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人在汉末,种田起家TXT下载人在汉末,种田起家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全文阅读

作者:观书二十载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txt下载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全文阅读

算是上架感言吧

    新人第一次写书,难免有些不理想,但会一直坚持下去。

    先说下本书的计划吧,大体分七卷:

    一卷是风起南阳,主要是农业方面的,写一些汉末的风土人情。

    二卷是洛阳风云,主要是商业方面的,写一些汉末的各行各业发展情况。

    三卷是缘起书院,主要是边疆方面的,写一些热血事件。

    四卷是黄巾劫难,主要是朝堂的明争暗斗,写一些钩心斗角。

    五卷是二袁之争,主要是诸侯混战,写一些权谋方面的。

    六卷是三国鼎立,主要是写魏蜀吴三国的政治经济。

    七卷是衣冠南渡,写一些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

    本书已写了3万字,只是一个开头吧,后面还有很多内容要写。

    再说下写这本书的缘由,算是以古喻今吧……

    有人说三国的精髓不在于三国,而在于汉末。

    若是没有汉朝四百年沉淀,就谱写不了三国的华美序章。

    如今的我们只记得三国时期的波澜壮阔,却很少有人知晓汉末时,多少人为了救国救民,而抛头颅,洒热血!

    而我们至今被称为汉人,还以汉人自称,因为汉朝不仅国强,民也强。

    其他暂且不提,我们来看看汉朝时期压在普通百姓身上的四座大山(教育、养老、医疗、住房),是如何处理的。

    首先是住房,汉代采用的是名田制度。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含有大量汉代名田制度的法律条文,其中对普通百姓规定:公卒、仕伍、庶人,授田地一顷(大概100亩),宅院一方(横竖各三十步,大概一千七百多平)。同时还对田宅的继承,买卖都有明确规定。

    可以这么说,只要不是遇到天灾人祸,普通百姓有这些田宅,生活得相当滋润了。

    其次是养老,汉代通过教化引导,在社会上基本形成尊老敬老的良好风尚,在这样的基础上,汉朝统治者进一步加强了对老年人的尊敬和体恤,通过赐物、赐爵、赐予王杖、减免赋税、刑罚优待以及重处不孝等措施,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接下来是教育,汉朝遵循“幼吾所长,老吾所养”的原则,十五岁以下是必须接受教育,读书习字的。

    这在当时是由法律所规定的,即读书识字的数量是当成一定次数的劳役(更)的--见《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史律》,当时的教材一般用急就篇或者仓颉篇。

    当时成年人的识字率可以通过大量出土的汉简材料得到印证,如西北边关数十万枚数量以上的简牍材料,涉及人物、事件极其丰富,可以说文字与汉朝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买东西要用契符;士兵要签到,汇报执勤工作;打官司诉讼也需要书写;物勒工名制度让手工工匠甚至刑徒也必须掌握文字技能。

    汉代民间基础教育的普及,可以通过《四民月令》等文献提供的关于乡村“小学”的记录得以反映。乡村学校的学期设置往往避开农忙季节,又有“贫子冬日乃得学书”的说法,这一情形,或许是为了使当时的民间教育可以保证较高的入学率。

    最后是医疗,这个因为记录百姓医疗的文献很少,很多人专家都认为汉代百姓的医疗条件很差,这个咱们无从反驳,也不过多评论。

    但是东汉末年在我国诞生了三位杰出的医学家,史称“建安三神医“。其中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理法谨严,被后世誉为“医圣“,为建安三神医之首。

    华佗浪迹江湖,足迹遍于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在内、外、妇、儿各科的临证诊治中,曾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尤其以创麻沸散(临床麻醉药)、行剖腹术闻名于世

    董奉虽然隐居庐山,但也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杏林佳话。

    最重要的是,这三位神医都是民间的!

    现在医疗条件是很好,但是民众大都看不起病,这是何故?

    说到汉代,就不得不提到汉初的”文景之治”,这段时期算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好时期。

    文帝,景帝奉行黄老之道,讲究无为而治,即朝廷不过多干预民众,让老百姓自由发展。

    既然汉代咱们都这么厉害了,为什么就没有传承下去呢。

    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三国时期的全国乱战。

    当时多年的战争,导致大量的人口死亡。一些知识,也就随着岁月的前进而烟消云散。甚至在后来魏晋时期,出现的五胡乱华。这个时期真正将中华文化大量地破坏。

    甚至一度出现了文明断层的情况,必然不能让文化传承下去。这就是所谓的读史不能看汉代以后的史书记载。

    五胡乱华就像是将中国人脊梁骨打断了一样!

    汉代时我们打的外族到处跑,汉代之后,我们就只能守着,不断被外族侵扰,若不是有长城在,估计中国历史就不止两次外族入主中原这么简单了。

    再给大家看一份汉代的人口统计表,1993年出土于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温泉镇尹湾村,是汉成帝元延一到三年期间(前12-10),东海郡上奏给长安朝廷的述职册。

    述职册中包括了这一份人口统计表,那时不但不讲计划生育,反而鼓励生育,人口增长多,算官吏政绩。

    东海郡当时下辖38个县,算是大郡。以山东郯县为中心,包括今天山东南部,江苏北部的广大地区。

    人口数是这么记载的:东海郡共有户266290、口1397343,男子有706744人,女子有688132人,女子多前7926,值得注意的是,八十岁以上有33871人,竟然占总人数的2.3%;九十以上的也有11670人,占总人数的0.8%,6岁以下262588人,占总人数的18.8%。

    对比一下现在的人口数据,是不是很有意思。很多专家站出来表示尹湾的人口数据明摆着地造假,不可信!

    笔者不与争辩,只知道民众生活的水深火热,谈什么康乾盛世,万国来朝,经济世界第一,都是虚的。国强民弱,犹如昙花一现!

    笔者查阅大量资料,只是力图写一个不一样的三国故事而已。

第01章 还可以抢救一下

    好冷,吴咏幽幽醒来,感觉自己的思维都被冻的有些迟缓:我这是在哪里?这么黑、这么冷。难道我已经已经死了吗,这里是地府?

    回忆生前种种经历,吴咏的心里升起一股难言的隐痛:现在的女人都是这么狠心吗,为了钱,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自己只是不想要那些黑心钱,就被推下悬崖断送了性命。

    想了一会,吴咏感觉空气有些憋闷,才虚弱地伸手摸了摸,身上有一层薄薄的被子,旁边还有一些其他物品,有的摸起来像碗罐,有的摸起来像铜钱首饰一类的。

    地府现在都这么高级了吗?死人还要生活用品!

    吴咏惊叹一下,忽地听到“梆梆梆”三声清脆的竹梆子响,接着有人高声喊道:“有客到,鞠躬,家属还礼,客出。”。

    吴咏满头问号,这是什么鬼?

    没等他多想,竹梆子声再次响起,这次传来的却是女子嚎啕大哭的声音:“我的儿,你死的好冤啊。我就知道这些背恩忘义的人靠不住,你父拼了自己的性命,救了某些人,却只落得香火断绝的下场。

    我就你这么一个儿子,如今你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了,你让我今后怎么活啊,还有你那两个年幼的妹妹,没有你这个兄长的庇护,她们以后若是被人欺负了,该找何人诉苦。”

    吴咏脑门儿一紧,心里已经有些明白了,以前村子里有年轻力壮的青年意外去世,留下那些孤儿寡母的,好像就是这样哭的!自己这是没有被火化?那么自己现在的所处的地方应该是棺材里!自己还没死透?

    想到这,吴咏这才着急起来,我天,这一会儿还不被活埋了?

    吴咏悚然坐起,使出浑身的力气也没有推动头顶的棺盖,刚想开口大叫,却听到外边嚎啕大哭的女子,突然止住了,一阵嘈杂声后,一个男性的声音怒斥道:“郭氏,我敬称你一声嫂嫂,以前的事,我可以既往不咎,你若是再敢在詠儿的灵堂前胡搅蛮缠下去,别怪我卓文宣不念叔嫂情分?”

    女子好像受了刺激一样,嚎哭的更大声了:“我的儿,你这么年轻,怎么就走了啊,留下我们几个寡母孤女,今后该怎么生活啊。”接着哭声中又夹杂着小女孩的哭泣声。

    过了会,哭泣声小些,刚才的男子又开口道:“郭氏,当年你抛下詠儿改嫁,留下伯母一个人照顾幼孙。我与文广兄生前乃是至交好友,这些年来,孝顺伯母,教导侄儿,我俯仰无愧。

    但是今日詠儿病逝,伯母卧榻,你又携幼前来,哭闹灵堂,居心何在。若不说出个子丑寅卯来,堂前自有乡三老有德公在此主持公道。”

    只听一个苍老的声音咳嗽了几声,说道:“唉,二弟这支算是到头了,詠儿以前虽有些痴,但也是我那兄弟二代单传的独苗,不成想这才十二岁,就糟了病,走了,可惜啊!

    郭氏,你虽是詠儿生母,但已改嫁多年,今日在詠儿的灵堂前,祭奠可以,若是惹出风波,触及亡人,休怪我大义灭亲,请出官府中人。”。

    外边静了好一会儿,才听女子凄然道:“三老在上,妾身岂敢造次,小叔更是官府表彰的‘孝’之模范,妾身命薄,舅公战死沙场,夫君亡于山贼,留下一点香火,也是弱于常人,妾身也曾想尽孝姑母,抚育幼子,然父母挂念,兄姊劝诫,为今后计,无奈改嫁,本想就此相夫教子,度过余生。

    奈何天不怜妾身,只得两女,夫君再亡,当此时,长辈上门,无子为由,逼迫出门,无颜见人,本欲轻生,念及幼女,这才厚颜上门,祈求庇护,不想惊闻噩耗,这才失了方寸。如今存身无门,唯死而已。”

    这女子一番话,虽然让吴咏听的云里雾里,但还是明白了其中的大概意思。短短的几句话,有理有据,道明了一切,并且还隐晦表示出:你们再逼迫我,我就死给你们看。真是让吴詠长了见识。

    屋里众人听后,也是小声议论着。乡三老有德公干咳了两声道:“郭氏,你亡夫家的事,咱们这些外人也不便参与,既然你现在回来了,正好我与文宣商议,想把你舅公留下的这一倾田交给你侄儿吴珹耕种,今后由吴珹负责孝养你们,你看可好?”

    沉默好一会,才听女子道:“三老一番好意,妾身本应该欣然遵命的,奈何上有姑母在世,妾身不敢自己一个人决断。而且这些年都是文宣小叔在帮着打理田间事务,要不等到詠儿的丧葬事结束,妾身跟姑母商议后,再回复三老,您看可以吗?”

    卓文宣这时也开口道:“是啊,有德公,死者为大,其他琐事等詠儿的丧葬事完了以后再谈。”

    乡三老有德公没想到到嘴的鸭子要飞了,脸上顿时有些挂不住。他膝下有三个儿子,五个孙子,唯独这个二儿子家的独子吴珹不务正业、只知道在乡里斗鸡遛狗,说了几家亲事,都是对方一打听吴珹事迹,立马推掉,若不是里监看在自己是乡三老面子,早就把他赶出柳湾里了。

    老头儿虽然恨他不争气,还是不忍眼见二儿子家就这样没落下去,加上老妻二儿媳怂恿之下,这才涎着脸上门提出这非份请求,只盼这个三孙子吴珹得了这田地,能从此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本来一切都很顺利,二弟这房断了根,只剩下二弟妹一人,还因为傻孙子吴詠的死,一病不起,如今自己只是稍微暗示了一下卓文宣有夺人祖产的嫌疑,这后辈就同意了让吴珹继承二房留下的田产。但谁也没想到半道又杀出这个改嫁的郭氏,坏了自己的打算,倘若再纠缠下去,自己反倒名声受损,乡三老的位置怕也保不住了。

    想到这些,这位有德公刚想开口打个圆场,把这事应付过去,却瞥见自己的这个三孙子正盯着郭氏身边的一位身着素衣、容貌俏丽的少女看,口水都留下来还不自知,心中不由一动:听说郭氏改嫁有个继女,这位小娘大概是了,若是将她配与珹儿,一来,依刚才珹儿对她表现的痴迷,以后改过自新的事大有可为;二来,这一家子女人,只要珹儿勤快点,多来往,以后田产还不是都得归珹儿;三来,这小娘现在是走投无路,此时自己开口表示珹儿愿意娶她为妻,可以彰显自己深明大义。

    一举多得啊,当下也不顾及场合不对,忍不住开口道:“郭氏,这位小娘可曾婚配,我看珹儿对她甚是喜爱,不如我来做主,将她许给珹儿为妻,你看可好?”

