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秋宵梦觉TXT下载秋宵梦觉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秋宵梦觉全文阅读

作者:易博瀚     秋宵梦觉txt下载     秋宵梦觉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秋宵梦觉全文阅读

第一章 梦的温度

    有时候,梦里才是诞生伟大思想的源泉。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徐亦达翻了个身,回想了一下昨天到底发生了哪些事情,能让他从思维混乱中抽丝剥茧,进而醍醐灌顶,突破了自己的理论极限。

    “嗯,难道是小淼?“亦达自己揣摩着。昨晚在鱼缸前喂食的时候,小淼突然从笼子里飞了出来,站到了自己的肩膀上,这貌似还是小淼这样第一次主动与他亲近,敢于飞到他的身上来。

    小淼其实才刚刚4个月大小,这只绿色的虎皮鹦鹉,当初是晓晓的同学小叶子家刚刚孵出来的幼雏。她们家的那对儿鹦鹉父母还真是不错,不到半年就开始下蛋,并且居然孵出来了三只幼鸟。而自己家的那对儿虎皮,一蓝一绿,每天叫喳喳吵闹死了,养了快一年,繁育箱也装上了,也买了墨鱼骨,隔三差五地喂食切碎的青菜,可就是不下蛋。而小叶子耐心地哺育着三只小雏鸟,等到小家伙3个星期的时候,被当做生日礼物送给了晓晓,于是晓晓给它起名叫做小淼。

    小淼初来乍到,因为身子骨弱小,连起跳和飞行都不太利索,两只大鸟还老欺负它。一个月后的某天,亦达下班后到阳台去看鹦鹉们的时候,却发现阳台上的推拉窗居然有个不小的缝隙,两只成年虎皮已经飞走了,只剩下傻乎乎的小淼还在笼子里虎头虎脑地发呆。应该是当天早上自己开窗换气时,纱窗没关严实,亦达甚至自己都不记得这个事故是如何发生的,可能、也许.......,早上多少是自己有意无意的吧。

    不过说实话,这一对飞走的虎皮已经是从家里飞走的第6、7只了,前面5只是父亲老徐在家的时候分别三次不小心开窗户放走的。还有一只同样呆萌的小蓝鹦鹉,被晓晓关推拉门时意外挤死了,为此晓晓哭了一个下午,后来在亦达的陪同下,在楼下为它举行了葬礼,埋在了窗下的树下草坪里。

    自从两只成年鹦鹉私奔飞走之后,小淼一个人霸占了笼子,吃得倍儿香,睡得倍儿美,学会了跳越,学会了飞行,学会了唱歌。每次把手指头伸过去的时候,都乖乖地爬上来,颤颤巍巍地站在手上,尾巴却不停地打哆嗦,有时候也会自己从笼子里跳出来,在阳台的地板砖上悠闲地散步;或者飞起来,把自己藏在墙角最上面的空调电缆那里,因为那里被亦达缠绕着一些塑料绿叶子,还藏着一个摄像头。所有的鸟类应该都喜欢飞到最高的地方去,那样的高度可以俯瞰全局,让自己感觉更安全一些。只是小淼的确之前从来没主动飞到自己身上来,昨晚肯定是它第一次那样做。

    亦达看了一眼桌上的闹钟,时间是凌晨3点多,这倒还真不是自己平常的生物钟起床时间。

    平时他很准时,每天早上6:40左右肯定会醒来去做早饭,妻子的手机闹钟是设置在了6:45,但是女人一般比较麻烦,闹钟响了以后还半天爬不起来。每次到了7点后还磨磨唧唧半天才下楼,身为处女座的徐亦达总是在楼下的餐桌和厨房之间催促两个女人快点下楼吃早餐,然后梳辫子、整理水杯、袜子、红领巾、外套,再磨磨蹭蹭到了7:30才下楼去学校。如果是亦达自己送晓晓上学,至少比她们提前10分钟。北京早高峰的10分钟可是不同寻常,早10分钟出发,往往意味着你能提前30-60分钟到达目的地,也就意味着这是3到6倍的投入产出差额。

    昨晚两个人睡得较晚,本来妻子施可加班到快十一点才到家,洗刷后两人瞎聊了一会儿当天的新闻,施可洗过的头发还没完全干,也懒得用电吹风了。亦达关掉了台灯,搂着妻子,轻轻地拍着她的额头,让她慢慢进入了梦乡。

    早上的时候室温略低一些,徐亦达透过窗帘向外瞥去,凌晨的夜色浓重地笼罩着小区。徐亦达的脑袋还处在一片混沌之中,他迷迷糊糊地把手掌伸过去轻轻抚着身边妻子的背部。女人的皮肤下面都有一层薄厚适中的脂肪。透过皮肤,亦达的手掌能感知到妻子恰到好处的体温。医学理论上有研究,成年女性体温一般比成年男性要略微高一些,正是这个体温差,能让亦达感觉到来自妻子的热量,这丝热量能从自己的指尖传导进手掌,再逐级放大,一路加速传导到全身,让自己从里到外都温暖着。温度传导的接触面即使只是起源于小小指尖的触摸面积,却已经足够启动整个热量的传导系统。也正是如此,男人和女人的肌肤相近远比性带来的满足感更让人觉得踏实、可靠和安全。

    正是这次简单而平凡的触摸,启发了亦达的一连串理工科的思维延展。

    众所周知,现代科学的发展,越是往前探索,越是发现未知越多。连施一公这样的科学大师,曾经表达出这样的观点,关于生命科学认知的极限,这个世界是超微观世界决定微观世界,微观世界决定宏观世界。也有种说法,“科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宗教“,还是对目前基础科学的发展空间表示出一些迷茫。

    世界到底是什么?亦达有了自己的答案。

    这个答案很简单,是温度。

    温度是世界诞生的源泉,温度也主导了世界的运行。

    宇宙从温度里来,创世纪之初的大爆炸,是温度造就的,后续的太空、星云、都是温度的产物。

    大自然也从温度中来,包括人类生存的太阳系、地球,也都来源于此。

    物理形态的大自然如此,有机形态的生命体也是如此。

    生命体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命体的意识、思维也都被温度所主导。

    人是目前地球上最高级的生命体,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人类社会的所有运行核心也都是温度。

    更有意思的,对于任何一个生命个体或者生命集群,凭借着一些物理或者化学的方式,温度继续在不断地传导、反应,即使是在生命体湮灭、进化的过程里,温度的传导会继续把一些能量、元素甚至意识,能继续延展。

    相比之下,dna的传导,只是温度传导的一种简单可见的操作方式而已。

    而温度的传播介质是什么?这个答案更简单,光。

    光的传播,不只是我们能看到的直线运动,每秒钟30万公里的速度,这是现代科学对于温度已经明确的一个宏观表达方式。而在微观或者超微观领域,光的传播,更多是非线性的多维度方式,以一种我们目前还无法找出运行规律的光波方式来发散、传导、交换、映射、放大或者湮灭。

    所有科学的最底层基础是数学,通过有序的逻辑和推理把客观世界的基本规律解释出来。再往上是物理学和化学,各种物质元素用数学语言和物理规律来构建宇宙的基本运行。再往上走,随着生命体的诞生,物质从无机世界进入有机世界,则会出现生物学,然后会出现性别和进化,再会出现各种生命组织。再向上看则就构成了现代文明的绝大多数,包括文化、语言、艺术、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主要的社会科学,这个层级里分支繁多,而最核心的则是哲学。

    现代科学的所有发展都是沿着这样的一个梯度,从简单到复杂,从最基础的数学开始,最终又指向哲学范畴。而贯穿整体科学体系的核心链条其实就是温度,是温度把各种科学用一维线性、二维平面、三维立体,或者更高维度地组织起来,更高维度的范畴则包括时间轴、地理坐标、生命信息等。而温度的传导方式则就是各种变幻无常的光波,可以透过多维度来进行传导。

    地球在浩瀚宇宙里只是一颗小小的蓝色星球,而人类的出现也是极其偶然。如果再加上时间维度,放在整个宇宙时空来看,现世中的各种幸福欢乐、烦恼疾苦、功名利禄、儿女情长、生离死别,其实不过如尘土一般渺小,但是这些尘土一旦有了温度的变幻,有了光波的传导,则必定会在茫茫时空中留下各种印记,这也正是宇宙存在的意义。

    ......

    亦达的脑洞大开,世界的答案是温度,这把钥匙如同打开了阿里巴巴的山洞一般,所有的科学问题都有了解释和答案。

    .......

    透过厚厚窗帘的下部,亦达瞥到冬日的晨光逐渐明亮起来,刚才那些梦中的思绪是有些太发散了,但好在的确是个让自己开始动笔的好引子,能把整体的科学理论体系勾勒一下,肯定是好事。或者把发散的思路再归拢整理,回顾一下自己的过往,也未尝不可。

    迷迷糊糊中,床头柜上面的手机响了起来,是邻居的电话,要挪车。原来是昨晚施可回家太晚,实在找不到车位,把车子停在一个角落,堵住了早起的邻居。

    亦达飞快地穿好衣服奔下楼去,这个冬日清晨的温度,好冷......

第二章 六月的雨

    人生中经历的一些片段,无论时间如何流逝,记忆也会格外深刻,如同烙印一般,刻在了脑海中。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多年后,徐亦达总是想起1999年夏天自己在北京西直门的那一幕。

    亦达从西直门的2号线地铁出来时,却发现下雨了。雨势不大,却有点尴尬,自行车锁在车站边的车棚里,自己还没有带雨衣。出口处的小贩在兜售劣质的雨伞,一把二十元,买的人络绎不绝,这个城市的天气预报并不是很准确。可是从这里骑车到自己租住的地方,至少也得40分钟。况且打伞骑车的动作太过危险,亦达有些犹豫。

    徐亦达上班的公司在北京西南二环边的崇文门,却住在西北方向的五道口,因为旁边就是自己今年考上的大学,他在这所大学的商学院上非全职的研究生课程。从宿舍到公司的路程需要穿越半个北京城,开始的时候亦达还坐着公交从五道口赶到西直门,但是路上红绿灯太多,真不如自己骑自行车,于是亦达花了100元从路边的自行车摊上买了一辆二手车,总算有了自己的交通工具了。可是碰到这种雨天,还是第一次。

    天色已全黑了,路灯亮了起来,雨势不见变化,实在没办法,亦达下了决心,心想不就是回家洗一身衣服吗,他冲向了车棚。

    远处的雷声轰隆隆地滚来,一道道闪电不时地闪耀在夜空中,涌满积水的道路上被闪光映射得支离斑驳。徐亦达在雨中的骑行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那样顺利,因为雨水会从头发上留下来,不断模糊着视线。除了双手握把之外,还要时不时捏闸,还要把眼角的雨水擦掉。他全身的衣服和裤子都已经湿透,鞋子和袜子吸透了水,粘在一起,踩踏起来很是不舒服。

    路口遇见了红灯,徐亦达不得已停了下来,他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抬头看着路边的公寓楼上,犹如繁星般的灯光暖暖地从各个房间的窗户里透出来,带着一些朦胧,骄傲地俯视着自己。面前的道路上车水马龙的各种车辆排着队,从容淡定地慢慢滑过,而对面车道的灯光如同一道一道的闪电一般,不时挑衅着自己的视线。

    亦达抿了一下嘴唇,雨水进到了嘴角,有点咸。他意识到自己流泪了,泪水混着雨水,默默地滑落下来。

    还要半小时,才能回到自己租住的宿舍。那个宿舍是个一居室,住了三个人。同样从北海考来的哥们马朝阳自己住在北向的单间里,而客厅聊胜于无,只摆得下一张小饭桌。南向的客厅里摆了两张床,自己住一张,另外一个张晓是从网上找来的租客,他正好在附近的某个软件公司上班。

    当时租下这个房子的时候,自己身上的钱已经不足以缴纳三个月租金和一个月押金了。亦达不想再找父母开口,好在马朝阳在北京的大学同学陈平出手相救,帮自己垫付了这笔钱。

    回到宿舍后,要换洗衣服,还得想办法解决晚饭,而自己现在还在着该死的雨中,在这该死的路口,等着这该死的红灯。

    这个城市,何时才有属于自己的一个角落,一个家?

    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半年前来到北京,要的不是现在这样。

    亦达的心里一阵说不出的难受和委屈。

    “总有一天,我要开着自己的车子,驶过这个城市的街道,奔向属于自己的家。”亦达在心里坚定地对自己作出承诺。

    绿灯亮了,亦达踩踏起来,冲向了前方。

    ......

    1999年之前,徐亦达其实来过两次北京。一次是6岁的时候,由父亲老徐的单位同事小周趁着来培训,带他来北京住了一个月。

    另一次是半年前,来北京参加mba的研究生考试,这种在职研究生的考试,当年必须要到报考大学的城市来考试。父亲老徐的一个同事,同一个系的杨老师正好在清华大学数学系读研。杨老师是个很爽快的汉子,电话里对亦达说“你早点来,专业课程全国统考,你自己准备;政治课是各学校单独命题,你还是早点来准备一下,我给你搞定住的地方。”

    于是考试前两周,亦达住进了研究生宿舍。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宿舍条件还是不错的,旁边几个宿舍的小伙子平常都互相串门,拉起家常时,其中好几个都是全国奥数比赛的金牌选手,而其中多数也都在忙着申请国外大学。杨老师毕竟是已经工作了10年以上才考上的研究生,比这些学霸同学的年龄要明显高出一大截,名副其实地也成了宿舍里的老大哥。

    考试前两天,同在广西的马朝阳也来到了北京。这家伙一直在网上活跃着,他居然找到了个专业论坛,论坛上聚集着当年报考各个大学商学院的考生,一些社会机构也都单独开设了专项的政治辅导班,清华大学的政治辅导班是3000元的价格,号称保证70分以上,达不到这个分数的可以全额退款。马朝阳也没时间参加,他在电业局的工作还是比较忙碌的,没办法长时间请假出来到北京上课。但是马朝阳有自己的办法,他跟某个女网友在网上聊得特别熟,于是这个女网友在未曾谋面的情况下,愣是把全套的政治出题范围电子版发给了马朝阳,小马拿到手后也第一时间用电子邮件发给了徐亦达。

    马朝阳住在学校南门旁边的一个招待所。学校快放寒假了,杨老师攒了个饭局,主要是欢迎亦达和马朝阳来京考试,宿舍的几个同学也一起来了。

    这是在清华大学东边北京西郊宾馆外的一个小饭馆,饭桌上烟雾缭绕,杨老师给小马指了指桌上的青菜,介绍道:“你尝尝这个,你从南方来,估计没吃过这个。”

    小马拿起筷子,夹了一把来尝了一口,“果然这味道不错,以前还真没吃过,还以为是豆芽呢。”

    杨老师笑着说:“哈哈,中国南方和北方的饮食差异其实不小,比如这个叫豆苗,你们南方肯定没有。相反呢,南方有一些食材,北方人吃不惯,比如那个苦瓜,太难吃了。”

    几杯啤酒下肚后,杨老师趁着酒劲跟亦达和小马说:“欢迎你们两位啊,说实话,看着你们这股劲儿,我还真是羡慕。未来都是你们年轻人的啊。”

    亦达喝得有点急,脑袋有点发沉:“杨哥啊,我和小马都是从小地方来的,我们哪敢跟你们比啊。”

    小马端着杯子问道:“哥几个,你们未来都如何打算啊?”

    小马左边是个长发飘飘,胡子刺啦啦的同学,“咳,我们这专业学数学的,其实前面的路不多,我的方向是去做保险精算师。现在才考了三门soa课程,明年再考几门,就是这报名费贵了点。“

    小马右边是个眼镜厚度跟啤酒瓶底一样深邃的家伙,“我啊,还不好说,目前老板(特指研究生导师)对我比较满意,想让我继续读他的博士。杨老师,您呢?”

