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重生之乘着春风的翅膀TXT下载重生之乘着春风的翅膀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生之乘着春风的翅膀全文阅读

作者:四明山新雨     重生之乘着春风的翅膀txt下载     重生之乘着春风的翅膀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重生之乘着春风的翅膀全文阅读

第1章、在梦中醒来

    第1章、在梦中醒来

    李崖,踩着八零年代尾巴出生在贵州西南部的小山村,跟小时候同龄农村孩子一样,过过不少穷日子,所幸家里只有哥哥和他两孩子,相比同村其他孩子还算好不少。得益于国家政策越来越好,李崖也上了大学。

    虽然李崖是村里第一个一本大学毕业的,然而李崖二十几年的人生经历学到的东西在他走上社会时却发现没有用武之地,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还要从头学起。

    在城市读书工作的这几年,李崖再也找不到曾经的喜悦了。有一句话说得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李崖一个长在农村的孩子,不管是关系还是手段都差别人一筹,更兼且他本身也没有拉关系伺候领导的头脑,比他后进公司的员工都做了他的上司。身累心累的他不知不觉关注起了越来越火的绿色食品,想着存够了钱就回去承包村里的荒坡搞一个养殖场。

    有希望就有动力,不知不觉李崖精神面貌和工作积极性都大为提高,工资也跟着提高了。

    不知不觉间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转变,家里哥哥跟村里协商好了承包事宜,李崖把钱打过去,交了承包款,养殖场开始动工了。李崖老哥在李崖的建议下总算买了他早就垂涎却舍不得买的电脑,这样李崖每天下班就跟老哥讨论养殖场的事,并且一家人一致决定等养殖场走上正轨后李崖就辞职回来一起弄,不然光是投入没有产出也不是个事。

    李崖最近吃得香睡得好,就是狭窄的出租屋也变得温馨起来。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一个寂静的夜晚,李崖安静的走了。

    当天晚上,一辆电动车因充电故障起火,车体塑料燃烧产生大量毒烟顺着楼道上升,两个租客和李崖就这样吸入毒烟死亡,七个送进医院。

    李崖醒过来发现眼皮千斤重,怎么也睁不开,头晕脑胀的他感觉全身无力。不过守在他身边的人却没有忽略李崖身体的轻微动作,上下摸索了一会,给李崖弄得全身酸痛,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总算熬过去了,继续吃两副药,弄点有营养的给……”李崖还没听完就昏睡了过去。屋里又是一阵手忙脚乱,苍老的声音道:“没事,这是病刚过劲,精神和身体虚弱,睡醒就好多了。记得给他熬药,我去二秋家看看他娃子。”一阵道谢声随着脚步远去,屋里安静下来。

    李崖睡梦中出现一个叫李涯的人,一个出生在六零年,今年十六岁的人,一个从小还算乖孩子的高中毕业回家下地挣工分的有志青年,他的一生到七六年二月初一戛然而止。对父母亲人的依念,对生活对国家的热爱,读书的喜悦,挨饿的滋味贯穿了这短暂的一生。

    李崖身体无知无觉,脑海里却是两个时代的记忆翻腾不休,不知过了多久才停下来,却又无端端的出现一片只有湖泊和土壤的地方。

    李崖醒过来的时候,天已经黑尽了。爬起身来,呆呆地看着油灯下正在补衣服的身影,这是那个李涯的记忆中的妈,稍微单薄的身体,一身补了好几个补丁的旧衣服。屋里的一切借着油灯微弱的光芒迫不及待地冲入眼帘,直达脑海,告诉李崖这是李涯的家。

    李崖好不容易回过神,抛弃脑中一切不可思议的、荒谬的念头,自然而然的咳了两声道:“妈,我睡了好久了?”

    油灯下忙碌的身影一下转过身,满面喜色,声音里透着无尽的欢喜:“初三你醒了,太好了!”转身把脚边火盆上温着的罐子端起来,倒了大半碗茶色的汤药端到李崖面前:“你四爷说再喝两副药就好了,一直温着,等你醒来就可以喝。”

    李崖按着李涯的记忆,四爷是附近医术最高的人。李崖综合记忆和身体情况觉得,要不是四爷,他就算重生过来不死也不知道要受多少罪才能熬过来。端过妈递来的药碗一口气喝完,在妈欣慰的眼神中道:“妈,我去厕所。”

    这个时代手电筒算是稀缺品,村里一把也没有,李崖找了另一盏煤油灯点燃,端着去厕所。厕所里两头刚抓来的小猪听到有人过来,哼哼发出声音,好像是催人给它们吃食。

    李崖把灯放在栏猪的隔墙上,利索的解决了问题。话说在农村长大的他这样的厕所猪圈一起的他再熟悉不过了,李涯读书后觉得茅厮这个词土,所以改叫厕所,可现在李崖却觉得这词本身再贴切不过了。

    出了厕所,李崖站在院坝上,看着一片漆黑,偶尔有一声人声狗叫的村子,想着李涯记忆中的村子情形,叹了口气,猪圈里那两头猪还在哼哼叫,李崖觉着就算做猪都不要做这时的猪。每天就是赶到外面吃草,晚上赶回来也只是一把草,粮食是金贵东西,人都不够吃,猪还想时常吃到口?只有等到猪骨架长大了,才有一点因收获或者保存不善而霉烂的粮食用来催肥,再卖到收购站。一头喂了一年的猪最后有一百七八十斤算是少有的大肥猪了,超过两百斤的几乎没有。

    李崖想着他身处的现状,摸了摸肚子,觉得有必要找个能够长期填饱肚子的方法,最起码熬过高考上大学。不过又想起后世听过的信息,当时大学生也有吃不饱饭,就算能吃饱也未必能吃好,那些读书还能给家里送钱的学生也是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这个如意算盘不好打。想想这个时代,物质极其贫乏,然而人们却精神抖擞,拼命的搞建设,舍小家为大家是平常,反而顾自己小家的人受到鄙视。

    想着前身读书时有一次在座位上默默背书,班里一个女生对一个别班过来叫她的女生道:“你先走,来上课的时候我叫你呀。”李崖突然听到“你呀”以为谁叫他,接嘴道:“哪个叫我?”教室里一片哄笑,女生羞得满面红,传为笑谈。李崖想还是一个地方的方言,也不知道这个李涯有没有遇到这种事。李崖最后决定,既然自己成了这个李涯,那今后就叫李涯,李崖,李涯,你呀,呵呵。

    深吸一口气,进到屋里,劝了妈去睡觉,李涯躺在床上,脑子里想着怎么才能过得更好,想着明天就是二月初二,二月二龙抬头,这边气候很好,蛇很多,马上就是蛇出没的时候,可以弄点蛇肉吃;另外,村子靠近大山,里面野鸡兔子也不少,也能弄点吃。不管是李崖还是李涯,逮蛇做陷阱都不差,这么一来,肚子算是不会那么委屈了,挨饿的滋味李涯可不想再尝了。

    李涯找到了填饱肚子的好点子,心情愉快的睡着了,可以说,心这么大的人确实不好找,别人遇到这种事,不是担惊受怕不敢睡,就是觉得自己马上就能一展所长变身高富帅什么的兴奋得睡不着。可我们的李崖同志认同了李涯的身份,然后只是考虑了填饱肚子的问题就安心了,从这一点来说,我们的李崖同志根本没有作为主角的认识,而且没有一个敏感的大脑,这样低端的配置注定他只能看着别人站在巅峰手掌风云。

    睡梦中李涯拿着烤得香喷喷的兔子大吃,旁边是满山的野鸡野兔。李妈妈半夜起来给儿子盖被子,听着儿子吧唧嘴的声音不觉笑容爬满了脸。李妈妈看着儿子,想着儿子长大了,该存点钱给儿子娶媳妇了。

    第二天一大早,李涯就起床了。

第2章、好事上门

    第2章、好事上门

    李涯大清早站在院坝坎上眺望,整个小村子尽收眼底,这个有着二十几家的生产队依山而建,中央是一个两三百亩的湖泊,湖泊外围着一圈狭窄的水田,也只有一百多亩。就是这个湖泊和这一百多亩水田,使得这个生产队不至于在过去那些灾荒年饿死人。

    碧绿的湖水,翠绿的树木,青灰的山峦,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李崖从来没有觉得一个平凡的小村能够如此美丽,眼里的景色跟着心一起跳动,仿佛修道士得道成仙一般。

    生产队长大伯李明忠出现在路上,老远看着李涯就喊:“初三,好多了吧?给你三天假,不扣你工分,好了重新安排你去放猪,学校复课了,小娃子都去读书。就这样,我回去安排上工去了。”说完转身往回走了。

    李涯听了大喜,生产队只有大小十来头猪,放猪这个活简直不要太轻松,一般人可是轮不到的。而且,李涯正打算着到山里打打牙祭,如果安排跟着社员一起上工,那让李涯如何去?难道旷工去?那不是找骂嘛。这下简直是瞌睡来了送枕头过来,李涯已经看到山里的动物在向他招手了。

    老爹听了一耳朵,扛着锄头背着背篼出来问道:“你大伯安排你放猪?”看到李涯点头,很是高兴:“你上工也是八个工分,放猪也是八个工分,还是放猪好,轻省多了。”他看着读书毕业的儿子跟着一起上工,很少拿锄头的儿子这段时间确实累得他心疼,可大哥作为生产队长,自家不能拖他后退,开始的时候他总是做完自己的活去帮儿子,可儿子为了他少累点,一直努力,最近已经能够独自完成了。

    李妈妈也出来叮嘱了李涯按时喝药后,拿着工具和李爸上工去了。

    李涯等药温热后喝掉,琢磨着打猎的工具,虽然挖陷阱,下套子李涯也会,不过只是偶尔才能够碰到猎物,至于猎枪,两辈子也没打过几次,比挖陷阱下套子还不靠谱,而且猎枪不是那么容易拿到手的。想来想去,最后只有简易的长弓还算靠谱。

    想到就做,几个小时后李涯看着手中的长弓有些无语,虽然李涯动手能力不差,可谁叫材料有限,也只能左将就右将就勉强做出来,李涯试了试,虽然样子丑,但是威力还是可以的。

    看看太阳,十点过了,李涯赶忙收起来,开始做饭,这几天犁地上粪,都在生产队吃大锅饭,李涯只煮自己一个人的就好。二月份了,后面菜地只有一些开花的老白菜和还没长成的莲花白,没办法李涯就摘了点菜叶子,剁碎了加到饭锅里,再加水熬菜粥吃,对于病刚过去的他来说粥是最容易吸收的,对肠胃最好。

    整整吃了,李妈妈吃完饭趁着休息回来的时候李涯已经在洗碗了。李涯见老妈回来,道:“妈你休息一会,我来喂猪。”

    李涯洗好碗,出来抓了把猪草丢到猪圈里,然后又舀了小半桶水倒在猪槽里。看着两头瘦不拉几的小猪,李涯不自觉想到搞养殖场里养殖的蚯蚓,当时老哥说蚯蚓繁殖得不错,算是成功了,养殖场养殖蚯蚓喂鸡鸭还是李涯搜索到的资料。李涯心头一喜,这就是一个好办法!虽然前世二十几年学到的东西在那时没用,可是在这个年代有大用呀。你叫一个生长在城市的家伙遇到李涯这样的情况,那考上大学前跟队里的社员也一般无二。

    李涯从猪圈出来就看到老妈从背篼里拿出一个瓶子,里面全是蚯蚓,李涯瞬间蒙圈,难道这时代的人已经掌握了蚯蚓喂鸡的高科技了?见老妈直接就要往鸡笼子里面倒,李涯忙道:“妈,先不忙喂。虫(suàn,蚯蚓)要先放到水里把肚子里的东西吐出来,煮熟了再喂,不是鸡爱得病(不然鸡容易生病)。”

    接过老妈手中的瓶子,李涯将蚯蚓倒入洗脚盆,加了两瓢水。李涯对老妈道:“妈,多捡点回来,喂不完的养起来。”

    李妈妈答应着,到后院摘了把老菜叶子丢给三只鸡,就又找了个瓶子放到背篼里,叮嘱李涯休息,又去上工了。

    李涯看着屋里屋外,好像真没什么要忙的,继续做箭,没有箭簇,没有箭羽,只是前端削尖后端开槽的直箭杆。一连做了二十来支,才算结束。

    看看天色,才一点左右,李涯打算到后边山坡试试手感。拿上一把镰刀,背着长弓大箭就出了门。顺着他家右边的山路,翻过垭口就是经常放猪的地方。

    李涯找了个空旷的地方,试了十来箭总算找到了感觉,得益于前世的经验,李涯短时间就把箭术提高了一大截。李涯觉得不错,收起箭支,顺着山路走过放猪的坳子,进了深山,一路看着野草野菜绿油油的,李涯决定回来的时候采点野菜。

    进了林子,李涯轻手轻脚的移动着,耳朵仔细分辨着各种声音,不过好半天没有什么特别的发现,生产队的社员经常到这里打猎,除了小鸟松鼠这些小动物,很少有大点的动物出没了。

    李涯觉着这一片没有猎物了,反正今天也不是一定要打到猎物,沿着来路往回走。没走几分钟,李涯听到左面传来嘈杂的鸟叫声,李涯一喜,赶了过去。

    翻过一道小斜坡,李涯目瞪口呆,前面一头大野猪正靠着松树磨皮呢。如果是一般的半大野猪,李涯还可以大胆动手,可是,这么大的野猪,李涯手脚都不听使唤了。老话说,独猪群狼,一猪二熊三老虎,就算老猎人遇到这样的二愣子,也是麻手麻脚。

    李涯控制着身体,悄悄往后挪,哪成想脚下踩到一根枯枝,咔嚓一响,把野猪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而李涯一见野猪发现了自己,心一慌,摔了个大屁蹲,这下李涯总算知道啥是屋漏偏逢连阴雨,船破又遇打头风了。

    野猪一声嚎叫,蛮横的向着李涯冲撞过来,李涯本要坐以待毙,却无意发现野猪的速度在放慢,李涯仔细一看,原来身前的这道坡很陡,野猪上坡爆发不出速度优势。李涯心一安,重新恢复了镇定,拿起长弓搭上箭,等待机会。

    野猪渐渐近了,李涯瞅着野猪抬头的机会,手一松,箭支脱弦而出,瞬间射入野猪左眼,深入一尺有余,李涯听到一声愤怒的嚎叫,赶忙躲到旁边一棵树后面。

    听着野猪的脚步声突然没有了,李涯从树后伸出头一看,野猪就一动不动的倒在前面十几米的坡上。李涯盯着野猪看了好一会,几乎确定野猪死了,不过为了安全起见,李涯戒备着靠近,还丢了颗松果试探。

    确定野猪已死,李涯不禁长出一口气,才感觉到背上满是虚汗。要不是地形对李涯这么有利,而且那一箭也射得准,现在也不知道会是怎样。

    不过歇过一会李涯却又为怎么把野猪搬回去犯难,放这里不行,李涯试试看能不能把野猪挪到安全的地方。李涯提起后腿一拖,好像没那么重,李涯抓住前后脚向上一提,扛到背上,难道自己估计错误,只有一百多点?

