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摆皇TXT下载摆皇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摆皇全文阅读

作者:骡子不吃羊     摆皇txt下载     摆皇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摆皇全文阅读

第一章 大明的爷,就是爷!

    大明。

    万历八年,三月初二。

    傍晚。

    扑通一声!

    “不好了!皇爷落水了!!”

    喊声有些尖锐,一听就是皇宫里宦官的喊声。

    两名大汉将军一前一后跳入金水河,把大明的皇帝陛下救出来。

    身材魁梧的大汉将军心里美的很,这算不算救驾?

    得知陛下落水,皇宫内乱作一团,武宗就是因为落水驾崩的,希望陛下不会成为武宗第二。

    “禀:慈圣宣文皇太后……”

    “……”

    “陛下落水了,已昏厥。”

    “哀家已知。”

    慈圣宣文皇太后,姓李,名彩凤,北直隶顺天府漷县人,万历皇帝朱翊钧的生母。

    “禀:仁圣懿安皇太后……”

    “……”

    “陛下落水,现已昏厥。”

    内侍太监禀报陈太后,她听到朱翊钧落水后,非常紧张,李太后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就是现在的大明皇帝朱翊钧,小儿子潞王朱翊镠,就算朱翊钧驾崩,还有朱翊镠顶替皇位,李太后还是太后。

    陈太后就不一样,朱翊钧平时对陈太后还算孝顺,要是朱翊钧万一驾崩,以后朱翊镠登基,对她如何还不可知。

    “快请太医。”

    “红儿,紫儿,摆驾乾清宫,哀家要去探望皇儿。”

    ………

    啪的一下!

    很快啊。

    朱一君就坐了起来,看了一眼周围,又躺下装死。

    不是拍戏就是穿越,服化道这么精良,肯定不是拍戏,场景也不一样,没有灯光也没有摄影机。

    他又不是傻子,眼前这群女人的穿着,不能用非富即贵形容,除了皇宫就是王府,文臣、武将、勋贵家的女眷这么穿着,肯定僭越。

    “这是什么地方?”

    “皇儿,这是乾清宫东暖阁呀,你的寝宫。”

    糟了!

    我特么成皇帝了。

    要问当皇帝爽不爽?

    肯定很爽。

    代清的皇帝爽的要死,可是这大明的皇帝一点都不爽。

    世界最危险的三种职业。

    美国总统、韩国总统、大明皇帝。

    这么危险的工作,让他摊上,不知应该喜,还是愁。

    朱一君对明朝历史不太了解,他穿越前也就拍一拍电影,当导演糊弄事,电影导演就是混圈子,不需要能力的。

    明朝皇帝看来也是惨,人家康熙、乾隆还能去江南游玩,明武宗朱厚照去南边游玩一次,就一次还落水,不久就嗝屁。

    整天待在宫中,不是太监就是一群女人,大臣们把他当成工具人,就像牌位上的神像,初一、十五祭拜一二。

    朱翊钧落水也是有原因的,当天下午喝了一些酒,还被李太后恐吓,让他看《霍光传》。

    历史文盲也知道霍光废除海昏侯的事,还无端给安排几百件坏事,人家刘贺刚当二十几天皇帝,就给安排这么多坏事,至于吗?

    朱翊钧闭上眼睛,举目皆敌,这皇帝当的真累。

    还好老子有系统。

    【忠诚度系统】

    【慈圣宣文皇太后:李氏】

    【忠诚度:百分之三十】

    百分之三十,就是一半都不到,看来她更偏向潞王朱翊镠。

    这个生母不要也罢。

    李太后曾经对朱翊钧说过:

    “若不克大任,不妨退位让贤。”

    她的意思很明显,这个皇帝当不好,就赶紧退位,让给弟弟潞王。

    这几乎就是宋太祖赵匡胤和弟弟宋太宗赵光义的翻版,母亲偏向小儿子,春秋时期的郑庄公共叔段的有一次上演。

    不过朱翊钧不是原来的朱翊钧,现代人虽然不比古代人聪明,可是他有经验。

    李太后虽然是朱翊钧的生母,但是郑太后是他的嫡母,他拿李太后没办法,他可以让陈太后对付她。

    朱翊钧看了一眼陈太后。

    【仁圣懿安皇太后:陈氏】

    【忠诚度:百分之八十】

    心里暗爽,陈太后现在所依仗的就是朱翊钧,她的娘家锦衣卫副千户封固康伯陈景行,以后朱翊钧可以提拔陈景行,给她点甜头尝一尝,这样他们两个联合,对付李太后。

    他有看了一眼床榻旁边的女人。

    【皇后:王喜姐】

    【忠诚度:百分之五十】

    这个王喜姐是朱翊钧的皇后,为何忠诚度只有一半?

    闭目沉思才考虑清楚,原来她是李太后选定的,属于双面间谍,一面偏向自己的夫君,一面偏向选她为皇后的李太后。

    大明选秀一后二妃的惯例,同时还选中了刘氏与杨氏,刘昭妃与杨宜妃。

    刘妃长的有些憨厚,模样一般,还不如王喜姐好看,可能比较丰满好生养的原因。

    【昭妃:刘氏】

    【忠诚度:百分之五十】

    这个女人对朱翊钧也不太忠诚,看来她也是偏向李太后的人。

    看来后宫李太后的势力不小,朱翊钧还不能轻易招惹她,不然会有生命危险。

    【宜妃:杨氏】

    【忠诚度:百分之一百】

    这个好,这个女人虽然比朱翊钧大两岁,但是对他忠诚,心里全都是他。

    “成何体统!这大明的皇帝,吃酒竟然落水,让朝廷百官如何想?让天下亿兆黎民如何想?如若再吃酒,看哀家如何责罚你!”

    李太后见朱翊钧有时睁眼,有时闭眼,躺在床上一动不动,把她们晾在这里,有些火气。

    “妹妹少说几句,皇儿吃酒落水,休要责罚,皇儿现已无碍,咱们还是回宫,让皇儿好生歇息。”

    听到陈太后怼李太后,朱翊钧心里别提多美。

    言罢,一大群人散开,看着她们离开,朱翊钧偷摸看了一眼杨妃,二十岁左右,肤白貌美,身材苗条,标准的美人坯子。

    耍心眼,斗心机朱翊钧整不过他们,但是比演技,他可是拿过戛纳影帝的人。

    “杨妃…。”

    众人听到朱翊钧虚弱的声音叫杨妃,齐齐回头看向他。

    还是陈太后说:“陛下身边留一人照看也好,杨妃留下,其他人退下吧…。”

    万历八年,公元一五八零年,距离一六四四年大明灭亡,还有六十四年,现在朱翊钧十六周岁,虚岁十七,大明灭亡他八十岁,死就死了,当六十四年太平皇帝,他不香吗?

    大明的爷,就是爷,除了吃喝就是玩,没别的。

    我大明天下无敌!

    平心而论,现在也是天下第一,美国还特么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欧洲这些国家还没工业革命,周边这些地方都是大明的狗,只有草原上的野蛮人蹦跶,正面也打不过大明的军队。

    工业革命就是革朱翊钧自己的命,他的下场不会比路易十六好多少,人家乾隆和路易十六是笔友,就是知道路易十六的下场,才闭关锁国的。

    发明机关枪、大炮这些东西,就是要朱翊钧的小命,人心会随着实力的膨胀而膨胀,到时这些武将可不会管他是不是皇帝,先把他送上断头台。

    有了【忠诚度】系统,朱翊钧可以清楚了解谁是敌人,谁是盟友,现在后宫最大的敌人就是亲生母亲还有弟弟。

    李太后还有潞王在窥视皇位,他要做的就是保住自己的位置。

    虽然对历史不太了解,可是朱翊钧也清楚,张居正、李太后、还有冯保他们三人的联盟。

    朱翊钧现在要做的就是粉碎他们的联盟,为自己争取到权力。

    耍心眼、掰手腕他不是他们联盟的对手,但是在大义上,朱翊钧还是大明的皇帝,实在不行就学懂王,开始混不吝。

    朱翊钧不能和这些大臣比权谋,也不能忤逆李太后,古代非常重孝道,李太后不能成为他明面上的敌人,要用陈太后对付她。

    冯保最好对付,宦官权力虽然大,但是他们终究要依靠皇权,朱翊钧把他抛弃,不用他对付冯保,就会有许多人踩他几脚。

    冯保嚣张跋扈惯了,敌人不会少。

    朱翊钧只需要演戏,就能把冯保支到南京去,让他去给太祖守陵寝。

    张居正虽然是能臣,对大明也有功,但是他终归是朱翊钧最大的敌人,朱翊钧是皇帝,但是他也是人,只要是人就避免不了自私。

    张居正对他不重要,没有张居正对他很重要。

    先拿冯保开刀,先把他们的联盟,撕开一个缺口!

    PS:新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稳定更新,谢谢读者朋友们……。

第二章 开始!演技派

    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屋内就传来悉悉索索的声音,昨夜睡的很香。

    杨妃的身体也很香。

    朱翊钧坐起来,古代的日子也不好过,没有手机,也没有香烟,不过他命挺好的,穿越成皇帝,要是穿越成贱籍,不止为别人吹拉弹唱,还要戴上绿头巾。

    杨妃帮他把衣服穿上,不见大臣,也不上朝,朱翊钧穿便服就行,宫女和内侍在旁边侍奉,就连洗脸都不用自己动手,都有宫女给他洗。

    要不然人人都想当皇帝,这特么真享受。

    早餐没有电视里的一大桌子,大明皇帝吃的也很平常,毕竟太祖以前要过饭,他老人家过万寿节,也才四菜一汤。

    面食:八宝馒头、蒸卷、枣糕

    牡丹头汤、白粥,

    肉类猪耳脆、还有荔枝猪肉。

    杨妃昨晚夜宿乾清宫,她也跟着朱翊钧一起吃,明朝皇帝和皇后、后妃生活几乎和文官家差不多,不像清朝皇帝装样子,一副不近女色的模样,其实比历朝历代皇帝都好色,后妃比历朝历代都多。

    朱翊钧要想活的舒坦,就要跟着乾隆学,拿出乾隆对付张廷玉的手段。

    张居正首辅干了八年,张四维还有申时行有没有想法?

    他们联合起来对付朱翊钧,那么他会非常难受,就像老道士嘉靖刚登基的时候,更惨一些还有崇祯。

    崇祯登基的时候,被文官忽悠着把魏忠贤杀掉,失去制衡文官的手段,他与整个文官系统为敌,直接刺刀见红,没有缓冲工具。

    说白了,现在整个大明被文官、士绅系统把持,现在这些人分党派,要是他们联合起来,整个大明就完蛋。

    虽说明朝亡于党争,可是后世就没有党争吗?

    美国没有?

    英国没有?

    韩国没有?

    选举的时候,党派之争,不比现在朝堂上争斗的还厉害吗?

    现在张四维被张居正所在的楚党压制,朱翊钧就扶持张四维的晋派,同时还要让申时行的浙派参与进来,就是要让他们争斗。

    他们不争斗?朱翊钧怎么培养自己的人。

    朱翊钧要做的就是以平衡各方势力,达到巩固皇权的目的。

    皇帝不能做决定,因为朱翊钧不会错,做决定的应该是文臣和武将,他要有问责的权力。

    在东暖阁看了一眼在旁边小心侍候的宦官,他对朱翊钧的忠诚度百分之八十。

    张鲸,北直隶新城县人,历史书中就是他扳倒了权势熏天的冯保,以诚联姻武清侯,擅作威福,内阁辅臣对他颇为忌惮,口碑不咋的。

    最后充军而死。

    对文臣他的口碑不好,但是他对朱翊钧忠心,难道还有比对他忠心重要吗?

    “张鲸!”

    “奴婢在!”

    “内府供用现在是谁掌管?”

    “主子,是司礼监的张公公。”

    “以后就是你掌管了,朕的内库就归你管,别人替朕管着,朕不放心。”

    朱翊钧这句话,张鲸的忠诚度又飙升百分之十,现在已经到达百分之九十。

    “奴婢谢恩!”

    “起来吧,这里又没有外人。”

    “现在有什么要紧的事?”

    朱翊钧两眼一抹黑,他没有当过皇帝,也不知道大明的皇帝要干什么?

    “主子,三月十五就是殿试,今科士子们人才济济,他们往后都是咱大明的栋梁。”

    中进士后,都是天子门生,他们也算朱翊钧的学生,可是他这老师懂的并不多。

    会试名单让小太监们拿着,朱翊钧边走边看。

    张泰徵,山西平阳府蒲州人。

    “这个人和张四维什么关系?”

    张四维的籍贯和张泰徵一模一样,朱翊钧好奇问一下。

    “张泰徵是张阁老的次子。”

    “嗯。”

    阎汝哲、周一鹏、邹云鹏、魏允中、张后甲、朱运昌……董嗣成、顾宪成。

    这个顾宪成有些眼熟,此人也是上过历史书的,好像后来是东林党的骨干成员。

    张敬修。

    “这个张敬修又是何人?湖广荆州府江陵县人,不会是张先生的后辈吧?”

    “主子,张敬修是张阁老的长子。”

    萧良有、张懋修。

    “这个张懋修也是张先生的后辈?”

    “张懋修是张阁老的第三子,听说此人很有才华。”

    好家伙,一点都不避嫌,明目张胆了!

    朱翊钧不露声色,控制着面部表情,不能让张鲸还有屋子里的太监们,看到他的反应。

    朱翊钧不能让人看到他的想法,必须要演的逼真,欺骗所有人。

    无法可制,要是没有徇私舞弊,正常人都不会相信,可是又没有证据,不能空口白牙冤枉人,哪怕他是大明皇帝。

    可是这要不管一管,科举风气被带坏,以后他想躺平都躺不平,科举不是一般儿戏,中了进士后,最差也是县令,七品起步,状元授翰林院编修,从六品,这可是副厅级。

    “收起来吧……”

    ………

    “主子,内阁三位阁老求见!”

    朱翊钧现在做俯卧撑,摆烂也要有一副好身体,锻炼身体,学一学游泳,不然再落水,他的命就不会这么好。

    “他们有何事?”

    “回主子:阁老们听闻主子有恙,探问一二,还有今科殿试主考官之事。”

    “哦,西暖阁召见,把杨妃做的手绢拿给我。”

    朱翊钧让杨妃做一个辣椒泡过的手绢,等会有大用处。

    乾清宫东、西暖阁都是朱翊钧的寝宫,两边有二十几张床,分上下两层,有些类似后世的复式建筑。

    东、西暖阁,还有乾清宫正殿都有召见群臣的屋子,朱翊钧在两名小太监的搀扶下,慢慢悠悠的走进西暖阁。

    装病就要装的像一些,他要打出退后的牌。

    “臣见过今上!”

    “臣见过今上!”

    “臣见过今上!”

    张居正长须,似乎永远有一种智慧,服袍崭新,不过样貌有些苍老,朱翊钧看到他有不少白胡子。

    毕竟五十多岁,古代人显老。

    张居正可是历史书上的人物,不可小觑。

    张四维瘦弱,短须,大耳,给人一种精明的感觉。

    申时行要比他们两个年轻许多,长须,同样是瘦弱,给人的感觉同样精明,而且比张四维更甚。

    “今上,圣体有恙乎?”

    朱翊钧看了看旁边的冯保,此人身材高大,面色黝黑,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他也不是简单人物。

    申时行问他身体如何?朱翊钧没有言语,而是表现出一副孱弱的姿态,略微咳嗦,不用话语回答,用他的状态回答。

    殿试在即,殿试主考官还没有选定,这个差事礼部和内阁都没办法定夺,要朱翊钧亲自选定人员,或者朱翊钧亲自主持殿试。

    他不想管殿试这摊事,会试选定的士子,不是你们儿子,就是你们亲属,要不然就是学生和同乡,上赶着给你们铺路?

    朱翊钧才不是傻子。

    “咳咳咳…!”

    一阵剧烈的咳嗦,屋里众人目光齐齐看向朱翊钧,大明的皇帝身体,不是他自己的身体,这关系到政治格局的问题,如果朱翊钧真的有大病,或者命不久矣,他们要考虑继位人的问题。

    冯保迫切关心:“陛下,圣体……”

    都不叫主子了,开始叫陛下了,看来冯保真的膨胀了,他不知道他的权力全部来自皇权吗?

    只需要一句话,朱翊钧就能把他的权力全部收回。

    先测测他的忠诚度。

    【司礼监掌印兼提督东厂:冯保】

    【忠诚度:百分之五十】

    还可以,不过还不够,有百分之八十的不用,朱翊钧为何要用百分之五十的?

