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游戏竞技内家拳演义TXT下载内家拳演义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内家拳演义全文阅读

作者:传统太极拳     内家拳演义txt下载     内家拳演义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内家拳演义全文阅读

一,引子

    古人短寿,欲求长寿者并非只有帝王将相,平民百姓、商贾名流亦多有追求。

    古人工具不全,行走劳作全凭体力,所以短寿之因,部分确与极度劳作有关,再参考部分好静动物命长之特点,故一部分人向劳作的相反方向求长寿之道,即为静。身体静,则彰显部分觉悟,如眼、口、耳、鼻不纳外物而关注于内,皮毛筋骨不使血气之拙力而内敛于内,心想脑思不存于外而感知于内,如此逐步向体内感觉,随发现体内会“动”并且有“内力”(即现在所说的能量)。体内之动之力,原本不奇,但人常使血气之拙力(即肌肉紧张发力)则掩盖了体内之力。

    体内之动之力为何?人体内有五脏六腑,各有功能;心肝脾肺肾,各有所动。其中心跳之动能够被感知,肺的扩张与收缩能被感知,胃的蠕动能够被感知等,其他脏腑之动,虽然不被感知,但必在动,如不动,要之何用?

    五脏六腑之所以能够动,则必有力所驱动。此力何来?吃饭、喝水、呼吸、日照等予之。非但五脏六腑,筋骨、肌肉、皮毛所发之拙力,莫不是由此而来。

    所以,体内五脏六腑之动,与筋骨皮毛之动并无不同,只是筋骨皮毛之动强于五脏六腑之动,故不被感知而已。虽不被感知,但五脏六腑具有内力而能内动,则是无可怀疑的。

    即求静,就不发血气之拙力,则体内五脏六腑之动之力逐渐被感知,再进一步会被控制,其中最主要的控制方式就是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生成的内力。心属火,首先要控制心脏的内力下行到会阴,呼吸随之亦到会阴,久则会阴部位会发热,热炎两肾,肾属水,肾水被炎后成气上行,于是心火下行与肾水上行之能量共同完成了内力在体内小周天的运行。心肝脾肺肾之内力,则被称之为“五行”或“五行之力”。

    诸位可仔细观察刚出生的婴儿。婴儿大脑不健全,不能思维及控制身体;肌肉亦不健全,不能抓物,但是婴儿却能够在大脑和肌肉都不健全的状态下运动,并且运动时其肌肉都是松弛的,也就是说,婴儿之动,使用的不是肌肉紧张发力。婴儿时期,虽大脑、肌肉尚不健全,但是其五脏六腑均已健全,功能完备,故只要吃喝呼吸即能够存活,即婴儿之动的能量来源于五行之力---------所以内家拳强调返璞归真,追求人体自然本真的能量和力量,就是这个原因。

    心肾交合再配合呼吸而生成的这种内力颠倒在体内上下运行的方式,被区分为阴阳,阴阳的不断转换则生成能够被控制的在体内循环往复运行的内力(能量)。

    以上对于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五行能量的发现,最早被记载于“黄帝内经”之中,之后被广泛记载于中医、丹道、修身养生等典籍之中。

    并且由以上阴阳之道引申开来,运用到修身治国之中,逐渐组成了一个团体,即中华民族的国教,道教!

    古今中外,普天下只有道教是专研五脏六腑中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内力的唯一团体,其他教派团体,乃至于国家,对此均无涉及。

    天下动荡,战乱频繁,武学兴起。

    得内五行功夫之人,仔细揣摩,专研实践,将内五行的内力与筋骨皮毛能够生成的外力合而为一,就创造出了内家拳。

    内家拳的功夫,不似各位看的小说,好像有无数种习练方法,而是只有一种习练方法,即内五行的内力只有心肾交合水火相济这一种习练方式,而筋骨皮毛也只有周身整体压缩旋转这一种运动方式能够配合内五行以生成内外合一的合力,即周身整劲--------但这种劲力的蓄发方式还是有发展阶段的。

    首先出现的就是以一个心火下行肾水上行为一个周期的劲力蓄发方式,即一气之起落的劲力蓄发方式,这种劲力蓄发方式的代表有两个:少林寺的心意把与民间的心意六合拳(后被李洛能先生更名为形意拳)。其代表著作就是少林寺的《易筋经》《洗髓经》与《武穆遗书》(本书以介绍内家拳为主,不讨论此三本书的作者、成书时间、内容真假等问题,只介绍其中的武学要义)。

    《易筋经》《洗髓经》破天荒地将心肾交合水火相济之术发展到涨筋腾膜、抻筋拔骨的武学高度,远远超出了健身、中医、丹道之术所能够达到的层次;而《武穆遗书》则提出了人体三节四梢、内外六合的心意六合拳理。

    所以,《洗髓经》《易筋经》所涉内容并非佛教所及,实为道教之典,是少林寺心意把的秘籍。对于《武穆遗书》,虽然世人对其内容、作者与成书时间有异议,但其内容的确是心意六合拳论,本书不做争论而以《武穆遗书》作为心意六合拳之典。

    此两种功夫虽然名称与外形动作均不同,本质是一样的,即都是以一气之起落而进行的劲力蓄发过程----------各位只需看“心意”二字,就能知道二者联系,即心意把与心意六合拳在内里的五行之力的习练方式是一样的,只是外形动作有所不同而已。

    后武当的张三丰在心意六合拳的一气之起落之中加入阴阳转换,形成了一气之循环起落的太极拳,就达到了蓄发合一的状态,能够生成连绵不绝的连续劲力----------这就是我们现在从形意拳与太极拳的外形动作中看到的,形意拳打拳时是一蓄一发,劲力是不连续的,而太极拳则整个动作是连续的,无休无止,连绵不绝。

    换句话说,太极拳就是由无数个不间断的形意拳的劲力蓄发所组成的。

    太极拳能够使用连绵不断的劲力进行沾连粘随,这就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技击方式,即使用自身能量(劲力)与对手能量(劲力)进行阴阳转换的技击方式,就是引进落空、借力打力。

    由于太极拳将形意拳的一部分能量用于阴阳转换,所以发出的打击力量没有形意拳巨大,形意拳依然延续了用自身劲力与对手劲力硬碰硬的技击方式,即硬打硬进无遮拦。

    所以,太极拳虽然是对形意拳劲力蓄发的发展,但是却不能取代形意拳。

    以上过程,是不是有些人似在看天书?

    是的,因为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五行之术,现在几乎失传了,没有了内里的五行之术,内家拳也失传了---------只剩下一堆无用的外形动作!

    本书的内容,就是要以小说的形式,把内家拳的发展历史和内家拳的习练方法,原原本本地告诉大家!

    在我们开始讲故事之前,先说明一个问题:能量与力量(劲力)。

    在肌肉紧张发力时,肌肉以紧张收缩的方式在体内先蓄积出弹性势能的能量,然后把这个体内的能量发出体外,才能够形成力量(劲力)。

    所以,获得劲力与力量的前提是,必须先要在体内蓄积出能量。

    但是在古代,似乎没有能量一词,所以使用能量一词似乎会让读者不适。但是本书目的是为了传播内家拳,在必要之处是必须要分清能量与力量的--------换句话说,内家拳的根本就是要在体内习练出能量蓄发---------所以我准备在此书中使用能量一词,请读者见谅!

    单纯介绍内家拳内里的心肾交合水火相济与外部的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能量蓄发,往往会使读者陷于枯燥繁琐之中而不能深入,原因如下:一,内家拳不是明白了原理就会立竿见影地练出功夫的东西,需要长期苦练才会出成就,但人的本性是浅尝辄止,所以会导致绝大部分人半途而废;二,我给大家介绍的内家拳知识,与大家正在习练的内家拳有天地之差,困于门派窠臼,不被大部分人所接受。

    于是,我想以小说的形式,详详细细地把内家拳原理和产生、发展过程以及习练方法向大家说明,以拯救目前处于广受质疑并且将要绝迹的内家拳!

    好,下面我们就开始内家拳演义!

二,论道

    古有一奇人,本在道观修行,因为朋友抱不平而打死一恶霸,被官府通缉,遂忘却名姓,隐居山中,清修寡欲,以猎为生。其内参五行,外博猛兽,渐悟武学之要。曾在山中从虎口之下救出一山中过客,从此扬名,前来以武切磋者不断,莫有能胜者,故欲拜师学艺者众,但悟性体质俱佳者极少,只得二徒。二徒侍奉奇人终老。

    宋元时期,二徒慷慨从军,奋勇杀敌,其中一徒受伤退役隐藏民间,传徒周桐,周桐传岳飞,岳飞将此功夫命名为心意六合拳,以拳训练兵士,战无不胜。岳飞后人将其技整理成书,即为《武穆遗书》。

    元灭宋,下禁武令,收缴天下兵器,不许习武,以防叛乱。《武穆遗书》亦消失,从此其记载的心意六合拳失传。

    另一徒弟守城被围三月,不忍城中生灵涂炭,遂献城投降,被俘后逃跑,改名换姓落发隐居少林寺,将武学绝技以强身壮体之法作为隐藏,编辑成书,即为《洗髓经》《易筋经》,并对寺人宣称为达摩老祖所传。仅从二经内容来看,就是一健体之法,不懂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功夫者无法看出其武学要义。二经书之功夫即心意把。少林寺为了不让外人看出在习武,故以锄头做兵器,以锄地动作为习练之法,故此功夫又称之为锄撅头。

    有好事者看出端倪,为讨赏举报少林寺,少林寺被元军清洗,《洗髓经》、《易筋经》自此亦不见踪影,心意把的功夫随之失传。

    转眼百年过去,天下太平,物阜民丰,世人已不知禁武令,而有欲不劳而获者频出,偷盗抢掠,无恶不作,武者又有用武之地,民间武学逐渐盛行。

    古之武者,或从军,或护院,或护镖,或占山为王,或杀富济贫行侠仗义,或看透江湖恩怨后隐居,或只为爱好而练。但只要是习武者,莫不想争个天下第一,于是武林动荡,自古至今,没有停下一刻。久而久之,约定俗成,天下每三年举办一次比武会,称名群英会。拔头筹者得一赤色锦旗,二、三名分别得黑、白色锦旗,上书“天下武宗”,插于自家门前,光宗耀祖,彰显武林地位。依此旗所开镖局、护卫、武学堂等买卖无不兴旺。于是,除了武功天下第一的名声以外,又有钱赚,这武林动荡更加剧烈。

    话说第四届天下武宗赤旗得主袁树德,练的是祖传36路扑虎拳,与黑旗得主董大涛、白旗得主励志从群英会归来,意犹未尽,故邀请二人同到庄上小住几日,探讨武学之道。董大涛和励志在群英会上输与袁树德也不太服气,故爽快答应,实欲再次交手论个输赢。

    到了袁树德庄上,袁树德先命家人将赤旗插于顺泰镖局门前,引得众里相亲观望,赞不绝口,更是让董大涛、励志不满。袁树德遂命摆酒,三人痛饮,兴起时离席切磋,闹了一宿,天亮后筋疲力尽,皆醉卧于酒席旁。

    第二天三人清醒过来喝茶,励志开口:“袁师傅得赤旗绝非虚名,我是服了”,董大涛也附和。袁树德应承几句,后长叹一声。

    董大涛问:“袁师傅得赤旗还唉声叹气,似有隐情,可说来让我等听听”

    袁树德把茶杯往几上狠狠一按,起身说:“其实这隐情已经在我心中许多年了,今天二位在此,正好请教。我祖上创建扑虎拳后,天下无敌,遂开馆授课,但学徒中有不善者常外出闹事,总得我祖上出面调停。一日几个徒弟被打,捂脸跛脚回来告诉祖上,有一叫花子打他们。我祖上心想这些徒功夫不错,能将其打成如此模样的人,必有深厚功夫,遂跟随徒弟去找那个叫花子。那叫花子打完人早已溜走,众人赶了一程没有追上,但祖上仍然想会一会那叫花子,就让众人回去,自己依然追赶,终于在30里外追上。那叫花子说,是你徒弟欺负我,我才教训一下他们。祖上说,我知道怪我的徒弟,我不是想与你争论对错,而是想领教您的功夫,于是祖上抢手向那个叫花子打去,不想那叫花子随手一拳,将我祖上打退几步,我祖上并未看出那叫花子使出招式,只是一抬手,不知劲力从何而来。我祖上知道遇到高人,当即跪下要拜师,那叫花子死活不从。祖上遂请教所练,叫花子只留下一句话就走了:打人要用心不用力、用意不用力、用气不用力。这句话困扰了祖上一辈子,不解其意。此话同我家祖传功夫一直传承到我这辈,一直悟不出其中道理啊。我等虽然现在名震武林,但是与那个叫花子相比,是小巫见大巫了。这用心意气而不用力,二位师傅可曾听说?”

    董大涛说:“我虽未在武学中听说心气二字,但是曾经听一个道士说过,至于意字吗,就没有听说过了。我们霸王腿的功夫,是靠踢树练出来的,我们踢树的半山腰有一个道观,我们弟子没事就进去逛逛。观里有几个老道,经常干一些炼金丹等奇怪的事情,有时他们聚在一起谈论道法,我就在一旁听。老道们经常说什么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等稀奇古怪的话,还说心能动,能下降到会阴部位,还说气也能运行到会阴。我就当笑话听了,不知道老道们说的心和气,与那位叫花子师傅说的是一个意思不?”

    袁树德自以为是地说:“我们练的是功夫,怎么能同老道说的相提并论啊”

    励志接着说:“贵祖上既然被此话困扰,必定会苦思冥想,不知道是否有什么心得啊?”

    袁树德答道:“这个吗,家父曾经与我说过,我祖上虽然不能悟出心意气是什么意思,但是从那叫花子轻描淡写地发出的巨大劲力来看,他使用的肯定不是我们一般人使用的发力方式,就是使用肌肉的紧张收缩而蓄发力量的方式,进而祖上就研究了肌肉紧张发力,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肌肉紧张发力是不能够发出人体所能够发出的最大劲力的”

    “呕!”董大涛与励志同时惊奇起来:“请袁师傅明示”

    袁树德接着说:“其实这个很简单。我们三人虽然所练拳种不同,但不外乎是在习练招式,并且我们三家的招式都有很大的雷同部分,再纵观天下武学门派,这招式也都几乎一样。比如说从步法上看,无非是弓马步、虚实步、前后步、左右步等;从拳法上看,无非是冲拳、直拳、摆拳、勾拳、轮拳等;从腿法看,无非是正踢、侧踢、摆腿、踹腿、扫腿等,从身法看,无非就是正侧、进退、上下等;从打法看,无非是硬打硬进,或者是攻守兼备。就是说打人吗,不过就是那么几下子。但是,这些招式是什么?”

    董大涛和励志被袁树德这番奇怪的论点所吸引,全神贯注地听着,竟然对袁树德“招式是什么”的问题不知所以,他们可是练了半辈子的招式啊。两人不约而同地说:“请教”

    袁树德说:“所谓招式,不过就是在习练身体在各种体位与状态下让肌肉发出最大劲力罢了!”

    励志恍然大悟:“对啊!我们神手门--------不但是我们门派,而是所有门派-------都要首先习练基本功,就是弓马步冲拳,练个三五年弓马步冲拳,腿和胳膊都有劲力了,再开始练招式,其实每个招式就是弓马步冲拳的在不同体位与状态下的变种,如果没有弓马步冲拳的基本功,只习练招式是没有用处的。你看我们门派,一百多个弟子,练出功夫的就几个人,都是弓马步功夫扎实的,而那些只会招式的人就没有功夫,跟没练拳一样”

    董大涛也有所悟:“是啊,虽然招式各有攻守的方式,但是在真打起来,最重要的还是发力,没有基本功练出来的劲力,招式就是花架子。比如这招真龙飞天,身体从马步直起,左手上架,右手直打,此招式意在用左手架住对手拳力,同时用右手打击对手。但是如果练不出基本功的劲力,则左手不能接住对手的拳力,右手不能给对手造成伤害,就没有用处了”

    袁树德接着说:“可见,招式的根基在于劲力,练拳,其实就是在练劲力,练身体在各种体位、状态下都能够发出最大的打击劲力,看来在这点上我们取得了一致意见。我接着说我们的劲力,你们看,在我们正常的肌肉紧张发力时,我们的劲力是由每块肌肉的紧张收缩而先在体内蓄积出弹性势能,然后再把这个弹性势能从体内发出,才能成为劲力。而每块肌肉只能在其与骨骼的连接处两端之间蓄积弹性势能,但是你们看看,我们浑身的肌肉,有任何二块的排列方向是一致的吗?”袁树德一边说一边比划胳膊、腿、身子上的每块肌肉。

    董大涛点头说:“嗯,就是说,每块肌肉蓄发劲力的方向都是不同的”

    励志说:“啊,明白了,由于每块肌肉发出的劲力方向是不同的,所以使用肌肉紧张发力就不能发出人体所能够发出的最大劲力。在肌肉紧张发力的方式之下,每块肌肉的能量蓄发几乎是各自为战的,每块肌肉都在向不同的方向蓄发劲力。所以,我们在坐着、躺着时,就不能用肌肉紧张发力发出太大的劲力,只有在站立时,用腿脚发出的向下脚蹬地的劲力,让身体获得地面给予的上行反作用力,就是这个上行反作用力才能把每块肌肉各自为战的劲力归聚到一个方向上,才能形成巨大的拳力”

    董大涛道:“对啊,如果仅仅是站立着,但不发出脚蹬地的下行能量,还是不能打出巨大劲力的拳头的。并且,如果浑身每块肌肉都紧张收缩时,不但不能发出巨大的劲力,而且还相互影响、牵制,反而发不出任何劲力了,所以,师傅一直在让我们弟子打拳时要放松,原来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啊!放松其实就是尽量避免胳膊等小肌肉群发力,而让腰胯腿等大肌肉群发力,但是腰胯腿等大肌肉群的肌肉依然是各自为战的,所以即便是放松也不能发出人体的极致劲力”

    袁树德点头说:“对,这就是我祖上和家父研究所得!祖上曾说:我的劲力,基本上练到头了,天下没有几个人能够超过我了,但是那个叫花子打出的劲力,似乎比我强数倍,所以,他使用的肯定不是肌肉紧张发力!”

    董大涛和励志惊呼:“啊!难道还有别的发力方式?”

    袁树德说:“是的!那叫花子的发力,从外表来看,根本就看不出来像我们这样刚猛的肌肉紧张收缩,而是轻飘飘的就打出巨大的劲力。可惜啊,我家人能力有限,就只能得出这个结果了,再往深里就研究不出什么了”

    董大涛和励志若有所思。袁树德又叹到:“那叫花子的绝技,肯定不能失传,我此生若能亲眼所见,就不白活一世了”

    “那我们找去”,励志脱口而出。

    董大涛说:“对,你祖上说没说那个叫花子往哪个方向走了?”

