翻到第二页,沈冲忍不住笑了——王晶居然又出现了。

    “王晶又去堵你家大门了?”

    “没有,这次是规规矩矩到公司来的。”曾丽珍抿嘴一笑,说道:“他拿的是一个追女孩子的剧本,我觉得蛮搞笑的,应该有市场,所以就留下来了。”

    王晶对赌和色的嗜好是出了名的,而他的高产也是出了名的,沈冲想了想,也没去看剧本大纲,直接在他的名字上画了个圈。

    再往下翻,沈冲发现曾丽珍把没有通过审核的项目也纪录了下来,而且给了否决的理由,理由都很充分,不由的越发欣赏她。

    看完之后,沈冲把文件夹还给曾丽珍,说道:“余允抗和翁维铨这两个人的项目,你先让他们做筹备工作,等我从内地回来后再开工,王晶的那个,你去做制片人,全权负责,我不插手,随时可以开工拍摄。”

    “真的?”曾丽珍大喜,连忙说道:“多谢沈总。”

    “要谢也是王晶来谢。”沈冲笑着说道:“你是制片部经理,做制片人是理所当然的,谢我做什么。”

    “我是谢沈总给我这个机会,可以指挥王小胖。”曾丽珍笑容满面,说道:“以前在tvb做助理编导,经常被他捉弄,风水轮流转,现在轮到我去欺负他了。”

    “那你好好折磨他吧。”沈冲乐见其成,说道:“我先给你100万的预算额度,你好好把关,电影要是卖的好,给你分红。”

    ——————————————————

    注1:菠萝是土制炸弹,香港“六七”时期,很多左派在大街上放置这种东西,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据严浩访谈,他当时只有十三四岁,弄的炸弹,其实就是在铁盒子里面装上土,假装成炸弹吓人而已。

第一卷 第五十二章电视

    “老罗,谢啦。”

    “得,赶紧下车。”罗维明催促道:“我还要赶着回去跳舞。”

    “跳舞可以,但不能擦枪走火啊。”沈冲拿起背包,整理了一下食盒,笑道:“小心河东狮吼。”

    “我家的要是河东狮,你家的就是佛祖了。”罗维明揶揄道“都住半山豪宅了,还每晚十点之前准时回家,可见你家那位,驾驭男人的功力,如佛法一般,深不可测。”

    “房子是她的嘛,寄人篱下啊。”沈冲自嘲,说道:“太晚不回,只能睡小区里的躺椅了。”

    “沈老板,别的本事我不佩服,唯独佩服你吃软饭的本事。”罗维明大笑,啧啧称奇,“而且吃的心安理得,面不改色心不跳,难怪世人都说脸皮厚才能赚大钱,要不,乘着现在没人,传授点经验给我?”

    “你不行的,又老又土,而且有色心没色胆,只敢嘴上跑火车。”沈冲也笑,推门下车,说道:“开车小心点。”

    罗维明挥一挥手,调转车头,一溜烟的走了。

    《电影时代》上一期用许鞍华做封面,挟《疯劫》的大热之势,销量大涨,从4万多册直逼6万,猛增了40%还多。

    皇帝不差饿兵,如此亮眼的业绩,自然需要奖励,沈冲今晚镛记酒家在开了庆功宴,犒赏杂志社的全体同仁,酒足饭饱之后,众人要去跳跳舞,听听歌,沈冲喜静不喜动,对喧闹之地没什么兴趣,许诺活动经费统统报销之后,让有私家车的罗维明送他回了半山。

    罗维明的车子在转弯处和一辆白色奔驰擦肩而过,沈冲看到了车牌,微微一愣,在小区门口站住了。

    “你怎么也才回来?”奔驰停在沈冲面前,打开车窗,正是李开元,她刚刚拿到驾照。

    “聚餐刚结束。”沈冲打开后车门,坐了进去,问道:“在工厂呆了一天?”

    “是啊。”李开元一边发动了汽车,一边说道:“新的魔方需要调整生产工序,我得盯着。”

    “尼古拉斯回美国了?”

    “回了,今天第一班的飞机。”李开元笑了一下,说道:“拿到那些新的魔方设计图后,他恨不得一脚跨过太平洋。”

    沈冲也是一笑。

    尼古拉斯投资了上百万美元在北美建设魔方工厂,开了还没一个月,市场上忽然冒出来一堆也有专利的产品,岂能不心急如焚。

    而沈冲在决定做魔方的时候,就防范着这种情况的发生。

    的确,在提前引爆魔方市场后,鲁比克完全失去了申请三阶魔方著作权的机会,但随着魔方的热销和扩散,必然会有人发现鲁比克不受国际专利法保护的魔方专利,如此一来,不需要专利授权费的鲁比克版魔方肯定会以低廉的价格充斥市场,沈冲的垄断将会崩塌。

    俄罗斯方块和visicalc都即将完工,即使魔方的吸金能力大为削弱,对沈冲的未来计划并没有太多影响,但他如何甘心……

    要知道在80年到85年,短短五年时间里,全球至少有10亿人玩过魔方,即使十分之一的人购买,也是上亿的销售额,而现在的情况是,每个月的销量还不到一百万个,每个沈冲至少可以赚5美元,前景巨大,利润惊人,岂能说放弃就放弃?

    沈冲前世做毕业设计时,查阅过大量的80年代初魔方流行时代的资料,知道这次席卷全球的魔方浪潮有两个很重要的特点——一是档次低,质量差;二是品种单一,只有三阶魔方。(注1)

    档次低,质量差可以理解,发现鲁比克魔方的那家英国小公司本来就没什么实力,他们在美国的代工厂还闹出了产能不足,导致“魔方饥荒”,最终被盗版魔方挤破产的闹剧。

    针对这种情况,沈冲最初拿出来的魔方构造,是经过三十年来各路高手不断雕琢之后的版本,无论手感还是牢固程度,都比鲁比克发明的初版魔方要好的多。

    香港从七十年代初就成为世界玩具之都,制造玩具的工艺水平自然不俗,沈冲又肯下本钱,造出来的魔方精致美观,完全没有档次低,质量差的问题。

    至于品种单一,更不是问题,沈冲早就准备好了,当鲁比克版本的魔方一出现,立刻把各种异型魔方,比如钻石魔方,金字塔魔方,魔球魔方,蛇形魔方等等统统放出来,一股脑的砸向市场,三阶魔方有鲁比克的专利可以钻空子,这些玩意全世界只有沈冲才有专利,没便宜好占了。

    三阶魔方是魔方销量最大的品种,这个市场沈冲也不准备放弃,他让李开元和尼古拉斯把目前市场上在售的三级魔方价格腰斩,然后以“国甲一代”为原型,生产“技术和构造全新升级”的新款魔方,以现在的价格销售。

    “国甲一代”是专业级入门魔方,专门为新手设计的,无论是手感,还是顺滑度,都远比普通魔方要好,正好可以和市面上的劣质魔方拉开差距,这是苹果大战山寨机的套路。

    当然还少不了四阶魔方,这种魔方的构造和玩法,都极为复杂,远不是三阶魔方能比的,可以用来做旗舰产品,树立公司的高端专业的形象。

    如此多管齐下,虽然仍然难免会失去部分低端市场,但魔方市场的利润大头,还是可以保证的。

    尼古拉斯心急如焚的匆匆赶来香港,然后又心急如焚的匆匆跑回洛杉矶,一来一去之间,心情可是冰火两重天……

    “阿冲,你也该去学车了。”李开元在车库停好车,拉下手刹,说道:“有车会方便很多。”

    “我哪有空啊。”沈冲叫苦,说道:“男人哪有不爱车的,实在是没工夫。”

    “那你先买个车,找个司机帮忙开吧。”

    “嗯,等我从内地回来了就买。”沈冲提着食盒,推门下车,说道:“你晚上又在工厂吃的盒饭吧?我给你带来些外卖回来。”

    李开元嫣然一笑,说道:“还真有点饿了,有些什么?”

    “镛记的几个招牌菜,还有些糕点。”沈冲边走边说道:“可能有些凉了,回去重新热一下。”

    回到家,沈冲见李开元面色疲惫,自告奋勇的说道:“我去热菜,你先去洗澡。”

    “还是你去洗澡吧,一身酒气,闻着难受。”李开元拿过食盒,说道:“而且我还怕你把好东西弄坏了。”

    沈冲随便冲了个澡,裹着浴袍出来的时候,李开元盘膝坐在地板上,把茶几当做餐桌,一边吃东西,一边看电视。

    “tvb这么晚了还放电视剧?”沈冲看了几眼,听到了小鱼儿的名字,问道:“这是《绝代双骄》?”

    “是啊,挺好看的。”李开元说道:“最近天天跑工厂,没工夫看,我让秘书帮我录的。你要吃点不?”

    沈冲用手指捻了块黑色的糕点,边吃边看电视,晚上聚会的时候,杂志社的伙计们也在讨论这部电视,据说全港每晚有300多万人在收看,是香港开埠以来,最多人观看的电视节目。

    看了一会,沈冲认出来几个熟人,演小鱼儿的是黄元申,演铁心兰的是黄杏秀,演苏樱的是米雪,演江别鹤的是冯淬帆,演花无缺的那位,虽然叫不出名字,但看着面熟,想来应该是日后的发展不太顺,沦为配角了。

    目前香港的电影工业都非常薄弱,更遑论电视剧了,布景粗糙,服饰简单,打斗拖沓,对白啰嗦,沈冲看了一会之后,感觉索然无味,开始胡思乱想起来。

    一个现代化的电影帝国,应该是立体的传媒集团,电影是旗舰,电视是基础,平面媒体是羽翼,金融财团是后盾,如此方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好莱坞几大电影公司,在80年代之后,纷纷集团化,正是顺应了这种潮流。

    派拉蒙背后的维亚康姆,有cbs,有mtv,有showtime等39间电视台,还有每年出版上千册图书的出版社。

    环球背后先是威望迪,后是通用电气,拥有美国三大电视网之一的nbc,通用电气常年占据世界500强前十的位置,每年销售额上千亿美元。

    而时代华纳,拥有tnt,n,hbo等全球知名的电视台,还有《时代》杂志,《财富》杂志,《人物》杂志等极具影响力的新闻财经杂志。

    福克斯背后的新闻集团是典型的多媒体帝国,拥有fox电视网,天空电视台,星空卫视等等,《华尔街日报》,《太阳报》,《泰晤士报》等都是世界级的报纸。

    哥伦比亚背后是索尼,虽然貌似没有电视台和平面媒体,但它是日本财团,背后拥有盘根错节的资源,而且上可以生产企业级的电影摄制器材,下可以生产录像机和dvd等消费级产品,产业链齐全,无论横向还是纵向,整合能力都不容小觑。

    而迪斯尼,拥有美国三大电视网之一的abc,有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体育台espn,有主题公园,有图书出版,有玩具制造,有网络游戏等等。

    唯一一个没有集团化的米高梅,则在电视的崛起后,迅速的渣化,从七十年代就被人当女奴一样买来卖去,折腾了几十年,数次遭遇破产危机,最终还是免不了被人吃掉的命。

    从80年代开始,到90年代中后期结束,好莱坞几大电影公司大规模集团化后,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强有力的垄断态势,再无新的势力能够崛起。

    新线靠着《忍者神龟》大赚一笔,马上就被华纳收购,靠着《指环王》在全球收入60多亿美元,最终还是没逃掉被华纳蹂躏的命。

    米拉麦克斯凭着《性谎言录像带》和《低俗小说》等独立制作风光无限,很快被迪斯尼一口吞掉。

    梦工厂前有斯皮尔伯格,后有保罗艾伦和韩国三星财团,烧了几十亿美元,十年之后,折戟沉沙,进了派拉蒙的口袋。

    想要成立一个电影帝国,电视台是必不可少的存在,一方面可以和电影互相依存,两者在资金、人才、影响力还有内容之间有着天然的互惠互利空间,另一方面,则是建立一条深不见底的护城河,保护自身,抵挡外在的风险。

    而光有电视台,没有电影,也是不行的,电影是旗舰,是龙头,是文化产业上无坚不摧的利器,向上可以突破民族-国家的政策壁垒,把影响力扩散到全球各地,向下可以为电视台提供充足的内容和富有号召力的明星,提升电视台的制作水平和市场占有率。

    所以像邵逸夫那样丢了电影专职去做电视,得不偿失,邵氏有制片业务的时候,tvb人才济济,星光无限,影响力辐射整个东南亚和美洲的华人社区,而停止制片之后,才十几年的时间,tvb几乎拿不出来一个有号召力的明星……

    以沈冲现在的身家财富,玩电视台有点太勉强……

    tvb肯定是无法撼动的,台前有邵逸夫,背后有汇丰银行和和记洋行,而丽的电视,虽然在苟延残喘,但英资背景实力雄厚,还需要再过两年才有机会。

    不过据坊间流传言,那个佳艺电视台,在去年8月份破产倒闭,死翘翘了之后,香港商业电台还握着电视营业牌照,没有归还给港英政府注销。

    不知道这张电视牌照,值几多钱?