    【内阁首辅太子少师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

    【忠诚度:百分之五十】

    还可以。

    【内阁次辅太子少保武英殿大学士:张四维】

    【忠诚度:百分之三十九】

    这个是要处理的人,不过朱翊钧要用他牵制张居正,要培养张四维的忠诚度。

    【内阁辅臣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申时行】

    【忠诚度:百分之四十】

    这三个内阁大臣,还就张居正对朱翊钧最忠诚,可是他和张居正肯定是敌人关系。

    这事有些难办。

    朱翊钧用辣椒水泡过的手绢,在眼睛上抹一抹,开始他的表演。

第三章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辣椒水泡过的手绢,擦在眼睛上,肯定会流泪,此种场合朱翊钧也酝酿不出眼泪,只能用一些小手段。

    先退一步的办法,就是主动提出退位,把皇位禅让给潞王,李太后和潞王肯定愿意。

    不过,内阁、六部、朝中文武百官、武将、勋贵、还有各省的总督、巡抚肯定不愿意他退位。

    大明突然换皇帝,这可不是儿戏,牵扯的政治格局太大,特别是张居正还有申时行。

    朱翊钧在位时张居正还能坐稳内阁首辅的位子,潞王要是当皇帝,他内阁首辅的位子能不能坐稳还说不定。

    前车之鉴就是嘉靖帝与杨廷和,杨廷和是正德帝的老师,也是他在位时的内阁首辅,权势不比此时张居正小,可是嘉靖登基后就开始和杨廷和打擂台,最后杨廷和不得不辞官归乡,儿子也被嘉靖整的很惨。

    朱翊钧流泪,默默哭泣,给内阁三位大臣,还有站在一旁的冯保看呆了,众人齐齐跪在地上,询问:

    “今上因何而哭?切不可伤了圣体,臣等有不妥之处,今上可责罚一二…。”

    上勾了。

    哭,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刘备刘皇叔就哭的很好,刘备善哭,而且哭的有技巧,不是平白无故的哭。

    朱翊钧虽为大明的皇帝,可是在三位内阁重臣这里,他还不如必十。

    申时行小声叫冯保:

    “冯公公,今上这是怎么了?”

    西暖阁只有朱翊钧轻微的抽涕声,大明的皇帝在臣子前失仪,看着刚刚十七岁的年青皇帝,真让这些四五十岁的大臣心疼。

    当然,朱翊钧又不是真的哭,他就是演技派而已,当皇帝还不够他臭屁的,高兴还来不及,他才不会哭。

    朱翊钧不语,他们不得不问,再不把事问出来,真把皇帝哭伤了,他们可都有罪,都察院的御史们,不会放过他们。

    张居正一言不发,跪在地上看了一眼张四维。

    刚才申时行问过,现在轮到你了,其实张四维也猜测出来一些,新闻今上昨夜吃酒落水,遭李太后训斥,恐有委屈,所以才哭出来。

    终归还是少年天子,生性爱玩一些,吃酒也不甚大事。

    “今上,是昨夜慈圣宣文皇太后之事?”

    张四维不敢多说,也不敢多问,只得试探一二。

    朱翊钧还是没有言语。

    张居正终于忍不住,他再不开口,今科殿试恐怕要推迟。

    “今上,今科殿试在即,主考官人选之事……?”

    张居正还没说完,就听到朱翊钧问:

    “申先生吃酒吗?”

    申时行一愣,怎么突然问他吃不吃酒?

    “回今上,臣偶有吃酒。”

    朱翊钧点点头,又问张四维:“张先生呢?”

    “回今上,臣也偶有吃酒。”

    朱翊钧看向张居正:“张阁老呢?”

    “今上,臣也吃酒。”

    “臣工吃酒无事,为何朕吃酒就要受责罚?!”

    从另一边袖子里拿出干净的手帕,脸上火辣辣的刺痛,这眼泪混合辣椒水,也不好受,为了哭的像一些,朱翊钧也真豁出去。

    “朕,昨夜已想好,这皇帝不当也罢!朕已经决定退位让贤,把皇位禅让于潞王。”

    平地惊雷!

    张居正反应最大,已经不顾君前失仪,声音很大反对:

    “今上,万万不可提禅位,英宗与郕王时禅让,造成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禅让之事不可再提!如臣等有罪,今上可责罚,如太后严苛今上,臣等可劝解太后一二,不可再提禅让之事。”

    “今上御极以来,大明国泰民安,百姓富足,边疆安定,全有赖今上鸿福,禅让之事不可再提,切不可伤百官之心,天下黎民之心。”

    好家伙,一个一个彩虹屁都很能吹。

    不过张居正的彩虹屁朱翊钧很不高兴,这是把他比喻成英宗吗?

    他可不想当大明战神,堡宗。

    内阁三位大臣全都反对他禅位,这就是他的目的,后宫李太后和内阁关系好,这对朱翊钧是一个威胁,李太后和张居正还有冯保的联盟,必须要瓦解掉。

    现在朱翊钧主动提出禅位,他已经做足姿态,不是他不愿意退位让贤,而是以张居正为首的内阁强烈反对。

    李太后和潞王要恨就恨张居正还有内阁,这可怨不得他。

    好人让朱翊钧做,坏人要让张居正他们当,西暖阁发生的事,绝对会传到李太后耳中,因为这件事,李太后肯定会对张居正还有内阁有意见,联盟也会出现裂痕。

    “可是,太后还有潞王,他们可都是朕的至亲骨肉,朕无心朝政,昨夜太祖托梦,还责骂朕是不孝之人。”

    想要把冯保赶出京城,就要找理由,没有什么比修缮太祖陵寝更好的理由,大明重孝道,把太祖搬出来,内阁不敢违抗,冯保也不得不去。

    太祖托梦?

    “敢问今上,太祖托梦有何事?”

    申时行不得不问,皇帝都说太祖托梦,大臣不重视可还行,在大明太祖就是天,任何人也大不过他老人家。

    “太祖他老人家说:他在南边孤独,子子孙孙都在北边,住的宫殿破破烂烂,年久失修,也没人管他,老人家可怜呀……!!”

    太祖陵寝确实很多年没有修缮,还是正德年修缮过一次,这都六十多年了。

    “大明以孝道为重,朕想着禅位给潞王,这样太后高兴,潞王也高兴,朕禅位后,可以前往南京为太祖修缮陵寝,还可以看看他老人家,朕是重孝道的,还望内阁还有朝中百官,天下百姓,体谅朕的孝心。”

    这话说的漂亮,没有一点破绽,还能留下重孝道的美名,兄友弟恭,孝顺太后。

    张居正无论如何也不肯让皇帝禅位,要是皇帝都撂挑子不干了,他奋斗一辈子的事业,就是一场空,无数的骂名也会随之而来。

    陛下都禅位了,你这首辅怎么干的?

    “今上,修缮太祖陵寝之事,可派朝中能臣去,今上重孝道,臣等深知,可,今上乃九五至尊,更应心系天下苍生,黎民百姓。”

    “张阁老,派遣别人去,朕实不放心,修缮太祖陵寝之事,绝非小事。”

    “今上,可有合适人选?”

    朱翊钧才不会说,要是他主动说让冯保去,张居正必定会有所猜忌,李太后也不会这么轻易过关。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张居正还有张四维他们说了几个人选,朱翊钧都没有搭话,他就等着冯保主动请缨。

    反正他坐着也不累,这帮老头子站着,就耗着呗,看谁能耗过谁?

    大约半刻钟后……

    “陛下,奴婢愿意代劳。”

    冯保终于主动开口,再不开口,内阁三位大臣都要去修缮太祖陵寝了。

    “张阁老,张先生,还有申先生,你们怎么看?”

    冯保主动提出他亲自去,朱翊钧也不会马上答应,而是问内阁的意见,司礼监掌印兼提督东厂,他走以后,关系着内廷权力的问题。

    皇帝终于开口询问,内阁也不愿意再泡蘑菇,已经站一个半时辰,再站一会老命都要交代。

    “臣认为合适。”张四维先开口。

    张居正本意并不想让冯保去南京,可是现在不得不答应,禅位和修缮太祖陵寝的事,已经把他弄糊涂,他此刻在想,冯保去南京修缮太祖陵寝,谁顶替他司礼监掌印的位置?

    也就张诚合适,他虽然不是自己的同盟,但是他不会掣肘,要是司礼监掌印掣肘内阁,什么事都办不成。

    司礼监诸太监权力来自皇帝特有的票拟与批红,司礼监掌印太监负责最后的审核盖印,说白了,就是皇帝的秘书班子,一天几百道奏疏和奏章,皇帝工作会很累,很多大臣给皇帝送西瓜都写奏疏,看这些无聊的奏疏,累都累死了,司礼监就是专门看这些奏疏的部门。

    重要的奏疏,朱翊钧会亲自批示,没屁搁楞嗓子的奏疏,司礼监就批了。

    现在冯保要去南京修缮太祖陵寝,张居正也不好阻止,他要是阻止冯保去南京,勾结宦官的事,就彻底坐实。

    张居正本来口碑就不好,在大明最忌讳朝中大臣勾结宦官,他与冯保勾结,把高拱排挤出朝堂,这事没有证据,现在要是阻止冯保去南京,可就落人口实,都察院御史绝对饶不了他,各地总督、巡抚也饶不了他,有可能还会掀起清君侧事件。

    “臣,也认为合适。”

    张四维和张居正都同意,朱翊钧又看了看申时行。

    “臣也认为合适。”

    既然内阁都同意,又是冯保主动提出去南京修缮太祖陵寝,朱翊钧不能再反对。

    “那么就劳烦大伴,为了表孝心,修缮太祖陵寝朕不想劳民伤财,朕决定从内帑拿银十万两,余下不够,内阁明旨,各地藩王也要尽一尽孝心。”

    “遵旨!”

    “臣等遵旨!”

    “无事退下吧,朕有些累了…。”

    朱翊钧的事办完,冯保也要去南京。

    张居正实在忍不住问:“今上,今科殿试在即,敢问是今上主考,还是……?”

    “申先生兼任礼部尚书,由申先生担任今科殿试主考官,殿试考题由申先生和礼部定夺,还有事吗?”

    科举他又做不了主,科举已经被文官和士绅把持,张居正和张四维的儿子都是这科的士子。

    “臣遵旨!”

    “臣等告退…!”

    看着他们走,朱翊钧缓缓吐出一口气,真怕自己演戏败露,这辣椒水泡过的手绢,真的很好用,冯保已经去定南京,他走以后司礼监和东厂,还要分蛋糕。

    冯保可能幻想自己再回京城,朱翊钧怎么可能给他这机会?

    咬人的狗,必须要杀了吃肉,不忠诚的狗,就把它扔的远远的,吃里扒外的狗东西,朱翊钧早晚要收拾他!

第四章 不让我痛快,就都别痛快

    出了乾清宫,在空旷的广场上,内阁三位大臣开始思考起来。

    “太岳,您说今上这是怎么了?”

    农历三月春意盎然,与张居正年纪相仿的张四维,有些看不懂少年天子。

    “不知今上,禅位是真是假?”

    哭了,流眼泪了,扯了一大堆震惊的话,又禅位,又太祖托梦,刚才还真有些懵,一辈子专搞权力斗争,张四维越来越看不懂当今天子。

    张居正也在反思,他刚才真被吓住,不是被小皇帝吓住,而是被禅位吓住,内阁首辅,辅佐来,辅佐去,把皇帝辅佐成禅位,他张太岳不成全天下的耻笑了?

    张居正不发一言,边走边想,刚才他已和冯保对好暗号,傍晚到他府里商谈,冯保这次南京之行,非去不可,司礼监人选还没确定,内庭宦官人选都由皇帝定夺,可是今上乱选一通,选一个反对自己的人,这以后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今上这次落水后,似乎变了许多,张居正感觉不太好,下午的冷风吹在脸上,他感觉危机四伏。

    身在高位,有无数双眼睛盯着自己,一时失手,将会万劫不复。

    “今上大概昨夜落水被触动,后宫太后言辞严厉一些,终归还是年少脾性,两位阁老不要放在身上,今科殿试在即,为国举才,这可是头等大事!”

    “事出有因,不日司礼监冯公公就要前往南京。”张四维面有凝重,他预感到冯保离开京城,恐怕再也回不来了,他看了看张居正:“太岳,令公子还有吾家犬子,今科恐遭非议,今上是否有所察觉?”

    说来说去还是说的科举上,内阁大臣张居正的两个儿子,张四维的一个儿子,都是今科的士子,京城已有流言蜚语,要是做的过火,恐怕御史言官,不会放过他们。

    “无妨,你我之人,为大明肝脑涂地,封妻荫子乃常事。”

    好家伙,张居正完全不在意御史言官,他是铁了心要扶持后代,自己做首辅,也想让儿子做首辅。

    三人边走边谈,一会就到文渊阁,万历初年,文渊阁乃内阁办公之地,这里就是大明的权力枢纽。

    ………

    内库没什么钱,还剩八十九万两白银,金七万五千两,各类珠宝、丝绸、瓷器、古玩、字画、奇珍异宝一大堆,折银大约一百一十万两,内库合计白银两百六十四万两,可是朱翊钧要养三万多人,皇宫还有二十四监都要他花钱养着。

    先帝在位每年还有八十六万两白银入内库,张居正玩双标,这老家伙让朱翊钧节俭,一年工资只有六十五万两白银,足足比先帝少了二十多万两。

    张居正很会享受,三十二人抬的轿子坐着,每天一件新衣服换着,家里女人也不少。

    朱翊钧最近几天没别的事,就看大明的财政状况。

    应该说,很糟糕。

    万历七年,大明全年收入折银两千一百七十四万两,九边军费开支八百五十七万两,占收入的百分之四十,这还是没有战事的开支,要是有战事,最少占收入开支的百分之六十。

    这还玩个屁!

    九边开支、各地留存、宗室、官员工资,占最小头的就是朱翊钧,皇宫开支才占大明收入百分之三。

    他又看了宗室的开支,此时大明亲王加郡王二十多人,在册宗室人口一万五千四百一十七人,才这么点人,没有后世历史发明家所说的几百万人。

    宗室开支总计一百二十五万白银,这还要把大明宝钞算进去,实际领到的白银和禄米更少,这也是有嘉靖年宗室要饭的原因。

    这些宗室也算把祖宗基业继承下来,实在不行就要饭。

    宗室开支占大明收入的百分之五,说大明灭亡是宗室吃垮的,这个站不住脚,根本原因还是九边糜烂,财政收入减少。

    洪武、永乐时期盐税还能收两千万两,现在能收二百万两就很不错,这还要看盐商老爷们的面子,不然两百万两都收不到。

    大明财政开支最大的就是九边,其次是各省衙门存留,衙门办公,赈济灾民,兴修水利,修路、修桥等等开支。

    其次是大明官员工资,然后宗室、再然后就是宫里的用度。

    朱翊钧当皇帝,不能按照历史书来,通过这几天研究,他认为一条鞭法加速了明朝灭亡。

    大明一年产银最多十几万两,大量白银都是海外运过来的,江南、福建、浙江这些省份,他们养蚕织布,减少了粮食种植,把丝绸、茶叶、瓷器运出去,把白银运到大明。

    农业王朝要白银做什么?

    这些白银都在商人,以及士绅控制的商人手中,货币权在他们手中,朝廷失去货币权,财政还不乱套?

    可以说李自成、张献忠这些人,都是一条鞭法催生出来的,西北、还有北方没有白银,古代货币流通不便,南方到京城还有漕运,西北只能靠两条腿和四条腿。

    百姓手中更没有白银,要是推行一条鞭法,西北的百姓就要被割两次韭菜。

    百姓手中没有白银,但是国家收税要用白银,百姓就要低价卖粮食换白银,这就要被盘剥一次,等用银子交税时,还要受官府盘剥一次,种粮食没有种经济作物赚钱,到时整个大明粮食就会缺少,没有天灾还好说,如果遇到天灾,将会民不聊生。

    一条鞭法在南方几个靠海的省份是好政策,在西北和北方不是,如果任由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朱翊钧想躺平都不可能。

    张居正要想当内阁首辅,就不得不与士绅商人集团合作,他所代表的还是士绅军队集团,九边盐政被他破坏,一条鞭法也不是什么好政策。

    九边一年八百五十万两白银,可是九边缺少白银吗?