    杨老师迟疑了一下:“唉,我啊,按道理我这毕业后应该回学校去。不过说实话,回去没太大意思。我这性格,不是太懂人情世故,年级也大了,也不可能继续读下去了。再说了,继续再熬几年读下去,还是要落实到具体单位上教书育人。”

    亦达知道杨老师的意思,虽然杨老师性格直爽,但是毕竟还是个比较单纯的读书人,十年前从复旦大学毕业分配到河海学院,一直在教学一线,却不知道巴结领导,也不考虑入党的事情。到前年才刚刚评上中级职称,幸好考上了清华的研究生,能出来读书也是幸运了。不过依照他的性格,未来在高校里去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情商可能还是差一点,所以只能老老实实去搞专业。况且杨老师已经在地方上娶妻生子,想离开那个城市是很难的事情。

    小马说道:“其实大家都一样,我们从外地进京赶考,拼的都是未知的命运。我和亦达都是工作了几年也是前途堪忧,无奈之下才来考研,明天是如何的灿烂或者灰暗,我们都不知道。”

    杨老师苦笑了一下,说道:“其实啊,咱们虽然身处大城市,身份却都是小人物。”

    亦达举起杯子:”咳,别管那么多了。今天咱们相聚在这里,就是缘分,管他明天如何呢,来吧,干了。”

第三章 橘子洲头

    每个人的一生里至少会遭遇一次重大的打击,或早或晚,有些人可能不止一次,徐亦达就是如此。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来北京的这次考研,已经不是徐亦达参加的第一次mba联考了,此前的那年亦达已经考过一次,当时他报考的是湖南大学,最终分数仅仅差了8分未能如愿。

    亦达到长沙备考的时候,是从南宁出发,坐了十五个小时的硬座。这段路程本来就不近,况且广西的十万大山,不比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容易多少。从柳州到桂林那一段的火车铁轨,还处在单线的状态。也就是意味着如果对面方向有级别更高的车次,这边的列车就必须老老实实找个错轨的地方,停下来等它过去,你才能继续前行。

    深夜里的硬座列车里,各种方便食品的味道混杂着汗味和烟味,充斥着车厢。亦达没办法集中精力,也没办法彻底放松,过道里一会儿有叫卖的列车员经过,一会儿有上下车的乘客拖家带口,带着行李上上下下。亦达强打着精神,一路熬到了长沙。

    到达长沙时正值中午时分,却是个让人不爽的阴沉沉天气,又困又累的亦达溜达出了车站。好在火车站那里就有条叫“立珊专线”的车次可以直接抵达湖南大学,是慈善家彭立珊(余彭年)先生捐赠的,不到1小时的车程。

    车子开上五一大道,驶过湘江大桥,桥下江中一片萧瑟的沙地应该就是橘子洲头,冬日的公园里稀稀落落地没啥人影,岸上的树叶在寒风里瑟瑟发抖,灰色的江水中隐约飘浮着几个饮料瓶和一些包装箱残片,阴冷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腐烂的味道。所谓的知名景点不过如此,人生得意须尽欢时,身处这些天地造化的自然景区,当然可以指点江山,挥斥方遒;而当你失魂落寞无去处时,再美的景致也是风雨萧瑟,黯淡无光。

    湖南大学的校园没有围墙,教学楼、学生宿舍、图书馆和教工宿舍都可以自由穿行。前方已经看到起伏的山坡,这里就是岳麓山,湖南大学到了。

    招待所就在岳麓山下。寒冬的长沙,是那种冷到骨头的阴寒。招待所的前台有个苗条白皙的姑娘,正躲在旁边的小屋里烤着电炉子,见亦达来办理入住,慢吞吞地出来迎接。

    “得用你的身份证,你住几天啊?”

    “大约一周吧,你这里最便宜的房间是多少钱?”

    小丫头瞥了亦达一眼,“三人间每晚50元,要不?”

    亦达想了一下,“好吧,就它了。食堂在哪里啊?”

    小丫头飞快地填好单子,把钥匙给了亦达“给你202房间。你问食堂啊,校园里到处都有,有好几个,你自己找去。”

    这次亦达报考湖南大学,是因为这里有父亲老徐的同学曾叔叔在这里工作。

    曾叔叔和老徐曾经是小学同学,后来一直学业顺利,最后落脚湖南大学。亦达考上郑州大学的当年,曾叔叔还是当年湖南大学去河南的招生代表,本来曾叔叔也推荐自己一定要报考湖南大学的工业外贸专业,因为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去向都比较满意,往往都被广东地区的机关和大公司要走了。可惜那年自己分数还是差了一些,未能如愿。几年后自己第一次参加研究生考试,当然还是选择这所大学。

    简单收拾了一下,亦达带着从南宁带来的一些水果和特产去了曾叔叔家。曾叔叔家就在距离招待所不远的红叶楼。

    红叶楼依山而建,冬日的树影婆娑,寒风瑟瑟,亦达按了门铃,家里曾叔叔和薛阿姨已经在家等候了。

    曾叔叔家两个孩子,老大曾骞比亦达大两岁,是个超级学霸,从湖南师大附中毕业后,考上了复旦大学新闻系,后来直接去了美国留学并定居了。老二曾铭还在湖南大学读大二的计算机专业,不过这会儿不在家。

    曾叔叔在老家还有亲戚,经常回去时都会跟老徐见面,而亦达却跟曾叔叔多年未见面了。

    薛阿姨做了一大桌子菜来招待亦达,但是亦达的心情倒没在这上面,毕竟自己是来考试的,也不能住在人家家里,自己还是得少给人家添麻烦。

    第二天开始,亦达就自己去大学食堂吃饭了。还好大学食堂的小炒柜台都收现金。只是夹起筷子一入口,亦达就被浓浓的辣味辣蒙了。到中午的时候,亦达嘴角已经出现了一个红红的大包。之后的几天时间,亦达反复交代炒菜师傅别放辣椒,但是还是收效甚微,因为即使自己的菜肴里不放辣椒,前面用过的铁锅里还是已经埋下了浓重的辣味,

    带着教材,亦达找了个阶梯教室来看书。快到期末考试了,教室里人满为患,满是朝气的学生们,个个都是要急匆匆赶功课的神情。

    复习的间歇,亦达决定出来走走。走到一个大门的时候略有拥堵,看到路边人头攒动,原来是某个剧组在拍电视剧,一群身穿民国服装的青年男女正在导演的指挥下,拿着五颜六色的小旗子,举着标语在摄像机的前面排列队形,摆出游行示威的架势。镜头的背景就是那个大门,上面写着四个大字“岳麓书院”,大门左右挂着一副白底黑字的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亦达到售票处那里看了下票价,再看了一下闹哄哄的剧组,扭头走了。

    回到招待所时已是深夜,前台的小姑娘看见了亦达,笑嘻嘻地说道:“你那房间今天来新人了啊,跟你说一声。哎,你嘴角好大火泡,咋就上火了呢?”

    亦达没搭理她,自己回房间了。

    亦达住的是个三人间,12月底的大学基本没有太多公务活动,入住的宾客门可罗雀,昨天这个房间只有亦达一个人。亦达开了门,看见一个身穿灰色棉袄的中年人在门口那张床上正在看书,大约不到40岁的样子,身形消瘦,面色却红润有加。自我介绍寒暄后,亦达得知这位赵哥来自临湘,来长沙出差。赵哥算是公务员,在税务系统工作。

    亦达问道:“赵哥,以前我老以为湖南这地方算是比较落后的地区,没想到大街上看这帮年轻人的穿着打扮还是很时髦的。”

    赵哥笑了一下,“咳,你不知道噻。我们这地方,距离广东近,广东那边都是抄袭香港,香港那边有啥流行款式,广东一星期内就都照抄过来了;再一星期,长沙这边也跟上了。”

    “别的不说,前台那个妹子是真漂亮,湖南出美女啊,就是脾气有点冲。”亦达嘟囔着。

    赵哥没接茬,他慢悠悠地说着:“你啊,还是不了解我们湖南人。我们这里冬天阴冷,夏天暴热,所以大家都得吃辣椒,你看你的嘴角都上火了吧。你得多喝水。”

    亦达嗯了一声。

    赵哥接着说:“湖南这边,你别只看长沙这里的繁华,地方上其实也是很穷的,所以会出土匪,也会出闹革命的大人物。我们这里的男人骨子里都厉害着呢,小打小闹没意思,要搞都是搞大的。不过要说美女啊,你也别只看外表,她们个个都惹不起,湘妹子就是辣妹子,个个能辣死你。”

    亦达笑了一下,“要说土匪啊,你们湖南还真不如广西,我们广西有最有名的张子强,他可是惊天动地,直接绑架了李嘉诚的公子。还有这几年广东那边的剁手党,骑着摩托车抢包,被抢的人不松手就直接拿刀把手砍下来,这些家伙都是广西博白仔。要说美女,算了,还真是你们湖南妹子好看。”

    两人瞎聊了一会儿,洗刷后熄灯休息了。

    次日早上亦达醒来,看手表上时间才7点整。他扭头看了一眼,却发现赵哥不在床上,这时候门锁却开了,赵哥披着灰色棉袄进来了,身上却有些湿漉漉的。亦达问他:“赵哥,你起得可够早的啊。”

    赵哥把棉袄脱下来,拍了几下,把上面的一些水珠抖落下来。“真冷啊”他嘀咕着。

    亦达问道:“这么早,你出到院子里了?”

    赵哥笑了,一边去拿暖水壶倒水喝,一边回答道:“咳,我出去上了趟岳麓山。”

    亦达惊诧了“啊?干嘛一大早天还没亮你就去了?”

    赵哥神态轻松地说着:“我三点多就起来了,你不知道,我是道家子弟。岳麓山这里人杰地灵,只有趁着晨光未启之际,上到岳麓山的最高峰,淡定伫立在松柏之间,收敛自在,张弛忘我,才能吸收天地之灵气,助我修道。”

    亦达更是好奇:“我的天啊,我还真看不出来你是修炼道家的子弟。”

    赵哥平静地解释:“岳麓书院到今天也就一千多年,岳麓山可就几十万年的历史了。这里是风水宝地,风水来自大自然,大自然成就人文,但是前提是人得修炼自己,去跟大自然对话,去进化自己。岳麓山这里平时游客太多,有扰清净;这次趁着出差我正好上山修炼,冬日清晨罕有人烟,整个岳麓山尽在脚下,上可一揽日月星辰,下可俯瞰潇湘风华,倒正是机缘使然,九转功成。”

    亦达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好吧,说实话,以前我还真没有研究过道家的这种天地人和。有机会的话,我跟你多请教了。”

    ......

    其实,有些人的相遇只是人生中的一擦肩。赵哥上午就退了房离开了长沙,三天后,亦达参加了考试,但最终名落孙山。

第四章 原本荒唐

    生活原本荒唐,我们却一本正经地过着。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大学毕业的时候,徐亦达对中国西南角落的那个城市还是一无所知,但是最终他选择了去广西北海的工作。理由其实也很简单,他不愿意继续留在河南这个地方了。

    亦达上初中的时候,一天楼下邻居贺阿姨的老大孩子武刚从广州回来了,居然还带回来一个美国女朋友。武钢是考上了广州的暨南大学,读的专业是政治专业,具体细分专业应该还是马列主义***思想。可是这家伙却一心想出国留学去,后来却阴差阳错地跟一位来自美国的女留学生谈起了恋爱。据说,这位女留学生比武钢还要大三岁。在那个时代,这种搭配是有些让普通人无法接受的。

    贺阿姨拎了个小塑料袋上楼来敲门,笑眯眯地对老徐说:“来,尝尝我家小刚从广州带回来的新鲜荔枝,可甜了。”

    亦达听到开门声,好奇地从书房跑了出来。贺阿姨递给了亦达两个鲜红的荔枝。亦达小心翼翼地剥开外面皱巴巴的果皮,露出了白嫩多汁的果肉,吞了进去。

    “果然好吃,我还是第一次吃到荔枝啊。”亦达含在嘴里嘀咕着。

    贺阿姨开心地邀请亦达:“我跟你说,这可是坐了20多个小时火车过来的荔枝,再晚点就不新鲜了。对了,你要不要下去跟我家媳妇练练口语啊?”

    亦达有点犹豫,对于英语,他才学了2年,从来没开口说过英语。老徐鼓励着亦达:“没事,你就下楼见见人家呗。”

    亦达跟着贺阿姨到了二楼,武钢正跟一个金发碧眼的老外在厨房里帮着准备午餐的食材。“亦达,好久不见了”武钢笑着跟亦达打招呼。

    亦达点点头,却害羞地不敢抬头看武钢的女朋友。

    “hi,nicemee namelinda.”武钢的女朋友热情地跟亦达问候着。

    这句话亦达还真听懂了,可是他实在不知道如何回答,憋了半天脸都红了,终于冒出来一句:“hi,where are you e?”

    武钢来解围了:“亦达,说得不错嘛,不过你要在e后面加一个from。”

    亦达的脸更红了,磕磕绊绊地问道:“where are you e from?”

    linda大方地回答:“i e fro boy,加油!”

    ......

    回到广州后,武钢和linda结婚并去了美国。后来听母亲讲过,武钢的马列专业在美国毫无用途,他选择的新学业方向居然是艺术专业,之后跑去画油画去了。

    这件事情过去很久了,亦达对于他人生中的第一次与老外的英语对话还是记忆深刻,当然还有那颗味道鲜美的荔枝,让他对于中国的南方充满了美好的期待和憧憬。

    另外一个不愿意留在河南的原因,是亦达高考的时候英语卷子被掉包了。

    那年的高考亦达发挥得不错,高考完的第二天上午,拿到了试题答案,估算了一下每门分数,总分应该在540分左右,其中英语估分为90分。

    成绩出来的那天晚上,学校在一个大会议厅里统一念考生的姓名、考号、各门分数、总分,每个班的班主任在记录。老徐知道这个信息,却没办法混进去。就带着亦达守在会议厅的窗外偷听。夏夜的蚊子很是纷扰,嗡嗡地直往身上扑。两人也顾不得这些了,全神贯注地听着会议厅里的声音。终于轮到念自己的成绩了,教室里传来报分的声音:“徐亦达,总分508,....英语53...”

    亦达一下子懵掉了,其他各门分数都跟自己的估分相差甚少,也就相差1-3分而已,英语却相差了这么多。老徐毕竟镇定,拉起亦达说:“咱们走吧,先回家去,明天上午出正式成绩再说。”

    两个人骑上自行车,往家的方向骑去。平时活泼的亦达心事重重,一声不吭。夏夜里路上的车辆不少,一辆大货车急匆匆闪着灯光赶路,从两人身边擦过时按了一下大喇叭。亦达惊醒过来,车把摇晃了几下稳住了。

    老徐小心翼翼地说:“你别多想,咱俩人都要注意安全,你骑到外面去,我在里面。”

    亦达还是一声不吭,他知道,“命运”这个词语以前只是停留在书本上的概念,现在它降临到自己身上了。

    .....

    第二天上午,亦达拿到了正式成绩,跟昨晚听到的成绩没啥区别,唯一多了细项分数。英语客观题46分,作文7分,总成绩还是53分。这个成绩是意外中的意外,实在无法接受。家里人也都分析,是不是亦达的答题卡填错了位置,造成大面积的填写错误。亦达左思右想,觉得不可能,毕竟自己参加过多次模拟考试,从来没出过这样的偏差。再说了,自己的作文水平一直非常稳定,平时15分的试题基本上都能保持在13分以上。这次试题也属于比较简单的,自己发挥得算是不错的。

    老徐和亦达母亲都是大学的老师,在教育系统多有熟人。为了这个意外成绩,两人去多次尝试申请查分,却始终无果。某次去教育局问询,母亲还把刚买的蝴蝶自行车弄丢了。上楼也就五分钟功夫,下楼一看,锁在门口的车子已经不翼而飞了。

    亦达也跟着母亲何慧芳去了一趟外地的省高招办。那年的高招办设置在新乡市西北云台山的某个宾馆里,附近最近的火车站是卫辉县火车站,而从家里出发的车次仅仅只有一趟夜车能抵达那里。

    凌晨12点多,两人挤上了列车,车厢里已经没有空余的座位了,过道的地板上横七竖八地坐着各色人等,在昏暗的灯光下困并疲倦着。亦达和母亲也坐在地板上,幸好出门前准备了报纸可以铺在地上。邻座有个小伙子,还正清醒着,好奇地跟亦达搭话:“你们要去哪里啊?”