    袁树德大笑:“此事已经过去50年,还到哪去找啊!不过,家父曾经要去寻找,但一直未能如愿。我们不妨-----,嗯,我们找去!张宝,去查查有没有往西边去的镖”

    管家张宝拿着账本走来说:“现有镖六趟,有一趟是去西面商洛的”

    “好,我们就从叫花子走的西面找起,二位兄弟从此就与我一起押镖吧。我祖上在与叫花子分别时,给了他几锭银子,还把腰带上刻有祖上名字的玉佩留给了叫花子,尚若能够找到其后辈,那玉佩也算是信物了”袁树德道。

    董大涛和励志叫手下各自带上锦旗回家报信,就跟着袁树德从济南经洛阳押镖前往商洛。

三,《洗髓经》与《易筋经》

    袁树德嘱咐董大涛和励志:“那叫花子身怀绝技却以讨饭为生,必是有隐情,不会在大户人家及公开地方露面,所以我们需注意些小的地方”

    董大涛嬉皮笑脸地说:“对,尤其是讨饭的叫花子”

    励志说:“不得无礼,既然我们去找叫花子的后人,就要尊重叫花子”

    袁树德说:“有道理。现在讨饭的里面有一个帮派,叫丐帮,渐成气候,我们要留意丐帮”

    一路上虽有几路强盗,但不知其对手是三位天下武宗,均被打得屁滚尿流,落荒而逃,其中无有功夫高深者。转眼走了半月,前面就要到了嵩山少林寺。袁树德说:“这少林寺曾经是武林圣地,但经百年前元贼抢掠屠杀,现在早已失去往日名声,加之其不理俗事,所以我数次从少林寺经过都不去拜访。这次我们意在寻找高深武功,不应错过少林寺,传闻少林寺有《洗髓经》《易筋经》二经,是武学秘籍,虽然早已失落,但如果有缘,尚能打听出一二,我们一起去拜访一下吧”,于是传令众人在此等候,三人进少林寺拜访。

    三人先在寺内游玩,看到殿堂巍峨,香火兴旺,信徒众多,不失宝寺气象。慢慢走到前院尽头,后院却有人把守,旁人不得擅入。三人听得后院内似有练武之声,便合计应该以什么名义进入。恰巧后院有人三出来,其中两个眉发尽白,显然是得道高僧,那第三个袁树德却是认得,其乃第二届群英会赤旗得主翁进,此次群英会也来观看。翁进看到袁树德等三人亦是一惊,忙上前拱手相拜,回头向两位高僧介绍:“方丈、首座,此乃本届赤旗得主袁树德、黑旗得主董大涛、白旗得主励志”,又向三人介绍:“此乃少林寺方丈羽相大师、达摩院首座羽声大师”,五人相互拜见,复回后院,落座奉茶。

    不等翁进询问,袁树德先说:“我等三人群英会后意犹未尽,同到本庄又交流一回,二位兄弟此次是陪我押镖去商洛,路过贵寺,特来拜访。不想在此遇见翁师傅,又见到二位高僧,实为大幸”

    翁进大笑:“我是少林寺常客了,时常来少林寺打扰二位大师”

    羽相道:“我少林寺虽然不理俗事,但亦想了解外界,翁施主常来给我们讲外界情况,是我们求之不得的,何来打扰啊”

    袁树德道:“久闻少林寺乃武学圣地,我等浪得虚名,突闯贵寺,难免会让大家尴尬,袁某就将来意如实相告吧”,于是袁树德把从其祖上与叫花子的事情到此次来少林寺的来龙去脉说清。

    翁进道:“这心意气,在《洗髓经》《易筋经》中都有记载”

    羽声道:“可惜我们也不懂其意啊!”

    励志道:“二经不是已经被元贼夺走了吗,难道还在?”

    羽声道:“百年前元贼下禁武令时,我寺达摩院首座闻山大师知道二经会不保,故偷偷以梵文刻于石碑之上,混杂于碑林之中,无从知晓。二年前,来一云游老僧,自称受人所托,手指石碑说此乃二经,并且花了三天时间将二经译成汉文,译完后即刻圆寂,别无它言。我等才疏学浅,观二经不能悟其意,练了二年,也无所得,就放弃了,逐渐怀疑二经真假。我虽为达摩院首座,但也只是习练粗浅功夫,惭愧啊!”

    董大涛道:“大师如此说来,这二经在少林寺已经不是什么秘籍了吗?”

    羽相道:“现在天下太平,我等也不懂二经,留之何用,不如让天下有识之士共同参悟了。再说了,大家都是习武之人,天下功夫均是相通的,犹如一张窗户纸,一捅就破,何来什么秘籍啊!功夫是练出来的,不是看秘籍看出来啊。来人,将二经拿与施主观看”

    袁树德等三人不曾想如此,兴奋异常,暗想以自身之功夫,悟透二经应该不是问题。

    二经拿来,羽相交与袁树德道:“请施主观看”

    三人打开二经观看:《洗髓经》如下:

    如是我闻时,佛告须菩提。易筋功已竟,方可事于此。此名静夜钟,不碍人间事。白日任匆匆,务忙衣与食。三餐食既竟,放风水火讫。抵暮见明星,燃灯照暗室。晚夕功课毕,将息临卧具。大众咸鼾睡,忘却生与死。明者独惊醒,黑夜暗修为。抚体叹今夕,过去少一日。无常来迅速,身同少水鱼。显然如何救,福慧何日足,四恩未能报,四缘未能离,四智未现前,三生未皈一。默视法界中,四生三有备,六根六尘连,五蕴并三途,天人阿修罗。六道各异趋,二谛未能融,六度未能具。见见非是见,无明未能息。道眼未精明,眉毛未落地。如何知见离,得了涅盘意。若能见非见,见所不能及。蜗角大千界,焦眼纳须弥。昏昏醉梦间,光阴两俱失。流浪于生死,苦海无边际。如来大慈悲,演此为《洗髓》。须侯《易筋》后,每于夜静时,两目内含光,鼻中运息微,腹中宽空虚,正宜纳清熙。朔望及两弦,二分并二至,子午守静功,卯酉干沐浴。一切惟心造,炼神竟虚静。常惺惺不昧,莫被睡魔拘。夜夜常如此,日日须行持。惟虚能容纳,饱食非所宜。谦和保护身,恶疠宜紧避。假惜可修真,四大须保固。柔弱可持身,暴戾灾害逼。渡河须用筏,到岸方弃诸。造化生成理,从微而至著。一言透天机,渐进细寻思。久久自圆满,未可一蹴企。成功有定限,三年九载余。从容在一纪,决不逾此期。心空身自化,随意任所之。一切无挂碍,圆通观自在。隐显度众生,弹指超无始。待报四重恩,永减三途苦。后人得此经,奉持为宗旨。择人相授受,叮咛莫轻视。

    无始钟气篇

    “宇宙有至理,难以耳目契。凡可参悟者,即属于元气。气无理不运,理无气莫著。交并为一致,分之莫可离。流行无间滞,万物依为命。穿金与造石,水火可与并。并行不相害。理与气即是。生处伏杀机,杀中有生意。理以气为用,气以理为体。即体以显用,就用以求体。非体亦非用,体用两不立。非理亦非气,一言透天机。百尺竿头步,原始更无始。悟得其中意,方可言洗髓。”

    四大假合篇

    “元气久氤氲,化作水火土,水发昆仑巅,四达坑阱注。静坐生暖气,水中有火具,湿热乃蒸腾,为雨又为露。生人又生物,利益满人世。水久澄为土,火乃气之燠。人身小天地,万物莫能比。具此幻化质,总是气之余。本来非我有,解散还太虚。生亦未曾生,死亦未曾死。形骸何时留,垂老后天地。假借以合真,超脱离凡类。参透《洗髓经》,长生无尽期。无假不显真,真假浑无际。应作如是观,真与假不二。四大假合形,谁能分别此。”

    凡圣同归篇

    “凡夫假作真,美衣为体饰,徒务他人观。美食日复日,人人皆如此。碌碌一身事,不暇计生死。总被名利牵,一朝神气散。油尽而灯灭,身尸埋圹野。惊魂一梦摄,万苦与千辛,幻境无休歇。圣人独认真,布衣而蔬食,不贪以持己,岂为身口累。参透天与地,与我本一体。体虽有巨细;灵活原无异。天地有日月,人身两目具。日月有晦明,星与灯相继。纵或星灯灭,见性终不没。纵成瞽目人,伸手摸着鼻。通身俱是眼,触着知物倚。此是心之灵,包罗天与地,能见不以目,能听不以耳。心若能清净,不为嗜欲逼。自知原来处,归向原来去。凡夫与圣人,眼横鼻长直。同来不同归,因彼多外驰。若能收放心,提念生与死。趁此健身驱,精进用心力。洗髓还本原,凡圣同归一。”

    物我一致篇

    “万物非万物,与我同一体。幻出诸形相,辅助成生意。有人须有物,用作衣与食。药饵及器皿,缺一即不备。飞潜与动植,万类为人使。造化思何鸿,妄杀即暴戾。蜉蝣与蚊蝇,朝生暮死类。龟鹤糜与鹿,食少而服气,竟得多历年,人何不如物,只贪衣与食,忘却生与死。苟能绝嗜欲。物我皆一致。”

    行住坐卧篇

    “行如盲无杖,内观照性分,举足低且馒,踏实方更进。步步皆如此,时时戒急行。世路忙中错,缓步保平安。住如临崖马,亦如到岸舟。回光急返照,认取顿足处。不离于当念,存心勿外务。得止宜知止,留神守空谷。立定勿倾斜,形端身自固。耳目随心静,止水与明镜。事物任纷纷,现在皆究竟。坐如邱山重,端直肃容仪。闭口深藏舌,出入息与鼻。息息归元海,气足神自裕。浃骨并洽髓,出神先入定。卧如箕形曲,左右随其宜。两膝常参差,两足如钩钜。倦则侧身睡,睡中自不迷。醒来方伸脚,仰面亦不拘。梦觉浑不异,九载征实际。超出生死关,究竟如来意。行住坐卧篇,只此是真谛。”

    洗髓还原篇

    “易筋功已毕,便成金刚体。外感不能侵,饮食不为积。犹恐七情伤,元神不自持。虽具金刚相,犹是血肉驱。须照《洗髓经》,食少多进气。搓摩干沫浴,按眼复按鼻。摸面又旋耳,不必以数拘。闭眼常观鼻,合口任鼻息。度数暗调和,身定神即定。每日五更起,吐浊纳清熙。开眼即抽解,切勿贪酣睡。厚褥趺跏坐,宽解腰中系。右膝包左膝,调息舌抵腭。胁腹运尾闾,摇肩手推肚。分合按且举,握固按双膝。鼻中出入绵,绵绵入海底。有津续咽之,以意送入腹。叩牙鸣天鼓,两手俱掩脐。伸足扳其趾,出入六六息。两手按摩竟,良久方盘膝。直身顿两足,洗髓功已毕,徐徐方站起,行稳步方移。忙中恐有错,缓步为定例。三年并九载,息心并涤虑。浃骨更洽髓,脱壳飞身去。渐几浑化天,末后究竟地。即说偈曰:口中言少,心头事少,腹里食少,自然睡少,有此四少,长生可了。”

    《易筋经》如下:

    佛祖大意,谓登正果者,其初基有二:一曰清虚,一曰脱换。能清虚则无障,能脱换则无碍。无碍无障,始可入定出定矣。知乎此,则进道有其基矣。所云清虚者,洗髓是也;脱换者,易筋是也。

    其洗髓之说,谓人之生感于情欲,一落有形之身,而脏腑肢骸悉为滓秽所染,必洗涤净尽,无一毫之瑕障,方可步超凡入圣之门,不由此则进道无基。所言洗髓者,欲清其内;易筋者,欲坚其外。如果能内清静、外坚固,登寿域在反掌之间耳,何患无成

    且云易筋者,谓人身之筋骨由胎禀而受之,有筋弛者、筋挛者、筋靡者、筋弱者、筋缩者、筋壮者,筋舒者、筋劲者、筋和者,种种不一,悉由胎禀。如筋弛则病、筋挛则瘦,筋靡则痿,筋弱则懈,筋缩则亡,筋壮则强,筋舒则长,筋劲则刚,筋和则康。若其人内无清虚而有障,外无坚固而有碍,岂许入道哉?故入道莫先于易筋以坚其体,壮内以助其外。否则,道亦难期。

    其所言易筋者,易之为言大矣哉。易者,乃阴阳之道也。易即变化之易也。易之变化,虽存乎阴阳,而阴阳之变化,实存乎人。弄壶中之日月,搏掌上之阴阳。故二竖系之在人,无不可易。所以为虚、为实者易之,为刚、为柔者易之,为静、为动者易之。高下者易其升降,后先者易其缓急,顺逆者易其往来,危者易之安,乱者易之治,祸者易之福,亡者易之存,气数者可以易之挽回,天地者可以易之反覆,何莫非易之功也。至若人身之筋骨,岂不可以易之哉。

    然筋,人身之经络也。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经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外辅。如人肩之能负,手之能摄,足之能履,通身之活泼灵动者,皆筋之挺然者也。岂可容其弛、挛、靡、弱哉。而病、瘦、痿、懈者,又宁许其入道乎。佛祖以挽回斡旋之法,俾筋挛者易之以舒,筋弱者易之以强,筋弛者易之以和,筋缩者易之以长,筋靡者易之以壮。即绵泥之身,可以立成铁石,何莫非易之功也。身之利也,圣之基也,此其一端耳。故阴阳为人握也,而阴阳不得自为阴阳。人各成其人,而人勿为阴阳所罗。以血气之驱,而易为金石之体。内无障,外无碍,始可入得定去,出得定来。然此着功夫,亦非细故也。而功有渐次,法有内外,气有运用,行有起止,至药物器制,节候岁月,饮食起居,始终各有征验。入斯门者,宜先办信心,次立虔心,奋勇坚往,精进如法,行持而不懈,自无不立跻圣域矣。

    般刺密谛曰,此篇就达摩大师本意,言易筋之大概。译而成文,毫不敢加以臆见或创造一语。后篇行功法,则具详原经译义。倘遇西竺高明圣僧,再请琢磨可也。

    膜论

    夫人之一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内而精气与神,外而筋骨与肉,共成其一身也。如脏腑之外,筋骨主之;筋骨之外,肌肉主之,肌肉之内,血脉主之;周身上下动摇活泼者,此又主之于气也。是故修炼之功,全在培养血气者为大要也。即如天之生物,亦各随阴阳之所至,而百物生焉,况于人生乎,又况于修炼乎。且夫精气神为无形之物也,筋骨肉乃有形之身也。

    此法必先炼有形者,为无形之佐;培无形者,为有形之辅。是一而二,二而一者也。若专培无形而弃有形,则不可;专炼有形而弃无形,更不可。所以有形之身,必得无形之气,相倚而不相违,乃成不坏之体。设相违而不相倚,则有形者亦化而无形矣。是故炼筋,必须炼膜,、炼膜必须炼气。然而炼筋易而炼膜难,炼膜难而炼气更难也。先从极难,极乱处立定脚根,后向不动、不摇处认斯真法。

    务培其元气,守其中气,保其正气。护其肾气,养其肝气,调其肺气,理其脾气,升其清气,降其浊气,闭其邪恶不正之气。勿伤于气,勿逆于气,勿忧思悲怒以损其气。使气清而平,平而和,和而畅达,能行于筋,串于膜,以至通身灵动,无处不行,无处不到。气至则膜起,气行则膜张。能起能张,则膜与筋齐坚齐固矣。

    如炼筋不炼膜,而膜无所主;炼膜不炼筋,而膜无所依;炼筋、炼膜而不炼气,而筋膜泥而不起;炼气而不炼筋膜,而气痿而不能宣达流串于筋络。气不能流串,则筋不能坚固,此所谓参互其用,错综其道也。

    俟炼至筋起之后,必宜倍加功力,务使周身之膜皆能腾起,与筋齐坚,着于皮,固于内,始为子母各当。否则筋坚无助,譬如植物,无土培养,岂曰全功也哉。

    般刺密谛曰:此篇言易筋以炼膜为先,炼膜以炼气为主。然此膜人多不识,不可为脂膜之膜,乃筋膜之膜也。脂膜,腔中物也。筋膜,骨外物也。筋则联络肢骸,膜则包贴骸骨。筋与膜较,膜软于筋;肉与膜较,膜劲于肉。膜居肉之内,骨之外。包骨衬肉之物也。其状若此,行此功者,必使气串于膜间,护其骨,壮其筋,合为一体,乃曰全功。

    内壮论

    内与外对,壮与衰对,壮与衰较,壮可久也。内与外较,外勿略也。内壮言坚,外壮言勇。坚而能勇是真勇也。勇而能坚是真坚也。坚坚勇勇,勇勇坚坚,乃成万劫不化之身,方是金刚之体矣。

    凡炼内壮,其则有三,一曰守此中道。守中者,专于积气也。积气者,专于眼、耳,鼻、舌、身、意也。其下手之要,妙于用揉,其法详后。凡揉之时,宜解襟仰卧,手掌着处,其一掌下胸腹之间,即名曰中。惟此中乃存气之地,应须守之。守之之法,在乎含其眼光,凝其耳韵,匀其鼻息,缄其口气,逸其身劳,锁其意弛,四肢不动,一念冥心,先存想其中道,后绝其诸妄念,渐至如一不动,是名曰守。斯为合式。盖揉在于是,则一身之精气神俱注于是。久久积之,自成庚方一片矣。设如杂念纷纭,弛想世务,神气随之而不凝,则虚其揉矣,何益之有。

    二曰勿他想。人身之中,精神气血不能自主,悉听于意,意行则行,意止则止。守中之时,意随掌下,是为合式。若或弛意于各肢,其所凝积精气与神,随即走散于各肢,即成外壮,而非内壮矣。揉而不积,又虚其揉矣,有何益哉。

    三曰待其充周。凡揉与守,所以积气。气既积矣,精神血脉悉皆附之守之不驰,揉之且久,气惟中蕴而不旁溢。气积而力自积,气充而力自周。此气即孟子所谓至大至刚,塞乎天地之间者,是吾浩然之气也。设未及充周,驰意外走,散于四肢,不惟外壮不全,而内壮亦属不坚,则两无是处矣。

    般刺密谛曰:人之初生,本来原善。若为情欲杂念分去,则本来面目一切抹倒,又为眼、耳、鼻、舌、身、意分损灵犀、蔽其慧性,以致不能悟道,所以达摩大师面壁少林九载者,是不纵耳目之欲也。耳目不为欲纵,猿马自被其锁绊矣。故达摩大师得斯真法,始能只履西归,而登正果也。此篇乃达摩佛祖心印先基,真法在守中一句。其用在含其眼光七句。若能如法行之,则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极乐世界,可立而登矣。

    揉法

    夫揉之为用,意在磨砺其筋骨也。磨砺者,即揉之谓也。其法有三段,每段百日。

    一曰揉有节候。如春月起功,功行之时,恐有春寒,难以裸体,只可解开襟。次行于二月中旬,取天道渐和,方能现身下功,渐暖乃为通便,任意可行也。

    二曰揉有定式。人之一身,右气左血。凡揉之法,宜从身右推向于左,是取推气入于血分,令其通融;又取胃居于左,揉令胃宽,能多纳气;又取揉者右掌有力,用而不劳。

    三日揉宜轻浅。凡揉之法,虽曰人功,宜法天义。天地生物,渐次不骤,气至自生,候至物成。揉若法之,但取推荡,徐徐来往,勿重勿深,久久自得,是为合式。设令太重,必伤皮肤,恐生癍疿;深则伤于肌肉筋膜,恐生热肿,不可不慎。

    采精华法

    太阳之精,太阴之华,二气交融,化生万物。古人善采咽者,久久皆仙。其法秘密,世人莫知。即有知音,苦无坚志,且无恒心,是为虚负,居诸而成之者少也。

    凡行内炼者,自初功始,至于成功,以至终身,勿论闲忙,勿及外事。若采咽之功,苟无间断,则仙道不难于成。其所以采咽者,盖取阴阳精华,益我神智,俾凝滞渐消,清灵自长,万病不生,良有大益。

    其法:日取于朔,谓与月初之交,其气方新,堪取日精。月取于望,谓金水盈满,其气正旺,堪取月华。设朔望日遇有阴雨或值不暇,则取初二、初三、十六、十七,犹可凝神补取。若过此六日,则日昃月亏,虚而不足取也。朔取日精,宜寅卯时,高处默对,调匀鼻息,细吸光华,合满一口,闭息凝神,细细咽下,以意送之,至于中宫,是为一咽。如此七咽,静守片时,然后起行,任从酬应,毫无妨碍。望取月华,亦准前法,于戌亥时,采吞七咽。此乃天地自然之利,惟有恒心者,乃能享用之;亦惟有信心者,乃能取用之。此为法中之一部大功,切勿忽误也。

    三人看完,面面相觑。袁树德道:“我等也是才疏学浅啊,看不出其中的武学要义。仅从字面上看来,就是一个强身健体之法,但是其内容玄奥,尤其是这筋膜一段,似乎又与武学有关”

    羽相道:“我们也不敢断定此二经的真假,练了二年无所得,害怕白白耽误时间。又达摩院有一僧人曾练此经,后精神恍惚,不思茶饭,每日胡言乱语,不知是否与此二经有关,于是我等更加不敢再习练此经了”

    袁树德道:“那僧人现在何处?”

    羽相道:“现在寺内扫地,但依然每日动作古怪,不时胡言乱语”

    几人又聊了一阵,袁树德等告辞。翁进也别过。

    三人走出少林寺几里地,见前面有一僧人怀抱一捆扫把,口中念念有词地走来。董大涛道:“此人莫不是那个扫地僧”,三人迎上前去,董大涛问那僧人:“师傅可是少林寺的扫地僧?”

    那僧人看了三人一眼答道:“我是啊,施主有什么事?”

    董大涛又道:“羽相大师说您曾经习练过《洗髓经》《易筋经》,是真的吗?”