    李涯扛着野猪,轻飘飘的往回走,想着马上就能够吃到肉了,心里美得冒泡,走起来更有劲了,上坡也轻松加愉快。

    不过上完坡看着村子,李涯突然发现现在是吃大锅饭的时候。这么一头野猪,不是几只兔子野鸡,是要经过生产队分的。

第3章、吃肉是大事

    第3章、吃肉是大事

    李涯回到家,把野猪放在院子里,身上挂着的弓箭取下来,野猪左眼的箭支也拔出来,收拾收拾放好,再把别在腰上的镰刀抽出来挂在窗户上。喝了半缸茶水,才发现身上一股臭味,赶忙脱了衣服洗了洗身上,没味道了才换了衣服。

    看着野猪,李涯决定还是让别人来弄吧,毕竟自己也没上手收拾过。

    出了院子,李涯向着堆肥的地方走去。大伯是生产队长,管着记工分,所以一直会呆在那里。

    远远的看着人群背着背篼来来往往,间或也有马骡夹杂其中,一派繁忙景象,竟然没有偷懒磨洋工的。毕竟这个生产队大部分姓李,只有几家别姓,这样管起来容易得多。

    李涯一路打着招呼走到大伯记工分的桌子旁边,等一波社员过去后才对大伯说道:“大伯,那个我打了头野猪,你看怎么处理?”

    大伯眉头一扬,道:“你小子能打到多大的?自家留着吃吧。”

    李涯呃了一声,道:“应该有百多斤吧,看着老大一头,就是不咋重,我都扛到我家院子里了。”

    大伯提高声音:“真有百多斤?”见李涯点头确认,高兴道:“太好了,这几天正是出大力的时候,正愁大伙肚里没油水呢,好得很!”

    正好见李涯经常打猎杀猪的三伯李明山回来,忙叫道:“明山,回家拿着你杀猪的工具带两个社员去明海家,初三打了头野猪,你去处理了,下了工我带社员来分猪肉,你们三个算十个工分。”

    三伯一听有野猪要他处理,随便叫了两个人算是帮忙,高高兴兴的回家了。李涯印象里,这个三伯力气大,但是吃得多,在这个吃大锅饭挣工分的年代拼命干得到的粮食居然不够吃,逼得他一有空闲就往山里转,找口吃的。他虽然能背别人两个背的东西,背东西上楼能把楼梯梯级踩断,可是却比两个人能吃,想想这时候人们的饭量,那得多少啊!

    李涯晃悠着回到家,三伯三人已经过来了,桌子都搬过来摆好了。一个叫李远志李涯叫大哥,二十四岁,跟三伯一样力大能吃,经常一起进山;另一个比李涯大半岁,叫李远景,李涯还叫大哥,也是高中毕业。

    三伯抬头看见李涯,赞叹道:“这么大的野猪你小子也能猎到,有两把子。”

    李涯把当时的情形一比划,又拿过立功的长弓大箭给三人看了,远志大哥道:“你小子运气,一箭中的,野猪身上也只有眼睛是最脆弱的地方,稍微偏一点你这光木杆可射不进去。”

    三伯试了试弓,道:“这家伙好使,多弄几把可以去老林子里打野猪了,老林子边沿就有好几群野猪,干他一家伙就够吃些天的了。”

    远景大哥却若有所思地道:“这野猪怕不有两百多斤吧?初三居然一个人扛了回来,顶得上一个壮劳力了。”

    李涯嘿嘿笑着道:“大哥,不用顶得上壮劳力,过两天我就去放猪了,再说犁地用锄头都是讲技术的,我技术不到家蛮干可不成。”

    三伯把刀拿出来,开始剥皮,这样没有伤口的野猪皮价格很高的,由经验丰富的三伯操刀,三人算打下手。李涯看着光溜溜的一条后腿,恍然道:“搞忘了叫你们喝水了,正好我有点口干(口渴),大哥你把着这边。”

    李涯洗了手引火烧上水,端了茶缸出来,这时候农村可没有什么讲究,也没有讲究的条件,直接端着茶缸子就喝。三人放稳野猪,也洗了手喝水,等茶缸轮了一圈,只剩茶叶渣子了。李涯把茶叶渣倒掉,涮干净后重新放了茶叶等水烧开,实在口渴,半瓢冷水下肚才算满足。

    好一会儿水开了,李涯泡上茶,干脆就在一旁看着他们忙活,顺便也问问注意事项,李涯记得后世他们那里不吃猪身上的一部分(发音是lián ti) ,据说吃了身上会长虱子。印象中,这里好像没有忌讳。

    剥完皮剔完骨,远景哥端水,三伯和远志哥清理肠肚。李涯看着时间差不多了,开始刷锅做饭,当然不可能是米饭,而是玉米饭。

    玉米饭李涯从小吃到大,并且蒸玉米饭的技术还很好。李涯舀了两碗玉米面倒在和面用的簸箕里,看了看这石磨磨的面确实差后世机器打出来的差得很远。

    蒸两道饭用了五十来分钟(玉米饭需要蒸两次,第一次蒸出来太干了),三伯三人已经结束了二十来分钟了,正拔着烟筒摆家常(吹牛、摆龙门阵都带着夸张贬义,谈话又太过正式,这个词才能贴切形容亲戚邻里之间坐在一起聊)。

    太阳下山好一会,大伯和李爸李妈一起过来分猪肉。大伯看了看道:“这猪有两百二三。这样骨头留点给初三补补,其余的和着猪头下水送到生产队明天吃。腰子和肚(du)子你们也留着。一家分两斤肉,剩的有老人的人家再分点。”

    渐渐的有人过来领肉,每个人脸上都笑开了花,想想一年也吃不到几次肉,这纯属意外之喜了。后世李涯听老妈说起过她小时候一个猪头熬出来的油一家人就要过一年,虽然这里靠近大山,田地也不少,相比起来好得多,可这年头吃肉同样不容易,也舍不得吃。

    猪肉分完,李爸帮着把猪头下水送去大伯家,生产队没有房子,大伯家算是生产队临时办公的地方。

    李涯帮着按老妈的吩咐送了一个腰子和肚子去二叔家,爷爷奶奶和二叔家生活,几个长辈都告诫李涯下次别这样冒险。李涯听得直点头,要是知道野猪在那,他怎么可能还往上凑?

    回来经过好几家门口,都闻到厨房飘出的香味,还有小孩子叽叽喳喳的欢呼声,李涯嘴角牵起一丝笑容,分了猪肉竟然心里还感到满足!难道自己思想本就这么高尚,只是自己没有发现?还是来自后世的小家子气被这个时代的李涯的思想净化了?不管是怎么回事,心里怡悦的他就算面对老妈的耳提面命也脸上带笑,让老妈认为认错态度敷衍。

    李涯只好转而跟老爸讨论养殖蚯蚓喂猪的可行性,老爸虽然觉得猪不会吃肉,不过蚯蚓有的是,先试试可不可行,再确定是否养殖蚯蚓。

    一顿饭吃完,老妈道:“今天这顿饭做得还可以,这几天都按这样做,直到重活忙完。”

    一般只有干重活出大力的时候才会做干饭吃,顶饿。平常日子几乎都是面糊糊度日。这样一年才能存点钱存点粮预备急用。

    吃了几片肉,李涯明显感觉到肚子舒服多了,当然他控制着食欲,这具身体不能承受过多油水,容易拉肚子。

    这天晚上,也不知多少孩子一饱口福,也许有人会吃坏肚子。大人们计划着是不是有机会也能够猎几头野猪改善生活,哪怕只有一只野兔野鸡也是好的,消息灵通的已经过来李涯家,开口就是看看李涯射杀野猪的弓箭。

    李涯拿来弓箭,几个就借着油灯仔细看过弓,试了试都赞叹是个好家什。当然了,这么一个威力大又省力的家伙,除了太长这个缺点外,用来打猎那是相当的合适。

    十点过后才没有人再来了,李涯收拾收拾躺在床上,觉得村里这长弓多点是好事,大人孩子也能多吃几次肉,现在这人都吃不饱的时候,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神马的太不现实,谁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

第4章、上工的猪倌

    第4章、上工的猪倌

    时间一晃,又是两天过去,李涯感觉身体并没有不舒服,正式接过放猪大业。

    生产队的猪就关在一排三间的棚子里,李涯一路往猪棚走,一路和遇到的人打招呼,还加上一句“要不把你家猪也赶出来,反正赶到山那边猪坳子也跑不了。”

    把生产队的猪赶出来,李涯正好遇到大伯过来,道:“大伯,把你家猪也赶出来,我都赶到猪坳子去放。”大伯一听觉得可行,毕竟往常都是安排两个小孩子放猪,单单生产队的猪就有得忙了,还得大人接送。

    好几家都把猪赶了出来,与生产队的猪群汇合,在生产队猪群带领下浩浩荡荡的沿着山路往上去。李涯背着背篼,手里拿着一根细长的枝条,跟在后面。自家的猪太小,还不能赶出来和着一起放。李涯带着背篼镰刀就能割点猪草回来喂小猪。

    走到垭口上,看着猪群闹哄哄的下了垭口吃草,李涯放下背篼,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感受着吹拂的微风,双眼微微一闭,仔细聆听着清晨的鸟叫声,一股宁静弥漫在心头。李涯忽然发现,随着长大,忘记了山林的鸟叫声,忘记了山林的清幽,心里一直浮躁着。

    王巩小妾柔云那句“我心安处是故乡”李涯不知道语境,可是这一刻他清楚的知道这里就是他心安定的地方。

    然而,下一刻李涯又变成了饮食男女,还要割猪草回去喂猪呢。趁着现在太阳不辣,李涯赶忙动手。

    割好一背篼猪草,李涯捎带着看了看猪群,决定再砍一捆柴。李涯找着干枯树枝多的树爬上去砍下来,收拢割几根老米酒枝条捆了两道。又用一根枝条当绳子,就这样背着猪草拉起柴下山回家了。

    回到家,从猪草里面找了一把野菜做饭。简单吃了一顿,李涯想着这时上山热了,也没什么可干,不如带着书本去学习学习也不错。前世李涯离开学校好些年,好些知识早就忘记了。这一世的李涯虽然也是高中毕业,可这时代老师要挨批斗没心思教,学生也没心思学,李涯也没有学到多少知识。

    李涯在房间里好不容易才找齐课本,毕竟课本拿回来就没有动过了。先从初中课本开始,今天就拿初一的书本。

    到了山垭口,李涯先看看猪群,然后到树荫下坐了,翻开课本开始看书。

    直到太阳落山,李涯才收起课本,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进猪坳子把猪赶回家。

    太阳东升西落,李涯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主要是时不常的吃到一顿野兔野鸡什么的,身体有劲。小猪在慢慢长大,家里的柴火已经积存了一大堆,初中的课本也囫囵吞枣的看了一遍。

    说实在的,这年头的课本大部分都不讲逻辑性连贯性,只突出政治性,学起来总是不那么流畅。不过这些都好说,毕竟上一世好好学过。只有英语,上一世就差不多是哑巴英语,而现在有的英语书也很简单,不过为了练习口语,李涯每天在山上都大声朗读,还经常唱上辈子学过的英语歌,但是,学语言要有语境,李涯就这么一个人,别人还要干活呢,谁陪他练习呀。

    李涯在记忆中翻找着自己听过的英语语音,突然发现一段不属于两世李涯的记忆,一片只有土壤和小湖的地方。仿佛默片时代的电影一样,黑色的土壤,清澈的小湖,湛蓝的天空。这里比《寂静的春天》里描写的世界更寂静,没有任何生命存在的迹象。然而,李涯居然发现这个地方居然有边界!这是一个封闭的空间。空间?难道是穿越大神最佳福利?

    李涯按照空间开启教程,闭上眼睛集中精神想象着进入空间。嗯?方式不对?睁开眼打算活动一下换个方式再来,映入眼帘的不再是树木草丛,而是记忆中的那片地方,他正站在小湖边。

    李涯蹲下试了试湖水,清凉凉的感觉从手上传来,抓了把泥浆想着出去,果然又到了外面,手里的泥浆正一滴滴滴在地上,一切显得那么真实。

    他心里一下激动起来,还真有这么一个空间。不说利用空间走私发家,就只是把空间里面的土地种上,自家怎么也吃不完。“私人空间,穿越者的福利,养鱼种地、跨界走私、物资储藏,一切都不是问题,你值得拥有!”李涯陷入无尽的幻想中。

    幻想仅仅只是幻想,它是填不饱肚子的,李涯从丝逆袭幻想到征服欧美,还是回过神来。温爷爷说过,“脚踏大地,仰望星空”。李涯不得不丢开那些有的没的,挖了好些野菜种到空间里去,顺带还有几样李涯看到的草药。

    打点一番李涯看着空间多了一丝绿意,好像空间也有了一丝生机。李涯看着,觉得不远处小山包上种满树的话更好,想到就做,空间使用教程李涯看过几本小说,还是知道一些,集中精神,我收,我收收收。呀,连着收了好几颗大树,这也太明显了,难道想在村里上演灵异事件?赶忙把收进去的大树复原。

    既然能够收取大树,那么李涯有的是时间装扮空间,现在主要是找农作物种子种进去。

    傍晚李涯回到家,利用做饭的空闲找了些种子放入空间,夜里再下种。吃过饭,李涯洗了碗,看老妈在补衣服,李涯也拿着书看。油灯用的煤油紧缺,经常只能用菜籽油,菜籽油的油灯光线更弱,除非没有煤油而又急需要用才会用菜籽油点灯。

    李涯老爸喂了猪,进屋放下桶道:“中午我回来喂食,这猪好像真的要胖一些呢。才喂了两个星期的虫,效果就显出来了,看样子这样喂猪真的可行。等养殖的虫出来,喂猪呀鸡鸭这些尽够了。”

    李涯道:“那本书上说小猪喂三四个月就能够卖了。冬天天气冷蚯蚓繁殖缓慢,春夏秋三季要多养一点晒干,存起来冬天喂,这样算起来一年能够喂三波。完成上交任务,还可以杀一头过年呢。”

    老妈高兴地接过话道:“就是只喂两波也杀一头过年。到时候给你二叔家和你外婆家送点。”

    李涯无奈道:“妈,等着两头猪能够明显分别的时候就可以教大家用蚯蚓喂猪的事,到时候他们自家就可以杀。”

    李妈道:“教是要教,可是你二叔家三个娃,你大舅家也是三个,负担重着呢,怎么舍得杀猪?比得我家就你一个?”