    一车又一车的白银运过去,只会培养出军阀,军户成为武将军官的家兵、佃户,这些白银大部分都被京里的官员贪污,其他被武将军官贪污,能到士兵手里所剩无几。

    这也是大明财政变差的原因,太祖当时采用府兵制,把一百多万人划归军户,父亲死了儿子继续当兵,世世代代,大明养一百多万野战军,不花一分钱。

    可是到永乐时期就出现逃户,很多军户开始逃跑,古代又没有监控,也没有身份证,跑到大山里,找都找不到,嘉靖时期几十万流民,大部分都是逃跑的军户。

    当然,大明流民太多,在户籍上的百姓有六千万人,实际人口早就突破一亿五千万。

    洪武二十一年,户籍人口就六千万,靖难之役结束后,中原各地太平近两百年,从秦始皇到万历八年,也就当大明百姓最幸福,没有被兵灾摧残,虽然京师被围,各省该咋生活咋生活,虽有小股流民骚扰,不过影响不大。

    脑子抽抽起义造反的人有很多,后世也经常发生,何况还是古代,大明京师在北方,确实换来中原两百多年太平。

    朱翊钧现在需要解决的,一个九边盐政,一个南北税收不平衡。

    北方四省税收占大明的一半,这也是明末北方有百姓起义的原因。

    山东百分之十七点五、山西百分之十三点八、陕西百分之九点三四、河南百分之九点二一。

    大明几乎没有商税,洪武和永乐时期还能收上来一些,现在几乎收不到,关税也少的可怜,农业税和人头税还有杂税等等这些占财政收入百分之八十五,百分之十盐税,其他就是马政、茶税乱七八糟的。

    减少北方四省农业税还有人头税,增加南方靠海几个省的商业税,还有关税,清理九边盐政,增加盐税,这样在减少北方税收的情况下,增加大明的财政收入。

    既然他们不让朱翊钧痛快,他也让这些官员士绅不痛快,你们不是让自己儿子、亲戚、门生、同乡都中进士吗?

    这次朱翊钧就要埋汰埋汰他们。

    “张鲸!”

    “奴婢在!”

    ………

第五章 赏赐

    冯保已经启程去南京,工部还有太常寺也派遣官员一同前去,修缮太祖陵寝不是小事,要重视起来。

    现在司礼监掌印由张诚代理,这家伙也是冯保阵营的,为了稳定冯保还有张居正的心,朱翊钧捏着鼻子认了,司礼监秉笔由张宏担任,他是中间派,可以拉拢的对象,朱翊钧可以给他甜头,把他拉到自己的阵营,让张鲸和张宏组成联盟,搞一搞张诚,他拉一拉偏架,不用多久张诚就废了。

    现在张鲸掌管东厂和内库,东厂提督掌管八百多人,京城锦衣卫一千两百多人,算上大汉将军、红盔将军、明甲将军这些仪仗队,有两千多人,加上各地锦衣卫有三千多人。

    现在锦衣卫指挥使刘守有是张居正的脑残粉,冯保在的时候他们合作挺愉快,冯保已经离开京师,现在张鲸任东厂提督,朱翊钧默认张鲸整一整刘守有。

    锦衣卫、东厂、还有宫里二十四监,这都是朱翊钧的狗,这些狗不听他的可还行,必须要挥动手中的打狗棒,咬人的、对他不忠诚的,能清理的清理,能吃肉的吃肉,乖乖听话的给肉包子,不听话的就只有大棒子。

    “今晚带人,把京城里的教坊司、青楼、妓院、还有民居暗娼,通通都抓起来,不用管五城兵马司,不管官员还是士子,又或者商人士绅,都给朕关进镇抚司大牢里,所得金银珠宝还有财物,全部入内库,私藏财物者,扒光衣物站在东厂门口。”

    “主子爷,清查青楼妓院有什么明目吗?”

    “你特么真笨!刘妃的首饰被偷盗,贼人躲进青楼妓院。”

    “奴婢该死!”张鲸知道刘宜妃的首饰根本就没被偷盗,这次皇爷就是看这些士子不爽,殿试在即,这些士子哪个不风流?

    青楼妓院就是这些士子常去的场所,青楼妓院也是专门为读书人、商人开的,他们有钱呀,大明最有钱的就是读书人还有商人,这些人还就喜欢逛青楼妓院,吟诗作赋,卖弄风情。

    今科的科举,肯定不顺皇爷的心思,这次清查青楼妓院,也让这些读书人丢一丢丑。

    《大明律》凡官吏宿娼者,仗六十,谋合人减一等,各地的秀才和举人有嫖娼者,停止科举考试一届,重者还会革除功名。

    这事要是被发现,还丢人。

    朱翊钧不痛快,也不让这些读书人还有商人痛快,不止没收他们的财务,还要把他们关进大牢,折腾他们一下。

    京城教坊司、青楼、妓院、暗娼不会少,百十万两白银,还是能查抄出来的,现在大明奢华之风盛行,朱翊钧要打击这股不正的风气。

    “没钱不好管人,不过也不能放纵,差事办好了,朕不会吝啬,有朕给你撑腰,放心大胆去办!”

    “奴才遵旨!”

    张鲸退下,去东厂准备,连夜行动,要打个措手不及。

    朱翊钧也知道搞扫黄扫不干净,他就是缺银子,能捞一点是一点,青楼妓院都是有钱人去逛,百姓也没有钱去,搞有钱人的钱,总比搞百姓的钱好。

    ………

    看着站在面前的两位彪形大汉,朱翊钧微微点头,询问:

    “你们叫什么?”

    “回陛下,俺叫季伯长。”

    “回陛下,咱叫蓝自大。”

    好家伙,这名起的,一个季伯常,一个蓝自大,这二位都是大汉将军,他们都是朱翊钧的仪仗队,刚穿越时,就是他们把朱翊钧救出来的。

    “季大汉,你现在什么职位?”

    “回陛下,俺现在是小旗。”

    “蓝大汉,你呢?”

    “回陛下,咱没有职位。”

    救驾之恩,不得不报,这也是收买人心的好机会,只要救他,就重重的赏赐,以后也会有人救他。

    “季伯常,你以后就不是小旗了,朕升你为百户,专门负责朕的御前护卫,再赐你白银五百两,飞鱼服。”

    小旗升百户,从没品的小旗,升到从六品的百户,还御赐飞鱼服,银五百两,赏赐的非常重。

    季伯常跪地叩头:“末将谢陛下隆恩。”

    “蓝自大,你没有品级和官职,朕升你为总旗,位在季伯常之下,你二人负责朕的护卫,同样赏赐银五百两,飞鱼服。”

    蓝自大也叩头谢恩。

    “陈矩,拿着朕的手谕,去把差事办了,让尚膳监朕的御厨,准备一桌膳食,招待好这两位大明的忠臣。”

    “遵旨!”

    朱翊钧看着这两位大汉将军,刚才忠诚度还百分之五十,现在飙升百分之一百,对他绝对的忠心。

    以后他的护卫交给他们二人,朱翊钧也会放心不少。

    这事要传扬出去,朱翊钧也能留下知恩图报的美名,皇帝亲自感谢救命恩人,不止赐官、赐银、赏赐飞鱼服,还让御厨准备御膳给他们,一副礼贤下士的姿态,做的足足的。

    两人离开乾清宫,心里别提有多美,季伯常笑着说:“蓝兄,要是再救陛下一次多好,说不准就能升到千户,这五百两白银,能在城里买宅子,养一房外室。”

    “季兄,救驾之事,可遇不可求,以后咱们要保护好陛下,以前咱认命,一辈子当大头兵,现在你是百户,我是总旗,好日子在后头,我们要永远忠心陛下。”

    “一定一定!”

    皇宫不太安全,朱翊钧培养自己的人,非常有必要,虽不是阴谋论,还是要小心翼翼,外臣、后宫都在盯着他,有危险的人,让他们远离自己,对他忠心度超过百分之七十的,才能接近他。

    保命要紧。

    躺平就要会躺,现在朝廷在忙着殿试的事,朱翊钧就要没事找事,张鲸已经码人,晚上戌时行动,锦衣卫指挥使刘守有已经失去靠山,不得不和张鲸合作,何况还有朱翊钧的手谕。

    他们忙他们的,朱翊钧该躺平就躺平,晚上没有电灯,在西暖阁看书。

    每天傍晚,天色将黑之时,后宫皇后、皇妃居所之宫,各自宫前要挂上红灯笼,朱翊钧想去睡谁,会乘坐宫车前去,随行的太监、宫女就知道他要睡谁,就把宫前的灯笼摘下来,告诉后宫的巡街太监,让他们告诉其他后宫,把宫前的灯笼取下来,可以歇息了。

    有些类似《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意思,一个挂灯笼,一个摘灯笼。

    杨宜妃居住在翊坤宫,刘昭妃居住在永寿宫,皇后居住坤宁宫。

    杨妃对他最忠诚,朱翊钧当然喜欢杨妃,他也不坐宫车,翊坤宫距离乾清宫不远,带着太监宫女们就去了。

    “万岁驾到!”

    “恭迎陛下!”

    朱翊钧一摆手:“赏!”

    太监们都帮他带着金豆子、金八宝、还有金银钗这些东西,这些东西都是赏赐给翊坤宫的宫女们的,一般都有确定数目,后宫皇妃受宠,经常被朱翊钧睡,宫内的宫女们也跟着沾光,皇妃和宫女都高兴。

    茶果、点心、还有各种吃食都已准备好,朱翊钧在想,怨不得会有宫斗,这不止是斗的地位,更是待遇,他多来杨妃这里几次,她宫里的宫女都发财了。

    太监宫女们打水,朱翊钧和杨妃还要洗浴,其实他不想让小太监帮他洗,这可真是躺平,洗澡都不用自己洗。

    洗浴完毕,朱翊钧就让太监和宫女们退下,他现在才十七岁,杨妃比他大两岁,刘妃比他大五岁,皇后王喜姐比他小一岁。

    现在他在禁欲,锻炼身体,原本朱翊钧身体有些虚弱,缺少锻炼,还沉迷酒色,躺平也要有个好身体,历史上朱翊钧当四十八年皇帝,现在朱翊钧要当六十二年皇帝,实在不行当七十一年皇帝也行,超过伊丽傻白甜二世。

    朱翊钧搂着杨妃睡觉,他这里睡的安稳,京师这一夜可不安稳,特别是各教坊司、青楼、妓院、还有暗娼等。

    这事要是被读书人宣扬出去,说不准要给他安上扫黄天子?妓女杀手?

第六章 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睡觉睡到自然醒,朱翊钧可能是大明最舒服的皇帝,太祖要过饭,成祖装过疯,老道士当皇帝,不是地震就是倭寇,他的日子也不舒坦。

    他和杨妃已经睡醒,听到动静,太监和宫女进来,他们轮流在外面站了一晚。

    伺候着朱翊钧穿衣,他看了看铜镜,发现自己瘦了一些,刚来的时候小胖子,经过这几天锻炼,减掉几斤肉。

    五十个俯卧撑,五十个仰卧起坐,吃完饭再四处走一走。

    “张鲸有消息吗?”

    “回皇爷,张公公在乾清门外候着。”

    “回乾清宫!”

    朱翊钧走后,太监开始在起居注上记录:“万历八年三月初九,万岁驾幸翊坤宫,宜妃入侍。”

    东厂和锦衣卫已经把人抓了,士子官员足足有三十多人,看着名单朱翊钧笑了。

    “这张阁老家的三儿子,还需要逛青楼?你们是不是抓错了?”

    名单上有张懋修,就是张居正的三儿子,不过朱翊钧认为现在还不能撕破脸,张居正的儿子逛青楼,这事要宣扬出去,他肯定会被弹劾,虽然朱翊钧和他因为权力会竞争,但是现在还不是扳倒张居正的时候,儿子逛青楼,名声不好听,还不至于让内阁首辅下台。

    “让锦衣卫刘守有把张懋修送回张府,这事不要传扬出去。”

    “奴婢遵旨!”

    还真没少查抄,足足有白银八十七万两,黄金六万一千三百两、珠宝、首饰、古玩、字画、丝绸、皮货等等,这些更是不计其数。

    这些要折算成白银,合计最少两百万两,这查抄妓院可真赚钱,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个杜十娘就有上千两白银,京师怎么也有上千个这样的女子。

    这其中东厂和锦衣卫私藏多少他不知道,不过朱翊钧还是要赏赐他们。

    “东厂、锦衣卫赏赐白银十万两,最下面的小兵,最少赏赐白银五两,其他具体分多少,朕就不管你们了。”

    “这些风尘女子也可怜,被拐卖或者强迫的,每人五两银子路费,强迫妻、女出来卖的,仗六十,给朕狠狠的打!”

    六十棍,不死也要拖一层皮。

    “皇爷圣明,奴婢遵旨!”

    “陈矩!”

    “奴婢在!”

    “通知鸿胪寺,一个时辰后在皇极殿举朝会,京里文武百官都要到。”

    “奴婢遵旨!”

    “张鲸,朝会结束,就放名单上这些人回去。”

    “奴婢遵旨!”

    朱翊钧就想恶心这些士子还有官员,他又不想和他们结仇,官员不是上奏疏骂他贪酒、沉迷女色吗?

    这次你们逛青楼妓院,违反《大明律》怎么说?

    想要让自己过的舒坦,就要把这些官员整的不舒坦,不然他们天天没事干,就会盯着朱翊钧。

    ………

    初一朔朝,十五望朝,初一不初一,十五不十五,突然要举行朝会,让文武百官有些纳闷。

    内阁、六部、九卿、勋贵、武将,还有其他文武官员,全部都站在皇极殿外,鸿胪寺和都察院维持着秩序,官员不许交头接耳,不许随地吐痰,发现就记录下来,轻则训斥,重则处罚。

    鸣鞭三声!

    左右两侧都是仪仗,朱翊钧身穿朝服坐在龙撵上。

    “万岁驾到!”

    朱翊钧走进皇极殿,坐在皇位上,四品以上京官入殿,文东、武西行大礼,一拜三叩,三呼万岁。

    礼毕。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两句诗句,是唐朝孟郊的《登科后》。”

    “礼部尚书、都察院左督御史来了没有?”

    “臣,礼部尚书潘晟,拜见今上。”

    “臣,都察院左督御史陈炌,拜见今上。”

    “陈御史,潘尚书,依照《大明律》,官员还有士子逛青楼,应该如何处理?”

    “还有刑部尚书,你也说说。”

    刑部尚书严清也出班,大伙都知道这老头铁面无私,殿内众官员已经听闻,东厂和锦衣卫昨夜抓了不少人,各部的官员也被关进镇抚司。

    “臣在!”

    “回禀今上,依照《大明律》,

    凡官吏宿娼者杖六十,媒合人减一等,若官员子孙宿娼者,罪亦如之。秀才、举人宿娼者,停止科举一届。”

    这些官员白天和朱翊钧死磕,晚上或者休假,就去青楼、妓院快活,很多人都得淋病。

    看着殿内的文武官员,一二百人,就有十几人得淋病,这些人都过的太潇洒。

    现在《大明律》摆在他们面前,又开始蔫吧,全都低着头,不敢看朱翊钧,更不敢看同僚。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明的官员,读书人,就这么修身的吗?在这样下去,大明就快被你们折腾亡了!到时看你们还折腾谁?”

    必须要把锅甩在这些官员还有读书人身上,朱翊钧可不背亡国这口锅,大明衰败就是他们的原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朕知道你们喜欢淑女,朕也喜欢,这次就既往不咎,礼部,还有各部的堂官,去镇抚司把自己的人领回去。”

    “内阁!”

    “臣在!”

    “臣在!”

    “臣在!”

    张居正、张四维、申时行都出班。

    “明诏各省,官员和有功名的读书人,不准再去青楼还有妓院,如再发现,按《大明律》处置,犯两次者,官员革职,有功名的革除功名,朕这次就饶过他们。”

    “遵旨!”

    “如果尔等臣工,因为朕的宽仁,一而再,再而三的放任下属来欺瞒朕,要是导致朝政漏洞百出,弊端丛生,尔等臣工最好不要激怒朕采取非常手段,到时恐怕对尔等臣工不利,天下百姓不利,现在朕暂时容忍,不过朕总有一天会算总账。”

    这是朱翊钧放出的政治讯号,他在预谋对大明官僚系统大清洗,让大明的官吏从欺上罔下,奢靡成风的习惯中,惊醒过来,现在他还没有掌握权力,暂时可以容忍他们,等他掌权的一天,就好好教育教育他们。

    现在他不教育,以后外族入侵,也会教育他们。

    说完这些,朱翊钧不想听他们唠叨,也不想和他们废话。

    散会。

    不对,是散朝。

    这次的朝会,和以往的朝会都不一样,文武官员都看到朱翊钧再变,态度还有神态,和以往有很大变化,给人一副少年天子的模样,不似往日傀儡。

    这些官员吃惊不提,朱翊钧回到乾清宫,心里别提有多美,埋汰这些官员不说,还把他们训斥一顿,看着他们垂头丧气的模样,比杨妃亲他一口还爽。

    万历八年庚辰科这场科举,注定不会平凡,甚至有些吊诡,有十几位士子被关进镇抚司,礼部派人把他们领出来,不止是丢人的问题,害着礼部跟着他们丢脸,以后对这些士子的仕途也会有影响。

    各部也好不到哪去,属下官员被关进镇抚司,堂官也要派人去领出来,转着圈跟着丢人。

    这次影响最深的就是张居正,张懋修早晨被锦衣卫指挥使刘守有送回府,他怎么能不知道。

    他也感觉小皇帝在变,变的更有城府,今天朝会,重重举起,轻轻放下,起到警示作用,而且还树立了权威,让满朝文武官员找不到一点破绽,先声夺人,气势上就把所有人压制住。

    张居正不禁问自己:

    “今上已经长大了?”