    郭氏怎么也没想到这位有德公会在她儿子的灵堂上为他孙子求取自己的继女,这些天的经历对她来说是如此跌宕起伏,也让她看透了人世间的冷暖,先是夫君病亡,刚下葬结束,亡夫家的那些所谓伯兄叔侄就冷漠无情地将她们娘叁及继女四人一起驱赶出生活近十年的家门,本打算回娘家先安定下来,不成想几天下来,却遭到自家父兄嫂侄的嫌弃,最终只能忍着羞愧,找到以前被自己抛弃的傻儿子吴詠这里,为母女四人谋取今后生活,却不曾想还没到门口,就听到自己那个傻儿子病亡的消息。

    抱着渺茫的希望来到旧日门前,却还是只看到冷冰冰的棺材,这时的郭氏真是万念俱灰,犹如泼妇般咆哮在儿子灵堂,好在及时被女儿的哭声惊醒,巧妙对答,暂时化解了田产被夺的风险。若是再次拒绝这位乡三老的请求,必会触怒了他。

    现在自己尚未保全,若是得到乡三老的支持,以后在这里生活,也多了些便利,看来只能委屈这位继女了,但心里不免有些芝焚蕙叹,于是便凄楚地道:“这是妾身继女何莲,尚未到及笄之年,夫君病的太过突然,还没有来得及立下婚约就……呜呜……”

    郭氏小声哭泣一会,正待继续说下去,这时卓文宣走了过来,说道:“嫂嫂不要太过伤心,眼下詠儿的后事才是最重要的,其他事以后再说吧。”

    乡三老有德公也意识到屋中众人异样的目光,也附和道:“文宣说得对,死者为大,其他琐事等詠儿事后再谈。”随后又踢了身边的三孙子吴珹一脚,“傻站着干什么,还不去看顾些你何莲妹妹。”

    吴珹顿时悟了,心中乐开了花,快走几步来到何莲身边,脸上装作一副戚戚然的样子,道:“詠弟生前,我将他当做亲弟弟一样对待,如今他不在了,妹妹今后有什么事,尽管来找我,哥哥必赴汤蹈火完成。”

    何莲这些日子跟着郭氏看透人间的冷暖,哪里不知道他的心思,奈何这世间男子当道,女子命贱,当下自己跟随继母寄居他人之所,何来反抗的依仗,只盼以后跟了这位乡三老的后人,他能善待自己,于是软软糯糯道:“以后要仰仗哥哥了。”

    吴珹被她的声音甜的骨头都酥了,瞥见四周都不曾注意到这里,便大着胆子摸了何莲手背一下。

    “啊”何莲突遭偷袭,惊叫一声,一把将吴珹推开,转过头刚要开口,却瞪大了眼睛骇然看着棺材。这口薄棺尚未钉棺盖,以便供人吊唁,现在那棺盖竟被吴珹撞开了一角,然后看到四根只苍白的手指伸出来搭住了棺材板,随即冒出一个人头来。

    吴珹十分恼怒何莲将他推开撞到棺材上,刚想开口呵斥,却见众人都面带惊恐盯着他身后看,疑惑地转过头,不想看到一个惨白的面孔,分明就是已经死去的吴詠,登时尿意有些止不住,大喊一声:“鬼啊!”,一转身便拔腿逃了出去。

    剩下的屋中众人虽然没有逃跑,可是也都战战兢兢围拢成一团。还是亲娘郭氏胆子大些,想想里边到底是自已的儿子,就算是他炸了尸应该也不会伤害自已,莫非是他见自已娘亲受人欺侮,所以才从阴间还阳?

    她强忍着心中的恐惧,小心地移步向前,待到近处,就听到儿子极度虚弱的声音:“我觉得我还可以抢救一下”。

第2章 现代农业系统

    宛城[切换城市]阴8~12°C明天:晴10~15°C<查看未来两周天气>

    10:59

    170年2月19日星期四

    庚戌年正月廿一[今日雨水]

    这是吴咏重生到这个时代的第一天上午,刚刚他一开口说话,灵堂上就是一阵大乱,清醒过来的郭氏又哭又叫地把他拖出了棺材,他晕乎乎地就被众人抬到这张木床上躺着,接着喧闹好一阵,直到一个胡须花白的老人走过来,替他把了脉,说了句‘要静养’,众人这才陆续走出屋,只留下他一人在屋里。

    吴咏思索一阵,缓缓走下床,在旁边的床几上,发现一枚铜镜,拿起一看,里面倒映出一个不认识的十一二岁少年容貌,于是他确定自己是灵魂穿越了,并没有大难不死。

    好奇似的,捏了捏手腕,没想到面前突然出现一个虚拟屏幕,上面显示的现代化信息,差点让他以为刚才发生的事是在做梦。

    习惯性的划拉一下,长方形的界面出现了变化,上方左侧是一个他刚刚看到的那个铜镜中倒影出来的迷你版卡通形象,接下来横排显示金元宝、银元宝、铜钱三个图标,后面分别对应1、2、345数字,下方则是八个两两并排的图标和文字,分别是农田、果园、池塘、牲畜、奴婢、技能、商城、仓库。

    吴咏看着这界面有些熟悉,不加思索就点了农田,界面切换,是一副矩形三维农田景象,矩形外一片空白,差不多有一半红色区域上显示春麦、豍豆字样,另一半浅黄区域则是上面有个绿色的“+”号,陈咏默默点开了它,发现有个‘模拟种植’,点了一下,却被提示:暂无可种植作物,请到商城激活。

    吴咏切换到果园界面,也是一副矩形三维景象,矩形外一片空白,看标注十分凌乱,有漆树、枣树、柿树、山里红、梨树、桃树等。

    牲畜界面则是有猪圈、羊圈、鸡圈三个亮图标,点进去,可以清楚看到圈内各个动物的情况,就像是实时监控一样,不过看不到圈外的场景。

    池塘界面暂时点不进去。

    这些图标和设计跟前世他开发的一套现代农业系统大多一致,只是没有眼前的界面精细而已。想到这,前世种种又浮现在吴咏脑海中。

    他本是农村出身,大学也是农林专业,突发奇想,参照漂亮国开发一套现代农业系统,根据大数据算法,计算出今年播种哪个作物才能经济效益最大化,而且该作物播种、施肥、浇水、除草、授粉、光照、收割都有具体时间,这样一来,就算是普通人没种过地,也能轻易上手,不仅极大地节省了时间和人力物力,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防止土地荒芜化,还能解决国内种地人越来越少的难题。

    原本他努力了十年,现代农业系统涵盖了农林牧副渔生产经营销售一体化,凭借这套系统,可谓前途一片光明,但就是有那么一些人见利忘义,逼着他上市公司,搞市场化,说是要弄什么竞价排名,还要多接广告,结果他不同意,就被结识多年女友推下山崖。

    吴咏感伤了一会,思绪回转,点开了左上方自己的迷你人物图标,面前出现一个信息面板:

    姓名:陈詠

    爵位:无爵仕伍

    精力值:63/100

    武力值:58/100

    智力值:67/100

    农田:50亩

    果园:50亩

    池塘:无

    牲畜:猪1狗1羊3鸡5

    奴婢:1

    商城:未激活

    技能:【种植LV3】,【厨艺LV1】,【造物LV2】

    通用技能:【侦探LV1】

    持有资金:金1银2铜钱234

    持有物品:无

    吴咏默默打开奴婢界面,有一个迷你的小女孩图标,点进去发现又是一个三维立体场景,里面人物和布景,栩栩如生,感觉跟看电视一样,只不过镜头自己可以随意调控。

    记忆中这好像是祖母住的东屋,带着新奇的目光,吴咏看到刚刚给自己把过脉的老人,正眉头紧锁地为一位躺在床上的老妪把脉,当看清老人的面貌时,吴咏突然脑中一阵刺痛,随即意识到这位老妪就是原身的祖母。

    吴咏的目光急忙避开老妪,随即看到站立一旁的郭氏和她身后的两个小女孩,接着又看到卓文宣和一位妇人,他们身后站着两个女孩和一个小男孩。

    这些人好像都没发现他,吴咏正在思索怎么回事时,把脉的老者开口了:“唉,任老夫人这些时日一直昏迷不醒,滴水未进,就算是扁鹊再世也无能为力啊,你们早些准备后事吧。”

    话音刚落,就听到扑通一声,一个小女孩晕倒在地。吴咏这才发现自己刚才的所有视角都是来自这个小女孩,小女孩就像是一个手拿摄像机的人,现在女孩晕倒,摄像机还在工作,就看到小女孩了。也就是在看到小女孩容貌的一瞬间,吴咏的脑袋跟爆炸似的,各种信息蜂拥而来。

    吴咏步履阑珊地重新躺回床上,微微闭上了眼,开始整理乱糟糟的记忆海。

    原身也姓吴,名詠,两个人名字是一样,古今写法不一样而已,到也是缘分。只是原身有些记忆性障碍,也就是后世所谓的弱智,根据原身记忆得知是两岁时受了风寒造成的。同时又有些庆幸,若是先天性的,这病可是会遗传后代的,估计在这个时代早被遗弃了,也活不到现在。

    之后的记忆就有些简单了,因为身体的原因,小时候经常遭到玩伴的捉弄嘲笑,导致他不愿意出门,因此除了日常的吃喝拉撒,他的活动轨迹少的可怜,这么多年有过交流的人只有2个,一个是从小照顾他的祖母,另一个是他8岁时,据说是祖母花了所有积蓄买下的一个小女孩,按照祖母的意思,这个小女孩是以后就是他的童养媳。他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知道以后有了玩伴,时刻跟在小女孩身后,每天都是‘小昭姐姐’喊着,这一晃就是4年。

    前些天,刚过完新年不久,那位姓卓的叔父又带着一家五口上门拜年,他也有了新的玩伴,一时兴起,玩耍时出了大量的汗,结果寒风一吹,晚上就发了烧。

    祖母责怪小昭姐姐没有照顾好他,说是要卖了小昭姐姐,这不,急怒攻心,一下就没了。到现在还惦念着他的小昭姐姐。

    这应该就是执念吧,也是个可怜之人啊,吴咏心里默念道:“小兄弟,你放心去吧,你祖母那边,我会想办法让她好起来,你的小昭姐姐,我今后也不会让她受到任何委屈。”

    说完这句话,吴咏感觉身心忽然清明了许多。

第3章 神游太虚

    吴咏没想到自己的一句话就让原身放弃了执念,既然承诺了,就要办到。

    祖母多日滴水未进,又昏迷不醒,按照后世的经验无外乎三种方法:打吊瓶,注射葡萄糖,灌食。

    注射葡萄糖第一个排除,原身的记忆虽然不多,但是吴咏还是感受到他处身于古代,医疗条件相当有限,注射器和葡萄糖溶液都是不可能的。

    灌食这个好像也挺麻烦,后世都用鼻胃管,据说从嘴里灌,容易导致气管堵塞,再说这个时代也找不到鼻胃管啊。

    最后只剩下打吊瓶了,不过这也不容易操作啊,生理盐水无外乎是蒸馏水和食盐调配,这不算问题,关键是玻璃吊瓶和导管,忽然又想到后世看的穿越剧,用葫芦当吊瓶不知道可行不可行。

    原身的记忆有限,他现在都没弄明白自己是穿越到古代,还是其他异世界。就算是回到古代,根据系统的提示,他应该是身处东汉末年的宛地,距离他离开的后世将近两千年,想想都觉得头大!

    算了,还是问问这个时代专业的人士吧。

    吴咏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出西屋,就看到站在一侧的何莲,有些意外道:“你怎么站在这里?”

    何莲看了一眼吴咏,低下头细声说道:“阿母让我先守在这,方便照顾你,弟弟需要什么,尽管吩咐便是。”

    原身的记忆对于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姐姐没有任何印象,吴咏看得出此时的少女很窘迫,只得勉强笑道:“阿姐不用管我,先去休息吧,我到祖母屋里有些事需要商讨。”说完也不等何莲反应,径直走了过去。

    何莲见他走路有些虚晃,赶紧走上前搀扶着这个名义上的弟弟。

    吴咏感觉身体还有些发虚,也没坚持,朝何莲笑笑,两人一起向东屋走去。

    何莲从小到大第一次身体近距离接触到年轻男子,虽然名义上是自己弟弟,但短短几步路还是让她走的心跳加速,额头上也微微见汗。

    吴咏刚到东屋,就看见原身的小昭姐姐躺在一侧的矮塌上。

    这时郭氏也发现了他,满脸紧张的接过他:“我的儿,怎么不在屋里好好休息,有什么事情,让你姐姐传话便是。”

    随即又转头对何莲呵斥道:“怎么回事,不是让你好好照顾弟弟吗?怎么把他带到这里来了,满屋子的病气,你弟弟刚醒,可半分沾染不得。”

    何莲一肚子委屈,可又不能开口反驳继母,只得垂下头,泫然欲泣。

    吴咏这边,简直尴尬的要死,在见到妇人的第一眼,他心里忽然涌现一种夹杂着喜悦、渴望、害怕等一系列复杂的情绪,同时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

    面上挣扎一会,吴咏最终还是忍不住开口:“母亲勿要责怪姐姐,是孩儿非要来这里。祖母多日未醒,孩儿如何能休息的踏实。”

    伴随这句‘母亲’,吴咏感觉自己与原身的灵魂彻底融合了,现在的他算是彻底接受了原身的一切。

    郭氏听后却是一愣,随即跪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苍天有眼啊,让我儿恢复了神智。”

    吴咏暗道一声:糟了,这是要穿帮?

    忽然心中一动,想到自己毕竟不是这个世界的人,早晚要表现出异常来,何况自己正不知如何让众人相信自己打吊瓶可以续命呢,不如趁这个机会将自己的后世经历说成在梦中?

    越想越觉得可行,于是扶起母亲郭氏,对着卓文宣躬身道:“多谢叔父这些年的细心照料,詠不敢忘,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卓文宣急忙将他扶起,满脸欣慰道:“吾与汝父乃是至交好友,如今汝能恢复正常,吾亦无愧于文广兄乎,文广兄在天之灵,也该瞑目了。”

    两人又说了一会话,吴咏这才转身向一旁的老者作揖道:“敢问长者,小子想给祖母身体输入盐水液,应该如何才能够做到呢?”