    那僧人看了一会三人,说道:“心乃身之主,意乃心所发,气乃意所至。阿弥陀佛”,僧人说完竟自走了。

    励志道:“什么乱七八糟的,故作神秘”

    袁树德劝道:“不可乱说,我相信这是真的,只是我们尚未找到法门。现在心意气三字在二经中都找到了,可见不虚。下一步,我们一定要找到那叫花子的后人”

    励志道:“前面洛阳据说是丐帮总部,我们去找找吧”

    一路上董大涛不住地念叨着二经中的内容,袁树德和励志才知道董大涛有过目不忘之能。到了客栈,袁树德让董大涛把记住的二经内容写下,但董大涛也记不全了,写下了近千字。董大涛心有灵犀,懵懂地感觉二经之中假借健身之处甚多,都不必记住,只记住了其认为与武学有关的部分。

四。《武穆遗书》

    到了洛阳,袁树德人手下在客栈多住几日,三人出去寻找丐帮总部。

    见一群乞丐聚集,袁树德走上前去,拿出几块碎银分给那几个乞丐,道:“各位兄弟,久闻洛阳乃丐帮总部,可否为在下引荐一下帮主?”

    那几个乞丐见袁树德大方,就问:“请问您有什么事情要见帮主?我们帮主不随便见人的”

    袁树德道:“我们是想找一个人,他身上有一块绿色玉佩,是我祖上送与他的,上面刻有我祖上名字:袁博远”

    一个岁数大的乞丐一惊,道:“您稍等,我去通报”,众乞丐散去。

    三人在路边等了一个时辰,不见乞丐回来,就骂骂咧咧往回走。没走几步,就见前面过来一帮乞丐,那个岁数大的乞丐上前说:“让各位久等了,我带路去见帮主,请上车”,说完一招手,后面上来一挂马车,三人上去,众乞丐跟着马车跑起来。走了半个时辰,出了洛阳城区,在洛河旁一个村落中停下,早有人等着。为首一个乞丐身材高大,虽穿着乞丐服装,却露出英雄气势,他见三人下车,即跪倒在地,口称:“恩人到来,我周信替祖上感谢恩人了”。袁树德扶起周信说:“不敢当,快快请起”,周信起身拿出玉佩道:“我替祖上将玉佩归还您了”

    袁树德推开周信的手道:“送出去的东西,哪有要回之理,周帮主肯见我们,就是我们的福气了”

    客套一会,周信引三人入室,已经摆好酒宴,四人落座。袁树德问道:“肘帮助能否给在下介绍一下贵祖上”

    周信敬了三人一杯酒,放下酒杯说道:“我家先祖曾经是岳飞将军手下,得岳家拳真传,后来保护幼主赵昺到一无名岛屿,幼主亡后,一直聚岳家军部将反元。祖上也是因为举兵反元失败而化装成叫花子逃亡,巧遇贵祖上,得贵祖上赠银,得以保命。后发现以叫花子身份行事方便,遂组织丐帮,到今日我为第三代帮主了。现在是今昔非比,国富民安,百姓安居乐业,我等也渐渐地不反朝廷了,我现在的责任就是让丐帮兄弟不被别人欺负,好好活着就行了。惭愧啊!”

    袁树德道:“天下以百姓为先,百姓安居乐业,就应该顺应百姓,不生动乱。帮主所见极是,在下佩服!”

    喝了一会,董大涛忍不住问道:“听袁大哥说,他祖上遇到你祖上,打了一架,输了,好佩服你祖上武功,不知道能否赐教一二”

    周信道:“这武学说起来也惭愧。家父出生后,祖上忙于丐帮事物,竟然不能全力传授家父武功,待丐帮安定,祖上正要传授家父武功时,却因病去世了,因此家父只得到祖上所传的一些皮毛功夫,到了我这代,更是江河日下了。惭愧啊惭愧!”

    袁树德道:“祖上自领受对祖上的武功,无一日不向往,这种向往之心一直传到在下,贵祖上所说的心意气,帮主可否指点?”

    周信愕然,楞了一会道:“我也不知啊”,遂敬酒。

    袁树德等三人看出周信似有隐瞒之意,故不再深问。这时场面就有些尴尬,又喝了几杯,袁树德等告辞。

    三人回到客栈,袁树德道:“看来周帮主不想告诉我们心意气啊”

    董大涛道:“这是人家的独门功夫,岂肯轻易告诉别人”

    励志道:“也许他真的不会呢”

    袁树德若有所思:“我们先把镖送去,回来再拜见周帮主,一回生二回熟吗”

    第二天三人押镖继续去商洛。

    周信自有隐情,他虽然只练了个岳家拳的皮毛,但家父在将帮主之位传与他时,让他发誓,此拳除了入丐帮十年的弟子,不能传授。因此他对袁树德等隐瞒实情。

    转眼过了二个月,正值深秋,各家各户开始交易本年收成,集市热闹非凡。丐帮几个弟子不安分,偷了一头猪,被人发现报官,官军赶到时,乞丐们猪肉已经炖熟,正要准备吃,见官军来抓,恼羞成怒,与官军打了起来,一乞丐将炖肉大锅踢向官军头目,将头目浑身烫伤,最后几个乞丐均被官军抓住,而那个被烫伤的头目过几天竟不治身亡。这下子事情就闹大了,几个乞丐被判了死刑,就要问斩。这几个乞丐中,就有周信的儿子周明。

    周信好是烦恼。丐帮素来与官府不相往来,周信找了几个人与官府联络,总不接洽,还白花了好多银子,问斩之日日近,周信吃睡不安,就病倒了。

    一日周信正在烦闷,忽报有贵客来见,原来正是袁树德三人。周信将儿子之事讲与袁树德,袁树德二话不说,命手下赶紧回济南取三千两银子送来,然后出门直奔官府。

    这袁树德是走镖世家,与各地官府均熟络,经其拿身边银子打点几日,暂缓了问斩时日,就等三千两银子拿来后再做安排。

    这周信看到袁树德尽心操办儿子之事,心下稍安,平日里与袁树德等闲聊养病。半月后,三千两银子到了,袁树德又上下打点,官府帮着说话,那烫死的头目家属也知人死不能复生,要乞丐性命不如多要银子,就要了一千两银子,改了口供,说是自己拌倒炖肉锅被烫死的。最后总算把那几个乞丐免了死刑改为发配充军,保住了性命。周信给充军之地丐帮分部头领写了信,嘱咐了周明等几句,安心地送他们去了。

    晚上周信请袁树德等喝酒,感谢袁树德舍财相救。酒至半酣,拿出一书交与袁树德,袁树德一看,是《武穆遗书》。袁树德三人知其重大,跪地拜谢。周信亦跪地拜谢:“救子之恩,当永生难忘。今后我丐帮上下均将袁大哥等三位视为丐帮中人,有令无有不从!”

    四人不再谦让,袁树德等细细观看《武穆遗书》,内容如下:

    要论一

    从来散之必有其统也,分之必有其合也,以故天壤间四面八方,纷纷者各有所属,千头万绪,攘攘者自有其源。盖一本散为万殊,而万殊咸归于一本,事有必然者。且武事之论,亦甚繁矣。而要之,千变万变,无往非势,即无往非气,势虽不类,而气归于一。夫所谓一者,从上至足底,内而有脏腑筋骨,外而有肌肉皮肤五官百骸相联而为一贯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节攻之,中节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所谓一贯者,其斯之谓欤。而要非勉强以致之,袭焉而为这也。当时而静,寂然湛然,居其所而稳如山岳。当时而动,如雷如塌,出乎尔而疾如闪电。且静无不静,表里上下,全无参差牵挂之意。动无不动,左右前后,并无抽扯游移之形。洵乎若水之就下,沛然而莫之能御,若火之内攻,发之而不及掩耳。不假思索,不烦拟议,诚不期然而然,莫之至而至,是岂无所自而云然乎。盖气以日积而有益,功以久练而始成。观圣门一贯之传,必俟多闻强识之后,豁然之境,不废格物致知之功,是知事无难易,功惟自尽,不可躐等,不可争遽,按步就步,循次而进,夫而后官骸肢节,自有通贯上下表里,不难联络,庶乎散者统之,分者合之,四体百骸,终归于一气而已。

    要论二

    尝有世之论拳者,而兼论气者矣。夫气主于一,可分为二,所谓二者,即呼吸也。呼吸即阴阳也。拳不能无动静,气不能无呼吸,吸则为阴,呼则为阳,主平静者为阴,主乎动者为阳,上升为阳,下降为阴,阳气上升而为阳,阳气下行而为阴,阴气下行而为阴,阴气上行即为阳,此阴阳之分也。何谓清浊?升而上者为清,降而下者为浊,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清者为阳,浊者为阴,而要之阳以滋阴,浑而言之统为气,分而言之为阴阳。气不能无阴阳,即所谓人不能无动静,鼻不能无呼吸,口不能无出入,此即对待循环不易之理也。然则气分为二,而实在于一。有志于斯途者,慎勿以是为拘拘焉。

    要论三

    夫气本诸身,而身之节无定处,三节者,上中下也。以身言之:头为上节,身为中节,腿而下节。以上节言之:天庭为上节,鼻为中节,海底为下节。以中节言之:胸为上节,腹为中节,丹田为下节。以下节言之:足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以肱言之: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以手言之:指为梢节,掌中节,掌根为根节。观于是,而足不必论矣。然则自顶至足,莫不各有三节。要之,若无三节之分,即无著意之处。盖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浑身是空,下节不明,自家吃跌,顾可忽乎哉。至于气之发动,要皆梢节动,中节随,根节催之而已。然此犹是节节而分言之者也,若夫合言之,则上自头顶,下至足底,四体百骸,总为一节,夫何三节之有哉?又何三节中之各有三节云乎哉?

    要论四

    试于论身论气之外,而进论乎梢者焉。夫梢者,身之余绪也,言身者初不及此,言气者亦所罕论。拳以内而发外,气由身而达梢,故气之用不本诸身,则虚而不实,不形诸梢,则实而仍虚,梢亦乌可不讲。然此特身之梢耳,而犹未及乎气之梢也。四梢维何?发其一也。夫发之所系,不列于五行,无关于四体,似不足论矣,然发为血之梢,血为气之诲,纵不必本诸发以论气,要不能离乎血而生气,不离乎血,即不得不兼及乎发,发欲冲冠,血梢足矣。其他如舌为肉梢,而肉为气囊,气不能形诸肉之梢,即无以充其气之量,故必舌欲催齿,而后肉梢足矣。至于骨梢者,齿也。筋稍者,指甲也。气生于骨,而联于筋,不及乎齿,即未及乎筋之梢,而欲足乎尔者,要非齿欲断筋,甲欲透骨,能也。果能如此,则四梢足矣。四梢足而气亦自足矣。岂复有虚而不实,实而仍虚者乎。

    要论五

    今夫拳以言势,势以言气,人得五脏以成形,即由五脏而生气,五脏实为生性之源,生气之本,而名为心肝脾肺肾是也。心为火,而有炎上之象,肝为木,而有曲直之形,脾为土,而有敦厚之势;肺为金,而有从草之能;肾为水,而有润下之功,此乃五脏之义,而必准之于气者,以其各有所配合焉。此所以论武事者,要不能离乎斯也。胸膈为肺经之位,而为诸脏之华盖。故肺经动而诸脏不能静。两乳之中为心,而肺包护之,肺之下,胃之上,心经之位也。心为君火,动而相火无不奉合焉。而两肋之间,左为肝,右为脾,背脊十四骨节,皆为肾,此固五脏之位。然五脏之系,皆系于背脊,通于肾髓,故为肾。至于腰,则两肾之本位,而为先天之第一,尤为诸脏之根源。故肾水足,而金木水火土咸有生机,此乃五脏之位也。且五脏之存于内者,各有其定位,而具于身者,亦自有所专属,领顶脑骨背,肾是也。两耳亦为肾,两唇两腮,皆脾也。两发则为肺。天庭为六阳之首,而萃五脏之精华,实为头面之主脑,不啻一身之座督矣。印堂者,阳明胃气之冲,天庭性起,机由此达,生发之气,由肾而达于六阳,实为天庭之枢机也。两目皆为肝,而究之上包为脾,下包为胃,大角为心经,小角为小肠,白则为肺,黑则为肝,瞳则为肾,实为五脏之精华所聚,而不得专谓之肝也。鼻孔为肺,两颐为肾,耳门之前为胆经,耳后之高骨,亦肾也。鼻为中央之土,万物资生之源,实中气之主也。人中为血气之会,上冲印堂,达于天庭,亦为至要之所。两唇之下为承浆,承浆之下为地阁,上与天庭相应,亦肾经位也。领顶颈项者,五脏之道途,气血之总会,前为食气出入之道,后为肾气升降之途,肝气由之而左旋,脾气由之而右旋,其系更重,而为周身之要领。两乳为肝,两肩为肺,两肘为肾,四肢为脾,两肩背膊皆为脾,而十指为心,肝,脾,肺,肾是也。膝与胫,皆肾也。两脚根为肾之要,涌泉为肾穴。大约身之所系凸者为心,窝者为肺,骨之露处皆为肾,筋之联处皆为肝,肉之厚处皆为脾。象其意,心如猛虎,肝如箭,脾气力大甚无穷,肝经之位最灵变,肾气之动快如风。其为用也,用其经,举凡身之所属于某经者,终不能无意焉,是在当局者自为体认,而非笔墨所能为者也。至于生克制化,、虽别有论,而究要领,自有统会,五行百体,总为一元,四体三心,合为一气,奚必昭昭于某一经络,而支支节节言之哉。

    要论六

    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三合也。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外三合也。此为六合。左手与右足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左肩与右胯相合,右之与左亦然,以及头与手合,手与身合,身与步合,孰非外合;心与眼合,肝与筋合,脾与肉合,肺与身合,肾与骨合,孰非内合。岂但六合而已哉。然此特分而言之也,总之一动而无不动。一合而无不合。五形百骸,悉用其中矣。

    要论七

    头为六阳之首,而为周身之主,五官百骸,莫不惟此是赖。故头不可不进也。手为先行,根基在膊,膊不进而手则却不前矣,此所以膊贵于进也。气聚中腕,机关在腰,腰不进,而气则馁而不实矣。此所以腰贵于进也。意贯周身,运动在步,步不进而意则堂然无能为矣。此所以步必取其进也。以及上左必须进右,上右必须进左,其为七进,孰非所以著力之地欤,而要之未及其进,合周身而毫无关动之意,一言其进,统全体而俱无抽扯游移之形。

    要论八

    身法维何?纵横高低进退反侧而已。纵则放其势,一往而不返。横则裹其力,开拓而莫阻。高则扬其身,而身若有增长之势。低则抑其身,而身若有攒捉之形。当进则进,殚其身而勇往直冲,当退则退。领其气而回转伏势。至于反身顾后,后即前也。侧顾左右,使左右无敢当我,而要非拘拘焉为之也。必先察人之强弱,运吾之机关,有忽纵而忽横,纵横因势而变迁,不可一概而推。有忽高而忽低,高低随时以转移,不可执格而论,时而宜进,故不可退而馁其气,时而宜退,即当以退而鼓其进。是进固进也,即退,而亦实以赖其进。若反顾后,顾其后而亦不觉其为后,侧顾左右,而左右亦不觉其为左右矣,总之,机关在眼,变通在心,而握其要者,则本诸身,身而前,则四体不令而行矣,身而却,则百骸莫不冥然而处矣。身法顾可置而不论乎。

    要论九

    今夫五官百骸,主于动,而实运以步,步乃一身之根基,运动之枢纽也。以故应战对敌,皆本诸身,而实所以为身之砥柱者,莫非步。随机应变在于手,而所以为手之转移者。亦在步。进退反侧,非步何以作鼓荡之机,抑扬伸缩,非步何以示变化之妙。所谓机关者在眼,变化者在心,而所以转变抹角,千变万化,而不至于窘迫者,何莫非步为之司命欤。而要非勉强以致之也。动作出于无心,鼓舞出于不觉,身欲动而步亦为之周旋,手将动而步亦早为之似逼,不期然而然,莫知驱而驱,所谓上欲动而下自随之者,其斯之谓欤。且步分前后,有定位者,步也,然而无定位者,亦为步。如前步进焉,后步随焉,前后自有定位,若以前步作后,后步作前,更以前步作后之前步,后步作前之后步,则前后亦自然无定位矣。总之拳以论势,而握要者为步,活与不活,亦在于步,灵与不灵,亦在于步,步之为用大矣哉。拳名心意,心意者,意自心生,拳随意发。总要知己知人,随机应变,心气一发,四肢皆动,足起有地,膝起有数,动转有位,合膊望胯,三尖对照,心意气内三相合。拳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外三相合。手心足心本心三心一气相合。远不发手,拳打五尺以内,三尺以外,不论前后左右,一步一拳,发手以得人为准,以不见形为妙。发手快似风箭,响如雷鸣,出没如兔,亦如生鸟之投林。应敌似巨炮推薄壁之势,眼明手快,勇跃直吞,未曾交手,一气当先,既人其手,灵动为妙。见孔不打,见横打,见孔不立,见横立,上中下总气把定,身足手规矩绳束,既不望空起,亦不望空落,精明灵巧,全在于活,能去能就,能柔能刚,能进能退,不动如出岳,难知如阴阳,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太仓,浩渺如四海,炫曜如三光,察来势之机会,揣敌人之短长,静以待动有上法,动以处静有借法,借法容易上法难,还是上法最为先。交勇者不可思悟,思悟者寸步难行。起如箭攒落如风,手搂手兮向前攻,举动暗中自合,疾如闪电在天,两边挝防左右,反背如虎搜山,斩捶勇猛不可当,斩梢迎面取中堂,抢上抢下势如虎,好似鹰鹯下鸡场,翻江倒海不须忙,单凤朝阳势为强,云背日月天地交,武艺相争见短长。步路寸开把尺,劈面就去,上右腿,进左步,此法前行,进人要进身,身手齐到是为真,发中有绝何从用,鲜明其意妙如神。鹯子镄林莫著翅,鹰捉小鸟势四平。取胜四梢要聚齐,第一还要手护心。计谋施运化,霹雳走精神,心毒称上策,手毒方胜人。何谓闪?何谓进?进即闪,闪即进,不必远求。何谓打?何谓顾?顾即打,打即顾。发手便是,心如火药拳如子,灵机一动鸟难飞,身似弓弦手似箭,弦回鸟落见神奇。起手如闪电,闪电不及合眸,打人如迅雷。迅雷不及掩耳。五行本是五道关,无人把守自遮栏,左腮手过,右腮手去,右腮手过去,左腮手来,两手束拳迎面出,五关之门关得严。拳从心内发,向鼻尖落,足从地下起,足起快时心火作,五行金木水火土,火炎上而水就下,我有心肝脾肺肾,五行相推无错误。

    交手法

    占右进左,占左进右。发步时足根先著地,足尖以十趾抓地,步要稳当,身要庄重。拳要沉实而有骨力,去是撒手,著人成拳。用拳要锩紧,用把把有气,上下气要均停,出入以心为主宰,眼手足随之去,不贪不歉,不即不离,肘落肘离,手落手窝。右足当先,膊尖向前,此是换步。拳从心发,以身力摧手,手以心把,心以手把,进人进步,一步一拳,一支动,百支俱随。发中有绝,一握浑身皆握,一伸浑身皆伸,伸要伸得进,握要握得根,如锩炮卷得紧,绷得有力。不拘提打,按打,烘打,旋打,斩打,冲打,锛打,肘打,膊打胯掌打,头打,进步打,退步打,顺步打,横步打,以及前后左右上下百般打法,皆要一起相随。出手先占正门,此之谓巧,骨节要对,不对则无力,手把要灵,不灵则生变。发手要快,不快则迟误,举手要活,不活则不快。打手要跟,不跟则不济。存心要毒,不毒则不准。脚手要活,不活则担险。存心要精,不精则受愚。发作要鹰捉勇猛,外静胆大,机要熟运,切勿畏惧迟疑,心小胆大,面善心恶。静似书生,动如雷发。人之来势,亦当审察。脚踢头撞,拳打膊作,窄身进步,仗身起发,斜行换步,拦打倒身,抬腿伸发,脚指东顾,须防西杀,上虚下必实者,诡计指不胜屈。灵机自揣摩,手急打手慢,俗言不可轻,的确有识见。起望落,落望起,起落覆相随,身手齐到是为真。翦子股,望眉斩,加上反背,如虎搜山。起手如闪电,打下如迅雷,雨行风,鹰捉燕,鹞钻林,狮搏兔。起手时三心相对,不动如书生,动之如龙虎。远不发手打,双手护心旁,右来右迎,左来左迎,此为捷取。远了便上手,近了便加肘,远了便脚踢,近了便加膝,远近宜知,拳打足踢,头至把势,审人能叫一思进,有意莫带形,带形必不赢。捷取人法,审顾地形,拳打上风,手要急,足要轻,把势走动如猫行。心要正,目聚精,手足齐到定要赢。若是手到步不到,打人不得妙,手到步也到,打人如把草,上打咽喉下打阴,左右两胁在中心,前打一丈不为远,近者只在一寸间,身动时如崩墙倒,脚落时如树载根。手起如炮直冲,身要如活蛇,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中节则首尾皆相应。打前要顾后,知进须知退,心动快似马,臂动速如风,操演时面前如有人。交手时有人如无人。起前手,后手紧摧,起前脚,后脚紧跟,面前有手不见手,胸前有肘不见肘,如见空不打,见空不上,拳不打空起,亦不打空落,手起足要落,足落手要起,心要占先,意要胜人,身要攻人,步要过人,前腿似跏后腿似忝,首要仰起,胸要现起,腰要长起,丹田要运气。自顶至足,要一气相贯。胆战心寒,必不能取胜,未能察言观色者,必不能防人,必不能先动。先动为师,后动为弟,能叫一思进,莫教一思退。三节要停,三尖要照,四梢要齐,明了三心多一力,明了三节多一方,明了四梢多一精,明了五行多一气,明了三节,不贫不歉,起落进退多变,三回九转是一势,总要一心为主宰。统乎五行,运乎二气,时时操演,勿误朝夕,盘打时而勉强,工用久而自然。诚哉是言,岂虚语哉!