    李爸拍板道:“到时候看,不杀就送。要是政策允许多养就好了,这么一次就两个,算怎么回事嘛。”

    李妈道:“我们大队算好的,有地方放猪。听说好些地方没有放猪的地方,打猪草也难,养猪的任务还是强行摊牌下去的呢。”

    李涯笑道:“家庭不能多养,那就生产队养啊,反正到时候是卖了猪分钱还是杀猪分肉,还不是分到各家。”

    李妈也觉得这个办法好,不过具体能不能行还要大伯去大队去公社问过才能决定。

    深夜李涯等着老爸老妈睡着了才进入空间,菜种、玉米种都是直接下种;稻子虽然只有一丁点,却需要育秧;马铃薯要切成带芽的块再种下去;红薯育苗,等红薯苗长出来割苗扦插。

    种子种类虽然多,但是数量少,李涯只用了四五十分钟就种好了。在小湖边洗了个澡,李涯穿好衣服,巡视着自己的领地,很有成就感。

第5章、馋肉的小舅

    第5章、馋肉的小舅

    李妈趁着歇工的空,把这段时间没吃完腌上的野鸡野兔装上几只,回外公家。

    先前分得的野猪肉太少,所以没有送,这些野鸡野兔虽然小,一天天的积少成多,正好送过去打打牙祭。

    李涯大舅家三个孩子正跟着他们村里的孩子在村口疯玩,看到李妈立马飞奔过来,,的叫着,叫得李妈心都快飘起来了。孩子都这样,李涯小时候看到亲戚来他家也很高兴,亲戚一来,都会带着好吃的东西,小孩子谁不喜欢?

    三个孩子簇拥着李妈往家走,一路叽叽喳喳,李妈特别喜欢听他们的吵闹声。李涯长大了,现在家里总是有些安静,只有二叔家几个孩子过来才有些热闹。

    李妈到了外公家,只有外婆在家做饭。外婆见李妈回来,也很高兴。

    李妈这次带过来的东西比往常多,除了十个鸡蛋,六只野鸡野兔,还有一瓶子李涯采的野蜂蜜。外婆看着这么多东西,一个劲的埋怨李妈带多了,李妈笑嘻嘻道:“妈,你是不晓得,初三在书上看过用虫喂鸡的新方法,家里的鸡下蛋可勤了。还有这野鸡野兔蜂糖,也是初三给生产队放猪抽空弄的,家里还有呢,我也是看着吃不完才都带点来。”

    有李妈加入,饭菜很快就做好了,外婆对大孙女道:“桃子,去喊你爷爷他们吃饭。”

    桃子跑到外面,对着爷爷他们干活的方向大声喊了几声,得了回应回到屋里对奶奶道:“喊答应嘞。”舀水到木盆里端出来,预备给大人回来洗手。

    李涯外公几人回来,李妈一番问候,等放了工具洗手上桌,外公皱眉道:“这是兔肉吧?过来还买这些?”

    李妈赶忙回答道:“是初三打的。初三现在在生产队放猪呢,有时间打。”

    小舅杨诚喜道:“这几天不上工,我正打算去你家,打几只兔子什么的回来吃。”

    李妈高兴道:“正好,家里在养虫喂鸡喂猪,你过去仔细看看,回来也按样式养上。”

    大舅妈一听,吃惊道:“鸡吃虫大伙都知道,可是这猪也吃?”

    李妈高兴道:“吃呢。我家那两头猪正月十三抓的,当时二十几斤一个瘦瘦小小的,才喂了二十来天虫,现在胖起来了,长得比别家的快多了。”

    大舅热切道:“吃肉长肉当然快了,小诚去看仔细点,回来我们也这么喂猪。”

    说走就走,吃完饭小舅和李妈就出发,到了李涯家李涯和李爸正在吃饭呢。李涯见到小舅高兴得很,拿了碗筷要给小舅添饭,被小舅拦了下来。李爸见了道:“初三,再拿个碗,我陪你小舅喝点。”说着就去抱药酒坛子。

    家里只有大碗(这时的人饭量大,用大碗可以少装几次饭,尤其是喝粥的时候,几碗下肚只听到肚子里晃荡的水响,那滋味,谁过谁知道),李爸一个碗里倒了小半碗,和小舅就着桌子上的菜品吃酒,李涯也抽空问了外公外婆他们身体情况。

    当小舅说了蚯蚓的事,顺带打点兔子野鸡,李涯高兴道:“正好,前几天我发现一个坳子里野兔野鸡很多。”

    喝完酒,小舅就催着李涯上山。李涯把背篼往肩上一甩,拿着镰刀跟上小舅的脚步。小舅看着李涯问道:“你就拿镰刀打兔子?”

    李涯笑道:“弓箭放在垭口上了,那弓太长,拿上拿下的麻烦。”

    上了垭口李涯走到放弓箭的地方拿了弓箭,小舅接过试了试,道:“还不错,照着英格兰长弓做的吧?”高中毕业又当过两年义务兵的小舅见识不是生产队里的人能比的,生产队里大家现在还不知道这长弓的出处呢。

    李涯点着头手指着一个方向道:“那边那个坳子,只有一条小路能够下去,兔子野鸡在里面没有天敌,繁殖得很快。那里以前应该是一个小湖,水退了才露出那个坳子,而且时间不算长,不然里面的草早就不够野鸡野兔生存了。”

    李涯把砍来拦路的倒钩刺拉开,两人走过又复原,顺着山路往下,小舅道:“这么一个地方放猪不错,只要拦住几个路口就行了。你大伯给你安排这个差事轻松得很嘛,怪不得我还看到垭口上还有书,想上大学?不过大学不看成绩。”

    李涯嘿嘿笑道:“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多学点也是好的。总归会有用处,就算到时候当个生产队长也不会比别人差嘛。”

    小舅笑道:“这话你大伯听了还不骂你白眼狼。”

    李涯肯定道:“那时候大伯已经是大队长或者村支部书记了。村支书身体不好,随时可能退休,只要我们生产队干得好,大伯铁定能当上大队长。”

    小舅也赞同:“你们李家世代行医,不说在大队声望高,就是周边方圆几十里各个村寨影响力也不小。当年你们李家也算得上是地主,就因为世代行医,没有被打土豪,只是退了一部分土地。看看周边哪个生产队有你们的房子好,人住的清一色是石板墙大瓦房。肯定是动用了以前的积蓄。不过算算这么多年,应该没有多少了,毕竟这些年金银价格不高。按我说就算不当生产队长你也要先学医,这东西能保你一辈子不愁吃穿。”

    李涯听了小舅的话心里一动,自己记忆力非常好,学起来比别人快得多,正好顺带学着。不说其他的,自己生点小病就不用上医院了,想想几十年后医院昂贵的费用,简直不敢生病啊。

    一路走一路说,两人到了李涯说的坳子,李涯示意小舅注意,在边上高叫起来。一下子坳子里的草丛摆动起来,一些野兔冲出草丛一闪而没。

    李涯停下高叫声对小舅道:“是不是很多?”

    小舅激动道:“多,真多!野兔三个月产一窝崽,一窝好几只,野鸡也不差,看样子不愁肉吃了。这里不能用弓箭,得下套子,母的就放了,只要公的就行。”

    李涯就是这么想的,又道:“这个坳子不小,有机会抓几只鹿啊獐子啊这些放在里面拦住这道口就成。”

    小舅道:“你想多了,鹿和獐子要抓活的可不容易,还不如养几只羊。下去看看你先下的套子有没有收获。”

    下去找了一圈,居然有七个套子套住了兔子,不过母的有四个,只好放掉。把套子全部收了,今天就算结束。

    小舅道:“这么容易,难怪你妈送那么多过去。”

    李涯笑道:“这里面我还是第一次下套子呢,那些都不是从这里面得来的,这里留着等需要的时候才来。”

    李涯背着背篼,小舅拿着弓,走着走着小舅道:“来的时候没有注意,这野菜很多啊。刚才吃着野菜就不错,多采点回去。”

    李涯道:“家里还有啊。”

    小舅却道:“没这个新鲜,来,你拿着弓,我来采,今晚好好吃一顿野菜宴,有油有肉,这野菜才算好吃。”

    上了垭口,也才四点不到,李涯觉着小舅把野兔和野菜先送回去,这季节七点左右才天黑,李涯要等到六点才回去。

    看看猪群的位置,李涯拿着课本看起来。在稀疏的鸟叫声中,李涯完全沉浸在书里,两个小时的时间,李涯觉得效率是往常的一倍。这样全身心的投入可遇不可求,也许再也不会出现,不过李涯还是很高兴。学有所得,本就值得高兴。

第6章、家里人的打算

    第6章、家里人的打算

    晚上,小舅拿出下午记录的笔记,跟李爸讨论蚯蚓养殖要点,李涯就去三爷家。

    三爷听李涯想学医,高兴地道:“想学医好啊,你爸这一辈世道不平,没有学医的条件,还没出徒呢。现在也只有教你们这一辈,我们李家的医术才能传承下去。”

    李涯笑道:“我这辈人多,几十个弟兄呢,只要三爷你有时间教,总会有几个愿意学的。”

    三爷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匣子放在桌子上打开,拿出一摞本子,道:“这里有祖上传下来的行医心得,也有我记下的,这是家族医术最重要的东西。我们李家的医术,除了明末逃难带过来的,还有本地民族总结的,也有在这里安家后族人出去学回来的,经过这么多年去芜存菁,查遗补漏,是比较完整的。”给李崖看过,又收起来放好,才接着道:“学医先要辨识药材,团转(生产队附近)生长的药材村里人大都认识,辨识药材相对简单,不过也要看《本草纲目》,这就得长期积累了。识得草药,还要学加工处理,不过加工过程复杂的草药也不多,合理的加工方法能够使药材的药效更好,这也是许多医家的不传之秘。接着学看病下方子,要熟背药方和病例症状。这些学过了,最后才看那个匣子里的笔记。这样随着时间日久,诊病用药的经验增加,医术才算磨砺出来。你爸这一辈,基本都学成夹生饭,只能治点小病,采点药材加工了去卖。”

    李涯听三爷的,先辨识药材,这时李涯就发现好些俗名和书名不一样,比如麻芋子是半夏,老虎姜是黄精,马蜂包是夏枯草,脑水刺是十大功劳。这要是没有人指导,李涯就算学了也只能到药房去买药。三爷拿了《本草纲目》递给李涯,道:“有俗名的都注明了,还有些书上没有记载的药材,也重新记了一本,先把药材背下来,完了教你制作药材。”

    告辞出来,李涯比划了一下书页厚度,下一段时间有得忙了。

    回到家,小舅接过李涯手里的书一看,意外道:“怎么是《本草纲目》?”

    这个李爸知道,说道:“学医先辨药,《本草纲目》上面记载了那么多药材,当然得用它了。缺少的再补订一本就行了。”

    小舅看了看手中的大部头,感叹道:“怪不得都说老中医呢,等把这些药材都认全了,经验丰富了,有名气的时候不就老了吗?”

    李爸道:“也不一定啊,我们祖上就有一个二十岁医术就很高了,现在留存下来的医书都是经过他整理过的。”

    李涯却道:“其实中医本来就有分类,比如儿科、妇科这些,先学了基础,然后专攻一门,这样就能节省很多时间了。从前没有这样的条件,现在可以这么做了,几十个弟兄怎么也能够出几个医生的。”

    小舅赞同道:“这法子不错,同样的时间只学几分之一的东西,这样才容易学得精髓。”

    小舅在李涯家过得乐不思蜀,直到大舅过来叫他才回去。大舅看着生产队再有两天就上工了,趁着时间把蚯蚓养起来,所以过来还挑了扁担,回去的时候顺便装点蚯蚓回去,省得还要去地里找。

    李崖家养的蚯蚓已经能够接上茬了,先前喂的都是从粪堆扒拉来的,数量不多,没有放量的喂。大舅看着李涯家蚯蚓池里满是打卷乱爬的蚯蚓头皮发麻,道:“好家伙,这打眼一看心里麻酥酥的,挺膈应人呀。”

    李爸笑道:“多看几次就习惯了,想着猪吃了胖嘟嘟的,不但不怕,还喜欢得很呢。”

    大舅听了道:“我去看看你家猪到底如何。”刚进猪圈就发出一声赞叹:“真比别家猪胖一圈呢。”

    小舅说道:“按照猪的长势,越到后面区别越大。”

    大舅幻想着道:“喂上七八个月不得三四百斤?当两头猪了。”

    李涯在边上道:“一般来说两百七八三百来斤就卖掉,过了长势最快的时间,越喂越不合算。”

    大舅算算道:“这样四个来月就能卖了,今年喂三槽(出栏三次),给你小舅娶个有文化的媳妇。”李涯小舅高中毕业,又当过兵,眼界自然高了,看不上村里没文化的大姑娘,所以对相对象不热心,二十二岁了,还没有对象,别人都替他着急,可小舅就是不愿意。村里二十岁的小伙子孩子都出生了。

    李涯劝大舅:“小舅有文化,见识广,以后有机会甩掉锄头把,再说才二十二岁,刚过国家法定结婚年龄呢。既然推荐上大学名额少,那也可以先选个民兵队长这些,将来未必不能进公社上班。”李涯虽然知道明年就会恢复高考,但是这消息李涯可找不到借口说出来。明年小舅才二十三,以他的文化程度,怎么也能够考上,如果结了婚,就算考上了能不能去上大学还不知道呢。

    大舅一听,喜道:“对对,选民兵队长好,大小也是个干部,出去相亲人家一听是民兵队长也好听。”

    小舅无奈道:“大哥,怎么又扯到相亲去了。”

    李涯也明白大舅的心思,一晃晃时间就过去了,小舅年纪大了可不好找对象。反正一辈子就在村里生活了,找对象只要能明理,会干活就行了,有文化又如何,专家教授还下放改造呢。

    晚上李爸开会回来道:“明天收拾农具,后天点苞谷(种玉米),初三也去,不放猪了。”

    第二天,李涯带上斗笠,随着爸妈往祠堂走,粮种就放在祠堂。最后一遍钟后,大伯开始分派任务。李涯和老爸放粪肥,老妈下种子。

    整个生产队一百来人一起干活,场面极其壮观,李涯也受到感染,加快了速度。也许是穿越的原因,也许是先前吃不好,反正最近李涯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小大力士,虽然比不上三伯和远志哥,可半麻袋粪肥提在手上也不重,索性扔了撮箕,提着麻袋放。

    看着太阳越来越高,社员渐渐的慢了下来,大伯大声道:“来两首歌提提神。”

    山歌响起来,社员确实精神不少,手上的动作加快了一些。李涯抹了把汗水,眼珠一转,跑过去大伯对大伯说道:“大伯,我发现老林那里有个坳子头(坳子里面)野鸡野兔很多,要不我带两个人去套点回来给大家吃,这肚里油水多了干活才有劲。”

    大伯恍然大悟道:“送去我家的兔子就是在那里套的吧?”