    老者诧异地反问道:“汝为何有此一问,莫非是有什么典故?”

    卓文宣适时插话道:“这位是吾与汝父之友,涅阳张品济,汝可称呼伯父,南阳郡内有名的医师。”

    吴咏适时表现出几次欲言又止,良久才叹口气道:“既然在场诸位都是小子的长辈姊妹,小子也不隐瞒了,小子这十年来,并非神智有缺,实乃神智被困于一处与此不一样的世界。

    此界高楼林立,拔地直干云霄,高则直立百丈,百姓之家亦有三层居所;此界中人可以天上飞,水中游,百姓所乘坐的都是无需牛马拉的四轮车,千里之地,半日可达。

    寻常之家,一日三餐,顿顿肉食,日常穿的衣服也十分艳丽,每天都需要换洗一套。小子却是看得见,摸不着,此界中人也看不到小子的存在。

    小子终日游荡,不得脱困,忽有一日,感觉身体有痒,急切之下,恍恍惚惚醒来,已经是身处棺材之中,回想种种经历,犹如梦中一般。”

    卓文宣与张家伯父对视一眼,忽然心有灵犀想到一个词:神游太虚!

    吴咏看着众人震惊艳羡的表情,心中有点好笑,面上也装出一副向往的表情,继续说道:“小子在梦中遇到许多跟祖母一样病情的人,大多是输入盐水液,多则数月,不吃不喝,都还好好的活着。”

    众人都还沉浸在吴咏描述的美好画面中,倒是张品济追问道:“贤侄可否详细说下流程?”

    吴咏当下也不隐瞒,将自己对后世打吊瓶的见解一股脑都说出来,又将蒸馏水、食盐、玻璃瓶、密封塞、透明软管、开关、针头等形状和作用描述了一下。

    张品济像是发现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不停询问原因。

    吴咏也是一知半解啊,只能把一切的一切都推给微生物,于是开口解释道:“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各种各样的生物,有些生物我们肉眼可以看到,但是有些生物呢,就生活在我们周围,我们肉眼却是无法看到的,这就是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中有些对我们身体有害,有些对我们身体有益,他们无处不在,可是我们又没有办法区别对待,所以当我们往身体里注入盐水液时,必须先将这些微生物全部杀死,然后密封将她们隔离出去。”

    说到这里,吴咏发现自己有些想当然了,这个时代没有真空无菌室,就算是盐水液弄出来,估计也没办法使用。

    这时卓文宣趁着张品济在皱眉思索时,拉过吴咏小声问道:“詠儿,你刚才说的食盐是将盐巴提取成雪白盐,可是真能操作?”

    吴咏不明所以,但还是点头回道:“侄儿岂敢欺骗叔父和张伯父,侄儿在梦中看过多次提纯流程,虽未真正上手,但自信不会要差错。叔父若是还不信,待侄儿去厨房亲自将雪白盐提出来,呈到叔父面前。”

    卓文宣见吴咏这样说,已然相信九分,毕竟眼见为实,没有真正看到雪白盐做出来,还只是算臆想罢了,又见这个侄儿不以为意的模样,不由面色一肃,郑重警告道:“此间干系重大,勿要再说与旁人,就算是你母亲,也要瞒着她。”

    吴咏这才发现不知何时,屋里除了他们三人,其余人都已不见身影。

第4章椰汁

    吴咏见叔父说的郑重其事,他又是因为挡住别人的利益而死,不由想到古代盐铁都是国家专营,应该都是暴利行业,自己这提纯盐若是也利润巨大,说不定又要死一回。

    三人都想着心事,一时间屋内静下来。

    不久母亲郭氏与叔母李氏走进来,见众人都在沉思,便将手中物品放到桌子上,又退了出去,顺手将门带上,也不走远,两人小声嘀咕起来。

    也不知过了多久,吴咏肚子咕咕叫起来,惊醒沉思中的三人。

    吴咏有些不好意思起来,也许是思想作祟,前世一天三顿饭,顿顿不能少,已然成了习惯,这不刚到中午,身体就开始起反应了。

    刚想开口解释一下,却看到桌子上不知何时摆放了两个白色圆乎乎的东西,不由惊呼一声:“哪来的椰子?这不是岭南才有的东西吗,这时节怎么会出现在咱们这里。”

    卓文宣觉得这个侄儿有些大惊小怪,想到他刚恢复过来,于是耐心解释道:“咏儿说的这胥耶,武帝时上林苑就从岭南移植过几棵,后来王侯将相争相移植,慢慢也就传到民间,咱们南阳郡,以前只要大点的庄园,哪家没有几棵胥耶树。也是近些年冬日的温度越来越低,造成大量的胥耶树枯死,这才不多见,但是每年都有大量的胥耶果被运到宛城贩卖。

    吾去年秋日在宛城购得十个胥耶果,非贵人临门,不敢轻易取出享用。”

    听了这话,吴咏都怀疑自己是否穿越到异世界了。在他的印象中,椰子树应该是热带植物啊,南阳在后世属于北方吧?

    算了,不想了,既来之,则安之,想那么多也没用,总不能因为穿越的不是古代就自杀吧,自己能重获新生,已是苍天开眼,别再不识好歹。

    吴咏看着桌子上的胥耶,形状一样,却比后世的椰子要小很多,不太确定是不是后世的椰子,于是让叔父卓文宣打开一个,又将里面的汁液均匀分成三碗,吴咏端起其中一碗,尝一口,感觉比后世的椰汁味道要甜。其他跟后世椰子没差别,应该可以输入人体。

    于是对张品济和卓文宣说道:“侄儿在梦中见到有人往昏迷不醒者身体注射胥耶汁,数日不进食,都没什么问题。”

    既然有椰子,打吊瓶的事就不用考虑了,条件限制太多。但未开封椰子汁就像天然无菌葡萄糖,只要有注射器,几乎不需要其他条件。

    随后吴咏又描述一下注射器的形状,不成想卓文宣说他有一个现成的琉璃管,说完就向张品济告罪一声,匆忙去取。

    这期间,张品济在他随身带的医箱里找出一个银制针管,倒出里面的银针,递给吴咏,随后问道“贤侄,你看这个可行吗?还有为什么只能用胥耶汁,而不用其他汁液,这是什么道理?”

    吴咏一边又把微生物那套搬出来解释一下,一边接过针管,仔细查看这根直管,食指长短,倒也合适,不过还需要修理一下。

    就在吴咏思考怎么改进针头时,卓文宣带着琉璃管进来了,后面还跟着母亲郭氏和叔母李氏。

    吴咏接过琉璃管一看,顿时喜上眉梢,只见琉璃管有他手掌般长短,拇指般粗细,与后世注射器管形状没什么差别。更让他惊喜的是,琉璃管里甚至还有一根琉璃制作的活塞芯杆。

    吴咏尝试吸取椰汁,发现密封不是很好,想了想,于是转向卓文宣问道:“叔父家中可有蜡或胶一样的物品?”

    卓文宣还未开口,张品济却是从医箱拿出一块黄色物体,递给吴咏道:“贤侄看看这蜜蜡

    合适否?此物乃是蜂巢提炼所致。”

    吴咏大喜,接过蜜蜡,扣下一些,尝了尝,和后世的蜂蜡一样味道。现在万事俱备,于是对郭氏说道:“母亲帮孩儿去取一个铁勺和一些开水来。”

    趁着这个间隙,吴咏用剪刀将手中的银针管剪成两截,取一截,将一头用另一截圆形针管挑圆,用另一头磨成斜口。又将另一截针管,一头用剪刀砸成扁平状。

    待郭氏拎来一壶开水,吴咏先将碗中椰汁喝完,然后用开水冲洗几遍,再将磨好的针管和琉璃管在碗中用开水清洗干净,之后将蜜蜡取一小块放入铁勺中,放在热水上。

    不一会,蜜蜡融化后,吴咏将热水倒出,又将铁勺置于碗中保持温度。然后小心翼翼将针管圆形一头外面用另一截针管涂抹均匀蜂蜡液体,之后快速放于琉璃管的头上小孔中,待位置摆正,不断向其吹气,不一会蜂蜡凝固,针头牢牢镶嵌在琉璃管里面。

    吴咏再次用另一截针头,在针头与琉璃管的衔接处涂抹蜂蜡,待其凝固,又将琉璃管的活塞芯杆取出,也用针头在上面均匀地涂抹薄薄一层蜜蜡,让其自然凝固。

    过了会,待一切都凝固,吴咏用另一截针头,在椰子下方扎个小孔,然后用改良好的注射器抽取一管椰汁。

    吴咏将琉璃管针头向上,在其外壁轻轻弹一下,然后仔细观察一下,几乎没有气泡。这才松口气对众人道:“成了!”

    张品济着吴咏手中的改良注射器,有些惊奇道:“贤侄,这个胥耶汁真能注射进人体?”

    吴咏急忙解释:“张伯父,这个是注入血管,不是注入身体!”随后又抬起手臂,紧握拳头,给他展示人体手臂血管,并告知一些注意事项。

    张品济听着吴咏的解说,又看着自己手臂上的血管,最终还是有些犹豫道:“贤侄,不是老夫不信任你,实在是你这种方法过于匪夷所思,且是你梦中所得之法,老夫也未曾有过给人体打胥耶液的经验,若是这一针打下去,任老夫人的病情有恶化的趋势,老夫岂非要做罪人!”

    吴咏一听,也是这个道理,后世他看到过很多这样的医闹案例,沉默一会,眼看时间拖的越久,打针效果越差,不由急切道:“既然张伯父有疑虑,那就让小侄给祖母打这胥耶汁吧!”

    不想他话刚说完,却被母亲郭氏抱住,哭叫道:“我的儿,勿要做这种事,难道你想背负弑亲的罪名吗?不如把琉璃管给我,我来给祖母注入。”

    眼看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这时卓文宣对张品济鞠躬道:“品济兄,只管操作,若有任何问题,弟愿意担待。”

    张品济也并非真正不想给任老夫人打胥耶汁,主要还是担心第一次操作,若是出了差错,被卓文宣问责,而且他对吴咏这个梦中之法颇感兴趣,现在既然有人愿意担责,他当即也不再推辞,走到床边,刚要动手,却被吴咏喊住:“伯父可有金疮药之类的止血药剂,侄儿刚才忘记说了,打完针前最好用温酒先清洗下针区域肌肤,然后打完针还要用止血药剂按压住针眼。”

第5章 苏醒

    姓名:任氏

    精力值:23/100

    武力值:26/100

    智力值:53/100

    吴咏趁着众人准备相关物品时,对床上的祖母使用了LV1的侦探技能,看着这些数据邹起了眉头,自己的精力值是53,祖母是23,随后又侦探了母亲郭氏。

    姓名:郭怜

    精力值:73/100

    武力值:46/100

    智力值:66/100

    吴咏差不多有些明白了,看来祖母是否苏醒跟精力值有关,又侦探了一下叔母李氏。

    姓名:李俪

    精力值:89/100

    武力值:47/100

    智力值:65/100

    果然如他猜想一般,身体状态越好,精力值越高。如果注入这胥耶汁,祖母的精力值涨了,那说明一定有效果,醒来只是时间的问题。

    吴咏在一旁想着心事,那边张品济却是已经小心地给任氏注射完胥耶汁,由郭氏按着出血口,众人现在都是一脸紧张的看在病床上的老夫人,一时间,谁也没出声。

    也不知过了多久,任老夫人忽然呻吟一声:“水,我要喝水。”

    李氏起身去找热水,吴咏提醒道:“叔母将剩余胥耶汁倒出一碗,给祖母喝下。”

    眨眼功夫,李氏端着陶碗来到床前,将碗递给已经将老夫人扶起的郭氏,由她喂服。

    老夫人喝下胥耶汁没多久就睁开眼,看了下郭氏,低声喃喃自语着:“你们干嘛要救我,咏儿没了,我还有什么面目活着,不如让我就这么去了,到下面与咏儿团聚,还能照顾他一程。”

    吴咏就站在郭氏身旁,祖母的话自然一句不落被他听到,即使灵魂是来自后世,也不禁有些眼眶湿润,担心她再有变故,急忙站出身来,哽咽道:“祖母,孙儿在这呢。”

    老夫人看到面前的孙儿,反应明显慢了半拍,一时竟愣住了。还好郭氏及时解释了一切,又将刚才的经历转述给老人。

    老夫人听到孙儿不仅没事,还恢复正常,不傻了,紧紧抓住吴咏的手,不断重复‘苍天有眼’。

    三人在这叙述亲情,另一边卓文宣陪着张品济退出卧室。

    来到堂屋,两人分主宾在矮塌上跪坐着,李氏在两人面前的高案分别摆上点心就退回了东屋。

    张品济率先开口道:“不曾想吴贤侄的梦中之法当真有奇效,若无意外,凭借这十年神游太虚的经历,吴贤侄日后定当扬名宇内,届时卓贤弟的救助之名也必成为一桩美谈。”

    “品济兄过誉了,詠儿现在还小,往后的日子还长呢,愚弟只求他日后身强体健,子孙满堂,这才不辜负文广兄的托付。”

    卓文宣对于吴咏的经历也很惊讶,但作为长辈,他更在意的是吴咏以后的规划。很多早慧的人,大多都泯然众人矣。

    “哎,只是可惜文广贤弟去世过早,不能亲眼看到自己儿子成名啊。”

    “品济兄所言甚是,不曾想当年京师一别,与文广兄竟天人永隔,遥想当年吾三人于太学院彻夜促膝而谈的时光,恍如昨日。”

    两人谈到太学院的日常,不由自主地就谈到朝堂纷争和两次党锢之祸,忍不住怒骂宦官弄国权,愚弄太后幼主,浊乱海内,同时惋惜前太尉陈蕃不畏强御却落得身死族灭,悲愤前大将军窦武失于不密而祸及子孙,以至于凶竖得志,士大夫皆丧其气而致仕……

    两人忘情谈论国事,浑然没有顾及到从东屋走出来透气的吴咏。

    吴咏实在受不了祖母的热情,找了个借口,出了东屋。正好路过堂屋时听到两人的谈话。

    他也没打扰两人,站在一旁,听他们谈论时事,正好方便自己了解所处的时代。

    汉末大将军窦武,吴咏是知道的。他的事迹告诫后人:不可与女人共谋大事!自己就是没听这句劝,导致身死的。

    从两人谈话中,吴咏可以确定自己就是身处东汉末年的灵帝时代,后世对他评价可都不怎么好,卖官鬻爵、大兴土木、穷兵黩武、苛捐杂税、贪图享乐等等,直接把传承几百年的大一统汉王朝玩没了,造成三国两晋南北朝近四百年混乱,人口更是直线下降,从184年黄巾起义前的5900万人口,到280年吴国投降,三国统一的晋朝980万人口,死亡人口五千万,十人中只有一两人能苟存。

    现在是170年,据黄巾起义还有14年,那时自己才26岁,正当青春年华,这是一个不小心就要挂了的节奏啊,何况自己还有亲人,若是有了后代,该怎么保全她们,想想都觉得头皮发麻啊!