    ——————————————————————————

    注1:见《魔方解析》

第一卷 第五十三章去台北

    5月17日,沈冲回到香港后,才呆了一天,又坐上飞机,前往台北。

    这次去台北的行程,是被逼无奈,临时安排的。

    在互联网兴起,资讯大爆炸的时代里,明星偶像仿佛摩天大楼顶部的霓虹灯,虽然高,但并非遥不可及,看似五光十色,却未必有多少人真心喜欢。

    而在资讯不发达的时代里,明星偶像们仿佛真的天上明星一般,熠熠生辉,惹人遐思。

    所以来自资讯大爆炸时代的沈冲,低估了黑泽明的影响力,一夜之间,香港电影业内似乎全都知道了他把许鞍华和严浩塞进了黑泽明剧组的事情。

    许鞍华好说,《疯劫》吓翻全城,叫好又叫座,是香港目前最炙手可热的导演,又和沈冲旗下的公司签了合约,是嫡系,送去跟黑泽明学习进修,合情合理。

    但是严浩为什么也能去?他不过和沈冲多聊了几次,真论起关系来,也就是朋友而已。

    而香港年青一代的电影圈里,谁不知道沈冲沈财神最爱交朋友?

    大家都是朋友嘛,严浩能去,我就不能去?

    于是第二天早晨,沈冲刚到办公室不久,就接到七八个电话,全是打听如何才能加入黑泽明的剧组的朋友。

    对此沈冲十分头疼。

    他最初想用拍摄纪录片的方式,把黑泽明执导的过程拍下来,然后作为教学资料,提供给香港电影人学习,可惜黑泽明坚决反对,此事无果。

    然后曲线救国,派许鞍华去偷师,她是有任务的,每天所见所思,都要记录下来,以后发表到《第一电影评论》上,或者专门结集出书。

    塞一个严浩过去,问题不大,他和许鞍华系出同门,都是伦敦电影学院毕业的,又在tvb共事了很久,关系熟稔,即使不通日语,有许鞍华帮衬翻译,不存在多少障碍。

    可这时候,要是再答应送一个人去日本,后面蜂拥而来的一群,又如何拒绝?

    全送过去肯定不现实,《影武者》是东宝株式会社、二十世纪福克斯和沈冲三方共同投资的,派几个财务人员过去还好说,可要是派一群片场观察员过去,每个观察员还要配备翻译,到时候叽叽咕咕的仿佛菜市场,别的投资方有意见不说,黑泽明绝对会发飙。

    要是拒绝了后来者,又会伤人情……

    所以在接电话接到手软之后,沈冲立马让秘书秋丝雨定了最近一班去台北的飞机,连行李都不带,就这么远走高飞,逃离香港。

    虽然是无奈,但去台北,也不是浪费时间。

    《白发魔女传》剧组马上就要进内地了,沈冲并不记得邓公游览黄山的确切时间,只能随着剧组,早早的去候着,而在1979年,内地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可谓一片空白,进了黄山这样的深山老林,可能一个多月都无法和外界顺畅联络。

    因此,在回内地之前,巡视一下旗下产业是有必要的。

    滚石唱片在沈冲去洛杉矶后不久就正式成立了,他这个幕后大股东,于情于理都该去露个脸。

    另外在《第一电影评论》总编舒明的奔走下,台湾几个著名的电影人都很有兴趣给杂志投稿,此去台北,正好可以和他们聚聚,了解一下台湾电影的现状。

    在世界电影版图上,香港电影是东方好莱坞的话,台湾就是东方的法国,香港电影以纯粹商业化著称,而台湾电影则追求艺术性,两地之间,有着非常强的互补性。

    不过由于《台湾省戒严令》的存在,各种政治审查非常严格,导致台湾电影死气沉沉,要么是琼瑶式的纯爱电影,要么是政治挂帅的战争电影,毫无新意可言。

    台湾的“戒严令”,对电影行业的防范,已经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舒明在闲聊的时候,就提起过台湾电影行业的两个心酸的笑话。

    一是电影海报宣传上,不能出现任何五角星之类的东西,否则一律封杀。

    二是电影院的从业人员,比如女售票员,要定期去医院做“特殊身体检查”,把电影院等同于花街柳巷,都1979年了,居然还有如此羞辱性的规定……(注1)

    这种令人窒息的状态下,强求台湾电影有所创新和发展,是不现实的事情。

    当年公子重耳被后母迫害,谋臣献计曰“留则死,出则生”,在台湾目前的政治环境里,至少七八年内,困守孤岛是没前途的,所以沈冲计划把那些有才华的电影人弄去香港,在香港,有自由的创作环境,再提供充足的练手机会,相信他们会很快成长起来,而等他们功成名就,“戒严”也差不多该解除了,这时候再回到台湾,大展拳脚就方便多了。

    香港地域狭小,市场不足,缺乏施展的空间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在沈冲的电影版图里,台湾从来都不是台湾,而是香港电影的卫星城,当港台两地的电影行业融为一体之后,历史上90年代“台湾资金”大量涌入从,导致香港电影市场崩溃的事情,就没有发生的可能了。

    “这世界真是疯了。”邻座的中年男子打断了沈冲的思考,他拿着一本杂志,指着封面,搭讪道:“你看,英国居然选了女人做首相。”

    沈冲看了一眼,是撒切尔夫人赢得大选的消息,于是笑着说道:“男人统治了世界几千年,现在也该轮到女人了。”

    “我敢打赌,英国很快会乱套。”那男子一副笃定的样子,说道:“女人做官是不行的,慈禧太后就是前车之鉴。”

    沈冲笑了笑,撒切尔夫人死后,在英国的争议,未必比慈禧太后少,只不过她成功让英国产业转型了,而慈禧太后,成功的让一个帝国玩完了。

    “能把杂志给我看看吗?”

    “正好,咱们换着看。”那男子把杂志递过来,顺手拿走了沈冲唯一的行李——一本《第一电影评论》。

    沈冲翻了一会,感觉这本杂志的观点和内容都颇有可观之处,心中一动,于是合上杂志,看了看名字。

    《asiaweek》,****?

    不知道是哪个传媒集团旗下的产品……

    沈冲在屡次发表财经文章失败后,曾经动过收购一本财经杂志的心思,他最初看上的是《远东经济评论》,这家有三十多年历史的杂志,是公认的亚洲最有影响、最权威的国际性新闻政经周刊之一。可惜,通过汇丰银行的费利通一接触,才知道几年前,《远东经济评论》被美国的道琼斯媒体集团收购了49%的股权,他们并没有出售的心思,而沈冲想要的是一本有绝对控制权的杂志,此时最终不了了之。

    这个《asiaweek》是本新闻时事杂志,只能算和政治经济擦边,不过办的不错,如果有机会,倒是可以收入囊中。

    “哟,邹文怀真能吹。”那男子又打断了沈冲的思考,他一边看着邹文怀的专访,一边说道:“说要投资6000万美元,把成龙捧成下一个李小龙,打入美国市场,李小龙是真功夫,成龙那是杂耍,美国人看的上才怪。”

    “有雄心总是好事。”沈冲说道:“敢去赚美国人的钱,总比窝在香港捞钱好。”

    “雄心有什么用?”那男子哗啦啦的翻着杂志,不屑的说道:“美国人的钱哪有那么好赚的,6000万美元啊,要是亏了,嘉禾就要倒闭关门大吉,其实以嘉禾的牌子,专心在香港和东南亚赚钱多好,稳稳当当,何必跑去人生地不熟的美国冒风险。”

    沈冲听得直摇头。

    香港电影史上的几个著名公司里,邵氏和嘉禾是沈冲最重视的,不为别的,就为这两个公司都有着国际化的眼光和远大的野心,他们在争夺本地和东南亚电影传统市场的同时,还积极主动的走出去,费尽心机把香港电影打入国际市场。

    邵氏早在五十年代,就开始参与国际制作,先是和沟口健二合拍《杨贵妃》,后来又和英国电影公司合作拍摄《七金尸》,《大班》等电影,去年更是豪掷一千六百多万美元,网罗了肖恩-康纳利,和好莱坞合拍《地球浩劫》,好像再过几个月,电影就要上映了。(注1)

    而嘉禾在李小龙之后,又积极筹划把成龙包装成新一代的动作巨星,从而进军国际电影市场,邹文怀在第二期的《第一电影评论》专访中,透露即将和福克斯公司合作,投资6000万美元,拍摄《杀手壕》和《炮弹飞车》,雄心壮志不输邵氏。(注2)

    虽然这些动作,说白了都是为了利益,纯粹是为了赚钱,但这种锐意进取的国际化动作,客观上促进了香港电影在世界上的传播,扩大了影响力,无意中抵抗了好莱坞的侵袭。

    而除了这两家公司之外,香港再无有进取精神和国际视野的电影公司。

    六十年代是邵氏独霸,七十年代是邵氏嘉禾争辉,八十年代新艺城异军突起,而新艺城,从没有主动出击国际市场的想法,对外,只会在本埠和东南亚这些前辈们打下来的圈子里抢食,对内,一没有艺术追求,二没有理性的发展规划,凭借着一股蛮劲,把香港电影行业冲击的七零八落,却没有建立起新的秩序,然后一阵内讧之后,就烟消云散,撒手而去,留下一地乱摊子。

    新艺城就好比黄巢和李自成,破坏有余,建设不足,如果他们是刘邦,是朱元璋,该有多好?

    所以有影评人说,新艺城对香港电影行业的破坏,远大于其贡献,虽然偏激,但并非没有道理。

    ————————————————

    注1:见《台湾当代电影史》。

    注2:见邵氏大事记。

    注3:邹文怀在1979年10月拍摄《杀手壕》时候宣布斥资6000万美元,投资拍摄6部电影。

第一卷 第五十四章三毛

    香港飞往台北,只要一小时四十分钟,沈冲十一点多出发,到中正国际机场的时候,正好下午一点。

    中正国际机场是七十年代蒋经国推动的台湾“十大建设”中的一项,在1979年春节前启用,是目前亚洲设施最先进的机场之一。

    走下飞机的时候,沈冲颇有几分感慨,这座机场建成之后,用前“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的名字命名,以示纪念,此时谁也想不到,明明一副千秋万代家天下架势君临台湾的蒋家王朝,在**年后,会随着蒋经国的去世而土崩瓦解,而二十多年后,此地名字也换成了“桃园国际机场”。

    沧海桑田,不过如斯。

    “沈先生,欢迎来台北。”来接机的是段钟潭,他握手之后,热情的怪罪道:“怎么不先通知一声?我也好提前做安排,现在措手不及,什么都没准备。”

    “我是孤身一人,哪里需要安排。”沈冲笑道:“给段先生添麻烦了。”

    “没有的事。在香港多蒙沈先生照顾,来台北了一定要让我尽一尽地主之谊。”段钟潭非常热情,说道:“沈先生叫我老段好了,要不就叫我三毛,别人都这么称呼我。”

    “好,三毛哥。”沈冲投桃报李,说道:“三毛哥也别叫我沈先生了,叫我阿冲好了,先生来先生去的,生分。”

    见段钟潭有点迟疑,沈冲知道他的顾忌,说道:“先做朋友,再谈生意,是我一贯的原则,三毛哥,就因为你们都是值得结交的朋友,我才投资的,朋友之间,何必计较太多?”