    李涯嘿嘿笑着,算是默认了。

    大伯问道:“有多少?”

    李涯比划着道:“大概两三百只是有的。”

    大伯了解了坳子的情况,叫过三伯两人道:“初三知道一个坳子里面野兔多,你们两和他一起去套点回来给大家加菜,记得只要公的,母的放了。”

    当时两人听着套兔子,兴奋得很。跟李涯走着走着才想起来问道:“怎么母兔子要放了?放了不就跑了吗?”

    李涯笑道:“那个坳子里只有一条很陡的小路下去,野鸡都很难飞出来(野鸡飞不高,而且飞行的距离很短,主要是靠双脚行走),把小路一堵就跑不出来了。”

    三伯听了李涯的描述,兴奋道:“还有这么个地方,这么着队里能够经常打牙祭了。野鸡兔子繁殖速度快,一年下来当得好几头野猪了。”

第7章、关于养猪的事

    第7章、关于养猪的事

    大伯等李涯三人走了才宣布道:“加快速度,中午有兔肉吃。”一听有肉吃,不但孩子兴奋得直蹦高,欢呼出声,就是大人也裂开嘴笑,瞬间热情高涨,满血复活,干活的效率大大提高。

    还没到吃饭时间,远远就闻到一股浓浓的香气从做饭的方向飘过来,勾得一个个直咽口水。小孩子更是不断转头朝着做饭的地方张望,干活也不那么专心了。

    吃饭的时候,大人总是把自己碗里的肉夹到自家孩子碗里,孩子直往嘴里塞。看着自家孩子塞肉的模样,大人满面欣喜的就着肉汤填肚子。从古到今,中国底层的百姓都是这样一代代过的,有好东西,先想着孩子。

    一大锅肉基本进了小孩子嘴里,饭菜也吃了个精光,大伯开心道:“大伙都好好干活,正是抢农时的时候,这几天都有肉吃。”

    群众的力量的无穷的,往年十天还没有下完种,今年七天就结束了。大伯看着提前了几天,高兴地道:“明天上山摘茶叶。”

    四明山生产队有几片茶山,都是李家祖上代代开垦出来种上的。最老的一批有三百多年了,还是逃难的祖先带来的茶种种出来的,现在还有三十几棵存活,远远看着像小树一般。往年时间赶不上趟,每年只能摘一半不到的面积,今年大伯打算全摘了。

    李涯也是最近才了解到家族的底蕴,远近闻名的医术,这几片茶山,炒茶的工艺,酿酒的池子。医术李涯正在学,这几片茶山可是龙井茶,以后也算得上古茶树了,而且炒茶的技艺也很好,四明山的茶解放前在周边城里一直很有名,就是现在,四明山的茶叶价格也比别的茶叶高。相较起来,酿酒技术不算好,可是,有四口三百年的发酵池在那里,这酒也不算差。只要有机会,凭借四明山的底蕴,很快就能富裕起来。

    三伯走到大伯边上问道:“明天放猪不?”

    大伯道:“放啊,关着也没猪草喂。你家那两个小了点吧?怕走不去啊,明海家的都没有赶出来放。”

    三伯道:“你是不知道,明海家的猪胖得很,赶出去反倒放瘦了。你说,他家到底是咋喂的?”

    大伯笑道:“那问他呀。”又喊李爸,“明海,明海,过来问你个事。”

    李爸走过来问道:“大哥,哪样?”

    大伯问道:“明山说你家猪胖得很,怎么喂的?”

    李爸笑道:“送粪到地里那几天我捡了好多虫你也知道,我家猪就是喂虫的。把虫放水里渡一天吐出脏东西,烧水烫死,切细了和着猪草煮熟,就可以了,喂猪喂鸡都行。我正打算等过些天效果明显了再告诉大家。”

    大伯道:“好是好,哪来这么多虫呐!”

    李爸笑道:“虫好养得很,我养的那两池子里现在乌央乌央的,每家弄两个池子养上,就够自家猪呀鸡呀的吃了。”

    三伯问道:“你从哪里学来的办法?”

    李爸得意道:“是初三读书的时候在书上看到的,也就想着那么一试,居然成了。”

    大伯道:“那去你家看看。”又提高了声音大声喊:“注意哈,一家派一个人到明海家,看看他是咋喂猪的。”

    李涯几个年轻的弟兄在后面正吹牛呢,就听到大伯的声音,李远景问道:“你家猪咋喂的?还要大家去看。”

    李涯道:“加蚯蚓喂啊。去看了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一个年纪长些的道:“那是得去看看,还要等着卖猪娶媳妇呢。都去都去,早点存够娶媳妇的钱。”

    虽说只叫一家派一个,可是事关自家收入,一家两个大人都来了,孩子也跑来凑热闹。

    大伙先进猪圈看了猪,有了说服力,大伯才问道:“这猪喂得好吧?不喂粮食,还长得胖嘟嘟的,想不想也喂出这么胖的猪?”

    大伙一听不用喂粮食,热情高涨,吵吵着说想。大伯道:“明海家猪就是吃了虫才长得这么胖的,大家伙都跟着明海学学养虫喂猪。”

    李妈适时展示了如何用虫喂猪,大伙虽然觉得麻烦,可是只要猪长得好,还怕什么麻烦?

    李爸又把人群带到蚯蚓池子边,说着怎么养蚯蚓,说完看一个个没有记下多少,于是道:“不记得不要紧,拿我记的去抄就行了。干脆找个地方挖一个,都照着弄就好。”

    大家照猫画虎,天还没黑,都把养蚯蚓的池子建好了,就等着过几天放蚯蚓了。

    第二天李涯把猪赶出去,也回来摘茶叶,当然,李涯摘的是自家用的。

    李涯摘着摘着看见有人爬茶树,忙喊下来,说道:“这些老茶树可舍不得就这么摘了卖掉,自家摘点留着吃还可以,长到这么老的茶树可不容易,也只能少少摘点。这要是出口,一斤怎么也要几百块钱。”

    从茶树下来的家伙嘀咕道:“还不是茶叶子,还要几百一斤,吹牛呢。”

    李涯鄙视道:“这可不是简单的茶叶子,这可是历史和文化的沉淀,品的就是历史和文化。而且物以稀为贵,就算是苞谷,要是几斤一个也有人出高价买。这些老茶树今后是我们的重要收入来源。”

    远景哥笑道:“现在也是重要的收入来源嘛,三四百棵大茶树,每年也能摘好些茶叶,只是这几年小茶树都摘不完,谁还耐烦爬这些老茶树?”

    李远景见李涯东摘一点西摘一点,道:“你这干啥呢,走马观花啊。”

    李涯回道:“我这是摘来自家吃的,当然要照着好的摘。”把手里的竹篮送到李远景面前,道:“看看,这样是不是很好看,又大又饱满,这样的明前龙井,才是好茶。”

    李远景不在意道:“还不是一样,也只是炒茶的技术好,我们的茶叶价格才会高一些。”

    李涯疑惑道:“这可是龙井茶,全国闻名的龙井茶,在省里其他地方应该很少吧?况且炒茶的技艺也很好,怎么价格会这么低,难道卖茶叶的时候没有告诉收购站这是龙井茶?”

    李远景道:“怎么没说?可他们也只能按照县里规定的价格收购。县里也知道我们茶叶的名气,才特意比别的价格高一点。”

    李涯听了也没有办法,毕竟这是统购统销、一切按计划行事的年代。

    又过了三天,到了清明节,不过,清明可不敢明目张胆的祭祖,不然传出去是要被批斗的,只能悄悄献饭(供奉祖宗饭食),连纸钱都不敢烧。这是李涯记事(能够记住事情,差不多七八岁年纪)以来最冷清的清明节。

    清明过后,下了一场雨,李涯躲到空间里避雨,才发现许久没有关注空间,里面种的玉米等等都长出来了。李涯看看长得不错,水稻勉强可以插秧了,红薯也可以扦插了。反正不多,李涯先插完水稻,再插红薯。

    完了“看看”外面,还在下雨,就拿起书看,李涯忽然觉得自己很蠢,晚上外面没光,可以进空间看书嘛,白白浪费了这么些天。而且居然把空间忘到了脑后,要不是今天要避雨,过一个月两个月也不一定想得起来。

    李涯看了好一会书,才放下放松放松,四下观察着空间调整眼睛,忽然发现原本四五十亩的空间大了一小圈,多了五六亩地盘。是什么使得空间变大?

第8章、眼前一亮的两个建议

    第8章、眼前一亮的两个建议

    生产队的稻秧还浅,还不到插秧的时候,茶叶已经采过拿去卖了,今年茶叶卖的钱已经跟去年差不多了,过些天还能再摘一次,算下来比去年可要多一倍。大伯最近心情不错,生产队看着开始变样了,他管理起来也没有过去操心了。

    今天来就是告诉李涯,等蚯蚓繁殖出来就不用放猪了。李涯道:“不用放猪那喂猪可不是轻省活,十几头猪煮猪食可有得忙。”其实,李涯现在地里的活也上手了,放不放猪都可以,从空间移出来种的那片玉米和红薯时不常捎带看一下就好,只是看书的时间减少了,有点可惜。

    大伯笑道:“有得忙也不是你忙,我重新安排两个年纪大点的喂猪,你跟别人一起上工。”

    李涯觉得也行,不过还是道:“要不生产队建一个养鸡场,我去放鸡?”

    大伯道:“一家就那么几个鸡,都是各家的宝贝疙瘩。”

    李涯笑道:“生产队不是刚卖了茶叶有点钱吗?买鸡蛋孵小鸡,这样不就能把鸡场办起来了?”

    大伯眼睛一亮,右手在腿上使劲一拍,嘶的一声,“就按你说的来!呀!好家伙,这自作自受呢。”

    李涯看着想笑不敢笑,只得转移话题道:“还有啊,村里的年轻人趁着空闲都赶去学学炒茶呀酿酒呀学医呀,至不济也可以学学建房子这些嘛。以后有一技之长,也可以出去赚点钱回来。”

    大伯叹道:“是呀,我们这一代该学东西的时候正打仗,都下地挣命呢,唉!现在国家太平,你们年轻的确实该把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学好,不然老一代的一走,可就要断了传承,后人想捡起来可不容易了。”

    傍晚通知开大会,会上大伯宣布道:“今天开会就只有一个意思,让年轻人趁着农闲得时候多学点东西。我跟六爷九爷和叔伯们商量了,学医是长期的事,短时间没有效果,等三叔考察几个有悟性的孩子教,其他的炒茶烤酒想学的就去学,就是想学木匠石匠篾匠也好,反正小年轻不能放羊,过了这个时间想学也学不会了。”

    一个声音问道:“我家平安也可以学?”

    大伯一看是自家堂妹李明菊,道:“这个商量过了,寨子里就四家外姓,还是亲戚,除了学医,其他的都可以。跟自家孩子讨论讨论该学什么,然后报名,明天就开始学起来。”李明菊也知道拿出烤酒和炒茶两项技艺,已经算是大方了,以前都是传男不传女的,更别说外姓了。

    一时间吵吵嚷嚷,又走来走去乱成一团。突然一个女孩子问八爷:“八爷,我想学腌肉,可以不?”