    吴咏站在一旁想以后的出路,交谈中的两位却是停止了,卓文宣看了眼吴咏,问道:“詠儿,可是有事?”

    吴咏惊醒过来,急忙对张品济鞠躬道:“小昭姐姐一直未醒,小子想请伯父再替她把把脉。”

    张品济并未推迟,和卓文宣说了句‘贤弟且坐,为兄去去便来’,然后起身来到东屋矮塌旁,为少女把了会脉,待看到少女睫毛微动,便知她早就醒来,只是装作昏迷,当下也不点破,对吴咏说道:“贤侄勿用担心,这位小娘脉象平稳,稍作休息,自然会醒。”

    其实刚才吴咏早就用侦探术查看过,按照上面的数据显示:

    姓名:成昭

    精力值:63/100

    武力值:36/100

    智力值:83/100

    小昭姐姐应该没什么事,但他还是不放心,又去请了张医师。

    张品济又嘱咐吴咏几句,就走了出去。

    他一走,母亲郭氏掀开布帘走了过来,安慰道:“我儿不要自责,我刚才已经听你祖母说起你俩的事,这些年真是苦了我儿,幸好有小昭照顾你,以后我会把小昭当做我亲生女儿一样看待。”

    这时何莲也走了过来,拉住吴咏的手,轻声道:“母亲尽管放心,以后我会照顾好弟弟的。”

    吴咏被两个女人安慰,甚至其中一个还是小女孩,顿时有些不好意思,急忙道:“母亲,我没事的。”

    郭氏呵呵一笑,“没事就好,你祖母精力不好,刚又睡下了,我和你叔母去做些吃食,我儿若是觉得累了,尽管去休息,待晚饭做好,自有你姐姐喊你。”

    说完,又嘱咐何莲几句,就跟李氏一起走了出去。

    她们一走,屋子里就显得静悄许多。何莲发现自己还握着弟弟的手,犹如受到惊吓一般突然甩开,不成想力道有些过了,自己的身体禁不住仰面向后倒去。

    吴咏眼疾手快,一把将她拽了回来,却不想被她一撞,两人一起倒在矮塌上,嘴对嘴了。

    两人一时都愣住了,都忘记推开对方,直到耳边传来一个酸溜溜的声音:“你们俩要亲到何时?一会你们母亲该进来了。”

第6章 面粉

    吴咏发誓以后谁再跟他说古代的女子很好哄,非要唾弃他一脸不可。

    后世很多人都羡慕贾宝玉坐拥美人堆里,可谁又知道猜女子心思,哄姐妹开心,可比官场上的勾心斗角还要费精力。

    这不,成昭本来在吴咏刚进东屋时就醒了,只是觉得既然弟弟醒来,又是满屋子人,她也帮不上忙,还不如装昏迷,也省了别人分心来照顾她。

    不曾想竟听到每天跟在自己身后的弟弟竟然不傻了,还有了神游太虚的经历,起初她还很开心,等到吴咏真用太虚之法治好祖母,又听到祖母与弟弟母亲商量今后的规划时,她不禁有些患得患失起来,担心以后弟弟好了,身边又多了姊妹,不再围着她转。

    等到她睁开眼看到弟弟与别的女子亲吻在一起时,顿时感觉心里空空的,好像有什么重要东西失去一样,忍不住提醒了,却又感觉自己有些多余。

    一时间,她又想到八岁时父亲成瑨冤死大狱,随后家里男性被处死,女性被发卖,那段时间是她一生的噩梦,若不是遇到祖母,她的下场还不知如何。

    想到如今最亲近的弟弟又要离她而去,当下不由心如刀割,竟小声呜呜哭了起来。

    另一边的何莲见状,不由想到自己如今寄人篱下,就算是遭遇轻薄,又有何人替她做主,眼泪不自主就流了出来。

    吴咏懵了,这怎么就哭起来了,我也没怎么着啊!当下他又是鞠躬,又是赔不是,但不论他说多少好话,两女就只是哭,搞得他完全没有办法,只好躺在矮塌上,两眼无神地看着上面房梁。

    也不知过了多久,外面传来郭氏声音:“开饭了”。

    两女这才止住眼泪,各自用衣袖轻轻擦拭几下,然后就转头看向躺在一旁的吴咏。

    吴咏是真怕了她俩哭个不停,感受到目光的一瞬间,条件反射般坐起身来,急切道:“我这就去给两位姐姐端饭来。”

    两女看他走的很狼狈样子,忍不住扑哧一笑,随后对视一眼,又别过头,整理各自的衣物后,这才站起身来缓缓向外走去。

    吴咏来到外院厨房门前,就看到一个矮案上摆着四份吃食,每份有饼两张、盐菜一碗、酱汤一碗、鸡肉汤一瓮。

    郭氏见他到来,亲切道:“我儿先去洗手,随后带你弢弟一起入席。”

    吴咏也没多想,拉着小自己两岁的卓弢,匆匆洗过手,就到堂屋西侧,学着叔父卓文宣的样子跪坐在矮塌上。

    不一会,叔母李氏端着一个长方形的木制托盘走到张品济面前,将一份吃食逐个摆上,又摆上竹箸、铁匕、陶匙,这才端着空托盘走出去。

    如是这样,堂屋四人面前各自摆放一份一样的吃食。

    卓文宣与张品济边吃边谈,卓弢这小屁孩早就急不可耐了,拿起饼撕下一块,蘸着酱汤就大口吃了起来,随后又从瓮中捞出一个鸡腿啃。

    吴咏学着叔父卓文宣,将两张饼用铁匕分割若干细条放于碗中,又从瓮中捞出一块鸡肉,用铁匕将骨头剔除,淋上少许鸡汤汁,然后蘸些酱汤,就着盐菜,吃上一口,别有一番风味。不过他也就吃上几口,实在是饼太硬,汤又过于清淡,不太合口味。

    吴咏见众人吃的津津有味,就悄悄退了出来,想到厨房寻一些软糯的吃食。

    还没走到厨房,就看见六位姊妹围在厨房门口,吴咏也没惊动她们,悄悄站在不远处的矮墙下,疑惑地看着灶台上仅有的两个大罐。

    只见母亲郭氏从矮案上拿起一叠大碗,用大陶勺在靠近里面的大罐中盛出一碗碗麦饭。

    叔母李氏却是用竹箸在一个大瓮中夹出几根盐菜放在麦饭上面,又从另一个大罐中捞出一块鸡肉,从上面撕下少许,放在碗中,再浇上一小勺酱汤,配上一双竹箸,端过来递给年纪最小的何草。

    如是操作,李氏分别给卓婧、卓姳、何叶、成昭、何莲各一碗麦饭。

    等最后的何莲接过麦饭,那边的荷叶坐在一截木桩上,已经将碗里的麦饭吃完了,看着她意犹未尽的模样,吴咏这才明白,那四份是吃食仅仅是他们四人的。

    看到六位女孩吃的津津有味,吴咏感觉有些心酸,张张嘴,却发现自己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因为他发现母亲郭氏和叔母李氏的麦饭中只有盐菜和酱汤。

    这时郭氏也发现了吴咏,忙放下碗,问道:“我儿怎么过来了,可是屋里有什么需要?”

    吴咏摇摇头,轻声问道:“母亲和姊妹们就吃这些吗?”

    郭氏有些感动,擦了擦眼泪道:“我儿真是长大了,知道关心姊妹,我儿大可放心,母亲能吃到这些,已经很满足了,只盼我儿能健康长寿,娶妻生子,我就算死,也有面目在地下见你父亲了。”

    吴咏在心中产生一种莫名的感动,几次张嘴想要说些安慰话,却总感觉有些苍白无力,蓦然瞥到门房里的石磨,不由心头一动,于是勉强笑道:“母亲莫要说这些不详的话,孩儿刚才想到梦中有一种吃食,也是麦子做的,想让母亲试试能不能做出?”

    郭氏一听太虚之镜的吃食,哪还有心思考虑其他,当下不停催问具体流程。

    吴咏也不废话,询问母亲是否还有面粉。

    郭氏在一旁的面缸中挖出半瓢面粉,吴咏看了一眼,惊讶道:“这面粉怎么不是白色的?”

    郭氏也有些疑惑,说面粉一直都是这个颜色。

    吴咏只好让郭氏取一些干净小麦来到门房石磨处,他一边推磨,一边让郭氏不断往上方的小孔里加小麦,待石磨的下方凹出堆积一层面粉后,又让站在一旁的叔母李氏取来一个大陶盆和一个箩筛。

    待李氏取来所需物品,郭氏按照吴咏的吩咐,用蜀黍炊帚将凹处的面粉都扫到箩筛中,轻轻一晃箩筛,一层白中夹杂微黄的面粉出现在陶盆中。

    郭氏和李氏都呆住了,她们磨面多年,还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的操作,大家都是将麦磨成粉后,一起收起来,没见过谁家将面粉单独筛出来白面来。

    直到吴咏再三催促,两人这才醒悟过来,郭氏将箩筛的过滤下来的麦皮重新倒入石磨小孔中,再次磨一遍。

    如是三次,吴咏才气喘吁吁停下来,说道:“好了,母亲。剩下的麦麸没有必要再磨了,很难再出面了。”

    郭氏还是有些不舍,问道:“我儿,这些麦麸该怎么处理?”

    吴咏随口说道:“喂猪吧!”

    不想围观众人都吃惊的看着他,最后还是郭氏提醒道:“我儿以后不要说这些惊世骇俗的话了,粮食怎么能够喂猪呢,这不是浪费吗?若是被官府中人知道,可是要被罚钱打板子的。”

第7章 造物

    吴咏本想问一句:猪不吃粮食怎么能长膘,但看众人注意力都转移到陶盆中的面粉上,于是便开口道:“母亲将面粉挖出一瓢,掺水和成团,越均匀细腻越好。”

    趁着众人围观郭氏和面,吴咏到厨房寻找合适的制作面条的工具,找了一圈,菜刀倒是能凑合用,关键是没有案板和擀面杖啊。

    正一筹莫展时,吴咏忽然想到了系统里不是有个造物的技能吗?

    他念头一动,虚拟屏幕顿时出现,还吓了一跳,发现其他人没有异常,这才点开【造物LV2】,顿时他感觉自己的身体犹如被操控一般,没有了一点自主权。

    原来是‘他’右手拿着篾刀,左手在材堆里找出一截柳枝,一顿眼花缭乱的操作后,一个手臂长短的擀面杖出现在左手。

    没等吴咏反应,‘他’又来到刚才荷叶吃饭时坐的木桩旁,又是一顿个眼花缭乱的操作后,一个圆形案板出现在左手中。

    这时,吴咏眼前一黑,等反应过来,发现已经恢复了身体控制权,身边正好多了擀面杖和案板,用手摸了摸,表面光滑,跟被人打磨过一样。

    吴咏怎么都想不明白这是什么操作,看见郭氏端着盛放白色面团的陶盆带着一众姊妹走过来,干脆不想了,于是站起身道:“母亲先烧一罐热水,待孩儿洗过手,来做吃食。”

    郭氏虽然疑惑儿子手中突然出现的案板和擀面杖,但想了想,还是忍住没问,和李氏一起刷洗陶罐,开始烧水。

    吴咏洗过手,擦干,然后拎着案板和擀面杖来到石磨处,用炊帚将两个物品都清理一下,这才来到厨房。

    他将案板找个安稳的地方放好,点开【厨艺LV1】,身体顿时被接管。

    只见‘他’将双袖一缠,在案板上撒一些面粉,从陶盆的面团中掐出一块,放在案板上,一边揉搓,一边用擀面杖擀,最后整体卷在面杖上,用力向下按着,来回滚动。

    不大会功夫,一张厚薄均匀的圆形面皮出现在案板上,又在面皮上撒了些面,用擀面杖一卷,然后将面皮前后摆动落下,形成一个寸宽长条形,又见‘他’右手操刀,左手放在长条上,犹如切菜一样,眨眼间完成。

    这时左手一提,只见一把粗细均匀的面条出现,犹如后世机器压出一样。

    右手在面条中间一抄,随手就把切好的面条挂着陶盆边缘,又掐出一块面团,如是操作,盏茶功夫,所有面条制作完成,吴咏也接管了身体。

    厨房众人看着吴咏这一系列的动作,都呆住了。

    吴咏也不多说,见水开了,急忙示意郭氏将盖子移开,一手一把面条,不断抖动放入热水罐中,然后用竹筷挑动几下,防止粘连到一块,待汤沸腾后,又加入少许凉水,合上盖子,再次沸腾后,用竹筷捞出三碗面条。

    吴咏往罐里填一瓢凉水,一边示意郭氏继续烧火,一边在案板上切出一些葱花,之后端起一碗面,浇上一勺鸡汤,撒上些许葱花,用竹筷轻挑几下,然后递给郭氏道:“母亲先尝尝味道如何?”