    今上长大就要收回权力,他就要告老还乡,权力这种东西太迷人,有谁想主动放弃?

    让他主动放弃,还不如杀了他。

第七章 科举衰败

    皇帝陛下举行午朝大典,文武百官不敢怠慢,六部衙门到皇城有一里半地,官员们匆匆赶到,这次朝会不一般,昨夜官员、今科士子宿娼,被东厂、锦衣卫拿了,太过丢人。

    朝中文武官员千人,都已察觉出当今皇帝的不同,一副风雨欲来的味道,大多数人已经敏锐嗅到。

    朱翊钧登基之初批阅奏章,都是由冯保指导,张居正和其他内阁大学士票拟改用朱笔批写,当时他只有九岁,只能批写几本,其他的奏章、奏疏、由司礼监秉笔太监代劳,这朱笔就是皇帝的权威。

    现在冯保已经不在司礼监,掌印太监张诚,首席秉笔太监张宏,其他还有五名秉笔太监。

    没有朱翊钧的许可,就是矫诏,要被判处死刑,冯保在的时候,他虽不敢矫诏,但是和张居正里应外合,有选择的让朱翊钧批阅奏章,还是可以做到的。

    司礼监和内阁,原本是互相监督的作用,要是两个部门同流合污,那么皇帝就成为傀儡。

    现在冯保已经去南京,司礼监开始分裂,张居正失去内部支援,权力被大大削弱,朱翊钧权力一点一点收回。

    应天府尹方良曙请求致仕,他是嘉靖三十二年的进士,正德十年生人,现已六十五岁,朱翊钧也不好让本应该退休的老人家,继续为大明卖力。

    朱翊钧在奏章中准他致仕,并且赏赐他白银三百两、黄金一百两、丝绸三十匹、绢五匹,让他安度晚年,一切赏赐由南京户部支取。

    其他奏疏如:蠲免两淮盐场逋课二十八万七千五百引,这样的奏疏,朱翊钧选择留中。

    两淮盐场明明很有钱,不能再蠲免,朝廷每年盐税只能收两百万两白银,还不到太祖、成祖时期的十分之一,这些盐商和官员,有些贪得无厌。

    批阅完奏疏、奏章,朱翊钧一个星期的工作就算干完,朝廷每天都要处理两百多份奏疏,朱翊钧可不像太祖朱元璋,什么事都自己干,他只管钱还有人事,其他都交给张宏、张鲸他们。

    三月十五,殿试刚举行完,三天后放榜,朱翊钧不想管科举的事,他也管不了。

    “张鲸,宫里现在有多少太监,有多少宫女?”

    朱翊钧都感觉太监和宫女太多,冯保掌管司礼监还有东厂这么多人,现在可以清理出去一部分,他不想搞流血事件,发点路费,打发他们回家。

    “回主子爷,内侍、宦官大约有两万三千人左右,宫女大约两千四百人。”

    “年二十五的宫女,每个人发放五两路费,让她们回家。”

    “年三十的太监,在大兴找一僻静的地方,建造一些屋子,好生把他们养起来,都不容易。”

    “遵旨。”

    最少能清理五千太监,几百宫女,皇宫花费巨甚,现在查抄青楼妓院有钱,几万两银子,就把这事搞定。

    “和冯保走的近的人,他们愿意走的,就让他们走,实在不愿意走的,找个坑把他们埋起来。”

    朱翊钧说的很明白,就是把冯保在宫内所有的势力,全部清理掉。

    “奴婢遵旨!”

    “二十四监都长了草,在宫里伺候着,就是图个富贵,朕可以给你们富贵,要是有吃里扒外的,像冯保这样吃里扒外的狗东西,朕决不轻饶!”

    张鲸暗自高兴,听皇爷的话,冯保早晚被收拾,修缮太祖陵寝就是一个借口,把冯保调离京城,就是要把他在皇宫的势力清理干净。

    “奴婢听说冯保府里有几百万两白银,奴婢这就把他府围了!”

    “让他再蹦跶几天,还不到收网的时候,你给朕记住!二十四监是朕的二十四监,如果有吃里扒外的,就不能轻饶!”

    “派人监视慈圣宣文皇太后还有潞王,有异常举动禀报给朕。”

    “奴婢遵旨!”

    攘外先安内,把皇宫里的不安定份子,全部清理出去,太监和宫女太多,很多太监和宫女都受外臣资助,偷偷把宫内发生的事告诉外臣。

    “皇宫内禁止对食,不论是谁,如果被朕发现,定不饶尔等,知道你们的小心思,想要对食在宫外。”

    太监和宫女结成对食,这在明朝皇宫内很常见,朱翊钧也不是没有人情,太监也有七情六欲,不过在皇宫内不行,想要对食,可以出宫对食,他现在就是警告,以后再被他发现,就不是口头警告,而是采用非常手段。

    事情还是由张鲸去办,朱翊钧不管这些乱七八糟的事,他只看结果。

    为了气李太后,下午朱翊钧带着陈太后、皇后、杨妃、刘妃逛宫后苑,也就是后世所叫的御花园。

    阳春三月,风景宜人,皇宫里都是光秃秃的石头,还有一座座宫殿,也就宫后苑能见到点绿,还有奇石,花朵。

    宫后苑很小,也没什么好逛的,朱翊钧想着南巡的事,就和陈太后说:

    “母后,孩儿已经派人去修缮太祖陵寝,今年九月就可修缮完成,今年七月孩儿就要南巡,还请您代孩儿监国。”

    修缮完太祖陵寝,就要去祭祀,朱翊钧就是想去南边游玩一番,正好看一看大明各地的情况。

    祭祀太祖陵寝,这是尽孝,朝中文武官员要是反对他祭祀太祖,朱翊钧就给他们扣上不孝的帽子,看他们还有没有脸,继续当大明的官员。

    反正他怎么舒坦,怎么过日子,反正他有看附近人忠诚度的手段,他身边的人要是对他不忠诚,朱翊钧就让他滚远点,也不会造成正德皇帝糊里糊涂落水的情况。

    朱翊钧现在身体好,会游泳,现在能杀他的,只有狙击步枪,不生病也不用吃药,这帮官员能拿他怎么办?

    “祭祀太祖是大事,可是朝中大事…?”

    “有内阁三位大臣,还有母后监国,孩儿放心,这次南巡,孩儿带着杨妃一同前去。”

    听到朱翊钧这么说,皇后和刘妃都低下头,自从朱翊钧落水后,这段时间就没碰过她们,这次南巡还要带着杨妃一同去,受宠程度可见一斑。

    “陛下要争得内阁三位阁老,还有六部官员、朝中文武官员意见,切不可闹僵。”

    “我大明以孝治天下,祭祀太祖乃尽孝,阻止朕尽孝的,都是不孝之人,也不配做大明的官员。”

    必须要扣帽子,以前文武官员给朱翊钧扣帽子,现在他也要给这些官员扣帽子。

    就互相伤害被,大不了就摆烂。

    陈太后没什么主见,她原本就不是先帝原配,继室得皇后位,先帝驾崩她和朱翊钧生母都成太后,不过陈太后是他这边的人,李太后和潞王是危险人物。

    ……

    看着申时行和礼部报上来的殿试前十名文章,选前三甲要朱翊钧亲自选,不过他也不想管这事,申时行和礼部报上来的名次是什么样的,他就批什么样的。

    万历八年庚辰科殿试金榜:

    第一甲第一名进士及第:张懋修。

    这不是朱翊钧选的,这是申时行还有礼部报给他的,要是张居正他们没有猫腻,任何人都不信,朱翊钧看清了这些人的所作所为,既然已经明目张胆,他也不好驳斥。

    内阁首辅张居正的三儿子状元,还是一个嫖娼状元,这大明真是根子烂透了,还拯救什么?

    朱翊钧能做的,就是不让这些官员舒坦,其他能做的太少。

    第一甲第二名进士及第:萧良有

    第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王庭撰

    二甲前七名:

    董嗣成、顾宪成、温显、张泰征、李同芳、王德新、邵梦弼。

    万历八年科举就算完毕,朱翊钧存在感很低,他也不想在科举这里有存在感,大明读书人自娱自乐,只有傻子才信大明现在的科举,这就是被官员和士绅把持的科举。

    当晚朱翊钧躺在东暖阁床上,小声嘀咕着:

    “毁灭吧,赶紧的!累了。”

第八章 灾情严重!

    “状元榜眼俱姓张,未必文星照楚邦。

    若是相公坚不去,六郎还作探花郎。”

    万历八年庚辰科殿试金榜公布出来,天下哗然!

    内阁首辅的三儿子张懋修高中一甲第一名,状元。

    这个结果确实寒了天下读书人的心,状元就是指张懋修,榜眼就是指张嗣修。

    天下读书人已经非常不满张居正,若他还厚着脸皮坐在首辅的位子上,他最小的儿子也能中进士,还要中探花。

    老张家也会“光耀门楣”,状元、榜眼、探花,三鼎甲齐全了。

    要是没有科举舞弊,这是不可能的,张居正利用手中的权力谋私,可以算公开的性质。

    明朝两百多年的公道,就是来自科举,虽然不说百分百公平,自有科举开始,到科举结束,大明的科举最公平,民间平民子弟中进士几率有一半左右,自张居正开了这个很坏的头,公道也就变的不公道。

    从张居正开始,内阁的首辅、次辅、六部尚书、侍郎们,不再有任何顾虑,公然破坏科举,直接出面为自己的子侄、门生出谋、钻营,像张居正这样为私利一意孤行,属于比较典型。

    张居正和张璁相比,朱翊钧认为张居正不如张璁。

    谣言满天飞,内阁请旨让朱翊钧派锦衣卫彻查,朱翊钧不理会他们,做的出来,难道害怕说吗?

    现在朝廷的脸面丢光,这个朝廷又不是他的,这是文官们的朝廷,朱翊钧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行,清理皇宫,捞银子,锻炼身体。

    状元授翰林院编修,前几名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其他人到六部观政,这届科举就算完活。

    科举结束,宫里的太监和宫女清理的差不多,朱翊钧终于有闲暇时光。

    穿上青色道袍,头戴幞头,带着陈矩还有他的哼哈二将,到城里逛一逛。

    现在季伯常负责宫廷护卫,午门、大明门的护卫,都是他的手下,朱翊钧可以随意出入。

    来到大明已经二十多天,他还没去城里逛一逛,出了皇城一路向西,皇城附近的街道还行,到了安富坊后,开始变得脏乱差,街道都是土路,一下雨都是坑,街道两旁的店铺,人来人往不少。

    虽说,朱翊钧下令查抄青楼妓院,可是出皇宫后,他第一时间就想到青楼,人家宋徽宗还有李师师,这也算一桩美谈,别管怎么样,当时宋徽宗挺爽,没有李师师,给他来一个柳师师也行,实在不行刘诗诗也凑活,反正名字都挺像。

    最差也给朱翊钧来一个李凤姐这样的女人,朱厚照都能游龙戏凤,他朱翊钧长的这么英俊,又这么挺拔,也要游龙戏凤一番。

    “季兄,附近可有青楼?”

    “朱公子,附近的青楼不绅,国子监青楼头等。”

    看来青楼也会做生意,都开到国子监去了,读书人读完书,晚上去青楼逛一逛,岂不美哉。

    “算了,附近可有茶楼?可有说书的尤人?”

    尤人就是说书的先生,类似讲相声的。

    “有,附近翠厅楼就有说书的。”

    刚到茶楼,就听到说书先生大喝一声:

    “拿命来!”

    “元帅徐达,把令字旗…。”

    这是在讲《英烈传》,讲述太祖朱元璋和徐达他们反抗暴元的故事,这本小说是郭英的六世孙

    承袭武定侯郭勋写的,为了凸显自己祖宗,小说里加了不少私货,郭勋刊印书籍不少,《水浒传》、《郭氏家传》这些都是他刊印的。

    郭勋在大礼议中支持嘉靖,后来他的爵位从武定侯升到翊国公。

    后来更是把郭英抬到太庙中,此后配享太庙,《英烈传》为其先祖郭英射死陈友谅之功造势,争得了使郭英与徐达、常遇春并列配太庙的殊荣。

    可以说极其的不要脸,完全投老道士喜好,不过朱翊钧也喜欢这种人,既然嘉靖可以用太庙做文章,他也可以用太庙做文章。

    你刘基刘伯温,有什么资格配享太庙?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还没有配享太庙,刘基根本不够格。

    中山武宁王徐达

    开平忠武王常遇春

    岐阳武靖王李文忠

    宁河武顺王邓愈

    东瓯襄武王汤和

    黔宁昭靖王沐英

    这是开国六王。

    越国武庄公胡大海

    梁国公赵德胜

    巢国武壮公华高

    虢国忠烈公俞通海

    江国襄烈公吴良

    安国忠烈公曹良臣

    黔国威毅公吴复

    燕山忠愍侯孙兴祖

    郢国公冯国用

    西海武壮公耿再成

    济国公丁德兴

    蔡国忠毅公张德胜

    海国襄毅公吴桢

    蕲国武义公康茂才

    东海郡公茅成

    永义侯桑世杰

    郧国公廖永安

    这些是太祖朱元璋的功臣,共计二十三人。

    河间王张玉

    东平王朱能

    宁国公王真

    荣国公姚广孝原本也是配享太庙,后来被老道士嘉靖踢出去了,安排在大兴隆寺。

    嘉靖十年诚意伯刘基入太庙,朱翊钧认为他不够格,正准备把刘基踢出太庙。

    营国公郭英,嘉靖十六年配享太庙。

    现在配享太庙二十八人,只有刘基一个文人,其他都是武将。

    大明入祀孔庙有两人。

    理学大家,河东学派创始人薛瑄。

    圣道南宗,陈献章。

    太庙和孔庙里的人太少,阳明先生王守仁都没去进孔庙,这选拔太严格了。

    朱翊钧脑子里没想评书的事,而是在想太庙的事,要是把刘基刘伯温踢出太庙,放出诱饵,再给张居正一些希望,去世以后可以配享太庙,永远可以得到祭祀,吃到太庙里的冷猪肉,他猜想,张居正肯定会咬钩,大明开国这么多年,才有二十几人可以配享太庙,这可比太子太师、上柱国这些头衔有诱惑力。

    嘉靖老道士可以搞大礼议,朱翊钧就可以搞大议功,比一比谁对大明立功多。

    没事再把懿文太子、建文帝、景泰帝这些庙谥议一议,反正就给这些官员找事干,他们吵他们的,朱翊钧稳坐钓鱼台。

    折腾他们,总比这些官员没事折腾朱翊钧强。

    从茶楼出来,街上突然出现几个要饭的,听他们口音,不像京城的口音。

    朱翊钧掏出几个金豆子,扔给这几个叫花子。

    “谢谢公子,家乡遭了灾,俺们逃到这里。”

    听他们口音有些像山西的,这些叫花子有男有女,穿的也破破烂烂,朱翊钧好奇问:

    “你们从什么地方来?”

    “俺们是潞安的,家里遭了灾,死了好多人,很多都是大脖子死的。”

    朱翊钧一听紧忙捂住鼻子,这不是一般的疾病,而是鼠疫,万历八年开始这场鼠疫从山西爆发,前前后后死了七百多万人,先是脖子处的淋巴发炎肿大,接着就是头昏发高烧,上吐下泻。

    朱翊钧前世经历过疫情,还特意查找过历史上的瘟疫,这场瘟疫不是一般的严重。

    万历八年,大同瘟疫大作,十室九病,大同、潞安、太原等十余地,次年,疫情进一步扩大,京城、通州、东安、霸州、文安、保定等地均感染此疫,这个瘟疫也叫

    大头瘟。

    瘟疫加上小冰河,想要躺平也不容易,山西的官员根子烂透了,不然也不会让百姓跑到京城。

    “陈矩!”

    “在!”