    亦达回答:“我刚高考完,英语分错了,这次要和妈妈要去卫辉去查分。”

    小伙子同情地看着亦达:“河南也是人口大省,高考不容易,不过要看分数线的话,我们湖北还是比你们要高一些,你们这里上本科线的在我们湖北连专科也上不了。”

    亦达嗯了一声,这也是事实。毕竟之前做了一些来自湖北黄冈的模拟试卷,的确难度挺高的。

    亦达母亲接了一句:“咳,我们这孩子也够倒霉的,本来分数是轻松过重点线的。”

    亦达没有言语。从那一刹那,他开始意识到,这个世界原来是不公平的。

    到达卫辉火车站时,正值清晨,站前广场上有早点摊,两人点了一些热气腾腾的包子,趁着豆腐脑填饱了肚子。车站附近就有到云台山那边的小公共汽车。辗转到达宾馆时已经接近10点了。但是宾馆外围戒备森严,根本无法进入,最终母亲打电话找到了市里高招办的熟人老李,几分钟后老李出了大门,见到了母亲和亦达。

    老李之前已经做了一些工作,他抱歉地跟母亲表示,查分此事已经无能为力,再去争取重点分数线的提档已经毫无可能了。但是好在亦达的化学分数还是比较高,在高中全校是第三名,当时省内最好的学校就是郑州大学化学系,让亦达去上这个专业,再去考研,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此中曲折,不再细表。

    中午时分两人从回到卫辉县城,坐上了长途汽车返回郑州,之后再想办法转火车回家。省道旁边是一条绵延的引水渠,两边是茂密的绿化杨树林,再远处是无边的稻田。这里已经是华北腹部,中国最高产的农业核心区域,正是因为依托着黄河的灌溉体系,这里的田地有着充足的水资源,反而种上了稻谷。夏日的稻穗在烈日的灼晒下,也无精打采地迷瞪着。母亲坐在靠窗的位置,脑袋斜靠着头枕,随着汽车的颠簸已经浅浅地睡着了,亦达突然发现母亲的鬓角已经冒出了一些灰白色的头发,不禁有些心酸。他下定了决心,大学毕业后不能再留在这里。

    多年后,徐亦达看到几起新闻报道中,提及到高考试卷被人掉包或者顶替的案例,他知道,这种事情其实多年前就存在了。一介草民跟权贵之间的差距,如果不是自己亲身经历一些事情,是无法感知到的。

    徐亦达是那一届郑州大学录取新生里高考英语成绩最低的一个。两年后,他成为了英语六级考试的全系第一名。

第五章 今日种种

    近现代的中国历史,每逢年份为9的,总是要发生一些大事情。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从1949年建国开始数起,1959年庐山会议,1969年中苏之间摩擦出了珍宝岛事件,1979年发生了对越自卫反击战,1989年的春夏之交就不多说了。

    1999年的春节,徐亦达第一次和父母待得长久一些。毕业后的几年,亦达多数是在北海过年,因为来回的火车旅程过于艰辛。这次北海那边的工作已经辞掉了,无论这次考试成绩如何,他都要去换个城市。他坚毅地对自己说:“北京,我要来了。”

    过了正月十五,亦达出发到北京,先到八一湖附近见到了沈阿姨家里。沈阿姨是亦达母亲的大学同学,在一家电子行业的外贸企业工作,不过已经快到退休年龄,已经退居二线岗位了。沈阿姨很是热情,在家里接待了亦达。第二天也陪着他去附近找了一下适合居住的地方,但是都不太合适,亦达还是想住到距离学校比较近的地方。

    正在挠头的时候,北海哥们小马来了个电话,他委托他的大学同学陈平在清华附近找了个房子,一居室,每月租金1800元,陈平已经代缴纳了房租和押金,回头还给他即可。

    离开的时候,沈阿姨细心地给亦达准备了一床被子和床单枕巾等物品。说你大老远的,这些也都是很新的,已经洗晒干净,就别自己买了。

    见到陈平,拿到了钥匙,亦达终于心里安定了下来。陈平个子不高,跟小马当年是在武汉一个宿舍的同学,他本来就是北京人,毕业后回到北京,但是貌似没有去找单位上班,二是自己做起了生意。可能是家族里有一些资源,他做的事情比较杂,包括一些项目投资,也在二级市场做一些操作,同时在福建和广东还有自己的厂子,福建的厂子是生产各种羽毛球拍、网球拍、高尔夫球杆等等,谁知道是真是假。广东那边的项目却是个跟别人合作的包装箱生产厂。

    陈平安慰着亦达:“你先住着,别着急,慢慢来,我跟小马是哥们,你是初来乍到,需要我帮忙的尽管言语啊。”两人瞎聊了片刻,陈平告辞后开车离开了。

    第二天,亦达就去了位于北三环东段的国际展览中心,那里正好有个人才招聘会。展览中心里人头攒动,但是靠谱的用人单位却不是很多,多数机会倒像是在招聘低端的工人职位。

    在一家企业的展位前,亦达停下了脚步。这是一家互联网空间服务提供商,名叫永安互联。亦达之前有自己的个人电脑,看过很多的电脑报,也曾经用frontpage做过一个简单的个人网站,用的是网顺提供的个人域名,还算是有一定经验的。

    亦达把自己的简历递给了主管,主管问了些基础问题,亦达回答得还不错。

    第二天早上,还在半梦半醒的时候,亦达接到了永安互联的电话,电话那头是位女士的声音,告知亦达被录用了,今天就可以来办理报道手续。

    这家公司坐落于公主坟,公司不是很大,亦达没想到的是,老板居然是位姓黄的台湾人。录用的职位是市场推广专员,主要职责是要去参加各个展会,宣传推广公司的各项业务,包括域名注册、空间租用,以及网站建设等基础的互联网应用服务。月工资2500元,每月根据工作表现会额外有一部分的奖金。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徐亦达就忙碌在各个展会上,北京的农业展览馆、北京展览馆、国际展览馆等,每个展会上亦达都要积极地向往来的人群发放宣传手册,引导感兴趣的用户来到展台那里进一步咨询,留下联系方式,发放些小礼品。没有展会的时候,亦达会在公司里协助接听客服电话,整理客户资料。

    市场部里有个北京小伙子叫潘达,如果用英语发音来讲的话,正好是panda熊猫的意思,所以大家伙儿都喜欢叫他熊猫。熊猫岁数很小,还不到20岁,他是职业高中毕业后就出来工作了,学的是机床专业,毕业的时候死活不愿意去干本行,就来这里了。熊猫正好也住在北三环的马甸桥附近,所以两人经常下班时一起顺路骑车回家。

    这天事情不多,两人按时下班。当天亦达刚领了第一期的工资,加上奖金有3000多元,心情愉悦,两人骑到紫竹桥附近,亦达瞥到路边的小饭馆,就停下车来:“熊猫,别走了,今天我请你吃饭。”

    锁好车子,两人进到小饭馆里。这就一家东北菜馆,面积不大,座椅挤得满满当当的。两人点了几个硬菜,几瓶啤酒,瞎聊起来。

    熊猫举着杯子问道:“亦达哥,说实话,您来我们这里整一个月了,我看您这气质,是有文化的人,跟我们不一样,为何要来这里啊?”

    亦达抿了一口啤酒:“气质和文化,在金钱面前都没有用啊。我这外地进京的,有个地方吃饭就不错了。”

    熊猫跟着问道:“其实您看公司里咱们这些人,忙里忙外的帮公司挣钱,最后其实都是给黄总打工了。”

    亦达拿起杯子跟熊猫碰了一下,“咳,大家都一样。你想一想,机关里的小兵,要给领导打工,领导呢,要给上面的大领导打工。咱们企业员工,要给黄总打工,这是天经地义。至于黄总呢,作为企业老板,他要纳税,给政府打工;作为家里的男人,剩下的收入还得交给老板娘,给老婆打工。”

    熊猫笑了:“没错,看来咱们单身汉至少不用给老婆打工。”

    亦达问道:“熊猫,你有理想吗?”

    熊猫迟疑了一下:“这个,......,理想啊?我打小就学习不好,再努力成绩也上不去,所以您看也就考了个职高。我爸让我去厂里做工人,我也不乐意。不过,我喜欢打游戏,像红警啊、三角洲啊,我打得都特溜儿,找时间咱俩攒一局。”

    亦达心情复杂地看着熊猫:“说实话,之前我也打游戏,熬夜打,那个仙剑奇侠传,我反复打了三遍通关,李逍遥如何走迷宫,我都能背下来。还有,这款游戏有点让我受伤,里面的剧情太悲了点。你还记得赵灵儿在仙灵岛上对李逍遥说的那段话吗?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需誓言。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男人啊,合适的年纪要做合适的事情。我这个年纪就不太玩游戏了。”

    熊猫继续聊着“没错,这款仙剑我也打过,不过我还是更喜欢红警这种策略型游戏。那您这个年纪准备玩点啥?”

    亦达笑了:“你这北京人,非要把你字变成您,感觉个个都是说相声的材料。我的未来肯定得靠自己来打拼,命运这东西,折腾过我,我也准备折腾一下它老人家。”

    ......两人干掉了8瓶啤酒,微醺着闪人了。

第六章 似水无痕

    人生的多数时间,不是你去选择机会,而是机会选择你,无论是好是坏,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四月的北京,路边的柳絮和杨絮漫天飞舞起来,骑车时偶尔会飘进眼睛里,弄得很不舒服。考研的分数线下来了,亦达和马朝阳都如愿过了分数线。

    马朝阳又坐火车来参加复试。复试过程倒也简单,只要表现得落落大方,把个人自信和对未来的一些憧憬充分地展现出来即可。清华大学的面试老师也是阅人无数,对候选人的判断基本上能在三分钟内有个**不离十。亦达简单介绍了自己的工作经历,还补充提交了这两年自己在杂志上发表的几篇经济类的文章,面试老师看了后频频点头。

    面试过程轻松愉悦,结束后,两人感觉都还不错。

    小马跟亦达说:“幸亏春节后就租下了房子,我回去就办离职手续,也早点过来吧,家里的事情也都沟通好了。”

    马朝阳一毕业就结婚了,妻子宋璐跟他也算青梅竹马,从小一起长大的。小马的父亲是当地县里的电力局局长,妻子宋璐是教育系统的子弟。两人从小就是同班同学,中学阶段就暗生情愫。高考时宋璐考上了本地的大学,马朝阳去了上海交通大学,两人鸿雁传情,算是建立了恋爱关系。两家家长也都互相认识,都认可了这门亲事。一毕业,两人分配到同一城市,就飞快地领了结婚证,一直琴瑟和鸣。对于小马考研这事,宋璐也是充分支持,毕竟两人在北海的单位发展前景也不算是特别前途光明,宋璐在一个外贸企业工作。之前外贸行业由于政策优势,活得比较滋润,而这些年来,已经快揭不开锅了。马朝阳在电业局这边做系统维护的技术工作,每天在跟各种智能电表类的后台系统打交道,也是觉得疲倦了。

    这次报考清华大学,其实也是马朝阳跟亦达强烈建议的目标,毕竟亦达去年考过一次湖南大学却折戟沉沙,亦达略感消沉。而马朝阳一直鼓励着:“既然选择考研,就去考最好的学校。再说了,你也知道清华经管学院院长是朱总理兼任着,学院的师资力量肯定也是全国最好的,未来的就业去向也更不必多说了。”

    马朝阳家里还真全是学霸,弟弟马晨光两年前已经考上了清华大学的物理系。只是这家伙入学后就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以至于第一学年就挂科了四门主课,没凑够最低要求的学分要求。清华大学对于本科生的要求非常严格和苛刻,不得已马晨光只能退学。马晨光又回去复读参加高考,考上了武汉的一所大学,这次改学了计算机专业。

    五月初的一天,徐亦达看到了北京青年报的一篇网顺公司的招聘广告。他试着投了一份简历,然后接到了面试邀请。面试人叫沈欢,一个英姿飒爽的姑娘岁数不大,但骨子里透着一股利索劲儿。亦达之前在北海的期货公司里主管过信息技术部门,每天晚上需要把来自各家期货经纪公司的行情分析,整理排版后印刷出来小册子给各个客户使用,对于宏观经济以及金融市场还是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加上自己的个人网站用的恰恰就是网顺的个人域名,也有一定的代码使用经验,亦达被录用了。

    回到永安互联,亦达提交了离职申请,手续倒还顺利。临走时亦达跟熊猫互相道别,亦达说:“熊猫,我先走一步,你啊,别老惦记着打游戏,有功夫学点本事,找合适机会也动一下。”熊猫有点不舍:“我知道这里留不住你,只是还真没想到你走得这么快,以后下班路上又得我一个人了,祝你一路顺利啊。”

    接下来几天,北京发生了一件大事。5月8日上午,美国战机轰炸了我驻南联盟的使馆,下午的时候,坐落于北京东部的美国使馆门前已经出现了十几所大学的学生们,他们拉着横幅,愤怒地宣读抗议书,对暴行表示了强烈的愤慨和抗议。

    亦达对这个事情倒是没有太多关注,他已经去了新公司报到,在财经频道做内容编辑。公司在崇文门那边的新世界写字楼里,出了地铁站先是一家熙熙攘攘的菜市场,对面是有名却有点没落的哈德门饭店,再往南是窗明几净,灯火辉煌的新世界商场。

    网顺公司之前其实应该是在广州,这次老板丁雷决定要把企业搬到北京来,主要是为了企业的融资和上市计划。当时美国的互联网企业里最耀眼的光芒是来自于门户户头的aol,如果要在国内做门户,必然涉及到内容资讯;如果做内容资讯的话,国内也只有北京才能集聚了各种专业机构、编辑人员、内容素材等资源。所以丁雷下了狠心,把广州的公司只保留了一些技术人员和业务,他带着一名技术老大何智敏来到了北京,也是破釜沉舟之举。

    何智敏负责技术部门,沈欢负责编辑部门,其他还有财务、人力资源、战略合作、市场部等。而具体到相应业务的时候,丁雷是事无巨细,面面俱到。服务器出问题的时候,丁雷也会挽起袖子,冲上阵来。发布新闻时,丁雷也会时不时对于标题、图片、位置、色彩搭配等细节直接跨过沈欢来发号施令。比如编辑部门反映图片素材不够的时候,丁雷就召集所有主编到会议室里,打开一个网址指给大家看:“大家都记下来,这个图片库叫corbis,这是世界上最牛的图片库,你们别管版权了,看到合适的直接扒下来就行。”而沈欢是海归,从美国回来的新闻学硕士,听到丁雷这个说法也是只能摇摇头不吭声了。

    编辑部里沈欢是老大,但是几天后亦达发现自己已经感觉不到面试时沈欢身上那种凌厉气势了。开周例会时,各个频道主编总是喜欢对沈欢和老大丁雷开些各种玩笑,丁雷不在场,沈欢一个人面对着这种善意的玩笑,倒也不生气,反倒是气氛欢快轻松。新闻频道的主编是周爽,是个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退学的博士生;体育频道主编是方叶,一个阳光帅气的小男生。科技频道的程颖和娱乐频道的夏沐,是两位年轻女生。还有电子杂志的主编江宛智,像个老学究一般,带着厚厚的眼镜。聊了一下,亦达发现其实大家都差不多,最早的同事其实也就比自己早入职两个月而已。

    办公室里还有个神秘人物叫丁震,是丁雷的弟弟,他的职务是总裁助理,其实也是公司里的任何事情他都会插一杠子,但是往往会更加添乱,有时候两兄弟的指挥还互相矛盾,让底下人叫苦不迭。

    编辑工作倒不是很复杂,主要是把各个财经媒体的内容转载到发布系统里即可。网顺的发布系统用着还算顺手,把原文复制过来,系统会自动排版,插入图片,加上标题,选择媒体出处,鼠标一点,就发布出去了。也不存在审核校对的程序,一切从简。如果一些不规范的字体,可以用txt或者cbox的小工具处理一下。编辑图片的话,用acdsee,转为jpg格式,可以较好控制图片字节数。标题控制只要注意不超过22.5个字符即可。当然具体到编辑规范,还有很多细节,包括标题的主谓宾结构、标点的用法、图片的视觉重心等。稍微复杂一些的是制作专题,需要制作头图,需要有框架结构,需要有足够的关联内容。设计头图的工作亦达搞不定,一般都交给设计部门,自己提出需求,1小时内基本就收到相应的电子邮件了。

    更麻烦的是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有些内容适合时政,也适合财经,这时候就得沟通一下。这种内容一般会选择频道双发,各自频道首页都会放在焦点位置,但是在首页上的位置不能重复,只能看重要程度选择一个。

    彼时多数平面媒体还没有自己的网站,只能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相应邮箱。编辑接收下来再转发。有时候附件会是个压缩包,解压缩后,里面的文档和图片都乱七八糟,编辑还要自己一一对应着互相匹配。遇到这种情况,编辑只能暗暗叫苦,又耽误了自己的工作效率了。所以所有的编辑都飞快地学会了各种快捷键,其中使用较多的比如,ctrl+a是全选,ctrl+c是复制,ctrl+v是粘贴,ctrl+f是查找,alt是发送。

    即使这样,一个熟练编辑在满负荷的情况下,一天下来能编辑发布出80条资讯出来,已经是个不错的成绩了。

    亦达飞快地进入了状态,小马也抵达了北京,他的计算机专业背景和相应工作经验,更顺利地找到了一份在思迪网的技术开发工作。

    杨老师也从清华毕业了,毕业前有一家国家级的社会科学研究所到学校里招人,有一个做数据统计的职位。机会不错,只是当初来京上学的时候,他签的是委托培养协议,按道理要回到原单位上班的。不过三年之间,发生了太多事情,当初的学院书记因为涉嫌贪腐已经被抓进去了,现在当家的领导对杨老师倒没有太多阻拦。杨老师乘坐火车赶回学校,约上相关人士连着喝了几场大酒,终于算是搞定了关系,给学校象征性地缴纳了3万元的补偿金,把委托协议算是作废掉了,好不容易把自己的人事档案和户口转到了北京,而妻子还在下面老家县城里刚提拔到广电局做副局长,儿子刚刚上学,老人还需要照顾,所以他们两人暂时还是没有随迁进京。