    虽说好些人吃过八爷腌的肉,可是只有这个女孩子才意识到这腌肉也是一门很好的技艺。八爷腌肉的技艺是学自宣威,宣威的火腿很有名,八爷年轻时候学过制作宣威火腿。

    八爷见到居然有人想学腌肉,高兴地点头道:“可以,可以。”

    年轻妇女一看,这个行!学会了也可以腌点肉自家吃嘛。心动就行动,最后到八爷报名的人居然是最多的。

    散会的时候,大伯才想起鸡场这回事,忙道:“还有个事,这不是养蚯蚓了嘛,生产队里出钱买小鸡,上面不是只允许一家养四只嘛,那我们生产队集体养。有老母鸡抱窝(母鸡要孵蛋的症状,这时候母鸡脾气很暴躁,不断发出急促的声音)的都回去孵蛋,各自亲戚家也告诉一声。”

    大伯时不常在生产队里转一圈,发现生产队虽然还是那样,可是又确实不一样了,往常农闲时候大家慢悠悠的身影消失了,走路都带着风,感叹道:“不一样了,这精气神不一样了。”

    李涯也感叹着老李家祖宗的伟大。最近老李家上两代见着李涯这一代变化很大,决定让部分第四代的男子参与机密,李涯就这么从族谱上知道了李家的历史。老李家明末时候本是杭州的小地主,茶叶是主要经济来源。清兵入关,天下糜烂,作为经商的小地主,李家自然消息灵通得多,海上有海盗,有西洋鬼子,李家只得一路往西逃,最后几次遇险,人走散了,最后到达这里的只有老祖宗和一个孩子,茶叶种子就是那时候带过来的。在这里安顿下来后,老祖宗凭借一手医术在这里站稳脚跟。四明山的四明,就是思明,不但是老祖宗怀念明朝那段安稳的日子,也是对走散的亲人的思念。

    后面世道安稳下来,李家人员增加,开始学着酿酒,这三样技艺就这么流传下来,医术作为在这里安身立命的本事,也越发高明。

    不过,乱世再度来临,兴盛的李家遭遇了一次土匪洗劫,虽然最后在附近寨子的帮助下杀散了土匪,但也死伤众多,钱财洗劫一空,这也是为什么李家后来在周边行医遇到贫穷的人家甚至免费的原因。跟附近村寨团结得更紧密,关键时候别人才会拼命帮你。

    本来几十年下来渐渐恢复了元气,可谁知又遇上抗战,好些年轻人被强行拉上战场,一个也没能回来。

    就这么着,三百多年繁衍生息,李家也只有二十几家。

    不过,李家祖宗还是留下了许多东西,黄金白银,珠宝古董。李涯作为族中老人特许人员知道祠堂后面的窖洞,这些东西就放在里面,还有一些年份长的酒也储藏在里面。同时也印证了李涯小舅的推测,寨子里盖房子确实动用了一笔金银。

    其实李涯了解下来,李家并没有留下多少钱财,作为有三百年传承的家族,金银不过几百两,古董倒是有好些,不过当时的价值并不高。

    这么点东西,留着缅怀祖先或者往后关键时刻救急还差不多,族人的好生活还是靠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养猪养鸡的新方法已经在实施,这只是开始,往后还会想到其他的方法,日子一定会过得越来越好。

    这天小舅再一次过来,当然是奔着肉来的。听说李涯们生产队清明前三天就种完了,不禁感叹自家生产队的社员磨洋工。

    李爸问了小舅养蚯蚓的事,李涯泡了茶水过来。小舅喝了一口惊讶道:“明前茶?”

    李涯简单说了一下经过,道:“小舅喜欢就带些回去,我摘得多。”小舅点头笑纳。

    进了林子,李涯带着小舅绕到一边,好一会爬上山坡,李涯指着前面得意道:“小舅,你看那平的地方,怎么样?”

    小舅看了又看迟疑地问道:“这是苞谷?”

    李涯当先走近,回答道:“当然是苞谷,还有山药(红薯)呢,这些都是我种的。”

    小舅担心道:“这可是违反政策的。”

    李涯理直气壮的道:“我又没有占生产队的地,又没有旷工,抽空在荒山上种点东西,吃饱了上工还能出更多力,也能节省生产队的粮食,这应该是生产队占我便宜,我还为生产队做更多贡献呢。”

    小舅道:“就你嘴巴会讲。不过还是悄悄地过来,不能让别人看到。”

    李涯安心道:“这里本来就是老林子,打猎又都不走这边,安全得很。”

    走近了,小舅估摸着总共只有大半亩,因为是玉米红薯套种,玉米行距很宽。不过你两种作物长势很好。旁边还有一大片翻出来的地,里面什么也没有,问道:“这里面种的是什么?”

    李涯道:“留着等队里匀苞谷秧的时候捡点过来栽,到时候小舅你过来拿几百斤。”

第9章、春天一样忙

    第9章、春天一样忙

    李涯带小舅看过种在山坡上的作物,又倒回来去套兔子。

    下完套子,李涯和小舅出了坳子,在林子里寻找木耳蘑菇。小舅跟李涯说道:“大队小学复课了,老师不够,前几天大队征求我的意见。可是当老师又要备课上课,又要批改作业,没时间照顾家里。”小舅跟李涯这么说,也不是需要李涯给个建议,只是单纯的告诉李涯这个消息。

    李涯想想正好,同意道:“当老师就当老师,最起码不用下地了,至于家里,我这不是种了这么一片粮食,怎么也饿不着两家。当老师还有些空闲,多看些书,说不定还能转正,端上国家饭碗呢。小舅,我现在一直都在看以前的课本呢,早些做准备,一年公社有好几个推荐上大学的名额,别到时候真去了大学却什么也不懂,几年下来学不到东西。要是上了大学,那就完全不一样了,出来就是干部身份,不用窝在农村出大力流大汗了,虽说都是革命工作,没有贵贱之分,可能够做更大的贡献,当然得积极向上了。”

    小舅听李涯巴拉巴拉直说,心里想到:这话还能这么说?明明是私心,却能说得这么大公无私。这怎么感觉像是自家那善于跟造反派斗争的指导员说话了。李涯小舅的指导员,那可以说是跟造反派斗了个旗鼓相当,好几个被打小报告的士兵班排长都是指导员保下来的,虽然退役复原了,可也没有受到批斗改造。

    小舅对李涯道:“就你这说话水平,可以当公社干部了。”

    李涯摇头道:“我这也只是时不时的出出几句,要真当公社干部,不定几天就犯错误被揪斗了。”

    从李涯家回去之后,小舅就到学校上课去了,在大队也算体面人,受到大队有孩子上学的家长尊敬,毕竟那是自家孩子。而李涯到了生产队收菜籽麦子的时候,就再也不用放猪了,今后的猪,都关在圈里当大爷一般伺候。

    麦子和菜籽都是和玉米套种的,现在下地得小心,别踩到玉米苗。

    李涯分到的是背麦子,虽然李涯现在算得上生产队第三大力士,可是背了两趟还是觉得不行,这大太阳的晒着,一会温度升高汗水下来,满脸**辣的可不好受。回转第三趟的时候李涯刻意观察了地形,觉得挖出几个斜坡板车就能去到地边。

    李涯特意找到大伯说了自己的想法,大伯道:“这就挖几个斜坡,虽然路绕远多了,可怎么也比人背强啊。你说,以前怎么就没人想到呢?白累了这多少年呐!”其实人就是这样,总是习惯于眼前日常的事物,觉得本就该这样的。如果李涯同样习惯了,也不会想着改变改变。毕竟上一世李涯也生长在山村,还是镇里决定把路修到山坡上,李涯才恍然大悟早就该修路的。

    大伯开始招集人手修路,这时候人多的优势就显出来了,几个地方同时开工,挖土的挖土,搬石头的搬石头,砌路基的砌路基,一段段简易的泥土路慢慢延长,不知道存在了多少年的大石磙子来回压几次,可以走车了。

    生产队里为数不多的牛马车套上,开往山坡,平板车也拉出来,两个人掌握一辆。

    大伯看着效率大为提高,而且人还不那么累,高兴道:“以后上粪肥就不用人背了,独轮车都可以上阵,又快又轻松。”

    李涯正和远景哥搭档推着板车走在边上,接话道:“还可以给生产队节省几天粮食呢。”

    远景哥更进一步道:“就是吃大锅饭的时候也能节省,不用像往常那样出大力,消化也要慢些,不用吃那么多就饱了。”说着还往肚腹上比划。

    李涯赶忙使劲稳住板车,停下来道:“我说李远景同志,能不能撒手的时候吱一声,差点就翻车了。”

    大伯哼了一声,道:“翻车了掉的麦粒他自己捡起来,还不得请假旷工,晚上端煤油灯来捡。”

    李涯得意道:“看看,看看,要不是我稳住板车,你晚上有得忙了,该感谢感谢我。”

    远景哥道:“这不是说道吃上了嘛,我就没有吃饱过。”

    这年纪正是吃长饭的年纪,也就是“半大小子,吃死老子”这句俗话的由来,李涯可是感同身受。上一世上高中的时候,好不容易节省点钱,几个同学就到学校边上的小饭馆吃,那里米饭是免费的,四五个同学就把人家准备的饭全吃完,饭馆老板都吓一跳。第二次去老板先说要加收饭钱,几个又到其他饭馆,就这么学校周边的饭馆全轮了一遍,几个吃货扬名周边饭馆界。这时候菜里没油,还要干体力活,饭量更是堪称恐怖。一般成年人吃三大碗就饱了,这年纪的小子得要五碗,还饿得贼快,反正每顿饭李涯跟李爸李妈两个人吃的差不多。

    李涯道:“要不远景哥你回去跟二伯说今年杀一头猪,油水重了,饭量会小一点,也就一年左右,过了饭量就降下来了。”李爸李妈最近见着儿子饭量蹭蹭涨,就商量着家里两头猪大了就杀一头卖一头,先紧着李涯吃,不等过年才杀了。

    远景哥道:“还得卖钱呢。”

    李涯笑道:“要不我家杀的时候借你一半?”

    远景撇嘴道:“要是借了,还不知道哪年才能还呢。”

    李涯也知道李远景家的情况,道:“你分家了再还也可以啊。”其实,明年就恢复高考,李远景如果好好复习一下也能考上大学,就算考不上大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实行,家庭副业也放开了,要还半头猪是相当的容易。

    第一天由于修路耽搁了时间,所以傍晚的时候才把麦子运回打麦场。第二天,大伯从板车队里抽出几个加入割麦队,这样两边进度相同,直到完工。春收算是忙完了一半,只等打场晒干入库了。

    收完粮食接着插秧,李涯看着水田灵机一动道:“这水田一年就收一季粮食,不划算啊,完全可以栽一季油菜嘛。在山坡上找个地方早点育油菜苗,收过稻子犁地就可以栽油菜了。”

    在李涯旁边插秧的四叔道:“别找活给我们干了,你看你插的秧,深的深浅的浅,看着我是怎么插的。”李涯两辈子加起来也没插两次秧,能插成这样就已经很不错了,最起码秧苗没有飘起来,他在空间里也是这么插的,一样长得很好嘛。当然,心里虽然这么想,李涯还是仔细的观察四叔的动作,插秧的深度。

    有四叔指导,李涯插秧的技术进步很快,虽然速度慢,可秧苗整齐,看着都精神。就这样,李涯又学会了插秧。他变得越来越像队里的社员了,一样的旧衣服,一样的草鞋,一样的斗笠。

    好不容易把四行秧苗插完,李涯直起腰,感觉腰上酸胀,坐在田坎上揉着腰道:“我这嫩腰可经不起折腾,要多休息会儿。”谁说的三春没有一秋忙?都是一样的辛苦忙碌。

    直着腰坐了一会儿,李涯随手摘了片叶子,试了试就吹起来,这吹叶子的技术可是上一世跟着大哥学会的。一首王洛宾的《青春小鸟不回来》,把本来感怀青春逝去的曲子吹得轻快喜悦。李涯四伯娘就跟李妈说:“初三吹得真好听,听着心里直泛欣喜。”

    李妈嘴上谦虚着,心里也美得冒泡,儿子越来越能干,李妈可是高兴得很。

第10章、打场时刻论卖猪

    第10章、打场时刻论卖猪

    在农村,一年四季都忙。水稻插秧结束,家家都要利用空闲时间把自家自留地里收回来的麦子脱粒晾晒,李涯家也是一样,这样靠人工脱粒,李涯咬着牙才干完。这一刻,他是多么想念脱粒机呀。不过,就算有了脱粒机,用电?做什么白日梦呢。用柴油?点灯的煤油都不容易买,柴油更难。物资匮乏的年代,只能继续几千年的传统。

    李爸就是传统的继承者,和李妈在院坝里铺满竹席,把风斗搬到边上,开始风麦子。风斗把手在李爸熟练的摇动下,将麦粒和麦鱼子分离。出现了几百上千年的风斗,仍然发挥着他不可替代的作用。李涯也不知道该为先人的创造自豪,还是该为现在的落后哀伤。

    忙完自家的,生产队开始打场,麦把子围成一个圈,用牛马拉着石磙子碾,牛马可不是人,还长着嘴,得人拉着转圈。几天的打场,高温、劳累把社员即将分粮的喜悦消磨殆尽。

    李涯看着满场院的麦子,欣喜的问道:“这次一家能分多少?”

    李远景去年就回来了,知道情况,打击道:“麦子是细粮,要交农业税的,其他还有什么爱国粮什么的,反正一年麦子稻子交完税就不剩多少了,一家两三百斤。”

    李涯无话可说,三百斤,还不够一个人的口粮。这剩下的,就是玉米,甚至用豆和红薯充抵。上一世,李涯听老爸说过,当年寨子里盖房子,有几个从其他镇来的石匠,说起他们那里吃大锅饭的时候,一年一家只能分到几十斤麦子,玉米产量又低,总之几乎家家挨饿,经常红薯都没有。这一比较,李涯居然心里开始感谢老天让他重生到这个还算好的地方,最起码红薯是有得吃的。刚开始打场的时候,大家都带着一股兴奋劲,李涯也跟着高兴了许久,要是早知道是这样,李涯才不会这么积极呢,收获远远低于付出,李涯暂时觉悟还没有那么高。

    李远志后悔道:“当初就应该去当兵,能吃饱饭呐。”

    李远景眼睛冒着绿光,道:“我就是这么打算的,就算两年复原,也吃了两年饱饭,万一运气好留部队里当满八年更好。”

    李涯笑道:“八年?人家当妈的打孩子孩子哭着喊妈,你家孩子哭着喊爹。再说军人补贴也不高,想想你家要是一年喂五六头猪,赚的钱更多。其实我怎么觉得大家太老实了,比如我家,完全可以爷爷奶奶单立一个户头,这么不是可以多养两头猪嘛。远景哥你家更好,远景哥你自己出来立一个户头,分成三家,猪和鸡可以多养三倍。”

    李远志道:“立户头要到公社,一户两户人家会同意,多了人家也不傻,会同意?不过这两年上面下来得少了,可以偷着养。”当然可以偷着养,到时候悄悄往县里一卖,谁会察觉?甚至直接杀成肉悄悄到城里的住户家里去一家家卖,反正不愁卖不出去。李涯甚至想着找屠宰场或者肉摊的人,这样的人一定有很多人私下找他们搞点不要肉票的肉。

    想着李涯道:“要不我们悄悄在猪坳子养点?在里面的林子里盖个草房,远远的也看不出来,忙的时候早晚各喂一次,其他时间让猪自己在坳子里吃草?”