    “好,既然沈先生这么说,那我以后就叫你阿冲了。”段钟潭也不矫情,问道:“阿冲你的行李?”

    “我是逃难至此的。”沈冲举着手中的杂志,说道:“只带了一本杂志做行李,中途还被人换走了。”

    “怎么?”段钟潭失笑,说道:“躲情债?”

    “情债倒也是情债。”沈冲肩并肩和他一起朝机场外走,说道:“可惜不是美人债,是人情债,一群大老爷们求我帮忙,把他们送去给另一个大老爷们蹂躏。”

    段钟潭闻言,惊诧不已,他停住脚步,问道:“还有这种事?”

    沈冲简单解释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他理解的点头,笑道:“这种机会很难得,要是阿冲你把鲍勃-迪伦签了,我也会求着你让我去给他蹂躏的。”

    “我再也不会做这种蠢事了,不然以后只能爬月亮上去住了。”沈冲苦笑,说道:“三毛哥,你可别把这事说出去,不然我在台湾也呆不下去了。”

    “放心。”段钟潭哈哈大笑,说道:“还好你遇到了我,我只爱音乐,对电影没什么兴趣,要是遇到我哥,就难免会泄露出去。”

    “怎么,你大哥喜欢电影?”

    “他和中影的总经理明骥是好友,时常来往。”段钟潭怕沈冲不明白,解释道:“中影就是台湾的中央电影事业公司。”(注1)

    沈冲很意外,想不到段钟沂居然还热心电影事业。

    中正国际机场离台北市40公里左右,有高速公路连通,大概半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市区。

    “阿冲,台北不比香港,没有那么多好酒店。”在路上,段钟潭一边开车,一边问道:“你想住哪里?”

    “就圆山饭店吧。”沈冲随口说道:“听说里面有蒋介石挖的密道,上次住没发现,这次再去探探密。”

    段钟潭没搭腔,他从后视镜里看了沈冲一眼,过了一会,委婉的提醒道:“阿冲,你在香港自由惯了,来了台北,说话还是要小心点,有时候很容易惹麻烦的。”

    沈冲一愣,立刻反应过来,这是“戒严”时期的台北,不是二十一世纪的台北,他刚才的话,犯了不少忌讳。

    很多台湾人只知道蒋中正,不知道“蒋介石”是谁,说话间也称之为“蒋公”,沈冲如此随意,是要触霉头的。

    而圆山大饭店本来是宋美龄用来招待各路高官要员的,里面的逃生通道,属于军事机密,他说要去探探,岂不是刺探军事信息……

    尴尬的抓了抓头发,沈冲说道:“三毛哥说的是,我太口无遮拦了。”

    “其实也没什么,注意点就行。”段钟潭也苦笑,说道:“台湾现在的环境,该说的不敢说,不该说的到处说,麻烦的很。”

    “那还是不要住圆山饭店了,太拘谨,三毛哥你随便帮我找个酒店。”

    大概段钟潭真的怕沈冲惹麻烦,最终把他带去了位于中山北路的国宾大饭店,这是台湾第一家五星级大酒店。

    安排好入住手续后,已经差不多两点钟了,两人饥肠辘辘,于是也不去房间,直接去了餐厅,饱餐一顿。

    “三毛哥,你忙你的事,不要管我了。”吃饱喝足之后,沈冲摸了摸肚子,说道:“我一个人随便逛逛就好。”

    “招待你就是我最大的事。”段钟潭直摆手,说道:“台北风光还是不错的,我做导游,想去哪里观光?”

    沈冲想了想,说道:“牯岭街离这里远不远?”

    “远倒是不远。”段钟潭问道:“去那里做什么?”

    “听说那里旧书多,去见识见识。”

    “那是老黄历了。”段钟潭哈哈大笑,说道:“1973年市容建设的时候,把那些旧书摊全迁到八德路的光华商场去了,要是想在旧书摊里寻宝,我可以带你去,不过那里假货很多,不懂行的话,很容易被骗。”

    “既然这样,那就算了吧。”沈冲放弃了,他知道牯岭街,一是因为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二是因为古龙曾在那里住过,三是因为那里的旧书摊很著名。

    不过杨德昌此时还在西雅图,古龙又早已搬走,旧书摊也没了,物是人非,再去就没什么意义了。

    “要是不累的话,不如去公司看看。”段钟潭主动提起话头,说道:“阿冲你是最大的股东,来台北不去滚石,让我们这些小股东心里没底。”

    “也好。”

    滚石刚刚成立,简陋的很,只有几间办公室,五六个文员,耗资不菲的录音棚还在建设,旗下歌手也只有罗大佑一人,还是个兼职的——他父亲坚决反对退学,一心要他去做医生。

    段钟沂和彭国华几天前去了日本,采购录音棚所需的器材,吴楚楚去了台南,只有段钟潭一人留守。

    在段钟潭的办公室里,沈冲翻了翻公司人员花名册,说道:“录音室建设进度过半了,怎么歌手还只有罗大佑一人?”

    “阿冲……算了,说公事的时候,还是叫你沈总吧,不然怪怪的。”段钟潭说道:“签歌手的事情,主要是吴楚楚负责,他和我们意见不一样,闹了点矛盾,所以就僵持住了。”

    “怎么?”

    “罗大佑写了一些非常不错的歌,我们就想先给他发行一张专辑,作为公司创业作。”段钟潭解释道:“不过吴楚楚觉得罗大佑风格偏向摇滚乐,歌词又太激烈,风险太大,他想签几个校园民歌手,迎合市场,先做一张民歌专辑。”

    沈冲又抓了抓头发,有点惊讶。

    滚石四人组这么早就起了分歧?

    吴楚楚极善躲避各种风险,是见风使舵的大师级人物,台湾第一代民歌手中,杨祖珺被迫放弃了唱歌事业,胡德夫唱了二十多年才出了第一张专辑,而他呢……先入滚石,后创飞碟,最后在华语流行音乐衰落的前夜,把公司卖给了华纳,大赚了一笔。

    在“戒严”的特殊环境里,公司草创之初,跟随市场风向,做一张温和的专辑打响知名度,吴楚楚的决定无可厚非。

    不知道段氏兄弟为什么发对吴楚楚的稳妥作法?

    “现在全台湾都在唱校园民歌,青山绿水,男欢女爱,一片靡靡之音,太阴柔。”段钟潭见沈冲不说话,继续说道:“所以大哥和我觉得,这时候用罗大佑的摇滚乐,发出完全不同的声音,震撼社会,可能效果会更好。”

    “我对台湾社会不太熟,也不懂音乐,公司运营的事,我不插手。”沈冲放下花名册,说道:“不过公司不缺钱,你们为什么不直接开两个工作组,一个做罗大佑的专辑,一个去做校园民歌专辑,双管齐下,分歧不就解决了。”

    “公司才刚成立,没那么多人手同时做两张专辑。”

    “没有人就挖人嘛。”沈冲建议道:“只要锄头挥得好,哪有墙角挖不倒,新格唱片,海山唱片,歌林唱片,都去挖挖,消弱对手,壮大自身,一举两得。”

    “这不太好吧?”段钟潭有些犹豫,说道:“我们是新公司,贸然挖人容易被他们联合抵制。”

    “怕什么,新公司要有新气象。”沈冲蛊惑道:“不打破旧的格局,哪有新公司上位的机会。”

    “沈总你不知道。”段钟潭苦笑,说道:“我们的录音室至少还要半年才能建好,现在录歌,要借用新格的,录好了,还要找海山的工厂灌制唱片,要是他们卡脖子,我们就只能去日本录音做唱片,成本会翻倍的。”(注2)

    又是去日本……

    沈冲无语,香港和台湾两地,此时的电影和音乐的工业基础也太差了。

    拍完电影,如果想要好的效果,都要去日本配音配乐做后期——《疯劫》没去日本,是因为沈冲瞎折腾,预算超支太多,吓得许鞍华没敢跟他提去日本的事,就在香港凑合了。

    ——————————

    注1:在台湾新电影运动的时候,段钟沂在中影任职,负责行销和市场运作。

    注2:海山唱片1978年投资上亿新台币,打造亚洲最大的黑胶唱片工厂,不料1979年walkman出来了……

第一卷 第五十五章西餐厅

    在来台北之前,舒明给沈冲提供了好几位台湾著名电影人的联系方式,比如中影的台柱子导演李行,比如人脉深厚的白景瑞。

    不过来台北之后,沈冲却只联系了一位——邱刚健。

    邱刚健是位编剧。

    作为一名电影爱好者,沈冲前世里经常把“剧本最重要”这样的话题挂在嘴边,可说实话,真看电影的时候,很少去关注编剧是谁……

    港台两地的编剧,他能说出名字的,不超过十个。

    而邱刚健,是这屈指可数的几个人中的一个。

    《烈火青春》,《投奔怒海》,《唐朝豪放女》,《女人心》,《地下情》,《胭脂扣》,《人在纽约》,《阮玲玉》……

    这些经典电影,编剧全是他,想不知道都难。

    当然了,这些全是他未来的作品,而从舒明的口中,沈冲才知道邱刚健曾在邵氏电影公司做了七年的编剧,写了十几部电影剧本,给张彻写过《死角》,给楚原写过《爱奴》,去年华山的那部《杀绝》,也是临时把他从台湾请回去写的。

    《死角》是香港最早把拳脚功夫融入现代时装背景的电影,开了一代先河,也捧红了姜大卫和狄龙这对黄金搭档。

    《爱奴》是楚原加盟邵氏后,第一部拿得出手的电影,虽然票房一般,但极为前卫的内容,引起国际电影界的关注,在英国和法国都受到好评,有人甚至称之为“年度世界十大电影之一”。

    这位是华语编剧界的顶尖人才。

    不过沈冲联系他,倒不是为编剧的事——他还没有考虑好独立做导演后,处女作该选择什么类型的电影。

    联系他,是因为舒明介绍邱刚健从***立艺专毕业后,先是在《现代文学》做编辑,接着创办了电影杂志《剧场》季刊,坚持了三年,最终无以为继,才跑到香港来做编剧的。

    唐书璇的《大特写》,开启了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序幕,而邱刚健的《剧场》,则是台湾新电影运动的。

    创办《电影时代》和《第一电影评论》的经历,沈冲深刻的感觉到,在资讯匮乏的时代里,想要快速有效的插手一个行业,办媒体是最快捷的方式,可以方便的挖掘人才,聚拢人脉,掌握行业动态,扩散影响力。

    既然邱刚健办过杂志,那就再办一次好了,正好可以把魏景蒙的题字用上,办个《电影时代》台湾版,让这本杂志做个明灯,把那些飞蛾都吸引过来。

    见面的地点,是段钟潭安排的一家西餐厅,环境优雅,餐厅中央有个舞台,就餐时,还有歌手现场演唱。

    沈冲也不拐弯抹角,寒暄过后,开门见山的说明了来意,然后问道:“邱先生觉得如何?”

    “沈先生,你要投资办电影杂志,我举双手赞成。”邱刚健人到中年,说话间沉稳有力,“但是我觉得办《电影时代》的台湾版,不如办《第一电影评论》的台湾版。”

    “为什么?”

    “香港很自由,除了邵氏嘉禾,还有大大小小的几十个独立制片商,想拍什么就拍什么,所以每周都有新闻可以做。”邱刚健放下刀叉,说道:“而在我们台湾,沈先生,我现在就可以给你写个新闻稿,然后每期杂志照着发就行了,连记者都不需要。”

    “哦?”沈冲诧异,问道:“什么样的新闻稿?”