第七章 只如初见

    不久之后,徐亦达和马重阳都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只是很不幸,这一届的录取新生不再转移户口了,亦达也没把这个户口当回事。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这天,沈欢让大家都去申请个oicq,工作沟通,传一些文档会方便很多。oicq是个即时通讯工具,亦达的号码是个五位数的吉祥号,他把自己的头像从默认的小青蛙改成了一个带着墨镜的帅哥。网络是个神奇的虚拟世界,亦达也莫名其妙地加了一些陌生人作为好友,其中多是女生居多,不时瞎聊一些市井八卦。其中一个网名叫“红袖添香”的在外经贸部工作,亦达跟她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1999年的互联网,逐渐掀起了中国创新的浪潮,也吸引着国际资本和传媒的目光。一天中午徐亦达和同事们从哈德门那边的小饭店聚餐回来,上到办公室里,见到公司行政小张和几个人在张罗着办公区的核心区域布置一块场地,原来是美国的n要来公司采访丁雷。小张推了两把椅子过来,对面是两盏明晃晃的摄影灯,两台摄像机在三角架上对准了椅子。丁雷带着工牌,穿着t恤,大大咧咧地跟采访记者聊了起来。因为正好占用了徐亦达的工位,亦达只好暂时站在外围观看采访。

    采访很快就结束了,丁雷的英语不是很利索,发音也不是很标准,但是基本上能对记者的提问准确地回答出来。在这一点上,亦达还是很佩服丁雷的。事后亦达才知道,网顺公司又拿到了一大笔美元投资,已经计划着未来要在美国那边上市了。当然亦达更没想到,四年后丁雷成为了彼时的中国首富。

    随着更多新的互联网公司的创立,编辑部的人员陆续流动起来,有进有出。程颖和夏牧先后离职,去了北京西北三环外的一家门户网站新蓝网,这家网站是去年与美国的一家华人网站合并的,对外已经号称是中国最大的中文门户网站。她俩人离职也算正常,因为程颖家住在学院路那边,夏牧住的更远,家在香山附近的某个军事单位,每天来回路上奔波,比徐亦达还要辛苦。亦达的频道里也陆续加入了新同事,有个叫沈淮钟的小伙子很是机灵活泼。

    转眼之间,学校开学了。这一期学院共分成了五个班,前面四个班级是北京上课,每个班级大约50多人,还有一个班级是定向招生的内蒙古学员,多是内蒙的体制内年轻官员。亦达分到了二班,小马分到了三班。

    开学后的第一个晚上,学员们自发在友谊宾馆分班级组织了一场新生联谊会,大家分别自我介绍了一下,并推选出相应的班长等。根据大家意见,每届班长任期只有一年,班长提名其他4人组成班委会,统筹各项学习、文体、组织和交流工作。二班的第一届班长叫史晓东,在某大型中央企业里担任团高官。其他班级同学绝大多数来自北京各机关和事业单位,其中来自金融机构的有四分之一,包括人民银行总行、外汇管理局、各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只有三位同学来自于外地。

    开学后,徐亦达的忙碌程度大幅增加了。因为都是非脱产的课程,平日里有有两个晚上有课程,周末里也至少安排了1天半的课程。但是亦达上班太远了,就算下午18点按时下班,等他赶到学校,也基本上要1个半小时时间,必然迟到,所以每次等他从后门溜进教室里,只能坐在最后面的位置了。好在频道里的工作不算太多,加班次数倒不是特别多。相比之下,马朝阳的上班距离就近多了,他在紫竹桥上班,思迪网还算是个国有企业,虽然是技术开发人员,但是他的加班次数更少。所以小马一般会按时赶到学校上课,并帮亦达准备些面包饮料等食品,等课间休息时再给到亦达充饥。

    第一学年多是大课,几个班都在一个大教室里集中上课。而坐在教室后排的多是固定的那几位,朱嘉晨来自一家建筑行业央企的人力资源部门,贺子梅来自国家开发银行,老刘来自光大外贸进出口公司,还有候屹,来自中国银行北京分行。其实这几位倒不是因为上课迟到的缘故,就是喜欢在后面的座位做些自己的事情,或者开小差方便而已。

    再往前,是其他班的同学多一些。这一天课间休息时亦达跟老刘正聊着最近的股票市场,老刘略带忧伤地说道:“我去年拿着的万科股票还套在手上,郁闷坏了,想从这股市里挣钱,不容易啊。”

    亦达点点头:“一样,我这都是95年老股民了,现在啥也没持仓,也没钱。不过据说年底的时候要加入wto了,可能会有机会。”

    前排一个黑亮短发的女生回头看了一眼两人,问道:“你们是哪个班的啊?”

    “我们这最后几个人都是二班的,你呢?”老刘回复着女生。

    “我是一班的,有空咱们可以多聊聊股市,我们有几个栏目就是做股票分析的。”那个女生看来的确对财经还是挺感兴趣的。

    亦达好奇地问道:“你在哪里高就啊?”

    女生翻了一下包,拿出两张名片,大方地递给亦达和老刘,“认识一下,我是cctv财经频道的。”

    亦达看了一眼,名片上的名字叫施可,他也拿出自己的名片递了过去:“不错,我叫徐亦达,来自网顺的财经频道,未来工作上咱们说不定会有交集。”

    施可的眼睛亮了一下:“你是做互联网的啊,咱们看来算同行,回头有机会多跟你学习了。”

    老刘插话说:“中国的新行业势头很猛,我们外贸行业都快不行了,这要是再加入世贸,我们就更没饭吃了。还是你们的行业好,一个是新闻媒体,社会地位高;一个是互联网,我现在看不懂,不过感觉有戏。”

    施可笑了一下:“其实我们也有危机,之前的知识赶不上社会的变化,所以大家要重新回到校园学习。”

    亦达接了一句:“说实话,咱们跟着高水平的老师,的确能学到不少知识。但是我认为咱们学mba的,更重要的从同学身上,从一些实际案例里动态地交流和学习,动态地一起成长,这样才更有意义。”

    施可瞄了一眼亦达,没想到这个年轻人的思想还真是跟别人不一样。

    这时候马朝阳凑了过来,把一袋面包递给了亦达:“给你的,明天周末你请我吃麦当劳啊。”

    亦达笑了:“没问题。”他分别介绍老刘、施可和马朝阳互相认识:“这是三班的马朝阳,跟我是一起从广西考到北京来的,我们现在也住在一起。”

    老刘赞叹地说道:“你们从广西过来,真是不容易啊,我去过好几次广西,包括桂林和柳州,有山有水,景色宜人,只是没去过你们北海,有空咱们多聊。”

    施可也跟着说:“我还没去过广西呢,回头你们给我当导游啊。”

    老师继续上课了,徐亦达把施可的手机号码存在了手机通讯录上,他从来也没有想到,未来他竟然和她发展出了一段恩怨交织的故事出来。

第八章 云积渐高

    九月底的一天上午,徐亦达正在座位忙碌,体育频道的方叶喊了一嗓子:“快来看飞机!”于是大家都从位置上跑出来,跑到东面的窗户上,眼瞅着大批的军用飞机,排列着整齐的队形飞了过来。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这是为国庆当天的建国50周年大阅兵来做的飞行演练,大家都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壮观的场景,激动不已。

    这时候亦达的电话响了,却是个猎头公司。这还是他第一次跟猎头打交道,亦达很好奇,于是按照指引,约定下班之后在嘉里中心晚餐。

    嘉里中心坐落于cbd地区。还好,阅兵式的前几天北京多次戒严来做彩排,但是今天正好没事。走出地铁,亦达感觉这里的气场明显跟海淀那边不一样。各种职场人士步履匆忙,大都身着职业套装。商场里则灯火辉煌,窗明几净,各种名牌奢侈品在橱窗里争奇斗艳。走进嘉里中心,一楼有一家粤菜餐厅,叫海天阁。

    进了包厢,亦达见到两位男士正在品茶,一位身着西装的年轻人文质彬彬的样子,还有一位则30多岁,带着一副黑框眼镜,很是精神。年轻人欢迎着亦达落座,介绍自己姓张,是猎头公司的副总;中年男人是贺总,具体单位没说。

    闲聊了几句,就开始上菜了,菜品非常精致,价格也应该不菲。相对来说,亦达在广西那边几年,还是比较喜欢粤菜的清淡味道。

    贺总直奔主题:“徐先生年轻有为啊,我看过你的简历,有学历,有经验,有能力,有兴趣跟我一起做点事情不?”

    亦达其实是有点糊涂的,毕竟自己到网顺公司也没多久。他问道:“我没投过简历啊?”

    小张笑了:“徐先生见笑了,我们这个行业就是专门寻找合适的人才,您的简历我们当然有渠道能弄到。”

    贺总冲小张摆摆手:“这样,我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北大毕业的,之前在内贸部工作过,后来做了几年图书生意。你最初工作过的期货行业,最早其实就是规内贸部管理的。现在我想自己做些新的事情,也做了一些范围的调研,你也知道,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指日可待,未来的传统贸易一定会受到极大冲击。反之,贸易与互联网的结合却成了最有前途的一个事业方向,所以我归纳到最后,决定从电子商务这个方向入手。您的条件比较符合项目的需求,可以过来做主管内容建设。”

    亦达还真没有办法作出快速判断,此前网顺公司已经成立了电子商务部门,来启动相应的业务规划。但是他还真不清楚具体的发展前景和业务细节。

    贺总跟着说:“没事,你现在是主管财经频道,之前也在期货行业做过信息内容的主管,所以业务上应该问题不大。回头你多考虑一下。”

    餐毕,三人离席而去。第二天小张打来电话,说昨天的沟通还算不错,贺总对亦达还是比较满意的,公司急需互联网领域的人才,所以给亦达开出了月薪1万,外加2%股份的条件力邀加盟。

    但是最终亦达还是放弃了这个邀约。十年后贺总创办的企业历经种种波澜终于成功在美国上市,也是后话了。

    2个月后,亦达还是离职了,原因是他跟丁雷吵了一架。

    这是11月的中旬,正值周一,徐亦达早早到了公司。十点是编辑部门例行的周例会时间,各位主编到了会议室,总编辑徐欢却还没有到,于是大家趁着刚上班的热乎劲儿瞎聊起来。几分钟后,徐欢满头大汗地冲进来“不好意思啊,今天路上太堵车,我迟到了,中午请大家吃饭。”

    按照顺序,各人分别汇报了上周的工作总结以及本周的工作计划,财经频道这里有两件大事,一是当天要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亦达这边安排了沈淮钟来重点跟进。另外一件事情是中美之间的入世谈判,上周美国代表团就来了北京,但是迟迟没有结果。

    快到中午了,正准备跟大家一起出发的时候,亦达的oicq滴滴叫了一下,“红袖添香”在网络那头跟亦达发来了一条消息:“今天可能会出结果了。”

    亦达好奇地问道:“还真给忘记了,你就在外经贸部工作啊。”

    “昨晚谈判到很晚,大家都快放弃了。”

    亦达并不知道这些细节,至少从早上各家新闻媒体看到的消息,都没有明确的结果。

    “你在现场吗?”亦达问道。

    “我的级别哪够得着啊,我也是听同事说的。不过偷偷告诉你,早上总理都来了一趟,你可千万别对别人说啊。”红袖添香快速地在屏幕那头回复着。

    亦达吃了一惊,按道理总理今天上午应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看来这个谈判是要水落石出了。

    亦达回复到,“放心,我肯定保密。你去吃饭吧,回来后有啥消息,随时跟我说。”

    亦达转身跟徐欢打了个招呼:“你们去吃饭吧,我还有事,回来时给我打个包就行,谢啦。”

    大家起身离开就餐去了。

    亦达去饮水机那里续了一杯水,镇定地想了一分钟,决定开始要搭建一个专题了。

    网顺公司的专题系统很好用,亦达飞快地做了一张头图,标题上写到“中美签署双边协议入世迈出关键一步”随后整理了几个栏目,包括背景知识、谈判进展、相应影响、专家解读,又加了系列的图片纵览。焦点图里暂时放置了一张最新的谈判进展图片。专题做出来后先保存了起来,没有发布出来。

    下午的时候,亦达继续在网上跟“红袖添香”聊着那边的进展。

    下午17点的时候,亦达刷出的媒体列表中,中央电视台那边的新闻中终于出现了“中美签署双边协议”的稿件,亦达飞快地转载了过来,并跑过去跟新闻频道的周爽和徐欢做了汇报。徐欢马上下达指令,赶快做个专题,上首页重点推荐,再看看其他媒体是否有更多稿件过来。亦达说:“我都做好了,周爽那边直接挂我的专题地址即可。”

    专题挂了出来,亦达发现其他各家门户网站陆续挂了新闻出来,但是只有单条稿件,没有更多的内容,相比之下,自己的专题在内容和表现上都遥遥领先。他琢磨着,如何能找些更多的内容发布出来,不管了,他决定先干起来。

    徐亦达飞快地在键盘上陆续发布了几条快讯,媒体出处那里直接写上网顺财经,发布到了谈判进展的二级栏目里,内容根据时间顺序,为“中美双方彻夜谈判终于破冰”、“双方代表斗智斗勇中美谈判历经艰险”、“美方代表团取消上午返程航班最终握手言欢”,一系列的快讯仅仅靠着标题和正文里的寥寥数字,却充分地把谈判现场的剑拔弩张和之后的琴瑟和鸣气氛给承托了起来。

    这个专题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内容的时效、独家以及整体框架和组织上,都远远领先于其他门户网站,第二天的访问量数据一出来就破了各个历史记录。

    让徐亦达意想不到的是,快到中午的时候,徐欢叫亦达去会议室开会。里面是丁震端着一杯茶,开着笔记本电脑。徐欢关上了会议室大门,丁震一上来就批评起来:“徐亦达,你这咋回事,昨天犯了这么大的错误”。

    徐亦达一头雾水。

    丁震气呼呼地指责着:“我来讲一下,昨天那个专题你准备得的确不错。但是最大的问题是,这件事情你没有充分地跟编辑部门大家及时沟通,这件事情应该交给新闻频道来执行,而不是放在财经频道里。”

    徐亦达不服气,顶了一句:“昨天早上例会,我汇报了这个事情。当时新闻频道的周爽也没说啥啊,大家都并没有把这个事情看得特别重,还不是昨晚新闻出来后,上了新闻联播,你们才觉得意义重大。再说了,我的专题,也第一时间给了新闻中心做重点推荐了。”

    丁震飞快地否定着:“甭管那些了,反正这事应该是新闻频道来做的,你财经抢内容就是不对。”

    沈欢插了一句:“这事也怪我,没有分配好。”

    丁震不依不饶:“还有,你那些现场直播是哪里来的?消息准吗?”

    亦达却不肯对丁震说出他的信息来源,“我有自己的渠道,这些内容没有任何问题,我心里有谱。”

    丁震坚持着:“你得把你的消息来源贡献出来。”

    徐亦达沉默着,不肯回答了。

    徐欢见有些尴尬,赶紧来打圆场:“这件事情先这样吧,到目前为止,外边对咱们这个专题还是相当欣赏的,亦达发布的那些现场消息用的是网顺财经的名义,倒也没有监管部门来找茬。”

    丁震瞪了一眼亦达,关上电脑,端着杯子出去了。

    下午的时候,徐欢找到亦达,略怀不安地说道:“亦达,我跟丁震沟通了一下,财经频道这里暂时让沈淮钟来带,你继续做些日常的发布工作即可。”

    亦达很是不爽,“咳,我知道了,还不是因为丁震是老板的亲兄弟啊,他懂啥啊?”