    何莲这时接过烧火的工作,郭氏又见儿子给了李氏一碗面条,这才小口吃起来,很劲道,别有一番风味,是她吃过最美味的食物了。

    吴咏将最后一碗递给最小的何花,她便迫不及待的在众位姐姐艳羡的目光中大口吃起来,见她吃的鼓鼓的小脸蛋,吴咏忍不住提醒道:“慢些吃,别噎着了。”

    何花用力嚼了几下面条,三两下咽下去,脆声道:“多谢兄长,这个白条条真好吃!”

    这时,水再次烧开了。不待吴咏说话,郭氏一手端碗,一手将罐盖移开。

    数分钟后,三碗面条新鲜出来,吴咏分给卓婧、卓姳和荷叶三人,收到三声感谢后,又做了三碗,两碗分给成昭和何莲,一碗留给自己,这才拍了拍手上的面粉,松口气道:“阿母可以去问问叔父他们要不要尝尝这面条,顺便看看祖母是否醒了,若是醒来,可将面条煮久些,方便祖母食用,若是祖母没有醒,就不要煮了,面条长时间浸泡,会失去一些的味道,没有口感。”

    郭氏应答一声,便去了堂屋,不大会,郭氏重新回到厨房,后面还跟着卓弢,眼角含笑道:“你祖母已经醒了,直夸我儿有孝心,你叔父那边也想见识一下这太虚之镜的吃食。”

    吴咏正坐在院子中的树桩上,一边吃着这汉朝的纯天然面条,一边欣赏众位姊妹的淑雅吃相,不由心情舒畅,此时,听到母亲说话,刚想站起,却被郭氏阻止道:“我儿只管继续吃着,剩下交给我和你叔母即可。”

    说完,也不待吴咏回答,郭氏来到灶台处,学着吴咏之前的操作,将余下的三把面条都下入罐中,之后捞出三碗,剩的部分继续煮。

    郭氏将三碗面条分别浇上鸡汤,撒些葱花,将其中一碗递给卓弢,另外两碗交由李氏端到堂屋,随后又将罐中剩余面条捞出,又在鸡汤罐中捞出一块鸡肉,撕成细丝,放于面上,之后浇上鸡汤,撒些葱花,端着去了东屋。

    郭氏刚走到堂屋门口,就听到张品济和卓文宣的声音

    “这太虚之镜的吃食,果然美味,食之,令人欲罢不能啊!”

    “品济兄所言甚是,愚弟观这吃食,清清白白,犹如大道至简,日后必能传扬各郡。”

    “是啊,食麦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吃饼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但却没有人想到这样的做法,吴贤侄以后仅凭这道吃食,也能够名显竹帛也!”

    郭氏听的心花怒放,脸上的笑意完全掩饰不了,待来到东屋,将面条递给老夫人,不由夸道:“姑母,你尝尝咏儿发明的面条,刚才听叔叔他们说,这吃食必定名传天下,说不定传到皇宫内,还能得到天子的封赏呢。”

    老夫人一边细嚼慢咽吃着这美味的面条,一边听着郭氏讲述孙儿的表现,也许是刚经历过生死,这会儿面上显得很平静。

    一炷香时间,老夫人吃完面条,将碗递给郭氏,用手巾擦了擦嘴,这才叹气道:“怜娘,我也老了,又经历这次生死考验,一切都看开了,唯一的牵挂就是咏儿,日后咏儿的教育,就全靠你了,你务必要用心。”

第8章 猪圈

    饭后,郭氏、李氏、何莲和成昭四人在厨房里洗刷,吴咏坐在前院里的木桩上,一边看着卓弢与姊妹玩耍,一边查看系统,这是他今后在这个时代安身立命的依靠。

    他现在操作越来越熟练,不用点击,直接意念一到,想选择的图标会自动显示,外人根本看不出破绽,只当他在发呆。

    农田、果园、池塘、牲畜、奴婢、技能、商城、仓库八个图标查看一遍,几乎没有任何变化,若不是他观察仔细,还真注意不到技能下面都出现了进度条。

    【种植LV3】没有变化,【厨艺LV1】涨到2%,【造物LV2】涨到3%,【侦探LV1】涨到4%,吴咏推算一下,厨艺和造物的升级,他有点疑惑,但侦探升级应该和人数有关,刚才他侦探4个人,涨到4%。

    为了验证猜想,他又侦探了玩耍中唯一的男性。

    姓名:卓弢

    精力值:92/100

    武力值:52/100

    智力值:68/100

    果然【侦探LV1】涨到5%,他还想去刷一下侦探经验,却发现提示精力值不足,点开信息面板一看,精力值:40/100,技能全部变成灰色不可用。

    吴咏退出系统,刚站起来,就觉得一阵眩晕,幸好他及时扶住墙,才没摔倒,心里不禁暗道:“看来以后使用技能要谨慎些,遇到突发事情,也好有个防备。”

    这时,何莲跟成昭两人抬着一个木桶走出来。

    吴咏看了一眼,从记忆中得知,这是厨房刷洗的泔水混合了谷糠,喂猪用的。正好他想去看看汉代的猪跟后世的有没有区别,于是上前,嬉笑道:“两位姐姐前面带路,交给我来提吧。”

    不想成昭将他伸过来的手打开,娇嗔道:“又要作什么怪,老实待在院子里,别乱跑。”

    吴咏一怔,这才想起,以前他与成昭一起喂猪,总是在边上捣乱,有次谷糠和泔水溅了两人一身,遭到了祖母责骂,后来成昭每次去喂猪都不再让吴咏跟着。

    他这边刚回忆一会,看着两女已经抬着桶出了大门,吴咏急忙跟在身后。

    两女一边抬桶,一边说着话,浑然没有注意身后跟着的吴咏。

    吴咏跟着两女,出门向右走十步,右转,大概走了三十步,便看到了汉朝时代的猪圈。虽然心里早有模糊的印象,但亲眼看到还是大吃一惊。

    映入眼前的是一个带有阶梯的两层厕所,厕所距离房屋有一步左右,前方有一面一人多高的土墙遮挡,后方则是一圈半人高的土墙围成一个长方形猪圈。

    厕所中间由一面土墙隔成男女两个,男厕在外面靠路一侧,吴咏沿着台阶走进厕所,发现正中间有一块大石板,石板有个长方形的孔洞,和后世的蹲坑没有区别。

    顺着孔洞可以看出下方是中空的,正下方有个石槽,还可以清楚听到一头猪和一条狗在抢吃的声音。

    整个男厕除了中间的石板和上方遮挡风雨的瓦片,大都是土坯堆砌而成。

    哦,不对,应该还有几根木横梁,不然话,厕所早就塌陷了。

    印象中里边的女厕除了没有阶梯,其他都是一样的设计。

    吴咏还从记忆中了解到,这时并没有粪肥一说,都是‘人拉猪吃’,既可以节省猪食,又能集中清理卫生,倒是节省了不少人力物力。

    吴咏想到圈中那两只正在大口吞吃谷糠的牲畜,就有点汗颜,这真是难为汉代的‘二师兄’和‘狗子’了,猪(狗)生不易啊!

    吴咏想着心事,忽觉有些尿意,于是习惯性的去解皮带,等摸了空,才想到自己穿的是汉服,当下便解开缠了好几圈的腰带,然后又解开最外面一层袍,这是才发现里面还有一层单衣,解开单衣,发现里面还有一个短衣,幸亏不像单衣一样长,不然还得解开。

    解完上衣,开始解裤子。

    裤子倒是简单,只有一层,但是怎么蹲下,吴咏又犯难了,能盖住脚的直裾上衣,抱半截在怀里,可真是一点也不舒服。

    吴咏强忍着不适,连大号一起解决了,蹲完后才发现没有厕纸。

    看着左右侧的两堆竹木厕筹,顿时有些头大,没有柔软的厕纸也就算了,硬纸也可以啊,用竹木片擦屁股,这是什么神仙操作,若是一个不小心,划出个伤口,不被感染才怪。

    吴咏万分小心地用了数十个厕筹,但还是感觉没收拾干净,眼看一堆竹木片都快被自己一次霍霍完,这才忍着不适感,提上裤子,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尽快把厕纸弄出来。

    这时,吴咏又被难住,他穿不好这个上衣了!

    正一筹莫展之际,忽然听到女厕那边传来何莲的说话声,“妹妹在此等一会,我去趟厕所。”

    吴咏将衣服一裹,匆匆走下厕所,站在墙根下,对成昭挥挥手。

    成昭也没想到吴咏在这里,看他衣衫不整的样子,急忙放下桶,快走几步来到吴咏身边,一边给他整理衣服,一边埋怨道:“你这寒病刚见好,什么时候又把衣服解开的?若是被祖母知道,少不了又是一顿责骂。”

    吴咏赔笑解释道:“好姐姐,你可千万别告诉祖母,我刚才有些尿急,上完厕所才发现衣服合不上,刚好又听到姐姐的声音,就招呼姐姐过来了。”

    成昭诧异道:“你自己上的厕所?又把竹木片糟蹋完了吧!”

    随后想到吴咏现在不傻了,又问道:“擦干净了吗?用不用姐姐回去给你拿块布,洗一洗?”

    吴咏感觉自己从来没有这么尴尬过,他这才想起,以前都是面前这个小昭姐姐领着他上厕所,之后会递给他一块湿布块擦拭用,用完再清洗,留着下次继续用。

    有那么几次,前身趁着小昭姐姐没注意,在厕所拿竹木片刮着玩,不仅糟蹋了大量的厕筹,还弄的满身都是臭味,导致小昭姐姐遭到了不少祖母的责骂。

    随后他又想到,这厕筹都是祖母为了节省开支,一个人辛苦打磨出来的,自己刚才浪费了那么多,心中不由升起一种愧疚感。

    成昭见他呆呆地不说话,以为他又弄身上了,急忙掀开他衣服仔细检查了一下,随后又到男厕看了看,发现厕筹没有乱扔,这才松口气。

    见吴咏还是不说话,以为刚才说话语气有些重了,不由心软道:“姐姐也是为了你好,你现在是全家的希望,万万不能再出现什么意外了。”

    这时,何莲拎着木桶也走了过来,随手放下木桶,替他重新整理下衣服,也跟着细声劝解道:“往后弟弟的日常起居,就由我和小昭妹妹照料,弟弟莫要再像今天一样不打招呼就一个人出来,惹得家里人没了主意,着急上火。”

第9章 复望里

    吴咏有些无语了,他只是上个厕所,不会穿汉服而已,倒是让两个小姑娘教训上了。虽然面上有些挂不住,但心里却是暖暖的,这种被人关心的感觉真好!

    恰在这时,卓弢站在路口喊道:“兄长,张伯父要启程回家,我父亲让我来找你,说是让你跟他一起去送一送张伯父。”

    三人匆匆赶到大门口,远远就看到一群人围在堂屋门口,此时郭氏正搀扶着老夫人跟张品济和卓文宣一家告别。

    卓文宣看到吴咏归来,便开口打断众人的寒暄,“伯母,天色渐晚,品济兄还要赶数十里路,再耽搁下去,怕是要赶夜路了。”

    张品济这时也拱手道:“老夫人留步,说不得三五日后,又要上门叨扰。”

    任老夫人这才止住话题,又将众人送到大门口,目送一程,才折返屋里。

    吴咏这边一行人离开吴家,沿着小道左行百二十步来到一条宽阔的石板道路上,期间路过四户人家,都有人站在自家门口跟卓文宣打招呼。

    众人沿着石板路前行百步左右,来到一处开阔地带,此地正中心有一处水井亭子,此时正有不少妇人在水井旁取水。

    吴咏根据记忆得知,他所处的这个地方叫复望里,当年由吴、李、卓、任、朱五姓联合形成,共计有百户人家,这处开阔地是复望里的中心,存在整个里唯一的一口水井,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都取自这里。

    卓文宣领着众人来到左侧一处高大的宅院前,这时卓弢上前敲门,喊道:“李伯,开门啊,我们回来了。”

    不一会儿,大门打开,一位壮年男子矗立在门边,朝里面喊道:“主家回来了。”

    众人相继进门,这时内院走出一位妇人,迎着李氏问道:“夫人,客人要留下过夜吗?”