    “谈谈谈,谈恋爱;爱爱爱,爱美女;打打打,打坏蛋;杀杀杀、杀**;恨恨恨、恨日本;骂骂骂、骂满清。”(注1)

    段钟潭在一旁大笑,沈冲也为之莞尔。

    “这是事实。”邱刚健没笑,说道:“台湾只能拍这些东西,而且采编新闻还要审查,很麻烦,所以我建议沈先生不如投资做《第一电影评论》这样的评论杂志。”

    “既然台湾电影内容都被固定死了。”沈冲说道:“做电影评论杂志也没什么市场吧?”

    “那倒未必。”邱刚健解释道:“题材是限制死了,但内容还有探讨的余地,同一道菜,油盐酱醋放的顺序不同,火候不同,味道肯定也不同。”

    “邱先生的意思,是做一本以探讨电影艺术为主的评论杂志?”

    “是的。”邱刚健痛心疾首,说道:“台湾报纸上的那些影评,要么歌功颂德,要么破口大骂,他们不看电影本身,只看后台硬不硬,如果沈先生能投资办一本中立的电影评论杂志,对台湾电影业功德无量。”

    “但是做这样的评论杂志,读者是不是太小众了?”

    “厨子水平高了,食客才会多嘛。”邱刚健没觉得不对,说道:“好的影评杂志对电影人有监督促进作用,电影人水平进步了,电影质量就会提高,电影质量高了,看电影的人自然会多,看电影的人多了,到时候买杂志的人也会多起来的。”

    沈冲摩挲着下巴,没有立刻接腔。

    电影是文化产业,汇聚了大量的知识分子,而知识分子,都有个共同的毛病——理想主义。

    台湾不可谓不重视电影业,各种扶持政策层出不穷,然而越扶持越萎靡,仿佛温室里的水仙花,好莱坞还没来,就被香港电影揍的鼻青脸肿,当好莱坞大潮来袭的时候,就一败涂地了。

    这其中最大的缘故,就是台湾在扶持电影业的时候,一味的去补贴制片业务,而且重点补贴艺术电影,忽视商业电影,仿佛做商业电影很丢人似的。

    艺术电影能拿奖,有口碑,但曲高和寡,必然小众,而一小众,抵御风险的能力就会很弱,不需要外部压力,只要内部稍有风吹草动,就能一夕三惊。

    而商业电影,可以吸引观众,提高票房,培育稳固的电影市场,完善电影产业链,自然而然的具备抵抗风险的能力。

    除此之外,两者在市场上的生存逻辑也是不同的。

    艺术电影拍好了,拿了奖,一切荣誉归制作人,电影产业链上的其余单位可以分润的好处不足,还要承担“曲高和寡”的风险,生存链条很脆弱。

    而商业电影只要拍的够娱乐,观众就多,观众多了,票房就高,票房高了,投资就多,投资多了,电影数量会增加,电影数量增加了,市场容量就会扩大,由此形成了良性循环。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是至理名言,只有利益均沾,才能创造最大的价值。

    香港电影新浪潮持续了两三年,然后被商业化电影公司收编,从而创造了至少十年的港片黄金时代。

    而台湾的新电影运动,也持续了两三年,结果几部电影票房失利,立马偃旗息鼓,反而加速了台湾电影业的衰落。

    这是艺术电影为主的市场和商业电影为主的市场之间的差距。

    邱刚健的思维,就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只要电影艺术价值高,观众就会买账,却忘记了人们进电影院,主要是为了娱乐,不是为了受教育。

    沈冲很重视艺术电影,但并不盲目,他现在最需要的,是掌握台湾电影行业的动态信息,而不是去搞艺术评论。

    况且《第一电影评论》是沈冲整合两岸三地电影评论资源的旗舰,完全不需要分刊。

    “这样吧。”沈冲想了一会,折中说道:“香港的《电影时代》是周刊,台湾的版本,办成月刊好了,资讯和评论并重,你觉得如何?”

    “我看行。”段钟潭在一旁帮腔,说道:“资讯和评论一起做挺好的,大家看报纸,不都是一边看新闻,一边看评论骂人嘛。”

    “沈先生有心了。”邱刚健也点头,赞同道:“如果这本杂志能办好,是台湾电影界的大好事。”

    “既然这样,邱先生有没有兴趣屈尊来做《电影时代》台湾版的总编辑?”沈冲立刻发出邀请,说道:“薪资待遇一切好说。”

    “沈先生的来意,舒明老弟已经给我透过口风。”邱刚健谦让,说道:“说实话我是很有兴趣的,只不过最近有几个剧本要写,精力有限,怕做不好。”

    “邱老哥,别推脱。”段钟潭劝道:“沈先生千里迢迢从香港来找你,诚意十足,难道还要他三顾茅庐不成?”

    “邱先生,只要你来做杂志总编。”沈冲也一副求贤若渴的态度,许诺道:“要人给人,要钱给钱,一切都好说。”

    “好,那我就不矫情了。”邱刚健点头,接下了总编的差事,“要是做的不好,沈先生别见怪。”

    “哪里哪里。”沈冲大喜,举起酒杯致意:“邱先生,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放下酒杯之后,邱刚健说道:“沈先生,杂志初创,需要人手,我想请你从香港那边派个人过来帮忙。”

    “你想要谁?”沈冲切着牛排,说道:“舒明不行,他马上要去日本了。”

    “舒明老弟是《第一电影评论》的总编辑,我哪里指挥得动。”邱刚健笑道;“我想要卓伯棠。”

    沈冲一愣,苦笑道:“邱总编真给我出了难题,我昨天刚把他升为《第一电影评论》的副总编。”

    “是么?”邱刚健也是一愣,说道:“那就换个人吧。”

    “这样吧,我让他先过来帮忙。”沈冲想了想,说道:“正好《第一电影评论》也需要有人在台湾催稿收稿。”

    “如此最好不过。”邱刚健说道:“卓伯棠还在台湾政治大学上学的时候,就创办过电影杂志,有他帮忙,事半功倍,杂志很快就能上轨道。”

    沈冲惊讶,他只知道卓伯棠是南加州大学电影专业的硕士,想不到还有这么一段经历,早知如此,何必跑这一趟……

    看来杂志社卧虎藏龙,平时真得多注意一点。

    正事谈完之后,三人纵情闲聊,一顿晚宴,算是宾主尽欢。

    在临走前,沈冲看着在餐厅舞台上抱着吉他演唱的几个人,对段钟潭说道:“我觉得这几个人,公司可以签下来。”

    段钟潭看了看,说道:“木吉他合唱团?”(注2)

    “是啊。”沈冲很神棍的说道:“我觉得这几个人,未来必成大才。”

    ————————————————

    注1:根据六七十年代媒体总结金马奖获奖电影的评语改编。

    注2:木吉他合唱团里有李宗盛和陈秀男。

第一卷 第五十六章搬家

    张爱嘉在韩国拍完戏份之后,又去了日本给电影配音,她不在台北,沈冲也不欲节外生枝,就没有去拜会魏景蒙,第二天睡觉睡到自然醒,吃过午饭后,坐上飞机,悄悄的返回了香港。

    果然如罗维明预测的那样,邵氏没有续约放映合同,而是选择上映自家的《大命捞家》。

    所以5月18日,就是《疯劫》上映的最后一天。

    沈冲在启德机场,打了个电话给江之强,问了一下票房情况。

    《疯劫》目前累计票房是937万,按照票房统计走势图预测,最后一天大概能收30万的样子,如此一来,在邵氏院线下映后,最终票房在970万左右,距离千万一步之遥。

    在江家的戏院再映两周之后,突破千万应该不成问题。

    《疯劫》让东方魅力电影公司一战成名,声势不亚于当年嘉禾的《唐山大兄》,早在几天前,票房打破《半斤八两》的纪录时,就有人在媒体上宣称,说香港电影业即将从邵氏嘉禾的两虎相争,过渡到邵氏嘉禾东方魅力三国鼎立的新时代。

    对此种言论,沈冲付之一笑,现在他还弱小的很,一没片场,二没院线,在香港电影圈里,只是大玩家身边的小跟班。

    《疯劫》900多万的票房,和邵氏分账之后,沈冲拿到手的只有300万左右,去掉制片和营销成本,利润不过二十多万,对他来说,算是毛毛雨。

    在《疯劫》的狂潮中,最赚的是许鞍华和陈韵文。

    许鞍华初出茅庐,短短两周时间,就跃升为香港最炙手可热的导演,风头直逼许冠文,要不是沈冲提前签订了新戏合约,又把她送去了日本,估计这会找上门的片商能用支票把她淹了。

    沈冲在电影宣传时,刻意突出编剧的地位,使得陈韵文也跟着水涨船高,她本来就是tvb的王牌编剧,写过《狂潮》、《家变》等经典剧集,现在更上一层楼,大有成为张爱玲之后,香港头牌女编剧的势头。

    陈韵文和许鞍华一样,在《疯劫》上映前,就被沈冲提前签下,然后让她满东南亚的乱跑,搜集整理南海十三郎的生平资料,忙得不可开交。

    而电影中的那几位主演,本来就处在职业的上升期,《疯劫》不过是锦上添花,因此赵雅芝被楚原预定出演《英雄无泪》,万梓良去了《大内群英》,徐少强接到了《天蚕变》,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问过票房,沈冲又打电话问了一下秘书小雨,确认公司没有要紧事务之后,于是决定忙里偷闲,回观塘老宅吃晚饭。

    沈冲借了50万给长城电影公司之后,李唐就成了公司领导们眼里的红人,越发的忙碌,已经好几天没有回家了,今晚也不例外。

    “刘婶。”沈冲盛了一勺子汤,喝了一口后,说道:“用莲藕眉豆骨头汤做汤底,涮蔬菜和丸子,真有创意,这是改良的四川麻辣烫吧?”

    “是啊。”刘婶系着围裙,站在一旁,说道:“香港人都不能吃辣,我试了好几种汤底,觉得这个最好。味道怎么样?”

    “很好啊。”沈冲夹着烫好的小青菜,吃了一口后说道:“汤色清亮,鲜美入味,很好吃。”

    “这阿冲你说好吃,我就放心了。”刘婶笑眯眯的说道:“把这个放在店里面,肯定能卖好。”

    “妈,你做什么菜,姐夫都说好吃。”天宝在一旁插嘴道:“他是拍你马屁,不能当真的。”

    沈冲一抬手,作势欲打,天宝像小兔子一样蹦开,然后捏耳朵伸舌头,对他做鬼脸。

    沈冲和李开元确定关系之后,天宝就姐夫姐夫的乱叫,再也不喊“冲哥哥”了,不过关系倒是越发亲密。

    “妈,阿冲和我爸下星期就要去内地了。”李开元吃了片莲藕,然后放下碗筷,说道:“你和天宝什么时候搬去我那边住?”

    “哎呀,搬家好麻烦的。”刘婶犹豫不决,搓着围裙说道:“我还有店铺要打理,每天从港岛回九龙,多不方便。”

    “怎么不方便!”李开元一瞪眼,声音大了起来,“我每天早上开车送你,比你坐小巴要方便吧?我看你就是懒,不想动弹。”

    “你这丫头,怎么说话呢?”刘婶也不示弱,针锋相对大声说道:“你自己看看,这满屋子的,到处都是东西,现在搬过去,过几个月,何文田那边的房子交付了,又要对回搬,来来去去的折腾,你说麻不麻烦!”