    第二天,亦达就联系了程颖。此前程颖已经跳槽去了新兰网,随后又带走了娱乐频道的夏牧。两人在oicq上聊着,程颖得知了亦达专题的事情,安慰着亦达:“你也过来这边吧,至少距离你上学和住的地方都近多了,尽快给我一份简历。”

    很快,亦达接到了新兰网的面试邀请。

    如同海淀和cbd的对比一样,新兰网的办公环境也是要比从崇文门的写字楼要弱一些。新兰网坐落于万泉庄小学旁边的一栋小楼里,旁边是略显破旧的老式居民楼,门口的小路很狭窄,几个员工正在门外抽烟侃大山。

    程颖把亦达带到了4楼的一间小房间里,房间很小,两位面试官跟亦达聊了一个小时左右,一位叫浪子,跟亦达差不多同岁,却比亦达要明显稳重成熟;另一位是老奇,目前主管整个运营部。亦达的整体表现还是不错,老奇让亦达回去准备一些书面的分析报告回头发邮件过来,算是家庭作业。

    徐亦达第二天就写了一份详尽的分析报告,根据新兰网的整体内容布局,按照各个频道的特点,逐一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

    没过两天,亦达接到了新兰网的电话,人事部门的一位张姓女员工通知他被录用了,来做老奇的业务助理,希望尽快来报道。

    从网顺公司走的那天,亦达先是和沈欢聊了一下,沈欢表示非常遗憾,毕竟之前的专题事件并非都是亦达的错误,她有些拘谨地说道:“我其实非常希望你能继续留在这里,或者换个频道,或者去其他部门,比如市场部、电子商务部都可以,我们这里的确缺人啊。”

    亦达笑了笑:“咳,你想听我说实话吗?我得罪的是丁震,是老板的弟弟,即使我换到其他部门,一样没有好果子吃。对了,小沈不错,他来带财经频道应该比我强。”

    丁震这几天不在公司,丁雷找亦达聊了一下。“听说你要走了?我们这里哪里做得不好的,你可以多说几句。”

    亦达郑重地答道:“丁老板啊,说句心里话,我的确不舍得这里,毕竟我一开始上网就用了你的个人域名,我也特别喜欢你风风火火,大大咧咧的性格,觉得跟你干,有戏。从业务方向上看,咱们的首页就是看着舒服,首页的代码我也对比过,是所有门户里最简洁高效的。频道这里的访问量从我刚加入公司的时候已经上涨了3倍,也是各频道里仅次于新闻频道的,就像我自己的孩子,我真是舍不得。但是的确没办法,这里距离我上学太远了,每天来回奔波差不多得3-4个小时,下班回去再上课,往往迟到。”

    丁雷顿了一下:“嗯,明白了,我也知道你离开可能是跟我弟弟有关,不过他要被我派到美国去了。”

    亦达淡淡地回复着:“还真跟他没关系,反正祝您未来顺利啊。”

    走出新世界的大门,徐亦达抬头仰望着冬日里的湛蓝天空,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到北京的第一年,已经换了两份工作了。走过崇文门菜市场,从那道厚厚的布帘子后面却透出一首崔健的老歌来,转进了他的耳朵里......

    .......

    放眼看那座座高楼如同那稻麦

    看眼前是人的海洋和交通的堵塞

    我左看右看前看后看还是看不过来

    这个这个这个这个这个那个那个那个那个越看越奇怪

    过去我不知什么是宽阔胸怀

    如今我不知世界有很多奇怪

    过去我幻想的未来可不是现在

    现在才似乎清楚什么是未来

    噢---噢---噢---噢---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

第九章 懵懂年华

    所谓青春,是个体对未来人生的憧憬和所处现实之间矛盾的各种体验过程,背后则是体内的荷尔蒙在作怪。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徐亦达对男女之间的爱情启蒙比其他人要晚不少。

    直到小学的高年级阶段,亦达所在的年级里男女生之间才慢慢有所分离,调皮的男生还都在满操场嬉笑打闹的时候,女生则已经自发地组成小圈子团结起来,从气势上压倒了男生。

    到了初中阶段,班级里也陆续开始了几对儿早恋的同学,在班主任的持续高压监管下,他们往往不敢发出任何动静,到了初三快毕业的时候,膨胀的荷尔蒙让男生们开始心潮滂湃起来,胆大的就不再忌惮老师的监管,甚至把找到女朋友当做了在男生圈里的一种炫耀。于是,男生开始公开或者私下里把班级里的女生纷纷划入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就像连连看的游戏一样,凑成一对儿算一对儿,也不管这一对儿是否真的就有彼此的意思。而班花叫齐楠,是军人家庭出身,别人也不敢惹。偏偏亦达在初中阶段还没太启蒙,虽然也保持经常锻炼,每天天不亮就出来跑步,自己的身高却一直不见长,毕业的时候在男生里面个子是倒数第三名。而自己对男女之间更是没有任何感觉,对班花齐楠都没动啥心思,只是觉得她长得好看而已。

    他觉得这些跟这些女生拉拉扯扯还真不如自己瞎玩有意思。随着电影《少林寺》的上映,一帮小男生开始在院子里比划着着一些简单的武术动作,嘴里哼哼哈哈地吆喝着。然后是一部香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出来,每晚播出的时候,大家都跑到阶梯教室里里三层外三层的围着那台学院里仅有的一台24寸黑白电视机,挤得水泄不通,趁着臭烘烘的汗臭味,大家看得不亦乐乎。

    徐亦达的初中是市里的重点中学,而家里在学院宿舍区,坐落于郊区,每天一大早学校的班车会按时出发,把在城里上学的各家孩子送到市区各个地方。等班车的地方有个小书摊,书摊上摆上了系列的武侠小说,包括热播的《射雕英雄传》、《七剑下天山》、《神雕侠侣》等等,图文并茂,很是好看。摊主把这些武侠小说的分成系列小册子出租,一毛钱可以看一次,每册也就3集左右。

    每天中午放学的时候,等候班车的个人都跑到书摊上找自己中意的图书借阅,男生都是看武侠系列,女生去看琼瑶系列。往往等到班车来的时候,一本小册子还没看完,大家才不情愿地把书还给老板,再一窝蜂地挤上车来。到了下午放学时分,等车的时间略长一些,有时候甚至可以读两到三本。

    徐亦达姐姐徐方华比亦达大三岁,这个时候正是看琼瑶小说的时候。琼瑶的小说但就取名来说就够文艺,好几部都是从古诗词里来,《几度夕阳红》、《一帘幽梦》、《月满西楼》、《梅花三弄》等,比如《窗外》讲的是师生恋的故事,其他题材多是富家公子和平民姑娘的爱恋情仇,或者倒过来是大家闺秀和平民才子的哀怨纠葛。亦达翻过几本琼瑶小说,实在是读不下去,所有情节全是那些老套路,远没有武侠小说里的打打杀杀来得有趣。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习,徐亦达还是没太上心,玩耍蹦跳之间顺利里考上了实验高中。报道的第一天上午,他在学校大门口见到了初中同班的几个同学,几个人又开始嬉笑打闹起来。

    父亲老徐推着自行车进到校园,来找一下自己以前的大学同学李老师,李老师毕业分配到高中,已经是数学组的组长了,不过这次没有带徐亦达的班级。

    看到徐亦达在跟同学围绕着门口的花坛打闹着,老徐气不打一处来,吼了一句“徐亦达,你过来。”

    徐亦达赶快停了下来,小心翼翼地挪到父亲面前:“爸,你咋来了?”

    老徐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顿亦达:“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里是高级中学,你是高中生了,还像这样胡乱打闹,成何体统?三年后你就要高考了,别再像个孩子一样没正形。告诉你一件事情,从今天开始你就不再是孩子,你应该是青年了。青年是什么样子?青年得坐有坐样,站有战样,学有学样,自己要对自己的成长负起责任来。对了,最后告诉你,你是大人了,即使你做了错事,我也不会再动手打你了。”

    亦达在同学面前挨了这顿批评,脸一下子红了,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小声地咕哝着:“爸,我错了,你小点声。”

    老徐嗯了一声,推着车走了。

    进入高中,班里的气氛明显不一样了,所有的一切都指向了高考这个终极目标。课业负担一下上了几个台阶,早自习,晚自习,平时里各种单元测试都会出成绩,班级排名时时刻刻在提醒着你所处的位置。无数的作业和试卷压得大家头都抬不起来。亦达发现,像初三下学期那种混乱的乱点鸳鸯谱那样的场景在高中班里却偃旗息鼓,如果有那么几对儿,应该是转入地下了。

    也是不知不觉,亦达的身高开始飞快地窜了起来,青春的荷尔蒙开始悄然地萌动。班车上有毕业的孩子不再出现,也新来了几个同学,其中一个皮肤白皙的女生逐渐吸引了亦达的目光。

    她叫谢依萍,当年刚随同父母从外地调到学院来,还好学院跟市里面的初中算是共建关系,所以只要是正轨的事业编制的教职员工,其子女的转学问题一般都会开个绿灯,她比亦达小一届,就读于亦达之前所在的第九中学。

    依萍因为初来乍到,还不好意思去跟其他学生们去抢占班车的座位,每次都是最后上车,只能站在车厢前部。

    亦达则是从小学五年级转学到城里的学校后,就开始乘坐班车了。每次班车进站时,他总是站在车头方向的最远处位置,然后逆着行车方向,仗着个头小,能灵巧地从车厢侧部钻到门口,这成为了他的专利。

    所以多数时候,亦达总能抢到前排的位置。偶尔迟到的时候,亦达也不跑到车厢后面去坐,因为那边总是一些高年级看起来有些沉闷的那种学生。亦达也没机会跟那些高年级学生唠叨,于是总跑到车前部的那个发动机的大盖子上坐着,冬天的那个大盖子总是散发着温热,坐在上面很是舒服。

    班车师傅老胡的儿子胡小猛比亦达小几岁,平时在大院里都一起玩。一次小猛在大院的滑梯上玩耍时,几个外面来的其他孩子霸占了滑梯,不让小猛上来,发生了小小的冲突。亦达正在旁边荡着秋千,听到小猛的哭声,跑了过来。亦达问清楚缘由,不由得怒火上来,喊上旁边几个小伙伴,愣是轰开了那几个孩子。从此小猛就成了徐亦达的小跟班,亦达每次挤上班车也经常帮小猛占个座位。

    所以老胡对徐亦达还算照顾,平日里自己在驾驶座上,旁边的机器盖子按规定是不允许坐人的,而徐亦达要是往上坐,老胡则是往往网开一面。

    依萍每天就站在亦达座位旁边,随着车厢的摇摆,她只能伸手扶着亦达前面座位的头枕来保持身体平衡。冬日的光线透过车窗玻璃照在那只手臂上,细细的绒毛随着车厢的气流微微地来回摇摆着,手背上的纤细血管如青玉般隐隐透亮。

    徐亦达往上看了一眼又飞快地收回目光。依萍正看着窗外,冬日的杨树早已经没了树叶,稀疏的影子随着车辆的前行如同电影镜头一般,从窗口投射出流动的光影,在依萍的白皙脸庞上播放着。亦达嗅到了淡淡的香味,一种他这辈子从来没有闻到过的味道,他有些晕眩。

    依萍穿着一件黄色的外套,这种浓烈的色彩更加衬托出了她肌肤如同凝脂般的那种纯净白色。她的眉宇之间散布着一些雀斑,却显得有些俏皮。班车拐过路口的时候,一辆农用三轮车逆行擦肩而过,老胡一边猛打着方向盘,一边骂了一句。剧烈的摆动让依萍的身体倾斜了下来,撞到了亦达的身上,依萍的另外一只手无奈地扶在了亦达的肩膀上,又迅速地随着车身扶正而松开了手,站直了身体,她有些慌乱,赶紧小声对亦达道歉了一句“对不起啊”。

    一刹那,亦达有些心神不定。刚才来自依萍身体的撞击让本来就有些眩晕的他猝不及防,肩膀上的受力也突如其来,毫无防备。亦达感觉脸上火辣辣地发烫,他小心翼翼地抬头看了一眼依萍,同样小声地安慰她:“没事儿。”生怕别人听见。

    他俩的眼神飞快地交错了一下,可能只有万分之一秒,却又都各自飞快地错开了。

    亦达低下头,他的心跳得很快,半天都无法平静下来。

    班车却跑得更快,感觉比平日里要快得多就到了下车的地点。下车后亦达瞥到黄色外套的背影慢慢走远了,自己的心跳才慢慢恢复平静。

第十章 尽在不言

    发生在班车上仅仅几秒钟的简短交流,是徐亦达和谢依萍之间的第一次对话,但也是两人之间最后一次的言语沟通。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那天之后起,徐亦达却再没有机会去跟依萍开过口;但是多年之后,徐亦达还始终认为谢依萍是自己的初恋。

    徐亦达的个子飞快地窜了起来,每天早上坚持跑步,加上单杠、双杠的力量练习,篮球场上的跳跃奔跑,让自己的身材也健硕了起来。青春洋溢的日子里,健康阳光的亦达也给了谢依萍一个好的印象。当然,在情窦初开的时光里,两人之间的接触只能是用眼神来进行。

    开始的时候,亦达发现自己的目光开始更多地聚焦在依萍身上,无论是在等候班车的地方还是在班车上。只要依萍出现,他马上也变得拘谨起来,不再跟小伙伴儿疯狂打闹了。亦达也开始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每天早上出门前甚至会到镜子前面看一眼,也会试着用一下梳子把头发简单梳理一下,这辈子他以前从没碰过那玩意儿。

    当着小伙伴的面儿,亦达也不好意思太明目张胆地盯着依萍去看,他会装作不经意地去飞快地瞄一眼依萍,去捕捉两人眼神之间交错的瞬间。当然绝大多数时间依萍在跟其他同学聊天或者是仅仅站着看风景,这时候会略有挫败感。

    偶尔两人眼神对上的时候,两人却又小心翼翼地飞快闪躲开。即使这样,这种目光的短暂交流却让亦达内心雀跃不已。

    慢慢地,徐亦达明显地感觉到来自依萍的目光也在车厢里寻找着他,女孩子的矜持应该会更重一些,但是每次当依萍的目光装作不经意投来的时候,他能立即感知到,并第一时间地迎上前来,再迅疾地错开。

    徐亦达第一次充分理解了眉目传情的概念,他能从对方的眼神里读出很多内容,包括:羞怯、兴奋、期待、思念、甜蜜、......。

    从此以后,坐班车成为了徐亦达每天最为期待的事情。他会准时去大门口等车,却再也不像从前那样拥挤在人群中钻进车里,也变得像之前的那些高年级学生一样,等着人流稀少时再上车了。这样的话,他和依萍都会没有座位,都会站在车厢里,距离有远有近,但是感觉却比自己之前在座位上还要好,因为他的目光可以穿透车厢里的各个学生,去寻觅属于他自己的那个眼神。

    而当周末的时候,亦达只能老老实实呆在家里学习读书,下午的时候他会跟老徐去操场打上两个个小时的篮球,但是也基本没有机会见到依萍,但是一想到明天是周一,能有机会见到心上人,他又觉得对未来的一周有了动力。

    徐亦达也实在找不出如何去跟依萍开口的机会,也不知道如果有一天两人开口说话的时候他能说些什么内容。他也想过如果真有开口的时候,他会自惭形秽,他会无比尴尬,他会脸红语塞,他会无地自容。而当下的这种感觉已经无比美好,想象力才是无尽的空间,就连收音机里听到的那些情歌,之前没听出任何感觉,而现在却让自己感同身受,尤其是费翔的那首《读你》,简直就是自己心情的真实写照: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读你的感觉像三月,

    浪漫的季节,醉人的诗篇,

    唔,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读你的感觉象春天,

    喜悦的经典,美丽的诗篇。

    唔,

    你的眉目之间,锁着我的爱怜,

    你的唇齿之间,留着我的誓言。

    你的一切移动,左右我的视线,

    你是我的诗篇,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很快亦达升入了高二。这时候,面临着文理分班,亦达原先的班级是文科班,老徐从小就教育亦达“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所以亦达只能转出来进入到理科班,新班级算是理科班里面的最牛班了,老徐的大学同学李老师带的也正是这个班,而且班级里有好几个从小就跟亦达认识的同学,甚至包括在小学阶段都是一个班的老熟人了。但是大家却没有更多交集,大家都在埋头苦读,因为城里面的学生要老老实实上早晚自习,而亦达家庭所在的学院距离太远,只能乘坐班车往来交通,他跟其他学院的子弟一样,都是不必在学校上早晚自习的。这时候依萍顺利升入了高中,终于和亦达在同一个学校了。

    亦达的同桌同学叫江秦良,是某研究所的子弟。这个研究所算是三线建设项目,六十年代时在陕西某个山沟里扎根,到了80年代初,因为条件艰苦,政策也逐渐放开,整体搬迁到了这个城市。研究所里多数是来自五湖四海的知识分子,两个特点比较明显,一是他们家庭都说着一口普通话,二是他们子女的学习成绩在市里一直都名列前茅。江秦良也是个极其聪明的家伙,但是跟亦达一样,在学习上不太上心。高一那年,中国围棋高手聂卫平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中连续干掉了多名日本选手,拿下冠军成为中国棋圣,从而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围棋学习热浪。江秦良也开始赶时髦,经常拉着亦达一起比划围棋。

    这一天下午是自习课,大家都在低头自学,江秦良捅了一下亦达,把自己的一个作业本铺到了课桌中间:“别说话,来一局。”江秦良已经用钢笔在纸上打了一个大方格,里面整齐地画了13*13的小方格,他用*代表黑棋,用铅笔在交叉线的星位开始落子。亦达抬头看了一圈,班主任张老师不在教室里,他迅速地用铅笔跟着画出。来代表白旗,两人飞快地博弈起来,遇到提子时则用橡皮擦掉,两人之前已经下过多次,都已经很娴熟了。

    没成想,两人纸上鏖战的时候,窗外巡逻的班主任张老师慢慢踱了过来,他就站在江秦良的左边,看着这两人交头忙碌着。过了一会儿,他迈入了教室,从后面走到了亦达的身边,敲了敲桌子。亦达和江秦良吓了一跳,赶快收起作业本。张老师低声喝道:“你们俩出来一下。”

    两个人低着头小步出了教室,张老师在走廊里教训了他们一顿:“你们是高中生了,犯了这些错误我是不会请家长的。但是请注意,你们这个阶段再不努力就来不及了。你们俩智力都算优秀,可是看看你们成绩排名,连班级前30名都排不到。就这样,还在班上下围棋,简直是自暴自弃。如果再被我发现你们下围棋,你们就直接去见校长吧。”

    自此以后,两人倒是再也不敢在教室里下围棋了。课间休息时,两人站在3楼走廊里,看着楼下各年级的同学们在校园里嬉闹,江秦良说到:“唉,你说这高中学习咋就这样没劲呢?我就觉得每天一睁眼就要学学学,烦死我了。”

    亦达沉默了一下,他的目光正好落在楼下操场上那件黄色外套上,今天谢依萍正好穿着这件正跟同学在散步呢。“学习本来就是我们高中生的本职,不过学校里不只是只有学习两个字,我就挺喜欢咱们高中的。”亦达回复着。

    亦达接着问江秦良“问你个事情,你有喜欢的女同学吗?”