    说来以前养猪赚钱少,又没有猪坳子这么封闭的地方,现在摆明了养猪是个赚钱的好活,猪坳子也不放猪了,正好利用起来。

    李远志笑道:“时常有人过去,总会被看到,而且就算不会被发现,那也不好。其实可以把生产队的猪场鸡场搬过去嘛,这样能多养不少,卖了还不是生产队分。”

    李涯觉得自己思想跟不上趟,总是不自觉的想着自家小家庭或者亲近小团体,根本没有站在整个李家甚至整个生产队的立场看问题,私心太重,就像一个混入革命队伍的投机者。

    李涯立马承认自己想的不全面,差点犯下大错。李远志见李涯想通了,满意的点点头,才到:“我一个同学就在县里的屠宰场上班,找机会可以问问。”

    李远景问道:“他会不会帮我们?”

    李远志笑道:“去年我去县里卖猪的时候遇见他,听他说他有三个孩子了。”

    李远景喜道:“有三个孩子,那日子肯定过得紧张。”

    李涯问道:“再过个多月我家猪就出栏了,要不找时间先去问问?私下卖价格要高好些,搞得好村里可以多卖一些黑市肉。”

    李远景笑道:“县城就那么大,有屠宰场在那,能卖多少黑市肉?去省城还差不多。”

    李远志指着天空的一大群麻雀,道:“那些家伙又来了。”

    李涯和李远景赶紧抓起弹弓,扣上石子射出去。把麻雀赶走了,三人把射下来的麻雀捡过来,又多了七只。麻雀再小也是肉,这会儿已经有二十来只了,一天下来不是吃不完?怪不得守着晒麦子也需要轮着来呢。场院四周五六拨人,一天不得打下来几百只,这要是多晒一段时间,灾害也能吃成濒危。

    李涯更狠,早就在空间里放了一大个盖上木板的背篼,每一次追着麻雀都跑好远,在别人察觉不到的时候利用空间收一些放进背篼,已经装满了。

    麻雀又来了两次,李涯放开速度,三人又射下来二十多只。李涯分了麻雀,回去处理,顺带叫人替他。

    吃了饭李涯说了声去外公家,李妈给他装好带过去的东西,李涯背着就出发。

    走到半路,李涯钻进林子,进了空间,开始处理麻雀,去头剥皮去脚,最后再一起开膛取内脏。处理完,李涯留下一些,把大半装在一个木盆里,李涯看了看又用木板盖着,这才往外公家走去。

    李涯送来这么多麻雀,着实让大舅一家惊喜了一番,家里孩子多,吃肉更不容易,从李涯家拿来的腌兔肉都是留着少少吃,这回这么多麻雀,可以好好吃几顿了。

    李涯放下东西,跟外婆说了会话,出门熟门熟路的在大队逛起来。左转右转,到了大队部后面,李涯记得这里一间屋子里放了好些抄家抄出来的东西,其中书本最多,李涯想着进去看看有没有他需要的。

    仔细观察周围没人,李涯轻轻打开窗户,翻了进去。借着暗淡的光线,李涯很快就有了发现,一本英汉词典。这可是想什么来什么,李涯既然决定这一世好好学学英语,那这本词典正好增加词汇量。

    然后又找到了几本大学的书,一个大队这么些年有大学生也正常。李涯翻了翻居然是生物系的书,如果是农业的书,可能李涯更高兴。不过,还有大学英语书,也是峰回路转。李涯决定把所有的大学课本带走,就算拿出去让其他人感受一下也是好的。

    李涯看看再没有自己想要的书了,又原路返回。不过书却放在了空间里。

    走到刚院坝边上,李涯就听到小舅说话的声音,这时小舅已经上完课回来了,李崖忙从空间里把一摞大学教科书拿出来,捧着进了门,叫上小舅,就进了小舅的房间。

    李崖放下书悄悄道:“小舅,这是我从大队放抄家抄出来的东西那间屋里拿出来的,你看这是大学生物系的书,完整得很。还有读书笔记呢。”

    小舅先是吃了一惊,然后才道:“那间屋子锁上之后从来没有打开过,就算打开了别人也未必会发现少了什么东西。”

    李涯道:“我也是这么想的。”

第11章、翠微湖里的祸害是佳肴

    第11章、翠微湖里的祸害是佳肴

    李涯从外公家回来,二十来分钟的路程晒了十来分钟,热得李涯手软脚软。翻过小坡,入眼就是翠微湖。翠微湖的名字还是李家一个考中举人的先人附庸风雅取的,李涯估计是根据翠微居这名字来的。

    李涯跑到湖边,在小码头上进了一艘带着竹棚的木船,几下脱了衣服,跳进水中,凉爽得李涯大叫一声。

    游了一圈,李涯打算下到湖底查看查看。翠微湖里李家几百年来放养了许多次鱼苗,刚开始收获颇丰,后面这几年突然鱼变少了,这事记录在了族谱上。李涯觉得应该是湖里有食肉性鱼类,这样放养进去的鱼苗才会不见。

    李涯慢慢试探,最后在湖中心水最深的地方果然看到一些从来没有发现的黑鱼。按照族谱记载,这个湖在李家祖上刚开发的时候,可没有鱼存在,不过既然后来有了黑鱼,那可能就是买鱼苗出错了。

    李涯锁定黑鱼群,一个乾坤大挪移就一网打尽。李涯在湖中搜索一遍,再也没有了黑鱼的踪迹。就这么二十几条大黑鱼,就能让这三百来亩的湖里绝了收获。

    李涯穿好衣服想了个办法,小黑鱼就放在空间里面用蚯蚓养着看看,大黑鱼就每条插上一箭,丢进船里。

    既解决了翠微湖养鱼的问题,又有这么多收获,李涯心情大好,一遍摇着船一遍高声唱着歌:“让我们敲希望的钟呀,多少祈祷在心中,让大家看不到失败,叫成功永远在。让地球忘记了转动呀,四季少了夏秋冬。让宇宙关不了天窗,叫太阳不西沉……”

    李远景的声音远远传来:“四季少了夏秋冬,那不是只干活没收获?太阳不落坡,那不是连觉都没得睡?老远就看到有人划着船往湖里去,我说谁吃饱了撑的?原来是你呀!心情不错嘛,还唱起歌来了。”

    李涯停下歌声,高声道:“远景哥,快来看看我搞到了什么。”

    听着李涯说搞到了东西,一下好几个闲人跑过来,等李涯慢悠悠的划到码头,码头上已经聚集了好几个人了。李涯把船上的绳子人过去,一个接了拴好,李涯从船里提了一条半死不活的黑鱼往人群递过去,道:“好家伙,这湖里二十几条这么大的黑鱼,放的鱼苗都吃光了,哪还养得出鱼来?”

    “这么多黑鱼?那得有不少小黑鱼,这湖里也还是不能养鱼呐。”李远志叹息道。

    李涯嘿嘿笑道:“我可是用了点手段,把黑鱼苗一网打尽了。”李涯暗想怎么这么大的漏洞都不知道,忙把空间里的黑鱼放到船里,才爬上码头,道:“都在船里呢,湖里就算还有黑鱼,那也没有几条了。以后每年到湖底清理几次,应该就可以了。”

    李远志道:“湖底深着呢,人可潜不下去。”

    李涯道:“可以用鱼饵勾引过来。去三爷那里问问有没有什么方子,和着臭蚯蚓制成鱼饵,这样应该可以。”

    李远景看着有这么多大鱼,大声道:“今天生产队加餐,全村一起大吃一顿!”

    几人就近找了几家借工具,顺带通知生产队准备。十来个人在码头上处理好黑鱼,抬着往祠堂走去。

    大伯稍微了解了鱼的分量,就指挥社员动手搭简易灶,准备煮鱼。

    忙碌到下午,大伯看着坐满的人群大声道:“过了几天就要薅苞谷(除草)了,这算是先给大家贴膘了。吃了好吃的,上工的时候别偷懒。”

    辈分年纪最大的二老祖虽然快九十岁了,可是眼不花耳不聋,身体很硬朗,道:“寨子头(寨子里)哪个会偷懒?别说些有的没的,我好久没有吃到这么大的鱼了,这鱼肉熬得稀烂,我都等不及了。”

    大伯听自家二爷发话,只得道:“那就吃吧,尽吃尽添的啊!”现在最老的一代只剩李涯二老祖和另外两个女老祖三个人了,全村都得孝敬着。

    大伯走到李涯几个这桌坐下来道:“刚才一直忙着,也没时间问,湖里情况怎么样,黑鱼还多不多?”

    李涯把嘴里的鱼肉咽下肚,回答道:“大伯,我觉着应该差不多了。我在湖里深的地方搜过了,就发现这个黑鱼群。这一群黑鱼就在湖中心水最深的地方,不过湖里没有多少其他的几种鱼了,必须投放鱼苗才行。”

    大伯道:“我就是担心投放鱼苗又白花钱,只要没有黑鱼,这么大的湖,得养多少鱼啊。今年就买鱼苗放进去,几年过后,就有大鱼吃了。这么多年,也下水查看过几次,可什么也没有发现,初三你运气真好,一下解决了困扰全村几十年的大问题。”李涯谦虚几句才算躲过去。

    大家马上得知湖里已经可以养鱼的事情,情绪很高涨,一个小孩子道:“这鱼太好吃了,要不就养这种鱼。”

    旁边大人笑道:“这种鱼是吃肉的,养鱼本就是为了吃肉,有肉吃谁还养鱼啊?”这孩子哦了一声,夹了一大块肉进嘴里,手又伸了过去,明显加快了速度。一桌坐着的人一问才知道,感情人家也知道这么好吃的鱼肉以后难吃到了,先多吃一点也好。

    除草得是大晴天,虽然人会被晒得眼花,可是也只有这样,地里挖出来的杂草才能被太阳晒死。地里还有麦茬油菜根,也得挖开,差不多是把地全部翻一遍。太阳高挂,斗笠下面的李涯不知道擦了多少次汗水了,反正衣袖一直没干。李涯对李远景道:“远景哥,能热死人呐,要不休息,下午再来?”

    李远景虽然同样受够了,可还是道:“现在回去可完不成任务,要不去湖里游一圈凉快凉快再来?”

    李涯马上同意,只要能够凉快一会儿,怎么着都成。反正他两任务就分配在那里。两人放下锄头,往翠微湖走,李涯还招呼边上的人道:“这天热得人只流汗使不出力气,就像柴油机需要用水降温一样,我们两去湖里降降温,你们谁去?”

    大伙本就热的要死,听李涯这么一说,都觉得手上的锄头重了不少。看着李涯两人走远,一狠心扔了锄头也跟了上去。

    有人带头,就有人跟从,不但男的去,女的也去,只得分好男女各在一边,反正隔得远,还有芦苇遮挡。

    在湖里游了两圈,一个个又叫又笑,还打起水仗。刚洗去一身酷热,居然就有人唱起歌来了,唱歌就唱歌吧,还是《咱们工人有力量》!李涯也是醉了,问道:“老哥,你一农民唱工人老大哥的歌不太好吧?”

    那老哥居然疑惑地道:“工人农民都是国家的主人,也是咱们的工人嘛,怎么不好了?”李涯瞬间蒙圈,还能这么解释?

    女士那边就不一样,人家唱的可是山歌,这可能是这里唯一能听到的舒缓歌曲了。听惯了激情昂扬的革命歌曲,偶尔来一首曲调悠扬的山歌,瞬间你就会感觉到为革命苦干实干熬得枯萎的心灵得到滋润,正继续积存能量,为继续干革命工作做准备。

    大伙正听的入神呢,就听到大伯远远吼起来:“都干啥?快点回去薅苞谷,要唱歌的可以边干活边唱,要听歌也一样。”

    凉快过后确实有劲不少,李涯和李远景分到的本就比别人的少点(毕竟是两个新手,要求不可能跟熟手一般),两人下午干完了还去帮自家人的忙。

第12章、竹林里的好东西

    第12章、竹林里的好东西

    大伯最后统计下来,虽然社员们一天去了两次湖里,可是进度居然跟以往一般。这可是好方法,得继续发扬,明天自己也到湖里泡两次,这天真那什么热。大伯从这泡澡的事件得出一个结论,大干苦干,还得要巧干。同样的一天的任务,今天社员玩了两次水,比去年还早完成。

    第一次除草完成,社员再一次黑了几分,尤其是那些光着手臂的,简直快赶上非洲人了。当然,也有人怎么也晒不黑的,手上脸上退一层皮,又是白白净净的。对于这样的家伙,皮肤变成小麦色的李涯也是羡慕得很。

    过了几天,其他生产队终于完工,大队开上缴农业税的会议,大伯按照规定的数量称出小麦,然后带领社员用牛车马车拉到大队部,和着一起到公社缴农业税。

    李涯这些年轻的几乎都不会赶车,所以就不用去了。不过李涯不用去更高兴,去了也只是扛麻袋,在家里有的是事情可做。早上割猪草,现在地里杂草都挖了,得花费更多时间。吃过早饭,到老林里去找找蘑菇,这几天除草时候拔出来的多余的玉米苗一直放在空间里,顺便栽到他开荒的地里。回来在垭口左右的杂木树林里砍上一捆柴拖回家。有时候走路的时间李涯也不放过,还能拿着书瞄两眼。总之,李涯过得很充实,充实到忘记了还有竹笋这东西,直到看见有人抱着回村才想起现在是竹子发笋子的时候。毕竟李涯重生过来之后,还没到过竹林那边呢,想不起也正常。

    上一世李涯就很喜欢吃竹笋,尤其是酸竹笋丝豆腐火锅鱼李涯记忆深刻,更为可惜的是,本就竹林稀少的村里,李涯自己亲自踩坏,也看着别人踩坏的大家叫老蛇花的蘑菇,长大了李涯才知道那是竹荪,还是野生的竹荪!我可怜得竹荪呀,遇到无知的人,你就是仙丹人家不买账就不买账,一脚踩碎,唾弃之。

    李涯割了猪草回来,吃早饭的时候跟老妈说了挖笋子回来泡点酸笋,再晒点笋干。

    吃过早饭,李涯就背篼镰刀锄头带上,往竹林出发。

    顺着路一直走,走完种玉米的坡地,山上是茶树,翻过山,就能看到竹林了。

    李涯先挖好竹笋,然后在竹林里面四处搜寻,期望运气好能够找到一些竹荪。如果有其他的东西李涯也会笑纳,比如竹鼠,竹鸡。当然,青竹蛇李涯可就不喜欢了,毒性猛烈,善于伪装,速度还快。

    李涯一向运气很好,很快就发现了一株竹荪。这么快就有了收获,李涯寻找得更仔细了,等李涯意识到时间过去很久了的时候,李涯已经上了山顶,向对面张望,还是竹林。

    李涯用衣服包着几朵竹荪提着,辨清方向,小心地下了山坡往回走。一路弄了好多竹丛栽到空间里,顺带也远远抓了几只竹鼠竹鸡养在空间里。

    李涯回来看到正有人挖着竹笋,李涯打招呼,对方道:“这竹笋是你挖的呀,进竹林找竹鸡竹鼠?”