    “把有用的带过去,没用的都不要了。”李开元不在意的说道:“那边什么都不缺,这些锅碗瓢盆之类的东西,都送给街坊邻居好了。”

    “都是辛苦赚钱买回来的,你说送人就送人。”刘婶瞪了她一眼,说道:“说了多少次了,赚钱不容易,要省着点花,不要大手大脚的,那不是居家过日子的路数。”

    刘婶和李开元这对母女,大概是仇人转世,天生八字不合,明明母爱女孝,都是为了对方好,却每每说不上几句,就火药味四溅。

    “别吵别吵。”沈冲看李开元仰着脖子,就要顶牛,连忙放下筷子,举手调停,说道:“刘婶,我和李叔要去内地呆一两个月,元元姐最近又忙,每天早出晚归的,你看人都瘦了,一个人住在那边多孤单,你和天宝过去陪她一段时间呗。”

    “元元姐,这满屋子的东西,都是刘婶和李叔辛苦赚回来的,用来养了你和天宝这么多年,有感情的嘛,怎么能说不要就不要。”沈冲两头打圆场,最后说道:“我看这样好了,把日常用品拿过去,大件和不重要的东西,打包放在这里,到时候搬新家也方便。”

    “还是阿冲懂事。”刘婶转怒为喜,说道:“那就这么办吧,过几天我就带着天宝搬过去。”

    李开元哼了一声,虽然不忿,却也不说话了,天宝则一边大快朵颐,一边偷偷的对沈冲竖大拇指。

    “刘婶,我看明天就搬过去吧。”沈冲趁热打铁,劝说道:“明天是周六,我和李叔都不上班,人齐全,正好搬家。”

    “明天……太急了吧?”刘婶迟疑,她环视了一下房屋,说道:“东西太多了,我还没收拾呢。”

    “这满屋子的东西,哪些需要带走,哪些需要留下,刘婶还不是早就心理有数了。”沈冲笑道:“明天早上收拾,下午再搬就行了。”

    “就是。”李开元没好气的接了一句:“找个搬家公司,一趟搬完,省得再跑。”

    “搬家公司不好,那些人粗心的很,搬东西磕磕碰碰的,把我这些东西打碎了怎么办……”

    沈冲做了个手势,示意李开元别说话,等刘婶唠叨完了,才说道:“刘婶,我上次办公室搬迁,认识一个搬家公司,非常专业,所有东西都登记造册之后才运,送到了再检查,一有损坏,当场双倍赔偿,明天贵重的东西,我们自己搬,那些杂物,就让这家公司来搬好了。”

    “真的?”

    “是真的。”沈冲一边吃着麻辣烫,一边举例说道:“我记得当时少了一只钢笔,他们马上就赔了,事后发现是我自己放衣兜里,忘记拿出来了。”

    “要是这样,那还不错。”刘婶坐上桌子,拿起筷子说道:“先吃饭吧,吃过饭我就开始收拾。”

    刘婶这改良过的麻辣烫,味道的确不俗,沈冲吃的不亦乐乎,吃完之后,满身都是汗,却有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

    “刘婶,你这东西,起名字了没有?”

    “这有啥名字好起的。”刘婶一边收拾碗筷,一边说道:“就叫麻辣烫呗。”

    “这个东西不辣啊。”沈冲说道:“叫麻辣烫,容易让人误会,不敢吃,还是重新取个名字的好。”

    “你鬼点子最多,给它取个名字好了。”李开元端起汤锅,说道:“你看你,满头大汗的,快去洗个脸擦擦。”

    “天宝,取名字这么重要的任务,就交给你了。”沈冲随手抓了抓天宝的马尾辫,然后朝卫生间走去,边走边说:“要是我洗完脸出来,你就想好了名字,我给你个大大的奖励。”

    沈冲擦了一把脸之后,对着镜子照了照,心里莫名有些沧桑失落——才穿越5个多月,他已经记不清楚以前长什么样子了。

    拍了拍脸颊,沈冲甩掉无谓的思绪,走了出去。

    “姐夫姐夫,我想到了。”天宝一看沈冲出来,就大声说道:“这道菜就叫吓煞人香,你说好不好?”

    “这是茶叶的名字吧?”

    “咿。”天宝瞪着圆溜溜的眼睛,吃惊表情异常可爱,“姐夫你也知道啊!”

    “你姐夫我英明神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沈冲随口瞎吹,说道:“神仙一样的人物,小小茶叶名字岂会不知。”

    “又吹牛。”天宝用青葱小手在白嫩的脸蛋上划了几下,做出羞人的动作,鄙视道:“姐夫你是看过《天龙八部》才知道的吧?”

    天宝娇俏可人的动作,赏心悦目,沈冲闲散的坐在沙发上,笑着显摆道:“吓煞人香是吴中方言,意思是香的吓人,产自江苏太湖洞庭山,因为茶色碧绿,形曲似螺,又值早春采撷,因此被清朝的康熙皇帝改名为碧螺春,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这些《天龙八部》里没写吧?”

    “切,你比我年纪大,读书比我多,知道这些有什么了不起的。”天宝不屑,她晃着沈冲的手臂,说道:“你就说这个名字好不好吧?”

    “还行。”沈冲表面淡淡的敷衍,心里却觉得这名字还真不错,刘婶弄的那个汤底,不知道加了什么配料,香气扑鼻,闻着就能令人食欲大振,正符合“吓煞人香”的字面意思。

    “那,姐夫。”天宝把小手伸到沈冲面前,一脸期待,“奖励是什么?”

    “你想要什么?”

    “姐夫给我什么,我就要什么。”

    “小滑头。”沈冲哈哈大笑,摸了摸她的脑袋,说道:“我让你上电视怎么样?”

第一卷 第五十七章手艺

    “你刚才跟我妈说的,是什么搬家公司?”李开元抱着被子,跟在沈冲后面,一边上楼一边说道:“上次换办公室,好像是你自己动手的吧?”

    “哪有什么搬家公司。”沈冲说道:“等会打个电话给阿虫,让他明天从公司里找几个员工,开一辆送货的车过来帮忙搬一下,算他们加班。”

    “就知道你是瞎掰。”李开元嗤笑,然后带着笑意说道:“还丢了支钢笔,说的有鼻子有眼的。”

    “说的详细,刘婶才会信啊。”沈冲拿出钥匙开门,一边说道:“你和你妈说话,和气一点,注意一下技巧嘛,有事好好商量,别老是吹胡子瞪眼的。”

    “切!我可学不来。”李开元侧身,让被子挤过门框,走进房屋后,说道:“我妈是喜欢你,所以吃你那一套,再说回到家里,说句话,还要和跟人谈生意一样假模假样的,累不累?”

    沈冲无语,不再劝说。

    明天要搬家,两人也就没回半山,准备在沈冲的老房子里凑合一晚。

    这房子的租约还有几个月,闻人杰又去了硅谷,所以沈冲搬去和李开元合住后,也没退掉,很多物件还放在里面。

    把被子放在沙发上,李开元环视了一圈,然后感慨:“才走没几天,怎么感觉这里旧了好多?”

    “房子和美女一样。”沈冲从后面抱着她,亲了一下耳垂,说道:“都需要经常有人滋润,才能保持青春。”

    虽然老夫老妻了,李开元还是被沈冲的荤段子弄的脸红,她用力拍了一下他的手背,说道:“松开,先帮忙把床铺好。”

    铺好床后,沈冲开始翻箱倒柜,收拾东西,准备明天搭个顺风车,把需要搬走都搬走。

    他对这屋子没多少感情,锅碗瓢盆等日常用品,自然是能不要的,都不要了,所以收拾的重点,全在书房里。

    “阿冲,你看。”李开元从书橱底部的抽屉里,翻出来一个没有皮筋的弹弓,说道:“这还是小时候我给你做的那个。”

    “嗯。”沈冲心不在焉的点头。

    他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穿越初发现的那几幅字画身上,把书桌清理干净后,一张张的摊开,重新审查一遍。

    刚穿越的时候,这几幅字画的落款中,沈冲只认识一个金庸,这几个月里,天天读报看新闻,他对当前的港台名人,有了新的了解,再看落款,大部分都知道是什么人了。

    那幅写着杜甫《登高》诗句的条幅,是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前主任饶宗颐的手笔,国学界有“南饶北季”的说法,饶宗颐是和季羡林齐名的大师。

    那幅水墨山水画,是目前香港艺术馆馆长谭志成的作品。

    那幅写着“萃寰圯肌彼母鲎值男惺樘醴钦挪缘哪Γ挪允敲癯跛拇蠊又唬志幼≡诒本膊恢朗窃趺吹美吹摹?br />

    其余几位,也都是港台文化界的名流。

    检查完之后,沈冲不由的对这具身体的父亲多了几分好奇。

    从留下的日记里,沈冲知道,他曾在长城电影公司任职,又做过报社编辑,香港“六七事件”后,从报社辞职,转行做了小学教师,至于他如何结识这么多文化界的名流的事,只字未提。

    这些书画,先留着吧,以后说不定有用。

    如此想着,沈冲把它们一一卷起来,收好。

    “阿冲,你看这个。”李开元挪开书房角落里的一个小柜子,从里面摸出来一个满是灰尘的小亭子模型,笑着说道:“这是我爸当年做给我的生日礼物,你非要抢,我不给,你还哭的一塌糊涂,最终抢过去了。”

    “有么?”

    “当然了,你小时候最爱哭。”李开元拿起一条抹布,擦去表面上的灰尘,然后带着些许惊喜的语气说道:“都**年了,还是好的,一点都没坏。”

    “给我看看。”

    小亭子只比普通茶杯稍大,竹子做的,已经氧化成淡黄色了,有种古色古香的味道,做的非常精致,上有瓦片,下有台阶,比筷子还细的四根柱子上,还刻有楹联,字字清晰,入木三分。

    “青云直上新添竹,明月可中旧有亭。”

    “水宽山远春云冷,月淡风和小阁幽。”

    “元元姐,你爸的手艺,真是巧夺天工。”沈冲照着念了一遍之后,啧啧赞叹,说道:“小小地方,不仅能把字清晰的刻上去,而且字体飘逸美观,毫无匠气,真是难得。”

    “那当然,我爸的手工活,是天下最好的。”李开元很骄傲,她把小亭子拿过去,侧翻过来,指着里面,说道:“你看,亭子里面的屋顶上,还刻的有牡丹花。”

    沈冲凑过去看了一眼,细细的竹片上刻着一朵带叶子的牡丹花,枝繁叶茂,花瓣繁复,栩栩如生,心中惊叹愈发的强烈了——之前只知道李唐是道具师,却一直没怎么放在心上,因为在他的印象里,香港电影的道具水平,没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现在看到这个小亭子,才惊觉身边藏着一个技艺精湛的工艺大师。

    “你爸用了多久做好这个的?”

    “也就几天吧。”李开元想了想,说道:“记不清了,好像是我过生日前一周,他才开始做的,反正很快就做好了。”

    “真厉害!”沈冲再次赞叹,他把小亭子放在书桌上,退后两步,一边欣赏,一边问道:“你爸还做过别的吗?”

    “做了好多啊。”李开元奇怪的看了他一眼,说道:“不是给你做过很多小刀小枪么?”

    沈冲哈哈一笑,遮掩着说道:“我是说像这个亭子一样的东西。”

    “我爸曾经做过一个大屋子给天宝,比这个精致,有脸盆大小,不过她几天就玩坏了,后来被我妈拿去烧掉了。”

    “真可惜。”沈冲看着古拙中透着文雅的小亭子,连叫可惜。

    “对了,说起天宝,你真打算让她拍魔方广告上电视?”

    “天宝魔方玩的比我还好,她又一直想要做大明星。”沈冲抱着双臂,笑着说道:“让她拍广告,一举两得,不是挺好的么?”

    “可是她还小。”李开元有些担忧,说道:“耽误了学习怎么办?我妈还指望她考港大呢。”

    “等新款魔方上市的时候,天宝差不多放暑假了。”沈冲说道:“那时候拍广告,不耽误学习。”

    “广告放映后,她上学的时候,要是被人认出来了怎么办?”