    袁树德等看完,将书还与周信,向周信请教:“看完这遗书,要心意气力相合,但在下却不知其意,可否赐教?”

    周信道:“这岳家拳,由岳飞将军起名为心意六合拳。家父曾说,练这心意六合拳是有步骤的,只能一步一步地习练,先用外三合打明劲,再用内三合打暗劲,最后打化劲。小弟我只会习练第一步打明劲,后面的还不会。尤其是书中所写的心肝脾肺肾这五行,小弟根本就不明白。如果三位大哥不嫌弃,明日开始,我教各位打明劲,以后,就靠三位大哥自己参悟了。我天资愚笨,参悟不出啊”

    三人拍手叫好,开怀畅饮,直至醉卧。

五,外三合

    第二天酒醒,周信欲传拳,袁树德三人跪地拜师,周信亦跪拜,坚决不受:“三位大哥是天下武宗,周信何敢称师,只为报救儿之恩,三位永远是我大哥”

    董大涛道:“那我们四人结拜为兄弟,如何?”

    众人拍掌叫好,当即立下案桌贡品,点香燃烛,四人结为义兄弟。袁树德为长,励志为老二,周信老三,董大涛老四。

    结义后,周信开始传拳:“这心意六合拳,名为拳,实为一种发力方式,习练会了这种发力方式,实战时出手就是劲力,手到力到,从外形动作中看不出劲力的蓄发,无形无式。此拳不像其他拳种,不使用肌肉紧张发力,而是让周身整体以统一方式蓄发能量和劲力。这个让周身整体以统一的动作蓄发劲力的方式,就是外三合,即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手足、肘膝、肩胯,这六个部位是人体的大关节部位,各种动作均靠这六个部位完成,所以,这六合部位合了,周身整体就能够以统一方式蓄发劲力了。当这六个部位合了,这时身体的动作方式就是: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即把周身整体练成像一根螺丝一样,旋转着向下压缩。根据我教丐帮弟子的经验,在习练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外三合不是要求外形动作的整齐划一,外形动作整齐划一是很容易达到的,比如说走路、锄地、织布、打铁等,但这不是功夫。外三合是要求周身整体共同生成向下压缩的能量”

    励志悟性极高,听了周信的话,手舞足蹈地说:“大哥、三哥,二哥说的话不就是我们以前谈论的解决肌肉紧张发力的弊端的答案吗!”

    袁树德等道:“请贤弟细说”

    励志道:“大哥参悟到肌肉紧张发力不能发出人体的极致劲力,就是因为每块肌肉蓄发劲力的方向不同,但大哥没有找到解决方法。二哥刚才的一番说教,让周身整体以统一的压缩旋转的方式蓄发劲力,不就正好解决了这个难题了吗,这样就可以让周身整体的肌肉向同一个方向蓄发劲力了。哦,也不对,即便是用周身整体压缩旋转蓄发劲力,那不还是用了肌肉紧张吗,即用肌肉紧张的方式生成压缩旋转,难道结果会不同?”

    周信道:“我虽然没有练到不使用肌肉紧张发力的程度,但是听家父讲过,打明劲时是使用肌肉紧张发力的,但是在打拳时要有压缩旋转之意,这样就能逐渐从肌肉紧张发力过渡到不用肌肉紧张发力的,说白了,练心意六合拳其实就是在改变肌肉的使用方式,不是让肌肉以紧张收缩的方式蓄发劲力,而是让肌肉在不紧张收缩的状态下蓄发劲力。这样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形成的劲力是整体向下的,类似于肌肉紧张发力的脚蹬地的劲力,只不过心意六合拳用的是整个身体生成下行脚蹬地的能量,而肌肉紧张发力只能够用腿脚生成下行脚蹬地的能量,所以心意六合拳就能够生成比肌肉紧张发力更加强大的劲力。因为下行脚蹬地的能量越大,身体获得的地面给予的上行反作用力的打击能量就越大。这样,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劲力蓄发方式就在体内形成了一股只是上下运行的能量,此为家父所说的一气之起落。”

    励志若有所思地说:“嗯,改变肌肉的使用方式,让肌肉不再以紧张收缩的方式蓄发劲力,而是在不紧张收缩的状态下以统一的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方式蓄发劲力,能办到吗,怎么练?”

    周信兴致上来:“来,我教大家打心意六合拳。心意六合拳就五个动作,又称之为五行拳,这五个动作分别叫劈崩钻炮横拳,分别对应于五脏的肺肝肾心脾,至于为什么这么对应,我还不知端倪,只是家父如此告知。打拳时,最重要的是要用意打拳,而不是用力。”

    袁树德问道:“三弟,这意字,可是指的大脑意识,就是意念。用意不用力是不是指用大脑意识、意念打拳?我曾经听过一个道人说,人的意念作用很大,比如说一个人如果不恐惧,在意念上敢于打拼,就能够打败一头牛”

    周信道:“这个意字我不是太懂,但绝不是指的大脑意识或意念。意本属于内三合的东西,现在我们练的是外三合,本牵涉不到意,但是家父说在外三合阶段也应该有意。这个意是什么呢?比如说,一个女人在织布时,可以一边与别人聊天一边织布,眼睛不看织布机也能织布,这就是意,即意不是大脑意识和意念,而是身体本身(不包括大脑)培养、训练出来的一种条件反射,身体有了意,就不需要大脑控制,自己就能干事。在实战中,电光火石之间是没有时间让大脑控制身体的,全靠的是身体自然而本能的反应,身体的这种自然本能的反应,就是意,就是身体自己习练出来的意。”

    董大涛似有所悟道:“啊,我明白了,意是身体对劲力蓄发的感应,在电光火石之间身体就凭借意去打斗,大脑无法时刻控制身体。其实,人体哪个动作不是在大脑意识和意念控制之下完成的啊,还用特别地练大脑意识和意念吗!实战时,大脑意识和意念只能向身体发布‘打’的指令,然后大脑意识就不管了,身体就去靠意自己去打斗。那么,在习练五行拳时的意是什么?”

    周信道:“二哥理解得正确!打五行拳时,外三合要求手足、肘膝、肩胯这六个部位以统一的压缩旋转的方式生成下行脚蹬地的能量,所以在打拳时,身体(不是大脑意识和意念,而是身体本身)一定要去感觉、体会和控制这六个部位共同作出压缩旋转,换句话说,这周身整体压缩旋转是身体自己做出来的,而不是用大脑意识和意念‘想’、‘意念’出来的,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劲力蓄发,只有通过外三合让这六个部位都习练会压缩旋转了,才能够生成劲力,否则,身体习练不会压缩旋转,仅仅凭大脑意识和意念,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生成劲力蓄发的!让身体去感知、体会、控制手足、肘膝、肩胯共同压缩旋转,就是在用意打拳。这就是我对于意的理解,只有这么多了。至于到内三合时的心与意合是怎么回事,我就不知道了”

    董大涛何等聪明,接着说道:“大哥,我知道这心意六合拳为什么能够发出那么大的劲力了,让贵祖上都承受不住。我们练拳用肌肉紧张发力,只能用腿脚生成下行脚蹬地的能量,上半身却不能生成下行脚蹬地的能量。我们知道,下行脚蹬地的能量越大,身体获得的上行打击劲力就越大,心意六合拳通过外三合,让上半身与下半身一样也能够生成下行脚蹬地的能量,所以身体就能够获得比肌肉紧张发力更加强大的打击劲力了!”

    周信道:“对,这就是心意六合拳被发明出来的原因。来,我教你们五行拳的具体动作”

    四人在一起白日练拳,晚上畅饮抒怀,乐此不彼,转眼月余过去。

    袁树德等三人已将五行拳学会,周信又教他们推手。周信道:“这推手,为的是试力。因为心意六合拳不用肌肉紧张发力,所以就要时常相互推手,试一试劲力,以检验自己习练的对不对。推手时,不要使用肌肉紧张发力的蛮力和拙力,而是相互用压缩旋转蓄发劲力,,劲力大小并不重要。不以胜负论,只是一种习练方法而已,即在对练中体会周身整体压缩旋转”

    一个全新的天地在袁树德、董大涛、励志面前展开,给他们带入了一个武学的全新领域!

    (注:五行拳的外形动作,与现在大家在公园中看到的人们练的五行拳是一样的,就不在这里介绍了。大家只需注意,要用意打拳,打出外三合。外三合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外形动作整齐划一,而是为了让周身整体以压缩旋转的方式进行劲力和能量的蓄发。外三合是内家拳的基础和根基,练不出外三合,就练不出内家功夫)

六,惊变

    这董大涛是何等样人?此人悟性极高,心思缜密,博闻强记,桀骜不驯,一心想在武林中称霸,只因近日与袁树德这个赤旗得主在一起,有所收敛,不敢造次。经过这月余的习练,他敏感地意思到:《武穆遗书》所写为拳的外形动作,而《洗髓经》《易筋经》所写为内里心肝脾肺肾的内力练法,这三本书应该写的是同一种拳术。通过这段时间与周信的接触得知,《武穆遗书》在周信给袁树德、励志和他看过一遍之前,无他人看过。如果袁树德等人在周信处逗留时间过长,难免他们会发现《武穆遗书》与《洗髓经》《易筋经》之间的联系。《洗髓经》《易筋经》在少林寺虽然不被重视,但这《武穆遗书》却是世间罕物,只有《武穆遗书》与少林寺的二经具全,才能够练出世间第一的功夫!

    他知道目前普天下只有他一个人意思到了这点,这使得他雄心**,开始策划一个大事。

    一日早起,不见了董大涛,三人里里外外寻不见,正在纳闷,忽一乞丐来报,马厩中丢失骏马三匹,周信起疑,进屋内查看,不觉“啊呀”一声,惊道:“《武穆遗书》不见了”,袁树德等亦吃惊,面面相觑。周信又查看一圈,发现丢失了五十两银子。显然是董大涛偷走《武穆遗书》和银子,同他的两个家人盗马逃走。周信气从心来,对袁树德、励志大喝道:“是不是你们勾搭好了,故意欺骗我,就是为了得到《武穆遗书》!”

    袁树德道:“我等确是仰慕贵祖上武功而来,无有它意。但我的确与董大涛只在群英会上相识,并不了解,这一路上观察其品行不错,故才结拜。现在董大涛偷书盗财,天地不容,三弟放心,大哥这就去拿他回来千刀万剐,追回《武穆遗书》!”

    周信哼了一声道:“你是想以追他之名也跑了吧!来人,把他两个关起来!”

    袁树德凛然道:“慢来!三弟,大哥如果想跑,何不昨晚与董大涛一起跑了!这件事是大哥对不住你,大哥何苦受捆绑关押之辱,这条命给你了,以表清白!”说完拔刀自刎。

    周信与励志来不及阻挡,瞬间袁树德鲜血狂喷,倒地不起,转眼气绝。

    励志看到袁树德如此,二话不说,亦欲拔刀自刎,好在周信已靠近其身边,向其拿刀之手很拍一下,励志不得自刎,复拿刀向肚子扎入,周信亦阻挡,但刀已扎入三寸,周信复夺刀,命人将励志抬入屋内,自抱袁树德尸体痛哭。

    一郎中赶来为励志诊治毕,告诉周信:“此人伤势已无大碍,吃药静养即可”周信稍安,将几个头目招自身边道:“一个月前我刚刚与袁大哥、励志弟结

    义,不想因董大涛小人偷书盗马,让我误解袁大哥和励志弟。结义时曾说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如今袁大哥因我而去,我岂能独活!董大涛功夫高深,丐帮之中无有能敌者,只有励志能够敌住董大涛,夺回《武穆遗书》。因此我死后,这丐帮帮主之位,需交与励志”周信说完,拔出刀来,众乞丐上前夺刀,被周信打到,大喝:“你们不能陷我于不义!”遂自刎。

    励志在屋内闻听外面吵闹,捂着肚子伤口起身挣扎走出,正见周信倒地,遂

    昏厥过去。

    励志醒时,被众人扶起,走至屋外坐下,众丐皆跪于前,一老乞丐向励志道:“周帮主明示:励志继任帮主之位”,众乞丐均随之大呼帮主。

    励志起身道:“此事由我等所起,大义在肩,我义不容辞!我向丐帮弟子发誓,我此生一定要抓住董大涛,碎尸万段,夺回《武穆遗书》归还丐帮,将周帮主之子周明培养成人,继位帮主!”

    众丐痛哭,连呼为周帮主报仇雪恨!

    励志即命人分别去袁树德家、周明充军处报丧,通告各地丐帮分部严查董大涛,尤其是太原分部,查到董大涛家后严密监视,等待励志养好伤后亲往。

    十日后,励志伤虽未痊愈,但已能够行走,遂将几个头目招来,命段德海在励志外出期间代理帮主之职,自带二个丐帮弟子去太原追查董大涛。

    一路上自有各处丐帮分部预备好食物、马匹接应,数日即到太原,却得知刚刚查到董大涛一家已经于数日前搬走,不知所踪。励志咬牙切齿,在太原找画师画出董大涛头像,发往丐帮各分部。

    励志分析,董大涛会往北部人烟稀少处走,于是继续向北追,数日后到达长城脚下雁门关,查无有像董大涛样人通过,但此处距周明充军处不远,遂找到周明,花钱买通军官,将周明领回。

    丐帮有飞鸽传书,报在徐州有董大涛迹象,遂赶往徐州,半道又得到消息,说徐州消息有误。励志不知何往,此处离少林寺不远,遂决定去少林寺。一来少林寺乃武学圣地,在武林中消息灵通;二来翁进常去少林寺,其在江湖行走多年,交往甚广,可帮助打听消息。

    励志等进入少林寺后院,羽相、羽声迎入,但不似以往热情,落座后,羽声厉声问道:“此来何事,莫非盗走二本经书不够,还想多拿几本!”

    励志大惊,不知所云,那羽声早已上前,迎面向励志打出一拳,励志慌忙起身接招,不想羽声拳力甚大,打得励志向后摔倒,碰坏桌椅。励志爬起,提起精神,施展神手,左拳击上,右拳击下,向羽声打去,羽声用双手挡励志的双拳,双方都大吃一惊。励志心想少林功夫果然厉害,这么大的劲力一般人可真阻挡不住;羽声心想这小子果然厉害,不愧是白旗得主。励志的妙手门手上功夫变化多端,一招不成立即变招,不给对手缓手机会;羽声的少林拳刚猛无比,虽招式简单,却招招含有致命劲力。双方均是尽全力相博,二十招后都是气喘吁吁。

    羽相见羽声不能占便宜,遂说道:“二位请住手,有话慢慢谈”

    二人随即收手,落座后励志问道:“在下此次前来本有事相求,不想羽声大师却无端相逼,让我不知所以。可否告知一二?”

    羽相心想,励志此番前来,行为光明磊落,与羽声打斗毫无惧意,并无虚伪迹象,也许此事与其无关,遂平静地说:“半月之前,巡夜僧众发现藏经阁有动静,上去查看,见一黑衣人从藏经阁跑出,僧众追赶,问来者何人,那黑衣人答道:天下武宗赤旗得主袁树德来此借易筋经一看。黑衣人越墙逃脱,僧众追赶一夜,空手而回,去藏经阁查看,果然丢失了《洗髓经》《易筋经》”。

    励志听完,立即知道是董大涛所为,遂将事情来龙去脉讲与羽相、羽声。

    羽相、羽声听完不语,励志道:“励志愿意留少林寺做人质,大师可派人赴丐帮与袁树德家查看,验明后励志再离开少林寺”

    羽相道:“施主决定甚好,少林寺除了验明此事,亦将帮助丐帮查明董大涛下落”,自此励志在少林寺住下。

    第二天翁进又来少林寺,得知此事,唏嘘不已,随即离去布置手下四处查看董大涛下落。

    励志只在少林寺后院活动,不出二门一步。一日忽想袁树德大哥,痛哭一场,夜不能寐,遂起身下床去院内溜达,却见扫地僧在扫地,上前搭话道:“师傅起得好早”

    扫地僧头也不抬,只说一句:“不早了,快四更了”,又专心扫地。励志讨个没趣,忽然计上心来,假装自言自语到:“一气,二呼吸,三节四梢五行六合”

    扫地僧蓦然停下扫把,呆呆站立。励志见状又道:“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扫地僧突然像着魔一样,扔掉扫把,举起双臂,长身而起,又缩身而落,起起落落,伸伸缩缩,过一阵又在起落中加入旋转,身体像波浪一样旋转起落。励志在旁也看呆了,他明显看出扫地僧在做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动作,不由得跟着扫地僧转了起来。俩人转到四更鼓响才停下来。

    扫地僧抓住励志衣服道:“快给我讲讲,何为一气,二呼吸,三节四梢五行六合”,励志知道这扫地僧并不疯傻,而是对武学痴迷,并且已经被他勾引上道了,就说:“好,但是你要给我讲《洗髓经》和《易筋经》”。扫地僧道:“好,好,我们互相讲,我先讲,然后你讲”

    励志从扫地僧自己先讲而让他后讲这件事,就看出他一点也不疯傻。二人席地而坐,讲了起来。

七,内外合一

    扫地僧道:“二年前有一云游僧来少林寺,找到方丈说少林寺有二本武学秘籍,带方丈等到碑林,指一石碑道:‘此碑之上梵文所写,即洗髓、易筋二经,乃旷古绝今的武学秘籍’,贫僧将其翻译成汉文,交与少林寺,即完成贫僧使命。其余不必多问”,遂不再开口,坐于碑前三日,仔细推敲,译成二本经书,即《洗髓经》《易筋经》,交与方丈,即转身离去。方丈羽相、达摩院首座羽声等看其内容,似乎并无武学要义;又不似我佛家之说,我们佛家之学从来不涉及人体经络、心意等,倒似道家之学。道家研究修身养性、阴阳八卦、经络丹道,正与此书内容相符。虽然此书中有佛语,恐为佛家所加,不似原意。羽相、羽声决定试一试,命达摩院众僧按照二经习练,但不得要领,无有所成,遂弃之不练。我则对此二经内容深信不疑,继续深加苦练,按照二经所说,应该先练《易筋经》,后练《洗髓经》,但我发现练《易筋经》需要有外形动作配合,但我却不知,书中无有描述外形动作之处。所以我倒是练出了《洗髓经》的心、意、气。我不解的是,武功需要外形动作,没有外形动作,只有内里的心意气,何以击人?可惜我不懂外形动作,不知如何继续习练,每日只习练心肾交合水火相济,慢慢内力在体内蓄积,小腹之内与头顶终日鼓涨,郁结成疾,有时控制不住自己,被外人看做癫狂。刚才听你所言,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我似有所悟,控制不住自己,故身体乱动,但是这动作之中,以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为要,却忽然在体内感觉出一根筋来,似乎就是《易筋经》中所述之筋。故你所说的,我确定就是二经的外形动作”

    励志道:“你所说的心意气是什么?”