    李氏摇头道:“不用收拾厢房了,客人已经在吴家用过晚饭,一会就要走。”

    另一边卓文宣招招手,守门男子走过来问道:“主家可是有什么吩咐?”

    卓文宣吩咐道:“李忠,你收拾一下,一会赶马车将张医师送回涅阳府中,若是太晚,就在那边休息一晚,明早归来。”

    李忠点头答应,不大一会就准备妥当,牵着马等在门口。

    张品济见状,跟李氏告辞,便当先走出去,卓文宣紧随其后,并示意吴咏跟着。

    卓文宣和张品济两人边走边谈,李忠牵着马车跟在身后,吴咏在马车另一侧,一边跟着,一边好奇打量四周。

    汉代的乡里,相当于后世的村镇。复望里以水井亭为中心,四面环水,只留下南面一处大门,作为进出口。里中有一百户人家,每户宅基地长宽各三十步,纵横各十户,中间有两条横贯南北、西东的石板路,路两侧均有引水槽沟。

    不到两百米的路,不到一盏茶功夫,四人一马来到里门下。

    这时卓文宣走向一旁的小亭,里面有一位青年男子正在书写着什么,感应到有人来了,男子抬头,发现是卓文宣,拱手道:“不知文宣兄驾临,有失远迎,失礼,失礼。”

    卓文宣哈哈一笑,道:“李田典忙于政事,心无旁骛,实乃乡里幸事。”

    李田典摆手道:“文宣兄谬赞了,微末杂事,难登大雅之堂。”转眼看见卓家仆人和马车,于是道:“文宣兄这是要送客吗?”

    卓文宣点头道:“张医师此次来为吴家伯母诊病,现在要返家,由李忠相送,李忠可能要在涅阳那边过夜,劳烦李田典为他二人开具文书证明。”

    李田典看了那边一眼,从矮案上拿起两块方形竹板,分别写下:

    建宁三年正月廿一申时涅阳医师张初为吴诊返

    建宁三年正月廿一申时卓奴李忠驾騩牡马车送张初至涅阳次日返。

    之后又从旁边拿起一枚印章,在空白处印上‘复望里章’字样后,交给卓文宣。

    卓文宣接过两块竹板,并将它们都给了李忠保管,嘱托一番后,与张品济惜别。

    站在里门外的大道上目送马车走远,卓文宣这才领着吴咏返回里门下,对着李田典邀请道:“李田典闭门之后,到吾家来,愚兄邀请了朱里典一起,有要事相商。”

    李田典答应之后,卓文宣又领着吴咏到朱里典家,邀请他来家里做客。

    等到三人一起回到卓家,卓文宣吩咐李氏杀一只鸡待客,又领着吴咏和朱里典来到谷仓处,亲自操作磨面。

    吴咏看着满仓的五谷杂粮,许多他认不出的谷物,不过好在他还有系统。他每摸过一种谷物,系统商城的图标就会亮起。总结起来,发现汉代的农作物其实也很丰富:

    稻类有粳稻、糥稻,黍类黄米,粟类小米,稷类高粱。

    麦类有小麦、大麦、燕麦、荞麦等。

    菽类有黄豆、红豆、黑豆、豌豆、蚕豆、眉豆等。

    还有蓖麻籽,油菜籽等等。

    吴咏闲逛的功夫,卓文宣已经磨完了面,此时正指着陶盆里的白面粉,兴奋问道:“朱里典,汝认为此物如何?”

    朱里典捻了些面粉,闻了闻,皱眉道:“吾听闻大富大贵之家有白面饼,莫非此物所做?麦皮分开,确实精细。”

    卓文宣听他这样说,有些许失望,很快又收拾好心情,继续道:“好叫朱里典得知,吴咏这孩子可以用此物做出一道吃食,细如针柄,肉汤灌汁,食之,令人回味无穷。”

    “所言当真?”朱里典眼睛一亮。

    “稍后便知。卓某刚才有幸吃过一次,味道至今还在回味中。”卓文宣哈哈一笑。

    恰在这时,李田典由李氏引进来,卓文宣吩咐吴咏跟随李氏去厨房用心备餐。他们三人则是去客厅落座。

    三人刚坐下,卓文宣就叹口气道:“今天请两位贤弟过来,是有要事相商,两位贤弟可还记得你我长辈组建复望里的初衷?”

    年长的李田典率先开口道:“不敢忘!你我五姓祖上皆是世居宛地,后随光武帝起事而封爵,然天道无常,朝堂更迭,恩宠渐少,亦不敢扰民,又奈何子孙愈多,财产越少,这才日渐没落。

    等到你我长辈该成家立业的时候,卓家去爵,朱、吴、任三家式微,仅余李家亦不复往日荣华。五姓世代交好,家主们这才商量建立复望里,让后世子孙不忘复兴家族昔日荣耀。”

    这时朱里典也悲伤道:“五姓联里,是为后代子孙挣一条富贵路,不想当年百人参军,归来只有二三十人,何其悲也。”

    “当年你我长辈浴血拼杀,才换来这伏牛山下一块立足之地。按律每户可得一倾田,最终却是山、田各半,使我复望里民终年不得饱。”

    “当今天下之地皆有主,即使吾辈有心学祖宗去边疆拼杀,也无土地可分,你我尚且如此,后世子孙亦难矣。”

    ……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不知时间过去多久,等到吴咏端着吃食进来,感受到满屋子的悲壮气氛,明显一愣。

第10章 稚子面和解忧馍

    吴咏与卓文宣三人分开后,就端着面盆和李氏一起来到厨房,发现除了认识的卓弢姐弟和陈氏三人外,还有一对姐弟在。

    从记忆中得知,卓家大奴李忠是跟随李氏陪嫁过来的,当时可是轰动了整个复望里,因为这时一亩良田才值数千钱,而一个壮奴的价格最低也要一万钱,后来卓家又买来一婢女陈氏赐给李忠为妻,这对姐弟就是李忠夫妇的儿女,姐姐李采,弟弟李苗。

    卓家厨房不仅面积比吴家的大很多,而且厨具佐料食材也要丰富些,吴咏在厨房转一圈,不仅发现了一口铁锅和一条腌鹿肉,还看到盐、酱、葱、姜、蒜、饴、蜜、油、醋等调料。

    跟李氏确定一下可以动用的食材佐料,吴咏打算主食做蒸馍和面条,然后再来个四菜一汤:葱花鸡蛋、芹菜肉丝、清炒瓠片、萝卜肉、鸡丝羹。

    这些蔬菜都是储藏在地窖中,一般都是接待重要客人才取出一些,日常自己家的人都舍不得吃上一口。

    规划好菜式,吴咏开始分配工作:李氏和陈氏和面,卓弢去吴家拿圆案板和擀面杖,卓婧和卓姳负责洗菜,李采和李苗负责扒蒜剥葱,他自己则是用恢复些许的精力点制作一个炒菜用的木锅铲和两个蒸馍用的大小不一的竹篦。

    这期间,卓弢回来,吴咏又指点李氏擀面皮,切面条,同时教导陈氏揉搓蒸馍面团。

    约莫半个时辰后,一切准备妥当,吴咏示意陈氏两个灶台同时起火,靠里一个宽口罐倒入小半水,待水微热,放入小竹篦,铺上一层剪好洗净的麻布,间隔放入五个面团,上方又放入另一个大些的竹篾,也是铺上一层剪好洗净的麻布,间隔放入七个面团。

    不大一会,热气蒸腾,厨房里充满了浓郁的麦香味,惹得众人不自觉咽了咽口水。

    吴咏则忙的脚不沾地,他不仅要趁着水微热放蒸馍面团,又要将芹菜切成斜段、萝卜和瓠瓜切成菱形片状,然后焯水一遍,还要切葱花、姜丝、蒜末。

    待配菜准备齐全,吴咏开始切肉丝肉片、搅拌鸡蛋液,待一切准备妥当,开始起锅烧油。

    先炒个葱花鸡蛋,然后是清炒瓠片,之后是芹菜肉丝、萝卜肉,最后鸡丝羹出锅,恰好这时蒸馍也该出锅了。

    吴咏将十二个蒸馍全部取出来,这才拍拍手,松口气道:“好了,我先歇会,接下来的事交给叔母吧,剩下的面团应该还可以蒸两罐蒸馍,面条要刚出锅的才好吃,可以等叔父他们吃一会后再煮。”

    见没人说话,吴咏抬头望去,众人都是一脸崇拜地看着他。

    李氏毕竟先前经历过一次,率先醒悟过来,瞥了一眼大女儿卓姳,夸赞道:“咏儿真是好厨艺,以后若是成家,做妻子的都不用动手,就可以享尽美食。”

    说罢,就开始将吴咏做的这些吃食分出三份,让陈氏端到堂屋去。

    不一会,陈氏回来,笑道:“主家请吴家小郎到堂屋就坐呢!”

    李氏又将吃食分出一份,看得众小又是一顿咽口水,吴咏觉得有些好笑,就开口道:“叔母可将蒸馍掰开,将炒菜夹在中间,分给弟弟妹妹们吃。”

    李氏笑骂道:“你这孩子身子才刚好,就知道收买人心了,难道叔母会饿着她们不成,赶快去堂屋吧,别让你叔父等急了。”

    吴咏嘿嘿一笑,在众小羡慕的目光中来到堂屋。见礼之后,在右侧矮塌跪坐好,就听叔父卓文宣道:“不瞒两位贤弟,咱们这位吴家贤侄可是有大机遇的人,外人只道他痴傻十年,谁曾想他魂魄竟在太虚之境游历。”

    李田典和朱里典惊坐而起,不可置信的看着吴咏问道:“此言当真?”

    卓文宣假装生气道:“卓某岂是妄言之人,案上的吃食就是明证,两位可曾见到,或是听过这样的吃食。”

    吴咏这时也开口肯定道:“好叫两位叔父得知,侄儿确实在一处幻境中游荡十年,只是这期间,侄儿因为思念祖母,一直在到处寻找出口,所得甚少。”

    两人听后,不断惋惜吴咏错失机遇。

    卓文宣却是哈哈一笑,“福兮祸兮?两位贤弟太过执着了,咏儿正是有这般穉子心,才能获得太虚机遇啊。”

    接着话风一转,“两位贤弟若是这般一直纠结下去,这太虚吃食可就凉了,到时莫怪愚兄招待不周啊。”

    两人告罪一声,各自拿起一个蒸馍,咬一口,仔细品嚼,越嚼越香甜,不禁赞不绝口起来。

    卓文宣也是第一次吃到蒸馍和炒菜,当下也顾不及已经吃过一次晚餐,跟着一起大吃起来。

    等到陈氏将面条端上来时,三人案上的吃食已经丝毫不剩。

    卓文宣在吴家已经吃过面条,这时倒没有其他两人急切。

    等两人吃完面条,这才面色一肃问道:“两位贤弟以为太虚吃食可否让咏儿传名于乡里?”

    两人对视一眼,李田典先开口道:“兄长也知晓,你我三人俱不是官身,位卑言轻,此事还需禀告三老、有秩、啬夫、游徼和亭长。”

    卓文宣叹口气道:“哎,只怕到时你我皆身不由己,致使咏儿埋没才名是小事,咱们复望里不知何时才能兴起啊?”

    三人沉默一会,朱里典拍案道:“不如我们先发制人,用这太虚吃食先将吴咏贤侄的名声传出去,之后再上报官府中人!”

    三人商量一会,李田典问吴咏:“贤侄,这些太虚吃食可用名称?不知推广起来是否容易?”

    “叔父是说这面条和蒸馍吗?寻常人看一眼便会做了。”

    “为何叫蒸馍,可有什么典故?”

    这可把吴咏问住了,他也不知道后世为什么叫馍?不得已只好乱编道:“大概是因为是水蒸出来,又大小一样吧。”

    “叫面条和蒸馍,有些俗气了。没有典故,传名也有些难啊!”

    “吾记得《史记·五帝纪》有记载舜以夔为典乐敎稺子,面条又是太虚吃食,实乃天授,不如就叫穉子面吧!”

    “老子曰: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穉子心最为纯粹,以吾看可行矣。”

    “孟子曰: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蒸馍不如叫解忧馍!”

    ……

    吴咏听他们讲典故,不由有些头大,可事关自己,又不能单独离开,只好神游物外,发起呆来。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敲定面条和蒸馍的名字后,又询问吴咏是否愿意教邻里乡亲们做穉子面和解忧馍。

    见他久久没有反应,卓文宣以为他在介意以前被孤立的事,于是劝解道:“咱们复望里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虽然你小时候受到一些稚童轻视,但那都是小事,你祖母因为要照顾你,无暇分心,你家的田地都是你叔伯兄弟帮忙耕作,分毫未取。”

    吴咏这时也回过神来,急忙道:“非是小子私心,三位叔父尽管吩咐便是。”

    三人又商量许久,眼看夜深了,吴咏有些瞌睡,卓文宣这才止住话题,道:“天色已晚,今天咱们就商量到这吧,两位贤弟早些去休息,明天早上还要劳烦两位挨家挨户通知邻里乡亲们到里门处集合。”

第11章 同室而眠

    吴咏推辞卓叔父相送之意,借着月色,看了一眼系统,显示时间20:26。

    这时家家户户都大门紧闭,四周十分静悄,只有一两声狗吠声。不像后世的人们,才刚刚开始夜生活。

    回到吴家,发现大门紧闭,拍了两下门,并朝里喊道:“开门,我回来了。”

    里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顷刻,大门打开,露出成昭惊喜的面庞,“快进来,家里人都等着你呢。”

    关好门,两人一起走到后院,看见何莲端着油灯在堂屋门口等着,吴咏心里充满了温馨感。

    借着微弱的灯光,三人一起来到东屋,此时祖母尚未睡下,母亲郭氏和两个幼妹正陪着说话,见吴咏进来,郭氏问道:“我儿为何归来如此晚?”