    江秦良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发,“这个,......,说实话,我喜欢的不喜欢我,我不喜欢的喜欢我。”

    亦达好奇地问道:“嘿,还真没看出来,我还以为你只是喜欢下围棋呢。”

    江秦良说:“我喜欢我们所里的一个女生,她在咱们高一;我经常能见到她,的确让我感觉到心跳加速,不过我知道我配不上人家。”

    亦达问道:“喜欢你的是谁啊?”

    江秦良顿了一下:“算了,这个可不能跟你说。”

    亦达笑了“好吧,你这家伙还有小秘密,原来还挺复杂的。”

    亦达想到自己跟江秦良相比,自己算幸运多了,因为他知道他喜欢的人也喜欢他,这也是自己的小秘密。

第十一章 那年匆匆

    转眼到了高三阶段,亦达的学业更忙了,基本上所有的主课都已经上完了,全部的聚焦就是各种复习和模拟考试,老师也会经常拖堂。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如果再去乘坐班车上学放学,时间很难保证准时了,亦达骑车上学的次数多了起来。

    从家里到学校大约40分钟,先是经过一片农田,再逐渐是各种菜园子,然后才是各种低矮的农民建筑,逐渐过渡到城市里的高楼大院。骑车的好处是可以抄一段近路,那里是一段起伏的土路,中间还有一个荒凉的坟地,班车不走这条路线,要走大路到第三中学,再拐回到其他几个学校,逐个站点放下学生们。

    菜园子有个好处,夏日的中午时分,那里没有人看守。亦达放学经过那里的时候,偶尔会把车子停在路边,自己跑到菜地里,或者掐一个西红柿,或者拔一根青罗卜,或者是一根黄瓜。这是自己种植的蔬菜,至少没有太多的化肥农药,亦达用手简单抹一把,就塞嘴里了。正值发育阶段的青年,到中午时分正是饥肠辘辘,有这一点蔬菜对付着,胃好受多了。

    而坟地那里就比较麻烦,偶尔会有一帮社会上的青年跑到那里打群架,他们手里拿着各种小型凶器,包括链子锁,截断的钢管,这些可以藏在袖子里,不会被公安抓到。而大件的兵刃基本没有,亦达也没有见过更具攻击性的刀具。两帮人马选择老坟地作为对峙场地是最合适的地点,这里旁边有菜园子,有引水渠,还有一片松树林子,道路也是四通八达,如果打败了,或者来了警车,他们很容易可以逃之夭夭。不过亦达从没见过他们当场动手,更多则是在那里相互对峙着。分辨他们倒也简单,大都是牛仔衣,喇叭裤,头发烫得烂七八糟,有时候还能听到他们随身携带的大喇叭录音机放出来的迪斯科音乐。有一年他们突然还流行起来抢军帽的潮流,包括当地驻军、军队医院的各种大檐帽,他们是能抢就抢,包括普通士兵的帽子,还有尉校级的军官帽,更牛的还能弄到校级军官的军服,包括齐全的简章、领章,然后穿上两杠两星的校级军官服装,带上帽子,也顾不上帽檐下冒出来的金黄卷曲的烫发来,煞有其事地装模作样。在亦达眼里看起来,这种扮相真是极度滑稽。放在今天来看的话,亦达觉得这个场面也许就是他们的party吧。

    在亦达眼里,他们的对峙场面还是有点让人害怕,毕竟每次两边各几十号人吊儿郎当地在那里游荡着,但是他们却从来没有为难过亦达这些背着书包的学生们。亦达也想幸亏依萍还是坐班车上学,要不走这里还是有些危险的。

    其实这两个帮派倒不是最穷凶极恶的,他们还不敢去铁路东那边。据说那边的下手狠毒,动起手来非死即伤。市里面每年也会组织全市的宣判大会,每次都在体育场集中了上万人去看。最多时候有上百人拉出来宣判,前面几个的脑袋上插着木牌子,写着“现行反革命罪犯某某某”,有些是“杀人犯某某某”,如果木牌子上还有个红色的叉,那就意味着这家伙肯定是死刑犯了。宣判完,这些罪犯会被押上大卡车,绕行市里一圈,游街示众,最后把死刑犯拉到南郊小河边的刑场那里执行枪决。

    亦达每年都去参加学校组织的宣判大会,也见多了这种场面,但是他还没去看过死刑执行现场。偶尔有同学眉飞色舞地讲起那个场面,他也是自觉把这段内容过滤掉了。

    而终究亦达还是见到了一次血型场面。

    一天中午放学,学院里的大门那里增加了几个保卫科的人,其他教职工围着告示栏的一张通缉令在指指点点。原来是前一天附近的军队驻地那里出了一件大事情,一个士兵携带武器出逃,并且在出逃前为了封锁消息,还闯进了通讯值班室,开枪打死了几个正在值班的通讯员。目前已经着便装出逃,因为携带武器,非常危险,所以各单位要求加强安全措施,全面戒备。

    之前学校门口也贴出过几张通缉令,其中被大家传得最离谱的就是“二王”。而这次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毕竟危险就发生在自己城市附近。

    果然,下午班车在进城的路上就被设卡的公安和解放军拦截了下来,几个全副武装的战士上车来一一察看看才放班车进城。

    而第二天是个周末,一大早院子里就热闹起来,原来是听说那个罪犯已经在被围剿击毙了,现场就在附近,大家可以去看。

    好奇的亦达也跟着人流走了过去,学院的西北方向大约四里的地方有个小水泡子,旁边是个小山包,各种乡亲们正里三层外三层地围在那里议论着。

    亦达挤了进去,他看到一具尸体侧躺在农田里,上面血迹斑斑,有一群战士和公安在不远处看守着现场。

    原来是昨晚有农民举报这里发现不明人士,解放军和武警包围了罪犯,最终喊话劝降未果,罪犯还开枪射击,最终被击毙了。

    现场很是血腥,警方和部队这边还没有来得及处理现场,也没有设置隔离线,也没有盖上啥东西。亦达想,这种场面让公众来看,也许就是一种震慑作用吧。不过回到家后,他还是恶心了半天,好久才把这个血腥场面从脑海中慢慢淡去。

    相比之下,在亦达的印象里,在坟地这里对峙的社会青年比那个罪犯还是不一样,毕竟他们没有找过自己的茬。

    不过这些社会青年最后终究还是出了事情。某次对峙中,一方刚喝了酒,最后场面失控,出了人命,还不止一条。领头的几个人分别被抓起来,判了重刑。后来老坟地这里再也没有人员聚集,终于彻底风平浪静了。

第十二章 似曾相识

    自从骑车的次数多起来之后,徐亦达很是失落,因为他没有办法再在班车上见到依萍了,不过好在他的家就在学院宿舍区门口那里,从阳台望过去就能看得到班车的上下车地点。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于是早上吃过午餐后,亦达会手捧着一本英语书跑到阳台上,装模作样地读,其实是在等候着能看到依萍。下午放学的时候也往往比班车要早,他会在阳台上守着,直到依萍她们下车。绝大多数时间亦达能看得到依萍会抬头看一下自己这边的方向,这个时候是他们之间的默契和约定。他也会趴在阳台栏杆上目送着依萍上车。

    一天下午放学,骑在小路上的徐亦达正在躲避一个小水坑,结果啪的一声,自己的车子居然在三角大架那里散开了。这辆自行车是老徐五年前从特别渠道购买来的一辆绿色锰钢车,飞鸽牌子,原本是供应给邮政系统的邮递员使用,车子后轮两边原本有两个架子可以放置报纸杂志,后来老徐嫌碍事给拆掉了。这辆28尺寸的自行车当年也是老徐的爱将,他曾经骑着它带着一双儿女到处游逛,直到后来亦达要骑车上学的时候,就把这辆厚实的老家伙给了亦达。没想到居然在这里被颠散架了。

    徐亦达差点摔了一跤,幸亏速度不快,他尝试着去修理这车,发现自己毫无办法。他把车子尝试着扶正,去路边找了根麻绳简单地把前轮上的泥瓦盖,和前叉捆在了一起,至少能推着前行了。好不容易推到了大路上,前方只有2里路不到了,这时候他看见班车从后面飞快地驶过身边。亦达尴尬地看着班车,他看见依萍站在车里注意到了他,她的目光里满是疑问和关切。班车飞驰而过,本来泄气的亦达只好打起精神,挣扎着把车子推回了家,下午的时候他正好可以改骑着父亲老徐的新凤凰来上学了。

    那年的冬天下了一场巨大无比的暴雪。早上起来,老徐跟亦达说,自己刚才去楼下走了一趟,积雪已经有30公分以上的厚度,路上的交通已经崩溃了,班车也无法出发。

    徐亦达匆匆吃完早餐,从楼道里探出身来看来一下,积雪太厚了,路上来不及打扫,众多要赶去城里上班的市民和上学的学生都在冒着漫天大雪徒步往前走,骑车的人寥寥无几,因为很难控制方向,轮子还会打滑。

    徐亦达戴上雷锋帽,背上书包,还有姐姐给他编的一双毛手套,那是徐方华跟母亲学的手艺。编织工艺在那个年代是家庭中女人必学的功夫,工具很简单,就是几根棒针和钩针,买些不同颜色的毛线来就能开始了。稍微复杂的就是毛衣、毛背心等,简单的就是围巾和手套。许方华的手艺还行,用马海毛给弟弟织了一条围巾和一双手套,两只手套之间还用绳子串了起来,可以挂在脖子上避免丢失。

    徐亦达拿了一把伞冒着风雪出发了,平时骑车要半小时的路程,步行得用一个多小时。走到门口,他惊喜地发现谢依萍和其他两个女同学也刚刚出发,其中一个是亦达同班的女同学李桓。李桓也是后来转学来的,虽然她的父亲跟老徐是一个系的老师,但两家人并不熟悉,李桓跟亦达最多也是点头之交。

    徐亦达心里有些小雀跃,于是跟上了她们三人,冲着李桓打了个招呼“这天气,我也没办法骑车了,咱们一起走吧。”

    李桓点点头,“我们走得慢,你要是不着急就一起走。”

    谢依萍的眼睛投射了过来,扫了一眼亦达,眼神里满是愉悦。

    四个人轻轻走在路上,温度很低,积雪根本没有开始融化,也没有车辙的泥痕,雪花还在不断地飘洒下来,大家跟着前面人踩出来的道路小心翼翼地走着,三个女生开心地笑着聊天,不时把身上的雪花拍落下来。偶尔路上有行人不小心滑倒,有时候他们努力再爬起来的时候还会接着摔跤,这种滑稽的画面也让大家忍俊不禁。亦达也打滑过两次,幸好没有摔倒,大家走得越发小心了。

    李桓抱怨着“这下完蛋了,到学校肯定迟到了。”

    谢依萍俏皮地笑着:“没事,估计学校里迟到的人多了,说不定老师也迟到了呢。”

    亦达没有加入女生的对话,他只是不紧不慢地跟着,也跟着大家笑话那些摔倒的行人。而更多时候他的眼神肆意地驻留在依萍的身上。这场雪就是上苍的赏赐,给了他和依萍这样的近距离相处机会,能一同走过这场雪景。他也听到了依萍和其他女生聊天的语气,比平时要欢快很多。而这种恩赐带来的幸福感让亦达浑身都温暖着,走了好远距离都也不觉得累。徐亦达的内心深处却是希望这一刻能停留下来,永远走不到目的地。

    四人到学校时已经迟到了半小时,大家一一分别,亦达也收起雨伞,抖了一下上面的积雪,冲依萍和另外那个女生点了点头就和李桓上楼去教室了。分别的一刻让亦达真是依依不舍,回到教室里还回味了半天这种甜蜜。

    高考结束了,如前所述,徐亦达的高考未能如愿考上重点高校,最终考上了本省的郑州大学。李桓考上了外省的一所本科,而同桌江秦良的分数略低一些,没有到达本科分数线,但是看起来他也不是很在乎,还是乐呵呵地他约了亦达去钓虾去。

    这是个小池塘,在江秦良家南面更远的郊区,里面还有一些水草,说是钓虾,其实还不如说是网虾。江秦良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一张细细的渔网,把凉鞋扔在岸边,踱了几步,进到水草里,一扬手,把渔网抛向水池中央,渔网的边缘有几个铅坠子,重力带着渔网缓慢而坚决地下沉下来,过了一会儿,江秦良把网收起来,往自己的方向拉回来,再收到手里,走回岸边。渔网打开的时候,还真有一些细小的河虾,偶尔也会冒出几条小鲫鱼,江秦良把这些收获倒进随身带来的一个塑料水桶里。

    徐亦达不会游泳,他也不敢下水去,虽然这个小池塘看起来没太大危险。其实主要是他对这个捕虾游戏毫无兴趣,就这点收获拿回家来下锅还不够塞牙缝的。他躲在池塘旁边的一个大树的阴影下,靠着树干看着远处的稻田百无聊赖地发呆,树上传来一阵阵更无聊的知了叫声,让他有点发困。

    江秦良抱怨着:“瞧你这懒洋洋的样子,也不过来玩两把。”

    徐亦达没好气地回复着:“你这渔网纯粹是破坏生态,这小池塘本来就没有大鱼,就这几条虾还都被你捞跑了。”

    江秦良也没客气:“你拉倒吧?我知道你没考上重点正郁闷呢。你好歹有个本科上,我这连分数线都够不着。”

    亦达问他:“那你就宁愿去上个专科?”

    江秦良悻悻地说“拉倒吧,告诉你,我的专科志愿都空着呢,我肯定去复读。”

    亦达眼睛亮了一下:“我看那个复读班成绩都还不错,他们也都说了,第一年能上专科线的第二年肯定是重点。咱俩水平差不多,要不我也复读算了。”

    江秦良笑了:“咳,你和我还是不一样,你是本科,可以继续考研。我必须复读,不过好在我可以跟我的梦中情人同一届升学了。”

    亦达也笑了“咳,知道了,你原来是故意考砸的。不过你那梦中情人不是没看上你吗?”

    两人嬉笑打闹起来,江秦良却不小心碰翻了塑料水桶,两人慌乱地把散落的小鱼小虾再捡回到桶里去。

    属于徐亦达的中学生活就这样匆匆结束了。

    暑假期间,徐亦达在篮球场上还见到了谢依萍的哥哥谢晨东,两个人长得很像,也是白净的面庞上有着一些雀斑,小伙子已经上班了,在市内的电表厂里,下午也常来学院操场来打篮球。刚见到谢晨东时亦达还略有点心虚,不过在篮球场上待上几分钟,两人也就熟悉了。

    夏日的天空上即使是有些云彩,大家还是挥汗如雨。休息间隙,谢晨东问徐亦达:“你就住在前面2号楼吧,我见过你。”

    徐亦达嗯了一句:“是,我知道你妹妹,她比我低一届,你们住在五号楼。”

    晨阳问道:“你刚考完吧,怎么样?”