    扫地僧也是恍然大悟道:“啊,原来如此!定是那董大涛先悟到此点,故偷书盗经,欲让别人不能将《武穆遗书》与二经同练。”

    扫地僧道:“这《武穆遗书》是什么,也是武学秘籍吗?”

    励志道:“这《武穆遗书》乃是岳飞将军所著,写的是其岳家拳理,内称此拳为心意拳,又提出内外六合,故持有此书的丐帮称之为心意六合拳。此书不似其他武学典籍,不落招式,之讲劲力。此书将人体分为一气,二呼吸,三节四梢五行六合。这一气即为人体先天本源本真之气,起于五脏六腑之中,我不甚了解,大约就是你所说的内力。这呼吸分阴阳,一呼一吸与外形动作相配合,我只能做到表面上呼吸与动作配合,至于内里之机关,我亦不甚了解。这三节,就是此书之妙,即将人体分为三节,人体以三节之手足、肘膝、肩胯共同以压缩旋转的方式动作,抛弃了每块肌肉的紧张收缩的发力方式,所以这三节之说,就是此拳的关键。只有明了三节,才能够做到三节合一,即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这就是外三合。不明三节,就做不到外三合。而这外三合,就应该是《易筋经》中所述的与之相配的外形动作。四梢,此拳内外相通,发、指、皮毛、牙齿、舌头等外物是与体内之血、气、骨、肉相通的,内外连通才能成拳,但是这些我只是听丐帮帮主周信说教,自己尚无实践之法。五行,即五脏,心肝脾肺肾,我就更不懂了,只是记住了《武穆遗书》中的一句话‘今夫拳以言势,势以言气,人得五脏以成形,即由五脏而生气,五脏实为生性之源,生气之本,而名为心肝脾肺肾是也。心为火,而有炎上之象,肝为木,而有曲直之形,脾为土,而有敦厚之势;肺为金,而有从草之能;肾为水,而有润下之功,此乃五脏之义,而必准之于气者,以其各有所配合焉。此所以论武事者,要不能离乎斯也。胸膈为肺经之位,而为诸脏之华盖。故肺经动而诸脏不能静。’。最后的六合,就是内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我也是不甚了解。”

    扫地僧又有所悟道:“如此说来,这《武穆遗书》与二经确为同源矣!这先天一气存于五脏六腑,我已知道,与二经同意。这心属火,火有炎上之能,故只能先下降到会阴以炎上;这肾属水,有润下之功,故只能上升到头顶以润下。这心力下行肾力上行的能量颠倒运行方式,就是心肾交合水火相济啊,心肾交合水火相济就能够让内力在小周天运行了,我依据《洗髓经》练的就是这个啊”

    励志道:“那如何做到心肾交合水火相济啊?”

    扫地僧道:“这《武穆遗书》中写的明白:胸膈为肺经之位,而为诸脏之华盖。故肺经动而诸脏不能静。这胸膈即为肺的运动之源,胸膈上下位移即为肺的呼吸,胸膈一动,诸脏无有不动,所以这呼吸,就是求得先天一气之法门啊,利用呼吸的胸膈之动,调动五脏之动,所以就必须要腹式呼吸。可惜我不得《武穆遗书》,只凭自己摸索,二年才练出心肾交合水火相济,如早知《武穆遗书》所写,就不必费这么长时间了。现在什么都明了了,我习练的内力与你习练的外三合结合起来,不就是内外合一了吗!那么这内外合一有什么用处呢?”

    励志道:“这个我却突然想明白了,我说出来,不知对否。我与大哥袁树德讨论过,若似普通拳法,打拳之力出于腿脚蹬地而获得的地面给予的向上的反作用力,脚蹬地的劲力越大,地面给予的上行反作用力就越大,拳就越有力。但是普通拳法中,只有腿脚能够生成下行脚蹬地的劲力,整个上半身除了体重之外,是不能像腿脚那样生成下行脚蹬地的劲力的,这样整个上半身就浪费了。”

    扫地僧大悟:“啊,对,利用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内力,即心力下行到会阴的能量,拉动上半身生成压缩旋转的下行脚蹬地的能量,这样,上下半身就能够共同生成下行脚蹬地的能量”

    励志道:“对,此乃周身整劲!即用周身整体蓄发出来的劲力,而不是每块肌肉紧张收缩的劲力。对于上半身生成下行劲力,我们在平时只能在打秋千时体会得到,当我们坐在秋千上时,上半身就是在拼命用压缩旋转的方式生成下行能量以推动秋千晃动的,但是这种上半身生成下行能量的方式显然过于笨拙而不能应用于实战,唯有这心肾交合水火相济,才能够将周身整体统一起来,让上下半身以统一方式共同蓄发能量和劲力”

    扫地僧和励志相互击掌大笑,兴奋不已,他们寻找回了一种全新的武学!此后,依据内外六合之理,扫地僧在少林寺创立心意把,励志在民间创立心意六合拳-------此乃后话。

    此后半月,扫地僧与励志日夜交流,相互学习,虽然尚不能达到很高境界,但都已经入了此武学之门。

    半月后,少林寺派出的各僧回来,向羽相、羽声禀报了查看之情,羽相、羽声方知励志所述为实,遂向励志道歉。励志对羽相、羽声道:“扫地僧已经参悟了二经之意,得到绝世武功,望大师重视。另二经的确乃武学秘籍,从此少林寺应严格保管,不能外泄啊!”

    羽相、羽声不信,叫扫地僧来,让其当面与羽声比试一下。扫地僧道:“弟子刚刚悟透二经内容,尚无法达到实战地步,但可以推手试力。首座可随便推我,推倒即算赢”

    羽声将信将疑,与扫地僧接手便推,扫地僧心力下行,周身一体,羽声但觉双手推到扫地僧身上如同推到一面墙、一座山,竟然岿然不动。羽声大惊道:“扫地僧何以力大如此,而外形却看不出使劲?”

    扫地僧笑而不答。励志道:“此乃二经之故也!扫地僧以前在练二经功夫之时,已经练出其法,只是不懂变通,内力积存于体内不能发散,故不能自制,实非疯傻。望方丈与首座能够让扫地僧将武学传授与少林弟子,将此武学发扬光大”

    羽相双手合十道:“此乃我之错,我当尽力弥补。现在任命扫地僧为达摩院副座,将二经功夫发扬光大!”

    扫地僧大喜,跪拜领职。

    励志与扫地僧约定,每年必来少林寺一次,以交流武学。

    励志与羽相亦约定,丐帮与少林寺团结一致,共担武林秩序与天下兴亡之责。

八,悟道

    这扫地僧没有过人之天分,但有一样,就是身体感知能力远超常人。练武,不在思维或意念等无形之物,而在身体本身对能量蓄发的感知,他虽然习练会了五行之力,也与励志交流了外三合等武学,但是其天资有限,只能一步一步地随着身体对五行之力与外三合的感觉而将二者逐步练到合一,故习练速度不如董大涛快。

    励志虽然熟于外三合,但得从头开始习练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五行之力,加之帮务繁忙,又急于追捕董大涛,自然练功效果亦慢。

    每年励志总要去少林寺几趟与扫地僧交流切磋,共同探讨武学。

    这扫地僧在少林寺内平时扫地,农忙时锄地,如此扫把和锄头就成为其练功兵器,如果不用兵器,赤手空拳时亦将手臂当做扫把把、锄头把做兵器,使用压缩旋转缩身而蓄力,发力时势如举鼎向前劈出,本质上与五行拳的劈拳相似,均为一气之起落的自然发力的外形。基于此,扫地僧将此功夫命名为心意把。扫地僧深知此功夫实为一种全新的能量和劲力的蓄发方式,根基在于内里的五行能量,而外形动作却可随意,所以扫地僧虽然学了励志的五行拳,但是自己已经按照心意把的方式习练成形,也不改了,只是借鉴五行拳之要义。

    (注:后心意把功夫逐渐定型,再配合少林寺传统功夫特点,后人制定了一个金刚捣锥的固定动作为心意把的习练动作,此动作即为大家在电影“少林寺”中看到的武僧们习练的金刚捣锥。金刚捣锥的动作就相当于打五行拳的明劲阶段,即金刚捣锥的动作要用外三合的周身整体压缩旋转打出,用于引带出内三合)

    而励志则完全传承了《武穆遗书》中的功夫,将其命名为心意六合拳。

    因此种功夫以内里的五行内力为根基,二人将此种功夫命名为内家拳。

    励志与扫地僧二人通力协作,总结出内家拳拳理如下(因少林寺的心意把传播范围不广,所以仅以心意六合拳为例,心意把与心意六合拳同理,只是外形动作不同):

    心意六合拳名为拳,实为一种发力方式,习练会这种发力方式后,打人时是无形无式的,随意蓄发劲力。习练五行拳的目的是为了从外三合过渡到内三合,以完成内外六合之术。

    这五行拳分劈崩钻炮横五拳,均以周身整体压缩旋转打拳,而不用肌肉紧张发力打拳。这劈拳为万拳之母,是一气之起落的最直接最自然的外形表现。

    何为一气之起落?

    “一气之起落”为内家拳的基本能量蓄发方式,所有内家拳均是建立在一气之起落的基础之上的。

    何为“气”?

    气有表里二种意义。从外表的方面来说,气为呼吸之气,而呼吸乃内五行之肺部的生理功能。五脏之动,似发动机,心即为火花塞,肺即为气缸,肾即为曲轴连杆。心为身之主,身体(不包括大脑意思)为心所控制。心与大脑相似,大脑以神经贯通身体,心以血管贯通身体,故大脑发出的指令要由心去控制身体来完成。

    (注:大脑意识和意念等,虚无缥缈,不能生成能量蓄发,只有心才能控制身体进行能量蓄发。故内家功夫,与大脑意识、意念等无关,所以各位看官,千万不要把心意气、精气神等内家功夫的词语囫囵吞枣地当做“意念”等虚无缥缈的东西。内家功夫的失传,最主要原因即在于此,不去习练能量蓄发而往虚无缥缈的意念中钻去,其结果也是虚无缥缈的)

    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内力由呼吸启动,由呼吸引带出心力,进而将习练习练强大,由心力控制周身整体的能量蓄发。

    打五行拳明劲时,外三合要求周身整体以压缩旋转的方式生成下行脚蹬地的能量,而在内里,呼吸首先要调整为腹式呼吸,即吸气时,周身整体开始向下进行压缩旋转,但吸气时肺部不是像普通呼吸那样扩张胸部,而是相反,即胸部向下压缩(即收缩),通过降低胸膈膜的方式让呼吸向下扩张而吸气,而胸膈膜的向下扩张,则拉动五脏向下,进而拉动上半身均向下压缩旋转。此为肺经启动,肺经启动则五脏动,五脏动则上半身生成压缩旋转。

    诸位看官,你道这肺动了,上半身就生成压缩旋转的下行能量了,那么还需要心力吗?

    这就要从内里的方面来说明“气”是什么了!

    肺经启动可令五脏俱动,但是此动仅仅限于五脏向下压缩旋转之动,即肺经之动只能生成上半身压缩旋转的下行能量,而技击实战是不能只依靠下行能量的,技击实战依靠的是由下行能量获取的地面反作用力的上行能量,而肺经之动显然不能达到此目的。

    要达到技击实战的目的,就要让下行能量获得上行能量,让上下行能量在体内周身运行,要达到此目的,就要依靠心力。

    心属火,火有炎上之能,故心力要下行到会阴以炎上。心力要周身整体压缩旋转以及腹式呼吸的胸膈膜下降一起下降到会阴部位(会**以内一寸部位),心力在此处炎肾水。肾属水,有润下之功,受心力之火炎烤,久则萌动,肾水化气上行至头顶百会,由百会润下,此为《洗髓经》中言“闭口深藏舌,出入息与鼻。息息归元海,气足神自裕。元气久氤氲,化作水火土,水发昆仑巅,四达坑阱注。静坐生暖气,水中有火具,湿热乃蒸腾,为雨又为露。”是也。

    诸位看官,你道这心力如何感知出来?

    用意也!别无他法。

    意,身体之意也,绝非大脑意识,绝非意念。

    心力为天生固有,藏先天一气。因人体后天发血气之拙力蛮力故将心力掩盖,而练拳之目的,就是要去后天血气之拙力(即肌肉紧张发力),把先天之力,即心力,感知并且习练出来。

    而心力这种先天之气,要用身体自己感知并且习练出来,大脑意识和意念是无法感知并且控制心力的。用身体的呼吸与压缩旋转的能量蓄发去感知心力,就是意,就是身体自己的意,是身体自己的一种能力与功能,与大脑意识和意念无关。练拳,就是在习练身体的这种“意”。

    用意感知心力,感知到心力后,用意使心力随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即胸膈膜的下移而下降到会阴,心力在会阴炎肾水,肾水(即肾的能量)上升,这样,心力下行与肾水上行的心肾能量的颠倒运行,就完成了五行能量在小周天的循环运行。

    (注:各位看官多看到打通任督二脉之句,其意为何?打通任督二脉之真意就是让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五行能量在任督二脉之小周天内运行。切记!仅仅使用意念在小周天“想象”地走一圈,那不是打通任督二脉,而是什么也不是,这样习练出来的就是花架子!)

    所以,仅仅肺经启动,只能让五脏生成下行能量而不能让五行能量在周天运行,只有启动心力才能够让五行能量在周天运行。如此说来,表面的呼吸之气在心力启动之后,即以能量运行的方式在周天运行,所以,从内里来说,“气”,就是能量!

    一气之起落,就是能量在体内的上下运行。一气之起落,就是心力与呼吸与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共同生成下行脚蹬地的能量,使身体获得巨大的上行技击能量的一个完整的能量蓄发过程。一气之起落,改变了肌肉紧张发力中每块肌肉各自为战的“散”力,将浑身肌肉以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统一方式生成了在体内上下运行的能量蓄发方式!

    一气之起落,是所有内家拳的根基,所有内家拳的能量蓄发无不是建立在一气之起落的基础之上的!

    心意六合拳与心意把,本质上就是一气之起落的能量蓄发,只不过外形动作各有不同而已。

    五行能量在小周天运行,也并非武功之全部。《武穆遗书》中所言“夫所谓一者,从上至足底,内而有脏腑筋骨,外而有肌肉皮肤五官百骸相联而为一贯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节攻之,中节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所谓一贯者,其斯之谓欤。”。此话即是说:周身整体上至头顶下至足底,内至五脏六腑,外至筋骨皮毛,均需合一,才为周身一体。所以五行能量仅仅在小周天运行是不够的,要运用心力贯通周身才是内家功夫之道。

    通过心力与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合一运行,心力能够通过“意”在周身各个部位运行,此为心与意合,心与意合生成气(能量),此为意与气合,将气的能量从体内发出为劲力,此为气与力合。此内三合,即为一个一气之起落的完整能量蓄发过程。

    如何达到这个内三合以让气周身运行?

    刻苦用意打拳,别无他法。

    五行能量一旦周身运行,即在内里生成压缩旋转。首先心力下行至会阴的过程中,心力之能量会压缩命门,命门压缩尾闾,尾闾压缩会导致会阴部位旋转---------这个尾闾压缩会阴旋转会生成新的能量,这个能量就叫“精”。精的能量是由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能量阴阳转换而生成的。

    精的能量在会阴向丹田翻转,抽动身体生成腰腹折叠的表象,即腰腹折叠是精的能量的外在表象。

    而五行能量在会阴向丹田翻转的过程,既是河车运行。河车运行让五行能量在会阴、丹田之处兜了个圈子,这个能量翻转上拉头顶的百会,下吸足底的涌泉,将周身连成一体。

    (注:不明此道之人,仅仅知道“收谷道”“提肛”这个表象,而不知内里的河车运行!不会河车运行,仅仅提肛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五行能量一部分进行河车运行向丹田翻转,将周身连成一体,一部分继续下行到足底涌泉,会形成脚跟压缩、脚踝脚面旋转,形成“气”的能量。脚跟压缩脚踝脚面旋转,会让身体感觉到似踩在气垫子上,身体能够感觉像弹簧一样,这就是内家拳所说的弹簧劲。

    气的能量作用于地面,使得身体获得地面给予的上行反作用力,此上行能量亦由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反向运行至头部,形成玉枕压缩百会旋转,生成“神”的能量。将来习练到高层次,下行能量由玉枕压缩百会旋转启动,而上行能量亦到百会为止,所以,百会部位的“神”的能量是周身能量蓄发的主宰,此为内家拳所说的神领力,力由神起。

    精气神之能量,为身体三节所发,故心意六合拳体式为三体式。三体式贯通上下之五行能量,为上下贯通之力。不明三节,周身则不能为一体也!

    以上即为内家拳精气神的能量的生成过程。

    (注:不懂精气神者,囫囵吞枣地亦将精气神理解为大脑意识、意念等物,实为大谬!精气神乃五行能量所生成、阴阳转换出来的周身整体之能量。切记,精气神为实实在在的能量,从体内发出即为巨大的力量!)

    从以上过程中,可以看出,“气”这个字含有多种意义。无论从呼吸之气,或从脚跟压缩脚踝脚面旋转生成之能量来看,气,本质上所指均为能量。另,身体对于五行能量在体内运行的感觉就好像气在鼓荡一样,故古人直接将体内五行能量的运行感知为呼吸之气。总而言之,气,即五行能量也!

    五行能量之主宰在于心,习练到高层次后,能量蓄发均由心控制,故内家拳有拳由心发之说。力由神起,拳由心发!

    从以上一气之起落的能量蓄发过程可以看出,呼吸、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心肾交合水火相济均要同时配合进行,以达到内外六合。这样才能够生成内家拳摧枯拉朽、至刚至猛、无坚不摧的周身整劲!

    (注:我之所以要花大量文字反复强调“意”为身体之功能,就是因为错误地理解“意”而将“意”理解成为大脑意识或意念,是把内家拳习练成为花架子的最主要原因。正是由于身体的“意”,才能够完成身体对肌肉的“自我改造”功能,才能够让肌肉以不紧张的松沉状态下做功----------易筋,就是换力,改肌肉紧张发力为五行之力形成的一根能量筋驱动身体压缩旋转进行能量蓄发。

    身体之意,除了在拳,在普通生活中均有表现。女人能够眼睛看孩子而手织毛衣,身体之意也,即身体不受大脑控制而自行其是;程序员眼不看键盘而能用手指熟练准确地按键盘,亦为身体之意也。身体之意,均为身体在干熟练一个动作后,自发而成,此等例子,数不胜数。练拳之意,即在习练让身体自己感知于控制能量蓄发。

    内家拳为何要习练出意?

    其实,肌肉紧张发力也是有意的,只是我们习以为常而感觉不到罢了。内家拳之五行能量的发力,如果习练不到意的程度,就是在有意而为之,有意而为之是不能应用于技击实战的,必须要习练到像肌肉紧张发力那样的“无意而为”的程度才能应用到实战,所以,内家拳的发力方式必须要练出意才能实战)

九,五行拳

    五行拳外形动作简单明了,只是以外三合打出却是异常困难,故打五行拳非五年八年不成功夫。

    劈拳为内家拳万拳之母,形意太极八卦无不由劈拳演变而成,故习练好劈拳为内家拳之根基。

    劈拳为何为万拳之母拳?

    只因劈拳之拳力为一气之起落之不加掩饰、自然而然之使出也!

    心意六合拳讲究束展,束,即收身蓄力也,何为收身?周身整体压缩旋转也!

    劈拳在一条腿上以周身整体压缩旋转蓄力,身形收缩似猴蹲,故为束;束时,启动心力后贴命门下行至会阴进行河车运行,配合呼吸胸膈膜下降,拉动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周身整体则生成能量下行,使身体获得上行能量至百会,此为一气之起;展时,释放上行能量身体自然向上舒展,力如举鼎,同时上行五行能量在百会积累到极致,再从百会下行到足底涌泉,此为一气之落。而劈拳之拳力,即在一气之落时发出,自然而然地先随一气之起的过程向上发力,再随一气之落的过程向下劈,势如刀斧之劈劲,故为劈拳。

    (注:诸位看官,这劈拳之劈,非故意做出劈的动作,而是内里五行能量与周身整体压缩旋转自然蓄发的结果。切记!)