    吴咏简要说明穉子面和解忧馍的事,最后笑道:“李田典和朱里典的意思是明天早上将邻里乡亲都聚到一起,让孩儿亲自给他们演示蒸馍过程,然后大家早上的朝食一起吃解忧馍。”

    两位幼妹听到吃食不自觉的咽了咽口水,何莲和成昭眼睛亮亮地看着他,郭氏则不断说苍天开眼。

    这时祖母却说道:“乖孙明天勿要藏私了,这些年咱们家一直受邻里乡亲照顾,如今你长了本事,也是时候回报大家了。”

    吴咏连忙保证,众人又说了会话,老夫人感到有些困倦,于是开口道:“都散了吧,大家都早些休息,莲娘跟小昭睡西屋,何氏你跟两个孩子在我这屋休息。”

    众人散去,吴咏三人来到西屋,蓦然发现屋里好像只有一床一塌。

    吴咏根据记忆得知以前床是他睡的,矮塌是小昭睡觉的地方,方便照顾他,中间有麻布做的帘子格挡视线。

    现在多了何莲,矮塌又比床小,吴咏只好摸摸鼻子,询问道:“要不两位姐姐睡床吧,我睡矮塌。”

    何莲嗔怪看他一眼,“弟弟莫要说笑,若是被母亲发现,少不了又是一顿责骂。”

    成昭将他推向床边,一边收拾床铺,一边说道:“莫要作怪,一会洗完脚,赶紧睡吧,明天早上说不得还要早起呢。”

    既然两人都不愿意,吴咏也没再勉强,等小昭铺好被子,又要解他衣服时,急忙摆手道:“好姐姐,我自己来吧,你也去早些休息。”

    不想成昭把他手打开,白了他一眼,道:“又作怪,你还能叠衣服啊!”

    吴咏任她脱去两层外衣和鞋,穿着小衣、裤子、足衣坐在床边。

    不一会,何莲端来一盆洗脚水,他说什么都不让两女帮着洗脚。

    自己脱去足衣,胡乱洗一下脚,吴咏躺进被窝,便看见小昭将床帘放下,走到一侧的箱子旁,何莲则将洗脚水端到矮塌边。

    吴咏借着微弱的灯光照射,透过床帘,静静地看着小昭将自己的外衣脱去,只穿小衣,跪坐在箱子旁,又从里面拿出一床新被子,“莲姐姐盖这床新被子吧。”

    何莲答应一声。

    成昭将她和吴咏的外衣叠好,放在箱子上面,这才起身抱着被子去铺塌。

    这时何莲也是身着小衣走到箱子旁,将自己叠好的外衣放在上面。

    稍顷,两女铺好塌,又言语相互推让一下,成昭先洗了脚,躺到被窝,何莲最后洗脚,之后将洗脚水倒了,关了堂屋房门,放下西屋门帘,这才躺到矮塌的另一侧睡下。

    毕竟是矮塌有点小了,两女只能分头睡下。

    或许是今天经历的事情太多,两女都有些困乏,躺下不久便睡着了。

    吴咏却怎么也睡不着,一来是这汉代的枕头和被子让他一时适应不了。

    长方形木枕外面套着一层麻布,让他这个习惯后世软枕的人,感觉实在是太硬了,膈的头皮疼。

    身上盖的是凹形被,凹形口正是放置脖子的地方。他试了试,这凹形口的设计,好似与人体构造相当贴合,不仅能够确定被子的头脚位置,而且相较于后世使用的被子来说,显得更加保暖、舒适。

    除开这些,主要还是这一天的经历太过匪夷所思,让他大脑有些兴奋过度,无心睡眠。

    想着这些有的没的,没有手机电视,感觉实在有些无聊,吴咏又点开系统,漆黑的屋里没有任何变化,但他却看到系统的夜间模式,并第一时间发现商城竟然开启了。

    迫不及待地点进去一看,好嘛,都是今天他接触过的物品,五谷杂粮、小麦面粉、锅碗瓢勺、衣裤鞋袜等等。

    这很像是后世购物APP软件推广的各色商品。

    吴咏瞧着上面标注的价格直皱眉,“小麦一石50钱,比市面上的45钱价格还要高一些,看来是不能捡漏了,而且家里现在也不缺粮食,至于其他物品,基本都是自产自用,迫不得已才去以物易物,若是被乡里人知道自己花大价钱买衣裤鞋袜,不仅自己会被人指指点点,家人也会跟着遭殃,会被指责不能过日子。”

    这时吴咏又发现,商城的物品竟然都是限购10,这让他有些无语,现在不是买不买的问题了,而且有钱也买不到。

    抱着买到就是赚到的心理,吴咏最终决定先花200钱买一口铁锅。

    买过之后,吴咏又有些后悔,这时代普通人家一年的收入也不过四五千钱,一口铁锅差不多值四石粮食,够他们一家七口吃上一月了。

    等了许久,吴咏不见任何动静,查看了系统日志才发现缘由。

    “170年2月19日22:33分46秒,你成功购买铁锅一个,该物品由宛城陈氏铁铺中的伙计陈砂负责配送,预计20日中午11点左右送到。”

    吴咏脑袋有些蒙,他真没想到系统购买的物品,会映照到现实中,这样一来,明天家里人肯定知道他花200钱买了一口铁锅,到时说不得又要解释许久,那么以后商城买东西,可是一点隐私都没有了。

    这样想着,吴咏又翻看一遍商城的物品,感觉实在没什么需要买的,就点到农田界面上‘模拟种植’。

    只见虚拟画面缓慢变换,大约一刻钟后,画面最终定格,原来的红色区域的春麦中多了菠菜、芫荽、蒜苗,而豍豆中多了芝麻。另一半浅黄区域则是芹菜和大豆。

    “这是什么操作,套种吗?”吴咏满脸错愕的盯上眼前的全息显示屏,这个系统本来是他开发的,现在他有些搞不懂了。

    不过最终他还是选择相信系统的选择,一键购买了全部种子。

    之后看了一下系统日志,果然又是送货上门。

    “170年2月19日22:53分12秒,你成功购买种子若干,该物品由宛城魏家粮铺中的伙计魏轮负责配送,预计20日中午11点左右送到。”

第12章 蒸馍大会1

    次日早上,复望里莫名的热闹起来。

    天刚蒙蒙亮,李田典就挨家挨户通知大家到里门集合。

    等吴咏一家到来,里门处已经人头攒动,大家伙以家庭为小圈子集结一起,寻找相熟的人询问情况。

    “春祭不是还要等几天吗?今天这是为的什么?”

    “或许是朝廷出了什么大事吧,两年前新君登基,咱们不也集结过吗。”

    “不应该吧,两年前那次集合没有把女人孩童都叫来啊。”

    ……

    吴咏看着吵吵嚷嚷的人群,颇有点后世农村集会的意思。

    这时朱里典走到一处高台前,轻咳一声,道:“大家先静一静,今天召集诸位前来,是有两件关乎咱们复望里兴衰的大事,通知大家伙。”

    见大家逐渐安静下来,只听他继续不紧不慢地说道:“第一件呢,就是西北角的吴咏,想必大伙都知道吧,他两岁时得了寒病,一直浑浑噩噩,大伙都以为他这是坏了脑子,不想近日吴咏得了奇遇,恢复正常。”

    话音刚落,人群又是议论纷纷起来。

    “啊,我听说吴咏前几日又得了寒病,没治好,死了,还打算过几日治丧时多给一些丧钱呢。”

    “我也听说了,据说吴咏祖母也是一病不起,怕是也活不久,他那祖父的兄弟都找来分家产了。”

    “岂有此理,吾平生最恨夺人家产,若是让吾遇到,定要让他们知晓吾拳头的厉害。”

    ……

    吴咏看向要打人的那位,不禁有些汗颜,只见那人不比他大几岁,身材瘦弱,估计就是因为年轻,热血上头说狠话而已。

    稍顷,人群中声音小了些,朱里典抬手示意大家安静,继续说道:“这第二件事呢,也是跟吴咏有关,昨日我跟李田典去他家探望时,发现他们家有两种未曾见过的吃食,问询后,才得知吴咏浑噩十年,竟是魂魄游历太虚造成的。

    这两种食物都是太虚之境中常人每日必食,一种叫穉子面,另一种叫解忧馍,今日召集大家来,就是吴咏会将两种吃食的做法公之于众,让我们复望里民每日也能吃到这太虚食物。”

    话刚刚脱口,便是不出意外的在人潮汹涌的场地上带起了一阵躁动。

    “朱里典所言当真?两种太虚吃食的做法容易否?”

    “太虚之境真的存在吗?里面的女人都穿戴什么啊?她们也要吃饭吗?”

    “吾家离吴咏家不远,昨天吾闻到很香的香味,和吾阿母说,她还不相信呢。”

    “吾家在卓弢家隔壁,昨天也闻到了香味,吾妹妹嚷着要吃,还被吾阿父打了一顿。”

    “还等什么啊,赶紧把吴咏喊出来…”

    周围顿时一静,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望向吴咏。

    吴咏漆黑的眸子在周围扫视一圈,迎着那些希冀的目光,开口说道:“各位叔伯兄弟和姑婶姊妹,我近来确实有些奇遇,但请诸位放心,只要是我吴咏会的,绝不藏私。”

    人群顿时一片欢呼,“好,不愧是我复望里的男儿,以后吴咏家有什么差遣,或者能用到吾的地方,吾绝不推辞。”

    吴咏越身而出,人群自动分出一条路来。

    穿过人群,吴咏来到高台处,在事先准备好的磨盘旁,高声说道:“诸位,这穉子面和解忧馍都是小麦面做出来的,我先跟大家说下磨面,这小麦,第一次磨面是最好的,做出来的解忧馍也最白,越往后磨,出面越少,面粉也越次,解忧馍的颜色也越接近麦色。”

    说完这些,吴咏看到磨盘旁早就准备了两袋小麦,于是对台下众人开口道:“上来两个人,帮忙推磨和筛面。”

    众人纷纷自荐,吴咏到出一斗麦,点了刚才要打人的少年来筛面,又点了一位身材壮实的少年来推磨。

    为了让众人清晰感受面粉的重要性,吴咏又跟朱里典要来四个大陶盆,每次磨过的面粉分别筛选装盆。

    等第一遍面粉筛选出来,吴咏又点了两名年纪看起来不太大的小妇人过来和面,期间不断指导两人的动作。

    “和面最重要的是加水,水要一点一点往里面加,在加水的过程中,用中间的三个手指尖去揉,这样出来的面团才能匀称。”

    “加水的多少,依赖于你的手感,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太干的话,揉不起来,太湿的话,要多加点面粉才不粘手。”

    不大会,待两个小妇人将面揉成团后,吴咏急忙叫停,并解释道:“面成团后,大家不要着急,要等一刻钟左右,醒面后,然后继续和面。”

    这时第二道面磨好了,两位小妇人不用吴咏吩咐,开始熟悉地和起面。

    吴咏正好省些口舌,看到不远处有一个矮案,两个灶上分别放了两口大铁锅,正考虑如何蒸馍时,就看见卓文宣一家推着一辆架车子来到灶台旁。

    卓文宣跟朱里典和李田典见礼后,从车上取下一个大竹篾,又和朱里典抬下一个大陶罐。

    卓弢拿下来一个圆案板和一根擀面杖,吴咏一眼就认出是昨天他做出来的那两个。

    接着叔母李氏母女三人和大婢陈氏母子三人,分别从车上取下各类窖藏的蔬菜。

    卸完货,卓文宣吩咐卓弢和李苗将架车子推回家后,便与朱里典和李田典来到高台处观看吴咏传授吃食做法。

    李氏则领着卓家众女子与吴家祖母汇合,一番见礼之后,一群年龄小的女孩便对着台上的吴咏笑嘻嘻的指指点点。

    吴咏没有心思顾及她们,因为第一斗的面粉全部筛选好了,吴咏一边吩咐两位帮忙打下手的少年继续磨面,一边又点上来两位年纪大些的妇人接替最先两位小妇人的和面工作,同时拱手道:“劳烦两位叔母将第一盆的面取出,放在案板上,继续和面。”

    两位妇人爽朗一笑,摆手示意他不用多礼,其中一位妇人眉眼带笑道:“哈哈,吴家侄儿勿需在意这些繁文缛节,今日汝传艺恩情,叔母们以后见到汝,倒要好好给汝行师礼呢。”

    吴咏连说不敢,惹得下方众人又是一阵哈哈大笑。

    待众人笑罢,吴咏又给众人解释道:“这第二遍和面,要注意此时的面团有点湿,会沾手,所以需要在案板上事先撒一些干面粉,防止粘在案板上,而且在揉面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在面团撒一些干面粉,无需太多,星星点点的覆盖到就可以。”

第13章 蒸馍大会2

    吴咏让两位妇人将第一盆面团分成四份,再次和面完成后,又等面醒了一会,这才拿起其中一个面团,解释道:“我先给大家演示穉子面的做法,解忧馍还要等面团多醒一会,这样口感才会更松软。”

    这次因为要解说,他没有发动系统的【厨艺】技能。

    只见吴咏拿起旁边的圆案板和擀面杖,给大家看了看,笑道:“我手里这两个就是制作穉子面要用到的案板和擀面杖,是昨日临时制作的,一次只能做一碗的量。

    今日只是展示给大家看看,家里人口多的,不要学我这样小气啊,要做就做大一些,不然家里若是来了饭量大的客人,做的还没吃的快,到时闹了笑话,可别怪到我头上来。”

    话音刚落,底下传来一阵哄笑声,甚至有人起哄道:“我这人就是饭量大,敞开了肚皮吃,一顿能吃二十碗,岂不是要从早上做到晚上啊!”