    “找个地方安顿他们。”

    “我们现在就回去。”

    朱翊钧他们快速回皇宫,第一时间把张鲸叫来。

    “张鲸!”

    “奴婢在!”

    “多派锦衣卫和东厂的人,加急前往山西,把巡抚衙门、按察使衙门、太原、大同、潞安知府衙门全围了,山西出现灾情和瘟疫,年初整个山西没有下过一场雨,查看各地灾情情况,速速回报!”

    “奴才遵旨!”

    “陈矩!”

    “奴婢在!”

    “通知鸿胪寺,明早皇极殿举朝会大典,去把三位阁老,还有户部尚书叫到乾清宫,朕有要事商议。”

    灾情和瘟疫不管不行,灾民都跑到京城,不是一般的严重,他们但凡有一口吃的,也不会背井离乡跑到京城,这次山西的瘟疫要是控制不住,大明距离灭亡不远。

    他可不愿意背负亡国之君的骂名。

第九章 如何赈灾?

    皇帝也不能为所欲为,朱翊钧派遣锦衣卫还有东厂围住山西巡抚、布政司、按察使、还有知府衙门,可以控制这些人,不能无凭无据把他们抓起来。

    赈济救灾无非就两样,钱和粮,现在山西出现灾情,粮食价格肯定上涨,出现瘟疫缺少药物等,巡抚、布政使、按察使、还有知府不作为,那么只能暂时把他们押回京城,慢慢审讯,派遣得力人选救灾、济民。

    乾清宫正殿三位内阁大臣还有张学颜站在大殿中,朱翊钧坐在椅子上,看着他们。

    “山西大同、太原、潞安几府发现瘟疫,百姓十室九空,要不是锦衣卫报给朕,咱们还蒙在鼓里,现在灾民达百万,山西巡抚、布政使、按察使、各地知府都不上报,京城已有大量山西逃过来的灾民,阁老们还有张尚书,你们说一说,现在应该怎么办?”

    朱翊钧不能把自己出皇宫说出来,不然以后还怎么出皇宫游玩,只能说灾情是锦衣卫报给他的,刚才他让司礼监秉笔冯德盛写的奏章。

    这件事也不能怪罪内阁还有户部,朱翊钧的意思很明显,这是山西官员欺骗了朝廷,欺骗了朕,这事咱们都被蒙在鼓里,内阁也被骗了,这不怪你们,错都是山西官员的错。

    张宏把奏章拿给内阁三位大臣还有张学颜看,张居正看完没有反应,等张学颜看完后,申时行率先开口:

    “山西全境从年初就未下雨,天灾有之,人事也未修,现在朝廷要尽快派钦差抚慰百姓,运粮食解燃眉之急。”

    “赈灾无非钱粮两项。”张学颜出班奏道:“臣以为,应立即调遣临近省份粮食运往山西,第二从户部拨出晚种,今年有灾情,不能耽误收成,可以救济百姓今年,明年需自给自足,再从户部拨出五十万两白银,用于百姓安家之用。”

    “两位张阁老,你们也说一说,特别是张四维张阁老,朕记得你就是山西的,家乡受灾,你比其他人都急迫。”

    “臣认为张尚书说的对,不过臣担心再不下雨,就算种子种上,恐怕也难有收成。”

    “代天理民者君也,代君养民者守令也,今使者言山西民饥,而守臣不以闻,是岂有爱民之心哉!”

    “灾患如此,皆因人事不休,人事不休,上天才会降下灾祸,大明这么多官员,竟把山西搞成这个样子,现在灾民一百万,以后就一千万,如果不能好好感知天意,这灾难就会降落在整个大明!”

    “内阁下去和吏部商议,派遣能臣前往山西救灾,原山西巡抚、布政使、按察使、大同知府、太原知府、潞安知府、以及各县县令,让刑部、都察院拿出惩戒结果,明天大朝会宣读。”

    “你们都退下,元辅张阁老留下。”

    “臣等告退!”

    刚才张居正没有说话,朱翊钧也没有责备他的意思,不过山西出现灾情,他难逃其咎,山西巡抚高文荐就是他举荐的人。

    “张阁老,朕和你都被这个高文荐骗了,朕知这事怨不得你,请不要愧疚。”

    想要处理山西这帮子人,就必须把张居正摘出去,不能牵连到他,朱翊钧的意思很明显,虽然是你举荐的高文荐,你和我都被这个家伙骗了,现在要拿他开刀,安抚山西百姓,还有朝廷百官,希望你别保着他。

    “臣有罪。”

    朱翊钧把张居正扶起:

    “这里没有外人,张先生何罪之有?你是朕的恩师,你心里装的都是大明百姓,高文荐做的混账事,都是瞒着你做的。”

    朱皇帝做出一副谦卑的姿态,把张居正扶起,又帮他整理袍服,比张居正儿子对他孝顺,这都会写进起居注里,朱翊钧就是要告诉朝中文武百官,张首辅和他朱翊钧关系很好,才没有任何嫌隙。

    小皇帝的表现,张居正很满意,刚才确实有些不快,不过一扫而光,拿下山西这么多官员,小皇帝也不想砍他们脑袋,又让都察院和刑部商议如何处置这些官员,都察院左督御史陈炌是他的人,高文荐是保不住了,山西出现这么严重的灾情,确实要有人背锅,思前想后也就巡抚高文荐合适。

    “今上,可有心仪人选?”

    朱翊钧等着就是这句话,刚才把张居正搞舒服了,他要拿点实惠的。

    庞尚鹏因为九边盐政的事得罪了张四维和王崇古还有马自强这些盐商集团,张居正想要有所作为不得不与张四维合作,张四维的舅舅王崇古是军中大佬,隆庆四年总督山西、宣府、大同军务,俺答封贡也是此人一手促成,万历五年,任兵部尚书,现在辞职还乡,军中势力非同小可。

    张四维的亲家担任过内阁辅臣,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万历六年去世,家族影响力也很大,他还是陕西人。

    庞尚鹏想要推行九边盐政,得罪了盐商也就意味着得罪了张氏集团,庞尚鹏得罪了盐商还得罪了张居正,庞尚鹏被贬,被贬的原因还是盐。

    想要从盐商手里扣银子,光派巡盐御史没有,还要有人实行盐政,庞尚鹏在东南实行一条鞭法,很有成效,朱翊钧并不反对一条鞭法,他反对在西北、北方推行一条鞭法,原因还是银子,西北和北方百姓手里,真的没有银子。

    现在张居正问,朱翊钧试探说:

    “朕认为庞尚鹏合适,他在南海县老家赋闲,闻鼙鼓而思良将,安定山西百姓,赈济灾民,复耕农田,张先生认为呢?”

    有很多奏疏弹劾张居正排除异己,现在朱翊钧给他自证清白的机会,他要不同意用庞尚鹏,他张居正真要被扣上排除异己的黑锅,要是他同意启用庞尚鹏,那么对盐政,还有山西,朱翊钧就算插入一根针,有庞尚鹏这样的能臣管理山西,也算山西百姓之福,怎么算他这个朱皇帝都不吃亏。

    “臣和吏部尽快拿出章程,今上意下如何?”

    启用庞尚鹏这事没有定,朱翊钧也不着急,反正他有大把时光。

    “好吧,张先生退下吧。”

    朱翊钧没有提配享太庙的事,现在山西灾情严重,他头等大事就是赈济灾民,让山西尽快恢复耕种。

    就这样,内阁、户部忙着救灾,刑部、都察院忙着拿出处理山西官员的意见,咱们朱皇帝晚上该吃吃,该喝喝,再次前往翊坤宫,和年轻貌美,大长腿的杨妃,亲亲我我,画面不可描述。

第十章 魏允贞

    宫内的太监还有宫女,几天就被打发走,朱翊钧对待他们这些人,还是很宽仁的,皇宫内就十个皇室人员,根本不需要这么多人伺候,宫女都发放路费,五两白银并不算少,加上她们在宫内积攒一些,下半辈子生活几乎没有问题。

    出宫的太监们被安排在西山,内库已经出钱,给他们建造房子,让他们安度生活。

    张鲸办事朱翊钧还是满意的,虽然在史书上他的名声不怎么样,不过他对朱翊钧很忠心。

    有事大朝会,没事别烦我,这就是朱皇帝的作风,重要的事他就和内阁、六部、都察院商议。

    文武百官俱到,内阁张居正、张四维、申时行。

    吏部尚书王国光、户部尚书张学颜、礼部尚书潘晟、兵部尚书方逢时、刑部尚书严清、工部尚书曾省吾,都察院左督御史徐炌。

    英国公张溶、定国公徐文璧、成国公朱应桢、武清伯李伟、固安伯陈景行,还有朱翊钧的老丈人永年伯王伟。

    “今天叫诸位臣工大起,可能有人听说了,有人没听说,昨夜朕一夜没睡,就在想山西灾情的事,天下百姓都是朕的子民,朕于心不忍。”

    “上百万的人无家可归,流离失所,蒙元暴政,致使百姓活不下去,太祖幼年与此时的山西灾民一样,上百万人,没有住的,可以睡在道边,没有吃的,就会铤而走险,把整个大明掀翻。”

    这话虽然有些危言耸听,朱翊钧说的并没有错,大明就是被这些没有生路的百姓推翻,这也怨不得大明的百姓,没有吃的,他们就没有生路,只能铤而走险。

    朝中的文武百官、勋贵面色都有些不好看,很多人低着头偷瞄张居正,众人都知道山西巡抚是他举荐的。

    “朕已决定,从内库拨出五十万两白银,用于赈灾,向山西临近几个省买粮,赈济灾民。”

    “山西灾情,这事责任在朕,怪朕用人不当,才造成今天的局面。”

    “刑部、都察院,你们说一说,应该怎么处置山西这些官员?”

    刑部尚书严清出班:

    “回今上,《大明律》:灾伤去处,有司不奏,许本处着宿连名申诉,有司极刑不饶,有司极刑不饶!”

    朱翊钧并不想杀人,严清这老头也太小题大做。

    极刑就是凌迟、斩首、剥皮、腰斩,这些官员虽然有罪,还是可以教育好的,正巧西山准备建民居,还可以建造监狱,这些太监没事干,让他们折腾犯罪的官员,挖煤、烧砖,罪不至死,罪不至死。

    这次把他们全砍了,严清这老头痛快了,朱翊钧也感觉挺痛快,可是反噬会非常大,以后官员治理的地区,出现一点点灾情,就上报,或者夸大灾情,这又该怎么办?

    朱翊钧开始讲一讲:

    “正所谓身怀利器,杀心自起,朕与诸位臣工,为君,为官者,不可不戒!”

    “倘若有了生杀之权,就嗜杀无忌,有了行政之权,就作威作福,有了度支之权,就为己敛财,甚至朕的内侍,有了一点小小的权力,都把权力用的无所不用其极,那将国之不国。”

    “严尚书,一个当权者有了权力,第一要紧的是什么?”

    “臣不知。”

    “朕与诸位臣工,都是权力的拥有者,我们当权者有了权力,不应滥用权力,而是要遏制自己的权力欲。”

    “山西官员审还没有审,朝廷应该给他们申辩的机会,问清楚,讲明白,最后依照律法,解决这件事。”

    朝中文武百官、勋贵,跪在地上三呼万岁,朱翊钧这一番话,体现出仁君的姿态,他虽然是皇帝,也不能嗜杀、滥杀,要约束自己。

    山西这帮官员有罪,那么就审清楚,也给他们机会讲,最后的裁决还要刑部、都察院来裁定,如果朱翊钧不满意,可以再让他们审,作为大明的皇帝,他不能破坏程序正义。

    “那么就这样定了,锦衣卫、都察院、刑部前往山西押送这些官员进京,约束好下属,毕竟是大明的官员,要给山西这帮官员体面。”

    众臣也听出来,皇帝陛下并不想从重处罚,原来还有人还想通风报信,现在也不用了,山西出现这么严重的灾情,这些官员不上报,罢官去职,已经对他们足够好。

    皇帝陛下确实体恤民情,能从内库拿出五十万两白银,已实属不易。

    “户部,你们准备运送到山西多少粮食,现在灾民可等着米下锅呢?”

    户部尚书张学颜出班奏到:“回禀今上,户部五十万石粮食即可就运往山西,已经派人在京城购粮,河南、直隶已经在筹措粮食,另外五十万石粮食,三日内起运,另外还有五十万两白银,随这次粮食一同运往山西。”

    “好,户部筹措粮食很快,不过山西灾情也有瘟疫,需要大量药材,锦衣卫报:得瘟疫者脖子粗大,也叫大头瘟,这是当地郎中开的药方,颇见成效,即可筹措药材,运往山西。”

    朱翊钧把药方递给张宏,让他拿给张学颜看。

    治疗大头瘟的药方,他还真看过,无非就是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板蓝根、牛蒡子、黄芩、黄连、柴胡等等。

    有粮食,有药材,山西灾情暂时能控制住,等新任山西巡抚上任,就可以复耕。

    “山西干旱有灾,皆因人事不休,三日后,朕与诸位臣工在中极殿节食祈雨,所有人都不许告病。”

    说完,朱翊钧就起身返回乾清宫,他就是要整治一下大明的奢华之风,让这些官员知道,挨饿的滋味不好受。

    山西官员很多都被押解到京城,要新选能臣干吏前往山西,张居正还没有回复,朱翊钧已经等不了,他下午召集内阁、吏部尚书王国光、都察院左督御史徐炌,商议山西官员的事。

    魏允贞这个人,朱翊钧不太熟悉,也没听过,不过他最近上疏,朱翊钧看了一下。

    臣许州判官魏允贞,陈明有关时弊的四事:

    “自居正名窃柄,吏兵二部迁除必先关白,故所用悉其私人,陛下主宜与辅臣精察二部之长,而以其职事归之,使辅臣不侵部臣之权以行其私,部臣亦不乘辅臣之间以自行其私,则官方自肃。自居正名三子连登制科文,流弊迄今未已,请自今辅臣子弟中式,俟致政之后始许廷对,庶幸门稍杜,自居正名恶闻谠言,每遇科道文员缺,率择才性便给、工谄媚、善逢迎者授之,致昌言不闻,佞臣得志。

    自今考选仕时,陛下主宜严敕所司,毋循故辙,俺答自通市以来,边备懈弛,三军月饷,既克其半以充市赏,复克其半以奉要人,士无宿饱,何能御寇。

    至辽左战功,尤可骇异,军声则日振于前,生齿则日减于旧,奏报失真,迁叙逾格,赏罚无章,何以能国哉!”

    这个魏允贞是万历五年的进士,许州判官也是一个从六品的闲职,他说的很对,可是朱翊钧不能现在就处理张居正、张四维,科举还有边军,这些朱翊钧现在还不能碰,既然他对边军感兴趣,那么就去大同历练一番,他不是说自从与俺答互市以来,边备松弛吗?

    那么就去大同历练一番,如果可堪大用,朱翊钧再升任他为辽东巡抚,这样也算对他有知遇之恩。

    在内阁三位大臣未到之时,朱翊钧派遣陈矩把吏部尚书王国光叫来,他想把魏允贞派到大同任知府,不过他不好亲自开口,只能借王国光之口。

    王国光此人管理户部是一把好手,《万历会计录》也是此人主持编写,不过他和张居正走的近一些。

    “臣,王国光叩见今上。”

    “张鲸,给王尚书赐坐。”

    王国光六十多岁,长须,身材好大魁梧,他的籍贯也是山西,不知他为何与张四维交恶?

    “吏部对山西官员的人员,有何准备?”

    “山西巡抚臣等拟定由辛应干出任,布政使由侯于赵出任,大同知府…。”

    “王尚书,大同知府朕这里有一个人选,你看如何?”

    朱翊钧把魏允贞的奏疏拿给王国光看,他的意思很明显,这个魏允贞不是弹劾张居正、张四维、还有九边军务吗?那么就派他到大同,出任大同知府。

    王国光看完奏疏,沉默不语,等着朱翊钧开口。

    “这个魏允贞一个小小的通判,就敢妄议朝廷阁臣,他不是说边备松弛吗?那么就派他去大同,一边赈灾,一边整顿军务,如果干的不好,就派锦衣卫锁拿,明正典刑,如果干的不错,这也算大同百姓之福,王尚书意下如何?”