    “你想太多了,她下个学期去拔萃女书院上学,那里哪个小孩的父母不是名人。”沈冲安慰道:“再说广告主要在美国投放,又不在香港上电视。”

    “随便你吧,反正我妈都同意了。”李开元叹了口气,不再坚持,说道:“我是不想她抛头露面,去做什么演员当大明星。”

    “天宝还是小孩子嘛。”沈冲一边从书橱里拿书,一边说道:“既然喜欢,就趁早让她去试试,说不定拍过广告后,不想做大明星了,再说了,她要是真想做演员,有我看着,也没人敢欺负她。”

    “但愿吧。”

    ……

    沈冲劝刘婶搬家,一方面是他和李唐去了内地后,她们几个人住在一起,彼此之间好有个照应,二来虽然现在香港还没有无孔不入的狗仔队,但随着他和李开元名气的提高,家庭情况迟早会被曝光,到时候会有些负面影响,尤其是天宝,虽然聪明伶俐,毕竟是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每天独自上学放学,不够安全。

    半山毕竟是高档社区,安保设施完备,李开元又每天开车接送,安全会好很多。

    阿虫很热心,找了七八个壮小伙来帮忙,人多力量大,一个早上,跑了两趟,刘婶那些瓶瓶罐罐的东西,就搬的差不多了。

    搬完之后,沈冲给每个人发个红包,然后找了家酒楼,犒赏众人。

    “阿虫。”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沈冲问道:“工厂那边的流程,你都搞熟了没有?”

    “清一色,全懂。”阿虫拿着啤酒瓶——他喜欢对瓶吹,不喜欢用杯子,说道:“从哪进原料,从哪买设备,机器怎么操作,质量怎么检查,出货手续怎么办,我都摸透了,熟得很,谁也别想蒙我。”

    “那就好。”沈冲点头赞许,说道:“过段时间,我打算自己开玩具厂,准备让你去做厂长,你有没有信心?”

    “真的啊,冲哥?”

    “当然是真的。”沈冲拿起酒瓶,和他碰了一下,说道:“你我兄弟,不说虚的。”

    阿虫虽然穿着衬衫戴着劳力士,一副白领精英的标准打扮,却仍旧不改江湖气息,他一下站起来,拿着酒瓶,豪气干云的大声说道:“冲哥,你放心好了,我一定会好好做的。”

    然后就咕咚咕咚的一口气喝光了大半瓶啤酒,周围几个小伙齐声起哄,大声叫好。

    “阿虫你搞这套干什么。”沈冲等他坐下,说道:“要是让你姐知道了,又要骂你了。”

    阿虫干笑两声,说道:“我姐是文化人,我是江湖人,不一样的。”

    “阿虫,我先跟你说好了。”沈冲拍着他的肩膀,认真的说道:“我准备把工厂开到内地,环境会比较艰苦,你要有心理准备。”

    “没事,工厂那边有很多偷渡过来的人,我问过他们,内地只是穷了点,没什么可怕的。”阿虫毫不在意,说道:“冲哥,只要能吃饱,我什么苦都不怕。”

    沈冲大笑,说道:“放心,别的不能保证,吃饱一定会满足你。”

第一卷 第五十八章营销

    沈冲站在百老汇戏院的后门口,就着银幕反射的微光,仔细观察了一会,然后退了出来。

    “上座率有点低,似乎还不到五成?”

    “是啊。”江之强一脸无奈,说道:“邵氏戏院多,他们上映《大命捞家》之后,很多观众都以为《疯劫》下线了,不知道我们这里还在上映。”

    “还得再做点宣传。”沈冲在戏院售票窗口前来回走了几步,想了一会,然后问道:“现在有没有拍完之后,自动出照片的那种相机卖?”

    “你是说宝丽来?”江之强说道:“我家有一台,沈总要用吗?”

    “我不用。”沈冲摇头,“用宝丽来拍一张照片,成本大概是多少钱?”

    “一盒相纸100块,能拍八张。”

    这么贵?

    沈冲有点意外,他摩挲着短发,半响之后,问道:“这附近最出名的百货商场是哪家?”

    “大大公司吧。”江之强介绍道:“他们每到周日,所有商品八折,所以人很多。”(注1)

    沈冲眼睛一亮,连忙问道:“你在大大公司有认识的人吗?”

    “我有个朋友在那做经理。”

    “很好,你联系一下,看看他有时间没,要是有空,咱们过去找他。”沈冲看了看挂在售票窗口上方的时钟,又问道:“现在是三点钟,咱们争取在6点之前把事情搞定,明早上报纸做广告。”

    江之强不明所以,但还是带着沈冲去了戏院的办公室,打电话联系。

    沈冲则拿起另外一部电话,掏出随身小本子,一边翻,一边怀念着nokia,moto,苹果,安卓,山寨机……

    “喂,梁老板吗?”接通电话后,沈冲有些急,先自我介绍道:“我是《电影时代》的沈冲啊。”

    “沈先生,你好。”接电话的是个女人,她说道:“我是郑明明啊。”

    “梁太太你好,梁老板不在吗?”

    “在的,他正在给客人拍照,很快就好。”郑明明说道:“要不,我让他等会给你打过去?”

    “不用,我等他好了。”沈冲和她闲聊:“梁太太,我听说你一直都很忙的,今天怎么有空在影楼?”

    “影楼有个大客户,要拍一组艺术照,我来给她化妆。”

    “你们夫妻俩,一个化妆,一个摄影。”沈冲笑道:“真是珠联璧合,双剑合璧,天下无敌。”

    “沈先生说笑了,你和李小姐才是真的珠联璧合。”郑明明客套了几句,然后说道:“老梁拍完了,我喊他来,你稍等。”

    过了一会,一个中年男子的声音传来,他笑着说道:“沈老板,说吧,这次又让我去拍哪个明星?”

    “今天不照顾你生意。”沈冲拿出钢笔,打开笔帽,说道:“你是玩相机的专家,我想打听个事,你知道宝丽来相机在香港的代理商是哪一家吗?”

    “知道。”电话那头说道:“沈总,你要是嫌我收费贵,可以直说,我给你打折,拿那玩意给明星拍照,怕是上不了杂志封面。”

    “放心。”沈冲大笑,说道:“给杂志拍明星照片的事,还是你负责。我是要做别的事。”

    “早点说嘛,我还以为生意要黄了。”那边也笑,然后报了个联系电话。

    放下电话,沈冲微微一笑。

    他打电话咨询的这个人,名叫梁海平,曾经是《南国电影》的专职摄影师,几乎所有的邵氏明星的宣传照,都是他的手笔,后来辞职了,在尖沙咀开了家影楼,是香港最知名的摄影师之一,《电影时代》最初两期是沈冲亲自动手拍的封面照,之后所有的明星照片,都外包给他负责。

    而刚才和沈冲聊天的,是他夫人郑明明,名气也很大,是美容美发品牌蒙妮坦的创始人。

    不过这俩夫妻,最近不太顺。

    郑明明几番周折,辛苦奋斗了十多年,好不容易开发出自有品牌的美容美发产品,去年生意刚刚起步,一场大火,把仓库烧的干干净净,由此背上了巨额的债务……

    蒙妮坦日后能发展成为连沈冲这样的宅男都知道的牌子,郑明明显然是个极有毅力也极有能力的人,雪中送炭是人世间最好的投资,既赚人情,又赚票子,所以沈冲从梁海平那里知道此事后,就把李开元介绍给了郑明明,然后怂恿她投资了一笔钱给蒙妮坦。

    再拨通梁海平给的代理商电话,沈冲开门见山的说道:“我想要50部宝丽来,还有一万张相纸,你们给报个价。”

    宝丽来相机价格昂贵,相纸也不便宜,成像质量又没有影楼的效果好,所以销量一直低迷。

    “要一万张相纸?”那边吓了一跳,又重复了一遍:“一万张?”

    “是的。”沈冲很肯定的说道:“你给个价,如果合适,未来一周,至少还要5万张。”

    “请…请等一下。”过了好一会,那边换了个人,急促的问道:“真的要五六万张这么多?”

    “至少这么多。”沈冲语气淡定:“公司正在筹备一项市场推广的计划,需要拍摄大量的照片,如果你们报价合适,我现在就派人带钱过去拿货。”

    那边犹豫了一会,报了个数字,沈冲立刻说道;“这价格太贵了,不如用普通相机,然后去影楼冲印,你再报个价格吧,我们时间很紧的,不合适就算了。”

    那边犹豫的时间更长了,好一会后,才说道:“79块,成本价,再低我们亏不起。”(注2)

    “好,我一会派人去取,你把地址给我。”

    记好地址后,沈冲放下电话,问江之强:“你朋友有空吗?”

    “他在公司,我们现在可以过去。”江之强不解,问道:“沈总,去找大大公司做什么?”

    “去打土豪。”沈冲走出办公室,说道:“找他们要一些优惠劵。”

    “他们只在周日打折,似乎没有发过优惠劵。”

    “没有可以印嘛。”沈冲笑着解释道:“百老汇要是满座,一场上千个观众,一天开个五六场,这么大的人流量,你说大大公司想不想要?”

    “沈总是说我们卖电影票的时候,附赠优惠劵?”江之强恍然大悟,说道:“用优惠劵吸引人来看电影,看完电影再去购物,一举两得。”

    “光附赠优惠劵,还不够诱人。”沈冲说道:“香港商业这么繁荣,优惠劵到处都是,人们早就见怪不怪了,得加点别的料,不然效果不大。”

    “我们再送照片?”江之强联想刚才沈冲的电话,说道:“可是宝丽来太贵了,即使79块一盒相纸,成本也很高啊,一万张就要十万块了,还不如干脆免费让人看电影。”

    沈冲没有解释,在阳光下,微眯着眼睛,说道:“先去看看大大公司能给出什么样的优惠劵吧。”

    ……

    5月20日,星期日。

    风小波被刺耳的电话铃声吵醒,他闭着眼,用手在床头柜上胡乱的摸索,半响之后,才准确的抓住了话筒。

    “喂。”

    “小波,你还在睡觉?”

    “是诗诗啊。”是刚泡上的妹子声音,风小波立马翻身坐起,精神百倍的说道:“没有,我早就起来了,正在锻炼呢。”

    “嗯,我最讨厌男孩子睡懒觉了。”

    风小波嘿嘿笑了两声,问道:“诗诗,有什么事吗?”

    “没事不能打电话给你呀。”妹子撒娇,然后说道:“小波,我们再去看一次《疯劫》吧?”

    “啊?”风小波惊讶,“我们不是看过了吗?再说《疯劫》已经下线了啊。”

    “旺角那边有个戏院还在放。”妹子软语绵绵,“我们一会去看吧,看完正好吃午饭,然后下午一起逛逛街。”

    “《疯劫》都看过了,再看有什么意思啊。”风小波不想去,他抓起床头的闹钟,看了一下时间——才早上9点,不由的扯着嘴角暗自苦笑,然后推脱道:“不如我们晚上去看新的电影吧。”

    他对《疯劫》的感觉很复杂——那天去看首映场,中间吓得和妹子抱一块,被同事嘲笑至今,“风小胆”的外号连大厦保安都知道了……

    而同样是因为那一抱,他成功泡上了心仪的妹子,又算是因祸得福。

    “最近哪有好看的电影。”妹子对他的推脱很不满意,说道:“现在去看《疯劫》,戏院有活动的,送很多礼物,我们去看看嘛。”

    “戏院能送什么礼物啊。”风小波继续推脱,“肯定还是上次的那个魔方。”

    “不是魔方,是新的礼物,你找张今天的《东方日报》看看吧。”妹子不耐烦了,“你去不去?不去我一个人去。”

    “我去,我去。”风小波立马妥协了,软语说道:“你在家等着,我一会过去接你。”

    匆匆洗漱了一番之后,风小波跑下楼,买了一份报纸,然后走到公交站牌前,一边等小巴,一边翻看。

    很快他就看到了妹子所说的广告——又是大手笔,全版广告。

    最上面是《疯劫》的艺术字。

    中间是一张图表。

    “1964年,陈静波,《金鹰》,票房过100万;”

    “1970年,王羽,《龙虎斗》,票房过200万;”

    “1971年,李小龙,《唐山大兄》,票房过300万;”

    “1972年,李小龙,《猛龙过江》,票房过500万;”

    “1974年,许冠文,《鬼马双星》,票房过600万;”

    “1976年,许冠文,《半斤八两》,票房过800万;”

    “1979年,许鞍华,《疯劫》,目前票房971万,还在旺角百老汇戏院热映中……”

    “见证历史,感恩回馈!”