    这内里的五行能量与外部的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合一而生成的精气神的能量,导致出心意六合拳的外部特征,即虎豹头、鹰捉手、虎背熊腰、鸡腿、龙身。

    玉枕压缩百会旋转,导致头部竖起,为虎豹头;五行能量运行到四梢手指,导致五指张开,为鹰捉手;河车运行导致腰腹折叠,心力下行与吸气时胸膈膜下降导致心胸开合,背部隆起,为虎背熊腰;周身整体在一条腿上生成压缩旋转,因此在身体左右形成虚实,导致身体左右相扭,即为龙身;一条腿上生成压缩旋转的能量为实,另一条腿为虚,双腿分虚实为鸡腿。

    以上为心意六合拳(形意拳)之五象。此五象不但为心意六合拳之外形,所有内家拳均有此五象之外形。

    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生成的是混元劲力,即压缩生成竖向上下运行的劲力,旋转生成横向运行劲力,横竖向劲力的合一即为混元劲力。故习练五行拳时,劈崩钻炮横每一种拳俱要习练会四种方式,即左腿左右旋、右腿左右旋四种练法。

    (注:我观察现在人打五行拳每种拳只打一式,是错误的)

    崩拳,亦是束展,一气之起落,但与劈拳所不同的是只是发直力,类似直拳。

    钻拳,向上发力;炮拳,双拳同时发力;横拳,左右横向发力。

    故五行拳,本质为一,分生为五,实为一气之起落之向不同方向的发力而已。

    心意六合拳起手即为横,何故?

    一气之起落生成上下贯通之力,这上下运行之能量由旋转发出,旋转为横,由压缩停止,压缩为顺,此为起横落顺,起钻落翻,所以心意六合拳起手就是旋转发力,故起手就是横。

    虽然心意六合拳起手为横向旋转发力,但此旋转为内里五行能量之旋转,从外形动作看来劲力是直发的,此为起横不见横,落顺不见顺。心意六合拳此种起横不见横的劲力,就导致了对手抓不住摸不准其劲力,即外力不能贴身。

    (注:心意六合拳、形意拳之本质,由其内里五行能量决定,绝不是故意做出的外形动作。外形动作无论怎么做出起落钻翻,没有内里五行能量,也是白费!)

    以上为五行拳习练密要,亦是初步功夫,即以外三合之明劲习练出内三合之五行能量,有了五行能量后,开始打暗劲,此阶段就开始抛弃肌肉紧张发力,而是以五行能量驱动身体打拳。

    《易筋经》中言:“然筋,人身之经络也。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经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外辅。”,即筋为经络中运行之五行能量,易筋,即为换力,将肌肉紧张发力替换为以经络中之五行能量驱动身体发力。

    即打暗劲时,周身松沉,不再使用肌肉紧张发力,而是凭借心肾交合水火相济之五行能量驱动周身整体生成压缩旋转而进行能量蓄发。此时五行能量在周身经络中运行,形成一根能量筋,身体就在这根能量筋的牵动之下运动---------此为《易筋经》之根基。

    (注:通过暗劲的习练,实际上已经改变了肌肉的做功方式,已经能够让肌肉以不紧张收缩的方式做功)

    暗劲之习练,本质上是在习练加强五行能量,五行能量逐渐强大之后,开始从经络中向内外扩张。向内入骨入髓,即五行能量运行至骨骼之内,周身骨骼被上下行能量在上下两个方向上两夺对拉,此为对拉拔长,抻筋拔骨,生成骨涨劲,此为涨筋。向外入骨肉之间、皮毛之下,在骨肉之间皮毛之下运行的能量形成一个能量膜,此能量膜与能量筋一样,均为能量运行所生成,此能量膜能够使身体不怕打击并能击打硬物,此为腾膜。

    以上涨筋腾膜的过程,即为五行能量周身运行至骨、至皮毛之过程---------达到此过程,周身就是一个能量运行体,能量存在于周身各处,手到力到,无蓄无发,无形无式。此为化劲。

    练到化劲程度,“意”已至极,即身体已经将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能量蓄发习练到如同肌肉紧张发力那样随心所欲、自然而然了。此时,意便不再需要特别强调,但也不能完全不需要意,故此时为“有意无意是真意”也!

    心意把与心意六合拳并无不同,亦是一气之起落的束展发力,束身而起,展身而落。亦是通过明劲、暗劲、化劲三阶段的习练,最终达到涨筋腾膜的程度。

    《洗髓经》《易筋经》之功夫要义,在明白以上拳理之后才始见其真容!

    (注:不明内家拳理之人,将筋膜视为人体组织结构,实为大谬。筋膜均为能量运行生成,非人体组织结构也。抻筋拔骨为人体骨骼被上下行能量对拉拔长所致,非外形动作也。切记,内家拳所有功夫均为五行能量运行所致,绝不可在外形动作中找寻!不明此理者,所练内家拳均为花架子)

十,暴乱

    董大涛偷得《武穆遗书》后,即到少林寺又盗得《洗髓经》和《易筋经》,从藏经阁出来被僧人追赶,胡乱说出一句袁树德的名字。董大涛已经不想好了,唯恐天下不乱,知道在武林中随便一句话就可能掀起轩然大波,让武林人士结怨或至几十年。

    他到家后立即变卖家产,举家搬迁。他料得丐帮或以为他会往北方人烟稀少之地躲藏,会向北搜寻,故冒险往南走,果然路途无人打扰。其往年认得一个郎中,善易容之术,故在南方先找到郎中,为其易容。易容毕,董大涛照镜自不认得,大喜,忽觉自己声音未变,亦容易被认出,遂问郎中变声之法。郎中道:“我不知易声之术,但听说有一方法,用硫磺等物置于声带出腐蚀声带,可易声。但我没有如此医过人,恐伤你身”,董大涛力求郎中行此医术,郎中不肯。董大涛手书一承诺:如此法失败,生死与郎中无关,并施以重金,郎中始可,遂研磨配制药物,三日成,置于董大涛咽喉处,董大涛感觉疼痛,大叫一声,吐出药物,再说话时声音已变。董大涛大喜,自信从此无人识破,遂举家带口进西南蛮夷之地,挖石折木盖房,开荒种地,隐居起来。董大涛自改名杨武,将其子改名杨牧,将其妻改名王氏,嘱咐其忘记以前之名,绝口不提以前之事,其妻儿虽有怨言,但不敢言语。

    从此杨武专研一书二经,日夜习练,渐有所悟。

    对于《武穆遗书》,其已从周信处获得大意,深知三节、外三合之道,但是对于五行一段文字却不甚懂,却从《洗髓经》中“闭口深藏舌,出入息与鼻。息息归元海,气足神自裕。元气久氤氲,化作水火土,水发昆仑巅,四达坑阱注。静坐生暖气,水中有火具,湿热乃蒸腾,为雨又为露。调息舌抵腭。胁腹运尾闾,摇肩手推肚。分合按且举,握固按双膝。鼻中出入绵,绵绵入海底。有津续咽之,以意送入腹。一切惟心造,炼神竟虚静。”等句中悟出五行之力,将五行之力加入到周信所教的五行拳中习练,一年后,明显感觉到五行之力在体内运行时形成了一根“能量筋”,身体外形动作由这根能量筋驱动。再看《易筋经》所言之筋,才知道易筋,即为换力也,就是将肌肉紧张发力更换为以五行之力形成的能量筋驱动周身整体压缩旋转而蓄发能量和劲力。至此,董大涛对一书二经之悟,已与扫地僧和励志不相上下。

    这董大涛亦发现,虽然《洗髓经》中写到,洗髓之功要在习练成易筋之功之后习练,实为谬误,或著书之人有意为之,让不懂五行之力者无从练起。

    五年后,杨武功夫已成,秋季即要召开第六届群英会,其自信能得赤旗,故又卖掉家产,举家搬往中原,在汴梁住下。安顿好家人,即只身前往群英会。

    这励志与扫地僧均已习练成心意功夫,二人合计,这董大涛之武功亦应有所成,其偷书盗经之目的就是为了争天下第一,所以其很可能会参加此届群英会。二人商量已定,扫地僧向羽相禀报,羽相同意其与励志前往汴梁。

    少林寺虽贵为武林圣地,但无争名夺利之心,故不参加群英会。丐帮亦不被名门正派接纳,故也不参加群英会。励志与扫地僧只为寻找董大涛而去,并邀翁进同去。

    三人不日到达汴梁,励志着丐帮弟子仔细查询董大涛。群英会比赛这天,果有一叫杨武者功夫与他人不同,无招无式,与人交战拎手上前即打,看似身软神飘,出手无力,被打者却无不惊异于其劲力。此人果得赤旗,司礼官授旗时问其所练为何种功夫,其答曰:神仙拳。

    扫地僧对励志道:“此人必是董大涛无疑了,其所练功夫与我等无异,并且其功夫在我等之上”

    励志犹豫不决道:“此人只有身高与董大涛相似,身形动作等其余皆无相同之处,连声音都与董大涛不同”

    那杨武习练心意六年,早已彻底改了身形,励志如何看得出来!

    扫地僧不语,其虽知天下有易容之术,却不知有易声之术。励志自言自语:“此人武功从何而来?莫非天下除了《武穆遗书》,尚有其他秘籍也记载相同武功?”

    扫地僧道:“我等先不惊动他,暗地跟踪他一阵,了解一下其底细”励志亦有此想法,遂暗中跟踪杨武。

    励志忽得报:山东有民暴乱,官军出兵镇压,丐帮山东分部首领亦帅众参与暴乱,不想被官军抓住二百余人,已有百余人被杀。

    励志大吃一惊,丐帮内人人亲如兄弟,不可不救,于是下令丐帮弟子皆去山东,扫地僧怕励志有失,亦同前往。

    到了山东,励志见情况甚糟。原来山东各分部丐帮弟子二千余人为救人早已聚众与官军对抗,被官军围住,情况甚危。官军从附近调动近万军队从四面八方赶来,励志自知不能敌,遂率领千名弟子奋力突入重围,被困丐帮弟子亦从内向外猛攻,与励志等会和,向西逃去。官军紧追不舍。丐帮逃入河南地界,被河南督抚派兵截住,又陷入重围,情势危殆。丐帮弟子经半月冲杀,仅剩八百余人。励志手书一封对扫地僧道:“你凭功夫定能杀出重围,到洛阳丐帮总部后凭此信让周明继位丐帮帮主,我当奋力保护众弟子突围”,转身大呼:“生死在此一举,丐帮弟子当奋力冲杀”,举枪杀向官军,八百丐帮弟子紧跟其后冲杀。

    扫地僧唯恐励志有失,在其身边寸步不离,励志只顾冲杀,未见扫地僧。转眼厮杀半日,丐帮弟子又被杀二百,官军却越来越多。励志等已经精疲力竭,见无望突围,遂准备自杀,被扫地僧拦住。励志仰天长啸,却听丐帮弟子大呼:“救兵来了”,励志抬头,只见一队人马正与官军厮杀,此队人马俱蒙面,各个身强马壮,武艺高超,转眼杀到励志处,为首一人对励志大喊:“快随我来”,励志等众人随之突围。官军被此队人马杀得魂飞魄散,不敢追赶。

    众人逃得几十里地方停下来。那队人马摘掉面具,却是杨武与参加群英会的众人。励志道:“怪不得把官兵杀得不敢追赶,原来是世间一流高手!诸位如何赶来救我等身贱之人?”

    其中一人道:“我等虽与丐帮无甚瓜葛,但我等身为汉人,丐帮为汉人第一大帮,与元贼作对,我等如何不帮!”

    又一人道:“可惜我等不敢像丐帮那样抛头露面,只得蒙住面目了”

    励志大笑道:“我等敢于抛头露面,是因为我等终日不洗脸,与蒙面无异也”众人大笑。

    那杨武虽然偷书盗经,为的是争武功天下第一,但其民族大义不灭,群英会得赤旗后大宴参会者三日,得知丐帮与官兵对抗,危在旦夕后,即举赤旗对众人高呼:“现丐帮被官军围困,我等虽然平日与丐帮无甚联络,但丐帮为我汉人帮派,俱是我等兄弟,我等习武为的就是行侠仗义,现在丐帮兄弟被围,我等焉有不救之理?此时不救,来日元贼欺负我等,谁会来救!有心者随我来”。随提刀上马而去,早有几百人随之而去,剩下几百人犹豫一阵,亦同前去,只有几个狭隘之人趁人多杂乱暗自逃跑。

    众人常年习武,好不容易遇到此等战事,各个摩拳擦掌,撕衣蒙面,冲入战阵,施展拳脚,发泄元贼多年欺负之恨,把官军杀得望风而逃,痛快一场。

    励志和扫地僧得知杨武仗义之事,不胜感激。励志对众好汉道:“我丐帮弟子感谢诸位好汉相救,从今日起,我丐帮弟子就视诸位如弟兄,诸位如遇事,我丐帮当鼎力相助!”

    励志要宴请大家,因怕人多势众,引起官府怀疑,又不知追兵现在如何,大家商议还是尽早散去为妙,于是众人忍痛分手,各奔前程。

    杨武之狭义行为,早让励志与扫地僧不信其既是董大涛了。

    那杨武回家将赤旗插于门前,开一镖局,生意兴隆,遂购置田地大房,又开一武馆,亦是前来学武者不断。再由于杨武领头救助丐帮之事,其已经成为武林领袖,每日前来拜访之人络绎不绝。

    那励志回洛阳丐帮总部,对丐帮大小头领和周明道:“你已成年,我教你的功夫已有小成。你常在我身边处理帮中事物,对丐帮亦有了解,故我现传位与你”

    周明与丐帮头领均不同意,励志又道:“我当初接帮主之位,实出于无奈。当时周明在外,帮主周信之死与我有关,因此我不能不接帮主之位。现在周明已具帮主之才,帮中各事物已定,丐帮已经成为天下第一大帮,我自当离位。但寻找董大涛夺回《武穆遗书》之事,还是由我承担。我传位与周明,即是想全力寻找董大涛,以还周信帮主之愿!我意已决,你等不必再说”

    众人见励志心意已决,遂不再坚持,周明继丐帮帮主位。励志将帮内事物交割完毕,嘱咐周明将心意六合拳在丐帮内传承下去,即与扫地僧离去。周明传令丐帮各部,仍将励志以帮主对待。

    励志与扫地僧回到少林寺,将发生之事讲与羽相、羽声。此时羽声已得扫地僧真传,心意把之功夫已成,扫地僧闲散惯了,辞去达摩院副座之职,要与励志一同寻找董大涛,夺回二经。羽相准许。此时,少林寺已经捣碎刻二经的石碑,秘藏二经副本,对外隐蔽心意把之功夫。

    励志和扫地僧离开少林寺,商议还是从杨武处入手寻找董大涛,杨武之功夫与董大涛似有关联。

    杨武已是汴梁大户,励志和扫地僧没费力气就找到杨武。

    杨武知其来意,早想好应对之策。

    果然寒暄几句后,励志即问其武功来历,杨武道:“几年前我去西北JYG,见一人在放羊时练功,我与之交手,被其一拳打到前胸,拳力贯穿胸膛,不能喘气,魂飞魄散,故拜其为师,教我神仙拳法,不想三年过后,师父暴病身亡了”

    扫地僧问道:“贵师姓甚名谁,我少林寺与世间武者来往甚密,可能老衲还能认得”

    杨武道:“我师父不让我知其名姓,只准叫师父,也不告诉我来历。其孤身一人,少与别人交往,别人也只管其叫老倌,所以我一直不知其名姓。实在惭愧!”

    励志与扫地僧暗想,此人应该就是董大涛了,可惜其已身死,但不知《武穆遗书》与二经何在,于是继续问道:“贵师去世之后,安葬在JYG了吗?”

    杨武道:“我身无钱财,师父去世后,我把师父养的几头羊卖了,卖口棺材,在JYG外西侧安葬了师父,立一墓碑,仅书恩师之墓四字。JYG风沙不断,只怕今日其墓早已被风沙掩埋了!”

    二人又问:“贵师可有神仙门武学典籍?我等从来没有听说过此门派”

    杨武答曰:“从未见过”

    励志和扫地僧与杨武告辞后,决定去JYG看上一看。

十一,约战

    励志和扫地僧到了JYG,果见风沙肆虐,一阵大风过后,沙岭位移,掩埋所有。二人到了关口西侧,却见遍地墓碑,仔细搜寻,果真见一墓碑上写“恩师之墓”。二人大喜,认定此乃董大涛之墓,遂在夜间挖开,只见一已腐烂尸体,未见其他。二人猜想这董大涛将三本书放于何处,终无答案,遍访几日,此地以放牧为生者众多,也无甚结果。二人不得已回来。

    原来这杨武准备抛头露面参加群英会之前,预料励志等会找他,遂准备好万全之计。其认识一个商人,与西域人做买卖,便以重金相许,让其在JYG找一荒冢,立一石碑,上书“恩师之墓”四字。那商人照办后认人传书杨武,告知事情已经办妥。

    励志与扫地僧从JYG回来,又去太原查询董大涛踪迹,将近太原时遇一路人马,拉一口棺材,领头者正是杨武。励志与扫地僧起疑,不去惊动杨武,暗跟其后,却见杨武将棺材安葬于太原城边一家族墓地。待杨武等离开后,二人进墓地查看,却是董氏家族墓地。扫地僧道:“这回可以确定这杨武必是董大涛无疑了!”,励志点头,二人又跟踪杨武而去。

    原来这杨武之妻跟随杨武四处奔波,却无福享受,在杨武成名立业后即得恶疾而亡。杨武之妻勤于操持家务,任劳任怨,与杨武感情甚笃,去世之前对杨武说:“我们一家乃太原人士,我跟着你撇家舍业,四处奔波,只求死后能够安葬在家乡,我就心满意足了”,杨武不背妻愿,奔波千里将妻子安葬在太原董氏家族墓地。

    励志、扫地僧二人跟踪杨武至太原城内,杨武人等在一家客栈住下,白日在城里四处闲逛,大约是在怀念旧地。励志和扫地僧也在旁边找一客栈住下,监视杨武。太原乃大城,商贾云集,人山人海,日夜笙箫,二人无机会下手,一直在太原住了几日,又跟踪杨武出城往回走,在野外一个人烟稀少的客栈,二人准备夜间下手,除掉杨武,拿回一书二经。

    二人等到三更,溜进客栈,找到杨武之屋,拿刀踹门而入,用刀抵住床上之人道:“你是不是董大涛!”

    扫地僧忽觉背后有风声,拿刀回扫,与杨武之刀相碰,火花乱蹦,二人方看清是杨武。原来这杨武做贼心虚,总怕有人陷害,故养成时刻留意四周的习惯,异常警觉。其早发现有人跟踪,故时刻留心,夜不脱衣睡床,而是持刀和衣,坐着睡觉。杨武二话不说,举刀砍向二人,二人举刀相迎,却感觉杨武之刀力甚大,远超二人之上。二人不敢怠慢,分上下猛攻杨武,三人均使巨力,十招之后,手中之刀俱断,遂用拳攻。杨武弃刀后身体更灵,走东打西,打左进右,励志和扫地僧虽知杨武所用之功夫与己一样,却似有羁绊,无法像杨武那样酣畅淋漓地使出功夫,慢慢不支。这杨武双拳齐出,打向二人前胸,二人只觉拳力贯透胸膛,从后背出来,登时魂飞魄散,身不能动,气不能喘,目瞪口呆地站在地上。

    励志与扫地僧虽然时常切磋,但均不使巨力,点到为止,故都不知这内家拳之厉害。此刻中了这杨武一拳,方知此拳威力。此时二人之心,与袁树德之祖上受叫花子一拳之感觉一样。

    你道那杨武所练与二人一样,却为何能够力胜二人?