    朱翊钧最后又补充一句:“官员任选这是吏部的事,朕也只是建议,具体如何选用官员,朕也不可以越过吏部,直接任命。”

    王国光听到这话,心里很舒坦,他这个吏部尚书,平时就听张居正的话了,现在陛下居然尊重他们吏部,这可真是仁君。

    “臣认为今上所言甚是。”

    “那么好吧,等会内阁三位阁老到乾清宫,就由王尚书举荐魏允贞出任大同知府。”

第十一章 法律与道德

    大明设置的十三个省级行政区,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江西、湖广、浙江、福建、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十三个布政使司。

    每个省都有巡抚,而且每个巡抚都挂都察院御史衔,大明设置巡抚,就是为了监察各省布政司、都司、按察司管理地方民政。

    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北直隶顺天府,南直隶有应天府,北直隶管辖后世京城、河北、天津、以及河南、山东小部分。

    南直隶管辖有后世江苏、安徽、上海等,南京有六部、九卿、都察院等,成祖永乐时期政治中心北移,南京作为陪都,一直保持行政职权,不过六部、九卿、都察院的官员,并不齐全,南京的皇宫,也已经很多年没有修缮。

    十三省中,如山东,此时管辖着辽东,大明的陕西包括了后世甘肃和宁夏,湖广则是后世的湖南湖北两个省,四川包括了重庆。

    如果不算羁縻,汉、唐没有大明实际统治面积大,后世人们津津乐道的改土归流,则是太祖洪武时期推行,永乐时期达到巅峰,宣德、正统时期有所收缩,后世的雪区、黑、吉属大明羁縻,永乐时期设置奴儿干都司,雪区设置乌斯藏都司。

    大明两京、一十三省、一百六十个府、一百九十三个州、一千四百二十七个县,这只是民政部门,还有九边、京师三大营,以及无数的卫所,另外还有漕运、河道、督粮道、一百多个兵备道。

    这么多官员,就算再精干的皇帝,也不能知道他们具体的成绩,如果一个地区安静无事,税收没有太大亏空,该地区的民风就是醇厚。

    每个人都不是单独的个体,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何况庙堂之上,朝廷之上?

    官员出自同一个省、同一个府、或者同一个县,这就是乡谊,这也是后来人们攻击张居正是楚党的原因,如工部尚书曾省吾,他与张居正籍贯都是湖广,春秋战国时期湖广乃楚国之地,这也是古人的地域攻击,楚党也并非都是出自湖广的,因张居正当权,朝中官员投靠之,有共同的利益诉求。

    年谊,就是同一年考中举人或进士,他们的情谊就像学校里的同学,主考官就是他们的老师,大多都互相观照。

    还有一种就是姻谊,如张四维与前内阁辅臣马自强,张四维的女儿嫁马自强的儿子马怡,张四维的儿子张泰征娶杨博的孙女,杨博隆庆六年吏部尚书。

    这些谊,就是形成文官派系原因,文官虽有各部院组织,又有各自的派系,大明此时的官场就是这种公私阴阳的状态,不止此时的大明,后世各国都如是一样。

    朱翊钧不是理想家,他深知人类的弱点,没有派系的官场不可能,如何调和阴阳,就看皇帝以及内阁如何操作。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读书人想要拥有黄金屋,就要参加科举,目的就是当官,如一分不拿,一分不占的官员有,很少,凡事都要有一个度,人类社会就是人情社会,古今中外都一样,大明给官员的工资很少,勉强温饱尚可,官员要想体面,要想活的潇洒一些,就要拿一些,占一些,朱翊钧也会理解他们,如果有人贪得无厌,那么就要稍加惩治,严重者他也会杀鸡儆猴。

    想要拥有颜如玉,就要有功名、有官位、还要有银钱,这些都有了,颜如玉会主动送上门。

    此时大明不太重视法律,这也是朱翊钧不能按照《大明律》处置官员的原因,此时大明从朝廷到地方,所有官员以伦理道德自居,凡事问迹不问心,现在伦理道德占据高地,官员凭着良心做事,百姓苦不堪言,朱翊钧虽然反对张居正在北方推行一条鞭法,不过他赞同张居正推行考成法。

    朱翊钧并不想成为一个因自己好恶惩罚官员的皇帝,杀人容易,让众人宾服很难,四书五经提倡读书人节俭,可是每个人都有私欲,大明又有几个能做到海瑞这样?

    理想主义虽然很好,也是百姓的福分,如果大明有十几个海瑞,每人管理一省,那么大明百姓永远不会推翻大明,可是这现实吗?

    百官让朱翊钧节俭,他已经做到几分,裁撤宫里宦官和宫女,又减少宫内一切用度,百官是否像张居正一样双标?让皇帝做表率,自己铺张浪费,奢华无度?

    大明的官员任命,大部分由廷推决定,内阁、吏部、都察院、还有朱翊钧本人,决定山西官员人选的问题。

    大明的廷推,由文官和皇帝决定,朱翊钧也不能决定官员的人选,他想任命官员,只能找他们商议,官员不由廷推而进者,这是不合法的,朱翊钧可以赏赐季伯常为锦衣卫百户,这是因为锦衣卫是皇帝的私人护卫。

    廷推由吏部尚书王国光主持,朱翊钧坐在椅子上,内阁和都察院分左右而立,廷推并不适用于内阁大臣,因为内阁在名义上,属于皇帝的秘书班子,司礼监是私人秘书班子,廷推也不能由内阁和皇帝决定,大明官员十分看重廷推,由吏部会同都察院、九卿共同廷推,没有九卿也可以。

    不过皇帝不能中旨任命官员,内阁也不能推用官员,这样会导致很多议论,弊病也很严重,不由吏部而得职位,往往会被排挤,官员也会感觉羞耻。

    吏部尚书王国光把廷推的名单公布出来,一般一个职位,会有两三个人选,这些人选由皇帝勾选,再由大臣们商议,最后廷推出结果,公布出来。

    朱翊钧对官员任命感兴趣,不过他要压制自己的欲望,现在大明官员任命,还是由张居正决定。

    张居正经常以私人函件的形式,授意他亲信的总督、巡抚,要他们如此如此上奏,然后张居正以内阁大学士的身份,票拟批准自己的建议,为了鼓励自己的亲信,有时还会给亲信的函件上暗示,这种做法确实有些不妥,这些事在其他官员眼中,就是上下其手,培植自己私人势力。

    想要做事,培养自己的私人势力,朱翊钧认为没有什么,大明幅员辽阔,想要做事就要有人去实施,不过张居正这种强权做法,对他与他的亲信是良法,对整个大明官场,有害无益。

    各省与各省的情况不一样,推行政策不能一刀切,各府、各县行政效率的增进,必然是缓慢的,有些事五年可以做成,利用强权一年完成,就会有很多弊病,强求效率曾高,就会造成各府、各、州、各县的不安,造成整个文官集团的分裂,最后搞来搞去,还是转到伦理道德问题。

    张居正要求朱翊钧节俭,可是他本人奢华无度,这些事官员都看在眼里,他有权力时,很多官员就弹劾他,邹元标弹劾张居正,被打折一条腿,发配到贵州。

    还有魏允贞也上疏弹劾张居正,这些人都在攻击张居正的私德,而张居正的私德,确实做的不好,张居正要求其他官员节俭,但是他不能以身作则,这当然会给人口实,这也是张居正倒台后,很多人都参与清算的原因。

    朱翊钧并不想清算张居正,如果他清算张居正,以后谁还会为朝廷做事?

    功劳是功劳,过错是过错,有错的地方要责罚,有功劳的地方,也会给他记上,趁着张居正活着时多打击他,这样也能保全他的家人,这也算朱翊钧的良苦用心。

    山西巡抚的人选,共计三人:庞尚鹏、辛应干、杨一魁。

    山西布政使人选两人:侯于赵、许守谦。

    按察使、都司、以及各地知府。

    各县的知县,则有吏部直接任命。

    大明一千多个县,皇帝天天廷推知县,其他事就不用做了。

    张居正还是尊重朱翊钧的建议,把庞尚鹏列为候选名单。

    内阁、吏部、都察院商议,朱翊钧不插嘴,也不打断他们。

    辛应干是张居正看重的人,杨一魁应该是张四维看重的人,现在张四维还不敢和张居正闹翻,他举荐的人,就当一个陪衬。

    看到名单有庞尚鹏,张四维就明白,今上想让庞尚鹏出任山西巡抚。

    众人都知道,山西巡抚的任命,这是小皇帝和张居正才能决定的,张居正夸奖一番辛应干,看了看王国光。

    “辛应干没有管理地方经验,他一直在六部以及都察院,现在山西灾情严重,阁老们,还有吏部,是否要重新考虑一下?”

    借口可以随便找,朱翊钧把后世的说辞搬出来,何况现在山西有灾情,他说的这些,非常有道理。

    张居正也知道,小皇帝想让庞尚鹏去山西,现在他反对辛应干出任山西巡抚,那么真没有办法反驳,总不能说没有经验,就去锻炼经验,平常年景可以,现在山西有灾情,要是这么说,就是不顾百姓死活。

    “今上认为谁合适?”张居正问。

    朱翊钧才不说谁合适,名单上就三个人,议论呗,反正人选不满意,他就一直反对,直到选庞尚鹏为止,这可是你们提出来的,不是朕强迫你们的。

    议论来,议论去,最后还是王国光举荐庞尚鹏出任山西巡抚。

    “朕认为合适。”

    好家伙,还能这么玩,内阁和吏部长见识了,这朱皇帝真有耐心,就这么坐着听他们议论一个时辰。

    庞尚鹏出任山西巡抚,挂都察院右督御史衔,赐王命棋牌,四品以下官员可先斩后奏。

    辛应干出任山西布政使。

    徐守谦出任山西按察使。

    太原知府、潞安知府都已经选完,最后选大同知府。

    “臣,王国光举荐魏允贞出任大同知府。”

    这个魏允贞是谁?

    这是内阁大臣们的疑惑。

    朱翊钧并没有把魏允贞弹劾张居正的奏疏拿出来,而是询问内阁。

    张居正当然知道魏允贞弹劾他,现在王国光举荐魏允贞,他并不想白了王国光的面子,弹劾他的人很多,要是把弹劾他的人都敢走,那么朝中有十分之一的官员就会离京。

    “臣,认为合适。”

    张居正同意,又有王国光举荐,其他人不会说什么,大同知府就定魏允贞,不过最后朱翊钧又补充:“魏允贞只是一个从六品的通判,大同知府正五品,这种人晋升太快有害无益,从五品大同知府兼任大同兵备道,大同民政、兵马、钱粮和屯田都归他管,看这愣头青,能做的如何?”

    这就是明降暗升,文官武将一手挑,管民又管兵,机会朱翊钧已经给他,具体做的如何,就看魏允贞自己。

    众人都是老狐狸,朱皇帝怎么会认识魏允贞小小的通判?肯定是这个魏允贞的奏疏,入了小皇帝的法眼,不然不会这么重视他。

    这场廷推就这样结束,朱翊钧也累的够呛,人事任命、赈济灾民、处理山西原官员,他忙碌一天,要好好休息两天。

第十二章 性命堪忧!!!

    山西官员廷推完,傍晚朱翊钧在东暖阁看奏本时,一个宫女给他倒茶,只这么轻轻抬头看一眼,朱翊钧冷汗直冒。

    他感觉自己冒失了,不应该插手山西官员任命上,也不应该在朝堂上摆出一副尽在掌握的姿态。

    一点忠诚度都没有的宫女,居然能在他的乾清宫内,旁边小太监也没有反应,朱翊钧又看了看小太监,忠诚度没有变化,还是百分之九十。

    究竟谁要害自己?

    宫女只有十六、七岁,她不敢抬头看朱翊钧。

    “太烫了,张鲸!”

    其实茶水一点都不烫,朱翊钧一点都不敢喝,茶杯拿在手中,就被他扔在地上。

    “主子爷,奴婢在!”

    小宫女还有小太监,跪在地上,张鲸也跪在地上。

    “这个宫女是谁派过来的?我以前怎么没见过?”

    “回主子爷,这是慈圣宣文皇太后宫中派过来的。”

    “抬起头,让朕看看,你姓什么?”

    “奴婢姓王。”

    这个宫女应该就是伪史上朱常洛的母亲,朱翊钧让她先退下,此时东暖阁就只有朱翊钧和张鲸。

    “这个宫女有异心,给朕廷仗八十,狠狠打!”

    朱翊钧的话很明显,廷仗八十人活不了,狠狠打就是往死打,伪史里这个女人很可怜,其实就是李太后派过来的间谍,朱常洛是不是朱翊钧的儿子还说不准,皇宫里这么乱,谁又能说准?

    经过一个月的观察,朱翊钧发现此时的大明,根本就与史书上有天壤之别,三宣六慰在嘉靖时期就被仇鸾收回。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

    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将军解战袍。

    你个毛伯温是一个文官,算什么狗屁大将,这首诗就是嘉靖写给仇栾的,伪史上的嘉靖被贬低的一无是处,其实嘉靖非常厉害!

    大明建国两百年,他是第一个杀内阁首辅的人,夏言根本就不是严嵩害死的,就是嘉靖要杀他,原因就是夏言把郭勋害死,也没有什么万历中兴,现在张居正还在败嘉靖时期留下来的老底。

    一个时辰后,张鲸回报:

    “主子爷,奴婢手下没轻没重,把太后宫内派过来的宫女打死了,奴婢领罪。”

    “这个事也不怪你,朕就让打她六十教鞭,是她身体虚弱,以后严加管束手下的奴婢,让这狗奴婢,去太后哪里赔礼,朕有些累了。”

    朱翊钧怎么可能睡着,一个对他一点忠心都没有的宫女,居然神不知鬼不觉的进乾清宫,如果他敢掉以轻心,晚上就被宫女勒脖子。

    说白了,嘉靖被宫女勒脖子,就是方皇后派过来的,最后没有杀死嘉靖,就是这些宫女害怕,她们不敢弑君,可是方皇后又有死命令,不杀死皇帝,她们就死。

    后来方皇后被活活烧死,就是嘉靖干的,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告诉文官们,再立皇后还烧死,朕已经知道你们的小心思。

    隆庆皇帝也不是正常死亡,朱翊钧没猜错,百分之九十九,就是李太后和张居正、冯保还有文官合谋害死的,不然为何隆庆皇帝刚死,高拱就被赶出朝廷?

    控制成年皇帝不好控制,朱翊钧登基才九岁,控制小皇帝多好控制,这些文官一直在玩宋朝这一套,还好他能看到忠诚度,不然不出一年,朱翊钧必死无疑!

    朱翊钧一死,潞王登基,他才十二岁,又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可以肯定,正德皇帝就是被杨廷和还有张太后合谋害死的。

    这些文官已经把后宫把持,只要上朝,肯定三十岁左右就死,不上朝能多活几年,皇帝可以防着文官,也可以防着武将,怎么防着后宫?

    银钱可以通鬼神,选的皇后妃子,都是这些文官买通的,朱翊钧想要活着,就不能碰财政、军队、人事、还有航海,特别要注意福建、江西、浙江、南直隶、湖广的官员,这些地方产茶叶、丝绸、瓷器,而且还靠着海边,断人钱财犹如杀人父母,宣德、英宗都被文官害死。

    英宗曾经派焦宏造船一百七十艘,结果就发生土木堡政变,朱翊钧可以肯定,土木堡这些武将、勋贵、文官、太监,全被大明自己人给杀了,而且就是宣府总兵派的人,于谦肯定参与其中,不然一个兵部侍郎,怎么可能把持朝政?

    内阁和六部尚书是吃屎的吗?结果只有一个,于谦和宣府、大同、官兵合谋,于谦和这些人,控制了京城,不然主持朝政,还轮不到于谦。

    英宗这个人非常厉害!在十几岁时,就把内阁首辅杨士奇干掉,要不是土木堡政变,大明海运会非常繁荣。

    伪史上根本没提朱翊钧腿的事,其实腿没有任何病,就是朱翊钧要亲征,想要掌握军队,结果就是从马上掉下来,之后腿被打折,脑袋被打的头破血流。

    要不是万历定陵被挖掘,后世人们根本不知道朱翊钧的腿受伤,没有任何腿疾,就是被活活打折的,脑袋也被打了,之后万历就开始学嘉靖,一直不上朝,这才多活几十年,不然早就被文官干掉。

    正德落水、嘉靖被火烧、被宫女勒脖子、隆庆被毒死、万历被打折腿、朱常洛就是一碗药、天启同样落水、崇祯被文官勒死。

    崇祯绝对不会自杀,现在朱翊钧分析,就是文官不敢让崇祯见李自成,只要让崇祯见到李自成,这些文官一个都活不了。

    现在朱翊钧要做的,就是保住小命要紧。

    ………

    万历八年四月初三,万历皇帝在中极殿同朝中文武百官,一同节食,朱翊钧坐在中极殿椅子上,一天一碗粥,这是提前定好的,本来他想取消这次节食,后来觉得不妥,如果取消这次节食,文官们会怀疑他。

    这次活动就是作秀,在中极殿节食三天,原本朱翊钧想让锦衣卫大汉将军维持秩序,后来又取消,他原来想整一整这些文官,现在看来他要整文官,晚上他就会没。

    史书上会记载,万历八年四月初三亥时,上不豫。

    只要史书上写上不豫,可以百分之一百肯定,皇帝被害死,还是暴毙而亡,皇后给皇帝端一碗茶,有男人会防着自己家的女人吗?