    李涯抬了抬提着衣服的左手,道:“找竹荪。”

    对方道:“这东西吃是好吃,就是太少了,找半天不定能找到,这些年很少有人找了。你找到多少?”

    李涯道:“五朵,看样子这些年少有人来找,多起来了。”

    回到家,李涯把竹荪轻轻清理干净,交给老妈拿去通风的地方阴干,然后清洗竹笋。很快就清洗完了,李涯看看天色,对老妈道:“妈,我去砍两捆柴回来。”

    李妈道:“我们家柴够用几个月的了,你砍了就送到你二叔家去。”

    傍晚吃晚饭时候,李爸就说了第二天分粮食,跟李妈讨论着给爷爷他们送多少,自家也拿多少去磨面。这时候磨面可是用马拉石磨,大部分人家磨细了就算,不会用筛子过两道把糠皮分出来,磨玉米面也是如此。不过今年李涯家相对来说粮食要多一些,打算弄点好的吃,糠皮就筛出来喂猪。

    第二天早上,李涯跟李爸推着板车到祠堂的时候,祠堂外面已经围满了推着板车过来拉粮食的人群,李涯只得把板车停在人群后面,另一边是留着给出来的板车的过道。

    停下车,李涯学着大家往板车上一坐,听着大家算自家能分多少,现在生产队实行的是人五劳五,也就是除了上交国家和生产队留出来的,剩余的粮食一半按照人口分,一半按照工分分。比起刚开始时候的人八劳二、人七劳三来,干活的积极性大为提高。

    李涯家李涯出生的时候正赶上******的尾巴,当时这里虽然没有发生灾害,但是也支援出去不少粮食,大家都粮食紧张。李爸李妈有感于此,才会没有接着要小孩,等到李涯读书,家里经济条件也不好,渐渐就淡了继续要小孩的心思,所以李涯家就李涯一个孩子。而随着分配方式的变化,李涯家比起别的人家条件可要好得多。

    这时李涯就听到一个声音道:“分了麦子,拿去城里跟人换成苞谷,不是家里不够吃。”说话的人,他家四个孩子,都还小,最大的也才十岁,家里就两个大人挣工分。

    这时就看到大伯带着几个人拿出一杆大秤,还有一根手臂粗,两米来长的木棒,道:“开始分粮食了啊,自家先算好自家得多少。”然后按名字称,两个抬秤,一个打秤。

    轮到李涯家,只有两百零几斤,李涯遗憾道:“才两百斤,推板车来不合算嘛,抱着就回去了。”

    李涯和李爸把麦子倒进自家的麻袋,把生产队的还回去,放上板车推回家,李妈从新用一个小麻袋装了二十来斤,让李涯去磨面。

    磨面的地方在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下,大树是黄葛树,树干要三四人合抱,树冠巨大,一般是社员纳凉聊天的地方。

    李涯到的时候,已经有人在磨面了,李涯赶忙接着把面袋子跟着前面的排好,然后也坐到年轻人堆里吹牛。李涯说道:“公社有打面机,要不我们几家过几天一起到公社去打?”

    “大家伙有的是时间,就是没钱,花那么多钱干啥?还不是面?虽然又白又细,可一百斤麦子只能打六七十斤,太不划算了。”三伯道。这个三伯不是大力士那个,李涯也没有具体数他有几个三伯,反正四五个是有的。

    李涯还不知道是这么回事,道:“这还真不划算。那打米是不是也这样?”

    三伯笑道:“谷子那层壳容易脱,机器打米倒是比舂米好得多,舂米碎米多得很,还慢。”

    李涯看着几个石磨一圈一圈转,后面排着长长一溜,对后面来的人道:“都把麦子拿回去吧,这里的天黑也推不完。难道要点着灯推到半夜啊?”

    后面的人奇怪道:“每年都推到半夜啊?你不知道?”

    李远景笑道:“他读书读傻了,时间长了就好。”李涯确实不知道推磨还要到半夜,他家人少,不像别家总是等面下锅,都是等人少了白天才来。李涯又经常在学校,他还没关注过这事。

    远志哥笑道:“他家人少,粮食够吃,不用等着半夜推磨磨面,又经常在学校,回来也很少干活,不像你得经常帮着干活,点灯推磨也不是一次两次。”

    李远景笑道:“所以我会的多,是又红又专的典型。”又红又专,红说的是有坚定的革命信念,专说的是有专业的技术能力。

第20章、学英语

    第20章、学英语

    等李涯他们大队的秧歌队过来的时候,李涯一群人高呼着鼓劲,口号也喊得响亮把气氛推向**。

    热热闹闹的一天过,老人们决定选个好日子悄悄祭祖,李涯却在第二天夜晚打着手电推着一板车粮食去外公家。别看李涯已经在野炊时候从空间里弄出许多玉米红薯,但是收回来的干玉米还是有九百多斤,红薯也多,所以三家分分每家也有四五百斤,这样明年的粮食肯定够吃了。

    到了外公家,悄悄把粮食藏起来,李涯又高兴地跟小舅说了加快复习的事。小舅高兴地笑道:“这还用你说?粉碎‘***’的消息一传来,我就知道一定会恢复高考的。”

    李涯笑道:“这事得一步步来,不会那么快的,我不是怕你等不及嘛。小舅,你复习得怎样了?”

    小舅想了一下道:“其他的还可以,就是英语单词难背得很。”

    这李涯也没办法,英语首先就要背单词。然后李涯和小舅一起梳理知识点,李涯发现小舅的口语实在很差,笑道:“小舅,这是英语,不是普通话,我念几句给你听。”李涯对着英语书念了一段,然后道:“我这口语也不过关,不过相对村里的人来说,可要好得多。”

    小舅笑道:“你找来的这套大学教科书的主人现在回来了,要不我们去向他学?”

    李涯眼睛一亮,道:“好事,那赶紧,现在就走。”

    一路上小舅给李涯讲道:“这可是武汉大学的教授,叫龙成义,五十年代的大学生,前些年关牛棚,后来又进五七干校,现在才放回来,不过还没有恢复工作,所以回来看看,也许过段时间就要走了,我们可得抓紧机会。”

    两人敲门喊了几声,里面才开了门,一个气色很差、衣服很整齐的中年人站在门边问道:“你们有什么事?”说着还很戒备。

    小舅赶忙道:“龙教授,我是杨来福家小子杨诚,这个是我外甥李涯,四明山的。我们听说你回来了,来跟你学习的。”

    龙成义皱眉道:“我一个受批判打倒的臭老九,能教你们什么?”

    李涯接过话道:“龙教授,那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他们不是已经被抓起来了吗?很快您就能够平反的。我们也是趁着您回来这个机会来向您学习,不然很快您一走,我们可找不到人教我们了。高中的知识我们已经学得差不多了,前几个月我在大队存放违禁物品的房间里找到了您读大学用的书,正拿着英语背呢。”

    龙成义定定地看了两人好一会,才叹息道:“你们在农村还想着自学,可那些学生们,怎么会这样呀?我好几个同事都绝望得自杀了,可我不甘心,我一直怀着希望,肯定会有平反的一天。既然你们敢学,我就敢教!我学的是生物,大学那些书很落后了,还有许多新知识里面没有。”

    李涯笑道:“龙教授,我可是打算以后学物理的,我主要是想跟您学英语,以后看外国的杂志就不用那么麻烦了。”

    龙教授笑道:“你有追求是好事,不过物理专业术语我可不懂,只能教你日常用语了。”

    李涯小舅笑道:“我倒是喜欢生物,而且能够早一点学习,也能多学一点知识,比重新选择一门专业更好。”

    龙教授道:“那就不废话了,现在就开始,先从英语来。”

    学到深夜结束,龙教授表扬李涯道:“词汇量掌握得不错,这样的形势下敢偷着学,我都得赞叹你的胆大。你以后一个星期来一天,平常多读多练就可以了。至于杨诚,你有时间就每天都来。”

    李涯第二天回家跟李爸李妈一说,两个人道:“你既然跟人家学习,那怎么也要送些东西过去。他们才来,粮食肯定很少,就送点过去?”李爸也同意,然后拿着玉米到大树下磨面。

    傍晚,李涯推着板车去龙教授家,正好小舅也在,两人不顾龙教授的阻拦,把玉米面拎进屋。龙教授埋怨道:“我这里有吃的,你们粮食也不多,还拿这么多过来干嘛?”

    李涯笑道:“龙教授,你不知道,今年我在老林子里开了一片荒地,都没怎么管理,秋天的时候收获却很多,足够吃了。”

    龙教授叹道:“说你胆子大,还真是,这你都敢做。”

    李涯无奈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呀,生产队分的粮食可吃不饱,我可正是饭量大的时候,不想点办法可不成,肚子也会闹革命呐。”

    小舅也道:“我家和他二叔家都送过了,今年可不会再饿肚子了。”

    进入冬闲之后,大家白天也有时间了,一堆堆地聚集着学习,这时候李涯却有时间学习编篮子了。把竹蔑花好,打磨一下,然后蒸一次,这样竹蔑就软和得多了,编起来很容易,编出来的篮子也好看。李涯打算学会了编一个箱子以后去读书的时候放衣服,这样行李就容易携带了。

    李涯一边学着编,一边还可以给人讲解疑点难点。不过编了又拆,傍晚大家结束学习的时候,李涯才编了个底。遗憾道:“要是早学了,现在编一个篮子就不会这么难了。”

    李远方问道:“村里会篾匠的人多的是,你学了干啥?”

    李涯笑道:“我学这个就是为了编一个箱子,去读书的时候装行李,他们编的可达不到我的要求。你们也应该有一个,要不去读书的时候用麻袋装啊?”大家觉得李涯这个办法好,不过还要等李涯编出来看看怎么样再说。

    一个多星期以后,大家看着李涯编出来的箱子指指点点,觉得这竹子编的东西也非常好看,李远景道:“这个箱子可以摆在百货大楼卖了,比里面卖的其他材料做的好看多了,我也要一个。”

    李涯笑道:“你要?那自己找人编呀,这一个我打算送人的。我打算重新编一个,上面的盖子上再编一幅画,这样看着更好看。只是打孔太难了,不然我还想做一个包,跟人家那些皮包差不多样式的,用来装书可是雅致得很。”女孩子用还可以做成背包和手包。

    快要过年的时候,龙教授收到学校发来的信,让龙教授回学校上课。李涯把自己编的第一个箱子送给龙教授,道:“龙教授,您教了我们这么久,也没什么送给您的,这个箱子是我自己编的,送给您装东西。”

    龙教授摸了摸箱子道:“做得很好呀,下面还有两个轮子,可以拉着走。费了不少时间吧?”

    李涯笑道:“这是我学编的第一个箱子,是费了些时间。后面我又编了一个更好看的,盖子上还编了一幅画。所以嘿嘿,这个就拿来送您了。”

    龙教授笑道:“就这个就行了,如果编一幅画在上面,可不符合我这年纪的人用了。这么好样式的箱子,我带去学校还不让人羡慕死?”

    李涯笑道:“那就统计了写信过来,算他们便宜一点,十块钱一个。”

    小舅笑道:“十块钱还便宜?”