    徐亦达正有点沮丧:“没考好,最后上郑大了,回头再考虑考研的事情。”

    晨阳搭了一句:“你这已经很不错了,我是没戏了,老老实实当工人。对了,你的高三课本和笔记还在吗?回头你带给我,我给我妹用。”

    徐亦达心里咯噔了一下:“嗯,那我明天下午带过来,不过我的字特难看。”

    回到家,徐亦达仔细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课本和笔记,他的心里有些忐忑,他想着自己这几年跟依萍之间的眉目传情,要不要再进一步发展,却又多有顾虑。一是之前的这种感觉是不是只是他的内心想象?或者是自己挑破这个关系后,会不会影响到依萍的学习成绩?或者是自己这次没考上重点大学,依萍会不会看不上他了?要不要再书里留个小纸条写点东西?可是又怕谢晨阳打开看。

    越想越乱,徐亦达实在是没有一点思绪。第二天,他把整理好的资料带给了徐晨阳,跟他交待:“我考的成绩一般,希望你妹妹将来能考个好大学。”这才把这件事情暂时放了下来。

    人生在路口的很多分离,无论是朋友、同学、恋人、同事、战友,甚至家人,往往是自此一别,却已陌路。

    第二年高考,谢依萍也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作为本校子弟,最后上了本学院的中文专业,但是亦达和她之间依然没有机会再续前缘。

    十年之后的某个春节假期,徐亦达回到老家看望父母,窗外飘起了雪花,亦达下楼去买些厨房杂物,却在院子里偶遇到了谢依萍。彼时的依萍推着自行车从对面过来,后面的儿童座椅上坐着一个乖巧的小男孩,大约四五岁的样子。雪花慢慢地飘落下来,落在身上又飞快地化掉了。

    两人认出对方,都停下脚步。

    依萍没有太大变化,只是不再是当初飒爽英姿的马尾巴了,而是换了一头染烫得体的卷发。身材比之前丰润了一些,脸上的小雀斑却还是那样俏皮。

    依萍先是一愣,眼睛亮了起来,却又迟疑了一下,她的眼睛扫过亦达,停顿了一刹那,片刻之后她回过神来,她拍了拍后面孩子帽子上的积雪,把车子推动起来,跟亦达擦肩而过,并无一言。

    刹那之间,亦达还是能读出依萍眼睛里传递出的信息,有惊喜,也有哀怨,有惆怅,也有一些淡然和祝福。

    亦达站在原地还在发呆,他一直看着依萍的自行车拐过大楼消失在冬日里的飘雪中。

    他知道,当年的自己太懦弱和胆怯了,空有饱满相思,却少有坦荡勇气。错过了,果然就是一辈子。

    雪花继续掉落下来,有几片飘到了自己的脖子里,凉凉的,却又化掉了,湿漉漉地浸入到他的皮肤。

    回京的火车上,徐亦达找到了一首张学友的老歌,他把它设为单曲循环,默默地听了许久......

    《似曾相识》张学友、何如惠合唱,作词:娃娃,作曲:周治平

    似曾相识

    一样温柔的眼眸

    一样熟悉的脸庞

    彷佛你回到身旁

    似曾相识

    一段迷离的过往

    一点难忘的心伤

    越过时光的阻挡

    前尘往事犹如梦一场

    云烟里聚散一些迷惘

    凝望着你

    而我的深情只有沈默

    纵然回首我只能装做冷漠

    怎能遗忘

    但我的寂寞不是路过

    陌生的你我只能差肩而过

    似曾相识

    偶然一张相似的脸庞

    只有陌生眼光

第十三章 初来乍到

    开学的日子到了,老徐去商场买了一个巨大的行李箱,忙乎了半天总算把行李打包进来。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这还是徐亦达第一次去郑州,出发前没想到的是火车票居然卖完了,他只好去了长途汽车站买了一张汽车票。本来母亲想跟着一起来郑州,但是亦达拒绝了,他觉得自己到了独立的年纪,该去自己闯荡了。

    母亲一直在跟老徐埋怨着:“亦达这还不到17周岁呢,儿行千里母担忧,我还是多少有些犯嘀咕。”

    老徐倒是很豁达,他安慰着妻子:“男孩子嘛,早晚得自己走出家门,就让他自己去学校吧。”

    出发的日子到了,老徐甚至都没去汽车站送亦达,倒是母亲陪着亦达到了汽车站。车子开出的时候,亦达看到母亲还站在路边,冲着自己挥手告别,他的眼睛略有湿润。刚才上车的时候,母亲给他又买了一些食品硬是塞给了自己,他也看见母亲的鬓角已经陆续生出了白发。而子女与父母的分离是人生中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再艰辛也要承受下来。这种艰辛对于自己是如此,对于父母也是如此。

    从信阳到郑州的路程算是比较远的,只是没想到会如此漫长。因为这趟汽车会随着国道一路向北,只要是沿途的县城,就得拐进去上客下客。从一大早出发,差不多开了十多个小时才到郑州客运南站,途中还得找机会上厕所,要不真扛不住。早上出发的时候幸亏母亲给他准备了一袋面包,在车上迷迷糊糊的时候就当干粮充饥了。

    下车的时候,亦达已经累坏了。幸好火车站那里有各个大学的接送班车,差不多坐满就发车,从客运站开到郑大倒很快;班车从大学路的东门开进来,停了下来。亦达拎着行李箱下来,找到化学系的报道摊位,办理了系列手续,在登记册上,他发现分到自己一个班的居然还有自己的中学同学候小明。侯小明这次的成绩一般,但是他父亲本来就是郑州大学的第一届毕业生,目前在检察院工作,这次给候小明争取了一个定向委托培养的指标,可以降分录取。侯小明在初中的时候就和徐亦达是同班同学,两人本来高一不在一个班,高二文理科分班后亦达又转入到新班级,两人又是同班了。这样一算,徐亦达要和侯小明至少要做9年的同学了。

    拿到了各种资料,亦达来到了宿舍楼,自己的宿舍202正好就对着楼梯,门开着,几个同学和家长都在忙碌着,徐亦达发现自己还不算最后一个到达的。宿舍里四张上下铺的铁架床,共八个床位,窗口那里的上铺还空了一个。

    徐亦达礼貌地对大家点点头,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然后问了一下大家,如果那个上铺还空着,自己就要那个了。大家也都热心地帮着亦达忙碌着。

    徐亦达的下铺是个敦厚的男生,来自驻马店,叫余悦,这家伙买到了火车票,所以中午就到了学校,他父亲也在,也是胖乎乎的。对面的两个床铺,下铺是郑州本市的车伟,他上午就来了,算是先占了一个理想的铺位,下午就开溜了,亦达都没见到他本人。上铺是来自南阳的曹铭。

    门口两个下铺也都被占了,一个是来自濮阳的张晓东,小伙子个子不高,却透着一股精神劲。另外一个是来自洛阳下面的一个新安县的洪永国,岁数偏大一些,显得很稳重,他哥哥坐在旁边,也是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他俩也都到的比较早,彼此之间已经聊开了。张晓东其实是来自山东菏泽下面的鄄城县,山东高考分数线要比河南高不少,高考前他把户口迁到了濮阳这边的亲戚家,所以才够得到河南这边的分数线。

    大家收拾东西后,去食堂吃饭去了。亦达又采购了一些生活用品,总算是安顿下来了。

    回到宿舍,剩下两个同学也到了,一个叫安晓川,来自平顶山下面的农村;一个是粟凡,来自漯河市。大家简单聊了一会儿,就叫他们俩人赶快吃饭去。

    洪永国的哥哥是乡里的干部,这次正好顺便来出差,不就就先告辞了。余悦的父亲过了一会儿也走了。

    几个同学各自整理得差不多了,该打开水的也回来了,安晓川和粟凡也回来了,大家开始聊了起来。

    曹铭笑着说:“其实咱们宿舍今晚差点住了个女生。”

    余跃也笑了“哈哈,我也见到了,没把我乐死。”

    张晓东好奇地问道:“咋回事啊,我咋不知道?”

    余跃忍俊不禁地解释着:“咱们班有个女生叫魏亭,这名字看起来还真不像女生,结果把她分配到咱们宿舍了,上午她一来咱们宿舍就发现弄错了,赶快又找老师去换到女生宿舍楼了。”

    大家都乐了起来,看来这乱七八糟的事情真是够多的。

    这个笑话让宿舍里的气氛欢快了起来,大家盘点了一下各自年龄,粟凡的岁数最大,大家推举他为宿舍长。洪永国是老二,他说:“可别叫我老二啊,这不好听。”

    曹铭忙不迭地跟着说:“哈哈,我知道那个笑话,老八告诉老七说老六不让老五告诉老四老三的老二老大了。”

    听了这个段子,大家都笑喷了。

    余跃跟着说:“我来得早,见到了郑州的那哥们,车伟自己说自己是73年的,他应该是咱们宿舍最小的,他就当老八吧。”

    到了快11点的时候,宿舍灯先灭了几秒钟,再亮了起来,这算是个熄灯信号。大家赶快飞奔着去洗漱间里刷牙洗脸。果然五分钟后全楼的灯光全部熄灭了。而宿舍里的卧谈会还在继续着,天南海北的话题扯个没完没了。徐亦达即使在高三的时候,也基本是到了晚九点就熄灯睡觉的,今天又赶了十几个小时的汽车路程,早就累坏了,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是安排体检,而让人没想到的是曹铭的体检没有通过,其实不是啥大事,就是色盲。对于一般专业来说,色盲倒不是太大问题,偏偏这个色盲是无法在化学系就读的,如果无法分辨那些乱七八糟的试剂颜色,简直是无法想象的噩梦。当初曹铭在高考前体检也可能知道这个问题,可是后面的录取情况是动态变化的,谁也没有想到他偏偏进了化学系。实在没有办法只能找校务处走各种手续办理转系,可惜这时候其他专业又都满了,曹铭只好转到了数学系去。下午的时候,曹铭就收拾好了行李,搬到了隔壁三楼的宿舍去了,临走时跟大家简单告别,反正还是一个宿舍楼的,以后还会经常见面。

    曹铭的床铺空了出来,却又有新同学入驻了。这家伙个子高高瘦瘦的,叫周裕峰,正好是郑州大学的子弟,他父亲也正是化学系的老师。没想到这家伙最后进宿舍,还搞了个靠着窗户的上铺,这让门口的老大和老二等有点不爽。

    周裕峰的高考成绩其实是这一届新生里最高的,高出重点线40分,只是可惜他过高估计了自己,未能被清华大学化学系录取,结果被涮了下来。其实曹铭的分数也挺高,结果同样落选**,进了郑大,又阴差阳错地转到数学系。

    周裕峰跟大家解释道:“我家就在学校东门旁边,原来不想要宿舍的。昨天报道后,看大家伙特别热闹,自己如果还在家里住着,距离咱们班集体太远了,后来到后勤处去问,正好说咱们这里腾出来一个铺位,我就过来了,没想到还是个临窗口的上铺,其实我无所谓,你们谁想跟我换都行。我一周里七天可能只住两三天。”

    这话说得还在理,老二先表态了:“算了,你这也是运气,我们才懒得跟你换呢,折腾一下太麻烦。”听老二这样说,老大也就不再纠结铺位的事情了。

    这一天,侯小明也来了,他分到了旁边的宿舍,205。两人相见如欢,没想到在这里还能见面,继续做同学。

    生活里的小概率其实永远都在不停地发生。晚上的时候,徐亦达去拜访了学校西侧的家属区去找母亲的大学同学张叔叔家。张叔叔和亦达母亲是大学同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郑州大学,自己母亲则回到老家的教育口。这次徐亦达被郑州大学录取后,亦达母亲也电话了张叔叔这边,请他适当关照一下。有意思的是,张叔叔的儿子张雪川也正好参加今年高考,因为是本校子弟的关系,被降了几十分录取,结果被录到了化学系,还跟亦达都分在了一个班级。

    徐亦达还是第一次见张叔叔和张雪川,还略微有些拘谨。张叔叔在历史系工作,家里堆得满满当当的都是各种各样的图书,几个人聊了一会儿,张叔叔说“没想到我们父母这一届是同学,孩子这一代你们还是同学,世界太小了。”

    张雪川也是那种略微学究的做派,话语不多。

    亦达说道:“我也没想到这么巧。对了,我们宿舍也有一个郑大子弟,雪川要是有机会,还是多跟我们同学一起来玩啊。”

    雪川嗯了一声。

    张叔叔交代着“你还缺啥东西不?需要的话跟雪川说,让他帮你带过去。另外,郑州这里到了冬天后自来水特别凉,我家里有洗衣机,你的衣服床单之类的可以攒起来拿过来一起用洗衣机洗,要不太受罪了。”

    三人聊了会儿后亦达告辞了。

第十四章 青葱校园

    接下来一天,先是召开全校新生入学大会,再是全系新生会议,最后是班级会议。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这一届全校的入学新生也就1100人左右,比去年还要少,这是因为当年的春夏之交发生了很多事情,教育部压缩了10万人的招生指标,从原计划招生64万人压缩到54万人,不过实际后来通过补充委托培养等机制共录取了60万人,但是还是对重点高校的招生数量严格控制,所以导致大量过了重点分数线的学生被刷了下来,流入到其他本科院校。但是相对来说,这一届新生的质量也比往届要出色一些。

    化学系是郑州大学的王牌专业,这一届招了5个班,其中四个本科班级,分别是三个化学专业班级,和一个高分子材料专业班级。另外有一个两年学制的专科班。每个本科班级也就32-33人左右,专科生略多一些,大约50人左右。辅导员胡老师是前几年本专业留校的师长,年级比大家大不了几岁,为了显得老成一点,他特意地蓄了点小胡子。胡老师勉励了大家,然后就让各班级组织小会,之前胡老师已经做了一些基础工作,亦达所在的二班里粟凡岁数最大,在高中就当过班长,所以暂时由他代理班长职务。

    徐亦达数了一下,自己宿舍8个人,其他还有2个男生宿舍,加上不住校的张雪川,男生加起来23个人;女生9个人。大家也没有走正规的投票程序,直接推选粟凡为正式班长,再从女生里推选一个戴着眼镜的杨晨为团支书,其他的生活委员、学习委员也都给了女生,徐亦达则当选为体育委员。大家又在各自宿舍里选了个宿舍长,班委会算是组成了。后来粟凡又当上了年级长,从此更加忙碌了。

    学习生活开始了,一上来基本都是大课,五个班级都在一起,第一学年的专业课主要是无机化学以及配套的无机实验课程,其他还有化工制图、高等数学、大学英语、中国革命史、体育课程等等,整体还是比较满负荷的。

    相比之下,这帮离开父母身边的学生们一下子就自由多了,大家除了正常上课和自习之外,可以自由地去做很多个人感兴趣的事情。张晓东最早就被操场边的一帮练太极推手的圈子吸引住了,每天下午稍微晚一点的时候,在大操场东侧的旁边有一块平整的硬土区域,旁边环绕着郁郁葱葱的巨**桐树,大约十几个身着练功服的青年汉子在比划着各种推手动作,一个白衣飘飘,身形健壮的中年人逐一指点。

    有时候中年人也会逐一与各人演练,而这个时候就能看出来太极功夫中蕴含的力量是如何迸发出来的。中年人身形往下一沉,稳当地迈出双腿,扎了一个结结实实的马步,再往下脚踏八卦,手捧太极,身如游龙。与他交手的弟子刚出手,无论哪个方向和力道,都会被他的双手或者格挡开来,或者调转方向;进攻者如果不能及时转移力道,基本上就会重心失控,轻则踉跄几步,重则狼狈摔倒在地。有时候他甚至会同时对付多人进攻,却往往都能迅速化解不同方向和节奏的攻击,而自己却毫不费力的样子,甚至汗不沾身。完事后他双腿回拢,站直双手报拳,收了身形。在张晓东和徐亦达眼里,这种招式简直是神奇莫测,出神入化,已达无形无象之境。

    张晓东来自菏泽,那里其实是武术之乡,乡里乡外的很多人都多少会练些功夫在身,他自然就看上了这个项目。

    张晓东打听了一下,这个小团体的教练叫石崇英,最早是练习体操出身,年轻时拿过省体操全能冠军,后来拜杨式太极拳、马派八卦掌第五代传人王教福为师,后来调到郑州大学体育系任教,一直坚持推广太极和八卦掌的功夫。他的大徒弟李博正好也是化学系上一届的辅导员。过了不久,他就跟李博联系上了,再经过他的介绍,算是拜入了石崇英门下,开始辛苦的修炼。

    年级长粟凡则是一直在学生会那边忙碌着,有时候是年级的事情,有时候是系里的事情,有时候是学校的事情,反正亦达对这些也不感冒,也不知道他在干啥。

    洪永国则喜欢泡图书馆,大学的图书馆还算是个宝藏,他基本上都泡在里面,读的也都是历史之类的内容为主。

    安晓川则神龙不见尾,每天熄灯时也能准时回来,大家问他去哪里,他只是说去其他学校找同学玩去了。大家都猜测肯定是去找女同学去了。

    余跃从一入校就吵吵着要减肥,虽然每天早上大家都会集体去操场跑步,但是余跃还是觉得不够。一天,他拿回来一只网球拍,木制的拍柄看着还是很敦实,之后他就开始带着几个网球跑到第一阶梯教室旁边,对着墙开始练习了。第一阶梯教室就是化学系自己的大教室,外面正好是一块正方的硬土场地,墙壁的里面是两块大黑板,所以楼的外侧没有窗户,是一面红砖垒成的高墙,非常合适网球练习。

    剩下两个郑州本市的同学,第一学期在宿舍住的还真不多,周裕峰经常是跟大家一起上课,下课后就回家了。车伟每周会住上两个晚上,跟大家也算熟悉了。车伟是班级里岁数最小的,入学的时候才16岁,到了第二年的2月14日情人节才满17周岁。他是个带着厚厚眼镜的瘦子,平时都穿着西装,每次上体育课时才脱下来,但是的确是班上跑得最慢的,徐亦达笑话他连女生都跑不过,他也只能呵呵地笑过去。不过他的优点是喜欢诗歌,没事的时候就读诗和写诗,读的诗里有席梦荣、舒婷、北岛,也有顾城、江河和海子。偶尔还要拉着宿舍的几个人,非要听他朗读出来自己的原创作品。徐亦达听了几次,也就乏了,不过是一些风花雪月,或者纵情浪漫的句子,凑成一段一段,再加个标题,这也能叫诗?