    只要女人不说大郎该吃药了,那么男人也不会怀疑,这毒药吃就吃了,史官记载上不豫,把皇帝装盒送走,继续下一位。

    经过这段时间观察,朱翊钧发现古代人没有国家民族概念,一切都是利益,只要你皇帝发布的命令,不符合所有文官的利益,就给你拖着不执行,你皇帝才有多少人?

    古代早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从南宋就开始了,文官是大地主,又是大商人,还是朝中大臣,都是搞垄断,为何嘉靖时期海禁,会出现倭寇?这根本就不是倭寇,全是走私集团,现在的倭国,还是大明的属国,给他们一百个胆子,也不敢打大明。

    胡宗宪就是嘉靖的海关关长,戚继光、俞大猷就是胡宗宪的巡逻队,嘉靖时期的钱,全部都是海禁给禁出来的,嘉靖后期朝廷很有钱,不然嘉靖三十五年大地震,拿什么赈济灾民?

    在中极殿节食,光禄寺负责做粥,晚上就坐在大殿前面,朱翊钧就坐在中极殿大殿内睡觉。

    四月初六,朱翊钧带领文武百官前往天坛求雨,他的仪仗非常豪华,这一路上,朱翊钧没有说一句话,到达天坛后,在礼部尚书潘晟的主持下,按照步骤祈雨。

    史书上会记载:万历八年四月初六,上驭文武百官,节食祈雨,礼毕,雨至。

    不知道朱翊钧求雨是不是有效果,还是碰巧,刚在天坛求完雨,返回皇宫途中,就开始下雨。

    朱翊钧也学电视里明治天皇,从袖子里拿出一个馒头,开始装模作样:“朕,饿了。”

    文武百官简直和电视里一模一样,被朱翊钧感动够呛,其实他们心里恨死这个皇帝。

    忠诚度大大的下降,张居正忠诚度不到百分之三十、张四维只有百分之十、申时行也是百分之十。

    六部尚书、九卿、都察院、通政司这些文官,忠诚度就没有超过百分之三十的,有的人一点忠诚度都没有。

    他们的意思很明显,你还在皇位上赖着做什么?赶紧死去,让小潞王上,么的!你这狗皇帝就是一个吉祥物,居然敢调庞尚鹏去山西,你是想清理盐政吗?

    两淮盐务是老子们的大本营,你个狗皇帝,还敢和我们抢钱?

    原本这次祈雨成功,按照计划在中极殿,宴请群臣,傍晚司礼监掌印太监张诚告诉群臣。

    “上不豫,偶感风寒。”

    听到上不豫,群臣内心狂喜,最后听到偶感风寒,原来小皇帝没死,群臣白高兴。

    朱翊钧从天坛回来,就从乾清宫搬到西苑,并且让季伯常看守乾清宫,蓝自大看守西苑。

    不郊、不庙、不见、不批、不讲,任何人不许靠近西苑,包括陈太后、李太后、皇后、刘妃、杨妃,内阁、六部、九卿、勋贵、武将,任何人都不见,任何奏疏都不看,任何消息都不许传出去。

    皇帝还活着,就是生病,具体病的如何?任何人都不知道。

第十三章 只要不上朝,文官就会内斗

    皇帝躲在西苑,众人都知道他并非生病,而是有意躲着,李太后猜测八九不离十,几天前她派宫女伺候皇帝,宫女突然被打死。

    难道皇帝发现了什么?

    不出西苑她怎么掌握权力,印玺全部被皇帝打包带进西苑,内阁票拟,司礼监不批红,皇帝不用印,那么朝廷官员,还有她这个太后的权力,没有用了。

    皇帝死就死了,还有小儿子接班,现在皇帝没死,这事就有些难办,李太后带着人,从慈宁宫出发,来到西苑宫门口,她也不知道皇帝住在什么地方,是住在玉熙宫,还是万寿宫?

    当初就应该把这里的宫殿,全部砸烂,现在皇帝躲在这里不出来,这事太难办。

    李太后派遣太监去问。

    “慈圣宣文皇太后,陛下有敕令:任何人都不准靠近,陛下在静修养病。”

    “哀家是皇儿的母后,哀家想要见一见皇儿,让开!”

    李太后被气到,连她都不让进去,小皇帝到底要做什么?难道他发现了什么?

    蓝自大这时走出来:“陛下有敕令,任何人都不准入内!”蓝自大把敕令拿出来,在李太后还有小太监面前展了一展:“慈圣宣文皇太后,请回,陛下就是偶感风寒,头疾,需要静心修养。”

    李太后实在忍不住,这见皇帝一面都见不到,这不就是不孝子吗?

    “你个丘八,赶紧让开,本宫要见皇儿。”

    “末将不能让慈圣宣文皇太后进去,陛下有敕令,如果慈圣宣文皇太后再往前走一步,末将要遵陛下敕令,以弑君罪处置慈圣宣文皇太后。”

    “好!”

    “朱翊钧你个不孝子,咱们走!”

    李太后听到弑君这两个字,后背直冒冷汗,她确实弑过君,现在听到眼前这个大头兵说,看来小皇帝已经发现了她,之所以搬到西苑,就是为了躲避后宫。

    看他能在王八壳子里躲多久,就不信小皇帝永远不出来?

    李太后带人离开,蓝自大紧忙回去禀报朱翊钧。

    朱翊钧没有任何病,他搬到西苑,就是为了保命,他就住在玉熙宫,原来嘉靖住在这里,他和嘉靖搬到这里的目的一样,就是远离皇宫,因为皇宫已经被文官集团渗透,他随时有生命危险,就算把所有宫女太监杀掉,再从外面招募太监宫女,还是文官集团派过来的人。

    季伯常已经升任锦衣卫千户,蓝自大升任锦衣卫副千户,利用张鲸控制的东厂,他们已经把锦衣卫指挥使刘守有架空,现在皇宫和西苑的守卫,全部都是季伯常和蓝自大的人,他们两个对朱翊钧百分之一百忠心,张鲸也是百分百忠心,西苑玉熙宫伺候朱翊钧的太监,忠心都超过百分之八十,低于百分之八十的,全部被赶出去。

    嘉靖时期有陆炳,现在朱翊钧只能靠季伯常,再过一段时间,让张鲸把刘守有除掉,季伯常升任锦衣卫指挥使,张鲸升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兼东厂提督,这样朱翊钧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

    文官不让他碰人事、军队、财政、海贸、还有民政,锦衣卫、司礼监、东厂都是皇帝私人管理,这些东西碰一碰应该的吧?

    “陛下,慈圣宣文皇太后刚才来过,太后要见陛下。”

    “以后叫李太后就行。”朱翊钧也不装,蓝自大也猜的差不多,他在宫里当五年差,也猜出先帝为什么暴毙。

    “以后她是危险人物,与文官一个等级,特别是皇后、太后、文官,他们都很危险。”

    “末将遵旨!”

    西苑上百白鹤,长颈鹿、大熊猫、豹子各种珍禽异兽,亭台楼阁,嘉靖时期种植花木,现在已经茂盛,原来在这里当值的太监全部被赶出去,换上忠心于朱翊钧的太监,宫女一个都没有。

    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张诚依旧在司礼监当差,秉笔太监张宏跟随朱翊钧在玉熙宫旁边当差,张鲸宫里宫外当差,玉熙宫太监不多,两百一十七人,护卫西苑的锦衣卫四百六十九人,朱翊钧已经让张鲸在京城再招募一批阉人,挑选年轻力壮之人,选入西苑,安排在西内。

    紫禁城旁的西内,原是成祖燕王府邸,嘉靖时期改为万寿宫,后来被火烧毁,又重新修建,万寿宫被烧毁后,嘉靖又建造玉熙宫,等朱翊钧住进玉熙宫后,听太监们说,原来玉熙宫旁边就是正德时期的豹房,在西安门内,西仕库旁边,最近几天朱翊钧才发现,正德建造豹房就是为了练兵。

    练兵肯定不被文官容忍,皇帝有兵以后,他们还怎么操控皇帝,朱翊钧也想出绝招,咱不练兵,咱练太监,手下有两千能征善战的太监,也能保证安全,这当大明皇帝太危险。

    皇后、潞王、陈太后、刘妃、杨妃都来看过朱翊钧,全部被蓝自大挡在门外,就这么过了半个月。

    ……

    在张居正三子张懋修高中状元后,张居正就说过:

    “吾非相,乃摄也。”

    摄政很好,朱翊钧也知道张居正说过这句话,摄政也要有一个皇帝当傀儡,现在小皇帝躲在西苑,任何人都不见,任何太监、宫女都失灵,派到宫里的太监、宫女都在皇宫中,西苑内没有一个自己人,想要毒害小皇帝也害不了,想要烧毁宫殿也烧不了,就算把张鲸、张宏给搞死,小皇帝还可以重新找人代替,锦衣卫千户季伯常、副千户蓝自大也是同样。

    四月二十三,当晚,张居正先给湖广巡抚朱琏写信:

    “盖骑虎之势自难中写,所以霍光,宇文护终于不免……。”

    张居正此刻骑虎难下,小皇帝躲在西苑不出来,摆明就是不配合他摄政,皇帝都不出来了,司礼监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收钱不办事,皇宫进不去,西苑更不用想,张居正得知小皇帝不见李太后、陈太后、皇后,还是从出宫采买的小太监口中得知。

    “以今上之明圣,今诸臣得佐下风,以致升平,保鸿业无难也,臣于是乃敢拜手稽首而归政焉,……世世为犬马以图报效也。”

    张居正当夜写完乞休疏,第二天就递给司礼监,张诚已经不是冯保的下属,如今见到他,已经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

    “张阁老,咱家都见不到皇爷,祈雨归来皇爷就搬到西苑,不知是病,还是有谁不开眼招惹到皇爷,奏疏可以帮你送到西苑,皇爷看不看咱家可不知道,司礼监送去的奏疏、奏本、题本皇爷都留中。”

    “还请张公公通融,朝中内阁、六部、九卿、文武百官,都想朝拜一次今上,还请帮老臣把奏疏上递给今上,多谢了。”

    张诚在司礼监拿着一堆奏疏出西华门,进入西苑后,由西苑的太监领着到万寿宫旁边的值班房,这里是处理司礼监送来奏疏、奏本的地方,把这些奏疏、奏本送到值班房,再由值班房的秉笔太监看一遍,重要的奏疏由张鲸拿到玉熙宫,朱翊钧看过一遍,留中不发。

    张宏看过张居正的奏疏,一想皇爷就不能批准,这老小子欺负皇爷这么多年,怎么可能轻易放他走?

    朝局对自己有利就摄政,朝局对自己不利,就想着归田园居?天下怎么好事都让你占了?

    张宏看过后,让办差小太监去禀报张鲸,他也不能进入玉熙宫,除了搬进西苑时见过皇爷一面,这么长时间,他也没有见过皇爷,张宏知道最近西苑招了很多新太监,这些人都是张鲸招募的,还有几个小太监被廷仗打死,也不知里面发生什么事?

    “张阁老想要回老家,这是他送来的奏疏,还请张公公禀报给皇爷。”

    太监的权力不是来自职位,而是根据皇帝来决定,谁距离朱翊钧越近,谁的权力越大,现在张鲸的权力最大,其次是张宏,最后才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张诚。

    “老东西,这就想走?没这么多好事,奏疏我全拿给皇爷,让皇爷定夺。”

    朱翊钧正在带着新招募的太监跑步,张鲸拿着手帕在旁边等候。

    “停!休息一会。”

    西苑内新招募来三百年轻力壮的太监,最近朱翊钧带着他们训练,这些人都是保卫朱翊钧的力量,他前世当过兵,当然懂怎么训练士兵。

    内库里有三百多万两白银,足够他训练一批精兵,朱翊钧现在已经不信任后宫太后、皇后、妃子,朝中文官、武将他也不信任,只有最忠心的太监,他才能信任。

    “什么事?”朱翊钧接过手帕,擦了擦汗:“又有谁要辞官?”

    御史言官开始骂朱翊钧不上朝,他就当这些狗娘养的放屁,要不是你们狗入的想害死朕,谁不想当一个九五至尊的皇帝?

    “皇爷,内阁张阁老上辞呈。”

    朱翊钧看了一遍辞呈,这老小子见事不好,开始想溜,他怎么可能允许?本来朱翊钧还想按照游戏规则玩,后来看清一切后,这帮文官不按照游戏规则,这赖不得正德、嘉靖、还有朱翊钧这个万历。

    不是让皇帝落水,就是让皇帝被火烧,要不然让宫女勒脖子,这谁受得了?

    “驳回辞呈。”朱翊钧把陈矩叫到身边,拿笔写道:

    “张先生诸葛武侯何如?”

    朱翊钧没有多写,他的意思很明显,你张居正很能干,朕让你做诸葛亮,朕做刘禅,朝中的事都交给你管。

    就不信你张居正能挺住?

    文官集团就是这么奇怪,或者说权力就是这么奇怪,如果皇帝掌握权力,那么文官集团集体对抗皇帝,如大明开国的太祖,还有文治武功远迈汉唐的成祖,他们两位当皇帝时,文官集团集体攻击他们两个。

    仁宗、宣宗时期的内阁三杨,都被成祖下过大狱,仁宗这个庙号,就是软弱无能的代表,属于被文官欺负的皇帝,这些文官还臭不要脸,就永乐大帝留下来的基础,任何皇帝干,都是一片欣欣向荣。

    还给安排一个仁宣之治,这也太不要脸了,还不如说仁宣败家子,把永乐时期的家底全败光,还仁宣之治,欺负皇帝没有这么欺负的。

    不怪嘉靖把仁宗扔出去,大明最垃圾的皇帝,就是仁宗,内阁就是他被文官忽悠搞起来的。

    现在朱翊钧躲在西苑,文官集团不能斗皇帝,他们就只能自己斗自己,张居正的楚党和张四维肯定会斗起来,特别是申时行的江南文官集团,也会加入其中,以前张居正还能扯虎皮作大旗,现在朱翊钧不露面,就看他们文官内斗。

第十四章 大明:“优良传统”

    上百白鹤天天早晨就在玉熙宫门口叫来叫去,实在太扰清梦,朱翊钧被炒的火大,起来大骂一声:

    “再叫老子就把你们杀了吃肉!!”

    “皇爷有旨,把白鹤杀掉。”

    小太监们伺候他穿衣服,朱翊钧一脚把崔成踢到:“谁让你杀的?”

    “皇爷,奴婢听错了。”崔成对着外面大喊一声:“皇爷有旨,不杀白鹤。”

    最近朱翊钧可真是躺平了,他在玉熙宫旁边建造一间本章房,内阁、六部、九卿、都察院、翰林院、朝中文武官员、勋贵的废话奏疏,全部放在本章房里,他一个字也不想看,都是一些骂朱翊钧的废话。

    老子就在西苑躲着,有本事你们就用大炮轰你们的皇帝,不然就是不出去,保命要紧。

    西苑没有二十四监,经过一段时间招募,朱翊钧亲自验收过人,都对他忠心超过百分之八十,在西苑成立四监。

    尚食监,专门负责西苑的伙食,不止朱翊钧的伙食,还有太监、锦衣卫护卫都负责。

    尚衣监,就是负责西苑衣物的,朱翊钧把他的衣物全部带到西苑,还能穿几年,他训练的时候,都穿尚衣监新做的衣服。

    尚商监,顾名思义就是派出去做生意的部门,内库里还有很多珠宝、古玩、字画,这些东西都没用,卖出去换银子,然后再买铁器、木头、还有布匹回来,朱翊钧要在西苑自己做鸟铳。

    最后就是尚理监,就是处理外臣奏疏、还有大明各种紧急事物的部门,各地战报、灾荒,这些事要紧急处理,类似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姚弘谟致仕这种事,朱翊钧让张宏朱批,陈矩用印,就让他土豆搬家滚球子,一分赏赐都没有,一点职位都不给他升。

    现在司礼监掌印太监张诚,领着司礼监在外面应付外臣,他这个掌印太监就是光杆司令,大明皇帝的印玺都在玉熙宫朱翊钧这里,张诚印玺都没有,掌印太监白当了。

    “张鲸。”

    “奴婢在。”

    “山西这帮官员到任没有?灾情如何?”