    原来这内家拳,虽然是返璞归真之术,对身体有莫大的好处,但万事万物有一规律,中庸则有益,物极则必反。那杨武为得天下第一,舍身苦练,远超常人之度,虽对身体有害,但武功则练到了深不可测的程度。此乃其一,其二便是这内家拳亦有实战打法,在《武穆遗书》中写得明白,其也理解透彻。但励志和扫地僧虽然内家功夫已经练成,但不知打法,故落于下风。

    这杨武之拳,用的是周身整劲,劲力达到人体所能够发出的极致,故拳如子弹打到励志和扫地僧身上,二人来不及化解拳力,这拳力却已经打进身体。这拳力大小之效果不同,如果拳力不大,速度亦不快,打在身上后只能把人打得向后跌倒,此跌倒之势便消化了拳力,故人虽跌倒但身体不会受伤。尚若拳力极大,速度亦快,拳如子弹,就可直接打入人体,使人不向后跌倒而吃进全部拳力,就如子弹穿透玻璃而玻璃不碎一样。此拳力之能量进入人体,震荡心肺,人失心则无魂魄而不能动作,失肺则不能呼吸,故人受此拳力后就犹如被钉在地面一般,不能动弹。

    那杨武知二人已被其拳力击伤,自己也已精疲力竭,遂坐在椅上歇息一会,从地面拿起断刀,等恢复体力后就要灭口。过得半晌,那励志恢复一些精神,大呼:“我做鬼也要替袁大哥和周帮主取你性命”。那杨武听得此话,沉默不语,扔下断刀道:“我只想武功天下第一,不想害得二人性命。但我救得丐帮几百弟子,也算将功补过了,我无意与你做仇,现不杀你二人,你二人何时胜过我,我就归还《武穆遗书》和二经”说完出门离去。

    二人又恢复一阵方离去,回到客栈,方觉胸腔内翻江倒海,一喘气就疼痛异常,在客栈养了三日,方能下地行走,匆匆赶回少林寺。

    路上二人探究与杨武之战,励志道:“其实我俩功力虽逊于杨武,但相差不多,杨武能胜,胜在灵活,身法、步法、拳法、手法均胜于我等,并且在灵活之中不失拳力。而我等虽在练时能发出周身整劲,但打时则手忙脚乱,没有章法了”

    扫地僧亦同意励志之言:“看来这内家拳有其打法是我等不知的,以后我等得深入研究打法。我看那杨武打人时一步一拳,上下不乱,身法步法手法合一,看来这内家拳之战法也是身、手、步合一啊”

    二人一路研究,赶到少林寺,见到羽相、羽声,说了杨武之事。羽相道:“这杨武之言有其道理。现在他位居武林之主,又有义救丐帮之举,武林人士均归服于他,我们就不能当面与其作对了。我等只好深入研究武学,以武夺经了。好在杨武不会将经书给予他人,让他人夺得赤旗,我等就权将经书让其保管吧”

    各人意见统一,遂散去。励志继续住少林寺与扫地僧研究内家拳打法。二人模拟与杨武之战,按照杨武一步一拳之法,渐悟虚实转换之道。

    这内家拳,虽然内外六合能够生成巨大劲力,但于具体实战之中,需要不断出拳发力,即在一条腿上蓄积出六合之力,打出后,还要重新蓄力,而一步一拳,就可以将在一条腿上蓄积出的六合之力迅速转换到另一条腿上,重新蓄积六合之力。这蓄力之腿为实,不蓄力之腿为虚,让六合之力在两条腿上不断虚实转换,即可连续发拳而不至于手忙脚乱。

    而为了实现一步一拳虚实转换,就得手足头身左右同进,是为六进。

    明白了虚实转换之法,励志与扫地僧功力大进。

十二,由僧入道

    励志自知不可在少林寺久住,即与羽相、羽声、扫地僧等告辞,欲寻一清净之地专心练功,闻知武当山乃道教圣地,其所学功夫又与道教有关,遂去了武当山,入全真宫当了一名道士。

    这扫地僧得知励志有了落脚之处,常去武当山看望励志,励志亦常去少林寺看望扫地僧,这一来二去,扫地僧与道士交往过密,难逃众口闲话。

    转眼又是一年,励志与扫地僧感觉功夫大进,遂去找杨武比武。杨武引二人进入正厅,命人关闭四门,三人打将起来。那杨武功夫日精,心力强大,意由心起,拳由心发,有意无意之间动作快如闪电,拳力猛如钢石。那励志与扫地僧尚未达到有意无意之道,总是比杨武慢了半拍。

    心为身之主宰,一动皆由心起,杨武已经练到随心所欲,二人意动哪里赶得上杨武的心动。

    励志与扫地僧双双落败,但杨武以一敌二,亦气喘吁吁。三人瘫倒在椅中喘气。过了一会,杨武自言自语道:“心要正,目聚精,手足齐到定要赢。若是手到步不到,打人不得妙,手到步也到,打人如把草,上打咽喉下打阴,左右两胁在中心,前打一丈不为远,近者只在一寸间,身动时如崩墙倒,脚落时如树载根。手起如炮直冲,身要如活蛇,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中节则首尾皆相应。打前要顾后,知进须知退,心动快似马,臂动速如风,操演时面前如有人。交手时有人如无人。起前手,后手紧摧,起前脚,后脚紧跟,面前有手不见手,胸前有肘不见肘,如见空不打,见空不上,拳不打空起,亦不打空落,手起足要落,足落手要起,心要占先,意要胜人,身要攻人,步要过人,前腿似跏后腿似忝,首要仰起,胸要现起,腰要长起,丹田要运气。自顶至足,要一气相贯。胆战心寒,必不能取胜,未能察言观色者,必不能防人,必不能先动。先动为师,后动为弟,能叫一思进,莫教一思退。三节要停,三尖要照,四梢要齐,明了三心多一力,明了三节多一方,明了四梢多一精,明了五行多一气,明了三节,不贫不歉,起落进退多变,三回九转是一势,总要一心为主宰。硬打硬进无遮拦”

    励志听得明白,因其看过《武穆遗书》一遍,知道杨武在念《武穆遗书》之打法,赶紧用心记下。那扫地僧亦听明白此乃拳论,也记下了。

    二人与杨武告辞后,商议去袁树德家看看。到了袁树德家,见新盖瓦房,院内家禽牲畜俱全,二人不由一惊。原来这袁家自从袁树德去世后,关闭镖局,袁妻自带三个儿女生活,无甚财路,家业逐渐落败,励志任丐帮帮主时时常接济袁家。二人与袁妻聊了半天,得知是杨武出资给袁家盖房购物,还出钱让袁家大儿子进京赶考。

    从袁家出来,路遇几拨丐帮弟兄,亦得知杨武经常接济丐帮弟兄。二人知杨武之所作所为乃为赎罪,唏嘘不已。

    这扫地僧陪励志在全真宫住了二月,回到少林寺后才知羽相已经圆寂归天。继任方丈智清是个只知佛理不知情理之人,见扫地僧无职无务,一日闲逛,不念经诵佛,只顾修身养性,习练武功,便怒道:“我佛慈悲,念我等深陷苦海,方开启我等心智,认清今世之无生,脱离生死之轮回,故我等应虔诚向佛,不念今生,以求涅槃。但你却为今生所迷,不求早日涅槃,反而欲求长生不老之邪道,与我佛背道而驰,你欲何求?”

    扫地僧知智清不容,遂主动要求扫地。过了月余,又被智清处罚每日清理茅厕,挑粪沤肥。偏偏农作院首座又是智清新提拔之人,对扫地僧百般刁难,将一桶大粪泼于扫地僧身上。扫地僧知道不能在少林寺安身,遂不辞而别,去了武当山全真宫,与励志一起当了道士。

    这全真宫是个破落小观,位于山上密林深处,为一老道隐修所建,故香火不旺,房院破败,原只剩下一个百岁老道与二个道童在此,励志来后,百岁老道升天,就只有励志带两个道童了。扫地僧来后,改俗名张三丰,四人每日种地修炼,倒也自得其乐。

    这日一队人马上山,来到全真宫,却是杨武。杨武与励志、张三丰抱拳相见道:“又是一年,不劳二位辛苦找我,我自来了,请!”,放手即打,励志和张三丰又败下阵来。

    那杨武坐下后大咳,励志与张三丰细观其面,见其赤面红发,眼圈发黑,双额高鼓,知其已练功入魔。二人遂请杨武进屋休息,为其煎药熬汤。

    那杨武带来的人马,却在全真宫旁边砍树平地,拉石拽灰,一月之间盖起一全新宫殿,上挂一大匾,上书“全真宫”三个金色大字。又在宫殿前修路至山下主路,竖起路牌。杨武每日在现场督造。

    工程完工,杨武向励志和张三丰告辞,掏出一包裹放于桌上道:“此乃《武穆遗书》与二经,原物奉还。所建宫殿请速搬入,以弘扬道教”

    张三丰道:“施主好意,我等领受。宫殿可以搬入,但这一书二经得需我等赢得而不可送得”

    杨武知二人为守信之人,不可强求,于是拿走经书,又留下一包银子,用于购买钟鼓、供器、法器等物,告辞下山。

十三,太极拳

    新建之全真宫巍峨挺立于武当山中,为山中第一大道宫,于是香火日盛,许多道人慕名而来,励志和张三丰选定各职务人员,按部就班,迎来送往。

    二人则重回旁边的小道观中专心研究武学。

    二人心力越来越强大,心力一大,则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外形动作越来越小,压缩旋转只集中于尾闾会阴、脚跟脚踝、玉枕百会三处,直至完全看不出外形动作而仅凭心力驱动五行能量周身运行,二人如此练功时,外人以为二人只在抬胳膊站着,故二人将此功夫命名为站桩,即为三体式。

    (注:站桩,为最小架之拳,包含打拳的一切要素,仅凭心力驱动能量周身运行,是打拳的最高层次。没有习练出五行之力者而站桩,就是傻站而习练不出任何功夫。需知能量是靠内外三合运行出来的,傻站是站不出能量运行的)

    站桩久了,五行能量在体内上下川流不息,让张三丰似有所悟。张三丰突然对励志道:“来,我们推推手”

    励志向张三丰发力推去,张三丰却不似以往那样与励志之力对抗,而是在受到励志劲力之处进行压缩旋转,把励志之力顺自身下行压缩旋转的能量引带到脚下,让励志之力落空,而张三丰体内的下行能量却结合了其自身压缩旋转与励志发来之力的两个人的能量,因而获得了更加强大的上行上下贯通之力,把此巨大的上下贯通之力发出时,励志之力已经落空,所以被张三丰打出五步,摔倒在地。

    励志莫名其妙,张三丰也是莫名其妙。励志莫名其妙在不知自己劲力何处去了,自己好似没有受到张三丰打击,却为何摔了如此重的一个跟头。而张三丰莫名其妙在其虽然知道用压缩旋转承接励志之力,却不知道在自己没有刻意发力时励志怎么会摔出那么重那么远!

    此为拳打两不知,所使皆为舍己从人之自然本真之力,毫无刻意,毫无做作,有意无意,不思而得,不勉而中,自然而然。

    张三丰让励志再试,励志又摔了三跤。励志问其故,张三丰道:“心意六合拳与心意把均重在练上下贯通,周身一体。既然周身能量能够在我们体内上下运行,那么何不使用此上下运行之能量作为技击手段呢?”

    励志豁然开朗,悟道:“我打你时,你不用力与我对抗,而是使用自身压缩旋转承接我的劲力,用压缩旋转的下行能量把我的劲力引带到脚下,则更增加了你的下行脚蹬地的能量,因此身体就获得了你自身与我的劲力合一的上行技击能量,所以你打我的劲力,原本就是我自己打你的劲力,而我自己的劲力因被你引进而落空,好似劲力打到一堆棉花之上,这就是引进落空,借力打力啊!”

    张三丰继续说道:“对,此种技击方式,妙就妙在阴阳转换。对于我自身来说,在我自己体内,我在一条腿上蓄积出来的压缩旋转的下行能量而获得的上行上下贯通之力不是用于发出体外打击对手,而是让它继续在体内下行到另一条腿上后生成新的压缩旋转,由此上下运行的能量源源不断地进行阴阳转换,就能够生成连绵不绝的劲力。对于我自身与对手来说,我与对手的劲力也在进行阴阳转换,引进对手之力的能量与我自身能量合一,为我所用。换句话说,这种技击方式不似心意六合拳与心意把那样硬打硬进无遮拦,而是利用自身与对手的能量进行阴阳转换而击败对手”

    于是,一种崭新的技击方式诞生了!这种技击方式一改传统武术千百年来用自身能量与对手能量硬碰硬地对抗的技击方式,而是运用能量的阴阳转换的方式进行技击。由于阴阳转换一直是道家思想的精髓,于是二人将此种拳术命名为太极拳!

    这阴阳转换不同于心意六合拳与心意把的虚实转换。虚实转换中,能量由一条腿向另一条腿的转换过程就是一个发力过程,即虚实转换后体内能量就发出去成为打击力量了。而阴阳转换则将一条腿上的大部分能量用于在另一条腿上生成新的压缩旋转而不是从体内发出,从体内发出的打击力量仅仅是从对手身上引进过来的能量而已。

    所以,在心意六合拳与心意把的一气之起落的基础上加上阴阳转换,就是太极拳!太极拳,就是由无数个不间断的心意六合拳的能量蓄发组成的。

    张三丰和励志改进了太极拳的习练方法,由于需要将能量在两腿之间循环往复地进行阴阳转换,所以习练太极拳时是没有发力过程的,练的就是让五行能量和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能量合一在两腿之间循环往复地阴阳转换,将一气之起落变为一气之循环起落。但能量在两腿之间的阴阳转换在习练时是不能快速的,必须缓慢地进行,让两腿均完成完整的压缩旋转过程,所以太极拳的套路动作是缓慢的。

    太极拳套路动作的任何一个瞬间,其实都是五行拳的三体式,都是在进行五行拳的能量蓄发,只不过力不外发而是在体内循环运行。在实战时,自身能量亦如打套路时在体内运行而不外发,利用在体内运行的能量进行引进落空借力打力,用对手之力打击对手。

    但是练拳不能固执一端,虽然太极拳使用引进落空借力打力的方式技击,习练时能量也不外发,但在实战时却要随心所欲,想发力打击对手就发力打击,想引进落空就引进落空借力打力,绝不可固执于太极拳与心意六合拳之区别而自捆手脚!

    普天之下,唯有我中华民族之智慧才可创造此空前绝后之武学,太极拳为人体科学、人体力学研究之结晶,是中华民族之瑰宝!

    二人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下山寻杨武而去。

    当杨武的每一拳打在张三丰身上都如泥牛入海消失无踪,自己却被自己的劲力打得蒙头转向时,杨武连声叫道:“你这是什么妖术!”

    “太极拳”张三丰说道,随即向杨武胸前发出一掌,掌力贯通杨武胸膛,杨武呆立片刻,倒地身亡。

    二人带回一书二经,交还给周明与少林寺,了其心愿。

    后张三丰总结太极拳之意,作《太极拳论》,论曰: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则有后,有左则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诸位切记,张三丰作此太极拳论之基础是在心意六合拳理之上,故只写太极而未写内家拳之通理也。

    悠悠又是数百年,朝代更迭,战乱频发,殃及无辜,这内家拳如前代武学一样,又被淹没于战乱之中!

十四,形意拳

    这内家拳从发明出来至今,中华民族曾经生存过之人一辈接一辈有数十亿,可习练内家拳有名有姓者不过千余人,功成名就者不过百余人,为何?

    一是这内家拳属绝世之功夫,在冷兵器时代,功夫就是饭碗,所以这内家功夫轻易不外传;二是这内家功夫不好习练,需头脑与身体俱有悟性者方能得其功夫,头脑有悟性则能明其理,身体有悟性则能得其意,而二者兼备者少有;三是在冷兵器时代,历朝历代均禁武,唯恐武者影响其统治,所以不管是朝代更迭之时,还是战乱之时,最受限制、陷害,甚至杀戮者就是武者,故功夫成就之武者亦不敢公开传承武学,或被杀害。以上几个原因,导致了内家功夫的发展传承总是断断续续、起起落落,不成体统。直至这冷兵器时代结束,枪炮等火器开始主导战争胜败,统治者对武者的妨害之心才得以逐渐减退,于是,内家功夫才得以有一辉煌发展之时代。

    各位看官,你道那内家拳从心意六合拳、心意把发展到张三丰的太极拳,难道还没有达到顶峰吗?

    是也!这内家拳还要经历一番摸索、斗争,才能不断去伪存真、推陈出新,直至发展到高级阶段。各位看官请听我慢慢道来!

    话说这心意把一直由少林寺秘密传承,心意六合拳则在民间传承,虽历尽艰辛,却前仆后继,总未断绝。

    这心意六合拳传承至明末清初的山西蒲州人姬际可后,方开始有真名实姓的传承者。姬际可传曹继武,曹继武传戴龙邦,戴龙邦传李洛能。

    这心意六合拳在李洛能之前,其实不是拳,只是一种功夫,一种区别于肌肉紧张发力的发力方式,习练会了这种发力方式,能够发出超出常人想象之力,打人时无形无式,手到力到,粘者或倒或伤,因此威名远扬,前来学艺者络绎不绝。但此功夫只有五行拳这五式,使得前来学习者不免有些失望。再加上这五行拳要枯燥地打三五年,坚持下来的人很少。

    这李洛能寻思:虽然这前来学习者不一定都具备习练出功夫的天赋,但心意六合拳作为一种强身健体之法,亦有传承必要,何况即使不能习练到高层次功夫,略有小成也可为武之意。故其欲改变心意六合拳习练之法。改变之法,既是加入十二形。这十二形实为打法,模仿十二种动物之能而成。

    本来这五行拳不是打法,而是练功方法,当然得其意者亦可直接使用五行拳打人,但必得练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之后才可。

    何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

    前面讲过,这心肾交合水火相济之五行能量,要先经命门下行到尾闾,形成尾闾压缩会阴旋转之精的能量,精的能量下行到脚,生成脚跟压缩脚踝旋转的气的能量,这个由精的能量转换到气的能量的过程,就是炼精化气的过程。气的能量上行到头部,生成玉枕压缩百会旋转的神的能量,这个气的能量转换为神的能量的过程,就是炼气化神的过程。这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的过程,就是易筋之过程,精气神的能量就会在体内经络之中形成一根能量贯通的筋,身体便被此筋牵动进行能量蓄发。所以这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之过程,就是习练出内家拳体内精气神的技击能量的过程。

    但是仅仅习练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的层次,还是不能技击实战。因为即便习练出了精气神的技击能量,依然是有意而为之,即这内外六合与精气神的能量都是刻意做出来的,既然是刻意而为,就不能熟能生巧,运用自如,因为在技击实战中对手是不会给你刻意而为的机会的,只有把内外六合习练到像肌肉紧张发力那样无意而为的程度,才能够将精气神运用到技击实战之中。而这将刻意而为习练到无意而为的过程,就是炼神还虚的过程,就是易髓的过程。

    何为易髓?即将易筋之能量扩张到周身,内达入骨入髓,外达皮毛四梢,涨筋腾膜,抻筋拔骨。这涨筋腾膜、抻筋拔骨为一种状态,即能量充斥周身的状态,只有将能量蓄发习练成为一种状态,才能够实战技击,但是能够习练到此程度者就已经罕有了,这就使得绝大部分习练心意六合拳者一生之中也达不到实战之程度。

    所以李洛能之意,既要让习练心意六合拳者,无论习练到何种程度,均能具有部分技击实战的能力,要让不能达到内外六合之人,也能够打人。

    不能达到内外六合者,如何打人?

    习练到内外六合者,靠周身整劲打人,可以无形无式。而不能达到内外六合者,则只能以形打。形者,外形动作也,招式也。

    所以,李洛能发明十二形之意,既能够让初学者能够技击实战,也能够增加习练者兴趣。十二形之本意,是将外家拳(以肌肉紧张发力之拳术)之招式引入内家拳之结果。

    心意六合本为功,在其中引入外形招式,那么这心意六合之名就得改。

    如何改?五行拳为内之心意,十二形为外之外形动作招式,外形内意,故改名为形意拳。

    十二形为何?