    “东方魅力电影公司和百老汇戏院携手合作,准备了大量宝丽来即拍即得相机,凡来戏院观影的朋友,将免费在现场拍照,我们会把照片和戏票塑封在一起,作为见证香港电影票房新纪录诞生的纪念品。”

    “让我们一起见证历史吧!

    最下面还有一行小字:“现场还有大量好礼赠送,来者有份。”

    “有点意思……”

    看过广告后,风小波明白了妹子的心思——就算不看电影,去买张票,拍张照当个纪念品,也挺好的嘛,既能纪念历史,又能纪念爱情。

    反正一张电影票,不过几块钱,而即拍即得的照片,一张可要十几块呢……

    不对啊!

    这电影公司疯了么,为了冲击纪录,亏本大甩卖吗?

    ————————————————————

    注1:大大公司是70年代香港著名的百货公司,82年之后陷入困境,86年清盘。

    注2:年代久远,宝丽来公司又早已破产,文中的相纸价格根据淘宝上复刻的相纸价格虚构,读者勿要较真……

第一卷 第五十九章总结

    “姐夫,真的让我去拍广告呀?”

    “真的。”沈冲仔细打量着铺在书桌上的图纸,心不在焉的说道:“天宝,你都问了五次了。”

    天宝发出萝莉特有的清脆笑声,一蹦一跳的跑出书房,去客厅看电视了。

    “李叔,这图纸上的建筑,都是你想象着画出来的?”

    “和你爸一起画的。”李唐埋头看书,头也不抬的说道:“当时长城停工,没事做,画着玩的,只能看看,没什么用,做不出来的,费地又费钱。”

    沈冲摸着下巴,沉思不语。

    李唐这幅图,名叫“天庭仙境图”,是根据《西游记》的内容想象而成,凌霄宝殿、瑶池仙境、蟠桃园、斩龙台等等,应有尽有,亭台楼阁,鳞次栉比,各具特色,没有一个造型是重复的。

    除了“天庭仙境图”之外,还有“四海龙宫图”,“灵山圣境图”等十几幅图,每一张都别有意境,都很符合沈冲对《西游记》小说中某些场景的想象。

    要是能找个地方,把这图纸变成现实,建个影视城就好了。

    不过这些设计图,个个都大气磅礴,占地面积不小,在香港是绝无可能,只能等政策允许后,去内地造。

    不过造在哪里好呢?

    深圳?靠近香港,方便拍摄,利用率高,可是以深圳的发展速度,过不了几年,占地面积巨大的影视城,就会成为各种利益集团眼中的肥肉……

    北京?有政治、文化,还有人才上的优势,但离香港太远,不太方便。

    上海?各方面似乎都不错,但又没有特别突出的优势。

    ……

    沈冲正想着,听到外面开门的声音。

    “姐,妈。”天宝脆生生的问道:“你们怎么才回来,都九点多了。”

    “还不是他做的好事。”李开元放下钥匙,对走出书房的沈冲努了努嘴,说道:“搞了个活动,弄的店里挤满了人,忙到现在,要不是菜都用光了,我妈还舍不得打烊。”

    “刘婶,恭喜恭喜。”沈冲笑嘻嘻的问道:“今天刚开张,就宾客盈门,以后生意肯定兴隆。”

    “阿冲,今天真是谢谢你了,帮我引那么客人过去。”刘婶看起来很累,但精神非常不错,笑的合不拢嘴,说道:“我特意备了双倍的存货,想不到还是卖光了。”

    “那些人真傻。”李开元脱掉鞋子,坐上沙发,说道:“30块钱一张电影票,也抢着去买,真是脑子进水了。”

    “爆米花5块钱,拍照10块钱,再赠送20块钱的餐饮优惠劵。”沈冲扳着手指头,装模作样的算了一遍,然后说道:“算起来,一张电影票30块,我亏大了,不仅让人免费看电影,还倒贴5块钱的爆米花。”

    “天宝,去给我倒杯水。”刘婶指使小丫头,然后问道:“阿冲,你不是真的亏了吧?”

    “妈,别听他瞎扯。”李开元说道:“本来买一张堂后座电影票,只要7块钱,加上爆米花和照相的成本,最多20块钱,他卖30,还多赚了10块,哪里会亏。”

    “这不是还送了20块的优惠劵么。”

    这下连刘婶都笑了,说道:“难怪元元说你鬼点子多,麻辣烫成本才几块钱,你给定了个40块的高价,用优惠劵打了对折,还是有的赚。”

    “就是,先把价格调高,然后印优惠劵,你亏什么?”

    沈冲呵呵笑,说道:“我赚了票房,刘婶赚了钱,观众赚了乐子,皆大欢喜嘛。”

    他昨天在百老汇戏院做的一切,都是抄袭后世常见的电影院营销手法。

    冲击香港电影票房新纪录,是心理暗示,制造消费借口,作用类似各种节日。

    免费赠送即拍即得的照片,是噱头,用来吸引人流,宝丽来很新潮,而且贵,属于富人的玩具,一般人少有接触,对此非常好奇,再加上所谓“见证历史”的纪念意义,对普通观众来说,极具诱惑力。

    宝丽来拍照成本很高,不可能真的免费,所以沈冲找上周围的商家,转嫁这个成本。

    戏院天生就有聚拢人流的属性,有人,就有商机,这是沈冲谈判的本钱——旺角是香港繁华地带,店铺林立,竞争激烈,每多一个人走进自家店铺,就多了一分赚钱的机会。

    找上大大公司之后,稍加说明,轻易的就拿到了优惠劵,香港目前电影票有三种价格,于是沈冲又从其他商家那里,弄到了面值不等的优惠劵,刘婶的饺子店也在旺角,肥水不流外人田,沈冲顺手也给她做了一些优惠劵,帮忙推广她新发明的麻辣烫。

    这些优惠劵,就是抵消拍照成本的道具,平时楼座电影票是9块钱一张,沈冲卖套餐,免费拍照,免费送爆米花,送30块钱的大大公司优惠劵,只要40块钱……

    看电影是休闲娱乐活动,人在这时候会比较放松,消费**强烈,对价格的敏感度降低,一看之下,套餐免费送这么多东西,好划算,所以即使实际花费飙升了四五倍,观众仍然趋之若鹜。

    这种营销手法,在后世每当有节日的时候,就特别普遍,比如情人节,送花送合影送酒店开房劵……

    这么做一来成本低,有微信微博,可以免费快速的传播信息,二来惠而不费,反正都是周围商家的优惠劵。

    在1979年,玩这一套,沈冲需要多花一笔钱,上报纸打广告,不过因为手法新鲜,所以效果出奇的好——江之强8点多打电话汇报,从早上十点之后,戏院每场都爆满。

    “阿冲,你们东西都收拾好了吗?”

    “都收拾好了。”沈冲指了指角落里的几个箱子,说道:“明天提着箱子就能走。”

    “没少拿什么东西吧?”刘婶走过去,提了提其中一个箱子,说道:“元元,过来帮我检查一下。”

    “别,别,东西太多,打开了重新收拾好麻烦的。”沈冲连忙阻止,说道:“真的都装好了。天宝,是不是?”

    “我作证,都装好了。”天宝趴在沙发上,高举着右手,说道:“我做的监工,盯着我爸和姐夫装的,一件都没落下。”

    “行了,妈,已经十点了。”李开元站起来,说道:“别检查了,他们两个大男人,就算少带了一两件衣服,也没什么要紧的。赶紧去洗澡吧,准备睡觉,明天他们还要早起。天宝,把电视关了,也去睡觉!”

    明天《白发魔女传》就要进内地,去黄山拍摄外景戏份,预计要两个月左右,才能回到香港。

    洗漱之后,各回各屋,睡觉休息。

    在黑暗中,沈冲毫无睡意,他睁着眼睛,盯着天花板,默默出神。

    之前在《疯劫》制作完成前,他有过一段患得患失的心情。

    而现在,这种心情强烈了百倍都不止,脑海里各种各样的想法,不停的冒出来。

    人才,金钱,权力。

    这是沈冲最初定下的规划。

    人才——利用两本杂志和电影公司,初步结识和网络了一大批有前途的电影从业人员,并且把触角伸到了台湾和日本,人才暂时够用。

    金钱——魔方还继续保持着强劲的吸金势头,而上周在美国,沈冲走马观花的视察了一下,visicalc和俄罗斯方块开发都很顺利,这两款吸金利器,预计将在六月底上市,到时候可以利用的资金将会更多,所以金钱方面,暂时无忧。

    权力——这方面还是一片空白,旗下的两本杂志,无论销量还是影响力,都还不够,只能提供极为有限的舆论权力,而且规划中的技术垄断还没起步,这方面欠缺太多,等从内地回来后,必须开始有所投入。

    在系统方面,“《疯劫》打破香港电影票房纪录”和“滚石唱片的创立”两个任务已经完成,获得了500点奖励,电影勋章总数达到了1250。

    和电影关联紧密的支线任务完成后,会刷出新的任务,比如《疯劫》打破电影票房纪录后,就更新出一个新任务:

    “任务:让《疯劫》成为香港第一部票房超过1000万的电影。

    奖励:500电影勋章。”

    而滚石的任务完成后,就没有出现与之相关的后续任务。

    随着沈冲的行动,任务列表里还会时不时的出现全新的任务,比如:

    “任务:投资王晶拍摄完成一部电影。

    奖励:100电影勋章。”

    “任务:创立《电影时代》台湾版。

    奖励:200电影勋章。”

    不过支线任务虽然很多,奖励都非常低,目前最高的奖励,是让《疯劫》票房过千万,有500枚电影勋章,而这些勋章,还不够塞牙缝……

    去黄山见伟人之前,沈冲最想做的事,就是从“中国经济”栏目里弄出来一些未来的改革开放经济政策文件,然后去放嘴炮。

    比如《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比如《有关和平统一台湾的九条方针政策》。

    一个是经济特区,一个是一国两制,都是非常能吸引伟人的话题,每一份文件,都是千锤百炼之后才成型的,内容成熟,文字凝练,如果沈冲能直接拿出原稿来,其震撼效果,绝对比靠着记忆里的朦胧印象,嘴上瞎掰要强的多。

    可是兑换条件非常苛刻——都是10万枚电影勋章。

    唉……

    这狗屁的系统,一点用都没有!

    看来只能靠着前世的那些道听途说的记忆,在伟人面前瞎扯淡了……

    那是挥手之间,能决定亿万人前途命运的大人物,是真正的传奇。

    身为穿越者,而且随身带着金手指,可沈冲觉得,当见到伟人时,他很有可能“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怎么还不睡。”李开元翻了个身,面朝着沈冲,问道:“想什么呢?”

    “没什么。”沈冲在黑夜中无声的笑了笑,然后侧身,把李开元拥在怀里,说道:“睡吧。”

    “嗯。”

    沈冲抚摸着她的头发,过了一会,轻声说道:“元元姐。”

    “嗯?”

    “我去内地之后,如果张爱嘉结婚了,你帮我送一份礼物给她吧。”

第二卷 第一章批文

    “哟,沈老板,你去了一趟内地,赵云变张飞啊。”罗维明一见到沈冲,就调侃道:“这黑不拉几的样子,好似老农,可做不成小白脸喽。”

    “两个月不见,老罗你还是那么嘴贫。”沈冲笑着站起来迎接,“几位随便坐。”

    沈冲5月21日去了内地,再回到香港的时候,已经是7月23日了,整整呆了两个多月,天天风吹日晒,弄了一身黑皮肤,不过身体倒是健壮了不少,不像以前那么文弱。

    和罗维明同来的,还有《第一电影评论》的新总编林年同,以及办完香港国际电影节后回归的陈柏生。

    “阿冲,好久不见。”陈柏生热情的和沈冲拥抱了一下,然后打量着他,问道:“去内地,感觉怎么样?”