    也不知道灾情如何,现在想要知道实情,看奏疏已经看不出真假,这帮官员天天忽悠皇帝玩,朱翊钧已经看透这些官员。

    “朝廷运过去的粮食,刚出户部就被贪了三成,运到山西恐怕十不存三。”

    张鲸战战兢兢的说,眼睛偷偷瞄皇帝,他也害怕皇爷震怒,可是没有震怒,而是迎来笑脸。

    “十之有三,就已经很不错,内库拨出的五十万两白银,他们买了多少粮食?”

    朱翊钧已经完全对大明各级官员失望,贪污成风已经平常,他有心理准备。

    “近来京城、山东、河南、北直隶粮食涨价,直运到山西八十万石粮食。”

    八十万石粮食,现在大明一石粮食八钱银子,一两银子两石粮食,能运到山西八十万石粮食,他已经知足,最少能救山西几十万百姓。

    这帮文官真胆大包天,朱翊钧从内库拨出的银子,他们居然敢贪污,这也太过分了。

    “山西官员已经到任,锦衣卫来报,庞巡抚也快到山西。”

    “派人保护庞尚鹏,还有大同知府魏允贞,他们两个是朕派过去的人。”

    “奴婢遵旨!”

    “山西这帮混账官员,都押送到京城没有?”

    “回皇爷,再有两日就到京城。”

    “敕令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堂会审,这些人都关进刑部大牢。”

    旁边的陈矩给写敕令,朱翊钧继续说:

    “咱们不要管,让这些文官窝里斗,派遣东厂和锦衣卫把这些官员的家看住,他们谁在大牢里畏罪自杀,就拿着朕的敕令抄家,这些官员肯定有一些人会畏罪自杀,把他们的家抄了,其他什么都不要,就要银子和珠宝、古玩、字画,管束好手下人,不要搞死人,遇到抵抗可以杀几个,不抵抗抄家就可以。”

    贪污朱翊钧的钱,不会让这些人好过,这些文官能贪污,他就能抄家,也不株连家人,就专门搞银子和财物。

    史书上肯定会写他纵容锦衣卫和东厂祸害官员家属,不会写官员贪污皇帝的银子,毕竟他们这些文官掌握舆论。

    “抄家咱们要六成,剩下四成下面的人分,要管束好手下人。”

    “抄家别太早,刑部大牢里谁畏罪自杀,就抄谁的家。”

    朱翊钧说的明明白白。

    “是。”

    这事是得罪人的事,张鲸也不敢说遵旨,就算死,他都不会把皇爷供出来,坏事都是他们做,皇爷不会做坏事。

    “皇爷,建州女直栋鄂部首领王兀堂反大明,指挥王宗义战死,被李成梁击败,斩首七百五十。”

    “反你妈!”

    朱翊钧看着奏疏,直接扔到张鲸的脸上。

    “你到底收了李成梁多少钱?还是朝廷官员给了你银子?”

    张鲸吓的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他不知道犯了什么错,只看李成梁的奏疏:

    “万历八年三月,王兀堂以六百骑犯阳及黄冈岭,指挥王宗义战死,复以千余骑从永奠入,成梁击走之,追出塞二百里。敌以骑卒拒而步卒登山鼓噪,成梁大败之,斩首七百五十…。”

    “听着!”

    “下旨!”

    “兵部尚书方逢时,未能实用事,罚俸禄半年,加一级犯错在案,令司礼监张诚训斥:是不是眼睛瞎了!”

    “陈矩、张鲸,以后一级犯错记录在案,你们都记着,三次犯错记录在案,任何官员不再录用。”

    “蓟辽总督梁梦龙,罚俸禄一年,加二级犯错记录在案,撤掉兵部左侍郎,降为佥都御史,以后再不能实心用事,滚回家抱孩子去!”

    “辽东巡抚周咏,革除一切官职,永不录用,抄家!”

    “宁远伯李成梁杀良冒功,逼反建州女直栋鄂部首领王兀堂,长期杀良冒功,纵鞑靼入城抢掠百姓,残害辽东百姓,虐杀女直各部,革除宁远伯爵位,继续任辽东总兵,加二级犯错记录在案,如再杀良冒工,提头到京请罪!”

    “参将徐国辅,逼反王兀堂首恶,枭首示众,向辽东百姓,还有女直各部谢罪。”

    张鲸也不知道皇爷怎么发现李成梁杀良冒功的,这次活该李成梁倒霉,谁让咱们皇爷圣名。

    “再拟一道旨,兵部所有官员罚俸禄半年,以后再有杀良冒功出现,兵部所有官员滚蛋,回家抱孩子去。”

    “这特么都是首级换银子闹的,狗日的李成梁,没少残害大明百姓。”

    陈矩和张鲸听到朱翊钧的话,纷纷跪在地上,他们发现皇爷手段果然厉害,从奏疏中就看到问题,这次活该他们倒霉。

    “内阁要是不奉旨,就全部革除,这次必须要整治他们一下,不然大明有多少百姓够他们残害?”

    朱翊钧豁出去了,老子就在西苑,有本事就用大炮轰,一个外人都不放进西苑,看你们怎么烧宫殿,妈的!

    张鲸、陈矩他们写敕令、圣旨,他们也要管束手下,以后任何人送的钱,都不能收一分,要是被皇爷发现,他们的脑袋就不保,这次从兵部、蓟辽总督、辽东巡抚、再到辽东总兵,还有辽东参将,全部被惩处,他们感觉这次还是轻的,再有杀良冒功的事发生,皇爷就要杀个人头滚滚。

    司礼监掌印太监张诚接到敕令和圣旨后,他就知道要坏事,这帮边军,这次真激怒皇爷了,张诚最近胆战心惊过日子,冯保马上就要被除掉,他要犯错,小命就要不保。

    张诚带着司礼监太监,前往翰林院,掌院学士看到圣旨后,不知写好,还是不写好,兵部、蓟辽坏事,被今上发现杀良冒功,还有该死的李成梁逼反女直首领,虐杀大明百姓,这罪可以杀头了。

    掌院学士紧忙叫行人去翰林院,叫内阁三位阁老过来,今上一直躲在西苑不见外臣,现在下圣旨,必须要内阁三位阁老过目。

    张居正、张四维、申时行来到翰林院,特别是申时行,他后背直冒冷汗,他可收过李成梁、梁梦龙、周咏的银子。

    张居正破口大骂:

    “老夫早就说过不要杀良冒功,这要是被朝臣知道,老夫这个内阁首辅,还有什么脸继续干下去?还怎么辅佐今上治理天下?”

    “这个李成梁、周咏该死!”

    “张公公,今上的病情?”

    “皇爷的病情刚好一些,看到这些混账的奏疏,又被气病了,三位阁老,要管束好朝臣,不要再做一些欺君罔上的事。”

    申时行上前扶手:“今上是否调查清楚,不能随意处置朝中重臣,特别是辽东,鞑靼各部随时扣边。”

    “申时行!”

    张诚大喝一声:“陛下口谕:内阁三位大臣如不奉旨,着即可革除阁臣职位。”

    张诚劝解道:“这次陛下被气到,三位阁老不要激怒陛下,为了这些杀良冒功的人,没有必要,咱家和三位阁老们,都心知肚明,杀良冒功的事,瞒是瞒不住的。”

    “好吧。”

    翰林院内所有官员叩头:“恩上,遵旨。”

    翰林院拟好圣旨,张诚带着圣旨和敕令到西苑,再由张宏拿到玉熙宫门口,最后由张鲸拿着到玉熙宫内,朱翊钧亲自用印。

    张鲸、张宏、张诚吩咐锦衣卫、还有东厂的太监,把圣旨拿到都察院,这边由御史带着锦衣卫和东厂的太监们,去蓟州、辽东宣圣旨。

    张诚拿着敕令带着兵部给事中,来到兵部大堂:

    “兵部尚书方逢时接旨:”

    “恩,接旨。”

    方逢时带着兵部官员接旨。

    “你的眼睛瞎了吗?杀良冒功看不到吗?罚兵部尚书方逢时俸禄半年,加一级犯错记录在案,”

第十五章 团灭太医院

    万里长城万里空,自从九边开始用白银当军饷后,从总督到巡抚、再到总兵,就没有不贪污的,各总兵都开始克扣军饷养家兵,各地士兵他们不会管,豢养家兵以求自保。

    一队人马来到蓟州,东厂、锦衣卫、监察御史、以及兵部给事中,刚到总督府,蓟辽总督已经知道这事,朝中内阁三位大臣,还有兵部方尚书,以及兵部所有官员,全部被牵连其中,辽东的事情通天,任何人都救不了。

    行人宣读完圣旨,梁梦龙冷汗直冒,跪在地上叩头:“谢恩上。”

    倒霉,兵部左侍郎,直接被撸到佥都御史,陛下这是要他自省自查,还有这个二级犯错记录在案是什么鬼东西。

    梁梦龙接完圣旨,刚要站起来,被东厂的太监训斥一顿,看来他是被陛下盯上了。

    “公公,这二级犯错记录在案是什么?”

    “梁总督,你在皇爷本子上记录两次犯错,再犯错一次,永不录用,贪污兵响,识人不明,这些不要狡辩,皇爷都已经查清楚,以后办事小心一些,小心脑袋上的狗头。”

    东厂太监一点不客气,说完带着人继续向辽东走。

    李成梁家族来自女直,他并不是朝鲜人,祖上世袭铁岭卫指挥佥事,太祖时期从女直部落迁移到辽东,迅速汉化,到李成梁这一代,已经与辽东汉民百姓没有区别。

    李成梁出生于嘉靖五年,因为父亲犯事,已经四十多岁还没有世袭祖上的指挥佥事职位,后来辽东巡按御史给李成梁一些钱,让他到京跑关系,获得指挥佥事职位。

    自从大明有首级记录军功制,辽东地区官兵放任蒙古各部进入辽东抢掠,然后这些官兵跟随蒙古各部后面,劫杀一些老弱病残,用来顶替军功,有时候杀一些辽东百姓。

    从隆庆年到万历八年,蒙古、女直、辽东汉人,李成梁杀了不少,张学颜就是因为有军功,才从辽东巡抚升到户部尚书,现在周咏也想升官。

    原本周咏确实因为李成梁立的一些军功升到蓟辽总督,后来又任尚书,在历史上李成梁也因为这次灭王兀堂获得褒奖,宁远伯的爵位世袭,可是原来的万历皇帝,已经变了,从万历十四年开始不上朝,到现在的万历八年就不上朝。

    原本山西瘟疫灾情被张居正和山西官员压住,因为朱翊钧的原因,山西官员被一锅端,原本历史上万历十四年朱翊钧才被文官打折腿,现在朱翊钧的这条腿暂时保住,躲在西苑不出来,开始整治文官。

    朱翊钧也不想整治李成梁,他确实能镇守辽东,不过他并不在乎大明的边患,俺答费拉不堪,辽东土蛮也就两万多兵,辽东女直各部还是野人,要是没有辽东官员养寇自重,派遣太监就能灭了他们。

    现在是朱翊钧和文官斗法的时候,总督、巡抚、总兵受牵连,纯粹是他们被抓住弱点。

    躲在西苑开始折磨官员,各地越乱越好,这样朱翊钧就有带兵的机会,文官不遵守游戏规则,那么朱翊钧只能强行掌握兵权。

    手里有三万近卫军,就开始调理这些文官。

    去辽东宣圣旨的队伍继续走,紫禁城西苑这里热闹异常,盖房子、建炉子、运煤炭,外人以为朱翊钧在炼制丹药,其实他在制作弹药,季伯常举荐一个八品衔的鸿胪寺主簿赵士祯,这个家伙会做鸟铳,又从匠户里挑选几十人,现在西苑就是一个兵工厂。

    朱翊钧只说要求,他什么都不懂,鸟铳就让赵士祯带着工匠做,眼下他手里有四百三十万两白银,珠宝、古玩、字画、全部卖了出去,他这个皇帝又不出西苑,赏赐给谁?

    “蓝自大,派人招募两千山西灾民,要求年轻人,把他们安排在西山,按照我在这里训练你们一样训练,每户赏良田四十亩。”朱翊钧又叫张鲸过来:“朕还有多少庄田?”

    “回皇爷,湖广景王留下四十万顷,原本这是留给潞王的,京城还有十三万顷。”

    四百三十万亩,也不算太多,大明耕地一千一百六十一万顷,还有军田六百万顷,合计一千七百六十万顷,一顷耕地一百亩。

    皇庄才百分之二,还不到文官兼并的土地四十分之一,看来还是文官有钱有地。

    “招募山西家世清白男子,每人每个月二两银子军饷,家属赐田四十亩,不用交任何赋税,秘密招募,分十批安排在西山,让西山的太监们,给他们建造房子。”

    戚家军算个鸡儿,有钱谁都能养出精兵,每个月二两银子军饷,顿顿有肉吃,赏赐良田四十亩,还不用交一点赋税,这个条件什么精兵招募不来?

    西苑这里制造鸟铳、盔甲,西山制造军装、建造住房,等招募到人后,就开始训练,朱翊钧又让陈矩从御马监调三千匹良马到西山。

    七月中旬朱翊钧就要到南京祭祀太祖陵寝,宫里太监加锦衣卫三千人,再加上三千近卫军,有六千人跟着他去南京,能保证一些安全,关键他要带上潞王,不然土木保政变,还会发生。

    一天后………

    “皇爷,杨娘娘有喜。”

    朱翊钧感觉曰了狗,他都在西苑住了一个月,现在杨妃才有喜,是不是自己的种还说不准,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知道了。”

    这事很可能是后宫想要逼他出西苑,朱翊钧猜测杨妃不久就会死,毒手可能是李太后,要不然就是皇后,可能还有文官参与其中。

    在他的心里认定,这个种就不是他的,反正杨妃马上就要死去,这个孩子肯定生不下来,这事操心也白操心,别说杨妃怀孕,就是杨妃死去,他也不出西苑。

    杨妃肯定会死,孩子肯定生不下来,既然后宫和文官合伙拿杨妃开刀,那么朱翊钧就拿太医院开刀。

    “朕的头疾一直好不了,太医院这帮庸医,所有人廷仗四十,狠狠的打!”

    张鲸明白这意思,不止现在的主子爷,世庙在的时候,太医院这些庸医,也被打死过很多人,先帝就是吃了太医院的药,这才突然暴毙,现在主子爷可是极其聪明,知道太医院和文官沆瀣一气。

    张鲸带着东厂和锦衣卫的人去太医院,这些太医有被冤枉的,也有些罪魁祸首,朱翊钧根本就没吃过太医院的药,住进西苑也不会让太医进去,宁可错杀,绝不放过,现在已经不装了,这次杖毙所有太医,就是告诉文官和后宫,宫殿可以随便烧,妃子可以随便死,想要皇帝出西苑,根本不可能。

    廷仗有规矩,锦衣卫动手,东厂的太监们指示,只要双脚合上,就不会留活口。

    以前廷仗就三种,打、着实打、用心打。

    打就是意思意思就行,给太监和锦衣卫一些钱,文官犯事被廷仗,最多也就皮外伤。

    着实打,就是惹陛下生气,这个人必须要打伤,重一些要致残。

    用心打,就是要打死人,锦衣卫看到监管太监双脚合实,那么廷仗就要打死人。

    现在陛下又发明狠狠打,廷仗四十,就是要折磨死,先三十几下廷仗打伤,最后几下打死。

    监管的东厂太监双脚合实,而且磕出声音。

    午门外面,十几个太医,被锦衣卫和太监被廷仗夹着,一阵阵哀嚎,最后全部被杖毙。

    “通知家属领尸体,没人领就扔出去喂狗。”

    这就是朝中打架,凡人遭殃,这些太医害死很多皇帝,比较典型的就是“大明神医刘文泰”,这个家伙连着送走成化、弘治两位皇帝,最后居然能活着,不止能活着,居然能安度晚年。

    这不得不说大明文官牛逼,太医害死皇帝,居然能保护刘文泰安度晚年,嘉靖团灭几波太医院,这才多活几十年。

    现在朱翊钧第一次团灭太医院,要是以后再有后宫无缘无故怀孕,或者去世,他还要团灭太医院。

    朱翊钧豁出去,这辈子就和文官折腾,大明灭亡就灭亡,他这辈子绝对不让文官潇洒。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1885/ 第一时间欣赏摆皇最新章节! 作者:骡子不吃羊所写的《摆皇》为转载作品,摆皇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摆皇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摆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摆皇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摆皇介绍:
万历八年,距离大明灭亡还有六十四年。
朕死之后,哪怕洪水滔天!
开摆!摆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摆皇,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摆皇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