    龙、虎、猴、马、鼍、鸡、燕、鹞、蛇、骀、鹰、熊也。此十二种动物各有所能。

    龙形者,外有入地升天之形,内有搜骨之法。所以龙形的外形动作上下并举,束身入地,展身升天。何为搜骨?对拉拔长、抻筋拔骨也,龙形后靠脊柱对拉拔长,前靠三田(上丹田印堂,中丹田心脏,下丹田气海)联络往返,左右两侧带脉、肾盂、天枢形成两个倒8字,能量在其中左右转换,如海倒灌,形成龙身。形意拳最主要的功夫就是要打出龙身,龙身的身体两侧虚实转换时如门板一样将劲力拍出。

    虎形者,外有猛虎扑食之形,,内有拉弓放箭之意。背如反弓拳如箭,尾闾回兜箭上弦,拎手就朝敌面去,硬打硬进无遮拦。

    猴形者,外有收放之灵,内有三心归一之意。手心足心和顶心,心心对着敌力奔,气吞千军与万马,进我体内长精神。

    马形者,外有疾蹄之功,内有坠地践踏之意。接敌束身左右扫,展身而起踏四方,任他拳脚朝我来,拳如铁锤砸八荒。

    鼍形者,外有游水之形,内有疾进之意。敌力似水借我游,左右展开劲上走,借力疾进藏横拳,心狠手毒一命休。

    鸡形者,外有抖翎争斗之勇,内有蹦扯翻拽之意。二目相交展翅抖,一拿二抓钻星斗,进得敌前四面蹦,蹦扯翻拽左右手。

    燕形者,外有抄水之能,内有弥长仰俯之意。单手双手长身进,上打头胸下打阴,左右不顾只占中,攻其一点势无穷。

    鹞形者,外有束翅钻林之形,内有直进直取之意。一拳出去意当先,直进直取无遮拦,拳分左右是一式,打得敌人心慌乱。

    蛇形者,外有拨草缠绕之能,内有曲折攀援之意。身形飘忽左右顾,脚站中门如堂柱,一拨进得敌面前,蹦打肘靠随意出。

    骀形者,外有疾捕之势,内有收放开合之意。放开揽进九州景,收合意在捣黄龙,双拳如跑疾如火,一式到底不放松。

    鹰形者,外有测地捕食之威,内有翻江倒海之意。一气起落全在手,拳由心发意抖擞,起钻落翻鹰叼食,后浪赶得前浪走。

    熊形者,外有竖身搏虎之形,内有折叠屈伸之意。收身折叠腰腹横,势把虎豹压山中,拨开乌云见日月,竖起颈项气势宏。

    除了十二形,李洛能还确定了形意拳的体式,即三体式。这三体式为形意拳的能量蓄发与接敌接战的体式,并非是桩功。三体式是所有内家拳的母式,以后从形意拳发展出来的太极拳与八卦掌,在任何一个动作的瞬间无不是三体式。

    (注:能量是通过内里心肾交合水火相济与外形的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打拳动作蓄发出来的,站是不能站出能量蓄发的。长期站三体式,唯一的功夫就是腿部力量增强了,但这不是形意拳的功夫。增加腿部力量完全可以通过其他锻炼肌肉的方式更有效果)

    李洛能创立形意拳,还写出了形意拳论,李洛能这形意拳论,与武禹襄的太极拳论,是所有内家拳中最好的拳论。

    李洛能的形意拳论,通篇都在讲内外六合、内外合一。内容如下:

    (注:之所以引用内家拳前辈大师的拳论,就是让大家比较一下,看看大家现在习练的内家拳,与内家拳的发明人的拳论有多大的区别和差距--------这就是目前内家拳被习练成花架子的原因!)

    形意拳术之史,本乎天地之大端与夫造化之原理,盖天地之辟于一无气也,万物之生于无知,形意之成本于无意。盖无意极生有意,意诚心正乃至于静,静则察候六脉溶下二气,静极生动,动而震发四肢,贯通百骸,是谓先天存平静,后天藏诸动也。故意为体而形为用,静属阴而动属阳,体运动静得阴阳消长生生之功,而真之一气生焉。

    孔子曰:冬至养其阳,夏至养其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此皆修养正气之谓也。盖形意拳之原理,则培养天一之道,由后天而达于先天也。重阳不重阴,太刚必折;重阴不重阳,过柔不坚。刚柔相济,乾坤之道乃成。古之传斯术者,多以心法口授,缺少记载,使后学者茫然不知途径,须以涵养正气为先,以为之序。

    盖夫体育一途,创自述摩老祖师,迨至宋朝岳飞,又精研内经之意义,化生五行十二形之原理,因名为形意拳,总合五纲十二目,同一全体功用。在内为意,在外为形,是术乃修身之原本,明心见性还原之大道,揽阴阳之造化,转乾坤之枢机,诚强身之捷径也。

    十二形实本天地万物化生之理,取世间禽兽之具有特能者,妙效其性能,摹效时久,自能精神入体。

    形意拳术实与卫生关系至切,如能长习,则疾病能愈,弱者能强,男女老少皆能练习,既无折腰屈膝之痛苦,又无跃高纵险之危劳,斗室席地,长衣缓带也可演习,虽属武术,迹近文雅。练习时,身分阴阳,以前心为阴,脊背为阳;手心为F月,手背为阳;大指朝上为阴阳掌。以右肩在前或左肩在前,皆为阴阳身.拳虎口朝上为阴阳拳。

    练习拳术,不可自专自用而固执不通,若专求力则凝滞不灵,专求重则沉重不活,专求气则拘泥不通,专求轻浮则神意涣散。要而言之,身外形顺者,无形中自增力气;身内中和者,无形中自生灵气。如练至功深圆满之时,凝神于丹田,则身重如山;化神成虚空,则身轻如鹅羽,所以练习不可固执一端也。果得其妙道,亦是若有若无、若实若虚、勿忘勿助之意,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无形中而生,诚神气矣。

    武术要点练拳忌三害

    初学武术,谨当切忌三害,三害不明,练之足以伤身,明者自能得道。

    三害者:一拙力,二努气,三挺胸拔腹是也。

    如练拙力,则四肢百骸血脉不能流通,筋络不能舒畅,全身发拘,手足亦不能活泼,身为拙气所滞。滞于何处,何处生病。

    练努气时,太刚则易折,胸内气满,肺为气所排挤,易生满闷肺炸之诸疾。

    挺胸拔腹,则气逆上行,终不能归于丹田,两足似萍草无根。例如心君不和,百官必失其位。拳法也然,若不得中和,则万法也不能至中立地步。故练习之时,谨忌三害,用以力活气顺,虚心实腹,而道心生,练之设能如此,久而久之,自然能练至化境也。

    呼吸合道

    天人以气为本,以心为根,以息为元,以肾为蒂。天地相距八万四千里,人之心肾相离八寸四分,一吸百脉皆开,一呼百脉皆闭。

    天地化功流行亦不出乎呼吸二字,且呼吸之法,分有三节道理:

    初级道理乃是色身上事,即练拳术之准绳,呼吸任其自然,有形于外,谓之调息,亦谓练精化气之功夫。

    二节道理谓之身法上事,呼吸有形于内,注意丹田,谓之息调,亦谓之练气化神之功夫。

    三节道理,乃是心肾相交之内呼吸,无形无象,绵绵若存,似有非有,无声无息,谓之胎息,也就是化神还虚之功夫。

    三步功夫

    呼吸有三节道理,拳术有三步功夫,谓之明劲、暗劲、化劲也。

    明劲者,拳内之法,伸缩开合之势,有形于外。暗劲者,动转神速,动则变,变则化,变化神奇,有形于内。化劲者,无形无象之手法,不见而章,不动而变化也。

    此三步功夫,是练拳术之根本实际之道理,也谓之练术合道之真诀。知此道理,可谓之性命双修也。

    骨者,明劲也。练时身体动转必须顺逆,而不可悖逆,手足起发必须整齐,不可散乱,为之筑基壮体,充足骨髓,坚如金石,而气质形容,如山岳之状,谓之初步功夫。

    易筋者,暗劲也。练时神气圆满,形式绵绵,舒展应用,活泼不滞,为之长筋腾膜,全身筋络伸展,纵横联络,而生无穷之力,此谓之二步功夫。

    易髓者,化劲也。练时周身运转,起落进退,伸缩开合,不可用力,将神意蛰藏于祖窍之内,身体圆活无滞,形如流水,其心空空洞洞而养其根,此谓之三步功夫。

    七拳法

    头、肩、肘、胯、膝、足、手是也。

    八字诀

    斩——劈拳,截——钻拳,裹——横拳,跨——崩拳,挑——践拳、燕形,顶——炮拳,云——鼍形,领——蛇形。

    五行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

    人体内有五脏,外有五官,皆与五行相配。

    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此五行隐于内者。

    舌通心,目通肝,耳通肾,鼻通肺,人中通脾,此五行著于外者也。

    五行有相生之道: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又有相克之义: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相生,变化无穷。五行相克,取其为破他人之手势,盖拳术取名之义基在此矣。取诸于身,则使五脏充实,而全体无亏。运用在外,能使体舒和畅;运用在内,能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坚实其内,整饰其外,以为平时练习之规则。

    整体合一

    云: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之数,皆从太极分散而来。太极者,天性之命,即人之心意也。意者,心之所发也。人为万象之灵,能通感诸事之应,是以心在内而理周乎物,物在外而理具于心,是故心意诚于中,而万物形于外,在内为意,在外为形,合于术数。近取诸身内为五行,远取诸物外为十二形。内外相合而形生焉。明故斯理,则天地万物形体合一也,皆可默悟矣。

    六合为一

    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为内三合也;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外三合也。内外如一,谓之六合。

    左手与右足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左胯与右肩相合,右者与左也然,以及头与手合,手与身合,身与步合,心与眼合,肝与筋合,脾与肉合,肺与皮合,肾与骨合。总而言之,一合无一不合,一动无一不动,五行百骸,悉在其中矣。

    三节合一

    三节者,根、中、梢也。

    以人言之,头为梢节,身为中节,腿为根节;以头言之,天庭为梢节,鼻为中节,地阁为根节;以身言之,胸为梢节,腹为中节,丹田为根节;以下部言之,足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以手言之,指为梢节,掌为中节,腕为根节。换而言之,人之一身,无处不有三节。三节之动,不外起、随、催三字而已。梢节起、中节随、根节催,无有长短、曲直、参差、俯仰之病。三节之所以贵明,故分而有三,合而为一也。

    四梢三心归一

    盖人之一身有四梢,血梢、肉梢、筋梢、骨梢是也。此四梢者一动,而能变化其常态。

    发为血梢,属心。心怒生气,气冲血动;血轮发转,精神勇敢;毛发虽微,怒能冲冠;气足血旺,力能撼山。

    爪为筋梢,属肝。手足之动,手抓足蹬;气力兼并,爪生奇功。

    牙为骨梢,属肾。化精填骨,骨实齿坚;保齿之道,最忌热凉;冷冬炎夏,唇包齿藏;年迈老耄,上下成行。

    舌为肉梢,属脾。脾醒舌灵,胃健肉长;增田气壮,肌肉成强;充实脏腑,刚柔悠扬。

    三心者,手心、足心及心是也。用之手心要扣,足心要悬,人心要灵。明乎四梢增神力,明乎三心生灵气;四梢三心要合全,精神勇敢力推山;气浮心意随时用,硬打硬碰无遮拦;遇敌要取胜,成功须放胆;四梢三心归一体,运用灵活一混元。

    步法手法及五恶

    步法者,寸步、垫步、剪步、快步是也。一尺远近则用寸步;三五尺远则用垫步;六七尺远则用剪步;丈八尺远则用快步。步法中为快步最难,是起前足,则后足平飞而去,如马之奔、如虎之跃。

    步法者,足法也。足之要义,是起落翻钻,起者如手之上翻撩阴,落钻如石之沉水。夫足之进忌踢,进则用踩,踩者,如鹰之捉物也。

    手法者,单手、双手是也。单手起,往上长身而钻,下落缩身而翻,形如鹞子穿林,束身而起,展身而飞。双手上起,肱似直非直,似曲非曲,形如举鼎,手落似猛虎搜山。然其要者有五恶,即抓、扑、裹、抖、舒也。

    拳经云:抓为毒,扑如虎,形似猫扑鼠;裹为护,身不露;抖要绝,力展舒;心要毒,手如弩。总而言之,手不离足,足不离手,手足不能离身。分而言之则万法,合而言之则乃归一气。三回九转是一势,正此之谓也。

    上法以手足为妙,进步以手足为奇,以身为纲领,其运用进身而发势。二三节要明,四梢要齐,内五行要合,外五行要随,远近因时而用,心一动而即至,其理法行于外,发著于六合之远,承上接下,势如连珠箭,何虑他有邪术。知此道理,神奇技也。

    战手要法

    二人初见面,未交手前,要凝神聚气,审查敌人五行之虚实(精神体格),注意敌人之动静,站近敌人之身旁,成三角斜形式。站左进右,上右进左;进步退身灵活要快,形似蛟龙翻浪;发拳要攥紧,拳紧增力气;发掌要扣手心,掌扣气力加;三节四梢要相齐,心要虚空而狠毒,不毒无名,俗云:人无伤虎心,虎生食人意。

    气要上下、三田联络往返,精气方能贯溉四肢;以心为主宰、以眼为统帅、以手足为先锋,不贪,不谦,不歉,不即,不离;胆要大,心要细,面要善,心要毒。静似书生,动似雷鸣。审查来人之形势,彼刚我柔,彼柔我刚,刚柔相济。进步发掌,先占中门。肘不离肋,手不离心,束身而起,长身而落,随高打高,随低就低。远发手足,近发肘膝。上打咽喉下撩阴,左右两肋在中心。发手莫有形,身动勿有势。操演时,面前似有人;交手时,面前似无人。

    拳经曰:打法定要先上身,足手齐到方为真。身似蛟龙,拳打烈炮。起无形,落无踪,手似毒箭,身如返弓。遇敌好似火烧身,消息全凭后足蹬,进退旋转灵活妙,五行一动如雷声。风吹浮云散,雨打尘灰净,五行合一处,放胆必成功。

    以上李洛能形意拳论,各位应注意几点:一,形意拳论通篇讲的是能量蓄发,拳论中每一个字都有其具体含义,所以不要囫囵吞枣地将心意气、精气神等词语简单地理解为“意念”或“大脑意识”,切记,拳,练的是能量蓄发,意念和大脑意识是永远不可能蓄发能量的。除了心意气、精气神等描述能量蓄发的词语大家不懂以外,大家能够看懂的部分,是必须要与心意气、精气神结合起来一起习练才能够习练出功夫的,现在人习练的内家拳就是只按照拳论中能够看懂的部分习练,看不懂的部分就绕过去,就囫囵吞枣地把看不懂的部分理解成为意念和大脑意识,这样部分地按照拳论习练,也是练不出功夫的;二,大家注意形意拳的打法,乃至于所有内家拳论的打法中,没有一句话是讲用招式打人的,都是在讲用能量蓄发、心狠手毒打人。即便是十二形,也只是一个实战技击的指导动作,绝不可拘泥;三,大家注意一下拳论中练拳忌三害的内容,这个内容,与将来各派太极拳所作的太极拳论中的内容联系起来,还有一段故事要讲,这段故事,就是内家拳不断否定自我的发展史。

十五,八卦掌

    这内家拳发源于形意拳,形意拳确立了内家拳一气之起落的能量蓄发。在形意拳的能量蓄发的基础上,就会产生很多在外形动作上的技击实战方式,这就如在肌肉紧张发力的基础上,产生了无数种外家拳一样。

    如果将形意拳的一气之起落的能量蓄发视为中庸的话,这太极拳就是在往静的方向发展,以静制动,依靠自身能量与对手打来的能量做阴阳转换技击,无论对手多快,总得将劲力发到我身上才行,只要对手劲力发到我身上,我就可以引进落空借力打力,所以太极拳永远是后发而先至。你不发力,我就不发力;你发力打到我身上了,我就能制住你。

    而另外一部分人,则理所当然地会向太极拳相反的方向,即动的方向发展,以动制动,即利用一气之起落的能量蓄发外加灵活的外形动作以主动出击的方式去技击实战。在这方面的代表就是八卦掌。

    这八卦掌原名转掌,也是一道家之人所创,其为九华山的道士云盘老祖。这转掌也不是拳,只是一种功法。云盘老祖传转掌于董海川,董海川借八卦之学寓于转掌,创立了八卦掌,如同李洛能将十二形引入心意六合拳而创立形意拳一样。

    这八卦掌之学,基础仍然是形意拳的三节四梢五行六合之说,因这些东西在李洛能的形意拳论中已经有明确论述,故董海川等不再重复论述,而只写八卦掌之用。即八卦掌体为形意拳,用为八卦掌,与太极拳同理,太极拳亦是体为形意拳,用为太极拳。此乃内家拳之体用原则也。

    所以,而今习练内家拳者,无论习练何拳,形意拳都是基础之基础。大家不要以为形意、太极、八卦是截然不同的三种拳,此乃大谬!形意、太极、八卦,本质是一个东西,即形意拳。形意拳的三体式是三拳的共同母式,形意拳的劈拳是三拳共同的母拳,不信各位习练内家拳者,在每个动作、招式的瞬间停止下来,仔细分析一下,看看是不是都是三体式,都是五行拳,只不过动作略有不同而已。

    而各位内家拳的大师,也绝无只习练一种拳而成其功夫者也!五行拳永远是所有内家拳的习练根基,只有习练出五行拳的功夫,才能逐渐发展到太极、八卦之功夫,否则,不习练五行拳而只习练太极、八卦,就是事倍功半,走弯路也,甚至一辈子也习练不出功夫!

    董海川之八卦掌论如下:

    练八卦拳之道,先得明师传授,晓拳中之意义,并先后之次序,其实八卦,本是一气变化之分(一气者,即太极也),一气仍是八卦、四象、两仪之合。是故太极之外无八卦,八卦两仪四象之外亦无太极也。所以一气八卦为其体,六十四变,以及七十二暗足互为其用。体亦谓之用,用亦谓之体,体用一源,动静一道。远在六合以外,近在一合身中。一动一静,一言一默,莫不有卦象焉,莫不有体用焉,亦莫不有八卦之道焉。其道至大而无不包,其用至神而无不存。若是言练,先晓伸缩旋转圜研之理。先以伸缩而言之。缩者,是由高而缩于矮,由前而缩于后。从高而缩于矮之情形,身子如同缩至于深渊,从前而缩于后之意思,身体如同缩至于深窟。若是论身体伸长而言之,伸者自身体缩至极矮极微处,再往上伸去如同手扪于天,往远伸去又同手探于海角,此是拳中开合抽长之精意,古人云:“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所以八卦拳之道无内外也。研者身转如同几微的螺丝细轴一般,身体有研转之形,而内中之轴无离此地之意也。旋转之,是放开步法,迈足望着圆圈一旋转,如身体转九万里之地球一圈之意也。至于身体刚柔,如玲珑透体,活活泼泼,流行无滞,又内中规矩的的确确不易。胳膊百练之纯钢,化为绕指之柔;两足动作,皆勾股三角;两手之运用,又合弧切八线。所以数不离理,理不离数,理数兼该,乃得万全也。将此道得之于身心,可以独善其身,亦可以兼善天下。身之所行是孝弟忠信,无事口中可以常念阿弥陀佛,行动不离圣贤之道。心中亦不离仙佛之门。非知此,不足以言练八卦拳术也;亦非如此,不能得着八卦拳之妙道也。

    这八卦掌之妙,就在圆研。圆为外形动作之大圆,研为内意之小圆。这内意之圆,为五行能量横向运行之圆,为形意拳龙身之发展。形意拳之龙身,体腔左右两侧之带脉、肾盂、天枢构成的两个三角区之间的五行能量进行虚实转换,一步一拳,而八卦掌将其加入阴阳转换,使得体腔左右两侧三角区内之五行能量左右循环往复地如翻江倒海般旋转,拉动身体成旋转(即研)之意。体内之研直接表现为体外之圆,故八卦掌号称无内无外也,其实亦是内外合一也。

    八卦掌之趟泥步,即在习练周身整体压缩旋转也,要在每一步之上生成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再向另一步之上阴阳转换,而内里五行能量亦要在体腔左右三角区内阴阳转换,练到熟练之程度,则亦内里五行能量在两侧三角区之转换驱动身体动作,此步法非主动向前迈步,而是内里五行能量抽合而进,形似趟泥,故名为趟泥步也。

    不懂内里五行之法而仅仅走出外形动作的趟泥步,无用也!

    这八卦掌之打法,仅看外形动作便知,以动制动。敌不动,我带敌动,敌动了我就打敌破绽;敌动,我亦动,在运动中歼敌。

    你道这八卦掌之圆研如何习练?

    五行相抱、周身相裹也。

    内里:心力下行到会阴向丹田翻转后抱住两肾,两肾抱肝脾,肝脾抱两肺,两肺抱心,拳由心发。此为中定,五行能量运行也。

    外形:足裹踝,踝裹胫,胫裹膝,膝裹胯,胯裹腰、腰裹肩,肩裹心,拳由心发。此为收身,周身整体压缩旋转也。

    收身中定,三体式也。

    太极拳的杨露禅所说的收身中定,即此也!

    你道这如何习练?

    我只能告诉你这么多,得靠你自己去悟、去练!

    心肾交合水火相济、呼吸以踵、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内家拳所有功夫,就靠这三样东西习练,就能够达到最高层次!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6223/ 第一时间欣赏内家拳演义最新章节! 作者:传统太极拳所写的《内家拳演义》为转载作品,内家拳演义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内家拳演义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内家拳演义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内家拳演义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内家拳演义介绍:
以小说形式介绍内家拳的起源、发展和联系。喜欢内家拳者,本书可作为教材使用。内家拳演义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内家拳演义,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内家拳演义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