    “八个字。”招呼他们都坐下之后,沈冲不紧不慢的竖起两根手指头,说道:“百废待兴,潜力巨大。”

    “沈总说的是。”林年同是个戴眼镜的瘦弱书生,他赞同道:“我也是一样的感受,内地还不繁荣,但电影市场极为庞大。”

    “有多庞大?”罗维明一坐下,就开始掏烟盒,边拆边问道:“我听说内地吃饭都成问题,他们还有闲钱看电影吗?”

    “老罗你没去过内地,没有亲身体验,说了也不懂。”沈冲说道:“我只报个数字,就能吓死你。”

    “你说吧。”罗维明点起香烟,把打火机丢在桌子上,一脸的淡定。

    “今年一月到五月。”沈冲配合他,也淡定的说道:“内地的观影人次数,是120亿。”(注1)

    罗维明还真被这数字惊到了,他忙不迭的放下烟,一阵猛咳。

    “有这么多?”陈柏生也很惊讶。

    “是有这么多。”沈冲很肯定的点头,说道:“这是我从文化部电影局得到的数据,绝对真实可靠。”

    “5个月120亿人次,全年岂不是250多亿?”陈柏生匆匆一算,倒抽了一口凉气,惊叹道:“即使每张电影票只要一块钱,就是200多亿的票房,折合港币多少钱?”

    “人民币和港币汇率是1:3。3左右。”沈冲继续淡淡的说道:“折合港币700多亿,折合美元150多亿。”(注2)

    罗维明闻言,又是一阵猛咳。

    “老罗你没事吧?”沈冲假关心,说道:“要不要去看医生?”

    罗维明直摆手,他拿起桌子上的茶水,喝了两口,才终于消停,不过已经面红耳赤了,“沈老板,你是想吓死我啊。”

    “我哪有。”沈冲叫屈,说道:“明明是你烟抽的太多,该戒掉了。”

    “阿冲,内地真有这么大的票房?”陈柏生没理会两人的调侃,他质疑道:“这不可能的,去年北美电影市场都没超过50亿美元。”

    “当然没那么多。”林年同知道内地的消费水平,他笑着解惑:“内地电影票很便宜的,只有一毛钱,还经常有人逃票,而且很多地方都是免费放映,观影人次是很多,但票房收入不高,我估计上亿都难。”

    “还是林总编懂行。”

    “沈老板。”罗维明闻言,指着沈冲,恨恨的说道:“你又故意诈我!”

    沈冲双手一摊,哈哈大笑,说道:“你胆子太小,人又穷酸,见钱眼开,不能怪我。”

    众人皆笑,罗维明无可奈何,自己也笑了。

    “10亿的人口,一年200多亿的观影人次,可见内地观众对电影非常热情。”笑过之后,沈冲调整语气,认真的说道:“各位,要是杂志能打入内地市场,只要有千分之一的人订阅,每期就能卖掉100万本,这是非常巨大的市场,必须得重视。”

    “可香港的杂志,一直是不准在内地卖的,审查好严格。”林年同说道:“过关的时候,连纸片都不能带。”

    “《电影时代》目前最高销量才6万5,要是能卖到100万本……”罗维明摇头晃脑的憧憬,过了一会,他说道:“沈老板,你要是能让杂志卖到100万本,我老罗不仅这辈子,下辈子还给你打工。”

    “老罗,你没诚意啊!别人都是做牛做马的,你只来打工。”沈冲打个哈哈,翻开面前的文件夹,拿出一张纸,竖起来展示,说道:“你看看,这是什么?”

    “经广东省港澳工作委员会批准,准予香港出版的《电影时代》杂志在广九直通车上发售,可接受内地订户(可通过港澳、海外亲友代付款订阅邮寄回内地)以及由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广州分公司代为进口……”(注3)

    最靠近沈冲的陈柏生还没读完,罗维明已经跳起来了,他一把夺过文件,翻来覆去的看了一遍,还特意搓了搓下面的印章。

    “老罗。”林年同被他的动作逗笑了,说道:“这是公文,不是古董,谁敢造假?拿来我看看。”

    “沈总,你了不起!”罗维明把文件给他,然后抱拳,对沈冲鞠躬行礼,说道:“到处钻营的本事,我老罗佩服的五体投地。”

    “你佩服错人了。”沈冲大笑,说道:“这份公文,不是我弄来的,是罗孚弄来的。”

    “罗孚?”罗维明一愣,说道;“他从哪里弄来的?”

    “他是一员福将啊。”沈冲点头,颇为感慨的说道:“上次采访邵逸夫,谁都没办法,他一联系,就成了,这次我派他回广东搜集资料,没想到他居然遇到了中央港澳事务办公室的主任廖公,也不知道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总之搞到了这张公文。”

    几个人啧啧称奇,对罗孚逆天的运气赞叹不已。

    “罗孚搞到了公文,怎么不通知我?”罗维明不满,说道:“难道我还能抢了他的功劳不成?”

    “那倒不是。”沈冲连忙解释道:“虽然有廖公关照,但内地跑批文,手续很繁琐的,我路过广州的时候,他还在跑流程,我陪着他一起折腾了好几天,才最终搞定,然后顺便带回来的。”

    “内地搞批文,是很麻烦。”林年同也说道:“连买块肉,都得找人盖章。”

    “俗话说,好事成双。”沈冲小心的收好公文,又拿出来一个新的,笑着说道:“罗孚去内地,立了大功,我这做老板的,也不能落后。看,这是我弄来的东西。”

    罗维明抢先凑过来,看了看,说道:“采访许可证?”

    “是啊。”沈冲得意的显摆,指着下面的公章,说道:“这可是文化部颁发的许可证,允许《电影时代》和《第一电影评论》,采访内地所有电影制片厂。”

    “沈总,给我看看。”林年同立刻伸手,拿了过去。

    罗维明不太懂内地的规矩,不过看沈冲的得意,还有林年同的急切,也知道这张许可证非同小可,问道:“这个有什么用?”

    “就因为没有这个东西,我在上海呆了几个月,连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大门都没进去。”林年同拿着许可证,说道:“内地不同香港,想要采访,必须得有这玩意。”

    “内地没有对海外记者开放采访权。”沈冲说道:“所以我这个,是头一份,也是唯一的一份。”

    “那这可真是个好东西。”陈柏生眯着眼睛,说道:“我们杂志出的消息,都是独家新闻,销量肯定看涨。”

    “那可未必,香港人对内地的电影,不太感兴趣。”罗维明做总编这么久,已经摸清楚了读者的喜好,说道:“内地的电影,在香港上映,票房都惨淡的很,像观塘的银都戏院,上座率还不到4成。”

    “事情总会变化的,这事不急,需要从长计议。”沈冲对此不置可否,他严肃的说道:“去内地的记者,要好好挑选,这个许可证只允许采访电影厂,千万不能找些愣头青,去了内地乱碰别的东西,当时候被当做间谍,杂志就麻烦大了。”

    这几个人都是有阅历的,闻言默默点头,会议室气氛凝重。

    过了一会,林年同看着许可证下面鲜红的文化部大印,问道:“沈总这次回内地,还去了北京?”

    “是啊,在北京呆了一个星期。”沈冲从口袋里翻出一张照片,示意给众人看,半唱半说道:“我爱北京**,**上太阳升。怎么样,帅不帅?”

    照片是宝丽来相机拍的,沈冲背对**,单手握拳,神气十足。

    三人都挺有兴趣,轮流看了一番,罗维明最后看,他用手指弹着照片,说道:“沈老板,你说去黄山拍戏,一转眼,又去了北京,看来在内地有奇遇啊。”

    “因缘际会而已。”沈冲不欲深谈,轻描淡写的应了一句,然后拿回照片,说道:“好了,谈正事吧,把杂志社的情况都说说。”

    罗维明先汇报,他详细说了一下《电影时代》的近况。

    在《疯劫》最火的时候,只有《电影时代》采访到了许鞍华,用她做封面,在香港销量成功突破6万,一战成名,虽然中间几期略有起伏,但很快就维持住了6万的底线,开始朝7万迈进,除此之外,海外的订阅客户,也超过了一万大关。

    邵氏电影风光不再,此消彼长之下,《电影时代》虽然销量还不如《南国电影》,但势头凶猛,已经有香港最流行最权威电影杂志的美誉。

    销量高了,名气大了,来做广告的商家也多了,《电影时代》已经可以维持收支平衡了,不再需要沈冲继续大规模输血。

    而《电影时代》台湾版,创刊号也出来了,不过还没打开局面,才卖了一千多册,只在小圈子里流行。

    沈冲对台湾版并不上心,只是特殊时期聚拢人才的工具罢了,日后肯定要和香港总社合并的,能不能盈利,完全不在乎。

    林年同汇报《第一电影评论》,则让沈冲很是惊喜了一番。

    《第一电影评论》免费邮寄创刊号打知名度的策略起了作用,第二期销量超过了一万册,其中香港之外占了六成。

    而第三期,用黑泽明做封面,销量翻了一番都不止,直接飙升到3万多本。

    第三期沈冲还指手画脚了一番,而第四期从策划到发行,他都在内地,完全任由林年同发挥。

    林年同也玩了个大招,他居然请动了邵氏两大王牌李翰祥和张彻,把他们俩凑一块做专访,然后拍了一张面对面,充满“王牌对王牌”味道的照片做封面。

    李翰祥是邵氏六十年代的头牌,《貂蝉》,《江山美人》,《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电影,席卷整个东南亚,风头无限。

    张彻是邵氏七十年代的老大,《独臂刀》,《马永贞》,《刺马》等,都是邵氏经典,影响深远,开辟了中国武侠电影的新时代。

    李翰祥以柔美著称,张彻以阳刚闻名,两人名气大,又都是说一不二的大佬脾气,加上门生弟子众多,是电影界公认的两大宗师。

    两人当年不合,天天在报纸上打笔仗,斗的不亦乐乎,闹的满城风雨,现在他们两人都老了,进入职业生涯的末期,杂志用这两人做封面,不仅极具纪念意义,而且噱头十足,所以发行还没几天,光香港本埠就卖了两万多本,超越第三期的销量,指日可待。

    “销量是没有问题的。”林年同汇报完了之后,说道:“但是高质量的稿子仍然不够,杂志每一期有三分之一的内容是我们编辑写的,这不利于杂志的内容多样化。”

    “是啊。”沈冲拿钢笔轻轻敲着笔记本,皱着眉头说道:“我也很头疼这个问题,约的稿子总是跳票,投来的稿子水平又参差不齐,不符合杂志的要求。”

    “阿冲。”陈柏生说道:“我有个想法,可能有用,不过得花钱。”

    罗维明打个哈哈,说道;“沈老板还缺钱吗?”

    “陈大哥你说来看看。”沈冲也笑,说道:“钱不是问题。”

    “我觉得稿子少,主要还是信息太封闭,缺乏交流,杂志社可以办个国际影评人节嘛,用这个名目,把各地的影评人凑一块,做个研讨会,互相沟通沟通,如此一来,不仅方便约稿,还能扩大杂志的影响力。”

    “这个方法不错。”林年同赞同道:“而且可以出个会刊。”

    “确实不错。”沈冲放下钢笔,说道:“这事就让陈大哥负责筹备吧。”

    ————————————————————

    注1:1979年,中国内地观影人次293亿。

    注2:1979年,美元兑人民币1。55,对港币4。6。

    注3:这是1979年,列孚在香港创办的《中外映画》杂志可以进内地销售的通知。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9757/ 第一时间欣赏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最新章节! 作者:愚乐所写的《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为转载作品,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介绍:
1979年,默多克还在四处买报纸和做博彩。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