    徐亦达自己先是参加了一次老乡会,都是信阳籍的同学组织的,后来才发现这些师兄的目标主要是小师妹,而跟自己没啥关系。他这才发现从实验高中升入郑州大学的本届同学倒是不少,有在计算机系的,有在物理系的,还有几个在北区那边的文科院系。自己班里还有个叫黄磊的考上了经济系,这家伙在高中班里的时候就是文艺标兵,在高三新年晚会上带着一把吉他自弹自唱了一首《大约在冬季》,吸引了教室里无数女生的仰慕目光,也愣是把徐亦达听傻了,只是这次没想到他也考上了郑大。

    亦达好奇地问黄磊:“吉他好学不?我想试试。”

    黄磊笑了:“挺简单的,你要是想学的话,去我宿舍拿走,我借给你玩一个月。”

    第二天晚上,徐亦达就跑到了北区的男生宿舍楼,黄磊正跟几个同学在宿舍里听着录音机里的音乐。这是一盘王杰的磁带《一场游戏一场梦》,前奏的鼓点慢慢敲起来,这种如同心跳一般的节奏刹那之间就能开启听者的心扉,然后是王杰略带沧桑的嗓音飘了出来,亦达真是觉得尤其好听。

    黄磊跟亦达打了个招呼,跟其他同学们介绍:“这是我高中同学徐亦达,现在化学系。咱们先停一下音乐,我给他讲一下吉他。”

    黄磊摘下来他铺位上挂在墙上的吉他,简单示范了一下调音、姿势和指法,开始给亦达示范。

    他慢慢地拨动琴弦,吟唱起了一首《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黄磊很快唱完了,这首曲子节奏简单,歌词也不多,但是这种悠长舒缓的节奏还是让听众觉得很舒服。徐亦达听得有些入迷,黄磊看着呆呆的亦达,笑了一下:“跟你说实话,作为男人,生活里可以没有女人,但是却一定少不了音乐。音乐完全是你自己的个人体验,是你的就深深地扎根在你心里了,永远跑不了,不像女人靠不住。”黄磊说完这话,脸上挂出一副阅尽人间沧桑的模样,徐亦达倒是脑袋里冒出来一句诗“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倒也应景。

    黄磊又翻出一本吉他琴谱给亦达,交代说:“这是一本入门的吉他谱,你先从最简单的开始练习,慢慢着再去跟上节奏,别着急去跟着唱。”

    两人告别后亦达兴奋地背着吉他回来了。

    时间过去了几个星期,无论如何练习,徐亦达还是没有摸到吉他演奏的入门。每次不到一会儿,他的手指头被琴弦勒得生疼,况且他没有一点乐感,那些谱子上的音符如同一群小蝌蚪一般在嘲笑着他,本应该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节奏在他手下简直是一种乱麻。他能勉强弹下来的只有一首《致爱丽丝》,却也是磕磕盼盼,稍微不小心就会弹错。

    最终被事实挫败的徐亦达无奈地把吉他还给了黄磊,看来自己去做个歌手必定是没戏了。不过他下定决心买了一部收录机,至少自己可以去欣赏到那些美妙的流行歌曲了。他先把王杰这盘磁盘买了下来,每天在宿舍听,两面的所有歌曲都烂熟于胸,基本全都背下了。

    买收录机的预算其实是徐亦达额外得到的。刚入学的时候,在湖南大学任教的曾叔叔来郑州出差。他是当年湖南大学来河南招生的负责人,这次是来省教委来开总结会议。曾叔叔请徐亦达吃了顿饭,安慰了他,说没考上湖南大学没关系,在郑州大学好好学习,将来直接出国或者考研都是选择方向。餐后,曾叔叔还给了徐亦达100元的红包,让他去买个收录机去多听英语。结果徐亦达买到手之后,英语没咋听,基本都用在听流行歌曲了。

    一天下午在阶梯教室里开周会,跟以往不同的是,辅导员老胡给大家播放了一部电视片《潮来自台湾的歌》,里面大量的台湾歌手带来了诸多经典的流行歌曲,刚开始第一首是黄莺莺的《雪在烧》,第二首就是王杰的《一场游戏一场梦》,当画面中王杰开着摩托车从大火中穿过,把头盔摘下来开始唱出第一句的时候,徐亦达兴奋到极点了。

    第四首是千百惠《想你的时候》,是一首深情款款的对唱歌曲。

    小虎队的《青苹果乐园》是第六首,三个帅气的小伙子连蹦带跳,画面动感十足,音乐朝气蓬勃。

    还有姜育恒的《再回首》,开始的钢琴伴奏和后面的管弦乐、鼓点把他声音中表现出的惆怅衬托得无尽悠远。

    最后有一首张雨生的《我的未来不是梦》,张雨生带着一顶红色的棒球帽坐在沙滩上的一辆吉普车上,旁边还有一条帅气的大狗,远处娉娉婷婷走来一位身着蓝色泳衣的少女,经过吉普车时蓦然回首,对张雨生嫣然一笑。而张雨生的高亢嗓音则点亮了整个教室,让大家都心潮澎湃起来。

    这些歌曲极大地触动到了徐亦达的心灵深处,之前他听到的所有歌曲,包括张蔷、刘文正、罗文、邓丽君、费翔和王杰,都是只有声音,从来没有如此唯美如诗一般感染力的画面。

    老胡播放的只是第一期节目,第二期始终没有再播放,据说是被校务处知道了这件事情,不允许再播了。不过这些来自台湾的歌曲已经如同火花一般迅速传遍了校园内外,徐亦达也迅速地去买了小虎队、张雨生和姜育恒的盒带。但是毕竟他的腰包有限,不能再买更多了。所有的正版磁带只有两个出版社,一个是文录进字,一个是广录进字。这些台湾歌曲多数是广录进字的,8元一盒,价格不菲。要下决心买几盒磁带,徐亦达真算是下了血本。

    其实徐亦达入校后的第一个月其实总共也就花费了35元而已,后来加上买书、磁带等学习和生活用品,一个月平均花费不到50元。因为那时候的食堂主食可以用饭票购买,2两饭票可以换一个馒头或者2两米饭,1两粮票换一碗面汤。其他再准备买菜的花费即可。另外每学期每个学生可以领取到一些现金补助,不算多,也就每月7元多的样子。学期中间的时候,班里团支书杨晨又把班里女生用不完的粮票凑起来给了男生一部分,所以不够吃的男生在粮票上是基本充足的。到了冬天,因为洗碗池没有热水,碗筷的油腻极其难刷干净,有些同学甚至在餐后去拿一两粮票打上一碗热乎乎的面汤,全当洗碗了,当然这种行为是浪费可耻,不能提倡。

    到了春节回家的时候,徐亦达开学带来的三百元居然还没有全部花完,最后还带了几十元回家。母亲看着亦达面黄肌瘦的样子,心疼地骂了一阵自家的笨蛋娃。

第十五章 混沌秩序

    其实期末考试的时候,徐亦达有一门考试作弊被抓住了,这件事情他可没敢告诉老徐。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徐亦达之前从来没作弊过,因为说实在话,他看不上这种行为。只是刚上大学的第一学期,他对那个《中国革命史》实在毫无兴趣,听了几次就开始逃课了,宁肯在宿舍里发呆也不愿意去听那个糟老头子讲那些干巴巴的内容。最后考试前的一天晚上,大家一串门,发现其他班级的好多同学都在准备小纸条,徐亦达也准备了一些。

    第二天上午是考《中国革命史》,监考老师却是从来没见过的其他系老师,而且不止一个,一下来了三个人。看着试卷上大片的试题,徐亦达实在不知道如何下笔,只能去瞎编乱凑。最后的确还有一些题目编不下去了,他偷偷斜眼看着旁边的同学,有些人已经蠢蠢欲动,开始陆续拿出藏起来的小抄了。

    时间所剩不多,徐亦达必须得动手了。但是毕竟是他第一次做这种事情,亦达的表情尤其紧张。他的小纸条两面都写满了,藏在袖子里。他瞄了一眼监考老师,看见一个老师坐在讲台上,正在看报纸,另外一个正在后排走动巡视着,还有一个老师没看见。他偷偷拿出纸条,抄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陆续有人交卷了。呼呼拉拉地走了几十号人,徐亦达更着急了,下笔如飞。这时候,他的眼角却瞥见一个身影停在了他的身边,一抬头,坏了,是一个中年老师。可是老师并没有没收他的小纸条,只是敲了一下桌子,然后把他的卷子收走了。无奈之下,他只好收拾文具离开了教室。

    回到宿舍,他的心跳半天才平静下来。同学们陆续结束考试回来了,没成想作弊打小抄的同学基本没有侥幸的,大都被抓个现行,人数还不少,里面还有几个年级干部,包括一班班长。徐亦达吓坏了,因为按照学校的校规制度,只要被抓到有一门作弊就一律取消学位。被抓的同学们都蔫了。

    再后一天,是最后一门考试《高等数学》,而考试时间有点紧张,因为徐亦达提前买了回家的火车票,他得尽早出发。一大早他就收拾好了行李,直接带到了考场。结果不到一个小时,他就交了卷子,在别人还在埋头冲刺的时候,他已经拎着行李箱出发了。

    五个多小时的火车,终于回到了家乡。这个春节,徐亦达过得是胆战心惊,就怕开学后听到噩耗。

    过了正月十五,徐亦达回到了学校,处罚结果出来了,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年级的辅导员老胡主动承担了错误,用一个内部处分换到了三十多名违纪同学的处理意见:

    1、所有违纪同学的中国革命史成绩无论高低,全部按照60分计算;

    2、所有违纪同学取消参评第一年奖学金资格。

    3、如果未来再有作弊行为,当以取消学位处罚。

    多年以后,徐亦达对老胡的这次营救行动还是感激不尽;如果真是没了学位,这以后指不定咋就完蛋了呢。

    同时,那门《高等数学》居然得了99分,也是全系成绩的第二名,全班的第一名,其他成绩也都还算名类前茅。第一年的奖学金评定下来了,班里的杨晨是第一名,获得一等奖学金,周裕峰也是个学霸,初露锋芒就拿了二等奖学金。就连粟凡,虽说成绩一般,但是有一些年级干部的加分项,也拿了个三等奖学金。奖金不算多,大家撺掇着周裕峰和粟凡到东门的拉面馆子里搓了一顿以示庆祝。

    开春后,徐亦达也决定跟着余跃学网球了。学校东门有个体育用品商店,他咬牙买下来一只球拍,要价25元,送了三个球。于是自此之后,每天早上和下午下课后,徐亦达都跟余跃去阶梯教室的外面去对着墙壁练习。亦达上手还算快,噼里啪啦地来回挥拍,正手和反手都还处理得不错,只是每次打完后都大汗淋漓,只好去到洗漱间里就着凉水快速擦洗一遍,再去急匆匆去食堂吃饭,日子过得倒也充实。

    平时少见人影的安晓川却在学校组织的两个比赛中都拿了一等奖,一个是书法比赛,他的一手行书从容淡定,流畅自如,笔锋顾盼呼应,收放结合。拿到奖后,大家非要吆喝着他写了一副《陋室铭》的中堂,也没有装裱,直接贴在宿舍的墙上,权当是个镇舍之宝。另外一个奖项则是中国象棋,这家伙也是横扫三军,连续淘汰多名好手,最后拿了全校的亚军。这下子,大家真是对安晓川刮目相看了,不过他风光了一下之后,还是一如既往一般保持消失状态,下课之后还是不知道跑哪里浪荡去了,每晚熄灯前又悄无声息地钻了回来。

    车伟除了写诗读诗之外,经常去附近的河南医科大学去串门,那个学校就在郑州大学的东北角,过一条河就是。据说那里有个女同学跟他关系不错。大家都很好奇,吵吵着要车伟把她叫过来跟大家见一面,也算认识一下。车伟嘴上一直只是高中同班同学,两人不是男女朋友。大家反倒更加奚落他。说既然你们不是男女朋友,你就更不必藏着掖着了,叫过来一起吃饭打牌给我们认识呗。

    徐亦达也去那里找过高中同学老乡,因为是晚上去的,黑灯瞎火,他老觉得那里是一股阴森森的样子,让自己觉得不舒服。卧谈会上,车伟又添油加醋地描述了一下医科大学的恐怖故事,他说那里的解剖课程往往会从各处收集各种尸体或者人体器官,都泡在福尔马林液体的大罐子里。上解刨课的时候,就捞一具尸体出来,这边划上几刀,那边锯掉几块,用完了之后随手一丢就不管了。结果发生过几个事情,一次是有学生偷拿了一个骷髅头拿回了宿舍,半夜里偷偷放在了洗漱间里,里面又点上了一只蜡烛,把后半夜去洗漱的一个哥们吓了个半死。还有一次,某个清洁工在校园操场外的小树林里捡到了一只手,也是报警了,后来才发现是实验用的解剖废料,不知为何就被学生偷出来又扔掉了。车伟讲得眉飞色舞,却把大家吓得够呛,个个躲在被窝里瑟吓得瑟瑟发抖。

    那年的春天还上映了一部恐怖电影叫《黑楼孤魂》,电影宣传海报上说是中国第一部儿童不宜的影片,徐亦达和车伟、周裕峰、洪永国一起去看。片子讲的是文革期间在一栋小楼里发生的鬼故事,剧情倒也简单,但是音效营造的那种恐怖氛围实在是让徐亦达无法接受,角色走到楼梯拐角的时候总会发生惊悚的场面,从一连串低沉的脚步,再到长时间的静寂,只有静静的呼吸声和自己的心跳声,让人压抑到极点之后,却又突然冒出尖锐的嘶叫,实在是让人心惊肉跳,魂飞魄散。上映的一半时间以上,徐亦达整个人都缩在椅子上,尽可能地往下滑溜,紧闭双眼不敢睁开看荧幕,当恐怖音乐起来的时候,他甚至要捂着耳朵。终于熬到了散场,灯光明亮起来,大家走下影院台阶的时候,徐亦达才发现自己的后背都被冷汗浸湿了。而车伟却还是乐呵呵地跟周裕峰和洪永国交流着剧情,洪永国也是吓得够呛,他苦笑着说:“咱们几个来看这部电影太可惜了,真是应该找女生来一起看,准保吓得女生往自己怀里钻。”

    这部电影大约在一个月后就被彻底禁播了,原因是播映时的确吓死了观众,而且不止一人。即使后来互联网发展得铺天盖地,网上却也从来找不到这部片子的任何身影。而这部电影也一直让徐亦达对楼梯拐角那里感觉异常恐怖,生怕那里埋伏着莫名的鬼魂,七八年后,这种惊恐的感觉才慢慢褪去。

    后来一天下午,车伟还真把他的女同学宁晓凌约到了宿舍来玩。让大家没想到的是,宁晓凌细高身材,长得相当漂亮,只是右脸上有很大一块胎记,为了遮挡,她的发型故意把右侧拉得长一些,基本挡住了胎记。宁晓凌大大方方地坐了下来,跟大家很自然地打着招呼,然后依在车伟身边看着大家打了几局双升拖拉机。

    到了晚饭时间,大家散了牌局,各自去食堂了,车伟也送宁晓凌离开了。晚上车伟回来了,大家聊起宁晓凌,也没太多忌讳,都觉得这个美人胚子挺可惜的,如果没有胎记,肯定算是校花级别了。

    车伟倒也坦诚,他说:“至于胎记这东西,是父母给的,的确没有办法。不过人家宁晓凌一直没有太多困扰,反倒一直很坚强和自信。我对此也不在意,再说了,晓凌也没看上我。在宁晓凌眼里,我就是个好哥们,我也愿意当她一辈子的好哥们。”话已到此,大家也不好再说什么。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7614/ 第一时间欣赏秋宵梦觉最新章节! 作者:易博瀚所写的《秋宵梦觉》为转载作品,秋宵梦觉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秋宵梦觉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秋宵梦觉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秋宵梦觉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秋宵梦觉介绍:
小人物和大时代之间的碰撞和摩擦,其实不像你想的那么悄无声息。那个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青春岁月,不只是留在过去的片段记忆里,我们都将成为历史的见证者,也会被历史见证着我们的那些故事。秋宵梦觉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秋宵梦觉,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秋宵梦觉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