    李涯道:“这要是出口到国外,十美元一个买的人也多,人家就是喜欢这种纯手工的工艺品,有钱也买不到。”

    龙教授也笑道:“人家经济确实要发达得多,人工价格也贵,要是手工编这么一个箱子,那价格贵几倍不止。”

    出来的时候,龙教授道:“明天你们就不用来送了,以后我还要回来的,退休了回来这里养老。”

第13章、眼见为实的希望

    第13章、眼见为实的希望

    傍晚李涯才磨完面,提着面袋子回家。一路走一路感叹这石磨磨面实在是慢,还是机器快,等以后麦子多了,怎么也得用机器。那面又白又细,蒸包子馒头、扯面条才可以。

    第二天,李涯又上山捡蘑菇,回来再砍捆柴拖回二叔家。二叔家三个孩子每个星期放一天假,李涯就带着三个弟妹去捡蘑菇。蘑菇晒干了价格还可以,只是大人都要忙自家自留地,割猪草喂猪,所以很少有人去老林里捡蘑菇,都是抽点时间在附近捡点,大人小孩转悠的多了,蘑菇很少。

    李涯带着三个弟妹去老林子里回来后,三个小孩在孩子群中一炫耀,引来一片羡慕的目光,然后,星期天的时候,李涯捡蘑菇的队伍一下变得庞大起来,三十几个孩子吵吵闹闹,把林子里的动物都惊跑了。

    快中午的时候,李涯看着一个个还在高高兴兴的忙碌,没人感觉到累,喊道:“中午了,都吃点东西。”

    一个个孩子围在一起,拿出带来的午餐高高兴兴地吃起来。李涯看着孩子们的午餐,都是玉米面做的窝头,玉米面虽然都用筛子筛过一道,可是吃着还是有些拉嗓子。李涯不禁觉得后世那些挑食的孩子要是到这里两个星期,回去肯定什么都吃得香。

    太阳偏西的时候,孩子们的背篼已经装满了,李涯数了数孩子,全都在,就让孩子在前面走,他在后面跟着。

    走出老林子,李涯又叫孩子排好队,数了一遍人头,才放心的踏上回家的路。

    大人见到孩子捡了这么多蘑菇,很是高兴,也暗暗决定加快速度忙完自留地的事情,趁着空闲到老林子里多捡些蘑菇,也好晒干了卖点钱。

    日子一天天过去,很快就进了五月,可不是公历的五月,而是农历的五月,李涯家的猪已经可以卖了。前几天远志哥去了一次县城,跟他在屠宰场上班的同学联系好了,直接杀了送肉过去,那边已经联系着先收钱,等肉送过去就给钱,一块钱一斤。

    当然,这时候出栏的猪很少,远志哥那同学虽然给了一块钱一斤,但是他还是赚了两三毛,一头猪也要赚四五十块钱。当然,他给李涯家的价格也比收购站要贵三毛五,这样大家都有得赚。

    五月初二傍晚,李涯家就杀猪,这样可以趁着夜晚悄悄送去县城。请了几个人来帮忙,两头猪一次性解决,最后在李崖的建议下把两头猪的好肉留点送人,其余的都拿去卖,这样就有两百来斤,可以得两百块钱。

    李爸和远志哥两人连夜赶着马车去县城,帮忙的人也没留下吃饭,一个割了一斤肉送就行了,虽然二叔也过来帮忙,但是就这么送一大块,别人看着也不是回事,等人走了再送去,还有远志哥家,也得多送两斤,人家不但帮助跑县城里去联系,今晚还和着送肉去呢。至于外公家的,就得明天送了。

    李妈把肉送去二叔家和远志哥家回来,看着剩下不多的肉,后悔道:“这说好杀一头猪吃肉,现在可好,就剩下猪下水(内脏)了。”

    李涯笑道:“妈,这不是还有几十斤嘛。还有两个猪头,加上下水,算算也有百多斤呢。”本来李涯还去问李远景借他半头猪的事情,李涯四伯,也就是他爹看着自家猪要不了多久也要出栏了,听着李涯家要杀一头吃肉,算算按照李涯家的办法,也可以杀一头吃肉,所以李远景就没有借。

    两头猪的肉都要卖,李涯心里也不是滋味,可是在这个年代,不能为了吃点好的就任性,能够多卖点钱,家里就能买点布做衣服,李爸李妈几年没有做新衣服了。还能买点棉花做被子,李爸他们屋里的被子已经发硬了,冬天盖着不保暖。他们这些年为了李涯读书,一直将就着用。

    李涯算算这一次卖两百块,后面就算卖到公社收购站,两头也要卖两百块,这样今年光卖猪就有五百来块,再加上李涯采的蘑菇卖、生产队分的等等,今年可以存四五百块钱。再加上明年,李涯到时候去读书家里也有钱。

    李涯和李妈早早睡下,当然,李涯是进空间看书去了。现在李涯主要跟着三爷学医,次要学英语,最后才是高中的课本,毕竟高中知识已经慢慢回忆起来了,也不能一直把时间花费在上面。

    第二天中午,李爸两人才回来,李爸拿了五块钱交到生产队,算是额外借用马车的费用,大伯却只收了两块,道:“以后又不是你一家借,你给多了别人怎么办?一夜没合眼了,回去好好休息。”

    李爸回到家,把装钱的布包拿出来,李涯看着好大一包。两百一十三块,大部分是角票分票,十块的只有三张。李妈看着一包钱,压低声音激动地问道:“多少?”

    李爸高兴地回答道:“两百一十三块!”

    李妈赶忙道:“小声点。”其实她声音也不小。

    李涯笑道:“其实大家都差不多估计出来了,好些人可是问过远志哥价格的。”家家都喂了两头猪,看着自家猪也一样蹭蹭涨,谁还眼红李涯家呀。

    李妈看了好一会,高兴地道:“再买两头小猪来喂。”李涯听了其实很想说不如买大猪回来催肥,这样更快。不过,买大猪催肥在现在来说也不是办法,毕竟大猪都是卖到收购站的,想买也买不到。

    李涯看着老妈高兴地样子,笑道:“哪天把兔子皮和蘑菇拿去卖了,听说价钱不错呢。”李妈笑着直点头,兔子皮虽然才四十多张,可是蘑菇多啊,两百斤总是有的,按照蘑菇的价格,李涯捡的蘑菇可是相当于喂三四个猪。不算不知道,一算李妈也吓一跳,道:“两百多斤呢,一次卖太显眼,要不公社卖一次,县里卖一次,隔断时间才又去卖?”

    李爸听了李妈的提议,也觉得只有这样才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反正这年头,怎么小心怎么来,最起码不要带来麻烦。

    李涯心里也暗呼侥幸,幸好自己把一半蘑菇放在空间里,要不李爸李妈还不得为卖蘑菇发愁?毕竟如果留到明年,那蘑菇就不好了,外面可比不得空间里能真空储存。真空储存这功能还是李涯无意中发现的,一次捡了一只受伤的猴子,李涯怕它破坏空间的作物,就固定在空中,谁知等李涯回头放出猴子打算帮着处理伤口的时候,发现猴子双眼外凸而死,死状惨烈。经过好几次试验,李涯发现空间下部有空气,上部就成了真空状态。

    有了钱,李妈决定改善一下家里的生活,道:“明天去公社打点面粉,后天过端阳吃饺子,顺带着去公社买小猪。”

    李爸道:“那明天借生产队的马车去,顺带拉些蘑菇兔皮去卖,回来还能拉小猪。”

    李妈同意道:“也行,反正才两块钱人也能松快松快。”

    李爸道:“昨天是去县里,而且这么长时间,这次去公社,最多一块钱就行了。”李爸一说李妈才记起往年借马车都是给五角一块的,去公社五角,县里一块。

    李妈催着李爸吃完饭洗洗去睡觉,起身去喂鸡去了。李涯见没啥事,打算割点草回来,明天还要借马车,还得给马准备点草料,这样就能少喂点玉米粒,全部喂玉米粒,那可舍不得,毕竟是粮食呀。

第14章、买鱼苗顺带攒小金库

    第14章、买鱼苗顺带攒小金库

    第二天,李妈和李爸借了马车去公社,顺带着送肉去给外公家,昨天既然决定要去公社,就没有去外公家。

    李涯在家里无事可干,就跑到三爷家去。李涯记忆好,而且学习很用心,三爷爷非常满意李涯的进度,所以教李涯的时候三爷很轻松。李涯自己倒是觉得很正常,他不但想学,而且比别人花的时间多多了。

    三爷爷挑选的跟他学医的人只有两个上十四岁,还都是多年积累下来有所基础的。不然你让上地挣工分的人这么花时间来学,效率怎么样不说,反正人家还要挣工分吃饭呢。所以,最后的两个最大的孩子就是三爷自家的孙子,别人可没有近水楼台的机会,大人也不会刻意去教自家孩子学医,况且自家懂的也不多。

    接下来三爷开始教李涯炮制药材,大部分经过简单加工就行,其他有的需要阴干,有的需要蒸过、煮过,有的需要用火燎,有的又放锅里炒,这也不算复杂,最复杂的一些药材要经过好几次处理,而且时间跨度很大,李涯实在不知道是怎么发明这些处理药材的方法的。

    炮制药材需要实际动手操作,所以三爷让李涯背人体穴位图。李家的医术用药是最重要的,相对来说针灸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

    前世李涯基本没有用过中药,对中医的看法并不是那么好,现在学习渐渐深入,李涯觉得中药西药也差不多,西药除了用化学方法制取,也有从植物动物之中提取,比如一度很出名的金鸡纳霜,就是从金鸡纳树中提取的,也就是说加工的方式不同,使用的方式不同,仅此而已。当然,事实并不是这么简单,西药因为加工提取之后使用方便,学习的医生也很快就能看病开方,不像中医一般十几二十年,谁有这耐心啊?不说出名要趁早的话,就是学习的十几二十年要吃饭,还要结婚生子,要养家,所以中医才会很少有人精通,并且精通的人大部分是上了年纪的人。

    李爸李妈回来的时候都快中午了,还好李涯早有预料,他们回来的时候李涯饭菜快要做好了。

    李妈把装在背篼里的面粉和麦麸背进屋,李爸一手提着一个猪笼子,把两头小猪放进猪圈,洗过手喝了点水又去还马车。李妈也舀出四五斤面粉,装在瓷盆里端去二叔家。

    这顿饭李妈吃的很舒心,以前吧,出门回来再累也得刷锅做饭,虽然早就习惯了,现在回家就能够吃饭,瞬间感觉一身疲惫不翼而飞了。

    李涯问老爸道:“爹,蘑菇卖了多少?”

    李爸边吃饭边道:“一百四十六块!蘑菇和兔子皮一共卖了一百四十六块!”

    李妈道:“往年一家也捡不了多少,差不多就卖二三十,今年我家一下卖了这么多,想想还是有点不敢相信。明天去县里卖,早点卖了安心。”李妈算算现在家里已经有四百来块钱了,四百块钱,可以起三间大瓦房了。再把家里的蘑菇兔皮卖了,还要得两三百块,今年可是赚了好几年的钱。

    初五,端午节,为了纪念屈原,端午有吃粽子、赛龙舟等等习俗,不过这年头,吃一顿饺子就了不起了。赛龙舟?那可是封建糟粕。

    李妈早早起床开始忙碌,就为了中午的一顿饺子。和面,擀皮,做馅料,纯手工制作,当然需要早早就开始准备。

    李涯看着老妈早早就开始准备,也上去帮忙,却让老妈赶走,李涯只得去外面玩。

    走在路上,遇到的人首先就问李涯吃肉好吃不?李涯也只得点头道:“好吃得很。”确实好吃,就算猪头下水,在这个年代也是美味,多少人想吃吃不到。

    一路走到社员经常摆家常的地方,没有人在。李涯也不奇怪,大早上的谁过来呀。李涯走着走着就看到大伯带着几个人套车,问道:“大伯,这是干啥去啊?”

    大伯道:“去县里买鱼苗,正好你也一起。”

    李涯可不想去:“我倒是想去,可我妈正做饺子呢。”

    大伯抓着李涯道:“叫人跟你妈说一声,走走走,赶快上车。”边说边拉,李涯只得跟远远的人影打招呼叫去他家说一声他跟大伯去县里买鱼苗。

    李涯坐着马车刚走出村,就感觉马车抖得厉害,屁股尤其不舒服,连忙下车道:“这路太烂了,抖得屁股疼,还是先走着,累了再上来坐。”六十来里路,李涯不可能一直走,去了还得回来呢。

    一路走到中午,四辆马车上的人总算看到县城的轮廓了,进了县城,大伙东瞅西瞅,好像刚才坐马车的疲惫是装出来的。两个要去百货大楼买东西,李涯就和着去看看,大伯就带人去买鱼苗。

    李涯刚走没几步,就看到收购站的牌子,李涯对另两人道:“二伯,五叔,我去收购站看看收哪些东西,也好找来卖。”

    二伯和五叔叮嘱了李涯几句,才继续去买东西。李涯进了院子一看没人,连忙把蘑菇拿出来一共三大筐,这才搬着一筐进门。里面的工作人员感到光线一暗,抬头就看见一个人搬着一个大筐进来。一个四十来岁的工作人员问道:“卖蘑菇啊?”

    这个工作人员鼻子很灵,就这么远就闻到了蘑菇的香味。李涯放下筐子,连忙点头道:“大叔您真厉害,不愧是长期战斗在革命第一线的革命同志,又红又专,我们大家应该向您学习。”李涯为了卖蘑菇,也是拼了,这马屁拍得。

    大叔显然没有听过这么有水平的马屁,有点脸红的谦虚道:“都是为人民服务,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学习。”

    李涯继续拍马屁道:“**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可不单单是鼓励学生们努力学习,同样适用已经参加革命工作的同志。外面还有两筐,我去搬进来。”

    等李涯卖了蘑菇出来,李涯一下子就变成了大款。怀揣三百多块,在这个县城,李涯就是大款。

    既然有钱,李涯也向百货大楼走去,打算好好买点不要票的东西。李涯进百货大楼,转着就看到二伯和五叔,躲着两人,李涯买了东西才到外面等他们。

    好一会两人出来,看到李涯在外面,拿出两颗糖要给李涯,他们进去,也只买了水果糖一种吃的东西。李涯晃晃手里的袋子,笑道:“我买得多呢,回去可以分给小娃娃。”

    三个人分分提着东西往约定的地方走去。县水产公司的鱼苗场在城外另一面,李涯他们只要到刚才进城的路上等着大伯他们回来。拉了鱼苗的马车可能不能进城,只能绕着县城转半圈。等大伯他们回来,大伯透着一股兴奋劲,道:“水产公司听说我们买鱼苗,很是热情,不但低价卖给我们鲤鱼草鱼的鱼苗,还送了好些其他鱼种,说是拿回来试验试验。”

    李涯笑问道:“大伯,你问是不是食肉性鱼没有?”

    大伯笑道:“问了,都不是。他们也知道养鱼就怕食肉性的鱼,可没有给我们。不过,倒是给了我们好些甲鱼苗,说甲鱼好吃得很。”

    李涯笑道:“甲鱼是好吃,也可以随便养,水田里或者水沟里都可以。而且甲鱼动作慢,想吃鱼可不容易。”

    收获颇丰的一行人边走边说话,只有拉车的马走得不是那么愿意,时常要用鞭子吓唬吓唬才会继续往前走。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3712/ 第一时间欣赏重生之乘着春风的翅膀最新章节! 作者:四明山新雨所写的《重生之乘着春风的翅膀》为转载作品,重生之乘着春风的翅膀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生之乘着春风的翅膀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生之乘着春风的翅膀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生之乘着春风的翅膀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生之乘着春风的翅膀介绍:
踩着八零尾巴出生的李崖一下重生成了六零后李涯,小人物就算重来一次也还是小人物,不可能王八之气一放如何如何了得。不过,作为有自知之明的小人物,在全新的时代里悄悄地探头探脑,也还是有了一点收获。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重生之乘着春风的翅膀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生之乘着春风的翅膀,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生之乘着春风的翅膀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