    一旁便有人嬉笑着接道:“这不更好,从朝食吃到哺食,做梦才有的事。”

    吴咏也不理会周围的嘈杂声,掐了一块面团,就开始擀圆饼,凭借手感,不大一会,擀出一张厚度不均匀的不规则面皮,擀面杖朝中间一挑,展示给大家。

    “擀面皮讲究用力均匀,不急不躁,这样做,面皮才能规则均匀,切出的穉子面才能做到宽细一致,避免水煮后断裂。”

    之后又展示了切出的面条,大小宽厚都不一样,严重影响美观。果然没有系统在手,美食不是轻易可以做出的。

    于是吴咏将切出的面条重新揉成一团,笑道:“刚才有些手生,待会我重新做穉子面。”

    接着又点出两位小妇人,让她们开始在灶台的铁锅里添水烧火。

    一切准备妥当,吴咏启动【厨艺LV1】技能。

    众人见他揉面团、擀面皮、切面条,一气呵成,动作堪比杂耍,甚至更有些赏心悦目。

    这边水刚微热,那边吴咏已经完成了四次面条的制作。

    吴咏接管身体,见又一次惊呆众人,心里微爽,轻咳一声,笑道:“诸位姑婶姊妹在家里多练习几次,定会比小子做的更好。”

    这时卓文宣走过来,轻拍吴咏一下,笑骂道:“竟会作怪,跟汝姊妹比,你还能天天呆在厨房做饭不成。快去煮面,吾早上让汝叔母熬了鸡汤,放在灶台边上罐子里。”

    众人又是一阵大笑,不过见吴咏在忙着煮面,这次倒是没有人再开口调笑他。

    稍顷,吴咏捞出四碗面,分别浇上鸡汤,撒上些许葱花,放于案上。

    顿时清香袭来,大伙早上又都没吃饭,不少人的肚子开始咕咕叫起来。尤其是人群中的孩子们,更是口水直流。

    这时朱里典和李田典两人站出来,将四碗穉子面分给里中年纪最长的四位老人。

    本来按辈分,有一碗应该分给吴咏祖母的,但朱里典端过来时,却被老夫人阻止,“老妪昨日在家已经尝过了,还是分给别的老人吃吧。”

    朱里典肃然起敬,也没推辞,将属于吴咏祖母的那份,分给了里中另一位老媪。

    老人们刚接过面碗和竹筷,朱里典适时解说道:“四位伯父伯母,吃穉子面之前,先挑动几下,防止粘连,也更能入味。”

    四位翁媪照做,顿时一股浓郁的鸡汤味散发开来,猝不及防的让人食欲大开,引来四周一片吞咽声。

    四人虽然很想大吃一口,但众目睽睽之下,为了维护长辈尊严,只能忍着食欲,各自吃上一小口。

    其中一位老翁只是这一口,平时严肃的脸瞬间变色,低头再次看了看穉子面,又用眼角扫了一下四周,再次以极快的速度挑了一口放进嘴里,这才端着碗点评道,“劲道,回味无穷,不愧是太虚吃食,老夫今日能吃到这穉子面,死而无憾矣!”

    “是啊,老妪当年也曾到王府赴过宴,论及美味,不及这穉子面百一。”

    “唉,有了这穉子面,老妪今后怕是对别的吃食提不起胃口了,不知是福是祸啊!”

    三位老人发表一下感慨,不想年纪最大的那位,却是眼角流泪,大哭道:“呜呜呜,天可怜见,想不到老夫在有生之年还能看到吾复望里兴盛的希望。”

    一群小辈连忙出声安慰这位伯祖,过了会,老翁稳住情绪,将手中的面碗和竹筷递给身边最小的孙女。

    小女孩端着碗,小琼鼻努力一吸,口中立刻分泌出大量口水,心中就一个想法,想吃想吃!但看到周围一群人盯着面碗,只能怯生生问道:“祖父,我可以吃一口吗?”

    老翁慈爱地摸了摸她头,欣慰道:“难为你这么小就能忍住诱惑,祖父给你的,放心吃吧。”

    其他三位老人也有样学样,将剩余的穉子面递给围在身边的年龄最小幼孙,接下来又是一顿夸赞吴咏和穉子面。

    “吴家子传下这穉子面,以后怕不是要发达了。”

    “谁说不是呢,早知今日,当初他昏噩那会,让小辈多与他接触就好了。”

    两位老媪更是来到吴咏祖母身旁,家长里短絮叨起来。

    “老姐姐,恭喜你苦尽甘来,吴咏以后是有大福气的,你就跟着享福吧!”

    “是啊,老姐姐,吾本家有个侄女,若是可以的话,过几日让她到你家也沾沾福气。”

    “呀,吾突然想到,吴咏这孩子都快十三了吧,好像还未曾有过婚约……”

    另一边,接过碗小家伙们可不管其他,赶紧就用胳膊护住碗,迫不及待大吃起来,转眼就见他们把面碗都舔的干净,不留下一滴汤水。

    大家伙看他们吃得香,不自觉的咽了咽口水,议论纷纷起来。

    “这穉子面真有这么好吃吗?一会回家让母亲做给吾吃……”

    “我决定了,今后的每一日都要吃这穉子面。”

    吴咏早上也没吃饭呢,这会感觉肚子也开始叫了,为了不至于让自己在大庭广众之下尴尬,于是便清了清嗓子,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过来,再次大声说道:“这穉子面做法不难,诸位乡亲若是想尝尝味道,等会可以回家做。下面我为大家演示一下解忧馍的做法。”

第14章 蒸馍大会3

    蒸馍没有太多需要解说的地方,普通人看一眼差不多就会,因此吴咏直接启动【厨艺】技能。

    只见他拿起一块已经发酵好的面团,放在案板上,边搓边撒干面粉,不一会就将面团搓成一个长条。

    之后将长条上面的褶皱用手捋光滑,用刀把长条均匀的切成块状,边切边将小块前后错开,防止粘在一起。

    然后把切开的小面团逐一用手掬一掬,使其隆起,最后转动面团,将之搓成圆形。

    如是三次,吴咏将第一盆面做出三十个圆形小面团。

    这时退出系统状态,吴咏的意识接管了身体,一边吩咐两位妇人在另一个铁锅里添水烧火,一边又给众人解释道:“解忧馍的形状随大家的心意,我今天做的圆形,外观看起来会更舒服,哪位姊妹若是想省事,切成块状就可以了。”

    随后又想到了什么,接着说道:“大家第一次做解忧馍的时候,不必都蒸完,要留下一小块做酵头,等下次做解忧馍的时候,将酵头用温水泡透,一起和面,这样做出来的解忧馍,口感会更松软。”

    说话功夫,那边灶台上的水已经烧开,吴咏一边装馍,一边不停给众人解释。

    “装馍前,下面一定要垫一层,可以用麻布,也可以用干叶子,一定要完全托住面团,这样做,一是防止解忧馍变了形状,二是便于熟后起出,不粘连。”

    “装馍的时候,一定要在面团之间留有足够的空隙,因为在蒸的时候,解忧馍的体积会增大,空隙不够,会导致解忧馍挤压到一起,影响外观。”

    “大家记住,水一定要烧开,火一定要大,这样解忧馍才能快速定型起个,如果火小,蒸出的解忧馍就会扁而且发黑,不仅不美观,而且口感也会差上许多……”

    等吴咏做好的三十个面团全部装锅,盖上木锅盖,不大会,众人就闻到了诱人的麦香。

    一刻钟后,吴咏吩咐烧火的妇人减少材火,避免把水烧干了。

    又一盏茶时间,吴咏将木锅盖移开一个小口,用手指轻轻的在馒头上点一下,看到手指印迅速还原,心下暗道熟了。

    吴咏一边吩咐妇人撤材火,一边将锅盖重新合上,对大家笑道:“大家再耐心等会,让解忧馍再上上气,稍后就好。”

    同时又解释一下刚才的动作,“解忧馍一定要蒸熟,口感才最好,如何判断熟不熟,大家可以学我刚才那样,用手指轻轻的在解忧馍上点一下,手指印迅速还原,说明已经蒸熟。手指印还原的很慢或者不会还原,说明还不熟,要再蒸一会就可以了。大家记住不要蒸的时间太长了,时间长了,解忧馍会已发黑,不仅影响口感,还难看。”

    众人这时闻着浓郁的馍香味,情不自禁地直咽口水,有那么几个性子急喜欢起哄的少年,顿时就嚷嚷起来。

    “吴咏,你这脑子是不是还没好利索呀,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难道让我们这么多大老爷们都去学着做饭不成?”

    “是啊,我们大早上起来都等着吃解忧馍呢,不是来听你说废话的,留着这些话,跟你的姊妹说吧……”

    吴咏听着这些话有些无语,他忙活整个早上,到现在一口水没喝上,只是为了教会大家做这两种吃食,却没想到竟然会被人指责。

    不过不等吴咏说什么,几位少年身边的长辈就把他们训斥一顿。

    这时吴咏感觉蒸馍差不多好了,于是掀开木锅盖,找来两根粗木棍,跟烧火的妇人一起,将蒸馍连竹篾一起移到在案板上,并迅速将所有蒸馍都分开翻到案板上。

    “这就是解忧馍?一个小面团能变得这么大个?”

    众人都瞪大双眼看着案板上三十个拳头大小的蒸馍,面上的表情不一,有些惊讶、有些渴望、有些赞叹……

    接下来问题又出现了,只有三十个蒸馍,这里却有一百户人家,人数更是达到近千人。

    最终大家决定按每户的人口多寡来分,先分给人数多的家庭。

    三十个蒸馍很快被朱里典和李田典分给了三十位户主手中,他们中很多人拿起时,白色的蒸馍上面出现手指印,心里不由升起一种羞愧感,暗暗发誓以后再遇到这样的吃食,一定要先洗手再拿。

    他们这一发愣,有人就开始催促道:“快尝尝这解忧馍是什么味啊,你们若是不吃,我可以代劳啊!大家伙都等着呢。”

    这时就陆续有户主开始分手中的解忧馍,最少也是一分为四。现场无数双眼睛紧紧的盯着分到解忧馍的众人。

    年龄不大的稚童们分到小块解忧馍,都是一把塞到口里,三嚼两咽,吞入肚中,然后就是一个劲的吧唧嘴。这样美味的解忧馍,让有幸第一批吃到的他们的表情就像是陶醉一般。

    至于年纪大的老翁们拿到解忧馍,先是抬头扫视一圈,然后跟大家拱了拱手,这才将解忧馍放到嘴边咬下一小口。

    口水与解忧馍接触的一瞬间,像是起了莫名的反应,软糯适中,越嚼越香甜。一时间,什么都不记得了,现在心里、眼里、嘴里只有美味的解忧馍。

    有那脾气火爆的人,吃完后,大声疾呼:“直娘贼,怎么会有这么好吃的解忧馍!”

    更有甚者,一边吃一边流泪,惊呆了围观的众人。

    人群中开始议论纷纷起来,询问那些吃过解忧馍的稚童们。

    他们都是眼睛放光地表示太好吃了,至于怎么个好吃法,他们也说不上来。

    过了会,分到解忧馍的老翁们陆续吃完,有人擦了擦眼角,叹道:“不愧是太虚之境的吃食,解忧馍,名副其实,吃了之后,的确让人忘记烦恼忧愁。”

    这让没有分到解忧馍的众人,更是急得心痒痒,甚至有几个调皮的半大小子想要趁着大家不注意,偷拿生面团吃,若不是吴咏发现及时,指不定让他们得手,糟蹋了粮食是小事,要是噎到他们,指不定又要出什么不可预测的变故。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0223/ 第一时间欣赏人在汉末,种田起家最新章节! 作者:观书二十载所写的《人在汉末,种田起家》为转载作品,人在汉末,种田起家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人在汉末,种田起家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人在汉末,种田起家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人在汉末,种田起家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介绍:
想看不一样的三国故事吗?
华佗不是人名,而是一种称呼?
屠羊少年何进,如何一步步成为大将军。
想要匡扶汉室的张角,又是如何背弃理想,走上造反路。
董卓也曾是热血豪爽的少年,又是如何做到从边疆小吏到权倾朝野。
曹操作为袁绍的小跟班,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位极人臣之位。
一手好牌的袁术,是怎么打的稀烂,导致自己最终陨落的。
游手好闲的刘备是如何靠着公孙瓒发家的。
猛人孙坚娶媳妇原来靠抢的……人在汉末,种田起家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人在汉末,种田起家,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人在汉末,种田起家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